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稳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06:34:18

平稳范文篇1

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发展。2007年,我国GDP增长11.9%,连续5年增速保持在10%以上。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0.6%,虽然增长速度趋缓,但仍然高于2003年至2005年的平均增长率,也高于过去30年的平均增速。农业克服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夏粮连续5年实现增产。工业生产较快增长,1月至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16.3%。城乡居民收入继续提高,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增长11.5%和18.5%。这些指标都好于年初的预期。

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仍很强劲。2003年至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均在23%以上,实际增速在20%以上。今年前5个月,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026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5.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速虽低于20%,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前5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2401亿元,同比增长21.1%,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出口增速虽有所下降,但由于我国出口商品的整体竞争力较强,前5个月仍然增长22.9%;进口受到国际初级商品价格快速上涨影响,增长30.4%。贸易顺差780亿美元,同比减少73亿美元。

我国经济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之一,是要逐步解决经济增长速度偏快、投资增长偏快、贸易顺差偏大、需求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今年前5个月,从三大需求的名义增长情况来看,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同比减缓0.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同比加快5.9个百分点,贸易顺差同比减少73亿美元。(见图1)从实际增长情况来看,经济增速有所放缓,投资增速有所降低,消费增速基本持平,贸易顺差有所减少。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所增强,需求结构正在向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最突出的问题是通货膨胀压力较大

当前经济生活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通货膨胀压力较大,煤电油运供应趋紧,农业增长基础尚不牢固,金融机构的流动性过剩,资产价格特别是股市价格波动较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等。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通货膨胀压力较大。今年2月至4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连续3个月涨幅超过8%,5月份CPI同比上涨7.7%,环比下降0.4%,其主要原因是蔬菜水果的产销逐渐进入旺季,带动食品价格涨幅有所回落。但今年下半年CPI仍将面临较大的上涨压力,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全球性通胀输入的压力仍将持续。2007年以来,许多国家出现了物价大幅度上涨的情形,燃油、食品、矿石价格显著上涨。进入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美元持续贬值,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上扬。我国原油进口依存度已达47%,而且我国正处于重化工业阶段,能源资源消耗大,高油价的压力仍将持续。受石油价格高企推动的谷物燃料化、新兴国家粮食需求上升以及许多国家对粮食出口实施管制的影响,尽管2008年世界粮食产量有望增长,但大部分谷物价格仍将保持在创纪录的高位。总体上看,我国粮食及食品价格受国际价格影响较为有限,但某些品种如大豆、食用油等受国际粮食价格影响十分显著。

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向CPI传导的压力在增加。今年上半年,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以及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明显加快。(见图2)5月份,PPI同比上涨8.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1.9%。对成品油、电力实施的价格管制与补贴措施以及对食品、钢材、水泥等商品实施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阻碍了PPI向CPI的传导。价格管制对于短期抑制通胀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供应不足、企业经营困难等矛盾仍十分突出。在5月份CPI涨幅趋缓的背景下,近日国家发改委提高了成品油价格和电力价格,这是保障市场供应、缓解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但成品油和电力都是基础产品,其价格调整的影响面比较广。因此,未来一段时间,PPI向CPI传导的压力将有所增加。目前尚未对液化气、天然气、居民生活和农业化肥生产用电等价格进行调整,这些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的压力依然较大。

流动性过剩的压力有增无减。近几年,我国外贸顺差维持在较高水平,外汇储备快速增加,流动性过剩的局面难以得到有效缓解。今年上半年,尽管外贸顺差增长放缓,但大量外汇资金和热钱却在加速流入。人民币升值预期以及中美利差,是热钱流入规模急剧扩大的直接原因。外汇储备快速增长所释放出的人民币基础货币投放,加剧了流动性过剩的局面。目前,我国的存款准备金率已提高到17.5%,持续的流动性过剩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以及货币政策操作的难度。

价格翘尾因素的影响依然较大。翘尾影响是2008年CPI涨幅难以显著降低的重要因素。今年1月至5月,CPI累计上涨了8.1%。根据测算,其中翘尾因素为4.9%,新涨价因素为3.2%。如果以2007年12月的CPI水平为基准,今年6月至12月的翘尾因素平均仅为2.2%;考虑到今年前5个月的新涨价因素,如果以2008年5月的CPI水平为基准,则今年6月至12月的翘尾因素平均将上升至5.0%。也就是说,如果今年6月至12月没有任何新涨价或新降价的因素(即月度环比价格指数为0),2008年全年CPI涨幅将为6.3%左右。考虑到6月份成品油价格和电力价格调整带来的新涨价因素的影响,如果没有其他新涨价或新降价因素,2008年全年CPI涨幅将提高到7.0%左右。今年下半年新涨价因素将主要来源于PPI向CPI的传导以及进一步理顺资源要素价格的可能幅度,新降价因素将主要来源于夏秋时节食品价格的季节性回落。如果新涨价因素占上风(即月度环比价格指数大于0),翘尾因素还将进一步上升,全年CPI涨幅将超过7.0%;如果新降价因素占上风(即月度环比价格指数小于0),翘尾因素将有所减弱,全年CPI涨幅将低于7.0%。

下半年宏观调控的重点

今年下半年,应继续按照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要求,在总体上继续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重点是做好价格调控工作,把治理通货膨胀放在突出位置,稳住通货膨胀预期,防范金融风险,保持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健康和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应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以经济手段为主,注重标本兼治、远近结合,着力在治本上下功夫,千方百计抑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

加强农业生产,保障有效供给。加强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类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其他紧缺商品的生产,完善储备体系。在价格管制难以完全解除的条件下,要努力确保成品油、电力、煤炭等重要产品和物资的有效供给。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牢牢把握解决粮食问题的主动权。

平稳范文篇2

一、基本情况

据调查,351户农民家庭,劳动力883人,总耕地面积2613.8亩,预计总播种面积4081.9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447.5亩;每位劳动力承担耕作面积4.62亩,较上年3.55亩增加了1.07亩;复种指数由上年的1.61降低为1.56,下降0.05个百分点;粮食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比率84.46%,较上年的75.88增长8.58个百分点,可见由于种植习惯和农村劳动力向其他产业转移,粮食生产仍然是农民种植的首选。从调查情况来看,1—3月份化肥已购买数量为户均276.6公斤,占全年预计购买量的31.26%,目前,有的农户认为去年下半年化肥价格上涨较多,春耕时节政府对农资市场监控严格,品质和价格都能有保障,在资金许可的情况下基本备齐全年或大半年所需的化肥;也有相当多的农户在持币观望,除购买少部分种子、化肥外,大部分化肥等农资预计在“清明”节后至“五一”节前购买。

二、农资购买情况

据调查资料表明,农户预计化肥购买量增加,支出增加。

化肥用量本年度户均预计购买884.6公斤,比上年844.1公斤增长4.80%;支出金额1206.6元,比上年1175.0元增长了2.69%,其中1-3月已经购买276.5公斤,支出现金392.8元;1-3月已经购买的化肥数量占全年预计购买量的31.26%,较上年28.44%增加2.82个百分点。一年之计在于春,从目前农户已购买的化肥量可看出,今年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如石城县调查户1-3月,户均购入化肥918.9公斤,占全年预计购买量的66.32%,较上年同期高12个百分点。虽然去年粮食市场价格低于2004年,但是国家适时启动最低收购价预警机制,实实在在的保护了农民的利益,激发了农民农业生产热情。

*年我省遭遇严重虫灾,农药使用量和现金支出创历史新高,例如:晚籼稻亩均农药费支出1995-*年分别为13.81、17.44、16.42、14.77、14.72、15.08、15.85、15.58、18.35、24.92、44.04元,在调查中农民认为今年虫害会少一些,预计支出由上年384.6元减少为321.9元,减少支出62.7元。

农膜预计购买4.1公斤,比上年4.4公斤,减少6.82%;预计综合平均价格每吨10975.61元,较上年每吨9795.45元提高12.05%;户均购买农膜支出45.0元,较上年43.1元增加1.9元。

种籽本年度户均预计购买21.0公斤,比上年21.5公斤,略减;预计综合平均价格每公斤9.41元,较上年每公斤8.47元涨11.15%;户均购买种籽支出197.7元,较上年182.1元增加15.6元。经过市场经济洗礼的农民,逐步认识到优质品种的价值,纷纷改种优质品种,被调查者认为这个投入值得。农户愿意加大对农业投入来增加粮食产量,获得更大的收益。

三、农资市场预测

从*年的建设高潮期走来的中国化肥生产,将会进入一个空前的高产年,根据估计,*年中国的尿素产能将达到4600万吨;化肥产量可达5500万吨左右,比上年增长5.4%。国家继续对化肥生产实行免税和对运价、电价、气价优惠的政策,中央财政贴息化肥淡储规模由去年605万吨增加到800万吨,与此同时,由于出口政策的继续强硬和国际市场的逐步走淡,国内化肥出口将进一步减少。这些都将会对*年市场形成较大的影响力,农资经营竞争更加激烈。

依据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监控措施和以上现状综合分析,预计今年农资市场是稳中有热点,农资价格以平稳为主调,不会出现*年度大幅度地波动。

四、几点建议

1、加强农资价格监测和市场监管。春耕备耕时期,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把监测农资价格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加强对尿素、复合肥、钾肥、农膜等农资价格的走势分析和预警预报,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为领导决策服务。据调查反映,目前市场还存在假冒伪劣农资,因此,要加强对假冒伪劣农资的查处力度,集中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

2、加强农资流通环节监督。严厉打击“价外加价、价外收费、一货两款”等变相涨价的价格违法行为,努力确保春耕农资价格稳定。

3、逐步建立、推广农资连锁经营。当前各地的农资公司大都在改制,农资经营主体转向个体、民营的趋势加快。而个体经营的特点是利益第一,快进快出,旺季需求大,淡季需求不足。而且个体经营因为资金总额和资金周转的问题,往往喜欢“跑得快”,涨价先涨,跌价先跌,使得市场变化非常快速频繁,淡旺季更加明显。

连锁经营是一种先进的经营形式,它通过规模经营和资源共享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以提高市场控制和效益。农资连锁经营是在农资流通中运用连锁经营方式。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降低成本,节省费用;通过批量采购,统一配送,连锁销售降低采购成本、库存成本和流通资金占用,从而以最低的流通费用、最少的流通环节,降低销售成本。

第一是要建立完善农资物流配送体系。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建立高效运转的物流配送中心。通过物流配送实现连锁管理。有效的物流配送可以节约中间成本,同时可以减少串货现象的发生。

平稳范文篇3

2009年全市交通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20*年全市交通工作,传达贯彻全省交通工作会议、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党的*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分析交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安排部署2009年交通工作。

