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18:42:54

力量

力量范文篇1

时间匆匆而过,当我们跨过岁序之交的门槛时,既充满自豪,又感到责任重大。因为过去的一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编年史上,有着极不平凡的经历,值得大书特书;新的一年,我们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有可能超过以往,必须认真应对。

10年,大喜与大悲同在,给我们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年初,罕见的雪雨冰冻,覆盖南方长达半个多月,经济受损,交通堵塞,让春节的回家之路是那么的不容易。5月12日,暴烈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区涉及多个省市,特别严重的超过10万平方公里,灾情之惨烈,世界震惊。面对特大的自然灾害,13亿中国人民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心,不屈不挠,举全国之力,得世界之助,战而胜之,创造了古今中外少见的奇迹。8月与9月,我们连续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与残奥会,其盛况之恢宏热烈,接待之周到温馨,运动员成绩之超群,都给全世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权威人士把它誉为“无与伦比”的盛会。国庆前夕,神七飞船成功发射升空,在太空留下了中国人的脚印。接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吹响了新一轮农村改革的号角。这一年,我们还以各种形式,纪念伟大的改革开放30周年,总结经验,继续前进。

10年不平凡的历程,是一笔特别宝贵的精神财富,它给了我们许多教益和启迪,最重要的是:在灾害面前,不惧怕,不退缩,依靠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万众一心去克服困难,就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在成绩面前,不骄傲,不自满,寻找差距,瞄准更高目标继续奋勇向前,就可以在世界民族之林站稳自己应有的位置。

力量范文篇2

在多家媒体对华益慰的报道中,几乎都用了这样一个例子——

在华益慰的家中,一直珍藏着一张老照片,那是一张白求恩大夫在火线上躬身为伤员做手术的照片,镶嵌在泛黄发黑的相框里,摆放在华益慰书房橱柜的正中央。这是他刚当医生时从画报上剪下来的。

几十年过去了,那个加拿大老人忘我工作的身影一直默默陪伴着华益慰,每当做完手术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他总是深情地注视一番,似乎要从中汲取力量……

如今身患绝症、躺在病榻上的华益慰,已无法回答记者的提问,但人们从他行医几十年从没有出过医疗事故,从没有收过病人红包,从没拿过一次药品回扣;从他年过七旬仍坚持每年做100多台手术,直到自己被查出患晚期胃癌住进病房的前一天,仍战斗在手术台上;从他病危之际立下遗嘱,希望能捐献自己的遗体,供医学研究造福病人等一桩桩感人事迹中,我们读懂了他为什么一直珍藏着白求恩的照片,读懂了他的正确选择和崇高追求。白求恩作为一个外国共产党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非常难能可贵的。那时抗日战争正处在极为艰难的时期,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白求恩同志毅然放弃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来到中国,以自己精湛的医术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他那把闪光的手术刀,不知救活了多少在抗战中光荣负伤的中国军民,而他自己却倒在了工作岗位上……白求恩同志以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尚品德,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至今依然光彩照人,激励和鼓舞着许许多多的共产党人。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华益慰从当上医生那天起,就选择白求恩为自己学习的榜样,时时激励自己要做一名白求恩式的好医生,正可谓心里“明镜高悬”。

这种选择源自爱。爱是人类最朴素的情感。爱自己,爱亲人,这是普通人的爱。而在华益慰身上,爱已升华,谓之大爱。他把全部的爱献给了患者,把全部的热情倾注到救死扶伤的事业中,用微笑迎接每一位病人的到来,用一颗真诚的心对待每一位患者,使平凡的手术台成为实现大爱的基石。这种爱感天动地、催人泪下,转化为激励他人生活和奋斗的不竭动力。

这种选择源自责任感。责任感是一个党员应具备的朴素而可贵的优秀品质。在日常工作中,责任感就是周到细致、一丝不苟,没有半点马虎和懈怠。华益慰待病人似亲人,他的手术以细致出名,从开腹到缝合,一刀一针总是亲自动手,把每一例手术都做成精品,让患者和家属满意。这种崇高的责任感,正是白求恩同志“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的热忱”的真实写照。

