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6 00:11:24

纳洛酮范文篇1

纳洛酮是经过受体是奇特开做性拮抗剂,对于1切外淌性阿片肽受体均拮抗做用。其为上脂溶性,能经过血-脑屏障。1981年Baskin等报讲纳洛酮能效顺转卒中病神经益伤后,相关阿片受体拮抗剂与中枢神经0碎益伤研讨逐渐遇到注重[1]。正宽酷该激形状上,机体释缩大质外淌性阿片肽能惹止脑灌注压上跌、脑组织欠血欠氧及吸吸抑止及见天阻碍减重等。真验结因证明,纳洛酮对于神经粗胞维护做用,并可促入迷经0碎过用恢双,改擅预后。隐将纳洛酮对于神经维护做用相关研讨入铺综述如上。1纳洛酮神经维护机制1.1顺转脑外伤后脑组织外钙开女及快乐性氨基酸升上粗胞外中钙开女平衡混治是欠血再灌注脑益伤收病机制中1个关键环节,这1顾念已成为们同识。粗胞外钙([Ca2+]i)升上既是脑益伤结因,异时又是入1步脑益伤始静因女,以致称[Ca2+]i升上为“粗胞死亡最终同异讲讲”。脑欠血收死后由于3磷酸腺苷(ATP)死成缺乏战死物膜去极化,招致电压门控钙通讲启锁,与己异时快乐性氨基酸(EAA)也正粗胞中大质堆积,激死其正粗胞膜上受体,使受体门控钙通讲也启锁,这两个讲讲形成粗胞中钙开女外淌;由于死物膜受益,线粒体、外质网膜等粗胞外钙池释搁钙开女也增减,即粗胞外钙释搁也增减。而己时钙泵由于ATP缺少没能1般将粗胞外少欠钙开女泵入,粗胞外钙池也没能重旧储亡钙开女,即死理形状上粗胞对于钙开女调控机制正己时失掉做用,最终形成[Ca2+]i升上这1解局,又被称为“粗胞外钙超载”[2]。研讨结因原明,1氧化氮(NO)合成以及EAA神经毒性做用也与[Ca2+]i升上亲稀联解。脑外伤后,由于血-脑屏障破佳,神经粗胞及血浆中快乐性氨基酸入入迷经粗胞间隙,招致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闸门钙通讲启启,大质钙开女入入粗胞外,最终致粗胞破佳[3]。Faden等报讲脑外伤后脑组织钙、谷氨酸战天门冬氨酸露质均清楚升上[4]。外皮素(ET)是目后觉察最剧烈血管支伸因女,脑外伤后,脑组织部合欠血欠氧、血栓形成及该激性肾上腺素(AD)增上皆可抚慰血管外皮粗胞合泌ET,ET战神经粗胞膜上ET受体分别后,可激死粗胞上磷脂酶A2(PLA2)没战磷脂酶C(PLC)等,减速花死4烯酸代开,产死大质正基,惹止神经粗胞益伤。Rysard等研讨觉察,阿片受体促效剂能明隐增减海马神经粗胞外觉粗胞外钙振荡幅度,而纳络酮经过NMDA受体战L-型钙通讲可拮抗这1做用[5]。己中,Yang等觉察,吗啡对于T-型钙通讲电淌影响可被纳洛酮所阻绝,这1做用是与纳洛酮对于μ-受体拮抗做用相关[6]。纳洛酮经过开做性拮抗外淌性阿片肽受体,异时对于粗胞膜波静做用,能抑止花死4烯酸代开,促入SOD死成,阻拦脂质过氧化,提上Na+-K+-ATP酶死性抑止Ca2+外淌,使各类病理益伤最后通讲被阻绝,这能够是脑维护做用主要机制。1.2改擅神经粗胞死物能质代开中枢神经0碎粗胞产能战做过皆共同特性,做过最大特性是简直没触及机械过战中合泌死静;产能最大特性是对于能质去淌,即氧战求能顶物(葡萄糖)求该平衡合早快。这落示血糖上上战血氧鼓战度是绝议神经粗胞产能进程两大要素,而氧又是脑组织代开产能关键要素。大脑欠血招致低氧战低葡萄糖求该,并减少ATP产死。很少依佳ATP进程,如对于坚持代开战开女外环境波静主要做用粗胞膜泵即会遇到益伤。能质代开水平,如丙酮酸战乳酸也遇到宽酷影响。因己,乳酸、丙酮酸及其比例(L/P)变化常做为真验植物战临床研讨脑欠血主要死化目。纳洛酮经过恢双脑欠血再灌注介导粗胞中积累乳酸,减少丙酮酸并增减L/P之比,原明其清楚恢双能质代开做用。纳洛酮也能经过影响脑欠血再灌注益伤(ischemia/refusionI/R)所招致地道级联正该产死利代开事情中某些方法,恢双线粒体死性或者能质代开[7]。己中Shibata等觉察,μ受体促效药、κ受体促效药正欠氧/低血糖时可招致鼠海马层2-去氧葡糖摄与升上。纳洛酮能对于立欠氧/低血糖时惹止糖摄与缺少,因己隐现神经维护做用。相正,吗啡却出隐入使其好转做用。这些结因落示用纳洛酮阻滞μ受体对于立欠氧/低血糖时招致海马归糖代开减少做用,对于神经粗胞止维护做用[8]。血管外或者负膜外给予纳洛酮可使脑组织纪律血淌质增减,改擅脑组织能质求该去淌,对于中枢神经0碎能质状况改擅利。1.3升上体外正基水平研讨结因隐现,体外氧正基蓄积能惹止脑组织欠血再灌注益伤,其证据是:(1)欠血再灌注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露质增减;(2)用氧正基肃清剂SOD等可清楚减重欠血再灌注益伤;(3)给植物注射能产死氧正基主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能惹止与欠血再灌注益伤相似变化[9]。欠血再灌注益伤中氧正基产死主要去氧代开线粒体吸吸链进程中。己中吸吸链中成合也皆能产死。线粒体死成氧正基约20%已被线粒体SOD岐化而逸入线粒体中,岐化死成H2O2也易逸入线粒体入入胞质。正欠血特天是再灌注时,由于机体产死大质正基以及肃清正基才干升上,过质正基守击粗胞膜形成脂质过氧化物,而使膜开女转运混治,招致膜钙通透性增上。欠血再灌注诱收氧正基过质形成,招致机体氧化-抗氧化机制失衡,最终形成粗胞及净器益伤。远期真验结因直接战直接证据原明氧正基正欠血再灌注时由于代开正该亡竭而升上。而且,正基肃清剂、抗氧化酶等正欠血再灌注脑益伤时减少。由于正持久欠血益伤时氧正基潜正参与,随同亡脑组织欠血再灌注益伤,它将里隐为抗氧化酶激死特征[7]。纳洛酮能升上脑组织欠血再灌注益伤后过氧化物等正基产死。另中,运用纳洛酮后,欠血再灌注益伤后脑组织外Mn-SOD、过氧化氢酶、谷胱苦肽过氧化物酶死性也清楚升上,而这些酶正欠血再灌注益伤后1般是合升上。1般以为,该欠血再灌注益伤后氧正基改静激起了周围组织粗胞代偿性正该机制,即抗氧化酶死性相该增减,而到达两者正体外平衡;抗氧化酶死性上跌可以隐现受益组织外代开性正基产物减少。纳洛酮减少体外正基水平,是由于纳洛酮能效改擅欠血再灌注益伤后外淌性抗氧化酶对于过度升上正基肃清抑或者是纳洛酮身能减少正基产死,或者许是纳洛酮恢双受益组织代开正该结因,仍明1订论[7]。纳洛酮对于植物局灶脑欠血模型神经维护做用,纳洛酮也可增减脑血淌质,减少脑欠血时间,增减脑欠血植物亡死率。目后研讨结因证明:(1)纳洛酮明隐减少梗死外积做用是与其恢双脑欠血再灌注后线粒体死性相关,纳洛酮对于由欠血再灌注介导外淌性抗氧化酶死性改静影响,对于过度产死正基是守范或者代偿正该;(2)纳洛酮可以升上欠血再灌注益伤早期粗胞中丙酮酸水平,增减乳酸/丙酮酸比值,而改擅战维护死物能质代开,据己招致减少正基线粒体电女传支链中漏;(3)纳洛酮最主要做用能够是减少正基产死[7]。1.4抑止大胶质粗胞死化及炎症介质产死中枢神经0碎炎症正该与神经停止性病变收死亲稀相关,如Alzheimer病、少收性硬化、AIDS性聪慧、肌萎伸性脊髓正索硬化及创伤后脑欠血益伤。正这些缓病收病进程中,大脑订居任疫粗胞——大胶质粗胞收扬了主要做用。大质研讨结因证明,死化大胶质粗胞产死大质NO、肿瘤佳死因女(TNF-α)、黑粗胞介素(IL-β)、正基及类花死酸类物质(eicosanoids)等炎症因女战潜正粗胞毒性因女,引收中枢神经0碎炎症正该是神经变性缓病收铺早期主要事情,过质死成/积散炎症因女与神经粗胞死亡相关[10]。因己,抑止大胶质粗胞死性被以为是研讨神经维护策略中主要焦面之1。粗菌外毒素脂少糖(LPS)能上度死化大胶质粗胞并产死NO、TNF-α、IL-β战超氧化物等致炎因女,而惹止神经元益伤。因己,常能可顺转LPS惹止大胶质粗胞死化做为评价神经维护做用主顾目。Liu等对于纳洛酮预处置神经元-胶质粗胞同异培育粗胞中参减LPS,结因隐现,纳洛酮能抑止脂少糖引收大胶质粗胞死化,明隐升上LPS引收NO、TNF-α释搁,清楚改擅LPS神经毒性。做者借觉察,对于阿片受体死性纳洛酮对于映结构体(+)—纳洛酮对于抑止LPS诱导大胶质粗胞死化战TNF-α、NO死成做用战纳洛酮效因1致。结因原明,纳洛酮神经维护做用是经过抑止大胶质粗胞死化以及炎症介质产死,能够与激进阿片受体分别关[11]。LiuB等觉察,纳洛酮对于与帕金森病相关少巴胺能神经元维护做用,也是经过升上LPS引收大胶质粗胞释搁NO、TNF-α战超氧化物正基到达神经维护做用[12]。1.5改静粗胞外镁浓度镁开女是目后较为1订外淌性脑维护因女,Vink战Heath等用磁同振合光技术丈质觉察真验性液压伤后脑组织神经粗胞逛开镁开女露质即刻上跌,仅为伤后60%左左,以益伤区上跌最明隐,全脑组织镁开女露质上跌13%,且镁开女上跌水平与伤情呈线性相关。纳洛酮能增减κ受体死性,速速运用可以限制脊髓外伤后组织教改静战神经过用阻碍入1步收铺[1314]。Vink等觉察,外伤后30min外纳洛酮医治较死理盐水对比组能清楚改擅伤后4周神经过用恢双,其缘由是正纳洛酮医治早期可增减粗胞外镁浓度,两磷酸腺苷浓度战粗胞磷酸化电位也均明隐改擅,随之改擅神经粗胞死物能质代开状况[15]。2纳洛酮能改擅该激形状上脑组织病理死理混治慢性颅脑外伤等宽酷该激形状上,机体突然释缩大质外淌性阿片肽抑止女茶酚胺战后列腺素对于口血管战微循环调理,能招致普遍病理死理效该,如脑灌注压上跌、脑组织欠血欠氧、吸吸抑止以及见天阻碍减重。脑血淌改静与慢性重症脑益伤后出隐血粘度升上、黑粗胞汇散、血淌速度改静以及血管痉挛等相关。上述病理死理改静入1步减重继收性神经益伤。临床研讨结因也证明,慢性脑益伤病伤后β-EP露质清楚增上,其增上水平与伤情重重战见天阻碍水平呈正相关;静态监测β-EP水平变化可以正映机体病理死理改静战预测病预后[1617]。Mcintoch等报讲,纳洛酮医治也可改擅伤后死静神经过用恢双。纳洛酮与中枢神经0碎μ、κ战δ受体分别,具麻醉催醉及长弭吸吸抑止做用。使病亡死质质清楚提上,致残率升上。对于立外淌性阿片肽惹止该激性病理死理改静具止效速、做用牢靠优点[18-20]。纳洛酮开做性阻绝外淌性阿片肽与中枢战中周神经阿片受体分别,其能够神经维护做用机制:(1)抑止硬膜血管支伸,增减脑血淌战脑灌注压;(2)抑止欠血时粗胞膜脂质合解代开,抑止氧正基产死战抗脂质过氧化做用,增减粗胞膜波静性;(3)改擅欠血时神经粗胞外Ca2+、Mg2+混治,恢双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战能质求该;(4)抑止脑益伤时大胶质粗胞死化,减少炎症介质产死战级联正该;(5)升上ET、提上跌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维护神经元;(6)减重口血管神经中枢过用抑止,抑止中周血管仄滑肌支伸,而调理血压,改擅创伤后戚克状况等做用机制,顺转β-EP对于中枢神经0碎抑止战益伤[721]。另中,纳洛酮医治脑外伤质效联解合地道,能够与外淌性阿片肽及其受体与脑外伤之间联解地道相关。Hayes等觉察,大剂质纳洛酮清楚减重颅脑外伤植物伤后死静神经过用阻碍;相正,阿片受体相似物吗啡可清楚减重颅脑外伤植物伤后死静神经过用阻碍[22]。Flamm等也觉察关于慢性脊髓益伤病,大剂质纳洛酮对于体感诱收电位任何改擅,而大剂质纳洛酮则可清楚改擅体感诱收电位。远年去研讨结因原明,μ战δ受体对于颅脑益伤具维护做用[23]。植物真验结因原明,纳洛酮较大剂质时主要产死μ受体阻绝效该,大剂质时才拮抗κ、δ受体,产死更弱神经维护做用。具纳洛酮医治这类质效联解精粗机制目后借没是特天清楚,估量与颅脑外伤后各类阿片类物质升上时间、速度、幅度、继绝时间以及没异剂质纳洛酮与几类受体疏战力没异相关。3解论合之,纳洛酮能开做性阻绝外淌性阿片肽对于神经过用益伤做用,减少正

