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养技术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3 07:24:37

混养技术

混养技术范文篇1

关键词:水库;鱼;河蟹;龙虾;混养技术

大中型水库水体资源丰富,规模养殖户一般都投入了大量的机械、网具等物力和人力资源。近几年河蟹养殖技术不断成熟,龙虾(克氏螯虾)的价格也逐渐走高。如果在水库养殖主要经济鱼类的同时,适当放养河蟹、龙虾等品种,可进一步利用水库养殖的各种资源,提高水库养殖的综合经济效益。

一、水库条件

水库面积要达到133hm2以上,大中型水库养殖完全依靠天然饲料,养殖出的鱼产品都是无公害绿色水产品。因此,水产品的品质优于池塘养殖的水产品。由于库区面积较大,加之库内水草丰富,生长环境良好,若无水质腐败、污染等现象发生,河蟹在性成熟前,基本不上岸外逃。如果水库较小,加上有灌溉任务,养殖的风险较大。

水库下游堤坝内坡底部需用石头彻成或混凝土浇筑,以防止虾、蟹沿坝边打洞,影响库堤安全。水库养殖最好能配有一定面积的泥塘,这样不仅能解决常规鱼种的自给问题,提高鱼种的成活率,也能解决反季节投放时鱼种难以采购和运输问题。

二、苗种放养

2.1鱼类苗种放养

投放水库中的鱼种,规格不能太小,要求放入水库中的鱼苗觅食能力强,生长较快,同时对外界环境变化适应力强,不易被凶狠鱼类捕食,保证较高的成活率和回捕率。一般规格是:鲢、鳙鱼11.5~13.2cm,草鱼13.2~14.8cm,鲤、鲂鱼6.6~8.3cm。可放养1200~1650尾/hm2,其中鲢鱼占30%~35%,鳙占55%~60%,草、鲤、鲂等其他鱼种占5%~15%。投放时间的选择应本着有利于鱼种成活、轮捕轮放、均衡上市的原则来确定。若1次放养,须采用多种规格相搭配的方法,确保均衡上市,也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一般还要在产卵场设置人工鱼巢,有利于水库中可在自然条件下产卵繁殖的鱼类产卵,鱼巢可由柳树须、陆生植物和旧渔网等制成。

2.2龙虾苗种放养

龙虾苗种以自然繁殖为主。因此种虾的挑选尤为重要。挑选、放养龙虾亲虾的时间一般在8月底至10月中旬,可从养殖池塘或天然水域中捕捞。要求雌雄亲虾来自不同的水域,以减少近亲交配。龙虾的雌雄鉴别:体长相近的成虾,雄虾螯足粗大,腕节上的棘突长而明显,雌虾螯足相对较小;另外,雄虾第1、2腹足演变成白色、钙质的管状交接器;雌虾第1腹足退化,第2腹足羽化。亲虾挑选:一是要求颜色暗红或黑红色,有光泽,休表光滑无附着物;二是个体要大,雌虾个体体重都在40g以上,雄虾个体大于雌虾个体;三是亲虾要求附肢齐全,无损伤,体格健壮,活动能力强。一般按每尾亲虾平均产子虾200~300尾计算,放亲虾75kg/hm2,雌雄比例3∶1。

2.3河蟹苗种放养

由于水面较大,不对水库围网,进行自然放养,3月份之前一次性放足,规格为120~250只/kg扣蟹,放养密度视水库大小和水库边的水草生长情况而定。放养地点选择水草丰富、水深3m左右、底质为淤泥、远离大坝和上下游进出水口的水域。投放前,将长途运输的蟹种在库边清水处浸水2次,每次1~3min。待幼蟹对水库的水质、水温适应后,然后让蟹种从浅水处自行爬入库中。

三、养殖管理

(1)水库养殖不投饵、施肥,主要依靠水库中水草、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丰富的天然饲料资源,禁止外源性污染源进入养殖水域。

(2)防逃、防盗管理。防逃重点是在水库的所有进、出水口建好栏网设施。并在拦网周围设置地笼,做到经常检查地笼和拦网。到了河蟹捕捞季节,河蟹的性腺发育基本成熟,上岸外逃现象较为严重。因此要加强防河蟹逃逸,发现河蟹外逃,及时捕回。防盗重点是要不断在库区巡视察看,防止各种方式的偷捕、偷钓。

(3)做好养殖中的各项管理记录。平时做好渔船机械的保养和清洁工作,杜绝油料污染水面。

四、捕捞与暂养

(1)水库养鱼的上市,一般要避开池塘养鱼的上市时间,在春季就可以捕捞上市。水库成鱼的捕捞量,特别是经济鱼类的捕捞量不能超过生态系统的再生产能力,不能影响自然水域的持续生产,也不能威胁到其他物种的生存,可以根据鱼种投放数量、上年的产量和市场需求情况等因素,合理确定捕捞量。渔获物的暂养采用网箱暂养的方法,地点要交通方便、水质清新。暂养箱应由尼龙线制成,使用前入水浸泡1周,防止鱼体擦伤。渔获物入箱时要做到操作仔细、鱼不离水。1m3水体暂养量不超过100kg。暂养管理人员要认真检查,保证网箱安全,发现死鱼、伤鱼及时捞出。公务员之家:

混养技术范文篇2

关键词:水库;鱼;河蟹;龙虾;混养技术

大中型水库水体资源丰富,规模养殖户一般都投入了大量的机械、网具等物力和人力资源。近几年河蟹养殖技术不断成熟,龙虾(克氏螯虾)的价格也逐渐走高。如果在水库养殖主要经济鱼类的同时,适当放养河蟹、龙虾等品种,可进一步利用水库养殖的各种资源,提高水库养殖的综合经济效益。

1水库条件

水库面积要达到133hm2以上,大中型水库养殖完全依靠天然饲料,养殖出的鱼产品都是无公害绿色水产品。因此,水产品的品质优于池塘养殖的水产品。由于库区面积较大,加之库内水草丰富,生长环境良好,若无水质腐败、污染等现象发生,河蟹在性成熟前,基本不上岸外逃。如果水库较小,加上有灌溉任务,养殖的风险较大。

水库下游堤坝内坡底部需用石头彻成或混凝土浇筑,以防止虾、蟹沿坝边打洞,影响库堤安全。水库养殖最好能配有一定面积的泥塘,这样不仅能解决常规鱼种的自给问题,提高鱼种的成活率,也能解决反季节投放时鱼种难以采购和运输问题。

2苗种放养

2.1鱼类苗种放养

投放水库中的鱼种,规格不能太小,要求放入水库中的鱼苗觅食能力强,生长较快,同时对外界环境变化适应力强,不易被凶狠鱼类捕食,保证较高的成活率和回捕率。一般规格是:鲢、鳙鱼11.5~13.2cm,草鱼13.2~14.8cm,鲤、鲂鱼6.6~8.3cm。可放养1200~1650尾/hm2,其中鲢鱼占30%~35%,鳙占55%~60%,草、鲤、鲂等其他鱼种占5%~15%。投放时间的选择应本着有利于鱼种成活、轮捕轮放、均衡上市的原则来确定。若1次放养,须采用多种规格相搭配的方法,确保均衡上市,也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一般还要在产卵场设置人工鱼巢,有利于水库中可在自然条件下产卵繁殖的鱼类产卵,鱼巢可由柳树须、陆生植物和旧渔网等制成。

2.2龙虾苗种放养

龙虾苗种以自然繁殖为主。因此种虾的挑选尤为重要。挑选、放养龙虾亲虾的时间一般在8月底至10月中旬,可从养殖池塘或天然水域中捕捞。要求雌雄亲虾来自不同的水域,以减少近亲交配。龙虾的雌雄鉴别:体长相近的成虾,雄虾螯足粗大,腕节上的棘突长而明显,雌虾螯足相对较小;另外,雄虾第1、2腹足演变成白色、钙质的管状交接器;雌虾第1腹足退化,第2腹足羽化。亲虾挑选:一是要求颜色暗红或黑红色,有光泽,休表光滑无附着物;二是个体要大,雌虾个体体重都在40g以上,雄虾个体大于雌虾个体;三是亲虾要求附肢齐全,无损伤,体格健壮,活动能力强。一般按每尾亲虾平均产子虾200~300尾计算,放亲虾75kg/hm2,雌雄比例3∶1。

2.3河蟹苗种放养

由于水面较大,不对水库围网,进行自然放养,3月份之前一次性放足,规格为120~250只/kg扣蟹,放养密度视水库大小和水库边的水草生长情况而定。放养地点选择水草丰富、水深3m左右、底质为淤泥、远离大坝和上下游进出水口的水域。投放前,将长途运输的蟹种在库边清水处浸水2次,每次1~3min。待幼蟹对水库的水质、水温适应后,然后让蟹种从浅水处自行爬入库中。

3养殖管理

(1)水库养殖不投饵、施肥,主要依靠水库中水草、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丰富的天然饲料资源,禁止外源性污染源进入养殖水域。

