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语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02:52:04

镜语范文篇1

【正文】

所谓电影构图,主要是指电影画面中物体的布局与构成方式。虽然电影是一种“活动影像”,它的画面时刻都处于运动中,但在时间的流程中,如何通过每一帧画面中各部分的布局和安排,来达到视觉上的愉悦感并传达出创作意图,则是每个导演都要斟酌的艺术问题。

面对这一极具挑战性的难题,很多电影导演迸发出了令人惊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世人奉献了很多构图精妙的电影作品。

前苏联/普多夫金·《母亲》:划时代的“蒙太奇”构图

在蒙太奇理论诞生之前,电影只不过是一种“活动照相”或“银幕戏剧”,自然也无法奢求这个时期的导演在构图方面有什么追求。只有从苏联电影学派开始,导演才开始探索电影所独有的美学特性,构图自然也是其中一部分。这种探索在普多夫金的代表作《母亲》中留下了令人难忘的“脚印”。

在《母亲》中,不仅单个画面的构图显得饱满而富有表现力,最可贵的是导演开始注意到每个镜头画面构图之间的关系。根据蒙太奇理论,正是通过连续的镜头组接,不同画面的构图才能产生出单个镜头画面构图所不具备的意义。这才是电影构图的独特魅力所在。

在影片开始不久,巴维尔的父亲酗酒后回家,一个仰拍镜头,画面中父亲的背影撑出了银幕的边框,接下来母亲一个俯拍镜头,画面中母亲却佝偻着身子缩在画面中央偏下的位置,这组蒙太奇镜头就通过构图暗示出母亲受压迫的地位。在影片最后,导演将母亲牺牲的画面和一些高耸雄伟的建筑画面剪辑在一起,构图上的“崇高感”很好地渲染了革命者牺牲时“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的悲壮氛围。

中国/陈凯歌·《黄土地》:内蕴深远的“极简主义”构图

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作之一,《黄土地》在整体的美学追求上烙上了深深的时代印迹:影片中极强的视觉因素实际上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积淀进行深刻揭示和沉重反思。“黄土地”作为影片的主体意象,象征着厚重、封闭、隐忍的中国内陆文明,而这些通过电影的构图得到了反复的渲染与强调。

《黄土地》的摄影张艺谋在谈及这部电影的构图时说到:“就是注重视觉的表现性,突出黄色,用高地平线的构图法,使大块黄土地占据画面主面积……构图取单纯,不取繁复……”这种构图的表现手段,正是通过在画面中占据了主体地位的黄土地和在其中显得微不足道的人形成的强烈对比,暗喻了这种封闭的生态文化格局对渴望自由发展的人性的束缚与制约:面对这样深远辽阔而又无比厚重的黄土地,人显得那么渺小而又无助。

影片中的外景构图都在着力强调黄土地的主体地位,而在拍摄内景时构图却有另一番意味,那就是显得十分均衡整饬,四平八稳。如果画面主体是一个人或物品的特写,就让它稳稳居于画面正中央;如果镜头中有多个被摄物,画面构图也安排得十分妥当,被摄物的形状大小和光影强弱都得到了微妙的平衡。这种稳当的构图也暗寓了影片中黄土高原上人们生活状态的死板与压抑。

法国/让·雅克·贝汉《鸟的迁徙》:浑然天成的“自然流”构图

同样是电影纪录片,与里芬斯塔尔《奥林匹亚》中充满了人类创造力、洋溢着人体之美的“雕塑式”构图不同,让·雅克·贝汉的《鸟的迁徙》(又译《鸟与梦飞行》)却向世人展现出另一种唯美的构图功力:那就是看上去没有丝毫的人工雕凿痕迹的“自然流”构图。当然,这种看起来浑然天成的画面,实际上也是导演苦心经营的成果。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在这部纪录片中,导演充分地挖掘了大自然本身所蕴含的美感:在构图方面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动静结合,用色彩饱满、层次丰富的地球表面作为画面背景,迁徙着的飞鸟则在这片美丽的画布上留下生命的痕迹,运动着的鸟类和静谧的自然所构成的电影画面,无不洋溢着郁勃的生机。

“候鸟的迁徙是一场生命的搏斗。”导演却把这场生命的搏斗拍得如此唯美,通过精心设置的各种机位与角度,成就了一幅幅曼妙和谐的画面构图。于是,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不论是丹顶鹤在覆盖着茫茫白雪的草原上翩跹起舞,还是斑头雁在喜马拉雅的冰天雪地中休憩,抑或是白头海雕在崇山峻岭间翱翔,都像是一曲曲对大自然生命的礼赞。

美国/罗伯特·罗德里格兹·《罪恶之城》:刺激眼球的“表现主义”构图

“表现主义”本是20世纪初的一个文艺流派,其艺术追求是通过夸张奇特的形式和极度变形失真的形象来表现创造者内心的强烈情绪。电影中的表现主义构图,则是指通过变形夸张、极具主观色彩的画面构图,来表现导演所要传达的意旨和艺术风格。表现主义和电影很早就结缘了:在一战后,德国导演维内的《卡里加里博士》中就大量运用了表现主义的布景道具等手法,成就了一部让人过目不忘的电影。而今年刚上映的《罪恶之城》也是这样一部影片。

在这部根据弗兰克·米勒的同名漫画改编的电影中,带有“表现主义”色彩的构图又一次大放异彩,好好地刺激了一下观众的眼球。在这部电影中,导演摒弃了丰富多彩的颜色,而主要用漫画式的“黑白灰”单色来作为影片的主色调。没有了绚烂夺目的五颜六色,更容易突显出画面构图在影片造型中所起的作用:导演正是通过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构图,才将影片绝望凌厉的黑色风格发挥到了极致。

这是一部发生在晚上的电影,当黑夜的大幕笼罩了罪恶之城时,惨白的灯光与阴沉的月色总是把整座城市装点得无比诡异。有了黑暗做画面的底色,变幻莫测的光影便很容易勾勒出夸张的构图效果。比如,当被关押在牢房中的正直警探哈提甘没有像往年一样收到南希的来信时,我们看到画面就是在漆黑中的一个透视感极强的锃亮囚笼,无助的哈提甘被关在里面。这时候的画面构图便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哈提甘的绝望与愤懑。

相关影片强力推荐:

胡金铨《侠女》

张军钊《一个和八个》

黄建新《黑炮事件》

维内《卡里加里博士》

镜语范文篇2

【正文】

所谓电影构图,主要是指电影画面中物体的布局与构成方式。虽然电影是一种“活动影像”,它的画面时刻都处于运动中,但在时间的流程中,如何通过每一帧画面中各部分的布局和安排,来达到视觉上的愉悦感并传达出创作意图,则是每个导演都要斟酌的艺术问题。

面对这一极具挑战性的难题,很多电影导演迸发出了令人惊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世人奉献了很多构图精妙的电影作品。

前苏联/普多夫金·《母亲》:划时代的“蒙太奇”构图

在蒙太奇理论诞生之前,电影只不过是一种“活动照相”或“银幕戏剧”,自然也无法奢求这个时期的导演在构图方面有什么追求。只有从苏联电影学派开始,导演才开始探索电影所独有的美学特性,构图自然也是其中一部分。这种探索在普多夫金的代表作《母亲》中留下了令人难忘的“脚印”。

在《母亲》中,不仅单个画面的构图显得饱满而富有表现力,最可贵的是导演开始注意到每个镜头画面构图之间的关系。根据蒙太奇理论,正是通过连续的镜头组接,不同画面的构图才能产生出单个镜头画面构图所不具备的意义。这才是电影构图的独特魅力所在。

在影片开始不久,巴维尔的父亲酗酒后回家,一个仰拍镜头,画面中父亲的背影撑出了银幕的边框,接下来母亲一个俯拍镜头,画面中母亲却佝偻着身子缩在画面中央偏下的位置,这组蒙太奇镜头就通过构图暗示出母亲受压迫的地位。在影片最后,导演将母亲牺牲的画面和一些高耸雄伟的建筑画面剪辑在一起,构图上的“崇高感”很好地渲染了革命者牺牲时“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的悲壮氛围。

中国/陈凯歌·《黄土地》:内蕴深远的“极简主义”构图

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作之一,《黄土地》在整体的美学追求上烙上了深深的时代印迹:影片中极强的视觉因素实际上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积淀进行深刻揭示和沉重反思。“黄土地”作为影片的主体意象,象征着厚重、封闭、隐忍的中国内陆文明,而这些通过电影的构图得到了反复的渲染与强调。

