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工作汇报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9 00:42:55

经济工作汇报

经济工作汇报范文篇1

一、明确职责,有计划,有分工、有合作。

2011年年初,我区为加强对企业经济服务工作的开展,对经济科工作人员全部进行重新调整,并确定一名领导专职负责经济科的工作。经济科重新调整后,根据市联处室职责划分,结合我区实际,重新确定了经济科工作职责,制定了2011年工作计划,对科室人员及各项工作进行了职责划分。任务明晰后,要求既要各司其职,又要团结协作,从而确保了经济科经济服务工作的卓有成效。

二、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困难,明确经济服务工作的重点。

2010年的全球性经济危机,给我区企业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这也给我们开展经济服务工作带来了机遇。我们先后走访了70多家企业,向全体会员企业下发调研问卷,深入了解了经济危机对我区企业的影响。形成调研报告后,上报了区委、区政府,引起了区领导的高度重视。区委书记亲自到企业调研,区长、副区长、政协副主席分别亲自召开企业家代表座谈会,了解情况,提出解决困难的措施。通过调研,我们掌握了企业第一手材料,为我们开展好经济服务工作创造了条件。

三、切实为企业解决好实际问题。

面对企业各种各样、多方面的需求,我们总是不遗余力地予以解决。如部分小企业提出与大企业接触难、合作难,我们就带领小企业到大企业去,不仅做好牵线搭桥,还力争他们合作。有一家企业因环保问题没通过验收,新购置设备又需上百万元。经过我们牵线搭桥,另一同行企业主动提供技术,使该企业只用5万元就解决了问题。一外地会员因与本地企业竞争,被本地企业雇人砸了店铺,找到我们后,我们积极与当地派出所联系,派出所及时出警,抓获了犯罪嫌疑人,并让本地企业赔偿了全部损失。此等案例,不胜枚举。

此外,我们还指导基层商会开展经济服务。如服务商会有会员80余家,基本上是面对大众的消费性企业。他们每2个月就开一次会员大会。我会领导不仅每次都参加,而且要求他们每次开会前都要进行自我介绍。会员之间不仅相互认识、了解,而且加强了合作。会员有的就一定用会员的,而会员使用也都给予了很高的优惠。目前服务商会是我区最团结、最有凝聚力、发展最好的一个商会组织。

四、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外省市经贸项目推介会。

一是组织所属计算机商会、服务商会、汽车销售公司等民营企业家代表赴津参加第四届民营经济发展论坛暨第三届中国企业国际融资洽谈会。二是为办好2011年环渤海民营经济论坛暨经贸项目洽谈会,市于4月份在首先举办了“市经贸项目推介会”,我们共组织了10余家企业参会。三是组织10家企业,参加了在举办的“经贸项目”推介会。四是组织计算机商会、服务商会、汽车销售公司、粮油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家代表赴、、等地区招商考察。使企业家充分掌握了、、等地区的总体规划、战略策划、产业规划等详细内容,为企业家准确掌握市场,寻找商机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成立法律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全面法律服务,避免比必要的经济损失。

为规避风险,切实解决企业在法律方面的问题,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组织成立了区工商联法律服务中心,聘用时雨律师事务所,为工商联会员企业无偿提供日常法律咨询及经济维权等法律服务工作。法律服务中心为我区非公企业更好地发展,搭建一了个维权服务平台。2011年共有20余家企业通过法律服务中心进行法律咨询和维权。

六、做好《工业名优产品画册》及《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大典》的推荐、上报工作。

一是按照市发展品牌工业的总体要求,市工业促进局会同工业经济联合会拟编制《工业名优产品画册》经我们推荐,华东乐器、旺旺集团、天利海香精香料、千喜鹤、金鹰羊绒等五家企业已选中。二是为了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献礼,展示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弘扬民营企业顽强拼搏、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奋斗精神,树立民营企业家的先进典型,国家7部委将联合组织开展出版《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大典》工作。我们已向他们推荐了8家企业。

七、创刊《经济信息》报更好地为企业做好经济服务。

为加大非公企业的宣传力度,更好地向社会推荐企业产品,搭建企业桥梁,11年9月,区工商联经过紧张地筹备,《经济信息》报面向全市市联执委企业发行。现已发行两期,印刷8000余份,2011年预计发行6期,达24000余份。

八、以宣传工作带动经济服务工作

一是做好了《非公经济》专刊的撰稿和编辑发行工作。专刊主要面向全区非公企业发行,同时报送区委、区政府领导、市联领导及各处室,不仅做到了每月一期,而且主要是报道企业经济信息的内容,从而、提升了企业的影响力,受到了企业的大力支持和拥护。二是为加大非公企业的自身宣传,分别举办宣传报道员座谈会和培训班。通过新闻写作、人物写作等知识的培训,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和素质。三是为加强与通讯报道员的沟通,与他们能及时、深入、广泛的联系,打破他们收不到《非公经济》专刊的局面,经济科建立了QQ群。QQ群建立后,我们一方面能及时收到企业报送的经济信息,另一方面也把《非公经济》专刊出版后及时发给他们。

九、以培训带动经济服务工作。

一是举办民营企业管理者培训班,特邀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副会长、华商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袁青鹏教授,就金融危机的形成背景、产生影响、政府采取的措施、企业如何调整发展战略应对危机以及民营企业家应如何处理好八大关系等内容进行了授课。二是组织非公经济人士参加企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讲座和社会新阶层人士高级理论研修班活动。为帮助非公企业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们通过多种渠道找到清华、北大等著名学府教授关于应对金融危机讲座的门票,组织他们去听课,帮助他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素质,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增强信心。

十、充分发挥工商联招商引资的职能,引进大型工业企业落地投产。

今年4月,引进电子飞行集团落户我区工业开发区,该企业以生产微电子元器件等军工产品为主,首期投资6-8个亿,可实现年产值6亿元以上,解决2600人就业,其中600人从当地劳动力中招聘。

经济工作汇报范文篇2

村级集体经济开展既没有创业资金上的搀扶,又没有相关的政策搀扶,完全处于一种“无人问津、自生自灭,谁有本领谁开展”的景况。

村级集体经济大多是“趁一时之机”,或靠资本、或靠机遇抓些收入,并且“小富即安”“小进即满”,并没有抓住时机做大做强,一旦机遇损失,也就落空了开展的潜力。

村级集体经济没有构成有用的村级积聚机制,多是一次性投入,“有几多钱,办多大事”,随后便“现来的福现享”,将集体收入“吃光抖尽、一个不剩”,没有久远的计划,缺乏用于扩展再出产、再开展的投入,碰着好的项目,却苦于没有资金而眼睁睁地损失开展的时机。

相当一局部村既无资本又无资金,经常捉襟见肘、左支右绌,开展村级集体经济“有主意、没方法”,处于一种很无法的境地。

建议与对策:

一是以区、市、县三级尽快树立“村级集体经济开展搀扶基金”,参照“双带”资金的运转形式,对开展村级集体经济有资本、有项目、缺资金的单薄村赐与搀扶,处理他们“有主意、没方法”的忧恼,使他们尽快走出“空壳村”窘境。

二是以区上出台搀扶村级集体经济开展强大的政策,量体裁衣,分类看待,宜工则工,宜农则农,逐渐树立搀扶村级集体经济开展的优越机制,保证村级集体经济稳步开展。

三是树立乡村公益事业建立财务奖补机制,根据上年度农人人均纯收入增进比例,逐年加大对村级的财务资金转移付出力度,实在支撑村级集体经济开展,推进新乡村建立。

经济工作汇报范文篇3

今年以来,x县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按照年初县委经济工作会确定的“市场化运作、非均衡推进、低门槛进入、全方位服务”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工业强县、畜牧大县、旅游名县”三大战略,并围绕重点工作整合县四大班子力量,强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实。特别是针对国家实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新形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全县经济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上半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7.6亿元,同比增长17.0%,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19.0%、19.7%、8.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413万元,同比增长18.7%,占全年任务的56.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239元,同比增长16.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6亿元,同比增长12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32亿元,同比增长11.6%。

(一)企业改革逐步深化,工业经济运行良好。在企业改革方面,本着抓大放小、一厂一策的原则,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目前xx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库存产品和固定资产分别以6570万和5300万价格拍卖成功,xxx服装厂已进入协议转让阶段。热电厂第一次流拍后,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目前已选择了一些有经济实力的企业进行洽谈,近期有望进行第二次拍卖或协议转让。xx镁业公司、xx纺织有限公司已完成资产评估任务,近期将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同时,对原来已改制的xx集团进行了分拆改制,xx化工、xx水泥、xx机械等企业正在按照深化改制方案稳步推进。截止目前,全县42户国有及国有参股企业中除14户因政策性因素暂不改制外,其余28户企业中已有20户完成国有资本退出任务,5户进入破产程序,3户正在推进或办理相关手续。在企业发展方面,我们注重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促进企业产品升级换代,提升企业竞争力。目前正在与美国顶峰、浙江新亚、上海麦科特、天津金氏、广东星湖、东营天信等国内外有实力的大企业进行谈判,吸引和支持他们参与县属重点企业的改制。同时针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企业发展带来的影响,采取多种措施,帮助企业解决煤炭、电力和交通运输方面的问题,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上半年全县限额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4.87亿元,同比增长17.5%;工业增加值完成7.36亿元,同比增长20.2%,占全县生产总值的41.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26.2%,同比提高19.8个百分点。

(二)农牧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化程度明显提高。在畜牧业结构调整上,坚持稳定鸡猪生产,扩大牛羊养殖规模。以大用、永达公司为龙头的鸡猪生产稳定增长,4月份两公司熟食生产线顺利通过对日出口认证。以绿佳爱德和百瑞牧业公司为龙头的奶牛胚胎移植项目进展迅速,已购进受体牛2000多头,成功胚胎移植147头,目前正按“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动员农民大力发展奶牛业。以江源公司为龙头的波尔山羊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良种山羊存栏达到4500只,养羊小区达到23个,肉羊加工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上半年实现畜牧产值6.26亿元,加工产值6.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3%、0.9%。在农业结构调整上,上半年新增高效农业园区面积400亩,发展经济作物42000亩,完成荒山造林24000亩。同时,我们紧紧抓住国债和新增财政资金向“三农”倾斜的机遇,筛选包装一批项目,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今年以来已进入国家和省计划盘子的项目20个,总投资近2亿元,目前已争取资金1500万元。今年以来共组织劳务输出27500名,全市劳务输出现场会在我县召开。认真做好粮食直补和降低农业税税率工作,实现了农民减负增收。

(三)旅游带动能力明显增强,第三产业全面繁荣。一是注重运用市场化运作的办法开发旅游资源,吸引外商投资建设旅游景区。在编制《淇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同时,我们组织包装了一批项目向外招商,目前朝阳寺大殿、灵山金顶、云梦山青龙池等重点工程已全部竣工,桃园山庄、八卦城、云梦天坑等工程正在抓紧建设。上半年旅游景区项目签约资金达1548万元,现已到位1233万元。二是积极探索宣传促销的新路子,凸显中华第一古军校、云梦空中草原品牌,有针对性地对客源市场进行细分,采取举办节会、实行、广告宣传等形式,加大旅游推介力度,既增加了旅游门票收入,又提高了淇县在省内外的知名度。三是围绕游、购、娱、吃、住、行开发旅游产品,拉长产业链条。上半年,旅游涉外定点单位发展到5家;借鉴外地经验,引导凉水泉、卧羊湾等旅游沿线农村改造建设农家宾馆。截止6月底,全县共接待游客35万人次,实现直接经济收入479万元,同比增长67.5%。旅游带动相关第三产业增加值3200万元。为更好地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结合争创文明城市建设,我们对全县市场统一进行了规划、整顿和建设。今年5月份新建并投入运营的北阳镇107国道两侧2.8公里的粮食交易市场,粮食交易总量已达2万吨,累计交易额达2800万元。

(四)城建交通力度加大,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一是坚持把城市建设与交通公路建设结合起来,借助公路建设机遇,穿插城市道路建设,拉大城区框架。目前省道浚南线、大海线已开工建设,县乡道路淇石线已完成铺油任务,大骑线、高西线正在抓紧建设,淇灵线将于近日开工。城区道路完成了南环路、东二环铺油任务,东环路高标准改造已接近尾声,北二环开通建设工作正在抓紧推进,铁西工业路改造将于下周实施,铁西南路计划8月份开工。二是坚持把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结合起来,聘请省规划设计院编制了县城总体规划和城北新区、淇园路、中山路详细规划,现在正根据征求的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城北新区开发正在积极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旧城改造以创建省级文明县城为契机,制定出城区主要道路、背街小巷的环境整治和绿化、亮化、美化方案以及市场整顿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集中对城区环境进行整治。三是把城市建设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用经营城市的理念建设管理城市,自来水公司成功出售,城区天然气工程进展顺利,高标准住宅小区正在建设;淇园路、中山路开发改造工作已与外地房地产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四是坚持把城市建设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抓住朝歌镇、高村镇被确定为部级重点镇,北阳镇被确定为省级重点镇的机遇,借公路建设之势,对小城镇建设进行了统一规划,目前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30%。

