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点论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2 19:58:06

两点论范文篇1

一、要提高抓工作的认识,就要用“两点论”去看待问题

(一)既要看工作发展现在,又要看工作发展的将来。工作中,一个问题出现以后,首先要认真对待它,从研究事物的现象、外在表现入手,认真地分析事物在当前情况下存在的基础是什么,其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好的措施可以解决。然后,不能就此止步,还要在研究该事物目前现状的基础上,预测“未来”发展,看可能会出现什么新情况,做到把握今日,掌握将来。这就是说我们做工作一定要有计划性。做到短时计划好,长时谋划好,日常筹划好。

(二)既要看事情有利的一面,又要看不利的一面。任何事物有其对立的“两个方面”,作为领导干部,更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特别是在一个阶段后,一个工作完成之后,往往看到“好的特点”、“经验收获”之类,而对问题的产生问题的原因不去讲,或者轻描淡写地讲,这是领导干部对问题事物上的极其错误的认识观。一个明智的领导、最明智的做法是成绩少讲,问题多看,而且要“放大”看,“反复”看,比较看,让问题无藏身之地,无立足之处,为,要把握一是要客观地看,有什么说什么,不能夸大,不能缩小,更不能无中生有。二是对问题不能一提就是一无是处,对问题也要作认真细致的分析,既要看问题的危害原因,还要从问题中看出教训来。三是要公正地看,当问题与某个人某个单位有直接联系时,不能以人定问题,还不能以问题去收拾某人或某单位。

(三)工作中既要看成功的把握又经看失败的可能。这一点是从预测上、决策上去说的。一个组织一个领导者,在作决策时,一定要全面,既要考虑决策后成功的可能,还要考虑到决策后失败的可能性。因此,要做到“五个知道”:一要知我知他,不但要知个人的决心大小,而且要知工作对象的难易程度;二要知上知下,不但要知上级的意图,还要知下级的素质状况;三要知天各地,不但要知天文的变化,还要知地利的条件;四要知今知明,不但要知今日的变化情况,而且要知明日的变化;五要知优知劣,不但要知优势的方面,还要知劣势的方面。只有这样,才能算是较为科学的决策了。

二、要打牢抓工作的基础,就要用“两点论”去研究问题

(一)既要注重量的积累,又要注重质的飞跃。当工作发展时,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工作的量的增加上,而是要在量的变化的同时,做到促使或加快质变的工作,从而使一项工作完成以后,有一个比前一项工作更新的结果。这就需要提高标准,而且在提高工作的标准时,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产生质的飞跃,用新的理论、新的经验去指导该工作。

(二)既要看工作的区别性,既要看到发展的一致性。对立统一原理告诉我们: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对立面的既统一又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我们抓工作就要考虑到这一工作内部的动因是什么。一是要分清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主要的先研究先抓,次要的后研究后抓。二要分清主要予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矛盾的次要方面,对起关键、决定性作用的方面,积极创造促其转化成效,对起不了关键性作用的方面,促其转化,为主要的矛盾方面服务。三是对特殊矛盾,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其具体的解决办法。

(三)既要看一项工作一个阶段工作成绩,又要看下一阶段工作如何进步。否定之否定规律告诉我们,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质的变化作用后次态取代前次的状态,经过循环往复,事物在螺旋式状态下得到发展。季度按纲建队就应如此,一次比一次努力,一次比一次用心,一次比一次有办法,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一年比一年有提高,这样才能使部队建设持续稳定求发展,持续进步上台阶。三、要增强抓工作的力度,就要用“两点论”去解决问题

(一)不但自己抓,还要放手别人抓。作为领导干部,不能把抓工作的过程仅仅看作是一项任务完成的过程,而要把它作为同志之间、上下级之间相互信任的方式,加强团结的措施,建设部队的手段,这既是党委的集休翁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的基本内容,也是条令中“军政主官部队负,副职服从正职”的基本要求,这充分体现了矛盾法则中事物的两个方面同一性的原理,也合乎部队编制中分负责的辩证法。因此,我们每抓一项工作,都城要时时牢记这些原帽和规定,分抓不分家,主抓不独抓,统揽不包揽,从而在抓工作中提高班子的协调意识。

两点论范文篇2

一、要提高抓工作的认识,就要用“两点论”去看待问题

(一)既要看工作发展现在,又要看工作发展的将来。工作中,一个问题出现以后,首先要认真对待它,从研究事物的现象、外在表现入手,认真地分析事物在当前情况下存在的基础是什么,其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好的措施可以解决。然后,不能就此止步,还要在研究该事物目前现状的基础上,预测“未来”发展,看可能会出现什么新情况,做到把握今日,掌握将来。这就是说我们做工作一定要有计划性。做到短时计划好,长时谋划好,日常筹划好。

(二)既要看事情有利的一面,又要看不利的一面。任何事物有其对立的“两个方面”,作为领导干部,更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特别是在一个阶段后,一个工作完成之后,往往看到“好的特点”、“经验收获”之类,而对问题的产生问题的原因不去讲,或者轻描淡写地讲,这是领导干部对问题事物上的极其错误的认识观。一个明智的领导、最明智的做法是成绩少讲,问题多看,而且要“放大”看,“反复”看,比较看,让问题无藏身之地,无立足之处,为,要把握一是要客观地看,有什么说什么,不能夸大,不能缩小,更不能无中生有。二是对问题不能一提就是一无是处,对问题也要作认真细致的分析,既要看问题的危害原因,还要从问题中看出教训来。三是要公正地看,当问题与某个人某个单位有直接联系时,不能以人定问题,还不能以问题去收拾某人或某单位。

(三)工作中既要看成功的把握又经看失败的可能。这一点是从预测上、决策上去说的。一个组织一个领导者,在作决策时,一定要全面,既要考虑决策后成功的可能,还要考虑到决策后失败的可能性。因此,要做到“五个知道”:一要知我知他,不但要知个人的决心大小,而且要知工作对象的难易程度;二要知上知下,不但要知上级的意图,还要知下级的素质状况;三要知天各地,不但要知天文的变化,还要知地利的条件;四要知今知明,不但要知今日的变化情况,而且要知明日的变化;五要知优知劣,不但要知优势的方面,还要知劣势的方面。只有这样,才能算是较为科学的决策了。

二、要打牢抓工作的基础,就要用“两点论”去研究问题

(一)既要注重量的积累,又要注重质的飞跃。当工作发展时,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工作的量的增加上,而是要在量的变化的同时,做到促使或加快质变的工作,从而使一项工作完成以后,有一个比前一项工作更新的结果。这就需要提高标准,而且在提高工作的标准时,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产生质的飞跃,用新的理论、新的经验去指导该工作。