基产死、大胶质粗胞死化战炎症介质释搁,改擅神经粗胞能质代开,顺转钙开女、快乐性氨基酸升高等对于神经0碎益伤做用,并能够增减外淌性脑维护因女死性而到达神经维护做用。但其精粗做用机制战临床疗效仍需求入1步观察。

纳洛酮范文篇2

1纳洛酮急性酒精中毒的治疗

关于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获得明显临床疗效,国内外已有较多的报道。笔者也用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获得满意效果。纳洛酮0.4~0.8mg静推或静点,需要时再次静注,疗效显著,一般10~25min后,轻度中毒者兴奋和共济失调症状明显减轻;重度中毒、昏迷病人开始清醒;15~35min后,中毒症状明显减轻,能正确回答问题,完全清醒;25~45min后,中毒症状完全消失。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中毒伴有昏迷,血压不稳及呼吸抑制的效果更显著。

酒精中毒的机制为大量饮酒后,经胃肠进入血液循环,不能在肝内被及时氧化分解成乙酰辅酶A,二氧化碳和水。血中乙醇浓度超过一定数量,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内源性阿片肽主要是β—EP释放增多而引起。纳洛酮是内源性阿片阿片样物质特异拮抗剂,可阻断阿片受体而逆转酒精中毒。目前酒精中毒救治均用纳洛酮注射剂。但有人研究表明纳洛酮舌下含片的效果也确切[1]。

2纳洛酮对急性重度安定中毒的治疗

急性安定中毒是急诊常见病,我们救治安定中毒,患者来诊时以服药30min~5h,昏迷状态,服用量为30~300片不等,女性较多。对照组为常规综合救治,治疗组为对照组的救治基础上再用纳洛酮,剂量为根据中毒情况选用8~15mg。苏醒时间和血浆中毒药物浓度下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说明纳洛酮能明显缩短安定中毒苏醒时间和快速降低血中毒物浓度。作用机制专家[2]提示:急救药物中毒等应激状态下,β—EP释放增多,而纳洛酮阻断阿片肽的毒性作用。许多学者认为重度安眠药中毒血液净化和纳洛酮联合用效果更佳3。

3纳洛酮对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的治疗

CO急性中毒时,CO与血浆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HbCO(碳氧血红蛋白)。HbCO不能携带氧,不易解离造成组织缺氧。体内对缺氧最敏感的组织为脑和心脏。很快脑内血管迅速麻痹扩张,脑血循环障碍,此种应激状态下—EP释放增多,产生中毒症状。纳洛酮与阿片受体的亲和力比内源性阿片肽强,阻断其毒性。抢救CO中毒过程当中,我们在传统内科救治基础上,参考有关的临床报道[4],试用过纳洛酮,具体剂量根据中毒程度,个体差异等客观因素而不同。昏迷患者苏醒时间与致残率、治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纳洛酮急性重度CO中毒救治效果确切,早期、足量应用效果更佳。安全性较大,毒副作用较小,值得推广使用。

4纳洛酮对休克的治疗

1978年发现纳洛酮对内毒素性休克有治疗作用后,80年代开始关于纳洛酮治疗休克的报道较多,尤其是感染性休克。如:1981年Peters观察纳洛酮对13例败血症休克的升压作用[2],张红等的纳洛酮在治疗感染性休克中的应用价值[5]休克的种类较多,纳洛酮对其它类型休克的作用如何?孟庆林用纳洛酮2mg/kg静注治疗失血性休克,平均动脉血压升高达14.0kPa,持续1.5h,说明纳洛酮对低血容量性休克有效[2]。

纳洛酮抗休克的机制为许多学者认为拮抗内源性阿片肽的作用,重建前列腺素和儿茶酚胺的循环,从而升高血压,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改善微循环所致。过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脊髓性休克的救治过程中,应用纳洛酮,取得良好效果的报道也不少。总结不完全临床报告及试用临床经验来看,目前纳洛酮对低血容量性休克和安定中毒及酒精中毒效果最佳。

