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媒体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2 15:29:14

流媒体

流媒体范文篇1

流式传输的功能是对连续的声音和图像信息进行打包处理,然后传到网站服务器,供用户进行下载,其中用户可在多媒体文件下载结束前,进行播放多媒体文件。其主要原理是开始下载的部分内容会被缓冲在某一存储区域中,如果网络传输速度跟不上客户机播放时所需要的转换速度,此时音视频播放器会自动的将存储区域中的缓存部分文件进行调配,保证用户播放多媒体文件的连续性,也可保持良好的播放效果。流媒体不仅改进了互联网只表现静态文字和图片的缺点,还可以展示直观、灵活的视频课堂,以及可对大量的并发点播请求作做式处理,这一优势可在大规模点播环境中得到很好的应用。本系统中建立了流媒体教学视频播放系统。其中,流媒体资源配置系统主要由流媒体服务器、媒体编码压缩工具包、客户端播放器、传输网和流媒体传输协议这六部分构成。其中媒体编码压缩工具包主要是在创建、捕捉和编辑多媒体数据时进行启用,以获取流媒体数据格式;客户端播放器,主要是对流媒体文件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播放和浏览,以实现学习的目的;传输协议包括RTP、RSVP等。采用流媒体技术之后,系统达到了以下目的:

1)数据压缩比高。流媒体所利用的压缩方式,将流信息添加到文件,这一处理不但可以提高数据压缩比,还可以把动画、音/视频等多媒体文件打包成若干个压缩包,以便客户端能够实时连续地接收来自服务器的压缩包。

2)可节省客户端的缓存及硬盘空间。流媒体技术的应用,用户可以在多媒体文件下载的同时,在客户端计算机进行多媒体的播放和观看,其中下载的内容只是暂存在缓存区,播放后即可进行释放,这样可以节省客户端的缓存及硬盘空间。

3)缩短了延时等待的时间。大大的提高了系统运行的效率,减少了视频缓冲时间,使得网络视频教学播放的更为流畅。

4)采用了与以往不同的传输。流媒体技术应用一种实时传输协议,这一协议较好的解决流媒体数据传输问题,可以使媒体数据在网上快速有效的传输。针对.rm,.avi,.flv,.swf等格式的动画视频提供在线播放功能,能自动识别视频格式,选择对应的网页播放器,在带宽不足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同时在线的人数控制。相对于传统的下载后播放大幅度,流式传输减少了启动延时,且由于所有内容都被下载到缓存中,使得所需空间大大减少。目前,流式传输主要依靠以下两种方式实现:一是实时流式传输(RealtimeStreaming),二是顺序流式传输(ProgressiveStreaming)。如视频为实时广播,可以使用流式传输媒体服务器或者使用RTSP这样的专门设计的实时协议,如果使用HTTP传输,文件则是顺序流传输。

1)顺序流式传输顺序流式传输指的是顺序下载媒体文件,用户只能观看已下载部分却不能跳至未下载部分,由于HTTP协议本身存在限制,该传输方式亦不能根据带宽情况在传输期间进行调整。通常情况下,HTTP服务器可发送此类文件形式,所以该方式也称作HTTP流传输。

2)实时流式传输实时流式传输不同于顺序流式传输,它采用专门的流媒体服务器及传输协议,实时流媒体支持随机访问,可对观看内容快进和后退。特定流媒体服务器在实时流式传输中是必要的,如DarwinStreamingServer、HelixServer与WindowsMediaServer。这些服务器允许更多级别的控制媒体发送。特殊网络协议在实时流式传输中也是必要的,如:RTSP(RealtimeStreamingProtocol)或MMS。

2结语

流媒体范文篇2

流媒体是指采用流式传输的方式把连续的影像、图形和声音信息经过压缩处理后由服务器向用户计算机连续实时传送。这些网站以流媒体的方式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多媒体信息有效地传送到接收端,这种流媒体技术是目前网络教学和远程教学开发利用的主要形式,也是当前教育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流媒体技术最大的特点是能快捷、实时的传送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实现了Internet网和校园网的链接,使计算机网络的作用进一步拓宽。在教学上比单一的课件教学更具有优势,更便捷、直观、易于学生理解;它适用于各学科教学,适用于各种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教学,特别是在立体空间几何教学中,能有效降低抽象的理论梯度,加深定量理解、增强记忆,把难以想象的立体三维空间,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展示,使其形象、生动,让学生一目了然、便于记忆,在教学中往往会取得令人惊讶的效果。

二、流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

流媒体在教学中的开发和运用,时间虽然不长,但对其强大的教育教学优势和功能,广大教育者已形成共识。在使用过程中笔者认为流媒体在教学中优势有如下几点:

1.大量的信息资源方便了教学的选用。流媒体技术教学不仅需要有大量教学软件资源支持,而且还要建立便于流媒体运行的宽带网,连接我国教育相关的网站,例如科技、中国科普、北京科普、中国科普城等。这些网站能为学生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从内容上,有天文地理,有风土人情;从类别上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海洋科学、生命科学等。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源大大方便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选用。从而节约了教师课前制作课件花费的大量时间,方便了老师的备课。教师在上课时,只需利用计算机按不同的教学需求进行调用,就能快捷地将大量的素材展示给学生。这种高效、高密的教学模式,不但能增加教学内容的选用频度,而且能使学生汲取广博的知识,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图文并茂的画面信息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所在学生学习也才可能有持久的动力。兴趣是源于学生对自身学习需求的一种认识倾向,同时也是学生在某个领域进行活动时,基于积极兴趣体验而产生的一种心理行为。栩栩如生的精彩画面,悦耳动听的背景音乐,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无疑大大地刺激了学生的视听系统,激发了学生学习潜能,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由于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极短的时间内使学生进入角色,调动多种器官,从而进入全神贯注的学习状态,自觉、主动、积极地去探索,促使其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全身心投入地去感受教学情境中的问题、事实,情志和价值,提高学习效率。

三、流媒体技术应用值得注意的几个地方

1.培养相应的教师队伍。在科技日益发达的当今世界,人才是关键,人才是核心。许多国家教育的现代化经验和教训已给我们很多启迪,未来的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相关教师的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战略是教师素质的提高,有了资金的支持,流媒体技术的硬件可以很快到位,但人才的培养、观念的更新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应用流媒体技术教学,必须拥有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如果让没有经过相关培训或自学的老师去应用,就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所以大力发展流媒体教学必须培养相应的教师队伍,让教师熟练掌握流媒体技术、灵活应用教学策略、精心设计实施教案,这样才能有效利用流媒体技术的教学效能。

2.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注意控制流媒体的使用频度。利用流媒体技术教学必须在现代化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在教学活动中老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学生是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利用现代流媒体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索精神、研究能力以及与人的合作精神。教师在每一个教学过程都应根据学生的接收能力、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控制流速、流度,防止使用过多,从而引起学生的疲劳,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流媒体范文篇3

1移动通信技术

移动通信网与固定通信网一样,不论从用户对业务的需求,还是从网络运营商提供的服务以及通信设备研发生产商来看,都可以分为3个层次:语音、数据、视频和多媒体。可以将后两个层次的业务统称为移动数据业务,如短消息、传真、电子邮件、文件、图像、浏览网页等。能为用户提供移动数据业务的移动通信网,又可称为移动数据网。也有专门提供移动数据业务而不提供语音业务的,称为专用移动数据网(或简称为移动数据网,或无线分组数据网)。随着技术的发展,语音和视频等实时业务将完全以分组数据的形式传送,那时,移动通信网也就完全变成了移动数据网。与无线数据通信相比,它们的共同点在于数据通信都是通过无线信道和网络进行的,而主要区别就在于“移动”与“无线”二词。“移动”一词表示通信终端的3种运动状态:归属区静止、运动和漫游(访问区静止)。实际上“移动”主要是指“运动和漫游”这两种状态。因此,“移动数据通信”就是指终端在3种运动状态下都能进行数据通信。而“无线数据通信”一词主要含义是指在静止状态进行数据通信,但如果无线网络能提供漫游服务,那么这种情况下的“无线数据通信”也是“移动数据通信”。能提供无线数据通信最典型的例子是无线局域网(WLAN)。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移动、无线网络与互联网的逐步演进和相互融合,传统的无线数据网也能支持终端在运动状态下进行数据通信,无线数据通信与移动数据通信将不再有区别。

2平台结构设计

移动监控系统中监控前端和监控终端均处于移动网关的防火墙后,相互间不能完成点对点通信,在不增加设备的情况下无法建立数据链路。另外视频监控系统中监控前端是嵌入式视频服务器,DSP处理能力相对有限,监控前端运算负荷会过大,影响音视频的质量和传输性。因此,考虑在Internet上引入流媒体转码服务平台概念。流媒体转码平台由三大功能模块构成,如图1所示,分为转发模块、流媒体转码模块和设备认证模块。流媒体转码服务平台不仅使移动监控前端和移动监控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得以建立,同时可以实现传统有线网络中的PC监控客户端访问位于移动网络内部的监控前端的实时音视频信息,并通过控制信令实现对其进行控制,完成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的互通与整合。转发模块维持和视频服务器的连接通道,使得连接请求可以跨越移动网关到达视频服务器,并通过该通道对控制信令,报警信号进行及时的转发,同时转发模块可以实现对音视频媒体流进行缓存和转发功能。设备认证模块负责系统接入的安全验证,阻隔未授权的访问和操作。流媒体转码和模块将原始音视频流针对手持终端设备进行优化,并借助专业的流媒体平台进行。