《黄土地》的摄影张艺谋在谈及这部电影的构图时说到:“就是注重视觉的表现性,突出黄色,用高地平线的构图法,使大块黄土地占据画面主面积……构图取单纯,不取繁复……”这种构图的表现手段,正是通过在画面中占据了主体地位的黄土地和在其中显得微不足道的人形成的强烈对比,暗喻了这种封闭的生态文化格局对渴望自由发展的人性的束缚与制约:面对这样深远辽阔而又无比厚重的黄土地,人显得那么渺小而又无助。

影片中的外景构图都在着力强调黄土地的主体地位,而在拍摄内景时构图却有另一番意味,那就是显得十分均衡整饬,四平八稳。如果画面主体是一个人或物品的特写,就让它稳稳居于画面正中央;如果镜头中有多个被摄物,画面构图也安排得十分妥当,被摄物的形状大小和光影强弱都得到了微妙的平衡。这种稳当的构图也暗寓了影片中黄土高原上人们生活状态的死板与压抑。

法国/让·雅克·贝汉《鸟的迁徙》:浑然天成的“自然流”构图

同样是电影纪录片,与里芬斯塔尔《奥林匹亚》中充满了人类创造力、洋溢着人体之美的“雕塑式”构图不同,让·雅克·贝汉的《鸟的迁徙》(又译《鸟与梦飞行》)却向世人展现出另一种唯美的构图功力:那就是看上去没有丝毫的人工雕凿痕迹的“自然流”构图。当然,这种看起来浑然天成的画面,实际上也是导演苦心经营的成果。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在这部纪录片中,导演充分地挖掘了大自然本身所蕴含的美感:在构图方面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动静结合,用色彩饱满、层次丰富的地球表面作为画面背景,迁徙着的飞鸟则在这片美丽的画布上留下生命的痕迹,运动着的鸟类和静谧的自然所构成的电影画面,无不洋溢着郁勃的生机。

“候鸟的迁徙是一场生命的搏斗。”导演却把这场生命的搏斗拍得如此唯美,通过精心设置的各种机位与角度,成就了一幅幅曼妙和谐的画面构图。于是,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不论是丹顶鹤在覆盖着茫茫白雪的草原上翩跹起舞,还是斑头雁在喜马拉雅的冰天雪地中休憩,抑或是白头海雕在崇山峻岭间翱翔,都像是一曲曲对大自然生命的礼赞。

美国/罗伯特·罗德里格兹·《罪恶之城》:刺激眼球的“表现主义”构图

“表现主义”本是20世纪初的一个文艺流派,其艺术追求是通过夸张奇特的形式和极度变形失真的形象来表现创造者内心的强烈情绪。电影中的表现主义构图,则是指通过变形夸张、极具主观色彩的画面构图,来表现导演所要传达的意旨和艺术风格。表现主义和电影很早就结缘了:在一战后,德国导演维内的《卡里加里博士》中就大量运用了表现主义的布景道具等手法,成就了一部让人过目不忘的电影。而今年刚上映的《罪恶之城》也是这样一部影片。

镜语范文篇3

1显微镜检测技术

显微镜检测是一种应用较早的检测技术,美国和加拿大最先使用,距今已有40年之久,也是欧盟唯一承认的动物源性饲料官方检测方法。显微镜检测主要低倍镜检测和生物显微镜检测。低倍镜主要用于监测饲料的颜色、形状、粒度、硬度、气味等各项物理性状。而生物显微镜主要检测饲料当中的细胞、组织结构。生物显微镜检测时,一般需要将动物单蛋白粉碎、其粒度非常小,细胞结构容易被破坏,所以检测的难度相对较大。若要使用生物显微镜检测,需要研究者掌握扎实的生理以及解剖知识才能够开展相关操作,并获取较为准确的结果。饲料中的动物源性成分一般都是动物骨骼和肌肉,其中动物骨骼在133℃高温下持续20min依然保持稳定,这可作为显微镜检测技术的关键点。而用于显微镜检测的肌纤维片段相对短小,且肌肉纤维的宽度和动物的影响状况、饲料加工情况息息相关,所以无法将其作为动物源性饲料的判断依据。所以在进行低倍镜观测时,哺乳动物的骨组织呈现出不透明的白色和乳白色石块,禽类的骨组织在粉碎时更加容易破碎,末端呈现出尖锐的状态。在高倍镜下观察,哺乳动物骨组织表面可以看到椭圆形或近似圆形的缝隙,缝隙之间有着细小的微管相连接,而鱼骨组织一般都是呈现出平行排列的状态,骨裂拉长呈现出纺锤形,裂缝之间有着明显的微管结构。经验丰富的高倍镜检测技术人员,可以检测到最低添加量0.1%的动物源性饲料。

2PCR检测技术

PCR检测技术一般分为两种手段,分别是传统PCR检测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2.1传统PCR检测。PCR是一种用于放大圹增特定DN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和线粒体都有DNA,可作为PCR检测技术的靶序列。线粒体DNA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用于PCR检测的靶基因,由于不同动物体存在许多拷贝线粒体基因组的模板数量远远超过了细胞核染色体基因模板,这就可以有效的增强PCR检测的灵敏度。此外,由于许多动物线粒体的基因组已经被完全测定,并且很多已知的基因组能够找到保守核苷酸序列,所以结合特定的引物,可有效提升PCR检测的特异性。2.2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该法是指在PCR反应体系中加荧光基因,利用荧光信号积累时监测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能在原有的反应体系当中,加入一条荧光标记探针,当探针保持完整时,报告基团的荧光信号就被淬灭基团所淬灭。通过收集荧光信号,可以对整个PCR检测整体过程进行实施监控和动态分析。可以有效的避免传统PCR检测技术的耗时耗力,适合大批量的饲料样品检测。

3结束语

镜语范文篇4

将镜面分为主视野区和副视野区,模型如图1所示(以靠近驾驶室的左侧外后视镜为研究对象)。其中副视野区1的主要用来扩宽横向视野,减少盲区,方便驾驶员进行变道等操作,而副视野区2主要扩宽纵向视野,方便驾驶员倒车。

2宽视野后视镜设计方案

2.1主视野区域宽度

根据GB15804-2006规定,M1类外后视镜的反射面曲率半径不得小于1200mm。目前市面上多数小型车辆的外后视镜曲率半径在1400~1600mm之间。选定镜片曲率半径为1600mm。由公式a=130/(1+1000/r),可确定左侧镜片的最小视野宽度为80mm。

2.2副视野区域宽度

2.2.1实验坐标建立。实验后视镜的镜面中心宽度约为180mm和中心高度约为120mm。以实验员A的眼点平行线与车身左侧的纵向线的垂直交点为该实验地面的坐标原点(0,0)。车身的纵向线为Y轴的正方向,圆点以左的车身的横向线为X轴正方向,建立一个实验坐标系。在实验员眼点的位置可以确认后视镜能够看到G点(2.5m,10m)。

2.2.2后视镜左侧副视野区的宽度。选用小圆镜SR150,镜面直径50mm,高低坡度1.8cm-0.9cm,通过试验确定小圆镜拓宽视野的范围。参照物1在不同坐标所对应视野情况如下:坐标A1(1.8m,5.0m),在镜面左侧能看到整个参照物。坐标A2(4.7m,5.0m),在小圆镜左侧能看到整个参照物。因此,在左侧安装小圆镜比未安装小圆镜视野范围在Y=5.0m处扩大2.9m。坐标A3(2.7m,7.0m),在镜面左侧能看到整个参照物。坐标A4(5.2m,7.0m),在小圆镜左侧能看到整个参照物。因此,在左侧安装小圆镜比未安装小圆镜视野范围在Y=7.0m处扩大2.5m。坐标A5(5.0m,9.0m),参照物A在小圆镜内的图像不清晰。所得结论:后视野左侧副视野区的宽度为50mm的时候可以扩大后视镜的左侧的视野范围。距离后视镜约5-7m的范围内,安装小圆镜都能扩大视野。距离后视镜大于9米小圆镜内图像不清晰。结合市场成熟的双曲率后视镜划分方法,将整个镜面外侧约1/3的宽度划分为副视野区。

