平原绿化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6 05:52:18

平原绿化

平原绿化范文篇1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按照区委《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和全省平原绿化工作座谈会要求,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环境立区”战略,以满足人们对森林的多功能需求为核心,加快城乡绿化建设步伐,实施以“江防护林带、交通道路生态带、河网水系绿化带”和“镇村绿化”、“城区绿化”为重点的“三带二化”五大绿化工程,提升生态文明水平,不断提高人居环境和城市品质。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加强平原绿化、建设生态文明是一项事关全局和长远的战略任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建立健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良性互动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同时要广泛宣传发动,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增强群众的绿化意识、生态意识和文明意识,使推进平原绿化建设成为人们的共同观念和自觉行动。

2.科学规划,分年实施。科学合理的规划是推进平原绿化建设的龙头和前提。要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城乡统筹、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的原则,以实现生态景观效益为目标,以提高乔木为主的林木覆盖率为途径,科学制定平原绿化总体规划。各有关区级职能部门要根据职责范围和目标任务,做好“十二五”期间“江防护林带、交通道路生态带、河网水系绿化带”、“镇村绿化”、“城区绿化”这“三带二化”专项规划,在此基础上形成总体规划,并做好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分年实施。

3.条块结合,协调推进。平原绿化工作涵盖镇村绿化、通道绿化、河道绿化、城区绿化、平台绿化等,既涉及到林业、交通、水利、建设等多个主管部门,又涉及到各镇街和平台。各相关部门要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分工协作,牵头做好本系统的平原绿化工作。各镇街和平台要在牵头部门指导下,实行目标责任制,确保完成年度绿化建设任务。

三、工作目标

到年,我区平原地区新增绿化面积60000亩以上,平原林木覆盖率达到18%以上,在全区初步建成集防护、生态、景观、碳汇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森林生态体系。

四、主要任务

1.全面开展镇村绿化。在全区范围开展“森林村庄”、“森林城镇”建设,通过营造护村林、环镇林、建设生态公园、实施四旁绿化(村旁、路旁、水旁、宅旁)、小区绿化、庭院绿化等途径,提高村庄和城镇绿化水平,使70%以上行政村的村庄林木覆盖率提高12%,达到25%以上;使1/3以上的村庄、城镇达到省“森林村庄”、“森林城镇”的标准,其中镇村道路、镇村河道两侧绿化率达到95%以上,单侧绿化带宽度3米以上、种植乔木2行以上。同时在平原农区种植农田防护林带,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90%以上,农田林网网格面积控制在20公顷以下,林网的主体框架(主林带、副林带)配置高大乔木树种。新增镇村绿化面积32000亩。

牵头单位:区林业局,责任单位:各镇(街道)。

2.加快建设防护林基干林带。到2012年建成一条宽度在50米以上、长53.5公里的基干林带,宜林地绿化率达到100%,实现基干林带基本合拢,在江一线构筑起一条绿色生态屏障。新建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1000亩。

责任单位:区林业局,实施单位:镇(街道)、有关部门。

3.大力推进通道绿化。加大护路林建设力度,主要公路两侧绿化率达到95%以上,打造贯通城乡的多功能生态景观廊道。其中在高速公路、国省道(路)、铁路两侧建宽度各为20米以上的护路林;区级公路两侧建宽度各为5米以上的护路林。新增绿化面积6000亩。

责任单位:区交通局,实施单位:区交通局、有关镇(街道)。

4.积极做好河道绿化。在浦阳江等具有交通运输功能的主要河流两岸营造宽度各为10米以上的护(河)岸林,绿化率达到95%以上,改善河流生态景观,达到“水清、岸绿、景美、流畅”的效果,着力建设成高标准的生态河道。同时结合溪流整治,搞好堤塘绿化。新增绿化面积2000亩。

责任单位:区农水局,实施单位:有关镇(街道)。

5.着力提升城区绿化。一是按照“林在城中、城在林中”要求,提质增量,扩大城区绿地面积,优化城区林木结构。对现有公共绿地、重点道路、节点等地区开展以增种、补种大规格乔木的“绿荫工程”,对城区主、次干道中大于2米而无乔木的分车绿带,增植乔木树种,增加生态功能,以打造“绿色廊道”。二是结合“水网整治”工作,对北塘河、工人河、塘南河、黄家河等城区河道沿河两侧各宽10米以上进行绿化、营造景观林带。新增绿化面积4000亩。

责任单位:区建设局。

6.高标准建设平台绿化。六大平台要树立“环境立城”和“先做环境再做土地”的理念,加大绿化力度,高标准、高起点做好园区绿化规划,抓好园区绿化建设,重点是随路绿化、随河绿化、小区绿化、单位绿化等。新增绿化面积15000亩。

责任单位:经济技术开发区(含江东新城)、临江新城、空港新城、前进工业园区、世纪城、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五、保障措施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推进平原绿化工作,是加强全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各级政府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切实承担起建设生态文明的责任,把平原绿化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发挥政府在决策规划、资金投入和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做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同步部署、同步规划、同步推进。

2.加强领导,健全机构。为切实加强对平原绿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区政府将充实调整区绿化委员会。各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落实责任部门,制定实施方案,分解工作任务,精心组织重点工程的实施,保质保量完成各项绿化任务。各责任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抓、总负责,统筹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使平原绿化建设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3.加大投入,完善政策。各单位要创新投入机制,出台激励政策,大力整合绿化项目资金,集中财政资源,将重点工程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建立多元投入机制,积极探索“碳汇基金”等社会资金投入平原绿化。