3系统实现

3.1接收与解码的实现

视频服务器采用的流媒体传输协议是RTSP[3]。RTSP是一种控制和传输实时媒体的传输协议,通过IP网络传送多媒体数据,用于流媒体服务器和终端之问的媒体流会话的建立和控制[4]。本文采用的是NetSink中的PushSink,转码模块主动将转换好的媒体流推送到流媒体服务。在接收和解码部分,按照RTSP流媒体协议进行音视频流的接收,并调用相应的解码模块进行解码,最后将解码后的码流送到WindowsMedia编码单元。接收及解码程序框架如图2所示。

3.2转码的原理

转码服务模块利用转码技术,将高分辨率高带宽的音视频码流针对手机设备进行实时转换,映射成小画面低带宽,适合于移动网络传输的码流,再进行对手机设备的转发。另外,在转码的过程中采用多码率技术,同时转换出多种码率的低带宽码流,以适应不同的手机终端和移动网络环境,在终端接收带宽波动的情况下,自动在多种码率间无缝切换,以达到最好的流畅度在进行原始码流的接收和解码之后,重编码模块对解码后的信息进行重新编码,重编成什么格式,是流媒体转码服务器设计中要考虑的问题。随着流媒体的广泛应用,微软公司推出整套的流媒体制作、和播放产品WindowsMedia,其产品的一大特点是其制作、和播放软件与WindowsNT/2000/9x集成在一起,势必成为今后流媒体应用的主流产品[5]。编码模块将这些解码后的数据转换成WindowsMedia兼容的流格式,并发送给WindowsMedia流媒体服务器。系统在侦测到数据包到达的时候启动处理流程。接收模块将视频服务器发送过来的原始音视频流送入接收缓冲,调用解码模块对其进行解码,解码后的数据送入解码缓冲区,以供WindowsMediaASFWriter模块进行后续的编码处理。客户端在回放的时候,根据当前的网络带宽,自动选择最合适的流进行解码输出,在带宽波动的时候,子带间可以实现平滑的切换。

3.3设备认证机制

视频监控系统中,安全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尤其是涉及保密的视频信息,需要强有力的安全保障。每一路视频服务器内均内置有安全认证和权限分级的功能,基于内嵌Web页面,通过用户名和密码来确定用户权限级别和访问许可。在设备认证模块中,这一机制被保留,专门设立安全数据库,集中管理每一个视频服务器的安全信息,在客户端连接的时候进行安全验证,阻止一切未经授权的访问。对于移动客户端,由于手机输入相对于桌面PC较为不便,采用用户名密码方式不具有友好的用户体验。所以在对手机监控客户端进行认证的时候,考虑获取手机设备的唯一标识,在中心安全数据库注册并分配安全级别,移动客户端在访问时,由客户端程序提供该唯一标识,无需用户手动输入身份信息,做到即开即用。手机设备的唯一标识的来源有IMEI方式、手机卡方式、操作系统API方式。系统采用的是由操作系统API提供的API获取的DeviceID。通过调用WindowsMobile提供的GetDeviceUniqueID函数获取16字节的设备唯一标识,并将该标识打包到连接请求信令里,提交给服务器。服务器根据该ID号查找用户信息,并确定访问权限。操作系统API提供的唯一标识,不容易被篡改,技术门槛较高,不过在更换设备后必须重新注册。在设计中心数据库结构的时候,用户和设备ID号之间应该是一对多的关系,以应付一个用户拥有多部手机的情况。

流媒体范文篇4

就在移动通信业务正以空前的发展速度迅速普及的情况下,人们很自然地会联想到在移动网络中开展视频业务,人们可以不受位置的限制,随时随地利用手机进行视频点播、可视通话、召开视频会议和观看球赛直播等。然而,为什么这种基于无线网络的视频业务却迟迟没有进展?因为它正受无线网络带宽、时延、抖动、误码以及手持终端体积、耗电等限制。

随着2.5G移动通信GPRS和CDMA-1X(PDSN)成功商用,使移动网络数据传输速率成倍增长,再加上固网移动流媒体技术的不断成熟为移动网络中开展视频业务创造了条件。

流媒体是指在分组网络中使用流式传输技术的时基媒体,这些时基媒体系指实时音频、视频或多媒体。流媒体技术是将连续的影像和声音信息经压缩编码后,放到网络服务器上,让用户终端能够一边下载、一边播放,而不是将整个多媒体文件下载完毕后才开始播放的“下载”播放技术。流媒体技术是从互联网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在线多媒体技术,具有以下三大特点:(1)能够实时播放音视频和多媒体内容,即“边下载、边播放”;(2)与“先下载,后播放”的“下载”方式相比较,所播放的流媒体文件只需在客户端作少量的缓冲保存,降低了客户端对存储空间的要求;(3)不在客户端保存整个媒体文件,有利于媒体文件的版权保护。

由于流媒体技术的上述特点,决定了流媒体在移动通信网络中应用的广阔前景。首先流媒体技术在客户端所提供的缓冲存储,有效的降低了对传输带宽、时延和抖动的要求,使得在无线环境下实现实时媒体播放业务成为可能。其次,移动终端体积小、低能耗的要求,决定了终端有限的存储空间,而整个媒体文件无需在终端中保存,避免了过大的终端存储空间。再加上有效的保护版权,能够确保移

动流媒体应用的商用模式。

移动流媒体的技术特点

在我国3G移动通信网尚处于试验阶段,当前的移动流媒体业务承载在GPRS和CDMA-1X的中速数据通道上。因为GPRS和CDMA-1X已解决了承载层的移动性问题,故剩下来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带宽窄、干扰大,传输不稳定的无线环境中以及在体积小、低耗电的终端中完成流媒体的传送与回放。由此移动流媒体技术相对于固网流媒体技术而言,还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1.高压缩比及低运算量

与有线信道相比较,无线信道所能提供的带宽是受限的,且移动用户所付费用与该用户在无线链路中所传送的总数据量成正比。要想在有限的带宽情况下传送海量的数字视频信号,这就要求流媒体传输系统对流媒体编码时,需要采用某种极低比特率的视频压缩编码算法,即要求有很高的压缩比。在选择视频编码标准时,不仅要考虑髙压缩比,还需要考虑该标准压缩、解压缩运算的复杂程度。采用较高计算复杂度的编解码标准,不仅会提高移动终端的硬件成本,而且增加了终端的功耗。一般情况下压缩比越高,运算越复杂,故往往选择一种折衷的方案。

2.高容错性

相对于有线信道,移动通信所使用的无线传输信道的环境要恶劣得多,数据包的接收误码率比有线信道要高几个数量级,且随着基站和终端的位置、方向的变化,误码率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而压缩的视频流对误码十分敏感,即使是不髙的误码率,也会严重影响终端回放的图像质量。为了尽可能地减少误码对视频质量的影响程度,需要提髙信道的容错能力,即通过增强信源编码算法的容错性、使用强有力的信道编码方式和采用最佳接收检测技术来满足视频传输的要求。此外,承载流媒体业务的网络传输层及底层移动通信系统也可以进一步改善流媒体传输的抗误码性能。.实时适应网络带宽的变化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受环境的影响网络传输速率变化很大,要想在移动网络上开展流媒体业务,必须使流媒体系统能实时适应网络传输带宽的变化。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应尽量减少在播放过程中的中断,以保证终端用户有良好的感受。要想满足以上要求,媒体服务器首先需要知道网络带宽的情况。为了判断每个终端的带宽,可以使用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CP)中扩展的接收方报告(RR)。移动终端通过RR向服务器报告。媒体服务器根据报告中的平均丢包率(FR)、最近一小段时间的累计丢包率(CNPL)和终端缓冲区内的流媒体数据存储时间(BF),三个参数可以确定目前每个终端的可用带宽和当前可提供的服务水平。由此服务器对传送给终端的音视频流进行相应的调整。

事实上,目前不少系统将以上两种技术混合使用。在网络情况正常时,系统可根据网络情况灵活的在多种速率中进行选择与切换。当网络阻塞,系统无法采用可选择的最低的速率传送时,系统会采用关键帧技术,只传输I类型的视频帧。

4.终端适配与耗电问题

移动用户数量庞大,用户终端种类繁多,且它们之间的差异很大。例如:终端对文件格式的支持能力、图形与字符的显示能力(屏幕大小、比例、分辨率、色彩域)、音频能力(单声道、立体声)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差异造成了同一个节目在不同终端上回放的效果不一样,甚至在某些终端中无法回放。因此,在移动流媒体解决方案中,媒体服务器必须与终端设备进行交互,要根据终端设备的特点,传送相应的节目类型。

5.内容的版权管理问题

随着版权意识的增强,为了保护内容提供商的利益,要求终端用户下载的节目内容无法进行录制或将节目内容转发给其他用户;即使转发给了其它用户,其他用户在没有通过版权认证情况下亦无法观看。因此在流媒体系统设计中,需加入OMADRM2.0的管理规范,提供对内容版权管理的支持,保障节目的版权,最大程度地保障节目制作者的权益。

移动流媒体的应用

流媒体范文篇5

本文在引言部分阐述了流媒体技术的基础:流媒体的一般概念及相关的概念。在正文部分介绍了流媒体技术的原理以及媒体服务器的硬件平台。最后主要的介绍了流媒体技术了两种教育应用:校园网视频系统的解决方案和远程多媒体教学方案。

关键字:流媒体流式传输媒体服务器校园网视频系统远程多媒体教学系统

一、引言

在网络上传输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目前主要有下载和流式传输两种方案。A/V文件一般都较大,所以需要的存储容量也较大;同时由于网络带宽的限制,下载常常要花数分钟甚至数小时,所以这种处理方法延迟也很大。流式传输时,声音、影像或动画等时基媒体由音视频服务器向用户计算机的连续、实时传送,用户不必等到整个文件全部下载完毕,而只需经过几秒或十数秒的启动延时即可进行观看。当声音等时基媒体在客户机上播放时,文件的剩余部分将在后台从服务器内继续下载。流式不仅使启动延时成十倍、百倍地缩短,而且不需要太大的缓存容量。流式传输避免了用户必须等待整个文件全部从Internet上下载才能观看的缺点。