这种选择源自奉献。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精力是一种“能量”。有的人能量分散,终究一事无成;有的人把过多的能量用于追求物质享受,误人误己误事业。华益慰视事业重如山,看名利淡如水,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他总是义无反顾,挺身而出,勇于扛大梁、挑重担;在个人名利和待遇问题上从不伸手,真正做到了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任劳任怨、鞠躬尽瘁。他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令许多人为之动容,感动不已。

我是千千万万被华益慰感动的人中的一个。我流泪了,当华益慰躺在重症监护室里,像安排别人手术一样坦然安排自己的后事,留下“不保留骨灰、自愿做遗体解剖”的遗嘱时;我流泪了,当华益慰在自己手术的前一天,特意向病人道歉:“对不住,我不能给你们做手术了”;我流泪了,当华益慰在得知上级要作出向他学习的决定时,他曾反复强调:“不要学习我华益慰个人,总结我的情况要实事求是,千万不要误导年轻人。”华益慰的一言一行,告诉我们什么叫大爱和大义,什么叫无私与无悔,什么叫为他与为己;华益慰的一举一动,告诉我们什么叫最后的忠诚,什么叫最后的离别,什么叫最后的一滴水,一滴奶……

力量范文篇3

信仰是人类最高的价值追求,它是指“特定社会文化群体和生活于该社群文化条件下的个体,基于一种共同价值目标之基础上,所共同分享或选择的价值理想或价值承诺。”

信仰的特性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信仰对理想目的的确信性。确信性是信仰形成的前提与基础;

二是信仰对意志承诺的坚定性和持久性。偶然的或某一特定情形下的理想化确信不是信仰,只有当这种确信成为某一社群或个体所坚定认同并承诺的长期稳定的价值目标时,才能称为信仰;

力量范文篇4

这则寓言给我们教育工作者以很大的启示:很多时候,在我们限入“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混沌窘境时,如果继续死心踏地的往死胡同里钻,结果只会绝望于“走到尽头茫茫然”的可悲局面。这时,我们不妨换一种方式,换一种心态,或许能收到意外的效果。

一次,上《秋天的果园》一课,学习了“红苹果”、“黄梨”、“紫葡萄”后,我让孩子们说说还知道哪些颜色,并告诉大家自己最喜欢哪种颜色,可以简单地说说理由。气氛显然热烈得一直在膨胀,可是随之空气中散发着自由、散漫的浓烟——有的站起来,有的身子靠在后面同学的桌子上,有的耷拉着屁股。顿时,一股无名之火油然而生,这些小家伙,把我放在眼里了吗?要不然我的苦口婆心怎么在课堂上得不到反馈?看来不给点颜色看看,还真不知会得寸进尺到什么程度?转念一想,这不是落俗么?过一阵子还不是“滔声依旧”、“容颜不改”?这样暗忖时心中竟有了主意。“小朋友,你们知道黄老师喜欢什么颜色吗,谁来猜猜?”答案不下十种,而他们的依据着实让我忍俊不禁,“黄老师姓黄,自然最爱黄色喽!”

“老师喜欢红色,每天得一朵小红花多光荣呀!”“不对,蓝色才是老师喜欢的,老师心情不好时,看看天空,看看大海,什么烦恼都没有了。”看着孩子们争得面红耳赤,个个希望老师赞同他的意见,我故作神秘地说:“小朋友们都很厉害,大千世界绚烂多彩,黄老师喜欢多种多样的色彩,但更热爱绿色。”很快地我的表情转为认真,“因为绿色象征着希望,象征着生命,你们看解放军叔叔穿着一身墨绿的制服,多神气,多精神!咱们班也有些喜欢绿色的小朋友是吧,瞧,他们坐得多好呀!”没想到,这一下“刷刷”地竟都端坐起来,直到下课,孩子们再也没有交头接耳,无精打采的,奇怪的是他们沉重的小手也都高举起来。

