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灾救灾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5 22:03:30

减灾救灾范文篇1

一、深入学习贯彻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论述

1、深入抓好学习贯彻。深入学习贯彻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注重打基础促规范,尽快建立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助机制,扎实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2、深入开展教育培训。将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的重要内容,牢固树立防范风险意识,坚决克服麻痹思想,紧盯防御重点,坚决落实各项防御措施,提升防灾减灾责任意识和履职能力。

二、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强化灾害风险防控

3、积极探索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风险监测评估会商机制。应急、气象、水利、自然资源和规划、住建等部门要加强极端天气的监测预警,建立预警信息统一机制,完善分工合理、职责清晰的自然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提升灾害风险预警能力。要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自然灾害风险防控工作专项督查,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要环节进行全面检查,不留盲区。

三、加强预案体系建设,强化救灾准备工作

4、健全灾害救助预案体系,完成《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结合实际组织全县乡镇(街道)、村,各部门单位、企业、医院、学校、大型商场超市编制专项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从而使我县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并根据预案规定,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四、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综合减灾能力建设

5、以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等时段为契机,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作用,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全力提升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加大防灾减灾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推进力度,大力开展防灾减灾、应急救护等知识教育培训。

五、完善应急响应机制,强化救灾效能

6、建立完善多灾种综合响应机制,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优势,实现灾前、灾中、灾后信息数据互联互通。县减灾委员会与气象、农业、粮商等相关成员单位间建立工作协同制度,健全工作规程,形成救灾合力。

7、完善军地协调联动机制,建立健全应急指挥协同、常态业务协调、灾情动态通报、应急资源保障等机制,实现军地高效有序联动。

8、完善应急值守制度,切实贯彻落实领导带班制、24小时值守制度,做好应急值守和突发灾害信息的收集、汇总、上报工作。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灾前能预判、灾中能报送、灾后能统计”的“三能”灾害信息员队伍。

六、落实救灾物资保障,强化物资储备

9、物资保障计划,做到门类齐全,满足需求,保障供给,调拨快捷。立足常见自然灾害,加强先进设备和特殊装备器材配备,提高专业化技术装备水平,满足本行政区域救灾工作需要。健全多元救灾物资储备体系,积极探索多渠道救灾物资社会储备机制,完善救灾物资储备调运机制建设。

七、确保救助精准规范、强化监督管理

10、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帮助受灾群众快速恢复生产生活,紧紧围绕“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原则,切实把“保民生、保安全、保稳定”当做当前头等大事。

11、力求“准”严格按照自然灾害救助程序确定需救助人员,严格落实“公平、公正、公开”评议制度。

减灾救灾范文篇2

这次会议是继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之后召开的一次比较重要的业务工作会。前面,救灾处对今年的救灾工作及防灾减灾项目建设做了具体安排,我都同意,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不足,进一步增强做好救灾减灾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救灾救济工作是民政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民政工作的主线,也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缓解社会矛盾、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的重任。“十一五”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省民政厅的部署,全市各级民政部门把救灾减灾和安排好灾区群众生活提到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坚持“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助与扶持”的救灾工作方针,积极探索完善救灾减灾工作机制,着力加强灾害救助制度、灾情信息系统和基层救灾队伍建设,大力开展社会捐助活动和防灾减灾宣传活动,积极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推动了全市救灾工作稳步发展,在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过去的2010年,全市民政部门尽职尽责,团结奋斗,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救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全年共争取发放救灾资金1350万元,救助受灾群众16万人次;开展了玉树地震和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捐助活动,共接收社会各界捐款和物资1994万余元;组织开展了“防灾减灾日”主题宣传及演练活动;我市有10个社区被授予“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有77人通过了初级灾害信息员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同时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正式立项等。借此机会,我代表市民政局向在座各位,并通过你们向所有辛勤工作在救灾工作一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的救灾减灾工作还存在着很多不足,面临着严峻形势:一是灾害形势不容乐观。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全国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我市也不例外。当前,全市已进入新的自然灾害多发期,干旱、风雹、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呈继续偏重发生的趋势,尤其是持续至今的旱情仍在不断加剧,汛期即将来临,受灾群众生活救助任务进一步加重,新灾形势不容乐观。各类灾害的突发性、反常性、难以预见性日显突出,对我们的应急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二是救灾减灾能力亟待加强。随着人民群众思想观念、利益诉求、生活方式发生的新变化,对救灾减灾工作在保障水平、覆盖范围、规范管理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我市从救灾装备、队伍建设到管理机制都不完全具备应对大灾的能力,仍然不同程度存在着准备不充分的问题。三是救灾减灾机制尚需健全完善。新形势下将更加注重防灾减灾工作,如何打破传统的救灾思维,把减灾和救灾有机结合起来,变单纯救灾为减灾与救灾并重,变被动救灾为主动减灾,事后处置与事前预防并举,不断创新救灾减灾运行机制,也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新课题。三是综合协调任务日益繁重。减灾委成员单位众多,工作难度大,协调难度大,这对我们今后的减灾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四是救灾减灾工作备受关注。在政务公开加快推进和现在媒体传播能力大大增强的背景下,救灾减灾工作被直接推到前台,始终是领导关切、社会关注、媒体议论的热点,救灾应急的困难度和复杂性大大增加。

救灾减灾工作取得的成绩激励我们要再接再厉,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救灾减灾工作面临的形势又要求我们要正视不足,主动分析查找救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进一步提升全市的救灾减灾工作水平。我们一定要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救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性,真正把救灾减灾作为民政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有效防范,科学应对,认真做好综合防灾减灾各项工作,不断提高防灾减灾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灾害应急救助能力。

二、抓主抓重,统筹兼顾,认真落实好今年救灾工作各项任务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对于全面落实全市民政事业“十二五”规划、促进民政工作科学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今年的救灾减灾工作前面已经进行了安排部署,我这里不再重复。今年,各县区要切实转变工作思路,变重救灾轻减灾向救灾减灾并重上来,有灾时救灾,无灾时备灾,用救灾拉动减灾,靠减灾支持救灾,两项工作协调推进,着力推进城乡综合减灾体系建设。具体来说,要做到“六个切实加强”:

一要切实加强防灾减灾规划项目建设。今年全市防灾减灾项目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并且省上已落实到位了所有项目建设资金,剩下的就是如何抓好落实的问题。前面救灾处也对今年的项目建设做了专门安排。这里我只强调三个“必须”:第一是必须确保完成任务。就是各县区的规划项目年内要全面完成,不能打折扣,不能留尾巴。完不成任务或完成不好的,年终考核一票否决。市救灾物资储备库要加快完成前期工作,年内必须开工建设。第二是必须严格按章程办事。这里所说的章程就是民政部关于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建设标准以及省厅关于避难场所、减灾示范社区和培训教育基地建设的3个基本规范要求,这是我们搞好项目建设的根本所在,要严格遵照执行,不能变形走样,不能擅自变更。第三是必须严格按程序实施,在项目总体方案、可研报告未经市局及省厅审核通过前,各县区不得擅自动用项目资金,违者追究责任,并追回资金。

二要切实加强救灾预案修订工作。去年,市上出台了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同时要求各县区也要制定完成本级及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基层组织预案的制订,但目前来看仅有个别县区完成了本级预案的制定,其他都未完成。这说明我们对预案建设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工作没有抓上手。我们经常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案编制是防灾减灾最基础性的工作,有预案才能遇事不乱,处变不惊。预案做不好,救灾工作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从谈起。下一步,尚未出台应急预案的县区,一定要尽快编制出台,并根据各自实际,指导乡镇(街道)、村(社区)两级基层组织把预案编制好,在全市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在制订预案时,要特别注意根据实际情况设定预案的启动条件,并与省市预案应急响应的指标保持衔接,切实保证预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各县区要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让基层干部和群众知道灾前、灾中、灾后各个环节该做什么、怎么做,最大限度减少生命财产损失,杜绝应急预案和救灾实践“两张皮”现象或制定出来就束之高阁的现象。

三要切实加强各项新灾应对工作。进入5月份,我市进入各类灾害多发期。在这方面我们要对可能发生的重大灾害有充分估计和准备,今年是否会有极端天气和重大灾害发生,很难预测。各县区一定要高度重视,牢固树立防大灾、抢大险的思想,充分做好防御灾害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要特别重视灾前预警防范工作,加强与气象、地震、农业、国土、水利、林业等部门的灾情会商,对本县区重大自然灾害发生趋势作出预测,为做好减灾备灾和救灾工作提供依据。一旦有灾害发生,要立即启动救灾应急预案,紧急组织抢险救灾力量,全力开展抗灾救灾工作。

四要切实加强灾情信息报送工作。及时准确调查、统计、核定和上报自然灾害情况,确保重大灾情不瞒报、不漏报、不错报、不迟报,这是民政救灾工作首要的、基本的任务。各县区要按照国家和省市要求,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灾情信息快速收集和报告制度,确保灾害发生后,在第一时间掌握和报告灾情,及时向市民政部门报告初步情况,最迟不得晚于灾害发生后2小时。这里我特别强调一句,今后凡迟报、漏报重大灾情的,要视情节轻重和造成的后果情况,严肃追究各有关人员的责任。

五要切实加强救灾物资储备保障工作。要切实做好救灾物资储备工作,优化应急救灾物资和装备的储备布局,增加储备物资的品种和数量。在这一点上,各县区不能一味等靠上级,要积极争取本级政府和财政的支持,根据本县区救灾实际需求,商有关部门利用实物存储、协议储备和能力储备等多种方式,形成规模适当、供应充足的救灾物资储备能力,以保证应急救灾基本所需。

六要切实加强防灾减灾宣传工作。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的前提下,各县区要结合灾害隐患和公众意识现状,大力加强减灾示范社区建设。要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减灾救灾工作中来,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减灾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公众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避险、自救、互救的能力。认真组织开展好“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各县区要早准备、早筹划,精心组织,采用展览、媒体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把宣传活动抓实抓细抓好。

三、加强领导,改进作风,努力提高救灾减灾工作水平

救灾工作是民政部门的一项传统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救灾减灾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全新的思维和方法,全面推进救灾和防灾减灾工作,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民生的改善。

一要落实工作责任。各级民政部门要站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极端负责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救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救灾工作作为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把手牵头抓、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靠前指挥,建立从上到下齐抓共管、人人有责的工作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救灾工作格局。

二要重视统筹协调。救灾工作任务重、涉及部门多、工作难度大,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离不开有关部门的配合,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因此,在救灾资金争取、减灾委工作和项目建设等方面,我们民政部门一定要注重感情沟通,讲究工作技巧,经常向党委、政府汇报,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会商沟通和协调联动,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和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三要管好救灾资金。救灾资金是做好救灾救济工作的物质基础,同时又是困难群众的救命钱,一定要管好用好。要进一步完善救灾资金管理监督机制,严格各项救灾资金的管理、分配、发放程序,防止资金被挪用、挤占、贪污。我这里再重申一下:救灾资金是碰不得的“高压线”,谁胆敢挪用、截流、挤占、贪污,谁就违反了纪律,触犯了刑法,必将受到严厉的惩处。救灾处要切实加强救灾资金和项目资金的监督检查,联合财政、审计等部门开展专项督查,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和组织监督,确保救灾资金的每一分钱都用到受灾困难群众身上。

减灾救灾范文篇3

1、救灾减灾指挥中心

县是集老、边、穷为一体的国家贫困县,离省会市近300公里,离市有100公里,国土面积大部分是山地丘陵,全县受着低温、干旱、洪涝、风雹、滑坡等多种自然灾害的威胁,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易发的地方,素有“无灾不过年”之称,由于县财政薄弱,防灾抗灾能力及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每年发生自然灾害,需要上级给予救援抗灾。然而,县救灾应急体系建设未能跟上形势变化,至今全县尚无具备相关规模及功能齐全的防灾抗灾基础设施:既未从组织上成立救灾减灾指挥中心,更无减灾救灾管理用房、各种技术支持系统和救灾车辆、通讯设备等有关工作装备。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我县的救灾减灾应急能力,经县委、县政府同意,县救灾减灾指挥中心拟建在我县镇新区,建设规划用地15亩,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主要是办公用房、网络设施、通讯设施、交通设施等建设,预计总投资1500万元,已向有关部门上报了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待审批后可动工建设。

2、救灾物资储备库

我县目前的救灾物资存放在县民政局七楼仓库,储备空间十分有限,结构不完整,功能不齐全,保障能力不足,不仅物资储备品种单一,而且不稳定,对救灾物资进行储存、调拨、使用造成极大影响,为此,经县政府同意,拟在县城北高桥楼镇319国道旁建立1个规模为5类的县救灾物资储备库,该储备库离县城12公里,离吉莲高速互通1公里,交通便利,可用面积在35亩以上,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主要是救灾物资库房,附属设施,预计总投资2500万元,已向有关部门上报了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待审批后可动工建设。项目建成后,救灾物资可在1个小时内运抵全县各乡镇、村,并可辐射井冈山、安福、莲花等周边县市,提高了救灾应急保障能力,确保了各种救灾物资的安全储运,为灾区人民提供了安全可靠、优质便捷的救灾服务。

