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办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22:21:48

经济发展办

经济发展办范文篇1

一、加强口岸管理领导,推进口岸经济发展

(一)牢固确立工作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率先发展为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和第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任务目标,以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为己任,着力抓好口岸规划,强力推进口岸建设,进一步优化口岸环境,提高口岸工作效率,开创口岸管理工作新局面,为促进我市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加大口岸管理组织协调力度。进一步健全和增强市口岸管理领导小组工作体系,建立联席工作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加强口岸管理、推进“大通关”建设、发展口岸经济的重大措施,协调口岸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一步加强市口岸办队伍建设,切实发挥其规划、协调、管理和服务的职能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口岸工作的领导,明确专人负责口岸工作。要完善口岸经济目标管理和统计信息工作,建立制度,形成网络。

(三)制定口岸经济发展目标。今后每年制定口岸经济发展目标,并纳入全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管理体系,由市政府组织进行考核。到2015年全市口岸经济的发展目标是:

1.口岸进出口货值:达到38亿美元,年递增40%左右,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比重提高到50%。

2.口岸货物吞吐量:达到2000万吨,年递增30%左右。

3.口岸集装箱运输量为12万标箱,年递增35%左右。

二、不断优化口岸资源,着力抓好口岸规划

(一)认真做好口岸总体规划。按照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成立由市口岸办、发改委、经信委、商务局、规划局、交通局等部门组成的市口岸发展规划起草小组,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参与,今年上半年编制完成《市“十二五”口岸发展规划纲要》,并认真组织实施。

(二)稳步推进口岸结构调整。以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国际间交流、交往和合作为目的,充分利用自身资源,重点发展对经济有重大影响的口岸(铁路口岸、城市候机楼),积极扶持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的特色、专业型口岸(无水港、海关直通点和保税物流中心),力求我市通过口岸的发展实现外向型产业量的扩张和规模的扩大,形成具有我市特色产业、物流聚集功能的内陆口岸。

三、加大口岸投入力度,强力推进口岸建设

(一)积极探索,研究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加大口岸投入力度,支持重点口岸建设项目,支持口岸重点物流项目,安排口岸建设项目的贴息、查验监管部门工作补助和口岸管理必需费用。多渠道筹措资金,引导、鼓励多种所有制企业参与口岸企业发展和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利用外资,促进口岸企业、口岸设施和口岸配套服务业发展。

(二)发挥优势,加快园区开发建设步伐。争取保税物流中心落户。以建设高铁园区中心为契机,尽快完善装卸仓储、中转换装、多式联运等功能,努力建成海铁联运,车辆货物集散、国际采购和中转等的多功能、综合性国际陆港。

四、积极创新工作机制,提高口岸管理水平

(一)健全口岸管理协调机制。对我市出台的关于加快口岸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和市发改、经信、商务、财政、税务、工商、规划、国土管理、交通及金融等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工作措施,主动为口岸建设、管理和服务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和服务。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口岸管理工作的整体合力。

(二)加强口岸查验部门行风建设。口岸各管理部门要根据开放型经济发展需要,结合本系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简化管理手续和业务流程,公开办事程序和规则,规范收费标准和办法,实施企业分类管理,提高货物报检报关工作效率。积极开展文明口岸、文明窗口共建活动,建立健全内、外监督检查制度,提高口岸服务质量与水平。

(三)加快“大通关”建设步伐。优化口岸通关作业流程,不断推进口岸快捷通关改革,推行“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通关模式。积极实施网上报关、报检、收付汇核销、出口退税、加工贸易审批备案、许可证配额管理,以及网上办理订舱、仓储、运输等货运业务,实现在线通关一站式服务,提高通关效率。

经济发展办范文篇2

一、高度重视积极宣传

**镇位于城区中心,是方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中心,商业批零的中心,更是人员流动的中心,第三产业已超其经济比重的90。共有四千多家个体户及近二百多家企、事业单位。是本次**镇经济普查的重点和难点。她积极克服各种困难,及时向镇领导汇报情况,召开多次以经济普查为议题的行政办公会,成立**镇经济普查领导小组。2004年4月20日,在党委会议室召开了全镇经济普查动员及工作部署大会,通知单位194个,到会单位191个,会上要求:各单位必须在经济普查实施阶段开展内部宣传和外部宣传,内部宣传以普查单位配合为主,外部宣传以舆论声势为主,要求与会单位必须在单位门口悬挂经济普查横幅,单位外墙必须有经济普查的宣传画或标语、口号。4月底,**镇共悬挂横幅25条,每个单位门口都贴有标语,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为以后普查阶段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取得了单位和群众的信任。

二、严格筛选保证质量

全镇动员会上要求每个村(街)抽调1名普查员,并对报名筛选的186人员,进行严格的考试和普查知识问答,xx同志在普查之初就清醒的熟悉到:普查队伍素质的高低是这次普查工作成败的要害。全镇经济普查工作的要害是这些普查员,治理好普查员是做好普查工作的重点。

三、身先士卒带头垂范

**镇经济普查区域分为16个,xx同志亲抓了一个社区。个体户普查和单位摸底时值秋季,给夜市和早市的普查带来许多难度。他亲自带着人员对夜市最集中的普查组进行普查,冒雨、顶风。最后一次夜市普查结束后,她和大家一起吃夜宵的时候说:“说一千、到一万,不如干个样子看,你自己连个普查员都当不好,如何指导别人普查,不下来就永远不会知道有多辛劳,更不会知道普查到底是怎么进行的。”全镇经普工作过程中,xx同志边干边学,一方面不断总结普查中的工作失误教训,一方面推出新的普查方法。在普查办内部树起很高威信,经济普查虽然是个阶段性的工作,但在她和同志们的努力下,普查办内部团结一致,大家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为把普查工作干好出谋划策,努力工作。

四、落实普查任务严格普查内部纪律

普查实施阶段开始后,她及时制订出了《**镇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内部工作纪律执行细则》,明确规定:以社区为单位,以街道为中心,将每个普查小区的街道、每个居民点落实到人,做到条条马路有人管、个个居委有人跑,竖抓到底,横抓到面,天天早上8点普查员到普查办报道,16个普查小组长汇报昨天的工作进度和当天的工作安排。三次迟到退回原单位。小组普查结束后,交叉抽样20,漏统在2以下的,由本人重新普查,在2以上的,普查小组全面返工。育才小组在个体普查结束时由于普查员不在当地居住,漏掉了育才路的早市。当天下午召开普查例会,许玲要求其全面返工,当时会场上育才小组情绪很大,有2个普查员要求回原单位,她立即让普查小组写明原因,将这两个普查员介绍回原单位,从其他组挑选3名普查员充实进来。她曾在一次例会上讲:纪律不是针对哪个人的,虽然经济普查是阶段性的工作,但是,没有纪律性的组织就是一盘散沙子。经过这次事情后,大家都熟悉到通过工作中建立起的友谊是感情,但是工作任务和工作纪律才是铁打的,建立友谊的前提就是把工作干好,你说话时才有分量。高素质的普查队伍是普查质量的保证,严格的工作纪律是队伍建设的保证,经过一段时间的业务学习和普查锻炼,**经普员中确实涌现出了一批业务精通、吃苦耐劳、能跑能干、认真负责的经普业务骨干。

五、务实重干,实事求是

经济发展办范文篇3

一、规上企业发展情况

镇现有规模以上企业4家,分别是: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竹业有限公司、县铸造材料有限公司和县科技有限公司。止2020年5月,规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产值4915.2万元。

二、招商引资项目完成情况

镇年度招商目标任务: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个,新引进3000万元以上项目1个。截止目前,镇往年签约项目2个、新开工项目1个,重要线索2个。

往年签约项目:1.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该项目由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36亿元,拟在我镇村打造花海,建设露天浴场、山地灯光秀,完善人行步道、公共设施等基础建设等,项目已于2019年底签约。

2.县药库健康谷项目。该项目由文旅产业有限公司计划投资约2亿元。规划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投资约2000万元,拟在我镇马家岭进行石斛、灵芝等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苗木、花卉种植销售,农副产品加工销售,游客接待中心、民房改建装修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已于2019年底签约。

新开工项目:生物质碳成品综合开发利用项目。该项目为年产1万吨碳粉产品,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项目区位于竹业有限公司厂区内,租赁厂区面积2万平方米,现厂房已基本完工,新上主要设备即将投入试运行。

重点线索项目情况:1.街田园综合体项目。该项目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和力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拟在我镇村计划投资1.2亿元,项目规划总计面积约1500亩,规划成三大板块:田园体验拓展基地、农产品加工及购物、山居康养。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进行田园体验拓展基地及山居康养;二期完成农产品加工。目前项目仍在洽谈中。

2.五桂峡旅游综合开发项目。该项目由六万情峡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拟投资10.8个亿,依托五桂峡(六万寨)山水林木资源及红色文化底蕴,通过综合开发,打造集抗日文化体验、户外运动体验、山地观光、极限运动、实景演出、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民宿旅游为一体的综合型生态文化旅游区,规划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峡谷景观区、登高揽胜体验区、山地运动体验区、实景剧表演区、民宿客栈区、滨河亲子嬉水区、民国风情古街商业区、低空飞行区、休闲区、登山游览步道、观光索道、古寨遗迹修复、游客接待中心、生态停车场等。项目现已通过乡镇预审,正提请县项目评审会研定。

三、企业管理工作

全面贯彻国务院和省市县关于“放管服”改革、“四最”营商环境建设相关政策文件精神,继续加强为企业服务,与企业保持良好的信息沟通,认真梳理归纳在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及时将上级有关最新的扶持政策、办事程序和相关法律法规传送到企业;经常走访企业,了解企业经济生产运行情况,开展农民工工资调查、社保、环境保护和生态发展等具体工作,对企业安全生产,规范生产流程进行正确的指导,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使我镇企业持续稳定健康高质量发展,使之做大做强,发挥带动作用。

四、工业统计工作

为推动联网直报,保障数据质量,镇领导高度重视“企业一套表”的填报工作。镇首席统计员深入各规模以上企业指导业务,每月按时完成国家企业一套表网上直报任务,同时完成重点项目的申报和统计工作。在上级统计部门的指导下,按时完成全镇各项统计调查任务、全面收集和系统管理,规范计算全镇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于年初正式展开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在疫情防控期间结合防控工作对全镇人口进行初步摸排,了解掌握全镇流动人口基本情况,为日后普查入户填报工作做好相关数据支持。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1、对于线索项目,密切对接联系,争取早日签约。对于往年签约项目,继续做好服务工作,帮助项目尽快开工建设。依托旅游资源优势和交通区位优势,整合区域内资源信息,加强同重点企业的交流和联系,继续开发上马新项目,真正形成完整产业链,打造以旅游休闲、健康养生为核心的地区服务中心。

经济发展办范文篇4

一、工业经济及商务工作

1全面完成区府下达的开门红”目标任务。

工业总产值完成19192万元,21-5月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指标。完成目标任务的41%同比增长55.2%工业销售收入完成19158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43.2%同比增长54.9%利润完成878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50.5%同比增长66.9%利税完成1100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45.5%同比增长55.4%工业技改投入4300万元。工业技改投入与半年目标差异2850万元,工业总产值与目标差距0.7%预计6月各项经济指标将全面完成。

引进市外资金21665万元,3招商引资工作1-5月完成目标任务。完成目标任务的52.8%2011年5月18日德阳市圣塔泡沫包装有限公司进场,德钢集团已签订协议,进行了前期拆迁摸底工作,正在进行建设、环保等工作。

