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差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0 07:07:55

价差范文篇1

信用价差(creditspreads)是指为了补偿违约风险,投资者要求公司债发行人提供的高于到期日相同的国债收益率的收益。从理论上来讲,信用价差是由债券发行人可能发生违约而出现的,它反映了公司债的风险状况,因此信用价差常常对应着公司债券的预期违约损失。总体来说,公司债券预期违约损失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在经济繁荣时期,企业的生存环境好,违约的概率低,信用风险小;而在经济萧条时期,企业的生存环境恶化,违约概率高,信用风险随之加大。因而,信用价差实际上体现为宏观经济预期的显示器,即信用价差小时,意味着预期宏观经济向上,反之当预期信用价差大时,即意味着宏观经济向下。由于宏观经济预期必然对宏观的实际波动产生重要的影响,为此利用信用价差中所包含的信息预测宏观经济的波动状况,具备相当的可行性。实际上,国内外诸多学者对利用债券市场的信息把握宏观经济的波动状况做出了许多探索性的工作。比如,Harvey(1988),Estrell和Hardouvel(1991),StockandWatson(1989)等认为,长短期利率差不但包含了未来通货膨胀的信息,还包含了货币政策的信息,因此能有效预测宏观经济的波动。其实证结果表明长短期利率差对宏观经济波动的确有一定的预测能力。BernankeandBlinder(1992)等用商业票据的溢价来解释未来的产出波动,其实证结果表明商业票据的溢价对未来产出波动的预测能力较弱。事实上,商业票据溢价为信用价差的一种,其为商业票据相对国库券的溢价。商业票据溢价对未来的产出波动预测能力较弱是因为其仅包含了短期的信用风险信息,无法反映长期的经济周期变化预期。国内学者利用债券市场信息预测未来产出波动也依循利率期限结构与信用价差两条线索而展开。如,于鑫(2008)利用5年期与1年期的国债利率差额解释中国未来的宏观经济波动,其实证结果表明5年期与1年期的国债利率差对未来的产出波动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特别是对中长期的产出波动预测效果较好;然而其对短期产出的预测效果较弱,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不高。徐爽(2010)用国债收益率曲线的主成分作为因子,预测中国的消费、投资和出口等经济变量,其实证结果表明主成分模型相对简单利差模型有着更好的预测效果。张燃(2010)利用10年期信用价差数据对宏观经济变量进行了预测研究,其实证结果表明利用信用价差对未来宏观经济变量中的消费、出口、投资、工业增加值与通货膨胀的预测效果要优于利用利率期限结构中的长短期利率差的预测效果。然而其对信用价差的度量是直接基于企业债收益率曲线与国债收益率曲线而得出的,这种度量方法忽略了各企业债券的个体波动信息,将对真实的信用价差产生较大的测度误差。通过上述文献回顾发现,尽管债券市场上的信用差价包含着丰富的宏观经济预期信息,其对宏观经济的波动有着较强的解释能力,但国内外大部分学者都是基于债券市场上的利率期限结构对宏观经济波动进行预测。仅有少数学者利用信用价差来解释宏观经济的波动状况,但其对信用价差的测度存在较大的偏误。为此本文将对信用价差的测度方法进行优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检验其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状况的预测能力,其结构安排如下:在第2部分,本文基于Gilchrist(2009)提出的“自下向上”方法,构建了中国债券市场的信用价差指数GZ指数。在第3部分,本文构造实证模型对信用价差对宏观经济变量的预测能力进行检验,并将其与忽略信用价差变量的模型的解释能力进行对比。第4部分是结论。

二、测度信用价差的GZ指数的构建方法

Gilchrist(2009)提出了测度信用价差的自下向上的方法,并用该方法构建了测度信用价差的GZ指数。其具体的构建方法如下所述:假设在时期t由企业i发行的公司债券k所承诺的现金流序列为(C(s):s=1,2,…,S),这里的现金流包括了按期付息与到期时的本金偿付。那么该债券价格可描述为:Pit[k]=ΣSs=1C(s)D(ts)(1)此处的D(t)=e-rtt为在时刻t的折现函数。为了计算与之相对应的无风险债券价格Pft[k],我们利用时刻t连续复利的国债收益率曲线对现金流序列(C(s):s=1,2,…,S)进行贴现。按此方法所得的无风险债券价格Pft[k]将被用来计算假定国债的收益率yft[k],该国债产生的现金流序列同样被假定为(C(s):s=1,2,…,S)。用yit[k]表示企业债券k的收益率,那么信用价差则可表示为Sit[k]=yit[k]-yft[k]。通常使用的计算信用价差的方法为将企业债券收益率减去与该企业债券到期日相同的国债收益率曲线上的收益率而得到的,而本文所采用的度量信用价差的方法与通常的方法相比将大大减少信用价差的计算偏误。按上述方法,我们将得到微观层面各个时期各种债券的信用价差。将微观层面的信用价差进行简单的综合,就可得到各个时期的信用价差指数。具体计算方法可表示为:此处的Nt指时期t的样本观测数,式(2)即为各时期度量信用价差的GZ指数。从式(2)可以看出GZ信用价差指数实际上是各微观个体债券的信用价差的简单算术平均值。

三、数据描述与实证分析

(一)数据描述

在计算信用价差指数的时候,我们利用了中央国债登记结算中心的企业债收益率数据、国债收益率数据以及国债的收益率曲线数据。由于中央国债登记结算中心的利率期限结构数据最早开始于2006年3月,因此本文所选取的样本区间为2006年3月至2011年10月,数据频率为月。在利用上述原始数据计算GZ信用价差指数的时候,为了保证计算结果不受极端观测值的影响,我们将个体信用价差低于5个基点以及高于3000个基点的观测值进行了删除处理。在本文的实证分析中所涉及到的宏观经济变量则主要包括产出、出口、投资、消费与通货膨胀。其中的产出用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增速来代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出口用出口总额的当月同比增速来表示,数据来源于中国海关总署网站;投资则用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当月同比增速来表示,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消费则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同比增速来表示,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通货膨胀则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当月同比增速来表示,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为与上述信用价差指数相对应,本文对宏观经济变量所选取的样本区间也为2006年3月至2011年10月。

(二)实证分析

为检验信用价差对宏观经济变量的预测能力,本文所建立的实证模型如下:Yt+h=α+Σpi=0βiYt-i+γ1TSt+γ2RFFt+γ3CSt+εt+h(3)此处的Yt+h指在时期t+h的宏观经济变量的取值;h指预测期数,其为大于0的整数;TSt指利率期限价差,具体为从国债的收益率曲线中得出的5年期国债收益率与1年期国债收益率之差;RFFt指无风险的货币收益率,用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来表示;CSt则表示信用价差;εt+h指预测期的随机扰动项。需要注意的是式(3)中的滞后期数p,我们用AIC信息准则来确定。在模型(3)中,我们首先令Yt代表工业增加值的同比增速,则相关实证结果简要描述如表1所示。需要注意的是为简化起见,我们忽略了对常数项与Yt滞后价值的回归系数的报告。由表1可见信用价差对宏观产出有着较好的预测效果。更具体的在表1内,我们发现随着预测期数的提升,预测模型的拟合优度也在增长,这表明信用价差对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的长期预测能力要优于短期预测。为了对比反映信用价差对宏观经济变量的预测能力,我们将在模型中不考虑信用价差只考虑利率的期限结构与无风险利率,那么此时的实证结果将如表2所示。将表1与表2进行对比可以发现,考虑信用价差的预测模型的拟合优度在各种预测期内都显著高于不考虑信用价差的预测模型。令模型(3)中的Yt代表出口总额的同比增速,则相关实证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发现,考虑信用价差的预测模型对出口总额同比增速的预测能力整体上比较差,在各个预测期的拟合优度都比较低,这显示出出口变量是外生变量,利用国内债券市场的信息无法对其进行准确的预测。令模型(3)中的Yt代表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同比增速,则相关实证结果如表4所示。由表4发现,考虑信用价差的预测模型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速的预测能力整体上也比较差,在各个预测期的拟合优度都比较低,这是由于固定资产投资是政府人为控制的变量,政府通过控制投资增速来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因此利用债券市场的信息对投资变量进行预测的效果并不理想。令模型(3)中的Yt代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同比增速,则相关实证结果如表5所示。由表5可见信用价差对消费有着较好的预测效果。更具体的在表5内,我们发现随着预测期数的提升,预测模型的拟合优度先上升后下降,当预测期数为6时,拟合优度达到最高。这表明信用价差对未来消费的中期预测能力最强,短期预测能力次之,而长期预测能力最弱,这与对宏观产出的预测效果恰好相反。此外,为了对比反映信用价差对消费的预测能力,我们同样在模型中不考虑信用价差只考虑利率的期限结构与无风险利率,那么此时的实证结果将如表6所示。将表5与表6进行对比可以发现,考虑信用价差的预测模型的拟合优度在各种预测期内都显著高于不考虑信用价差的预测模型,这也充分显示出信用价差变量的重要性。最后令模型(3)中的Yt代表通货膨胀变量,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则相关实证结果如表7所示。由表7可见信用价差对通货膨胀有着较好的预测效果。更具体的在表7内,我们也发现随着预测期数的提升,预测模型的拟合优度先上升后下降,当预测期数为6时,拟合优度达到最高。这表明信用价差对未来通货膨胀的中期预测能力最强,短期预测能力次之,而长期预测能力最弱,这与对消费的预测效果高度相似。

价差范文篇2

一、建筑工程材料价差产生的原因及因素

在计划经济年代,一切主要材料都将由国家统一规定价格的统销,其它材料将由有关部门主导经营。国家实施统一规定价格,工程建设有统一的计价方式,价格稳定、持久,工程造价计算准确、不变。“双执制”价格体系是在国家指令价格及国家因素指导下,部分材料价格开始走向市场,价格开始出现浮动,但三大材(钢材、木材、水泥)仍在国家最高限价中未能挣脱出来,工程结算中材料价差开始显现出来。今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材料价差调整更加凸显出来。

众所周知,现行工程造价的确定,是根据定额计算规则计算工程量,以工程量及套用相应定额子目基价的积汇总形成工程直接费用。定额子目基价(即预算价)由人工、材料、机械及其它直接费等部分组成。在建设工程项目中,如果以工程直接费为100%,构成直接费的人工费占20%,材料占70%~75%左右,机械费占5%左右,由此而论,材料价格取定的高、低将会直接引起工程建设费用的高、低。事实上,在实际施工时使用的价格,是不会静止不动的,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建筑材料将会随着国家政策调整因素、地区差异、时间差异、供求关系等的状况的变化而处于经常的波动状态之中,无论价格是上涨或下落,其波动是经常的、绝对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产生材料价差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国家政策因素。

国家政策、法规的改变将会对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这种因体制发生变化而产生的材料价格的变化,即为“制差”。如:98~99年期间国家存贷款利率一再下调,93~95年国家为抑制经济增长过热过快,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2.地区因素。