2.2.3后视镜下方副视野区宽度。Y方向的最小镜面宽度是120mm,依此确定的最小视野宽度是80mm。因此,以剩余的40mm作为最大宽度,用平面镜裁出长度为150mm宽度分别为20mm、30mm和40mm的长条,并将它们粘贴在后视镜下方,所得视野情况如下:在20mm的平面镜中能看到参照物2对应的坐标为(0,8.0m)。在30mm的平面镜中能看到参照物2对应的坐标为(0,7.2m)。在40mm的平面镜中能看到参照物2对应的坐标为(0,5.8m)。所得结论:随着加装平面镜宽度逐渐增大,更能看清楚距离原点越近的视野。加装20mm平面镜显示在Y=8.0m处的图像,辅助倒车作用不佳。加装宽度为30mm和40mm平面镜在Y=7.2m和Y=5.8m处视野较为开阔,可以实现扩大视野效果。加装40mm平面镜效果最佳。

2.4宽视野后视镜下方副视野区旋转角度

在实验Y轴上(0,5m)处放参照物3(0,4m)处放参照物4(不在视野范围内),现将镜片宽度为20mm、30mm和40mm的长条垂直粘贴在后视镜下方。然后慢慢将镜片向驾驶员方向抬起一个角度直到能看到参照物4的完整图像为止。

2.5宽视野后视镜设计结果

主视野区宽度为80mm,下方副视野区宽度为40mm,左侧副视野区为镜面1/3。

3结束语

镜语范文篇5

目标:

1、通过视觉、听觉、触摸觉等感官初步感知1和许多。

2、在操作活动中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激发幼儿学数学的兴趣。

准备:

1、背景图:一棵大树、许多果子;布袋一个、木珠若干

2、幼儿操作材料:画有水果篮的操作纸人手一份,纸剪水果若干

过程:

1、看看说说,感知1和许多

(1)说说自己看到的什么东西有一个?

(2)说说什么东西有很多,数也数不清?

2、摸口袋,理解和学说“许多”

(1)摸摸口袋里有什么?有多少?

(2)我们小朋友有多少?

现在我把木珠假装是苹果分给你们,(幼儿每人在口袋摸一个苹果)

(3)看看老师的口袋里还有没有苹果?(没有)

(4)小结:许多苹果可以分成一个一个一个……

(5)思考:如果每人在口袋里放一个苹果,口袋里会有多少苹果?

3、送水果,巩固对1和许多的认识

在水果篮里送许多个一样名字的水果,送一个和它们不一样的水果。

4、交流分享:

小班健康:水果宝宝爱洗澡

目标:

1、知道水果类食物要洗干净后再吃。

2、养成吃东西前要用肥皂洗手的习惯。

准备:

各种水果

过程:

1、教师将水果放在神秘袋,幼儿蒙眼睛,伸手在袋中摸水果。你摸到的是什么水果?幼儿说出水果的名称和形状。

2、了解吃水果的好处,水果水分多,维生素丰富,多吃可以让我们有白有健康,漂亮。

3、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这些水果,让幼儿看到它们的表面是脏的,启发幼儿想想吃水果前应该怎么办?

4、教师和幼儿共同给水果宝宝洗个澡,让它们变得干净有漂亮。

5、水果宝宝干净了,我们小朋友吃之前要干什么呢?启发幼儿洗手。

引导幼儿想想,还有哪些不干净食物不能吃。如:掉地上的食物,苍蝇叮过的食物等。

小班科学:香香的水果

一.活动背景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秋天的果园更是一派美丽的景象,成熟的水果挂满枝头,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在我们开展“秋天”这一主题活动时,孩子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水果,我们和孩子一起为水果装饰,有可爱的水果娃娃,也有调皮的小动物。孩子们很是喜欢,一有空就会跑过去看,摸摸这个,摸摸那个,还会和同伴互相讨论呢!由此,“香香的水果”这一活动产生了。小班的孩子活泼好动,我把游戏融入其中,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验秋天果园丰收的美好景象。

二.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水果,能大胆的说出水果的名称和特征。

2、能以愉快地情绪参与活动。

(二)活动准备:

1、苹果树、梨树、桔子树大图片各一棵。

2、已学会歌曲《苹果》。

3、准备音乐《小汽车》。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师:今天,我们去水果宝宝的家——果园参观,你们高兴吗?

幼:高兴!

师:那我们一起开着小汽车出发吧!

(放音乐《小汽车》,幼儿用小手当方向盘,跟着音乐开起小汽车出发了。)

(评析:幼儿听说老师要带他们去参观果园,都高兴极了,律动《小汽车》又是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当音乐一响起,孩子们都动起来了,跟着老师开起小汽车出发了,一下就把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2、认一认,说一说,大胆表达。

师:哇!水果宝宝的家——美丽的果园到了,不知道这果园里住着哪些水果宝宝,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认识苹果

师:(出示苹果树)看看是谁啊?

幼:苹果宝宝。

师:小朋友看苹果长什么样?

幼A:苹果红红的。

幼B:苹果长得圆圆的。

幼C:苹果大大的。

师:哦,苹果大大的,圆圆的,红红的,真好看。你们吃过苹果吗?它是什么味道的呢?

幼A:苹果甜甜的。

幼B:苹果很香,里面有籽。

幼C:苹果很甜很好吃。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苹果不仅长得好看,而且还好吃又有营养呢!

(评析:让幼儿以自己的观察和已有经验大胆说出苹果的特征,通过互相补充获得更多的经验。)

(2)认识梨

师:想看看果园里还有什么水果吗?

幼:想!

师:这回老师想请大家猜一猜:这水果长得一头大,一头小,象个电灯泡,颜色黄黄的,吃起来脆脆的,有好多甜甜的水,这种水果还能治疗小朋友的咳嗽呢!

幼:是梨宝宝。

师:对了,梨宝宝出来啦!(出示梨树)

看看,它长得是不是和老师刚刚说的一样啊?

幼A:是黄黄的。

幼B:梨的上面小,下面大。

幼C:我咳嗽的时候妈妈买给我吃的。

幼D:梨很甜的。

(评析:以具体形象的猜一猜活动,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萌发孩子的好奇心。)

(3)认识桔子

师:小朋友听,谁在说话?

录音:小朋友,你们不喜欢我吗?怎么不来看我啊?

师:(出示桔子树)原来是桔子宝宝啊,快和它打个招呼吧,要不它要生气了。

幼:桔子宝宝你好!我们看你来了!

师:看看桔子长什么样?

幼A:桔子红红的。

幼B:桔子里面是一片一片的。

幼C:桔子里面是弯弯的象月亮。

幼D:还象弯弯的眉毛。

幼E:还想弯弯的小嘴巴。

(评析:说桔子特征时,孩子们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摘水果,感受丰收的喜悦。

师:果园里的水果真多啊,小朋友看了高兴吗?

幼:高兴!

师:你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呢?

(幼儿都说出了自己喜欢的水果。)

师:水果好吃又营养,我们今天也来摘水果好吗?不过在摘水果前,水果宝宝要和我们玩一个游戏,老师的这个漂亮口袋里就藏着三个水果宝宝,请小朋友来摸一摸,猜对是哪个果宝宝了就可以摘它了。

幼A:(摸一摸)是苹果!

师:那我们一起先来摘苹果吧!

(弹奏《苹果》,幼儿跟着琴声边唱边做摘苹果的动作。)

师:谁再来摸一摸?

幼B:是桔子。

师:好,我们一起来摘桔子吧!

