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陶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05:04:04

均陶范文篇1

关键词:均陶装饰创新

时代在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在日益提高,而传统均陶堆贴工艺的受众对象是日常生活器皿,当玻璃、塑料等材质的现代生活器皿占据了人民日常生活需求的主流时,均陶民间工艺生存土壤的日益减少,这是社会环境造成的客观因素。但同样是作为“五朵金花”之一的宜兴紫砂陶却在今日的社会生活中迎来了空前繁荣时期,这就不得不令人思考均陶工艺是否自身存在它的艺术局限性了,只有深究它的内在因素,再结合客观环境因素对其改进创新,那样现代均陶工艺才能得到发展振兴。

宜兴传统均陶工艺中存在的艺术局限性有:缺乏艺术性;缺少文化气息;工艺技法单一。既然了解了它的不足,我们就可以针对这些艺术局限性的不足之处对症下药,从而实现现代宜兴均陶工艺的时代创新发展,最终实现它的艺术振兴之路。

1现代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形式的创新

现代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形式与时代生活需求相违背,在日常实用品上被挤出历史舞台,而在艺术工艺品方面又缺少发展与竞争力,因此我们要对现代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形式上进行变革创新,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均陶工艺品的定位方向和均陶工艺品的艺术内涵。

(1)现代宜兴均陶工艺品的需求定位,从生活需求大器皿向生活装饰艺术品过渡。

在现代生活需求中,均陶工艺产品因其质粗体大而受到冷落,市面上又泛滥着粗制滥造的统货,而匮乏有艺术内涵的精致工艺品。因此,我们可以把现代宜兴均陶艺术品的定位方向从生活大器皿向生活装饰艺术品进行过渡,这一点是借鉴紫砂陶的艺术成功之处。

(2)对于现代宜兴均陶工艺品的艺术内涵的发展,我们主要可以从造型上入手。

在传统均陶工艺中,由于它的受众对象是日常生活品、是大器皿,因此均陶工艺品往往等同于简单的陶瓷装饰,装饰内容不重要,因为它与陶瓷造型脱节,与造型缺失关联就使得它仅仅是作为一种装饰美化而存在的。既然我们将要把现代宜兴均陶工艺品定位为生活装饰艺术品、以小器皿为主,那么顺理成章地我们可以把均陶装饰融入陶瓷造型,使它成为陶瓷造型的整体元素,均陶装饰与陶瓷造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现代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内容的创新

传统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内容,因其对象是日常生活用品,故而它往往只注重日常实用性,它的均陶装饰多只是美化,多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吉祥景物,比如龙凤图腾之类,这类作品装饰内容缺乏时代文化气息,不可能为高层次文人所喜爱,因此它的装饰内容也就缺少文化内涵。我们要对现代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内容进行改进创新,那么我们就要加大它与时代生活的联系性,引入文人文化进而融合,使它富有时代文化内涵。

2.1现代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内容与社会文化的结合

在民间艺术历史上,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内容与社会文化的结合并非没有,在传统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内容题材的选材上就有戏文类题材和话本小说题材。“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民间艺术流传的这句谚语就曾被用来诠释宜兴历史上均陶工艺,明清时期鼎盛的苏州昆剧艺术与宜兴均陶装饰工艺的结合,还有以明清时代文学作品人物场景为题材选择的宜兴均陶装饰工艺等,它们都可以看作是宜兴均陶工艺与社会文化结合的历史。

我们今天谈现代宜兴均陶装饰工艺题材的创新变革,不是照搬宜兴紫砂陶的成功而是借鉴,虽然两者材质工艺都有区别,但现代宜兴均陶工艺与诗书画的结合未尝不可,这也只是提议与尝试,我们根本的目的则是加大宜兴均陶与社会文化的结合程度,想通过这样的尝试使宜兴均陶工艺更富有文化内涵而重新被大众人民所喜爱追捧。

2.2现代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内容与时代生活的结合

回顾宜兴均陶工艺的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它有着与时代生活的结合的传统,建国后出现的政治题材的均陶工艺,再到更早的传统均陶工艺中的神话题材、宗教题材、祥瑞图案题材等,无不是与当时人们时代生活需求相符的例子,大器皿的生活需求才有了传统均陶工艺品的普遍“大器”,更直接的传统均陶工艺装饰内容的生活题材中的“春兰秋菊”、“松鼠葡萄”、“秋菊蟹肥”等等,它们都很好地记录了宜兴均陶工艺与时代生活结合的历史。

但是时代变了,现代社会生活中出现了历史上不曾有的更多的现代元素,然而宜兴均陶艺术的发展却没有跟上时展的步伐,在现代宜兴均陶工艺品中还是比较少见现代生活元素的一些东西,这当然不符合自然发展规律。因此,在现代宜兴均陶工艺的发展方向中,我们可以更大胆地把现代生活元素引入其中,这不仅仅是主观的艺术创新更是时代生活发展的必需。

3现代宜兴均陶工艺装饰技法的创新

宜兴均陶堆贴工艺在民间被称作“大拇指艺术”,这个通俗的说法却形象地说明了它的装饰技法,研究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均陶堆贴工艺可以说是“纯拇指”的民间艺术,它的工艺基本都是通过“大拇指”所变化的不同技法来完成的,这是它的工艺传统与艺术特色。

现代宜兴均陶堆贴工艺的发展方向,我们在寻求创新变革,这种创新变革是全方面的,自然包括它的基础工艺技法。当然,“大拇指”艺术是宜兴均陶堆贴工艺的根本,有了它才有了宜兴均陶堆贴工艺,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发展它的优良传统,我们要寻求变革发展必须在尊重它的历史根本的基础上,坚持以“大拇指”艺术为主体,但是在它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寻求创新,可以引入吸收一些其它工艺手法来辅助,比如雕刻、泥绘等等,吸收这些其它工艺的艺术特色作后期装饰,最终目的自然是更好地、更完美地展现均陶堆贴工艺的艺术美感与艺术特色,取长补短,创造出现代宜兴均陶堆贴工艺的时代艺术新气息。

通过对宜兴均陶工艺历史的研究、与宜兴紫砂陶的对比性研究,我们从宜兴均陶工艺的装饰形式、装饰内容、装饰技法这三个方面提出了现代均陶工艺变革创新发展的理论思路。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初步论证,还需要更多人、更多地在艺术实践中去检验,但是作为现代宜兴均陶工艺的从业人员,我们的目的、我们的出发点是明白无误的,就是为了现代宜兴均陶工艺的振兴发展,只有通过符合时代特色的变革创新,才能迎来它的艺术的又一辉煌时期。

参考文献

[1]方卫明.均陶堆花的沿革与展望.《江苏陶瓷》,1999年12月32卷.

