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区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9 15:14:09

郊区范文篇1

其次,市场经济水平不同。我国城市郊区化不像西方国家那样,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以后城市富有的高、中产阶级向郊区转移,而是相对那些并不富裕的工薪阶层和外来流动人口的城市郊区化,是以自行车和公共交通为主的城市郊区化。在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城市的郊区化是建立在城市交通没有明显改善,郊区的公共配套设施较为落后的基础上,郊区的商业、教育、医疗、社区服务业与城市市区差距太大。同时又缺乏方便的城乡运输系统,不能满足长距离快速出行的要求,使大多数城市的郊区化只局限在近10公里以内发展。西方国家较普遍的是在离市中心20公里的远郊区,它们是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情况下高、中产阶级以私人轿车和高速公路为主的城市郊区化。

比如以美国城市郊区化进程为例:美国实施城市郊区化的有关政策中,影响较大的是州际高速公路计划、住房贷款政策和低价汽车政策。美国有了公路网和便宜汽车后,许多企业利用国家政策导向,加快标准化住宅区和郊区多功能购物中心等设施的开发,导致城市人口大规模向外移动,市区不断向周边延伸,有力地推动了美国城市郊区化的进程。

我国城市郊区化发展的战略设想

要积极借鉴国际经验,结合自身特点,加快推进城市郊区化进程。上海郊区农业占全市gdp的比重只有2%左右,国内有些省市gdp的比重超过30%。上海郊区城市化水平达47%,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农民的实际收入中,非农收入占到70%以上,240万农民劳动力中大约有170万从事二、三产业。上海郊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高,农用事业设施也较完备,正在成为长江三角洲乃至更大区域范围内的制造业中心,市内三资企业总量达11000多家,目前市区的人才流、物资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大规模向郊区辐射,要充分发挥上海特大型城市的综合实力优势,在全国率先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推进城市郊区化和郊区城市化进程,营造城乡一体化的新格局。以上海为例,结合中国国情实际情况,为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的城市郊区化进程,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主要工作:

第一,加快郊区交通网络建设。重点设施以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网为主干的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形成多形式、多层次、多功能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沿着交通主干线,推进城市郊区化发展,尽快形成与上海特大型中心城市相适应的城市郊区化的城镇体系,即“中心城—新城—中心镇—一般镇”四级城镇网络体系。这些城镇要位于交通枢纽和交通要道上,高速公路的两侧,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心城镇,要在上海市市区周边逐步形成一批规划有序,环境优美,备具特色的现代化新城镇。

第二,高度重视产业结构向高度化演进的客观要求。要按照城市郊区化的客观要求,推进郊区三大产业之间、每一产业内部及产业布局空间等三个方面结构的演进。郊区要实施“二三一”产业发展方针,继续加快第二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现代企业,集中进行工业化建设。以产业为依托,加快人口和产业的集聚,鼓励郊区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快向周边城镇第三产业推进。郊区第一产业要努力为市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加快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

第三,积极鼓励在郊区建房买房。对在郊区建房买房实行低息贷款政策,在市区购房维持原有利率不变。只有实行银行贷款鼓励政策,使人们在郊区有了住的地方后,才能使市区中心人口大量向郊区转移。为了适应城市人口向郊区转移,要坚持有序扩散,因势利导原则,严格控制中心城区高强度开发,优化人口空间分布。引导中心城区居民和外来迁徙人口向郊区新城镇转移。坚持人口向城镇集中,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的方针,通过郊区农村劳动力向非农化产业转移,使郊区周边城镇成为上海市人口的主要载体。

第四,加快郊区社会发展。要高度重视郊区社会事业发展,加大郊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使郊区在居住、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和文化生活等方面,与城市享受同等水平。全面完善农民社会保障体系。要加大郊区人力资源开发力度,把教育工作放到郊区工作的重要位置,全面提高郊区劳动者的素质,使广大农民加快完成向新型农民的转换。鼓励在郊区进行大专院校、高等职业院校和科研院所及研发中心的建设,激励师生就地创办科技型企业,提升郊区产业的科技水平。按照城市型社区的发展目标来规划郊区发展,努力建设城市化转型的乡村杜区,使郊区农村社会发展能够适应城市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第五,重视生态平衡。郊区的生态环境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努力使上海郊区成为调节城市生态平衡的区域。要把城市郊区化、郊区城市化,作为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要彻底改变忽视和疏于农村环境保护的倾向,按照建设一流生态城市的要求,将中心城区与整个郊区的生态环境统一纳入一个大系统中考虑。要根据城市规模与原有绿地基础、气侯、土地、地理等因素,综合考虑生态绿地布局,建立城市、乡镇与农田相互协调的生态环境体系。上海郊区应该形成以湿地、绿地和环保产业为依托的水净、土净、气净的大都市生态环境。通过增绿造林,发展生态农业,优化城乡生态环境。重视废气、废水、固定废弃物的综合处理,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利用率。

第六,取消私车牌照费,鼓励汽车进入家庭。上海为缓解城市交通难,从2000年起实行无底价拍卖私车牌照,今年中标价已突破4万元,4年来共拍卖11万余张。这种做法在实践中有利有弊。总的来看,产生了以下负面效应:一是抑制了汽车消费热情。尽管上海市民的消费能级位于全国前列,但是上海的汽车销售只相当于中西部城市的水平,特别是低价位的经济型轿车更是业绩惨淡。经济型轿车悦达起亚、千里马在上海的销量大约千辆,与其在重庆市的销售基本相当。不断上涨的私车牌照价格使消费者望而却步,这限制了汽车的普及,增加了汽车进入家庭的困难。二是产生了异地上牌照现象,造成上海税费流失。以10万元价位的汽车为例,每辆车一年要流失1.2万元左右的税费。大量外地牌照的汽车由上海人在市区使用,上海交通容量没有减少,交通管理的难度却大大增加。三是汽车不能进入家庭,由于缺乏交通工具,使市区人口向郊区转移受到阻碍。推进城市郊区化,鼓励、发展和普及经济型低价位轿车势在必行。

郊区范文篇2

郊区化(Suburbanization)是指人口、就业岗位和服务业在大城市由内向外迁移的一种分散化过程。它与“郊区城镇化(SuburbanUrbanization)”虽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不能混淆。

通过对北京人口普查资料的分析,表明北京的郊区化于1982年以后开始,但还没有进入普遍郊区化的时期,其主要表现为人口郊区化和工业郊区化。

1、旧城改造对郊区化的影响

北京的旧城改造的重点是危旧房改造。大片危旧房主要集中在内城的原城墙根一带,即东二环路的西侧,西二环路东侧,前三门大街南侧(包括前门、大栅栏地区);外城的坛根附近,即天坛东侧和北侧的法华寺、金鱼池一带,先农坛北侧的天桥、虎坊桥、南横街一带;以及德胜门、西直门、阜成门、朝阳门、广安门、永定门等城外关厢地区。此外,在皇城内外及后三海地区也有一些危旧房片。1990年北京市政府确定的北京危旧房改造的第一批危改片共37片,其中城市中心区22片,近郊区11片,远郊区4片,占地360余公顷,有危旧房160多万平方米,5万多户。北京建委综合开发办公室确立的第二批立项危改项目共72片,其中城市中心区52片,近郊区17片,远郊区3片。两次危改项目比较,城市中心区的危改项目不仅增加了近1.5倍,而且更深入城市中心了。

在危旧房改造过程中,许多居民搬迁到了郊区。危改区中公建、基础设施的构成越高,外迁率越高;反之亦然。充分说明了危旧房改造对人口郊区化的巨大作用。而且政策对危旧房改造的外迁有优惠,而对回迁要求相对严格。

2、旧城改造对北京旧城保护的威胁

北京的旧城改造和房地产开发无疑给北京城市建设带来诸多好处,例如环境改善,住宅状况改善,交通设施改善等等。由于旧城拆迁量大、地价高昂、建筑成本高等原因,土地及房屋开发便千方百计追求容积率,拼命增加楼高,造成突破高度限制。不少高层楼房毁坏了众多的王府和古园林,并已逐步形成高层建筑包围四合院的态势。有的高层建筑已深入到旧城中心部位或重要景观线上,造成了对城市景观的严重破坏。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城市中心区要体现其城市性质,不是谁有资金想建什么就能建什么。出于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需要,中心区的建设有严格的规划要求,对中心区开发建设在建筑高度和建筑容积率等方面有一些限制。而开发商为了追求高回报率,千方百计地突破规划对建筑高度和建筑容积率的限制,增大建筑密度,降低绿地率和减少停车场面积,以提高建筑面积。旧城改造的力度需要规划建设部门认真探讨,旧城改造不是越快越好。对北京旧城中心区的大规模拆迁重建要十分谨慎,北京旧城应以保护为主。

3、旧城改造的资金平衡问题

北京的危旧房改造成本要远远大于新区开发,为危旧房改造的资金平衡带来困难。据对某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中普通商品住宅成本价格构成进行对比,有这样的特点,旧城改造的征地拆迁费、大市政费、四源费、土地出让金的总和约占总成本的64%,而新区开发中这四项费用的总和仅占总成本的37%,由此可知,同样的普通商品住宅,危旧房改造投资为新区开发的2.6倍。

旧城改造资金平衡的困难还不止这些。人口密度大是旧城的最大特点之一,拆迁工作量多,拆安比(拆迁面积和安置面积的比例)和拆建比(拆迁面积和建筑面积)高,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所以旧城改造的资金平衡非常困难。

危改项目的资金一般靠销售收入来平衡。销售收入中,单位面积收益最高的是公建,其次是商品房,最低的为回迁房。资金平衡的重点是争取更多的公建和商品房,尽量减少回迁用房。因此开发公司对居民的外迁积极性非常高。

鉴于此种原因,许多位于繁华地段、人口和建筑密度较低的旧城区,开发前景诱人,往往被抢先改造。而地处僻街背巷,住房困难户和危房户最为集中的真正需要改造的地段,则成为无人问津的弃儿。

4、旧城保护的规划需要在更高层次上实施

北京城是中国古老文明的象征,是地球上仅有的几座最古老最珍贵的城市之一。世界文明古都北京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紫禁城和一批昔日的皇家园林;第二部分是北京的居民区,它的成片胡同、四合院和由胡同组成的棋盘式的结构。没有整体的胡同和平房四合院(起码在二环以内),北京就不能叫做“北京”了。旧城保护的呼吁和方案已有很多,声势和力度不可谓不大。

因此建议:①由国务院出面组织国内甚至国际上的专家教授对北京市城市的发展战略规划进行充分论证;②对领导违法、法人违法、执行部门违法一律依法惩处;③国家要严格控制北京旧城区,特别是最敏感最精华的旧城中心区的改造。明令规定,没有国务院批准的在该地区的大规模拆迁重建必须停止。

