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进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08:08:28

互进范文篇1

翻译一般意义上指翻译者的个体行为,因此它的目的和影响是偶然的、可变的。但是当翻译某一种特定类型成为具有一定规模并持续了一定时间的集体活动时,就不能再简单看待。首先,这种现象出现一定有深层的社会文化原因,即受它所处时期的社会文化环境与历史背景的影响,这往往成为翻译事业能否得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同时,这种现象也一定会对当时的社会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针对文化交流而进行的翻译活动,将外来文化鉴别和选择后,取长补短,为我所用,并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为社会文化注入新的思想和新的活力。由此可见,文学翻译与社会文化密不可分,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下面我将从中国历史中出现的佛经翻译、科技著作翻译、社会科学类著作翻译三次潮流与其所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其对当时社会文化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二、佛经翻译

1、佛经翻译潮流的社会文化背景

佛经翻译开始于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获得进一步发展,唐代达到鼎盛。两汉时期,中国的封建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社会矛盾不断激化,赋役日益加重,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再加上自然灾害连年不断,人民生活苦不堪言。这样就为宗教的传播提供了温床。一方面,由于物质条件的艰苦和生活水平的低下以及古代科学知识的匮乏,在痛苦生活中挣扎的农民大众渴望在宗教中得到精神的慰藉和解脱。这种精神上的渴求使得宗教成为了古代人民的一种需要。但是,当时中国本土的儒教、道教并不能满足人们的这种需要,而佛教宣扬的“来世”思想填补了这种精神和思想上的空白。这成为佛经翻译的社会文化基础。另一方面,统治阶层希望通过宗教的力量来巩固和加强自己的统治,并祈求神明保佑自己能够长命百岁。历代的佛经翻译大都有官方授权并得到朝廷的大力支持,成为一种有组织的活动。佛教教育人们要安心现状,期待来世。无疑符合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因此佛经翻译得以大规模实施。

2、佛经翻译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首先,佛经翻译扩充了我国的汉语词汇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词语如“如果”,成语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俗语谚语如“无事不登三宝殿”,歇后语如“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等等都是来源于佛教。其次,梁启超曾说道:“我们近代的纯文学,像小说歌曲等,皆与佛典之翻译有密切关系”,佛经翻译不仅创造了白话文体,促进了我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产生,还直接或间接地为小说、歌曲、弹词、平话、戏剧等体裁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为我国文学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第三,佛经翻译推动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从两汉到唐代近千年的时间里,我国佛教翻译著作达两万多卷,佛教思想也渐渐深入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构成了中国人性格的一个侧面。一直到今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仍可以通过音乐、电影、绘画、雕塑、建筑等亲身感受到佛教对我国文化的影响。

三、科技著作翻译

1、科技著作翻译的社会文化背景

明末清初,欧洲一批企图通过“学术传教”方式来满足侵略扩张意图的传教士来华,与中国一批士大夫一起翻译了大量的科技著作。他们的活动以传教为宗旨,希望通过翻译活动,来扩大天主教的影响。但同时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文化的交流。首先,明末清初,社会动荡,中国文化传统使科学技术极大落后于西方。但明末清初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使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日益突显,从而使科技翻译成为一种社会需要。其次,当时整个社会被程朱理学窒息,士大夫阶层发生了严重的精神危机。传教士以科学技术为立足点的学术传教方式,“以学术收揽人心”的方针,与反理学的文人士大夫们“经世致用”观点相吻合,得到部分思想前卫的文人的接受和推崇。

2、科学著作翻译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首先,传教士作为中西思想文化交流的媒介,把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输入中国,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气息,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化宝库,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其次,科技著作满足了工场手工业发展的需要。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社会经几千年发展产生的僵化局面,中国文化开始了多元化的趋势,开始朝现代化方向发展。第三,在西学的影响刺激下,科技思想在中国逐渐受到重视,经世致用的风气开始在一些士大夫中出现。中国学者也开始整理、发掘泯没已久的中国古代科技遗产。此外,随着西方某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奇器”的输入,出现了议办“洋务”的端倪。可见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在中国传播了西方科技和科学精神,在士大夫当中产生了学以致用,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为后来大规模的西学东渐和洋务运动打下了基础。

四、社会科学类著作翻译

1、社会科学类著作翻译的社会文化背景

由于末年的清政府腐败无能,盲目排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的对外交流被终止,系统的翻译工作也随之停止。百余年的不思进取和闭关锁国,最终导致国力衰竭,在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和甲午战争中惨败。因此一定层面上讲,这次社科类著作的翻译高潮是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催生的。战败的耻辱使中国人认识到,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地方不仅仅是在物质技术方面,更有管理制度、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等方面的原因。维护几千年封建统治旧秩序的传统封建文化使中国不能顺应在先进的世界潮流,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进步。正是这种情况使维新派加大西方社会科学类著作的翻译,介绍外国历史来作为中国变法的借鉴。中国的文化输入由科学技术领域转到社会科学领域。

2、社会科学类著作翻译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首先,在维新派思想的影响下出现了西方政治思想、科学方法及文学的译作,初步介绍了西方天赋人权及自由、平等的思想,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引发了激烈的中西文化冲突,为“五四”运动的兴起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其次,文学作品翻译为处于启蒙阶段的中国近现代文学提供了可以学习、仿效的艺术范本,为中国打开了一扇与世界文学沟通交流的窗口,也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买下了伏笔。第三,在这次翻译高潮中首先引入了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通行的国际关系准则,从理论上打破了清王朝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愚昧观念。

互进范文篇2

关键词:互进式教学范式;高中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互进式”教学是指教师指导学生组建学习者共同体,并在课堂中让学生以语言为载体,通过交互学习,实现人文修养和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自主发展能力、沟通合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内化的教学方式。“互进式”中的“互”指交互学习、协商学习,“进”指内化。“互进式”教学方式立足于高中语文教学实践,结合当代教育理论,对高中语文教学,尤其是农村高中语文教学有很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高中语文“互进式”教学的现实依据和理论基础