平原绿化范文篇2

一、总体要求和建设目标

1、总体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市平原绿化规划(2011-2015)》,围绕“森林,宜居”建设目标,进一步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加大资源保护力度,不断提升城乡绿化水平,逐步形成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城乡一体的绿色生态体系。

2、建设目标。巩固“森林城市”建设成果,安排资金780万元,通过积极实施“三网二区一村”绿化工程、林果产业提升工程、森林休闲观光工程、森林防火工程、古树名木保护等林业工程建设,完成平原绿化建设任务7400亩,使我市平原林木绿化率由现在的17.2%提高到18%。创建森林村庄20个,省、市级林业观光园各2个。

二、突出建设重点

1、大力营造以“三网”为重点的沿海防护林工程。安排540万元资金(其中省级以上资金393万元),重点对三网即路网、河网、农田林网进行全面绿化。特别是加强高速公路及国道等通道两侧、县乡公路两侧的绿化;加强河流及湖岸两侧的绿化,各乡镇对辖区内河道、湖岸两侧宜林地段进行全面规划并限期绿化;对海涂和已实施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标准农田改造项目、宅基地整治土地进行绿化。5米以上的道路至少种植林带二行以上,3米以上道路至少种植林带一行以上。建设要求符合《省重点防护林国债项目实施办法》(浙林造〔2002〕97号)的建设标准。平原绿化工程(要求栽植胸径5厘米左右的乔木树种),给予每亩1500元的奖励。

2、大力实施森林村镇创建工程。重点扶持各乡镇、村加大绿化建设,创建森林城镇、森林村庄。要求建设区域内的河流、道路等宜林地段全面绿化,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90%以上,并有一处以上的公园、居住绿地、公共设施绿地为主的休闲绿地,具体以《市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及生态工业区创建标准(试行)》为准。对立项申报创建市级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单位按当年新投入建设资金的80%给予补助,分别最高补助20万元、7万元;对创建成功的森林城镇、村庄再给予10万元、5万元的奖励。

3、大力实施园林式工业园区创建和现代农业园区绿化工程。乡镇工业区的道路、河道、干渠、堤防等绿化率达到95%以上,无明显缺株断带,积极开展厂区绿化,单位林木覆盖率达到20%以上。对创建成功的市级园林式工业园区,给予10万元的奖励。加大现代农业园区内绿化,鼓励景区化建设,提高园区档次。

4、大力发展林果产业提升工程。重点建设具有特色的林果基地和引进优质新品种林果基地。主要扶持杨梅、樱桃、蓝莓、枇杷、猕猴桃、竹笋等为主的经济林林果基地建设,建设一批与“四季仙果之旅”相配套的高档优质经济林林果基地,促进林业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对发展杨梅、樱桃、蓝莓、枇杷、竹笋等连片30亩以上的,给予每亩400元的奖励。新发展猕猴桃连片20亩以上的,给予每亩800元的奖励。

5、大力建设各类纪念林建设。鼓励各部门、乡镇建立各种形式的纪念林。建立纪念林5亩以上的,每亩奖励1万元。创立一处市级名树苑,提高我市平原绿化档次。

6、大力发展森林休闲观光工程。重点扶持发展森林旅游和各级林业观光园区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单位(个人)申报和创建省级森林公园、省级林业观光园、市级森林公园和市级林业观光园。对首次成功创建省级、市级森林公园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的奖励,对首次成功创建省级、市级林业观光园区,分别给予2万元、1万元的奖励。

7、大力强化森林防火工程。重点开展乡镇护林管火队伍和森林消防队伍的规范化建设。2012年全面巩固护林管火员的电子寻踪系统建设,加强对护林管火员的上岗出勤情况的核查考核。

8、大力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工程。开展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对病枯倒状的古树名木进行抢救性保护。

三、落实保障措施

1、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在成立平原绿化工作组织的同时,要明确平原绿化建设第一责任人,确保全市平原绿化工作责任落到实处。各乡镇(街道)和部门单位要按照林业发展目标和要求,细化任务,落实责任。继续将林业生产发展列入对2012年乡镇(街道)农业农村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在年终开展平原绿化先进单位评选并给予适当的奖励。

2、完善政策,合力推进。各乡镇(街道)及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狠抓进度,及早行动,积极挖掘潜力,尽快按规划设计落实绿化地段,完成用地政策处理。要切实破解土地要素制约难题,充分抓住土地流转、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土地复垦整理等机遇,大力发展四季仙果、苗木等产业,在实现农民增收的同时,不断扩大绿化面积。各乡镇(街道)和市有关部门要积极筹措绿化资金,完善政策,千方百计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林业产业化发展的积极性,鼓励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形成多元化的绿化造林投入机制。

3、严格标准,保证质量。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围绕年度建设目标和绿化造林重点,认真分解并细化任务,规范工程项目管理程序,严把工程质量。绿化牵头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做好项目组织实施及技术指导工作;绿化责任部门要做到地点、资金、时间三落实。工程造林要严把苗木质量关,选用优质、径高比合格的苗木造林,对等顶端优势明显的乔木树种,严禁使用“杀头苗”造林。有关部门要做好良种壮苗培育、病虫防治、抚育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培训、指导和服务工作。

平原绿化范文篇3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平原绿化建设,提高我乡林木绿化率,推进我乡林业建设持续快速发展,实话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二、建设目标

