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工作意见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21:56:30

经济工作意见

经济工作意见范文篇1

一、总体目标

1、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33亿元,同比增长50%。经过三年努力,至2008年,力争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

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达到18.2亿元,同比增长30%;工业增加值5.4亿元,同比增长30%;

3、全县工业企业利税达2.1亿元,新增5062万元,同比增长31.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达1.2亿元,新增2884万元,同比增长31.6%;

4、年内税收超100万元企业达到28家,其中税收超500万元企业10家,税收超千万元企业3家;

5、引进入园企业30家,力争35家。

二、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严家春,副组长:王芳春、袁志勇;成员由县经贸委、地矿局、中小企业局、手工业联社、总工会、供电局、林业局、工业园管委会、财政局、外经贸局、发改委、国土局、建设环保局、工商局、统计局、环保局、人劳社保局、国税局、地税局、质监局、法制办、食品药品监督局、人民银行、银监办、农信社、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单位负责同志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经贸委,由刘国宁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三、培植壮大优势产业集群

(一)具体目标任务

1、以钨为主的钴、锡、铋、钼、铁深度加工产业

(1)该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6亿元,同比增长33%;实现销售收入15.5亿元,同比增长36%;实现税收1.8亿元(含驻县四大钨矿),同比增长50%;

(2)年内外购钨锡等有色金属矿产品1.5万吨以上;

(3)年内引进并开工建设2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有色金属冶炼、深加工项目;

(4)促成悦安超细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年产500吨羰基铁粉的达产达标。

2、以铜的深度加工为主的铜产品产业

(1)加大帮扶华润铜材、华扬铜业企业力度,促成华润铜材厂年内达到5万吨铜材加工能力;

(2)该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2.5亿元;

3、食品药品产业

(1)加大对新良啤酒的扶持力度,力争啤酒产量超过5万吨;

(2)力争全县板鸭产量超过100万只;

(3)新引进2家食品加工企业;

(4)促进邦达高科制药企业达产达标,力争瑞泰制药企业年底前竣工投产。

4、以电子、服装针织、日用化工为主的轻化工业

(1)以超弦电子、伟格电子企业为龙头,发展电子装配业,新增2户电子产品装配加工企业;

(2)新引进2家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服装针织企业;

(3)引进2家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服装针织贸易企业;

(4)自主开发出服装针织品牌1个;

(5)新上洗涤剂家庭日用制品项目,促进江西榄菊、金盛化工企业达产达标。

(二)工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在县工业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成立四大优势产业发展工作小组,由县领导任组长,各牵头主管部门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各产业发展工作小组负责制定本产业发展规划和行业发展计划并组织实施,研究和分析本产业相关政策和发展趋势,建立工作督查考评机制,严格奖惩制度(附表1)。

2、加强行业管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已成立行业协会的,要加强指导协调工作;尚未成立行业协会的,要尽快成立。行业协会要依照章程开展工作,为政府决策出谋划策。

3、搞好产业整合。按照“整合资源、做大基地、深度加工、做强产业”的原则,加强对资源型产业的宏观调控和整合力度,并大力做好矿产资源的勘探、储备工作。

4、拓宽企业视野。鼓励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学习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提升企业竞争力。各产业发展工作小组可根据产业发展需要组织人员外出考察,由县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5、畅通物流渠道。加快建设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快捷方便的物流服务。

6、建立信息平台。开通四大优势产业信息网站,在网上行业信息,推介和宣传主要企业、主导产品和名牌产品,扩大知名度。

(三)扶持激励措施

1、建立工业发展专项基金,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由县财政安排100万元建立工业发展基金(其中50万元中小企业专项资金),以后逐年增加,实行专项管理,滚动使用,主要用于优势产业重点项目建设。

2、加大金融对工业的支持力度,促进银企协调发展。根据各金融机构对优势产业、重点企业的信贷增长额、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考核奖励,具体奖励办法另行制定。

3、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技术含量较高并有一定发展前景的优势产业重大建设项目,企业可根据其项目投资额申请工业发展专项资金补贴(贴息)。

4、鼓励企业创品牌。对当年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和省著名商标的企业,由县财政一次性分别奖励5万元和1万元;对当年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和省名牌产品的企业,由县财政一次性分别奖励10万元和5万元。

5、凡获得省级以上“明星厂长(最佳企业)、优秀企业家(经营者)、突出项献奖”称号的,由县财政一次性奖励3000元;获地(市)级的奖励2000元(以下达文件为准)。

6、继续在规模以上企业中评选“十强民营企业”。被评定者,除享受县重点企业优惠政策外,还可享受“一厂一策”、“一事一议”等更为优惠的政策。

7、加大对技术工人的培训力度。职业培训部门要发挥优势,整合资源,提供门类齐全、快捷便利的培训服务,年内培训2000人次以上。

8、建设劳动力市场,提高招工服务水平。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把协助企业招工作为服务企业的主要内容,确保企业用工需求。

四、做大做强重点企业

1、继续选择36户重点企业实行“三个一”帮扶措施,即一名县领导挂帅,一家单位牵头负责,一名副科级干部跟踪服务。凡所挂钩企业完成今年上交税金等任务的,由县财政分别奖励该县领导、牵头单位主要负责人、跟踪服务人员2000元、1000元、1000元(附表2)。

2、抓好扶持重点企业的制度化建设。建立定期的重点企业座谈会,不定期召开的重点企业现场办公会,重大事项调度会等协调机制。扶持发展好现有25户规模企业,今年力争新增5户规模企业。

3、促进市重点调度企业伟良钨业实现利税2500万元以上,重点培育森本铅电解有限公司、江西榄菊、金大等几家企业实现税收超千万元。

4、着力抓好仲钨酸铵、钨粉的技改扩能,提升有色冶金产业的发展水平,延伸钨的产业链,逐步把我县建成全国最大的黑钨原矿主产地、全国最大的矿产品交易集散地、全国最大的粉类生产基地。

5、促进新良啤酒5万吨纯生啤酒、万基水泥30万吨水泥、江西榄菊300万箱黑蚊香、悦安超细500吨羰基铁粉、华润铜材4.8万吨铜线材、南安板鸭50万只板鸭扩能等6个竣工项目达产达标。

6、促进:

(1)市重点调度项目——投资8000万元、年生产钨精矿1000吨的龙威钨业钨采选深加工项目于12月底前竣工投产;

(2)投资3000万、年生产钨精矿500吨的金祥钨业在8月底前竣工投产;

(3)投资6000万、年生产仲钨酸铵3000吨的金城钨业在7月底前竣工投产;

(4)投资300万美元、年生产电解铜4万吨的华扬铜业开工建设。

五、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大产业招商力度,加快建设园区特色产业基地,提升园区服务水平,把工业园建成特色产业区。