(五)经济环境进一步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我们学习借鉴长垣经验,成立了经济发展保护委员会,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行政服务中心职能,加大“三乱”、“四乱”查处力度,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性。注重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向园区集中,发挥集聚效应,目前正在抓紧规划建设107国道民营经济带、铁西工业区、城北新区、高村工贸区“一带三区”,同时结合县乡道路建设,加大了乡镇所在地经济小区的规划建设力度,块状格局正在形成。大力实施“回归工程”,鼓励淇县籍在外人员回乡创业,投资6000万元的淇县一中与中美华医投资公司联合办学项目征地工作正顺利进行,近期将开工建设。上半年全县新增私营企业49个,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上缴本县税金共1193万元,同比增长9.1%,对县财政贡献率达到35.3%,已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二、招商引资及重点项目进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们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全县一号工程来抓,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整合方方面面的力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同时,注重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结合起来,以项目促招商,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效果。今年我县先后与湖北汉川市、上海普陀区真如镇缔结为友好县市、友好县镇,构建了区域经济合作平台。为解决招商引资中土地的瓶颈制约,我们通过治理空心村、盘活废旧窑场、闲置废弃厂房,整理出土地1860.5亩,厂房1.9万平方米,投资1200万元的高村镇水洗石石粉厂就是通过一座废旧窑场招商引资建起来的,无纺布生产线、东海制衣也是在原毛纺厂的废旧厂房中投资生产的。元至六月份,全县共落地项目78个,已到位资金2.37亿元。其中利用市外资金项目55个,到位资金2.1亿元,占市下达目标任务3亿元的69%。目前电石生产线扩建项目、三甲胺盐酸盐项目、鑫瑞纸业第二条生产线项目、高村水洗石石粉厂项目、绿佳爱德公司奶牛胚胎移植项目已建成投入运行,总投资达8500万元。在建项目中:塑钢生产线项目正在施工,奥贝球铁项目9月份可开工建设。塑料包装生产线扩建、上海森绒(鹤壁)纸业有限公司二期工程、博民纸业二期工程、第二条无纺布生产线年底可建成投产,总投资达7600万元。投资3500万元的天畅轩大酒店的一期工程即将竣工,投资8000万元的桃园景区扩建已完成投资500万元,投资3600万元的原本庙奶牛场已完成投资800万元。在谈项目中:总投资2000万美元的氧化铁项目已与美国M.C国际投资公司、上海磁磷化工有限公司签订项目合作执行合同书,预计第三季度资金到位;总投资10亿元的星湖科技生物化工园项目,该公司已到我县进行了实地考察,目前正在联系洽谈;总投资2500万美元的15万吨甲醇项目已与天津金氏集团制定了具体的合作方案,正在就有关问题进行磋商;总投资3700万元的北水南调工程项目已与新加坡奥林匹亚投资公司签约;金属镁厂整体出让项目正在与上海麦科特公司、宁波华翔集团等多家公司谈判,争取年底取得实质性进展。与浙江新亚公司合作投资2.3亿元的服装生产项目近期有望达成协议。同时,上半年我们还争取到上级政策性资金1.02亿元。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市委组团到江浙地区考察学习后,我们先后召开了常委会、四大班子会,认真学习江浙地区的先进经验。通过学习,我们深深地感到:内陆欠发达地区要想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上寻求突破。因此,县委决定要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作为头号工程,千方百计抓好落实。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进一步增强改革意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与江浙地区相比,我们落后关键是落后在思想观念上。下步我们要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总开关,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经济的大发展。一是有针对性地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由县领导带队组织各乡镇和县直部门的负责同志到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先进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加快发展的压力感和紧迫感;组织重点企业的厂长、经理和民营企业的老板到沿海地区的企业参观考察,对口学习他们的先进管理经验,主动与他们攀亲结缘,积极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促进我县的传统产业换代升级;抓住我县被列为省扩权县的机遇,用好用活政策,组织有关部门和企业积极参加“广交会”、“华交会”等,加大项目推介和洽谈业务,以诚信吸引外地客商来淇县投资创业。二是加强与外地的联系和合作,搭建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的平台。以我县与湖北汉川市、上海普陀区真如镇分别结为友好县市、友好县镇为依托,选派干部到那里培训、锻炼,并注重开展多形式的合作,实现资源、信息、技术共享。在此基础上,继续在广东、浙江、江苏等地缔结友好县市,作为我县与开放发达地区系与沟通的窗口和平台。同时要在其他先进地区通过淇县籍在外人士设立办事处,构筑宽领域、全方位的联系和合作网络。三是深入开展思想作风整顿活动。在巩固学习长垣找差距工作成果,重点解决了“左、旧、满、怨、虚”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照先进找差距,着力解决干部群众中存在的求稳怕乱、患得患失,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教条主义盛行等思想问题,全面把握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牢固树立不改革、不发展一点政绩也没有的思想观念,从而进一步增强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紧密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

(二)认真研究宏观调控新形势,采取稳妥有效的应对措施。针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带来的影响,近期我们先后召开了县委常委会、县四大班子联席会和各乡镇、重点委局三个层次的专题会议,研究分析宏观调控新形势下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紧密结合淇县实际认清当前面临的机遇和自身的发展优势,及时把广大干部的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到加快发展上来。在此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有针对性研究制定突破土地、资金、能源、运输等瓶颈障碍的有效措施,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下周二我们将召开县委十届二次全会,通报赴江浙学习考察情况,进一步安排部署实施“工业强县、畜牧大县、旅游名县”三大战略,研究制定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切实抓好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县城主干道和背街小巷治理,交通公路建设、企业改革和发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迅速在全县掀起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的新热潮。

经济工作汇报范文篇4

市商务局是在市外经贸局的基础上,由多部门、多职能、多人员共同组建而成。从2005年开始,先后将原市外经贸局、原市经贸委的内贸管理科、市商业联合会、市物资采购联合会等机构所行使的行政管理职能,先后整合划入市商务局,2009年又将市工商局的菜市场管理职能划入市商务局,并按照“人随事走”的原则,将多家机构人员归并到市商务局管理,这样就形成了现在的市商务局。主要职能概述为“三外一内”,即主管全市国内外贸易、国际经济合作和利用外资工作。

市商务局内设机构有:局办公室、综合法规科(行政许可科)、人事教育科、财务科、市场建设与调节科(市场秩序科)、商贸服务管理科、外贸发展与管理科(市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外资外经与服务贸易科(开发区管理科)、市纪委(监察局)派驻局纪检组(监察室)、市商贸市场建设促进中心、商务稽查大队等机构。目前市商务局共有职工289人,机关在职人员共有45人;离退休干部59人,退休干部37人;二级机构市场建设促进中心,系副县级财政金额拨款事业单位,在职人员140人,其中办管脱钩中经考试录用为财政拨款事业编制的人员21名,办理提前退休和病退手续29人,自收自支事业编制90人;商务稽查大队事业编制,现有队员8名。

二、2011年商务工作开展情况

坚持全面推进我市商务事业发展,利用外资、内外贸工作的多项指标增幅创出历史新高,商务工作保持了快速发展态势。一是优结构、强基础,强力推进重点商贸物流项目建设。2008年推出相王国际、鼎盛国际等10大商贸项目,当年完成投资5.8亿元;2009年推出淮海时代广场、和协国际等28个重点商贸物流项目,当年完成投资22.85亿元;2011年加速改善消费环境,努力提高城市承载力,将30个重点商贸物流项目列入市“双百工程”加以推进,截止10月底,实际完成投资21.5亿元,预计全年完成投资25亿元。今年重点项目相王国际(大润发、爱莱百货)、批发农贸城已投入运营,金鹰国际开始试营业,沃尔玛也将于12月相继开业。近三年,完成重点商贸项目投资53.65亿元,加上非重点一般商贸项目建设,约有近70亿的投资,强力拉动了我市传统商贸业的转型发展,从2008—2011年,我市新增了近100万平方米的商业面积,大大改善了全市商业经营环境,起到强基固本增后劲的作用。二是调结构、促平衡,努力推动进出口稳定增长。截至10月底,我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5091万美元,同比增长72.1%,高出全国平均增幅(36.3%)36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增幅(53%)近20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五位,预计全年可实现进出口总额1.7亿美元。从总额分解看,累计完成出口11287万美元,同比增长42.4%;累计实现进口3804万美元,同比增长350.2%。在完成主要进出口指标的同时,积极构建了我市进出口孵化体系,加大孵化工作力度,不断壮大外贸主体,培育新获进出口经营权企业72家,今年新发生进出口实绩企业20家,新增进出口额2995万美元,提前完成了省下达的进出口孵化两项指标任务。全年组织参加以进出口贸易为主题的展会6次,累计签订意向成交额4630万美元。主要有第20届华交会签订意向成交420万美元;第107届春季广交会,签订进出口意向贸易2300万美元;第108届秋季广交会,达成出口成交意向1450万美元等。三是抓创新、增后劲,大力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借助重大展会招商平台,吸引各类资本投资,投资强度和增幅不断加大,截至10月底,我市实际利用外资15755万美元,同比增长37%,利用外资总量居全省第9位,增幅居全省第2位,预计全年利用外资将超过1.8亿美元。1—10月新批外商投资企业7家,合同外资5298万美元,增长351%。全年组展参展以招商引资为主题的展会7次,促成111个投资项目签约,投资额达219.62亿元;签订贸易类合同意向75个,成交额近20亿元。其中参加第六届徽商大会共促成32个项目签约、总投资67亿元;2011(中国)煤矿机械博览会投资类签约项目共50个,总投资额为67.43亿元,贸易类合同和意向共签约75个,成交额19.687亿元;举办2011(香港)经贸投资交流会,成功签约14个项目,总投资额50.6亿元;参加第五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签订招商项目总投资额达14.3亿元等。促消费、保增长,不断提升商贸流通发展水平。1—10月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1亿元,同比增长19.2%,预计全年可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亿元。备案“家电下乡”网点316个,从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我市共销售“家电下乡”产品20.3万台,销售金额达4.59亿元,发放财政补贴5487.15万元,平均每万户农民购买家电下乡产品6166.8台,该项指标排序居全省第一位。“家电以旧换新”共销售五类(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脑)新家电14198台,销售额5100万元;组展参展以内贸促消费为主题的展会10次,成交额达16995万元。四是惠民生、强服务,标准化菜市场建设扎实推进。出台了《市中心城区菜市场布局规划》和全市城区菜市场管理办法。继去年建成全省第一家惠黎标准化菜市场之后,今年改造新建的黎苑、相城农贸标准化菜市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仁和小区配套的菜市场即将投入运营;温哥华城菜市场正在施工建设,预计近期能完工,最迟于春节前投入使用;海宫菜市场维修改造的项目设计及预算已完成,正向财政部门申请拨付前期费用;凌云菜市场改造设计效果图已报规划部门审批,已向财政部门申请前期费用;大力督办了濉河小区、滨河花园小区菜市场内部装修工程,全力督导了金冠玻璃厂、渠沟酒精厂等居住小区菜市场建设;长山南路菜市场土地收储、前期拆迁等事项也在酝酿筹划中。今年我市永安社区、相阳社区和杨庄矿第六社区获得第五批全省商业示范社区称号,从2006年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我市已先后创建了3家部级商业示范社区,9家省级商业示范社区,13家市级商业示范社区。今年我市正式启动了“放心早餐工程”,一期项目已完成投资7000万元,建成主食加工配送中心及相关配套设施,100多个早餐厅遍布市区大街小巷,投入运营后百姓普遍欢迎。五是重执法、举新措,推动12312商务综合服务平台深入发展。2009年,我市被商务部列入商务综合执法试点市,我局投入100多万元,将去年创建的“家政服务”网站融合到12312综合执法平台上,两者并网运转,拓展了家政服务、举报投诉、商务服务和政策咨询四大功能。目前已录入2300多家商贸服务企业信息,可向市民提供13大类118种服务,展示商品2200多种,职位100多个,提供市场行情600多条,进入注册加盟企业400余家,宣传图片1200多张,每天受理市民需求服务电话20多个,网站点击率平均每日700多次,服务的规模、层次、广度、深度还在不断拓展,内容仍在不断更新,逐步充实。截至11月底,12312举报投诉电话共受理消费者咨询、投诉207起,其中咨询174起,举报投诉33起,办结率95%以上。

三、2011年商务工作安排

2011年全市商务工作总体思路:坚持加快传统商业向现代商贸服务业转型战略不动摇,大力抓好商贸物流项目建设,不断调整优化商业结构;持之以恒地抓好利用外资工作,坚持以承接产业转移为平台,加速开放型经济发展进程,进一步提高开放度,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努力提升引进外资的实力和规模;坚持不懈地提高外贸出口规模和水平,不断培育外贸出口龙头骨干企业,壮大出口企业规模,努力开拓国际市场,保持外贸稳定增长,全力推进“三外”联动发展;凝心聚力发展内贸,坚持以扩大消费需求为重点,着力构建现代流通市场体系,侧重投资、消费和出口等三大需求结构的优化,大力提升三大需求的质量和持续性。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卓有成效地开展好2011年的全市商务工作,保持商务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主要目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进出口总额增长2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5%;对外经济合作实现新突破;重点商贸物流项目建设投资完成24亿元;新建标准化菜市场2个,改造提升原有菜市场2个。重点工作有:

一是创新引进利用外资方式,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围绕我市六大主导产业,促进优势产业招商;围绕繁荣发展服务业,深化商贸物流业发展招商引资;围绕引进战略投资者,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推进对外开放机制,突出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和目标跨国公司,借助知名大型节会,精心谋划引进利用外资活动;围绕区域发展,战略推进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机械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引导外资参与绿色经济发展。

二是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培育新的商务经济增长点。继续实施强基础、增后劲、管长远、优结构之举措,坚持引进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滚动发展,大力培育新的商务经济增长点,加速传统商贸向现代商贸服务业转型。以投入促增量、以项目增后劲,加速改善消费环境,促进商贸繁荣。经深入调研、摸排、筛选,现有39个重点商贸项目可列入2011年我市重点项目“双百工程”加以推进。

三是优化进出口结构,转变外贸发展方式。重点抓好龙头骨干出口大户,培育优势产品出口集群,优化主体结构。支持企业开展国际认证,扩大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主营销、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产品和重大装备出口,积极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优化商品结构。加大企业参加重点境外展会参展补贴力度,稳定扩大传统市场份额,拓展新兴市场;引导企业开展国际电子商务平台贸易,支持企业利用网络平台“在线”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做好组织应对贸易摩擦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工作,优化市场结构。加快服务贸易载体建设,打造出口基地,推进科技兴贸,支持成熟的产业化技术出口,促进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优化贸易结构。

四是扩大城乡居民消费,增强内需拉动力。继续落实好家电下乡、家电和汽车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政策,促进城乡消费升级;推进“万村千乡”工程建设,不断开辟农村消费市场;引导“农超对接”深入发展,拓展与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以产销地市场、产业优势、区位特点为依托,搭建各类内贸促销的展会平台,积极组织参加全国知名展会,组织各类地产品展示展销;加强银商合作,积极发展信用销售;规范发展网上消费,引导消费模式创新。

