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行动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13:06:33

惠民行动范文篇1

题记:

1月17日,珙县巡场镇彩旗飘扬、锣鼓喧天,数百群众在大街上载歌载舞,欢庆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这是宜宾市在开展惠民行动中,珙县人民迎来的一大喜事。

长期以来,由于水质问题,珙县县城及周边10多万居民面临缺水困境。在开展惠民行动中,该项工程被列为宜宾市委、市政府重点督查项目之一,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精力予以重点实施,终于在今年1月17日迎来了珙县巡场自来水厂的建成和开闸放水,为当地群众化解了多年的饮水之忧。在河口村六社,家家户户都贴上了喜庆的对联:“饮水思源不忘共产党好,安居乐业感谢惠农政策。”

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

2006年12月初,中共宜宾市第三次代表大会确立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美好新宜宾”的未来五年发展蓝图和目标任务。

建设美好新宜宾,成为新时期宜宾全市人民的共同奋斗目标,也是构建“和谐四川”的具体体现。

在激动人心的蓝图下,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和更加有效的行动推进美好新宜宾建设,用实实在在的实惠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是宜宾市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思考最多的问题。

于是,关注民生,亲民惠民,成为建设美好新宜宾的最流行话语。

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真正做到“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成为宜宾市委对全市党员干部的具体要求。

宜宾市委主要领导多次强调,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各项任务,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谋求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要始终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教育和引导各级干部在作决策、定政策、做工作时,切实做到大多数群众不赞成的政策坚决不出台,大多数群众不支持的措施坚决不实施。

观念之变带来的是“发展、亲民、干事”的浓厚氛围,是对“亲民、务实、廉洁、勤政”全新形象的倾力打造。

“从落实群众‘最盼’的就业培训、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工作抓起,从解决群众‘最急’的看病困难、出行不便、环境污染等问题做起,从整治群众‘最怨’的与民争利、吃拿卡要、推诿扯皮等痼疾改起。”

党代会报告的铿锵之言,惠民行动如箭在弦。

省委、省政府开始部署“十大惠民行动”,宜宾惠民行动随之迅速拉开帷幕。

从群众最关心的事做起

实施惠民行动,首先必须解决哪些才是惠民的?宜宾市委、市政府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要从群众最急、最难、最怨、最盼的问题入手,把群众最关心的事、群众能直接受益的事和政府能办得到的事紧密结合,绘制出具有宜宾特色的惠民行动计划。

2007年2月,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总投入达19亿元的“13项惠民行动”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宜宾市政府主要领导在全市“两会”上向代表、委员郑重承诺:在全市范围大力开展惠民行动。

“13项惠民行动”涵盖范围之广、投入资金之多令宜宾全市人民欢欣鼓舞。

———实施就业促进行动。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1.8万人。确保现有零就业家庭中至少有一名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家庭成员实现就业再就业。

———实施最低生活保障行动。把符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城镇居民全部纳入低保;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符合条件的“五保”供养对象全部纳入供养范围。

———实施加快教育发展行动。全部实施“两免一补”;解决7000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继续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民族教育;消除新产生的中小学D级危房。

———实施医疗保障行动。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扩大到8个区县,覆盖比例达到80%;大病医疗救助2.68万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和特困群众。

———实施城乡交通建设行动。完成通乡公路200公里,建成通村公路420公里;建成乡(镇)客运站(点)15个。

———实施饮水安全行动。解决14万人的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5个县(区)的调查与区划工作,红层找水打井4.7万口,解决16.5万农民饮水困难。

———实施农民工培训行动。培训农民工12万人次,培训骨干农民2400人,带动3万农户科技推广应用。全市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00万人次。

———实施城乡安居行动。建设25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解决1500户农村特困无房户和受灾群众住房困难问题。实施地质灾害避险安置工程搬迁300户;支持农民新建沼气池2.5万口。

———实施扶贫解困行动。解决7000农村绝对贫困群众温饱问题,改善4.62万农村低收入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按计划逐步抓好干渠支渠建设。

———实施生态环境保护行动。主要流域出境断面水质达到Ⅲ类;城市环境质量达标率大于55%;挂牌监管整治16家工业污染企业、3家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企业。

———实施加快城市公用设施建设行动。安排1000万元资金用于解决中心城区街道和改善“城中村”配套设施建设;加快第一期10万立方米的天然气储气设施建设和天然气岷江过江管线建设。

———实施改善城乡购物难行动。改善商业网点结构,加快城区高、中档次商业网点建设,力争南岸沃尔玛购物中心开业;继续开展农村“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成农家店50个。

———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行动。搭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农民群众体育健身服务体系,建设完成134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在此基础上,今年4月,宜宾制定了《“十一五”时期“十项惠民行动”方案》,从促进就业、最低生活保障、教育资助、医疗保障、城乡交通建设、饮水安全、农民工培训、城乡安居、扶贫解困、生态环境保护10个方面入手,围绕老百姓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制定了详尽的五年惠民行动规划。

五年惠民规划的制定昭示着:惠民行动已经不仅仅是每年的政府工作动议,更形成了长效的工作机制。

推动执行力上的新突破

对于如此大规模的惠民行动,如何全面落到实处,如何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宜宾没有丝毫懈怠。

———强化目标管理。从2007年起,宜宾市委、市政府把实施惠民行动作为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了对区县及市级部门的目标管理,进行层层分解,明确了任务,落实了责任。各地各部门进一步深化、细化年度惠民行动工作目标,逐级落实目标责任,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责任到人。同时,建立健全了工作机制,强化目标报告、督办落实、问题整改、简报交流、情况通报、责任追究等,做到全程监控、跟踪管理,定期研究、分析、通报目标执行情况。

———建立工作平台。宜宾及时成立了实施惠民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工作平台,负责实施惠民行动的组织、宣传、协调、指导、督查、审计、监察等工作,明确了相关工作职责和责任人,明确了工作措施,为落实惠民行动提供了有力保证。

———狠抓督导落实。整合市委市政府督查目标办、市纪委等相关部门力量,建立惠民行动督查督办组,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对惠民行动的推进情况进行挂牌督查督办,着力解决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定期向市委、市政府报告惠民行动目标执行情况,并向社会公布结果,确保惠民行动按计划顺利实施。

———严格目标考核。宜宾市委、市政府把惠民行动实施情况作为重点内容,对各区县和市级相关部门进行年度目标考核。对未完成年度惠民行动工作目标任务和弄虚作假的区县及部门施行“一票否决”,并进行通报批评。各区县也把落实惠民行动的情况纳入了对乡镇及县级部门的考核范围。

据统计,仅今年一季度,全市城市低保累计保障196844人,农村低保累计保障89442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已达35.9万人,帮助1208名就业困难对象实现了就业再就业,帮助783名符合条件的灵活就业人员办理了社保补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已扩大到8个区县,参合率达85.13%,发放农村医疗救助金198.91万元;完成通村公路建设97.75公里,完成建房230间,完成沼气建池4987口;教育加快发展,“两免一补”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生态环境保护强势推进,成功摘掉空气污染“黑帽子”。

宜宾市组织落实、责任落实、项目落实、资金落实、机制落实,强有力的工作举措确保了惠民行动有效开展,硕果累累。

行动之外的倾听

“亲民者民亦亲之,爱民者民亦爱之。”“惠民行动”这一民心工程的实施,鼓舞了人心、凝聚了人心、温暖了人心、安定了人心,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然而“惠民行动”又永无止境,如何在惠民行动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群众所急、所难、所怨和所盼,宜宾市委、市政府在进一步行动。

今年以来,宜宾市委、市政府及各区县通过多种形式,用心关注民意、用心倾听民意,在党委政府和群众之间架起了民意沟通的桥梁,密切了党群、政群、干群关系,推进了和谐宜宾的建设。

2007年1月15日上午九点,“12345市民热线”正式开始试运行。

———市民热线是在原“市长信箱”基础上拓展建设的政民互动综合平台,将原来只接收网络来信扩展为电话(含移动电话)、传真、短信和互联网等市民通常使用的通讯方式。市民热线的开通,为推进政务公开、加强政府与市民的沟通,听取市民的意见、建议、投诉,提供公众服务信息等构筑了全新的绿色通道。

2月28日至3月16日,一场声势浩大的集中接待群众来访活动在宜宾市、区县、乡镇(街道)三级同时开展,为时半个多月。

———在大接访中,参与接待活动的机关干部达2000余人次,共接待来访群众3429批6116人,各级听取和搜集了大量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存在的矛盾3000余件。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场能够解决的,采取现场接待、现场研究、现场处理的办法妥善解决了信访问题1024件。对于不能当场解决的,由市委市政府信访办进一步梳理、归类,并责成相关部门在规定时限内妥善解决。

惠民行动范文篇2

我县计划生育工作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巨大成就,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坚持晚婚晚育,实行少生优生,为我县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无私奉献。为了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让实行计划生育的群众真正在政治上得到荣誉、经济上得到实惠、生活上得到帮助,按照省、市人口计生委的统一部署,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实施“计生惠民行动”。为此,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本着“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体现惠民”的原则,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以宣传教育、依法行政、优质服务、落实奖励扶助政策、开展生殖健康服务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通过惠民行动的实施,让计划生育家庭得到更多的实惠,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引导愈来愈多的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转变婚育观念,稳定低生育水平,为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主要内容

1、以丰富的宣传教育服务群众

广泛传播新型生育文化和科学致富技术。通过消夏晚会、文艺调演、集市宣传、知识竞赛和宣传品入户等多形式、多层面、多渠道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开展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和科技致富的科普宣传和法制教育,努力将科学的生育知识、先进的生活理念和实用的生产技术传播到千家万户。大力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各乡镇区都要和教育、民政、妇联、团委等各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关爱女孩公益金”,有计划地帮扶、资助一定数量的困难女童或女学生,在全社会逐步形成“关心母亲健康,关爱女孩成长”的热潮。扎实推进优质服务约定工程,准确掌握群众需求,科学决策,优质服务。要进一步扩大服务对象,提高男性参与和青少年参与率;拓展服务范围,将性健康、艾滋病的防治、优生监测等纳入服务范畴;充分调动多方面的力量和因素,全心全意为群众提供服务。

2、以文明的行政执法方便群众

积极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生育审批服务。本着简化手续、方便群众的原则,改进生育审批制度,取消一胎生育审批,实行生育第一个子女孕后登记制度;及时为符合生育二胎条件的群众审批、发放《生育证》;保障群众依法生育的权利。扩大群众对计划生育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改善服务态度,规范办事程序,加强政务公开,推进村民自治,建立健全民主监督制度,有效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坚决制止各种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坚持文明执法、依法行政,为群众提供严格的法治服务,加强和改善计划生育行业作风和规章制度建设,严肃查处计划生育乱收费、乱罚款,严禁计划生育工作中各种侵害群众利益的违法乱纪行为。

3、以多渠道的奖励兑现扶助群众

积极创造条件,落实《河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的奖励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支持,对独生子女家庭兑现奖励。落实好昌政[2004]69号文件《印发〈昌黎县计划生育救助公益金筹集、管理、使用办法〉的通知》精神,建立计划生育救助公益金,对因独生子女伤残、死亡或因手术并发症导致贫困的计划生育户每年救助600元。落实国家规定的60周岁以上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每人每年600元的奖励扶助政策,确保摸底准确率达到100%,落实县级配套资金,按照要求兑现奖励。加大部门帮扶力度,落实《条例》规定的其他优惠政策。民政部门在落实社会救济时,要将计生贫困户作为重要救助对象,教育部门、卫生部门、涉农部门要利用各自优势制定有利于计划生育的优惠政策,广泛开展扶民、助民活动。

4、以优质的技术服务惠泽群众

按照技术优良、服务优质、管理优秀、环境优美、群众满意的标准,大力加强县、乡服务站建设,努力提高技术设备水平,改善服务条件,规范技术标准,按标准配备技术服务人员,提高服务质量。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民心工程”,计生、卫生部门要资源共享,密切配合,每年对农村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一次规范的生殖健康检查免费服务,检查项目包括:⑴常规检查(体温、脉搏、血压)、妇科B超检查、乳腺检查、妇科内诊检查。有条件的地方要适当增加阴道分泌物检查、宫颈刮片检查等服务项目。各级党委、政府要从2005年开始将免费检查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确保投入到位。认真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在广泛宣传群众并使其知情、自愿地基础上,为有生育计划的育龄群众提供优惠的优生咨询、监测服务,计生、卫生部门做好围产保健的宣传指导工作,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出生缺陷发生率。禁止非医学需要的B超、染色体胎儿性别鉴定和性别选择性引产,避免非正常终止妊娠,有效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加强知情选择后续管理和服务,指导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群众选择安全、适宜、可靠的以长效为主的避孕节育措施。全县统一规范随访程序,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三、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实施“计生惠民行动”是做好新形势下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举措,是计划生育工作向深层次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实施“计生惠民行动”的重大意义,并把此项活动与当前推进农村小康建设、解决“三农”问题等中心工作相结合,列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县、乡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具体负责这项活动的组织实施。