5商务工作整顿龙泉、街道综合市场;规范村和星光村屠宰点。

二、建设和环保工作

1群众文化广场竣工验收。

2龙泉村场镇干道建设正抓紧施工。

施工已经进入结尾阶段。3完成新场路的拆迁工作。

正在划红线。4完成垃圾中转站的选址。

5完成建安机械、圣塔泡沫、川高石油的丈量、建设规划手续。

完成广场三宗地和孝黄路侧的土地红线手续。6进行广场西侧宗地的建设调规。

7协助小学做好中心幼儿园的建设工作。

将管理责任落实到村。8加强了对村道的管理工作。

解决了群众与企业的矛盾。9进行环保宣传。

特别是对孝黄路、德柏路、城镇规划区内农房建设的从严控制。10今年加强了对农户建房的控制。对农房建设坚持我办人员亲自到场放线。

三、能源开发

涉及胜利村、村、文泉村、五星村、村、村等村的用地安顿、弥补工作,能源开发方面。协调开采单位和村组及农户的各种关系,保证了天然气开采的顺利进行。

即新沙21-23h井、新沙21-24井、新沙22-1h井。12011年新布井3座:共用地50.17亩。

2实施管线涉及、村、村、村等村天然气管道装置1800米。

3落实零时用地小春青赔197亩。

4核实防喷损坏农作物15处。

5协调新沙21-4h井、川孝618井等井噪音污水等事件2起;处置采气工队损坏农作物事件2起;处置新场公司修井4处。

影响养鸡场死鸡等事宜。6协调25放炮损坏农作物。

四、国土工作

依照年初的工作布置,2011年镇国土工作在区国土分局和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严把农房建设审批关。上半年。

全镇上报复耕总户3037户,二、积极做好宅基地复垦验收的督导工作。验收基本合格户2884户。资金发放上再次进行二次公示,现已上报合格复耕农户2

6月上旬进行资金发放,360户。下余的524户复耕农户继续整改,力争于6月底前整改结束,7月上旬将全部资金发放到农户手中。

三、全面完成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对镇近年需使用的企业和商住用地进行了合理的分布和规划。

镇国土所对全镇373个卫片检查的可疑图斑进行了详细的摸底调查,四、进一步加强镇卫片检查、清查力度。4月中旬。涉及耕地面积741.44亩。

规划落实拍卖商住综合用地4宗,五、尽心尽力做了国有土地的招、拍、挂工作。上半年。面积6490平方米(9.73亩)已上报市政府,预计6月底将进行公开拍卖。

共签定企业挂牌用地印象性协议单位五个,六、认真落实招商企业用地工作。从至今年5月底。用地面积约350亩,其中,建安机械、渗塔泡沫、川高石油三个企业用地已进行到宗地测绘阶段,预计7月中旬将进行挂牌出让。八角轧钢厂、双星玻璃厂用地已上报省国土资源厅征地审批。两个企业用地估计年底前将完成挂牌出让。

3月中旬测绘公司已全面进行院落宗地图测量,七、积极落实农村宅基地确权发证工作。龙泉、富兴、星光、五星四个村已测绘完毕。其它五个村正在测绘。下月初将进行确界、权属调查,整个宅基地确权工作预计在十月底前基本完成。

经济发展办范文篇5

一、全力以赴“保安全”,全乡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全乡安全生产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办深入贯彻落实各级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积极深入检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着力解决我乡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工作情况及时向上级汇报,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村道路交通安全责任书》、《食品药品安全生产责任书》共签订责任书52份,确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目标到户,责任到人,层层分解指标,逐级抓好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安全管理网络。牢固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责任意识。

㈠煤矿。年初,我们严把节后复工关,严格按照《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管理工作的通知》(政办发〔2012〕34号)文件精神,履行“三必须”的要求落实到位,严格落实“三同时”验收制度,红票湾煤矿因发生冒顶事故出现一人死亡,我乡立即下达停工整改通知书,于9月13日至今在停工整改。

㈡非煤矿山。今年来,我办对我乡境内的非煤矿山星火矿业、志新矿业、百祥矿业的火工产品存放、井下顶板、安全检查记录、工人上岗培训、矿区开采方式、应急方案、施工情况等进行实地检查,对在检查过程中呈现的各类安全隐患都及时下达了隐患整改通知,对全乡非煤矿山共进行13次检查,出动车辆13台次,组织人员60人次,下达整改通知书30份,下达停产整顿通知书10份。

㈢打击非法小煤窑。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各级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和共同努力,全乡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采取炸封强硬措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打击非法采煤窝点开采工作。经统计,今年我乡组织开展8次专项打击行动,共炸封非法采煤窝点48处次(采花台45处次、万里村3处次),没收非法开采机器设备2台,电缆线2200米,煤滑槽20米,煤镐等工具30余件,炸毁、拆除非法煤仓、矿工棚8处,共使用炸药2397公斤,雷管902发,出动车辆28台次,组织人员106人次,耗费资金7.5万元。特别是9月份以来,我乡坚持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打击行动,通过连续、频繁、高强度的打击,炸毁了一批非法采煤窝点,严厉打击了非法开采的嚣张气焰。

㈣危险化学品、民爆器材和烟花爆竹经营单位的安全检查和监管。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安全生产年的要求,对全乡液化气站、加油站、民爆站的储存、经营、废弃处置、消防各环节进行了全面检查,对全乡民爆物品和烟花爆竹经营单位37家进行了严格的检查,存在无消防设施和消防设施损坏的问题,检查人员立即要求整改并记录在案。

㈤食品药品安全检查。今年以来,乡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联合乡工商、卫生等单位在辖区内开展了5次检查,共出动执法车辆5台次,执法人员15人次,检查了286户食品经营户,检查收缴过期食品品种23种,价值达876元,现场纠正轻微违法行为68件,对6户问题较重的予以立案,等待进一步调查处理;对小学、中学、餐馆、农家乐、饭店店共计27户,榨油作坊5家,茶叶加工厂20家,酿酒小作坊1家进行检查,对检查记录记录在案。在检查的同时,对学校、饭店、超市等安全生产单位的自查、宣传、消防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作了充分地安排部署。

㈥交通安全。由于我乡交通条件本身较差,山高路陡,交通事故易发,针对此种情况,我乡会同交警加大交通安全监管和执法力度,定期及不定期对车辆进行巡查,尤其是加强对客运车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规违章行为,严防违章驾驶、疲劳驾驶和超员、超速、超载、超限问题的出现,特别严防“爬坡王”载人,严格查禁乘客携带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物品上车。特别是学生放假时间,用三轮车载学生、客车超员的严厉制止,对相关人员进行教育及罚款,并对广大群众进行交通安全知识宣传,全年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261起,排查道路交通安全隐患25处,完成整改24处,上报上级部门1处,从源头上杜绝事故的发生,确保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取得实效。

二、一以贯之“强统筹”,公路建设不断加强

㈠村级公路硬化。2012年交通局下发改造工程项目第一批建设计划,截止目前,红岩公路已完成路基建设、稳定层、调平等工程,现已浇筑路面2.1公里;唐家窝坑至中心点公路2.077公里已全部完工;炭窑子沟至教堂公路、庙嘴至大屋场公路正在加紧施工。在今年公路建设中,进行改革创新,将实施项目所在村的村委会当业主,我办进行指导和监督,对硬化项目进行“一事一议”,积极组织村民自愿投工投劳。推行阳关工程,强化管理,严格规范招投标程序,公路施工过程中,加大检查督办力度,杜绝偷工减料和不按标准施工的事情发生,确保公路质量。

㈡村级公路养护。今年以来,先后投入9名养护工人,养护公路9条40余公里,签定协议9人,确保了公路养护质量和交通畅通;受暴雨等自然灾害影响,全乡共计造成公路塌方50多处,塌方面积3000多方,乡经济发展办及时采取措施,筹措资金3万多元,对塌方地段进行了排险维护,确保了广大群众出行安全。

㈢五巴公路建设协调。五巴公路改建项目采花乡境内全长约60公里,途经宋家河、唐家河、苦竹坪、二叉口、星岩坪、采花、石灰窑、蓼叶池等地,我办公室主要工作是协助五巴公路指挥部进行红线内协调工作,此项工作战线长、难度大、时间紧,但协调领导小组发扬团结协作、克难奋进的工作精神,用10天的时间就完成了沿线所有公路拆迁协议,并及时将补偿款兑付到农户手中,确保工程按工期顺利实施。现采花至牛庄段总投资8000万,现已完成投资7000万,完成总投资的87.5%,一期工程3座桥梁正在加紧建设。路面浇筑二期工程已全部完工,路肩带、边沟工程正在实施,截至目前现已完成总工程(共三期)的95%。

㈣鸦来线宋左段二级公路建设。鸦来线宋左段二级公路我办主要是协助宋左段二级路公路指挥部进行红线内协调工作本着事要办好,人要满意的原则,主要领导亲自抓项目发展环境建设今年二级路征地45户,协调项目建设矛盾20起,协调成功率达到98%。在协调处理这些矛盾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但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坚定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各种矛盾的有效协调起到了为项目建设排忧解难、保驾护航的作用,有力地促进和推动了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鸦来线宋左段一期工程7.08公里,总投资7332万,一期工程的北风垭隧道已完工,黑湾隧道正在整修中,目前一期工程的7桥完成5桥,2桥因资金问题停建中。截止日前已完成了总工程的84%。

㈤沙石公路修建。今年经济发展办要求全乡15个行政村要在村内广泛宣传公路修建新机制,提高村民的积极性,通过召开村民小组会,对修建沙石公路完全有村委会负责,使村民自愿投工投劳。全乡共修建沙石公路30公里,改善了部分村组不通公路的状况。

三、以人为本“保民生”,社会事务稳步推进

㈠村庄规划审批。自年10月1日我县《自治县农村建房管理办法(试行)》、《自治县农村建房审批指南》颁布实施以来,我乡认真按照该管理办法和农村建房审批指南的规定,加强集镇建房的规划和审批,对所有集镇建设房屋项目,严格按照集镇建房规划进行现场核实审批。截止日前,我乡现已申请152户,审批建房23户,其中规划区内及道路沿线10户。

㈡村庄环境整治。一是投资40多万元,建设采花乡集镇垃圾处理厂,现已基本完工,该工程将于年底投入使用;二是投资16余万元,配备垃圾箱4个,车厢式可卸式垃圾车1台,自卸式垃圾车1台,有力解决集镇垃圾处理问题,彻底缓解集镇脏、乱、差现象,为3000多集镇居民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三是制定了星岩坪村农村环境整治综合项目规划实施方案,投资30万元,对中心村的绿化、亮化、垃圾处理等进行了统一规划和改造,为建设“楚天茶叶第一村”打下了良好基础。

㈢农村危房改造。今年积极向上级争取政策,全乡纳入农村危房改造共计231户,通过严格审批、加强督办、规范建设,目前所有在建房屋已全部完工,总投资2000余万元,纸质档案、电子档案资料填写、上传完整,存档备查,等待上级验收。农村危房改造项目的实施对帮助困难群众建房,改善居住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四、坚定不移“抓中心”,全力完成安排的其他工作任务

乡经济发展办公室严格按照乡党委、政府的部署,于3月份扎实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对全乡农户进行走访,了解农户当前生产生活等存在的问题进行填表、收集、汇总,对存在问题进行帮助解决,圆满的完成任务;12月份进行“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按照乡党委、政府的要求,组织村民开会商讨,制定各联系村实施方案,下一阶段发动群众进行实施。

五、存在的问题

今年以来,经过全体办公室人员的共同努力,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一下几个方面:

1、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加强;

2、工作责任感有待于进一步强化;

3、业务素质、政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4、思想需进一步解放,进一步加强工作创新。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今后,我办将进一步加强团结,形成合力,破解工作中的各种难题。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加强政治理论、科学文化、业务知识学习。增强服务的本领,创新服务理念,争做服务能人。做学习有收获、解困有办法、处事有主见、人格有魅力的人。

进一步强化工作纪律、转变工作作风。理顺“定岗定责、合理分工、通力协作、乐于奉献、恪尽职守,加大落实力度,努力实现各项工作目标。

1.抓好安全生产,落实各项安全措施,狠抓隐患排查治理,杜绝事故发生。

2.进一步理清思路,优化方案,正确协调、处理工作中的各种问题。

3.加强规划范围内的规划与管理。

4.确保乡村道路畅通。做到塌方及时清理,垮塌及时修复,淤涵及时清理,塞路及时疏通。

经济发展办范文篇6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镇委、镇政府提出的建设“新型工业强镇、特色农业大镇、生态旅游名镇”的工作目标,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保增长为首要任务,以企业增效、财政增收为出发点,以保生产、保安全为着力点,力争在强服务、重引导、造氛围、促协调上抓出成效,抓出亮点,促进全镇经济工作平稳较快发展。

