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利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6 18:45:55

零利率范文篇1

美国货币政策执行的过程,一般是由联储局公开市场委员会在议息会议上确定联邦基金目标利率,然后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使实际成交的联邦基金利率尽量贴近这一目标利率。在财政部和联储局采取多种措施后,自2008年12月5日开始,实际成交的联邦基金利率一直处于0.00-0.25厘之间的狭窄区间内。实际上,联储局关于零利率的决定是滞后的,是追认而非引导市场利率及利率预期。尽管如此,采用零利率政策在二次大战之后的美国经济史上尚属首次。

除官方利率之外,美国的市场利率在各种非常规救市手段影响下也带有零利率的特色。在2008年圣诞节期间,隔夜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ibor)从1个月前的逾1厘水平跌至只有11BP,1个月的Libor也跌至不足50BP,同属战后新低。1个月期美国短期国债在二级市场成交的收益率在12月11日至12月19日竟然是负数,报-1BP,显示投资者为粉饰账目,不惜贴钱也要持有最安全和流动性最好的短期美国国债而非其他债券甚至现金。至于10年期美国长期国债的收益率在2008年12月18日达到了2.08厘,也创下了纪录新低。这些市场利率未必会跌至零,但其历史低水平已与零利率相差无几。

美国、日本和瑞士以外的西方发达经济体,其利率水平也与美国市场利率状况相似,虽未必会跌至零,但会创下最低纪录。欧元区官方利率现在为2.50厘,英国为2.00厘,加拿大为1.50厘,距离减至零仍有相当空间。此外,由于欧洲央行、英伦银行及加拿大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都是单一的,即以控制通胀为任务,不像美国联储局那样有保持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的双重目标。因此,如果不是确认通缩威胁持续,其官方利率减至零的可能性不大。即便如此,英伦银行2.00厘的官方利率已是英国历史最低水平。在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上半年这一全球发达经济体罕见的同步衰退期当中,官方利率削减至历史新低应当属于正常预期。

关于新兴市场,基本预期不会走到零利率这么极端。首先是因为它们本身的利率水平偏高。其次,受金融海啸及去杠杆化的波及,新兴市场还存在债务及货币危机的隐忧,需要以相对较高的利率防止资金大规模外流而形成的危机。因此,零利率或近乎零利率将主要出现在全球发达经济体。

二、零利率与数量放宽

利率是资金的成本,零利率意味着资金成本已经触及底线。但是,这并非预示刺激性货币政策已走到尽头。正好相反,零利率正式拉开了以资金数量为政策目标的数量放宽的序幕。在美国联储局决定实施零利率的同时,也正式确认实行数量放宽。其会议声明指出,未来的政策重点将转为把联储局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保持在高位,方法是大量购买半官方机构债券及按揭抵押债券,并考虑购买长期国债。其实,这也是追认数量放宽的事实。因为自金融危机恶化以来,通过各种救市措施及信贷机制,联储局资产负债表的规模已从2008年8月底的9363亿美元急剧膨胀到12月中旬的2.3058万亿美元。其间,美国银行业的超额储备金从正常时不过20亿美元飙升至5591亿美元(截至去年11月底)。而且根据已经公布的种种措施推算,在未来一、两个季度之内联储局资产负债表的规模将会扩大到超过3万亿美元。零利率政策是利率的底线,但数量放宽是开放式的,理论上没有底线,两者相辅相成,使美国货币政策达到前所未有的刺激力度。

迄今为止,联储局数量放宽仅以购买半官方机构债券和按揭抵押债券为政策工具,并未真正开始收购美国长期国债。如前所述,在联储局成功引导市场预期的情况下,即使考虑到美国政府未来一年大举发债,财政赤字再破纪录等因素,10年期美国长期国债的收益率仍然会跌至历史新低。这显示联储局直接购买长期国债以推低长息的政策效应不需要真正出手已经部份显现。至于购买半官方机构债券及按揭抵押债券,主要是为楼市及按揭市场提供资金支持。在2008圣诞节后的交易日中,两大按揭证券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发行的lO年期半官方机构债券较美国10年期国债收息率的溢价分别高79BP及73BP,较11月高位的172BP及162BP回落过半,跌至2001-2002年期间的水平。至于30年定息按揭利率同期则降至5.14厘,较2008年7月的6.63厘显著下降,甚至比2003年年中低息环境时的5.21厘还要低。三、流动性陷阱的忧虑

零利率及数量放宽并非美国的专利,日本早已采用过。但由于日本遭遇了流动性陷阱,其经济还是陷入了“迷失的十年”。这一次,美国同样要面对避免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陷入流动性陷阱的挑战。综合而言,这次美国的情况较当年的日本乐观。因为美国实施极端的货币政策较当年的日本更加及时也更具规模,加上其他措施的配合以及更为灵活应变的经济结构,即使美国经济正在经历自上世纪初大萧条以来时间最长和程度最深的一次衰退,仍有可能避免重演日本“迷失十年”。

首先,这次美国开始实施零利率的时间是在美国经济由其国家经济研究局判定的自2007年12月开始衰退的一年之后,相对于日本央行迟至1999年2月才把官方利率减至零要及时得多。在日本零利率政策迟到的九年期间,日经平均指数在1989年12月29日于38957.44点见顶后下跌逾六成,日本经济在1992、1993和1998年的跌幅分别为-1.0%、-0.2%和-2.1%。美国联储局资产负债表的规模扩张在实施零利率之前的四个月便已开始。在四个月时间里共扩张了2.5倍,比日本央行在十年后的2001年才迟迟实行数量放宽要及时得多,规模也更大。

此外,日本宽松的货币政策之所以陷入流动性陷阱而功亏一篑,主要受两方面问题的困扰:一是日本银行因为楼市和股市巨大泡沫爆破而遭受的亏损难以消化,日本政府又迟至1997年才开始向日本银行注入资金。二是日本银行迟迟不作应有的撇账,反而通过继续贷款帮助那些在劫难逃、注定倒闭的企业苟延残喘,期望企业起死回生。其结果就是资金不足,呆坏账高企。

因此,即使流动资金充足,银行正常的借贷也一直难以恢复。相比之下,美国这次救市的重点之一,是把核心金融业部份国有化,在保证其不倒闭的同时使资金相对安全。作为自救,美国金融机构不断做出大额撇帐,不惜出现创纪录的亏损。不过,这次美国银行业要面对当年日本所没有的金融衍生产品的巨额亏损问题。因此,要帮助美国金融体系恢复健康,战胜流动性陷阱,美国财政部之前建议但后来叫停的由政府接收银行有毒资产的措施应该作为一揽子救市方案的有机组成部份。

美国运用激进的货币政策手段来对抗危机可以说已经尽了全力,但由于这次危机蔓延,波及全球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影响范围和程度远非当年的日本可比,加上空前的去杠杆化压力,其成效依然无法保证。此外,货币政策刺激显然未能触及深层次的美国过度消费和全球过度依赖美国消费的结构性失衡问题,所能治疗的只是外伤而已。

四、极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风险

零利率及数量放宽政策失败的后果(流动性陷阱、通缩、长期萧条)固然严重,但政策效果过大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因为如果在信心、市场乃至经济触底之后有关政策不能有效调整,就有可能产生新的泡沫和金融问题,形成恶性循环。

现阶段,在市场信心极端低迷的情况下,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在安全性高的金融产品如美国国债上形成泡沫。例如,短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出现负数,长息则创历史新低。根据美林的指数,美国国债2008年全年总回报在长债带领下高达14%,超过2000年股灾时的13.4%,超过同期以标普500指数为代表的美股逾50%。这在金融和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可以理解,但危机过后不可避免的拆仓如果过程失控,导致泡沫破裂,其风险极大。这是因为,一来长息飙升必然使刚刚起步的美国经济出现停顿,二来持有近六成美国国债的外国投资者如果大规模抛售,可能同时引发美国债券和美元危机。

在实行数量放宽的过程中,联储局备而未用的一个手段是购买美国长期国债。如果是购自二手市场,则没有问题。事实上,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创历史新低已使联储局不必出手就达到目的,但如果是在一手市场上或是直接自财政部购入,则意味着把政府财政赤字货币化,属于极端不负责任的财政及货币政策,届时美债和美元的评级前景堪忧,美国恶性通胀的威胁大增,爆发债务及货币危机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如果既要救市和刺激经济,又要避免触发新的泡沫,就需要在政策的调整上具有前瞻性和果断性。美国这轮危机的根源可以追溯到联储局在2003年6月减息至1.00厘的45年低位,并在其后将超低利率水平维持一年之久。为避免重蹈覆辙,调整当前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适当时机是在市场和经济持续复苏的前期,以短痛来避免长痛,以稍低的经济增长率换取增长的可持续性,避免以新的泡沫代替旧的泡沫所引起的大起大落。

五、联系汇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零利率范文篇2

一、全球性的超低利率

美国货币政策执行的过程,一般是由联储局公开市场委员会在议息会议上确定联邦基金目标利率,然后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使实际成交的联邦基金利率尽量贴近这一目标利率。在财政部和联储局采取多种措施后,自2008年12月5日开始,实际成交的联邦基金利率一直处于0.00-0.25厘之间的狭窄区间内。实际上,联储局关于零利率的决定是滞后的,是追认而非引导市场利率及利率预期。尽管如此,采用零利率政策在二次大战之后的美国经济史上尚属首次。

除官方利率之外,美国的市场利率在各种非常规救市手段影响下也带有零利率的特色。在2008年圣诞节期间,隔夜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ibor)从1个月前的逾1厘水平跌至只有11BP,1个月的Libor也跌至不足50BP,同属战后新低。1个月期美国短期国债在二级市场成交的收益率在12月11日至12月19日竟然是负数,报-1BP,显示投资者为粉饰账目,不惜贴钱也要持有最安全和流动性最好的短期美国国债而非其他债券甚至现金。至于10年期美国长期国债的收益率在2008年12月18日达到了2.08厘,也创下了纪录新低。这些市场利率未必会跌至零,但其历史低水平已与零利率相差无几。

美国、日本和瑞士以外的西方发达经济体,其利率水平也与美国市场利率状况相似,虽未必会跌至零,但会创下最低纪录。欧元区官方利率现在为2.50厘,英国为2.00厘,加拿大为1.50厘,距离减至零仍有相当空间。此外,由于欧洲央行、英伦银行及加拿大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都是单一的,即以控制通胀为任务,不像美国联储局那样有保持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的双重目标。因此,如果不是确认通缩威胁持续,其官方利率减至零的可能性不大。即便如此,英伦银行2.00厘的官方利率已是英国历史最低水平。在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上半年这一全球发达经济体罕见的同步衰退期当中,官方利率削减至历史新低应当属于正常预期。

