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判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9 02:46:33

评判范文篇1

关键词旅游模糊数学集合综合评价

现实生活中充满了模糊事物、模糊概念,比如暖、胖、亮、老等。我们的想法是怎样利用模糊数学中的模糊集合概念来描述诸如此类的模糊事物。可以设定若集合用大写字母A、B……来表示,则A、B……表示模糊集合,用?滋(x)表示元素X属于模糊集合A的程度。?滋可在[0,1]内连续取值,所以能合适的表示元素,X属于某一个模糊集合的种种暧昧状态。例如,导游小姐为了使57岁的女士不至于为年龄大而伤心,告诉她其实女士的年龄只有66%属“老年人”,而基本上可以说还不是老年人,因为:

?滋老年人(X)=≈66%

也就是说这位女士属于老年人集合的资格只有0.66,按这个公式就连70岁的人也只有94%(而不是100%)的资格属于老年人,女士有什么理由认为自己老的不能活下去呢?!

成功的用模糊数学公式劝导游客当然不是导游小姐的独创,只是这位导游小姐能自如的把模糊数学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罢了。模糊数学自1965年问世以来,发展的异常迅速,目前世界上已有多种专著、论文集以及杂志。从这些出版物中可以看到,国内外许多学者在这一重要和迅速发展的领域中作出了有价值的贡献。今天我们也试图在旅游行业中发现模糊数学的痕迹。模糊数学中的模糊综合评判法,应该可以在旅游业中找到用武之地。

1单因素评判

拿一个新开辟的景点为例。为了考察该景点的优劣,可以找来各界人士若干,规定每个人在集合V={很喜欢,喜欢,不太喜欢,不喜欢}给出的答案中挑一种,若挑选的结果是20%的人“很喜欢”,40%的人“喜欢”,20%的人“不太喜欢”,20%的人“不喜欢”,这一评判结果就可用模糊集。

B=0.2/很喜欢+0.4/喜欢+0.2/不太喜欢+0.2/不太喜欢来表示,B还可以简单记为B=[0.2,0.4,0.2,0.2]。一个单因素模糊评判问题的评价结果是评价集V这一论域上的一个模糊子集。为了清晰起见,可根据最佳隶属原则得出一个清晰评判。上例中由于“喜欢”对B的隶属度?滋B(喜欢)=0.4最大,所以可以认为对该景点的评判是游客喜欢。但一般没必要这么做,保持模糊评判的结果B往往能更好的反映游客对景点的看法。

2模糊综合评判

实用中,单因素评判似乎太单一。因为一般一个问题往往涉及多个因素。还是以一个景点为例,“游客喜欢”涉及的因素应该有6个:食、住、行、游、购、娱。如何评判一个景点,应该是个综合问题,可给出的评价集为:

V={很喜欢,喜欢,不太喜欢,不喜欢}

首先考虑各个单独因素,用前面的方法可以对上述6个因素进行模糊评判。假设得到如下的单因素评判结果。它们分别为以下六个模糊集:

很喜欢喜欢不太喜欢不喜欢

食R=(0.00.40.50.1)

住R=(0.00.20.60.2)

行R=(0.10.30.20.3)

游R=(0.00.20.60.2)

购R=(0.00.30.60.1)

娱R=(0.10.50.30.1)

R=

可称R为对该景点的单因素评判矩阵。

由于评判人在评判时对各个因素的着眼点不尽相同,也就是说对诸因素有不同的侧重,因而得出的评判结果也可能是不同的。例如:年龄稍大的游客可能侧重“行”,即偏重交通方便。而年轻游客则可能侧重“游”,即偏重玩得快乐。所以事先确定好各个因素侧重程度,即相应的“权”重,才能保证综合评判的信度。假定我们选定某类年轻游客,且事先估计了这类游客对各因素的相应权重。

它可以表示成模糊集

=0.15/食+0.15/住+0.1/行+0.1/游+0.15/购+0.35/娱

或简记为:=(0.150.150.10.10.150.35)

对某评判对象,若已知单因素评判矩阵及权(记为模糊集),则对此评判对象的模糊综合评判结果是模糊集B=A·B

上设与均已知,则

=(0.150.150.10.150.35)·=(0.10.350.3

即:=(0.10.350.30.10)

综合评判的结果最好是归一化的,其基数为0.1+0.35+0.3+0.15=0.85

评判结果为

(0.1/0.850.35/0.850.3/0.850.15/0.85)=(0.110.390.340.16)

这一评判结果表明11%的人“很喜欢”这个景点,39%的人“喜欢”这个景点,34%的人“不喜欢”这个景点,16%的人“很不喜欢”这个景点。再综合一下,把“很喜欢”和“喜欢”归为一类,占人数的50%,“不喜欢”和“很不喜欢”归为一类,占人数的50%。

但如果选定某类年龄稍大的游客,且把他们对各因素的权重分配定为

*=(0.20.20.20.10.10.2)

则综合评判的结果为

=*·=(0.20.20.20.10.10.2)·=(0.20.2

因为0.2+0.2+0.2+0.2=0.8

故综合评判结果为:

(0.2/0.80.2/0.80.2/0.80.2/0.8)=(0.250.250.250.25)

表明在该类游客中有25%的人“很喜欢”该景点,25%的人“喜欢”该景点,25%的人“不喜欢”该景点,25%的人“很不喜欢”该景点。

由此看出即使是同一被评判对象,由于对各因素的权重不同得出的评判结果也可能是不同的。这就是模糊结合评判法的使用过程。

此类评判的数学模型可以归纳如下:

已知因素集U={u1,u2…un}和评价集V={v1,v2…vn}

设定对因素的权分配,即U上的模糊子集A简记为

=(a1,a2…an)

式中ai为第i个因素Ui所对应的权数,且一般均规定

ai=1

对第i个因素的单因素模糊评价为V上的模糊子集

Ri=(r1,r2…rn)

于是单因素评判矩阵为

=

则对该评判对象的模糊综合评判是V上的模糊子集

3模糊综合评判的逆问题

实质上,R是集合U与集合V之间的一个模糊关系。根据矩阵的复合运算法则,确定了一个模糊映射,它把U上的一个模糊子集A映射到V上的一个模糊子集B·A是映射的原象,B是映射的象。于是模糊综合评判实际上就是已知原象(权分配行矩阵)和映射(单因素评判矩阵)去求象(综合测判结果)的问题,借助合成运算,这是不难办到的。比较困难的是求原象,即权分配如何适当的确定。因此还存在模糊逆问题:已知R及象去求原象。即已知评判结果去判别评判人在评判中所取的权分配。一般说来,已知模糊映射R的象B去求它的原象比较困难,这里可采用比较法。即:先人为的设定S个原象A1A2……AS再分别求出它们的象。=·i=1.2,……S。

然后按模糊集的贴近原则,求出与B最贴近的模糊集。

即(,B)=max(Bj,)

(式中(,)是Bj与B的贴近度。

则所对应原象Ai即为较理想的权分配方案———原象。

比如:对景点交通的评判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着眼,即交通线路、交通工具和服务水平,经过调查知只有80%的人评价“好”,20%的人评价“不太好”,没有人评价“很好”,也没有人评价“不好”。可以写出评价集V=(很好,好,不太好,不好)

单因素评价矩阵

R=

综合评判=(00.80.20)

那么游客怎样进行服务水平,交通工具,交通线路这三个因素的权分配?

