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服务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5 10:05:27

经济服务

经济服务范文篇1

关键词:农宿经济;服务营销;新农村建设;发展背景;改进措施

我国自2015年步入服务经济时代,农宿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的新业态,在促进农村资源整合、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实现农村“强、富、美”的发展目标中起着积极作用。在把握城市居民消费升级、顺应互联网共享经济方面,农宿经济成为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的新动力。

1农宿经济概述

农宿又称乡村民宿,是指利用农村“闲置民宅”,以个体为经营主体短期出租,集食、宿、游、娱为一体发展起来的新型服务业态。服务经济一般是给人带来利益和满足感,并可有偿转让的一种或一系列活动的经济形态。农宿经济作为服务业态,其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人文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旅游。旅客可切身体验当地风情、感受主人热情、体验异地生活方式。民宿经营是生活态度和人情味的分享,是温情的产业,是创造幸福与感动的地方[1]。

2农宿经济发展背景

农宿经济从顾客需求角度出发,满足了城市居民深层次的精神需求。当地乡村以其秀美风景、人文特色和有别于城市的生活节奏,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场景和生产劳作方式,让游客感受到有别于城市的风情风貌、人文环境。乡村的景色可引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如江西婺源的古村落、井冈山的红色文化、赣南客家民居等,乡村的田园风光、生产劳作都充满着浓浓的诗情画意,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自2013年12月中央农业工作会议提出“强、富、美”的新农村发展目标,2017年提出的乡村振兴、供给策改革更是强化了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实现全面小康的发展重点,农宿经济借此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新农村建设把农村的生产与居住环境,乡村闲置的山林、水塘、洼地、丘地,土坡、空房等乡村场地资源进行整体规划与整合,融入当地的人文、风俗等特色资源,吸引城市游客到乡村采风、休闲度假。它有别于过去农家乐简单游玩与观光,而是对整个乡村进行规划改造来满足城市游客消费体验需求。

3农宿经济服务营销改进措施

近年来,农宿经济在各地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农村的公路交通、污水管网、公厕卫生等都得到了改善,但为了其可持续化发展,还需在经营环节、服务软环境方面进行完善。农宿经济需注意顾客体验、情感黏性与资源整合,以形成长效机制。3.1以数字化分享,提升传播力。当前携程、飞猪、同程艺龙、去哪儿、蚂蚁短租、58赶集、微信酒店、芝麻信用、大鱼自助游、途家等一众旅游门户平台都进行房屋共享,民宿经济作为其新增长点,2018年上半年其全球房源突破120万,其中国内房源超过80万,境内预订同比增长5.98倍,乡村民宿正成为互联网共享经济的新热点。其基于互联网共享模式、互动体验与分享方式,借助移动平台进行游客管理与监督回馈、线上线下整合,给游客订购带来便利性,降低了民宿推广费用[2]。3.2以特色为抓手提升顾客黏性。突出特色,以4V营销策略差异化(Variation)、功能化(Versatility)、附加价值(Value)与共鸣(Vibration),在乡村主题与服务内容上避免同质化,使自己与竞争对手相区隔,树立独特形象;其次是消费需求的差异化,满足不同对象的个性需要[3]。乡村民宿是人的汇聚,需做好圈层文化,以需求为导向精准定位目标人群,以内容分享与情感共鸣提高顾客黏性。3.3以3P手段提升顾客服务感知。在服务的有形展示上,针对消费者具体需求进行组合,体现更多柔性化。如在居住环境上,乡村民宿应以原始乡村为基底,结合现代设计美学,特别是对室内软装进行搭配,做到个性化、精细化、生活化。不盲目堆砌设计,用原始手法还原回归乡土本色,与新时代人们产生心灵的碰撞与共鸣。在整体风情韵味、环境格调上,注入更多人文因素,体现和展示当地地脉、人脉和文脉,强调体验感与记忆性感知[4]。在服务内容与过程上从简单的观光到更深层次的生活体验,实现游客求知、审美和理想生活的需要。在服务过程中突出活动的多样性与接触的关联性,借助当地的民宿聚落、优秀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进行体系化与整体性开发,延长产业价值链,不断丰富聚合产业业态,扩大顾客群体,最终成长为一个产业生态闭环,形成游乐、露宿与户外体验、能力拓展为一体的消费形式。在服务主体上,乡村主人更是乡宿服务的关键,其情感交流、热情互动增进了顾客的情感卷入,用真情激发与触动消费者内心的精神需求,实现情感黏性,从而留住顾客。3.4提高服务质量使顾客满意。服务质量应做到可靠性、响应性、保证性、移情性与有形性。对待顾客可容忍的服务做到标准化,成为服务质量的保障;对顾客高期望的理想服务做到柔性化,针对顾客个性需求展开移情性、响应性的服务,满足其个性化,缩短顾客感知与期望间的质量差距。3.5以顾客满意评价体系促进提升。服务评价体系是乡村民宿改进提高的保障,以互联网或第三方评价机构对民宿服务质量、管理标准、行为规范进行评价,从根本上提高民宿的品质与经营水平的提高,以顾客满意为准则实现服务质量可追踪、问题可追述,减少顾客的交易成本,促进民宿经济平稳发展。

4参考文献

[1]马若思.人民日报海外版:民宿成为共享经济新亮点[EB/OL].[2019-10-11].

[2]赵丽泽,赵金汭.我国民宿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商论,2019(19):54-55.

[3]陈瑾.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创新路径:江西实证研究[J].企业经济,2019,38(10):74-81.

经济服务范文篇2

县法院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法院关于加大力度为民营经济服务的指示精神,牢固树立“非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重要、有益的组成部分”的发展方针,真正从思维理念、具体行动上予民营企业重点对待、重点保护,竭尽全力当好民营企业的卫士,致力于推动民营经济蓬勃发展。2004年,全院共办理各类涉民企案件384件,涉案标的3亿元,为民营企业挽回损失5000多万元,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受到了各界的好评和上级的表彰。在全市法院服务企业改制表彰大会上,该院被市中院授予集体三等功,分管领导屈维友被评为全市先进个人;民二庭因服务民营经济发展成绩突出,被市委政法委评为“人民满意基层政法单位”;因文明执法,服务优质,该院还获评“全市一星级文明单位”。

抓认识,转变观念

近年来,民营经济发展迅猛,已经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对于这一新情况,干警们过去的认识并不统一,很多人认为发展经济主要是政府和企业的份内事,与审判工作联系不大,因此整体参与意识不强。为了消除这种模糊思想,该院多次召开党委会和院务会进行专题研究,并成立了以院长凌玉良为组长的强有力专项服务领导小组,随即又组织召开全院干警大会进行动员,讲明依法为民营经济服务的重要意义,要求全院要将服务好民营经济发展作为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决定在全院开展为期3个月的服务民企专项审判活动。去年3月,该院还制订出台了《县法院服务民营企业15项措施》,切实增强了干警对为发展民营经济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的紧迫感、责任感,消除了一些同(请登陆政法秘书网)志原来观念上的误区。

为表明他们对服务民营企业的决心,院长××*在县电视台发表电视讲话,并结合板报、横幅、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面向社会公开法院对服务民营企业的态度,承诺对涉民营企业的案件一律实行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对困难民企,加大司法救助力度,一律减、免、缓交诉讼费用。并表明法院决不出现对民企的乱收费、乱罚款行为,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主动要求各界予以监督。

