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营体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7 22:41:23

联营体范文篇1

关键词:项目成本造价管理

联营体即投资者利用自己的专长和其他资源联合设立一个公司或企业,通过联营,投资各方共担风险、共享收益。联营企业单独拥有自己的财产、厂房和设备,备有自己的存货,发生自己的负债和费用,独立经营独立报告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披露相关的财务信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对跨行业跨领域经营方式的冲击,联营企业来到水电行业已有10余年的历史,先后在三峡、小浪底、大朝山等水电工程中生根开花,行将收获。体现了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拓宽市场的联营宗旨,在资源配置,打造行业品牌,发挥经济效益等方面起到了无以替代的作用。但联营企业在共谋发展,寻找生存空间的同时,如何选择企业自身的联营模式,加强会计核算、成本管理和控制等一系列全新的课题又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值得我们去深思,以下是笔者对三峡工程中联营体成本控制问题一些的探讨。三峡工程施工中有三七八、青云、三联等水电联营体,其中由水电三局、七局、八局共同出资,在宜昌注册成立宜昌三峡工程建设三七八联营总公司,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先后在三峡工程中承建左岸厂坝一期开挖、二期厂房、船闸主体工程施工,人工砂石开采系统,右岸三期厂房施工等大型水电项目,总中标金额达60余亿元。在三峡工程中联营体经历了紧密、松散再紧密的运作实践,积累了一些成本管理的经验。

1、事前控制

成本控制分为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三个阶段,事前控制包括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成本计划,同时组织好职工的培训。由于联营体劳务素质不一、看待问题各自立场不一,容易形成相互推卸责任、成本意识淡化、管理松懈等问题。为此,转变观念、统一认识、明确责任乃联营体成本管理重中之重,生存之精髓;同时应建立健全成本控制机制和各种规章制度,以制度来制约人,以经济杠杆激励人,激发全员职工成本意识。此外,由于联营体的劳务来源于不同的联营单位,盲目进场将造成人员设备闲置,必须合理有序安排施工队伍进场,减少相关的费用。事前控制好了,为事中事后控制奠定了基础。

2、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是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关系到整个过程的成败,必须坚持以联营体经理为核心全面加以落实,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人工费控制

(1)建立合理的用工制度。即根据联营体董事会决议对联营体各职能部门、施工队、班组建立符合联营体实际需要用人管理体制,做到机构简、人员精、费用合理、相互扯皮少。

(2)提高人员素质。三峡工程劳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亟待提高。对各工作岗位必须持证上岗,通过员工培训提升人员综合素质。

(3)人工费的控制必须抓住合同环节,联营体雇佣劳务,在签订劳务合同的同时必须就劳务费用达成协议,合同单价必须控制在计划之内,其余部分用以安排定额外人工费和关键工序的奖励费用。如此安排人工费才不会超支,而且还可以留有余地,以备关键工序不时之需。

2.2材料费用控制

三峡工程材料费在预算成本中比重占60%以上,所以材料费在整个控制过程中尤显重要,控制主要在采购、保管、消耗三个环节。

(1)建立健全材料管理制度如材料采购比价制度、材料和物资审计制度(笔者认为在三峡工程中联营体如果有可能应该健全采购审计制度,切实控制采购成本)材料采购管理办法、材料退库制度。

(2)工程主要材料物资、机械设备、劳保办公用品等采购做到同等产品比质量、同等质量比价格、同等价格比信誉、同等信誉比运距的比价采购制度,比价确定供应商后可实行定点采购,争取厂家销售折扣。

(3)严格入库验收控制制度。首先联营体机电物资部门内应成立质量验收小组,坚决把好材料质量关,符合质量的材料作好样本予以保存,对于不符合质量的材料要坚决拒收,由此造成的工程质量、工期延误、缺货成本损失应向供应商进行索赔;其次还应该核实材料数量做到账票相符、票物相符;再次对于入库材料要妥善保管、定期清查,做到账实相符,另外特别要加强露天材料的管理,减少损失,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通过限额领料单落实材料领用控制。材料部门按照施工部签发的施工任务单来确定各项目的材料月需计划,签发限额领料单。限额领料单必须按照规定栏目来填列,不可缺项同时要分清分项分部工程施工部位,仓库材料员控制发料要预算人员提供的实物工程量和项目施工员提供的实际工程量进行复核,并与各工段的施工预算进行核对,如果有差异应该分析原因及时反馈。签发限额领料单的人员应该根据进度要求下达施工任务,签发施工任务单,组织施工。项目施工完毕做到料尽场清,剩余的材料办理假退料或者退回仓库,冲减该项目的材料费。

(5)由于材料市场价格变动频繁,往往会发生合同标书预算价格与市场价格严重背离而导致采购成本失去控制。此时联营体材料管理人员有必要经常关注材料市场价格的变动,积累系统的市场信息。如遇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应向定额管理部门反映,向业主办理材料价差结算。

(6)钢管脚手架模板等周转性材料控制。在三峡工程右岸厂房三期施工过程中大部分周转材料来自联营各单位投入,应健全相关的台账,制定联营体内部的材料回收结算单价和内部租赁单价,确定摊销率,保证周转材料结算合理,摊销均匀。

2.3机械设备使用费控制

(1)三峡工程联营体的部分设备由业主提供和联营各方的投入,应加强对施工技术人员和操作手设备管理方面知识的培训,提高认识。建立健全机械设备管理(诸如油料消耗配件替换、设备修理、机车保养)规章制度,健全设备台账,杜绝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短期行为。

(2)合理配置设备、明确责任。按照联营体项目施工的需要,减少设备盲目采购盲目进场带来的设备闲置损失,堵死设备采购漏洞。

(3)控制机械设备使用变动成本。对机械设备燃料、辅助油料、零配件替换件实行限额领料,定额消耗,实行机械设备单车核算,定期编制单台设备月消耗报表,分析各项费用节约(超支)差异,奖罚分明。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注重修旧利废,减少机械使用费。

(4)寻求新的设备管理模式。如在保证设备完好、保证出勤率的情况下可以实行单车设备机长责任承包制度、定量工程承包制度、设备风险租赁制度,落实设备管理责任制。

2.4建立项目成本审核签证制度,控制成本费用支出

联营体所有的经济业务,不论是对内或对外,都要与项目直接对口,在发生经济业务的时候,首先要由有关项目管理人员审核,最后经项目经理签字后支付。这是事中控制的最后一关,必须高度重视。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开源与节流相结合。降低项目成本,需要一方面增加收入,一方面节约支出,因此,在成本控制中要做到,每发生一笔金额较大的成本费用,都要查一查有无与其相对应的项目收入,是否收小于支,在经常性的分部分项工程成本核算和月度成本核算中,也要进行实际成本与预算收入的对比分析,以便从中探索成本节、超的原因,纠正项目成本的不利偏差,提高项目成本降低的水平。

3事后控制

联营体范文篇2

由于国际工程联营体承担的国际工程往往具有规模大、复杂程度高、技术难度大等特点,再加上国际工程所处的外部环境,如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技术及自然等的动态性和不确定程度高,联营体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面临着多种风险。如果国际工程联营体在实施项目时,不注重风险管理工作,那么不仅难以实现项目的预期目标,甚至还会导致整个联营体经营的失败。以往对国际工程联营体风险管理的研究已经识别出了多种风险因素,并相应为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提出了许多中肯的风险管理的建议和意见,但是这些研究多从定性的角度出发,强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风险管理,较少采用定量方法对各种风险因素给特定工程项目造成影响的程度做出精确计量。

二、国际工程联营体风险识别与分类

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国际工程联营体的风险可以划分成不同的种类。根据Bing(1999)的研究,按照风险的来源,将国际工程联营体的风险划分为三类:一是联营体内部的风险,这是联营体所特有的风险,是因联营体内部各成员公司间发生矛盾而产生的,如选择了错误的合作伙伴,内部管理混乱,责权利界定不明等;二是项目特定的风险,这是由项目本身的特点所造成的,如项目过于复杂造成工期延误或成本超支,或较高的融资成本导致施工费用拖欠,以及已完工程未达到设计要求等;三是联营体外部的风险,是指联营体所处的外部环境所产生的风险,主要受政治及司法环境、经济和行业条件、社会条件及特殊自然条件的影响。