3、应急避难场所

目前我县的中心城区应急避难场所有等,总面积有9.8万平方米,可容纳5万人应急避难,已通电、通路、通自来水。但其他的相关设施如:帐篷、活动简易房,用于紧急处置的医疗救护设施、卫生防疫设施,供水管网、供水车等供水设施,应急厕所,各种避难场所标志、人员疏导和应急避难功能区标志,以及消防、广播等设施未能配备或设置。目前未制定详尽的管理体制,未明确相关涉及部门的工作职责。为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减轻灾害影响,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思路:一是县城、乡镇中心应根据人口密度、人口分布等特点设置不同级别的应急避难场所,县城规模应达到容纳5万人以上的避难场所,乡镇应达到0.5万人以上的避难场所。二是增强避难场所功能,既能承担临时指挥中心,也能确实灾民正常的临时生活所需。三是加强应急避难场所的管理,按照谁建设谁管理的原则,负责应急避难场所的正常管理和维护,民政部门负责场所设备、物资、功能设置规划布局,负责应急预案的制定,负责应急队伍的建立培训;成立民政、财政、住建、消防、卫生、气象、市政、教育、水务、供电、信息中心等部门组成的县应急避难场所领导小组。

4、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我县创建了石桥镇江背村社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管理机构设置在江背村委会,成立了以村支书为组长的组织机构,配备了慈善超市、应急安置场所,设立了农村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知识栏,成立了志愿者组织,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救助制度、应急工作制度等。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部分居民防灾减灾意识不强,思想上重视不够;二是缺乏专业人员,且大部分青壮人员外出务工;三是缺少必要的资金投入;四是硬件设施不够。

二、存在困难

1、由于我县是国定贫困县,县级财力有限,对建设救灾减灾指挥中心、救灾物资储备库、应急避难场所等项目不能在资金上给予保障。

2、救灾减灾指挥中心、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建设用地面积较大,用地指标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建议和请求

1、除民政部门业务上的事外,涉及到政府全局性的工作,建议以政府的名义发文,由政府统一组织实施。

2、我县属国定贫困县,项目建设配套资金难以解决,建议上级全额保障;对每个项目的实施,安排一定比例的工作经费;同时对防灾减灾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3、建议上级加强防灾减灾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建设。

4、建议对每个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给予一定的创建经费(20万元),帮助县级以下基层建立救灾减灾信息平台、应急装备、网络建设。

减灾救灾范文篇4

一、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做好社会救助和减灾救灾工作的责任感

从根本上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社会救助是党中央、国务院继取消农业税后出台的又一重大惠民政策。缩小收入差距,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的一项重大举措。特别是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实施和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贫困群众尤其是老年人的生活保障问题日益突出,更需要给社会特困群众基本生活以“兜底”保障措施,解决他后顾之忧。而减灾救灾工作同样不容忽视,县是一个多灾易灾县,每年都遭受了不同程度自然灾害的侵袭,尤其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突发性的灾害越来越严重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做好防灾减灾与灾害救助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社会救助和减灾救灾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切实做好这一顺民意、得民心的德政善举工程,对于推进各项社会救助工作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提高社会救助工作法制化和规范化水平、真正构筑起贫困群众生活保障的最后防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县社会救助和减灾救灾工作不断推进,近年来。基层起到很大的作用,基层工作人员克服重重困难,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非常不容易。但由于种种原因,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如城乡低保方面,存在少数不符合条件享受保障待遇、并户施保、拆户发放保障金的现象;减灾救灾方面,存在救灾救助资金发放不及时、救灾资金未做到专款专用、挤占挪用救灾资金、救灾物资收支帐目不清等现象。这些不足和问题,如不及时加以重视和解决,势必影响社会救助和减灾救灾工作的开展。因此,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社会救助和减灾救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严格按照有关政策和规定要求,不断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把这项惠及贫困群众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社会弱势群体和灾民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二、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社会救助对象审核工作

基础工作,社会救助对象的年度审核工作是社会救助工作的重中之重。救助对象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今天会议的部署,突出重点,强化落实,有序推进社会救助对象审核工作。

要把握对象核定这一重点,第一。真正做到应退尽退、应保尽保。对于城乡低保户的审核,要以户为单位,重点核实其家庭生活、收入情况,已经死亡和家庭收入超出保障标准的低保对象,要退出保障范围。对于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上世纪60年代精简退职老职工救济对象的审核,要采取与本人见面的方式,已死亡的不符合五保供养条件的对象要及时退出供养范围。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要通过政府的救助支持,鼓励其通过自身的努力摆脱贫困、脱离保障范围。同时,要特别关注新出现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状况,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保障范围。

要把握救助标准这一重点,第二。真正做到科学合理。审核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城乡低保对象,对城乡低保对象的审核,要按照现行保障标准实施。对城乡低保对象的审核过程中,要详细调查了解低保家庭的情况,实施好分类救助。审核工作结束后,要根据各低保户的收入变化情况,合理确定保障金额,符合条件继续享受社会救助的要按照规定给予提高保障标准,切实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要把握操作程序这一重点,第三。真正做到依法行政。审核过程中,要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操作程序,入户调查要做好调查记录,尤其是对于不符合条件的对象,要以政策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晓之以法,明之以理。整个审核过程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走访、民主评议、张榜公示、乡镇政府审核、县民政局审批等工作程序,切实做好相关对象的确定工作。对于新增的困难群众,要摸清情况,按照相关程序逐级审核报批;同时要充分考虑部份特殊困难群体文化水平低、居住偏僻分散、不愿甚至不敢向政府讲述自己困难的实际,主动入户调查,摸清情况,不留死角。对一些生活确属好转不符合保障条件的隐瞒家庭实际情况的群众,要注意工作方法,把握好度和量的关系,做好清退工作。

要把握建章立制这一重点,第四。真正做到长效管理。实施各项社会救助制度,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推动救助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进程。县民政部门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加强调查研究,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确保将符合条件的对象及时纳入保障范围,不符合条件的要及时清退。坚决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不被人情、关系所左右,杜绝人情保、关系保现象的发生。