2、完善新世纪工业小区路网建设,开工兴建外环路延伸段。

3、加快建设新华工业小区。建设好新华35KV变电站,完成小区零星土地的征用和闲置土地的回收。

4、推进皇隆工业小区建设。完成首期2000亩土地的征地、拆迁工作,平整小区储备用地,拓宽小区西大道,确保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到位。

经济工作意见范文篇2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九届四次、市委三届六次、区委三届九次全体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化、产业化、服务化为方向,以开拓市场、扩大消费,保持物价总体水平稳定为主线,强化宏观管理,优化发展环境,努力实现全区商贸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目标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38.2亿元,增长18%;力争达到38.9亿元,增长20%。

——对外贸易出口1050万美元,增长50%;力争达到1200万美元,增长71%。

——引进和利用外资50万美元,力争达到100万美元。

——新培育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商贸企业2户、销售收入过2亿元的综合市场2户。

三、工作重点

(一)实现城区商贸发展大突破

1、积极培育专业市场。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专业市场和批发市场,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和档次,增强大型市场辐射力,促进商品大流通和产业结构调整,力争将龙马商业广场、麻柳湾市场培育成年批发交易额过2亿元的综合批发市场。抓好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商业网点建设,把前锋、代市等场镇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次区域商业中心,推动城乡市场的双向动和共同繁荣。

2、不断壮大商贸企业。实行抓大扶小战略,坚持对外引进与对内培育相结合,政策帮扶与企业自身建设相结合,着力抓好商贸企业发展壮大。通过引进和培育,不断提高商贸企业经营规模,力争将重百(*)商场、洪荣食品公司培育成销售过亿元的商贸企业。同时,充分利用商务部帮扶优势,力争引进家乐福、麦当劳、百盛等知名商贸企业入驻*,增强骨干企业的示范带动力,提升城市商业形象,激活商气、聚集人气,促进消费。

3、着力打造城市商业示范区。进一步完善城北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做大做强传统支柱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在城北打造一批特色街区和商业示范区、把渠江大道沿线和北街打造成*最具特色、最具吸引力的特色商贸区。把邓家湾码头建成*最具特色的水上餐饮美食区。依托渠江大道交通、地利、景观优势,在其沿线培育1-2户上规模、上档次的餐饮休闲娱乐企业。实地规划,重点整治,高标准、高档次、成规模打造夜啤酒广场。做好北街现有商业网点的改造升级,提升消费档次,营造消费潮流。

4、做大做强餐饮业。积极培育发展川菜龙头企业,扶持一批中小餐饮企业发展,着重引导企业在经营转型、服务功能延伸和推进连锁经营的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上下功夫,重点支持丰华假日酒店、紫金山大酒店、川渝巴江水、香天下火锅等餐饮企业做大做强,引领餐饮行业快速健康发展。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大力推进特色餐饮发展,推出*地方特色风味餐饮、农家餐饮等,形成一批餐饮品牌。

5、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办好20*年四川*迎春购物月暨日用消费品交易会。精心组织“20*年迎春购物月活动”启动仪式,以年货展销、“名店卖名品”、“酬宾促消费”、“喜吃团圆饭”等活动为载体,营造良好的消费气氛。举办*特色美食竞赛评比活动,开展名品、名店、名菜评选活动,积极为企业搭建交流平台。

6、扎实开展对外招商。积极参与商务部将在*举办的“改革开放30周年•国家开发区思源*行”、“改革开放30周年•跨国公司思源*行”等活动,全力配合,主动沟通,找准利益结合点,力争引进2-3户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入驻。

(二)实现“三外”经济发展大突破

1、打破外贸出口瓶颈。大力培育生产型出口企业,建立分类指导联系企业制度,扎实开展上门服务,强化企业涉外人才培训,解决制约企业开展国际贸易的瓶颈问题,帮助更多的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积极帮助永帆金属、四川星星进出口有限公司、*超臣实业有限公司、恒立科技、华强冶金等企业抢占东南亚、非洲等国际市场,力争新培育2户生产型企业实现外贸出口。充分利用商务部对口帮扶我区的机遇和春秋广交会、国际专业会展等平台,广泛对接海内外客商,建立良好的互信合作关系,不断拓展新市场,努力扩大外贸出口实绩。

2、打通外资融资渠道。充分发挥我区的政治、资源、区位优势,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项目为抓手,抓住川、渝两地共建“成渝经济圈”的战略机遇,努力开辟引进利用外资新局面。积极引进加工贸易型和出口型外资企业。

3、打开外经工作局面。切实加强外派劳务基础工作,加快外派劳务技能培训基地建设步伐,巩固国家外派劳务输出基地县成果。加大宣传力度,创立外派劳务信息网站,及时外经合作政策、知识及外派劳务信息,营造良好的外派劳务氛围,同时加强对外派劳务合同的管理,跟踪了解出国务工人员的总体情况,积极做好后续管理和维权工作。充分发挥*区国际商会的独特优势,积极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对外工程承包,争取更多的国外援助项目,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直接参与国外建设项目,带动*区劳务输出。

(三)实现农村市场开拓大突破

1、启动乡镇商业网点规划。组建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班子,重点抓好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及重点乡镇的商业网点规划,编制出符合我区实际、高质量、高水平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商业网点规划。

2、加快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社区商业功能,鼓励引导连锁企业进社区创办连锁店,开办便民店、利民店。特别是要加快引进肉食、蔬菜等涉及千家万户利益的民生性服务行业进入社区。开展区级商业示范点建设,在代市、前锋、花桥、协兴等乡镇建设社区商业示范点,带动重点乡镇商贸经济发展。

3、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面加强对已建成的农家店的后续管理,引导试点企业加大投入,搞好配送中心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按照建设规范与标准,新建50个农家店。提高农家店的配送率和存活率,确保已建成农家店的成活率达96%以上,商品综合配送率达60%,切实把“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成为方便农民消费、确保农民得到实惠的“惠民工程”。

4、全力抓好家电下乡试点工程。结合全区农村家用电器流通、消费实际,认真制定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案,公告,加强宣传,指导承办企业加快建立完善适合我区农村消费特点的家电流通和服务网络体系,开展安全有序、形式多样、为农民所欢迎的家电下乡活动。