(同样改编歌曲,摘桔子和梨。)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来我们休息一会吧。

(端出一盘水果)刚才我们帮果园里的叔叔阿姨摘了水果,他们要谢谢我们请我们吃水果呢!来,我们一起来品尝这香香的水果吧。

(评析:幼儿在摘水果的游戏活动中体验到了果园丰收的美好景象。最后,以品尝水果结束活动,幼儿情绪更高了,边吃着香甜的水果还边和同伴交流着,更能深刻体会到水果的不同口味了。)

(四)活动评析: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始终处于宽松、愉快的环境之中,他们兴趣高涨,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活动运用幼儿喜爱的游戏形式开展,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孩子们在认认说说中积累了关于水果的知识,通过摘水果这一环节,幼儿更体验到了秋天果园丰收的美好景象。

小班识字活动:蝴蝶和花

目标:

1、红、黄、蓝、紫四个字宝宝,能正确按颜色找字宝宝。

2、学句子“XX的花回家了”。

准备:

1、红、黄、蓝、紫的蝴蝶手饰共24个,四色花各12朵。

2、字卡:红、黄、蓝、紫各两份;红色、黄色、蓝色、紫色各一份;红色的花儿回家了、黄色的花儿回家了、蓝色的花儿回家了、紫色的花儿回家了各一份。

3、四个字宝宝的家,屋顶分别写上红、黄、蓝、紫四个字宝宝。

4、《蝴蝶飞》的音乐磁带。

5、红、黄、蓝、紫花的黑白图片24份,蜡笔若干。

过程:

(课前让幼儿每人手上戴上一只蝴蝶手饰)

一、教师:哗,我看到这里有许多美丽的蝴蝶,你是什么蝴蝶呀?(提问几个小朋友,引导小朋友说出“我是红蝴蝶”。

二、游戏“蝴蝶飞”:当教师出示“红”字卡时,红蝴蝶就要跟着音乐飞舞,其它蝴蝶蹲下不动。当教师出示另一字卡时,相应颜色的蝴蝶就起身飞舞,其它蝴蝶蹲下不动。

三、送花回家。

1、教师:蝴蝶们飞呀飞,飞到一个花园里,哗,你们看,这里有许多美丽的花,有什么花呀?当幼儿回答:“红色的花”时,教师就出示相应的字卡并点读“红色”。(其它颜色的花如此类推)

2、教师:这些花迷路了,我们要把它们送回家。我们先来看一下它们的家在哪里?(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这是红花的家”……)每个幼儿拿一朵花,随着音乐飞着去找花的家,音乐停,幼儿站在花的家门口不动。教师手持“红色的花回家了”等的句子卡,走到花的家,问:“红色的花在哪里?”,手持红色花的幼儿一起指读句子卡“红色的花回家了,”教师请个别幼儿指读。(其它颜色的句子卡,方法如此类推)此游戏可玩两次。

四、涂色游戏。出示四朵没涂上颜色的花,引导幼儿指读图下的文字,如“红色的花”,并示范涂上相应的颜色。逐一出示图片,请幼儿指读文字后,到涂色区涂色。

五、检查幼儿的涂色情况,对幼儿进行表扬和鼓励。

小班健康:小蚂蚁运糖果

目标:

1、运用滑板锻炼平衡能力。

2、能勇敢积极地参与活动,提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准备:

1、人手一块滑板。

2、自制糖果若干。

3、场地布置如图。

过程:

一、引发兴趣。

1、带领幼儿爬到“蚂蚁洞”(如图一)里作睡觉状。

2、蚂蚁宝宝们,天亮了,我们爬出来做游戏吧!(幼儿依次爬出“蚂蚁洞”。)

3、幼儿听音乐做律动,自由表现蚂蚁的生活情景。

二、提供材料进行练习。

1、宝宝们,我们一起去散步吧!瞧!这里有河、有桥、有马路。咦?河对岸是什么呀?(糖)闻起来真香呀!可是这条河又宽又深,我们怎么过河呢?

2、这里有一件宝贝(滑板)可以帮助过河。请你们每次搬一颗糖,看看谁能又快又安全地回到妈妈身边。

3、幼儿自由选择路径,把滑板想象成交通工具过河。

4、小结交流:小蚂蚁真聪明,你们把小蚂蚁变成了什么?(汽车、轮船、自行车等)你是怎么过河的?

5、有的小蚂蚁搬回来的糖果又香又甜,可有的小蚂蚁不小心把糖果掉到河里了,你有什么好办法不让糖果掉到河里呢?(可以将糖果背在身上、夹在腋窝下、抓在手里、放在滑板上等。)

6、讨论:你刚才是怎样搬糖果的?你觉得这个办法好不好?7、小蚂蚁真聪明,请你们继续开动脑筋,用不同的方法,选择不同的路线(从桥上、马路上、河面上)运糖。

三、放松活动

我们来尝一尝糖的味道,然后搬回家给好朋友尝一尝吧!幼儿听音乐做律动,结束。

小班健康:兔乖乖

目标:

1.掌握屈漆团身走路的技能。

2.练习在15cm—20cm的独木桥上手持物品走来走去,能保持身体的平衡。

3.会双脚向前行进跳。

准备:

1.红。黄。绿三色纸,布置好场地。

2.小图的头饰若干。

过程:

一.老师扮演妈妈,带小朋友自然进入场地。

1.“孩子们,今天天气不错,妈妈带你们出去玩玩,好吗?

(红眼睛。短尾巴。长耳朵。)

2.你们愿意帮妈妈做事情吗?那你们得先跟着妈妈把身体锻炼好,这样帮妈妈

做事情妈妈才放心。

二.做运动,幼儿分散站立。

1.孩子们,找一个位置站站好。

2.握住小手转一转,伸出小脚晃一晃。

换只小脚晃一晃,双脚并拢抬一抬。

双手叉腰摇一摇,双手摸地蹲一蹲,

最后轻轻跳一跳。(两遍)

三.预备练习。

1.妈妈:孩子们,我们兔子有一个最大的本领,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分别请幼儿说一说)

2.看妈妈怎么跳的?

教师示范双脚向前行进跳,让幼儿观察妈妈的动作(轻。稳)

3.小兔跟着妈妈在门前空地上练习。(要求幼儿双脚同时起跳,不必跳太高,双

放在体前。)

4.妈妈带领小兔做矮人走。

四.游戏部分。

1.妈妈带领宝宝跳进家里,妈妈:

“妈妈要出去采蘑菇,你们好好在家里看家,谁来也别开门,只有妈妈回

来才可以开门。

a.妈妈跳出家,双脚向前行进跳,沿行走路线跳至土坡前。

b.走过土坡,继续向前跳。

c.刚采了个大蘑菇,大灰狼来了,妈妈连忙蹲下,双手举起大蘑菇,至头顶,躲在下面。

(大灰狼转了一圈走了。)

d.妈妈看见大灰狼走了,躲在蘑菇下面,继续前进,团身走回土坡处,站起来,双手举起蘑菇走过土坡,然后将蘑菇移至体前,,跳回家。

2.妈妈:红眼睛,长耳朵,短尾巴。。。。。。(幼儿分别答应)看,妈妈采了个大

蘑菇,高兴吗?(欢呼)

3.妈妈向小兔简单描述路上的经过,重点描述遇到狼的过程,并鼓励小兔遇到

大灰狼要机智,勇敢,告诉幼儿只要躲在蘑菇下面。大灰狼就看不见我们

了,然后学矮人走。(提醒幼儿采到蘑菇后要在原地。等妈妈来了才可以走。)

三.游戏。

1.教师带领幼儿跳至土破前,依次走过。。。。。。。

2.教师根据幼儿的游戏情况进行总结。

3.再次游戏。

“孩子们。你们真能干,帮妈妈采了那么多的蘑菇。可是刚才牛伯伯打电话来说明天还有许多的兔宝宝要来我们家做客,那怎么办呢?我们再出去采点蘑菇回来,明天好招待它们,你们愿意吗?

四.放松。

妈妈让兔宝宝把蘑菇放在家里。然后出来,找空地做放松。

“孩子们,你们一定很累了,来,跟着妈妈放松一下。

艺术教案:魔镜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

1、对“大”和“小”有一定的了解:如大、小不一的动物等。

2、通过收集照片,了解自己是慢慢长大的。

3、课前了解父母的工作。

物质材料准备:

1、“魔镜”一面,户外活动的场地;(看天气定)

2、不同性质的音乐磁带若干;

3、道具:胡子、眼镜、小包、领带、围巾等。

设计意图

一、“魔镜”与“魔语”

1、在音乐声中发现魔镜,了解魔镜的威力。

2、一起学说魔语:“魔镜啊魔镜,变小,变小、变小,小小小!”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变小。

3、一起学说魔语:“魔镜啊魔镜,变大,变大,变大,大大大!”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变大。

三、魔法《时光隧道》游戏

1、念念魔语:“魔镜啊魔镜,变大,变大,变大,变变变!”,穿越时光隧道——变成大人

2、幼儿用小道具进行简单装扮。

3、用一些小道具模仿父母做事情的动作。引导幼儿说说:你长大,你会做什么事情?你的理想是什么?

魔语、魔镜、魔法这类神秘事物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富有想像而神秘气息的活动中获得情感的满足,产生主动表现的愿望。

由于小班幼儿想像力水平有限,因此,我利用幼儿熟悉的动物形象让幼儿感知“小”和“大”,以丰富他们的表现内容。

通过游戏,形象地模仿了婴儿和成人的动作,强烈的对比下,萌发幼儿想长大的愿望。

引用和成人使用小道具,促使幼儿更生动地、幽默地进行表现,体验活动的快乐!