根据对游客心理的估计,可以这样进行,先提出下述四种可能的权分配方案。(四个原象A1,A2,A3,A4)。即四个模糊集。

服务水平交通工具交通线路

A1=(0.20.50.3)

A2=(0.50.30.2)

A3=(0.20.30.5)

A4=(0.70.250.05)

算出对应的,,,

=·=(0.20.40.50.1)

=·=(0.20.50.30.1)

=·=(0.20.30.40.1)

=·=(0.20.70.250.1)

再算出与的贴近度:

(,)=(0.4+1-0.1)/2=0.65

(,)=(0.5+1-0.1)/2=0.7

(,)=(0.3+1-0.1)/2=0.6

(,)=(0.7+1-0.05)/2=0.825

由(,)=(,)=0.825最大

评判范文篇2

政绩观,是干部在履行职责、追求政绩过程中所持的根本认识和观念态度,它直接反映从政的价值取向,是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有什么样的政绩观,便有什么样的政绩,用什么样的政绩观评价干部政绩,便有什么样的干部。因此,干部的政绩观正确与否,不仅影响到单位、部门、地方的顺利发展,也会影响到干部、班子、队伍的健康成长,乃至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用正确的政绩观评判干部政绩,有利于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有利于促进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把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自然与人的和谐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促进干部形成正确的实践观,坚持凭实绩论英雄,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根本途径。

用正确的政绩观评判干部政绩,就要坚持用群众的观点看政绩,准确把握政绩“为了谁”的问题。政绩为谁而树,是检测和衡量干部政绩的试金石,是为干部政绩“定性”的根本尺度。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政绩是虚脚的政绩,偏离了广大人民群众利益需求的政绩是虚假错误的政绩,甚至是败绩。用群众的观点看政绩,就是要看干部创造的所谓政绩,主观上是否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需求,客观上是否为广大人民群众解决了问题、创造了利益。现在一些干部搞工作、想问题,不是从群众的需要出发,去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而是把心思用在揣摩迎合领导的意图上,如何让领导满意高兴,这也是许多虚假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屡禁不止的根源。这些干部追求“政绩”的目的,是为了给自己立碑留名,为自己加官进爵。因为急着当官、出“政绩”而心浮气躁,表现在工作中重“显绩”轻“潜绩”,重眼前轻长远,重局部轻全局,热衷于“显山露水”、做“表面文章”、玩“数字游戏”,甚至于弄虚作假,搞虚假政绩,欺世盗名,危害社会,伤害群众,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因此,对干部的政绩,首先要加以考察和甄别的,就是创造政绩的出发点和利益归宿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善于从事物的普遍联系中透过现象看本质,自觉地坚持民本思想,把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作为评判干部政绩的根本标准,把群众公认原则贯穿于政绩考核的全过程。政绩“利了谁”、“损了谁”,群众心里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政绩考核必须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扩大社会参与,推行考核公开,形成广泛监督。要改变过去以内部考核为主、上级对下级考核为主的做法,实行开放式、“倒金字塔”式的考核办法,推行政绩公示制,把考核过程和结果向社会公开,广泛接受群众评议和社会评价;探索建立干部政绩群众一票否决制,完善相关评议程序办法,逐步实现干部考核主体下移,变领导认可为群众认同,刚性推进政绩“民本位”意识。

用正确的政绩观评判干部政绩,就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政绩,准确把握政绩“优与劣”的问题。真正的政绩,应是符合党和国家政策法规的政绩,是群众需要的政绩,是没有后遗症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政绩。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多种原因,一些地方在干部政绩考核中,简单地把政绩与GDP的增长、招商引资、财税入库等几个经济指标划等号,片面强调经济增长速度,导致一些干部不切实际,不顾民力,不计长远,盲目上项目、办企业、搞投资,造成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给后任和一方百姓留下沉重的包袱。还有一些地方考核评价政绩,往往只停留在就绩论绩的层面上,对干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情况缺乏综合考察分析,因而一俊遮百丑,一个亮点掩盖了一堆问题,导致政绩考核失真,用人失误。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告诉我们,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全面看待政绩,防止主观片面性。我们的事业是全面发展的事业,干部创造的政绩也应该是全面的政绩。用全面的观点看政绩,就是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要看城市变化,又要看农村发展;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增长的总量,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既要看主观努力,又要看客观条件。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改进政绩评价和考核办法。在指标设置原则上,要善于提纲挈领,抓住重点,防止指标面面俱到,过多过滥;内容上要全面科学,综合反映经济与社会、自然与人的全面协调发展,防止片面以经济指标“论英雄”;标准上,既要重数字,又不能唯数字,防止片面以数字论“成败”;方式上,要注意客观分析显性政绩与隐性政绩、个人政绩与集体政绩、现任政绩与前任基础、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现实成效与长远发展、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的关系。另一方面,政绩是考核干部的一个重要标准,但不是唯一标准。在突出干部工作实绩的基础上,还要按照德、能、勤、绩、廉即思想政治素质、组织领导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和廉洁自律等几个方面来综合考核。唯有如此,才能比较全面地考核认定一个干部。公务员之家

用正确的政绩观评判干部政绩,就要坚持用实践的观点看政绩,准确把握政绩“得与失”的问题。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政绩作为“客观反映主观”的产物,是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判断一项政绩的真与假,优与劣,还必须回到实践中去,通过“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行动,才能得到证明。因而,考核干部政绩,不仅要看结果,还要看其政绩实现的实践过程。任何一项政绩的取得,都必须要付出一定的行政成本,投入一定的物力、人力和财力。政绩应是扣除这些投入之后的“净值”,考核干部政绩,必须认真分析和计算这个“投入产出比”。有的单纯从结果上看成效很大,但其形成的过程却耗费了大量的人财物,其成本已远远超过产生的效益;有的从局部来看有一定贡献,但却违犯了国家的宏观政策和法律法规,不符合依法行政的要求;有的从上面看工作有一定起色,但却损害了农民群众的利益,在群众那里影响很坏;有的从眼前来看有一定利益,但却损害了长远利益,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违背,等等,都需要我们从创造政绩的实践中去加以考察和鉴别。因此,对干部政绩的考核,必须贯穿于干部判断、决策和实施某项工作的过程之中,从静态的结果追溯动态的过程,通过过程考核引导干部在追求政绩时讲成本、求效益、重实效,正确处理好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效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资源环境、依法行政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关系,促进以正确的政绩观实践好科学的发展观,树立实实在在的政绩。

评判范文篇3

在德国哲学家眼中,“批判”一词倍受青睐。自从康德用“三大批判”构建起哲学大厦以来,批判就成了哲学家手中的法宝。在黑格尔哲学解体的过程中,“青年黑格尔派”曾使批判滥觞。在20世纪,法兰克福学派再一次滥用批判,把哲学批判发展到顶点,以致于再也无路可走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是批判的终结,因为,这种批判对现实中的一切存在所作的绝对否定,使哲学不再是人类的理性,而完全成为哲学家愤世嫉俗的牢骚。

一.把“批判”写在旗帜上

法兰克福学派是由众多理论家组成的一个思想流派,不同思想家的理论观点之间存在着差异,但激烈的批判精神使他们在社会批判理论的旗帜下聚拢在一起。

社会批判理论对现存社会进行的激烈批判涵盖了现代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这令以往一切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家们都难以望其项背。具体地说,社会批判理论是一种致力于现代资本主义批判的理论。这种理论要求在总体上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全面把握社会发展的泉源。在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从一开始运用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的现成结论去度量现代资本主义,到把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主义等现代西方社会思潮结合在一起,再到最终形成一套独立的社会批判规范和方法为止,法兰克福学派在马克思主义的名义下实现了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尽管远非彻底但却非常全面的批判。

早在法兰克福学派奠基时期,霍克海姆在题为《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这篇社会批判理论的纲领性宣言中,就提出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作以坚决的批判,努力使它成为一个更加正义、人道的社会。霍克海姆认为,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批判的时代,而批判的时代所需要的是批判的理论,法兰克福学派所致力于建立的理论就是适应批判的时代要求的批判理论。

在霍克海姆看来,传统理论是产生于现存社会制度并把现存社会制度作为自然的、永恒的东西接受下来的理论,它以维护现存社会制度为宗旨。它在对历史事件加以解释时,以为与操纵物理自然过程相似,都要求积累一大批知识,甚至是一套经过整理的假说提供的知识。由于积累知识的需要,理论的概念总会被绝对化,变成了具体化的意识形态范畴,而理论的批判功能却因此与它绝缘了。传统理论的理论活动特点“不管是象在历史学和其他具体的描述性学科里那样,问题在于综合大量资料并获得普遍规律,学者特有的主动性(即理论活动)都是接受、改造实际知识,使它合理化。”[1]因而传统理论对于现存的社会制度有着修补功能,善于发现现存社会枝叶上的不和谐因素并提出修改方案。而现存社会制度本身的不合理性却被作为先定的合理形式,并且被作为检验和排斥任何新产生的不谐和因素的标准。

霍克海姆认为,与传统理论不同,批判理论独立于现存社会制度之外,把现存社会制度理解为一个系统的过程。在对现存社会秩序的批判中破坏一切既定的、事实的东西,证实它们的不真实性,从而加以否定。他说:“批判理论关注的是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2],它不在于揭示某些社会弊病,并提出救世良方,而是把一切弊病看作现存社会结构的组织方式必然造成的,它拒绝承认现存社会结构中具有任何有用的、适宜的和富有价值的因素。批判理论从具体的、现实的、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个人出发,去认识他在资本主义制度中所遭受的异化,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危机、经济危机和文化意识形态危机,寻找个人解放的道路。批判理论拒斥对社会历史作抽象的、逻辑的探讨,要求具体地分析社会历史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进程,它认为社会历史是一个主体-客体统一的和运动着的总体。