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和关心交通工作,连承敏书记、张少军市长等领导同志多次深入交通一线视察,并作出重要批示;刚才李磊副秘书长分别宣读了连承敏书记、张少军市长致全市交通工作会议的贺信,两位主要领导充分肯定了交通发展取得的成绩,对做好今年交通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市政府慕增利副市长还将作重要讲话,就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做好交通工作提出要求。对各位领导的重要指示和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我根据市政府的要求和市局党委研究的意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20*年交通工作回顾

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交通系统围绕年初确定的任务目标,并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及时调整,积极应对,全市交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交通长远发展规划编制提高到新的水平。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站在全市的角度,着眼于*长远发展,本着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理念,立足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交通体系,主动开展“*环城快速、绕城高速”规划的调研、论证、编制工作。目前,规划已通过市委常委会、市政府第十七次常务会审议,并由市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形成了决议,这在我市交通规划发展史上是第一次。国家确定实施内需拉动政策后,全系统见事早、行动快、工作主动,全力做好计划项目争取工作。目前,已落实高速公路项目2个,总投资130亿元;铁路项目8个,总投资132亿元。由于项目储备充足,争取力度大,为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快。全年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7.8亿元,各项工程建设速度快质量好。长(春)深(圳)高速公路、枣(庄)临(沂)高速公路*段规划、论证、评估、立项等前期工作已经完成,将于今年3月份开工建设;沂河大通道一期工程、206国道*西绕城线、岚济路日照界至*段竣工通车;鲁苏边界公路综合整治7个项目、135.6公里全面完成;完成农村公路投资6.74亿元,改造农村公路1200公里,大中桥梁建设完成120座7753延米,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受到了省政府的表扬。这些项目的建成通车,进一步完善了公路路网,提升了道路质量水平,增强了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和支撑能力。特别是国内最长的内河大通道—沂河大通道的建成通车,不仅能形成一条纵贯我市南北的经济带,而且将成为一条生态路、旅游路,是我市滨水生态城建设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中央电视台、省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多次进行了报道。

在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始终把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严格工程质量管理,推行工程招投标、“双合同”制管理,层层签订质量目标责任状,全面落实工程质量问责制、岗位负责制、终身负责制,加大现场试验检测频率,确保工程质量处于受控状态,工程合格率达到100%。

(三)出色完成了各项交通保障任务。继续加快城乡客货运站场建设,强化道路管养、运输组织、运输服务和市场监管,保障了道路客货运输生产持续增长。加强运力调配、组织协调,完善应急预案,保障了春运、“*”、“*”黄金周运输安全有序。圆满完成“南方抗冰雪保畅通”、“汶川地震抗震救灾”、“青岛战浒苔保奥帆”、“奥运圣火路线传递”、“奥运交通安保”等各项重大应急运输保障任务。在创城工作中,交通系统上下一盘棋,举全行业之力,集全行业之智,以超常规的要求、超常规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严格按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要求,全面推进交通秩序整治工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在各项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交通广大干部职工及从业人员讲政治、顾大局、无私奉献、不畏急难险重,圆满完成了各项应急运输保障任务,充分展示了交通队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良好风貌,赢得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四)交通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坚持办事公开、权力公开的原则,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全面实施政府交通信息公开,以政府网站为主要载体,同时发挥行风热线、办公窗口、公众媒体的作用,使信息公开的各项内容和功能得到了比较完善的体现。推行执法责任制,制定《*市交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执行标准》,进一步规范各执法机构的职责、权限、执法依据。探索建立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机制,成立交通咨询投诉中心和内部执法监督队伍,实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办法,实现了对行政执法行为全过程的监督。加强法制教育,认真开展“五五”普法,与市普法办共同举办*市第二届交通法律法规知识竞赛,交通干部职工学法用法能力有了新的提高。

(五)交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切实加强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和安全监管、应急机制、救助能力建设。按照“三关一监督”职责,加大道路运输安全监管力度,集中开展了道路客运、危险品运输等安全整治活动,保障了道路客货运输安全。加强水上安全监管,加大了对重点水域、重点船舶、重点时段和重点环节的监管预防力度。继续推进干线公路灾害防治、公路安全保障和危桥改造工程,组织了以公路桥梁、隧道建设项目为重点的专项整治,事故隐患得到整改,交通建设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得到有效加强。开展交通平安建设,交通信访形势保持了稳定。20*年,全市交通系统安全生产形势基本稳定,水上交通继续保持无事故的良好局面。

(六)交通行业管理取得新成效。认真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道路运输条例》等法律法规,扎实推进交通“四化”管理,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客货运输、超限车辆治理、城市公交、出租车等行业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大力促进现代物流、农村物流发展,成功举办了首届鲁南经济带交通物流发展与创新研讨会。认真履行稽查职责,扎实开展超限治理、联合整治道路交通秩序、公交运营秩序、出租车等专项治理活动,重点打击无牌无证、悬挂非法定标志、闯卡逃费以及出租“黑车”、公交车私涨票价、私改线路、无证上岗、乱停乱靠等行为,保障了运输市场公平健康发展。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体制改革,投资5600万元用于公交线路经营权、车辆回收和车辆更新,全年累计更新公交车129辆,国有线路、国有车辆分别占到36.3%和35.3%,国有公交的主导地位逐步确立,总体面貌有了较大提升,市民的满意率大大增强。依法加强出租车、三轮车监管,保持了行业的基本稳定。紧紧围绕加快交通生产建设中心任务,创新思路,积极推进征管查一体化,20*年规费征收再创历史新高。多年来,广大征收人员为做好各项交通规费征收工作,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与汗水,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使交通规费征收数额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不仅为全市交通事业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而且为成品油税费改革打下了坚实基础,可以说成绩突出,贡献巨大。在此,我代表局党委对广大规费征收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七)行业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廉政交通”建设进一步深化。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增强领导干部执政为民、廉洁从政意识。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行政许可等为重点,认真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工作力度。建立信访举报查办快速反应机制,坚持明查暗访,积极治理公路“三乱”,巩固了全市基本无“三乱”成果。广泛深入开展“强素质、正行风、促发展”、“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创建高效服务示范单位等一系列活动,加强干部培训教育和作风整顿,交通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工作作风进一步改进,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坚持常抓不懈,常抓常新,加强领导,突出重点,加大文明行业、文明子行业、文明示范“窗口”建设,行业文明程度有了新的提高。

交通战备、财务管理、内部审计、人事劳动、政务信息、后勤保障等工作也都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任务目标。

20*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交通系统坚持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经过历届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和历史性巨变。至20*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21512公里,其中国省道2033公里(高速公路330.4公里),农村公路19466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25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比1978年增长8.3倍,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是1978年的5.2倍;全市营业性机动车达到14.3万辆,全市交通物流服务企业达到35家,集装箱运输企业达到45家。营业性汽车拥有量是1978年的125倍。20*年,全市公路客运量达到1.13亿人,同比增长2.7%,货运量达到1.41万吨,同比增长4.4%。

30年来,全市交通运输在改革发展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也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第一,必须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抓住发展机遇,加快交通运输发展步伐。这是交通改革开放30年来的根本经验;第二,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交通运输生产力。这是交通改革开放30年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动力;第三,必须注重科学规划,加强交通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发展政策的研究,增强交通发展的系统性、前瞻性和科学性;第四,必须坚持紧紧依靠各级党委政府,调动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形成交通运输发展的强大合力。只有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共同推进交通事业的强大合力,才能不断把交通改革发展事业推向前进;第五,必须坚持把科学技术作为交通运输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大力培育交通科技人才,用科技教育振兴交通;第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依法行政,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只有坚持执政为民,依法执政,做负责任部门和负责任行业,才能使交通发展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获得不竭的力量源泉;第七,必须抓好行业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为交通运输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坚强政治保障。

交通改革发展3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县区党委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重视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广大交通干部职工团结奋斗、努力拼搏的结果。交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凝聚了几代交通人的心血和汗水、努力和奉献。在此,我代表局党委向关心支持交通事业发展的各县区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广大交通干部职工和离退休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坚定信心,把握机遇,保持交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009年,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交通大改革、大发展的关键一年。交通改革任务艰巨,交通发展机遇难得。我们必须全面分析、科学把握交通发展形势,坚定信心,积极应对,一手抓改革,一抓发展,努力保持交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好交通保障。

交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考验主要是:一是运输市场遭受巨大冲击。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交通运输需求降低,成本提高,车辆大量报停,运输市场低迷状况短期内难以扭转。二是交通新一轮加快发展建设资金压力巨大。在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原有交通融资平台受到重大影响的情况下,如何筹集足够资金,确保交通建设需求,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三是推行两项改革,管理创新的要求十分迫切。在成品油税费改革和地方政府机构改革过程中,交通发展的环境、条件、方式都将发生重大变化。适应新的形势,加快推进管理创新,搭建新的管理平台,探索新的管理手段已成为当务之急。

尽管交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严峻挑战,但做好今年交通工作依然有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一是拉动内需政策为交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交通建设是当前国家加大投资、扩大内需的重要领域,这既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也是交通发展的又一重大机遇。二是重大改革的实施为理顺交通体制机制提供了良好契机。税费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的相继实施,客观上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为解决交通存在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权责脱节、效率不高等问题,理顺交通管理体制机制提供了有利时机。三是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近年来,我市交通基础设施规模不断扩大,运输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具备了向更高水平发展的良好基础。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积极争取,得到了上级的大力支持,一大批项目列入了国家、省投资计划,为加快交通建设赢得了主动。

综合分析,新的一年交通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以坚定的信心,百倍的努力,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在新的起点上实现交通事业的新跨越。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加快实施“三大工程”,建立“六项机制”:

——构建结构合理、四通八达、城乡一体的公路、铁路网络。以环城快速、绕城高速为重点,突出抓好路网的完整性、完好性、配套性和效益性,统筹加快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路网的规划建设,打造一小时、半小时“生活圈”,同时积极搞好八个铁路重点项目建设,把*建成整个鲁南的交通中心。

——建设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规模适度的客货运场站。抓住新一轮公路、铁路建设机遇,集中力量,提前规划,建设规模大、档次高、功能全、效益好的公路、铁路物流站场,让站场成为展示*交通、展示*发展的亮点。

——发展资源整合、效益集约、物流天下的现代物流业。以全市交通、物流、人流为基础,以国家公路运输主枢纽为核心,合理规划物流基地、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把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融为一体,建设各具特色的物流基地和专业化、规范化、社会化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物流园区,把区域内生产者、消费者与市内外大市场对接起来,全力打造物流之都,真正实现山东*、物流天下。

——坚持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建立完善交通行业运作、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多元化投融资、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交通内部监督和交通安全监管六项长效机制,把交通行业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三、2009年交通工作主要任务

根据全省交通工作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09年交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把握机遇,乘势而上,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积极实施“三大工程”,建立“六大长效机制”,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努力提高“三个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为全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供交通保障。

2009年,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资63.8亿元。

——公路建设。计划投资42亿元。其中,高速公路27.7亿元,国省道4.1亿元,农村公路10.2亿元。

——铁路建设。计划投资15.5亿元。

——场站建设。计划投资6.3亿元,建设治超检测站8个,县级汽车站3个,农村客运站55个,物流项目4个。

——运输生产。公路客、货运量均增长5%。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七项工作:

(一)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有利时机,促进交通大建设大发展。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进环城快速、绕城高速规划的实施。突出抓好长深高速公路青州至临沭(鲁苏界)和临枣高速公路*段重点工程建设。继续加快路网改造步伐,尽早开工建设沂河大通道二期工程,确保年内实现全线贯通。同时,加强养护管理工作,搞好绿化美化和休闲观光设施建设,使其成为一条生态样板路。大力加强铁路建设,配合有关部门,加快菏兖日铁路电气化改造、临枣铁路和东平铁路建设;实施坪岚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争取开工建设梅埠至临沭全国优质化肥生产基地铁路支线。

在加快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质量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健全完善质量保证体系,落实各方责任,层层严把质量关,形成一环扣一环的管理链,保证整体工程的高质量。要按照对主体工程质量管理的要求严格附属工程质量管理,按照对重点项目质量管理的要求严格一般项目质量管理,使公路工程总体质量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积极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努力克服和化解经济下滑对交通运输生产的不利影响,突出重点,加强管理,优化环境,积极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促进交通运输生产持续稳定增长。加快大场站建设。以*国家公路运输枢纽、铁路场站和陆港建设为龙头,科学规划,合理规划,超前规划,加快站场建设。尽快建成一批功能完备、布局合理、集疏运体系完善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站场。继续加快城乡客运站场建设,力争完成县级汽车站、农村客运站建设任务。改革投融资机制,积极探索综合运输枢纽、站场的建设和运营模式。坚持公交优先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加强和规范城市公共客运、出租车管理,积极探索公交行业、出租车行业稳定长效机制。推动公路、铁路、航空、海运等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机衔接与协同运转,提高联动能力,为公众出行提供高效、安全、便捷的换乘服务,提高货物运输效率。研究制定应对金融危机,促进交通运输业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运输企业健康发展。

做大做强现代物流业。加大整合物流需求资源、物流设施设备资源、物流企业资源和物流管理服务资源力度,提高现代物流组织化程度,降低物流成本,加快*商贸物流中心建设,打造“物流天下”的商贸强市。加强物流行业交流与合作,办好第二届鲁南经济带交通物流发展与创新研讨会,用现代物流理念,促进鲁南经济带交通物流业发展。完善市区西部、东部物流园区综合服务功能,加强临港物流园区建设,扶持立晨、荣庆、金兰、德正达等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发展。支持鼓励各界以各种方式投资建设物流园区和园区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物流,以县级货运站场为中心,以乡镇货运站场为节点,农村货运站点为依托,支持鼓励物流、配送连锁经营龙头企业进乡入村,壮大实力,开展物流服务,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三)大力推进农村交通发展。新农村建设是中央扩大内需的重点之一。要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市委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精神,大力推进农村交通发展。一是继续深化农村交通建设,争取年内改造农村公路1000公里,桥梁60座。继续开展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落实质量保证措施,提高建设管理水平。加强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安保工程和渡口改造、渡改桥工程建设。二是大力发展农村客运,加强农村客运站点建设,加快完善农村客运网络,规范农村客运市场。统筹城乡公共客运协调发展,促进农村客运网络和城市公交网络的合理衔接和有效融合。三是深入落实《山东省农村公路条例》,切实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做到人员到位、资金到位、措施到位。适应燃油税费改革新形势,积极争取将农村公路养护纳入财政支持范围。加强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加大超限车辆的治理力度,维护路产路权。

(四)提高交通行业管理水平。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后,我们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行业管理水平上来,进一步健全制度,完善程序,严格标准,建立起具有*交通特色的四化管理标准体系。加快四化管理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把四化管理引向交通运输生产管理的各个节点和环节,指导交通企业建立四化管理体系,使四化管理成为交通行业管理的总抓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工具。

坚持依法行政,加强交通法制建设,进一步规范交通行政许可与行政执法行为,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执法人员资格、证件和执法标志管理,推进交通综合行政执法工作。

加快信息化建设,开发交通管理信息系统,优化监管方式,充分利用科技设施,畅通社会投诉渠道,强化对运输市场的监管,打造“数字运管、智能运管”。实施客运、货运、维修、驾管(培)“三个一”工程,即每个子行业打造一个亮点、树立一个品牌、实现一个突破,推动运管工作再上新台阶。突出监管重点,整顿和规范道路客货运输市场、城市公交、出租市场,重点打击非法运营、宰客、甩客等行为。加快道路客货运输、维修、驾培、出租车诚信考核机制建设,把诚信作为配置运输资源的重要条件和市场引导的重要信号,逐步建立“诚信者经营、不诚信者退市”的市场格局,激励企业、业主加强管理,诚信经营,优质服务。继续开展文明标兵、文明窗口、文明的士等创建活动,不断扩大交通行业文明建设成果。加大货运源头管理力度,充实和加强驻站管理监控网络,建立超限车辆追踪处理机制,实现治超工作全过程管理。总结和发扬去年以来抢险救灾运输经验,加强运输应急保障机制建设,组建交通应急处置中心,抓好紧急运输能力储备,形成信息畅通、反应迅速、保障有力的应急运输保障体系,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五)推进平安交通建设。把安全理念牢牢植根于交通规划、生产建设和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总结奥运安保工作经验,改进和完善安全监管机制,落实责任制,切实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健全完善安全责任链条,细化分解安全目标责任,依法落实各级安全管理责任,加强监督考核,形成完善的安全监管责任体系。逐步推行安全诚信分级考评制度,全面提高道路运输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严格落实“三关一监督”要求,加强道路客运和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监督道路运输企业切实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从业人员职业资格管理,重点加强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机动车检测维修人员、城市公交车、出租车职业资格管理,推进驾驶员素质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按照“属地管理”和“谁审批、谁发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对农用低速车的管理。加强水上安全监管,督促乡镇船舶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旅游船舶安全管理,坚决取缔“三无”船舶。加强交通建设项目施工安全监管,完善重大施工安全事故预控机制和桥梁运行监控机制,确保施工安全。强化铁路道口、公铁立交桥梁的安全防护。加强交通信访工作,切实维护行业稳定。

(六)确保两项改革顺利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已正式实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即将启动。这两项改革涉及面广,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直接关系我市交通长远发展。组织实施好这两项改革,是今年交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全市交通各级各单位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上来,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坚定不移地推进两项改革。妥善做好改革涉及人员的安置工作,是顺利推进改革的重要保证。3月5日,省交通厅召开成品油税费改革人员安置专题会议,指出人员分流安置要和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相衔接,严格执行有关政策,按照转岗不下岗、待安置期间级别不变、合规合理的待遇不变的总体要求,确保改革涉及人员得到妥善安置,确保社会稳定、行业稳定。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根据省交通厅的要求向党委、政府作好汇报,提出建议,尽快制订实施方案,分门别类提出安置意见,尽量成建制转向公路路政管理、治超、公路养护、源头管理等急需加强的岗位。要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的关系,以税费改革为契机,积极探索建立促进交通可持续发展的资金保障机制;以交通机构改革为契机,努力建立职能统一、权责明确、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交通管理体制,以改革保发展、促发展。要严肃改革纪律,坚定不移的支持改革,不折不扣的执行改革政策。要严明财经纪律和人事纪律,强化资金监管,严格资产处置程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严禁突击进人。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好头,把好关,确保改革过程中不出现任何问题。

(七)深化行业文明建设和交通廉政建设。市委已经召开了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我们要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的统一部署,扎扎实实开展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营造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科学发展的良好氛围。继续开展“沂蒙交通”品牌创建活动,实施品牌带动,发掘落实“三个服务”典型。深入推进“学树创建”活动,组织开展好“三项活动”,大力实施“三个一工程”,向社会展示交通行业良好形象。加强交通新闻宣传工作,精心筹划和周密组织好交通重大题材宣传活动。加强队伍建设,教育引导干部职工自觉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发展观和科学文化知识、操作技能,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质和业务水平。

平稳范文篇4

1保持社会稳定,是邓小平长期一贯的思想

邓小平的稳定思想,由来已久,它萌发于民主革命时期。早在1948年8月他写给中央和的《关于今后进入新区的几点意见》中就说:“人民对我们的第一要求就是‘安政治’,因为人民最怕紊乱,怕无政府,要求有秩序。”[1]因此,要推行团结大多数的政策,广泛使用一切宣传武器,宣传我们的主张和政策,驳斥敌人的造谣和欺骗,以占领思想阵地,安定民心。

建国初期,在主持大西南工作时,他更加重视稳定工作。1949年11月,就贵州新区的工作给二野五兵团的电报中认为,“在策略上提出团结多数,打击少数,不可树敌过多,防止过左等等,这是很对的。”[1]1950年5月,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又特别强调:“生产中主要一条方针是不要乱动。凡是无把握的事要慎重一些,先研究一番。”[1]7月,在欢迎中央民族访问团大会上的讲话中又指出,西南最复杂的又是最重大的问题就是民族问题,搞好民族团结,消除民族隔阂,不出乱子,就是工作做得好,就是成绩。同年12月,在西南局城市工作会议上,他要求加强公安工作,加强对帝国主义、国民党残余匪特的斗争,巩固革命秩序。[1]

1952年邓小平调到北京后,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领导全国财经工作,这时他特别强调把国家财政放在经常的、稳固的、可靠的基础之上。同时,针对高饶联盟问题,在1954年2月中共七届四中全会上的发言和1956年9月八大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他都特别强调了党的团结和统一问题。他指出:“党的团结和统一,是党的生命,是党的力量的所在。经常注意维护党的团结,巩固党的统一,是每一个党员的神圣职责。”[1]根据这一精神,八大通过的党章,在党员义务的规定中,增加了新内容,把“维护党的团结,巩固党的统一”列为党员的义务。

1956年至1966年“”前,邓小平对社会稳定的关注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反对“大民主”。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东欧的波兰和匈牙利相继发生了严重事件,我国也出现主张实行西方式资产阶级民主、以大规模群众斗争或闹事来实现民主权利的现象,在1956年11月召开的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批评了这种大规模风潮和闹事的“大民主”。同一样,邓小平也表示不赞成这种“大民主”。1957年4月,在西安干部会议上他旗帜鲜明地指出:“现在有的地方不是讲闹事吗?有些人不是讲大民主吗?有些青年人总觉得大民主解决问题,我们是不赞成搞大民主的。”“大民主我们并不提倡,搞大民主并不好。匈牙利搞大民主要几年才能恢复元气,吃亏的还是人民。波兰搞大民主也需要相当一个时期才能恢复元气。所以,大民主不要希望搞,没有什么值得效法的地方。”[1]在他看来,反对官僚主义,实现人民民主权利,应采取小民主的办法,即严格按照宪法的规定来执行。二是反对“大搞群众运动”。1961年10月,他深入分析了当时做群众工作常见的方式——搞运动的方式或谓之“热闹方式”。他说,“我们不能否定在某一个时期要有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热闹的形式,……但是我们的群众路线,不能满足于那个热热闹闹,主要是做经常的、细致的工作。”[1]他认为当时相当多的群众运动不是群众自愿的,违反了群众路线,最主要的还是做好经常性的工作。1962年2月,他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又强调,群众运动要建立在大量的深入细致的经常性工作基础之上,而这几年“差不多是把搞运动当作我们群众路线的唯一形式,天天运动,这是不好的。”[1]因为许多经常性的工作被不断的运动挤掉了,这一教训应该吸取。邓小平的这些思想实际上成为以后他保持稳定、不搞运动思想的雏形。但遗憾的是,这样有价值的思想未能得到贯彻执行,以至大规模的群众运动愈演愈烈,最终导致十年“”的大动乱,使党和国家遭受惨痛损失。

