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诺酮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11:08:35

喹诺酮范文篇1

关键词:喹诺酮;发展;合理;应用

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一类人工合成的抗菌药,具有抗菌谱广、抗菌力强、口服吸收好,组织浓度高、与其他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已成为临床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常用药物。

1962年,美国Sterling-winthrop研究所发现的第一个含有4-喹诺酮母核的药物——萘啶酸,以其与其他抗菌药物不同的作用特点,开辟了抗菌药物研究和使用的新途径。40多年来,国内外对喹诺酮类药物的结构不断进行修饰,并对其含氟集团加以变革,陆续开发出多种新药物投入临床使用。该类药物的抗菌谱逐渐拓宽,从单一抗革兰阴性菌的窄菌谱,发展到抗革兰阳性菌、厌氧菌、分支杆菌、军团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的广谱抗菌药。

一、诺酮类药物的发展

1.1第一代药物为萘啶酸、吡哌酸,20世纪60年代上市应用,仅对革兰阴性杆菌所致的尿路感染,药代动力学及安全性不理想,已属淘汰药物。

1.2第二代药物的代表为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应用于20世纪80年代。它们的结构特点是通过化学修饰,在主环6或8位加入氟原子,所以被称为氟喹诺酮,对革兰阴性杆菌的临床疗效已超过青霉素类,与第一代、第二代头孢菌素的疗效相似。氟喹诺酮产品的问世,使医学界对喹诺酮药物有了新的评价并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

1.3第三代药物为司帕沙星、那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格帕沙星等,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市的新氟喹诺酮类,与老的氟喹诺酮类化合物相比,药效学上抗菌谱扩大到抗革兰阳性菌、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及结核杆菌,抗菌活性也大大提高,同时药代动力学及安全性也有了很大的改善,综合临床疗效相似甚至优于第三代头孢菌素。

1.4第四代药物为克林沙星、加替沙星等的最新喹诺酮。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研制,已陆续进入临床试验,有的已应用于临床。这类药物是第三代基础上增加了抗厌氧菌活性,其临床疗效甚至超过了抗菌药物的王牌β-内酰胺类抗生素。从第四代开始,喹诺酮产品有希望占据抗感染药物的很大份额,21世纪将有可能成为喹诺酮的时代。

二、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

第一代喹诺酮类仅对革兰阳性杆菌有效,口服难吸收,ADR多,只限于敏感菌引起的尿路感染和肠道感染。新一代的喹诺酮类药物有的已应用于临床,还有几十余种均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目前临床主要应用抗菌活性强、毒性低的第二、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

2.1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喹诺酮类药物抗菌谱广,对大多数病原菌抗菌活性强,可渗入前列腺或腹腔,临床疗效是目前最好的抗菌药物之一,对慢性绿脓杆菌引起的复杂性泌尿系感染以环丙沙星及诺氟沙星较好。对传染性的生殖疾病除淋病效果也较好。由于长期治疗可出现耐药菌与菌交替现象,不宜用于尿路结石或其他闭塞性尿路疾病等患者的感染预防。

2.2肠道感染:喹诺酮类药物对消化道溃疡相关的螺旋杆菌、大肠杆菌、弯曲杆菌、变形杆菌等敏感,用于常见的菌痢、伤寒、副伤寒、细菌性肠炎等。氟喹诺酮药物虽为广谱抗菌药,但多数对厌氧菌感染无活性,从肠道微生物生态的观点来看,又是个优点,因为结肠大量的厌氧菌形成了一个生物屏障,使其他致病菌难以定植,从而维持一种为人体所需要的生态平衡。就此而言,氟喹诺酮类药物优于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哌酮,不易造成肠道菌群紊乱,长时间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很少发生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伪膜性肠炎,不易引起二重感染,这对慢性病、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低下者的意义更大。

2.3呼吸道感染:对下呼吸道感染效果较好。用于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支气管炎和鼻窦炎;也可用于大肠埃希菌、绿脓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和金葡菌所致的肺炎和支气管感染。本类药物可以代替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用于嗜肺军团菌所致的感染和分枝杆菌感染。

2.4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革兰阳性菌中杆菌引起的脑膜炎,可用加替沙星有效,疗效优于头孢氨噻肟。

2.5骨骼系统感染:本类药物首选治疗于急慢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其渗入骨组织能力超过其他药物。

2.6皮肤与软组织感染:用于包括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五官科感染和伤口感染。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下肢糖尿病性蜂窝组织炎与坏死可取得良好效果。使用环丙沙星>50mg,每日2次,服5~81d,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溃疡、创伤感染等有效率达81.3%。

诺酮类药物可抑制茶碱类、咖啡因、华法林等药物在肝脏中的代谢,使它们的血药浓度增高而引起不良反应。糖尿病患者在服用喹诺酮类药物的同时并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通常会引起高血糖或低血糖等血糖紊乱症,因此,在治疗期间应严密监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变化。

喹诺酮类药物应避免与含镁、钙、氢氧化物的抗酸剂或硫糖铝、硫酸亚铁、含锌的多种维生素合用。因为多价阳离子会使喹诺酮类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降低。如不能避免时,在应用这些金属阳离子药物前2h给予本类药,可使这一作用减轻。wWw.gWyoO

免疫功能低下、预防旅行腹泻,尤其是老年人可选用氟喹诺酮类药物,但要掌握合适的剂量和疗程。喹诺酮类药物不能在生理盐水或其他含氯离子的溶剂中使用。

喹诺酮类药物可渗透乳汁,对幼年动物的软骨有损害作用,不宜用于孕妇、幼儿及哺乳期妇女;不宜用于既往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尤其是有癫史的患者,不宜与非甾体抗炎药物合用,因其能提高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甚至引起惊厥;肝肾功能不全者应用此药时应酌情调整剂量。

碱性药物、抗胆碱药、H2受体阻滞剂均可降低胃液酸度而使本类药物的吸收减少,应避免同服。碱性药物可减少喹诺酮类药物在尿中的溶解度,当尿液pH在7以上易发生结晶尿和肾毒性,为防止结晶尿,每日进水量应在1200ml以上。

该类药物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抗菌活性并不比经典抗结核药物强,应作为二线抗结核药物或治疗耐药性肺结核。

【参考文献】

[1]张泽锋,李有俊.喹诺酮类药物的研究进展及合理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7,11:69.

[2]田文轩,韩爱云.喹诺酮类药物的研究与应用[J].医药产业资讯,2006,3(12):58.

[3]李家森,刘健,王彤.盐酸加替沙星体外抗菌作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1,6:403.

喹诺酮范文篇2

1资料与方式

1.1基本资料: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来本院就诊的88例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44例,男性25例,女性19例;患者年龄26~70岁,平均年龄(32.69±3.14)岁。对照组44例,男性26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25~69岁,平均年龄(32.74±3.20)岁。对比两组年龄同性别,发现不具备显著差异P>0.05。1.2方式:对照组不采取药学干预,单纯由临床医师制定用药方案并指导患者用药;实验组实施药学干预,具体为:①医院的相关部门应制定喹诺酮类药物使用(例如使用疗程、剂量、范围等)的规章制度,并组织相关人员针对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要求进行讨论,提升药师和医师的重视程度。②临床药师应了解医院关于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情况,随机抽取临床资料以及处方情况,结合调查结果分析判断药物的使用合理性并对其进行统计,并将其发给医院相关部门和临床医师,使其意识到合理应用喹诺酮类药物的重要性。③临床药师应主动和临床医师沟通交流,对医师开出的处方进行审核,对不恰当的地方进行标注,并结合实际情况共同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科学性。1.3评估指标:分析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处方用药率、不合理用药率、耐药率及医师对药物使用要求的知晓率。1.4统计学方法:数据均借助SPSS19.0统计学软件加以处理,计数资料借助(%)表示,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处方用药率、不合理用药率、耐药率分别为11.36%、6.82%、22.73%,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医师对药物使用要求的知晓率为93.18%,明显超过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喹诺酮类药物大多运用到对胃肠道感染、骨关节相关软组织感染与泌尿系统感染治疗内,由于该药物的抗菌范围较广泛、口服效果较好,目前,已成为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之一[3]。但有研究显示,长期大量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易增加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例如恶心、呕吐、心律失常、抽搐等,同时易增加耐药性,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4]。为保证用药安全性,降低耐药性,确保治疗效果,临床有必要在使用喹诺酮类药物的过程中实施干预措施。本研究为分析药学干预对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情况的影响,对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患者采取药学干预,主要是指临床药师和临床医师共同参与用药方案的制定,通过实施药学干预不仅可有效降低处方用药率、不合理用药率、耐药率,提高用药安全性,还可有效增加临床医师对药物使用要求的知晓程度,使其意识到合理用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可知,实验组处方用药率、不合理用药率、耐药率分别为11.36%、6.82%、22.73%,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医师对药物使用要求的知晓率为93.18%,明显超过对照组,P<0.05,对服用喹诺酮类药物的患者予以药学干预具备明显的临床价值,合理且可行。

总结以上研究结果得出,对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患者采取药学干预,能显著降低处方用药率、不合理用药率、耐药率,提高医师对药物使用要求的知晓率。

参考文献

[1]屈光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药学干预对策研究[J].中国处方药,2016,14(3):25,26.

