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02:29:17

建设工程论文

建设工程论文范文篇1

建设工程合同也称建设工程承包合同,是指由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发包人支付价款的合同,通常包括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合同。在传统民法上,建设工程合同属承揽合同之一种,德国、日本、法国及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均将对建设工程合同的规定纳入承揽合同中。我国1981年经济合同法将其作为有名合同之一种进行单独规定,合同法沿用了这一立法体例,将承揽合同与建设工程合同分立,在事实上将传统的承揽合同的适用范围限于建设工程之外的动产。但是,基于二者内在的关联性,合同法第287条规定:“本章(建设工程合同)没有规定的,适用承揽合同的有关规定”。这一立法例的采用与我国对不动产尤其是大型建设工程在立法上的重视程度有关。

一般说来,除了作为双务有偿合同的基本特征外,建设工程合同还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1、建设工程合同是以完成特定不动产的工程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合同。

建设工程合同与承揽合同一样,在性质上属以完成特定工作任务为目的的合同,但其工作任务是工程建设,不是一般的动产承揽,当事人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工作物是建设工程项目,包括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和施工成果。这也是我国建设工程合同不同于承揽合同的主要特征。从这方面而言,我们也可以说建设工程合同就是以建设工程的勘察、设计或施工为内容的承揽合同。从双方权利义务的内容来看,承包人主要提供的是专业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及施工等劳务,而不同于买卖合同出卖人的转移特定标的物的所有权,这也是承揽合同与买卖合同的主要区别。

2、在建设工程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各环节,均体现了国家较强的干预。

在我国,大量的建设工程的投资主体是国家或国有资本,而且建设工程项目一经投入使用,通常会对公共利益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国家对建设工程合同实施了较为严格的干预。体现在立法上,就是除合同法外还有大量的单行法律和法规,如《建筑法》、《城市规划法》、《招标投标法》及大量的行政法规和规章,对建设工程合同的订立和履行诸环节进行规制。具体来说,立法对建设工程合同的干预体现在以下诸方面。

①对缔约主体的限制在我国,自然人基本上被排除在建设工程合同承包人的主体之外,只有具备法定资质的单位才能成为建设工程合同的承包主体。《建筑法》第12条明确规定了从事建筑活动的建筑施工企业、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应具备的条件,并将其划分为不同的资质等级,只有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后,才可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此外,对建筑从业人员也有相应的条件限制。这是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违反此规定的建设工程合同依法无效。在对合同主体经营范围的限制方面,我国立法的态度日趋宽松,但对工程建设单位的主体要求却与这一趋势相反,相当严格。

②对合同的履行有一系列的强制性标准建设工程的质量动辄涉及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对其质量进行监控显得非常重要。为确保建设工程质量监控的可操作性,在建设工程质量的监控过程中需要适用大量的标准。《建筑法》第3条规定,建筑活动应当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符合国家的建筑工程安全标准。建筑活动从勘测、设计到施工、验收和各个环节,均存在大量的国家强制性标准的适用。可以说,对主体资格的限制和强制性标准的大量适用,使得建筑业的行业准入标准得到提高,为建设工程的质量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③合同责任的法定性。

与通常的合同立法多任意性规范不同,关于建设工程合同的立法中强制性规范占了相当的比例,相当部分的合同责任因此成为法定责任,使得建设工程合同的主体责任呈现出较强的法定性。如关于施工开工前应取得施工许可证的要求,合同订立程序中的招标发包规定,对承包人转包的禁止性规定与分包的限制性规定,以及对承包人质量保修责任的规定等,均带有不同程度的强制性,从而部分或全部排除了当事人的缔约自由。

就其分类而言,建设工程合同可分为勘察合同、设计合同与施工合同,分别以建设工程的不同工作阶段为其内容。此外,监理合同在广义上也是建设工程合同之一种。监理合同是指由建设单位(发包人)委托具有监理资质的监理单位对其发包工程的施工质量、工期、资金使用等方面进行监督的合同,在性质上属委托合同而非承揽合同。因此,严格说来,监理合同并不属建设工程合同范围,合同法也未将其列入建设工程合同部分进行规定,本文也不将监理合同纳入本章内容。

依签约主体与合同内容的不同,建设工程合同可分为联合承包合同、总承包合同与分包合同,联合承包合同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承包单位共同承包建设工程的合同,通常适用于大型建筑工程或结构复杂的建筑工程;总承包合同是指由总承包人独立承揽全部建设工程任务的合同;分包合同是相对于总承包合同而言的,指总承包人将其部分总承包项目发包于分包人的合同。按总承包人承包的范围,总承包合同又可分为一般总承包合同与施工总承包合同。一般总承包是指总承包人将全部工程任务承包的合同,而施工总承包合同则仅将施工部分总承包。总承包合同的签约主体是发包人与承包人,而分包合同的签约主体则是总承包人与分包人,发包人并不是签约主体,因此总承包合同与分包合同的效力范围也有所不同。此外,与分包合同相对应的还有转包合同,是指由承包人将其承包的工程任务全部交由转包人承担的合同,实际上就是承包人将其权利义务全部转让予第三人的合同。与分包合同为立法有限度地承认其效力不同,转包合同则为我国立法所禁止。

第二节建设工程合同的主要内容

由于建设工程合同的特殊性,国家对其合同文本的使用有较强的指导性,建设部等行政主管部门定期建设工程合同的示范文本,作为指导各建设工程发包人与承包人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主要参照。

一、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主要内容

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方面,目前适用的示范文本主要为建设部和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于1999年颁布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下称示范合同),该版本是在1991年颁布的版本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的,同时也参考了国际上最为通行的由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制定的《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的内容,在合同内容与形式上都相当完善。我国的各类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基本都采纳了这一示范合同文本。

在形式上,示范合同分为三部分:协议书、通用条款与专用条款。协议书是对双方就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内容达成合意的书面确认,主要包括工程概况、承包范围、工期、质量标准、合同价款、合同文件的范围等基本内容。通用条款则是对双方合同权利义务的详细规定,可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工程项目,具有相对固定性。专用条款则是合同双方针对特定工程项目所作特别约定,为当事人意思自治留下必要的空间。示范合同内容相当丰富,下面就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应具备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

1、当事人条款合同应明确发包人与承包人的名称、法定代表人、工商登记号、住所及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承包人应具备与合同工程相对应的施工企业资质等级。

2、工程名称和范围(标的物条款)

该条款主要用于明确合同所指向的建设工程的内容和范围。项目名称、施工现场的位置、施工界区等都应在合同中予以明确。

3、施工准备条款该部分条款主要对在工程施工前应完成的工作进行约定,主要包括施工现场具备施工条件,土地平整、道路通畅及水电设施应予完成;具备必要的施工合法性文件,其中最重要的文件即为施工许可证,依建筑法规定,未取得施工许可证的工程不能开工,当然还包括其他如临时用地、爆破作业等其他许可文件;施工场地地质和地下管线资料及工程设计图纸的交付,发包人并应对其提供的资料和图纸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负责。

4、施工组织设计和工期承包人应提交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进度计划,经发包人指定的监理工程师或发包人驻场代表确认后,承包人应按进度计划组织施工,并接受监理工程师或发包人驻场代表的检查与监督。合同应明确工程开工与竣工日期,并对工期延误及相关责任问题进行约定。

5、工程质量和检验条款承包人应对工程应达到的质量标准作出承诺。按国家标准,建设工程质量检验按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的质量评定均分为“合格”与“优良”两个等级,合同应约定工程质量需符合何种标准,以及当双方对工程质量发生争议时的鉴定机构及其程序。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甲方委派的监理工程师或驻场代表有权随时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如发现问题则承包人应予拆除和重新施工,使之达到约定标准。对隐蔽工程和中间工程的验收程序及双方责任,合同也应作出约定。

6、价款及其支付在建设工程合同实务中,价款问题产生的纠纷最为常见。建设工程尤其是大型工程的造价金额通常较大,合同履行期相对较长,其中可变因素较多,因此在客观上也确实存在价款难以确定或其确定过程较复杂的情况。建设部2001年颁布的《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规定了三种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价款的方式:固定价,即合同总价或单价在合同约定的风险范围内不可调整;可调价,即合同约定工程价格在实施期间随价格变化而调整;工程成本加酬金确定的价格。当事人可在合同中约定其中一种计价方式。

在工程款的支付方面,通常工程款可分为三部分:预付款、进度款和结算款。预付款是指开工前由发包人向承包人支付的款项,款项用于承包人开工前期的准备工作,该部分款项应于开工后从发包人应付工程款中扣除。进度款则指发包人按合同约定的工程进度逐笔支付的款项。由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承揽合同性质,势不能要求承包人承担垫付工程款的义务,因此根据工程进度支付工程进度款是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重要特点。结算款是指工程竣工后,双方对工程总价进行结算所确认的工程款,对发包人已付工程款与结算款的差额部分,发包人应予支付。

7、材料及设备供应建设工程涉及到大量的材料与设备,因此合同应就材料与设备供应主体、供应范围、供应日期、验收程序及标准、保管责任等问题进行约定。材料和设备既可由发包人提供,也可由承包人提供,提供方应对材料与设备的合格性承担责任,另一方有权对其进行检验并提出质量异议。

8、竣工验收与结算条款竣工验收与结算条款应对验收和决算的程序进行明确约定。在预计竣工日期之前的合理期限内,承包人应通知发包人准备验收,并提供相关验收资料,发包人应及时组织有关各方包括勘察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与承包人共同进行竣工验收,并对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修改意见,验收合格或经修改后合格的,承包人应提交竣工验收报告。发包人不组织验收的,应承担对其不利的法律后果。

竣工验收后,双方应按合同约定或法定程序进行结算。建设部《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对工程竣工结算的程序规定如下:“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进行竣工结算:①承包方应当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的约定期限内提交竣工结算文件;②发包方应当在收到竣工结算文件后的约定期限内予以答复。逾期未答复的,竣工结算文件视为已被认可;③发包方对竣工结算文件有异议的,应当在答复期内向承包方提出,并可以在提出之日起的约定期限内与承包方协商;④发包方在协商期内未与承包方协商或者经协商未能与承包方达成协议的,应当委托工程造价咨询单位进行竣工结算审核;⑤发包方应当在协商期满后的约定期限内向承包方提出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出具的竣工结算审核意见。发承包双方在合同中对上述事项的期限没有明确约定的,可认为其约定期限均为28日。发承包双方对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出具的竣工结算审核意见仍有异议的,在接到该审核意见后一个月内可以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工程竣工结算文件经发包方与承包方确认即应当作为工程决算的依据。”

