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款来源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20:58:36

还款来源

还款来源范文篇1

【关键词】小额信用贷款第一还款来源还款机制

一、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农户小额信贷是为贫困农村人口提供持续的、小规模的、不需要抵押担保的、制度化和组织化的金融服务,其基本特征是额度较小、不需抵押担保、服务于低收入群体。其主要内容如下:

1.农户小额信贷的发放范围

农户小额信贷的贷款对象主要是农村地区的中低收入人群,这些人具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经济状况的愿望,但由于其贷款具有数额小、风险大、信誉差且无法提供担保等特点,因而通常无法从正规金融机构获的所需要的金融服务,处于信贷市场中的边缘地位。申请小额信用贷款的农户应具备以下条件:第一,居住在信用社的营业区域之内;第二,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资信良好;第三,从事土地耕作或者其他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生产经营活动,并有合法、可靠的经济来源;第四,具备清偿贷款本息的能力。

2.农户小额信贷的期限和偿还方式

农户小额信贷的贷款期限一般是在一年之内,最长不超过三年。我国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管理方式,不必在每单位时间内还部分贷款。但在实际操作及归还本息方面还有一定的缺陷。因此,我国也要加快这方面的改革,采用国际上较先进的整贷零还的偿还方式,即农户每隔固定的时间如一个月就要分期还款。整贷零还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减轻了农户的还款压力从而降低了还贷风险,另一方面,有助于农户培养理财意识。

3.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用途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用途主要包括:第一,种植业、养殖业方面的农业生产费用贷款;第二,小型农机具贷款;第三,围绕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等贷款;第四,购置生活用品、建房、治病、子女上学等消费类贷款。

二、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用途分析还款来源

1.将种植业收入作为第一还款来源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对象是农户,农户贷款的用途为种植业,其第一还款来源是种植业收入。而我国目前的种植业主要还是靠天吃饭,抗风险能力不足。一旦遇到较大的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将受到很大影响,投入资金将无法收回,贷款风险不可避免。中国每年约有3千万公顷农作物受灾,占全国农作物播种面积25%,成灾面积占受灾面积的比重在40%以上。目前农民在受到自然风险威胁的同时,又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我国现阶段农村以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经营为主,生产技术和水平落后,容易造成低水平重复投资和结构雷同,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较高,农户小规模、分散化的个体生产经营常常无法与变化莫测的市场进行有效对接,在不了解市场需求的前提下进行盲目的生产,因此,就算在风调雨顺,收成好的情况下,也不能将手中的农产品进行市场销售转化为资本,因而存在着相对较大的市场风险。无论是自然风险还是市场风险,一旦发生很容易超出农民的承受能力,从而不可避免地提高还款风险。

2.将养殖业收入作为第一还款来源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虽然是“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但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从养殖业贷款农户角度考虑,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传统的农村种植业信贷市场呈现萎缩趋势,养殖业贷款的需求越来越大,调查结果显示,农户小额信贷规模明显扩大,且多用于养殖业。但是养殖业作为新型的农户产业经营模式,由于其生产周期一般都需要一年以上,一些附加值高的养殖业及周期更长,有的甚至要三至五年。因此从贷款用途角度分析,农户小额贷款将养殖业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的风险性较大。

3.将劳务收入作为第一还款来源

目前,有占很大比例的农户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利用每年的农闲时间或将土地转承包后外出打工。其中一部分农户的生活所需同样需要信贷资金支持。据县农调队资料,2007年新宾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124元,增长14%,其中农户工资性收入贡献3个百分点且呈逐年上涨势头,这对于解决农户的生产生活资金需要是一个较大的补充。但在我国信用社会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时期,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较为严重,而且农民工的自身安全问题很少有保障,因此单纯将劳务收入作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第一还款来源其风险性也不容乐观。

4.消费类贷款的第一还款来源

由于我国农村收入来源的单一性,农户还款的主要途径仍然是农业生产,由于农户小额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对于购置生活用品、建房、治病、子女上学等消费类贷款来讲,农业生产的还款来源在贷款期限内归还贷款的可能性较小。

三、结论

在农村信用社改革前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第一还款来源的不稳定性,造成农村信用社的普遍亏损2004年改革后这一问题有所改观,但还存在着问题。这跟农户小额贷款的还款机制、农户的信誉程度、农户小额贷款的还款来源等方面有着直接的关系。在还款来源方面,农村信用社在信用社贷款实际工作中,普遍要求借款人提供抵质押等担保物品,当借款人不能以第一还款来源偿还贷款时,需要启动担保等第二还款来源,但这类担保物品多为房屋、建筑物、机器、厂房、土地使用权等专用性较强的资产,制约其变现的因素较多,风险较高。而且一旦还款风险超过了农户的心理承受底线,并且由于我国贷款信用考察制度的不健全将会产生再次贷款还清欠款的恶性循环,产生农信社的不良贷款情况。

四、解决途径

1.更新机制

农村信用社在贷款过程中,可以采用联保的形式筛选贷款申请人并设置较小的初始贷款额,随着时间逐渐增加贷款额,并设定一个贷款上限。这样可以减小贫困贷款者的信用风险,间接提高贷款者的还贷能力。

2.向贷款农户提供保险服务

根据农业生产的风险因素考虑,向农民提供普遍的财产保险服务,帮助农民提高应付意外事故或自然灾害的能力,并借以强化农民的第一还款来源。用财政补贴的方式鼓励商业性保险在农村的发展有三种途径:一是对农民投保进行补贴;二是对商业性保险公司在农村开展业务进行补贴;三是在农村建立政策性保险机构,以低廉的保费向农民承保财产险。

3.深化改革现行的农户小额信贷制度

对现行的农户小额信贷制度在时间和范围上进行改革,目前我国农户小额信贷制度中主要实行若干农户组成联保小组,在相互担保的前提下对其发放信用性贷款,在还款方式上以延长贷款时间并分期还款的方式,但制度设计上还有一定的缺陷,不能适应农村实际情况与新的形势发展。为提高贷款使用效果,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度改革以确保农户第一还款来源的效率性。

参考文献:

[1]喻国华.谈农户小额信贷[J].经营与管理,2005,(7).

