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荒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1 14:02:30

抛荒范文篇1

当前正值中晚稻耕种的关键季节,坚决制止耕地抛荒,切实抓好中晚稻生产,对确保我市176万亩粮食播种面积和81万吨粮食总产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根据省政府办公厅浙政办〔2004〕9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制止耕地抛荒,抓好中晚稻生产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坚决制止耕地抛荒,千方百计种足种好中晚稻

各地要把制止耕地抛荒作为当前农业工作的重点来抓,要及时组织力量,对当地农田种植情况开展一次普查,凡是未种农作物的水田应尽快落实种植晚稻;对征而不用、围而不建、包而不种的撂荒土地(尤其是基本农田),要进行重点督查,凡能种上粮食的要立即复耕。对因组织不力、措施不实,该种不种或不能种的要按省、市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罚。各县(区)人民政府要把普查和督查的真实情况,于6月底前上报给市政府办公室。市将适时组织抽查督查,为迎接省政府7月份开展的全省耕地抛荒专项整治作准备。

二、及时兑现粮补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今年各级政府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农政策,包括对种粮大户实行直接补贴,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各县区要对第一批粮补资金的预发兑现工作情况开展检查,并加以完善改进;要根据省、市、县(区)配套补助的优惠政策,督促农业部门做好种植面积的审核工作,财政部门做好直补资金的兑现工作,要求8月底前将粮补资金及时足额兑现到户。要加强政策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对不按时兑现政策,弄虚作假骗取扶持资金的单位和部门,要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抛荒范文篇2

1.事实

农地的弃耕或抛荒,成为近年来我国农村面临的一个普遍现象,虽然抛荒地占农地的比例并不很大,但是却有比例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的趋势。前些年土地抛荒现象还仅限于南方等较发达的农村,现在则全国各地均有表现。这次调查让我们吃惊的是,一个少地的、经济落后的贫困山区,竟也出现了农地弃耕现象,而且抛荒面积还很大。

枣园乡是中宁县一个较贫困的乡,枣一村是枣园乡较贫困的村。全村人口大约2000人,447户,农地2480亩,人均农地1亩有余,机动地和荒地有600余亩。主要种植水稻和小麦,套种玉米,一年两熟,亩均常产670斤原粮,荒地亩均常产320斤原粮。由于种田收益下降,2001年,该村农地被抛荒100多亩(指农地而非荒地和机动地)。

2.农地抛荒的原因

早些年,南方经济发达地区农地抛荒现象时有发生,近些年农地抛荒渐渐北移,经济落后地区也是常有农地抛荒现象这似乎不太符合经济学道理。枣一村经济落后,农民指着土地吃饭,人均耕地不足2亩,相对于人口数量来说,土地严重不足,是极其稀缺的商品。按经济学理论,稀缺物品价格会很高,但是却相反,这里被抛荒的农地使用价格竟然为零。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如此稀缺的土地价格竟会是零?这个问题强烈地吸引了我们,不由得对该问题作了细致的考察和探究。

通过理论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制约农民耕种土地的因素之一是农民本身作为劳动力的价格或农民的机会成本,制约因素之二是农民种植土地的收益成本比较。综合所有因素,农民的选择与经济理论上的结论是一致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是农民利润最大化的选择。

(1)假设农民的机会成本为零,农民种植土地将会考虑土地的本身收益与成本的比较。

我们看一下枣一村村民种地的成本:

农业成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农业的必要投入,按每亩计算,包括:耕地20元、薄膜38元、机铺薄膜10元、化肥50元、种子12元、种植20元、农药20元、收割20-30元,共计200元。另一部分是各种税费,有些是按亩计算的,有些是按人口计算的,下面的数字是减轻税费负担后的数字:公积金5元、公益金5元、义务工52.5元、农业税7%、村提留20元、,共计:100元左右。

以上是指每亩地农民投入成本(扣除按人口收费内容),若将按人口计算的项目,如管理费、道路费、村提留、其他摊派等转化为按亩计算,加上村委会及乡里的临时摊派和一些未列入成本的项目,如电费、水浇地费用等,大约种植一亩地的投入成本为350-400元。这些费用不包括农民投入土地的劳动支出。土地的收益并不相同,在投入相等的情况下,土地产出依赖于土地的肥沃程度。枣一村的耕地分为五类:一类地每亩收益按常产计算为620-630元(人民币),五类地每亩收益维持在300多元至400元之间。这和土地的投入差不多。按照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原则农民放弃耕种的是边际收益低于边际成本的土地。这类土地多是五类地。在某些不好的年景、农业投入成本增加、农民负担增加时,这类土地首先被抛荒。枣一村被抛荒100多亩耕地,全部是五等地,被抛荒的原因是农业负担增加和涝灾。