通过3年的努力,全乡完成3100亩平原绿化(含集镇各单位和厂矿绿化)任务,到“十一五”期末,全乡林木绿化率提高2.5个百分点。

三、实施内容

(一)通道绿化。

1、道路防护林带建设,共计1300亩。(1)在德白公路两旁宜林地营造30-40米宽的防护林带,面积600亩。(2)村级公路两旁宜林地营造10-20米宽的防护林带,面积700亩。

通道绿化以防风固土、保护路基、美化环境为主要功能,主要栽植树冠高大、寿命长久的乔木、实行乔灌结合、针阔混交、常绿为主,建设立体复层、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绿化长廊。

(二)村庄绿化。

村庄绿化400亩,包括街道两侧绿化、村庄公共绿地建设、庭院绿化美化和农田防护林网的建设。将村庄绿化和四旁植树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范畴,结合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今年全乡新增4个自然村试点,以后逐年推进,达到路边有树木,庭院有绿荫,活动有绿地。

1、农田防护林网900亩,栽植树种以不影响农作物生长为宜,栽植密度以有利于该树种的生长为原则。

2、房前室后栽植100亩,以栽种杨树等速生树种或其它适生经济树种、观赏绿化树种为主。

3、乡和每个村需建立义务植树示范基地,面积分别不得少于50亩、30亩,共计230亩,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村庄绿化工作。

(三)水旁滩涂绿化。

充分利用水库等周边的滩涂或其他宜林地进行水旁绿化,面积500亩。所有栽植的水利设施及四周的树木以不影响防洪安全(高于高程16米)、湿地系统和抗旱效益的发挥为原则,可栽植杨树、柳树、桤木、水杉等树种。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宣传。充分利用广播、标语等宣传工具和宣传形式,加大对实施平原绿化的意义进行宣传,使全乡上下对实施平原绿化的意义形成共识,营造全民自觉参与平原绿化的浓厚氛围。

(二)落实主体。1、庭院绿化由村民自行实施。2、村庄绿化由村委会负责组织实施。3、工矿区、机关、学校等地由各单位负责投资绿化。4、公路两边被征用土地,由公路、交通部门负责投资绿化。5、江河两侧、水库及农田周围,由县水利、农业、林业、主管部门共同确定实施范围,由乡负责组织实施。

平原绿化范文篇4

根据省委关于建设森林江、推进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和全省平原绿化工作座谈会精神,省绿化委员会于月日下发了《关于下达全省平原绿化建设任务的通知》(绿委〔2011〕4号),将我县列为全省“十二五”平原绿化建设重点县,明确“十二五”时期我县的建设任务为12000亩,其中2011年建设任务为4000亩。为深入贯彻落实绿委〔2011〕4号文件精神,积极推进我县平原绿化建设,确保完成平原绿化建设任务,现将我县“十二五”时期平原绿化建设任务分解下达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深化认识,落实任务。推进平原绿化,增加森林面积,对于平原地区保障生态安全、提升生态质量、优化人居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乡镇、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平原绿化工作的重要性,将它列为重要工作来抓,务必要按照下达的建设任务(见附表1、附表2),在规划的基础上,将任务落实到具体地块,确保圆满完成。

二、精心组织,强力推进。各乡镇、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举措,以三沿整治、森林城市(城镇、村庄)、绿化示范村、美丽乡村创建为平台,实行高层次推动、大范围联动和大项目带动,做到加大投入、加快进度,强力推进。

平原绿化范文篇5

一、指导思想及目标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四旁绿化为主体,农田林网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调整树种结构,全面提高我镇平原地区的绿化、美化、净化水平,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平原生态防护林体系,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质的生态环境。到年,全镇平原绿化面积达1000亩,平原绿化率达l5%。

二、具体措施

1、“四旁”植树建设,到“”期末“四旁”植树面积达650亩,森林覆盖率达20%。见缝插针,提高土地和空间的利用率,在路旁、水旁、村旁、宅旁大兴绿化,种植果、材等经济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提高人民收入。结合新农村建设,在新农村示范村庄种植观赏性强、经济效益高的林种,使绿化覆盖率达30%,全面绿化、美化、香化新农村。

2、农田防护网建设,到“”期末建设面积350亩,绿化覆盖率达15%。按照田、路、渠统一规划、综合绿化的原则,

在田、路、渠旁种植一些根深、树冠窄,不易吹倒、吹折的速生树种,从而防风固沙,降低见风速,提高湿度,改善农田小气候,创造符合于农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保护农田稳产、高产。

3、人均十株建设,开展一次“平原绿化大战”,通过大力发展、广泛宣传,落实“谁造谁有”政策,提高群众参与热情,使全镇人均绿化林木达到l0株,提高森林覆盖率,提高农民收入。

三、加强领导

平原绿化范文篇6

一、统一思想认识,坚定达标信心

为了克服农村税费改革后干群在平原绿化高级达标工作中出现的畏难情绪,我县从营造氛围入手,统一思想认识,充分宣传发动,层层解决思想认识问题。2005年6月,县委、政府、人大、政协召开植树造林工作专题会议,认真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省政府《县级平原绿化高级标准》,研究制订了《xxx县2005年冬季造林方案》,明确了全县植树造林的标准、任务和措施。9月份,县、乡两级又分别组织各乡镇乡镇长和各村党支部书记、包村乡干到我省的邓州市、西华县和山东省的荷泽等地参观学习平原绿化工作。通过学习参观,大家开阔了思路,充分认识到实现平原绿化高级达标是生态建设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富民强县的需要;是市委、市政府的殷切希望;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从而看到了林业生产的发展前景。尔后,各乡镇又分别召开了不同类型的会议,进行宣传动员。同时,县电视台开辟了“绿化新野大地,共建美好家园”专题栏目,对开展植树造林的意义、效益、县内外的典型进行系统报道。全县共先后出动宣传车67台次,刷写林业宣传标语4800余条,印发宣传册1300余份。通过宣传发动、典型引导、算帐对比等,统一了全县干部群众对植树造林工作的认识;激发了全县人民自觉参与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增强了实现平原绿化高级达标的信心和决心;奠定了为我县实现平原绿化高级达标的坚实思想基础。