(二)既要看工作的区别性,既要看到发展的一致性。对立统一原理告诉我们: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对立面的既统一又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我们抓工作就要考虑到这一工作内部的动因是什么。一是要分清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主要的先研究先抓,次要的后研究后抓。二要分清主要予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矛盾的次要方面,对起关键、决定性作用的方面,积极创造促其转化成效,对起不了关键性作用的方面,促其转化,为主要的矛盾方面服务。三是对特殊矛盾,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其具体的解决办法。

(三)既要看一项工作一个阶段工作成绩,又要看下一阶段工作如何进步。否定之否定规律告诉我们,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质的变化作用后次态取代前次的状态,经过循环往复,事物在螺旋式状态下得到发展。季度按纲建队就应如此,一次比一次努力,一次比一次用心,一次比一次有办法,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一年比一年有提高,这样才能使部队建设持续稳定求发展,持续进步上台阶。

三、要增强抓工作的力度,就要用“两点论”去解决问题

(一)不但自己抓,还要放手别人抓。作为领导干部,不能把抓工作的过程仅仅看作是一项任务完成的过程,而要把它作为同志之间、上下级之间相互信任的方式,加强团结的措施,建设部队的手段,这既是党委的集休翁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的基本内容,也是条令中“军政主官部队负,副职服从正职”的基本要求,这充分体现了矛盾法则中事物的两个方面同一性的原理,也合乎部队编制中分负责的辩证法。因此,我们每抓一项工作,都城要时时牢记这些原帽和规定,分抓不分家,主抓不独抓,统揽不包揽,从而在抓工作中提高班子的协调意识。

两点论范文篇3

一、要提高抓工作的认识,就要用“两点论”去看待问题

(一)既要看工作发展现在,又要看工作发展的将来。工作中,一个问题出现以后,首先要认真对待它,从研究事物的现象、外在表现入手,认真地分析事物在当前情况下存在的基础是什么,其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好的措施可以解决。然后,不能就此止步,还要在研究该事物目前现状的基础上,预测“未来”发展,看可能会出现什么新情况,做到把握今日,掌握将来。这就是说我们做工作一定要有计划性。做到短时计划好,长时谋划好,日常筹划好。

(二)既要看事情有利的一面,又要看不利的一面。任何事物有其对立的“两个方面”,作为领导干部,更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特别是在一个阶段后,一个工作完成之后,往往看到“好的特点”、“经验收获”之类,而对问题的产生问题的原因不去讲,或者轻描淡写地讲,这是领导干部对问题事物上的极其错误的认识观。一个明智的领导、最明智的做法是成绩少讲,问题多看,而且要“放大”看,“反复”看,比较看,让问题无藏身之地,无立足之处,为,要把握一是要客观地看,有什么说什么,不能夸大,不能缩小,更不能无中生有。二是对问题不能一提就是一无是处,对问题也要作认真细致的分析,既要看问题的危害原因,还要从问题中看出教训来。三是要公正地看,当问题与某个人某个单位有直接联系时,不能以人定问题,还不能以问题去收拾某人或某单位。

(三)工作中既要看成功的把握又经看失败的可能。这一点是从预测上、决策上去说的。一个组织一个领导者,在作决策时,一定要全面,既要考虑决策后成功的可能,还要考虑到决策后失败的可能性。因此,要做到“五个知道”:一要知我知他,不但要知个人的决心大小,而且要知工作对象的难易程度;二要知上知下,不但要知上级的意图,还要知下级的素质状况;三要知天各地,不但要知天文的变化,还要知地利的条件;四要知今知明,不但要知今日的变化情况,而且要知明日的变化;五要知优知劣,不但要知优势的方面,还要知劣势的方面。只有这样,才能算是较为科学的决策了。

二、要打牢抓工作的基础,就要用“两点论”去研究问题

(一)既要注重量的积累,又要注重质的飞跃。当工作发展时,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工作的量的增加上,而是要在量的变化的同时,做到促使或加快质变的工作,从而使一项工作完成以后,有一个比前一项工作更新的结果。这就需要提高标准,而且在提高工作的标准时,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产生质的飞跃,用新的理论、新的经验去指导该工作。

(二)既要看工作的区别性,既要看到发展的一致性。对立统一原理告诉我们: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对立面的既统一又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我们抓工作就要考虑到这一工作内部的动因是什么。一是要分清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主要的先研究先抓,次要的后研究后抓。二要分清主要予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矛盾的次要方面,对起关键、决定性作用的方面,积极创造促其转化成效,对起不了关键性作用的方面,促其转化,为主要的矛盾方面服务。三是对特殊矛盾,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其具体的解决办法。

(三)既要看一项工作一个阶段工作成绩,又要看下一阶段工作如何进步。否定之否定规律告诉我们,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质的变化作用后次态取代前次的状态,经过循环往复,事物在螺旋式状态下得到发展。季度按纲建队就应如此,一次比一次努力,一次比一次用心,一次比一次有办法,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一年比一年有提高,这样才能使部队建设持续稳定求发展,持续进步上台阶。三、要增强抓工作的力度,就要用“两点论”去解决问题

(一)不但自己抓,还要放手别人抓。作为领导干部,不能把抓工作的过程仅仅看作是一项任务完成的过程,而要把它作为同志之间、上下级之间相互信任的方式,加强团结的措施,建设部队的手段,这既是党委的集休翁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的基本内容,也是条令中“军政主官部队负,副职服从正职”的基本要求,这充分体现了矛盾法则中事物的两个方面同一性的原理,也合乎部队编制中分负责的辩证法。因此,我们每抓一项工作,都城要时时牢记这些原帽和规定,分抓不分家,主抓不独抓,统揽不包揽,从而在抓工作中提高班子的协调意识。

两点论范文篇4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用“两点论”的方法去看待问题,探讨问题,分析和研究问题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提高抓工作的认识,就要用“两点论”去看待问题

(一)既要看工作发展现在,又要看工作发展的将来。工作中,一个问题出现以后,首先要认真对待它,从研究事物的现象、外在表现入手,认真地分析事物在当前情况下存在的基础是什么,其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好的措施可以解决。然后,不能就此止步,还要在研究该事物目前现状的基础上,预测“未来”发展,看可能会出现什么新情况,做到把握今日,掌握将来。这就是说我们做工作一定要有计划性。做到短时计划好,长时谋划好,日常筹划好。

(二)既要看事情有利的一面,又要看不利的一面。任何事物有其对立的“两个方面”,作为领导干部,更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特别是在一个阶段后,一个工作完成之后,往往看到“好的特点”、“经验收获”之类,而对问题的产生问题的原因不去讲,或者轻描淡写地讲,这是领导干部对问题事物上的极其错误的认识观。一个明智的领导、最明智的做法是成绩少讲,问题多看,而且要“放大”看,“反复”看,比较看,让问题无藏身之地,无立足之处,为,要把握一是要客观地看,有什么说什么,不能夸大,不能缩小,更不能无中生有。二是对问题不能一提就是一无是处,对问题也要作认真细致的分析,既要看问题的危害原因,还要从问题中看出教训来。三是要公正地看,当问题与某个人某个单位有直接联系时,不能以人定问题,还不能以问题去收拾某人或某单位。