均陶范文篇2

关键词:均陶装饰创新

时代在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在日益提高,而传统均陶堆贴工艺的受众对象是日常生活器皿,当玻璃、塑料等材质的现代生活器皿占据了人民日常生活需求的主流时,均陶民间工艺生存土壤的日益减少,这是社会环境造成的客观因素。但同样是作为“五朵金花”之一的宜兴紫砂陶却在今日的社会生活中迎来了空前繁荣时期,这就不得不令人思考均陶工艺是否自身存在它的艺术局限性了,只有深究它的内在因素,再结合客观环境因素对其改进创新,那样现代均陶工艺才能得到发展振兴。

宜兴传统均陶工艺中存在的艺术局限性有:缺乏艺术性;缺少文化气息;工艺技法单一。既然了解了它的不足,我们就可以针对这些艺术局限性的不足之处对症下药,从而实现现代宜兴均陶工艺的时代创新发展,最终实现它的艺术振兴之路。

1现代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形式的创新

现代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形式与时代生活需求相违背,在日常实用品上被挤出历史舞台,而在艺术工艺品方面又缺少发展与竞争力,因此我们要对现代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形式上进行变革创新,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均陶工艺品的定位方向和均陶工艺品的艺术内涵。

(1)现代宜兴均陶工艺品的需求定位,从生活需求大器皿向生活装饰艺术品过渡。

在现代生活需求中,均陶工艺产品因其质粗体大而受到冷落,市面上又泛滥着粗制滥造的统货,而匮乏有艺术内涵的精致工艺品。因此,我们可以把现代宜兴均陶艺术品的定位方向从生活大器皿向生活装饰艺术品进行过渡,这一点是借鉴紫砂陶的艺术成功之处。

(2)对于现代宜兴均陶工艺品的艺术内涵的发展,我们主要可以从造型上入手。

在传统均陶工艺中,由于它的受众对象是日常生活品、是大器皿,因此均陶工艺品往往等同于简单的陶瓷装饰,装饰内容不重要,因为它与陶瓷造型脱节,与造型缺失关联就使得它仅仅是作为一种装饰美化而存在的。既然我们将要把现代宜兴均陶工艺品定位为生活装饰艺术品、以小器皿为主,那么顺理成章地我们可以把均陶装饰融入陶瓷造型,使它成为陶瓷造型的整体元素,均陶装饰与陶瓷造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现代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内容的创新

传统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内容,因其对象是日常生活用品,故而它往往只注重日常实用性,它的均陶装饰多只是美化,多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吉祥景物,比如龙凤图腾之类,这类作品装饰内容缺乏时代文化气息,不可能为高层次文人所喜爱,因此它的装饰内容也就缺少文化内涵。我们要对现代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内容进行改进创新,那么我们就要加大它与时代生活的联系性,引入文人文化进而融合,使它富有时代文化内涵。

2.1现代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内容与社会文化的结合

在民间艺术历史上,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内容与社会文化的结合并非没有,在传统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内容题材的选材上就有戏文类题材和话本小说题材。“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民间艺术流传的这句谚语就曾被用来诠释宜兴历史上均陶工艺,明清时期鼎盛的苏州昆剧艺术与宜兴均陶装饰工艺的结合,还有以明清时代文学作品人物场景为题材选择的宜兴均陶装饰工艺等,它们都可以看作是宜兴均陶工艺与社会文化结合的历史。

我们今天谈现代宜兴均陶装饰工艺题材的创新变革,不是照搬宜兴紫砂陶的成功而是借鉴,虽然两者材质工艺都有区别,但现代宜兴均陶工艺与诗书画的结合未尝不可,这也只是提议与尝试,我们根本的目的则是加大宜兴均陶与社会文化的结合程度,想通过这样的尝试使宜兴均陶工艺更富有文化内涵而重新被大众人民所喜爱追捧。

2.2现代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内容与时代生活的结合

回顾宜兴均陶工艺的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它有着与时代生活的结合的传统,建国后出现的政治题材的均陶工艺,再到更早的传统均陶工艺中的神话题材、宗教题材、祥瑞图案题材等,无不是与当时人们时代生活需求相符的例子,大器皿的生活需求才有了传统均陶工艺品的普遍“大器”,更直接的传统均陶工艺装饰内容的生活题材中的“春兰秋菊”、“松鼠葡萄”、“秋菊蟹肥”等等,它们都很好地记录了宜兴均陶工艺与时代生活结合的历史。

但是时代变了,现代社会生活中出现了历史上不曾有的更多的现代元素,然而宜兴均陶艺术的发展却没有跟上时展的步伐,在现代宜兴均陶工艺品中还是比较少见现代生活元素的一些东西,这当然不符合自然发展规律。因此,在现代宜兴均陶工艺的发展方向中,我们可以更大胆地把现代生活元素引入其中,这不仅仅是主观的艺术创新更是时代生活发展的必需。

3现代宜兴均陶工艺装饰技法的创新

宜兴均陶堆贴工艺在民间被称作“大拇指艺术”,这个通俗的说法却形象地说明了它的装饰技法,研究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均陶堆贴工艺可以说是“纯拇指”的民间艺术,它的工艺基本都是通过“大拇指”所变化的不同技法来完成的,这是它的工艺传统与艺术特色。

现代宜兴均陶堆贴工艺的发展方向,我们在寻求创新变革,这种创新变革是全方面的,自然包括它的基础工艺技法。当然,“大拇指”艺术是宜兴均陶堆贴工艺的根本,有了它才有了宜兴均陶堆贴工艺,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发展它的优良传统,我们要寻求变革发展必须在尊重它的历史根本的基础上,坚持以“大拇指”艺术为主体,但是在它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寻求创新,可以引入吸收一些其它工艺手法来辅助,比如雕刻、泥绘等等,吸收这些其它工艺的艺术特色作后期装饰,最终目的自然是更好地、更完美地展现均陶堆贴工艺的艺术美感与艺术特色,取长补短,创造出现代宜兴均陶堆贴工艺的时代艺术新气息。

通过对宜兴均陶工艺历史的研究、与宜兴紫砂陶的对比性研究,我们从宜兴均陶工艺的装饰形式、装饰内容、装饰技法这三个方面提出了现代均陶工艺变革创新发展的理论思路。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初步论证,还需要更多人、更多地在艺术实践中去检验,但是作为现代宜兴均陶工艺的从业人员,我们的目的、我们的出发点是明白无误的,就是为了现代宜兴均陶工艺的振兴发展,只有通过符合时代特色的变革创新,才能迎来它的艺术的又一辉煌时期。

参考文献

[1]方卫明.均陶堆花的沿革与展望.《江苏陶瓷》,1999年12月32卷.