如当事人约定采取固定价格的方式,则在结算环节当不易发生纠纷。但是,对大型工程项目而言,以固定价格方式计价并不现实,因为期间可变因素太多,如由此导致的造价差距太大,一方当事人可以情事变更原则要求变更合同。此外,因发包人原因如设计变更等调整合同造价的情况也难以避免。需要注意的是,发包人并没有权利对承包人提交的结算资料进行随意调整。除合同约定的内容外,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发包人或其人已确认的部分工程价格,发包人应予认可。即便双方委托或由法院或仲裁机构委托价格鉴定机构进行造价鉴定,其也不能脱离合同条款及当事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已生成的合同文件的约定。因此,对承包人而言,合同履行过程中有关书面证据的保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9、违约责任及索赔条款发包人可能存在的主要违约事由为不依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此外还存在着不提供必要的施工条件及资料、不按期组织各类验收等情形,合同应对各种可能的违约情形的违约责任进行规定,发包人承担违约责任的主要方式为实际履行、赔偿损失和解除合同。承包人可能存在的主要违约事由是未按期完工及完成的工程质量不符合法定及约定的质量标准,及与之相对应的不能提供必要的工程竣工资料。承包人承担违约责任的主要方式为修理或重作、赔偿损失、解除合同。合同应对履行过程中的索赔程序进行约定,一旦出现索赔事由,守约方应及时向违约方发出索赔通知,并提供相关证据,违约方应按合同约定的期限进行答复和处理。

10、承包人保修责任承包人通常以签订质量保修书的形式明确其保修责任。承包人的保修责任为法定责任,建筑法对此作出了原则性规定,并授权国务院对具体保修范围和最低保修期限作出规定。国务院2000年颁布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40条规定:“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建设工程的最低保修期限为:①基础设施工程、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为设计文件规定的该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②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房间和外墙面的防渗漏,为5年;③供热与供冷系统,为2个采暖期、供冷期;④电气管线、给排水管道、设备安装和装修工程,为2年;⑤其他项目的保修期限由发包方与承包方约定。建设工程的保修期,自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双方可在合同约定比前述最低保修期限较长的保修期,但不得短于法定最低保修期限。保修期间,由于承包人实施保修行为造成发包人损失的,应予赔偿。

二、建设工程勘察与设计合同的主要内容

相较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建设工程勘察与设计合同的内容相对简单,由此引发的纠纷也不多。在内容方面,其当事人条款、标的物条款与前述施工合同并无不同。发包人的主要义务为明确勘察或设计要求,提供必要的勘察或设计资料,按期支付酬金。勘察人或设计人的主要义务为按合同要求完成任务,保证勘察成果资料和设计资料具有合同约定的质量要求。在酬金方面,勘察与设计合同通常是以固定价格的方式进行约定,如发包人对勘察或设计要求提出变更,则相应调整酬金数额。支付方式则通常是按勘察或设计工作完成的阶段分期付款。

第三节影响建设工程合同效力的若干问题

通常来说,影响合同效力的因素有四个方面:合同主体的适格性;当事人意思表示的真实性;合同内容的合法性;合同形式的合法性。对建设工程合同而言,影响其效力的主要因素体现在主体适格性、内容合法性及合同形式要件的满足方面。下面就其中几个在实务中表现相对突出的问题进行论述。

一、资质问题

1、发包人建设工程合同的发包人是指工程的建设单位,又称业主,是合法拥有建设项目的土地使用权并经法定程序批准进行工程项目建设的的合法权利人。对非房地产开发项目而言,并不存在发包人的房地产开发资质问题,但对房地产开发项目而言,其发包人专指房地产开发企业,或其他具备相应开发资质的主体。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29条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从事房地产开发和经营的企业。设立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自己的名称和组织机构;(二)有固定的经营场所;(三)有符合国务院规定的注册资本;(四)有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条件也作出了专门规定,具体包括注册资本不得少于100万元,有4名以上持有资格证书的房地产专业、建筑工程专业的专职技术人员,2名以上持有资格证书的专职会计人员等,同时还授权行业主管部门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质等级进行核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应按照核定的资质等级承担相应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部于2000年颁布《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按自有流动资金与注册资本数量、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与资质、开发经历、已开发竣工房屋面积等条件将房地产开发企业划分为四级,一级资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承担房地产项目的建设规模不受限制,可以在全国范围承揽房地产开发项目;二级资质及二级资质以下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承担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以下的开发建设项目,承担业务的具体范围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由上述规定可见,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质要求远较一般的企业法人严格,国家对房地产开发行业实行的是严格的资格准入制度。在对合同主体资格的要件日渐放宽的今天,对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企业的主体资格要求却日趋严格。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房地产管理法施行前房地产开发经营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的规定,不具备房地产开发经营资格的企业与他人签订的以房地产开发经营为内容的合同,除在一审诉讼期间依法取得房地产开发经营资格的,一般应认定合同无效。虽然这一解释的效力因合同法的施行而受到一定程度的质疑,但立法对房地产开发企业主体资格的严格要求应属无疑。成问题的是,如发包人具备房地产开发企业资格,但并不具备相应的开发资质等级,即其资质等级所对应的开发经营范围小于其所发包项目的建设规模,此时建设工程合同的效力是否受到影响呢?我们认为对此应从宽判断,不宜简单地认定合同无效。依合同法规定,只有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才可导致合同无效,而前述法律和行政法规并未规定不同资质等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经营范围,而是授权建设部进行规定,而建设部的规定为行政规章,违反规章并不会导致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只要发包人具备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符合立法对土地使用权及资金实力的要求,符合法定的审批条件,即应肯认合同效力。至于因违反行政规章而产生的行政责任,则与合同效力无关。

2、承包人建设工程合同的承包人包括工程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立法对这类主体的资质要求较之发包人更为严格。《建筑法》第12条规定:“从事建筑活动的建筑施工企业、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符合国家规定的注册资本;(二)有与其从事的建筑活动相适应的具有法定执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三)有从事相关建筑活动所应有的技术装备;(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第13条规定应按建筑企业的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已完成的工程业绩划分为不同的资质等级,在取得相应资质证书后,方可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建设部《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等行政规章对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及监理单位的资质管理进行详细规定,其中工程勘察资质分为工程勘察综合资质、工程勘察专业资质、工程勘察劳务资质;工程设计资质分为工程设计综合资质、工程设计行业资质、工程设计专项资质;施工企业资质分为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三个序列,各自评定不同等级,相应资质的企业只能在其资质许可的业务范围内承揽工程业务。

对工程承包人违反资质条件所签订的建设工程合同,依法应当认定无效,但立法对勘察、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要求有所不同。从现行立法来看,对勘察、设计单位而言,如具有工程勘察、设计资格但所承揽业务超出其资质等级范围的,如其实际上具备履行合同的能力,只是未经主管部门核发相应资质证书,依《合同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也可认定合同有效。但施工单位违反资质等级承接业务所签订的合同则绝对无效。《建筑法》第26条第2款规定,禁止建筑施工企业超越本企业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或者以任何形式用其他建筑施工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禁止建筑施工企业以任何形式允许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使用本企业的资质证书、营业执照,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这样严格的禁止性规定,在民事立法中是较为罕见的,也可见国家在建筑施工市场管理方面的严格立场。

实务中,不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施工企业挂靠具备资质等级的施工企业承揽业务的情况十分普遍,不少发包人事实上对此持黙许态度,一些地方行政主管部门对此也是视若无睹,基本采取放任的态度。在不发生纠纷的情况下,合同履行完毕后各自相安无事。一旦产生纠纷,则合同效力就成为当事人争议的焦点问题。法院在判决合同无效的情况下,基于对无效合同的处理原则,对合同实际履行人发生的直接间接费用及税金仍然予以支持。因此,反思现行建设工程承包人资质管理制度,进行行之有效的改革,从源头杜绝挂靠施工情况,是当前主管部门面临的重大课题。我们认为,总的来说,加强资质管理的透明度,改审批制为核准制,强化权威中介机构的认证功能、加强执法等应该是改革的方向。由于此问题不属本文讨论范围,故不予详述。

二、招标问题

在我国,大量的建设工程系国有资本投资,因此建设工程领域的违规操作也层出不穷,几成腐败的温床。为规范建设工程合同的签订行为,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9年颁布了《招标投标法》,该法第3条规定以下建设工程项目必须进行招标:①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共安全的项目;②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项目;③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项目。原国家计委于2000年颁布了《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对《招标投标法》第3条规定的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范围进行了明确界定。按《招标投标法》及国家计委的前述规定,需进行招标的建设工程范围相当广泛,商品住宅,不论是否属国有投资或国有投资控制,均需进行招标。而各省级地方政府往往又在国家计委规定的基础上对应进行招标的工程范围作出了进一步规定。目前,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要是通过对施工许可证的管理来强制要求国有资本投资的项目进行招标,但这只是从行政管理的角度而言。依建筑法规定,获颁发施工许可证的条件之一是确定了工程施工单位,也就是说,在施工许可证颁发之前建设工程合同通常已经签署,此时便可能存在对之前签署的建设工程合同效力的认定问题。《招标投标法》关于应当进行招标的工程范围的规定应属强制性规定,违反该规定签署的合同当然无效。该法授权国家计委在国务院批准的前提下制定具体范围,因此国家计委的规定对合同效力具有约束力。但地方政府作出的超出国家计委规定范围的应予招标的工程范围规定,不能作为判断合同效力的法律依据。对依法应进行招标而未招标的建设工程合同,双方当事人均应认定为存在过错,因双方均应具备了解相关规定的能力,也有义务遵守相关规定。

建设工程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造价控制;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竣工验收阶段:优化设计;限额设计;工程变更

一、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的必要性

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即项目决策阶段、项目设计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和竣工阶段都关系到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统计资料显示,在项目决策阶段及设计阶段,影响建设项目造价的可能性为30%—75%,而在实施阶段影响建设项目造价的可能性仅为5%—25%。显而易见,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就在于项目实施之前的项目决策和设计阶段,项目决策是决定因素,而设计则是关键因素。控制工程造价不仅仅是防止投资突破限额,更积极的意义是要促进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加强管理,使人力、物力、财力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做好工程造价的控制工作,对保证和加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二、控制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控制

建设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就是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工程发包阶段、合同实施阶段把建设工程造价的发生额控制在批准的工程造价限额以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保证项目投资目标的实现,以求在各个建设项目中能够合理的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最终实现使竣工决算控制在审定的概预算额内,避免“三超”现象的发生。为了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但决策阶段各项目技术经济决策,对该项目的工程造价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建设标准的水平的确定、建设地点的选择、工艺的评选、设备选用等,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因此,决策阶段项目决策的内容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决策阶段之后的各个建设阶段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是否科学、合理的问题。

1编制投资估算的必要性

投资估算是基本建设前期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投资估算是决策性的文件,它是研究、分析建设项目的经济效果的重要依据。报告批准后,估算就作为设计任务下达的投资限额,对初步设计概算起控制作用。因此,从估算开始就要正确完整地反映工程项目的建设。

2投资估算必须是设计的真实反映在投资估算中,应该实事求是的反映设计内容,这就要求设计人员从工程规模和项目内容上真实反映设计意图。主要工艺要进行多方案比较,设计方案不仅技术上可行,而且经济上更应合理。