5、为旧城保护寻求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相结合的系统资金平衡

保护北京旧城的关键在于保持水平城市的特点。按照城市布局的一般规律,土地价值由市中心向外逐渐降低,市中心的土地价值最高,应该具有各类完善的设施,集中的信息流、商品流、资金流,便利的交通和较多的就业机会,表现在建筑上应该是高度最高、容积率最高的区位。而北京实际规划的城市中心区的建筑容积率、老北京所具有的现实容积率与此规律相差甚远。因此旧城保护受到巨大经济利益的顽强抵抗,城市中心区的高投入高产出的客观发展规律,受到旧城保护的压制,实际上就是压低了中心区支持高人口密度和高建筑密度的能力。所以旧城保护的关键是如何补偿旧城改造部门在中心区按客观规律可获取的利益。

我们建议,北京旧城改造,特别是危旧房改造应根据情况可以不就地平衡资金,应将郊区开发与旧城改造结合成一个系统,真正体现危旧房改造与住宅新区开发相结合的精神。

郊区范文篇3

一、发展市中心城区近郊和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

近郊旅游和乡村旅游是随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市中心城区市民、机关干部职工及外来消夏避暑人员到市中心周边及乡村休闲、度假、娱乐、聚会等,实现返璞归真,回归自然,享受原生态为目的一种旅游方式;是一个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其开发不仅突破了传统的旅游资源开发观念,拓展旅游资源开发形式,有效促进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交叉与渗透的发展模式,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因此,大力发展中心城区近郊游和乡村游意义重大,其作用将产生三个重要的社会综合效益:一是在物质文明快速发展的同时,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引导广大市民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孕育爱护自然生态,保护家乡环境,坚持科学发展观理念,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氛围;二是推动郊区、乡村的城镇化水平,促进乡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工作进程,用市场经济规律刺激广大农户转变生产生活观念,改变生活习惯,促使他们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庭院经济,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对实现全市“统筹城乡、跨越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三是丰富旅游产业内容和组成形式,将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具有“凉都”品牌特质的综合旅游产业链,为举办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在我市召开及我市旅游产业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二、近郊旅游及乡村旅游现状

在“凉都”独特的气候资源基础上,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县(区)两级主管部门在政府领导下根据各地不同的地理位置和综合资源特性开展了有效的工作,形成了一批自然生态保护良好,环境优美的村寨和现代科技农业观光园区。

三、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投入不足。地方财政资金对发展近郊及乡村旅游产业的投入不足,限制了旅游主管部门对近郊及乡村旅游发展的规划、旅游点的培育、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整体可持续发展的引导力度。对部分有发展潜质的近郊及乡村旅游点的扶持力度不够,难以形成一批个性鲜明,旅游吸引力强的近郊及乡村旅游点。

(二)缺乏科学规划。近郊和乡村旅游未制定整体发展规划,多数处于无序发展、无章可循、无据可依,导致产品不丰富、多数雷同于简单的“吃农家饭、打城市麻将”的初级“农家乐”,缺乏参与性、趣味性,上不了规模和档次。

(三)经营模式单一。乡村旅游的经营多数是以农民个体为主,存在经营文化、层次、经济实力差,且规模小、不集中的现象,服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不高,经营特色也不明显,文化内涵挖掘不够、设施设备不齐全等的小本经营方式,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

(四)旅游环境差、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多数品质优良的近郊及乡村旅游点道路、停车场、公厕等基础设施建设仍比较落后,可进入性差,“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农村环境卫生和农民环保意识与乡村旅游发展的要求差距大,同时,少数农民只顾眼前利益,忽视了农村自然面貌及人文环境的原生态的保护问题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四、发展近郊及乡村旅游的几点建议

发展旅游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调整产业结构、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举措。过去打造的“煤都”是的主要品牌,是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而现在逐步向“凉都”品牌转型,“凉都”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正确处理好“煤都”与“凉都”的关系尤为重要,“煤都”为“凉都”打下雄厚的经济基础,在“煤都”基础上发展“凉都”,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快“调”和“转”的步伐,在科学发展“煤都”的同时,加快重视“凉都”的发展,加快发展旅游业应是的主攻方向,是发展的必然。

(一)尽快编制近郊旅游、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按照先易后难、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统筹兼顾的原则,适时编制全市近郊及乡村旅游发展规划,采用宜农宜旅、农旅结合的综合模式,凸显自然性、区域性、人文性的近郊及乡村旅游特点,打造个性化的近郊及乡村旅游品牌,构建近郊及乡村旅游发展体系。

(二)加大投入,整合各部门资金。把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毛草房改造、双创双建及美好家园建设等紧密结合起来,整合各级、各部门资金,进一步加强乡村旅游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乡村旅游景区的房屋进行统一风格的“穿衣戴帽”改造,加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等,尽快解决通往玉舍森林公园及重点乡村旅游点的公共交通问题,切实提高可进入性。

(三)建议抓好乡村旅游示范建设。建议以水城县百车河旅游带美好家园建设作为全市乡村旅游发展示范基地,设立乡村旅游扶持发展引导性基金,列为市县两级财政预算,重点扶持、以点带面、逐步加大乡村旅游发展的覆盖面,着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

(四)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加强乡村旅游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并积极推进市、省、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进一步丰富乡村旅游点的文化内涵。

(五)整合各方力量共同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大开发投资力度,依照多元投资为主、政府投资为辅,谁投资谁受益的方式,多方融资,制定优惠开发政策,吸引民间资金,并把新农村建设,党建扶贫、工业反哺农业等整合起来,从根本上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二是加强对乡村旅游村寨文化培育发展工作,推进乡村旅游村寨文化家园建设,积极引导乡村旅游村寨利用文化室、图书室、广播室、远程教育站等,加大文化知识传播渠道,提高农民文化知识,并通过继续举办农民工旅游服务等技能培训、大赛等方式,切实提高乡村旅游经营户及其农民工的旅游、服务、技能等知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郊区范文篇4

爸妈是勤俭惯了,虽说是做酒,其实也就是我们几个兄弟姐妹聚一聚,然后把父母的“老屋”摆放到我家老房子的阁楼上存放起来以备百年之后用。自从1987年我家搬入现在住的房子里之后,渐渐地我们都很少进入原来的老房子里,参加工作之后更是没有进去过,这次因为父母“老屋”之事一家人一起重访老房子。老房里面空旷着,又黑又冷清。我四处瞧了瞧,突然瞥见原来我们几姐妹睡的房间的角落里躺着一个象石磨的东西,上面满是灰尘,似乎很熟悉,可一时又想不起来是什么。我仔细搜索了一下大脑中的记忆,猛然想起,哦,对,是——“砻”,我们家以前用来去掉谷壳的器具。

盯着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谷砻,我的思绪慢慢地又拉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的童年。

我的家乡非常小,记得当时只有十六户人家,由于土地少而贫瘠,山上果木、地里土地产量小。一个大水库在家门前流过,看得见水却喝不着,还浸掉了我们很多田地。以前,村民们也不知道往外谋求发展之路,日子过得很清苦。那时我们还根本没有电的概念,听老辈们讲,六十年代的整个只有一个电灯公司供应着市区的生活用电。到了七十年代才在市郊区一些地方和县城里慢慢都通了电,也还只能是供应照明等生活用电,乡下一直还是没有电。在我的记忆里,那时照明还是用煤油灯,随便找个墨水瓶之类的器皿当油瓶,弄根棉条或剪几根烂布条做个灯芯即可。煤油灯油烟大,点一个晚上,往往弄得大家都和包公一样。

没有电,现在非常简单的很多事情那时候都是一个要费很大劲的难题,辛苦种田收割回来的谷子要把它去壳成米都还要一番工夫。记得当时村里每一个大家庭都有一个砻,家庭小的就几户人家共用一个垄。做砻还是一门手艺,要专门请来师傅做。砻分上下两个圆盘,中间漏空并有一木条横穿连着,整个磨盘由大小不一的棱形木块有规则的榫合而成,并用竹篾箍紧,其中各有一面(磨盘表面)凿成一条条的浅“沟壑”。上磨盘中间的横木条上钻一个孔,在孔上装一个把手,然后用两根圆木做成一个“丁”字架形的磨担,搭在上磨盘的把手上。谷子倒在上磨盘的漏空中,人工推动磨担带动上磨盘转动,通过上下磨盘之间的磨动而将谷子去皮成米后从上下磨盘中间的一条条的浅“沟壑”中漏下来。磨出来得米一粒是一粒,很少会碎。推磨是要很大劲的,大人推上半个小时一般就要休息一会儿,磨一担谷子下来要两三个小时。记得我小时,家里人口多,为养家糊口,爸爸常年在外帮人做篾工活贴补家用,就剩下妈妈带着我们兄弟姐妹五个在家。妈妈和两个大姐姐种田维持一家的粮食,还要供三姐和哥哥读书。那时两个大姐也就只有十多岁,已经要当成大人做事了,磨谷子的事也就要落在她们身上,妈妈磨累了就换成两个姐姐同时来推磨,每次都见她们浑身是汗。我和哥哥出于好玩,也抢着要来做,可使尽了全身力气,砻依然没有丝毫动弹。妈妈和姐姐就笑着把我们赶走,别防碍他们做事。公务员之家:

砻磨出来的米还是糙米,很粗糙,不好吃。妈妈在用筛子筛出谷壳之后还要把米放到踏碓里去舂一下,米才会变得光滑一些。踏碓就是将一块大青石,上面凿个圆滑的窝子,叫碓臼。再将一个石或铁磓打个眼儿,安上木把,榫在一个大木头做的踏板上。踏板一般是在大树根部截下一截,在一端打个洞,磨平磨光滑来,好踏脚使劲就行。那时候,村里人就用它舂米,踏碓的效率也是很低,舂一担米也要一个多小时。当时很多大村子会用石碾子,石碾子虽然也效率低,但比起砻和踏碓简单高效得多。我们村子小而穷,只有一个踏碓,还是公有财产,谁家需要谁家用,这也算是共产主义的一种运作方式吧。谁家一旦用它,得早早地去扫了圆窝里的鸡屎和顽皮的小孩丢进去的土石,然后将糙米倒进圆窝里,一人搅拌,一人或两人用脚使劲踩动那根大踏板,不停地反复捣打。有时逢年过节,也会将几斤粘米混杂一点糯米浸泡几个小时之后拿到碓臼里去捣碎成粉,用来做米果。那时的生活还只能勉强饱肚子,更没钱去买什么零食,听到碓臼的“咚咚”声,我们这些小孩就会跑过去看是谁家要做米果了,羡慕极了。赶快跑回家问妈妈有没有准备也要做,在得到满意的回答之后就会高兴地飞奔出去,口中不断地唱着“哦!有米果吃了!”似乎想要告诉全村人。现在这个碓臼还在村子的那个土砖房里,但很少有人光顾了,再也不会唱出令村里小孩听到就像过年一样高兴的“咚咚”的“歌声”了。

