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04:59:26

面对范文篇1

一个人不论因什么人、事、物所引起个人的暴躁,生气和冲动所讲的话以及做出的行动,都是得罪和伤害了别人也更是出买自己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在从容的大道上奔跑和追求,不要在迷失心智和善良的情况下做出任何决定。凡是背叛良心和人性时所讲的话和做的事,都就不会是出买自己那么简单,还会不断的向自己招来烦恼,悲伤和报复。希望我们能够战胜自己和控制自己,不要为出买自己和背叛自己情况下去做任何事情和说的话。要在从容的路上才会找到人生光辉与快乐的,所以不要争执在那些让人悲伤和痛苦里,这样会让人活得负累了。要宽容向上为人生的光辉和希望努力把握做好今天的活为美好的末来做好计划和奋斗目标。做人不能一往无前总是在悲伤怨世的时光度过了人生青春。我们要勇敢面对一切,走在一条看到人生光辉和希望的路上,不怕困难,不怕失败,勇敢为人生光辉和希望奋斗。不能在别人眼光和负面攻击就会影响到奋斗人生的光辉和希望,我们不论别人是用任何负能量方法来攻击倒乱我们都没关系的,因为对我们有正确心思和良好的心态的人来说,那些都是闲言非语和坏心思的人引来结出那些错误的生活方式,总是用那些有敌对的,有看不惯的,有嘲笑的不良心态去出买自己和得罪别人。那些人就是这样因一些想不通,看不透和封建肤浅的思想所犯下错误,总被在那些坏思想困乱着,总是想到这些错误方式生活着,不断的用贪,卑鄙,心机和冲动等等的方式在内心里挣扎,在为自己找来负重和悲哀。这都是出买自己和背叛自己的。所以我们不要冲动勇敢面对,永远不做出买和背叛的人。

真的可怕啊!连自己都出买和背叛了的人。贪什么,执什么,有什么好嘲笑,有什么好没惯的,太卑鄙了自己都在出买着自己还不知道。这样的人才真的可辱,所以我们不要理睬别人怎样看怎样说,只要我们勇敢面对学会认识自己开始,宽远看世界,深远看人生,尽其心力为人生的光辉和希望奋斗。在人生的路上不用浪费在那些连自己都出买了和背叛了的人的眼光和说法。因为别人是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怕就怕我们自己投降。学会勇敢从容,也找到了人生的希望和快乐的路口。我们即然找到了路口就必须要在路上追求奋斗赶紧奔跑争取早点到达目的。我们己经有方向了就只要我们是在路上努力追赶奋斗就不怕到不了的地方的。不要理睬别人的欺心幻想和小人作乱之动。不要别人的配角在别人的阴影里活着做了别人的过客还要任受别人在指手划脚。而要自己的主角人生在世就要认定自己事做好手上活,为人生的意义加上色彩。不断为人生的光辉和温暖加油。我们要有雄心壮志乐意自我的人生容量,忍得住受得下看得惯别人肤浅和愚蠢,不能因别人一丝浅见和误解就给自己带来不愉快和悲观。甚至把自己也迷失去那条连自己也出买的错误道路,还在这条错误路上互相伤害和敌对。事实太可怕的了,不说没有低调从容和远见忍耐的正面思想了,还要急着上火头脑发热和无理取闹。这条错上加错的路,真的可怕更可卑的,这种看法想及做法,正在引导教着我们每个人都要冷静下来,回想自己认识自己和改造自己。我们不能再这样慌忙了,自己错误的想法不知道,还在不断的得罪别人和出买自己。算了是人都会犯错误的,不再因面子,地位,钱财和权利等所产生为自己私利在错误方向赶去,并坚持错误从贪、嫉妒和冲动所决定了自己行为做法。我们别再这样冲动了,应该为人生有所珍惜和爱护,勇敢为人生意义创造价值,而不要负作为自己私利和好处不断的犯不人生错误。

我们不要冲动,勇敢面对。在从容宽活的路上努力奋斗,为人生创造光辉和温暖。能够活在当下就任我们发现和掌握,任由我们学习和认识,由我们去创建和改造。所以世界上在人类的社会的创造者还是掌握在能够活在当下的人的!其实那些是非的闲言,虑假的为之都是那些不良心态所给贪和嫉妒结成错误心思做出的一堆空架子和非话题。这没有什么值得我们去挣执和在意的。因为在这个错上加错问题上,答案只有一个回答就是一团糟。所以我们在一团糟的答案前,就先要解决了一团糟的问题了。先平静学习认识世界和人生,努力掌握改造,为了人们的进步和利益,努力学习不断探究和追求。勇敢面对不冲动。要明白我们不是为超越而生活的,而是为了美好人们生活和人生意义追求生活的,我们不但要学好和赞美别人的优先,更要创造出人生优先。就在为人类优先水平不停息的追求和奋斗,不能挣执在人与人之间的一点问题所产生矛盾。这样会让人停息不前停留在可怕糟糕困境里混乱,后果还会发生更可怕的事情出现的,因而不要冲动失理智,要宽容勇敢的面对。

如果一个人总是执着在为自己所受委屈和吃亏的事情找还回报,那你就永远没有找到回报机会,这只是会给自己找来更多的委屈和吃亏的事情,因为你的计划和准备都是为错误的方向所备划好的。真正能够为自己受过委屈和吃亏的事情找还回报,就要迎难而上奋勇前进。宽容看世界积极对人生,不在那些消极和悲观的空架子里就能给我们有所阻挡和伤害的。只要我们向上奋进,见义勇为,努力学习养成良好正面的思想品德行为,为国家为人民做事。永远不要虚装声势不冲动,脚踏实地勇敢面对,永远从实际行动为祖国和人民某利益。

作者简介:余昌开 男 汉 后镇政府改瑶 1985年8月生 广西平南人  因家贫读满初二就是自学了一直想去某校学文、理科或马克恩主义学院学习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来为国家为社会出点力量!

面对范文篇2

——记辽宁营口鲅鱼圈边防检查站专业技术九级医师李振明

他是一名普通的边防警官,却用坚定的信念书写着无悔的军旅人生;他原本只有中专学历,却被聘为《新世纪中华医学》杂志社的期刊编委,笔耕不辍写出了近二十万字的科普专著;他收入微薄妻子下岗,却用共产党员金子般的心十三年来默默资助帮扶着驻地的特困群众。他就是辽宁边防总队营口鲅鱼圈边防检查站专业技术九级医师李振明。

绿色警营他播洒下情与爱

年,胸戴红花的李振明登上了新兵专列,望着站台上相携而立已是白发苍苍的双亲,泪水模糊了他的视线。当时多病的母亲需要照顾,贫困的家境需要扭转,但是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深明大义的母亲坚定地支持李振明报名参军。列车渐行渐远,李振明翻开母亲临行前送给自己的日记本,里面的两千多字饱含着一个母亲对远行儿子的叮咛与牵挂:“孩子,当兵就当一名好兵,到部队后要好好听首长的话,为父老乡亲争光。”“当兵就当一名好兵”母亲的这句话牢牢地印刻在李振明的脑海里,成为他二十三年的军旅生涯中战胜困难一份信心和动力。

年李振明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卫生学校毕业,分配到吉林边防总队通化边防支队卫生所工作,成为了一名基层军医。在工作中,他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以身边的模范共产党员为榜样,很快被批准入党。站在鲜红的党旗下举起右手庄严宣誓时,李振明暗下决心要为党的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

年李振明调入鲅鱼圈边检站继续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寒来暑往,近年的光阴弥漫着消毒水的气味,在忙忙碌碌中悄然流逝。额头已爬上皱纹,鬓角也缀上白发,李振明却从未忘记自己面对党旗所许下的承诺,把满腔的情与爱献给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所深爱的官兵。年月的一天深夜,李振明出差回到家中,连日奔波劳累使他很快酣然入睡。晚时许,家里的电话铃突然急促地响了起来,中队卫生员称中队的一名战士突患急性胃穿孔,被送进了医院马上就要做手术。李振明二话没说,从床上一跃而起,火速赶到了医院。他一面安慰生病的战士缓解其精神压力,一面与医生及时沟通积极参与救治工作。当医生们顺利做完了胃穿孔修补术,已是次日凌晨近点钟。疲劳再次向李振明袭来,浑身象散了架似的酸痛,为了进一步观察战士的病情,防止出现意外情况,李振明没有回家而是选择继续留在医院亲自照料和陪护这名战士,一直到第二天上午点多钟战士的病情稳定了,眼圈发黑的李振明才被大家硬劝着回到了单位。