(二)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工程设计是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和具体描述实施意图的过程,是工程建设的灵魂,是处理技术与经济关系的关键性环节,是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重点。

1优化设计方案,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设计质量是否达到国家规定、功能是否满足只用要求,不仅关系到建设项目一次性投资的多少,而且在建成交付使用后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国外专家指出,虽然设计费用占工程总投资的比例很小,不到1%,但它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达到75%。很显然,搞好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重施工、轻设计的观念必须克服,控制工程费用应从设计抓起。因此,建设单位在审查设计单位的设计时,要利用各种指标重视设计方案的优化,并认真进行经济分析,根据我国国情和企业的经济实力,确定先进使用、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工艺技术方案。

2对工程项目实行限额设计控制工程造价,在设计过程中采用限额设计。所谓限额设计就是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投资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限额设计使工程造价部门专业人员深入设计阶段,与设计人员密切配合,为设计的多方案比较,优化设计、控制建设投资等方面提供咨询服务。

3设计过程充分的分析数据,设计常出现的为了确保安全设计都大过于保守,造成投资增加。应做到对方案仔细考虑,对方案进行优化,降低设计的安全系数,在确定安全的前提下,降低结构尺寸,降低造价。

(三)实施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工程项目的实施阶段是建筑实体形成阶段,是人力、物力、财力消耗的主要阶段。工程量大,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施工周期长,政策性变化大,材料设备价格及市场供求波动大等等。

1有效控制工程变更机和现场经济签证

在工程建设项目中,对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进行有效的控制。为防止在施工图设计中产生漏洞,除在审核时把关外,还应在甲乙方的图纸会审、设计院的技术咨询。设计变更应尽量提前,变更发生得越早,损失越小,反之就越大。

2严格审核工程施工图的预算

根据施工图设计的进度计划和现场施工的实际进度,及时核定施工图的预算。对于预算超出相应概算的施工图设计部分,要加以详细分析,找出原因,并及时与项目负责人通气,调整或修正控制目标,对工程造价实施动态控制。

3深入现场,收集和掌握施工有关资料

在工程施工过程,审价人员和费用控制人员应深入施工现场,对照图纸观察看施工情况,及时掌握现场施工动态;并为最终的工程总结算提供依据和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4承发包阶段与合同价款的确定

实行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是我国建筑市场逐步走向规范化轨道,实行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可择优可选择承包单位,全面降低工程造价,有利于规范价格行为,使建设工程投资更加趋于合理。

工程造价部门或相关咨询单位在接受业主的委托下协助业主进行招标工作,选择技术过硬、资质符合要求、信誉和服务良好的承包商承担施工任务。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协助业主进行工程审计。准确进行工程计量,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及时处理工程索赔、认真按合同进行支付工程款。

施工阶段造价控制就是要控制合同价。工程合同价的突破,主要在于变更工程,但是,每个工程项目,或多或少都会有变更工程发生,因此,控制合同价必须首先控制变更工程。

(四)竣工验收阶段与竣工结算

竣工结算是业主和施工单位都十分重视的工作,工程造价部门在这个阶段中:(1)要核对竣工工程内容是否符合合同条件要求,工程是否竣工验收合格,合同中约定的结算方法、计价依据、取费标准、主材价格和优惠与承诺条件等。(2)要检查核对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所有隐蔽工程均需要进行验收,实行监理的工程要经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隐蔽工程量要与竣工图一致。(3)要落实设计变更签证,设计变更要有经原设计审批部门审批,否则不应列入竣工结算。(4)要现场按竣工图、设计变更、现场签证进行工程量的核实。(5)要做到严格、合理、公平、公正。

总之,对工程造价进行全过程的确定与全过程管理是工程造价咨询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造价咨询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公务员之家

建设工程论文范文篇3

饲料加工企业在确定项目投资决定期间,应进行详细的可行性分析和论证,其对工程造价以及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是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阶段。可行性研究是运用多种科学手段综合认证一个工程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先进、实用与否,做出环境影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分析与评价,及工程项目抗风险能力等的结论,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1.1科学确定产品品种、加工工艺和建厂规模

产品品种和建厂规模是饲料厂设计的主要依据。产品品种和建厂规模应依据饲料厂覆盖半径内的养殖需求、养殖业的发展规划、竞争对手、淡旺季及企业竞争能力评估等进行综合考虑,以此确定某种饲料的目标销量及最大月份销量。产品品种和最大产销量确定以后,结合各品种饲料的要求和特点,确定是否共线生产或独立设置生产线。一般来说,共线生产时设备投资省,但由于各饲料品种配方差异、粉碎及制粒要求不同,可能存在过粉碎、制粒机配置过高等因素,造成部分饲料品种能耗过高,同时因更换品种生产时需洗机、换筛、换模具等造成原料损耗及管理成本增加,但如完全分线生产,建厂规模和投资成本又会大幅增加。因此需综合考虑各品种饲料生产时设备、工艺的兼容性,能共线生产的创造条件共线生产,不适合共线生产的如蛋鸡料、猪料、反刍动物饲料等坚决设置独立生产线,使综合投资成本最低。另外,还需对未来3~5年的产量预测,做好后期的建厂规划及预留用地,确保企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

1.2正确选择厂址

厂址选择应遵循“就近加工”的原则,优先建在饲料资源充足、畜牧养殖业发达、交通方便、电力有保障的地区。大型饲料厂电力配置一般都超过2000kVA,因此必须保证有充足的电力供应;年产10万t的大型饲料厂年货物运输量超过10万t,量产后对饲料厂周边交通带来较大影响,同时规划设计时需按照货物进出方式并适当考虑运输车辆停靠场地,避免货车乱停乱靠对周边路网的影响。另外,饲料加工厂不能建在有毒、有害气体或灰尘污染较重的地区,如药厂、农药厂、垃圾处理厂、石材加工厂等地附近。

2设计阶段的控制和管理

设计阶段对工程项目投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可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管控。

2.1优化设计方案

优化设计方案可采用工程设计招标法,该方法能够集思广益,吸取多种设计方案的优点,从而形成最优的设计方案。该方法尤其适用于主车间的设计。饲料加工主车间包括设备、工艺和厂房,是饲料厂建厂投资的最大单体建筑,其造价最高能占饲料厂总造价的一半以上。饲料加工主车间一般独立进行招投标,由多家有经验的专业公司参与,最好的招标办法应由饲料厂提出正确的产品方针和建厂规模,交给各投标方进行工艺设计,给出生产加工工艺流程和设备配置方案,由饲料厂招标组(一般由决策者、有经验的设备管理人员和生产操作人员组成)进行评议,综合各家工艺优点形成最终的生产加工工艺和设备配置方案。厂房造价取决于设备布置和建筑设计院设计人员的经验,合理的设备布置能降低厂房面积,意味着降低厂房造价,但当设计院设计人员经验不足时,面对厂房的高层重载结构设计思想一般趋于保守,导致梁、柱、柱间支撑设计过大,最高时厂房设计造价能高出正常造价的30%。

2.2编制合理的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

对库房、锅炉房、办公楼、路网等其他建筑物,应严格依据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和建设内容、规模、标准,正确使用现行的概算定额和指标,如实反映考虑工程建设条件,核实材料,设备及构件的现行价格,合理确定设备、材料价格上涨指数,使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文件内容完整、齐全,费用计算准确,并留有一定余地,从而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以免出现概算超预算的情况。

2.3控制设计成本

对库房、锅炉房、办公楼、路网等其他建筑物,按照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设计,实现对设计规范、限额与概算指标等各个方面的控制。

2.4改变设计收费办法

对库房、锅炉房、办公楼、路网等其他建筑物,在设计收费方面,可依据核准的项目投资估算和现行收费办法,与设计单位签订一个包含设计奖惩的设计费用包干,即在保证结构安全和不降低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以投资估算造价为基准,对于因设计创新而节约投资的,按节约部分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提成,对因设计单位设计错误、漏项或扩大规模而增加投资的,也按增加部分的一定比例扣除设计费,实行优劣优价计费。

3施工阶段的控制和管理

项目进入施工阶段后,主要的投资成本已经确定,施工阶段主要是加强施工过程管理,避免因工期、安装质量和工程变更导致成本增加。

3.1加强安装过程控制,确保工期

饲料销售一般具有一定的周期性。饲料厂一旦不能按时投产将对该周期内的饲料销售带来较大影响,严重的会对全年的销售带来影响,给饲料厂带来极大的损失。在施工队伍确定后,项目经理应会同施工单位,结合工程项目的性质和规模、工期的长短、运输及地质情况,对施工单位机械装备投入、人员配置、材料供应和生产情况等各项具体经济技术指标进行评估,对施工单位制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进行优化,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在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应建立施工方案执行审查制度,及时掌握施工队伍装备、人员及材料投入,并按施工进展情况督促施工队伍及时做出适应性的调整,确保施工进度可控。

3.2加强质量管理

项目经理及工程监理应严把工程质量关,坚决杜绝任何有损工程质量的决策和行为。对饲料加工车间,督促施工企业严格按照设计资料、双方认可的安装验收规范、施工进度进行施工,避免出现工期延误及投产后因安装质量问题造成返工对生产造成影响;对库房、锅炉房、办公楼、路网等其他建筑物,要求工程项目必须达到设计图纸的技术要求,符合国家颁布的施工验收规范,同时要求施工企业完善内部经营机制,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力求最小的机械和人力消耗,减少和避免无效管理和劳动。

3.3严格控制工程变更

建立工程变更审批制度,严禁通过设计变更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准,对必须变更的,做好现场资料签证,以合理确定工程变更价款。

4小结

建设工程论文范文篇4

1市政工程建设“城市病”的各种症状

1.1道路及配套项目提前“老化”,改造困难

如果中心城区道路在建设时受各种不利条件和陈旧观念的影响和制约,就会对道路交通流量和地下管线穿行预估不足。加之道路过于狭窄,将严重影响目前及未来的交通发展,地下管线的布设也会过早出现不能满足周边配套需要的现象。事实上,要治理上述中心城区道路“老化病”而进行道路改造,难度指数非常高。因为人流众多,加之周边构筑物复杂,导致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可供选择。

1.2形成“断头路”,道路路网无法贯通

为了力推城市建设,一旦有市政项目上马,工程人员总是铆足了精神赶工期,保质量、重安全,力推精品工程。但往往因为“城中村”改造、拆迁、体制机制及建设资金等诸如此类的种种原因,形成了“断头路”。一个美好的开始就这样促成一个难看的收尾,甚至收不了尾。另外,这些“断头路”大部分都是拆迁量大、建设成本高的“老大难”项目,再重新打通这些“断头路”就需要更多资金的投入。所以,很多类似情形都无法及早启动打通工程,导致道路路网迟迟不能贯通,部分未建段落既影响城市整体形象,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1.3对交叉建设项目协调不够,造成即建即拆现象