流媒体指在Internet/Intranet中使用流式传输技术的连续时基媒体,如:音频、视频或多媒体文件。流式媒体在播放前并不下载整个文件,只将开始部分内容存入内存,流式媒体的数据流随时传送随时播放,只是在开始时有一些延迟。

在这篇文章中,主要是讨论流媒体的技术基础,以及流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二、流媒体技术基础

1、流媒体技术的原理

流式传输的实现需要缓存。因为Internet以包传输为基础进行断续的异步传输,对一个实时A/V源或存储的A/V文件,在传输中它们要被分解为许多包,由于网络是动态变化的,各个包选择的路由可能不尽相同,故到达客户端的时间延迟也就不等,甚至先发的数据包还有可能后到。为此,使用缓存系统来弥补延迟和抖动的影响,并保证数据包的顺序正确,从而使媒体数据能连续输出,而不会因为网络暂时拥塞使播放出现停顿。通常高速缓存所需容量并不大,因为高速缓存使用环形链表结构来存储数据:通过丢弃已经播放的内容,流可以重新利用空出的高速缓存空间来缓存后续尚未播放的内容。

流式传输的过程一般是这样的:用户选择某一流媒体服务后,Web浏览器与Web服务器之间使用HTTP/TCP交换控制信息,以便把需要传输的实时数据从原始信息中检索出来;然后客户机上的Web浏览器启动A/VHelper程序,使用HTTP从Web服务器检索相关参数对Helper程序初始化。这些参数可能包括目录信息、A/V数据的编码类型或与A/V检索相关的服务器地址。

A/VHelper程序及A/V服务器运行实时流控制协议(RTSP),以交换A/V传输所需的控制信息。与CD播放机或VCRs所提供的功能相似,RTSP提供了操纵播放、快进、快倒、暂停及录制等命令的方法。A/V服务器使用RTP/UDP协议将A/V数据传输给A/V客户程序(一般可认为客户程序等同于Helper程序),一旦A/V数据抵达客户端,A/V客户程序即可播放输出。

需要说明的是,在流式传输中,使用RTP/UDP和RTSP/TCP两种不同的通信协议与A/V服务器建立联系,是为了能够把服务器的输出重定向到一个不同于运行A/VHelper程序所在客户机的目的地址。实现流式传输一般都需要专用服务器和播放器,其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

图1.流式传输的基本原理

2、媒体服务器硬件平台

视频服务器把存储在存储系统中的视频信息以视频流的形式通过网络接口发送给相应的客户,响应客户的交互请求,保证视频流的连续输出。视频信息具有同步性要求,一方面必须以恒定的速率播放,否则引起画面的抖动,如MPEG-1视频标准要求以1.5Mb/s左右的速度播放视频流。另一方面,在视频流中包含的多种信号必须保持同步,如画面的配音必须和口型相一致。另外,视频具有数据量大的特点,一个经MPEG-1压缩的90min的电影,长度约为1GB,它在存储系统上的存放方式,直接影响视频服务器提供的交互服务,如快进和快倒等功能的实现。视频服务器必须解决视频流特性提出的要求。

视频服务器的工作模式是当服务器响应客户的视频流后,从存储系统读入一部分视频数据到对应于这个视频流的特定的缓存中,然后此缓存中的内容送入网络接口发送到客户。当一个新的客户请求视频服务时,服务器根据系统资源的使用情况,决定是否响应此请求。系统的资源包括存储I/O的带宽、网络带宽、内存大小和CPU的使用率。

三、流媒体技术的应用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为流媒体业务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市场动力,流媒体业务正变得日益流行。流媒体技术广泛用于多媒体新闻、在线直播、网络广告、电子商务、视频点播、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络电台、实时视频会议等互联网信息服务的方方面面。流媒体技术的应用将为网络信息交流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个完整的流媒体解决方案应是相关软硬件的完美集成,它大致包括下面几个方面的内容:内容采集、视音频捕获和压缩编码、内容编辑、内容存储和播放、应用服务器内容管理及用户管理等。

下面就介绍流媒体技术在教育上的两个具体的应用方案。

1、校园网视频系统

校园网的建设随着教育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也逐渐呈现出蓬勃向上的态势。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多媒体传输技术的突破,使网络多媒体教学得以实现。现在已经有许多的成熟的产品可以用来组建网络多媒体教学的解决方案。

一般一个校园网视频系统的要求有:

(1)通过校园网实现音、视频实况转播、视频预订,制作并存储节目。

(2)在校园网上实现VOD教学。

图2.校园网系统方案

每个教室安装相应的软件及视频卡,摄像头,麦克风,可以把教室实时的声音和图象通过校园网传到监控中心。在存储服务器安装SERVER软件,可以存贮传输过来的实时图象。在点播服务器安装SERVER软件,存储视频节目。

虽然现在校园网络硬件水平和质量现在都非常高,但是,困惑也随之而来,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A、校园网投入大,但没有用在教育主业上。

B、网络仅用在办公自动化中,投资效益低。

C、无法实现充分共享。即享受好的教育资源的学生很有限;同样的课程需要年复一年的教授;同样的问题需要一次次重复回答;材质差异明显的学生按同一模式接受教育,做不到因材施教。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育产业中的应用现状和由此产生的问题引起了教育界和计算机界对于计算机网络条件下教学模式的思考。教学模式在网络条件下最终会变化成什么样子?目前和将来一段时间内网络技术发展到底能导致产生哪些更富成效的教育手段,逐步推动教学模式的改变?

2、远程多媒体教学系统

知识经济的时代需要人们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习必须转变成一个伴随每个人一生的过程。网上教育突破了传统"面授"教学的局限,为求知者提供了时间分散、资源共享、地域广阔、交互式的教学新方式,因而广受人们观注。

从远程教育的定义可以看出它有下列三方面的内涵:学生与教师的分离,学生与学生的分离,利用传播媒体和传输系统组织教学。从技术上讲,远程教育系统是建立在现代传媒技术基础上的多媒体应用系统,它通过现代的通信网络将教师的图象、声音和电子教案传送给学生,也可以根据需要将学生的图象、声音回送给教师,从而模拟出学校教育的授课方式;同时还可以利用现有的网络条件建立虚拟的班级,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鉴于远程教育的深远意义,我们的远程多媒体教学系统所要实现的功能有:实现教学课件的点播(VOD),教学直播,网络课堂等等。

在IP网上开展远程教学活动,需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音频、视频流信息的传送以及它们与数据之间的同步。由于音频、视频信息的带宽比较宽,不可能让学生将所有的节目下载到本地计算机上后再播放,必须要采用先进网络播放技术来实现边发送边播放。此外,由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经常使用电子教案来辅助教学,比如用PowerPoint,而电子教案的展示与音频、视频流之间有严格的时间同步关系,这就要求在传输过程中我们仍然要保持它们之间的同步关系。

图3.远程教育网络结构

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输入的视频和音频信号将送给MPEG4的编码器进行编码,编码器输出的节目流既可以存入存储设备也可以直接送给MediaServer,MediaServer的主要功能是完成节目流的播出。MediaServer播出的节目有三个来源,它可能是保存在存储设备中的ASF文件,也可以是编码器实时传送来的节目,它播出的节目还可以从其它的MediaServer上获取。普通的用户可以通过LAN或通过无线网络接入到该系统之中。

参考文献

[1]曹功靖,王晖,吴玲达Real流媒体技术及其在远程教学中的应用计算机应用研究2001.

流媒体范文篇6

进入90年代以来,Internet网络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对人类日常生活和工作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产生了极大的挑战。网上教学、网络课程的开发已成为教育技术界同仁讨论的中心论题和21世纪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趋势。而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知识经济呼吁创新教育,要求我们变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创新性人才。

二、流媒体技术促进现代远程教育

1、什么是流媒体:

流媒体(StreamingMedia),指的是在网络中使用流式传输技术的连续时基媒体,即在因特网上以数据流的方式实时音、视频多媒体内容的媒体,音频、视频、动画或者其他形式的多媒体文件都属于流媒体之列。流媒体是在流媒体技术支持下,把连续的影像和声音信息经过压缩处理后放到网络服务器上,让浏览者一边下载一边观看、收听,而不需要等到整个多媒体文件下载完成就可以即时观看的多媒体文件。

2、流媒体技术在现代远程教育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我国远程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是,到2010年,基本形成多规格、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具有中国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随着社会发展,科学技数的引用,采用流媒体技术为主要实现方式的网络教育,作为远程教育的一种形式,被寄予厚望。

3、流媒体技术实现了网络教育的方式

目前,流媒体技术应用予网络教育上,表现为视频点播和视频直播两种主要方式。视频直播和点播的传播方式,使得传统意义上的课本式的教学方式转变为生动形象的影音模式,广播教学、语音教学、教学示范、消息发送、网络影院、远程管理、教学点播等模式通过互联网传播开来。

三、流媒体平台应用于网络教育的思考

网络教育在教育形式和传播方式上都是一个革命性的开始。但是新型的教育模式在技术应用上总是有其不可避免的应用弊端和欠缺。在网络教育过程中,往往凸现出来的是网络应用时的一些细节问题。

1、新时代情况下,网络教育规模化、产业化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这使得网络教育的概念,不仅仅是在局域网内的网络化,而更多地是指通过internet网进行教育传播,而网络带宽成为制约网络教育的一个重要瓶颈。同时,昂贵的硬件设备对于绝大部分学校,学院来说都是非常重的负担。