设计意图:

随着小班幼儿独立生活能力、自主能力的提高,自我意识开始逐渐萌芽,他们想要长大,想自己去做一些事情,在幼儿园生活中表现为喜欢模仿大人的动作和语言,喜欢参与娃娃家的游戏等,主题活动《小不点儿》,让幼儿看到了万事万物都有大有小、有强有弱,有成长,有变化。感受到自己正在经历由小到大的成长过程,正好符合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需要。我想通过小班艺术表现活动《魔镜》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自己由小变大的变化,让幼儿体验成长带来的快乐,作为我实施建构式课程的一次尝试。

活动目标:

1、能用肢体动作和表现自己由小变大的变化。

2、通过魔法游戏,让幼儿感受由小变大带来的快乐。

美术活动:变脸

准备:

物质准备:裁成方形的彩色涤纶纸、毕加索美术作品若干(局部)、红、黄、蓝、绿水粉颜料(稀释)、排笔、瓷砖、画纸、电视机、实物投影仪。

经验准备:幼儿玩过照镜子和照哈哈镜游戏。

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师:今天,我们小朋友可真漂亮,你们想看看自己吗?老师带来了一种有趣的“镜子”,我们来看看自己美不美?

幼儿运用涤纶纸观察自己五官的变化。幼儿讨论,教师总结。

二、欣赏毕加索作品,体验夸张、变形的艺术风格。

师:我们的小脸变的真有趣,有一位画家,叫毕加索,他也喜欢玩变脸游戏,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变脸的。

出示作品引导幼儿观察。

师:画上的眼睛、鼻子、嘴巴都变成了什么?(线条、色彩、图形等)这些脸和我们平常的脸一样吗?幼儿讲述,教师总结(真能干,画家用线条、图形、和漂亮的颜色把脸上的五官进行了变化,这样是作品看起来更有趣,是画面更美了。)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我们也来学学毕加索玩有趣的变脸游戏好吗?你想怎么变脸?

幼儿自主讲述,教师重点帮助幼儿了解可以运用线条、图形来变脸。

四、交代要求,

幼儿作画,教师随机指导。

(1)、画出变形的脸,在上面运用线条、图形和美丽的颜色画出变化的眼睛、嘴巴、鼻子等。

(2)、能大胆换颜色,尝试使用每一种颜色。

(3)、用完的排笔放在颜料盒子的旁边,以免弄脏颜料。

幼儿作画,教师随机指导,鼓励幼儿大胆进行夸张的变形,对于幼儿独特的表现方法给予肯定,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学习模仿画家的作品进行表现。

五、展示幼儿作品,共同欣赏评价。

1、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师:请你介绍一下你的画哪里最美最特别!

2、互相欣赏,结束活动。

目标:

1、体验毕加索夸张、变形的艺术风格。

镜语范文篇6

关键词:中学物理;翻转课堂;探究平面镜成像

1引言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林地公园高中,是从英语“FlippedClassModel”翻译过来的术语,也被称为“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简称翻转课堂或反转课堂[1]。翻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进行了翻转,教学过程也发生了变化,是课上学习课下练习模式的一种颠倒,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以及科技的发展,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自然而然地占据了一定的地位。自2012年起,国内已有对翻转课堂的论文研究且数量逐年递增。近几年对翻转课堂的研究更是层出不穷[2]。国内一些地区和学校进行了翻转课堂教学的改革。本文将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以中学物理实验探究课为例,进行教学设计。以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为例,教材通过探究实验得出平面镜的成像特点,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比较容易让人接受[3]。教材中,对于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引导学生去寻找,最终发现并总结出规律。本设计通过课前自主视频学习、课中分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进行探究实验、当堂检测评价的形式体现学生自学、生生互学、团队协作的教学理念。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一个阶段的物理学习,基本学会利用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分析物理现象,进而掌握物理规律。大部分学生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对平面镜成像有一定的了解,但在认知中由于视角的原因存在一个误区,像的大小和物离平面镜的距离有关系,随着距离的改变而改变[4]。因此本节课要通过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实验,改变学生思维定式。

2学习目标

(1)能描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3)能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了解领略物理现象,感受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4)通过视频学习,初步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学设计内容

翻转课堂对于实验性的教学内容有很大的帮助,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在传统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验,课堂中教师要进行对实验的过程、步骤、原理的讲解,强调注意事项,因此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时间较短、理解程度较浅、对于实验内容不能进行及时地消化[5]。翻转课堂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中学物理实验翻转课堂模式[6]的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实验前、实验中以及实验后三个阶段,如图1所示。实验前,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资料,对实验内容、方法、操作步骤进行了解,因此在课堂上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验,并且可以解决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实验中,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本节所要探究的实验,通过小组配合完成实验并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可以提供及时的指导,使学生当堂良好地消化所学内容,及时解决不明白的问题;实验后,巩固知识、深化知识、拓展内容,教师带领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内容,最后教师和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内容。

3.1教师实验前资料准备

教师在实验前要进行视频资料以及相应针对性练习的准备。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中,一共选择了两个视频。视频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的操作步骤,视频内容包含:(1)介绍实验器材。(2)如何设计实验来探究像与物体的大小是否相等。(3)如何设计实验来探究物和像的位置关系。(4)如何设计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视频二,平面镜成像原理介绍及面镜的应用制作一个视频。(1)详细介绍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即从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平面镜的反射到达人眼,人眼是如何看到和物体正立、等大的像;介绍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包括实像和虚像的概念和特点:实像是由实际光线汇聚而成,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汇聚而成,而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实像能用光屏承接得到,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实像成倒立的像,虚像成正立的像[6]。(2)发光体发出的光在平面镜发生反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平面镜后方的点会聚而成形成物体的像。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如图2所示。(3)视频内容还要提供一部分生活中的面镜,如图3所示。

3.2学生课前自主学习

学生在规定的平台上通过观看教师的微课视频并完成相应的任务,同时学生也可以在平台上和老师、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在平台学习完毕后,根据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对自身的认识进行评价,同时系统也自动保存学生的学习情况,方便教师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一对一进行问题指导,如表1所示。

3.3课中

(1)进行探究实验环节。在学生进行实验之前讲解注意事项和所要探究实验的内容。(2)师生共同将“平面镜成像”和“小孔成像”做对比,着重区分虚像和实像(见图4)。(3)教师在黑板上板眼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光路图,学生模仿并练习。(4)共同总结利用平面镜作图注意事项。(5)解决学生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引起一些误差,同学之间互相解决不了的,由教师进行引导,并进行一对一的辅导解决大家的疑问。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后要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进行强化,在这个过程中由学生在黑板上讲解平面镜成像原理,对讲解正确的学生给予鼓励,讲解有错误的学生给予鼓励的方式给出反馈,在这种方式下激发学生“当小老师”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初中的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不是很强,所以要循序渐进,开始先由教师来提出学生考虑不到的问题,慢慢培养学生多方面考虑问题的能力。因此,实验以后,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讨论课堂生成(见表2)。(6)当堂检测练习1:舞蹈演员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她到镜面的距离是0.6m,则她在镜中的像是()A.实像,像到镜面的距离是1.2mB.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是1.2mC.实像,像到镜面的距离是0.6mD.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是0.6m练习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关于诗中描绘的场景的物理解释正确的是()A.荷花在水中的像比荷花小一些B.水越深像就越远C.蜻蜓无法在水中成像D.水面相当于平面镜练习3:唐代高骈的诗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中蕴含着一些物理知识:看到“绿树”是树叶(填“反射”“折射”或“吸收”)绿光;“倒影”是正立、(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

3.4教学反馈

3.4.1翻转课堂模式地学生学习方面的优势(1)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在实验前进行的对平面镜成像特点和成像原理的视频学习,都是在没有教师监督的情况下进行的,要求学生有很强的自主性。在观看视频时学生还要回答教师设计的一些问题,并且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进行记录,以便在课堂的学习中进行解决,这有助于学生总结能力的提升。(2)翻转课堂的教学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对于所要学习的实验内容,学生不单单只有在实验室才可以进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将一些简单易懂的知识直接消化,一些难懂的知识可以进一步地和老师、同学讨论学习,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3)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在信息化时代,平台中教学资源可重复利用,视频可以通过保存的方式供学生随时观看,哪里不会就看哪里,学懂的地方就快速看,不懂的地方就慢速看,随时调用。对于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这类有关于实验的内容,学生也可以随时进行回顾,不需要再次进行实验。3.4.2翻转课堂对教师的影响(1)及时得到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教师在课前就进行了关于平面镜成像一节有关知识的视频制作,并且通过问题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因为是在网络上进行测评,所以教师可以直接得到反馈,在上课之前就掌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相关课堂教学内容,精准地解决问题,节约课堂时间。(2)要求教学灵活。教师在课前为学生提供视频资源,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进行学习,但是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很难掌握所要学习的内容。因此,教师应该在提供视频资源之前进行学习目标的介绍。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在平台上提供的练习反馈,制定课堂中的教学内容重点,因此需要教师对知识的掌握有很大的灵活性,对于教师专业能力要求更高。

