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作用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18:39:47

抗肿瘤作用

抗肿瘤作用范文篇1

【关键词】冬凌草冬凌草素抗癌

冬凌草Rabdosiarubescensvar.taihangensis,又名冰凌草。冰凌花、雪花草,因其植株冬季凝结薄如蝉翼、形态各异的蝶状冰凌片而得名。

冬凌草系唇形科香茶莱属植物碎米桠的变种,曾被收入1977年版《中国药典》,并编人《全国中草药汇编》。其对冬凌草的一般描述为:味苦、甘,性微寒。功能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主治咽喉肿痛、扁桃体炎、感冒、头痛、气管炎、慢性肝炎、关节风湿痛、蛇虫咬伤。而近年来经过多家研究单位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发现,冬凌草全株对食管癌、贲门癌、乳腺癌、直肠癌、白血病等有缓解症状并延长生存时间的作用,冬凌草重新受到重视,被称为“中华神草”。检索文献发现,关于冬凌草的文章有半数是关于其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报道,有体外实验也有临床观察的实例。现报道如下。

1冬凌草抗肿瘤体外实验研究

张俊峰等[1,2]通过实验证明冬凌草甲素能抑制人肝癌细胞BEL-7402和白血病原代细胞的生长及诱导细胞发生凋亡,而且呈现出明显的量-效与时-效关系;刘加军等[3~7]以不同浓度的冬凌草甲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NB4细胞、白血病HL-60细胞株、白血病K562细胞、U937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结果表明冬凌草甲素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王洪琦等[8]通过小鼠灌胃给药实验表明冬凌草提取物可以使腹水肝癌H22细胞大量坏死和凋亡;刘艳秋等[9]研究冬凌草甲素促进人淋巴瘤细胞U937分化的巨噬细胞吞噬凋亡小体的机制。肖大江等[10]通过观察发现冬凌草甲素对人鼻咽癌细胞系CNE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率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薛宏伟等[11]探讨发现冬凌草甲素(RuA)对人胆囊癌细胞株(GBC-SD)有诱导凋亡的统计学显著作用;刘明月等[12]观察了冬凌草甲素体外诱导人结肠癌HCT8细胞凋亡的作用,且凋亡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张春玲等[13]研究了冬凌草甲素诱导人黑色素瘤A375-S2细胞凋亡的作用,发现其作用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和时间依赖性;张守伟等[14]研究复方冬凌草甲素对肺癌SPCA-l细胞株的体外抗肿瘤作用,以不同浓度的复方冬凌草甲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SPCA-l细胞,检测不同药物浓度对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在普通及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态,结果不同浓度的药物作用一定时间后均可诱导细胞发生凋亡,流式细胞仪的检测表明细胞凋亡率在一定范围内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杨胜利等[15]探讨发现,冬凌草甲素具有明显的抗DNA突变作用。

2冬凌草抗肿瘤临床实验研究

徐培元等[16]通过临床实验观察发现冬凌草液热疗对预防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复发的效果可靠,复发率降至5%以下。车新平等[17]用冬凌草液腔内热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92例,治愈率77%;管仪周等[18]的研究表明,冬凌草素注射液对缩小肝癌瘤体、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比较满意的疗效。李登宝等[19]通过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发现冬凌草液膀胱腔内热疗可以提高膀胱癌患者的免疫功能。王瑞林等[20]观察了437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陈绍棠等[21]观察了鲁山冬凌草治疗食管、贲门癌的80个病例,结果是完全缓解(X线钡餐食管摄片及体检见肿瘤完全消退,维持>1个月)3例,部分缓解(摄片及体检见肿瘤缩小50%,维特>1个月)4例,有效(肿瘤缩小<50%,维持>1个月)24例,总有效率38.8%。王瑞等[22]观察了加热冬凌草液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的临床疗效,结果40个病例,未复发38例,复发2例。陆灿红等[23]在残留白血病的中医治疗中、张申英[24]在30例贲门癌中医治疗复方中都应用了冬凌草,疗效满意。

3讨论

由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冬凌草对食管癌、贲门癌、乳腺癌、直肠癌、白血病等多种肿瘤具有抑制作用,陈美芳[25]在其食道癌的中医防治中、苏同义等[26]在防治食管贲门癌研究近况中、韩锐[27]在抗癌中草药研究进展中都无一例外地论述了冬凌草的价值,因此,冬凌草是一种很好的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的抗肿瘤植物资源。

【参考文献】

[1]张俊峰,陈规划,陆敏强.冬凌草甲素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J].中成药,2006,28(9):1325.

[2]张俊峰,刘加军,陈规划.冬凌草甲素对急性白血病原代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J].热带医学杂志,2006,6(3):256.

[3]刘加军,陆惠玲,黄仁魏.冬凌草甲素对白血病NB4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4,15(6):384.

[4]刘加军,黄仁魏,潘祥林.冬凌草甲素对白血病HL-60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及其作用机制[J].中成药,2004,26(12):1027

[5]刘加军,潘祥林,伍新尧.冬凌草甲素诱导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的机制[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3,15(4):222.

[6]刘加军,伍新尧,潘祥林.γ-干扰素联合冬凌草甲素对白血病U937细胞的增生抑制作用[J].白血病·淋巴瘤,2003,12(6):342.

[7]王筠,刘清芸.冬凌草甲素诱导HL-60细胞凋亡[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1,17(4):402.

[8]王洪琦,崔娜娟,胡玲.清热解毒和补益中药对小鼠腹水肝癌H22细胞的作用及免疫学机制比较[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3(2):156.

[9]刘艳秋,游松,田代真一.冬凌草甲素通过激活ERK途径诱导U937细胞凋亡[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23):1856.

[10]肖大江,朱国臣,王晓岚.田基黄、冬凌草甲素对人鼻咽癌细胞系CNE细胞毒作用的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26(12):1396.

[11]薛宏伟,潘祥麟,杨尚军.冬凌草甲素诱导GBC-SD细胞凋亡及表达的影响[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43(4):336.

[12]刘明月,范魁生,樊青霞.冬凌草甲素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J].河南肿瘤学杂志,2004,17(3):167.

[13]张春玲,吴立军,左海军.冬凌草甲素通过改变Bax/Bcl-xL表达激活caspase-3诱导A375-S2细胞凋亡[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4,20(6):669.

抗肿瘤作用范文篇2

1免疫增强作用

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与整个机体的免疫功能减退密切相关。临床观察表明,免疫功能活跃的肿瘤病人比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预后好;保持免疫记忆反应能力的病人比失去免疫记忆反应能力的病人预后好。实验研究表明,某些中药能保护或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如地黄多糖可提高S180荷瘤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并可较长时间维持在较高水平,也能部分阻碍瘤株对脾脏NK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相对改善荷瘤小鼠由于肿瘤而引起的IL-2分泌能力下降,显著提高CTL细胞活力,从而发挥抗肿瘤免疫效应(1)。杨传标(2)等报道中药健脾康复汤(党参、白术、茯苓、薏苡仁、卷柏、仙鹤草等)治疗大肠癌脾虚证,能增强患者免疫功能,治疗后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及T细胞亚群活性明显增强,同时临床症状改善,生存质量得到提高。此外,中药人参、黄芪、白术等都具有很好的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2诱导肿瘤细胞分化

细胞恶变是增殖和分化两者平衡的失调,从细胞增殖角度说恶性肿瘤的增殖是失去控制的,从分化方面讲恶性肿瘤细胞是丧失分化或分化异常的细胞。诱导恶性肿瘤分化,抑制其增殖是肿瘤现代研究的重要领域,西药中维甲酸等诱导分化剂,因有严重副作用,限制了临床应用,而许多中药具有良好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分化作用,且无副作用。如丹参酮ⅡA可诱导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向终末细胞分化,并使细胞生长明显抑制,丹参酮还对人宫颈癌细胞株K562具有良好的诱导分化作用,其效果与维甲酸相仿(3)。曾小莉等(4)用人参总皂甙处理人肝癌细胞HepG2后其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细胞质增多,线粒体数量增加,糖原增多,高尔基复合体体积增大,发育较完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蛋白体增多,提示HepG2细胞趋于成熟分化。同时人参总皂甙能够有效动员HepG2细胞由G1/G0期进入S期,阻止S期细胞向G2/M期移行,造成大量S期细胞堆积。大量该期细胞DNA解旋,DNA单链暴露出更多的活性部位,为抗肿瘤药物提供更多的作用位点。并且临床上可进一步与细胞周期特异性抗肿瘤药物联合应用,更有效地杀伤S期肿瘤细胞。中药淫羊藿甙作用于人高转肺癌细胞PG,采用多种手段检测表明,淫羊藿甙能影响PG细胞周期的时相分布,并能升高细胞内cAMP/cGMP比值;同时降低PG细胞对外基质的粘附性及侵袭、运动能力,从而逆转肿瘤细胞的恶性表型(5)。

3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是有机体为调控机体发育,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其内在基因编程调节,通过主动的生化过程,使细胞自杀死亡的现象。一旦细胞的增殖或凋亡发生异常,即可导致细胞的恶性转化形成肿瘤,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可能达到肿瘤缩小,癌症消退的目的。许多研究表明,中药和化疗药的抗癌效果均与其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有关。中药莪术中的抗癌活性成份榄香烯能阻止肿瘤细胞从S期进入G2期,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榄香烯处理HL-60细胞2小时,即可发现清晰的DNA梯状带;处理HL-60细胞24小时,可观察到细胞凋亡的特征性形态学改变(6)。白首乌甙50μg/ml作用于体外传代培养KB细胞72小时可诱导细胞出现核固缩和早期凋亡现象;流式细胞仪测定出现凋亡峰,凋亡率高达41.9%,并将KB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7)。中药雄黄的的主要成份砷可促进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使抗凋亡基因PML-RAR和Bcl-2基因表达下降(8),乳香提取物能诱导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60,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U937及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原代细胞,促使其凋亡,并已用于临床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取得良好效果(9)。

4影响拓扑异构酶

拓扑异构酶在DNA复制、转录重组,以及在形成正确的染色体结构,染色体分离、浓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真核细胞DNA的拓扑结构由两类关键酶,即酶拓扑异构酶Ⅰ和拓扑异构酶Ⅱ的调节(10)。干扰拓扑异构酶是抗肿瘤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传统中药喜树树皮中的生物碱及其衍生物能够特异性的抑制DNA拓扑酶Ⅰ,使细胞周期停滞于G2期或生成S期的细胞凋亡(11)。螺旋藻提取物的水溶性成份和DMSO可溶性成份浓度分别为2.3μg/ml和80μg/ml时能完全抑制拓扑异构酶Ⅰ介导的负超螺旋藻Pbr322解旋反应,且水溶性成份在高浓度时可直接引起DNA的双链断裂(12)。表鬼臼毒素类药物能干扰拓扑异构酶Ⅱ,抑制DNA重新组合且在DNA内引起蛋白断裂,使染色体畸变和细胞死亡。中药蟾酥成分中的蟾毒配基之一Bufalin有显著抗癌效果,进一步研究表明,Bufalin为拓扑异构酶Ⅱ的抑制剂,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的S期(13)。此外,灵芝(14)、半边旗(15)等均对DNA拓扑异构酶有抑制作用从而临床上有抗肿瘤效果。

5抑制微管蛋白活性

微管在真核细胞中呈网状分布,可以与其它蛋白共同组装成纺锤体、中心粒等,参与细胞形态的维持,细胞运动和细胞分裂。研究表明,大量的天然和合成化合物能干扰微管蛋白的功能,抑制微管蛋白的聚合,使纺锤体无法形成,从而使细胞分裂停止在有丝分裂的中期。或促进微管蛋白的聚合,抑制微管解聚从而抑制细胞分裂。如紫杉醇及其衍生物紫杉特尔等均能促使微管蛋白迅速聚集成微管,并结合到微管上抑制微管的解聚,从而使细胞有丝分裂终止,临床研究对卵巢癌、乳腺癌、非小细胞性肺癌、头颈部恶性肿瘤等有显著疗效(16)。秋水仙素、长春花碱也可以与微管蛋白结合,干扰微管的聚合和解聚(17)。

