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10:36:06

南华大学

南华大学范文篇1

关键词:核安全工程;人才培养;高校

2010年,南华大学发挥自身几十年为我国核工业事业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的优势和特色,凭借扎实的专业建设基础,积极申报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核安全工程,并获得教育部批准设置。2010年即从新生中通过转专业的方式转入一个自然班开始培养工作,该专业2011年获批湖南省特色建设本科专业,2012年获批湖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修订后,原“核安全工程”与“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专业调整为“辐射防护与核安全”。2013年经湖南省教育厅批准,南华大学以“核安全工程(专业方向)”继续招收本科学生,也是迄今唯一批准设置该专业的高校。本文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阐述南华大学核安全工程专业建设,以期为核安全领域本科层次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核安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制定的思考

随着我国环境压力日益突出,核能作为一种几乎是零排放的清洁能源,在我国的能源结构调整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我国核电建设的安全、高效发展,国家环保部核安全局已在国内实施注册核安全工程师制度。为了适应核安全人才的强大的需求现状,南华大学于2007年率先在安全工程专业下设置了核电安全工程和铀矿冶安全工程两个专业方向,并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1]。为了制定核安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学科建设团队首先以需求为导向,先后调研了中核福清核电站、中核三门核电站、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二○二厂)、中核锦原铀业有限公司等十多个核工业企事业单位,获得了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秦山核电有限公司、西安中核蓝天铀业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信函回执反馈意见,并利用南华大学为中核集团开办的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班学生来校学习的机会,分企业类别(核电企业、研究院所、铀矿冶企业、核燃料加工企业、核废物处理企业等)召开学员座谈会,听取意见与建议。同时,组织南华大学相关专业(特别是核类专业)教师多次研讨核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最终确定以“核安全工程师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办学宗旨,主要参照国家《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注册安全评价师》和《安全工程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的知识要求,根据“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原则制定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分别于2012年和2014年进行了两次修改。

二、核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是各个高等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特点和服务对象所确定对所培养人才的特殊要求。培养目标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满足国家或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法,实现学校培养目标。南华大学核安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为: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现代化核工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较好的人文知识和文化素质,掌握安全科学与工程、核与辐射安全、安全应急管理和职业健康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专门从事核安全与辐射防护工程设计、研究、检测、评价、监察和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工程技术人才。为了实现这一专业培养目标,南华大学提出了核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本专业学生在学习工程专业基础、人文社科知识的基础上,主要学习安全科学和核物理基础理论、核与辐射安全工程技术及安全应急管理相关课程,接受校内外实践环节、专业相关课程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的基本训练,具备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所需的基础知识、专业能力和素质,具备服务于核工业各个领域的核与辐射安全研究、设计与监管的技能,并具有在核与辐射安全行政管理、核环境与核安全中介等机构中工作的能力。

三、核安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

南华大学核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重在体现核工业对核安全工程师基础知识、专业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以注册核安全工程师的核安全综合知识、核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核安全案例分析、核安全专业实务四大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为导向,建立适应核安全工程领域专业人才需求的课程体系。整个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性教学和第二课堂,共计183学分。核心知识领域有工程理化基础、原子核物理、安全人机工程、事故致因理论、安全应急管理及其系统方法、核与辐射安全。核心课程包括“原子核物理”、“安全学原理”、“安全人机工程”、“安全系统工程”“、核与辐射安全”、“防火防爆技术”、“安全检测及监控技术”、“核电安全工程”、“核通风与空气净化”、“锅炉压力容器安全工程”、“铀矿开采安全技术”。实践性教学环节有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及安全评价课程设计、核安全设施课程设计、辐射防护课程设计、核通风与防护课程设计、防火防爆课程设计。第二课堂包括各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社会调查报告、各类竞赛活动获奖、发表的学术论文以及全校性的素质选修课程等。

四、核安全工程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主体,南华大学核安全工程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多年的积累与沉淀。学校合并前的原中南工学院和原核工业第六研究所隶属于原核工业部,有多年从事核工程与核技术、铀矿开采等方面教学研究工作积累;学校现有核反应堆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核物理、辐射防护、采矿工程、放射医学等多个涉核专业。核类学科专业建设为我校核安全工程师资队伍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此,核安全工程师资队伍建设围绕组建“核电安全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和“铀矿冶安全专业课程教学团队”两个核心教学团队开展工作。教学团队成员由校内教师和校外实习基地研究人员或工程师组成。对校内教师鼓励中青年骨干去企业锻炼或攻读博士学位及出国进修学习,派出年轻教师参加注册核安全工程师的培训和考试,重视“传帮带”“、老带新”的措施落实到位。校外教师,我们主要聘请有一定工作经验或成绩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既是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教师,有时也被请进校园课堂给学生讲课。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得核安全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五、核安全工程专业的实验室建设

专业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实验室建设是专业建设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南华大学核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思路是:充分利用学校相关专业的已有资源,重点建设特色实验项目。经过几年的建设,现已建有辐射安全监测实验室、核通风与空气净化实验室、核应急救援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有:用于核环境安全监测分析的EQF3220结合态/未结合态氡子体及氡/钍测量仪、用于核通风与空气净化实验的粒子图像速度分析系统(PIV)、APS-3321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仪以及正在建设的环境模拟风洞实验室。

六、核安全工程专业的实习基地建设

校外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纽带[2]。核安全工程实习基地建设时采用两条途径,一是充分利用南华大学现有实践教学资源。学校已有的部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南华大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省“十二五”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尾矿库退役治理技术中心研究生实践中心”和“核测控与核安全防护基地”,都已经成为了核安全工程的实习基地。另一条途径是新建校外基地。由于核安全工程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为此,我们以国家核电产业链为导向,补充完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先后与中核韶关锦原铀业有限公司、中核通辽铀业有限公司、中核二七二铀业有限公司、中核四○四有限公司、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我们与这些基地间采取顶班替岗、校企科研协同、为企业选拔后备人才等多种互惠的合作模式,基地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这些基地在满足了学生认识实习1周、生产实习4周和毕业实习2周的要求的基础上,我们还在开展部分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在基地完成的教学改革。南华大学核安全工程是目前唯一批准设置的本科专业(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没有现存的参照模式。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在培养目标与要求、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后,还需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知识点要求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与实践,也希望各相关用人单位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

作者:刘迎云 蒋复量 王淑云 单位:南华大学

参考文献:

南华大学范文篇2

宗旨:新学期新气象,希望透过这次活动让学弟妹认识本社团,进而对耘

心社产生兴趣而加入我们服务的行列.

目的:为了使大一新生更了解本社的性质与新学期的各项活动,特举办这

次活动,也让新旧社员有机会做初步的认识,期望有更多有兴趣的

学弟妹来加入我们社团.

主办单位:南华大学学务处课外活动指导组.

承办单位:南华大学耘心社.

时间:*年9月29日(一)晚上7点~9点.

地点:南华大学学海堂350教室.

对象:南华大学耘心社全体社员.

人数:约50人.