(2)防逃、防盗管理。防逃重点是在水库的所有进、出水口建好栏网设施。并在拦网周围设置地笼,做到经常检查地笼和拦网。到了河蟹捕捞季节,河蟹的性腺发育基本成熟,上岸外逃现象较为严重。因此要加强防河蟹逃逸,发现河蟹外逃,及时捕回。防盗重点是要不断在库区巡视察看,防止各种方式的偷捕、偷钓。

(3)做好养殖中的各项管理记录。平时做好渔船机械的保养和清洁工作,杜绝油料污染水面。

4捕捞与暂养

(1)水库养鱼的上市,一般要避开池塘养鱼的上市时间,在春季就可以捕捞上市。水库成鱼的捕捞量,特别是经济鱼类的捕捞量不能超过生态系统的再生产能力,不能影响自然水域的持续生产,也不能威胁到其他物种的生存,可以根据鱼种投放数量、上年的产量和市场需求情况等因素,合理确定捕捞量。渔获物的暂养采用网箱暂养的方法,地点要交通方便、水质清新。暂养箱应由尼龙线制成,使用前入水浸泡1周,防止鱼体擦伤。渔获物入箱时要做到操作仔细、鱼不离水。1m3水体暂养量不超过100kg。暂养管理人员要认真检查,保证网箱安全,发现死鱼、伤鱼及时捞出。

混养技术范文篇3

水库面积要达到133hm2以上,大中型水库养殖完全依靠天然饲料,养殖出的鱼产品都是无公害绿色水产品。因此,水产品的品质优于池塘养殖的水产品。由于库区面积较大,加之库内水草丰富,生长环境良好,若无水质腐败、污染等现象发生,河蟹在性成熟前,基本不上岸外逃。如果水库较小,加上有灌溉任务,养殖的风险较大。

水库下游堤坝内坡底部需用石头彻成或混凝土浇筑,以防止虾、蟹沿坝边打洞,影响库堤安全。水库养殖最好能配有一定面积的泥塘,这样不仅能解决常规鱼种的自给问题,提高鱼种的成活率,也能解决反季节投放时鱼种难以采购和运输问题。

2苗种放养

2.1鱼类苗种放养

投放水库中的鱼种,规格不能太小,要求放入水库中的鱼苗觅食能力强,生长较快,同时对外界环境变化适应力强,不易被凶狠鱼类捕食,保证较高的成活率和回捕率。一般规格是:鲢、鳙鱼11.5~13.2cm,草鱼13.2~14.8cm,鲤、鲂鱼6.6~8.3cm。可放养1200~1650尾/hm2,其中鲢鱼占30%~35%,鳙占55%~60%,草、鲤、鲂等其他鱼种占5%~15%。投放时间的选择应本着有利于鱼种成活、轮捕轮放、均衡上市的原则来确定。若1次放养,须采用多种规格相搭配的方法,确保均衡上市,也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一般还要在产卵场设置人工鱼巢,有利于水库中可在自然条件下产卵繁殖的鱼类产卵,鱼巢可由柳树须、陆生植物和旧渔网等制成。

2.2龙虾苗种放养

龙虾苗种以自然繁殖为主。因此种虾的挑选尤为重要。挑选、放养龙虾亲虾的时间一般在8月底至10月中旬,可从养殖池塘或天然水域中捕捞。要求雌雄亲虾来自不同的水域,以减少近亲交配。龙虾的雌雄鉴别:体长相近的成虾,雄虾螯足粗大,腕节上的棘突长而明显,雌虾螯足相对较小;另外,雄虾第1、2腹足演变成白色、钙质的管状交接器;雌虾第1腹足退化,第2腹足羽化。亲虾挑选:一是要求颜色暗红或黑红色,有光泽,休表光滑无附着物;二是个体要大,雌虾个体体重都在40g以上,雄虾个体大于雌虾个体;三是亲虾要求附肢齐全,无损伤,体格健壮,活动能力强。一般按每尾亲虾平均产子虾200~300尾计算,放亲虾75kg/hm2,雌雄比例3∶1。

2.3河蟹苗种放养

由于水面较大,不对水库围网,进行自然放养,3月份之前一次性放足,规格为120~250只/kg扣蟹,放养密度视水库大小和水库边的水草生长情况而定。放养地点选择水草丰富、水深3m左右、底质为淤泥、远离大坝和上下游进出水口的水域。投放前,将长途运输的蟹种在库边清水处浸水2次,每次1~3min。待幼蟹对水库的水质、水温适应后,然后让蟹种从浅水处自行爬入库中。

3养殖管理

(1)水库养殖不投饵、施肥,主要依靠水库中水草、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丰富的天然饲料资源,禁止外源性污染源进入养殖水域。

(2)防逃、防盗管理。防逃重点是在水库的所有进、出水口建好栏网设施。并在拦网周围设置地笼,做到经常检查地笼和拦网。到了河蟹捕捞季节,河蟹的性腺发育基本成熟,上岸外逃现象较为严重。因此要加强防河蟹逃逸,发现河蟹外逃,及时捕回。防盗重点是要不断在库区巡视察看,防止各种方式的偷捕、偷钓。

(3)做好养殖中的各项管理记录。平时做好渔船机械的保养和清洁工作,杜绝油料污染水面。

4捕捞与暂养

(1)水库养鱼的上市,一般要避开池塘养鱼的上市时间,在春季就可以捕捞上市。水库成鱼的捕捞量,特别是经济鱼类的捕捞量不能超过生态系统的再生产能力,不能影响自然水域的持续生产,也不能威胁到其他物种的生存,可以根据鱼种投放数量、上年的产量和市场需求情况等因素,合理确定捕捞量。渔获物的暂养采用网箱暂养的方法,地点要交通方便、水质清新。暂养箱应由尼龙线制成,使用前入水浸泡1周,防止鱼体擦伤。渔获物入箱时要做到操作仔细、鱼

不离水。1m3水体暂养量不超过100kg。暂养管理人员要认真检查,保证网箱安全,发现死鱼、伤鱼及时捞出。

(2)龙虾5月底6月初即可开始捕捞,7月底集中捕捞,虾、蟹的捕捞工具以地笼为主,捕捞不可过度,捕大留小,捕捞上来较小的龙虾可先放回库中。8月底水温下降后停止对龙虾的捕捞,留足种虾作为次年亲本,保证下一年有足够的自繁能力,无需再放种虾。

(3)河蟹8月中旬开始捕捞,随着河蟹逐渐成熟,增加地笼等捕捞工具,加大对河蟹的捕捞量,9月份是捕捞高峰,一直持续到10月上旬。挑选规格较大、肥满的上市出售。捕捞上来成熟度较差的河蟹,可放到网箱中暂养,8、9月份是河蟹摄食旺季,在网箱中集中育肥后,可使蟹黄、蟹膏更加丰满,再上市出售,可达到较佳的经济效益。

混养技术范文篇4

关键词:秋浦花鳜;池塘单养;网箱养殖;池塘混养;大水面套养

鳜鱼又名桂花鱼、鳌花,属鲈形目、鳍科。鳜鱼为肉食性鱼类,膘肥体壮,肥满度很高,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可口,营养丰富,富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是一种低脂肪的保健食品。其为典型的食肉性的猛鱼类,终身以活鱼为食,饥饿时自相残食。池州地区养殖的秋浦花鳜属于长江水系翘嘴鳜,在长江流域5月中旬至6月下旬为繁殖最佳季节。在天然水域中,雄性1冬龄性成熟,雌性鱼2冬龄性成熟。产卵的适宜水温为21~23℃,喜欢在微流水中产卵。

一、池塘单养

1.1池塘条件

单养鳜鱼的池塘面积一般在3333.33~6666.67m2,池塘太小,水质不易控制,太大又不易管理。池水深1.5m左右,池底平整少淤泥,进排水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增氧设备齐全,并靠近饵料鱼配套池塘,以便于饵料鱼的运输。

1.2鳜鱼种苗的放养

投放鱼苗前10~15d,用生石灰1500~2250kg/hm2或漂白粉以池水呈20mg/L的浓度清塘,有条件的池塘可提前放干池水,曝晒塘底,然后加水12~20cm,并进行清塘、消毒。清塘7d后注水,逐渐加深。鳜鱼苗放养前,在池塘中培育部分适合的饵料鱼,一般品种为鲤、鲫、草、鳙、鲢鱼等夏花,培育900~1050万尾/hm2为宜。鳜鱼苗种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投放。具体时间根据饵料鱼规格而定,要确保鳜鱼的饵料鱼适口。一般放养7~8cm鱼种1.2~1.5万尾/hm2。当年可产规格为0.4kg以上商品鳜鱼1500~3450kg/hm2。

1.3饵料鱼的配套与投喂

饵料鱼除在鳜鱼苗种放养前培育夏花900~1050万尾/hm2外,还必须有专池培育饵料鱼,饵料鱼池与鳜鱼养殖池为2∶1,以确保后期饵料鱼的补充。饵料鱼宜采用多池不同密度饲养,分次起捕、逐步拉疏的办法,保证饵料鱼与鳜鱼同步生长。要坚持每天巡塘,观察鳜鱼生长、吃食情况及饵料鱼的数量、水质变化和饵料鱼增补情况。保持水质良好,勤注水、换水。保持水体透明度大于35cm,pH值7~8。在高温季节,应逐步提高水位,早、中、晚要开动增氧机,增加水中溶解氧,降低有害气体的含量。