均陶范文篇3

关键词:均陶装饰创新

时代在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在日益提高,而传统均陶堆贴工艺的受众对象是日常生活器皿,当玻璃、塑料等材质的现代生活器皿占据了人民日常生活需求的主流时,均陶民间工艺生存土壤的日益减少,这是社会环境造成的客观因素。但同样是作为“五朵金花”之一的紫砂陶却在今日的社会生活中迎来了空前繁荣时期,这就不得不令人思考均陶工艺是否自身存在它的艺术局限性了,只有深究它的内在因素,再结合客观环境因素对其改进创新,那样现代均陶工艺才能得到发展振兴。

传统均陶工艺中存在的艺术局限性有:缺乏艺术性;缺少文化气息;工艺技法单一。既然了解了它的不足,我们就可以针对这些艺术局限性的不足之处对症下药,从而实现现代均陶工艺的时代创新发展,最终实现它的艺术振兴之路。

一、现代均陶工艺装饰形式的创新

现代均陶工艺装饰形式与时代生活需求相违背,在日常实用品上被挤出历史舞台,而在艺术工艺品方面又缺少发展与竞争力,因此我们要对现代均陶工艺装饰形式上进行变革创新,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均陶工艺品的定位方向和均陶工艺品的艺术内涵。

(1)现代均陶工艺品的需求定位,从生活需求大器皿向生活装饰艺术品过渡。

在现代生活需求中,均陶工艺产品因其质粗体大而受到冷落,市面上又泛滥着粗制滥造的统货,而匮乏有艺术内涵的精致工艺品。因此,我们可以把现代均陶艺术品的定位方向从生活大器皿向生活装饰艺术品进行过渡,这一点是借鉴紫砂陶的艺术成功之处。

(2)对于现代均陶工艺品的艺术内涵的发展,我们主要可以从造型上入手。

在传统均陶工艺中,由于它的受众对象是日常生活品、是大器皿,因此均陶工艺品往往等同于简单的陶瓷装饰,装饰内容不重要,因为它与陶瓷造型脱节,与造型缺失关联就使得它仅仅是作为一种装饰美化而存在的。既然我们将要把现代均陶工艺品定位为生活装饰艺术品、以小器皿为主,那么顺理成章地我们可以把均陶装饰融入陶瓷造型,使它成为陶瓷造型的整体元素,均陶装饰与陶瓷造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二、现代均陶工艺装饰内容的创新

传统均陶工艺装饰内容,因其对象是日常生活用品,故而它往往只注重日常实用性,它的均陶装饰多只是美化,多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吉祥景物,比如龙凤图腾之类,这类作品装饰内容缺乏时代文化气息,不可能为高层次文人所喜爱,因此它的装饰内容也就缺少文化内涵。我们要对现代均陶工艺装饰内容进行改进创新,那么我们就要加大它与时代生活的联系性,引入文人文化进而融合,使它富有时代文化内涵。

2.1现代均陶工艺装饰内容与社会文化的结合

在民间艺术历史上,均陶工艺装饰内容与社会文化的结合并非没有,在传统均陶工艺装饰内容题材的选材上就有戏文类题材和话本小说题材。“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民间艺术流传的这句谚语就曾被用来诠释历史上均陶工艺,明清时期鼎盛的苏州昆剧艺术与均陶装饰工艺的结合,还有以明清时代文学作品人物场景为题材选择的均陶装饰工艺等,它们都可以看作是均陶工艺与社会文化结合的历史。

我们今天谈现代均陶装饰工艺题材的创新变革,不是照搬紫砂陶的成功而是借鉴,虽然两者材质工艺都有区别,但现代均陶工艺与诗书画的结合未尝不可,这也只是提议与尝试,我们根本的目的则是加大均陶与社会文化的结合程度,想通过这样的尝试使均陶工艺更富有文化内涵而重新被大众人民所喜爱追捧。

2.2现代均陶工艺装饰内容与时代生活的结合

回顾均陶工艺的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它有着与时代生活的结合的传统,建国后出现的政治题材的均陶工艺,再到更早的传统均陶工艺中的神话题材、宗教题材、祥瑞图案题材等,无不是与当时人们时代生活需求相符的例子,大器皿的生活需求才有了传统均陶工艺品的普遍“大器”,更直接的传统均陶工艺装饰内容的生活题材中的“春兰秋菊”、“松鼠葡萄”、“秋菊蟹肥”等等,它们都很好地记录了均陶工艺与时代生活结合的历史。

但是时代变了,现代社会生活中出现了历史上不曾有的更多的现代元素,然而均陶艺术的发展却没有跟上时展的步伐,在现代均陶工艺品中还是比较少见现代生活元素的一些东西,这当然不符合自然发展规律。因此,在现代均陶工艺的发展方向中,我们可以更大胆地把现代生活元素引入其中,这不仅仅是主观的艺术创新更是时代生活发展的必需。

3现代均陶工艺装饰技法的创新

均陶堆贴工艺在民间被称作“大拇指艺术”,这个通俗的说法却形象地说明了它的装饰技法,研究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均陶堆贴工艺可以说是“纯拇指”的民间艺术,它的工艺基本都是通过“大拇指”所变化的不同技法来完成的,这是它的工艺传统与艺术特色。

现代均陶堆贴工艺的发展方向,我们在寻求创新变革,这种创新变革是全方面的,自然包括它的基础工艺技法。当然,“大拇指”艺术是均陶堆贴工艺的根本,有了它才有了均陶堆贴工艺,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发展它的优良传统,我们要寻求变革发展必须在尊重它的历史根本的基础上,坚持以“大拇指”艺术为主体,但是在它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寻求创新,可以引入吸收一些其它工艺手法来辅助,比如雕刻、泥绘等等,吸收这些其它工艺的艺术特色作后期装饰,最终目的自然是更好地、更完美地展现均陶堆贴工艺的艺术美感与艺术特色,取长补短,创造出现代均陶堆贴工艺的时代艺术新气息。

通过对均陶工艺历史的研究、与紫砂陶的对比性研究,我们从均陶工艺的装饰形式、装饰内容、装饰技法这三个方面提出了现代均陶工艺变革创新发展的理论思路。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初步论证,还需要更多人、更多地在艺术实践中去检验,但是作为现代均陶工艺的从业人员,我们的目的、我们的出发点是明白无误的,就是为了现代均陶工艺的振兴发展,只有通过符合时代特色的变革创新,才能迎来它的艺术的又一辉煌时期。

参考文献:

[1]方卫明.均陶堆花的沿革与展望.《江苏陶瓷》,1999年12月32卷.

均陶范文篇4

关键词:宜兴均陶;古韵牡丹梅瓶;文化寓意

均陶远在宋代就著称于世,在陶瓷艺术之林独树一帜。宜兴均陶美在釉色,有蓝均、红均、铜均、白均等数十种,经过烧成后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色泽,有“灰中见蓝晕,艳若蝴蝶花”的美称,可谓美不胜收。与其他陶瓷艺术品一样,均陶也有属于自己独特的装饰技法———堆花,堆花全凭艺人拇指的功力,艺人将色泥堆贴在坯体上,呈花鸟、山水等不同画面,呈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民间艺术特色,给人以极大的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宜兴均陶品种众多,以大件实用陈设为主,各式陶台、花盆、花瓶、水盆等,大之数尺,小之盈寸,历经风吹雨打后越发光亮,发展至今更是摆脱了传统实用器的范畴,成为雅俗共赏的艺术品,赏用皆宜。“古韵牡丹梅瓶”(见图1)是一款花瓶,可用于插花,放置于茶室或书房中,都是很好的装饰品,锦上添花,展现出主人高雅的品味和审美。此瓶在造型上采用日用陶瓷器重“罐”的造型,罐是十分常见的陶瓷日用品,从仰韶文化中的原始彩陶到汉代青瓷,罐一直与其他缸、盆、钵等并存于世、流传至今。此瓶瓶身相较传统罐式更为高挺,但以罐为蓝本,肩部丰腴饱满、短颈、鼓腹下收、平底,整个瓶身高耸舒展、张弛有度,充分体现出罐式的挺拔敦厚。