(三)工作中既要看成功的把握又经看失败的可能。这一点是从预测上、决策上去说的。一个组织一个领导者,在作决策时,一定要全面,既要考虑决策后成功的可能,还要考虑到决策后失败的可能性。因此,要做到“五个知道”:一要知我知他,不但要知个人的决心大小,而且要知工作对象的难易程度;二要知上知下,不但要知上级的意图,还要知下级的素质状况;三要知天各地,不但要知天文的变化,还要知地利的条件;四要知今知明,不但要知今日的变化情况,而且要知明日的变化;五要知优知劣,不但要知优势的方面,还要知劣势的方面。只有这样,才能算是较为科学的决策了。

二、要打牢抓工作的基础,就要用“两点论”去研究问题

(一)既要注重量的积累,又要注重质的飞跃。当工作发展时,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工作的量的增加上,而是要在量的变化的同时,做到促使或加快质变的工作,从而使一项工作完成以后,有一个比前一项工作更新的结果。这就需要提高标准,而且在提高工作的标准时,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产生质的飞跃,用新的理论、新的经验去指导该工作。

(二)既要看工作的区别性,既要看到发展的一致性。对立统一原理告诉我们: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对立面的既统一又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我们抓工作就要考虑到这一工作内部的动因是什么。一是要分清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主要的先研究先抓,次要的后研究后抓。二要分清主要予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矛盾的次要方面,对起关键、决定性作用的方面,积极创造促其转化成效,对起不了关键性作用的方面,促其转化,为主要的矛盾方面服务。三是对特殊矛盾,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其具体的解决办法。小陈老师工作室版权所有

(三)既要看一项工作一个阶段工作成绩,又要看下一阶段工作如何进步。否定之否定规律告诉我们,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质的变化作用后次态取代前次的状态,经过循环往复,事物在螺旋式状态下得到发展。季度按纲建队就应如此,一次比一次努力,一次比一次用心,一次比一次有办法,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一年比一年有提高,这样才能使部队建设持续稳定求发展,持续进步上台阶。

三、要增强抓工作的力度,就要用“两点论”去解决问题

(一)不但自己抓,还要放手别人抓。作为领导干部,不能把抓工作的过程仅仅看作是一项任务完成的过程,而要把它作为同志之间、上下级之间相互信任的方式,加强团结的措施,建设部队的手段,这既是党委的集休翁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的基本内容,也是条令中“军政主官部队负,副职服从正职”的基本要求,这充分体现了矛盾法则中事物的两个方面同一性的原理,也合乎部队编制中分负责的辩证法。因此,我们每抓一项工作,都城要时时牢记这些原帽和规定,分抓不分家,主抓不独抓,统揽不包揽,从而在抓工作中提高班子的协调意识。

(二)既要领导抓,又要大家抓。作为领导干部,要善于动员群众、发动群众,带领群众一起干,这是符合“从群从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科学的领导方法。首先,要动员群众,把上级的精神、本级的意图,通过一定的方式向广大官兵交待清楚,主官兵对干某项工作有一个心理和物质的准备。其次,要指导群众,在工作展开后,要对群众干的情况跟踪指导,及时总好的方面。再次是带领众干,加强上下关系,融洽官兵关系,只有上下一齐抓、一齐干才是科学的抓工作落实的方法。

两点论范文篇5

科学发展观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第一的观点。在认识过程中,实践是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同时接受实践的检验。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多年来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和概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明确提出要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刚一产生,就宣布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近年来,国民经济始终保持着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同、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节约型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指针。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体论的基本观点。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新价值观,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想。马克思主义把人看成社会历史的主体,认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也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以人为本,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坚持以人为中心,把人摆在第一位,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全面发展的观点,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众所周知,两点论和重点论是密切联系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在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时,只有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才能做到既全面,又善于抓重点和主流。“两点论”要求我们坚持全面的观点,防止片面性。科学发展观从过去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到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在发展观上的重大进步。

两点论范文篇6

科学发展观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第一的观点。在认识过程中,实践是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同时接受实践的检验。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多年来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和概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明确提出要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刚一产生,就宣布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近年来,国民经济始终保持着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同、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节约型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指针。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体论的基本观点。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新价值观,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想。马克思主义把人看成社会历史的主体,认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也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以人为本,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坚持以人为中心,把人摆在第一位,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全面发展的观点,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众所周知,两点论和重点论是密切联系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在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时,只有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才能做到既全面,又善于抓重点和主流。“两点论”要求我们坚持全面的观点,防止片面性。科学发展观从过去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到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在发展观上的重大进步。

两点论范文篇7

(十一)

第十单元:辩证法(下)

一、考点:

1、矛盾及其特点、矛盾是普遍存在的;2、一分为二;3、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矛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5、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6、科学的思维方法;7、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1、矛盾特殊性及其方法论;2、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难点: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2、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及其方法论;3、科学思维方法;4、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三、热点:

1、对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的认识;2、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哲学思考。

四、考点提要

考点1:矛盾及其特点

1、矛盾的含义

(1)矛盾是指:。。。。。。

对立:互相排斥、互相斗争、相互区别(绝对的、无条件的)

矛盾相互依赖

统一相互转化(相对的、有条件的)

(矛盾是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2)“对立”的含义: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区别、互相斗争。(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3)“统一”的含义:

“统一”包括两种情形: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B、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矛盾双方之所以可以相互转化,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对立的双方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贯通的,存在这种由此达彼的桥梁,为双方的转化提供了可能,但要把这种可能转化为现实,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矛盾双方的统一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4)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还要注意:

第一,矛盾的对立与统一始终不可分割;(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没有统一也无所谓对立,无论离开对立或离开统一,都不能成其为矛盾。总之,只有对立没有统一,或者是只有统一没有对立,都不构成矛盾,只有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才是矛盾。)

第二,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事物自身”的意思,是指:第一,事物所包含的矛盾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而不是主观强加的,即是指矛盾具有客观性,这种客观性是说矛盾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的,也不是人的主观意识赋予的,更不是上帝创造的;矛盾的客观性还表现在它既不能被人为地创造,也不能被人为地消灭,矛盾及矛盾的统一体总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运动规律产生、发展和消灭的。第二,是指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既指事物内部存在的这种关系,也指事物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这与事物的联系有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相一致。)

第三,不能把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混为一谈。

矛盾两个基本属性的区别和联系:

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对立统一

区别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对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统一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联系对立与统一始终不可分割。对立离不开统一,统一离不开对立。对立与统计表既存在于事物内部,也存在于事物之间。

2、矛盾的普遍性:

(1)矛盾普遍性的含义(原理)

第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事事有矛盾)

第二,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

(2)正确对待矛盾(方法论)

第一,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方法论矛盾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

客观性,并敢于揭露矛盾。

第二,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方法论矛盾是双方的,包含两个方面

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小结:矛盾普遍性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旧的矛盾一解决,新的矛盾就产生。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第一,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这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第二,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反对一点论)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坚持一分为二、两点论、两分法,坚持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分析一切,全面地看问题。

正确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的内容:

第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第二,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矛盾,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思维领域,都存在着矛盾。每一事物从它产生、发展到灭亡的整个过程,在任何时候、任何阶段都存在着矛盾。

世界是由矛盾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在新旧矛盾之间没有一个无矛盾的阶段。

从空间上来看,事事有矛盾,矛盾无处不在。从时间上来看,时时有矛盾,矛盾无时不有。

考点2:一分为二

1、一分为二的含义:

就是对矛盾作全面的分析,既看到事物对立的一面,又看到统一的一面,这种方法叫做“一分为二”,也叫“两分法”、“两点论”。(此处的“两点论”与下面讲到的与“重点论”相统一的“两点论”是有所区别的。)

2、一分为二的哲学依据是:矛盾及其普遍性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一分为二的意义在于:只有一分为二,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本来面目,有利于正确认识事物和解决矛盾。要坚持一分为二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

3、如何坚持一分为二?

A、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第一,对自己要一分为二B、以前进中遇到的困难挫折,同样要一分为二

C、人的一生充满着矛盾

第二,要学会全面理解和要正确处理三个关系。。。。。。P.89

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

矛盾分析方法包括:一分为二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4、热点: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补充练习:经济全球化正席卷全球,热烈拥抱它是我们应有的正确态度。

(1)高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经济全球化发展势不可挡,任何国家都回避不了,积极应对才是正确的态度。

(2)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给世界各国带来发展机遇,又给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一系列的不利影响。经济全球化有利有弊符合这一基本哲学观点。

(3)针对经济全球化,我们应当抓住发展的机遇,避免其带来的不利影响,做到趋利避害。

考点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矛盾特殊性的含义:

(2)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

第一,不同事物的矛盾有不同的特点,这是事物间相互区别的依据;这正是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或者叫做根据。

第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也各有不同的特点,这是区别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的依据。

第三,矛盾双方也有各自的特点,这是在总体上、在相互联结上把握事物的依据。

(3)主、次矛盾问题,矛盾的主、次方面问题,是矛盾的不平衡性,也属于矛盾的特殊性。

正确理解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内容:

三个具体表现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③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是世界上诸种事物之间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矛盾的特殊性是构成这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矛盾特殊性的两种情形是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他们是诸多矛盾发展不平衡和矛盾双方力量发展不平衡的表现

矛盾的

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

个侧面各有其特点⑴、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特点

⑵、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⑶、事物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点

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不同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事物内在本质,区别其它事物的原因

矛盾具有特殊性或根据

表现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事物发展呈阶

段性特点

事物的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总体把握事物本质

联系矛盾的普遍性来理解矛盾的特殊性:

从空间上看,“普遍性”是说事事有矛盾。但不同事物的矛盾有不同的特点,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从空间上看,对每一事物内部包含的矛盾及每一个矛盾进行分析,也都是各不相同的,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也需要进行具体的分析。

从时间上看,“普遍性”是时时有矛盾。但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有不同的特点,也必须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这三个不同就是矛盾特殊性的具体表现。

(4)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列宁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理论依据: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③为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因为矛盾具有特殊性。(依据)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意义)

C、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真正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好工作。(意义)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人重要原则,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一切实际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的工作方法。(地位)

④违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科学方法的危害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之所以重要,首先在于它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如果违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方法,对具体问题不作具体分析,千篇一律用一种方法去解决不同事物的矛盾,就必定要碰钉子、犯错误,给我们的事业带来危害。

⑤如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第二,分析不同事物具有的不同矛盾。

第三,分析同一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不同特点。

第四,分析矛盾双方具有的不同特点。

第五,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我们在分析每一个具体矛盾时,一定要“事事”“时时”注意它的特殊性,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时间、地点和条件,就无法把握矛盾的特殊性。

⑥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之比较:

区别:⑴、含义不同。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⑵、理论依据不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理论依据是物质决定意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理念依据是事物矛盾的特殊性。⑶、哲学范畴的类属不同。一切从实际出发属于唯物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属于辩证法。

联系:二者具有一致性,都要求了解实际,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正确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含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找到解决特殊矛盾的特殊方法)

地位和作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考点4、矛盾的普遍性(即共性)与特殊性(即个性)的关系:

(1)原理内容: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

第二,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又是可以转化的。(这表现为:第一,从空间上看,在一定范围是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范围则变为特殊性的东西,反之也一样;第二,从时间上看,在一定阶段上是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发展阶段上则变为特殊性的东西,反之也一样。总之,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区分是相对的。

普遍性即共性,是指各种矛盾普遍具有的共同点、共同性或叫“共同本质”。

特殊性即个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特性,或叫“特殊本质”。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事物的共同性质、本质与特殊性质、本质的关系,也就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相互联结

矛盾普遍性辩证统一矛盾特殊性

相互转化

(2)方法论意义:

第一,掌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重要意义。(认识这一原理,有助于我们掌握“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从而正确认识事物。)

第二,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这一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论,把握唯物辩证法的关键。)

附: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

别矛盾的普遍性即共性,是指各种矛盾普遍具有的共同点、共同性或共同本质。矛盾的特殊性即个性,是指不同事物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特性或特殊本质。

①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②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③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联系①首先,任何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再特殊的事物,总是与它同类别事物有某种共同点,总是具有同类事物的一般规律。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②其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不同凝固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联系、发展与矛盾的关系:

三者密切联系:联系的本质内容是矛盾,发展是由联系引起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联系即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联系,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事物的外部联系即事物的外部矛盾双方的联系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就是联系的、发展的、矛盾的观点。

考点5、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1)复杂事物中有两个以上的矛盾存在,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有主次之分。

(2)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含义:

(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原理:

主次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第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主要矛盾支配次要矛盾,次要矛盾又会影响主要矛盾。

第二,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主次矛盾关系原理的方法论: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

第一,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这是由主要矛盾的支配地位和决定作用所要求的。

第二,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因为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有一定的影响,并且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化。