五是加速流通体系建设,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不断完善中瑞、农贸城等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和档次,建设布局合理、交易方式先进、功能齐全、信息灵敏、安全卫生的大型骨干批发市场;积极建设与发展连锁超市、直销配送中心等新型流通组织,建立多层次、多业态、多种经营方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鼓励支持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加速发展,重点扶持百路物流、顺达商贸、新惠康等龙头企业,加快农产品的储藏、加工、运输、配送等物流设施建设,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新建、完善、改造、规范、提升标准化农家店、农资店,培育农村现代商品达配送中心;支持工业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大力发展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大力实施“菜市场标准化改造”;全力推进“家政服务”和“放心早餐”等民生工程,规范管理宝迪、天贝、天义等大型生猪定点厂;新建改造一批社区废旧物品回收站点、分拣中心和跨区域集散市场;积极培育大型流通企业和企业集团,支持各类流通企业以资产为纽带、以品牌为载体进行资产重组和连锁经营,培育具有创新能力、产权明晰、竞争力强的流通企业集团;加快流通企业信息化改造。

六是加强市场监测调控,保障平稳健康运行。加强对50多家重点企业及其重点商品的市场运行监测,跟踪分析调控市场,保障供给,建设完善应急商品数据库,保证市场平稳运行;加强省、市级猪肉储备日常管理,着力提升市场监测调控水平;搞好“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扶持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改进生产和技术条件,着力加强生猪屠宰监管,着力规范市场经营秩序。

七是开展形势研判和重大战略研究,提高谋划发展质量。要坚持不懈加强学习,优化知识结构,善于在把握大局中谋划发展,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长远结合深入研究,提高工作的预见性、系统性、创造性。突出重点,务求实效,不断深化我市对接长三角和谋求淮海经济区域合作,提高商贸物流社会化组织程度,提升外向辐射力和影响力。

四、“十二五”商务发展主要目标安排

(一)“十二五”商务发展规划

1、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递增24%,到“十二五”末年进出口达到5亿美元;

2、利用外资年均递增18%,到“十二五”末利用外资达到4亿美元;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18%,到“十二五”末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8亿元;

4、商贸物流项目建设,力争每年保持20亿元投资,到“十二五”末,5年累计完成投资额100亿元以上。

(二)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优化物流布局,建设烈山、临涣、百善三大物流园区,、、、四大物流基地和专业化物流配送中心,初步形成较为完备三级物流节点。加大本土物流企业兼并重组力度,重点培育煤炭、煤化工、农副产品、纺织等重点行业物流龙头企业;开发、运营物流技术平台,构建平台办公、作业和交易撮合系统,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物流;强化与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长三角主要城市货运大型企业区域物流合作;吸引外资、中央和省外大型物流企业进驻,加快物流标准和技术的推广应用。

(三)改造提升商贸服务业。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制、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形式,形成购物中心、大型综合超市、专业市场、品牌直营店、便利店、专卖店等多元化、多层次、多业态的现代商贸体系。加快发展新、老城区市级商业功能区,建设烈山、矿山集等区域性商业功能区,建设、南黎等社区商业功能区,以及淮海路、孟山路等特色商业街,形成层次明晰的商业网点空间布局。大力办好大型专业招商引资活动,继续抓好中国()煤矿机械博览会等一系列大型展会,积极组织农产品、纺织服装、特色餐饮美食等大型展销贸易活动,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加快构建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联动的一体化商贸发展格局。

经济工作汇报范文篇5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略)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1.督促执行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各项责任得到较好落实

我局严格执行《××市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考核办法》(昆政办〔2007〕135号)及全市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工作会议要求,将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的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目标考核责任书纳入了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范围,并于年终进行了全面考核。从检查考核的结果来看,各县(市)区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工作,严格按照责任书要求,在发展粮食生产、落实种粮农民直补政策、风险基金安排、储备粮食到位和规范管理、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培育和规范粮食市场等方面做了大量深入细致而卓有成效的工作,确保了全市粮食安全。

2.加强宏观调控,掌握粮源,成效明显

一是抓好本地粮食收购。今年共收购本地粮食xx万吨;组织粮食企业从黑龙江、吉林调入储备粮食及商品粮食xx万吨,争取到中央财政粮食运费补贴xx万元。二是扩大地方油脂储备,经市政府批准同意增储了xx吨食用油脂。三是合理把握储备粮油轮换时机,适时吞吐调节,保持了粮食市场和价格的基本稳定。四是优化地方储备粮油品种结构,适应市场需求和应急需要。五是积极争取到省级动态储备粮x万吨,目前,已完成进度20%左右。

3.加强粮食仓储管理,保证储备粮库存安全

严格执行各级储备粮油管理办法及《粮油储藏技术规范》,加大储粮安全检查力度,全年粮食“四无”率达99.07%。一是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落实储粮安全责任。二是召开了全市储备粮管理工作会,制订下发了《××市市级储备粮油库存管理办法》,不断提高了全市储备粮管理水平。在粮食仓储管理工作中,全市涌现出了一批管理先进单位,较为突出的是××国家粮食储备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分别被云南省粮食局和中储粮云南分公司授予了“仓储管理示范库”和“中央储备粮管理先进代储库”称号。三是坚持储备粮入库质量检验制度。认真贯彻执行《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试行)》,对轮入的储备粮进行全程质量监控,对不合格粮食坚决不予入库。省级储备粮每年定期检测二次,市级储备粮每年定期检测四次,做到随时掌握储备粮品质变化情况,合理安排轮换。全年共检验储备粮、油样品751份。四是做好清仓查库工作。按照国家粮食局库存检查要求,组织开展了全市粮食购销企业粮食库存自查抽查工作,并接受了省粮食局库存检查组的复查,省局对市局账实相符率为99.99%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五是积极探索科学储粮新技术。在××国家粮食储备有限公司稻壳压盖低温储粮实验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数量,延缓了储粮品质劣变。××市粮油购销有限责任公司在完善浅层地能低温储粮实验的基础上,积极向上争取到节能减排资金50万元,用于浅层地能低温储粮技术的推广运用。另外,呈贡、禄劝、晋宁等单位安装了电子测温系统,进一步提高了粮情测控管理水平。六是加大粮库等基础设施建设。寻甸县市县投资57万元,改造修缮了仓库1100平方米,提升了仓储功能。晋宁县粮食局投资10万元,建起了县级检化验室。同时,大力推进××市粮油购销有限公司粮库及粮油市场迁建工作。××国家粮食储备有限公司自筹资金2200万元新建仓库xx平方米,主体工程进展顺利。官渡区、西山区、东川区粮食局正积极筹建新库,这些粮库的建成将较大地改善安全储粮条件。

4.做好军粮供应工作,满足部队需求

一是制订了《2008年××市军粮统筹采购组织方式实施意见》和《军粮采购评标细则》,使军粮统筹采购招标工作更趋完善。二是加强军粮质量管理,确保部队吃上“放心粮”。三是增强服务意识,主动征询部队的意见和建议,积极组织优质粮油,满足部队需求。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在汽柴油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全市各军粮站及委托代供点无偿为部队配送粮油达数千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各军粮站连夜组织人力、物力、运力为赶赴救灾前线的驻昆部队装运、配送粮油数百吨,较好地完成了供应任务。同时,我局下发了《关于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确保全市粮油供应和市场稳定的紧急通知》,要求把抗震救灾、确保灾区群众和救灾部队粮油供应作为当前粮食工作的重中之重,销售的粮食一律不得涨价。通过系统上下的共同努力,实现了全市粮油的有效供给和市场价格的基本稳定。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军粮供应站被国家粮食局授予“2008年全国粮食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被市委、市政府、××警备区授予“××市第五届拥军优属模范单位”荣誉称号;市局也被市委、市政府和××警备区授予“××市第五届拥军优属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四是按照国家军粮办及省粮食局要求,积极开展了理顺××军粮站管理关系的相关工作。五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年内争取到中央财政军粮站专项改造资金30万元。

5.加强粮食流通监管,规范粮食市场秩序

一是继续做好《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宣传贯彻。提高公众的粮油食品安全意识。二是加大粮油价格监测力度。完善了监测内容,实行价格变动立即上报机制,为政府的宏观调控提供了决策依据。三是加强粮油质量监管和市场检查力度。组织对全市大米加工企业40个批次和食用油生产企业18个批次的粮油产品进行了抽检。全年全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共检查市场252次,出动执法人员779人次。四是健全粮食收购资格许可制度。办证户数由去年的133户增加到152户,并加强对已取得资格经营者的管理和指导。五是大力推进“放心粮油”工程建设工作。经过严格评审,将新增27个“放心粮店”,现全市“放心粮店”将达到45个。六是顺利完成第四届××国际农业博览会的承办任务。我局作为本届农博会的承办单位之一,展位及粮油品种、品牌均较往年有大幅度提升;博览会上共签订粮油购销合同34.5万吨,金额11.12亿元,同时,获得本届农博会“优质农产品”金奖3个、银奖2个、优质奖1个,是历届农博会中规模最大、人员最多、效果最好的一届。七是加强社会粮食统计调查工作。认真执行《粮食流通统计制度》,不断扩大统计调查的覆盖面,提高统计信息的准确性。全市纳入统计范围涉粮企业100%建立了经营统计台帐。八是坚持不懈做好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市属粮食系统层层落实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大隐患查处力度,全年未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经市政府考核,我局被评定为合格单位。

6.加强粮食法制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一是根据国务院《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我局修订完善并上报市政府批准下发了《××市粮食应急预案》,同时,制订下发了《××市粮食局关于贯彻落实〈××市粮食应急预案〉的实施意见》,为全市粮食应急保供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制订了××市粮食局行政执法职责、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制度、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办法和行政审批工作管理制度等,指导各县(市)区粮食局依法行政。三是逐步建立执法内设机构。现市县两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共建立粮食行政监管内设机构6个,占全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总数的40%,超额完成了建立监管内设机构30%的目标考核任务。四是执法资格培训有序开展,执法队伍稳步扩大。目前全市培训并取得行政执法证人员增至145人,比去年同期增加15人。五是按照“五五”普法规划和市普法办的要求,重点完成了五部法律的宣传教育培训,我局被国家粮食局授予“全国粮食系统‘五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7.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尽心竭力搞好服务,着力提高企业竞争实力

为加快我市粮食市场化进程,放手放胆鼓励和支持多种经济成份参与和搞活粮食流通,不断促进全市粮食事业的发展。一是建立了“××市粮食经济专家咨询会议”制度,为粮食行业的发展提供决策参考、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现已召开了两次专家咨询会议,效果明显,得到了上级和有关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二是通过上下协调,多方努力工作,大力支持××国家粮食储备有限公司、××市滇中粮食贸易有限公司成功申报了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现市粮食系统已有三户企业成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三是为各粮食企业创优质名牌产品做好竭诚服务。通过对企业的资金投入和产品生产的工艺流程改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经××市知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委员会初步审定公示,“黄龙山”、“萌芽”、“胶泥土”、“宜鹤”、“如愿”等五个商标审定为××市知名商标。四是为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小型粮食企业改革献计出力,指导呈贡县东城粮食购销公司在原改制的基础上积极完善产权制度改革,将国有独资公司改制为股权多元化的粮食企业,使企业焕发了新的活力。五是为粮食企业理清发展思路、制订发展目标,在产业发展、项目申报上做了大量积极有效的工作。

8.全力推进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为全市粮食系统发展夯实思想基础。

一是认真开展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围绕目标责任制的落实,把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融入到企业经营发展、仓储管理、财统工作、帮带扶贫、安全稳定等各项工作中,全年未发现违规违纪案件。认真抓好丰和公司党委班子建设,理顺穗丰食品厂党组织关系,指导××市军粮供应站新建了党支部。加强信息化管理,全力做好党员信息建库工作。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中,先期组织全系统单位和职工捐款40多万元,同时,踊跃参加“特殊党费”捐助活动,共缴纳“特殊党费”60410元,支援灾区建设。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全市粮食系统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先后召开相关会议和组织学习共19次,学习覆盖面达100%。通过学习讨论,提升了信念、理念和观念,理清了思想、思维和思路,为全市粮食系统夯实了思想基础。我局还成功完成了盘龙区区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二是大力实施软环境建设活动,营造优质软环境。认真贯彻执行《××市政府信息公开暂行办法》,及时公布了领导干部工作职责和工作电话,并做好电话接听和有关事项的落实工作。积极推进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做到了便民、利民。行政审批事项纳入了电子监察系统,审批办理时限由15个工作日缩减为5个工作日。开展制度创新工作,共创新和制订了首问首办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学习教育培训、内审制度等27项内部管理制度,并印制成册,发放给机关每个干部职工。三是加快市属粮食系统信用体系建设。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诚信××”的要求,我局制订下发了《关于印发加快市属粮食系统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意见的通知》,围绕粮食局机关、企业和个人三个环节,初步建立我市市属粮食系统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实现市属粮食系统机关公信力、企业信用管理和个人信用意识的明显提高。四是抓好老干部工作和信访稳定工作。落实老干部“两个待遇”。年内落实信访件19件,12345热线及书记电子信箱5件、市长接待日批转件4件,回复率达100%。适时开展军转干部走访慰问,年内兑现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补助共计112590.84元。五是切实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在办公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想方设法自筹近20万元扶贫经费,用于扶贫点村级公路工程复修等。

同志们,收获伴随着艰辛,成功凝结着智慧。2008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中获得二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粮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局党政领导班子,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我市粮食工作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志们,2008年,在全市粮食系统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尽管我们的工作取得了新的进步,但离粮食工作发展目标,离市委、市政府的希望还有一定差距,我们仍需正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各县(市)区贯彻落实年初经济工作会、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工作会及粮食仓储管理现场工作会的情况不平衡,仍然存在认识不到位,推进不到位的问题。

二是扭亏增盈工作的成效固然可喜,但个别企业亏损严重,扭亏增盈的难点和节点矛盾依然突出。

三是部份粮食企业深化改革不到位,基础管理工作不扎实,维稳工作还存在不稳定因素,转变粮食流通监管职能方面尚存差距。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在2009年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2009年工作安排

2009年,我市粮食流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市委九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及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五次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狠抓落实,坚持服务三农,促进粮食稳产农民增收;坚持改善民生,切实保障粮油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坚持改革创新,理顺粮食流通体制机制;坚持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

重点任务是:抓好购销促增收,充实储备强基础;清仓查库摸家底,保障供应稳市场;加强调控惠民生,深化改革促发展。主要经济责任指标为:年内粮食总购进140万吨,总销售135万吨;全系统利润指标为3064万元,销售收入指标为211780万元;社会粮食流通统计面达到85%。

