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3 01:58:54

节奏范文篇1

1、乐曲中的一些的音。往往没弹够其时值,便匆匆接下去了,这样就会出现缺拍子的现象。

下面这一段是八六拍,每小节六个八分音我们可以数为:一二三博士三,即每小节分为两个节奏组,每组三个八分音符,即三拍。问题常出现在第二与第四小节的第二组拍子上,此外都是一个加符号的四分音符,在以八分音符为一拍的八六拍中,符点四分音符应算三拍。而不少学生弹到这里,都只耽搁了两个八分音符的时间,就提前接下去弹了。这样,这一小节就变成了五拍,前半小节还是三拍,后半小节变成了两拍。导致的后果是节奏不均衡,好像一句话没有说完,不喘气地又抢着说下去了,听起来非常不舒服。

2、对休止符要重视。在有休止符的地方视而不见,一到休止符,就把拍子抢过去了,匆匆接着往下弹,这样节拍就错了。休止符都是占拍子的,还都要数拍子,这是从最基本的和基础的节拍角度来说的。休止符是音乐和节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休止符的忽略必将歪曲音乐和节奏。

这一段谱例最后一小节第三拍是休止符,这一小节一个二分音符占去两拍,休止符占去一拍,加起来正好三拍,但有的同学在弹完两拍的音后就紧接下一小节去了。由于这一小节正好在这一乐段的末尾,虽只是少停了一拍,并没有弹错音,但是却影响了全曲的完整性,成为一个无法弥补的缺憾。

3、还有一种常见的弹的不准确的情况,其实它和节奏有间接关系。大家都知道,刚开始学琴的学生往往在加强音响时把速度也加快,减弱音响时速度也减慢,他们把渐强、渐快、渐弱和渐慢的概念等同起来。在音乐实践中的许许多多的“渐强但不渐快”的情况,也同样有许多“渐强并且渐快”的情况。在大多数情况下,作曲家明确地标出是否应当渐快,但有时他们并不标出,忽而这两种情况的意义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应当特别小心,不要弄错。

4、延长记号也必须加以注意。在乐曲中,最容易确定的是渐慢之后的延长记号的时值。只要在思想上把延长记号的那几个长音继续弹渐慢即可。也就是说,用不着增加时值的倍数,这样,延长就成为在它之前的渐慢或更慢的合科逻辑的结束。这中是延长的一种类型。如果延长突然出现,没有先前的减慢或加速,那就应当按基本的,正常的速度来数拍子。只不过要视情况而把写在延长记号下的时值增加一倍,二倍,甚至三倍。重要的是应当区别延长记号在作品中作曲结构上所处的地位。这个“分水岭”是重要的还是不重要的,也就是说它和曲式中的主要分界处相吻合,还是和次要分界处相吻合。

延长记号并不是无关紧要的,不仅延长记号如此,多乐章乐曲中各个乐章之间的间隔也是这样。记得苏联的涅高兹说过:无论是寂静、间歇、停顿或休止都应当是听的清楚的,它们也是音乐。“对音乐的聆听”一秒钟也不能中止!只有这样,一切才会有说服力并且是真实的。在思想上把这些间歇,停顿指挥出来,也是很有用的。

二、节奏与声音:

节奏和声音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密切的不可分割的。两者只有同心协作,相辅相成,才能解决具有艺术表现力的演奏的问题。

1、切分音中,如果把具有重大节奏意义的切分音弹的比它前面的,后面的,在另一声部中和它同时出现的切分的音还要轻的话,那它就不再是切分音,也就是说,它既失去节奏特点,也失去了力度特点。

2、在散板中,声音和节奏之间的关系显得更为清楚。如果没有找到一个句子的正确的强弱表现,就无法明确它的节奏究竟自由到什么程度。只有将两者合作了,才能解决演奏的问题。

三、节奏与感觉:

在数准节拍之后,我们就要去感觉节奏。有的学生并不去感觉节拍的分组,节奏的特性等等,而是机械地数着拍子,我们要把这种被动变为主动,进入内心的节奏感觉。要做到有内心的节奏感觉,首先要去感觉节奏。

许多节奏方面的缺点之所以产生,实际上由于弹奏者没有很好地理解作曲家家的精神和他的风格;作品的艺术形象。这就使永远变化无穷的多种多样的表演手法同作品、作品的意义、内容,首先是同它的形式结构,同作曲法本身,同组强起来的实际声音素材取得完全的协调,只有这样,表演才可能是好的,艺术的。

1、在技术性段落中,要划分清楚一些有规律的织体的节奏。

这首练习曲是四三拍子,节奏是全曲都由三连音构成。也就是说,每小节三拍,每拍三个音,每小节是九个音。其经常发生的节奏错误是有些同学不管它的三个音为一拍的划分,只是只管琶音的上行和下行,

所以头四小节常常变成四个音一组再加上五个音一组,或者完全是无规律的乱弹。其实,学生在弹这首曲子时只要按一拍三个音的感觉,并在每小节音上适当加上节奏重音,就可以弹好了。

这首练习曲是四四拍子,关键在于第一小节第一拍的第一个音是一个十六分音符的休止符,而我们弹的时候常常没有去感觉它。音一出来,就让人感觉到弹的过重,它的前边毕竟是休止符。由于第一拍的感觉不对,弹到第三拍时,第二个的音划到第三拍了,而第一个音则是属于前一拍的。弹这一小节时,可以先吸一小口气,头可在十六分休止符上稍有点动,把节奏划分明确化,第一拍只有后三个音,第二三四拍都是四个音,只要练习时明确了,演奏时就不会出问题。把这一小节弹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对弹好整首曲子是至关重要的。

2、要对节奏有感觉,也就是说对每小节内强拍弱拍的区分有感觉。

举几个常用的节拍:四二拍是强、弱,四三拍是强弱、弱,四四拍是强、弱、次强、弱,八六拍依次是强、弱、弱、次强、弱、弱。

这首乐曲,左手表现的是船在水中摇荡的背景。船歌一般是用八六拍子写成的。左手部分以三个八分音符为一组,每小节分为两组,根据六拍的节奏特点,把船在水中左右摇摆着前进的感觉表现得恰到好处。我们在弹奏时,把第一拍,正好是根音沉下去,作为一个重音,二三拍轻轻地弹过去,第四拍作为次重音也要放下去一个小重量,然后五六拍再轻轻地弹。只要把这些力量安排好了,弹奏的时候就会比较有感觉。

有些弹奏者过远地偏离原谱和作者的构思,其根本在于不够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歪曲作品的结构。因此,我们必须养成认真去分析节奏,并去感觉,体现它的习惯,这是保证弹奏中基本的节奏感所必需的。

四、节奏与律动:

节奏的律动感,是要通过自己的内心去体会,去感受,其要点是结合乐曲的情绪言,意境,选择好合适的节奏。这种律动感可说是一种韵律。真正以内心感觉到节奏活生生的脉搏。节奏的律动是节奏的生命。

律动经常在较快速的段落和有规律的伴奏音型部分能更明确地得到体现。

这段的左手部分,在八六拍子中,每小节分成两组,每组六个十六分音符。在淡雅、宁馨的旋律之下,伴奏音型平稳而美好地缓缓向前流动着,每六个音为一个律动。这六个音中,第一个音稍重一些,作为律动的点和依靠,后五个音均匀柔和地贴近键盘弹过去。这时有一种对冬天里初雪到时所产生的赞叹和憧憬。在这种感觉中,逐步去体会出合适的律动速度和意境。节奏的律动感是一种活生生的,发自内心的感觉,就像脉搏对人的生命那样的富有活力。我们必须多听、多想、多体会,只有内有“有动于衷”了,才能把律动感表现好。

五、节奏与速度:

如果弹奏者没有把大型套曲作品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足够的思考并去感觉这个整体,就必然会出现速度上的和节奏上的错误。有的弹奏者在刚开始表演作品时难以确定作品的正确的基本速度。开始时采用的速度如果是不肯定的或是错误的。往往会对整个作品产生影响,有时即使作品的速度得到改进,但是表演的完整性却已遭到破坏。练琴时可以试用各种与原来速度略为有所不同的速度,借以确定以最慢到最快速度的幅度,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开始表演之前,最好在思想上把开始时的速度和作品以后发展中的某个地方作一比较。例如在开始指某一段气息宽广的柔板或广板之前,先用你认为最合适和正确的速度把这个开始部分在心里唱出来,为的是在表演开始前已经能使自己感觉到需要的节奏气氛。采用这种方法确定开始的速度时,就不大会出现“偶然”和“大致如此”的情况了。

