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民忧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9 05:32:30

解民忧范文篇1

这种新的工作方法,就叫做"课题制"。

"课题制",是哈尔滨市政府借鉴科技领域搞科研攻关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施行的,是哈尔滨市委、市政府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举措。它把调查研究与解决问题、推进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政府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初步解决了诸如城市供热、清扫冰雪、道路畅通等多年未解决的老大难问题。

日前,中央领导同志到哈尔滨视察,对哈尔滨市政府这方面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既认真调查研究,又解决实际问题--"课题制"成为破解各种难题的"金钥匙"

近两年来,哈尔滨谋发展、解民忧新"招数"层出不穷,一个个困扰人们多年、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迎刃而解。这些都无不得益于"课题制"。

--冰城冬季多降雪,百姓苦于出行难。过去街道、单位等义务"各扫门前雪",效率不高;锹铲斧砸,还破坏路面。市政府清冰雪指挥部把清冰雪列入课题,通过市场化运作方法,促使全市组建了39家规范化清冰雪公司,采用专业机械,把握清扫时机,不仅及时清除冰雪,而且不伤路面,不碍交通。下雪成了下"资源",冰雪不再是负担。

--哈尔滨是老城,道路交通欠账多。市交通局把与群众出行密切相关的公共交通问题纳入"课题制"范畴,考察学习上海、青岛等城市的经验并经过专家论证,采用公交线路经营权有偿使用等办法,改善了公共交通条件,又减轻了财政负担。

--城市卫生管理看似小事,却是事关百姓生存环境的大事。南岗区用"课题制"研究出"城管的士"的独特办法。他们利用出租车走街串巷、耳目灵通的特点,让他们监督城市管理,对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者给予奖励……一项项工作的新突破,使人们看到了"课题制"的威力。

"实行课题制,是政府自身建设的需要,也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真正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客观需要。

最早提出并实施"课题制"的中共哈尔滨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石忠信,对"课题制"颇有心得,"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令人振奋和鼓舞。但是也要看到,伴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整个进程,情况不断地变化,新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必须加强调查研究,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我们常说要理论联系实际,怎样联系?在实践中,我们借鉴科研攻关的思路,形成了课题制这样一个基本工作方法。

把难点变成要点,把问题变成课题--"课题制"找到政府工作和群众利益"结合点"

今年4月,市政府在各项工作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专门召开了一次专项课题推进会议。农民增收、解决"烂尾楼"问题、经济适用住房政策等11个百姓关心、事关全局的问题,被确定为今年全市的重点课题。

两年多来,"课题制"已成为哈尔滨市政府工作中的一种基本工作制度,市政府每年都集中组织实施一批重大课题。而确定这些重点课题的过程,也是把工作难点变成工作要点、把实际问题变成工作课题的过程。

首先,市政府组织专门的部门进行调查研究,在调查中先摸清问题底数,找症结,加以梳理,分门别类地作成一个一个的课题,定出任务,初步确定责任和分工,为开展课题攻关做准备。用市政府有关部门同志的话说:研究确定课题时,不怕矛盾大、困难多,就怕抓不住重点、难点、热点。

其次,作为一种工作制度,重点课题一经确定并分解到各部门,就具有很强的约束力。确定的重点课题,就是当年的重点工作,要作为考核部门和于部业绩的内容之一。一些重大课题还要公开向群众作出承诺。

重点课题,等于明确了政府的主要任务。围绕"课题制"的设计和安排,层层有课题、层层抓课题,人人都在想问题、思对策、出主意。"人想不想事情,结果是不一样的。"市长石忠信再引申一步说,"一个人有没有出息,就看他是否琢磨事情;一个部门有没有作为,就看它是否研究问题;一个城市有没有发展,就看它是否使每个人都了解和关注城市的重大问题。""课题制"把每个政府部门于部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如此一来,不管那些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多么突出、难啃,只要被当作课题来攻关,就离解决的目标不远了。

近年来,哈尔滨市许多这类"硬骨头"都是用这种方法"啃"下来的。在解决城市居民十分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时,城乡绿化、轨道交通、垃圾处理、沿江截污等7件大事,都分别成立专题推进组,请专家、搞调研、外出考察,群策群力抓落实,使哈尔滨重现"天鹅项下珍珠城"的熠熠风采。

形成调查研究风气,切实转变机关作风--"课题制"搭起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平台"

哈尔滨被称为"冰城"名不虚传,每年供暖期长达半年之久。"暖屋子"和"米袋子"、"菜篮子"一样,是关系百姓生活的大事,前些年一度成为群众犯难、供热部门叫苦、政府头疼的事。

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局面?市政府专门成立供热办,集中实行城市供热体制改革这个重大课题的攻关。一次次的调查摸底,一次次的专家"会诊";一次次的外出考察学习,仅委托市社科院进行的专项调查就进行了两次,终于找出了"症结"。一是过去职工用热、单位交费的福利"包烧制",使交费责任模糊,热费收不上来;二是"热"这种商品在单管串联式这种旧的供热系统中运行,难以一家一户进入市场;三是部门多头管理,小锅炉遍地,停转现象极易发生,一个小锅炉停转,就会造成几栋楼的居民受冻……

"症结"找准了,对策也一一出"炉"。从采取多种手段追缴欠费开始,一直到推进分户循环供热改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期间,各种争议也纷纷攘攘。市政府一直按照"课题制"的规则,听取不同意见,反复进行论证,有的专家在论证会上争得面红耳赤。结果是改造计划一步一步走向科学,施工方案越来越细致、文明,逐步被市民所接受和欢迎。仅2002年就完成分户供热改造面积501万平方米,涉及居民近9万户。屋子暖了,百姓心里热了。

解决"供暖包烧"问题,不仅反映出"课题制"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实绩,更反映出它带来的政府工作的新变化。

变化之一:"课题制"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促使各级干部更加自觉地结合课题中的实际问题,寻求理论上的指导,吸取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思考筹谋自身发展的答案。一位政府机关干部深有感触:"没有?课题制,不少人可能也在忙碌,但是早上到机关大门口逐个问一问他准备干什么,他肯定说不出个重点。但是一旦承担了课题,他的答案就会很清楚,明白自己工作的重点是什么,因为他天天都要围绕这个课题进行思考。