6抗肿瘤血管生成

实体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与新生血管的形成有密切关系。临床与动物实验都证明,如果没有新生血管供应营养,肿瘤在达到1~2毫米直径或厚度后,即107个细胞左右将不再增大而长期处于这样的微小状态,一旦新生血管形成,肿瘤得到充分的营养供给便会快速生长,而且新生血管为肿瘤细胞经血液循环向远处转移提供了有利条件(18)。刘重贞(19)用免疫组化法对62例结直肠癌组织石蜡切片进行染色和微血管计数,结果显示伴有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患者的癌组织中的微血管计数显著高于无转移的病人。肿瘤的新生血管系统已经成为十分有希望的抗肿瘤治疗靶点,研究开发能破坏或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药物是抗肿瘤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中医药抗肿瘤血管生成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某些中药及其有效成份如十全大补汤、小柴胡汤和虫草多糖、云芝多糖、香菇多糖等均能诱生TNF,提高TNF活力(20),黄芪、党参、当归、芍药和猪苓多糖等皆可诱生IFN(21)。TNF、INF是促进肿瘤坏死的有效物质,其机制在于能够抑制肿瘤血管生成。Lee等(22)用原代培养的牛主动脉内皮细胞在Ⅰ型胶原蛋白三维培养基中生成的毛细管样网络结构为模型,观察中药蟾酥中的蟾毒配基Bufalin对血管生成的影响,绘图像分析仪定量检测5nmol/L的Bufalin即可显著抑制毛细管的生成,FCM分析可见血管内皮细胞阻滞于G2/M期,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姜晓玲(23)通过比较实验发现10μg/ml薏苡仁注射液对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非常显著,其效果优于0.1mg/ml维生素E(p<0.01)。华海清等(24)报道,亚砷酸注射液有明显抗肿瘤血管形成作用,能显著抑制内皮细胞增生,破坏血管形成中的内皮细胞的结构,降低肝癌转移模型肝移植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可见,从中药中研究抗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药物具有广阔的前景。

7调节相关基因表达

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多阶段的复杂过程,各种肿瘤相关基因异常表达的长期积累是癌变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因而,调节肿瘤相关基因表达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实验表明,许多经临床证实有效的抗癌中药的作用机制之一就是能够调节肿瘤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ras癌基因位于真核生物的细胞核中,其编码的p21ras蛋白,在结构和功能上与G蛋白相似,与GTP结合后,参与细胞生长分化信号的传导。ras基因发生点突变后可使细胞增殖信号持续增强,导致细胞无限增殖和癌变。p53是一个抑癌基因,正常的p53基因(即野生型p53基因)能够抑制细胞增殖,防止发生癌变。p53突变后丧失了抑癌功能,而且突变的p53基因具有促进细胞恶性转化的作用。杨传标等(25)研究显示,中药连黛胶囊(黄连、清黛、吴茱萸等)治疗胃肠肿瘤治疗后患者血清中p21ras和突变型p53蛋白含量显著下降,说明连黛胶囊具有调节胃肠肿瘤ras和突变型p53基因表达的作用。bcl-2基因有很强的抑制细胞凋亡作用,能抑制多种细胞的凋亡,有助于肿瘤生长。bax基因与bcl-2同族,在功能上二者相反,bax的表达可加速细胞凋亡进程。二者表达的比例程度决定细胞的生存或死亡。凌昌全等(26)发现人参皂甙能够抑制白血病细胞株(6T-CEM)bcl-2基因的表达,降低bcl-2/bax比率,从而诱导6T-CEM的凋亡。另有报道(27~29),中药对c-myc、c-fos、Rb等等其它相关基因的表达均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8逆转多药耐药性

多药耐药性(multidrugresistance,MDR)是由一种药物诱发而同时对其它多种结构和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的抗癌药物也产生的交叉耐药性。MDR是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上许多新发肿瘤化疗效果明显,化疗后复发者再次给予多种化疗方案均效果甚差,其主要原因是肿瘤细胞因化疗产生的多药耐药性。目前公认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多药耐药基因编码的P-糖蛋白(P-gp)的高度表达。克服此障碍,抗肿瘤药物的疗效将有可能明显提高。中医药抗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有很大优势,有关的研究已经出现较好势头,如张慧珠等(30)采用MTT法从多种中药单体或提取物筛选肿瘤细胞多药耐药逆转剂,结果显示,钩藤总碱、药根碱、靛玉红对KBv200细胞耐药具有逆转作用,而姜黄素与长春新碱合用在KB及KBv200细胞均有增敏作用。复方三根制剂(藤梨根、虎杖根、水杨梅根等)对K562/ADR和K562/VCR两株细胞的多药耐药性有逆转作用,其逆转机制是在转录水平下调MDR1mRNA,从而降低多药耐药细胞P-gp的表达(31)。中药莪术的有效成份榄香烯不但可以抑制BEL-7402细胞的生长,且对耐药株BEL-7402/DOX仍有较强的杀伤作用。同时经榄香烯乳剂长期作用,未能诱导出BEL-7402细胞的P-gp表达,说明已经耐药的肿瘤细胞对榄香烯仍然敏感,且不易使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特别适用于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的恶性肿瘤治疗(32)。这些均显示了中医药在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方面的优势。现代医学研究的多药耐药逆转剂在体外实验中被证实,多数为钙拮抗剂,因其毒副作用大,靶点单一,半衰期短等问题,难以推广于临床,更增加了研究和应用中医药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的必要性。

9其它抗肿瘤机制

中药防治恶性肿瘤的作用机理十分复杂,在抑制端粒酶活性,抗代谢,抗浸润转移等方面也均有报道。如陈泽雄等(33)研究表明,由莪术、半枝莲、柴胡等组成的复方在药物浓度为10%时对结肠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抑制能力为50%。贯众(34)和土贝母(35)水提物均可明显降低线粒体代谢活性,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川芎嗪、苦参碱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抑制粘附分子的表达,减轻内皮细胞的通透性,从而减少肿瘤转移(36)。

10结语

综上所述,中药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是复杂的,不管是单味中药还是复方制剂,都含有多种成份,因此其作用不是单一的,它们可能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如人参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分化、调节肿瘤基因表达、增强免疫等多重作用。如何从多层次、多学科对中药抗肿瘤的作用机制进行具体、客观、定性定量的研究,以进一步揭示其奥秘,尚待中医药科学工作者的不断努力。相信,以数千年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经验为基础,结合现代药物理论和生物技术,中药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和临床应用将会有更大的进展。

参考文献

1刘福君,茹祥斌。地黄及六味地黄汤的免疫药理及抗肿瘤作用。中草药1996;27(2):116

2杨传标,殷平善,薛军。中药健脾康复汤治疗大肠癌脾虚证临床疗效观察。河南中医药学刊2002;102:22

3梁勇,羊裔明,袁淑兰,等。丹参酮ⅡA诱导原代培养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分化。华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31(2):207

4曾小莉,涂植光。人参总皂甙诱导人肝癌细胞分化初探。肿瘤防治研究2000;27(3):188

5毛海婷,张铃,王芸,等。淫羊藿多甙抗癌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中药材2000;23(9):554

6杨骅,王仙平,郁琳琳,等。榄香烯抗肿瘤作用与诱发肿瘤细胞凋亡。中华肿瘤杂志1996;18(3):169

7曾郁敏,顾立刚,王月齐,等。白首乌甙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6):25

8ChenGQ,ZhuJ,ShiXG,etal.Invitrostudiesoncellularandmolecularmechanismsofarsenictrioxide(AS2O3)inthetreatmentofacutepromyeolcyticleukemia:AS2O3inducesNB4cellapoptosmwithdown-regulationofbcl-2expressionandmodulationofPMLRARd/PMLproteins.1996;88(3):1052

9齐振华,谭柏林,钟美佐,等。乳香提取物与化疗药物联合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临床研究。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9;19(3):37

10丁健。抗肿瘤药物研究新进展。中国新药杂志2000;3:150

11LiuLF,DesaiSD,LiTK,etal.Mechnismofactionofcamptothecin.Ann-N-Acad-Sci.2000;92:21

12蒙凌华,将超,刘兆乾,等。螺旋藻提取物对DNA拓扑异构酶活性的抑制及对DNA的直接影响。癌症2000;19(8):661

13徐瑞成,陈小义,陈莉。Bafalin抗癌机制研究进展。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0;27(4):201

14蒋超,卿晨,蒙凌华,等。灵芝提取物对DNA拓扑异构酶的抑制作用及诱导K562细胞凋亡。癌症1999:18(6):661

15李金华,何承伟,梁念慈,等。半边旗抗肿瘤有效成份对HL-60细胞DNA拓扑异构酶活性及其细胞周期的影响。中国药理通报1999;20(6):541

16KayeSB.ProgressinthetreatmentofovarianCancer.AntiCancerDruges.1999;9:2731

17廖美德,梁世中。中药抗肿瘤机理的研究进展。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1;23(4):52

18FolkmanJ.Clinicalapplicationsofresearchonangiogenesis.NEng/JMed1995;333:1775

19刘重贞。结直肠癌患者肿瘤血管形成的临床病理意义初探。临床消化病杂志2000;11(4):175

20陈瑞东。对癌症有效的中药方剂。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1992:317

21李家琦,夏英。中药诱导干扰素作用的探索。上海中医药杂志1994;(1):34

22LeeDY,YasudaM,YamamotoT,etal.Bufalininhibitsendothelialcellproliferationandangiogenesisinvitro.LifeSci.1997;60(2):127

23姜晓玲。薏苡仁注射液对血管生成的影响。肿瘤2000;20(4):313

24华海清,秦叔逵,王锦鸿,等。三氧化二砷抗肿瘤血管形成研究。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4;12(1):27

25杨传标,陈蔚文,王建华,等。连黛胶囊对胃肠肿瘤p21ras和突变型p53蛋白表达调节作用的临床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10):736

26凌昌全,俞超芹,潘瑞萍,等。人参皂甙对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凋亡基因的影响。中医杂志2000;41(3):176

27何於鹃。苦参碱对K562细胞早期原癌基因表达的影响。癌症2002;21(4):370

28王成斌。乌贼墨对H22癌细胞内Ca++浓度、细胞核Ca++/Mg++-ATP酶活性及c-fos表达的影响。山东医科大学学报2000;(4):422

29司维柯,李鹏,姚婕。苦参碱对HepsG2细胞代谢水平和基因水平的影响。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2;24(11):1346

30张慧珠,杨林,任雷鸣,等。中药活性成份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作用的体外筛选。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3;5(5):265

31冯正权,郭勇,朱宁希,等。复方三根制剂逆转多药耐药的实验研究。中国肿瘤2003;12(6):370

32王宝成,郭军,狄剑时,等。榄香烯乳剂与肿瘤多药耐药的基础研究。中国肿瘤临床1996;23(2):143

33陈泽雄,陈雯,彭俊生,等。中药复方抗癌抑制人结肠癌细胞株端粒酶活性。中国胃肠外科杂志1999;2(2):117

34肖正明,宋景桂,徐朝晖,等。贯众水提物对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增殖及代谢的影响。医学研究通讯2000;29(5):5

抗肿瘤作用范文篇3

摘要:目的观察异十三基二胺(D79)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方法应用锥虫蓝排染法、MTT法检测D79对多种体外培养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Bliss法观察D79急性毒性实验;在可耐受剂量下观察D79对小鼠移植性实体瘤U14、腹水瘤EAC、HAC的抑制率。结果D79显著杀伤多种体外肿瘤细胞,药物作用48h,IC501.24~3.36μg/mL;D79的LD50为36.49mg/kg(静脉注射)。D79抑制小鼠移植性实体瘤U14体内生长、提高移植性腹水瘤EAC、HAC小鼠生存时间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D79有较强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

关键词:抗肿瘤药;肿瘤细胞,培养的;肿瘤移植;异十三基二胺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antitumoreffectofallotritridecyldiamidogen(D79)invivoandinvitro.MethodsThecytotoxiceffectsofD79onvarioustumorcellslinesculturedinvitroweredeterminedbytrypanbluedyeexclusiontest,MTTmethod.AcutetoxicityofD79wasevaluatedbyBlissmethod:atatolerabledoselevel,D79wasadministratedtotreattransplantedsolidtumorU14andascetictumorsEACandHAC.Tumorweightinhibitionandlifeextensionwereobserved.ResultsD79inducedsignificantgrowtharrestinvariousmalignanttumorcelllinesculturedinvitro.IC50ofthesetumorcellsexposedtothedrugfor48hoursrangedfrom1.24~3.36μg/mL.LD50ofD79was36.49mg/kg(mice,iv).D79inhibitinvivogrowthofimplantedsolidtumorU14andprolongedlivetimeimplantedascetictumorsEACandHACofmiceinadosedependmentmanner.ConclusionD79hadobviousantitumoractivityinvivoandinvitro.