关于新兴市场,基本预期不会走到零利率这么极端。首先是因为它们本身的利率水平偏高。其次,受金融海啸及去杠杆化的波及,新兴市场还存在债务及货币危机的隐忧,需要以相对较高的利率防止资金大规模外流而形成的危机。因此,零利率或近乎零利率将主要出现在全球发达经济体。

二、零利率与数量放宽

利率是资金的成本,零利率意味着资金成本已经触及底线。但是,这并非预示刺激性货币政策已走到尽头。正好相反,零利率正式拉开了以资金数量为政策目标的数量放宽的序幕。在美国联储局决定实施零利率的同时,也正式确认实行数量放宽。其会议声明指出,未来的政策重点将转为把联储局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保持在高位,方法是大量购买半官方机构债券及按揭抵押债券,并考虑购买长期国债。其实,这也是追认数量放宽的事实。因为自金融危机恶化以来,通过各种救市措施及信贷机制,联储局资产负债表的规模已从2008年8月底的9363亿美元急剧膨胀到12月中旬的2.3058万亿美元。其间,美国银行业的超额储备金从正常时不过20亿美元飙升至5591亿美元(截至去年11月底)。而且根据已经公布的种种措施推算,在未来一、两个季度之内联储局资产负债表的规模将会扩大到超过3万亿美元。零利率政策是利率的底线,但数量放宽是开放式的,理论上没有底线,两者相辅相成,使美国货币政策达到前所未有的刺激力度。

迄今为止,联储局数量放宽仅以购买半官方机构债券和按揭抵押债券为政策工具,并未真正开始收购美国长期国债。如前所述,在联储局成功引导市场预期的情况下,即使考虑到美国政府未来一年大举发债,财政赤字再破纪录等因素,10年期美国长期国债的收益率仍然会跌至历史新低。这显示联储局直接购买长期国债以推低长息的政策效应不需要真正出手已经部份显现。至于购买半官方机构债券及按揭抵押债券,主要是为楼市及按揭市场提供资金支持。在2008圣诞节后的交易日中,两大按揭证券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发行的lO年期半官方机构债券较美国10年期国债收息率的溢价分别高79BP及73BP,较11月高位的172BP及162BP回落过半,跌至2001-2002年期间的水平。至于30年定息按揭利率同期则降至5.14厘,较2008年7月的6.63厘显着下降,甚至比2003年年中低息环境时的5.21厘还要低。

三、流动性陷阱的忧虑

零利率及数量放宽并非美国的专利,日本早已采用过。但由于日本遭遇了流动性陷阱,其经济还是陷入了“迷失的十年”。这一次,美国同样要面对避免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陷入流动性陷阱的挑战。综合而言,这次美国的情况较当年的日本乐观。因为美国实施极端的货币政策较当年的日本更加及时也更具规模,加上其他措施的配合以及更为灵活应变的经济结构,即使美国经济正在经历自上世纪初大萧条以来时间最长和程度最深的一次衰退,仍有可能避免重演日本“迷失十年”。

首先,这次美国开始实施零利率的时间是在美国经济由其国家经济研究局判定的自2007年12月开始衰退的一年之后,相对于日本央行迟至1999年2月才把官方利率减至零要及时得多。在日本零利率政策迟到的九年期间,日经平均指数在1989年12月29日于38957.44点见顶后下跌逾六成,日本经济在1992、1993和1998年的跌幅分别为-1.0%、-0.2%和-2.1%。美国联储局资产负债表的规模扩张在实施零利率之前的四个月便已开始。在四个月时间里共扩张了2.5倍,比日本央行在十年后的2001年才迟迟实行数量放宽要及时得多,规模也更大。

此外,日本宽松的货币政策之所以陷入流动性陷阱而功亏一篑,主要受两方面问题的困扰:一是日本银行因为楼市和股市巨大泡沫爆破而遭受的亏损难以消化,日本政府又迟至1997年才开始向日本银行注入资金。二是日本银行迟迟不作应有的撇账,反而通过继续贷款帮助那些在劫难逃、注定倒闭的企业苟延残喘,期望企业起死回生。其结果就是资金不足,呆坏账高企。

因此,即使流动资金充足,银行正常的借贷也一直难以恢复。相比之下,美国这次救市的重点之一,是把核心金融业部份国有化,在保证其不倒闭的同时使资金相对安全。作为自救,美国金融机构不断做出大额撇帐,不惜出现创纪录的亏损。不过,这次美国银行业要面对当年日本所没有的金融衍生产品的巨额亏损问题。因此,要帮助美国金融体系恢复健康,战胜流动性陷阱,美国财政部之前建议但后来叫停的由政府接收银行有毒资产的措施应该作为一揽子救市方案的有机组成部份。

美国运用激进的货币政策手段来对抗危机可以说已经尽了全力,但由于这次危机蔓延,波及全球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影响范围和程度远非当年的日本可比,加上空前的去杠杆化压力,其成效依然无法保证。此外,货币政策刺激显然未能触及深层次的美国过度消费和全球过度依赖美国消费的结构性失衡问题,所能治疗的只是外伤而已。

四、极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风险

零利率及数量放宽政策失败的后果(流动性陷阱、通缩、长期萧条)固然严重,但政策效果过大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因为如果在信心、市场乃至经济触底之后有关政策不能有效调整,就有可能产生新的泡沫和金融问题,形成恶性循环。

现阶段,在市场信心极端低迷的情况下,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在安全性高的金融产品如美国国债上形成泡沫。例如,短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出现负数,长息则创历史新低。根据美林的指数,美国国债2008年全年总回报在长债带领下高达14%,超过2000年股灾时的13.4%,超过同期以标普500指数为代表的美股逾50%。这在金融和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可以理解,但危机过后不可避免的拆仓如果过程失控,导致泡沫破裂,其风险极大。这是因为,一来长息飙升必然使刚刚起步的美国经济出现停顿,二来持有近六成美国国债的外国投资者如果大规模抛售,可能同时引发美国债券和美元危机。

在实行数量放宽的过程中,联储局备而未用的一个手段是购买美国长期国债。如果是购自二手市场,则没有问题。事实上,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创历史新低已使联储局不必出手就达到目的,但如果是在一手市场上或是直接自财政部购入,则意味着把政府财政赤字货币化,属于极端不负责任的财政及货币政策,届时美债和美元的评级前景堪忧,美国恶性通胀的威胁大增,爆发债务及货币危机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如果既要救市和刺激经济,又要避免触发新的泡沫,就需要在政策的调整上具有前瞻性和果断性。美国这轮危机的根源可以追溯到联储局在2003年6月减息至1.00厘的45年低位,并在其后将超低利率水平维持一年之久。为避免重蹈覆辙,调整当前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适当时机是在市场和经济持续复苏的前期,以短痛来避免长痛,以稍低的经济增长率换取增长的可持续性,避免以新的泡沫代替旧的泡沫所引起的大起大落。

五、联系汇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零利率范文篇3

一、全球性的超低利率

美国货币政策执行的过程,一般是由联储局公开市场委员会在议息会议上确定联邦基金目标利率,然后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使实际成交的联邦基金利率尽量贴近这一目标利率。在财政部和联储局采取多种措施后,自2008年12月5日开始,实际成交的联邦基金利率一直处于0.00-0.25厘之间的狭窄区间内。实际上,联储局关于零利率的决定是滞后的,是追认而非引导市场利率及利率预期。尽管如此,采用零利率政策在二次大战之后的美国经济史上尚属首次。

除官方利率之外,美国的市场利率在各种非常规救市手段影响下也带有零利率的特色。在2008年圣诞节期间,隔夜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ibor)从1个月前的逾1厘水平跌至只有11BP,1个月的Libor也跌至不足50BP,同属战后新低。1个月期美国短期国债在二级市场成交的收益率在12月11日至12月19日竟然是负数,报-1BP,显示投资者为粉饰账目,不惜贴钱也要持有最安全和流动性最好的短期美国国债而非其他债券甚至现金。至于10年期美国长期国债的收益率在2008年12月18日达到了2.08厘,也创下了纪录新低。这些市场利率未必会跌至零,但其历史低水平已与零利率相差无几。

美国、日本和瑞士以外的西方发达经济体,其利率水平也与美国市场利率状况相似,虽未必会跌至零,但会创下最低纪录。欧元区官方利率现在为2.50厘,英国为2.00厘,加拿大为1.50厘,距离减至零仍有相当空间。此外,由于欧洲央行、英伦银行及加拿大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都是单一的,即以控制通胀为任务,不像美国联储局那样有保持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的双重目标。因此,如果不是确认通缩威胁持续,其官方利率减至零的可能性不大。即便如此,英伦银行2.00厘的官方利率已是英国历史最低水平。在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上半年这一全球发达经济体罕见的同步衰退期当中,官方利率削减至历史新低应当属于正常预期。

关于新兴市场,基本预期不会走到零利率这么极端。首先是因为它们本身的利率水平偏高。其次,受金融海啸及去杠杆化的波及,新兴市场还存在债务及货币危机的隐忧,需要以相对较高的利率防止资金大规模外流而形成的危机。因此,零利率或近乎零利率将主要出现在全球发达经济体。

二、零利率与数量放宽

利率是资金的成本,零利率意味着资金成本已经触及底线。但是,这并非预示刺激性货币政策已走到尽头。正好相反,零利率正式拉开了以资金数量为政策目标的数量放宽的序幕。在美国联储局决定实施零利率的同时,也正式确认实行数量放宽。其会议声明指出,未来的政策重点将转为把联储局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保持在高位,方法是大量购买半官方机构债券及按揭抵押债券,并考虑购买长期国债。其实,这也是追认数量放宽的事实。因为自金融危机恶化以来,通过各种救市措施及信贷机制,联储局资产负债表的规模已从2008年8月底的9363亿美元急剧膨胀到12月中旬的2.3058万亿美元。其间,美国银行业的超额储备金从正常时不过20亿美元飙升至5591亿美元(截至去年11月底)。而且根据已经公布的种种措施推算,在未来一、两个季度之内联储局资产负债表的规模将会扩大到超过3万亿美元。零利率政策是利率的底线,但数量放宽是开放式的,理论上没有底线,两者相辅相成,使美国货币政策达到前所未有的刺激力度。

迄今为止,联储局数量放宽仅以购买半官方机构债券和按揭抵押债券为政策工具,并未真正开始收购美国长期国债。如前所述,在联储局成功引导市场预期的情况下,即使考虑到美国政府未来一年大举发债,财政赤字再破纪录等因素,10年期美国长期国债的收益率仍然会跌至历史新低。这显示联储局直接购买长期国债以推低长息的政策效应不需要真正出手已经部份显现。至于购买半官方机构债券及按揭抵押债券,主要是为楼市及按揭市场提供资金支持。在2008圣诞节后的交易日中,两大按揭证券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发行的lO年期半官方机构债券较美国10年期国债收息率的溢价分别高79BP及73BP,较11月高位的172BP及162BP回落过半,跌至2001-2002年期间的水平。至于30年定息按揭利率同期则降至5.14厘,较2008年7月的6.63厘显著下降,甚至比2003年年中低息环境时的5.21厘还要低。