预算定额估价表编制所在地的材料预算价格与同一时期执行该定额的不同地区的材料价格差异,即为“地差”。

3.时间因素。

定额估价表编制年度定额材料预算价格与项目实施年度执行材料价格的差异,即为“时差”。

4.供求因素。

即市场采购材料因产、供、销系统变化而引起的市场价格变化形成的价差,即为“势差”。

5.地方部门文件因素。

由于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引起的部分材料价格的变化而产生的价差,即为“地方差”。

建筑材料价格的变动,形成了不同的市场价。在工程实践中,施工企业正是从这个变动市场中直接获得建筑产品所需的原材料,其形成的产品是动态价格下的产物。动态的价格需要有一个与之相应的动态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既维护国家和建设单位利益,又保护施工企业合法权益,使建设工程朝着计划、有序、持续的方向发展。

二、建筑工程材料价差调整的方法

在工程实践中,建设工程材料价差调整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按实调整法(即抽样调整法)

此法是工程项目所在地材料的实际采购价(甲、乙双方核定后)按相应材料定额预算价格和定额含量,抽料抽量进行调整计算价差的一种方法。按下列公式进行:

某种材料单价价差=该种材料实际价格(或加权平均价格)-定额中的该种材料价格

注:工程材料实际价格的确定

①参照当地造价管理部门定期的全部材料信息价格

②建设单位指定或施工单位采购经建设单位认可,由材料供应部门提供的实际价格

某种材料加权平均价=ΣXi×Ji÷ΣXi(i=1到n)

式中Xi——材料不同渠道采购供应的数量

Ji——材料不同渠道采购供应的价格

某种材料价差调整额=该种材料在工程中合计耗用量×材料单价价差

按实调差的优点是补差准确,计算合理,实事求是。由于建筑工程材料存在品种多、渠道广、规格全、数量大的特点,若全部采用抽量调差,则费时费力,繁琐复杂。

2.综合系数调差法:

此法是直接采用当地工程造价管理部门测算的综合调差系数调整工程材料价差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为:

某种材料调差系数=Σ×K1(各种材料价差)K2

式中:K1——各种材料费占工程材料的比重

K2——各类工程材料占直接费的比重

单位工程材料价差调整金额=综合价差系数×预算定额直接费

综合系数调差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快速易行。但这种方法过于依赖造价管理部门对综合系数的测量工作。实际中,常常会因项目选取的代表性,材料品种价格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短期价格波动的关系导致工程造价计算误差。

3.按实调整与综合系数相结合。

据统计,在材料费中三材价值占68%左右,而数目众多的地方材料及其它材料仅占材料费32%.而事实上,对子目中分布面广的材料全面抽量,也无必要。在有些地方,根据数理统计的A、B、C分类法原理,抓住主要矛盾,对A类材料重点控制,对B、C类材料作次要处理,即对三材或主材(即A类材料)进行抽量调整,其他材料(即B、C类材料)用辅材系数进行调整,从而克服了以上两种方法的缺点,有效地提高工程造价准确性,将预算编制人员从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4.价格指数调整法:

它是按照当地造价管理部门公布的当期建筑材料价格或价差指数逐一调整工程材料价差的方法。这种方法属于抽量补差,计算量大且复杂,常需造价管理部门付出较多的人力和时间。具体做法是先测算当地各种建材的预算价格和市场价格,然后进行综合整理定期公布各种建材的价格指数和价差指数。

计算公式为:某种材料的价格指数=该种材料当期预算价÷该种材料定额中的取定价

某种材料的价差指数=该种材料的价格指数-1

价差范文篇3

关键词:工程结算;审计

1审前准备工作

竣工结算审计,是在承包商上报竣工结算基础上进行的。在进行审计前,应考虑各项影响因素,做好充分准备工作。

(1)审查工程建筑各级批文,如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批复,申请立项书和批复,设计、规划、土地、计划等部门审批,工程招投标过程和工程施工中文件往来。

(2)查看施工合同和协议。了解计算取费标准和调整取费标准的依据。

(3)查看竣工图纸和竣工结算书和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2审计内容

2.1审核竣工结算编制依据

编制依据主要包括:工程竣工报告、竣工图及竣工验收单;工程施工合同或施工协议书;施工图预算或招标投标工程的合同标价;设计交底及图纸会审记录资料;设计变更通知单及现场施工变更记录;经建设单位签证认可的施工技术组织措施;预算外各种施工签证或施工记录;合同中规定的定额,材料预算价格,构件、成品价格;国家或地区新颁发的有关规定。审计时要审核编制依据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资料是否齐全,手续是否完备,对遗留问题处理是否合规。

2.2审核工程量

(1)工程量是决定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核定施工工程量是工程竣工结算审计的关键。审计的方法可以根据施工单位编制的竣工结算中的工程量计算表,对照图纸尺寸进行计算来审核,也可以依据图纸重新编制工程量计算表进行审计。一是要重点审核投资比例较大的分项工程,如基础工程、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工程、钢结构等。二是要重点审核容易混淆或出漏洞的项目。如土石方分部中的基础土方,清单计价中按基础详图的界面面积乘以对应长度计算,不考虑放坡、工作面。三是要重点审核容易重复列项的项目。四是重点审核容易重复计算的项目。对于无图纸的项目要深入现场核实,必要时可采用现场丈量实测的方法。

(2)审核材料用量及价差。材料用量审核,主要是审核钢材、水泥等主要材料的消耗数量是否准确,列入直接费的材料是否符合预算价格。材料代用和变更是否有签证,材料总价是否符合价差的规定,数量、实际价格、差价计算是否准确,并应在审核工程项目材料用量的基础上,依据预算定额统一基价的取费价格,对照材料耗用时的实际市场价格,审核退补价差金额的真实性。

(3)审查隐蔽验收记录。验收的主要内容是否符合设计及质量要求,其中设计要求中包含了工程造价的成份达到或符合设计要求,也就达到或符合设计要求的造价。因此,作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是进行工程结算的前提。目前,在很多建设项目中隐蔽工程没有验收记录,到竣工结算时,施工企业才找有关人员后补记录,然后列入结算。有的甚至没有发生也列入结算,这种事后补办的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不仅存在严重质量隐患,而且使工程造价提高,并且存在严重徇私舞弊腐败现象,因此,在审宣隐蔽工程的价款时,一定要严格审查验收记录手续的完整性、合法性。验收记录上除了监理工程师及有关人员确认外,还要加盖建设单位公章并注明记录日期,防止事后补办记录或虚假记录的发生,为竣工结算减少纠纷扫平道路,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审查设计变更签证。设计变更应由原设计单位出具设计变更通知单和修改图纸,设计、校审人员签字并加盖公章,并经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审查同意。重大的设计变更应经原审批部门审批,否则不应列入结算。在审查设计变更时,除了有完整的变更手续外,还要注意工程量的计算,对计算有误的工程量进行调整,对不符合变更手续要求的不能列入结算。

(4)审查工程定额的套用。主要审查工程所套用定额是否与工程应执行的定额标准相符,工程预算所列各分项工程预算定额与设计文件是否相符,工程名称、规格。计算单位是否一致。正确把握预算定额套用,避免高套、错套和提高工程项目定额直接费等问题。

(5)审核工程类别。对施工单位的资质和工程类别进行审核,是保证工程取费合理的前提,确定工程类别,应按照国家规定的规范认真核对。

(7)审查各项费用的计取。建筑安装工程取费标准,应按合同要求或项目建设期间与计价定额配套使用的建安工程费用定额及有关规定。在审查时,应审查各项费率、价格指数或换算系数是否正确,价差调整计算是否符合要求,并在核实费用计算程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各项费用计取基数,如安装工程间接费等是以人工费为基数,这个人工费是定额人工费与人工合调整部分之和。②取费标准的确定与地区分类工程类别是否相符。③取费定额是否与采用的预算定额相配套。④按规定有些签证应放在独立费用中,是否放在定额直接出中取的费计算。⑤有无不该计取的费用。⑥结算中是否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调整结算文件规定计取费用。⑦费用计列是否有漏项。⑧材料正负差调整是否全面、准确。⑨施工企业资质等级取费项目有无挂靠高套现象。⑩有无随意调整人工费单价。

(8)审查附属工程。在审核竣工结算时,对列入建安主体的水、电、暖与室外配套的附属工程,应分别审核,防止施工费用的混淆、重复计算。

(9)防止各种计算误差。工程竣工结等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由于结算的子项目多,工作量大,内容繁杂,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计算误差,但很多误差都是多算。因此,必须对结算中的每一项进行认真核算,做到计等横平竖直。防止因计算误差导致工程价款多计或少计。搞好竣工结算审查工作,控制工程造价,不仅需要审查人员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丰富的审查经验,还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思想觉悟,同时也需要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及施工单位等方面人员的积极配合。出据的资料要真实可靠,只有这样,才能使工程竣工结算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减少双方纠纷;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建设项目合理的工程造价,维护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各自的经济利益,使目前我国的建筑市场更加规范有序地运行。

2.3审核施工企业资质

严格审核施工企业的资质,对挂靠、无资质等级及无取费证书的施工企业,应降低综合单价或审计确定综合单价及造价。

2.4审核工程合同

工程合同审计是投资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仔细查阅相关文件资料是否齐全、合法合规。

当双方对合同文件有异议时,国内合同按国内合同文件顺序解释,国际工程,按照FIDIC合同文件顺序解释,特别是按FIDIC条款订合同,索赔费用应重点审计。

3审计方法

审查结算方法有多种,在审计前,通过收集资料,经过论证,采取合理审查方法,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逐项审查法,也称全面审查法。优点是全面、细致,审计质量高,效果好。缺点是工作量大,时间长,国内单价合同和国际合同条件下工程可采用此法。

(2)标准预算审查法。目前,因我国各地区采用标准不相同,这种方法使用范围较少,现在,在发达地区,利用这种方法,又快又准,是一项有效的方法。

(3)重点审查法。这种方法,主要适应于国内总价合同,审计重点放在变更和索赔上,特别是重点突出,审计时间短,效果好。同时,还可以利用对比审查法,“筛选”审查法,手册审查法等手段做为补充,以保证审计的准确性。

4审计步骤

(1)做好审计前准备工作。①熟悉竣工图、施工图和各种合同文件;②了解审计范围和采用标准;③明确采用单价和调整原则。

(2)选择合适审计方法,按相应内容计算。

由于工程规模不一,合同订立时间不一,施工企业不同,应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审计方法进行审计。