三、明确目标。扎实做好“十二五”时期减灾救灾工作

全县减灾救灾工作要切实注重四个方面的能力建设。一是注重综合应对能力建设。要把减灾救灾工作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十二五”时期。进一步完善减灾救灾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完善减灾救灾规划体系建设,完善综合协调体系建设,完善减灾救灾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建设。二是注重灾害风险管理和监测预警能力建设。要坚持多年来形成的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工作方针,加快开展全县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排查与减灾能力普查,探索建立自然灾害监测平台。三是注重灾害应急救助能力建设。要规范各项重大灾害应急工作程序,做到信息传输通畅、协调科学高效、应急及时快捷,确保灾后8小时内受灾群众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衣穿、有病能及时医治,基本生活得到初步救助。四是注重全社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要深入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结合“防灾减灾日”和“国际减灾日”积极开展群众防灾减灾演练和宣传教育活动,完善防灾减灾社会动员机制,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防灾减灾工作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领导。全力抓好社会救助和减灾救灾工作的落实

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社会救助和减灾救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时间紧、任务重,各乡镇、各有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从严要求,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主要领导要经常过问,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把社会救助和减灾救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分管领导要亲自抓。特别是救助对象年度审核工作,要集中时间,抽调精干力量,落实专人负责,周密计划、精心组织,确保审核工作按时按质完成。全县民政干部要始终心系困难群众,充满热情、倾注真情,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各项工作,讲真话、报实情、办实事。

积极主动与财政、扶贫移民、统计、人劳保障、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沟通协作,二是要加强协调配合。县民政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探索建立部门资源信息共享平台,让各项社会救助配套政策落到实处。各相关部门要树立全局观念,强化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县财政部门要及时足额拨付各项救助和救灾资金,解决和落实好“一卡通”发放工作,加强资金的监管。县扶贫移民、统计部门要掌握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和分布情况,协助制定家庭收入测算具体办法。县人劳保障部门要及时准确提供到龄发放养老金对象的情况,加强有劳动能力对象的培训;县纪检监察部门要对基层组织、各有关部门及从事社会救助工作的人员提出明确的纪律要求;县审计部门要定期对社会救助、救灾资金进行审计。同时,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研究制定针对困难群众的配套优惠政策和救助措施,切实解决保障对象在就医、就学、住房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引导和帮助他发展生产,脱贫致富,提高困难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

减灾救灾范文篇5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

现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灾救灾减灾工作的通知》(国发明电[]4号)转发给你们,并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请一并贯彻落实。

一、切实加强防灾抗灾救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地要坚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进一步提高防灾抗灾救灾工作的认识,全面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主要负责同志要深入一线,科学部署,加强检查。水务、农业、民政、建设、交通、国土资源、林业、气象、地震、电力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加强对各种灾害的防范、抗御和检查指导,切实做好防灾抗灾救灾工作。

二、全面落实各项灾害防御措施。气象、水务部门要密切监测天气和汛情、旱情发展变化,对重要灾害性天气过程要及时会商分析,并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网络等媒体和通讯方式。水务、国土资源、林业、地震等部门要加强对山洪、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监测巡查并及时预警信息。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灾害防御应急预案,组织抢险队伍,做好抗灾资金、物资的储备工作,全面落实各类自然灾害的应对措施,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要做好防汛工作。精心组织好河流、库区的防洪调度。加强查险和抢险,及时排除重点堤段和病险水库、涵闸、泵站的隐患和险情,对山洪灾害易发的重点地段要派专人24小时监测,确保安全度汛。要努力抓好抗旱工作,把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作为抗旱工作的首要任务。一方面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抓好对现有供水和灌溉设施进行维修、配套和改造,提高现有水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要抓住一切有利的天气时机,做好人工增雨工作。要抓好森林火灾的防控工作,坚决克服“夏季无森林火灾”的常规思维定式和麻痹侥幸思想,对高火险区要组织全面检查,确定专人,划区保片,重点防范。同时,要进一步组织力量,切实做好农作物病虫害和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重点加强交通干线、重要通讯、电力设施和重要建筑的防灾保安工作,要做好应对各类灾害抢险准备工作。

三、要全力做好救灾和灾后的重建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大救灾资金和物资投入力度。受灾地区要妥善安排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对于因灾绝收缺粮的群众,要给予必要的生活救助,确保他们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衣穿、有住处、有病能医治。要抓紧做好水、电、路、通讯、倒塌房屋校舍等设施的恢复重建工作。要积极帮扶受灾群众开展自救互助,千方百计组织和指导群众适时适地改种补种,发展多种经营,并有计划地组织好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要将灾后重建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壮大农村经济实力,强化防灾减灾基础,进一步增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

减灾救灾范文篇6

1、救灾减灾指挥中心

县是集老、边、穷为一体的国家贫困县,离省会市近300公里,离市有100公里,国土面积大部分是山地丘陵,全县受着低温、干旱、洪涝、风雹、滑坡等多种自然灾害的威胁,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易发的地方,素有“无灾不过年”之称,由于县财政薄弱,防灾抗灾能力及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每年发生自然灾害,需要上级给予救援抗灾。然而,县救灾应急体系建设未能跟上形势变化,至今全县尚无具备相关规模及功能齐全的防灾抗灾基础设施:既未从组织上成立救灾减灾指挥中心,更无减灾救灾管理用房、各种技术支持系统和救灾车辆、通讯设备等有关工作装备。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我县的救灾减灾应急能力,经县委、县政府同意,县救灾减灾指挥中心拟建在我县禾川镇河东新区,建设规划用地15亩,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主要是办公用房、网络设施、通讯设施、交通设施等建设,预计总投资1500万元,已向有关部门上报了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待审批后可动工建设。

2、救灾物资储备库

我县目前的救灾物资存放在县民政局七楼仓库,储备空间十分有限,结构不完整,功能不齐全,保障能力不足,不仅物资储备品种单一,而且不稳定,对救灾物资进行储存、调拨、使用造成极大影响,为此,经县政府同意,拟在县城北高桥楼镇319国道旁建立1个规模为5类的县救灾物资储备库,该储备库离县城12公里,离吉莲高速互通1公里,交通便利,可用面积在35亩以上,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主要是救灾物资库房,附属设施,预计总投资2500万元,已向有关部门上报了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待审批后可动工建设。项目建成后,救灾物资可在1个小时内运抵全县各乡镇、村,并可辐射井冈山、安福、莲花等周边县市,提高了救灾应急保障能力,确保了各种救灾物资的安全储运,为灾区人民提供了安全可靠、优质便捷的救灾服务。