2、加强协调,突出重点。落实《条例》规定的奖励扶助政策,建立奖励扶助机制,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和开展生殖健康服务是这次“计生惠民行动”的重点。围绕这些重点工作,全县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纵向结合。县乡村层层结合,上下联动。二是横向结合。计划生育“三结合”相关部门要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实施方案,把目标任务具体化,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形成社会合力。三是内部结合。计划生育专业队伍是“计生惠民行动”的主力军,各级计生部门和工作人员要切实负起责任,做到任务明确,思路清楚,行动一致,不断提高工作效率,进而在全县形成党政牵头、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惠民行动范文篇3

今天,区委、区政府在这里召开区“惠民行动”电表户表安装工作总结表彰会,主要目的就是要表彰积极参与我区“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两送”活动的相关部门和街道。在这次活动中,区级有关部门、街道按照思源书记提出的“起点高人一筹,节奏快人一拍”的要求,表现出了务实为民、关注民生的高度责任心和良好的工作作风。特别是供电公司,克服安装户分散、安装成本增加等困难,做了大量艰辛的工作,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人民群众的真情实意,按时全面完成了这次低保户电表户表安装任务。刚才,区惠民办主任卢瑞光同志宣读了区惠民领导小组对供电公司的表彰奖励决定和对区民政局等14家单位的通报表彰决定,希望大家继续关注民生,积极参与到“富民惠民,改善民生”活动中来,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做得更实。下面,我结合这次“两送”活动,就推进“惠民行动”再讲三点意见。

一、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民生是基础

省委书记在全省开展“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风建设活动动员大会上指出“民生问题决定着人心向背和事业兴衰成败”。当前,成都市迎来了被国家确定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同时,这也为我区加快城乡统筹科学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过去的经验证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离不开广大干部群众的同舟共济。刚才社区代表的即兴发言,再次证明了这一点。如果我们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不注重关注民生,不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就得不到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拥护。我们必须将民生作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础,以亲民惠民赢得民心,以科学发展凝聚全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形成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

区委《关于开展“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风建设活动的意见》提出了“落实‘三大民生举措’,切实亲民助民安民”,要求全区各部门、街道要构筑亲民平台,畅通民意渠道;扩大基层民主,维护群众权益;加强治安整治,促进和谐稳定,就是要夯实我区的民生基础,为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这次我区率先在全市开展的“两送”活动,为全区881户低保家庭免费安装了户表,为131户低保家庭免费安装了天然气,以及为低保家庭免费赠送炉具和实施燃气补贴,就是区委、区政府民生工程的一项具体举措,它有效地解决了低保家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切实让广大困难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受到了群众的好评,社会反响良好,为我们进一步深化“富民惠民,改善民生”活动开了一个好头。对暂时尚不符合电表户表和天然气安装条件的低保户,各街道、社区要更多地关心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他们身边。希望全区各部门、街道和广大党员干部,继续努力,更好地关注民生,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心谋事,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更多的、实实在在的利益。

二、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惠民是核心

书记在省委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专题会议上指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基本准则是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核心问题是富民惠民、改善民生”。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当前存在的城乡发展不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区域发展不协调、人与自然发展不协调,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年初,区委、区政府就向全区印发了《关于大力开展“惠民行动”的实施意见》,7月,区委又在“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风建设活动中进一步明确了推进“十大惠民行动”。这充分体现了区委、区政府对此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十大惠民行动”的具体内容,也体现了“惠民行动”在推进我区城乡统筹科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实施“惠民行动”,重在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让全区人民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重在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完善社会管理,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我区“十大惠民行动”,分为十个大项61个小项,内容涉及劳动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治安环保、城建交通、扶贫济困等多个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领域,工作千头万绪,时间紧、任务重。但从1~7月的工作推进情况来看,各项指标均按计划顺利实施,其中为低保户免费安装电表户表、为贫困残疾人免费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等14项指标还提前或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惠民行动”总体进展顺利,目标任务完成较好。这与我们全区各部门、街道深入扎实的工作是分不开的,更是我们前一阶段领导干部作风整顿建设活动和正在开展的“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风建设活动取得成果的具体体现。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我们的工作中也还存在着很多不足,离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距离。如我们的新居工程建设还未能达到目标进度,在环境治理方面反映出的一些突出问题等等,都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加大工作力度,多措并举,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把惠民的事办好办实,让全区城乡居民真正体会到城乡统筹发展给他们带来的实惠。

三、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富民是目标

书记在全市开展“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风建设活动暨群众工作和信访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富民惠民、改善民生”,抓住试验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以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改革创新的精神,不等不靠,加快试验区建设,使“富民惠民”建立在更加坚实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上。全区党员干部应明确,我们开展的各项工作,尤其是抓城乡统筹,抓科学发展,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富民,也只有民富了,区域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五届区委第四次全委会上通过的《关于深化城乡统筹推进科学发展的意见》中提出了我区“三个转型”的发展战略,“四区”建设的奋斗目标和“五个率先”的发展目标。《意见》中要求,我区“年基本实现城市化,在此基础上,到年城市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基本持平,城乡差距基本消除,实现城乡居民生活条件基本同质化。”“到年,地方财政收入突破40亿元,在2006年的基础上翻两番;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在年的基础上翻1番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000美元,在年的基础上翻1番,跻身全国发达城区行列,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这些目标振奋人心,无一不是把“奔富裕”放在第一位的。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全区各部门、各街道,思想更解放,探索更大胆,工作更扎实;同时也离不开全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与支持。

惠民行动范文篇4

惠民行动,就是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老百姓充分受益和得到更多的实惠,就是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入手,从能办得到的事情做起,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惠民行动改善民生,凝聚民心。

惠民行动旨在扶助困难群众,以使困难群众能更多地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惠民行动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是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根本宗旨的重要举措,是深入推进科学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实施惠民行动,不是一个部门的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上下联动,积极协调,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工作。

首先,惠民行动内容广泛具体。民生无小事,民生多难事。惠民行动细到百姓淡如水的家常事,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诸如就业促进、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障、农村交通、饮食安全、扶贫解困、劳务输出、通信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平安创建、农村和城市安居、助农增收、农民工维权、国企改革、光明行动、农机购置补贴、土地开发,等等。当前应将农民增收、农劳转移、筹集帮扶资金等作为首要任务。重点解决困难群众生活难、就医难、上学难、维权难等问题。

其次,探索惠民利民长效机制。惠民行动要有严谨细致的组织和科学有效的管理,应当整合惠民资源,完善惠民体系,构建惠民长效运行机制,构建一个方便群众、亲和群众、切合实际的联动体系,着力解决困难群众的现实问题。惠民行动涉及民政、物价、交通、医药、能源等,各部门之间要健全帮扶制度,完善帮扶目标,研究和编制低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运用该指数建立补贴长效机制,确保帮扶规范。

再次,惠民行动需要政府投入。政府应当逐步把“惠民行动”建成掌握民意的重要渠道,整合各类帮扶资源的重要载体,实施惠民帮扶工作的重要平台。解决民生问题既要着眼长远,又要量力而行;既要全面部署,又要重点推进、循序渐进。各级政府应当相对集中人力、物力,以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最迫切、最受益的事情。资金应相对集中投放,不要撒胡椒面,对救助对象要严格把关,让真正困难的群众得到帮助。

第四,惠民行动需要共同配合。惠民行动是一项带有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问题的重要课题。惠民行动需要制度上的衔接,需要政策的相互支撑,更需要工作上的相互配合。要深入开展调研,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作为着力点,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最迫切、最受益的问题。

惠民行动范文篇5

一、惠民行动的主要内容

(一)实施生殖健康促进活动。免费为10万名农村已婚育龄妇女进行生殖道感染疾病和乳腺疾病普查;免费为1500名绝经期妇女摘取宫内节育器;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受益群众*到250人,建立遗传优生“绿色通道”,免费为经病残儿医学鉴定再生育家庭提供一对一咨询、再生育指导服务*80户。

(二)实施计划生育家庭权益保障行动。为60000名农村和城镇无单位的独生子女父母每人每年发放30元奖励金;为6712名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每人发放600元奖励扶助金;对95个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进行扶助,每人每年发放扶助金600元;对9个家庭符合再生育条件而主动放弃再生育的家庭一次性发放奖励金5000元。开展好“万众救助计生特困户家庭活动”;对3000户农村计划生育家庭进行“三结合”帮扶。

(三)实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行动。免费为流动人口办理计划生育证明;免费为流动人口提供避孕药具。

(四)实施新农村新家庭建设行动。新建50个人口文化图书角;规范建设776个生育文化大院、7136个生育文化中心户。

(五)实施关爱关怀行动。对农村已申请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独生女和农村已落实绝育措施符合政策生育的双女在国家开办的医疗保健机构就医免收挂号费,治疗费享受8折优惠。积极创办“留守儿童之家”,关爱留守儿童身心健康,为留守儿童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在全县慰问帮助计划生育留守家庭200户。在联系的申家乡救助32户独生子女特困户和特困家庭。

(六)实施“春雨”行动。减费或免费救治计划生育贫困母亲心脏病患者和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二、组织领导

计划生育惠民行动由县人口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夏明海负总责,县人口计生委其他领导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相关工作。县人口计生委办公室负责惠民行动计划联络协调工作。生殖健康促进行动由科技股和县计生服务站负责;计划生育家庭权益保障行动由政法股、科技股负责;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行动由法规股、县流管办、县计划生育药管站负责;新农村家庭建设行动和关爱关怀行动由宣传教育股负责,实施“春雨”行动由县计生协会负责。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实施计划生育惠民行动计划,切实解决广大育龄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人口计生工作健康发展,推进和谐计生建设,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改善民生、促进民和,确保民安的需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建设和谐*县,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增进社会团结和睦的需要。各股室、直属单位及乡镇计生办负责人要把实施计划生育惠民行动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及时研究和认真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抓紧抓好计划生育惠民行动的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惠民行动范文篇6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共峨眉山市委峨眉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实施“惠民行动”的意见》(峨委发[2007]2号),推进“和谐峨眉”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局决定在全市实施“教育惠民行动”。为此,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本着“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体现惠民”的原则,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开展“爱心助学”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惠民行动。通过惠民行动的实施,让广大家庭得到更多的实惠,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引导愈来愈多的群众自觉转变观念,为我市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二、行动目标和主要内容

行动目标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力保无一人因家庭贫困而失学、辍学。

主要内容有:1、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继续对困难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和寄宿生生活补助;2、深入开展“爱心助学”行动,坚持“1+1”结对助学和对贫困家庭大学新生实施定额救助;3、深入推进“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加强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4、整合教育资源,优化学校布局,推进山区寄宿制学校建设,实施大为镇小、黄湾中心校和龙池镇中学、龙池镇小学寄宿制学校校舍建设,完成龙门中小学学生宿舍扫尾工程;5、提高山区教师津贴,建立和完善教师激励机制。

三、工作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实施“教育惠民行动”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做好新形势下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是教育工作向深层次发展的必然要求。为确保“教育惠民行动”的顺利实施,市教育局成立以局长刘能远为组长,副局长方晓、卓婷、胡杰为副组长,教育局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峨眉山市教育局‘教育惠民行动’领导小组”(名单见附件)。

2、加强协调,突出重点。“爱心助学”是2007年“教育惠民行动”的重点。围绕重点工作,做到“三个结合”:一是纵向结合。市教育局、镇(乡)中心校、村小层层结合,上下联动;二是横向结合。下属各校要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实施方案,把目标任务具体化,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资金的支持,形成社会合力;三是内部结合。下属各校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要切实负起责任,做到任务明确,思路清楚,行动一致,不断提高工作效率,进而在全市教育系统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3、广泛宣传,大造声势。广泛宣传“爱心助学”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惠民行动”。通过消夏晚会、文艺调演、集市宣传、知识竞赛等多形式、多层面、多渠道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开展“爱心助学”宣传活动。教育局要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积极与财政、民政、妇联、团委、公安、卫生、广电等部门密切合作,多渠道筹措资金,充实“峨眉山市教育基金会”,有计划地帮扶、资助一定数量的困难家庭学生,在全社会逐步形成“爱心助学”的热潮。充分调动多方面的力量和因素,扎实推进在校学生、农民工的技术培训和学校安全管理工作。

4、创造条件,保障投入。财力投入是实施“教育惠民行动”的重要保障。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资金的支持,为“教育惠民行动”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6、检查指导,强化考核。“教育惠民行动”意在惠民,重在行动。为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收到实效,市教育局将此项活动作为下属各校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市教育局“教育惠民行动”领导小组将采取日常抽查督导与集中检查验收相结合的办法,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四、资金预算及增加量