KEYWORDS:antineoplasticagents;tumorcells,cultured;neoplasmstransplantation;allotritridecyldiamidogen

2000年,Yang等证实末端支链饱和脂肪酸13甲基肉豆蔻酸(13MTD)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并发现其主要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发挥作用[1]。异十三基二胺(D79)是在13MTD基础上合成的一种新型胺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明显区别于当前常规抗肿瘤药物。笔者研究其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1.1.1药品

2%D79溶液(福建省振华851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40507);RPMI1640培养基干粉(美国Gibco公司);小牛血清(美国HyClone公司);胰蛋白酶(美国Difco公司);锥虫蓝及噻唑蓝(MTT,美国Sigma公司);环磷酰胺(上海华联制药厂生产,批号040202);氟尿嘧啶(250mg/10mL,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批号0501182);其余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1.1.2仪器

6孔及96孔细胞培养板(美国Coster公司);生物安全柜(HFSafe1200型)及气体培养箱(BB5060,上海力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全自动酶标仪(Mod550,美国BioRad公司);倒置显微镜及正置显微镜(日本Olympus公司);微量称质量仪(BP221S,德国Sartorius公司);电子天平(TD6001B,余姚市金诺天平仪器有限公司);振荡器(2002型,常州国华电器有限公司)。

1.1.3动物及瘤株

昆明种小鼠,体质量(20±2)g,雌雄不限,由福建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合格证号:医动字2306号)。每次实验使用同一性别小鼠。小鼠子宫颈癌实体型瘤株(U14)、小鼠艾氏腹水瘤(EAC)及肝癌腹水瘤(HAC)均引自福建医科大学药学系。

1.1.4肿瘤细胞

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562)、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HL60)、小鼠黑色素瘤细胞株(B16)、人肝癌细胞株(HEPG2)、人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均引自福建医科大学药学系。

1.2方法

1.2.1细胞培养

K562、HL60、B16、HEPG2、SGC7901细胞株培养于含10%小牛血清、青霉素100IU/mL、链霉素100μg/mL的RPMI1640培养液中,每3天换液一次,每5天传代一次。细胞均置于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饱和湿度的气体培养箱中。

1.2.2锥虫蓝排染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HL60、K562细胞,以全培养液稀释成5×104mL1单细胞悬液,接种于96孔细胞培养板,每个浓度复种4孔,每孔190μL,置于气体培养箱培养。12h后D79组每孔加不同浓度D7910μL,对照组加等量溶剂。共培养48h后每孔加0.4%锥虫蓝100μL,染色5min。计数各组拒染活细胞数,按下式计算抑制率:

抑制率%=(1药物组活细胞数/对照组活细胞数)×100%

直线回归法测该药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实验重复3次[2]。

1.2.3MTT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B16、HEPG2、SGC7901细胞,0.25%胰酶PBS液消化后,全培养液稀释成5×104mL1单细胞悬液,接种于96孔细胞培养板,每个浓度复种4孔,每孔190μL。置于气体培养箱内,12h后D79组每孔加不同浓度D7910μL,对照组加等量溶剂,共培养48h。反应结束前4h每孔加入MTT(1mg/mL)50μL。继续培养4h,吸尽上清,每孔加入DMSO200μL充分溶解MTT还原产物。酶标仪550nm检测光密度(Dλ)并计算抑制率。直线回归法计算IC50。实验重复3次[2]。

抑制率%=[1药物组D(550nm)值/对照组D(550nm)值]×100%

1.2.4D79急性毒性实验

根据文献[3]方法,小鼠静脉注射(iv)不同剂量D79,连续观察7d。

1.2.5小鼠移植性肿瘤接种及传代

1.2.5.1U14实体瘤接种传代[4]

取肿瘤生长旺盛的小鼠,无菌操作摘取实体肿瘤,称质量,按1∶4比例加入无菌生理盐水,磨成匀浆,取0.2mL接种于小鼠右腋部皮下。

1.2.5.2EAC、HAC腹水瘤接种传代[4]

取肿瘤生长旺盛的小鼠,无菌操作抽取腹水,称体积后按1∶4比例加入无菌生理盐水,取0.2mL接种于小鼠腹腔内。

1.2.6D79对小鼠移植性肿瘤的抑制作用

根据急性毒性实验结果,选择3个剂量(10.0,7.0,4.9mg・kg1・d1)连续腹腔注射(ip)。接种肿瘤后按体质量随机分组,设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D79组。阳性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或氟尿嘧啶[1,3],阴性对照组给予等量溶剂,D79组按给予剂量分为高、中、低剂量组;于接种当日开始给药(ip),连续10d。U14荷瘤小鼠于实验第12天取瘤称质量,计算瘤质量抑制率。EAC、HAC荷瘤小鼠记录实验小鼠生存时间,并计算生命延长率。

瘤质量抑制率%=(1药物组平均瘤质量/阴性对照组平均瘤质量)×100%

生命延长率%=(药物组平均生存时间/阴性对照组平均生存时间1)×100%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x±s表示。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处理,差异显著性检验采用方差分析。

2结果

2.1D79对多种肿瘤细胞的体外细胞毒作用

D790.25~4.00μg/mL作用48h,对多种体外培养肿瘤细胞均产生显著杀伤作用,抑制率随药物剂量的增加而升高,IC501.24~3.36μg/mL(表1)。表1D79对肿瘤细胞的体外细胞毒作用(略)

2.2D79小鼠急性毒性实验

小鼠ivD79后未发现明显异常。死亡小鼠解剖观察主要脏器未发现明显异常。D79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见表2。表2小鼠静脉注射D79急性毒性实验(略)

2.3D79对小鼠移植性肿瘤U14的抑制作用

结果见表3。表3D79对小鼠移植性肿瘤U14的抑制作用(略)

2.4D79对小鼠移植性肿瘤EAC、HAC的抑制作用

结果见表4。表4D79对小鼠移植性肿瘤EAC、HAC的抑制作用(略)

3讨论

恶性肿瘤是本世纪人类面临最大威胁的疾病之一。目前临床常用抗肿瘤药物广泛存在对肿瘤选择差、毒副作用大以及易产生耐药性等缺点,因此,寻找疗效好、毒副作用小的新型抗肿瘤药已成为人类战胜恶性肿瘤的当务之急。D79是在13MTD基础上合成的一种新型胺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明显区别于当前常规抗肿瘤药物[5],因此可能不易与临床常规抗肿瘤药物发生交叉耐药。

13MTD对多种体外培养肿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抑制裸鼠原位移植人前列腺癌细胞株及肝癌细胞株肿瘤的生长,其体内外抗肿瘤作用主要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发挥作用[1]。本实验中,D79对K562、HL60、B16等5种体外培养肿瘤细胞均有显著杀伤作用,并且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HL60最敏感,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最不敏感,平均IC50在1.24~3.36μg/mL。D79小鼠急性毒性实验结果Bliss法计算LD50=36.49mg/kg(iv),其LD95是32.34~41.18mg/kg(iv)。D79在可耐受剂量下,其对小鼠移植性宫颈癌U14实体瘤和肝癌HAC及EAC腹水瘤亦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D79体内外抗肿瘤作用明显强于13MTD[1]。D79是在13MTD基础上合成的一种新型胺类化合物,因此笔者推测D79可能亦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D79有较强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有望成为一种广谱、强效、毒性小的新型抗肿瘤药物,笔者将进一步研究其抗肿瘤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1]YangZH,LiuSP,ChenXD,etal.Inductionofapoptoticcelldeathandinvivogrowthinhibitionofhumancancercellsbyasaturatedbranchedchainfattyacid13methyltetradecanoicacid[J].CancerRes,2000,60(3):505509.

[2]林心建,黄自强,李常春.洋地黄毒甙体外抗人癌细胞株的作用[J].福建医学院学报,1996,30(1):1718.

[3]徐叔云,卞如濂,陈修.药理实验方法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01206.

抗肿瘤作用范文篇4

1.1MTT检测法

1.1.1肿瘤细胞的传代培养子宫内膜腺癌(JEC,遵义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吴中明教授提供)、人肝癌SMMC7721(中科院上海生命研究院)用含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Lot#1165062,GIBCO)培养液稀释成1×105·ml-1的细胞悬液,每个培养瓶2ml,置37℃、5%的CO2环境中进行体外培养,待瘤细胞在培养瓶底长至约80%细胞融合时,分瓶传代培养。

1.1.2分组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NS)、阳性对照组(5-fliorouracil,5Fu,10-4mol·L-1。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31001),5个10倍梯度的试药组(10-4~10-8mol·L-1的染料木素,﹥95%,陕西赛德高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和与10-4mol·L-1的染料木素相对应的溶媒对照组(含0.5%乙醇的NS)。

1.1.3操作用RPMI-1640完全培养液分别将肿瘤细胞稀释配制成5×104·ml-1的细胞悬液,接种于96孔培养板,每孔100μl,置37℃,5%的CO2环境中,进行体外培养,24h后加药,每孔10μl,设5个平行孔,空白对照组加入等量生理盐水;结束培养(24,48,72,96h)前4h,每孔加入5mg·ml-1的MTT溶液10μl,结束培养后小心吸弃上清液,每孔加入DMSO150μl,待甲臢完全溶解后于酶标仪(Sunrise,Australia)570nm处读出各孔的OD值。实验重复3次。

1.1.4评价指标评价指标为平均细胞抑制率(IR)。细胞抑制率(%)=(1一实验孔OD值/对照孔OD值)×100%。IR>50%为敏感,在30%~50%为低度敏感,小于30%为不敏感。

1.2台盼蓝排染法及生长曲线的绘制将对数生长期细胞制成浓度为5×104·ml-1细胞悬液,接种于24孔板,每孔1ml。置37℃,5%的CO2环境中培养24h,再行无血清培养48h。更换完全培养基,每孔加入药物100μl(空白对照组加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组各时间点均设2个平行孔。分别于药物作用1~7d,消化收集细胞,按台盼蓝排染法,用血细胞计数板在光镜下计数活细胞数。以时间为横坐标,活细胞数为纵坐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

1.3统计学处理实验所得数据用±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各组间比较。

2结果

2.1MTT检测

2.1.1染料木素对JEC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MTT检测结果显示,随染料木素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染料木素对JEC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结果见表1。其中,10-4mol·L-1的染料木素作用JEC细胞24,48,72和96h的抑制百分率分别为36.10%,55.00%,58.73%和62.21%,与5Fu间无显著差异(P>0.05)。表1染料木素对JEC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略)

2.1.2染料木素对SMMC-7721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MTT检测结果显示,随着染料木素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染料木素对SMMC-7721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结果见表2。表2染料木素对SMMC7721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略)

2.2染料木素对JEC和SMMC-7721细胞生长的影响

2.2.1染料木素对JEC细胞生长的影响染料木素对JEC细胞的生长曲线显示,随着染料木素浓度的增加,生长曲线逐渐下移,10-4mol·L-1染料木素的生长曲线呈现与5Fu相似的下降趋势。见图1。

2.2.2染料木素对SMMC-7721细胞生长的影响染料木素对SMMC-7721细胞的生长曲线显示,随着染料木素浓度的增加,生长曲线逐渐下移。见图2。

3讨论

MTT检测结果显示,染料木素对JEC和SMMC-7721细胞体外增殖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其中,在96h10-4mol·L-1的染料木素对JEC细胞的抑制百分率达62.21%,对SMMC-7721细胞的抑制百分率为31.87%。表明染料木素对JEC细胞敏感,对SMMC-7721低度敏感。该结果与染料木素对胃癌HGC227细胞系[6]、人肺癌细胞A549和人低分化胃腺癌细胞BGC-823[7]等的抑制作用相似。随着染料木素浓度的增加,JEC和SMMC-7721细胞的生长曲线均逐渐下移。其中,在10-4mol·L-1的染料木素作用下,JEC细胞的生长曲线呈现与5Fu相似的下降趋势,进一步表明染料木素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染料木素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癌症化学预防剂,来源丰富,作用复杂,受到广泛关注。研究表明,染料木素具有雌激素作用、抗氧化作用以及抑制拓朴异构酶活性、抑制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诱发细胞程序性死亡、抑制血管生成[2]等作用,但仍不能完全阐明其作用机制。染料木素抗肿瘤的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WisemanH.RoleofDietaryPhyto-oestrogensintheProtectionAgainestCancerandHeartDisease[J].BiochemSocTrans.1996,24(3):795.