在速度中,它有各种不同的变化,常见的有自由节奏(temporubato);渐慢(vit),加快(atempo)等等。在节奏的变化和节奏自由等情况中,最主要的一点是,基本速度不要忘记!每一首曲子都可以有很多渐慢、渐快的变化,但是在一定的时候它总要回到它的原速,即基本速度上去。

我们拿自由节奏----rubato这一音乐术语来说,本意是有借有还,意思就是说你在某一个地方慢了一些,拖了一些拍子,下面适当的地方就需要稍快一点,紧凑一点。这在浪漫派的乐曲中是很多见的,至于临时性加快和渐慢,在乐谱上都会标明,这种节奏上的变化,比自由节奏要规范的多。

这首曲子标明自由节奏,但在需要的地方是标明的,主要是渐快或加快,然后回到原速成。在这个谱例映入眼前的是速度是每拍等于120拍,说是说每分钟一百二十拍。乐曲开始,整个第一行速度极稳定。第二行第一小拍标上了加快,要求从这一小节第一拍起加快,一共两小节,这个加快,这两小节从原速开始,一拍比一拍更快,这是一个逐渐加快的过程。表现捉人者开始行动,被捉的则迅速四下逃窜,弹到这里时,弹奏者常常过急,一下子加速至最快,这就成了突快,而不是渐快了。这样却违背了作曲者本身的意愿。在加快之后,第二行的第三小节标着回原速,从这一拍起,马上要回到一分钟一百二十拍的基本速度上去,这个速度不能忘记。由此可见,这一段乐曲速度虽变化很大,但不时要回到基本速度上去。

所以,在变化节奏中,变化的部分能否打得出渐慢或渐快的拍子,回到原速时,节奏是否清楚,稳定,这些方面同样是我们对节奏感的很好考验。

总之,大家是知道的,节奏是音乐的基础,也是音乐的生命,节奏又是千变万化的,其实每个曲子都会有一个基本的节奏,在弹奏过程中,弹奏者都是抓住了这点,对于弹好整个乐曲来说就不会有太大的难度。

对于节奏知识的了解,我的水平还是有限的。在写这篇论文的过程中,我通过对书本知识和自己对节奏知识的了解,同时也在系里老师的指导的帮助下,完成了这篇论文。

参考文献:

[1][2]陶铸《钢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

[3][4]车尔尼《车尔尼练习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年5月

节奏范文篇2

关键词:节奏声乐艺术美

节奏是生命的基础,无论是昼夜的交替还是四季的变迁更或是潮水的起落中,我们都能看到它。我们都能亲身体会到每当我们呼吸的时候能感觉到节奏,在我们心跳的步伐中也有它的存在。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都会有节奏伴随。作为音乐形式的载体,声乐节奏则是音乐节奏与语言节奏的有机结合,在语言节奏的基础上,借以创造旋律,通过音乐化的组织,扩展了语言节奏的变化幅度,并使其产生了艺术化的效果。

声乐节奏结构在乐节、乐句等与词的句式音组的基础节奏对应与变化上,有着丰富的变化手段与方式,在节奏的强弱、长短、快慢等变化处理上,形成了多样统一的辩证法。

一、节奏美在声音组合形式上的体现

节奏美自然包含于旋律美当中,节奏是旋律构成的基本骨架,实际上旋律的句法、曲式结构则是节奏的扩大。根据生活、情感与物质运动的节奏规则,音乐以音响的长短、强弱与快慢的组织交替与变化,不仅体现出一定的语言自然的节奏特征,而且还表现出一定句式的节拍特征。同时更重要的是艺术的组织与发展节奏的音响表现,展示出千变万化的节奏运动形态,以特有的节奏美来增强旋律美的艺术表现。

声乐作品是声音要素组合成的整体,其创作的目的在于寻求其组合美,即是整体的和谐美。作为节奏,具有规律性和周期性,就如脉搏的跳动、季节的变化等。节奏往往意味着有序,但音乐中的节奏则不同,比较特殊。

1、表现出无规律的是音长节奏。

音符,是用来记录音的高低、长短,其时值长短是有所不同的。音长节奏,就是这些长短不一的音符组合。一个音乐作品中的旋律,是由许多个不同长短时值的音符排列、组合而成的。在很多时候,这些音符的规律性并不是很强。

例1:《我捕捉小鸟本领高》(选自莫扎特歌据《魔笛》——捕鸟人帕怕盖诺之歌)

以上这段旋律则可看出,音符长短规律并不强,其排列参差不齐,不符合一般节奏的规律。

2、表现出节拍规律的是音强节奏。

当你和着音乐拍手或者跺脚的时候,你就是在对它的节拍作出反映,节拍是有规律的不断循环的搏动,它把音乐分做很多长短相同的时间段。节拍,也就是音强节奏,它是音的强弱规律性的反复交替。

这两种节奏是对立而统一的。虽然前者的疏密造成听觉的缓与急:后者的强弱则造成听觉的重与轻。然而,音长节奏则是在某种音强节奏基础上千变万化的自由运动。赫拉克利特说:“差异的东西相结合,从不同的因素中产生最美的和谐。”这也使节奏美在声音组合形式中得到体现。

正是这种节奏的形式,使音乐高度组织化。它是音乐的“骨髓”,可脱落开旋律、和声单独存在,但旋律、和声却不能脱离节奏而单独存在。对于声乐艺术作品而言,演唱者对作品的二度创作则是在节奏把握的基础上进行的。倘若不是这样,作品的演唱就会呈现混乱。因此,节奏美在声乐组织形式上,则显得尤为重要。

二、声乐节奏在基本特性上的表现

声乐的节奏无论从长短疏密、强弱力度以及快慢速度,都可以根据内容与情感表达的要求,进行音乐化的处理,从而使它在旋律的表现中,发挥音乐节奏特有的功能。

1、声乐节奏的疏密:

节奏的疏密,是在同一时间内,音响所表现出的音值长短的结构性,一定音值正是一定音乐时间的具体表现。在音乐中乐音的长短是以音符来表示的,音符可以等值的划分成多个等分,根据各种音符在乐节中密集的程度,而显示出节奏的长短。由于表现特征的差异,也就负有不同的艺术功能。

从上例中不难看出,其音符的时值短,节奏表现较为密集,使得旋律富有激越、热烈的情绪,结合歌词来看,正好反应了歌词的语言特点,更突出了与朋友聚会时的欢快、喜悦的心情,以及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和奋斗,表现出了良好的情感体验。

例3《送别》

此曲,则利用疏松声乐节奏,表现了不同的情绪内容,使歌曲富有婉转、哀伤、忧伤的歌唱性情境,细腻地抒发和描绘了作者的内心情感,倾诉了离别时的惆怅心情。

由此,声乐节奏长短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诗化语言本身情感表达的需要,所谓“长吁短叹”完全是语言、语势的音乐化结果,充分发挥了音乐中长短音符用于舒展、紧缩的有力手段与技巧,深化了语音在音长上所力不能及的作用。

优秀的声乐作品善于艺术地处理长与短在节奏上的变化与协调,做到长中有短,短中有长,既有长或短的基本节奏,又在不影响这种艺术节奏的基础上,灵活地发挥在对比中的统一。

2、声乐节奏的力度

节奏的力度,是指音响运动中显示出的强弱变化。“音乐的声音既不能是无停顿、无定性的单纯的持续,也不能是许多杂音的拼凑:它既要有时间段落,又要有规律的抑扬顿挫。”人的内心生活并不是无定性、无停顿的持续存在,它必须随情感变化,在各种情感节奏中表现出强弱的顿歇和间断。节奏的力度体现出一定运动形态强弱的特点与对比,在强弱对比中发挥不同的节奏内容。

如一拍子,常常在戏曲音乐中出现。它的节拍以强音的循环为基本规律,这类唱腔在体现激昂、强劲的情绪上由特别的效果。再如,三拍子,它以“强、弱、弱”为循环反复的律动方式,由于强弱结构中,弱拍出现时值长,强拍出现时值短,不仅力度趋于柔和,且由于基本乐节的不对称性,为旋律提供了造形条件。