[2]范秀英,刘洪峰.药学干预前后我院住院患者氟喹诺酮类应用情况分析[J].安徽医药,2011,15(5):646-648.

[3]伍玉萍.探讨药学干预对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情况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2):142-143.

喹诺酮范文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本院应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的124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将其纳入干预组与参照组(n=62)。参照组患者中男32例,女30例,年龄在23-76岁,平均(35.06±4.51)岁。干预组患者中男31例,女31例,年龄在22-76岁,平均(35.11±4.45)岁。组间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区别,可以实施分组讨论(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参照组未实施药学干预,干预组实施药学干预,具体方式为:①根据《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明确喹诺酮类药物应用相关准则等,明确药物应用的疗程、应用范围以及可能会出现的各类不良反应等[1]。②构建医院内部药房与各科室协调工作机制,严格审核处方,且为患者实施耐心的用药指导[2]。基于患者的诊断结果、病情变化情况以及药物服用情况等进行分析,统计处方应用情况。③展开健康教育活动:构建用药咨询平台,由专人实施药物应用知识的讲解、问题的解答等,且可以展开用药知识讲座,也可以推荐微信公众平台的方式,提升患者对药物知识的掌握程度。1.3评价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不合理用药率及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显效即为患者症状消失,好转即为患者症状改善,无效即为患者症状无改善或者加重(症状改善率=显效率+好转率)[3]。1.4统计学分析。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实施数据处理,计数资料应用卡方予以检验,差异性比较应用P值予以评价,P<0.05则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参照组与干预组患者的不合理用药率对比。参照组不合理用药13例,干预组不合理用药2例。相较于参照组患者,干预组患者的不合理用药率相对较低,组间差值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2.2参照组与干预组患者的不合理用药率对比。干预组患者症状改善率为96.77%,参照组患者症状改善率为83.87%,组间数值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喹诺酮类药物为新型抗感染药物,相较于传统抗菌类药物,其药物抗菌活性更强、抗菌谱更广,且比较易于吸收,临床治疗效果更加理想。适当的药学干预方式下,能够增强患者的临床用药依从性,且能够通过科学的管理与药物应用方式的优化调整等,降低患者不良问题发生率。基于数据比较的结果来看,相较于参照组患者,干预组患者的不合理用药率相对较低,组间差值比较表明药学干预的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不合理问题发生率。同时干预组患者症状改善率为96.77%,参照组患者症状改善率为83.87%,组间数值比较表明药学干预方式下能够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患者症状的改善也能够产生重要影响。综合上述内容,药学干预能够显著提升喹诺酮类药物应用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性,降低患者不合理用药率,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王明明,李海涛.药学干预在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中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36):50-51.

[2]曾卫华.喹诺酮类药物使用的临床药学干预与可行性评估及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05):97-99.

喹诺酮范文篇4

关键词:喹诺酮;发展;合理;应用

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一类人工合成的抗菌药,具有抗菌谱广、抗菌力强、口服吸收好,组织浓度高、与其他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已成为临床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常用药物。

1962年,美国Sterling-winthrop研究所发现的第一个含有4-喹诺酮母核的药物——萘啶酸,以其与其他抗菌药物不同的作用特点,开辟了抗菌药物研究和使用的新途径。40多年来,国内外对喹诺酮类药物的结构不断进行修饰,并对其含氟集团加以变革,陆续开发出多种新药物投入临床使用。该类药物的抗菌谱逐渐拓宽,从单一抗革兰阴性菌的窄菌谱,发展到抗革兰阳性菌、厌氧菌、分支杆菌、军团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的广谱抗菌药。

一、诺酮类药物的发展

1.1第一代药物为萘啶酸、吡哌酸,20世纪60年代上市应用,仅对革兰阴性杆菌所致的尿路感染,药代动力学及安全性不理想,已属淘汰药物。

1.2第二代药物的代表为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应用于20世纪80年代。它们的结构特点是通过化学修饰,在主环6或8位加入氟原子,所以被称为氟喹诺酮,对革兰阴性杆菌的临床疗效已超过青霉素类,与第一代、第二代头孢菌素的疗效相似。氟喹诺酮产品的问世,使医学界对喹诺酮药物有了新的评价并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

1.3第三代药物为司帕沙星、那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格帕沙星等,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市的新氟喹诺酮类,与老的氟喹诺酮类化合物相比,药效学上抗菌谱扩大到抗革兰阳性菌、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及结核杆菌,抗菌活性也大大提高,同时药代动力学及安全性也有了很大的改善,综合临床疗效相似甚至优于第三代头孢菌素。

1.4第四代药物为克林沙星、加替沙星等的最新喹诺酮。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研制,已陆续进入临床试验,有的已应用于临床。这类药物是第三代基础上增加了抗厌氧菌活性,其临床疗效甚至超过了抗菌药物的王牌β-内酰胺类抗生素。从第四代开始,喹诺酮产品有希望占据抗感染药物的很大份额,21世纪将有可能成为喹诺酮的时代。

二、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

第一代喹诺酮类仅对革兰阳性杆菌有效,口服难吸收,ADR多,只限于敏感菌引起的尿路感染和肠道感染。新一代的喹诺酮类药物有的已应用于临床,还有几十余种均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目前临床主要应用抗菌活性强、毒性低的第二、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

2.1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喹诺酮类药物抗菌谱广,对大多数病原菌抗菌活性强,可渗入前列腺或腹腔,临床疗效是目前最好的抗菌药物之一,对慢性绿脓杆菌引起的复杂性泌尿系感染以环丙沙星及诺氟沙星较好。对传染性的生殖疾病除淋病效果也较好。由于长期治疗可出现耐药菌与菌交替现象,不宜用于尿路结石或其他闭塞性尿路疾病等患者的感染预防。

2.2肠道感染:喹诺酮类药物对消化道溃疡相关的螺旋杆菌、大肠杆菌、弯曲杆菌、变形杆菌等敏感,用于常见的菌痢、伤寒、副伤寒、细菌性肠炎等。氟喹诺酮药物虽为广谱抗菌药,但多数对厌氧菌感染无活性,从肠道微生物生态的观点来看,又是个优点,因为结肠大量的厌氧菌形成了一个生物屏障,使其他致病菌难以定植,从而维持一种为人体所需要的生态平衡。就此而言,氟喹诺酮类药物优于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哌酮,不易造成肠道菌群紊乱,长时间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很少发生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伪膜性肠炎,不易引起二重感染,这对慢性病、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低下者的意义更大。

2.3呼吸道感染:对下呼吸道感染效果较好。用于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支气管炎和鼻窦炎;也可用于大肠埃希菌、绿脓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和金葡菌所致的肺炎和支气管感染。本类药物可以代替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用于嗜肺军团菌所致的感染和分枝杆菌感染。

2.4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革兰阳性菌中杆菌引起的脑膜炎,可用加替沙星有效,疗效优于头孢氨噻肟。

2.5骨骼系统感染:本类药物首选治疗于急慢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其渗入骨组织能力超过其他药物。

2.6皮肤与软组织感染:用于包括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五官科感染和伤口感染。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下肢糖尿病性蜂窝组织炎与坏死可取得良好效果。使用环丙沙星>50mg,每日2次,服5~81d,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溃疡、创伤感染等有效率达81.3%。

诺酮类药物可抑制茶碱类、咖啡因、华法林等药物在肝脏中的代谢,使它们的血药浓度增高而引起不良反应。糖尿病患者在服用喹诺酮类药物的同时并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通常会引起高血糖或低血糖等血糖紊乱症,因此,在治疗期间应严密监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变化。

喹诺酮类药物应避免与含镁、钙、氢氧化物的抗酸剂或硫糖铝、硫酸亚铁、含锌的多种维生素合用。因为多价阳离子会使喹诺酮类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降低。如不能避免时,在应用这些金属阳离子药物前2h给予本类药,可使这一作用减轻。公务员之家

免疫功能低下、预防旅行腹泻,尤其是老年人可选用氟喹诺酮类药物,但要掌握合适的剂量和疗程。喹诺酮类药物不能在生理盐水或其他含氯离子的溶剂中使用。

喹诺酮类药物可渗透乳汁,对幼年动物的软骨有损害作用,不宜用于孕妇、幼儿及哺乳期妇女;不宜用于既往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尤其是有癫史的患者,不宜与非甾体抗炎药物合用,因其能提高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甚至引起惊厥;肝肾功能不全者应用此药时应酌情调整剂量。

碱性药物、抗胆碱药、H2受体阻滞剂均可降低胃液酸度而使本类药物的吸收减少,应避免同服。碱性药物可减少喹诺酮类药物在尿中的溶解度,当尿液pH在7以上易发生结晶尿和肾毒性,为防止结晶尿,每日进水量应在1200ml以上。

该类药物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抗菌活性并不比经典抗结核药物强,应作为二线抗结核药物或治疗耐药性肺结核。

【参考文献】

[1]张泽锋,李有俊.喹诺酮类药物的研究进展及合理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7,11:69.