[2]郑杰.金雀异黄素[J].国外医学·卫生学手册,1998,25(5):260.

[3]PollardM,etal.InfluenceofIsoflavonesinSoyProteinIsolatesonDevelopmentofInducedProstate-relatedCancersinL-WRats[J].Nutr-Cancer.1997,28(1):41.

[4]张义,赵春燕,孙亚芹,等.大豆异黄酮的抗肿瘤研究[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6,24(1):60.

[5]AnnRKennedy:TheEvidenceforSoybeanProductsasCancerPreventiveAgents[J].J.Nutr.1995,125:733.

[6]MatsukawaY,MaruiN,SakaiT,etal.GenisteinarrestscellcycleprogressionatG2-M[J].CancerRes,1993,53(6):1328.

[7]马磊,楼凤昌.槐角中的抗癌活性成分[J].中国天然药物,2006,4(2):151.

抗肿瘤作用范文篇5

【关键词】葫芦钻;抗肿瘤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antitumoractivityofYaoHerb--Huluzuan.MethodsTheantitumoractivityinvitroagainsthumancancercelllines--hepatocarcinomaBEL-7404wasdeterminedbyMTTmethod.Theantitumoractivityinvivowasevaluatedbytheprolongationratiosoflife-spanandtheinhibitionratiosofthetumorweightoftransplantedmouseS180、H22solidandascitescarcinomamodelfedonextractedsubstancesfromHuluzuan.ResultsWhenthedoseofwater,alcoholextractedsubstancesfromHuluzuanwas20mg/ml,theinhibitionratiosofthetumorcellinvitrowasinexcessof50%.Bothmaximumtolerateddoseofwater,alcoholextractedsubstancesfromHuluzuanwere150g/kg.Inthreetimesoftheexperiment,prolongationratiosoflifespanathighandlowdoseofwater,alcoholextractedsubstancesexceed50%onmiceS180ascitescarcinomamodelinaverage,andathighdoseofalcoholextractedsubstancesexceeded50%onmiceH22ascitescarcinomamodelinaverage,inhibitionratiosathighandlowdoseofwater、alcoholextractedsubstancesexceed30%onmiceS180solidcarcinomamodelandexceed50%onmiceH22solidcarcinomamodelinaverage.ConclusionWater,alcoholextractedsubstancesfromHuluzuanhasantitumoractivitytosomeextent.

Keywords:Huluzuan;Antitumor

葫芦钻为天南星科植物石柑子Pothoschinensis(Raf.)Merr.的全草,为广西瑶医老班药“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之一,瑶族传统治癌“打药”[1],具有理气止痛,清热解毒的功效。根据民间用药经验,开展抗肿瘤作用实验研究,作者通过体内药效实验和体外药效实验评价葫芦钻提取物的抗肿瘤效果。

1材料

1.1药材葫芦钻采自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经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戴斌主任药师鉴定为天南星科植物石柑子。

1.2动物昆明种小鼠,体重18~22g,雌雄兼用,SPF级,购自广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生产许可证号:SCXK桂20030003),动物分组分笼饲养,自由饮水,喂全价颗粒饲料,动物室温度(24±2)℃,相对湿度50%~60%。

1.3主要药品与试剂RPMI1640培养基为Gibco公司的产品;MTT为Sigma公司的产品;小牛血清为杭州四季清公司的产品;DMSO(二甲基亚砜)为Sigma公司的产品;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1.4细胞系人肝癌细胞BEL7404引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研究所细胞库;用RPMI1640培养液(含10%的小牛血清,100ku·L-1青霉素,100mg·L-1链霉素)37℃,5%CO2,相对湿度100%培养,0.25%胰蛋白酶消化传代。

1.5瘤株小鼠S180,H22腹水瘤株和小鼠S180,H22肉瘤株均由广西中医药研究所引进,本实验室冷冻保存,用昆明种小鼠接种传代。

2方法

2.1葫芦钻提取物的制备葫芦钻水提物:取药材加10倍量水水煎两次,1h/次,滤液合并浓缩,4℃冰箱保存备用;葫芦钻醇提物:取粗粉加5倍量95%乙醇回流提取3次,第1次2h,第2,3次各1h,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4℃冰箱保存备用。

2.2体外药效实验MTT法测定:BEL7404经胰蛋白酶处理制成单细胞悬液,接种96孔板,每孔接种3000个细胞/100μl,含10%FBS的RPMI1640培养液,培养24h后,实验组分别加入最终浓度为1,5,10,20mg/ml葫芦钻水提物和醇提物的培养液,对照组则加入等体积溶剂的培养液。每组均设7个平行孔。置37℃,5%CO2培养箱培养5d后,加入MTT20μl,4h后弃上清,每孔加入DMSO100μl,1h内在BioRad550MicoplateReader上用波长546nm比色,测定OD值,按下式计算药物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率[2]。

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率(%)=(1实验组平均OD值/对照组平均OD值)×100%

2.3急性毒性实验在预试验基础上,取40只昆明种小鼠,体重18~22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两组。以动物能耐受的最大浓度,最大容积的剂量,灌胃给药,葫芦钻水提物3.75g生药/ml,葫芦钻醇提物3.75g生药/ml,0.4ml/10g体重。给药后连续观察7d,逐日观察记录动物反应情况[3]。

2.4体内药效实验[4]

2.4.1对S180,H22腹水瘤小鼠生存天数的影响在无菌条件下,抽取小鼠腹腔内连续传代的S180,H22细胞,从右下腹部注入受体动物腹腔内,每鼠0.2ml。接种24h后随机分组,每组10只。接种次日葫芦钻水提物高、低剂量组(37.5,12.5g/kg),葫芦钻醇提物高、低剂量组(37.5,12.5g/kg),模型对照组(蒸馏水),连续ig给药10d后,停止给药,正常饲养,直到自然死亡,逐日记录荷瘤小鼠的存活状况,按下式计算各组平均生命延长率。

生命延长率=治疗组平均存活天数-对照组平均存活天数对照组平均存活天数×100%

上述实验均重复3次,并计算3次的平均值。

2.4.2对S180,H22肉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分别选择接种7d后的S180,H22肉瘤(腹水型)小鼠,颈椎脱臼致死,固定于板上,消毒腹部皮肤,用无菌空针抽吸含瘤细胞腹水,接种于受体动物右前肢腋部皮下,每鼠0.2ml。24h后将已接种的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高,低剂量组),每组10只。治疗组每天ig给药1次,连续10d,对照组ig等量的蒸馏水。于停药后第2天处死,称体重和瘤重,按下式计算抑瘤率。

肿瘤抑制率=对照组瘤重-给药组瘤重对照组瘤重×100%

上述实验均重复3次,并计算3次的平均值。

2.5统计学处理应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s表示。

3结果

3.1MTT法不同浓度葫芦钻水、醇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4的抑制。结果见表1。

表1不同浓度葫芦钻水、醇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BEL7404的影响(略)

结果显示,葫芦钻水、醇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BEL7404增殖都表现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与提取物浓度正相关。当葫芦钻水、醇提取物浓度为20mg/ml时,抑制率均>50%,且葫芦钻醇提取物作用效果强于葫芦钻水提物。

3.2葫芦钻水提物日总剂量为150g/kg,葫芦钻醇提物日总剂量为150g/kg,给药当天动物出现便溏现象,其后观察7d,对小鼠体重、行为、进食、皮毛、眼和黏膜、呼吸、四肢活动均无任何影响。说明葫芦钻水、醇提取物的急性毒性小。

3.33次实验结果显示,葫芦钻水、醇提取物高、低剂量组对S180腹水瘤小鼠平均生命延长率均>50%,葫芦钻醇提物高剂量组对H22腹水瘤小鼠平均生命延长率>50%。结果见表2。

表2葫芦钻提取物对S180和H22腹水瘤小鼠存活期的影响(略)

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n=10

3.43次实验结果显示,葫芦钻水、醇提取物高、低剂量组对S180肉瘤小鼠平均瘤重抑制率均>30%,对H22肉瘤小鼠平均瘤重抑制率均>50%,结果见表3。

表3葫芦钻提取物对S180和H22肉瘤小鼠的抑制作用(略)

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n=10

4讨论

寻找具有抗癌作用强,抗癌谱广,副作用小的天然活性化合物是抗癌药物研究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对传统瑶药开展抗肿瘤作用的筛选研究,发现瑶药葫芦钻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MTT法检测葫芦钻水、醇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当药物浓度低于5mg/ml时,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不明显。随着药物浓度升高至20mg/ml,药物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较明显,抑制率在50%以上。且葫芦钻醇提物的作用效果强于水提物。急性毒性实验中,葫芦钻水、醇提取物的最大耐受剂量均是150g/kg,急性毒性较小。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葫芦钻水、醇提取物在改善S180腹水瘤小鼠存活率方面作用非常明显,生命延长率为73.65%~97.43%,与模型组比较,平均生存期延后10d以上。葫芦钻醇提物高剂量组在改善H22腹水瘤小鼠存活率方面作用明显,生命延长率为54.75%。葫芦钻水、醇提取物对S180肉瘤和H22肉瘤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S180肉瘤平均抑制率>30%,对H22肉瘤平均抑制率>50%,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这些说明葫芦钻提取物具有较强的体内和体外抗肿瘤作用,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本研究结果为葫芦钻的临床抗肿瘤应用及抗肿瘤活性成分的进一步分离筛选提供了依据和资料。

【参考文献】

[1]戴斌,丘翠嫦,李钊东,等.瑶医用药品种调查报告[J].中草药,1997,28(12):746.

[2]张均田.现代药理实验方法(上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819.

抗肿瘤作用范文篇6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抗肿瘤免疫学

在众多的对肿瘤治疗方法的探索中,各种治疗方式的结果大多不如预期有效[1],而传统的化疗药具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及耐药性,从天然产物中提取可以用于临床的有效成分激发机体免疫系统的活性一直是多年来学术界感兴趣的重要研究课题。我国传统医学不但具有独特的优势,而且与西医相比,中医更重视整体认识疾病发生的条件,强调“治未病”。中医认识到正虚是疾病的重要内因,即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虚学说已被现代医学认识和承认。西医比较能融合现代科学成就,认识病症具体、深入。越来越多的意向认为中西医应当互相补充,但如何互相补充又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我们认为,这种结合或补充,不但在于临床实践中的摸索,而且还应同时解决理论上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被国际医学界认可。现将中西医结合抗肿瘤的免疫学机制研究综述如下。

1对非特异性免疫抗肿瘤的影响

机体免疫机能状态的异常及肿瘤免疫逃逸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同时肿瘤细胞及其产生的肿瘤性免疫抑制因子往往导致荷瘤机体免疫机能低下,由于肿瘤细胞抗原性较弱或抗原调变等因素导致肿瘤特异性免疫往往难以奏效,因此非特异性免疫在机体抗肿瘤免疫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包括单核巨噬细胞及NK细胞所构成的机体肿瘤免疫监视中的第一道防线。

1.1中西医联合对巨噬细胞抗肿瘤的影响榄香烯是从姜科植物温郁金中提取的抗癌有效成分。将其用专利方法制备出Hca-F榄香烯复合瘤苗HSP70(HSP70HTCV),分析其对小鼠腹腔或脾脏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及抗免疫作用的机制,发现HSP70HTCV免疫小鼠脾脏巨噬细胞分泌TNF的能力高于HSP70BCG免疫小鼠的脾脏巨噬细胞,且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的能力亦明显增强,由此得出结论[2],HSP70HTCV免疫诱导的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有更强的杀伤活性。