(一)实施“教育惠民行动”资金预算总计2231万元:

1、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继续对困难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学杂费935万元(43510人),免费提供教科书25万元(1898人),补助寄宿生生活费40万元(1200人),计1000万元。

2、深入开展“爱心助学”行动,坚持“1+1”结对助学和对贫困家庭子女上大学实施定额救助:资助贫困家庭普高生4万元(100人),资助贫困家庭职高生30万元(300人),资助贫困家庭大学新生25万元(90人),计59万元。

3、整合教育资源,优化学校布局,推进山区寄宿制学校校舍建设,实施大为镇小学生宿舍(150万元)、黄湾中心校学生宿舍(100万元)和龙池镇小学学生宿舍(350万元)建设,完成龙门中小学学生宿舍扫尾工程(132万元),计732万元。

4、提高山区教师津贴90万元(往年37万)。

5、建立和完善教师激励机制350万元。

(二)实施“教育惠民行动”资金增加量1135万元:

1、整合教育资源,优化学校布局,推进山区学校寄宿制学校校舍建设,实施大为镇小学生宿舍(150万元)、黄湾中心校学生宿舍(100万元)和龙池镇小学学生宿舍(350万元)建设,完成龙门中小学学生宿舍扫尾工程(132万元),计732万元。

2、提高山区教师津贴需增加53万元。

惠民行动范文篇7

一、目标、资金安排及工作措施

(一)实施就业促进行动(责任单位: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

1、目标:

城镇新增就业2000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500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00人。确保现有“零就业”家庭中至少有一名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家庭成员实现就业再就业,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2、资金安排:

政府出资270万元,其中市财政安排250万元,再就业专项资金中安排20万元。

3、工作措施:

(1)依托基层劳动保障所、社区、公共职业介绍所、人力资源市场做好城镇新成长劳动力的就业工作,特别是开展对高校毕业生的失业登记、就业服务工作,通过日常免费职业介绍、各类大型招聘会、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特别是落实针对用工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等,为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及失地无业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用好、用活职介补贴,督促各劳动保障所加大工作力度,多途径、多渠道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公益性岗位。

(2)帮扶“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再就业。对全市“零就业”家庭进行摸底调查,筛选一定比例的特困“零就业”家庭由劳动与社会保障局的职工实行“一对一”的帮扶,为他们提供“送政策、送岗位、送信息”的帮扶行动。

(3)“两节”期间开展以就业困难对象为服务重点的“再就业”援助活动;二季度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三季度开展“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活动。

(4)按照最高担保额2万元的标准,执行小额担保贴息贷款。对于“就业困难对象”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从再就业资金中按照1000元的标准给予启动资金扶持。

(5)开展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活动,强化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劳动者提供免费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职业鉴定“一站式”服务。继续做好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加强基层劳动保障所和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切实做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规范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二)实施最低生活保障行动(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1、目标:

(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符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9850名城市居民纳入低保,实现应保尽保。人均月补助水平达到80元。

(2)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5775名农村低保对象,人均月补助20元。

(3)农村“五保”工作。把符合“五保”条件的1351名供养对象全部纳入供养范围,每人月供养资金100元。维修、改善2所农村中心敬老院,改善目前床位条件,确保全市“五保”供养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20%。

(4)老龄工作。完成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2.3万人。加快老龄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做到乡镇有专人抓老龄工作,城区所有社区、坝区乡镇半数以上村有老年协会。

2、资金安排:

(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除省上下拨资金外,市财政配套低保资金150万元。坚持做到按月足额发放低保金。

(2)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除财政转移支付外,差额部分由市财政配套。

(3)农村“五保”工作。除财政转移支付外,差额部分由市财政配套。维修、改善农村中心敬老院,除省上安排资金外,市财政安排5万元。

(4)老龄工作。把老龄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除省上下拨资金外,由市财政配套。

3、工作措施:

(1)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规范低保审核、审批程序;建立城市低保资金投入自然增长机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制定年度工作规划,明确任务,搞好监控;做好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技能;积极争取中央、省、州财政支持,市财政加大投入,保证低保金按月足额发放;抓好城乡社会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基本实现国家、省、州、市四级社会救助信息、统计数据网上传输、管理、监控。

(2)健全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规范低保对象核定审批和资金发放程序;建立市财政农村低保资金投入增长机制;加强资金监管,加快农村低保工作平台和信息网络建设。

(3)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拓宽服务范围,提高集中供养率;制定敬老院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规范性文件;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加大市财政投入力度,发动社会力量筹措集中供养资金。

(4)宣传贯彻《老年法》,制定《西昌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抓好基层老龄工作机构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文体活动。

(三)实施教育资助行动(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民宗局)

1、目标:

(1)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工作。全部免除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104256名学生学杂费,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解决10523名贫困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为18372名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作业本。

(2)积极解决城市困难家庭和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确保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困难家庭学生全部接受义务教育。

(3)实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新建中小学校舍26230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20530平方米、学生宿舍2200平方米、教师宿舍1600平方米、办公用房670平方米、其它1230平方米。

(4)抓好特殊教育。扩大特殊教育中心招生规模。

2、资金安排:

(1)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工作。一是投入资金2564万元免除杂费(其中中央财政2030万元,省财政388.6万元,市财政30万元)。二是投入资金294.2万元解决贫困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其中“十年行动计划”投入161万元,市财政投入133.2万元)。三是市财政投入29.5万元解决贫困家庭学生作业本费。

(2)积极解决城市困难家庭和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列入“两免一补”经费解决。

(3)实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多渠道投资2606万元,完成中小学校舍建设。

(4)抓好特殊教育。设立特殊教育随班就读实验的专项经费。

3、工作措施:

(1)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工作。每年春、秋两季开学前,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城镇低保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

(2)积极解决城市困难家庭和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确保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困难家庭学生全部接受义务教育并纳入“两免一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怀,满足其就近入学的需求,促进其健康成长。

(3)实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改造薄弱学校,优化教育资源配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逐步实现教育公平。一是抓好中小学校舍建设工作。二是力争2-3年内使全市所有民族学校管理工作跃上一个新台阶,今年重点打造3至4所示范学校。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培养、培训。完成省级培训322人、州级培训606人、市级培训800人。四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整合一、二职中资源,加大师资培训,积极开设市场需要的各类中、短期培训班,切实抓好劳动力培训和农民工转移输出。五是安排市内条件相对好的学校从师资、资金、物资等方面对口支援山区条件较差的学校。

(4)抓好特殊教育。建好特殊教育所需的资源教室,完善设备设施。扩大特殊教育中心招生规模,逐步配齐专业师资队伍。

(四)实施医疗保障行动(责任单位:市卫生局、市民政局、市劳动保障局)

1、目标:

(1)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完成开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前期工作。

(2)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成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人口16.8万人。

(3)开展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城市低保对象人均医疗救助补助标准达到50元;农村大病医疗救助600人。

(4)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控制并减少艾滋病的发生传播。

2、资金安排:

(1)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市财政安排必要前期工作经费。

(2)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按照社区卫生服务标准化建设的标准,给予必要经费保障。

(3)开展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城镇低保对象医疗救助市级配套34万元;农村大病医疗救助600人,人均医疗救助275元。

3、工作措施:

(1)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配齐、配强乡镇卫生院人员,完善乡镇卫生院装备等,完成前期摸底调查工作并成立新农合办公室。

(2)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融为一体的“六位一体”综合卫生服务,满足群众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保健需求,打造“十五分钟健康圈”,让群众享受到优质、高效、方便的社区卫生服务。

(3)开展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规范医疗救助工作;探索解决城市医疗救助和低保对象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办法。

(4)控制并减少艾滋病的发生传播。一是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覆盖目标人群90%以上,社区居民70%以上。二是抓好美沙酮维持治疗、针具交换、安全套推广使用等行为干预工作,覆盖目标人群90%以上。三是开展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完成咨询检测人数6000人。四是开展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及中药治疗50—100人。

(五)实施农村交通建设行动(责任单位:市交通局)

1、目标:

(1)完成通乡油路15.68公里。完成樟木-响水乡通乡油路3.08公里,琅环-民胜乡通乡油路5.6公里,太和-开元乡通乡油路7公里。

(2)计划完成通村公路40公里,其中村道公路畅通工程(水泥路)25.2公里,通达工程(泥碎路面)14.8公里。

2、资金安排:

(1)通乡油路总投资1378万元,其中省补助资金627万元,其余由市财政安排。

(2)通村公路总投资1175万元,其中省补助资金524.5万元,市财政每公里补助5000元,其余由村民委员会通过“一事一议”等办法解决。

3、工作措施:

(1)通乡油路由交通局组建项目法人,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

(2)通村公路按照“村民自治”原则,由村民委员会根据群众意愿决定工程实施方式。

(3)通乡油路按照“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要求建立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质量监督工作;通村公路充分依靠群众加强现场监督,市交通局负责质量监督检查,提供技术服务。

(六)实施饮水安全行动(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国土局、有关乡镇)

1、目标:

认真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切实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建设集中供水工程21处(其中:城市管网延伸工程11处,自流引水工程1处),分散供水工程2341处,解决8个乡镇、24个村、179个村民小组、4.1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2、资金安排:

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920万元,市财政配套150万元,群众投劳及自筹456万元。

3、工作措施:

(1)加强资金管理,确保项目资金使用绩效;增强工程建设的透明度和群众投入的积极性;采取规划建卡制、社会公示制、资金报账制、材料设备集中采购和招投标制、工程质量巡回监理制、落实管理责任制完善项目建设制度,增强工程建设的透明度,防止“暗箱操作”,保证工程建设质量。

(2)加强邛海水厂、北山水厂、三水厂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严禁在邛海网箱养鱼;加强对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确保饮水安全。

(七)实施农民工培训行动(责任单位: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市农业局、市扶贫办、市农办)

1、目标:

(1)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农民工3000人,其中阳光工程培训2000人,完成农村就业培训1000人。

(2)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科技入户工程。全市农民实用技术培训40000人次,在全市20个乡开展科技入户培训,培训骨干农民1200人。

(3)劳务输出扶贫培训379人,其中转移贫困人口79人,劳务输出300人。

2、资金安排:

各级财政安排资金140.27万元,其中省上下达阳光工程资金36万元,市财政安排104.27万元。

3、工作措施:

(1)建立健全劳务输出地与输入地的工作协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与深圳、广州、东莞、杭州、厦门等20多大中城市劳动保障部门联席工作机制。

(2)实施阳光工程、劳务扶贫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培训、实用技术培训。

(3)深入到建筑行业、邛海泸山景区对失业无业农民和景区从业人员的情况开展摸底调查,了解其培训的意愿和要求。从3月26日开始开展建筑行业约1600人的技能培训。4月份开展景区失地无业农民的培训。

(4)开展农民工输入地企业用工需求调查和劳务输出地外出务工人员就业需求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开展培训,组织开展劳务输出输入对接专项活动。

(5)依托凉山农校和西昌市一职中的教学资源,建立健全农民科技培训的教学支撑体系,使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

(八)实施农村安居行动(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建设局、市农业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能源办)

1、目标:

(1)解决农村特困无房户住房。完成200户农村特困群众“三房”改造,“插花户”住房改造80户。

(2)支持农民新建沼气池。沼气池新建3000口。

2、资金安排:

(1)解决农村特困无房户住房。“三房”改造资金60万元(州、市财政各30万元);“插花户”住房改造市财政投入18万元。

(2)支持农民新建沼气池。国债资金投入200万元,完成2000口;省、州补助80万元,市财政配套28万元,完成1000口。

3、工作措施:

(1)解决农村特困无房户住房。科学开展地质灾害避险搬迁调查与区划工作,严格规划建设选址把关,防止在地质灾害地段建房,确保农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支持农民新建沼气池。统筹协调,集中力量,打总体战;督导检查,确保建设又好又快;加强培训,提高建设质量;强化目标管理,实行项目阳光操作。

(九)实施扶贫解困行动(责任单位:市扶贫办)

1、目标:

解决农村绝对贫困人口500人的温饱问题,改善农村低收入人口2000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2、资金安排:

(1)完成新村建设2个,总投资150万元。其中安哈镇大箐村新村建设扶贫工程(新农村试点村),投入中央财政扶贫资金100万元;磨盘乡大厂村新村扶贫工程,投入中央财政扶贫资金50万元。

(2)中央财政扶贫资金24万元,完成洛古波乡署波西村移民扶贫40户。

(3)财政扶贫资金60万元(其中州下达30万元,市配套30万元),完成“三房”改造200户:洛古波乡洛古波村60户、荞地乡高山村40户、民胜乡西洼村50户、四合乡永定村30户和大箐乡白庙村20户。