还款来源范文篇2

农户小额信贷是为贫困农村人口提供持续的、小规模的、不需要抵押担保的、制度化和组织化的金融服务,其基本特征是额度较小、不需抵押担保、服务于低收入群体。其主要内容如下:

1.农户小额信贷的发放范围

农户小额信贷的贷款对象主要是农村地区的中低收入人群,这些人具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经济状况的愿望,但由于其贷款具有数额小、风险大、信誉差且无法提供担保等特点,因而通常无法从正规金融机构获的所需要的金融服务,处于信贷市场中的边缘地位。申请小额信用贷款的农户应具备以下条件:第一,居住在信用社的营业区域之内;第二,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资信良好;第三,从事土地耕作或者其他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生产经营活动,并有合法、可靠的经济来源;第四,具备清偿贷款本息的能力。

2.农户小额信贷的期限和偿还方式

农户小额信贷的贷款期限一般是在一年之内,最长不超过三年。我国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管理方式,不必在每单位时间内还部分贷款。但在实际操作及归还本息方面还有一定的缺陷。因此,我国也要加快这方面的改革,采用国际上较先进的整贷零还的偿还方式,即农户每隔固定的时间如一个月就要分期还款。整贷零还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减轻了农户的还款压力从而降低了还贷风险,另一方面,有助于农户培养理财意识。

3.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用途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用途主要包括:第一,种植业、养殖业方面的农业生产费用贷款;第二,小型农机具贷款;第三,围绕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等贷款;第四,购置生活用品、建房、治病、子女上学等消费类贷款。

二、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用途分析还款来源

1.将种植业收入作为第一还款来源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对象是农户,农户贷款的用途为种植业,其第一还款来源是种植业收入。而我国目前的种植业主要还是靠天吃饭,抗风险能力不足。一旦遇到较大的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将受到很大影响,投入资金将无法收回,贷款风险不可避免。中国每年约有3千万公顷农作物受灾,占全国农作物播种面积25%,成灾面积占受灾面积的比重在40%以上。目前农民在受到自然风险威胁的同时,又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我国现阶段农村以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经营为主,生产技术和水平落后,容易造成低水平重复投资和结构雷同,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较高,农户小规模、分散化的个体生产经营常常无法与变化莫测的市场进行有效对接,在不了解市场需求的前提下进行盲目的生产,因此,就算在风调雨顺,收成好的情况下,也不能将手中的农产品进行市场销售转化为资本,因而存在着相对较大的市场风险。无论是自然风险还是市场风险,一旦发生很容易超出农民的承受能力,从而不可避免地提高还款风险。

2.将养殖业收入作为第一还款来源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虽然是“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但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从养殖业贷款农户角度考虑,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传统的农村种植业信贷市场呈现萎缩趋势,养殖业贷款的需求越来越大,调查结果显示,农户小额信贷规模明显扩大,且多用于养殖业。但是养殖业作为新型的农户产业经营模式,由于其生产周期一般都需要一年以上,一些附加值高的养殖业及周期更长,有的甚至要三至五年。因此从贷款用途角度分析,农户小额贷款将养殖业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的风险性较大。

3.将劳务收入作为第一还款来源

目前,有占很大比例的农户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利用每年的农闲时间或将土地转承包后外出打工。其中一部分农户的生活所需同样需要信贷资金支持。据县农调队资料,2007年新宾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124元,增长14%,其中农户工资性收入贡献3个百分点且呈逐年上涨势头,这对于解决农户的生产生活资金需要是一个较大的补充。但在我国信用社会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时期,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较为严重,而且农民工的自身安全问题很少有保障,因此单纯将劳务收入作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第一还款来源其风险性也不容乐观。

4.消费类贷款的第一还款来源

由于我国农村收入来源的单一性,农户还款的主要途径仍然是农业生产,由于农户小额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对于购置生活用品、建房、治病、子女上学等消费类贷款来讲,农业生产的还款来源在贷款期限内归还贷款的可能性较小。

三、结论

在农村信用社改革前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第一还款来源的不稳定性,造成农村信用社的普遍亏损2004年改革后这一问题有所改观,但还存在着问题。这跟农户小额贷款的还款机制、农户的信誉程度、农户小额贷款的还款来源等方面有着直接的关系。在还款来源方面,农村信用社在信用社贷款实际工作中,普遍要求借款人提供抵质押等担保物品,当借款人不能以第一还款来源偿还贷款时,需要启动担保等第二还款来源,但这类担保物品多为房屋、建筑物、机器、厂房、土地使用权等专用性较强的资产,制约其变现的因素较多,风险较高。而且一旦还款风险超过了农户的心理承受底线,并且由于我国贷款信用考察制度的不健全将会产生再次贷款还清欠款的恶性循环,产生农信社的不良贷款情况。