一切节奏内涵都有强弱的力度表现,作为声乐艺术的节奏也就必然要在强弱的力度变化中进行艺术的组织,使它成为有规律的强弱力度的和谐统一体,使音量的强弱轻重得到艺术的合理调节。

3、声乐节奏的速度

节奏的速度,是指音响运动所表现出的音速快慢的有机性。在一定程度上,速度显示着音乐的“生命”。速度在音乐中的表现力同样是丰富多彩的,音乐速度在情感、动态、性格、形象的具体表现上是有着缜密细微的变化的,在声乐中如果划定出快速、中速、慢速、自由变速等类型的话,那么它可以表现出细微的速度级进序列,生动地展示出速度的各种节奏特征以及在旋律表现中的审美作用。

声乐中的音速,是建立在语言中的语速基础上的。诗化语言的语音速度,同样是情感动作与语言动作的集中体现,以特定情感表达为目的。音速丰富了语速的表现力,根据音速的有机协调,它既表现了生活或语言的速度情绪,又展示了音乐特有的速度魅力。

节奏的疏密、力度、速度是声乐节奏美的基本构成因素,是节奏构成的统一体。我们可以通过各种节奏变换的艺术处理,创造出短长结合或长短结合的节奏型,

把长时值节奏与时值节奏进行有机结合,短中见长,长中见短。

三、声乐节奏与情态活动的对应关系

声乐节奏,结构在乐节、乐句等与词的句式音组的基本节奏对应与变化上,有着丰富的变化手段与方式,在节奏的强弱、长短、快慢的变化处理上,有着多样性与统一性。它的外在音响节奏形式,正是内在心理情感节奏的生动体现。

从情态运动时间特征的体验与音长的感觉之间所具有的联觉关系而言,两者具有相互对应的关系。由于情态活动中,包含节奏的特征,因此,以相同或相似的节奏为中介,各种情感体验便与音乐有了发生联觉对应的可能。

1、能够表现出空间的延伸感:

人的空间延伸感包括了对空间大小的认识以及由此所产生的感受。音长节奏的长、慢、疏就能够表现空间的长、宽、开阔,体现由此带来的舒畅的感受:音长节奏的短、快、密则能够表现空间的短、挤、狭窄,体现由此产生的局促的心理感受。

2、能够表现出物体特性的大小、轻重:

从人的情感活动心理感受而言,物理体积大的和重的感觉可使用长的音符、慢及疏松的节奏来表现;而轻的和小的物理特性则是使用短音符和快及密集的节奏来表现。

2、能够表现出事物的运动特点:

事物的运动本就有快慢、动静、变化与不变的区别,因此,其本身也具有节奏的特征,我们只需运用相应的节奏进行对应即可。

4、能够表现出人物的个性与人格特征:

人的个性与人格特征本身具有两面性,因此用音乐节奏来表现也是非常合适的。长、慢、疏的音长节奏就能够表现出人物个性的开阔、大、开放的特性;而短、快、密的音长节奏则能够表现出狭隘、小、拘谨的特性。

5、能够表现出人的情感与态度:

情感、态度的表现则是与人物性格的表现有所不同。抑制、平和、安静是由长的音符、慢而疏松的节奏来表现:兴奋、急躁、激动则是由短的音符和快而密集的节奏来表现。

6、能够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行为:

如果要表现端庄的、稳重的、有礼貌的交往行为,则可使用长、慢、疏的音长节奏来表现:如果要表现随便的、轻佻的、无理的行为,则使用短、快、密的音长节奏来表现。

人的精神活动的时间特征与外显行为的时间特征具有一致性。因此,只有掌握音乐的节奏变化,才能更好地把握歌词的情感表现,更加有助于声乐作品的整体性把握。

节奏范文篇3

关键词:民歌节奏演唱

民歌节奏的形成,有两个途径:一是从语音节律的基础上逐步提炼而来,语音本身的律动美是民歌旋律形成的基础;二是由于受人们长期的劳动生活的影响而形成的,劳动、舞蹈、行进等活动本身的节奏特点形成部分民歌的基本节奏。不同类型的民歌的旋律节奏形态有不同的特点。如号子的节奏与所从事的劳动有关,节奏规整,节奏型的顿逗,适合劳动的气息运用,节奏重音突出;山歌的节奏大多自由、灵活,以散腔居多,即使板眼较规整,也常运用延长音记号,使歌手自由发挥,乐句的节奏型大多前短后长,句末有充分的长音是山歌节奏的显著特点;小调的节奏、节拍既规整又灵活多变。民歌旋律总是在不同速度、不同力度的节奏驱动下,体现丰富的表现力。演唱者了解民歌节奏的特点,有利于更准确地表现旋律节奏的长短、疏密、连断等变化,更好地表达作品的内容。

1.上板唱

上板唱的作品的节拍形态是规整的,演唱速度基本一致。号子、小调、舞歌大多属于此类节拍。其中多数为偶数拍,如2/4、4/4等,节奏的律动特点稳定,强弱对比性较大。

上板唱中,小调和号子的节奏处理方式有很大区别。由于号子与生产劳动直接相关,音乐中总带有有关劳动方式的节奏特点,音乐节奏与劳动节奏密切吻合,节拍规则整齐,律动感强,出现有规律的、效果突出的强音。其演唱应着重体现音乐紧凑、曲调方整、有较强的推动力的特点,还常根据不同的劳动形式加入了气息声和叹息声。上海码头工人的《杠棒快步号子》是一首歌腔化的劳动呼号,其演唱与自然劳动呼号很相近,起腔和落腔都用很强的气息和大滑音,演唱者要按劳动的节奏调整呼吸,同时在用腔时把气息顶上去,借此来调动全身的力量。作品中每小节的第一拍是甲、乙二人唱腔交接的地方,起腔者大幅度上滑,落腔者大幅度下滑,演唱上都用很强的气流,造成音乐的推动力和强烈的气氛。四川成都的《板车平路哨子》是用以切分音为特点的节奏型贯穿全曲,这与调整呼吸和精力的实用性功用要求有密切的联系。演唱时,第一拍的后半拍加重音,与脚步节奏错开,第二拍休止处换气。

小调也有上板唱,但不像号子那样有明显的律动性,节拍感也没有那么强烈。所以小调的演唱虽然也受规整节奏的制约,但演唱上更着重体现音乐的流畅性,多使用圆滑的连音唱法,节奏重音则不宜过分强调。如江苏扬州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歌词的节奏很规整,歌曲中4/4拍的节拍重音与歌词的词拍重音相一致,前三句都是两小节为一个乐句,第四句由于最后一个字的拖腔的运用扩展了一小节。演唱时节奏很平稳,着重体现乐句整体的流畅感,并不刻意强调节奏重音。云南的《扬调》是一首云南花灯中舞霸王用鞭时常用的曲牌,旋律在平行、级进的基础上多用跳进,由于受舞蹈表演因素的作用,音乐的速度较快,节奏十分活跃,2/4拍的强弱布局突出,演唱时要注意随舞蹈的律动感来突出小节重音。

上板唱中,有时也有多种节拍混合的形式。浙江民歌《青丝鸟》是2/4、3/4两种节拍的混合,歌曲中倾诉了传统妇女生活中的悲苦,音乐与口语很接近,装饰较少,但地方特点鲜明,很好地表现了一个天真幼稚、初涉人世的农村姑娘的性格。由于歌词词拍不很规整,所以音乐采用了两种节拍的混合与之相适应。虽有一定的节拍规律,但总体上有一种不稳定感,演唱时要着重体现这种疏密相间、不同节拍重音交错的特点。

2.散板唱

散板唱没有规整节奏的制约,演唱中旋律的长短可以自由处理,收放自如,对旋律的松紧快慢的处理可依附于歌词的节奏和韵律。散板唱在山歌中使用广泛,而且音乐性很强,旋律的表现力有充分的发挥。这与山歌表现的直畅性、自由性相一致。湖南的《长沙山歌》是完全自由化的散腔,旋律进行中多用延长音,没有规整、固定的节拍重音,完全根据唱词的词拍重音和演唱者的情感需要来处理重音和长音的时值,和自然语音状态比较接近。这类散唱长于自由抒发感情,有其他节拍类型所没有的表现能力。