负责人:耘心社社长金佳燕手机:0*

e-mail:s*

进行方式:

时间

活动名称

负责人

器材

场地

18:00~18:30

简介时间

*

麦克风,简介海报

S350

18:30~19:30

茶冻,点心时间

*

十一,宣传方式:

BBS文章张贴(动态看板),电话分组联络,贴海报,写各个教室黑板

十二.,工作分配:

负责人

职称

工作内容

*

社长

活动企划书

*

文书

签到单,通讯录

*

美宣

活动海报设计

圣沛,邑巡

活动

节目安排

*

公关

联络新生及旧社员

十三,经费预算:

项目

内容

预算

文宣费

50(元)*10(张)【海报】

500元

餐饮费

30(元)*70(人)【糖,冬瓜茶冻等食材和饮料】

2,100元

杂支

100(元)【底片】+400(元)【冲洗费】

500元

总计

3,100元

十四,工作进度:

日期

内容

备注

8/29

确定活动内容,分派工作

一筹会

9/2

企划书出炉

文书组

9/17

确认各组工作进度,海报完成张贴

二筹会

9/28

各项工作准备妥当,说明隔天注意事项

行前会

十五,外借器材:

项目

数量

单位来源

瓦斯炉

三台

学务处课外活动指导组

锅子

三个

学务处课外活动指导组

茶桶

一个

学务处课外活动指导组

十六,注意事项:

各项食材买来後要注意保鲜,饮料当天早上就要开始煮.

各项所需器材要记得预借.

十七,医疗计划:

大林慈济医院

南华大学范文篇3

关键词:地方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实践与成效

优化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新时期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学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核心内容之一。地方高校在办学层次、办学条件上的问题较为突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也存在着不同的特点,因此,如何根据自身办学特色,结合当前的新形势,形成符合学校实际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升其运行实效,显得尤为重要。[1-3]

一、新时期地方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新要求

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新时代,质量已经成为人们倍加关注的问题。地方高校大多地处中小城市,区位劣势明显,在优秀生源、优质教学资源、就业市场的竞争等方面,都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这些因素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在“加快双一流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当下,地方高校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稳脚跟,谋求发展,就必须创“一流本科”,更加注重内涵建设,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013年以来,南华大学以教育部专业认证、审核评估为契机,建立了比较适合校情的自我监控与自我发展的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以开展多主体校内专业认证为抓手,持续改进内部质量监控体系;[4]积极探索以教学督导为主导的校内质量监控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督导在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积极作用。[5]2017年12月,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现场考察专家认为,南华大学形成了由目标决策系统、过程运行系统、条件保障系统和评估监控系统构成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体系运行基本有效。[6]继专业认证、卓越计划、审核评估后,教育部2017年推出了“新工科”计划,南华大学作为地方院校,积极响应和启动了新工科建设计划,“面向新经济的地方高校工科专业改造升级路径探索与实践”于2018年成功入选教育部部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018年,教育部以突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原则,出台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新时期高等教育的“新”内涵,对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在新标准新要求下,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于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作用,改进和完善学校现有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升监控体系运行的有效度,更好地保证教学质量,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地方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问题

地方高校尽管建立了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但实效性不强的问题仍然突出,需要认真面对、分析及解决。(一)监控主动性不强,主体责任不明。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教学质量监控运行机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主管教学的校级领导,由领导决定何时进行何种形式的教学质量检查,由教学督导团根据教学质量检查的要求进行检查。这种模式的弊端是,督导对人惰性的外在督、促、导的积极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监控主动性不强,广大师生的监控主体参与地位未能较好体现。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的主导作用和师生的主体参与地位,以解决地方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主体主动性不强的问题。(二)标准系统性不强。目前,部分高校尚未建立与教育部专业认证和审核评估新形势下相对应的、符合本校实际的、科学系统的教学质量标准,监控评估中人为因素较重,直接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需要完备质量监控标准的内容与程序规定,以解决地方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监控标准系统性不强的问题。(三)监控科学性不强。由于教学质量监控并没有成为教学管理部门的自觉意识与主动行动,监控方式多是零散化、碎片化的,监控对象不明确,监控阶段特点没有得到正视,少有体现以教学督导为主导的全员性、全方位与全过程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因此,要克服方式方法的零散性、碎片化,充分体现不同监控对象和不同监控阶段的特点,以解决地方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监控科学性不强的问题。(四)闭环功能不够,监控的有效性不强。大部分高校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模式,少有体现信息收集、分析、反馈、持续改进的闭环功能,这与新时期教育部专业认证和审核评估的持续改进理念不符。因此需要体现信息收集、分析、反馈、持续改进的闭环功能,提高结果运用刚性,以解决地方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监控有效性不强的问题。

三、地方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成效

针对上述问题,新形势下教育部专业认证和审核评估提出的“持续改进”为重要理念和重要环节,以南华大学为例,提出了地方高校本科教学“一主导三主体”持续改进的质量监控体系优化模式,以期提升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运行实效。即实行教学督导监控,以突出督导的主导作用;实行教师(同行专家、领导)教学信息监控,以突出教师的主体作用;实行学生教学信息监控,以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实行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学运行的监控,以突出监控信息的收集、分析、反馈和持续改进功能。(一)实践做法。1.督导团主导、三主体协同,增强质量监控主动性。制定本科教学督导工作条例,明确担当主导作用的校、院两级教学督导职责,明确领导、教师和学生在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中的职责,规定履行职责的方式、途径载体、频度数量和完成质量要求。校教务部成立教师教学信息监控专家组,由校教学督导员及同行专家组成,主要负责教师教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及向教务部反馈,以便持续改进。校教务部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设立学生信息中心,每个二级学院设一个学生信息站。信息中心主任及各学院信息站长由教务部从信息员聘任,主要负责教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向教务部反馈学生的合理意见。调整学校督导成员,成立校、院两级督导组织机构,建立两级督导工作机制,建立定量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督导工作制度和考核制度,建立校、院两级督导联动监控制度。2.两重点突出、十环节涵盖,增强质量监控系统性。根据教育部专业认证和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围绕学校办学定位和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以专业和课程建设为重点,以培养方案编制为统领,以质量管理为手段,形成了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培养方案编制、教学大纲编制、教材建设与选用、课堂教学与教案编写、实验教学、课程设计与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课程考核评价等10个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包含指标体系和实施办法,为教学质量监控提供内容依据和程序依据。3.两维度展开、九方法并举,增强质量监控科学性。“两维度”评估监控:过程质量和状态质量。以过程质量达成状态质量,以状态质量检验过程质量,实现相互促进。评估监控“九方法”:“三期”检查、专项检查、常规听课、特定听课、网上评教、二级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专业评估、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和系室评估。九种方法既有综合性又有专项性,既有阶段性又有总结性,既有固定性又有灵活性,实现教学质量监控方式多样化、方法立体化。4.五渠道反馈、三挂钩落实,增强质量监控有效性。教务部监控办汇集督导在教学评估、教学检查、课堂听课等监控过程中收集的质量信息,以及教师(同行专家、领导)及学生网上评教的结果,与督导共同分析,通过即时沟通、书面交流、教学信息网通报、教学院长例会报告、督导团(组)微信群和QQ群提示5种渠道进行反馈,并实行教学评估、教学检查、课堂听课结果与二级学院绩效考核、与教师职称晋升、与教师年度绩效考核三个挂钩,“硬化”监控结果运用,促进持续改进落实到位,增强督导机构的实质权威。(二)实践成效。1.质量意识明显增强。通过二级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专业评估、系室评估等专项教学评估,促进各学院在校内评估专家的指导下全面、系统总结本科教学工作的优势,查找不足,明确改进的方向,牢固树立人才培养质量是生命线的观念,形成全员重视和参与质量建设的良好氛围,形成“重规范、重改革、求精品、求卓越”的教育教学质量文化共同追求。2.教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通过网上评教、教学检查等监控手段,一方面有效促进了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为教学过程管理规范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根据教学督导日常听课、巡查以及学生教学信息员的反馈,教学设施和环境得到及时维修与改善。3.教学秩序更加规范。通过“三期”教学检查、专项教学检查的监控手段,全校师生自觉遵守学校各项管理制度,自觉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有效保证各教学环节的顺利实施。4.教学质量稳定优良。通过校内教学评估、教学检查等质量监控工作,教师教学能力得到巩固提升,教学行为更加规范,课程教学质量稳定优良,在2015-2018年3个学年度的学生评教、同行评教和领导评教中,优秀率和良好率稳定在98%-99%。5.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明显提升。2015-2019年,在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和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中有60多位教师获奖。教师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提升,直接受益学生超过5万。

参考文献:

[1]潘晓卉,郑家茂.构建科学高效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05(1).