四、解决途径

1.更新机制

农村信用社在贷款过程中,可以采用联保的形式筛选贷款申请人并设置较小的初始贷款额,随着时间逐渐增加贷款额,并设定一个贷款上限。这样可以减小贫困贷款者的信用风险,间接提高贷款者的还贷能力。

2.向贷款农户提供保险服务

根据农业生产的风险因素考虑,向农民提供普遍的财产保险服务,帮助农民提高应付意外事故或自然灾害的能力,并借以强化农民的第一还款来源。用财政补贴的方式鼓励商业性保险在农村的发展有三种途径:一是对农民投保进行补贴;二是对商业性保险公司在农村开展业务进行补贴;三是在农村建立政策性保险机构,以低廉的保费向农民承保财产险。

3.深化改革现行的农户小额信贷制度

对现行的农户小额信贷制度在时间和范围上进行改革,目前我国农户小额信贷制度中主要实行若干农户组成联保小组,在相互担保的前提下对其发放信用性贷款,在还款方式上以延长贷款时间并分期还款的方式,但制度设计上还有一定的缺陷,不能适应农村实际情况与新的形势发展。为提高贷款使用效果,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度改革以确保农户第一还款来源的效率性。

参考文献:

[1]喻国华.谈农户小额信贷[J].经营与管理,2005,(7).

[2]巴曙松,袁彩虹.小额信贷与农村金融空白的填补[N].中国经济时报,2005.

[3]刘星.农业保险的经济学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还款来源范文篇3

【关键词】小额信用贷款第一还款来源还款机制

一、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农户小额信贷是为贫困农村人口提供持续的、小规模的、不需要抵押担保的、制度化和组织化的金融服务,其基本特征是额度较小、不需抵押担保、服务于低收入群体。其主要内容如下:

1.农户小额信贷的发放范围

农户小额信贷的贷款对象主要是农村地区的中低收入人群,这些人具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经济状况的愿望,但由于其贷款具有数额小、风险大、信誉差且无法提供担保等特点,因而通常无法从正规金融机构获的所需要的金融服务,处于信贷市场中的边缘地位。申请小额信用贷款的农户应具备以下条件:第一,居住在信用社的营业区域之内;第二,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资信良好;第三,从事土地耕作或者其他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生产经营活动,并有合法、可靠的经济来源;第四,具备清偿贷款本息的能力。

2.农户小额信贷的期限和偿还方式

农户小额信贷的贷款期限一般是在一年之内,最长不超过三年。我国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管理方式,不必在每单位时间内还部分贷款。但在实际操作及归还本息方面还有一定的缺陷。因此,我国也要加快这方面的改革,采用国际上较先进的整贷零还的偿还方式,即农户每隔固定的时间如一个月就要分期还款。整贷零还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减轻了农户的还款压力从而降低了还贷风险,另一方面,有助于农户培养理财意识。

3.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用途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用途主要包括:第一,种植业、养殖业方面的农业生产费用贷款;第二,小型农机具贷款;第三,围绕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等贷款;第四,购置生活用品、建房、治病、子女上学等消费类贷款。

二、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用途分析还款来源

1.将种植业收入作为第一还款来源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对象是农户,农户贷款的用途为种植业,其第一还款来源是种植业收入。而我国目前的种植业主要还是靠天吃饭,抗风险能力不足。一旦遇到较大的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将受到很大影响,投入资金将无法收回,贷款风险不可避免。中国每年约有3千万公顷农作物受灾,占全国农作物播种面积25%,成灾面积占受灾面积的比重在40%以上。目前农民在受到自然风险威胁的同时,又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我国现阶段农村以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经营为主,生产技术和水平落后,容易造成低水平重复投资和结构雷同,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较高,农户小规模、分散化的个体生产经营常常无法与变化莫测的市场进行有效对接,在不了解市场需求的前提下进行盲目的生产,因此,就算在风调雨顺,收成好的情况下,也不能将手中的农产品进行市场销售转化为资本,因而存在着相对较大的市场风险。无论是自然风险还是市场风险,一旦发生很容易超出农民的承受能力,从而不可避免地提高还款风险。

2.将养殖业收入作为第一还款来源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虽然是“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但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从养殖业贷款农户角度考虑,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传统的农村种植业信贷市场呈现萎缩趋势,养殖业贷款的需求越来越大,调查结果显示,农户小额信贷规模明显扩大,且多用于养殖业。但是养殖业作为新型的农户产业经营模式,由于其生产周期一般都需要一年以上,一些附加值高的养殖业及周期更长,有的甚至要三至五年。因此从贷款用途角度分析,农户小额贷款将养殖业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的风险性较大。

3.将劳务收入作为第一还款来源

目前,有占很大比例的农户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利用每年的农闲时间或将土地转承包后外出打工。其中一部分农户的生活所需同样需要信贷资金支持。据县农调队资料,2007年新宾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124元,增长14%,其中农户工资性收入贡献3个百分点且呈逐年上涨势头,这对于解决农户的生产生活资金需要是一个较大的补充。但在我国信用社会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时期,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较为严重,而且农民工的自身安全问题很少有保障,因此单纯将劳务收入作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第一还款来源其风险性也不容乐观。

4.消费类贷款的第一还款来源

由于我国农村收入来源的单一性,农户还款的主要途径仍然是农业生产,由于农户小额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对于购置生活用品、建房、治病、子女上学等消费类贷款来讲,农业生产的还款来源在贷款期限内归还贷款的可能性较小。