这种散板式的音乐结构形态在西北地区的“信天游”“花儿”“爬山调”等山歌中常见,如陕北《跑旱船》《赶牲灵》、山西的《卖菜》等,旋律进行中都有延长音的出现,延长音的演唱虽有自由伸缩的可能,但大多数要受到节拍规律的限制。

号子中也有一些散板唱,如在一些劳动比较平稳,节奏不太紧促,或间歇时间较长的劳动中,如平水、下滩时的号子,以及打大锤、重硪等劳动中的号子。四川《大锤哨子》是石工在高山上开石时唱的,歌者手持四十多斤重的大锤,挥锤开石,曲调高亢,节奏宽长自由,先在高声区上延长,具有山歌的特点,尽情地抒发豪迈感情,第二句陈述唱词,有朗诵性的表情方式,而后音调高起低落,运唱出劳动呼号式的衬腔,具有号子的特点,是准备用力的地方,在举起大锤向下猛砸时,演唱气息加强,发出喉音,音色沉浊、雄浑,表现了坚定、猛烈、粗犷有力的性格。由于这首号子带有某些山歌的因素,其表现性功用明显加强。

诗词吟诵调是文人在念诵诗词、古文时用的歌调,唱词的旋律音调与歌词的语调走势一致,旋律节律与唱词语音节律一致,旋律本身没有形成固定、明显的节拍,这类吟唱调也属于散板唱。四川成都吟诵调《天净沙·秋思》中,每一乐句的末尾都带有长而自由的拖腔。演唱时,需注意体现诗词、古文中的语调、气势、性格风貌和韵味,句尾拖腔常常渐弱延长,以表现吟诵的风味。

有一些民歌中,既有规整或基本规整的节拍,同时由于表情的需要,也有一些较自由的部分。山西河曲《一颗星星朝南落》是一首思恋情人的歌曲,情绪忧郁,音乐悠缓、柔和。虽然以2/4拍的基本节奏进行,但乐句中多处出现自由的延长音。演唱时,该类延长音也不能无限延长,要根据语气的自然节奏来作处理,可以运用渐强渐弱的方式,同时还需注意作品的整体节奏感。

四川山歌《槐花几时开》也是一个有大致规整的节拍,同时演唱处理又较自由的例子。该曲由于语句结构的不规范,突破了规律的旋律结构和节奏形态,出现了长短乐句,加上多次运用延长音使乐句的律动更为自由,突破了节奏的约束,使音乐完全根据语言的情感需要进行。

3.垛唱

垛唱指民歌中加垛句的演唱。加垛是民歌中一种常见的扩充词句和扩充旋律结构的手法,其做法是将某一旋律片段进行有规则的重复。由一个短句的多次反复称“单垛”,由两个短句的多次反复称“双垛”。垛唱要强调节奏的顿挫有力,速度较快。内蒙古民歌《想亲亲》中,加垛句的旋律节奏连续反复四次,加上歌词内容的变化,把歌曲层层推向“想他”的高潮。演唱时要注意强调每小节中带符点的节奏重音,朗诵性的演唱方法突出,给人以唱腔更加紧凑的感觉。

4.急唱

急唱是一种急速念唱唱词的演唱形式。作品中,唱词常作大段炫技式的即兴加垛,排列紧密,越唱越快,演唱时速度和节拍的变化较突出,常用渐快到抢拍的方式,以显示唱者的伶俐才智,博得听者好感。歌中长音的演唱要根据作品的语气来处理,不宜过长,目的只是为了与急唱曲调形成对比、反衬和补充。音乐旋律往往在几个音之间作回返式进行,常为一字一音,十分接近自然语调,这类作品有较强的娱乐性。急唱与垛唱相比:要求速度更快,也不像垛唱那样强调节奏的顿挫,而更强调联珠箭式的急促、一气呵成的效果。湖南的《长沙山歌》采用了散板的抒咏和急唱相结合的形式。歌曲的开始部分:“郎在那外间打山歌,姐在那房中织绫罗”,就以散板的方式起唱。散板的演唱可根据语言的词拍重音来处理强弱关系,节奏可根据语气的要求作一些故意加宽,以加强抒咏性。“我不晓得”一句虽然仍延续了散板的节奏特点,但这是转入急唱前的准备,音乐已有紧缩的趋势了。“是哪处上屋、下屋,岭前、坎背,巧娘、巧爷生出这样聪明伶俐的崽……”进入急唱段落,演唱要尽量表现演唱者的伶牙俐齿,在咬清字音的情况下作渐快到急促的处理。这首作品的魅力正是在于散板的抒咏和急唱的相互对比上。

参考文献:

[1]乔建中著《中国经典民歌》,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2]江明著《汉族民歌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82

节奏范文篇4

本文认为:“速度”虽然是构成“节奏”的主要因素和外在标志,但它绝不是衡量“节奏”的唯一标准。传统戏曲有其固有的表演节奏,那并不是落伍,重要的是我们不能机械僵化地去认识它。所谓节奏的翻新,并非是要以加快昆曲表演的“速度”来达到,而更应该注重以人物内心节奏为根据的节奏变化。这其实也是昆曲刻画人物传统的一种深入理解。因此,《湖楼》在一些节奏的处理上,摆脱了传统昆曲曲牌的束缚,但其精神却仍是昆曲“以人为本”的精神。

关键词:昆曲昆曲表演速度节奏节奏与速度戏剧节奏艺术节奏唱腔念白行动速度心理紧张度冲突力度

目录

一.“唱”出节奏中的小节奏来

二.“停”出准确的心理节奏来

三.“念”出由内而外的语气化节奏来

四.结语

引言:

《湖楼》为清代李玉所撰传奇《占花魁》中的一折,上世纪八十年代,由我的恩师岳美缇先生向传字辈先生学习后,经过再创造而形成今天的规格。

以今天戏剧观来看,《湖楼》的情节十分简单,剧中只有两个人物。卖油郎与时阿大之间并不能构成今日所谓的戏剧冲突。但自该剧演出以来,倍受欢迎,今日已成为昆曲小生的常演剧目,通过自己学习《湖楼》的舞台实践,从中体会到这出戏最与众不同之处,就在“节奏”二字。

一、“唱”出节奏中的小节奏来

戏曲,最紧要的便是唱。尤其是昆曲,无歌不舞,因而许多程式、剧情都是在曲子中完成的。必须随声而歌,随声而舞,所以音乐节奏就成为昆曲舞台节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昆曲为曲牌体,有着严格的联套格式:一般由引子、过曲、急曲、尾声,也就是一个慢—渐快—快—慢的过程。一般昆曲的剧情节奏也受到这样音乐节奏体式的影响。这种节奏模式也符合一般戏剧节奏的规律,所以保留至今。

但这毕竟只是一个大概的全局节奏,如果只是囫囵地把这样一个大致的音乐节奏演出来,那么仍显粗糙。作为演员,更为重要的是《湖楼》中的所有唱腔都是传统曲牌,但如果细心揣摩,会发现它在节奏上,尤其是在小节奏的处理,是下足了功夫。

例如[江儿水]接[川拨棹]、[尾声]的节奏处理。整体上来说,这三支曲子是一个节奏递进的过程,因为要把最后的高潮推上去。但仔细分析,其音乐节奏的变化不是以曲牌为单位,而是以乐名。[江儿水]中“情向前生种”,“情向”两字虽是唱散,但节奏却必须稳住,拿住了唱,并不因其散而过慢,反到后面上了板的“前生种,人逢今世缘”却放慢了点,因为这句表达的是人物内心最真诚的呼唤,犹如内心在歌唱一般,便可以放慢,放大。“怎做得伯劳东去,撇却西飞燕”节奏就摧上去,突然加速,以呈现他内心的热望。到了“思思想想心心”又撤了下来,直到最后一个“念”字上又猛的一收,把节奏再次向上推进。人物专注的思考着他的爱情。

[川拨棹]上来两句“盼煞那画舫婵娟”却是撤慢,一字一字地吐出来,此时的慢,让观众整个心都为之牵绕,仿佛时间在看到心上人的那一刻静止,只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这样的收,却让所有人感受到这背后有一股巨大的激情在酝酿着。曲子的节奏,并不一定以“快”为高潮,以“响”为高潮。从前面所说的几支曲子中,可以看到,恰恰是节奏“慢”下来的那两句反倒成了全曲的真正高潮。到“逐春风,魂飞尔前”这激情一下子释放出来。节奏越来越快,直至[尾声]的结束。这样的收尾在昆曲音乐上是比较少见的。一般[尾声]的节奏会比较慢,少有这样结束。这也是现代剧场节奏对于传统戏的一个影响。