城市片区路网是一个宠大的系统建设的过程,承建单位一般不只一两家,这就导致各条道路建设的先后顺序也不完全统一。若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没有取得有效沟通或是协调不畅,或是不遵循合理的施工顺序,就会出现先建再挖、即建即拆的情况,既造成交通影响周期变长,同时引发重复建设的资金浪费。

2防止市政工程建设“城市病”的注意事项

2.1前期设计不容忽视

防止“城市病”,要在拟建工程前期设计时严把设计质量关,严格执行相关规范标准,并对后期施工有足够的预见性。只有全局考虑,统筹设计才能避免“断头路”或多次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建设道路工程时,除了满足其自身功能需求外,还要充分考虑整个片区路网的贯通,要对拆迁障碍或是临近重要构筑物阻碍影响作预估处理方案,从源头上杜绝“断头路”的形成。在前期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近远期交通发展以及临近拟建交通要道是否会造成破坏影响,从而避免周边因改善交通或是改造其它道路对新建道路及其它设施造成严重破坏。要让道路有足够的可变发展空间,经得起时间和空间的检验。

2.2做好服务需求调查,明确设计标准

防止“城市病”,就要做好需求调查工作,多方协调沟通,充分发挥它服务大众的功能,据此拟定切合实际功能需求的设计标准。例如,在打造一块城市绿地时,不仅要展现它的景观绿化对于城市的美化效果,还要充分考虑周边居民对该绿地的参与程度。可以布设大小合适的居民健身场所与方便通行的园内道路,让游人轻松的进来,安全的离开;可以配备可供大人、小孩活动的专用设施及服务场所,让嬉笑玩耍的小孩玩得尽兴,也让习惯忙碌的大人驻足放松。考虑到诸如此类的人性化细节,这块城市绿地才会有人与景的共存,才能展现动与静的结合,真正发挥扮绿城市的作用。如果一块漂亮的绿地建成后,难以聚集人气,没有生气,就成为一种“病态”美,只会白白浪费宝贵的绿地资源。再如,修建闹市中的交通要道,除了满足来往车辆的畅通以及大量的交通转换,更多需考虑沿线两侧行人的通行、穿行等问题。只有给行人通行、穿行提供方便,才会降低行人强行横穿街道干扰车辆通行或引发交通安全风险的可能性,同时也就防止了“城市病”的发生,避免了因非人性化设计为道路带来拥堵,以及出现拥堵之后再对交通采取疏、缓堵等“治病”措施带来的加倍投资。

2.3做好全面防范工作

防止“城市病”,还在于市政工程建设的众多参与单位,都应着眼于市政工程项目全面经济、社会双重效益。城市规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根据城市的发展进行相应的调整。工程设计单位和人员要获知最新规划信息,确定切合实际的可行方案。在市政道路设计时,要综合考虑片区规划、路网规划与线路、道路标高、排水排污走向、供水规模及各种管线布置之间的关系,避免发生大幅调整路线、管线布置冲突,避免道路刚竣工就破路埋管现象,避免因信息不及时,造成设计返工,甚至施工返工现象。更为重要的是,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要理顺建设管理这条线,加强与规划建设管理部门的超前沟通,做好项目周边单位的协调。此外,更要履行好对施工中各参与单位的管理,安排好建设的先后顺序,才能避免反复拆建的工作,才能实现城市建设工程的价值利益最大化。

3结束语

建设工程论文范文篇5

1.综合评分法。综合评估法:即是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综合评价标准的投标。衡量这一标准需要将报价、施工组织设计、质量保证、工期保证、业绩与信誉赋予不同的权重用打分的方法或折算货币的方法,评出中标候选人。此类项目一般标的较大、技术要求高或有特殊性,参与建设的各市场主体对项目均比较重视。存在的问题:1.1项目“量身定做”反映时有发生。法律法规对资信业绩评分要求涉猎较少,招标人在企业资信业绩要求五花八门,很难确定其合理性,同时是否属于招标人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和排斥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的情形也难以判定,招标过程极易引起异议。1.2项目的中标价偏高。由于此类项目技术、资信业绩、商务报价等综合评分,价格竞争被淡化,投标人通常贴近投标最高限价投标,客观上给不法投标人围标串标提供了便利,项目中标价往往较高。

2.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即是能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通过经评审最低投标价的投标,为中标候选人。根据评标基准价确定方式的不同,我市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主要为二次平均价法(即以二次平均价作为基准价):二次平均价:对通过资格审查的有效投标人各去除报价最高和最低的N家投标单位(N=通过资格审查的投标单位家数*10%,数值四舍五入)后进行一次算术平均,然后对第一次算术平均值以下(不含本身,不含已去除的N家单位)的报价进行第二次算术平均。问题:(1)价格竞争程度比较高,评审内容单一,对资信能力好的企业优势体现不明显,大企业投标积极性不高。(2)招标人对技术要求不够重视,使用示范文本中往往不提技术需求。

3.信价量化法:在评标方法中引入了企业的信用评价记分和商务标的量化评审机制等,以进一步体现招投标公平竞争和竞争择优为原则,该评标方法主要适用于房建、市政总承包及装饰专业工程。特点:综合投标人信誉、报价等多因素量化评审的方法,是对经评审最低价法和二次平均法进行优化和完善后形成的评标方法,既保证资格后审的充分竞争,又能兼顾对投标人报价和综合能力的评价进行择优,是目前施工招标项目普遍使用的评审方法。具体做法:取评标基准价与投标报价之差绝对值最小的前7名投标单位进入评审区间评审(绝对值相同的并列进入),按报价从低到高的顺序进行后续初步评审,技术标评审为通过制,但量化评审中有3分的技术商务匹配性打分;量化评审中总报价得分占70%,单价离散率评审占17%,信誉分占7%,另外主项资质加分、业主以往业绩履约评价等占3%。总报价或单价离散率评审的基准,分四种评标基准价计算方案,由招标人在开标时通过随机方式从以下前三种方案中选取一种;招标控制价未经审查的,按以下方案四规定的方式确定评标基准价。方案一:评标基准价=投标最高限价×W+二次算术平均值×(1-W)其中:W由招标人在开标会上从五个数值中随机抽取确定。方案二:以二次算术平均值为评标基准价方案三:评标基准价=招标控制价*K系数K的浮动区间【A,B】由招标人根据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动态浮动区间确定。招标人在浮动区间内设定N个浮动值(K1,K2,K3……KN),开标前随机抽取得到系数K。方案四:评标基准价=投标最高限价×10%+二次算术平均值×90%可见,四种基准价确定方式中,除方案三以外,其他三种方案主要根据投标最高限价权重的不同而定。问题:3.1评标结果中有异常的情况产生:往往信用分较低且分数比较接近的数家投标单位因价格比较集中,单价离散度评分较高,最终总分拉高。经分析有以下原因:A、对信用分排名情况分析:资质等级一级以上且信誉度高的企业,诚信分排名一般在上游且比较稳定,相对资质等级在二级以下的施工企业,信用分为0的较多,甚至为负分。诚信排名较低的企业要提高信用分较难,但中小型项目是这类企业的主要业务来源,为了中标,联合其他单位,在总价不低于风险控制价的情况下,单价集中报价后控制基准价,甚至以次充好,以此获取单价离散度评审高分;B、评标办法分析:评标办法中设置了“若经计算确定的基准单价明显偏离市场价格,评标委员会应结合市场实际情况予以修正后确定基准单价”的相应条款和要求,但评标专家对单价基准价的合理性判定,因尺度难于把握,一般不予以修正,集中报价的投标单位往往得逞;C、单价离散度评审设置的初衷是防止投标人不平衡报价或不认真报价导致标后纠纷问题,从工程量清单招标的发展趋势上讲也是市场治理向精细化方向发展的表现,但因在评标、企业诚信管理等环节没有执行好情况下,反而成为某些投标人抱团投标的突破口。3.2对资质要求在一级以上的招标项目,信誉度高的大企业有优势体现;但资质要求在二级以下特别是三级以下的招标项目,大企业优势体现不明显。3.3因采用资格后审,招标人自主权相对减弱,积极性不高,机械使用示范文本比较明显。

二、优化措施和建议

建设工程论文范文篇6

通过对整理区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土地利用问题的分析,合理安排各类用地和布置各类土地利用工程,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创造条件。

2主要基本农田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选择

2.1山塘改造工程

对于山塘改造工程而言,需根据山塘所在的地理位置、改造的目的等进行改造,在设计时,需对塘堤顶设置防浪墙、坡脚设置截水墙、坡中设置人行通道、塘角及涵卧管处设置人行踏步,如堤顶无抗侧压要求,则可采用C20现浇混凝土进行衬砌,如堤顶有抗侧压要求,则需采用M7.5浆砌石进行衬砌。混凝土衬砌时,横向施工缝兼伸缩缝,间距不大于4m,纵向伸缩缝每(5~6)m设置一条,伸缩缝隙宽2cm,内嵌沥青杉木板或止水片。

2.2灌排渠系衬砌工程

灌排渠系衬砌工程设计按照《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2004)规范要求及有关数据资料进行设计。对于骨干灌渠,其衬砌材料主要选用C20混凝土进行防渗衬砌,其衬砌断面以原断面为基础,综合考虑雨季引水、防洪及灌溉用水量的需要,渠底不冲不淤、渠床和边坡的稳定,便于施工和管理运用、行水安全,工程量小、造价低等方面进行确定,其断面形式可选用矩形、梯形及混合断面等多种。对于田间灌溉渠系,则主要根据灌溉面积来确定其断面,同时兼顾田间表层水排出及来水灌田的需要,其断面形式以矩形为主。对于排洪沟渠,其衬砌材料主要选用M7.5浆砌石进行衬砌,其衬砌断面根据集雨面积进行确定,一般采用明渠进行衬砌,根据所占用面积的条件,其断面形式可以采用矩形、梯形及混合断面的形式;对于排渍沟渠,其衬砌高度则根据其排渍深度进行确定,其衬砌形式可根据衬砌条件采用明渠或暗沟的形式。

2.3渠系附属建筑物工程

(1)交通便桥的设置。人行桥:采用预制或现浇C30钢筋混凝土实心人行桥板架设,每块桥板宽度不小于0.6m,桥长以渠道净宽加上渠顶宽度来控制;桥板厚度为0.1m,施工时,要求桥顶面与沟渠顶混凝土面齐平。公路或机耕路交叉桥涵:沟渠与公路或机耕路交叉处,采用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或箱式涵;箱式涵盖板采用预制或现浇C30钢筋混凝土实心板,厚度不小于0.2m,桥顶面高程根据需要进行确定,一般要求与渠道顶面齐平。农用桥:根据田间耕作的需要,在渠道上架设农用桥,便于农业机械出入,农用桥跨渠道的长度为渠道净宽B+0.8m,宽度不小于2.5m,桥面采用C30钢筋混凝土衬砌,衬砌厚度不小于0.15m。(2)水闸的设置。所有沟渠均需设置泄水闸、尾水闸、退水闸等泄水建筑物;对于田间沟渠,闸槽统一采用槽钢进行安设。对于浆砌石渠道,在闸门设置位置需在渠墙用C20混凝土衬砌截水槽进行止水。(3)田间进水涵及泄水涵的设置。根据实际需要,沟渠衬砌时,在衬砌体内全部预埋涵管。(4)泄水孔的设置。对于现浇混凝土沟渠,在墙体整形前,对内侧墙体预设直径不小于20cm的砂卵石倒滤层,在混凝土衬砌时预埋泄水管,其泄水孔间距视沟道所在位置及高度情况确定,一般不大于2m。(5)消力池的设置。常用在沟渠跌水、分水、涵管进出口等地方,起消力、调节水流作用,用混凝土浇筑或浆砌石砌筑。施工要点:池壁方正、垂直于来水方向。(6)码头或踏步的设置。为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方便,根据需要,在沟渠墙体的适当位置设置码头或踏步。(7)生物通道的设置。为便于生物通行,在渠墙的适当位置需设置宽度为0.2m的斜坡生物通道,有码头的地方码头也可兼作生物通道。

