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服务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1 17:12:18

建设服务

建设服务范文篇1

1.领导重视,有效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苍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制定出台了《苍南县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关于开展浙江省文化先进县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文化强县建设的决定》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对文化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明确要求把文化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特别是县文化事业专项预算经费从2007年100万元增至今年的1500多万元,增幅达15倍)。同时,我县成立了县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推进文化工作发展建设,及时协调解决工作存在的问题。

2.加大力度,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为积极推动乡镇文化中心建设,新建了一批基层文化服务设施,逐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为群众开展精神文化活动提供了场所和便利,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其中,县图书馆新馆已于2011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苍南影城多厅影院改造已经完成;县文博馆、县人民大会堂(剧院)工程已经结顶,争取年内投入使用;县城中心湖文化广场工程中心湖已初具雏形,周边配套正在抓紧完善;县广电中心、县城购书中心、海西文化产业创意园等工程已完成项目立项和选址。

3.精心组织,推动文艺精品创作生产

近年来,我县以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为工作中心,制定出台了《苍南县文化精品项目扶持奖励试行办法》,安排专项资金扶持文艺创作生产,力推一批富含苍南元素,彰显苍南特色的精品佳作,增强“苍南文化”影响力。据不完全统计,三年来,我县共有30个作品获全国性奖项,56个作品获省级奖项,97个作品获市级奖项。

二、苍南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和措施

虽然,我县文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和问题。如: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较低,文化事业经费财政投入人均指标较低,农村社区文化活动形式单一,文化产业大而不强,行业整体利润低,文化遗产开发缺乏人才和经验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研究解决。针对这些问题,我县将突出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1.要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力度

财政投入是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快速发展的有力支撑。苍南是省定经济欠发达县,虽然县委、县政府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从不吝惜,每年文化事业专项预算增幅名列前茅,但由于起点低,绝对增加额与发达地区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随着群众文化需求的快速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县、乡、村三级文化设施网络逐步完善,对财政资金的需求也在快速增加。

2.要提高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

近年来,我县公共文化设施日渐趋多,但总量仍然不足,人均指标偏低,且公共文化设施开放使用率不高。为此,我县要根据省、市有关文件,努力提升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率,强化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免费开放。并进一步完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场所周边环境整治,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充分发挥文化阵地的功能。

3.要进一步丰富农村社区文化活动

一些农村社区文化活动内容单一,形式单调,缺少互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强,不能很好地满足社区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我们将逐步要求每个社区建立自己的业余文艺表演队伍,通过资金补助、技术辅助、硬件支助等手段推动农村文艺队伍的建立和表演水平的提升。

4.要大力培育新兴文化产业

我县文化产业以印刷业及相关产业为龙头,总体上在文化产业系统中处于底端,严重影响着我县文化的创新发展和品位提升。引导印刷、礼品、台挂历、文具用品继续走产业集群化发展模式,重点打造“一园三区”文化产业品牌,即要建设浙南(海西)文化创意产业园和印刷包装工业示范区、文具礼品生产示范区、台历挂历加工示范区等三个基地。积极创建印刷业创意设计、工艺改进、产业升级和人才培养平台,为印刷业的提升提供专业化的创新和创意设计服务,提高印刷产业的附加值。

5.要加强文化遗产开发工作

我县对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宣传推广力度弱。我县在抓好文化遗产保护面上工作的同时,重点推进矾矿遗址申报世界工业文化遗产和金乡古城保护开发,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力求探索出一条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的新路子。恳请省政府组织专家赴金乡调研考察古城保护开发工作,召开浙南抗倭体系研讨会,进一步梳理明晰我县抗倭历史和金乡古城开发思路。

建设服务范文篇2

我们今天召开这次全县党员服务中心建设现场会,主要任务是:通过参观柏庄镇党员服务中心,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狠抓落实,大力推进党员服务中心建设。刚才,大家实地参观了柏庄镇党员服务中心建设情况,部分乡镇作了交流发言,介绍了本乡镇党员服务中心筹建和运行情况,讲得很好。

建设党员服务中心,目的是坚持党要管党,健全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新机制;搭建服务党员、关怀党员、激励党员的新平台;探索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推动全县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路子。适应以上需要,党员服务中心的定位是:党员的温馨家园,流动党员的接纳地,党组织服务党员和群众的窗口,"两新"组织建立党组织的孵化器,为党员提供培训帮困咨询的平台。围绕这一功能定位,服务项目主要有:党员来信来访、党代表联络、党务公开、教育培训、组织关系接转、就业创业、流动党员、困难党员帮扶等。

下面,就下一步如何推进我县党员服务中心建设,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推进党员服务中心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建设党员服务中心是新形势下加强我县党员教育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进一步整合党建工作资源,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激发党员的先进性意识,提升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水平,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建设党员服务中心,是贯彻落实先进性长效机制、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的重要举措。2006年中央下发了四个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其中三个文件与党员服务中心建设有关联。党员服务中心融服务基层党组织、服务党员、服务群众于一体,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基层党员管理教育难的问题,使广大党员包括各种类型的流动党员,开展组织生活有阵地,丰富业余生活有场所,而且可以通过这个载体,引导基层党员积极投身各种形式的为民服务活动和先锋实践活动,进一步实践先进性、体现先进性,促进党员先进性的发挥。

2、建设党员服务中心,是整合资源、创新思路、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党员服务中心是新形势下党组织联系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它既是对党员教育管理载体的创新,又是对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的有益探索。党员服务中心建成后,不仅能发挥基层党建工作日常工作"处理器"的功能,还能发挥培育和壮大基层党组织的"孵化器"功能。党员服务中心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要积极主动地帮助辖区内的各类非公经济组织和相关单位开展党务工作,为其建立基层党组织提供及时、周到、全面的服务。因此,它既是面向广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服务中心,也是培育非公企业党组织的服务中心。推进党员服务中心建设,必将对我县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建设党员服务中心,是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巩固党的组织基础的迫切要求。近几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县各类流动党员逐年增加。为加强对他们的教育管理,我县进行了一些有效的探索,但从总体上看,仍然存在组织关系转移难、党内活动参与难、经常性教育坚持难等问题。因此,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确保党员管理的全覆盖,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建立党员服务中心,正是适应流动党员的流动性、分散性强的特点,加强对他们进行教育管理的新途径。通过这一载体,流动党员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党的方针、政策,顺畅接转组织关系,正常过上组织生活,而且还可以为他们提供就业、生活等方面的帮助,把他们紧密地凝聚在党组织周围,不断巩固党的组织基础。