该院领导在服务活动中坚持身先士范,带头办案。去年,班子成员共亲自担任审判长办案达50件,人平达5件以上。院长凌玉良、分管副院长××*还分别担任了5个破产案件的审判长,坚持亲自处理、亲自协调。同时,院领导还亲自带领干警深入到40多家民营企业之中,开展“排障碍、促发展”专项调研,深入了解民营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增强服务的针对性。

抓服务,优化环境

外部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为此,该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着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一是“护航”。坚持有针对性地开展打击侵犯民企和破坏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的犯罪行为,保护民营企业主及其企业的人身、财产安全,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吸毒人员××*等三人,于2004年1-3月间,先后23次在20多个民营企业大肆盗窃,甚至将红星瓷厂的大门都盗走,严重影响了民企的正常发展。案件起诉至该院后,院长亲自担任审判长,并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合议庭,在县人民大会堂召开万人大会,依法从重判处三名被告人有期徒刑14年、11年、10年,并处罚金10000元、8000元、6000元,有力地震慑了罪犯,净化了治安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安全保障。

二是“清障”。一些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尤其是外商企业,与周边乡村在用地、用水、用电、排污等方面容易发生矛盾,由于利益驱动和排外心理的影响,有的村民乘机向企业“敲竹杆”。对于此类情况,该院始终坚持及时化解的原则,努力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去年5月,衡阳县工业园内天天见梳篦厂在扩建厂房时,因土地使用与周边村民发生纠纷,不但施工被迫停止,一些村民还准备去厂内闹事。该院获悉这一情况后,院长凌玉良与主管副院长屈维友亲自带领民二庭干警火速赶赴现场,耐心教育、疏导群众,防止事态扩大,并连夜组织双方座谈,促使双方达成了协议,保障了企业厂房扩建的顺利进行。

三是“减负”。坚持细心为民企清理“三角债”等不良债权、债务,并加大执行力度,帮助企业清收呆帐、死帐、烂帐,有效地减轻了一些民企的债务负担和资金周转压力,为防范企业经营风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县造纸厂在整体承载式拍卖后转型为民企,遗留了一大堆债权债务,其中在桂林漓江印刷厂就有一笔51万多元的陈年“烂帐”。去年11月,该案起诉后,该院考虑新企业的现状全免了诉讼费,并由主管副院长屈维友亲自带队,自备资金,三下广西,冲破阻力,冻结了被告的帐户。经过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促使被告履行了义务,为企业挽回了损失。他们并以此为契机,加大力度,先后派出三拨人马,上广东,下湖北,历时两月,转战五省,成功为该厂收回各类老帐达300余万元,得到了企业的啧啧称赞。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四是“保驾”。坚持加大对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监督和约束力度,防止不当行政行为损害民企合法权益。去年,该院通过走访和司法建议等方式,提醒行政机关纠正不当行政行为,自觉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大局。同时,还采取座谈、办培训班等形式,组织民企负责人学习法律法规,增强他们对违法行政的“免疫力”。去年9月,该院在一次与民营企业主座谈时得知,某职能部门正在对西渡镇一经营冷冻食品批发业务的民企进行调查,理由是怀疑其商品质量有问题。他们经过研究,认为该职能部门只有权对生产领域的产品质量行使监管权,对流通领域的商品质量无权查处权,其行为不合法。他们立即向该职能部门发出了司法建议。该部门在听取法院建议后,马上停止了行政行为,防止了一起越权行政案件的发生。由于他们工作比较到位,近两年来,全县没有发生一例“企”告“官”的行政案件,民企在良好的法制环境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五是“强基”。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法则。为了帮助企业提高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该院注重审理案件与司法建议相结合,法律咨询与帮助建制相结合,组织学习法律与监审经济合同相结合,帮助企业防范经营风险。去年6月该院在富森公司调查时发现,该企业与广东一食品公司签订的合同有明显缺陷,执行或不执行合同都将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他们及时帮助该企业采取相关补救措施,避免经济损失20万余元。事后企业负责人亲自到该院致谢称:“有法院保驾护航,民营企业发展有奔头。”去年以来,该院共帮助25家企业审查和完善各类合同100份,还明确了8家民营企业为重点保护单位,有力地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抓破产,拓宽市场

市场经济既是风险经济又是竞争经济,在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一些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而出现生存危机,不仅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还严重制约着其他民营企业的发展。为使企业走出困境,该院加大了破产案件的审理力度,彻底实行“两个置换”,拓宽了我县的民营经济发展市场。

经济服务范文篇3

一、国家机关和全民所有制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调转或辞职形式到民营经济单位工作的,保留档案身份,其人事关系由各级人才交流机构。以后录用到国家机关或到事业单位工作的,工龄连续计算,比照同类人员工资标准套改工资。在民营企业工作每满7年的,高套一档职务工资。

二、大中专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就业的,保留档案身份。由各级人才交流机构人事关系,从报到之日起,比照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工资标准确定一次档案定级工资,以后录用到机关或到事业单位工作的,工龄连续计算,并比照同类人员工资标准套改工资。在民营企业工作每满7年的高套一档职务工资。

三、部队转业干部到民营企业就业或自谋职业的,保留档案身份,由各级人才交流机构人事关系,比照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同等条件人员套改一次档案工资,在两年内因企业破产、被兼并而下岗的,如本人要求另行安排工作,可由军转安置部门负责介绍工作。以后录用到机关或到事业单位工作的,工龄连续计算,比照同类人员工资标准套改工资。在民营企业工作每满7年的,高套一档职务工资。

四、民营企业人员评定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不受指标数额限制。评审可按国家制定的各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和省制定的破格晋升条件执行,也可按照《河北省乡镇企业、民营科技企业职称评审暂行办法》执行,放宽学历、资历的要求。中级以上评审工作统一由市职改办负责。申报评审牵头单位,民营科技企业,由各级科委牵头;工商联会员企业,由各级工商联牵头;个体、私营企业,由各级工商局牵头;委托人事业务的企业,由各级人才交流中心牵头。

五、在民营企业工作满一年以上的人员,可以不受资历、学历限制,直接报名参加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执业资格全国统考。

六、民营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取得重大科研成果并创造可观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可按规定通过人事机构申报政府特殊津贴,参与中青年专家和各级拔尖人才的评选,享受相应的待遇。

七、参照冀人干〔1992〕24号、冀人才〔1994〕94号和邯人〔1997〕12号文件精神,在民营企业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可以向各级人才交流中心申报家属子女户口“农转非”。

八、民营企业进入人才市场招聘人才,涉及人员聘用、人员流动等事宜,由各级人才交流机构负责办理手续,并提供相关服务。

九、民营企业从外地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由各级人才交流机构负责进行人才测评,并办理审核等手续。

十、各级人才交流机构作为民营企业的人事机构,为其提供政策咨询、人事策划服务,人事档案管理、档案调资、职称申报,出境出国审查、社会保险、人才招聘、推荐、测评、培训以及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聘用、辞职、辞退手续等有关人事业务。

十一、各级人才交流机构负责对被民营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知识、技能培训考核。

十二、到民营企业就业的各类人才,必须经人事调配部门或人才交流中心批准,凭人事调配部门或人才交流中心出具的介绍信,并依据《劳动法》的有关规定,与民营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经人事机构进行合同鉴证备案,依法确定劳动关系的,方可享受以上政策待遇。