围绕这一总体思路及目标任务,着重抓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维护粮食安全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同志们,去年以来,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金融危机不断向实体经济蔓延扩散,粮食生产和供求形势、价格走势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粮食宏观调控、库存监管、产业发展和体制改革亟待加强和完善,我市粮食供需和市场形势十分复杂,保持粮食市场价格基本稳定的难度不断加大。总书记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在经济发展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更加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千方百计确保农业特别是粮食安全不出问题。铭记“三个始终”(牢记总书记提出的“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巩固农业基础的弦要始终绷紧,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要始终坚持”),做好“四个服务”(全心全意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全心全意为城镇居民服务,全心全意为基层和企业服务,尽心竭力为政府确保粮食安全服务)。市委九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明确的××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更给粮食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增强了完成任务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张祖林市长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指出的“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提高粮食自给率,粮食产量保持110万吨,确保粮食安全”,给我们进一步提出了明确的工作目标任务。对此,我们在粮食安全问题上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正视困难和挑战,居安思危,察微知著,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统一到上级的决策部署上来,准确把握粮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粮食流通工作在统筹城乡、服务三农、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中的重要作用。完善“两个机制”(完善粮油购销市场机制,完善政府粮食调控机制),实现“三个保障”(保障粮油有效供给,保障粮食市场基本稳定,保障粮食质量安全)。

(二)明确任务,狠抓落实,确保全年粮食流通工作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1.继续贯彻落实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推动粮食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进一步强化‘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各地区都要承担本地耕地和水资源保护、粮食产销和市场调控责任,逐级建立有效的粮食安全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机制”。各县(市)区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工作,认真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各项责任目标,实干苦干,干出样子,干出成效,干出业绩。

2.抓好购销,充实储备,增强粮食宏观调控物质基础

(1)粮油购销是企业的立业之本,要加强购销、扩大购销、激活购销,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

各级粮食部门和企业要强化粮食购销工作,发挥主渠道作用和积极作用,深购远销,勤进快销,要坚持把握购得进,销得出,有利润的原则,多收粮,收好粮,多销粮,销好粮,全力以赴为保增长、保效益服务。对在粮食流通经济中有发展潜力的,要立足粮食,做好粮食。在做好粮食的基础上,要跳出粮食谋发展。当前,国际国内粮食市场出现了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要高度关注,特别要对近期国内旱情引发粮价波动不可小视,要作认真分析研究,早作打算,超前防范粮食安全风险。

(2)充实粮食储备,进一步增强市场调控能力

结合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的“2009年地方粮油储备要按规定规模全部落实到位,适时启动主要农产品临时收储,鼓励企业增加商业收储”的要求,抓紧充实储备,根据粮食应急工作需要,进一步优化储备粮布局和品种结构,充实成品粮油应急库存。加强市级储备粮油准入制度建设,在管好现有储备粮的基础上,积极研究和探索新的粮油储备制度。加强对储备粮油轮换计划执行情况的跟踪检查,确保储备粮油账实相符、质量完好,做到随时有粮可调、有粮可供、保障有力。

(3)清仓查库,摸清家底,为宏观调控提供决策依据

今年即将开展的清仓查库是2001年以来的又一次全国范围大规模的粮食库存大检查,既是对粮食库存家底的一次大清查,也是对粮食部门工作的一次大检验。各县(市)区粮食主管部门要按照清仓查库的有关规定,成立内部清仓查库机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要抽调踏实、认真、业务熟的同志,积极组织参与全省清仓查库业务集中培训,要按照“一线工作法”的要求,深入企业,督促、指导企业开展好自检自查工作,确保查库工作任务圆满完成,每一个细节不出任何问题,为后续普查、复查、抽查做好准备。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依照责任制度及时进行整改,对自查走过场,未能及时发现问题,或检查人员故意隐瞒真相、掩盖问题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各级储备粮规模要足额到位,做到账实、账账、账表、账卡相符。二是严肃库存实物检查,认真测量填写粮食实物检查工作底稿,不能虚填、乱填。对不规则货位进行形态整理,备齐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校正的称重、计量和质量扦样等检查工具。三是做好库存粮食账务检查,在库存实物检查的基础上,要与保管账、统计账、会计账、银行资金账核对,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账务处理要符合规定。四是及时做好粮食出、入库和升、损账务处理,严禁在统计账上出现虚数,确保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五是加强储粮安全检查,坚决杜绝高水分粮、发热粮、霉变粮和虫粮。六是2008年已下达的储备粮轮换计划,各承储企业要抓紧轮换工作,确保在3月底前完成轮换任务。不论哪个县区或企业,哪一个细节影响了清仓查库任务的圆满完成,将影响全市乃至全省,因此,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同时积极争取政府,落实清仓查库工作经费,不允许将费用转嫁到企业,影响自查质量。

3.稳定粮价,保障供应,切实加强对粮食市场的调控

(1)适时吞吐调节,保持粮食市场和价格的基本稳定

粮价是百价之基,稳住粮食价格,事关农业稳定发展,事关农民持续增收,将成为今年粮食工作的重点任务。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粮食市场价格大幅回落,增加了国内粮价下行的压力。要严格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要求,根据国家宏观调控需要和市场需求情况,合理把握储备粮油的轮换时机和销售节奏,稳定市场,保证供应,避免粮价大涨大落,维护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权益。

(2)深化产销协作机制,构筑安全保障体系

一是从完善储备粮油委托代储机制入手,整合区域粮食流通资源。二是拓展与粮食主产区的合作领域和范围,建立市外粮食生产、加工和仓储基地,建立多形式、深层次、长期稳定的粮食产销合作关系,稳定销区粮源渠道。要抓住国家继续对入关的粳稻和大米给予运费补贴的利好机遇,加大到东北产区采购粮食的力度。三是整合区域粮食生产、收购、需求、市场、价格信息,增强粮食流通信息传递的时效性,搭建圈内互动联网、信息畅通、资源共享的粮食信息化平台。

(3)加强粮食应急保供体系建设

做好《××市粮食应急预案》的学习、宣传、贯彻和实施工作,搞好地方储备粮、粮食储存、粮油运输、应急加工、应急供应等五大网络建设,适时开展粮食应急演练,增强应急实战能力。加大对成品粮加工企业的扶持,提高应急加工能力。认真贯彻国家各项军粮供应政策,继续做好全市军供粮源的统筹采购工作,从源头上把好粮食质量关;进一步完善军粮供应应急预案,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驻昆部队用粮需要;不断提高各军粮供应站(点)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以部队的满意为最终工作目标。

(4)做好粮食流通统计工作,加强市场监测预警分析

各县(市)区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要督促粮食企业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组织开展巡查和培训,提高统计质量。认真组织社会粮食、食用植物油和油料供需平衡调查,做好粮油加工业统计工作,掌握粮油供需和加工业发展状况。进一步健全粮食市场监测体系,扩大监测范围,密切关注国内外粮油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化情况,加强信息监测和统计调查分析,把粮食综合信息加工成准确的预警报告,及时提出粮食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建议,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进一步完善信息制度,及时公布粮食政策信息和供求、价格信息,加强新闻宣传,正确引导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

4.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强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建设

(1)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是继续深化粮食企业改革,着力推动粮食企业“联盟、联手、联运、联营”,形成合力共谋发展,集合优势资源,形成一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粮油品牌,拓展国内市场。二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积极争取财税、金融等部门的支持,择优扶持若干个有竞争力、带动力、效益好的大型骨干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已认定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的××黄龙山饲料(工贸)有限公司、××国家粮食储备有限公司、××市滇中粮食贸易有限公司要继续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以执行中央一号文件为契机,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做强做大做优。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收购、兼并基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延伸和完善产业链条。推动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发展粮食科研、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发展精深加工,培育知名品牌,增强企业竞争力。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促进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增加就业岗位中的带动作用。三是以优势企业为龙头,重组整合粮食企业集团,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打造粮食流通企业“航母”。把粮油集团发展成集购销、储备、加工、销售、市场、物流、商流一体化的现代粮油“航母”企业,充分发挥国有粮食企业在宏观调控和确保粮食安全方面的主导作用。

(2)加强基础设施及市场体系建设,搞活粮食流通,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一是××市粮油购销有限公司的粮库和粮油市场迁建项目今年已进入主体工程实施阶段,任务繁重,为此,要继续加强领导,采取“三最三严”的过硬措施,加强项目管理和监督检查,严格执行“八个百分之百”,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二是继续发挥好粮食转运站和批发市场在物流中转中的积极作用,不断扩大市场吞吐能力,完善局域网、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网建设,培养引进物流专业人才,为形成多元互补的粮食市场主体,搞活粮食流通起到积极作用。三是鼓励各类具有资质的粮食市场主体从事粮食收购,积极培育和引导粮食经纪人队伍,活跃粮食流通,方便农民售粮,保护农民利益。四是大力推进“放心粮油”工程。“放心粮店”工作重点要突出规范、完善和提质增效。抓好“放心粮油品牌”推荐评比工作,不断搞好“自有放心粮油品牌”创建。为配合“放心粮油”工程的推进,还要强化各县(市)区粮油检化验体系建设。

5.完善制度,加强监督,进一步推进粮食依法行政

一是继续加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宣传、实施力度,提高粮食行政执法水平和社会认知度。二是结合《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实施,配合相关部门,抓紧制订我市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切实把中央政策落到实处。三是健全粮食监督检查执法体系,规范执法行为,做到执法责任清晰,执法标准明确,执法程序合法。四是切实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监管。建立健全覆盖粮食收购、储存、运输环节和政策性粮食购销活动全过程的监管体系。建立投诉举报制度,畅通维权渠道,保护生产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证粮食市场有序流通。五是切实加强粮食仓储规范化管理,继续狠抓安全生产。全面开展粮食仓储规范化管理活动,进一步提升粮食仓储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加强指导和检查,重点防范粉尘爆炸、火灾、粮食作业中的安全生产事故,加强对储粮化学药剂和大型设备的管理。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提高安全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

6.加强党的建设,为粮食工作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1)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一是努力学习科学发展观,系统地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果转化为谋划粮食流通科学发展的思路、促进粮食流通科学发展的措施、领导粮食流通科学发展的能力,切实做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粮食产业新发展、人民群众得实惠。二是遵循现代粮食管理的客观规律和变化趋势,科学、理性、及时地调整传统粮食工作观念和思维方式,把思想观念从传统的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粮食工作实践。在具体工作上,实现四个转变,即由管微观转到管宏观上来,由直接管理转到间接管理上来,由管国有粮食企业转到管全社会粮食流通上来,由依靠指令性计划管理转到依靠指导性计划管理上来。同时,要全心全意为粮食企业和基层单位提供服务,还要进一步完善粮食经济专家咨询会议制度,务求在粮食产业的发展上有所作为。三是在管好粮食储备、推进粮食企业改革的同时,建立科学的粮食市场信息和价格监控体系,加强对粮食行情走势的分析、预测,及时掌握准确的市场信息,科学合理地调控粮食市场,稳定粮价,稳定市场,真正行使指导、协调、监督、服务的职能。

(2)继续加强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为我市粮食经济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纪律保证