二、“停”出准确的心理节奏来

《湖楼》中有一大段秦钟独白,向来是全剧极具华彩的一个小高潮。卖油郎在听完时阿大叙述花魁女身世之后,更听到与她相处一夜更是要纹银十两,顿感惊讶。此处有一段两分钟左右的独白。独白,无论是在话剧,还是戏曲都是最难把握的。演员只能依靠“说”来打动吸引观众,这其实就要靠节奏。若仅凭字声的声调音韵来念,而节奏上毫无变化,那么这段独白非但不会精彩,反会成为演员的灾难。而这段独白之所以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正在于它节奏上的变化。尤其是“停顿”的运用。

无论节奏还是气氛的处理上,“停顿”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停顿”可以让我们感觉到节奏的突然变化,“停顿”可以让我们专注于一个场面,让我们充分感受那一时刻场面上的气氛,“停顿”还可以让我们对人物在那个瞬间的内心引起关注。也就是说,“停顿”能使观众感觉到节奏气氛的变化,而节奏气氛的变化也恰恰就是为了“停顿”的出现。所以在这段独白中有好几处停顿。

之所以在舞台上能够产生停顿,首先是人物的行动不能正常进行,一定是遇到了来自于外部或内部的阻力。而且这个阻力逐渐增加至足以使人物的行动暂时的停止。这种相互作用的力实际上就是矛盾冲突,随着力的相互作用冲突就会加剧升级,冲突到了最剧烈时,力的双方就出现了僵持,这时我们就在舞台上看到了停顿。所以秦钟的几次停顿,都是他内心的剧烈思考,当他得知对方是门户人家的女子,于是明白要与她亲近是十分困难的。就算“有了银钱,也难近于她”。这是第一次停顿。这个停顿不大,时间也不长。因为这个困难的阻力并不大,这是个比较好解决的问题。只要有钱,总能让爱财的鸨儿心动。于是我们看到在这个小停顿之后,秦钟的情绪是十分高涨的。但突然更大的问题来了。“只是我哪来这十两头呢?”此处语气放缓,最终有一个稍大的停顿。这也是引起观众对于秦钟此时此刻所面临的问题的关注。观众看到了,与之前摆在秦钟面前的大问题——钱,从哪里来?对于一个卖油小贩,十两银无疑是一笔巨款。因此,这里不仅有语气上的停顿,整个表演也配合语气,秦钟转向内,非常沉静,慢慢走向桌子。舞台上的时间仿似停止了。但阻力越是大,停顿越是大,积蓄的爆发力也大。一旦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情绪就被推到了一个至高点。所以当他决定“每日积银三分,只消一年,事便成矣!”这时语速越来越快,语声越来越高,终于到达了一个小高潮,正好为下面的曲子作了情绪上的准备。

三、“念”出由内而外的语气化的节奏来

念白如何念出节奏?其实就是念出语气来。俞振飞先生在《念白要领》中就曾有这样的论述:“古人说,人心之不同,各如其面。这是指特定人物,具有特定性格。而特定人物处于不同的特定环境之中,肯定要随着环境的纷纭变化,产生千姿百态的内心活动,发出丰富多彩的口头语言……昆曲与其他剧种不同,更多地使用文言的白口,虽然言简意赅,比较精炼,但和现代生活距离更远,更不容易使人听懂。这就要求更高,必须把文言的台词念出其语气,好让观众通过念白的语气,增强对人物了解的可能性。”

俞先生的这番话谈的就是语气。我们常说戏剧节奏就是生活节奏,念白要出节奏,也无非去寻找它的生活节奏。这种语气化其实可以化用于戏曲演出的各个环节。首先演员在理解人物的基础下要有准确的心理节奏,把所饰演的不同角色的喜怒哀乐,通过听觉节奏、视觉节奏、舞台整体表演节奏充分展示出来。舞台的念白节奏产生的根据最终是生活,一切舞台念白节奏绝不是故意为了营造某种效果而设,而从生活节奏而来。也就是带着生活节奏去表演。生活中的语言、动作自有其节奏,只是这种节奏变化被放大之后,就成为了舞台节奏。《湖楼》中的一切节奏变化,也是如此。追根究底,可以说是一种“语气化”的念白与表演。

“语气化”的表演说到底就是要求演员无论是在唱、念、舞、演,都去寻求生活中最为真实的节奏,把它放大运用于舞台表演。这样产生的节奏是真实且自然的。不能只把节奏理解为“速度”的变化,其实这是人物行为的变化。

在认识“节奏”与“速度”这一对既有联系、又存差异的概念时,仅以“速度”的“快”和“慢”来解释“节奏”问题,显然是一种偏颇与谬误。当"速度"被引人舞台领域之后,它只是“节奏”内涵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时间、空间、幅度、力度的表面现象。所谓"速度",它是运动的物体在一个方向上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距离和快慢疾徐的比率、程度。所以,它有快、中、慢之分,而“节奏”的特质则是广泛且深厚的。

行动上的速度、心理上的紧张度和冲突上的力度的变化是构成舞台节奏气氛的基本因素。还有一点至关重要:在一定的时间单位内信息量的多少也对节奏起决定性的作用。即:在一定的时间长度里,演出者给观众提供的信息量越大舞台节奏就越高,反之就会有节奏拖沓的感觉。所以单一信息的原地踏步会使观众感到沉闷。

因此,我们看到上述我们所分析的“唱”与“念”,之所以会让感受到节奏有变化,且变化得鲜明。原因也在于,这样的一种节奏变化是有着极其丰富的人物心理为依据的。并通过唱、念、做、舞、打多种戏曲程式与艺术手段加上自然合理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张弛有度的节奏处理与舞台呈现,能对观众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凝聚力与震撼力。否则,只是机械地去变化语速的快慢、轻重,是不可能取得如此成功的舞台效果的。

四、结语:

当前,在议论颇多的中国艺术存有“危机”的声浪中,言称戏曲已过了日行中天的黄金时代,是因为她的固有的艺术节奏,正与越来越快速的现代生活的节拍不相符合,而至落伍。于是乎很多人认为,只要加快速度,从而使得“戏曲舞台节奏”与现代生活“合拍”,就能使戏曲艺术根治“危机”,显现“转机”和“生机”。

然而在学习《湖楼》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认识到,“速度”虽然是构成“节奏”的主要因素和外在标志,但它绝不是衡量“节奏”的唯一标准。传统戏曲有其固有的表演节奏,那并不是落伍,重要的是我们不能机械僵化地去认识它。所谓节奏的翻新,并非是要以加快昆曲表演的“速度”来达到,而更应该注重以人物内心节奏为根据的节奏变化。这其实也是昆曲刻画人物传统的一种深入理解。因此,《湖楼》在一些节奏的处理上,摆脱了传统昆曲曲牌的束缚,但其精神却仍是昆曲“以人为本”的精神。(完)

参考文献

1岳美缇.《临风度曲》.石头出版社,2006年.

2岳美缇.《我:一个孤独的女小生》.文汇出版社,1994年.