(2)假设土地投入成本和收益不变,农民劳动力机会成本变化对土地资源配置的影响

农民劳动力的机会成本为零的假设与事实是不相符的。事实上,由于农民流动性增加农民的机会成本有增加的趋势。从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农村历史资料看,全国各地的农民几乎都兼业。农民的收入基本上由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组成,现在在全国很多地区其非农收入超过了农业收入,主要原因不仅是土地回报太低,还有人均土地过少而难以单靠土地维持生存的因素。农民兼业基本上有如下的工作:养殖、家庭手工业、外出打工(季节工和长期工)、小商人等等。在枣一村一般的壮劳力打工收入一年为3000-4000元。壮劳力一般一天的打工工资为20-30元,这个价格基本上是平均水平。也就是说,一个壮劳力一年的机会成本为3000-4000元。如果种地不能达到这个水平,该农民将会放弃种地而改作它业。一些机会成本较高的农民如农民企业家、手工匠人、各种专业户,他们早已离开农村或虽没有离开农村,但早已不从事农业生产,他们拥有的承包地通过流转已到他人之手。在枣一村土地的流转是这样的,一些自己不耕种的土地,转给亲属或邻居耕种,收取一定的转让费,实际上是对农地收取的部分租金。还有不收取租金,甚至有倒贴的。能够收取租金的土地多是优等地,土地的收入高于土地投入成本,其差额形成租金或转让费。没有转让费的基本上是土地投入等于土地收入的土地。倒贴有些奇怪,仔细调查方知,这是农民为确保拥有该土地承包权而出的保证金。农民为了今后回农村保证有地种或该土地将来被征用而获得价格上的好处,让出土地的农民与承种该土地的农民有一份协议,无论该土地是否赚钱都必须被耕种(因为不耕种,村里有权收回承包权),以保证本人对该土地的承包权。

将农民的机会成本计入土地在内,枣一村农民应该每年耕种12-15亩优等地才可以补偿耕地成本,否则将弃农而谋他就。但事实上没一户农民一个人拥有耕种10亩以上优等地的权利。在人均不足2亩地的村庄里,农民没有更多的土地耕种以达到效率生产的要求。根据配置效率要求,当农民不能耕作12亩以上优等地或更多亩数的次等地(非劣等地)时,农民应放弃农业耕作。或者通过土地流转,将土地集中耕种,补偿机会成本,甚至赚取利润。但事实是,后一种情况没有发生,不仅在枣一村没有发生,在全国其他地区也没有发生,农民承包的土地尤其是优等地,没有被集中起来统一经营或出现私人农场(经营私人农场的土地一般不是农民的承包地而是村里的荒地或机动地)。而前一种情况,也没有出现。优等地从来没有被放弃过,只有部分的劣等地被放弃了。农民是否放弃土地耕作,完全依赖于土地投入和土地产出,而并没有考虑耕作的劳动机会成本。

这与经济理论是相悖的,与事实也是不相符的,因为农民的机会成本不等于零。如何解释这个矛盾呢?

3.谁在种地

谁在种地,是我们这次调查的一大发现。也是解释为什么在农民机会成本不为零时,只有劣等地被抛荒的原因。在枣一村,青壮年劳动力几乎都到外打工,这些青壮年包括未婚和已婚的男子未婚的妇女和部分已婚妇女(孩子由公婆带)。已婚男女一般打季节工,农忙时回家,农闲时外出打工,但如果遇到更好的机会,如可以找到找到长期工作,报酬较好或较稳定(指按时发放工资),农忙时也不回家,农活基本上通过雇工解决。未婚的男女,基本上常年在外,只在春节回家,基本上脱离农村或者不再从事耕地劳作。但是他们还不能与农村生活全部的割舍,主要理由是:

(1)他们的收入不足以让其全家进城,或者说城市生活成本太高。

(2)土地是农民的生活保障,当他们没有工作时,土地是他们生存的依赖。

留守农村从事土地耕作的人,基本上是带孩子的妇女或老年男女,他们外出打工的成本太高(带孩子的妇女)或者劳动的机会成本太低(老年男女),因此他们选择留在农村,其主要任务是看家,副业是从事农业劳动。当一户耕种的土地太多而农忙不够人手时,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就会回家参加农业劳动甚至雇佣工人。在枣一村,许多家在农忙时都雇用劳动力,其项目有:耕地、种地、铺薄膜、收割。费用因人工和机工而不相同。所以当种地能够补偿投入的成本,包括雇工费用时,土地就被耕种了,留守人员的机会成本很低可以被忽略不计。这就是为什么农民只弃荒劣等地的原因。

这种情况不仅在枣一村存在,在其他地方也存在。我们曾经调查过吉林省红土崖乡和本溪市桓仁县旮旯村,也都是留守人员在种地。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4.结论与建议