价差范文篇4

关键词:电力市场;水电;价格;四川

四川是水电资源大省,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也是第一批现货交易试点省。四川省电力市场结构十分复杂,地域特征明显:一是电网类型多样。既有国家电网,又有地方电网。国家电网分为一个直供区和100多个全资、控股子公司供区,地方电网有一个省属电网、5个市县电网和254个小水电自供区。二是电厂调度关系多样。既有国调机组(国家电力调度中心统一调度的机组)直送江苏、上海、浙江,又有网调(西南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统一调度的机组)机组送往重庆;既有省调机组(四川电网调度控制中心统一调度的机组)在省内平衡消纳,还有地调机组(在不同地方范围内调度的机组)在市、县范围内消纳,还有不参加统一调度的自备电厂。另外,还存在“一江三调”(雅砻江梯级水电受国调、西南网调、省调三级调度),“一厂两调”(溪洛渡电站同时受国网、南网调度)。三是送电方式多样。四川电网与西藏、重庆、陕西、华中、华东电网有输电网连接,既有复奉、锦苏、宾金“点对网”外送,又有川渝、川陕“网对网”外送;既有直流外送通道,也有交流外送通道。四是水电调节性能多样。多年调节、年调节、季调节、日调节和无调节(径流式)电站兼有,季以上调节性能水电约占水电总装机的37%,丰枯出力差别大。水库电站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中起重要作用,而且还承担防洪、灌溉供水、航运、生态供水等社会公益性功能。五是流域梯级水电关系复杂。既有省内河流电站,也有金沙江界河电站。除雅砻江及一些中小河流由单一业主开发外,大部分梯级水电为多业主开发,不同时期、不同业主、不同调节性能、不同并网点的水电不协调问题突出,下游水电受上游干支流电站出力影响大。六是水电建设成本差异大。既有运行几十年的老电站,基本无折旧和财务费用,也有近年新投产的电站,债务利息负担重。同时期建设的水库电站相比一般径流式电站成本偏高,另外,在建和后续开发的水电建设造价更高[1]。七是电价类型多。历史形成的还本付息电价、经营期电价、标杆电价、分类标杆电价、分时电价、“三州”留存电量电价、川电外送电价、留川电量电价、扶持电量电价等水电上网电价多达33个,火电上网电价也有9个标准。销售电价更加复杂,国网四川电力公司经营区内大部分实现同价,部分低价区尚未同价。省属电网20多个价区和市县电网仍是“一县一价”。

1电力市场概况

1.1发用电情况。2018年四川省全口径装机容量9832.67万kW。其中,水电装机7823.95万kW,占全口径装机的79.57%;火电装机1575.15万kW,占比16.02%;风电装机252.82万kW,占比2.57%;光伏装机180.75万kW,占比1.84%。2018年四川省全口径发电量3760.84亿kW•h。其中,水电、火电、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分别为3249.10亿、434.67亿、54.65亿、22.42亿kW•h。2018年,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为3859h。其中,水电、火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平均利用小时分别为4186、2724、2333、1441h。2018年,四川省全社会用电量2459.49亿kW•h,统调最大用电负荷超过3700万kW。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分别为11.16、1561.99、419.99、466.36kW•h,分别占比为0.4%、63.5%、17.1%、18.9%。2018年四川省与区外电网已形成“四直六交”联网格局。即,通过复奉、锦苏、宾金三条±800kV直流、±500kV德宝直流以及川渝六回交流通道外送电力。2018年全口径外送电量1333.25亿kW•h。1.2中长期市场交易品种。截至2018年底,四川电力市场主体3346家,其中统调发电企业286家,电力用户2864家,其中220kV用户21家,110kV用户153家,35kV用户204家,10kV用户2485家,6kV用户1家,售电公司196家。目前,四川省开展省内电力中长期交易,交易周期涵盖年、月、周,形成了以“年度交易确定规模、月度交易促进增量、周交易处理偏差”的市场交易机制,交易方式有自主双边交易、复式竞价撮合交易和拍卖转让交易等。以年度交易为主,按月开展月度偏差电量调整交易、短期发电辅助服务交易、丰水期居民生活电能替代交易等。按周开展直购电增量交易、富余电量交易、年度双边调整交易、电厂合同电量转让交易。交易品种主要由批发市场、零售市场组成,批发市场交易有直接交易、跨省跨区交易、合同电量转让交易、辅助服务交易四大类,直接交易的品种有常规直购、铝电合作、战略长协、跨省联动、富余电量、低谷弃水、留存电量和居民替代等,合同电量转让交易又包括发电侧合同电量转让交易、关停火电补偿交易、用电侧合同电量转让交易、强退售电企业合同转让等,零售市场的交易品种也有常规直购、战略长协、跨省联动、富余电量、低谷弃水、留存电量等。1.3水电成交价格。[2]2018年,四川省内年度市场化交易电量达712.06kW•h,共计650家市场主体参与直接交易,总成交电量614.73kW•h,其中水电成交电量483.46kW•h、火电128.62kW•h、风光2.65kW•h,水电参与直接交易成交电价0.214元/(kW•h)。水电企业参与年度市场交易的成交价格相差甚大。如2018年度成交的常规直接交易电量336.87亿kW•h中,水电成交电量237.30亿kW•h,交易均价0.265元/(kW•h),区间为0.245~0.320元/(kW•h);长协直接交易电量140.79亿kW•h,其中水电成交电量116.99亿kW•h,交易均价0.194元/kW•h,区间为0.134~0.230元/(kW•h);自备替代交易电量36.81亿kW•h,水电交易均价0.189元/(kW•h),区间为0.085~0.205元/(kW•h);电能替代交易电量1.90亿kW•h,水电交易均价0.148元/(kW•h),区间为0.141~0.225元/kW•h;铝电联动及精准扶贫交易电量为49.51亿kW•h,水电交易均价0.124元/(kW•h),区间为0.036~0.146元/(kW•h)。从上述交易价格看,最小与最大交易价差高达1倍以上,如此大的价差会导致不同水电企业收益显著不同。

2水电交易价差成因分析

2.1电站成本差异大。省内水电企业分别建设于不同时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建设的,也有市场经济体制下建设的。一是新老电厂成本相差甚大,有的小水电度电成本只有几分钱,新开发水电的成本却高达0.4~0.5元。二是水库电站与无调节电站成本差别大,在电网中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水库电站在优化电源结构、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调频调压和备用以及防洪、供水、航运等方面发挥诸多公益功能,移民安置、环境生态治理修复等成本也显著高于一般径流式电站。目前的竞价规则均未对新老电站、水库电站与一般无调节电站、调频电站与一般电站区别对待。如,常规直购年度双边交易水电实行均按基准电价0.288元/(kW•h)上下浮动15%限价,月度交易均按0.288元/(kW•h)执行丰枯浮动后上下浮动15%限价。“一刀切”的竞价机制造成新老水电、水库电站与无调节水电不平等竞争,水电站间矛盾突出。2.2公平竞价环境缺失。一是送出通道受阻严重,影响部分水电全电量交易。目前,攀西断面受阻容量约550万kW,受阻率近30%;康甘断面受阻480万kW,受阻率约为60%。这两个断面的水电只能部分参与市场交易,弃水严重。二是四川电力外送通道使用矛盾凸显。国调水电优先使用外送通道,省调水电外送通道严重短缺,国调、网调水电使用76%的通道资源,省调水电仅能使用24%的外送通道。三是电力消纳政策不一致。国调机组按国家能源局确定的跨省电力消纳方案运行,“点对网”直送江苏、上海等地,年发电利用小时数5000h以上,基本不弃水;地调机组在供区内自我平衡,“弃水”较少;省内电网平衡压力几乎全由省调机组承担,机组利用小时仅为国调机组的70%。四是不同调度主体发电企业参与市场交易的深度不同。省调机组参与市场交易;而两家国调机组留川电量执行政府批复电价,量价均保,不参与省内市场竞争。国调机组与省调机组盈利水平差异大,两家国调、网调水电企业实现的利润,占全省水电企业的87.7%。国调、省调水电企业间缺乏公平、统一的竞争环境,导致国调与省调水电企业呈现“冰火两重天”现象。2.3市场价格信号失灵。目前,四川电力总体供大于求,汛期水电弃水严重。在电力供需严重失衡的情况下,市场化交易演变为发电侧“纯降价”。市场竞争价格往往成最低限价,市场价格信号失真,难以传递出体现水电建设成本和清洁能源价值的信号,也无法有效调节供需;加之市场规则限制等因素,导致市场价格机制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上网电价逐年下降,不到批复电价或标杆电价的80%,影响水电企业的合理收益。有些企业生存面临挑战,挫伤了企业开发水电资源的积极性,难以有效引导水电开发投资,有碍四川水电健康可持续发展。目前,四川水电新开工项目明显不足,2018年水电装机仅增长1.4%,2019年水电装机增幅约3%,发电装机增速整体放缓,预计未来2~3a内枯水期将面临缺电,需外购电力予以满足。