2、通过互联网传播使得网络教育的学员更为广泛,然而同样带来了一些问题,也是互联网长期以来一直在考虑的问题——网络安全。针对网络教育来说,网络安全主要分为网络教育过程中信息的安全和网络教育平台自身的安全。与互联网上所有的信息传输一样,网络教育的完成也是通过流媒体平台与客户端机交互完成,在交互过程中,往往造成信息的外泄等等,也就出现了经常提到的盗链等,同时,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对流媒体平台进行攻击,造成流媒体平台瘫痪等。

3、教育的产业化,使得其在管理等方面更偏向于商业性,因此,网络教育流媒体平台在各个方面都需要运营性的规范化。

学员管理;教师管理;教学、影视内容管理;教学公告等等,而这些主要集中体现在流媒体平台的后台中,流媒体平台的后台管理直接关系到网络教育的运营效果。

以上问题综合了中国网络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部分硬件和软件上的问题。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如何解决以上问题,是中国网络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四、网络教育流媒体平台经典案例分析:

湖南大学网络教学流媒体平台:

湖南大学是国内拥有千年历史的知名学府之一。2002年1月由湖南大学原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与原成人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成立的,在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设有校外学习中心(点),共有远程教育学生八万多人。为了适应教育市场的发展,湖南大学对现有网络教育平台进行了改革,新的平台采用的是VIEWGOOD流媒体平台。

VIEWGOOD流媒体平台单机并发量达到了1000以上,这样使得湖南大学的教学平台在硬件投入上减少到了最低,平台采用VIWGOOD自主开发的Vconnect、KeyBuffer独创技术,广域网时延最短只有100ms。系统的稳定性和负载均衡性在行业产品中都遥遥领先。

(一)流媒体平台架构:

1、采集端:

课程的直播系统主要是进行教学现场的直播和现场活动的直播,直播信号通过WebLIVE视频直播模块采集系统编码压缩,通过局域网上传到中心机房,实时。采集同时,将直播的数字信号存储为AVI文件,上传到放置在视频点播服务器内,供客户端的学员进行事后的点播。

2、端:

各院系内部发部是通过组播实现,同一网段进行一路信号的组播。并上传一路至总部的总中心机房,不同院系的用户可以局域内观看。每个院系中心机房有自己内部的视频点播服务器,利用该系统各院系将所有的资料放置在网上,供客户端的学员进行点播。

(二)流媒体平台合理贴切的后台管理

湖南大学使用的VIEWGOOD流媒体服务平台支持NP、SP/CP、超级管理员、终端用户五种角色。每种角色均可提供多用户远程管理。

系统支持对会议、业务培训、活动、影视等内容划分级别,以及用户分级功能,系统限制只有当用户级别大于对应节目级别的时候,该用户才可以访问该级别的影片。如中层管理人员可以访问的权限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访问权限,在系统中可以设定相应的区别。

节目级别可任意定制,级别数量不限,例如。可将节目设为“十个级别”进行管理。VIP用户可以看到所有级别的节目,而普通用户只能看到开放的级别的节目。

(三)方案硬件配置

点播服务器

◎硬件配置:HPTC2110:P42.4G、SCSIM18、100/1000网卡

服务器

◎硬件配置:HPTC2110:P42.4G、SCSIM18、100/1000网卡

采集工作站

◎硬件配置:P41.8GCPU、512M内存、声卡、10/100网卡、视频捕捉设备

Web服务器(自备)

(四)效果反馈:

湖南大学网络学院网络教学负责人表示,教育市场的竞争,在于教学机制和教学环境的竞争,学院拥有合理成熟的教学机制,也需要在教学环境上做好文章。通过良好的教学平台,逐步建立灵活开放、规范管理、注重质量的网络教育新模式,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做出贡献。

流媒体范文篇7

流媒体是指在网络中使用流式传输技术的连续时基媒体,如音频、视频或多媒体文件。而流式传输技术就是把连续的声音和图像信息经过压缩处理后放到网站服务器上,让用户一边下载一边收听观看,而不需要等待整个文件下载到自己的机器后才可以观看的网络传输技术。

目前,在网络上传输音视频(A/V)等多媒体信息主要有下载和流式传输两种方案。一方面,由于音视频文件一般都较大,所以需要的存储容量也较大;同时由于受网络带宽的限制,下载这样的文件常常需要几分钟甚至几小时,所以采用下载方法的时延也就很大。而采用流式传输时,声音、图像或动画等时基媒体由音视频服务器向用户计算机连续、实时传送,用户只需经过几秒或数十秒的启动时延而不必等到整个文件全部下载完毕即可观看。当声音、图像等时基媒体在客户机上播放时,文件的剩余部分将在后台从服务器上继续下载。流式传输不仅使启动时延大大缩短,而且不需要太大的缓存容量。流式传输避免了用户必须等待整个文件全部下载完毕之后才能观看的缺点。一、流媒体技术基础

实现流式传输有两种方法:实时流式传输(Real-timestreamingtransport)和顺序流式传输(progressivestreamingtransport)。一般来说,如为实时广播,或使用流式传输媒体服务器,或应用实时流协议(RTSP)等,即为实时流式传输。如使用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服务器,文件即通过顺序流发送。采用哪种传输方法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当然,流式文件也支持在播放前完全下载到硬盘。

1.实时流式传输

实时流式传输总是实时传送,特别适合现场广播,也支持随机访问,用户可快进或后退以观看后面或前面的内容。但实时流式传输必须保证媒体信号带宽与网络连接匹配,以便传输的内容可被实时观看。这意味着在以调制解调器速度连接网络时图像质量较差。而且,如果因为网络拥塞或出现问题而导致出错和丢失的信息都被忽略掉,那么图像质量将很差。实时流式传输需要专用的流媒体服务器与传输协议。

2.顺序流式传输

顺序流式传输是顺序下载,在下载文件的同时用户可观看在线内容,在给定时刻,用户只能观看已下载的部分,而不能跳到还未下载的部分。由于标准的HTTP服务器可发送顺序流式传输的文件,也不需要其他特殊协议,所以顺序流式传输经常被称作HTTP流式传输。顺序流式传输比较适合高质量的短片段,如片头、片尾和广告,由于这种传输方式观看的部分是无损下载的,所以能够保证播放的最终质量。但这也意味着用户在观看前必须经历时延。顺序流式传输不适合长片段和有随机访问要求的情况,如讲座、演说与演示;也不支持现场广播,严格说来,它是一种点播技术。

二、流媒体技术原理

流式传输的实现需要合适的传输协议。由于TCP需要较多的开销,故不太适合传输实时数据。在流式传输的实现方案中,一般采用HTTP/TCP来传输控制信息,而用实时传输协议/用户数据报协议(RTP/UDP)来传输实时数据。

流式传输的实现需要缓存。因为一个实时音视频源或存储的音视频文件在传输中被分解为许多数据包,而网络又是动态变化的,各个包选择的路由可能不相同,故到达客户端的时延也就不同,甚至先发的数据包有可能后到。为此,需要使用缓存系统来消除时延和抖动的影响,以保证数据包顺序正确,从而使媒体数据能够连续输出。通常高速缓存所需容量并不大,因为通过丢弃已经播放的内容可以重新利用空出的空间来缓存后续尚未播放的内容。

流式传输的过程一般如下:

①用户选择某一流媒体服务后,Web浏览器与Web服务器之间使用HTTP/TCP交换控制信息,以便把需要传输的实时数据从原始信息中检索出来;

②Web浏览器启动音视频客户程序,使用HTTP从Web服务器检索相关参数对音视频客户程序初始化,这些参数可能包括目录信息、音视频数据的编码类型或与音视频检索相关的服务器地址;

③音视频客户程序及音视频服务器运行实时流协议,以交换音视频传输所需的控制信息,实时流协议提供执行播放、快进、快倒、暂停及录制等命令的方法;

④音视频服务器使用RTP/UDP协议将音视频数据传输给音视频客户程序,一旦音视频数据抵达客户端,音视频客户程序即可播放输出。

需要说明的是,在流式传输中,使用RTP/UDP和RTSP/TCP两种不同的通信协议与音视频服务器建立联系,目的是为了能够把服务器的输出重定向到一个非运行音视频客户程序的客户机的目的地址。另外,实现流式传输一般都需要专用服务器和播放器。

三、流媒体技术应用

Internet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为流媒体业务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市场动力,流媒体业务正变得日益流行。流媒体技术广泛用于多媒体新闻、在线直播、网络广告、电子商务、视频点播(VOD)、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络电台、实时视频会议等互联网信息服务的方方面面。流媒体技术的应用将为网络信息交流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下面介绍流媒体技术在视频点播、远程教育、视频会议、Internet直播方面的应用。

1.视频点播

最初的视频点播应用于卡拉OK点播,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VOD技术逐渐应用于局域网及有线电视网,此时的VOD技术趋于完善,但音视频文件的庞大容量仍然阻碍了VOD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由于服务器端不仅需要大容量的存储系统,同时还要承担大量数据的传输,因而服务器根本无法支持大规模的点播。同时,由于局域网中的视频点播覆盖范围小,用户也无法通过Internet等网络媒介收听或观看局域网中的节目。

由于以下的原因使得基于流媒体技术的VOD完全可以从局域网转向Internet。

①流媒体经过了特殊的压缩编码后很适合在Internet上传输;

②客户端采用浏览器方式进行点播,基本无需维护;

③采用先进的机群技术可以对大规模的并发点播请求进行分布式处理,使其能适应大规模的点播环境。

随着宽带网和信息家电的发展,流媒体技术会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视频点播系统。目前,很多大型的新闻娱乐媒体,如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都在Internet上提供基于流媒体技术的节目。

2.远程教育

电脑的普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Internet的迅速崛起,给远程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在远程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将信息从教师端传到远程的学生端,需要传送的信息可能是多元的,如视频、音频、文本、图片等。