由以上分析得出,土地抛荒现象是市场规律的驱使。当农民不考虑劳动的机会成本时,被抛荒的是收益低于投入的土地。土地收益等于土地的投入是农民耕作土地的最低限(因为不考虑劳动投入成本)。这种土地的耕作基本上是由没有劳动机会成本的农民完成的。如果迫使农民复耕被抛弃的土地,不仅会引发新的矛盾,还会造成效率的损失。因为农民不仅赔掉了劳动成本还会损失其他投入。

为了让稀缺的土地不被抛荒,或者提高农民收入有如下方案可被选择:

(1)降低各种农民负担,以降低每亩土地承担的费用。

抛荒范文篇3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耕地抛荒现象的发生,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综合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二、目标任务

通过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大力发展抛荒耕地农业生产,努力减少耕地季节性抛荒,坚决制止多年性抛荒,确保耕地不抛荒。

三、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一是完善土地经营制度,强化集体的土地所有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和使用权,加快土地流转。对常年性抛荒耕地可由乡村组集体经济组织按照有关的政策法规的规定,收回其承包经营权,重新进行发包或租赁。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租赁抛荒耕地从事农业开发,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农户通过转包、租赁、转让、入股、互换等方式进行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种植大户和经济能人集中,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二是围绕做大做强超级稻等农业主导产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和土地流转。

(二)建立抛荒耕地约束机制。对弃耕抛荒的严格按照《土地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由发包单位终止承包合同,收回发包的基本农田,并组织恢复耕种。严格执行农业补贴政策。水稻良种补助、粮食直补、农机补贴及其他综合补贴必须依法依规补贴给直接经营者,不得发放给土地承包者。

(三)抓好抛荒耕地农业生产。对具备生产条件的抛荒耕地要结合秋冬季农业生产,指导农户改种或抢种玉米、马铃薯、红薯、大豆等旱粮作物和蔬菜,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和经营效益。对因地下开采、干旱缺水和洪灾损毁而抛荒的耕地要采取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土地整理,大力改善生产条件,积极发展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作物。

(四)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乡党委、政府将抛荒耕地治理工作纳入全乡目标管理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的责任体系,强化工作责任,严格考核评比,对治理工作任务完成不好的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四、工作要求

(一)广泛宣传,提高认识。各村、乡直有关单位要大力宣传《土地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土地流转政策,以及制止耕地抛荒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全乡广大干部群众抓好抛荒耕地治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抛荒范文篇4

在今天上午的会议上,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在全县农业农村工作报告中,就制止耕地抛荒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县委书记就此项工作进行了强调。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制止耕地抛荒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深刻认识抓好制止耕地抛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几年,由于农村大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农业比较效益低、自然灾害频发、环境污染影响严重、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土地流转困难等方面的原因,许多农村出现了耕地抛荒现象。据年我县“四个确保”督查统计,各乡镇上报的耕地抛荒总面积为12077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2.87%,其中水田抛荒面积8479亩、旱土抛荒面积3598亩。耕地抛荒较为严重的有碧塘、塘门口、七甲、太和、柏林、高亭、湘阴渡、复和等乡镇,其中碧塘乡耕地抛荒面积2330亩,占该乡总耕地面积的13.19%;塘门口镇从塘市村到糠泉村一带大部分水田抛荒;七甲乡抛荒面积1629亩,占该乡总耕地面积的9.76%。耕地抛荒数量相对较少的有千冲、大布江、油麻等乡镇。同时,我县的耕地抛荒问题已引起了省、市领导的高度关注,去年8月省农业厅吴新民副厅长亲自到我县核实抛荒情况。我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也是粮食生产大县,人均耕地面积0.83亩,耕地抛荒已给我县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粮食生产和农业对外形象造成了不利影响。为解决耕地抛荒问题,前段我县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广泛宣传动员。去年,县里下发了《关于切实抓好抛荒耕地农业生产的通知》(政办发[]45号)、《县制止耕地抛荒工作方案》(办[]104号)两个文件,明确了抛荒耕地农业生产和治理工作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和具体要求。同时,向全县所有农户发出了《致农民朋友的公开信》,让农户认识制止抛荒耕地的重要性,了解国家有关政策法规,鼓励和引导他们恢复耕种。二是加大督查力度。去年,县委、县政府组织5个督查组对各乡镇的“四个确保”情况进行了督查,就各乡镇在确保耕地不抛荒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和具体要求。三是加快土地流转。对抛荒耕地,鼓励和引导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进行流转,促进土地向种植大户集中。四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利用抛荒耕地,大力发展冰糖橙、马铃薯、甜玉米等农产品生产基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综合效益。年,我县开发的1600亩马铃薯、4500亩甜玉米基地有部分就是利用了抛荒耕地。我县制止耕地抛荒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没有完全遏制耕地抛荒现象的发生,全县耕地抛荒形势依然严峻,“双改单”季节性抛荒尤为突出。另外,从大范围来看,由于受粮食种植面积减少、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攀升等因素的影响,今年以来全球粮食供应紧张,价格上涨,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甚至出现了粮荒,这使得我们治理耕地抛荒、扩大粮食种植、确保粮食安全面临更大的压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要站在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确保粮食安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制止耕地抛荒工作的重要意义,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切实增强做好制止耕地抛荒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确保耕地不抛荒。