因此,批判理论超越一切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是一种现实的、具体的人的立场和政治实践,它除了对废除社会不公正感兴趣之外,再无其它要求。也就是说,批判理论是从属于反对现存资本主义社会的斗争的,是这个斗争的产物和一部分,它自从诞生那一刻起就是独立于资本主义社会而对这个社会展开批判的。

二.社会批判理论的特征

霍克海姆认为社会批判理论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首先,批判理论怀疑既定的社会存在是现实的人的先决条件。

霍克海姆说,尽管批判理论“产生于社会结构,但它的目的却不是帮助这个社会结构的任一要素更好地运行;不管从它的主观意图还是从其客观意义来说,都是如此。相反,当较好的、有用的、恰当的、生产性的和有价值的范畴被人们在现存社会秩序中加以理解时,它怀疑它们,并拒绝承认它们是我们对之无能为力的非科学的先决条件。”[3]因为,“在采取了批判态度的人看来,现存社会整体的两面性是一个有意识的对立。他们认为现存经济形式及由此产生的全部文化都既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又是人类目前能够并且已经给自己提供的组织的产物。因此,他们认同于这个整体,并认为它就是意志和理性。这个整体是他们自己的世界。同时,他们也感受到,社会可以与非人的自然过程、可以与纯粹的自然作用相比拟,因为由战争和压迫支撑着的文化形式并不是一个统一的自觉的意志的创造物。这个世界不是他们自己的世界,而是资本的世界。”[4]

批判理论之所以认同现存世界的整体,其目的正在于否定这个整体。因为这个整体无非是由劳动分工和阶级划分构成的社会结构,无非是由个人活动之间的盲目作用决定的,一旦批判理论使个人活动从盲目性之中摆脱出来,纳入有计划的范畴,就能够实现对这个社会结构整体的否定。

其次,批判理论与传统理论的思维主体不同。

传统理论的思维主体在一种“确定的框架”中活动,他与既有社会是统一的。批判理论则不同,它是一种不接受既定框架的思想。批判理论的主体“‘作为’科学家,学术专家把社会现实及其产物看作是外在于他的东西”,但他的目的则在于“试图消除个人目的性、主动性、合理性与那些社会建立于其上的劳动过程关系之间的对立”,“期待一种新型的劳动组织”,把知觉给予的客观实在“认作是原则上应该由人类控制的产物、或至少在将来会实际上由人类控制的产物”。[5]因此,“批判思想既不是孤立的个人的功能,也不是个人的总和的功能。相反,它的主体是处在与其他个人和群体的真实关系之中的、与某个阶级相冲突的、因而是处在与社会整体和与自然的关系,网络中的特定个人。这种主体与资产阶级哲学中的自我不一样,他不是一个数学点;他的活动构成了当前社会。”[6]

再次,批判理论的唯一功能就是变革社会。

霍克海姆认为,批判理论超越于阶级利益而不受这种利益所局限。持批判态度的人“对社会矛盾的描述不只是对具体历史状态的表达,而且还是促进变革的力量。”[7]批判理论不准备系统阐述某个阶级的感情和观念,它是与那些要求替无产阶级代言的理论不同的。同样,批判理论与一切资产阶级学说也是不可调和的,因为,它“不会为既存的现实服务,而只能吐露那个现实的秘密。不管在任何特定环节上可能发现的荒谬和错误有多么不可辩驳,不管那种可能表明是复仇行为的错误有多么多,批判理论事业的总趋向是不接受所谓人类健全理智的制裁。”[8]批判理论并不寄希望于财产关系的变革和新的社会合作方式所带来的生产率的增长,而是谋求社会性质的变革和新的生产关系的建立。对于持批判态度的人,“他的职业就是斗争”,通过他的斗争实现社会的根本变革。由于批判理论具有超越于阶级利益和超越于现实社会的性质,所以,它彻底变革社会的功能是具有充分保障的。

第四,批判理论的目标是彻底消除现存社会的非正义和追求未来社会的合理状态。

霍克海姆说:“批判理论追求的目标─-社会的合理状态,是由现存的苦难强加给它的。”[9]现存的苦难是批判理论的动力和源泉,因为现存的苦难能够促使人们要求建立起一个合理社会的趋向,而不至于使思想成为偶然地认识到自己的东西。同样,正是现存的苦难把追求未来合理状态的努力放置在对现在的批判之中。在批判理论看来,对现在的批判本身就是把当代社会转化为一种正义社会的活动。对于批判理论来说,至关重要的是它形成了永远与被压迫阶级之间的动态统一,它对社会矛盾的描述不限于对具体的历史状况的表达,而且旨在促进社会变革。所以,批判理论是一种超越现在的现实,它关于消除社会分裂和非理性状态的见解,它关于未来社会的构想,在其批判中不断地得到更新。

第五,批判理论以自我再生的总体为根据。

霍克海姆认为,在传统理论那里,主体与客体是分离开来的,客观事件是不依赖于理论的,客观事件的必然性所意味着的是对观察者的独立性。因而传统理论深深地陷入了主体与客体的二元论,它永远不可能成为伟大历史变革主体的自我意识,无法成为作为一种真正现实力量的理论观念。批判理论作为最先进的理论,是与社会形式向未来社会形式转变的过程一致的。它的概念和理论结构处在与历史发展相平行的发展中,批判理论自身的内容也不断受到“根本怀疑”,批判理论家不断地重新开始。它在构造社会发展图景时,在构造具有历史性的存在判断时,让整个理论结构不断适应全新情况。批判理论家在对消除社会不公正的关心中也不断否定着自己的理论。因此,批判理论的行动原则就是:思想活动的内在本性使它面向历史的变化,面向人们之间公正关系的建立。

在法兰克福学派以后的成长过程中,霍克海姆对批判理论作出的上述规定得到了证实。马尔库塞、弗洛姆,甚至哈贝马斯都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方面表现非凡的人物。他们对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批判,对发达工业社会的“单面性”的指责,对晚期资本主义国家合法性的怀疑都体现了不屈的批判精神。但是这种批判远非是积极的,因为它把现实的社会存在与现实的人割裂开来,把批判的主体限制在独立于现实社会之外的少数科学家、学术专家之列,试图超越一切阶级,用所谓“正义”与“非正义”来取代革命阶级的价值评判,所以,它走上了绝对怀疑论的道路。它不仅怀疑现实存在的合法性,而且对自身的存在也产生怀疑。在这种绝对怀疑的前提下,关于未来社会的构想,也必然会在“不断超越”的要求中化为乌有。

三.社会批判理论的哲学基础

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是以“否定的辩证法”作为其哲学基础的。

早在1941年,马尔库塞在其《理性与革命》这部专门探讨黑格尔主义的著作中就以其特有的理论敏觉嗅到了否定的辩证法的思想,试图为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提供“否定的”哲学基础。1947年,霍克海姆与阿多尔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出版,标志着他们亲手建立起来的社会批判理论的哲学基础─-否定的辩证法已初具体系的雏型。1966年,阿多尔诺发表了《否定的辩证法》这部专门著作,从而使否定的辩证法理论得到了系统而全面的阐述。

在《理性与革命》中,马尔库塞极力去发现“批判的黑格尔”,他不仅在早期黑格尔那里发现了作为政治学范畴的国家整体和作为伦理范畴的文化整体的否定内涵,而且,通过对黑格尔逻辑体系的考察,把握客体、主体、实在、因果性等一系列范畴所标示的否定统一体;通过对黑格尔精神哲学的考察,揭示制度化了的交换关系整体、法律制度整体对个体的否定,并进一步超越这种否定,从未来的意义上理解被黑格尔规定为普鲁士现实的“在共同利益之中统一起来的自由个体的联合”。马尔库塞甚至干脆把黑格尔哲学称作“否定的哲学”。

在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逻辑学”、“政治哲学”和“历史哲学”的分篇考察中,马尔库塞继续探求可供社会批判理论汲取的质料。马尔库塞认为,在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中“自我意识必然证明其自身的世界被分成了对立的两个领域,一个领域是人在其中受制于他的劳动,以至于劳动限定了他的整个存在;另一个领域是一部分人占有和拥有另一部分人的劳动,由于这种拥有和占有而使其成为主人。”[10]由于这两个领域的存在,自我意识就只能从其“对立”的意识中获得自由。因为,作为客体的整体束缚了我的自由,致使自由是走出思维的领域,进入自我意识完全实现了自己的世界。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对现实持积极的“否定态度”。在马尔库塞看来,这种积极的“否定态度”正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所正在身体力行的。

“否定的辩证法”这个词是由阿多尔诺在《否定的辩证法》一书中提出来的,它是社会批判理论彻底反传统的标志。就如阿多尔诺在其《序言》的第一句话中所指出的:“否定辩证法是一个蔑视传统的词组。”