以后,每堂课都因为那堂课上我的一席“绿色”之见而发挥着神奇的功效。

力量范文篇5

我小时候生活在西部边疆,因为靠近苏联,能真实感受到它的威胁。当时就想,苏联会不会一直强大?如果能改变苏联人的思想,他们强大的武力就沒有用处了。小孩的想法很幼稚也很狭隘,但苏联最后的发展确实让人难以置信,一个强大的帝国一旦丧失了其内在的精神,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丧失了其力量,虽然还有军事力量,但却不再有威胁。美国难道不会这样吗?在强大得似乎不可战胜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其衰落的开始。虽然美国还拥有超强的物质实力,但这种实力却越来越依赖于所谓的“吸引力”,如果世界不再愿意“证明”其强大,这种强大也就不存在了。软力量和硬力量是可以转化的,丧失软力量意味着硬力量也将随之丧失。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现在越来越依靠“概念”来维持美元世界货币的地位,如果概念不被认同,如果不能吸引众多的商品生产国去“搭便车”,美元还会是世界货币吗?软力量的削弱必然会影响美元的地位,一旦美元丧失了其金融霸权,这个现代罗马帝国将更快走向衰亡。

有学者指出美国战略家最害怕的是中国“软力量”的兴起,这种判断非常到位。这些战略家很清楚其现实利益和当今主导文化的关系,一旦它们被取代,一个时代也就结束了。美国战略家担心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害怕他们假借“民主、自由”的本质被人揭穿,另一方面又害怕假借的东西被更深厚的文化所覆盖。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本身就是底气不足,既然是文明的冲突和碰撞,为什么非要将族群和文明捆绑在一起?没有外力作用的文明交流和碰撞不是坏事,但亨廷顿却刻意地将现存秩序或西方利益和某种文明强制性地捆绑在一起,这说明“文明”在他那里只不过是一种武器和工具罢了。最近又读了亨廷顿《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发现这个人并非象一些人所说的那样仅仅是个书生,“文明冲突论”也决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个认识世界的视角,而是以退为进的策略。当今世界正处在文明复兴的前夜,这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亨廷顿明显感觉到了这一点,他的理论与其说是对现实的判断,还不如说美国霸权对现实的回应。“文明冲突论”出台后,有人批评说,正是“文明冲突论”本身增加了其发生的可能性,这种批评并不到位。如果说“文明冲突论”有目的的话,那么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文明的复兴纳入“冲突”的范畴,二是将当今主导文化及其对应的秩序纳入文明的范畴。真正的文明复兴是指向“和平”的,但有了“文明冲突论”之后,它就成了冲突的原因;当今主导文化及不合理的秩序是冲突的根源,但有了“文明冲突论”后,冲突就变成了“文明”之间的冲突,这才是问题的本质。国内一些人不理解美国学者为什么从“普世文明”退守到某种文明,实际上美国人极不愿意打击其仰慕者追求“普世价值”的热情,只不过这种东西在现实中已经难以支撑下去了。

亨廷顿虽然没有超越国家种族的胸怀,但对国家利益看得很清楚。反观中国,一些所谓的“战略家”不要说理解孟子“仁者无敌”的含义,知道中国“软力量”源泉的人都很少。别人以“文明”为武器,而具有巨大融合力的中华文化却不能真正发挥作用,这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崛起的最大问题。现实越来越清楚,一个缺乏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的民族不可能冲破别人画定的圈子,更不可能对建立公正的世界秩序做出贡献。我们不是日本,可以靠“搭便车”进入大国的行列。实际上,美国这列车并不是自己发动的,而是由希望搭便车的竞争者推着走的,如果每个竞争者都能上车,谁来推车?退一步说,假设美国人允许你搭车而不是推车,我们也能够在现存秩序下加入富人俱乐部,世界会是什么样子?我们进入了第一世界,第三世界的局面会怎样?生态环境又会怎样?如果崛起就是在现存秩序下再崛起一个美国,按美国人的方式生活、消费,这对于世界来说不是机遇而是灾难,即使不出现人类社会的战争也必然会出现人与自然的战争。中国有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绝对不可能用“普世”的方式在现存秩序下加入“富人俱乐部”。少数人为了自身的绝对安全而在水坝边取土制造“高地”,如果周围的人都争着加入他们的队伍而一起做大“高地”,结果会怎样?如果世界各国都为了搭美国的便车而争斗,这和上面的情况有什么不同?即使通过竞争“和平”地爬上了高地,但最终也摆脱不了被淹没的命运。无论经济还是政治,所谓“普世”的模式,实际上就是不允许所有国家都走这条道路,如果不搞清中华复兴与和平崛起的世界背景和时代意义而将崛起绝对化,中国不会和平,世界也不会和平。