二、强化措施,切实解决耕地抛荒问题

制止耕地抛荒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的难度大、任务重、政策性、原则性强,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狠抓工作落实。

(一)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对家庭贫困缺乏资金购买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或因缺乏劳动力而无力耕种产生耕地抛荒的,乡镇人民政府和村组要发动群众开展生产互助,农村金融部门要及时提供小额农业贷款,支持其尽快恢复耕种,或由发包方(村、组)组织代耕(代耕费从粮食补贴资金中扣出)。对因弃农经商和外出务工无力耕种而抛荒不超过1年的耕地,乡镇人民政府要督促发包方组织代耕,并由发包方通知抛荒的承包农户,限期按农时恢复耕种。对因无力耕种但又不愿意放弃土地承包权的农户,可引导其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对自愿交回承包地的农户,发包方要按照法定程序接受并依法重新发包。对承包经营基本农田(耕地)的单位或者个人连续2年弃耕抛荒的,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由发包单位(村、组)终止承包合同,收回发包的基本农田(耕地),重新发包。

(二)大力恢复和改善耕作条件。一是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要加大对耕地质量建设的投入力度,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的规定,从土地出让金和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中,提取15%做为农业土地开发资金,并确保用于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经费不低于农业土地开发资金的30%,主要用于耕地质量保护、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要统筹耕地数量与质量占补平衡,县土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和有关规定,对新开垦、整理的耕地进行全程质量监督和组织验收,并编制耕作层土壤再利用方案,要求占用耕地的单位将所占耕地耕作层的土壤剥离用于新开垦耕地、土地整理、劣质耕地或者其他耕地的土壤改良。占用耕地的单位和个人未将耕地耕作层剥离利用的,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将按照《湖南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要严把占用农用地项目的审批关。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凡是占用耕地的涉农项目和非农项目,在动工前必须先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相关的审批手续,包括提交农业环境保护方案、耕作层再利用方案等,再到环保、国土资源等部门办理有关手续;项目竣工后,必须经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耕地利用、补充耕地质量等方面验收合格,否则不得验收。二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扩大耕地灌溉面积,提高耕地生产能力。对灌溉条件较差的稻田尤其是“高岸田”、“天水田”以及因煤炭开采而缺水无法耕种的水田,要指导承包农户改种需水量较少的农作物,不搞对抗性种植,发展适应性作物,如旱粮、经济作物等。三是切实制止和防治耕地污染。县环保、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工矿厂区附近的农业环境保护,严防工业“三废”污染农田。要按照“谁污染、谁负责、谁治理、谁恢复”的原则,在切断污染源的基础上,由农业、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督促“三废”污染企业,采取客土、换水、水洗、施用改良剂及生物修复等措施,治理好污染的耕地。

(三)建立粮食生产的激励机制。完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各项补贴的发放,取消对抛荒户的补贴,将补贴资金发放给从事种植业生产的经营者。县财政每年从统筹的各项粮食补贴资金和预算资金中安排种粮大户奖励资金100万元,用于奖励种粮大户(种粮面积50亩以上),充分调动种粮大户的生产积极性。对抛荒户和种粮大户由村组进行造册登记和张榜公布,乡镇审核上报,县农业、财政部门负责抽查和扣减补贴、兑现奖励,对种粮大户按各项粮食补贴的标准实行对等奖励。

(四)建立防止耕地抛荒的服务机制。县农业部门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大力推广水稻轻简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秸杆还田技术等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耕地地力;要强化对农民的信息服务,引导农民依据市场供求状况,调整生产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县物价部门要加强农资价格监管,严厉打击哄抬农资价格的行为,采取有效措施平抑农资价格,避免因农资价格上涨挫伤农民的种田积极性。农业、工商等部门要加大对制售假劣农资案件的查处,确保农民用上放心农资,保护农民的利益不受侵害。农机、农经、农业产业化、财政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为防止耕地抛荒提供优质服务。

(五)建立耕地抛荒责任、督查和考核机制。加大制止耕地抛荒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和督查力度,对没有完成耕地抛荒治理目标的乡镇实行农业农村工作“一票否决”,取消该单位年度农业农村工作综合考核和相关单项考核评先评优资格。凡连片抛荒5亩以上的,要对该乡镇人民政府进行通报;抛荒特别严重的,依照有关政策法规的规定从严处理。

三、狠抓当前,推动制止耕地抛荒工作顺利开展

现在正是春耕时节,早稻大面积栽插在即,把握时机,抓好当前制止耕地抛荒工作任务的落实,对于全面完成制止耕地抛荒工作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大政策法规宣传力度。要采取下乡宣讲、会议传达、发放、张贴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深入广泛地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湖南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家的惠农强农政策特别是今年全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出台的十项政策措施,营造全社会珍惜耕地的浓厚氛围,调动农民的务农种粮积极性。