4、建设党员服务中心,是落实执政为民、促进社会和谐的创新之举。党的十七大提出"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建立党员服务中心,就是要整合各类组织资源和社会资源,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体系和党内服务体系,用社会化的方式为党员和群众提供经常性的服务,使之真正成为党组织体察党情、了解民意、服务群众和凝聚党心、民意的重要窗口;就是要通过建立党组织服务党员、群众的平台,加强党组织与党员、群众的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积极帮助党员、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从而增进党内和谐,激发党员更好地为群众服务的热情,以此促进社会和谐、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二、明确目标,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党员服务中心建设

1、把握标准、规范操作。党员服务中心是党组织服务基层,服务党员,展示形象的窗口,各乡镇必须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推进党员服务中心的建设,确保做到"四个一"(即有一块阵地、一批项目、一套制度和一批骨干),真正把党员服务中心建设成为充满生机活力、具有强大服务功能的基层党组织服务平台。

一块阵地:即党员服务中心要有有形的载体,有强有力的阵地依托。党员服务中心的面积通常要在200平方米以上,要尽可能建在交通便利、适宜党员群众聚集的地方。党员服务中心一般设"一厅六室":即党员服务大厅、党代表联络室、党员谈心室、党员阅览室、党员活动室、党员教育培训室、党员档案室等,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一室多用。

一批项目:即党员服务中心要提供接转党员组织关系、党务工作、就业创业、承办、党员志愿者以及为建立基层党组织和开展组织生活提供协助等服务项目,这些基本的服务项目不能缺少。在此基础上,各乡镇党员服务中心可根据本乡镇实际情况,自主增设一些深受党员群众欢迎的服务项目。

一套制度:各乡镇要坚持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同部署、同落实、同完善。逐步建立健全工作规范、服务承诺、服务流程等各项内部制度,特别是针对流动党员的《报告登记制度》、《定期联系制度》、《跟踪服务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要尽可能公布上墙,真正方便党员群众。各党员服务中心要通过建章立制,规范工作程序,保证服务中心的正常运转。

一批骨干:建好党员服务中心,关键在人。有了想干事、肯干事、能干事的人,党员服务中心就一定能建得起、办得好。各乡镇党委要认真挑选工作能力出众、责任心强的党员同志来从事党员服务中心的筹建和管理工作。

2、因地制宜、灵活创新。党员服务中心建设源于实践,同样也创新于实践。在全面推进党员服务中心建设过程中,既要坚持规范化、标准化,更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发挥首创精神。各乡镇要本着因地制宜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计划;要注意分析本乡镇不同类别党员群众的不同需求,合理界定党员服务中心的规模、档次,适时、适量、灵活地设置符合本乡镇实际的服务项目,制订相关制度。各乡镇党委要放开思路,大胆尝试,努力在实践积累的基础上,闯出具有乡镇特色的新路子。

3、建管并重、注重实效。建设党员服务中心不是最终目的,关键在于党员服务中心建成以后,要正常的运转,能为广大党员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各乡镇党委一定要本着求真务实的原则,牢牢抓住建起来、活起来、亮起来三个环节,坚持建管并重,使党员服务中心真正发挥作用。

首先要建起来。建立党员服务中心的核心在于解决场地和资金问题。各乡镇党委要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妥善解决党员服务中心建设过程中碰到的实际困难。要积极、主动地争取各方面的支持,齐心协力解难题、办实事,想方设法于10月底前把党员服务中心建起来。要通过整合、置换等多种办法解决党员服务中心建设的场地问题。

其次要活起来。建设党员服务中心,我们一开始就要注意活起来的问题。活起来的核心在于机制,各乡镇要在探索建立自我运转、长期运转的机制上狠下功夫,要不断增加服务项目,提升服务水平,靠优质服务吸引党员,通过实打实的服务项目形成服务品牌,真正为党员群众服务。

再次要亮起来。党员服务中心要努力成为我县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新品牌,新亮点。亮起来的核心在于找到工作的结合点。党员服务中心的工作既要与党员群众的就业、生活、教育、培训、维权等切身利益相结合,又要与本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及各项事业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结合得越紧密,越恰到好处,党员服务中心就越容易成为本乡镇工作的亮点。同时,要注意借助各种新闻媒体加强宣传报道,不断扩大党员服务中心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三、加强领导,齐抓共管,确保党员服务中心建设目标落到实处

推进党员服务中心建设,关键在加强领导,重点在狠抓落实。各乡镇党委一定要高度重视党员服务中心建设工作,认真履行职责,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是要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各乡镇党委要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明确一名分管领导负责这项工作,要明确专人,落实责任,提供资金物质保障,注重工作质量,加快工作进度,确保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切实把党员服务中心建设作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努力做到思想到位、职责到位、工作到位。

二是要加强对党员服务中心建设的具体指导。县委组织部要对各乡镇党员服务中心建设进行全程指导,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要注意总结经验,注意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确保我县党员服务中心建设取得实际成效。

建设服务范文篇3

**年,我馆以推广使用共享工程资源为切入点,在没有专项资金支持的情况下,自筹资金,购置设备,采取光盘服务模式,积极为资源找“对象”,抓好试点,全面推广,做了一些探索性的尝试,先后印发宣传单8000多份,刻录光盘12000多张,为全县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农村蔬菜种植、畜禽养殖提供了及时的、最新的VCD光盘节目,受到了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群众的欢迎、好评。实践证明,共享工程是一个基层受欢迎、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好项目。共享工程,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共享工程资源利用最突出的“两大板块”就是党员教育和农村先进实用新技术,真正体现了共享工程使党员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服务宗旨。由此可以看出,建立农村基层服务点,就是要围绕“两大板块”做文章,从而带动文体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现有各类相关基层服务点运行状况分析

1、组织部党员远程教育和基层电教播放点运行情况。**县目前仅有党校配备了党员远程教育设备,合乡并镇后,59个村、5个乡镇、2个农牧场的党员电化教育播放点设备经过调整补充,仍然能够达到正常运作的要求,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由组织部党员电教中心选题,图书馆刻录下发光盘4300多张,为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个别较为偏远的村部用完后,将电教设备放在书记家保管,以防被盗。但全年使用次数有限,受众人数有限(仅限于村干部、党员或者开展冬季培训),春夏秋农忙季节,使用频率相对减少,当地群众平时也没有形成没事到村部转转的习惯。