[2]田文轩,韩爱云.喹诺酮类药物的研究与应用[J].医药产业资讯,2006,3(12):58.

[3]李家森,刘健,王彤.盐酸加替沙星体外抗菌作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1,6:403.

喹诺酮范文篇5

【关键词】喹诺酮;药学干预;临床合理用药

喹诺酮类药物以细菌DNA为靶点,通过抑制DNA回旋酶造成细菌DNA不可逆损害从而达到抑菌效果[1]。该种药物与多种抗菌药物交叉耐药,因此临床获得广泛使用。虽然喹诺酮类药物抑菌效果理想但具有较多潜在风险,比如耐药性、肝脏损伤等,在临床应用中加入药学干预可提高药物利用率,规范药物使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8月~2018年6月期间210张喹诺酮处方研究,其中进行药学干预前119张,药学干预后91张。1.2方法。药学干预前喹诺酮处方使用主要参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实施药学干预后按照喹诺酮类药物应用标准,对药物使用情况开展调查并点评处方,定期开展相关培训,充分落实药学干预措施,具体应用内容如下:(1)用药指导。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严格规定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方法。制定药学方案是需要充分考虑医院具体情况,结合人药物用途、特点等确保应用具有合理性、规范应及可行性。(2)药物使用情况调查。采取随机方法统计我院处方药使用情况,包括类别、科室以及总处方用量等,并筛选出喹诺酮类药物不合理用药情况,然后进行点评。(3)处方点评。选择喹诺酮类药物不合理应用地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点评时需要根据患者诊断结果、病情状态以及使用情况,然后分析药物安全性等。(4)用药培训。定期开展药学讲座,向医务人员介绍喹诺酮类药物适应症、药物特点、注意事项等,强调与不合理用药药师的交流,提高医务人员重视度。(5)可持续改进。没有调查分析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情况,药学相关人员按照不合理使用情况持续性改善,从根本上杜绝药物不合理应用。1.3观察项目。分析用药不合理性包括禁忌症、超适应症用药、药物用法用量不当等,记录用药频率,频率越高说明使用越广泛;药物指数中≤1表示用药合理。1.4数据分析。数据之间比较采取统计软件SPSS22.0,(x±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分析,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分析,组间数据比较后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用药不合理情况分析。药学干预前,用药不合格率为15.2%,药学干预后不合格率为6.6%,前后差异显著(P<0.05),具体结果见表1。2.2两组药物使用频率及药物利用指数比较。干预前药物使用频率为(62.3±15.6)次,干预后为(32.2±1.2.6)次,前后比较差异显著(x2=13.026,P=0.000);干预前药物利用指数为(1.20±0.21),干预后为(0.82±0.12),前后差异显著(t=1.38,P=0.043)。

3讨论

喹诺酮类药物是临床使用比较广泛的抗生素类,主要包括依诺沙星、左氧氟沙星等,作用靶点为细菌核酸的DNA,通过抑制合成和复制来起到杀灭细菌效果。相关研究表明,喹诺酮类药物与其他抗菌药物不易产生交叉耐药性,可用于对于部分抗生素耐药的细菌感染治疗[2]。但随着喹诺酮类药物的广泛使用,目前临床已经出现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菌,而导致耐药菌出现的原因月院内感染及抗菌药滥用密切相关,加强临床药学干预可提高药物合理使用率。本次我们探讨喹诺酮药学干预方法,首先需要严格按照指南执行用药计划,然后对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我院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情况,并重点分析不合理用药的典型案例,从案例中分析我院医师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常规习惯,之后举办药学干预培训,提高医务对于喹诺酮药物使用重视度,最后通过可持续改进保证喹诺酮类药物合理用药,从根本上杜绝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通过药学干预后喹诺酮类药物用药不合格率从15.2%降低到6.6%,说明药学干预可明显降低喹诺酮类药物不合格率,且药物使用频率及药物利用指数均显著低于干预前,进一步提示药物使用获得规范,本次结果与张学琼报道基本一致[3]。最后,通过本次回顾分析我们认为:药学干预可促进喹诺酮类药物合理应用,提高药物利用率。

参考文献

[1]李擎擎.药学干预对临床合理应用喹诺酮类药物的效果评估[J].安徽医学,2015,36(3):301-303.

[2]王黎明.药学干预前后病患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情况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5,10(10):137-138.

喹诺酮范文篇6

京新药业(002020)位于浙江省新昌县境内,与浙江医药(600216)新昌药厂、新和成(002001)同处一地。20世纪90年代后期,京新药业以“环丙沙星”起家,经过7、8年时间的发展,京新药业已经成为国内喹诺酮类抗感染药物生产的龙头企业。公司在国内确立喹诺酮药物领先地位过程中,积累了喹诺酮原料药生产工艺和规模的绝对优势,形成了高效的制剂药医院营销网络。目前,京新药业在新昌有两个生产厂区:一为老厂区生产原料药,二为位于青山工业区的京新药业现代化制剂生产基地、研发基地及员工生活区,青山厂区总占地约400亩,目前已经完成生活区和部分制剂车间建设。而即将在毗邻新昌的上虞杭州湾精细化工园区设立新的原料药生产基地,一期为400吨左氧氟沙星原料药项目。

二、公司特点

京新药业最大的特色是“小而精、小而强”。这一点与华海药业(600521)非常相似。公司的发展历史只有十年左右,但已经在国内、国际市场确立了喹诺酮类抗感染药物原料药生产领先企业的地位。这一点与海正药业(600267)、华海药业在他汀类、普利类原料药上的全球地位是相当的:海正以其在生物发酵技术上多年积累之创新能力,突破他汀类专利药物的工艺路线的保护,从而享受到近几年他汀类专利药通用名化的硕果;而华海在普利类原料药合成路线和工艺上的积累同样是其成功的最大原因。他汀类、普利类属于心脑血管药物,是世界第一大用药种类,而京新的主攻方向为世界第二大用药种类抗感染药物中发展最快的子品种――喹诺酮类抗感染药,发展至今,京新取得了世界喹诺酮原料药生产的绝对领先地位,2002年京新环丙沙星原料药生产量占全国57.7%,左氧氟沙星原料药占全国44.36%。

京新喹诺酮原料药的工艺路线,完全避开了专利药物的路线保护范围,具备了相关药物通用名化后大举占领市场的能力。2003年年末,德国拜耳的环丙沙星专利到期(环丙沙星2000年世界销售额为16.48亿美元,排畅销药物第22位),国际市场上正处于环丙沙星的通用名化阶段,京新目前正在积极进行盐酸环丙沙星FDA认证的技术改造,而COS的DMF注册已经完成,真等待EDQM审批,我们预期一年之后,京新环丙沙星原料药在规范市场将出现突破。

最值得期待的是:左氧氟沙星原料药方面,印度没有生产历史。规范市场目前的原料药供应仍然是来自当地厂商,2002年左氧成为世界喹诺酮类药物销售额第一。我们认为,随着2006年左氧氟沙星专利到期,京新上虞400吨左氧原料药项目的建成、京新FDA、COS认证的完成,“左氧”将使京新介入规范市场该专利药物通用名化的早期阶段,成为京新药业发展历史上的战略机会点,恰如“辛伐他汀”之于海正药业,“依那普利”之于华海药业。

与华海在原料药上取得成功后,在国内制剂药生产方面“从零做起”不同,京新目前已经是国内制剂药生产领域的“黑马”,其在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制剂上当然是一马当先,在国产“辛伐他汀”市场,2003年京新亦占据了83%的市场份额。