三、结论

在农村信用社改革前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第一还款来源的不稳定性,造成农村信用社的普遍亏损2004年改革后这一问题有所改观,但还存在着问题。这跟农户小额贷款的还款机制、农户的信誉程度、农户小额贷款的还款来源等方面有着直接的关系。在还款来源方面,农村信用社在信用社贷款实际工作中,普遍要求借款人提供抵质押等担保物品,当借款人不能以第一还款来源偿还贷款时,需要启动担保等第二还款来源,但这类担保物品多为房屋、建筑物、机器、厂房、土地使用权等专用性较强的资产,制约其变现的因素较多,风险较高。而且一旦还款风险超过了农户的心理承受底线,并且由于我国贷款信用考察制度的不健全将会产生再次贷款还清欠款的恶性循环,产生农信社的不良贷款情况。

四、解决途径

1.更新机制

农村信用社在贷款过程中,可以采用联保的形式筛选贷款申请人并设置较小的初始贷款额,随着时间逐渐增加贷款额,并设定一个贷款上限。这样可以减小贫困贷款者的信用风险,间接提高贷款者的还贷能力。

2.向贷款农户提供保险服务

根据农业生产的风险因素考虑,向农民提供普遍的财产保险服务,帮助农民提高应付意外事故或自然灾害的能力,并借以强化农民的第一还款来源。用财政补贴的方式鼓励商业性保险在农村的发展有三种途径:一是对农民投保进行补贴;二是对商业性保险公司在农村开展业务进行补贴;三是在农村建立政策性保险机构,以低廉的保费向农民承保财产险。

3.深化改革现行的农户小额信贷制度

对现行的农户小额信贷制度在时间和范围上进行改革,目前我国农户小额信贷制度中主要实行若干农户组成联保小组,在相互担保的前提下对其发放信用性贷款,在还款方式上以延长贷款时间并分期还款的方式,但制度设计上还有一定的缺陷,不能适应农村实际情况与新的形势发展。为提高贷款使用效果,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度改革以确保农户第一还款来源的效率性。

参考文献:

[1]喻国华.谈农户小额信贷[J].经营与管理,2005,(7).

还款来源范文篇4

【关键词】小额信用贷款第一还款来源还款机制

一、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农户小额信贷是为贫困农村人口提供持续的、小规模的、不需要抵押担保的、制度化和组织化的金融服务,其基本特征是额度较小、不需抵押担保、服务于低收入群体。其主要内容如下:

1.农户小额信贷的发放范围

农户小额信贷的贷款对象主要是农村地区的中低收入人群,这些人具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经济状况的愿望,但由于其贷款具有数额小、风险大、信誉差且无法提供担保等特点,因而通常无法从正规金融机构获的所需要的金融服务,处于信贷市场中的边缘地位。申请小额信用贷款的农户应具备以下条件:第一,居住在信用社的营业区域之内;第二,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资信良好;第三,从事土地耕作或者其他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生产经营活动,并有合法、可靠的经济来源;第四,具备清偿贷款本息的能力。

2.农户小额信贷的期限和偿还方式

农户小额信贷的贷款期限一般是在一年之内,最长不超过三年。我国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管理方式,不必在每单位时间内还部分贷款。但在实际操作及归还本息方面还有一定的缺陷。因此,我国也要加快这方面的改革,采用国际上较先进的整贷零还的偿还方式,即农户每隔固定的时间如一个月就要分期还款。整贷零还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减轻了农户的还款压力从而降低了还贷风险,另一方面,有助于农户培养理财意识。

3.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用途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用途主要包括:第一,种植业、养殖业方面的农业生产费用贷款;第二,小型农机具贷款;第三,围绕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等贷款;第四,购置生活用品、建房、治病、子女上学等消费类贷款。

二、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用途分析还款来源

1.将种植业收入作为第一还款来源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对象是农户,农户贷款的用途为种植业,其第一还款来源是种植业收入。而我国目前的种植业主要还是靠天吃饭,抗风险能力不足。一旦遇到较大的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将受到很大影响,投入资金将无法收回,贷款风险不可避免。中国每年约有3千万公顷农作物受灾,占全国农作物播种面积25%,成灾面积占受灾面积的比重在40%以上。目前农民在受到自然风险威胁的同时,又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我国现阶段农村以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经营为主,生产技术和水平落后,容易造成低水平重复投资和结构雷同,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较高,农户小规模、分散化的个体生产经营常常无法与变化莫测的市场进行有效对接,在不了解市场需求的前提下进行盲目的生产,因此,就算在风调雨顺,收成好的情况下,也不能将手中的农产品进行市场销售转化为资本,因而存在着相对较大的市场风险。无论是自然风险还是市场风险,一旦发生很容易超出农民的承受能力,从而不可避免地提高还款风险。

2.将养殖业收入作为第一还款来源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虽然是“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但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从养殖业贷款农户角度考虑,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传统的农村种植业信贷市场呈现萎缩趋势,养殖业贷款的需求越来越大,调查结果显示,农户小额信贷规模明显扩大,且多用于养殖业。但是养殖业作为新型的农户产业经营模式,由于其生产周期一般都需要一年以上,一些附加值高的养殖业及周期更长,有的甚至要三至五年。因此从贷款用途角度分析,农户小额贷款将养殖业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的风险性较大。