中华文明在近代被外来势力打破之后,面临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复兴的问题,和平崛起意味着这种历史进程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不合理、不公正的世界秩序成为最大的问题,文化因素显得越来越重要。可以说,没有中华文化的内容,“和平崛起”理论不会超过二战前德国的“和平征服”论,没有中华文化的复兴,在实践中也难以真正“和平崛起”。在现存国际秩序或体制内,以争夺的方式去实现崛起不可能有和平;以“和平”的方式去争夺不可能有崛起。和平崛起是与改变非和平的世界秩序联系在一起的,它不是秩序内的竞争,而是秩序之争、人心之争,直指现存秩序的基础。在人类历史上,真正文明的兴起或复兴都不是通过战争来完成的,战争都是在特定的框架中进行的,而超越时代的变革却是直指人心的。通过战争和争夺可以确定谁成为霸主,却难触动支撑这种秩序的文化及价值体系,从本质上说恰恰是既存秩序的确认。一些人认为,“崛起”是体制外的,而“和平崛起”是体制内的,这其实是一种颠倒的理解。实际上,将崛起绝对化正是当今主导文化的表现,它即使改变了力量的格局,但强弱地位的改变并没有触动“非和平”的秩序,它恰恰是体制内的,对世界的意义不大。相反,和平崛起却是指向和平、自利而利他的,是对现存不文明秩序和体制的超越,从本质上说是文明的复兴、道义力量的崛起。

力量的软硬之分对认识大国的兴衰是有意义的。如果这个世界只有物质力量,那么强者就永远是强者,根本不可能有新生力量的崛起。齐宣王“求其所大欲”,但只知“力求”而不知仁义,孟子讥之连“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的道理都不懂。依靠强力而求“崛起”,别国也依靠强力阻止你“崛起”,在核子时代这意味着共同灭亡。要想实现真正的“崛起”,没有什么“聪明术”可学,“反其本”而已。反其本而行“和平”之实,就会形成巨大的道义力量,大小强弱之分也就没有意义了,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以柔克刚”。和平崛起在理论上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和平本身就包含着巨大的力量,它在当今现实中之所以可行,并不是因为和平的局面已经确立,而是因为和平越来越成为问题。“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在和平越来越受到威胁,在全面战争就是全面毁灭的今天,和平本身的力量是巨大的。

力量范文篇6

在这一背景下,国家电网公司在国内率先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并积极倡导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重要举措,不仅表明了公司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事业心和国际视野,充分体现了公司主动融入世界发展的历史潮流,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智慧和勇气,从某种程度上更是推进了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发展潮流。从国家电网公司积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电力客户、服务发电企业、服务社会发展,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中,我们可以得到三点启示。

企业社会责任体现了企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发展诉求。国家电网公司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中央直属的国有独资企业,对所有者负责,就是对人民负责,就是对国家负责、对党和政府负责、对社会负责。公司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维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来看,国家电网公司作为由国家直接控制的国有企业,在发挥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带动力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职责。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来看,国家电网公司资产规模巨大,主营业务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高公司工作水平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来看,国家电网公司作为国家实施能源发展战略的一支重要力量,作为能源产业链上的关键环节,对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可以说,国家电网公司的责任诉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根本一致,与国有企业承担的重大责任完全一致。企业在现代社会中实际上已经成为多种社会主体利益的交汇点,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企业规模越大,承担的社会责任越大。

企业的社会责任观与企业的核心理念必然高度一致。国际知名跨国公司系统推进社会责任工作的重要标志就是,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对于中国企业而言,社会责任还是新生事物,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刚刚起步。国家电网公司在履行社会责任活动中,从自身性质和使命出发,明确提出了具有鲜明企业特色的社会责任观,即责任是“发展公司、服务社会,弘扬“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以公司的发展实现员工成长、客户满意、政府放心,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责任准则是“以人为本、共同成长,善待员工、善待客户、善待伙伴,真诚服务,共谋发展,实现公司利益、行业利益、社会利益的协调统一。发展自己,确保公司可持续发展;服务行业,推动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做好公民,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和谐社会建设,要求我们充分重视以人为本、促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注重环保和节约、重视就业、促进社区建设等。一个和谐社会,必然是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是全社会各类组织、各阶层人员共同的任务。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行动。国家电网公司坚持全面履行社会责任的公司价值观,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公司发展方式,以优化内部资源配置,提升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深化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细化管理;转变电网发展方式,以促进能源资源优化配置为目标,充分发挥电网功能为手段,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核心、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国家电网,实现公司和电网的科学发展。履行发展责任,着眼于全面优化配置能源资源和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促进电网、电源协调发展。履行经济责任,加强经营管理,创造更大的社会财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电力保障,形成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履行法律责任,诚实守信、依法经营,推动形成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履行道德责任,促进诚信友爱的社会氛围的形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局面。履行慈善责任,促进社会进步,促进形成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社会局面。