经济服务范文篇4

一、根据农村党员的先进性要求,设立贫困党员发展经济服务基金

合水镇党委不断研究和探索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途径和方法,在实施党员联系村务试点工作实践中发现农村共产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较弱,全镇928名农村共产党员中,有3*名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达不到全市农民平均收入水平。这些贫困党员大多数缺资金、技术和致富信息,没有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合水镇委认识到,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解决“三农”问题,农村党员应首先富裕起来,才能带领群众共同富裕,才能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镇委决定在全镇实行“贫困党员发展经济服务基金制度”,通过基金的免息使用、按期收回、滚动周转的借贷形式发放专款,为农村贫困党员致富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二、结合我镇经济发展的实际,采取得力措施多渠道筹集基金

我镇党委结合本镇的实际,采取得力措施,多渠道筹集贫困党员发展经济服务基金。首先成立由镇委书记挂帅的筹集基金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制订具体的方案和措施,并充分利用镇有线电视台、村广播进行广泛宣传。然后采取措施多渠道筹集基金。主要采取“四个一点”的办法。即:财政拨一点,每年从财政拨出专项经费用作贫困党员发展经济基金的周转金;单位出一点,由镇“七所八站”中财力较雄厚的单位拿出一部分资金纳入周转;当地厂商出一点,发动在本镇投资办厂的老板捐款;干部群众捐一点,采取激励措施鼓励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个人参与捐赠。通过全镇有关单位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我镇筹集帮助扶贫困党员基金39.8万元。

三、充分发挥基金的作用,帮助农村贫困党员脱贫致富

为使帮扶服务基金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合水镇委对全镇农村贫困党员的生产、生活情况及每个党员的特长进行了认真的调查摸底,并逐个登记造册,制定了总体帮扶规划,做到“输血”和“造血”并举,“治标”和“治本”兼并。在基金的使用上,主要采取四种模式。一是投放生产基地模式。根据全镇资源分布的状况,在全镇范围内相应划出了“马水桔种植基地”、“蚕桑种植基地”和“荔枝龙眼种植基地”三个基地,投入部分基金由富裕党员带动贫困党员经营,从事基地经营的68名贫困党员全部脱贫致富,还带动了1000名群众共同致富。二是投放家庭种植模式。对从事种植业的93户贫困党员发放500至1000元左右的经营启动资金,由镇农科技术人员进行指导生产,如高塘村贫困党员黄家均等26名党员利用帮扶基金进行滚动发展,近两年家庭收入明显提高,成了致富的带头人。三是投放专业养殖模式。我镇针对32户技术不高,又缺乏资源的贫困党员户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按每户发放1000多元,走上专业养殖脱贫致富之路。四是投放创办实业模式。该镇针对一些居住在圩镇和交通较便利的村的25户贫困党员户的特殊情况,主要引导他们发展小型加工业和办个体经营。如大垌水村的党员成灿春得到“贫困党员服务基金”发放的20000元的无息贷款后,现在已当上了个体老板,拥有2台大型挖土机,年收入近2万元。

经济服务范文篇5

大学的人才资源,对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具有保障作用。由表1可以看出,“3+3”校县联合行动开展六年来烟草学院共派出驻点教师41名,其中,高级职称21人,占驻点教师总数512%;博士7人,占驻点教师总数的171%;教师党员35人,占驻点教师总数的834%;学生51名(包括硕士研究生),学生党员35人,占驻点实习学生总数的686%;入党积极分子14人,占驻点实习学生总数的275%。由师生组建的“3+3”校县联合行动工作队,每年生产季节到剑川、会泽县两县长期驻点进行实践教学和服务两县烟草产业。其中,教师驻点时间不少于30月/年•人,学生驻点时间不少于65月/年•人。另外,烟草学院每年还在外单位聘请烟草行业专家教授32位到剑川、会泽通过科技咨询、专题讲座等形式指导烟草产业的发展,为剑川、会泽烟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智力保障。另外,6年来学院共派出烟草专业大学三年级学生及研究生共51名,进行实践教学实习,对口帮扶企业105万元资金支持弥补了学院学生实践教学65个月经费不足的问题,同时为实习学生提供了优越的交通、生活、网络信息平台和学习条件。在“3+3”校县合作模式下毕业实习的学生中除本年度尚未毕业的8位学生外,其余已毕业43位学生,其中,7位考上硕士研究生,占163%,36位顺利就业且获得较好的工作岗位。在实践教学融入“3+3”校县合作平台上毕业实习的学生获得了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技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心理及身体素质大幅度提高的成效,实现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的结合。由表1可以看出,6年来学院共派出7名青年教师到“3+3”校县联合行动平台进行学生的实践教学和服务剑川与会泽两县的烟草产业,通过到生产第一线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和社会服务工作,达到了教学相长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实效,使青年教师在理论教学上“讲课生动了,学生愿意听课了”的良好效果。同时也为青年教师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针对性科研项目选题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二、加强实践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平台建设,支撑县域产业经济发展

实践教学与社会服务平台建设是支撑县域产业经济发展的保证。学院“3+3”校县联合行动工作队到达驻点后,与县委政府及县级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一起进行实践教学与社会服务平台建设。

(一)办公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

由县级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提供专门的“3+3”校县联合行动工作队办公室,并拉通互联网网线,提供电脑等办公所需软件、硬件环境,以便于“3+3”校县联合行动工作队与群众及外界的沟通与联系,以及通过网络及时收集、传送资料、和外界的互联互通。

(二)交通平台的建设

由县委政府、乡镇党委政府、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或烟叶收购站不定期提供“3+3”校县联合行动工作队教师机动交通工具;学生的交通工具则由县委政府专款专门解决自行车1辆/人,以便于“3+3”校县联合行动工作队提高工作效率,开展相关试验示范项目及烟草产业服务工作。

(三)生活平台建设

由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提供锅瓢碗盏等厨房一应设施,及聘请厨师一名负责为工作队煮饭,每天工作队派出两名学生进行买菜帮厨及驻地公共卫生的清扫;住宿宿舍及床上用品均由驻地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提供。生活平台的建设为提高学生生活自我管理能力提供了条件。

(四)试验示范平台建设

由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领导、技术科和烟叶站科技人员和工作队师生通过调研、座谈,针对县域烟草产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确定科技试验示范选题;科技试验示范项目所需经费均由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申请上级部门解决;科技试验示范项目所需的土地物资由烟叶站指定生产技术副站长负责协调解决;科技试验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由工作队师生和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技术部门共同拟定;科技试验示范项目实施、总结上报则由“3+3”校县合作工作队、县烟草公司技术科和驻地烟叶站负责。试验示范平台建设为科研在服务县域产业经济中完成、学生在参与科研及服务县域产业经济中培养创造了条件。

(五)支部共建平台建设

由学院党委在生产一线建立生产实践党支部,并与驻地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党支部一起与一个脱贫致富示范村党支部组建支部共建平台。通过此平台对脱贫致富示范村党支部进行产业对口帮扶、政策宣传、文化扫盲、共建乡村图书馆等活动。支部共建平台的建设为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创造了条件。