二、严格规划标准,明确造林任务

依据冬季造林方案,我县于2005年的7、8月份组织了140余名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和乡镇干部组成14个调查规划组,对全县造林绿化工作进行拉网式调查规划。在调查规划过程中,坚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结合平原绿化高级达标任务进行分类规划。①对道路:高速公路双侧各绿化50米,省道双侧各绿化6行,县乡道双侧各绿化5行,乡村道双侧各绿化4行,村间道单侧6行或双侧各3行。②对农田林网:农田林网网格面积大于300亩的,切块划方,增设林带,彻底消灭林网空档;对不完整林网和单边断带的,进行补植补造。③对河渠堤:沟渠堤属于林网林带的,按农田林网标准规划。不是农田林网的,上口宽3米以上的沟,每侧3行或单侧6行。分干渠每侧4行,支渠每侧3行,斗渠每侧2行。唐、白、湍、等八条主要河流每侧各4行,其它河道每侧各3行,提高农田林网控制率和森林复盖率。二是结合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每人年均栽植10株树的目标进行规划。把房前屋后、荒坡地、村边地、坑塘等能适宜栽树的地方统统规划植树,见空补绿,扩充植树总量,在提高林木覆盖率上下功夫。三是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把林业作为一项产业来规划。把林产品加工等林业产业的发展列入各乡镇工作目标,进行统筹谋划,在提升林业的产业经营水平上下功夫。经过两个多月的规划,按照万分之一的地图形成了“一村一图一表”,建档立卡,明确了各乡镇、村组的造林任务和造林重点,全县共规划沟、路、渠、堤造林地段1.2万余条,造林任务672余万株。为使规划工作落实到位,我县把新甸铺镇陈家村定为平原绿化试点村,县林业局抽调20余名技术人员,逐沟、路、渠进行高标准全方位规划,共规划林带72条,实施机械挖穴与人工挖穴5.5万个。县政府先后在该村召开现场会4次,带动了全县植树造林工作的全面铺开,有力地推动了平原绿化工作的进程。

三、推行“两权”拍卖,创新造林机制

为了有效解决植树造林用地、投资、投工及管护等问题,从根本上消灭“公家林”、“无主林”,我县在总结2004年创新造林机制的基础上,在全县范围内对造林地的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进行拍卖,从而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个人投资造林的热情。①在造林用地上:我县从2005年8月份开始,依据造林规划,界定造林用地,进行土地经营权适度流转,对愿意造林的农户,由农户自己投资造林,对不愿造林的农户,用机动地进行置换,然后公开拍卖,中标者投资造林,若没有机动地,由组干部用自己经营的土地进行置换造林。②在资金筹措上:通过“两权”拍卖,我县新甸铺镇的26个行政村共取得拍卖收入131万余元,特别是上港乡魏庙村一个树穴拍卖到了10元钱,共拍卖树穴2.1万个、收入21万元。在“两权”拍卖中,全县共有120余名县乡干部带头购买“两权”,共出资100余万元,购买农田林网林木1100余条,其中县公安局一名干警一人出资15万元购买了三个行政村的造林权,新植幼树8.9万余株。由于我县在平原绿化高级达标工作中注重立足实际,把造林任务与社会经营开发林业生产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创新了造林机制,超额完成了2005年冬季植树任务,不但有效解决了投资、投工的问题,村组集体在没有投入一分钱的情况下净收益2000余万元,而且彻底消灭了“公家林”、“无主树”,大大提高了造林成效,实现了造林数量和质量方面的历史性突破,一举扭转了过去集体造林、集体管理形成的“只见栽树苗,不见树成林”的被动局面,投资者真正成为了社会造林的主体和林业建设的受益者。

四、实施高位督查,严格兑现奖惩

为了确保顺利实现平原绿化高级达标,我县把植树造林列入乡镇的一把手重点工作,进行高位督查。县委、政府督查室制订了植树造林督查方案、督查办法和考评细则。从2005年10月开始,采取县领导带队经常督查和集中乡镇互相督查相结合的办法,深入到乡村按照规划图逐村逐块进行督查。依据督查的结果,11月7日县委、县政府召开了植树造林诫勉谈话会,对行动相对迟缓的2个乡镇的乡镇长进行了公开诫勉谈话,并在县电视台予以公开报道。2005年11月15日,县委、县政府又召开了由各乡镇党委书记、主管林业的领导、造林落后村党支部书记和包村乡干部参加的全县冬季植树造林第一阶段奖惩兑现大会,对行动快、效果好的3个乡镇进行了通报表扬,各奖励现金1万元;对植树落后的2个乡镇各罚1万元,有关乡镇党委书记在大会上作了表态性发言,在全县引起了强烈震动。由于我县委、政府在在造林绿化工作中态度坚决、措施得力,从而确保了全县植树造林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栽植任务的超额完成。