Shen等人(2001)依据风险涉及的不同内容,将国际工程联营体的风险划分为五种,依次是技术风险、管理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和政治风险,并进一步划分出58个风险因素。Gale与Luo(2004)依据联营体的生命周期,将国际工程联营体的风险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启动阶段的风险、联营阶段的风险和项目结束联营体解散阶段的风险。

本文使用的风险分类方法基本沿用Bing(1999)的分类法,略有改动,并借助层次分析法(AnalyicalHierarchyProcess,AHP),对国际工程联营体经营管理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构建风险评价的层次递阶结构,给出各风险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排序,为项目管理人员实施管理和进行决策提供依据。

三、国际工程联营体的风险评价模型

在Bing划分的三类国际过程联营体的风险基础上,对每一类风险进行更详细的划分。联营体内部的风险细分为与合作伙伴的关系、合作伙伴的资质背景两个子类;项目特定的风险包括项目的特点和项目的配套资源两个子类;联营体外部的风险则分为政府因素和市场条件两个子类。其中,每个子类均包括多种风险因素,最终共可分解出25种风险因素。

对这25种风险因素应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HierarchyProcess,AHP)可构建国际工程联营体风险的层次递阶结构,如图1所示。在图1中,对联营体风险的整体评价处于目标层,Bing识别出的三大类风险处于约束层,每一大类下的风险子类作为准则层,更详细的风险因素处于方案层。

建立了风险评价的层次递阶结构后,即可由项目经理或有关专家凭借自身的经验和直觉,对每一层的元素进行两两比对,构造判断矩阵,进而计算出各层元素相对于上层指标的权重和相对重要性排序。针对图1所示的层次结构,可构造10个判断矩阵,如表1所示。表1的每一矩阵中的字母A及A-1、A-1-1等分别代表图1中所示的各种风险类别,各矩阵中的具体数据来源于Sung-LinHsueh等人所做的调查问卷的结果。另外,每个矩阵的最后一行表示的是该元素相对于上层指标的重要性权重。

表1各判断矩阵中的相对重要性权重指标可进行汇总计算,如表2所示。

表2带*的项目为相对重要性所占比重较大的十种风险因素,分别是:项目工期、联营体协议、工程合同、谈判难易度、良好的关系、政策变化、现金流的要求、当前实施的项目、遵守法律法规和公正性。

四、国际工程联营体风险管理措施与建议

从表2中相对重要性比重较大的十种风险因素可以看出,联营合作伙伴、联营体协议、工程合同以及良好的公共关系等是国际工程联营体的主要风险,国际工程联营体应当予以重视并及时采取措施防范和规避。

对于我国工程承包企业与国外承包公司组建的任何联营体,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承揽国际工程项目,我国工程承包企业都必须在选择合作伙伴、投标、签约及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认真研究相关风险,并采取措施,积极应对风险以减少损失。国际工程联营体实施风险管理的措施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慎重选择合作伙伴

联营伙伴的选择是建立联营体的基础,选择恰当的合作对象是联营体顺利发展的前提条件。一方面,应当考虑对方的信誉、经验及财务、设施、人员及融资等实力,事先调查其优势和不足,力求与己方达成互补性;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其与当地政府的关系及其在当地社会的影响,以便利用其关系网络疏通和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另外,由于来自不同国家的工程承包企业有着不同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社会传统和风俗习惯,选择与己方经营理念相契合,或者对外来企业文化持理解态度的联营伙伴,对于整个联营体的顺利经营、流畅运作也是一份强有力的保障。

(二)签订权责利明晰的联营体协议

在签订国际工程的联营体协议时,尽量采用英语作为书面语言,做到内容完整、定义准确、措辞严谨,按照整体风险最小化原则清晰划定合作各方的权责利,并在此基础上,强调各人员和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与综合;以联营体这一系统的高效率作为主要目标,从而减少不确定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各参与方进行风险控制和履约的积极性。

(三)签订公平的工程合同

工程合同是连接业主和联营体的法律纽带,应本着公平合理的原则划分联营体和业主之间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尤其需要对容易产生风险的工程合同的支付、调价、变更、索赔、不可抗力等条款做出明确规定。

(四)选择恰当的分包商/供应商

为了弥补联营体合作伙伴的不足,选择合适的分包商/供应商来承担部分工程不失为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国际工程联营体在选择分包商/供应商时,同样需要确保其具备足够的实力,包括财力、物力、人力和经验,并在分包合同中明确联营体及分包商/供应商各方的职责、权利和义务。

(五)维持良好的公共关系

国际工程联营体除了需要维持好内部各成员间的关系外,更重要的还要营造并维持好与当地政府机构、机关团体、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建立良好的关系,使联营体“本土化”,得到当地社会的信任、认可和支持。另国际经济合作2009年第3期外,建立各种渠道与项目的利益相关方进行良好沟通,并确保这些交流渠道及时通畅也是很重要的维护公共关系的措施。

除了上述措施外,国际工程联营体进行风险管理的措施还有很多。值得注意的是,风险管理是国际工程承包联营体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产生在国际工程的建设实施过程中,更贯穿于联营体运行的每一个阶段,因此,国际工程联营体必须在联营体协议签订之前就开始分析风险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进行风险管理。

联营体范文篇3

由于国际工程联营体承担的国际工程往往具有规模大、复杂程度高、技术难度大等特点,再加上国际工程所处的外部环境,如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技术及自然等的动态性和不确定程度高,联营体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面临着多种风险。如果国际工程联营体在实施项目时,不注重风险管理工作,那么不仅难以实现项目的预期目标,甚至还会导致整个联营体经营的失败。以往对国际工程联营体风险管理的研究已经识别出了多种风险因素,并相应为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提出了许多中肯的风险管理的建议和意见,但是这些研究多从定性的角度出发,强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风险管理,较少采用定量方法对各种风险因素给特定工程项目造成影响的程度做出精确计量。

二、国际工程联营体风险识别与分类

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国际工程联营体的风险可以划分成不同的种类。根据Bing(1999)的研究,按照风险的来源,将国际工程联营体的风险划分为三类:一是联营体内部的风险,这是联营体所特有的风险,是因联营体内部各成员公司间发生矛盾而产生的,如选择了错误的合作伙伴,内部管理混乱,责权利界定不明等;二是项目特定的风险,这是由项目本身的特点所造成的,如项目过于复杂造成工期延误或成本超支,或较高的融资成本导致施工费用拖欠,以及已完工程未达到设计要求等;三是联营体外部的风险,是指联营体所处的外部环境所产生的风险,主要受政治及司法环境、经济和行业条件、社会条件及特殊自然条件的影响。

Shen等人(2001)依据风险涉及的不同内容,将国际工程联营体的风险划分为五种,依次是技术风险、管理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和政治风险,并进一步划分出58个风险因素。Gale与Luo(2004)依据联营体的生命周期,将国际工程联营体的风险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启动阶段的风险、联营阶段的风险和项目结束联营体解散阶段的风险。

本文使用的风险分类方法基本沿用Bing(1999)的分类法,略有改动,并借助层次分析法(AnalyicalHierarchyProcess,AHP),对国际工程联营体经营管理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构建风险评价的层次递阶结构,给出各风险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排序,为项目管理人员实施管理和进行决策提供依据。

三、国际工程联营体的风险评价模型

在Bing划分的三类国际过程联营体的风险基础上,对每一类风险进行更详细的划分。联营体内部的风险细分为与合作伙伴的关系、合作伙伴的资质背景两个子类;项目特定的风险包括项目的特点和项目的配套资源两个子类;联营体外部的风险则分为政府因素和市场条件两个子类。其中,每个子类均包括多种风险因素,最终共可分解出25种风险因素。

对这25种风险因素应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HierarchyProcess,AHP)可构建国际工程联营体风险的层次递阶结构,如图1所示。在图1中,对联营体风险的整体评价处于目标层,Bing识别出的三大类风险处于约束层,每一大类下的风险子类作为准则层,更详细的风险因素处于方案层。