(4)村道建设扶贫资金20万元,建成民胜乡长粱村通村公路1公里。

(5)两项资金34万元,改扩建村道26.5公里,解决6个村7000多人的行路难问题。

(6)两项资金25万元,建蓄水池14个,架水管65公里,解决648户2524人和1个村小的人畜饮水问题。

(7)两项资金8万元,架设输电线路1.5公里,解决巴汝乡大桥村3组25户110人的照明和生产用电问题。

(8)坝区危房改造扶贫工程。由市扶贫、市民政、市残联三家各投入资金6万元,共18万元,在坝区24个乡镇实施80户危房改造。

(9)劳务输出扶贫工程。投入资金10.27万元,培训转移贫困人口79人,实现转移一人脱贫一户的目的。

3、工作措施:

(1)大力推进扶贫开发一体两翼战略,整合扶贫资源,实施新村扶贫、移民扶贫、劳务扶贫、村道扶贫工程,努力解决农村低收入人口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2)结合扶贫开发,搞好移民新村的班子建设,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3)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和综合开发原则,坚持走高效农业综合开发的路子,帮助群众建立起能够稳定增加收入的主导产业。

(4)按照扶贫资金的管理规定,严格实行财政专户管理和县级财政报帐制度。建立和完善扶贫资金定期公示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持续健康的发展。

(十)实施生态环境保护行动(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州邛泸局、市规划和建设局、市国土局、市水利局)

1、目标:

(1)继续推进和巩固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建设工程。实施森林管护233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22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种植油橄榄2000亩。

(2)对2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划定保护区范围,打桩定界。

(3)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75平方公里。

(4)加强地质灾害监控,对大塘河地质灾害进行综合治理。

2、资金安排:

(1)投资30万元实施地质灾害隐患治理;争取国家、省专项资金160万元,州水利局资金15万元,市财政配套16万元,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2)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总投资预算342万元,种植油橄榄项目总投资120万元(均为省州投资)。

3、工作措施:

(1)加大污染源综合治理。强化环保目标责任制,坚持把住源头、不欠新账、强化整治、多还旧账、全程监管、控制总量、动静结合、平衡容量的原则,严格环境容量总量控制,加强环境执法监管;全面推行规划环评和区域(流域)环评,从源头上控制污染。

(2)加大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监管力度。取缔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排污口,加强水质监测,定期水质监测情况,落实辖区监管责任,确保饮水安全。

(3)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监控,严把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单位资质关,坚持技术方案专家审查论证制。

(4)继续推进和巩固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建设工程。大力培育林业后续产业,巩固生态建设取得的成果。

(5)继续推进水土保持工作。加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强化水土保持监管。

(十一)平安西昌创建行动(责任单位:市政法委、市人武部、市公安局、市维稳办、市信访局、市法院、市司法局、市检察院、市城管办等市级部门,各乡镇、街道办事处)

1、目标:

(1)加大信访工作力度,妥善解决信访遗留问题;依法、合理解决土地征用、城市拆迁、移民安置中的问题。

(2)深入开展“两抢一盗”、禁毒、涉黑涉恶、拐卖妇女儿童等专项整治行动。

(2)建设社区和农村警务室、西昌戒毒康复中心、第二消防站;新建基层法庭3个、派出所3个、司法所8个;建设城市监控系统(115个监控点,6个路口电子警察,6个压双实线抓拍,3套超速抓拍)。

(3)组建城市执法局。

(4)认真实施“五五”普法规划。

2、资金安排:

戒毒康复中心:总投资375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2:1配套资金;第二消防站建设:总投资400万元;基层法庭、派出所、司法所建设,总投资370.45万元;城市监控系统:总投资1400万元。

3、工作措施:

(1)深化警务体制改革,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完善技防与人防相结合机制,形成打防控一体化网络。重点整治治安复杂部位,全力实施“净土计划”,坚决遏制犯罪,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两抢一盗”等专项整治斗争。

(2)加强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集中开展清理整顿出租房屋、规范流动人口管理专项行动。在城区19个社区和西郊乡10个行政村建立出租房屋、暂住人口管理站,聘请兼职协管员,推行治安管理、税收征管、租赁备案、计划生育“四位一体”管理模式。

(3)组织“四车四员”参与社会治安防范工作,建立全方位、全天候、动静结合的群防体系。

(4)强化人民调解工作,完善社会利益协调和社会纠纷调处机制,畅通诉求渠道,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利益。

(5)全面开展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做好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确保“处法”工作实现“三零”目标。

(6)认真落实信访责任制,依法规范信访秩序。

(7)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加强社区、农村、重要部位应急管理,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

(8)做好“五五”普法工作,增强市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守法和用法意识。

(9)整合城市管理资源,新组建城市综合执法局。

(十二)邛海周边生活污染治理行动(责任单位:州邛泸局)

1、目标:

通过对邛海周边生活污染进行综合治理,保护邛海水质。用五年时间把邛海泸山景区打造成中国最具魅力的集观光、休闲、度假、会议为一体“御寒避署胜地,休闲度假天堂”的旅游目的地。

2、资金安排:

财政投入,邛泸局自筹,农户经营户自筹。

3、工作措施:

(1)加大对景区内新污染源的控制和对老污染源的治理力度,确保生活污水达标排放,接入截污干管;加强对景区景点环境卫生的清洁和垃圾的清运工作,严禁在景区内乱扔乱倒,确保景点的清洁卫生;禁止向河流倾倒垃圾、废弃物、死牲畜禽,确保入湖水质良好。

(2)取缔邛海水面烧烤船只和非法营运船只,规范修建烧烤广场;定期组织打捞邛海水葫芦和水上漂浮物、地卷皮等,保护邛海水质。

(3)启动邛海周边危旧房屋维修工作,改善人居环境。

(十三)五万吨污水处理厂建设行动(责任单位:建设局、发改局、监察局、采购办、国土局、环保局、水利局、审计局、设计院、建管局、房管局、西郊乡、小庙乡、自来水公司)

1、目标:

今年5月底前,完成西昌市5万吨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作,完善城市污水管网配套建设,改善西昌市发展环境和城市居民生存环境。

2、资金安排:

总投资1.2亿元。其中:国债资金4500万元,国债转贷资金1000万元,其余资金自筹。

工作措施:

(1)建立5万吨污水处理厂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抓好建设工作;完成西郊乡、小庙乡境内征地拆迁补偿工作;完成厂内剩余的土建工程、设备安装;完成厂外19.9截污干管埋设。

(2)严格资金管理,加强项目审计监督管理,保证专款专用。

二、实施主体的职责

西昌市“惠民行动”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开展,成立以州委常委、市委书记邓显祥同志为组长的“惠民行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惠民行动”的统筹和协调。四大班子领导分别作为各个“惠民行动”项目的第一责任人或责任领导。各有关单位要在各个“惠民行动”项目的第一责任人和责任领导的领导下,抓好“惠民行动”的实施。

在资金安排上,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实施“惠民行动”的政策导向,加大政府投入,整合资源,集中资金,捆绑投入,确保各项重点惠民工程的资金需要。资金筹措和管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市财政安排资金,保证各项“惠民行动”资金需要。二是积极向上争取,“惠民行动”项目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上衔接汇报,千方百计争取上级的最大支持;三是各部门、各乡镇特别是财政部门广辟财源、打紧开支,安排好“惠民行动”资金,搞好资金调度,确保惠民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四是加强对“十大惠民行动”资金的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挪用截留,凡是应该招标的惠民工程项目必须公开招标。

各责任单位是实施“惠民行动”的责任主体、工作主体。承担有“惠民行动”的单位要认真制订工作方案,明确责任,细化任务。涉及多个单位共同承担的项目,由责任单位中的第一个单位牵头做好实施情况的组织开展、信息收集、情况汇总等工作,其它单位要各司其职,通力配合,做到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

三、加强宣传

按照加强领导、整体联动、形成合力、形式多样、注重效果的原则,加大对“惠民行动”的宣传力度,新闻媒体要开设“惠民行动”宣传专题或专栏,“以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构建和谐西昌”为主题,紧紧围绕实施就业促进行动、最低生活保障行动、教育资助行动、医疗保障行动、农村交通建设行动、饮水安全行动、农民工培训行动、农村安居行动、扶贫解困行动、生态环境保护行动、平安西昌创建行动等展开报道,及时宣传“惠民行动”的重大意义、具体举措及成效,为全市“惠民行动”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建立工作平台和督导机制

一是强化目标管理。市委、市政府将实施“惠民行动”作为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领导负责制、进度督查制、责任追究制。由市目督办负责“惠民行动”的日常监督和年终目标考核工作,定期分析、通报目标执行情况,做到全程监控、跟踪管理,确保各项工作见到实效。对完成“惠民行动”目标任务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年底给予物质奖励。对未完成“惠民行动”目标任务或弄虚作假的,实行“一票否决”,并公开挂牌警示,并按《西昌市重大工作延误责任追究制度(试行)》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惠民行动范文篇8

一、目标、资金安排及工作措施

(一)实施扶贫解困行动(责任单位:州扶贫两资以工代赈办、州发改委、州财政局、州教育局、州民政局、州卫生局、州民委、州农业局、州林业局、州畜牧兽医局、州科技局、州水利局、州广播电视局、州粮食局、州大骨节综合防治办等)

1.目标。

全面启动**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解决1.5万名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改善2万名农村低收入贫困口人生产生活条件。改扩建现有非病区学校27所;3月底前,完成全州大骨节病病情普查和建档立卡,6月底前,建立大骨节病信息管理数据库;建立大骨节病监测点;开展病区硒碘盐普供;改扩建乡镇卫生院17所、县医院4所、中藏医院1所。新建和改扩建村卫生站119个;将全部Ⅲ度大骨节病患者按照农村“五保”标准纳入供养,每人每月补助100元,在全州11个病区县各建1所农村敬老院的基础上,在重病区再建10个农村敬老院,入住Ⅲ度大骨节病患者1000名;将Ⅱ度和Ⅰ度大骨节病患者全部纳入农村低保。

2.资金安排。

此项资金待国务院批准《**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总体规划》后,州、县财政根据年度实施方案安排相应支出。在国务院批准前,为推进工作,由州级财政先预拨2543.81万元,把我州能做的工作先做起来。

3.试点工作先期项目。

(1)易地育人(按照国务院批准后的总体规划的年度任务组织实施,州级投入按比例配套)

主要工作及进度:

①动员组织学生入学。2007年春季开学前,采取租借农民住房、乡政府及机关用房等方式,暂时落实学生住宿问题,将重病区壤塘县、**县、若尔盖县、红原县151个村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龄儿童19152人(含5岁以上学前儿童)陆续安排到非病区寄宿制学校学习,向省争取新增生活教师和管护人员事业编制135人。

②改扩建校舍建设。2007年秋季开学前,完成改扩建学校29所,其中,乡镇小学中心校21所(新增学前班67个),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中学6所,职业技术学校1所,新增建筑面积11.2万平方米。1—3月底前,做好工程前期启动工作(地勘、设计、三通一平、招投标),4—6月底前,完成土建的60%,7—8月底前主体完工,2007年秋季开学前竣工交付使用,开学后学生全部入住。

③学生生活补助。2007年春季开学起,对26411名寄宿制学生实行生活补助,其中,学前班学生4684人、小学生14856人、初中生6871人。

④设备设施购置。4月底前,完成招标,按学生入学情况和学校改扩建进度进行安装,购置课桌凳19612套、上下铺钢架床9806架、卧具19612套,配置29所学校太阳能热水器洗浴设备448吨位,配置实验设备中学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乡镇小学中心校21所、职业技术学校1所。

在国务院批准总体规划前,州级财政预拨异地育人750.14万元,用于购置19612名学生用具400万元、26411名学生生活补助350.14万元。

责任单位及任务:由教育部门负责。

州教育局:①制定行动计划方案,报省审查备案,指导项目县制定实施方案;②会同州财政局共同向上衔接资金和落实配套资金;③会同州人事局(编办)共同衔接和落实新增生活教师和管护人员事业编制;

④负责组织检查验收。

县教育局:①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报州审批;②动员组织学生入学;③核实学生人数,登记造册,建档立卡;④负责校舍建设,设备设施安装;⑤负责发放学生生活补助;⑥负责组织进行自查。

(2)更换粮食(按照国务院批准后的总体规划的年度任务组织实施,州级投入按比例配套)

主要工作及进度:需换粮人数为115227人,按每人每年口粮180公斤计算,年需2074.1万公斤;易地育人学龄儿童在家2个月的口粮补差79.23万公斤。两项合计每年2153.33万公斤。

①前期工作。2月底前,核准人数,登记造册,建档立卡,筹措资金,组织粮源。

②粮食供应。3月底前,在国家未下达2007年退耕还林计划前,先期实施大骨节病区群众口粮供应。退耕还林未覆盖人口不足部分按当地综合价3.26元/公斤计算,年需2098.5万元,直接供应成品粮643.73万公斤,按月供应到户。

