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飞燕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21:46:12

马踏飞燕范文篇1

1.学习“文”是如何表现“图”的;

2.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

教学教程

师:上节课老师指导大家预习了《马踏飞燕》这一课,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了少问题,老师将它们归纳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出示小黑板)

问题一:马为什么会踏到飞燕上?

问题二:马是什么样子?

问题三:怎样使马保持平衡?

下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看课文哪一段回答以上哪一个问题?

生:第三自然段回答的是第一个问题,第二自然段回答的是第二个问题,第四自然段回答的是第三个问题。

师:对。下面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边看图听朗读,边思考以下问题:(教师板书)

1.该段哪一个词能概括这段内容?请找出两个相关的具体表现这一内容的词语。

2.怎样理解“匀称”一词?

3.哪句话写得最细?哪句话写得最生动?

生:我来回答第一个问题。这一段主要写的是马的外形,因此“外形”一词能概括这段内容。体现这一内容的词有“膘肥身健”、“体形匀称”。(教师肯定后板书)

生:我来回答第二个问题。“匀称”一词可理解为“均匀相称”。

师:你用的是什么解词方法?

生:我用的是“分解组合”的方法。

师:解得好。你能不能联系“马踏飞燕图”来说一说“匀称”的含义?

生:这匹马是一脚着地,只有它体形“匀称”,才能保持平衡,否则它就站不稳。

师:回答得好。哪位同学回答第三个问题?

生:我认为“它头微微后仰而稍向左歪,尾巴向后扬起”一句写得很细,“它张开大口,人们仿佛听到它的高亢的嘶鸣声”一句写得最生动。

师:好。大家把该段齐读一遍,读的时候脑子里想象一下骏马飞奔的样子。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三自然段。这一段是回答“马为什么会踏到飞燕上”这一问题,大家能回答这一问题吗?

生:因为马奔跑的速度快。

师:你能从书上找到具体的句子来解释吗?

生:书上说,“这样就把‘快’具体化了,连飞燕都来不及躲闪,是跑得快啊!马蹄踏在飞燕上,飞燕竟安然无恙,可见这匹马几乎是四蹄离地,风驰电掣般地飞奔。”

师:对。这里有两个词“安然无恙”、“风驰电掣”怎样理解?请大家用这两个词造句。

生:(略)

师:我们平时要说一样东西“美丽”,就说“很美丽”、“非常美丽”,说车跑得“快”,就说“飞快”、“非常快”、“风驰电掣”,而这匹铜马的制作者为了说明马跑的速度之“快”,用了什么方法?

生:他用“马踏飞燕”这一事实来说明马跑得快。

师:这有什么好处?

生: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师:说得好极了!从中我们可以受到启发:我们写作文时,要说明某一事物怎样,不要一味地用些抽象空洞的词去表示,而要怎么样?

生:用具体、有说服力的事例!师:对。这匹铜马的制作者能想到用“马踏飞燕”来表现马之快,说明了什么?用本段中的两个词概括。

生:构思奇妙,匠心独运。

师:谁来解释这两个词?

生:(略)

师:下面来看看我们同学们是不是也能“匠心独运”?假如要你来表现一匹静止不动的骏马,你会怎样去构思?

(学生思考,讨论)

生:我会构思出一幅“静态骏马图”,马脖子朝下,四蹄着地,尾巴下垂。

师:你能不能也仿效课文中写到的表现骏马之快的方法来表现骏马的安静呢?

(学生思考)

生:我让一只飞燕落到马的背上。

师:妙极了。连飞燕都感觉不出马在动,这匹马是多么安静啊!(放“燕驻静马图”灯片)

师:大家默读第四自然段,从中找一个关键词组来概括段意。

生:“保持平衡”。(教师板书)

师:作者是怎样使马保持平衡的?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作下列练习题:(放灯片)

马踏飞燕范文篇2

1.学习“文”是如何表现“图”的;

2.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

教学教程

师:上节课老师指导大家预习了《马踏飞燕》这一课,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了少问题,老师将它们归纳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出示小黑板)

问题一:马为什么会踏到飞燕上?

问题二:马是什么样子?

问题三:怎样使马保持平衡?

下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看课文哪一段回答以上哪一个问题?

生:第三自然段回答的是第一个问题,第二自然段回答的是第二个问题,第四自然段回答的是第三个问题。

师:对。下面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边看图听朗读,边思考以下问题:(教师板书)

1.该段哪一个词能概括这段内容?请找出两个相关的具体表现这一内容的词语。

2.怎样理解“匀称”一词?

3.哪句话写得最细?哪句话写得最生动?

生:我来回答第一个问题。这一段主要写的是马的外形,因此“外形”一词能概括这段内容。体现这一内容的词有“膘肥身健”、“体形匀称”。(教师肯定后板书)

生:我来回答第二个问题。“匀称”一词可理解为“均匀相称”。

师:你用的是什么解词方法?

生:我用的是“分解组合”的方法。

师:解得好。你能不能联系“马踏飞燕图”来说一说“匀称”的含义?

生:这匹马是一脚着地,只有它体形“匀称”,才能保持平衡,否则它就站不稳。

师:回答得好。哪位同学回答第三个问题?

生:我认为“它头微微后仰而稍向左歪,尾巴向后扬起”一句写得很细,“它张开大口,人们仿佛听到它的高亢的嘶鸣声”一句写得最生动。

师:好。大家把该段齐读一遍,读的时候脑子里想象一下骏马飞奔的样子。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三自然段。这一段是回答“马为什么会踏到飞燕上”这一问题,大家能回答这一问题吗?

生:因为马奔跑的速度快。

师:你能从书上找到具体的句子来解释吗?

生:书上说,“这样就把‘快’具体化了,连飞燕都来不及躲闪,是跑得快啊!马蹄踏在飞燕上,飞燕竟安然无恙,可见这匹马几乎是四蹄离地,风驰电掣般地飞奔。”

师:对。这里有两个词“安然无恙”、“风驰电掣”怎样理解?请大家用这两个词造句。

生:(略)

师:我们平时要说一样东西“美丽”,就说“很美丽”、“非常美丽”,说车跑得“快”,就说“飞快”、“非常快”、“风驰电掣”,而这匹铜马的制作者为了说明马跑的速度之“快”,用了什么方法?

生:他用“马踏飞燕”这一事实来说明马跑得快。

师:这有什么好处?

生: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师:说得好极了!从中我们可以受到启发:我们写作文时,要说明某一事物怎样,不要一味地用些抽象空洞的词去表示,而要怎么样?

生:用具体、有说服力的事例!师:对。这匹铜马的制作者能想到用“马踏飞燕”来表现马之快,说明了什么?用本段中的两个词概括。

生:构思奇妙,匠心独运。

师:谁来解释这两个词?

生:(略)

师:下面来看看我们同学们是不是也能“匠心独运”?假如要你来表现一匹静止不动的骏马,你会怎样去构思?

(学生思考,讨论)

生:我会构思出一幅“静态骏马图”,马脖子朝下,四蹄着地,尾巴下垂。

师:你能不能也仿效课文中写到的表现骏马之快的方法来表现骏马的安静呢?

(学生思考)

生:我让一只飞燕落到马的背上。

师:妙极了。连飞燕都感觉不出马在动,这匹马是多么安静啊!(放“燕驻静马图”灯片)

师:大家默读第四自然段,从中找一个关键词组来概括段意。

生:“保持平衡”。(教师板书)

师:作者是怎样使马保持平衡的?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作下列练习题:(放灯片)

马踏飞燕范文篇3

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秋风送爽、瓜果飘香,今天是世界旅游日,为庆祝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喜迎中秋佳节,响应中国生态旅游年“走进绿色旅游、感受生态文明”的号召,展示六十年来的“新变化、新发展、新成就”,进一步落实国家“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惠民生”的经济政策,刺激广大民众的旅游消费,拓展客源市场,鼓励人游,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市旅游局、区委宣传部、区旅游局联合主办、区第三医院承办的“庆祖国六十华诞·游生态家园·颂三院辉煌”宣传推介活动在这里隆重举行,值此,我谨代表区委区政府向莅临活动现场的各位领导和多年来关心、支持旅游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工作在旅游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

近年来,市区两级党委、政府将旅游产业作为振兴地方经济的优势产业,充分发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品牌效应,先后投入巨资大力开发旅游产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旅游产品包装促销、拓展旅游市场、加强旅游规范管理,提升服务质量,使旅游产业呈现出健康、快速、协调发展的势头。旅游行业的广大干部职工在市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转变观念,开拓创新,不断充实景区旅游要素,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营造了良好的旅游环境,相继打造了在省内外有影响力的雷台、文庙、百塔寺、天梯山、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沙漠公园、西郊公园等品牌旅游景区和马踏飞燕复仿制品为代表的特色旅游商品,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通过七届“天马”节会的成功举办,加大宣传促销力度,使旅游整体形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全面提升。

同志们,旅游产业是第三产业中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在应对金融危急的今天,在实现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保持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中的作用显的尤为重要,我们要抢抓全国旅游大发展的良好机遇,在市区两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超前创新的思维,求真务实的作风,扎实有效的工作,着力打造特色旅游产品,致力培育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开拓客源市场,规范市场秩序,攻难克艰,奋力开拓,努力保持全市旅游业平稳快速发展,为我市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发挥更大作用。

最后,祝身体大家健康!“双节快乐!