辩证法这个概念已经蕴含着否定的含义,即通过否定达到肯定,马尔库塞在《理性与革命》中也已极力证明“否定性”是辩证法的基本特征。阿多尔诺认为仅仅去发掘辩证法的否定内涵还不够,必须在“辩证法”之前冠以“否定的”这一定语,才能更彻底地突出辩证法的否定特征,才能表明社会批判理论的绝对否定性。因为,在社会批判理论这里,否定就意味着批判、革命。既然他们从不准备在现实社会中发现物质革命的主体,去完成物质的行动,而仅仅期望通过自己的理论批判去实现社会变革,那么在他们理论的旗帜上写上“否定的”一词,也许能起到惊世骇俗的作用。

阿多尔诺认为,辩证法是一种尊重客观事实的思维方式,是关于社会和自然的对抗的普遍解释原则。当然,作为普遍解释原则的辩证法决不停留在对表层的解释上,而是要求对现实的内在联系作以批判性反思,因此,辩证法只能是否定的。阿多尔诺认为,否定的辩证法正是从这一点开始了它的思维进程的。否定的辩证法的任务就是去“探求思想和事物的不相称性,在事物之中体验这种不相称性。”否定的“辩证法不必害怕被指责为不管事物的对抗性是否被平息都坚持客观的、对抗的固定观念。在未平息的总体中,任何个别的事物都是不平静的。”因为,“辩证法倾向于不同一的东西。”[11]

阿多尔诺所理解的辩证法只有一个原则,即绝对的否定,他说:“被否定的东西直到消亡之时都是否定的”。不过,阿多尔诺一再声明,这种绝对否定的辩证法决不进行抽象的否定,而是进行现实的否定,即坚持不懈地否定它不愿意认可的现存事物,即使否定之否定也不会意味着肯定,他说:“否定之否定并不会使否定走向它的反面,而是证明这种否定是不充分的否定。”[12]如果认为否定之否定能够走向肯定和同一性的话,那只能是一种一开始就从肯定性出发的唯心主义幻想。

评判范文篇4

一、事故控制指标:年市政府下达我区消防、道路交通、工伤事故死亡人数控制指标数共22人(同比下降4.35%)。

二、严格实施“一岗双责”制度。区直各部门、各街道办事处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政府及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暂行规定的通知》精神,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要不断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区直各部门、各街道办事处的行政主要领导是本地区、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亲自抓、负总责,年终应向区政府报告年度安全生产工作履职情况;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要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协调和督查检查,狠抓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三、认真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按照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市、区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活动的有关要求,全面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活动,及时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各项管理制度,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改善安全生产条件,落实各项安全保障措施,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工作长效机制。要强化企业法人代表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制,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人员。

四、区直各部门、各街道办事处要根据区政府下达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指标,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逐级分解落实。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和考核指标体系,将安全指标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年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评判范文篇5

核电HDPE管道热熔对接的原理是在熔接过程中,加热后结合面形成熔融层,熔融层内温度大于聚乙烯的粘流温度,聚乙烯分子链间自由体积增大,聚乙烯分子链可以进行自由地扩散和滑移等。此时对其施加轴向熔接压力使两个熔融层紧紧地挤压在一起,部分聚乙烯分子链会在外力的作用下打开分子链缠结点,通过分子间空穴跃迁到另一熔融层的分子间隙中,并与其分子链发生缠结,两个熔融层中的部分高分子链互相扩散、缠结,最后实现材料的牢固连接,如图2所示。图2核电HDPE管道热熔对接示意图核电HDPE管道热熔熔接过程中要通过以下办法控制熔接质量:(1)HDPE管道热熔对接端面要垂直平整,不得有油污、杂质等;(2)热熔焊机夹具加紧后,两段管材的错边量不允许超过管材壁厚的10%;(3)焊接人员要严格按照ASMEBPVC.III.AXXVI-4000进行资格评定;(4)按照评定后的工艺进行,如果环境温度偏差大,需要进行补偿。熔接完成后需要通过以下办法进行质量评判:(1)目视;(2)无损检测;(3)高速拉伸冲击试验。对于目视方法,ASME规范要求有以下评判准则:a:不应有裂纹或未焊区;b:接头卷边光滑均匀,高度一致,高于HDPE管道外壁本体;c:(接头未发现倾斜,外径错变量小于公称壁厚的10%;d:(评定试验结果记录应审查,确认参数符合要求[4]。图3为实际工程施工中的典型焊接缺陷示意图。图3(b)一般是由于以下三个原因导致:(1)两个熔融段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不一样;(2)两段焊管的材质不同,非同一厂家或者非同一批次等,一般HDPE熔融温度会有所出入;(3)两段管材对中不好,发生偏移。图3(c)能是熔接端面有夹杂等。图3(d)则是由于HDPE管材水分含量过高。图3(e)的焊缝中间皲裂等一般是由于切换时间过长或者加热温度过低导致。图3(f)中焊缝卷边未贴合一般是焊接压力不够或者是熔接面不平整导致。对于无损检测,针对核电HDPE管道热熔对接ASME规范推进采用超声波衍射时差法(TimeOfFlightDiffraction,简称TOFD)和超声波相控阵方法(PhasedArray)。其中对于热熔对接接头通常采用TOFD方法,如图4所示,该方法利用一发一收对称布置的探头精确测量缺陷的“端角”或“端点”处的纵波衍射传播时间,以三角方程为理论基础,图像化显示缺陷,并结合计算机完成缺陷尺寸和位置的定量检测。TOFD和PA技术在金属管道无损检测领域的应用已经相当成熟,但是对于核级HDPE管道非金属领域尚处于空白,我司前期通过大量的核级HDPE熔接缺陷模拟试验,研制了专用的超声波设备,为核级HDPE管道工程施工提供了更安全的技术保障。ASMEBPVC.III.IX-QF分卷明确要求核级HDPE热熔接头的检验试验采用方法是高速拉伸冲击,对于壁厚≥32mm试样,拉伸速度900mm/min;对于壁厚<32mm试样,拉伸速度600mm/min。试验合格的依据是熔接焊缝不破坏或者韧性破坏[5]。而国内针对普通HDPE管道的热熔接头检验则是依据GB/T19810-2005(ISO13953-2001),标准要求以5mm/min的恒定拉伸速度对接头施加拉力,通过看接头的破坏型式来评估熔接接头性能[6]。高速拉伸冲击的拉伸速度是普通拉伸速度的120~180倍。在实际试验过程中两种评价方法的差别还是非常明显。对于国内某核电站项目中同一批拉伸样品,高速拉伸冲击如图5(a)所示,在0.2s内试验拉力达到9800N左右,试样断裂位置在焊缝以外且端面相对光滑。图5(b)为国标普通拉伸试验,在2.8~3s时间内,试验拉力达到8000N,试样断裂位置在焊缝以为且断裂面成“拉丝”状。可以发现,ASME规范的要求更为苛刻,极短时间内对熔接接头施加巨大的拉应力,能更好的评判熔接接头的抗拉伸和冲击能力。