2、各计生科普文体大院的运行情况。**县现有行政村59个,**年有20个村建立了计生科普文体大院。其中配备电视、VCD的有5家,文体活动开展好的有10家。其余的运行情况较为平淡,且主要活动以为主,缺少文化资源和基本配置。存在的问题是管理工作较差,活动室面积有限,业主无盈利性收入,电费和人工费用没有明确有哪个部门补助,所以积极性不高。但文体大院能够聚集群众,受众面较广。

3、各中小学远程教育设备运行情况。近几年,**县通过调整教育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整合后现有高级中学2所,初级中学6所(含九年制),全日制小学50所。按照行政村数量计算,平均1.18个村拥有一所小学。其中57所小学配备了远程教育和播放点设备。主要以接收中小学同步课程辅导节目为主,受众面为教师和学生。学校配有专职教师,从事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具有业务能力好,专业素质高,设施配置齐全的优势。每周能够坚持开机接收,条件好的学校还接入本校局域网,对师生开放。但由于受部门管理局限,周六、周日和假期没有向附近群众开放。(文化部、教育部就共享工程建设问题下发过**(1)号文件)

二、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建设的实用性方案

综上分析,根据国家中心**-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整合前端资源平台的前提条件,建立农村基层服务点可选择以下实用性方案:

1、乡镇文化中心配备“共享工程”和党员远程教育三级接收站,设岗定人(大学生志愿者优先),落实经费,专门负责各村计生科普文体大院的管理、共享资源的接收整理,并及时向上反馈信息,组织指导各基层点开展有益的文体活动。乡镇文化中心最低配置电脑6台,建立一个小局域网。其设备中的多媒体投影机可分配给乡镇电影放映队,用于在本乡镇巡回放映共享工程资源节目光盘和影视类节目。

2、各村党员电教播放点和各中小学远程教育教室可在县上的统一协调下,增挂文化活动室牌子,承担部分任务,定期组织群众,定时开放,共建共享,进一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

3、各村计生科普文体大院如果配备共享工程资源接收设备,涉及人员素质低、经费不足、管理不善、运行成本高、设备重复投资等诸多因素,从而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基层服务点采用“两条腿”走路的办法较为实用。

一是加强县级分中心的配套建设,增加经费,配置专用设备和车辆,进一步增强县级分中心服务能力。采取光盘服务模式,可不受电脑设备操作的限制,比较适合西部不发达地区。经过我馆一年来的实践证明,近年来农民人均收入逐步增加,大部分农户家里都有VCD播放机,且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想看即看,这也是我馆制作的农村先进实用新技术VCD光盘在各乡镇集市深受群众欢迎的原因之一。

二是在离村小学较远且群众集中的社建立基层点,采取以设备投资替代政府补贴的办法,签订协议,五年后,设备归农户所有。只需配备一台电脑(有AV输出口),一台34寸高清彩电(有VGA接口,可替代电脑显示器),电脑主机最低配置240G硬盘容量,全部投资只需6000元,在装机时,将现有的共享工程资源同时复制到硬盘,以后的新资源可采用移动硬盘复制的办法,有各村小学或乡镇文化中心专干逐点进行安装。农村基层服务点的主要任务是为群众提供资源借阅、播放视频影视节目,使群众享受到先进文化带来的诸多便捷。

建设服务范文篇4

一、强化“三种意识”,树立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业主”观念

(一)强化“领导责任”意识。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和人大主席任副组长,各村挂片党委成员和各村党支部书记为成员,全面负责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的选址、规划、设计、督查工作,加强了对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的组织领导。抽调财政办、建管所等部门负责人成立专门的办公室,由组织委员兼任办公室主任,确保日常事务“有人抓”。同时,乡党委分别与各村签订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目标责任书,明确了职责任务和目标要求。

(二)强化“群众参与”意识。把群众参与贯穿到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始终。在建设前,广泛宣传加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的重大意义、建设原则和有关政策规定,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争取群众支持。在建设中,广泛邀请群众参与监督,切实增强项目建设的公开透明度,消除群众疑虑。在建成后,邀请群众代表参与复查验收,“公共服务”对外开放,引导广大群众共享建设成果,回报群众付出。

(三)强化“不等不靠”意识。加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是自己的事儿,乡人民政府是项目“业主”,是“兜底”工程,党委应义不容辞地加强领导。在县委组织部下达建设任务后,我们积极谋划,广泛宣传发动、优选建设方案,在首批启动资金到位前,自筹启动资金及时启动建设,充分运用好“黄金建设期”。在建设中出现的征地、资金、材料、安全等一系列问题,我们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确保了问题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二、硬化“三项措施”,扎实推进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

(一)因地制宜“强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各村的人口规模、分布状况、经济积累、地形结构等方面的因素,按照位置适度集中、方便群众办事、便于发展村级经济的原则,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指导各村选好阵地建设用地。按照全面实现“五大功能”的要求,优选建设方案,坚持“适度、适用”的原则,从节约建设资金出发,在保证功能齐备、设施完善的前提下,有效整合村小学、原村办公室等闲置资源,有效地避免了相互攀比、贪大求洋、烂尾工程等现象发生。

(二)多方筹资“保建设”。按照“各方力量出资、党员干部带头出力”的思路,在管好、用好县上划拨的8万元建设包干资金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了建设成本,保障建设资金。一是认真做好群众工作,调出村集体建设用地,免交土地征用费;二是积极争取帮乡部门的帮助支持;三是乡财政对每个村追加1万元的建设包干资金;四是积极发动广大党员干部开展义务劳动、出工出劳;五是充分整合闲置资源,合理利用并校后的学校、外迁移民房屋残值和长年流动人口中已迁居的农民住宅的合格建筑材料,真正做到了既不增加群众负担,不增加村集体负债,又保障了建设资金的“多赢”效果。

(三)健全制度“重管理”。一是安全管理。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项目审计验收制等各项建设管理规定。在施工过程中,实行地基、大梁、砌墙等六道重点工序由村党支部书记、乡驻村质监员和乡党委书记签字的“三级联签”制度,确保了工程质量。二是资金管理。在财政办公室设立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资金专户,实现专户专帐,严格控制各类支出和拔款进度,人大、纪检和财政办公室定期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严肃查处挤占、截留、挪用建设资金和偷工减料、弄虚作假等违纪行为。三是考核管理。坚持把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与党委成员挂片实绩考评、与村级党建考核挂钩,把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作为申报评选“五好”村党支部一项硬性指标,定期进行检查评比,实行“一票否决”。