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地区乡下陆续都通了电,记得我们村在1985年也架设了电线。因为村子小,还是从隔壁一个大村子旁的一台30kva的变压器处接过来的电线。每家每户都装上了电灯,从此告别了黑暗的夜晚。那时候我读一年级,学了电灯、电话,不知是什么东西。现在终于见了电灯,非常高兴,淘气的我就不断地拉开关,看着灯泡一亮一灭,觉得电真的好神奇,怎么一拉就亮,再一拉就灭了?到了晚上,家家户户都亮起电灯,孩子们都不停地欢叫着,东家跑来西家跑,心里像过年一样。现在看来,其实那时的电灯灯光很弱,一般的灯泡也就是5w或10w的,但比起煤油灯来已经是进入天堂了,谁也不会去计较它不够亮。

郊区范文篇5

市郊区党委和市农委召开推进郊区电子政务工作会议,这是落实市委在市政府部门网站评议专题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是对郊区系统电子政务建设工作的具体推进。刚才迎捷副主任对郊区政务网建设工作作了全面的动员和明确的部署。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郊区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性

2月11日,市政府召开了部门网站评议专题工作会议。市委领导在会上强调指出:要把政府工作的评价权交给人民,让人民作出公正的评价;各级政府及公务员要饱含对人民群众的真切情、深沉爱,切实把“执政为民、执政兴市”放在首要位置,并努力从机制上落到实处;政府网站建设是推动传统政务向电子政务的转变,逐步构建起一个可亲、可信、可靠的电子政府框架。推广电子政务意义重大:

第一,电子政务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助推器”。发展电子政务,是实现“*”重要思想的具体举措,可有效地增强政府的公仆意识,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

第二,电子政务是传递政令的“千里马”。长期以来,政府政令的传递速度慢,现实情况和问题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反馈回来,应变能力较差。电子政务可通过网络传递,提高政令推行时效性,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电子政务是反腐倡廉的“好帮手”。电子政务可对行驶权力的过程进行监督,提高透明度,杜绝暗箱操作,防止以权谋私,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

第四,电子政务是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电子政务可使政府及时地了解到社情民意,集中群众智慧,促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同时也有利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与群众的联系。

第五,电子政务是节约行政开支的“好管家”。传统的政府管理,大多采用开会研究,逐级下达,层层上报的工作方式,耗费大量的行政经费,电子政务可通过虚拟办公,电子邮件交换和远程连线会议等方式,克服文山会海和公文旅行等现象,节约人才、财力。

第六,电子政务是政府信息资源的聚集库和开发中心。电子政务系统积累了大量的信息资源,经过筛选、分类、整理和归纳,可转换成为政府工作的参考依据。

因此,我们一定充分认识推进郊区系统电子政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郊区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与主要任务

*郊区电子政务建设要结合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以需求为先导,以转变政府职能、优化业务流程为主线,通过大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提高政府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能力,提高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郊区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是:*年至*年,要基本形成“四网一库”的郊区电子政务体系基本框架,即以机关局域网、市政府和各区县政府联接的公务网、为公众服务的“*郊区政务网”、政府管理决策专业网、共建共享的电子信息资源库。各单位、各部门的管理与服务职能都要通过网络加以实现,并全面推广应用,实现办公自动化、服务网络化、管理规范化、决策科学化,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使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整体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郊区电子政务建设主要有五大任务:

1、推进基于公务网和机关局域网的办公业务应用。按照*市公务网建设的统一进度,认真完成郊区系统公务网建设。重组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完善已开发和运行的各单位局域网系统,加快无纸化办公进程,建立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制约的统一平台,切实提高郊区系统各部门工作效率。

2、推进郊区系统网上办事和服务的应用。建设可亲、可信、可靠的郊区系统政府门户网站--*郊区政务网。加快网上办事项目的开发和应用,郊区系统各部门管理和服务职能都要通过“*郊区政务网”实现网上办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办好“*农业网”和“*农科热线”,提高政府为公众服务能力。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增强政府决策的透明度,让老百姓有知情权,大力推进传统政务向电子政务的转变。

3、推进郊区管理决策辅助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建立和完善档案农业信息系统,加强农业生产管理和安全监控。建设*农业地理信息应用系统,实现郊区各类信息的空间化和可视化管理,提高政府的科学决策水平。配合农业部的“金农工程”,开发*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系统,搭建数据平台和分析平台,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服务,发挥政府提供信息和调控的作用。

4、推进郊区系统电子政务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结合郊区系统电子政务建设的特点和应用情况,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信息化知识培训。尤其要充分利用郊区系统各级党校的培训阵地,加快电子政务知识普及,对各应用系统相关工作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应用培训,促进郊区系统电子政务建设更好地发展。

5、推进郊区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加强信息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制定和完善郊区系统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工作责任制,形成信息安全快速反应机制,提高信息安全防御能力。

三、加强领导,全力推进郊区电子政务建设

1、领导重视,创造电子政务建设的良好环境。市委指出:城市信息化,干部首先要信息化。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建设数字社会、数字城市、数字经济,*有条件、也有可能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要按照现代化、信息化的要求对政府部门的业务流程实施再造,真正通过信息化来提高郊区系统的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刚才迎捷副主任讲话中已经明确了各单位、各部门的责任。市郊区党委、市农委下发的《关于推进*郊区电子政务建设的意见》中也有具体的要求。郊区系统各单位、各部门要认真贯彻,明确职责和任务,扎实推进。电子政务重在政务,推进这项工作要实实在在,不仅是建个网站,各责任单位要及时提供更新信息,30个网上办事项目要加快开发进度,建成后各职能部门要在网上及时受理。网上办事的关键是网上受理的时效性和长期性问题,也是对各职能部门工作责任心的考验。网上办事项目如果不及时受理,就会成为聋子的耳朵—摆设,我们一定要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网站还要上英文版,适应国际化需要,这件事难度很大,但非上不可,让世界了解*郊区。市政府办公厅在中国*门户网站上每年要开展对市政府50个部门网站的评议工作,*年度,我们排行第13位,今后每年的评比结果,都与在座各位有关,各职能部门领导要高度重视。

2、建立制度,形成长效运行机制。刚才迎捷副主任已经讲了“四个一”工作制度。即:一个工作网络、一次季度工作例会、一项工作统计、一次综合评比,要切实落实到位。市郊区党委办公室、市农委办公室每季度要按时通报季度检查统计结果,年底根据季度评分,进行综合考评,综合评比结果要纳入各单位年度实绩工作考核指标。

郊区范文篇6

关于郊区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本文提要:

△××××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创新农业经营机制,提高都市农业的能级;推进建设现代农村,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农村面貌;着力培育现代农民,变传统农民为新市民和新农民。

△××××新郊区建设过程中正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如何实现由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转变;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探索农民增收新途径;如何正确处理确权确田与集约化生产关系;如何加强农民镇保后集体土地的管理。

××××开发以来,××××的基本粮田面积逐年东移,目前基本上集中在沿海几个镇,而××××、机场二镇合一后,××××区域面积达139.8平方公里,蔬菜粮食面积约25000亩。基于××××历来是农业大镇这一事实,同时借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历史任务的提出和全社会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良好氛围,××××把建设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抓手,统领解决“三农”问题。

一、××××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

(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1、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解决劳动力就业。

××××现有蔬菜粮食面积约25000亩,过去“一家一户”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利于农村城市化的推进,与××××的发展规划也不相适应。近年来,通过设施粮田、设施菜田建设,使××××粮食、蔬菜生产进一步上规模化生产水平。另一方面,积极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着重培养一批懂科技、善经营的本地农业经营者,利用农业自身发展消化农村富余劳力和失地农民,拓宽农民的增收就业渠道。××××现拥有26家蔬菜园艺场,解决失地农民就业286人;上海××××临空出口农业园区,开发建设四年来已经为当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近千个。

2、注重农业科技实践,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龙头企业产品质量好、附加值高、经营相对稳定,有一定的品牌优势,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较强。如临空出口农业园区依托较强的技术优势,围绕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利用郊区农产品资源,自主创新,开发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要的新产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相关新产品开发工作,直接组织郊区农产品出口,抢占国际市场,发展创汇农业,园区企业2005年实现出口创汇2.15亿元。

3、建立“科技兴农”体系,开展农业科技结对活动。

重视科技队伍建设,更新配齐农业科技力量,加强对农业科技人员的培训和对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对象的培训。去年以来在市农委、区农委的支持下,××××开设了农业科技培训中心。培训中心由新区农委组织的专家、教授向当地园艺场、种地大户提供有机无公害水稻和蔬菜的培育、病虫害的防治、土肥管理等一系列形式多样化的农业技术教程,学员同时也可以将在生产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提出,请专家、教授提出解决方案。培训中心定期组织学员到各园艺场进行参观、交流,使各园艺场之间也能相互交流生产经验,共同解决生产中的难题,共同提高生产技能、效率。

4、组建农产品服务平台,做好为农服务工作。

通过组建农民合作组织、创办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建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满足农民生产、产业发展和市场的需要。目前拥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种养基地,其中包括26家蔬菜园艺场和7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并通过重点扶持,建成了××××都市景观农业园区、临空出口农业示范园区等代表××××农业发展方向的示范基地,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功能。同时,加强基层农业综合服务队建设和积极实践农机作业、农业植保社会化服务方式,以合作社的方式进行统筹协调,加快推进服务社建设,提高综合利用率。

(二)推进建设现代农村

1、实施村容整治,改善人居环境。

部分村的环境卫生、生产生活方式与农村城市化发展的要求相比,具有一定的差距。为此,××××今年开展了违法农田乱搭建整治和不规范生猪养殖退养整治工作,共整治农田违章乱搭建739户,清理违章棚舍37881㎡,退养生猪15790头,拆除棚舍12900㎡,改变了部分村宅生活环境脏、乱、差的面貌,进一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07年我们将继续开展生猪退养工作。最终做到村域内无垃圾乱倒、污水乱流、畜禽散养现象,村庄内外整洁优美,人居环境良好。建议以后可以在××××范围内选取1-2个由条件的村作为试点村,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使村内生产、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保证雨污水纳管。

2、完善自然村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村,规划建设比较散乱,土地利用率低,村级经济社会发展受土地因素制约严重;村内道路狭窄弯曲,基础设施不配套,阻碍了××××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要本着解决村民最迫切需要解决问题的原则,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有序建设。既要防止不切实际的大拆大建,又要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特别是要拆除违章建筑及危房。

(三)着力培育现代农民

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和直接受益者,新农村建设必须以人为本。

一是培育具有高素质、现代经营方式的新型农民。目前,农村经济发展慢、农民增收难与农民素质不高有直接关系。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要把培育新型农民当作一项根本措施来抓,通过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突出其主体地位,为增产增收和改变乡容村貌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06年××××大力实施以农村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如不定期进行蔬菜种植培训、水稻和蔬菜病虫防治培训、新型农机操作培训,定期开办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定向培训班等等,将农民培训经费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增加政府对农民教育培训的投入。