(六)科技推广平台建设

由“3+3”校县联合行动工作队与驻地烟叶站组建烟草科技服务咨询点,在农村赶集天面对广大农户进行科技咨询活动;由县委政府或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组织县级科技培训、驻地乡镇及烟叶站组织乡级科技培训、支部共建村委会组织村级科技培训平台,科技培训或现场会的教师由“3+3”校县联合行动工作队师生承担;“3+3”校县联合行动工作队在烟草生产的关键环节进行墙报、黑板报的科技宣传、政策宣传。科技推广平台的建设为提高学生的科技推广能力创造了条件。通过以上平台的合作共建及运行,使科技成果在生产第一线得到充分转化,既解决了制约县域烟草产业发展的科技难题,支撑了县域烟草产业经济的发展,又使师生在参与科研及科技推广中得到培养锻炼。

三、科研与县域烟草产业需求结合,引领县域烟草产业经济发展

以科技试验项目、示范项目及科技推广,带动剑川及会泽烟草产业发展。“3+3”校县联合行动开展六年来烟草学院针对剑川和会泽烟草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在剑川共计实施科研试验45个,科技示范项目12个,获准省州级烟草公司立项项目2项,获资助70万元,获大理州烟草公司试验示范经费支持60万元;在会泽实施科研试验12个,科技示范项目7个。获曲靖市烟草公司试验示范经费支持45万元。通过以上试验示范项目的实施,摸清了剑川、会泽县特殊生态条件下的优质特色烟叶生产的平衡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膜下小苗移栽技术体系、高海拔烟区烤烟烘烤调制工艺等关键技术,这些科技试验中获得的成果通过科技示范、科技培训、科技墙报宣传、科技咨询的形式得到了充分转化和示范推广,增强了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了科研和科技推广在生产第一线完成、师生在服务县域产业经济实践中成长的校县合作新机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以实践教学、科研与服务县域产业经济

组织体系建设为纽带,带动县域产业经济发展由图1可以看出,服务县域产业经济组织体系建设是实现实践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协同的纽带。“3+3”校县联合行动工作队是实践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协同工作的具体执行者。“3+3”校县联合行动工作队到驻地后,在县校合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和县级职能部门、站所通过六个平台的建设服务县域产业经济,保证了县域产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另外,在学校党委行政与县委政府之间设立一级联络员制度,在学校专业学院与县职能部门之间设置二级联络员制度,负责上情下达及下情上达,以及负责教学、科研与产业经济服务工作的具体联系沟通与协调,确保实践教学、科研为产业经济服务工作的正常高效运行。

五、取得的成效

(一)科研与服务县域产业经济相结合

在“3+3”联合行动中,学生参与、师生共同完成57个科技试验项目和19个科技示范项目。同时,教师通过与各级职能部门和对口烟草系统申请获准的相关项目“大理高原“红大”提质增效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红云红河集团会泽县烟草基地单元建设”及“会泽绿色烟叶基地建设”等项目在“3+3”联合行动的平台上得以顺利开展。实现了科研直接服务县域产业经济的结合。

(二)培养人才、服务县域产业经济与党建工作相结合

“3+3”校县联合行动开展以来,学院每年在剑川县和会泽县生产一线长期驻点的师生党员均成立生产实践党支部,和驻点乡镇的一村委会党支部进行丰富多彩的支部共建活动。通过共建活动的开展,既促进了共建村委会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又使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获得充分的培养锻炼,为他们了解我国农村的基本现状、以及学农爱农的大地情怀提供了广阔天地。6年来,通过“3+3”校县联合行动平台,共培养8名入党积极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

(三)实践教学与服务县域产业经济相结合

学院“3+3”校县联合行动开展以来,学院通过实践教学融入“3+3”校县合作平台共培养了51位学生(包括硕士研究生),学生在“3+3”校县联合行动的平台上获得了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技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心理及身体素质大幅度的提高,实现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的结合。学院“3+3”校县联合行动开展以来,学院共培养和锻炼7名青年教师,通过实践教学和服务社会工作的实践,达到了教学相长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实效,使青年教师在理论教学上“讲课生动了,学生愿意听课了”的良好效果,同时也为青年教师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针对性科研项目选题提供了机会。

(四)促进剑川和会泽烟草产业经济实现持续有序发展

025万hm2;烟叶收购量增加了128倍,达到1026万担;均价增加了112倍,达257元/kg;烟农收入增加了385倍,达到132亿元;烟叶税增加463倍,达到27728万元。各等级烟叶收购合格率均超额完成省、州公司相关要求,烟草产业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由表2可以看出,“3+3”校县合作以来,会泽县烟草产业则在种植面积和收购量由于国家调控有所减少的情况下,烟草产业仍然实现了烟叶均价、烟农收入和烟叶税逐年提高的成效,仍然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会泽县的烟农脱贫致富奔小康,促进会泽县的新农村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六、结语

经济服务范文篇6

一、经贸工作

为深化服务企业,培育重点税源服务业企业,2013年我们将着力搭建“二个服务平台”,即搭建网络信息平台、搭建培训平台。通过搭建网络信息平台,建立与完善政府与企业间、企业与企业间的联系与沟通机制,为企业提供政策、法律、技术、市场等各类信息资源;通过搭建培训平台,进一步满足企业需求,举办相关培训活动,提升企业员工队伍的经营管理、专业技术等综合素质与能力;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在创业发展上所遇到的实际困难。进一步深化服务,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具体错施:定期与辖区工商所联系,把新注册的企业建立档案,搭建网络信息平台,对条件符合我们申报的企业,将重点跟踪服务,需要招工、培训员工的企业,我们将与劳动保障所联系共同为企业服务

二、居级财务管理工作

居级财务管理要以《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为准则,以党风廉政建设为契机,规范阳光农廉网络监督工作,强化民主管理,继续执行农村财务“双”,规范农村“三资”管理,遏制农村腐败,确保集体经济运转规范,重点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执行农村财务“双代管”。

第一,要严格执行《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各居组干都要带头按制度办事,严格办事程序,杜绝违规行为。

第二,要规范业务传递,完善报帐手续。居、组一切收、支都必须纳入帐内核算,严禁公款私存,财务收据使用必须加盖居财务章和监督委员会章,坚决不准用居委公章开据收款,否则按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推行省农业厅统一设制的“农村财务开支审批单”。具体措施是:

1、坚持开支计划审批,确保集体资金运转规范。

各居委会要严格执行预、决算申报审批制度,年初编造全年收支工作计划,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并形成决议,记入村委会议记录,阶段性开支每月编造一次收支计划,在月末民议、村审会上讨论通过,按程序一月申报一次,坚持量力而行,勤俭办事。严格库存现额,收入及时存入开户银行。实行收支两条线,严禁坐收、坐支。

2、坚持报帐过五关,确保开支规范。

凡在集体帐上报销的开支,必须取得合法有效的正规发票,并且批清品名、单价、数量、金额、收款人私章和单位公章,具体进帐时把好五个关口:是经手签字关。经手人批清开支用途。二是理财小组审核关。理财小组全体人员集体会审,对合法有效的票据加盖理财专章,否则有权拒盖。三是居民组长签字关。居民组长对本组开支票据审签后上报村委主任审批。四是居委主任准支关。居委主任审核后签准支。五是会计审查关。会计根据有关制度、规定,详细审查无误后整理上报街道财会中心服务。

(二)是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第一,资产管理。对新购置财产及时登记进帐,确保资产数量真实,对资产使用实行领用登记、交回销号,对需要变卖或报废处理的资产必须严格民主讨论程序,确定标底,公开拍卖,残值及变卖结果及时作帐务处理,严禁私自变卖和报废集体资产。