③政策争取。4月底前,争取国家2007年新增实施退耕还林6.2万亩,由国家直补成品粮806.86万公斤。

在国务院批准总体规划前,州级财政预拨供应口粮350万元,供应病区退耕还林工程未覆盖的人口1至2月份的口粮107.28万公斤。

责任单位及任务:由粮食、林业部门负责。

州粮食局:(1)负责制定行动计划方案,报省审查备案,指导项目县制定实施方案;(2)会同州财政局共同向上衔接资金。

县粮食局:(1)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报州审批;(2)会同有关部门核准人数,登记造册,建档立卡;(3)负责粮食储运,供应到户。

(3)饮水安全(按照国务院批准后的总体规划的年度任务组织实施,州级投入按比例配套)

主要工作及进度:2007年底前,解决病区63153人和160所学校的饮水安全问题。

①前期工作。1—3月底前,完成非病村和轻病村主要饮用水的水源点调查、部分水源水质化验、工程勘测。

②组织实施。4月1日起,开工建设,12月底前竣工。

在国务院批准总体规划前,州级财政预拨饮水安全60万元,用于病区水源点项目启动资金。

责任单位及任务:由水利部门负责。

州水利局:①制定行动计划方案,报省审查备案,指导项目县制定实施方案;②会同州财政局共同向上衔接资金;③负责协调、督促和组织检查验收。

县水利局:①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报州审批;②负责水源勘测,饮水作业设计和施工;③会同卫生部门对水源水质进行检验;④会同教育部门对学校饮水安全进行勘测,并组织实施;⑤负责组织进行自查。

(4)社会保障(按照国务院批准后的总体规划的年度任务组织实施,州级投入按比例配套)

主要工作及进度:对5528名Ⅲ度患者按每人每月100元的实际需要给予生活补助,纳入农村医疗救助。

①从1月1日起,对5528名Ⅲ度患者按每人每月100元的实际需要给予生活补助,保证基本生活。

②从1月1日起,将5528名Ⅲ度患者全部纳入农村医疗救助。

在国务院批准总体规划前,州级财政预拨社会保障132.67万元,用于解决5528名Ⅲ度大骨节病患者的医疗补助。

责任单位及任务:由民政部门负责。

州民政局:①制定行动计划方案,报省审批,指导项目县制定实施方案;②会同州财政局共同向上衔接资金和落实配套资金;③负责组织检查验收。

县民政局:①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报州审查;②会同卫生部门核实患者人数,登记造册,建档立卡;③负责发放患者生活补助和医疗救助资金,兑现到人;④负责组织进行自查。

4.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其他项目

(1)社会保障(按照国务院批准后的总体规划的年度任务组织实施,州级投入按比例配套)

主要工作及进度:

①集中供养。

1—3月底前,完成选址、征地、地勘和设计,4月1日起,动工修建容量为80~140人的Ⅲ度患者集中供养敬老院21个,每个占地面积2600~4200平方米,按10∶1的比例配备管护人员280名,10月底竣工投入使用,安排2600~2800人Ⅲ度患者入住。

②从1月1日起,对17557名Ⅱ度患者和19604名Ⅰ度患者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③从1月1日起,对Ⅱ度、Ⅰ度患者实施医疗救助。

在国务院批准总体规划前,州级财政预拨社会保障200万元,用于新建10个敬老院。

责任单位及任务:由民政部门负责,卫生部门协助。

州县民政局:①会同州县财政局共同向上衔接资金和落实配套资金;②会同州县人事局(编办)落实新增管护人员事业编制;

③负责敬老院选址、设计和施工,协调、督促和检查验收;④负责确定对象、发放补助和兑现到人。

州卫生局:负责提供患者人数和患病程度等详细资料。

(2)移民安置(按照国务院批准后的总体规划的年度任务组织实施,州级投入按比例配套)

主要工作及进度:整体搬迁:30个村、3122户、15830人;分散搬迁:1580户、5220人。

①1—3月底前,完成宣传动员、选址和确定对象等工作。

②4月底前,完成规划设计,备料,开始组织实施。

③5—11月底前,完成房屋土建工程、配套设施建设。

④12月底前,竣工验收,搬迁户入住。

责任单位及任务:由扶贫两资以工代赈办负责,林业、国土资源、城乡规划建设部门协助。

州县扶贫两资以工代赈办:会同州财政局共同向上衔接资金,负责制定计划和实施方案,协调、督促和检查验收。

州县国土资源局:负责选址和落实建房宅基地。

州县规划建设局:负责规划选址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3)调整结构(按照国务院批准后的总体规划的年度任务组织实施,州级投入按比例配套)

主要工作及进度:

①养殖业。1—3月底前,完成确定对象、选好畜种;4—6月底前,建棚圈12.14万平方米,购牛12150头,发放到户;7—8月底前,建棚圈24万平方米,购牛3900头、购羊21600只、购仔猪25500头,发放到户,人工种草4万亩;9—12月底前,建棚圈12万平方米,购羊10000只、购仔猪10000头,发放到户。

②种植业。1—3月底前,完成规划设计,整治农田和水利设施,选种、购种和发种;4—6月底前,播种栽培无公害蔬菜1.5万亩,道地中(藏)药材天然抚育驯化栽培基地1万亩,加工型苹果基地0.7万亩,高原特色马铃薯种薯和商品薯生产基地1万亩。夏季,人工栽培高原中低温食用菌2.5万平方米/200万袋。

在国务院批准总体规划前,州级财政预拨调整结构300万。其中养殖业140万元(人工种草4万亩,购种费用60万元;购种畜、仔畜102150头只,80万元)。种植业160万元(1.5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的购种费用30万元;1万亩道地中药材基地的购种费用30万元;0.7万亩特色水果基地的种苗费25万元;1万亩特色马铃薯基地的购种费75万元)。

责任单位及任务:由畜牧、农业部门分别负责。

州县畜牧兽医局:负责向上衔接和落实养殖业资金10637万元,负责畜种选择和引进,技术指导,协调、督促和检查验收。

州县农业局:负责向上衔接和落实种植业资金2086万元,负责选种、购种和技术指导,协调、督促和检查验收。

(4)卫生防治(按照国务院批准后的总体规划的年度任务组织实施,州级投入按比例配套)

主要工作及进度:

①病情普查。3月底前,完成全州临床调查68万人、拍摄儿童X光手片12万人的病情普查、建档立卡工作,6月底前,建立省、州、县信息管理数据库。

②病情监测。3月底前,完成方案设计,6月底前,完成设立省、州、县三级监测网点58个,开展监测工作,12月底前,完成监测报告。

③医疗救治。3月底前,完成方案设计,4—6月底前,完成招标、购置和发放药品,对现症患者开展对症治疗;3月底前,完成州1个、县7个、乡53个、村294个四级医疗机构建设选址、征地、确定对象等准备工作,12月底前,竣工验收投入使用;对患者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个人缴费补助。

④预防体系。3月底前,完成州地方病预防控制研究所选址、征地等准备工作,4月1日起开工建设辅助用房及实验室2900平方米,12月底完成土建任务;4—8月底前,对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装备必要的监测检测设备和监测车辆;3月1日起在病区供应硒碘盐,普服预防性药物。

⑤队伍建设。3月底前,完成培训方案的制定,4—6月底前,完成师资培训160人,7—9月底前完成乡镇、村卫生人员培训452人。10月底前,完成新增专业技术人员编制612人,其中,州50人、县110人、乡158人,为294个病区村每村配备1名国家编制医疗卫生人员。

⑥健康教育。3月底前,完成计划、招标、配置宣教设备,4月1日起在州、县、乡、村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深入普及健康卫生知识,引导病区群众养成健康生活习惯,11月底前,完成经验总结。

在国务院批准总体规划前,州级财政预拨卫生防治61万元。其中,用于42689名大骨节患者参加新型合作医疗个人缴费补助43万元,开展健康教育培训、宣传费用18万元。

责任单位及任务:由卫生部门负责。

州县卫生局:①会同州财政局共同向上衔接资金;②会同州县人事局(编办)落实新增专业技术人员事业编制;

③负责建筑工程选址、设计和施工,医疗、培训和宣传工作,④负责协调、督促和检查验收。

(5)科技攻关(按照国务院批准后的总体规划的年度任务组织实施,州级投入按比例配套)

主要工作及进度:1月1日起,启动科研攻关工作,组织专家实地开展调查研究、收集数据和资料,进行研究。

责任单位及任务:由科技部门负责,卫生部门协助。

卫生部门:负责配合、提供相关数据和资料。

5.扶贫开发项目

(1)整村推进(按照国务院批准后的总体规划的年度任务组织实施,州级投入按比例配套)

主要工作及进度:已纳入省“十一五”规划村28个,新增村125个,共计153个村。

①1—3月底前,完成宣传动员,制定村级实施方案。

②4月底前,完成村级规划,备料,开始组织实施。

③5—11月底前,完成土建工程、配套设施建设。

④12月底前,竣工验收。

责任单位及任务:由扶贫两资以工代赈部门负责。

州县扶贫两资以工代赈办:会同州财政局共同向上衔接资金,负责制定计划和实施方案,协调、督促和检查验收。(2)易地移民(按照国务院批准后的总体规划的年度任务组织实施,州级投入按比例配套)

主要工作及进度:完成2308户、14697人。

①1—3月底前,完成宣传动员、选址和确定对象。

②4月底前,完成规划设计,备料,开始组织实施。

③5—11月底前,完成房屋土建工程、配套设施建设。

④12月底前,竣工验收,搬迁户入住。

责任单位及任务:由扶贫两资以工代赈部门负责,林业、国土资源、城乡规划建设部门协助。

州县扶贫两资以工代赈办:会同州财政局共同向上衔接资金,负责制定计划和实施方案,协调、督促和检查验收。

州县国土资源局:负责选址和落实建房宅基地。

州县规划建设局:负责规划、选址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3)产业扶贫(按照国务院批准后的总体规划的年度任务组织实施,州级投入按比例配套)

主要工作及进度:

养殖业。建设优良牧草繁育推广基地1个,其中,种子繁育基地1万亩,推广优良牧草生产4.17万亩;建设牲畜良种繁育基地,其中,扩建州畜禽繁育改良站1个,改建县级改良站4个,建设村级改良点362个,购种公畜2600头(只)、冻精4万支;畜产品产业建设,其中,在牧区县建设优质特色商品牛羊肉、奶生产基地5个,在半农半牧区县建设优质商品猪生产基地6个,扶持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个,建设畜产品流通市场2个,建立畜产品流通专合组织13个;动物疫病防治,其中,扩建州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1个、县级动物疫病防疫监督站4个,建设乡(镇)畜牧兽医站63个;草地灭鼠治虫,其中,治理草地鼠虫害700万亩次,建设草原资源监测站4个、鼠虫测报站3个;畜牧科技培训推广,其中,培训“畜牧科技明白人”3750人,开展各类畜牧科技示范、关键技术攻关以及重大应用技术试验示范、集成和推广。

种植业。新建无公害蔬菜基地1.75万亩,发展特色中(藏)药材种植基地0.7万亩,在非病区建设和稳定优质青稞基地3.75万亩,发展高原特色马铃薯种薯和商品薯生产基地2.4万亩,发展优质苹果、甜樱桃、酿酒葡萄、树莓、枇杷等特色水果基地2.7万亩,新建设施栽培示范基地250亩,在适宜区建设花椒基地2.77万亩、核桃基地1万亩。农业支撑体系建设,其中,建立特色水果、蔬菜、中药材、马铃薯良繁基地各1个1000亩;建设农业有害生物预警和控制区域站1个;实施小麦条锈病越夏区综合防治以及灭鼠、蝗虫防治1.75万亩;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1000户;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州级中心1个,县级3个;完善州级农技推广服务中心1个,建立和完善县级农技推广服务州级中心1个,县级4个,乡镇12个。

①1—2月底前,完成规划设计,选种、购种,作好前期工作。

②3—11月底前,完成作业设计,组织实施。

③12月底前,完成检查验收。

在国务院批准总体规划前,州级财政预拨产业扶贫320万元。其中养殖业200万元(1万亩优质牧草种子繁育基地的购种及前期费用80万元;牲畜良种繁育基地的购种及前期费用90万元;培训3750名畜牧科技明白人30万元),种植业120万元(新建1.75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30万元;新建2.7万亩优质水果基地20万元;筹建州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1个、40万元;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建设1000户、30万元)。

责任单位及任务:由畜牧、农业部门分别负责。

州县畜牧兽医局、农业局会同州财政局共同向上衔接资金,负责制定计划和实施方案,协调、督促和检查验收。

州县畜牧兽医局:负责衔接和落实养殖业资金12364.4万元,负责畜种选择和引进,指导项目实施,协调、督促和检查验收。

州县农业局:负责衔接和落实种植业资金8148万元,负责选种、购种和指导项目实施,协调、督促和检查验收。

(4)劳务扶贫(按照国务院批准后的总体规划的年度任务组织实施,州级投入按比例配套)