二是加快非农劳动力转移。充分发挥小城镇在水、电等基础设施及交通、通讯等方面的便利,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招商引资,集中开发,兴办工业园、商贸区,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吸引农民到城镇创业、就业。同时,鼓励引导农民围绕城镇居民需要的生产、生活服务,积极开展家政、贩运等社区服务。通过城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载体。通过消除农民进城镇就业,创业和发展的各种政策壁垒,促进和鼓励农民向城镇的适度转移并实现就业和自主创业。

二、××××新郊区建设过程中正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第一,关于如何由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转变的问题。

××××农业目前基本上还是以单一为城市提供副食品的城郊型农业为主,它的特点是生产单位偏小,设施化程度较低,深加工水平不高,与市场衔接不够紧密,不利于长远发展,所以必须转向具有生态、观光、休闲等综合性功能的都市型农业。必须高起点制定都市农业发展规划,在建设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重点发展科技化、园艺化、工厂化、智能化的设施农业,重点抓好临空农业产业带和××××地区现代都市农业生产示范区的建设,以点带面推进都市型农业的综合开发。

第二,关于如何正确处理确权确田与集约化生产关系的问题。

在土地延包过程中,一些村采取了“确权确田”的方式,造成一些“单门独户”的散户、小户经营,不但单位产出不高,而且浪费土地资源。而村民对传统的土地流转法积极性不高,致使这些土地很难流转出来,妨碍了农业集约化。我们设想让这些农户以入股方式,加入基地、公司,年底得到一定的分红,而且基地、公司在经营这些土地时,要优先解决这些农户的就业问题。同时,政府可以出台一些推进土地流转的政策。

第三,关于农民镇保后如何加强集体土地管理的问题。

为了避免土地资源浪费,杜绝违章建筑现象,可由承包者书面授权委托镇农业服务中心统一管理、统一发包,建立台帐。对已解决镇保、实行预征田、宅基地置换后的农田,由专业公司统一管理,聘用本镇生产能手、原农业管理人员或者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经营,农业服务中心负责技术指导,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对于即将开发的土地,可由中心安排种植短期作物。

郊区范文篇7

今天,市政府在这里召开郊区信息化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既是贯彻落实市郊区工作会议和市第六次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精神的一次工作部署大会,也是号召郊区各级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落实措施,形成合力,加快推进郊区信息化工作的动员大会。

、宝山、嘉定、奉贤四个区的发言反映了郊区信息化取得的许多阶段性成果,使我们看到了郊区信息化建设的广阔发展前景.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抓住机遇,加快推进郊区信息化工作

郊区信息化工作是城市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郊区各项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动力。在郊区面临新的发展机遇的形势下,加快推进郊区信息化工作,对于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进而增强特大型城市郊区的综合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一,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郊区发展目标,对大力推进郊区信息化工作提出了紧迫要求。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郊区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入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市委、市政府提出“‘九五’变化看市区,‘’变化看郊区”,郊区要“体现实力水平”,这充分说明了郊区在未来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此同时,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化已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一定要站在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高度,抓住郊区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快推进郊区在农业、工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各个领域信息化的全面发展,从而以信息化推动郊区的城市化、带动农业的现代化、促进农民的市民化,实现郊区的跨越式发展。

第二,城市信息化的发展为推进郊区信息化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一是全市信息基础设施框架的形成,为郊区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基础。经过前几年的建设,信息传输的瓶颈问题已得到解决;二是信息产业主导地位的确立,为郊区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了空间。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壮大和郊区软件等各类信息产业基地的加快培育,将会有一大批IT企业入驻郊区,进而带动郊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三是一批全市性的重大应用项目相继建成,为郊区信息化的推进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如“中国”门户网站的建成开通,社会保障、银行、公共交通三个“一卡通”的投入使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等,正在为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实惠,随着郊区信息化的发展,可以将全市一些已有成效、且适应郊区特点的信息化应用项目加快向郊区延伸;四是全市信息化发展的整体工作环境,为郊区信息化的推进提供了良好基础。目前全市在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法规、安全、人才、培训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初步形成了市、区两级信息化组织推进的工作格局,必将有利于加快郊区信息化进程。

第三,郊区信息化建设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但与全市的整体发展水平相比还有差距。经过几年的发展,全市一批重点项目有的已经在郊区得到了落实。如郊区各区县的政府网站已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行,实现了与“中国”门户网站的链接;基础教育“校校通”工程已经启动;公务网建设按照市的统一部署正在积极推进。与此同时,市农委对郊区信息化工作也积极推动,建立了农业网,并先后组建了金山、松江等7个区县农业网,形成了农林实用信息技术网等9个市农业网一级分站;开通了“为农热线”,在区试点建立了5个基层信息服务站,开发了农业技术综合服务、“菜篮子工程”管理、农业标准化咨询服务等一批信息系统,对以信息化带动农业的现代化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郊区企业信息化也取得了初步成果,如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提高了企业为客户的服务能力,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郊区各区县从实际出发,结合区域特征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开展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但是从总体上看,郊区信息化与全市整体水平特别是与中心城区的信息化发展水平相比,存在的差距主要反映在:对信息化在改进传统管理方式、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方面的推动作用认识还不足;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郊区新一轮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如郊区有的地方固定电话普及率不到60%,有线电视家庭覆盖率不到40%,家庭电脑普及率、宽带接入覆盖率等与全市平均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适应“三农”特征、郊区特点的信息化应用项目开发建设的面还不够宽,信息化对郊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潜力还需不断挖掘;目前郊区各区县信息委组建不久,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信息化组织推进机制需要完善,有关职能还需加快理顺。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郊区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努力缩小城乡数字差距,推动全市信息化建设的持续平衡发展。

二、按照郊区发展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明确郊区信息化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根据城市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围绕郊区发展的总体目标,郊区信息化准备用两个三年时间分阶段推进年至2年是基础先行、重点突破阶段。要通过推进郊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与管理,使网络条件和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完善和优化推进郊区信息化工作的组织机制和发展环境,初步建立郊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信息化应用体系框架,为郊区信息化全面推进奠定坚实的基础。年至年是全面推进、快速发展阶段。基本形成城镇信息化、产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政务信息化的郊区发展新格局;做到郊区信息化与中心城区信息化同步发展,消除城乡数字鸿沟,为年基本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作出贡献。

按照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要求,根据城市信息化发展战略和郊区信息化的发展目标,市农委会同市信息办已经制定了《关于推进郊区信息化工作的若干意见》。下面,主要强调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按照“统一规划、加强管理、联合建设、资源共享”的原则,加快郊区信息化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管理。到“”期末,郊区城镇宽带接入覆盖率要达到90%;新城和中心镇实现每百人拥有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主线数80线;实现有线电视“村村通”。要做到与郊区城镇、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规划、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在具体实施中,要加强政府的协调指导作用,注意整合现有各种信息网络资源;同时运用市场机制,引入新兴运营商和二级运营商,共同推进郊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促进服务网络的完善和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当前,要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由市信息办会同有关部门和通信运营商,重点抓好郊区城镇信息基础设施的规划编制工作。

(二)围绕郊区城市化的发展目标,探索推进城镇信息化工作。要根据城镇的特点,加强对城镇信息化的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和综合管理。要以城镇管理信息化为切入点,积极探索信息资源采集、交换、整合、共享机制,加快镇务公开上网和办公业务网络化建设,逐步形成城镇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模式和工作机制,实现政府与企业、公众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良性互动。加快社区服务网向郊区城镇的延伸,探索形成集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指导、农业服务等于一体的城镇信息服务体系。要充分利用市统一开发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加快对气象、水利、土地、森林、环保等各种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开发,特别要重视各类规划信息的开发应用。当前,市农委、市信息办要在“一城九镇”中做好城镇信息化的选点、布点和试点工作,以积累经验,逐步覆盖到22个中心镇和一般集镇。

(三)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以信息化带动农业的现代化。经过几年的探索,的农业信息化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当前,要按照发展种源农业、创汇农业、装备农业的新要求,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着重抓好三项工作。一是继续推进农业网信息平台建设。以农业信息服务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网区域分站和专业网站的建设,建立高质量的信息处理系统。年内实现郊区每个区县都有农业网分站和若干个产业特色专业网站,完成12个市级农业园区网站的建设,并开发建设休闲农业网;二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档案农业信息体系。要按照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的需求,不断推动农产品档案数字化,强化对农产品产销质量的跟踪,为农业标准化奠定基础;三是区域性农业信息服务站建设。进一步加快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向乡镇、村的延伸,要通过郊区龙头企业、行业协会、营销组织等建立区域性的农业信息服务站,不断强化农业信息服务的实际效果。年内实现每个区县2个区域性农业信息服务站。以上3项工作主要由市农委牵头组织实施。

(四)抓好教育卫生信息化,提高郊区人口的整体素质和劳动技能。当前,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抓好农民远程教育培训系统的建设。要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在“”期间建成连接各乡镇的农民远程教育培训网络,开发适合郊区农民特点的实用技术、就业技能等一批课程软件,加强对郊区农民的继续教育。到“”期末,123个乡镇都要建成远程培训教室。每年完成远程培训教育课时不低于1万小时,培训人数不少于30万人次。今年主要做好可行性研究,形成系统建设方案。该项工作主要由市农委会同市教委、市信息办负责实施;二是要按照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的有关部署和要求,确保基础教育“校校通”工程的有序推进。要根据全市统一部署,实现中小学电脑的配置和联网,以学校为单位,电脑配置比例在高中达8:1,在初中达10:1,在小学达15:1;实现中小学校宽带接入因特网,全面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该项工作主要由市教委、市信息办负责推进。三是加快推进社区健康保健服务系统建设。围绕卫生体制改革和居民群众对健康保健的需求,运用信息化的手段,以进一步建立完善个人健康档案为切入点,积极推进社区健康保健服务系统。当前,市卫生局要会同市信息办、市农委继续抓好嘉定区的试点,积累经验,逐步扩大推进。

(五)加快郊区社会保障和市民服务信息系统建设,探索建立有效的服务管理模式。社会保障和市民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在中心城区已经取得了实际效果,形成了一些有效的做法和经验。当前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向郊区延伸和拓展。为此,首先要统一技术标准,规范数据项目,建立并不断完善业务数据库,同时注重对数据信息的统计和分析,为推动郊区“三农”改革提供决策依据;其次要结合郊区的实际,开拓农业人口社会保障卡的应用功能;第三,要探索建立适合郊区特点的社会保障卡应用和服务管理模式,在郊区补设并完善社会保障卡应用服务网点,并抓紧启动社会保障卡的申领和发放工作,到年底,要基本完成郊区农业户籍人口社会保障卡的制卡、发卡工作。今年市信息办要会同市农委加强调研,通过奉贤的试点工作探索郊区社保卡申领和发放办法。