“”开始后不久,邓小平即被打倒。亲身经历了那场浩劫,邓小平深知社会稳定对中国意味着什么。当1975年他第二次复出时,主要做的就是对各方面秩序的整顿,以恢复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秩序。1975年1月,在总参干部会上就军队问题他说,要安定团结,就必须消除派性,增强党性。3月,就铁路部门的问题他又说,要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增强组织纪律性,把闹派性的头头调开。5月,就钢铁工业的整顿,他再次强调要坚决同派性作斗争,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7月4日对中央读书班学员的谈话中,邓小平意味深长地指出,同志过去就讲过,已经八年了,以安定为好。现在加一年,九年了,要团结起来,安定起来,我们有好多事要办。可以说,邓小平主持工作的这一年,是安定秩序的一年。关于这一点,1987年10月,他在会见来访的外国友人时说:“一九七五年我主持中央常务工作,那时的改革用的名称是整顿,强调把经济搞上去,首先是恢复生产秩序,凡是这样做的地方都见效。”[2]但随着邓小平第三次被打倒,整顿被迫中断,然而,这一整顿可以说是邓小平稳定思想的初步展开。

1977年7月,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在1978年12月的重要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他就指出:“安定团结十分重要。”[3]同时,也已经预见到改革可能带来的不稳定因素,他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它涉及的面很广,涉及一大批人的切身利益,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复杂情况和问题,一定会遇到重重障碍。”“对此我们必须有足够的思想准备。”[3]

从以上回顾中可以看出,邓小平的稳定思想并不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有的。

2“稳定压倒一切”是历史和现实的迫切要求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全党和全国工作重心的转移,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邓小平成为领导这一伟大社会变革的总设计师。他更加关注中国社会的稳定问题,并把它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中去思考,从而形成科学完整的社会稳定理论。

回顾1978年三中全会到1992年南巡谈话这段激动人心的历程,可以发现,邓小平对社会稳定的重视是以一贯之的,根据当时国际国内局势的变化,在某段时间他又特别强调社会稳定问题,这样大致有三次。

第一次是1979年到1980年。当时各项工作刚开始走上正规,但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势力还很大。、“”和“”中打砸抢的残余势力,从极“左”出发破坏改革开放。同时,伴随思想解放,社会上出现了诸如“西单墙”的一些右翼势力,这些人打着“民主、人权”的旗帜,企图否定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污蔑党的伟大领袖同志和无产阶级专政,公然宣扬搞西方资本主义那一套。对此,邓小平在1979年3月召开的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发表讲话,明确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并强调:“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3]1980年1月,邓小平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这篇对整个80年代工作都极具指导性的长篇讲话中,总结回顾了粉碎“”以后三年多的工作,展望了80年代的任务,把“要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作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具备的一个前提进行集中系统的阐述。1980年12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了《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的重要讲话,又一次集中系统地论述了社会稳定问题。他把经济调整和政治安定作为贯彻三中全会路线并行的两个轮子,认为经济调整成败的关键取决于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否遭到破坏,如果遭到破坏,调整工作就根本无法进行。[3]

第二次是1986年到1987年。由于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泛滥,1986年12月中下旬,我国一些城市出现学生上街闹事现象,社会出现动荡。对此,邓小平在1986年9月至1987年6月的一系列讲话中反复强调中国必须有一个稳定的政治局面,以保证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建设,中国不能再折腾,不能再动荡,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要贯穿于整个现代化的过程中,要用中国的历史教育青年。

第三次是1989年以后。由于国际大气候和国内小气候的共同作用,1989年春,国内出现了严重的政治风波,在首都北京,动荡最后还演变为政治暴乱,严重威胁到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的国家政权。邓小平对这一事件自始自终给予了高度重视,支持中央采取坚决行动平息动乱。他用了“压倒一切”、“最高利益”等词语来说明稳定对于中国的极端重要性,并明确表示:中国不允许乱,同时还阐述了与稳定有关的一系列方针政策。

以上说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邓小平同志愈加强调稳定。那么,社会稳定对于当代中国为什么如此重要呢?综合邓小平的论述,主要有:

(1)稳定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必备前提

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反复说,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必不可少的条件和保证,没有这一局面,搞四个现代化就不行。在他看来,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全国人民的最大利益,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是要大幅度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改善、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但如果没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这一切都不可能。1985年5月,邓小平在会见陈鼓应教授时说:“总之,一个目标,就是要有一个安定的政治环境。不安定,政治动乱,就不可能从事社会主义建设,一切都谈不上。治理国家,这是一个大道理,要管许多小道理。那些小道理或许有道理,但是没有这个大道理就不行。”[2]1989年2月,在会见美国总统布什时他说:“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2]这样的论述还很多,由此可见邓小平的良苦用心。他多次说过,中国人这么多,底子这么薄,经济上还相当落后,而要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必须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社会的进步、人民的幸福、国家的强盛是他最为关心的。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秩序,今天这个示威,明天那个示威,三百六十五天,天天会有示威游行,那就根本谈不上搞经济建设了。

(2)稳定也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需要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西方国家对中国一直存有分化和西化的企图,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们插手中国内政,总是希望我国越乱越好,以便从中牟利。1989年的政治风波可以清楚地说明这一点。所以邓小平说:“这次动乱从反面教育了我们。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对这一点我们比过去更清楚了。”[2]而要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利益,又必须有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对此,邓小平分析道:“中国自己要稳住阵脚,否则,人家就要打我们的主意。”[2]“要让外国人看到中国政局是稳定的。如果搞得乱七八糟、一盘散沙,那还有什么希望?过去帝国主义欺侮我们,还不是因为我们是一盘散沙?”[2]所以,他要求,今后如有需要,动乱因素一出现,我们就采取严厉手段加以消除,以保证我国不受任何外来干涉,维护国家的主权。

(3)中国的稳定也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需要

在世界各国联系日益密切的今天,中国的稳定和发展与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密不可分,一方面中国有赖于世界,但同时世界也需要中国。邓小平认为,中国是一个和平的力量,是制约战争的力量,但这一力量现在还小,等到中国发展起来了,中国对世界和平的作用会更大。中国还是个巨大的市场,只有稳定,外国投资者和商家才有来此赚取利润的机会。因此,“中国在国际上有特殊的重要性,关系到国际局势的稳定与安全。如果中国动乱,问题就大得很了。”[2]如果中国出现内乱,“难民不是百万、千万而是成亿地往外面跑,首先受影响的就是现在世界上最有希望的亚太地区。这就会是世界性的灾难。”[2]所以,中国保持稳定,不仅是对自己负责,同时也是对全世界全人类负责。

(4)稳定更是历史教训的总结

作为一个久经风霜的伟人,邓小平善于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善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伟大国家,但自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史,是一部遭侵略、受屈辱的历史,世界上没有人瞧得起中国。只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才结束了内忧外患、动乱纷争的局面。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又贻误了发展的良机。邓小平说:“‘’耽误了十年。如果加上从一九五七年开始的‘左’的错误所耽误的时间,总的算起来应该是二十年。”这二十年“就整个政治局面来说,是一个混乱状态;就整个经济情况来说,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2]而这一时期是世界新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时期,许多国家抓住机会,加速发展,中国与世界的差距拉得太大了。关于稳定,邓小平不止一次谈及“”。比如,“的经验已经证明,动乱不能前进,只能后退,要有秩序才能前进。”[3]我们已经有‘’的经验教训,这样一闹,就会出现新的‘’。”[2]“因为我们有‘’的经历,亲眼看到了它的恶果。……如果我们现在十亿人搞多党竞选,一定会出现‘’中那样‘全面内战’的混乱局面。”[2]“现在要是中国乱起来,就决不只是‘’那样的问题。”[2]“乱就打内战,‘’就是内战。”[2]等等。邓小平多次说过,之所以能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提出现行的一系列政策,就是总结了“”的经验教训,而“稳定压倒一切”的政策无疑也是这一总结的结果。

3稳定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具有多方面的含义

据粗略统计,邓小平在80年代中期以前较少使用稳定一词,即便使用,也多指某一方面的稳定,用以指国家稳定则是在1984年6月30日会见日本友人时,他用了“中国稳定不稳定……”这样的表述方式。但这并不是说直到这时邓小平才有国家稳定的思想,在此之前,他大多用“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一词来表达国家稳定之意。后来邓小平越来越多地使用稳定这一概念。邓小平所理解的稳定是一个全面的综合性的概念,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1)政局稳定。1987年4月,在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时,邓小平总结了“两个稳定”的思想:“一个是政局稳定,一个是政策稳定,两个稳定。不变也就是稳定。”[2]邓小平多次使用的“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其实指的就是政局稳定。政局稳定在中国主要是指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性质不变,而其根本就是共产党领导地位的不可动摇性。但党的领导不能仅仅寄托于一两个人身上,而要靠一个稳定的成熟的领导集体来保证。他说:“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2]“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共产党要有一个好的政治局,特别是好的政治局常委会。只要这个环节不发生问题,中国就稳如泰山。”[2]同时,他认为这个领导集体还必须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

(2)政策稳定。这主要指党和国家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连续性,关于这一点,邓小平的论述是相当多的。1984年10月,在中顾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他说:“我们现在制定的这些方针、政策、战略,谁也变不了。为什么?因为实践证明现在的政策是正确的,是行之有效的。人民生活确实好起来了,国家兴旺发达起来了,国际信誉高起来了,这是最大的事情。改变现在政策,国家要受损失,人民要受损失,人民不会赞成。”[2]针对1989年的政治风波,他说:“改革开放政策不变,几十年不变,一直要讲到底。要继续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连语言都不变。”[2]因为,“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2]所以,只要改革开放政策稳定,中国就大有希望。