(一)高中语文“互进式”教学的现实依据。1.基于语文学习的“工具性”与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的矛盾,学生的核心素养难于培养。在笔者所在学校,受生源的限制,语文课应该突出“工具性”还是“人文性”一直是一线语文教师颇感困惑的问题。较之城市学生,农村学生的语文素养较低,阅读量少,语文学习习惯不佳。如果为了应试教育而强调“工具性”,必然导致教师一味填鸭式地授课;如果强调“人文性”,又会导致学生认为“语文学不学都一个样”。“互进式”教学主张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既关注“工具性”,也关注“人文性”。既重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也重视学生的学习情感,以兴趣激发学习动力,以情境引领课堂,以共同体成员间的交互学习,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化。2.基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现有语文课堂“单一性”的矛盾,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难以有效落实。修订后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新的课程结构,“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整合教材内容和学习资源,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互进式”教学课堂就是要打破过去那种教师主讲的课堂局面,强调“整合”设计,突出素养本位;充分强调问题导向和自主合作,发展学生个性、创造性,有利于学生内化语文学科核心素养。3.基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迫切性”与教师观念的“滞后性”的矛盾,课堂教学改革常流于形式。《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教师在教学研究和实践中大胆改革与创新,但很多语文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常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衡量学生的能力,不愿改变观念。“互进式”教学是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之上总结、提炼而来的,它有丰富的教学实践案例做支撑,有强大的教育教学理论做指导,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价值,是课程标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具体体现。一方面,它能推动对学习环境的研究和创设,倡导教学活动的交往与对话;另一方面,这种教学方式的改变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让参与研究实践的师生终身受益。(二)高中语文“互进式”教学的理论基础。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主体内在的心理图式与外界环境发生作用,进行不断的同化与顺应,达到心理平衡的过程。布鲁纳在皮亚杰等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认知结构对学习和教学的重要作用。“互进式”教学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理论基础,立足“互进”课堂的“问题情境设计”,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教师以问题引导学生联系新旧知识,在有效的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思考,协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师生共建“互进”课堂,让学生实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内化”。2.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内化学说”理论都强调个体在共同体中或同伴合作下的交互学习、协商学习,强调人的知识和能力的内化是一个人与人的协同学习和交往的产物,强调情境学习和具体语言环境更有助于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提升。“互进式”教学以社会建构主义教育观为理论基础,立足“互进”课堂的“问题导向、协作共享、知识与能力内化”的基本特征,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共同体成员协作探究学习为两个主要形式。师生共建“互进”课堂,让学生以语言为载体,相互“协作”学习,实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内化”。3.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以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为核心,能有效探索学生学习的内部心理。学生能运用已有知识的相关概念对新知识进行归类和具体化是判断学生是否有意义地接受学习的标准。“互进式”教学以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作为心理学基础,注重学生在“互进”课堂的“协作学习”活动中与同伴的学习交往和自我调节对个人学习能力的形成、发展、稳定的作用,尤其是相互协作学习中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优秀学生的榜样形象对自我的学习动力激发、学习倾向趋同、学习监控自觉、学习策略优化和学习能力提升的积极影响。

二、高中语文“互进式”教学范式的内涵及基本结构

(一)“互进式”教学之“互”“互进式”。教学的“互”的含义是“交互学习”。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最大的特点是语言的学习,而语言的学习,必须有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教师与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相互交流、互动,才能促进语言的建构。(二)“互进式”教学之“进”“互进式”。教学的“进”的含义是“内化”,而“进”的对象是“语文核心素养”。“互进式”教学以“内化理论”为依据,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内化”的对象,摆脱了过去只重形式的教学方式。以“进”为“互”的目的和结果,强调研究“互”的方式和手段,“互进式”的“互”与“进”,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三)高中语文“互进式”。教学范式的基本结构和流程“互进式”教学是“交互学习”和“内化素养”的有机结合。“互进式”教学强调教师在教学各个环节充分创设情境,给学生真实的学习语文的环境和提升思维的机会,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而“交互”和“内化”是高中语文“互进式”教学的两大法宝,其关键在于课堂上教师充分创设情境,以任务和活动驱动,引领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关联点,穿越课堂学习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对“互进式”教学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的解读,我们设计出以下基本结构图:在“互进式”教学基本理论的支撑下,基于“互进式”教学的基本结构和特点,课题组设计出了“互进式”教学的基本流程,其基本步骤是:自主学习—交互学习—内化素养,具体示意图如下:

三、“互进式”教学的实践

互进范文篇3

1西昌市大箐乡白庙村优势资源分析

1.1生态资源得天独厚

大箐乡(彝语意为鸟语花香的地方)境内有6333hm2成熟飞播林区,森林覆盖率达76%,且牧草资源丰富。境内全是山地,最高海拔2925m,最低1720m,居民及游客生活其中均不会产生高原反应,适宜居住及旅游。气候属横断山区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平均气温15℃可同春城昆明(平均气温14℃)媲美,是御寒避暑胜地、休闲度假天堂。

1.2民俗风情纯正朴实

大箐乡是纯粹的彝族乡镇,白庙村下辖7个村民组,耕地面积约28.13hm2,总户数为541户,人口2049人,均是彝族土著居民。彝族的银饰手工技艺、毛纺织品及擀制技艺等民族工艺,民居建筑,服饰饮食,音乐舞蹈,婚庆嫁娶,节日庆典等均保持着浓郁的民族风情。

1.3区位优势突出

白庙村距离西昌市区15km,自驾车约30分钟,省道西巧公路综贯全境,交通极为便捷。同时,白庙村北临国家4A级景区、被誉为“川南胜景”的邛海——泸山景区;南距以“螺髻山开,峨眉山闭”著称的古冰川天然博物馆螺髻山(部级4A级景区)18km,且是其必经之地。故可依托两大著名景区,利用自然风景资源和乡村旅游资源互补的组合优势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