(5)研究主次矛盾问题是为了解决工作的重点、中心、关键和非重点和关系问题。

学习主次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道理,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中心和关键,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既要反对不分主次地“眉毛胡子一把抓”,又要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单打一”。首先,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其次,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我们在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同时,绝不能忽视次要矛盾,也要注意解决好次要矛盾。次要矛盾解决得好坏,对主要矛盾的解决也会产生影响。

正确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次要矛盾

别含义不同

地位不同主要矛盾居于领导地位次要矛盾不居于领导地位,处于从属地位

作用不同(主要矛盾规定或影响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事物的前进方向以及整个事物的发展进程。)即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依附于主要矛盾,随着主要矛盾的变化而变化,不能决定整个事物的发展进程。)对事物发展起一定影响。

方法论不同抓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要统筹兼顾,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

数量不同主要矛盾只有一个。次要矛盾有一个或多个。

辩证关系第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主要矛盾规定、制约着次要矛盾。主要矛盾的解决和处理得当,就会促进和带动次要矛盾的解决。然而,次要矛盾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它的发展和解决,也会影响和制约主要矛盾的解决。

第二,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意义第一,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第二,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1)矛盾双方的地位和作用也是不平衡的,有主次之分。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

(3)矛盾的主次方面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第一,两者相互排斥。

A、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力量对比上占优势。由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力量上超过矛盾的次要方面,在地位上支配着矛盾的次要方面,起着主导作用,所以在决定该事物的性质中能起主导作用,这是相互排斥的第一方面。

B、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复杂事物中包含着许多矛盾,这些矛盾的地位、作用也是不平衡的,有主、次之分,这时,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不是由其它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这是相互排斥的第二方面。复杂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

第二,两者又相互依赖。

A、两者相互依存。

B、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主次方面可以相互转化。

(4)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的方法论: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与支流。

既然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我们就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样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流,才能辨方向、识大局;如果不分主次,就会混淆事物的性质,这一点无论是对于我们认清形势、正确估计工作中的成绩和缺点,还是客观地评价一个人,从而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分清矛盾的主次方面,是为了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流,把握事物的性质。

由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力量上超过矛盾的次要方面,在地位上支配着矛盾的次要方面,起着主导作用,所以,事物的性质主要地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同,事物的性质就不同。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在一定的条件下,矛盾的主次方面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种转化是矛盾双方力量此消彼长,不断变化运动的结果。矛盾的主次方面转化了,事物的性质也就改变了。

正确理解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矛盾主要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

别含义不同

地位不同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即从属地位

作用不同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起主导作用矛盾的次要方面不决定事物的性质,影响事物性质

方法论不同把握主流注意支流

相同点数量相同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一个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只有一个

辩证关系第一,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第二,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当矛盾的主次方面转化了,事物的性质也就改变了。

方法论意义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5)(知识综合)要正确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作为矛盾特殊性的两种情形,虽然都是讲矛盾的不平衡性问题,但二者有着严格的区别。将主要矛盾误认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或将矛盾的主要方面误认为主要矛盾,是我们学习过程中往往容易发生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对此严加区分:

A、两者所指的问题不同。主要矛盾指的是同一过程中同时存在的诸多矛盾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讲的是这些矛盾的不平衡性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指的是任何一个矛盾中的两个对立面之间的关系,是讲矛盾的两个方面之间的不平衡性问题。

B、两者外延不同。主要矛盾是就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诸多矛盾”相互比较而言的,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则是就“同一矛盾”的双方相互比较而言的。主要矛盾一般只有一个,次要矛盾可以有多个;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一方,次要方面也只有一方。

C、两者的作用不同。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进程,其原因是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其原因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力量上超过矛盾的次要方面,在地位上支配着矛盾的次要方面。

D、两者的方法论要求不同。主次矛盾关系的原理,要求做工作要抓重点、抓关键、抓中心,但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矛盾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要求看问题要把握本质和主流,但又不忽视支流。

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区别与联系:

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

别含义不同主要矛盾是指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主次矛盾讲的是矛盾体,可以称为“一个”或“一种”矛盾。主次矛盾内部都包含着矛盾双方,因此又有各自的主次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矛盾的主次方面讲的则是“矛盾侧面”,所以只能叫“一方”或“方面”。

外延不同主要矛盾进就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着、“诸多矛盾”相互比较而言的。主要矛盾一般只有一个,而次要矛盾则可以有多个。矛盾的主要方面则是就“同一矛盾”的双方相互比较而言的。矛盾主要方面只有一方,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只有一方。

作用不同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进程。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方法论要求不同主次矛盾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观察、处理复杂问题的时候,要首先抓主要矛盾,即善于抓中心、抓关键、抓重点。矛盾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着重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即抓事物的本质和主流。,辨方向、顾大体、识大局、抓要害。

联系两者都是矛盾发展不平衡性的表现,以及矛盾特殊性的重要情形之一。二者都是重点论所要把握的重点;主要矛盾中也存在矛盾主要方面。

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理论依据:唯物辩证法中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2)两点论的含义:

(3)重点论的含义:

(4)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关系:

两点论与重点论是统一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离开两点看重点,是一点论,离开重点看两点,不分主次,是均衡论,都不能正确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在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做到既全面,又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区别和联系:

两点论重点论

区别认识复杂事物发展要看到主次矛盾;认识某一种矛盾时要看到矛盾的主次方面。认识复杂事物发展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认识某一种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联系两点论和重点论是密切联系的。唯物辩证法所说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论是两点中的重点。两点论与重点论是统一的。在防止和反对离开两点看重点的形而上学的“一点论”的同时,又要防止和反对离开重点看两点的形而上学的“均衡论”。

(4)如何将两者统一起来?既全面又善于抓重点和主流。

(5)热点之一: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思考

(6)热点之二:国企改革中的坚持“抓大放小”,着力培养、培育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积极扶持中小企业,这些规定,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体现了在全面搞好国有经济的前提下,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抓大”体现了抓主要矛盾,“放小”体现不忽视次要矛盾。

课堂练习:坚持两点论就是要全面地看问题,坚持重点论就是要抓主要矛盾。

(1)认为“坚持两点论。。。。。。”是正确的。但认为“坚持重点论就是。。。。。。”是不确切的。

(2)唯物辩证法认为,坚持两点论就是要全面地看问题,既要看主要矛盾,又要看次要矛盾;既看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重点论,是指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3)我们应该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做到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

考点6:科学的思维方法

1、为什么要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1)人们的思考问题的过程,是形成概念,作出判断,进行推理的过程,在思维过程中,要明确概念,正确使用判断和进行推理,善于把分析与综合结合起来,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这样,才能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我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审题和答题过程中也要注意运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

2、概念、判断、推理是理性思维的形式,要重视思维形式的作用。(高考不作要求)

(1)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明确概念最基本的是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前后要保持一致。