建立了风险评价的层次递阶结构后,即可由项目经理或有关专家凭借自身的经验和直觉,对每一层的元素进行两两比对,构造判断矩阵,进而计算出各层元素相对于上层指标的权重和相对重要性排序。针对图1所示的层次结构,可构造10个判断矩阵,如表1所示。表1的每一矩阵中的字母A及A-1、A-1-1等分别代表图1中所示的各种风险类别,各矩阵中的具体数据来源于Sung-LinHsueh等人所做的调查问卷的结果。另外,每个矩阵的最后一行表示的是该元素相对于上层指标的重要性权重。

表1各判断矩阵中的相对重要性权重指标可进行汇总计算,如表2所示。

表2带*的项目为相对重要性所占比重较大的十种风险因素,分别是:项目工期、联营体协议、工程合同、谈判难易度、良好的关系、政策变化、现金流的要求、当前实施的项目、遵守法律法规和公正性。

四、国际工程联营体风险管理措施与建议

从表2中相对重要性比重较大的十种风险因素可以看出,联营合作伙伴、联营体协议、工程合同以及良好的公共关系等是国际工程联营体的主要风险,国际工程联营体应当予以重视并及时采取措施防范和规避。

对于我国工程承包企业与国外承包公司组建的任何联营体,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承揽国际工程项目,我国工程承包企业都必须在选择合作伙伴、投标、签约及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认真研究相关风险,并采取措施,积极应对风险以减少损失。国际工程联营体实施风险管理的措施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慎重选择合作伙伴

联营伙伴的选择是建立联营体的基础,选择恰当的合作对象是联营体顺利发展的前提条件。一方面,应当考虑对方的信誉、经验及财务、设施、人员及融资等实力,事先调查其优势和不足,力求与己方达成互补性;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其与当地政府的关系及其在当地社会的影响,以便利用其关系网络疏通和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另外,由于来自不同国家的工程承包企业有着不同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社会传统和风俗习惯,选择与己方经营理念相契合,或者对外来企业文化持理解态度的联营伙伴,对于整个联营体的顺利经营、流畅运作也是一份强有力的保障。

(二)签订权责利明晰的联营体协议

在签订国际工程的联营体协议时,尽量采用英语作为书面语言,做到内容完整、定义准确、措辞严谨,按照整体风险最小化原则清晰划定合作各方的权责利,并在此基础上,强调各人员和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与综合;以联营体这一系统的高效率作为主要目标,从而减少不确定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各参与方进行风险控制和履约的积极性。

(三)签订公平的工程合同

工程合同是连接业主和联营体的法律纽带,应本着公平合理的原则划分联营体和业主之间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尤其需要对容易产生风险的工程合同的支付、调价、变更、索赔、不可抗力等条款做出明确规定。

(四)选择恰当的分包商/供应商

为了弥补联营体合作伙伴的不足,选择合适的分包商/供应商来承担部分工程不失为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国际工程联营体在选择分包商/供应商时,同样需要确保其具备足够的实力,包括财力、物力、人力和经验,并在分包合同中明确联营体及分包商/供应商各方的职责、权利和义务。

(五)维持良好的公共关系

国际工程联营体除了需要维持好内部各成员间的关系外,更重要的还要营造并维持好与当地政府机构、机关团体、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建立良好的关系,使联营体“本土化”,得到当地社会的信任、认可和支持。另国际经济合作2009年第3期外,建立各种渠道与项目的利益相关方进行良好沟通,并确保这些交流渠道及时通畅也是很重要的维护公共关系的措施。

除了上述措施外,国际工程联营体进行风险管理的措施还有很多。值得注意的是,风险管理是国际工程承包联营体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产生在国际工程的建设实施过程中,更贯穿于联营体运行的每一个阶段,因此,国际工程联营体必须在联营体协议签订之前就开始分析风险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进行风险管理。

联营体范文篇4

经验表明,和国外承包商组成国际工程联营体是打入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有效方法之一,但由于社会、体制、文化和经营风格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国际工程承包行业自身的复杂性等原因,联营体的运作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风险。本文首先介绍联营体的有关概念,分析联营体运作中非凡是风险管理中存在的新问题,然后对联营体面临的主要风险进行分类识别,并从组成联营体动机、国内外承包商差异比较入手,提出国际工程联营体主要风险的应对办法及建议。

一、联营体的概念和功能

国际工程联营体ICJV(InternationalConstructionJointVentures)是指两家或两家以上的国际承包商通过各种形式(如资金、人力资源等)的联合,来共同承包一个工程项目的行为。其具体形式主要有两种摘要:

1.紧密型联营体,即多家承包商各出一定的资金和管理人员成立一个项目公司,并根据对项目公司的贡献来确定所占股份,项目公司独立承包运作一个项目直至项目结束。这种方式在国外应用较多,便于发挥联营体的整体优势,经济关系清楚,但管理比较复杂,关键是要处理好联营体内各方的关系,科学整合联营体生产要素。

2.松散型联营体,即各承包商母公司联合承包一个项目,各自按照合同约定来完成该项目和分配利润,具有联合投标、分散经营的特征。优点是运作中联营各方矛盾少,管理简便易行。缺点是未能充分发挥联营体的整体优势和实力,管理机构重叠,生产要素在施工项目上不能实现动态优化配置。

我国承包商目前参和的联营形式第二种占多数,但随着国际工程经验的积累和企业制度的完善等,我国承包商已开始尝试第一种形式联营。

从经营的地点来看,国际工程联营体主要有两类摘要:1.项目所在国承包商参和的在本地的联营体。从出资的比例来看,又可细分为下面几种类型摘要:联营双方各占50%股权;外方占少数股权;外方占多数股权;双方各占相同比例的股权,其余的由独立第三方持有(但不能控股)。目前我国承包商参和联营的项目大多属于第三种,而且假如项目在我国,则我国承包商一般占少数股份;假如项目在国外,则我方一般占多数股份。2.联营体在第三国合作经营。在第三国进行联营主要是为了发挥联营各方的优势,从事单独一方力所难及或对方不愿单独承担的经营活动。从项目所在国的角度看,该形式类似于外国企业在当地的独自承包。

组成联营体可以打入单独难以进入的市场,取得单独难以获得的承包合同,学习国际大承包商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利用国际大承包商的融资能力,充分利用当地承包商的优势(如熟悉当地市场的机制、法规、惯例、语言、文化和已有机构、人员、资质、信誉和网络)获得市场准入条件。因此,和国外承包商成立国际工程联营体是打入国际市场的有效方法之一,非凡在进入市场初期。

二、联营体风险管理目前状况

以往探究表明,有很多的联营体没有能够达到预期的盈利目的,例如Beamish在他的探究中指出,联营体(非凡是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亏损情况是相当严重的,失败比例超过50%,这主要是由于工程承包行业自身的复杂性,使联营体的参和者承担着巨大的风险。近些年来,我国很多承包商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上取得了一定成绩并积累了不少经验,遗憾的是,这些经验没有很好地探究总结和推广,非凡是缺少对和外商建立联营体所面临的风险及其应对办法系统的探究。

总的来说,目前我国承包商参和成立的联营体的运作和管理主要存在如下几方面的新问题摘要:

1.忽视风险管理。很多项目经理都认为风险管理很重要,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抱着侥幸的心理,期望风险不要发生。

2.被动而不是主动应对风险。国内项目经理一般是在风险发生后再处理后果,而不是在风险出现之前采取防范办法。

3.在国内成立联营体时过分依靠于国外公司。由于市场准入条件的限制,国外公司进入中国市场都要和国内公司合作。但合作中中国公司占有的股份一般不多,百分之几到百分之十几,中国公司更多地把管理的任务交给了外国公司,这和国内承包商所承担的风险显然是不对称的。

4.过分依靠保险和合同。国内公司承接工程时一般不喜欢工程保险,因为会增加投标标价,除非业主有明确的要求。但是,一旦工程有了保险后,公司往往会过分依靠保险。主包商在和分包商签订合同后,往往过分依靠合同,对分包工程的进展、质量等新问题不加照管。分包工程究竟属于主包工程的组成部分和双方的利益所在,可能会直接危及工程的全局和主包商的利益。

由于工程承包行业的复杂性,不论在宏观的政治、经济、社会层面,还是在微观的人员管理、材料供给、工程分包、技术解决等诸多方面,承包商都处在风险之中。然而,就目前的联营体风险管理过程来看还相当不成熟,很多承包商都是凭直觉或者以前的经验来判定和管理工程风险,这种做法不能满足国际承包工程项目非凡是大项目的管理需要。