(3)经济稳定。如前所述,早在50年代初邓小平就强调国家财政的稳定性。作为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总是从政治与经济的联系中观察政治问题,深知政治稳定离不开经济稳定。所谓经济稳定,就是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不能滑坡。在邓小平看来,经济必须按比例协调发展,否则就不可能有稳定的、确实可靠的高速度。所以,每过一段时间对经济进行调整和整顿是必要的,但不能因此过多地影响速度。1990年3月,他说:“现在特别要注意经济发展速度滑坡的问题,我担心滑坡。……假设我们有五年不发展,或者是低速度发展,例如百分之四、百分之五,甚至百分之二、百分之三,会发生什么影响?这不只是经济问题,实际上是个政治问题。所以,我们要力争在治理整顿中早一点取得适度的发展。”[2]因此,要敢闯、敢冒,抓住机会,力争几年上一个台阶。当然,“改革没有万无一失的方案,问题是要搞得比较稳妥一些,选择的方案和时机要恰当。不犯错误不可能,要争取犯得小一些,遇到问题就及时调整。”[2]他常说,讲究稳妥是对的,但强调得过分就可能丧失时机,变成停滞不前。

(4)文化稳定。文化稳定主要是要坚持马列主义、思想在中国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的思想原则,并以这样的思想武装党和人民,建立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针对“”后社会上存在的否定的思潮,邓小平进行了坚决的反驳。他认为,同志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没有,中国革命可能到现在还在黑暗中摸索。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同其伟大的功绩相比,只能是第二位的。“给同志抹黑,也就是给我们党、我们国家抹黑。”[3]“否定这样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意味着否定我们国家的一段重要历史。这就会造成思想混乱,导致政治的不稳定。”[2]所以,思想永远是我们前进的旗帜,天安门上的像要永远保留下去。同时,还必须对全体人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整个现代化的过程中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因为资产阶级自由化只会导致国家一盘散沙、全面内乱。

(5)社会稳定。这里是指狭义的社会稳定,主要包括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社会治安状况。社会风气是指某一时间社会中大多数人的行为习惯和偏好,它主要包括党风、军风、民风、学风,因为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故最重要的是党风。邓小平认为,、“”严重破坏了我国的社会风气,遗毒很深,因此,“抓党风、社会风气好转,必须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件抓起。”[2]至少要抓十年,才能恢复到五十年代最好时期的党风和社会风气。要从国家的未来青少年抓起,要在他们中大力提倡“勤奋学习、遵守纪律、热爱劳动、助人为乐、艰苦奋斗、英勇对敌的革命风尚”,[3]把他们培养成为忠于祖国和人民、有很高的政治责任心和集体主义精神、有坚定的革命理想和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工作作风、严守纪律并专心致志为人民积极工作的劳动者。社会治安的稳定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关系到他们生命财产的安全,是社会稳定的晴雨表。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导致一些人利欲熏心、铤而走险,一度犯罪率上升。对此邓小平认为,“刑事案件、恶性案件大幅度增加,这种情况很不得人心”,[2]“必须依法从重从快集中打击”。[2]“死刑不能废除,有些罪犯就是要判死刑。”[2]对那些屡教屡犯的累犯,贩卖妇女儿童的,搞反动会道门活动的,以及经济犯罪特别严重、使国家损失几百万上千万的,都要依法判死刑,要多杀几个,这才能真正表现我们的决心。他始终强调要两手抓,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两只手都要硬。他说,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扫除各种丑恶现象,手软不得。

(6)农村稳定。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无论革命和建设都必须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1984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友人时说:“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2]后来他在1984年10月、1985年4月和1987年6月多次重申“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的观点,并把它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经验向来访的客人介绍。

(7)国际稳定。1987年3月邓小平曾说,实现现代化,“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国际上的和平环境,另一个是国内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2]国内稳定与国际稳定一向是密不可分的,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要想有一个安定的国内建设的局面,自然少不了和平的国际环境。1980年1月,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讲话中邓小平提出:“我们的对外政策,就本国来说,是要寻求一个和平的环境来实现四个现代化。”[3]当时主要着眼于从1980年到2000年实现“小康之家”,所以希望能获得二十年的和平。1982年8月,在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时他又说:“我们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希望至少有五十年到七十年的和平时间。”[3]这时,邓小平已经有三步走的战略构想,所以他认为,提出这样一个口号不是在讲空话,它完全是出自中国现代化三步走的战略的需要。后来在会见外宾的场合,他多次重申这一思想。正是基于这样的战略考虑,他提出了诸如“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以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等一系列稳定国际局势的主张。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平稳范文篇5

1保持社会稳定,是邓小平长期一贯的思想

邓小平的稳定思想,由来已久,它萌发于民主革命时期。早在1948年8月他写给中央和的《关于今后进入新区的几点意见》中就说:“人民对我们的第一要求就是‘安政治’,因为人民最怕紊乱,怕无政府,要求有秩序。”[1]因此,要推行团结大多数的政策,广泛使用一切宣传武器,宣传我们的主张和政策,驳斥敌人的造谣和欺骗,以占领思想阵地,安定民心。

建国初期,在主持大西南工作时,他更加重视稳定工作。1949年11月,就贵州新区的工作给二野五兵团的电报中认为,“在策略上提出团结多数,打击少数,不可树敌过多,防止过左等等,这是很对的。”[1]1950年5月,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又特别强调:“生产中主要一条方针是不要乱动。凡是无把握的事要慎重一些,先研究一番。”[1]7月,在欢迎中央民族访问团大会上的讲话中又指出,西南最复杂的又是最重大的问题就是民族问题,搞好民族团结,消除民族隔阂,不出乱子,就是工作做得好,就是成绩。同年12月,在西南局城市工作会议上,他要求加强公安工作,加强对帝国主义、国民党残余匪特的斗争,巩固革命秩序。[1]

1952年邓小平调到北京后,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领导全国财经工作,这时他特别强调把国家财政放在经常的、稳固的、可靠的基础之上。同时,针对高饶联盟问题,在1954年2月中共七届四中全会上的发言和1956年9月八大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他都特别强调了党的团结和统一问题。他指出:“党的团结和统一,是党的生命,是党的力量的所在。经常注意维护党的团结,巩固党的统一,是每一个党员的神圣职责。”[1]根据这一精神,八大通过的党章,在党员义务的规定中,增加了新内容,把“维护党的团结,巩固党的统一”列为党员的义务。

1956年至1966年“”前,邓小平对社会稳定的关注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反对“大民主”。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东欧的波兰和匈牙利相继发生了严重事件,我国也出现主张实行西方式资产阶级民主、以大规模群众斗争或闹事来实现民主权利的现象,在1956年11月召开的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批评了这种大规模风潮和闹事的“大民主”。同一样,邓小平也表示不赞成这种“大民主”。1957年4月,在西安干部会议上他旗帜鲜明地指出:“现在有的地方不是讲闹事吗?有些人不是讲大民主吗?有些青年人总觉得大民主解决问题,我们是不赞成搞大民主的。”“大民主我们并不提倡,搞大民主并不好。匈牙利搞大民主要几年才能恢复元气,吃亏的还是人民。波兰搞大民主也需要相当一个时期才能恢复元气。所以,大民主不要希望搞,没有什么值得效法的地方。”[1]在他看来,反对官僚主义,实现人民民主权利,应采取小民主的办法,即严格按照宪法的规定来执行。二是反对“大搞群众运动”。1961年10月,他深入分析了当时做群众工作常见的方式——搞运动的方式或谓之“热闹方式”。他说,“我们不能否定在某一个时期要有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热闹的形式,……但是我们的群众路线,不能满足于那个热热闹闹,主要是做经常的、细致的工作。”[1]他认为当时相当多的群众运动不是群众自愿的,违反了群众路线,最主要的还是做好经常性的工作。1962年2月,他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又强调,群众运动要建立在大量的深入细致的经常性工作基础之上,而这几年“差不多是把搞运动当作我们群众路线的唯一形式,天天运动,这是不好的。”[1]因为许多经常性的工作被不断的运动挤掉了,这一教训应该吸取。邓小平的这些思想实际上成为以后他保持稳定、不搞运动思想的雏形。但遗憾的是,这样有价值的思想未能得到贯彻执行,以至大规模的群众运动愈演愈烈,最终导致十年“”的大动乱,使党和国家遭受惨痛损失。

“”开始后不久,邓小平即被打倒。亲身经历了那场浩劫,邓小平深知社会稳定对中国意味着什么。当1975年他第二次复出时,主要做的就是对各方面秩序的整顿,以恢复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秩序。1975年1月,在总参干部会上就军队问题他说,要安定团结,就必须消除派性,增强党性。3月,就铁路部门的问题他又说,要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增强组织纪律性,把闹派性的头头调开。5月,就钢铁工业的整顿,他再次强调要坚决同派性作斗争,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7月4日对中央读书班学员的谈话中,邓小平意味深长地指出,同志过去就讲过,已经八年了,以安定为好。现在加一年,九年了,要团结起来,安定起来,我们有好多事要办。可以说,邓小平主持工作的这一年,是安定秩序的一年。关于这一点,1987年10月,他在会见来访的外国友人时说:“一九七五年我主持中央常务工作,那时的改革用的名称是整顿,强调把经济搞上去,首先是恢复生产秩序,凡是这样做的地方都见效。”[2]但随着邓小平第三次被打倒,整顿被迫中断,然而,这一整顿可以说是邓小平稳定思想的初步展开。

1977年7月,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在1978年12月的重要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他就指出:“安定团结十分重要。”[3]同时,也已经预见到改革可能带来的不稳定因素,他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它涉及的面很广,涉及一大批人的切身利益,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复杂情况和问题,一定会遇到重重障碍。”“对此我们必须有足够的思想准备。”[3]

从以上回顾中可以看出,邓小平的稳定思想并不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有的。

2“稳定压倒一切”是历史和现实的迫切要求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全党和全国工作重心的转移,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邓小平成为领导这一伟大社会变革的总设计师。他更加关注中国社会的稳定问题,并把它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中去思考,从而形成科学完整的社会稳定理论。

回顾1978年三中全会到1992年南巡谈话这段激动人心的历程,可以发现,邓小平对社会稳定的重视是以一贯之的,根据当时国际国内局势的变化,在某段时间他又特别强调社会稳定问题,这样大致有三次。

第一次是1979年到1980年。当时各项工作刚开始走上正规,但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势力还很大。、“”和“”中打砸抢的残余势力,从极“左”出发破坏改革开放。同时,伴随思想解放,社会上出现了诸如“西单墙”的一些右翼势力,这些人打着“民主、人权”的旗帜,企图否定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污蔑党的伟大领袖同志和无产阶级专政,公然宣扬搞西方资本主义那一套。对此,邓小平在1979年3月召开的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发表讲话,明确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并强调:“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3]1980年1月,邓小平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这篇对整个80年代工作都极具指导性的长篇讲话中,总结回顾了粉碎“”以后三年多的工作,展望了80年代的任务,把“要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作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具备的一个前提进行集中系统的阐述。1980年12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了《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的重要讲话,又一次集中系统地论述了社会稳定问题。他把经济调整和政治安定作为贯彻三中全会路线并行的两个轮子,认为经济调整成败的关键取决于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否遭到破坏,如果遭到破坏,调整工作就根本无法进行。[3]