1.4鱼病防治

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清塘时用生石灰1125~1500kg/hm2消毒;或采取外用杀虫剂杀灭池塘寄生虫。必须时中期选用无公害杀虫剂、杀菌消毒剂定期预防。并每月用生石灰150kg/hm2左右化水全池塘泼洒1次,调节水质,抑制病菌。如发现病害,应及时检查病鱼,对症下药,及时施治,对鳜鱼较敏感的药物慎用。

二、网箱养殖

2.1网箱结构与规格

网箱网线一般为聚乙烯线,网目以1.5cm为宜,以饵料鱼不能逃出为原则。也可设2级箱,前期用密网箱,中后期用稀网箱。网箱规格为4m×7m×2m或4m×8m×2m,也可用3m×3m×2m等,但入水深度必须1.5m,高出水面50cm。网箱一般封闭型,用毛竹作网箱支撑材料,箱底以石子作沉子,并应离水底30cm以上,使网箱呈自然垂直状。

2.2网箱的设置

网箱应设在避风向阳的地点,箱距大于2m,行距大于10m为佳。

2.3鱼种投放

6月中旬投放鳜鱼苗,规格为8~10cm以上,投放20~30万尾/hm2为宜。

2.4饵料鱼配套与投喂

以1∶50的池塘配套,投喂的饵料鱼体长应为鳜鱼体40%以下,过大不宜摄食,造成浪费。日投喂量为鳜鱼体重的15%左右。一般每3~5d投喂1次,投喂前应用3%~5%的食盐水对饵料鱼浸洗5~10min,确保饵料鱼不带病进箱。

2.5病害防治

网箱四角可采用药物挂袋,定期选用杀虫、杀菌消毒剂全箱泼洒。发现病鱼,及时捞起检查,针对性地进行治疗。网箱要经常洗刷,防止网眼被堵,影响水体交流。公务员之家:

三、池塘混养

池塘混养模式主要有成鱼塘混养、蟹鳜混养、藕塘套养等。高产成鱼塘不适宜采用,因成鱼密度大,大量投饵水质易恶化,极易引起鳜鱼缺氧死亡。对中低产池塘可混养鳜鱼。混养鳜鱼时,必须控制投放鳜鱼苗种规格,以不危害主要鱼类为原则。投放3~4cm的600~750尾/hm2或13~16cm的150~300尾/hm2。不增加投饵,也不需要特别管理,池塘可净获鳜鱼75~150kg/hm2。

混养技术范文篇5

近年来,我国已进行海水养殖的浅海、滩涂面积为32.5万公顷,占可供养殖面积133.3万公顷的24%,产量为85.8万吨,占全国水产总产量10%。其中海带占23.7%,紫菜占1.6%,贻贝占24.5%,牡蛎占6.4%,蛏和蚶占17.5%。淡水养殖对象除传统的鲤科鱼类外,近年来还增加了非鲫、虹鳟、银鲑、白鲫、罗氏沼虾、中华绒螯蟹、淡水珍珠贝等。人工繁殖技术和网箱培育方法的采用,为养殖提供了大量苗种。此外还养殖鲻、鲮、鲈、遮目鱼、对虾、鲍、扇贝、海参等。淡水、海水养殖都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养殖种类的迅速传播和交流,可促使养殖品种单一的地区提高产量。如适应性广的非鲫和对虾等已成为世界性的优良养殖品种,对提高产量作用很大。先进的养殖方法和有关基础理论,如遗传育种和遗传工程等的研究和应用,将极大地提高产量和增加养殖种类。人工繁殖和阶段发育理论的应用可为养殖业稳定供应大量苗种,对水生经济动植物生理、生态学的深入研究可为养殖对象提供具全价营养的配合饵料和最适生长环境。连同高密度流水养鱼、混养、综合养鱼等综合性先进技术的运用,将为养殖业的大幅度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

2常用养殖方式及其优点

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一般包括在人工饲养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广义上也可包括水产资源增殖。水产养殖有粗养、精养和高密度精养等方式。粗养是在中、小型天然水域中投放苗种,完全靠天然饵料养成水产品,如湖泊水库养鱼和浅海养贝等。精养是在较小水体中用投饵、施肥方法养成水产品,如池塘养鱼、网箱养鱼和围栏养殖等。其中网箱养殖模式是当前重点水产养殖模式,可节省开挖鱼池需用的土地和劳力,投资后收效快。一般当年养鱼即可收回全部成本,而网箱在正常情况下,可连续使用2~3年。网箱养鱼能充分利用水体和铒料生物,实行混养、密养,成活率高,可达到创高产目的。饲养周期短,管理方便,具有机动灵活、操作简便的优点。网箱可根据水域环境条件的改变随时挪动,遇涝,可水涨网高,不受影响;遇旱,移坳网位,不受损失,能实现旱涝保收,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收获时不需特别捕捞工具,可一次性上市。也可根据市场需要,分期分批起捕,便于活鱼运输和储存,有利于市场调节,俗称其水上“活鱼体”。网箱养鱼所占水域面积小,只要具备一定的水位和流量,农村、厂矿都可养。高密度精养采用流水、控温、增氧和投喂优质饵料等方法,在小水体中进行高密度养殖,从而获得高产,如流水高密度养鱼虾等。

混养技术范文篇6

黄河三角洲海岸线长900km,占全省海岸线总长度的28%.滩涂面积24.6万hm2.沿海未利用的盐碱荒地93.3万hm2,土地后备资源颇丰.海岸带生物资源丰富,滨海湿地维管束植物有197种,湿地植被类型主要有灌丛、盐生草甸、盐生植被、沼泽和水生植被4类;拥有海洋生物800多种,游泳动物渔业资源85种,较重要的鱼、虾、蟹、贝类等近40种,其中,滩涂贝类29种,可增养殖的15种[2].是我国四大渔场之一,海珍品的重要产区.海岸带盐卤、油气、贝壳砂等矿产资源丰富,地下卤水静态储量约135亿m3,石油、天然气地质储量分别约50亿t、560亿m3;拥有3条长56km,总地质储量达3.6亿t的世界罕见的贝壳砂矿带,也是世界上唯一每年增加10万t以上的新、老并存的贝壳堤.海岸带风能、地热资源丰富,潮汐能、波浪能、盐差能等海洋资源开发潜力巨大.海岸带有多条河流入海,大量水沙入海对海岸塑造、陆架沉积作用及生态环境等具有深刻的影响.拥有马颊河、徒骇河、小清河、潍河等河口,港湾资源条件良好.拥有大小海岛89个,岛岸线长219km,占全省海岛岸线长的29.7%,海岛面积33.8km2,占全省海岛面积的24.9%[3].黄河三角洲海岸带区位优势日益显现,海洋产业初具规模,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黄河三角洲海岸带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海岸防护设施不完备,防潮堤建设标准低,防潮能力弱,受风暴潮威胁较大,制约了海岸带的开发利用;二是近海渔业资源捕捞强度大,岸线和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缺乏规划和科学性,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粗放;三是受纳上游地区大量污染物,致使滨海湿地和海洋受到污染,生态受损趋势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四是受围垦、盐田、养殖等的生产活动影响,自然植被退化,景观破碎化,湿地面积减少和退化;五是自然灾害频发,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日益凸显.这些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海岸带开发利用的制约因素.

2黄河三角洲海岸带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可选模式

所谓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就是依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组织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和组装配套技术,构成一个结构稳定、高效、生态与有序转化的现代农业系统格局.黄河三角洲海岸带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概括地说,因地制宜就是根据当地资源条件、气候条件、生产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乃至生产、生活习惯条件,具体决定采取怎样的模式,勾画什么样的蓝图.在充分认识、分析该区域条件的基础上,提出黄河三角洲海岸带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9类模式,以供选择[4-10].

2.1暗管改碱模式

黄河三角洲海岸带多为荒碱地,土壤含盐量高,开发利用难度大.采用暗管改碱工程技术,可实现土壤快速脱盐,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有效增加耕地面积,增加农民收入,是一项较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民生工程,还可通过新增土地用于占补平衡,缓解高效生态经济发展中建设用地增加过快同严格保护耕地的矛盾,拉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一些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该模式的工程技术要点是利用专业大型成套机械设备,在一定土壤深度埋置具有滤水、排盐功能的PVC管道,实现开沟、埋管、裹砂、覆土等施工过程一次完成,并通过灌溉淋洗,使含盐水渗入暗管排走,从而起到控制地下水位、土壤快速脱盐的作用.它与明沟排水的技术原理相同,都是根据“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水盐运动规律.将淋洗土壤而渗入地下的含盐水排走,用以大规模改良盐碱地和盐渍型中低产田.由于排碱暗管均埋于地下,并可设计为宽深布设或浅密布设等不同形式的地下管网,因此不占用耕地并且排碱效果突出、均匀,优于明沟排碱.有条件的可将灌水渠系也改为管道模式,再植入节水灌溉系统,完成排灌模式的全面转换,从而实现高效生态农业的目标.暗管排碱模式改碱见效快,效果好,经济效益高.通过暗管布设控制地下水位,抑制土壤返盐,利用自然降水和引黄灌溉淋洗土壤,可在1~2a内使盐渍土迅速脱盐,土壤含盐量可由10‰~30‰降为3‰~4‰.暗管排碱的另一项重大收益来源于节地.因为暗管布设本身不占用地上土地,原来的“农级”排水沟所占面积则成为新增耕地面积.如按农沟间距40m、深度1.5m,边坡1∶2计算,排水明沟占地大约是耕地面积的15%,在农沟布设间距较大的地块,沟道占地不低于10%.采用暗管排碱,再加上所改良的零星地、边角地和插花荒碱地,可新增土地面积15%以上.由于暗管排水的优越性,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如荷兰、美国等,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实现了农田明沟排水向管道排水的转变.目前,许多发展中国家也正在推广暗管排水系统.该模式非常适合黄河三角洲海岸带大面积盐碱地的开发利用,也适用于大面积改造中低产田.