马踏飞燕范文篇4

大纲(试用修订版)对语文学科重新定性,开篇就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意味着语文课固有的传播文化的功能得到了恢复。因此,分析课文中的文化底蕴的特点,并根据其特点组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什么是文化?张岱年、方克立教授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下的定义是: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这说明,反映人类个体与群体不断提高和完善的成果更是文化。课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主要有以下两大方面。1.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反映在课文中的有物质文化遗产,诸如颐和园、长城、赵州桥、卢沟桥等;有精神文化遗产,如风格各异的古诗,节选(改编)自《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名著的课文;有已积淀为民族心理的爱国情感和奋斗精神。2.当代先进文化。中国当代先进文化,是百余年来通过激活传统文化以及对西方文化的吸收、整合而成为最具活力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具体表现在:一是开放意识。中国当代先进文化最显著的特点是从封闭走向开放,与世界多元文化进行交流。我们可以从外国作品的选用、反映中外交往的课文与反映外国的人和事的课文中体会到开放意识。二是科学意识。中国传统文化重德轻智、重人伦轻自然、重直觉轻分析,以致阻碍了近代科学的发展。在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中,科学意识逐渐增强。表现在课文中的,有反映高科技发展成果的,如《电脑管家》;有体现富有挑战权威的科学探索精神的,如《两个铁球同时落地》;有反映科学探究方法的,如《蝙蝠和雷达》等。三是生命意识。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怎样的人生最有价值?生命科学启示我们,人的自然生命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有生命力的存在。因此,人活着如果符合生命的本性,就活得最有意义和最有价值。所以人应该激发保持和加强生命力的力度,使有限的生命具有无限的生命力。我们从《为人民服务》、《大森林的主人》、《挑山工》等课文可以体会到强悍的生命力的存在。四是环保意识。天人合一,即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越来越被世界上有识人士所接受,融入全球性的环保意识。反映在课本中的,有《只有一个地球》、《我和企鹅》等课文。那么,怎样引导学生领会课文中的文化底蕴呢?汉语是一种意合性的语言,呈现一种以形示意的文化形态。因此,必须遵循汉语学习规律,在语言的感悟、积累和熏陶中领会课文的深厚的文化底蕴。1.在语言的感悟中培养文化意识。课文中的文化底蕴,是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汉语的意合性特点,决定了它不能像学习拼音文字那样条分缕析,而是要用心去感悟,要穿透语言,领会语言背后之象,进而穿透形象而领略其背后之底蕴。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引导其或在朗读中感悟,或在想象中感悟,或抓住有一定内涵的词句段品味,或在读读画画、读读演演中感悟。如反映我国古代物质文明的《长城》、《马踏飞燕》等课文,要在感悟中形成长城雄伟之意象,马踏飞燕巧夺天工之意象,感性认识什么是创造。又如《赤壁之战》、《晏子使楚》等课文,要通过对处理事情方式方法的感悟,感性认识什么是人生智慧。《我的新朋友──电脑》、《电脑管家》等课文,要通过对高科技产品的了解,感性认识什么是科技。《倔强的小红军》、《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等课文,则是通过对人物特点的感悟,感性认识什么是崇高的人格。总之,通过一篇篇课文的学习,对文化的各个层面的感性认识就会像滚雪球似的。随着感性认识的丰富和感悟能力的提高,就能逐步形成强烈的文化意识。2.在语言积累中丰富文化知识。语言中有文化底蕴,精彩的语言中文化底蕴更为深厚。因此,对课文中的精采语言必须让学生多读多背多摘抄,让学生在积累语言中积累文化。孔子曾经说过,读诗,可以多识花草鸟虫之名(大意)。说的也是文化积累。如《卢沟桥的狮子》第二段描写了石雕狮子形态各异的造型,通过背诵,不但积累了有关描写狮子的佳词佳句,还积累了狮子文化(龙文化、狮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典型的民俗文化)。又如《落花生》一文的背诵,既积累了借物喻理的语言表达,又积累了人生格言。3.在情感熏陶中培养文化美感。文章不是无情物,在对课文的感知感悟中能使文化美感得到培养。如读《我的新朋友──电脑》,体会到科技美;读《挑山工》,体会到人格美;读《养花》,体会到生活美;……培养文化美感,可以使人变得高尚,可以激发文化创新意识。

马踏飞燕范文篇5

在“基本粒子”的大家族中,有一种叫中微子。它那穿山过海,敢于与光速较量的神奇本领和不费吹灰之力穿过地球的拿手好戏,极大地触发了科学家们应用研究的灵感。

于是,中微子通信的设想脱颖而出了。这是一种采用中微子束来代替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无线通信方式。它可以冲破电磁波通信不可逾越的水下和地下这两大禁区,实现全球无线通信;它保密性好,传递信息快,不受外界干扰,对人体无害。这些优点是其他通信方式无法比拟的。

中微子通信过程和微波通信相似,有发射和接受装置。通信时,发射端首先用高能质子加速器,将质子加速到几千亿电子伏特的能量,然后去轰击一块金属靶子。此时,靶子的背面就会产生许多“短命”的介子,这些介子一边运动,一边发生衰变,从而变成中微子和μ子。再让它们共同穿过钢板,这时μ子被钢板阻挡并衰变了,剩下的就是纯净的中微子束。然后,再用信号对它进行调制,接着通过磁场控制载有信息的中微子束,使之按人的旨意朝一定方向传向目标。

接收端是一个贮有近亿吨水的大水箱,箱内的光探测器星罗棋布。当发射来的中微子束在水中传过时,就会与原子核中的中子发生核反应而生成μ子,μ子在水中高速前进,受到核的减速作用放出光子,这些光子进而被水中的光探测器接收,即可把原来中微子束所携带的信息调解出来,从而达到通信的目的。

22.从原文意思来看,下列对中微子通信和电磁波通信所作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它们的通信过程、传递路线核装置是基本相同的。

B.中微子穿透力强,金属板对它也不会产生阻碍。

C.中微子能冲破水下和地下两大禁区,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通信方式。

D.中微子通信和电磁波通信都是用光传输信息的。

23.示意图中传输路线上用号码标出了十个位置。据文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中微子无线通信过程中,⑧应是传导距离最长的一段。

B.从⑥开始,“身怀绝技”的中微子便开始出现了。

C.通过①②两处的,是达到几千亿伏特能量的质子。

D.在③处产生的介子,到④或⑤时变成了μ子;到⑨和⑩处,μ子又重新传递信息。

24.在大水箱内,接替中微子束传输信息的依次是(2分)

A.μ子—光子—中微子

B.中子—μ子—光子

C.μ子—光子

D.原子核—中子—μ子—光子

25、A.调解器是用来还原信息的装置。

B.中微子通信的始端和终端都利用了核物理原理及其技术。

C.经过磁场之后的中微子才成为束状并具有定向性。

D.中微子通信利用了基本粒子的某些特性,是一种采用高薪技术的无线通信方式。

答案:22.B(2分)23.A(3分)24.C(2分)25.C(3分)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20-23题。(1995年全国高考试题)

在地球之外,究竟有没有外星人?两位美国学者撰文说,他们花了5年时间,在北半球天空捕捉到了37个可能是来自地球外文明的讯号。

这两位学者是利用直径为26米的射电望远镜,来寻找由浩瀚宇宙深处发出的未知讯号的。他们以波长21厘米和10.5厘米的电波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分别进行了三次和两次调查。许多从事探索地球外文明的科学家认为,波长为21厘米的电波在宇宙空间中极为普通,如果地球外文明要向其他星体发出讯号,就很有可能会使用这个波长。

在探测时,他们试图寻找从极狭窄区域中释放出的强大电波。每次探测的时间约需200—400天,所以获得的观察资料十分庞大。经过筛选,才获得了这37个讯号,其中有5个讯号特别强烈。这些讯号大多数是沿着银河系分布的,在银河系内有着大量的恒星,是智慧生命可能存在的地方。然而,至今还未发现具有已接收讯号特征的电波源,且在这些电波的方向上,也没有特异的星体存在。这37个讯号果真是由外星人发出的吗?

科学家认为,如果在这37个讯号当中包括地球外文明的讯息,那么这就可能是由地球外文明发出的最强或最近的讯号。

20.文中的“三次和两次”是指(2分)

A.向宇宙中的37个讯号分阶段进行调查的次数

B.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进行分片调查的次数

C.使用两种不同波长的电波分别进行调查的次数

D.按照时间(天数)的长短分别进行调查的次数

21.“未发现具有已接收讯号特征的电波源”这句话的意思是(3分)

A.不知道已经接收到的讯号有没有电波源

B.已经接收到讯号但不能确定其电波源

C.不能确定电波发出的源头已经接收到了讯号

D.已接收到讯号但没有发现电波源的特征

22.两位学者说,37个讯号“可能来自地球外文明”,他们的依据是(3分)

①讯号的波长是宇宙空间极为普通的

②大多数电波讯号沿着银河系分布

③每次探寻的时间约为200—400天

④在庞大的观察资料中这些讯号十分强大

⑤捕捉到的讯号是离地球最近的

A.①③B.③⑤C.②④⑤D.①②④

23.下列语句不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是(2分)

A.探索宇宙深处的未知讯号B.地球外的智慧生命在哪里

C.来自地球外文明的讯号D.是外星人发出的电波吗

答案:20.(2分)C21.(3分)B22.(3分)D23.(2分)C

七、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23-26题。(1998年全国高考试题)

转基因作物同普通植物的区别只是多了能使它产生额外特性的基因。早在1983年,生物学家就已经知道了怎样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外来基因移植到某种植物的脱氧核糖核酸中去,以便使它产生靠杂交方式根本无法获得的某种新的特性:抗除莠剂的特性、抗植物病毒的特性、抗某种害虫的特性等。用以移植的基因可来自任何生命体:细菌、病毒、昆虫等。转基因作物目前在世界上已种植有1000万公顷左右,种植最多的是棉花、玉米和西红柿等。在实验室试种的还有莴苣、西瓜、稻谷等品种。试验的目的除了增产之外,还在于提高这些品种的抗病毒能力。但同时也有专家担心转基因作物可能对环境有危险。比如在美国栽种的那种能抗虫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加快出现一些更难对付的害虫。这类作物的所有分子都分泌出一些微量的“杀虫药”,一种像任何一种农药一样能选择杀死某些害虫的“雾剂”。尤其是那些能抗除莠剂的作物,它们一旦同野生状态下的“表姐妹”杂交之后,那些“表姐妹”也就会因此而成为除莠剂无法除掉的变种了。对于这种技术,尽管还有些问题需要继续研究,但这确是人类9000年作物栽培史上一场空前的革命。

23、根据文意,对“转基因作物”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因环境影响脱氧核糖核酸的变化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

B、能够产生抗除莠剂、抗植物病毒等额外基因的作物。

C、一种利用移植其他生命体基因而形成的新的杂交作物。

D、移植了其他生命体基因从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

24、对文中画线处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新害虫的出现与能抗虫害作物分泌的“雾剂”污染环境有关。

B、美国的那种基因的玉米和棉花品种是无法对付害虫的。

C、能抗虫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促使更不容易杀死的害虫出现。

D、那种能抗虫害的作物,在抗虫害的同时,又保护了一些害虫。

25、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所有品种都得到推广种植。

B、提高作物抗病毒的能力仍然是转基因技术研究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

C、更难对付的害虫的加快出现将是转基因作物给环境带来的最大危险。

D、增产并不是转基因技术研究的目的,提高抗病毒能力是研究者最感兴趣的。

26、对文中所提供的信息,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生物学家知道怎样通过转基因技术使作物产生抗除莠剂等特性不过十多年时间。

B、转基因作物可能给环境带来危险是转基因技术研究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C、野生植物同抗除莠剂作物杂交之后的变种已经给农业生产带来新问题。