短颈纤细,瓶口外延突出,中和了瓶身的敦厚,给人以优雅之感。整体造型比例协调、结构精妙、古色古香,具有浓厚的历史韵味。罐形设计一直十分出彩,瓷都景德镇的青花、五彩瓷罐十分出名,在国内外一些博物馆均有收藏,在《中国古陶瓷鉴赏》一书中,也刊登了多种代表不同造型、装饰的罐类作品记录,可见罐形设计在中国陶艺中的重要地位。作品采用堆花的装饰技法在瓶身塑以梅花、牡丹花纹,使花纹浮于壶身,给人以丰富的层次感,立体生动。在花纹的创作上,作品将抽象与具象相结合,将现实中的自然之物通过艺人的观察感悟、提炼总结,化为极具民族特色的花纹,花纹线条优美流畅、典雅高贵、纵横瓶身,勾勒出一幅完整的“牡丹梅花图”,意境深远、清美雅致。梅花如婀娜多姿的仙女,悄然飘落在鲜有人路过的山岭间、园林径旁,散发着幽幽暗香,美丽动人。梅花之美不仅在于外表,还在于其品格。梅花在冬天开放,不与百花争春、不与群芳斗艳,她甘于寂寞、独自盛开,体现出高洁傲岸的品格和淡泊名利的气质,是坚贞不屈的人格象征。牡丹国色天香、雍容华贵,诗人梅尧臣曾以“白云堆里紫霞心,不与姚黄斗色深”,描绘了紫斑牡丹的特质和风韵。

牡丹是我国的国花,其花开时繁花似锦、绚丽灿烂,寓意国家繁荣昌盛、兴旺发达;牡丹高贵的气质以及姹紫嫣红的花色给人以富贵吉祥之感,因此牡丹也被赋予吉祥祝福的寓意。作品以抽象提炼的手法将牡丹和梅花化为曼妙生动、舒卷自如的吉祥花纹,给人以轻灵飘逸之感,仿若在风中轻舞,又不乏风骨,整体花纹分布有致、布局合理,将梅花的疏影横斜、暗香动人,牡丹的高贵艳丽都展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们带来视觉观感上的享受。在釉色的使用上,瓶身底色选择赭色,沉穆淡雅,给人以古色古香之感,牡丹和梅花花纹采用黄色,给人以清新亮丽之感,色泽搭配和谐,视觉感极佳。唐代晚期司空图在《韵味说》中强调,艺术创作应使艺术形象“近而不浮,远而不近”,才能使作品具有韵外之致、味外之旨。“韵”是中国文学创作的重要范畴,但个人认为,艺术是相通的,“韵”在陶艺创作中同样适用。

均陶作品“古韵牡丹梅瓶”整体造型华贵、装饰精美,彰显出韵高清致、典雅大方的风骨和神韵,可谓美不胜收。宜兴均陶作为世界陶艺中的重要分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其造型装饰艺术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更深受中国美术史、文学书画史发展的熏陶,不断融合,“古韵牡丹梅瓶”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与诗歌书画艺术的交融,在作品本身之外呈现出别样的韵致,融合了多种文化内涵,韵味深厚。艺术来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宜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具有天然雅致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深厚的人文环境,宜兴均陶深受这种氛围的影响,日益发展,呈现出如诗如画般的艺术风格,浑然天成,达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境界。

参考文献

均陶范文篇5

摘要:宜兴均陶堆贴装饰工艺是民间艺术中极具代表性和艺术特色的一种堆贴装饰技法。在江南陶都宜兴的民间陶文化艺林中,它与精陶、紫砂、青瓷、彩陶曾繁极一时,史称陶都民间陶艺的“五朵金花”。时至今日,陶都陶瓷业界却成了紫砂陶“一枝独秀”的局面,这是时代生活发展的趋势使然,然而要振兴现代均陶工艺,我们就很有必要深入剖析研究它的装饰工艺手法,而后结合时展的需求进行艺术创新。

关键词:均陶装饰创新

时代在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在日益提高,而传统均陶堆贴工艺的受众对象是日常生活器皿,当玻璃、塑料等材质的现代生活器皿占据了人民日常生活需求的主流时,均陶民间工艺生存土壤的日益减少,这是社会环境造成的客观因素。但同样是作为“五朵金花”之一的宜兴紫砂陶却在今日的社会生活中迎来了空前繁荣时期,这就不得不令人思考均陶工艺是否自身存在它的艺术局限性了,只有深究它的内在因素,再结合客观环境因素对其改进创新,那样现代均陶工艺才能得到发展振兴。

宜兴传统均陶工艺中存在的艺术局限性有:缺乏艺术性;缺少文化气息;工艺技法单一。既然了解了它的不足,我们就可以针对这些艺术局限性的不足之处对症下药,从而实现现代宜兴均陶工艺的时代创新发展,最终实现它的艺术振兴之路。

1现代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形式的创新

现代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形式与时代生活需求相违背,在日常实用品上被挤出历史舞台,而在艺术工艺品方面又缺少发展与竞争力,因此我们要对现代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形式上进行变革创新,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均陶工艺品的定位方向和均陶工艺品的艺术内涵。

(1)现代宜兴均陶工艺品的需求定位,从生活需求大器皿向生活装饰艺术品过渡。

在现代生活需求中,均陶工艺产品因其质粗体大而受到冷落,市面上又泛滥着粗制滥造的统货,而匮乏有艺术内涵的精致工艺品。因此,我们可以把现代宜兴均陶艺术品的定位方向从生活大器皿向生活装饰艺术品进行过渡,这一点是借鉴紫砂陶的艺术成功之处。

(2)对于现代宜兴均陶工艺品的艺术内涵的发展,我们主要可以从造型上入手。

在传统均陶工艺中,由于它的受众对象是日常生活品、是大器皿,因此均陶工艺品往往等同于简单的陶瓷装饰,装饰内容不重要,因为它与陶瓷造型脱节,与造型缺失关联就使得它仅仅是作为一种装饰美化而存在的。既然我们将要把现代宜兴均陶工艺品定位为生活装饰艺术品、以小器皿为主,那么顺理成章地我们可以把均陶装饰融入陶瓷造型,使它成为陶瓷造型的整体元素,均陶装饰与陶瓷造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现代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内容的创新

传统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内容,因其对象是日常生活用品,故而它往往只注重日常实用性,它的均陶装饰多只是美化,多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吉祥景物,比如龙凤图腾之类,这类作品装饰内容缺乏时代文化气息,不可能为高层次文人所喜爱,因此它的装饰内容也就缺少文化内涵。我们要对现代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内容进行改进创新,那么我们就要加大它与时代生活的联系性,引入文人文化进而融合,使它富有时代文化内涵。