二、预期目标

年全镇经贸工作目标是:实现全镇企业总产值8000万元,工业总产值4000万元。企业增加值2200万元,营业收入7700万元。全年完成财政收入550万元。

三、重点工作

1、完成30公里通村公路硬化建设;2、完成磨黄公路扩改硬化工作;3、狠抓企业特别是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有效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生产时间和效益;4、协助清江化工改善环境;5、全力支持誉峰生化尽快达产;6、积极支持愚人岛、北纬30度岛的旅游开发;7、全力抓好工商各税征管。

四、主要措施

1、坚持扶优壮强,在做大做强骨干企业上实现新突破

重点扶持一批优势企业,让骨干企业挑起大梁。继续做好协调服务,动员和组织各方力量,积极支持金峰、马燕山、清江化工、重质碳酸钙等一批重点企业扩大规模,增产增效。对已投产的长阳山野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誉峰生化等一批“新生代”企业要全力支持,使其尽快达产,并不断提高产能。

2、扩大招商引进,在培育市场主体上实现新突破

以磨市环保型工业园建设为契机,加快招商引进步伐,促成一批符合我镇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向的项目和企业落户工业园,对已签约或已动工的项目要加快建设步伐,力争早日建成;要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对符合产业导向、发展潜力大、基础性较好的中小企业给予支持,使其尽快成长壮大。

3、加强协调服务,在创优环境上实现新突破

要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实施镇级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开展定期办公研究工作。进一步抓电力供应、资金支持等生产要素配套服务,加强银企沟通联系,积极向银行推介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争取金融部门的支持,采取多种有效形式扩大融资渠道,缓解企业资金压力。继续对重点企业实行专班协调,重点保护和重点调度,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开展企业治乱减负工作,努力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4、强化安全生产,在创和谐企业上实现新突破

按照创和谐企业,促持续发展的要求,指导帮助企业切实抓好和谐企业建设。关心企业职工,落实劳动保障,促进企业健康和谐发展。要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各企业要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坚决克服麻痹大意和侥幸心理,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和各项安全生产措施,完善重大安全事故等突发事件预防应急处置预案,建立健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处置工作体系,提高应对能力。

5、强化税收征管,在确保税收目标上实现新突破

努力培植税源,做到应收尽收,依法征收,确保全年税收任务的完成。

经济发展办范文篇7

(一)规划目的

“十一五”时期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是经济结构集中调整、产业规模迅速扩张、消费升级明显加快、城市空间快速拓展的重要阶段,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将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的各类矛盾也相互交织。把这一阶段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好、引导好、组织好,不仅关系到近几年加快发展良好态势的进一步延续,也关系到综合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因此,编制并实施好棠香街道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十一五”规划)及到2020年远景规划,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规划依据

1、《行政许可法》、《土地法》、《交通法》、《土地承包法》、《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等法律法规;

2、中共中央“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3、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报告《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5、《**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6、《**县农业发展规划》、《**县教育发展规划》、《**县旅游业发展规划》等其它相关的专项规划。

二、发展现状与发展形势

(一)发展现状

“十五”时期,棠香街道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社会事业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未来棠香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808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达到4612万元,第二产业达到14364万元,第三产业达到19104万元;财政收入达到2498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443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3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08元。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三次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二、三产业快速发展。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02年的23.8:36.3:39.9调整为**年的12.1:37.7:50.2。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海天石魂、鼎记农业、长龙农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良好。农产品优质率、综合商品率均有提高;工业区域布局明显优化,工业结构更趋合理,工业经济持续增长;第三产业大幅攀升,社会消费更加活跃;华帝王朝大酒店、五星华府等一批服务业项目正式动工,香榭雅筑、五星华府、翠堤华府、新东方花园二期高档楼盘加快实施,棠香街道政治商贸科教文化中心功能逐步完善。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大国路(棠香段)、南珠路(棠香段)两条通乡油路建设全面完成,村村通公路目标已经实现,通车里程达80公里。南环二路(棠香段)路基工程基本完成。科技教育城加速推进,**二中、**职教中心一期建设进展顺利。马家街、南津街旧改片区进展顺利。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龙岗污水处理厂正加紧建设,濑溪河(棠香段)整治顺利完工。农业综合开发、濑溪河大灌区、南北山生态工程等农业基础设施项目进展顺利。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两基”、“普实”成果巩固发展,中、小学布局结构逐步优化,高中、职业教育规模逐步扩大,社会办学逐步规范。文体广电事业蓬勃发展。医疗卫生防保体系建设得到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明显。城镇化率和城乡人民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

——民主法制建设继续加强。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部门和行业作风明显好转。村财镇管、政务公开等制度得到落实。为民办事全程、农村建房上门服务等便民利民措施全面推行。机关作风进一步转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安全工作切实加强,社会政治稳定。

(二)发展形势

和平、发展、合作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为各国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展望国内形势,中央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和严格的土地政策,将助推经济社会保持良性发展势头。盘点棠香态势,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日益牢固,风正劲足的局面已经形成,加速发展的条件初步具备: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广泛推进,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己进入一个快速变动、不断升级的新阶段,将有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发展模式的转型。

——中央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市继续推进“三大经济区”建设,全县正积极做好产业梯次转移的承接工作,为加快棠香产业分工和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部级生态示范区和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城市,棠香街道拥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优势,必将带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南环二路(棠香段)、棠香生态工业园、科技教育城、污水处理厂、华帝王朝大酒店、五星华府等重点工程在棠香的布局,会大大加速棠香的城镇化进程。

——县城发展重心向东向南转移,龙水、龙岗、棠香组团城市的发展,给棠香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在发展的同时还面临不少困难与挑战,主要体现在:一是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滞后,经济增长后劲不足;二是经济总量小,工业不强,城镇发展中产业提升乏力;三是农民增收难,构建和谐社会任重道远;农业结构调整质量不高,农资价格上涨幅度大,农业整体效益低下;四是乡村债务沉重,诚信政府建设难度加大;五是机关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服务型政府打造尚待时日;六是社会稳定压力大,各种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等。

三、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总揽改革发展全局,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积极培育新兴产业,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全面推进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

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县平均水平,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居全县各街镇乡前列,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协调发展。2010年,棠香街道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0160万元,年均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达到5610万元,年均增长4%,第二产业达到27534万元,年均增长13.9%,第三产业达到37016万元,年均增长14.2%;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8.0:39.2:52.8;地方财政收入5024万元,年均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024万元,年均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032万元,年均增长1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4561元,年均增长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

四、主要任务

(一)总体布局

以优化产业布局为支撑,大力实施“农业调优、工业调强、商贸调活、城市调靓”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根据棠香区域特征、地形地貌条件和生产力要素流动基本趋势,积极引导农工商区域布局向特点鲜明、功能配套完善方向发展,即以三二一格局调整产业布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现有产业改造升级与培育新兴产业相结合的原则,以扩大就业和提高社会整体服务水平为重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为目标,调整优化第二产业;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稳定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提高综合经济实力。

——以**县党政机关办公东移为依托,倾力打造政治中心;

——以**二中、**职业教育中心建设为突破口,建设科技教育城,打造科技教育品牌;

——依托南北山良好的生态,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住宅园区,发展生态观光旅游;

——依托交通、水源、污水处理等优势,着力建设棠香生态工业园;

——以大邮路棠香段为轴,发展都市农业。

到2010年,基本形成纵横交错、贯穿全境的生产力发展布局,全面兴起现代农业、工业、观光旅游、商贸物流等产业,搭建起棠香经济发展的骨干框架,实现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积聚,促进相邻街镇的相互融合、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二)夯实发展基础,突破发展“瓶颈”

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农业、能源、交通等领域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有效缓解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

1、农业基础设施

以提高城乡供水能力、保证供水安全、增强基本农田灌溉能力和防洪抗旱为目标,全面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协助水利部门完成2条引水工程。东面从化龙水库引水到棠香工业园,清理渠道42.7公里,以满足工业园区用水需要;西面从上游水库引水到三合村无公害蔬菜基地,保证原城南地区的农业灌溉;

——协助水利部门扩建玉河水库,增高加宽大坝,扩大库容量290万立方米,作为县城城镇居民供水备用水源,使有效灌面达到4000亩;

——完成电灌技改20处、新建电灌站2处、整治山坪塘42口,新修沟渠80公里、新建蓄水池55口、沉砂凼160口,以增加水量、改善水质,从而形成沟相通、路相连、田成方、涝能排、旱能灌、畜水有池的良好局面;

——新建农作物病虫监测网点,提高农作物预防病虫害能力。

2、能源基础设施

鼓励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加快推广使用安全可靠、经济和清洁的能源。大力发展农村沼气,逐步实施以沼气为重点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新建沼气池7000口,净化沼气池7700处,建设生态家园示范户7000户;积极发展省柴节煤炉灶,推广省柴节煤灶7000户;70%的农户完成“一建三改”(改厕、改圈、改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完善输变电设施和城乡电网,提高供电质量和可靠性;继续推广天然气民用,提高天然气民用普及率。

3、交通基础设施

遵循交通运输适度超前于经济发展的原则,积极支持推进成渝辅助通道(渝大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加快实施南环二路(棠香段)工程,积极推进城市连接大道等城市道路工程前期工作;完成城芋路至中敖镇、和平村至宝顶镇、五星社区至智凤镇、金星村至智凤镇等外延乡村公路网络,达到三级泥结路面标准;完善南环二路对红星社区、五星社区、水丰村的支线辐射公路建设;完成城芋路5公里硬化改造;对村级公路实现锶渣硬化,总硬化村级公路124.5公里;期末,新增农村公路里程100公里。

4、城镇基础设施

统筹规划各种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高城镇对人口和经济的承载能力。继续完善供水水源和供水设施建设,加快改造老旧管网,消除二次污染。全面完成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完善垃圾收运系统。新增公厕、垃圾站、果皮箱等市政设施。进一步完善城乡消防设施,加强日常维护,提高消防能力,确保消防安全。加快构建城区绿化系统,新增绿化面积6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7%。加强城镇科技、教育、文化、体育、休闲娱乐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满足社会需要。

(三)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

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揽“三农”工作全局,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态良好”的目标要求,从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完善农村社会管理机制,统筹城乡市场、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卫生、社保等社会事业发展,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完善农村社会组织结构

逐步改变一家一户、分散居住的传统农村社会组织结构,逐渐形成组织化程度更高、相对集中的现代农村社会组织结构。

——加快农民新村建设。按照“全面推进、重点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特色”的工作思路,坚持实施生态观光农业、农业产业化相结合,本着节约用地,农房建设相对集中的原则,建成多形式、多元化、多类型的农民新村。一是进一步扩建和延伸和平新村、金星新村建设规模,提高新村规格和档次,完善配套设施;二是全面启动冉家店、双峰村农村居民新区建设,力争到2010年规模均达到200户以上。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图书档案、计划生育、警务治安等服务功能,健全以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村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

——全面推进城镇社区建设。以建设和谐社区为总目标,强化社区自治功能,理顺社区关系,明确社区职责,减轻社区负担;以建立健全社区民主管理制度为重点,完善居民自治机制。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将现有四个社区老年服务站扩建一倍,在五星社区新建一个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的老年服务站;为切实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积极为老年人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2010-2020年,建成占地面积50亩以上的集娱乐、休闲、健身于一体的社区老年服务中心。

——积极发展三个专业合作社。按照“自愿进出、自主管理、产权明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鼓励扶持发展三个专业合作社:在和平村组建一个枇杷专业合作社;在三合村组建一个蔬菜专业合作社;在金星村组建农业机械化专业合作社。