三、流动性陷阱的忧虑

零利率及数量放宽并非美国的专利,日本早已采用过。但由于日本遭遇了流动性陷阱,其经济还是陷入了“迷失的十年”。这一次,美国同样要面对避免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陷入流动性陷阱的挑战。综合而言,这次美国的情况较当年的日本乐观。因为美国实施极端的货币政策较当年的日本更加及时也更具规模,加上其他措施的配合以及更为灵活应变的经济结构,即使美国经济正在经历自上世纪初大萧条以来时间最长和程度最深的一次衰退,仍有可能避免重演日本“迷失十年”。

首先,这次美国开始实施零利率的时间是在美国经济由其国家经济研究局判定的自2007年12月开始衰退的一年之后,相对于日本央行迟至1999年2月才把官方利率减至零要及时得多。在日本零利率政策迟到的九年期间,日经平均指数在1989年12月29日于38957.44点见顶后下跌逾六成,日本经济在1992、1993和1998年的跌幅分别为-1.0%、-0.2%和-2.1%。美国联储局资产负债表的规模扩张在实施零利率之前的四个月便已开始。在四个月时间里共扩张了2.5倍,比日本央行在十年后的2001年才迟迟实行数量放宽要及时得多,规模也更大。

此外,日本宽松的货币政策之所以陷入流动性陷阱而功亏一篑,主要受两方面问题的困扰:一是日本银行因为楼市和股市巨大泡沫爆破而遭受的亏损难以消化,日本政府又迟至1997年才开始向日本银行注入资金。二是日本银行迟迟不作应有的撇账,反而通过继续贷款帮助那些在劫难逃、注定倒闭的企业苟延残喘,期望企业起死回生。其结果就是资金不足,呆坏账高企。

因此,即使流动资金充足,银行正常的借贷也一直难以恢复。相比之下,美国这次救市的重点之一,是把核心金融业部份国有化,在保证其不倒闭的同时使资金相对安全。作为自救,美国金融机构不断做出大额撇帐,不惜出现创纪录的亏损。不过,这次美国银行业要面对当年日本所没有的金融衍生产品的巨额亏损问题。因此,要帮助美国金融体系恢复健康,战胜流动性陷阱,美国财政部之前建议但后来叫停的由政府接收银行有毒资产的措施应该作为一揽子救市方案的有机组成部份。

美国运用激进的货币政策手段来对抗危机可以说已经尽了全力,但由于这次危机蔓延,波及全球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影响范围和程度远非当年的日本可比,加上空前的去杠杆化压力,其成效依然无法保证。此外,货币政策刺激显然未能触及深层次的美国过度消费和全球过度依赖美国消费的结构性失衡问题,所能治疗的只是外伤而已。

四、极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风险

零利率及数量放宽政策失败的后果(流动性陷阱、通缩、长期萧条)固然严重,但政策效果过大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因为如果在信心、市场乃至经济触底之后有关政策不能有效调整,就有可能产生新的泡沫和金融问题,形成恶性循环。

现阶段,在市场信心极端低迷的情况下,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在安全性高的金融产品如美国国债上形成泡沫。例如,短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出现负数,长息则创历史新低。根据美林的指数,美国国债2008年全年总回报在长债带领下高达14%,超过2000年股灾时的13.4%,超过同期以标普500指数为代表的美股逾50%。这在金融和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可以理解,但危机过后不可避免的拆仓如果过程失控,导致泡沫破裂,其风险极大。这是因为,一来长息飙升必然使刚刚起步的美国经济出现停顿,二来持有近六成美国国债的外国投资者如果大规模抛售,可能同时引发美国债券和美元危机。

在实行数量放宽的过程中,联储局备而未用的一个手段是购买美国长期国债。如果是购自二手市场,则没有问题。事实上,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创历史新低已使联储局不必出手就达到目的,但如果是在一手市场上或是直接自财政部购入,则意味着把政府财政赤字货币化,属于极端不负责任的财政及货币政策,届时美债和美元的评级前景堪忧,美国恶性通胀的威胁大增,爆发债务及货币危机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如果既要救市和刺激经济,又要避免触发新的泡沫,就需要在政策的调整上具有前瞻性和果断性。美国这轮危机的根源可以追溯到联储局在2003年6月减息至1.00厘的45年低位,并在其后将超低利率水平维持一年之久。为避免重蹈覆辙,调整当前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适当时机是在市场和经济持续复苏的前期,以短痛来避免长痛,以稍低的经济增长率换取增长的可持续性,避免以新的泡沫代替旧的泡沫所引起的大起大落。

五、联系汇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零利率范文篇4

一、全球性的超低利率

美国货币政策执行的过程,一般是由联储局公开市场委员会在议息会议上确定联邦基金目标利率,然后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使实际成交的联邦基金利率尽量贴近这一目标利率。在财政部和联储局采取多种措施后,自2008年12月5日开始,实际成交的联邦基金利率一直处于0.00-0.25厘之间的狭窄区间内。实际上,联储局关于零利率的决定是滞后的,是追认而非引导市场利率及利率预期。尽管如此,采用零利率政策在二次大战之后的美国经济史上尚属首次。

除官方利率之外,美国的市场利率在各种非常规救市手段影响下也带有零利率的特色。在2008年圣诞节期间,隔夜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ibor)从1个月前的逾1厘水平跌至只有11BP,1个月的Libor也跌至不足50BP,同属战后新低。1个月期美国短期国债在二级市场成交的收益率在12月11日至12月19日竟然是负数,报-1BP,显示投资者为粉饰账目,不惜贴钱也要持有最安全和流动性最好的短期美国国债而非其他债券甚至现金。至于10年期美国长期国债的收益率在2008年12月18日达到了2.08厘,也创下了纪录新低。这些市场利率未必会跌至零,但其历史低水平已与零利率相差无几。

美国、日本和瑞士以外的西方发达经济体,其利率水平也与美国市场利率状况相似,虽未必会跌至零,但会创下最低纪录。欧元区官方利率现在为2.50厘,英国为2.00厘,加拿大为1.50厘,距离减至零仍有相当空间。此外,由于欧洲央行、英伦银行及加拿大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都是单一的,即以控制通胀为任务,不像美国联储局那样有保持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的双重目标。因此,如果不是确认通缩威胁持续,其官方利率减至零的可能性不大。即便如此,英伦银行2.00厘的官方利率已是英国历史最低水平。在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上半年这一全球发达经济体罕见的同步衰退期当中,官方利率削减至历史新低应当属于正常预期。

关于新兴市场,基本预期不会走到零利率这么极端。首先是因为它们本身的利率水平偏高。其次,受金融海啸及去杠杆化的波及,新兴市场还存在债务及货币危机的隐忧,需要以相对较高的利率防止资金大规模外流而形成的危机。因此,零利率或近乎零利率将主要出现在全球发达经济体。

二、零利率与数量放宽

利率是资金的成本,零利率意味着资金成本已经触及底线。但是,这并非预示刺激性货币政策已走到尽头。正好相反,零利率正式拉开了以资金数量为政策目标的数量放宽的序幕。在美国联储局决定实施零利率的同时,也正式确认实行数量放宽。其会议声明指出,未来的政策重点将转为把联储局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保持在高位,方法是大量购买半官方机构债券及按揭抵押债券,并考虑购买长期国债。其实,这也是追认数量放宽的事实。因为自金融危机恶化以来,通过各种救市措施及信贷机制,联储局资产负债表的规模已从2008年8月底的9363亿美元急剧膨胀到12月中旬的2.3058万亿美元。其间,美国银行业的超额储备金从正常时不过20亿美元飙升至5591亿美元(截至去年11月底)。而且根据已经公布的种种措施推算,在未来一、两个季度之内联储局资产负债表的规模将会扩大到超过3万亿美元。零利率政策是利率的底线,但数量放宽是开放式的,理论上没有底线,两者相辅相成,使美国货币政策达到前所未有的刺激力度。

迄今为止,联储局数量放宽仅以购买半官方机构债券和按揭抵押债券为政策工具,并未真正开始收购美国长期国债。如前所述,在联储局成功引导市场预期的情况下,即使考虑到美国政府未来一年大举发债,财政赤字再破纪录等因素,10年期美国长期国债的收益率仍然会跌至历史新低。这显示联储局直接购买长期国债以推低长息的政策效应不需要真正出手已经部份显现。至于购买半官方机构债券及按揭抵押债券,主要是为楼市及按揭市场提供资金支持。在2008圣诞节后的交易日中,两大按揭证券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发行的lO年期半官方机构债券较美国10年期国债收息率的溢价分别高79BP及73BP,较11月高位的172BP及162BP回落过半,跌至2001-2002年期间的水平。至于30年定息按揭利率同期则降至5.14厘,较2008年7月的6.63厘显着下降,甚至比2003年年中低息环境时的5.21厘还要低。

三、流动性陷阱的忧虑

零利率及数量放宽并非美国的专利,日本早已采用过。但由于日本遭遇了流动性陷阱,其经济还是陷入了“迷失的十年”。这一次,美国同样要面对避免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陷入流动性陷阱的挑战。综合而言,这次美国的情况较当年的日本乐观。因为美国实施极端的货币政策较当年的日本更加及时也更具规模,加上其他措施的配合以及更为灵活应变的经济结构,即使美国经济正在经历自上世纪初大萧条以来时间最长和程度最深的一次衰退,仍有可能避免重演日本“迷失十年”。

首先,这次美国开始实施零利率的时间是在美国经济由其国家经济研究局判定的自2007年12月开始衰退的一年之后,相对于日本央行迟至1999年2月才把官方利率减至零要及时得多。在日本零利率政策迟到的九年期间,日经平均指数在1989年12月29日于38957.44点见顶后下跌逾六成,日本经济在1992、1993和1998年的跌幅分别为-1.0%、-0.2%和-2.1%。美国联储局资产负债表的规模扩张在实施零利率之前的四个月便已开始。在四个月时间里共扩张了2.5倍,比日本央行在十年后的2001年才迟迟实行数量放宽要及时得多,规模也更大。

此外,日本宽松的货币政策之所以陷入流动性陷阱而功亏一篑,主要受两方面问题的困扰:一是日本银行因为楼市和股市巨大泡沫爆破而遭受的亏损难以消化,日本政府又迟至1997年才开始向日本银行注入资金。二是日本银行迟迟不作应有的撇账,反而通过继续贷款帮助那些在劫难逃、注定倒闭的企业苟延残喘,期望企业起死回生。其结果就是资金不足,呆坏账高企。