[2]王海刚.地方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优化[J].中国轻工业教育,2015(5).

[3]程鹏,陈溪辉,陈坚祯,邹飞,张凌宇,向卓.地方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优化与实践[J].亚太教育,2016(3).

[4]朱惠延,詹晶.开展多主体校内专业认证,持续改进内部质量监控体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6).

[5]朱惠延,杨勇,张新华,龙双涟.教学督导在专业认证持续改进质量监控中的作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

南华大学范文篇4

该教学模式强调刺激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情感,并不是像以往那样将教师的感受给予学生,或者用教师的感官替代学生的感官感知世界,从而让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做到“自在具足”,在作品中达到“心意呈现”。

二、感官式教学模式的构建理念

环境设计专业包括室内设计和室外环境景观设计两个方面。环境设计以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为核心,协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旨在创造一个舒适宜人的环境空间。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多是艺术特长生,对事物的认识偏向感性,对生活以及周边事物的观察细致入微,但是往往难以将感性认识转化为图示语言并在作品中达到“心意呈现”。这就导致了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缺失设计思维,使设计沦为制图。感官式教学模式的设计理念如下:

1.激发学生的感官,促使其发现生活中的美以往的教育模式是由教师告知学生生活中的美,而并非学生凭借自己的感官挖掘周边事物的美,这样就导致学生欠缺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过程中缺乏设计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激发学生的感官感受,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其深入挖掘生活中的细节,寻找并记录生活中的设计元素。

2.将现实美提升为艺术美,并应用于环境设计中环境设计专业感官式教学要求学生将生活中的设计元素高度提炼为设计艺术语言,结合空间中的各个要素,正确运用于环境设计中。

三、感官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1.功能构建

笔者针对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提出感官式教学模式改革。感官式教学以“两点一线”为模式,充分利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活动轨迹,即从一个空间到另一空间的过程,使其通过感官捕捉周围的事物从而产生情感碰撞。这个过程可以是学生早晨起来去教室上课,也可以是从教室去食堂吃饭。在该运动过程中,学生运用自己的双眼发掘有意义或者有趣的事物,并用摄影、文字的形式将其记录下来,再通过艺术加工以图示语言表达出来,并在之后的设计过程中进行应用,转化成设计语言。该教学模式的功能构建如图1。

2.教学实践

以某教学楼前铺装改造为例,设计要求紧扣校园文化主题,注重图案化的表达,凸显设计的内涵。图2为学生作业。第一,“两点一线”的选择。任选“两点”,以清晨从宿舍来教室上课为例,学生由寝室途径梧桐林荫道至第一教学楼,观测对象可为其中任一环节中的物质。《诗经》中有“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凤栖梧桐”能很好地表达校园主题文化。因此,将观察对象设定为校园中的梧桐林荫道,可深入挖掘可用元素。第二,感官的开发。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进而激发其设计的灵感和冲动。学生采用速写或者拍照、文字描述等方式记录,应以多维度的视角观察,并注意照片或速写的构成形式。第三,艺术提炼。将记录的照片或速写加以提炼、概括,以艺术的形式,结合绘画的语言加以表达。第四,设计与应用。将提取的元素以图示的语言表达,并转化成空间要素,与人和环境产生关系。此外,学生还应该结合功能的特点对空间进行设计,考虑空间的情感氛围,明确掌握各种形态对人情感的影响,从而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四、感官式教学模式下的设计评判

设计思想是评价设计作品的重要标准,设计思想对于设计作品而言就如同血液之于人体。无论效果图如何漂亮,设计思想始终是场地的气质所在。优秀的设计不但有良好的效果图表现,而且具有灵魂,这个灵魂的阐述就是“心意呈现”。而设计思想就是设计空间的“心意”,它要求设计者“自在具足”,用心感触世界,发现场地中一切可以挖掘的元素,并以艺术图示语言的形式展示出来,与场地产生共鸣,让人觉得感动。因此,评价设计作品不能单纯看物质层面,更重要的是心理层面,即能否做到“心意呈现”。

真正的教育并不是给予或者填鸭,而是引导和启发学生开发自己潜在的智慧。这种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的过程就是“自在具足,开发感官”的过程。“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设计亦如此。这就意味着学习动机的触发点发生了变化,教学成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了。基金项目:南华大学船山学院高等教育研究与改革课题(2016CY005):南华大学独立学院设计艺术类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研究;南华大学船山学院高等教育研究与改革课题(2016CY007):关于交通工具设计课程的教学方式研讨——如何合理分配和进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作者:陈坚 李涛 王宽 单位:南华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涛,王宽,廖建军.企业信息反馈与风景园林专业教学适应机制构建研究.美术教育研究,2016(10).

[2]王宽,李涛,陈祖展.“拆分与整合”——环境设计专业多模块式教学研究.美术教育研究,2016(9).

南华大学范文篇5

根据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南华大学该专业的办学特色,从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本着“真题真做,环环相扣”的教学思路,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掌握核工程计算设计与核仪器研制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深化,综合设计能力全面提升。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学会常用环境放射性测量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并通过严格的科学训练和工程设计实践,树立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生产观点、经济观点、全面观点及团结协作的精神。结合该校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多年课程设计经验,构建一个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并编写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书一份。

2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内容

为了完成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目标,具体改革内容如图1所示,调查分析国内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设计的现状,结合该校的实际情况明确课程设计改革实践的方向和重点;在已有核工程与核技术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的基础上,开展包括硬件条件、软件设施、师资队伍在内的课程设计实践基地建设,及包括课程设计内容形式多样化和基于项目实践的教学方式改革等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编写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书一份;最终构建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体系。