第二,资金管理。(1)对国家专项惠农资金实行专帐核算、专款专用、先批后报,坚决不准挪作他用。(2)对财政拨付的村级经费,首先要用于村干部工资补助、办公经费,确保基层政权建设,解决好有人管事的问题,坚决不准胡支乱用。(3)各村要勤俭节约,量力而行,对确实需要举办公益事业项目的,严格一事一议程序,和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和招投标制度,坚决不准举债办工程,对个别独断专行,不严格民主程序,造成新的举债,要追究主干经济责任。

(三)加强纠纷调解,预防矛盾发生。

经济服务范文篇7

向知识经济的变化过程需要重新思考一些经济基本原理。知识与其它商品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具有公共物品的许多重要特征,实际已具有全球性公共物品的重要特征。政府对保护一切产权起着关键的作用,而其对知识产权所起的作用就相当复杂了:甚至对这些权利的确切定义也不清楚。在知识经济中,垄断的危险甚或比工业经济时代更大。这说明在知识经济中政府的作用与我们已熟悉的上个世纪工业经济中的作用截然不同。

知识经济的文化

转变思维方式

比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的转变。这种转变很难定义它,但一个公认的变化就是人们认识到,深陷好几个世纪的贫困不再是不可避免的和必然的,也许最重要的是对知识和教育的普遍重视,尤其对科学和技术的重视。确切无疑,甚至在最发达的社会,科学尽管对我们所有的人都有利,但与其打交道的,还是集中在相对小的范围里——这一现象我们这种从校园到政府的人看得十分清楚。发展的过程可以看作是这些基本思维方式的触角延伸的程度以及这些思维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主动学习与制度转变

发展就是关于最终影响人们如何思维的社会转型。外部机构不能强迫人们改变其思维模式和信仰。人们只能被强迫采取某种行为或说出某些言语,但人们很难被强迫改变其心灵和思想。那只能靠自己来改变。

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要伴随着至上而下的等级制度的结构向诸如半自治团队式的平面结构转变。泰勒制的垂直结构是为了实施和协调某些身体行为,而以知识为基础的劳动组织则涉及更多的对自治的认同及思想的自我导向。知识的最佳获得不是通过死记硬背的记忆化,而是通过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学习是通过做,而不是通过观看或记忆。

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

现在十分清楚知识经济的成功离不开文化的改变。在有些方面,知识与普通商品存在根本区别,这些区别不仅对应该如何组织知识经济有重要启示,而且对与之相关的公共政策有很大启示。

知识的公共性与无限性

首先,也许是最基本的事实是前面提到的——知识是公共物品。托马斯·杰弗逊用如下的方式描述了知识和信息的非竞争性:“他从我这儿得到了一种思想,是在没有减少我的思想的同时,他自己得到了引导;正如他在我这儿点蜡,在没有暗淡我的同时获得了光明。”知识动态过程的特征最终来源于知识具有向稀缺性挑战的无限性或非竞争性特征。知识一旦被发现或公开化,对于增加的更多用户来讲,绝对是零边际成本。

这里有必要从概念上区分知识的纯粹非竞争性和传播的低成本。信息革命通过现代技术的大幅度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加工和传播信息的成本降低。但任何信息的物质载体或编码都是有竞争性的。就象在图书馆常见的,不同位置上的两个人不可能同时使用同一本书。还有象从因特网上下载东西时等待的时间也可以证实电话网络上的电子邮箱是竞争性的,而且能带来拥挤后果。只有非物质的(“无载体的”)知识、信息、思想、概念、功能及其它思想的抽象客体才是纯粹非竞争性的。那是在人(学习)与事物(运用)中知识载体化的过程,总有一天它会值钱,并且是资源。

知识产权的产生与保护

纯粹公共产品是一种非竞争的,并对某用户来讲没有排他性。但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又具有排他性,因而可以被认为是非纯粹公共物品。如果有效的使用完全无代价的话,企业和个人将没有生产知识的动机。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是私人提供的,特别是一些有实用价值的发明创造,应有某种形式的保护。知识创造不能简单地公开化。有些时候商业机密有必要保护。但在其它情况下,需要对知识产权的更宽松的保护。

知识经济的竞争

我认为有必要提醒,当世界面临新挑战的时候,有些关于过去资本主义的争论被遗忘了。30年代,人们对垄断资本主义极其担忧;那个担忧就是在任何经济中为了相当少的企业的高效,新工业技术需要很大的生产规模,由此带来经济(接着是政治)力量的集中。亚当·斯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断言过竞争的存在。但竞争是否在以新的方式出现的工业经济中始终如一?

可以肯定地讲,知识会带来规模收益的增加,而这又可能削弱竞争基础。那些联合使用计算机“语言”的大型网络的外部效果强化了这种观点。这些网络的外部效果还有均衡和动态两个方面更深远的影响。然而,我担忧垄断资本主义正以国际规模卷土重来,此间微软成为人们注意的中心。不用过早判断审判结果,很明显的是,微软涉嫌企图在PC操作系统中开拓出接近垄断的地位,而且其扩张影响的企图也显而易见。如果微软的做法并不违法,那么问题就是,兴许法律应该修改了[2]。

为知识经济服务

发展科学教育,培育创新力

知识经济中成功的关键是受过教育的劳动力。有那么多的国家致力于改善其教育制度,这都值得肯定。观察的结果是:

其一,从长远看,知识经济的成功需要创新能力,即基本能力之外的较高层次的认识能力。那些寻求培育这种创新力的国家因而在知识经济的竞争中更能成功。

其二,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培训对于知识经济成功也是关键的。政府有充分的理由补贴科学教育:因为那些从事研究的人从其工作中所获甚少,正如我们在前面提到的,它存在很强的外部效果。

其三,教育部门未能如我们所愿强大起来的原因之一就是,教育部门的竞争是最受限制的。

支持基础研究,改善产业政策

事实上,政府无论是支持农业研究(19世纪的核心产业),还是支持铺设第一条电话线(巴尔的摩和华盛顿之间)都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功。前者带来了农业生产力的巨大增长,而后者带来了因特网的发展。

政府的目标不是去挑选优胜者,而是要识别产生外部性的创新。当产业政策的批评家们认识到政府支持基础研究的必要性时,他们还没有注意到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没有明确的划界;许多应用研究也能产生很大的外部效果。政府政策的目标是要识别能够带来巨大外部效果的优胜项目。

我有以下观察结果:

其一,成为知识经济典型特征的许多创新是依赖于基础知识——这一全球性的公共产品。存在两种倾向,不仅低估基础研究的重要性,还要企图搭上别人的基础研究成果的便车。结果将是灾难性的:至少是要放慢发展的进程。

其二,政府有一种对花哨项目的癖好,就象空间站,它可以吸引大众的联想,但不一定是运用研究基金的最佳途径。

其三,大家可以盯住其它的支持新技术的项目,以评价其增值效果。有一些迹象,比如美国小企业研究支持计划,尽管用心良苦,但在研究增长方面没有取得任何显著效果。

适当竞争,加强合作

前面我强调过在知识经济中有效竞争所面临的现实危险。我们必须回到适当竞争法和知识产权制度两个问题上来。让我再提出一些观察结果。

其一,当我们步入全球化经济时,竞争的议题就提升到全球的水平上。当政者们当然会期望在竞争中产生更大的企业带来更高效的竞争规格,并能把这种规格提升到最高水平。世界也将从这一更好的竞争市场中获益,世界中的所有国家也要为实现这一目标协调运作。