2白庙村乡村旅游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

自国家旅游局将2006年定为“中国乡村旅游年”以来,乡村旅游便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发展高潮;四川省本是国内现代乡村旅游的发祥地(贾会娟,2011),然而诸如成都市三圣乡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并不适合偏僻的少数民族地区,故在2008年4月,四川省《四川省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规划布局了一批“藏家乐”“羌家乐”“彝家乐”和特色家庭旅馆,启动建设特色牧(农、林)家乐示范乡、示范村和示范户(陈翔,2011)。西昌市因为发展乡村旅游成效显著,于2010年被授予“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市”荣誉称号。而白庙村因具有优势资源在西昌市的乡村旅游发展队伍中异军突起,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推动了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2.1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白庙村因地处半山区,畜牧业便成其为第一大支柱产业,主要养殖猪、牛、羊、鸡;农业以种植土豆、玉米、荞麦为主。农民经济收入十分有限。自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来,修建了彝族农家乐、彝家特色烧烤店和小卖部等餐饮服务业。饲养的生态猪、生态羊,种植的土豆等不再作为低廉的初级农产品出售而变成了农家乐餐桌、烧烤店里的美味,身价倍增;生态鸡、绿色土鸡蛋也成了游客眼中的稀罕物,颇受旅游者竞购。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延长了农业和畜牧业等相关产业链,也使乡村旅游的收益更多的留在本地,成为白庙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2.2深度挖掘民族文化,动态传承文化精髓

白庙村充分利用太阳历广场、长寿梯、观景台等资源,以一年一度的被誉为“东方的狂欢节”的彝族火把节和被称之为“嘴巴的节日”的彝族新年为契机,深度挖掘彝族节庆文化内涵,推动节庆旅游的发展,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如2012年春节期间(1月23日~1月28日)举办的以“千年彝韵,白庙溯源,探秘古老彝族文化”为主题的西昌大箐乡白庙村古彝文化节,接待了来自成都、攀枝花、重庆等地及州内游客2.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57万元。类似活动的举办在促进村民收入提高的同时也有效传播了彝族文化,增强了彝族人民的文化自豪感,使他们认识到保护住自己的民族文化就是保护了自己的经济利益,从而更自觉的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达到共赢状态。2.3提高村民文化素质,提升生活幸福指数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白庙村村民的积极参与。村民在投资、经营乡村旅游过程中,通过学习、交流、培训,提高了文化素质(如学习了相关的经营管理知识、学会用汉语和普通话与游客交流等)和自身修养(如礼仪修养),改变了生活陋习(如彝族村民惯有的席地而坐的习俗)。同时也因乡村旅游的发展拓宽了村民的就业、收入渠道,使许多村民不用到异地他乡就能挣钱养家,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稳定,也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幸福指数。

3白庙村新农村建设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川省于2010年在全省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西昌市大箐乡白庙村抓住机遇,积极进行新农村建设,满足了游客对乡村旅游环境硬件设施及人文软环境的需求,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3.1村庄布局规划合理,基础设施趋于完善

白庙村利用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机遇打造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融合地域和彝族文化、传统民居特色,以彝族乐器“月琴”为依据,对村庄进行了特色规划:进得来,村民游客进入方便;聚得拢,有足够的公共活动场所供游客活动;藏得住,村民能藏于村落,村落能藏于自然,旅游活动的开展不影响村民的自由生活;看不透,相互之间合理间隔,错落有致,避免一览无遗;走得通,居民和游客轻松走遍整个村落,不容易迷路。21栋彝风式雕梁画栋的风情房屋,青砖白墙,清新雅致;客厅、厨房、主卧、客卧、厕所、停车场等一应俱全,完全达到了“外部突出特色、内部优化功能”的要求。村庄基础设施趋于完善。与外界相连及村内的主干道、入户道路全面硬化,增加了旅游的可进入性;通水、通电、通网、通电话、通电视等问题的解决既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也满足了游客的需求;节水灌溉、渠系配套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得到提升,为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3.2村容村貌整洁卫生,文明乡风纯正朴实

白庙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通过实施庭院绿化、美化工程,发动村民在房前屋后进行种树栽花,使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1.2m2/人。村民响应号召,积极使用环保清洁能源,修建沼气池285口,改变了砍伐林木做燃料的生活习惯;家家户户使用太阳能,让烧水洗澡成为了历史;有效减少了炊烟污染,促进对大气环境的保护。建立了垃圾中转站,设立垃圾桶,解决了农村生活垃圾不能有效处理的难题,防止垃圾对土壤的污染;同时通过排水管网将生活污水汇聚到氧化塘进行处理,并达到农田灌溉排放标准,加强了对水质的保护。通过以上措施着力打造和维护的良好的乡村生态环境,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平台。然而,新农村建设不仅包括对农村生活环境的改造,还应更加注重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避免进入“只见新村,不见新农”的误区。白庙村通过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利用板报、标语、会议、音像等多种形式宣传普及文明卫生常识,倡导文明行为和良好卫生习惯,并制定“村规民约”加以强化。同时,也利用彝族特有的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家支文化,开展村民互助,如彝族家庭中若有孩子因家庭贫困不能上学,会由家支出面,采用每家分担费用的形式解决费用及相关问题;在遵循国家的法律的前提下,家支会利用习惯法解决家支及族人之间的矛盾冲突。独特的彝族家支文化,在维系着淳朴的民风同时也吸引着旅游者欲身临其境感受异质文化。