D、转基因是一种新的生物工程技术,它给作物栽培带来从未有过的根本改革。

答案:23D24C25B26C

九、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7-20题。(2014年北京春季高考试题)

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以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茎,一年内就长出数百株草莓苗……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无性繁殖的英文名称叫Clone,译音为“克隆”。现在,“克隆”的含义已不仅指无性繁殖,也包括“无性繁殖系”。凡是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一群个体叫“无性繁殖系”,简称无性系。

自然界的许多动物,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依靠父方产生的雄性细胞(精子)与母方产生的雌性细胞(卵子)融合(受精)成受精卵(合子),再由受精细胞经过一系列细胞分裂长成胚胎,最终形成新的个体,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的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叫有性繁殖。但是,如果我们用外科手术将一个胚胎分割成两块,四块,八块……最后通过特殊的方法使一个胚胎长成两个、四个、八个……生物体,这些生物体就是克隆个体,而这一群个体就叫做无性繁殖系。

克隆羊“多利”就是这样被“创造”出来的。英国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的威尔莫特等人先给“苏格兰黑面羊”注射促性腺素,促使它排卵后,用极细的吸管从卵细胞中取出核。与此同时,从怀孕三个月的“芬多席特”六龄母羊的乳腺细胞中取出核,将它注入“苏格兰黑面羊”的卵细胞中,手术完成后,用相同频率的电脉冲刺激换核卵,让“苏格兰黑面羊”卵细胞质与“芬多席特”母羊乳腺细胞的核相互协调,使这个“组装”细胞在试管里经历受精卵那样的分裂、发育而形成胚胎的过程。然后,将胚胎巧妙地植入另一只母羊的子宫里。经过一段时间后,这只“护理”体外形成胚胎的母羊产下了小绵羊“多利”。“多利”不是由母羊的卵细胞和公羊的精细胞受精的产物,而是“换核卵”一步步发展的结果。

克隆羊的诞生在世界各国引起了震惊,原因在于卵细胞中换进去的是体细胞的核,而不是胚胎细胞核。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

17.下列对“克隆”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动植物通过无性繁殖而扩大繁衍后代

B.来自同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个体

C.用人工的方法将生物胚胎融合而产生的后代

D.动植物“无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系”的总称。

18.下列对第三自然段有关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多利”是科学家利用两只羊的不同细胞核而“组装”成的克隆羊

B.“多利”仍然是用母羊“护理”方法而生下的小绵羊,因而还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克隆

C.克隆羊胚胎形成的过程与受精卵形成胚胎的过程是相同的

D.“多利”是科学家利用试管受孕技术创造出来的小绵羊,因此被称为克隆羊

19.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动物体中的各种细胞在功能上实际是没有分别的

B.动物体中的某些细胞具有受精卵细胞的发育功能

C.动物体中特定的某些细胞与受精卵的功能相同

D.动物体细胞在执行特殊功能时与受精卵细胞具有同样的潜在能力

20.下列对文意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正常情况下,动植物都是靠有性繁殖来繁衍后代的,克隆是人们利用科学技术对原有繁衍方式改造的结果。

B.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区别在于,有性繁殖是受精细胞经过分裂而长成胚胎,无性繁殖是通过细胞核的分裂而长成胚胎。

C.“多利”是科学家用它父母的体细胞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组装”出的克隆体,因此克隆羊“多利”没有亲生父母。

D.克隆羊的诞生在世界各国引起了震惊,原因在于这种技术表明利用动物的体细胞也能发展成完整的生命个体。

答案:17.C18.C19.B20.D

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2014年全国高考试题)

几个月前,来自一些地方的研究人员演示了使光以每秒17米的缓慢速度通过一堆冰冷的钠原子的过程。但是把原子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是非常困难的,要使以慢光为基础的应用能够变为现实,需要采用简单一些的方法。

德克萨斯州农业机械大学的韦尔奇博士意识到,在冰冷的钠原子中使光速降低的基本原理在热的铷原子中也同样适用。用热的铷原子做实验要简单得多,它包括把一个装有固体铷金属的特殊透明容器(称为“小室”)加热到大约100摄氏度,然后把两束经过细微调节、波长略微不同的激光射入小室。

即使穿过普通的透明材料,比如玻璃或水,光速也会略微降低,因为光会与组成材料的原子相互作用。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影响是微弱的,并且任何加强这种影响的试图都会导致光的吸收。因此,重要的是使光的速度降低,而且不至于被吸收。韦尔奇博士通过小室做到了这一点。这种方法把铷原子置于一种非常微妙的鼻子状态中,在这种状态下铷原子不能吸收光。同时,两束光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另外一束波长很长的光,这束光的传播速度比原先两束光的速度要快得多。

降低光速能获得诸如非线性等其他一些效应。在大多数情况下,光的行为是线性的:把如射到玻璃上的光的强度增加一倍,穿过玻璃的光的强度也会增加一倍。但是,非线性意味入射光的微小变化会导致透射光的巨大改变。正是这种性质使光学开关的设计者们兴奋不已。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工程师阿塔奇认为,人们在通过光缆传送光脉冲时,常常需要把某个用来与其他信号作对比的信号延迟一段时间。目前的做法是把其中一个脉冲沿着为此目的而专门建造的很多光纤发送出去,而采用一个大小为1升、装满高温铷气的小室能够达到同样的目的并且更加有效。

韦尔奇小组的成员卡什说,装满铷气的小室在改变激光束以产生难以获得的波长方面极其有效。他们已在考虑运用这个原理制造一个廉价、高效的紫外线源,由于紫外线波长短,因此可以用来读取刻录在光盘等媒介上的形状更小、排列更紧密的数据。

这篇科技文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当代科学家使光速降低的基本方法,以及降低光速的用途。全文语言精练,没有过多的使考生难以理解的科技术语和理论阐述,内容也相对集中,且颇具趣味,适合考生的阅读水平和解题要求。

这篇短文共有4道试题,重点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辨别和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和“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三项内容。下面逐题加以说明。

17.文中画线处“影响”一词的意思是

A普通的透明材料使光的速度降低

B光对于所通过材料的原子的作用

C两束经过细微调节的激光的干扰

D小室中热的铷原子减慢光速的效果

[答案]A

[分析]本题A项是正确项。文中画线处“影响”一词共出现两次,这两个“影响”的含义应该是相同的。由于原文“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是承接前一句“即使穿过普通的透明材料……”来说的,因此这里“影响”一词应该是指普通透明材料使光的速度的降低。同时,因为本文一开始就说科学家所做的工作是“降低光速”,所以文中画线处“加强这种影响”应该是指加强普通透明材料使光的速度降低,而不应该指加强光对于所通过材料的原子的作用。根据同样的理由,可知B项是错误项。此外C项和D项也是错误项,这两项中所涉及的内容都离画线较远,不可能是“影响”一词的意思。

18.下列不属于韦尔奇所做实验的内容的一项是

A使光的速度降低,而且不至于被吸收

B使铷原子处于不会吸收光的微妙的量子状态中

C使波长略微不同的两束光互相作用而产生慢光

D制造廉价、高效的紫外线源,来读取光盘上的数据

[答案]D

[分析]本题要求选出不属于韦尔奇博士所做实验的内容的一项,应该选D。A、B、C三项都属于韦尔奇已经做过的实验的内容。A项“使光的速度降低,而且不至于被吸收”,可称为韦尔奇实验的出发点或原则,B项“使铷原子处于不会吸收光的微妙的量子状态中”和C项“使波长略微不同的两来光互相作用产生慢光”也是韦尔奇实验中两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这些都可以在原文第三自然段中清楚地看出来。而D项“制造廉价、高效的紫外线源,来读取光盘上的数据”,则是韦尔奇小组正在考虑进行的工作,是韦尔奇“将做”实验的内容,而不是他“所做”实验的内容。

19.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温度接近于绝对零度的钠原子可以把光速降低为17米/秒

B.在高温中的铷原子处在一种非常微妙的量子状态中

C.利用热的铷原子传送光脉冲可以比利用光缆更加有效

D.缓慢通过高温铷气的入射光具有非线性效应

[答案]C

[分析]本题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应该选C。因为原文倒数第2自然段只说,利用热的铷原子传送“某个用来与其他信号作对比的”、需要“延迟一段时间”发送的光脉冲信号,要比利用光缆有效得多,而没有说利用热的钠原子传送所有的光脉冲信号,都比利用光缆有效。C项犯了逻辑学上的不周延的毛病。而A、B、D三项都符合原文的意思。原文第1自然段首先说科学家使光以17米/秒的速度通过一堆冰冷的铷原子,接着马上说“把原子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是非常困难的……”,显然科学家确实是把钠原子冷却到了接近于绝对零度,才实现17米/秒的光速的。原文第二自然段说把伽金属装在小室中,并加热到大约100度,第三自然段又说韦尔奇通过小室把铷原子置于非常微妙的量子状态中,显然这时铷原子确实是在100度的高温之中。原文第4自然段说降低光速能够获得非线性效应,那么“缓慢通过高温铷气的入射光”正是一种慢光,它当然具有非线性效应。

2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利用钠原子降低光速的代价要小于利用铷气

B.光通过高温铷气时,其传播的速度也会降低

C.紫外线的波长短,所以传播的速度比较慢

D.目前以慢光为基础的应用已经成为现实

[答案]B

[分析]本题要求选出“推断正确的”一项,应该选C因为原文第三自然段说:“即使穿过普通的透明材料,比如玻璃或水,光速也会略微降低,因为光会与组成材料的原子相互作用”。言下之意就是当光通过高温铷气时,光当然要跟铷原子相互作用,光的传播速度当然也会降低。A、C、D项都是错误项。原文第一自然段指出.科学家利用冰冷的钠原子降低光速,但是要把原子(也包括钠原子)冷却到接近于绝对零度是非常困难的。原文第二自然段则说,用热的铷原子来降低光速则要简单得多。由此可见,利用钠原子降低光速的代价应该要大于利用铷气,A项是错误项。原文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说,由两束光相互作用而产生第三束波长很长的光,这第三束光的速度要比原先两束光慢得多。由此可见,波长长的光,传播速度较慢,波长短的光,传播速度较快,紫外线的波长短,其传播的速度应该是比较快才对,C项是错误项。原文第四自然段说慢光的非线性效应使光学开关的设计者们“兴奋不已”;第五自然段说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工程师阿塔奇“认为”装满铷气的小室能够传送光脉冲信号;原文最后一段说韦尔奇小组“已在考虑”制造一个廉价、高效的紫外线源。以上三点都说明,以慢光为基础的实际应用目前尚处在设想阶段,还没有人真正付诸实施。由此可见,D项也是错误项。

十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2014年春季北京高考试题)