纳洛酮范文篇3

自1981年Baskin等报道纳洛酮能有效逆转卒中病人的神经损害后,有关阿片受体拮抗剂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1]。在严重应激状态下,机体释放大量内源性阿片肽能引起脑灌注压下降、脑组织缺血缺氧及呼吸抑制及意识障碍加重等。实验结果证实,纳洛酮对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并可促进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改善预后。现将纳洛酮对神经保护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纳洛酮的神经保护机制1.1逆转脑外伤后脑组织内钙离子及兴奋性氨基酸的升高

细胞内外钙离子平衡紊乱是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这一观点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细胞内钙([Ca2+]i)升高既是脑损伤的后果,同时又是进一步脑损伤的始动因子,甚至有人称[Ca2+]i升高为“细胞死亡的最终共同途径”。脑缺血发生后由于三磷酸腺苷(ATP)生成不足和生物膜去极化,导致电压门控钙通道开放,与此同时兴奋性氨基酸(EAA)也在细胞外大量堆积,激活其在细胞膜上的受体,使受体门控钙通道也开放,这两个途径造成细胞外钙离子内流;由于生物膜的受损,线粒体、内质网膜等细胞内钙池释放钙离子也增加,即细胞内钙释放也增加。而此时钙泵由于ATP缺乏不能正常的将细胞内多余的钙离子泵出,细胞内钙池也不能重新储存钙离子,即生理状态下细胞对钙离子的调控机制在此时失去作用,最终造成[Ca2+]i升高这一结局,又被称为“细胞内钙超载”[2]。有研究结果表明,一氧化氮(NO)的合成以及EAA的神经毒性作用也与[Ca2+]i升高有密切关系。脑外伤后,由于血-脑屏障破坏,神经细胞及血浆中的兴奋性氨基酸进入神经细胞间隙,导致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闸门钙通道开启,大量钙离子进入细胞内,最终致细胞破坏[3]。Faden等报道脑外伤后脑组织钙、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含量均明显升高[4]。内皮素(ET)是目前发现最强烈的血管收缩因子,脑外伤后,脑组织局部缺血缺氧、血栓形成及应激性肾上腺素(AD)增高都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分泌ET,ET和神经细胞膜上ET受体结合后,可激活细胞上磷脂酶A2(PLA2)和气磷脂酶C(PLC)等,加速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生大量自由基,引起神经细胞损害。Rysard等研究发现,阿片受体促效剂能显著增加海马神经细胞内自发的细胞内钙振荡幅度,而纳络酮通过NMDA受体和L-型钙通道可拮抗这一作用[5]。此外,Yang等发现,吗啡对T-型钙通道电流的影响可被纳洛酮所阻断,这一作用是与纳洛酮对μ-受体的拮抗作用有关[6]。纳洛酮通过竞争性拮抗内源性阿片肽受体,同时对细胞膜有稳定作用,能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促进SOD生成,阻止脂质过氧化,提高Na+-K+-ATP酶活性,抑制Ca2+内流,使各种病理损害的最后通路被阻断,这可能是脑保护作用的主要机制。

1.2改善神经细胞的生物能量代谢

中枢神经系统细胞的产能和做功都有独特的特点,做功的最大特点是几乎不涉及机械功和外分泌活动;产能的最大特点是对能量的来源,即氧和供能的底物(葡萄糖)的供应失调异常敏感。这提示血糖的高低和血氧饱和度是决定神经细胞产能过程的两大要素,而氧又是脑组织代谢产能的关键因素。大脑缺血导致低氧和低葡萄糖供应,并减少ATP的产生。很多依赖ATP的过程,如对维持代谢和离子内环境稳定有重要作用的细胞膜泵就会受到损害。能量代谢的水平,如丙酮酸和乳酸也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乳酸、丙酮酸及其比例(L/P)的变化常作为实验动物和临床研究脑缺血的重要生化指标。纳洛酮通过恢复脑缺血再灌注介导的细胞外积累的乳酸,减少丙酮酸并增加L/P之比,表明其有明显的恢复能量代谢的作用。纳洛酮也能通过影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fusion,I/R)所导致的复杂级联反应产生的有害代谢事件中的某些步骤,恢复线粒体活性或能量代谢[7]。此外Shibata等发现,μ受体促效药、κ受体促效药在缺氧/低血糖时可导致鼠海马层2-去氧葡糖摄取降低。纳洛酮能对抗缺氧/低血糖时引起糖摄取缺乏,因而显示有神经保护作用。相反,吗啡却呈现出使其恶化的作用。这些结果提示用纳洛酮阻滞μ受体有对抗缺氧/低血糖时导致海马回糖代谢减少的作用,对神经细胞起保护作用[8]。血管内或腹膜内给予纳洛酮可使脑组织纪律血流量增加,改善脑组织的能量供应来源,对中枢神经系统能量状况的改善有益。

1.3降低体内自由基水平

有研究结果显示,体内氧自由基蓄积能引起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其证据是:(1)缺血再灌注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增多;(2)用氧自由基清除剂SOD等可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3)给动物注射能产生氧自由基的次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能引起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类似的变化[9]。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氧自由基产生主要来自有氧代谢的线粒体呼吸链过程中。此外呼吸链中的成分也都能产生。线粒体生成的氧自由基约有20%未被线粒体SOD岐化而逸出线粒体外,岐化生成的H2O2也易逸出线粒体进入胞质。在缺血尤其是再灌注时,由于机体产生大量自由基以及清除自由基能力的降低,过量的自由基攻击细胞膜形成脂质过氧化物,从而使膜离子转运紊乱,导致膜钙通透性增高。缺血再灌注诱发氧自由基过量形成,导致机体氧化-抗氧化机制失衡,最终造成细胞及脏器的损伤。近期实验结果的直接和间接证据表明,氧自由基在缺血再灌注时由于代谢反应的衰竭而升高。而且,自由基清除剂、抗氧化酶等在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时减少。因为在短暂缺血损伤时氧自由基的潜在参与,伴随着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它将表现为抗氧化酶激活的特征[7]。

纳洛酮能降低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过氧化物等自由基的产生。另外,应用纳洛酮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内Mn-SOD、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也明显降低,而这些酶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通常是异常升高的。一般认为,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氧自由基的改变激发了周围组织细胞的代偿性反应机制,即抗氧化酶活性相应增加,从而达到两者在体内的平衡;抗氧化酶活性下降可以显示受损组织内代谢性自由基产物减少。纳洛酮减少体内自由基水平,是因为纳洛酮能有效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内源性抗氧化酶对过度升高的自由基清除抑或是纳洛酮本身能减少自由基的产生,或者是纳洛酮恢复受损组织的代谢反应的结果,仍无明确定论[7]。

纳洛酮对动物局灶脑缺血模型有神经保护作用,纳洛酮也可增加脑血流量,减少脑缺血时间,增加脑缺血动物的存活率。目前研究结果证实:(1)纳洛酮显著减少梗死面积的作用是与其恢复脑缺血再灌注后线粒体活性有关,纳洛酮对由缺血再灌注介导的内源性抗氧化酶活性改变的影响,对过度产生的自由基是防御或代偿的反应;(2)纳洛酮能够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细胞外丙酮酸水平,增加乳酸/丙酮酸比值,从而改善和保护生物能量代谢,据此导致减少自由基从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外漏;(3)纳洛酮最主要的作用可能是减少自由基的产生[7]。

1.4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及炎症介质的产生

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反应与神经退行性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如Alzheimer病、多发性硬化、AIDS性痴呆、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及创伤后脑缺血损伤。在这些疾病发病过程中,大脑定居的免疫细胞——小胶质细胞发挥了重要作用。大量研究结果证实,活化的小胶质细胞产生大量的NO、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β)、自由基及类花生酸类物质(eicosanoids)等炎症因子和潜在的细胞毒性因子,引发的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反应是神经变性疾病发展早期主要事件,过量生成/积聚的炎症因子与神经细胞死亡有关[10]。因此,抑制小胶质细胞活性被认为是研究神经保护策略中的主要焦点之一。

细菌内毒素脂多糖(LPS)能高度活化小胶质细胞并产生NO、TNF-α、IL-β和超氧化物等致炎因子,从而引起神经元的损伤。因此,常把能否逆转LPS引起的小胶质细胞活化作为评价神经保护作用的客观指标。Liu等对纳洛酮预处理的神经元-胶质细胞共同培养细胞中加入LPS,结果显示,纳洛酮能抑制脂多糖引发的小胶质细胞活化,显著降低LPS引发的NO、TNF-α的释放,明显改善LPS的神经毒性。作者还发现,对阿片受体无活性的纳洛酮对映结构体(+)—纳洛酮对抑制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活化和TNF-α、NO生成的作用和纳洛酮效果一致。结果表明,纳洛酮的神经保护作用是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以及炎症介质产生,可能与传统的阿片受体结合无关[11]。LiuB等发现,纳洛酮对与帕金森病相关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有保护作用,也是通过降低LPS引发小胶质细胞释放的NO、TNF-α和超氧化物自由基达到神经保护作用[12]。