2.1课程设计实践基地建设

南华大学核工程与核技术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包括专业基础和应用实验室,其中专业基础实验室包括核电子学、核辐射探测、放射化学实验室,应用实验室包括核技术及应用、核仿真、辐射剂量实验室。示范中心实践教学特色鲜明,具备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核技术及应用博士点、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已有核工程与核技术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的基础上,开展包括硬件条件、软件设施、师资队伍在内的课程设计实践基地建设。(1)软、硬件条件建设。2014年8月,该校核能与核技术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成为南华大学首个获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可推动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南华大学核类及相关专业课程设计教学科研水平,增强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进程。2014年12月,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之核能与核技术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入选为2014年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将建成基于实验室局域网的虚拟仿真实验课程体系,基于校园网环境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以及基于Internet网环境的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完善已有虚拟仿真课程设计课程及项目,达到能在实验室局域网条件下满足专业课程设计教学要求,实现核能工程、核技术应用类虚拟仿真软件与云平台的有机结合,为将来该校以及其他高校核类及相关专业虚拟仿真课程设计教学起到示范和共享作用。软件设施方面,已经具备课程设计相关Multisim、Proteus、Protel、Labview、Mcnp、Root、Matlab等软件。同时一方面将NJOY、CITATION、SCALE、DRAGON等核能与核技术工程方面的专业软件用于课程设计教学,让学生掌握最为实用的科研程序;另一方面又自主开发基于三角剖分的二维特征线程序TSMOC,可求解次临界系统高次Alpha本征函值HARMONY程序,可用于百万居里级大型钴源辐照装置快速优化排源程序SPA等软件系统。实现了课程设计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达到了科教相长的有益互补。(2)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以引进、自培、在职进修方式提升师资队伍学历水平,并聘请国内著名核科学与技术专家为中心兼职教授。一方面每年新进博士、博士后等人才;另一方面,学院与核工业相关单位展开密切合作,如与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下设的国核大学签订了长期人才合作协议,定期委派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和交流;鼓励年轻教师读博、出国深造、外出进修学习及参加学术会议;学院领导班子积极联系资深院士、研究员等来该校进行学术讲座与交流;同时鼓励教师写好中长期发展计划,提供良好的科研和教学平台;并结合实际,认真抓好德、能、勤、绩全面考核,考核结果与岗位津贴、职称评定、评先评优挂钩。

2.2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1)课程设计内容形式多样化。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设计内容形式多样化。如基于Multisim/Proteus的核仪器电子学仿真,基于Protel的核仪器PCB制作、LabVIEW虚拟仪器设计、蒙特卡罗软件仿真计算,基于ROOT的数据分析与模拟计算、Matlab软件反应堆控制仿真、x射线产生截面计算与穆斯堡尔谱分析等。(2)基于项目实践的教学方式。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引入基于项目实践的教学方式,作为课堂教学与实验的有机补充。通过引入基于项目实践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基于项目实践的教学方式研究,确定不同课程设计内容的具体项目,如核仪器电子学仿真与制作,可选项目基于Multisim的电压前置放大器仿真与设计,基于Protel的单道脉冲幅度分析器制作,基于Proteus的定标器仿真等;蒙特卡罗软件仿真计算,可选项目基于Mcnp的反应堆堆芯模拟,基于Mcnp的NaI探测器探测效率计算等。

3课程设计教材编定

参考其他相近工科专业比较成熟的课程设计指导教材(如电子技术、单片机课程设计指导书),根据课程设计过程基于项目实践的教学方式,采用不同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分章编写的方法,结合教师、学生对课程设计的反馈意见,经过“分工、整合、修正”一系列步骤,编写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设计教材一套。结合课程设计老师的教学经历和模式,目前《“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指导书》初版已经出炉,下设“基于Multisim的电路仿真”、“基于Proteus核仪器设计与仿真”、“基于ROOT的数据分析与模拟计算”、“基于MATLAB的核信号处理与仿真”、“穆斯堡尔谱拟合程序MSU8.EXE的应用”、“X射线产生截面的计算”、“压水堆单通道热工水力程序开发”、“基于MCNP的辐射屏蔽仿真与计算”、“基于MCNP的压水堆删元、组建、堆芯的中子学参数计算”九个章节。课程设计教材的编订,使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动手实践及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是对教学内容做一定的扩充,要求掌握MCNP、MATLAB、Multisim、Proteus等工具软件的使用,提高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编写应用程序的能力。

4结语

南华大学范文篇6

一、大学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时代背景

(一)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时代需要。2016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式颁布,共分为创新发展战略、构建发展新体制、提升全民教育和健康水平、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等20个篇章,其中第六十章第七条明确指出“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培育青少年体育爱好和运动技能,推广普及足球、篮球、排球、冰雪等运动,完善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体系”[2]。从《纲要》的表述可以看出,健康中国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体现了国家意志,同时对学校体育的开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而且还要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几方面缺一不可。但目前我国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似乎没有达到或完全达到这种要求。因此,必须对现有不合理或落后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为实现“健康中国”的战略梦想做出应有的贡献。(二)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5)》指出,近年来中学生体质水平呈现止跌回升的趋势,而大学生在各项身体素质测试中仍处于较低水平,同一项目的测试成绩往往还不如中学生。另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也即大学生正是心理问题多发的群体。近年来,大学生因遭受挫折而自杀的事件时有发生,这应引起高度关注。在社会适应方面,由于独生子女受到家庭成员的溺爱,任性、自私、霸道、脆弱等人格问题较为突出,这也导致了在人际交往、为人处世等方面表现差强人意。因此,如何利用好体育锻炼平台来改善目前我国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问题,让他们更好地发展,是一个重要课题。(三)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当下,西方社会思潮的涌进、市场经济的逐利思想等对我国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着错综复杂的影响。与“90前”相比,“90后”的学生群体更有个性、更有思想、更善于接受新鲜事物[3]。传统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攀岩、轮滑、网球、高尔夫、跆拳道等新兴体育项目受到很多学生的欢迎。因此,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设置也应以人为本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减少或淘汰那些学生不太喜欢的项目,尽量开设一些新兴体育项目,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

二、大学公共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体育课程建设缺乏动力,项目设置与资源开发不合理。虽然在体育教学领域中“重竞技、轻体育”的做法遭到不断批评,但受教育理念、师资力量及场地器材等条件的制约,目前我国大学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与体系构建还是以竞技运动为主,带有明显的竞技化色彩。由于绝大多数学生从小学开始就接触这些传统体育项目,到大学来还是学习相同的内容,有一种“吃剩饭”的感觉,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当然,课程建设也会存在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对资源的过度开发。比如,部分学校设置了类、钓鱼、拓展训练(益智类的团队项目)等,这样的课程无法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质健康水平的目的,也不能实现新《纲要》五个领域目标[4]。还有的学校为了突出改革的效果,自行开发了一些校本课程,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些项目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就直接进入课堂,对学生身心健康的促进效果值得商榷。(二)体育教师身体化形态文化资本有限,教学有效性与创造性发挥不足。体育教师文化资本的获得与积累主要取决于所拥有的身体化形态文化资本。身体化形态文化资本通常是指体育教师通过家庭及学校体育教育获得,并内嵌于身体和精神的师德修养、知识结构、体育教育教学能力、体育竞赛和裁判能力、人文素养等文化产物。现阶段,社会认识对高校教师的要求,不仅仅是要传授原有的知识,更要创新知识。因此,高校体育教师不但要做好“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榜样”两个角色,更要做引导者、反思者、研究者和集体的领导者。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但是单就体育学科而言,教师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况。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近年来,随着我国学历教育的普及,高校教师的学历层次和综合素质普遍有所提高,但从整体上来说还有所欠缺。周建华(2015年)选取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等20所高校为研究对象,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的情况做了专项调查,结果显示:职称结构与年龄结构趋于合理,学历结构相对偏低;大部分高校学缘结构单一,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近亲性;20所高校中担任一门、两门、三门及以上课程教学的教师,分别占总人数的50.1%、35.6%、14.3%[5],这说明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万海波的一项研究认为,体育教师教学“疾病”主要有:教学失范、教学偏见、教学惩罚和教学阻隔,表现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言行不规范,自我要求不严格,教学组织与管理缺乏严格与严谨;由于教师个人主观偏见,情感的偏差而在教学上有失客观和公正;运用不恰当语言或行动对学生进行管教,造成学生身体或心理伤害;教师与学生缺乏有效沟通和交流,在学生心理和情感上产生教学阻隔。