3政策建议

3.1探索试行水电“两部制”电价。为体现同网同质同价原则,实现合理补偿成本、合理确定收益,有利于电网的经济调度、电力市场的健康发展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可探索试行水电“两部制”电价,即容量电价和电量电价。容量电价主要反映电站折旧、财务费用等固定成本,容量电价按不同投产时期实行同一标准,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核定或逐步过渡到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电量电价则主要由发电变动运行成本组成,电量电价完全通过市场竞争形成[3]。容量电价与发电计划利用小时数挂钩。通过两部制电价能较好处理不同时期投资的电站、水库电站和无调节电站等的成本和电能质量差异,为各类电源创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3.2探索试行分类标杆电价+浮动机制。水电按调节性能分类定价,可以充分体现出调节性能好的水电站的资源价值和市场价值,给水电投资以强烈的引导信号,鼓励建设调节性能好的水电站,抑制调节性能差的水电站盲目建设,有利于水电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电源结构调整和优化。实践证明,水电分类定价符合四川实际。为保持四川电价政策和市场化改革的有效衔接,建议试行分类标杆电价+浮动的机制。即,按照不同时期投产水电的成本差异,水库电站与径流式电站成本差异以及丰枯期差异,合理确定分类标杆电价水平及不同上下浮动系数,发电企业在分类标杆电价+浮动范围内有限竞争。3.3完善市场机制建设。一是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建议取消国调机组留川的国家指令性电量计划安排,将其统一纳入四川省年度电力电量平衡方案,推动国调机组留川电量参与市场机制尽快落地,参与四川电力市场交易,确保各级调度发电企业,新老电站,不同类型电站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参与市场,形成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二是建立公平的价格竞争机制。理顺计划体制下投产发电企业价格,还本付息完成后的电站,重新核定电价。三是建立公益性电站发电保障机制。对公益性和调节性水库电站、电网主力调频电站等,可探索优先发电计划电量按照“保量保价”或“保量限价”形成,并实行优先发电价格波动传导机制。四是建立标杆电价动态调整机制。随着后续电源开发成本的提高,分类标杆电价也应随之调整。3.4鼓励流域梯级水电统一竞价。流域梯级水电上下游水力电力联系密切,而水库防洪、灌溉、供水、生态用水等综合利用要求复杂。按照有利于提高河流水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梯级水电统一调度,保障流域梯级水电安全经济运行的原则,统筹考虑水电的多目标功能,研究探索流域统一调度、统一参加电力市场竞价的模式[4],建立梯级联合调度利益共享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鼓励和引导多业主适应电力市场改革,逐步推动流域梯级水电实现单站竞价向河流分段统一竞价、分业主统一竞价或全流域统一竞价,提升流域梯级水电的优化调度、市场消纳和经济效益水平。3.5积极争取财税金融政策支持。鉴于四川未来水电建设成本攀升、市场竞争力差,为提高水电的价格竞争力,应积极争取国家财税金融政策支持,降低政策性成本。如,减免水电站水资源税,继续实行大型水电增值税超过12%的部分即征即退或允许财务费用、移民投资纳入抵扣范围[5],降低水电企业增值税税负。积极争取甘孜、阿坝、凉山三洲藏区水电项目实行西藏地区优惠贷款利率,降低藏区水电建设成本,以提高市场价格竞争力。3.6加快输电通道建设。为更大范围配置电力资源,建议加强与国家电网(国家电力调度中心)的沟通衔接,在丰水期科学合理确定甘孜雅安、甘南攀西500kV水电通道输电的安全约束,进一步减少对现有500kV水电通道输电能力限制,发挥现有水电通道最大潜力。对已纳入国家和四川“十三五”规划的雅安加强工程、甘蜀改接和串补工程,加强线路走廊及建设用地问题协调,加快核准开工,提高送电能力。积极争取将四川省中长期目标电网及结构规划纳入国家电网调整规划,协调取得国家电网大力支持并争取尽早实施,尽早开工建设阿坝-成都-乐山-甘孜特高压交流环网工程,着力解决甘孜、雅安、阿坝地区大渡河、雅砻江流域电站当前受阻水电送出问题。督促国家电网加快第四回特高压“网对网”送出工程前期工作,尽快开工建设,早日投产,满足甘南攀西统调水电机组富余电量优先外送消纳需要,为水电参与更大范围的市场交易创造条件。3.7积极稳妥推进电价市场化改革。水电是清洁能源,水力发电和水资源利用密不可分,水电特别大型水库电站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不仅关系着国家能源安全,关系着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供给革命,也直接关系着水安全、粮食安全、国家安全,关系着解决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充分问题,水电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水电除具有一般电力商品的属性外,更重要的是它具有社会公益性;而且水电与其他电源相比,由于其调节性能、建设成本、就地消纳与外送等的区别,水电之间的差异性大。四川水电占总装机80%,水电价格不仅影响其他能源价格,也影响用户电价及四川社会经济发展。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四川水电价格改革的复杂性、困难性和艰巨性,水电价格机制除反映电力成本和市场供需状况外,也要有利于引导电源投资。四川水电价格机制改革应在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原则下,顺应市场发展规律,分类施策,不宜一刀切,也不能一蹴而就;应从着重解决四川电力行业的主要矛盾出发,循序渐进,认真总结现行市场化改革的经验和问题,优化交易品种,进一步完善中长期交易机制,在此基础上,稳步推进现货交易。

参考文献:

[1]刘悦,黄炜斌,马光文.提高西藏水电外送价格竞争力的政策效应分析[J].水力发电,2019,45(2),21-24.

[2]四川电力交易中心.四川省2018年电力交易信息公告[J].四川能源,2018(4):117-119.

[3]马光文,王黎.水电竞价上网优化运行[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0-33.

[4]周佳,马光文.流域梯级水电站统一上网电价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0,28(5):166-168.

[5]史立山.中国水电建设管理实践与探索[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3:126-128.

价差范文篇5

1造价差异产生的原因

在进行电网基建工程造价差异分析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从工程项目的外部原因入手,更需要明确在工程量和材料差异背后的内在原因,除了直观最后反映到概预算和竣工决算中的金额差异外,造成项目中工程量差异和价格差异的原因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①在历史因素方面,电网基建工程的造价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影响。从项目建立初期的审核,到项目的实际施工进程和施工计划,再到最后的结算审计,都不可避免的受到国家政策法规的限制和影响。除项目本身进度以外,与项目有关的资金计划也会因政策法规改变导致的社会经济坏境改变而受到影响。②在环境因素方面,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自然条件、交通运输、通信、周边居民等因素。现场条件对工程造价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如项目的总体平面布置、“四通一平”等都与施工现场条件直接相关。③在管理因素方面,在长期的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很多与预期不符的变更,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的要求进行项目的施工管理。完善的、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提升工程造价管控水平,在确保工程质量这个重要前提下合理降低工程造价。1)在建设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时常发生由于管理不到位而引发的工程变更以及超预算问题,例如很多要求更改最终却没有做出调整的项目、管理人员盲目签证、决策缺乏严谨性、对于不必要的分项工程随意更改决定,影响施工项目的运行效率等。如果忽视管理,不重视实时的工程施工情况,对施工情况缺乏动态监控,就不能给予工程建设情况及时的反馈,因此无法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以便对工程造价进行调整,导致超预算状况的发生。另外缺乏行之有效的工程造价管控制度,就会使得工程造价管控工作缺乏有力的监督,难以对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机械设备的采购以及施工成本管理控制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把握和控制,极有可能导致工程造价管控工作无法全面开展。由于没有建立完善的工程造价管控制度,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权责不明的现象屡见不鲜。由于本身管控制度的不完善,一旦工程出现纰漏或其他问题,就无法及时明确责任人,及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无疑会延误工程施工进度,导致预期外的费用,从而引起造价的增加。更为甚者,无法对工程整体质量形成一个良好的保障。要防止建设投资超出预算或者资金浪费等不良现象出现,必须从各个方面、各个细节加强对工程的管理,才能更好地对工程造价进行管控。2)现场签证问题是建设工程中常常发生的管理问题。现代建设工程具有投资规模较大,价格市场化、技术含量高等特点,施工过程复杂而且关联了多个相关单位,不可能准确预判整个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状况,也不可能在合同中对方方面面做出约定。其实,建设材料与建设的使用设备是工程造价的关键影响因素,它们的价格是否合理,利用率是否得当,关系着工程的整个成本的高低。[1]另外,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中的不确定性会因为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变化随之增大。现场签证在此情况下就无法避免,尤其是在施工工序繁杂或者施工境况恶劣的工程项目中,现场签证的支出在工程造价中就会有很大的占比。④竣工决算编制方面,决算编制不符合规定或者不合理,可能导致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问题的产生。决算人员要以决算编制为指导,积极开展建筑工程预算编制工作,开展科学合理的预算和决算工作,以进一步明确决算金额。若决算编制不科学,决算编制的内容与实际建筑工程不相符,则代表着决算人员在进行建筑工程预算工作时依据错误的内容,在该情况下,必然会影响决算金额的正确程度,导致超预算问题的产生。为此,规范编制造价决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造价决算编制本身缺乏规范性,必然会导致建筑工程超预算等诸多问题。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工作存在一定的繁杂性,同时对于造价决算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要求造价预算人员必须了解有关的政策规章,也有较强的基础知识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建筑工程造价决算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将直接影响着工程造价决算水平,在工程造价预算环节,决算人员应当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发挥自身专长,如若综合能力较差,那么将无法结合建筑工程的施工需求,制定切合实际的工程造价决算方案,很多时候也缺乏全面性的考虑,从而出现漏项及缺项的问题,致使工程决算结果不合理,产生诸多的麻烦与矛盾。如果决算审核工作流于表面,在决算审核时没有严格把关,则无法真实、全面地预测和反映工程的实际支出情况。此外,也有时候是因为缺乏对工程的了解,缺乏调查分析和风险评估,决算人员未能进入到施工现场考察,对实际工程的情况了解比较片面导致实际施工与造价预算两者存在较大偏差,从而造成超预算问题。⑤调研深度方面,在正式建设前期,工程设计人员与图纸等相关因素对工程造价有重大的影响。在设计人员方面,主要会受到人员综合素质的影响,其次,图纸设计在施工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关系着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2]前期工程设计不恰当变回在施工阶段发生设计变更,从而影响工程项目的造价。设计变更的产生原因有多种可能。首先工程项目前期准备不足或工程设计前期考虑过于片面,例如施工现场的勘察数据是建设单位进行项目设计概算的重要依据,在调研阶段,设计人员对施工现场的地质、环境、区域的勘察数据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或不全面,在施工过程中不免会导致与原计划之间的差异,引起大量的设计变更。在此期间,所有的正常工作都会受到影响,从人员、材料、设备、工程都将停止运行。二次设计的不利影响,一方面会工期延误,另一方面也会产生与供应商的索赔,引起经济损失;其次是设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或沟通能力,都可能导致设计图纸偏离工程项目的建设标准和规范,不符合实际需要,引起设计变更;另外,招投标中的片面性也是原因之一。评标中片面重视投标方案设计阶段,只看中更好的报价,而不管后续的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因此项目招标后,缺乏竞争机制,导致设计单位控制成本的积极性降低,最后产生过多的成本问题。除了以上原因,还应对一些实际环境的影响进行深入探究,比如地质勘探结果与现实有出入、施工现场情况变动、施工现场的地质结构比预期更为复杂等,致设计变更的出现。[3]

2造价差异原因的五维分析模型

在进行电网基建工程造价差异原因分析的过程中,其核心思路是通过造价金额的多方位对比,从招标范围外新增、施工图纸差异、变更和签证增加以及政策调整等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归纳,梳理出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并从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出发,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并且在不同维度的原因中寻找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重点针对可控因素提出相应的加强管控的措施和建议,针对不可控因素提出管理改进建议。本文通过对多个电网基建项目造价差异产生原因的深入剖析和总结归纳,基于以上工作,提出了基建工程造价差异原因的五维分析模型,具体如图1所示。其中,管理维度的原因分析侧重于从招标阶段入手,按阶段查找分析招标机构清单及限价编制质量,查找分析建设管理单位、监理单位、结算审核单位过程造价管控情况,分析费用增加原因。设计维度的原因分析侧重于分析工程量增加原因,是否是由于升版图导致费用增加,是否存在应办设计变更而未办设计变更的现象,是否存在改变初步设计原则的情况,是否勘测、设计等深度不够原因导致等。政策维度的原因分析侧重于分析工程造价的上涨与物价增加、政策调整及税收变化等宏观因素的相关性。清单维度的原因分析侧重于分析工程量增加与清单中所列项目是否存在差异等,其他维度的原因分析侧重于分析其他与工程量增加相关的以上未归集的个例因素。