(2)判断是认识深化的标志,又是组成推理的基本要素;作出判断要真实,不能自相矛盾,使用判断前后一致。

(3)推理是获得新知识的一种重要方法,要获得正确的新知识,推理的前提必须正确,还要遵守推理的规则。

3、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1)分析的含义:。。。。。。分析不是单纯的“分”,而是“联结”中的“分”。

(2)综合的含义:。。。。。。综合不是简单地机械相加,而是紧紧抓住各个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出一个全新的整体性的认识。

(3)分析与综合是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我们既要注意在综合指导下的深入分析,又要注意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

A、分析和综合密不可分。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必先分析,不分析无法综合;分析是为了综合,不综合,分析就失去意义,而且分析时也要在综合的指导下,把各部分放在整体中进行分析。

B、分析和综合二者相结合的具体方法很多,贯穿于其中的核心内容是矛盾分析的方法。

矛盾分析法:

A、坚持矛盾分析法,要坚持对立统一观点。

B、坚持矛盾分析法,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C、坚持矛盾分析法,要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D、坚持矛盾分析法,要注意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E、坚持矛盾分析法,要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分析和综合的含义、作用及要求

分析综合

含义

作用分析是研究整体和过程的基础,是认识事物的必经阶段。要正确认识事物,就要对事物进行分析。正确认识整个客观事物

要求第一,要分析各要素和、各部分、各阶段;第二,要分析各部分、各要素、各阶段之间的关系,分析事物的矛盾关系;第三,要在整体中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要注意抓住各要素、各部分、各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要在分析的基础上,从整体的角度去区分粗和精,去抓住主要的和重点的方面,把握整体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4)在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过程中,应伴随着合理科学的想象和创造性思维。

合理的科学的想象,立足已知的事实,根据已知的规律,充分发挥人的思维潜能,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极为有益的。合理想象必须坚持尊重客观规律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统一。

创造性思维要求人们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它要求人们树立创新意识,更新观念。(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4、归纳和演绎也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经常要运用的科学思维方法。

(1)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过程,是在对个别对象分析认识的基础上,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通常要用到归纳的方法。

(2)演绎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过程,是把已知的一般性观点、原理作为前提,按照逻辑规则来说明、证明或反驳某一个命题。

(3)在思维过程中,归纳和演绎相辅相成,互为前提。

考点7: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1、事物是发展的,实践是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要站在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立场上观察和处理问题。为此,就要破除思想僵化,墨守成规的旧观念,解放思想,树立创新精神,学习新知识,采用新技术,大胆改革,敢于创新。这样才能使思想跟上发展变化了的客观实际,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发扬创新精神、坚持创造性思维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因此,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3、创造性思维要求人们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从实际出发,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坚持创造性思维,就不能固守书本,受前人现成结论所束缚,而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①创新精神的哲学依据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A、唯物论

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统一

发展观点

B、辩证法不失时机促成飞跃

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培养科学思维方法

C、认识论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②创造性思维

A、含义: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

B、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独特性表现为思维内容的与众不同解决问题的独特性及首创性

求异性破坏传统思维模式和习惯,获得新的思维成果

灵活性根据不同的对象和条件,具体对待,灵活应用

敏捷性能看到别人所没有看到的,想到别人所没有想到的

突发性长期思考,偶然得之

跳跃性以偶然为契机,突然产生某种判断和结论,始与终不连贯

综合性各种瞬息万变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多种思维形式的综合

联动性彼此连贯的思索

C、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性

第一,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开发大脑潜能的重要途径。

第二,培养创造性思维是提高个体创造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

第三,培养创造性思维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

③如何发扬创新精神和坚持创造性思维?

第一,应破除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不断学习新知识,采用新技术,大胆改革,勇于创新。

第二,勇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或发散思维。

要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必须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哲学依据: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创新精神和客观必然性: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

创造性思维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内在要求

两点论范文篇8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①识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相互关系原理;能结合实例,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转化的道理;以正反两方面的实例,阐释抓住重点、统筹兼顾的工作方法;并能用主次矛盾及其相互转化关系原理,分析当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说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②识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了解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含义;理解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能结合实例分析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转化的道理;并能根据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主流和支流的观点,对当前某一领域的形势发表见解。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①辨证思维的方法、比较分析的方法②矛盾分析的方法

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①引导学生进一步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引导学生处理好“以学为主”和全面发展的关系,认识学会“弹钢琴”的工作方法的价值②初步学会正确分析形势的方法,正确评价人和事。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集中分析矛盾特殊性的两种情形。由两个框题组成,第一框题讲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第二框题讲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本节内容是上一节内容的具体化和深化。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而事物作为由多种矛盾构成的矛盾体系,其内部各种力量是不断变化着的,各种矛盾力量是不平衡的,不同的矛盾和矛盾的不同方面,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是不同的,各有自己的特点。

第一框“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的教学重点是如何处理主次矛盾的辨证关系,既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从内容上看,正确认识复杂事物变化发展中的矛盾,并且能够正确分析其中的不同矛盾在事物变化发展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对于正确地对待和处理不同的矛盾,促进事物的发展至关重要。正确处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辨证关系,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重大问题,能否运用这种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也是关系到青年个人人生发展的重大问题,学习、把握这一原理,是促进青年个人人生发展的需要。

理解复杂事物发展中矛盾的复杂性,及其矛盾的地位和作用的不平衡性,对于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是本框题的教学难点。

第二框“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的教学重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的辨证关系原理。这是因为它具有十分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只有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一原理,才能正确把握事物的性质,理解事物性质的转化;才能做到看问题、办事情既全面,又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才能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正确评价和处理各种人生、社会问题。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是本框题的教学难点。这是因为:矛盾双方的地位、作用等力量不平衡问题,学生理解有一定困难;同时,由于学生对矛盾的主要方面和主要矛盾特点的认识缺乏,往往将二者混淆起来,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比较,使学生明确认识。

教法建议

“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这一框题的教学,建议采用探求性学习的方法。具体做法:首先,教师指导学生自学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及其二者辨证关系的基本原理,并解决学生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以此为基础指导学生探究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两个文明一起抓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要求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够结合事实全面分析说明以上关系,理解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及其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指导意义,再进一步上升到对于“如何处理主次矛盾的辨证关系,既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这一理论全面、准确的认识。

“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这一框题的教学,建议归纳和演绎相结合、问题教学法。具体做法参见本节【教学设计示例】。

关于“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的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识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含义;理解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相互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能结合实际分析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转化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解、运用能力。

3、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形势、明确我国目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道理。

教学重点: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原理

教学难点: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主要方面决定的。

教学方法:归纳和演绎相结合、问题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安排:1-2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的内容是什么?