三、搭建“三大平台”,充分发挥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作用

(一)构筑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平台,发挥“堡垒”作用。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及时对活动场所进行规范,配齐所需设施设备,制定了《党支部工作职责》、《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等15项制度并统一制作上墙,推进了村“两委”工作的规范化。二是完善党务、村务公开。在各村设立党群“连心墙”,定期宣传方针政策,公布党务村务事项,以互动的方式接受群众对村级组织建设的监督和建议,实现了“阳光党务”、“阳光村务”。三是强化服务职能。村级组织有了固定的办公场所和服务群众的窗口,村干部为群众办事由原来的“约时定点”转变为“坐班制”,既提高了村级办事效率,又增进了干群关系。

建设服务范文篇5

关键词:农机推广;技术服务;品牌建设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江阴市连续14年名列全国百强县(市)首位,2014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农业生产正向高质量高水平的农业机械化(高级阶段)和农业现代化推进。2016年,该市创建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县(区),全面推进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发展跨上了一个新台阶。目前,农机推广技术服务正面临知识更新、人才再培育、精准服务等机遇和挑战,如何提高为农服务水平、提升服务效能,是做好农机推广技术服务的关键。

1服务品牌建设

1.1创建农机青年志愿服务队。2009年5月,江阴市水利农机系统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江阴市农机青年志愿服务队”,建立了以江阴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各镇(街道)农机站技术服务人员为主的技术服务组织,开展农机维修、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服务、设施农业农机装备技术指导,引进先进适用农机具试验示范。每年夏收抢种中,志愿服务人员都深入到村间场院、田间地头,提供便捷快速高效的机插秧技术服务,为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做出了积极贡献。1.2创建工会“一局一品”服务品牌。按照市总工会工作品牌建设要求,以“鲜明的工会元素、醒目的行业特点、明显的社会效益”为内涵,结合全市农机推广工作实际,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立足农业产业急需和农民欢迎的高效设施农业技术,开展以“培训农机强手、科教服务三农”为主题的“农机一把手”工人先锋号品牌建设活动。做好现代农民教育培训、农机推广和技术服务工作,创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农机服务品牌。1.3创建党建服务品牌。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载体,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大师工作室”党建品牌建设。一方面,以农业机械技能大师工作室为载体,积极开展传、帮、带技能传授,培养农机维修能手,提高志愿者技能水平;另一方面,开展“真情办实事,满意在农机”优质服务月活动。每年夏、秋两忙期间,党员农机志愿服务人员深入村庄场院、田间地头,进村入户,为农民提供贴身式优质服务。开展送技、送教、送机“三送下乡”活动,树立党员志愿服务形象。

2存在的问题

2.1宣传力度不够,品牌知名度不高。江阴市农机推广技术服务品牌创建活动虽然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还存在着品牌知名度不高、品牌创建系统不够全面等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对品牌宣传重视程度不够,宣传力度不够,农民知晓率不高,品牌服务影响力不大。2.2技术人员青黄不接,服务能力有待提高。目前,江阴市水利农机系统农机推广技术人员中50周岁以上的占60%,40周岁以下的只有20%。农机青年志愿服务队员35周岁以下的不多。由于种种原因,农机系统十几年未进新人,现有农机技术人员年龄普遍偏大,农机队伍知识结构不合理,具有农机专业技术职称资格的只占30%,大部分人员不是学农机专业的,农机专业技术人才少,后继乏人。2.3技术服务资源未能有效整合。农机技术服务由县镇级公益性技术服务和社会化技术服务两部分组成。公益性技术服务主要承担本地区先进农机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社会化技术服务即农机售后“三包”技术服务,由农机经销企业技术服务人员和农机生产企业售后服务人员负责。公益性技术服务资源与社会化技术服务资源没有融合在一起,未能形成工作合力,造成技术服务时有迟滞现象发生。

3对策与建议

建设服务范文篇6

关键词:服务营销文化建设

先进文化既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又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浓厚和完善的文化可以激发员工对优质服务的追求,这对服务业是极为重要的。可以说服务生产和消费的性质决定了服务营销文化的重要性。服务营销文化能够整合服务业员工思想和行为,培养员工的组织认同感,具有强大的驱动力、凝聚力和感召力。良好的服务营销文化会促使服务业经营业绩的长期增长,正确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的变革。

服务营销文化内涵的界定

服务作为一种营销组合要素,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对于服务本质和特性的争论也在继续,服务行业的营销还远远落后于制造企业的营销,但是服务营销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必须具有的经营思想,有关服务营销的研究和应用成果也不断涌现。在此大背景下,创造一种优秀的更加重视提供良好服务和顾客导向观念的服务营销文化显得十分重要。因为服务质量是各种资源包括信息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因而要成功地进行质量管理,必须创造一种能够提高服务质量的优质的文化。服务业中的质量控制远比制造业中要困难得多,因此必须在服务业中宣扬服务导向和质量意识、价值观念。服务业在制定和实施服务战略时需要组织中所有员工的参与和支持,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人员、一线服务人员、支持人员都要参与其中。保证所有人员的参与及对优质服务的认同十分重要,这时就需要能被称为服务营销文化的企业文化,服务营销文化为这种认同提供了内在的基础。相关研究学者认为,服务营销文化的涵义是:它追求优质服务,每个人都把向内部的顾客和最终的外部顾客提供优质服务视为生活的自然方式和最重要的规范之一。当然,这并不是说其他因素不重要,但是它确实意味着服务意识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而是企业战略、管理思想和战略实施当中需要最优考虑的。我们知道,服务营销随着社会环境与市场环境而变,市场中的个体所具备的经营思想,其核心理念是顾客的满意和忠诚,通过取得顾客的满意和忠诚来促进互利互惠的交换,最终获取适当的利润和服务业长远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本文建立服务营销文化发展三个层次之“洋葱模型”(见图1)。