李振明在医治官兵身体疾病的同时,还积极探究患病官兵的思想动态,注重对官兵的身心并治。年月,正值中队训练紧张时期,一名战士思想上开了“小差”,想逃避正常的训练,便以自己“胃痛”为由,整天嚷着要休息,令中队领导很是头疼。一次中队卫生员给他开了些营养胃粘膜的药物,谁知因为领导没有批准他休息,这名战士便将两天的药量一次服完,以此要挟中队干部。李振明闻讯主动来到“病床”前,从服用大剂量药物的危害,谈到如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从疏于练兵习武的后果,谈到强身健体和报效祖国……一席发自肺腑的话语解开了这名战士的思想疙瘩,他握着李振明的手愧疚地说:“李军医,是我错了,您看我的实际行动吧!”随即翻身下床返回了训练场,并且很快成为了中队的训练标兵。

身兼数职他从不喊苦与累

在年的军旅生涯中,李振明的身份发生着变化,从一名战士当上了警官,职务也是越来越高。但他始终告诫自己无论职务怎么变化都要牢记共产党员的身份,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要为党做更多的工作。

××年月,站领导根据后勤工作的需要安排李振明兼任营房及原家属楼物业管理工作。他先后参加了筹建家属楼自行车棚,扩建办公楼联检大厅,站机关俱乐部接层等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他放弃了休息日和节假日,坚持每天在施工现场跟踪检查施工质量,提供后勤保障,脸被晒黑了,人也瘦了一圈,却从未言过一声苦,喊过一次累,每项工程高质量的完工背后,无不凝结着李振明所付出的心血。

常言道: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精一世穷。为解决原家属楼遗留长达四年之久未收缴水、电费的老大难遗留问题,李振明顶着多度的酷暑高温在多天的时间里,没日没夜、挨家挨户、风雨不误地查抄水、电表读数,耐心细致的进行说服教育工作,为站里换回损失二万余元。为加快部队后勤社会化改革,他又不辞辛苦,多次与有关部门协调水、电、供暖及物业管理移交问题,顺利完成了原家属楼上述项目的社会化改革,使部队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三年多的营房管理工作中,他严格把关、精打细算、厉行节约,累计为部队节约资金万余元。

从武警卫生学校毕业时李振明只是中专学历,在工作实践中他深感充实的知识储备对一名现代边防警官的重要意义。为了不断充实自己,李振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每天下班后同志们都回了家,可他却独自一人呆在办公室,直到深夜才拖着疲倦的身体回到家里,办公大楼里总是他那里最晚一个熄灯。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丰硕的成果,李振明有多篇医学专业论文及论著在国家一级医学期刊上发表。他还历时半年时间编写出一部余万字的医学科普专著《便秘防治趣谈问》,将于××年内出版。目前,李振明又着手编辑另一部医学科普专著《现代文明病防治趣谈问》。××年李振明被聘为新世纪中华医学杂志社的期刊编委,单位的官兵提起李振明都会树起大拇指:李军医的毅力真让我们佩服!

愧对家庭他牵挂群众的冷与暖

一次偶然的相遇,让李振明走进了驻地一户特困家庭。从同情到亲情,十三年的光阴里一名边防军医带给着家庭的是春天的温暖和阳光的味道,十三年的故事真情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人民群众真切的情与爱。

故事要从年说起。那是月的一天,还是单身的李振明来到一家挂着破旧、简易招牌的电器修理部准备修理电视机。进屋后看到的一幕让李振明吃了一惊:一位多岁的师傅坐在土炕上正在修理电饭锅,老伴在一旁做帮手,三个孩子屋里屋外地乱转着,从言语和行动上看,他们的智力都不太健全。巴掌大的屋子里只有几床旧床,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后来他又到这家修理部修理了一次电视机,通过与老师傅攀谈和向驻地群众了解情况,才知道这是个当地特困户家庭。修理电器的师傅叫邵振海,年轻时的一次意外事故使他身体被硫酸大面积烧伤,留下了视力及面部、四肢肌肉组织残疾。三个孩子中,大女儿因小时受到刺激导致精神失常,常年依靠药物维持,病重时生活不能自理;大儿子因智力残疾始终未婚;二女儿也是智力残疾,年与有视力残疾的刘某结婚育有一女,年离异后又搬回来和父母一起生活,全家仅靠邵师傅修理电器的一点微薄收入维持生活。看到这一家人艰难的境况,李振明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虽然他没有什么经济能力,更不会彻底改变邵家的生活状况,但是李振明还是决定要伸出手帮邵家一把,哪怕是为他们解决一点点困难,哪怕是让他们看到一丝明媚的阳光!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由于多年来的操劳,邵师傅的老伴陈世明积劳成疾患上了腰腿痛病,尤其是双膝关节骨质增生,肿胀、疼痛、活动受限,行走不便。李振明就每天中午放弃休息时间去到邵家,采用理疗灯及—型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机免费治疗,并以按摩的疗法减轻她的病痛,每次都将近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李振明刚开始到邵家的时候,邵师傅的长子由于智力障碍,对陌生人有种排斥感,经常大喊大叫要撵他出去。经过一个多月的悉心治疗,邵妻病情痊愈了,邵师傅的长子也渐渐对这个“陌生人”有了好感,一口一个“大哥”地喊着他,有时还会听李振明的话帮着做点事情。李振明被一种浓浓的亲情所感染着,他知道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多么需要他的照顾,几个兄妹多么需要他的呵护,他也清楚这一声“大哥”的称呼包含着的期盼与重量。

××年月,邵师傅在一起意外交通事故中被撞成右前臂尺、桡骨骨折。在治疗的日子里,拍片、复位和固定,李振明每次都陪老人前往。直到邵师傅骨伤痊愈,诊所的医生也一直以为李振明是邵师傅的儿子。××年月,更为不幸的事情降临于邵家。一天下午,邵振海师傅由老伴陪着到医院看胃病,当做完了钡餐透视及拍片后,医生询问能否有亲属来医院一趟。邵师傅的老伴便求医生给李振明挂了电话。李振明赶到医院后,医生把他叫到另一间办公室,问他是患者的什么人,李振明毫不犹豫地回答:“他们是我的父母,有什么事情就跟我说吧!”原来,根据医生的检查结果,邵师傅被确诊为患有食道癌,并且已到了晚期。邵师傅的病情急速恶化,每次李振明前去探望和陪护躺在床上日渐消瘦的邵师傅的时候,都要强忍着悲痛用体贴的话语开导他。后来邵师傅病得已经说不出完整的话了,但从他留恋与焦虑的眼神中,李振明清楚邵师傅放心不下这个家,放心不下他的几个孩子。李振明拉着邵师傅的手说:“邵师傅你放心,不论什么时候我都是他们几个的大哥,有再大的困难我都会照顾好这个家、照顾好他们。”这一年的月,邵师傅离开了人世,弥留之际他还呼唤着李振明的名字。老人病逝的当天,他的老伴连当地的几个亲属也没有通知,就将邵师傅病逝的消息第一个告诉了李振明。李振明连忙赶到邵家,含着眼泪和邵师傅的老伴一起给老人穿上了寿衣。随后又帮着料理后事,安排老人遗体火化,到区民政局、海星办事处等部门联系墓地,一直把老人的骨灰送到墓地安葬。

邵师傅的去世对于这个不幸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年月,邵家的二女儿患上了抑郁心理症,吵闹着要到大连、盖州走亲戚串门,她的母亲患有高血压病出门很困难,但害怕女儿病情加重只好带她出门。留在家里的两个近岁的孩子却煤气罐都不会使用,只能吃些母亲动身前临动预备好的咸菜、馒头等现成食物充饥。那时正赶上李振明的妻子带着孩子回沈阳探亲,本来他自己在家是不开火的,但为了邵家的两个孩子能吃到热饭热菜,他就在自己家里把饭菜做好送到邵家,有时实在太忙,就到饭店买好了吃的再送过去。

考虑到邵师傅的老伴陈世明年岁已高,又患有高血压等疾病,一旦家里发生什么急、难的事情联系不方便,李振明为邵家安装了一部电话,并把自己单位、住宅及手机号码全部写下来。这部电话成了邵家与李振明之间的“专线”,哪怕是煤气罐阀门拧不开、门锁坏了诸如此类的琐事,李振明接到电话也会马上赶过去帮助解决。