四、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行业监管。一是抓好食品安全。加强生猪屠宰管理,重点抓好生猪屠宰专项整治和日常监管,严厉打击私屠滥宰,杜绝非法屠宰猪肉流入市场,实现城区餐厅、学校、集体食堂使用的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确保出厂(场)猪肉合格率达100%;切实抓好酒类流通管理,积极开展清仓查库检查,重点打击经营假冒伪劣名酒行为,全面推行酒类流通随附单制度,实现酒类安全的可追溯;清理整顿牛屠宰市场,科学合理拟订设置规划,进一步规范牛屠宰秩序,实行牛定点屠宰,严厉打击经营注水牛肉的违法行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二是加强市场监测。建立和完善市场运行监测体系,及时准确掌握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要商品的市场运行状况。密切跟踪粮油、肉类、食糖、成品油等重要商品市场变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监测和预警工作,指导和维护市场繁荣稳定。三是加大特种行业监管。按照国家商务部《洗染业管理办法》和《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的规定,加大依法管理商品市场和特殊行业的工作力度,重点抓好美容美发、再生资源、洗染、直销等特种行业监督管理,全面开展备案登记工作。四是切实加强整规工作。切实开展市场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规范知识产权保护、农资、建材、旅游、矿产等方面的市场经济秩序,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大力实施“诚信兴商”工程,加大打击商业欺诈行为力度,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经济工作意见范文篇3

一、金融政策大力支持绿色信贷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除了运用常规的行政、法律、税收等手段外,应充分发挥金融业在资源配置中的“调节阀”、“控制闸”作用。早在7月,国家环保总局、央行、银监会三部委联合了《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首次提出将环保调控手段通过金融杠杆来具体实现的政策,这标志着绿色信贷全面进入节能减排的主战场。通过在金融信贷领域建立环境准入门槛,对限制和淘汰类新建项目,不得提供信贷支持;对于淘汰类项目,应停止各类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并采取措施收回已发放的贷款,从源头上切断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无序发展和盲目扩张的经济命脉,有效地切断严重违法者的资金链条,遏制其投资冲动,解决环境问题,通过信贷发放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随后,金融管理层相继了一系列政策法规,要求金融业全面加强绿色信贷建设。银监会制定了《落实“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具体措施》,并于11月公布了《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自此开始,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绿色信贷政策和管理制度。

两年多来,信贷政策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总体目标还在不断深化。12月23日,央行联合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服务、支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和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指导意见》,明确信贷投放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严格控制产能过剩行业贷款,加大绿色信贷和对重点产业的支持力度。

二、发展绿色信贷建树颇多

商业银行通过建立环境准入门槛,可以从源头上切断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无序发展和盲目扩张的经济命脉,通过金融杠杆实现环保责任,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科学发展、绿色经济的目标。事实上,一方面,经济增长的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客观上对商业银行加快经营转型和信贷结构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积极主动地进行经营转型和信贷结构调整,既有利于通过信贷资源的配置、引导,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也有利于实现自身的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

经过几年的实践,各商业银行在执行国家绿色信贷政策过程中已颇有建树。以环境保护为核心的绿色金融已成为一种趋势,金融机构社会责任意识不断增强,各金融机构不断调整和优化贷款结构,普遍将绿色信贷作为授信的首要条件。

去年河北省新增贷款3500亿元,大部分投向了绿色环保产业,积极有效地支持了城市污水处理、河道治理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各家银行也都把绿色信贷、防范信贷风险政策融入其经营战略,坚决执行国家绿色信贷政策,起到了利用金融资源对经济发展引导、支持和保障的作用,有效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采访中,四川银监局局长王筠权表示,今年四川省银行业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实施绿色信贷,支持发展低碳经济,加大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产业和企业的信贷支持,重点确保“7+3”产业发展规划,继续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过剩产能以及落后产能等行业贷款。

三、金融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大有可为

业内专家认为,低碳经济也为金融业发展开辟了巨大空间。近年来,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呈爆发式增长。世界银行统计,至碳市场成交额连年翻番,成交总额达1263亿美元,2012年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我国碳生产力水平低,去年底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下降40%至45%,节能减排市场潜力大。据测算,“十一五”期间我国节能投资总额累计可达6000亿元以上,潜在的节能市场规模达8000亿元。

因此支持低碳经济不光是责任,也有利于银行业培育新的、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建设银行副行长胡哲一表示:“向低碳经济转型过程中,大批传统产业改造,大量新兴产业成长,必将产生巨大的绿色信贷需求;银行可提供信用咨询、理财产品、低碳项目融资等服务新产品,还可以直接参与碳交易市场。”

确实,在支持低碳经济发展中,银行业在业务拓展方面将大有可为。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行长龚蜀雄认为,一是在向低碳经济转型过程中,大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大量新兴产业茁壮成长,将产生巨大的绿色信贷需求。二是银行业在提供低碳经济相关金融服务创新方面空间巨大,包括为cdm项目开发者提供信用和咨询服务、开发相关的理财产品和金融衍生产品、开展低碳项目各类融资等。三是银行业在参与碳交易市场方面优势明显。随着我国碳交易机制逐步建立健全、产品逐步丰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银行业既可直接参与市场,也可作为中介为各类市场参与者提供金融服务。

四、金融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重要环节

目前,从宏观政策上确立有利于形成低碳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推动气候和生态环境走出困境,是各国政府都在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对于中国来说,低碳经济是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有效途径,可以说发展低碳经济是科技发展的一个新的历史机遇。

经济工作意见范文篇4

一、充分认识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促进我市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完善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战略布局、拓宽发展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现实选择,是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实现海陆联动、提升我市综合实力的积极举措。人民银行各县(市、区)支行、各金融机构要深刻认识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意义,按照国务院批复的《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总体要求,立足实际,树立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理念。各金融机构要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加强金融对海洋产业发展的要素支撑,推动我市海洋经济强市目标实现,为建设“山海秀丽、富裕和谐”的新作出贡献。

二、突出重点加大海洋产业信贷投入

各金融机构要以我市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为契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构筑大平台、开发大港口、建设海洋产业基地、健全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为目标,突出支持重点,明确信贷导向,优化信贷结构,努力集聚信贷资源,满足海洋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

(一)积极支持港口和临港型工业、物流业发展。各金融机构要加强对港、头门港区、大陈黄礁石化港区、海门港区、大麦屿港区对台客货运输和集装箱运输支线港等港口开发的信贷投入,支持金台铁路和头门、大麦屿等铁路疏港支线、沿海高速公路、沿海快速通道等港口及腹地基础设施建设。要落实我市“十二五”规划要求,为石化工业基地、沿海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等临港产业基地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推动石化、交通运输设备、资源再生等临港型工业加快发展。要积极探索港口物流与银行信贷资金衔接的有效方式,针对港口物流企业资金需求特点,开办“仓单质押”等信贷创新品种,构筑金融支持港口经济发展的服务平台,推进“三位一体”港口服务体系建设。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创新发展船舶融资、航运融资等融资方式,推动开展已建和在建船舶抵押贷款、预付保函等金融业务,满足船舶制造行业的融资需求。大力支持船舶交易市场建设,重点扶持特种船舶和船用设备制造及其相关配套产业发展。