三、南华大学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南华大学范文篇7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南华大学医学专科部2005级护理专业学生,共209人。

1.2方法

1.2.1分组

采用实验性研究方法将209名护生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100人,对照组109人,分别采用临床型创新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1.2.2研究场所

实验组及对照组实践性教学环节均在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和南华大学医学专科部内进行。

1.2.3教学实施方法

1.2.3.1实验组采用创新教学方法

将实验组100人分成15个小组,每组6人或7人,每组设小组长1名。在不影响学校课堂教学的前提下,从第1学年第2学期开始,有计划地组织临床实践。第1学年,每周8个学时分4次,即2个上午(07:00~09:00)和2个下午(16:30~18:30)分组到医院各临床科室在临床老师的指导下为病人做义工服务。第2学年,每周12个学时分3次即2个上午(08:00~12:00)和1个下午(14:00~18:00)分组到医院各临床科室见习。设总见习指导老师1名,对整个见习情况进行指导、督促与评价。见习期间以观摩为主,可在带教老师和临床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健康教育,学习与病人进行沟通,从事一般的基础护理工作,如晨晚间护理、生活护理等。理论课程见习、操作等教学,要求各临床科室见习指导老师结合学生正在学习的课程及专科特点,每周集中讲授1学时。第3学年,按原计划进行临床实习10个月。

1.2.3.2对照组教学方法

按传统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即第1学年全为理论教学,在第2学年仍坚持以理论课为主,基本技能模拟训练,按教学大纲进行临床见习。第3学年进行临床实习10个月。

1.2.4评价方法

1.2.4.1理论知识评价理论考试均在课程学习结束后采用同一试卷,同时进行考试。全部临床课程学习完毕后,对两组护生临床课程成绩进行统计。

1.2.4.2操作技能评价

在第6学期末(临床实习完成后)进行,成立人员固定的考核小组,采用单盲法,即考核组成员不清楚哪些学生属于实验组或对照组,用随机化方法抽取考核项目,进行考核。

1.2.4.3综合能力评价

采用自制的学生综合能力评价表,内容包括评判性思维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动手能力及创造能力、评估及观察能力、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基础知识过硬、对护理专业的认知度等8个方面,每项设优、良、中、差4个等级。表格由临床科室带教老师在学生结束实习时填写。为了打消临床带教老师的顾虑,如实评价护生的实际能力,表格填写后不与学生见面。

1.2.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两组护生操作技能与理论考试成绩比较(见表1)

3讨论

3.1紧密结合临床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理教学效果

紧密结合临床的教学模式通过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不断循环,使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学得更好、知识点掌握得更牢。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组护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技能考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2紧密结合临床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护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南华大学范文篇8

关键词:麻醉护理专业;线上教学;多元化教学

麻醉护理是一门麻醉学和护理学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近几年得到了迅猛发展,并逐渐成为临床麻醉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1]。我校麻醉护理专业自开设以来,努力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秉承“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逐渐形成了案例式、开放式、启发式和研讨式多模式麻醉护理教学体系。2020年初受疫情影响,学校各种线下教学活动无法顺利开展,护生亦无法进入医院实地学习;加之以往的临床教学多采用传统讲授法,单纯灌输知识,给护生的学习带来了困难。近年来由于“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各种线上教学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临床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2]。线上教学是指基于互联网开展的有组织、有计划、较为系统的教育教学活动,是能够随时随地进行的一种教学方式[3]。为响应国家“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我校麻醉护理专业首次尝试开展远程线上教学,并融入问题导向式、情景案例式及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等多元化教学理念。研究结果表明,多元化线上教学可满足麻醉护理教学需求,教学效果较为理想,能提高护生的综合考试成绩与教学满意度,但仍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有待改进。现将疫情下多元化线上教学模式在麻醉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报告如下。

1对象

选择我校护理学院2017级麻醉护理专业31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均于2020年1—4月参加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负责的线上学习。其中男生11名,女生20名,平均年龄24岁。所有信息收集均在被调查者知情同意后完成。

2方法

2.1教学组织与实施

2.1.1线上教学形式线上理论授课选择流畅度较好的腾讯会议、微信、QQ等平台,采取PPT授课、线上教学查房、在线会议、在线Workshop讨论课、课后网络理论知识测评等方式。实践教学则通过教师自录视频进行临床操作教学,或通过网络直播进行实景操作演示。2.1.2线上教学方法在线上教学中融入多元化教学方法,依据课程内容的不同运用合适的带教方法,包括问题导向式教学、情景案例式教学及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等。授课前2~3天,授课教师将病例资料与问题及护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发送至微信群或QQ群,护生在线下通过查阅资料和分组练习等形式展开讨论,授课时进行实时在线互动,促使护生理解并掌握重点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锻炼临床思维能力。2.1.3线上教学步骤教师运用网络教学平台,将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建立麻醉护理多元化线上教学模式。具体实施步骤如下。课前:(1)教师通过多次模拟课堂,熟悉线上教学软件的各项功能,能应对网络卡顿、掉线等突发状况。(2)收集并整合相关慕课、微课和网络资源,拓展课程内容。(3)通过QQ群课前3天推送授课目标、相关导学课件、操作视频及直播链接,让护生提前熟悉课件、视频,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自学。(4)课前1周典型病例,要求护生线下分组讨论并查阅文献,根据病例内容总结麻醉前准备、麻醉方式、麻醉复苏等注意事项。护生在课前1天提交讨论结果,教师总结护生预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问并在平台上给予解答。课中:(1)教师和护生按时登录班级QQ群参加线上教学,采用“设问—讨论—总结”三段式教学方法,以围绕课程相关的一组问题为引导,抛出教师预先准备的能启发护生思维的有趣问题,组织护生讨论交流,各小组之间互评,最后教师总结评价。(2)注重答疑和提问相结合的线上互动:教师随时进行课堂提问测验,全程参与护生的讨论,并及时给予护生肯定、纠偏和引导,更进一步促进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3)融入思政元素:将疫情防控作为立德树人和职业素养教育的素材,树立逆行医者的榜样,唤起护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利用云端课堂展开思政案例教学,如将疫情防控场景与机械通气、气管插管知识相结合,在线直播穿脱医疗防护服等,加强对疫情防控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课后:(1)通过问卷星平台与本节课所学内容相关的课后习题,要求护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将习题正确率作为成绩评定的一部分。(2)讲课结束后通过微信群或QQ群进行课后讨论和答疑,检验护生每次课程的学习效果。(3)要求护生将操作流程通过视频等方式记录并提交给教师,由教师进行评价。

2.2评价方法

在线上教学结束后,科室教师通过问卷星网络平台向护生发送试卷进行线上理论考试,操作考试要求护生通过录制视频方式提交给教师,由教师评估。使用问卷星平台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了解护生对多元化线上教学的满意度与反馈意见。问卷内容包括护生对线上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反馈意见。评价指标主要分为9个项目,每个项目分为非常好、较好、一般、较差及非常差5个等级[4]。教学反馈包含护生对疫情期间线上实习必要性的认同以及对教师教学方法、教学资料和科室带教质量的满意度等8个项目,每个项目分为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4个层次[5]。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