主要工作及进度:设立劳务扶贫培训基地学校5所;全面推进“雨露计划”,开展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3750人,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1250人。

①1—3月底前,完成宣传动员、确定对象。

②4—11月底前,完成劳务培训3750人,其中,举办驾驶6期600人,保安6期600人,家电维修7期700人,餐饮、服务6期600人,其它专业培训7期1250人(可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同时,开展阳光工程(农牧业实用技术)培训7期1250人。

在国务院批准总体规划前,州级财政预拨20万元。培训贫困劳动力3750人。

责任单位及任务:由农工办负责,项目学校协助。

州县农工办:负责制定培训计划,落实培训人员,协调、督促和检查验收。

项目学校:负责培训和转移输出就业。

(5)科技扶贫(按照国务院批准后的总体规划的年度任务组织实施,州级投入按比例配套)

主要工作及进度:建成川西北高原道地药材人工种植基地2.5万亩,野生抚育基地5万亩,牦牛健康养殖与育肥基地5个、品种改良点25个,培育一批牦牛产品、中藏药科技型龙头企业。

①1—3月底前,完成规划设计,选种、购种。

②4—11月底前,完成建设川西北高原道地药材人工种植基地2.5万亩,野生抚育基地5万亩。

③12月底前,完成5个牦牛健康养殖与育肥基地建设及25个品种改良点,培育一批牦牛产品、中藏药科技型龙头企业。

责任单位及任务:由科技部门负责。

州县科技局:负责规划设计和制定实施方案,选种、购种和技术指导,协调、督促和检查验收。

6.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整治农田(按照国务院批准后的总体规划的年度任务组织实施,州级投入按比例配套)

主要工作及进度: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2.5万亩。

①1—3月底前,完成规划设计,制定实施方案。

②4—11月底前,完成培肥土地,改造建设基本农田2.5万亩。

③12月底前,完成检查验收。

责任单位及任务:由农业部门、州农建办负责。

州县农业局:负责会同州财政局共同向上衔接资金,负责规划设计和制定实施方案,技术指导,协调、督促和检查验收。

(2)交通建设(按照国务院批准后的总体规划的年度任务组织实施,州级投入按比例配套)

主要工作及进度:新建机耕道及牧道500公里,改造300公里。

①1—3月底前,完成规划设计,道路勘测。

②4—11月底前,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动工修建。

③12月底前,完成检查验收。

在国务院批准总体规划前,州级财政预拨200万元。

责任单位及任务:由农业部门负责。

州县农业局、扶贫两资以工代赈办、畜牧兽医局负责会同州财政局共同向上衔接资金,负责规划设计和制定实施方案,协调、督促和检查验收。(3)水利建设(按照国务院批准后的总体规划的年度任务组织实施,州级投入按比例配套)

主要工作及进度:引水灌溉工程,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5万亩,恢复改善灌面3.575万亩。节水灌溉示范工程,新建2500亩。

①1—3月底前,完成规划,制定实施方案。

②4—11月底前,进行引水灌溉和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建设。

在国务院批准总体规划前,州级财政预拨水利建设100万元,新增灌面2.5万亩、50万元;恢复灌面3.575万亩、50万元。

责任单位及任务:由水利、农业部门分别负责。

州县水利局:负责向上衔接和争取资金,负责引水灌溉工程规划设计、制定实施方案和技术指导,协调、督促和检查验收。

州县农业局:负责向上衔接和争取资金,负责节水灌溉示范工程规划设计、制定实施方案和技术指导,协调、督促和检查验收。

(4)能源建设(按照国务院批准后的总体规划的年度任务组织实施,州级投入按比例配套)

主要工作及进度:农村电网,新建与改造35千伏变电站4座、变电容量6000千伏安,35千伏线路169公里,

10千伏线路601公里,低压线路549公里,配电台区198个、容量27140千伏安。农村户用沼气,建设7000户(口)。“一灶一炉”温暖工程4个县、8000户(套)。

①1—3月底前,完成规划及线路和管道设计,制定实施方案。

②4—次年5月底前,完成输变电工程并竣工验收,安装炉灶,让管线、炉灶进村入户。

在国务院批准总体规划前,州级财政预拨能源建设项目50万元,用于农村电网设计等工作。

责任单位及任务:由水电、农业部门分别负责。

州县水利局、农业局负责会同州财政局共同向上衔接资金和落实州级配套资金70万元,制定计划和实施方案,协调、督促和检查验收。

州县水电局:负责向上衔接和落实资金8105万元,负责农村电网建设规划设计、制定实施方案和技术指导。

州县农业局:负责向上衔接和落实资金1800万元,负责农村户用沼气和“一灶一炉”规划设计、制定实施方案和技术指导。

(5)广播电视建设(按照国务院批准后的总体规划的年度任务组织实施,州级投入按比例配套)

主要工作及进度:建设州到县广播电视光纤干线260公里,村级“数字电视小片网”工程339套。

①1—3月底前,完成规划设计,制定实施方案,购置设备设施。

②4—11月底前,完成光纤线路铺设及卫星电视设备安装、调试。

③12月底前,完成检查验收。

责任单位及任务:由广播电视部门负责。

州县广播电视局:负责向上衔接和落实资金,负责规划设计和制定实施方案,技术指导与设备安装、调试,协调、督促和检查验收。

(二)实施就业促进行动(责任单位: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州财政局)

1.目标。

加大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培训。城镇新增就业4000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1000人。其中,“4050”等困难对象再就业100人;确保全州现有零就业家庭每户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再就业。

2.资金安排。

预计各级政府安排就业再就业补助资金总金额达到2000万元,其中:

2007年争取省级支持1800万元,州、县安排资金200万元。

3.工作措施。

(1)各地分解下达就业再就业以及控制城镇登记失业率目标,加强信息交流和督促检查,确保目标按期完成。

(2)完善落实抓好小额担保贷款和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政策工作;组织实施“全民创业促就业行动”,建立创业服务平台和创业培训、信用社区与小额担保贷款的联动机制;实行政策激励,资金分配与工作实绩挂钩,合理使用就业扶持政策资金。

(3)“两节”期间开展以就业困难对象和农民工为服务重点的“再就业援助月”活动和“春风行动”;二季度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三季开展“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活动。

(4)开展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活动,强化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劳动者提供免费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职业鉴定等“一站式”服务;继续推进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指导各地将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机构和社区劳动保障组织建成公共就业服务的基层窗口,从今年起每年完成3个县,资金由州、县财政解决。

(三)实施最低生活保障行动(责任单位:州民政局、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州财政局)

1.目标。

将符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城镇居民及时纳入保障(含符合条件的失地农民),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对因病、因灾、因残、丧失主要劳动能力家庭和难以维持日常生活的农村困难群众实施每人每月2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由州级承担40%、县级承担60%,足额落实保障资金。把符合条件的农村“五保”对象全部按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纳入供养,并通过国家补助和动员社会力量,逐步提高供养水平。

2.资金安排。

(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预计各级政府安排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总额达到2430万元,争取省级支持2210万元,州级安排资金100万元,县安排资金120万元。

(2)农村居民最低保障工作。预计各级政府安排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总额达到1376万元,争取省级支持410万元,州级安排资金386万元,县安排资金580万元。

(3)农村“五保户”工作。州县财政根据财力安排适当资金。

(4)老龄工作。提高百岁老人月生活标准和春节慰问金,所需资金10万元,由州、县财政按各50%比例安排预算。

3.工作措施。

(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进一步完善城市低保制度,规范低保审核、审批制度;建立城市低保资金投入自然增长机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制定年度工作规划,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搞好监控;做好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技能;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持,保证低保金按月足额发放;将低保标准调整到位,并将调整标准后符合条件的特困群众纳入低保;确保全州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达到88元,在2007年6月30日前完成全州城市低保对象普查。

(2)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健全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规范低保对象核定审批和资金发放程序;建立农村低保资金投入增长机制;加强资金监督,加快农村低保工作平台和信息话网络建设。

(3)农村“五保”工作。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把符合条件的“五保”供养对象全部纳入供养范围,提高供养率;利用国家和社会闲置资源改扩建敬老院,增加敬老院床位。

(4)老龄工作。宣传贯彻《老年法》,抓好乡(镇、街道)、村老龄工作机构建设和基层老年人协会规范化管理,加强老龄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人文体活动。

(四)实施教育资助行动(责任单位:州教育局、州扶贫两资以工代赈办、州民委、州财政局)

1.目标。

2.资金安排。

(1)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工作。政府安排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资金总额达到8227.57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安排4897.571万元,省级财政安排2830万元(含为少数民族地区农牧民和城市低保家庭子女提供免费教科书资金1150.471万元)。州、县配套安排500万元,其中:寄宿制生活费325万元(州级承担152.6万元);免杂费州级安排175万元。

(2)积极解决城市困难家庭和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由州本级政府负责预计解决城市困难家庭和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需安排资金151万元。(预算已安排67万元,952人,需增加安排84万元)

(3)实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各级政府安排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资金总额达到14484万元,其中,争取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及其他方面支持13984万元,州配套安排500万元寄宿制学生生活费。

(4)抓好特殊教育。安排特殊教育专项资金60万元,其中,争取省级财政支持40万元,州本级财政安排20万元。

3.工作措施。

(1)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工作。督促各县按省定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落实到位;每年春秋两季开学前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城镇低保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

(2)积极解决城市困难家庭和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扩大现有公办学校招生规模,增加公办学校招收农民工子女数量,严格学校收费管理;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解决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

(3)实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两基”攻坚,如期实现“普九”目标;抓好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办好每一所学校;抓好“两免一补”政策落实;全面推进寄宿制学校标准化管理,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困难家庭学生免费提供卧具,发放生活补助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民放地区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计划》,建立省、州、县、校四级培训体系,省级培训骨干中小学校长、教师2001人,州、县、校培训中小学校长、教师3500人,使所有中小学校长、教师至少进行一轮规范性培训;发展职业教育;抓好教育对口支援工作。

(4)抓好特殊教育。完善以县为主的特殊教育管理体制;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学生全部纳入“两免一补”范围;扩大普通中小学招生规模,建设特殊教育学校,建立以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体系。

(五)实施医疗保障行动(责任单位:州卫生局、州民政局、州财政局、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1.目标。

加快推进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积极搞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建立和实施城市医疗救助制度。积极开展农村医疗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扩大到全州100%的县。推进马尔康、茂县社区卫生服务试点工作。

2.资金安排。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预计各级政府安排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总额资金达到2190万元,按省有关规定确定州、县配套资金。

(2)城市医疗救助。预计各级政府安排城市医疗救助资金总额资金达到130万元,争取省级支持80万元,州级安排资金50万元,县级根据财力适当安排相应资金。

(3)农村医疗救助。预计各级政府安排农村医疗救助资金总额资金达到456万元,争取省级支持250万元,州级安排资金70万元,县安排资金136万元。

(4)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待省政策明确后,再根据相关政策统一安排资金。

(5)推进马尔康、茂县社区卫生服务试点工作。州级根据财力适当配套相应资金。

3.工作措施。

开展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规范医疗救助工作;取消城市困难群众住院、门诊限制,提高医疗救助封顶线和报销比例,探索解决城市医疗救助与城市低保对象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办法。

(六)实施农村交通建设行动(责任单位:州交通局、州财政局、州农业局、州畜牧兽医局、州扶贫两资以工代赈办、州发改委)

1.目标。

建设农村公路800公里,其中,通乡油路200公里、通村公路600公里。

新改建机耕道及牧道800公里,其中,新建500公里、改建300公里(此项任务与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机耕道及牧道建设任务一致)。

2.资金安排。

(1)通乡油路。州级财政预算安排配套资金500万元。

(2)通村公路。州三办专项安排配套资金500万元。

(3)客运站点。州交通局筹措配套资金500万元。

3.工作措施。

(1)坚持公路与客运站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实现农村公路建设与农村客运协调发展。

(2)建立以县为主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落实县级政府对本地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主体责任,强化交通主管部门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职能,建立稳定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渠道,完善养护管理机制,保证农村公路的正常养护。

(3)通乡公路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通村公路建设按照“村民自治”原则,由村民委员会根据群众意愿决定工程实施方式。

(4)通乡公路工程按照“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要求建立三级质量保证体系,通村公路依靠群众加强现场监督,县交通部门负责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并在州公路水运质量监督分站指导下组建工程试验(检测)室,加强农村公路的质量检测和通村公路的技术服务。

(七)实施安全饮水行动(责任单位:州水利局、州国土资源局、州环保局、州扶贫两资以工代赈办)