第二次是1986年到1987年。由于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泛滥,1986年12月中下旬,我国一些城市出现学生上街闹事现象,社会出现动荡。对此,邓小平在1986年9月至1987年6月的一系列讲话中反复强调中国必须有一个稳定的政治局面,以保证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建设,中国不能再折腾,不能再动荡,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要贯穿于整个现代化的过程中,要用中国的历史教育青年。

第三次是1989年以后。由于国际大气候和国内小气候的共同作用,1989年春,国内出现了严重的政治风波,在首都北京,动荡最后还演变为政治暴乱,严重威胁到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的国家政权。邓小平对这一事件自始自终给予了高度重视,支持中央采取坚决行动平息动乱。他用了“压倒一切”、“最高利益”等词语来说明稳定对于中国的极端重要性,并明确表示:中国不允许乱,同时还阐述了与稳定有关的一系列方针政策。

以上说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邓小平同志愈加强调稳定。那么,社会稳定对于当代中国为什么如此重要呢?综合邓小平的论述,主要有:

(1)稳定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必备前提

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反复说,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必不可少的条件和保证,没有这一局面,搞四个现代化就不行。在他看来,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全国人民的最大利益,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是要大幅度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改善、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但如果没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这一切都不可能。1985年5月,邓小平在会见陈鼓应教授时说:“总之,一个目标,就是要有一个安定的政治环境。不安定,政治动乱,就不可能从事社会主义建设,一切都谈不上。治理国家,这是一个大道理,要管许多小道理。那些小道理或许有道理,但是没有这个大道理就不行。”[2]1989年2月,在会见美国总统布什时他说:“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2]这样的论述还很多,由此可见邓小平的良苦用心。他多次说过,中国人这么多,底子这么薄,经济上还相当落后,而要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必须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社会的进步、人民的幸福、国家的强盛是他最为关心的。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秩序,今天这个示威,明天那个示威,三百六十五天,天天会有示威游行,那就根本谈不上搞经济建设了。

(2)稳定也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需要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西方国家对中国一直存有分化和西化的企图,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们插手中国内政,总是希望我国越乱越好,以便从中牟利。1989年的政治风波可以清楚地说明这一点。所以邓小平说:“这次动乱从反面教育了我们。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对这一点我们比过去更清楚了。”[2]而要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利益,又必须有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对此,邓小平分析道:“中国自己要稳住阵脚,否则,人家就要打我们的主意。”[2]“要让外国人看到中国政局是稳定的。如果搞得乱七八糟、一盘散沙,那还有什么希望?过去帝国主义欺侮我们,还不是因为我们是一盘散沙?”[2]所以,他要求,今后如有需要,动乱因素一出现,我们就采取严厉手段加以消除,以保证我国不受任何外来干涉,维护国家的主权。

(3)中国的稳定也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需要

在世界各国联系日益密切的今天,中国的稳定和发展与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密不可分,一方面中国有赖于世界,但同时世界也需要中国。邓小平认为,中国是一个和平的力量,是制约战争的力量,但这一力量现在还小,等到中国发展起来了,中国对世界和平的作用会更大。中国还是个巨大的市场,只有稳定,外国投资者和商家才有来此赚取利润的机会。因此,“中国在国际上有特殊的重要性,关系到国际局势的稳定与安全。如果中国动乱,问题就大得很了。”[2]如果中国出现内乱,“难民不是百万、千万而是成亿地往外面跑,首先受影响的就是现在世界上最有希望的亚太地区。这就会是世界性的灾难。”[2]所以,中国保持稳定,不仅是对自己负责,同时也是对全世界全人类负责。

(4)稳定更是历史教训的总结

作为一个久经风霜的伟人,邓小平善于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善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伟大国家,但自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史,是一部遭侵略、受屈辱的历史,世界上没有人瞧得起中国。只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才结束了内忧外患、动乱纷争的局面。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又贻误了发展的良机。邓小平说:“‘’耽误了十年。如果加上从一九五七年开始的‘左’的错误所耽误的时间,总的算起来应该是二十年。”这二十年“就整个政治局面来说,是一个混乱状态;就整个经济情况来说,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2]而这一时期是世界新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时期,许多国家抓住机会,加速发展,中国与世界的差距拉得太大了。关于稳定,邓小平不止一次谈及“”。比如,“的经验已经证明,动乱不能前进,只能后退,要有秩序才能前进。”[3]我们已经有‘’的经验教训,这样一闹,就会出现新的‘’。”[2]“因为我们有‘’的经历,亲眼看到了它的恶果。……如果我们现在十亿人搞多党竞选,一定会出现‘’中那样‘全面内战’的混乱局面。”[2]“现在要是中国乱起来,就决不只是‘’那样的问题。”[2]“乱就打内战,‘’就是内战。”[2]等等。邓小平多次说过,之所以能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提出现行的一系列政策,就是总结了“”的经验教训,而“稳定压倒一切”的政策无疑也是这一总结的结果。

3稳定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具有多方面的含义

据粗略统计,邓小平在80年代中期以前较少使用稳定一词,即便使用,也多指某一方面的稳定,用以指国家稳定则是在1984年6月30日会见日本友人时,他用了“中国稳定不稳定……”这样的表述方式。但这并不是说直到这时邓小平才有国家稳定的思想,在此之前,他大多用“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一词来表达国家稳定之意。后来邓小平越来越多地使用稳定这一概念。邓小平所理解的稳定是一个全面的综合性的概念,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1)政局稳定。1987年4月,在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时,邓小平总结了“两个稳定”的思想:“一个是政局稳定,一个是政策稳定,两个稳定。不变也就是稳定。”[2]邓小平多次使用的“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其实指的就是政局稳定。政局稳定在中国主要是指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性质不变,而其根本就是共产党领导地位的不可动摇性。但党的领导不能仅仅寄托于一两个人身上,而要靠一个稳定的成熟的领导集体来保证。他说:“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2]“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共产党要有一个好的政治局,特别是好的政治局常委会。只要这个环节不发生问题,中国就稳如泰山。”[2]同时,他认为这个领导集体还必须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

(2)政策稳定。这主要指党和国家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连续性,关于这一点,邓小平的论述是相当多的。1984年10月,在中顾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他说:“我们现在制定的这些方针、政策、战略,谁也变不了。为什么?因为实践证明现在的政策是正确的,是行之有效的。人民生活确实好起来了,国家兴旺发达起来了,国际信誉高起来了,这是最大的事情。改变现在政策,国家要受损失,人民要受损失,人民不会赞成。”[2]针对1989年的政治风波,他说:“改革开放政策不变,几十年不变,一直要讲到底。要继续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连语言都不变。”[2]因为,“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2]所以,只要改革开放政策稳定,中国就大有希望。

(3)经济稳定。如前所述,早在50年代初邓小平就强调国家财政的稳定性。作为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总是从政治与经济的联系中观察政治问题,深知政治稳定离不开经济稳定。所谓经济稳定,就是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不能滑坡。在邓小平看来,经济必须按比例协调发展,否则就不可能有稳定的、确实可靠的高速度。所以,每过一段时间对经济进行调整和整顿是必要的,但不能因此过多地影响速度。1990年3月,他说:“现在特别要注意经济发展速度滑坡的问题,我担心滑坡。……假设我们有五年不发展,或者是低速度发展,例如百分之四、百分之五,甚至百分之二、百分之三,会发生什么影响?这不只是经济问题,实际上是个政治问题。所以,我们要力争在治理整顿中早一点取得适度的发展。”[2]因此,要敢闯、敢冒,抓住机会,力争几年上一个台阶。当然,“改革没有万无一失的方案,问题是要搞得比较稳妥一些,选择的方案和时机要恰当。不犯错误不可能,要争取犯得小一些,遇到问题就及时调整。”[2]他常说,讲究稳妥是对的,但强调得过分就可能丧失时机,变成停滞不前。

(4)文化稳定。文化稳定主要是要坚持马列主义、思想在中国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的思想原则,并以这样的思想武装党和人民,建立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针对“”后社会上存在的否定的思潮,邓小平进行了坚决的反驳。他认为,同志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没有,中国革命可能到现在还在黑暗中摸索。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同其伟大的功绩相比,只能是第二位的。“给同志抹黑,也就是给我们党、我们国家抹黑。”[3]“否定这样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意味着否定我们国家的一段重要历史。这就会造成思想混乱,导致政治的不稳定。”[2]所以,思想永远是我们前进的旗帜,天安门上的像要永远保留下去。同时,还必须对全体人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整个现代化的过程中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因为资产阶级自由化只会导致国家一盘散沙、全面内乱。

(5)社会稳定。这里是指狭义的社会稳定,主要包括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社会治安状况。社会风气是指某一时间社会中大多数人的行为习惯和偏好,它主要包括党风、军风、民风、学风,因为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故最重要的是党风。邓小平认为,、“”严重破坏了我国的社会风气,遗毒很深,因此,“抓党风、社会风气好转,必须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件抓起。”[2]至少要抓十年,才能恢复到五十年代最好时期的党风和社会风气。要从国家的未来青少年抓起,要在他们中大力提倡“勤奋学习、遵守纪律、热爱劳动、助人为乐、艰苦奋斗、英勇对敌的革命风尚”,[3]把他们培养成为忠于祖国和人民、有很高的政治责任心和集体主义精神、有坚定的革命理想和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工作作风、严守纪律并专心致志为人民积极工作的劳动者。社会治安的稳定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关系到他们生命财产的安全,是社会稳定的晴雨表。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导致一些人利欲熏心、铤而走险,一度犯罪率上升。对此邓小平认为,“刑事案件、恶性案件大幅度增加,这种情况很不得人心”,[2]“必须依法从重从快集中打击”。[2]“死刑不能废除,有些罪犯就是要判死刑。”[2]对那些屡教屡犯的累犯,贩卖妇女儿童的,搞反动会道门活动的,以及经济犯罪特别严重、使国家损失几百万上千万的,都要依法判死刑,要多杀几个,这才能真正表现我们的决心。他始终强调要两手抓,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两只手都要硬。他说,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扫除各种丑恶现象,手软不得。

(6)农村稳定。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无论革命和建设都必须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1984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友人时说:“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2]后来他在1984年10月、1985年4月和1987年6月多次重申“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的观点,并把它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经验向来访的客人介绍。

(7)国际稳定。1987年3月邓小平曾说,实现现代化,“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国际上的和平环境,另一个是国内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2]国内稳定与国际稳定一向是密不可分的,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要想有一个安定的国内建设的局面,自然少不了和平的国际环境。1980年1月,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讲话中邓小平提出:“我们的对外政策,就本国来说,是要寻求一个和平的环境来实现四个现代化。”[3]当时主要着眼于从1980年到2000年实现“小康之家”,所以希望能获得二十年的和平。1982年8月,在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时他又说:“我们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希望至少有五十年到七十年的和平时间。”[3]这时,邓小平已经有三步走的战略构想,所以他认为,提出这样一个口号不是在讲空话,它完全是出自中国现代化三步走的战略的需要。后来在会见外宾的场合,他多次重申这一思想。正是基于这样的战略考虑,他提出了诸如“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以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等一系列稳定国际局势的主张。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平稳范文篇6