3结果

3.1考试成绩

线上理论考试:护生平均成绩为(83.65±6.24)分,最低分75分,其中70~<80分4人(占12.90%),80~<90分20人(占64.52%),90~100分7人(占22.58%),提示护生普遍对理论知识掌握较好。技能考试:平均成绩为(88.45±3.54)分,得分均在85分及以上,其中85~<90分22人(占70.97%),90~100分9人(占29.04%),提示护生操作技能也较为熟练规范。

3.2护生对线上教学效果的评价

共发放调查问卷31份,回收有效问卷31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0%。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护生认可多元化线上教学,认为该模式能提高综合学习能力。具体而言,83.87%的护生认为线上教学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全面掌握知识能力;80.65%的护生认为线上教学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77.42%的护生认为线上教学能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74.19%的护生认为线上教学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临床思维能力与和应变能力(见表1)。

3.3线上教学反馈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6.77%的护生认为疫情期间开展线上教学是必要的,教师有提供多种形式的在线学习资料(如课件、视频、试题等);93.55%的护生认为在线教学过程中考核与作业设置合理,教师有提供师生沟通及答疑的明确途径并及时回应;90.32%的护生认为在线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某些具体问题展开互动与讨论,同时对科室带教表示满意;87.10%的护生认为通过预习、复习可以跟上在线教学的进度;70.97%的护生对在线技能培训效果表示满意(见表2)。

4讨论

4.1多元化线上教学提高了护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此次回顾性调查发现,多元化线上教学总体上满足了疫情期间麻醉护理教学要求,应用效果较为显著,有助于护生掌握麻醉护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保证学习效果,这与孙璐莹[6]、陈庆红[7]等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理论考试成绩护生均在75分及以上,这可能与本次线上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将课前预习、课中答疑和课后作业3个环节紧密结合有关。课前带教教师预先教学目标、典型病例、视频资料,极大地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课中教师对问题、案例进行设计,引导护生分组讨论;课后通过随堂练习巩固所学重点知识,同时教师收集反馈意见进一步改进线上教学方法。此外,护生操作考试成绩亦较好,提示多元化线上教学可辅助护生技能操作方面的训练。究其原因,可能与护生课前视频预习、线下反复观看操作视频及强化演练有关,提示多元化线上教学适用于网络环境下的操作技能训练。

4.2多元化线上教学获得护生的普遍认可

教学满意度反馈结果显示,护生对多元化线上教学模式评价良好,对线上教学的必要性普遍认同,对教学方法、教学资料及带教质量满意度较高,这些均表明多元化线上教学模式在麻醉护理教学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线上教学主要利用云端教学平台,不受时间、空间及病人限制,通过问题引入、情景案例导入及丰富的课堂互动讨论等环节,激发了护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护生更愿意与教师互动交流。多元化线上教学模式拉近了教师与护生之间的距离,避免了面对面交流的尴尬和拘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向互动更为频繁和自然,大大提高了护生的学习兴趣及对线上教学的满意度。

4.3不足和改进

此次线上教学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无法完全替代传统线下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待探讨和改进。第一,护生对线上操作技能培训的满意度有待进一步提高,这可能是线上教学缺乏在真实情境下的麻醉护理实操练习,不利于护生临床技能的提高,因此只能作为临床实习的补充,不能完全替代线下实习,可在后期加强线下操作技能和床旁真实病例教学。第二,线上学习资源良莠不齐,没有统一、权威的规范和标准,甚至存在一些漏洞和缺陷,可在今后慕课、微课的制作中加以改进。第三,线上教学平台和方法多且复杂,对教师的要求较高,仍需加强对带教教师的培训。可通过成立教学工作坊、组织教学研讨会及实施翻转课堂,进行雨课堂、毕博平台与智慧课堂等新型线上教学工具的实操演练,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整体带教水平。第四,线上教学使得师生之间缺乏面对面交流,不能很好地实施合作探究,另外对自律能力差的护生来说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等,这些不足均需要面对面的线下教学来弥补。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今天,可继续探索多元化线上教学在麻醉护理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整合现有网络资源,优化与开发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多元互动的翻转课堂,最终实施“以护生为中心”的在线教学。同时创新线下教学方式,完善线上理论授课、线下实操练习的授课模式,将两者的优势相结合,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8],进一步提高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韩文军,王树欣,邓小明.新形势下中国特色麻醉科护理队伍建设与管理的意见[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0,41(5):541-544.

[2]邓宇,伍筱梅,李新春,等.“互联网+教育”信息化促进高等医学教育公平及均衡化[J].继续医学教育,2020,34(3):48-50.

[3]杨敏,杨丹阳,古仕明.浅析线上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5):3-5.

[4]陶子荣,汤寅滢,赵明宇,等.疫情下妇产科护理临床实习中的线上教学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0,19(6):705-710.

[5]朱小燕,郭曲练,黄长盛.疫情下麻醉学专业线上实习情景案例式教学的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0,19(6):711-714.

[6]孙璐莹,张转运.PBL联合在线教学在麻醉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0,19(6):715-719.

[7]陈庆红,谭芳,胡少飞,等.多模式教学方法在早期接触麻醉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26(8):175-177.