3、应急避难场所

目前我县的中心城区应急避难场所有市民广场、三湾公园、县城南中学操场、县永安中学操场、县城厢小学操场、中心广场等,总面积有9.8万平方米,可容纳5万人应急避难,已通电、通路、通自来水。但其他的相关设施如:帐篷、活动简易房,用于紧急处置的医疗救护设施、卫生防疫设施,供水管网、供水车等供水设施,应急厕所,各种避难场所标志、人员疏导和应急避难功能区标志,以及消防、广播等设施未能配备或设置。目前未制定详尽的管理体制,未明确相关涉及部门的工作职责。为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减轻灾害影响,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思路:一是县城、乡镇中心应根据人口密度、人口分布等特点设置不同级别的应急避难场所,县城规模应达到容纳5万人以上的避难场所,乡镇应达到0.5万人以上的避难场所。二是增强避难场所功能,既能承担临时指挥中心,也能确实灾民正常的临时生活所需。三是加强应急避难场所的管理,按照谁建设谁管理的原则,负责应急避难场所的正常管理和维护,民政部门负责场所设备、物资、功能设置规划布局,负责应急预案的制定,负责应急队伍的建立培训;成立民政、财政、住建、消防、卫生、气象、市政、教育、水务、供电、信息中心等部门组成的县应急避难场所领导小组。

4、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我县创建了石桥镇江背村社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管理机构设置在江背村委会,成立了以村支书为组长的组织机构,配备了慈善超市、应急安置场所,设立了农村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知识栏,成立了志愿者组织,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救助制度、应急工作制度等。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部分居民防灾减灾意识不强,思想上重视不够;二是缺乏专业人员,且大部分青壮人员外出务工;三是缺少必要的资金投入;四是硬件设施不够。

二、存在困难

1、由于我县是国定贫困县,县级财力有限,对建设救灾减灾指挥中心、救灾物资储备库、应急避难场所等项目不能在资金上给予保障。

2、救灾减灾指挥中心、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建设用地面积较大,用地指标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建议和请求

1、除民政部门业务上的事外,涉及到政府全局性的工作,建议以政府的名义发文,由政府统一组织实施。

2、我县属国定贫困县,项目建设配套资金难以解决,建议上级全额保障;对每个项目的实施,安排一定比例的工作经费;同时对防灾减灾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3、建议上级加强防灾减灾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建设。

4、建议对每个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给予一定的创建经费(20万元),帮助县级以下基层建立救灾减灾信息平台、应急装备、网络建设。

减灾救灾范文篇7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充分利用各种减灾救灾资源,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科技、市场等多种手段,建立健全综合减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着力强化灾害监测预警、防灾备灾、灾害救助、恢复重建等能力建设,扎实推进减灾工作由减轻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损失与降低灾害风险并重转变,全面提高综合减灾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2013年全县救灾工作要力争实现“两下降、三提高、五确保”目标,即在未发生巨灾的前提下,力争全年实现因灾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常年明显下降,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提高灾害综合防御能力、提高抢险救灾应急处置水平,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住所、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得到及时治疗。

三、工作重点

(一)切实安排好冬春救助工作。各地要高度重视冬春困难群众生活安排工作,认真组织落实。一是要对冬令救助工作进行自查。认真开展“回头看”,检查冬令救助资金是否全部下拨,救助对象是否准确,救助台帐是否建立,救助资金发放程序和手续是否完善,发现问题要立即整改,违反政策的要坚决纠正。二是要认真做好春荒救助工作。要摸清底数,精心制定救助方案;统筹安排,实行分类救助,确保灾民每人每天1斤口粮,保证接上夏粮。三是要严格执行救助政策。冬春救助资金主要用于灾区群众口粮、衣被等救助,不得挪作他用,切实做到专款专用、重点使用。

(二)认真做好新灾应对工作。一是要加强灾情会商。要与气象、水利、国土、农业等部门进行灾情会商,对本地重大自然灾害发生趋势作出预测,为做好救灾减灾准备提供依据。二是要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汛期之前,完成县、乡(镇、场、企业集团)自然灾害应急救助预案的修订编制,使预案内容更科学、更完善。三是要加强救灾物资储备。根据本地实际需求,会商有关部门利用实物存储、协议储备等多种方式,形成规模适当、供应充足的救灾物资储备能力。四是要加强灾情信息管理。认真落实《民政部自然灾害统计制度》,保证灾情信息报送渠道和救灾通讯网络畅通,确保灾害信息上报及时、准确。五是要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确保每个乡镇和每个村(居)委会至少要有一名灾害信息员。各地要根据《灾害信息员国家职业标准》,通过多种方式对灾害信息员进行业务培训;同时,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安排一定的通讯补助。六是要全力做好灾害应急救助工作。一旦灾害发生,要迅速启动救灾应急响应,进入应急状态,实行24小时救灾值班,及时收集、上报灾情,派工作组到灾区查灾核灾,组织转移安置受灾群众。

(三)继续推进农村困难户危房改造工作。今年,省厅将继续对农村困难户危房改造予以补助,各地要再添措施,积极推进今年危房改造工作。一是要争取领导重视,将危房改造工作纳入党委议事日程。二是要加强与财政、建设、土地等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齐抓共管,形成危房改造整体合力。三是要通过财政补贴、社会捐助、包户扶持和建房对象自筹等渠道,千方百计筹措建房资金,破解资金筹措难题。

(四)继续完善基层自然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制订任务。根据民政部和省厅的部署,今年要完成乡镇和村(居)委会的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制定工作,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救助应急预案体系。1、成立工作专班,开展业务培训,加强检查督办,确保按时完成任务。2、制定样本,供乡镇和村(居)委会参考;预案文本简明扼要,便于操作;选择部分乡镇和村进行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上半年完成试点,下半年全面推开。3、预案制定前要对本地自然灾害情况进行分析,制定过程中要做好征求意见、专家咨询和按程序审批等工作,后要做好实施、修订、宣传、培训、演练等工作;要通过现场演练,检验预案质量,及时修订完善预案内容,不断提高预案的实用性;乡镇和村救灾应急预案要报县民政部门备案。