变化之二:"课题制"构建了科学、民主决策的"平台"。有了"课题制",政府部门不能不真心诚意地请专家、学者出主意、想办法,主动外出"借脑"。一些课题把专家、学者吸纳进课题组,直接参与课题攻关。一些重大课题还面向社会招标,广泛吸纳省内外、国内外咨询机构和有识之士的智谋。石忠信的观点是:"不一定政府里这些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全社会都解决不了。集中群众的智慧,集中全社会的力量,一切难题都会得到破解。

解民忧范文篇2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把主动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集体访案件同部署、同落实、同推进,把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过程变成凝聚民心、激发民力的过程,真心实意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切实提高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促进社会持续和谐发展。

二、目标任务

(一)在为民办实事上实现新突破。重点围绕支农惠农、科教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住房问题、环境治理、食品药品安全、民生基础工程、困难群体救助等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排查梳理,确定一批为民服务实事,加大办理力度,努力达到群众满意。

(二)在解决信访突出问题上实现新突破。围绕涉及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干部作风、劳动关系、涉法涉诉、环境保护、农村换届选举等方面的信访突出问题进行深入细致排查,确定一批案情复杂、涉及面广、影响较大、目前尚未处结和结服的集体访案件,加大解决力度,努力推动“案结事了”和息诉罢访,确保处结率达到100%,结服率达到85%以上。

三、方法步骤

(一)深入排查阶段(6月1日至6月15日)。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深入基层,采取座谈讨论、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民意恳谈等形式,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全面了解群众所思、所需、所盼、所忧,确定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和重点集体访案件及工作方案上报市群工办。

(二)落实推动阶段(6月15日至11月30日)。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为民办实事、解难题工作力度。一要加大政策推动力度。对涉及面上问题,尽快出台、修订或完善惠民政策,统筹规划、积极实施,确保落实到位。二要加大为民服务力度。健全服务网络、服务体系和服务制度,拓宽服务渠道,丰富服务内容,简化办事程序,开展各种便民利民服务,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三要加大困难弱势群体帮扶力度。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形式,持续开展爱心捐助、结对帮扶、志愿者行动等主题实践活动,与困难群众形成帮扶对子,办实事解难题。特别是要抓好对低保人员、边缘家庭、孤残儿童和孤老遗嘱等特殊群体的社会救助,积极为困难弱势群体排忧解难。四要加大重点信访案件化解力度。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干部接访和包处重点信访案件制度,将重点集体访案件全部纳入党政领导接访和包案范围,严格落实包掌握情况、包解决化解、包思想转化、包息诉罢访的“四包责任制”和一个案件、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包案措施,加大化解力度,该解决的解决、该帮扶的帮扶、该疏导的疏导,切实维护群众合法利益。

(三)总结验收阶段(12月1日至12月31日)。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对前期工作进行自查,形成总结报告,以书面形式报区群众工作委员会。区群众工作委员会将一方面通过听取汇报、审查材料、察看现场等形式,进行检查;另一方面深入基层走访群众,了解为民服务实事是否办理到位、重点集体访案件是否化解到位等,测评活动成效。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把活动中的有效措施和办法,总结提炼,形成长效机制。

四、组织领导

(一)落实工作责任。为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区工委、管委研究决定,成立山保护区群众工作委员会(成员名单附后),负责抓好全区“办实事解民忧惠民生,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活动的开展。群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区经济社会发展处,王洪星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抓好落实,努力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解民忧范文篇3

一、活动时间和组织形式

2016年八一前后,乡三套班成员、蹲点干部,以及所有村居干部全部参加。本次大走访活动在包片蹲点的基础上展开,每个责任人挂钩若干村居。各村居组建大走访工作组,由乡镇班子成员1人、乡镇定村干部2人以及村支部书记组成。

二、工作目标和内容

把“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保民安”七一期间大走访活动与村级脱贫攻坚、信访稳定、组织建设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等形式,访民情、解民忧,聚民心、促和谐。

一是要摸清贫困底数,助力脱贫攻坚。通过大规模走访调研,全面了解低收入农户的详细情况,掌握所挂村集体经济收入状况。

二是要摸清矛盾隐患,促进问题化解。对所有信访问题隐患及影响村居和谐稳定的突出矛盾进行认真梳理,逐一走访弱势群体、信访老户、重点人头,深入排查化解房屋征收、经济纠纷、社会治安、涉法涉诉、邻里矛盾等方面的信访突出问题,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三是要摸清组织现状,加强班子建设。全面了解村居基层组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重点聚焦经济薄弱村和软弱涣散村,因村制宜、一村一策、一事一计,在问题整改中提升村级组织的战斗力。

四是要摸清“急难愁”事,着力排忧解难。深入了解困难群体的诉求,把群众诸如住不上房、打不到工、看不起病、上不起学、走不通路、贷不到款等“急难愁”事详细记录下来,认真对待,逐个解决。

五是要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干群关系。此次七一期间大走访活动是对各级党员干部群众观念和工作作风的一次检验。各级党员干部务必高度重视,真正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爱心投入到活动中来。要妥善处理好本职工作和大走访活动的关系,确保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这项工作。要通过和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和一个一个问题的解决,送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融洽党群干群关系。

三、工作步骤和措施

1.排查走访。各工作组要在挂钩领导班子成员的带领下,紧紧围绕“四清一转变”的工作目标开展排查走访。其中5类重点人群必访,即病灾户、信访户、贫困户、低保户、创业大户;要开好3个会,即村组干部座谈会、党员群众大会、和弱势群体座谈会。通过深入走访座谈,全面摸清各类问题,了解基层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要求与期盼。要加强对村居工作的指导,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党群议事会、“三务”公开等形式,扩大走访排查工作的透明度,提升群众满意度。