一些环境保护论者以法国雷诺汽车公司开发的一种叫特温戈的小型车为例,证明了只要不再追求汽车的大体积和大功率并大大降低其产品的燃料消耗,世界汽车工业将会取得怎样的成就。

绿色和平组织已经构想出一种环保型样车SmILE(“体积小、智能化、重量轻、效率高”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该组织希望这一概念能流行起来。这种汽车主要靠高于正常压力的增压器增加汽缸的动力或使混合燃料注入汽缸。一些专家说,这是使小型发动机充分发挥性能和提高燃料效率的好办法。

用于SmILE的双缸发动机是由瑞士温科AG公司为雷诺特温戈这样的小型汽车设计的。但是环境保护论者认为,使用四缸发动机也是可能的,这样就可以保证所有型号的SmlLE车油耗减半。有些人认为,像温科AC公司研制的发动机可能经受不住汽车每天行驶的磨损。针对这种观点,SmILE设计者说,这种发动机不会比任何一种传统发动机磨损更快,它有一个先进的冷却系统,其平均活塞速度甚至比类似的传统汽车的活塞速度还要低。不管怎样,目前大多数汽车早在发动机用坏之前就已经报废了。

对持温戈的改进并不局限于发动机。对车身及底盘的改造在风洞试验中使空气动力特征提高了30%。米什林公司设计的特殊轻型齿轮辋和轮胎使汽车行驶的滚动阻力提高了35%。由于采用了体积更小的发动机,重量更轻的散热器、蓄电池和排气系统,并且改变了座位、悬架、刹车和油箱的构造,持温戈减轻的重量超过了195公斤。绿色和平组织认为,在不影响汽车的安全性能的情况下,使用纤维复合材料对特温戈这样的车进行全面改造,车的重量还能减少80公斤。尽管玻璃钢和碳素纤维强化塑料零件被用于更具流线型的车身,SmILE设计者说,它们的制造方法即使用钢材,汽车的总重量也不会增加。

该车设计者说,降低燃料消耗对车的驾驶和性能没有负面影响。发动机的最高速度、灵活性和加速能力与原来的特温戈相比毫不逊色,或者还要出色。他们说,用于研制SmILE的技术用于其他品牌的汽车也同样容易。

17.文中画线处的“概念”一词指的是

A.不追求汽车的大体积和大功率,并降低燃料消耗

B.体积小、智能化、重量轻、效率高

C.小型车特温戈和SmILE

D.使小型发动机充分发挥性能和提高燃料效率

18.从本文看,下列反映Sm11正发动机的特点的一组是

①使用了高于正常压力的增压器②油耗低,功率大

③具有先进的冷却系统④体积较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9.以下理解不符合本义内容的一项是

A.温科AG公司专为特温戈设计的发动机也用于SmILE

B.法国雷诺公司使特温戈减轻的重量超过了195公斤

C.SmILE的车身使用了玻璃钢和碳素纤维强化塑料零件

D.降低燃料消耗对各种汽车的驾驶和性能不会产生负面影响。

20.根据本义的内容,以下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特温戈虽然出色,但还不是一种环保型小汽车

B.原来的特温戈车的发动机存在一些问题

C.降低汽车燃料消耗的惟一办法是使用混合燃料

D.目前大多数汽车发动机的问题不在于使用寿命

答案:17.B18.C19.C20.D

十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2014年全国高考试题)

铜奔马正名

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是1969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据云当时被定名为“马踏飞燕”,也有学者引经据典,将其定名为“马超龙雀”。最后可能因为众说纷纭,无奈之下取名为“铜奔马”。“铜奔马”一名虽然简明扼要,但有马无燕,未惬人意。

最近有人在《光明日报》上撰文,更考定此物应名“飞廉铜马”。其根据有二:一是《后汉书.•董卓传》中有“飞廉铜马之属”的记载,二是“《三才图会》里的飞廉图,便是一只飞鸟”。愚意此说更属不妥。

首先,《三才图会》一书乃明朝嘉靖、万历间人所作,且《四库提要》认为其中采摭浩博,然间有冗杂虚构之病。其次,关于“飞廉”,注家多有出入。《墨子•耕柱》云:“夏后启使飞廉折金于山川。”《史记•秦本纪》云:“飞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以上两书显然认为飞廉是人。但是《淮南子•俶真训》高诱注:“飞廉,兽名,长毛有翼。”《楚辞•离骚》王逸注:“飞廉,风伯也。”洪兴祖补注:“飞廉,神禽也,能致风气。”可见飞廉到底是人是神,是兽是禽,古人也无定论。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常有人骑神兽、驾神龙升天的景象,亦有骑马的形象,但神兽归神兽,马归马,在这些图案中各有其形。武威铜马是一件写实的作品,马足下的飞乌亦然,所以很难将其与神话中的飞廉相提并论。至于《后汉书•董卓传》所说,当是飞廉归飞廉,铜马归铜马,非指一物,故文后有“之属”一词。

然而,武威铜马足下确有一鸟,其象征之意为人所关注。一提到马,人们很快想到奔腾如飞,而飞燕的速度同样也是无庸置疑的。历朝多有以燕喻良马之诗文,如南朝沈约诗有“紫燕光陆离”句,注:“紫燕,良马也。”梁朝简文帝诗云:“紫燕跃武,赤兔越空。”二句中赤兔指良马,紫燕亦指良马。李善注谢灵运诗云:“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一名飞燕骝。”在古代,武威铜马足下的飞燕无疑是用来比喻良马之神速,这种造型让人一看便知其意,所以铜马应直截了当取名为“紫燕骝”或“飞燕骝”,此名恰合古意,最为雅致贴切。

17、以下不属于作者为铜奔马正名的原因的一项是

A作为中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其名称一直众说纷纭。

B“马踏飞燕”“马超龙雀”二名跟铜奔马造型相合,但未被采用。

C“铜奔马”一名中虽然有奔马,但是没有飞燕,不能令人满意。

D“飞廉铜马”一名,比起“铜奔马”、“马踏飞燕”等更逊一筹。

18、以下不属于作者否定“飞廉铜马”一名时所用证据的一项是

A《三才图会》一书撰作时代太晚,且有冗杂虚构之病。

B飞廉是人还是神,是兽还是禽,古人的说法并不一致。

C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就有人骑神兽、神龙的景象。

D《后汉书•董卓传》“飞廉铜马之属”中,飞廉和铜马应是两物。

19、对原文最后一段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从古到今的诗文中,用许多用燕子比喻良马奔腾如飞的例子。

B“二句中赤免指良马”的“二句”指“紫燕光陆离”、“紫燕跃武”二句。

C铜奔马足下有一鸟,文中透露出这种造型的用意表明奔马速度快于飞燕。

D作者认为,“紫燕骝”、“飞燕骝”的名称符合古人原意,又切合铜奔马的造型。

20、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库提要》虽然比《三才图会》晚出,却是一部权威性的著作。

B高诱、王逸、洪兴祖三人都是我国古代学问渊博的注释家。

C在汉代画像石中,凡是有人骑马形象的图案,就不属于神话故事。

D在体会古人创意这一点上,“飞廉铜马”和“紫燕骝”两个命名是相似的。

答案:17B18C19D20C

十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7—20题(2014年春季北京高考试题)

美国时代生活公司1990年出版的《人类文明史图鉴》一书显示,史学家不可能只是超然物外的旁观者。就拿鸦片战争来说,作者谈到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难以展开时写道:“在马戛尔尼扩大英国与中国贸易行动失败的情况下,该公司只好自己想办法来维持贸易平衡,但东印度公司用什么商品来打开中国市场呢?答案就是鸦片。”

看来其中的因果关系是很明显的:因为英方一系列要求(增加通商口岸、减低税率、设立租界等)未获应允,东印度公司才不得已求助于鸦片。

其实,即使清政府当初一切照英方的安排行事,不法鸦片贸易仍无法避免。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方的要求悉数满足,鸦片交易还是不能禁绝,这是最能说明问题的例证。而且,《人类文明史图鉴》一书并不讳言:清朝政府早在1729年就颁布了禁烟诏令,嘉庆皇帝一即位(1796年)就下令再次禁烟,但在“十八世纪末”,每年仍有大约一千二百箱的鸦片运销中国,其中大部分来自孟加拉,东印度公司垄断了那里的鸦片生产。

“十八世纪末”这一表述方式比较模糊。实际上,在马戛尔尼出使中国(1793年)之前,鸦片走私已很猖獗。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初,东印度公司因经营不善而岌岌可危。黑斯廷斯在1774年担任英属印度总督之后就采取了以邻为壑的政策:如果听任印度农民吸食当地盛产的鸦片,财政上当然不无小补,但东印度公司的利益最终将受到损害,即失去健壮的劳动力;在他的坚持下,东印度公司垄断的鸦片销往中国,于是偷运“福寿膏”逐渐成为英属印度的支柱产业。尽管这位黑斯廷斯在1785年遭受弹劾,但他的鸦片走私政策却留给东印度公司滚滚不断的财源,直到二十世纪仍有英国史学家对黑斯廷斯当年的“远见”大加赞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到了十九世纪初,英国在印度的统治是靠中国的银两来维持的。

伯克在弹劾黑斯廷斯时称东印度公司是“有史以来最堕落的公共机构”,其成员系“人类的垃圾、渣滓”。当时鸦片问题尚未浮现在公众的视野之内,伯克即使有所听闻大概也不会就此问罪。至于马戛尔尼,使华前曾任东印度公司的要职,他不知道清廷明令禁止的鸦片贸易一直在进行吗?