(六)加快推进郊区政务信息化,提高政府部门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当前的政务信息化建设要以区县公务网建设和政府网站建设为载体,加快推进政府内部的办公自动化和行政管理信息化,以及政府对外的网上办事、在线服务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政府的行政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郊区各区县政府要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结合本区县的实际情况,切实抓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区县公务网建设年内要基本建成并投入应用。要用两年时间全面建成郊区各级政府部门及乡镇内部工作局域网,年底郊区各区县政府以及22个中心镇要全面建成内部工作局域网。要通过公务网平台积极推进内部办公、信息、会议、督查等主要办公业务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促进政务信息的交换与共享,加快开发各类政务应用系统;二是政府网站建设及网上办事要加快实施。年内要实现政务公开信息全部上网,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网上信息内容和栏目。加快推进网上办事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不断扩大网上办事范围,深化在线服务功能,到“”期末,郊区各级政府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内容要实现网上办理和在线受理,以提高政府办事的透明度和服务水平。

(七)加快软件等信息产业基地、园区建设,形成郊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优势。郊区的广阔腹地以及不断优化的发展环境,为软件和信息产品制造业的落户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近几年,郊区各区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已经吸引了一大批IT企业入驻,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软件业目前在我市正处于高增长期,需要相应软件产业基地、园区的支撑。目前全市已经授牌的软件产业基地有7个,最近科技部授权的软件专业孵化器已放在郊区。因此,要继续加强郊区基地、园区的规划建设,郊区各区县要统筹布局,抓紧落实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要根据实际情况,创造良好的郊区软件发展环境,为郊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支持。

(八)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工作,确保郊区信息化工作顺利开展。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信息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增强信息安全工作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要通过强化信息化主管领导的安全意识,加强对信息安全工作人员的培养、使用和管理,进一步做好信息安全工作。要贯彻落实市信息安全工作会议的有关要求,对于一些信息化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一些新建或改建的重要信息系统,必须配套建设信息安全子系统,使其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并经有关信息安全测评认证机构认定合格后,再正式投入使用。郊区各区县信息委要会同有关部门,确保本区域的信息安全和社会稳定。

(九)进一步抓好郊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为郊区信息化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信息化建设,人才是关键。要针对当前郊区信息化人才匮乏的情况,采取引进和培养并举的方式,加强不同类型、各个层次的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充实和优化郊区信息化人才队伍。要在郊区营造信息技术人才创业、工作的良好环境,广泛吸引信息技术人才参与郊区的信息化建设。郊区各级政府要重视对郊区各级干部信息化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制定信息化培训纲要,并将其纳入干部培训的总体规划。要利用各种渠道,在群众中大力普及信息化知识,强化信息化意识。市信息办和市农委要为郊区信息化培训提供各方面的支持。

三、落实措施,奋发有为,推动郊区信息化快步跃上新台阶

(一)紧扣郊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搞有效益的信息化。要从郊区发展的总体目标出发,着眼于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满足广大群众对信息服务的需求,着眼于郊区传统产业的改造、产业结构的优化,认真抓好郊区的信息化工作。信息化只有实实在在地帮助解决区域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才能真正体现出价值,只有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各种便利和实惠,信息化发展才会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才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郊区信息化建设一定要脚踏实地,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切忌不切实际地盲目投资和盲目建设。

(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形成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各方参与的信息化推进模式。信息化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渗透性强、涉及面广,推进成本高。仅靠政府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好政府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引导带动作用,为郊区信息化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确立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市场主体地位,积极运用财政、金融、税收等各种经济杠杆,拓宽投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制。对一些有收费机制、收益稳定的信息化项目,可以充分吸纳社会投资者投资;对一些有收费机制但效益难以做到投资收益总平衡的信息化项目,可以通过适当补贴等政策,鼓励社会资金规范、有序地投入。

(三)各级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充分履行职责,推进郊区信息化持续健康的发展。市信息办作为市政府主管全市信息化工作的综合部门,对郊区信息化负有规划和指导的责任。郊区各区县信息委是本区域内信息化工作的主管部门,对本区域信息化工作负有主要的推进责任,要切实加强对本区域的信息化建设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牵头或配合各有关部门全面落实各项信息化任务。郊区各区县信息委还要结合区情、县情,多为领导出主意,主动为其它部门提供服务,真正建设成为一个懂信息化、了解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有战斗力的政府工作部门。

作为一支信息化推进工作的新生力量,郊区各区县信息委还处于成长阶段。希望郊区各区县政府多给予一些关心和支持,多创造一些有利于开展工作的条件和环境,市信息办也要多加强指导和帮助,使郊区各区县信息委真正发挥区县政府综合管理部门的作用。

(四)加强调查研究,注重科学规划。今年是“转变作风年”,各级信息化工作部门要将调查研究和转变工作作风紧密地结合起来,尽快摸清实际情况,掌握应用需求,把准工作方向和工作重心。市农委要会同市信息办根据全市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要求,在年内制定出郊区信息化工作计划,进一步将郊区信息化发展目标具体化,并逐项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形成有效的推进机制。郊区各区县信息委要会同有关部门按照郊区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做好本区域的信息化规划工作。对于目前已明确的目标任务,要尽快形成具体方案,付诸实施,着力推进;对条件尚不成熟有待探索的,要加强调查研究,通过布点先试的办法,探索经验,待条件成熟后再全面推进,真正解决几个郊区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郊区范文篇8

关键词:城市郊区;休闲旅游;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

纵观我国旅游产业发展整体,其增长趋势明显,并影响了城市郊区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相比于其他旅游经济,城市郊区休闲旅游由于自身独特的地理位置,其竞争优势更加明显,未来发展前景不可限量。但是,以现实中的城市郊区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来看,其中还隐存诸多问题,与预期目标还存在不小差距[1]。有关城市郊区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方面的研究备受关注,并成为了学术界争相热议的焦点话题。

一城市郊区休闲旅游产业发展问题

随着经济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城市郊区休闲旅游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从项目内容、地理位置以及文化特性等角度来讲,城市郊区休闲旅游较之传统旅游占据着地利人和的优势,在旅游经济中的地位不容忽视。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城市郊区休闲旅游产业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2]。

(一)整体规划意识薄弱

由于城市郊区地理位置独特,其利用同时受城市和乡村的双重影响,较之一般性质的土地活动空间更大。因此,城市郊区日渐成为土地利用者争相竞夺的战略要地,亦是土地资源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部分休闲旅游开发单位出于种种原因考虑,征地盲目性较大,之后造成土地利用向更高利益机构转移,导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以我国现行的土地管理机制来看,其中还存在不少弊端,其中极为突出的问题是整体规划意识薄弱,不利于城市郊区休闲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此外,休闲旅游作为一项体系化产业工程,涉及到工商、税务、农业等多个部门,而旅游部门的管理参与权限却很小,导致城市郊区休闲旅游不断出现小、散、乱的局面,影响了整体产业布局。在现实生活中,各利益竞争团体的整体规划意识不强,没有充分发挥市场导向功能,项目开发趋于雷同,重复建设层出不穷。这不仅造成了土地资源浪费,还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市场恶性竞争。

(二)保护生态机制匮乏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生态保护得到了人们更高层级的重视,并成为了各行各业发展的要点。然而,城市郊区休闲旅游产业发展进程中,城市化倾斜现象严重,破坏了原有生态环境,影响了其可持续发展。部分地区过度关注短期经济利益,大肆修建城市景观建筑,对城郊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挑战。从长远的规划来看,城市郊区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应实现景观复合多样化,有机地将自然与人工融为一体。城郊特殊的地理位置,为休闲旅游发展提供了利好条件,其作为城市的“绿色心肺”,本身具备完善的生态环境,是城市居民亲近自然的最佳地方。但是,在城市郊区管理上有关部门却相互推诿,行业间的分立现象严重,垃圾乱丢、乱排等现象更是随处可见,严重破坏了该地区的生态环境[3]。客观角度分析,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对于城市郊区生态环境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同时也可加重生态环境污染破坏,其决定性因素在于管理。

(三)相关支撑条件不足

网络环境下,人们获取旅游信息的途径越发多元和多变,包括网站、电视、报纸以及杂志等。然而,许多城市郊区休闲旅游组织机构却未能发挥信息化时代优势,对相关项目的宣传力度不足,单纯地依靠口碑效应吸引客源,难以满足自身快速发展需求。固然,建立良好的口碑是城市郊区休闲旅游持续发展的根本,但同时也需媒体宣传的助力作用,否则发展只能局限在一定层次上。反之,有些城市郊区休闲旅游地过度重视媒体宣传,并将绝大部分精力和资源于此,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不尽人意,影响了游客的二次消费。相较于人口密集的城市,城市郊区的交通、通讯、住宿、饭店等条件明显落后,给人们的休闲旅游造成诸多不便,加重了其望而却步的心理。另外,知识经济时代,任何行业产业的发展始终离不开人力资源支撑。不少城市郊区休闲旅游经营者及服务者的专业素养薄弱,创新意识不强,久而久之影响了其经营效益,不利于其长期发展。时至今日,夯实保障基础,已然成为了城市郊区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城市郊区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对策

市场经济环境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寄托心灵归宿的休闲旅游需求旺盛。城市郊区休闲旅游产业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亦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追求的有效途径。作者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以下几种城市郊区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对策,以供参考和借鉴[4]。

(一)统筹发展规划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政府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引导调控职能。在城市建设快速扩张的进程中,城市郊区地段升值明显,不可豁免地会加重利益、权属及管理矛盾,亟需政府的主导参与。具体而言,政府有关部门应准确定位自身功能价值,宏观把控城市郊区休闲旅游产业开发及发展,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利用,强调衣、食、住、行等各个环节的有机整合。对此,政府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需求,制定科学的城市郊区休闲旅游产业发展规划,量化各相关单位或机构职责,并出台一系列引导性、支持性政策,鼓励发展生态事业,促进全面参与。同时,政府还需牵头相关企业加大宣传力度,助力城市郊区休闲旅游形象建设,凸显各地城市文化特色,吸引客源。此外,政府还需建立完善的统筹规划机制,理性分析城市郊区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相关影响要素,整合有效资源并合理分配,避免市场恶性竞争现象,建立完善的产业链条,最大限度地发挥聚合力。

(二)注重生态建设

根据异质共生理论,自然界中能与其他生物共存并与环境协同进化的生物最具生命力。这一理论在城市郊区中的反映就是,要求生态景观兼容并蓄,有机地将人工与自然景观整合在一起,打造良好生态体系,为休闲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城市郊区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初衷及归宿,不是退还经济到原始农业时代,更不是大肆兴建高楼大厦,而是异质基础上的求同。在此过程中,政府各有关部门应合理分配职责,加强彼此间的联系,注重城市郊区生态建设管理,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从根本上消除乱丢、乱排等现象。同时,制定诸多有效支持政策,改善城市郊区基础设施环境,为游客提供更多便利服务。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合理规划城市郊区布局空间,侧重于森林、果树等绿色园艺产业发展,增加休闲旅游特色资源,丰富其文化内涵。而休闲旅游经济主体,也需树立良好的生态观念,积极创新和开发生态旅游项目,使人们在体验自然界风光之余,对生态环境建设产生更加强烈的愿望。