为什么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宏观调控的实践经验要求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就是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最近两年多宏观调控的不断加强和改善,使我们能够不断解决前进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成功的实践使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就必须既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又注意通过宏观调控弥补市场缺陷和防范经济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大起大落。健全的市场机制和有效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重要理论认识,要求我们必须注意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保持经济增长的良好势头要求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2003年以来,面对经济加快发展过程中一些部门出现的“过热”问题,中央相继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坚定不移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有效抑制了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有力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2003年—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连续保持在9.4%—9.5%左右的水平上;经济结构得到调整,特别是农业生产得到加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谐社会建设取得进展。可以说,目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进入了高增长、低通胀的合理区间。取得这样的成绩,是与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密不可分的。事实证明,近两年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是正确的、有效的。为了将良好的发展势头保持下去,明年我们必须注意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解决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求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隐患,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根本解决,同时又出现了一些需要高度重视的新情况、新问题。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存在较明显的反弹压力,某些部门的生产能力过剩问题不容忽视。今年虽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又有所回落,但投资规模仍然偏大,投资增速仍然偏高,投资结构仍然不够合理,投资率继续攀升。前几年存在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的部门已经出现产能过剩,明后年还可能进一步加剧,同时又有新的部门出现过度投资问题。这表明,投资需求膨胀的危险依然存在。第二,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难度明显加大,粮食安全问题不可掉以轻心。由于受耕地面积限制,我国今后依靠扩大种植面积增产粮食的余地很小,稳定粮食生产非常不易。对农民增收来说,由于目前粮价下行压力较大,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较猛,明年农民收入增长要保持今年的水平难度较大。第三,进出口不平衡状况明显加剧,负面影响值得注意。今年前11个月我国对外贸易顺差已超过900亿美元,进出口增速差距十分明显。外贸顺差激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内需减弱的问题。国内经济增长依赖外需程度大大提高,也意味着经济增长风险的提高。我国外贸顺差的大量增加以及外贸顺差来源过分集中于若干大国和地区,使得贸易摩擦越来越严重,人民币升值压力越来越大。此外,国际经济环境中存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如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等,都需要我们妥善应对。为了进一步缓解和解决这些矛盾与问题,减轻其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不利影响,在新的一年中我们必须注意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除了上述这些经济运行总量和结构性问题,我们还面临着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亟需转变的问题,一些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发展问题也亟待解决。可以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存在许多机遇;但同时也处于一个重要关口,面临许多挑战。面对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的任务,只有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才能把明年和“十一五”时期的经济工作做得更好。

怎样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2005年宏观调控的实践证明,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正确的,明年应继续实施“双稳健”政策。在新形势下,稳健的财政政策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进一步减少长期建设国债的发行规模,适当减少财政赤字数量,以增强社会投资的内生增长能力。第二,大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特别是调整国债资金的使用和预算内投资结构,进一步加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第三,切实做好增收节支工作,克服财政减收因素增多和财政开支压力加大的矛盾。通过深化公共财政改革,更好地发挥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稳健的货币政策包括的内容主要有:保持货币信贷稳定增长,努力优化信贷结构,合理控制中长期贷款增长;增加对经济发展薄弱环节的贷款,对农业的贷款,对有市场、效益好的中小企业的贷款;完善和健全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稳妥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为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新农村建设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在新的一年里,搞好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是,切实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新农村建设既是一项重大的紧迫任务,又是一项艰巨的长期任务。应认真领会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这项工作,保证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收入稳定增加。

切实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针对连续几年投资规模偏大和部分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应继续控制投资的过快增长,注意结构调整,防止投资反弹。在政策措施方面,应注意做好三项工作:一是继续严把土地审批和信贷投放两个闸门,从源头上控制投资过快增长;二是坚持控制新开工项目,避免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抬头;三是加强结构调整,积极处理部分行业的过剩生产能力,并防止出现新的生产能力过剩。在继续控制投资过快增长、防止投资反弹的同时,还需要认识到,投资是现阶段直接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必须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和适度的投资增长。因此,关键是坚持有保有压、区别对待,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

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也是保持明年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必要条件。在目前形势下,积极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是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基本点,是调整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的首要任务。在新的一年里,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措施主要有: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这是扩大消费需求的基础;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这是扩大消费需求的广阔空间;进一步完善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这是扩大消费需求的外部条件。

大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如何调整外贸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保持外贸和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是明年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新的国际国内条件下,一方面要保持出口增长,充分重视外需对国内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另一方面,要积极调整出口结构,增加进口,切实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努力保持外贸和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提高国际竞争力,并加强国际经济合作,以争取对我国经济发展最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要求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而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根据形势变化逐步进行政策微调和深化的过程。只有掌握好调控的方向、时机和力度,才能真正发挥宏观调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近几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显著成就,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最基本的经验就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践使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保持“十一五”期间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经济波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体制机制不完善造成的。要从根本上避免出现经济大起大落,就必须不断深化改革,标本兼治,加大改革力度,不失时机地推出有利于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有利于改善经济结构的改革措施,突破体制障碍,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供保障。

平稳范文篇7

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政府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努力促进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刚才,县直相关单位负责人围绕当前形势和任务,紧扣发展主题,联系工作实践,就如何推进我县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了发言,谈的都很好、很深入。下面,我讲四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努力开创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新的部署,明确了新的任务,提出了新要求,思想深刻,内涵丰富。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对于做好“三农”工作,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贯彻好全会精神,要树立“两种意识”。一是牢固树立“以民为本”意识。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主题,充分表明了中央对当前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实质上体现的是“以民为本”的发展理念。我县作为以林茶经济为主的山区农业县,可以说,“三农”工作事关全局。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意识,坚持把广大农民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二是牢固树立“抢抓机遇”意识。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表明今后一个时期,中央、省、市支农惠农的力度必将越来越大,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一发展良机。各相关单位,特别是涉农部门,要认真研读全会全文,吃透会议精神,把握精神实质,抢抓政策机遇,确保我县在新一轮“三农”发展中赢得主动。

贯彻好全会精神,要突出“三个关键”。一是突出“改革”这一关键,努力增强农村发展活力。要按照《决定》提出的六项制度建设的要求,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和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维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二是突出“现代农业”这一关键,加快农民增收步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是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有效解决我县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要坚持用工业化的思维抓好农业,用现代知识培训农民,加快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持续发展。三是突出“发展农村公共事业”这一关键,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要把实现农民“五有”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集中更多的财力物力,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不断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贯彻好全会精神,要做好“三个结合”。一是与落实我县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要立足县情,切实把我县的发展战略与会议精神实质紧密结合起来,找准上级政策与我县的结合点。二是与推进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紧密结合。要充分利用当前农闲时间,加快推进新农村项目建设,重点抓好地质灾害治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d类危房改造、广播电视“村村通”、沼气能源、农村饮水等工程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农村综合生产能力。三是与谋划“三农”工作新思路紧密结合。要真正深入农村基层,了解农村实情,对照全会精神,研究“三农”工作,尽快确立“三农”工作新思路,推进我县“三农”工作快速发展。

二、吃透精神,把握精髓,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若干意见》精神

10月31日,省政府召开了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电视电话会议,三运省长作了重要讲话,对前一阶段全省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当前经济形势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部署。尤其是针对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出台了《关于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若干意见》,从加大财税支持、创新金融服务、优化发展环境、减轻企业负担、扩大有效投资等方面,推出了极具含金量的14条政策。这是省委、省政府在非常时期作出的关键举措。认真学习此次会议精神,把握好、贯彻好、落实好《意见》精神,对迎接挑战、促进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要认真贯彻,迅速落实。各有关部门要对省政府制定的14条意见逐条研究,吃透精神,把握精髓;要对照意见精神,结合我县实际,进一步细化落实的方法、落实的措施、落实的时间,方法要拿准、措施要得力、时间要抓紧;要及时将《意见》精神传递给企业,同时要根据我县实际,有针对性的再出台一些激励措施。

二要积极主动,争取支持。县直各部门不仅要在《若干意见》中所涉及的25.3亿元中做足文章,还要在充分领会《意见》的基础上,在土地指标上做更多的文章;要有针对性地编制项目,积极组织申报;切实加强与省市主管部门的对接,最大限度地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

三要优化环境,服务企业。要从支持企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根据省14条的要求,尽快对行政事业性收费进行全面清理,能取消的,一律取消;暂不能取消的,要创造条件逐步取消,以实际行动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要加强工作调研,进一步了解企业发展困难和矛盾,并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帮助协调解决,确保我县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平稳较快发展。

四要加强领导,搞好宣传。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要及时组织班子成员学习省政府文件精神。要加强宣传,县政务网站、电视台、电台等媒体要广泛宣传县委、县政府以及各部门出台的支持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积极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三、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扎实推进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保持我县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任务繁重。从前三季度全县经济运行情况来看,总体上呈现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一是三次产业持续增长。从三次产业构成看:农业生产发展稳定,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0.47亿元,同比增长13.1%。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县新增规模工业以上企业7户,达4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9亿元,同比增长35%。第三产业稳步提升,完成旅游接待量达51.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55亿元,分别超市目标进度8.4和9.5个百分点。二是投资拉动作用强劲。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高位增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6亿元,同比增长42.1%,占全年目标任务的76.9%,超时序进度1.9个百分点。消费需求持续旺盛,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亿元。出口需求不断扩大,全县进出口总额389.8万美元,同比增长8%。三是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全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7175元,同比增长23.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516.97元,增长23.1%。四是自主发展活力增强。新引进41个项目,到位内资14.11亿元,同比增长44.7%,占市下达任务的91.64%,超时序进度16.6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260.09万美元,同比增长6.04%。

应该说,今年来在外部宏观环境趋紧,又经历较重自然灾害的严峻形势下,经济运行保持良好的趋势,的确不易。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充分认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一是从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看:个别指标仍未赶上时间进度,完成全年任务十分艰巨。二是从全市排位看: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增长乏力,在全市排名靠后(前三个季度,工业增加值、一般预算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居全市第3、6、6、5和6位)。三是从发展后劲看:在今年新上项目中,缺少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拉动力强的支撑性大项目,这必将直接影响我县今后经济运行速度和效益。四是从外部环境上看。受国际金融动荡、国内物价上涨等因素影响,我县多数企业生产不稳定,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对这些困难和压力,我们必须用科学的、辨证的、现实的态度去对待。对发展的大势、竞争的态势、所处的位置,更要有清醒的认识。要切实增强危机感和压力感,以更大的魄力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强抓机遇;以更大的决心找差距、定目标、出举措;以更大的气魄干事创业、推进工作、加快发展,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四、鼓劲加压,合力攻坚,全力冲刺全年目标任务