将这些信息从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是实现远程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当前网络带宽的限制下,流式传输将是最佳选择。学生在家通过一台计算机、一条电话线、一个调制解调器就可以参加远程教学。教师也无须另外做准备,授课的方法基本与传统授课方法相同,只不过面对的是摄像头和计算机而已。

目前,能够在Internet上进行多媒体交互教学的技术多为流媒体技术,如RealSystem、Flash、Shockwave等技术就经常被应用到网络教学中。远程教育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次革命,它集教学和管理于一体,突破了传统面授的局限,为学习者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提供了便利。

除了实时教学外,使用流媒体的VOD技术还可以进行交互式教学,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共享学习经验。大型企业可以利用基于流媒体技术的远程教育对员工进行培训。

3.视频会议

市场上的视频会议系统有很多,这些产品基本上都支持TCP/IP协议,但采用流媒体技术作为核心技术的系统并不占多数。虽然流媒体技术并不是视频会议的必须选择,但为视频会议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采用流媒体格式传送音视频文件,使用者不必等待整个影片传送完毕就可以实时、连续地观看,这样不但解决了观看前的等待问题,还达到了即时的效果。虽然在画面质量上有一些损失,但就一般的视频会议来讲,并不需要很高的图像质量。

视频会议是流媒体技术的一个商业用途,通过流媒体可以进行点对点的通信,最常见的就是可视电话。只要两端都有一台接入Internet的电脑和一个摄像头,在世界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音视频通信。此外,大型企业可以利用基于流媒体的视频会议系统来组织跨地区的会议和讨论。

4.Internet直播

随着Internet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在Internet上直接收看体育赛事、重大庆典、商贸展览成为很多网民的愿望,而很多厂商希望借助网上直播的形式将自己的产品和活动传遍全世界。这些需求促成了Internet直播的形成,但是网络的带宽问题一直困扰着Internet直播的发展,不过随着宽带网的不断普及和流媒体技术的不断改进,Internet直播已经从实验阶段走向实用,并能够提供较满意的音视频效果。

流媒体技术在Internet直播中充当着重要角色,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首先,流媒体技术实现了在低带宽环境下提供高质量的音视频信息;

②智能流媒体技术可以保证不同连接速率下的用户能够得到不同质量的音视频效果;

③流媒体的组播技术可以大大减少服务器端的负荷,同时最大限度地节省带宽。

四、流媒体技术的发展

1.流媒体技术的发展现状

流媒体技术是RealNetworks公司首先推出的,现在许多厂商都有成熟的基于流的产品,如RealNetworks公司的RealSystemG2和微软公司的WindowsMediaService。除了得到许多制造商的支持,基于流媒体的国际标准也已经提出。

由WWW联合会(W3C)提出的基于流的媒体语言——同步综合多媒体语言(SMIL:SynchronizedMultimediaIntegrationLanguage)与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类似。它可以描述演示的实时行为、屏幕上演示的版面以及协同媒体之间的超链接,可以演示流式视频、音频、图像、文本等多种类型媒体,允许在一个同步多媒体演示中集成一系列的独立多媒体对象。利用SMIL语言还可以方便地同步多个基于流的多媒体对象。

2.流媒体技术的最新发展

下面介绍代表流媒体技术最新发展的两个厂商的产品。

①微软公司的WindowsMedia

最新的WindowsMediaEncode不仅压缩比率又有新的突破,而且可以支持更多不同的网络数据传输速率和压缩比率:如可以用848kbit/s速率播放接近CD音质的音频数据流,用64Kbit/s速率播放CD音质的音频数据流;最新的视频编码则明显优化了动态效果的处理。

WMV8是目前惟一能够提供TrueMotion-Picture-ReadyVideoCodec的视频格式,用连接速率为250Kbit/s的DSL/Cable能够达到近乎家用录像系统(VHS)的视频品质(分辨率为320×240,每秒24帧;用连接速率为500kbit/s的DSL/Cable能够达到与DVD差不多的视频品质(分辨率为640×480,每秒24帧。

②RealNetworks公司的Real

RealAudioEncode8大大增强了Real对音频的压缩处理能力(在甚低速率码流下的音频传输,Real要比WindowsMedia强一些)。

在服务器端,iPoint-PrincetonVideoImage为RealSystem8提供了广告插播PVI技术,iPoint可以在RealSystem8中无缝插入预先定制的广告节目。

RichFX-RealPlayer8可以以较小的传输速率显示出三维效果。RichFX视频技术可以为窄带电子商务带来新的商机。

RealNetworks还推出RealSystemiQ建立新一代网上广播神经中枢系统。RealSystemiQ为数码媒体的传播奠定了新的基础,它能提升网上广播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令广播信息传播至更多观众的同时,也为媒体传播带来了更佳的成本效益。

以往,媒体的流播是透过一个中央服务器把流播的媒体分派到其他的流播服务器,然后再传送到用户。RealSystemiQ改变了这种单向的流播模式,它建立起一个蜂巢式的服务器组群,让每一个服务器均可以向网络广播,而且从其他服务器接收内容,并把数码媒体传送给用户。Neuralcast技术建立起一个对等的基础,让数码媒体可透过标准的网络协议由一个服务器传送到其他多个服务器。此外,RealSystemiQ的架构允许用来传送各种格式的媒体。

流媒体范文篇8

【关键词】主流媒体;全媒体;疫情;担当

2020年肺炎疫情期间,传统主流媒体的舆论旗帜作用再次彰显,特别是近年来不断推进的媒体融合工作,其效果在此次突发疫情报道中得到充分展现。然而,与此同时,由于疫情暴发导致的全民经济就业低迷,也给传统主流媒体带来新的挑战。

一、坚守舆论阵地,发挥主流媒体引领优势

(一)传播信息迅速及时,满足受众需求,赢得受众信赖。…………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争当发言人的自媒体时代,疫情暴发初期,各种关于肺炎的谣言四起,这些谣言的产生不仅使民众陷入了极大的恐慌之中,也给一线防疫工作增加了巨大的困难。…关键时刻,主流媒体迅速发声,第一时间组织新闻工作者,采写了一系列与疫情相关的报道,让受众不仅了解到疫情的发展和防控变化的最新数据,而且依据国家权威部门的信源,做出了有力的辟谣。大量丰富而全面的信息在最短时间内消除了民众对疫情的疑惑和猜测,鼓舞了民众战胜疫情的信心,安抚了市民的不安情绪,对全民参与战疫起到了主流媒体应有的引领作用。(二)凝心聚力,用好融媒体手段,确保全媒体。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平台具有独特的优势,跨屏收看、多屏融合已经成为很多用户的生活习惯。移动视频的发展使用户使用行为从单屏向多屏转化,创徐州经济广播策划了抗击疫情系列专题和活动,造了视听新媒体24小时的生态圈,倡导“移动优先”已经成为主流媒体的共识。如何在疫情报道中实践?疫情发生后,常州广电前线记者改变传统的新闻采编流程和生产组织方式,利用新媒体高速传播、操作灵活的特点,首先将报道内容转换成图文或者短视频的方式,如主持人现身示范,制作“口罩的五要和五不要”“抽丝剥茧,探寻疫情传播途径”“主播教你如何预防肺炎”等新闻短视频,在融媒体移动端“常州手机台”上首发,随后,才在固定的新闻栏目时段播出详细内容。而“常州手机台”移动端,则在收集大量与疫情相关的新闻事实、图文视频资料之后,对资源进行整合,推出系列专题,如《防疫知识一起学》《见“屏”入面》《常州在行动》《一线“直”击》等等,满足不同收视群体的需求,为市民提供及时、精准的疫情防控信息,普及最实用的预防知识,同时,针对优秀医务工作者驰援湖北的信息,通过实时连线,多视角、多平台、多渠道的推送宣传,报道白衣勇士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感人事迹。充分发挥党媒职能,凝聚起全市人民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共克时艰的强大能量,为全市打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舆论支持。(三)坚持内容创新,提升传播效果。近年来,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入发展,新闻采编人员不断调整思路,一方面在保证真实内容的前提下,对新闻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另一方面从采编视角、表达方式、语言结构等方面,对新闻内容的编排进行创新。而在疫情暴发之后,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更加坚持不断创新,从内容到形式,从采访编辑到制作包装,全方位提升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如“常州手机台”发出的《疫情不退,我们不退》短视频,是记者在采访一线防护人员的防护工作后,有感而发,用短幅多场景画面,搭配节奏震撼的音乐,渲染氛围,强化情感,给受众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巨大力量。该视频播出后短短半小时,就获得了5万+的点击率;而原创诗歌《转身》则是采编人员在汲取了大量的疫情新闻报道元素之后创作而成的作品,为人民抒怀,为时代而歌,在全民战疫中树立起对未来战胜病毒的信心和憧憬。

二、疫情之下经济受挫,主流媒体直面挑战

(一)整合社会资源,扶危解困。随着疫情的发展,日常的蔬菜供应、肉蛋奶供求矛盾日益激化,一方面是生产养殖渠道,因为人员流动、物流系统的限制,无法正常销售;另一方面则是市民长期宅在家中,日常饮食需求急剧上涨。面对困境,主流媒体迅速整合社会资源,加大宣传力度,打通供需渠道。常州广播电视台节目中心联合常州市农业农村局,特别策划推出了《常州菜供给常州人》公益采购行动,搭建农产品销售渠道,沟通农户与居民供求之需。内容涉及蔬菜、鸡肉、鱼类、水果等各个品种,不光为大批农户和养殖户解决了销售困难,还及时为居民供应上了价廉物美的农产品。与此同时,也为农户和养殖户的后续营销带来新的商业契机。针对一线抗疫人员的日常农产品需求,《广电爱心小菜篮》则是直接批量采购,点对点把爱心慰问品,送到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手中,以保障他们的正常生活工作。(二)加大宣传引导,积极推动全民消费。随着疫情形势的日趋好转,各地纷纷出台提振消费的各项政策和措施,从供需两端入手,激发市场经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为拉动消费按下“快进键”。对此,常州广电加大宣传力度,连续推出如《3000万旅游消费券上线…共赴龙城之约》《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常州企业追赶新商机》《苦练内功…常州餐饮企业引来春暖花开》等报道,以需求为导向,利用融媒手段,全方位多角度推动全民消费,为恢复经济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三、结语