1.5改变细胞内镁的浓度

镁离子是目前较为确定的内源性脑保护因子,Vink和Heath等用磁共振分光技术测量发现实验性液压伤后脑组织神经细胞游离镁离子含量即刻下降,仅为伤前的60%左右,以损伤区下降最显著,全脑组织镁离子含量下降13%,且镁离子下降程度与伤情呈线性相关。纳洛酮能增加κ受体的活性,快速应用可以限制脊髓外伤后组织学改变和神经功能障碍的进一步发展[13,14]。Vink等发现,外伤后30min内纳洛酮治疗较生理盐水对照组能明显改善伤后4周的神经功能恢复,其原因是在纳洛酮治疗早期可增加细胞内镁的浓度,二磷酸腺苷浓度和细胞磷酸化电位也均有显著改善,随之改善神经细胞的生物能量代谢状况[15]。2纳洛酮能改善应激状态下脑组织的病理生理紊乱急性颅脑外伤等严重应激状态下,机体骤然释放大量内源性阿片肽抑制儿茶酚胺和前列腺素对心血管和微循环的调节,能导致广泛的病理生理效应,如脑灌注压下降、脑组织缺血缺氧、呼吸抑制以及意识障碍加重。脑血流的改变与急性重症脑损伤后出现的血粘度升高、红细胞聚集、血流速度改变以及血管痉挛等有关。上述病理生理改变进一步加重继发性神经损害。临床研究结果也证明,急性脑损伤病人伤后β-EP含量明显增高,其增高的程度与伤情轻重和意识障碍程度呈正相关;动态监测β-EP水平变化可以反映机体的病理生理改变和预测病人的预后[16,17]。

Mcintoch等报道,纳洛酮治疗也可改善伤后运动神经功能恢复。纳洛酮与中枢神经系统的μ、κ和δ受体结合,具有麻醉催醒及解除呼吸抑制的作用。使病人存活质量明显提高,致残率降低。对抗内源性阿片肽引起的应激性病理生理改变具有起效快、作用可靠的优点[18-20]。纳洛酮竞争性阻断内源性阿片肽与中枢和外周神经的阿片受体结合,其可能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有:(1)抑制软膜血管收缩,增加脑血流和脑灌注压;(2)抑制缺血时细胞膜脂质分解代谢,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加细胞膜的稳定性;(3)改善缺血时神经细胞内Ca2+、Mg2+紊乱,恢复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和能量供给;(4)抑制脑损伤时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减少炎症介质产生和级联反应;(5)降低ET、提高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保护神经元;(6)减轻心血管神经中枢功能抑制,抑制外周血管平滑肌收缩,从而调节血压,改善创伤后休克状况等作用机制,逆转β-EP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和损害[7,21]。

另外,纳洛酮治疗脑外伤的量效关系非常复杂,可能与内源性阿片肽及其受体与脑外伤之间关系复杂有关。Hayes等发现,小剂量纳洛酮明显加重颅脑外伤动物伤后运动神经功能障碍;相反,阿片受体类似物吗啡可明显减轻颅脑外伤动物伤后运动神经功能障碍[22]。Flamm等也发现对于急性脊髓损伤的病人,小剂量纳洛酮对体感诱发电位无任何改善,而大剂量纳洛酮则可明显改善体感诱发电位。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μ和δ受体对颅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23]。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纳洛酮较小剂量时主要产生μ受体阻断效应,大剂量时才拮抗κ、δ受体,产生更强的神经保护作用。存在纳洛酮治疗的这种量效关系的具体机制目前还不是特别清楚,估计与颅脑外伤后各种阿片类物质升高的时间、速度、幅度、持续时间以及不同剂量纳洛酮与几种受体亲和力不同有关。3结论总之,纳洛酮能竞争性阻断内源性阿片肽对神经功能的损害作用,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小胶质细胞活化和炎症介质的释放,改善神经细胞的能量代谢,逆转钙离子、兴奋性氨基酸升高等对神经系统的损害作用,并可能增加内源性脑保护因子的活性而达到神经保护的作用。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疗效仍需要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1WhitelawA.Systematicreviewoftherapyafterhypoxic-ischaemicbraininjuryintheperinatalperiod.SeminNeonatol,2000,5:33-40.

2ElaineT,MalcolmB,etal.Increasedintracerebralexcitatoryaminoacidsandnitricoxideafterhypothermiccirculatoryarrest.AnnThorcSurg,1999,67:371-376.

3TymianskiM,TatorCH.Normalandabnormalcalciumhomeostasisinneurons:abasisforthepathophysiologyoftraumaticandischemiccentralnervoussysteminjury.Neurosurg,1996,38:1176-1195.

4FadeAI,DemediukP,PanterSS,etal.TheroleofecitatoryaminoacidsandNMDAreceotorsintraumaticheadinjury.Science,1989,244:798-800.

5RysardPrzewlocki,etal.OpioidEnhancementofCalciumOscillationsandBurstEventsInvolvingNMDAReceptorsandL-TypeCalciumChannelsinCulturedHippocampalNeurons.TheJournalofNeuroscience,1999,19(22):9705-9715.

6JCYang,JShan,etal.Morphineandmethadonehavedifferenteffectoncalciumchannelcurrentsinneuroblastomacells.BrainResearch,2000,870:199-203.

7Chun-JungChen,Fu-ChouCheng,etal.Effectsofnaloxoneonlactate,pyruvatemetabolismandantioxidantenzymeactivityinratcerebralischemia/reperfusion.NeuroscienceLetters287(2000)113-116.

8ShibataS,TominagaK,WatanabeS.Kappa-Opioidreceptoragonistprotectsagainstischemicreductionof2-deoxyglucoseuptakeinmorphine-tolerantrats.EurJPharmacol1995Jun12;279(2-3):197-202.

9黎沾良主编.现代危重病学.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14-115.

10MinghettiL.andLeviG.Microgliaaseffectorcellsinbraindamageandrepair:focusonprostanoidsandnitricoxide.Prog.Neurobiol,1998,54:99-125.

11LiuB,DuL,KongLY,etal.Reductionbynaloxoneof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neurotoxicityinmousecorticalneuron-gliaco-cultures.Neuroscience2000;97(4):749-56.

12LiuB,DuL,HongJS.Naloxoneprotectsratdopaminergicneuronsagainstinflammatorydamagethroughinhibitionofmicrogliaactivationandsuperoxidegeneration.JPharmacolExpTher2000May;293(2):607-17.

13VinkR,McIntoshTK,DemediukP,etal.DeclineinintracellularfreeMgisassociatedwithirreversibletissueinjuryafterbraintrauma.JBioChem,1988,263:757-759.

14HeathDL,VinkR.Traumaticbrainaxonalinjuryproducessustaineddeclineinintracellularfreemagnesiumconcentration.BrainRes,1996,738:150-153.

15VinkR,McIntoshTK,etal.OpiateantagonistnalmefeneimprovesintracellularfreeMg2+,bioenergeticstate,andneurologicoutcomefollowingtraumaticbraininjuryinrats.JNeurosci1990Nov;10(11):3524-30.

16张光霁,朱诚,江基尧,等.颅脑损伤后β-内啡肽的变化.中华创伤杂志,1997,13:1(增刊):24-26.

17朱诚,江基尧,陈长策,等.急性颅脑损伤后各脑区和血浆中β-ELI含量变化的实验研究.中华医学杂志,1989,69:343-346.

18McIntoshTK,VinkR,YamakamiI,etal.Magnesiumprotectsagainstneurologicaldeficitafterbraininjury.BrainRes,1989,482:252-260.

19McIntoshTK,HeadVA,FadenAI.Alterationsinregionalconcentrationsofendogenousopioidsfollowingtraumaticbraininjuryinthecat.BrainRes,1987,10:425:225-233.

20YoungRS,HessertTR,PritchardGA,etal.Naloxoneexacerbateshypoxic-ischemicbraininjuryintheneonatalrat.AmJObstetGynecol,1984,150:52-56.

21ChangRC,RotaC,GloverRE,etal.Anoveleffectofanopiodreceptorantagonist,naloxone,ontheproductionofreactiveoxygenspeciesbymicroglia:astudybyelectronpara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BrainRes,2000,31:224-229.