(三)完善保障机制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城市郊区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对此,有关机构或公司应强化自身质量意识,树立创新观念,丰富休闲旅游项目,体现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打造服务精品,建立良好口碑,巩固游客资源的同时,吸引更多游客。同时,城市郊区休闲旅游公司还应善于利用新媒体的宣传功能,在制定完善的发展规划基础上,合理分配资金、资源,加大对自身旅游服务项目的宣传力度,通过网络、电视、杂志等途径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在此过程中,其还需加强专业化服务队伍建设,提高整体服务水平。一方面,休闲旅游公司应加强内部人员培训工作,及时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丰富其精神内涵,以讲座等形式,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技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旅游公司要加强与高校合作,充分发挥其人才培养阵地作用,协同完成相关教育事业,获取丰富人力资源的同时,推动高校教育事业发展,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三结语

总而言之,城市郊区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势在必行。在多变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未来城市郊区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可能会面临更多挑战,但同时机遇也更多。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加之各地区城市郊区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不一,本文作出的相关研究可能存在不足之处。因此,作者希望业界更多学者关注城市郊区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结合当前现状,理性剖析其中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多促进发展建议,进而推动我国整个旅游经济的发展,为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态再添一抹春色,实现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目标。

作者:赵璇 单位: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范春.大城市郊区旅游发展探析——以重庆市为例[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54-59.

[2]冯建国,杜姗姗,陈奕捷.大城市郊区休闲农业园发展类型探讨——以北京郊区休闲农业园区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2,01:23-30.

郊区范文篇9

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市郊区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2*年*“三农”工作,深入分析当前形势,安排部署2*年*“三农”工作,着重研究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促进粮食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和全力推进“三个集中”的政策措施。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书记办公会、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听取汇报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市委领导对今年和今后一段时期郊区工作作了重要指示。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三农”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关于“要让郊区农民充分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使农民利益随着经济发展‘水涨船高’”,“要高度关注农民、高度关注土地”的指示精神得到认真贯彻,各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

郊区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郊区全年实现增加值超过2417亿元,同比增长21.8%;工业总产值7233亿元,同比增长30.9%;财政收入超过646亿元,同比增长34%。

农民收入创新高。郊区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7337元,同比增长10.2%,增幅为1997年以来最高。全郊区又新增了15万个非农就业岗位;有58万农民进入“镇保”;65周岁以上老年农民享受了最低养老标准每月不低于75元的政府托底补贴;农民享受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偿费用人均达218元,比上年增长10.1%。

坚持稳定粮食生产不放松。认真贯彻国务院“农业和粮食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稳定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全市财政(包括区县)用于对种粮农民“七项补贴”资金共2.82亿元,其中直接补贴到农户资金1.52亿元。由于政策到位、措施落实、面积保证,粮食总产达到了21.2亿斤。

农业循环型经济迈出了良好的步伐。以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为契机,对本市畜禽养殖业调整规划布局,控制养殖规模,郊区规模化畜禽场总数已从1998年的1620个减少至871个。各区县还关闭了一批小型养殖场。新建了一批有机肥生产处理中心,加大了有机肥推广力度,促进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三个集中”的“瓶颈”破了题。经过深入调研,把农村宅基地置换作为推进“三个集中”的突破口。研究制定了宅基地置换的突破性政策,农民欢迎,区县有积极性。15个试点单位正相继进入规划设计方案的评审和启动阶段,试点工作正规范有序推进。

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出现好形势的情况下,我们既要看到取得的成绩,更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都市型现代农业目标不相适应。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农田基本建设、基础设施遭到不同程度削弱,农业标准化、品牌化生产还存在差距,农业科技优势需要进一步整合。二是低收入群体增收矛盾比较突出。部分纯农户人均纯收入仅2000多元。而且纯农户劳动力往往年龄偏大、缺乏技能或体能较弱,增加收入客观上存在较大难度,乡镇之间、区县之间不平衡性较大,与城市居民增幅有较大差距。三是郊区经济发展与主战场、发动机的目标定位有差距。去年市级工业园区增幅低于郊区平均增幅3.7个百分点,市、区两级工业区产业特色不明显,缺少举足轻重的产业板块,招商引资同比仅增3%,与周边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拉大,自主创业的氛围不强,缺少有影响力的品牌。四是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郊区集聚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

总的看来,农民增收难和经济主板块的张力依然是本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因此,我们对当前农业的生产能力、工业的攀升潜力、农民的富裕程度,一定要有客观的评价。只有把问题看得深一些,把困难估计得足一些,把对策想得周全一些,才能始终把握“三农”工作的主动权。我们要下更大的力气,用更多的精力,更加扎实地做好工作,不断探索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不断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二、勇于创新,务实开拓,推动*“三农”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2*年,是郊区完成“*”计划,编制“*”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对今年农村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和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总书记关于“两个趋势”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对今年郊区工作的要求,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破解难题,扎扎实实地把“三农”工作推向前进。

(一)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为契机,坚定不移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就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抓住了这个重点,就抓住了农业发展的关键;把握了这个环节,就把握了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做好了这项工作,就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物质产出能力。重点是要提高*农业的装备化、设施化水平,用工业化手段来武装现代农业。要把正在推进的100万亩设施粮田、1000公顷设施蔬菜基地建设,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抓手,这是硬指标,一定要落到实处。只有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生产率,结构调整才有更广阔的空间;只有不断改善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实现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

二要做大做响农业品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农业市场竞争力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标志。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关键是要抓品牌,以品牌占领市场,促进农产品附加值的提高。而这恰恰是*农业的一条“短腿”。我们一定要按照市委的指示,转变观念,强化品牌意识,用工业标准化的办法抓农业,用商业的理念抓农业品牌生产。要从源头抓起,一以贯之抓它10年,切实抓出成效来。特别是农工商集团、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要依托集约生产的优势,下大力气抓品牌。今后,*农产品一定要树立品牌形象,不是品牌的就要逐步淘汰出局。

三要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耕地是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稀缺资源。我们必须按照中央的要求,严格保护耕地,确保粮田面积,一寸都不能少。要加快建设有机肥推广使用项目,加强对畜禽粪便、稻麦秸秆、蔬菜老叶根茎的综合利用与无害化处理,变废为宝,加工成有机颗粒肥。今后每三年要在基本农田上轮换普施一次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促进循环经济有恢复性发展。

(二)以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为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科技强市

建设农业科技强市,既是科教兴市总战略的要求,也是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必由之路”。*虽然不是农业大市,但应该成为农业科技强市。要用先进的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先进的组织形式经营农业,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农业,扎扎实实地把农业科技化水平提高到新的台阶。

为了推进农业科技强市,今年起,优质奶牛肉牛育种、花卉种质资源和产业化发展关键技术创新、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加工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蔬菜瓜果选育和开发、优质粮油种质创新选育和开发、农产品深加工、农业生物制品开发、现代农业装备、农业信息发展、水产养殖和开发等十大项目开始实质性启动。通过项目实施和储备,初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通过把产学研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从品种、栽培技术研究到新品种推广、产业化的共同体;通过项目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切实解决农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

一是推进农业工业化。要充分利用*先进制造业优势,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科技创新,研发一批结构先进、经济实用、功能多样的农业装备。特别是在配套农机、冷链系统、农产品加工和自控温室等装备技术上有所突破。继续做大做强产业化龙头企业。特别要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形成公司加合作社的经营机制。要通过联合、兼并、收购等方式,组建资产结构多元化的农业企业集团,提高社会融资和产品市场扩张能力。用现代工业手段改造和完善农业企业,实现农产品规模化、工厂化种植和养殖。

二是推进农业标准化。一方面由政府推动,制定完善各类农业标准,推进种质创新,促进种源农业发展,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和跟踪制度,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另一方面必须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使企业从推行标准化中得益。通过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市场监管,严格控制农产品农药残留量超标,为*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放心菜”,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三是推进农业规模化。重点是建立承包地经营权流转激励机制,推进粮田向规模经营集中。政府扶持粮食生产的直接补贴政策,重点向连片集中规模经营单位和农户倾斜。对连片集中规模种植水稻面积2公顷以上的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适当提高粮食生产直接补贴标准,发放农机作业和植保服务券,并给予施用有机肥补贴,以降低粮食生产经营成本。积极探索承包地换保障的机制,鼓励老年农民和兼业农户转让承包地经营权,老年农民转让经营权的,除按规定基准价格获取流转费外,还可获得政府给予的合作医疗投保补贴。同时,进一步加强土地承包和土地流转管理,完善流转基准价格和补偿机制,提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

(三)以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发动机”为定位,坚定不移地推进郊区工业跨越式发展

2*年,郊区工业总体上有了很大发展,总产值、增加值、利润等均有较快的增长。但是与郊区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发动机的功能定位,与“两个优先”战略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仅从招商引资来看,去年,合同利用外资64.9亿美元,同比基本持平,但与苏州、昆山等周边地区差距进一步拉大。工业是郊区经济发展的主板块,在GDP中占六成,在全市工业中是“半壁江山”,是“擎天柱”。我们必须要有忧患意识,有危机感,切实采取措施,对症下药,奋起直追,务必抓出成效。

一要加快盘活存量。按照“三个集中”规划纲要的要求,加快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的步伐。要逐步削减镇、村工业点。对村级零星工业点和生态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及基本农田保护区周边工业区、点要加大整合力度。鼓励乡镇和村以投资、入股等方式参与临近工业园区的开发和建设,实行股份制。要加大土地整治力度,对已经批准但2年以上仍未开工建设的工业开发区,要坚决收回土地。对新增项目,一律要进规划批准的工业园区。

二要加快扩大增量。要通过招商引资,扩大重点工业园区的项目落户数,提高工业园区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招商引资是郊区工业的重中之重,千万不能放松,不能由于土地问题或其他问题而束缚手脚。千道理、万道理,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抓大项目,要抓高新技术,要抓对全市经济发展有影响力的主板块项目,注重“一业特强”,积极培育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现在招商引资竞争很激烈,为降低商务成本,我们已经付出了代价。郊区无论如何要高举招商引资大旗,要把发展提高到执政兴国、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要采取走出去、引进来、以外引外、产业链延伸等招商途径,多管齐下,切实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我赞成招商引资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按实绩论英雄。当然招商引资工作不能一味地用减税让利等简单办法,要通过改善投资环境、完善政策法规、提升服务水平等赢得外商的信赖,引进更多的跨国公司、大企业、大项目和研发中心,提高招商引资质量。要以农村城镇化为契机,合理布局产业园区,互为依托,提升城镇产业增量,与节点城镇在空间布局上形成合力,提高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通过完善规划,调整结构,整合资源,优化服务,把经济小区提高到一个新的能级水平。