——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按照“稳定公益性机构、放活经营性服务”的原则,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稳步推进农技体系改革,逐步建立无偿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

2、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农业遵循突出特色、农工连接、科学循环的原则,走农业主体组织化、农业经营产业化、农业生产标准化、农业模式生态化、农业耕作机械化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加速打造农业品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着力打造棠香都市农业观光园区。以和平、三合、双丰、金星、惜字阁村为主发展种植业区,主要种植苗木、蔬菜、花卉、粮食等;以冉家店、红星、水峰村为主发展养殖业区,主要养殖鸡、鸭、鹅、山羊等;以南北山、大邮路、大宝路沿线为中心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区;以红星社区、五星社区、水峰村为主发展农副产品加工、特种水产养殖、精品花木种植区。

——积极建设八大农业生产基地。在冉家店、双丰、惜字阁村发展优质粮油基地**0亩;以三合村为中心发展蔬菜基地6000亩;以双丰村为中心发展冬菜基地5000亩;在五星社区、和平、水峰、金星、冉家店、三合村发展枇杷基地15000亩;集中在红星、五星社区发展特种水产品养殖基地1000亩;主要养殖南美对虾、金贵鱼、叉口鲢;在大邮路沿线发展精品花卉基地500亩;以红星社区为中心发展中药材基地500亩;以红星社区、金星村为中心发展家禽养殖基地,各类家禽出栏达到100万只(羽)。

3、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认真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切实解决农民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实现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改善社区医疗环境,健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强化人畜共患疾病、地方病等的防治工作;狠抓农村广播电视无线数字“村村通”工程,切实解决农村居民收看电视难的问题;完善农村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主导,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逐步建立健全新型的多元化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

4、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激活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认真落实各项促农惠农支农政策;加强监管,严禁变相增加农民负担,禁止各种形式的乱收费;扩大养殖、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带动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规范农资市场秩序,建立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5、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就业培训体系;加强对农技人员和农民群众的技能培训,通过专题培训、现场示范等形式,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劳动技能,为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撑;创新培训机制,着眼于年轻一代,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强科学普及,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6、全力实施“133”工程

精心组织,科学编制好和平村(市级示范村)和三合村(县级推进村)的规划,采取综合措施整合力量推进工程建设,力争通过三年建设,使这两个村能够初步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雏形。

(四)加快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

以完善基础设施为前提,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农村人口转移为重点,把加速城镇化和工业化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全面提高城镇化水平。2010年,城镇化率达到80%。

1、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在大铜路以北、五星大道以东、南环二路以西,依托水、电、气、路、污水处理等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2平方公里棠香生态工业园;

在大邮路旁红星社区,建设3平方公里**科技教育城,首批迁建**二中和职教中心。积极引进学前教育、大学教育进入科技教育城。该项目的实施,至少提高城镇化水平5个百分点,棠香的城区将向南推进2公里;

以大邮路为轴,以长龙农业、三合蔬菜、红星养殖为点,建设10平方公里棠香都市农业观光园;

以南北山为靓点,建设5平方公里生态住宅园;

以规划的渝大高速路建设为契机,建设渝西地区商贸、物流中心。

2、合理规划城市风貌建设

根据县城城市总体规划,结合棠香实际,以“二区”、“一街”、“三线”为主线,规划城市风貌建设。把东城新区,科技教育园区打造成现代风格的城区;将城南旅游商贸市场打造成仿古建筑风格,形成唐宋商貌一条街;对大邮路、大宝路、大铜路棠香段沿线的民居和农房进行修缮或改造,建成为乡村自然风貌、山水景观与渝西传统民居建筑风貌相互融合的现代化新农村。

3、加快农村人口和农村劳动力转移

建立和完善劳动力资源调查、技能培训、输出服务三大系统,大力实施劳动力转移工程。通过大力推进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和加强与外地劳务组织、中介组织的衔接,打通劳动力内转外输的两个渠道,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定居和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强对农民工转移就业指导,促进农民工向产业技术工人转变;积极推进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建设,对进城农民实行一视同仁的就业、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政策;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2010年农村劳动力转移达1万人以上。

(五)推进工业化进程,强化产业支撑

依托比较优势,按照新型工业化要求,壮大重点产业,强化工业支撑。通过未来5--10年时间,把棠香建成全县农副产品深加工、旅游商品生产、都市工业的重要基地。

1、加快棠香工业园区建设

与龙岗、龙水资源整合,组团发展工业园区,并逐步融入**工业园区发展。园区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将园区建设成为集建筑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电子工业、旅游产品等生态新兴工业园区。并用好用活用够工业园区优惠政策,创新园区运行机制,整合园区资源,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培育工业园区特色产业,促使工业项目向园区内有效聚集,推动企业集群发展。

2、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和旅游商品加工产业。充分发挥棠香农副产品和旅游资源优势,把农副产品和旅游商品加工业作为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化的连接点,发展壮大笛女酒业、石雕、竹编、调味品、冬菜等一批旅游商品加工企业,把棠香建成渝西地区重要的农副产品和旅游商品加工基地。

3、积极发展建筑建材产业。适应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需要,发展墙体材料、新型建材为主的建筑材料产业,力争到2010年,建材产业的总产值、增加值分别达到10600万元、3200万元。

4、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不断完善软硬环境,采取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联姻和与大企业合作等方式,积极发展新型农业、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生态环保等新兴产业。

(六)加快发展服务业,提升服务整体水平

顺应产业结构快速升级的趋势,以服务方式规范化、服务业态多元化、生活服务社区化、生产服务专业化为促进方向,充分发挥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特别是吸纳就业的重要作用,加快完善服务业体系,全面提升服务业的整体水平。

1、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充分发挥“**石刻”品牌优势,围绕“旅游特色化”目标,大力发展五星、红星社区生态观光旅游。积极引进国内外大的旅游集团开发旅游产业和旅游纪念品。在城南收费站一带,修建一个旅游商贸市场,该市场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总投资1亿元左右。建立旅游商贸市场,可以形成更加完美的旅游商品产业链,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县的知名度,壮大旅游商品产销业。同时,加大促销力度,提高促销水平,逐步形成“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格局。不断提高接待海内外游客能力和旅游总收入,以旅游业的发展壮大活跃商贸流通,改善投资环境。并依托旅游为窗口,营造人流、物流、信息流相互融合的新平台,促进棠香经济健康发展。

——打造石刻雕塑走廊

在城宝公路沿线,每隔500米-1000米打造一尊石刻雕塑,以营造**石刻整体氛围。

——建设石刻精品城

在五星枇杷园外面的公路旁,与商贸中心相接,征地100亩,建一个以石雕产品加工、展销,以娱乐休闲、旅游为主的大型石刻精品城。届时形成在商贸中心购物--在五星枇杷园农业观光--在石刻精品城参观旅游、购物的一个大型的旅游经济圈

2、提升商贸流通业

采取筑巢引凤的思路,在立足培育搞活宏声商业购物广场的基础上,完善商贸物流设施。在城南收费站至和平新村一带,规划建设专业特色街、旅游商品生产销售中心和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配套建设市场监测预警系统及信息平台。2010年,建成年销售产值达千万元的商贸中心5个。加快推进华帝王朝大酒店、五星华府、香谢雅筑等重点工程建设。改建东关农贸综合市场为“农贸超市”,积极引进大型商业企业入驻。全力打造棠香大型商业贸易新区,力争建成为渝西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3、发展公共服务业

顺应产业结构快速升级的趋势,以服务方式规范化、服务业态多元化、生产服务专业化为促进方向,推动服务业全面发展,形成服务业与工农业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态势。重点引导商贸、房地产、汽车、现代物流、金融、文化娱乐、中介服务等行业加快发展,壮大规模、形成优势。扶持发展农村及农业服务业,加大农业服务组织建设和提高农技服务人员素质。充分发挥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对服务业快速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支撑作用,全面提升服务业的整体水平。

4、促进社区服务业

以城乡社区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面向社会,服务社区,鼓励社区服务业发展,重点开拓家庭服务、维修服务、上门服务、接送服务、幼儿服务、养老服务、保健服务、文娱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民利民服务、为特殊群体提供社会福利服务、为属地单位提供社会化服务。

(七)强化服务职能,构建和谐社会

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逐步强化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公共安全、公共文化、民政福利等基本公共服务职能,确保人人享有最基本的发展条件,促进社会公平和谐。

1、优先发展教育

以全面建设科技教育城为契机,努力提高义务教育水平,普及高中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灵活、层次多样,适应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职业教育体系,使棠香人均受教育年限超过全县平均水平,各类教育质量有明显提高,教育整体水平处于全县前列。

——学前教育:以政府办园为示范,集体办园为依托,个人办园为补充,满足社会需求。在东城新区新建一所市级示范幼儿园,农村片区幼儿园达到一级办园水平。3-5岁幼儿入园率达到100%,学前一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100%。

——义务教育: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快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完善贫困学生资助制度,保障弱智、肢残儿童随班就读,认真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让农村学生享有平等的义务教育权利,全面提升九年义务教育整体水平。2010年,小学入学率和年巩固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和年巩固率达到98%,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100%。

一是小学教育:根据农村小学点多、分散、规模小等特点,实行跨区域配置。在保证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将八角、水峰、中和、惜字阁、金星村小作适度布局调整。将城东中心校建成东城新区名小学,做大做强城南中心校、上游点校。迁建冉家店村小、双峰村小。改造五星村小。这几所学校将逐步实行寄宿制。

二是初中教育:北山学校、城南中学扩大办学规模,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优化育人环境,将学校办成渝西地区高规格、高质量的名校。

——高中教育:依托科技教育城、**二中、职教中心、城南中学高中部办学优势,快速提高普及程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满足人们对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2010年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的升学率达到90%以上。

——职业、成人教育:引导国利中学不再办初中班,只办职业高中或专项技术培训班,并与**市的高职院校联合办学,招收大专或本科学生。力争将该校办成具有现代管理水平、高质量的成人职业教育学校。

——特殊教育:扩大特殊教育学校办学规模,办齐九年特殊教育班,力争该校的办学水平处于渝西地区前列。

2、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社会保障政策,扩大保障覆盖面,合理确定保障水平,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加快保险扩面工作。扩大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加强和规范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改革和完善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适时启动农村养老保险工作试点;在有条件的单位为职工建立补充养老保险,鼓励开展企业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建立和规范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数据库,实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贯彻落实《失业保险条例》,加强失业保险的管理服务工作,强化失业保险费征缴,帮助失业人员尽快实现再就业;认真贯彻执行工伤、生育保险政策,推进工伤、生育保险工作;逐步将养老保险工作下沉到社区,提高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以基本生活救助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为补充,社会慈善援助积极配合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规范和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健全低保民主评议制度,实施低保工作人员问责制度,进一步巩固“应保尽保、不应保不予保”的低保工作成果。全面推进老年人事业,重视保障妇女儿童和残疾人权益。

3、认真搞好扶贫工作

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拓宽扶贫渠道,转变扶贫方式,完善扶贫机制,确保扶贫效果。抓好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建设;采取项目帮、资金帮、技术帮、就业帮等一系列办法,加强脱贫致富基本技能培训,走开发式整村推进扶贫道路,建立解决贫困问题的长效机制。认真做好农村“五保户”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力争新建6个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平方米的农村五保家园,使每个村的五保户相对集中供养。将农村五保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畴,切实解决五保户吃、穿、住、医、葬等方面的问题。2010-2020年建成占地面积20亩以上,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的综合福利院。

4、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进一步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加快法制政府建设,进一步完善政府规章,探索政府法制监督新机制和新途径,严格依法行政。全面实行综合行政执法,健全和落实执法责任追究制度,杜绝执法权滥用。完善村民自治,加强社区民主建设,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引导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完善打防结合的治安管理体系。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提高全体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完善法律服务体系,做好法律援助工作。依法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化解不安定因素。

5、加强人口管理

坚持稳定现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稳定低生育水平;改善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和生殖健康水平。确保计划生育率达到9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