2.1现代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内容与社会文化的结合

在民间艺术历史上,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内容与社会文化的结合并非没有,在传统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内容题材的选材上就有戏文类题材和话本小说题材。“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民间艺术流传的这句谚语就曾被用来诠释宜兴历史上均陶工艺,明清时期鼎盛的苏州昆剧艺术与宜兴均陶装饰工艺的结合,还有以明清时代文学作品人物场景为题材选择的宜兴均陶装饰工艺等,它们都可以看作是宜兴均陶工艺与社会文化结合的历史。

我们今天谈现代宜兴均陶装饰工艺题材的创新变革,不是照搬宜兴紫砂陶的成功而是借鉴,虽然两者材质工艺都有区别,但现代宜兴均陶工艺与诗书画的结合未尝不可,这也只是提议与尝试,我们根本的目的则是加大宜兴均陶与社会文化的结合程度,想通过这样的尝试使宜兴均陶工艺更富有文化内涵而重新被大众人民所喜爱追捧。

2.2现代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内容与时代生活的结合

回顾宜兴均陶工艺的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它有着与时代生活的结合的传统,建国后出现的政治题材的均陶工艺,再到更早的传统均陶工艺中的神话题材、宗教题材、祥瑞图案题材等,无不是与当时人们时代生活需求相符的例子,大器皿的生活需求才有了传统均陶工艺品的普遍“大器”,更直接的传统均陶工艺装饰内容的生活题材中的“春兰秋菊”、“松鼠葡萄”、“秋菊蟹肥”等等,它们都很好地记录了宜兴均陶工艺与时代生活结合的历史。

但是时代变了,现代社会生活中出现了历史上不曾有的更多的现代元素,然而宜兴均陶艺术的发展却没有跟上时展的步伐,在现代宜兴均陶工艺品中还是比较少见现代生活元素的一些东西,这当然不符合自然发展规律。因此,在现代宜兴均陶工艺的发展方向中,我们可以更大胆地把现代生活元素引入其中,这不仅仅是主观的艺术创新更是时代生活发展的必需。

3现代宜兴均陶工艺装饰技法的创新

宜兴均陶堆贴工艺在民间被称作“大拇指艺术”,这个通俗的说法却形象地说明了它的装饰技法,研究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均陶堆贴工艺可以说是“纯拇指”的民间艺术,它的工艺基本都是通过“大拇指”所变化的不同技法来完成的,这是它的工艺传统与艺术特色。

均陶范文篇6

关键词:均陶装饰创新

时代在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在日益提高,而传统均陶堆贴工艺的受众对象是日常生活器皿,当玻璃、塑料等材质的现代生活器皿占据了人民日常生活需求的主流时,均陶民间工艺生存土壤的日益减少,这是社会环境造成的客观因素。但同样是作为“五朵金花”之一的宜兴紫砂陶却在今日的社会生活中迎来了空前繁荣时期,这就不得不令人思考均陶工艺是否自身存在它的艺术局限性了,只有深究它的内在因素,再结合客观环境因素对其改进创新,那样现代均陶工艺才能得到发展振兴。

宜兴传统均陶工艺中存在的艺术局限性有:缺乏艺术性;缺少文化气息;工艺技法单一。既然了解了它的不足,我们就可以针对这些艺术局限性的不足之处对症下药,从而实现现代宜兴均陶工艺的时代创新发展,最终实现它的艺术振兴之路。

1现代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形式的创新

现代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形式与时代生活需求相违背,在日常实用品上被挤出历史舞台,而在艺术工艺品方面又缺少发展与竞争力,因此我们要对现代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形式上进行变革创新,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均陶工艺品的定位方向和均陶工艺品的艺术内涵。

(1)现代宜兴均陶工艺品的需求定位,从生活需求大器皿向生活装饰艺术品过渡。

在现代生活需求中,均陶工艺产品因其质粗体大而受到冷落,市面上又泛滥着粗制滥造的统货,而匮乏有艺术内涵的精致工艺品。因此,我们可以把现代宜兴均陶艺术品的定位方向从生活大器皿向生活装饰艺术品进行过渡,这一点是借鉴紫砂陶的艺术成功之处。

(2)对于现代宜兴均陶工艺品的艺术内涵的发展,我们主要可以从造型上入手。

在传统均陶工艺中,由于它的受众对象是日常生活品、是大器皿,因此均陶工艺品往往等同于简单的陶瓷装饰,装饰内容不重要,因为它与陶瓷造型脱节,与造型缺失关联就使得它仅仅是作为一种装饰美化而存在的。既然我们将要把现代宜兴均陶工艺品定位为生活装饰艺术品、以小器皿为主,那么顺理成章地我们可以把均陶装饰融入陶瓷造型,使它成为陶瓷造型的整体元素,均陶装饰与陶瓷造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现代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内容的创新

传统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内容,因其对象是日常生活用品,故而它往往只注重日常实用性,它的均陶装饰多只是美化,多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吉祥景物,比如龙凤图腾之类,这类作品装饰内容缺乏时代文化气息,不可能为高层次文人所喜爱,因此它的装饰内容也就缺少文化内涵。我们要对现代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内容进行改进创新,那么我们就要加大它与时代生活的联系性,引入文人文化进而融合,使它富有时代文化内涵。

2.1现代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内容与社会文化的结合

在民间艺术历史上,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内容与社会文化的结合并非没有,在传统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内容题材的选材上就有戏文类题材和话本小说题材。“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民间艺术流传的这句谚语就曾被用来诠释宜兴历史上均陶工艺,明清时期鼎盛的苏州昆剧艺术与宜兴均陶装饰工艺的结合,还有以明清时代文学作品人物场景为题材选择的宜兴均陶装饰工艺等,它们都可以看作是宜兴均陶工艺与社会文化结合的历史。

我们今天谈现代宜兴均陶装饰工艺题材的创新变革,不是照搬宜兴紫砂陶的成功而是借鉴,虽然两者材质工艺都有区别,但现代宜兴均陶工艺与诗书画的结合未尝不可,这也只是提议与尝试,我们根本的目的则是加大宜兴均陶与社会文化的结合程度,想通过这样的尝试使宜兴均陶工艺更富有文化内涵而重新被大众人民所喜爱追捧。

2.2现代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内容与时代生活的结合

回顾宜兴均陶工艺的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它有着与时代生活的结合的传统,建国后出现的政治题材的均陶工艺,再到更早的传统均陶工艺中的神话题材、宗教题材、祥瑞图案题材等,无不是与当时人们时代生活需求相符的例子,大器皿的生活需求才有了传统均陶工艺品的普遍“大器”,更直接的传统均陶工艺装饰内容的生活题材中的“春兰秋菊”、“松鼠葡萄”、“秋菊蟹肥”等等,它们都很好地记录了宜兴均陶工艺与时代生活结合的历史。

但是时代变了,现代社会生活中出现了历史上不曾有的更多的现代元素,然而宜兴均陶艺术的发展却没有跟上时展的步伐,在现代宜兴均陶工艺品中还是比较少见现代生活元素的一些东西,这当然不符合自然发展规律。因此,在现代宜兴均陶工艺的发展方向中,我们可以更大胆地把现代生活元素引入其中,这不仅仅是主观的艺术创新更是时代生活发展的必需。