抛荒范文篇5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坚决纠正和逐步解决农村承包耕地管理中出现弃耕撂荒、毁损耕地等现象和问题,依法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稳定农村生产经营,促进“三农”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二、基本情况

全镇农业人口2.9万人,耕地面积1.1万亩,人均耕地0.37亩。据不完全统计,全镇常年弃耕撂荒耕地面积将近1000多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0%,若加上改变用途和损毁耕地,面积更大、比例更高,对农业生产经营十分不利。

三、工作目标

加强农村耕地承包管理,规范耕地承包流转,提高耕地利用率,全镇范围内抛荒撂荒现象得到根本好转。

四、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农村耕地撂荒集中整治工作的领导,成立镇农村耕地撂荒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五、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8月1日至8月30日)。主要任务:一是召开全镇农村耕地撂荒整治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农村耕地撂荒整治工作;二是镇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方案,明确责任;三是发放《致全镇农民朋友的公开信》,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载体,加大对农村耕地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特别是对长期外出务工的农民工,要想法设法将政策送达到其本人。各村于8月30日前将宣传启动阶段的工作开展情况报镇农村耕地撂荒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调查摸底阶段(9月1日至9月10日)。各村要深入各农户和田间地头,对土地弃耕撂荒土地的承包人、地块名称、面积、四至座落、流转或撂荒年限等基本情况进行逐一登记造册,并于9月10日前将撂荒摸清的情况汇报材料及整治工作方案报镇农村耕地撂荒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抛荒范文篇6

一、宣传发动

主要任务:一是召开全镇农村耕地撂荒整治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农村耕地撂荒整治工作;二是镇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方案,明确责任;三是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载体,加大对农村耕地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特别是对长期外出务工的农民工,要想法设法将政策送达到其本人或电话告知其本人。

二、调查摸底

各村要深入各农户和田间地头,对土地弃耕撂荒土地的承包人、地块名称、面积、四至座落、流转或撂荒年限等基本情况进行逐一登记造册,将撂荒摸清的情况汇报材料及整治工作方案报镇春耕备耕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集中整治

镇春耕备耕领导小组、各村委会根据调查摸底情况,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认真进行梳理,对承包经营耕地的单位或者个人连续二年弃耕撂荒的,由各村下发复耕通知书限期复耕,限期未耕复的,原发包单位应当终止承包合同,收回发包的耕地,并对该撂荒耕地的所有涉农补贴不予发放,由村集体将收回的耕地进行发包;对违规改变耕地性质用于非农建设的,责令其限期整改,恢复农田原貌,对该耕地所有涉农补贴不予发放;对弃耕通过镇、村二级做工作愿意流转出来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其土地承包合同依然有效,涉农补贴照常发放。

抛荒范文篇7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关于粮食生产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各级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精神,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防止耕地非粮化、遏制耕地抛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委,省、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扛稳粮食生产政治责任,分类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防止耕地非粮化、遏制耕地抛荒。坚持自下而上摸底排查、建立工作台账和自上而下考证数据、核查村组两条线,开展耕地非粮化、抛荒排查工作。

二、总体目标

春耕生产在即,各行政村要把开展耕地非粮化、抛荒排查作为当前的重要任务,迅速组织开展所辖区域耕地非粮化、抛荒基本情况调查,逐村逐户摸清底数,建立信息台账,有序推进非粮化耕地恢复粮食生产,抛荒地复耕复种。严守不新增非粮化、抛荒耕地红线;严厉惩处耕地非粮化和抛荒行为。全面推行“宜水稻则水稻、宜旱粮则早粮”生产模式,确保复垦复种的宜种抛荒耕地全部种植水稻、早粮等作物。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压实主体责任

各村支部书记为开展耕地非粮化、抛荒排查第一责任人。全面压实村组耕地非粮化、抛荒排查主体责任,要充分认识防止耕地“非粮化”、遏制耕地抛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扛稳粮食生产政治责任,坚决防止耕地“非粮化”、遏制耕地抛荒。要把开展耕地“非粮化”、抛荒排查作为当前的重要任务,迅速组织开展耕地“非粮化”抛荒基本情况调查,逐村逐组逐户摸清底数,建立信息台账,根据政策要求因地制宜开展整治。

(二)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实施方案

一是各行政村成立支部书记任组长的工作专班,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迅速组织对辖区内耕地非粮化、抛荒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排查。二是压实村、组及相关各方责任,将排查工作落实到户到田块,不留空隙、不留死角。三是根据实地调查,对耕地非粮化、弃耕抛荒的责任人、联系电话、地块名称、面积、具体位置和耕地非粮化、弃耕抛荒原因及年限等基本情况登记造册,严格建立耕地非粮化、抛荒台账,按时按质完成排查任务。