1.2中西医联合对NK细胞抗肿瘤的影响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药物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霉素等对恶性淋巴瘤进行的临床治疗研究中,两个疗程后,治疗组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能够提高化疗的耐受性,治疗后KPS有明显地提高,对肝肾功能、骨髓功能无明显影响[3]。艾迪注射液是由人参、黄芪、刺五加、斑蝥等组成,主要含有人参皂苷、黄芪皂苷、黄芪多糖、刺五加多糖及去甲斑蝥素。研究者认为此药可作为临床抗肿瘤治疗的辅助药物。那么,分析其药物成分,再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国内外学者对人参、黄芪、刺五加免疫学机制抗肿瘤作用的研究中均得到肯定的结果[4~9],如研究显示人参皂苷Rg1和Rh1均可不同程度地增强正常人外周血DC刺激T细胞的增殖及LPA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推测Rg1和Rh1可能促进DC合成分泌IL-2和IL-12并提高DC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从而增强DC的抗原递呈能力[6];而斑蝥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经去甲基处理的斑蝥素在保持其原有疗效的同时,可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向粒-单核细胞分化而使白细胞增加[10]。当然,中药复方制剂的分析是不能仅以每一成分的作用进行简单的叠加的。另外,艾迪注射液抗瘤作用的免疫学机理也是多方面的[11],同时诸如艾迪注射液与化疗药物联合这样通过增强NK细胞活性发挥抗癌作用的药物也还有香菇多糖[12]、益肺颗粒[13]等。

2对特异性免疫抗肿瘤的影响

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和体液免疫,两者相互协作共同杀伤肿瘤细胞,但以细胞免疫为主。

2.1对细胞免疫的影响参与抗肿瘤细胞免疫应答的主要有T细胞、树突状细胞以及前文中所提及的对特异性细胞免疫起重要调节作用的NK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2.1.1对T细胞的作用

αβT细胞:αβT细胞包括MHCI类分子限制的CD8+CTL细胞和MHCⅡ类分子限制的CD4+辅助性T细胞,两者活化都需要双信号刺激。第一信号是抗原刺激信号,指从肿瘤细胞脱落下的肿瘤抗原,经APC摄取,加工成抗原多肽,并与细胞表面MHCⅡ类分子结合递呈给CD4+TH细胞。在肿瘤细胞合成的肿瘤肽,与MHCI类分子结合后共同表达于细胞表面,而被CD8+CTL细胞识别。黄芪注射液联合MHCI类限制性肿瘤抗原多肽Mut1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对肺癌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免疫学原理的研究中,发现以肿瘤抗原多肽致敏的DC与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能更有效的促进荷瘤宿主的免疫应答,具有显著的体内抑制肺癌转移的效果[14]。再说第二类信号,即协同刺激信号,T细胞除通过TCR与Ag-MHC分子复合体接受抗原信号外,还要通过APC或肿瘤细胞表面协同刺激信号,才能使T细胞有效地活化。活化的CD4+T细胞可产生大量细胞因子,促进CD8+T细胞活化,激活巨噬细胞,参与抗肿瘤作用。放化疗法配合艾灸神阙穴治疗晚期鼻咽癌就有一定的抗肿瘤和抗放化疗损伤作用[15],还有如百合固金汤口服联合利君派舒静脉滴注治疗肺癌[16],治疗组IL-2,CD3,CD4,CD4/CD8均明显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γδT细胞:γδT细胞分化发展早于αβT细胞,多分布在全身各处上皮组织内,所发挥的细胞毒作用可能不受经典MHC分子限制,且能杀伤对NK细胞不敏感的靶细胞,因此γδT细胞与NK细胞同样被认为是抗肿瘤免疫监视功能的第一道防线。已有研究发现此类细胞能在体外杀伤骨髓瘤和淋巴瘤的细胞系[17]等。循环的Vγ9Vδ2T细胞可选择性的表达自然杀伤细胞受体蛋白1A(NKRP1A),NKRPIA分子的表达受IL-12水平的调控,效应性T细胞在杀伤肿瘤时可以释放IL-12,如此可吸引更多的NKRPIA+的γδT细胞浸润肿瘤组织。肺瘤平膏即可上调DC与抗原递呈功能相关膜分子MHC-Ⅱ,CD80,CD83,CD86及CD40的表达,并促进DC分泌IL-12水平,提高机体的抗肿瘤免疫监视功能[18]。那么,IL-12水平上升后是否对γδT细胞产生影响,作者并未做出进一步实验加以证实,同时也未见其他相关报道。

2.1.2对树突状细胞的作用树突状细胞具有很强的递呈抗原的能力,能显著刺激T细胞的活化增殖,起抗肿瘤作用。现代研究认为人体免疫功能状态即中医所指的“正气”,当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时,免疫监视机能下降,DC功能低下,正气亏虚,机体易患肿瘤。“久病入络”“久痛入络”,表明“络”既是组织细胞实现功能协调的物质载体,又是疾病在体内传变的中心环节[19]。因而应用中药扶正培本,通络解毒,通过干预和调节肿瘤患者DC的抗原递呈功能,可能是今后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的重要切入点之一[20]。这是在中医理论框架内,把中医扶正培本治则即提高机体抗邪机能的机制与DC抗原递呈功能有机地结合,应用扶正培本为主的中药或复方制剂,作为外源免疫调节剂,通过多途径干预和调节患者DC表面分子的表达,调节其抗原递呈功能,提高患者抗肿瘤机能,抑制肿瘤形成、增殖、侵袭与转移。这不但在中西医结合理论上进行了阐明,而且又研究了其实际应用价值,可谓中西医结合解决抗肿瘤问题的典范。

2.2对体液免疫的影响肿瘤抗原刺激所产生的抗体是通过免疫监视而产生保护性作用的,能被抗体所识别的肿瘤抗原可能是T细胞活化剂[21]。在用琼脂扩散法测定36例放疗加艾灸和30例单纯放疗病人治疗前后的IgG,IgA,IgM后,发现艾灸组免疫球蛋白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尤其IgG有非常显著的意义[22]。针刺曲池、合谷、足三里等穴,对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血清IgG,IgA,IgM含量具有双向调节作用[23]。在肿瘤患者体内存在早期阶段就出现的针对肿瘤抗原而产生的免疫应答[24],抗肿瘤抗原的抗体出现常与正常体细胞的交叉反应,引起了许多肿瘤病人的瘤外综合征[25]。平消胶囊主要成分为郁金、马钱子粉、仙鹤草、五灵脂、白矾、火硝、干漆(制)、枳壳(熬炒)等药物,与放疗联合后能明显降低血清VCA-IgA,EA-IgA抗体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近期和远期疗效[陈绪元,代晓波,张菊,等.平消胶囊与放疗联合治疗对鼻咽癌血清VCA-IgA,EA-IgA影响研究.平消胶囊治疗肿瘤论文汇编(西安正大有限公司编),2003:122]。这些机制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从体液免疫水平分析,不但发挥了“免疫激发剂”的作用,而且还发挥了“免疫抑制剂”的作用,从多方面调节机体的免疫水平,正符合中医辨证治疗,以扶正培本为主的特色及优势。

3结语

中西医结合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因为它们具有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目前中西医结合存在的问题是:①还没有真正在发病机理及治疗机理方面将中西医的理论真正揉合起来或对应起来;②对抗肿瘤药物的筛选多为将对肿瘤治疗有一定作用的中医药与放化疗或其它现行西医疗法及药物合用,观察效果,较为肤浅、生硬,没有从机制上加以阐明;③中医“辨证施治”“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的理论优势没有体现出来,大多为将一种中药与某种西医疗法连续应用,没有随机体免疫状况或肿瘤发展状况的变化而调整治疗方案;④结合中,中医药大多为辅助治疗,几乎没有调整的价值;⑤对于中晚期患者的治疗远期生存率不高;⑥没有对中西药各成分之间的作用进行研究。

当然,在近几十年中西医结合方面也取得了很多成绩,如扶正类中药在对放化疗耐药性及副作用治疗方面有优势,中医药在辅助西医治疗中取得了很大进展。另外,中医药在肿瘤预防及康复领域具有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并且从中西医结合角度得到了国际医学界的认可。相信,通过加强国内外合作研究,与最新研究成果结合(如计算机模拟等),通过强调高效、实用、综合,中西医结合会得到全面发展,中西医结合抗肿瘤研究会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参考文献】

[1]CajewskiTF,MengY,HarlinH.Immunesuppressioninthetumormicroenvironment[J].JImmunother,2006,29(3):233.

[2]邢嵘,康晓楠,高志红,等.榄香烯复合瘤苗HSP70与HSP70BCG对巨噬细胞功能影响的比较[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4,20(8):540.

[3]王莉,陈绍斌,冯建明.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恶性淋巴瘤22例[J].陕西中医,2007,28(4):440.

[4]KangKS,KangBC,LeeBJ,etal.PreventiveeffectofepicatechinandginsenosideRb(2)ontheinhibitionofgapjuctionalinter,cellularcommunicationbyTPAandH(2)O(2)[J].CancerLett,2000,152(1):97.

[5]TatsukaM,MaedaM,OtaT.AnticarcinogeniceffectandenhancementofmetastaticpotentialofBALB/c3T3cellsbyginsenosideRh(2)[J].JpnJCancerRes,2001,92(11):1184.

[6],郝钰,邱全瑛,等.人参皂甙Rg1,Rh1对树突状细胞刺激T细胞增殖及LPAK抗瘤活性的影响[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3,19(4):248.

[7]FeiXF,WangBX,TashiroS,etal.ApoptoticeffectofginsenosideRh2onhumanmalignantmelanomaA375-S2cells[J].ActaPharmacolSin,2002,23(4):315.

[8]朱飞跃,张卓,曹朝晖,等.黄芪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黏附分子水平影响的临床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3):384.

[9]梁丽坚,蔡宇,梁少玲.刺五加提取物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7):1187.

[10]方菌.抗肿瘤药物研究Ⅱ:去甲斑蝥素去氧脱氢类似物的合成与抗癌活性[J].药学学报,1993,28(12):931.

[11]严英,钟秀驰,周伟生,等.中药制剂介入治疗恶性肿瘤的药理与临床研究概述[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0,11(3):187.

[12]王文武,戴西湖,欧阳学农,等.香菇多糖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J].中国肺癌杂志,2006,9(1):78.

[13]张志娣,黄挺,杨少山,等.益肺颗粒联合化疗预防肺癌术后转移疗效观察[J].中医药学刊,2005,23(4):643.

[14]董晓辉,董竞成.黄芪注射液增强树突细胞的抗癌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5,11(1):25.

[15]成拯,姜翼,陈凯.放化疗法配合艾灸神阙穴治疗晚期鼻咽癌42例近期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5,37(4):58.

[16]李东芳,田道法,黎月恒,等.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肺癌合并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J].新中医,2006,38(12):44.

[17]WilhelmM,KunzmannV,EcksteinS,etal.GammadeltaTcellsforimmnetherapyofpatientswithlymphoidmalignancies[J].Blood,2003,102(1):200.

[18]郑红刚,朴炳奎,林洪生,等.肺瘤平膏及其拆方对树突状细胞抗原递呈功能影响的分子机制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6):1133.

[19]李燕,赵燕,黄启福,等.中医络病理论的现代认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5(3):2.

[20]熊露,田少霞,林洪生,等.调节DC抗原递呈功能-中西医结合抗肿瘤免疫治疗思路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9):847.

[21]SimonAK,GallimoreA,JonesE,etal.Fasligandbreakstolerancetoself-antigensandinducestumorimmunitymediatedbyantibodies[J].CancerCell,2002,2(4):315.

[22]俞志冲,徐兰风,詹臻,等.艾灸对宫颈癌放疗患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02,21(6):15.

[23]赵蓉,张永兴.针刺对放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J].中国针灸,1994,14(1):38.

