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球菌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0 01:09:07

链球菌范文篇1

1881年由美国的史丹伯格和法国的巴斯德在各自实验室同时分离一株革兰阳性双球菌,即肺炎链球菌(S.pneumoniae,SP)。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SP常寄居于正常人的鼻咽腔中,形成带菌状态,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尤在呼吸道病毒感染后或婴幼儿、年老体弱者易发生肺炎链球菌肺部感染。肺炎链球菌是引起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细菌病原,还可引起胸膜炎、脓胸、脑膜炎、败血症、中耳炎等侵袭性疾病。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相继出现对青霉素、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或三代头孢菌素等抗菌药耐药或多重耐药的SP。

1SP的耐药趋势

长期以来,SP对青霉素具有高度的敏感性,人们将其作为治疗肺炎链球菌的首选药物。1967年澳大利亚的Hansman和Bullen首次从l例25岁患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和支气管扩张的女性患者痰液中分离出首株青霉素低度耐药的肺炎链球菌(penicillinresistantstreptococcuspneumoniae,PRSP)。此后陆续有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的报道,并且SP对青霉素耐药逐年增长。SP不仅出现对青霉素耐药,随着抗生素的过度使用,也出现对其它抗菌药物如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及头孢菌素等多重耐药,并且其耐药率呈不断上升趋势。近年的资料显示:PRSP及多重耐药株在全球持续增长[1]。1999~2000年对国内4所医院SP的耐药现状研究发现:青霉素耐药率为13.8%,中介的为12.1%。红霉素、四环素、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高达62.9%~77.4%[2]。1997~2000年对北京地区SP的耐药性监测显示对红霉素、四环素和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非常高,2000年分别为87.4%、89.3%和88.3%[3]。2002~2003年,全国5个地区青霉素中介的肺炎链球菌(PISP)为23.7%,青霉素耐药率为22.7%[4],PRSP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杭州(44.1%)、武汉(26.2%)、沈阳(21.5%)、上海(20.8%)、北京(18.5%);同时SP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亦高达80%以上。2003年7月,在韩国召开的第4届抗微生物制剂及耐药国际论坛(ISAAR)上报道中国耐青霉素链球菌肺炎发生率为45%,上升至12位,较3年前明显上升[5]。2003~2004年青岛地区SP的耐药性检测显示对红霉素、四环素和复方磺胺甲口恶唑有较高的耐药率,分别为73.8%、76.6%和91.6%[6]。SP出现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甚至出现多重耐药现象,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如何预防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疾病(IPD)发生,降低病死率是人们努力的方向。

2SP的血清分型

SP的致病性与其菌体结构及代谢产物有关,包括荚膜(capsule)、溶血素(pnemolysin)、表面粘附素、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荚膜不仅是其毒力的必须条件,且荚膜多糖有群/型特异性,是分群/型的基础。根据丹麦Neufeld在1902建立的荚膜肿胀实验(quellungreaction),迄今为止肺炎链球菌可分为46个群,90个型。目前肺炎链球菌的各类疫苗的血清型都是用丹麦分型法来命名的。

并非所有血清型的SP都可致病,致病的SP血清型因地区、年代、人群的不同而不同。我国1981~1985年从病人不同标本中分离的712株SP菌株中,5型最多见,其次为6、1、19、23、14、2及3型[7]。日本2001~2003年从病人分离的114株肺炎链球菌中最常见的是19F型,其次为23F、6B、和3型[8]。因此,监测SP血清型,尤其是引起侵袭性疾病的SP血清型十分重要,能为确立SP菌苗的组分和疾病的防治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3SP疫苗研究进展

多重耐药SP的产生,潜在影响着临床上对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加重IPD的疾病负担。因此,在人群中尤其是儿童,预防感染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应用最多的疫苗主要有两种:肺炎链球菌多糖疫苗和肺炎链球菌多糖蛋白偶联疫苗。

3.1肺炎链球菌多糖疫苗

1945年Macleod等的工作明确证实了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疫苗对同型感染有保护作用。多糖疫苗的保护性因荚膜结合了特异性抗体而增强,致使侵袭性肺炎链球菌受到调理并被快速清除。1977年美国成功研制14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1983年末,WHO专家建议用新研制成功的23价疫苗代替14价疫苗。23价多糖疫苗所包含的血清型为15型、6B型、7F型、8型、9N型、9V型、10A型、11A型、12F型、14型、15B型、17F型、18C型、19F型、19A型、20型、22F型、23F型和33F型。这23个血清型的SP引起85%以上的侵袭性感染,适用于2岁以上儿童及成人。WHO规定疫苗接种后抗体阳转或免疫后抗体为免疫前2倍或更高作为疫苗有效的指标。在大多数健康成人和老年人中,免疫后2~3周即可产生2倍和更高的特异性抗体,并且这种水平至少可维持5年[9]。肺炎链球菌多糖疫苗在儿童、成年人、老年人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其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有发热、局部红肿等,但一般都是缓和的和一过性的[10]。

3.2肺炎链球菌多糖蛋白偶联疫苗

肺炎链球菌多糖是不依赖T细胞的抗原,对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的2岁以下的婴幼儿的免疫效果很差或无效,加强免疫不能诱导T细胞的记忆应答,而这一年龄组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和其他侵袭性感染的发病率最高。受流感嗜血杆菌偶联疫苗的启发,将肺炎链球菌多糖与蛋白共价结合,使多糖抗原转变为依赖T细胞的抗原,能有婴幼儿在免疫后产生良好的抗体应答,加强免疫后产生记忆应答。目前常用的与多糖结合的蛋白有五种:白喉类毒素(PncD)、CRM197蛋白(PncCRM)、破伤风类毒素(PncT)、脑膜炎球菌外膜蛋白复合物(PncOMPC)和既有白喉类毒素又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物(PncTD)[11]。

根据流行病学的资料,目前开发的肺炎链球菌多糖CRM197偶联疫苗(PncCRM)包括了7个最常见的血清型:4型、6B型、9V型、14型、18C型、19F型和23F型。但这种疫苗缺少了亚洲等众多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血清型1和5。为了有效地抑制更多型别的肺炎链球菌,在7价疫苗中加人了1、3、5和7F血清型并以流感嗜血杆菌D蛋白非脂质形式作为载体,构成一种新的疫苗(PnPD)即11价肺炎链球菌多糖蛋白D结合疫苗。它适用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其接种程序为于2个月、4个月、6个月各一剂,12~15个月加强一剂。

肺炎链球菌多糖蛋白偶联疫苗对所有年龄组均具免疫原性,并且在婴幼儿中诱导免疫记忆。1995年10月~1998年8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北部37868名健康婴儿中进行了PncCRM效力、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的评估。结果表明该疫苗可有效预防疫苗型肺炎链球菌性感染和中耳炎[12]。根据美国7个地区1998~2001年的监测资料:肺炎链球菌多糖蛋白偶联疫苗能有效降低低龄儿童的肺炎链球菌病的发病率,且可能降低成年人中该病的发生,同时也是减少耐药型肺炎链球菌病发生的有效工具[13]。

3.3SP疫苗的研究趋势

短期内,疫苗能帮助控制抗生素耐药肺炎链球菌的传播,但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其保护效果只限于疫苗内的血清型别。随着疫苗使用过程的延长,非疫苗型细菌在鼻咽部携带率也随之增长。KyawMH等的研究表明,同源疫苗的应用使疫苗血清型以外菌株所致的感染性疾病增加,主要是血清型19A[14]。此外,一种疫苗包括如此多的型别也为疫苗的生产增加了困难,增加成本,超过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承受能力。

未来疫苗的进一步发展将是寻求新的组分和不同的方法以增强对其他肺炎链球菌型别的保护性免疫应答。有些蛋白抗原,如肺炎链球菌溶解素、自身溶解素、肺炎链球菌表面蛋白A(PspA)和肺炎链球菌表面粘附素均属毒力因子,已在动物模型中证实都可诱发保护性免疫力。这些抗原可用为载体蛋白或作为与细胞因子融合蛋白的一部分,其本身也可作为蛋白疫苗[15]。对于DNA疫苗的研究,在动物中已得到开展。以诱导抵制不同蛋白抗原免疫应答为目的的DNA疫苗已在疾病模型中显示了它们的保护效果。此外,将多种肺炎链球菌蛋白质混合制成联合疫苗及活疫苗的研究也为疫苗的研制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KlugmanKP.Pneumococcalresistancetoantibiotics[J].ClinMicrobiolRev,1990,3:171196.

[2]王辉,朱家馨,刘勇.1999~2000年中国4所医院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及卡他莫拉菌的耐药现状[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1,3(1):142149.

[3]俞桑洁,佟月娟,袁林.肺炎链球菌耐药性的监测(1997~2000)[J].中华儿科杂志,2001,39(8):492493.

[4]王辉,俞云松,刘勇,等.2002~2003年中国社区呼吸道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监测[J].中华结核和呼吸病学杂志,2004,27(3):155160.

[5]王辉.细菌耐药发展的新动态[J].传染病信息,2004,l7(1):56.

[6]黄卫青,江秀爱,马艳辉,等.青岛地区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检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6,6(1):4243.

[7]丁绍卿,叶人邦,袁曾麟.肺炎链球菌血清学分型的研究[J].生物制品学杂志,1988,1:1822.