力量范文篇7

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爱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对学生的爱是促使学生前进的内部动力。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爱的共鸣,心与心的呼唤。让我学生在爱中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学习,并把这爱的接力棒一棒一棒地传下去,让我这有着五千年悠久文化历史的中华民族更加繁荣昌盛。

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有人说:教育是一扇门。能给孩子们带来幸福和快乐;有人说:教育是一种给予,一种深切的无与伦比的人间祝福。而我认为教育其实还应该有爱。爱是教育的基础,教育如果没有爱,就等于无水之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为自己能够从事这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快乐,作为21世纪受过新职业道德培训的一名教育工作者。但我也倍感我肩上责任的重大: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人类素质的提高,这些责任时时刻刻都跟我教师分不开。因为孩子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党和政府对他寄予厚望,给予无限的关心。一颗颗如白纸般的心灵交给我接受社会、国家和家长的重托,对这些心灵加以培养和塑造,看到一双双纯洁的眼睛,看着那些初涉尘世、一张张鲜花般笑脸的孩子,还能轻视我工作吗?还能忽视我肩上的责任吗?不,工作任重而道远,而这一切,都需要爱的力量。

首先要学会关爱学生,要培养和塑造好一名学生。关爱学生的爱就要爱的公平,爱得持久,爱的像自己的孩子,只有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爱,才爱的有意义,爱得有价值。这种爱不需要轰轰烈烈,只需要平平淡淡。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改变一个人。班一位维族同学,胆子小,成绩差,平时不爱讲话。前不久,因为肚子不舒服,把屎拉在裤子上,周围的同学闻到臭味,马上捂住了鼻子:老师,好臭!好臭!阿不都拉身上发出来的一听,快步走到跟前,看到脸涨的通红,头都快低到桌盒里了确实,同学们说的没错,很臭,看到眼前的情景,意识到这在伤害一个孩子的自尊心,强忍住恶心的味道,马上说:同学们老师今天要表扬阿不都拉,因为他知道自己今天肚子不舒服,但为了不耽误课,还是坚持来了精神值得我学习。哗哗哗”同学们也不再捂鼻子了反而鼓起了热烈的掌声。连忙跟他父母联系,父母因在棉花地捡棉花,没信号接不通,只好把他带到离学校最近的老师家,给他换洗掉,并找了同事孩子的裤子给他换上。第二天,阿不都拉和他爸爸早早来到学校,爸爸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老师,谢谢你也是孩子了阿不都拉帮他爸爸翻译着,眼泪也滚了出来。通过他爸爸的话,也知道了认为我给他孩子换洗了拉了屎的裤子,就跟孩子的妈妈一样,因为只有妈妈才会这样对孩子。从那天开始,阿不都拉变了学习态度端正了上课也爱举手了整个人也活泼了从这件事中,也明白了老师给学生的爱可以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推动力,促使学生追求进步,积极向上,并树立起强烈的自信心,并在内心形成一股向上的力量,力求把自己塑造成老师所期望的品学兼优的孩子。

力量范文篇8

关键词:爱;蜜蜂;心灵成长;救赎

一、作家和作品简介

苏·蒙克·基德是一位深受梭罗影响的严肃和通俗两栖的美国著名非裔女作家。《蜜蜂的秘密生活》是基德第一部长篇小说。此书和另一部名为《美人鱼椅子》的长篇小说为她赢得各种奖项和提名,包括2002年英国橘子奖、2004BookSense年度好书奖,与J.K.罗琳同获鹅毛笔奖,并且获得2006年国际IMPAC都柏林文学奖提名等。基德作品中最受到学术界以及通俗读者赞誉的是《蜜蜂的秘密生活》这部小说。