17、下面不属于《人类文明史图鉴》一书观点的一项是(B)

A清朝政府禁烟的诏令并没有收到实际效果。

B历史学家不可能只是历史的旁观者。

C鸦片贸易应该由清朝政府负主要责任。

D东印度公司向中国偷运鸦片是不得已的选择。

18、下面关于黑斯廷斯的叙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D)

A黑斯廷斯采取的鸦片贸易政策是具有历史远见的。

B黑斯廷斯以邻为壑的政策是指:让东印度公司把鸦片销售给印度农民。

C黑斯廷斯因为推行以邻为壑的政策而受弹劾。

D最晚从黑斯廷斯担任英属印度总督时起,鸦片就已经销往中国。

19、下面关于“东印度公司”的叙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C)

A当初如果在印度本地大量销售鸦片,最终将使东印度公司获得更大的利益。

B东印度公司被看作“最堕落的公共机构”的主要原因是向中国偷运鸦片。

C在孟加拉的鸦片生产和向中国销售鸦片两方面,东印度公司都占有垄断地位。

D十八世纪七十年代,东印度公司因把鸦片大量销售给印度农民而一度岌岌可危。

20、下面对本文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A马戛尔尼使华时对鸦片贸易的存在并不知情。

B《人类文明史图鉴》一书是在为英国方面推卸责任。

马踏飞燕范文篇6

当前,研究型学习已为广大教师所青睐,国务院也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开展研究型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型学习可以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得以持续发展,的确是一种先进的学习方法。但如果运用不当,效果则会大为逊色,甚至流于形式。究其因,大多数是教师在组织学生研究时,思想仍是封闭的,研究的内容完全由教师确定,学生无自主选择的权利。研究中处处“启发”学生,甚至沦入问答式教学,严重挟制了学生的思维。研究表达机械单一、无创见、无个性。因此,开展研究型学习应注重开放性,由学生自主地进行选择,合作地进行研究,个性鲜明地进行表达。一、开放研究内容—注重延伸,尊重差异。确立研究内容应体现开放性,要以文为本,但又要高于文,注重延伸;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反对整齐划一,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不同层次的研究内容。1、注重延伸。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服务,引导学生选择研究内容时应以教材为主要凭借,但绝不能拘泥于教材本身,一篇课文只是一个例子,应适当地扩展延伸,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研究空间,获取丰富的知识。如教学《草原》时,学生在预习、学习、作业中,都自主地选择了研究内容。预习时有:(1)、老舍的生平、代表作及写作风格。(2)、草原有哪些特点?我国有哪些有名的草原?学习时有:(1)、作者写草原的目的是什么?(2)、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3)、草原有哪些民族风情?(4)、如何动静结合地描写事物?如何使用比喻句?作业时有:(1)、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各民族有什么生活习惯?(2)、历史上的民族团结与分裂。研究的内容有效地延伸至各科,把语文和自然、社会等融为一体。既有文学的感悟,又有思想的熏陶;既掌握了有关草原的知识,又了解了我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充分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体现了学科的综合性。学生也提高了语文素养,培养了审美情趣,增强了爱国热情。2、尊重差异。每个学生都有鲜明的个性,他们的兴趣、思维、能力等各不相同。在引导学生自主选择研究内容时,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体现出不同层次,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持续发展。教学《林海》时,各小组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了不同的研究内容。(1)、大兴安岭的景物有哪些特点?(2)、作者写林海的目的是什么?(3)、作者为何三次写到亲切与舒服?各次的感受同吗?(4)、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指的是什么?结合我们生活的环境谈体会。第(1)、(2)个内容较浅显,第(3)个内容较难。但都可以从课文中提炼信息进行研究。第(4)个内容难度更大,需要学生根据课文联系生活经历进行研究。只要学生能解决,不管他们选择的是哪个层次的内容,教师都要给予充分肯定,激发全体学生参与研究的热情!让他们充分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作为教师决不能“齐步走”,应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能力参与研究。当然,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挑战自己,不断向高目标迈进。二、开放研究过程——突破时空,自主合作。研究性学习具有自主性和探索性,需要学生自己去经历、探索。教师不要以知识的传播者、学习的判断者的身份出现,课堂上不要把什么都讲得明白无疑,不要老是一锤定音,要留有空白,存有疑点,激发学生研究。研究时,要突破时空的制约,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地在小组合作式学习中进行深入研究。1、突破时空。研究的时间不能仅限于课堂,应该向课外拓展。课前可对作者的生平、作品的时代背景等方面进行预习性研究。课后可针对内容挖掘深度、广度,进行拓展性研究。如教学《凡卡》时,学生课前搜集了契诃夫及1886年俄国的有关资料,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课后研究了凡卡的梦、凡卡的最终命运及契诃夫的其他名著。研究的空间也超越课堂的范畴,可在家中、图书室等,根据需要灵活自如地、随时随地地进行研究。研究时资料的收集途径更要突破课文的狭小范围应拓展到其他学科、课外书籍、报纸杂志、网上等。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中,处处展开研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2、自主合作。合作学习通于营造宽松、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尽可能使每一位学生学习自主性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它是研究型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开展研究型学习应力改过去仅限于师生交互的单一教学形式,应建立合作学习组,让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中相互激励、相互启发,赋予研究型学习难以抗拒的魅力。如教学《马踏飞燕》时,针对学生提出的“相对于现代,古代的知识已经落后了。而作者说看到古代劳动人民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先进的科学知识,这是否恰当?”我先让学生围绕问题思考,作了充分的准备后,参加小组学习,交流时,每一位学生都能各抒己见,展开了热烈有序的讨论。在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下,每位学生都有了自己的认识,并积极参加班级交流。学生认为作者的说法是恰当的。(1)优美的形态设计赋予马矫健的外在美。(2)重心平稳的科学设计使马具有独特魅力的内在美。(3)踏燕奔驰的匠心独运更表现了马飞奔如电的神韵美。这些充分表现了设计者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先进的科学知识。即使现代也是难以比拟的!学生在合作中深刻地领悟了文章的主题。在进行自主合作时,小组的组建要优势互补、灵活多样。既要建立固定组,又要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合作伙伴,以适应不同情况的需要。讨论时机宁缺勿滥,在有必要时进行。小组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学习只有在充分独立学习,独立思考之后,才会让学生感到骏马在草原奔驰得那么惬意。三、开放研究表达——形式多样,突现个性。研究型学习应允许学生用喜欢的方式汇报,提倡学生个性化表达,可采用感情朗读、严密说话、绘画创作、激昂文字、即兴表演等多种形式。个性化的朗读呈现出对信息的理解感悟。个性化的语言传递出学习的结果,把语言信息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个性化的创作画体现了对信息的分析、判断。个性化的写把书中语言转化为个性语言。个性化的表演既训练了语感,又体验了情境。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如教学《草原》时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学习后,各组纷纷表达了学习的收获。有的小组用充沛的感情朗读出了草原迷人的景色;有的小组生动地阐述了草原及草原人民的风情;有的小组用多彩的画笔展现了草原难以形容的美;还有的小组用精练优美的文字写了奇丽的小诗。无论是哪种形式都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对草原情真意切的爱和无穷无尽的赞美。如《鸟的天堂》学生把自己当作小鸟,向游人介绍了自己快乐的生活。用第一人称表现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又如《将相和》,学生则以分角色表演的形式展现了秦王、蔺相如、廉颇等人的鲜明个性。准确地把握了他们的本质。让我们解放思想,大胆的改革,把研究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选择符合学生知识水平、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内容,开放研究的时空,充分地、合理地发挥合作式学习的优势,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使研究赖以顺利进行。坚持多样的表达形式,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研究型学习的优势,使语文学习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奠定基础。

马踏飞燕范文篇7

关键词:网络直播;博物馆;营销

疫情之下,文化产业行业企业的营销纷纷转向线上,博物馆也加入直播营销行列。博物馆进行直播的消息被媒体争相报道,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网络直播对博物馆营销有积极作用。

1博物馆直播营销的现状

1.1多平台发力助推博物馆直播

近年来,直播产业发展迅猛,直播平台的发展为博物馆直播提供了技术支持。抖音、淘宝、拼多多等多个平台为博物馆直播开辟通道。通过直播可以摆脱时空限制,带领观众游览、欣赏、购买博物馆相关产品和服务,并把博物馆的对外形象运营出去。

1.2众多博物馆把直播作为营销手段

疫情时期,博物馆没有闭馆歇业,前有九大博物馆在抖音平台直播“云游”,后有八大博物馆进行淘宝直播,再有全球七所顶级博物馆在拼多多上直播售卖文创产品等,此外还有快手、腾讯等大型互联网平台举办的博物馆直播。这些博物馆直播效果明显,火爆网络之后,有更多的博物馆加入直播行列,全国有几十家博物馆参与直播,单日观看量超过千万[1]。博物馆直播成为一种新产业现象,是疫情时期转变思维的产物,也成了博物馆营销的一种全新手段。

2博物馆直播营销的积极作用

2.1推进博物馆宣传推广

博物馆直播中爱心和美景的展现对博物馆形象提升具有很好的助推作用。例如,五大博物馆在淘宝直播上集体宣布了对医务人员的优惠政策:中国蔬菜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将为医护人员减免门票;原来免费游览的西安碑林博物馆、良渚博物院等将为医护人员提供免费讲解;甘肃博物馆表示医护人员如果一年之内到访,将会获得精美小礼品。这一政策给大家带来了浓浓的温情,使博物馆形象得以进一步提升。借助直播进行博物馆春游的活动吸引了大量观众,在疫情之下,直播满足了用户近距离观赏博物馆美景的愿望。尤其是故宫博物院在抖音平台“云游故宫”直播,让观众通过线上游览这种新的旅游方式感受故宫文化,欣赏被庄严红墙包裹下的故宫春景。

2.2促进博物馆收入增长

通过直播,博物馆在直播平台上吸粉无数,粉丝们愿意为自己喜欢的产品下单。例如,目前中国国家博物馆在淘宝直播平台上有143万多粉丝,在第一场直播中,直播间的“购物口袋”里有30款文创产品。通过直播对这些粉丝进行有效引流、转化,引导他们去购买博物馆相关产品与服务,可以给博物馆带来可观的收入。多家博物馆在拼多多或淘宝网上开设了旗舰店,销售自己的文创产品。在直播中,各家博物馆纷纷拿出文创产品进行线上售卖,直播的带货功能在博物馆直播中很好地展现出来。例如,河南省博物馆等七所顶级博物馆在拼多多开启直播,在线上售卖近千种博物馆文创产品,激起了消费者的购买兴趣,增加了博物馆的“非门票性收入”。西安碑林博物馆在直播中重点推荐本馆相关字帖、拓片等文创产品,销量提升,有些用户直呼被主播圈粉,相信主播才发生购买行为。

2.3扩大博物馆消费群体

在直播中,博物馆纷纷拿出镇馆之宝,或者直播欣赏从未向公众开放的区域。例如,布达拉宫博物馆直播,因为是闭馆状态,布达拉宫展示了过去极少开放的金顶区域,这一点非常有吸引力,仅人民日报客户端直播平台就有超120万网友在线观看并参与布达拉宫的直播活动;又如敦煌博物馆云端进行了两次直播,参与“云游”的观众达到8.6万人,不少观众在互动时表示,疫情完全过去后一定要去敦煌博物馆亲眼看看实物。观众通过观看博物馆直播成为博物馆的特定用户和粉丝群,进而可能成为博物馆的消费群体。例如,抖音里关于“云游故宫”话题已经有近6千万次播放;又如,秦陵博物院推出三场“云游兵马俑”的全媒体直播,累计综合传播量超过7102万次[2]。淘宝上西安碑林博物馆官方店铺开业半年多,关注者有399人,而只经过两个星期、四场直播,博物馆网店粉丝数就突破两万。据统计,甘肃省博物馆直播期间线上直播最高有90v万人在线观看,互动评论也突破了5万,点赞累计达50万,而2019年甘肃省博物馆全年的观众是100万[3]。直播这种新颖形式吸引了大量观众参与,为博物馆储备了一定量的消费群体。