2.2高效生态种植模式

高效生态种植模式是指依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利用当地现有资源,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粮食、果树、蔬菜等农产品的高效生产,开发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和其他生态类食品[6].2.2.1“间套轮”种植模式该模式是指在耕作制度上采用间作、套种和轮作换茬的模式.利用生物共存,互惠原理发展有效的间作、套种和轮作倒茬技术,是进行高效生态种植的主要模式之一[4].黄河三角洲海岸带可选择的典型的间作套种种植模式有玉米与豆类间作、棉花与蔬菜间作、枣粮间作等,小麦玉米套作、麦棉套作、小麦玉米蔬菜套作等.典型的轮作倒茬种植模式有禾谷类作物和豆类作物轮换的禾豆轮作,水稻与棉花等旱作轮换的水旱轮作,大田作物和绿肥作物的轮作.2.2.2保护耕作模式用秸秆残茬覆盖地表,逐渐减少耕作,防止土埌结构破坏,并配合一定量的除草剂、高效低毒农药,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栽培模式.保护性耕作通过保持土壤结构、减少水分流失和提高土壤肥力达到增产目的,是一项把大田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技术,俗称“免耕法”或“免耕覆盖技术”.2.2.3旱作节水农业生产模式旱作节水农业是指利用有限的降水资源,通过工程、生物、农艺、化学和管理技术的集成,把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农业生产技术.其主要特征是运用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手段,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消除或缓解水资源严重匮乏地区的生态环境压力,提高经济效益[7].

2.3农林牧复合型高效生态模式

该模式是指借助接口技术或资源利用在时空上的互补性所形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产业或组分的复合的生产模式.所谓接口技术是指联结不同产业或不同组分之间物质循环的能量转换的连接技术,如种植业为养殖业提供饲料饲草,养殖业为种植业提供有机肥料,其中利用秸秆转化饲料技术、利用粪便发酵沼气和有机肥生产技术均属接口接术.比较适合的农林牧复合型高效生态模式主要有粮饲—猪—沼—肥高效生态模式、林果—粮经立体高效生态模式、林果—畜禽高效生态模式[6].2.3.1粮饲—猪—沼—肥高效生态模式该模式的基本内容包括:①种植业由传统的粮食生产一元结构或粮食、经济作物生产二元结构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饲草作物三元结构发展,饲料饲草作物正式分化为一个独立的产业,为饲料业和养殖业奠定物质基础.②进行秸秆青贮、氨化和干堆发酵,开发秸秆饲料用于养殖业,主要是养牛业.③利用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料,用于种植业生产.④利用畜禽粪便进行沼气发酵,生产沼渣沼液,开发优质有机肥料,用于作物生产.主要有粮—猪(牛)—沼—肥、草地养鸡、种草养鹅等模式.2.3.2林果、粮经立体高效生态模式该模式主要内容是利用作物和林果之间在时空上利用资源的差异和互补关系,在林果株行距中间开阔地带种植粮食、经济作物、蔬菜、药材乃至瓜类,形成不同类型的农林复合种植模式,也是立体种植的主要生产形式,一般能够获得较单一种植更高的综合效益.适合黄河三角洲海岸带的主要有枣粮间作、杨粮间作、林药间作、果药间作等模式.2.3.3林果—畜禽高效生态模式该模式的基本内容是在林地或果园内放养各种经济动物,放养的动物以野生取食为主,辅以必要的人工饲养,生产较集约化养殖更为优质、安全的多种畜禽产品,接近或达到有机食品标准.黄河三角洲海岸带比较适合采用的模式主要有林—鱼—鸭、林—牛(鸡)、果园—鸡(兔)等.

2.4高效生态畜牧业模式

该模式是以畜牧业为中心,并将相应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群匹配组合起来,形成合理有效开发、利用多种资源,防治和治理农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三统一的高效、稳定、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根据养殖动物生活环境不同,高效生态畜牧业模式可分为陆地畜禽养殖生态模式、水体畜禽养殖生态模式和水陆复合畜禽养殖生态模式三大类;根据规模与环境的依赖关系,可分为复合型生态养殖场和规模化生态养殖场两种生产模式.2.4.1复合型生态养殖生产模式该模式主要特点是以畜禽动物养殖为主,辅以相应规模的饲料粮(草)生产基地和畜禽粪便消纳土地,通过清洁生产技术生产优质畜产品.根据养殖动物的种类可以分为以猪为主的生态养殖场生产模式,以禽为主的生态养殖场生产模式和以其他动物(兔、貂等)为主的生态养殖场生产模式[7].2.4.2规模化养殖场生产模式该模式主要特点是以大规模畜禽动物养殖为主,但缺少相应规模的饲料粮(草)生产基地和畜禽粪便消纳土地场所,需要通过一系列生产技术措施和环境工程技术进行环境治理,最终生产优质畜产品.根据饲养动物的种类可以分为规模化养猪场生产模式、规模化养牛场生产模式、规模化养鸡(鸭)场生产模式等.

2.5高效生态渔业模式

高效生态渔业模式是遵循生态学原理,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按生态规律进行生产,保持各种水生生物种群的动态平衡和食物链网的合理结构,保持和改善生产区域的生态平衡,保证水体不受污染,确保水生生物、水资源的永续利用.2.5.1池塘混养模式池塘混养是将同类不同种或异类异种在人工构建的池塘中进行多品种综合养殖的方式.其原理是利用生物之间具有互相依存、竞争的“适者生存、劣者淘汰”的规则,确保生物多样性,符合水体的养殖容量,合理利用水城、饲料资源,根据养殖生物食性、垂直分布不同,合理搭配养殖品种与数量,使养殖生物在同一水域中协调生存,以获得最大的经济、质量效益.池塘混养模式可分为淡水混养和海水混养两种类型.(1)淡水混养模式.该模式包括常规鱼类多品种混养以及常规鱼类与名优特鱼类品种混养两种类型.常规鱼类指草、鲢、鳙、青、鲤、罗非鱼等大宗鱼类.主要利用草鱼为草食性、鲢(鳙)鱼为滤食性、青鱼与鲤鱼为吃食性、罗非鱼为杂食性的食性不同,草、鲢、鳙为上层、鲤鱼为中层、青鱼和罗非鱼为中下层的垂直分布不同,充分利用生物特性,合理搭配品种进行混养.(2)海水混养模式.该模式主要包括海水鱼虾混养、鱼蟹混养、鱼贝混养3种类型.①海水鱼虾混养.以中国对虾为主,同时放入少量的肉食性鱼类如鲈鱼,鲈鱼摄食体质较弱、行动缓慢的病虾,避免带病毒对虾死亡后释放病原于水体中的可能.②海水鱼蟹混养.通常由梭子蟹与鲈、鲷或对虾、青蟹与遮目鱼混养,梭子蟹为底栖动物,以动物饵料为食物,鲈、鲷的残饵与排泄物可以起到肥水促进浮游生物生长的作用,为梭子蟹的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海水青蟹与遮目鱼混养,青蟹是以动物饵料为主的杂食性生物.遮目鱼以植物食性为主,主要摄食底栖硅藻及有机碎屑等,遮目鱼对养殖青蟹不会构成威胁.③鱼贝混养.在缢蛏、泥蚶等贝类养殖池塘中放入少量的鲈、大黄鱼进行混养,由于鲈、大黄鱼的残饵与排泄物可以起到肥水作用,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同时摄食体质较弱的贝类.肥水增加的浮游生物又被滤食性的贝类所利用,从而达到生态平衡.2.5.2海湾鱼虾贝藻兼养模式根据海洋生物多样性、海域生物净化和自然净化规律,充分利用水生生物的食性、栖息不同和生物共生时相互作用、依赖、竞争等的生态特点,合理搭配养殖品种及数量,根据海流、流速合理布区,在同一海湾中同时进行鱼类、贝类、虾类、蟹类养殖的模式,使海域资源永续利用.2.5.3基塘渔业模式(1)果基鱼塘.塘基种的果品种类很多.塘泥使果树生长茂盛,结果多.果树下养鸡(鸭),鸡(鸭)在果树下食虫松土,排放大量粪便,经雨水冲刷流入鱼塘,既可肥塘,又可促进塘鱼生长.塘泥肥,有机质增多,上基后又促进果树生长.(2)花基鱼塘.塘基种的花品种多,可有盆栽和基面种植两种类型,需要塘泥培育,塘水浇淋,促进花卉的生长和发育.暴雨或用塘水淋花后,花基和一些残肥随流水回到鱼塘,增加了塘水的肥力,有利于塘鱼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3)基围渔业模式.基围养殖主要构造在潮间带滩涂上,为便于潮汐纳水,一般建成“下埂上网”的养殖池,开展新对虾属类品种的养殖.2.5.4以渔改碱模式黄河三角洲海岸带的低洼盐碱地带,为充分利用国土资源,通过深挖池塘、高筑台田,构成鱼—粮、鱼—草、鱼—鸭的种植—养殖结合的模式.修筑台田的目的主要是降低地下水位和淡水压盐,一般在条状台田上连续种植水稻3a后,土埌的盐分明显降低,可再种棉花、蔬菜等,也可间种刺槐、紫穗槐、枣树等.在无引黄条件的台田,可利用夏季雨水压盐,种植田菁、芦笋、紫花苜蓿、沙打旺等,逐渐改良台田土埌.在改造台田盐碱土的情况下,塘内引入黄河水养鱼、种藕,池水养鸭.可利用台田作物或牧草打浆喂鱼,也可用发酵的鸡、鸭、畜粪喂鱼,形成一种良性循环.2.5.5渔牧综合模式根据生物的生长环境、动物的食性不同等特点,在互不干扰的前提下,使牧、渔、农成为互为利用的综合生态模式.(1)鱼与禽综合养殖模式.主要有“鱼禽混养”、“上禽下鱼”的养殖模式.“鱼禽混养”中的鱼类多为常规性鱼类,需求耐低氧、食性广、抗性强的种类,一般是草胡子鲶、罗非鱼、鲤、鲫、草鱼等.“上禽下鱼”中的禽,可是鸡或鸭等,往往需要在池塘上构建禽舍,养殖鱼类同“鱼禽混养”的鱼类.该模式利用禽粪肥水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浮游生物又被养殖鱼类所利用.(2)鱼与畜综合养殖模式.养殖鱼类多为常规性鱼类,同“鱼禽混养”鱼类,畜可为牛、猪等.值得注意的是某些疾病属人、畜、禽、鱼共患,因此利用畜粪肥水之前,必须经无害化处理后方可使用.(3)牧、渔、农复合模式.该模式主要有“三元”复合模式和“多元”复合模式两类.“三元”复合主要包括“菜猪鱼”、“猪草鱼”、“草鸭鱼”、“鸡猪鱼”综合养殖模式;“多元”复合主要包括“鸡猪蛆鱼”、“鸡猪沼鱼”、“草猪蚓鱼”综合养殖模式.