互进范文篇4

在思想史上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宪政在两个方面与契约相关。一是人们习惯用订立契约来解释制定宪法。宪法被当作(比喻为)社会契约。二是用契约理论来解释宪政制度并为之提供论证。根据契约论,人们同意并遵守宪法和相应的制度安排,就像人们同意并遵守某个契约一样。把宪法看作是契约主要是论证(统治者)服从宪法的义务,就像天命论用天意来制造服从君主统治的义务一样,因为君主是上帝任命的,并代表上帝的意志。契约论强调宪法和据其所建立的必须建立在被统治者的同意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当今的契约理论普遍认为,宪法作为契约并不是像霍布斯等人所说的那样是人民与政府之间的契约,一个社会的所有成员相互之间为了保障自由和共存共荣而同意设立政府所订立的契约。因此,契约论常被用来解释政府权力合法性的来源。把宪法看成是政府(统治者)与人民(被统治者)之间的契约,其最大的弊端是把政府看作是与人民至少是平起平坐的关系,排除了建立由下至上的自治的政治秩序的正当性与必要性。按照主流的契约论,法治之下的宪法具有契约的性质。这样的契约给政府提供合法性并授予其法律之内的权力。政府则以这一契约为行动指南,代表全社会履行处理公共事务的职能。这一契约隐含着通过法治来实现对公共权力的限制和对宪法中所规定的基本人权的保护。

宪法与契约之间也有许多共同之处。宪法和契约都包含行为规则、冲突解决、惩戒等,都是建立在自愿同意的基础之上。从与当事人的关系角度看,当事人可以从契约中退出,宪法的当事人则不能。在宪法中,当事人不能通过拒绝与违法者协作或中止宪法的方式来制裁违法者。故契约常常被中止,但是宪法却不能被随心所欲地加以废弃。可见,宪法比契约远更依赖当事人之间的协作。

不仅如此,契约是为解决一个交易,或避免博弈理论中的所谓“囚徒困境”。宪政区别于非宪政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宪政之下,契约自由和契约的履行得到了空前的保障。宪法的任务是立序,契约的任务是订规。契约似乎更是双边性的,既使涉及多边,也是由多个双边契约所构成的多边。宪法与契约在结构上的区别在于,契约比宪法在细节,尤其在惩戒上更为详细。宪法更多的是集体的行为,没有明确的多边与双边的界线。契约靠外部的理论来实施,而宪法则是自行实施。与制裁联系起来看,人们履行合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或想从中受益,或是害怕惩罚。而宪法中的制裁条款通常只针对统治者,尤其是针对最高的统治者(如总统)。

契约的概念对于理解宪法与宪政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但另一方面仅从契约的角度来理解宪法和宪政又是不够的。所以,在西方,即使在那些极其拥护宪政法治和个人自由的人士中间也有非常反对契约论的,如柏克、休谟等,他们尤其反对以卢梭所强调的建立在抽象的“公意”、极富集体主义色彩的、排斥分权和制衡的契约论。当代的一些契约派自由主义理论家如诺齐克、布坎南等对卢梭式的契约论也持强烈的批评态度。从契约的角度看待宪法之所以广受欢迎,是因为它帮助全体社会成员实现协作,既有秩序,又有繁荣,皆有安宁。契约观念中所隐含的平等精神、权利观念和个人的尊严也常为推崇宪政的人所乐道。

订立宪法是一个协作性行为,并在多方面为社会成员能够共同生活而立序,而并不是像契约那样是为了实现一次交换,或是避免“囚徒困境”。立宪本身是契约行为,更是协作行为。订立宪法可以为以后的契约提供法律或制度上的保障。因此,宪法的功能是解决契约之前的问题,办法是大家相互协作来订立宪法。所以,一些学者试图用建立在社会协作(coordination)与伙伴关系(partnership)基础之上的互进论(theoryofmutualadvance)来为宪法和宪政提供一种解释性的理论。所谓互进(mutualadvance)是指确保个人利益的最佳途径是通过建立和维持一般性秩序来确保总体的相互利益。互进论是关于可行性的理论,而不像契约论那样是关于规范与义务的理论。把宪法看作协作的工具,有两个不同的含义。一是对宪法内容的选择就是一种通过协作与伙伴关系实现互进的产物;二是宪法之所以能良性运转,是人们在宪法之下成功的协作带来的。互进理论是关于人与人、人与政府、人与社会如何协调的规范性理论。如果说成文宪法与契约有类似性,而不成文宪法则更多反映的是柏克所说的伙伴式的协作关系。

互进理论是一种事实上的协作理论。能够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的政府比仅靠唤起道德义务的政府更能得到持久的支持。互进的前提是使个人的自由和秩序得到起码的保护,政府的权力受到有效的限制,并无法践踏个人的自由。否则,互进就没有希望,人与人、人与政府之间的冲突的就在所难免。在复杂的现代社会中,社会秩序的关键是协调。人们的看法不一样,追求不一样,但是相互之间都可能、而且只能协作,从而让每个人能够实现自己的目的,而不必你死我活,互相毁灭。其性质,就像繁忙路段的交通秩序一样。在没有规则与交通信号的情况下,互不相让,导致堵死,谁也不能到达目的地。二是借助公平的交通规则与信号,人人都有可能到达自己的目的地。契约未必是互进的,当事人履行契约后可能有赔有赚。但宪法强调的是社会成员的互进,为了一些人的特权地位去压制或消灭另一些人是不合宪政精神的。

互进范文篇5

(一)使学生学会把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或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小数.

(二)通过改写,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小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的算理,掌握相互改写的方法,能正确进行改写是教学的重点.由于这部分内容需要综合运用计量单位间的进率、小数的性质、小数点移位的规律等知识,学生非常容易出错,因此也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我们前面已经学过名数的变换,把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或复名数变换成低级单位的数,或者把低级单位的数变换成高级单位的数或复名数.请大家想想:30分米是多少米?3500克是多少千克?

引导学生说出,这是把低级单位的数变换成高级单位的数,除以进率,得出:

30分米=3米,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

3500克=3千克500克,除以进率得到的商是高级单位的数,余数仍是低级单位的数.

刚才复习的2个题都是把低级单位的数变换成高级单位的数或复名数,今天继续学习小数与复名数的相互改写.(板书课题:小数和复名数)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1∶3分米是多少米?350克是多少千克?

启发学生类推改写方法:

(1)这是什么样的运算?

(2)用什么方法汁算?

(3)怎样移动小数点就可以了?

从而让学生明确:把分米数变换成米数,要除以进率10,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就行了.3分米=0.3米(板书).350克变换成千克数,要除以进率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就可以了.350克=0.350千克=0.35千克.