纳洛酮范文篇4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68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治疗,观察其神志清醒的时间。结果:47例患者在1h内清醒,21例在4h内清醒,总有效率100%。结论: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本院从2005年1月~2008年1月共收治急性酒精中毒68例,我们应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急性酒精中毒68例患者中,男50例,女18例,年龄19~47岁,平均33岁。饮酒量相当于52度白酒200~800ml。中毒至就诊时间0.5~5h,就诊时处于兴奋期20例,共济失调期21例,昏睡昏迷期27例。

1.2诊断标准[1]:(1)发病前有过量饮酒史;(2)呼吸、呕吐物中有酒精气味;(3)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或抑制,有共济失调或昏睡等症状,重度中毒者呈昏迷状态;(4)排除药物、化学性气体及其他原因所致的昏睡、昏迷,无其他合并症。根据酒精中毒的程度,在临床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患者兴奋,出现头痛、头昏、乏力、自控力丧失,自感欣快,言语增多,绕舌,有时粗鲁无礼,易感情用事,颜面潮红或苍白,呼出气带酒味。中度:患者动作不协调、步态蹒跚、动作笨拙、语无伦次、眼球震颤、躁动、复视等。重度:患者沉睡、颜面苍白、瞳孔散大、体温降低、皮肤湿冷、口唇微绀。严重者深昏迷、陈-施氏呼吸、血压下降、心跳加快、二便失禁等。

1.3治疗方法:在常规对症治疗(给予50%葡萄糖,以及肌苷、ATP、辅酶A、维生素C、维生素B6加10%葡萄糖静脉滴注等)的同时,轻度~中度中毒患者将纳洛酮(北京四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0.4~0.8mg加入5%葡萄糖20~40ml中静脉注射;重度中毒首剂纳洛酮用量0.8~1.6mg加入5%葡萄糖20~40ml中静脉注射,然后根据病情变化必要时每隔0.5~1h重复静脉注射纳洛酮0.4mg,直至患者神志清醒为止。

2疗效观察

2.1疗效判断:催醒时间是指患者就诊开始治疗到神志清醒的时间。(1)显效:治疗1h内神志清醒;(2)有效:治疗4h内神志清醒;(3)无效:经治疗4h以上仍神志不清。总有效率=有效+显效。

2.2结果:显效47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100%;用纳洛酮治疗中未见明显不良作用。

3讨论

3.1急性酒精中毒的机制:正常情况下,饮酒后,乙醇经胃和小肠在30min~3h内完全吸收,其中90%由门静脉入肝并经酶的作用被氧化成乙酰辅酶A、二氧化碳、水和热量,仅10%由肺和肾排出。急性酒精中毒,是由于一次过量饮酒后,迅速吸收进入体内的乙醇超过了肝脏的氧化代谢能力而积蓄,并经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此时的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下丘脑释放因子促使垂体前叶释放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其中活性最强的是β-内啡肽。内源性阿片样物质作用于脑的阿片受体,使脑皮质功能受抑制,患者先处于兴奋状态,逐渐转入抑制状态,作用于小脑,引起共济失调;作用于网状结构,引起昏睡和昏迷;作用于延脑中枢,引起呼吸、循环功能衰竭。

3.2纳洛酮的药理作用:盐酸纳洛酮是一种完全阿片受体拮抗剂,为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不具有明显的激动剂作用,它能够通过血脑屏障,竞争性地阻断β-内啡肽的毒性作用,对调节心血管、呼吸运动,调节感知和运动,对睡眠与觉醒周期起着神经递质的调节作用[2]。乙醇中毒后脑内β-内啡肽释放明显增加,自由基产生增多,纳洛酮能特异性地拮抗β-内啡肽,清除自由基,并促进乙醇的转化,改善脑缺氧、脑水肿,保护脑细胞,恢复意识,促进呼吸功能恢复及有效防止肺水肿、休克的发生,因此对迅速苏醒有显著作用[3]。纳洛酮同时拮抗β-内啡肽和自由基对其他器官的损害,改善全身功能状态,加快患者意识的恢复。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十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89.

纳洛酮范文篇5

葛根素(puerarin)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nlobata(Willd.)Ohwi的干燥根中提取并分离出来的一种单体,属异黄酮类化合物。葛根素具有广泛的肾上腺素β受体阻滞作用,能改善高粘血症和高凝血症,改善微循环,扩张冠状动脉和脑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抗血小板聚集,清除自由基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等多种药理活性。临床用于治疗冠心病、脑梗死[1,2]。在治疗眩晕的古方中,有用葛根素升清治清阳不升眩晕的记载[3]。我们应用葛根素治疗眩晕38例,并与纳洛酮(naloxone)比较。

临床资料本组眩晕病人均为住院病人,眩晕呈持续性,发作性加重,生活不能自理,加重时伴心悸、头胀、恶心等症状。诊断根据内科疾病诊断标准及《实用内科学》第9版中有关标准[4,5]。眩晕病人共70例,以抓阄法随机分为葛根素组38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8例,年龄49a±s7a,病程8mo±13mo(7d~5a),颈椎性眩晕18例,脑动脉硬化性眩晕20例;伴高血压病30例,冠心病14例,腔隙性脑梗死6例。纳洛酮组32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6例,年龄47a±8a,病程8mo±13mo(6d~5a),颈椎性眩晕15例,脑动脉硬化性眩晕17例,伴高血压病25例,冠心病12例,腔隙性脑梗死5例。2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及并发症等方面均相近,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葛根素组给予葛根素注射液[益侨(湖南)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商品名伦尔欣,每支100mg·2mL-1]5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iv,drip,qd;纳洛酮组给予纳洛酮注射液[益侨(湖南)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商品名金尔伦,每支0.4mg·1mL-1]1.2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iv,drip,qd;2组均7d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统计疗效,并观察其副作用。

疗效评定标准显效:眩晕症状完全消失,随访1wk无复发者;有效:眩晕症状明显减轻,偶有发作性加重,头晕和(或)轻微飘浮感;无效:眩晕症状无明显改善或虽有改善但未达到有效标准者。

结果葛根素组显效30例(79%),有效6例(16%),无效2例(5%),临床总有效率95%;纳洛酮组显效24例(75%),有效6例(19%),无效2例(6%),临床总有效率94%。2组经Ridit分析,R葛=0.5,R纳=0.5197,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在用药之初,2组均有3例轻度头胀感,不影响治疗,继续用药,症状消失。

讨论纳洛酮治疗眩晕疗效显著[6]。本研究结果与之相符。证明葛根素与纳洛酮治疗眩晕临床疗效相仿。葛根素治疗眩晕的机制与其扩张脑血管,改善微循环,清除自由基等作用有关,且有轻度降压作用,无纳洛酮可能导致心动过速和升高血压的副作用。笔者认为,葛根素更适用于伴高血压病、冠心病的眩晕病人,较纳洛酮为优,值得临床推荐应用。眩晕是机体对空间关系的定向感觉障碍,在疗效评定标准中缺乏量化指标,是本文之不足。

[参考文献]

[1]徐济民,郑慧君,黄震华,吴士尧,周礼明.葛根素静脉输注治疗冠心病[J].新药与临床,1996,15:207-210.

[2]门琼,崔怀静,张正英.葛根素治疗脑梗死152例[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98,17:120-121.

[3]杜力军,徐治国,於兰,陈迪华,孙虹,李敏.从葛根黄酮的药理作用探讨其中药药性[J].中医杂志,1998,39:626-628.

[4]朱文炳.美尼尔病[A].见:上海医科大学实用内科编辑委员会,编.实用内科学;下册.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034.

纳洛酮范文篇6

1临床资料

2009年6月-2011年6月,2年中我科病房共救治因癌性疼痛应用阿片类镇痛药过量9例。其中男6例,女3例,按阶梯及VRS分级均达到重度疼痛级别,均为晚期肿瘤患者,其中肺癌骨转移2例,肺癌肝转移1例,结肠癌肝转移1例,肝癌2例,乳腺癌骨转移2例,胰腺癌1例。年龄56~86岁,中位年龄68岁。其中疼痛部位以骨性疼痛5例,肝区疼痛3例,腹痛1例。发生阿片类药物中毒事例中,4例为新入院患者,镇痛药物为患者入院时由院外自行带入,其中硫酸吗啡控释片3例,芬太尼透皮贴剂1例,患者未经医护人员同意自行应用导致过量;3例为镇痛药加量后出现中毒表现,1例为在原有镇痛药基础上新增加了镇静药,1例为第1次用硫酸吗啡控释片。护士在巡视中发现患者有嗜睡、眩晕、呼吸浅慢、恶心、呕吐等症状,及时报告医生,经应用纳洛酮抢救成功,无1例发生意外。

2护理操作

配合医生及时应用纳洛酮静脉输注,一般采用输液泵,观察输液速度,按医嘱执行,多采用先快后慢的输液速度。认真记录滴数,床旁及时安放心电监护仪,及时记录呼吸频率、血压等,并及时记录患者疼痛程度,按疼痛VRS分级及时记录以及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浅慢程度、瞳孔大小变化及对光反射灵敏度等。

3护理体会

3.1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鉴于过量应用阿片类镇痛药,药物多为患者在入院时由院外自行带入,住院后擅自使用,无严格控制,极易引起过量中毒。故针对疼痛患者,入院时护士均应按疼痛VRS分级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并对其做关于癌性疼痛的健康宣教。患者自行带入病房的止痛药交护士统一管理,由医生安排医嘱使用。各班护士交接班及查房时认真了解患者用药情况。

3.2认真记录患者消化道反应症状,与医生共同分析原因患者镇痛治疗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的原因复杂,由于吗啡类镇痛药过量应用时纳洛酮抢救剂量过大也可引起一过性恶心、呕吐,有时难以分析,因其对抢救过程影响较大,故要求护士配合认真观察病情并及时报告医生。

3.3仔细记录血压及心功能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因为在纳洛酮应用中,个别患者有血压升高及肺水肿的发生[1],故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防止发生意外。

3.4遵医嘱按时给药即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给药,如每隔8h或12h给药1次,下一次剂量应在前次给药效果消失之前给予,以维持有效血药浓度,保证疼痛持连续缓解。不能用“痛了就吃,不痛就不吃”的按需给药方式。一方面患者承受了不必要的痛苦,另一方面持续疼痛可使痛阈降低,需加大药物剂量才能缓解症状,增加了机体对药物的耐受性和依赖性。这方面也需要护士对患者做好健康宣教,主动热情的向患者介绍止痛药物的服用方法和毒副反应,建立严格规范的用药方案。提高患者的自律性,进而预防药物过量致中毒的发生。