[8]OishiK,YoshimineH,WatanabeH,etal.DrugresistantgenesandserotypesofPneumococcalstrainsof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amongadultsinJapan[J].Respirology,2006,11(4):42936.

[9]王曾礼.耐药肺炎球菌感染与多糖疫苗的应用前景[J].中华内科杂志,1998,37(6):420422.

[10]DzierzanowskaFangratK,SemczukK,GorskaP,etal.Evidencefortetracyclineresistancedeterminanttet(M)allelereplacementinaStreptococcuspneumoniaepopulationoflimitedgeographicalorigin[J].IntJAntimicrobAgents,2006,27(2):159164.

[11]李连奋,译.肺炎球菌疫苗[J].生物制品快讯,2000,11:13.

[12]BlackS,ShinefieldH,FiremanB,etal.Efficacy,safetyandimmunogemicityofheptavalentpneumococcalconjugatevaccineinchildren[J].PediatrInfectisJ,2000,19(3):187195.

[13]WhimeyCG,FarleyMM,HadlerJ,etal.Declineininvasivepneumococcaldiseaseaftertheintroductionofproteinpolysaccharideconjugatevaccine[J].NEnglJMed,2003,348(18):17371746.

链球菌范文篇2

论文摘要:链球菌病是主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之一,发病率较高,给养殖业和公共安全带来极大危害,其防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已产生大量耐药性菌株。以省市为序,总结了自2000年以来链球茵表型耐药的情况,以期对链球菌耐药性的研究以及临床用药有所帮助。

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不同群、不同血清型的链球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重大传染病。在猪主要引起脑膜炎、关节炎、败血症和突然死亡等。链球菌病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给养猪业带来极大危害,是多年来困扰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药物治疗对控制该病流行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抗生素在临床上的滥用已经造成了链球菌对一些药物产生了耐药性,从而使治疗效率大大降低。为了了解不同地区猪链球菌的耐药性情况,笔者总结了2000年以来各省市链球菌药敏试验情况,现综述如下。

目前,关于该菌耐药性的检测方法包括肉汤微量稀释法、纸片扩散法、抗生素梯度稀释法和仪器自动分析法,文献报道中采用较多的是美国NCCLS(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微量稀释法或纸片扩散法。

从养猪大省河南省来看,闫若潜等采集河南省15个不同地方108份样品中共分离纯化出34份样品。采用24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复方抗菌药物百乐美、头孢菌素类药物(先锋噻肟、先锋霉素V、先锋必)、B-内酰胺类药物(羧苄青霉素、新生霉素、阿莫西林)对河南省猪链球菌分离菌株敏感性高。而四环素、氯霉素、强力霉素、林可霉素、哌嗪青霉素、苯唑青霉素则对所有菌株表现完全不敏感。赵恒章等从豫北分离出的16株致病性链球菌对15种抗菌药物敏感性情况也表明:就总体而言,致病性链球菌对头孢噻呋、氟苯尼考、磺胺六甲氧嘧啶、氧氟沙星、环丙沙星高度敏感;对青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红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中度敏感:对多西环素、四环素、土霉素、链霉素有一定的耐药性。杨霞等对河南分离的13株典型链球菌分离株对12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新生霉素、强力霉素、环丙沙星、利福平等药物对链球菌抑制作用较强,红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复方新诺明等药物的敏感性最低。2001-2003年欧阳素贞等从安阳、邯郸等6个地区采取180份猪的病料,从中分离到50株链球菌,对其中20株典型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环丙沙星、强力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对分离的20株链球菌作用最强,高敏菌株达95%以上;红霉素、头孢唑啉、阿莫西林、庆大霉素、恩诺沙星作用次之,敏感菌株在50%~75%;青霉素、链霉素、多粘菌素、林可霉素、卡那霉素、麦迪霉素、磺胺等作用低,敏感菌株低于25%。周克超等从新郑、洛阳、中牟、新乡等16个县(市)猪场病料中,检出并分离到16株链球菌。16个菌株对利福平、氧氟沙星、青霉素敏感:头孢唑啉、卡那霉素次之;而对杆菌肽、复方新诺明等耐药。

卿泰安等选用目前常用的24种药物对来自湖南省不同地区的猪链球菌进行了药敏试验。湖南省的猪链球菌的耐药率较高,而敏感率又普遍偏低,不同地区分离株耐药谱也不一致,并且表现出多重耐药性。其中对磺胺的耐药率达100%,四环素的耐药率为100%~92.3%,对大环内酯类的耐药率为84.6%~69.2%,氨基糖苷类为69.2%~46.2%,头孢菌素类为69.2%~30.8%,对青霉素类药物的耐药率最低,除阿莫西林较高敏感(84.6%)外,多为中度敏感,对其他药物的敏感率均低于50%。2001年何华西对从湖南省分离的猪链球菌进行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恩诺沙星敏感,对红霉素、氯霉素中度敏感,对青霉素、链霉素和磺胺类药物不敏感。

许力干等对32株猪链球菌广西分离株进行12种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性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对阿莫西林有耐药性。耐药率为100%;对强力霉素、壮观霉素、林可霉素、罗红霉素具有高度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96%、89%、89%、84%,耐药率最低是先锋V和环丙沙星(49%)。分离株对3种以上抗生素都具有耐药性,其中有3株对试验的12种抗生素都具有耐药性,表现为多重耐药性(MDR)。

王福贵等对黑龙江伊春某猪场采集的猪链球菌试验结果表明:青霉素G和氨苄西林耐药率分别为81.8%和72.7%;四环素为100%;先锋5号为36.4%;头孢呋辛为54.5%;复方磺胺为90.9%;氟哌酸为72.7%;红霉素为90.9%。

应薇芳等2006~2007年对浙江部分地区屠宰场待宰猪链球菌的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浙江各地区不同分离株的耐药性无明显差异,均对B-内酰胺类药物敏感,50%以上分离株对四环素、强力霉素、红霉素、麦迪霉素等几种药物表现为多重耐药。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和四川省动物防疫监督总站2005年选择10个类别共32种抗菌药物,对从四川不同地区病、死猪体内分离得到的猪链球菌2型的7个菌株进行了药敏试验检测。7个菌株对四环素、土霉素、多西环素和链霉素耐药,对于阿米卡星、新霉素和庆大霉素中度敏感,而对于青霉素、头孢类、氟喹诺酮类、氯霉素类药物等敏感。

江定丰等对猪链球菌2型安徽株分离鉴定与药物敏感试验表明:分离株对青霉素类药物及头孢类药物敏感,对氨基糖苷类和四环素类药物高度耐药。

王成立等对山东某猪场分离的链球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氟哌酸、庆大霉素、链霉素、先锋V和先锋Ⅵ等抗菌药敏感,对卡那霉素和复方新诺明中度敏感,而通常认为对链球菌很有效的青霉素类药物有耐药性。

赵海忠、王生奎从云南某猪场分离的猪链球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头孢噻呋、阿莫西林、头孢拉啶、氧氟沙星、氨苄青霉素等高敏;对阿米卡星、氯霉素、环丙沙星等中敏、而对恩诺沙星、青霉素、诺氟沙星、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强力霉素、红霉素、磺胺嘧啶、链霉素等常用药物具有抗药性。

呼显生等从吉林省某猪场病、死猪中分离出猪链球菌菌株分离株对万古霉素、氨苄西林、头孢拉啶、利福平、罗红霉素高度敏感,对青霉素钾、氨苄青霉素中度敏感,对链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克林霉素不敏感。

杨建江等分别测定了分离自长春地区不同猪场的22株猪链球菌对于临床常用的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所有菌株都对青霉素敏感。而对克林霉素都耐药。80%以上的菌株都对环丙沙星、红霉素、阿奇霉素和四环素耐药。

倪宏波等2000-2001年从吉林省长春地区分离出20株猪链球菌,其中5株对红霉素、链霉素、环丙沙星、强力霉素、四环素表现较强的耐药性。

毕聪明从上海、沈阳、吉林、长春4地分离的36株猪源性链球菌,均为多重耐药株。对3种(共11种)以上药物产生耐药性的菌株有24株,为总数的66.7%。对菌株敏感率在50%以上的只有氟苯尼考和罗红霉素。其中以氟苯尼考最高,为100%。

王丽平等测定了兽医临床分离的40株猪链球菌对部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克林霉素、林可霉素、青霉素的体外最小浓度及红霉素耐药菌的耐药表型。实验结果显示。猪链球菌对红霉素、罗红霉素、泰乐菌素及替米考星的耐药率分别达72.5%、67.5%、72.5%和62.5%,对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高达65.0%和62.5%,对青霉素耐药率为40.0%(16/40);青霉素耐药菌株对其他药物的交叉耐药率显著地高于青霉素敏感株(P<0.05)。

李敬双、于洋测定了临床分离的27株链球菌的MIC,耐药性监测的结果表明链球菌对所测12种药物有11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只有盐酸克林霉素和阿莫西林对临床所分离的链球菌比较敏感。