4结语

镜语范文篇7

论文摘要介绍扫描探针显微镜教学演示软件。该软件将CAI技术和SPM技术结合在一起,主要运用文字说明,静态图像,三维动画,模拟仿真等方法,对SPM的初学者进行SPM的原理介绍和使用培训,可以大大缩短他们的学习时间,并能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对SPM有一个较为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ApplicationofScanningProbeMicroscopeinMachineryTeaching//YueRui,ZhuWengsheng

AbstractThissoftwarecombinesCAItechnologywithSPMtechnologyandmainlusesmethodsoftextexplanation,three-dimensionanimationaswellasmathematicalsimulationtotrainthebeginnersofSPM.Afterusingthesoftware,thebeginnerscanquicklygetdeepandwholeknowledgeofSPM.

KeywordsscanningtunnellingmicroscopeofNANOVISUAtape(STM);Pictureprocessing:ScanningProbeMicroscope(SPM);AtomicForceMicroscope;teachingeffictiveness

Author’saddress

1.GraduateSchool,NanjingAgricultureUniversity,210095,Nanjing,China

2.LianshuiVocationEducationCentre,223400,Lianshui,Jiangsu,China

1引言

1982年,IBM瑞士苏黎士实验室的葛·宾尼(G.Binning)和海·罗雷尔(H.Rohrer)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TunnellingMicroscope,简称STM).STM使人类第一次能够实时地观察单个原子在物质表面的[1]排列状态和与表面电子行为有关的物化性质,在表面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中有着重大的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被国际科学界公认为20世纪80年代世界十大科技成就之一。为表彰STM的发明者们所作出的杰出贡献,1986年宾尼和罗雷尔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金.NanoVisual,教学型扫描隧道显微镜可在机械教学中发挥良好作用。

2教学型NANOVISUAL扫描隧道显微镜

NanoVisual是针对高等院校实验课程和中学素质教育而设计的教学型扫描隧道显微镜。为了适应教学要求,NanoVisual去繁就简,扫描部件高度集成,操作流程简练便捷,具备工作原理清晰、稳定性优越等特点。在线控制软件和后处理软件用户界面友好,辅以生动的教学课件,引导学生轻松掌握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原理和基本操作方法。[2]NanoVisual扫描隧道显微镜具有一定的可扩充性,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某些功能部件,从而具备一定科研能力。

3主要性能

扫描图像BMP/TIFF全兼容文件格式,当前全部工作环境参数同步保存。基于WindowsXP/2000/9X的在线控制软件和后处理分析软件,简约化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探头,初学者只需经简单的培训即可掌握操作方法,具有I-V曲线等测量分析功能,具有图形刻蚀模式和矢量扫描模式的纳米加工技术,样品尺寸直径30mm、厚度10mm。主控制系统采用德州仪器(TI)32位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每秒可实现高达10亿次32位运算。主控制系统采用10M/100M快速以太网(FastEthernet10/100)与计算机连接。[3]全数字控制,系统状态、仪器类型、扫描器和探针架参数智能识别和控制。具针尖表征及图像重建功能(针尖形貌估计/图像重建/用已知针尖重建图像)。按功能模块划分的纵向插卡式结构,便于日后系统维护和升级。

3.1.技术指标

1)软件系统:基于WindowsXP/2000/9X的在线控制软件和后处理软件。

2)系统功能: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纳米加工和操纵,包括图形刻蚀模式和矢量扫描模式。

3)参数性能:电流检测灵敏度:≤10pA。图像分辨率:128X128,256X256,512X512,1024X1024。扫描角度:0~360°。扫描频率:0.1~100Hz。预置隧道电流:0.1~10nA。偏置电压:-2~+2V。

4)电子控制系统:8通道16-bitDAC,建立时间1.5微秒。通信接口:10M/100M快速以太网(FastEthernet10/100)接口。

5)机械性能:样品尺寸:最大可达直径30mm,厚度10mm。全自动步进电机控制进样系统。

4扫描隧道显微镜(STM)[1,2]原理分析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量子理论中的隧道效应。将原子线度的极细探针和被研究物质的表面作为两个电极,当样品与针尖的距离非常接近时(通常小于1nm),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电子会穿过两个电极之间的势垒流向另一电极。这种现象即是隧道效应。隧道电流I是电子波函数重叠的量度,与针尖和样品之间距离S和平均功函数Φ有关.[4]。

隧道电流强度对针尖与样品表面之间距非常敏感,如果距离S减小0.1nm,隧道电流I将增加一个数量级,因此,利用电子反馈线路控制隧道电流的恒定,并用压电陶瓷材料控制针尖在样品表面的扫描,则探针在垂直于样品方向上高低的变化就反映出了样品表面的起伏。

将针尖在样品表面扫描时运动的轨迹直接在荧光屏或记录纸上显示出来,就得到了样品表面态密度的分布或原子排列的图象[5]。这种扫描方式可用于观察表面形貌起伏较大的样品,且可通过加在z向驱动器上的电压值推算表面起伏高度的数值,这是一种常用的扫描模式。对于起伏不大的样品表面,可以控制针尖高度守恒扫描,通过记录隧道电流的变化亦可得到表面态度的分布。这种扫描方式的特点是扫描速度快,能够减少噪音和热漂移对信号的影响,但一般不能用于观察表面起伏大于1nm的样品[6]。

是利用SPM进行纳米加工的客观依据。同时也说明,SPM不是简单用来成像的显微镜,而是可以用于在原子、分子尺度进行加工和操作的工具。

5教学课程安排

1)第一周:原理简介与上机模拟。课后着手资料定向查询并准备实验报告。

2)第二周:演示与学生实验。先用铁丝作探针练习,熟练后再用铂铱合金丝制作针。指定样品(光栅)的测量。

3)第三周:改变电压及扫描角度重新扫描,进行图像处理。课后资料定向查询并完成实验报告。报告内容:心得、体会及建议,STM在某个领域的应用或STM仪器的某部件的原理。

4)第四周:宣讲实验报告,每人15分钟(包括5分钟提问)。

6图像处理

1)平滑处理:将像素与周边像素做加权平均。

2)斜面校正:选择斜面的一个顶点,以该顶点为基点,现行增加该图像的所有像数值,可多次操作。

3)中值滤波:傅立叶变换。对图像的周期性很敏感,在做原子图像扫描时很有用.

7结束语

在线控制软件和后处理软件用户界面友好,辅以生动的教学课件,引导学生轻松掌握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原理和基本操作方法.作为一种CAI软件,本软件界面好,操作简便。采用文字、图形、三维动画等方式将SPM这一尖端复杂仪器的原理和使用与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形式结合起来,经部分人员试用后,效果明显,反应良好。可大大增加操作者学习SPM的兴趣,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不足的是AFM和SNOM的数学模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白春礼.扫描隧道显微术及其应用[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1.84—86.

[2]MicrosoftPress,MicrosoftWindows:GuidetoProgramming,1990.

[3]HeinzelmannH.Instrumentaldevelopmentsandrecentexperimentsinnear-fieldopticalmicroscopy.ThinSolidFilms,1996,273∶149—153.

[4]戴长春,黄桂珍等.国产GSPM-930型扫描探针显微镜介绍[J].现代科学仪器,1998,(1-2)∶92—93.