其二,在减少关税方面取得了诸多进展的同时,包括倾销和反倾销在内的非关税壁垒呈现出越来越大的重要性。这两者不仅都能削弱竞争的基础,而且也能削弱支持新知识经济的产业政策。

其三,鼓励合作,但合作能够转向勾结,也能为心照不宣地达成一致的反竞争或至少非竞争政策提供依据,对此应提出足够警示。

实施优惠创新的税收政策

在美国,有一些鼓励创新的税收规则,也有一些不是。最近实施一项鼓励新小企业(免资本收益税)的规定,但谈到其效果还为时过早,也难说它多大程度上帮助了新的知识为基础的企业。

研究,从其根本特性来讲,就是冒风险的。它就象钻井探油一样。成功的度量是根据一个人能否在十次试验中成功一次。一个能分享风险的伙伴才能够鼓励冒险,但只分享成功而不分享损失的伙伴似乎不能鼓励冒险。

在美国,资本收益的优惠措施一直保护下来,就是因为它鼓励与知识经济紧密相联的冒险和企业家制度。但大多数税收优惠没有偏向这种企业家制度,而是偏向投机的不动产贷款。我在前面已提及文化改变的重要性。那种以奖励真正创新的办法去奖励投机不动产收益的税收体制,不是在支持创新的文化。

参考资料:

经济服务范文篇8

这次会议我们看了区内外的许多新亮点,听了镇的工作经验介绍,想必大家也都有些收获。刚才同志代表区委、区政府做了主题讲话。

之所以以这种形式开这样一个经济工作现场会,是基于两点考虑:一方面半年时间过去了,全区的一些工作需要总结通报,各个地方和单位都有很多好的做法和经验需要推广。选择为现场,不仅是的工作做的不错,还因为的工作体现了镇街道半年工作的一个层面。另一方面,当前我区正处在加快发展的最为关键的时刻,让大家了解外面的,对照自己的,以对工作有一个推动。在刚刚结束的全市经济工作现场观摩会上,我和同志亲身感受到了全市加快发展的竞争态势。所以这次会议就选择了几个点,也让大家看一看。会后希望各级都要很好地总结思考一下。下面,我再讲几点。

对于上半年的工作,同志已进行了全面总结。总的说来是:运行正常、亮点不断、后劲较足、仍需努力。从表现上看,全区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后劲进一步增强,服务城市发展取得新成效,在运用市场化手段促进发展和机制创新上实现了新突破,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推进。更为重要的是从思想思路上看,全区上下的精神状态非常好,工作思路非常清晰,又涌现出一批新的工作亮点。这半年,全区上下围绕大局,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始终坚持招商引资、加快发展不动摇,进一步形成了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除镇外,各个地方和单位也都新举措、新局面。RZ街道立足城区、依托高科园,形成具有城区特色的五大配套园区,

经济服务范文篇9

一、知识经济是以服务为主导的经济

知识经济是相对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而言的。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交换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知识用于经济,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知识经济时代突出表现为以下特征:

·知识成为主导资本;

·信息成为重要资源

·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成为经济活动的核心

·信息技术是知识经济的载体和基础;

·经济增长方式出现了资产投入无形化、资源环境良性化、经济决策知识化的发展趋势

知识经济一方面促进世界新时代的到来,加速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使知识化取代工业化;另一方面促使全球面临新的国际分工。知识经济发达国家将成为“头脑国家”,而知识经济发展滞后者将沦为“躯干国家”,听“头脑国家”驱使。知识经济发展直接的变化即促使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行业。据世界银行1998年发表的《知识促进发展》的报告报道,发达国家以知识为基础的行业的产值已占GDP的50%,其中高技术产业的产值占25%。在新的世纪,以知识为主导的服务业的发展将以锐不可挡的乘数发展态势迅速成为GDP的主要份额。

知识经济将以巨大的能量一方面势如破竹地改造传统经济,包括传统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都将从方式到结构上发生改变,形成新的适应新时代的服务业;另一方面将催动新的服务业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壮大。知识经济时代无疑是服务业大发展并成为经济主导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为服务芝销迅猛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知识经济时代将催动以下服务业大发展:

·信息产业。随着信息技术成为知识经济的主要载体和基础,信息的硬件、软件的发展将以突飞猛进的态势进行。不仅发达国家如美国、欧盟各国、日本会有更大的作为,而且发展中国家也会有一些国家迎头赴上。例如,印度1997年软件产业的规模已达27.5亿美元,其中出口17.5亿美元,其出口覆盖率分别为:美国占59%、欧盟占22%、日本占4%,东南亚占5%,澳洲占20%。印度软件业的快速发展,引起美国软件业大擘比尔·盖茨的惊叹:下一个软件大国,除美国外将是印度。

信息产业的发展将带动一系列的经济革命,如购销方式将无纸化、电子化发展;库存管理将在追求零库存的条件下实行信息控制;生产工艺和控制手段将成为生产高质量产品的保证;企业决策向程序化、规范化、智能化发展;人事管理将依据客观标准进行数据控制等等。

·咨询服务业。各种生产、流通、技术、法律、环保、卫生等涉及广泛领域的咨询业将得到全面发展。

·调研策划业。各类市场调研、分析,营销策划、企业形象策划组织将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对信息、知识的需求而相继得到发展成为服务中颇富活力的力量。

·旅游服务业。随着知识经济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人们用于国内与国际旅游的需求将会与日俱增,以适应这种需求而兴起的旅游业将得以迅速发展,成为各国GDP中占有较大比重的行业。

·科技教育保健业。各个领域的科技开发将出现强劲发展态势,尤其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海洋工程等领域将会发生前所未有的突破性进展。与科技领域发展的需要相匹配,教育将以产业发展的态势进行快车道。医疗、卫生、全民保健服务业的发展也会开创新的天地。

·环保服务业。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世界各国重视并加强投入环保服务业。治“三废”、防污、处理垃圾、绿化美化、市政管理、资源开发控制、空气监测、防灾减灾等领域将成为各国社会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获得全面发展。

从以上诸方面可以看出,知识经济时代是服务业大发展并上升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的时代。服务业的发展呼唤服务营销学在更广泛的领域和行业发挥巨大功能作用。

二、知识经济促进服务营销学的发展

服务营销学于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西方。1996年,美国拉斯摩(JohnRathmall)教授首次对无形服务同有形实体产品进行区分,提出要以非传统的方法研究服务的市场营销问题。1974年由拉斯摩所著的第一本论述服务市场营销的专著面世,标志着服务市场营销学的产生。在该著作中,作者明确指出仅把市场营销学的概念、模型、技巧应用于服务领域是行不通的,而必须建立服务导向的理论架构。视服务营销学为市场营销学的衍生还不够,必须认清服务营销学与市场营销学之间存在着某种质的区别才使服务营销学成为独立的学科。在服务营销学的形成中,北欧以格隆鲁斯(ChristopherGronroos)和赫斯基(jamesHeskett)为代表的诺迪克学派(NordicSchool)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他们有关服务质量理论及服务营销管理理论成为服务营销学的重要理论支柱。