由图1模型可知,在洋葱的外层是第一层次,传统营销文化侧重于销售产品,不注重服务的作用;剥开洋葱的外层,进入第二层次,过渡期营销文化开始强调与顾客的沟通与交流,注重保留与维持现有的顾客;在洋葱的内核是第三层次,服务营销文化时时关注服务的作用,与顾客形成伙伴关系,创造新的价值,促进服务业长远发展。服务营销文化建设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服务营销文化建设对服务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服务营销文化建设中应解决好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树立服务导向的价值观

服务是服务业所有活动存在的理由,需要把它上升到战略高度来认识,以形成顾客为导向的服务战略,但这并不排斥其他价值观的存在,如内部效率、成本控制等。服务营销文化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都是关于服务业价值观、经营思想、服务理念、精神风貌、服务形象和素质等方面的全局性和系统性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应站在全局和战略的角度来考虑,以使服务营销文化与服务业发展战略保持一致,促进服务业目标的实现。

服务业发展战略多是关于服务业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谋略,对此,服务营销文化建设应尽早谋划,适时介入,为服务业发展营造有利的内外部环境。随着服务业参与国际竞争、国际商务交往的日趋频繁,这就要求服务营销文化具有兼容性和开放性,这是服务业走向世界的文化战略。

管理者要在服务营销文化建设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在制定服务业发展战略时,使服务业发展战略与服务营销文化互相匹配,积极调动各方面的要素,保证服务业发展战略的实施。在服务业内部,服务导向可以增强内部的氛围,改善内部服务的质量。从外部看,服务导向可以为顾客和相关群体创造优质的感知质量,并强化服务业与他们的关系。当员工以顾客为导向提供服务时,服务导向就形成了影响组织成员的共享价值观,在此条件下,员工之间、员工与顾客、员工与其他相关群体的接触就会以服务营销文化为指导,向对方提供优质的服务。

服务导向的价值观应该在组织中占主导地位,不能只将它视为次要的、边缘的东西,而是要将它看着战略层面上的东西,它必须用于对服务业的日常经营活动的指导和对员工业绩的衡量(服务导向的作用如图2所示)。很明显,服务营销文化通过优质服务的价值观促进了服务战略的实施,这对服务业赢利能力的提高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实施人本管理

在服务营销组合中,人员是关键要素。服务业员工不仅仅是一种生产要素,一种“经济人”,更是“社会人”和“文化人”,是服务业的主体。根据“服务业-员工-顾客”链条关系,在服务传递过程中,员工是联系服务业和顾客的纽带。顾客服务主要是依靠员工与顾客面对面的交流实现的,服务业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员工在服务过程中的表现。因此,服务业比其他行业更加注重人员的选择、培训与管理。员工是服务业的内部顾客,实行人本管理,有利于促进员工的满意和忠诚,使服务得以顺利传递。

服务业实行人本管理,其核心就是以人为中心,理解人、尊重人,激发人的热情,满足人的合理需求,进一步调动人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使员工积极参与企业事务,逐渐形成对服务业的归属感,为服务业发展贡献自身力量。管理者要开发人的智慧和潜能,就应使员工以友好合作和相互帮助来代替消极和对抗,这种在服务业内部友好合作和相互帮助的文化氛围被称之为团队精神和团队文化。经常使员工处于轻松愉快、和谐团结、友好合作、相互帮助的氛围中,可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极大的发挥,工作成效显著。

只有充分发挥这种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才能真正提高服务质量,带来服务业效益的增长。服务营销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文化的培育和推进,帮助服务业员工寻求工作意义,使员工形成团结和谐的团队,让服务营销理念内化为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使组织和个人得到最优的组合与匹配。

(三)倡导创新精神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思想层出不穷,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服务业面临的是瞬息万变的市场,面对的是追求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进步的速度加快,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常规事情将日趋减少,社会各方面都呈现出加速变化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服务业必须辨识变化中的顾客需求和新的商业挑战,关注这些需求和挑战的出现,在这些新机会变化或消失之前,迅速地、恰当地做出反应。

服务业能否快速应变市场环境变化,事关服务业生存大计。顾客导向的服务理念是服务创新的方向和指导思想,服务创新的每一步都应当符合服务理念。事实上,要让一项新服务让顾客接受,首先要让服务业员工接受。提高员工对新服务接受率的途径可以是:鼓励员工参与新服务的构想和设计;加强服务机构的内部营销。可以说创新是服务业的生命内核,创新是服务文化同样也是服务营销文化的精神内核。

因此,把创新这个内核植入服务业价值观,全方位融入服务营销文化诸要素和建设服务营销文化的全过程,培育全体员工的创新精神,使创新成为服务业的品质,是服务营销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所有成功服务业的共同经验。

(四)形成核心能力

现代企业的创立是围绕着企业的核心能力而设计的,核心能力显示了企业鲜明的创新个性和不可复制性,为企业持久地提供利润。所谓核心能力是指服务业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的能力。核心能力理论认为,核心能力是企业的特殊能力,具有价值优越性、异质性、难模仿性、不可交易性、难替代性等特征。具有活的动态性质的核心能力是企业追求的长期战略目标,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依据核心能力,确立服务业的使命和目标,是服务营销文化建设应明确的方向。

建设服务范文篇7

服务型工会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以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为目的,进而切实维护好广大职工的利益,处理好劳动和经济关系的一种政府组织。工会是领导机关与广大职工之间的连接纽带,做好职工的服务工作、维权工作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在执行过程中,工会要始终以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深入了解职工的实际情况,挖掘职工的内在需求,进而做出针对性的服务工作。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职工对工会也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因此根据时代的发展特点,建设一个科学合理的服务型工会就显得尤为重要。

2服务型工会建设的重点

2.1顾全国家的发展大局。在建设服务型工会的过程中,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顾全国家的长期战略发展,深度结合国家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总目标,对工会建设规划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蓝图,充分发挥出职工群众组织的优势,进而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2.2维护好职工的根本利益。工会的服务人群是广大职工,工会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与广大职工站在一起,从广大职工的角度出发,认识到职工的困难是什么、需求是什么,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职工的困难与问题,满足职工的内在需求,从根本上取得广大职工的信任和支持。2.3做好职工的服务工作截至目前,虽然我国工会获得了充足有效的发展,但是工会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例如部分工会工作开展不积极,在工作中过于懒散,工作效率低下,根本没有发挥出工会的职能作用[1];有的工会制度僵化,职工维权制度、职工激励制度等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因此建设一个新型的服务工会,进一步完善工会的内部机制和工作流程,进而为职工提供更加周到、贴心的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