邵家二女儿的孩子名叫刘玲玉,××年月升到营口市第中学读书后,既要交学费、饭费,还要交住宿费,对于一个连生活费都要靠政府救济的家庭,这些费用实在是过于昂贵。李振明主动找到校方领导,详细说明小玲玉的家庭情况,结果学校破例为小玲玉减免了全部费用,为这个极其贫困的家庭解决了难题。自从小玲玉在中学住宿后,李振明便承担起每周末的接送任务,每个星期五把女儿和小玲玉一同接回来,到了星期日下午再要把她们一同送回学校,日复一日,已过去了半年多的时间,如今就连小玲玉的家长会也都是李振明的妻子去参加的。小玲玉学习成绩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期末考试中在多人的班级里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还被评为学校“动手小行家”。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年月中旬,小玲玉在校患上了重感冒,持续几天高烧不退,当时李振明正在河南开封接兵,他赶紧打电话给妻子,要妻子帮助照看。他的妻子把小玲玉接回了家里,掏钱为孩子买药看病,还变着花样做些高营养的食物为孩子补身体。经过近一周的调理病情小玲玉很快康复,而他的女儿却被传染上感冒住进了医院。出差回来后,李振明担心小玲玉生病刚好身体虚弱,亲自下厨为小玲玉做了她最爱吃的炸鸡翅送到学校。女儿出院后缠着李振明带她去吃汉堡,李振明却说:“一个汉堡要十块钱,相当于你邵爷爷家一个星期的生活费。”硬是没有满足女儿小小的要求,女儿委屈得一个星期没有和李振明说话。李振明的妻子说他偏心,可是李振明却说:“吃点苦对女儿有好处,小玲玉是苦水里泡大的孩子,我们不能让她再受苦了!”

其实李振明自己的生活也很清苦。他的妻子原来在沈阳市的一家工商银行工作,有着优越的工作环境和一份很不错收入。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和照顾年幼的女儿,年月,李振明的妻子毅然辞职来到了李振明的身边。当时没有找到合适工作而孩子也需要照顾,他的妻子就由一个白领职业女性变成了整天围着锅碗瓢盆转家庭主妇。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妻子蹲过地摊卖过衣服,过度的操劳加上繁重、琐碎的家务活使妻子患上了严重的腰椎骨质增生病。为了怕父母知道真相,辞职前李振明的妻子还从原单位开出了一张假的工作接收关系,谎称自己在鲅鱼圈农村信用社工作,刚开始是李振明与妻子,后来女儿长大了也同他们一起保守了这个秘密,这个秘密一直瞒到现在,而那张工作接收关系也整整的在李振明的抽屉里锁了年。

妻子来了,她带给李振明理解和支持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现实问题。当时,站里还没有盖家属楼,他们先是住在了站里卫生所的办公室,因为感到这样会影响卫生所的工作,他们就外出找房子。因为手头不宽裕,只好在街里找了处价格相对便宜些的平房住了下来。平房没有暖气要靠生炉子取暖,没有自来水只能打水吃。那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天寒地冻,外面飘着鹅毛大雪,夫妻俩怕孩子冻着,就不断往炉膛里添煤,可哪曾想风大炉火抽得厉害,火炕过热竟引燃了被子,差一点失了火。望着沉睡中孩子红扑扑的小脸和妻子眼中闪烁的泪光,李振明的心就像刀割一般的痛楚。在年的租房生活中,他们先后搬了次家,其中次是因交不起房租而被迫搬迁,一家三口只好又搬回了卫生所。直到年单位家属宿舍楼腾出了一套房子,李振明才真正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家。虽然居住的条件也很简陋,但是李振明却感到很满足,当别人问起他自己也很困难为什么还要资助邵师傅一家时,他却说:“我是苦孩子出身,现在的困难我有能力慢慢解决,而邵师傅一家却是真的需要有人来帮助!”

面对范文篇3

经济节目主持人(以下简称主持人)与新闻播音员虽然都在屏幕中出现,但他们是两个不同的范畴,有很大的区别。

首先二者与受众关系不同。主持人是以个人的身份出现在观众面前,为他们服务的。主持人总是以第一人称“我"直接与受众交谈的。主持人应根据节目内容的需要,说出自己的见解,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习惯,讲自己的话,表现出自己的风格。因而,主持人在屏幕前的表现是:“我作为朋友与观众说话。"而播音员则是以第三人称的身份出现,他的任务是忠实的表达作者在稿件中反映的主题思想和感情色彩。96年在拍摄周末版《馨洋美食之相约肯德鸡》时,根据当时的现场环境与受众对象,我采用轻松愉快的主持方式,借以吸引观众的目光,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其次二者对象感不同。主持人的对象感比较具体,他一般把对象设想成“一对一”或“一对几”,而不是“一对众”。主持人直接对某几个人说话,会使观众产生“主持人在对我说话”的感觉。主持人只有做到“目中有人”,才能做到“心中友情",从而赢得更多的观众。而播音员的对象感不够具体,一般是按照“一对众"的设想与观众交流。他与受众之间尽管也有交流,但交流程度不如主持人。象我这一类导购型经济节目主持人,所介绍的商品多而杂,这就要注意语言的变化。千篇一律的语言会给人带来千人一面的感觉,不仅达不到预期的宣传效果,也会流失许多潜在的客户。因而应当针对不同的产品以及不同的产品使用对象采用不同的宣传方式。

第三是二者参与节目程度不同。播音员一般不参与采访、编辑和节目的制作。他只对播出的稿件负责,并不对某个节目负责。而主持人的最高任务是要驾驭节目,他要“主宰"节目,成为节目的的“灵魂"。他必须参与节目,才能掌握节目的主动权,才能更好的驾驭节目。再者,主持人总是固定某个节目,与他所主持的节目关系非常密切,简直难以分开。例如,前不久经济部举办海信电器现场直播,我作为现场记者需要进行现场采访。因为是直播节目,担心采访对象临场紧张,因而采访时我始终引导着采访对象,并且随机应变、抓紧时间,善于发表自己的议论,从而让观众知道我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和态度,以便让观众了解我、信任我。

最后是二者的播音方式不同。播音员采用“宣读式"播音,以有效的方式朗读他人的稿件,准确的表达原稿的精神实质。而主持人则采用“交谈式"播音,以谈话的方式、平等的态度、商量的口吻与受众娓娓谈心,语气亲切自然。其实不同内容的主持人节目往往有不同的播出风格,时政节目庄重严谨,知识性节目文雅周详,娱乐性节目活泼洒脱,而经济节目主持人则介于其间,既严谨文雅又不失洒脱。主持人一旦被确立在某一节目,就要努力地去靠近并适应这个节目的风格。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实践中按照节目风格的要求不断充实,更新和完善自己,使生活中自己的形象与话筒前主持节目、从事创作时的形象逐步靠拢,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够在话筒前找到自我,获得创作的根基。

我所主持的《市场特快》属于导购型经济节目,现场录制时,主持人的谈话体稿件要求口语化,但口语也不是随意,以随意求口语实在不是办法。在现场时虽然来不及写稿子,但也要在心理反复打稿,直到认为落在纸上也不难堪为止。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日常多有感触。都说人们生活中的语言累赘罗嗦,依我看,个人说话或简或繁、或坦率或含蓄,总还是目的明确的。但把生活中的语言照搬到电视中,必然冗长累赘,而随意说话,恐怕连生活语言都不及。主持人在电视中与观众交流,唯一的手段就是有声语言,所以更应力求简洁、贴切,避免唠叨、语病。语言“随意"决非达到“自然境界”之路。现场组稿,虽然仓促,但也要经过精心加工,决非随意拈来,信口而出。

另外,作为导购型经济节目主持人需要经常出入人群比较多的购物场所,这就要求在拍摄过程中主持人即使处于众目睽睽之下也要旁若无人,注意力不能分散,面对镜头或采访对象完成主持任务。在处理这方面的问题时,我首先要排除杂念,在镜头前不能总想:我看上去漂亮吗?说错了吗?领导会如何评价我的节目?以我为中心,心存在念,必然精力分散,缩手缩脚,要麽出错,要麽没有丰富的个性形象,因而电视节目主持人要象演员进入角色一样进入节目。在主持人的意识中,他的一举一动都应符合节目要求,处于这样一种“忘我”的境地,不为周围嘈杂的环境所影响,才能够达到心理、情绪和身体上的放松,才能进入最佳状态。并且在采访当中,主持人也不要去想“我”下面应该说什麽,而应认真听对方说话,主持人的思维活跃了,作为思维物质外表的语言也就鲜活了。