与其销售能力相比,京新在制剂剂型能力上略显不足,对于发展心脑血管药物等制剂药所需的某些种类的剂型,特别是控释技术,还未掌握。我们认为剂型的不足将对京新的发展有一定影响,但不会成为主要障碍。

三、独特的治理结构

京新药业的公司股权结构在同类上市公司中非常独特。董事长俞更生一家(利丰投资、吕岳英)持股约23.8%,而胡天庆等人的康新化工持股约19.27%,而总经理吕钢个人持股16.65%。这一股权结构是京新创业者对于历史的尊重,体现了京新药业发展的独特性:在原新昌丝织总厂的大力支持下,以吕钢为代表的创业者、管理层将京新药业发展成今天的规模。利丰投资、康新化工等作为近乎纯粹的“出资人”,使得京新药业的董事会和管理层形成相对有效的“制约机制”。

我们认为,相较于其他“国有股为主,缺乏激励”或者“创业者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这种“出资人”和“创业者”均衡制约的股权结构,将更容易实现“股票期权”等激励措施,而这正体现了制药企业“以人为本”的思路,为吸引新的优秀人才创造了条件。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京新的大股东曾经多次在不同场合表示“只要是京新发展的需要,并不担心股权被稀释”。

四、产品分析

表1:2003年主要产品(销售收入前十位)销量、销售收入和产销率

类别产品销售量(单位)销售收入(万元)产销率(%)

环丙沙星环丙沙星原料药510,573.76公斤7237.38101.64

盐酸环丙沙星胶囊/片2181.33万盒1863.67109.06

乳酸环丙沙星原料药19,249.54公斤454.1983.69

合计9655.68

盐酸左氧氟沙星盐酸左氧氟沙星原料药69,233.20公斤3563.7789.40

盐酸左氧氟沙星片(京必妥新)234.8万盒1236.52108.64

合计4800.29

加替沙星加替沙星原料药67,148.43公斤2845.3191.54

辛伐他汀辛伐他汀片(京必舒新)208.38万盒2834.09104.63

其他主要抗感染制剂罗红霉素胶囊1044.21万盒2535.03103.77

头孢氨苄胶囊95.55万盒461.47117.51

合计1528.07万盒10756.56

合计25212.53

资料来源:公司招股说明书,国金研究

现有产品分析

据了解,下一步,公司对于环丙沙星的打算是:原料药开拓规范市场,制剂方面希望能够出口非规范市场(甚至规范市场)。环丙沙星的销售收入03年较02年略有下降(9555.24万元/10603.78万元),说明这个品种已经进入成熟期。我们认为募资项目之一的“盐酸环丙沙星FDA认证技术改造项目”极有可能令这个老品种出现新的机会,目前国内环丙沙星出口主要集中在非规范市场,价格大约在16美元左右,而FDA认证后,环丙沙星原料药的价格可以达到80美元左右。

盐酸左氧氟沙星是目前喹诺酮药物中市场份额增长最快的品种之一,已经成为我国医院用药市场的第一品种,并且将继续取代氧氟沙星的市场份额,国内市场左氧原料药市场将呈现高速增长。国际上,2006年左氧的专利将到期,届时通用名化将使左氧原料药需求出现爆发性增长,而在左氧原料药生产方面,印度尚无生产历史。我们认为,左氧将是京新的战略性成长机会。

加替沙星是目前为止最优秀的喹诺酮品种,成为喹诺酮类的领军品种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由于加替1999年才在美国上市,距离专利过期尚有一段时间,目前主要是着眼于开拓国内市场。京新的加替制剂药――甲磺酸加替沙星制剂已经领先其他诸多厂商获得新药证书,正在申报生产,虽然国内对加替的抢仿厂家众多,但考虑到京新“原料药、制剂一体化开发”的思路,我们认为,众多的制剂厂家介入加替沙星生产,对京新意味着原料药方面的更大机会。

辛伐他汀是京新在喹诺酮药物之外的重要品种,心脑血管药物是制剂药厂商必然选择的发展方向。京新在辛伐他汀上取得83%的国产辛伐市场份额令人对其销售能力“刮目相看”。不过,由于不久将有几家重量级制药企业推出辛伐制剂产品,特别是海正药业不久也将推出相关制剂产品,我们认为,京新药业辛伐他汀的市场份额将会有所下降,但是由于整体用药规模的增长可能令其收入仍有一定增长。京新在心脑血管方面的新产品如西尼地平、苏脂康、中药API1034等大多处于临床试验或者临床前研究,短期内难以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大环内酯类抗感染药不是公司的主攻方向,罗红霉素处于成熟期,未来成长机会比较有限。头孢氨苄之后公司即将推出新一代的头孢产品――头孢泊(月乌)酯,但亦不是公司重点发展的品种。

在研产品分析

据了解,京新药业新药产品储备、规划已经可以满足公司直到2012年的发展需要,已经公布的在研产品如下。

表2:公司在研产品情况一览

序号产品名称类别所处阶段备注

1头孢泊(月乌)酯原料及其片剂化学四类已获生产批件头孢新品种、耐受性好、副作用小

2甲磺酸加替沙星片剂及胶囊化学一类申报生产目前为止最优秀的喹诺酮品种

3西尼地平原料及其制剂化学二类II期临床心脑血管药物

4牛膝多糖原料药及其胶囊剂中药二类I期临床专利药物,京新最值得期待的非喹诺酮新药

5甲磺酸帕珠沙星原料药及其制剂化学二类I期临床副作用小,适合低龄儿童服用,市场前景良好

6牛膝多糖注射液中药二类申报临床同4

7盐酸舍曲林原料及制剂化学四类临床试验抗抑郁药物,市场前景良好

8牛膝多糖硫酸酯及其制剂中药二类临床前研究是对牛膝多糖新的适应症的探索品种

9白术多糖及其制剂中药二类临床前研究心脑血管药物

10枸杞糖肽及其制剂中药二类临床前研究心脑血管药物

11API0134中药二类临床前研究心脑血管药物

12苏脂康软胶囊中药二类临床前研究心脑血管药物

资料来源:公司招股说明书、国金研究

专利药物“牛膝多糖”(国家1035工程项目)具有世界唯一性,用于增强免疫力,是目前多糖类中分子量最小的一种,因此具有易吸收的特点,有广阔的适应范围,特别是用于抗肿瘤治疗具有明显的升高白细胞功能和抑制肿瘤的作用。京新药业从1999年起获得牛膝多糖的独家专利权使用权,并对此专利进行了深度开发,例如对牛膝多糖进行化学结构修饰得到牛膝多糖硫酸酯,增加了其抗病毒的作用,获得了新的适应症。由于是专利药物,牛膝多糖正在进行药代方面的三期临床试验,我们估计,这个产品不久就可以获得新药证书和生产批件。

据了解,曾有台湾厂商开价千万元欲收购京新手中的专利使用权,被拒绝。牛膝多糖产品在上海某医院有“医院制剂”,2002年,这一医院制剂销售额达到了300多万元,其向京新采购原料药的价值即达200多万元。我们认为,该产品的初步市场规模可以达到5000万元以上。

由于多糖类(例如香菇多糖)在国际抗肿瘤领域作为免疫增强药物已经有临床历史,因此,我们认为,牛膝多糖由于具有比其他多糖药物更优良的效果,因此市场非常广阔,关键看京新如何操作。京新如果将此产品通过FDA、COS认证,则其将具有更大的市场价值。而我们同时也非常看好该产品在非抗肿瘤领域(特别是营养药物方面)应用的广泛性。

京新对心脑血管药物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中药等天然药物上,这是现阶段中国制药企业药物研发的正确战略。

帕珠沙星的研究,使得京新在喹诺酮类药物上的产品更加丰富完备,其在国内喹诺酮类药物上的优势亦更加突出。

五、研发体系与销售体系

公司的研发体系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公司自身的研发部门,目前架构为两个研究所,一所进行制剂新药开发,大约有20多人,主要开发三、四类新药,二所则主要是由一线的技术骨干组成,人员编制保持弹性,主要是开发原料药的新工艺和优化工艺,位于上海张江的京新药物研究中心则将是公司药物研发模式提升的尝试;另一方面,公司与多家国内顶尖的药物研发机构有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如国内多糖药物研究的权威――上海有机所田庚元教授是京新的股东,而北抗代表中国医学科学院的郭惠元则与京新在喹诺酮领域与京新有着长期的合作,与外部机构合作方面,在目前我国科研体制下,京新也在探索与研发机构的某一实验室或课题组实行整体合作。