3.将劳务收入作为第一还款来源

目前,有占很大比例的农户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利用每年的农闲时间或将土地转承包后外出打工。其中一部分农户的生活所需同样需要信贷资金支持。据县农调队资料,2007年新宾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124元,增长14%,其中农户工资性收入贡献3个百分点且呈逐年上涨势头,这对于解决农户的生产生活资金需要是一个较大的补充。但在我国信用社会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时期,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较为严重,而且农民工的自身安全问题很少有保障,因此单纯将劳务收入作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第一还款来源其风险性也不容乐观。

4.消费类贷款的第一还款来源

由于我国农村收入来源的单一性,农户还款的主要途径仍然是农业生产,由于农户小额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对于购置生活用品、建房、治病、子女上学等消费类贷款来讲,农业生产的还款来源在贷款期限内归还贷款的可能性较小。

三、结论

在农村信用社改革前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第一还款来源的不稳定性,造成农村信用社的普遍亏损2004年改革后这一问题有所改观,但还存在着问题。这跟农户小额贷款的还款机制、农户的信誉程度、农户小额贷款的还款来源等方面有着直接的关系。在还款来源方面,农村信用社在信用社贷款实际工作中,普遍要求借款人提供抵质押等担保物品,当借款人不能以第一还款来源偿还贷款时,需要启动担保等第二还款来源,但这类担保物品多为房屋、建筑物、机器、厂房、土地使用权等专用性较强的资产,制约其变现的因素较多,风险较高。而且一旦还款风险超过了农户的心理承受底线,并且由于我国贷款信用考察制度的不健全将会产生再次贷款还清欠款的恶性循环,产生农信社的不良贷款情况。

四、解决途径

1.更新机制

农村信用社在贷款过程中,可以采用联保的形式筛选贷款申请人并设置较小的初始贷款额,随着时间逐渐增加贷款额,并设定一个贷款上限。这样可以减小贫困贷款者的信用风险,间接提高贷款者的还贷能力。

2.向贷款农户提供保险服务

根据农业生产的风险因素考虑,向农民提供普遍的财产保险服务,帮助农民提高应付意外事故或自然灾害的能力,并借以强化农民的第一还款来源。用财政补贴的方式鼓励商业性保险在农村的发展有三种途径:一是对农民投保进行补贴;二是对商业性保险公司在农村开展业务进行补贴;三是在农村建立政策性保险机构,以低廉的保费向农民承保财产险。

3.深化改革现行的农户小额信贷制度

对现行的农户小额信贷制度在时间和范围上进行改革,目前我国农户小额信贷制度中主要实行若干农户组成联保小组,在相互担保的前提下对其发放信用性贷款,在还款方式上以延长贷款时间并分期还款的方式,但制度设计上还有一定的缺陷,不能适应农村实际情况与新的形势发展。为提高贷款使用效果,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度改革以确保农户第一还款来源的效率性。

参考文献:

[1]喻国华.谈农户小额信贷[J].经营与管理,2005,(7).

还款来源范文篇5

农户小额信贷是为贫困农村人口提供持续的、小规模的、不需要抵押担保的、制度化和组织化的金融服务,其基本特征是额度较小、不需抵押担保、服务于低收入群体。其主要内容如下:

1.农户小额信贷的发放范围

农户小额信贷的贷款对象主要是农村地区的中低收入人群,这些人具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经济状况的愿望,但由于其贷款具有数额小、风险大、信誉差且无法提供担保等特点,因而通常无法从正规金融机构获的所需要的金融服务,处于信贷市场中的边缘地位。申请小额信用贷款的农户应具备以下条件:第一,居住在信用社的营业区域之内;第二,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资信良好;第三,从事土地耕作或者其他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生产经营活动,并有合法、可靠的经济来源;第四,具备清偿贷款本息的能力。

2.农户小额信贷的期限和偿还方式

农户小额信贷的贷款期限一般是在一年之内,最长不超过三年。我国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管理方式,不必在每单位时间内还部分贷款。但在实际操作及归还本息方面还有一定的缺陷。因此,我国也要加快这方面的改革,采用国际上较先进的整贷零还的偿还方式,即农户每隔固定的时间如一个月就要分期还款。整贷零还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减轻了农户的还款压力从而降低了还贷风险,另一方面,有助于农户培养理财意识。

3.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用途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用途主要包括:第一,种植业、养殖业方面的农业生产费用贷款;第二,小型农机具贷款;第三,围绕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等贷款;第四,购置生活用品、建房、治病、子女上学等消费类贷款。

二、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用途分析还款来源

1.将种植业收入作为第一还款来源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对象是农户,农户贷款的用途为种植业,其第一还款来源是种植业收入。而我国目前的种植业主要还是靠天吃饭,抗风险能力不足。一旦遇到较大的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将受到很大影响,投入资金将无法收回,贷款风险不可避免。中国每年约有3千万公顷农作物受灾,占全国农作物播种面积25%,成灾面积占受灾面积的比重在40%以上。目前农民在受到自然风险威胁的同时,又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我国现阶段农村以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经营为主,生产技术和水平落后,容易造成低水平重复投资和结构雷同,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较高,农户小规模、分散化的个体生产经营常常无法与变化莫测的市场进行有效对接,在不了解市场需求的前提下进行盲目的生产,因此,就算在风调雨顺,收成好的情况下,也不能将手中的农产品进行市场销售转化为资本,因而存在着相对较大的市场风险。无论是自然风险还是市场风险,一旦发生很容易超出农民的承受能力,从而不可避免地提高还款风险。