2核电HDPE电熔接头质量控制与评判

核电HDPE管道电熔连接的原理是:电熔套筒或其他类型电熔管件内壁有按照一定的工艺布置的铜丝电阻线圈,当电熔套筒接电后,电阻丝发热促使HDPE管材外壁和电熔套筒内壁材料软化、熔融和膨胀。HDPE熔体在受限空间内的膨胀力促进HDPE分子链的相互扩散缠结,冷却后形成可靠的熔接面。HDPEHDPE图6核级HDPE管道电熔连接示意图核电HDPE管道电熔连接过程中需要通过以下方法进行熔接质量控制:(1)测量电熔焊机的电源电压,确保电压符合要求。国内通用的标注电压为39.5±0.5V,电压不稳、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导致熔接失败;(2)待熔接的核级HDPE管材或者管件端部氧化皮的去除。一般采用专用工具,如手动刮刀,电动旋转刮刀等。一般刮削量0.1~0.2mm;(3)待熔接的HDPE管材端面应与轴线垂直,误差控制在5mm以内;(4)通电之前,要确保电熔套筒和待熔接管材同轴度≥2%,在大口径厚壁HDPE管道电熔连接中需要做支撑,避免由于管材自重导致熔接组件同轴度偏差过大,影响焊接面质量。电熔熔接完成后需要通过以下办法进行质量评判[4]:(1)目视;(2)无损检测;(3)剥离试验;(4)压碎试验。对于目视方法,ASME规范要求有以下评判准则:(1)熔接区域外表面和可见内表面无裂纹、过热导致的内部熔化和管件缺陷等;(2)电熔管件观察孔应当有少量的HDPE熔融料顶出;(3)切开后的熔接面截面出现的孔洞或者空隙应为圆形或者椭圆且无尖锐边缘;(4)单个空隙尺寸不得超过熔区长度的10%,多个空隙的组合尺寸不得超过熔区长度的20%;(5)评定试验结果记录应审查,确认参数符合要求。图7为实际工程施工中的典型焊接缺陷示意图。图7(a)为焊接质量合格的熔接面剖面,图7(b),图7(c)和图7(d)分别为虚焊、孔洞和过焊的典型接头剖面。虚焊一般是由于焊接热量不够或者氧化层未刮除干净,需要检查焊接电源电压、焊接时间和氧化层去除情况。环境温度过低往往也是导致虚焊的隐形因素。在电熔焊接时,如果两段管材同轴度差,熔融的料会因为内应力和间隙不匀而流动,流向有间隙较大的部位,熔融的HDPE料会带动电阻丝滑动,有的部位电阻丝会搭接在一起,有的分散严重,分散严重部位局部过热,形成气化空间。图7(d)过焊往往是电熔焊机电压过高或者焊接时间过长导致。但是实际工程施工应用中,大功率设备和电熔焊机串联使用,一旦大功率设备停机也会导致电熔焊接电压突升,造成过焊。核电HDPE管道电熔接头的无损检验一般采用PA技术进行,由于电熔管件内部的铜丝线圈的干扰,该项检测需要人员具备非常专业的检验和分析技能。一般电阻丝滑移、孔洞等缺陷出现的概率较大。由于该方法涉及设备、人员和计算机软件分析等繁多内容,本文就不做详细阐述。图8核电HDPE管道电熔接头剥离试验示意图ASMEBPVC.III.IX-QF分卷中提到的剥离试验具体试样尺寸可以参考ASTMF1055,试验拉伸速度为5mm/min。国标GB/T19808-2005针对燃气用电熔管件也规定了拉伸剥离的要求,除了制样尺寸跟ASME规范要求不一致以外,拉伸速率也是出入较大,国标规定以25mm/min的拉伸速度作为仲裁[7]。因此针对核级HDPE电熔接头的检验试验,必须以相应ASME和ASTM规范为依据,不能参照普通市政、燃气用HDPE管道的检验试验标准进行。图8是核电HDPE管道电熔接头按照ASME规范进行的拉伸剥离试验,该试验的评判依据是黄色标记区的分离情况。若是熔接面不分离或者分离区域不超过熔合面总面积的15%,则认为电熔连接接头是合格的,否则可以判定电熔焊接有缺陷。对于核电HDPE管道的电熔接头的压碎试验,ASMEBPVC.III.IX-QF分卷规定试样取样依据ASTMF1055,具体如图9所示。试验的判定依据是只要熔合面完整,管材或者管件出现韧性破坏都可以接受;如果是熔合面破坏,则破坏面积要小于熔合面面积的15%。如图9所示国内某核电站项目核级HDPE管道电熔接头的压碎试验,经过挤压后熔合面外部发生分离,证明熔接质量合格。

3结论

评判范文篇6

入选者中惟一的一个非影视歌星。这次调查结果是以令社会为之震惊,发人深思。

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偶像崇拜是青春期的心理特征之一,是青春期心理需要的反映。就人生发展阶段的规律来说,这种现象不值得大惊小怪。辩证地看,追星对青少年来说,有其积极的一面,因为迫星是青少年的一种社会学习,他们通过对明星的观察、模仿,掌握了许多关于社会、人生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活跃了思维,特别是品行高尚的明显。可以成为青少年的好榜样。

但是,少数“追星族”对心中的偶像盲目祟拜,狂热模仿到发疯、发烧、发昏的地步,则会产生不良后果,对其个人和社会都有—定的危害。有的“追星族”把偶像作为自己的精神依托,整日神情恍惚,生活在一种幻想世界中,导致心理失去平衡;有的“追星族”在公共场合围追堵截明星,以求得明星签名,或拼命拥挤狂呼,从而导致公共秩序混乱,造成人伤物毁。“追星族”们一味追星迷星,以此寻求欢乐和精神寄托,转移或降低了学习兴趣,上课精神不集中,回家头一件事就是听唱片看电视,不认真学习和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不断下降,甚至出现厌学、弃学,导致学业的荒废。有些学生过分崇拜明星而患了追星“梦幻症”。她们都是初中在校生,对港台明星崇拜得入了迷,业余时间一门心思听港台歌曲,吃饭走路也戴着耳机,常听到深夜。看书、作业和其他主体活动都弃之不顾。

不久她们满脑子只装着歌星的影子,幻想能与歌星结婚,经常失眠、自烦、头痛、身体不适,心理失去了平衡。青少年追星有心理的、社会的还有文化形态方面的原因。单就心理原因而言,青少年的青春期是一个充满幻梦与好奇的“多梦季节”。这个时期,他们很需要在自己心中树立起一些理想的榜样,并作为偶像祟拜,以求得精神依托。

评判范文篇7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中纪委六次全会、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和省、市纠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紧紧围绕司法行政工作新发展,以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为核心,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优质服务为主线,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把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与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岗位练兵、公证岗位培训活动、建立惩防体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抓党风、促政风、带行风,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加快推进湄洲湾港口城市建设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二、评议范围与内容

这次政风行风评议的范围:全区司法行政机关基层司法所及其所属单位(不含律师事务所);评议的主要内容有:贯彻落实上级的决策、决定情况;树立群众观念,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情况;落实纠风工作责任制情况;严格执法、公证执法、文明执法情况;转变作风,努力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情况;履行职责和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情况;标本兼治,惩防并举,努力从源头上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情况。

三、方法和步骤

按照区纠风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采取“上下联动,条块结合,面向社会,群众参与”的方法,按照“分级评议、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方式进行。在自评的基础上,接受区政府纠风办行评代表的评议。此次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分五个阶段进行:

(一)学习动员和宣传发动阶段(7月15日前)

一是召开局党支部会议,成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制定实施方案。二是聘请政风行风监督员,并明确职责。三是召开全区司法行政系统政风行风评议工作动员大会。四是搞好对外宣传。五是组织学习。各单位要结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采取个人自学、专题辅导、座谈讨论、观看录像和举办培训班等形式,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纪委六次全会、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省市纠风工作会议精神和司法行政有关法律、法规,学习党章和同志最近提出的有关于“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各单位学习时间不得不于3天,集中学习要有专人记录,个人要有专门的学习笔记。

(二)自查自纠阶段(7月16日—8日)

一是摸清情况。各单位和部门要采取各种形式查找自身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在行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二是边查边改。对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和查找出来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梳理、分类,对经过核实、有条件整改的,要迅速改、坚决改,对整改条件不成熟的,要研究解决办法,拟定整改方案,做好反馈和解释工作,对违纪违规问题,要认真调查取证,严肃处理,切实做到边查边改,未评先改,以查促改。要针对群众反映的最强烈的问题,重点选择1-2个问题开展选题评议,下大力气抓好整治,力争在年内取得明显成效。三是搞好自评。各单位于8月底前撰写评议报告,上报局行评办公室。

(三)落实整改阶段(9月至10月)

一是认真听取评议代表对全区司法行政系统的政风行风建设情况的评议意见和建议。二是针对行评代表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认真梳理归类,拿出整改方案,逐条抓好整改,同时,要结合整改工作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巩固政风行风评议成果。三是接受评议代表对整改问题的督办,针对评议的问题,写出整改报告。

(四)接受评议阶段(11月)

一是请评议代表对整改的突出问题进行回访和验收,以检验整改是否到位,群众和当事人是否满意。二是形成详细的评议汇报材料。向行评代表认真汇报全系统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工作的情况,并虚心接受其检查评议。

(五)评议总结阶段(12月)

一是认真做好政风行风评议的工作总结,并报上级部门。区局将于12月对全系统的评议情况进行总结,对评议结果优秀的单位进行表彰;对问题较多、整改不力的单位取消该单位的各项年度评先评优资格。二是认真总结经验,建立健全政风行风建设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政风行风建设。

五、工作要求

一是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要以高度的责任心把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作为今年的首要工作抓紧抓好,按照区局党支部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好评议活动,做到思想认识、组织领导和工作措施“三到位”;同时抽调力量,成立专门工作机构,负责了解情况、交流信息、具体协调督查、材料综合等日常工作,确保本单位的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顺利开展。