南华大学范文篇9

关键词:临床情景教学法;教学模型;妇产科

临床技能妇产科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其在新时期对医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学生的综合素质及临床技能上要能够很好地满足当前的临床医学发展需求。评价医学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因此在开展医学生临床教学时,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就是妇产科临床技能教学。临床技能训练要经过模仿、操作、精准性、多种操作的协调,到操作的自然化这样一种递进的过程。而上述每一步都离不开操作的对象。理论上最好的学习对象是病人或真实的人体。随着时代的发展,医学模式也在不断更新,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所以医学生在患者身上学习及演练所暴露出来的困难与弊端也越来越多。这使得医学生在患者身上操作的机会越来越少。针对这一现象,使用教学模型就成为必然之选。它在不接触患者的情况下,能为实习医生提供更多的操练机会,以提高其临床实践水平。在实际开展临床教学时,即便是有完整的教学模型,若是缺乏合理的临床实践教学方案,技能训练仅仅是通过教学模型来开展,很容易导致学生对诊疗思维的忽视,难以将所学知识运用至临床实践当中。英国语言学家在上世纪30至60年代提出了情景教学,其主要内容为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生动场景的创建来为学生展示相应的具体形象,以便于学生能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学生则能够通过对形象的感知来不断积累临床知识。通过对其概述可以看出情景教学模式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提升其主管能共性,以便于其能够很好地理解多学知识,并最大限度地积累经验,相对于传统的枯燥的教学模式,借助于情景教学,能够很好地提升教学方法的丰富性及教学内容的生动性。自20世纪90年代起,模拟医学教学逐渐兴起,并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及评估手段,其具有一个明显的优势就是能够对真实的临床医疗过程、场景进行仿真模拟。这对于学生临床技能的训练大有益处,既能够使学生得到较为真实的技能体验,还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保证患者群体的安全,能够很好地规避医学伦理上的矛盾冲突。故而,世界各国的医学院校近年来均纷纷建立了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在培训中心,我们将教学模型与临床情景教学法有机结合可以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及操作技能。本课题组在南华大学第二临床学院2013级5年制临床专业的学生在妇产科实习期间,在临床技能中心将临床情景教学与教学模型结合的方法应用于妇产科临床技能培训中,实现临床技能培训的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我校医学实习生的临床操作技能与临床思维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并能够为高等医学院校外科实践教学研究以及其他相关生命科学课程校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以南华大学第二临床学院2013级5年制临床专业2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学生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0名,由本课题组经过统一培训的教师带教。(二)研究方法。1.教学模型的准备:(1)产科检查模型:用于产妇的四部触诊、骨盆外测量、胎心听诊、胎心监护的检查;(2)孕产妇分娩急救演练模型:用于分娩教学,难产及急救训练;(3)妇科检查模型:用于妇科检查及妇科生殖细胞学、分泌物等检查;(4)妇科诊刮模型:用于妇科诊刮操作;(5)后穹窿穿刺模型:用于妇科后穹窿穿刺操作;(6)计划生育模型:用于上环、下环操作。2.操作过程:对照组依据我院编写的《南华大学临床技能自主学习教程》中的操作规程,由1名主治医师通过教学录像、PPT等多媒体向学生讲授项目的操作要点、方法、注意事项,并在教学模型上进行操作演示,无情景教学,这个过程需要0.5-1h;之后实习医生独立在教学模型上模拟训练,这个过程需要2-3h。实验组分5阶段进行:给出简单的题干,由教师扮演患者,学生完成病史采集;学生在教学模型上进行相关的体格检查并提出需要完善的辅助检查;教师给出相关辅助检查的结果;学生提出需要进行操作的项目,并向由教师扮演的患者进行操作前的知情告知,签署同意书;学生在教学模型上给出正确的操作并给出诊断,操作完成后再次与患者的沟通,交代注意事项;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培训内容包含12个模块,每个模块训练1天,每周3个模块。详见附表1。(三)评估方法。每项技能训练结束后,依据评估实习医生妇产科基本技能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包含有病史询问15分、体查15分、诊疗思维(提出需要进行的辅助检查10分、诊断10分)、需要进行的诊疗操作40分、人文关怀10分,由教师分别对两组评分(百分制)。在所有培训工作均顺利完成之后,通过问卷调查及座谈的方式来对实验组学生关于临床情景教学与教学模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提出看法及意见。(四)统计相关数据的处理以SPSS17.0来开展,计量资料及均数来表示,实施t检验,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则以P<0.05来进行表示。

二、研究结果

(一)两组学生操作考核成绩。考核总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在病史询问、诊疗思维、诊疗操作、人文关怀总分的平均值比对照组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体格检查环节组间比较没有明显差异。详见附表2。(二)学生反馈。95%以上的实验组学生对临床情景教学与教学模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表示支持,认为该种教学方法在提高自己的技能操作能力的基础上,更大的能提升自己的临床思维能力及人文关怀精神,把操作与疾病更好的连接,对一个疾病有了系统的认识,更加贴近对一个临床医生的全面培养。三、讨论作为一门技术性及实践性都极强的学科,其对于医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及临床实践技能都有非常高的奥秋,所以说医学生成长为合格的现代化临床医师的前提条件是具备基本的临床技能。为了能够达到这一条件,当前很多医学院校都加大了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建设力度,促进医学生临床技能培训熟练度的提升[1]。教师讲解,并在教学模型进行教学操作演示,然后由学生在教学模型上反复练习,直到操作规范、熟练。教学过程中借助于教学模型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临床技能模拟训练的平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临床教学时患者不配合教学、学生独立操作机会少、患者资源相对不足等缺陷[2]。从本实验中可以看出单纯使用教学模型进行练习的对照组在体格检查上是无差异性,也充分显示出利用模型可以完成操作的熟练度训练,但是单纯进行临床技能的训练很容易出现临床与操作脱节。从本课题实验研究中也发现,学生单纯使用教学模型进行训练,他们的操作具有统一性,但是语言也十分单一,动作机械,把模型单纯当做模型,缺乏人文关怀,缺乏整体的临床思维能力。JohnDewey在1938年提出了情景模拟教学的教学理念,并在后续相关学者的研究中得到了完善,当前情景模拟教学主要是通过某种情景或者是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性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其创造性与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的提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3]。本课题把情景教学法纳入到妇产科技能培训中,让教师与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尽最大可能对临床真实场景进行模拟、还原,以便于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对临床情景的还原,学生对疾病的诊疗思维更清晰,操作更为规范,大大提高了医患沟通的能力及人文关怀,使其进入临床工作后能很快适应临床的需要[4]。

本课题的研究结果也显示实验组学生病史询问、诊疗思维、诊疗操作、人文关怀及总分平均得分均与高于对照组学生,充分将临床情景教学与教学模型相结合,通过对临床病例的模拟重现,在临床技能训练的同时将临床与实践相结合,这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是非常有利的,也有利于学生临床思维缜密性及逻辑性的提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创造型、实用型的高级医学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将临床情景教学与已有的教学模型相结合应用于临床技能培训当中,既能够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应变能力、决策能力,又能够降低医疗风险,减少医患纠纷,从而能更好地培养高水平应用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焕英,张军,李培璟.妇产科临床技能教学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3(1):172.

[2]唐家荣,,林立,左鹏,徐昶,王炎,汪涛,王坚苗,简翔.SimMan模拟人在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内科临床技能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2012(8):844.

[3]晋柏,孙国栋,钱怡,汤娟娟,孙丽洲.教学模具联合情景教学法在妇产科临床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6):98.

南华大学范文篇10

[关键词]预防医学;放射生物学;课程认知度;教学满意度;教学改革

放射生物学主要研究放射线对生物体的作用,观察不同性质的射线照射后的各种生物效应以及不同内外因素对生物效应的影响[1]。学生学好放射生物学课程(下文也称“本课程”)有利于其日后做好预防医学工作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核灾害、核事故和辐射事故等的应急处理,以及对周围环境辐射安全的检测、辐射风险评估的工作。由于课程开设时间较短,其教学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这门课程目前国内外仍沿用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1]。为了解预防医学专业(下文也称“本专业”)放射生物学课程教学现状,为本课程在其他专业或院校的开展和改革提供依据,我们对本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其对本专业、本课程的认知情况以及对本课程的教学满意度。

一、研究对象与调查方法

(一)研究对象。我们选择了南华大学预防医学专业2017级、2016级、2015级3个年级(下文分别简称为17级、16级、15级)的学生作为调查研究对象进行比较。当时,17级学生刚刚完成放射生物学课程的理论学习,16级学生在上个学期完成了本课程的学习,而15级学生已完成专业课的学习即将进入实习阶段。本调查共发放并回收问卷394份,其中,17级119份,16级202份,15级73份。(二)调查方法。参考相关文献设计“放射生物学调查问卷”[2-3],了解学生对预防医学专业相关课程的认知情况、对专业课程的认知情况及其对教学满意度、教学设置和教学方式的相关评价,按年级回收问卷后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先用Epidata3.1双轨录入数据,再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χ2检验与秩和检验。Ρ<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二、研究结果