因此,即使流动资金充足,银行正常的借贷也一直难以恢复。相比之下,美国这次救市的重点之一,是把核心金融业部份国有化,在保证其不倒闭的同时使资金相对安全。作为自救,美国金融机构不断做出大额撇帐,不惜出现创纪录的亏损。不过,这次美国银行业要面对当年日本所没有的金融衍生产品的巨额亏损问题。因此,要帮助美国金融体系恢复健康,战胜流动性陷阱,美国财政部之前建议但后来叫停的由政府接收银行有毒资产的措施应该作为一揽子救市方案的有机组成部份。

美国运用激进的货币政策手段来对抗危机可以说已经尽了全力,但由于这次危机蔓延,波及全球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影响范围和程度远非当年的日本可比,加上空前的去杠杆化压力,其成效依然无法保证。此外,货币政策刺激显然未能触及深层次的美国过度消费和全球过度依赖美国消费的结构性失衡问题,所能治疗的只是外伤而已。

四、极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风险

零利率及数量放宽政策失败的后果(流动性陷阱、通缩、长期萧条)固然严重,但政策效果过大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因为如果在信心、市场乃至经济触底之后有关政策不能有效调整,就有可能产生新的泡沫和金融问题,形成恶性循环。

现阶段,在市场信心极端低迷的情况下,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在安全性高的金融产品如美国国债上形成泡沫。例如,短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出现负数,长息则创历史新低。根据美林的指数,美国国债2008年全年总回报在长债带领下高达14%,超过2000年股灾时的13.4%,超过同期以标普500指数为代表的美股逾50%。这在金融和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可以理解,但危机过后不可避免的拆仓如果过程失控,导致泡沫破裂,其风险极大。这是因为,一来长息飙升必然使刚刚起步的美国经济出现停顿,二来持有近六成美国国债的外国投资者如果大规模抛售,可能同时引发美国债券和美元危机。

在实行数量放宽的过程中,联储局备而未用的一个手段是购买美国长期国债。如果是购自二手市场,则没有问题。事实上,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创历史新低已使联储局不必出手就达到目的,但如果是在一手市场上或是直接自财政部购入,则意味着把政府财政赤字货币化,属于极端不负责任的财政及货币政策,届时美债和美元的评级前景堪忧,美国恶性通胀的威胁大增,爆发债务及货币危机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如果既要救市和刺激经济,又要避免触发新的泡沫,就需要在政策的调整上具有前瞻性和果断性。美国这轮危机的根源可以追溯到联储局在2003年6月减息至1.00厘的45年低位,并在其后将超低利率水平维持一年之久。为避免重蹈覆辙,调整当前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适当时机是在市场和经济持续复苏的前期,以短痛来避免长痛,以稍低的经济增长率换取增长的可持续性,避免以新的泡沫代替旧的泡沫所引起的大起大落。

五、联系汇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零利率范文篇5

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课题组(2010)认为,在金融危机管理实践过程中,中央银行灵活有效的资产负债表管理成为主要发达经济体应对危机的核心措施和重要手段。[2]此外,在常规的货币政策框架下,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通常包括短期利率与货币供给;而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以日本银行和美联储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的中央银行通常采取非常规手段,例如量化宽松政策,通过大量购买长期国债与机构债券,达到降低信贷利差进而影响长期利率的目的。此类政策极大地改变了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造成其规模的扩张或结构的改变,从而有效地降低长期利率和刺激经济快速复苏。因此,通过对美国和日本两国央行在进行金融危机管理中资产负债表的操作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全面理解其应对危机事态的操作措施和最新的前沿动向,对我国综合运用资产负债表以及吸收相关经验都大有裨益。

二、日本银行的“数量宽松”与美联储的“信用宽松”

20世纪90年代初期,日本经济泡沫破灭,随后陷入长期低迷。而1997年底,随着三洋证券、北海道拓殖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破产,日本爆发了大规模金融危机。日本政府采取了紧急措施对破产的金融机构加以救助、修改“存款保险法”并采取扩张型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受危机影响,日本经济持续衰退,消费者信心一蹶不振。直至1999年2月,日本银行实施了史无前例的“零利率政策”以应对日益深化的金融危机,承诺“零利率政策”的持续直至经济走出通货紧缩。然而却收效甚微,物价指数仍继续下滑。2001年3月19日,日本银行为应对严峻的通货紧缩形势,提振衰退中的日本经济,在零利率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它属于一种典型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因为当利率低至零水平,便无法继续发挥杠杆作用,也就意味着“流动性陷阱”的存在。而通过加大货币投放量,确保充足的货币供给以使物价升高是日本银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初衷。而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之后,美联储开始效仿日本银行,在迅速将联邦基金利率降低至接近于零的水平之后,开始大量采用创新型的货币政策工具,从而正式步入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轨道。两国央行表面上相似的政策措施却存在着固有的差别。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2009)指出,美联储在应对次贷危机中所采取的货币政策是“信用宽松”(CreditEasing),不同于日本银行的“数量宽松”(QuantitativeEasing)货币政策。①从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角度来看,日本银行在21世纪早期实行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传导路径为:存款准备金→基础货币→货币供给量→资产价格→总需求。其目的在于扩大基础货币的供应量最终导致总需求增加和价格水平上升。而在次贷危机中的美联储所运用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动机并不在于扩大基础货币量以提升价格水平,而是旨在减轻金融市场的信用紧张问题;其所谓“信用宽松”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其所持有的资产组合,其中包括信用贷款和证券等。[3]

三、“量化宽松”下日美央行资产负债表变化特征比较

Bernanke和Reinhart(2004)从理论上指出: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实施对于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具有两方面的影响———即体现在规模与结构上。[4]通常,狭义的数量宽松指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规模扩大而结构不变;而狭义的信用宽松是指改变资产负债表结构的同时其规模不发生变化,这是用非常规金融资产代替传统金融资产的结果。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考虑到货币政策实施的约束条件,中央银行综合考虑了资产负债表的规模和结构两方面因素,从而加强了非常规货币政策的总体影响。因此,所谓量化宽松是指利用了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资产和负债两方面的一篮子非常规货币政策,用以吸收金融危机造成的冲击。这是对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宽泛的解释。从2001年到2006年这段时间里,日本银行的货币政策即属于此范畴之列。同时,它也是中央银行为了应对最近的金融危机所采取的非常规货币政策的一次集中性表现。而在金融危机管理过程中,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资产和负债两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资产方起到了替代私人金融中介机构的作用———即通过购买金融市场上的信用产品提供了必要的流动性;而负债一方扩大了超额准备金的数量,为缓解货币市场上的流动性危机起到缓冲器作用。在面对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作为金融危机管理手段之一的量化宽松政策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当次贷危机爆发之后,各国中央银行均在防治金融系统失灵方面采取了非常激进的手段,主要的政策措施包括以下3方面:1)降低利率;2)维护金融市场稳定;3)帮助公司进行融资。[5]其中,在第二、三两个方面,美联储与日本银行均采用了多种非常规货币政策措施进行金融危机管理操作,尤其是对于金融资产购买的范围,从表2中便可见一斑。美联储与日本银行在金融危机管理过程中均扩大了非常规货币政策操作的范围①,其结果在于:无论是美联储还是日本银行均极大地扩张了其自身的资产负债表,尤其是在2008年9月雷曼兄弟倒闭之后,这种扩张无论从规模还是速度来说都极为迅速。作为对金融信用产品及其相关市场的干预,美联储通过“信用宽松”措施,极大地扩张了其资产负债表;而日本银行为了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以及向市场提供必要的流动性,也采取了多种举措,甚至包括了直接向金融机构购买普通股票。美联储的相关政策反应经常与日本银行在2001年至2006年所实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相比较,而当时的日本银行为现金账户的平衡制定了具体的目标。[6]通过观察日本银行与美联储对金融危机的反应,尤其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变化特征的角度加以分析,能够更好地理解非常规货币政策在金融危机管理过程中的运用。日美两国不同的宽松货币政策重要的区别之一即在于分别对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负债与资产方进行关注。其中,日本银行的“数量宽松”货币政策主要手段之一就是增加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从而影响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负债方;而美联储的“信用宽松”货币政策重点不在超额准备金而在于资产,根据不同信贷市场的情况,可以选择贷款或购买资产等多种政策手段和实施规模———其重要措施之一便是直接购买有价证券,这种操作不但可以降低金融市场上的借贷成本并且也扩大了流动性供给,因此会对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产生影响。简单来说,“信用宽松”和“数量宽松”政策都会使得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扩张。但是美联储更加关注资产方,而日本银行是通过负债方进行扩张。通常,在非常规货币政策框架下利用资产负债表进行金融危机管理,已经成为中央银行实施危机救助的通行手段。通过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角度理解非常规货币政策框架的关键在于将其分解:第一部分主要关注的是资产负债表的规模大小,而另一部分则是其结构变化。如图1所示,在理想状态下,可以通过货币市场上标准化工具的操作,仅仅增加资产负债表的规模同时却保持其构成不变(数量宽松);另外,也可以通过用非传统金融资产替代传统金融资产的手段来改变资产负债表的构成,同时维持其规模不变(信用宽松)。Bernanke和Reinhart(2004)曾运用上述对于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分类方法,对短期利率接近于零的条件下货币政策的运用加以分析。他们通过检验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与结构变化的影响,说明如何改变市场对未来短期利率走势的预期。实际上,通过考察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变化所产生的投资组合再平衡影响———例如,中央银行通过改变其资产方的结构②,进而影响期限溢价和总产出曲线;相似地,中央银行也可以通过增加基础货币的供应量影响非货币资产的价格和产出。①图2对日本银行与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分别加以阐述。在日本银行方面,准备金的急剧增加导致了从2001年至2006年间负债总水平的猛烈扩张。与此同时,作为日常性负债最主要组成部分的流通中货币却相对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而美联储的负债自2008年下半年前后的差别更为显著。与日本银行相似的是,其流通中货币量在金融危机前后依然保持稳定。另外,对于美联储和日本银行来说,导致二者资产方变化的根源却是大相径庭———日本银行于2001年始陆续增持了日本政府债券以及其他类型的传统资产;而美联储不仅在金融危机期间扩大了短期贷款的种类和数额,②并且增加了央行间流动性互换尤其是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持有数量。简而言之,日本银行和美联储通过各自的资产负债表进行金融危机管理的过程中,均以购买各种类型的金融资产为手段达到缓和市场流动性风险的目的。实际上,日本与美国的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运用具有独特区别的原因也在于两国所面临的不同经济环境以及一系列制约条件,比如经济冲击的原因和类型、金融系统的结构以及中央银行的机构组成等等。尽管从宏观角度来看,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它们体现出来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性。[7]