2.4促进历史文化传承

直播时,观众可以使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更生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使文化得以延续传承,很好地保存了民族文化。故宫博物院的“云游故宫”直播吸引了超过966万网友,观众跟随主播和镜头“漫步”故宫,感受历史温度。博物馆直播的观众量更大,对文物和历史文化知识的推广普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直播时观众可以了解到博物馆及文物的相关历史文化知识,博物馆里许多镇馆之宝在直播中呈现,观众直呼“涨知识”。例如,惠州博物馆内唐代“昆山片玉”石磨是馆内的“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以造型古朴、工艺精美著称[4];又如在淘宝平台直播的甘肃省博物馆,直播中展示了铜奔马等镇馆之宝,让观众看到难得一见的原件。观众在欣赏文物的同时,感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增强了文化自信心。

3博物馆直播营销作用顺利发挥的保障

3.1注重直播前的准备工作

直播是,涉及从硬件到软件等诸多设备和技术的一件事,需要通过数字高清技术、高清摄影摄像设备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博物馆参与直播,在设备准备上要尽可能清晰稳定、效果好。进行设备调试时要重视博物馆光线和文物纹理辨识等问题。直播不像录播可以进行后期剪辑,直播更加考验前期准备情况,前期对博物馆的游览路线,需要的文本、图片和文物实务,直播流程等都要准备妥当。直播要做好预告,在合作媒体或直播首页预告直播的时间和亮点,告知和吸引观众有目的性地观看直播。直播中主播必不可少,目前进行博物馆直播的主播多是由博物馆讲解员转来的,这就需要讲解员更好地了解直播特点,把储备的浓厚文化底蕴和文物知识通过直播形式呈现出来。西安碑林博物馆讲解员白雪松在淘宝直播平台完成的五场直播,观看量有30多万,点赞数超过340万,有网友称他是“让我放弃李佳琦的男人”。白雪松虽然坐在家中直播,没有实景拍摄的优势,但非常受大家欢迎,究其原因与他之前在大学讲课的经历有关,除了对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还注重与观众互动,频曝金句,凭借“脱口秀”般的效果,成为一个新的“知识网红”。

3.2关注直播过程的把控

直播环节的设计也很重要,人们不能身临其境、体验其中,这就需要直播环节丰富多彩,在直播中可以插入恰当的图片、实物,使直播更生动、直观。博物馆一直是庄严肃穆的象征,但人们观看直播有满足娱乐需求的目的,这就要求主播在直播过程中除了要讲解文物、传播知识外,还要适当的增加互动。直播中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与观众聊天;设计一些有趣的环节;或抽奖赠送礼品等,让观众参与到直播中来,有更多的感受和体验,以弥补不能置于环境之中进行体验的缺憾。例如,甘肃省博物馆讲解员王雪麟在讲解甘肃博物馆镇馆之宝——马踏飞燕时,给它起了一个新的名字,叫“马踏肺炎”,幽默又有很强知识性的讲解刷爆了朋友圈。甘肃博物馆直播中还推出了有奖问答等互动活动,为观众送出60余件精美的文创产品[5]。

3.3注意直播后的复盘

博物馆直播完成后,应该有适当的复盘,对直播内容和环节进行回顾,总结亮点,作为以后直播的经验借鉴;同时要归纳直播中的不足,在以后直播时恰当规避,这样才能更好地巩固用户黏性,使直播这种形式持续稳定地发展下去,不断提升直播效果。

4结束语

博物馆进行网络直播是一个新兴事物,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疫情之下,直播对博物馆的营销活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直播可以起到宣传推广的作用,可以增加博物馆的收入,扩大消费群体,促进历史文化的传承,社会上对博物馆直播活动“常态化”的呼声很高。但博物馆大规模的直播是在疫情防控期间不得已而为之,观众对直播形式的新鲜感还未褪去,疫情过后,博物馆直播何去何从还不能准确预测。在博物馆直播的整个过程中,为了确保博物馆直播作用的顺利发挥,需要对直播计划、流程等进行科学地把控,对直播后的复盘要有一定的重视以使博物馆直播持续性的、更好地发展下去。博物馆在一个平台的直播完善后,未来可进行多平台直播,多平台联动,效果有望成倍数增长。在博物馆直播中可以增加预售门票的环节,这样入馆人流有了一定的保证,同时也便于博物馆进行人流量控制。未来博物馆可以适时的采取恰当的手段,把粉丝从线上引流至线下,把更多的网络粉丝转化成现实用户。

参考文献:

[1]邹雅婷,贺亚楠.博物馆直播为啥这么火[N].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03-24(7).

[2]夏明勤.文化娱乐走起“网红”路子[N].三秦都市报,2020-04-12(A3).

[3]王占东.90万人一日看甘博淘宝直播赋能文旅引爆“云春游”[EB/OL].每日甘肃网.2020-02-24.

[4]糜朝霞,梁维春.惠州博物馆“镇馆之宝”作何用?这场直播告诉你[EB/OL].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2020-04-17.

马踏飞燕范文篇8

凉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黄金节点,一直是中原与西北地区沟通与交流的纽带与桥梁,这里积淀了丰厚的西域文明、丝路文化和凉州文化。凉州传统文化集中了佛教文化、五凉文化、西夏文化、西凉乐舞、简牍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体现了延续性较强的文化历史变迁过程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历经千百年的大浪淘沙,凉州传统文化以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态度孕育了“崇文尚德、包容创新”的新时代武威城市精神。

二、将凉州传统文化渗透到当地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原因

1.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当代文化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而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却略显缺失。如何有效传承特色鲜明而丰富的凉州文化,除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挖掘外,对区域内的高中生进行凉州传统文化教育势在必行。在高中语文校本课程设置上,将凉州“旅游文化专题”、“民俗文化专题”、“凉州诗词专题”等传统文化引入课堂教学,是对凉州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是高中新课标中“大语文”理念的充分体现。2.凉州传统文化教育在当地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凉州传统文化具有较强的德育功能,凉州贤孝、汉简鸠杖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可以教育学生处世为贤,居家尽孝;参观文庙、雷台、白塔寺、海藏寺等名胜古迹,可以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瞻仰古今历史文化名人,学习先进事迹,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凉州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当地的经济、政治、宗教、民族等因素有关,涉及民族学、民俗文化学、社会学、哲学等多种学科分支,这种人文性内涵极大地丰富了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凉州历史古迹和出土文物较多,马踏飞燕、汉代竹简、西夏碑、文庙匾额等,蕴含着大量的传统艺术、语言文字知识,巧妙利用则可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发展智力,增强文化素养。

三、凉州传统文化在当地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1.思想上重视凉州传统文化的教化作用。凉州文化中的丝路文化、《凉州词》文化和西凉歌舞伎文化是激发学生爱国思想的重要载体。利用白塔寺会盟、鸠摩罗什传法、弘化公主和亲等素材,可以引导学生建立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玄奘西行、霍去病的传说、西路红军的故事能培养坚忍顽强意志力;书城不夜、马家窑文化遗址等可以强化学生的智育教育;天梯山石窟、海藏禅林、凉州贤孝、攻鼓子等可以强化学生的美育教育。2.课堂上强化地域文化的细节渗透。语文教师要在教学内容中有机融合凉州传统文化,以凉州传统文化为导入新课的突破口,在背景资料补充、举例讲解、拓展延伸的环节中有意渗透凉州传统文化教育。比如,在阅读教学中,将《大漠祭》《西凉马超》等反映凉州传统文化的文章或书籍作为研究对象,挖掘凉州传统文化的内涵;在作文训练课中,可以紧扣时令节日,探究凉州的传统节日风俗来历和文化内涵。3.构建凉州传统文化校本课程。为有效挖掘和传承凉州传统文化,武威市成立了凉州文化研究院,凉州当地的高中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会同凉州文化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开发高中阶段凉州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编写适合不同阶段学生学习的教材和读本,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其中,亲身感悟体验凉州传统文化的灿烂悠久和博大精深。4.在实践中拓展凉州传统文化育人阵地。开展针对性的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学习调研,了解凉州文化历史变迁,体味民俗风情,参观名胜古迹,寻访名人足迹,重走红色之旅,参加社区特色文化活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撰写相关凉州传统文化调查报告,开展有意义的专题辩论。这样,既能培养高中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又能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养,在很大层面上做到了凉州传统文化的学习、熏陶、继承和发扬。

马踏飞燕范文篇9

一、本册安排的新的训练内容和要求

1.本册有22篇课文,其中看图学文2篇,讲读课文15篇,阅读课文5篇。有17篇是现行教材中的保留篇目,新选的5篇课文是《马踏飞燕》、《菩萨蛮·大柏地》、《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梅花魂》和《延安,我把你追寻》。这些新选的课文内容丰富,富有教育意义,体裁也多样。《马踏飞燕》介绍了东汉时期的一匹铜制骏马,配有这一珍贵出土文物的照片;《梅花魂》通过梅花的秉性,表达了海外华人眷恋祖国的心情;《菩萨蛮·大柏地》是主席写的一首古体诗词,“菩萨蛮”是词牌的名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写的七言律诗;《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一首赞颂延安精神的新诗。

2.本册课文编排以重点训练项目为核心,兼顾内容上的联系,分成6组,每组有3—4篇课文和1个“基础训练”。新安排的读写训练项目有4个:“分辨事物和联想”、“展开合理的想象”、“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和“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分辨事物和联想”、“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侧重于读的训练,“展开合理的想象”、“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侧重于写的训练,读的训练和写的训练互相对应、穿插安排。这些训练项目都是在前几年读写训练基础上的深化和提高。

上述4个重点训练项目分别安排在第二、三、四、五组。这几组的课文都按照训练项目的要求编排,每篇课文后面的练习注意落实训练项目的训练,每组课文后面有一篇“读写例话”,对该组的重点训练项目作概括说明和归纳小结,然后再通过“基础训练”中的阅读和作文练习对重点训练项目进行复习,使学生逐步形成能力。