三要加快提升质量。采取各种措施,提升工业园区的运行质量和效益。一是继续发挥市级工业园区“领头羊”作用。加快市级工业园区建设,重点突破基础设施、运行体制和大项目、大企业的投资落地,做到边建设边出效益;二是提高园区间的产业关联度。明确郊区各工业园区的产业定位,实行垂直分工、错位竞争、差别发展;三是提高工业园区的承接、配套功能。特别是要加强为四大产业基地和大企业、大项目的配套服务能力。

(四)以提高农村困难群体收入为重点,坚定不移地促进完善农民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

去年,市委、市政府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支农惠农政策,直接给农民以实惠,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今年要在现有政策的基础上继续稳定、完善和强化。总的原则是,已经实行的政策不能变,已经给农民的实惠不能减,并且还要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努力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七争八”的增长目标。

一是继续大力加快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增加农民非农就业收入

目前,郊区已有186万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工资性收入已占农民可支配收入80%以上,成为农民收入的主渠道。从现在起,每年要以新增10万个岗位的速度转移农村劳动力。积极探索从体制机制上拓展转移渠道。要以推进大型产业基地、大项目与新城和中心城镇联动发展为契机,为进入城镇的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要积极扶持“农家乐”、桃花节等农村休闲旅游、农业旅游项目,加快郊区第三产业发展,创造就业岗位。政府还可以通过购买服务,开辟更多的农村保洁、保安等就业渠道。

要突出重点,切实抓好纯农户等弱势群体的增收。目前郊区纯农户还有20万户。促进纯农户增收,对解决群体收入之间的不平衡性,提升郊区农民整体收入水平具有导向性作用。南汇在这方面已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要根据纯农户的性别、年龄、文化水平、劳动技能等情况,进行分类指导,实行差别政策。对不同年龄段的纯农户,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争取用3—5年的时间,保证纯农户家家有一人进入非农就业。

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和社会力量,大力加强对郊区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的职业技能培训。请市教委牵头,市经委、市农委、市劳动保障局等部门配合,根据产业布局要求,抓紧编制郊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规划,鼓励和引导中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向郊区转移,探索建立郊区普及义务教育与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相结合的新机制。今年要重点实施“专业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项目,计划培训“专业农民”一万人,带动农户10万户,提高农民科技知识和生产技能水平,提高农民就业本领。

二是巩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确保农民收益“水涨船高”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党在农村基层政权的重要基石和物质基础。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基础,很重要一条,还是要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通过深化集体土地制度改革,创新集体资产管理机制,建立完善农民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让农民长期享有土地和集体资产收益分配,在经济发展中“水涨船高”,得到实惠。这是实践“*”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和集中体现。

今年要重点抓好两件事:

第一,推行征地留用地制度。也就是在规划征地面积中留有一定比例的农民集体用地,用于二、三产业开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实现土地股份化、股份资本化,让农民享有稳定的、长期的土地收益回报。就象闵行区虹桥镇、七宝镇那样,让农民一有薪金,二有租金,三有股金,四有养老金。今年,各区县都要抓一个试点,积累经验逐步推广。

第二,推行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试点。把农民的一部分集体资产,主要是固定资产和集体积累集中起来,让农民入股,形成不动产,使农民真正成为股东,形成增加农民收入的稳定来源机制。要在总结前几年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完善机制,以点带面,加快推进速度。再也不能一征就撤,一撤就分,一分就光,恶性循环。

三是继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第一,要大力推进镇保。今年要着力解决几个关键问题:一是逐步解决历史遗留的各类特殊群体的参保问题。解决的办法是通过个人出资和政府资助相结合,按照相关规定缴费纳入镇保。二是落实被用地人员的参保。分两类解决:一类是补办土地征用手续,按政策参保;另一类是没有条件实施土地“使用改征用”的,通过被用地人员自愿交回土地承包权,由集体经济组织为其一次性缴费参加镇保。市、区县两级政府在财力上给予支持;三是研究镇保同其他保障政策的衔接。主要是完善镇保的医保政策,合理确定住院统筹基金的报销比例,提高参保人员的医疗保障水平。但是,有一条必须明确,没有征、使用失地的农民不能进“镇保”,这是底线,不能逾越。

第二,完善农村低保政策。要参照城镇“低保”标准,同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同时适当调整郊区与城镇、海岛与城镇的低保标准比例差,逐步缩小差距。

第三,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一是完善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机制。坚持农民个人缴费、集体经济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合作医疗基金发生缺口的,原则上由区县自求平衡,市财政对困难区县给予适当扶持。二是进一步扩大合作医疗的覆盖面。今年实现合作医疗参与率要达到95%以上,提高统筹能力,使广大农民享受到基本医疗保障。

(五)以“三个集中”为抓手,坚定不移地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

当前,*郊区进入了城乡一体化的新阶段。通过推进“三个集中”,逐步实现郊区土地集约、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从根本上改变郊区的经济结构和功能布局,为郊区新一轮发展提供强大的合力和活力。

要以规划为先导,加快郊区新一轮城镇建设。加快郊区城镇建设,是实现中心城区600平方公里与郊区6000平方公里统筹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城市能级,加快农民市民化,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2*年是推进郊区城镇建设的重要年头。要按照“三个集中”规划纲要的基本要求,以规划为先导,实施城镇建设与农民宅基地置换联动,努力实现“四个加快”,即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特色产业体系构筑、加快城镇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建设、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构筑梯度幅射、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各具特色、功能互补的组团式的*现代都市城镇格局。

积极稳妥推进“三个集中”,首先要提高郊区城镇建设水平。在市对“一城九镇”建设实行政策倾斜的基础上,各区县对重点镇和中心镇也应实行政策倾斜,给予必要的财政支持,加大城镇基础设施投资力度。通过依托重大建设项目和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骨干交通网架,促进重点城镇发展。城镇建设必须注重功能集成化、建设标准化、管理社区化,积极引入市区人口落户,导入非农人口转移,加速城镇人口的有序集聚,为支撑产业发展、人口集中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郊区的产业布局,一定要有现代化的城镇体系配套。今年中央1号文件有一个刚性指标,就是新增的社会事业经费70%要用到农村。市委领导指出,这个钱要和宅基地置换、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民非农就业结合起来用,用到刀刃上。我们要统筹安排,加大对小城镇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其次要有产业支撑,郊区新一轮城镇建设要特别重视城镇产业布局,真正把产业特色做足、强势产业做大,以提高各自发展的竞争力。实施必要的分区优势产业引入导向政策,增强城镇强势产业的聚集度和辐射力。要把引导乡镇企业合理集聚、发展郊区二、三产业和完善郊区市场体系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统盘考虑,优化产业布局,充分发挥城镇化建设对发展区县经济的战略拉动作用。在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的同时,还要适度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这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未来的郊区,一片片农田,麦浪滚滚稻花香,一幢幢新居,错落有致绿成荫,农田的“湿地”效应,集镇的社会效应,工业的经济效应都会得到充分的集聚和凸显。

要高起点、高标准推进村镇体系规划落地。市委领导把城镇布局体系比作一座塔,“塔尖”、“塔腰”、“塔基”。要求我们科学规划村镇体系,把村镇体系布局规划真正落地。马克思主义不是“算命先生”,但我们应该对未来村镇体系的构筑提出科学的规划理念和依据:一是人口规模,《规划纲要》明确,2020年末,*郊区人口规模1050万人,城市化率85%,农业人口为158万;二是耕地面积,根据《土地修编规划》框架,至2020年末,本市耕地面积为2611平方公里,392万亩耕地;三是农业人口配置,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的约36万户,120万人;四是村民集中居住点布局,按合理耕作半径0.8—1公里(约3平方公里)为布点下限,应布点800个为宜,每个点是500户,人口1500人,既与规划农业人口吻合,又与耕地人口配置吻合。由此可见,市规划局、市房土局、市农委提出的“19685”(1个中心城区、9个新城、60个新市镇、800个居住点,每个点500户)村镇体系基本是科学合理的,反映了未来农村城市化的基本走向和趋势。村镇体系不仅是一个规划问题,也是一个区划问题,更是一个民生问题,要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不断加以完善。

为了保证这一规划的推进,有几件事情必须切实抓紧抓好。一是加快农业人口的非农化梯度转移。现有农村人口115万户(360万人),根据规划设想减少到36万户,尚需转移80万户(260万人)。二是加大行政区划调整力度。目前外环线以外还有92个乡镇,要调减到60个左右,1721个行政村调减到800个左右。三是加快推进农民宅基地置换。外环线以外4.1万个自然村落,宅基地面积60多万亩,有80多万户,每年置换5—6万户,争取2020年底基本完成,可节余土地30万亩以上。但我估计,真正上了轨道,工作机制顺了,农民迫切要求,目标可能会提前实现。

要进一步创新宅基地置换中的后续政策机制。宅基地置换,是“三个集中”的突破口,是郊区重振山河的一篇大文章,牵一发而动全身,是一个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去年,宅基地置换破了题,是一个亮点,市委、市政府领导给予高度评价。奉贤庄行、青村,金山廊下,松江佘山等几个点可望今年国庆前后封顶建成。今年要继续下大力气推进试点工作,找准关键环节,加大工作力度,创新政策机制。

一是允许城镇化、工业化地区运用宅基地置换政策加快发展。宅基地置换政策出台后,城镇化、工业化地区纷纷要求沿用这一政策。现在,市政府明确这一政策可以向城镇化、工业化地区延伸,但是一定要规范有序,不能一哄而上。凡申报宅基地置换的项目,由区县人民政府按相关要求编制宅基地置换工作方案后,报市房屋土地管理局核准,由市“三个集中”推进办公室评审批准后实施。经核准后的宅基地置换节余土地开发,参照试点单位规定办法运作,原项目开发商不得进入“第二次分配”。总之,程序要走,手续要齐,评审要实事求是。该给农民的,一定要给。

二是妥善处理宅基地节余土地异地开发土地出让金收益分配。这里有两点要明确:一是宅基地置换节余土地异地开发经营,属经营性土地,按国家规定上缴的市、区县两级土地出让金,一律先征后返;返还部分纳入区一级专项扶持资金,用于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和推进农业规模经营,不得挪作他用。二是宅基地节余土地异地开发,由区、镇统一经营,封闭运作,独立核算,盈余部分纳入集体经济收益,统筹用于推进“三个集中”和增加农业投入、兴办集体公益事业等。这是一次新的创业机会,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把集体经济做大做强,增强农民抗风险能力。

(六)以全市“一盘棋”为大局,坚定不移地创新“三农”工作的“合力”和“活力”