2.6高效生态设施农业模式

该模式是在设施工程的基础上,通过以有机肥料代替或部分替代化学肥料(无机营养液),以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为主要手段,进行病虫害防治,以动植物的共生互补良性循环,实现系统的高效生产等生态农业技术,实现设施环境下的无害化生产,最终达到改善设施生态系统环境、减少连作病害和农药化肥残留、实现农业持续高效发展的目的[6].2.6.1设施清洁栽培模式通过以有机肥料为基础的设施栽培技术的应用,减少化肥用量70%~80%,使土壤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连作病害进一步减轻;通过以生物、物理防治为基础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模式的应用,可使农药用量减少60%~70%,蔬菜品质达到无公害标准的要求.同时,通过膜下滴灌技术的配套应用,节水率可达70%.2.6.2设施种养结合生态模式该模式是通过温室工程将蔬菜种植、畜禽(鱼)养殖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质能互补、良性循环型生态农业系统.在这一系统中畜禽(鱼)在呼吸过程中可产生大量的CO2,为温室蔬菜生产源源不断地提供光合作用资源,同时白天蔬菜在同化过程中产业的氧气还可改善畜禽(鱼)的养殖环境.畜禽(鱼)与蔬菜之间互为利用,相得益彰,形成良性生态链.该模式目前有两种主要形式:①温室“畜—菜”共生互补生态农业模式.主要利用畜禽呼吸释放出的CO2供给蔬菜作为气体肥料,畜禽粪便经过处理后作为蔬菜栽培的有机肥料,同时蔬菜在同化过程中产生的O2等有益气体供给畜禽来改善养殖生态环境,实现共生互补;②温室“鱼—菜”共生互补生态农业模式.利用鱼的营养水体作为蔬菜的部分肥源,同时利用蔬菜的根系净化功能为鱼池水体进行清洁净化,互为利用.2.6.3设施立体生态栽培模式该模式是充分利用设施光温环境的优势,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手段将“果—菜”、“菇—菜”、“菜—菜”按照空间梯次分布的立体栽培模式有效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优势互补、资源高效利用型立体生态栽培模式.该模式有3种主要形式,①温室“果—菜”立体生态栽培模式.利用温室果树的休眠期、未挂果期地面空间空闲阶段,选择适宜的蔬菜品种进行间作套种,形成立体生态栽培模式;②温室“菇—菜”立体生态栽培模式.通过在温室过道、行间空隙地带放置食用菌菌棒,进行“菇—菜”立体生态栽培,食用菌产生的CO2可作为蔬菜的气体肥源,温室高温高湿环境又有利于食用菌生长;③温室“菜—菜”立体生态栽培模式.利用藤式蔬菜与叶菜类蔬菜空间上的差异,进行立体栽培,夏天还可利用藤式蔬菜的遮阳作用为喜阴蔬菜作天然的遮阳网,互为利用[6].

2.7观光休闲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

观光休闲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是指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强化农业的观光、休闲、教育和自然等多功能特征,形成具有第三产业特征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经营形式[6-8].2.7.1高科技生态农业观光园主要以设施农业(连栋温室)、组配车间、工厂化育苗、无土栽培、转基因品种繁育、航天育种、克隆动物育种等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或技术示范,并通过生态模式加以合理联结,再配以具有独特观光价值的珍稀农作物、养殖动物、花卉、果品以及农业科普教育(如农业专家系统、多媒体演示)和产品销售等内容,形成以高科技为主要特点的生态农业观光园.2.7.2精品生态农业公园通过生态关系将农业的不同产业、不同生产模式、不同生产品种或技术,建立具有观光功能的精品型生态农业公园,一般包括粮食、蔬菜、花卉、水果、瓜类和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精品生产展示、传统与现代农业工具展示、利用植物塑造多种动物造型、利用草坪和鱼塘以及盆花塑造各种观赏图案与造型,形成综合观光生态农业园区.2.7.3生态观光村专指已经产生明显社会影响的生态村,它不仅具有一般生态村的特点和功能,如村庄经过统一规划建设、绿化美化和环境卫生清洁管理,村民普遍采用沼气、太阳能或秸秆气化,农户庭院进行生态经济建设与开发,村外种养加生产按生态农业产业化进行经营管理,而且由于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已经具有较高的参观访问价值,具有较为稳定的客流,可以作为观光产业进行统一经营管理.2.7.4生态农庄一般由企业利用特有的自然生态和特色农业优势,经过科学规划和建设,形成具有生产、观光、休闲度假、娱乐乃至承办会议等综合功能的经营性生态农庄,往往具备赏花、垂钓、采摘、餐饮、健身、狩猎、宠物乐园等设施与活动.

2.8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复合模式

该模式是培育龙头企业,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模式.2.8.1果蔬加、贸工农一体化复合模式依托黄河三角洲冬枣、金丝小枣、鸭梨、香椿等特色农产品,从果蔬的品种选育、种苗培育、栽培、果蔬产品冷藏保鲜,到果蔬精深加工,直至高端果蔬精深加工产品的物流、营销形成一条龙,生产基地覆盖周边地区农户[9].2.8.2粮油加、贸工农一体化复合模式依托当地的特色粮油资源,从粮油作物品种选育、种苗培育到栽培,重点培育孵化优良种苗生产的龙头企业,提升种苗生产和栽培技术含量,提升粮油加工技术科技含量,培育粮油及粮油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高技术加工企业,生产营养型食用油、营养麦片等精深加工产品,直至高端食品的物流、营销,建立标准化粮油作物生产示范基地,辐射带动专业生产农户.2.8.3水产加、贸工农一体化复合模式依托黄河三角洲海水、淡水生物资源,建立海、淡水水产品选育、种苗孵化、养殖基地和龙头企业,集成功能性水产品和保健品精深加工、休闲即食水产品精深加工和水产品保鲜冷冻为主的高端食品加工技术,培育水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水产品一部分直接进入物流平台,高端精深加工水产食品通过营销物流进入消费市场.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设施养殖、池塘养殖和高效生态水产养殖[9].2.8.4畜禽加、贸工农一体化复合模式依托当地的珍贵畜禽资源,培育龙头企业从品种选育、胚胎培养、畜禽养殖,到畜禽产品精深加工,直至高端畜禽食品的物流、营销形成一条龙,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工厂化畜、禽高效生态养殖.