2.梳理交办。对各工作组排查出的问题,能解决的要及时解决,不能及时解决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并做好解释工作。各工作组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认真梳理,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调研数据、表格、图片等各类材料,要以工作组为单位,于8月10日前分别提交乡组织办。乡组织办要及时对资料信息进行分类梳理、编号建档,上报研究。

四、工作要求

解民忧范文篇4

一、总体目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机关党建工作暨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年、“四帮四促”活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以推动加快发展为目标,以干部群众满意为标准,以治庸治懒、提能增效、狠抓落实为重点,通过深入整治作风建设方面的突出问题,努力达到增强加快发展意识、提高机关效能效率、切实服务基层和群众、有效解决突出问题、促进发展成效明显的目标要求,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良好的作风保证。

二、工作任务

(一)上好政策宣讲课。组织村党员、村组干部和群众,学习国发2号文件,市、县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重点学习经济发展规划、项目规划新布局、产业发展新政策、社会民生工作新措施。要把今年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惠民措施,向广大村民宣传、讲解。通过组织集中学习、到户说讲、田间地头帮助领会精神,促进思想统一,提高村民从事发展产业的信心,帮助村民坚定增收致富的决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实现农村居民增收致富目标。

(二)深入调研,拟定帮扶发展产业、增收致富行动计划。巩固现有的产业,帮助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好扩大产业发展的规划,促进科学发展。对暂无产业的村和贫困农户,要制定重点帮扶计划,帮助制定年度增收计划。针对发展信心不足,有条件搞产业发展的,要给予积极的帮助想办法,增强农户主动抓产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三)关注民生,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社会发展,实现增比进位。特别重视春荒问题,调查了解生活困难群众,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生活困难问题。要关注农村危房、滑坡体隐患问题,帮助他们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同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争取得到解决。

(四)帮助基层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协助村党支部、村委会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纠纷,防止集体上访和发生群体性事件。加强安全工作,预防安全事故发生。

(五)抓好当前春耕备耕工作。协助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解决或协调解决公路通达问题、山塘水库水窖储水能力问题,有条件解决的要尽快、尽早解决,没有条件的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争取解决。预防村寨山林火灾工作。帮助困难农户解决缺乏生产物资问题。要帮助乡镇切实解决好土地闲置问题,为实现土地满栽满种做好准备工作,稳定粮食生产。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实行公开办事和公开承诺。1、建立公开办事制度,明确办事内容、办理责任和办结时限,提高办事效率。2、进一步细化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职能职责,梳理转变作风的具体事项和措施,并在一定范围内作出公开承诺,接受服务对象和人民群众的监督。3、公开承诺事项要通过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其内设机构公开承诺事项在单位范围内进行公开布。

(二)加强督促检查和责任追究。1、加强对各股、站、办、队关于作风情况的监督检查。2、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要求整改。

四、保障措施

(一)注重责任到位。为确保“千名干部进农家、真心实意解民忧”活动取得实效,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千名干部进农家、真心实意解民忧”活动的组织实施。

(二)注重督查指导。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有关要求,做好“千名干部进农家、真心实意解民忧”这次活动,避免“搞形式、走过场”。

(三)注重推动工作。把“千名干部进农家、真心实意解民忧”活动与水利工作抓落实有机结合起来,以抓落实作为今年水利工作的主基调,在抓水利重点工作落实中转变作风、推动工作、检验效果。

五、加强领导,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一)要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千名干部进农家、真心实意解民忧”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抓好简报、信息沟通工作。简报每旬要办一期简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通过开辟专栏、设立专题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各工作队活动动态及特色工作进行宣传报道,总结一批好做法、好经验,树立一批好典型,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活动顺利开展。

解民忧范文篇5

为深入推进“县委书记大接访,万名干部解民忧”活动的开展,切实消除不稳定隐患,及时化解重大不稳定因素,努力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盛大召开创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乡党委、政府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实现了“六个明显到位”,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领导到位

乡上成立以党委书记张渠伟同志为组长,刘述琼、李祥荣、任东同志为副组长,罗策、黄琴、熊友华、赵美成、徐鹏、宦阳春、徐礼同志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乡“迎奥运保稳定百日行动”和“县委书记大接访、万名干部解民忧”活动开展的组织领导、安排实施和督促检查;各党支部、村委会、乡属各部门也成立了专门的班子,落实了专门的人员,把此项活动的深入开展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全乡上下坚持统一领导,协同配合,全面推进活动的持续深入开展,努力促进全乡社会和谐稳定。

二、宣传发动到位

乡党委、政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发放资料、张贴图片、书写板墙报、召开会议(群众会、院坝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对《治安处罚法》、《水法》、《森林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防汛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断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并于7月11日逢场天,集中开展了一次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法制教育。全乡共举办电视法制讲座3次、书写标语6幅、发放资料2300份、展出图片260张。通过组织和引导人民群众对一些典型案例的宣讲学习,用典型的事例教育转化了一大批典型的人,警示震慑了一部分违法犯罪分子,不断增强了群众的自觉守法意识,在全乡营造出了人民群众学法、守法的良好舆论氛围。

三、排查梳理到位

乡党委、政府要求各党支部、村委会、乡属各部门针对本地、本部门存在的矛盾纠纷和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在7月12日前进行一次拉网式排查,做到横到边、纵到底、不留死角。在认真排查的基础上,会同驻村干部和相关人员认真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多方调查走访知情群众、切实摸清事件的来龙去脉、具体分析查找原因,对存在的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进行逐一梳理,做到家底清、事因明、不留盲区。在全面梳理的基础上,并将情况于7月14日前报乡维稳办。乡党委、政府在综合分析事件的情况后,迅速研究制定出了解决方案,落实了相关各方责任和任务,细化了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教育稳控、依法处理等工作措施。

四、部门帮扶到位

在此项活动开展中,联系我乡工作的县林业局、县旅游局的领导和同志多次来乡现场办公,走访调查群众,了解群众困忧,协助乡党委、政府解决群众急难,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县林业局局长孙健同志一行12人,4次来乡协助解决了八庙村2社熊术友土地纠纷问题、铜佛村1社百岁老人陈兴碧生活困难问题、凤鸣村1社精神病人赵碧前兄弟俩无住房居住的问题、育林村4社蒲培云生活困难问题;县旅游局局长高强同志一行6人,2次来乡协助解决了八庙村1社李明福、宋元辉无理取闹阻扰农贸市场建设施工的问题,八庙村2社赵茂轩公路占地问题,均收到了明显效果,切实化解了民忧民怨,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五、处置化解到位