其次还要融入环境又无视环境。中国有句古话叫“入乡随俗"。节目主持人也应在什麽地方做什麽样的人,说什麽样的话。无论在轻松、庄重或喜悦的场合中,主持人出现在哪里就要立刻成为环境中一个和谐的元素,丝毫不能有与环境不符的感觉,这就是“融入环境”。例如去拍一个开业仪式,就要面带笑容心怀喜悦,服装的色彩要鲜艳一些。如果去拍一种儿童用品,就要以一个温馨亲切的形象出现在屏幕里。但有时还要做到“无视环境”,既无论在什麽场合都要能面对镜头流畅的表达思想。有的主持人只有在人声鼎沸的环境中才容易来激情,而有的主持人则只是在没有一点杂音的环境里才能谈吐自如。如果要做一名合格且优秀的经济节目主持人这一些都应当避免。因为主持人必须练就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坚守岗位,眼睛不离镜头或采访对象的本领。

最后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平日的积累以及对节目的整体把握。这已超越了心里层面,而涉及到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业务素质。所谓良好的“镜头感"并不是天生的,而是一定的修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超主持技巧的完美结合,只有勤学苦练、多悟多思才能够达到镜头前的良好状态。

谈到主持人的现场创造与发挥,还应当说一下主持人的应变。应变是一种能力,它是主持人思维水平和言语功能及其心理调节、心理适应能力的体现。较强的应变能力是主持人成功的履行其社会角色的必备条件之一。通常观众对主持人的角色期望是:有稿时能“锦上添花",无稿时能“出口成章",面对未曾预料的困镜时能应付自如“化险为夷"。这些都离不开应变能力。在应变能力方面,应注意以下四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思维和语言的流畅性。它一般表现在对现场发生的变化能迅速、流畅地做出反应,在口头语言的表达上气息通畅一、没有

阻碍、词句完整、衔接得当、层次清晰、脉络连贯。

其次是思维和语言的灵活性。表现在能根据现场发生的变化,机智灵活地应对,在从一个对象转到另一个对象时,转承自然.语言丰富多彩。特别是遇到偶发的困境时能从容不迫,充分利用现场条件机敏灵活的摆脱困境。

面对范文篇4

本课地位与作用本单元前一课时讲述了面对挫折,人们的不同态度。初步认识到应该具有迎难而上,勇于战胜挫折的品质。那么如何这种优秀的品质,掌握一些合理的方法,是本单元学习的目的与落脚点。因此,经受挫折的考验是本单元的重点。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学习知道:不畏挫折,开拓进取的优秀品质可以在学习及生活中,并初步掌握培养这种品质的几种途径和方法。目标:能够将学习的这些锻炼方法转化成一种观念并付诸于实践,从这些方面努力,实现“知”向“行”的转变。在生活、学习中,逐渐形成这种优秀的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认识在不畏挫折,开拓进取心理品质方面进行锻炼的必要性。勇敢迎接挫折的不期而至,战胜挫折后能产生一种成功的情感体验,并意识到这种品质在当今社会极为重要。教学重点掌握锻炼方法:正确认识挫折,敢为天下先,培养高尚志趣,适当转移目标。教学难点1、敢为天下先2、情境结合,情感渲染,学生能产生共鸣教学方法榜样教育、体验式教学、情境教学、自主探究学习、赏识教育、合作式教学课型讲授新课课时1课时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素材: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处理:设问:贝多芬一生遭遇哪些挫折?(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效果:通过榜样教学,感受贝多芬战胜重大挫折的坚毅。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自己不畏挫折,开拓进取的宝贵品质。

2、讲授新课

(1)、高尚的志趣

素材:贝多芬一生遭遇的重大挫折。

处理:学生找出支撑贝多芬战胜挫折的原因。(师归纳:兴趣、志向)并引导学生讲出做自己喜欢、自己追求的事再苦也觉甜的经历。

效果:认识到高尚的志趣,从心理上给了我们战胜挫折的勇气与信心。

(2)、正确认识挫折

素材:周南中学身患癌症的高考学生颜艳录像(5分钟)

处理:颜艳生活中遇到了哪些挫折?(病魔、贫困、高考的压力)

效果:引导学生反思我们平时遇到的挫折,比较起颜艳所受的挫折是微不足道,而我们平时是怎样看待自己的挫折呢?

活动设计:《实话实说》栏目现场采访

道具:一个无线话筒,一台学生自制的摄像机(材料:纸盒)

处理:设计平时在学习生活常遇到易产生挫折感的典型事例。请学生做小记者采访(采访6个同学),一个同学扛摄像机。最后教师灵活归纳。

效果:让学生深层次的领悟,正确认识挫折是战胜挫折的前提条件。同时正确认识挫折又需要积极、乐观、自信的心理品质。

(3)、敢为天下先

活动设计一:试一试:把鸡蛋竖起来

处理:多媒体打出画面示意,让几个学生亲自试一试,想办法把鸡蛋竖起来。教师进行赏识教育。

效果:让学生体会看似不可能的事,其实很简单。关键在于敢为天下先,敢有奇思妙想,这也是战胜挫折的重要手段。

活动设计二:议一议:把木梳卖给和尚有可能吗?

处理:打出直观的画面,以讨论的方式,为如何把木梳卖给和尚想出招数。鼓励学生有奇思妙想。教师在此活动中赏识教育与层层启发式教育相结合。鼓励创新意识。(讨论3分钟)

效果:让学生领略到合作、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走出困境、解决难题既需要毅力,也需要智慧,需要有创新精神。

面对范文篇5

1.1经济全球化对高校德育工作的挑战。经济全球化对我国而言,一方面,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大量政治、文化观念以不同方式越来越普遍地影响着人们的道德生活,加速道德上的斗争与融合;另一方面,两种社会制度和文化的相互激荡、相互影响在一定意义上进一步加剧。高校生作为思想最活跃、最敏感的一个社会群体,其思维方式、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更为强烈的冲击。西方文化产品诸如麦当劳文化、可口可乐文化、好莱坞文化的大量涌入,无不影响着高校生。

1.2市场经济对高校生德育工作的挑战。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不仅影响和改变着社会的经济生活,也引发了人们价值取向的深刻文化。对于当今高校生而言,市场经济的冲击即有其积极作用但也给他们带来了消极影响。

1.2.1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增强了高校生的主动性,但同时可能淡化高校生的协作意识。

1.2.2市场经济逐利性提高了高校生的效益观念,但同时可能弱化高校生的精神价值。市场经济的逐利性特点,也容易诱导高校生急功近利,重利轻义,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

1.2.3市场经济的自主性强化了高校生的自主意识,但同时可能淡化高校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1.2.4市场经济的平等性加强了高校生的公平意识,但同时可能淡化高校生的服务意识。等价交换原则有时被错误地引申到党内、国家政治生活、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等领域。

1.3信息网络化对高校生道德教育挑战。

1.3.1网络的垃圾、“黄、毒”信息易导致高校生精神的迷茫和行为的失措。当代高校生思想活跃、好奇性强、求知欲旺、接受新鲜事物快,容易受到蒙蔽,甚至迷失方向。

1.3.2网络的虚拟化易导致高校生人际交往的障碍。在网络中,行为主体的人际交往大都是在“虚拟实在”的情形下进行的,这种交往方式必然会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新的人际障碍,使行为主体冷漠,人际关系冷漠,人际距离疏远,使人产生孤独、苦闷、焦虑、压抑,甚至情绪低落、消沉、精神不振等。

1.3.3网络文化的多样性易导致高校生思想混乱,当代高校生的价值取向更加多元,价值选择更加困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不容易。

2、高校道德教育应对的策略

2.1改革德育内容。首先,要加强对高校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广高校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提和命运,澄清在社会主义问题上的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形成深厚的爱国情感,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其次,要加强对高校生的理信教育。要教育高校生树立远大理想,确立为人民服务、为中华民族大复兴努力奋斗的目标。第三,要加强对高校生的优秀品德教育。高校要加强对高校生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同时,还要加强对“八荣八耻”的学习,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践活动,使高校生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在日常道德实践中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第四,要加强对高校生的健全人格教育。

2.2优化德育过程。面对现今高校生道德教育存在的挑战,我们必须优化德育过程,围绕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抓好德育的层次性、互动性和主体性。