2.4机耕路工程

(1)路线的确定。合理利用地形,正确运用技术标准,保证线型的均匀性,不同的路线方案对工程造价、自然环境等影响因素进行多方面的技术经济论证,在条件许可时,应尽量选用较高的技术指标。设计中对道路的平、纵、横三个面进行综合设计,保证路线的整体协调,做到平面顺适、纵坡均衡、横面合理;应考虑车辆行驶的安全舒适性和驾驶人员的视觉和心理反应,保持线型的连续性,并注意与当地景观和环境相协调。(2)路面宽度的确定。对于田间机耕路车流量小,只做单行道设计,路面宽度以(3~3.5)m(包括两边浆砌石)为宜。只有一个进出口的设置了一个6m×4m的倒车坪。对于主干机耕道,路面宽度以(3.5~5)m为宜。(3)路肩。参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B01-2003),路肩采用四级公路标准,为使路肩稳定,新修机耕路的两边采用M7.5浆砌石衬砌。(4)转弯半径。道路转弯半径按3倍机耕路宽度进行设计。(5)纵坡。纵坡不宜大于13%,实际按不超过8%进行设计。(6)路基。路基应根据使用要求和当地自然条件(包括地质、水文和材料情况等)并结合施工方案进行设计。既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又要经济合理。影响路基的强度和稳定的地面水和地下水,必须采取拦截或排出路基以外的措施,并结合路面排水,做好综合排水设计,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路基高度的设计,应使路肩边缘高出路基两侧地面积水高度。路基填筑土料必须在选定的土料场取土,土料块径少于5cm,土料干湿度适宜,一般手抓成砣,摔砣土散视为干湿度适中,禁止填筑污土等不合格土料。机械夯压每层土厚度应少于0.3m,人工夯压每层松土厚度应少于0.2m。(7)路面。路面应该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足够的强度,其表面应该满足平整、抗滑和排水的要求,对于田间机耕道主要采用泥结石路面铺筑,路面横向设计整理成2%的弧形坡度;对于主干机耕道,路面可适当采用C30路面混凝土进行衬砌。

2.5土地整理工程

建设工程论文范文篇7

质量是工程管理的第一要务,每一位项目管理者必须认真思考如何提高施工质量管理水平这一问题。

1.1施工企业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机制

质量管理是提升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工程质量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质量管理水平高低和质量管理机制完善与否。建设施工项目中的具体实施单位是施工企业,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建立完善的自我检查机制,完善自查自纠制度,从施工的每个关键环节和工序入手做好质量控制,通过持续改进的措施实现施工质量的提升和施工过程的优化,同时,作为施工企业的质量负责人要敢于管理,熟悉施工程序,做到心中有数。

1.2掌握监理公司的监理水平

聘请监理公司对工程进行质量监督是目前通常的做法,建设单位委托的监督单位,长驻工地,对工程中尚未施工或正在施工的和已完成施工分部、分项工程及各道工序进行全面监督。代表建设单位全面细致的完成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监理单位的质检员的管理水平和监管力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好坏。目前,监理公司鱼目混杂,人员和技术水平千差万别,甄别监理公司的监理资质和实际水平是建设单位在项目施工前必须开展的工作。

1.3提高监理人员素质

作为项目管理人员,现场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就是管理工程施工质量,作为项目管理人员具有监督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双重身份。要及时召集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对施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予以指明,重点进行管理,限时要求改正。对发现的现场监理人员不作为、甚至拿、卡、要等违规行为及时制止,情节严重的要清理出场。

2造价管理

加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图纸和实际相结合,工程投标的工程造价大都是根据图纸的工程量清单计算的,尤其是土方工程,和实际施工往往有很大的区别,要切合实际采取土方实际丈量,运距实际测量,余土外运按车计量的方法,控制工程量的实际情况。二是加强材料管理,对于市场价格差别较大,质量参差不齐的主要材料,要掌握第一手资料,在充分了解市场情况的基础上,限定材料规格,质量和价格。三是加强工程签证管理,挑综合素质,爱岗敬业,精通业务,遵守法律法规的技术骨干为现场代表,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现场签证制度和相关责任追究制度,明确权利和义务。只有明确责权利,各级工程管理人员在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的管理行为才能得到规范,对超过规定限额的签证应召开专题会议,形成会议纪要,签署补充合同的形式予以确定。

3进度管理

3.1组建协调团结的项目管理组织

无论多大的工程,都是由各个建设者共同参加的整体,这就要求我们有一个严密的合作体系,项目管理单位要做好现场的协调调度工作,积极调动大家的工作热情,让互相拆台、扯皮的现象保持零记录。

3.2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三级工程计划

这一计划不仅要包含施工单位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包含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的工作,同时还要充分协调与施工密切相关的政府部门的工作关系。

3.3开工前各类手续的办理

项目成功的保证是与政府机关的充分沟通并保持良好关系。

4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贯穿建筑施工项目之中的重要内容,建筑生产安全管理一般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和规章制度将涉及到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的管理活动。企业组织安全生产活动的集中场所就是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抓好现场管理。一是对现场设备进行管理,比如塔吊、物料提升机、桩机等各类大型机械设备,一定要现场查验施工用的钢管、扣件等配件的厂家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和合格的检验报告;二是管理好施工现场的用电。三级配电是否规范、各类机械机具是否已经重复接地、各种配电仪器要求的参数是否匹配等等;三是管理好现场秩序。现场秩序有条不紊能够很大程度上保障生产安全。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对人的管理,最根本的管理目的也是人。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及时有效地应对建设工程现场存在的各种因素,才能对安全生产实行更全面的动态管理。制定安全责任制度,由企业领导一把手对整个安全生产负总责;项目经理和安全员即为现场管理安全的人,也必须是现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持证人员上岗来进行现场施工操作。施工企业在安全管理中起到的作用虽然很重要,但是建设单位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也不可小觑。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建设单位要配合监理单位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管理。避免建设单位不管安全只管质量的错误意识。

5结语

建设工程论文范文篇8

从检查情况看,湖北省、安徽省和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能够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通知》精神,能够认真贯彻执行《招标投标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国家有关建设方面的法规政策和工程建设技术标准,水利建筑市场较为规范;在长江干堤工程建设中,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法治意识较强,建设活动行为较为规范,工程建设速度快、质量好。检查的主要情况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情况

湖北省、安徽省和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通知》方面,从宣传学习、提高认识,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完善规章制度,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规范招投标活动行为,禁止转包和违法分包,强化监理工作,严格合同管理,积极贯彻执行工程建设标准、加强质量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开展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

湖北省针对过去水利建设中出现的转包、违法分包现象和进入水利建筑市场的施工队伍庞杂、混乱的状况,及时制定了水利工程劳务分包管理暂行规定,加强了长江堤防建设合同管理,严禁长江干堤工程建设转包和违法分包。非关键工程或非关键部位需分包的,必须经过项目法人审批,且分包工程量严格控制在承包合同工程量的30%以内,同时分包单位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等级。

安徽省针对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项目法人组建不规范、职责不明确、管理水平较低的问题,省水利厅多次下发通知对江堤建设和全省水利建设的项目法人组建工作进行整顿,各地市和省直项目法人单位进行了积极的整改,项目法人的组建和管理行为得到逐步规范,管理水平有了一定提高。

两省还大力整治了招投标工作中的不规范行为。规范了招标公告的方式,严格了对邀请招标和不招标申请的审批,组建了省级水利工程评标专家库,实行了专家评标制度,规范了评标委员会的组建工作,积极推行了建设监理招标和招标工作,同时还开展了设计招标试点工作。

2.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保证工程质量

两省在宣传贯彻执行水利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举办了强制性条文骨干培训班,对全省地市县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厅直单位技术负责人,各水利勘测设计、施工、监理和重点工程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进行了培训。同时,各单位专门组织本单位技术人员学习和掌握强制性条文。以强制性条文的宣传贯彻工作为契机,各地进一步加强了质量管理。重点水利工程质量评定结果表明:湖北省长江干堤加固工程已完单元工程全部合格,优良率为65.6%;安徽省长江干堤加固工程已完单元工程全部合格,优良率为76%。原材料及中间产品的质量也符合规范要求。长江水利委员会还将强制性条文写入合同文件中,对违反强制性条文的行为采用返工和经济、行政处罚措施。

3.认真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近几年,湖北省在长江干堤工程建设过程中,共查处违法违规案件8起,涉及相关人员37人,其中违法案件4起,涉嫌人员23人,追究刑事责任的有7人,受党纪政纪处分和经济处罚的有16人;违纪违规案件4起,涉嫌人员14人,均受到了党纪政纪处分。有关责任单位也受到了相应的处分和处罚。

安徽省先后对全省14个市30多个重点项目进行了巡查和跟踪调查,根据巡查情况和重点检查情况及时下达了整改通知,起到了预期的监督检查效果。认真进行了群众举报、来信来访的调查了解和查处工作,对群众反映的有关单位招投标不规范、工程质量等问题,及时开展调查并督促项目法人进行了整改。

长江水利委员会先后对33起举报和反映进行了调查核实。

4.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禁止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实行地区封锁的规定》

1998年以来,为适应大规模水利建设形势需要,湖北、安徽两省和长江水利委员会打破地区封锁,放开水利建筑市场,通过招投标从外省、外系统引进了一大批信誉好、实力强的施工、监理队伍参与水利建设。据初步统计,目前在湖北省境内已有180余家外省、外行业施工企业通过投标的方式中标参加了湖北省水利工程施工;在安徽省境内仅长江堤防工程就有37家外省、外行业施工企业通过投标的方式中标参加了安徽省水利工程施工;在长江水利委员会承建的重要隐蔽工程的建设中,有9个行业的93个施工企业通过投标竞争的方式参加了工程的建设。

在开放水利建筑市场的同时,两省及长委加强了对招标投标活动和市场主体资格的管理。一方面要求评标办法必须在招标文件中载明,公开评标标准,评标办法中不得对外省、外行业的施工企业有歧视性条款;另一方面,严格资格审查,严禁无证、越级或挂靠承接业务,从源头上治理了扰乱水利建筑市场秩序的行为。