各级党委和政府,全市各行各业,都要从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从全市工作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促进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努力实现全市发展的大计。全市上下,方方面面,要把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把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一以贯之、持之以恒地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现在,目标任务和方针政策已经明确,关键是狠抓落实,落到实处,切实抓出成效。这里,我就贯彻市委领导关于今年郊区工作三项重点工作,明确一下分工和责任制。关于“三个集中”,由建国同志牵头,市农委、市发改委、市建委、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市房地局为责任部门;关于推进农业现代化,由市农委牵头,市经委、市工商局、市药品食品监督局为责任部门;关于农民增收,由市农委、市发改委牵头,市科委、市教委、市财政局、市医保局、市劳动保障局为责任部门。每一项政策的落实,牵头部门要到位,职能部门职责要明确,该谁做的事就一定要抓紧去做。要建立和健全督促检查机制,建立健全牵头、协调、推进、督办的工作流程和反馈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市里职能部门,都要把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三农”问题的方针政策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专题研究,具体部署,一项一项抓好落实。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同志要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创造性地做好工作。

全市各行各业、各有关部门都要把支持和做好郊区工作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增强服务意识,加大支持力度。“三农”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全市各条线、各部门既要有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又要树立全局观念,形成整体合力,使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

郊区范文篇10

今天,市政府在*区召开夏季农业工作会议。这既是新*届市政府成立后召开的第*次农业工作会议,也是我接替同志分管农业后参加的第*个全市性农业工作会议。各区县分管区县长、农委主任、农业园区负责人和市有关部门负责人都参加了今天的会议。虽然农业对我是*个新领域,但我有充分的信心,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和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奋斗,不断开拓创新,*定能把*的农业工作搞得更好,不辜负广大郊区农民的期望。

上个月我和市农委、市农林局等部门同志*起,到奉贤现代农业园区青长蔬菜有限公司、高榕食品有限公司、*康登园艺有限公司、*区种畜场、*花卉园艺培训中心和*鲜花港等处作了实地调研,看到了郊区农业现代化的缩影和进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近*段时间,又多次听取了市农委以星等同志的情况介绍,我们*起对有关问题作了探讨。总的感觉是,九十年代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农业发展方向,在郊区农业战线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以及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正在扎实推进,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这既为我们进*步做好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也对我们在更高起点上与时俱进地推进农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刚才,我们参观了**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现场,听取了**园区的规划介绍和*区政府领导的交流发言,对我们大家启发很大,文泉同志对园区建设和夏季农业工作提出了系统的意见,我都同意。下面,我再就推进*世界级城市现代农业谈几点想法。

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市抓住21世纪前20年的战略机遇期,把*建成世界级城市,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2010年,*又要举办世博会。在这样的新背景下,郊区农业应当如何与全市发展大格局相适应,应当怎样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调整定位和功能结构,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这是我们各级农业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并通过实践探索给予回答的重大课题。

在农业定位上,必须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动摇。尽管在*城市建设全面推进的过程中,农业产业的地域资源在缩小,但农业关系国计民生,民以食为天。农业比例虽小,但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无论经济发展到什么程度,农业的地位都是不可动摇的。国际上也是这样,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的农业比重也很低,但都把农业作为战略基础产业,因为它关系到国家根基、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从本市实际看,郊区农业用地目前还有500多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半以上。预计到2020,全市的农业用地还会保持在400万亩左右,因此,农业在*将长期存在。而且,*发展也离不开农业。有为才能有位。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在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的同时,必须从国际化大都市郊区实际出发,对农业的功能结构要做大的战略性调整。要在提升原有的生产农产品、创造增加值的产品功能的基础上,大力开拓改善环境的生态功能和面向全国的服务功能。

*、深化农业结构调整,进*步提升*农业的产业功能

郊区农业传统的农产品实物生产功能与农民收入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们必须继续予以高度重视。要通过产品结构调优和实行规模经营,大幅度提高农业土地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要加快农业和二、三产业的融合,加大用现代工业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改造、装备传统农业的力度,把*农业建设成设施先进的工厂化农业、绿色安全的精品农业、科技*流的高效农业。

1、坚持规划先行。要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郊区“三个集中”行动计划,及时修订农业发展规划,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水产等专题规划。*农业用地虽然在逐年减少,但总必须保留*定数量的永久性农地。而且,大家要看到,农业不等于低效益。郊区已经出现的许多依托高科技的工厂化农业,经济效益并不低于*般的二三产业。而且农业还有其他产业所不能替代的生态效益。因此,我们要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在支持城镇建设和二三产业发展的同时,理直气壮地坚持保护农地,发展农业,维护农民利益。对*要长远保留的基本农田,必须依法保护,维护规划的严肃性。要把宝贵的农业资源保留住。在此基础上,制定分阶段推进农业规模经营的行动计划。要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保护农民利益问题。

2、坚持扶持农业产业化。要把分散、小规模的农户经营与国内外大市场对接起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关键。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达350家,拥有从业人员7万多人,固定资产总值55亿元。其中12家重点企业被认定为市级龙头企业,7家被认定为部级龙头企业。这些龙头企业在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总的来说,象光明乳业那样规模大、实力强的龙头企业还较少。要进*步制定和落实有关扶持政策,促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发挥其在农业规模经营中的带动作用。要通过龙头企业、知名品牌把分散、小规模的农户经营与国内外大市场对接起来。探索建立土地承包权不变而生产区域相对集中的新机制。

3、加快农业科技化。要继续大力推进“种源工程、温室工程、生物工程、绿色工程”,推广应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进*步提高郊区农业的科技含量。特别是要重视能明显增加农民收入的实用技术的推广。要继续组织好农业科技攻关,通过向全社会和国内外项目公开招标,实行联合攻关,使农业科研和开发应用更紧密地结合起来。要进*步发挥现代农业园区的作用。目前,市级现代农业园区累计已引入建设资金34.6亿元,引入产业开发项目306个,带动了面上的农业结构调整。要继续以12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在更大范围,用更灵活的机制吸引人才,引进技术,集聚资金,发挥科技示范、项目集聚作用。

4、坚持发展农业信息化。信息化很重要,而且必须由政府来抓。要积极参与国家“金农工程”建设,开发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建立基层信息服务站,建立和完善档案农业信息系统,加强农业生产管理和安全监控,为农民和农业企业服务,为创汇农业服务。同时,开发*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实现郊区各类信息的空间化和可视化管理,提高政府的科学决策水平,发挥政府提供信息和调控的作用。同时,要推进政府网上办事系统建设,缩短政府与百姓的距离。

5、推进农业市场化。要*手抓农业招商引资,*手抓拓展农产品市场,积极推进农业市场化运作机制。近年来,郊区农业利用外资工作呈加快趋势。全市累计已批准农业外资项目718个,引进合同外资14.09亿美元。其中2*年,全市农业合同利用外资1.7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7%。农产品出口增势良好。1999-2*年,本市自产农产品出口额年均增幅35.7%,今年*季度,全市自产农产品出口8745万美元,同比增长31%,其中蔬菜出口1681万美元,同比增长37%。但值得注意的是,最近由于受“非典”影响,本市农产品出口开始受阻。各区县和市有关部门要针对突发情况抓紧研究对策,稳定菜农情绪,尽量减少企业和农民的损失。要防止大起大落,建立相应的保护机制。市农委和农林局要商量*下,研究政府如何给农民以支持。

二、加强农业环境建设,发挥农业的生态功能

加大郊区植树造林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既是*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需要,也是农业本身提高农产品安全卫生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需要,同时还是郊区农民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因此,必须花更大的力气,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1、继续加大郊区造林力度。针对*森林覆盖率较低的问题,全市已经制定了大幅度增加林地面积的规划。规划到2007年,全市要新增林地80万亩左右,使森林覆盖率超过20%。到2020年以后,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左右。从而满足国际化大都市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满足市民回归自然、体验农业以及观光、休闲的需求。

2、完成基本农田环境质量普查。去年,全市已按计划完成农田普查面积134万亩。今年,要在去年基础上,全面完成剩余的农田面积。要注重普查成果应用。对环境质量不合格的农田区域,建立食用农产品生产退出机制,改为发展林业或种植花卉苗木等非食用农作物。各区县要根据普查结果,相应调整农林生产基地布局,确保食用农产品安全卫生质量和市民身体健康。

3、治理农业面源污染。要通过实施栽培方式创新,逐步实现清洁生产,逐步减少化肥、农药污染。2*年,全市防虫网栽培的面积达到4000多亩,安装杀虫灯近2000台,使6万多亩菜田减少了化学杀虫剂用量的用量。今年,这方面的工作力度要继续加大。要进*步推广使用高效低毒农药,搞好各项技术培训,科学合理地使用好农药。要大力提倡使用有机肥料。首先在全市蔬菜基地提倡基肥全面推广使用有机肥料,使菜田化学肥料使用量由目前的每亩200多公斤减少到100多公斤。

4、有序转移畜禽场。按照畜牧业四个分区规划,去年在加强综合治理的同时,郊区畜禽基地转移已经启动。宝山、浦东新区、奉贤、*、普陀区长征镇和光明乳业集团等向江苏、浙江、山东、湖北和内蒙等省区的20个县市转移畜禽场127个(户),年产值约5.6亿元。这项工作也是战略性的。市里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外地投资养殖业,更好地把好源头。为了进*步推动畜禽场的有序转移,市政府已经制定了有关政策,将对转移的畜禽场给予相应补偿。

三、积极构建五大平台,拓展农业的服务功能

*农业经过90年代的发展,正在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从生产型向生态型转变、从产品型向服务型转变。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也正在从产品结构、布局结构的调整,转向农业功能的创新,着力构筑农业物流、会展、科技、信息和质量检测认证五大平台,既服务全市,也服务全国。

1、利用现代交通和市场优势,为全国农产品提供物流平台。*国际农展中心拥有近1万平方米的展厅、近4千平方米的商务洽谈区,郊区农产品仓储设施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今年*月,还成立了“*跨国采购中心农产品分中心”。要继续完善硬件设施建设,加强农业物流人才培养,使*成为跨国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产品的采购信息搜寻、物流分拨、单证处理、贸易融资等业务效率相对较高,综合成本相对较低的中心城市。

2、利用优越会展条件,为全国提供*个农产品展示、展销的平台。近年来,兄弟省市在*举办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推介活动30多次,参展企业接获订单数十亿元。今年,要努力克服非典型性肺炎影响,继续把这项工作抓好。

3、利用科技、人才优势,为全国提供科技服务平台。*各类优良种子、种禽、种苗在全国的年销售额30亿元左右。发挥农业科技作用,服务全国,面向世界,这是*的优势,这篇文章*定要做大做强。

4、利用*信息港优势,为全国提供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农业网”创办三年来,发挥了市场拓展功能、会展服务功能、科技咨询功能、标准示范功能。今后要继续拓宽思路,丰富服务内容,扩大服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