以上是我县在平原绿化工作中的一些做法,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回顾过去的工作,我们深感与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2006年,我们将以实现平原绿化高级达标为契机,按照予政[2006]文件精神,围绕平原生态县建设目标,学习和借鉴兄弟县市林业工作中好的做法和经验,及早筹划今冬明春植树造林工作,为进一步改善我县生态环境,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林业生态县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平原绿化范文篇7

一、工程实施主要情况

(一)基本情况:县位于省西北部、内蒙古高原南麓,地处干旱半干旱农牧交错带,属省六大沙区的坝上沙区。平均海拔1400——1600米,全县总面积4185平方公里,退耕后现有耕地面积158.5万亩。总人口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万人。截止到2010年底全县国内生产总值418239万元,财政收入30031万元,农业总产值226513万元,林业总产值1519万元,粮食总产量2116.4万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954元(其中林业收入200元)。

(二)工程建设内容完成情况:县的农田林网自70年代建设以来,营造农田防护林30万亩,建成林带9600多条,总长5780公里,保护农田102万亩,初步形成了以林带为骨架,网、带、片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期间,随着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通道绿化、三北防护林等工程的实施,结合本地特点,通过采取工程带动、机制创新、科技支撑、依法管护等措施,2005年投资36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00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算资金160万元),完成了(2002年任务)新建农田防护林面积1333公顷。

(三)工程建设与管理:在扎实推进农田林网工程实施中,创新营造与管护机制,坚持做到建管齐抓,切实保证农田林网工程的建设质量和绿化效果。

一是推行承包责任制。实行工程建设承包责任制,农田林网工程建设任务由专业造林绿化施工单位承包实施;积极推行工程监管承包责任制,落实领导与技术干部包联责任制,确保工程主体责任、包联责任“双明确”、工程质量和进度“两落实”。

二是推行全程监管制。全面实行技术监理制,县林业系统及乡镇林业技术人员,组建了工程质量检查监督小组,对农田林网工程分段承包监管,就建设标准、施工质量和工期进度等各方面实行全程监督管理和督促检查,确保了工程质量和建设进度。

三是推行长效管护制。全面推行“谁建谁管”的长效管护机制。农田林网工程在承包期内由各施工单位负责管护,确保高质量栽植、精心养护、保证成活。与此同时,积极采取了围栏设置、大树支撑、封堰浇水、锄草抹芽、病虫害防治等养护管理措施,做到管护到位。

二、工程实施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是1333公顷农田林网工程的实施完成,对13330公顷农田起到了防风、保土、保水作用,有效防止了因风沙而造成的农作物减产、甚至毁种的问题,降低了种植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单产的作用。

二是提高了温度,延长无霜期。由于林带挡风,使地面散发的热量不易被风吹走,局部热量交换减少,从而提高了空气的温度。据测定,林网工程区内平均气温和土壤温度均比旷野增加1℃左右。在林带保护下,无霜期在春天和秋天各延长15天左右。

三是提高了空气和土壤湿度。在林带背风面,由于林带阻挡,风速减低,空气流动减弱,使湿空气不易被旱风所带走,因而得到相对稳定,导致林网格内小气候相对湿度获得增加。据测定,林带背风而能够提高土壤湿度27%以上。

四是防护林带既能改变小气候条件,又能保水保肥,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种植业的增产和稳产。以小麦为例,亩投入人工、机具、籽种、化肥等费用50多元,产量可提高30%左右。

三、工程建设主要经验

一是政府重视是搞好农田林网建设的关键。农田林网建设是涉及千家万户农民的公益性农业基础建设,组织难度大,实施困难多,必须依靠政府的高度重视。

二是机制创新是搞好农田林网建设的根本措施。只有创新机制,明晰产权,把农田林网和农民的切身利益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激发广大群众建设农田林网的积极性。

三是项目启动是引导群众建设农田林网最有效的方法。要使农田林网能够得到快速发展,就是要有效利用了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通道绿化等项目资金,推进农田林网建设。

四是科技和法制是农田林网建设必不可少的保障。建设高标准的农田林网离不开科技,巩固农田林网建设成果离不开依法治林。在农田林网建设中,积极发挥林业技术人员的作用,充分依靠科技,大力推广先进实用造林技术,提高了农田林网建设质量。

四、存在主要问题

县现有林网中需更新改造的过熟林10.8万亩、成熟林12.5万亩,需完善的残次林面积4.7万亩。

五、“十二五”工程建设设想和建议

一是研究制定《县推进农田林网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提出建设目标,制定政策措施,加大政策推动力度,充分调动农民建设农田林网的积极性。

平原绿化范文篇8

关键词森林生态体系;建设措施;浙江温州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加上优越的气候条件,使温州市的森林植被资源、生态环境具多样性、区域性和过渡性等特征。温州市平原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占陆地面积的18.3%,丘陵山地主要在西部。沿海平原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比较发达,生态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而西部丘陵山区地形地貌复杂多变,局部气候差异明显,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海岛淡水资源缺乏,多受风暴潮等灾害危害,但森林质量较好。

1森林生态体系建设分区

1.1东部平原海岛生态林整治区

本区位于温州市东部沿海岛屿及平原水网地区,包括洞头县,鹿城、龙湾2区全部,瓯海、永嘉、乐清、瑞安、平阳、苍南等6县(市、区)部分乡镇的滨海平原或水网平原。

1.1.1东部海岛、滨海生态林整治亚区。本区位于东部沿海,包括沿海乡镇及洞头县岛屿,乐清市沙门,瑞安市北麋、北龙,平阳县南麋、瓯北区灵昆,鹿城区七都,苍南县北关等岛屿。本区岛屿港湾众多,浅海滩涂面积大,土地后备资源充足。本区山地以丘陵为主,海拔大多数在200m以下,山地的土层薄,肥力低,土壤质地较差,常受台风登陆影响。本区主攻方向是:完成沿海防护林体系与高标准平原绿化工程,提高抗台风防洪能力。

