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8 17:43:1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蘑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蘑菇

蘑菇病害防治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蘑菇;生理性病害;病因;防治

论文摘要蘑菇栽培过程中常见的生理病害有菌丝徒长、菌丝萎缩、地雷菇、硬开伞、空心菇、锈菇、红脚菇、畸形菇,针对这些生理性病害的病因及症状,提出了防治方法。

1菌丝徒长

(1)病状。播种后菌丝营养生产过旺,绒毛状菌丝生长致密,浓密成团,严重时形成“菌被”,不形成子实体、不出菇、推迟出菇或形成气生菇。

(2)病因。这种现象常发生于蘑菇调水以后,或菇房温度过高、湿度大、通风换气不良的环境条件下,如播种期偏早,播种后长时间处于25℃以上温度,利于菌丝生长而不利于实体的形成。

(3)防治方法。①选用种性良好的菌种,适时播种。②调水不要过轻,细土喷水不要太急,要在早晚凉爽时喷水。③加强通风换气,降低菇房的温、湿度,抑制菌丝旺长。④发现菌床土层冒出大量气生菌丝时,应减少喷水或停止喷水。⑤已结成菌被的应及时用竹签或刀片在菌被上扎几个小洞或用刀将菌被划破,结合喷重水、加大通风量,以增强菌丝的透气性,促使菇蕾生长。

查看全文

双孢蘑菇栽培技术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双孢蘑菇;林菌间作;栽培技术

论文摘要经过生产实践,探索总结出林下双孢蘑菇的高产栽培技术,从季节安排、菌种准备、选地建棚、栽培管理的各个方面系统介绍了双孢蘑菇林菌间作的生产技术。

林下栽培双孢蘑菇是利用林地树木郁闭后至采伐期的地面空闲期以农作物的下脚料为主要原料生产双孢蘑菇的一种栽培方式。培养基用过后可就地肥田,对改良土壤有利,可促进树木快速生长。林地能为双孢菇提供良好的遮阳条件、适宜的温度和丰富的氧气,延长双孢菇的采收时间。林下栽培双孢菇产量高、品质优,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1季节安排

双孢蘑菇播种期以当地昼夜平均气温能稳定在20~24℃,约35d后下降到15~20℃时为宜。河南北部一般选择在7月下旬原料预湿,8月上旬堆料发酵,8月底至9月初播种,9月中下旬覆土,10~12月采收秋菇,经越冬管理后翌年3~5月收获春菇。

查看全文

蘑菇培养料技术应用论文

论文关键词蘑菇培养料;发酵技术;基础理论;应用

论文摘要分别阐述一次发酵、二次发酵、免加温发酵等蘑菇培养料主要发酵技术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指出免加温发酵技术是现代蘑菇培养料发酵的发展趋势,17世纪以来,也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蘑菇培养料发酵技术是蘑菇生产的核心技术之一,历来是蘑菇生产的科研攻关课题之一。培养料的发酵技术经不断更新和发展,已由最初的简单堆肥发酵技术发展到今天的免加温发酵技术,并在蘑菇生产上逐渐推广。福鼎市是全国双孢蘑菇生产主要基地之一,每年蘑菇的产销量占福建省产销量的30%左右。在从事30多年的蘑菇生产实践经验和培养料发酵技术研究、应用的基础上,笔者对蘑菇培养料主要发酵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粗浅论述如下。

1一次发酵技术

1.1基础理论

蘑菇培养料的一次发酵技术,亦称常规的传统发酵技术,根据辛登—豪泽短期堆制的原理发展而成。通过采用物理调控,为自然存在的有益微生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满足其生长繁殖,经生化作用后积蓄了蘑菇生产所需的营养物质。

查看全文

蘑菇与蔬菜间作技术

菌菜间作技术是聊城东昌府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保护地高效利用技术之一。根据食用菌和各种蔬菜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生态条件,通过间套作,将食用菌与各种蔬菜进行科学搭配种植,改善生态环境,增收一茬食用菌,获得菌菜双丰收,可大大提高经济效益。根据本地生产经验,主要由以下几种模式。