3.本册教材继续重视预习能力和预习习惯的培养。每篇课文前面都有预习提示,预习要求比前几册略有提高,重点要求是通过预习能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在预习中练习圈圈画画、作简单的批注。全册要求圈画、批注的有16篇,其中要求画出重点内容的7篇、要求简单写写预习后的初步感受的2篇。这样的安排,旨在教给学生科学的读书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4.学习写会议记录,这是教学大纲规定的五年级的教学要求。学写会议记录安排在“基础训练3”,先通过实例和简单的说明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写会议记录和怎样写会议记录,再让学生练习写一次会议记录。会议记录有简单记录和详细记录两种,简单记录只要记下讨论的问题和通过讨论形成的决议,详细记录要把发言人的发言内容全部记录下来。要求小学生学习的是写简单记录。

5.本册要求掌握生字100个,分散安排在2篇看图学文和15篇讲读课文中。这样,小学阶段的10册语文教材共计安排生字2,500个。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所学的生字应该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大部分会运用。

二、进行全面、系统复习的具体安排

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应该对小学五年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系统的复习,教材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复习作了具体安排,为教师指导学生复习提供凭借。

1.结合课文的学习进行复习。

每一篇新课文的学习,既可以获得新的知识、训练新的语文基本功,又必须运用过去所学到的知识和能力,所以,结合课文的学习进行复习是语文复习的最重要的途径。为了便于教师利用课文指导学生系统复习,编写教材时,根据各篇课文的不同特点在思考练习题中有计划地作了如下安排。

(1)阅读理解能力和复习方面,安排了较多的理解词句、划分段落、归纳段落大意、概括中心思想的练习。

(2)说的能力的复习方面,安排了练习详细复述(复述“负荆请罪”、“武松打虎”的故事)、简要复述《齐天大圣》、创造性复述《黄河象》。

(3)写的能力的复习方面,安排了缩写《灯光》、续写《穷人》。

(4)常用字的复习方面,每篇看图学文和讲读课文的“读读写写”练习都适当增加了分量,使较多的常用字得到复习巩固。

2.通过“基础训练”安排系统复习。

全册教材共有6个“基础训练”,每个“基础训练”分“字·词·句”、“听话·说话”、“阅读”和“作文”四个部分。这几部分的具体内容,既注意体现本组的新的训练项目,又对小学阶段所学的主要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安排了系统复习。

(1)汉语拼音方面,复习了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的书写规则、整体认读音节,练习读准平舌音、翘舌音、前鼻音、后鼻音、轻声,练习熟练认读音节。

(2)字、词方面,复习了辨析多音字、形近字、近义词和一词多义,复习了按音序、按部首查字典的方法和从字典中选择恰当的解释,复习了反义词和成语。

(3)句子方面,练习了缩写句子和扩写句子,用变换句式的方法复习了“把”字句、“被”字句、反问句和感叹句,用举例体会的方法复习了对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的认识,用填写关联词语的方法复习了几种常见的简单复句,还复习了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修改用错的标点、修改表达不清楚的一段话。

(4)听话方面,安排的3次听说训练分别是:介绍自己喜爱的图画或邮票,讲自己最看不惯的现象,练习主持讨论会。这几次听话训练都是让学生练习即席发言,训练学生能当众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把大家的意见作简单的归纳小结。这是一个小学毕业生的听说能力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

(5)阅读方面,在6个“基础训练”中安排了6次阅读练习,系统复习了各项阅读基本功,主要有:查字典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理解结构复杂或含义深刻的句子、给自然段分层、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等。

(6)作文方面,复习了写简单记叙文和写常用应用文。6个“基础训练”中安排了3次写记叙文,分别是写喜爱的物、印象深的人和难忘的事;3次写应用文,分别是写建议书、读后感和写信。

3.在6组课文之后附了4篇供综合复习用的材料。

这4篇阅读材料是:冰心奶奶给小朋友写的信《三寄小读者》,歌颂孔繁森无私奉献精神的散文《高原红柳》,讲述乱砍树木就要受到大自然惩罚的寓言故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介绍风向袋制作和实验过程的说明文《风向袋的制作和实验》。附这4篇材料,是为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复习提供方便,减轻教师选择和印刷材料的负担。所附的4篇材料都编有练习题,练习的形式多样、复习的面比较广,既有侧重阅读理解能力和读懂词句、读懂自然段、理清课文条理、归纳主要内容、概括中心思想等,又有侧重表达能力的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写感想。如《三寄小读者》有一题“读了冰心奶奶信,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来”;还有要求学生按照课文内容动手进行制作和实验的,如《风向袋的制作和实验》有一题“按照文章介绍的方法做一个风向袋,再实际观察一下”。

4.在教师教学用书中,提供了2套综合练习题。

为了便于教师进行质量检测、通过检测了解学生的实际再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我们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安排了2套综合练习题,也就是2套质量检测题。第一套与上半学期的教学内容有较多的联系,可供期中复习检测用;第二套综合性更强一些,可供期末复习检测用。这两套练习题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检测比较全面,有的是对课本上所学内容的检查复习,如听写词语、默写课文等;大部分是检测学生对所学的语文知识和能力能否灵活运用。在“综合练”中还安排了一项听话练习:先认真听老师读文章,听完后回答问题。通过听后回答问题,检测学生听读文章是否认真、仔细,是否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在综合练习中安排这样一道题,目的是引起师生对听说能力复习检查的重视。

三、对使用第十册教材的几点建议

五年制小学五年级的第二学期已经临近毕业,搞好这一学期教学的关键是排除“应试教育”的干扰、切实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使用第十册语文教材,希望注意以下几点:

1.坚持正常的教育秩序,凭借教材进行教学和复习。

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毕业班的老师为了帮助学生复习迎考,匆匆忙忙地把课文教完,留出大量的时间进行复习,让学生做各种各样的练习。这样做,不仅影响了毕业年级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且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感到语文学习枯燥无味。我们编写五年制第十册教材的一个想法,就是希望改变这种违反教学规律的状况,使毕业年级和其他年级一样正常地进行教学。根据这样的思想,这册教材把新课的学习和系统的复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所规定的一个小学毕业生在语文能力方面应该达到的各项基本要求,课本中几乎都安排了复习。所以,教师只要扎扎实实地按课本进行教学、认认真真地完成第十册的教学任务,也就带领学生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复习。希望老师不要为了赶进度而提前结束课程,不要丢开课本另加许多其他的练习材料。

2.依据教学大纲,全面、准确地把握语文教学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对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都要加以重视,不可有所偏废。第十册语文教材中对听、说、读、写诸方面的教学和复习都作了具体安排,希望在老师的指导下一一得到落实。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对小学语文教学各项要求的把握,必须也只能以语文教学大纲为依据,决不能跟着测试卷和各种练习册走。在我们所见到的测试卷和练习册中,偏离大纲要求的题目为数不少,例如让学生给汉字注音,这就超出了大纲的要求,大纲只要求“能够准确、熟练地拼读音节”;再如让学生区分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甚至要学生写出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这些也都超出了大纲的要求。对小学生,不要求掌握语法、修辞方面的名词术语和有关知识,只要求通过具体的实例从感性上认识这些语言现象。所以,第十册教材对于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的复习,采取的都是引导学生具体感受的方式。在许多测试卷和练习册中,也有一些题目低于大纲规定的要求。例如,教学大纲中对小学毕业生查字典的要求是“能熟练地查字典,养成使用字典的习惯”,而一般对查字典的考查,只是要求学生填出查哪个部、查哪个音序,这仅仅是考查了查字典的知识,并没有考查出学生查字典的实际能力。第十册教材对查字典的复习,采取的是实际操作的方法,要求学生动手查字典,查到要查的字以后再填写这个字在字典的哪一页、该选字典中的哪一条解释,而且还让学生比一比谁查得快。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为了准确地体现大纲提出的“能熟练地查字典”这一具体要求。这类例子还很多。希望教师在钻研和使用第十册教材时注意对照大纲、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准确把握各项训练要求。

3.注重指导学生自学自练,使学生在自学自练中提高语文能力。

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有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才能得到发展,因此,语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学自练的过程。从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看,教师分析讲解多、繁琐提问多、学生自学自练少的现象还较为普遍,这是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各个年级都应注意克服这种弊端,在使用第十册教材时更应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因为在这一册中,新的训练点不多,主要是已有知识和能力的复习。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学自练,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前几年学到的语文知识来阅读新的课文、完成新的作业。通过反复运用,使学生的语文能力更加巩固和熟练。

教学第十册的课文,要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布置学生按照预习要求进行预习,在学生预习以后认真地进行检查;二是参照课后的“思考·练习”题布置学生自学理解,在学生自学理解的基础上组织讨论交流,酌情加以指导;三是多让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主要是各人自由朗读。教学第十册的“基础训练”,也要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布置学生看清题目要求,试着独立完成;二是检查交流,并针对发现的问题酌情指导;三是督促学生认真订正、修改。

在指导学生自学自练时一定要讲求实效,不能流于形式,不能走过场。为此,要注意三点:一是教师提出的每一项任务都应明确、具体,使学生知道该怎么做;二是要让学生有比较充裕的时间读书、思考、做题目,能够从容地把课文读完、把题目做完,真正经历自学自练的过程;三是讨论交流时要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以利于同学之间的互相启发,同时也保护学生自学自练、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4.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尽力使每一个学生的每一项能力都达到标准。