(三)开展摸底排查整改,稳妥有序推进

按照全乡2021年粮食生产工作统一部署,各联系村领导、驻村干部、业务指导干部督导各自联系村开展耕地非粮化、抛荒排查工作,对耕地非粮化、抛荒排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有效性把关。各行政村要迅速宣传动员,开展摸底排查,稳妥有序组织村干部、组农户填报台账数据,入户下田逐丘逐块核实,按时报送排查资料(主要负责人签字盖公章)。村委会、组各级明确专人负责耕地非粮化、抛荒排查工作联络和报表,做好数据档案资料管理。各行政村按照边查变改的原则,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开展耕地抛荒整治,着力改善抛荒耕地耕作条件,推行抛荒耕地流转,统一组织耕种、代耕代种。各行政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对摸清抛荒的耕地立即开展复垦整改工作,发现一处整改一处,4月底前完成前完成弃耕抛荒地杂草、灌木等清理工作,5月底完成复垦种粮。注意留存好整治前、中、后照片等资料。

(四)坚决遏制耕地“非粮化”,切实做到四个禁止: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种植苗木花卉草皮,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种植水果茶叶等多年生经济作物,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挖塘养殖水产,禁止闲置、荒芜永久基本农田。切实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监管,坚决制止破坏耕地耕作条件的行为。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焦滩乡人民政府成立开展耕地非粮化、抛荒排查工作领导小组。由洪尚富同志任组长,李作林同志担任常务副组长,各联系村村领导任副组长,各行政村支部书记、各驻村干部、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干部为成员。领导小组对耕地非粮化、抛荒排查工作加强督促指导,协调解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李作林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毛新华、唐巧仁为成员,负责耕地非粮化、抛荒排查工作日常工作业务指导和督查考核,各村村委会应建立相应协调机制和制度。

(二)明确责任分工。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牵头抓,其他成员分头抓的责任机制,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要把耕地非粮化、抛荒排查工作当作政治任务,将职责范围内的任务列出清单,倒排时间,确保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落细落实。

(三)加强宣传发动。通过会议、进村入户现场讲解、宣传标语等多种方式,认真宣传国家关于粮食安全的战略部署,加强开展耕地非粮化、抛荒排查和整治工作政策宣传。及时总结工作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宣传各村的成功案例,为全乡开展耕地非粮化、抛荒排查和整治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和舆论氛围。

抛荒范文篇8

近年来,由于粮食生产比较效益偏低、自然灾害频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日益增多等原因,全县各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耕地抛荒现象。前段时间,为切实解决耕地抛荒问题,各级各部门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各地耕地抛荒现象还没有得到彻底根治。下面,我就如何进一步抓好耕地抛荒治理讲两点意见。

一、加强宣传,充分认识抓好耕地抛荒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民以食为天”。粮食生产是农业的根本。粮食安全是社会稳定的基础。粮食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各级各部门要站在确保粮食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抓好耕地抛荒治理、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意义,自觉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切实增强抓好耕地抛荒治理、发展粮食生产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要采取召开会议、发放宣传资料、上门做工作等办法,大力宣传支农惠农政策、治理耕地抛荒的措施和农田耕地保护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广大农民群众要充分认识自己在土地承包中的责任,发挥主动性和主体作用,进一步提高种粮积极性。

二、明确目标,进一步强化和落实治理耕地抛荒的各项措施。今年,省委、省政府将对粮食生产实行目标考核,要求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增长,双季稻面积恢复到年水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的有关要求,我县制定了发展粮食生产的总体目标。今年的总体目标是按照“宜粮则粮、宜经则经”的原则,通过开展耕地抛荒治理,减少季节性抛荒,杜绝多年性抛荒,确保年内不出现连片5亩以上季节性抛荒耕地,确保种粮面积稳中有增、粮食总产稳中有增、质量效益稳中有增。为此,各级各部门要创新工作思路,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措施,坚决打好耕地抛荒治理这场攻坚战。

一要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在全面落实中央各项涉农补贴等扶持优惠政策的基础上,今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奖励制度:对实际种植面积在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实行与上级粮补资金对等奖励;对生产能手及集约化经营等从事农业生产的带头人,给予政策扶持和奖励;为种粮农户购买水稻保险。

二要认真落实部门职责。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各自职责,进村入户开展劝耕促耕工作,对因水冲沙压、灌溉设施落后、土地污染等原因造成抛荒的耕地要进行集中整治,大力改善耕作条件;对年老体弱等无能力耕种的,要发动当地群众开展生产互助或安排组织代耕代播;对弃农经商或外出务工造成耕地抛荒的,要督促承包户限期恢复耕种或引导其流转承包土地。今年县里将创建秋冬农业百里示范带,大力推广种植油菜、蔬菜、绿肥等农作物。各乡镇和县直有关单位要结合创建活动积极创办耕地抛荒治理样板点,大力推进耕地抛荒治理工作。