二要广泛宣传,深入发动。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全体人员参与评议工作的自觉性,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工作态度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三要科学组织,严密实施。各单位要强化主抓意识,科学组织,严密实施,确实负起政风行风建设的责任。各单位“一把手”要亲自抓,承担第一责任,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业务部门要按“管行业必须管行风”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抓好所分管部门政风行风建设工作的落实。要建立领导带头、全员参与、目标管理、制度保证的政风行风建设长效机制。“一把手”要带头参加学习、带头参加评议、带头查摆问题、带头整改;切实履行政风行风评议责任,对履行责任好的要表彰,对责任落实不到位的要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要求追究领导责任,确保评议工作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

四要注重实效,认真整改。要继续把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评议的重要内容,切实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要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认真受理群众的投诉,严禁打击报复或故意刁难。同时,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强化源头治理,努力构建防范不正之风的长效机制。

评判范文篇8

一、宣传发动。我办认真组织宣传动员,一把手是选题评议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宣传,讲清开展选题评议的目的、意义,把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集中整治上来,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增强信心。领导干部要靠前指挥,主动融入,确保选题评议工作在全办扎实、有效开展。

二、自查自纠。本办确定的人防办选题内容为:加大安装防空警报器的力度,提高区域内音响覆盖率。我办要以此为选题认真进行全面的自查自纠和整改工作。自查自纠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1、召开选题评议分析会,针对选题内容,认真查摆本部门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刻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初步的整改意见;2、所有干部职工在行风评议自查自纠的基础上,重点围绕选题内容,进一步查找自身和单位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和建议;3、由办里相关人员对本区域内现有防空警报点进行检查,并根据城区建设的不断发展需要,来考虑新增防空警报点位置,使之更趋于合理化,有效地提高区域内音响覆盖率;4、设立意见箱,广泛征求服务对象和有关部门对人防办依法行政情况的意见和建议。

三、整改落实。在自查自纠和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本办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根据“三定原则”(定责任、定时限、定目标)制定整改方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集中整治,确保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一)选题内容:加大安装防空警报器的力度,提高区域内音响覆盖率。

(二)整治目标

在年内要新增设5台防空警报器,来有效地提高本区域内音响覆盖率,进一步增强平时防灾战时防空的功能,来更有力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整治方法

一是落实责任。主任为选题评议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领导和监督整治方案的实施;主任科员具体抓好整治工作的落实及考核验收;陈志海同志为所在单位的选题评议工作责任人,负责抓好本单位整治方案的制定和落实。二是普查摸底。我办将对区域内现有的防空警报器进行检查,对如果有问题的防空警报器进行彻底维修,来保障警报的畅通,并会根据城区发展的需要来合理布置防空警报点的位置,更有效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三是制定计划。根据未来城区发展的需要,把防空警报器设点位置统筹规划在未来人防发展计划当中以便更能有效普及音响覆盖面,来提高音响覆盖率。

(四)整治步骤

1、年8月底为普查摸底阶段。一是我办将对区域内现有的防空警报器设备状况进行检查,并办行评领导小组;二是办行评领导小组对本部门自查的问题进行分类处理,汇总登记。

2、年9月至11月为整改实施阶段。一是以本办为单位,针对存在问题,分析原因,并多形式、多渠道收集群众的整改意见,制定整改措施;二是办行评领导小组重点围绕选题评议内容,认真研究制定整改措施,确保达到提高音响覆盖率的目标。

3、年12月为总结提高阶段。在抓好整治的基础上,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今后区人防办在设置防空警报点布局更合理,并把这次选题评议所涉及的政风行风问题的防治纳入本单位预防和惩治腐败的体系建设。适时组织督查,完善各项制度,巩固选题评议的成果。

4、年12月底为考核验收阶段,办行评领导小组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对本单位开展选题评议情况进行考核验收。做好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为迎接区评议办对我办的考核验收做好准备。

(五)要求

1、加强领导、深入发动。选题评议工作是行评自查自纠阶段的关键步骤,是反映行风成效的重要指标。我办要高度重视而不见、加强领导,宣传发动工作要深入细致、结合实际,使干部职工自学地投入到选题评议的整改工作中。

评判范文篇9

关键词旅游模糊数学集合综合评价

现实生活中充满了模糊事物、模糊概念,比如暖、胖、亮、老等。我们的想法是怎样利用模糊数学中的模糊集合概念来描述诸如此类的模糊事物。可以设定若集合用大写字母A、B……来表示,则A、B……表示模糊集合,用?滋(x)表示元素X属于模糊集合A的程度。?滋可在[0,1]内连续取值,所以能合适的表示元素,X属于某一个模糊集合的种种暧昧状态。例如,导游小姐为了使57岁的女士不至于为年龄大而伤心,告诉她其实女士的年龄只有66%属“老年人”,而基本上可以说还不是老年人,因为:

?滋老年人(X)=≈66%

也就是说这位女士属于老年人集合的资格只有0.66,按这个公式就连70岁的人也只有94%(而不是100%)的资格属于老年人,女士有什么理由认为自己老的不能活下去呢?!

成功的用模糊数学公式劝导游客当然不是导游小姐的独创,只是这位导游小姐能自如的把模糊数学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罢了。模糊数学自1965年问世以来,发展的异常迅速,目前世界上已有多种专著、论文集以及杂志。从这些出版物中可以看到,国内外许多学者在这一重要和迅速发展的领域中作出了有价值的贡献。今天我们也试图在旅游行业中发现模糊数学的痕迹。模糊数学中的模糊综合评判法,应该可以在旅游业中找到用武之地。

1单因素评判

拿一个新开辟的景点为例。为了考察该景点的优劣,可以找来各界人士若干,规定每个人在集合V={很喜欢,喜欢,不太喜欢,不喜欢}给出的答案中挑一种,若挑选的结果是20%的人“很喜欢”,40%的人“喜欢”,20%的人“不太喜欢”,20%的人“不喜欢”,这一评判结果就可用模糊集。

B=0.2/很喜欢+0.4/喜欢+0.2/不太喜欢+0.2/不太喜欢来表示,B还可以简单记为B=[0.2,0.4,0.2,0.2]。一个单因素模糊评判问题的评价结果是评价集V这一论域上的一个模糊子集。为了清晰起见,可根据最佳隶属原则得出一个清晰评判。上例中由于“喜欢”对B的隶属度?滋B(喜欢)=0.4最大,所以可以认为对该景点的评判是游客喜欢。但一般没必要这么做,保持模糊评判的结果B往往能更好的反映游客对景点的看法。

2模糊综合评判

实用中,单因素评判似乎太单一。因为一般一个问题往往涉及多个因素。还是以一个景点为例,“游客喜欢”涉及的因素应该有6个:食、住、行、游、购、娱。如何评判一个景点,应该是个综合问题,可给出的评价集为:

V={很喜欢,喜欢,不太喜欢,不喜欢}

首先考虑各个单独因素,用前面的方法可以对上述6个因素进行模糊评判。假设得到如下的单因素评判结果。它们分别为以下六个模糊集:

很喜欢喜欢不太喜欢不喜欢

食R=(0.00.40.50.1)

住R=(0.00.20.60.2)

行R=(0.10.30.20.3)

游R=(0.00.20.60.2)

购R=(0.00.30.60.1)

娱R=(0.10.50.30.1)

R=

可称R为对该景点的单因素评判矩阵。

由于评判人在评判时对各个因素的着眼点不尽相同,也就是说对诸因素有不同的侧重,因而得出的评判结果也可能是不同的。例如:年龄稍大的游客可能侧重“行”,即偏重交通方便。而年轻游客则可能侧重“游”,即偏重玩得快乐。所以事先确定好各个因素侧重程度,即相应的“权”重,才能保证综合评判的信度。假定我们选定某类年轻游客,且事先估计了这类游客对各因素的相应权重。

它可以表示成模糊集

=0.15/食+0.15/住+0.1/行+0.1/游+0.15/购+0.35/娱

或简记为:=(0.150.150.10.10.150.35)

对某评判对象,若已知单因素评判矩阵及权(记为模糊集),则对此评判对象的模糊综合评判结果是模糊集B=A·B

上设与均已知,则

=(0.150.150.10.150.35)·=(0.10.350.3

即:=(0.10.350.30.10)

综合评判的结果最好是归一化的,其基数为0.1+0.35+0.3+0.15=0.85

评判结果为

(0.1/0.850.35/0.850.3/0.850.15/0.85)=(0.110.390.340.16)

这一评判结果表明11%的人“很喜欢”这个景点,39%的人“喜欢”这个景点,34%的人“不喜欢”这个景点,16%的人“很不喜欢”这个景点。再综合一下,把“很喜欢”和“喜欢”归为一类,占人数的50%,“不喜欢”和“很不喜欢”归为一类,占人数的50%。