针对排查出的矛盾和问题,乡党委、政府严格按照“五定五包”的工作机制(即:定领导、定方案、定专人、定质量、定时限,包掌握情况、包解决问题、包教育转化、包稳控管理、包依法处理),迅速落实包案工作责任,采取领导包案、集中会办、调解仲裁、公开听证、救助救济等切实可行的方式进行集中专门办理。一是对群众的合理诉求,要抓紧落实到位、不留尾巴;二是对群众的不合理诉求,要明确告知并做好相关工作,促其接受处理意见;三是对那些坚持不合理要求并缠访闹访触犯法律的,要求辖区派出所坚决依法处理,全力攻克一批“钉子案”、“骨头案”。与此同时,要采取高压态势,坚决防止发生严重刑事案件和重大治安案件,杜绝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严厉打击称霸一方和危害一方的黑恶势力,确保全乡治安平稳,务求实现“四零”(即:本辖区群众进京零非访、到省零上访、到市零上访、到县零重复上访、到乡零重复集访)和“五个确保”(即:在*年6月20日至9月30日期间,确保不发生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政治事件;确保不发生暴力恐怖袭击事件;确保不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确保不发生到省进京去县非正常上访事件;确保不发生严重刑事案件、重大治安案件和重大安全事故)目标,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成功举办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六、责任查究到位

“县委书记大接访、万名干部解民忧”活动开展时间跨度长、工作难度大,为确保此项活动有序推进,并取得实效,乡党委、政府立足工作实际,进一步严明了工作纪律,逗硬了责任查究。一是各级各部门必须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乡、村、社干部包案制度,切实履行分管领导、驻村干部、辖区负责制职责,下大力气解决疑难信访问题,进一步健全责任落实和查究机制,严格落实维护社会稳定工作领导责任、部门责任、岗位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各村支部书记、主任为本地“县委书记大接访、万名干部解民忧”活动第一责任人;各包案领导,牵头承办、参与协办的单位和人员为矛盾问题排查化解责任人。二是各级各部门必须严格按照乡党委、政府的工作要求和办结时限,扎实做好不稳定因素排查调处,无一疏漏地将不稳定隐患化解在村、社,做到涉稳突出问题化解率达100%、稳控率达100%,力争做到大事不出乡、难事不出村、小事不出社,确保全乡社会稳定。对那些重视不够、措施不力、进展迟缓以至于推诿扯皮的单位和人员,要给予通报批评,并取消单位和个人本年度评优评先资格。对因工作不到位、责任不落实,造成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甚至激化矛盾出现进京赴省到市去县上访的、造成重大影响的相关责任人,要依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其政治、法律责任。

解民忧范文篇6

为深入推进“县委书记大接访,万名干部解民忧”活动的开展,切实消除不稳定隐患,及时化解重大不稳定因素,增进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努力创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乡党委、政府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活动开展中涌现出的典型事迹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垂范赢民心

在活动开展中,乡党委、政府立足全乡具体实际,决定把“为民办实事、为民办好事、为民解难事”作为工作的出发点,确立了帮凤鸣村1社李代坤、赵碧前两户弱势群体兴建住房、以解决他们居无定所的实际困难为活动深入开展的突破点,制定了详细的建设规划,严明了限时完工的工期日程,落实了筹集资金的专门人员。党委书记张渠伟同志、乡长刘述琼同志在百忙的工作中分别主动承担起“挂包”建设任务,坚持现场跟班作业,协调解决相关问题,督促建设进度,亲力亲为参加劳动。无论晴天、雨天,还是节假日、双休日都从未间断,时常奔忙在建设现场。正是这种领导亲力亲为、率先垂范的精神,赢得了参与施工建设的民工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交口赞誉和一致拥护,工程建设得以顺利推进。

二、部门帮扶推进程

弱势群体住房建设是一项宏大的安居工程,也是一项真正为民、惠民、助民的社会系统工程,直接关系和影响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地位和形象。在工程建设中,乡民政办主动担负起向县民政局汇报请示,协调资金的重担,有效保障了安居工程建设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乡财政所积极做好了资金拨付监管、物资筹备、后勤服务等工作,确保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全员参与成效显

在工程建设资金面临缺口时,广大机关党员干部积极响应乡党委、政府的号召,踊跃捐款捐物,共收到捐资3680元、衣物26件、棉被8床、粮食390公斤,既有效缓解了住房建设资金不足面临的困难,又着力解决了弱势群体入住后生活物资缺乏的后顾之忧,真正让群众受益。此外,广大乡机关干部还和当地村社干部、人民群众一道,顶烈日、冒酷暑,积极参加无偿义务建设劳动,在有效降低工程建设成本的同时,又加快了工程进度建设,充分展示了我乡各级干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决把人民群众的实事办好、好事办实的良好精神风貌。

解民忧范文篇7

一、深刻认识重大意义

开展党员干部走村入户活动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行动,是推进“百姓富、生态美”、“美丽活力”建设的必然要求,对进一步加强群众工作、密切干群关系、改进机关作风、培养锻炼干部、促进村(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党员干部走村入户活动的深入开展,能够进一步提升工作效能、改进工作作风、推动为民服务、体察村情民意、化解社会矛盾、促进政策落实,促进基层和谐稳定。把党员干部走村入户活动与“治庸问责”专项行动结合起来,与“美丽·共同缔造”行动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一套长效管用的工作机制,切实成为“机关转作风、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民心工程。