2.将养殖业收入作为第一还款来源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虽然是“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但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从养殖业贷款农户角度考虑,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传统的农村种植业信贷市场呈现萎缩趋势,养殖业贷款的需求越来越大,调查结果显示,农户小额信贷规模明显扩大,且多用于养殖业。但是养殖业作为新型的农户产业经营模式,由于其生产周期一般都需要一年以上,一些附加值高的养殖业及周期更长,有的甚至要三至五年。因此从贷款用途角度分析,农户小额贷款将养殖业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的风险性较大。

3.将劳务收入作为第一还款来源

目前,有占很大比例的农户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利用每年的农闲时间或将土地转承包后外出打工。其中一部分农户的生活所需同样需要信贷资金支持。据县农调队资料,2007年新宾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124元,增长14%,其中农户工资性收入贡献3个百分点且呈逐年上涨势头,这对于解决农户的生产生活资金需要是一个较大的补充。但在我国信用社会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时期,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较为严重,而且农民工的自身安全问题很少有保障,因此单纯将劳务收入作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第一还款来源其风险性也不容乐观。

4.消费类贷款的第一还款来源

由于我国农村收入来源的单一性,农户还款的主要途径仍然是农业生产,由于农户小额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对于购置生活用品、建房、治病、子女上学等消费类贷款来讲,农业生产的还款来源在贷款期限内归还贷款的可能性较小。

三、结论

在农村信用社改革前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第一还款来源的不稳定性,造成农村信用社的普遍亏损2004年改革后这一问题有所改观,但还存在着问题。这跟农户小额贷款的还款机制、农户的信誉程度、农户小额贷款的还款来源等方面有着直接的关系。在还款来源方面,农村信用社在信用社贷款实际工作中,普遍要求借款人提供抵质押等担保物品,当借款人不能以第一还款来源偿还贷款时,需要启动担保等第二还款来源,但这类担保物品多为房屋、建筑物、机器、厂房、土地使用权等专用性较强的资产,制约其变现的因素较多,风险较高。而且一旦还款风险超过了农户的心理承受底线,并且由于我国贷款信用考察制度的不健全将会产生再次贷款还清欠款的恶性循环,产生农信社的不良贷款情况。

四、解决途径

1.更新机制

农村信用社在贷款过程中,可以采用联保的形式筛选贷款申请人并设置较小的初始贷款额,随着时间逐渐增加贷款额,并设定一个贷款上限。这样可以减小贫困贷款者的信用风险,间接提高贷款者的还贷能力。

2.向贷款农户提供保险服务

根据农业生产的风险因素考虑,向农民提供普遍的财产保险服务,帮助农民提高应付意外事故或自然灾害的能力,并借以强化农民的第一还款来源。用财政补贴的方式鼓励商业性保险在农村的发展有三种途径:一是对农民投保进行补贴;二是对商业性保险公司在农村开展业务进行补贴;三是在农村建立政策性保险机构,以低廉的保费向农民承保财产险。

3.深化改革现行的农户小额信贷制度

对现行的农户小额信贷制度在时间和范围上进行改革,目前我国农户小额信贷制度中主要实行若干农户组成联保小组,在相互担保的前提下对其发放信用性贷款,在还款方式上以延长贷款时间并分期还款的方式,但制度设计上还有一定的缺陷,不能适应农村实际情况与新的形势发展。为提高贷款使用效果,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度改革以确保农户第一还款来源的效率性。

参考文献:

[1]喻国华.谈农户小额信贷[J].经营与管理,2005,(7).

[2]巴曙松,袁彩虹.小额信贷与农村金融空白的填补[N].中国经济时报,2005.

[3]刘星.农业保险的经济学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还款来源范文篇6

一、农发行中长期信贷业务现状

中长期信贷业务是现阶段农发行服务“三农”最主要的手段。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农发行资产总额69135.8亿元,其中各项贷款余额50400.6亿元(人行口径),占总资产的72.9%,而中长期贷款余额为30510.1亿元,占各项贷款总量的60.5%,在农发行总资产中占比达到44.1%。可以说,信贷业务是农发行的主体业务,而其中中长期信贷业务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从支持领域看,农发行中长期信贷业务主要集中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贷款余额25677.74亿元,占全行中长期贷款余额的84.16%。而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中又以棚户区改造(占比44.25%)、城乡一体化建设(占比23.69%)、农村公路建设(占比12.04%)等为主。此外,农发行中长期信贷业务近年来还扩展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流转经营、林业资源开发与保护、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扶贫、农村物流、产业企业科技创新等现代农业领域,但这部分业务在全部中长期信贷业务中的占比为4.94%。从信贷模式看,当前农发行中长期信贷业务存量和增量均高度依赖地方政府信用,其中又以政府购买服务模式为主。据不完全统计,农发行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模式的中长期贷款余额在全部中长期贷款余额中的比重已超过七成。从还款来源看,农发行中长期信贷业务(尤其是基础设施类贷款)主要依靠财政资金,以企业经营性现金流还款的项目占比非常小。