3服务型工会的重要性

工会建设是企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维护职工利益、促进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工会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必须对自身定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进而为企业、为职工做出更大的贡献。3.1处理好工会与职工的关系。工会的主体是广大职工,维护好工人利益是工会的根本职责。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坚持“以按劳分配,多种劳动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原则,也就是说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始终以劳动人们的利益为中心。但是在市场经济尚未健全、法律制度不到位的情况下,广大劳动职工的利益还没有得到有效保障,因此出现了很多职工得不到劳动报酬、企业压榨劳动职工等不良现象,再加上传统的工会制度不健全,导致广大劳动职工的根本利益得不到保障,维权之路也变得十分漫长。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工会要彻底改变传统落后的发展模式,坚决维护好劳动人民的切身利益。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就明确指出:工会是维护劳动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组织。也表示:工会的职责是为劳动人民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工会是广大职工自己的组织,工会要敢于为工人说话,打破一切不平衡,如果工会无法维护工人的利益,那么工会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2]。近年来,我国逐渐加强了对工会的重视力度,2011年我国政府针对工会的发展现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对工会的职能定位做出了明确说明,该法律指出工会代表着广大劳动职工的切身利益,工会与职工不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工会是由工人组织建立起来的,应该始终站在工人的角度,为工人谋得更多的福利。3.2处理好工会与政府的关系。我国是一个政策导向型国家,很多大型企业的发展都受到国家政策的干预。因此工会组织在履行职能过程中,不但要代表职工利益,还要与政府保持密切的内在联系,将国家政策导向与工会职能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兼顾,既能为广大职工说真话,办实事,又能为国家政府的长远发展做出正确的打算。工会是一个组织,既不要高高在上,也不要委曲求全,既不要刻意制造政府与广大职工之间的矛盾,也不要惧怕矛盾的产生,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工会要定期将广大职工召集起来,了解广大职工普遍关注的话题,认识到职工在生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进而对广大职工的现状和需求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然后,工会在党政会议上,将广大职工的问题向上级反映,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在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之后,立即付诸实施,在最短时间内为职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3]。除此之外,当职工的利益受到侵害时,工会也应该发挥出相应的职能作用,将职工的心理需求报告给上级政府单位,再将上级政府单位的反馈信息传达给职工群众,如果职工群众的心理需求没有得到解决,则工会应当与职工群众站在一起,通过合法途径为职工群众谋得更大的利益。3.3处理好工会与党群的关系。截至目前,广大劳动者的生活质量已经得到了明显提高,但是广大劳动者的思想意识还停留在相对滞后的阶段,如何提高广大劳动者的党政思想是我国工会的重要职能工作。而对广大职工的思想教育是党政的主要工作,因此工会应该与党政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针对广大职工的思想特点,建立针对性的党政思想培训计划。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工会不要凌驾于党政之上,而是应该与党政部门、团委组织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相互促进、相互配合,尽量将广大职工的党政思想教育工作做的充分、全面、彻底。要知道广大职工的党政思想教育的主体是党政机关,因此工会必须得到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工会应该把职工、工会、党政部门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处理好工会与党群之间的关系,进而为思想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工会在发展过程中,只有做好了上面这些问题,才能得到政府和领导的肯定,才能得到广大职工的信任,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维护广大职工的权益是其工作的首要职责,但是工会不能为维权而维权,也不能惧怕问题而放任不管。我国政府还应该对工会的绩效水平进行考核监督,对于成绩突出的工会给予大力表扬,而对于那些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工会则给予相应的惩罚,并加强教育引导工会及时赶上时代的步伐,从而形成良好的服务体系,为广大职工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4建设新时期服务型工会的方法措施

4.1确保工会的职能发挥。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广大职工对工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工会的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工会要加强基础服务工作,深入广大职工群众当中,与广大职工形成一个整体,了解不同职工的不同需求,认识到广大职工群众面临的困难与不足,敢于面对困难迎接困难,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真正维护好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将自身的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从而提高职工对工会的信任感。服务型工会是企业与职工之间的重要纽带,因此工会必须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在维护职工利益方面,要敢于替职工说真话、办实事,做好广大职工群众的服务工作,在服务企业方面,要顾全大局,从企业的长远利益出发,调动起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挖掘出职工的潜在优势,帮助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很多大型企业都对内部结构、用人制度做出了大幅度的改革创新,但是在改革过程中难免出现分配机制不公平、职工收入差距大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职工的根本利益,工会一方面要对职工做好党政思想工作,引导职工认清当前形势,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进而在未来的工作中加以改正,从而提高自身的劳动价值;另一方面还需要根据《工会法》的要求准则,与企业进行协商,尽可能维护职工的根本利益。4.2增强工会的大局意识。新型工会在服务职工的过程中,还应该兼顾企业、政府、党政等多个部门的利益,正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如果工会在发展过程中,刻意维护职工的根本权益,而违背了国家的政策方针,损害了企业的根本利益,必然得不到政府和企业的支持,工会也就不可能长期地运行下去。因此我国应该建设一个顾全大局、统筹兼顾的服务型工会,以维护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主,兼顾企业利益、政府政策、党政部门等多方面的利益,从大局中找准自己的定位,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对未来工作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蓝图。服务型工作在切实保障职工利益的同时,还应该兼顾国家政府的形象,工会应该协调好政府与职工的关系,从中找出一个平衡点,维护好双方的利益,进而保证社会的和谐发展。4.3增强工会的创新意识。21世纪,各行各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工会也不例外,如果依然采取传统落后的服务机制,非但不能保障好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而且会使工会无法适应当下的市场环境,工会未来的发展也会受到巨大的挑战。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工会也要树立良好的创新意识,对当下时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自身的职能和定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然后对内部结构和服务机制进行改革创新,从而为职工提供更加周到、全面的服务[4]。企业在发展,广大职工的思想意识也在进步,因此服务型工会要与企业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进而根据企业的期望适当地调整内部机制,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此外工会还应该深入到基层职工群众当中,以“工会应该如何改革”为主题进行一次大范围的调查研究,了解广大职工的心理需求,并将这些调查结果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维度,进而对工会做出进一步创新设计,从而创建一个满足企业发展、服务于广大职工的新时期服务型工会。4.4履行好工会的服务职能。工会应该对当下的劳动关系、企业发展、职工需求进行一个详细全面的调查研究,然后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利用当前的社会资源履行好自己的职能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保障。首先,工会应该从困难职工家庭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有目的、有计划的扶贫工作,例如当职工因为年龄原因退休时,工会应该帮助职工再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如果职工的收入水平太低,则工会应该针对职工进行一个针对性的技能培训,进而提高职工的劳动价值;然后,工会应该不断增大服务范围,为广大职工送去及时、有效的温暖和援助,例如在“五一劳动节”期间,工会全体人员可以慰问劳动模范,了解劳动模范的生活状况;在“八一建军节”期间,可以带一些基本物资去慰问困难党员,并将这些工作坚持下去,让社会和广大职工看到工会做出的成绩,提高对工会的认可度;最后,广大职工的扶持工作仅仅依靠工会的力量是不够的,因此工会应该与劳动部门、司法部门、社会福利组织建立良好的关系,从各个角度、各个层次为职工带去更多的帮助与扶持,进而形成一个更加和谐、稳定的服务型社会。