经济工作汇报范文篇6

首先,对马书记一行领导来兰西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下面,把兰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重点是工业化发展情况做以简要汇报。 一、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上世纪90年代末期,兰西连续五年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加之结构性矛盾突出、基础设施薄弱,经济社会发展陷入困境。2002年初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77个村被纳入全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2003年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十弱县。面对贫困县情,县委、县政府以谋求全县人民根本利益为宗旨,勇于和善于实事求是,集内外之力打基础、上项目、强产业、增积累,2001年以来的工作主要体现在“四个一”上,即明确一个定位,明晰一个思路,树牢一种理念,塑造一种精神。明确一个定位,就是把兰西“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定位在民众脱贫、财政解困上;明晰一个思路,就是明晰了“面向哈市对接市场,发展市郊型经济,走‘四强两化’之路”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树牢一种理念,就是树牢凡事讲效益的经营理念,追求行为的高效率,运作过程各种要素的优化配置,目的、结果的效益最大化;塑造一种精神,就是塑造了坚毅自强、无畏有为、文明敬业、开放向上的兰西精神。几年来,全县上下着力把贫困劣势转化为政策优势,把分散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和优势,把被掩盖的地缘潜力转化为地缘优势,把粗放低效的产业转化为经济优势,把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转化为可持续发展优势,县域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实现了恢复性发展。一是国民经济在困境中实现恢复性增长。2003年,全县生产总值、全口径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现9.05亿元、7456万元、2234元和1096元,分别同比增长6.1%、8.3%、16.5%和1.8%。今年年初以来,我们深入贯彻市一届十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半年市委工作会议精神,举全县之力推进“中国亚麻城”、“中国东北民猪之乡”、“滨北兰西经济带”、城市经营和基础设施五大类项目开发建设,加快市郊型经济发展,脱贫解困迈出了新步伐。截止9月末,全县生产总值、全口径财政收入分别实现6.1亿元和3179万元,同比增长5.5%和15.3%。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突出解决水制约问题。2001年以来,打抗旱机电井和人畜饮水井382眼,中井4500眼,全县机电井总数增加到622眼,380个人畜饮水困难村屯已经有260个得到缓解,新增座水种面积93万亩。在省、市的帮助下,筹资2775万元完成了城镇应急水源一期、二期工程,打水源井5眼,铺设供水管线33.6公里,城镇居民吃水难和工业生产用水问题得到解决。目前,我们正在运作城镇供水三期工程即“引泥入兰”项目,从根本上解决兰西的水制约问题。突出解决路制约问题。2001年以来,争取省、市支持,投入扶贫开发、以工代赈、通乡通村道路建设资金4800万元,对14条68.8公里路面进行了改造,修农道桥8座。绥肇路兰西段改造已经竣工通车,202国道县城至哈尔滨段拓宽工程正在施工。突出解决公益事业发展滞后问题。2001年以来,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42所4.8万平方米;新增镇内中小学电教楼、宿舍楼面积3.7万平方米;修缮、新建农村敬老院12所;完成了乡镇卫生院改造7所;县人民医院医技楼主体工程已完工,疾控中心即将投入使用;以立砖改造城镇巷道29条7000延长米;铺设排水管线8400延长米。三是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进一步理顺。推进全部免征农业税试点工作,乡镇机构改革、乡镇财政机制改革和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已经完成,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合作医疗等其它配套改革正在扎实运作;关注弱势群体生产生活,有11950人纳入低保,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4112人,三年累计救助贫困生10772人,辍学率控制在2.4%以下;主动赢得省财政厅支持,一次性解决1993—2000年拖欠的职工干部工资5016万元。全县政治安定,社会稳定,历史遗留的信访问题正在逐一解决。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同步推进。 二、工业经济发展情况 自1996年以来,兰西的工业经济受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市场供求变化、工业产品结构单一等多重因素影响和制约,经历了一个曲折、波动的发展阶段。1996年,烟麻市场供求两旺,以黑兰麻纺和烟叶复烤厂为骨干,全县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分别实现4.87亿元和1.31亿元,工业经济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6.9%。到2001年,以黑兰麻纺的停产为标志,兰西的工业经济跌入低谷,全县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仅实现4.05亿元和1.13亿元,工业经济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降至13.7%。自2001年以来,全县上下清醒审视县情,在实践中理性思索,立足资源优势办工业,以产业化推进工业化,大搞招商引资,工业经济在阵痛中走出困境,进入了恢复性发展阶段。2003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分别实现4.36亿元和1.31亿元,工业经济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回升至13.9%。近几年来,我们在推进农区工业化发展上重点抓了以下三个方面: 1、围绕主导产业开发推进工业化。把亚麻、畜牧、医药化工和绿色特色确定为立县主导产业,以培强育大四个主导产业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工业化进程。一是优先发展亚麻产业。围绕经营“中国亚麻之乡”无形资产,与省亚麻集团合作,按照“政府主导、行业规划、市场运作、社会融资、多方共赢”的原则,走营销拉动、加工扩张、原料支撑、科技长入、以信息化促进产业升级的路子建设“中国亚麻城”。目前,“中国亚麻城”建设总体规划由省纺织工业设计院编制完成,集原茎种植、良种繁育、系列加工、产品营销于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今年,我们从法国引进阿高斯、迪亚娜等优良亚麻品种180吨,良繁基地面积发展到4.3万亩,供种能力达到1000吨;全县纺纱、织布、编织制品生产能力分别达到2.2万锭、1200万米和50万套(件);于今年3月12日投入运营的黑龙江亚麻市场已入驻企业38家,实现交易额1.2亿元;在加工、营销龙头的拉动下,今年全县域内种麻12.5万亩,域外种植15万亩。二是快速推进畜牧产业。突出“两畜两禽”(肉牛、生猪、鹅、鸡)重点,着力提质增效,在提高加工能力和产品附加值上下功夫。远大禽业、丰达公司、新企望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相继组建,全县畜禽产品加工能力达到2.2万吨,“黑珠”牌东北民猪系列产品域外连锁店发展到15家,“草原宏兴”牌羊肉已打入市场。今年前三季度,全县肉牛、生猪、鹅禽、肉羊的饲养量分别达到12.8万头、58万头、545万只和17.1万只,同比增长24.2%、11.5%、9.6%和16%。三是激活医药化工产业。引入哈市客商投资2300万元,对豪康制药有限公司进行GMP异地改造,目前,厂房内部装修和设备安装已经结束,近期可投产,年底前完成GMP认证。天兴工业脂肪酸技改、欣柏旱田除草剂开发等工业项目已进入招商运营阶段。四是调精做大绿色特色产业。 2、以项目开发建设推进工业化。我们牢牢把握发展机遇,举全县之力上项目,以项目促开发,靠项目调结构,用项目扩总量,梯次递进,多元支撑,推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一是盘活存量上项目。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利益联结为纽带,以存量换增量,优化要素配置。引入香港企业纺织公司和哈尔滨阳光贸易有限公司,盘活黑兰麻纺,组建了三和亚纺公司和朝阳亚纺公司,不但救活了老企业,实现了分块突围,而且大亚麻业等停产企业也已相继启动。自2001年以来,全县以产业拉动,通过招商引资,激活存量1.8亿元,扩大增量1.2亿元。二是释放资源、资产潜能上项目。发挥“中国亚麻之乡”无形资产优势,把亚麻产业推向市场,聚合、优化生产要素共同开发。截止目前,全县麻类加工企业已发展到147户,其中原茎加工企业16户,麻棉加工企业18户,纺纱织布企业12户,编织企业101户,吸纳项目资金2亿多元。发挥西北部乡镇畜牧产业传统优势,引入新企望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走“龙头+基地”的产业化发展之路,推进肉羊舍饲,放大比较效益,以产业龙头打造区域强势。今年,燎原、星火、远大三个乡镇的肉羊饲养量占到全县的60%,已初步形成了产业化发展态势。三是优化发展环境上项目。全力打造“优惠、宽容、高效”的环境品牌,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营造“低水位”效应,做到招得来、容得下、留得住;推行优质高效服务,简化办事程序,放宽准入条件,重信守诺,阳光操作,提高项目落地率。 3、创新机制推进工业化。以机制创新增动力,以手段创新挖潜力,打开工业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一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我们实行麻企再造战略,把乡镇属亚麻厂全部改制为民有民营;对黑兰麻纺公司实施剥离分立,完成了嫁接改造;对亚麻原料总公司实行了股份制改造后,又以租赁的方式由三和公司经营,今年收购亚麻原茎5000吨;实行等额承债的办法,启动了米厂、玻璃纤维厂闲置资产,彻底转换了企业经营机制;对砖厂、儿童食品厂、机械工业总公司实行依法破产,控制了国有资产流失。二是多元化融资。以政策性投资为牵动,以利益为纽带,在最大限度争取国家无偿投资、低息贴息贷款和以工代赈资金的同时,注重市场化融资、民间融资、招商引资,突破资金瓶颈。2001年以来,全县每年注入增量资金2亿元以上。三是激活发展主体。县委、县政府出台了鼓励、支持发展亚麻、粮食化工企业优惠政策,在收益分配、土地政策、企业保护等方面给予倾斜,调动了发展主体积极性。到目前,全县工业企业总数已经发展到693户,以民营化为主体的工业经济正在成为县域经济的主流。尤其是亚麻编织业发展迅速,小规模大群体,显现出了全民创业的发展态势。 在推进工业化发展中,尽管我们做了很大努力,但客观地讲,由于兰西的底子薄、欠账大,发展中积淀的矛盾和问题仍然存在。一是工业经济总量小。截止2003年末,全县61户县级以上工业企业中,规模以上的仅有9户;全县工业企业资产总额只有6.02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109.6%。二是结构单一。亚麻工业仍是兰西工业经济的主体,但相对来讲,医药化工、新兴建材、粮食化工等加工企业尚没有形成竞相发展的态势。三是质量效益低。总体上说,兰西的工业项目大部分处于小规模、浅层次开发建设阶段,能够称得上科技型、成长型的项目非常少。2003年,全县工业经济对财政贡献率仅为14.7%。四是缺乏牵动力强的大项目。年初以来,全县新上和续建的工业加工项目有44个,但超千万元的项目仅有11个,缺乏牵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大项目。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在下步工作中,我们一定打通症结,细化措施,找准途径,认真加以解决。 三、加快工业化发展的对策 按照市委的要求,借鉴发达县市加快工业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加快工业化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咬住发展市郊型经济不动摇,按照县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深化“五个调整”、推进“七个重点突破”,树牢经营理念,着力建设哈尔滨卫星城、亚麻行业中心、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现代物流和现代服务业承载基地,加快工业立县进程。到2005年,以亚麻产业为骨干的工业经济形成多元支撑、集团化发展的构架,到2008年,工业经济比重达到40%,构筑工业立县格局。为此,我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施力: 1、建强“中国亚麻城”,带动工业经济总量扩张。突出“中国亚麻城”立县主导地位,产业化开发,规模化推进,牵动工业经济族群式发展,集约式扩张。一是营销牵动,放大优势。继续炒热营销,发挥黑龙江亚麻市场和宗正物流中心等物流载体作用,加强与域外亚麻商家的沟通与合作,把新疆、我省北部农场等地亚麻产品销售纳入兰西亚麻营销体系,不断扩大西欧、澳洲和中东地区的兰西亚麻制品市场份额。今年,全县亚麻系列产品营销额超过2亿元。二是加工扩张,打造强势。巩固现有亚麻产品生产能力,吸聚域外资本,激活闲置存量,做大纺纱、织布、编织规模。重点推进三和公司300万米织布、林亚麻业800吨麻纱前纺和腾达150万米亚麻织布项目建设,利用米厂、玻璃纤维厂资产,上马汇隆60台织机、朝阳100台织机项目,到年末,全县纺纱织布规模达到2.8万锭1300万米,编织制品生产能力突破50万套(件)。三是多元并举,把握走势。论证储备1万吨亚麻籽深加工、2000吨亚麻根开发项目;引进医药化工项目,研发生物制药等高科技终端产品;转化粮食资源,开发粮食化工、橡塑化工、新型建材项目,调整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2、建设“滨北兰西经济带”,主动承接哈市“三外”。我们紧紧把握哈市城市规模外扩、经济圈外延和市区企业外迁的发展机遇,把沿202国道榆林至北安500平方公里五个乡(镇)的优势区域作为一条经济带来谋划,整合行政区划下分散的产业布局,建设“滨北兰西经济带”,打造区域经济强势,牵动全县工业经济快速发展。重点建设“一条线、两个小区、三个基地、四个中心”。“一条线”就是开发旅游经济线;“两个小区”就是建设东方和林荣工业小区;“三个基地”就是建设滨北瓜菜、东北民猪扩繁和奶牛养殖基地;“四个中心”就是建设宗正物流、亚麻产品交易、榆林小商品集散和康荣果菜批发中心。一是深入研究哈市市场。按照“滨北兰西经济带”建设总体规划,在农畜产品供应、旅游度假、吃配项目生产、新产品新技术开发试验示范和劳务输出五个基地建设上重点施力,找准融入哈市大都市经济圈的对接点和切入点,实现要素互补。二是主动对接。我们对哈市今明两年计划搬迁的50户企业,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走访、联系和对接,通过主动出击,全力争取,到年末,力争对接哈市外迁企业3—5户。三是夯实基础。重点是完善“一线、两区、三个基地、四个中心”基础设施,采取政府主导、政策拉动、企业参与、多元推进的办法,建强承接载体,完善功能,提高吸纳力、承载力。到“十五”期末,两个小区以亚麻纺织、食品加工、医药化工、机械电子为主要内容的生产企业达到10个以上。 3、增上农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提升产业化层次。今后一个时期,全县的经济发展定位就是建设哈尔滨卫星城,着力打造哈市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重点解决农畜产品加工层次低、增值环节少、竞争力弱、产品大路货等问题,特色引领,错位竞争,扩大加工规模,扬长品牌优势,提升产业化发展层次。一是释放东北民猪品牌效应。经营“中国东北民猪之乡”无形资产,做实20万头东北民猪屠宰加工、3万吨东北民猪专用饲料加工项目前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强东北民猪精深加工龙头,形成对养殖基地的强劲拉动。同时抓好基础母猪扩群、确定饲养标准、场户与连锁店对接三个环节,搞好东北民猪的短链产业化经营,到年末,“黑珠”牌东北民猪系列产品域外连锁店发展到20家,商品量达到32万头。二是放大鹅禽优势。以草原鹅、本地鸡为重点,深度开发绿色无公害品牌产品。发挥远大禽业、畜禽产品经销公司牵动作用,实现供种、孵化、饲养、加工、营销一体化。到年末,加工转化鹅禽100万只。三是做大绿色特色加工。以华实、金福园等加工企业为龙头,倾斜政策,加快技改,围绕特色瓜菜、绿色稻米、小杂粮的精深加工,增上一批拉动力和竞争力强的绿色特色食品加工企业,立项开发脱水保鲜、酱制、净菜等市场潜力大、符合准入要求的系列产品。到年末,全县农副产品加工能力达到3.2万吨。 4、完善招商引资载体,聚合外力推进工业化升级。我们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充经济总量、释放资源资产潜能、激活工业闲置存量的现实途径。下一步,继续在宽松经济发展环境、优化服务、夯实基础上下功夫,着力在引进医药化工、粮食加工、高科技、高附加值项目上实现突破。把亚麻、东北民猪等优势资源做成项目推向市场,使之成为招商的载体,引资的品牌;发挥政策、地缘和存量资产的聚合效应,吸引域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企业以合资、合作等方式开发主导产业,实现借力发展;带着项目走出去,定项定位招商,聚合优势要素推进工业化升级。到年末,全县引进到位资金3亿元以上。 兰西的工业发展尽管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我们深知,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一些方面的工作安排还比较浅,请各位领导多多批评指正。