3造价分析体系和流程

本文结合典型电网基建工程的全过程管控,开展造价分析和管控机制研究,在结合重点因素进行集中清单分析、造价整合、工程量变化的原因梳理等的基础上,面向具有造价差异的不同类型工程,开展分层分类的造价差异原因分析,促进对项目全过程和全方位的优化管理,建设适应不同类型工程的分析管控体系,其具体的情况如图2所示。通过结合多维度造价分析模型以及梳理了典型工程项目从可研到施工的全部流程,建立了如图3所示的基建工程造价分析体系,其核心主要包含四个层面的对比分析,分别是工程结算价与中标价差异对比分析、结算价与批准概算差异对比分析、结算价与施工图预算投资差异对比分析以及综合差异分析四个模块,通过每个环节价格的比对和分析,进一步明确造价差异的深层次原因。3.1结算价与中标价差异模块。该模块全面结合施工单位进行项目报价和结算的流程,以中标价格作为分析参考的依据之一,分析施工单位在项目招投标过程中的中标价格与实际结算价格差异的原因,明确工作量签证和材料价格核定情况,解释工作量差异变更的原因及变更的合理性,确定项目中结算价较中标价格的调整具有合理依据。3.2结算价与批概差异模块。该模块将工程项目的竣工决算与设计部门的初步设计批准概算进行对比分析,逐条逐项进行造价的比对分析,总结竣工决算与批准概算的工程量和价格差异,明确设计变更的原因和变更方案的合理性,并寻找工程量和价格差异的原因,明确造价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否是在施工阶段上调或者改变的。3.3结算价与施工图预算差异模块。该模块侧重于进行施工图预算部分与竣工结算价格的对比分析,而施工图预算是项目实际进行招投标工作前最具有参考价值的数据,通过结算价与施工图预算对比分析可以明确实际施工环节与施工预算环节的实质性差异,并结合差异原因确定造价变化的内在因素。3.4综合差异分析模块。该模块是在综合分析上述几个模块基础上,综合提取具有明显差异的环节,确定基建项目造价产生明显差异具体环节,寻找造价差异的核心原因和重点因素,从而完成整个基建工程造价差异的总结和梳理。

4结语

为加强电网建设工程的造价管理,本文提出了了造价差异的五维分析模型,建立了电网基建工程造价分析体系,为后续电网企业建立完整有效的造价控制体系打下了基础,对促进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利益最大化具有长远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永兴.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及降低工程造价对策[J].江西建材,2015(17):239,248.

[2]陈浩.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探讨[J].江西建材,2015(23):279,283.

价差范文篇6

一、建筑工程材料价差产生的原因及因素

在计划经济年代,一切主要材料都将由国家统一规定价格的统销,其它材料将由有关部门主导经营。国家实施统一规定价格,工程建设有统一的计价方式,价格稳定、持久,工程造价计算准确、不变。“双执制”价格体系是在国家指令价格及国家因素指导下,部分材料价格开始走向市场,价格开始出现浮动,但三大材(钢材、木材、水泥)仍在国家最高限价中未能挣脱出来,工程结算中材料价差开始显现出来。今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材料价差调整更加凸显出来。

众所周知,现行工程造价的确定,是根据定额计算规则计算工程量,以工程量及套用相应定额子目基价的积汇总形成工程直接费用。定额子目基价(即预算价)由人工、材料、机械及其它直接费等部分组成。在建设工程项目中,如果以工程直接费为100%,构成直接费的人工费占20%,材料占70%~75%左右,机械费占5%左右,由此而论,材料价格取定的高、低将会直接引起工程建设费用的高、低。事实上,在实际施工时使用的价格,是不会静止不动的,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建筑材料将会随着国家政策调整因素、地区差异、时间差异、供求关系等的状况的变化而处于经常的波动状态之中,无论价格是上涨或下落,其波动是经常的、绝对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产生材料价差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国家政策因素。

国家政策、法规的改变将会对市场产生巨大的。这种因体制发生变化而产生的材料价格的变化,即为“制差”。如:98~99年期间国家存贷款利率一再下调,93~95年国家为抑制经济增长过热过快,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2.地区因素。

预算定额估价表编制所在地的材料预算价格与同一时期执行该定额的不同地区的材料价格差异,即为“地差”。

3.时间因素。

定额估价表编制年度定额材料预算价格与项目实施年度执行材料价格的差异,即为“时差”。

4.供求因素。

即市场采购材料因产、供、销系统变化而引起的市场价格变化形成的价差,即为“势差”。

5.地方部门文件因素。

由于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引起的部分材料价格的变化而产生的价差,即为“地方差”。

建筑材料价格的变动,形成了不同的市场价。在工程实践中,施工企业正是从这个变动市场中直接获得建筑产品所需的原材料,其形成的产品是动态价格下的产物。动态的价格需要有一个与之相应的动态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既维护国家和建设单位利益,又保护施工企业合法权益,使建设工程朝着计划、有序、持续的方向。

二、建筑工程材料价差调整的

在工程实践中,建设工程材料价差调整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按实调整法(即抽样调整法)

此法是工程项目所在地材料的实际采购价(甲、乙双方核定后)按相应材料定额预算价格和定额含量,抽料抽量进行调整计算价差的一种方法。按下列公式进行:

某种材料单价价差=该种材料实际价格(或加权平均价格)-定额中的该种材料价格

注:工程材料实际价格的确定

①参照当地造价管理部门定期的全部材料信息价格

②建设单位指定或施工单位采购经建设单位认可,由材料供应部门提供的实际价格

某种材料加权平均价=ΣXi×Ji÷ΣXi(i=1到n)

式中Xi——材料不同渠道采购供应的数量

Ji——材料不同渠道采购供应的价格

某种材料价差调整额=该种材料在工程中合计耗用量×材料单价价差

按实调差的优点是补差准确,合理,实事求是。由于建筑工程材料存在品种多、渠道广、规格全、数量大的特点,若全部采用抽量调差,则费时费力,繁琐复杂。

2.综合系数调差法:

此法是直接采用当地工程造价管理部门测算的综合调差系数调整工程材料价差的一种,计算公式为:

某种材料调差系数=Σ×K1(各种材料价差)K2

式中:K1——各种材料费占工程材料的比重

K2——各类工程材料占直接费的比重

单位工程材料价差调整金额=综合价差系数×预算定额直接费

综合系数调差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快速易行。但这种方法过于依赖造价管理部门对综合系数的测量工作。实际中,常常会因项目选取的代表性,材料品种价格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短期价格波动的关系导致工程造价计算误差。

3.按实调整与综合系数相结合。

据统计,在材料费中三材价值占68%左右,而数目众多的地方材料及其它材料仅占材料费32%.而事实上,对子目中分布面广的材料全面抽量,也无必要。在有些地方,根据数理统计的A、B、C分类法原理,抓住主要矛盾,对A类材料重点控制,对B、C类材料作次要处理,即对三材或主材(即A类材料)进行抽量调整,其他材料(即B、C类材料)用辅材系数进行调整,从而克服了以上两种方法的缺点,有效地提高工程造价准确性,将预算编制人员从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4.价格指数调整法:

它是按照当地造价管理部门公布的当期建筑材料价格或价差指数逐一调整工程材料价差的方法。这种方法属于抽量补差,计算量大且复杂,常需造价管理部门付出较多的人力和时间。具体做法是先测算当地各种建材的预算价格和市场价格,然后进行综合整理定期公布各种建材的价格指数和价差指数。

计算公式为:某种材料的价格指数=该种材料当期预算价÷该种材料定额中的取定价

某种材料的价差指数=该种材料的价格指数-1

价差范文篇7

一、A、B股价差形成的原因分析

为了分析A、B股价差形成的原因,我们从理论角度提出几种假说,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实证验证。

第一、流动性差异假说,我们认为对股票溢价最简单的解释是流动性假说,结合该假说,我们考虑中国股市的情况是,相对于B股,A股存在溢价,反映了相对于交易不甚活跃的B股,A股有着更低的交易成本和更高的流动性。这种溢价现象的存在并不要求,国内投资者或国外投资者有不同的资产基础价值和不同的风险规避程度。

这种假说可以放在扩充的CAMP模型来考虑,考虑流动性风险,CAPM模型变为:R=Rf+β(Rm-Rf)+ω,其中ω为由于流动性成本存在投资者所要求的额外收益。从该模型来看,由于存在流动性成本(一般流动性越低,则成本越高),投资者必然要求更高的收益,从而对价格较低的股票才有需求。同时、相对于A股投资,B股投资的交易成本更高也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我们也可以从实证角度来论证该假说,我们用同一公司A股价格与B股价格之比来反映A股溢价水平,用同一公司A股的月平均交易量和B股的月平均交易量来测量A、B股流动性差异。实证的结果是A、B股流动性差异显著地影响到他们的价差。B股相对于A股的流动性越低,则B股投资者就会承担额外的流动性成本,仅从这一点看,B股的投资者要求的收益必然要高于A股投资者所要求的收益,而收益和价格成负相关关系,所以A股相对于B股有更高的溢价。

第二、信息非对称假说,我们认为A、B股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信息非对称,即A股投资者掌握的信息比B股投资者更多,由于存在较大的信息搜寻成本,所以,B股投资者要求的收益会更高,从而出现了B股价格存在较大的折扣现象。一般地,对于国外投资者来说,知名的大公司的信息往往容易获得,而知名大公司一般也在信息中特别注意其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从而给投资者一个好的印象。所以,我们可以预期规模大的知名公司或资本化比重较高的公司A、B股价格之差较一般公司来得小。这在我们的实证中得到了验证。

我们用公司的资本化规模(即流通实值)和A、B股价差的相关性来反映两类投资者之间的信息非对称程度,其中A、B股价格的相关性越强说明信息在A、B股之间传递的越快,非对称信息程度越弱。我们的实证结果支持信息非对称假说,即信息非对称显著地影响到了A、B股的价差,而且信息非对称程度越强,A、B股价差越大。

第三、需求价格弹性差异假说,A股相对于B股的溢价反映了国外投资者对B股的需求曲线较为水平,即弹性较大,而国内投资者对A股的需求曲线却有明显的向下倾斜的走势,即弹性较小。在中国股票市场,国内投资者的资产组合中A股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其他投资工具较少,所以国内投资者对A股的需求价格弹性较低,而国外投资者的资产组合中B股的份额并不高,而且他们的其他投资工具很多,所以国外投资者对中国B股的需求价格弹性较高。所以综合来看,A股的供给所面对的是需求弹性较低的需求者,而B股的供给面对的是需求弹性较高的需求者,从垄断差别定价的角度看,需求弹性较低的需求者须付出更高的价格,从而造成了A股的价格要高于B股的价格。许多学者在讨论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限制性股权和非限制性股权价差的模型及实证结果都表明了这一假说的成立,即可观察的股票升水反映了非限制股权的供不应求。但是限于条件,我们的实证结果暂时无法验证这一假说,但从实际的观察看,该假说确实成立。

第四、投资理念差异假说,中国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与国外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存在明显的差异,从技术角度来解释,就是两者的风险规避系数不同。从现实情况来看,A股市场的投机性更强,这可以从极高的市盈率看出,所以A股投资者有着比B股投资者更低的风险规避系数,或者说前者更喜好风险。这样在获取相同收益的情况下,A股投资者愿意冒更大的风险,即表现为愿意接受更高的价格。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这一假说也得到了我们实证结果的验证。我们用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和A、B股价差的回归关系来验证两类投资者的不同投资理念对A、B股价差的影响。实证的结果是,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越高则A股溢价越低,即说明A股投资者相对与B股投资者对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并不看重,正因为如此,才产生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越高,A股价格变化不大,而B股价格会提高,从而使A股溢价降低。