1.目标。

解决6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解决大骨节病区安全饮水问题(按国务院批准的《**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总体规划》年度任务组织实施)。

2.资金安排。

按照国家批准的《**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总体规划》及**州2007年行动方案安排下达资金。在国务院批准总体规划前,做好向上争取资金和衔接工作,并做好病区水源点的调查、卫生标准检测和勘测等前期工作。

3.工作措施。

(1)加强资金管理,确保项目资金使用绩率;增强工程建设的透明度和群众投入的积极性;采取规划建卡制、社会公示制、资金报账制、材料设备集中采购和招投标制、工程质量巡回监理制、落实管理责任制、完善项目建设制度,增强工程建设的透明度,防止“暗箱操作”,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加强健全管护措施,确保长效使用。

(2)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和管理,禁止生产、生活中人为对水源地的破坏和污染,加强对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确保饮水安全

(八)实施农民培训行动(责任单位:州委农工办、州农业局、州畜牧兽医局、州科技局、州扶贫两资以工代赈办、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1.目标。

培训农牧民22780名。其中:品牌工程培训14197名、相对贫困人口劳动培训3750名、阳光培训2000名、扶贫培训833名、农村就业培训2000人。

2.资金安排。

品牌工程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劳务扶贫培训、新型农牧民培训按中央、省安排资金执行外,州级安排资金65万元。农村就业培训费用在就业再就业费中解决。

3.工作措施。

实施“农民工培训工程”,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培训工程”、“劳务扶贫培训工程”等和我州“劳务品牌工程”;支持劳务培训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购置大型设备,提高劳务品牌培训补贴标准,搞好师资培训和高危行业全员农民工安全培训;逐步建立健全异地农民工工作机构,开展培训输出对接及异地培训、办证、票务、维权救助、社会保障咨询等服务。

(九)实施农村安居行动(责任单位:州民政局、州规划建设局、州国土资源局、州农业局、州民委、州扶贫两资以工代赈办、州救灾办)

1.目标。

解决农村3400户特困农牧民的住房困难。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7000口(此项任务与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农村沼气建设任务一致)。实施藏区“一灶一炉”温暖工程(具体目标任务以国务院批准的试点工作总体规划年度任务数为准)。

2.资金安排。

特困户农牧民的住房按每户5000元执行,两项资金中安排。农村沼气落实资金180万元,藏区“一灶一炉”落实资金120万元,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100万元。

3.工作措施。

(1)解决农村特困无房户的住房。认真调查核实农村特困群众中的无房户,采取村务公开的办法确定建房对象,以户为单位建档立卡,针对不同情况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在年末全部完成修建。

(2)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严把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单位资质关,坚持技术方案专家审查论证制;严格资金管理,保证专款专用。

(十)实施生态环境保护行动(责任单位:州环保局、州经委、州规划建设局、州国土资源局、州林业局、州水利局)

1.目标。

巩固已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8户重点工业污染企业的治理成果;完成7户重点工业污染企业的限期治理任务。加强工业企业污染源综合治理力度,降低工业污染物排放,实现工业生产达标排放。全州化学耗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控制在7826.4吨和5000吨以内;1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清洁生产;主要河流出境段面达到Ⅲ类水质;城镇空气质量达到Ⅱ级标准。大力推进土地整理“金土地”工程,开发复垦整理土地面积1613.4亩,新增耕地面积1226.8亩。开展37个乡镇212个村12所学校2.18万人的农村地质灾害防治培训。实施地质灾害避让搬迁500户。开展金川县八步里沟、理县薛城南沟泥石流治理工程和金川县锂辉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继续推进和巩固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建设工程,实施森林管护5481.3万亩,建设公益林47.6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65.43万亩。开展136个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污染源专项检查,加强饮用水源水质监测,确保饮用水安全。

2.资金安排。

岷江流域污染治理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监管共计投入229万元。其中:水质监测:6万元;生态监测:6万元;污染治理80万元;专项能力建设:137万元。

3.工作措施。

(1)岷江流域综合治理

强化“党政一把手”环保目标责任制;坚持把住源头、不欠新账,强化整治、多还旧账,全程监管、控制总量,动静结合、平衡容量的原则,严格环境容量总量控制,加强环境执法监管;全面推行规划环评和区域(流域)环评,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对“未批先建”、未落实“三同时”制度和验收后未正常运行治理设施的工业企业停产进行专项整治。

把城市污水处理纳入各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点发展领域;探索拓宽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融资渠道,改革体制、创新机制,努力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形成开放式、竞争性的建设、运营格局;加快推进价格改革,促进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的良性循环,加强督促检查,指导各地完成目标任务。

(2)加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监管力度。取缔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排污口,加强水质监测,定期水质监测情况,落实辖区监管责任,确保饮水安全。

二、实施主体的职责

**州“十大惠民行动”在州委、州政府直接领导下开展,具体工作由州委、州政府分管领导同志和州级综合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协调组织实施。

各县党委、政府是实施“十大惠民行动”的责任主体、实施主体。各县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为本县实施“十大惠民行动”的第一责任人。各县要按照州委、州政府的要求,尽快形成落实惠民行动的工作方案,把具体任务分解落实到乡,并及时将十大惠民行动“十一五”总体规划和2007年工作目标方案上报州委州政府督查室。

各县党委、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责,认真抓好“**州十大惠民行动”的组织实施,制定具体的工作措施,提出明确的工作进度时间表,做到组织落实、责任落实、项目落实、资金落实。要加强指导协调和日常监控,及时研究、解决惠民行动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按季向州委州政府督查室和州级责任部门报告惠民行动目标执行情况,确保惠民行动顺利实施。

各县、乡(镇)政府是实施“十大惠民行动”的直接责任主体、实施主体。乡(镇)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为本地区实施“十大惠民行动”的直接责任人,负责本地区“**州十大惠民行动”的具体组织、落实工作,及时了解、解决惠民行动实施过程中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各县、乡(镇)要将惠民行动工作目标分解到村,落实到人头,切实将惠民政策、惠民资金、惠民项目兑现落实到位,真正把“十大惠民行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惠及群众。

在资金安排上,各县政府要按照总体方案要求进一步细化具体实施方案,并根据具体实施方案和工作职责将每项工作落实资金,应由本级政府安排的资金纳入预算和计划足额安排,本级人代会审议批准后,将分项资金安排情况汇总上报州委州政府督查室和州级责任部门。要建立资金执行情况季报制度,各县政府每季度10日前,要将工作计划实施、资金拨付、使用情况汇总上报州委州政府督查室和州级责任部门。凡涉及惠民行动的项目和资金预算安排情况均要专款专用,专账管理。要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向社会公开,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提高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的透明度,自觉接受人大、审计部门的监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符合招投标或政府采购要求的,必须按照招投标制度或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执行,实行“阳光运作”,从源头防止腐败发生。

州级有关部门是全州实施“十大惠民行动”的责任主体、工作主体。州级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本单位承担的单项惠民行动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抓好由本单位承担的单项惠民行动“十一五”总体规划和分年度惠民行动工作目标的制定,并负责抓好组织规划、指导协调、监管督导等工作。涉及多个单位共同承担的项目,由责任单位中第一个单位负责牵头做好目标执行情况的信息收集、情况汇总、组织督导等工作。州级各部门都要积极参与支持配合“十大惠民行动”的实施工作,做到各方互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狠抓落实。

州委州政府督查室和州级责任部门是全州实施“十大惠民行动”的督导主体,负责组织实施“**州十大惠民行动”督导检查制度。

三、加强宣传

按照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整体联动、形成合力、形式多样、注重效果的原则,加大对“十大惠民行动”的宣传力度。各新闻单位要开设“十大惠民行动”专题或专栏,以“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构建和谐**”为主题,紧紧围绕实施扶贫解困行动、就业促进行动、最低生活保障行动、教育资助行动、医疗保障行动、农村交通建设行动、饮水安全行动、农民工培训行动、农村安居行动、生态环境保护行动等展开报道,及时宣传“十大惠民行动”的重大意义、具体举措及成效,为“十大惠民行动”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建立工作平台和督导机制

(一)强化目标管理。从2007年起,州委、州政府将实施“十大惠民行动”作为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对各县和州级各部门的目标管理,做到目标具体、任务明确、层层分解、落实到位。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目标报告、督导落实、问题整改、简报交流、情况通报、责任追究等制度的落实,做到全程监控、跟踪管理,定期研究、分析、通报目标执行情况。各县、各部门也要将“十大惠民行动”纳入目标管理,进一步深化、细化年度惠民行动工作目标,逐级落实目标责任,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责任到人。

(二)建立工作平台。州委、州政府建立“**州十大惠民行动”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州十大惠民行动”协调小组,建立实施“**州十大惠民行动”工作平台,负责实施“十大惠民行动”的组织、宣传、协调、指导、督查、审计、监察等工作。

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并分别设立规划协调组(州发改委、州财政局)、资金平衡组(州财政局、州发改委、州扶贫两资以工代赈办)、督导检查组(州委州政府督查室、州直机关工委)、信息联络组(州委州政府督查室)、宣传报道组(州委宣传部)、监察审计组(州监察局、州审计局),日常联络和综合工作由州委州政府督查室承担。

规划协调组负责惠民行动项目的规划和目标衔接等工作,确保规划落实;资金平衡组负责州级财政资金的调度筹措,督促各县配套资金的落实等工作,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督导检查组负责惠民行动实施情况的督导检查、跟踪落实等工作,确保惠民行动顺利实施;信息联络组负责惠民行动实施情况的信息收集、交流、汇总、等工作,确保信息准确、及时、真实;宣传报道组负责惠民行动的宣传报道,引导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支持惠民行动的实施;监察审计组负责惠民行动资金使用、项目执行情况的审计监督、案件查处,为惠民行动的顺利实施提供纪律保证。有关成员单位要按照工作职责随时掌握所牵头承担的单项惠民行动进展落实情况,加大监控指导力度,发现问题立即纠正。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主动、配合、支持牵头单位抓好“十大惠民行动”的实施,确保“十大惠民行动”全面落实、取得实效。

(三)狠抓督导落实。为确保“十大惠民行动‘十一五’规划”及年度惠民行动工作目标的落实,“十大惠民行动”协调小组要建立健全督导工作机制,加强对惠民行动工作目标实施的指导协调、督促检查,做到按季检查,半年通报,年终向州委、州政府报告年度惠民行动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并向社会公布结果。

各县党委、政府要结合本地工作实际,将实施“十大惠民行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重要工作目标,切实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做到跟踪督导、深入督导、严格督查、落实到位。承担实施“十大惠民行动”单项工作任务的州级部门要将所承担的单项工作作为本部门、本行业的重要工作目标,强化对“十大惠民行动”执行情况的监控督导,着力解决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做到详细规划、规范运作、严格监管、公开透明、增强执行力、提高公信力。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十大惠民行动”资金筹集、分配、管理、使用的监督,促进资金安全、完整、规范管理,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纪检监察机关要严肃查处“十大惠民行动”实施中的违纪违法案件,畅通举报渠道,对涉及“十大惠民行动”的重大举报和投诉,迅速组织力量进行查处,对重大典型案件公开曝光,为“十大惠民行动”的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纪律保证。

惠民行动范文篇9

2007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二年,对顺利完成我市既定目标任务,构建和谐社会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按照“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广元”,推动我市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市委、市政府结合我市实际,决定在2007年全力实施十大惠民行动,现将具体方案予以公示,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广大群众如有建议,请于2007年1月15日前将建议在网上反馈,或书面送至市政府办公室。

特此公示

2007年十大惠民行动方案

一、实施就业促进行动。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0.7万人,其中“4050”等困难对象再就业0.2万人,确保全市“零就业”家庭每户至少有1人实现就业。

二、实施农民工培训行动。以扶贫培训、阳光培训、农民转移就业培训、失地农民培训为重点,实施劳务品牌培训5万人。

三、实施最低生活保障行动。将符合条件的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纳入农村低保,将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城镇居民全部纳入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农村五保供养达到应保尽保新建10个中心敬老院(福利院、救助站)。

四、实施宝电、升钟库区解“五难”行动。解决行路难,宝电库区村道硬化50公里、村道整治35公里,建人行码头6处,投资622万元;升钟库区建通乡公路15公里,通村公路200公里,人行桥20座,改造和维修渡口6处,投资7137万元。解决饮水难,宝电库区实施饮水安全项目6个、新建排灌渠埝6公里、整治山坪塘2口、建防旱池3000平方米,投资414万元;升钟库区解决083万人饮水安全,投资208万元。解决上学难,宝电库区新建校舍900平方米,投资100万元;升钟库区新建改建校舍5200平方米,投资676万元。解决就医难,宝电库区启动实施特困医疗救助制度。升钟库区实施两个乡镇卫生院建设,投资292万元。解决通讯及广播电视收视难,宝电库区完成150户移民入户光纤,投资20万元;升钟库区实施“村村通”工程光纤联网覆盖点20个,投资25万元。