流媒体范文篇9

摘要:流媒体技术的出现使音频文件在网络媒体中的顺利传播成为现实,从而使网络媒体对于广播媒体的直接竞争开始突现。本文以“流媒体时代”下的广播媒体为考察对象,分析了流媒体带给网络媒体的新变化、广播媒体所面临的挑战、生存机会,并提出了广播媒体的生存对策。

当我们在网络上尽情享受美妙的在线音乐、欣赏精彩的FLASH动画、观看感人的在线电影的时候,“流媒体”已经悄然来到我们身边。在线广告、网络广播、网上直播等流媒体形式以其直观、互动、实时等特点,超越传统的文字、图片等静态信息载体,吸引了越来越多网络用户的注意。数据表明,无论是接触频度和范围,还是市场的前期投资反响,都毫无例外地显示,未来属于流媒体。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和雅虎创始人杨致远等IT业界的重量级人物,也都对流媒体的未来非常乐观。

2006年,流媒体的发展更是来势汹涌,一日千里。直播点播、InternetTV、P2P流媒体、IPTV,视频监控、可视电话、视频会议、音乐视频网站、网络游戏,流媒体几乎在音视频应用领域中遍地开花。广播一向被视作四大媒体中的弱势媒体,流媒体时代带给广播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给广播以前所未有的机会。“流媒体时代”的春天会不会是传统广播的冬天?还是随着流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广播即将迎来自己的第二个春天?

一、流媒体带来的变化

流媒体(StreamingMedia)是指的是在网络中使用流式传输技术的连续时基媒体,即在因特网上以数据流的方式实时音、视频多媒体内容的媒体,音频、视频、动画或者其他形式的多媒体文件都属于流媒体之列。流媒体是在流媒体技术支持下,把连续的影像和声音信息经过压缩处理后放到网络服务器上,让浏览者一边下载一边观看、收听,而不需要等到整个多媒体文件下载完成就可以即时观看的多媒体文件。

流媒体技术的出现,音频、视频文件得以在网络媒体中顺利、实时地播出,人们不仅可以在网络上顺畅地收听广播、观看影视节目,还可以直接收看赛事实况直播。以前需要通过收音机、CD机、电视机来收听、观看节目,现在只需要一台计算机就可以全方位覆盖需求。网络媒体也由以前单纯地静态的文字和图片,发展为对动态的音频、视频的传播,这是对网络媒体功能的拓展和传播价值的整合。流媒体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大大节省网络用户的下载时间,而且使网络媒体与传统的广电媒体在互动、实时、直观等传播特征上,开始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流媒体技术使网络用户不再需要经历漫长的下载等待时间,就可以实现在网络上收看、收听影音文件,这一模式与传统的广播、电视播出极为相似。同时也意味着,网络媒体对传统广电媒体的冲击真正开始了。

自从1995年4月,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的ProgressiveNetworks公司(即后来的RealNetwork公司),在美国全国广播者联合会上推出了一种名为RealAudio的软件,实现音频在因特网上的实时传送以来,以流媒体形式出现的网络音频、视频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根据一组来自国际权威机构的调查,2000年在网上访问流媒体的人数增加65%,西方网络发达国家访问流媒体的人数已达到1.1亿人,约占网民的1/3,在亚洲也迅速增加到2500万人,将近网民的1/9。

二、传统广播面临挑战

自1920年美国匹兹堡KDKA广播电台正式播音以来,广播在一段时间内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广播作为宣传战的最锐利武器,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自从电视出现之后,广播作为媒体的地位开始衰落。由于广播稍纵即逝、形象性差等劣势,在电视蓬勃发展、互联网大行其道的今天,广播更是难以在日趋激烈的媒体大战中找到本应属于自己的位置。

“大霹雳的前十秒种——刹那间,眼前诸象皆改观。”贝若斯如此形容网络的骤然降生。网络媒体的优势不需多说,除了公认的互动即时、开放性、信息海量等特点之外,网络媒体还有一个突出的独有特征,即高度的整合性,也可以称其为多媒体性。从技术手段上来看,网络媒体几乎将所有传统媒体的传播手段悉数囊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互联网被称为“媒介大融炉”并不过分。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初期,由于带宽等因素的制约,网络媒体仍然以文字和图片信息的为主,而要顺畅、实时地收听、收看影音文件则在技术条件的限制下还有一定的困难,但随着流媒体技术的出现,边下载边收听、收看的实时传播成为可能,人们随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来收听和收看。而且,众所周知,宽带是网络发展的主流,随着网络带宽建设的不断发展,网络广播和网上电视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事实上,目前在网络媒体中,流媒体已经被大量地运用,而且深受网民欢迎。

目前网上广播主要有两种形式:直播——即时播音(live)和点播——随选播音(Audio-on-demand)。前者的形式与目前的广播相类似,即按照固定的节目播出表的节目时间播出广播节目,只不过听众收听节目的硬件设备是计算机网络,这种形式只是在接收载体上与传统广播有所区别;而后者则是在网站中存放广播节目,听众可以在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时点播收听自己喜欢的节目。与传统广播相比,基于流媒体技术的网上广播具有很多优势,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播范围大。网上广播不受传统广播覆盖范围的限制,可以超越更广大的地理空间,进行全球化传播,各种功率的电台获取听众的机会更加平等而广泛;

2、多媒体性。传统广播传播信息的载体相当单一的,即仅通过声音,这也是传统广播被视为四大媒体中的相对弱势媒体的一大原因,而且其稍纵即逝、过时不候的信息传播特性也使其在媒体竞争中处于劣势,但网上广播则大大弥补了传统广播的这一先天不足,结合文字、图片、声音等多种传播载体,可使信息传播的丰度和厚度大为增强;

3、互动性。互动是网络媒体的一个天然优势,双向交流使得网上广播突破了传统广播“我播你听”的被动模式,使听众可以随时按照自己的意愿调整收听过程,网上点播是对听众获取信息的主动性的最好佐证;

4、可检索性。网上广播的技术优势使得广播电台建立起自己的专业资源库成为可能,同时也为听众对广播节目资源的搜寻检索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广播节目成为可查询、可检索的信息资料;

5、全新经营模式。传统广播电台基本依靠广告作为其收入来源,网上广播则为广播电台的这种经营模式提供了新的角度,即对节目内容资源的经营上的转变,付费收听节目可以成为广播电台生存的新方式。

1995年8月,美国ABC广播网首先利用网际网路进行全球播音。如今,已有约85%的美国区域性或全国性广播电台都开始了网上播音。Dataquest的数据显示,1998年时,因特网上已经有2,500互联网广播电台,这一数量在1999年时增长到了2,700万。据统计,目前因特网上每周约有45000小时的广播节目,58个美国电视台提供Web广播,34个电视台提供点播服务。有近半数的跨国企业公司在内部使用流媒体实现Web广播。据英国BBC的克里斯·韦斯科特在《新媒体变革对BBC的影响》一文中所提到的,12岁以上的全部美国人中有22%,即5,000万美国人曾经访问过一个广播电台的网站,在广播网站的访问者中,46%的人停留长达20分钟以上。

据统计,到1999年初为止,世界各国建起网络广播电台1500多家,其中从1995年到1997年两年间,美国已经有85%的广播电台建设了网络广播,到1998年上网的电台超过了2000家。1996年12月15日,广东的珠江经济广播电台首创我国广播电台上网的先例,到2000年5月底,我国的网络广播已经达到100多家。《世界广播电视参考》的资料显示:我们现在已经能够听到100多个国家的1550多个网上电台的广播。截止到2000年7月,著名的YAHOO中文在“电台”的检索字串下,已编入了15个类目和347个网站。荷兰电台的节目总监马克思说“现在有超过6000个电台在互联网上各种形式的流式音频。”

三、广播的生存机会

流媒体技术给网上广播带来的全新气象固然势不可挡,但这并不意味着广播媒体就此失去了生存机会。历次传播革命给了我们这样的认识,传播符号、传播媒介和传播科技始终呈叠加性状态发展,也就是说,新媒体的诞生并不会使旧媒体消亡,而是新旧媒体共进共荣;而叠加性状态又导致了整合性状态,即新的媒体会以整合了旧媒体传播优点的特征出现。

流媒体技术在技术上的进步,也遵循了人类传播革命发展的规律。传统的广播媒体在新技术的促进下,并不会消亡,而是会对其功能与价值进行整合,以自身的调整来适应技术变化带来的冲击。

在流媒体时代,传统广播依然具有自己的生存机会,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其一,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广播媒体已经建立起自己独有的、其它媒体所无法取代的优势,这种优势将转化为流媒体时代下广播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其二,基于流媒体技术的网上广播在实现上还面临着一系列尚待解决的问题,在网上广播从技术到内容的全面完善过程中,传统广播必将找到与因特网结合的最优化模式,从而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事实上,如果洞悉广播媒体的固有优势,就不会对广播的发展前途悲观失望。因为广播的某些独有的优势,可以成为“流媒体时代”广播生存的新契机,迎来传统广播媒体的“第二个春天”。以下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广播的固有优势所带来的发展新机会:

1、伴随性。广播媒体伴随性的优势是其他任何媒体所无法比拟的。收听广播节目只占用了听众的听觉器官,并不影响眼、手、口等器官的正常活动,听众可以在从事其他活动时(如做饭、散步、旅行、锻炼等)兼顾广播节目的收听,大大提高了广播媒体的使用率。伴随性的优势在网上广播中也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因为网络用户在上网浏览网页、收发邮件、聊天的过程中,占用的只是视觉,其听觉处于闲置状态,而广播伴随性的特征使其在不妨碍网络用户视觉运用的同时,可以顺利完成依赖于听觉的信息传播。网上广播可以顺利避开视觉层面的激烈抢夺战,并转入后台工作,作为背景声音完成对用户听觉的占用。

2、低成本。与电视相比,广播节目的运行成本相对低得多。无论从规模、数量上来讲,广播媒体要完成一个节目所需要投入的资金和人力资源要小得多。相对电视节目的上网,广播节目上网只需调动音频资源,从技术角度看广播上网比电视上网简单便利,从成本角度看广播上网也比电视上网成本更低。

3、高普及率。广播是普及率最高的传统媒体,与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体相比,广播由于通俗易懂,不受文化程度限制,只要是听觉正常的人都可以接收;与电视媒体相比,广播体积小、携带方便,流动状态也能接收,而且接收装置价格低廉,尤其在中国的广大农村,使用广播获取信息的人口比例更是占绝大多数;与网络媒体相比,广播节目的接收不像网络,无须熟悉特定的操作技术和网络语言。因此,广播媒体是用户进入壁垒最小的大众媒体,这也是其普及率高的根本原因。据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收音设备普及率达69.1%。这使得广播媒体积聚了大量的群众基础,随着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网络媒体的逐步普及,多年来对于广播媒体具有感情的听众大有人在,这也为广播上网提供了先决条件。

另一方面,虽然流媒体技术大大便利了网上广播实现的可能,但是技术的发展需要得到时间的检验。真正意义上的“流媒体时代”还需要各种发展要素的支持,从硬件上说包括技术上的网络带宽、网络安全等问题,从软件上说则要求相应的政策环境、收费模式、信息消费者观念等要素的逐步完善。比如,就技术层面最基本的带宽问题而言,我们的邻国韩国以75%的宽带网络接入比例,位列世界宽带服务家庭接入率的榜首。根据2007年1月23日CNNIC公布的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总人数已达13700万人,宽带上网网民人数已达9070万人。虽然我国的网民数量在世界仅次于美国排名第二,网民人数每年也在快速增加,但是13亿人口的基数使我国的网络普及率还处于相对较低的程度。因此我们离真正成熟完备的网上广播还有一定的距离,而这种时间差不仅是传统广播反思其阻碍自身发展的不利因素的良好时机,更是借势因特网,化被动为主动,以变化求生存的绝佳契机。

四、广播媒体的生存对策

自从网络媒体问世以来,广播媒体就把如何借势网络,发挥自身潜在优势,以适应网络媒体出现后的新媒体竞争格局作为自己的重要课题。而“流媒体时代”的到来,则使得网络媒体对于广播媒体的直接竞争更加突出。因此,广播媒体必须拿出自己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重新思索自身的定位、发展模式与目标。借助流媒体技术的新契机,使自己彻底走出弱势媒体的阴影。

1、借助网络技术,整合内容资源优势,获得新的竞争力。

与网络媒体相比,传统媒体最根本的优势仍然在于内容资源的优势。流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得音频资源可以在网络上顺利传播。随着网络用户对信息要求的进一步提高,流媒体技术支持下的网上广播可以把选择权和控制权交到用户手中,大大增强了传统广播媒体的生机和活力。同时,流媒体技术使得实时的音频传播成为可能,使广播媒体本来就具有的快捷性特点得到进一步强化。但是,网上广播并不等同于简单的广播上网,并非只是将广播媒体的原有内容照搬到网络平台上就万事大吉了。如果广播媒体不懂得有效利用网络媒体的特色,使流媒体技术为广播媒体带来的这种便利成为对其固有功能和价值的延伸,那么广播媒体就不可能摆脱弱势媒体的命运。

一方面,网络媒体的互动性和可检索性的特点,为传统广播媒体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广播媒体所固有的节目资源优势找到了新的传播平台,并可以根据这一新平台的传播特性,创造更加符合用户需要的节目内容。除了技术支持带来的功能强化之外,广播节目的内容资源优势应当成为其获得新的竞争力的重中之重。广播媒体以声音作为传播信息的载体,音频资源的优势无人能出其右。网络媒体在传播速度、传播范围等方面令传统媒体望尘莫及,但在内容资源方面却是其短处。广播电台加盟网络媒体,使网络世界顿时由无声变为有声,人性化的成份大大增加。广播新闻、广播剧、音乐节目、连载故事、名人讲话等深受听众喜爱的节目样式,可以通过网络以更加灵活互动的方式进行传播。同时,广播媒体除了在内容资源优势上可以与网络媒体形成互补之外,还可以针对网络媒体的自身特点开发出适应网络传播的节目内容,从而形成自己独有的核心竞争能力。只有使自己在节目内容上与网络媒体上的内容既有传承又有创新,适应不同媒体介质和受众群,才能使内容资源的优势成为应对挑战的秘密武器。

2、直面经营方式的必然变化,尽快形成新型广播经营管理模式。

由于网络媒体的出现,信息由原来的“推”变为各取所需的“拉”,网络用户也由此改变了被动的信息接收者的地位,而成为主动的信息消费者。这种传播模式的变化,使得网络用户对于信息的要求日益呈多元化发展。“流媒体时代”的广播节目不仅不再是“只能在固定的时间收听固定的节目”,而且更加丰富多彩的个性化需要也越来越突出。这使得媒体的思维模式要由以前的面对“受众”转变为面对“信息消费者”,由以前我播你听的线性模式转变为我生产你消费的互动服务模式,提供给信息消费者各种必要的服务。这样,传统媒体登陆网络媒体就必须直面传统经营方式的必然变化。

广播媒体应该改变传统的经营管理体制和观念,在经营方式上实行更大的变通,尽快形成一套全新的广播媒体经营管理模式,以适应媒体竞争环境的变化。网上广播的发展为广播生存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即对以往单纯依靠广告收入来维持广播电台的经营运作模式的突破,广播电台的经营结构和收入层次上还可以进一步完善,除了广告来源,广播节目的付费收听在广播上网之后也会变得切实可行。这样,在节目制作的低成本运营下,如果能够顺利实施付费收听的收入机制,那么对于广播电台的经营局面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消息。当然,高质量的节目内容是付费收听的“源头活水”,而广播媒体低成本运营的优势也可以成为调动其制作优秀广播节目的一大积极诱因。付费收听的模式对于广播电台的经营理念来讲是一种变化,广播电台能否适应这样的变化还是未知之数;另一方面,这对于消费者接收信息的固有观念也是一种挑战,因为受众习惯于为报纸、杂志的版面付费,也愿意为有线电视节目付费,但广播节目的收听历来是免费的,要扭转听众接收广播节目的固定模式需要假以时日。因此,谁能尽早适应这种新变化和新要求,谁就能在市场中掌握先机。

3、努力借鉴国内外网上广播的先进经验。

由于起步较早,国外广播界的发展经验对我国广播业的发展具有借鉴价值。比如在20世纪50年代,广播业最为发达的美国就开始摸索广播电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并取得了成功,而现在我国广播界也已经开始在专业特色和个性化战略方面进行了尝试。同理,在广播与网络相结合的实践过程中,国内外有一些广播电台已经做得相当成功。借鉴一些成功的例子,对于更好地认识广播在“流媒体时代”的生存不无裨益。

英国BBC的网上广播。2001年3月,英国BBC首次实现了对俄罗斯总统普京的网上直播采访。这次访问既有声音,也有图像,并进行英语和俄语的同声翻译。在电脑屏幕底端还有显示向普京总统提问的机会的比例,并编辑了有关普京总统执政第一年的资料。在BBC的网站上,网民们可以浏览此次采访的全部内容,包括普京先生的所有讲话和向他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通过网上直播,全世界公众都获得了向普京总统提问的机会。这次网上直播采访获得了热烈的反响,对普京总统采访时,BBC网站收到了大量的关于此次采访的E-MAIL提问和评论,共计24000件,且来自世界各地。

日本的网上广播。日本的网上广播大致分为三种形式:一是把无线电广播里的节目原封不动地通过因特网广播;二是广播与因特网的互动节目;三是专门在因特网上播出的节目。自1999年4月开始,日本七家较大的商业广播电台就开始通过与微软公司合作,播出具有个性且具有因特网广播特点的网上广播节目。如“Tokyo-FM”电台于1999年7月开始的《TFM即时剧场》,最早使用了活动的画面,用了5分钟的电影画面剪辑介绍最新的电影;被称为开发了因特网上的“广播新娱乐方法”的《山田的有限弧度》属于第二种形式的网上广播节目,当地面广播节目播出时,网上的节目主页就会出现主持人和节目小宠物主人公的网上漫画,而漫画中主持人和小狗的变化是根据用户听众的反馈意见来左右的,深受日本听众、网络用户和广告商的欢迎;而“文化广播”的《望世界》和《因特网广播·在网里相见》则属于第三种形式的网上广播节目,这是专门针对卡通电玩迷们编排的因特网节目,由卡通片的配音演员与特定的因特网听众相互交换电邮地址,向传统广播本体进行挑战,希望把很少收听广播的电脑一族——年轻一代吸引到广播里来。