服务营销学的兴起缘于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和产品营销中服务日益成为焦点的事实。随着经济的发展服务业(或称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益扩大,产业升级与产业结构的优化的直接结果必然导致服务业的强劲发展和产品营销中服务成为企业竞争焦点的局面。具体而言,服务业的发展与下述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1.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是服务业扩展的前提条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一方面推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另一方面孳生出许多新型的服务业。例如,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为信息咨询、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电讯服务等行业提供了物质和运作手段,从而促成新的服务行业的产业。

2。社会分工和生产专门化使服务业独立于第一、第三产业之外。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产业及行业的专门化程度越来越高。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发展的进程中,流通业、运输业、仓储业、包装业、通讯服务业、交通服务业等行业相继独立成为第三产业,并日渐成为国民经济中具有特色且具有一定比例的新的产业群,即服务业群。

3.市场环境的变化推动新型服务业的兴起和发展。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产品越来越丰富,市场竞争也日益加剧,企业为使自己抢占竞争的有利地位,扩大市场占有率,往往在市场营销的各个环节上下功夫,在现代社会尤其在工程(或产品)设计、管理创新、企业形象、广告促销、市场调研、营销网络等方面进行全面开发,为了适应企业的需要,以专业服务为特色的工程咨询、管理咨询、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广告策划、企业形象策划、经纪公司等新型服务行业便应运而生了。

4.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生活服务业的发展。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生存环境的要求将愈来愈迫切,人们不仅要求满足物质生活需求,而且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更为突出,这样,音像、电视、多媒体等文化娱乐服务业、美容、按摩、健美等保健服务业,外卖、送货、家政等生活服务业,以及各种维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为己任的环保监测、保护、处理服务业也会越来越壮大。

服务业的兴起和发展是社会经济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发展规律使然。在前工业社会,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人与自然的矛盾,农业等第一产业的发展得以发展;在工业化社会阶段,建筑业、冶金、机械、石化、纺织、电子等第二产业的各种行业得到全面发展;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相继进入后工业社会的历史发展阶段,后工业社会是面对社会各层面的相互沟通的人际关系为主要矛盾的社会,服务业的异军突起是新时代的需要。

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和产品营销中服务活动的日渐突出决定中国导入服务营销学的必要。新中国成立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经历了由忽视甚至限制服务业发展到在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转变,进入90年代以后第三产业的增加值以10.5%的速度递增,服务业也由50年代占国民经济总值比重的28.6%上升到1998年的32.8%。

同时,企业在进行有形产品营销时,服务已成为销售的重要手段,成为企业间进行市场竞争的焦点,并日益成为产品市场竞争的主角。企业营销及市场竞争不仅需要市场营销学作为理论基础,而且需要服务营销学作为行动指导。中国服务营销学的兴起和广泛传播将是继市场营销学的蓬勃发展之后掀起的又一个高潮。

服务营销学脱蜕于市场营销学之后,在自己的空间得以茁壮发展。科特勒曾指出,服务代表了未来市场营销管理和市场营销学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不少学者敏锐地指出服务营销学的兴起和发展,标志着市场营销领域的服务革命。在欧美地区,服务营销学正蓬勃地发展起来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服务营销学的发展大致上可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60年代-70年代);服务营销学的脱胎阶段

这一阶段是服务营销学刚从市场学中脱胎而出的时期。这一阶段主要研究的问题是:

·服务与有形实物产品的异同;

·服务的特征;

·服务营销学与市场营销学研究角度的差异。

第二阶段(80年代初——中期):服务营销的理论探索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探讨服务的特征如何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尤其集中于消费者对服务的特质、优缺点及潜在的购买风险的评估。这一阶段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主要是:

·顾客的评估服务如何有别于评估有形产品;

·如何依据服务的特征将服务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可感知性与不可感知性差异序列理论;

·顾客卷入服务生产过程的高卷入与低卷入模式;

·服务营销学如何跳出传统的市场营销学的范畴而采取新的营销手段等。

在这一阶段,美国阿利桑那州州立大学成立了“第一跨州服务营销学研究中心”,标志着对服务营销理论探索的深入。

第三阶段(80年代后期——):理论突破及实践阶段

这一阶段,市场营销学者们在第二阶段取得对服务的基本特征的共识的基础上,集中研究了传统的4P组织不够用来推广服务的情况下,究竟要增加哪些新的组合变量的问题。这一阶段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为:

·服务营销应包括7种变量组合,即在传统的产品、价格、分销渠道和促销组合之外,还要增加“人”、“服务过程”和“有形展示”3个变量,从而形成7P组合;

·由“人‘(包括顾客和企业员工)在推广服务以及生产服务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并由此衍生出两大领域的研究,即关系营销和服务系统设计;

·服务质量的新解释,确认服务质量由技术质量和功能质量组成,前者指服务的硬件要素,后者指服务的软件要素。服务质量的标准可以可靠性、应对性、保证性和移情性为据;

·提出了服务接触的系列观点,包括服务员工与顾客相互之间沟通时的行为及心理变化,服务接触对整顿服务感受的影响,如何利用服务员工及顾客双方的“控制欲”、“角色”和对投入服务生产过程的期望等因素来提高服务质量问题。

·从对7P研究的深化,到强调加强跨学科的研究的至关重要,服务营销学强调从人事管理学、生产管理学、社会学以及心理学等学科领域观察、分析和理解服务行业中所存在的各种市场关系;

·特殊的服务营销问题,如服务价格理论如何测定、服务的国际化营销战略、资讯技术对服务的生产、管理及市场营销过程的影响等。

服务营销学的发展过程也是服务营销学跨地域、跨国界的传播过程。

中国有条件、有必要推进服务营销学的广泛传播和应用。中国推广服务营销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于:

1.中国服务业亟待加快发展且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据世界银行统计,发达国家服务业生产总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0%以上,中等发达水平的国家的服务业产值平均亦为国民生产总值的50%左右,如前所述中国只占32.8%,差距较大,发展空间较大,有必要通过服务营销的传播推动服务业的发展。

2.中国劳力的富余刀切需要开辟更多的就业渠道,发展服务业则是投入小、见效快的最有利的途径。中国目前在服务业领域就业的人数相对滞后,只为20%左右,而发达国家服务业从业人数占社会就业总人数的60%,一些发展中国家也达到40%,中国发展服务营销学对于推动服务业领域就业人数的增加也会起推动作用。

3.传统服务业亟待进行改革,新型服务业则需要新的理论武装,发展服务营销学是新旧服务行业发展的共同需要。服务业的行当范围广阔,涉及的领域众多,对于这些千姿百态的服务行业的除旧布新亟需要理论指导,中国在新世纪全面推进服务营销学是为适时。

中国推广服务营销学的条件也业已成熟,这些条件是:

1.中国自20世纪中期导入市场营销学后,已形成了一支强大的理论队伍,这支队伍活跃在大专院校和企业营销活动的第一线,不仅充实和丰富了市场营销理论,而且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他们熟悉市场、熟悉产业、熟悉企业,既懂经济,又懂管理,这对于理性地接受、传播、发展服务营销学具有组织基础和理论保证;

2.中国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过程中,十分重视服务业的规范管理并积极推进服务业的发展,为中国服务营销学的扎根奠定了基础。国务院在1985年即批准了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对中国三大产业作出了与国际通行的分类法进行分类的决定。按照新的分类法,将中国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分成三大产业,第一产业指农业(含畜牧业、渔业和林业);第二产业指工业(含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气、热水和煤气、建筑业);第三产业则是指除了上述各业外的其他产业。中国政府对第三产业的界定与服务业的内涵完全一致,可以说服务业即第三产业。中国政府对服务业的规范管理是推广服务营销的基本保证。