2.9生物修复与重建型模式

生态修复是修复被人类损害的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及动态的过程,是维护生态系统健康及更新的过程.重建是去除干扰并使生态系统恢复原有的利用方式.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退化生态系统,其修复方法亦不同.根据黄河三角洲海岸带生态系统退化现状,现推荐退化草地生物修复与重建、退化湿地生物修复与重建两种模式.2.9.1草地生物修复与重建模式黄河三角洲海岸带有着广阔连片的草地,但不少天然草地退化.草地生态恢复是遵循植被分布的自然规律,按照草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运用现代草地管理、保护利用技术,实行封滩育草、减牧还草,在农牧交错带退耕还草、补播牧草和分区轮牧的方式修复、改良天然草场.通过人工引种苜蓿和飞机播种沙打旺,重建人工草场.进一步实行草场林网化,开展草粮轮作、草林间作、牧草更新,实现草地生态良性循环.2.9.2湿地生物修复与重建模式由于黄河三角洲海岸带湿地水分补充不足,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易受海潮侵袭,植物群落建群种少,群落结构简单,湿地生态系统脆弱,加之不合理的湿地开发利用、环境污染等的影响,湿地生态系统退化.该模式按照循环经济原理,采用芦苇补植、造纸废水灌溉生物技术和工程措施,形成“芦苇修复或重建—芦苇造纸—造纸废水灌溉—芦苇处理造纸废水—盐碱类湿地生态修复—利用芦苇造纸”的模式,实现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10].

3黄河三角洲海岸带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建议

3.1加强沿海防潮堤建设

防潮堤坝是关系黄河三角洲海岸带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重要保障线,必须作为海岸带开发利用的基础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要坚持高标准建设、市场化运作,新建和改造加固并重.新建和改造工程均按五十年一遇防风暴潮和防震标准设计建设,关键岸段堤坝按百年一遇标准建设.为防止防潮堤坝改变海陆交汇的生态环境,必须留足河流入海流路.要充分发挥防潮堤坝减灾、交通旅游、国防安全、生态建设、滩涂养殖、产业开发等综合功能.

3.2加强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

按照优先发展、强化保护的原则,明确岸线、滩涂、海湾、岛屿等空间资源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强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海洋与渔业保护区的保护,重点加大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与湿地系统部级自然保护区、套儿河口海域部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马颊河文蛤部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保护力度.尽快制定完善沿海地区生态保护规划,实施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修复示范工程.加强海岛及其周围海域生态系统的保护,重点发展浅海滩涂增养殖、经济作物和药用植物种植,加强贝壳砂的开发利用.加强海岸带综合治理,科学利用岸线资源,实施破损岸线和沿海滩涂治理修复工程.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完善沿海生态防护林屏障,实施泥质海岸带防护林封育试点,维护生物多样性和植被原生态,恢复和增强生态服务功能,改善沿海生态环境,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提供环境条件.

3.3防止海岸带开发的“同质化”和“人工化”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全面启动建设,实际上实现了区域内海岸带“发展规划”的全覆盖.随着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陆续实施,重化工项目向滨海集聚的趋势明显加快,交通运输业、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加工、钢铁等产业遍地开花,海洋产业同构、布局趋同和低质化等问题明显.因此,必须从战略高度做出规划,防止开发混乱无序、开发的“同质化”和海岸带的“人工化”.

3.4加强海岸带综合管理

混养技术范文篇7

1.1池塘条件

单养鳜鱼的池塘面积一般在3333.33~6666.67m2,池塘太小,水质不易控制,太大又不易管理。池水深1.5m左右,池底平整少淤泥,进排水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增氧设备齐全,并靠近饵料鱼配套池塘,以便于饵料鱼的运输。

1.2鳜鱼种苗的放养

投放鱼苗前10~15d,用生石灰1500~2250kg/hm2或漂白粉以池水呈20mg/L的浓度清塘,有条件的池塘可提前放干池水,曝晒塘底,然后加水12~20cm,并进行清塘、消毒。清塘7d后注水,逐渐加深。鳜鱼苗放养前,在池塘中培育部分适合的饵料鱼,一般品种为鲤、鲫、草、鳙、鲢鱼等夏花,培育900~1050万尾/hm2为宜。鳜鱼苗种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投放。具体时间根据饵料鱼规格而定,要确保鳜鱼的饵料鱼适口。一般放养7~8cm鱼种1.2~1.5万尾/hm2。当年可产规格为0.4kg以上商品鳜鱼1500~3450kg/hm2。

1.3饵料鱼的配套与投喂

饵料鱼除在鳜鱼苗种放养前培育夏花900~1050万尾/hm2外,还必须有专池培育饵料鱼,饵料鱼池与鳜鱼养殖池为2∶1,以确保后期饵料鱼的补充。饵料鱼宜采用多池不同密度饲养,分次起捕、逐步拉疏的办法,保证饵料鱼与鳜鱼同步生长。要坚持每天巡塘,观察鳜鱼生长、吃食情况及饵料鱼的数量、水质变化和饵料鱼增补情况。保持水质良好,勤注水、换水。保持水体透明度大于35cm,pH值7~8。在高温季节,应逐步提高水位,早、中、晚要开动增氧机,增加水中溶解氧,降低有害气体的含量。

1.4鱼病防治

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清塘时用生石灰1125~1500kg/hm2消毒;或采取外用杀虫剂杀灭池塘寄生虫。必须时中期选用无公害杀虫剂、杀菌消毒剂定期预防。并每月用生石灰150kg/hm2左右化水全池塘泼洒1次,调节水质,抑制病菌。如发现病害,应及时检查病鱼,对症下药,及时施治,对鳜鱼较敏感的药物慎用。

2网箱养殖

2.1网箱结构与规格

网箱网线一般为聚乙烯线,网目以1.5cm为宜,以饵料鱼不能逃出为原则。也可设2级箱,前期用密网箱,中后期用稀网箱。网箱规格为4m×7m×2m或4m×8m×2m,也可用3m×3m×2m等,但入水深度必须1.5m,高出水面50cm。网箱一般封闭型,用毛竹作网箱支撑材料,箱底以石子作沉子,并应离水底30cm以上,使网箱呈自然垂直状。

2.2网箱的设置

网箱应设在避风向阳的地点,箱距大于2m,行距大于10m为佳。

2.3鱼种投放

6月中旬投放鳜鱼苗,规格为8~10cm以上,投放20~30万尾/hm2为宜。

2.4饵料鱼配套与投喂

以1∶50的池塘配套,投喂的饵料鱼体长应为鳜鱼体40%以下,过大不宜摄食,造成浪费。日投喂量为鳜鱼体重的15%左右。一般每3~5d投喂1次,投喂前应用3%~5%的食盐水对饵料鱼浸洗5~10min,确保饵料鱼不带病进箱。

2.5病害防治

网箱四角可采用药物挂袋,定期选用杀虫、杀菌消毒剂全箱泼洒。发现病鱼,及时捞起检查,针对性地进行治疗。网箱要经常洗刷,防止网眼被堵,影响水体交流。

3池塘混养

池塘混养模式主要有成鱼塘混养、蟹鳜混养、藕塘套养等。高产成鱼塘不适宜采用,因成鱼密度大,大量投饵水质易恶化,极易引起鳜鱼缺氧死亡。对中低产池塘可混养鳜鱼。混养鳜鱼时,必须控制投放鳜鱼苗种规格,以不危害主要鱼类为原则。投放3~4cm的600~750尾/hm2或13~16cm的150~300尾/hm2。不增加投饵,也不需要特别管理,池塘可净获鳜鱼75~150kg/hm2。

4大水面套养

大水面套养秋浦花鳜,苗种规格宜大不宜小,因为水体大,饵料鱼密度相对较小,规格小的鳜鱼捕捉食物较难。而且,大水面敌害鱼类较多,规格小的鳜鱼逃避能力弱,易被捕杀。一般放养规格鱼苗应在10~15cm,在条件许可情况下,投放大规格鳜鱼冬片鱼种效果更好,投放120~180尾/hm2,可产规格商品鳜鱼75~120kg/hm2。

混养技术范文篇8

论文摘要从养殖场所选择、苗种质量、放养密度、水质管理、科学喂养、病害防治等方面介绍青虾无公害养殖技术,从而为青虾无公害养殖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无公害青虾因其品质高、价位高、易养殖等特点,而深受消费者和养殖户的喜受,近几年睢宁无公害青虾养殖发展很快,主、套养近1000hm2。但随着养殖的再发展,出现了诸如规格、品质、产量的下降、疾病的大量发生、商品率、经济效益的持续下滑等现象。根据与养殖户的探讨及有关资料的查询,笔者现将无公害青虾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以促进无公害青虾养殖的持续健康发展。