链球菌范文篇3

【论文摘要】:猪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对养猪业有着较大的威胁。链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不同年龄的猪都可感染发病,新生仔猪、哺乳仔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高。表现为急性出血性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关节炎、哺乳仔猪下痢和孕猪流产等,败血症型及脑膜脑炎型多见于仔猪,化脓性淋巴结炎型多见于中型大小的生猪。病猪、康复猪、健康猪均可带菌,常通过接触性传播,如口、鼻、伤口等是该病侵入门户。该病流行无明显季节性,夏秋季节易多发,该病侵入猪群后,常为地方性流行,并零星发病,陆续出现死亡。有时会呈地方性暴发,发病率和死亡率高。

猪链球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不仅可致猪败血症肺炎、脑膜炎、关节炎及心内膜炎,而且可感染特定人群发病,并可致死亡,危害严重。

1.猪链球菌病的概念

猪链球菌病是由C、D、E及L群链球菌引起的猪的多种疾病的总称。自然感染的部位是上呼吸道、消化道和伤口。表现为急性出血性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关节炎、哺乳仔猪下痢和孕猪流产等。本病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但有夏、秋季多发,潮湿闷热的天气多发的特点。有时甚至可呈地方性爆发,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给规模化养猪造成严重的损失。

2.猪感染猪链球菌病的临床症状表现:

⑴急性败血型

本型为C群链球菌、类马链球菌、D群链球菌和L群链球菌在血中增殖引起全身症状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5—11月份多发。最急性型不出现症状即死亡。急性型体温升高至41—43℃,废食、震颤,耳、颈下、腹部出现紫斑,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很高。此类型多发生于架子猪、育肥猪和怀孕母猪,是本病中危害最严重的类型。

⑵心内膜炎型

本型不容易生前发现和诊断,多发于仔猪,突然死亡或呼吸困难,皮肤苍白或体表发绀,很快死亡。往往与脑膜炎型并发。

⑶脑膜炎型

除体温升高、拒食外,出现神经症状。磨牙、转圈、头向上仰、运动失调,后期四肢划水样动作,最后昏迷死亡。

⑷关节炎型

通常先出现于1—3日龄的幼猪,仔猪也可发生。表现为跛行和关节肿大,呈高度跛行,不能站立,体温升高,被毛粗乱。由于抢不上吃奶而逐渐消廋。

⑸化浓性淋巴结类型

颌下淋巴结化脓性炎症为常见,咽、耳下、颈部等淋巴结也可发生。肿胀、硬固、热痛,可影响采食,一般不引起死亡。

诊断:根据流行特点,典型症状及剖检变化,常可作出初步诊断。为了确诊应进一步作细菌检查,可采取病猪或死猪的脓汁、血、脑、肝、脾等组织作抹片,染色、镜检,如发现呈链状排列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即可确诊。条件许可还可以进行分离培养和动物试验。

3.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临床表现、诊疗要点和防控措施

猪链球菌病属国家规定的二类动物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链球菌分布广泛,常存在于健康的哺乳动物和人体内。在动物机体抵抗力降低和外部环境变化诱导下,会引起动物和人发病。猪链球菌病可以通过伤口、消化道等途径传染给人。?猪链球菌病可以通过伤口、消化道等途径传染给人,这种病原体早已长期存在猪群身上,因为外界环境发生的变化使得病原体发生变异,从而突破种群障碍,开始从猪传播给人。

(1)主要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短,平均常见潜伏期2~3天,最短可数小时,最长7天。病人感染后起病急,临床表现为畏寒、发热、头痛、头昏、全身不适、乏力、腹痛、腹泻。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严重患者发病初期白细胞可以降低或正常。

重症病例迅速进展为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出现皮肤出血点、瘀点、瘀斑,血压下降,脉压差缩小。可表现出凝血功能障碍、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软组织坏死、筋膜炎等。

部分病例表现为脑膜炎,恶心、呕吐(可能为喷射性呕吐),重者可出现昏迷。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皮肤没有出血点、淤点、淤斑,无休克表现。还有少数病例在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基础上,出现化脓性脑膜炎表现。

(2)诊断要点

综合病例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排除其它明确病因的可进行诊断。诊断要点包括:

①流行病学史:当地一般有猪等家畜疫情存在,病例发病前7天内有与病(死)猪等家畜的接触史,如宰杀、洗切、销售等。

②疑似病例:流行病学史结合急起畏寒、发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③临床诊断:流行病学史结合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和/或脑膜炎。

④确诊病例:全血或尸检标本等无菌部位的标本纯培养后,经鉴定为猪链球菌。

(3)治疗原则

将病人转入当地传染病房,隔离治疗。该病发病急,进展快,重症病例病情凶险,各地医疗机构要组织专家力量加强对病人的救治,尽最大可能减少死亡。临床治疗包括一般治疗、病原治疗、抗休克治疗、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治疗等措施。

根据实验室对猪链球菌抗生素药物敏感性试验检测,结果表明,3个试验菌株对万古霉素、氨苄西林、亚胺培南均敏感,对链霉素、复方新诺明、萘啶酮酸均耐药。

⑷预防控制措施

主要采取以控制传染源(病、死猪等家畜)、切断人与病(死)猪等家畜接触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①在有家畜猪链球菌疫情的地区强化疫情监测,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发现符合疑似病例、临床病例诊断的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疾控机构接到报告后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同时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进行报告。

②病(死)家畜应在当地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立即进行消毒、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对病例家庭及其畜圈、禽舍等区域和病例发病前接触的病、死猪所在家庭及其畜圈、禽舍等疫点区域进行消毒处理。

③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向群众宣传病(死)家畜的危害性,告知群众不要宰杀、加工、销售、食用病(死)家畜。一旦发现病(死)家畜,要及时向当地畜牧部门报告。

④畜牧兽医部门组织力量,查清动物疫情范围,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参考文献

[1]杨汉春.猪链球菌病不可怕[J].农民科技培训,2005.

[2]林艳青.猪链球菌病仅防一次可不够[J].河北畜牧兽医,2005.

[3]陶思源.猪链球菌病的诊治[J].新农业,2005.

[4]山西部署防控猪链球菌病工作[J].山西农业,2005.

链球菌范文篇4

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pneumoniae,S.p)是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一种重要病原微生物,也是引起全世界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不仅包括普通感染如中耳炎、鼻窦炎等,甚至还包括危及生命的肺炎、败血症和脑膜炎等疾病。儿童常常是最大的受害者。发展中国家儿童中,无症状鼻咽带菌者普遍,且很易扩散至其他易感人群或发展为疾病,故S.p疫苗在S.p感染防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本文综述S.p疫苗的组成、免疫效应以及目前在疫苗研制中的一些进展。

1目前使用的S.p疫苗

S.p的致病性与其菌体结构及代谢产物有关,包括荚膜(capsule)、溶血素(pneumolysin)、表面粘附素(pneumococcalsurfaceadhesion)、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荚膜不仅是其毒力的必须条件,且荚膜多糖有群、型特异性,是分群、型的基础,迄今为止肺炎链球菌可分为46个群,多于90个型[1]。荚膜是S.p的主要致病因素。S.p疫苗接种后可以使机体产生针对荚膜的抗体,起到预防炎性疾病的作用[2]。目前使用的肺炎链球菌疫苗主要有多糖荚膜疫苗、荚膜蛋白质结合疫苗等。

1.1多糖荚膜疫苗

PPV23(1、2、3、4、5、6B、7F、8、9N、9V、10A、11A、12F、14、15B、17F、18C、19A、19F、20、22F、23F、33F)含有23种S.p血清型荚膜多糖。造成90%侵袭性肺炎链球菌感染的病原具有荚膜多糖,该疫苗对所覆盖血清型的S.p感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有其不足之处:(1)S.p多糖荚膜疫苗的保护作用不是T细胞依赖性的,对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的2岁以下小儿保护性弱[3],而这些儿童又是侵袭性感染和粘膜感染的高发年龄组;(2)对某些患儿提供的保护作用是有限的,如免疫缺陷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儿童;(3)不降低粘膜肺炎链球菌的带菌率[4]。

1.2荚膜蛋白质结合疫苗

该疫苗是将荚膜与蛋白质载体相结合,增加多糖荚膜的免疫原性,激发T细胞参与反应,产生免疫记忆,增强免疫效能。7价肺炎链球菌联合疫苗——PCV7,含有7个纯化的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每个多糖又与无毒白喉蛋白类似物(交叉反应物,CRM)CRM197偶联成联合疫苗,其保护作用不仅增强,而且对2岁以下幼儿也具有免疫保护作用,并能诱发免疫记忆。此外还有PCV9(4、6B、9V、14、18C、19F、23F、1、5)和PCV11(4、6B、9V、14、18C、19F、23F、1、5、3、7F)。目前常用的与多糖结合的蛋白有五种:白喉类毒素(Pried)、CRM197蛋白(PncCRM)、破伤风类毒素(PncT)、脑膜炎球菌外膜蛋白复合物(PncOMPC)和既有白喉类毒素又有破伤风类毒素的混合物(PncTD)。结合疫苗对2岁以下幼儿的免疫效能明显增强,使疫苗覆盖血清型S.p在鼻咽部的携带率下降,但是长期使用后可能使疫苗覆盖外血清型S.p携带率增加,从而使其保护作用减弱[5]。