从目前京新的开发强度和开发水平来看,其研发体系的运作是高效的,具有良好的产出前景。

从研发模式看,京新与华海药业近似,可能稍逊于恒瑞医药和海正药业的研发模式。我们注意到,恒瑞医药与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设立了喹诺酮药物联合创新实验室,这可能对京新与医科院生物所的合作造成一定的冲击。我们将密切关注这方面的情况。

京新药业的销售体系比较有特色:京新的销售人员均为专职在册员工,大约有150人,1999年辛伐他汀推出后,这个体系一直在建设,基本进入了全国所有三甲以上医院。据了解,京新将仿照西安杨森的销售模式,探索建立“学术型”营销队伍。而在国际市场方面,通过“洲际贸易”完成规范市场的药政注册及寻找原料药需求厂商,未来可能采取与专业公司合资的方式建立国外市场的销售网络。

六、国家抗感染药物降价、OTC凭处方购买等因素影响

6月7日,国家发改委对24个抗感染药物降价,降价幅度一般在30%-40%。其中包括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培氟沙星在内的喹诺酮类抗感染药物。200mg左氧氟沙星的最高售价从65元将到了28.6元,降幅更达56%。而同时起,抗生素药物在药店需要凭医院处方才能购买。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抗感染药物降价对公司相关产品的销售尚未造成大的影响。我们认为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公司此类产品国内销售主要以原料药为主,而喹诺酮类原料药生产目前国内生产厂家比较集中,公司具有相当的规模和成本优势,因此对原料药价格具有较强的定价权,因此,受到本次降价的影响较小;另外一方面,由于价格下降后,喹诺酮类药物的市场需求量将会大幅上升,公司原料药生产规模得以提升,生产成本可以大幅下降。

我们将继续关注此价格政策变化对京新药业的长期影响,在获得更多信息、数据后做更客观深入的分析。

喹诺酮范文篇7

1.1一般资料。择取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的40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在使用该类药物前后是否实施临床药学干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00例。对照组男患者1040例,女患者960例;年龄为18.3~75.6岁,平均年龄为(48.7±5.7)岁。观察组男患者1010例,女患者990例;年龄为19.4~78.4岁,平均年龄为(47.8±4.8)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患者以实际病情为依据,常规遵循医嘱,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实施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使用药物前、后均实施药学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处方评价与干预方式。本研究依照WHO最近制定的“关于不合理用药原因与干预研究”思想体系,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创建科学化药学干预与处方评估法则,相关流程为:结合本研究专家小组制定的评价标准,对于已经制定的处方实施回顾性分析,对于实际工作环节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对实际问题加以整理分析,找出发生原因,结合具体化分析结果,制定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并将制定好的措施在全院范围内普及。定期召开会议,向院内医护人员宣传合理用药的必要性,并对干预措施进行定期化评估,对具体措施加以改进。强化药学监督,对于不合理用药情况实施持续性改进政策,对患者使用药物后的实际状态进行观察,若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处理。(2)系统化处方评价标准。在院内创建专家小组,其中包含呼吸科、感染科、重症监护科、外科等专家,专家小组成员进行指导,结合药物资料及卫生部制定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当前院内喹诺酮类药物制定出统一、合理化评价标准[2]。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①统计两组药物使用频率和药物利用指数。药物使用频率=总剂量/每日剂量,数值越高,证实临床对于这种药物的选择性越强,药物使用越为广泛。药物利用指数=药物使用频率/用药时长,当该值在1以上时表明存在药物滥用现象,接近1时表明用药合理。②比较两组处方合理性评价,包括禁忌证用药和超适应证用药。③比较两组用药不合理情况,包括严重问题:禁忌证用药,超适应证用药,错误用药;中度问题:未及时给予安全性高药物,使用药效可疑或未经证实药物;一般问题:未按照规定剂量用药。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軃±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药物使用频率和利用指数比较。两组患者使用药物按照频率高低依次为洛美沙星片、左氧氟沙星片和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观察组药物利用指数>1的有5种药品,对照组有7种,观察组各类药物利用指数均低于对照组,见表1。2.2两组患者处方合理性比较。观察组患者无喹诺酮药物禁忌证用药情况,观察组诺氟沙星片、加替沙星注射液、洛美沙星片和加替沙星片的超适应证用药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表2)。2.3两组患者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总药物不合理使用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表3)。

3讨论

喹诺酮类药物被称之为吡啶酮酸或吡酮酸类药物,主要以细菌的DNA为作用靶位,抑制DNA旋转酶。喹诺酮类药物和绝大部分抗菌药物不存在交叉耐药性,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在控制感染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但这种药物依在潜在威胁,例如肝脏受损、耐药性等,尤其是最近几年喹诺酮耐药性呈现出了较为显著的增长趋势。有文献证实,和其他同门类药物相比,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较高[3]。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较为轻微,通常患者可耐受,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和胃肠道反应为常见不良反应,皮损、关节肿胀等现象较为少见。经过口服产生不良反应极低,静滴第三代高浓度喹诺酮类药物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因此对患者选择合适的药物实施治疗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合理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择取合适给药途径,严格控制给药速度和浓度,预防不合理用药,可促进患者疾病转归。当前,临床上已经发现喹诺酮类耐药细菌[4],这与药物滥用有关,所以按照标准化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很重要。药学干预可提高药物利用合理性,表现为临床药师能够对院内医护人员实施合理化用药宣教,全面提升其用药安全意识[5];专家小组指导与药物管理规范和监督管理对于喹诺酮使用起到了良性约束效果[6]。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使用药物按照频率高低依次为洛美沙星片、左氧氟沙星片和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观察组各类药物利用指数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无喹诺酮药物禁忌证用药情况,观察组诺氟沙星片、加替沙星注射液、洛美沙星片和加替沙星片的超适应证用药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药物不合理使用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喹诺酮药物临床应用中实施药学干预,可有效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参考文献:

[1]高处寒,胡阳敏,张嵘,等.JCI认证前后氟喹诺酮类药物利用调查[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6,33(8):1059-1065.

[2]张冬林,邓春玲.2011-2013年武汉市部分医院氟喹诺酮类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31(8):664-666.

[3]宋方,何晓静,菅凌燕.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群体药动学/药效学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34(21):1862-1866.

[4]董书云,陈慧慧,王琼,等.喹诺酮类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12):1998-2000.

[5]魏盈盈,李樊,徐艳娇,等.2010-2012年武汉市部分医院喹诺酮类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34(4):323-326.

喹诺酮范文篇8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耐药分析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呼吸道感染菌群在不断变迁,耐药性亦日益严重。近年来,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AhC)导致的下呼吸道感染日趋增多,引起的院内感染及爆发流行在国外屡有报道,且病死率很高。为合理选用抗生素,减少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死率,并最大限度降低AC的耐药性,2007年6月~2008年6月我们对本院64株不动杆菌进行了药敏测定和分折。

1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64株鲍曼不动杆菌均由我院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胸外科泌外科住院患者痰检标本分离所得,其中男性42例、女性22例,年龄50~89岁。

1.213种药敏纸片复方新诺明(SXT)、头孢噻肟(CTX)、环丙沙星(CIP)、庆大霉素(GEN)、阿米卡星(AMK)、亚胺培南(泰能IPM)、头孢他啶(CAZ)、氨曲南(AZT)、哌拉西林(PIP)、四环素(TET)、头孢吡肟(FEP)、头孢哌酮/克拉维酸(CSF)、头孢曲松(CRO)。

1.3方法

1.3.1标本采集患者清晨漱口后,用力咳出深部的痰并立即送检。

1.3.2致病菌培养和检测将处理后的痰标本接种于血琼脂平板、巧克力平板、麦康凯平板培养基上。在35℃,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培养18~24h。菌种的鉴定由WalkAway-40型细菌全自动鉴定仪完成。

1.3.3药敏测定采用国际标准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按NCCL标准判定敏感与耐药。

1.3.4数据处理药敏试验结果采用WHO细菌耐药监测网提供的WHONET5软件分折。

2结果

2.1分离率自1256份痰标本中共分离到阳性细菌301株,其中不动杆菌64株(痰液阳性菌的21.26%),总分离率为5.09%。

2.2药敏结果所检测到的64株不动杆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见表1。表164株不动杆菌对13种抗生素耐药情况