四、日美央行金融危机管理特点比较

一般来说,传统型货币政策操作体现了在流动性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风险控制,最基本的方法是金融机构通过提供合格的抵押品来进行逆回购操作。而通常情况下,中央银行不会进行类似买断政府债券或是直接购买公司股票的激进行为。然而在金融危机管理过程中,中央银行的救助行为已经不再是简单地实现政策利率目标,而是在于缓解市场的流动性危机和提振公众的信心。在金融危机爆发之时,中央银行不得已将利率降至接近于零的水平,而流动性陷阱的存在却使得传统型的货币政策难以为继。因此,应对危机中流动性的急剧短缺和信贷利差扩大的重要途径之一即是通过主动改变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与结构。方法一是改变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结构,主要是通过创新性地使用各种融资工具,包括改变金融市场中不同种类证券的供给比例和采用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来实现;方法二是扩大资产负债表的规模,规模的扩大是资产增加的结果,而资产的增加乃是源于创新性货币政策的实施。正如前文所述,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应用给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带来了巨大的改变。而基于资产负债表变化特征分析的日美两国央行金融危机管理的特点极其鲜明,对其进行比较分析意义重大。

1.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实施的影响

伴随着次贷危机的加深,为了应对信贷利差的扩大和短期资金市场的萎缩,美联储着眼于流动性供给的危机管理方法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性(非常规)的货币政策操作,包括定期拍卖便利(TAF)、定期证券借贷便利(TSLF)以及一级交易商信贷便利(PDCF)等工具。[8]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需要通过新设立的资产项目相对应,因此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信贷资产项目增加了10余项,使其呈现了不同以往的多元化结构———工具以及信贷对象范围的扩大①使得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也导致其金融危机管理地位的提高。相比之下,日本银行在应对次贷危机过程中的创新性工具增加相对较少,而主要是以购买公司债以及各类金融机构所持有的商业票据为目标。因此,日本银行从2009年年初开始分别在其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增设了“公司债券”和“商业票据”两个项目。其原因之一在于次贷危机并非发生于日本,因此日本所受到的冲击也相对较小。日本银行的主要政策性贡献仍体现在其为了应对本国金融危机(包括因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下滑和通货紧缩)而采取的极具创新性质的“零利率政策”以及量化宽松货币政策。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日本银行在金融危机管理过程中所采取的具有试验性质的货币政策操作不但极大地改变了其资产负债表,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全球范围内有关中央银行实施创新性货币政策在理论与思想上的争论。因为日本银行在金融危机管理中的行动已经超越了传统货币政策的边界,而美联储在应对次贷危机的过程中则更进一步,扩大了原有货币政策的局限。可以说,日本银行和美联储通过不断地创新拓宽了中央银行与金融市场乃至整个宏观经济体系原有的联系,使得中央银行在金融危机管理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更为重要与不可或缺。

2.购买资产类别的差异化

同是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日本银行与美联储却体现出差异化的特点。在金融危机管理过程中,日本银行致力于大量购买日本本国国债以及其他传统型的金融资产;而美联储不仅着眼于短期信贷,更加注重提供信贷便利工具、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以及央行之间的流动性互换的应用。资产购买差异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能源自两国金融体系结构的差异。由图3可见:日本的金融体系高度依赖于传统型的存款机构———商业银行;而美国则主要以证券、保险和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主,体现了市场化的特点。正是因为次级抵押贷款市场成为此次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而信贷产品市场与次级抵押贷款联系十分密切,因此作为金融危机管理的回应,美联储采取信用宽松的方式对金融资产及其相关市场进行干预,以期利用其自身的资产负债表对已经丧失造血功能的金融机构进行临时性的替代。这也是日美两国央行在资产购买上差异化的重要原因。

3.“零利率”政策下资产负债表的扩张

中央银行在进行金融危机管理过程中,一方面通过主动改变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与结构应对市场流动性风险;与此同时,政策性利率也必须配合降至接近于零的水平。[6]为了应对频繁爆发的金融机构信用危机,日本银行于1999年2月开始实行“零利率”政策,将银行同业拆借利率目标设定为0.15%,并于同年4月进一步下调至0.03%。日本银行承诺将利率水平始终维持在接近于零的水平直至消除市场对于通货紧缩的担忧为止;而美联储在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之后连续调低利率水平,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联邦基金利率水平由2008年初的4%降至0%~0.5%的区间范围。总体上来说,“零利率”政策对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无法通过设立新的项目体现出来,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发挥作用。Ugai(2007)认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本身对于扩大基础货币和改变日本银行资产负债表结构的影响要小于“零利率”的政策性承诺。[9]考虑到金融市场的脆弱性,政策的持续时间在稳定市场预期方面至关重要:相比于短期利率的未来走向,降低长期利率才是更为有效的方式。日本银行与美联储均是通过降低金融市场对短期债券收益率预期的手段进而影响长期利率水平。通过大量购买国债和公司债券,日美两国央行成功推低了长期利率水平,而这类促成低利率预期的资产购买行为则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之中。通过正确引导市场预期,“零利率”政策可以降低融资成本进而刺激信贷需求,从而间接地作用于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这种变化方式体现在2001年之后日美两国致力于对抗通货紧缩和刺激经济的利率政策上。因此,在金融危机管理过程中,伴随着“零利率”政策延续的承诺,资产负债表中准备金供给的扩张增强了流动性效应,对于危机的救助也是颇有裨益的。

五、结论

零利率范文篇6

关键词:日本货币政策货币乘数原因分析

一、“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货币政策及其效果

“泡沫经济”崩溃以后,日本经济经历了“失去的十年”,经济长期停滞不前,通货紧缩,货币供给低迷。为了摆脱困境,日本银行出台了一系列应对措施,试图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走出通货紧缩的泥潭,增加货币供给。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日本银行频繁变更货币政策操作工具和政策操作目标,采取持续宽松的金融政策。

1991年7月11日,日本银行公布将公定贴现率由6.0%下调到5.5%,随后经过9次调整,至1995年将公定贴现率下调到0.5%的历史最低水平。1999年2月12日至2000年8月11日,实施了为期18个月的“零利率”政策。在此期间日本银行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为无担保银行隔夜拆借利率。这期间无担保银行隔夜拆借利率曾降到0.02%的低水平,若除去手续费支出,利率几乎为零。

在“零利率”政策调控无效的情况下,2001年3月19日至2006年3月9日,实施了为期约5年的“量化宽松”政策。日本银行将货币政策操作目标转变为日本银行准备金存款账户余额。根据日本银行政策委员会所制定的余额目标,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购买长期国债,增加金融机构在日本银行的活期存款余额,并诱导无担保银行隔夜拆借利率接近零,以此来增加货币供应量,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资金。日本银行准备金存款账户余额目标由2001年3月19日的5万亿日元不断提高,2002年10月30日达到15-20万亿日元,2003年10月10日为27—32万亿日元,2004年10月20日达到30—35万亿日元。

根据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由中央银行增加的基础货币将通过货币乘数过程成倍地增加货币供应量。但是,日本银行出台的政策并没有对增加货币供应量起到明显的效果。1991-2001年,日本的基础货币增长了95%,但货币供应量(M2+CD)的增长率仅为30%。从开始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的2001-2003年,日本的基础货币增长率(前年比)分别为14.6%、22%和16.9%,而货币供应量(M2+CD)的增长率(前年比)分别为3.1%、2.9%和1.6%。可以看出,日本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并不理想,其原因之一就是货币乘数下降。日本的货币乘数在1991年2月达到了13.2的峰值以后,从1992年开始持续走低,2002年末下降到7.2。货币乘数的下降,降低了基础货币和货币供给的相关性,因此日本银行虽然增加了基础货币,但却不能使货币供应量按相应比例增加。

二、影响日本货币乘数变化的因素

根据货币理论可知,货币供给M受基础货币MB和货币乘数m的影响,基础货币是决定因素,货币乘数是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增加基础货币,提高货币乘数可以实现增加货币供应量的目标。货币乘数m是货币供给M与基础货币MB之间的比率。基础货币是货币供给的一个重要部分,因为基础货币的增加会导致货币供给的多倍增加,故又被称为高能货币。各国在进行基础货币统计时,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不尽相同,日本的基础货币包括日本银行存款准备金、日本银行以外各经济主体持有的银行券以及流通货币。

货币乘数反映了基础货币之外其他因素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本文将运用下面的模型分析影响日本货币乘数大小的因素。

模型中,R表示日本银行存款准备金、C表示现金、D表示银行存款、r为日本银行存款准备金与银行存款之比、c为现金与银行存款存款之比。现金C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家庭部门持有现金、企业持有现金和银行持有现金。根据这一模型,r和c将影响货币乘数m的大小,与货币乘数为负相关关系。

日本的c(现金与银行存款之比)在20世纪80年代缓慢下降,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存款利率的下降而转为上升的趋势。r(日本银行存款准备金与银行存款之比)在20世纪90年代一直比较平稳,从1999年以后其变动极大。在一般情况下,若其他条件不变,随存款利率下降人们更加偏好持有现金而不愿将现金存在银行。根据模型,其他条件不变,c(现金与银行存款之比)和r(日本银行存款准备金与存款之比)上升将导致货币乘数下降。

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的货币乘数变化比较平稳,保持在12-12.5之间,“泡沫经济”后期,由于企业持有现金与存款之比的下降使得货币乘数增加。1991年第四季度由于法定准备金率的下调,使货币乘数在1992年第一季度达到峰值。1992年以后货币乘数持续下降是以家庭部门持有现金贡献度为特征的。20世纪90年代家庭部门持续增加现金在资产组合中所占的比率,使得家庭部门持有现金与存款之比持续上升。从货币乘数达到峰值的1992-2001年末,在影响货币乘数下降的因素中有一半是家庭部门持有现金所贡献的。1992年2月在实施所谓的“零利率”政策后,企业持有现金的贡献度也很大。考察1999-2002年间货币乘数的变化可以发现,银行准备金因素的贡献度很大。各因素对货币乘数影响的贡献度可参考下表。

三、日本货币乘数下降原因

(一)低利率政策本身降低了货币乘数

市场利率是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将增加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各经济主体将尽量减少所持现金;相反,当市场利率下降时,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也随之下降,当市场利息接近于零时,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也将变为零,此时持有现金和持有银行存款并无多大差别,人们会储藏充裕的现金。从1991年7月1日开始,日本银行陆续降低公定贴现率,到1995年9月8日降到0.5%的历史最低水平;1999年2月12日实施“零利率”政策后,定期存款利率进一步下降同时现金增长,1999年末现金与存款之比上升为9%以上。20世纪90年代的利率变动对非银行部门的现金以及存款的相关金融资产造成影响,现金与存款比上升,家庭部门现金持有率上升对货币乘数的影响最大,并成为信用乘数下降的主要原因。

(二)通货紧缩预期与货币乘数之间的关系

名义收益率固定的金融资产的实际收益率等于名义收益率减去预期通货膨胀率。典型的名义收益率固定的资产—现金,其收益率由通货膨胀率决定。当消费物价水平下降时,持有现金的收益率将增加,即使名义利率降到零,消费物价水平的变化率也会使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发生变化。在实物投资的收益率低、消费者物价持续下降使得持有现金比实物投资更为有利。这种情况下,家庭部门不会选择股票或公司债券而会更加倾向于增加现金在Portfolio中的比重。由于企业的资金需求少,货币传导机制中通过贷款实现的信用创造进程受阻,导致货币乘数下降。

(三)金融体系的动荡加剧,动摇了人们对银行存款的信任感,对现金的需求增加

本来现金的需求是与经济运行联动的,当经济运行活跃时,现金的需求就会增加,经济运行停滞时,现金需求就会减少。但是,由于金融机构相继破产,存款的风险加大,人们纷纷提取存款将现金储藏在自家的保险柜中。另外,不得不关注不良债权问题。企业净资产的减少,使可用于担保的资产减少,招致贷款的停滞。巨大的不良债权将招致交易对象的不信任感,使原有的交易链条破裂,不良债权的增加将使银行贷款行为更加慎重。此时,贷款的停滞将导致货币乘数的下降。

参考文献:

[1]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货币金融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陈作章.日本货币政策问题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9).