二、长江干堤工程建设情况

1998年大洪水后,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以加固长江干堤为主的长江防洪工程建设的重大决策。近4年来,湖北省、安徽省和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水利部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帮助下,经过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以及广大工程建设者的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工程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如今长江干堤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堤防洪能力明显提高,经受住了1998大洪水后的1999年和2002年两次大洪水的考验,长江干堤建设工程所产生的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已初步显现出来。

1.工程进展情况

湖北省列入国家基本建设投资项目的长江干堤工程共16项,工程总投资148.47亿元其中非隐蔽工程投资117亿元。非隐蔽工程的主要工程量为:土方2.86亿m3、“三度”(堤身高度、宽度、坡比度)达标堤段1581km,混凝土护坡845km、建设穿堤建筑物433座,堤顶路面1424km,拆迁建筑物293万m2。截至2002年8月底,全省已累计完成土方2.44亿m3,占计划的85.2%;建设“三度”达标堤段1433km,占计划的90.6%;完成混凝土护坡493.9km,占计划的58.4%;完成穿堤建筑物352座,占计划的81.3%;完成堤顶路面524km,占计划的36.8%;拆迁建筑物283万m2占计划的96.5%;累计完成投资89亿元,占计划的76.1%。16项工程中的南线大堤、下百里洲江堤、松滋江堤、长孙堤、鄂州昌大堤、阳新长江干堤已基本完成,其余项目的主体工程将在2002年年底前基本完工。

安徽省列入国家基本建设投资项目的长江干堤工程共9项,工程总投资63.8亿元其中非隐蔽工程投资52.5亿元。非隐蔽工程的主要工程量为:土方1.83亿m3、“三度”达标堤段955km,护坡532km,堤顶路面894km,加固改建穿堤建筑物362座。截至2002年8月底,已累计完成投资39亿元,占计划的74.2%;累计完成土方1.64亿m3,占计划的89.9%;建设“三度”达标堤段764.6km,占计划的80.1%;完成护坡417.8km,占计划的78.5%;完成堤顶路面498.5km,占计划的55.8%;加固改建穿堤建筑物160座,占计划的44.2%。全部长江干堤主体工程将在2002年年底前基本完工。

长江水利委员会所承担的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共28项(其中干流堤防18项),工程总投资65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防渗处理377.6km,护岸481.9km,穿堤建筑物8座,共计土方3091万m3,石方2729万m3,混凝土81万m3,防渗墙450万m2。截至2002年8月底,已累计完成投资56亿元,占总投资的86.2%;完成防渗加固373km占计划的98%;完成抛石固基410km,占计划的85%;完成防渗墙419万m2占计划的93%;累计完成土方3109万m3,超计划18万m3;完成石方2137万m3占计划的78%;完成混凝土60万m3,占计划的74%;加固涵闸6座。18项干流堤防隐蔽工程年底前可基本完工。

2.建设管理情况

两省及长江水利委员会在长江干堤工程建设过程中,逐步建立健全了以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为核心的建设管理体制。

(1)建设管理体制

湖北省政府批准成立湖北省河道堤防建设管理局,作为全省投资2亿元以上的堤防及分蓄洪区工程建设的项目法人。项目法人对工程建设负总责,沿江市、县政府负责协调工程建设外部环境、落实征地移民和筹措地方配套资金,项目法人和地方政府的职责得到了清晰的界定,明晰了责权关系,为规范、有序地进行工程建设提供了体制保障。在长江干堤工程建设过程中,湖北省强化监督管理,探索建立了项目法人责任制和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相结合的建设管理模式。

安徽省在长江干堤工程建设过程中,长江干堤工程沿线六地市分别组建了项目法人,对辖区内长江干堤工程建设负总责,项目法人的组织机构经过了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和管理水平逐步提高的过程。

长江水利委员会在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建设中,组建了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建设管理局作为项目法人,全面负责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的建设。同时在各项目所在地成立了25个工程建设代表处,负责工程建设现场管理工作。

(2)招标投标管理

两省及长江水利委员会在招标投标工作中,较严格地执行了《招标投标法》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规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操作程序,能够打破地区封锁,加强监督检查,严把标书编制、公告、评标专家抽取、开标评标、定标以及中标单位签订施工合同等关键性环节,招投标行为比较规范。

湖北省在长江干堤工程建设中,从1999年10月开始实行公开招标。全省长江干堤建设工程共完成618个标段的招标工作,中标的施工企业中,一级资质244家(次),二级资质236家(次),三级资质138家(次)。其中一、二级资质的比重接近80%。

安徽省在长江干堤工程建设中,从1999年开始实行公开招标,施工、监理单位均通过招标来确定。2001年以前采用自行招标,2001年底后,基本采用了(除少数市外)委托招标方式,招投标行为较为规范。2002年以来,实行了集中委托招标和打捆招标的方式,标段划分过细的问题有所改善。9个项目共划分了114个标段,通过招标,有7家监理单位、50多家施工企业中标。

(3)建设监理工作

两省及长江水利委员会在建设监理工作方面,能够按照《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财政部、建设部、水利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2000]20号)要求执行,长江一、二级堤防工程的监理由长江水利委员会负责归口管理。目前承担湖北省、安徽省长江干堤建设的监理单位各有7家,其中具备甲级资质各有6家。甲级资质的比重超过85%。监理单位均按要求组建了项目监理部,实行总监负责制和监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4)合同管理

两省及长江水利委员会执行国家和水利部制订的合同范本,合同文本的签订基本规范。在合同管理过程中,加强了对转包和违法分包行为的监督检查。近几年来,先后查处多起不严格履行合同的事件,有关责任人员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和责任追究。

3.重点抽查四项工程的建设管理情况

(1)四项工程的基本情况和招标情况

武汉市长江干堤工程总投资29.86亿元(不含隐蔽工程),其中国债资金17.8亿元,利用世界银行贷款4.45亿元,地方配套7.61亿元。1999年以来,先后对127个标段进行了招标,公开招标117个标段,经湖北省水利厅批准同意邀请招标10个标段。中标施工企业中,一级资质的有59家(次),二级资质的有52家(次),三级资质的有16家(次)。

荆南长江干堤工程总投资8.50亿元(不含隐蔽工程),主要是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其中2000年以前的标段为国债项目2001年及以后的标段为世界银行贷款项目。1999年以来,先后对46个标段进行了招标,并全部实行公开招标,其中世行项目标18个。中标施工企业中,一级资质的有14家(次),二级资质的有20家(次),三级资质的有12家(次)。

安庆长江同马大堤工程总投资6.22亿元(不含隐蔽工程)。1998年以来,先后开工建设单项工程28项,共划分为36个标段进行了招标,有15家企业中标。中标施工企业中,一级资质的有8家,二级资质的有7家。

芜湖市繁昌江堤工程投资3.6亿元(不含隐蔽工程)。1998年以来,先后对32个标段进行了招标,并全部实行公开招标,有17家企业中标。中标施工企业中,一级资质的有7家,二级资质的有6家,三级资质的有4家。

上述四个项目共计招标241个标段,除10个标段采用邀请招标外,其余标段均采用公开招标,公开招标率为95.9%。中标施工企业中水利系统施工企业有146家,占60.5%,非水利系统施工企业59家,占39.5%;省境内施工企业有126家,占52.2%,省以外地区施工企业79家,占47.8%。

(2)建设管理情况

联合检查组重点抽查的四个长江干堤建设项目,在建设管理体制方面,都能按国务院和国家有关规定组建项目管理机构(除极个别项目的项目法人尚需进一步规范),项目法人对项目的管理基本规范;在建筑市场准入方面,除极个别施工企业有越级承接工程现象、个别标段中标单位资质不具备水利工程施工资质外,其余中标单位均具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资质,没有发现让他人以本单位名义承揽工程和其他违法违规行为;在招标投标方面,基本符合《招标投标法》和有关法规规定要求,没有发现规避招标和规避公开招标、招标投标弄虚作假和其他违法违规行为;在工程监理方面,1999年度和2000年度国债项目部分工程没有招标,2001年以后实行了招标,监理人员能按要求持证上岗,监理记录绝大部分认真、完整,关键部位和工序严格实行旁站监理,没有发现监理方面其他违法违规行为;在合同管理方面,1999年度和2000年度的国债项目未使用规定的合同范本,2000年以后统一使用规范的合同范本,工程款的拨付基本能按合同的约定及时支付,没有发现其他违规行为;在质量监督方面,全部按要求办理了质量监督手续,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没有发现主要质量问题和其他违法违规行为;此外,没有发现违反强制性标准和违规实行地区封锁或行业垄断的现象。

三、存在问题

对照《八部委对建筑市场联合检查的通知》中的六方面主要检查内容以及国务院提出的2002年底要修完修好长江干堤的要求,两省在水利建筑活动和长江干堤建设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一是个别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体制不顺,项目法人组建不够规范,主管部门、项目法人和现场建设管理机构职责界定不清晰。少数中标施工单位资质不符合要求等。

二是长江干堤建设征地补偿标准没有考虑占补平衡的开垦费和取土区的复耕费,加之国家政策不配套,给征地工作增加了难度。

三是收费项目多、收费不规范。据反映,在长江干堤工程建设中,地方有关部门和单位对施工企业的收费项目有港务、航行通电通告、护航、河道堤防管理、计划生育、环保、地方劳力管理、治安管理、散装水泥补偿、技术监督等共计12种,这些收费都是工程概算以外的费用,既增加了企业负担和工程造价,又影响了工程建设。

建设工程论文范文篇9

(一)建设工程投资数额巨大

建设工程投资数额巨大,对所属地方的国计民生产生重大的影响,从这一点上也说明了建设工程管理的主要意义。

(二)建设工程投资差异明显

每个建设工程都有特定的用途,功能、规模,每项工程的结构、空间分割、设备配置和内外装饰都有不同的要求,工程内空和实物形态都有差异性,即是同样的工程处于不同的地区在人工、材料、机械消耗上也有差异。

(三)建设工程投资需单独计算

每个建设工程都有专门的用途,所以在结构、面积、造型和装饰上也不尽相同,即技术水平、减数等级和建筑标准也有差别。建设工程还必须在结构、造型等方面适应工程所在地的气候、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因此,建设工程只能通过特殊的程序(编制估算、概算、预算、合同价、结算价及最后确定竣工决算等),就每项工程单独计算其投资。

(四)建设工程投资确定依据复杂

在不同的建设阶段有不同的确定依据,且互为基础和指导,相互影响。如预算定额是概算定额编制的基础,概算定额又是估算指标编制的基础,反过来,估算指标又控制概算定额的水平,概算定额又控制预算定额的水平。间接费定额以直接费定额为基础,二者共同构成了建设工程投资的内容等。