节奏范文篇5

如:故交|具|鸡黍这里的“故交”“鸡黍”即是意义单元,“具”即是一个音节。

又如:南朝|四百八十寺,几多楼台|烟雨中。这是粗线条的意义分别,每句两个节奏,也可以分别为每句三个节奏:南朝|四百八十|寺,几多|楼台|烟雨|中。在平常的朗读和测试中,此法用得最多。

下面团结我省近几年来的中评语文试卷中出现的有关标题,作些阐发。

例1、下列语句中,朗读停顿准确的一项是()

A.自|吾氏三世|居是乡B.而|乡邻|之生日蹙

C.今其|室十无一焉得D.非死|则徙尔(97年中考题)

本免费文转自

阐发:A句中,“自”是一个介词,显着不能独立,反面必须跟上宾语,才气表现一个确切的意思。“自吾氏三世”才是一个意义单元。所以A句的分别是错的。再看B句,“而”是一个转动连词,属虚词领域无实义,因此它也不能独立。再说“乡邻之生”是一个偏正词组,应看作一个团体,不能拆开。C句的“今其室”也是一个偏正词组,表现一个相对独立的意义,中心不能拆开。准确的答案只能是按意义分另外D。

例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分别准确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文案|之劳形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98年中考题)

阐发:A句中的“不在”是一个否认合成谓语,应看作一个意义单元,因此不能脱离。故A是错的。B的前后两句分另外尺度纷歧,不能形成对偶,所以也是错的。C句中的“丝竹之乱耳”、“文案之劳形”是两个用法类似的主谓词组,分别作两个“无”的宾语。而主谓词组在作句子因素的时间应看作一个团体,不能拆开,故C是错的。只有D是意义上的对偶,所以是准确的。

例3、用“|”标出下列句子的诵读节奏。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且欲于常马等不行得(99年中考题)*

这两个句子不是诗句,所以不存在对偶的题目,因此只能作意义上的分别。准确划法如下(虽然还可以划得更细一些):

节奏范文篇6

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就像一位专家说的:“节奏之于个体,是人的性格,节奏之于艺术,是作品的风格。”当你慢条斯理的做事情,会给别人稳稳当当的感觉;当风风火火的做事情,会给人以干练的感觉。只要有动作就有节奏,动作与节奏是结伴而行的,节奏形成了生活的状态。节奏来源于生活,而生活又充满了节奏。我们的生活节奏因地域等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表现形式也有快有慢,有舒有缓。但生活节奏与舞蹈节奏还不能等同。在我们日常生活里,有许多有节奏感的动作啊,像洗衣服、扫地、骑自行车、打球等等,它们有时也有形体美感和律动美感,但,它们能算是舞蹈吗?当然不能,它们只能作为舞蹈模拟性动作的原始素材,要使它们成为舞蹈,还必须经过韵律化和情感化的艺术加工,节奏的处理就是韵律化的过程,赋予内在灵魂,就是情感化的工夫了。假如没有情感的融化,既使有生动的节奏,也是没有生命的动作。

二、节奏,在音乐理论中被称为旋律的骨架

是节拍的强弱或长短交替出现而形成一定规律的时间值。音乐的节奏是听觉节奏。舞蹈中的节奏,是指舞蹈动作进行时所占的时间,动作的长短、强弱、快慢、及相互间的关系。舞蹈的节奏是视觉节奏。自古以来,舞蹈和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归根寻源是作为时间因素的节奏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的,成为了和谐一致的融洽关系。

何谓舞蹈节奏?舞蹈节奏就是舞蹈动作在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能量的增减,以及幅度的大小、浮沉等方面的对比和变化。舞蹈动作的运动必须是在一定的节奏下进行,必须通过节奏的速度、力度、能量及抑扬顿挫等听觉上的起伏多变,节奏的视觉化才能显现出来。节奏感正是舞者对节奏产生的某种知觉和反应,只有舞者对节奏有了感觉,才有可能创造出千姿百态的舞蹈来。如果没有对音响节奏产生感觉,观众甚至舞者自己也不可能直接从舞蹈动作上领悟出舞蹈作品中的深刻内涵。

节奏啊,它就好像色相单纯和規格化的色块,而舞蹈动作好比兩股冷暖對比的色流,当色流在單一的色块間交叉流動時,就會产生這樣或那樣的色变,這些色變有時強烈、有時平淡,當這種色變在有規律的節奏中重複出現時,它會使人产生積極振奮的情緒。可見它們雖然都講節奏,都有節奏感,但它們因為各自的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段不同,他們的節奏表現形式和美感也各不相同。

三、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因环境与条件不同,每个民族也有它独特风格的舞蹈

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形成了中国民间舞蹈内容形式上的许多差别,而这些差别又集中体现在各民族舞蹈的体态、、节奏、基本动作、动律上。其中,节奏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在民间舞中,舞蹈的风格通过不同的节奏表现出来。如:藏族民间舞中的“踢踏”,“弦子”,“锅庄”三种形式。同是以上下运动的形式为主,但由于不同的节奏处理,使它形成了不同的动作性质。踢踏,膝部上下运动频率快,形成了上下颤动的动律;弦子,膝部上下运动频率放慢,形成曲伸的动律;锅庄,仍以曲伸为主要动律,但节奏铿锵有力,具有块状的整体运动感。因此,藏族民间舞以它丰富的节奏、力度变化,极有效的训练了舞者的节奏感。

而我们云南的傣族舞蹈,优美恬静,感情内在含蓄,手的动作非常丰富,舞姿富于雕塑性,四肢及躯干各关节都要求弯曲,形成特有的“三道弯”造型。舞蹈动作与节奏的特点是:重拍向下的均匀颤动,具有南亚舞蹈的特征。

再如蒙古族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它的舞蹈的特点是节奏明快,热情奔放,风格独特。动作多以抖肩、翻腕来表现蒙古族姑娘欢快优美,热情开朗的性格。是表达内在情感的基础。人的感情世界,是一个多变的复杂的过程。民间舞蹈之所以有旺盛的生命力,就是因为它能够表现人们丰富的情感。节奏是表达内在情感的基础。

四、节奏的处理

节奏既然是表达内在情感的基础,又是构成舞蹈艺术的要素之一。,那么我们要学好每一种舞,就要从最基础的开始,从各民族舞蹈的最原始节奏开始。有人曾经提出过“看音乐,听舞蹈”的观点,音乐是用耳朵去听的,是听觉的艺术,舞蹈是用眼睛看的,是视觉的艺术。所谓的看音乐,并不是用眼睛去看,而是通过听觉神经接受音乐的节拍、节奏旋律去刺激大脑,从大脑产生联想后,出现了一种看得见的形象。人们可以根据音乐的不同节奏、旋律:时而高亢、时而低吟、时而缓慢、时而急促,随之浮沉于脑海中的各种实实在在的形象,如高山流水,奔腾的骏马,林中的小动物等等。而听舞蹈则是人们在通过对视觉接受舞蹈身体动作构图的同时,听觉方面也同时可以感觉到构图在有节奏地进行变化。藏族的踢踏舞都是可以用听觉去欣赏的,我们的舞蹈动作与舞蹈音乐相融合时,是通过音乐的节拍节奏使我们用耳朵去感受舞蹈的节奏,随之展现舞蹈动作,所以说,节奏是可以用眼睛可以看到的。不过不是直接去看,而是通过舞蹈着的肢体去看。这一点也是舞者所追求的一种高层次的境界。也就是身体与节奏、音乐融为一体,

五、在民间舞中,节奏赋予民间舞特有的动律

节奏范文篇7

节奏,在音乐理论中被称为旋律的骨架,是节拍的强弱或长短交替出现而形成一定规律的时间值。音乐的节奏是听觉节奏。舞蹈中的节奏,是指舞蹈动作进行时所占的时间,动作的长短、强弱、快慢、及相互间的关系。舞蹈的节奏是视觉节奏。自古以来,舞蹈和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归根寻源是作为时间因素的节奏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的,成为了和谐一致的融洽关系。

何谓舞蹈节奏?舞蹈节奏就是舞蹈动作在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能量的增减,以及幅度的大小、浮沉等方面的对比和变化。舞蹈动作的运动必须是在一定的节奏下进行,必须通过节奏的速度、力度、能量及抑扬顿挫等听觉上的起伏多变,节奏的视觉化才能显现出来。节奏感正是舞者对节奏产生的某种知觉和反应,只有舞者对节奏有了感觉,才有可能创造出千姿百态的舞蹈来。如果没有对音响节奏产生感觉,观众甚至舞者自己也不可能直接从舞蹈动作上领悟出舞蹈作品中的深刻内涵。

节奏啊,它就好像色相单纯和規格化的色块,而舞蹈动作好比兩股冷暖對比的色流,当色流在單一的色块間交叉流動時,就會产生這樣或那樣的色变,這些色變有時強烈、有時平淡,當這種色變在有規律的節奏中重複出現時,它會使人产生積極振奮的情緒。可見它們雖然都講節奏,都有節奏感,但它們因為各自的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段不同,他們的節奏表現形式和美感也各不相同。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因环境与条件不同,每个民族也有它独特风格的舞蹈。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形成了中国民间舞蹈内容形式上的许多差别,而这些差别又集中体现在各民族舞蹈的体态、、节奏、基本动作、动律上。其中,节奏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在民间舞中,舞蹈的风格通过不同的节奏表现出来。如:藏族民间舞中的“踢踏”,“弦子”,“锅庄”三种形式。同是以上下运动的形式为主,但由于不同的节奏处理,使它形成了不同的动作性质。踢踏,膝部上下运动频率快,形成了上下颤动的动律;弦子,膝部上下运动频率放慢,形成曲伸的动律;锅庄,仍以曲伸为主要动律,但节奏铿锵有力,具有块状的整体运动感。因此,藏族民间舞以它丰富的节奏、力度变化,极有效的训练了舞者的节奏感。