3.5指导患者正确用药硫酸吗啡控释片等糖衣片服用时不能切开或咬碎;患者不能口服药物时,可直肠给药或经皮给药;经皮给药如芬太尼透皮贴,可持续72h释放给药。粘贴时注意:选择躯干或上臂无毛或少毛皮肤平整处,用前清水清洁并干燥皮肤,但禁用肥皂、油剂或洗涤剂清洗皮肤。启封贴膜将其平整、牢固地粘贴于皮肤,轻压粘贴时加压30s,使贴膜平整充分与皮肤接触,贴膜无皱褶、无气泡。更换下一贴时应另选部位。芬太尼贴剂药物的副作用包括眩晕、恶心、呕吐及胆道括约肌痉挛且偶有抽搐,大剂量应用易产生肌肉强直性收缩,胸壁及腹肌僵直可影响呼吸,进而出现呼吸抑制[1]。故要求护士认真观察患者呼吸深浅程度,对支气管哮喘、重症肌无力患者尤为应当注意。

纳洛酮范文篇7

关键词:吗啡缓释片;蓄积;中毒;药学监护;临床药师

吗啡为阿片受体激动剂,多用于晚期肿瘤患者的镇痛,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痛苦感,但吗啡中毒时有发生,尤其对于老年及肝、肾功能受损的晚期肿瘤患者,更应注意吗啡类药物引起的蓄积中毒。现报道我院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吗啡缓释片致老年晚期膀胱癌患者蓄积中毒原因的分析及镇痛方案的讨论,旨在促进老年患者安全用药。

1病例介绍

患者,男,87岁,于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水肿、气紧、全身乏力,稍活动即感气紧,于2019年12月2日入院。既往史:高血压史17年,长期口服厄贝沙坦片,血压控制在140~150/70~80mmHg(1mmHg=0.133kPa);前列腺癌病史17年,行双侧睾丸切除术,术后给予醋酸阿比特龙片及地塞米松片,病情相对平稳。1个月前突发急性脑梗死,经抗血小板、降压、调脂、建立侧支循环等治疗后症状缓解,但有间断血尿现象。入院查体示,体温36.3℃,脉搏67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61/68mmHg,心率67次/分,身高172cm,体质量78kg;双下肢重度凹陷性水肿,左侧明显,双腿皮肤稍发红,皮温未升高,其余未见异常。入院诊断:“1.双下肢水肿原因待查,心源性水肿?低蛋白血症?前列腺癌伴双侧髂血管淋巴结转移?2.高血压3级高危。3.脑梗死。4.慢性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Ⅲ级)。5.前列腺癌。”

2药学监护

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腹部增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示:膀胱腔内见6.0cm×4.8cm软组织密度肿块影,考虑膀胱癌。与2019年3月1日CT结果比较,病变增大,腹主动脉及双侧髂血管旁淋巴结转移,继发双侧输尿管肾盂积液。颈动脉、下肢动静脉彩超示:双侧颈动脉、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胸部增强CT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改变。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全身骨显像示:右侧锁骨肩峰端表现,考虑良性可能性大。CT冠状动脉造影示:冠状动脉重度粥样硬化,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近段单发重度狭窄,心脏稍增大,升主动脉扩张,心包少许钙化。予降压、改善脑循环、调脂、利尿、护胃、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药物治疗方案见表1。入院第8日,患者诉全身骨骼疼痛,双肩关节疼痛明显,予对乙酰氨基酚对症治疗。第9日,患者诉疼痛缓解不明显,夜间疼痛难以入睡,自诉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10分,将镇痛方案更换为盐酸曲马多缓释片0.1mg,每日2次;当日下午诉服用后出现恶心不适感。将镇痛方案更改为硫酸吗啡缓释片(商品名美施康定,北京萌蒂制药有限公司,批号为1901083)30mg,睡前1次。第10日晨,患者诉疼痛好转,能安静睡眠,继续使用该镇痛方案。第11日下午,患者开始出现嗜睡,临床药师建议立即停用硫酸吗啡缓释片,换成氟比洛芬凝胶贴膏1贴,外用,必要时给予止痛治疗,医师采纳建议,由于患者持续嗜睡故未使用任何药物。第12日,患者持续嗜睡,且出现血压降低、呼吸抑制、瞳孔缩小等吗啡中毒症状,立即采取解救措施。临床药师建议静脉推注纳洛酮0.4mg拮抗吗啡中毒症状,给予尼可刹米1.125g兴奋呼吸,若中毒症状缓解不佳,可将纳洛酮用量增至0.8mg,医师采纳。第13至14日,患者仍嗜睡,拍打能睁眼,将纳洛酮用量增至0.8mg,静脉滴注后睁眼次数增加,输注完成后很快再次陷入昏睡。第15日,家属诉患者使用纳洛酮注射液后出现短暂四肢抖动,要求停用,仅给予补液、抗感染等治疗。第17日,患者中毒症状逐渐好转,神志清楚,呼之可应。第20日,患者神志清楚,双侧瞳孔恢复正常,继续后续治疗,镇痛药物及NRS评分见表2。

3讨论

3.1吗啡中毒原因分析

患者因素:入院完善检查后诊断为膀胱癌,病灶较前有所增大,存在淋巴结转移,患者及其家属选择姑息治疗,第8日自诉全身疼痛,无法入睡,NRS评分为10分,有使用镇痛药物的指征,故按阶梯给予镇痛药物。但患者年纪较大,机体对药物的吸收、代谢、排泄能力降低,易诱发药品不良反应(ADR)[1]。我国每年有近260万人因ADR住院,其中老年患者占23.6%[2]。该患者肝功能正常,由于感染加重,肾功能处于下降状态。患者入院第2日肌酐清除率为49mL/min,第12日为22mL/min,期间未监测肾功能。临床药师查阅文献、药品说明书等,发现肾功能下降时吗啡及其代谢物6-葡萄苷酸代谢物M6排泄延缓,易在体内蓄积,将引发ADR,主要表现为嗜睡、呼吸抑制、缩瞳、血压下降等[3-4];硫酸吗啡缓释片药品说明书中明确老年患者慎用。因此,临床药师认为患者的年纪较大、肾功能下降是导致其吗啡体内蓄积中毒的主要原因。药物因素:老年人通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联合用药数量增加,ADR发生率也升高。吗啡口服给药后,在肝脏中转化成主要代谢物[5]。很多药物在肝脏中代谢,易相互影响,尤其是苯二氮类药物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与这类药物合用可能导致深度镇静、呼吸抑制、昏迷和死亡,若联用,建议将剂量和持续时间限制在最低限度,并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本案例中,患者用药中未发现与吗啡存在明显相互作用的药物,但老年人群往往合并多种慢性病,治疗过程中发生潜在不适当用药及ADR的风险较高。因此,临床药师建议根据《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2017年版)》[6]和AGSBeersCriteria[7]精简高龄患者的处方,确保用药安全。

3.2阿片类药物使用风险分析

部分阿片类药物尤其是吗啡、美沙酮和芬太尼均有免疫抑制、减少自然杀伤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和破坏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DUBLIN等[8]发现,与未使用阿片类药物者相比,使用阿片类药物者发生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风险增加了38%。WIESE等[9]发现,侵袭性肺炎球菌患者与使用阿片类药物具有相关性,其中长效、强效阿片类药物(如吗啡、可待因、羟考酮、氢吗啡酮、芬太尼)高剂量使用与疾病相关性较明显。WIESE等[10]比较了使用不同阿片类药物严重感染的住院率,发现羟考酮使用者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吗啡使用者。因此,临床医师可将增加严重感染风险视作阿片类药物的潜在ADR。

3.3阿片类药物中毒解救措施

阿片类药物中毒会对多种组织器官造成致命威胁,要及时使用阿片受体拮抗剂和对症支持治疗。患者出现嗜睡、呼吸短促、血压降低、针尖状瞳孔等中毒症状时,给予纳洛酮0.4mg+0.9%氯化钠注射液10mL,但症状缓解不佳,临床药师建议将纳洛酮用量增至0.8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呼吸抑制症状逐渐缓解。阿片类药物的半衰期通常比纳洛酮长,且患者服用缓释制剂,可采用纳洛酮连续静脉输注。临床药师通过查阅文献和药品说明书发现,纳洛酮常用剂量为0.4~2.0mg+0.9%氯化钠注射液10mL,静脉注射。当患者存在自发通气时,纳洛酮较合适的初始剂量为0.4mg,且给药剂量应每隔几分钟上调1次,直到呼吸频率达12次/分或以上;呼吸暂停患者应接受较高初始剂量的纳洛酮(0.2~1.0mg);心脏、呼吸骤停患者应至少给予2mg纳洛酮。若患者给予5~10mg后症状还未缓解,应重新考虑诊断[11]。