镜语范文篇8

关键词:翻转课堂;初中生物教学;实践探索;主体性

苏霍姆斯基说:只有能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的突出标志就是学会学习。因此,培养自我教育素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问题,就成为学校和教师要明确的主要问题。翻转课堂以实验性强为特征,与初中生物教学的适应性较高,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及其能力。翻转课堂需要分三个阶段进行,首先是课前环节,需要学生利用一些网络教程结合自身学习经验开展自主学习,学习一些开展实验的方法。其次是课中环节,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方法合作开展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自主讨论,在互相交流中加深学习体会。最后是课后环节,学生要针对实验中掌握的各种生物知识加强课后练习,巩固知识点。

一、课前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

课前的引导是翻转课堂能够有效开展的重要条件,翻转课堂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教师需要在课前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课前的预习以及准备工作,提升教学效果。[1]以显微镜的使用为例分析翻转课堂的应用。这一节内容需要学生准确记住显微镜的组成以及作用,并且运用显微镜观察图像,养成规范使用及爱护实验工具的实验习惯。教师在课前通过视频文件让学生引入细胞的概念,并指出要观察这种基本单位的行踪,就必须使用显微镜,因此我们要认识并学会使用显微镜。那么就要求学生在观看视频后,能够掌握显微镜由哪些部分构成?应该怎么使用显微镜?可以引导学生观看网上的一些优秀视频进行学习,并且通过一些动画进行演示,在课前做好实验开展的准备工作,以便迅速进入正式实验状态,提高课堂效率。

二、课堂教学实验活动

课程正式开始前,教师要对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作快速测评,根据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讨论的内容,总结问题和难点,根据学生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题目进行测评,从而确定学生的问题所在。教师在确定问题后,可以针对学生的问题结合实际生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周边事物出发,结合自身经验去学习知识,思考问题。之后,学生可以根据情境问题,开始独立的探究和合作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将学生分成一些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实验中进行探究、讨论,学生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可以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运用。实验结束后,以小组或者个人为单位进行实验成果的展示,鼓励学生全部参与到成果展示的环节,要让每个学生都踊跃参加,通过成果展示,学生就能将知识内化。教师根据成果展示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和帮助,解决问题,引导学生针对问题继续探究。在这一环节,教师只是引导和辅助的身份,学生是课堂的主体。[2]在显微镜案例中,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回顾课前预习的内容,并随机进行提问,测试学生的掌握情况。之后开始进行实验,实验时教师要将显微镜使用规范通过各种形式告知学生,学生再根据规范利用显微镜观察10分钟载玻片上放置的图像。在观察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表现一种“师生互动”的场景,学生扮演教师监督另外一名学生的实验过程,对于不规范之处进行纠正和记录。观察完毕后,还要对比显微镜呈现出来的物像和载玻片上放置的原图像,从而发现显微镜所呈现的是原图像的倒像。还可以进一步观察一种生物细胞,通过目镜以及物镜的更换,结合图像变化的过程验证显微镜的放大效果,经过讨论学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倍数和物镜倍数相乘所得的积。

三、总结反馈

课堂实验活动结束后,还要及时的进行总结、评价和反馈。学生实验和学习的结果反馈情况将成为教师教学策略调整的重要依据,要做到根据学生实际学习进度开展教学设计,做到因材施教。翻转课堂下,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教师教学设计的效果都要通过实验的总结和评价得到体现,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要根据实验结论进行肯定性与鼓励性的评价,并从中总结学生在实验中的困难及问题,学生在课堂上将问题和困难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探讨,再总结答案。学生合作所得到的结论,教师要给予客观的总结与评价,突显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显微镜实验案例中,教师在实验开始前的检测也是一种总结。实验开始后,教师要来回检查学生在实验中的状态,鼓励优秀,纠正问题,实验结束后,根据规范表格了解学生的操作实际情况。根据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三个阶段的情况检查,教师可以总结学生对这节课的整体掌握情况,及时进行总结、评价和反思,纠正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问题。[3]初中生,都是十几岁的孩子,正值人生美好年华,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这个阶段正是孩子们掌握知识、学习方法、开拓视野、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最佳时期,我们作为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注意与学生交流的方式方法,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创造性。

四、结语

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体的下一代,为了塑造具有主体性人格的国家公民,激发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观能动性,在中学阶段,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翻转课堂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的应用,需要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在课前的自主学习和讨论中发现问题,在课堂上结合课程内容和问题进行提炼、拓展,通过实验完成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在实验成果的提炼中完成知识的内化。翻转课堂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强调教师引导下学生的主体性,而实际上在教师心目中逐渐树立与学生的“主体间意识”更加重要,把学生当作与教师在人格尊严上平等的生命个体,从内心深处真正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心灵成长,这才是翻转课堂真正有效而无形的保障。

作者:高培丽 单位:内蒙古包头市第四十八中学

参考文献:

[1]李正芳.基于翻转课堂的初中生物教学实践探索[J].中学教学参考,2016,26:105

镜语范文篇9

1.1系统组成。3D腹腔镜成像系统为StorzSPIES3D型,该系统由3D腹腔镜(0°和30°各1支)、32寸3D监视器、冷光源、导光束和3D摄像主机组成。1.2工作原理。手术时3D腹腔镜通过事先建立的腔镜通道进入患者腹部,冷光源发出的冷光通过导光束传导到3D腹腔镜中,以照亮患者腹腔内部。扶镜手按照术者要求,将3D腹腔镜物移动至手术区域。镜头前端的2个电荷耦合器件(chargecoupleddevice,CCD)模拟观察者的双眼,从左右2个视角对手术区域的病灶处进行拍摄,形成2个独立视频文件,再通过视频连接线传输到3D摄像主机的摄像控制单元(cameracontrolunit,CCU)进行图像合成处理制作。合成的图像传输到监视器,通过监视器屏幕上的偏光板,传输偏振方向不同的画面。术者佩戴的偏光眼镜的左右镜片偏振方向不同,而使左右眼能接收两组画面,在经过大脑合成形成立体3D图像[6]。根据病灶处的3D图像做出准确的病情判断以及手术操作。

2根本原因分析法的应用

3D腹腔镜成像系统在使用中,手术室通常会频繁收到术者对3D成像质量及术中3D眩晕的不良反馈。由于缺乏术前系统规范的设备性能检查以及消毒灭菌流程,增加了该设备的使用风险。因此,为了消除3D腹腔镜成像系统临床不良反馈,应用根本原因分析(rootcauseanalysis,RCA)法找出影响3D腹腔镜成像系统安全使用的因素,减少术中不良反馈。2.1RCA法。RCA法是通过一套系统逻辑的分析方法,找出导致医疗设备故障机理和根本原因,从而制定有效的针对性措施,彻底消除这些根本原因,以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使用,防止同类故障和风险复发的一种分析技术[7]。通过收集术者的不良反馈、与术者访谈了解手术现场情况、研究3D腹腔镜成像原理,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等方法。从方法、环境、人员以及设备4个角度,总结影响3D腹腔镜成像系统安全使用因素,并以鱼骨图的形式直观显示(如图1所示)。影响3D腹腔镜成像系统安全使用因素不仅包括术中的设备管理和人员操作培训,还有术前的设备性能检测以及术后的消毒灭菌方式。为此,实施涵盖术前、术中和术后3个阶段的改进措施。2.2术前系统各部件性能检查。3D腹腔镜成像系统由多个设备串联而成,任何一个设备的故障都可能影响3D成像质量,增加手术风险甚至造成医疗事故。因此,在术前准备设备时,手术助手应对3D腹腔镜系统各部件进行检查。参考二维腹腔镜的术前检查内容,制定3D腹腔镜系统各部件的检查要点:①3D腹腔镜镜身完整性及视频插头洁净干燥度;②导光束的外皮完整性、洁净度及导光性能;③冷光源的通风口及灯泡寿命;④根据术者的人数和眼镜佩戴的情况,核对所需夹片式和镜框式3D眼镜的数量;⑤监视器屏幕的洁净程度;⑥确保3D摄像系统不与高频电刀共用一个插座,以防高频干扰影响术中图像质量。2.3术中不良反馈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收集统计术者的不良反馈,并将其分为3D效果不明显、术野景深感不准、术中图像立体感突然消失、佩戴3D眼镜产生眩晕不适感、3D腹腔镜进出穿刺鞘出现叠影和图像存在色彩偏差6类,再通过根因分析找出每类不良反馈的原因并制定对应的改进措施。2.3.13D效果不明显。(1)原因分析。①监视器中心低于术者视线水平线,导致术者俯视3D图像;②术者站位与监视器距离过近;③物镜与观察部位之间距离过近。(2)改进措施。①根据术者的身高调整3D监视器高度,应保持监视器的中心与术者的视线水平线;②32英寸监视器应距离术者1.8~2.2m为宜;③使用初期联系厂家工程师跟台,并加强扶镜手的手术训练,推荐的适当范围为2~20cm。2.3.2术野景深感不准。(1)原因分析。3D腹腔镜系统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过程,特别是对已熟悉二维腹腔镜操作的术者。(2)改进措施。在3D腹腔镜使用的磨合期,应先选择难度较小的手术以及安排厂家工程师跟台,帮助术者积累操作经验,逐渐适应3D腹腔镜的成像模式。2.3.3术中图像立体感突然消失。(1)原因分析。物镜头沾有血污和组织,或者起雾。(2)改进措施。①手术助手应及时擦除物镜端的污物,用沾有碘伏的棉签擦拭镜头防止雾气产生[8-9]②对于空间狭小或腹壁手术等经常需要镜面频繁旋转“侧头”观察的手术,不建议用3D腹腔镜[10-11]。2.3.4佩戴3D眼镜产生眩晕不适(1)原因分析。监视器附近的手术灯亮度过亮,会加重术者的视疲劳。(2)改进措施。①关闭或降低监视器附近的手术灯灯光亮度,以增强图像对比度[12-13];②加强手术团队的操作培训,避免因3D腹腔镜操作生疏导致的手术失误,从而缩短手术时间。2.3.53D腹腔镜进出穿刺鞘出现叠影。(1)原因分析。①腔镜未进入腹腔前就直接打开3D模式;②物镜端未完全从穿刺鞘伸出而造成叠影。(2)改进措施。加强扶镜手的培训,在进出穿刺鞘时和进入腹腔初期时应将成像调成二维模式,也便于术者逐渐适应成像模式2.3.6图像存在色彩偏差(1)原因分析。白平衡未校准或校准不当。(2)改进措施。白平衡的正确校准方法:将光源亮度调节至60%左右,再将物镜头对准纯白纱布块,通过调节zoom键将白纱布图像覆盖整个显示器视野,再调节focus键直至能看清白纱布纹理,最后按下白平衡键进行调节。