目前,美丽共同缔造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深入贯彻落实党员干部走村入户活动,通过“访民情、解民忧、办实事”,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收集群众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推动美丽共同缔造活动的深入开展。美丽共同缔造以缔造完整社区为基础,已发动群众参与、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为核心,不但有效的实现了社会建设的理念和方法从“管理”向“治理”的转变,而且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理念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党的群众路线。经贸局作为区的重要经济职能部门,是推动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加快建设美丽的主力军。全局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开展党员干部走村入户活动的重大意义,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感,坚持把走村入户“访民情、解民忧、办实事”作为工作重点,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走出办公室,深入社区,到田间地头、群众家中,为群众解决困难。

二、全力完成目标任务

以践行群众路线为目的,以“四下基层”为载体,结合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在教育实践活动期间,挨家挨户走访挂钩村,做到不走过场、不漏户,把中央、省委、市委精神和区委重要部署送到千家万户,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愿望,摸清基层实情,在为基层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的同时,接受党的群众路线再教育。

1.信访接待下基层,解矛盾促和谐。全局党员干部要定时定点深入基层开展大走访、大接访活动,方便企业和群众反映问题,切实了解掌握企业和群众的诉求和愿望。及时疏导群众情绪,调解矛盾纠纷,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2.现场办公下基层,解难题促民生。积极推行“一线工作法”,切实做到发现问题在一线,化解矛盾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从去年底起,区经贸局及其分管领导对我区规上企业进行全面走访调查,并结合业务专题会及有关区领导走访企业,深入一线挖掘企业需求并及时对接相关部门,为企业排忧解难。

3.调查研究下基层,解瓶颈促发展。要深入我区各企业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指导工作。做到带着问题下去,带着思路回来,为推动工作和正确决策提供参考。注重调查研究成果的运用,及时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瓶颈的思路、促进发展的措施、惠民利民的政策、激发干劲的动力。

4.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解疑惑促落实。要结合美丽共同缔造行动,组织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市委决策部署集中宣传活动,把中央、省委、市委、区委各级方针政策送到千家万户。让人民群众客观全面地了解党的好政策给城市、农村发展带来的新变化新成就。

三、着重落实各项举措

各处、所、站、中心要紧紧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部署,紧紧围绕“百姓富、生态美”的工作目标,以“访民情、解民忧、办实事”为主题,学习征地拆迁东部指挥部教育妇联组、综合执法组、军转干部突击组,深入挂钩村走访调研,不断提升做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水平。

1.宣讲党的政策。这个环节是整个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重点是搞好学习宣传和思想教育。一是结合在职党员进社区、美丽共同缔造行动,将党章、党的十八大报告和三中全会精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传达到位,同时广泛宣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美丽战略规划。二是主动对接东孚镇、东瑶村,配合利用村务公开栏、电子滚动屏等平台,将利民惠民的政策摆到显眼的地方,加强政策的宣传。三是结合东瑶村老人活动中心举办文艺表演,采取有奖问答的方式,以群众喜闻乐见、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方式广泛宣传各项政策。

2.收集社情民意。全局党员干部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任务、带着措施办法,走村入户,形成常态工作机制。一是局领导干部每年深入东瑶村不少于4次,了解村民所想、所需,每年至少为每户挂钩困难群众办一件实事。二是丰富社情民意采集形式,结合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征集群众意见建议,切实做到情况在基层掌握、感情在基层融洽。

3.开展专题调研。全局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坚持轻车简从,经常走村入户、深入群众开展调研,破解长期制约东瑶村发展的难题。在前期入户走访的基础上,针对东瑶村村民集中反应强烈的问题,例如交通不便、排水排污等问题作为调研课题,形成有内容、有分析、有见解的高质量调研报告,提出可行性建议。

4.调处化解矛盾。全局党员干部要走村入户与群众拉拉家常,从中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做好疏导、化解工作。实行上下联动、左右协调、齐抓共管、层层抓调处的工作格局,将大部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

5.办好实事小事。结合“千户低保户”、“四个关爱”,深入开展慰问关怀、志愿服务等活动,切实关心关爱弱势群体。全局党员干部要克服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浮光掠影的思想弊病,杜绝充数、应付、搞假的错误做法,真正将“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当做日常学习的出发点和开展工作的落脚点。真正做到工作由“说”到“做”转变,由“思路”到“实施”转变,由“大体”到“量化”转变。

四、着力完善组织保障

全局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推进党员干部走村入户“访民情、解民忧、办实事”工作的重要意义,要把为民办实事作为根本要求,解决好改革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好“访民情、解民忧、办实事”活动落实,确保取得实效。

1.坚持领导带头。局各级领导要带头开展“走村入户活动,深入东瑶村进行走访调研,为全局党员干部树立榜样。全局党员干部要深入社区服务、参与社区活动,把“四联”机制与反对“四风”结合起来,不影响东瑶村的正常工作,不增加东瑶村负担。由综合处负责汇总群众反映的问题并建立问题台账,加强跟踪问效,确保走村入户活动取得实效。

解民忧范文篇8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实践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为指导,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依照创优活动的总体要求,以“排忧解难促和谐”为主题,以人民称心为基本,发动全系统广大干部群众,经过开展“三民服务月”活动,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切实协助群众办妥事、解难事,保证圆满完成全年的各项目的任务,进一步推进全市城乡规划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的任务

(一)基本量化目标

1、结合工作实践,采取多种方式,组织全市规划建设系统广大党员干部推心置腹访民情。

2、在活动月时期,至少处理和完成10件以上人民群众最急需、反映最激烈的民生问题和民生任务,而且在实践工作中,做到有几多问题就努力处理几多问题,不范围于10件的最低目标。

3、在活动月时期,须排查化解10个以上最为突出的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而且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优先处理什么问题。

(二)首要活动内容

围绕“深化群众察民情、化解矛盾解民忧、增强监管保民安”的总体目的,重点在以下八个方面获得阶段性和本质性效果:

1、依法行政,积极调处,妥善处理规划纠纷问题。

加多量后监管巡查力度,增强部分协调联动,对违规建设行为实时做出整改通知,严厉整改时限,消除激发四邻纠纷的苗头和隐患;对当前存在规划纠纷和信访投诉的建设项目进行专题研讨,做好政策律例和技能规范的宣传分析工作,在准则和职责范围内,积极协调各方权益,做到不把矛盾上交、不把问题扩展;还要对换处后果进行跟踪问效,保证调处办法落实到位,不留矛盾后患。