现在距年终不到两个月时间,各项工作都到了冲刺阶段,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仍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一定要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发有为的作风,突出重点,攻坚破难,千方百计确保今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一)牢牢把握一个主题。要围绕发展这个主题,对照目标任务,认真分析形势,找准差距,强化措施,确保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会后,各部门要对照各自任务,对今年的工作认真组织一次“回头看”。一是对照目标看进度,倒排时间,确保能完成;二是围绕超额挖潜力,自我加压,争取多完成;三是针对问题定措施,快速推进,力争快突破。

(二)紧紧抓住两个关键。一是抓好财税工作。财政、国税、地税等部门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千方百计堵漏增收,确保完成市核指标和县定任务。二是招商引资工作。要树立时间意识和任务意识,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充分利用年内一个多月的时间,进一步加大引资工作力度。招商引资任务没有完成的单位,要想尽一切办法,千方百计保证完成。

(三)着力突出三个重点。一是狠抓工业提速增效。要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的动态监测分析,强化工业经营产销调度,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和营销结构,实现满负荷生产。二是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凡是纳入“443”和“331”行动计划的项目,今年的投资任务都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并力争多超。在这里特别强调一点,已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观摩点,必须按照既定目标任务,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形象进度。三是扎实推进民生工程。今年的各项民生工程进展总体顺利,但仍存在进展不平衡,配套不到位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大落实力度,强化跟踪督办,防止拖延,杜绝欠账,确保完成民生工程年度建设任务。

(四)切实强化四项措施。一要强化责任。要进一步严明责任,以责任促落实。要严格按照职责分工,尽心尽责,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特别是对已经确定的重点任务和查摆出的弱项工作,各单位主要领导要靠前指挥,亲自过问、亲自研究,集中精兵强将抓重点,攻难点,求突破,赶进度。二要协调联动。大家一定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敢于担责任,主动挑重担。既要高效率、高质量做好本职工作,又要积极主动地为乡镇、为企业搞好服务。三要加强督查。两办督查、督办室要严格按照进度要求和完成时限进行全程跟踪催办,确保各项工作的稳步推进。四要严格考核。要注重工作实绩,横向比较看位次,纵向比较看变化。年终,县委、县政府将根据各单位指标完成情况,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奖惩。

最后,强调一下当前几项具体工作。

一是红茶节筹备工作。19日至20日,我县将举办第四届红茶节,总体方案现在已经制定,各项筹备工作也在有序进行。各相关部门要搞好协调、配合和衔接工作,特别是承办具体活动的单位,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各项任务,提供优质服务,确保此次节庆活动圆满成功。

二是社会稳定工作。“两节”即将来临,要认真做好困难群众生活安排,加强市场供应和监管,确保低收入群众和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不出问题。要进一步加大交通、森林防火、重点企业、公共场所等安全生产监管力度,严防重大事故的发生。要进一步落实信访责任制,认真开展各类不稳定因素及信访突出问题的排查整治,扎实做好疑难信访和重大群体性事件隐患化解与稳控工作。要加大治安巡查力度,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切实保障公共安全,确保社会稳定。

平稳范文篇8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若干意见》,积极应对宏观环境带来的变化和影响,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帮助企业解困

1.结合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立即选派工作组进驻重点企业,深入企业调查研究,掌握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坚持分类指导,采取一企一策、一企多策等办法,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在改革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强化对亏损企业扭亏增盈的指导和服务,克难攻坚,摆脱困境。

二、加大财政支持

2.厉行节约,减少行政成本,压缩不必要的开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筹集资金,支持企业发展。

3.建立市级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市财政通过调整支出结构及积极争取专项转移支付,筹集3600万元,用于充实市级担保机构担保基金,其中2000万元用于充实担保机构的国有资本金,1600万元用于降低担保费率。具体细则由市财政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4.建立市级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市财政通过调整支出结构及积极争取专项转移支付,筹集2400万元,用于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对符合产业发展规划、产品适销对路、流动资金短期缺乏的企业,由经济主管部门提供企业信贷目录,由同级财政给予贷款贴息。具体细则由市财政局、市工经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5.在不违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前提下,政府采购同等条件下优先购买本地产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的材料和设备,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燃料、原材料、辅料等,同等条件下优先购买本地产品。

三、强化金融服务

6.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全力扩大信贷投放,加大对企业流动资金的支持。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完成中小企业年贷款目标任务,工作成绩突出的,市政府给予奖励。具体细则由市金融办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7.对担保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业绩突出的,市政府给予奖励。具体细则由市金融办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8.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设立试点工作。试点期间,小额贷款公司对中小企业融资产生的营业税、所得税地方实得部分全部奖励给公司。

9.年内由人行牵头,进一步推进银企洽谈会成果落实,进一步加大银企对接力度。针对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我市企业的不同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小型银企对接活动。成立市信贷服务中心,加强银行、担保公司与企业的对接。

四、推进农村改革

10.全面贯彻落实强农惠农各项政策,对支农补贴实行直通车一卡制发放。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积极组建农业发展(担保)公司,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提供便捷、高效的融资担保服务。解除年初实行的针对粮、油、肉、奶、蛋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

11.在抓好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组建农村合作银行和商业银行、发展农业保险等工作的同时,加快发展满足农民需求的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资金互助组。

平稳范文篇9

首先,我代表××县工商局全体干部职工,对各位在百忙中参加今天这个恳谈会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今年是我国成立__周年,是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我们工商系统全面落实新“三定”方案、切实转变职能的关键一年。年初以来,我们××县工商局各项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和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这个中心,积极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研究出台了__项服务经济发展的具体举措和_个配套方案,努力提升服务层次,拓展服务渠道,以服务项目建设、扩大内需、促进就业、扶持市场主体发展为重点,力争在服务发展中进一步发挥好工商行政管理职能。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也深深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离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离人民群众和各类市场主体的期望还有不小的差距,很多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加以完善和加强。召开今天的会议,就是为了倾听各位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尤其是对我们在服务政府、服务社会、服务企业、服务经营者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差距给予指正,以便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调整思路、明晰重点、完善措施,更好地服务于全县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下面,我代表县局党组简要地把我们当前正在开展的一些工作向各位作以汇报:

一是利用“两费”停征后的转型期,全力加强干部素质教育。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我们简称“两费”)从去年_月份停止征收以后,系统内外流传着许多种说法和猜疑,比如不收费了工商部门干什么?工商工作如何运转?是不是管不着经营者了等等。客观地讲,在“两费”停征前,我们的基层工商所要用很大一部分精力收取管理费,外界对工商部门的职能也错误地定位为收费,反而将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能弱化了。“两费”的停征实际上为我们履行市场监管和服务项目发展的职能创造了更好的环境条件,使我们从过去繁重的收费任务中解脱出来,用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监管执法工作中来。针对部分干部职工思想观念和作风能力与履行职责不相适应的现实,我局先后以思想转型、职责转型、能力转型和作风转型为主题,组织开展了“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遵章守纪、重塑形象”、“廉政勤政教育学习”等专题教育活动,以及“科学发展观全员培训”、“履行职责、强化服务知识更新培训”、“执法办案技能培训”等多次能力教育活动,不仅有效地统一了干部的思想,提高了对工商职能的认识,也大大地增强了干部执法办案能力和监管执法水平,为更好地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奠定了基础。

二是落实新“三定方案”为契机,不断优化整合执法力量,强化市场监管与消费维权工作。__年出台的国家工商总局“三定方案”赋予了工商部门更多的职责,我们在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的前提下,按照实践“四个统一”、推进“四化建设”、实现“四个转变”和“四高目标”的要求,开展“定岗定位、优化组合、双向择岗”活动,对基层机构进行了优化组合,撤消了南古工商所,增设了_个经检分局,赋予几个经检分局不同的监管侧重点,为实现专业化监管思路奠定了基础。在干部的调整上,通过“岗位选领导、领导选干部、干部择岗位”,中层领导找到了可以最大发挥才能的岗位,一般干部找到了能够最大释放潜力的地方,领导与干部之间实现了最优组合,全局实现了人尽其才、量才而用。调整后的基层执法人员达到__人,占全局总人数的__%,基层监管执法力量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激发了干部职工的动力和活力。仅今年元月份以来,共查处各类违法案件件,其中一般程序案件件,涉案金额万元,罚没入库金额万元;受理并成功调解消费者投诉、申诉起,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万元;受理消费者举报起,查处各类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案件起,案件总值万元。

三是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努力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水平。近年来,我局坚持用服务发展的理念统一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克服狭隘的部门观念,跳出工商拓思路,围绕大局搞服务,通过完善制度体系、落实优质服务措施、实行帮扶引导、开展技能培训、开辟绿色通道、落实优惠政策等非常有效的工作,全面提高服务层次和水平,促进了我县非公经济的发展。今年一季度,我县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户、内资企业户、私营企业户、个体工商户户,增幅分别达到了%、%、%、%。特别是近期,我们结合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总体思路,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制定了《××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立足工商职能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出台了五十条具体服务举措,主要突出了_个重点,其中包括全力支持项目建设的__项优惠措施,优化市场主体准入环境的__条具体举措,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_个“放宽”,推进商标品牌战略的_种“渠道”,提升监管执法效能的_项措施和保证各项服务措施落实的具体办法等。具体内容在各位已经拿到的册子上,在这里我不再做重复介绍。

平稳范文篇10

中国的艺术市场还不规范和健康,是如今市场发展的动力。在西方,艺术品拍卖市场相对中国已经有了相当长的时间,而当代艺术二战之后逐渐走向成熟。中国的当代艺术,刚刚自海外红火,国内便立即上拍卖会,形成风潮,是否过快?国内当代艺术界风潮现象严重,如方力钧、王广义等艺术家火起来后,就出现了很多油画是画的光头的中国人,岂不知当代艺术也是反映生活,来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感受,表现出来的艺术品也就是无病呻吟。这就需要我国艺术品市场加强监督,完善制度,才有利于我国艺术品市场健康平稳的发展。艺术市场的理性必须建立在艺术价值的基础之上,现在的金融危机粉碎了艺术市场价格泡沫反而是一件好事。

二、艺术品市场泡沫逐步破灭

2005年的秋拍上,徐悲鸿的《珍妮小姐画像》以2200万元成交,吴冠中的《鹦鹉天堂》以2750万元成交,3当时便有一些评论者认为,骤然升起的高价偏离了艺术市场发展规律,出现了泡沫。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申请破产标着着金融危机全面爆发。金融危机将大量个人财产席卷一空,艺术品价格也随之急速下滑。从全球范围内来看,艺术市场好坏的一个明显的风向标是拍卖业绩。受到了沉重打击,苏富比中国当代艺术秋拍上作品流拍,与2007年的结果相比,结果令人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