——生殖健康服务。建立健全生殖健康服务体系,扩大工作阵地,修建功能齐全的计生服务站。完善计生设备,加强人员培训,搞好人口计生服务,做好避孕节育优质服务、生殖健康感染干预和出生人口缺陷干预“三大工程”,不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加强人口管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口管理,人口出生监测等人口资源信息平台和服务网络,建立流动人口居住地管理服务制度;倡导性别平等,建立性别歧视的监督、惩罚机制;加强计划生育宣传,充分利用多媒体开展教育和宣传服务;规范完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基本项目免费制度,建立“奖、优、扶、补”的社会保障机制,逐步形成新的婚育观念和生育文化。

6、普及公共卫生服务

加强医疗公共卫生行政管理和质量监督管理,提高卫生服务水平,切实解决看病难的问题。普及卫生知识与防病知识,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和基层医疗“防保”组织机构建设与人才培养,完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环境卫生体系。实施农村卫生医疗保障工程,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

7、强化社会公共安全

保障公共安全,抓好生产安全、交通安全、社会治安、疫情控制、自然灾害控制、紧急消防救援等工作,确保人民安居乐业。加大公共安全设施投资和建设力度,重点针对自然灾害、恶性传染病、恐怖活动等领域,建立和完善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反应机制。依法打击暴力恐怖活动、邪教和利用宗教进行的非法活动,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公安部门与社区的协同配合机制,切实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基层。完善宣传、教育、预防和惩治相结合的社会安全网络,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加强社会安全意识和安全常识教育,增强民众自我保护能力。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净化社会环境。

8、发展公共文化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着力打造特色文化,引导促进社区、广场文化健康发展;继续推进“三下乡”文化活动,扶持农村文艺团体,提升文化服务功能,逐步形成一批特色文化品牌;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竞技运动水平;逐步扩大数字电视用户,做大做强有线电视网络,不断丰富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2010年前,新建1000平方米以上的达标文化站,各村(居委)建立面积300平方米以上的达标文化室。

9、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提高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实现结构调整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力争在2010年,解决就业人员5000名。

10、推进文明诚信建设

建立政府决策信用、执行信用、监督信用、服务信用和商务信用,提高政府公信度。整合部门和行业信用资源,建立健全政府、企业、个人信用体系,推进中介行业和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行业的诚信建设,积极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十一五”规划是导向型规划,为实施好这一规划,棠香街道办事处成立了以党工委、办事处主要领导任正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十一五”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严格执行规划

规划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对政府实现宏观调控职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政府职能将从项目管理向规划管理、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十一五”规划一经确定,就是棠香街道的行动指南,应当严格执行。棠香街道办事处将根据全县总体规划、各专项规划和本规划,结合自身实际,分解出年度发展目标和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三)狠抓项目落实

项目是规划的载体,规划目标最终要通过具体项目的实施才能实现。抓好“十一五”规划中拟定的一大批重大项目的落实,将对推动棠香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按照“完工项目抓运行、在建项目抓质量、前期项目抓开工”的思路,牢固树立以项目抓机遇、以项目促发展的观念,明确责任,健全机制,加强监管,提高效益,保证“十一五”规划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和建设顺利推进,为棠香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后续支撑。

经济发展办范文篇8

第一节**镇概况

**镇位于**县西北部,东邻石刻之都——宝顶镇,南接县城龙岗街道办事处,西连高升镇,西北与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接壤,东北毗高坪乡,至东与潼南县五桂为邻,距县城九公里,处于濑溪河上游,全镇幅员面积107.59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3个居委,161个村民小组,农户14900户,总人口6266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456人,耕地面积38126亩。**镇地处中丘,属农业镇,主要盛产水稻、玉米、红苕、油料作物等,特别是“天山米”在市内驰名。**镇文化渊源丰富,有传统的火龙文化和鳌鱼碑的传说。传统生产民间梳、篦、车货、刷子、棕绳、棕垫、席子、蒸笼等竹木制品。**镇交通方便,有大安、中塘两条高等级公路从镇中心横穿而过,是**县西北部的中心镇。

第二节规划目的

“十一五”时期是**镇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因此,编制好我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第三节规划的依据

1、《行政许可法》、《土地法》、《交通法》、《土地承包法》、《义务教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等法规、政策。

2、中共中央“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3、《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的意见》。

4、《**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5、《**县交通建设规划》、《**县水资源开发规划》、《**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等其它相关的专题规划。

第四节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年—2010年展望到2020年。

第二章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一节发展现状

“十五”时期,**镇经济持速、快速增长,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

快,社会事业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未来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综合实力进一步加强。从“十五”计划执行情况来看,全镇经济持续增长,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56亿元,比上年增长12%,粮食总产量达到28034吨,同比增长3.7%,财政收入达到245.4万元,比上年增长了27.91%,乡镇企业总产值完成2.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16元,同比增长5.5%,国民经济进一步繁荣,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发展态势喜人。

2、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坚定不移、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确保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快速增长。接照建设现代化农业的要求,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大力发展高效农业,2005年建立优质高效水稻示范片1500亩,玉米示范片800亩,“旱育秧栽培”示范片500亩,再生高粱示范片300亩,秋大豆500亩,秋洋芋500亩,在巩固原有产业格局的同时,大力发展生猪、水产、家禽、冬菜、笋竹、水果等优势产业,培育壮大黑山羊等新兴产业。2005年建成冬菜和调味品基地2000亩、笋竹700余亩、发展优质瘦肉型猪1万头、水产品10万公斤、家禽10万只、草食牲畜5200头、专业养殖大户5户、建成明月村水果园300亩、转洞村黄金梨基地200亩、双溪村美国獭兔养殖近万只。

3、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及生存条件。2005年,投入资金35万元,新建维修各类水利工程14处、电灌维修和技改20处、治理水土流失0.6万亩、修建人畜饮水池12口,解决了200多人饮水难的问题、完成乡村道路改造30公理,为农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5年,已启动邮电局片区旧城改造工程、完成关圣新村配套工程建设2500平方米、完成三叉路口至矮桥1.1公里泥青路、新修大安路过境下水道300米和龙头街片区下水道100米,加强城区内电网改造、安装路灯70盏、新修镇小教学大楼1500平方米、新建中心卫生院医技大楼2000平方米。完成了城区内通讯设施,广播电视、天然气管道及供水设施改造。全力推进城镇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作,加快了城镇建设的步伐。

4、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科普知识宣传,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广先进实用型技术,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取得实效;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了教育振兴行动,学校布局调查平衡推进,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文化体育、卫生广播电视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明显,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73‰,投入资金4万余元,建立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示范村2个,有力地促进了人口与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依法行政,依法管理能力增强。广泛开展“四五”普法教育,增强全民法制观念。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创建平安社区、建设平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确保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第二节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机遇与优势。从国内形势来看,中央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政治稳定、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入;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进入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并重的新阶段。从**面临的态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日益牢固,加速发展的条件初步具备: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确定,构建和谐社会的进一步加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广泛推进,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已进入一个快速变动,不断升级的新阶段,将有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发展模式的转型。我镇有7个市级特困村,以7个市级特困村全面脱贫为重点,积极争取上级政策优惠和资金、技术、项目的支持。

——中央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市继续推进“三大经济区”建设,**县域特色经济优势明显,为加快**的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着力改善我镇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收,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县上组团城市的辐射,**将以建设县西部边贸城镇为重点,抓住县上组团城市辐射的发展机遇,着力改善城市基础设施,会大大加快**的城镇化进程。

——**旅游业的发展壮大,利用现有的石刻、山寨、水库旅游资源,紧紧依托**石刻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发展旅游产业。

2、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虽然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镇域经济综合实力不强,工业企业偏少,缺乏新的增长点;二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效果不够明显,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三是城镇化进程缓慢;四是财政收支结构不尽合理,财政供养人口过多,“吃饭”财政使政府对公共财政投入不足;五是乡村干部畏难情绪严重,发展意识不强。

第三章指导思想与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竖立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积极培育新兴产业,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工、副、商、贸业和城镇化进程,全面推进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迈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向农业产业化集约化迈进,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扶贫开发工作全面完成。民主与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到201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00年增长2.3倍,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通过5到10年的努力,把**镇建成以农促工,即以农副产品粗加工和精加工推动工业商贸业的发展,使之成为农工商全面发展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无水污染工业园区和优质农产品基地,发展为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中心镇,力争在2010年使我镇成为**县的农产品及竹木加工的边贸经济特色农业大镇、火龙文化名镇、生态卫星城镇;2020年使我镇成为以工哺农,工农互进的经贸强镇。

第四章主要任务

第一节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夯实发展基础

1、以“六小工程”为重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

以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沼气,农村水电等为重点,多渠道增加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1)节水灌溉工程重点是对小二型水库、塘堰、河堤等的整治和电灌站的技改,在今后五年内,力争整治病险水库8座,水库升级六座,山坪塘维修208口,石河堰防渗垮塌整治23处,整治上游水库左右干渠21.6公里,其它电灌渠防渗10条12.7公里,恢复堤引水能力15万立方米,灌溉面积达到5000亩。

2)人畜饮水工程:在人畜相对集中的地方,修建中小型饮水池,确保人畜用水。力争新增蓄水池105口,新建人蓄饮水工程36处,解决人畜饮水困难11474人;建卫生井800口,让全镇人民饮上卫生洁净水。

3)农村能源工程:以小型沼气为主改善农村能源,大力推广沼气节能灶,充分利用沼气能源,“十一五”期末力争全镇农村沼气池新建7500口。

4)村社道路工程:以中塘公路、大安公路为主干线,新建公路77公里,“十一五”期间,完成各村主干道路的硬化50公里,在上游水库修一座连接**镇长源、天台、洪溪的公路大桥,力争建成2007年村村通客车,2020年社社通公路的交通网。

5)农村用电工程:“十一五”期间争取市县资金全面完成全镇电网改造,确保农业生产和生活用电。

6)生态工程:**镇地处县城饮水源头,为了保障县城居民饮用水安全,配合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必须加强对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工程的管理、维护,增加全镇辖区内绿化面积,形成全镇山顶戴帽、果树缠腰的秀丽景象。

2、城镇及商贸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统筹协调、衔接配套的原则,推进城镇交通、场镇、给排水、环卫、以及科技文化休闲娱乐等设施配套建设,引导商业网点合理布局,改变原来的散乱小的镇镇区域面貌。

一是修建一座供2万人用水的日供水量5000吨的大型供水厂。

二是开发一条商业街,建一座中型以上商贸中心,逐渐形成各类产品综合商贸街,建成高规格的竹编、车货批发交易市场。

三是完成**汽车站的迁建。

四是修建一个大型的火龙文化广场。

五是修建一座污水处理厂或污水排放道与**污水道相连接。

六是改善城镇居住人口环境等基础建设,硬化街道1.2公里,旧城改造3000平方米,新建20000平方米。

第二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完善农村社会管理机制,搞好新村规划,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引导农民适当集中居住,逐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整体面貌,以完善服务功能,建全村民自治制度为着力点,建设农民新村,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为起点,着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完善农村社会组织结构。

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的同时,改变农户居住散、零、乱的现象,逐渐形成相对集中的现代农村社会组织结构。

1)加快农民新村和社区建设,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通过“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等方式,引导农民适当集中居住,在**年以关圣、三桥两个新村建设为重点分步推进全镇新农村建设;完善农村医疗卫、文化体育、图书档案、计划生育、警备治安等服务功能,健全以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村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培养农村居民的社区观念,通过试点引导,加快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逐步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整体框架。

2)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按“自愿进出、自主管理、产权明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鼓励扶持发展冬菜、竹席、棕制品等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副产品生产的专业化、组织化和市场化程度;

3)提高农业信息化能力,增加农业科技含量。全面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大力推广良种良法,推进农业政策、科技市场等信息进村入户,组建镇村两级农业技术中介、咨询、信息服务组织,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对农业服务的需求;