(二)大力支持现代海洋渔业和滨海旅游业发展。各国有商业银行及股份制银行要加强对椒江中心渔港、路桥金清渔港、临海红脚岩渔港、温岭中心渔港、玉环坎门中心渔港、三门健跳渔港等续建新建工程的信贷支持,推动标准渔港加快建设。要重点加大对远洋渔船改造、远洋渔业龙头企业发展以及规模化、标准化水产养殖生产的支持力度,着力扶持一批有市场、有效益、资信好的高效生态养殖、水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和流通企业,促进海洋渔业产业链的延伸。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充分利用扎根农村、贴近农民的网点优势,为渔区渔民改造旧船、建造钢质渔船、发展水产加工产业和健康养殖业等项目和产业给予必要的贷款倾斜。各金融机构要以滨海城市为依托,积极支持蛇蟠、桃渚、大陈、石塘、大鹿岛等滨海旅游岛屿开发的配套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助力打造滨海旅游基地。对于资金需求大、开发周期长的项目,鼓励通过银团贷款的方式予以支持,助推我市发展成为全省海岛开发开放的先导地区。

(三)突出支持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各金融机构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清洁能源、海水综合利用等海洋新兴产业的信贷需求,使海洋新兴产业成为我市海洋产业加快发展的突破口。一是积极推动以海水综合利用和海洋生物医药为主的新兴海洋产业基地建设,扶持一批全国领先产业和企业集群。二是支持打造海洋能源产业基地,引导信贷资金流向核电、风能、潮汐能等新能源开发领域,推进三门核电、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三是支持海洋装备制造业发展,通过动产抵押、应收账款质押、供应链融资等多种抵质押方式,鼓励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海洋环保设备生产企业。

(四)积极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各金融机构要树立金融支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为建设新型临港产业基地、海洋综合开发体制改革试验区和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提供资金要素保障。要逐步退出对沿海地区高污染、高排放企业的信贷投入,优先加大对涉海节能重点工程项目、环境污染治理工程、节能环保技术改造和创新项目、清洁生产先进企业等的信贷投放,切实提高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要以排污权抵押贷款为突破口,探索开发与排污权交易、清洁发展机制(CDM)和碳交易市场相结合的低碳金融创新产品,为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三、深入推进适合海洋经济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创新

(一)深化金融产品创新。各金融机构要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地研发适合我市海洋产业发展的信贷创新产品,着力拓宽贷款抵(质)押物范围。积极拓展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加大对以海域使用权为质押的滩涂和海水养殖、临港工业等海洋产业的融资支持。继续推广渔船抵押贷款,简化贷款流程,合理评估渔船价值,适当提高渔船抵押贷款额度,满足海洋渔业发展的资金需求。不断完善在建船舶抵押融资模式,积极开办船舶出口买方信贷和保函等业务,为船舶出口、船舶修造企业技改研发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探索发展适合海洋物流企业融资、结算特点的物流保理和联网结算等业务,促进海洋物流业加快发展。积极开展对外贸易融资和外汇业务,推动出口信用保险、海上航运保险项下融资业务,发展进口信贷、进口信用证等业务,为涉海企业产品出口和技术引进提供信贷支持。继续推进汇率避险市场和避险产品的培育与创新,设计适合海洋产业经营特点和汇率变化趋势的避险产品,帮助涉海企业有效规避汇率风险。

(二)优化金融服务体系。人民银行各县(市、区)支行要鼓励辖内各金融机构积极开展信贷服务方式创新,推动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海洋经济集聚区域内设立以服务海洋经济为主的分支机构,建立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实现海洋产业融资需求与银行信贷供给的有效对接。要推进金融创新示范县(市、区)试点,扩大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试点,逐步形成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新型金融服务组织互为补充的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船舶制造企业设立金融租赁公司,从事船舶租赁融资业务。推动建立规范的综合产权交易平台。推动银行、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与风险投资、股权投资、担保机构等建立战略合作,发展海洋投贷联盟。

四、着力拓宽海洋产业融资渠道

人民银行各县(市、区)支行、各金融机构要加强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配合,开展涉海企业利用金融工具筹资的宣传和培训工作,积极引导和支持港口、码头、岸线等海洋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融资产品,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加强私募可转票据、高收益票据等银行间市场创新产品的研究,进一步探索适合海洋经济发展特点的直接融资产品。积极支持、推动涉海企业利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市场上市融资和再融资,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鼓励企业参与期货市场套期保值,鼓励涉海企业在未上市公司股份转让试点平台挂牌交易,进行股份转让或定向融资。充分发挥民间资本实力雄厚的优势,引导大型民营企业积极投资于海洋工程、船舶建造、物流仓储、海洋运输等海洋产业。

五、合力构建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

经济工作意见范文篇5

一、工作目标

围绕“提升服务质量、优化投资环境、扩充经济总量”的工作思路,引进一个千万元以上的项目入工业园,在本乡范围内新上项目2个以上。

二、工作措施

1、提升服务水平,巩固原有的招商成果。定期和不定期到企业进行走访,了解企业在生产中遇到的困难,提供政策、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做好企业周边环境的调处服务工作,抓好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管理。

2、优化环境,大兴民营经济。

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营造一个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环境。加强宣传力度,提升全乡能人创企业的浓厚氛围。破除保守、僵化的思想作风,提倡人人谋发展的创业精神。制定地方发展优惠政策,鼓励全乡外出务工中有实力的优秀人才回家创业,要充分发挥这些人才的优势,视他们为外商同等地位和待遇提供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建立人才库,设法让那些有胆识的外出人才回归本乡创企业,壮大的民营经济。

三、鼓励政策

1、凡引进投资额在200—500万元进工业园或在本乡投资的项目(投资额由县招商局核资为准),一次性奖励2000元;投资额在500—10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5000元;投资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将给予重奖(县奖励政策除外)。

2、凡提供有价值的招商信息,经乡招商办努力引进入园或在本乡投资的项目,给予提供信息的个人外商投资金额的万分之三奖励。

经济工作意见范文篇6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循环经济作为我市新一轮发展的总抓手,以建设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为平台,以实施循环经济项目为重点,以完善措施机制为保障,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链条延伸,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努力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循环经济发展新突破。

二、主要工作目标

1、全面完成万元GDP能耗下降4.8%和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分别削减1.5%、0.5%年度计划目标。

2、组织实施循环经济项目162个,完成投资110亿元。抓好磷化等重点行业产业循环经济发展调研,完善循环经济项目库。

3、继续抓好46个单位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工作,探索和完善适合我市实际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4、继续开展循环经济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家庭创建活动,提高市民对循环经济的认知和参与程度。