启发学生总结出改写方法.

(1)上面两个小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应该怎么改写?

概括出:把低级单位的数变换成高级单位的数,要除以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只要按照进率是10,100,1000,把小数点向左移动相应的位数就可以了.

反馈:完成109页“做一做”1.

订正时要指名说出改写的方法.

2.教学例2.

(1)口答,说出改写方法.40平方分米是多少平方米?

70克是多少千克?

(2)3平方米40平方分米是多少平方米?4千克70克是多少千克?

启发学生观察,这二题与口答题有什么区别?是什么样的换算?应该怎样改写?

首先学生独立试算,然后二人互说改写方法,最后全班交流.

从而明确:要求改写成以平方米作单位的数,原来3平方米不用改,就作为小数的整数部分,只把40平方分米改写成平方米数就可以了,从而得到3.4平方米.

同理,要求改写成千克数,原来的千克数不用改,就作为小数的整数部分,只把70克改写成千克数就可以了,从而得出4.07千克.

3.启发学生总结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的方法.

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原来高级单位的数不变,就是改写后的整数部分,只将原来低级单位的数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左移动相应的位数,是高级单位的小数部分,再与整数部分合并就可以了.

反馈:完成109页“做一做”第2题.

订正时说明思路.

(三)巩固反馈

1.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

练十三第1题.

2.把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投影)

3米8厘米=()米5千克60克=()千克

1吨800千克=()吨12千米60米=()千米

3.判断正误.(投影)

3平方米20平方分米=3.20平方米5吨40千克=5.4吨

80米=0.8千米20千克=0.02吨

4.把下面几个数由大到小排列.

3.2米3米8厘米310厘米

(提示:化成相同的单位再比较.)

(四)作业

练十三第2,3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复名数与小数的互化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学习小数与复名数相互改写需要综合运用有关计量单位及小数的相关知识,而这些知识恰恰是同学爱出错的地方,因此它也是学习的难点.由于前面已学过名数的变换,这节所学内容与其思路是相同的,只不过是变换成高级单位的小数,因此本节课是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出新知,用类推的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出相互改写的方法,也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的能力和类推总结的能力.

新课分两段安排.

第一段教学把单名数或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小数.在老师设计的思考题引导下,让学生明确应怎样改写,并启发学生总结改写的方法.

第二段教学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小数.通过复名数与单名数改写的对比,找出区别,自己独立试算,在讨论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自己总结出改写的方法.

本课以基本练习为主,并针对学生易错易混处设计判断题,找出错处,防患于未然.

板书设计

小数和复名数

30分米=3米

3500克=3千克500克

例13分米是多少米?350克是多少千克?

3分米=0.3米

350克=0.350千克=0.35千克

例23平方米40平方分米是多少平方米?4千克70克是多少千克?

3平方米40平方分米=3.4平方米

4千克70克=4.07千克

3.2米3米8厘米3米10厘米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从大到小排列

3米8厘米=3.08米

互进范文篇6

一、开展“综治进家庭”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家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展“综治进家庭”工程,就是要更广泛更深入地发动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切实把综合治理各项措施落实到每个家庭,通过创建家庭平安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实施“综治进家庭”工程是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开展平安建设的重要载体,是织密自防网络构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密切联系群众、服务民生保障民生的重要途径,也是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大平安、服务经济大发展的重要体现。各地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开展“综治进家庭”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统一思想,增强开展这项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实际实用实效的工作方法和措施,全面推进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稳定。

二、开展“综治进家庭”工程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群众路线方针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平安”、创新社会管理的决策部署,面向新老市民家庭及成员,以服务群众需求、引导群众参与、提高群众自防意识、增强群众自治能力为目标,充分发挥基层综治工作中心(室)和基层和谐促进工程的网络平台和力量,充分发挥各综治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广泛开展“宣传教育进家庭、防范工作进家庭、参与工作进家庭”等活动,进一步创新专群结合工作新机制,完善群防群治新途径,探索群众工作新方法,切实有效地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真正把基层基础工作做细做深做扎实,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主要目标

开展“综治进家庭”工程是一项长期而深入细致的工作,也是关系社会平安、家庭幸福的一件大事,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力争在年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1.家庭成员的综治责任意识明显增强。每个家庭能自觉参与群防群治工作,积极开展“平安家庭”创建,“平安”建设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率分别提高10%,“人人参与、家家行动、自主防范、自我管理”的氛围基本形成。

2.家庭成员的法制观念明显增强。培育一批家庭法律明白人和懂法明理之家,80%的家庭都有一名成员了解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家庭成员都能积极地学法、懂法、守法,公民履行义务、依法维权的意识进一步提高,违法违纪事件和非法信访事件得到减少。

3.家庭成员的防范应对知识水平有新的提高。治安防范知识全面普及,80%的家庭成员了解和掌握安全防范以及应对突发性事件的基本常识、要领和技巧,可防性案件和人生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遏制,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4.家庭和谐、邻里和谐、新老市民和谐的氛围基本形成。家庭成员之间、邻里之间和睦融洽、互帮互助、包容谦让,新老市民相互融合、平等友爱、团结互助,“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的理念更加深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改善,“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更加广泛,矛盾纠纷、群体性事件不断减少,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能力不断增强,全市95%的家庭达到“六无一好”(无家庭暴力、无邻里纠纷、无吸贩、无黄赌行为、无非法宗教信仰、无违法犯罪,安全防范工作做得好)。

三、开展“综治进家庭”工程的具体内容和方法措施

(一)宣传教育进家庭

宣传教育进家庭,就是使防盗、防抢、防诈骗、防火、防事故、交通安全知识等防范知识进家庭,碰到上述问题如何应对的方法措施进家庭,具体措施为:

1.制订宣传手册。由市委政法委编印《家庭安全防范手册》,由镇(街道)发送到新老市民家庭,做到一户一册。

2.组织宣讲队伍。由市司法局组织青年律师普法服务团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村、社区和学校开展“法律六进”活动。组织各地乡音讲师团,深入村(社区)、企业、暂住人口集中居住点,对暂住人口进行法律知识巡回宣讲。由市公安局组织责任区民警在村(社区)开展“社会治安防范警民恳谈”活动,了解群众的治安安全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防范知识、应对知识的宣讲。由市委政法委组织政法各部门及各地综治办开展“千名政法综治干部法制宣传教育进万家”活动。通过广泛宣讲,实现“千场宣讲进基层,万户家庭受教育”的目标。

3.开展咨询服务。政法各部门、信访局、暂口局、规划局、建设局、国土资源局、农业局、科技局等综治成员单位要结合职能,根据群众需求,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开展“进百村入万家法律政策咨询服务活动”,解答群众的法律咨询,宣传群众关注的拆迁政策、保障政策、“三农”政策,提供专业技术服务。

4.加强阵地建设。市“一报两台”和新闻网、网等媒体要结合典型案例,加强家庭治安防范知识的宣传。市图书馆等法制教育基地要充分发挥教育传播的功能。市教育局要抓好全市中小学校“法制教育进课堂”和“学生带法回家”活动,做到一人带法全家懂法。市妇联要通过村(社区)维权站、家长学校、“平安家庭”示范户、流动妇女平安之家等阵地建设组织全市妇女带头学法,积极参与平安建设。各地要切实加强宣传教育阵地建设,确保每个村(社区)、城市小区要有一个以上的固定的法制宣传窗(板),有三条以上的固定普法标语,每个需求服务站要有一批法律图书,每个村(社区)的法制学校都有计划地组织家庭分期分批开展学法学政策培训活动,每个村(社区)都要组建起一支义务普法宣传队,利用调解、帮教及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深入家庭教育宣传。

5.组织走访活动。各地责任区民警、治保主任、基层和谐促进工程片(组)长,每半年走访一次涉及归正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吸毒人员、闲散青少年、精神病人、老访户、单亲家庭、贫困家庭等特殊人群的重点家庭,了解需求和学法等情况,积极开展帮教帮扶。

(二)防范工作进家庭。

1.大力开展治安防范宣传工作。通过媒体、网络平台和宣传窗、宣传栏、旗幔等宣传载体,创编一批文艺节目和策划一批形象直观的图片,广泛宣传各类法律法规,普及法律常识,增强群众的法制意识和守法观念;结合各阶段辖区治安特点和发案动向,及时向群众通报治安状况,广泛向居民发放防范宣传资料,增强居民的防范意识,提高群众的识别能力和自防水平。各地各部门在活动中要重点开展防盗、防抢、防骗、防火、防事故,禁黄、禁赌、禁毒、禁酒驾,反邪教、反传销、反家庭暴力等“五防”、“四禁”、“三反”宣传,做到宣传到户,教育到人。

2.大力开展物防技防建设。物防上,广泛推行十户联防制度,积极推行农村封闭式小区和城区小区围合式管理,构筑覆盖每个家庭的防控网络;抓好居民小区、楼道、案件多发地的灯光工程建设,进一步普及推广防盗门、楼宇对讲系统安装,有条件的地方要探索推行实效性强、价格适中的家庭报警装置,提高居民家庭的防盗水平。技防上,在有条件的重点部位推广安装监控系统,不断提高防控科技含量。

3.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充分利用基层和谐促进工程网络和和谐促进员队伍,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及时疏导群众思想情绪,做到问题苗头早发现,重要信息早报告,矛盾纠纷早处理,重点对象早转化,及时疏导、依法处置各类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和不稳定因素,防止矛盾激化引发“民转刑”案件和群体性事件。

4.大力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加强出租房屋管理,提倡旅馆式星级管理,强化房东责任,防止出租房屋藏污纳垢,成为违法犯罪分子藏身之所。加大对出租房屋安全检查的力度和密度,加大对居民特别是暂住人口防火、防煤气、防中毒、防台风的教育宣传,防止发生火灾等人身伤亡事故。对有物业管理的居民小区,全面落实物业安保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减少治安隐患,消除治安死角和盲点。对无物业管理的居民住宅区要开展夜间巡查等,确保各类治安隐患得到有效整治,预防和减少可防性案件的发生。

(三)参与工作进家庭

1.开展“我为社区巡一夜”活动。引导新老市民家庭确立“我为大家守一夜,大家为我守一年”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平安建设共建共享的参与意识,广泛组织干部群众主动参加村(社区)义务夜巡活动。这项活动根据村(社区)实际,由村(社区)统一安排,以片(组)为单位组织开展,要编好轮流表,划好巡逻路线,备好巡逻器材,开展好安全教育,形成户户参与治安防范的良好氛围。

2.开展邻里守望活动。各村(社区)都要建立邻里守望公约,印制居民之间的“邻里守望”联系卡,基层和谐促进工程片(组)长要承担起邻里守望制度的宣传发动工作,要求邻里之间相互熟识,互相了解家庭情况,主动对接治安防范措施,发现邻里之间有火情、警情、险情等安全隐患或异常情况,及时询问或提醒,及时报警,相互救助,做到“相互提醒防范、相互支持防范、相互照应防范”。

3.开展邻里关爱互助活动。大力倡导、引领全市家庭参与“平安家庭”、“和谐邻居”建设工作,通过广泛开展各具特色的家庭节、邻里节等活动,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交流,增进友谊,增强群众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与号召力,有效促进家庭幸福、邻里和睦、社区和谐。坚持新市民家庭与本市居民家庭同教育、同管理、同服务,积极开展“房东房客共同关爱行动”,激励广大房东做到“五多”(多一句问候,多一份关照,多一些宽容,多一点沟通,多一项责任),影响并带动房客做到“五多”(多一份热爱,多一点了解,多一些配合,多一些学习,多一次参与),进一步促进新老市民家庭的相互交流,培育引导新老市民相互融合,平等友爱,减少摩擦与冲突,促进社会关系的和谐。