3实施改进措施后设备使用效果分析

将实施改进措施前的40台手术数据纳入对照组,将实施改进措施后的40台手术数据纳入观察组,通过分析对比两组数据的差异,以评价改进措施的效果。对照组的不良反馈总数为60件,观察组的不良反馈总数为24件,改进后的不良反馈总数下降了60%。应用Excel201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制成柱状图,以直观的形式显示改进前后各项不良反馈的具体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改进后观察组的各项不良反馈数量均有所下降,与其他5项不良反馈相比,“术野景深感不准”这项不良反馈下降不明显,其原因为术者再多年的二维手术操作中,均是凭借经验和空间思维在头脑中建立空间景深,而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3D腹腔镜呈现的直观空间景深,需要在今后3D手术中逐渐适应。由于该设备属于多科室共用设备,并用于轮转医学生的手术教学,因此需要优化管理制度和制定培训方案,使每个设备使用者都能在短时间内掌握该设备使用维护等知识和技能。

43D腹腔镜成像系统术后消毒灭菌方式

3D腹腔镜成像系统不仅有光学部件还有精密电子电路,因此不当的消毒灭菌方式易对其造成破损,从而影响其在手术中的安全使用。由于清洗机水流压力过大易损坏光学部分,所以采取人工方式对镜子及其配件清洗消毒,即在流动的清水下,用湿纱布将3D腹腔镜、视频连接线及导光束擦拭清洁。用酒精棉签从中心向周边画圆的方式(画圆法)擦拭物镜头和导光束接口。在清洗过程中尽量避免将镜身浸泡于液体中,并严禁用超声波清洗。虽然压力蒸汽灭菌法和过氧化氢等离子法均可用于3D腹腔镜、视频连接线和导光束灭菌。但是压力蒸汽灭菌法的灭菌温度会达到134℃,而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法的灭菌温度为(50±5)℃,对光学系统和系统的密封性损伤小[14-16]。因此,选择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法对3D腹腔镜及其附件进行灭菌。但需注意的是,过氧化氢极易溶于水生成强氧化性的双氧水,故灭菌前应先用干纱布擦干3D腹腔镜及附件表面,再用气枪将缝隙处吹干,使其充分干燥。

5结语

镜语范文篇10

捍卫母语,珍爱母语,是我们的责任。有人说:“一个民族的语言就是它的历史。”的确,作为文化主要载体的语言,一旦丧失,就断了历史,断了文化之脉。汉语是世界上少有的能够沿用至今的语种之一,它的强大生命力本身就是对其价值的最好证明。汉语之于我们,更是一种感情一种精神。它连接起中华民族,是每一个华人血管里流淌的血液。面对国内高校重英语轻汉语的怪现象,不少专家人士表示忧虑。而国外逐渐兴起的汉学热,只能让我们深刻反思。一个没有语言的民族是不幸的,而一个有语言却弄丢了的民族是可悲的。

发展国语,净化母语,是我们的使命。毋庸置疑,汉语必然而且应该与时俱进。汉语只有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注入时代的新鲜血液才能永葆生机。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掌握汉语发展方向的问题。徐寿当年引进西方科学,特别是引进化学的时候,系统地整理出一套元素命名,至今仍使我们受益无穷。相比之下,当代科学界则逊色得多。时常可见科学文献中出现连串的英文字母,而在日常生活中放着“电视”不用而要用“TV”的就更加令人发指。所谓“恐龙”、“粉丝”、“PK”,其实只是幼稚与浅薄,而非时尚。这是对汉语的亵渎。捍卫母语,必须从还母语纯洁开始。

弘扬母语,传承母语,是我们的荣耀。汉语要在世界语林立足,需要华人的共同努力。在这一点上,坚持讲汉语的杨振宁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最近吵得沸沸扬扬的韩国江陵端午申遗事件已经凸现中国传统文化流失之严重,不知下一场文化侵略的矛头是否会指向汉语?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汉语从远古之河一路流来,浸入我们的血液里。昨夜梦魂里有诗人吟唱,血脉里翻滚着长江黄河的波涛。

显然,这篇议论文范文中的三个分论点“捍卫母语,珍爱母语,是我们的责任”、“弘扬国语,传承母语,是我们的使命”、“发展国语,净化母语,是我们的荣耀”,就是典型的并列组合。

议论文范文2——对照式结构

镜乃一种语言,买一面好镜则买来了“忠言”,也许它“逆耳”,却“利于行”。如果当初齐威王没有接受邹忌的讽谏,又怎么能取得“战胜于朝廷”的结果呢?如果当初唐太宗没有接受魏征的劝告,又怎么能获得“贞观之治”的局面呢?他们懂得“买来”了“逆耳之言”这面镜子,则买来了天下,胜过百万黄金所能换取的东西。然而,不会买者亦有之,商纣王不愿买来广开言路、善纳忠言的国策,以致落得个身败名裂、葬身于火海的下场;项羽不愿要从谏如流、接纳忠言的忠臣,以致落得个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于乌江的悲剧。不会“买镜”的人终究不能成功。

这段议论文范文中,以“然而”为界,前面举的齐威王、唐太宗两个例子,是从正面论述,后面举了商纣王、项羽两个例子,是在从反面论述,这也是对照式结。

议论文范文3——观点与事例之间的过渡

我们要重视“专才”。我们不能奢求每个人都成为全才,我们应重视那些在某一领域某一方面有独特建树的专才。被称为文化昆仑的钱钟书先生当年数学不及格,却被清华大学录取,后来成为一代国学大师。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专才不仅是人才,而且可能成为大有用处的人才。

这段议论文范文中话共四句话,第一句话是论点,第三句话是事例。第二句和第四句分别是”过渡”和”分析”。正是因为有了这两句,观点和事例就粘连起来了。

议论文范文4——多论据的归纳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科学上的重大突破,理论上的重大创造,往往是从疑开始的。“苹果为什么落在地上?”这个疑对于探索“万有引力”的牛顿曾有极大的启示;“挂灯摇摆幅度不论大小,为什么时间都是一个样?”这个“疑”使伽利略发现了等时性的原理。这些自然现象,皆是人们生活中惯常所见,然而,寻常人熟视无睹,惟有具有探究精神的人对此产生“疑”,努力探索,以至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这段议论文范文话共有四句,第一句是提出论点,第二句是过渡勾连,第三句是列举了两个事例,在每一句事例之后,均有一句分析,指出共同点,第四句是对共同点的归纳。这一句归纳(实为真正的“讲道理”)大大加强了论证力量。

议论文范文5——“演绎推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