导入新课:中国即将加入WTO。中国加入WTO对经济的影响从近期来看,有一定的冲击,从长远看也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利与弊同时存在,但利大于弊。这说明,在复杂事物中,包含许多矛盾,而且矛盾之间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每一矛盾中又包含矛盾双方,这双方的地位和作用也是不平衡的。今天我们来共同研究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

二、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板书)

播放VCD《高霞出平湖》

提问:长江三峡工程争论的内容是什么?长江三峡工程的胜利实施又说明什么?在哲学上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归纳:长江三峡工程争论的内容是关于利与弊的争论,从利上讲,长江三峡工程完成后,可以使长江荆江大堤的防洪标准由目前的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使1500人万免受洪灾威胁;它的发电量相当于6.5个葛洲坝工程,每年可输出846亿千瓦时的强大电力;三峡建坝后形成的“高峡平湖”可使川江航道100多处险滩全部淹没,万吨级船队从宜昌直达重庆……

从弊上讲,存在的问题是移民问题和生态问题,三峡水库要淹没11个县和2个城市,迁移人口可达百万以上;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会对生态和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一些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会被淹没,这都是不可逆转的影响。

长江三峡的胜利实施又说明利大于弊,经过我国几代专家几十年的精心考察、研究、论证分析得出三峡工程的实施总的说来利大于弊,于是在1994年12月14日正式开工。

这个事例说明,矛盾是由对立的双方组成的,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有主次之分。

设疑:什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呢?

1、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含义(板书)

(1)含义: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

(2)把握矛盾主次要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分析:前提:必须是一种矛盾中,既包括主要矛盾,也包括次要矛盾。不平衡性:矛盾的两个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发展不平衡,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

设疑:矛盾主次要方面的关系怎样?

2、矛盾的主次要方面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板书)

(1)两者互相排斥,事物的性质主要的是由矛盾的主要的方面所规定的(板书)

分析:如长江三峡工程既有利又有弊,但从总体来说,利大于弊,所以我们说三峡工程能够胜利实施。也就是说,在这一事件中利于弊是矛盾的双方,但利在地位上、作用上都处于主导,即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所以我们说三峡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

设疑:这里“主要的”一词是指什么意思?

归纳:“主要的”是说对事物的性质起决定作用的除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外,矛盾的次要方面也不是完全不起作用,它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复杂事物包含许多矛盾,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讨论:我国现阶段,存在着公有制经济和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我国经济的性质为什么还是社会主义经济呢?

(2)两者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矛盾主次方面可以相互转化(板书)

电脑图片:蔡桓公讳疾忌医

提问:在这一故事中矛盾双方是谁?蔡桓公为什么会一命呜呼?这张图片反映了什么哲学道理?

归纳:健康和疾病是矛盾双方,它们相互依存。开始,“病在腠里”时,健康还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蔡桓公拒不承认矛盾,延误了治疗的时机,使矛盾双方的性质发生了转化,疾病战胜健康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蔡桓公一命呜呼。这说明,矛盾的双方的地位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注意:矛盾主次双方地位发生了变化,事物的性质就随之发生变化。

设疑:学习了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对我们看问题有什么指导意义呢?

3、学习矛盾主次方面相互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板书)

电脑图片:买椟还珠

提问:这个人犯了什么错误?

归纳:扔掉了最主要的东西而去取次要的东西。这说明看问题办事情要善于分清主流和直流。

(1)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板书)

分析:既然事物的性质主要是又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那么,我们要正确认识事物,就必须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分清主流和支流。

讨论:请你用这一观点评价我们学校

设疑:如果抓不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会有什么危害呢?

归纳:只有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流,才能辨方向、识大局。如果把矛盾的双方等同看待、不分主次,或者主次颠倒,就会混淆事物的性质。分清主流和支流,对于我们认清形势,正确估计工作中的成绩和缺点,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讨论: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这一观点对于指导同学交往有什么指导意义呢?

材料:一颗钮扣毁掉一笔投资

在我国江南的一个经济开发区,一次,一位从事尖端科技研究的法国友人准备在这里投资。一位接待员代表中方热情的接待了他,并向他介绍了开发区的具体情况。接待结束后,外国友人却取消了投资打算,理由是:这位接待员的衬衫袖口上掉了一颗钮扣。

提问:这则材料说明什么问题?在哲学上给我们什么启示?

归纳:工作中的穿戴是包含着一个人的敬业精神和修养水平,在谈判桌上它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但正是这个次要方面,却会掉了一笔投资。这说明虽然矛盾次要方面并不决定事物的性质,但它对事物的发展有影响,决不能忽视。

(2)决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板书)

漫画:成绩是主流

归纳: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决不意味着可以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因为矛盾双方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支流也能促进或阻碍主流的发展。如果任期自流,不加控制,就有可能影响和改变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讨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有时说“要促进矛盾转化”,有时又说“要防止矛盾转化”,这是不是自相矛盾,为什么?

4、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板书)

(1)什么是两点论?

(2)什么是重点论?

(3)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板书)

(4)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哲学依据(板书)

5、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区别(板书)

区别:

含义不同:

研究的问题不同:主次矛盾研究的是同一过程中同时存在诸多矛盾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讲的是这些矛盾的不平衡问题;矛盾主次方面研究的是任何一个矛盾中两个对立面之间的关系,讲的是矛盾两个方面之间的不平衡问题。

方法论意义不同:主次矛盾是抓中心、重点、关键,关系到事物的发展方向;矛盾主次方面是抓本质、主流,关系到事物的性质。

联系:都是讲矛盾发展不平衡问题,都是矛盾特殊性的两种情形。

课后小结:主要学习了矛盾主次方面的含义、关系和方法论意义。

课后练习:见练习册

板书设计:

二、看为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1、矛盾主次方面的含义

2、矛盾主次方面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3、学习矛盾主次方面的方法论意义

两点论范文篇9

论文摘要: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哲学思想,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统一的原则,作出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正确把握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科学地对待和处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注重“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这是邓小平同志结合-3"代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对哲学思想独创性的运用和发挥。

邓小平理论对哲学思想的丰富和发展,表现在诸多方面,有着独创性的运用和发展。

一、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统一的原则.作出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回顾我们党的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说明了一个真理,无论搞革命,还是搞建设,都必须认清国情,坚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这个唯物主义观点。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关键在于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是否结合,以及这种结合的程度如何。同志坚持理论和实践统一,在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斗争中,形成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一思想,找到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一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哲学思想的新境界,他作出了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并把准确把握国情作为对我国社会主义认识的立足点和制订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在发展生产力方面,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由过去急于求成,后来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在生产关系方面,改变了过去片面追求“一大二公三纯”白勺错误做法,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百制结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些政策的制订,遵循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水平的客观规律.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对马克思主义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结合起来的创造性应用。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和立论基础,它为我们纠正长期以来超越阶段的“左”的政策提供了理论根据,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注人了新的内容,丰富和发展了关于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的思想。