(五)建设工程确定层次繁多

凡是按照一个总体设计进行建设的各个单项工程汇集的总体为一个建设项目,在建设项目中凡是具有独立的设计文件,竣工后可以独立发挥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的工程为单项工程,也可将它理解为具有独立存在意义的完整的工程项目。考虑到组成单位工程的各部分是由不同工人用不同工具和材料完成的,又可以把单位工程进一步分解为分部工程等等。但需分别计算各个不同阶段和项目的工程投资,最后才形成建设工程投资。可见工程投资的确定层次繁多。

(六)建设工程投资需动态跟踪调整

各项建设工程在建设期都会出现一些不可预料的变化因素,如工程设备、材料价格变化、国家利率调整、不可抗力出现或因承包方、发包方原因等,必然会引起建设工程投资的变动。所以,建设工程投资在整个建设期内都需随时进行动态跟踪、调整,直至决算后,才能形成建设工程投资。

从以上所列举的建设工程的特点来看,要做好建设工程的投资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二、建设工程投资控制的目标

建设工程投资控制,就是自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发包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阶段,把建设工程投资控制在批准的投资限额以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以保证项目投资管理目标的实现。

工程项目建设过程是一个周期长、投入大的生产过程。建设者不但受时间、经验包括科学和技术条件的限制。而且也受客观过程的发展及其表现程度的限制,因而不可能在工程建设伊始,就设置一个科学的、一成不变的投资控制目标,而只能设置一个大致的投资控制目标,既投资估算。投资概算应是建设工程设计方案选择和进行初步设计的投资控制目标;设计概算应是进行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的投资控制目标;施工图预算或建安工程承包合同价则应是施工阶段控制的目标。有机联系的各个阶段目标相互制约,相互补充,前者控制后者,后者补充前者,共同组成建设工程投资控制的目标系统。

三、建设工程投资控制的重点

投资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这一点是毫无疑义的,但控制哪一阶段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十分重要的。从目前我国情况看,影响项目投资最大的阶段是约占工程项目建设周期四分之一的技术设计结束前的工作阶段,在初步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约为75%--95%;在技术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约为35%--75%;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约为5%--35%。从以上分析看,项目投资控制的重点在于施工以前的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而一旦项目做出决策后,控制项目投资的关键就在于设计,而目前我们的设计费用一般只占全部工程投资费用的1%以下,但正是这微不足道的费用却基本决定了几乎全部随后的费用。由此可见,设计对整个建设工程的效益是何等重要,正因为此,把好设计图的实施前的阶段是十分必要的。

四、建设工程投资控制的措施

要有效的控制项目投资,应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与信息管理等多方面采取措施,从组织上采取措施,包括明确项目组织结构,明确项目投资控制者及其任务,以使项目投资控制有专人负责,明确管理职能分工;从技术上采取措施,包括重视设计的多方案选择,严格审查监督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深入技术领域研究节约投资的可能性;从经济上采取措施,包括动态的比较项目投资的实际值和计划值,严格审查各项费用支出,采取节约投资的奖励措施等。

五、投资控制的决策

一个项目,在立项之前,要进行细致的可行性研究,多角度、多方面论证可行的依据,所谓可行性研究,是运用多种科学手段综合论证一个工程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先进、实用和可靠,在财务上是否盈利,作出环境影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分析和评价、及工程项目抗风险能力等的措施,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可行性研究,还能为银行贷款、合作者签约、工程设计等提供依据和基础资料,它是决策科学化的必要步骤和手段。

一个工程项目要经历投资前期、建设时期及投入使用三个时期。投资前期是决定

工程项目经济效果的关键时期。如果在实验中才发现工程费用过高、投资不足、或原材料不能保证等问题,将会给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所以,投资者做一个十分可行的投资项目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个工程,如果以上所有工作都准备就绪,那就可以进入实质性阶段,依据十分可行的科研报告资料,根据投资估算,在审图阶段,把好审图环节是十分必要的,要把一切工作放在纸上修改,省得到施工阶段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资金,一旦将施工图实施,就要做到尽可能少的变更,以减少投资损失。一旦因需要变更时,建设方首先所要做的是,严格控制施工阶段的各个环节,把好施工环节的各个阶段。

在每个环节都严格按相应的规定和要求执行,都可能会使建设工程投资成本处于最合理状态,从工程预付备料款开始,严格按双方合同条款约定和相关法规执行,随着工程进度支付工程款,直至工程竣工结算,都要有严格的把关审查,这样一步步做下来,把建设工程投资控制在最合理状态.

建设工程论文范文篇10

(一)建设工程款优先受偿权的含义

建设工程款优先受偿权制度在国外许多国家及我国台湾地区早有立法,我国是在1999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286条(以下简称《合同法》286条)[①]中首次规定了建设工程款优先受偿权,由此确立了这一优先权制度。但该条规定得过于简单原则,导致在适用中出现了很多分歧。为了解决实践中的矛盾,最高人民法院于2002年6月20日公布了《关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的批复》(“法释[2002]16号”,以下简称《批复》)。[②]为论述方便,笔者在上述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的基础上,对建设工程款优先受偿权做如下定义:所谓建设工程款优先受偿权,是指根据《合同法》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建设工程承包人在发包人未按照合同约定给付工程款时,就该建设工程折价或者拍卖的变价款,对发包人的工程款债权享有优先于抵押权和其他债权受偿的权利。

(二)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特征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规定,可以得出这一权利的法律特征:

第一,它是一种新型的优先权,不同于留置权和抵押权。

同留置权相比,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与其存在相似之处,首先,二者都是基于法律的规定,是一种法定优先权;其次,二者都是以对他人财产的合法占有为前提;再次,二者均以变卖留置物并优先受偿为法律后果。但是二者之间又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一方面,二者的适用对象不同。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留置权是以动产为适用对象的,而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则是以“建设工程”为适用对象,这种对象显然是不动产。另一方面,两种权利行使的前提也不一致。留置权的行使以权利人实际占有留置物为前提,而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行使可以在权利人交付“建设工程”后再行使,这在法律中是允许的。

第二,它是一种法定的优先权,优于意定抵押权和一般债权。

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优于一般债权这是勿庸置疑的,因为它属于一种物权范畴,而物权效力当然优于债权效力。作为一种法定的优先权,它与约定优先权之间的效力顺位问题在我国是由法律加以规定的。根据《批复》的规定,建设工程的承包人的优先权优于抵押权和其他债权。它的法律效力的强弱是由法律加以规定的。

第三,它的标的物的特定性。

此种优先受偿权只能在承包人施工的建筑物这种特定财产上设定,并且其受偿范围仅限于法律规定的所欠付的承包工程价款。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是承包人就建筑物直接支配交换价值而优先于发包人和其他债权人受偿其债权的权利,因此其标的物是特定的,受偿范围也是特定的。

第四,它在设立上的非公示性。

法律并未要求设立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须以公示为要件。根据物权公示原则,物权的变动须经公示,始能生效。一般而言,动产物权是以占有作为公示的方法,不动产物权则是以登记为公示的方法。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并不是不需要公示的物权,只不过是无须以占有或登记进行公示,因为法律对优先权的规定本身即为优先权的公示方法。

根据对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特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是一种新型的法定优先权,是法律出于对特殊社会关系的保护而赋予其一种强制性的效力,它不同与传统理论中的担保物权。

二、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行使

(二)行使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主体

《合同法》第286条的规定:“发包人未按照约定支付价款的,承包人可以催告发包人在合理期限内支付价款。发包人逾期不支付的,除按照建设工程的性质不宜折价、拍卖的以外,承包人可以与发包人协议将该工程折价,也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将该工程依法拍卖。建设工程的价款就该工程折价或者拍卖的价款优先受偿”。从本条的规定可以看出,享有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权利主体是“承包人”。

1.“承包人”的资格条件

(1)必须具备企业法人资格

我国《建筑法》第12条规定:“从事建筑活动的建筑施工企业、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符合国家规定的注册资本;(二)由于从事的建筑活动相适应的具有法定执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三)有从事相关建筑活动所应有的技术装备;(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由此可见,我国法律规定只有具备一定资质的企业才能从事建筑活动。而且《建筑法》第26条也规定:“承包建筑工程的单位应当持有依法取得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内承揽工程。”因此,《合同法》第286条所规定的“承包人”只能是建筑企业而不能是自然人。实践中大量存在个人使用建筑企业的资质证书承包工程问题,该个人是不能受到《合同法》第286条保护的。因为依照《建筑法》第26条第2款的规定:“禁止建筑施工企业以任何形式允许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使用本企业的资质证书、营业执照,”因此,这种行为是非法的。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至于实践中一些小的施工队承包建设的个人民居,产生拖欠价款问题,不能适用合同法286条解决。因为个人民居应当属于“不宜折价拍卖的建筑工程”。因此,这些承包个人民居建设的小包工队也不能成为享有优先受偿权的权利主体。

(2)必须具有履行合同的能力

承包建筑工程的企业必须具有营业执照和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准的资质等级。依据2001年7月1日起施行的建设部《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第三条的规定,建筑业企业应当按照其拥有的注册资本、净资产、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已完成的建筑工程业绩等资质条件申请资质,经审查合格,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后,方可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第十六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涂改、伪造、出借、转让《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不得非法扣压、没收《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

2.“承包人”的范围

(1)建设工程的总承包人

《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第五条规定,建筑业企业资质分为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三个序列。获得施工总承包资质的企业,可以对工程实行施工总承包或者对主体工程实行施工承包。承担施工总承包的企业可以对所承接的工程全部自行施工,也可以将非主体工程或者劳务作业分包给具有相应专业承包资质或者劳务分包资质的其他建筑业企业。因此,建设工程的总承包人完全符合《合同法》286条的承包人的规定,可以享受优先受偿权。

(2)在一定情况下,分包人享有间接优先受偿权。

我们知道,在建筑工程承发包过程中有一个总分包制度,而且总分包在工程承发包过程中是大量存在的。那么由此带来的问题就是分包人分包工程形成的工程拖欠款能不能适用《合同法》第286条实现优先受偿权。我国《建筑法》第29条第2款规定:“建筑工程总承包单位按照总承包合同的约定对建设单位负责,分包单位按照分包合同约定对总承包单位负责。”由此可见,在发包人与总承包单位、总承包单位与分包单位之间存在两个独立的合同法律关系,发包人与分包单位之间没有直接的权利义务关系,即发包人对分包人没有支付工程款的义务,也就不可能形成迟延支付工程款的违约行为。分包人也就无从向发包人主张优先权。根据合同相对性原理和上述的法律规定,总承包人享有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这是建设工程承包人基于合同之债对发包人所享有的一项法定权利。分包人不能主张该优先权,在总承包人拖欠分包人工程款时,可以由分包方可以和总包方及发包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分包方可以向法院提出诉讼保全申请,由法院通知发包方履行协助义务,将应付给总包方相应的工程款予以保全。如果发包人根据总承包合同应当向总承包人支付该到期分包合同价款而没有按期支付,总承包人有怠于行使到期债权和应享有的优先权,根据《合同法》第73条规定,分包人有权向作为此债务人的发包人行使代位权。在这种情况下,分包人依法间接享有了优先受偿权。