三、联营体风险识别和分类

国际工程联营体风险的第一种分类方法是根据他们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划分摘要:(a)资源风险;(b)管理风险;(c)公司风险。其中资源风险包括材料价格上涨、设备价格上涨和劳动力成本增加等;管理风险包括不精确的成本预算、不适当的成本控制机制、工程范围的增加、工程延期导致的成本增加、供给商和承包商的失误、设计变更、业主支付新问题及和其他承包商的协调等;母公司风险包括母公司的过度干涉、母公司的财务新问题、对项目损益的不同估计和工作分配的分歧等。

第二种分类方法是将风险按联营体的阶段划分摘要:(a)启动阶段的风险;(b)联营阶段的风险;(c)解散阶段的风险。启动阶段是指从母公司之间的开始接触到联营体的建立,包括谈判和签署协议;经营阶段是指联营体开始正式联营/实施项目直至项目完成;解散阶段是指所有的联营工作和项目完成后,联营各方协商联营体结束工作包括分享收益和债务的时期。这种按阶段分类风险的方法有利于有关决策者明确联营体各时期的风险及其影响,有利于更有效地管理国际工程联营体的风险。

第三种分类方法是将风险按其来源划分摘要:(a)联营体内部的风险;(b)项目特定的风险;(c)联营体外部的风险。因为国际工程联营体是一种非凡的公司组织形式,所以联营体内部的风险是联营体特有的风险,这些风险是由联营体内部的矛盾引起的。项目特定的风险是指项目本身特征所造成的风险,如项目复杂造成工期延误或成本超支或所完成工程未达到设计要求,较高的融资成本和较长的工期使施工费用被拖欠或者成本超支等。联营体外部的风险是由联营体所在的外部大环境引起的风险,一般而言,在国外投资比在国内投资风险更大。表1是LiBing在此类方法基础上所总结的国际工程联营体的各种风险。

国际工程联营体的风险除了上述主要风险,还有一些和联营相关的风险。但根据国外对联营体风险的探究,最为严重的十大风险依次为摘要:由于母公司政策变化而导致的成本增加、联营工程可行性探究不当、工期延误、市场需求估计不准、联营地选择错误、联营项目类型选择不当、争端解决的费用增加、合作伙伴选择失误、官僚主义和审批延迟、设计变更过多。

四、联营体风险的应对办法

从上述联营体的十大风险可以看出,国外探究者认为联营体三大类风险的重要程度依次为项目特定风险因素、联营体内部风险和联营体外部风险。而根据本文第三作者于2004年的访谈,国内专家则多认为联营体风险的重要程度依次为联营体外部风险、项目特定风险和联营体内部风险。我国部分有过海外联营经验的公司还认为,在联营体外部风险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政治风险和外汇风险,这反映了我国承包商在宏观和金融方面的经验和发达国家承包商的区别。另一个区别是,由于我国承包商参和的联营体一般都是由某一方占有绝大多数的股份,公司的决策基本上也就由该方作出,所以内部风险相对较小。

联营体范文篇5

摘要:项目成本造价管理

联营体即投资者利用自己的专长和其他资源联合设立一个公司或企业,通过联营,投资各方共担风险、共享收益。联营企业单独拥有自己的财产、厂房和设备,备有自己的存货,发生自己的负债和费用,独立经营独立报告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披露相关的财务信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对跨行业跨领域经营方式的冲击,联营企业来到水电行业已有10余年的历史,先后在三峡、小浪底、大朝山等水电工程中生根开花,行将收获。体现了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拓宽市场的联营宗旨,在资源配置,打造行业品牌,发挥经济效益等方面起到了无以替代的功能。但联营企业在共谋发展,寻找生存空间的同时,如何选择企业自身的联营模式,加强会计核算、成本管理和控制等一系列全新的课题又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值得我们去深思,以下是笔者对三峡工程中联营体成本控制新问题一些的探索。三峡工程施工中有三七八、青云、三联等水电联营体,其中由水电三局、七局、八局共同出资,在宜昌注册成立宜昌三峡工程建设三七八联营总公司,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先后在三峡工程中承建左岸厂坝一期开挖、二期厂房、船闸主体工程施工,人工砂石开采系统,右岸三期厂房施工等大型水电项目,总中标金额达60余亿元。在三峡工程中联营体经历了紧密、松散再紧密的运作实践,积累了一些成本管理的经验。

1、事前控制

成本控制分为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三个阶段,事前控制包括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成本计划,同时组织好职工的培训。由于联营体劳务素质不一、看待新问题各自立场不一,轻易形成相互推卸责任、成本意识淡化、管理松懈等新问题。为此,转变观念、统一熟悉、明确责任乃联营体成本管理重中之重,生存之精髓;同时应建立健全成本控制机制和各种规章制度,以制度来制约人,以经济杠杆激励人,激发全员职工成本意识。此外,由于联营体的劳务来源于不同的联营单位,盲目进场将造成人员设备闲置,必须合理有序布置施工队伍进场,减少相关的费用。事前控制好了,为事中事后控制奠定了基础。

2、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是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关系到整个过程的成败,必须坚持以联营体经理为核心全面加以落实,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摘要:

2.1人工费控制

(1)建立合理的用工制度。即根据联营体董事会决议对联营体各职能部门、施工队、班组建立符合联营体实际需要用人管理体制,做到机构简、人员精、费用合理、相互扯皮少。

(2)提高人员素质。三峡工程劳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亟待提高。对各工作岗位必须持证上岗,通过员工培训提升人员综合素质。

(3)人工费的控制必须抓住合同环节,联营体雇佣劳务,在签订劳务合同的同时必须就劳务费用达成协议,合同单价必须控制在计划之内,其余部分用以布置定额外人工费和关键工序的奖励费用。如此布置人工费才不会超支,而且还可以留有余地,以备关键工序不时之需。

2.2材料费用控制

三峡工程材料费在预算成本中比重占60%以上,所以材料费在整个控制过程中尤显重要,控制主要在采购、保管、消耗三个环节。

(1)建立健全材料管理制度如材料采购比价制度、材料和物资审计制度(笔者认为在三峡工程中联营体假如有可能应该健全采购审计制度,切实控制采购成本)材料采购管理办法、材料退库制度。

(2)工程主要材料物资、机械设备、劳保办公用品等采购做到同等产品比质量、同等质量比价格、同等价格比信誉、同等信誉比运距的比价采购制度,比价确定供给商后可实行定点采购,争取厂家销售折扣。

(3)严格入库验收控制制度。首先联营体机电物资部门内应成立质量验收小组,果断把好材料质量关,符合质量的材料作好样本予以保存,对于不符合质量的材料要果断拒收,由此造成的工程质量、工期延误、缺货成本损失应向供给商进行索赔;其次还应该核实材料数量做到账票相符、票物相符;再次对于入库材料要妥善保管、定期清查,做到账实相符,另外非凡要加强露天材料的管理,减少损失,发现新问题及时处理。

(4)通过限额领料单落实材料领用控制。材料部门按照施工部签发的施工任务单来确定各项目的材料月需计划,签发限额领料单。限额领料单必须按照规定栏目来填列,不可缺项同时要分清分项分部工程施工部位,仓库材料员控制发料要预算人员提供的实物工程量和项目施工员提供的实际工程量进行复核,并和各工段的施工预算进行核对,假如有差异应该分析原因及时反馈。签发限额领料单的人员应该根据进度要求下达施工任务,签发施工任务单,组织施工。项目施工完毕做到料尽场清,剩余的材料办理假退料或者退回仓库,冲减该项目的材料费。

(5)由于材料市场价格变动频繁,往往会发生合同标书预算价格和市场价格严重背离而导致采购成本失去控制。此时联营体材料管理人员有必要经常关注材料市场价格的变动,积累系统的市场信息。如遇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应向定额管理部门反映,向业主办理材料价差结算。

(6)钢管脚手架模板等周转性材料控制。在三峡工程右岸厂房三期施工过程中大部分周转材料来自联营各单位投入,应健全相关的台账,制定联营体内部的材料回收结算单价和内部租赁单价,确定摊销率,保证周转材料结算合理,摊销均匀。