抛荒范文篇9

一、强化组织领导

为保障我乡今年春耕备耕、稳定粮食生产工作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经乡党政班子联席会研究,决定成立乡春耕备耕暨稳定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乡农业农村办公室全体干部、各村蹲点干部及村书记组成。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乡农业农村办公室,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任副主任,农业农村办公室其他干部任成员,办公室主要负责工作部署、资料收集、上下联络、工作督查等。

二、优化种粮结构,推进土地流转

1.加大落实经营主体摸排力度。认真开展春耕备耕调查,及时了解粮农、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种植意愿和农资需求,全面掌握辖区内耕地使用率情况,坚决杜绝耕地撂荒,鼓励粮农改单季为双季种植,增加播种面积;落实耕地经营主体,强化主体责任,严防经营主体借高标抛荒或土地流转不履行协议抛荒;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优先种植“双季稻”,不得违规建设种植和养殖设施、超标准建设农田林网等。加强土地执法监管,坚决遏制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切实纠正基本农田种植草皮、花卉苗木等行为。

2.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示范推广一批品质好、产量稳的优质稻品种,积极引导农民不断扩大优质稻比重。示范推广一批籼粳杂交稻、再生稻和晚稻早种品种,不断优化水稻品种结构。力争优质稻品种栽插面积均有一定比例的生产规模,积极推进设施农业健康有序发展。

3.完善土地精细化流转。在去年的基础上,统一农民思想,鼓励种粮大户扩大经营,优化服务环境,大力推进土地流转进程,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三、紧盯目标任务,落实扶持政策

1.瞄准粮食目标任务。为保障农民种粮基本收益、稳住粮食播种面积和稳产的目标,就必须严格要求稳定粮食面积和产量。要重点突出早稻生产,把早稻作为稳定粮食生产的关键一季来抓,做到早谋划、早部署、早落实,确保早稻面积在去年的基础上只增不减。

2.强化稳粮政策措施。要加大“惠农政策”的宣传力度,推进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补贴政策与农民保护耕地责任相挂钩,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严格执行耕地地力补贴政策,实行抛荒地与耕地地力补贴资金相挂钩的原则,对弃耕抛荒超过两年(含两年)的耕地,暂停该承包户抛荒耕地地力补贴发放,待复耕后重新纳入补贴范畴。完善稻谷补贴政策,稳定粮食种植效益,破解季节性耕地抛荒难题。强化补贴资金监管,确保政策落实不走样、给农民实惠不缩水。各村在保证双季稻水稻播种面积稳定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积极引导农民种植玉米、薯类、豆类等高效稳产粮食作物,作为粮食面积和产量的有效补充。

3.依法保护耕地地力。要深入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技术的应用,引导农民通过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等措施,培肥耕地地力,确保耕地可持续利用。加强土地执法监管,坚决打击耕地违法违规利用非法行为。

4.坚决制止耕地抛荒。坚持稳定粮食生产与防止耕地抛荒齐抓共管,统筹扶持政策、项目资金等综合措施,乡春耕备耕暨稳定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大春耕备耕情况督查力度,坚决制止耕地抛荒。对季节性抛荒和常年抛荒耕地,在保持原承包户的土地承包权的前提下,可由村集体协调流转,采取代耕代种、集中流转等形式开展生产。建立抛荒地台账制度,详细摸清抛荒耕地的农户(或经营主体)姓名、具体地点、面积、抛荒原因等情况,实行台账销号管理。加强抛荒耕地的综合整治,防止复耕耕地再次抛荒,持续巩固工作成效。探索流转收益分配机制,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流转的抛荒耕地,流转收益可提取一定比例用于村级集体公益事业。对因缺乏劳动力产生的抛荒耕地,发动群众积极流转土地,推动其尽快恢复耕种;对因耕种条件较差而产生的抛荒耕地,有计划的逐步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改造计划,尽早恢复耕作。对因污染而产生的抛荒耕地,制定防污治污计划,并选择适宜性的农作物种植。

5.强化服务提升单产。强化粮食生产科技支撑,合理调整播期和品种,挖掘粮食增产增效潜力。积极推广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等增产技术,加快集成、推广一批双季机插、再生稻、“籼改粳”、稻油轮作等技术模式,专业技术人员农时要深入田间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提升粮食单产水平。大力推广水稻机播、机插、机防、机烘等农机化集成技术。加强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和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及时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防范准备。加强水资源监控调度,强化农情灾情监测,大力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加大重要农事季节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力度,切实降低灾害损失。

6.引导水稻机插社会化服务。对新型经营主体及农业服务主体2021年新购置的水稻插秧机,承诺2年内不转让到外县市的,在中央补贴基础上,市财政对高速乘坐式插秧机奖补2万元/台,手扶步进式插秧机奖补3000元/台。