2、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同时,依靠科技,发展特色基地、特色农业。

1)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农业“种植工程”全面优化粮经作物品种结构,提高农产品品质,扩大粮经作物生产,建成万亩优质粮油果蔬基地,发展优质稻谷13000亩、小麦5000亩、高产玉米5000亩、再生高梁1000亩、油料2000亩、大豆1000亩、大棚蔬菜3000亩;以麻扬、关圣、东林等村为主,建成冬菜生产基地。以明月加福村为主,建成千亩优质水果基地,以碑坳、观寺、金盆村为主,建成千亩药材基地,以丰山、九石、双柏为主,建成五千担蚕桑基地,努力将我镇建设成**西北部的生态农业示范区。

2)特色畜水产品养殖,坚持“生猪上品质,牛羊上规模,禽兔上批量,水产有特色”的发展思路,建立优质、节粮、高效的畜牧业结构,努力提高草食牲畜和家禽的比重,重点抓好畜禽良种,草山草坡开发利用,实用技术推广体系,动物保护等四大工程,实施国家规定无疫病区建设项目和生猪主要传染病综合防治项目,以保障县城饮水质量,保护环境,发展无污染淡水养鱼。力争实现年出栏生猪3至4万头,其中商品瘦肉型猪占80%,百头以上养猪专业户30户。出栏家禽30万只,养鸡鸭1万只以上的专业户5户,存栏蛋鸡蛋鸭10万只,饲养优质商品羊3万头,培育养羊500头以上专业户10户,养肉兔20万只,养兔3000只以上的专业户10户,培育上规模养鱼专业户20户,建成**县西部地区瘦肉型猪基地、良种山养基地、肉兔基地和淡水养鱼基地。种植牧草5000亩,实现畜牧产值6000至7000万元,使畜牧业产值达到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

3、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积极发展非农产业。

1)拓展竹木加工业。配合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实施,积极发展特色林果业,建设地区优质果品基地,发展林产品,把竹编、车货、棕制品加工做精、做细、做强,建立竹编、车货批发交易市场。

2)搞好农业生态旅游业:以**县旅游业为辐射,以国家退耕还林政策为契机,在我镇开发以舒成岩、上游水库、长源村的徐家寨等农业生态观光休闲的山寨旅游服务业。

3)农副产品加工业,充分发挥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围绕粮食、生猪、冬菜、莲藕等农副产品,发展壮大一部份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开发淀粉、冬菜、莲藕等企业产品。

4)大力搞好农村劳务输出,通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让他们掌一定的职业技能和专业技术,力争到2010年向广东、浙江等地输出劳动力3000人以上,就业率达到95%以上。

4、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健全农民工就业培训网点,完善就业的培训体系,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劳动技能,为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撑,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懂管理的新型农民,特别是懂管理的农民,推荐到领导岗位。

第三节加快城镇化建设。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加快经济的快速发展,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发展二、三产业,逐步达到以工补农,增加农民收入,改变贫困面貌。**年至2010年全镇新增城镇人口3000人以上,总人口控制在65000人,城镇人口达到13000人,城区面积达3平方公里;2010年至2020年全镇人口控制在70000人,城镇人口达到2.1万人,城镇入住率30%,城区面积5平方公里。

1、优化城镇空间布局,依托县组团城市辐射,按照突出特色、合理

规划、强化功能、繁荣经济的要求,以农业开发、农副产品加工、旅游开发三大特色经济为切入点,充分发挥边贸城镇作用,加快城镇建设步伐。

2、推进城镇建设严格执行城镇规划,以完善城镇路网布局,强化枢纽节点,提高通达深度和通畅快捷为重点,努力建设与城镇体系相协调的综合交通体系,以改善城镇生态和环境质量为目标,坚持建成优美和谐的城镇生态系统;统筹安排,不断完善市政公用、信息、水、电、气等城镇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保障城镇经济发展,提高城镇居民生活水平。

3、促进农村人口和劳动力转移,建立和完善劳动力资源调查、技能培训、输出服务三大系统。大力实施劳动力转移工程,通过大力推进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和加强与外地劳务组织、中介组织的衔接,促进人口向城镇定居和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第四节加强科技教育和促进人才发展

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教育优先的发展,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和人才发展机制,培养和引进大量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智力、人才支持。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教育,教育发展要以**中学、**镇小为主体,把**中学、**镇小建成全县西北片区示范校,优化教育组合的改革,将关圣、三桥、加福村小合并到**镇小。麻扬、转洞、双溪中心校一起开办寄宿制学校,整合**中学、**镇中资源,为办成县级优质初中、优质小学而努力奋斗。

人才发展,“十一五”期间,不断完善人才评价的标准,逐步形成党政人才重在群众认可,经营人才重在市场认可和出资人认可,专业技术人才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的评价机制,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切实做好人才政策的落实工作,调动人才创新、创造、创业的积极性。

第五节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加快构建和谐**。

——加强人口管理认真执行计划政策,控制人口数量,稳定低生育水平,改善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和生殖健康水平,确保“十一五”期间计划生育率达到9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

——普及公共卫生服务加强医疗公共卫生行政管理和质量监督管理,切实提高卫生服务水平,解决看病难的问题,普及卫生知识和防病知识,加大农村饮水、改厕和粪便无害化处理力度,帮助广大群众掌握维护健康的知识、技能,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实施农村卫生医疗保障工程,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贫困人群实行特困医疗救助,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

——加强公共安全保障公共安全,下大力气抓好生产安全、交通安全、社会治安、疫情控制、自然灾害控制等工作,确保人民安居乐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公安部门与社会的协同配合机制,切实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基层。深入开展“创建平安社区、建设平安**”活动,完善宣传、教育、预防和惩治相结合的社会安全网络,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加强社会安全意识和安全常识教育,增强民众自我保护能力。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净化社会环境。

——发展公共文化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大力弘扬民间传统文化,着力打造火龙之乡,并在“十一五”时期建一个大型的火龙文化广场,各村建立村级文化站,实现村村开通广播闭路电视,积极发展数字电视,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规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低保工作实现应保尽保;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全面推进工伤保险,启动生育保险,逐步建立社会救助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第六节加大扶贫力度。

认真搞好扶贫工作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推进开发式扶贫,立足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强贫困地区公路、农田水利、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好扶贫优惠政策,积极争取上级资金、项目支持,推广科技项目;以传授实用技术培训为主体,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积极探索智力扶贫、技术扶贫、观念扶贫等新的扶贫方式,继续完善好结对帮扶、项目带动,党员干部带头等多种扶贫方式,走开发式整村推进脱贫道路,在2010年完成峰山、长源、双柏、洪溪四个村的脱贫工作,从而达到全镇7个市级特困村的完全脱贫。

第五章完成任务的保障措施

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培养人才,用活国家宏观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开拓进取,艰苦奋斗,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建设一个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现代化城镇而努力奋斗。

第一节强化组织领导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十一五”规划是问题导向型规划,为实施好这一规划,确保规划的权威性,镇上成立了由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正、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十一五”规划编制和实施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第二节推进体制创新。

加快经济体制创新,解决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制度“瓶颈”,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进社会事业改革,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条件。加快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引导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第三节多渠道筹资,改善投资环境.

积极争取上级帮助,针对**区位不佳,资源缺乏,社会事业发展缓慢,贫困人口多,特别是以7个市级贫困村的脱贫为重点,主动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在全镇大力营造亲商、富商、安商的良好环境,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的经济建设中来。引进几家生命力强的生产型企业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小型企业。着力打造优质水果基地、竹编加工基地和养殖基地。坚持依靠制度和纪律保障,解决“效率低下、服务质量不高、不作为、乱作为”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规范有秩的法制环境和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凭着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县城为龙头,搞好地方投资配套工作,放宽政策,吸引人才,引进资金,以投资者的发展而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吸引潼南、安岳等各地的客商来镇落户。

经济发展办范文篇9

一、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一)基本情况

石马镇地处**县腹心位置,距县城13公里,幅员面积5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万亩,辖8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人口3.5万人。财政供养人口420人,行政事业人员96人,有中小学校12个,在校学生3900人,有党支部23个,党员802人。

(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十五”时期,全镇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社会事业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外开放取得较好成绩,为“十一五”时期加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15亿元,年均增长12%;财政总收入达到780.5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16.5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280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8332元、3234元;城镇化率达到27%。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龙(水)铜(梁)公路、石(马)宝(顶)公路、石(马)新(立)公路、跃进公路等改扩建工程竣工通车,农村公路硬化加速推进,石马汽车站迁建工程正式启动;邮电通信网络建设全面推进,移动通信实现辖区内信号全覆盖;60%的农户已完成电网改造,供电质量显著改善;天然气民用工程正式开通。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工作不断加强,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取得成效;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中、小学布局结构逐步优化,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明显,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初步形成,文体广电事业蓬勃发展。

(三)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

困难与问题:招商引资缓慢,工业经济总量较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够,农民增收困难;城镇聚集功能较差,城镇化水平不高;旅游资源未能充分开发,旅游业发展明显不足;农村医疗卫生、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投入不足;社会保障网络不健全,农村社会保障能力较弱;镇村两级债务沉重,财政收支矛盾突出。

发展优势:一是区位优势明显。地处全县腹心地带,与龙水镇相邻、与县城、万古镇相近,具有承接经济强镇的辐射带动作用,特别是龙水小五金生产的作用。二是水利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拥有浅丘带坝地势,跃进、五马归槽水库、红旗、白光、团丰渠等水利设施和石门山石刻、天主教堂、跃进水库等旅游资源,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开发旅游资源提供了广阔前景。三是交通便捷发达。龙铜公路、大铜公路纵横交错,乡村公路贯穿全境。

二、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农业、工业、商贸等服务业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统筹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坚持维护稳定促发展,着力解决影响全镇稳定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逐步实现富民兴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二)发展目标

着力打造现代农业生产区、五金工业辐射区、宗教文化旅游区,使石马镇在区位上与县城、龙水共同形成**经济发展的“金三角”,初步形成县城组团发展过程中的城郊型卫星城镇,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跨出关键步伐。

经济总量快速扩张,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达到3.79亿元;辖区内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21亿元;城镇规模逐步壮大,城镇化率达到32%;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每年引进企业投资达到600万元;交通、水利、电力、信息网络等建设取得新进展;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全县平均水平;文化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公共文化更加丰富;卫生事业全面发展,积极争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贯彻落实鼓励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

三、引导产业合理布局

根据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区域特征、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大力发展“经济特色村”,在靠近龙水镇的团结片区的胜利村、红灯村、先锋村培育小五金生产;在龙铜公路旁的太平村、七里村、石门村布局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预制构建业;在石新公路旁的民主村、新立村培育家禽规模养殖业;沿跃进公路旁的白光村培育蔬菜育苗种植业;在天主教堂,石门山石刻、跃进水库、五马归槽水库周边村培育旅游业、淡水养殖业。

四、夯实发展基础

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水利、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缓解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

争取早日实施跃进水库、五马归槽水库和团丰渠病险整治工程;支持群众自建小型水利设施,发展农牧业;改造农村电灌站12处,恢复改善灌面4000亩,新增灌面2000亩;着力解决团结片区群众引水困难,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建设高标准稳产高产基本农田;积极推广耕整机、联合收割机、播栽机等农业机械,逐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大力实施农村公路、客运站点、水运码头建设,加强公路养护,公路通行质量和交通运输能力明显提高。配合搞好**市“三环”高速公路(石马段)和成渝高速公路辅助通道涉及石马段的前期准备工作;改建村级公路20公里,实现村镇公路全部硬化改造目标;迁建石马客运站,改建跃进水库水运码头2个;改建石(马)玉(龙)公路,打通至玉龙(**石刻影视文化区)的便捷通道,每年新建村级公路6公里。

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实现城乡同网同价;完善天然气配送网络,扩大天然气普及率;全镇新建沼气池2000口,推广省柴节煤灶3000户,建设生态家园示范户40户;推进电信、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络建设,提高信息服务能力。