第五、风险报酬差异假说,该假说源自于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在一个简单的折扣现金流模型中,国内投资者的资产溢价来自于相对于国外投资者而言的更高的预期现金流和更低的经过国内风险所调节的要求报酬率。假定A、B股支付相同的红利,国内和外投资者所面临的所的税和资本利得税没有过分的波动。我们将精力集中在导致不同要求报酬率水平的各种潜在风险因素。这些风险因素主要有A、B股投资者面临不同的汇率风险,政治风险以及不同的利率风险,由于这些不同的风险因素,可能存在国外投资者所面临的风险要高于国内投资者的情况,最终导致A、B股价差的产生。

二、B股市场投资前景预期

对于B股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很多人认为A、B股市场合并是必然趋势,从而A、B股的价差会消失,不管他们的价格变化的方向如何,在A、B股市场间无风险套利机会总是存在的,最近投资者对B股投资的极大热情也反映了这一认识的广泛接受程度。我们不否认这一趋势的最终到来。但是证监会主席周小川近日说A、B股市场在未来5—10年内不会合并。看来A、B股市场分割状态暂时无法消除,那么A、B股之间的价差在B股市场对国内自然人开放的政策出台后如何变化,以及B股市场未来的投资前景如何,这是我们以下分析的重点。

第一、A、B股价差形成的原因没有消失,A、B股的价差也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失。我们前面分析了A、B股价差形成的原因,据此,我们认为在B股市场对国内开放以后,A、B价差形成的因素会产生一定变化。这些变化主要有:B股的流动性会增加、投资者的需求弹性会变小、投资理念向A股投资者看齐,这些变化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A、B股价差,而其他因素基本不会变化,比如信息非对称仍然存在,因为国内的自然人投资者也就是一般的散户投资者,他们对上市公司信息的获得并不见得比原来投资B股的国外投资者多;投资者所面临的风险差异也不会变动。所以,投资者应该正确认识到那些因素变化了,而那些因素没有变化以及他们对B股市场产生何影响,只有做到这点才能更理性的投资B股。

第二、在开放政策出台以后,对B股投资会有一过度反应过程,即在利好消息带动下,B股价格会有一急升态势,然后在更长期时间内,它的价格会回落到合理的价位之上。过度反映在很多股市都存在,我们认为B股开放对B股投资者来说是一重大利好消息,投资者对B股价格上升的预期形成了共识,加之股市各种消息的推波助澜,会刺激投资者纷纷投资B股,在短期内B股价格将一过度反应方式上升,但是长期内必有一定程度的回落。所以说投资者短期介入的风险很大。

第三、投资B的国外投资者可能增加。在政策出台以后,国内投资者会进入B股市场,从而会增加B股的流动性,这样,国外投资者会考虑到,在B股流动性提高之后会降低他们额外承担的流动性成本,所以会考虑进场。这样以来,B股市场受到国外股市以及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会加深。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B股时,必须具备更宽广的眼光,既要认清国内经济环境也要了解国际经济环境。同时,国内投资理念也会受到国外投资者理念的影响,从而使得B股市场能更健康的发展。

价差范文篇8

一、A、B股价差形成的原因分析

为了分析A、B股价差形成的原因,我们从理论角度提出几种假说,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实证验证。

第一、流动性差异假说,我们认为对股票溢价最简单的解释是流动性假说,结合该假说,我们考虑中国股市的情况是,相对于B股,A股存在溢价,反映了相对于交易不甚活跃的B股,A股有着更低的交易成本和更高的流动性。这种溢价现象的存在并不要求,国内投资者或国外投资者有不同的资产基础价值和不同的风险规避程度。

这种假说可以放在扩充的CAMP模型来考虑,考虑流动性风险,CAPM模型变为:R=Rf+β(Rm-Rf)+ω,其中ω为由于流动性成本存在投资者所要求的额外收益。从该模型来看,由于存在流动性成本(一般流动性越低,则成本越高),投资者必然要求更高的收益,从而对价格较低的股票才有需求。同时、相对于A股投资,B股投资的交易成本更高也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我们也可以从实证角度来论证该假说,我们用同一公司A股价格与B股价格之比来反映A股溢价水平,用同一公司A股的月平均交易量和B股的月平均交易量来测量A、B股流动性差异。实证的结果是A、B股流动性差异显著地影响到他们的价差。B股相对于A股的流动性越低,则B股投资者就会承担额外的流动性成本,仅从这一点看,B股的投资者要求的收益必然要高于A股投资者所要求的收益,而收益和价格成负相关关系,所以A股相对于B股有更高的溢价。

第二、信息非对称假说,我们认为A、B股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信息非对称,即A股投资者掌握的信息比B股投资者更多,由于存在较大的信息搜寻成本,所以,B股投资者要求的收益会更高,从而出现了B股价格存在较大的折扣现象。一般地,对于国外投资者来说,知名的大公司的信息往往容易获得,而知名大公司一般也在信息中特别注意其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从而给投资者一个好的印象。所以,我们可以预期规模大的知名公司或资本化比重较高的公司A、B股价格之差较一般公司来得小。这在我们的实证中得到了验证。

我们用公司的资本化规模(即流通实值)和A、B股价差的相关性来反映两类投资者之间的信息非对称程度,其中A、B股价格的相关性越强说明信息在A、B股之间传递的越快,非对称信息程度越弱。我们的实证结果支持信息非对称假说,即信息非对称显著地影响到了A、B股的价差,而且信息非对称程度越强,A、B股价差越大。

第三、需求价格弹性差异假说,A股相对于B股的溢价反映了国外投资者对B股的需求曲线较为水平,即弹性较大,而国内投资者对A股的需求曲线却有明显的向下倾斜的走势,即弹性较小。在中国股票市场,国内投资者的资产组合中A股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其他投资工具较少,所以国内投资者对A股的需求价格弹性较低,而国外投资者的资产组合中B股的份额并不高,而且他们的其他投资工具很多,所以国外投资者对中国B股的需求价格弹性较高。所以综合来看,A股的供给所面对的是需求弹性较低的需求者,而B股的供给面对的是需求弹性较高的需求者,从垄断差别定价的角度看,需求弹性较低的需求者须付出更高的价格,从而造成了A股的价格要高于B股的价格。许多学者在讨论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限制性股权和非限制性股权价差的模型及实证结果都表明了这一假说的成立,即可观察的股票升水反映了非限制股权的供不应求。但是限于条件,我们的实证结果暂时无法验证这一假说,但从实际的观察看,该假说确实成立。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第四、投资理念差异假说,中国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与国外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存在明显的差异,从技术角度来解释,就是两者的风险规避系数不同。从现实情况来看,A股市场的投机性更强,这可以从极高的市盈率看出,所以A股投资者有着比B股投资者更低的风险规避系数,或者说前者更喜好风险。这样在获取相同收益的情况下,A股投资者愿意冒更大的风险,即表现为愿意接受更高的价格。

这一假说也得到了我们实证结果的验证。我们用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和A、B股价差的回归关系来验证两类投资者的不同投资理念对A、B股价差的影响。实证的结果是,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越高则A股溢价越低,即说明A股投资者相对与B股投资者对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并不看重,正因为如此,才产生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越高,A股价格变化不大,而B股价格会提高,从而使A股溢价降低。

第五、风险报酬差异假说,该假说源自于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在一个简单的折扣现金流模型中,国内投资者的资产溢价来自于相对于国外投资者而言的更高的预期现金流和更低的经过国内风险所调节的要求报酬率。假定A、B股支付相同的红利,国内和外投资者所面临的所的税和资本利得税没有过分的波动。我们将精力集中在导致不同要求报酬率水平的各种潜在风险因素。这些风险因素主要有A、B股投资者面临不同的汇率风险,政治风险以及不同的利率风险,由于这些不同的风险因素,可能存在国外投资者所面临的风险要高于国内投资者的情况,最终导致A、B股价差的产生。

二、B股市场投资前景预期

对于B股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很多人认为A、B股市场合并是必然趋势,从而A、B股的价差会消失,不管他们的价格变化的方向如何,在A、B股市场间无风险套利机会总是存在的,最近投资者对B股投资的极大热情也反映了这一认识的广泛接受程度。我们不否认这一趋势的最终到来。但是证监会主席周小川近日说A、B股市场在未来5—10年内不会合并。看来A、B股市场分割状态暂时无法消除,那么A、B股之间的价差在B股市场对国内自然人开放的政策出台后如何变化,以及B股市场未来的投资前景如何,这是我们以下分析的重点。

第一、A、B股价差形成的原因没有消失,A、B股的价差也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失。我们前面分析了A、B股价差形成的原因,据此,我们认为在B股市场对国内开放以后,A、B价差形成的因素会产生一定变化。这些变化主要有:B股的流动性会增加、投资者的需求弹性会变小、投资理念向A股投资者看齐,这些变化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A、B股价差,而其他因素基本不会变化,比如信息非对称仍然存在,因为国内的自然人投资者也就是一般的散户投资者,他们对上市公司信息的获得并不见得比原来投资B股的国外投资者多;投资者所面临的风险差异也不会变动。所以,投资者应该正确认识到那些因素变化了,而那些因素没有变化以及他们对B股市场产生何影响,只有做到这点才能更理性的投资B股。

第二、在开放政策出台以后,对B股投资会有一过度反应过程,即在利好消息带动下,B股价格会有一急升态势,然后在更长期时间内,它的价格会回落到合理的价位之上。过度反映在很多股市都存在,我们认为B股开放对B股投资者来说是一重大利好消息,投资者对B股价格上升的预期形成了共识,加之股市各种消息的推波助澜,会刺激投资者纷纷投资B股,在短期内B股价格将一过度反应方式上升,但是长期内必有一定程度的回落。所以说投资者短期介入的风险很大。

第三、投资B的国外投资者可能增加。在政策出台以后,国内投资者会进入B股市场,从而会增加B股的流动性,这样,国外投资者会考虑到,在B股流动性提高之后会降低他们额外承担的流动性成本,所以会考虑进场。这样以来,B股市场受到国外股市以及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会加深。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B股时,必须具备更宽广的眼光,既要认清国内经济环境也要了解国际经济环境。同时,国内投资理念也会受到国外投资者理念的影响,从而使得B股市场能更健康的发展。