5结论

本文首先阐述了服务型工会的概念和特点,认识到建设服务型工会在实际运作当中应顾全国家政策大局、维护好职工的切身利益、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然后对工会的职能定位做出了详细全面地分析研究,认识到工会是政府、企业和职工之间的重要纽带,要切实维护好工会与职工、工会与行政、工会与党群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在服务型工会建设过程中,应该确保工会职能的发挥、增强工会的大局意识、增强工会的创新意识、履行好工会的服务职能,进而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冬秋.试析服务型工会的创建[J].经营管理者,2013(10):329-329.

【2】刘建林.转型服务型工会建设问题探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6(03):105.

【3】项江川.关于推进服务型工会建设的思考[J].中国工运,2010(2):38-39.

建设服务范文篇8

我们新工地社区是花溪镇最大的社区之一,辖区内有居民2103户、6300余人,辖区内有社区党支部1个,党员11人,社会单位退休党支部3个,党员205人。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三个狠抓”,积极探索发挥党组织作用的途径,扎实开展社区服务活动,有力地推进了社区“三个文明”建设。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狠抓资源利用,努力为开展便民利民服务奠定基础

一是充分挖掘社区闲置资源。**年,我们针对社区办公室旁边一块空地长期闲置的情况,多次找到有关单位商量,在征得各方同意后,我们花费3000余元搭建起了两间门面,成立了社区“为民服务网站”。随后,我们又利用社区闲置场地,先后开办了社区理发店、青年娱乐室、居民健身运动场、副食店等服务场所,既方便了社区群众的生活,又发展壮大了社区集体经济。

二是充分利用社区阵地资源。我们在社区办公室开辟了阅报栏、宣传栏,订阅了多种报刊供社区居民免费阅读,丰富社区居民的业余生活。并定期更新宣传专栏的内容,认真开展政策、法规和科技知识宣传。还积极通过宣传栏,为社区居民群众和低收入人员提供致富信息、就业岗位咨询、招聘信息和家政服务信息,努力为社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方便,把社区办公阵地建成了社区人气最旺的地方。

三是努力整合社区单位资源。由于我们社区距离市区较远,交通不便,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比较单调、枯燥,社区居民反映比较强烈。为丰富社区居民的文体生活,我们多次召开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并主动与重庆机床厂等社会单位联系协调,多方筹集资金20万元,在全社区安装了5套健身器材,并落实了居民健身活动场地,极大地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体育生活。

二、狠抓扶贫帮困,努力帮助社区居民解决实际困难

一是积极开展技能培训,积极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由于我社区下岗职工多、困难家庭多,要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区,促进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必须下大力气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因此,我们把开展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积极依托社区党校举办了各类讲座和学习班,有计划地对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实用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再就业能力,拓展就业渠道,三年来通过技能培训,解决了270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二是认真搞好扶贫助困,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针对我社区老年孤寡贫困居民较多的实际,我们建立了困难户档案,每年拿出专门经费帮助困难户,并发动社区党员采取“一帮一、结对子”的办法开展了结对帮扶活动。如莲花一村89岁高龄的孤寡老人蒋治华,在其老伴去世后失去了生活来源,仅靠低保维持生活,为此,我们多次与其爱人生前的单位联系协商,以诚恳的态度赢得了单位的理解和支持,为蒋治华争取到了较高额度的遗孀补贴费,解决了蒋治华的生活来源问题。同时,由于蒋治华年纪大,身体虚弱,行走不便,眼瞎耳聋,生活不能自理,我们又安排专人照顾蒋治华老人的饮食起居,使其能够安度晚年,我在社区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通过真心实意地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党组织得到了得到了社区居民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

三、狠抓载体建设,努力带动党员群众自觉投身社区建设

一是认真开展红岩党员志愿者活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我们成立了红岩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由支部书记担任服务队队长,根据社区党员的专长和特点,明确了每一名党员的岗位职责,动员、引导社区党员积极投身社区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我们通过组建社区楼宇党员服务站,划分了党员责任区等方式,使党员的岗位责任更加具体、明确。社区党员们按照党支部的安排,积极主动开展了政策宣传、义务治安巡逻、民事调解、孤寡老人服务等多种社区服务活动,得到了社区居民的高度赞扬,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横石村儿童何林,父亲正在服刑,母亲改嫁他乡,小何林便寄居在伯父家中,8岁还未读书。了解到何林的情况后,负责横石村片区的党员多次到道角小学联系,用真情感动学校破例免费吸收何林入学。何林的父亲也为社区党员的行动所感动,积极改造,目前已被减刑提前释放回家。

建设服务范文篇9

我院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强化“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深入开展卫生诚信建设和医疗人性化服务,优化医疗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开发区树立了卫生行业的良好服务形象。

1、加强领导,班子团结,明确责任,领导有力。医院领导班子成员各司其职,对所分管的工作进行经常性检查、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加强对全体职工医德医风教育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引导广大职工正确看待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并积极参与。