2.2.1层次性。德育工作十分重视其层次问题,提高德育的针对性,把握好德育的阶段性、渐进性和对象的自主性等特点,切忌急于求成或成千篇一律统一要求。

2.2.2互动性。注重德育的互动性,尤其要把握住教育者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德育内容与方式的互动结合以及德语系统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互动配合等互动关系。

面对范文篇6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有关统计表明,自1979年欧盟对中国出口的糖精钠实施反倾销以来,截止至2004年,已经有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500多起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涉及4000多种商品,影响中国出口贸易额150多亿美元,其中近70%的反倾销调查被征收反倾销税,比全球平均比例高出8.2个百分点。外国对华反倾销案件集中在化工、钢铁、其它金属和纺织产品,而这些商品正是我国出口最多、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我国遭受的反倾销诉讼中,美国和欧盟居主要地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少数发展中国家对我国反倾销立案数量急剧增加。

我国出口商品屡遭国外反倾销指控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际的因素,也有国内的因素;既有客观的因素,也有主观的因素;除了经济因素,还有法律因素。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世界经济处于衰退期,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由于世贸组织多年来的谈判已使关税总体水平大幅度降低,配额、许可证等传统非关税措施的使用也严格受限,于是,作为世贸组织允许的反倾销手段的使用频率势必大大提高。加之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一枝独秀,中国对美国和欧洲及对外总的贸易顺差额持续增加,而逆差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美国等一些国家和地区挑起保护主义的借口。

2.国外歧视性反倾销政策:“替代国价格”和“一国一税制”是最典型的两种做法

(1)长期以来,西方各国对我国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时,一直将我国作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在计算中国出口商品正常价值时,在很多情况下采用替代国价格办法(替代国价格主要是欧盟和美国所倡导的被控倾销产品来自非市场经济国家情况下确定该产品正常价值的方法),甚至常常把新加坡或欧盟成员国等发达国家作为我国的替代国,这种不合理做法,不仅导致了我国产品倾销的成立,而且倾销程度比较高。

(2)长期以来,大部分西方国家对于来自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所有受诉倾销产品都征收相同的反倾销税率,不管该产品是否被个别调查,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国一税制。

3.我国产业与企业自身的原因

(1)从贸易竞争指数上看,我国目前竞争力较强的产业主要有纺织业、缝纫及皮革制品业、食品制造业、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等,这些产业基本属于劳动密集型或者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附加值较低。按理来讲,我国出口的产品是发达国家不具有比较优势或者已经被淘汰的产业,大量的出口不会对其核心产业造成任何威胁,甚至是带来好处,所以,不应该招致高额的反倾销税。但由于发展中国家相对于发达国家数量众多,各国比较优势以及产业结构又具有相似性,各国纷纷向有限的发达国家出口,竞争十分激烈,最终形成买方市场,发达国家拥有选择从某一发展中国家进口的主动权。在这种情况下,易于造成了发展中国家之间对发达国家出口产品价格方面的恶性竞争,这就为发达国家以保护本国产业为名滥用反倾销手段提供了口实。

(2)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比较优势质的飞跃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上述引起反倾销的因素在短期内难以消除。

二、政府、企业各司其职,共同应对反倾销

1.政府

(1)要建立起完善的反倾销预警机制,通过敏锐、通畅的信息捕获、分析、传递系统,在对方诉讼还处于端倪之时便能得到信息,做好准备,及时调整出口策略并迅速组织应诉。目前在进口方面,国家已初步在汽车、化肥和钢铁三大行业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但在出口方面,中国作为遭受反倾销最为严重的国家,迫切需要建立有效的能快速反应的反倾销预警机制,以便准确、迅捷地预警中国厂商受到其它国家的反倾销调查。(2)加入WTO后,就意味着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行为减少,如果由政府直接出面替企业应诉往往会加深国外对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的认识,胜诉的可能性不仅不会增大,反而会减小。所以,在反倾销应诉的问题上政府的作用主要是为企业提供有利的支持和帮助,扮演协调和辅助的角色,而不是发挥主导作用。政府需要做好的工作有:利用掌握的信息资源,为企业应诉提供咨询服务;建立反倾销应对基金,以缓解企业在应诉中财力不足的困难;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培养一批精通国际反倾销应诉的专业法律人才;对立案国违反WTO规则导致我国企业受到不公正待遇,政府部门应有诉诸WTO争端解决预案,全面介入参与解决争端;对于频繁实施反倾销的欧盟、美国等国家和地区,要积极做好工作,敦促欧盟早日认可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消除对中国产品的歧视政策等。

2.企业

(1)应该加大出口产品的科技投入。对我国目前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改造,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从而取消低价出口策略。实践证明,一国产业的比较优势是具有动态性的,而非一成不变。在一系列动态性的要素里,技术进步是最具决定性的要素。事实上,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含量也会大大提高。同时,在资金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中,包括高新技术产业中也有劳动密集型的生产环节。因此,企业在发展中必须重视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

(2)企业应积极参与反倾销的应诉。一方面,资料表明,我国企业反倾销应诉获胜率已从1989年的20%到1998年的55%,近10年平均,绝对获胜率(无税或无损害结案)已达到37.5%。这说明,只要积极应诉,胜诉的机会还是比较大的;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对外反倾销应诉中遵循“谁应诉,谁受益”的原则,在国外对中国产品裁定“单一税率”,或应诉取得全胜时,参加应诉的企业都有权继续出口或取得较多的出口数量配额,而不应诉的企业则不能继续出口或出口数量受到限制。因此,企业必须增强信心,积极参与应诉工作。

(3)中介机构在组织企业反倾销应诉方面的作用十分重要。根据《反倾销协定》第5条第4款,支持反倾销申请的国内厂家所占的生产量,要大于支持者和反对者生产总量的50%以上;支持反倾销申请的厂家必须至少占相似产品全国总产量的25%。否则,不得发起反倾销调查。所以,企业必须联合起来,自下而上改组或重建行业自律维权组织,通过会员企业之间的相互监督,维护出口秩序,遭遇反倾销时,发挥服务功能,组织有关会员企业积极应诉。

参考文献:

[1]黄黎明:反倾销税:美国、欧盟与中国的比较.涉外税务,2002,(7)

[2]刘军:从一国一税制谈中国应对反倾销的策略.国际经济评论,2004,(4)

[3]张桂梅:积极应对国外反倾销.价格月刊,2003,(8)

面对范文篇7

1、沟通——敝开自己的胸怀和灵魂。

生活需要唱反调的人,人际交往也需要唱反调的人。的确,遇到唱反调的人让人伤脑筋,十分难堪。唐太宗李世民曾因憎恨魏征的直言诤谏,回到后宫仍愤愤不已,扬言要杀掉这个多舌的人。幸而长孙皇后贤德通达,换上朝服跪行大礼庆贺:皇上得魏征如得明镜,皇上幸甚,社稷幸甚!后魏征亡,李世民痛心疾首,吾失一明镜也。由此可见唱反调的人对于我们的理想、事业、人生是大有神益的,我们大可不必讨厌或痛恨那些对你唱反调的人。

对于反调,应泰然待之,与唱反调的人进行思想沟通,闻反调如闻黄钟大吕,首先反省自己,对自己的过失,不装模作样地掩饰,应及早敞开自己的胸怀和灵魂,用诚意这道圣符,去弹拨对方的心曲,让自己的思想与之发生和谐的共鸣。你越是大方地勇于承认过失,就越能体现自己的高姿态。高素质,越能赢得别人的敬佩而对你少唱反调。

2、大度——接纳过激的官辞和指责。

应付反调,大度是关键。有些人自视甚高,压根儿瞧不起唱反调的人:你是什么东西?这儿没有你说话的地方!这种人看起来很有骨气很有手腕也很有魄力,实则外强中干素质平平,想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威信,用大话狠话去堵众人口,其结果可想而知。

耳闻反调的过激言辞和指责,大度则显示其高贵的气质了。粱漱溟先生言“情贵淡,气贵和”,道出大度的境界。要达到这种境界,“看花容易绣花难”,需要傅大的胸怀肚量去吞吐潮汐吸纳群山,化解将至的疾风暴雨,让理性之帆高扬在清流之中。