1选好养殖场所

青虾池应建在交通方便、水源充足、水质清爽、水草丰富的地方。如果养殖池塘没有水草,可移植水花生、苦草等水生植物,其移植面积占池塘面积的20%~30%,移植位置一般离池埂2.0m,呈长条形。要注意水质要求,养虾比养鱼要求高,pH值宜中性或微碱性,以利于虾的脱壳生长。养殖池面积3333.33~6666.67m2,长方形为宜,水深1.2~1.5m,过浅则水体昼夜温差变化大;过深则水体垂直溶解氧相差大,不利于青虾的生长。池底淤泥层不超过20cm,池塘四周最好有4~5m宽的浅水滩脚,以便于晚上青虾觅食。如果是老塘,最好带水清塘,以杀灭黄鳝、泥鳅等敌害。稻田养殖须挖虾沟,宽3~5m,深1m,清塘要彻底,最好用生石灰清塘。

2重视苗种质量

青虾苗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成虾的品质和养殖产量,虾苗以外荡天然繁殖的仔虾为佳,要求规格整齐、体色鲜艳、弹跳力强。人工繁殖要以外荡大规格抱卵虾为亲本,有条件可采取两地优质雌雄交叉繁殖,以提高子一代的性状。尽量避免为了节约成本而连年不换种、不清塘,养殖虾自繁自育,致使其性状退化、规格小、抗病性差等情况的出现。

3改进放养模式,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

以放养抱卵虾为主,采取自繁、自育、自养的养殖方式属粗放养殖,虽然方便实用,但难以控制养殖密度,易产生“几代同堂”,青虾上市规格不齐,产量效益不高。因此,要提高养虾产量和效益,必须采取改粗养为精养,改放养抱卵虾为放养虾苗,改养一茬虾为两茬虾等技术措施。合理放养提高秋季虾的商品率,应在7月下旬至8月初放养1.5~2.0cm/尾的壮苗60~75万尾/hm2。如购抱卵虾自繁的,应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选择湖泊外荡或河流中体质健壮、成熟度好、个体在5~6cm以上的大虾,设立专塘育苗,待虾苗长至1.5~2.0cm/尾时,过数进塘。

4做好水质管理工作

养虾池的水质要求较高,尤其是秋季养虾的主养青虾池要求更高,要通过不断调节施肥、投饲、注水等措施确保池水肥、活、嫩、爽,饲养前期水透明度调控在25cm,中期30cm,后期35cm,溶解氧不低于4mg/L。前期以施肥为主,可施用复合型肥料,用量为75~150kg/hm2,培养饵料生物。中期定期注水,加注新水可以增加水体溶解氧、营养盐及微量元素,增强青虾的食欲,并降低代谢毒物的浓度。后期勤换水,防止水质老化,促进青虾蜕壳生长。进排水要严格过滤,防止逃虾和敌害鱼类进入。同时,每隔15d泼洒生石灰1次,提高pH值和增加水中钙离子,保持池水pH值在7~8之间,以促进青虾健康生长。

5重视饲料质量,科学喂养

青虾为杂食性动物,1年中养殖2茬青虾就有2个摄食高峰期,即4~5月和8~10月;6~7月为青虾繁殖育苗期,摄食下降。掌握上述特点,便于进行科学喂养。在高密度养殖的情况下,提倡青虾饲料以优质高效的配合饲料为主,做到正确掌握投喂量,少散失,多利用,以减少生产成本。①选择颗粒饲料。目前,多种商品饲料都可以用来饲养青虾,但青虾对各种商品饲料的喜食程度和利用率不同。青虾喜食的动物饲料有螺蛳、鱼粉、鱼靡等,植物饲料有豆饼、米糠、麸皮等。大多数养殖户采用以菜饼、米糠等混合糊状饲料投喂,其利用率低,易恶化水质。因此,青虾精养,最好用颗粒饲料,且动物饲料在30%以上为宜。②合理投喂。青虾喜欢在夜间沿池边觅食,可以观察青虾吃食情况,一般投喂2次/d,早晨投喂量占全天总投喂量的30%,傍晚占70%。

6严格病害防治

养殖病害应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须从清塘开始,清好塘,选好种,养好水,投好料,层层抓好防病关,使青虾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生长。一旦发生病害要及时采取措施,改善水质,对症下药,减少损失,在治病时一定要注意青虾敏感类药物的使用。

7重视混养轮养

青虾养殖应重视混养轮养,这不仅可以提高池塘利用率及养殖效益,还有利于减少病害发生。从近年养殖情况看,连年养殖青虾的池塘因某些微量元素的缺乏,病理因子的积累,往往发病率较高,而混养轮养的塘口较好。目前可选择

虾蟹混养、虾鱼混养、罗氏沼虾与青虾轮养等方式,在提高池塘利用率的同时,可促使青虾养殖健康持续发展。

8适时清除野杂鱼

经过一段时间养殖后,池塘内可能出现少量的野杂鱼,如不及时清除,野杂鱼既与青虾争食,又消耗水体溶解氧。另外,严防虾池“臭绿莎”的出现,对已出现的可采取下列2种方法清除:一是人工用竹竿赶至下风处,随水从排水口放出池外;二是用硫酸铜稀释,用喷雾器逐步喷洒,用药浓度不得超过0.5mg/kg。

参考文献

[1]苏坚,陈享顺,陈权志,等.青虾无公害养殖技术[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2):314.

混养技术范文篇9

论文摘要从养殖场所选择、苗种质量、放养密度、水质管理、科学喂养、病害防治等方面介绍青虾无公害养殖技术,从而为青虾无公害养殖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无公害青虾因其品质高、价位高、易养殖等特点,而深受消费者和养殖户的喜受,近几年睢宁无公害青虾养殖发展很快,主、套养近1000hm2。但随着养殖的再发展,出现了诸如规格、品质、产量的下降、疾病的大量发生、商品率、经济效益的持续下滑等现象。根据与养殖户的探讨及有关资料的查询,笔者现将无公害青虾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以促进无公害青虾养殖的持续健康发展。

1选好养殖场所

青虾池应建在交通方便、水源充足、水质清爽、水草丰富的地方。如果养殖池塘没有水草,可移植水花生、苦草等水生植物,其移植面积占池塘面积的20%~30%,移植位置一般离池埂2.0m,呈长条形。要注意水质要求,养虾比养鱼要求高,pH值宜中性或微碱性,以利于虾的脱壳生长。养殖池面积3333.33~6666.67m2,长方形为宜,水深1.2~1.5m,过浅则水体昼夜温差变化大;过深则水体垂直溶解氧相差大,不利于青虾的生长。池底淤泥层不超过20cm,池塘四周最好有4~5m宽的浅水滩脚,以便于晚上青虾觅食。如果是老塘,最好带水清塘,以杀灭黄鳝、泥鳅等敌害。稻田养殖须挖虾沟,宽3~5m,深1m,清塘要彻底,最好用生石灰清塘。

2重视苗种质量

青虾苗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成虾的品质和养殖产量,虾苗以外荡天然繁殖的仔虾为佳,要求规格整齐、体色鲜艳、弹跳力强。人工繁殖要以外荡大规格抱卵虾为亲本,有条件可采取两地优质雌雄交叉繁殖,以提高子一代的性状。尽量避免为了节约成本而连年不换种、不清塘,养殖虾自繁自育,致使其性状退化、规格小、抗病性差等情况的出现。

3改进放养模式,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

以放养抱卵虾为主,采取自繁、自育、自养的养殖方式属粗放养殖,虽然方便实用,但难以控制养殖密度,易产生“几代同堂”,青虾上市规格不齐,产量效益不高。因此,要提高养虾产量和效益,必须采取改粗养为精养,改放养抱卵虾为放养虾苗,改养一茬虾为两茬虾等技术措施。合理放养提高秋季虾的商品率,应在7月下旬至8月初放养1.5~2.0cm/尾的壮苗60~75万尾/hm2。如购抱卵虾自繁的,应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选择湖泊外荡或河流中体质健壮、成熟度好、个体在5~6cm以上的大虾,设立专塘育苗,待虾苗长至1.5~2.0cm/尾时,过数进塘。

4做好水质管理工作

养虾池的水质要求较高,尤其是秋季养虾的主养青虾池要求更高,要通过不断调节施肥、投饲、注水等措施确保池水肥、活、嫩、爽,饲养前期水透明度调控在25cm,中期30cm,后期35cm,溶解氧不低于4mg/L。前期以施肥为主,可施用复合型肥料,用量为75~150kg/hm2,培养饵料生物。中期定期注水,加注新水可以增加水体溶解氧、营养盐及微量元素,增强青虾的食欲,并降低代谢毒物的浓度。后期勤换水,防止水质老化,促进青虾蜕壳生长。进排水要严格过滤,防止逃虾和敌害鱼类进入。同时,每隔15d泼洒生石灰1次,提高pH值和增加水中钙离子,保持池水pH值在7~8之间,以促进青虾健康生长。5重视饲料质量,科学喂养