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从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完善农村社会管理机制,统筹城乡市场、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卫生、社保等社会事业发展,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使市级推进村、红灯村、新立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一)完善农村社会组织结构

加快农民新村和社区建设。通过政策引导农民适当集中居住,积极推动农民新村建设;开展康居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把红灯村、白光村建设成为康居示范村,建设康居示范农户;培养农村居民的社区观念,加快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逐步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整体框架。

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按照“自愿进出、自主管理、产权明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加强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鼓励扶持发展农村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社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组织化和市场化程度。

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按照“稳定公益性机构、放活经营性服务”的原则,稳步推进乡镇农技体系改革,逐步建立无偿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加强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组建农业技术中介、咨询、信息服务组织,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对农业服务的需求。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201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6900万元,年均增长6%;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5万亩左右,总产量达1800万公斤,农产品优质率达80%以上,商品率达50%以上。

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走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发展之路,积极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股份合作、引资嫁接、兼并收购等方式做大做强,重点扶持科技型、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继续实行农业项目打捆投入,强化招商引资,尽可能运用市场机制解决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资金需求。

农业标准化。突出绿色、生态品牌,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各类农产品生产、加工、检验标准的推广应用;推广使用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和有机复合肥;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治工作;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强化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等品牌的认证申报工作。

农业新技术运用。大力推广良种良法、规范化栽培、畜禽养殖、疫病防治等新技术,加强与农业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交流合作,引进转化科研成果,扶持发展一批科技型龙头企业和农业科技示范户。

(三)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扩大财政覆盖范围。着力解决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问题,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履行政府承担农村义务教育职责,切实解决农民子女上学负担;建立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健全卫生服务网络;强化人畜共患疾病、地方病等的防治工作;狠抓农村广播电视无线数字“村村通”工程,切实解决农村居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问题;完善农村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落实农村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各项措施。

(四)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激活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落实一系列惠农政策,继续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加强监管,严禁变相增加农民负担,坚决禁止农村教育、报刊订阅、用水用电、修路建房、计划生育、结婚殡葬、务工经商等方面的乱收费;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专题培训,支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每年新增劳动力转移500人。

六、推进工业化进程

坚持走工业化发展道路。一方面利用现存的原香港迪尔牧业公司、**金鹿锅炉厂、石马农校、石马汽车站等闲置资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新企业入住,发挥新效益;另一方面加快管道设备、建筑建材和五金生产三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高工业化水平。2010年,工业增加值达到2.12亿元,年均增长1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0.76亿元,工业对财政的直接贡献逐步上升。

充分利用团结片毗邻龙水镇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五金”铸造业。加快传统“五金”铸造的升级优化,围绕增加品种,改善质量,节能耗,防污染,鼓励采用先进的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充分运用财政、金融等各项措施鼓励从事“五金”铸造业。充分利用石马管道设备制造传统的销售市场,人才优势和“石马牌”管道设备的专利优势,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进一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充分利用石马的区位、交通优势,鼓励发展制砖、预制构件等建筑建材产业,进一步提高预制建材的质量和县内市场的占有率。充分利用石马镇的卫星城镇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等食品加工业。

进一步培育各类商会、行业协会等自律性组织,完善服务功能。

七、加速商贸服务业发展

鼓励商贸流通业发展,推进传统商业经营方式向大市场,大贸易,大流通转变,提升商贸流通业水平;鼓励发展连锁经营,规范特许经营,促进商贸业向规范化、专业化发展;培育各种商贸市场,建设具有活力和竞争力的商贸中心;抓好“双建”工程,扶持城镇和各村便民服务店建设;在石马城区建设1个400平方米的连锁经营超市,在农村地区建设4个便民放心店。鼓励社区服务业发展,重点开拓家庭服务,维修服务,文娱服务等多种服务业发展。201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1.4亿元,年均增长13%。

以参与打造“宝顶—龙水湖—玉龙山—石马旅游景区”旅游环型线为契机,加大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和宣传力度。完善旅游设施建设,力争做好马跑天主教堂前门的旧房搬迁和后山的国有林地开发,建设宗教文化活动场所,力争纳入**拍摄基地项目;充分开发跃进湖,建设跃进湖休闲度假区;做大做强“鱼香鱼”特色品牌。逐步形成以文物古迹为主体,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结合,休闲娱乐与宗教文化融为一体的综合旅游项目。

2010年,商贸服务、旅游等第三产业产值达到0.98亿元,年均增长9%。

八、加快城镇化建设

加快推进城镇化步伐,壮大城镇规模,推进城镇建设,提高城镇管理水平。

坚持规划先行,充分发挥规划对城镇建设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完善城镇路网布局,建设协调的交通网络;改善城镇生态和环境质量,建设城镇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两大工程,治理城镇“脏、乱、差”,加速城镇绿化、美化、亮化进程;完善市政公用、信息、水、电、气等城镇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保障城镇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

倡导城市管理和生活服务理念,强化对城镇广告、各服务行业经营主体经营行为规范管理;加强城镇居民公共道德教育,引导城镇居民形成健康良好的社会公共行为;完善城镇管理体制,增强城镇服务功能,提升城镇整体形象。

九、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加快科学技术发展。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建立政府与企业合理分工、市场导向的科技发展模式,构建、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和管理机制。

加快教育发展。加强街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形成以政府办园为骨干和示范、社会力量办园为主体的办园格局;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完善贫困学生资助制度,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面提升九年义务教育水平。2010年,小学入学率和年巩固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和年巩固率达到98%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教育的升学率达到85%以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学校重点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完成镇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全面实施广播电视无线数字“村村通”工程,完善覆盖城乡的有线电视网络;引导促进社区、校园、广场等文化活动健康发展;扶持发展文艺团体,逐步形成一批特色文化乡镇和文化品牌;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竞技运动水平。

加大财政对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投入。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发展初级卫生保健成果,加快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好卫生服务、医疗保障、卫生执法监督、预防保健等医疗服务措施。2010年,群众健康主要指标达到或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认真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稳定低生育水平;改善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和生殖健康水平,确保“十一五”期间计划生育率达到9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

加快保险扩面工作,扩大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将非公有制企业、灵活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社会保险统筹范围,加强和规范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改革和完善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适时启动农村养老保险工作试点,基本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和社会保障机构全覆盖。

经济发展办范文篇10

1、基本情况

万古镇位于**县东部,幅员面积66.52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总人口52490人,现有耕地4.01万亩,林地1.12万亩,森林覆盖率28.9%,城区面积1.8平方公里,经济特点为典型的农业乡镇。

2、发展基础

“十五”以来,全镇国民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社会事业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未来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年,全镇经济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工业增长、财政增加,消费市场空前活跃,经济规模不断壮大,经济运行质量逐步提高,城镇化率和人民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1亿元,年均增长11.2%,财政总收入达到573.96万元,平均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83元,年平均增长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403万元,年均增长7.7%。

——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按照建立现代企业的要求,改进机制、优化结构,所有企业全部实现私营或私营股份制改造,并成功地引入优势企业参与企业产权重组,为企业发展增强了后劲,使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性成效。村社建制调整及农村税费改革顺利完成,农民负担大幅度减轻,发展环境显著改善。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镇天然气成功开通,用户已达1000户;城镇住房面积达30万平方米,基础设施投入超过了1000万元;全镇公路网络初步形成,农村公路建设成效显著,通过政府引导,群众自筹资金修建村级公路达160公里。公路质量进一步提高,乡级干道公路全部实现油路硬化,村级公路硬化工程正在有序推进,万古镇客运中心迁建工程正在实施,自来水厂实现扩容改造。农电网改造进展顺利,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社会事业发展成效明显。新科技成果转化取得成绩,“两基”“普实”成果得到巩固,中小学布局在调整中进一步合理,文体广电及卫生事业蓬勃发展,鲤鱼灯舞继续得到传承,人口增长保持低水平,社会保障体系得到加强,城市“低保”和“农村五保”实现应保尽保,弱势群体生存状况得到改善。

——民主法制建设继续加强。继续坚持依法治镇,推行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政务公开、村务公开深受群众好评。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部门和行业作风明显好转。违法违纪案件得到依法查处,廉政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安全工作得到加强,全镇社会稳定。

3、发展机遇

本世纪头20年,国际政治环境总体稳定,经济发展空间广阔,加入世贸组织为我国充分融入经济全球化,广泛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新科技革命将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提供强大动力。从国内看,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明显改善,社会稳定,政通人和。可以说,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战略机遇时期。

随着中央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市继续实施“退二还三”战略和推进“三大经济区”规划建设,这必将为万古发展提供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和发展条件。随着**市“渝大”辅助高速公路和**市“三环路”建设的规划实施,将使万古镇成为县内距**最近、发展最具吸引力的区域,万古镇将获得借助外力实现跳跃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目前,全镇上下人心齐、劲头足,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局面已经形成,这为抓住战略机遇求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障和政治保证。

4、发展优势条件

——县内区位优势突出。由于我镇位于**县和铜梁县城之间,为**东部的经济文化中心,东部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城区人口达1.8万人,为县内第三大独立中心城镇,影响面广,辐射力强,吸引力大,辐射范围涵盖到石马、金山、古龙、国梁、雍溪、拾万、回龙等乡镇,面积约300平方公里,人口达20余万人。

——教育文化底蕴深厚。万古具有县东部教育中心的优势地位,**市命名为“鲤鱼灯舞文化之乡”独具地方文化特色,万古有重视教育文化的传统,文化氛围浓厚、人才辈出。

——农业资源条件优越。万古素有“鱼米之乡”美誉,地貌表现为浅丘带坝特征,土地肥沃,境内有胜天湖水库及怀远河,培育特色农业和实施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条件得天独厚。

——矿产资源较为丰富。辖区内巴岳山沿线含有较丰富的煤炭、陶瓷粘土、建筑用沙、石材等矿产资源。煤炭开采、窑罐制作、沙石采挖等资源产业在县内占有重要地位。

5、发展制约因素

——镇域总体经济实力较低,经济支撑力较弱,结构性矛盾突出,财政压力大,经济落后,经济赶超难度大。

——缺乏明显的经济地理优势,招商引资吸引力不强,优势产业培育难度大,近期内要使现有经济结构产生根本性突破还存在较大困难。

——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大;农业科技应用水平较低,农业比较效益持续下降,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

——传统小农经济的生产生活方式将长期存在,这对于改善政府管理,加强发展引导将是严竣挑战。

——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尚未根本消除,干部素质有待提高,引领发展有待加强。

面对新形势,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和市场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增强发展后劲,努力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空间,实现全镇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十一五”规划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

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改革开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富民兴镇步伐,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局面。

总体思路是:紧紧围绕“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区域中心,强化产业支撑,促进经济发展”的思路,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节约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培育形成区域特色经济,努力改善发展环境,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切实提高全镇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推进城市化进程,建立健全以工促、以城带乡的协调发展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十一五”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经济总量进一步增大,镇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共同进步,发展基础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经济和社会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五年的努力,把万古镇初步建成**东部的经济中心、文化教育中心、生态示范中心和区域城镇中心,使万古成为产业化程度高、商贸兴旺、文化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充满活力的现代城镇和适宜安居乐业的生态家园。

到2010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20:44:36。全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到6%以上,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2%;2011-2020年,生产总值平均增幅达到10%以上,城区面积达4平方公里,城镇人口3万人。人均生产总值达到渝西平均水平,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取得重大进展。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我国总体已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统筹城乡发展,以发展农村经济为重点,构建和谐社会为纽带,确保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区域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发展。

1、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确保粮食平稳增长,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改善生产条件,不断增强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单产、品质和效益。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改革传统耕作方式,推行农业生产标准化,发展节约型农业。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和农膜,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平衡施肥、缓释氮肥、生物防治病出害等适用技术,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具,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生产效率。

2、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优化农业结构,发展高产、优质、生态、安全农产品,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形成规模、建立优势、打造品牌”的原则,着力发展好五大产业。