2、精心部署,精密操作,顺利完成局属企业改制。

对我局承当的市建工建材检测中心和市房地产综合开发总公司两项改制工作,要抓紧完善改制工作方案报市改制指导小组核定。12月份进入改制工作本质性阶段,经过召开改制企业职工大会,确定改制方式。还,尽快筹措改制经费,力争12月中旬改制工作初见成效,12月底具体完成改制任务。改制进程中要充分尊敬职工志愿,普遍寻求职工意见,细心调查职工思想动态,实时排遣职工的实践坚苦。

3、严厉监管,狠抓落实,保证建设项目施工安全。

以创立规范化示范工地为契机,深化开展“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推进年”活动,提高文明施工和安全生产治理程度。要着重增强对建设工地日常监管,认真汲取近期传递的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经历经验,12月份组织一次安全隐患大排查;要创新监管手段,进一步完善在建工程施工现场实体图片采集治理方法,保证公示图片客观真实。要认真听取一线施工工人意见,关注工人身心健康,切实改善工人的生产、生活前提。

4、落实责任,源头防备,着力消除房子质量通病。

增强建设项目图纸设计搜检,把好工程质量源头关;以房屋质量分户验收为抓手,严厉依照预防建筑质量通病的详细操作要求,增强监管力度,发现问题、严厉整改,整改不到位的,予以暂停验收;增强源头治理,重点增强钢筋线材、建筑资料见证取样检测工作,杜绝不及格建材流入我市建筑市场;全力做好工程质量信访投诉处置工作,做到即时受理、实时核实、按规处置,切实维护好群众正当权益。12月份要开展一次完工房屋质量回访活动,实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5、加大力度,具体清查,严厉打击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行为。

严厉建设项目施工答应审批手续,把好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收缴关;积极共同劳动保证等有关部分,加大对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行为的清欠力度;对未按合同履约的单位和企业,进行约谈催缴、督促整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向有关部分进行传递,并作为典型列入诚信信息平台予以曝光,还暂停该企业新项目标规划报建和施工答应审批。

6、自动指导,增强调度,全力做好乡村危房革新试点工作。

完善乡村危房革新工作联席议事准则、督覆按核准则等工作机制;对列入2010年国家乡村危房革新西部大开发政策延长县的万载、铜鼓两地,依照省下达的1422户乡村危房革新任务,督促指导做好任务分化、危房判定、资金筹集和信息治理等各项工作,依照时间节点,倒排工期、强力推进,保证全年目的任务,尤其是铜鼓县702户灾祸倒房重建工作如期完成。组织规划、设计、施工专家组深化试点村组,进行现场技能指导,保证新建住房构造合理、造价适中、质量及格、美观合用。

7、服务大局,攻坚克难,保证重点民生工程顺利推进。

明月立交桥、锦绣大桥工程建设要严厉依照工期要求,增强部分协调,抓质量、保安全,抢进度,全力推进建设措施。明月立交桥木材厂、海尔思安顿点在近期完成拆迁户分房工作并交付运用;妥善做好锦绣大桥引道工程项目拆迁工作,增强与街道、社区以及拆迁安顿户的联络沟通,将安顿工程建成为安心工程、民意工程。

8、以民为本,脚踏实地,共同处理中心城区国有土地房子产权注销发证遗留问题。

依照宜府办发〔2010〕74号文件要求,遵照尊敬历史,脚踏实地,便利群众,维护不变的准则,对年2月14日前在中心城区规划区国有土地上所建并已完工的商品房、集资房、房改房、安顿房和法院裁定拍卖的房子,协分配合房管、国土等部分做好产权注销发证工作。对受理的历史遗留问题,实时分类整治,自动上门踏勘,出具规划意见。对触及历史遗留问题的开发企业,在未处理遗留问题前不再受理新项目标规划报建请求。

三、办法步调

我局的“三民服务月”活动从12月1日开端至12月31日完毕,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发动部署阶段(12月1日至12月4日)。召开全局发动大会,进行安排部署,并成立指导机构,召开发动大会,制订下发活动施行方案。

(二)集中走访阶段(12月5日至12月10日)。组织干部进企业(工地)、进基层、进家庭集中走访,撰写民情日志,并在办公场合及官方网站设立民情信箱,将搜集的状况和问题进行认真汇总,坚持民情台账。

(三)处理问题阶段(12月11日至12月25日)。对民情台账列出的民情民意、矛盾纠纷、信访案件、坚苦诉求等,依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准则明确责任指导、责任科室(单位)、详细办法及处理时限,逐项分化落实。

(四)稳固提高阶段(12月26日至12月31日)。对活动开展状况进行“回头看”,采取对照“查账”、验收“销账”的方法,保证“民情台账”中的问题一一落实到位。积极总结活动中的好经历、好做法,把按期走访(每月25日为全系统走访日,每年12月为全系统走访月)、民情日志、民情信箱、民情台账用准则的方式固定下来,努力构建党员干部联络和服务群众工作的长效机制。

四、工作要求

(一)增强组织指导。成立局“三民服务月”活动指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纪检组长为常务副组长,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秘书科,详细负责活动日常开展。局直各单位要成立响应组织机构,“一把手”负总责、分担指导详细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真正把活动抓出成效。

解民忧范文篇9

一、总体要求

1、大走访活动的人员和任务安排。参加大走访活动的人员为局全体机关干部。以“千名干部下基层”所驻镇(街道)为依托,局主要负责同志走访5个村、20户农民(其中10个困难户);其他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至少走访1个村、5个困难户;一般干部每人走访2个困难户。

2、时间安排。集中8、9两个月的时间进行。

3、活动方式。主要采取实地查看、入户调查、个别座谈、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等方式进行。

二、主要内容

1、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走访,及时向广大党员群众宣传全国、全省、全市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传达中央和省委、市委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引导广大党员群众认清形势,正确把握上级精神,自觉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积极投身推进更好更快发展的工作中来,形成同心同德、共建强市的强大合力。