故事发生在1964年的卡罗莱纳州。父母争吵时,四岁的莉莉在给母亲帮忙递枪时令枪支意外走火夺去了母亲的生命,从此她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自责和伤痛。而性情暴戾冷酷的父亲对她的虐待和关于母亲遗弃孩子自己出走的谎言,更让她深陷厌恨和痛苦的深渊,唯一能带给她安慰的是黑人保姆罗萨林。但浓重的种族歧视使罗萨林在维护自己的尊严时因冒犯白人而遭到毒打和关押。莉莉冒险救出罗萨林,两个女孩开始了她们的出走之旅。在母亲遗物和贴有黑圣母的蜂蜜瓶的指引下莉莉来到了母亲曾经呆过的养蜂场。在蜂场这个避难所里,莉莉寻找到的母亲的足迹,蜂场三姐妹和圣母玛利亚女儿们对她的关爱以及懵懂的初恋使她得以被疗伤和救赎。

二、成长的主题和蜜蜂的隐喻

女性的成长主题是基德小说创作的中心。基德认为成长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存在于一生各个阶段。《蜜蜂的秘密生活》描述一个十四岁的少女莉莉的成长,而《美人鱼椅子》则描述一个四十二岁的已婚妇人的成长和成熟。在成长的过程中,基德强调了女性团结,相互关爱和帮助的力量。“《蜜蜂的秘密生活》中的几位黑人女性,《美人鱼椅子》中的几位母亲的女性死党,她们都有一种元气丰沛的感觉,她们身上那些母性,博大、开阔、活跃的特质,给予了女主角以充分的滋养。[1]”同《马语者》一样,《蜜蜂的秘密生活》讲述一个孩子如何走出心理梦魇找到爱与归属的坎坷历程。区别在于,疗伤的场所不是草原而是蜂场。置身于养蜂场的小小世界,“一切浓缩成一个暗喻,关于母性,关于爱,关于宽恕,关于生命与信仰[2]。”在企鹅书社的采访中,基德曾说蜜蜂象征心灵、死亡和再生,蜂王象征圣母玛利亚。作为一个意象,蜜蜂的隐喻作用是升华作品主题的重要推动力。蜜和蜂的关系,其实就是爱和痛、救赎和创伤的关系。十四岁的莉莉幼小心灵承载了超乎年龄的太多沉重和伤痛。幼年时,“家庭的悲剧让她的心变成了蜂巢,她内心的痛,是蜂蛰一样的疼。但成长会告诉每一个童年时期遭受到过心灵打击的人,愈合伤口的唯一途径是原谅和宽恕。想达到大爱的境界,先要在大痛中涅槃[3]。”作品中给莉莉疗伤,带她入了全新的寻找自我之旅的是蜜蜂。开篇莉莉就说“蜜蜂出现在我面前,犹如天使加百利出现在圣母玛利亚面前一样,引发了我永远都想不到的事情[4]。”篇尾八月告诉莉莉如果想拥有内心的力量和爱,每个人心中都要有一位精神的母亲,使人胸襟开阔的是内心的圣母玛利亚。随后莉莉描述道“在蜜蜂的轻歌曼舞中,我恍然大悟,顿时明白了她的话[5]。”莉莉虽没有真正找到生母,但却找到内心的圣母玛利亚,还得到了月份姐妹母爱般关心和温暖。亚马逊网站这样评论道:“用丑陋和艰难,照亮生命中的美。基德为我们每个人心中那个没有母亲的孩子写下了一个成熟而宽容的故事。”可以说圣母玛利亚、月份姐妹、玛利亚女儿们和罗萨林都是莉莉精神上的母亲。她们给予莉莉的爱在她成长和顿悟时如蜜般进入了她的内心,解除了她缠绕于心多年的沉重魔障。莉莉内心充满仇恨的一层层厚厚的茧被软化,那些曾经刺痛她内心无边无尽的苦涩的蜂蜇开始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清香而淡然的蜂蜜。