一是以“万生”牌黄金梨为主的黄金梨产业。巩固现有的万亩黄金梨示范基地的建设成果,进一步扩大规模,通过带动辐射影响周力金山、国梁、雍溪等乡镇黄金梨发展,力争2010年黄金梨产业基地达到5万亩,并建成县内重要的优势主导产业。

二是优质药材产业。以新石、玉清、石牛村为重点,集中发展千亩优质中药材基地;利用农村田边地角、预留行等间歇地,引导发展万亩菁蒿种植。

三是优质水产品产业。以石牛、大雄现有鱼场为重点,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增大名、特、优、新水产品比重,2010年争成为**特优养殖基地。

四是草食性家禽家畜产业。充分利用农村青草,稿秆青储饲料相对丰富的优势,积极发展肉兔和山羊养殖。

五是瘦肉型猪产业。继续推广PIC及洋三元等优质瘦肉型猪,积极引导养殖大户的发展,提高科技饲养水平。

3、建立**县东部现代农业示范区

以大铜路为轴心,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区,推广规范化栽培,发展生态立体农业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庭园经济建设项目,推进农村科技生态示范,促进产业化发展,切实转变农业传统经营方式,龙铜公路沿线重点推广“黄金梨――草(饲料、菜)――羊(兔)生态模式,大雄、石牛、玉清等村重点推广猪(鸡)——沼气(粪便处理)——养鱼”生态模式,其它村重点推广“畜(禽)――沼气――种养殖业”循环发展模式。

4、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全镇渠、库、塘、堰的病险冶理,推进水权改革,改善用水条件,促进用水良性发展,积极推进胜天湖水库的扩建工程实施。

5、着力改善农村面貌

加强农村最急需的生产生活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饮水质量,有条件的地方鼓励发展集中式供水,加快沼气桔杆气化等清洁能源建设,大力普及农村沼气,并以沼气建设为中心,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改善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

6、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在发展循环经济、庭院经济和生态农业等进行多方面探索,延长农业产业链,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和其他服务,支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带动的龙头企业,健全企业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发展机制,对农户在政策上、资金上、技术上进行扶持,基本形成“一村一品”支柱产业格局,进一步发展新的适合每户的增收产业;逐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比例;落实中央、市、县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和培训补贴等政策,继续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加强监管,严禁变相增加农民负担,坚决禁止农村教育、报刊订阅、用水用电、修路建房、计划生育、结婚殡葬、务工经商等方面的乱收费。

7、培育有文化、会经营、懂管理的新型农民

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加大组织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输出力度,输出比例争取达到70%以上。实行劳动力转移培训,建立区域性培训中心,培育一批有文化、会经营、懂管理的新型农民,培养一批在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技术型工人,输送一批在第二、三产业有发展潜力的新进城镇人员,逐步把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第二、二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建立劳动保障制度,加大对贫困家庭的扶持,促使政策、技术、资金、物资等方面向低收入家庭倾斜,提高他们适应市场环境的能力,加大力度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监督机制,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监督企事业单位为职工缴纳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加强科学普及,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四、夯实发展基础

加快农业、交通、能源、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改善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建设的先导作用。

1、农业设施

(1)水利。积极争取和配合实施胜天湖水库的扩容改造,加强塘、库、堰病险整治,恢复和完善渠系灌溉系统,提高农业水利保障能力。

(2)生态建设。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对全镇的河流、道路全面实现绿化,巩固已有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绿化成果。

(3)生态家园。以“村容整洁”为目标,以“一化三改”(沼气化、改厕、改炉、改圈)为重点,大力推进生态家园建设,美化环境,力争完成3000户农村沼气综合配套改造。

2、交通建设

(1)结合渝大辅助高速公路和**市三环路的实施,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重要战略机遇,积极配合建设,以加快我镇经济发展;

(2)争取实施改造雍溪至玉龙的沿山高等级公路建设,以利于进一步对建材、矿产和游资源的开发;

(3)全面实施完成村级公路干道锶渣硬化工程;

(4)实施社道公路改造及硬化建设。

3、农电网改造

全面完成农村电网改造,改善农村用电质量。

4、城镇设施

争取实施**东部垃圾处置中心建设,实现无害化处理,以集中解决万古、国梁、古龙、雍溪、金山等乡镇城镇垃圾污染问题;争取实施镇污水集中收集处理项目工程;争取规划建设一处50-100亩的城镇绿化公园,提高城镇建设档次;为配合殡葬改革,争取建立**东部殡葬公墓。

五、推进二、三产业发展进程

坚持工业强镇战略,促进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运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做大做强采掘、化工、建材和农副产业加工业,提高工业化水平。搞活流通,促进就业,推动全镇经济健康发展。

1、相对集中工业布局

按照“集中发展,统一规划,滚动开发”的要求,规划实施万古镇工业发展园区,集中优化配置发展条件,增强企业创业吸引力,积极引进技术含量高、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的新型工业,“十一五”期末,园区建设初具规模。

2、培育壮大支柱产业

(1)紧紧抓住**“退二进三”发展机遇及渝大辅助高速公路和**市三环高速路**段规划建设的契机,充分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对外开放。

(2)引导对优势农产品的深度开发,增强龙头带动作用。积极吸引外来资金建设,兴办粮油加工,黄金梨冷藏、黄金梨包装、苕粉加工等优势企业。

(3)进一步巩固壮大现有企业,深化煤碳等矿产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提高资源增加值。

(4)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培育特色支柱产业。

3、加快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积极发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经营,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改善农村市场环境。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连锁化“农家店”。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供销合作社要创新服务方式,广泛开展联合、合作经营,加快现代经营网络建设,为农产品流通和农民生产生活资料供应提供服务。围绕黄金梨产业基地,建设水果批发市场和水果冻库;开拓市内外农副产品贸易流通渠道,建立以镇村为框架的多元化、多渠道的农副产品信息网络,形成以市场带基地,基地+合作社带农户的产业发展格局;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初步建立区域性的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形成统一生产、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产业链,最大可能的提高农户的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4、提升企业科技创新和现代管理水平

加强人才培养和职工技能培训,推进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合作交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实施名牌战略和质量经营战略,加强品牌的培育和企业标准化工作,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

六、加快城镇化建设

把万古建设成为农副产品加工突出,商贸活跃、功能完善、市容整洁的文明重镇,充分发挥**东部中心镇作用。按照“做大做强,做优做美”的总体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切实提高城镇品位和档次,提高城镇文化水平。

1、提高城镇建设水平

编制完成万古镇城区4平方公里城镇区域规划,加强新村规划和新村建设试点工作,制定镇及新村建设的人居环境治理指导性目录,重点解决道路、绿化、供水、排污、管线等设施问题,向农村推荐经济、安全、适用、节地、节能的住宅设计样图,全面提高农村及城镇规划建设水平。到2010年城区人口争取达到2.5万人,城区面积达到3平方公里。到2020年城区人中争取达到4万人,城区面积达到4平方公里。

2、完善城区基础设施

加快完善城区水、电、气、通讯等网络建设和城区灯饰工程。规划实施新世纪市政广场建设,建成城镇亮点,提高建设档次;抓好供水、排水及各项管网改造。按照生态城镇要求,实施环境的绿化美化,“十一五”期间,力争规划实施具备一定规模的城镇公园,使城镇景观亮化美化。

3、加快农村新村建设

切实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相对集中规划建设一批农村示范新村,以规划为先导,以居住环境设施建设为重点,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新村建设。

4、创建文明城镇和文明乡村

加强城镇管理,提高居民环境保护意识,严禁居民乱搭乱建,实施“美、洁、亮”工程,规范行为,提高文明素质,改变脏、乱、差和随心所欲乱堆乱放的不文明陋习,积极开展“文明城镇”和“文明乡村”创建活动;进一步增强基层组织自行管理、自行服务、自行组织的职能,提高社区的管理服务水平。

七、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以人为本,大力促进劳动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区域的消费水平,加大扶贫济困力度,完善基层组织建设,祟尚科学,抵制封建迷信,树立“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营造社会诚信氛围,维护地区稳定,努力构建和谐万古。

1、构建区域教育、文化、卫生中心

——合理教育布局。进一步合理调整辖区内的中小学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提高办学质量。中小学至少各建成一所县级示范特色学校。

——发展鲤鱼文化产业。(1)争取规划建设**东部中心文化站;(2)做大做强鲤鱼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机制,形成特色文化产业,实现良性自我发展;(3)在民间和学校广泛开展鲤鱼灯舞文化活动,将这一传统文化普及、发扬。

——建社会保障中心。一是力争在万古镇规划建设县东部社会保障福利中心,归并镇敬老院,接纳社会老人托养,使村级五保家园达到50%;二是为配合殡葬改革,规划筹建万古公墓,为县东部地区提供集中安葬场所。

——建设**东部卫生中心。一是配合争取万古精神病医院建成**渝西片区市级专科特色医院;二是加快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农村医疗卫生保险制度,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

2、加快科技进步

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出发点,进一步完善技术创新推广体系,积极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大科技普及推广应用力度;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创建一批科技行业协会,广泛开展科技培训、中介、咨询、交流合作,组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及示范和推广。

3、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发展循环经济。搞好资源综合利用,积极倡导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和节约资源、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引导产业链的的延伸和耦合,提高工业废渣、废水的综合利用率,鼓励应用节水、节肥、免耕、低毒等农业新技术,发展农村沼气,推广多重能量转化的各种生态农业模式,鼓励生产使用绿色产品,抵制浪费资源行为,增强民众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

——加强环境保护。积极开展环境友好创建活动,坚持预防为主,治理与保护并重,强化污染源头的防治,促进自然生态的保护和恢复,防止过度开发,进一步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小流域治理等生态工程,提高生态建设成效,强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推行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推广清洁生产工艺,控制资源高消耗企业发展和新的污染产生,加大生态环境监测和保护和执法力度,依法管理生态环境。

4、增强社会保障能力

建立以基本生活救助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为补充,社会慈善援助积极配合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规范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实现“应保尽保”,全面保障“低保”和“五保”户的基本生活需要。推进老年人事业,重视妇女、儿童、残疾人权益保障,广泛开展慈善捐助和志愿者服务活动。抓好扶贫济困工作,改善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生活条件。

5、改善生活质量

——加强生活环境硬件建设。深化农村改水、改厕工程和居住环境绿化建设,搞好城镇小区和庭院绿化美化示范推广,积极引导培养城乡居民良好的卫生习惯。发展远程教育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逐步解决农村饮水安全,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建设区域性机械化屠宰场,确保群众吃上放心猪肉。积极引导农村的新农村建设,做好新村规划,争取建成两个农民示范新村。“十一五”期末,把万古镇建设成为市级卫生城镇。

——提高人口素质。坚持稳定现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稳定低生育水平,改善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和健康水平,缓解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十一五”期间,确保计划生育率达到9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

——普及公共卫生服务。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发展初级卫生保健成果,加快卫生基地设施建设,完善医疗卫生体系,搞好农村卫生普及,增强疾病综合防治能力,提高卫生服务水平,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十一五”期间,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确保农村卫生医疗保障工程完成,对贫困人群实行特困医疗救助,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

6、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完善沟通机制,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关系,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强和谐社区、村建设,倡导人与人和睦相处,增强社会和谐基础,畅通诉求渠道,完善社会利益协调和社会纠纷处理机制,提高处理和控制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八、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1、转变政府职能,改善服务质量。

政府职能由管理型转变为引导服务型,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为业主和城乡居民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宽松的环境,让他们在万古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努力创造,有所作为,促进全镇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腾飞构筑跑道。

实施交通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城镇化综合配套设施建设等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意义重大,势在必行,这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力争2010年全面完成。

3、争取政策及资金支持,努力改善发展条件。

由于万古镇财力较弱,对规划实施的项目建设难以独立完成,必须积极主动争取市县财政支持和政策扶持,加快实施项目建设。

4、开展招商引资,促进对外开放。

积极推进项目市场化运作,对适应市场化运作的项目,如交通建设、市场建设等,创造条件吸引外来客商投资运作,以减轻本地财政压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