举一个例子,小杨初升办公室主任,安排办几件实事。老赵自认为工作时间长经验丰富资格老,提出了尖锐的反对意见,让小杨当众表态。老赵的举动使同事们产生了不满情绪,小杨也有充分的理由反驳老赵。但小杨采取了妥协的策略,心平气和他说:“请允许我考虑考虑。”语气极平淡,犹如疏星朗月和风细雨。事后,小杨多次找老赵谈心,相互交换意见,指出老赵的主观偏见和经验主义。老赵对小杨只有佩服的份儿,再也唱不出反调来了。由此可见,大度是一种弹性策略,任何疾言狠语都被弹在其外,使自己有充裕的时间占领制高点,很轻巧地去化解反对意见。

3、比较——明辨反调的意图和正误。

有人视唱反调的人如洪水猛兽,耿耿于怀。这种人心胸肚量也太狭窄了点儿,让反调一叶障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细流,不见海洋。一件事的利害得失,从某一角度看,似乎千真万确,如果换一个角度看,情形则不同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道出了个中三昧。否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重蹈“盲人摸象”的旧辙。公务员之家:

闻反调心要静,头脑清醒思路开阔海平天青,不妨将反调的观点和个人的观点逐一对照,比较鉴别,去伪存真。这一过程要排除个人一切私心杂念,正本清源,明辨孰是孰非。有位经理公开一个决定,属下纷纷表示拥护,独有一位唱出反调,出语甚是不恭。开始,经理十分恼火,认为属下当众驳他的面子使他难堪丢脸。明明自己的决策天衣无缝,你偏偏置噱反对。经理冷笑两声。会后,经理头脑冷静下来,反复比较验证反对意见;并查阅大量有关资料,得出“天衣有缝”反调正确的结论,不禁汗颜。经过比较反调的正误,避免了一次决策失误,善莫大焉。

4、争鸣——唱出自己的椽盲和反洞。

面对范文篇8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我一上任就跟大家说,我是诚惶诚恐,忐忑不安。一个是经验不足,一个是对岗位的敬畏。”

万钢做过企业的高层管理,也当过同济大学校长,可谓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但他却依然怀着无比敬畏的心态看待权力,时时告诫自己,必须要为行使权力承担责任,并因此而诚惶诚恐、忐忑不安,生怕由于经验不足、工作不细致不深入而给党的事业和群众利益造成损失,这种精神难能可贵!

清代学者纪晓岚曾这样说过:“做人要记住一个‘怕’字。”这种“怕”就是做人要明事理、守法纪、知不足。而对于以为民服务为己任的干部来说,心中有“怕”更显得尤为重要,它既反映出官德的要求,也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应有之义。领导干部只有时时处处对权力保持清醒和敬畏,才能不断去查找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反思自己的言行,惟恐群众不满意,惟恐工作出现纰漏,惟恐权力运作有偏差,对不起自己所承担的那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面对权力“诚惶诚恐”,体现的是一种责任意识。为官一任,当造福一方。然而,现在有个别干部,或浑浑噩噩,对工作不负责任;或忙于迎来送往、应酬接待,难以真正为群众办实事;或想问题、办事情不是从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而是从个人利益、小团体利益出发。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广胸怀,哪里会有“诚惶诚恐”的心态呢?我们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走上领导岗位,绝不是权力的荣耀,而是沉甸甸的责任。

面对权力“诚惶诚恐”,体现的是自律和慎独。个别领导干部,一旦手中有了权力,便开始贪图安逸、追求享受,不再愿意与群众同甘共苦,甚至搞贪污腐败,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损失。领导干部只有时时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才不会在物质利益等诱惑面前迷失方向、丧失立场。

面对范文篇9

很多人受不了吹毛求疵的主管,但无论主管是采取指挥式、批判式、或细节式的管理风格,其实没有所谓正不正确的问题,因为若从经营的角度来看,最重要的是结果,只要主管能够达到业绩、获利目标,接下来就是同仁该怎么样去调整和适应的问题。

不能只看小事的表面

有句话叫做‘魔鬼都在细节里’,也许你会嫌主管还要管英文单字拼错或标点符号用错,小题大做,但如果你写的文件或书信是发出去给客户的,是代表公司的品质;如果是发出去给同事,也代表个人的工作品质不够专业、严谨,从这个角度来讲的话,主管这样的要求是合理的。

另外,也许你会觉得主管不应该管一些和员工的工作绩效无关的事情,譬如卫生纸的品质、该不该免费提供便当等芝麻小事。

我们不能只从表面上看待这些芝麻小事,应该去看为什么主管会在乎?在乎的是什么?他的挑剔标准,到底是在和哪家公司比较?从不同的角度去推知主管的考量。

举例来说,卫生纸其实也和成本有关。假如你把自己当成一个副总,现在是微利时代,竞争非常严重,所以要开源也要节流,员工是不是会运用自己的谈判技巧和采购能力,去找到又好又便宜的东西,其实是相当重要的。

又举例来说,我们在安排教育训练活动时可能会直觉反应,应该为来参加的同仁买便当,但发便当真正的目的是什么?是只要吃饱吗?

可能主管生气的原因是,花了钱投资员工的教育训练,不但还没看到员工受训后的表现,又要花一笔钱买便当。若是如此,我们不如改成教育训练结束后,再请几位能把课程实际应用到工作中、表现得特别好的员工吃饭,这么一来,主管既验收到了成果,也会认为这笔钱激励了员工,花得值得。

换个方式,把事情做到更好

不过即使要求是合理的,的确有些主管经常用负面的方式责备员工,比如骂人白痴、智障,或是把员工的企划书丢在地上。

为了避免这种情绪性的冲突,建议主管可以采用罚钱的方式,比如说拼错一个字就罚100元,来慢慢改变员工的坏习惯,在心理学上,这叫做‘行为改变法’。

而员工也可以找适当的机会,和主管以交心的方式喝咖啡、聊聊天,和主管反映:‘最近办公室的气氛都好紧张……’

或者也可以换个方式,主动向主管提案,举行一个‘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活动,鼓励各部门互相竞赛,并奖励做得好的部门,如此一来,既能达到主管的要求,也把紧张的气氛反转过来。

分析自己重视的工作价值

另外,遇到习惯负面表达的主管,也要先厘清,是因为自己老是犯错?还是因为主管的个性,以致于很多人都曾被主管这样对待?

如果确认是因为主管的个性造成负面的管理文化,在冲动地决定去留之前,最重要的是要分析清楚自己重视的工作价值。

你可以自己画一个量表,将工作的状态分为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学习成长、多元化挑战性、薪资福利5大项,然后凭直觉,打下-10~10的分数。在人际关系的大项中,又可以分成总经理、直属主管、同事3小项。比如说你很受不了总经理,打-10分,但如果其他部份加起来,总分还不错,就应该留下。

天下大概没有钱多事少离家近、主管又对你好的工作。在加加减减的过程中,可以帮助我们检视自己价值观是不是符合现实社会的生态?也会更清楚自己要不要待在这个工作?一旦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即使主管很挑剔,也能从工作中的其他部分有所学习。

面对范文篇10

---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人只要生存于世,就无法回避几个带有终极意义的人生问题:生和死、贫和富、爱和恨。一个人终其一生,其行为实际上就是对这几个问题的不断解构和回应。大多数人的解构都平淡无奇,只有少数具有大智慧和深沉之爱的人才能将自己的回应化作地球上最美的思维之花,润泽人类的心灵。随着人类历史的延伸,上述几个问题被不同的学科分解为不同领域的话题,生和死成为宗教垄断的基本问题,爱和恨化为文学诗歌中永恒的主旋律,贫和富则成为资本主义社会(也是现代社会)中最基本的思考主题。

其实,翻检世界历史就会发现,流氓致富是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点。而对待财富与贫困的态度,也就成为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最基本的思考主题之一,并且也是检验历代思想哲士人格的试金石。这方面最有意思的例证是19世纪两位思想家有关财富与贫困的思考,这两位哲人一位是斯宾塞,一位是凡勃仑。前者的思想让当时美国的富人们欢欣雀跃,而后者的《有闲阶级论》出版后,却迫使美国的富人们开始检讨自己的公众形象。

比较这两位思想家对其所处时代有关财富与贫困的思考,颇觉意味深长。

英国哲学家斯宾塞(HerbertSpencer1820-1903)一生刚好与维多利亚女王相始终。他的一大主要思想往往被后人误解为达尔文的思想,那就是“适者生存”。据他自己说,他只是将达尔文解释动物王国中死亡与生存的“适者生存”观点用来说明充满挑战的人类经济世界:“所有生物都必须接受''''生计日艰''''的事实,而这个压力造成了普遍的进步,因为''''只有能够进化的物种才能生存'''',并且''''能够生存的又必定是生物中最优秀的种类''''.”他这样解释富人产生的合理性:贫富差距形成是自然力无可避免的结果,富裕者之所以富裕,是他们高度适应能力所带来的成就,富人只是自身优越性的受益者。一个人之所以能够富有,是因为他比别人更强、更优越。有了斯宾塞对财富形成的这种解释,富人可以理所当然地享受自己的财富以及财富为他们带来的种种乐趣。这一观念也有力地保护了财富,没有任何人或任何政府能对富人们获得及扩充财富的方式加以干预,如果要干预,就等于干预了人种改良的基本规律。