4.开展特殊人群的帮教关爱活动。认真排查精神病人、对社会严重不满分子、邪教人员、上访重点人员(老访户)、社区矫正对象、有犯罪倾向的帮教安置对象、闲散青少年、家庭困难人员、孤寡老人等各类重点人群,分别情况落实家庭加强监管、开展医治,组织志愿者、和谐促进员定期走访开展结对帮教和生活帮扶,发挥邻居的守望互助作用和各综治成员单位积极参与作用,掌握信息动态,促进教育转化,解决实际困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

5.开展文明新风进家庭活动。大力开展和谐文明家庭、学习型家庭、节能绿色家庭、书香家庭、廉洁家庭、科普家庭的创建,广泛组织开展“邻里节”、“读书节”、“学习文明礼仪”“学习交通法规”等活动以及“好儿女、好婆媳、好邻里”评选活动,大力宣传表彰奖励见义勇为行为,弘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弘扬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社会正气,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教育引导群众“讲道德、讲文明、讲科学、讲秩序、讲奉献、树新风”,不断提高公民的道德素养和文化素养,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更全面地推进平安和谐建设。

四、开展“综治进家庭”工程的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组织发动阶段(年月—月)。制订工作实施意见,选择先行试点镇(街道)、村(社区),召开动员大会,编印《家庭安全防范手册》,组织各地综治办主任及基层和谐促进工程片长进行“综治进家庭”工程业务培训。

第二阶段:实施推进阶段(年月—月)。各地各部门按照实施意见,制订工作计划,落实责任人员,通过加强阵地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服务活动、参与活动、创建活动,一级抓一级,把“综治进家庭”工程的各项内容和措施落实到各村(社区),落实到新老市民家庭,确保四项主要工作目标全面实现。

第三阶段:总结提高阶段(年月)。各地各部门认真总结经验,树立一批先进示范和先进典型,研究建立长效机制,制订新一轮的“综治进家庭”工程实施意见。

五、开展“综治进家庭”工程的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地综治委和各综治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综治进家庭”工程,要把这项工作纳入到基层和谐促进工程建设之中,作为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责任制、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来抓,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要求和综治委的部署,结合实际,精心谋划,找准切入点,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认真加以实施,真正形成综治委牵头、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互进范文篇7

成立廉政文化家庭示范点建设工作小组,负责全乡廉政文化进家庭的组织、领导、协调、检查考核等工作,系统全面的管理好廉政文化进家庭工作的日常工作。并建立以乡妇联牵头、其他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各村同时成立以驻村领导为负责人、村干部为成员的廉政文化进家庭的工作小组。

二、制定组织机构的规章制度

制定好相应的规章制度,定期召开会议,要求领导小组成员参与会议讨论,并协调督促廉政文化进家庭的各项活动,把家庭廉政文化建设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三、浓厚宣传氛围

在圩镇、交通要道悬挂宣传横幅,印发宣传单,组织干部进村入户,积极做好廉政文化的宣传工作。

四、开展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

积极组织开展廉政教育活动,进一步扩大宣传,增强全乡上下学习廉政文化的氛围,结合“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树立一批“廉洁家庭”、“廉内助”典型,并通过这些活动,弘扬正气,并积极为党员领导干部家属订阅纪检报刊,书籍等,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政策,

五、在实践中要结合实际,抓住重点

注重载体的创新与实践,让家庭成员看得见、学得来、可参与、能受益。结合我乡的实际情况,更好地将廉政文化宣传到位,落实到位,使廉政文化进家庭活动紧跟时展步伐,真正起到丰富家庭生活、培育家庭文化、教育家庭成员、弘扬家庭美德、树立廉洁家风的作用。

互进范文篇8

一、加强组织和领导

我组织协调文化“六进”各项活动额开展,我乡成立了安全文化“六进”活动领导小组,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各相关单位成员组成小组成员。有力的推进了文化“六进”活动的顺利铺开。

二、主要工作

1、安全文化进企业活动。

建立健全企业的安全生产各项制度,明确安全生产责任。积极组织企业从业人员开展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和知识竞赛,结合“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安全生产典型示范创建活动,切实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和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知识水平和安全生产意识。

2、安全文化进园区活动

在活动期间,做好园区企业的组织协调,组织园区企业管理人员参加安全生产相关知识培训,建立了园区企业的安全生产相互监督机制和安全生产互助救援机制。

3、安全文化进集镇活动

在集镇设施了安全生产警示标语和安全生产宣传栏,通过上街宣传的方式,结合安全生产月,广泛宣传安全理念和安全知识,建立了安全巡逻队伍,将集镇安全责任落实到位。

4、安全文化进校园活动

在中小学开展“安全伴我行”活动,提倡“安全伴我在校园,我把安全带回家”,达到了“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效果。

5、安全文化进家庭活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家家安全,人人安全,才有企业安全和全社会的安全。通过安全文化进家庭活动,使每个家庭掌握基本的安全常识,从而减少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6、安全文化进农村活动

互进范文篇9

【摘要】电控发动机在结构和功能上均有了较大的改进。主要有:(1)结构的层次性、复杂性从系统论的观点,电控发动机是由有限个“元素”通过各种“联系”构成的多层次系统。(2)功能控制的集中性。电控发动机系统主要由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电控点火装置、怠速控制、排放控制、进气控制、增压控制、警告提示、自我诊断与报警系统等子系统组成,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又包括了燃油系统、进气系统和电控系统三个组成部分。其中电控系统作为整个发动机系统的控制核心,用来协调各平行和上级系统的工作。发动机电控系统其结构的层次性、复杂性,其控制功能的集中性,导致其故障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复杂性。

【关键词】电控发动机故障分析

电控发动机系统主要由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电控点火装置、怠速控制、排放控制、进气控制、增压控制、警告提示、自我诊断与报警系统等子系统组成。其中电控系统作为整个发动机系统的控制核心,用来协调各平行和上级系统的工作。