3现代宜兴均陶工艺装饰技法的创新

宜兴均陶堆贴工艺在民间被称作“大拇指艺术”,这个通俗的说法却形象地说明了它的装饰技法,研究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均陶堆贴工艺可以说是“纯拇指”的民间艺术,它的工艺基本都是通过“大拇指”所变化的不同技法来完成的,这是它的工艺传统与艺术特色。

均陶范文篇7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材料;器型;图案;功能;艺术特征

黑龙江省历史文化悠久,从旧石器时代至今都有文物可考的历史,是现代学者对当时文化艺术进行研究的重要依据。黑龙江东南部地区主要指牡丹江地区,包括牡丹江市、宁安市、海林市、林口县、穆棱市、东宁市、绥芬河市等地。这里物产丰富、土地肥沃、河流众多,在牡丹江市内有松花江最大支流之一的牡丹江横跨市区,位于宁安市西南部的镜泊湖更是孕育了文明与艺术,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黑龙江儿女。多年来,当地居民和考古学者通过共同努力,发掘出众多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文物种类丰富,尤其是当地陶文化更是异彩纷呈,代表了黑龙江东南部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艺术特征。

一、新石器时代典型的黑龙江东南部地区陶文物史料记载

海林振兴遗址位于海林市三道河乡振兴村,出土的陶器均为手工制作,器表颜色分红褐色、黄褐色、黑褐色三种。纹饰主要由压印、戳印刻划等方法制成,器型简单,基本为罐、盆两类。宁安石灰场遗址位于宁安市城东乡石灰场村东北部,出土的陶器均夹粗砂,以灰褐色和黄褐色为主,红陶次之,陶器种类有罐、瓮、钵、盅等。罐的器型多作口微曲腹平底状,体为口大平底。陶器纹饰较多,绝大多数为刻划纹。宁安莺歌岭遗址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市镜泊湖南端,出土的陶器上有篦点纹和划纹等,以夹砂红褐陶为主,有少量粗灰陶,器类见有直口罐、侈口罐、碗、盅等。

二、新石器时代黑龙江东南部地区陶文物艺术特征

从材料上看,黑龙江东南部地区土壤种类约有油甸黄土、红暗山泥土、暗黑泥沙土。海林振兴遗址出土的陶器将这三种土质混合,烧制的陶器色彩有红褐色、黄褐色、黑褐色等。宁安石灰场遗址出土的陶器在土质中夹杂灰烬或土质混合,因此陶器的主要色彩为灰褐色和黄褐色。黑龙江东南部地区的三种土壤中,油甸黄土属于草甸土亚类甸黄土土属,其特点为粉砂质黏壤土,粒状结构;红暗山泥土属于暗棕壤亚类暗山泥土土属,其特点为黏壤土;暗黑泥沙土属于黑钙土亚类黑泥砂土土属,其特点为砂质黏壤土;团块状结构。由于油甸黄土属于粉砂质黏壤土,土质较黏、湿度较大,所以烧制难度较大;而红暗山泥土属于黏壤土,暗黑泥沙土属于砂质黏壤土,所以烧制成型相对较好。因此,在三种土壤中夹杂砂石或土质混合可使陶器的透气性更好,而且能降低湿度,更易于存放食物。宁安石灰场遗址出土的陶器均夹粗砂、宁安莺歌岭遗址出土的陶器以夹砂红褐陶为主,有少量粗灰陶。从图案上看,新石器时代早期黑龙江东南部地区陶器图案主要是点的密集排布,组成的水纹、网纹、雨点纹等是重复构成的形式,其点的形态随意性强、排列稍显规整。海林振兴遗址出土的陶器图案相对于早期图案无论基本形态还是组成结构都更加规整严谨,基本形态有竖线、横线、折线、波浪线,还有预先利用陶、石等材质制作好的基本形态,将其重复排列得到规整严谨的图案。这些图案一般分布在器型腹部以上部位或覆盖全身,抑或是在瓶口周围。宁安石灰场遗址出土的陶器图案不再以点的密集、横竖线密集为主,而是线与线、形与形重复排列,并且其间隔加宽、倾斜角度加大,组成的图案以二方连续、四方连续为主。线条更加流畅有力,动感十足。器皿口部边缘与器身图案有别,多以波浪的曲线、凹凸纹理的图案突出器皿口部部位。口部图案与器身图案遥相呼应,相互衬托,使整个陶器熠熠生辉。陶器胎体较薄,其绘制图案的力度恰到好处,造型和功能完美结合。这些图案一般都分布在器型腹部以上部位或覆盖全身,抑或是在瓶口周围。宁安莺歌岭遗址出土的陶器图案主要是点和线的密集排列,组成的篦点纹和划纹等是重复构成的形式,说明当时在进行图案设计时,是用事先制作好的篦点模具在器皿上绘制而成,节省了绘制图案的时间。篦点模具采用木、石、陶等材料,制作中预先设定点与点间的间距,经过打磨使点表面光滑均匀,同时还要具有硬度和韧性,这极其考验制作人的耐心和制作工艺。划纹模具制作主要用石、木等材料,其中多采用石材料,把石磨成条片状或片状,后用划的动作,将划纹图案绘制在陶器上。在遗址中还发现用压印、戳印刻划方法绘制的压印纹和戳印纹陶器。压印纹是新石器时代初期黑龙江东南部地区陶器上的常见图案,戳印刻划是在压印的基础上,将事先雕刻好的基本形状以戳印的形式绘制在陶器上。梳齿纹和篦点纹相近而不相似,一个以点的密集排列为主,另一个以线的密集排列为主。梳齿纹的线条似梳头的梳子般密集、规整。圆窝纹来自水流和水流旋涡对人类的启迪,流畅的线条随着制作者指尖方向旋转。不规则圆形纺轮体现出手工制作自然性和偶发性的特点,其多以素面为主。从器型上看,新石器时代黑龙江东南部地区陶瓷器型主要有罐、盆、瓮、钵、盅、直口罐、侈口罐等。海林振兴遗址出土的陶器器型简单,主要为罐、盆两类。罐、盒作为日常生活常用的器型大量出土,可见其使用的频率极高。反之,正是人们需要这些器皿,才有陶的产生和发展。宁安石灰场遗址出土的陶器器型主要有罐、瓮、钵、盅等。罐多作口微曲腹平底状,体为口大平底。当时罐的形态类似于今天缸的形态,是今天缸的原型。陶钵体积比陶罐小,其高度比陶罐低。而陶钵器物上的图案是覆盖全身,陶罐器物上的图案主要是在腹部以上和瓶口周围。陶瓮器物上的图案在瓶腹以上部位,距瓶口约三分之一处,收紧口沿,使瓶口与瓶腹之间有大的斜面,在斜面的两侧设有挂鼻,便于携带和挂在墙壁处。陶盅口沿较大,瓶身较矮,似桶状,稍收口。宁安莺歌岭遗址出土的陶器器型主要有直口罐、侈口罐、碗、盅等。直口罐的口有一定的高度、向里回收便于人们在瓶口部位拿携。侈口罐的瓶与口处内收、口外张,便于液体和粒状颗粒从瓶口倒出。陶碗体积和今天的碗类似,碗的斜度没有现在的碗大,今天的碗口外张,而当时碗口呈直桶状,有的稍做外张。陶盅相对碗底部的倾斜面要小,近似圆柱状。从功能上看,陶钵相较陶罐体积小,主要用于饮水、盛放熟食,宁安石灰场遗址出土的陶罐多作口微曲腹平底状,其体积和容量告诉我们小罐有盛水和盛放粮食的用途,大罐有储水和储放粮食的功能。陶瓮主要存放食、盛水,便于提拉,并存放高处,避免虫鼠偷食。陶盅主要盛汤、煮饭。随着器型种类的增多,造型变化各异,功能更加丰富,表明当时人们的生活品质提高。陶猪头部和前腿肥大凸起,高于腰部和后腿,猪鼻、猪嘴前凸,猪鼻拱起,猪耳较小,四肢较短,有的刻画尾巴,有的臀部突出,显示尾巴位置。陶犬体型偏小,体态均匀,颈部较长,四肢较短,头部较小、尾巴较短。陶猪、陶犬多表现为活动状态,尤其是陶犬,头上扬,尾巴翘起,好似正在讨好主人。陶猪、陶犬的出现,说明当时人们的生活安定,并且生活品质得到提高。综上所述,从材料、图案、器型、功能四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体现出地域环境对黑龙江东南部地区陶文化的影响,在图案上体现出黑龙江东南部地区新石器时代人们的审美特点。陶器上的图案艺术灵感源于自然,其艺术创作又回归于自然、胜于自然之美。在器型和功能方面,器型源于使用功能,随着人们对陶器功能方面的需求增多,黑龙江东南部地区陶文化异彩纷呈,同时说明在黑龙江东南部这片土地上,人们已经安居乐业,并在逐步发展,从而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参考文献:

[1]陶刚,安路,贾伟明.黑龙江省宁安县石灰场遗址[J].北方文物,1990(2):3-10.

均陶范文篇8

实际中如何自觉而灵活地运用其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影视艺术教育特点,体现在把握影视艺术理论的不断发展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而这两者的根本都体现在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基础之上。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和创造教育思想,对于当今的影视艺术教育依然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指导意义。从影视艺术教育的实际,反观陶行知的教育理论,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和体会践行生活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重要性,从而能够更好地把握影视艺术理论与实践的前瞻,更新影视艺术教育的理念,更好地实现培养目标,有效地提高毕业生的行业接纳度,成为影视艺术行业符合需求的有用人才。

一、认识和把握“生活教育”的本质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主体和核心。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艺术创作本身就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概括,是体现社会生活本质现象的精神创造活动,而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进步,不断处于动态的变化中。戏剧、电影、电视所表现的内容、手法、形态乃至于流派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无一不验证着这一规律。因此,影视艺术教育过程本身不仅高度契合着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念的实质,而且教育目的,更需要使学生掌握其方法,运用于毕业之后的社会实践,方能成为社会需求的有用人才。

因此,我院在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主持、表演和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不断加大观察生活、创新思维的艺术实践环节,随着专业教学的逐步展开,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实践创作。近年来,学生们深入社会,大胆实践,成效显著。

04级学生作品《小路》、《竹篮子》获湖南省大学生电影节DV短片等级奖,应邀参加颁奖晚会;《最美丽的》入围湖南省大学生电影节DV短片奖,并获第五届广州大学生电影节DV短片奖,应邀参加颁奖晚会;05级学生的《看看那石头》获北京大学生电影节DV短片组专业制作片入围奖,并与另二部作品《十六岁的轨迹》、《我被青春撞了》一起获得JVC电影节入围奖;《父亲膝下的儿子》获第二十七届重庆市大学生校园之春DV短片大赛二等奖。

实践证明,深刻认识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本质,把握“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影视艺术教育的质量,提高了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这种做法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也使得我们更加坚定了践行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念的信心。

二、践行陶行知先生“创造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不仅在我国现代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地位,而且对于今天正在实施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系统而规范地实践并运用陶行知先生“创造教育思想”,在影视艺术教育办学过程中,加以明确和实施。

首先体现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在广泛深入地了解影视艺术教育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以及行业人才需求趋势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分析自身的条件,按照人才市场需求实际,准确给出自己的影视艺术教育办学定位,明确培养层次和目标,方能将陶行知先生“创造教育思想”真正落实到艺术教育的实际。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运用理论的动手能力,培养“应用型”、“复合型”,能够被影视行业接纳的可用之才,实际上就是要明确培养目标,把握好办学定位,进而明确办学指导思想。

基于这种指导思想,我们在2008版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根据影视行业发展需求,较为合理地设置专业课程群,在总课时不变的前提下,大幅度增加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实训课程环节,增加创新课程(如:电视现场导播、主持人思维等);在培养模式中,我们按照“一业为主、一专多能”的方式,在广播影视领域,为学生打通相关知识和能力环节,实行有益的专业交叉融合。如:为播音主持专业、表演专业学生,适当开设了摄影摄像、编辑制作理论实践课;编导专业学生,适当开设舞台表演、镜头前表演课等,在丰富相关专业知识能力的同时,极大地拓宽了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就业适应力和竞争力。初步形成了培养影视艺术专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办学特点,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效。出现了影视传媒机构一次性接纳我院毕业生6——8人局面,代表性单位如四川米易广播电视台、云南香格里拉电视台等。用人单位普遍反映:育才学院天籁影视艺术学院的学生上手快,好用。其次,要重视教学大纲的制定与修订,剔除过时、陈旧、交叉、重复的内容,增加与实际相结合的实践、实训课时,从而保障“手脑并用”学习效果。

第三,加强督促与检查,以确保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如何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成效,取决于制度科学性和检验的有效性。在检验环节,我们强化了毕业作品创作的种类和数量。广编专业每生必须完成电视纪实类作品、文艺类作品、故事片(合作)各一件;播音主持专业每生必须完成广播、电视新闻播报、节目主持、话题评述两大类,共六件作品;表演专业每学期按教学进程进行汇报演出,每届学生必须参加毕业大戏的综合排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结合表演专业的毕业大戏,进行舞台美术设计作为毕业作品。此外,我们在每学期期末考试中,对于无纸化考试的专业课程考查,均采取摄影和录像方式,检验备查并且存档,有效提高考查质量,将检验方式,置于可操作和可控制的范围之内。

三年来,我院本科就业率均超过85%,就业范围遍布北京、重庆、广东、江苏、浙江、四川、山东、云南、贵州等地。服务单位包括:央视第七频道、第十频道、北京交通广播台、湖南广电总局、广东南方电视台、浙江日报集团、重庆电视台科各频道、云南香格里拉电视台、贵州黔西南州立电视台等。还有一大批毕业生分别在市、州、县级广电媒体、文化传媒机构从事记者、编辑、播音主持和演艺工作,进一步印证了践行陶行知先生教育理论的丰硕成果。