零利率范文篇7

一、做好疾病控制预防工作,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疫情

1、加强重大传染病监控。艾滋病、结核病、霍乱和血吸虫的防治工作是传染病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疾控中心艾滋病检查哨点和外展工作干预共采集高危人群血样480份,进行了HIV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自愿咨询人员中检测出一例阳性。疾控中心还对全县约25家娱乐场所进行干预工作,干预率达到85%以上,起到了哨点实验室的监测作用;结核专业技术人员共2次对全县医疗机构进行结防工作督导,登记管理肺结核病人64例,其中新发涂阳病人30例,新发涂阳报告治愈率达97.7%;传防人员对县医院、中医院、乡镇卫生院进行肠道门诊督查,加强外环境疫源检索,全年共检索水样56份,水产品检测80份,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未发生霍乱疫情;血吸虫病防治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工作。不但有宣传、治疗、晚血救治、随访,还有查螺灭螺、信息管理、材料收集整理等工作。全年共查病4600人次,治疗血吸虫病人8人,救治晚血病人150例,完成任务数达100%。

2、抓好计划免疫接种工作。计划免疫接种工作是防止传染病流行和暴发的最简捷、最有效的途径。我县一类苗(乙肝、卡介苗、糖丸、百白破、麻疹)预防接种达23060人次,接种率99.76%;二类疫苗接种7241人次,接种率以县为单位达99.35%,有效的预防了传染病的发生。

3、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我县今年的手足口病疫情更加严重,任务更加烦重。卫生局严格按照去年制定《手足口病应急防控工作方案》的要求,加强医疗卫生单位24小时值班、疫情监测和报告,规范信息报告制度;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并对重点人群和场所加强监管;通过新闻、宣传栏、宣传单等形式对学校(幼儿园)、社区、农村进行广泛的宣传,宣讲可防、可控、可治科学道理,消除大众恐慌意识,共发放各种宣传资料达1500余份。卫生局组织各单位负责人、内、儿科医务人员参加双卫网手足口病诊疗、院感业务培训,并按照《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对医技人员进行了轮训,轮训达1440人次,并要求卫生系统人员普遍参加试卷测试,取得了良好效果。特别是临床一线医技人员、流调人员、卫生监督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做到熟悉掌握,灵活运用。到目前为止,我县共发生手足口病245例,治愈率100%。

二、加强民生工程建设,老百姓进一步得到实惠

1、今年我县农民参合人数达10.97万人,参合率达99.8%,农民个人筹资30元,政府补帖120元。截止11份参合率达99.8%,参合农民一次性报帐率100%,统筹基金使用率90.5%,均完成了目标任务。

2、疾控中心的儿童基础免疫率要完成100%,而我县的五苗完成率达110.9%,超额完成,9月开始疾控中心全面进行乙肝补种和麻疹疫苗强化工作,共补种11206人次,麻诊强化达9947人;妇保院今年要完成农村育龄妇女免费补服叶酸完成1883(人次),达123.8%;今年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乡镇中心卫生院任务数4个,4个中心卫生院已全部实行,完成率达100%。

3、继续做好“光明·微笑”和启动儿童两病工作。根据市政府2010年民生工程安排,今年我县要完成白内障手术131例的任务,年初已将任务分解到各个乡镇,并且发扬了09年的领先优势,在县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同各乡镇密切配合,功坚克难,五月底已全部完成。我县儿童免费救治工作于10月12日召开,县领导及相关单位、医疗卫生单位负责人出席会议,该项工作已全面进入实施阶段。

4、逐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贯彻实施《关于促进我省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实施方案》,这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并做到起始规范化、持之以恒制度化。目前,全县各公共卫生单位正在积极开展这项工作,并且制定了实施方案,领导亲自过问,全县共建档31925户,建档率达93%,确保全年任务顺利完成。

三、认真实施,加强管理,确保国债资金项目建设

1、县门诊大楼建设是我县建设的重点工程。由于县主要领导的关心,现在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正在进行装修作业,完成投资达740万,预计总投资将达2600万元,12月可以进行搬迁工作。

2、县中医院、妇保院整体搬迁工程。共新建12000平方米,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正在进行外墙粉刷和墙漆工作,总投资将达2500万元左右,明年元月可基本完工。

3、今年完成1所乡镇中心卫生院和2所村卫生室国债项目。中心卫生院项目投资约100万,2所村卫生室建设达标正在积极进行中,目前已进入全面实工。

四、加强食品、职业、医疗安全监管以及乡院药品零利率销售工作

1、加强食品、医疗安全监管工作。县卫监所广泛开展了《食品安全法》、《职业病防治法》宣传活动,3月卫监所对我县约300余家餐饮业进行了“地沟油”和“一次性碗筷”了专项整治工作,对未索证、未建立台帐的餐饮店进行了处罚。4月卫监所会同工商局、教育局对幼儿园、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传染病工作进行了联合督查,共对78家幼儿园、学校食堂下达了意见整改通知书。加强了我县两会(人大和政协)、中、高考重点人员食品安全监控,对供餐单位人员严格检查,无索证、无健康证、无台帐登记制度的坚决予以查处。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这项工作的推进难度较大,可喜的是县中医院已取得了职业病诊断资质,这对该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加强医疗市场和传染病专项工作的检查,共出动卫生监督员300人次,查处非法行医两起,下达医疗机构整改意见书21份。促进了医疗机构提升医疗安全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加强乡卫生院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和零利率销售工作。为做好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构建长效机制,纠正不正之风,卫生局正在积极加强统筹我县乡卫生院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以规范和净化药品市场。药品招标采购和零利率销售工作目前已在我县4个中心卫生院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获得了群众的好评。

五、加强人才建设工作

我县今年要完成招收医、技人员20人。经政府同意,卫生系统2010年计划继续招聘医、技人才20人,其中“三支一扶”毕业生10人,年初县医院、中医院和妇保院到外地医学院签约招收医技人才7人,引进本科硕士生1人,完成率达90%。

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工作,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提高办事效率

1、按照县委《关于在全县开展深入创先争优动活动的实施意见》精神,卫生系统迅速确立了““推动卫生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群众健康、加强基层组织””的目标,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张帖了宣传标语,每个党员都制定了学习计划和学习课目。卫生系统党组织要做到“五个好”,优秀共产党员要做到“五带头”,一定把推动卫生发展有新成效、促进社会和谐有新气象、服务群众健康有新举措、基层组织建设有新加强落到实处。

2、2010年我局卫生局在第二次行风测评名次很不理想,领导十分重视,亲自抓,多次召开局班子会,制定整改措施。还紧紧抓住“企业服务年”活动为契机,制定“就医服务卡”,印制卫生局宣传手册,走访企业家,征询他们的意见。并向全县人民公开承诺:一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全面推进廉政文化进机关、进医院、进站所。在卫生系统杜绝收受“红包”、公款旅游、公车私用等现象。二是扎实推进机关效能建设。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作风,规范工作行为。三是加强卫生行风的监督检查;四是下达严格的禁“酒”和禁“烟”令,杜绝不良形象的发生。要把纠风工作与经常性的业务工作、医院等级评审、医院管理年活动、群众满意医院建设等方面结合起来。

下一步工作打算:力求在求实效上下功夫,做到一二三四

一、坚持一个突出:向上争资争项;改善医疗条件。

二、做到二个注重:注重卫生系统项目建设全面推进;注重公共卫生事业全面发展。

零利率范文篇8

一、做好疾病控制预防工作,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疫情

1、加强重大传染病监控。艾滋病、结核病、霍乱和血吸虫的防治工作是传染病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1—6月疾控中心艾滋病检查哨点和外展工作干预共采集高危人群血样480份,进行了HIV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自愿咨询人员中检测出一例阳性。疾控中心还对全县约25家娱乐场所进行干预工作,干预率达到85%以上,起到了哨点实验室的监测作用;结核专业技术人员共2次对全县医疗机构进行结防工作督导,登记管理肺结核病人64例,其中新发涂阳病人30例,新发涂阳报告治愈率达97.7%;传防人员对县医院、中医院、乡镇卫生院进行肠道门诊督查,加强外环境疫源检索,截止到6月共检索水样56份,水产品检测80份,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未发生霍乱疫情;血吸虫病防治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工作。不但有宣传、治疗、晚血救治、随访,还有查螺灭螺、信息管理、材料收集整理等工作。半年以来共查病4600人次,治疗血吸虫病人8人,救治晚血病人80例,完成任务数达52.44%。

2、抓好计划免疫接种工作。计划免疫接种工作是防止传染病流行和暴发的最简捷、最有效的途径。我县1至6月份的一类苗(乙肝、卡介苗、糖丸、百白破、麻疹)预防接种达23060人次,接种率99.76%;二类疫苗接种7241人次,接种率以县为单位达99.35%,有效的预防了传染病的发生。

3、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我县今年的手足口病疫情更加严重,任务更加烦重。卫生局严格按照去年制定《手足口病应急防控工作方案》的要求,加强医疗卫生单位24小时值班、疫情监测和报告,规范信息报告制度;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并对重点人群和场所加强监管;通过新闻、宣传栏、宣传单等形式对学校(幼儿园)、社区、农村进行广泛的宣传,宣讲可防、可控、可治科学道理,消除大众恐慌意识,共发放各种宣传资料达1500余份。卫生局组织各单位负责人、内、儿科医务人员参加双卫网手足口病诊疗、院感业务培训,并按照《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对医技人员进行了轮训,轮训达1440人次,并要求卫生系统人员普遍参加试卷测试,取得了良好效果。特别是临床一线医技人员、流调人员、卫生监督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做到熟悉掌握,灵活运用。到目前为止,我县共发生手足口病245例,治愈率100%。