3讨论

不动杆菌是一群不发酵糖类、氧化酶阴性、革兰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土壤和水中,为人皮肤、粘膜正常菌。它引起的呼吸道感染通过二条途径传播,一是外源性引起感染;二是因宿主免疫力低下,不合理应用抗干扰素等造成细菌定位转移,引起内源性感染。随着医学的进步,人群老龄化,抗菌素的不合理应用,目前这种过去为不致病或弱致病性的菌群已成为条件致病菌并引起感染。近年来它常出现在有感染征象的标本中,在临床各种标本中的分离率不断上升,且有耐药性增加的趋势[2],故逐渐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下呼吸道感染不动杆菌主要发生在老年患者中,患者常有COPD、脑栓塞、脑出血、肾病、糖尿病、心肺疾病等多种基础病,多数合并其他细菌(如铜绿假单胞菌、金菊菌、白色念珠菌)感染,因此以上这些因素导致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为不动杆菌的感染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呼吸机、氧气面罩、氧气导管、气管插管等易被不动杆菌污染的呼吸辅助器具也是导致不动杆菌感染乃至爆发流行的重要因素[3]。

本研究显示不动杆菌对青霉素类药物、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高达84%以上,对第四代头孢菌素中头孢吡肟耐药率达43%,对氟喹诺酮表现出极高的耐药性。值得注意的是对氨基甙类药物如阿米卡星(AMK)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敏感率大于62.5%,故在抗菌治疗上对轻、中度呼吸道感染患者建议首选氨基甙类药物,但该类抗生素有肾毒,应慎用;重度患者联合用药,以后根据药敏和临床疗效调整,如可选用IMP、GSF等。

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主要包括:①诱导修饰酶的产生如Beta-内酰胺酶,氨基糖甙磷酸转移酶等;②抗生素靶位的改变,如青霉素结合蛋白的改革等;③胞浆膜通透性的改变;②药物的主动外排系统的存在;⑤耐药基因传播。前3者与抗生素的使用有关,而耐药基因的传播则与环境密切相关[2]。据文献报道某些不动杆菌菌株带有多种耐药基因,可通过R质粒传递给其他受体菌,其本身又作为受体菌接受其他耐药基因[1]。

总之,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不动杆菌逐渐增加,且耐药菌株亦有增加趋势,应引起重视。提高老年人免疫力、合理使用抗生素对防止不动杆菌感染及患者产生耐药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尔璋,赵德恒,宾威,等.不动杆菌呼吸道感染[J].中华内科杂志,1991,30:109.

喹诺酮范文篇9

关键词:药学干预;喹诺酮类药物;效果

喹诺酮类药物是临床上使用率较高的一类抗生素,其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的基因复制与表达来对细菌的生长进行抑制或者破坏,进而实现抗菌的目的[1]。本文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收治的的使用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药学干预的应用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收治的的使用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药物使用前后是否进行药学干预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52例,女48例,患者的年龄在18岁到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3±3.4)岁。干预组患者中,男50例,女50例,患者的年龄在19岁到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5±3.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以患者的病情为依据,常规遵医嘱给予喹诺酮类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前后均给予药学干预。制定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准则。在《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法律法规的指导下,结合我院各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专门的喹诺酮类药物使用准则,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药理特性、适用范围、安全剂量、配伍禁忌、注意事项、不良反应、治疗时间等进行详细说明,要求药师、各科室医生熟练掌握。合理选择喹诺酮类药物,并做好处方点评工作。①结合患者的诊断结果,给出治疗处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进行药敏试验后,有选择性地使用不同种类的喹诺酮类药物。注意药物的使用剂量及疗程,特别是老年人和儿童,要进行重点分析。避免与非甾体抗炎药、抗酸药、茶碱类药物联合使用[2]。②建立处方点评机制:随机抽取使用喹诺酮类药物的处方进行药学点评,了解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剂量、用药频度、有无联合用药情况,与患者的诊断结果、病情等是否相合,是否符合喹诺酮类药物使用准则,加强处方药的临床用药指导。加强药学监督,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持续改进。观察患者用药后的状态,如长时间用药后仍无预期临床效果或者有严重不良反应出现,要及时向主治医师汇报,并给予有效处理。

1.3观察指标

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用药效果,计算其治愈率,并对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耐药率等进行比较。分析各组的喹诺酮类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计算其不合理使用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药学干预组患者在喹诺酮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率、用药后的治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耐药率等方面的比较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喹诺酮类药物具有半衰期长、组织分布广、血药浓度高的特点,生物利用度高,是一类安全有效的广谱抗生素[3],但喹诺酮类药物治疗中可能会有恶心、呕吐、心慌、心律失常、红斑、丘疹等一系列不良反应的出现,在药物联用不当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出现抽搐、休克现象。同时,随着药物应用量的增加、治疗时间的延长,耐药性增加,会导致细菌外膜的通透性下降,药效降低[4]。

本文比较了常规用药组和药学干预组患者的喹诺酮类药物应用情况,结果可见,药学干预组患者的不合理用药情况明显减少,且用药有效率大大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耐药率则相应降低,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有十分明显的优越性,可以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慧颖 田振玮 冯菲菲 单位: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

参考文献

[1]徐江红,张增珠,张静,等.我院住院患者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与药学干预[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52(10):81-83.

[2]伍玉萍.探讨药学干预对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情况的影响 [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2):142-144.

喹诺酮范文篇10

一、利福霉素类

在结核病的化疗史上,利福霉素类药物的研究一直十分活跃。随着RFP的发现,世界各国出现了研制本类新衍生物的浪潮,相继产生了数个具有抗结核活性的利福霉素衍生物,但杀菌效果都不如RFP,RFP仍是利福霉素类药物中最经典的抗结核药物。

1.利福布丁(rifabutin,RFB,RBU):RBU对RFP敏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是低的(<0.06μg/ml),而对RFP耐药菌株的MIC明显增高(0.25~16.0μg/ml)。此结果显示RFP与RBU存在交叉耐药;这么宽的MIC范围,又提示RFP耐药菌株对RBU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敏感比例高达31%。在MIC<0.5μg/ml的结核分支杆菌株,或许可把RBU考虑为中度敏感[6]。RBU的亲脂性、透过细胞壁和干扰DNA生物合成的能力高于RFP,使之能够集中分布在巨噬细胞内而具有较强的活性。

RBU也有其不足之处。如RBU的早期杀菌作用不如RFP[7],可能与其血浆浓度低有关。有研究结果表明,RBU口服剂量300mg4h后的峰值浓度仅为0.49μg/ml,比同剂量RFP的峰值约低10倍。究其原因,可能与RBU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和血清蛋白结合率均低有关,前者只有12%~20%,后者仅为RFP的25%。

临床上已将RBU试用于不同类型的结核病人。香港胸腔协会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治疗同时耐INH、SM和RFP的结核病患者中,RBU和RFP的效果几乎相等[8]。但已有研究表明,RBU对鸟分支杆菌复合群有明显的作用。

2.苯并恶嗪利福霉素-1648(KRM-1648):苯并恶嗪利福霉素-1648属于3-羟-5-4-烷基哌嗪,为苯并恶嗪利福霉素5种衍化物之一。本品比RFP的MIC强16~32倍。小鼠实验结核病治疗结果显示:单剂KRM-16483mg/kg的疗效明显优于RFP10mg/kg,与HE联用亦比RFP+HE疗效佳。KRM-1648和其它利福霉素类的交叉耐药也必然是一问题,但纲谷良一[9]认为:由于KRM-1648比RFP有更强的杀菌作用,即使结核分支杆菌对RFP具耐药性,本药也能发挥一定的杀菌作用。

最近芝加哥的一份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KRM-1648、RBU和RFP这三种相类似的药物均对耐多药结核病(MDR-TB)无效[10]。

3.利福喷丁(rifapentine,DL473,RPE,RPT):RPT又名环戊基哌嗪利福霉素,于1976年由意大利Leptit公司首先报道,我国紧跟其后于1977年就已着手研制,并在1984年应用于临床。该药为RFP的环戊衍生物,据Arioli等[11]报告,其试管中的抗菌活力比RFP高2~10倍。本品口服后,胃肠道吸收良好,并迅速分布到全身组织中,以肝脏为最高,其次为肾、脾、肺及心脏,在脑组织中也有分布。人口服后4h即达血浓度高峰。RPT的蛋白结合率可达98%~99%,因此组织停留时间长,消除半衰期时间亦较RFP延长4~5倍,是一种高效、长效抗结核药物。

我国使用该药替代RFP对初、复治肺结核进行了对比研究,每周顿服或每周2次服用RPT500~600mg,疗程结束时痰菌阴转率、病变有效率和空洞关闭率与每日服用RFP组相比,疗效一致,未见有严重的药物毒副反应。本药不仅有满意的近期效果,而且有可靠的远期疗效[12]。由于RPT可以每周只给药1~2次,全疗程总药量减少,便于督导,也易为病家所接受。