7.鼓励农资经销商根据市场需求量,扩大进货渠道。对销售水稻杂交稻种子(常规稻以杂交稻折算比为2.5:1)5万斤以上,市财政奖励1万元;销售10万斤以上,市财政奖励2万元;销售15万斤以上,市财政奖励3万元;销售20万斤以上,市财政奖励4万元。对出售未审未引及假冒伪劣种子的经销商取消奖励,情节严重的移交相关部门处理。

8.鼓励种植双季稻。乡里将对市财政安排奖补早稻生产资金制定我乡的具体奖补办法。依据各村春耕备耕工作全面启动情况,对辖区内的种植户种子准备情况、早稻种植面积落实情况、田块翻耕到位情况、早稻全面栽插到位情况予以全面核实,在此基础上按程序依规实施早稻奖补;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在春播前(3月底)必须全面完成2020年高标准农田在建项目,确保春耕备耕顺利进行;要求在4月30日前全面完成早稻栽插任务,栽插完成率低于90%的,不予奖补;栽插完成率在90%-100%之间的,每少一亩目标任务数扣2亩的奖励款。

9.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在去年基础上继续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规范流转,扶持发展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重点培育以50亩以上种粮大户为主体的新型职业农民,着力打造一支“有技能、懂管理、善经营”的青壮年种粮队伍。大力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培育农机、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创新土地托管、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等服务模式,推广耕、种、收、防、烘、储、加工、销售等全程社会化服务。

10.对接农业保险硬措施。进一步完善农村农业保险政策,切实降低粮食生产风险。动员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参加农业保险,减少务农风险;鼓励农民自觉参与农业保险,做到应保尽保、愿保尽保,保障农民利益。

11.扶持集中育秧主体。对新型经营主体育秧面积10亩(含)以上的集中育秧点育秧硬盘(必须是机插秧的硬盘)向市农业农村局申报补贴资金,补贴标准为1元/块,以实际(育秧数)到田数为准,同时参照主体拥有的插秧机及订单数。

四、备足农用物资,对接社会化服务

各村要做到早谋划、早部署、早宣传,深入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种植专业合作社及个体经营户了解做好春耕备耕农用生产物资筹备情况,乡农业农村办公室要积极对接上级主管部门争取政策支持,落实配套物资的发放工作。一是与各农资批发商衔接好落实早稻所需求的化肥、种子、农药,签订购销协议;二是充分发挥农机在春耕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动员有关生产主体和企业,做好人员培训、机具准备和检修、维修配件供应等,确保农机具和机手以良好的状态投入生产;协调组织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及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代耕代种代管服务。

五、完善基础设施,及时排除隐患

各村要组织力量对辖区内的农田基础设施开展全面大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抢修到位。组织一次全面清淤,疏通灌溉渠道;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检修好排涝、提灌机电设备,检查好农业用电设施;协调乡高标办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推进高标工程胜利竣工,确保春耕备耕如期进行;协调解决组与组之间邻界耕地纠纷,落实好田块经营主体。

六、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认识。各村要高度重视,统一干部思想,充分认识到春耕备耕暨稳定粮食生产工作是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各村要扛起粮食安全生产属地责任,必须强化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做到肺炎疫情防控与春耕备耕稳定粮食生产两不误。

2.早谋划早生产。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备耕对全年的农业生产至关重要,各村要坚持稳字当头,把稳定粮食生产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落实责任,明确任务,细化措施,做到早谋划,早决策,早生产。

抛荒范文篇10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明确驻村干部是驻点村的粮食生产工作联系人和责任人。各村也要相应地成立领导小组,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二、目标任务

1、大力恢复双季稻。在双季稻适宜区要采取措施坚决遏止“双改单”,要扶持双季稻生产,扩大双季稻种植面积,确保全镇完成恢复双季稻生产1000亩的任务。

2、积极扩大以玉米为主的旱粮生产。要充分利用旱土资源,大力发展以玉米为主的旱粮生产,扩大种植面积4000亩以上。

3、精心培育种粮大户。积极引导耕地流转,实现粮食规模化生产,大力扶持和精心培育以种水稻和玉米的种粮大户。年内新培育耕种30亩以上的大户4户以上。

4、强化措施治理耕地抛荒。要开展治理耕地抛荒专项活动,全面落实嘉发[2008]4号文件精神,实现全镇耕地无连片抛荒5亩以上的目标。

三、措施要求

1、落实粮食生产工作“村为主”责任制。各村要提高思想认识,要把粮食生产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各驻村干部、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协调和配合,强化服务。镇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将随时对各村在“单改双”、治理耕地抛荒,培育种粮大户等方面进行重点督查,发现问题、督促整改,以推动全镇粮食生产任务的全面完成。

2、实行粮食生产押金制度。根据嘉政发[2011]1号文件要求,县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以水稻种植每亩3元的标准,从县财政扣3万元作为我镇各村粮食生产工作押金。因此镇政府要求,各行政村需按分配的水稻种植任务(见附表)按每亩3元的标准交纳粮食生产押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