一、矮秧蔬菜间套食用菌

1.耐寒性较强的越冬蔬菜与低温性平菇间作。如大棚中栽培越冬的白菜、芹菜时,冬前施肥、整地,按高畦80厘米宽、低畦60厘米宽,高低畦间的畦埂和高畦。1月中旬将地畦内填入配制好的培养料,并接菌种,选低温性菌种。2月下旬出菇,4月上旬收完。高畦上的越冬蔬菜要多层覆盖保温,争取2月底倒茬,栽培早春喜温性蔬菜。

2.喜温性蔬菜间作平菇。这种方式多在大棚春、秋季节栽培时进行。间作方式基本与越冬菜一样,隔畦或隔行间作种植。不同的是此期间棚温较高,要选用中温性平菇。

二、高秧蔬菜间套食用菌

食用菌生长发育释放出CO2,增加蔬菜的光合效率;同时,栽培食用菌的基质还可为蔬菜生长补充营养,改善根系条件,形成良性循环。

查看全文

双孢蘑菇栽培技术论文

关键词:双孢蘑菇;林菌间作;栽培技术

林下栽培双孢蘑菇是利用林地树木郁闭后至采伐期的地面空闲期以农作物的下脚料为主要原料生产双孢蘑菇的一种栽培方式。培养基用过后可就地肥田,对改良土壤有利,可促进树木快速生长。林地能为双孢菇提供良好的遮阳条件、适宜的温度和丰富的氧气,延长双孢菇的采收时间。林下栽培双孢菇产量高、品质优,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1季节安排

双孢蘑菇播种期以当地昼夜平均气温能稳定在20~24℃,约35d后下降到15~20℃时为宜。河南北部一般选择在7月下旬原料预湿,8月上旬堆料发酵,8月底至9月初播种,9月中下旬覆土,10~12月采收秋菇,经越冬管理后翌年3~5月收获春菇。

2菌种准备

查看全文

蘑菇培养料技术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蘑菇培养料;发酵技术;基础理论;应用

论文摘要分别阐述一次发酵、二次发酵、免加温发酵等蘑菇培养料主要发酵技术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指出免加温发酵技术是现代蘑菇培养料发酵的发展趋势,17世纪以来,也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蘑菇培养料发酵技术是蘑菇生产的核心技术之一,历来是蘑菇生产的科研攻关课题之一。培养料的发酵技术经不断更新和发展,已由最初的简单堆肥发酵技术发展到今天的免加温发酵技术,并在蘑菇生产上逐渐推广。福鼎市是全国双孢蘑菇生产主要基地之一,每年蘑菇的产销量占福建省产销量的30%左右。在从事30多年的蘑菇生产实践经验和培养料发酵技术研究、应用的基础上,笔者对蘑菇培养料主要发酵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粗浅论述如下。

1一次发酵技术

1.1基础理论

蘑菇培养料的一次发酵技术,亦称常规的传统发酵技术,根据辛登—豪泽短期堆制的原理发展而成。通过采用物理调控,为自然存在的有益微生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满足其生长繁殖,经生化作用后积蓄了蘑菇生产所需的营养物质。

查看全文

蘑菇生理性病害防治论文

论文关键词蘑菇;生理性病害;病因;防治

论文摘要蘑菇栽培过程中常见的生理病害有菌丝徒长、菌丝萎缩、地雷菇、硬开伞、空心菇、锈菇、红脚菇、畸形菇,针对这些生理性病害的病因及症状,提出了防治方法。

1菌丝徒长

(1)病状。播种后菌丝营养生产过旺,绒毛状菌丝生长致密,浓密成团,严重时形成“菌被”,不形成子实体、不出菇、推迟出菇或形成气生菇。

(2)病因。这种现象常发生于蘑菇调水以后,或菇房温度过高、湿度大、通风换气不良的环境条件下,如播种期偏早,播种后长时间处于25℃以上温度,利于菌丝生长而不利于实体的形成。