价差范文篇9

关键词:清单计价;定额计价;计价思路;计价意义

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长期服务于计划经济时期的指令性定额,在市场经济化的今天,已经不能适应建筑市场的需要,存在许多问题。作为与国际惯例接轨、根本改变政府定价模式、规范招标投标行为并进而治理整顿建筑市场经济秩序的一项具体措施,工程量清单计价将成为我国由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推广的一种工程计价办法。对于“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资金占总投资额50%以上或拥有控股权)大中型建设工程”,该规范为强制性规范。工程量清单计价只须实现由市场形成造价这一个目标,也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作者认为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形式时无须更多地强调它的意义,只要指出它能够达到市场竞争定价的要求即可。

1999年,市场经济水平较高的广东顺德率先提出政府宏观控制,企业自主报价,市场形成价格的改革思路,并试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的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各地纷纷学习,为了在全国推行这一先进合理的计价模式,建设部从2002年年初开始,组织标准定额研究所和一些地区工程造价专家,编制完成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并在2003年7月1日起,作为国家标准,在全国执行。

那么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工程造价计价方法呢?清单计价与定额计价最根本的不同就在于定价权的归属上,是市场形成价格,还是政府定价的问题。工程量清单计价就是招标人在招标文件中列出拟建工程的工程数量表(也称工程量清单),投标人按工程量表、招标文件要求自主报价,通过评标竞争确定工程造价的形式。虽然工程量清单计价形式上只是要求招标文件中列出工程量表,但在具体计价过程中涉及到造价构成、计价依据、评标办法等一系列问题,这些与定额预结算的计价形式有着根本的区别,所以说工程量清单计价又是一种新的计价形式。工程量清单计价与按定额计价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计价依据不同。这是清单计价和按定额计价的最根本区别。按定额计价的唯一依据就是定额,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主要依据是企业定额,包括企业生产要素消耗量标准、材料价格、施工机械配备及管理状况、各项管理费支出标准等。目前可能多数企业没有企业定额,但随着工程量清单计价形式的推广和报价实践的增加,企业将逐步建立起自身的定额和相应的项目单价,当企业都能根据自身状况和市场供求关系报出综合单价时,企业自主报价、市场竞争(通过招投标)定价的计价格局也将形成,这也正是工程量清单所要促成的目标。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本质是要改变政府定价模式,建立起市场形成造价机制,只有计价依据个别化,这一目标才能实现。

其次,单位工程造价构成形式有差别。按定额计价时单位工程造价由直接工程费、间接费、利润、税金构成,计价时先计算直接费,再以直接费(或其中的人工费)为基数计算各项费用、利润、税金,总为单位工程造价。工程量清单计价时,造价由工程量清单费用(=∑清单工程量×项目综合单价)、措施项目清单费用、其他项目清单费用、规费、税金五部分构成,作这种划分的考虑是将施工过程中的实体性消耗和措施性消耗分开,对于措施性消耗费用只列出项目名称,由投标人根据招标文件要求和施工现场情况、施工方案自行确定,以体现出以施工方案为基础的造价竞争;对于实体性消耗费用,则列出具体的工程数量,投标人要报出每个清单项目的综合单价。

再次,分项工程单价构成不同。按定额计价时分项工程的单价是工料单价,即只包括人工、材料、机械费,工程量清单计价分项工程单价一般为综合单价,除了人工、材料、机械费,还要包括管理费(现场管理费和企业管理费)、利润和必要的风险费。采用综合单价便于工程款支付、工程造价的调整和工程结算,也避免了因为“取费”产生的一些无谓纠纷。综合单价中的直接费、费用、利润由投标人根据本企业实际支出及利润预期、投标策略确定,是施工企业实际成本费用的反映,是工程的个别价格。综合单价的报出是一个个别计价、市场竞争的过程。

最后,单位工程项目划分有差异。按定额计价的工程项目划分即预算定额中的项目划分,一般土建定额有几千个项目,其划分原则是按工程的不同部位、不同材料、不同工艺、不同施工机械、不同施工方法和材料规格型号,划分十分详细。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工程项目划分较之定额项目的划分有较大的综合性,新规范中土建工程只有177个项目,它考虑工程部位、材料、工艺特征,但不考虑具体的施工方法或措施,如人工或机械、机械的不同型号等,同时对于同一项目不再按阶段或过程分为几项,而是综合到一起,如混凝土,可以将同一项目的搅拌(制作)、运输、安装、接头灌缝等综合为一项,门窗也可以将制作、运输、安装、刷油、五金等综合到一起,这样能够减少原来定额对于施工企业工艺方法选择的限制,报价时有更多的自主性。工程量清单中的量应该是综合的工程量,而不是按定额计算的“预算工程量”。综合的量有利于企业自主选择施工方法并以之为基础竞价,也能使企业摆脱对定额的依赖,建立起企业内部报价及管理的定额和价格体系。

另外,招投标形式不同。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投标,招标人不仅提供图纸,还要提供工程量清单,实行的是企业自主报价,低价中标的评标原则,招投标活动透明度增加。采用定额计价招投标,招标人只是提供图纸,企业报价执行的是现行定额,评标一般是综合打分,当然报价占的权数大。因此,形成的中标价也不同。清单中标价是采用低成本,高效率的施工方案,是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工程造价,也就是社会先进水平的价格。定额中标价的价格一般是在标底一定幅度内,也就是超过标底这个中准价一定幅度就废标了,而标底的编制是按定额这个指导价计算的,所以定额中标价,是政府指导价,是社会平均水平的价格。进一步说,招投标的结果也有所不同。清单招投标,确保了双方都是赢家,都获利。定额招投标,双方的利益和自主行为都受到了限制。

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是在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工作中,由招标人按单招投标,确保了双方都是赢家,都获利。定额招投标,双方的利益和自主行为都受到了限制。

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是在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工作中,由招标人按照国家统一的工程量计价规范,提供工程数量,将其作为招标技术文件之一,由投标人依据工程量自主报价,并按照经评审低价中标的工程造价计价方式。显而易见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招标人除提供原有的招标文件内容,还要提供工程量清单,作为招标技术文件。投标人可以依据工程量清单,结合企业自身情况,报价策略,自主报价。评标时,要采用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经评审低价中标方法,但是投标价格低于企业实际成本的除外。这是一种先进而且全新的计价模式,这种计价办法提高了招标投标的透明度和公平性,满足招标投标法的低价中标要求。符合价格法中“市场形成价格”的规定,能反映出企业个别成本是与国际上通用的FIDIC条款做法相类似的。

明确了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特点,再结合评标原则的一些改变,就可以明确工程量清单计价应遵循的思路和过程,依据招标文件中工程量清单。企业自主报价→合理低报价中标→签订工程承包合同→施工过程调量不调价→业主按完成工程量支付工程款→工程结算价等于合同价加索赔。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基本思路如上所述。相对于定额预结算的计价形式,工程量清单招标计价在计价程序、计价依据、评标原则等方面都有是不同的,是一种新的计价形式,其主要特点在于体现出工程计价的个别性、竞争性。实行清单报价计价模式的工程造价基本构成:工程造价=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总价+措施项目清单总价+其它项目清单总价+规费+税金三个清单中,投标人报的都是综合单价,即完成工程量清单中一个规定计量单位所需的费用,综合单价=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管理费+利润,并考虑合同里约定的风险因素构成单价。这一价格由企业根据劳动生产率、技术装备水平、管理水平、目标利润自主确定消耗和价格。工程量清单报价一经合同确认,风险约定内,竣工结算不能改变,单价具有固定性,在合同示范文本中,属固定单价合同。《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中规定,单价乘工程量不等于总价,以单价为准,也强调单价固定性。清单中项目如有未填报的,视为包括在其他项目单价中,也就是表明投标人做这项工作不需招标人再花费用。施工中如果工程量变化,工程结算时综合单价调整应按下面原则:

a、工程量清单漏项或设计变更引起新的工程量清单项目,其相应综合单价由承包人提出,经发包人确认后作为结算的依据。

b、由于工程量清单的工程数量有误或设计变更引起工程量增减,属合同约定幅度以内的,应执行原有的综合单价。属合同约定幅度以外的,其增加部分的工程量或减少后剩余部分的工程量的综合单价由承包人提出,经发包人确认,作为结算的依据。

c、由于发生了其它的费用损失,承包人可在工程实施中及时提出索赔要求。

规费和税金并不是承包人的收入,而是来五去五、须要上缴的费用,况且这些费用也都是不可调整的,属非竞争性费用。单独列项,数额一目了然,收缴都方便。

执行清单计价规范时还应注意的问题:这个规范是国家标准,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工程量清单应是招标文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实行工程量清单招标的工程必须提供清单工程量。而且,工程量清单应由具有编制招标文件能力的招标人或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编制。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适用于建筑、装饰装修、安装、市政、园林绿化工程。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实行工程量清单报价,定额依然存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是与现行定额计价方式共存于招标投标计价活动中的另一种计价方式;定额的系统性完整性是不容置疑的。作为社会平均水平宏观引导市场,使业主和企业能客观了解建筑产品社会平均消耗价格水平,使业主把握自己的投资能力和投资行为,也使企业认识到自身能力与社会需求能力的差距,及时调整并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推动技术管理水平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还有审计、仲裁、法院等在相应的工作中也要以此为依据。成本加酬金结算方式仍需使用定额。

那么,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意义在于什么呢?

1、有利于建筑市场公平竞争。由于工程量清单作为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工程量清单是公开的,合理低价中标,防止了暗箱操作,行政干预。招标人统一提供工程量清单,不仅减少了不必要的工程量重复计算,而且,有效保证了投标人竞争基础的一致性,减少了投标人偶然工程量计算误差,造成的投标失败。工程量清单计价有效改变招标单位在标中盲目压价,施工单位在工程结算时加大工程量高套定额的行为,减少结算争议。从而真正形成“用水平决定报价,用报价决定竞争”的竞争局面。真正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原则。

2、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采用清单招投标,是经过充分竞争形成的中标价,中标价应是采用先进、合理、可靠且最佳的施工方案计算出的价格,建设单位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降低工程造价是不用争辩的事实。而且,综合单价的固定性,也大大减少和有效控制了施工单位不合理索赔。防止低价中标,高价索赔现象,从广东省顺德经验看,平均造价降低10%。面对这样的竞争,施工企业将会把精力主要用在加强内部管理,降低消耗,提高技术装备设备上,因此说,采用清单计价,有利于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有利于与国际社会接轨。工程量清单计价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都采用这种方法,在我国,世界银行等一些国外金融机构、国外政府机构的贷款项目招标时,一般也要求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随着我国加入WT0,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建筑市场将进一步对外开放。因此,建立和推行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常用的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有利于提高国内建设各方主体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工程各方参与者在执行规范时应作好的工作包括以下方面:

1、工程造价管理部门要制定与计价规范相配套的消耗量定额,要适时有关造价政策和价格信息指数,供建设市场各方在计价、定价、调整合同和结算时参考;同时,根据107号部令,对承发包的计价活动加强监督检查的力度,包括对造价咨询机构和造价工程师的管理。

2、由于工程量清单是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招标单位必须编制出准确的工程量清单,并承担相应的风险,如果清单编制不准确,合理准确的报价不但没有,在后续的索赔中可能损失加大。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后,工程造价的管理以量为主体。控制索赔。