抗肿瘤作用范文篇7

恶性肿瘤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恶性肿瘤是当今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之一。尽管人类经过了近百年的努力。但全世界每年仍有900万新发癌症患者,每年有500万人死于癌症。国是一个癌症多发性国家,现有260万癌症患者、每年新发病患者180万、死亡人数140万。癌症仍然是给人类带来灾难的头号杀手。开发研究生产疗效好、广谱性强、副作用小的抗癌药物仍然是医学界的重要课题。

上世纪60年代初期已有部分品种开始生产销售。40多年来,国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开发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末期。国抗肿瘤药物生产已由个别品种发展到系列化产品,研发和销售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近十年来,研发(包括仿制)及市场营销上的成就令人瞩目。

国抗肿瘤药物生产企业已有近百家(包括中药制剂生产厂家)其中,目前。原料药厂20多家,制剂厂和中药厂有60多家。迄今为止,国抗肿瘤药物已发展到七大类160多个品种。世界卫生组织XX年4月公布的22个基本抗肿瘤药物,国全部都可以生产。国年产抗肿瘤药物30多吨,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广东、山东、上海等地。但产品仍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临床需求。总体说来,抗肿瘤药物市场需求大于供应。

解患肿瘤病人家庭的抗肿瘤药品的消费情况和大众对抗肿瘤药品的态度,所以。一方面,有助于企业从消费者角度研究细分的抗肿瘤用药情况;另一方面,有助于医药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更好地了解目标消费者的需求,并进一步了解抗肿瘤药品的市场竞争情况,从而使企业能“对症下药”把更多、更好的药品快速销售到消费者手中。

来了解抗肿瘤药品市场的竞争状况和消费者对抗肿瘤药的需求喜好及对医药企业的期望。由此使恒瑞医药能很好的把握消费者的心态,本次调研主要是为了通过对消费者对抗肿瘤药的认识、解和用药态度调查。掌握抗肿瘤用药市场的发展趋势,从而采取有力的合理的措施来推广其主打产品—艾恒。

一、从渠道方面分析。对于抗肿瘤用药,绝大多数消费者是到药店和医院购买,两者比例之和达95.2%,其中到药店购买的家庭为58.7%,去医院的为36.5%;而通过其他渠道购买的极少。为什么居民选择到药店的比较多,而到医院的相对较少呢?这其中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国医药体制和医疗保障制度造成的二者所占药品销售比重较大,但是由于各处销售药品的价格高低不一,药店的药品价格相对低一些,而抗肿瘤类药品一般都是需要长期服用的,所以到药店的购买比例会较高;而在医院购药的家庭中,很大一部分是有医保可以报销的。所以,现阶段企业要做好药品市场,一定要了解我国目前的医药体制,同时也要关注医疗改革。

另一方面,药品渠道的选择还与抗肿瘤用药的特点有关。抗肿瘤用药大部分为处方药,需要通过医生处方才能购买。因此,患者前几次看病或服药一段时间复查都需要到医院,在诊治后就地购药;但是肿瘤的治疗一般需要长期吃药,在医院得到确诊后,一般病人都会考虑自己去药店购买相同的药。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渠道的选择对医药企业来说很关键,其中要考虑的因素主要为消费者的主观方面和我国的医药制度客观方面。

二、从药品性质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在城市居民家庭购买的各种抗肿瘤用药中,西药占到七成以上,达73.3%,而中药只占26.7%。这表明在治疗肿瘤的药物方面,对于中药的研制开发生产具有很大的空间,因为在药物治疗方面,中药的副作用小是一大优势。对于医药企业来讲,选择做消费者认可的药物种类,可以使企业减少和消费者的沟通障碍,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营销费用。同样,好的药品命名策略、传播策略等也可以为企业减少很多运营成本。所以,详细了解消费者的基本情况,有助于企业进行经营决策。尽管西药市场竞争已经很激烈,但是依然有市场空间,仍然有商业机会。

对于本次调研,尽管从消费者角度调查出消费者比较认可的是西药,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位列后面的中药将来就没有商业机会,不能成为未来的主要药物,因为一切都在变化中。且既然西药竞争已经趋近红海,那么另僻蹊径开发中药的蓝海压力就会小很多。虽然同时会存在很多风险,但是在其他企业涉足尚浅的时候率先造势,有利于企业打造领头企业的品牌形象,能够抢占先机,获取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三、从消费者的购药主要依据分析。调查询问了城市居民家庭在购买各种抗肿瘤用药时所想到的首要根据,结果表明,89.9%的家庭提及是由医生推荐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原因。这是由于抗肿瘤用药多是处方药,患者对肿瘤疾病的认知了解有限,服用什么药品受医生的专业推荐影响很大。另外,10.1%的家庭表示根据过去的使用经验来购买某一抗肿瘤用药。

同时,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种横向角度解读这组数据。在购买的首要原因中,决定并影响消费者购买的人员依次是医生、家人和朋友、药店店员,在所有原因占比中,分别是89.9%、8.3%和1.8%。这一方面反映出医生对于抗肿瘤用药的销售是何等重要,药店店员的推荐是多么微不足道,另一方面也说明老百姓医药知识的缺乏,需要企业加强对百姓健康知识的普及。

过去的使用经验也是决定患者购买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它实际反映了医药企业实现产品的一次销售和多次销售问题。很多医药企业只关心重点渠道中的关键因素,如医院的医生,但是很少有企业会关注消费者的消费过程,消费者是如何进行多次购买的。鉴于肿瘤疾病的特殊性质,患者往往要长期服药才能保持较好的身体状态,所以在第一次购买后,医药企业更要关注他们的二次购买以及重复购买问题。企业同时还要关心产品每次销售后的患者使用情况,细致入微的售后服务相对于医药企业实现第一次销售,是一种投入少而销售效果更佳的营销措施。所以,企业不要只关心产品的前期销售,还要提供药品的售后服务。

过去的使用经验是患者对过去该药品疗效的一种肯定,这实际和占比6.9%的药效可靠是很相关的。在决定购买的首要原因中,关于药效有很多不同层次的直接提法,如药效可靠、起效快、副作用小、质量好、有持久功效/长效,如果将其合并则有14.6%的比重,加上一些隐含药效较好的原因,如医生推荐、过去的使用经验等,则可以毫不夸张地讲,药效是消费者在购买抗肿瘤药品时第一考虑的因素,这也是企业在营销中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当然,另一方面,药品的安全性也是影响消费者购药的重要因素之一。医药企业要特别注意自身的形象,调查中显示,如果制药企业发生药品安全问题,则会使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大大降低,从而影响企业形象,并直接打击消费者的购买信心。

抗肿瘤作用范文篇8

2肿瘤疫苗的设计策略

2.1总体思路针对肿瘤抗原在机体内免疫原性下降,造成特异性细胞免疫激活不足,外周免疫耐受的状况,肿瘤疫苗设计策略的总体思路是应用各种技术,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抗原的识别能力,改善免疫微环境,引发有力的特异性抗肿瘤细胞免疫,阻止肿瘤进展,最终消除肿瘤.

2.2肿瘤细胞疫苗肿瘤细胞疫苗是将整个肿瘤细胞作为抗原导入患者体内,诱导特异性的抗肿瘤免疫应答.由于肿瘤细胞带有肿瘤的全部抗原,无需考虑分离肿瘤特异性抗原(tumorspecificantigen,TSA),而且由于自体肿瘤细胞具有和正常组织相同的人类白细胞抗原,不会引发机体的免疫排斥反应,因此被认为是理想的肿瘤疫苗方案.但是自体肿瘤组织来源十分有限,并且考虑到TSA的表达具有一定的组织特异性,因此这种方法的应用受到了限制[3].后来,人们开始使用人工培养的同种异体肿瘤细胞系进行肿瘤疫苗的研究.不同肿瘤细胞的混合能够提供一系列的TSA,有利于增加肿瘤疫苗的免疫原性,减小其发生抗原丢失的几率[2].但是,单独使用自体或异体的肿瘤细胞难以产生足够强度的免疫应答,免疫佐剂的使用极大地改善了这种情况.随着基因工程的进展,人们开始对肿瘤细胞进行基因修饰,将编码免疫共刺激分子如CD80,CD86的基因,导入肿瘤细胞中,为T细胞活化提供第二信号,有效地打破了肿瘤的外周免疫耐受.近年来,也有人将编码一些细胞因子如IL2,IL12,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cmacrohagecolonystimulatihyfactor,GMCSF)等的基因导入肿瘤细胞,期望通过细胞因子蛋白的表达,改善肿瘤组织局部免疫微环境,增强T细胞的抗肿瘤免疫效应[4].然而,近些年来临床实验表明,即使在实验中能够诱发满意免疫反应的肿瘤细胞疫苗,在转化成临床有效的治疗性肿瘤疫苗时都遇到了困难.Fifis等[5]的研究发现,大鼠结肠癌细胞系经体外培养后免疫同源小鼠,引发了免疫反应和肿瘤保护效应.然而,当他们对荷瘤小鼠进行同样处理时,却大大促进了肿瘤的生长,提示肿瘤细胞能够通过一系列机制抑制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包括分泌免疫抑制因子IL10,肿瘤生长因子β阻止有效的免疫反应;分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GMCSF等因子活化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骨髓源性细胞;激活特异的调节性CD4+CD25+T细胞以下调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效应等.

2.3肿瘤抗原疫苗肿瘤能够引起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现象引发了对肿瘤抗原的研究.肿瘤抗原包括多个层次:完整的蛋白质分子、抗原肽及纯化的DNA.关于肿瘤DNA疫苗,下文将另行讨论.目前将肿瘤抗原分为TSA和肿瘤相关抗原(tumorassociated,TAA).TSA是指只存在于肿瘤细胞,而TAA并非肿瘤细胞特有的抗原,只是在发生肿瘤时此类抗原的表达明显上调.Tabi等[2]认为,肿瘤抗原必须在全部或大多数患有相同肿瘤患者的大部分肿瘤细胞中呈普遍的高表达状态.他将肿瘤抗原分为5类:①突变抗原;②肿瘤细胞过度表达抗原;③癌睾抗原;④组织特异性分化抗原;⑤病毒抗原.

单独应用肿瘤抗原蛋白存在免疫原性差的问题,这是由于肿瘤细胞可通过抗原、HLA缺失等机制发生逃逸.刘宏利等[6]结合了肽疫苗和DNA疫苗各自的特点,以P815肿瘤细胞的CTL表位(P815A3543)为模型,合成该表位加多聚赖氨酸的颗粒性多肽,并制备含有编码此表位和GMCSF基因的表达质粒,制成了新型的颗粒性肽DNA复合疫苗,这种疫苗利于APC的摄取加工,可诱导有效的CTL应答,从而预防小鼠致命性P815肿瘤细胞攻击,并可部分根除肿瘤.

超抗原能够激活全部携带T细胞抗原识别受体Vβ片段的T细胞,激活的T细胞克隆数约是普通抗原的1000倍,产生强大的杀伤靶细胞的作用.马文学等[7]用已构建的重组跨膜型超抗原的表达载体pET28aTMSEA转化E.coliBL21(DE3)pLysS宿主菌,并诱导其表达跨膜型超抗原融合蛋白,实验结果显示,跨膜型超抗原融合蛋白能够锚定在肿瘤细胞膜上,显著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并延长其生存期,为肿瘤抗原疫苗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热休克蛋白(heatshockprotein,HSPs)作为细胞内的分子伴侣,通过其多肽结合结构域与一系列肿瘤相关抗原形成复合物,同时HSPs通过HSP受体CD91和LOX1介导被APC摄取[8-9],于是,将肿瘤抗原与HSPs在基因或蛋白水平进行连接,可使机体提高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肿瘤免疫的水平.自体肿瘤HSPgp96抗原肽疫苗已进入临床Ⅲ期,但是由于这种疫苗具有很强的个体特异性,因此只对同源肿瘤起作用,而且由于自体肿瘤HSP抗原肽复合物需要从肿瘤患者体内提取,来源受到了很大限制.目前研究方向是体外合成HSP抗原肽疫苗,如将HSP与肽或全蛋白进行连接;将HSP的DNA与抗原DNA连接后表达融合蛋白[10];或将HSP基因直接注入肿瘤细胞提高其免疫原性[11].

独特型(idiotype,Id)单抗原显著优点在于它能引发针对相应自身抗原的体液免疫应答,抗Id的抗体(Ab2)能够模拟TAA,并作为TAA的内影像诱发抗肿瘤免疫.Chang等[12]研究了小鼠抗独特型mAbMK223模拟人类高分子量黑色素瘤相关抗原(HMWMAA)的结构基础,发现MK223重链的互补决定区(CDR)3(H3)、轻链的CDR1(L1)在三维结构上紧密相连,该区域的部分氨基酸序列与HMWMAA核心蛋白的相似折叠区具有同源性,同时发现组成MK223H3环的15氨基酸残肽在体内和体外均可与HMWMAA引发相似的免疫反应.抗Id抗体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在淋巴瘤、结肠癌、乳腺癌、黑色素瘤的治疗中表现出了较好效果.CD55是表达在结直肠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可保护肿瘤细胞免受补体的攻击,Ullenhag等[13]用模拟CD55的人类抗IdmAb105AD7对67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了免疫,大多数患者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和免疫细胞增殖反应中表现出了抗肿瘤免疫反应.