三、重点工作

2009年,循环经济将主要围绕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项目建设、示范试点和创建活动等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1、实行节能目标责任管理,与县(市、区)签订循环经济目标责任书,对重点用能企业下达节能目标任务;在重点用能企业中,开展用能审核和“对标准找差距”活动;建立重点用能企业能耗情况季报告和重点行业、全社会用能情况半年报告制度。

2、推动规模以上企业建立和完善用能计量和节能奖惩制度,督促企业将节能任务分解落实到车间、班组和岗位。

3、严格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加强高耗能项目源头控制力度。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年度小水泥、小钢铁、小火电等高耗能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

4、抓好新建和既有建筑节能,新建建筑严格执行节能50%设计标准,并确保在设计、施工环节中落到实处,推动节能住宅示范小区建设;研究具体措施,尽快启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试点,在取得成功经验基础上推广。实施中心城区重点路段、路灯节能改造工程。

5、实行减排目标责任管理,与县(市、区)签订减排目标责任书;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和重要饮用水源地、重点流域水污染监控,依法加大环保执法检查力度。

6、安排一定比例排污费支持企业实施污染治理项目,限期关闭重要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排污口。组织重点区域“双超”或“双有”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按审核方案监督治污措施落实。按省要求,完成中石化**分公司等5家重点工业企业强制清洁生产审核。

7、推动竹皮河、天门河流域污染治理项目实施;加快**市南城区污水综合治理、夏家湾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市第二垃圾无害化处理等一批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建设。

8、抓紧中心城区部分单位自备小锅炉拆除或改造、餐饮油烟、机动车尾气等专项治理工作,改善中心城区大气环境。继续加大一次性塑料袋生产控制和禁用力度,治理“白色”污染。

9、加大矿区生态恢复治理力度,重点做好胡集磷矿区生态恢复治理试点;做好钟祥市申报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相关工作

10、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新建速生丰产林基地10万亩以上;建设绿色通道500公里,国、省道两旁补植8万株;完成义务植树500万株,抓好105个现代林业示范村建设。

11、组织实施循环经济重点项目162个,完成投资110亿元,促进一批项目尽早竣工投产。重点抓好天茂实业集团公司节水改造、**格林美新材料公司含锡废弃物综合利用及环保型无锡焊料生产、**南城区污水综合治理工程等72个续建项目,计划完成投资53亿元。抓好葛洲坝集团水泥公司余热发电工程、京山轻机雄韬电源公司OPZV太阳能/风能储能电池、金龙泉集团股份公司综合节能改造、**烁森生物工业园等90个新开工项目建设,计划完成投资57亿元。

12、组织进行产业循环经济发展调研,围绕全市重点行业循环经济发展,着力抓好石化、磷化、农产品加工等行业循环经济发展调研工作。从资源状况着手,深入研究产业链延伸、结构调整、与相关产业间耦合、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的方向和可行性,提出行业近、中、远期可实施的重大循环经济项目。

13、进一步抓好项目储备,加大跑省进京力度,争取国家、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各类专项资金1亿元。

14、继续推进示范试点单位机制建设,完善工作机构和推进措施,力争示范试点工作有新突破。坚持以节能减排、综合利用为重点,深入推动示范试点企业循环经济发展;以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和新农村建设为重点,深入推动示范试点镇村循环经济发展;以社会废旧资源、城市垃圾综合利用及改善城市环境为重点,深入推动城市循环经济发展;以产业集群发展、产业链延伸、形成产业特色为重点,深入推动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

经济工作意见范文篇7

一、主要目标

(一)县域经济主要指标增速不低于全市平均增幅,为全市经济保增长做出新贡献。

县域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9.9亿元,增长1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190亿元,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实现75亿元,增长3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9亿元,增长25%。

(二)冬季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供应质量水平不断提升,为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做出新贡献。

一产业增加值实现18亿元,增长7%。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力争完成37亿元,增长8%;其中畜牧业产值达到30亿元,增长8.4%;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8万吨、10.8万吨和8.5万吨,分别增长18.8%、20.9%和5.5%。设施蔬菜面积达到69万亩,产量55万吨,增长15%。

(三)农民收入和购买力迈上新台阶,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做出新贡献。

进一步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就业能力,确保农民工资性收入不降低;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现3200元,比上年同期增收500元以上,增长20%;县域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突破100亿元,增长18%。

二、主要任务

(一)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

1.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主要农产品供给,稳定生产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和粮食生产能力,实现增产富民。

2.切实抓好冬季农业生产。大力发展畜牧业、设施农业和高效特色产业,抓好一乡一品、一县一业,推进农业经济区发展;尽早启动设施农业小区建设,为完成全年目标奠定基础。

3.健全现代农业产业链条。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名优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搞活农产品流通,重点建设粮食、蔬菜、瓜果、生猪、牛羊、禽蛋等一批产地批发市场。发展外向型农业,加强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推进30万亩基地的备案登记,使蔬果类出口基地注册达到50万亩以上。

4.落实农业结构调整任务计划。各地区要围绕市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目标,制定农业结构调整规划和计划,并落到农户。有关部门要加强与涉农地区的对接,做好规划、土地流转、协调贷款等前期工作,做到任务早下达、政策早出台、建设早开工。

(二)积极开展春耕备耕。

5.抓好物资备耕。全市春耕需要化肥17.5万吨(折纯量)、种子3493万公斤,农药2500吨、农膜30000吨,供销系统、农业部门要抓紧时间组织货源,保证春耕生产物资供应充足。

6.搞好科技备耕。重点围绕“一村一业”、设施农业、特色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开展有针对性的科技培训,引导农民优化种养结构。深入开展与省农科院科技共建活动,实施“五大提升行动”,组建10个专家服务团包乡包项目。

7.加强农机备耕服务。各地农机部门要抓紧农机具检修,做好春耕生产所需柴油准备工作。推进30个水稻、20个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村建设。扶持农机大户,加快先进实用、生产急需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

8.开展打假保春耕。强化农业综合执法力度,通过与公安、工商、质监等部门通力合作,重点对种子、农药、肥料市场进行执法检查,确保农民买上放心农资。

(三)推进农村各项改革。

9.推动土地流转。把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作为全年农村改革的重中之重,尽早提出全市加快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主导产业,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实施方案,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为农业结构调整腾出空间。

10.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完善全市农产品标准体系,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重点抓好新民市、**中县、苏家屯区24个重点乡镇30万亩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和水果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出台《**市高毒剧毒农药管理办法》,从源头上把住农产品质量安全关。

11.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体系。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网络,在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配送中心普遍建立检测制度。启动水果、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12.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若干意见》(沈政发〔20**〕29号)精神,规范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13.创新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鼓励主导产业区建立区域中心站,增强农技推广体系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为结构调整提供技术保障。