五、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行动。建设通乡油路和水泥路500公里;建设通村油路和水泥路800公里;新建农村桥梁50座;新建农村客运汽车站26个;新建农村小码头31座。开发整理土地8万亩,实现新增耕地1万亩。继续实施“村通工程”,新建基站12个,覆盖20个行政村,完成1000个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

六、实施安全饮水行动。争取和实施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和红层找水工程,解决农村安全饮水20万人,完成红层丘陵地区找水打井20000口,新建防旱微水池5000口,渠系配套130千米。

七、实施农村安居行动。改善3万农村低收入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全部解决农村因贫因灾无房户的住房问题;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3万口。建成农村乡镇(社区)活动中心200个,建成村活动中心650个,建村文化户450户。

八、实施医疗保障行动。开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参保率达到50%。继续抓好苍溪、旺苍、朝天、剑阁4个县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新增2个县区参加试点,参合率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实现5个县区乡镇卫生院建设全覆盖;完成39个国债乡镇卫生院项目建设任务,完成2个县医院国债项目建设任务;市城区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站3个。为10万名已婚群众进行免费生殖健康检查,改(新)建10个标准化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心站。资助12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

惠民行动范文篇10

(一)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切实把惠民行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一是高度重视,措施有力。省环保局先后多次召开党组会和局务会,学习相关文件,深刻领会省委、省政府领导的讲话精神实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研究制定了落实惠民行动具体措施。二是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成立了以局长田维钊同志任组长、其他局领导为成员的惠民行动领导下组,下设办公室,由副局长谷声文同志兼任主任,加强了惠民行动的组织领导和日常工作管理。三是强化责任,分解目标。为切实把惠民行动落实到具体的单位、企业,强化了全省环保系统目标管理,2月底,印发了《xx省环境保护局关于下达2007年度目标的通知》(川环发〔2007〕16号),把生态环境保护惠民行动目标分解到了各市(州)环保部门和机关相关处室。

(二)突出重点,周密部署,切实加强三个污染源的综合整治。一是以减排为抓手,继续加强工业污染源整治。在历年整治工业污染源的基础上,今年又报请省政府挂牌整治200家工业企业,2月7日,省政府以川府函[2007]30号文印发全省各市(州);3月16日,我局又与省经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xx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2007年度工业污染源综合整治工作的通知>的通知》,进一步分解目标,狠抓落实。开展了全省污染物总量调查,3月7-8日,召开了“2006年xx省主要污染物总量核算和环境统计年报汇审会”,对2006年各市(州)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情况进行了核算和审查。3月26日,在成都召开了“xx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座谈会”,邀请了10多位环保专家、学者和16个省级相关部门进行座谈,讨论分析我省减排的难点、重点,探讨减排工作的思路和出路,谋求减排目标新突破、惠民行动新进展。大力加强环境监管,依法打击违法排污企业,对广安市污水处理厂污水直接排入河道的违法行为给予了严肃查处。一季度全省共出动监察人员1000余人次,加强了对污染源现场巡查、检查,确保了环境安全,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二是以城市创模为载体,加强城市污染源整治。继绵阳、成都市被评为全国环保模范城市之后,今年,我省已有14个市(县)正积极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在全省开展了城市生活污水厂建设和运行情况调查,加强了已建成的城市生活污水厂正常达标运行监管。2007年3月1日,省环保局下发了《关于对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情况进行调查的通知》(川环办发[2007]19号);2007年3月13日,下发了《关于加强对城市生活污水厂正常达标运行监管的通知》(川环办发[2007]35号)。要求各地加强对城市生活污水厂运行中的监督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和监测力度,确保正常运行,达标排放。三是以改善城乡环境为目标,加大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大力推进农村小康环保行动,抓好城乡结合部的污染整治,严防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切实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农膜,督促做好农村改水、改厨、改厕,搞好秸杆综合利用,努力改善城乡环境;大力开展土壤污染源普查和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报请省政府对50家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进行了挂牌整治,省环保局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整治落实省政府目标责任有关问题的通知》(川环发[2007]18号),与省畜牧食品局联合向省政府代拟了《xx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2007年度畜禽养殖污染源综合整治的通知》,要求各地尽快制定实施方案,建立畜禽养殖污染源动态数据库,于2007年11月底前完成综合治理任务。

(三)精心组织,强化监管,切实保证人民群众能够喝上干净的水。一是全面划定了城乡饮用水源保护区。全省应划246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3472个农村建制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已全部划定,并由地方政府立碑保护,此项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二是加强了城乡饮用水源区的保护。针对今年枯水期少雨多旱、河流自净能力特别差的实际情况,为确保水环境安全,全省环保部门加大了各流域水质监测密度,加大了对各流域内排污企业巡查频率,甚至采取了限排、限产措施,严防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集中力量开展了饮用水源保护区专项执法检查,省环保局下发了《关于开展饮用水源安全督查行动的通知》和《关于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监管实施一级保护区内排污口取缔目标任务的通知》(川环办发[2007]32号),今年初,省环保局派出10个工作组深入21个市(州),检查指导饮用水源保护工作,排点流域和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工业企业,为下一步取缔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口打下了基础。三是拟分三个阶段实施取缔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排污口。取缔肥水养鱼、网箱养鱼,取缔、关闭危及饮水安全的污染企业。要求各地制定饮用水源应急预案,建设备用水源,加强水质监测。定期向社会了水质监测报告。

二、省经委开展的主要工作

省经委高度重视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惠民行动,积极与省环保局相互配合、相互联动,开展了工业污染源综合整治。

(一)落实责任,密切配合。省经委会同省环保局下发了《关于贯彻〈xx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2007年度工业污染源综合整治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川环发[2007]25号),要求各市(州)落实整治目标责任制度,落实并上报各市(州)政府和经委、环保部门以及相关企业责任人;要求各地经委、环保局各司其责,密切配合,严格监管,建立治理进展月报制度,定期上报限期治理企业的整治动态情况。

(二)认真总结,巩固成效。认真总结去年工业污染源综合整治工作经验,找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对策和改进方向,认真开展“回头看,回头查”行动,结合举报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明查暗访和重点抽查,发现问题,现场责令立即整治或下达书面整改通知,并视情进行处罚,巩固治污成效,严防达标反弹。

(三)组织宣传,增强意识。通过单位网站和职能部门专业网站开辟节能减排专栏,大力宣传国家和我省节能减排工作的严峻形势和相关法规政策,提高全民忧患意识和参与热情。积极配合省环保局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宣传教育,切实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作用,通过完善环境违法行为有奖制度,宣传报道先进典型,及时披露和曝光违法排污行为,提高企业守法意识。

(四)专题研究,强化举措。一是强化工业结构调整,有效促进重点工业污染源综合整治工作。依据《xx省工业优势产业整合与发展规划》及其配套实施意见,围绕高新技术、优势资源、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等四大优势产业的36条产业(产品)链,在重点发展的环节加强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做大做强龙头重点企业,在弥补环节加大工业招商引资的力度,形成优势产业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严格限制和淘汰能耗、物耗、水耗高、污染重的落后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属国家明令禁止、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产品以及关闭死灰复燃的“十五小”、“新五小”企业,结合区域内的工业结构调整采取措施予以关闭取缔。指导企业在实现达标排放的同时,改进生产工艺技术,推进清洁生产,从源头治理污染。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抓好重点企业的节能工作,通过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资源消耗,促进污染减排。逐步实现工业的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安全发展的新格局,从根本上解决结构性污染问题。二是加强督查督办,有力推动重点工业污染源综合整治。省经委与省环保局密切配合,制定督查方案,定期开展对工业污染源综合整治的跟踪指导和督促检查。按照要有治理方案、要落实资金、要开工建设、要按时完成、要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的“五个要求”,督促企业积极筹措资金,制定治理方案,按期施工建设,按照时限和要求抓好治理进度落实,对逾期未完工的一律停产治理,治理无望的予以关闭。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对工业污染源的全面清理和回头看、回头查活动,解决重难点环境污染问题。三是严格执法,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为重点工业污染源综合整治提供保障。加大环境执法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力度,结合每年开展的“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时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和案件,对违法排污、超标排污和污染严重、治理行动迟缓的企业,及时予以披露和曝光,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氛围和高压态势。加大对工业污染治理的投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继续从省工业发展资金中安排一定的资金专项用于补助综合整治企业的污染治理项目。进一步加强协调服务工作,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经营、治理方案的制定、治理资金筹集、选择经济实用的污染治理技术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三、省建设厅开展的主要工作

省建设厅非常重视惠民行动。一是印发了《xx省建设厅关于认真实施“xx十大惠民行动”的通知》(川建发[2007]7号)、《xx省建设厅关于对“三江”流域城镇污水处理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的通知》(川建成发[2007]82号)。二是3月19日召集了各市、州建设、水务部门负责人和“三江”流域各供排水公司经理以及污水处理厂厂长实施“生态环境保护行动”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全省建设系统落实“惠民行动”目标任务。三是与省环保局协商组成三个联合检查组,开展对三江流域已通水投入运行的32座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及达标状况、城市污水收集管网现状及收集率、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情况等进行检查,对部分在建污水处理厂进行抽检。

四、省国土资源厅开展的主要工作

省国土资源厅高度重视,落实职责,明确分工,强化督导。为了加强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科学、规范管理工作,起草了《xx省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稿),正在征求省级相关部门意见。2007年全省预计实施“金土地工程”项目共计123个,整理规模148.52万亩,新增耕地18.98万亩,预计总投资25.56亿元。目前正在实施的项目62个,整理规模70.20万亩,新增耕地面积9.05万亩,预计投资13.71亿元。其中,工程量完成50%以上的项目17个;正在进行施工设计和招投标的项目61个,整理规模78.32万亩,新增耕地面积9.93万亩,预计投资11.85亿元。

(一)积极协调。积极协调省财政厅落实了全省20处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资金4000余万元。2007年1月初,已将各项目分解到市(州),落实了项目实施主体、职责,明确了项目实施计划和完成时限等。

(二)狠抓落实。各市(州)国土资源局在完成治理工程勘查与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于2007年1-2月份,组织完成了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单位招投标工作,确定了施工图设计编制单位,并抓紧时间编制施工图设计,为后期实施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全力推进。各项目已完成施工图设计的编制工作,进入了专家审查论证阶段。预计此项工作将于4月中旬结束。在各项目施工图设计编制完成并经专家审定通过的基础上,全省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单位招投标工作将于4月下旬全面展开。

五、省林业厅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党组书记、厅长任永昌在全省林业工作会议、厅党组会议、厅务会议、全省林业计划财务工作会议等多个会议上对实施“惠民行动”提出了要求,并责成厅办公室牵头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一是分解任务。召开专题会议对林业任务进行分解,印发了《关于下达各市(州)林业局2007年度工作目标的通知》(川林发〔2007〕38号)和《关于下达厅机关各处室局、厅直属各单位2007年度工作目标的通知》(川林发〔2007〕37号),把任务分解到各市(州)林业局、厅机关有关处室、局和直属有关单位,并纳入2007年重点目标、实事目标考核,实行一票否决。二是按季安排。将任务分解到每个季度,制定了按季工作要求。分别以《关于印发2007年度“xx十大惠民行动”林业相关任务按季工作要求的通知》(川林发〔2007〕46号)和《关于认真落实“xx十大惠民行动”林业相关任务及省委八届八次全会重要部署的通知》(川林办〔2007〕11号)下达各市(州)林业局和厅机关、厅直属有关单位执行。三是督导检查。3月6日至3月底,八位厅领导分别带队赴18市(州)对落实“惠民行动”及其他相关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

(二)大力实施森林管护。实际管护面积3.23亿亩,建设公益林343.75万亩,其中一季度计划为43.84万亩,已完成43.94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1273万亩,完成补植面积112.7万亩,占应补植面积的70%。会同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积极衔接工程建设任务及资金。开展退耕还林2006年度省级复查,3月2日起,派出120名工程技术人员对21个市(州)52个县进行检查,按计划于4月中旬完成。制定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已落实省财政资金825万元,安排在16个市(州)17个县开展竹产业、特色经济林和木质原料林的后续产业发展,还有1000万资金正在安排中。

(三)及时落实资金衔接。“惠民行动”共涉及资金46.3亿元,其中天保工程16亿元,退耕还林工程30.3亿元。目前,天保工程已落实资金11.34亿元,退耕还林政策补助尚未到省。同时,争取到天保和退耕还林其他辅助建设资金3400万元(林区职工安全饮水、森林防火、天保和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林业产业化示范建设等)。

六、省水利厅开展的主要工作

省水利厅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专项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分解了目标任务,落实了工作举措,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实践新时期水土保持的新理念、新思路,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现了全年水土保持工作的良好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