2目前使用的S.p疫苗免疫效应

2.1系统防御免疫学

2.1.1S.p多糖荚膜疫苗有统计显示,婴儿接种S.p多糖疫苗后,对3、4、8、9N和18C血清型病菌抗体反应最好,对1、2、7F、19F和25型抗体反应中等,对12、14、23F、6A和6B抗体反应最差。尽管抗体反应涉及所有免疫球蛋白,但以IgG2和IgG4最多。S.p多糖荚膜疫苗的保护作用不是T细胞依赖性的,对免疫系统发育并不完善的2岁以下小儿保护作用差。抗体会在接种后几个月内快速下降,二次接种也无法引发抗体反应。研究发现,成人和儿童重复给予某些多糖抗原,能产生持续的、小量的抗体应答,这种现象被称为低反应性。当然也有部分人接种疫苗后无此反应,对无反应的接种结果,有一种理论认为,PPV至少可以对年龄较大儿童产生一过性保护,但随之可能发生部分免疫麻痹,使肺炎链球菌的易感性增加[2]。

2.1.2S.p荚膜蛋白质结合疫苗在幼儿中,接种与蛋白载体偶联的多糖抗原疫苗,增加了多糖荚膜的免疫原性,激发T细胞参与反应,激发生命早期阶段的记忆应答,使其免疫效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增强。许多临床试验发现,PCV的免疫原性在各年龄段的儿童都有很好的体现。例如S.pCRM联合疫苗,首次接种后的抗体反应低,所达到的抗体水平通常在几个月内下降,但连续接种后,可以使抗体反应增强。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疫苗单个抗原的免疫原性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不同的荚膜多糖抗原类型、不同的蛋白载体甚至是接种者的年龄大小等。目前,全球广泛使用的是S.p与破伤风和白喉类毒素偶联的联合疫苗。有人认为,两种疫苗同时接种也会对抗体反应产生影响。比如,当PCV7与流感嗜血杆菌b型(Hib)CRM载体偶联的疫苗(HbOC)同时接种,针对S.p的抗体下降,而针对Hib的抗体水平上升[2]。如果PCV7与DtaP(无细胞百日咳)同时接种,HbOC作为加强接种,这种接种的效果使所有抗体水平下降[2]。另外,研究还发现,抗体反应的不同还与研究(接种)人群的不同有关[2]。但是针对这个问题,纽约罗彻斯特大学医疗中心MichaelPichichero等[6]认为7价结合型S.p疫苗(PCV7)和结合型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一起使用时,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无细胞百日咳、乙型肝炎和灭活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DtaPHepBIPV)联合是安全和有效的。

2.2免疫效应研究

S.p多糖蛋白偶联疫苗对所有年龄组均具免疫原性,并且在婴幼儿中诱导免疫记忆。美国7个地区1998~2001年的监测资料表明:S.p多糖蛋白偶联疫苗能有效降低低龄儿童S.p病的发病率,且可能降低成年人中该病的发生,同时也是减少耐药型S.p病发生的有效工具[7]。

2.2.1PCV接种和侵入性疾病有研究显示,疫苗接种对早产和低体重幼儿预防IPD很有效[2]。在南非,通过分析HIV感染或无HIV感染儿童的接种结果,评价了PCV9疫苗接种的效果。19922名儿童在6周、10周和14周大时接种PCV9与CRM197的联合疫苗,19914名儿童接种安慰剂。在无HIV感染儿童中,由于疫苗中包含有造成IPD的病菌血清型,因此接种疫苗可使儿童受害率降低83%。在HIV感染儿童中,疫苗接种有效率为65%。儿童接种疫苗对所有血清型病菌所致IPD的预防效率达50%[2]。

2.2.2PCV接种对S.p携带者的作用首次公布PCV接种预防效果的报道来自冈比亚。幼儿期接种PCVCRM197联合疫苗,18个月后再接种PPV23,距首次接种20个月后,疫苗血清型载菌量有所下降。就载菌量来说,所有疫苗接种组之间无差异。接种3个剂量PCV疫苗的儿童带有非疫苗型肺炎链球菌者明显比未接种组儿童要常见。总之,幼儿首次接种肺炎疫苗(先接种PCV,再接种PCV或PPV加强)与50%疫苗型的载菌量下降有关,还与至少需要12~18个月的非联合疫苗血清型的检出率上升有关[2]。

2.2.3PCV对抗细菌耐药的影响接种S.p疫苗可以降低耐药性S.p感染的概率。研究发现,抗细菌耐药性主要发生在6B、9V、14、l9和23F5种血清型,还有两个相关血清型6A和19A[2]。

3研究中的S.p疫苗

3.1S.p蛋白质(多肽)疫苗的研究

正如前文所述,目前的23价肺炎多糖疫苗覆盖的血清型有限而且不是T细胞依赖性的,对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的2岁以下幼儿和老年人的保护性弱;而七价结合疫苗则存在荚膜血清型转换和载体携带的荚膜多糖血清型数量有限,生产成本很高,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大量使用,并且在肺炎高发人群中的保护作用小等缺陷。而有些抗原,如肺炎链球菌溶菌素、肺炎链球菌表面蛋白A和肺炎链球菌表面粘附素均属毒力因子,已在动物模型中证实可诱发保护性免疫力。这些抗原可用为载体蛋白或作为与细胞因子融合蛋白的一部分,其本身也可作为蛋白疫苗[8]。蛋白质疫苗有以下的优势:(1)生产成本低,能够在发展中国家大规模使用;(2)蛋白质疫苗对各年龄组的人群均能产生保护作用,并诱发免疫记忆;(3)应用高保守的蛋白质疫苗接种,可以产生非血清型依赖的保护作用,保护作用的程度和型别依赖于疫苗中蛋白质的功能[9]。现简单介绍最有希望成为候选疫苗的几种毒力因子。

3.1.1肺炎链球菌表面蛋白A肺炎链球菌表面蛋白A(pneumococcalsurfaceproteinA,PspA)是肺炎链球菌重要的毒力因子,在所有临床分离的肺炎链球菌中均发现PspA存在。PspA主要作用就是与乳铁蛋白结合使乳铁蛋白丧失功能并抑制补体活化,降低C3b在肺炎链球菌表面的沉淀从而干扰补体介导的吞噬调理作用[10]。有研究表明,PspA在抗肺炎链球菌侵入性感染比抗粘膜性疾病和定植作用更强,用PspA融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或者IL2比单独使用PspA更能提高血清IgG的水平。PspA融合IL2经鼻腔给药能增强SIgA和IgG的水平,不仅能清除携带的肺炎链球菌,而且还能抵抗致死性肺炎链球菌菌血症的发生。用表达PspA的α螺旋区肽段的减毒沙门菌口服也能产生保护性的IgG[11,12]。用重组的PspA第一期临床试验发现,其产生的抗体能够与异种的PspA发生交叉反应,并且能预防经腹膜注射的肺炎链球菌引起小鼠感染。PspA在结构和免疫原性上存在血清型的差异,Hollingshead等[13]依据组氨酸序列前氨基酸的差异(命名为族决定域)将其分成3个家族。因为家族间的交叉反应受限,但同时临床上很少分离到第三家族的肺炎链球菌,他们建议PspA疫苗组成应当包含第一、第二两个家族的蛋白。

3.1.2溶血素溶血素(pneumolysin)是一种含有巯基的毒素,是S.p一种多功能的毒力蛋白,在S.p的粘附、侵袭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具有直接溶解细胞和活化补体的功能,此外它还抑制支气管粘膜纤毛的运动,故溶血素在肺炎链球菌引起炎症反应时起着重要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溶血素能够抵抗肺炎链球菌侵袭性感染[14,15]。对肺炎患者的前瞻性分析发现,如果患者血清中含有抗溶血素的抗体,那么发生菌血症的概率就会降低。此外,PspA和溶血素一起免疫小鼠,发现两者在预防肺炎链球菌侵入性感染时具有互补的作用,两者的共同作用还可防止肺炎链球菌的定植及其诱发中耳炎。但溶血素也有其缺点,即它并非表面蛋白,并且仅在细胞自溶时释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免疫功能的发挥。

3.1.3肺炎链球菌表面粘附素A肺炎链球菌表面粘附素A(pneumococcalsurfaceadhesionA,PsaA)是ABC型镁离子透酶复合物的组成成分,它在肺炎链球菌粘附、自溶以及毒力方面都起着作用[16]。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重组的PsaA,发现它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免疫小鼠后能抵抗S.p在鼻咽部的定植,能显著降低群体肺炎链球菌携带率,并可预防肺炎链球菌的系统性感染[17],口服藻酸盐包裹的PsaA能够有效预防肺炎链球菌在小鼠体内的定植、肺炎、侵袭性感染[17]。这些结果表明用PsaA免疫小鼠主要能够抵抗肺炎链球菌的定植,其次可以预防肺炎链球菌脓血症的发生。用PsaA和PspA混合感染小鼠发现比单一成分更能产生功能性保护作用。通过噬菌体展示文库法发现了PsaA的3个确切的保护性位点,对这些位点的进一步研究,对蛋白多肽疫苗的研制具有重要意义。