14.完善农产品流通服务。加强县域商贸中心、乡村商服中心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大力发展农村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加快“万村千乡市场”和“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拓展农家(资)店服务功能,实现城市与农村商品的双向流通。

15.推进农业经济区体制机制创新。重点推动于洪区涉农部门和九龙河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乡镇联动配套改革,加快苏家屯永乐、东陵祝家、新民大民屯等农业经济区体制改革步伐。

16.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推进农村商业银行建设,大力发展村镇银行,研究组建现代农业担保投资公司,通过银行放大财政投入效应。

(四)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

17.强化招商引资工作。每个地区重点依托1个上规模、有特色的重点园区,以专业招商、工业地产招商、标准化厂房招商、项目招商和产业集群招商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工作,吸引对财政贡献率高、可持续发展的优质项目落户县域。

18.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落实有关扶持政策,促进签约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开工项目加紧建设、竣工项目尽快投产、投产项目尽快达产。

(五)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19.确保完成国家新增投资安排我市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重点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中县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在1市3县实施14万亩防护林工程;在苏家屯区和康平县建设1处养殖小区沼气工程和20处沼气服务网点;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在沈北新区和新民市建设20个乡镇兽医站,确保按照国家要求于3月末前形成新的实物工作量。

20.加强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功能,提高项目承载力。引导项目到园区摆放,产业向园区集中,集群在园区发展,努力打造一批百亿元产业集群。

三、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坚定发展信心。各地区政府必须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对全市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深刻认识我市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积极应对挑战,化危机为机遇,克服冬闲思想,围绕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开展春耕备耕和推进农村改革等工作任务,做到早准备、早计划、早部署,确保实现农业农村经济首季开门红。

经济工作意见范文篇8

一、提高认识。实施“十千万工程”是市委、市政府推进全市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决策,对于促进全市结构调整、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提升全市经济整体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各县市区民经局(经济发展局)、统计局要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执政水平、增强服务企业发展能力的高度,提高认识,切实加大监测力度,为全市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二、完善数据库的建设。市统计局与市民经委密切协作、精心筹划,设计开发出集收集加工、分析监测、科学评价为一体的统计数据库。各县市区民经局(经济发展局)、统计局要依据第二次经济普查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工商业户的有关资料,录入更新统计数据库,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对不能满足统计数据库需要的指标,县市区、乡镇(街)民经部门、统计部门开展专门调查,及时将新信息补充录入到新的统计数据库。

三、建立统计数据库定期维护的长效机制。县市区、乡镇(街)民经部门、统计部门要密切配合,选送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的人员,到市统计局进行业务培训,专门负责统计数据库更新资料的搜集报送和定期更新维护工作。企业基本单位信息资料每季度更新一次,机关、事业、社团基本单位信息资料每半年更新一次,个体经营户信息资料库每月更新一次。各县市区、乡(镇、街)要于每月10日前、季后10日内,将上月(季)个体经营户信息资料、企业基本单位信息资料录入完毕。

经济工作意见范文篇9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郑州市经济工作会议及新郑市二届六次会议精神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工业立镇、工业强镇”为主战略,以发展为主题,以扩大开放为动力,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积极推进医药化工产业集群区建设,促进全镇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

根据2005年我镇经济实际情况及发展趋势,2006年各项经济指标的目标是:完成工业增加值109880万元,同比增长3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3560亿元,同比增长30%;

三、主要措施

(一)坚持不懈抓项目建设,千方百计培育经济增长点

2006年,要坚持不懈地强化项目建设,牢固树立“新郑振兴、项目支撑”意识,形成人人想项目,合力抓项目的浓厚氛围。要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工作,抢时间、争进度,千方百计克服建设中的各种困难。对计划实施的工业项目要抓紧抓实抓好,确保按计划投产,发挥效益。

1、抓好2005年计划开工而未开工的项目。主要是镇科伟业沥青生产项目。要针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下大力气逐一解决,为项目建设创造基本条件,力争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收益。

2、抓好在建项目。包括欧普陶瓷二期工程、福华钢铁轧机生产线、顺康兴中药生产线、民兴钢制品厂的项目建设,确保2006年竣工投产。

3、抓好新建项目。对于河南省同位素研究所投资建设的电池隔膜生产项目、河南科海陶瓷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陶瓷辅料生产项目等正在洽谈中的项目,要提高服务水平,加大洽谈力度,争取2006年开始建设。

4、切实抓好项目筛选和储备工作。目前,我们在项目储备上已经面临着很大的危机,储备的好项目、大项目屈指可数,大的经济增长点不多。所以,明年要在项目储备上狠下功夫。要组织企业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系对接,收集项目信息,综合分析论证,扎扎实实储备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的项目。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对外开放步伐

我镇工业经济要得到更好地发展,必须借助外力,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步伐,必须在招商引资上有所突破。

1、大力推介,进一步提升××*对外影响力。要借助网络、新闻媒体的力量,进一步加大我镇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园区布局、产业特色的推介。要围绕重点板块、重点产业,继续在经济发达地区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招商推介活动。要组织开展行之有效的招商活动,让更多的客商了解××*、熟悉××*、落户××*。

2、创新招商新方式,进一步增强招商新优势。一是全员招商。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实行全镇上下、方方面面、各行各业齐心协力抓招商。二是企业招商。把优质资产拿出来,全面参与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的资产重组和服权并购,积极寻求合资合作的机会。三是以商招商。善待现有外来投资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全力支持他们增资新上项目,加速自身发展,通过他们的现身说法,拓宽引资渠道,广交新朋友,引来新项目。四是出门招商。各级党政领导带头示范,外出开展招商活动。组织小分队,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招商。加强与各界人士交流,开展中介招商、网上招商、乡情招商、亲情招商。

3、推进“二次招商”力度,提高土地利用率。要进一步强化经济园区的规范管理和服务意识,树立经济园区良好的品牌形象。要加大对已落户我区的企业服务工作,鼓励已经投产的外来投资企业增资扩股。要加大闲置土地、厂房的“二次招商”力度。加强调查排摸,及时掌握动态情况,强化对空置厂房的信息,使现有的土地或建成的厂房能实现“二次招商”,提高土地利用率。

(三)科学规划,着力构建特色园区。

坚持科学发展观,通过创新管理方式,提升服务理念,不断增强产业聚集度,打造强势板块经济,着力构建特色明显的工业集群区。

1、确定重点,打造板块经济。以羚锐制药、卓峰制药、灵佑制药等医药企业为龙头,坚持特色发展,研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要着力发展现代中药、天然药物、生物工程新药等,积极引导医药企业走规模化发展道路,加快医药产业集群建设。要利用我镇的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通道经济,在医药包装行业、陶瓷生产行业试点发展循环经济。