1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由三个系统组成:燃油系统、进气系统和电控系统。

1.1燃油系统

燃油系统的功能是向汽缸或进气管喷射燃烧时所需的燃油量。燃油从燃油箱内由电动汽油泵吸出,经汽油滤清器后,再由压力调节器加压,将压力调节到比进气管压力高出约250Kpa(2.55kgf/cm2)压力,然后经输油管配送给喷油器和冷起动喷油器,喷油器根据电控单元ECU发来的脉冲信号,把适量燃油喷射到气缸内。如图2.1所示。

1.2进气系统

进气系统为发动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提供必须的空气。空气经过空气滤清器、空气流量计、节气门体、进气总管、进气岐管进入气缸。节气门全闭,发动机在怠速工况下运行时,空气经旁通气道直接进入进气岐管。

1.3电控系统

电控系统是电控单元根据传感器检测到的发动机运行工况和汽车运行工况来确定喷油量及点火提前角,从而控制发动机在最佳工况下的运转。

与传统的化油器式发动机相比,电控发动机在结构和功能上均有了较大的改进。主要有:

(1)结构的层次性、复杂性从系统论的观点,电控发动机是由有限个“元素”通过各种“联系”构成的多层次系统。“联系”可分为:结构类、功能类、传感器测点类,各自均有一定的层次性,包括顶级即电控发动机本身,分系统级由电控系、冷却系、启动系、机械系等组成。各类与各层次间既有各自独立的功能,又相互影响、相互牵制。整个机体通过ECU的控制来协调各子系统,完成发动机总体功能,各子系统的功能又是由各自部件的功能相协调来实现的,各部件的功能又需要通过各元件的协调来实现。

(2)功能控制的集中性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控制单元采用了数字电路及大规模集成电路,同时微机处理速度的不断提高和存储容量的增加使其控制功能大大增加,并具有备用功能。另外,与汽油喷射控制、点火控制及其它控制系统相关的各种控制器,由于所用的传感器均可通用,如水温传感器、进气温度传感器等,因此,利用控制功能集中化就可以不必按功能不同设置传感器和ECU,而将多种控制功能集中到一个ECU上,不同控制功能所共同需要的传感器也就只设一个,这就是集中控制系统。如图2.2所示。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主要部件有:电子控制单元(ECU)、空气流量计、节流阀体、发动机转速传感器等,其中节流阀体又包括:节气门电位计、怠速节气门电位计、怠速开关、怠速调节电机等。从控制原理来看,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可以简化为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ECU)和执行器三大组成部分。传感器是感知信息的部件,功用是采集控制系统的信号并转换成电信号输送给ECU,以提供汽车运行状况和发动机工况等相关信息。ECU接收来自传感器的信息,进行存储、计算和分析处理后发出响应的控制指令给执行器。执行器即执行元件,其功用是执行ECU的专项指令,从而完成控制目的。传感器、ECU和执行器三部分相互间的工作关系如图2.3所示。

2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故障分析

发动机电控系统其结构的层次性、复杂性,其控制功能的集中性,导致其故障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复杂性。主要表现有:

(1)多维层次性对电控发动机而言,其故障可划分为电控系、起动系、点火系、冷却系及机械系等子系统,子系统又由各部件与元件构成。同样,其按功能也可划分为若干个层级。因而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故障原因与故障征兆也相应与不同的结构层级、功能层级以及传感器测点类相关联。

(2)传播性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传播方式有两种:横向传播,例如电控系系统内某一传感器故障可引起电控系内其它传感器功能失常或失效;纵向传播,即由元件的故障相继引起部件故障—子系统故障—系统故障。因此微小的故障如不及时发现和排除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3)相关性某一故障可能对应若干征兆;某一征兆也可能对应若干故障。它们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4)时间性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产生与表现常常与时间有关,这是由于发动机运转的动态性所决定的,如间歇性故障。

(5)放射性某一部位的故障可能引起其它部件出现异常,例如发动机抖动的故障中有时仅因为一个轴承的故障引起,而该轴承的故障导致其它轴承的震动增大,而该轴承本身变化反而不明显。

(6)不确定性(模糊性)故障和征兆信息的随机性,模糊性及某些信息的不确定性,组成了故障信息的不确定性。

针对电控发动机的特点及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常见故障分析,如怠速不稳、起动困难、动力不足等,使我们明确了如果要进行汽车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开发,就要建立基于汽车故障码诊断和故障现象诊断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

参考文献

[1]虞和济,侯广林.故障诊断的专家系统.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林尧瑞.专家系统原理与实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互进范文篇10

一、扎实开展争创活动,营造科学发展的浓厚氛围

为创新学习实践活动分析检查方式,创造全员参与的良好气氛,把此次活动向纵深推进,我局按照县委要求,精心组织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体人员理论考试,巩固学习阶段成果,促进全体人员科学发展理论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同时,在部门内部启动实施“大学讨论”和“科学发展从我做起”主题实践活动,鼓励全体干部争做践行科学发展观排头兵,争做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县排头兵。以部门业务为平台,以科学发展观为标准,在科室间开展达标竞赛活动,奖优罚劣,选树典型,立足本职,做科学发展的模范和表率。激励号召全体干警从我做起,从自身工作做起,深入研究,广泛实践,把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融入到本职工作之中,达到理论再认识,素质再提高,本职工作有新创新,有大跨越。

二、深入查摆问题,实现司法行政工作与科学发展有机统一

为彻底查摆出部门中与科学发展观不吻合、不合格的问题与不足,我局在此阶段主要采取了群众评议、入基层调研、对照检查、宣讲讨论等四种方式,与科学发展观相对照,查找本职工作与科学发展观的差距和不足,逐条梳理,剖析根源,提出整改意见。通过认真查摆,主要查找出以下四个方面的不足:普法宣传工作力度不够,在人力、物力和经费资源方面的投入不够,普法深度、广度不够;人民调解工作,延伸度低、服务面窄,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还没有有效衔接;在法律服务方面,服务水平、质量不高,律师、公证员队伍的素质教育有待加强;在法律援助方面,覆盖面低、受援面窄,工作中应加大对残疾人、农民工的法律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