但如果选定某类年龄稍大的游客,且把他们对各因素的权重分配定为

*=(0.20.20.20.10.10.2)

则综合评判的结果为

=*·=(0.20.20.20.10.10.2)·=(0.20.2

因为0.2+0.2+0.2+0.2=0.8

故综合评判结果为:

(0.2/0.80.2/0.80.2/0.80.2/0.8)=(0.250.250.250.25)

表明在该类游客中有25%的人“很喜欢”该景点,25%的人“喜欢”该景点,25%的人“不喜欢”该景点,25%的人“很不喜欢”该景点。

由此看出即使是同一被评判对象,由于对各因素的权重不同得出的评判结果也可能是不同的。这就是模糊结合评判法的使用过程。

此类评判的数学模型可以归纳如下:

已知因素集U={u1,u2…un}和评价集V={v1,v2…vn}

设定对因素的权分配,即U上的模糊子集A简记为

=(a1,a2…an)

式中ai为第i个因素Ui所对应的权数,且一般均规定

ai=1

对第i个因素的单因素模糊评价为V上的模糊子集

Ri=(r1,r2…rn)

于是单因素评判矩阵为

=

则对该评判对象的模糊综合评判是V上的模糊子集

3模糊综合评判的逆问题

实质上,R是集合U与集合V之间的一个模糊关系。根据矩阵的复合运算法则,确定了一个模糊映射,它把U上的一个模糊子集A映射到V上的一个模糊子集B·A是映射的原象,B是映射的象。于是模糊综合评判实际上就是已知原象(权分配行矩阵)和映射(单因素评判矩阵)去求象(综合测判结果)的问题,借助合成运算,这是不难办到的。比较困难的是求原象,即权分配如何适当的确定。因此还存在模糊逆问题:已知R及象去求原象。即已知评判结果去判别评判人在评判中所取的权分配。一般说来,已知模糊映射R的象B去求它的原象比较困难,这里可采用比较法。即:先人为的设定S个原象A1A2……AS再分别求出它们的象。=·i=1.2,……S。

然后按模糊集的贴近原则,求出与B最贴近的模糊集。

即(,B)=max(Bj,)

(式中(,)是Bj与B的贴近度。

则所对应原象Ai即为较理想的权分配方案———原象。

比如:对景点交通的评判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着眼,即交通线路、交通工具和服务水平,经过调查知只有80%的人评价“好”,20%的人评价“不太好”,没有人评价“很好”,也没有人评价“不好”。可以写出评价集V=(很好,好,不太好,不好)

单因素评价矩阵

R=

综合评判=(00.80.20)

那么游客怎样进行服务水平,交通工具,交通线路这三个因素的权分配?

根据对游客心理的估计,可以这样进行,先提出下述四种可能的权分配方案。(四个原象A1,A2,A3,A4)。即四个模糊集。

服务水平交通工具交通线路

A1=(0.20.50.3)

A2=(0.50.30.2)

A3=(0.20.30.5)

A4=(0.70.250.05)

算出对应的,,,

=·=(0.20.40.50.1)

=·=(0.20.50.30.1)

=·=(0.20.30.40.1)

=·=(0.20.70.250.1)

再算出与的贴近度:

(,)=(0.4+1-0.1)/2=0.65

(,)=(0.5+1-0.1)/2=0.7

(,)=(0.3+1-0.1)/2=0.6

(,)=(0.7+1-0.05)/2=0.825

由(,)=(,)=0.825最大

评判范文篇10

(一)中国故有之伦理道德急需改造

伦理道德问题既是文化的表象问题,也是文化的本质问题,它是人对内心世界和现象界的认识与表达达到规范的结果。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基本上是统治者及其附庸把儒学意识形态渲染利用的结果。儒学主要强调的是以家国秩序为中心、以仁爱为基础的伦理控制。伦理控制由于把所有个人行为都归结为伦理行为,呈现为一种网状控制,而非某一面的或点的控制如法律等,因而使得所有行动都获得了社会学中所谓的社会行动的意义。尽管伦理控制规范了社会行为,满足了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却也暴露了它专制、武断、扼杀人性、摧残自由等弊端。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之时,传统伦理道德的很多方面不仅不能适应现代生活发展的需要,反而愈来愈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障碍。正因为如此,陈独秀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固有的伦理、法律、学术、礼俗都是残民害理的妖言,尤其是儒家三纲之说,把人们束缚在罗网之中而不自知。”在陈独秀看来,儒家式的旧伦理道德已使人变得无独立自主之人格,几乎与奴隶无异。他在答傅桂馨的信中指斥:“儒者作伪干禄,实为吾华民德堕落之源泉。”他认为传统儒家的伦理道德违背了人性发展的需要,是对人性,尤其是对个性发展的扭曲和戕害。因此,他尖锐痛斥“忠孝节义”之类的封建旧度看,陈独秀又基本持否定的态度。他认为宗教之功在于劝人弃恶扬善,但其“迷信神权”,“蔽塞人智”,正是这一弊端阻碍了笃信宗教之民族的文明进步。

陈独秀对中国宗教虽极为反感,痛骂孔氏儒教、老庄道教和阿弥陀佛的佛教,但他决不是民族虚无主义者。陈独秀虽强力主张废除一切宗教,然而他又不得不承认宗教在现实世界是不可或缺的。如何处理这一矛盾?陈独秀的主张是——除去旧宗教的传说的附会的非科学的迷信,建立科学的新宗教,即弘扬宗教中有利于人格、情感的精神。另外陈独秀还将宗教和封建迷信加以区分,要求人们在反封建的同时,不要累及宗教,否则,就是良莠不分。陈独秀早期虽然极力反对儒教,但从哲学的角度却又认为其说“尚近乎情理”,“其教忠、教孝、教从,倘系施者自动的行为,在今世虽非善制,亦非恶行。”在答俞颂华的信中,陈独秀明确指出了孔教不是宗教,“孔子不语神怪,不知生死,则孔教自非宗教……愚之非孔,非以为宗教也。”针对康有为保皇尊孔的逆流,陈独秀驳斥道:“孔教而可定为国教加入宪法,倘发生效力,何以处佛、道、耶、回诸教徒之平等权利?”可见,他主张国内宗教一律平等,反对厚此薄彼。关于政教分离原则,陈独秀的态度是异常坚决的,丝毫没有妥协的余地,他认为:“政教混合,将以启国家无穷之纷争”,必须坚决予以否决。在《驳康有为致总统总理书》中进一步把儒学从宗教的藩篱中剥离出来,“孔子不事鬼,不知死,文行忠义,皆人世之教,所谓性与天道,乃哲学,非宗教。”倒是对充满封建迷信思想的阴阳家之流,陈独秀深恶痛绝,认为中国近世以来,实学不兴,民智日塞,“皆此一系学说之害也”。

二、陈独秀对西方近世文化的评判

《青年杂志》创办伊始,陈独秀就尖锐指出:“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与个体生命一样,“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正是出于亡国的忧虑和兴国的希望,他劝勉中国青年自觉奋斗,在东西各种文化思想中明辨是非,作出抉择。陈独秀认为中西方在古代文明方面基本相似,“古代文明,语其大要,不外宗教以正残杀,法禁以制黔首,文学以扬神威。”但到了近代,中国文明逐渐衰微,以致于落后于西方文明。究其原因,根本在于两种文化所处的时代及所蕴含的精神不同。陈独秀认为:正是文化的时代差异和精神主旨的殊异,造就了现时中西两种绝然不同的文明。

(一)西方近世政治文明比较优越

与同时期的知识分子相比,陈独秀没有从文化的表象上来寻求对西方文明的理解,而是试图从制度层面上来挖掘西方文化的精髓。在认真研究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卢梭、福禄特尔和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等人的思想和论著之后,陈独秀深刻地指出:社会之组织不良,必待改革,而改革则要靠政府自觉地、主动地进行。西方,尤其是法国秉持了这一原则,终于造成18世纪之政治制度。同时,陈独秀敏锐地观察到,法国大革命以前,欧洲人民和中国人民一样都是附属于特权的奴隶,没有任何自由权利可言。自拉菲耶特的《人权宣言》(hdeclara.tiondesdroitsdel’hommes)刊布之后,欧洲人开始觉醒了。陈独秀将此形象地比作“若梦之觉、若醉之醒。”欧洲大革命以后,西方各国纷纷摆脱了封建神权统治,建立了政教分离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此种制度较之以往,最大的优点在于,体现出人权和法治的精神。在陈独秀看来:西方不仅国家重视法治,社会家庭,无不如是。不仅商业上重法信用,轻人信用,就是父子昆季之间,“称贷责偿,锱铢必较。违之者不惜诉诸法律。”不仅如此,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是法律和财产关系,而绝无血统家族的观念。陈独秀认为:以法治为本位,表面上看起来似乎不合情理,但注重和保护个人的利益,因而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其次,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保障个人的合法权益。陈独秀认为:西方民族自古迄今是“彻头彻尾个人主义之民族也”,西方的一切伦理道德、政治法律、社会向往、国家祈求等无不是拥护个人的自由权利和幸福,其国家最大的精神乃是“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绝无尊卑贵贱之殊”。正是追求个人的自由,才会带来思想言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个人的自由权利才会载入宪章,也才有所谓人权,因此,“人民权利,载在宪章,犬马民众,以奉一人,虽有健者,莫敢出此。”再次,资本主义的立国精神在于保障权利,共谋幸福,因此能够激起国人的爱国心与自觉心。