(3)防治方法。①选用种性良好的菌种,适时播种。②调水不要过轻,细土喷水不要太急,要在早晚凉爽时喷水。③加强通风换气,降低菇房的温、湿度,抑制菌丝旺长。④发现菌床土层冒出大量气生菌丝时,应减少喷水或停止喷水。⑤已结成菌被的应及时用竹签或刀片在菌被上扎几个小洞或用刀将菌被划破,结合喷重水、加大通风量,以增强菌丝的透气性,促使菇蕾生长。

查看全文

县双孢蘑菇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

20*年,我们按照“银(木)耳保品牌,香菇上规模,蘑菇作补充”的食用菌发展战略,狠抓了以稻田、大棚、菇房层架等形式的双孢蘑菇种植示范与推广,全县种植面积达800多亩,平均亩收入4000-4500元左右,实现新增产值350—400万元。

一、发展现状

(一)规模不断扩大。民胜、广纳、铁佛、三合等九个乡镇共47个村种植面积达800亩。在露地、大棚、菇房层架式三种栽植方式中,建大棚150余个面积32.2亩,建永久性菇房2个,面积520平方米,露地种植650余亩。

(二)品质更加优良。由于菌种的选育与提纯度高,种植方式规范化,加之其原料主要是农作物秸秆、草料、牛粪、油枯等,在种植、生产中不添加任何有害物质,保证了产品的无公害化,使菇达到了色泽白净、肉质细嫩,进入国际、国内市场后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三)效益明显提高。今年种植的蘑菇出菇率均达到100%。民胜镇方山村相当一批种菇户20*年九月底至十月初即大量产菇,收益十分可观。四社李文森种菇0.5亩,9月30日开始采菇,目前已产菇1300斤,收入4500多元。其它乡镇虽不具备方山村的区位优势,但按双孢蘑菇至明年5月中下旬的生产和出菇周期及产出(亩产4000—6000斤,均价2—2.5元/斤)看,种菇的经济效益远比粮食生产要高得多。

二、主要措施

查看全文

农委会蘑菇质量安全专治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委属有关单位:

最近,个别蘑菇生产、经营者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违法使用荧光增白剂,严重影响了蘑菇食用安全,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对此,市农委高度重视,决定从即日起至月31日,紧急组织开展蘑菇质量安全专项治理行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开展拉网式检查。各区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立即对本辖区内所有食用菌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种植大户进行全面的质量安全隐患排查,督促完善食用菌生产档案记录。依法严厉查处使用禁限用高毒农药以及荧光增白剂等非食用物质的违法行为。

二、组织蘑菇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各地要迅速组织开展对辖区内食用菌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蘑菇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抽查样品一律送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要做好全市样品的检测工作。

三、着力强化宣传培训指导。要采取印发明白纸、现场会、走村串户、发送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向生产者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食用菌安全生产技术规程,指导农户科学合理使用农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制度。向广大群众宣传食用菌安全消费知识。

四、强化部门协作配合。各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当地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统一部署,加强与工商部门协同配合,强化信息沟通和工作支持。要充分发挥农业部门的技术优势,为工商部门的市场监管提供检测技术支撑。

查看全文

双孢蘑菇栽培技术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双孢蘑菇;林菌间作;栽培技术

论文摘要经过生产实践,探索总结出林下双孢蘑菇的高产栽培技术,从季节安排、菌种准备、选地建棚、栽培管理的各个方面系统介绍了双孢蘑菇林菌间作的生产技术。

林下栽培双孢蘑菇是利用林地树木郁闭后至采伐期的地面空闲期以农作物的下脚料为主要原料生产双孢蘑菇的一种栽培方式。培养基用过后可就地肥田,对改良土壤有利,可促进树木快速生长。林地能为双孢菇提供良好的遮阳条件、适宜的温度和丰富的氧气,延长双孢菇的采收时间。林下栽培双孢菇产量高、品质优,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1季节安排

双孢蘑菇播种期以当地昼夜平均气温能稳定在20~24℃,约35d后下降到15~20℃时为宜。河南北部一般选择在7月下旬原料预湿,8月上旬堆料发酵,8月底至9月初播种,9月中下旬覆土,10~12月采收秋菇,经越冬管理后翌年3~5月收获春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