1.1.2平原水网生态林整治亚区。本区位于温州市东部的平原水网地区,包括乐清、瑞安、鹿城、瓯海、龙湾、平阳、苍南等县(市、区)的68个乡镇。该区域内耕地集中,河网密布,水域面积大,交通便利,人口稠密,乡镇企业发达,是我市经济活动最集中地区。本区主攻方向:完成高标准平原绿化工程建设,重点抓好农田林网,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标准化绿化及坟山绿化,提高环境质量。

1.2中部低山丘陵生态林建设区

本区位于温州市中部,主要分布在平原的内侧和西北山地的外侧,包括乐清、瑞安、永嘉、瓯海、平阳、苍南等县(市、区)的87个乡镇。区域内森林质量差,陡坡耕地多,山溪性河流落差大,蓄水能力差,水土流失严重,是生态林重点建设区。本区主攻方向:实行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措施,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和保护,切实提高森林的质量。

1.3西、北部山地生态林保护区

本区地处我市的西部,包括文成、泰顺两县全部山区,永嘉、瓯海、乐清、瑞安、平阳等县(市、区)的128个乡镇。本区以山地为主,群山连绵、峰峦起伏、地势险峻,是楠溪江、敖江、飞云江等水系发源地,森林植被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70%以上,部级乌岩岭自然保护区及珊溪水利枢纽工程均在其中。本区主攻方向:抓好生态公益林建设;加强水系源头保护,禁止滥垦乱伐、陡坡开茺,保护天然林资源,加快生态恢复进程。

2森林生态体系建设重点工程

2.1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

全市列为国家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有48个乡镇。重点建设以木麻黄为主的123km泥质海岸宜林地段;在此基础上,沿海防护林体系建成总面积达到1.77万公顷。

2.2平原林网建设工程

乐清、瑞安、鹿城、瓯海、龙湾、平阳、苍南等县(市、区)平原水网地区86个乡镇,按照省林业局“高标准平面绿化建设工程”要求,使农田林网控制率达80%以上,道路绿化率达95%以上,村庄绿化率达到25%以上。

2.3通道绿化建设工程

本工程涉及全市114个乡镇。重点建设金丽温、诸永、同三线温州段高速公路隔离栅两边绿带50m,以及沿路通道两侧山地的生态公益林,建成后总规模达到4.57万公顷。

2.4城镇绿化建设工程

全市重点建设是人工造林1323hm2、林相改造1444hm2、林地管护5510hm2,使公共绿地达到1432hm2,城镇公园达到850hm2,环境保护林达到4475hm2,街道绿化达到650hm2,庭院厂区绿化达到930hm2。2.5重点生态保护区建设工程

我市现有2个部级风景区、7个省级风景区、20多个县级风景点线,有国家自然保护区2个,森林公园13个,国有生态林场14个,总面积达3.55万公顷,是我市旅游风景与生态保护重点区域,必须花力气建设好、绿化好、保护好。

2.6生态防火阻隔带建设工程

采用生物防火阻隔森林火灾蔓延,应列为长远防火体系建设项目。重点建设省界线248.8km,地区界344.4km,县界885.2km,乡镇场交界与重点防火范围内8008.5km。要经过15~20年努力,使全市形成以生物防火林带为主体的森林防火阻隔网络体系,提高森林自身的综合防火能力。

2.7库区生态林建设工程

我市现有大中小型水库70多座,其中大中型水库9座。按库区周围500m范围,或第1层山脊、小支流300m内范围,森林按水源涵养、护岸林、水土保持林的要求,全市需建设库区水源涵养林2.83万公顷,封护灌木林500hm2。

2.8水系源头生态林建设工程

温州市辖区有瓯江、飞云江、敖江、楠溪江、大荆溪、清江、浦门溪、甘溪、交溪、沙程港水系。全市需在上述水系河流源头封山育林1.35万公顷,封山护林13.69万公顷,营造水源涵养林1.73万公顷,封护灌木林0.72万公顷。其中,飞云江流域生态林4.92万公顷,敖江生态林2.99万公顷,楠溪江生态林4.67万公顷。建成后的生态林将发挥森林“海绵作用”,减少雨水径流的冲击动能,增强保土防冲、涵养水源的功能,减少、减轻中下游洪涝灾害,进一步提高生活用水质量。

3森林生态体系建设措施

3.1建设管理体系

为如期实现森林生态体系建设目标,必须在现行建设管理体系外开拓新管理模式。但是,森林生态体系建设不论管理体系如何,其最终要落实县乡级政府建设责任制,充分发挥政府对建设生态环境、为民办实事的职能。

3.2营林技术措施

3.2.1“封、飞、造”结合。对具有萌芽更新、母树飞籽更新条件的宜林地块采取封山育林,培育混交异龄复层林;对连片面积较大的迹地,采取飞机播种造林办法,加快绿化进程;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采取人工造林,种植速生常绿树种,加大混交林的比重,以达到生物多样性,提高森林资源的抗逆性、稳定性。