2.3机械设备使用费控制

(1)三峡工程联营体的部分设备由业主提供和联营各方的投入,应加强对施工技术人员和操作手设备管理方面知识的培训,提高熟悉。建立健全机械设备管理(诸如油料消耗配件替换、设备修理、机车保养)规章制度,健全设备台账,杜绝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短期行为。

(2)合理配置设备、明确责任。按照联营体项目施工的需要,减少设备盲目采购盲目进场带来的设备闲置损失,堵死设备采购漏洞。

(3)控制机械设备使用变动成本。对机械设备燃料、辅助油料、零配件替换件实行限额领料,定额消耗,实行机械设备单车核算,定期编制单台设备月消耗报表,分析各项费用节约(超支)差异,奖罚分明。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注重修旧利废,减少机械使用费。

(4)寻求新的设备管理模式。如在保证设备完好、保证出勤率的情况下可以实行单车设备机长责任承包制度、定量工程承包制度、设备风险租赁制度,落实设备管理责任制。

2.4建立项目成本审核签证制度,控制成本费用支出

联营体所有的经济业务,不论是对内或对外,都要和项目直接对口,在发生经济业务的时候,首先要由有关项目管理人员审核,最后经项目经理签字后支付。这是事中控制的最后一关,必须高度重视。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开源和节流相结合。降低项目成本,需要一方面增加收入,一方面节约支出,因此,在成本控制中要做到,每发生一笔金额较大的成本费用,都要查一查有无和其相对应的项目收入,是否收小于支,在经常性的分部分项工程成本核算和月度成本核算中,也要进行实际成本和预算收入的对比分析,以便从中探索成本节、超的原因,纠正项目成本的不利偏差,提高项目成本降低的水平。

3事后控制

联营体范文篇6

联营企业与企业集团其他成员交易的披露

由于联营企业在合并会计报表中采用的是“一行合并法”,联营企业与完全企业集团成员(即fullgroupmembers,国际上将合并会计报表主体中采用“逐行合并法”进行合并的母、子公司称为完全企业集团成员)之间的购货、销货及尚未结算的应收、应付款项等关联交易并不是逐行纳入到合并会计报表之中,所以联营企业与完全企业集团之间的交易并不能像完全企业集团成员之间的交易一样能够作为内部交易相互抵销。在现代企业经济交往中,特别是上市公司中,联营企业与完全企业集团成员之间的交易往往十分繁索且数额巨大,既有联营企业与完全企业集团成员中母公司之间的交易,又有联营企业与完全企业集团成员中子公司之间的交易,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制度中对此尚未作出明确的划分。

(一)联营企业与企业集团中母公司之间交易的披露。尽管《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中对联营企业并没有作出相关的规定,但因联营企业属于企业集团成员中母公司的关联方企业,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的规定,母公司应当在合并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联营企业的性质或类型、名称、法定代表、注册地、注册资本及其变化,以及与联营企业的交易类型及交易要素。交易类型一般包括购买或销售商品、购买或销售除商品以外的其他资产、提供或接受劳务、、租赁、提供资金、抵押或担保、管理方面的合同、研究与开发项目的转移、许可协议、关键管理人员报酬等;交易要素一般包括交易的金额或相关比例、未结算项目的金额或相关比例、定价政策(包括没有金额或只有象征性金额的交易)等。

由于联营企业与母公司之间的上述关联交易在合并报表时不能与相应项目进行抵销,致使母公司个别报表中的大量关联交易单方反映在合并报表之中,所以合并报表使用者在阅读合并报表时,一定要特别注意报表附注中有关母公司与联营企业间关联交易的类型及交易要素等,认真分析关联交易对合并报表的影响及占合并报表相关数额的比例,以正确理解企业集团的规模及构成情况。

(二)联营企业与企业集团中子公司之间交易的披露。对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企业集团特别是上市公司而言,母公司只有一个,而子公司则可能有若干个,所以联营企业与完全企业集团成员中子公司之间的交易可能更加繁索,数额也可能更加巨大。在合并报表没有对应项目能够抵销的情况下,联营企业与子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同样要单方反映在合并会计报表当中。因合并会计报表是由企业集团中的母公司来编制的,《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联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又是针对报表编制单位而言的,对于联营企业与子公司之间的交易是否要披露问题,尚缺乏明确的规定,这就为企业集团特别是上市公司的合并会计报表数据操纵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因为这类交易既能单方反映到合并会计报表数据之中,又可以避过对关联方交易的披露要求,且对于企业集团特别是上市公司而言操纵联营企业与子公司之间进行各类交易、操纵各交易价格均可作得相当隐蔽,对该类交易建议在会计准则、制度中应明确规定应当充分的披露,会计信息使用者在阅读合并会计时也要特别关注联营企业与完全企业集团成员交易未实现利润的处理

尽管对联营企业与完全集团成员间交易及相应的债权债务不作抵销,但是联营企业与完全企业集团成员间交易形成的未实现利润却不能不进行抵销,否则就会虚增集团的合并净资产及合并净利润,具体的处理方法要依交易方向而定。

联营体范文篇7

一、联营合同效力的确认

本文所指房地产联营是指一方出资金,一方出土地合作建房并分利的行为。审理房地产联营纠纷案件,首要问题就是联营合同效力的确认。而房地产联营合同效力的确认除了依照《合同法》规定的普通标准外,还有其部门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规定的特殊标准。下面着重谈谈其特殊性。

依据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二十九条、第六十四条的规定,1995年1月1日后从事房地产联营活动的双方都必须具备房地产开发的资格,并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后,联营行为才能成为合法有效的民事行为,双方所订立的联营合同才能被确认合法有效,并受到法律保护。

在1995年1月1日《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施行前从事房地产联营活动的,其合同效力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房地产管理法施行前房地产开发经营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的规定,应视具体情况,作如下认定:一、享有土地使用权的一方以土地使用权作为投资与他人合作建房,签订的合建合同是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的一种特殊形式,除办理合建审批手续外,还应依法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手续。未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手续的,一般应当认定合建合同无效,但双方已实际履行了合同,或房屋已基本建成,又无其他违法行为的,可认定合建合同有效,责令当事人补办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手续。二、当事人签订合建合同,依法办理了合建审批手续和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手续的,不因合建一方没有房地产开发经营权而认定合同无效。三、以划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一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施行前,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以其使用的土地作为投资与他人合作建房的,可认定合建合同有效。四、《条例》施行后,以划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一方未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以其土地使用权作为投资与他人合建房屋的,应认定合建合同无效,但在一审诉讼期间,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依法补办了出让手续的,可认定合同有效。五、名为合作建房,实为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合同,可按合同实际性质处理。如土地使用权的转让符合法律规定的,可认定合同有效,不因以合作建房为名而认定合同无效。

二、房地产联营纠纷的解决方法

(一)确定当事人

第一,确定原告和被告。原、被告都是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因此,作为房地产联营纠纷案件的原、被告,只能是联营合同的主体。第二,确定第三人。譬如第三人认为自己在原告提起联营房地产诉讼前,已经通过购买或抵偿的方式取得联营房屋的全部所有权或部分所有权,则该第三人就是“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另外如联营房地产的一方当事人将联营房屋的全部或一部分出租给第三人居住或经营,则该第三人就是“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该第三人对争议房屋的产权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的处理结果却与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他对一审要求承担义务的判决不服时比如一审认为租赁合同无效,判决解除租赁合同,他有权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联营房地产案件涉及的法律关系比较复杂,审理时应特别注意案件所涉及的当事人的地位,不要遗漏第三人,造成审判程序错误。

(二)证据的认定

在房地产联营案件中,一般有合同书、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及联营建房的审批手续、有双方房地产经营资格证明、有工程量结算书等等。面对大量繁杂的证据材料,不仅需要鉴别真伪和该证据材料的来源是否合法,而且要依照与案件的关联性规则予以审查,最终才能采信定案的证据。