青虾为杂食性动物,1年中养殖2茬青虾就有2个摄食高峰期,即4~5月和8~10月;6~7月为青虾繁殖育苗期,摄食下降。掌握上述特点,便于进行科学喂养。在高密度养殖的情况下,提倡青虾饲料以优质高效的配合饲料为主,做到正确掌握投喂量,少散失,多利用,以减少生产成本。①选择颗粒饲料。目前,多种商品饲料都可以用来饲养青虾,但青虾对各种商品饲料的喜食程度和利用率不同。青虾喜食的动物饲料有螺蛳、鱼粉、鱼靡等,植物饲料有豆饼、米糠、麸皮等。大多数养殖户采用以菜饼、米糠等混合糊状饲料投喂,其利用率低,易恶化水质。因此,青虾精养,最好用颗粒饲料,且动物饲料在30%以上为宜。②合理投喂。青虾喜欢在夜间沿池边觅食,可以观察青虾吃食情况,一般投喂2次/d,早晨投喂量占全天总投喂量的30%,傍晚占70%。

6严格病害防治

养殖病害应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须从清塘开始,清好塘,选好种,养好水,投好料,层层抓好防病关,使青虾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生长。一旦发生病害要及时采取措施,改善水质,对症下药,减少损失,在治病时一定要注意青虾敏感类药物的使用。

7重视混养轮养

青虾养殖应重视混养轮养,这不仅可以提高池塘利用率及养殖效益,还有利于减少病害发生。从近年养殖情况看,连年养殖青虾的池塘因某些微量元素的缺乏,病理因子的积累,往往发病率较高,而混养轮养的塘口较好。目前可选择

虾蟹混养、虾鱼混养、罗氏沼虾与青虾轮养等方式,在提高池塘利用率的同时,可促使青虾养殖健康持续发展。

8适时清除野杂鱼

经过一段时间养殖后,池塘内可能出现少量的野杂鱼,如不及时清除,野杂鱼既与青虾争食,又消耗水体溶解氧。另外,严防虾池“臭绿莎”的出现,对已出现的可采取下列2种方法清除:一是人工用竹竿赶至下风处,随水从排水口放出池外;二是用硫酸铜稀释,用喷雾器逐步喷洒,用药浓度不得超过0.5mg/kg。

参考文献

[1]苏坚,陈享顺,陈权志,等.青虾无公害养殖技术[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2):314.

混养技术范文篇10

一、养殖池塘底质活化改良技术

1.采用机械方法

具体做法是:每年秋冬季节养殖结束后,排干池水后让池底自然日晒干燥、冻化。采取机械清淤、翻耕池底等措施,池底深耕15cm左右、曝晒20天左右,池底经机耕曝晒后直观的表现是由原来的深黑色转变为土黄色,恶臭味消失,底质环境得到彻底改善。底质被强化干燥后增加通气,加速有机物分解,使底质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经深松后的池底土壤提高了透水性、透气性,改善了土壤团粒结构性状,提高了水、气、肥的储存量,增加了池塘的综合生产能力。池塘底部土壤是池塘生态系统的物质仓库,其土壤表层的化学反应和生物化学过程,对水质环境和养殖产量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池塘底质修复彻底解决了因养殖造成的“连作障碍”。是减少养殖病害、提高养殖产量,确保养殖成功的重要技术手段。

2.使用药物

应用生石灰2250kg/hm2~3000kg/hm2或含氯消毒剂(漂白粉)112.5kg/hm2,分别对池底消毒。

3.应用生物制剂——底质改良剂

养殖进入7月中下旬至9月份,每15天~20天向池底施底质改良剂(又称生物底改)15kg/hm2~22.5kg/hm2,通过底质改良剂的作用,在池底产生大量氧气,对池塘底部形成有氧分解,使池底有害物质转化为浮游植物可利用的营养元素。有效保护和改善底质、水质环境,降解池底沉积物等有害成份对养殖的危害。

二、促进养殖池塘水体有机物降解技术

1.物理方法

(1)沉淀池沉降:为节约用水,养殖水多重复利用,对于上一年的陈旧或地面自然水应在上一年养殖结束后,集中在较大的池塘中进行沉淀,经整个冬季的沉淀降解得到自然净化,能有效改善水质状况;集中连片的海水养殖区应配备专门的沉淀池。(2)机械增氧:水体中溶解氧含量的提高,有害物质分解,能提高养殖产量,池塘增氧使池水流动和上下小层交换,池塘水体氧含量应保持在5.0mg/L以上。有氧环境能够促进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和生物转化,从而改善养殖环境。池塘机械增氧方法有增氧机和充气等方法。增氧机:一般每0.2hm2~0.35hm2池塘配备1.5kW增氧机一台,每0.4hm2~0.7hm2池塘配备3.0kW增氧机一台。增氧机使用正常情况下一般掌握在黎明前4∶00~8∶00,下午14∶00~16∶00开机。阴雨天在夜间的23∶00至黎明开机。充气法:是采用鼓风机将空气经过管道和散气装置压入水体中,充气法增氧效果较好,过去一般多用于工厂化养殖生产,目前已逐步在养殖池塘推广应用,散气装置的孔径越小散出的气泡越小,气泡在水体中停留时间越长,增氧效果越好;目前采用微孔增氧管孔径在20μm~30μm,产生的气泡在0.5mm~3mm。一口3.67hm2面积虾池安装一台7.5kW微孔曝气增氧泵,经7、8、9三个月时间的开机共运行60天,平均每天6小时,每天耗电45kWh,每0.34hm2面积安装一台3kW增氧机,每小时耗电3kWh,按每天开机6小时全天耗电18kWh,每公顷每天用电54kWh,是曝气增氧的4倍多。微孔增氧示意.

2.化学方法

使用化学增氧剂:在无增氧机条件的池塘,备用应急化学增氧剂(如:大粒氧、鱼虾水质增氧剂)。当出现连续阴雨、气压低池塘缺氧现象时,向池内使用可有效增加水体溶氧,缓解养殖生物的浮头现象。但存在的问题是,不能彻底改变池塘状况,持续的有效时间短。

3.生物方法

向池塘水域中投施有益微生物,能消除和转化养殖过程产生的代谢产物(残饵、粪便、尸体)沉积所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减轻水体富营养化,消减自身污染;并能抑制有害病原细菌的繁殖生长;形成有益的生物有机颗粒(生物菌团)作为养殖对虾补充饵料;肥水,促进有益繁殖扩增形成优势生物种群,即繁殖基础生物饵料又对水质实施调节。通过在不同的养殖阶段,通过向池塘水体内投放“芽孢杆菌、EM菌、光合细菌、乳酸菌、以及底质改良剂”等微生态制剂,改善池塘底质、水质生态环境。当前的微生物制剂多为定型产品,具体使用方法和用量按产品说明即可。

三、池塘增、移殖(植)饵料生物和饲料投喂技术

1.池塘增、移殖(植)饵料生物

向养殖水域中移植生物并保持适当的种群规模,使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形成共生共栖、相互依存的食物链关系与物质循环关系,即能作为鱼、虾、蟹养殖的天然生物饵料,又能对水质环境具有较大的调控作用,起到完善食物链关系和调节物质循环的双重作用。海水池塘中移植的品种有海洋兰蛤、丰年虫等(淡水池塘引入部分肥水)。(1)向池塘内人工投放丰年虫干卵,繁殖丰年虫幼体。投放量7.5kg/hm2,为放养的虾、蟹苗种提供良好的动物性物质营养。(2)移植海洋兰蛤幼体,5月~6月份,当海洋中兰蛤幼体大量繁殖时,向虾蟹混养池塘移殖活兰蛤1500kg/hm2~3000kg/hm2,即通过兰蛤滤食净化水质,又可作为虾蟹的基础饵料。(3)在养殖池塘中,早春季节放苗前,采取施肥和接种浮游植物较多的肥水,促进繁殖基础饵料生物。水蚤.

2.饲料合理投喂技术

(1)首先以繁殖基础生物饵料为主,能够使对虾在体长3cm前不需人工投饵,延缓过早投饵对池塘环境造成的污染。(2)饲料投喂坚持“欠食”性投喂技巧,使对虾达8分饱程度,利于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残饵过剩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3)根据对虾体长确定投饵量:准确测量、估计对虾存池数量,观察对虾的胃饱满程度,准确掌握投饵量。根据生产实践设计了不同对虾体长的饵料投喂量计算表。见下表:四、品种搭配及生态防病技术在同一个池塘水域内,开展多个品种的养殖,鱼、虾、蟹、贝混养,多品种混养即能充分利用水体空间、饵料生物,形成相互依存、共生共栖关系、物质循环关系,对充分利用生物饵料,预防控制病害发生、调控生态环境发挥较大作用。1.虾蟹混养对虾与梭子蟹混养是高产、高效的较好养殖模式,对于预防养殖风险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每0.067hm2放养日本对虾10000尾~20000尾,梭子蟹2000只~3000只。2.虾参混养自2011年开始试验,目前还不能确定在当地的成功技术和产量效益。海参养殖需2年~3年达商品规格,每0.067hm2池塘内可套养10000尾~2000尾对虾养殖,提高池塘生产能力。

3.鱼虾混养

淡水池塘一般每0.067hm2放南美白对虾20000尾搭配鲢鱼200尾;海水池塘一般每0.067hm2放南美白对虾15000尾搭配梭鱼200尾。

4.投放敌害生物鱼类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