二、加强民生工程建设,老百姓进一步得到实惠

1、今年我县农民参合人数达10.97万人,参合率达99.8%,农民个人筹资30元,政府补帖120元。截止6月份住院人次达3415人,补偿金额479万元;门诊统筹达59341人次,补偿金额75万元;平产达289人,补偿金额11.26万元。共充抵家庭帐户8.5万元。参合农民一次性报帐率99.89%,统筹基金使用率68.89%,均完成了目标任务。

2、疾控中心的儿童基础免疫率要完成100%,而我县的五苗完成率达110.9%,超额完成;妇保院今年要完成农村育龄妇女免费补服叶酸2774人次,目前完成930(人次),达33.5%;今年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乡镇中心卫生院任务数4个,4个中心卫生院已全部实行,完成率达100%。

3、继续做好“光明·微笑”工程。根据市政府2010年民生工程安排,今年我县要完成白内障手术131例的任务,年初已将任务分解到各个乡镇,并且发扬了09年的领先优势,在县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同各乡镇密切配合,功坚克难,五月底已全部完成。

4、逐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贯彻实施《关于促进我省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实施方案》,这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并做到起始规范化、持之以恒制度化。目前,全县各公共卫生单位正在积极开展这项工作,并且制定了实施方案,领导亲自过问,全县共建档31660户,建档率达18.5%,确保了开门红的局面。

三、认真实施,加强管理,确保国债资金项目建设

1、县门诊大楼建设是我县建设的重点工程。由于县主要领导的关心,现在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正在进行装修作业,完成投资达740万,预计总投资将达2600万元,12月可以进行搬迁工作。

2、县中医院、妇保院整体搬迁工程。共新建12000平方米,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正在进行外墙粉刷和墙漆工作,总投资将达2500万元左右,明年元月可基本完工。

3、今年完成1所乡镇中心卫生院和2所村卫生室国债项目。中心卫生院项目投资约100万,2所村卫生室建设达标正在积极进行中,目前正在进行可行性报告和工程开工前期准备。

四、加强食品、职业、医疗安全监管以及乡院药品零利率销售工作

1、加强食品、医疗安全监管工作。县卫监所1至6月广泛开展了《食品安全法》、《职业病防治法》宣传活动,3月卫监所对我县约300余家餐饮业进行了“地沟油”和“一次性碗筷”了专项整治工作,对未索证、未建立台帐的餐饮店进行了处罚。4月卫监所会同工商局、教育局对幼儿园、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传染病工作进行了联合督查,共对78家幼儿园、学校食堂下达了意见整改通知书。加强了我县两会(人大和政协)、中、高考重点人员食品安全监控,对供餐单位人员严格检查,无索证、无健康证、无台帐登记制度的坚决予以查处。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这项工作的推进难度较大,可喜的是县中医院已取得了职业病诊断资质,这对该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加强医疗市场和传染病专项工作的检查,共出动卫生监督员120余人次,查处非法行医两起,下达医疗机构整改意见书12份。促进了医疗机构提升医疗安全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公务员之家

(二)加强乡卫生院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和零利率销售工作。为做好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构建长效机制,纠正不正之风,卫生局正在积极加强统筹我县乡卫生院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以规范和净化药品市场。药品招标采购和零利率销售工作目前已在我县4个中心卫生院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获得了群众的好评。公务员之家

五、加强人才建设工作

我县今年要完成招收医、技人员20人。经政府同意,卫生系统2010年计划继续招聘医、技人才20人,其中“三支一扶”毕业生16人,年初县医院、中医院和妇保院到外地医学院签约招收医技人才9人,目前已到位4人,还有2人已承诺尽快到位,完成率达130%。

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工作,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提高办事效率

零利率范文篇9

一、网络借贷的发展现状

1、国外的发展情况

网络借贷产生于英国。2005年3月,一家名为Zopa的网站在英国开始运营,提供的是P2P(persontoperson)社区贷款服务。在该模式下,网站首先将借款人分四个信用等级,出借者可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等级、借款金额、利率和借款时限进行选择,Zopa在整个交易中代替银行成为中间人,承担包括双方交易中所有事务、法律文件、信用认证、追讨欠账等责任。为规避风险,Zopa还强制要求借款人按月分期偿还贷款、借款人必须签署法律合同、允许出借者将钱分为50笔借给不同的人等。在Zopa之后,2007年2月在美国开始出现一家名为“Prospe”个人信贷网站。由于信用体制的完善,Prosper在身份验证方面的效率非常高,最快在通过验证的当天就可以获得借款。除以上两家之外,目前国际上比较有名的个人信贷网站还有LendingClub和Kiva等。其中,Kiva网站不仅提供免费借贷中介服务,还设置了一种“零利率”借款,投资者可以将钱免息借给其他国家的低收入者,在这里,投资并不仅仅是“用钱生钱”,也可用于帮助那些努力工作的人获得改善生活的机会,该网站面对的群体主要是低收入人群。总体来看,由于较早地建立了信用体制,在国外网络借贷体系已较为成熟。

2、国内的发展情况

国内第一家网络借贷平台是拍拍贷,于2007年7月在上海成功试运营。作为中介平台的拍拍贷既不吸储,也不放贷,其主要目标是提供国内个人对个人的小额贷款的借贷平台。该平台的宗旨是,通过引入社交网络的概念,让用户能在网络社交圈的朋友中“借钱”和“还钱”,这样做降低了借不到钱和借钱不还的风险。拍拍贷还引入了竞标机制,竞标双方一旦达成互相满意的协议,就意味着借入者认为自己通过较为满意的利率融入了资金,而借出者也认为自己将得到较好的资金回报。

国内另一较有影响力的借贷平台是齐放网,它是第一个通过网络借贷专为学生提供贷款的社区。由于国内信用机制不够成熟,齐放网选择了诚信机制和接受新事物能力相对较好的高校市场,每个大学生借款人必须通过网站的身份证认证、移动电话认证、银行账号认证和电子邮件认证,并且必须填写学校、班级、家庭住址和父母的身份证,当借款关系成立后,钱不会直接划到求助学生的银行账户,而是先转到学生所在学校的账户,再由学校将这笔钱发给借款学生,通过这样一些手段来防范借款风险。

除这两家相对人气较旺、完全采用网络的思维进行借贷操作的网站外,国内还有其他的网络借贷平台,如面向农户和学生小额信贷的51give网站和针对农户小额信贷的Wokai网站,这两个网站都是由外国人创办,采取与当地小额信贷机构进行合作的形式,对借款人资信进行审查。此外,一些地方性的网络借贷供求平台也在为当地的借贷者和贷款者提供中介服务。不过,这些网站基于地缘、人缘的因素较多,网络只是作为一种联系渠道或是宣传手段,而非纯粹意义的网上借贷,不在本文探讨之列。

国内外主要网络借贷平台:

Zopa(英国)——要求借款人按月分期还贷、必须签署法律合同、允许出借者将钱分为50笔借给不同的人等投资者列出金额、利率和时间,借款人可自主选择.

Prosper(美国)——国内本身完善的社会信用体制.

Kiva发展(中国)——收入非常低的企业“慈善型”的投资,帮助那些努力工作的人获得改善生活的机会提供免费中介服务,并设置“零利率”借款.

Wokai(中国)——类似Kiva的做法,接受为小额创业者提供贷款资金的个人捐助款项51give(中国)——面向农户和学生与小额信贷机构合作,将资金出借给其选中的项目和个人拍拍贷(中国)——中国社会个人在网络社交圈的朋友中“借钱”和“还钱”竞标机制达成双方互相满意的利率,约80%借款的利率超银行同期4倍齐放网(中国)——面向中国大学生。必须通过身份证、手机、银行账号和电邮认证;所借款项经由所在学校账户,再发给学生本人百分之八到百分之十二之间.

二、国内网络借贷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相关立法没有完善,网络借贷缺乏监管依据

从网络借贷平台的业务性质来看,可以将其归类为网络版的民间借贷中介。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个人对个人贷款的法律条文,有关民间借贷中介的法律法规也是空白,对网络借贷平台等民间借贷中介的合法性无法得到确认,因此,网络借贷平台的活动始终处于法律的边缘,缺乏对其进行监管的依据,各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或银监会派出机构都无法对其实施有效监管。

2、由于放贷方需自己承担风险,资金安全难以得到保证

鉴于网络方式的虚拟性,借贷双方的资信状况难以完全认证,容易产生欺诈和欠款不还的违约纠纷,而风险需放贷方自己承担。尽管网站能提供很多风险控制方式,如拍拍贷在网络社交圈的朋友中“借钱”和“还钱”,齐放网要求借款的学生必须通过若干认证,同时所借款项需经由所在学校账户,再发给学生本人,但是,这些都只是一些辅助的手段,缺乏实质性的约束力,如果借款人恶意赖账,最终所放贷资金的安全无法得到保证。拍拍贷目前已经遇到一些违约的情况,网站协助催收,但是由于相关程序较为繁琐,违约成本居高不下。齐放网目前还未出现违约情况(截至2009年4月底齐放网的还款率是100%),但由于该网站仍处在起步阶段,规模较小,并随着其大范围推广,同样面临较大的违约风险。

3、法律保护的利息水平为银行利率四倍,放贷方的贷款收益保证有限

根据最高法院颁布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民间借贷利率不得超过金融机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的4倍,否则视为高利借贷行为,不受法律保护。也就是说,法律只保护4倍以内借贷行为的利息收益。以拍拍贷网站为例,目前的借款一般期限都在一年以内,但是年利率最高达23%(2008年12月23日调整后的六个月以内(含6个月)贷款利率为4.86%,其4倍为19.44%;六个月至一年(含1年)贷款利率为5.31%,其4倍为21.24%),对网站正在进行中的借款列表进行粗略统计,利率超过金融机构同期贷款利率4倍的借款约占全部借款的80%,这些放贷方的贷款收益显然不能全部受到法律的保护。事实上,高利率正是网络借贷得以风靡的主要原因,相比国内其他网络借贷平台,拍拍贷人气较旺的原因正是基于此。如果只按法律规定的利率水平来放贷,考虑到网络借贷的风险性,很多投资者可能就会放弃在网上放贷的想法。

4、网络借贷平台本身如果存在不规范经营,容易引发社会问题

首先,由于网络借贷需要大量实名认证,借款人的身份信息及诸多重要资料留存网上,一旦网站的保密技术被破解,资料泄露可能会给借贷双方带来重大损失。其次,如果网络借贷平台开立第三方账户,而贷款经由此账户代为发放,那么在网络借贷平台疏于自律,或者内部控制程序失效,和被人利用等情况下,则可能出现捏造借款信息而非法集资的情形。第三,当网络借贷平台总共的放贷金额达到一定的水平时,风险控制如果出现问题,就会产生严重后果,可能危及社会稳定。