3、工程量清单报价大大增加了投标人的报价难度。报价低了失去了利润,报价高了失去了中标的机会,面对这样的现实,要求施工企业的造价管理人员要有很高的业务素质,并要及时抓住人、材、机的生产要素市场行情,能与企业自身的项目管理水平和施工工艺结合起来,快速、准确、合理的组价,要在工作中不断积累造价资料,最后形成企业自己的定额。这个定额水平应该是高于预算定额水平,是社会先进水平,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工程量清单计价作为计价体制改革的一项具体措施,其实措施虽然不具有强制性,但是一种趋势,价格体制改革、入世后与国际计价惯例接轨的要求都使得清单计价形式的推广显得必要和迫切,建筑产品价格体制不能总是落后于市场经济体制、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当然工程量清单计价需要一个统一的规则,但其基本思路是一致的。造价管理部门、各计价主体都要了解、掌握、运用这种计价形式,尽快建立、完善市场定价的运行机制。总之,工程量清单计价,充分发挥了市场中竞争和价格的作用,对规范建筑市场秩序,起到了治本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20500-2003)

2.2003年5月1日执行的《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

价差范文篇10

1证券市场流动性的内涵

最早对资产的流动性进行了概括的是Keynes,他认为如果资产在短期内不受损失地前提下能进行变现,那么该资产就具有流动性[1]。随着对流动性的深入研究,后期学者大多从价格变化和交易容量对流动性进行定义,更加强调市场的吸纳能力。BIS认为在流动性好的市场中,市场参与者能够快速的执行大规模的交易指令,而不对资产价格产生很大的影响[2]。目前对流动性最为公认的定义为:如果投资者在其需要交易的时候能以较低的成本买进或者卖出大量的股票而对价格产生较小的影响,则称市场是具有流动性的。市场流动性包括了4个维度即市场宽度、市场深度、即时性和弹性。

2证券市场流动性的衡量方法

2.1价差指标

报价价差,指的是做市商在交易成交前报出的买卖价差,一般有绝对值和相对值之分。买卖价差的绝对值,就是最优卖价与最优买价的差值;买卖价差相对值用买卖价差绝对值与最优买卖价格的平均值的商来表示。如果交易时间用t表示,PA表示卖价(ask),PB表示买价(bid),PM表示bid-ask的中间价(mid-point):PM=12(PA+PB),那么OSPR=PA-PB可以来表示绝对报价价差,ROSPR=(PA+PB)/PM可以来表示相对报价价差。有效价差,即实际成交的买价和卖价之间的差额。如果交易时间用t表示,t时刻股价用Pt表示,卖价用PA表示,买价用PB表示,中间价格用PM表示:PM=12(PA+PB),那么有效价差:ES=|Pt-PM|。有效价差用来衡量订单的实际执行成本。实际价差,指的是执行订单的价格减去执行订单后一段时间的价差中点的差额。一般有绝对实现价差和相对实现价差2种方法。如果交易时间用t表示,t时刻股价用Pt表示,价差中点用PM表示,则ARS=|Pt-PM|表示实现价差绝对值,RRS=|Pt-PM|PM表示实现价差相对值。订单执行后的市场影响成本可以用实际价差来反映。定位价差,即实际价差与有效价差的差额,可反映交易价格的波动。在市场参与者中,一般知情交易者拥有信息优势,他们付出的实际价差将低于有效价差,进而会从交易后的价格波动中获利。

2.2流动性比率为基础的衡量方法

Martin提出如果交易时间内股价呈平稳分布波动,则可用日股价变化幅度除以日交易量的值来衡量流动性,该计算结果即为Martin指数[3],其表达式为Mt=ni=1Σ(Pit-Pit-1)2Vit。(1)其中:Mt是Martin指数,Pit表示股票i在t日的收盘价,Vit表示股票i在t日的交易量。由公式可以看出,该指标的大小与流动性的大小呈反比。Amivest流动性比率是由Dubofsky和Groth在1984年提出来的[4],其计算方法如下Lcon=ni=1ΣPitVit/nt=1Σ|%△Pit|。(2)其中:普通流动性比率由Lcon表示;股票i在t日的收盘价由Pit表示;股票i在t日的交易量由Vit表示;股票i价格变化的百分比由%ΔPit表示;根据上述公式可以看出,普通流动性比率与交易量对价格的影响成反比,与股票的流动性成正比。Hui-Heubel指标由Hui和Heubel在1984提出,计算方法为LHH=ni=1Σ(Pmax-Pmin)PminV/(S•P軈)。(3)其中:Hui-Heubel指标用LHH表示,5日中股价最高值用Pmax表示,5日股价最低值用Pmin表示,5日内总交易金额的总量用V表示,股票流通总数用S表示,5日内股票=收盘价的均值用P表示[5]。Marsh-Rock流动性比率是由Marsh和Rock在1986年提出。其表达式为Ts=1TTsi=1Σ|%ΔPis|,(4)其中:Ts表示股票s的交易笔数。由于Marsh-Rock比率不涉及交易金额,仅涉及价格变化和交易笔数的绝对值,可看出,价格变化与流动性成反比。

2.3时间角度为基础的衡量方法

时间角度衡量方法的理论依据是资产完成交易所需要的时间的长短与流动性成反比,方法的关键是确定完成交易所需要的时间。该衡量方法主要是通过委托单的存续时间,成交几率,间接委托到达率,等候交易时间的机会成本,交易在特定时间内发生的次数或没发生交易时间单位数等方式来进行衡量的。执行时间是时间角度衡量方法中比较常用的一个方法,其表达式为Δt=Te-Tr,(5)其中:委托单成交的时刻用Te表示,委托单到达市场的时间用Tr表示。执行时间指投资者下单后到交易完成之间的时间,一般情况下,执行时间长短与流动性大小成反比。

2.4交易对价格冲击为基础的衡量方法

Kyle的市场深度模型是Kyle在1985年提出来的[6],该模型主要用交易量与价格变化所构成的曲线的斜率,来考察买(卖)双方发起的交易引起的价格上升(下跌),。该模型可被表示为:P=μ+λy,D=1/λ,其中价格由P表示,交易量由y表示,回归系数为λ,证券的理论价值由μ表示,市场深度由D表示。价格对交易量的敏感程度由λ表示,有公式可知λ与流动性的大小成反比。Glostern-Harris交易成本模型是由Glostern和Harris在1985年共同提出来的,其模型为Δpt=λqt+ψ(Dt-Dt-1)+yt。(6)其中:成交价的变化由Δp表示,第t笔交易用t表示,t的上一笔交易用t-1表示,带正负号的qt表示的是(表示买卖方向)交易量,交易方向的虚拟变量由D表示,误差项由yt表示。衡量交易成本当中用到回归系数λ和ψ,其中,总固定的成本用ψ为衡量,总可变交易的成本用λq衡量,Tc=λq+ψ表示总交易的成本,ψ/q表示平均固定成本,AVTC=Cq=qp表示平均变动交易成本。由此可以看出,λ和ψ值的大小与流动性成反比。Hasbrouck的刺激反应函数分析交易对价格的冲击和对交易中的内幕信息含量。其表达式为其中:第t笔交易用t表示,价差中值发生的变化用rt表示,带正负号的交易量由xt-i表示,非预期的报价变化由vt表示,非预期的交易由v2表示,回归系数由a,b,c,d表示,当前交易对股价的冲击用b0的值分析,以后各次交易对当前股价的冲击由bi(i>0)的值进行分析。Has-Foster-Viswanathan的交易成本模型是由Brennan和Subrahmanyam结合Hasbrouck模型和Foster-Viswanathan的模型[7],构建得到的一个新模型qt=αq5j=1Σβi△pt-j+5j=1Σλjqt-j+τt,(9)△pt=αq+ψ(Dt-Dt-1)+λτt+vt,(10)t表示第t笔交易,价格变化用△p表示,第t笔交易后的第j笔与第t笔交易价格的差额用Δpt-j表示,其中常数项为α,β,交易发起方向的参数为Dt,非预期交易量的残差项则用T表示。这是对Kyle深度模型的一个推广模型,衡量交易成本用回归系数Ψ和λ完成,Ψ和λ与交易成本成正比例,而与流动性成反比例。注意在使用模型时需要用到高频数据。

3对流动性衡量方法的比较

3.1对价差指标的评价

价差指标广泛应用于做市商市场,是最直接衡量立即成交成本的方法[8]。近些年,修正后的价差在文献中应用较多,但由于交易机制的不同,指令驱动市场应用价差指标存在很多问题。与做市商市场不同,指令驱动市场没有做市商提供买卖报价,不存在价差,原因是买卖同一种股票的所有投资者,在完成交易时都是以相同价格,每次交易不能立即完成,是因为每次交易都存在时间间隔,又因为不存在报价,所以当时供需决定每次成交价格,这就产生了不确定性。也因为这样,在整个指令驱动市场中,每次撮合后留下的未成交的买卖价格,和在报价驱动市场中相应的买卖报价,都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一点在本质上和功能上皆如此。

3.2对流动性比率指标的评价

流动性比率反应的是价格对成交量的敏感程度。该角度的测度指标抓住了流动性基本内涵即“多少交易量引起多少价格变动”,是一个较为综合的指标。然而该比率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对于交易对价格的冲击是单期还是多期的问题,该比例无法准确判断;每一期交易对价格影响的程度,该比率也无法准确估计。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是该比率只是一个定性的说明,同时缺乏严格意义上的理论推导。

3.3对以时间为基础的测度方法的评价

该指标主要是从流动性的即时性维度出发,来反应投资者为实现成交需消耗的时间。其主要缺点是:第一,在衡量时间的过程中忽视了最重要的价格变量,第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实际的委托时间数据不容易取得,这就为市场参与者使用该指标带来困难。

3.4对以交易对价格冲击为基础衡量方法的评价

流动性衡量方法是一种基于理论依据建立的,以交易对价格冲击为基础的方法[9],特点是结构严谨、使用方便,功能多、限制少。评价的依据有。第一,由回归系数的设定,可以获取各期股价波动中的影响因素中,模型中特定交易量的影响程度。这样有利于区分静态交易成本和动态交易成本变动的方式及原因,从而满足不同类型市场参与者的需求。第二,通过设定多期模型,可以很好的解决一些问题,如价格由于市场原因或交易机制不完善而不能精确反映信息问题。另外,常数项的设定可以区分非交易因素会引起那些价格波动。如何区分私有信息或公开信息所引发的价格变动通过模型中价格与交易量的联立来实现。

3.5现有流动性度量方法的综合比较

不同的度量方法的侧重点不同,同时不同的市场参与者对证券市场的研究目的及问题关注点不同,人们所需要的流动性衡量方法就会不同。分析和汇总上述流动性衡量方法的侧重点和适用范围,以便为研究者提供参考,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