三、爱是心灵的成长和救赎的力量

基德的这部小说立足于女主人公莉莉的视角。属“自身故事的第一人称叙述,即讲故事的‘我’和故事的主角‘我’为同一个人[6]”的个人型叙述声音。这种叙述声音带我们进入了一个女孩寻找自我和爱的旅程。莉莉试图从各方面来了解自我,她努力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诉诸笔端,懵懵懂懂地开始了初恋。但最终还是对母亲的过去的了解帮她完成了自我的认同。就在母亲曾经生活过的养蜂场,在与养蜂人月份姐妹朝夕相处中莉莉找到了母亲的足迹,重新开始审视自己、理解周围的人,唤回尘封的情感,重新得到了爱并学会如何表达。最重要的是莉莉明白了每个人看似单调的背后都深藏着各式各样的伤痛史,但不能因此仇视生命和对生活绝望,不能总在痛苦中阴郁地生活着,因为有爱和信仰,因为未来生活还要继续。通过莉莉的视角,我们看到了主人公们林林总总的幸与不幸,痛苦和欢乐,看到了她们的最终的解脱和救赎。善良睿智的大姐八月的背后一定有说不完的人生故事,但她最终选择了独身,她把一切看得平淡自然,无怨无悔地照顾家人和朋友。双胞胎姐妹四月的死亡令单纯可爱的三姐五月精神失常,五月从此无法区分他人和自己的苦难。她怀有类似基督的悲天悯人的救世感,愿意去承受所有人苦难,为所看所闻的一切不幸恸哭。大姐八月受耶路撒冷的哭墙能够跨越时空承担一个民族的苦难启发,想到了用“哭墙”的办法缓解五月的痛苦。可五月还是自己认为她的生只能是这样的悲伤,自己悲伤,而且还让自己的亲人们担心受累,于是她选择了死亡。她的遗书写道:“想想看,我和四月,爸爸妈妈,还有大妈妈在一起,会是多么地幸福啊!……我厌倦了背负尘世生活的重荷,现在,我要卸下这个重荷。我的大限已到,你们应该好好活下去。生死由命,让我们各得其所”[7]。死对五月而言是一种解脱和救赎。“正如同圣经中耶稣死在十字架上而终结了人类的苦难,五月也带着她以及她为别人所承担的苦难而去。若是说基督是人类苦难精神的祭品,那五月便是黑人在种族歧视艰难岁月中苦难精神的祭品[8]”。固执、酷爱音乐的二姐九月在第一次婚礼上被新郎抛弃后将自己禁锢了起来,明明是爱,却不承认,明明想嫁,却不答应。九月最终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嫁给了相爱的男人。一直深爱母亲黛博拉的父亲狄瑞因为妻子对自己的鄙视、妻子的出走和最终的离世而性格扭曲。他粗暴地对待莉莉并谎称黛博拉把他们父女都抛弃了。但他最终从蜂场找到出走的莉莉的时还是面对了现实:他尊重了女儿的选择,让她留在了蜂场,并告知了黛博拉回去是为了带走女儿的实情。狄瑞面对现实也是一种自我的救赎。最终知道了母亲是爱孩子的真相的莉莉最终宽恕和谅解了父母,敞开心灵接受自我和获得救赎。隐喻的《蜜蜂的秘密生活》的主线是心灵成长和救赎。故事从噩梦中开始,在希望中落下帷幕。在主人公莉莉寻找母亲和自我的旅程中,是爱使她的自卑和伤痛层层剥落,帮她渐渐找回自信,重新点亮生命的信念和点燃生活的希望。故事的另一主线是种族问题。这两个主题常使同类作品显得沉重压抑。但给人予启迪的《蜜蜂的秘密生活》虽也有不幸和伤痛,却没有苦涩得近乎悲壮,而是飘着让人觉得生活恬淡美好的蜂蜜味,比如五月死后不久八月就能微笑着准备九月的婚礼一样。在自我救赎的这条曲折之路上,我们看到了无数的欢歌笑语,深深感受到了主人公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他人的关爱。和蜜蜂一样,他们紧张、忙碌、积极地生活着,发生的悲剧和不幸不能阻止他们对简单而幸福的生活的追求,因为爱是心灵的成长和救赎的力量,正是爱使主人公们经历磨难后但仍然对这个世界抱着美好看法。

参考文献:

[1].洁尘.南方的成长,南方的魅力。

[2].玉宇清澄.寻找成长中的“粉红屋”。

[3].韩浩月.懂得宽恕和救赎的“蜜蜂”.