2、统筹规划,突出园区特色。按照“拉大框架、改善环境、增强功能、提高品位、突出特色”的原则,以满足未来十年发展需要做好园区规划,使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城镇规划相互融合、相互依托,构建新型工业化发展平台。完善基础设施,增强区域功能。利用重点镇倾斜政策,积极筹措配套资金,加大投入,进一步拓展镇区交通路网,推广管道燃气,提高供电、排水等各类公共设施的承载能力。重点做好北城大道、北环路及沿线的规划建设工作。

经济工作意见范文篇10

今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和*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把保增长作为首要任务,把扩大投资上项目作为关键抓手,把扩大消费抓促销作为重要手段,把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提升开放水平作为根本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提高行政效能狠抓落实作为重要保障,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万元GDP能耗下降2.5个百分点。

根据上述目标,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扩大有效需求,切实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增强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千方百计加大投资力度。把狠抓项目、扩大投资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和着力点,创造条件,能上则上,能快则快,确保实现投资预期目标。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力争完成252亿元。一是扩大政府投资。今年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要翻一番,优先重点安排民生、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项目,引导和带动社会投资。发挥融资平台作用,用足用好国务院《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项目对接,争取更多的信贷支持。二是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全力推进8大类94个重点项目建设,实行跟踪服务、严格督办,切实解决征地拆迁、市政配套等问题,优化项目施工环境,确保一批续建项目早日建成投产,一批新项目早日开工建设,确保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力度。三是扩大社会投资。降低社会投资门槛,积极探索新的投融资模式和渠道,引导民间资本投向政府鼓励项目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广泛参与民生工程、公共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四是加快项目储备。编制100个产业项目、100个基础设施项目、100个物流项目、100个旅游地产项目、100个社会发展项目,强化项目的包装孵化,做好项目与国家政策的对接,积极争取更多的项目纳入中央和省的投资盘子。

千方百计引进岛外需求。引进岛外需求是我市保增长的重要手段。要采取多种方式更多地引进岛外需求。一是策划组织大型推介活动。我市的度假休闲旅游、房地产和热带农产品岛外市场空间较大,必须抓好促销。今年安排1600万元促销经费,到销售热点地区和有潜在需求地区,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型促销和推介活动,拓展岛外市场。二是创新促销方式。实行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整合旅游、房地产和农产品营销力量,开展经常性促销活动。综合利用各种媒体宣传促销,搭建旅游房地产促销网络平台,扩大网上交易。三是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围绕旅游、房地产和农产品,策划一批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大型会议会展、节庆娱乐、文体赛事活动,采取更加积极的扶持政策,争取更多的区域性、全国性、国际性会议和活动落户*。

千方百计拉动岛内消费。坚持把挖掘全省的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着力点。一是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多渠道增加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定收入预期,确保即期消费快速增长。二是大力培育消费热点。积极策划和举办多种形式的商品促销活动,不断扩大游客和其他市县居民在*消费;扩大信用消费,着力培育汽车、旅游、通讯、文化、健身、信息等新兴消费热点。三是促进住房消费。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和鼓励普通自住住房和改善型住房消费,加快发展二手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四是扩大农村消费市场。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城乡消费品、生产资料和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开展家电下乡、农机下乡活动,兑现农民购买家电、农机具的补贴,努力扩大农村居民消费。

(二)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坚持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保增长的基础支撑在农业,扩内需的最大潜力在农村,保民生的重点难点在农民。要拿出真招实策,舍得增加投入,夯实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今年财政对“三农”投入1.145亿元,增长79.8%。一是加快调整农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布局,重点加快海榆东线、海文高速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镇农业示范园和羊山特色果蔬产业带建设,大力发展热带高效农业、畜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继续扩大设施农业规模,投入6374万元,带动社会资金,新建13个生态养殖小区、13个大中型沼气池和50个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发展1.3万亩生态循环农业基地和2000亩的花卉产业基地,进一步扩大设施农业在农业中的比重。二是增强科技对农业的支撑。强化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推广良种良苗,扩大延伸农业科技110服务网络,抓好农产品检测检验体系和农产品追溯制度建设,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达到96%以上,扩大农产品、水产品出岛出口和进宾馆进超市的规模。三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全面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继续实施农村畅通工程,新建农村公路512条、1124公里。加快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变农村的环境卫生状况。加快推进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配备23个镇综合文化站的设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四是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健全农业投入保障机制,继续提高良种、农机具购置、农资综合直补等补贴标准,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和覆盖范围。

加大工业发展扶持力度。我们要充分估计金融危机对工业的冲击,动员全市上下聚焦工业、服务工业、发展工业,形成调动各种要素促进工业发展的局面。一是实施支柱产业振兴计划。抓住国家实施产业振兴规划的机遇,抓紧编制我市支柱产业振兴实施计划,用足用活国家和省鼓励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快落实我市已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关于鼓励发展医药产业的若干规定》、《关于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和《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意见》等扶持产业发展的措施,安排2亿元产业扶持资金,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对高新技术企业和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采取担保、贴息等扶持政策,鼓励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转型升级。二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优化*药谷、海马工业园、狮子岭工业园配套服务功能,启动桂林洋农副产品加工区、云龙产业园区建设,切实推进20万吨镀锡薄板、30万箱红塔山卷烟厂扩建,加快30万辆汽车项目建设,促进工业集中布局、集约发展。三是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推进知识产权示范市建设,制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继续支持重点实验室、创新示范企业和工程研发中心建设,鼓励企业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积极争取省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充分发挥市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资金和科技风险投资的引导作用,组织实施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促进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等产业加快发展。四是尽力帮扶企业渡过难关。要统一认识,帮企业,就是保增长、保就业、保稳定、保后劲。综合运用各类金融工具,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切实加强和改进对企业的服务,建立政府部门与各类企业经常性沟通联系制度,及时了解、把握、分析企业发展情况,适时研究采取力度更大的政策措施,帮助企业克服困难。清理和规范收费、年检等事项,对全市企业的行政性收费和年检事项进行全面清理,不合理的坚决废除,切实为企业减负。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大《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意见》的实施力度,依托省会中心城市优势,积极发展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扩张总量、优化结构,着力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一是进一步提高旅游业的总体效益。抓住中国生态旅游年和国民休闲计划的机遇,强化旅游宣传促销,境外重点推介高尔夫游、热带滨海温泉度假游等产品,国内重点推介商务游、生态游、乡村游等产品,全力拓展旅游客源市场。抓紧编制我市国际旅游岛建设行动计划,推进邮轮游艇码头、免税商城、雷琼世界地质公园*火山群博物馆、海南游客到访中心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积极吸引国际著名酒店管理集团落户我市,促进旅游基础设施上档次、旅游服务上水平。继续打造琼北湛江区域旅游经济圈,推出旅游精品线路,努力推进“住在*、玩在琼北”的旅游目的地建设。二是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继续抓好新海滚装客运港、*港二期、马村港一期建设,加快推进粮食物流、新海物流园区建设,支持海南钢材、中商农产品、海南花卉交易市场等特色中心市场建设,促进和提高物流业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增强区域物流中心的辐射能力。三是扶持发展其他服务业。进一步落实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培育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文化创意、影视娱乐等新兴服务业,改善提升餐饮、商贸等传统服务业,切实推进医疗卫生、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服务业。