(五)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今年,省厅将制定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开展创建和表彰活动。一是要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要编印适合社区居民阅读的防灾减灾知识手册、减灾科普读物和挂图;积极与教育部门联系,将防灾减灾知识纳入教学内容,并完成规定的课时;在公共场所设置减灾知识宣传栏,在社区和学校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提高社区居民的减灾防灾意识。二是要制订社区自然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并结合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预案演练,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救和互救技能。三是要推进灾害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要综合利用城乡社区服务设施、学校、公园、绿地、广场、体育场、停车场或其他空地,建设灾害应急避难场所;要组织专业部门进行质量鉴定,确保应急避难场所的质量安全。四是要探索建设减灾志愿者队伍。要积极与共青团、妇联和教育部门联系,建立相对稳定的志愿者队伍;联合卫生、消防等部门做好志愿者相关培训,提高减灾志愿者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减灾救灾范文篇8

一、充分认识开展防灾减灾系列活动的重要意义

当前进入汛期,自然灾害形势更加严峻,防灾减灾任务更加繁重,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尤为重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只有充分认识开展防灾减灾日系列活动才能进一步增强全镇灾害风险防范意识,有利于广泛普及避灾、自救互救能力建设,切实把开展好防灾减灾日系列活动作为维护群众利益、保障公民生命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二、切实做好防灾减灾日系列活动的组织工作

结合实际,制订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活动方案,确保活动安全、有序、顺利开展。

三、精心组织防灾减灾日有关系列活动

多发易发的灾害主要有暴雨、山洪、内涝、风雹、山体滑坡、地面塌陷、森林草原火灾及地震等自然灾害。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围绕活动主题,切实抓早、做细、见效。

(一)开展了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各方力量、各类资源,创新宣传周活动的方法和形式,采取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相对集中的时间,组织开展全民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利用网络、微信群、等媒体积极宣传,充分发挥作用,推动防灾减灾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事业单位、进村社、进家庭,尽可能让每个公民学习防灾减灾知识,掌握避险自救技能,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努力营造全民参与防灾减灾氛围。

(二)开展了“防灾减灾进校园”主题活动。为增强学校广大师生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地震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强化师生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自救能力,在突发情况下,让师生熟悉逃生路线,以达到在发生地震这一紧急事件时,能有序、迅速地引导学生安全疏散,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确保灾难来临时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提高师生面对紧急事件的处理能力和防范自救能力,掌握地震这一自然灾害来临时最有效的逃生方法,于2019年5月21日下午16:40组织老君中心小学举行了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

(三)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对水毁的村组道路第一时间进行摸排,并组织群众清理边坡塌方,疏通公路排水设施,清除路边杂草等,立求在最短时间内修复受损道路,方便村民通行。对路面水毁严重路面及时设立警示标志。

(四)开展防汛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演练。为了进一步落实防汛救灾工作要求,为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防汛救灾意识,有效提高减灾救灾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县减发〔2019〕2号文件要求。于2019年8月19日上午10点开展防汛救灾应急演练活动,使全体镇干部熟悉撤离线路及疏散方法,在紧急状况下能迅速、有序、安全的通过办公楼的疏散通道撤离到指定地点;镇干部在人多拥挤道窄的楼道楼梯地段,文明靠右行走,队伍快、齐、静;了解遇到紧急情况如何逃生的相关知识,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五)组织观看防灾减灾教育警示片。组织镇村干部干部集中观看警示教育片。通过观看防灾减灾警示教育片,进一步强化广大干部对安全生产的理解与认识,并清醒牢记肩上的责任和使命,时刻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重视防灾减灾安全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

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有利于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灾害风险防范意识,有利于广泛普及灾害自救互救知识,有利于深入推进各级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全镇要做好防灾减灾日系列活动有关工作作为维护群众利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确保各项活动顺利开展、取得实效。

(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制订了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活动方案,明确职责,落实专人,提前准备好现场布置、宣传资料等,逐项抓好落实。按照各自职能职责,认真组织开展防灾减灾活动。

减灾救灾范文篇9

这次全市减灾救灾工作会议,主要是贯彻全省减灾救灾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1年减灾救灾工作,研究分析当前减灾救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部署2012年重点工作,全面推进全市减灾救灾工作的发展。根据会议安排,下面讲两个方面的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2011年减灾救灾工作回顾

2011年,我市主要发生了干旱、风雹、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尤其是2010年秋季以来,我市遭遇近50年来罕见的秋冬春三季连旱,给农业、水资源、水产养殖以及人民生活等方面造成严重影响。进入汛期后,受强对流天气影响,我市多次出现强风、强降雨,先后形成风雹和洪涝灾害。据统计:全市受灾人口309.39万人次,受灾农作物333.43万亩,其中:成灾194.75万亩,绝收15.28万亩;因灾倒塌民房414户。970间,损坏房屋1943间;紧急转移安置1100人,因灾死亡1人。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6亿元,其中:农业损失9.3亿元。与历史相比,总体上属灾害中等发生年份,但部分地区偏重。

面对多次发生的自然灾害,在市委、市政府和灾区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民政部门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采取有效措施,把加强灾情核查作为救灾工作的重要前提,把加大救灾经费投入作为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和灾后恢复重建的有效保障,把强化救灾款物的监管作为各项救灾政策有效落实的根本保证,把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作为提高全民灾害防范意识的重要手段,应急救助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认真开展了冬春灾民生活救助。2010年冬至2011年春,我市主要遭受了特大干旱自然灾害,灾害覆盖全市5个县、4个区,受灾群众生活面临一定困难。按照省厅要求,我们积极采取措施,认真开展冬春灾民生活救助工作,制定了我市冬春灾民生活救助方案,规范救助程序。2010年12月至2011年5月,全市共落实冬春救灾资金1550万元。各县区共发放救灾粮食1268吨、救灾款1230万元、棉衣被4700床(件),灾区困难群众15万人基本生活得到有效救助。及时开展了2011-2012年全市冬春受灾群众生活困难情况摸底调查工作,指导各县区制定了灾区困难群众冬春生活救助方案,下拨中央和省级冬春生活救助资金2146.2万元,并督促各县区民政部门加紧与财政部门密切配合、加强沟通,进一步规范拨付程序。