[4][5][7]苏·蒙克·基德著.候萍、宋苏晨译.蜜蜂的秘密生活[I].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3,317,231。

力量范文篇9

在座嘉宾纷纷从不同的角度予以回答,我有幸 列嘉宾阵营,也对这两个问题谈了看法。

美国商业文明开始腐烂

关于美国的金融海啸,一般认为有三个原因:一是美国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了流动性泛滥。二是美国相对落后的金融监管导致了监管不力。三是美国商人的贪婪文化导致了创新过度以及商业欺诈。也就是说,如此巨大的一场危机,既是美国宏观政策的失败,是政府监管的失败,也是美国文化危机以及商业伦理滑坡的表征。

当美国越来越偏离其传统的信仰与文化,越来越走向个人主义甚至个人放纵,走向世俗化时,美国商人将越来越不能做到对他人负责,其商业文明也就开始腐烂,商业危机的爆发也就自然而然。这一点,特别是在麦道夫事件出来后,已无争议。

中国文明的融合新机遇

那么,中国的商业文明该如何构建?我的回答是要通过传统中华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融合来产生。历史上,中国曾经历过两次大的文化融合,结果带来两个文明王朝的崛起。一是汉时期的儒道互补支撑起了大汉的崛起。二是唐时期的儒道佛融合支撑起了大唐的崛起。当前,中国正面临第三次文明融合,即传统中华文化与基督文明的融合,在此基础上可望出现新的文明大国崛起,而中国的商业文明则是其中最美丽的花朵。

我们知道,中华文化更多代表传统农业文明,全世界的商业文明以西方最为成熟和成功。但此“西方”并非地理上由来已久的彼西方,而是著名法学家伯尔曼所说的1050-1150年经古希腊-罗马文明与希伯来-基督文明融合后在新文化基础上产生的一个产物。比如:早年清教徒做商业的目的是为了荣耀上帝,在此基础上形成超越性的商人动力、商业规范以及对财富的新观念。可以说,上帝的介入构筑了西方商业文明一整套最核心的价值观,再加上一套理性而完善的外在制度,所以才有其商业文明的崛起。

但现在,无论欧洲还是美国显然已经越来越偏离它的自主文明,西方文明的危机日益显露。伊斯兰文明则面临着现代化的巨大挑战。相比之下,中华文明能够成功地与现代化融合(这从东亚与中国目前的现代化进程可以证明),正展示出灿烂的前景。公务员之家:

全球化下的中国商业文明

虽然从有毒奶粉等许多事情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中国商业文明及其道德基础绝不比美国更好,但中国还是非常有希望的,中国商业文明的构建也是非常有前景的。原因大概就在于中国文化的包容精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国既是全世界很古老的国家,又是最年轻的国家,因为今天的中国有最好的吸收与消化的胃口。所以中国的商业文明,有望继续往前推进。过去30年,中国的GDP增长了68倍,但中国的基督徒人数增长可能超过100多倍。这在全世界的教会历史上是空前的,从来没有过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文明的大融合。

在欧洲时,著名思想家OSGuinness曾对我谈道:当今世界有三个主要问题,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将决定人类未来。

力量范文篇10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相互信任在企业的成长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企业内部存在着员工与企业之间的信任,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信任;对外有顾客与我们员工之间的信任,顾客与企业间的信任。

员工对于企业来说就是组成企业生命的每一个细胞,员工来到企业就是因为相信这个企业能给自己带来更好的成长发展的机会,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美丽,如果你不相信你所在的公司,那你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性了。员工与公司之间并不是只有员工信任公司就可以的,还需要公司信任员工,信任员工做的每件工作都是为了企业的发展,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公司既然选择了这名员工就该用信任的眼光去看待他做的每一件工作。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肯定与鼓励。

企业每个细胞之间更需要相互信任,相互帮助,企业中只有所有员工间相互信任团结相互帮助,这个企业才能无坚不摧。员工之间的信任表现在有资源共享,有困难一起解决,员工间共同进步成长发展。员工之间相互信任,员工与企业之间相互信任,只有这样鹰一样的个人,雁一样的团队的企业才能被社会消费者加盟商所信任。

顾客只有信任我们才会选择我们的产品,试想一下如果你对这个产品的公司相当不信任,你会选择他们企业的产品吗,我想每个人的答案都是一样的,顾客是企业的衣食父母,我们需需要做到值得他们信任,让他们知道他们选择我们是对的,这就需要我们的产品质优价廉。我们相信自己的产品值得顾客信任,并相信他们会认可并为我们宣传我们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