3.1.4筛选候选蛋白质近年,除了对溶血素、PspA、PsaA的研究外,还发现和筛选了几种蛋白质,如:胆碱结合蛋白A(cholinebindingproteinA,CbpA)和肺炎链球菌表面蛋白C(pneumococcalsurfaceproteinC,PspC)。此外,还有很多与肺炎链球菌相关的蛋白,如神经氨酸酶、假定蛋白酶成熟蛋白(putativeproteasematurationproteinA,PpmA)、肺炎链球菌表面蛋白细胞壁相关氨酸蛋白A(pneumococcalsurfaceproteinscellwallassociate,PrtA)。这些蛋白在动物实验中都不同程度地显示出了保护作用,都有希望成为肺炎链球菌蛋白疫苗的组分,它们在S.p蛋白多肽疫苗研制上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3.2含多种S.p毒力蛋白的联合疫苗

这条思路的着眼点是将S.p蛋白多肽疫苗研究中的候选因子混合在一起,增强保护效能。Bfiles将PspA和PsaA这两种蛋白质混合后给小鼠皮下注射,发现比单独注射更能有效阻止S.p在鼻咽部的定植[17]。Ogunniyi[18]将PspA和PdB(一种S.p溶血素类毒素衍生物)混合后接种BALB/c小鼠,再给以致死剂量的S.p攻击,发现其存活时间比仅单独接受其中一种蛋白质的小鼠明显延长。另外也有研究发现:PspA和溶血素同时免疫小鼠,可比单独使用其中之一产生更强的保护作用,能抵抗肺部感染和防止败血症。因此,将多种S.p蛋白质混合制成联合疫苗,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应该继续尝试,找出更好的组合。

3.3DNA疫苗的研究

McDaniel[19]构建了表达PspA基因的质粒pKSD2061,将它注射给BALB/c小鼠,转染小鼠细胞,与对照组相比,这种DNA疫苗能引发受试组小鼠的免疫反应,并使它们能抵抗致死剂量S.p的攻击。S.p的DNA疫苗减少了蛋白质在体外的分离、纯化步骤,更节省时间。DNA疫苗是链球菌疫苗研究的新思路。

4疫苗研究趋势

短期内,疫苗能帮助控制抗生素耐药S.p的传播,但目前使用的疫苗也存在一些缺点:其保护效果只限于疫苗内的血清型别。随着疫苗使用过程的延长,非疫苗型细菌在鼻咽部携带率也随之增长。KyawMH等[20]的研究表明,同源疫苗的应用使疫苗血清型以外菌株所致的感染性疾病增加。此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假如疫苗将鼻腔内的肺炎链球菌完全清除的话,将会出现其他类型致病菌的取代生长。Veenhoven等[21]就发现用7价结合疫苗接种的人群中,虽然疫苗中携带的肺炎链球菌血清型感染减少了,但是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阳性率却高了3倍。事实上,鼻腔中的肺炎链球菌对其他病原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溶血弧菌等)都有拮抗作用。由于在防止粘膜感染和侵袭性感染所需要的抗体的质和量不同,Pelton等[22]提出了在防止粘膜定植和感染时所需要的抗体滴度要比防止系统性感染更高。尽管是假设,但为人们提出了一条新的思路,那就是能否使产生的抗体刚好能够阻止系统性感染而不妨碍肺炎链球菌的定植。然而这种途径需要个体监测,在疫苗大规模接种时还有很大困难。总之,常用的荚膜多糖疫苗缺点很多,而结合疫苗是对它的改进。蛋白多肽疫苗虽无十分成熟的产品出现,但其应用前景却很广阔。相信随着对S.p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再结合一些疫苗研制的新思路,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出现更为高效、成熟的S.p疫苗。

【参考文献】

[1]陈炯,刘恩梅.肺炎链球菌疫苗研究进展[J].儿科药学杂志,2007,13(4):6870.

[2]乔虹.幼儿及儿童使用的肺炎链球菌疫苗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5,32(4):254257.

[3]罗进勇,尹一兵.肺炎链球菌疫苗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分册),2002,3:1415.

[4]俞桑洁,杨永弘.肺炎链球菌疫苗和流感嗜血杆菌疫苗[J].中华儿科杂志,2000,38(8):523.

[5]KlugmanKP.Efficacyofpneumococcalconjugatevaccinesandtheireffectoncarriageandantimicrobialresistance[J].LancetInfectDis,2001,1(2):8591.

[6]PichicheroME,BernsteinH,BlatterMM,etal.Immunogenicityandsafetyofacombinationdiphtheria,tetanustoxoid,acellularpertussis,hepatitisB,andinactivatedpoliovirusvaccinecoadministeredwitha7valentpneumococcalconjugatevaccineandaHaemophilusinfluenzaetypebconjugatevaccine[J].JPediatr,2007,151(1):4349.

[7]WhitneyCG,FarleyMM,HadlerJ,etal.Declineininvasivepneumococcaldiseaseaftertheintroductionofproteinpolysaccharideconjugatevaccine[J].NEnglJMed,2003,348(18):17371746.

[8]LeeLH,LeeCJ,FraschCE.Developmentandevaluationofpneumococcalconjugatevaccine:clinicaltrialsandcontroltests[J].CritRevMicmbiol,2002,28(1):2741.

[9]曹炬,尹一兵.肺炎链球菌蛋白质疫苗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7,28(3):214216.

[10]RenB,MccroryMA,PassC,eta1.ThevirulencefunctionofStreptococcuspneumoniaesurfaceproteinAinvolvesinhibitionofcomplementactivationandimpairmentofcomplementreceptormediatedprotection[J].JImmunol,2004,173(12):75067512.

[11]GorDO,DingX,BrilesDE,etal.RelationshipbetweensurfaceaccessibilityforPpmA,PsaA,andPspAandantibodymediatedimmunitytosystemicinfectionbyStreptococcuspneumoniae[J].InfectImmun,2005,73(3):13041312.

[12]AreasAP,OliveiraML,MiyajiEN,etal.IntradermalimmunizationofmicewithcholeratoxinBpneumococcalsurfaceproteinAfusionproteinisprotectiveagainstintraperitonealchallengewithStreptococcuspneumoniae[J].InfectImmun,2005,73(6):38103813.

[13]HollingsheadSK,BeckerR,BrilesDE.DiversityofPspA:mosaicgenesandevidenceforpastrecombinationinStreptococcuspneumoniae[J].Infectlmmun,2000,68(10):58895900.

[14]HirstRA,MohammedBJ,MitchellTJ,etal.Streptococcuspneumoniaeinducedinhibitionofratependymalciliaisattenuatedbyantipneumolysinantibody[J].InfectImmun,2004,72(11):66946698.

[15]KadiogluA,CowardW,ColstonMJ,etal.CD4Tlymphocyteinteractionswithpneumolysinandpneumococcisuggestacrucialprotectiveroleinthehostresponsetopneumococcalinfection[J].InfectImmun,2004,72(5):26892697.

[16]JohnstonJW,MyersLE,OchsMM,eta1.LipoproteinPsaAinvirulenceofStreptococcuspneumoniae:surfaceaccessibilityandroleinprotectionfromsuperoxide[J].InfectImmun,2004,72(10):58585867.

[17]BrilesDE,AdesE,PatonJC,etal.IntranasalimmunizationofmicewithamixtureofthepneumococcalproteinsPsaAandPspAishighlyprotectiveagainstnasopharyngealcarriageofStreptococcuspneumoniae[J].InfectImmun,2000,68(2):796800.

[18]OgunniyiAD,FollandRL,BrilesDE,eta1.Immunizationofmicewithcombinationsofpneumococcalvirulenceproteinselicitsenhancedprotectionagainstchallengestreptococcuspneunoniae[J].InfectImmun,2000,68(5):30283033.

[19]McDanielLS,LoechelF,BenedictC,etal.ImmunizationwithaplasmidexpressingpneumococcalsurfaceproteinA(PspA)canelicitprotectionagainstfatalinfectionwithStreptococcuspneumoniae[J].GeneTher,1997,4(4):375377.

[20]KyawMH,LynfieldR,SchaffnerW,etal.EffectofintroductionofthepneumococcalconjugatevaccineondrugresistantStreptococcuspneumoniae[J].NEnglJMed,2006,354(14):14551463.

链球菌范文篇5

猪链球菌病在国外1945年首次报道,在我们国家最早是1945年在上海首次发现该病,到了70年代末已经在我国大部分省份开始大面积流行。目前该病已经成为规模化养猪场中最常见的重要细菌病之一。尤其是在我们山区的规模化养猪场也受到该病的严重困扰。已成为严重制约着我县集约化养猪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规模养猪场链球菌病是多种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猪的一种多类别性疫病。引起猪链球菌病的链球菌主要是由C群的兽疫链球菌、S类马链球菌、D群的猪链球菌、L群链球菌、和E群链球菌所导致的。是引起多种疾病的总称。各种年龄的猪均易感染,没有季节性,但以夏秋5—11月份,潮湿闷热的天气多发该病。链球菌有3种主要成分,即群特异性抗原、型特异性抗原、和核蛋白抗原。其中核蛋白抗原又称P抗原,为非特异性抗原。各种链球菌的P抗原性质相同,是菌体的主要组成成分。多数链球均为兼性厌氧,个别为严格厌氧,最适合的生长温度为37℃。但底于10℃或者高于45℃时该菌不生长。该链球菌可以感染多种动物和人类,猪链球菌病可见于各种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其中仔猪、怀孕母猪和保育猪较多见。其传染源主要是发病猪、和带菌猪,造成该病的流行的主要因素病死猪肉、内脏及废弃物、活猪市场及运输工具的污染。传播途径经呼吸道、消化道和伤口感染,体表外伤、阉割、注射消毒不严感染发病。