2.4肿瘤DNA疫苗肿瘤DNA疫苗的原理就是将编码肿瘤特异性抗原的裸DNA分子直接注入机体或者经载体携带后注入机体,肿瘤DNA被体内肿瘤细胞或正常细胞识别并摄入,在细胞内表达肿瘤特异性抗原,引发机体持久的细胞和体液免疫.肿瘤DNA疫苗由质粒DNA骨架、抗原DNA和真核细胞基因调控序列组成.

肿瘤特异性DNA分子在体内被肌肉、皮肤、黏膜等易感处的细胞摄取后,表达出抗原蛋白,经加工处理后与MHCⅠ分子结合呈递于细胞表面,激活CD8+T细胞,刺激CTL的形成和分化,产生细胞免疫作用;还有一部分抗原蛋白分泌至细胞外,被抗原提呈细胞吞噬加工后与MHCⅡ分子共同表达于细胞表面,呈递给CD4+T细胞,激活体液免疫应答[14-15].DNA疫苗不仅激活了肿瘤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产生了大量抗体,还激活了被认为是人体抗肿瘤免疫关键细胞的CD8+T细胞[16],这无疑是肿瘤DNA疫苗的一大优势.而且由于DNA疫苗分子进入人体后才开始其抗原蛋白的合成表达,因此DNA疫苗能够模拟病毒感染的自然过程,合成蛋白被降解加工,作为内源性分子由MHCⅠ分子提呈给CD8+T细胞,激活强有力的细胞免疫应答,较之肿瘤抗原肽进入人体经APC加工提呈给CD4+T细胞,再激活体液免疫要有效得多.同时,携带肿瘤抗原基因的质粒DNA可长期在宿主细胞内控制表达肿瘤抗原蛋白,因此具有长期持续的效果,有望使机体获得持久的抗肿瘤免疫功能.

Niethammer等[17]用携带编码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基因的沙门氏菌感染小鼠,联合抗体IL2融合蛋白,观察到MHCⅠ的表达,大量CD8+T细胞被激活,100%的小鼠皮下肿瘤完全消除,75%的小鼠肺转移得到抑制.CD2,CD25,CD28以及CD48,CD80水平的明显上调表明CTL和负责抗原提呈的DCs在接受DNA疫苗的免疫刺激后得到了有效的激活.然而在临床研究中,DNA肿瘤疫苗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Conry等[18]用表达CEA和HBV表面抗原的质粒DNA免疫17例结肠癌转移患者,未见明显的临床变化,患者产生针对CEA的淋巴细胞增殖但未检测到CEA特异性抗体.然后,人们对DNA疫苗做了一系列改进,主要从递送系统和免疫佐剂两方面加强质粒DNA的免疫原性.基因枪运载质粒DNA的效率远远高于普通注射器和生物注射器,在Trimble等[19]对此进行的比较中,基因枪运载质粒DNA的方法诱导出了最多的CD8+T细胞和最佳的抗肿瘤免疫反应.由于这种途径能直接转染组织局部的Langerhans细胞[20],因此诱导免疫所需要的质粒DNA用量可大大减少,同时,免疫佐剂也被用于质粒DNA.研究证明,将编码细胞因子、细菌毒素、蛋白佐剂的DNA与携带抗原基因的质粒DNA有机融合后,能加强质粒DNA的免疫原性[21].然而,Lima等[22]的研究发现,用CEA和GMCSF融合DNA疫苗免疫小鼠后,高剂量组CEA引发的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得到大大激活,但同时也产生了大量抗GMCSF的自身抗体,而用单独的CEADNA疫苗免疫小鼠,肿瘤生长被完全抑制.这提示肿瘤抗原基因和细胞因子基因的融合疫苗在增强疫苗免疫效能的同时打破了机体对于细胞因子的免疫耐受,从而降低细胞因子的免疫佐剂功能,甚至可能对致敏宿主造成长期的损害[22].

除了质粒DNA外,病毒载体的DNA疫苗也进入了临床研究阶段.病毒载体的DNA疫苗有更强的激活固有免疫反应的能力,通过TLR依赖和非依赖途径募集和活化抗原特异性T细胞,同时病毒载体激活的炎症信号能够影响IFN1依赖的CD8+T细胞的局部扩增和免疫记忆的形成.最常用的病毒载体是重组腺病毒和重组痘病毒载体[23],重组腺相关病毒、α病毒、口腔泡状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还处于早期研究阶段.ATP依赖的抗原呈递相关转运蛋白(TAP1)在抗原直接提呈给CD8+T细胞和外源性抗原在树突状细胞(DCs)中交叉提呈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TAP1在肿瘤细胞中表达极度低下,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缺失造成其极易发生免疫逃逸.Lou等[24]给恶性黑色素瘤小鼠注射编码人TAP1的重组不复制腺病毒,诱导出了有效的抗肿瘤CTL反应,肿瘤浸润性的DCs细胞增加,记忆性T细胞亚类增多,动物存活期延长.而在此病的研究中,携带表达MAGE1和MAGE3迷你基因的重组ALVAC在30例黑色素瘤患者中仅有1例出现免疫反应,2例病情稳定[25].这可能与患者血清中存在的抗病毒载体的抗体有关.

2.5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s)肿瘤疫苗DCs是体内最强大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它能够识别、捕获、加工、提呈抗原引发初始免疫反应.将TAA直接导入DCs,使其发挥提呈抗原并激活T细胞的功能,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有效途径.方法有用肿瘤细胞裂解产物、肿瘤抗原蛋白、肿瘤抗原多肽、合成肿瘤抗原肽冲击DCs细胞,或用肿瘤来源的RNA冲击DCs,也可以将肿瘤细胞与DCs细胞进行融合,或用肿瘤抗原病毒载体转染DCs.

近年来,热休克蛋白抗原肽复合物激活DCs诱导抗肿瘤免疫受到了广泛关注.HSP70-抗原肽复合物负载的DCs比单独用抗原肽或HSP负载的DCs能更有效地激活T细胞、抑制肿瘤生长,而且HSP辅助提呈肿瘤抗原时使用更小量的抗原肽[26].Moran等[27]将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复制子转染DCs细胞,用其免疫过表达neu原癌基因蛋白的荷瘤小鼠,结果转基因高水平表达,DCs细胞成熟并分泌前炎症因子,诱导活化NEU特异性CD8+T细胞,产生抗NEU的IgG抗体.有趣的是,耗竭小鼠CD4+T细胞而非CD8+T后,T细胞完全失去了抑制肿瘤生长的能力,提示CD4+T细胞在肿瘤生长抑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肿瘤组织来源的RNA转染DCs被证明具有强大的抗原性、更多的作用靶点和更高的安全性,经过一系列动物实验,目前已进入临床研究.Su等[28]将PSAmRNA转染DCs,免疫治疗转移性前列腺癌,检测了患者外周血PSA水平和癌细胞数量,证明疫苗可引起有效的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3问题与展望随着对肿瘤免疫机制研究的深入,肿瘤疫苗成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肿瘤有效方法的趋势日益明显.尽管肿瘤疫苗的有效性在动物实验中取得了振奋人心的效果,但其在临床研究中的治疗结果尚未令人满意.如何寻找和筛选有效的肿瘤抗原,激活机体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如何打破机体对肿瘤的外周耐受从而更有效的行使其免疫监视功能;如何改善免疫微环境,减少肿瘤对机体免疫反应的抑制;以及后续肿瘤疫苗进入机体的有效途径,免疫方法等均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使用佐剂、细胞因子及其它有效的方法,如利用DCs强大的抗原提呈能力,大大增加了肿瘤疫苗的免疫原性;抗肿瘤T细胞的活化需要双信号,共刺激分子B7通过激活T细胞表面的CD28分子活化免疫反应,通过激活细胞溶解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分子则抑制免疫反应,有人已设想通过阻断T细胞表面的CTLA4以利于肿瘤杀伤性T细胞克隆的激活;近年来CD4+CD25+自身调节T细胞(Treg)在肿瘤免疫中的抑制作用受到了关注,如何拮抗Treg细胞对抗肿瘤免疫的抑制,优化局部免疫微环境,从而活化免疫细胞识别、排斥肿瘤的作用也是研究的方向.有研究证明,不同的疫苗接种途径及程序会对肿瘤疫苗的治疗效果产生有意义的影响,据此寻找最佳的免疫程序,发挥肿瘤疫苗的优势也值得研究.此外,实验和临床研究发现,肿瘤疫苗对早期肿瘤、手术切除肿瘤或经放化疗已明显缩小的肿瘤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提示将肿瘤疫苗与手术、化疗、放疗及移植等手段结合起来应用,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随着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进一步的开展,我们对肿瘤疫苗的认识也将更加深入,有理由相信,新的安全、有效、抗原性更强、适应范围更广的肿瘤疫苗终将为广大肿瘤患者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1]林文棠,朱平.临床免疫学[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2:100-102.

[2]TabiZ,ManS.Challengesforcancervaccinedevelopment[J].AdvDrugDelivRev,2006,58(8):902-915.

[3]HockertzS.Presentandfutureofcancervaccines[J].Toxicology,2005,214(1-2):151-161.

[4]MoretTI,SanmartinI,MarcoFM,etal.Nonviraltherapeuticcellvaccinemediatespotentantitumoreffects[J].Vaccine,2006,24(18):3937-3945.

[5]FifisT,LamI,DorisL,etal.Vaccinationwithinvitrogrownwholetumorcellsinducesstrongimmuneresponsesandretardstumorgrowthinamurinemodelofcolorectallivermetastases[J].Vaccine,2008,26(2):241-249.

[6]刘宏利,赵建平,倪兵,等.颗粒性肽DNA复合疫苗抗肿瘤免疫的研究[J].现代免疫学,2004,24:391-394.

[7]马文学,余海,王青青,等.跨膜型超抗原SEA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其对小鼠黑色素瘤的免疫治疗作用[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3,23(7):567-571.

[8]王少彬,陈理明,陈俊辉.热休克蛋白与肿瘤研究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05,13(1):131-133.

[9]NishikamaM,TakemotoS,TakakuraY.Developmentofheatshockproteinswithcontrolleddistributionpropertiesandtheirapplicationtovaccinedelivery[J].YakugakuZasshi,2007,127(2):293-300.

[10]ChuNR,WuHB,WuTC,etal.Immunotherapyofahumanpapillomavirustype16E7expressingtumorbyadministrationoffusionproteincomprisedofMycobacteriumbovisBCGHsp65andHPV16E7[J].CellStressChamperones,2000,5(5):401-405.

[11]RafieeM,KanwarJR,BergRW,etal.Inductionofsystemicantitumorimmunitybygenetransferofmammalianheatshockprotein70.1intotumorsinsitu[J].CancerGeneTher,2001,8(12):974-981.

[12]ChangCC,HernandezGuzmanFG,LuoW,etal.Structuralbasisofantigenmimicryinaclinicalrelevantmelanomaantigensystem[J].JBiolChem,2005,280(50):41546-41552.

[13]UllenhagGJ,SpendloveI,WatsonNF,etal.Aneoadjuvant/adjuvantrandomizedtrialofcolorectalcancerpatientsvaccinatedwithanantiidiotypicantibody,105AD7,mimickingCD55[J].ClinCancerRes,2006,12(24):7389-7396.