经济工作汇报范文篇7

中共万载县委万载县人民政府

近几年来,对万载的发展来说,正处在“花炮大县”向“经济强县”转型的重要时期,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和挑战。尽管形势严峻,压力很大,但在全省发展前所末有的强势拉动下,我们咬紧牙关,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适时调整思路,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开放型经济为主战略,排难奋进,务实创新,整个经济进入了一个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时期,呈现出速度加快、活力增强、结构优化、效益提高的良好态势。万载的发展同全省一样正处在一个新的阶段和新的起点上。突出体现在:一是经济总量保持高位运行态势。在产业转型、税制改革以及其他政策性减收因素的多重影响下,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分别达到14%、17%的高速增长,增幅是多年来最快的一年。今年1—6月份,全县经济继续呈现快速发展的好势头,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5%,财政总收入增长16%,其中地方收入增幅达17%,财政收支运行平稳,收入结构不断优化。二是产业结构凸显阶段性的重大变化。通过以招商引资为总抓手、以工业园区为主平台,强力推进工业化,提升产业层次,全县二产比重继2003年首次超过一产的基础上,去年又提高了5个百分点,目前全县三次产业比例为30:41:29,工业主导地位得到加强,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增长质量明显提高。三是特色农业正在向产业化方向加速迈进。以金源、锦江、青叶、长青、万华公司等为主体的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有机农业以及其它特色农业正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四是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这几年是万载推进城市化最快的一个时期,无论是老城区的改造,还是新城区的开发建设均迈上了新的台阶,县城总体规划面积达到了18平方公里,主要街道的绿化、亮化、硬化和净化取得了明显效果,县城面貌焕然一新,承载功能和辐射力进一步增强,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仅2004年就新增城镇人口8000人,城市化率达到25%,一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总结这几年的发展,我们主要抓住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产业招商为突破,全新构建支撑新型工业化产业群。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不把江西经济大厦建立在高危产业之上的战略决策,加速实现我县花炮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层次,我们坚持把做大工业总量与调整工业结构有机结合起来,以产业招商为重点,通过高起点改造、多元化重组、低成本扩张以及承接产业转移、内引外联等途径,加速推进食品加工、新型建材、橡胶化工、机械制造、服装制鞋等产业迅速膨胀扩张,力争上述产业工业总产值突破15亿元,成为支撑我县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新支柱,形成新的产业竞争优势。一方面,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来抓,重点是开展产业招商、定点招商、以商招商,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目前,全县已组建食品、橡化、建材、机械制造、成衣制鞋等产业招商小分队,主攻点放在加强产业配套、增强产业集聚度和关联度、壮大产业集群上,发展一批成龙配套的中小项目,把成长性产业做大做强。主要围绕上述等产业,2004年全县共引进项目112个,其中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25个,实际进资11亿元,同比增长92.5%。今年1-8月份,全县共引进项目102个,签约资金17亿元,实际进资15亿元。其中投资1.6亿元的全国最大有机农产品加工企业金源公司已建成投产,新加坡大地服装集团总投资4000万美元的服装城、世界500强之一的台湾富士康集团投资1亿元的有机农业开发项目也已签订投资意向。二是坚定不移地把工业园区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来抓。重点是充分挖掘园区现有企业的潜力,力争入园企业的开工投产率和达产达标率分别达到80%以上。目前,整个工业园区发展速度较快,仅三年时间,首期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已基本开发完毕,并根据园区企业的产业特色,划分成食品、建材、橡化、机械、服装四个特色产业小区。现园区已引进资金4.7亿元,有入园企业50家,其中开工企业43家、投产企业30家,1-8月份工业园区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同比增长146%;实现利税总额3144万元,同比增长138%。安排就业5692人。我们的目标是确保年内园区完成工业产值8亿元,新增税收1500万元。

二、以传统优势为依托,全速推进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这些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们立足这一优势,始终坚持以开放的理念、开放的姿态、开放的胸怀,把发展出口创汇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骨干产业来抓,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与互动,认真落实出口退税政策,做好原产地保护标记和普惠制工作,有力地调动了企业出口的积极性,外经贸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尤其是近三年在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狠抓出口创汇产业的培育壮大,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出口产业由单一品种向全方位、多领域拓展。仅县工业园就引进投资额千万元以上的出口加工型企业10多家,而且近两年来尤以出口果菜加工业发展迅猛,渐成气候,全县仅藠头加工企业就已发展到70多家,加工能力达到近3万吨,产品具有较强的辐射能力,是全国五大出口藠头主要加工基地之一。由于万载出口创汇产业具有较好的基础和较高的起点,目前我县生产的有机食品、果菜制品和夏布等基本上全部供应国际市场,80%的花炮销往世界五大洲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4年,全县有出口供货企业93家,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14家,全县外贸出口供货额达3.2亿元,出口创汇1061万美元,增长55.3%,位居全市第一。今年1-8月份,全县出口形势继续保持好的势头,完成外贸出口创汇688万美元,同比增长47%。

三、以有机农业为重点,全力抢占现代农业发展制高点。有机农业是以健康、安全和环保为主要理念的新型产业,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食品安全、人类健康等时代主题紧密相连,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理念,是公认的世纪朝阳产业,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方向。迈入二十一世纪,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全球有机农业的发展正进入高峰期,尤其是欧盟、美国、日本及韩国的有机食品销售年均增长率均高达30-40%。鉴于有机食品开发孕育的巨大商机以及有机农业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以及我县现代工业起步较晚,土壤、水质、空气等污染程度低,生态环境保护较好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我们紧紧抓住当前全球有机产业迅速成长的有利时机,牢固树立“生态立县,有机富民”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有机农业的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努力打响“万载有机食品”品牌。自1999年开始在茭湖乡建立生态农业有机食品示范园区以来,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有机农业开发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县进入土壤转换期的耕地面积已达到4万亩,已有水稻、木姜、小葱、草莓、毛豆、脚板薯等20个产品通过了美国的ocia、欧盟的ecocert、德国的bcs、日本的jas等有机食品认证,大量出口到欧美日等地,是全国最大的有机葱、有机姜生产和出口加工基地。

我们坚持用工业的理念抓有机农业,把产业链向着加工拉长,向着农民拉近作为突破口,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促使有机食品龙头加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短短的几年间,全县有机食品加工企业就由当初的1家发展到6家,产品达10多个系列100多个品种,全部出口国际市场。尤其是总投资1.6亿元的金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落户,为万载有机农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该公司已经建成全国最大的冻干有机食品加工生产线,可消化5-10万亩耕地的产出,产品全部出口欧盟。更令人振奋的是,随着世界500强企业台湾富士康集团的加盟,必将大大提升万载有机农业的产业层次,为有机农业的创品牌、扩规模、上档次奠定坚实基础。为充分发挥我县有机农业的先发优势,抢占现代农业发展制高点,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在第一个规划期(2007年之前)内全面实施茭湖、高村、仙源、赤兴、岭东等5个乡镇范围内的耕地和山地的土壤有机转换,建立耕地总面积10万亩的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到第二个规划期(2008—2012年),有机农业基地范围逐步扩大到全县其他各有关乡镇,建立耕地总面积20万亩的有机农业生产基地,最终实现有机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逐步把万载建设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有机食品生产和加工基地。

经济工作汇报范文篇8

义马地处河南省西部,1981年建市,总面积112平方公里,总人口16.09万,现辖两个镇、五个街道办事处。

2004年综合经济实力居河南省第7位,是河南省经济扩权县市、对外开放重点市、信息化建设试点市和“郑洛工业走廊”重点发展城市,先后被评为第二届、第四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100个县市。今年元至七月份,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9.9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1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26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858元。

二、总体发展思路

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义马实际出发,确立了“围绕一个目标,实施两大战略,建设三大基地,突出四个重点,全面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在发展目标上,我们根据经济规律,提出了“建设经济强市,力争2010年提前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具体把握是十年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翻三番:2003年经济总量比2000年翻一番,这个目标已经实现;到2006年实现第二个翻一番,经济总量达到50亿;到2010年实现第三个翻一番,经济总量达到100亿。在发展战略上,根据煤炭资源型城市特点,第二产业占GDP比重高达76.7%,各类生产力要素相对缺乏的实际,确立了工业富市、开放带动两大战略。在发展方向上,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引入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将煤、电、气、化、药五大产业整合为能源、煤化工、铬盐三大主导产业,构建三大体系、六个产业链。在发展重点上,确立了项目建设、城市现代化、民营经济、特色农业四条主线。在工作基调上,始终坚持“低调务实、不事张扬,潜心谋事、务求发展”的指导思想,要求全市干部群众要着眼未来,树立干大事、创大业的观念,尊重实际,尊重科学,严格按照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办事,从而为全市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循环经济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们坚持从义马资源型城市特点出发,着眼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新路子,着力培育循环型企业、循环型产业和循环型城市,初步形成起了循环经济的基本框架和良好基础,资源生产率由310元/吨提高到680元/吨,资源原子利用率由65%提高到73%,资源循环利用率由9%提高到11.3%,万元工业产值能耗由3.1吨标煤/万元降至2.95吨标煤/万元,万元工业产值取水量由49立方米/万元降至44立方米/万元,万元工业产值固废量由1.84吨/万元降至1.41吨/万元,被确定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创建城市,被河南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循环经济试点市,2005年4月,河南省政府在我市召开了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现场会,推广我们的做法。

一是初步形成了煤电产业循环链。利用充足的煤炭资源,投资近30亿元,先后开工建设了以烧煤矸石为主的2×13.5万千瓦锦江电厂、以治理铬渣为主的2×15.5万千瓦环保综合利用电厂、以烧煤泥为主的2×5万千瓦电厂和以热电联产为主的3×2.5万千瓦电厂,即将开工建设4×60万千瓦坑口电厂一期2×60万千瓦机组。这些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可消耗长焰煤350万吨、劣质煤80万吨、煤泥50万吨、煤矸石45万吨,并实行热电联产,实现了煤泥、煤矸石、铬渣等废弃资源的再循环和再利用。在此基础上,为了降低电厂废弃物、粉煤灰对环境的污染,我们投资1.1亿元,开工建设了2×8000万块煤矸石砖项目和粉煤灰制砖项目,粉煤灰利用率达到80%,形成了“煤—电—新型建材”的完整循环。

二是初步形成了煤化工产业循环链。以国家“九五”重点工程河南煤气集团义马气化厂为依托,于2002年编制了《义马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近期我们又对此规划进行了修编,将原来的13个项目调整为19个,总投资由19亿元增加至250亿元,此规划已被列入河南省“十一五”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围绕规划,先后开工建成了14万吨甲醇等6个项目,开工建设了气化厂二期扩建、100万吨甲醇和20万吨洁净油等5个项目,近期还将开工建设以甲醇为基本原料的2×2.5万吨1-4丁二醇、40万吨甲醛、5万吨聚甲醛、40万吨醋酸等一批项目,进一步拉长了煤化工产业链条。煤气生产中的副产品粗酚由鸿业科技化工公司进行深加工,产生的石脑油由银海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精制加工成甲苯、二甲苯,产生的焦油由气化厂加工成中油、轻油,空分装置产生的氧气制成液氧,产生的二氧化碳由中洁铬盐公司用于重铬酸钾炭化工艺和提镁、提铝工段,建成了硫回收装置,从废弃气体中提取硫制成硫磺块。目前,煤气生产能力已达120万标立方/日,年产甲醇14万吨、液氧1万吨、精制粗酚1万吨、精制粗苯3万吨、精制焦油1万吨。企业内部的资源、能源小循环和产业间的中循环已初步形成。

三是初步形成了铬化工产业循环链。在原有1.5万吨重铬酸钠生产线的基础上,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合作,采用该院自主开发的钾碱液相氧化与再生循环铬盐清洁生产新工艺,投资9500万元,建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1万吨重铬酸钾清洁生产示范工程,实现了铬渣和含铬废水零排放,从源头上解决了铬盐行业的污染问题。10万吨铬盐系列产品项目建议书已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复,该项目采用亚熔盐清洁生产工艺,对气化厂产生的二氧化碳、蒸气等二次资源进行循环利用,每年可减少铬渣28万吨,资源利用率可提高20个百分点。此外,为从根本上解决铬渣污染问题,引进了全国最大的铬盐企业——蓝星集团,对振兴化工进行资产重组,借助其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对原生产线进行了改造,并与武汉凯迪集团合作,利用旋风炉高温解毒封固技术,投资13亿元新上了铬渣治理综合利用电厂,年可处理铬渣7万吨,是河南省最大的铬渣危险废弃物集中处理中心。

四是初步形成了循环型城市基本框架。建成了鸿庆公园、生态公园,开工建设了银杏公园,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23%;实现了城市集中供热、供气,集中供热率达40%,供气率达42%;开工建设了城市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废旧商品交易市场,设立了40个废旧电池回收点,即将开工建设垃圾处理厂。建成了一批生态农业示范区和无公害蔬菜基地,荒山绿化率达90%,农村居民沼气使用率达20%,农村清洁能源供应与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四、主要措施和做法

(一)更新理念抓决策。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城市,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和日益繁重的发展压力,如何依托资源又超越资源,培植发展新的主导产业?如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升产业档次?如何在加快发展中破解环境保护难题,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我们思索的重点。2002年,中科院在我市成功建设了属国家“863”计划的万吨重铬酸钾生产线,运用生态化工理念,采用清洁生产新工艺,实现了废渣、废气、废水零排放。这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并引发我们对以前工作和今后发展进行了全面的审视和深入的思考。经过认真调查和科学论证,2003年12月,我们在市委六届三次全会上,正式把循环经济确立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并积极付诸实施。成立了建设循环经济型城市领导小组,书记、市长亲自担任组长,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见》、《建设循环经济型城市实施方案》和《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城市暂行管理办法》,明确了建设循环经济的主要任务、方法步骤和保障措施。同时,将循环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各有关单位和部门,纳入年度重点目标管理,明确要求各单位、各部门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今年我们将循环经济重点建设任务细化为89项工作,并分解到34个单位和部门,其中的28项重点工程由四大班子成员分包实施,在全市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二)缜密论证抓规划。发展循环经济,规划是龙头。2004年,我们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懿、金鉴明,天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国杰为顾问,委托中科院、清华大学12名专家,历时6个月,编制完成了《义马市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规划》。按照规划,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是:围绕一个目标,实施两个转变,构建三个核心体系,形成六大产业链条。围绕一个目标,就是努力创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基本形成以“煤—电—铬”为主导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形成比较完善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体系,形成县域循环型社会的基本框架和推进机制,主要产业单位产品产值的工业用水量、能耗、污染产生量等指标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实施两个转型,一是促进循环经济的产业转型,逐步从粗放式资源依赖型模式过渡到资源效益型模式;二是循环经济的制度转型,通过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参与和协作,制定绿色产业政策,培育循环经济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构建三个核心体系,即循环型工业体系、循环型生态农业体系和循环型生态城市体系。形成六大产业链条,就是按照清洁化、规模化、特色化的要求,形成能源、煤化工、铬盐、新型建材、生态农业、城市基础设施六大产业循环链。2004年12月,国家环保总局正式批复了我市的规划,认为规划指导思想先进,技术路线可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全国资源依赖型城市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三)突出重点抓实施。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层层推进。我们以产业生态化为核心,围绕建设循环型企业、循环型产业、循环型社会三个层面,确定了推进清洁生产工艺建设循环型示范企业、城市垃圾处理、城市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煤矿矿井疏干水开发再利用、粉煤灰制造新型墙体材料、城市集中供热供气、土地复垦、大气环境整治、农业标准化示范工程建设、宏观生态环境建设等10项重点工程。其中在建设循环型示范企业方面,着力引导企业采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艺,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努力实现车间、工艺流程之间的产品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量,同时加快环保设施建设,大力开展产品生态设计,力争用3—5年时间,创建一批部级清洁生产示范企业。目前,已初步选定8家企业,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清洁生产审核技术培训。在城市污水处理方面,投资9350万元开工建设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5万吨,处理率占全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总排放量的70%,中水可全部回用。其他工程也都在积极实施之中。