二、规模养猪场链球菌病的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5天,依据临床表现为急性败血型最急性,突然死亡,病程长的体温40﹒5-42℃。耳、颈、腹下等皮肤出现紫斑,少数猪出现多发性关节炎或者共济失调、昏谁等神经症状。病死率可达80%—90%。此类多见于成年猪,常呈爆发性,脑膜炎型,多见于仔猪,常因断齿、去势、断奶、转群和气候多变或者过于拥挤而引发。亚急性型和慢性型多见于流行后期或者老疫区,呈散发流行。病程长久可达1个月,教少引起死亡,但病猪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病猪在临床上表现如:关节炎、淋巴结脓肿、心内膜炎、乳房炎等,时间较长的可排出脓汁后自愈。该病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急性败血性上如:血液凝固不佳,在皮下、黏膜、浆膜出血,鼻腔、喉头及气管黏膜出血,且内有大量的气泡。肺部充血肿胀。脑膜充血、出血,心内膜炎,肺炎。关节炎型一个或者多个关节肿胀,运动机能出现障碍;慢性病列可见关节腔内有黄色胶冻样脓性渗出物。在个别的病猪病列上心瓣膜上有菜花样赘生物。

三、规模养猪场链球菌病鉴别诊断

因为规模养猪场的猪链球菌病的症状、病变较为复杂,在临床诊断有一定的困难,故该病主要依靠实验室特殊的诊断方法即:血涂片瑞氏染色镜检及动物接种试验等方法进行诊断。猪链球菌病在实际的鉴别诊断工作中应该与李斯特菌病、猪丹毒、副伤寒和猪瘟等疫病相区别。猪瘟是由病毒引起的,大小猪都可以发生如:便秘、腹泻等临床症状,但是没有关节炎和淋巴结脓肿;副伤寒在早期虽然有与链球菌病的一些症状如:有在耳尖、四肢末端、腹下等处皮肤发紫,个别伴随有神经症状,但是其发病率高且多以腹泻为主,常见于断奶前后的猪。而李斯特菌病虽然也有神经症状,但是该病主要发生在仔猪而且一般情况下没有关节炎和淋巴结脓肿,只是个别猪发生,不会出现规模化大群猪的流行。

四、规模养猪场链球菌病预防与控制

链球菌范文篇6

论文摘要:链球菌病是主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之一,发病率较高,给养殖业和公共安全带来极大危害,其防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已产生大量耐药性菌株。以省市为序,总结了自2000年以来链球茵表型耐药的情况,以期对链球菌耐药性的研究以及临床用药有所帮助。

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不同群、不同血清型的链球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重大传染病。在猪主要引起脑膜炎、关节炎、败血症和突然死亡等。链球菌病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给养猪业带来极大危害,是多年来困扰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药物治疗对控制该病流行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抗生素在临床上的滥用已经造成了链球菌对一些药物产生了耐药性,从而使治疗效率大大降低。为了了解不同地区猪链球菌的耐药性情况,笔者总结了2000年以来各省市链球菌药敏试验情况,现综述如下。

目前,关于该菌耐药性的检测方法包括肉汤微量稀释法、纸片扩散法、抗生素梯度稀释法和仪器自动分析法,文献报道中采用较多的是美国NCCLS(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微量稀释法或纸片扩散法。

从养猪大省河南省来看,闫若潜等采集河南省15个不同地方108份样品中共分离纯化出34份样品。采用24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复方抗菌药物百乐美、头孢菌素类药物(先锋噻肟、先锋霉素V、先锋必)、B-内酰胺类药物(羧苄青霉素、新生霉素、阿莫西林)对河南省猪链球菌分离菌株敏感性高。而四环素、氯霉素、强力霉素、林可霉素、哌嗪青霉素、苯唑青霉素则对所有菌株表现完全不敏感。赵恒章等从豫北分离出的16株致病性链球菌对15种抗菌药物敏感性情况也表明:就总体而言,致病性链球菌对头孢噻呋、氟苯尼考、磺胺六甲氧嘧啶、氧氟沙星、环丙沙星高度敏感;对青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红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中度敏感:对多西环素、四环素、土霉素、链霉素有一定的耐药性。杨霞等对河南分离的13株典型链球菌分离株对12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新生霉素、强力霉素、环丙沙星、利福平等药物对链球菌抑制作用较强,红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复方新诺明等药物的敏感性最低。2001-2003年欧阳素贞等从安阳、邯郸等6个地区采取180份猪的病料,从中分离到50株链球菌,对其中20株典型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环丙沙星、强力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对分离的20株链球菌作用最强,高敏菌株达95%以上;红霉素、头孢唑啉、阿莫西林、庆大霉素、恩诺沙星作用次之,敏感菌株在50%~75%;青霉素、链霉素、多粘菌素、林可霉素、卡那霉素、麦迪霉素、磺胺等作用低,敏感菌株低于25%。周克超等从新郑、洛阳、中牟、新乡等16个县(市)猪场病料中,检出并分离到16株链球菌。16个菌株对利福平、氧氟沙星、青霉素敏感:头孢唑啉、卡那霉素次之;而对杆菌肽、复方新诺明等耐药。

卿泰安等选用目前常用的24种药物对来自湖南省不同地区的猪链球菌进行了药敏试验。湖南省的猪链球菌的耐药率较高,而敏感率又普遍偏低,不同地区分离株耐药谱也不一致,并且表现出多重耐药性。其中对磺胺的耐药率达100%,四环素的耐药率为100%~92.3%,对大环内酯类的耐药率为84.6%~69.2%,氨基糖苷类为69.2%~46.2%,头孢菌素类为69.2%~30.8%,对青霉素类药物的耐药率最低,除阿莫西林较高敏感(84.6%)外,多为中度敏感,对其他药物的敏感率均低于50%。2001年何华西对从湖南省分离的猪链球菌进行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恩诺沙星敏感,对红霉素、氯霉素中度敏感,对青霉素、链霉素和磺胺类药物不敏感。

许力干等对32株猪链球菌广西分离株进行12种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性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对阿莫西林有耐药性。耐药率为100%;对强力霉素、壮观霉素、林可霉素、罗红霉素具有高度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96%、89%、89%、84%,耐药率最低是先锋V和环丙沙星(49%)。分离株对3种以上抗生素都具有耐药性,其中有3株对试验的12种抗生素都具有耐药性,表现为多重耐药性(MDR)。

王福贵等对黑龙江伊春某猪场采集的猪链球菌试验结果表明:青霉素G和氨苄西林耐药率分别为81.8%和72.7%;四环素为100%;先锋5号为36.4%;头孢呋辛为54.5%;复方磺胺为90.9%;氟哌酸为72.7%;红霉素为90.9%。

应薇芳等2006~2007年对浙江部分地区屠宰场待宰猪链球菌的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浙江各地区不同分离株的耐药性无明显差异,均对B-内酰胺类药物敏感,50%以上分离株对四环素、强力霉素、红霉素、麦迪霉素等几种药物表现为多重耐药。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和四川省动物防疫监督总站2005年选择10个类别共32种抗菌药物,对从四川不同地区病、死猪体内分离得到的猪链球菌2型的7个菌株进行了药敏试验检测。7个菌株对四环素、土霉素、多西环素和链霉素耐药,对于阿米卡星、新霉素和庆大霉素中度敏感,而对于青霉素、头孢类、氟喹诺酮类、氯霉素类药物等敏感。

江定丰等对猪链球菌2型安徽株分离鉴定与药物敏感试验表明:分离株对青霉素类药物及头孢类药物敏感,对氨基糖苷类和四环素类药物高度耐药。

王成立等对山东某猪场分离的链球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氟哌酸、庆大霉素、链霉素、先锋V和先锋Ⅵ等抗菌药敏感,对卡那霉素和复方新诺明中度敏感,而通常认为对链球菌很有效的青霉素类药物有耐药性。

赵海忠、王生奎从云南某猪场分离的猪链球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头孢噻呋、阿莫西林、头孢拉啶、氧氟沙星、氨苄青霉素等高敏;对阿米卡星、氯霉素、环丙沙星等中敏、而对恩诺沙星、青霉素、诺氟沙星、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强力霉素、红霉素、磺胺嘧啶、链霉素等常用药物具有抗药性。

呼显生等从吉林省某猪场病、死猪中分离出猪链球菌菌株分离株对万古霉素、氨苄西林、头孢拉啶、利福平、罗红霉素高度敏感,对青霉素钾、氨苄青霉素中度敏感,对链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克林霉素不敏感。

杨建江等分别测定了分离自长春地区不同猪场的22株猪链球菌对于临床常用的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所有菌株都对青霉素敏感。而对克林霉素都耐药。80%以上的菌株都对环丙沙星、红霉素、阿奇霉素和四环素耐药。

倪宏波等2000-2001年从吉林省长春地区分离出20株猪链球菌,其中5株对红霉素、链霉素、环丙沙星、强力霉素、四环素表现较强的耐药性。

毕聪明从上海、沈阳、吉林、长春4地分离的36株猪源性链球菌,均为多重耐药株。对3种(共11种)以上药物产生耐药性的菌株有24株,为总数的66.7%。对菌株敏感率在50%以上的只有氟苯尼考和罗红霉素。其中以氟苯尼考最高,为100%。