香港电台的网上广播。1994年12月香港电台率先进行“香港电台联网版”的网上实验服务,以提供新闻演示文稿及少量电视及电台节目为主。1995年9月17日上午7时起,香港电台运用同步直播科通过互联网36小时向全球直播电台选举新闻和节目,成为世界上首个应用同步直播科技进行36小时直播的电台。1997年6月,香港电台在互联网上进行连续48小时视像直播报道有关香港回归的各项庆祝活动,吸引了全球25万人次的收看和收听,到访其网站的人次高达900万。2000年4月,香港电台全面拓展网上广播服务,每天直播全部6个电台频道、所有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节目(每周共7小时视像节目)、提供中文新闻文本。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1998年12月26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正式推出了自己的网站。1999年底,国际台网站已初步形成了华语(包括普通话、粤语、繁体字)、英语、德语、西班牙语、日语等共九种语言的广播节目文字和声音上网。在国际台的网页中目前已经链接了实时收听和节目回放,在节目回放中还会放上文字稿,以满足用户收听和学习需要。

自1995年推出第一个互联网流媒体播放器以来,流媒体的应用呈爆炸性增长。到2004年,流媒体市场有着巨大的收入潜能,其中为消费者服务创收90亿美元,内容提供商创收28亿美元;全球将有1000多个流媒体网站,2亿多小时视频流。去年在网上访问流媒体的人数增加65%。亚洲访问流媒体的人数迅速增加到3500万人,将近网民的1/6。到2007年,流媒体发展的重点将从以“流”应用为中心转移到以“媒体”为中心,随着IPTV以新媒体的身份出场,将流媒体的价值体现得淋漓尽致。

艾瑞市场咨询(iResearch)根据资料整理显示,移动流媒体作为移动多媒体业务的一部分正逐步受到重视,市场将不断扩大。预计到2007年,日本的移动流媒体用户数量将达到2144万人,其次是德国和韩国,而预计中国将有超过190万的用户数。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流媒体的时代已经来临。事实上,从技术角度、网民数量的增长,以及宽带的逐步普及等角度来看,流媒体的应用已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政策因素、版权等各种相关问题的制约,流媒体的长足发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的时间与环境催化。传统广播媒体要想在“流媒体时代”下生存并得到不断发展,就必须懂得与网络媒体进行正确有效的合作和功能、价值的整合,从而实现双赢。对我们传统广播媒体而言,必须利用这个时间差,跟上发展的潮流。公务员之家

“流媒体时代”的到来并不可怕,反而是传统广播焕发“第二春”的绝好契机。由于流媒体技术的出现,传统广播在传播特征上的不足得到弥补,传统广播转瞬即逝、选择性差、直观性差的弱点得以修正。通过流媒体技术,人们可以自由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段落,反复多次地收听,同时可以配合文字、图片等各种其他载体,丰富广播内容的传播形式。

随着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广播媒体还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冲击,重要的是要在这种发展中学会变化和调整。正如BBC的克里斯·韦斯科特所说,“广播……不会因为互联网的出现而死亡,但是会改变。”对广播媒体而言,重要的是应该学会怎样更好地改变。

[注释]

[1]《宽带网络的发展将使流媒体成为未来的主流技术》,

[2][英]克里斯•韦斯科特,《新媒体变革对BBC的影响》,选自邓炘炘、李兴国主编《网络传播与新闻媒体》,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第75页。

[3]张潇潇、郑一卉《中美两国网络广播现状的比较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2年第3期。

流媒体范文篇10

【关键词】流媒体启动延时RTP

自互联网产生以来,受网络带宽的限制,互联网上的信息都以文字、图片等静态数据为主,而音频、视频数据则难以在网上。随着ADSL、视迅宽带、FDDI网的出现,网络带宽得到很大的改善,可以达到100M以上的传输速率,但仍无法满足高质量的多媒体信息传输的需要,这就要从数据的传输方式上着手来解决问题。由此,流媒体技

术应运而生。

一、流媒体技术概述

流媒体(Streaming)技术是指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以独立于网络负载的以给定速率传输音频、视频信息的一种传输技术。流媒体具有隐含的时间维、传输的实时性和等时性、高吞吐量等特点。目前因特网由于存在带宽不足、服务质量控制机制较弱等局限性,难以满足流媒体的实时性要求,为此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流媒体实时传输和服务质量控制的协议,如RTP、RSVP、RTCP等。其中,RTP是所有这些协议的基础。在网络上传输音频或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目前主要有下载回放和流式传输两种方案。下载回放方式时间长、占的内存多,要求用户等到整个文件全部下载完毕才能回放。流式传输中声音、影像等通过网络向用户计算机进行连续、实时传送,用户不必等到整个文件全部下载完毕,而只需经过几秒或十几秒的启动延时即可进行观看。

流媒体技术是一种使用流式传输连续的时基媒体的技术。流式传输方式是将视频、音频等其他媒体压缩为一个个压缩包,由视频服务器向用户计算机连续、实时传送,只需要在用户端缓存足够可播放的视频容量就可以开始播放。

二、流媒体系统的组成

1、编码工具。即用于创建、捕捉和编辑多媒体数据,形成流媒体格式。利用媒体采集设备进行流媒体的制作。它包括了一系列的工具,从独立的视频、声音、图片、文字组合到制作丰富的流媒体。这些工具产生的流媒体文件可以存储为固定的格式,供服务器使用。

2、流媒体数据。即媒体信息的载体。常用流媒体数据格式有.ASF、.RM等。

3、服务器。即存放媒体数据。由于要存储大容量的影视资料,因此该系统必须配备大容量的磁盘阵列,具有高性能的数据读写能力,可以高速传输外界请求数据并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兼容性,支持标准的接口。这种系统配置能满足上千小时的视频数据存储,实现片源的海量存储。

4、网络。即适合多媒体传输协议甚至是实时传输协议的网络。流媒体技术是随着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它在现有互联网络的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服务平台。

5、播放器。即供用户欣赏网上媒体的软件。流式媒体系纺支持实时音频和视频直播和点播,可以嵌入到流行的浏览器中,可播放多种流行的媒体格式,支持流媒体中的多种媒体形式,如文本、图片、Web页面、音频和视频等集成表现形式。在带宽充裕时,流式媒体播放器可以自动侦测视频服务器的连接状态,选用更适合的视频以获得更好的效果。目前应用最多的播放器有美国RealNetworks公司的RealPlayer、美国微软公司的MediaPlayer、美国苹果公司的Quicktime三种产品。

目前,RealSystem被认为是在窄带网上最优秀的流媒体传输系统,其允许的带宽限制从28.8kbps的拨号上网到10M的局域网,允许点播的人数从100流到1000流甚至无限流。RealSystem系统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媒体内容制作工具RealProducer。主要是用于压缩制作多媒体内容文件,实时压制现场信号并传送给RealServer进行现场直播;也可以把其他音频、视频和动画等多媒体文件格式转换成RealServer支持并进行流媒体广播的Real格式。二是服务器引擎RealServer。它是目前国际上最强力的因特网和Intranet上的流传播服务引擎,利用该服务引擎用户可以在客户端无须等待数据全部下载完毕即可实时收看直播节目。三是客户端播放软件RealPlayer。用来向服务器发出请求,接收并回放从RealServer传送的媒体节目。

三、流式传输协议

流媒体协议是流媒体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础组成部分。因特网工程任务组的主要工作是设计各种协议来规范与发展世界标准化组织,现已设计出几种支持流媒体的传输协议。

1、RSVP(资源预留协议)。该协议促使流数据的接收者主动请求数据流路径上的路由器,并为该数据流保留一定的资源(即带宽),从而保证一定的服务质量。RSVP是一个在IP上承载的信令协议,它允许路由器网络任何一端上终端系统或主机在彼此之间建立保留带宽路径,为网络上的数据传输预定和保证服务质量。

(1)RSVP协议中涉及到发送者和接收者的概念,这两个概念是在逻辑上进行区分的。发送者指发送路径消息的进程,而接收者是指发送预留消息的进程,同一个进程可以同时发送这两种消息,因此既可以是发送者也可以是接收者。

(2)资源预留的分类。专用预留:它所要求的预留资源只用于一个发送者,即在同一会话中的不同发送者分别占用不同的预留资源。共享预留:它所要求的预留资源用于一个或多个发送者,即在同一会话中的多个发送者共享预留资源。

(3)RSVP提供两种发送者选择方式。通配符方式:默认所有发送者,并通过预留消息中所携带的源端地址列表来限制通配符滤波器。显式指定方式:滤波器明确指定一个或多个发送者来进行预留。

2、RTP(实时传输协议)。用于Internet上针对多媒体数据流的传输。RTP协议为数据提供了具有实时特征的端对端传送服务,如在组播或单播网络服务下的交互式视频音频或模拟数据。应用程序通常在UDP上运行RTP以便使用其多路结点和校验服务。RTP可以与其他适合的底层网络或传输协议一起使用。如果底层网络提供组播方式,那么RTP可以使用该组播表传输数据到多个目的地。

3、RTCP(实时传输控制协议)。实现通过客户端对服务器上的音视频流做播放、录制等操作请求。该协议通过RTSP协议实现了在客户端应用程序中对流式多媒体内容的播放、暂停、快进、录制和定位等操作。RTP和RTCP一起提供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服务。

4、RTSP(实时流协议)。建立并控制一个或几个时间同步的连续流媒体,如音频和视频。尽管连续媒体流与控制流交叉是可能的,但RTSP本身并不发送连续流,换言之,RTSP充当多媒体服务器的网络远程控制。RTSP提供了一个可扩展框架,实现实时数据(如音频与视频)的受控、按需传送。数据源包括实况数据与存储的剪辑。RTSP用于控制多个数据发送会话,提供了选择发送通道(如UDP、组播UDP与TCP等)的方式,并提供了选择基于RTP的发送机制的方法。

总之,随着流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网民对流媒体的需求的增加,流媒体技术将会日臻成熟并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肖金秀、蔡均涛:多媒体技术及应用[M].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

[2]郑丽娜:网络流媒体技术及其应用[J].山东通信技术,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