如果当事人对工程质量或工程造价产生争议,还需要委托专业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鉴定结论往往决定案件的判决结果,因此对鉴定的审查采信尤为重要。首先,要审查其委托程序是否合法。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十五条第、第二十六条和《人民法院司法鉴定工作暂行规定》第四条的规定,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出鉴定申请后,人民法院应当组织双方当事人对鉴定机构和鉴定人进行协商,但应当在人民法院指定的范围内。协商不成的,才能委托人民法院司法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其次,要审查鉴定程序是否合法。按照上述两个《规定》的有关内容,主要应当审查:①鉴定机构或者鉴定人员有无具备相关的鉴定资格﹖②鉴定程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③鉴定结论是否与其他证据有矛盾﹖④鉴定材料是否真实﹖⑤鉴定方法是否科学﹖⑥鉴定人有无应当回避的情形﹖⑦有无影响鉴定人准确鉴定的其他因素﹖再次,应当审查鉴定书的内容是否完备:①委托人姓名或者名称、委托鉴定的内容;②委托鉴定的材料;③鉴定的依据及使用的科学技术手段;④对鉴定过程的说明;⑤明确的鉴定结论;⑥对鉴定人鉴定资格的说明;⑦鉴定人员及鉴定机构签名盖章。经审查合法的鉴定结论,可以认定其证明力,作为定案的证据。

(三)解决纠纷的意见

房地产联营案件诉讼标的一般比较大,证据比较繁杂,审理时关键要先正确确定办案思路,查清案情事实,确认合同效力,理顺法律关系,确定当事人应当承担的责任,然后才能适用法律分别不同情况作出判决。

1.房地产联营合同被确认合法有效。此种情况下,应保护合同约定的条款。按照《合同法》的规定,若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2.房地产联营合同被确认无效。此种情况应以《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施行前后为界线分别作出不同处理。

①房地产联营合同是在1995年1月1日后签订并履行的,除了按无效合同的处理原则,判令解除联营合同,双方互相返还所取得的对方的财产,并按过错责任赔偿对方实际损失外,还应当按照《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违反本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未取得营业执照擅自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房地产开发业务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对双方当事人进行处罚,没收双方联营房地产所得的利润。因此,返还给双方当事人的财产,只能是双方的投资本金即联营土地原始地价和工程造价,房地产的增值部分应依法没收归国家所有。具体处理时,若双方合建的房屋尚未最后竣工或尚未销售出去,可以判决合建房屋的相当于原始地价的一部分归出土地的一方所有,由出土地的一方补偿工程造价给对方,增值部分房屋没收归国家所有。

②房地产联营合同是在1995年1月1日前签订并履行的,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房地产管理法施行前房地产开发经营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联营建房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在建或已建成的房屋,其所有权可确认归以土地使用权作为投资的一方所有,对方的投资可根据资金的转化形态,分别处理;资金尚未投入实际建设的,可由以土地使用权作为投资的一方将对方投入的资金予以返还,并支付同期同类银行贷款的利息;资金已转化为在建中的建筑物,并有一定增值的,可在返还投资款的同时,参照当地房地产业的利润情况,由以土地使用权作为投资的一方给予对方相应比例的经济赔偿;房屋已经建成的,可将约定出资方应分得的房产份额按现行审价价值或出资方实际出资占房屋造价的比例,认定出资方的经济损失,由以土地使用权作为投资的一方给予赔偿。

三、审理中出现的其他问题的处理

(一)债务的负担

对于房地产联营过程中产生的新的债务,应当先区分是联营体所欠债务还是联营方单方所欠债务,然后按具体情况分别处理。

1.联营体所欠债务的处理

根据《民法通则》第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条的规定,联营分为法人型联营、合伙型联营、合同型联营三种形式。按照上述规定,只有法人型联营和合伙型联营才组成新的经济实体,并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后,才能对外营业,联营体在营运过程中,才有可能产生联营体负债问题。联营体是企业法人的,就按企业法人的规定清偿债务,联营体是合伙组织的,就以合伙组织法的规定偿还债务。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六十四条的规定,以提供土地使用权作为联营条件的一方,对联营企业的债务,应当按照书面协议的约定承担;书面协议未约定的,可以按照出资比例或者盈余分配比例承担。

(二)以联营房屋抵债的效力。

在房地产联营过程中,经常出现联营双方或单方将联营所建的房屋的全部或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以抵偿所欠第三人债务的问题。对转让行为的效力,应按不同情况加以认定。

1.转让人已取得房屋所有权。转让人取得房屋所有权后,对该房屋就有了处分权,转让就是其行使处分权的行为,只要受让人到当地房管部门进行登记过户,该行为就已完成并具有法律效力。

2.转让人尚未取得房屋所有权。由于房地产属于不动产,不动产所有权的取得适用登记注册制度。房屋建成后未依法办理所有权证前,亦应视为尚未取得房屋所有权,联营双方对该房屋并无处分权,因此这种情况下将房屋转让给第三人的行为是无效民事行为,不受法律保护。

联营体范文篇8

一、联营合同效力的确认

本文所指房地产联营是指一方出资金,一方出土地合作建房并分利的行为。审理房地产联营纠纷案件,首要问题就是联营合同效力的确认。而房地产联营合同效力的确认除了依照《合同法》规定的普通标准外,还有其部门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规定的特殊标准。下面着重谈谈其特殊性。

依据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二十九条、第六十四条的规定,1995年1月1日后从事房地产联营活动的双方都必须具备房地产开发的资格,并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后,联营行为才能成为合法有效的民事行为,双方所订立的联营合同才能被确认合法有效,并受到法律保护。

在1995年1月1日《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施行前从事房地产联营活动的,其合同效力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房地产管理法施行前房地产开发经营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的规定,应视具体情况,作如下认定:一、享有土地使用权的一方以土地使用权作为投资与他人合作建房,签订的合建合同是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的一种特殊形式,除办理合建审批手续外,还应依法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手续。未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手续的,一般应当认定合建合同无效,但双方已实际履行了合同,或房屋已基本建成,又无其他违法行为的,可认定合建合同有效,责令当事人补办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手续。二、当事人签订合建合同,依法办理了合建审批手续和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手续的,不因合建一方没有房地产开发经营权而认定合同无效。三、以划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一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施行前,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以其使用的土地作为投资与他人合作建房的,可认定合建合同有效。四、《条例》施行后,以划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一方未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以其土地使用权作为投资与他人合建房屋的,应认定合建合同无效,但在一审诉讼期间,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依法补办了出让手续的,可认定合同有效。五、名为合作建房,实为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合同,可按合同实际性质处理。如土地使用权的转让符合法律规定的,可认定合同有效,不因以合作建房为名而认定合同无效。

二、房地产联营纠纷的解决方法

(一)确定当事人

第一,确定原告和被告。原、被告都是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因此,作为房地产联营纠纷案件的原、被告,只能是联营合同的主体。第二,确定第三人。譬如第三人认为自己在原告提起联营房地产诉讼前,已经通过购买或抵偿的方式取得联营房屋的全部所有权或部分所有权,则该第三人就是“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另外如联营房地产的一方当事人将联营房屋的全部或一部分出租给第三人居住或经营,则该第三人就是“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该第三人对争议房屋的产权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的处理结果却与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他对一审要求承担义务的判决不服时比如一审认为租赁合同无效,判决解除租赁合同,他有权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联营房地产案件涉及的法律关系比较复杂,审理时应特别注意案件所涉及的当事人的地位,不要遗漏第三人,造成审判程序错误。

(二)证据的认定

在房地产联营案件中,一般有合同书、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及联营建房的审批手续、有双方房地产经营资格证明、有工程量结算书等等。面对大量繁杂的证据材料,不仅需要鉴别真伪和该证据材料的来源是否合法,而且要依照与案件的关联性规则予以审查,最终才能采信定案的证据。

如果当事人对工程质量或工程造价产生争议,还需要委托专业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鉴定结论往往决定案件的判决结果,因此对鉴定的审查采信尤为重要。首先,要审查其委托程序是否合法。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十五条第、第二十六条和《人民法院司法鉴定工作暂行规定》第四条的规定,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出鉴定申请后,人民法院应当组织双方当事人对鉴定机构和鉴定人进行协商,但应当在人民法院指定的范围内。协商不成的,才能委托人民法院司法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其次,要审查鉴定程序是否合法。按照上述两个《规定》的有关内容,主要应当审查:①鉴定机构或者鉴定人员有无具备相关的鉴定资格﹖②鉴定程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③鉴定结论是否与其他证据有矛盾﹖④鉴定材料是否真实﹖⑤鉴定方法是否科学﹖⑥鉴定人有无应当回避的情形﹖⑦有无影响鉴定人准确鉴定的其他因素﹖再次,应当审查鉴定书的内容是否完备:①委托人姓名或者名称、委托鉴定的内容;②委托鉴定的材料;③鉴定的依据及使用的科学技术手段;④对鉴定过程的说明;⑤明确的鉴定结论;⑥对鉴定人鉴定资格的说明;⑦鉴定人员及鉴定机构签名盖章。经审查合法的鉴定结论,可以认定其证明力,作为定案的证据。