二、中长期信贷业务在农发行服务乡村振兴中的定位

2017年以来,农发行提出了推进高质量发展,争当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排头兵和主力军的战略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农发行在坚持政策性银行职能定位前提下,正在加快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中长期信贷业务作为农发行支农报国的主要手段,担负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长期信贷业务转型已成为农发行新时期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当前亟需破题的重点之一。因而,必须加快推进中长期信贷业务转型,着力支持乡村振兴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将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融合发展、绿色生态、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作为中长期信贷业务主战场和转型的发力点,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主体和骨干作用。要把握乡村振兴中农发行中长期信贷业务的基本定位,必须筑牢两个根基,把握三大重点。一方面要筑牢粮棉油业务这个立行之基,全力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另一方面要筑牢全力支持脱贫攻坚这个履职之本,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功能的职责,主动作为,服从于党中央大政方针。重点支持实体经济,稳中有进,培育一批优质实体客户群;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阔步挺进,切实解决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薄弱“梗阻”问题;重点推进产业融合,创新前进,拓展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服务功能。从政策性金融发展趋势看,农发行必须也必将建成更加完善的功能齐全、手段多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进而通过这一体系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也只有在这样的产品和服务体系中,中长期信贷业务的作用才能更充分地发挥。

三、乡村振兴中农发行中长期信贷业务转型主攻方向

乡村振兴中农发行中长期信贷业务转型要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针,寻找制高点与突破口。(一)服务产业融合发展,支持现代农业体系建设。一是支持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依托各地农业特色产业,支持精深加工,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支持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建设,发展农村电商,提升农业价值链。二是支持乡村旅游。从农发行目前支持乡村旅游的实践看,乡村旅游是实现城乡互补、以城带乡、城乡融合的重要方式和载体,更是做强农业、做美农村、做富农民的可行之道。依托乡村自然、人文资源禀赋,支持打造乡村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实现景区带村、村成景区。三是支持农业园区建设。支持一批现代农(渔)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返乡创业园、田园综合体,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二)服务绿色生态发展,建设绿色信贷体系。聚焦绿色农业、美丽乡村、绿色生态城镇、水利、绿色林业、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保护等七个领域,重点推进耕地保护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水生态治理与保护、林业生态保护与修复、乡村旅游和特色休闲旅游、重要污染源治理等。坚持政府主导,依托优质客户,回归市场本源,尽快构建适应农发行职责定位的绿色信贷制度和产品体系。同时,加强绿色信贷战略研究,统领全行绿色发展;围绕市场抓好绿色信贷产品及模式创新与开发,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实行客户名单制管理,打造多层次优质客户群。(三)服务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支持乡村全面开发。通过实施全域土地整治,统筹土地资源要素配置,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带动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全面优化。全域土地整治规划要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规合一”。一是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改善和提升耕地地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二是支持农地整治,实施“旱地改水田”“中低产田改造”“滩涂围垦”“园(林)地还耕地”等,增加农地供给,解决耕地占补平衡问题。三是全面实施村庄整治、旧村改造、村庄撤并、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矿山环境生态综合治理等,盘活农村存量土地,获取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节余指标调剂产生的收益主要投入到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村庄整治工作。(四)服务城乡融合发展,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支持农村公路、供水、供气、环保、电网、物流、信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两元空间差距,为城乡各类资源相互流通提供快捷通道。二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金融支持。三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支持环境综合治理和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四是满足区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产业配套设施的开发建设资金需要,促进资金、技术、土地等资源集聚使用,带动农民就近城镇化。(五)全力服务脱贫攻坚,支持创新发展。要聚焦精准方略,围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切实加大政策性金融投入力度。要聚力深度贫困地区,突出支持“三区三州”,重点支持省级深度贫困县和深度贫困乡、村。要突出支持重点,突出支持产业扶贫,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扶贫力度,继续做好定点扶贫工作。要创新产品模式,及时总结基层成功创新经验做法,优化扶贫信贷产品体系,进一步发挥实验示范区先行先试、探索路径的作用。

四、乡村振兴中农发行中长期信贷业务模式转型思路

还款来源范文篇7

疫情期间客户个人贷款逾期银行启动疫情异议投诉绿色通道

2020年3月26日,正值北京市肺炎疫情爆发高峰时期,某支行在开展个人贷款贷后管理催收工作过程中,发现一名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客户苏某某3月25日(按揭贷款每月固定还款日)未进行还款,账户已产生逾期记录1期。客户经理李某立即与客户本人取得电话联系,经简单了解后得知该名客户目前为北京某医学院全日制博士(免疫学专业),还款日当日正在某医学院内封闭参与本次肺炎知识图谱课题研究,未能及时将还款资金存入还款账户,造成逾期。苏某某得知自身贷款账户已产生1期逾期记录后,向客户经理陈述了本次还款延误的原因及实际困难,表示会立即还款,并于当日将逾期款项转入还款账户。3月30日,苏某某致电客户经理,表示本次逾期属非主观恶意拖欠行为,提出修改逾期记录的申请。客户经理向客户清晰解释了个人征信管理要求和逾期记录修改的明确规定,表示会及时向总行请示处理意见。随后,客户经理调阅了该名客户申请贷款时提交、签署的个人基本资料及相关材料,核实其所学专业为北京某医学院全日制免疫学且确实为在读学生。客户经理当日致电客户,核实逾期原因无误、逾期款项到账后,管辖支行立即向总行个人征信主管部门电话汇报了该笔贷款逾期情况,请示该笔逾期记录是否可修改。总行个人征信主管部门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关于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征信服务支持的通知》相关规定,启动了本次疫情防控征信服务工作应急机制。总、支行严格执行“疫情异议投诉绿色通道”办理流程,完善手续上报、接收材料审核、逐级领导审批、修改逾期记录、反馈处理结果,全部流程于2个工作日内完成,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本案中,银行向全国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感染病毒肺炎的客户、因疫情管控耽误还款的湖北客户提供关怀政策,根据客户情况,适当延期还款、减免利息费用、提供征信保护等。法律分析建立在借贷关系上的征信授权查询。该案件中客户与银行属于借贷关系,借贷关系通过双方签署的借款合同进行认定。在借贷关系成立的基础上,同时取得客户本人签署的《个人信用信息查询与报送授权书》,银行方可查询、使用客户本人的个人信用报告。严格落实人民银行管理要求,准确报送、及时告知不良征信记录。贷款发放后,银行有责任、有义务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中个人征信报送要求将商业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信贷关系、信贷关系存续期间发生的所有资金变动情况及时、完整、准确地报送至中国人民银行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同时依据《个人信用信息查询与报送授权书》内约定条款,于贷款逾期发生后的第二天,向客户发送不良征信记录报送告知的手机短信。特殊时期准确掌握政策,切实保护客户个人征信权益。银行经办业务人员认真核对客户身份基本资料,了解核实还款延误原因,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关于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征信服务支持的通知》规定及时审核确认该客户属于本次疫情期间可享受征信政策保护的客户群体,并根据“疫情异议投诉绿色通道”进行快速处理。