三、对网络借贷加强监管的相关建议

1、出台相关管理办法,确立网络借贷平台的法律地位

首先要出台《网络借贷管理办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网络借贷是信息时代金融体系的有效补充;其次,对网络借贷的性质、组织形式、经营范围等予以规定,将从事网络借贷业务的网站界定为民间借贷中介组织,严格限制和取缔非法的民间中介组织和活动;第三,应指定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和银监会派出机构为监管部门,并明确监管方、网站,放贷人和借款人各自的义务。

2、对风险控制机制进行创新,引导和规范网络借贷健康发展

作为民间借贷与网络的结合体,网络借贷是未来微型金融的发展趋势,对于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网络借贷平台,在允许先试先行的基础上,应鼓励其不断完善,通过借鉴国外网站的成熟经验,同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对风险控制机制进行创新。培育一至两家规模较大、管理规范的标杆性网络借贷平台,借鉴淘宝的“先行赔付”购物规则,提出网络借贷“先行付息”概念,违约的贷款由网站先行代为支付部分利息,并协助追缴。将来当网络信用逐步被人们接受,可考虑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将网站信用数据跟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对接。

零利率范文篇10

【摘要】随着网络逐渐普及,国内网络借贷平台也开始悄然出现,但由于国内信用制度的不完善、加之缺乏有效监管,网络借贷存在放贷资金安全难以保证、利率水平超法律保护范围以及容易危及社会稳定等诸多问题,建议有关部门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将网络借贷纳入金融监测和管理的范畴,引导和规范其健康发展。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借贷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也开始悄然出现。作为一种新型的借贷方式,网络借贷具备简洁、方便等特点,有利于解决部分人资金“短缺之渴”,但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加之缺乏有效监管机制,当前国内的网络借贷处于无序和自主发展中,亟待采取相关措施加以规范。

一、网络借贷的发展现状

1、国外的发展情况

网络借贷产生于英国。2005年3月,一家名为Zopa的网站在英国开始运营,提供的是P2P(persontoperson)社区贷款服务。在该模式下,网站首先将借款人分四个信用等级,出借者可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等级、借款金额、利率和借款时限进行选择,Zopa在整个交易中代替银行成为中间人,承担包括双方交易中所有事务、法律文件、信用认证、追讨欠账等责任。为规避风险,Zopa还强制要求借款人按月分期偿还贷款、借款人必须签署法律合同、允许出借者将钱分为50笔借给不同的人等。在Zopa之后,2007年2月在美国开始出现一家名为“Prospe”个人信贷网站。由于信用体制的完善,Prosper在身份验证方面的效率非常高,最快在通过验证的当天就可以获得借款。除以上两家之外,目前国际上比较有名的个人信贷网站还有LendingClub和Kiva等。其中,Kiva网站不仅提供免费借贷中介服务,还设置了一种“零利率”借款,投资者可以将钱免息借给其他国家的低收入者,在这里,投资并不仅仅是“用钱生钱”,也可用于帮助那些努力工作的人获得改善生活的机会,该网站面对的群体主要是低收入人群。总体来看,由于较早地建立了信用体制,在国外网络借贷体系已较为成熟。

2、国内的发展情况

国内第一家网络借贷平台是拍拍贷,于2007年7月在上海成功试运营。作为中介平台的拍拍贷既不吸储,也不放贷,其主要目标是提供国内个人对个人的小额贷款的借贷平台。该平台的宗旨是,通过引入社交网络的概念,让用户能在网络社交圈的朋友中“借钱”和“还钱”,这样做降低了借不到钱和借钱不还的风险。拍拍贷还引入了竞标机制,竞标双方一旦达成互相满意的协议,就意味着借入者认为自己通过较为满意的利率融入了资金,而借出者也认为自己将得到较好的资金回报。

国内另一较有影响力的借贷平台是齐放网,它是第一个通过网络借贷专为学生提供贷款的社区。由于国内信用机制不够成熟,齐放网选择了诚信机制和接受新事物能力相对较好的高校市场,每个大学生借款人必须通过网站的身份证认证、移动电话认证、银行账号认证和电子邮件认证,并且必须填写学校、班级、家庭住址和父母的身份证,当借款关系成立后,钱不会直接划到求助学生的银行账户,而是先转到学生所在学校的账户,再由学校将这笔钱发给借款学生,通过这样一些手段来防范借款风险。

除这两家相对人气较旺、完全采用网络的思维进行借贷操作的网站外,国内还有其他的网络借贷平台,如面向农户和学生小额信贷的51give网站和针对农户小额信贷的Wokai网站,这两个网站都是由外国人创办,采取与当地小额信贷机构进行合作的形式,对借款人资信进行审查。此外,一些地方性的网络借贷供求平台也在为当地的借贷者和贷款者提供中介服务。不过,这些网站基于地缘、人缘的因素较多,网络只是作为一种联系渠道或是宣传手段,而非纯粹意义的网上借贷,不在本文探讨之列。

国内外主要网络借贷平台:

Zopa(英国)——要求借款人按月分期还贷、必须签署法律合同、允许出借者将钱分为50笔借给不同的人等投资者列出金额、利率和时间,借款人可自主选择

Prosper(美国)——国内本身完善的社会信用体制

Kiva发展(中国)——收入非常低的企业“慈善型”的投资,帮助那些努力工作的人获得改善生活的机会提供免费中介服务,并设置“零利率”借款

Wokai(中国)——类似Kiva的做法,接受为小额创业者提供贷款资金的个人捐助款项51give(中国)——面向农户和学生与小额信贷机构合作,将资金出借给其选中的项目和个人拍拍贷(中国)——中国社会个人在网络社交圈的朋友中“借钱”和“还钱”竞标机制达成双方互相满意的利率,约80%借款的利率超银行同期4倍齐放网(中国)——面向中国大学生。必须通过身份证、手机、银行账号和电邮认证;所借款项经由所在学校账户,再发给学生本人百分之八到百分之十二之间

二、国内网络借贷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相关立法没有完善,网络借贷缺乏监管依据

从网络借贷平台的业务性质来看,可以将其归类为网络版的民间借贷中介。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个人对个人贷款的法律条文,有关民间借贷中介的法律法规也是空白,对网络借贷平台等民间借贷中介的合法性无法得到确认,因此,网络借贷平台的活动始终处于法律的边缘,缺乏对其进行监管的依据,各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或银监会派出机构都无法对其实施有效监管。

2、由于放贷方需自己承担风险,资金安全难以得到保证

鉴于网络方式的虚拟性,借贷双方的资信状况难以完全认证,容易产生欺诈和欠款不还的违约纠纷,而风险需放贷方自己承担。尽管网站能提供很多风险控制方式,如拍拍贷在网络社交圈的朋友中“借钱”和“还钱”,齐放网要求借款的学生必须通过若干认证,同时所借款项需经由所在学校账户,再发给学生本人,但是,这些都只是一些辅助的手段,缺乏实质性的约束力,如果借款人恶意赖账,最终所放贷资金的安全无法得到保证。拍拍贷目前已经遇到一些违约的情况,网站协助催收,但是由于相关程序较为繁琐,违约成本居高不下。齐放网目前还未出现违约情况(截至2009年4月底齐放网的还款率是100%),但由于该网站仍处在起步阶段,规模较小,并随着其大范围推广,同样面临较大的违约风险。

3、法律保护的利息水平为银行利率四倍,放贷方的贷款收益保证有限

根据最高法院颁布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民间借贷利率不得超过金融机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的4倍,否则视为高利借贷行为,不受法律保护。也就是说,法律只保护4倍以内借贷行为的利息收益。以拍拍贷网站为例,目前的借款一般期限都在一年以内,但是年利率最高达23%(2008年12月23日调整后的六个月以内(含6个月)贷款利率为4.86%,其4倍为19.44%;六个月至一年(含1年)贷款利率为5.31%,其4倍为21.24%),对网站正在进行中的借款列表进行粗略统计,利率超过金融机构同期贷款利率4倍的借款约占全部借款的80%,这些放贷方的贷款收益显然不能全部受到法律的保护。事实上,高利率正是网络借贷得以风靡的主要原因,相比国内其他网络借贷平台,拍拍贷人气较旺的原因正是基于此。如果只按法律规定的利率水平来放贷,考虑到网络借贷的风险性,很多投资者可能就会放弃在网上放贷的想法。

4、网络借贷平台本身如果存在不规范经营,容易引发社会问题

首先,由于网络借贷需要大量实名认证,借款人的身份信息及诸多重要资料留存网上,一旦网站的保密技术被破解,资料泄露可能会给借贷双方带来重大损失。其次,如果网络借贷平台开立第三方账户,而贷款经由此账户代为发放,那么在网络借贷平台疏于自律,或者内部控制程序失效,和被人利用等情况下,则可能出现捏造借款信息而非法集资的情形。第三,当网络借贷平台总共的放贷金额达到一定的水平时,风险控制如果出现问题,就会产生严重后果,可能危及社会稳定。

三、对网络借贷加强监管的相关建议

1、出台相关管理办法,确立网络借贷平台的法律地位

首先要出台《网络借贷管理办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网络借贷是信息时代金融体系的有效补充;其次,对网络借贷的性质、组织形式、经营范围等予以规定,将从事网络借贷业务的网站界定为民间借贷中介组织,严格限制和取缔非法的民间中介组织和活动;第三,应指定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和银监会派出机构为监管部门,并明确监管方、网站,放贷人和借款人各自的义务。

2、对风险控制机制进行创新,引导和规范网络借贷健康发展

作为民间借贷与网络的结合体,网络借贷是未来微型金融的发展趋势,对于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网络借贷平台,在允许先试先行的基础上,应鼓励其不断完善,通过借鉴国外网站的成熟经验,同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对风险控制机制进行创新。培育一至两家规模较大、管理规范的标杆性网络借贷平台,借鉴淘宝的“先行赔付”购物规则,提出网络借贷“先行付息”概念,违约的贷款由网站先行代为支付部分利息,并协助追缴。将来当网络信用逐步被人们接受,可考虑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将网站信用数据跟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对接。

3、建立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将网络借贷纳入金融监测和管理的范畴

由于网络借贷从事资金融通业务,一旦出现风险,容易引发社会问题,因此,将其纳入金融监测和管理的范畴十分必要。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和银监会派出机构应加强对网站电子支付的风险管理。同时,建立完善的网络借贷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监测内容包括借款用途、借款利率、贷款期限、分笔情况、偿还情况等,要求网站定时向监管部门报送数据报表。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课题组:民间借贷中介亟待引导和规范——对湖南省民间借贷中介的调查[J].武汉金融,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