二、正确把握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科学地对待和处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任何一个矛盾总是既具有同一性,又具有斗争性。我们应把两者有机统一起来,既要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又要在对立中把握同一。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运用这一原理,以战略家的眼光,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重新审视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作出了实行对外开放的伟大决策,科学地解决了如何对待资本主义这一长期困惑人们的思想理论问题。

单一的、排他的、直线性的思维方式是形而上学的特征,他们看不到事物的联系性,习惯于在非此即彼和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形而上学的思想影响,在对待资本主义的问题上,我们更多地看到的是资本主义腐朽落后的一面,社会主义同它对立斗争甚至水火不相容的一面,而很少看到资本主义在某些地方还具有先进性、具有优势的一面,社会主义同它还有学习、借鉴、合作的一面,并且把许多本来不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加以批判。邓小平同志认真总结了我国因长期闭关自守造成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以极大的理论勇气,冲破了遇事总是追寻姓“社”姓“资”的思想误区。

首先,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代世界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整个世界就是各个国家联系的有机整体。邓小平指出:“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第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根本制度上是对立的,“绝时不能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他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基本制度、意识形态、生活方式根本不同,二者是对立的,我们绝不能搬用资本主义私有制、三权分立的民主制、自由观,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注意抵制在对外开放中带来的一些资本主义腐朽的东西和消极的影响。”

第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也具有互相借鉴和合作的一面。邓小平同志在揭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根本对立的同时,巧妙地把握了对立面的同一。他认为,社会主义作为后起的崭新的社会制度,必须大胆地借鉴、吸收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全部文明成果,才能加快发展,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并不是绝对不相容的,双方都要实行生产的社会化、商品化、现代化,并且同处在一个地球上,双方在诸多方面互有需要,资本主义社会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在科学技术、经营方式、管理方法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吸收过来,为我所用,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三、注重“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

同志在《矛盾论》中指出:“按照唯辩论法的观点看来,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他从自然现象、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举出大量例子说明这个道理。为使哲学变成群众手里的税利武器,他又对对立统一规律作了简要概括和通俗表述:‘一分为二,是个普遍现象,这就是辩证法。”在坚持一分为二的同时,又告诫我们注意研究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我们必须反对平衡论,或均衡论。’他还把这个道理形象地比喻为“弹钢琴”。总之,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这是《矛盾论》的一个重要思想。

邓小平同志不愧为辩证法的大师,在他的一系列著作中,在关键时刻和国内外重大问题的决策中,在设计指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一方面继承了同志关于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原理,另一方面在具体运用中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人特色。以下几项重大决策体现了邓小平深刻的辩证思想和对一分为二观点的娴熟运用。

一是对同志和思想的评价。粉碎“”后,我们国家处于拨乱反正的转折时期,许多历史遗留问题有待解决。但国内国际最关注的就是如何评价同志,如何正确对待思想。这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当时,出现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因为同志晚年犯了错误,就企图否定同志的历史地位,否定思想的科学价值;二是对同志的言论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继续坚持所谓“句句是真理”。面对这种情况,邓小平同志坚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正确地评价了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思想的科学价值。他明确声明:“我们不会像赫鲁晓夫对待斯大林那样对待。”在他主持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明确指出:“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从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在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这一重大决策,吸取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在评价领袖人物上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经验教训,经得住了历史的考验,是邓小平的历史性贡献之一。

二是既反“左”又反右。及时正确地开展反对“左”和右的倾向,开展两条战线的思想斗争,是我们党一条重要的历史经验。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左”的东西不断干扰我们,甚至又出现了“左”比右好、宁“左”勿右的错误倾向。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开始全面清理“左”的错误,社会上又出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倾向。邓小平同志认真总结了反对错误倾向的历史经验,提出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由于“左”的思想根深蒂固,形成了一种习惯势力,加之带有革命的色彩,使人难以抵制。因此,他强调要警惕右,但主要防止“左”。公务员之家

两点论范文篇10

党的十七大报告是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真理光辉的历史文献,反映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成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回答和解决中国发展中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最新成果,不仅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而且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也具有鲜明的哲学特色。

坚持了实践第一,实事求是的认识路线。十七大报告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在长期探索中国发展道路上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创新的理论成果和经验概括,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历史抉择。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一切从基本国情和本国实际出发,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外,只唯实。重实践,不争论,从“摸着石头过河”,“一切经过试验”,创办经济特区到全方位对外开放及全民创业热潮,党在亿万人民的伟大实践中集中全党全国人民智慧,开辟了一条改革开放、强国富民的道路,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党在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些重大历史课题中,坚持了实践出真知,用实践检验真理,发展真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路线,不断解放思想,积极进行理论创新,创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理论和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十七大报告所论述的一系列新论点、新归纳、新概括、新论断,都有着深厚的实践基础,是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的思想飞跃和理论升华,这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取得顺利进展和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和决定因素。

凸现了以人为本的唯物史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们党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报告还第一次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思想,明确了一系列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政策和措施,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奋斗目标。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字里行间充满着关心人、尊重人、爱护人、发展人的亲民、爱民、惠民、富民的情结,是和党心、民心密切相连、息息相关的。通过保障人权,改善民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满足人民民主权利、公平正义的愿望,必将越来越唤起亿万人民空前高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谱写万众一心谋发展,再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新篇章。

彰显了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并存又相统一,普遍性包含于一切特殊性之中,这是哲学的基本命题。十七大报告在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分析社会矛盾和社会结构,分析成绩问题和面临任务,论述我党执政治国方略,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时,都科学地把握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体化,从变化了的世情、国情和党情出发制订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方针、政策和策略,推进既适应国际潮流又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市场经济,新型民主政治,新型社会文明的整体建构,正确处理数量和质量、速度和效益、规模与结构、发展与环保、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的辩证关系,全方位地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新要求迈进。十七大报告深刻分析了经济社会建设中的各种矛盾和关系,突出强调了要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对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降低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对策,还强调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注意协调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在文化建设上要求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所有这些精辟论断和英明决策,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科学继承,又是与时俱进的创新。

贯穿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方法论点。“两点论”和“重点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也是我们指导工作,发展事业的方法论原则。十七大报告始终贯穿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报告把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概括为“十个结合起来”,使我们党对人类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等“三大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了一个更加成熟的新境界,是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结合论的宝贵经验。报告在论述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时,突出坚持兼顾全局,突出重点的指导思想,强调了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为经济工作的重点,进一步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彰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大生机活力。在论述加强社会建设时又强调以优先发展教育、扩大就业领域、深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社会管理机制为重点,着力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在论述党的建设上,提出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新思路,并在对党情一分为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坚持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要求。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这“五个重点”,“四个更加”不仅包含深刻的哲理,而且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