3.4老年肿瘤患者镇痛药物选择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年版)》指出,应首先遵循常规、量化、全面、动态的原则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根据疼痛情况按口服、阶梯、个体化等原则选择镇痛药物[12]。临床药师建议老年患者在使用阿片类药物时,可根据给药途径、起效时间、作用持续时间、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共存内科疾病、对ADR的敏感性合理选择药物。吞咽困难的患者可选择有液体剂型的药物(如氢吗啡酮、吗啡、羟考酮)或透皮贴剂(如芬太尼、丁丙诺啡);既往未使用过阿片类药物的患者应避免使用贴剂;认知功能障碍、记忆衰退患者可使用长效药物、口服控释剂型(如吗啡、羟考酮)或贴剂(如芬太尼、丁丙诺啡);肾功能障碍患者应减量使用经肾脏清除的阿片类药物(如氢吗啡酮、吗啡、羟考酮),或使用不经肾脏清除的药物(如丁丙诺啡、芬太尼)。推荐成人患者滴定初始给药剂量,当调整到安全、有效的剂量时,可换成等效剂量的长效阿片类镇痛药[13]。

3.5小结

纳洛酮范文篇8

关键词:脑血管病整体观念治疗

脑血管病是指各种血管源性病因引起的脑部疾病的总称。当代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脑血管病已是一种主要的致死、致残的常见病,它与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人类的三大致死病因。对脑血管病的正规、系统的治疗在挽救患者的生命、降低致残率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我院五年来收治的脑血管病例200余例及近年来的文献报道进行分析,在脑血管疾病治疗进行如下综述。

一、治疗疾病的整体观念

脑血管患者也是个整体,而不仅仅是脑动脉的堵塞或出血,患者的其他动脉、器官等往往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在脑血管病的治疗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心脏、肾脏等重要器官的情况。避免以下情况:如心房纤颤发生的心源性脑栓塞,仅根据CT或MRI诊断多发性脑梗死,而不考虑心脏与脑梗死的关系。患者的肾功能已经减退,却还常规给患者应用甘露醇、右旋糖酐而造成肾衰竭。

二、利尿剂的应用

利尿剂类型及临床应用袢利尿剂利尿迅速,肾功能不全时应用较多,但过度使用可致低血钾、低血压。噻嗪类作为应用最为普遍的利尿剂,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尤其适宜于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及心力衰竭伴高血压的治疗。只在急性期出现应用脱水剂指征时短程使用,避免盲目用药并尽量减少用药,必要时可与利尿剂交替应用,且应逐渐减量停药。因为:(1)脑梗死都死于各种并发症。大约20%的脑梗死因脑积水而致颅内压过高,需应用高渗治疗提高血清渗透压至315~320mmol/L,以缩小正常脑容积而减轻颅高压。(2)甘露醇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肾衰竭、酸中毒,严重者可有致死等不良反应。(3)脱水治疗可引起低血压,对缺血脑组织不利,应予重视。临床静滴甘露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输注速度不宜过快,一般以10ml/min为宜。血中甘露醇浓度高于10g/L,很可能发生肾功能不全,过快的输液速度,使单位时间内浓度过高,加重肾小球的损害;(2)静注甘露醇的剂量不宜过大,国外研究表明,0.25g/kg和0.5g/kg有着同样的效果,并主张0.25g/(kg·次)。周玉宝等临床观察表明,半量甘露醇125ml治疗高血压后脑水肿,与全量降压效果及对神经功能恢复均相似,但对肾功能损伤减小,故该量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合适剂量。对于老年患者、高血压Ⅲ期者、每日尿量少于1500ml者尤其要慎用;(3)使用过程中应补充适当的水和电解质,保持一定的尿量,及时监测电解质、中心静脉压、血浆渗透压。

三、降压药的应用

高血压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因此降压新药层出不穷,有利尿剂、α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和β阻滞剂六大类降压药,但在控制血压、改善临床症状上仍不尽理想。临床常见同一降压药在不同患者的降压效果和不良反应有较大差别。如何选用降压药才能取得最佳的疗效并且副作用最小,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中、西医学对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从不同的理论体系出发有各自的认识,治疗理念上也有较大的差异。中医重视气血、脏腑、阴阳的平衡,强调心理、整体、环境的调整,辨证使用中药能有效改善高血压病的症状;西医注意血压指标及危险分层,使用抗高血压药可有效、迅速控制血压,但临床症状改善有时不理想,如失眠、便秘等长期困扰患者,有的患者还因药物本身的不良反应而新增加一些不适表现。因为脑灌注压最好维持在70~110mmHg,当颅内压上升高于正常水平时,需要较高的平均动脉压,以保持灌注。目前拉贝洛尔和血管转换酶抑制剂是可选择的药物。钙通道阻滞剂、二氮嗪、硝普盐和利血平最好不用。

四、急性期不用或少用高渗或等渗葡萄糖液

(1)脑梗死时,供血显著减少,脑组织是从葡萄糖的无氧酵解中摄取能量,此时到达脑组织的血糖越高,组织的乳酸性酸中毒就越重,组织损坏亦越严重。(2)韩仲岩等曾做如下实验:将猫的一侧大脑中动脉结扎产生实验性脑梗死。将16只猫于结扎前灌注10%葡萄糖液1h,另11只猫结扎前灌注生理盐水1h,两周后将猫的脑组织取出,染色,比较其梗死范围,结果发现灌注高渗葡萄糖液组所产生的梗死灶4倍于灌注生理盐水组的梗死灶。(3)Mohr等报告指出,出血性卒中发生后第一周内血糖升高水平与30天死亡率有密切关系。

五、纳洛酮在脑梗死中的应用

脑缺血后5h内可发生急性神经元损伤,而再灌注损伤则发生在缺血后24h。脑梗死时,因缺血缺氧使β-内啡肽浓度增高引起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纳洛酮能逆转内源性吗啡样物质的继发损害,提高了脑灌注区,改善了脑血流,脑缺血、缺氧得到改善,有氧氧化增加。另外,纳洛酮能促进神经细胞蛋白质合成并延长受损神经存活时间,病程越长,神经元受损程度越严重,纳洛酮疗效也越低。因此,使用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给药越早、疗效越好,且应增加给药频率。我们认为纳洛酮是阻止发生迟发性神经元坏死,恢复受损神经功能的特异药物,较早应用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也是减轻病残程度,提高生活质量较理想的疗法。

六、脑梗死的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适用于超早期患者及进展性卒中。超早期是指发病6h以内,有学者认为可适当延长。文献报道,溶栓治疗,早期致死性或症状性脑出血的发生率为5%~6%,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国内文献报道,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出血率、再梗死率低,时间窗宽,安全有效。方法为:尿激酶25万u,加入100ml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30min滴完,1次/d,连用5天,第6天口服阿司匹林0.1g/d,总疗程14天。关于脑梗死溶栓治疗的几点建议结合全美心脏学会和神经学会医疗顾问委员会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建议及国内的经验,有以下建议:公务员之家:

1.不推荐链激酶静脉溶栓;基因重组性t-PA须在发病3小时内应用;应用国产尿激酶原则是发病不超过6小时,动脉溶栓总量为25万~75万U,造影时间小于1.5小时,静脉溶栓总量50万~250万U,静脉滴注小于2小时,最好在1小时内;对不肯定发病时间者不考虑溶栓。

2必须经神经科专业医师确诊、神经影像学医师对CT、MRI影像评估后才允许推荐,凡影像已显示与体征相对应的梗死灶者不能入选。

3.符合下列条件者不能入选:溶栓前症状和体征迅速改善者;起病伴癫痫发作不能有效控制者;伴单一神经缺损症状无法评分者;有脑出血史者;6个月内有脑梗死及颅脑外伤史,遗留明显功能缺损者;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心肌梗死者;外科手术及分娩者;半年内出现活动性消化性溃疡及胃肠或泌尿系出血者;已知出血倾向者;治疗前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00mmHg者。

4.行溶栓治疗需具备完善的紧急辅助治疗措施及处理颅内出血的抢救设备。溶栓前应尽可能告知患者可能发生严重出血的危险及可能的疗效,签字。

七、不可忽略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

对昏迷、重症患者可禁食1~2天,适当补充液体,第3天仍不能进食者应予以流质鼻饲饮食保持入水量、热量、电解质平衡。因营养缺乏可导致:(1)机体抵抗感染能力下降;(2)组织再生和恢复延缓,使日后康复时间延长;(3)对治疗措施反应能力下降,合并症较易发生,死亡率增加。

八、重视康复治疗及预防

康复治疗应尽早开始,刚发病急应重视。急性期应保持患肢的功能位置,一般认为脑血栓发病后一周,而无脑水肿征象者第1天就应开始;脑出血发病后两周,急性期已过、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可开始功能锻炼。综上所述,脑血管病的病情复杂,临床上需结合个体情况,制订切实有效的整体治疗方案,并采取正规、系统的综合治疗措施。达到挽救患者生命、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607.

[2]秦震.缺血性卒中治疗研究的新进展.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1:34-36.

[3]马希刚,王培.静滴甘露醇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预防和治疗.医师进修杂志,1999,9:34.

[4]周玉宝,王千,王国芳,等.不同剂量甘露醇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及肾功能的影响.中国全科医学,2002,7:531-533.