(三)纵深推进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进一步解放思想,发扬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精神,大胆探索,不断加大改革力度,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提供强大动力。

深化各项改革。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保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一是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增强乡镇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试点,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林业产业发展。二是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结合新一轮的机构改革,积极探索大部门制,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结合省下放的197项行政权项的规范运作,继续加大强区扩权的实施力度,增强下放权项的协调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区级自主发展经济的能力。三是深化社会事业改革。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力提高医疗卫生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推动社会保障、文化教育、事业单位等各项改革。四是积极促进社会组织发展。认真落实市委《关于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决定》,有计划地将一些职能部门的管理权项向行业协会和社会组织下放,发挥社会组织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主导作用。

拓展开放领域。准确把握金融危机引发的国际产业资本流动的新趋势和国际市场格局调整的新变化,采取更加灵活的开放措施,推动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一是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发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重点承接地优势,精心论证策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对外招商,突出抓好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高新技术、总部经济、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招商引资。跟踪抓好在谈、在批、在建项目,办好重大招商活动,完善招商项目推进机制。二是全面优化开放环境。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强化部门联动服务机制,排除影响发展的制约和障碍。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和化解贸易磨擦,完善大通关体系,进一步降低通关成本,确保出口退税“应退尽退”。三是加强开放载体建设。完善与澄迈县合力推进*综合保税区建设的联动机制,定期召开协调会,尽快完成征地拆迁和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全方位的招商选资,争取一年内封关预验收,使其成为我市乃至琼北发展的新动力。

(四)打造中心城市板块,加快温馨宜居城市建设

围绕建设全国最精最美省会城市的目标,以规划为先导,以片区开发为突破口,把必要财力集中投入到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上,进一步完善省会中心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加快新片区建设和旧城改造步伐。集中力量加快推进长流新区建设,以长流起步区路网、第二办公区、国际会展中心的建设为突破口,带动长流片区的整体开发,争取两年出形象、三年成规模。加快美丽沙、新埠岛、世纪海港城、白沙门生态公园、*湾游艇泊位码头建设;启动江东片区、金沙湾片区的开发,打造特色鲜明的滨海生态新城区。加快旧城改造,坚持“政府主导、让利于民、补偿合理、安置到位”的原则,整合资源、集中资金,加快海甸溪北岸、朱云路片区改造,启动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综合整治,让旧城区和棚户区的人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进一步加强中心镇建设,发挥市区两级融资平台的作用,吸纳社会资金参与中心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中心镇兴建建筑装饰材料、花卉苗木、农产品等专业批发市场,规划引导农家乐和旅游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促进中心镇二、三产业的发展。

完善省会中心城市功能。继续推进路网建设,完善以八纵四横主干道为骨架,次干道、支线路合理分布的城市道路网路。坚持“以港兴市”战略,加快推进马村、秀英、新港、新海港的建设,提升*港主枢纽港地位。结合东环快速铁路,规划建设与城市路网的连接站点。加快推进美兰机场第二跑道建设,启动美兰机场临空产业园区建设。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加快公共乘换枢纽建设,继续在快速路和主路上设立公交客运走廊和站点,逐步完成公交在城市客运交通系统中的主导地位。完成白沙门污水处理厂二期、长流污水处理厂、龙塘饮用水源点环境保护工程建设,加快中心区和新片区污水截流并网工程,进一步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按照人性化、规范化、生态化的要求,打造一批体现城市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样板社区。搞好市区环境综合整治,继续推进违法建筑专项整治,遏制城乡新增违法建筑,进一步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生态*”、“温馨宜居”工程建设,使环境更加优美,生活更加方便,道路更加畅通,城市魅力更加凸显,市民生活更加幸福。

(五)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必然给民生工作带来诸多困难。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是要高度关注民生。我们将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加大民生投入,改善群众生活,保障群众利益,努力开创全市人民安居乐业、共享和谐的新局面。

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把推动就业再就业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今年新增就业人员2.8万人。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启动新一轮小额贷款担保工作,支持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努力稳定现有就业岗位,实施与就业挂钩的企业发展支持政策,引导企业采取在岗培训等多种措施不裁员或少裁员。努力扩大旅游职业学校、高级技工学校的招生规模,新增中等职业学位3000个,让更多中学、大中专毕业生继续就学深造,缓解就业压力。

投入2580万元,完善城乡就业公共服务和救助体系,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技能培训,健全城镇零就业家庭、农村低保家庭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长效机制。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今年财政安排教育专项支出2.26亿元,增长83.3%。要继续开展教育质量年活动,进一步推进规范化学校建设,大力实施校长、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完善城乡教师交流机制,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安排2.05亿元,加快琼山中学、琼山华侨中学、琼山一小等学校扩建改造工程,新增1万个学位,基本解决府城地区学位紧缺问题。安排1.53亿元,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助学工程,扩大城乡学生受益面,保障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推进高中阶段教育结构调整。加快完善桂林洋大学园区的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支持海南大学“211工程”创建,提高*经济学院、海南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水平。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今年财政安排医疗卫生专项支出7112万元,增长39.6%。完成市医院综合大楼、中医院、疾病控制中心、“120”急救中心、乡镇卫生院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卫生应急体系,建立卫生长效应急机制。安排830万元,加快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确保农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网点覆盖率都达到100%。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

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今年财政安排社会保障专项支出9813万元,增长180.1%。要巩固和扩大全民医保的覆盖面,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提高人均参保补助标准。完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动态增长机制和物价补贴机制,继续提高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切实保障城乡困难家庭、离退休职工的基本生活水平不下降。安排1000万元,新建、扩建4个敬老院和4个“五保之家”,不断提高农村五保户和城镇“三无”人员的集中供养率。

提高住房保障水平。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廉租住房保障力度,加快经济适用房建设步伐,探索建立政府限价房、农民工住房等制度,多渠道解决城市中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今年安排2.98亿元,建设2575套廉租住房。采取货币补贴与实物配租相结合的方式,对低收入家庭实现廉租住房应保尽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