王丽平等测定了兽医临床分离的40株猪链球菌对部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克林霉素、林可霉素、青霉素的体外最小浓度及红霉素耐药菌的耐药表型。实验结果显示。猪链球菌对红霉素、罗红霉素、泰乐菌素及替米考星的耐药率分别达72.5%、67.5%、72.5%和62.5%,对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高达65.0%和62.5%,对青霉素耐药率为40.0%(16/40);青霉素耐药菌株对其他药物的交叉耐药率显著地高于青霉素敏感株(P<0.05)。

李敬双、于洋测定了临床分离的27株链球菌的MIC,耐药性监测的结果表明链球菌对所测12种药物有11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只有盐酸克林霉素和阿莫西林对临床所分离的链球菌比较敏感。

链球菌范文篇7

猪链球菌截止到目前已发现的荚膜型已超过30种[1]。我国于1995年首例鉴定证实2型猪链球菌在我国的存在[2]。猪链球菌可致2—6周龄仔猪败血症、脑膜炎、关节炎及支气管肺炎等[3-7]。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病猪的鼻液、尿液、血液、肌肉、内脏和关节内均可检出病原体。未经无害处理的病死猪肉、内脏及废弃物是散播本病的重要原因,呼吸道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4—10月份发生较多。本病常为地方性流行性,多呈败血性。短期波及全群,如不进行防治,则发病率、病死率很高,慢性常为地方性散发性传染。

2000年4月,岐山县种猪繁育场仔猪流行关节炎及败血症,多为2—6周龄仔猪。无菌采取关节炎病猪的关节液及败血症病猪的肝、脾、肺及肠系膜淋巴结,经实验室分离鉴定,证实为2型猪链球菌。现将分离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1.实验材料

1.1病料无菌采取岐山县种猪繁育场患关节炎病猪的关节液8份,编号为1—8号,无菌采取患败血症猪的肝、肺、脾及肠系膜淋巴结8份,编号为9—16号。

1.2试剂试验所用的各种糖均购自上海化学试剂二厂,批号自95—98年不等。

1.3培养基绵羊鲜血平板、匹克氏增菌液、10ml/L猪血清肉汤及各种糖培养基按常规方法制备[8]。

1.4血清学试验猪链球菌诊断血清与平板凝集抗原均购自中国兽药鉴察所,批号为990705。

1.5药敏纸片购自浙江省军区后勤部,批号20000312。

1.6试验动物健康小白鼠(30—35g)50只,购自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2.方法

2.1病原分离

将所采病料分别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然后,分别接种鲜血琼脂平板。37℃需氧培养24h后,挑取可疑菌落接种于匹克氏增菌液,37℃培养24h后,革兰氏染色,显微镜检查,再接种血清肉汤,纯化后放置4℃,冷藏备用。

2.2分离菌株的鉴定

2.2.1生化试验

随机抽取上述分离菌血清肉汤培养物3#、8#、13#、15#,分别接种于蔗糖、山梨醇、棉实糖、葡萄糖、甘露糖、蕈糖、乳糖、菊糖、水杨苷、马尿酸钠培养基,37℃培养24h后,观察其对糖的利用情况。

2.2.2血清学鉴定

将3#、8#、13#、15#菌经缓冲肉汤培养8h,通过3000r/min离心10min,PBS洗涤2次,用Ph7.2的0.01mol/LPBS制成1*1010~2*1010细菌悬液。取1滴上述细菌悬液与适当的抗血清在洁净玻片上混匀,立即观察凝集现象。同时,设立细菌悬液对照及血清对照。

2.3致病力及保护力试验

2.3.1菌落形成单位的测定按常规方法进行[9]

2.3.2致病力试验

无菌吸取上述血清肉汤培养物(含菌量5.0*108CFU/ml)以0.1ml/只、0.2ml/只、0.3ml/只、0.4ml/只、0.5ml/只分别腹腔注射小白鼠2只,观察其死亡时间和数量,测定其最小致死量。再将上述血清肉汤培养物腹腔注射小白鼠,小白鼠共14只,分7组。第一组,每只小白鼠注射3#菌0.2ml,第二组每只注射8#菌0.2ml,第三组每只注射3#、8#菌各0.1ml,第四组每只注射13#菌0.2ml,第五组每只注射15#菌0.2ml,第六组每只注射13#、15#菌各0.1ml,第七组每只注射无菌血清肉汤1.0ml。以上各组分别饲养观察其死亡时间及数量。

2.3.3保护力试验

将3#、8#、13#、15#血清肉汤培养物分别接种于18cm鲜血平板。37℃培养24h后,收菌,用麦氏比浊管比浊,适当稀释,然后用0.3%甲醛灭活;37℃作用24h;作无菌检验。然后分别腹部皮下接种小白鼠2只,0.4ml/只。10天后,再分别人工感染,0.2ml/只。

2.3.4细菌回收试验

对致病力试验出现症状及死亡小白鼠剖检,并采集病料,进行分离。

2.4药敏试验

采用纸片扩散法,用无菌棉签蘸取分离菌的血清肉汤培养物,均匀涂布于9cm鲜血平板;待稍干后,用无菌镊子将各种药敏纸片分别平贴在培养基表面,4℃2h使药物扩散,然后置37℃培养20—24h,观察结果。结果按抑菌圈直径大小和各抗菌药的具体标准,评定为高度敏感、中度敏感或耐药。结果评定参照表1。

表1各种抗菌药物的抑菌圈与敏感标准

抗菌药物名称

抑菌圈直径(mm)

耐药

中度敏感

高度敏感

青霉素

土霉素

洁霉素

链霉素

庆大霉素

卡那霉素

头孢菌素

*

3.结果

3.1分离细菌的培养特性及形态特征

3.1.1培养特性

37℃培养24h后,所采的12份病料在鲜血琼脂平板上形成表面光滑、隆起的灰绿色小菌落,外层有明显的β溶血环。该菌在匹克氏增菌液中底部有沉淀,在血清肉汤中先均匀浑浊,后在试管底部形成沉淀,上部澄清,不形成菌膜。

3.1.2染色特性

关节液、鲜血琼脂、匹克氏增菌液及血清肉汤培养物涂片、革兰氏染色、显微镜检查为革兰氏阳性,在关节液、鲜血琼脂培养物中多呈单个、双球或短链状排列,在匹克氏增菌液及血清肉汤培养物中多呈长链状。

3.2生化试验结果(见表2)

表2分离菌生化试验结果

鉴定蔗糖山梨棉实葡萄甘露蕈糖乳糖菊糖水杨马尿

项目醇糖糖糖苷酸钠

*

判定标准:“+”表示大多数(90%—100%)菌株为阳性;“-”表示大多数(90%—100%)菌株为阴性。

表2表明分离的3#、8#、13#、15#菌的生化反应结果均符合猪链球菌的生化特性,说明分离的菌均为猪链球菌。

3.3血清学鉴定结果

将3#、8#、13#、15#细菌悬液与1/2及2型抗血清混合,立即可见明显的凝集现象,但不与1型及其他型抗血清出现凝集。直接挑取细菌菌落与血清混匀,也能得到一致结果。阴性对照均未见凝集现象。

3.4致病力试验结果及保护力试验结果

3.4.1致病力试验结果

第一组、第二组小白鼠注射血清肉汤培养物48h内均未见死亡,第三组48h内有一只死亡,第四组、第五组、第六组在注射血清肉汤培养物18h内全部死亡。死亡后,小白鼠皮肤发绀,剖检肝、脾、肺、心出血,呈败血症。第七组健活。由于第一、二、三组死亡数量非常少,所以,再用相同剂量分别背部皮下接种小白鼠各2只,48h后处死,剖检发现注射部位有直径0.9~1.1cm的脓肿,浓汁呈黄绿色。

3.4.2保护力试验结果免疫的小白鼠再经攻毒后均未发病。

3.5细菌回收试验结果

将上述死亡及发病的小白鼠剖检采集病料,进行细菌分离、生化试验及血清学鉴定,能得到原分离菌。

3.6药敏试验结果(见表3)

表3药敏试验结果

菌号

抑菌环直径(mm)

头孢菌素青霉素洁霉素卡那霉素土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

*

表3表明,结果敏感的药物依次是:头孢菌素、青霉素;中度敏感的依次是:洁霉素和卡那霉素;而对土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具有抗药性。

4.分析与讨论

4.1猪链球菌(Streptoccussuts)是危害养猪业的一种重要病原菌。80年代初,加拿大由猪链球菌引起的疾病开始增加。那时仅检出9种夹膜血清型,其中2型是最常见的。

4.2猪链球菌病在临床上有败血型、脑膜脑炎型、关节炎型支气管炎型等。过去屡有败血型猪链球菌的报道,而关于集约化养猪场关节炎型链球菌病的报道较少。本次试验从患关节炎猪的关节液中成功的分离出了猪链球菌。另外,岐山种猪场,约有60%的仔猪流行关节炎,严重者可发生败血症而死亡,给种猪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研究本病可为生产中防制本病提供理论依据。

链球菌范文篇8

一、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短,平均常见潜伏期2~3天,最短可数小时,最长7天。病人感染后起病急,临床表现为畏寒、发热、头痛、头昏、全身不适、乏力、腹痛、腹泻。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严重患者发病初期白细胞可以降低或正常。