二是应急救灾工作扎实有力。我市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区。2011年上半年,全市旱灾严重,受灾人口296.3万人,受灾农作物320.4万亩,11.1万人发生饮水困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6亿元。我市及时启动《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Ⅲ级响应(霍山县、区、裕安区也先后启动了应急救灾预案),积极争取旱灾救助资金285万元。6月下旬,霍山、金寨两县部分地区因强降雨先后有9.8万人遭受洪涝灾,都及时进行了应对处置。做到应急救助及时、核实灾情认真、上报灾情准确、灾后重建资金到位、倒塌民房恢复重建落实,使受灾群众的生活得到了有效地保障,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三是灾民倒房重建工作进展顺利。今年省下达我市灾民倒房重建148户379间的计划,其中霍山县42户96间、金寨县106户283间,已在12月上旬完成,在春节前完成全部搬迁居住任务。

四是精心组织全国第三个“防灾减灾日”活动。根据《省减灾救灾委员会关于做好2011年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皖民电〔2011〕37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2011年“防灾减灾日”活动方案,明确了各部门工作职责。围绕“防灾减灾日”活动主题,在全市范围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据统计,宣传周期间,共散发各类宣传资料9.7万份,悬挂各类宣传条幅200多幅、展出防灾避灾图片500多幅,张贴防灾减灾避灾宣传画3000多张,有效提高了社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

五是积极组织乡镇灾害信息员培训。根据省厅部署,2011年组织乡镇30名自然灾害信息员参加省厅举办的救灾业务资格培训,极大地增强了各级信息员对做好灾害信息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并且都取得了灾害信息员《职业资格证书》(初级),其中霍邱县23人、霍山县7人。

六是认真做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为加强基层防灾减灾工作,“十一五”期间国家减灾委员会、民政部启动了“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为促进这项工作的开展,按照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关于做好2011年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的通知》(国减办发〔2011〕7号)要求,进行了部署安排,对各县(区)上报的示范社区进行认真检查评估。霍山县衡山镇文峰社区、区中市街道小南海社区、裕安区小华山街道和顺社区被国家减灾委、民政部授予“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称号。

七是切实加强救灾款物监督检查。根据省民政厅、财政厅、审计厅、省政府纠风办《关于开展2011年度救灾款物使用管理情况监督检查的通知》要求,各县区都由民政部门牵头,财政、审计、监察、政府纠风办等部门协同,分工负责,密切配合,采取县级自查的方式,对2011年度款物的接收、登记、拨付情况,使用、发放情况,公开和监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纠正了个别地方救灾款物使用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保证了救灾款物的专项使用和重点使用。

2011年我市减灾救灾工作,在各级民政部门共同努力下,在灾害应急、灾后重建、防灾减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希望大家认真总结经验,坚持好的做法,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我市减灾救灾工作,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在制度建设上,各地的应急预案还需进一步修订完善,启动应用上还要进一步规范有序;在投入机制上,地方政府投入严重不足,有的地方为零投入,工作经费难以落实,各项救助标准偏低;在队伍建设上,基层救灾装备落后,救灾业务人员严重不足,手段落后,工作忙碌被动,严重制约了救灾工作的发展,我市各级民政救灾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想方设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努力使我市减灾救灾工作取得实效,再上新台阶。

二、2012年减灾救灾工作重点任务

今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我们党将召开十八大。做好减灾救灾工作,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维护灾区社会稳定,对于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市各级民政救灾部门一定要树立政治观和大局观,从保障“稳中求进”的政治高度认识今年的减灾救灾工作。同时要树立风险意识,充分认清今年减灾救灾形势的极端严峻性。一是从气候变化看,必须加强防御极端气候灾害的风险意识。近年来,我市极端天气也出现常态化,极端强降雨、台风入侵和风雹灾害,次数明显增加;二是从地震趋势看,必须增强防御破坏性地震的风险意识。我们的挑战会更加严峻,不能丝毫松懈;三是从我市救灾工作实际看,洪涝、干旱、风雹、地质灾害是我市频发的灾害,特别是淮河每隔几年就有一次流域性的大的灾害,所以我市各级民政救灾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减灾救灾工作领导,立足防大灾、抗大灾,救大灾,思想上丝毫不能懈怠,必须保持清醒头脑,认识一定要到位。各级主要领导要把减灾救灾工作摆上位置,充分做好防灾救灾准备,“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宁可做过、不可错过”,使减灾救灾工作始终处于常备状态。今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继续加强春荒救助工作,深入落实各项救助政策

冬春救助工作有着严格的时间节点,每年12月到下年2月为冬荒救助期,3月—5月为春荒救助期。春节前,各地已将第一批冬令款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2月底,省厅又再次下拨了春荒救助款。目前春荒救助期还有一个半月。各地要在总结冬令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工作的基础上,扎实做好春荒救助工作。要在春荒救助过程中,按照“底数清、救济方案细、领导到位、资金到位、工作措施到位”的要求,安排部署受灾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一是要尽快下拨资金,按照分类救助,保障重点的原则,抓紧制定实施工作方案,通过“一卡通”方式把资金尽快不留地发放到群众手中。二要加大本级资金投入,积极协调财政部门,按照上级救灾资金分担的要求,尽可能加大本级投入力度,充分履行地方各级政府的救灾主体责任,三是做好公开和宣传工作。资金下拨后,各地要及时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公布,并积极联系有关媒体,宣传春荒救助政策及救助工作开展情况,让受灾群众了解党和政府的救助政策,感受党和政府的关怀。