对穷人的冷漠是斯宾塞思想的一大主要特点。斯宾塞是这样看待穷人的存在:帮助穷人,就等于要中止一切的社会进步,因为人之所以穷,就是因为对自己生存环境无知,在生存竞争中被淘汰下来的结果。斯宾塞的思想出现,在19世纪的美国有如天启福音,因为他的思想完全符合了当时美国资本主义的需要,因为过去从未有任何国家能有这么多的富豪可以这样充分地享受他们的财富。所以他的《社会学研究》(TheStudyofSociology)一书自1860年出版后的40年间,在美国总共销售了36.8万多册。

这一为富者进行伦理辩护的思想被萨姆勒(WillianmCrahamSumner)加以发展,遂有了下面这些“名句”:“百万富翁是自然选择的产物……因为他们就是经过精选的,所以财富在他们手中会累积起来……他们很可以被看作是选来担任某种特定工作的社会人,因此他们能获得高薪,生活奢侈。不过这种交易对社会是有益的。”而生存竞争正好是对穷人的鞭策,使穷人以努力工作来克服天生的劣势。美国的资产阶级对这两位哲人的思想非常之欢迎,在积累财富的竞争中大获全胜的约翰洛克菲勒,就曾用诗一般的语言表述自己优胜劣汰的观点:“美丽的玫瑰花只有在将它周围环绕的小芽苞牺牲掉以后,才能给观赏者带来芬芳。”同样在商场上,也只有牺牲别人才能给洛克菲勒家族带来荣耀,“这并不是商业上的罪恶现象,而只是自然律或上帝旨意的具体化而已。”而萨姆勒执教的耶鲁大学,成为当时富家子弟接受教育的首选名校。

这种观念被当时许多人视作理所当然的道理予以接受,“天择”观念对于贫穷问题是一种相当合理的说明,但它衍生出来的观念却与欧美社会的宗教信仰发生剧烈的冲突,因为当时的牧师们说教时常说的一句话是“富人进天堂比骆驼穿过针眼还要困难”。这种宗教精神对斯宾塞这类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所以在美国历史上,尽管在斯宾塞之后也还有一些思想家对资本主义进行过辩护,但那种辩护词通常都不怎么理直气壮,只能重复“尽管资本主义有缺陷,但没有制度比这更好”一类的词语。

但美国早期资产阶级在接受斯宾塞礼赞的同时,却在另一个经济学家(也是社会学家)那里遭到了激烈的批判和尖锐的嘲笑,制度学派的始祖凡勃仑写了一本《有闲阶级论》(1899年出版),使美国的新兴资产阶级发现除了财富之外,世界上还有别的更有价值的东西。

凡勃仑的《有闲阶级论》问世有着特殊的背景。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问世以后的125年当中,经济学家们几乎探访了所有与经济学有关的领域:这个世界的辉煌壮观与它的污秽贫困,它在技术上的巨大成就或是它在人性价值上的缺点。金融界互相残杀得你死我活的竞赛,被描述为“节约与资本累积”的过程;最无耻的骗局被称为“自由企业”,挥霍无度被目为是正当的消费。

而这一时期的经济学著作却根本无法反映美国的经济生活。克拉克的《财富的分配》根本不能反映美国已成为充斥着许多百万富翁的国度;陶西格的《经济学》也不能让人知晓美国垄断的股票市场;劳芙林在《大西洋月刊》所写的文章告诉人们,当时美国还是以牺牲、努力和技艺作为赚钱的不二途径,“每一个人都有权力去尽情享受其努力的成果”,简言之,这时美国的正统经济学是现状的维护者,因此它们没有发现问题的锐利眼光,对当时美国景况的本质---放纵无度与极度奢华完全熟视无睹,只以形式上的线条与没有光泽的色彩去描绘一种“原型”,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美国经济学家们“囿于情势与利益的不自觉偏见”,它需要一种异乡人的眼光,这种眼光有一种独特的清晰性与透视性,而凡勃仑正好具有这种眼光。他的《有闲阶级论》甫一问世,立即造成轰动,成为当时知识分子人手一册的风行之作,当时一位社会学家告诉凡勃仑:“这部大作引起了东海岸的震惊。”这本书引起广泛的震惊与其独特视角及行文风格有关系,因为过去从未有过一本书以如此尖酸刻薄的用语,对社会作如此冷静的剖析。

这本书的内容一如书名所指出的那样,是针对有闲阶级的存在而发。在理论探究的终端,凡勃仑阐明了这样一个主旨:什么是经济人的本质,社会为什么会产生有闲阶级,“有闲”本身的经济意义是什么?

对于经济人与有闲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们其实也一直在探究。在他们笔下,人类被描绘成一群理性化的人,在生存竞争中,有些人上升到峰顶,有些人下沉到谷底,成功者能充分享受他们的财富与闲暇,失败者因自己的无能而忍受贫穷,这都是十分合理的事情。但凡勃仑却认为这种人类观没有多少道理,他在某种程度上否定将社会束缚在一起的力量是出于“理性自制力交互运作”,他更不认为闲暇本身比工作更为人所喜好。他考察了美洲印第安人等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发现在这种原始的单纯经济形态下,似乎完全不存在有闲阶级,在这种社会里,生存的代价就是劳动,每一个人必须工作,不管他们的工作是什么性质,社会皆不视为低贱。这种原始民族经济的内在驱动力不是盈亏上的考虑,而是一种自然的敬业精神及对后代的一种长辈关爱。人人都力求在他们份内的日常工作方面出人头地,偷懒(闲暇)虽不会受到责备,但却绝不会赢得社会尊敬。

凡勃仑还注意到另一种前工业社会,即古代冰岛、日本幕府社会。这种社会中存在一种明显的有闲阶级,但这种阶级却不是无所事事的懒人,而是社会上最为忙碌的人群,但他们的工作却是掠夺性的,他们凭着武力或狡黠地掠夺财富,本身并不靠技艺或劳动从事工作。虽然这些有闲阶级取之于社会,而且也没有贡献出任何生产性的服务以作回报,但是他们的行径却得到社会默许。因为这些社会富裕得足以养得起一种不事生产的阶级,而习俗中的尚武精神又使一般人对这种阶级格外推崇,因此这种阶级不但未被视为寄生虫,反而被奉为能者与强者。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工作的态度便有极大的改变。有闲阶级的活动即用武力赢取财富就被视为一种荣誉而为社会所推崇。相反,依靠出卖劳力的穷苦劳工却遭到社会鄙视。自亚当斯密以来的古典经济学家们一直认为好逸恶劳是人类的天性,而凡勃仑却认为,这是人类生活方式在掠夺精神影响下堕落的一种表现,因为一个崇尚武力和掠夺的社会,根本不可能尊重人类劳动。

凡勃仑的眼光继续往前延伸,他在现代生活里看到了人类劣根性的久远遗传。现代社会里,有闲阶级改变了它的职业,改良了它的方法,但是它的目标---不事工作而专事掠夺却同样不变,与以往不同的是,以往它们专门寻求女色或战利品,而现在代之以起的是追求金钱和积累财富,而炫耀财富或穷奢极侈却成为挂在印地安人帐篷上的人头皮的现代仿本。有闲阶级不仅因袭着古老的掠夺习性,他们个人的劫掠力量也仍然如以往时代一样备受社会推崇。凡勃仑分析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为求在社会上受尊重,一个人必须要获致某种标准以上的的财富;正如同较早先的掠夺性阶级一样,野蛮人必须要获致部族里体力、武艺与狡黠的标准。”同样地,在现代社会里,每个人亦必须以力服力,才能赢得其他人的敬畏,而在这种“力”的竞赛过程中,凡是从事于非掠夺性工作的人,往往自觉低下。