重症病例迅速进展为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出现皮肤出血点、瘀点、瘀斑,血压下降,脉压差缩小。可表现出凝血功能障碍、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软组织坏死、筋膜炎等。少数病例在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基础上,出现化脓性脑膜炎表现。

部分病例表现为脑膜炎,恶心、呕吐(可能为喷射性呕吐),重者可出现昏迷。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皮肤没有出血点、淤点、淤斑,无休克表现。

二、疫情监测

(一)信息收集

区疾控中心要加强信息收集工作,及时了解国内外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疫情动态,同时加强与农委、畜牧兽医部门的信息沟通,了解家畜感染猪链球菌病疫情,为预警和决策提供依据。

(二)病例监测

各医疗机构的感染性疾病科、内科、儿科、急诊科等相关科室在诊疗过程中发现畏寒、高热、伴有头痛、头昏、全身不适、乏力、腹痛、腹泻、昏迷等全身中毒症状患者,应按照《人-猪链球菌病诊断标准(参考标准)》做好甄别、诊断工作,应重点询问病人发病前7天内是否有与病死猪(羊)接触史,如宰杀、洗切、销售等流行病学史。对有类似症状且属牲畜屠宰作业或有病死性牲畜接触史的不明原因疾病患者,立即向区疾控中心报告。

(三)肉类屠宰加工场、家畜养殖场人员监测

区无肉类屠宰加工场和大型家畜养殖场,依据《上海市肉类屠宰加工场人-猪链球菌感染症状监测工作方案》(附件1),各镇(街道)应对辖区内小型家畜养殖场开展调查,摸清情况,对养殖场的工作人员开展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症状监测工作。

三、疫情报告

各医疗机构凡发现和诊断为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确诊病人和疑似病人,按传染病网络直报要求做好疫情网络直报工作。

四、治疗原则

各医疗机构发现疑似病人,应转入区传染病院(市五医院)或市公共卫生中心隔离治疗。该病发病急,进展快,重症病例病情凶险,各医疗机构要组织专家力量加强对病人的救治,尽最大可能减少死亡。

临床治疗包括一般治疗、病原治疗、抗休克治疗、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治疗等措施。

五、控制措施

区疾控中心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实施疫点控制各项措施,同时向区卫生局和市疾控中心报告;区卫生局接到报告后,立即向区政府和市卫生局报告,并及时向区农委通报。

区疾控中心应配合区农委、畜牧兽医部门对病(死)家畜进行消毒、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对病例家庭及其畜圈、禽舍等区域和病例发病前接触的病、死猪所在家庭及其畜圈、禽舍等疫点区域进行消毒处理。

六、预防措施

(一)开展有关人感染猪链球菌病预防知识宣传教育

针对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特点和预防知识,广泛开展人感染猪链球菌病预防知识宣传教育,重点宣传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主要临床表现和预防知识,以提高市民对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了解与认识和防病意识。

(二)做好人感染猪链球菌病防治工作的业务培训

组织开展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人感染猪链球菌病防治业务培训,使医生掌握人感染猪链球菌病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流行病学调查和疫点处理要求,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减少死亡率,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链球菌范文篇9

一、生物学性状

粪链球菌菌体形态为链球或球状,菌体直径大小0.3~0.7微米,无芽孢;稀释后在肉汤琼脂平板上形成的菌落圆形、乳白色,表面凸起湿润,有光泽,边缘整齐。大多数成双或短链状排列,通常不运动。

二、生理功能

粪链球菌在动物体内能发挥许多生理功能。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其能调节动物胃肠道正常菌群、维持微生态平衡,从而改善胃肠道功能;提高食物消化率和生物效价;降低血清胆固醇,控制内毒素;抑制肠道内腐败菌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乳酸菌通过发酵产生的有机酸、特殊酶系、细菌表面成分等物质具有一定生理功能,可刺激组织发育,对机体的营养状态、生理功能、细胞感染、药物效应、毒性反应、免疫反应和应激反应等产生作用。

三、对养殖水体环境的适应性

1.在水产动物体内的定植状况。粪链球菌作为水产动物益生菌,在肠道内具有较好的定植能力,其不受酸性环境影响,可以在肠内形成生物薄膜附着在肠道黏膜上生长,繁殖时间很短,19分钟分裂一次。而且在水产动物中,这种定植无明显的宿主特异性。2.水体环境对粪链球菌的影响。一般水产养殖在养成期间环境的温度、盐度和pH的变动范围分别为10~35℃、0~38和6.9~8.7。通过环境因子对菌株生长影响的研究表明,粪链球菌对水产养殖环境有很好的适应性。3.抗菌药物和消毒剂对乳酸粪链球菌的影响。利用有益菌来抑制病原菌,预防病害发生现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在生产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但利用药物来预防和治疗疾病仍是最主要的手段。通过近几年推广应用情况总结,遵照常规微生物制剂使用技巧,可以较好地避免抗菌药物和消毒剂对其影响。

四、水产养殖中应用

链球菌范文篇10

关键词:生猪养殖;链球菌病;临床症状;综合防治措施

猪链球菌病作为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在生猪受到感染之后会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特征。在这些复杂的临床特征中,有些与其他猪病的发病特征较为相似,因此在进行诊断和治疗时存在诸多困难。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革新,通过采取各种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对这种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本文将就此进行研究。

1猪链球菌病的临床症状分析

1.1出现败血症症状。这种症状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病较为突然。生猪一旦发病,其体温会在较短时间内升高到40℃~42℃左右。在发病后的12h之内甚至过后耳尖会出现紫色瘀血,猪的颈部上端可见明显充血现象。随着病情的发展,生猪背部会大量充血,有些会有明显出血点出现。发生这种疾病的生猪粪便较干且外部有白膜。病情严重的生猪其身体两侧发紫,出现气喘、呼吸困难等现象。同时排出的尿液呈现出褐色,如果不进行及时治疗会在2~3d内出现死亡现象。1.2出现脑膜炎症状。这种症状在哺乳期和幼龄仔猪中发生几率较大。在生猪受到猪链球菌感染之后,由于这些仔猪抵抗力较差,就会引发脑膜炎。发生这种疾病之后仔猪的体温升高,随着病情的发展会表现出焦躁不安、转圈、摊卧、四肢麻痹等临床症状。如果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会在短时间内出现死亡。1.3引发关节炎症状。由猪链球菌病引发的关节炎的生猪在发病早期会表现出四肢关节肿胀的情况。在对病猪进行解剖的过程中可以发现,病猪的四肢肿胀处存在较多的淡黄色黏稠组织液。发生这种疾病的生猪食欲不佳。其体温变化不太明显,但是患有慢性关节炎的生猪会由于食欲下降导致其体型消瘦,影响正常出栏时间。虽然这种疾病的致死率较低,但是依然应该引起重视。1.4淋巴结化脓。这种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病猪的咽喉处、颈部的淋巴结会出现肿胀,触诊时会引发生猪疼痛。同时此处的体温较高。在生猪发病之后其食欲会下降。但是这种疾病致死率较低,在生长一段时间后,受到感染的淋巴结会逐渐成熟变软,待其化脓后会逐渐溃破,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护生猪会自动痊愈。但是与关节炎症状类似,虽然不会致死,但是由于发病后会影响进食,因此会导致生猪出栏时间延长。

2猪链球菌病的综合防治措施简介

2.1强化养殖区域的卫生管理。强化养殖区域的卫生管理是保证生猪养殖效果提高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养殖场所要建立良好的卫生管理制度,对于进出养殖区域的人、车都要进行彻底消毒,以免造成外来细菌的入侵。同时,由于猪链球菌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因此对于发病之后的生猪要进行隔离治疗。同时对于病情较重的病猪要及时清理,以免造成疾病的扩散。养殖场所以及各种养殖工具要定期进行消毒,以免滋生细菌,引发生猪疾病。2.2采取局部治疗的措施。现阶段对生猪采取的局部治疗措施主要是对一些生猪皮肤表面已经溃烂发炎的部分进行切除,对切除周围的区域进行有效的清洗和消毒,以除去滋生的细菌和病毒,然后使用消炎药品对其伤口处进行处理,最后进行包扎。针对生猪症状不同,采用的药品也有所差别。使用较多的是广谱抗生素,例如磺胺类药物等。2.3不同症状下采取的药物治疗的措施。针对出现败血病症状的生猪,一般采用的药物是青霉素和磺胺类药物。通过注射的方法对病猪进行治疗。一般每天注射2次,治疗周期为4d。针对出现淋巴化脓等症状的病猪,一般采用青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注射治疗。一般每天注射2次。如果病猪的发烧症状较为严重,还需添加安乃近等退烧药物以保证其体温能够处于正常水平。针对出现脑膜炎的病猪,一般采用磺胺类药物对其进行消炎处理。对于发病较为严重的仔猪,还需进行补液。一般对于断奶时间较短的仔猪可以使用氯内嗪或蒽诺沙星等药物进行治疗。对于哺乳期的仔猪,可以使用小诺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本文通过对猪链球菌病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以及各种防治方法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猪链球菌感染是造成多种疾病发生的原因,针对不同发病情况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侯月娥,田浪,曾繁活,等.猪链球菌病和蓝耳病混合感染的诊断及综合防治[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3(15):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