而我们云南的傣族舞蹈,优美恬静,感情内在含蓄,手的动作非常丰富,舞姿富于雕塑性,四肢及躯干各关节都要求弯曲,形成特有的“三道弯”造型。舞蹈动作与节奏的特点是:重拍向下的均匀颤动,具有南亚舞蹈的特征。

再如蒙古族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它的舞蹈的特点是节奏明快,热情奔放,风格独特。动作多以抖肩、翻腕来表现蒙古族姑娘欢快优美,热情开朗的性格。是表达内在情感的基础。人的感情世界,是一个多变的复杂的过程。民间舞蹈之所以有旺盛的生命力,就是因为它能够表现人们丰富的情感。节奏是表达内在情感的基础。

节奏既然是表达内在情感的基础,又是构成舞蹈艺术的要素之一。,那么我们要学好每一种舞,就要从最基础的开始,从各民族舞蹈的最原始节奏开始。有人曾经提出过“看音乐,听舞蹈”的观点,音乐是用耳朵去听的,是听觉的艺术,舞蹈是用眼睛看的,是视觉的艺术。所谓的看音乐,并不是用眼睛去看,而是通过听觉神经接受音乐的节拍、节奏旋律去刺激大脑,从大脑产生联想后,出现了一种看得见的形象。人们可以根据音乐的不同节奏、旋律:时而高亢、时而低吟、时而缓慢、时而急促,随之浮沉于脑海中的各种实实在在的形象,如高山流水,奔腾的骏马,林中的小动物等等。而听舞蹈则是人们在通过对视觉接受舞蹈身体动作构图的同时,听觉方面也同时可以感觉到构图在有节奏地进行变化。藏族的踢踏舞都是可以用听觉去欣赏的,我们的舞蹈动作与舞蹈音乐相融合时,是通过音乐的节拍节奏使我们用耳朵去感受舞蹈的节奏,随之展现舞蹈动作,所以说,节奏是可以用眼睛可以看到的。不过不是直接去看,而是通过舞蹈着的肢体去看。这一点也是舞者所追求的一种高层次的境界。也就是身体与节奏、音乐融为一体。

节奏范文篇8

1.宏观上节奏的定义节奏一般是指:物体运动时交替出现的包括张弛、紧松、徐疾、长短、高低、跳跃、平衡、流畅、重复、轻重、强弱等合乎规律的状态。节奏在影视动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影视动画中如果具备一个好的节奏,可以极大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把观众带到故事中来,甚至能使观众达到“无法自拔”的地步,因故事中人物的喜而喜,因人物的悲而悲。

2.影视动画中节奏的定义在许多艺术领域中都存在着节奏这一要素,对于不同的领域,节奏的概念自然也不尽相同。艺术的门类千差万别,视觉的、听觉的;高雅的、通俗的;简单的、深奥的……但万变不离其宗,其核心的内容是相通的。总的来说,艺术作品通过其独有的手段、方法来把握对象的运动形式,运动中的速度与力度二者相互交替、重复,产生出千变万化的形式,这就是节奏的产生。但各类艺术的表述语言不同,形成节奏的基本方式也不一样。比如在现代音乐中节奏是每一个音符的跳动;在建筑艺术中建筑物表面结构上的线、面、体之间的平衡;在美术中则是运用形、色线、轮廓之间的对比,以及构图安排之间的协调。

二、影视动画中各组成元素对节奏起到的影响

1.影视动画中的故事情节对节奏起到的作用一般节奏的创造都是以故事的叙事为出发点。也就是说,一个故事的好坏也间接决定着整部影片节奏上的好坏。对于影视动画来讲,如果具备了一个优秀的、引人入胜的故事架构及情节,还需要导演和剪辑控制的把握。同样一个故事,一个好的导演剪辑出来的作品与一个一般的导演剪辑出来的作品,在观众看来,好坏差别是非常明显的。也就是说,导演以及剪辑人员首先要有一定的艺术素养,以及很高的审美,并对整部影片有全面且透彻的了解,知道要突出什么,影片的高潮在哪里等等,必须对这些都胸有成竹之后,处理过的作品在节奏上才会真正打动观众,让观众认可这部作品。

2.影视动画中人物性格对节奏起到的作用提到影片,就不能提到故事情节,而说到故事情节就不能不提人物,而塑造人物的重中之重就是对人物性格的塑造。在迪斯尼的影片中,我们所看到的善良与邪恶是非常清晰的,其外形也能让人一眼就能看出该人物的性格特点———善良的人物一般都是可爱的,外型比较圆滑,常常伴随的是蓝天白云之类的场景,而说话的节奏也是温和的,或者机灵的;反观邪恶的人往往在外形上就比较棱角分明,体貌的一些特征也是尖锐的,或是弯曲的,常常伴随的也是黑色,各种深颜色的背景与阴森的音乐也常伴在他们左右,其说话的语调也多是怪里怪气的,带着奸诈狡猾的语气节奏。善良的人永远善良,邪恶的人会将邪恶进行到底,但最终善良战胜邪恶。正是这一正一邪,以及他们各自节奏上的极大反差,才会使整部影视动画的节奏感更上升一个层次(如图1所示)。

3.影视动画中音乐对节奏起到的作用影视动画这门艺术形式是近十年才开始慢慢被我们所接受,同时很多好的作品也是近十年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审美的提高而涌现出来的。影视动画中的节奏有别于其他艺术形式中的节奏,对于节奏的处理是影视动画制作的重点,这种节奏区别于音乐中的节奏,一个是听觉的,一个是视听合一的。之前一直说的是视觉上的节奏,其实时下影视动画如此被追捧的原因还有音乐———听觉上的节奏。随着科学的发展,现在的音乐处理软件已经可以制作出出各种能想象到的、符合当时情景恰到好处的声音,附和着视觉上的节奏,给人以全方位的视听享受。而由于影视动画都是人制作出来的,所以比一般的电影在听觉上可以更夸张一些,更有听觉的张力,也就更加吸引人。

三、时间———掌握节奏的关键

既然影视动画中节奏的运用如此重要,那么影片中只要是具备了节奏就万事大吉了么?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光是“具备”节奏,还远远不够,关键是如何安排,如何巧妙地运用好节奏才是重中之重。这就不能不提在安排节奏中一个最大的因素———时间。不同类型和不同用途的动画节奏上有不一样的安排,要安排好节奏,首先要掌握好时间,没有了时间,就谈不上所谓的节奏。就拿一个影视动画中的常有的片段来举例:一对情侣间一方对另一方“我爱你”的告白。我们对其进行拆分之后并分析,可以基本归为三个阶段:首先,双方中的其中一人可能是满含热泪地注视着另一人,同时神态一直在转变,嘴角也开始慢慢的抽动,感人的背景音乐慢慢响起。这可以归为事件来临的前夕,一般来讲,这部分所占的时间可能是三个阶段中最多的。因为这个情节算是故事中的一个里程碑的体现,可能是这对情侣之前已经经历了很多的挫折,但最后还是有情人终成眷属。观众们此时也会慢慢去回想之前他们这一路走来是多么不容易,进而期待之后要发生的结局。其次,可能就是其中一方说出了“我爱你”这三个字,并抱住对方。这可以归纳为表现动作本身。这个阶段可能是所用时间最短的,因为观众大致已经能猜到这样的一个动作代表着什么。如果时间占用太多,便会觉得节奏太慢,观众的注意力反而会分散,因为大部分观众可能会更关注此动作之后要发生的事。最后,背景音乐声音慢慢增大,可能镜头在慢慢拉远的过程中切换到下一镜头。这部分所占的时间应该是适中的,因为这个事件基本已经算是过去了,就不必要有太多的时间占用。如果这部分所用的时间太短,就马上转到下一个镜头,或者干脆说另一件事,这会让观众还未充分感受完这份幸福之前就戛然而止,使得创作者的意念未充分表达就浪费掉了。