(四)健全政策抓配套。推进循环经济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政策作为支撑和保障。我们着重从产业、财税、土地、服务等方面,研究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在产业政策方面,对照国家宏观调控的有关政策,列出了产业发展明细目录,对鼓励类项目优先发展,对限制类项目不予支持,对禁止类项目一律不予引进、不予审批、不准建设。在财税政策方面,对符合循环经济要求、国家鼓励的项目,由财税部门对照有关规定制定细则,确保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在土地政策方面,对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中的基础设施项目,按照政策规定优先保证土地供应,该减免的费用一律减免,同时实施土地复垦工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在服务政策方面,对循环经济建设的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分别由一名县级领导牵头全程服务,要求有关部门跟踪服务,努力打造绿色通道,最大限度地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循环经济项目的实施。

(五)严格管理抓执法。按照国家产业政策,限期淘汰国家明令禁止的设备和工艺,支持发展清洁生产工艺和高新技术产业,深入开展“严厉打击违法排污企业,防止污染反弹”和“清理整顿不法企业,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等专项行动,关停取缔了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7家“十五小”、“新五小”企业,对排放不达标的3家企业进行了停产治理,拆除了市区所有6吨以下的小锅炉,全市所有电厂全部安装了脱硫设施,整个大气质量明显改善,全市有278天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遵守环保法律法规,依法行政,积极支持和督促有关部门严格执法、秉公执法。人大、政协始终把环境保护作为监督重点,组织代表、委员开展经常性的执法检查、视察活动,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全面推行了环保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行政执法公开制和行政责任追究制,规范执法行为,使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正确行使权力、自觉履行义务,确保环保法律法规得到全面实施。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五、存在问题和下步打算

经济工作汇报范文篇9

一、*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即将过去的一年,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规划和年初确定的任务目标,立足区情实际,实施工作创新,全区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前三季度,完成生产总值225.92亿元,同比增长21.8%;完成地方财政收入9.26亿元,同比增长31.6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2.2亿元,同比增长12.3%。预计全年完成生产总值323.12亿元,同比增长20.7%,其中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2.27亿元、68.74亿元、252.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0.2%、28.9%和18.2%;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2.2亿元,同比增长32.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同比增长23.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能够较好地完成区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批准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年度计划的执行情况是好的。

(一)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全年粮食总产预计达到2.8万吨,肉、蛋、奶总产分别达到1.4万吨、1.13万吨、2.4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992元,同比增长14%。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六大优质林果基地新增面积350亩,总面积已达4.14万亩,无公害农产品达到8个;规模化养殖发展加快,全区畜禽规模化饲养率达到95%以上。农业产业化取得新进展,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0家,其中市级重点龙头企业5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新修农村公路17条16.8公里;实施了土屋农田排洪沟工程等五项省级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入户率达到95%;完成沼气池建设500个,户厕改造2000余户。农村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提前完成斗母泉、扳倒井等三个小流域绿化规划,全区绿化荒山8400亩,退耕还果3100亩,林地总面积达到12.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5.1%。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累计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130万元,惠及农民1.9万人次;规划建设2000平方米的党家卫生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5%。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水库移民补贴等支农资金812万元;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一补”资金达到370万元。

(二)工业经济质量效益同步提升。全区7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预计完成增加值54.2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0亿元,利税2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33%、59%。产业聚集效应进一步显现,交通装备制造业和电力设备制造业两大主导产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6家,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89.2%、96.9%。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全年新增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6个,全区各级工程、技术中心已达18个,高新技术产品93项;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9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88%,比年初提高5.2个百分点。品牌创建工作成效显著,全年新增中国名牌2个,*名牌2个。工业技改投入力度加大,全年共实施技术改造项目24个,完成投资10亿元。

(三)城市服务业发展加快。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完善机构和制度,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全区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海鲜大市场、经十一路地下商城等项目竣工投入运营;齐鲁商会大厦、银座晶都国际大厦等项目正在抓紧建设。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预计全年实现增加值141.4亿元,其中全区178家金融机构实现增加值63.59亿元,同比增长24%;物流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投资1亿元的三三四处物流港扩建改造、投资3200万元的润港物流中心二期工程和投资300万元的康宁物流园钢材储备库均已完工,目前全区拥有物流企业71家,基本形成了集钢材、水泥、汽车配件等为一体的南部物流聚集区。传统服务业全面提升,*美食街二期扩建、阳光舜城商业街等项目均已投入运营;伟东新都商业街、鲁能·领秀城大型商业网点正在抓紧建设;预计全年传统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10.71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8.3亿元,同比增长17.3%。

(四)招商引资卓有成效。不断完善环境建设共建体系,加强区行政服务中心的运作和管理,形成了环境建设长效工作机制;深入挖掘整合辖区各类载体资源,对存量资源实施整体策划,加大金融业招商力度,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前三季度,全区共引进项目369个,实际引进资金76.7亿元,其中市外资金73亿元;预计全年共引进项目400个,实际到位资金80亿元,其中市外资金75亿元。重点项目支撑作用明显,前三季度,引进投资1亿元以上的项目38个,实际到位资金55亿元,占全部到位资金的71.7%,其中,华能*里能煤电有限公司总投资达到11亿元。服务业招商龙头地位突出,前三季度,全区引进三产项目321个,实际到位资金74.9亿元,占全部到位资金的97.7%。其中,房地产项目61个,实际到位资金43.9亿元,占服务业项目到位资金的58.7%;金融业项目5个,实际到位资金7000万元,海康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分公司、中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分公司、威海市商业银行、东方证券等金融机构先后入驻我区。

(五)非公有制经济和外经贸工作再创佳绩。预计全年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100户,累计达到18350户;新发展私营企业1250家,累计达到5100家;个体私营经济上缴税金4.6亿元,同比增长18.7%。外经贸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前三季度,全区实际利用外资802.4万美元,预计全年达到4000万美元。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0个,香港腾达投资国际有限公司、荣昌金属纳米发展有限公司、朗诚置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先后入驻我区。前三季度,全区实现出口创汇3.5亿美元,预计全年达到4亿美元,同比增长29%。出口队伍不断扩大,新增获权企业60家,新增出口企业7家,拥有出口实绩企业43家。其中,出口骨干企业省电建集团、中电*分公司、美捷家纺3家企业,预计全年分别实现出口1.7亿美元、1.48亿美元、1400万美元。

(六)城市建设步伐加快。重点道路拓宽改造项目进展顺利,104国道、阳光新路、舜耕路南段等道路实现通车。老城改造稳步推进,魏家庄片区已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拆迁临时用地许可证,即将开始动迁;馆驿街以南片区回迁安置选房工作已结束,现正开展拆迁协议的签订工作;天桥南三角地项目正进行国有地收储,预计明年初完成拆迁安置。另外,中山公园东、普利门、自由大街等片区,正在进行土地熟化和规划方案征集。新区开发步伐加快,九曲片区已通过规划审核,设计方案现正申报,预计年底开工;鲁能·领秀城、外海·蝶泉山庄等项目均进展顺利。城市面貌进一步改观,先后对二环路市中段、土屋路、玉函路等126条主次支道路进行了维修养护,养护面积6万平方米;新增绿地42.17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1.5%、40.8%和14.83平方米。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拆除各类违章建筑10万余平方米,规范集贸市场17处,清理占道经营6000余处,清理乱贴乱画2万余处,拆除违章灯箱、广告1.2万余块,规范提升居民小区18个,粉刷墙体2.7万余平方米。

(七)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明显。将节能减排列为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了“建设节约型社会联席会议”制度。以耗能大户为重点,拆除了大东水泥厂立窑生产线,督促全区10家重点耗能企业通过改进技术设备和生产工艺,采用新产品和新技术等方式,有效降低了能源消耗。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目标,强化监管措施,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积极做好环保案件处理工作,共受理环保信访案件400余件,处理率和处结率均达到100%。深入开展“十项绿色创建”活动,创建市级安静居住小区5个。加大烟尘、水污染治理力度,对南郊热电厂等18家重点用煤单位进行实时监测,辖区空气质量列全市各县(市)区首位。积极开展水污染治理,对倪氏餐饮大酒店、职业病防治医院和国防教育基地等29家单位安装更新了污水处理装置,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加大对腊山河、玉绣河、兴济河、玉符河水质监测力度,建立了动态监测档案。

(八)和谐市中建设迈出新步伐。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实施民心工程,认真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区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100%,九年义务教育办学水平、普及程度、教育教学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省定标准。就业再就业工作不断加强,实现就业再就业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8%以内;新增养老保险扩面2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66.7%;城市低保累计保障12万人次,发放保障金1450万元,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大力实施惠民医疗工程,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文化、体育事业成绩突出,新建扩建文化活动场所7处,举办各类文艺演出39场;投资36万元,先后为党家、十六里河等12个办事处、38个村(居)安装健身器材268件,丰富了辖区居民的业余生活。计生、档案等各项社会事业均取得新进展。

一年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滞后,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二是工业经济对重点企业的依赖性较强,节能减排的压力较大;三是服务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高端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仍需向纵深发展;四是城市化进程需不断加快,城市面貌有待进一步改善。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强化措施,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二、二○○八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的基本思路及任务目标

根据国家、省、市的总体部署,初步确定明年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围绕建设“富强文明、和谐优美”新市中的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推进城区现代化、近郊城市化、远郊生态化,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上述思路和“*”规划目标,初步确定明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4%;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主营业务收入均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出口创汇分别达到4400万美元、3.47亿美元。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4.5%;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2%,COD(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降低3.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按照多予少取的方针,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十大行动”,努力构筑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一是发展农村经济。加快种植、养殖基地建设,新发展葡萄、两杏、干杂果品基地和蔬菜、花卉基地2.85万亩,新增畜禽14.24万只(头);大力发展高效、优质、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积极申报优质农产品品牌和绿色食品标志,以品牌带动生产,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各种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带动农业结构调整;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进一步发展壮大*圣都食品有限公司、*雁领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二是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校的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和农民素质教育工程,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下乡活动;抓好农村卫生院、卫生室建设,提高“参合”农民报销比例,进一步扩大新农合覆盖面;更加关注农村弱势群体,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同时切实做好农民工维权工作,保证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三是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搞好10个新农村示范村和30个重点村建设,大力实施户厕改造,完成500个沼气池及配套设施建设任务;加快水利工程建设,重点搞好兴隆、村水库除险加固和马家庄排洪沟改造、黄山店村排洪沟治理等水毁修复工程,规划实施涝坡村小流域治理及党家、十六里河街道办事处6个村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加快玉符河综合治理步伐,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二)深化工业结构调整,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提升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不断优化工业结构,大力发展节能经济,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一是搞好产业配套,推动优势产业发展。坚持以集中发展为主,点线发展为辅的原则,依托交通装备和电力设备两大优势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上游配套企业,同时积极扶持*大可汽车改装有限公司、*利达电磁线有限公司等原有配套企业扩大规模,使优势产业逐步发展为产业集群。二是抓好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鼓励企业建立以技术中心为平台的自主研发创新机构,并通过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共建实验室、产学研基地等方式,提升技术中心水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对*山大环保水业有限公司、*市冶金科学研究所等重点企业扶持服务力度,争取明年再创建2-3家市级技术中心。三是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引导企业建立完善质量保证体系,以优质产品和良好服务创出名牌,力争山水水泥通过中国名牌认证,圣都食品、伊荣面粉等4个企业的产品通过省级名牌认证。四是加快工业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推进西门子变压器公司研发中心、重汽集团卡车调试车间等新开工项目建设,继续抓好南郊热电厂热源厂扩建和重汽集团扩大前后桥总成生产能力等续建项目,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

(三)发挥区位优势,加快发展城市服务业。一是大力扶持培育金融服务业。以魏家庄片区改造为契机,优化发展布局,构建发展平台,大力引进金融机构入驻,打造金融商务中心区,推动我区金融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二是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和商务经济。进一步整合辖区内商务楼宇资源,引进一批专业性、集聚性、拉动性强的大企业来我区设立办事处,推动总部经济和商务经济加快发展。重点抓好总投资30亿元、总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的银座晶都、银都国际等六个重点项目的建设及招商工作,力争早日竣工投入使用。三是大力发展传统服务业。依托区位优势,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等新型商业业态;围绕迎接全运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管理手段,对金都大酒店、*宾馆等餐饮住宿企业进行改造提升,不断提高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四是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以家政服务和物业管理为重点,进一步整合资源、健全网络、打造品牌,加快社区服务业社会化、产业化进程。

(四)深化环境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按照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的原则,积极引进高科技、高附加值、环保型项目,不断增强城市经济活力。一是加强对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进一步完善重点项目跟踪服务制度,积极做好宏瑞国际星城、*海鲜大市场二期等大项目的服务工作,推动项目顺利进展。二是大力实施专业化招商。围绕提高招商实效,积极转变招商方式,加强专业招商队伍建设,逐步实现项目包装专业化、项目论证专业化、招商方式专业化、招商队伍专业化。三是加强现代服务业领域的招商。发挥区域金融业聚集的优势,以金融保险业对外开放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布局、整合资源,加大对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业及信息软件、中介咨询等现代服务业的招商力度,进一步提高现代服务业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四是积极推进重点商业配套设施的招商。抓好鲁能·领秀城45万平方米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积极落实与台湾联新集团等企业的合作项目;此外,抓好伟东新都商业街的招商工作,重点引进名品专卖店、咖啡茶座和连锁经营企业等,尽快形成规模效益。

(五)积极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外经外贸实现新突破。主动适应国家出口政策调整的新变化,加快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促进外贸出口与利用外资持续增长。一是加快出口商品结构调整。进一步扩大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引导美捷家纺、思迈尔制衣等纺织服装企业与世界知名企业配套合作,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竞争力,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二是扩大利用外资规模。主动应对招商市场的动向和趋势,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做好项目跟踪服务,积极推进韩国乐天和日本佳士客等项目落地。三是壮大出口企业队伍。对中电*分公司、省电建等现有出口重点企业继续在政策、资金、信息、人才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夯实出口基础;积极推动获权企业开展国际贸易,培植新的出口增长点;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开展服务贸易,扶持服务外包企业加快发展。