平原绿化范文篇9

关键词森林生态体系;建设措施;浙江温州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加上优越的气候条件,使温州市的森林植被资源、生态环境具多样性、区域性和过渡性等特征。温州市平原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占陆地面积的18.3%,丘陵山地主要在西部。沿海平原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比较发达,生态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而西部丘陵山区地形地貌复杂多变,局部气候差异明显,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海岛淡水资源缺乏,多受风暴潮等灾害危害,但森林质量较好。

1森林生态体系建设分区

1.1东部平原海岛生态林整治区

本区位于温州市东部沿海岛屿及平原水网地区,包括洞头县,鹿城、龙湾2区全部,瓯海、永嘉、乐清、瑞安、平阳、苍南等6县(市、区)部分乡镇的滨海平原或水网平原。

1.1.1东部海岛、滨海生态林整治亚区。本区位于东部沿海,包括沿海乡镇及洞头县岛屿,乐清市沙门,瑞安市北麋、北龙,平阳县南麋、瓯北区灵昆,鹿城区七都,苍南县北关等岛屿。本区岛屿港湾众多,浅海滩涂面积大,土地后备资源充足。本区山地以丘陵为主,海拔大多数在200m以下,山地的土层薄,肥力低,土壤质地较差,常受台风登陆影响。本区主攻方向是:完成沿海防护林体系与高标准平原绿化工程,提高抗台风防洪能力。

1.1.2平原水网生态林整治亚区。本区位于温州市东部的平原水网地区,包括乐清、瑞安、鹿城、瓯海、龙湾、平阳、苍南等县(市、区)的68个乡镇。该区域内耕地集中,河网密布,水域面积大,交通便利,人口稠密,乡镇企业发达,是我市经济活动最集中地区。本区主攻方向:完成高标准平原绿化工程建设,重点抓好农田林网,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标准化绿化及坟山绿化,提高环境质量。

1.2中部低山丘陵生态林建设区

本区位于温州市中部,主要分布在平原的内侧和西北山地的外侧,包括乐清、瑞安、永嘉、瓯海、平阳、苍南等县(市、区)的87个乡镇。区域内森林质量差,陡坡耕地多,山溪性河流落差大,蓄水能力差,水土流失严重,是生态林重点建设区。本区主攻方向:实行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措施,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和保护,切实提高森林的质量。

1.3西、北部山地生态林保护区

本区地处我市的西部,包括文成、泰顺两县全部山区,永嘉、瓯海、乐清、瑞安、平阳等县(市、区)的128个乡镇。本区以山地为主,群山连绵、峰峦起伏、地势险峻,是楠溪江、敖江、飞云江等水系发源地,森林植被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70%以上,部级乌岩岭自然保护区及珊溪水利枢纽工程均在其中。本区主攻方向:抓好生态公益林建设;加强水系源头保护,禁止滥垦乱伐、陡坡开茺,保护天然林资源,加快生态恢复进程。

2森林生态体系建设重点工程

2.1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

全市列为国家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有48个乡镇。重点建设以木麻黄为主的123km泥质海岸宜林地段;在此基础上,沿海防护林体系建成总面积达到1.77万公顷。

2.2平原林网建设工程

乐清、瑞安、鹿城、瓯海、龙湾、平阳、苍南等县(市、区)平原水网地区86个乡镇,按照省林业局“高标准平面绿化建设工程”要求,使农田林网控制率达80%以上,道路绿化率达95%以上,村庄绿化率达到25%以上。

2.3通道绿化建设工程

本工程涉及全市114个乡镇。重点建设金丽温、诸永、同三线温州段高速公路隔离栅两边绿带50m,以及沿路通道两侧山地的生态公益林,建成后总规模达到4.57万公顷。

2.4城镇绿化建设工程

全市重点建设是人工造林1323hm2、林相改造1444hm2、林地管护5510hm2,使公共绿地达到1432hm2,城镇公园达到850hm2,环境保护林达到4475hm2,街道绿化达到650hm2,庭院厂区绿化达到930hm2。

2.5重点生态保护区建设工程

我市现有2个部级风景区、7个省级风景区、20多个县级风景点线,有国家自然保护区2个,森林公园13个,国有生态林场14个,总面积达3.55万公顷,是我市旅游风景与生态保护重点区域,必须花力气建设好、绿化好、保护好。

2.6生态防火阻隔带建设工程

采用生物防火阻隔森林火灾蔓延,应列为长远防火体系建设项目。重点建设省界线248.8km,地区界344.4km,县界885.2km,乡镇场交界与重点防火范围内8008.5km。要经过15~20年努力,使全市形成以生物防火林带为主体的森林防火阻隔网络体系,提高森林自身的综合防火能力。

2.7库区生态林建设工程

我市现有大中小型水库70多座,其中大中型水库9座。按库区周围500m范围,或第1层山脊、小支流300m内范围,森林按水源涵养、护岸林、水土保持林的要求,全市需建设库区水源涵养林2.83万公顷,封护灌木林500hm2。

2.8水系源头生态林建设工程

温州市辖区有瓯江、飞云江、敖江、楠溪江、大荆溪、清江、浦门溪、甘溪、交溪、沙程港水系。全市需在上述水系河流源头封山育林1.35万公顷,封山护林13.69万公顷,营造水源涵养林1.73万公顷,封护灌木林0.72万公顷。其中,飞云江流域生态林4.92万公顷,敖江生态林2.99万公顷,楠溪江生态林4.67万公顷。建成后的生态林将发挥森林“海绵作用”,减少雨水径流的冲击动能,增强保土防冲、涵养水源的功能,减少、减轻中下游洪涝灾害,进一步提高生活用水质量。