(3)工程勘察人、设计人不应享有权行使优先受偿权。

目前对这个问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肯定说。该说认为,《合同法》第269条规定:“建设工程合同是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发包人支付价款的合同,建设工程合同包括勘察、设计、施工合同。”从这条规定可以看出,工程勘察人、设计人同样属于工程承包人。因勘察、设计合同拖欠工程款性质的勘察费、设计费,也同样属于工程款的一部分。而且《合同法》第286条也没有明确排除勘察、设计合同。所以被拖欠工程价款的勘察人,设计人同样可以按已经出台的司法解释行使相应的优先权。[③]二是否定说。该说认为,建设工程承包合同在这里应当作狭义解释,仅指第269条第2款中的施工合同,勘察合同和设计合同不包括在内。[④]本人同意否定说。这是因为,首先勘察设计合同承包人履行合同享有对发包人价款的债权性质和内容与其他合同当事人债权无实质性区别,只属于一般债权。勘察设计人员收入较高,属于知识分子阶层,不属于法律特殊保护的对象。而施工合同承包人享有的价款债权,往往是自己垫付的费用和工人的劳动报酬。《合同法》第286条规定的优先权的立法目的主要是保护社会的弱势群体——低收入的施工工人工资报酬,而不是要保护勘察设计人员这样的高收入群体。

(二)建设工程款优先受偿权的实现程序

根据《合同法》第286条的规定,承包人对建设工程款优先受偿权的实现程序有两种:协议方式和司法程序。当事人可以选择其中的任何方式。

1.协议方式

根据《合同法》第286条,有两种协议方式可以实现优先受偿权:其一是协议折价。在具备了优先权行使条件的情况下,承包人可以与发包人协议将建设工程本身或建设工程的一部分折价归承包人所有,以抵偿发包人所欠承包人的工程款。也可以协议将建筑物卖于第三人,由承包人从卖得的价款中优先受偿。但应当注意的是协议折价,不得损害其他债权人的利益。若侵害了其他债权人的利益,则其他债权人可根据《合同法》第74条的规定行使撤销权。其二是申请人民法院拍卖。在优先权成立后,承包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拍卖该建设工程,并就拍卖的价款优先受偿。在此需注意的是,此与一般抵押权的行使方式有所不同。一般抵押权人得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而不能直接申请法院拍卖;而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直接申请拍卖,但应向法院提出证据证明优先受偿权已经具备条件。

2.司法程序

《批复》第一条规定“一、人民法院在审理房地产纠纷案件和办理执行案件中,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八十六条的规定,认定建筑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优于抵押权和其他债权。”可见最高人民法院在批复中明确规定了实现法定优先受偿权的司法程序有两种:

一是审判程序。承包人如果有拖欠工程款的案件诉讼到法院的,必须在诉讼中明确提出要求适用《合同法》第286条优先受偿的诉讼请求。这是由法院的民事审判原则确定的,即“不告不理”的原则。也就是说,虽然法律给予了承包人法定优先受偿权,但是民事权利是可以放弃的,承包人不在诉讼中提出适用《合同法》286条的请求,法院不会主动依职权判决,甚至可视为承包人放弃了相应权利。另一方面,结合2002年4月1日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来讲,根据证据规定第三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起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也就是说如果承包人在组织诉讼请求时没有明确提出适用《合同法》286条的请求,又不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而直到在开庭审理过程中才以增加诉讼请求的方式提出的话,这一请求将得不到法院的支持。

二是执行程序。在诉讼中如果没有提出适用优先受偿权的请求,是不是就导致权利的必然失去呢?根据《批复》,在执行程序中仍然可以提出要求适用286条优先受偿,但在执行程序中提出的方式就应该是在执行申请中作为一个明确的请求提出。

从上述两方面来讲,具体到《批复》中的规定就是承包人提出请求,人民法院依法“认定”,而如果承包人自己不提出请求,法院就可以依据“不告不理”的原则,不予处理。

(三)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行使的时限

《批复》第四条规定:“建设工程承包人行使优先权的期限为六个月,自建设工程竣工之日或者建设工程合同约定的竣工之日起计算。”第五条规定“本批复第一条至第三条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第四条自公布之日起六个月后实施。”

上述规定的核心有三个,其一,鉴于以前大家对优先受偿权的行使的期限问题争论很大,并且在实践中带来了很多问题,因此,《批复》在此明确规定了优先权行使的期限是六个月。其二,考虑到《合同法》实施后至《批复》施行前,即1999年10月1日至2002年6月27日之间有相当一部分工程已经竣工或约定竣工,但是由于批复施行前认识不统一,在这一段时间内施工企业要求适用优先受偿权的,往往没有得到支持。而如果从时间上计算,严格按照六个月的时间计算的话,相当一部分企业早已经丧失了行使优先受偿权的条件,所以实际上这样的规定是给还没有行使法定优先权的企业一个法定的宽限期。其三,六个月的期

限的性质属于“除斥期间”,即起算条件成就开始计算,不能终止、不能中断、不能通过任何方式延长的法定期间。因此,行使优先受偿权的起算时间和期间是实现法定优先受偿权的核心问题。

1.起算时间

如前所述,依据《批复》的规定,工程价款优先受偿的起算时间从“竣工之日或约定竣工之日”开始计算,其一为“竣工之日”,就是法定优先权的行使期限从实际竣工之日开始计算,其二为“约定竣工之日”,也就是工程由于各种情况影响不能够实际竣工的法定优先权的行使期限从约定竣工之日开始计算。

2.权利存续期间

符合《合同法》286条规定的建设工程项目总的来讲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1999年10月1日之后至2002年6月27日之前已经竣工或已过约定竣工日期的工程,依据《批复》的规定,该类工程要行使优先受偿权的,必须在2002年12月26日之前提出,否则丧失权利。另一类是:工程是在2002年6月27日之后才竣工或已过约定竣工日期的工程,依据《批复》的规定,该类工程行使优先受偿权的,期限从相应的“竣工或约定竣工”之日开始起算存续六个月,至六个月截止之日丧失权利。

关于优先受偿权的起算时间和存续期间,在实践中还存在很多的争议,这是一个会对权利行使产生致命影响的环节,所以在没有新的司法解释出台之前,笔者认为按照上述方法来计算权利的行使和存续期,是维护合法权益比较妥当的办法。

三、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制度的完善

(一)应对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权利主体做进一步明确

实践中,工程勘察、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对业主来说,均统称为“承包人”。只不过是承包的工作内容不同罢了。而《合同法》第286条笼统规定“承包人”享有优先受偿权,权利主体的范围不明确,应在司法解释中加以明确。另外,在实践中,普遍存在建设工程分包或转包的现象,在分包或转包的情况下,应如何确定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的主体?是总承包人享有还是分包人或转包人享有?建议在以后的合同法修改或通过单独的司法解释予以明确。

(二)明确权利性质

关于《合同法》286条规定的权利属性,目前理论上有三种观点:不动产留置权说、法定抵押权说和优先权说。[⑤]就立法解释和实践操作来看,不动产留置权说已很少有人提及,这样,争论焦点就集中在法定抵押权说和优先权说这两种观点上。虽然最高人民法院通过《批复》对《合同法》286条做出了司法解释,但对其权利属性和效力并没有完全予以明晰,导致在法律适用中,关于建筑承包人的优先受偿权的产生要件、效力和执行程序等实务问题处于混乱状态,因此笔者建议有必要首先在理论上予以明确。

(三)对发包人履行义务的“合理期限”应该表述的更准确

《合同法》第286条规定:“发包人经催告后应在合理期限内支付价款”,这里的“合理期限”到底是多少,什么叫“合理期限”,《合同法》第286条本身没有做出规定,应在今后的司法解释中做出明确的时间限制。按建筑行业习惯,这个“合理期限”一般规定两个月较为适宜。

(四)承包人的优先受偿权与消费者的权益保护要合理平衡

最高人民法院《批复》第二条规定:“消费者支付购买商品房的全部或大部分款项后,承包人就该商品房享有的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不得对抗买受人”。对于此条,应视具体情况,做出具体分析和对待。笔者认为不能一概规定承包人就该商品房享有的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不能对抗买受人。大家知道,在我国能够买起商品房的消费者至少是基本的生活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否则,他(她)不可能购买商品房,而工程施工承包人,大部分雇佣的是农民建筑工,建筑产品当中百分之二十到二十五都是工资,他们需要用这些工资购买最基本的生活用品:油、盐、酱、醋。如果象《批复》中第二条规定的承包人的建设工程价款优先权不能对抗买受人,这不符合《合同法》第286条的立法本意,不符合优先权是保障公民最基本生活权利的公平原则,相比之下,这两种消费者谁更应该优先保护呢?笔者认为:在遇到承包人的工程价款优先权与购买人的债权请求权这两种权利冲突,如果购房者已经交付大部分房款但未办理产权过户登记、未取得房屋所有权情况下,至少应将工程价款的百分之二十至二十五优先于购房者受偿。

参考文献:

1.王利明:《物权法论》修订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王全兴、刘建强、洪彬主编:《新合同法原理与案例评析》暨南大学出社2002年版。

3.崔建远主编:《合同法》修订本,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4.吴浩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释义及标准样本》改革出版社1999

年版。

5.最高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编:《合同法解释与适用》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

6.申卫星、傅穹、李建华著:《物权法》,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7.王洪亮主编:《合同法难点热点疑点理论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版。

8.梅仲协:《民法要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9.陈本寒主编:《担保法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

[①]《合同法》286条规定:发包人未按照约定支付价款的,承包人可以催告发包人在合理期限内支付价款。发包人逾期不支付的,除按照建设工程的性质不宜折价、拍卖的以外,承包人可以与发包人协议将该工程折价,也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将该工程依法拍卖。建设工程的价款就该工程折价或者拍卖的价款优先受偿。

[②]《批复》全文如下:“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你院沪高法[2001]14号《关于合同法第286条理解与适用问题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一、人民法院在审理房地产纠纷案件和办理执行案件中,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八十六条的规定,认定建筑工程的承包人的优先受偿权优于抵押权和其他债权。二、消费者交付购买商品房的全部或者大部分款项后,承包人就该商品房享有的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不得对抗买受人。三、建筑工程价款包括承包人为建设工程应当支付的工作人员报酬、材料款等实际支出的费用,不包括承包人因发包人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四、建设工程承包人行使优先权的期限为六个月,自建设工程竣工之日或者建设工程合同约定的竣工之日起计算。五、本批复第一条至第三条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第四条自公布之日起六个月后施行。”

[③]周剑浩、张李锋:《“建设工程欠款优先受偿”的理解与适用》,《中国审计》2003年第21期第37页

[④]梁慧星:《裁判的方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133页

[⑤]梅夏英:《不动产优先权与法定抵押权的立法选择》,载于《法律适用》2005年第2期,第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