三、陶行知先生“创造教育思想”要体现在体制、机制上的创新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体系的建立,是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中西方教育思想珠联璧合的结果。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陶行知在上海大夏大学就发表了以“创造的教育”为专题的演讲,提出“我们在打倒传统的教育,同时要提倡创造的教育”。这在当时,对于传统的、陈腐教育理念和方法,无疑是一种颠覆性的“背叛”,同时也奠定了我国创造教育思想体系。在践行陶行知先生教育理论体系过程中,还应“师陶之方法”,在体制、机制上加以创新。

均陶范文篇9

大沙河上游段为长岭皮水库,雨洪资源已全部截蓄,经过建成区的雨水均又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经测算,为维持河道基本生态水量,枯水季节需每天向河道补充水量,汛期基流量可满足景观水体要求。在无外水源补给的前提下,大沙河上游段综合整治工程提出沿河新建截污管强化截污的同时新建1处污水处理装置就地向河道补水的水质改善方案。截污管按照截流7mm初期雨水设计,处理设施结合跌水布置于河堤外侧地下,采用陶炭高效生物滤池工艺。通过新建的污水处理装置对沿河截污管收集的雨污混流水进行处理,并向河道内补水,以满足河道生态及景观用水。

2工艺选定

河道混流污水处理与纯粹的市政污水二级处理厂原理相通,但由于边界条件不同,在工艺选择和流程设计上有较大区别。原因是它具有以下特点或制约因素:水量波动大。水量受季节、降水、流域内人口数量及其生活习惯、流域内工农业生产规模、城市雨水和污水管网的机制及其状况等等因素密切相关,水量每天有变化,起伏较大。水质不稳定。水质指标的差值大,而且没有均质的条件。季节性洪水的冲刷对系统的破坏作用,处理系统要有足够的稳定性和相应的机械强度抵御洪水的冲击。受河道坡度、底质(硬底或泥底)、底泥淤积状况、河水泥沙携带量、河水流速、河道截面几何形状、河道周边居民及工农业生产状况等边界条件限制。污水处理构筑物受限,部分在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必须的构筑物和工序以及相关规范规定的参数无法达到或执行。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污水深度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传统的物化混凝澄清和生物处理法。物化法在混合和絮凝反应后附加沉淀、澄清、过滤、消毒等工序,可根据污染物去除要求进行灵活的调整,但占地大、加药量和排泥量大。生物处理方法应用较多的为生物膜法,如曝气生物滤池(BAF)、生物接触氧化等,也有用CASS等活性污泥法的。过滤工序有传统的滤池(如V形滤池,多用于物化法)和各种新型填料过滤器,在需要时可以考虑微孔过滤(MF)或超滤(UF)以及更进一步的反渗透(RO)等膜滤工艺。根据本工程特点,即进水水量、水质不稳定,对工艺要求较高,且要求出水水质较好、运行管理方便,比较好的处理方法是改良的生物膜法。生物膜法的主要设施是生物滤池、生物接触氧化池等。针对该工程河道污水处理要求以及深圳类似已建成污水处理工程设计经验,工程工艺选择陶炭高效生物滤池。

3工艺设计

陶炭高效生物滤池工艺是在传统的生物滤池基础上创新的污水处理工艺,它模仿自然土壤和水田对污水的净化原理,利用自然的各种微生物对水进行净化。该装置中通过使用高效陶土复合木炭填料、石头、木炭和塑料球填料作为净化过滤材料,并通过科学的组合,充分发挥自然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的作用,提高了装置内各种微生物和微小动物的综合净化能力,从而达到处理净化污水的作用。该系统可以去除BOD(生物化学耗氧量)、COD(化学耗氧量)、SS(悬浮物)、LAS(阴离子界面活性物质),同时也能有效的去除氨态氮。工程规模及目标:工程规模为1万m3/d。水质目标为观赏性景观环境水体标准(河道类)。实际运行状况大沙河上游段陶炭高效生物滤池处理装置于2012年建成,运行至今,总体效果良好,经受住了旱雨季的检验,为大沙河上游段就地削减污染负荷、补水水源发挥了积极作用。经检测,实际出水指标均优于设计出水指标,达到娱乐性景观环境用水标准(河道类)。

4结语

均陶范文篇10

【关键词】陶行知;计算机;生活教育思想;学生

1.陶行知“生活教育”的基本内容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重视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是陶行知从瑞士近代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那里受到的启发。首先,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过什么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我们要在生活的矛盾和斗争中选择和接受“向前向上”的“好生活”。其次,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与教育是一回事,是同一个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无论教育的内容还是教育的方法,都要根据生活的需要。

2.当前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落后的教学思想。教师为了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中取得更好的达标率,往往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很难考虑学生的实际和生活需求,更多的是为了考试而练习。从教学目标上来看,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而不是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只为考试的合格率,这也不利于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2.2注重技能,忽视积极性。计算机这门课程本身就是对操作性有一定的要求,所以教师在上课时更注重的是学生的操作技能,往往忽视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不了解生活的需求和学生的需要,也忽视了生活与教育的联系。尤其是现在的社会,计算机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习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对于我们的生活会有很大的帮助。如果教师只注重技能,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就不会那么灵活多变,只会一尘不变的教,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就得不到更好的发展。2.3教学设施更新不到位。学生通过电脑这些常用的设备进行学习,所以开设计算机课程就需要配备相应的信息技术的环境。一个设施完善的机房,会让学生学习有一定的情境性,并且添加相应的投影设备、音频设备,这样会让计算机教学锦上添花。有些学校,是具有相应的机房,但没有投影,只认为通过教师机控制学生电脑就能达到演示效果,事实是有些教学内容,既要投影,又要教师控制演示,所以投影设备也是机房必不可少的。

3.计算机教学生活化的实现途径

3.1教学情境的生活化。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育只有贴近生活,让学生角色互换,置身于生活中,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生活的需要,才能更好的接受教育,创设生活情境是最容易让学生体会生活教育的理论。如PS课程中,让学生进入影楼做修图师,要如何修图呢?从人物的五官到光线的明暗,背景的设置,都可以让学生置身其中,享受角色的体验。所以,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教师要清楚的知道生活的需要,社会的动态,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一定的生活案例,这样的生活情境,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有明显的提高。3.2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在教学设计上,要设计学生通俗易懂,便于操作的生活实例,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习惯。也能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例子,去发现身边的计算机应用。3.3教学方法的生活化。3.3.1正确实施“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又一重要主张。“教学做合一”要求“有教先学”和“有教有学”。教师要先教会自己学生所学的知识,要认真备好课,钻研好教材。其次,要了解学生为什么而学、学什么、怎么学。这样在课程的实施中才会应对各种学生的疑问。教学中要提倡让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发现、解决问题并获得成就感。尤其对于计算机这种操作类型的课程,更是要鼓励学生多尝试、多探索、多动手。3.3.2实行“小先生制”,互帮互助。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教师是课堂的主要领导者,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小先生制”,让学生一边当学生,一边当“先生”,“即知即传人”,把学到的知识随时传授给周围的人,注重了多元代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才能,不仅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还能让学生获得学习的乐趣。

4.结语

生活化的计算机课堂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只有不断的创新教学,学生才能发展素质教育,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健康的生活观念去享受学习,享受生活。

参考文献:

[1]李宏均.陶行知思想在职校园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M].现代园艺,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