(一)学生对预防医学专业的认知情况与态度。调查结果表明,252人(64.0%)认为自己毕业以后肯定从事跟预防医学有关的工作,有265人(67.3%)表示了解预防医学专业的工作内容,有221人(56.1%)表示喜欢预防医学专业。(二)学学生对放射生物学课程的认知情况。根据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课程安排,放射生物学的本科课程开设于第四学期,与辐射防护基础同时开课。73人(18.5%)认为本专业非常有必要开设放射生物学课程,235人(59.6%)认为本专业有必要开设本课程。经秩和检验,3个年级对本课程开设情况认知度有明显的差异(χ2=14.255,Ρ=0.001),见表1。10.4%(41人)的学生对放射生物学非常感兴趣,31.5%(124人)的学生比较感兴趣,47.0%(185人)的学生表示兴趣一般,11.2%(44人)的学生对本课程不感兴趣。3个年级对课程的兴趣大小有明显差异(χ2=13.585,Ρ=0.001),见表2。调查结果显示,21.8%(86人)的学生表示熟悉本课程的内容,超过一半的学生(251人,占63.7%)认为自己对本课程的知识掌握一般,14.5%(57人)的学生表示不熟悉本课程的内容。相关数据分析表明,学生对放射生物学课程兴趣大小与其课程熟悉度呈正相关(χ2=101.429,Ρ<0.001)。学生对“电离辐射对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作用”“电离辐射对造血系统的作用”“电离辐射对免疫系统的作用”这个章节的重要性认知度较高(χ2=30.100,Ρ=0.001)。其中,17级学生对“电离辐射生物剂量计”这一章的认知度要明显高于16级、15级的学生(χ2=11.465,Ρ=0.003),见表3。对本课程实验课开设的必要性调查结果显示,67人(17.0%)认为本课程非常有必要开设实验课,196人(49.7%)认为有必要开设实验课,91人(23.1%)表示不清楚开设实验课的必要性,仅40人(10.2%)表示没有必要开设实验课,3个年级对本课程开设实验课必要性认知程度有明显差异(χ2=18.950,Ρ<0.004),见表4。学生对于电离辐射致染色体畸变观察和电离辐射对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这两个实验较感兴趣,而对放射生物学实验基本知识与技术和电离辐射对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率的影响这两个实验感兴趣程度相对较低(χ2=44.624,Ρ<0.001)。17级学生对电离辐射致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测定的兴趣明显大于15级、16级的学生(χ2=7.731,Ρ=0.021),见表5。(三)学生对放射生物学课程的评价与建议。对于课时设置,204人(51.8%)认为放射生物学课程各章节的课时安排合理,164人(41.6%)表示其课时安排合理性一般。部分学生提出课时安排应与课本内容相符合,适当增加课时和实验课,给重要内容安排更多的课时等。本课程采用笔试和平时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二者的比例为7∶3。236人(59.9%)对这种考核方式持肯定态度,35人(8.9%)认为这种考核方式不合理,对此3个年级之间有明显差异(χ2=21.193,Ρ<0.001)。大部分学生提出应将笔试与平时考核的比例改为6∶4,平时考核的方式应该多样化,比如增加课后自主思考题和进行课堂互动答题等。在对教学仪器设备的调查中,15级学生对教学仪器设备的满意度最高(36人/49.3%),16级学生对此的满意度最低(71人/35.1%),3个年级对此有显著性差异(χ2=18.331,Ρ=0.005)。学生对目前使用的图书资料及教材科学性的评价结果表明,27人(6.9%)认为目前使用的教材是非常科学的,对此3个年级间的差异不明显(χ2=1.505,Ρ=0.959)。在关于放射生物学是否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调查中我们发现,15级、16级、17级这3个年级对目前放射生物学课程教学能满足今后学习与就业需求持肯定态度分别为2人(2.7%)、79人(39.1%)、57人(47.9%),不同年级之间有显著性差异(χ2=40.863,Ρ<0.001)。有学生提出应安排更深层次的课程,并随着时展增加一些相关先进理论和高新技术的学习,加强操作训练。(四)学生对授课教师的评价与建议调查结果显示,77.9%(307人)的学生对教师的授课态度、专业态度持满意态度。可是目前与教师进行交流的学生还较少,今后有必要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学生更倾向于与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或者使用微信、QQ等社交软件来与老师进行课后交流,对此各年级之间无明显差异,见表6。对于教学方式,学生对案例教学的支持率最高,达到71.3%(281人),对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支持率较低,见表7。

三、讨论

为社会培养优秀的高层次医务专业人才是每一个医学院校的重要使命,为此,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并建立新型人才培养体制既是时代的需求,同时也可为培养优秀预防医学专业人才作出贡献。放射生物学研究电离辐射对个体、组织、细胞、分子等多维度产生的生物学作用[4],是一门涉及多领域、多学科的交叉边缘性新兴学科,更需要注重学生理论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放射生物学集合了放射医学、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等的多学科理论系统,且它们之间的关系互相渗透,交织成网,这就使得该课程学科交叉性强,理论知识抽象难懂[1]。传统理论授课模式并不能满足本学科的教学需求。因此,探索创新型教学模式对于放射生物学课程教学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了解学生对于本课程教学现状的态度将有助于更灵活的教学模式的实施。(一)学生对放射生物学课程各章节重要性的认知度。在调查中发现,与15级、16级的学生相比,17级学生对理论课各章节重要性的认知度都有所提升,这说明南华大学近几年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目前的放射生物学课程教学仍然是“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5],这使得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参与的程度十分有限。对此,教师可以开展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式教学、视频和案例式教学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提出新的看法或思路,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6]。同时,改变传统的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的教学模式[7],将学习地点转移到课堂之外的地方。教师可以某一知识点作为研究性课题,让学生主动探索,通过查阅文献提出自己的见解。此外,放射生物学与辐射防护基础于本科第四学期同时开展,有半数学生认为本课程设置的合理性还有待提升。放射生物学涉及学科多且理论知识抽象难懂,而17级学生对于知识的涉猎有限,导致本课程有些章节内容对于他们来说较为复杂,难以理解。这也是学生对这些章节的兴趣较小和对其重要性认知度不高的原因之一。教师可以通过适当调整教学课时或推后开设课程来给学生更多时间接纳本门课程。教师在讲课时也可以突出章节重点,以更浅显易懂的方式进行授课。另外,由于放射生物学课程教学历来存在着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矛盾[8],因此,教师可以对其教学内容进行精心选择,增加所教知识的实用性。(二)学生对放射生物技术实验的态度。放射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理论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最终应用于实践。而放射生物技术实验教学对于提高放射生物学课程教学效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4]。此次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放射生物学课程,并且对该课程的实验内容表示感兴趣。因此,学校在完善其理论教学体系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学校可以适当开展放射生物学相关实验课程,并针对感兴趣的学生安排更深层次的课程。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也可以适当增加新兴理论和技术的学习内容。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预防医学专业人才今后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实践基础。(三)学生对放射生物学课程考核的看法。在本次调查中,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本课程考核体系中终结性评估权重过高,对学生认可和参与度、相互协作及学习完成情况等方面考核较少。如果仅仅改变教学模式而评估方式仍沿袭旧体系,则很难在教学改革上取得真正的突破[9]。为此,学校可以适当调低终结性评估结果的权重,调高过程性评估结果的权重。通过布置自主完成的作业和课堂互动答题等方式使得考核方式更加多样化并力求做到评估的全面客观。(四)学生与授课教师间的沟通情况。因材施教是切实提高教学实际效果的有效办法[10]。然而在调查中绝大多数学生表示与老师之间的交流过少,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够,严重影响了因材施教的效果。针对这类情况,学校可以构建教学信息动态反应机制。通过搭建第三方信息交流平台,以便于教师及时知晓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优化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