2、广泛听取意见建议。要突出科学发展主题,围绕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重点热点工作积极向群众“求策问计”,最大限度地集聚民智,真正把群众的愿望呼声和意见建议收集上来。要多到基础薄弱、情况复杂的村,到发展缓慢、困难较多的企业,到生活困难、收入较低的家庭走访,了解影响和谐的真正原因、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群众内心的真实意愿。

3、认真解决突出问题。走访村,要围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服务群众和改善民生等方面,摸透村情、找准问题、定实措施;积极做好群众生产生活帮扶工作,针对就业、看病、行路、饮水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力所能及地办1-2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走访企业,要重点帮助解决生产经营难题,理清发展思路,引导企业继续解放思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引进人才步伐,借助外力,激活内力,培强做大;要了解困难群众、下岗职工等特殊群体的利益诉求,帮助解决好他们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对老干部和农户,要深入了解思想情况和生活状况,重点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帮助改善生活、增收致富。

4、形成调研报告。大走访活动结束后,参与活动的每名干部都要在深入了解情况、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针对加强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推动科学发展、服务基层群众等重点工作,撰写至少1篇调研报告,为市委正确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和有价值的参考。

三、有关要求

1、注重结合,统筹兼顾。把大走访活动与创先争优、“千名干部下基层”、“包村联户”等活动同部署、同推进。要统筹兼顾好各项工作,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按时完成走访任务。

解民忧范文篇10

[论文摘要]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是由我们党的宗旨和性质所决定的。、邓小平、、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在事关国家前途、民族命运问题上,在不同时期,面对不同的矛盾,都告诫我们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现阶段党员干部应当具有的忧患意识是多种多样的,但从领导干部的职责使命和现阶段党的历史任务来看,党员干部应当具有下面几种忧患意识,即:使命意识、执政意识、忧党意识、忧国意识、忧民意识、忧己意识。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8年、执政6O年、领导改革开放30年这样一个特殊时期、特殊形势下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笔者理解,《决定》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决定》指出,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这就是为什么要增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中国共产党对全体党员提出这样的要求,既寄予殷切的希望,也隐含着高度的政治警觉,表明了我们党理智清醒的头脑。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具有深远意义。它关系党的命运,而党的命运决定着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强弱和人民的福祸。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忧患意识

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之一。从先秦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典籍可以看到,当时“百家争鸣”中的各个学派几乎都有自己的忧乐观。例如孔子这样表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学而》)与“忧”相对的是“乐”。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他夸赞自己的学生颜回:颜回身居陋巷,生活艰苦,在“人不堪其忧”的状况下能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实在是贤明的君子!孔子说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学而》)。这些论述发人深省,奠定了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理论基础。到战国时代中期,儒家思想发展到孟子的时候,“忧”与“乐”逐渐具有了理论形态,成为儒家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它超越了个人道德情操的范围,带有理论的抽象性和普遍性。因此,所谓忧患意识便成为人生价值观的简洁表述。孟子从历史中举出若干有成就的人,说明他们都是从忧患和痛苦中磨炼出来的。孟子将这些道理提到人生哲学的高度加以总结,写出了自古以来中国人都熟知的一句名言:“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这是多么深刻的人生哲理!我国古代哲学中辩证观有高的成就,春秋战国时期许多学派在此领域内都有独特的贡献。例如,道家学派的创始者老子,在《老子》一书中对事物相反相成的道理作了深刻的论述。他的重要哲学命题是:“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反”即向相反的方面变化。当事物发展到极点时,它不可避免地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老子认为“反”才是事物变化的总规律,人们几乎是无法加以抗拒的。因此,“物极必反”成为中国古代人们熟知的名言。《易传》一书系统地从自然到社会论述了“有对”之学的许多方面。例如强调“变革”的重要性,即人们要顺应事物的变化趋势,自觉地进行变革。《易传》有句名言:“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革命”一词即出自这里,《易传》提醒人们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很明显,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忧患意识是古代朴素辩证观在政治思想领域内的表现。换言之,古代的安危观实际上是忧患意识的另一种表述,其意义是相通的,受到忧国忧民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的重视。

在中国历史上忧患意识影响深远。由于它不是个人一时的感言,也不是政事上的临时措施,而是根植于辩证观的政治哲学,因而才有了强大的生命力。秦一统天下,建立了多民族的统一国家。从这个时候起,忧患意识逐渐成为古代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就是说,人们的忧患意识总是与国家的兴衰治乱联系在一起。西汉时期,从更大范围而立论的“国格”观念应运而生。人们将“国格”作为衡量人的品德、操行、功业、学问的标准。例如史学家司马迁将“国”摆在首位,称赞“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观点。到了宋代,“忧患”直指“天下”。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学者范仲淹在所写名文《岳阳楼记》中,将此前的忧患意识提到了一个新高度,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呼唤。这是多么宽广的胸怀!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在为范仲淹写的碑铭中,称赞范氏少年时就有大志,不论他身处何种环境,也不论别人对他如何评论,都不能动摇他的志向。他始终心怀天下,以“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自勉自励。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境界才是古代忧患意识的真谛所在。

在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一些有远见的思想家在抒发其忧患情怀时,视野更加开阔,并且提出了进行社会改革的迫切要求。例如,历经明末清初巨变的思想家黄宗羲,于清康熙二年(1667年)写出了划时代的著作《明夷待访录》,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深刻剖析。忧患意识促使有远见的思想家将希望寄托于未来。思想家龚自珍的诗文洋溢着浓重的忧患气息,他的名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反映了他对新时代的憧憬和召唤。20世纪初,忧患意识成为民主革命先驱者反对外国侵略和期望改变国体的一种思想资料。民主革命先驱者们的忧国忧民情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古代忧患意识一脉相承,同时也增加了时代需要的新内容。

由此可以看出,忧患意识之所以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优秀遗产,就在于它并不是悲观主义和厌世主义,而是蕴涵着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其精神是积极有为的,起着振聋发聩的作用。这种忧患意识提醒人们: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人们都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不骄不躁,使正义的事业立于不败之地。从这个主流来看,历史上的忧患意识仍然值得人们借鉴和研究。