二、氟喹诺酮类(FQ)

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中有不少具有较强的抗结核分支杆菌活性,对非结核分支杆菌(鸟胞分支杆菌复合群除外)亦有作用,为临床治疗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前景。由于结核分支杆菌对氟喹诺酮产生自发突变率很低,为1/106~107,与其他抗结核药之间无交叉耐药性,目前这类药物已成为耐药结核病的主要选用对象。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主要优点是胃肠道易吸收,消除半衰期较长,组织穿透性好,分布容积大,毒副作用相对较小,适合于长程给药。这类化合物抗菌机制独特,通过抑制结核分支杆菌旋转酶而使其DNA复制受阻,导致DNA降解及细菌死亡。氟喹诺酮在肺组织、呼吸道粘膜组织中有蓄积性,浓度均超过结核分支杆菌的MIC。感染部位的组织浓度对血药浓度的比值较正常组织中高,在痰、支气管粘膜、肺等组织的药浓度/血清浓度为2或更高,显示了对肺结核的强大治疗作用。

1.氧氟沙星(ofloxacin,OFLX):OFLX对结核分支杆菌的MIC约0.5~2μg/ml,最低杀菌浓度(MBC)为1~2μg/ml,在下呼吸道的组织浓度远高于血清浓度。OFLX有在巨噬细胞内聚积的趋势,在巨噬细胞中具有与细胞外十分相近的MIC,与PZA在巨噬细胞中产生协同作用。OFLX与其他抗结核药之间既无协同作用也无拮抗作用,可能为相加作用[13]。

OFLX的临床应用已有若干报道,尽管人体耐受量仅有中等程度抗结核作用,但不论对鼠实验结核或人结核病治疗均有肯定疗效。现在香港将OFLX与其它可供使用的配伍药一起,常规用于少数耐多药的慢性肺结核病人[8]。

我院采用含有OFLX的化疗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获得了痰菌培养2个月阴转率50%、3个月62%以及6个月75%的可观效果。厂家推荐的用于治疗严重呼吸道感染的剂量为400mg2次/日。有人对22例单用OFLX300mg/d或800mg/d治疗,持续9个月到1年,所有病人耐受良好,并显示较大的剂量效果较好[6]。多次用药后,血清或各种体液中无临床上明显的蓄积作用,有利于肺结核的长程治疗。人体对OFLX的最大耐受量为800mg/d,我院选择的经验剂量为300mg2次/日。

2.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PLX,CIP):CIP对结核分支杆菌的MIC和MBC与OFLX相似,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但由于有人认为该药在试管内和RFP一起应用有拮抗作用,所以临床应用的报道也还不多。CIP因胃肠吸收差,生物利用度只有50%~70%,体内抗结核活性弱于OFLX。基于上述因素,OFLX被更多地用于耐药结核病。

3.左氟沙星(levofloxacin,DR-3355,S-OFLX,LVFX):1986年开发的LVFX为OFLX的光学活性L型异构体,抗菌活性要比D型异构体大8~128倍。在7H11培养基中,LVFX抗结核分支杆菌的MIC50、MIC90均为0.78μg/ml。在7H12培养基中对敏感菌及耐药菌的MIC为0.25~1μg/ml(MBC1μg/ml,),比OFLX强1倍。与OFLX一样,LVFX亦好聚集于巨噬细胞内,其MIC为0.5μg/ml(MBC是2μg/ml),抗结核分支杆菌的活性也是OFLX的2倍。两者之间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差异,可能与它们抗DNA旋转酶的活性不同有关[14]。

LVFX口服吸收迅速,服药后1h血药浓度达3.27μg/ml,达峰时间(1.05±0.17)h。服用LVFX4h后痰中药物浓度平均4.44μg/ml,高于同期平均血液药物浓度1.89μg/ml,证明本品在体内吸收后渗透入支气管-肺屏障的浓度极高。而且,该药的副反应发生率只有2.77%。LVFX良好的抗菌活性、优良的药物动力学和较高的安全性以及与其他抗结核药间的协同作用[15],使LVFX正逐步替代OFLX而成为MDR-TB的主要治疗药物。

4.司氟沙星(sparfloxacin,AT-4140,SPFX)与洛美沙星(lomefloxacin,LMLX):SPFX是现行氟喹诺酮类中抗结核分支杆菌活性较高的品种。SPFX的MIC为0.25μg/ml,MBC0.5μg/ml,较OFLX和CIP强2~4倍,亦优于LVFX。采用SPFX50mg/kg(仅相当于OFLX的1/6)就完全能够控制鼠结核病,临床上为达到最佳治疗结核的效果,宜采用400mg/d。但SPFX对脑脊液的渗透有限,单次口服200mg后脑脊液中的药物浓度分别低于0.1或0.4mg/L。

LMLX对结核分支杆菌亦具有活性,但弱于对其它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的活性。用于抗结核的剂量为400mg2次/日,如治疗超过一个月的患者可改为400mg1次/日。Primak等对43例初治肺结核用本药或RFP联用其它抗结核药进行疗效对比,3个月的痰菌阴转率不逊于RFP组。

SPFX与LMLX和氟罗沙星(fleroxacin)一样,因光毒性,使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5.莫西沙星(moxifloxacin,MXFX,Bay12-8039):MXFX因附加的甲基侧链可增加抗菌活性,属第三代喹诺酮药物。对结核分支杆菌的MIC为0.25mg/L,虽体外活性大致与SPFX和克林沙星(clinafloxacin)相当;体内如在鼠实验结核中,克林沙星无活性,而MXFX的杀菌力较SPFX更高[16]。MXFX对治疗结核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尽管上述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较好的抗结核作用,但无论如何也不能和RFP相提并论[17]。由于氟喹诺酮类药物影响年幼动物的软骨发育,对儿童和孕妇的安全性至今尚无定论,原则上暂不考虑用于这二类人群。

三、吡嗪酰胺

PZA是一种传统的抗结核药物,后来对它的杀菌作用又有了新的认识。根据Mitchison[18]的新推论,虽治疗开始时病灶内大多数细菌存在于细胞外,但当其中某些菌引起炎症反应使pH下降,部分细菌生长受抑制,此时PZA较INH更具杀菌作用。所以在短程化疗开始的2个月中加用PZA是必需的,可以达到很高、几乎无复发的治愈率。目前国外正在研制新的吡嗪酸类衍化物[20]。

四、氨基糖苷类

1.阿米卡星(amikacin,AMK):卡那霉素由于它的毒性不适合于长期抗结核治疗,已逐渐被AMK所替代。AMK在试管中对结核分支杆菌是一种高效杀菌药,对大多数结核分支杆菌的MIC约为4~8μg/ml。肌注7.5mg/kg(相当于0.375g/50kg),1h后平均血的峰浓度(Cmax)为21μg/ml。美国胸科学会(ATS)介绍的肌注和静脉滴注的剂量均为15mg/kg[6],并将AMK列入治疗MDR-TB的主要药物中。

尽管AMK的耳毒性低于卡那霉素,但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监测该药的血浓度以确保剂量足够但不过高。具体做法可考虑每月测定一次高峰血液药物浓度,推荐峰浓度(静脉注射30min后,肌肉注射60min后)为35~45μg/ml,可据此进行剂量调节。如果患者年龄在60岁或以上时,需慎用,因为AMK对年老患者的肾脏和第八对听神经的毒性较大。

2.巴龙霉素(paromomycin):巴龙霉素是从链霉菌(streptomycesrimosus)的培养液中获得的一种氨基糖苷类药物,有研究认为它具有抗结核作用[19]。Bates[20]则将其作为一种新的抗结核药物,并用于MDR-TB。

五、多肽类,结核放线菌素-N(tuberactinomycin-N,TUM-N;enviomycin,EVM)

结核放线菌素-N的抗结核作用相当于卡那霉素的1/2,它的优点是对肾脏和听力损害比紫霉素和卡那霉素低。鉴于此药对耐SM或KM菌株有效,可用于复治方案。常用剂量为1g/d,肌肉注射,疗程不超过3个月。上海市肺科医院临床应用的结果表明,密切观察下肌肉注射结核放线菌素-N1g/d14个月,未观察到明显的药物副反应。

六、氨硫脲衍生物

较引人注目的是2-乙酰喹啉N4吡咯烷氨硫脲,MIC为0.6μg/ml,优于TB1。国内单菊生等报告的15种氨硫脲衍生物有4种具体外抗结核分支杆菌作用,MIC范围在0.78~12.5μg/ml之间,其中以乙烯基甲基甲酮缩TB1对小鼠实验性结核病的疗效为著。