(六)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推进城市化进程。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的要求,以迎接第十一届全运会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城市建设和管理,着力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承载力。一是稳步推进老城区改造。魏家庄、馆驿街以南、天桥南三角地3个片区重点抓好拆迁及回迁安置房的建设,中山公园东、自由大街、普利门等4个片区重点抓好土地招拍挂和动迁工作。二是加快新区开发。稳步推进鲁能·领秀城项目建设,抓好九曲居住区项目拆迁和安置房建设,积极做好玉符河原生态观光区规划建设,先期启动津浦铁路桥至西渴马大桥5公里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加快实现近郊城市化和远郊生态化。三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舜耕路、阳光新路等道路建设步伐,高标准实施绿化、美化、亮化;搞好垃圾转运站、公厕等环卫设施建设,抓好河道治理和城市雨、污水管网清淤改造;同时对郎茂山公园及城市绿地进行改造提升。四是大力实施环境综合整治。抓好14条重点道路或区域的景观照明工程,搞好5个城市出入口的环境整治,对辖区内22座164.17万平方米破损山体进行治理,依法整治各类违章建筑35万平方米,完成114座楼房的“平改坡”改造任务,确保17大类综合整治工程按进度实施,全面提升辖区整体形象。

(七)抓好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节能降耗和治污减排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完成各项约束性指标。认真落实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制,突出抓好南郊热电厂等10家耗能大户的节能工作;严格实行新上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把能耗标准作为项目审核的执行标准;加大节能科技投入,重点抓好南郊热电厂金鸡岭省煤器改造、长城炼油厂污水处理及回用改造等节能技改项目,积极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做好治污减排工作。加大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管理力度,严把建设项目环评关,确保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加大对辖区内锅炉污染防治设施的监督检查力度,全面提升大气质量;开展碧水工程,积极推进水污染治理,抓好水资源循环利用,实现污水达标排放;继续搞好“十个创建”,营造全民参与绿色创建活动的良好氛围,力争明年创建市级绿色社区6家、绿色学校6所,区级安静居住小区10个、绿色家庭15家。

经济工作汇报范文篇10

一、全区民营经济发展和各项目标任务完成的基本情况

今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决策部署,围绕建设“金融商务、洁净宜居、文明和谐”这一目标任务,努力搭建服务平台、实施重点帮扶、优化发展环境、积极招商引资,促进了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10月份,全区新发展个体工商户2201户,占年计划的220.1%,累计达到19255户;新发展私营企业610家,占年计划的101.7%,累计达到4043家;新增注册资本2.8亿元,个体私营经济注册资金累计达到29.7亿元;个体私营经济实现税金5.4亿元,占年计划的91.5%,同比增长11.7%。从1—10月份全区民营经济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来看,全年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000户,新发展私营企业600家,个体私营经济上缴税金5.9亿元的目标任务能圆满或超额完成。同时,全力以赴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强化对招商引资工作的组织领导,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取得了较大招商实效。截止10月底,全局共完成招商引资项目23个,引进资金2.15亿元,其中市外资金2.12亿元,占年计划的107.5%。

二、工作推进思路和主要措施

围绕加快金融、中介、商务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结合我局协调、指导、服务、招商等工作职能,牢牢把握建立健全“五个服务平台”、民营经济调查研究、积极招商引资等工作重点,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全年各项工作高标准、高效率开展。

(一)建立健全“五个服务平台”,积极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服务保障。一是搞好民营经济投资创业服务,创建企业无偿代办服务品牌。牢固树立“服务无小事、服务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服务理念,在工商、税务、技术监督和区直各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加强彼此的沟通和互动,编印《中小(民营)企业业务办理指南》,创建代办业务办理审批绿色通道,积极为我区创业者和企业提供创业服务。如:为减少企业未按规定时间检验代码证而受到处罚和给单位正常工作带来不便,我们邀请了市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到区行政服务中心和腊山工业基地,现场为我区几十家企业和单位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年检手续,赢得了企业的一致好评。1—10月份,我局共为邦能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如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洱海商贸有限公司、科罗特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等几十家企业无偿办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组织代码等行政许可手续80余件次,接受民营企业土地、工商、税务等行政审批事项政策咨询150余件次,并积极搞好联系项目资源和载体等创业服务,培育了一批有胆识、有作为的创业主体。二是搞好政策咨询扶持服务。为让我区中小(民营)企业及时掌握国家、省、市扩大内需、投资拉动等促经济发展政策措施和金融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优惠扶持政策,我们积极抓好政策宣传,搭建政企沟通平台。专门研究部署了收集、整理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国家、省、市出台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方面的政策文件几十篇,内容涉及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企业融资担保、自主创业等方面,并将这些政策文件汇编成册,在政府信息网公开和在企业开展“送政策、促发展”活动,保证企业用足、用好、用活国家扩大内需等各项政策措施。组织企业参加项目洽谈会、经贸洽谈会、应对金融危机促企业创新发展论坛等活动,引导民营企业提高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能力和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三是搞好民营企业投融资服务。积极搭建银企合作服务平台,抓好银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深入开展银企合作。及时掌握企业资金需求和项目开发、建设情况,筛选10余家讲信用、有市场、潜力大的规模企业,推介给各金融机构,组织多家银行对有关企业进行合作前期调研考查,进一步加强了金融部门和企业的联系。鼓励现有民营公司多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入股组建担保公司和探索建立互助型担保机构,积极引进外地商业性担保公司到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开办担保业务。充分利用和市商业银行、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良好合作关系,听取他们对解决企业融资难的意见建议和办法渠道,参与组建银企合作协会等有关银企互助活动,组织民营企业融资和金融知识讲座,帮助银企面对面交流,帮助我区中小(民营)企业度过金融危机这一难关,努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为帮助中小(民营)企业获得较为稳定的中长期资金来源,大力扶持中小(民营)企业上市直接融资,筛选几家规模骨干企业,加大其上市培育力度,组织其参加全市召开的创业板上市工作会议,让其相关政策、了解企业创业板改制上市进程、搞清影响其上市的困难和问题,为其今后几年上市做好各项准备。四是搞好领导决策服务。紧紧围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全区重大调研问题的基础上,结合部门实际,深入开展了中介服务业、商务服务业调研和有关企业产权主体不清等具体问题的调研和调查工作。对于中介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发展现状的调查,我们按照全区发展整体现状进行科学细化和分类,并对工商、税务等部门和企业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基本掌握了全区中介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的企业数量、规模、效益、税收及我区中介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发展特点、涌现的优势企业和行业分布等基本情况,为区委、区政府积极打造“特色楼宇”、产业招商和加快促进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决策提供了较翔实的基础资料。同时,在调研调查过程中,我们摸清了民营经济结构及分布状况、重点行业及产业集群的发展情况,找准了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广泛听取有关企业意见建议和要求,圆满办理了政协提案4件,成功解决泉城百货批发商场企业申请规模市场资金扶持等上访事件2起,研究具体政策和帮扶措施,帮助企业解决了有关实际困难和问题。五是搞好商务中介服务。坚持“政府支持、部门协调、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充分利用全区中小(民营)企业社会中介服务资源,搞好商务中介服务。加强与辖区已经形成产业优势的咨询类、会计类、广告类、法律类、房地产中介类等中介服务企业的联系,积极与法律、财务、技术、信息、培训等各类社会化专业服务机构开展各类合作,收集、整合这些社会中介组织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等相关资料和信息,扶持规模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做强做大,着力打造一支中小(民营)企业服务队伍,构筑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中小(民营)企业服务网络,逐步实现政府、社会两类服务机构互为补充、促进和完善,为我区创业者和企业做大做强提供支持服务平台。

(二)全力推进党建、工会、老干部等工作,努力提升全方位服务成效。今年,全区正全面开展以“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新”为主题,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加力加速推进金融商务、洁净宜居、文明和谐建设”为实践载体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新型经济党工委严格按照区委的部署和要求,按步骤分阶段地扎实开展此项活动。并以此为契机,全面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开展了“党性在民营企业闪光”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和“党员先锋岗”、“争先创优”、庆祝建国60周年、廉政文化进机关企业等多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吸收8名非公有制企业优秀人才加入党组织,推荐饮食服务总公司聚丰德饭店为2011年市级重点服务业品牌。认真做好困难职工救助、劳模健康查体、特困职工优待证年检办理等工会工作。元旦、春节送温暖救助困难职工和劳模188人,总计金额74100元;救助重病职工3人,总计金额6000元;救助困难单亲女工9人,总计金额2700元;金秋助学救助特困职工子女6人,总计金额4800元。组织22名劳模进行了健康查体,与党工委系统企业签订了《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和劳动安全卫生专项协议,为97名困难职工进行了优待证年检,为56名困难职工办理了优待新证,并开展了基层工会基本情况调查和安全生产“安康杯”知识竞赛等活动。认真做好老干部、共青团和妇联工作。全面整理市下放企业老干部档案资料,建立详实的老干部数据库;积极参加区组织老干部工作培训,认真做好老干部查体、报刊订阅和生日、节假日走访慰问等服务工作,提高部分老干部医疗待遇。积极参加区妇职组织的“党建带妇建推进妇联基层组织建设”、“为孤困儿童献上一份爱心”、“创和谐家庭,建美丽,迎和谐全运百佳家庭”等活动,推荐1名同志当选区妇联执委委员,4名同志评为区“三八”红旗手,1名同志家庭评为“百佳家庭”,并为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制作了“发展民营经济,保障女工权益”展板一块,在非公有制企业广泛开展了妇女权益保障宣传。共青团在全运会期间,开展了会运会志愿者招募、组织100名志愿者参加团区委志愿者培训大会等工作。

(三)营造和谐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加速发展。为促进民营经济特别是本土民营企业加快发展,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闰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等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四保中心”任务,明确“保增长先要保企业,保企业就能保就业,保就业才能保增长”的思想,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做好上级政策与我区企业自身实际结合文章,在资金扶持、人员培训、上市融资、信用建设和信息化推进等方面,用足用好各级政策。认真履行区经济环境建设工作小组办公室职责,及时协调、调度全区经济环境建设工作情况,进一步完善“七位一体”经贸服务机制,大力开展规范各有关职能部门对民营企业的执法检查,整理汇编民营企业的行政许可手续事项等形式多样的环境建设活动。把开展部门行政效能建设融入到服务民营企业工作之中,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体现工作效能,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针对当前企业面临的各种困难,按照“特事特办”和“一事一策”原则,协调政府各职能部门为企业排忧解困。同时,引导企业依法经营,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抓好安全生产,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引导困难企业在危机面前苦练内功,提高素质,加强管理,储备后劲;加强对民营企业的保护力度,为民营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提供法律咨询和建议,提高民营企业的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坚决制止“六乱”行为,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严防侵犯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恶性事件发生,努力保护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积极性。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承诺服务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规范全局人员服务行为,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四)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积极招商引资。作为加快我区民营经济发展主要途径的招商引资,我局一直非常重视,努力做到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今年,我局在总结2008年招商引资工作的基础上,基于吸引民间投资是招商引资主要渠道的这一重要认识,积极探索招商引资的新途径和新方式。特别是强化对招商工作的领导和调度,基本形成了周、月小调度,季、半年、全年大调度程序模式,随时掌握局招商引资资金、项目进展情况,确保资金、项目落实到位,确保完成全年区下达的招商引资各项指标和全局分解的科室、个人目标任务,优化全局人员招商意识,强化全局人员招商责任,立足于一个“勤”字,进一步增强全局人员招商主动性。同时,结合在当前我区大力发展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的要求,我局及时调整招商思路和招商重点,紧紧围绕我区“三大经济板块”和“七个功能片区”建设,抢抓国家扩大内需和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历史发展机遇,突出大项目、高新技术项目、环保项目、产业项目“四个重点”,坚持内外资并举、多产业并举、大中小项目并举,着力引进金融、中介咨询、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企业,提高招商引资规模和质量。

(五)积极参与全区重点工作建设。今年,我区建设“金融商务、洁净宜居、文明和谐”的任务十分繁重,围绕建设服务经济强区和新区开发、老城城改造等我区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我局抽调一名副局长和一名工作人员专门靠上经八纬一、小梁庄、九曲几大片区等开发建设项目工作。为全力做好这些重点项目开发建设工作,这两名同志在下派服务过程中,恪尽职守、坚守岗位,积极做好拆迁户登记、拆迁赔偿政策说明、回迁房造册、选户、补偿资金发放等上传下达、督促指导和调查研究各项工作。服务大局、服从指挥,协调解决拆迁户提出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工作到位,并积极向局反映工作情况,保证了区重点工作的开展和落实。

今年我区民营经济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受世界金融危机、国内外需求不足等宏观经济整体形势影响,我区民营经济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融资的难度和成本加大;民营企业投资和发展信心不足;缺乏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在剧烈波动的市场环境中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等。从我们自身而言,主要是对民营经济宏观指导、协调、服务力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大;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招商引资方面,缺乏规模大、档次高、拉动力强的龙头项目。这些我们将在明年的工作中认真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三、2012年工作安排

1、工作思路:按照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初步确定2012年全区民营经济工作思路为: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省、市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决策部署,以积极作为、科学务实为基调,围绕转变民营经济发展方式这一根本,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线,进一步完善“五大服务平台”,狠抓招商引资,提高区域经济整体实力,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工作目标:全年努力实现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000户,新发展私营企业600家,新增注册资金4亿元,个体私营经济上缴税金6.9亿元。

3、主要工作措施

为全面实现上述目标和工作思路,2012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进一步强化服务,提升服务整体水平。继续为企业无偿办理各种行政许可手续,想方设法缩短办理时间,提高办理质量。进一步加强银企交流与合作,积极探索银企合作方式,搞好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最大限度地突破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融资难瓶颈。充分利用中小(民营)企业综合服务机构、技术支持服务机构、创业服务机构等服务体系,加快打造多级联动、上下贯通、覆盖区的中小(民营)企业服务网络。实施中小(民营)企业成长工程,综合运用金融、担保、培训等资源,支持和促进其做精、做专、做强、做大,成为高成长型中小(民营)企业,提高全区中小(民营)企业整体质量和发展水平。

2、进一步搞好基层调研工作,多为企业办实事、办好事。立足帮扶企业渡难关,着眼长远上水平促升级,继续开展“深化服务,走访企业”调研活动,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现状、服务需求和有关意见建议,及时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着重解决中小(民营)企业在融资、土地和政务服务等方面问题,培育其做大做强。深化经济环境工作小组职能,进一步形成各有关部门全力服务中小企业及民营经济的浓厚氛围,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促进区域经济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