2、健全制度,科学管理,优质服务,文明行医。特别是注重了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制定了《员工手册》,每人一册,《医院各类人员职责管理规定》,每科一本,加强对医院职工的管理、规范职工文明行医,进一步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和整体形象。完善了“《关于严格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廉洁行医规则》、《关于严禁接受病人及其亲属宴请、礼品、红包的规定》、《医德医风奖惩规定》”等,保证执行制度规范化,切实将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在医疗质量方面,着重抓好三级医师查房、典型疑难病例讨论、术前术后病例讨论等基本制度的落实,确保安全行医。缩短平均住院日,加快病床周转。推行整体化系统护理服务制度,病人一入院即知晓自己的主治医生、责任护士,加强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让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主动配合治疗。对出院病人实行回访制度,即患者出院十日内主治医生或责任护士须上门或电话回访一次,了解治疗效果及病人对医院的意见。在检查、用药方面,规定各科室都要严格按照病情合理实施检查,必要的检查一项不能缺,不合理的检查一项也不能查,既要保证检查质量、又要减轻病人负担。用药要贯彻有效、质优、价廉,先国产、后进口,先一线、后二线三线的原则,合理用药,切实为病人减轻负担。由业务副院长牵头的检查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对各科室检查、用药情况进行检查,对违反规定的予以重罚。发现医药代表到临床作“促销”的,除处理相关责任人外,还要停止该药品在医院的销售。加强外部监督。一是公开医院各项收费、检查及药品价格,坚持药品的集中招标采购,降低药品成本,真正让老百姓放心看病、明明白白花钱。二是定期发放门诊、住院病人意见征询卡,采纳病人提出的各种合理化建议,对病人提出的各种问题给予解决或答复。三是将每周半天的院长接待日延长为一天,病人或家属每周三都可以和院长面对面的座谈,直接向院长反映各种问题。

总之,经过全院职工的不懈努力,我院年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医院将以此为契机,不骄不躁,继续努力,在新的一年里,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各项医疗服务活动让人民放心、满意。

建设服务范文篇10

关键词:汽车营销;服务专业建设;开发实践

随着汽车产业逐步由生产型转变为服务型,高等职业院校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重新调整。进而该专业的专业建设标准也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一方面,学校特色发展对专业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学校特色发展关键在于专业建设,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致力于成为学院办学特色的亮点。另一方面,由于汽车服务行业的迅速发展,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建设的创新成为当务之急,只有创新才为汽车行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所以,对高等职业院校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建设标准进行了系统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一、国内外高职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现有的教学模式

(一)校企结合教学模式。为确保高职院校培养的汽车营销专业人才能够充分满足现实市场环境的需要,校企合作模式是必由之路。(二)教学评价考核模式。为了确保教学工作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应围绕理论和实训教学环节的开展过程,制定具备充分科学合理化、人性化的教学质量效果评价模式,促进我国高职院校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不断优化提升。(三)嵌入式教学模式。高职院校运用该模式的目的在于培养和提升学生实操能力,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实训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通过引入案例等,促进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四)一体化教学模式。为了提升理论教学的效果,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实训教学的相互结合,优化现有教学工作开展模式的能动性。通过这样的学习,学会市场营销专业的应用知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水平不断提升。

二、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建设标准的开发与实践

结合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国内外现有教学模式的反思,笔者从以下五个方面浅析该专业建设标准的开发与实践:(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职业活动的内容、环境和过程,通过深入市场调研,加强企业合作,校企共同构建基于汽车营销与服务工作流程的“工作导向、能力渗透、专门化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本省汽车销售与服务企业进行参观走访,了解企业汽车销售、售后服务、保险理赔等岗位对毕业生的要求。如对汽车保险公司、二手车公司、汽车4S店等公司进行人才需求调研。通过与我校毕业生交流,了解他们对目前他们所从事工作的感受,最重要的是从他们口中得到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对学院现有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具有很大帮助。除此之外,还分析研究了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在企业中的表现、综合素质及理论知识、企业汽车营销服务工作流程、职业资格等,以此来确定该专业的人才知识结构和各项技能的要求。通过项目化训练,把单项业务能力、专业基本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各个项目中,积极组织教学活动,确保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基于以上研究,形成了具有陕西职业技术学院特色的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二)课程体系的建设。通过深入市场调研及去兄弟学院调研,对我院课程体系建设有巨大的帮助。调研内容包括企业对该专业相关岗位的基本能力要求和职业能力要求的调查,可作为课程体系建设改革和教学内容创新的依据。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汽车新车销售、汽车售后服务、汽车装饰及美容和汽车保险与理赔,二手车鉴定与评估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热门就业专业。由于工作领域的不同,对学生知识体系也有不同的要求,我们也大幅度调整了相关课程的课程标准,把一些可有可无的课程缩减课时或大胆的砍掉,把实际需要的课程加大课时。使得学生学到的课程真正有用,使课程跟上甚至超前时代的步伐。(三)师资队伍的建设。依托校企合作共建的实训基地,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技能熟练、善于引导”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专任教师参加国内培训,参加企业的新技术培训等途径,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其中包括1名专任、1名企业兼职教师;培养4名专任骨干教师和兼职骨干教师3名;从企业培养兼职教师,在现在的基础上再培养2名,争取使兼职教师担任50%专业课时数,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四)体制机制的建设。依托上海中锐教育集团、博世集团、靓车牛人专业汽车美容连锁公司、“人人车”等企业,建立起一支由同行业专家、企业有经验的师傅、学院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的,技术扎实先进、结构合理、有一定学术水平的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建设专家团队,探讨该专业建设方案,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施加以指导。按“共建、共享、共赢”原则,校企共建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以保证校企合作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依据学院教学质量监控建设的总体规划,完善本专业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运行机制,使本专业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建设有保障、教学实施有标准。从而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五)社会服务能力。积极开展技术培训、专业对口的扶贫等工作和职业技能鉴定,依托党的政策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在师资培训、农村劳动力转型、职工再就业、社会化考评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目前我院是“初级维修师证书”考试的其中一个考点。比如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对接的扶贫地区陕北子洲县艾家河村,我院可派专业教师给需要的村民们教授汽车新车销售、汽车维修和汽车装饰与美容等基本技能,也可给村民普及汽车基本安全知识,受益面更广。使部分村民能以此为生存技能,即便不能成为他们的职业,也多了一项技能,学到一些知识,又符合国家“精准扶贫”的大政方针,一举两得。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建设标准开发与实践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要不断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市场的变化情况不断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完善的立足高职教育的专业建设标准,才能使培养出的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所学专业的教学内容必须与实践相结合,以服务为导向、与时俱进,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才能发展成为一流专业。

参考文献:

[1]李晓琳,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汽车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中国培训,2017(6)

[2]吴小平,高职“岗位对接能力递进”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学理论,2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