1992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在1995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五中全会上,全会明确指出“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发展第三产业,不仅有利于缓解资金、资源供求矛盾和就业压力,优化产业结构,而且有利于提高整个经济的效益,促进市场的发育。”党和国家对发展服务业的高度重视为服务营销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3.服务业自身成长、发展以及提高竞争力的需要,使服务业产生了理论渴求感,广大服务业的迫切期待为服务营销学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博大的空间。我国服务业不仅面对国内同行业的竞争,而且面对国际强大的服务业的严峻挑战,服务业亟需战斗的思想武器和竞争手段,服务营销学可说是具有雪中送炭之功。

三、服务营销的理论与实践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之一

知识经济时代是加速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时代。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服务营销的理论和实践是必然突破疆域国界的限制,成为具有跨国性、普遍性、通用性的学科。服务营销既是经济全球化中的待业,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之一是各国经济的互相渗透、互相依存,其中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是重要的表现,在国际贸易中,服务贸易的发展尤为突出。1997年,国际贸易总额达11万亿美元,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35%。在国际贸易中,国际服务贸易以超常态势增长。1970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额仅710亿美元,而到1996年即高达12600亿美元,增长16.8倍,平均年增长11.7%,远远高于国际货物出口增长速度。服务贸易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比重,20世纪70-80年代占1/5,90年代则增至1/4。近三十年来,发达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服务业产值所占的比重超过50%以上,其中美国服务业的产值是GDP中的比重已高达75%左右,这意味着国民财富的创造主要依赖于服务业。

经济全球化还表现为金融全球化趋势的形成。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金融业也是服务业的支柱行业。20世纪90年代,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量达500-600万亿美元。国际直接投资由80年代中期每年约770亿美元,到1996年增加到3000亿美元。金融交易量和投资额的猛增,反映了全球金融服务业的长足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也是金融国际化的过程。由于股票、期货以及各种有价证券的大量出现,尤其是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的问世,使得货币的面值额迅速膨胀,虚拟成分倍增,这样的状况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或变动性,为适应这一时代特性的要求,各种金融服务大量地应运而生。其中,不仅有金融自身运行的各种服务,还有如何使货币增值的服务,更有规避金融风险的服务;不仅有金融信息服务,还有金融法规服务,更要有金融传输机制、传送手段的服务和高级金融人才的培养和训练。金融服务业不仅自身得以发展而且带动和促进其他相关服务业如电脑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的繁荣。

经济全球化也包容信息全球化的内涵。信息全球化使高新科技成为变革经济结构的动力,导致4.4万个国际企业的出现,导致只掌握关键技术、工艺设计、品牌及销售渠道,而把生产委托给关联企业去做的虚拟企业的出现。国际企业和虚拟企业的出现,使服务营销进入了一种新的境界,服务营销不仅要面对顾客,而且要提供面对内部要支机构和广大员工的服务营销管理。

经济全球化促使制造业的国际营销网络的形成,国际营销网络的完善需要服务营销。营销网络完善人的过程是聚集营销人才、进行营销信息交流、推动适销对路的商品开发市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的每一环节都伴生服务需求,服务营销活动将贯穿营销网络完善化的始终。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服务营销在更大范围、更多领域的发展,反过来服务营销兴盛与发展也有利于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实现。

服务营销学将以它科学的、系统的、完备的营销管理理论指导服务业的营销活动实践,从而推动服务业由传统向现代、由国内向国际、自由发向自觉地发展。为服务业企业的成长和国际化进程,为服务业的营销活动和商品营销中的服务提供充分的、明确的理论依据。

经济服务范文篇10

新世纪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们能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再创辉煌,关键是能否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具有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党政领导干部队伍和经济管理者队伍。这就给担负培养选拔、管理使用干部重任的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组工干部,如何适应时代要求,提高服务经济建设的水平,我认为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与当今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强化四种意识。

一、强化大局意识,增强服务经济工作的能力。组织工作应从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大局出发,从保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执行的战略高度,以推动经济建设为总目标,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在实际工作中,应抓住增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驾驭市场经济能力这个关键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围绕党的工作大局考虑和实施组织工作。组织工作成效的大小,应当围绕“三个有利于”标准,看各级党组织在经济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是否明显增强,看各级领导班子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是否明显增强,看党政领导干部、企业领导干部和科技专家队伍素质是否明显增强,看广大党员在发展经济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否明显增强,力戒华而不实的工作作风,力戒脱离实际的工作方法,力戒繁冗拖沓的工作效率,力戒就党建抓党建的思维定势,切实把推动经济建设进入快车道作为组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落脚点。

二、强化经济意识,完善组工干部的知识结构。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发展知识经济必须掌握经济知识。这也是组织部门服务好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但现实中仍有少数组工干部自觉学习经济知识、了解经济工作的热情并不高,组织工作如何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因而在思考问题、研究工作时思路老是打不开,缺乏从全局角度考虑组织工作的素养;由于对经济工作有隔膜感,对经济工作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把握不透,选人的视野也不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选人用人工作的效果。其实,欲选“一流之人”,组工干部必须先具“一流之能”,必须学习经济、熟悉经济,具备与之相适应的知识和本领。组工干部要做学习的表率,认真学习市场经济知识、现代管理科技知识,对国家及省市一些大的经济政策和走向、改革举措、重点工程项目要能知晓。在这个问题上,如果不甚了了,是难以做好新时期组织工作的。组工干部平时要做经济工作的有心人,对经济工作多学习、多了解、多研究,大有益。

三、强化人才意识,寻求崛起经济工作的支撑点。一是开阔识人视野,探索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机制,把组织考核推荐和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公开向社会招聘结合起来,广开才路。二是开辟人才培养的新途径。采取课堂灌输与外出学习、研讨交流结合,短期培训与提高学历层次培训相结合,到经济一线挂职、任职与到经济发达地区跟班锻炼相结合等形式,加大培养力度,造就一批适应市场竞争的经营人才。三是开发人才管理的科学运行机制。制订符合本地、本部门实际的人才发展战略规划,分行业分梯次建立和完善人才库,实现人才管理的科学化,为优秀人才尽快到位搭好轻便的“梯子”,为经济的崛起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四、强化改革意识,积极探索和研究服务于经济工作的有效途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组织工作应革除陈旧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逐步探索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一是要有辩证思维。用发展的观点指导选人、用人工作,看人要看本质,看主流,看大节,看发展;工作要兼顾一般,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注意发现、培养和宣传一批过得硬的奉献者典型、领头雁典型。当前尤其要注意发现和培养一批有胆有识、敢闯敢冒、能够打开经济工作局面的“骁将”、干将。二是要有求是思维。一切从实际出发,紧密结合经济建设的实际来安排和摆布工作,不求轰动效应,不搞花架子,不搞形式主义,讲求实际效果。凡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就认真做好、做细、做实,一抓到底,掷地有声。三是要有创造思维。对组织工作中一些不合时宜的陈旧观念和做法要敢于扬弃,对长期困扰组织工作的一些难点问题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求得突破。常规性工作要有新创意,特色性工作要有新拓展。四是要有超前思维。凡事要善于从党委、政府的角度换位思考,针对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作出超前预测,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始终把握工作的主动权,使组织工作紧贴经济建设,提高水平,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