马踏飞燕范文篇10

一、画马源流

马与人类的关系自古就极为密切,在4000年前被人类驯服后,就成了古代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军事等活动的主要动力,被人们作为一种重要的动物题材加以描绘。据文献记载和现存的岩画看,符号性质的马在人类原始社会时期就开始有了描绘,中国的画马艺术发展到秦汉时期已经有了时代的审美风气。从秦汉时期马的雕塑、画像石、画像砖、墓室壁画看,这时期马的动态已被塑造的比较准确,造型写实中有对神态的适度夸张,写意性较强,多表现奔马的飞扬跋扈、气势雄伟、充满朝气,包含着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使观者震慑。这一时期留下了许多老幼皆知的以马为表现题材的艺术作品,如秦始皇陵墓中的战马,汉代的青铜雕塑《马踏飞燕》以及无数画像石、画像砖、墓室壁画中的骏马。魏晋南北朝马的造型方式基本延续秦汉,这从传为顾恺之《洛神赋》摹本中马的造型可以看出,只是马的神态比起秦汉的奔放与粗狂来显得有些含蓄和内敛。唐代在艺术和文学上都是一个破旧立新的时代,绘画在延续前人方式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发展,绘画的笔法已较为全面,特别是在造型方面积累了更多的写实经验,画家“应物象形”的水准有了更大的提高,加上唐代政治清明,经济发达,崇文耀武的时代特征,绘画的审美形成一种气宇轩昂的华美与规矩精细时雄浑。反映在画马艺术上,因为其在交通和国防力量中的特殊作用,更加受到统治者的喜爱和广大画家群体的描绘并形成一种表现模式。虽铁线勾勒的方法没变,但画家对马的形体特征、奔驰的动态,有了细致的研究并提升了表现的技巧。还有马的形体也不似秦汉艺术样式中的奔马那样写意,而是逼真神骏,画马已能形神兼备,在附上唐人开阔的胸襟气度与重规矩守法度的人生信言,画马艺术总体呈现华贵精美,雄健写实的画风。如杜甫《丹青引》诗赞曹霸画马是“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韩斡为曹霸的入室弟子,传他的《照夜白图》《牧马图》和《神骏图》等马的造型显得骠悍勇武、健壮肥硕。杜甫也有《画马赞》诗赞:“韩斡画马,毫端有神逸态萧疏,高骧纵态,四蹄雪雹,一日天地。”此外宋代袁义《论形神》也评价韩斡画马“形胜神”,可足见韩斡画马之功力。此外陈宏、韦偃、张萱等也长于画马,特别是韦偃,从宋代李公麟临摹他的马画作品我们知道,他能以简练概括的笔墨描绘气势宏伟的上千匹姿态各异的马。这些都说明唐人绘画的写实能力已很高处。总的说来,秦汉和唐虽然画马各有偏重,但也有其共同特征,就是浑穆雄强,精气内敛,富有时代气息。宋代唯李公麟兼工画马,他在绘画方面是一位全才,人物、山水、花鸟兼善,尤工人物和鞍马,被时人推为宋画中第一人,他完善了唐代吴道子确立起来的白描画,运笔行云流水、有笔有墨,造型准确洗练、形神兼备。他画的人物,“能分别状貌,使人望而知其为廊庙馆阁、山林草野、闾阎臧获、台舆皂隶,至于动作态度、止以肥红瘦黑分之。”[1]这说明李公麟的写实能力极高。他画马,运用高度简洁的细笔勾描,却把对象的形体、质感、量感、运动和空间表现得真实自然。《画继》卷三东坡云:“龙眠胸中有千驷,不惟画肉兼画骨。”对他的画马艺术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的传世作品《五马图》,极其细致而又生动地画了毛色形状各不相同的五匹马,体格健壮,姿态各一,既温顺又矫健。但他的文人属性,确定了他的绘画审美不与“世俗画工,混为一律”,仅仅是“如骚人赋诗,吟咏性情而己。”式的追求与士大夫生活密切联系的优雅细腻的趣味,使得塑造的形体显得有些恭谨,那马也没有了骏马骁腾奔放的精神。后有人劝他“‘不可画马,他日恐坠其趣,’于是幡然以悟,绝笔不为,独专意于诸佛矣。”[2]优雅细腻的文人追求造就了宋以后文人画的辉煌,但同时失去雄强壮阔的阳刚壮美也不能说不是一种缺憾。元人赵孟頫,绘画技巧全面,虽然高举复古晋唐的大旗,但他的马画基本上延续李公麟的文人意趣,也是工谨精巧,没有雄浑古朴沉郁静穆的汉唐雄风。龚开所画瘦马,骨显锋棱,但神气凋丧。清代朗士宁画马的影响深远,迄今仍受到人们的喜爱和画家的追随,如近代画马名家马晋,细究其原因是西画与传统绘画做到了有机的融合,站在中国传统绘画审美心理的立场上审视,笔者认为他没有切入传统中国画审美的核心。如他的《百马图》《马图》等一系列以马为表现对象的作品,因为西画观念强烈,过分强调空间与体积,过分强调光影,失去了传统中国画特有的以虚带实优雅含蓄的审美意趣及笔墨韵味,从而产生不中不洋的“混血”胎记,最主要的更在于他的马画有马之形而无马之“骨力追风”“飞龙状质”的神气,过多如影取形的直白描绘也湮没了马雄奇奔放的内在精神气质而只能供人怡情玩赏。近代徐悲鸿泼墨写奔马,注重结构体面,融会中西,成为写意画马第一人,其实从马俊伟豪迈的精神品质和富有阳刚之气的外形看,似乎不太适于用工谨细琐的画法去表现。虽说唐代工笔写实,但也抓住了马的精神意态,简练地描绘使得骏马气宇轩昂,宋元以来,文人悠闲雅致精神的介入,纵使写意也难得马劲健豪放的精神品质,也许这个原因使然,宋元以来画马者甚少,有名的画马大师,又都沿用工笔画法,使得在汉唐就有极高艺术成就的画马艺术在宋元以来没有长足的进展,反而丧失了曾经的辉煌。近现代的徐悲鸿,创造了写意画马的新风气,其功绩是不朽的。

二、李际科的画马艺术

从上文我们得知,画马艺术历经唐朝的曹霸、韩斡,陈宏和韦堰等画马名家的确立,再经宋朝李公麟,元朝赵孟頫等继承性的发展,又有清代宫廷西洋画家郎世林对马写生似的中西合璧的探索,近现代徐悲鸿“尽微致广”描绘的“奔马”,气势如虹奏响一个时代的浩歌,画马的艺术语言已是十分完善。每一个大师都如一座高峰,任何一个画马者都会有一种难以逾越之感,可崇尚壮伟之举、浩然之气的李际科先生面对这些大师名家的画马艺术,在继承这些大师的遗风流韵后又勇于攀登,在画马艺术中闯出了一条新路。李际科先生深入地研究了这些前辈大师的画马艺术并选择性地继承了这些大师的成就,加上自己对马的研究与理解、综合的学识修养和对整个中华民族命运的关怀,形成他强健写实,寄寓深刻的绘画风格。李际科先生工笔画马的艺术有较多郎世宁写实的画风,如《九骏图》中的马也运用光影,但却大大减弱了光影的表现,仅使光影处于比较次要的地位,但并没有掩没中国画的以线造型的特点,即使不同色彩间相互产生的分割线,亦十分鲜明。马的形体用了几种类似色,以色彩明度递增与递减的方式渐次推移排列,层次柔和,这种设色方法和古代的大相径庭,十分具有现代感。另外,马的造型方式也与唐、宋、元以来的有很大区别,以《骊驹》为例,乍眼一看,还以为是唐代韩斡《照夜白》的翻版,但仔细品味,我们发现两幅马画从造型、笔墨、设色乃至精神都有很大的区别。《照夜白》中马的造型丰厚圆肥、四肢细短、结构显得比较简略。《骊驹》中马的造型却清瘦匀婷,四肢修长,结构交代比较充分。李际科先生画马,不是仅凭眼睛观察,为了画准马的形体,他多次解剖过马,虽然没有庖丁对牛那般的神会,但对马的骨骼肌肉和结构的关系却是十分熟悉的,所以他画的马结构准确,形体坚实,并且能通过准确变化的线条表现出马的骨骼肌肉不同的质感,我们观其马,能强烈感觉到马那壮实坚韧的骨骼,强健有力的肌肉;在用笔方面,《照夜白》基本上是用力均匀的铁线描,《骊驹》用笔却变化丰富,除铁线描外还有马鬃、马尾的兰叶描,骨骼转接处有少部分线条较粗壮的钉头鼠尾描,马蹄、马身上的披巾则是折笔;施色上,《照夜白》略用水墨渲染马首和马的颈部、胸部和四肢,尚属白描作品。《骊驹》施色浓重,色彩华美艳丽,而且这幅作品,李际科先生画过多幅,虽幅幅设色不同,但每幅设色都浓艳厚重;在作品最主要的精神意态方面,差别更大。《照夜白》画的是皇帝的御马,虽然有些桀骜但很驯服,主要体现马的奔放神勇,《骊驹》是由于李先生对马情有独钟,有苏轼“前身作马通马语”的神会和杜甫“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的情意,又融汇进自己的审美意趣和崇高的人格理想,虽是画马,实际表现的却是做人的君子情怀般男人气概的人格写照。这些差异,也是他与宋元马画艺术的差异,这也正是李际科先生高明的地方。古人云:“不善师者师其迹,善师者师其意。迹象易变,而神意难忘。”他正是这样一个善师其意的学者,充分理解了艺术创作规律的真谛并和自己人格理想中对艺术品质的追求融会贯通,没有把绘画当作士大夫玩赏收藏、怡情养性的工具,而是以一个学者的方式把绘画作为诗文一般抒怀言志的载体,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绘画中,试图使作品的艺术性与思想性达到高度的统一。使得他的作品给人气势犹如史诗一般充满恢宏壮观的阳刚之美。这感染力除了画面本身具有的艺术感外,还有画外所蕴含的无穷韵味,就是他思想中雄心壮志的抒发和民族感情的寄托。当然,他也不总是一味豪情不止,就如豪情万丈的浪漫诗人李白亦有“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的缠绵之情,李际科先生也有一些情感细腻的柔情之作,有着另样感人的力量。他的意笔画马的作品同样吸取了汉唐恢宏雄阔、气势宏伟的精神,更注重于马热烈刚强的性格、坚韧不屈的品质、勇往直前的动力、百折不饶的气魄。他意笔画马的造型方式,和徐悲鸿的有着很大的区别,徐悲鸿由于曾经留学法国学习西方艺术,在素描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并致力于用西画的方式改良中国画,所以他笔下的马自觉不自觉地加进西方艺术造型观念,更注重于体面关系的表达而有几分水墨素描的味道。而李际科的意笔画马则更多地吸取了秦汉画像石、画像砖及墓室壁画平面的造型方式,意在马的精神气质的表达和水墨痛快淋漓的宣泄,他的意笔马画更在于对传统绘画的继承。如1940年所作的《花骢》,画面不足A4纸大,金字塔形的构图给人恢宏大气的感觉。回首凝望的骏马矗立在画幅中央,却一点也不呆板。因为向左的马首大笔浓墨,肩部、腰部、腹部以及臀部的重墨点与向右摆动的马尾梢部的浓墨长线,形成动感极强的S形。马的造型写实,比例与结构都接近于现实中的马,身体健壮,四肢修长,不似汉唐中马身的丰肥与四肢的短小,马的精神意态也不像宋元的内敛,笔墨也不似徐悲鸿坚实。李际科先生的马有其独到的造型与笔墨,只在马首和四肢骨骼转接的结构部位作深入微具的刻画和强调,其它部位则是寥寥几笔潇洒飘逸的淡墨线条,总之他的马画给人以“线条飘逸流畅,墨色鲜活,重结构而不失用笔奔放,虽潦潦几笔,然已神究气足,古意绵长”[3]之感。

总的来说,李际科画马的艺术特点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点,一是造型准确严谨,二是用线富于变化,三是适当合理的艺术变形,四是古意盎然而不失现代气息,五是意趣充满蓬勃向上的阳刚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