凡勃仑的贡献不仅止于此,他的关于现代人只是未十分开化的野蛮人的观点,不仅说明了有闲阶级存在的现实,而且暗示了一种社会内聚力的本质。因为早先的经济学家并未能十分清楚地说出当社会组成阶级的利益发生重大分歧之时,到底是什么力量促使社会束缚在一起,按照马克思的阶级斗争观点,当无产阶级毫不妥协时,是什么力量消解了革命?凡勃仑对这个问题给予了自己独特的解答。他认为,下层阶级与上层阶级并不是针锋相对的,他们受限于一种看不见但十分坚牢的共同态度:工人阶级并不企图取代他们的管理者,他们只是试着去模仿他们。他们本身皆默认,他们所做的工作,比他们主人的工作要不“体面”得多。但是他们的目的并不在于除掉较高的阶级,而是设法让自己成为较高阶级的一员。正是这种心态,使社会得以保持平衡稳定。

凡勃仑对富人社会行为的研究颇为辛辣,《有闲阶级论》就是围绕富人因自己的财富而产生的优越感以及他们为了炫耀自己的优越而采取的种种行动而写的。凡勃仑认为,在19世纪,富裕的最大问题就是阶级结构的不良,富人的精神特质总让人感到荒谬。富人要炫耀自己的财富,才能显示出自身的优越,而只有两件事情才能让他达到这一目的,大量的闲暇和大量的消费。在每个人都必须努力工作的世界中,大量的闲暇是富人所能造成的唯一与众不同的特点:富人自己也许需要工作,但他们的妇女却可以享有闲暇,而表现他们有不同的身份。他们进行大量消费时,总是强调购买物品所支付的高昂“价格”来加深大家的印象,而购买时的鉴赏力却非常粗俗。与此同时,财富被大量花费在“官能娱乐”---美食、饮酒和各式各样的性关系上。但是一个人的饮食作乐有一定的生理限度,这种限度也一样适用于。经历过一定时日以后,暴饮暴食逐渐地不再为人所赞赏,反而成了人们批评的对象,同样,一度被认为最能显示财富所带来的乐趣---性杂交最后也成为大众的娱乐,甚至成为一种“保健疗法”,这时候富人在官能上的娱乐终于不再是令人羡慕的“专利”,于是富人开始尝试用财富创造尊敬,下列两种方法通常是最为便利的手法,一是购买爵位,如理发学徒阿克莱特(DickArkwright)因发明了旧式纺织机致富以后,他便花了大量金钱购买爵位,让自己摇身一变成为理查爵士(SirRichard),混迹于贵族之中;二是通婚,到1909年,美国已有500位富豪之家的女继承人,为了改善她们家族的声望而被远嫁外国,与她们一起嫁出去的是2亿美元。其中最有名的是凡德别特家族与马波罗公爵的联姻,这次联姻花了1000万美元左右,而联姻的“成就”也非常圆满:凡德别特家族抛弃了他们的强盗传统,他们的后代也从此变成极有声望的上层人士。这种情况表明,尽管这个世界多姿多彩,但它毕竟仍然与欧洲世界有着血缘关系,欧洲社会的传统依然起着作用,一个人仅仅有钱还不能创造尊敬,世界上有一种比单纯凭财富所获致的东西更高的荣誉。

自凡勃仑的《有闲阶级论》一出,再没有富人能够自由挥霍浪费而不遭社会讽刺。凡勃仑本人也博得巨大社会声誉,不过这种声名是以讽刺家而不是以经济学家著称。社会激进分子与知识分子们推崇他,而其他经济学家则不断探问他是不是一个社会主义者,仍在怀疑他所说的一切是否值得严肃对待。不过越到后来,人们越认识到凡勃仑的研究的确触及到他所处时代的中心过程,而在同时期经济学家的探测之中,这一各种矛盾暴露得特别充分的过程却出奇地受到忽视,可以说只有他,也唯有他有别于同时代其它的经济学家,以一双新的眼睛看世界,这里且不说他在别的方面的巨大贡献,只以他对有闲阶级的刻画为例,资本主义财阀是强盗大王这一点虽然令人不寒而栗,但却接近真实。他的学生---另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威斯雷米歇尔曾对他的先师作过如下评论:“凡勃仑给世界带来了一种令人困惑的影响---他象来自另一个世界的访客,以超然的眼光,冷静地剖析时下司空见惯之物,他平常思想里所熟悉的一切,就象外力在他身上炼成的奇妙产物一样。在社会科学的领域里,没有其他一个心智的解放者,能象他一般地摆脱环境的微妙箝制,而在思想探究的领域里,我们几乎再也找不到一个象他一样锲而不舍的人。”距离凡勃仑《有闲阶级论》出版的时代已过去了将近一个世纪,这期间美国资产阶级自身的素质已发生了巨大改变,造成一个人社会地位的标准也一直在改变,如今在美国的任何一个地方,财富的简单炫耀已经不再象过去一样获得社会尊敬。现代政治家就比富翁有更特殊的社会地位,根据官方的统计,许多富翁愿意花一笔相当数目的钱去担任驻小国的大使,以获得社会地位。除此之外,一个人的尊严必须与音乐、艺术或慈善事业相结合。富人除了钱之外,必须在某些领域创下相关成就,否则根本无法获得社会尊敬。

观念本身往往是既得利益的试金石,人们往往会用观念来证明社会行为的合理性或不合理性。莎士比亚在《雅典的泰门》里曾写下了有关金钱的千古名篇。自他以后,也不断有人在批判拜金主义和金钱迷幻症。但其实仔细深究,就会发现一点,历代哲士对金钱的不满,其实并不是对财富本身的不满,而是对富人们致富方式的不满,对他们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感、无视穷人苦难的不满。每每翻看历代哲人有关财富与贫富差距的讨论时,我常常感到他们那种对人类那种深沉的爱,感受到他们那种深刻的学理自信和道德自信。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与恩弗列罗夫斯基《俄国工人阶级状况》这两本书,体现了两位大思想家深厚的人文精神。马克思曾给予两本书极高的评价,后者的问世,他认为对当时的欧洲来说,“是一位严肃的观察家、无畏的战士和批判家、杰出的艺术家所作出的真正的发现。”在财富与贫困已成为困扰当代中国一个最主要的问题时,我国的思想界又是如何诠释“财富与贫困”这一人类的基本问题呢?

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已是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社会现象。历史在这20多年的脚步是如此匆忙杂乱,几乎浓缩了整个20世纪的百年忧虑,即便是最有心的人也来不及思考这20年当中所发生的一切问题,有关财富与贫困的思考基本上被摒弃在知识界主流人士的视野之外。但到了今天,谁也不能再无视中国当代富裕阶层的存在:他们的行为方式已构成以消费主义为主要内容的市场意识形态;他们那种巧取豪夺的致富方式早已使勤劳致富等观念成为过时的价值观;他们的居住方式已从各个层面改变了城市的空间布局;他们的消费方式、婚姻家庭模式等等无一不对社会行为起着风向标的作用,贫困者与富裕者之间那种巨大的差距无处不在地刺激着人们的感官。统计数据和各种事实已确切无疑地向社会表明,最多再过5~10年,私营经济将成为中国社会占主导形态的经济形式。在财富咄咄逼人的攻势面前,诗人、艺术家、专家、学者等都没有办法反抗金钱的优越性。而政府官员们无法反抗金钱优越性的结果,就是贪污贿赂公行,权钱交易成了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大景观。这些富人们唯一没有拥有的就是真正的知识。但他们中的某些人也确实以为金钱可以购买知识,于是开始以他们的方式污染着圣洁的知识殿堂,如购买文凭与博士、硕士学位,花钱找人作写书之类。

世态变化已是如此,不容任何一个睁大眼睛看现实的人忽视这些现象,但有关财富与贫困的基本思考在中国目前还处于缺位状态。目前已有研究中国的贫困和反贫困问题的学术专著出现。但没有包括财富理论的贫困理论是不完整的理论,直到如今,富裕问题只是在少数作家笔下以漫画形式出现,始终未能成为学者们的专题研究对象,财富与贫困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也一直缺位。仅以最基本的问题而言,不少富裕阶层的致富方式,即他们的“登龙术”一般也处于秘而不宣的状态,人们除了从那些不断被曝光的贪污腐败分子们的劣行中,想象富裕阶层的“登龙术”之外,真还没有办法对当代富人们的致富之道进行深入的研究。就目前的情况看来,至少有几个基本问题还没被纳入考虑范围:富人们究竟是根据什么道德法则进行生活?这种道德法则如何影响财富的攫取和使用?他们是用什么思想与方式来保护自己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