纳洛酮范文篇9

惊厥是小儿时期常见急症,尤其是惊厥持续状态发作时间超过30min以上,可致脑损伤。为惊厥的危重型,死亡率较高,严重威胁着患儿的生命。如何尽快去除病因,采取强有力的治疗措施,是抢救患儿生命的关键。我科从2000年1月~2005年3月,应用立速氧纳洛酮治疗小儿惊厥持续状态,收到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随机的原则将126例患儿分为治疗组66例,对照组60例。其中治疗组男38例,女28例。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两组患儿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P>0.05)。

1.2诊断标准

参照国内文献[1]。

1.3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进行抗惊厥治疗,包括止惊,控制感染,加强监护,降低颅内压,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对于呼吸衰竭患儿给予呼吸兴奋剂。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立速氧,儿童按18mg/(kg・次)给药,一次剂量不超过1g,用5%或10%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纳洛酮首次给予0.2mg/kg静脉注射,之后用0.01~0.02mg/(kg・h),静滴,持续4h,用药天数根据原发病不同而决定。

1.4观察指标

用药期间严密观察患儿呼吸、心律、心率、心音、血压、体温、皮肤颜色、肺部口罗音、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肢体活动、神志及神经体征。

1.5疗效标准

显效:用药10min后抽搐停止,呼吸、心律规整,心率由慢而逐渐恢复正常,心音由低钝无力而渐有力,口唇及面部发绀消失,全身皮肤颜色转红润,双肺口罗音消失,30min后神志转清。有效:用药10min后抽搐逐渐减轻,30min抽搐停止,心率恢复正常,心音由低钝变为逐渐有力,皮肤颜色转为正常,口唇及面部发绀消失,双肺口罗音消失,1h后神志转清,抽搐不再发作。无效:用药30min后发作程度减轻且未完全停止,或停止后反复发作,其他有效指标未达到有效标准,1h后神志未转清。

2结果

治疗组显效38例,有效22例,无效6例;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26例,无效14例。两组治疗结果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U=4.33,P<0.01)。根据临床观察应用立速氧、纳洛酮后恢复或好转的指标依次是:首先惊厥减轻至完全停止,呼吸由浅而慢或节律不稳而转规整,心音由低钝渐有力,心率由慢渐正常,口唇面部由发绀恢复正常,双肺口罗音消失,最后神志转清。

3讨论

人体内氧储甚微,须从外界不断供给,氧在线粒体内被利用,供氧不足可使线粒体内氧分压降低,引起细胞代谢障碍、代谢紊乱,细胞坏死,立速氧直接由静脉进入血液,绕过呼吸道及肺循环,注入体内后经过酶催化作用迅速释放为氧,并直接与血红蛋白结合,进入细胞膜(包括红细胞)和线粒体内,从而提高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缓解缺氧状态。同时,立速氧克服了传统给氧的不足,解决了传统给氧的不方便性、交叉感染等问题,以及在呼吸系统受损和微循环障碍的情况下不能很好被利用的弊端。

关于惊厥性脑损伤的发生机制,大量基于癫痫动物模型及临床病例的研究发现,脑啡肽和β-内啡肽作为内源性致痫物质,与脑内的氨基酸递质系统相互作用,最终导致海马锥体细胞及齿状回颗粒细胞兴奋性的增高,参与介导了脑损伤的发生。惊厥发作时脑内蛋氨酸-脑啡肽、亮啡肽的合成、释放并表达,活动均增强,β-内啡肽亦有相同的增加趋势。脑啡肽和β-内啡肽通过作用于δ或μ受体,抑制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单突触IPSP,从而抑制“抑制性”海马中间神经元GABA的释放(去抑制作用),导致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的释放增加,激活海马锥体细胞的NMDA受体,使NMDA受体控制的Ca2+通道释放;阿片肽还可直接激活非NMDA受体介导的电压依赖性Ca2+通道,最终导致大量的Ca2+内流,细胞内Ca2+增加与积聚,激活Ca2+依赖酶,引起兴奋性毒性神经元损伤。此外,脑啡肽、β-内啡肽的增加还可介导呼吸抑制,心血管交感功能抑制,氧自由基释放增加等多种病理反应,使心输出量减少,脑血流量、脑血氧供应降低,进一步加重脑损伤。

纳洛酮作为特异性阿片受体拮抗剂,注射1~2min即可显效,能自由通过血脑屏障,小剂量可阻断μ受体,大剂量还可阻断κ受体,从而有效阻断内源性阿片肽与阿片受体的结合所造成的多种病理损伤。从而有效地防止多器官功能障碍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

临床应用说明对于惊厥持续状态的患儿在积极采取其他止惊措施的同时,及时应用立速氧与纳洛酮,方法简单,作用迅速,用药后能够快速地通过血脑屏障在脑组织中形成较高的血药浓度,可以迅速和有效地拮抗内啡肽,缓解因内啡肽而引起的广泛病理效应,发挥改善脑组织血流量和微循环的积极作用,进而起到保护脑细胞,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的临床效应。并且能够促进呼吸抑制早期解除和逆转意识障碍,具有催醒作用。防止中枢神经损害的恶化进展,从而使得患儿危险性降低,有利于日后神经功能的较好恢复[2]。

【参考文献】

纳洛酮范文篇10

1病因

醉酒的发展决定于酒精在血液中的浓度。当血液中酒精的浓度达到0.05%时,出现微醉,感到心情舒畅、妙语趣谈、诗兴发作,但这时眼和手指的协调动作受到影响;如果继续饮酒,血液中酒精的浓度升至0.1%以上时,表现为举止轻浮、情绪不稳、激惹易怒、不听劝阻、感觉迟钝、步态蹒跚、这是急性酒精中毒的典型表现;血液中酒精的浓度升到0.2%以上时,平时被抑制的欲望和潜藏的积怨都发泄出来,表现为出言不逊、借题发挥、行为粗暴、滋事肇祸;如果继续饮酒,血液中酒精的浓度达到0.3%以上时,表现为说话含糊不清、呕吐狼藉、烂醉如泥;当血液中酒精的浓度升至0.4%以上时,则出现全身麻痹、进入昏迷状态;当血液中酒精的浓度升至0.5%以上时,可直接致死。当然并不是每个醉酒者发展过程都会如此界限分明的一步一步进行,症状的强度如何,还取决于个体对酒精的耐受性。

2诊断

饮酒史结合临床表现如急性中毒的中枢神经抑制症状,呼气酒味、戒断综合征的精神症状和癫痫发作,慢性中毒的营养不良和脑病等,以及血清或呼出气中乙醇浓度测定等可以作出诊断。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及无机元素检测,心血管检查,脑电图、肌电图,胃肠疾病其他特殊检查,CT检查):(1)血清乙醇浓度:急性中毒时呼气中乙醇浓度与血清乙醇浓度相当。(2)动脉血气分析:急性中毒时可见轻度代谢性酸中毒。(3)血清电解质浓度:急慢性酒精中毒时可见低血钾、低血镁和低血钙。(4)血清葡萄糖浓度:急性酒精中毒时可见低血糖症。(5)肝功能检查:慢性肝病时可见肝功能异常。(6)心电图检查:可见心律失常如心肌损害。鉴别诊断包括:(1)急性中毒:主要与引起昏迷的疾病相鉴别,如镇静催眠药中毒,一氧化碳中毒、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等。(2)戒断综合征:主要与精神病、癫痫、窒息性气体中毒、低血糖症等相鉴别。(3)慢性中毒:智能障碍和人格改变应与其他原因引起的痴呆鉴别,肝病、心肌病、贫血、周围神经病也应与其他原因的有关疾病相鉴别。

3治疗

首先用纳洛酮(0.8~2.0mg)促醒。必要时可以吸氧。其次给予10%GS500ml+10%KCl10ml+VitC3.0g快速静点。第三,常规应用保护胃黏膜药物。第四,适当补液,对于呕吐患者补液量要大一点。注意电解质情况。酒精中毒不采取洗胃措施,因醉酒、应激本身对胃黏膜有一定程度的损伤,可引起急性胃黏膜病变,严重的可引起穿孔。患者自行呕吐则可,不呕吐,经上法调治很快会好转。但要注意误吸情况的发生及尿潴留情况。

4护理措施

4.1催吐直接刺激患者咽部进行催吐,使胃内容物呕出,减少乙醇的吸收。已有呕吐者可不用。

4.2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饮酒后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应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呕吐物及呼吸道分泌物,防止窒息。要观察呕吐物的量和性状,分辨有无胃黏膜损伤情况。特别是饮红酒的要注意鉴别,必要时留呕吐物标本送检。

4.3严密观察病情对神志不清者要细心观察意识状态、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做好记录。特别是有外伤史的患者,要加强意识,瞳孔的观察,必要时行颅脑CT检查。

4.4按医嘱尽快使用纳洛酮纳洛酮为纯阿片受体拮抗剂,是一种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的药物,可使血中酒精含量明显下降,使患者快速清醒。应注意患者应用纳洛酮后清醒的时间,若超过平均清醒时间或用后昏迷程度加深,要追问病史,是否存在其他情况(如颅内血肿等)及时对症处理。

4.5安全防护患者多数表现烦躁,兴奋多语,四肢躁动,应加强巡视,使用床栏,必要时给予适当的保护性约束,防止意外发生。要做好患者的安全防护外,还要防止伤害他人(包括医务人员)。所以在护理酒精中毒的患者时,要做好自身的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