3森林生态体系建设措施

3.1建设管理体系

为如期实现森林生态体系建设目标,必须在现行建设管理体系外开拓新管理模式。但是,森林生态体系建设不论管理体系如何,其最终要落实县乡级政府建设责任制,充分发挥政府对建设生态环境、为民办实事的职能。

3.2营林技术措施

3.2.1“封、飞、造”结合。对具有萌芽更新、母树飞籽更新条件的宜林地块采取封山育林,培育混交异龄复层林;对连片面积较大的迹地,采取飞机播种造林办法,加快绿化进程;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采取人工造林,种植速生常绿树种,加大混交林的比重,以达到生物多样性,提高森林资源的抗逆性、稳定性。

平原绿化范文篇10

关键词:生态林业;林业可;持续发展;有效途径分析

0.引言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与管理手段的发展,生态林业概念已经引入到我国的林业建设中,其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实施可以减少社会运行的环境成本,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为了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林业部门当地政府分析和探究出有效的措施。生态林业在林业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林业的建设和管理是为了进一步推进生态可持续发展。生态林业在经济学与生态学中属于核心原理,生态林业因管理系统的循环性,能够延长让林业资源的使用时间,进一步的提高了林业的生产力,从而获取了巨大的经济生态效益。

1.生态林业的内容和本质

生态林业的主要分为四方面:(1)生态林业要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就需要以绿化为出发点[1]。(2)要确保林业良性的发展,需要将我国当前林业的情况结合林业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唯有这样,才能进一步的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3)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下,我国林业的种植面积每年呈下升的趋势。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必须扩大森林种植的面积,提高林业的生产力,加强林业资源的基础,唯有这样才能使得林业经济的总体价值大幅度的上升。(4)规划林业发展的目标,以实行区域性生态发展为前提,加强林业资源的保护意识。生态林业的本质是为了让经济效益和林业生态都能够共存发展。在生态林业经营的管理模式在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下发生了转变,已不再是以大量种植为主要经营手段,而是以提高林业生产力为实现林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可持续性发展的有效措施。生态林业要确保林业资源可以永久性的使用,必须贴合现代的经济发展,同时要符合社会对林业的需求,才能让林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不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仍然可以做到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2.生态林业与林业可持续发展途径

2.1林业可持续发展概念分析

林业结合可持续发展,最终达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这就是林业可持续发展主要概念[2]。正确把握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有利于进一步的妊娠林业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可以从这三方面着手:(1)为了防止森林资源受到污染,保护其多样性,林业管理人员可以对气候进行调节。(2)林业部门与当地的林业管理人员一起制定保护林业资源的制度,对毁坏林木的人要予以的一定的惩罚,加强林业文化保护的工作。(3)充分的利用所有的林业资源,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2.2加强生态发展的法律制度保障,有效地维持林业生态建设

在进行林业和生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为了获取巨大的经济效益而肆意损害生态林业建设的现象。为了改善这种状况,需要制定生态林业保障法律制度,用合理且科学的林业管理方法推动生态林业的发展。在生态林业经营的过程中要遵循《森林法》的原创,提高林业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加强森林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重视生态林业资源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在建设森田林业的过程中,要制定一个与其相关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补偿制度,这种补偿制定提高了林业法律制度的有效性。

2.3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系

我国的林业资源非常的丰富,在全球的林业资源排行榜一直名列前茅。正因为丰富的林业资源给我国的经济社会效益带来很大的影响,推动了其发展。生态林业与林业要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保障体系林业资源作为我国的一项基础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起到推动性的作用[3]。所以,可以通过政府的支援实行调控的措施,引用现代最先进的科学设备和技术,加大资金的投入,鼓动衡多的群众参与到建设林业的工程中,借助社会的人力和资金,唯有这样,才可以真正的形成生态林业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系。

2.4搞好平原绿化工作

在生态林业与林业可持续发展中平原绿化的工作一直是最重视的。平原地区由于地势和气候的原因,对于种植和林业的建设有很高的要求,平原只适合耕种的方法,选择在城镇这些地方实行林业建设。在我国平原绿化工作一直都没有满足现代生态林业和林业发展的需求。有些城镇平原地方的绿化覆盖率只有2%-6%,在环境保护中没有起到任何的影响,对人们的生活没有任何的帮助。除此之外,平原绿化效果不好的城镇,其防护林带不够完善,没有起到控制和预防自然灾害的作用。像水灾、沙尘暴都是这些平原城镇常发生的两种自然灾害。因此,相关的林业部门与当地的政府必须重视平原绿化的工作,将建设生态林业需要作为改变平原地区绿化落后的基础条件。在荒地、住宅区周围、公路旁等所有的空隙地方全部种植树木,进一步的提高该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保证了生态环境在这种良性的循环下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平原林业的建设目标主要分为三方面:(1)建成多形式的路、渠、田旁的林块"林网相结合的农田防护林。(2)建设多排列、多层次的高矮与乔灌配合的江堤防风防浪林。(3)股东平原地区人民经营庭院林业,从而进一步推进平原防护林体系的建设。

3.结语

总之,要实现生态林业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发点,贴合社会经济的需求,提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和林业的生产力,加大平原绿化的工作和森林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林业工作中来,加强生态发展的法律制度保障,减少林木的毁坏,唯有这样才能达到实现生态林业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鹏.现代高效持续林业—中国林业发展道路的抉择[J].林业经济,2012,10(16):11-14.

[2]魏雄玲.论中国农村社会组织的现代化[J].广西师范大学,2014,10(8):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