(三)解决纠纷的意见

房地产联营案件诉讼标的一般比较大,证据比较繁杂,审理时关键要先正确确定办案思路,查清案情事实,确认合同效力,理顺法律关系,确定当事人应当承担的责任,然后才能适用法律分别不同情况作出判决。

1.房地产联营合同被确认合法有效。此种情况下,应保护合同约定的条款。按照《合同法》的规定,若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2.房地产联营合同被确认无效。此种情况应以《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施行前后为界线分别作出不同处理。

①房地产联营合同是在1995年1月1日后签订并履行的,除了按无效合同的处理原则,判令解除联营合同,双方互相返还所取得的对方的财产,并按过错责任赔偿对方实际损失外,还应当按照《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违反本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未取得营业执照擅自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房地产开发业务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对双方当事人进行处罚,没收双方联营房地产所得的利润。因此,返还给双方当事人的财产,只能是双方的投资本金即联营土地原始地价和工程造价,房地产的增值部分应依法没收归国家所有。具体处理时,若双方合建的房屋尚未最后竣工或尚未销售出去,可以判决合建房屋的相当于原始地价的一部分归出土地的一方所有,由出土地的一方补偿工程造价给对方,增值部分房屋没收归国家所有。

②房地产联营合同是在1995年1月1日前签订并履行的,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房地产管理法施行前房地产开发经营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联营建房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在建或已建成的房屋,其所有权可确认归以土地使用权作为投资的一方所有,对方的投资可根据资金的转化形态,分别处理;资金尚未投入实际建设的,可由以土地使用权作为投资的一方将对方投入的资金予以返还,并支付同期同类银行贷款的利息;资金已转化为在建中的建筑物,并有一定增值的,可在返还投资款的同时,参照当地房地产业的利润情况,由以土地使用权作为投资的一方给予对方相应比例的经济赔偿;房屋已经建成的,可将约定出资方应分得的房产份额按现行审价价值或出资方实际出资占房屋造价的比例,认定出资方的经济损失,由以土地使用权作为投资的一方给予赔偿。

三、审理中出现的其他问题的处理

(一)债务的负担

对于房地产联营过程中产生的新的债务,应当先区分是联营体所欠债务还是联营方单方所欠债务,然后按具体情况分别处理。

1.联营体所欠债务的处理

根据《民法通则》第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条的规定,联营分为法人型联营、合伙型联营、合同型联营三种形式。按照上述规定,只有法人型联营和合伙型联营才组成新的经济实体,并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后,才能对外营业,联营体在营运过程中,才有可能产生联营体负债问题。联营体是企业法人的,就按企业法人的规定清偿债务,联营体是合伙组织的,就以合伙组织法的规定偿还债务。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六十四条的规定,以提供土地使用权作为联营条件的一方,对联营企业的债务,应当按照书面协议的约定承担;书面协议未约定的,可以按照出资比例或者盈余分配比例承担。

(二)以联营房屋抵债的效力。

在房地产联营过程中,经常出现联营双方或单方将联营所建的房屋的全部或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以抵偿所欠第三人债务的问题。对转让行为的效力,应按不同情况加以认定。

1.转让人已取得房屋所有权。转让人取得房屋所有权后,对该房屋就有了处分权,转让就是其行使处分权的行为,只要受让人到当地房管部门进行登记过户,该行为就已完成并具有法律效力。

2.转让人尚未取得房屋所有权。由于房地产属于不动产,不动产所有权的取得适用登记注册制度。房屋建成后未依法办理所有权证前,亦应视为尚未取得房屋所有权,联营双方对该房屋并无处分权,因此这种情况下将房屋转让给第三人的行为是无效民事行为,不受法律保护。

联营体范文篇9

[关键词]煤电关系建议

一、继续推进煤炭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1.煤炭价格继续实行市场定价。坚持以质论价、优质优价等原则,进一步完善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计划经济时期,电煤的供应量、价格和电价都是国家说了算。从1992年7月试点放开煤炭价格,到2002年1月国家完全放开煤价,煤炭企业进入市场经济之中。每年的电煤供应量,仍然由国家下达指令性计划。于是,在煤炭行业中就有了“计划内”用煤和“计划外”用煤的概念。1992年国家放开煤价的同时又对电煤实行政府指导价,煤炭价格实际上是放而不开,电煤价格水平一直很低。煤炭产品的主要需求者是电力企业,电力企业用煤是煤炭消费中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目前的煤炭消费中,火力发电用煤占我国煤炭消耗总量的60%以上左右,因此电煤价格对煤炭经济的影响至关重要。实行电煤价格不分重点合同内外,均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表明了政府彻底放开电煤价格的决心。但由于历史的惯性、部分地方政府的干预和发电企业集中采购的优势,目前真正意义上的相互协商确定煤炭价格的机制并未形成,与其它行业用煤炭价格相比,电煤价格最低。2003年1-4月,我国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商品煤平均售价为170.74元/吨,但同期销售给电力行业的平均售价只有137.2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3.54元/吨。另在电煤价格上应充分体现出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环境损害成本和资源的稀缺性价值的煤价形成机制。如同煤集团的侏罗纪资源属于煤炭稀缺资源,产量逐年减少,安全投入和环境损害成本都很大,但由于其特有燃烧性能好,电厂都需配烧以提高效率,为电厂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其电煤价格更应充分体现价值。从2004年以来,煤炭产运需衔接坚持改革方向,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基本形成了在国家宏观调控指导下,企业自主衔接资源、协商定价,较有利于煤电双方的稳定发展,从而促进和保障整个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2.树立煤炭企业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充分有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应逐步清理取消各地区、各部门现行煤炭生产、销售过程中征收的各类收费和基金设立的收费和基金,整合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越权针对煤炭企业性质相近、重复设置的行政收费和基金,推进涉及煤炭资源税费制度改革,减轻煤炭企业负担。

二、积极稳妥地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

电力改革也许会带来一些代价,中国的历次改革都是先付出代价,最终以丰厚的收益得以回报。彻底改革中国电力的供需关系,是十分必要的。因无论电力供求形势如何,政府也不可能放任电力企业竞相降价导致亏损甚至破产倒闭,更不可能允许电价大幅上涨,使用户受损而电力企业牟取较高利润,这样发电市场的竞争状况虽然难以真实反映,也不能有效传导到用户,最终使竞争大打折扣,难以持续。所以要积极稳妥地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必须逐步形成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从供应方看,电力企业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电网为国有独资企业,产权单一。电厂尽管大都实行了股份制,但基本上是国有资产一股独大,外资、民资只占较小比例。从消费方看,我国企业、居民等电力用户自行承担和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对政府有较强的依赖性,还未成长为真正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同时,社会各界对改革期望值较高,大都希望通过竞争降低电价,对困难和风险估计不足。在此背景下,电力市场的供求、价格等信号及风险难以正常传导,终端用户电价与市场竞价联动来共同实现。因此形成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是积极稳妥地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必要途径。

三、全面推进煤电联营

从宏观战略意义上讲,煤电联营对构筑稳定、安全的能源体系将起到重要作用,也可以促进我国产业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历年来电煤合同量始终占总合同量的75-85%左右,可见煤电合作关系的密切程度,战略意义上讲,煤电联营就是实现煤电双方“唇齿相依”向“骨肉相连”的转变。