二、党的中央领导集体面对复杂的形势怀有强烈的忧患意识

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是由我们党的宗旨和性质所决定的。从本质上来说,我们党和国家政权的性质,我们党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决定了我们党有资格在中国长期执政。我们也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我们的国家和社会能够长治久安。但是,究竟能否做到这一点,除了客观的规律和条件外,在相当程度上,还要靠我们自己的努力。事物总是在发展变化的。矛盾双方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转换。今天一路顺风,明天可能逆水行舟。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党正在领导人民实现的是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在这条道路上,没有现成的经验可用,要经历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风险。增强忧患意识就是要对风险和困难高度关注,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要保持头脑高度清醒,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实践中高度警觉,才能保证立于不败之地。

、邓小平、、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在事关国家前途、民族命运问题上,在不同时期,面对不同的矛盾,都告诫我们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都以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为忧患的出发点,都以执政党的执政能力为忧患对象,都以防范执政风险为忧患重点。

忧党的执政地位能不能巩固。早在延安时期,他就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学习《甲申三百年祭》,表示我们不当李白成的决心。明末农民领袖李白成率军一举推翻统治达276年之久的明王朝,然而农民军将领进城后骄傲自满,丧失民心,仅一个多月就被入关的清兵赶出北京城。郭沫若针对这一教训写出名篇《甲申三百年祭》,受到的高度重视,告诫全党以史为鉴。新中国成立前夕,要求全党牢记“两个务必”,防止“糖衣炮弹”的攻击。把执掌全国政权比做“进京赶考”,从整顿作风和提高本领两个方面提出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

邓小平忧党内思想僵化,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邓小平反复强调,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关键在人,关键在党。邓小平曾经对党内的思想僵化状况表示过极大的忧虑。他认为,错误的认识和落后的观念是改革最大的障碍,面对党内一度存在的思想僵化、一些干部素质不高和新时期腐败现象蔓延问题,他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邓小平晚年曾经语重心长地说过,现在看来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的问题小。

忧党的建设方向发生失误,忧党风不正,忧我国科技落后。他把深人研究共产党执政规律,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到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在中纪委第八次全会上的讲话中引用孟子“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和欧阳修“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名言警示全党,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抵御风险,战胜困难。在庆祝我们党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要求“全党同志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

忧党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能力不强。党的十六大刚一闭幕,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同中央书记处全体同志来到革命圣地西柏坡,重温“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谆谆告诫,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实现党的十六大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开拓进取、团结奋斗。指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们决不能自满,决不能懈怠,决不能停滞。“成绩越大,喝彩声越多,我们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必须始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他要求大家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重实际、鼓实劲、求实效,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不提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谈脱离实际的空口号,不搞劳民伤财的假政绩。

多次强调,要不断提高党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能力。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深刻汲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强调:“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这是我们党重视加强自身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深刻历史根据和规律性认识,也是世界社会主义特别是近20年来一些马克思主义政党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启示。

三、党员干部树立忧患意识的基本要求

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是党中央对党员的基本要求。只有全党同志自觉忧党、兴党,把忧党、兴党作为自己的重要责任,党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现阶段党员干部应当具有的忧患意识是多种多样的,但从领导干部的职责使命和现阶段党的历史任务来看,党员干部应当具有下面几种忧患意识:公务员之家

(一)使命意识。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的历史使命。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奋斗和艰辛探索,我们已经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通往伟大复兴光明未来的发展道路。今天,党的事业的接力棒已经传到我们手里,每一位共产党员都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党的事业满怀信心,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顺应时代潮流的进步的事业,是体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事业,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必然趋势的正义的事业。同时,还应当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充满艰辛的壮丽事业,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许多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困难和风险。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面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面对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陶醉于已有成绩而沾沾自喜,没有任何理由满足现状而畏葸不前,没有任何理由故步自封而不思进取,必须谦虚谨慎、居安思危,忧党、忧国、忧民。要善于从承平中预见危机,从机遇中看到挑战,从有利中发现不利,从成绩中看到差距,时刻保持对形势的清醒判断,始终保持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存而不忘亡的强烈忧患意识;常砺复兴之志,时刻铭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常念人民之托,以人民的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的甘苦为甘苦,时刻不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二)执政意识。党的兴衰取决于执政的成效,执政的成效取决于真抓实干。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要把关注党的前途命运、塑造党的执政形象、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贯彻到治国理政的执政实践中,落实到具体工作中,自觉把自己的理想和奋斗同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同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以与时俱进、昂扬奋发的精神风貌,埋头苦干、精益求精的踏实作风,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一流的工作业绩,以坚强的党性原则、闪光的人格力量和创造性的工作成果赋予党的先进性以新的时代特征,赋予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以新的时代内涵。公务员之家

(三)忧党意识。忧党意识就是对我们党可能出现的危机和考验保持的一种警觉。这是党员干部应有的一种忧患意识。我们党是执政党,并将在中国长期执政。党的前途命运不仅与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而且每个人特别是领导干部联系在一起。领导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要执行者,是党的干部队伍的中坚力量,必须把党的前途命运与自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时刻把党的命运放在心上,只有这样,才能自觉地维护党的形象,忠诚于党的事业,才能为实现党的历史任务而努力工作。我们党的历代领导人都是将忧党意识放在第一位。正是有了强烈的忧党意识,他们才能对党的历史方位作出科学判断,才能重视党的自身建设,才能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领导干部只有树立强烈的忧党意识,才能自觉地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高执政兴国、执政为民的本领。

(四)忧国意识。忧国意识就是对国家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机和风险保持的一种警觉意识。热爱祖国、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是领导干部应有的道德责任。领导干部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栋梁,是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具体组织者和执行者,历史的使命和肩负的职责要求领导干部要把国家的前途命运与自己的职责使命联系起来,自觉做到忧国兴邦。虽然我们的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我们也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还会出现很多风险与考验,因而,不能对我们所取得的成就沾沾自喜、骄傲自满。领导干部有了强烈的忧国意识,才能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感,才能自觉地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抓好经济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