抗肿瘤作用范文篇9

1.1去甲斑蝥素范跃祖等观察了去甲斑蝥素(NCTD)对胆囊癌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NCTD可有效抑制、破坏胆囊癌肿瘤血管生成,进而抑制胆囊癌的增殖与生长。其机制可能与NCTD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直接破坏血管内皮细胞、改变血管内皮细胞PCNA/凋亡比、下调血管生成因子VEGF、Ang2和上调血管抑制因子TSP、TIMP2表达有关[1]。

1.2小檗碱小檗碱(berberine)为黄连(毛茛科植物)、黄柏等(芸香科植物)植物的一种生物碱,作为抗菌药已有悠久的历史。初步研究表明它在体内、体外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和杀伤作用[2]。娄金丽等研究小檗碱对bFGF活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对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作用的机制。方法:MTT法检测小檗碱对bFGF活化HUVEC的增殖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用药后细胞周期的变化;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下观察药物对细胞形态、细胞内钙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小檗碱对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小檗碱能明显抑制bFGF活化的HUVEC增殖,且存在剂量依赖关系;使细胞在G0G1期的比例明显增多;使细胞核浓缩、甚至裂解成碎块,同时使细胞内钙增多;并诱导活化HUVEC发生细胞凋亡。结论:小檗碱可能通过将bFGF活化的HUVEC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抑制活化HUVEC的增殖;诱导活化HUVEC细胞发生凋亡等机制,阻止新生血管形成,发挥其抗肿瘤作用[3]。

1.3白藜芦醇白藜芦醇是广泛存在于葡萄、花生和多种药用植物中的一种多酚类化合物,目前至少已经在21个科,31个属的72种植物中发现了白藜芦醇。早期研究发现,白藜芦醇具有保护心血管,调节血脂、抗病原微生物、护肝等多种生物学作用。自从Jang等于1997年系统报道了白藜芦醇的抗肿瘤作用后,迄今已发现白藜芦醇能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肿瘤细胞的起始,促进,发展三个阶段,而且可以抑制肿瘤血管形成。1.对内皮细胞的作用,能够直接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迁移及诱导其凋亡,从而抑制血管的生成。2.对血管生长因子及受体的调控,可以通过下调各种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及受体的水平,近而抑制血管的形成。3.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的影响,白藜芦醇能够直接抑制MMP2的表达及活性,同时体外实验发现白藜芦直接抑制HUVEC细胞分泌MMP2溶解明胶的活性,从而抑制细胞的生长,管形的形成.4.抗凝作用,研究表明,白藜芦醇可以通过抗凝作用阻止血管的生成。5.对黏附分子的影响,白藜芦醇抑制肿瘤坏死因子(TNF)激活的人HUVEC和人单核细胞产生ICAM1及VCAM1,降低细胞之间的黏附能力。6.对环氧化酶的影响,白藜芦醇使肿瘤组织环氧化酶2(COX2)MRNA的表达减少,从而抑制肿瘤的血管的形成。7.对INOS的影响,研究表明白藜芦醇通过抑制巨噬细胞中脂多糖诱导的NFKB而减少胞质蛋白稳定的MRNA水平[4]。

1.4姜黄姜黄主要活性成分是姜黄色素和挥发油,具有抗炎、抗氧化、降血脂和抗肿瘤等多种作用。近年来,姜黄活性成分的抗肿瘤作用引起了广泛关注。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是姜黄中的三种主要色素,混称姜黄色素。李剑明等研究证明,3种姜黄色素单体能够抑制内皮细胞生长,表明抑制血管生成是其抗肿瘤的主要机制之一[5]。

1.5逆癌酮以往研究发现丹参酮具有抗肿瘤作用。逆癌酮是以丹参酮为主要成分的中药制剂。作者以逆癌酮对A549细胞系和PLA801D细胞系恶性表型的逆转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体外状态下,逆癌酮可下调肿瘤细胞VEGF、CD44V6的表达水平,上调PLA801D细胞的nm23H1的表达水平。提示逆癌酮有抗肿瘤血管生成效应[6]。

1.6海参实验研究证实,海参的活性成分具有抗凝血、抗肿瘤、增加免疫力及抗病毒等作用。胡人杰等发现海参与可的松合用有极为明显的抑瘤增效作用。肝素与可的松合用具有肿瘤血管生成抑制作用,而海参的化学结构、生物活性与肝素有相似之处,故推测海参与可的松合用能抑制肿瘤血管生成[7]

1.7乌三颗粒乌三颗粒主要功效为益气养阴、软坚散结。石锦萍等进行了乌三颗粒对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干预的研究。作者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病理彩色图像定量分析法,对小鼠S180肉瘤组织进行了MVD、VEGF、bFGF表达的检测。结果显示,乌三颗粒能明显下调MVD、VEGF、bFGF的表达,表明乌三颗粒对肿瘤血管生成有明显的干预作用,这可能是乌三颗粒抗肿瘤的重要机制之一[8]。

1.8人参皂苷Rg3人参皂苷Rg3是中药人参中的四环三萜皂苷,其分子式为C24H72O13。研究表明,人参皂苷Rg3体外对小鼠腹水肝癌细胞(MM1)、黑素瘤B16FE7细胞、人小细胞肺癌细胞(OC10)和人胰腺癌细胞(PSN1)的浸润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人参皂苷Rg3对高转移性小鼠黑素瘤B16FE7细胞肺转移及Balb/C小鼠结肠癌细胞肺转移具有抑制作用。其抗肿瘤转移机制与其抑制肿瘤细胞浸润、黏附和抗血管生成的活性有关[9]。

1.9大豆异黄酮选用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裸鼠异种移植,探讨大豆异黄酮及其主要有效成分金雀黄素对人乳腺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及其血管生成的影响,通过观测移植瘤的重量、出瘤时间、成瘤率,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MVD。结果显示,肿瘤组织内可见形态不规则,且无明显管腔的新生血管,血管分布以肿瘤组织的边缘处为多见,各组微血管计数金雀黄素组最少,出瘤时间及成瘤率各治疗组都明显减少,以金雀黄素组最为明显,其次是高黄酮组和低黄酮组。根据实验可以看出,大豆异黄酮的主要有效成分金雀黄素能减少肿瘤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裸鼠移植瘤在体内生长[10]。

1.10鲨鱼软骨提取物近10年来,不同的实验室从不同的鲨鱼软骨中获得了相对分子量大小不一、生物活性也有差异的鲨鱼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SCAIF)。它们都具有抑制血管生成的生物活性和对荷瘤小鼠的确切抑瘤效果。2000年和2001年,有学者从我国沿海鲸鲨软骨中提取分离子两种高度纯化了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SCAIF1和SCAIF80,它们对内皮细胞的增殖与迁移具有显著抑制活性。对鸡胚尿囊膜血管生成也有明显抑制作用,并且均呈剂量依赖关系[11]。

2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血瘀”←→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肿瘤血管生成,这其中存在着互为影响的内在联系。活血化瘀药物通过修复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抑制其增殖,可能有效改善组织缺血缺氧的"血瘀"状态,而消除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的条件,在血管形成前期阻断肿瘤病变进一步向恶性发展。加强活血化瘀与恶性肿瘤血管生成调节因子关系的研究,对明确不同类型的活血化瘀治疗肿瘤的适应证,筛选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抗肿瘤血管生成的活血化瘀方药,探索活血化瘀治疗恶性肿瘤的机制等都具有较大的意义和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范跃祖,陈春球,赵泽明,孙伟.去甲斑蝥素对胆囊癌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及机制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0),693699.

[2]TrapeJ,BuxoJ,DeOlaguerJP.Serumconcentrationsof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inadvancednonsmallcelllangcancer[J].ClinChem,2003,49(3):523524.

[3]娄金丽.小檗碱抗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作用机制的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6,22(3),235236,243.

[4]曾文涛,白藜芦醇抗肿瘤血管生成机制[J].国际肿瘤学杂志,2006,33(12):918921.

[5]李剑明,杨和平,刘松青.3种姜黄色素单体抑制人内皮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J].重庆医学,2002,31(9):804.

[6]秦建军,周清华,袁淑兰.逆癌酮对人肺癌恶性表型的逆转作用[J].实用癌症杂志,2002,17(5):463.

[7]聂卫,王士贤.海参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研究进展[J].天津医学,2002,14(1):12.

[8]石锦萍,杨红,周毅,等.乌三颗粒对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3,1(1):22.

[9]高勇,王杰军,许青.人参皂苷Rg3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1,22(21):40.

[10]河福金.大豆异黄酮抑制裸鼠移植瘤生长及其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J].中国药理学报,2003,19(1):73.

[11]贾福星,沈先荣.鲨鱼软骨血管生成因子的研究发展[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0,18(1):34.

抗肿瘤作用范文篇10

【关键词】松茸;多糖;化学组分;生物活性

松茸(AgaricusblazeiMurill)在真菌分类上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蘑菇科,蘑菇属,原产于巴西,又名“巴西蘑菇”。松茸所含多糖的抗肿瘤活性远远高于灵芝,在被研究的15种具有抗癌活性的食用菌中位居首位[14]。

1化学研究

主要为热水浸提法、酸提法、酶提法、乙醇沉淀、层析法等。苯酚一硫酸比色法为多糖含量测定的经典方法[5]。孙培龙等采用分级醇沉、凝胶色谱等分离方法从松茸子实体水提粗多糖中分离出均一多糖组分,并分别命名为ABMPI和ABMPⅡ。用紫外检测发现ABMI有紫外吸收,其主链结构为α(1→6)吡喃型D葡聚糖,并含有少量结合蛋白(1.5%),而ABMPII不存在结合蛋白。

2生物活性

2.1抗肿瘤作用

近年来对真菌多糖的抗肿瘤机制研究证明,真菌多糖对肿瘤细胞不具有细胞毒作用,主要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间接发挥抗肿瘤效果;也有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生,进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实验研究证明,应用从松茸子实体和菌丝体中提取的多糖,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

2.2保肝作用

国内研究表明,松茸有效成分能促进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恢复[6]。段县平等[78]在松茸多糖对四氯化碳染毒兔肝脏的保护效应,以及其毒性反应的研究表明,一定剂量范围内的松茸多糖不但对动物无毒害作用,反而能提高对肝脏保护作用尤其是显著降低肝脏的谷丙转氨酶(GPT)水平。

2.3免疫佐剂

段县平等[910]通过给鸡口服、注射松茸多糖研究了对鸡疫苗免疫力和红细胞免疫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松茸多糖作为免疫佐剂可以提高鸡特异性体液免疫功能和疫苗保护率,使免疫力维持持久。姜成等[11]的研究提示松茸多糖可在一定程度上抵抗以环磷酰胺为诱变剂诱导的机体突变作用,但不能完全消除。李兴玉等[12]研究表明松茸多糖可与人端粒酶反义核酸协同诱导HL60细胞凋亡。

2.4对环磷酰胺诱发损伤的拮抗作用

孙亦阳等[13]运用热水浸提法提取松茸菌丝体多糖,每日以10、20mg/kg2个剂量对雄性小鼠进行灌胃,连续15d,于第14d各组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4h后重复注射1次。结果:AbMp可以降低肝细胞匀浆液中MDA含量,并提高SOD活性,可以降低骨髓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率和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说明AbMp能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拮抗环磷酰胺诱发的损伤。

.5抗炎

赵容杰等[14]采用急性炎症模型、慢性肉芽肿性炎症模型及免疫模型等实验,证明松茸对大鼠佐剂关节炎原发病变的炎症反应、继发病变引起的免疫功能紊乱均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对肉芽组织增生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3小结

松茸在我国引种栽培的历史较短,相关的研究及开发和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对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抗肿瘤方面,而且以粗多糖的形式居多,对单一多糖的组成、立体结构及功效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黄年来.松茸及药效[J].江苏食用菌,1994,15(4):3031.

[2]刘新海,冯培勇,史亚丽,等.松茸菌丝体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抗疲劳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8(2):190194.

[3]MURILLWA.NewFloridaFungi[J].J.FloridaAcadSci,1945,2(8):175198.

[4]郭倩,周昌艳,宋春艳.松茸研究进展[J].食用菌学报,2004,11(2):5964.

[5]黄瑞松.中草药多糖含量测定方法概述[J].中国药师,2005,8(1):6870.

[6]王立荣,冯庆荣,徐小元,等.松茸对慢性肝炎患者肝功影响的临床观察[J].兰州医学院学报,1994,20(1):24.

[7]段县平,马吉飞,郑东虎,等.松茸多糖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毒性反应的研究[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3,20(11):2l.

[8]段县平,马吉飞,李天俊,等.松茸多糖对四氯化碳染毒兔肝脏的保护效应[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3,10(3):23.

[9]李英信,张庆镐,李红花,等.松茸多糖对大鼠肝枯否细胞免疫活性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7):1175.

[10]段县平,赵锁花,马吉飞,等.口服松茸多糖对鸡疫苗免疫力及红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2006,33(6):17.

[11]段县平.注射松茸多糖对鸡疫苗免疫力和红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J].甘肃畜牧兽医,2006,36(2):3.

[12]姜成,黄锦燕,张学敏,等.松茸粗多糖抗突变的研究[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3,13(2):l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