七、吩嗪类

这是一类用于麻风病的药物,近年来也开始试用于耐药结核病,其中对氯法齐明(氯苯吩嗪,clofazimine,CFM,B663)的研究最多[21]。CFM是一种吩嗪染料,通过与分支杆菌的DNA结合抑制转录而产生抑制分支杆菌生长的效果,对结核分支杆菌和牛分支杆菌的MIC为0.1~0.33μg/ml。一般起始剂量为200~300mg/d,当组织饱和(皮肤染色)时减为100mg/d。它的另外一个重要作用是与β干扰素合用,可以恢复由结核分支杆菌25片段引起的细胞吞噬和杀菌活性的抑制作用,从而成为吞噬细胞的激发剂,属于免疫治疗的一部分,已经超出了单纯化疗的范畴[22]。CFM可引起严重威胁生命的腹痛和器官损害,应予以高度重视[23]。

有人报道,在11个吩嗪类似物中有5个体外抗结核分支杆菌活性等于或优于CFM(MIC90≤1.0μg/ml),其中以B4157最强(MIC90为0.12μg/ml),但仍在进一步研究之中[21]。

八、β内酰胺酶抗生素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

结核分支杆菌也产生β内酰胺酶,但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舒巴坦在单用时并不能抑制结核分支杆菌的生长,而是通过抑制β内酰胺,使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免遭破坏[24]。当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不耐酶的广谱半合成青霉素联合使用时,能大大增强这类青霉素的抗结核分支杆菌作用。其中的最佳联用当数氨苄西林或阿莫西林与克拉维酸的等摩尔复合剂[25]。一项27株结核分支杆菌的试管实验结果显示,阿莫西林单用时的MIC>32mg/L,而与克拉维酸联用时MIC下降至4~11mg/L,效果增加了2~7倍。这类代表性的复合剂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奥格孟汀,augmentin),氨苄西林-克拉维酸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特美汀,timentin)[26]。值得注意的是,氨苄西林加丙磺舒远远高于氨苄西林与克拉维酸联用时对结核分支杆菌的MIC90。如单用氨苄西林口服3.5g后的血清峰值为18~22mg/L,加用1g丙磺舒后可上升至25~35mg/L。

由于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很难穿透哺乳动物的细胞膜而进入细胞内,有可能限制这类药物抗结核治疗的效果[27]。目前,这类药物的抗结核研究还限于实验阶段。

九、新大环内酯类

本类抗结核分支杆菌作用最强的是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RXM,RU-28965),与INH或RFP合用时有协同作用。其它还有甲红霉素(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CAM,A-56268)和阿齐霉素(azithromycin,AZM,CP-62933),主要用于非结核分支杆菌病的治疗[28]。

十、硝基咪唑类

近年来的研究认为,5-硝基咪唑衍生物作为新的抗结核药物具有相当好的开发前景。此类药物中的CGI-17341最具代表性,体外抗结核分支杆菌活性优于SM,可与INH和RFP相比拟,对结核分支杆菌的敏感菌株的MIC为0.1~0.3μg/ml。实验动物中该药对感染结核分支杆菌小鼠的半数有效量(ED50)为7.7mg/kg,而INH和RFP的半数有效量分别为3.04(1.67~4.7)和4.81(3.5~6.69)mg/kg。其疗效与剂量显著相关,20、40、80mg/kg的生存时间分别为(30.9±1.9)d、(43.5±4.24)d和(61.3±3.9)d。但是,5-硝基咪唑衍生物的抗结核研究尚未应用于临床。

十一、吩噻嗪类

吩噻嗪类中的氯丙嗪在早期的文献中报告能改善临床结核病,其浓度为0.23~3.6μg/ml时能抑制巨噬细胞内结核分支杆菌,并增强SM、INH、PZA、RFP和RBU对抗细胞内结核分支杆菌的作用,该类药物中的哌嗪衍生物三氟拉嗪(triluoperazine),也有与之相类似的效果。

十二、复合制剂

抗结核药物复合制剂的研制主要是为了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和增加药物的杀菌效果。复合制剂有杀菌剂与抑菌剂、杀菌剂与增效剂等多种形式,一般是两药复合,也有三药复合的情况。部分复合制剂的药效仅仅是单药累加效应,目的是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另一部分则不仅提高了依从性,也起到了增进药物疗效的作用。

在众多复合剂中,力排肺疾(Dipasic)是最为成功的一个品种,它以特殊方法将INH与PAS分子化学结合。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力排肺疾较同剂量INH的效果高5倍,亦明显高于以物理方式混合的INH加PAS,而且毒性低、耐受性良好、容易服用、耐药发生率低。近年来,国内已开始自行生产这类制剂,如结核清、百生肼、力康结核片和力克肺疾等。

力排肺疾的临床应用有两大趋势,一是用于耐药结核病,二是用于轻型儿童结核病。用于耐药结核病的理论依据是:自从短程化疗问世以来,临床上已很少使用PAS,可望结核分支杆菌对PAS有较好的敏感性;再就是二药分子化学结合而产生的增效结果。力排肺疾服用方便,毒副反应少,更适合于儿童结核病患者。

其它复合剂型还有卫肺特(Rifater,HRZ)和卫肺宁(Rifinah,HR),这些复合剂只是物理性混合药物,本质上和组合药型类似。

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复合剂的头8周痰菌阴转率为87%,高于单剂联合的78%;副作用前者为10.9%,低于后者的14.6%,但也有副作用以前者为高的报道;使用上复合剂较单剂联合更方便,有助于提高病人的可接受性[29]。

以上虽罗列了数大类药物在抗结核研究方面的进展,但应该认识到这些只不过是抗结核药物研究重新开始的序幕。因开发一种新的抗结核药物既需要财力和时间,还要评估其在试管和临床试用的效果,并非易事。从前一段时间看,由于发达国家的结核病疫情已经下降,而且认为已经有了有效的抗结核药物,而发展中国家无能力购置昂贵的药物,这些都是为什么尚无治疗结核病新药问世的一些理由。由于目前伴有HIV感染的结核病发病率增加和耐多药结核分支杆菌的出现,以及预料今后耐RFP菌株的发生率将会增高,所以导致急需迅速开发新的抗结核药物。抗结核新药的研究,在美国、欧洲和亚洲的实验室,已经从过去10年基本静止状态发展到一个活力相当大的时期。虽然Hansen疾病研究实验室筛选了可能用于抗结核的近5000种化合物,但还没有发现高质量的化合物,而且该项目的因素评估工作还需要数年之久。何况即使在实验室初步证实有效的药物,用于人体是否有效和足够安全,尚待揭示,可谓任重道远。抗结核药物研究除直接开发新药外,还要认识到随着靶向释药系统的发展,利用脂质体或单克隆抗体作载体,使药物选择作用于靶位,增加药物在病变局部或细胞内的浓度,以改进疗效。文献早已报道了脂质体包埋的INH和RFP对鼠实验结核病的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有人以携有吞噬刺激素(tuftsin)的RFP脂质体治疗实验鼠结核病,每周2次,共2周,使小鼠肺脏活菌数下降的效果比游离RFP至少强2000倍,其疗效非同一般。目前脂质体虽尚无制剂上市供临床应用,但为今后提高难治性结核病的疗效、降低副反应,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前景。由此来看,未来结核病化疗的研究重点将仍在于寻找更为高效的杀菌剂或(和)灭菌剂,进而减少服药数量和服药次数、缩短化疗疗程、提高病人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

1.MedicalResearchCouncil.AMedicalResearchCouncilinvestigation:Treatmentofpulmonarytuberculosiswithstreptomycinandpara-aminosalicylicacid.BrMedJ,1950,1073-1085.

2.MedicalResearchCouncil.Thetreatmentofpulmonarytuberculosiswithisoniazid,aninterimreporttotheMedicalResearchCouncilbytheirTuberculosisChemotherapyTrialsCommittee.BrMedJ,1952,735-746.

3.CroftonJ.Drugtreatmentoftuberculosis:Standardchemotherapy.BrMedJ,1960,370-373.

4.FoxW,MitchisonDA.Shortcoursechemotherapyforpulmonarytuberculosis.AmRevRespirDis,1975,111:325-353.

5.FoxW.Whithershortcoursechemotherapy?BullIntUnionTuberc,1981,56:3-4,325-353.

6.AmericanThoracicSociety.Treatmentoftuberculosisandtuberculosisinfectioninadultsandchildren.AmJRespirCritCareMed,1994,149:1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