四、影视动画中节奏的运用

1.节奏巧妙运用的一个实例可能举例来理解“节奏”的运用是最好的方法。由于没有视觉画面的条件,就只能通过文字的描述来给大家传达所谓优秀的“节奏”运用。首先,是对于一个事件的前期构架。我们就节奏的运用举个简单的例子:恐怖片开始了,在一片漆黑幽静,伴随着恐怖音乐,不知道下一秒可能会发生什么事的古老城堡里,我提着小油灯在寻找着什么。传来一声猫叫,我觉得很害怕。我觉得这个地方太阴森了,即便这个古堡里没有鬼我也可能会被一面破旧镜子里的自己吓个半死。这样,一个恐怖的框架就这样简单地构建出来了。其次,就是对于剧情中气愤的渲染。我左顾右盼,小心翼翼地前行,听到一声猫叫后,我会打个哆嗦。这时,相对前面的节奏会稍快些。突然被什么东西拌到脚,我怀疑有人(也可能是鬼)在拉我,恐怖气氛一触即发。最后,我害怕到大声呼叫。此时恐怖气氛加剧,所以节奏会变快。猛一转身看到油灯前镜子里的自己……此时的节奏要演变到非常激烈,可能会手舞足蹈,失声大叫,扔掉油灯,拔腿就逃……从上面的这个简单又典型的例子中,充分体现了“节奏”在影视动画中的重要性,拥有了节奏就掌握了影片的灵魂,更能使观众“进入”影片中来,从而使我们的影片更精彩。

2.对影片《里约大冒险》中节奏的分析故事内容是一只从前不会飞行的鹦鹉,经过了层层磨难,通过自己的努力与自信,最终展翅高飞,自由地在蓝天上翱翔。虽然故事有些老套,但从“节奏”的角度来分析本片,就不难分析出为何本片是如此的成功(如图2所示)。首先,一开场广阔、宏大、深远、活灵活现,让人的视觉享受获得了一个巨大的飞跃。电影一开场,便展现出一副如梦如诗的鸟的天堂:郁郁葱葱的森林,层层叠叠的山峦,成千上万、五彩斑斓、形态各异的鸟类在快速的梦幻的场景切换中,鸣唱着优美的歌声,伴随着极富张力的南美桑巴风格的音乐,仿佛要一下把所有观众都拉到这个优美的世界中来。对这样一个颇具特点的开场,我们不妨来慢慢从各个角度来挖掘一下这其中“节奏”的完美运用。图2里约大冒险首先,给人们最大感触的便是“镜头”的运用。开场部分百鸟齐鸣这部分镜头的运用,可说是节奏感十足,如同我们也变成了一只在此地生活的鸟一样,在千变万化的森林里畅快地翱翔。镜头运用的既大胆又巧妙,使观众仿佛也长上了一对鸟的翅膀,完全置身于鸟的世界。其次,便是场景以及鸟类身上那浓妆艳抹的高纯度色彩,斑斓多姿,好像世界上所有美的颜色,在这里都可以找到。高纯度的鲜艳颜色给人以兴奋愉悦的感觉,同时也加强了观众的视觉冲击力,加强了影片的节奏感。最后,便是听觉上的节奏感。这个可以说是最直观的,观众们只要用心去聆听,便可以感受到满是欢快,热烈的气氛萦绕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具代表性的一个情节:当从未飞过的主人公看着负伤的情侣从高空坠落,而勇敢地纵身一跳,奇迹般地将其救起,展翅掠过海面,飞回人间之时,主人公也完成了他人生的飞跃和升华……。这样的一个情节可以说是整部影片的高潮部分,情节虽然略显老套,但编者在对这样一系列镜头的运用上,可说是一气呵成,节奏张弛有度,对气氛的渲染也恰到好处,音乐的运用更是催人泪下,证明了爱情力量的伟大。

节奏范文篇9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属于重要的一部分,因为节奏是音乐学习的关键点,是音乐组成的重要支架,也是学生接纳音乐知识体系,感受音乐魅力的关键点之一。(1)对小学音乐教学而言,节奏训练是体现教学活力的内容。通过节奏训练能够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探索,并开展有活力的音乐教学活动。(2)节奏训练是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内容。音乐离不开想象力,节奏训练能够启发学生的抽象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节奏感的情境下形成音乐想象,感知音乐传递的相关生活情境内容。(3)节奏训练是激发情感的关键。音乐学习离不开情感的共鸣,节奏就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关键,节奏赋予了音乐巨大的魅力,是音乐中的节奏与人身体的一部分发生了共振,我们才会体会到音乐的美妙之处,才能领会到音乐的真谛。

二、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1.形象化教学

为了更好地开展音乐节奏训练,教师要设计形象化的教学内容,利用直观教学方式图片、动画等内容进行教学。(1)看图认识节奏。教师可以出示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认识节奏,如咚咚锵、咚咚锵等内容可以用图片来展示“××0××0”来感受节奏,并进行朗读。例如,教师可以将歌词展现在多媒体上,然后让学生像朗读语文课文一样,通过断句来将节奏读出来。(2)直观教学画节奏。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音乐节奏来画一画,例如,教学的歌曲节奏是2/4拍的,教师就可以模仿指挥方式来画,让学生用“×”“☆”“¤”等自己喜欢的符合来画出节奏,如“××××××”等。(3)看节奏谱读歌词。这种教学模式更为直观,教师出示歌曲的节奏图谱,然后让学生根据教师画好的节奏内容来读歌词。(4)进行身体动作学习。直观教学还包括对学生自身节奏感知的放大,因为听到音乐人就会自动地晃动身体,而教师要利用这种感受教给学生认识二拍子、四拍子、三拍子,通过拍手、跺脚、晃动等方式来感知节奏。

2.创造型教学

节奏训练教学要鼓励小学生利用节奏来进行音乐创作,要鼓励学生利用乐器来创作。例如,在教学《我是少年阿凡提》时,先用口技模仿小毛驴的脚步声,用切分节奏,由轻到重再到轻,表现小毛驴由远到近再走远的情境,熟悉切分音后再来了解新疆音乐就较容易。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内容: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一首很好听的歌曲,下面我们来听一遍。多媒体播放。师:歌曲听完了,谁能说一说这首歌的节奏。生:×××××师:(总结)这种节奏叫做“切分音”,我们来了解一下吧。多媒体展示理论知识,简单了解。师:下面请同桌合作,互相拍一拍,感受“切分音”节奏。生独立完成。师:我们要为今天这首歌伴奏,下面小组同学打开自己的工具袋,利用老师给的乐器(沙锤、铃鼓)为这个曲子配上节奏。要有自己的特色哦。生小组合作,教师指导。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出,让学生利用乐器进行节奏训练效果更为理想,教师也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到节奏对乐曲的关键性。

3.模拟化教学

节奏带来了音乐的模拟性,教师可以借此开展模拟教学。例如,分配给学生打击乐、竖笛、口琴等乐器,让学生根据音乐歌曲内容模拟相关的声音,感受节奏的魅力。如,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海浪的声音,然后让学生用材料来模拟这些声音,并用一定的节奏表现出来,最后教师提问“你模仿的声音用了什么节奏?”整个过程中,教师要以巩固节奏知识内容为主。

三、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节奏范文篇10

国歌依旧在耳边回荡。仰望长空,国旗依旧在天空飘扬。让我一片广袤中感受一片激情—拼搏。

五星红旗,看。心中的图腾,庄严,美丽,热烈,鲜艳,站在这面火红的旗帜下,感受火热的生活,心中是否已翻腾起巨大的波澜,任凭那思想的野马把你带回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抛舍了多少头颅,倾洒了多少热血,拼了八个春秋,搏了三个年头,终于,换来了这面光荣的旗帜。

那么让我体会一下身边的拼搏。还记得几个月前,也许历史的车轮已离我太过遥远。32路英雄豪杰进军韩日。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进行着群雄逐鹿的争夺,同样在流血,同样在流汗,同样在为着最后的胜利奋力拼搏。

那么对于自身的本职工作来说,体育竞技尚且如此。否应该更上一层楼呢?仍然在听投悬梁锥刺骨那千年不衰的历史故事,依旧厉行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做舟”学习准则,让我把这一切的一切称之为拼搏。披荆斩棘之后体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辉煌。

七分靠打拼,三分本天定。爱拼才会赢。

历经拼搏,拼搏是一种过程。更不会再因结果的好坏,而欣喜若狂或心情沮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