(二)西方近世物质文明也优于中国

近世以来,中国非但没有形成基于经济联系的民族共同体,反而强化了以传统的宗法性官僚君主制为特征的农业帝国形态,从而导致了社会发展的停滞,走进了历史路径依赖的陷阱。与此相应,中国传统文化在臻于完善的同时,也日益阻塞了自我更新的路阀。陈独秀对此看得一目了然。他认为物质文明是衡量国力强弱的首要标准,西方近世文明发达于中国,就在于其具有无限的创造力,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国。为此,他盛赞西方重视物质生产,并且认为:“今日西洋各国国力之发展,无不视经济力为标准。”在经济力中,陈独秀更看重的是人力。他认为在生产三要素中,资本源于土地与人力,而土地如果不施于人力,仍不得视为财产,就好像石田童山一样。因此,他把人力看作是“最重大之生产要素”,认为:“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如不然,则“人力废而产业衰,产业衰而国力隳”。很显然,陈独秀对西方物质文明的盛赞,实在是以唤醒国人激发他们无限的创造力为根本目的,这与单纯的物质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

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举起的另一面大旗是科学。陈独秀吸收了孔德关于人类进化的三阶段思想,即第一阶段是宗教迷信时代,第二阶段是玄学幻想时代,第三阶段是科学实证时代,他认为:人类已经走过了前两个时代,现在正是科学实证时代。在这一时代,科学尤其是自然科学是人类完全摆脱奴役的福祉,只有求助于科学,社会才能进步。他援引法国、德国、美国和日本为例,科学地论证了物质文明推动了文化的进步和发展,并指出:中国近世文化的落后,根源在于物质文明的落后。在答郑贤宗的信中,陈独秀说:“我以为在社会底进化上,物质的自然趋向底势力很大,留心改造社会底人万万不可漠视这种客观的趋向。”在答皆平的信中,陈独秀进一步指出:“中国自老聃孔丘以至康有为章炳麟,都是胡说乱讲……若离开人事物质底分析而空谈什么形而上的哲学,想用这种玄杳的速成法来解决什么宇宙人生问题,简直就是过去的迷梦”。很显然,他认为:中国要取得进步就要学习西方,建立起繁盛的物质文明。

(三)西方近世风俗习惯比较文明

早在1904年,陈独秀就对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恶俗”进行了戏谑式的批判,1916年,他更是对国人不讲卫生等不良习俗痛加鞭挞,表现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式的愤慨。而对西方的新式风俗,陈独秀则极为赞赏。例如在婚姻方面,西方各国讲求婚姻自由,陈独秀认为这比较文明。相对中国包办式的婚姻,西方各国则是“男女自己择配,相貌、才能、性情、德行,两边都要旗鼓相当的”。就是日本人结婚,虽然也有父母做主的,但是也要和儿女商量,两厢情愿,才能成事。再者,西方各国离(退)婚自由,再嫁合法。这种婚姻制度,在陈独秀看来,有两大好处:“一是增进人类的幸福”,夫妻搭伙不成,退婚另行嫁娶,可以重建美满幸福的家庭;“一是保全国家的安宁”,因为家庭不和,等于给国家添乱。如果夫妇不和,可以退婚,才子佳人才能各得其所。如果丈夫死了,妻子还可以再嫁,“无所谓守节”,“妇人再醮,决不为社会所轻”。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夫人就是再醮者,“夫妇学行,皆为国人所称”。

西方各国,夫妻平等,女人自主。陈独秀认为西方国家讲究人权,在组建婚姻家庭方面,男女平等。男女双方在“婚约之初,各要求其财产而不以为贪;既婚之后,各保有其财产而不以为吝。即上流社会之夫妇,一旦反目,直讼之法庭而无所愧怍”。由于法律保护了妇女的权利,所以决定了女人和男人一样,可以平等地参与政治生活中。

三、陈独秀中西文化价值取向的特点

(一)合理性何应对西方文化的冲击,重建中国新的文化体系,是近代以来中国思想界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但是,长时期内,中国思想界一片混乱,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近代文化的取舍问题始终拿不出一个具体的方案。尽管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提出了“中体西用”这一概念十分模糊的思维模式,直到五四时期,“物质开新,道德复旧”的观点,还占据着广阔的市场。政治的保守和新思想的匮乏使中国文化长期悲剧性地处于历史的断裂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陈独秀等先进的知识分子基于对中国社会现状的不满,试图从文化发展的视角来寻找中国的出路,从而萌发了以西方近世文化来引领中国传统文化的想法。陈独秀在对中西文化的评判中,尽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过于激烈,但他并没有完全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对西方文化也并非一味褒扬,在很多处谈到西方文化的缺陷,表现出一种相对的理智。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他既没有钱玄同“将中国的一切书籍束之高阁”式的情绪,也没有傅斯年“极端地崇外未尝不可”般的愤慨。应该说,陈独秀的“反传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陈独秀主张以西方文化来引领中国文化虽然存在形式主义的缺憾,但从迎合世界文化发展的潮流来看,其所表现出的彻底反封建精神,则使他的文化价值取向具有合理性。

(二)先进性陈独秀在对中西文化的比较中,始终追求的是其文化的近世价值,比较重视先进文化对社会进步的指导作用。他认为:先进文化是推动社会进步所必需,因此,无论提倡哪一种文化,首先应该“确为现社会进步所需要”。这决不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文化观,它所要解决的是文化现实生存性问题。一种文化之所以被称为先进文化,就在于这种文化能吸收其他文化合理和有生命的东西,使其具有相对更强的生命力适应时代需求。中国传统文化尽管在过去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然而它不能适应中国近代化的需要。陈独秀对西方先进文化的选择,不是一时冲动或趋时使然,而是在对中西文化对比之后做出的果敢决定。陈独秀认为:人类的文化具有整体性,只有时间进化的快慢,没有空间地域的异同,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大多是民族性的差异,而不完全是文化本身的差异。这种论调的言外之意,是要告诫人们,在讨论中西文化的取舍问题时,不要一味地拘泥于文化的空间地域性,而应注意文化的时代性,敢于承认中西文化的先进与落后之别,惟有如此,才能汲取西方先进文化,来改造中国旧有的传统文化。应该说:陈独秀的这一观点,具有文化的世界主义倾向,是一种开放的文化观。陈独秀虽然强调中西文化间的时代落差,但并非把中国所有的传统文化都视为封建的旧文化,把西方的近代文化都看作是世界文化的典范,只是更多地强调文化的共性,希望借西方近代文化来对中国传统文化加以改造和创新。

(三)多元性每一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独特文化,各民族的文化并非出于一源,其生成机制和发展路径截然相异,这就导致了文化的多元性。中国传统文化自成一体,代表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发展的积淀,即使在现代社会,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方面仍然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为了适应现代生活,近代中国在文化上的表述常常陷入两个极端:一是抱残守缺,坚决捍卫本土文化,否认他文化(主要是西方文化)的先进性;一是片面地、主观地夸大他文化,而轻视和否认本土文化。这是对文化发展缺乏理性思维的结果。陈独秀早期虽然不是一般地盲从西方的文化,但他早期的文化观念也显得有些零乱,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在指导思想上,既有进化论思想,也有实证主义思想、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在哲学观和方法论上,既有辩证唯物主义,也有主观唯心主义、实用主义、存在主义等等。以历史主义的眼光来看,陈独秀的见解确实触及到了中西文化的质底,对中西文化作出了较为客观的评判,但由于其理论的混乱和逻辑的缺失,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带来了困扰。即使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评判,前后也表现出明显的相互抵悟,让人感到无所适从。当然,我们不可能以现时的标准来苛求陈独秀对那时的思想作出超现实的总结。陈独秀毕竟在早期只是以一个思想启蒙者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而且他的确也起到了思想启蒙者的作用,为近代中国的思想界和文化界注入了新活力,为近代中国文化开辟了一条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