联营体范文篇10

关键词:预收款项;混合销售;联营体

增值税是对在中国境内从事应税行为的经营主体实现的增值额征收的一种间接税。根据增值税“普遍征收,环环相扣”的特殊计税方法,要求经营业务链条完整;同时,依据我国增值税暂行实施条例、增值税征收管理办法及增值税发票管理若干规定,在日常经营业务开展过程中既要符合税收法律法规和征管要求,又能应对税务机关的风险评估及稽查,同时还要避免虚开和(或)接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带来的税务风险,就必须保证经济业务符合合同流、货物流、资金流、票据流“四流一致”,这也是税务管理及税收筹划工作的立足之本。在税务管理过程中,基于“四流一致”的前提下,进行税率、税目、税基三者的合理转换,能够实现经营业务综合成本最低和税务风险最小。建筑施工企业现阶段要实现上述目标所面临的挑战主要集中在收取工程服务预收款项、混合销售行为、联营体模式及享用平台公司资质承建项目几个方面。现就上述涉税行为进行分析,提出应对建议。

一、工程服务预收款项

现状分析:根据《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纳税人提供建筑服务采取预收款方式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站在税务机关的角度认为将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确定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可有效避免企业为延迟纳税不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成本,预收款长期挂账,占用税收资金的行为。但站在企业的角度认为收到预收款缴纳增值税存在很大难度。一是属于跨县(市)提供建筑服务的建筑企业需在建筑服务发生地预缴2%(或3%)后再回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无论是选择一般计征还是简易计征方式,在取得业主支付工程预付款时分包商还未提供建筑服务发票,在当地预缴税款时的计税基数为预收款全额,此时全额预缴对施工企业的资金压力是很大的。二是后期施工项目在计征方式上选择一般计征时存在进项抵扣,选择简易计征时存在差额纳税,有可能出现实际应纳税额小于已预缴税款的情形,税款倒挂申请退税难的问题。三是后续项目进场施工过程中预缴税款时需提供业主方出具工程结算单,项目所在地税务机关按照结算单应结算工程款金额作为计算税款数据来源,如申报人员未与税务机关做好沟通,未对预付款部分进行剔除,导致重复预缴税款的情形。建议:通过对税基的调整,降低税负。一是针对预付款部分可在合同中明确分期支付的日期和金额,通过付款的形式减轻税负。但同时还应对采用此方式延缓纳税所得利益与业主未支付部分预付款带来的资金成本损失进行测算,对分期支付额度进行优化。二是同期对下分包商支付预付款,要求分包商当期开具工程服务类发票,实现差额预缴。

二、混合销售行为

现状分析:个别营改增老项目为响应业主招标文件要求,在工程施工合同条款中明确约定承包方针对提供设备部分按照销售货物开具17%增值税专用发票,提供建筑服务部分开具建安发票。在“营改增”前,工程施工项目属于营业税征收范围,同时国税机关与地税机关征管数据未进行共享,工程施工项目部分开具增值税发票部分开具建安发票的行为存在税务风险,但被查的概率较小。但在“营改增”后,所有应税行为都需要开具增值税发票,同时《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第四十条对混合销售行为作出了明确规定,即一项销售行为如果既涉及服务又涉及货物,为混合销售。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者零售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混合销售行为,按照销售货物缴纳增值税;其他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混合销售行为,按照销售服务缴纳增值税。营改增老项目再按照原模式进行发票的开具税务风险将急剧增大。其二,正是由于有第四十条规定,各地税务机关对混合销售行为的理解和执行尺度不一,导致个别简易计征老项目的税负不减反增。如房建项目将门装制作安装工程进行分包,在“营改增”后此房建项目采用简易计征方式,原门窗制作安装企业提供建筑服务部分由原提供建安发票转为提供税目为工程服务类增值税发票,房建项目仍然可以针对工程服务部分享受费用扣除。但第四十条规定出来后,税务机关对于门窗企业是全额开具税目为货物销售的增值税发票还是分别开具货物销售类及工程服务类增值税发票出现了争议。若税务机关沿用原增值税暂行实施条例,即“两票制”,房建企业的税负保持不变;若税务机关强制性要求按第四十条规定按主营业务即货物销售进行发票开具,房建企业将无法享受差额纳税,自身税负增加。建议:通过税目转换,降低税负。一是对合同进行拆分,混合销售行为转兼营行为。针对混合销售行为的成立,国家税务总局在业务操作指引中明确指出其须具备两个要件,一是其销售行为必须是一项行为,二是该项行为必须既涉及服务又涉及货物,否则不得判定为混合销售行为。因此,只能人为的将一项业务进行拆分,使其不同时满足上述两个要件即可。同时我们也要从自身税负测算出发,在一般计征项目下,对业主签订的工程施工合同可以将货物销售与提供建筑服务进行捆绑,按低税率缴税;对下分包如果采取设备甲控不甲供时,可对合同进行拆分,增加进项抵扣。二是混合销售行为价格执行倾斜战略。一项销售行为一旦被确认为混合销售行为,且允许按照销售货物和提供服务对应销售额开具不同税率发票的,可依据项目自身计征方式不同,将销售额在货物销售和提供服务之间进行重新划分,以此降低税负。上述两种方式的采用都应建立在对项目所在地和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沟通、评估后选择,且上述准备工作应在合同签订及合同备案前完成。

三、联营体模式

现状分析:目前有个别业主倾向于选择联营体方式发包工程,一是确保工程质量进度,二是对联营体各方进行制衡和管控。所谓联营体模式即联营各方按照联营体成员各方所占股份比例提供项目所需的资金、设备、技术、管理人员和劳务,组成紧密型的项目经理部,统一组织施工,并按实际投入比例分享利益,风险共担,承担一切责任和义务。在联营体核算与管理方面是以联营体作为独立核算单位,统一对联营体以外的单位进行结算,所有资金汇入与汇出均进入联营体开立账户,以联营体名称对业主开具建安发票。“营改增”后,受合同流、货物流、票据流、资金流“四流一致”的影响,原联营体模式在增值税税制下受到冲击。如果继续延续使用联营体模式,需要在项目所在地办理临时税务登记,并由税务机关代为开具增值税发票。但联营体作为临时纳税人在当地预缴企业所得税是无法汇回联营体成员单位机构所在地享受企业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预缴税款抵减政策,导致联营体成员企业所得税存在重复缴纳。建议:通过改变纳税主体,降低税负成本。针对联营体模式在“营改增”后避免预缴企业所得税无法抵减,增加各成员单位成本,可采取两种方式解决。一是由联营体各方与业主签订多方协议,按联营体各方持股比例进行结算和价款支付,同时联营体各方依据结算金额分别向业主开具发票。二是由联营体主体单位与业主签订承包合同,再由联营体主体单位与其他成员单位签订分包合同。上述两种方案均能满足增值税税制下要求,但对各联营体之间的管理和内部进项端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四、资质共享

现状分析:以高速公路项目为例,项目公司与总包方签订总承包合同,由总包方再全额分包给各参建单位,并签订分包合同。同时,总包方指定其中一家参建单位以总包方名义成立总承包部,行使总包方权利与义务。总承包方按协议约定向各参建单位收取品牌管理费和总包项目管理费,两项费用均从支付各参建单位结算款中扣除。上述业务实质上存在三个经济业务,一是提供工程服务,二是销售其他权益性无形资产,三是提供商务辅助服务,应分别按照营改增试点办法规定进行独立核算,按不同税率缴纳增值税。但目前总包方与各参建单位仅签订工程分包合同,总包方选择简易计征方式纳税,最后的结果即总包方享受差额纳税,税负为0;各参建单位按分包合同金额开具增值税发票承担相应税负,但实际取得工程款金额扣除品牌使用费及项目管理费,票据流与资金流不一致,各参建单位存在虚开发票的税务风险;同时账务处理时对应成本费用支出无相应发票,使得参建单位企业所得税存在纳税调增的风险。此运行模式导致总包方税负和税务风险全部转嫁至各参建单位。建议:通过完善业务链条,实现层层抵扣,降低税负及风险。一种方式是将三项经营业务合同手续进行完善,确保经济业务链条完整,实现“四流一致”,降低税务风险。但此方法总包方和参建单位存在重复缴税情形。第二种方式按不含品牌使用费和项目管理费的价格与各参建单位签订分包合同,品牌使用费业务可不体现,此部分收入由总包部自行承担税费。委派行使总包方权利义务的参建单位自行与其他参建单位签订项目管理合同。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工作后,国家税务总局将陆续出台若干公告和配套文件,建筑施工企业应高度关注各类政策文件,积极做好税收筹划,降低涉税风险和税负。

作者:章菁 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