(二)要加强灾情管理,努力提升灾害管理水平

各地民政部门要本着对党和政府高度负责的态度,确保各项救灾应对措施落实到位。一是要掌握各项政策。要认真扎实学习《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和《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熟练掌握中央和省级灾害救助政策,并积极建立本级资金投入机制,下功夫协调本级财政配套资金和工作经费,真正把为民服务、为民谋利的好事办实、办到位。二要强化应急值守。各级民政部门要严格汛期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坚持24小时值班,主要负责人要上岗带班,值班人员要熟悉救灾业务,救灾设备要运行良好,灾害损失达到本地救灾应急预案相应等级的,要立即启动应急相应,组织工作组赶赴灾区,确保各项救灾政策落实。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及时坚决地转移危险区域和危险地段的受灾人员,将紧急转移的要求落实到具体县、乡、村、户、人,不留死角,不漏一人。要妥善安置转移群众,确保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的饮用水喝,有临时住所,有病能够及时医治,孩子有学可上,确保灾区人心安定,社会秩序稳定。三是要加强灾情信息报送工作。要严格按照新修订的《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和新上线的灾情管理系统统计报送灾情。在以往的救灾实践中,经常出现灾情信息报送不及时问题。民政部门作为灾情主管单位,在重大灾情发生后,必须2小时内向本级政府汇报的同时,还必须上报上级民政部门及至民政部,坚决杜绝灾情上报不及时,对灾情不审查等现象。发生突发自然灾害,凡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各级民政部门要在第一时间掌握灾情、通报灾情情况。要进一步加强灾情管理规范化、秩序化,灾情报送要通过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系统,灾情评估要与有关部门认真会商核定;灾情客观真实及时统一,保证灾害信息快速及时,核报准确,评估科学、规范。四是要加强救灾工作的动态管理。减灾救灾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一个环节都有其特有的工作程序,在灾情未发生时,要进一步完善救灾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提前做好资金、物资、设施、设备等备灾工作;灾害发生后,要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妥善做好灾区群众生活安置,及时上报灾情;灾情稳定后,要扎实做好查灾核灾工作,制定灾后恢复重建方案,准确及时确定救助对象;及时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对不同救助对象,采取不同救助政策,要明确重建目标,建立联系人和责任制,及时帮助解决存在困难,随时督促检查,按时按质按量完成重建任务;针对因灾造成的生活困难,扎实开展冬春受灾群众生活救助,摸清不同人员在口粮、饮水、衣服、取暖及医疗方面存在困难,保证受灾群众自12月—下年5月期间,基本生活不发生问题。目前,各地在急的是加强汛前各项救灾准备工作,我市每年5月中旬进入自然灾害多发时间段,各级民政部门在5月中旬前对本地汛前准备工作组织一次全面自查,认真查找、及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督促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并将自查情况上报市局,市局将适时组织汛前检查工作。

(三)要切实加强救灾款物监管。

为了加强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落实自然灾害分级管理责任,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民政部和民政厅、财政厅均出台了《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各地、各级要按照《办法》中明确的资金使用用途、资金管理和监管要求,认真安排好各级救灾资金预算和工作经费,加强救灾款物使用、管理和监管。要进一步规范资金拨付程序,切实简化拨付手续,确保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要按照专款专用、重点使用,公正、公平、公开透明的要求,区分救助对象,建立工作台账,定期公布资金分配、使用、发放情况。要抓好各项制度的健全完善,突出重点管理环节,加大本级审计力度,规范资金发放程序,主动接受审计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要建立健全救灾专项资金监管长效机制,开展救灾款物管理使用情况年度核报和监督检查。各县区要开展自查自纠,市将会同相关部门重点抽查,确保救灾款物规范管理,安全使用。

(四)要加强减灾救灾协调机制和制度建设,不断推进减灾救灾工作发展。

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减灾救灾工作,在2010年成立了市减灾救灾委员会,今年又及时调整了减灾救灾委员会成员及主要领导。同时根据我市救灾减灾工作现状,救灾扶贫周转金及时更名为市减灾救灾中心,并赋予了新的职能,救灾减灾功能得到完善,救灾力量得到加强。各县区未成立的要及时成立,已成立的应及时调整充实组成人员,保证汛期到来前,机构健全,领导到位,部门责任明确。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国家综合减灾防灾规划(2011—2015)》,重点抓好部署落实和项目对接,寿县已列入国家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市减灾救灾中心要积极争取列入有关项目建设总盘子,尽早完成可行性报告、初步设计方案等前期工作,向省厅积极汇报,争取项目建设。要加强制度建设,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厅有关救灾工作政策,同时及时修订完善市、县、乡、村(社区)救灾应急预案,增强预案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要建立市县各级自然灾害资金按比例分担机制;要确实制定受灾人员救助政策,推动县区出台本级受灾人员救助标准,要建立综合协调机制,加强水利、气象、地震、农业等部门的横向沟通联系,完善预警会商、评估机制,有效整合各项救灾资源。

(五)要加大全市防灾减灾工作力度。

今年5月12日是全国第四个国家减灾日,各地要尽早动手,认真谋划,制定好活动方案,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减灾宣传,切实提高城乡居民防灾减灾救灾意识和技能。要继续在全省城乡社区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活动,以此为抓手,建立健全城乡社区减灾工作机制,完善相关预案,组织社区开展减灾防灾演练,建立社区救灾应急志愿者队伍,加大减灾宣传力度,在去年创建全国示范社区基础上,各县区至少争取再创建一个国家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六)要加强能力建设,全面促进各项工作落实。

减灾救灾范文篇10

一、积极做好自然灾害应对工作

各乡镇要提高对防大灾、备大灾、救大灾的认识,认真抓好各项自然灾害应对措施的落实。一是要强化自然灾害应急值班制度,在汛期和恶劣天气期间,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完善与气象、水利、国土、农业等部门的信息沟通机制,加强灾情会商和评估工作,确保灾情信息准确一致。二是加强灾情管理,上报灾情突出“快、准”,严格按照新的《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和2014版灾情管理系统报送灾情。三是做好倒房恢复重建和过渡期灾民生活救助工作。四是做好自然灾害应急物资储备。各乡镇要结合本地区的灾害特点,进一步完善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加强自然灾害应急演练。

二、加强救灾款物规范化管理,完善救助标准

认真落实县民政局《关于转发市进一步加强救灾款物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文件精神,今年乡镇要在冬春荒救助、应急救助、倒房重建工作中统一使用规范表册,并积极开展工作督查,此项工作将在全县年中工作推进会中进行总结。各乡镇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制定因灾困难群众生活救助标准,推动规范化管理工作水平。

三、做好“5.12”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

一是扎实开展多种形式的防灾减灾宣传活动,结合“5.12”防灾减灾日及防灾减灾宣传周、“国际减灾日”等活动安排,周密筹划、精心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县局将在5月12日组织县抗灾救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别到乡镇社区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各乡镇要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工作,并确保实效。二是要抓好防灾避险逃生演练,进一步提升全市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增强广大群众对各类突发性灾害事件的防范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全力抓好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

一是各乡镇要加强灾害信息员的选配工作,灾害信息员一般由乡镇民政助理员、村“两委”成员和城镇社区工作人员担任,也可从其他符合条件的社会人员中聘用,工作方式以兼职为主,条件允许的地方可设专职灾害信息员。二是加强信息员管理与培训。建立灾害信息员管理制度,明确灾害信息员的职责和工作任务,县、乡分级对信息员进行培训,按时完成市2014年下达的信息员培训任务。

五、做好农村住房政策性保险工作

一是积极筹措农村住房保险配套资金,确保配套资金按时拨付到位。二是加强与保险公司的协调沟通,定期研究分析本地区农房保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好理赔工作。三是加强农保政策宣传,让群众充分了解农房保险政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