灵活调整住房按揭还款安排受疫情影响客户不纳入失信记录

2020年2月11日,某银行住房按揭客户钱女士发生逾期,客户经理致电进行催收,钱女士向经办人员反馈,其与配偶为湖北籍,过年期间返回湖北探亲,受疫情影响滞留,就职公司也未按时发薪,其配偶也因滞留湖北无法返工,家庭收入来源中断,为保证家庭日常生活,无法正常还款。客户钱女士向银行申请延迟支付贷款本息及修改个人征信的诉求。该银行经办人员收到客户的求助后,积极跟进处理,按监管部门及总行相关要求收集钱女士延期还款及修改征信的报批资料。经办客户经理于当日向客户发送资料清单,通过微信视频等方式,在线指导钱女士填写资料。收到申请资料后,经办机构及分行立即开通绿色通道对客户申请资料进行处理,并于当日报送总行,为客户申请减免3月、4月相应逾期利息、罚息及修改个人征信,最终获得总行审批通过。经办机构立即将审批结果通知了钱女士,客户对银行处理结果表示非常满意,并承诺在疫情过后正常返工并按时归还贷款本息。法律分析2020年初,银保监会了《关于加强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服务配合做好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其中第三条规定“开辟金融服务绿色通道。各银行保险机构要进一步加大对疫区的支持,减免手续费,简化业务流程,开辟快速通道。要充分发挥银行信贷、保险保障、融资担保等多方合力,加强对社会民生重点领域金融支持。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人群,要在信贷政策上予以适当倾斜,灵活调整住房按揭、信用卡等个人信贷还款安排,合理延后还款期限。对感染病毒的出险理赔客户要优先处理,适当扩展责任范围,应赔尽赔。”本案中钱女士属于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人群,因此银行在信贷政策上予以适当倾斜,灵活调整住房按揭还款安排,合理延后还款期限,向人民银行申请将疫情期间发生的逾期记录,不纳入失信记录。

疫情期间快速响应、简化流程满足客户贷款延期还款需求

还款来源范文篇8

关键词: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细分产品结构

鉴于对住宅市场稳步发展的预期,我国个贷市场的发展空间巨大。这种发展空间不仅表现在市场规模上,更反映在业务种类和产品结构的开拓。本文以个贷市场发展较成熟的美国为例,归纳个贷市场的业务细分和产品结构,分析形成专业化分工和多元化产品的意义,结合我国个贷市场现阶段特征,提出一些建议。

美国个贷市场业务细分

按业务种类划分

零售业务(retailoperation)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零售业务通常由个贷机构一线业务员发起。客户来源主要通过两种渠道,其一是房地产开发商或中介机构提供的潜在客户,其二是自身的储蓄或其它贷款业务客户。只有很少部分现实客户来自于柜台寻访和电话促销。由于个贷零售业务由贷款机构一线业务员亲自发起,因此相比于批发业务,能更好控制客户和抵押住宅质量,有助于降低个贷风险。但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分支机构和一线业务员数量的增加,业务运作成本上升,尤其是固定成本。国外有研究表明,个贷业务的规模经济效应不明显,相反较高的固定成本投入会增加其市场退出成本。小规模地区性个贷金融机构在零售业务领域更占优势。

批发业务(wholesaleoperation)与零售业务不同,批发业务是指个贷机构直接从发起人手中购买打包后的个贷产品。由于其不参与个贷发起,因此能够减少分支机构、业务人员等投入,退出个贷市场的成本相对较低。在美国个贷市场中,商业银行超过5成的个贷资产来自于批发业务,但由此带来的主要问题是,较难判断和控制个贷质量,包括借款人信用和抵押物状况,且个贷产品购入成本势必会大于卖方的发起成本。

联系人业务(correspondentoperation)联系人业务和零售、批发业务的主要区别体现在服务性收益的实现时间。无论是自己发起还是外购打包个贷,联系人业务都会随即出售个贷服务权,提前实现服务性收益。这可能是因为其没有个贷服务能力,但更多的情况是,其希望通过日后还款现金流的折现,尽早回收资金,实现收益,规避风险。

按业务环节划分

个贷发起(origination)个贷发起环节始于贷款人与潜在借款人的首次接触,止于个贷合同签署。具体工作包括:市场营销(marketing),个贷申请人信用评估,抵押住宅评估,个贷担保事宜处理、个贷审批,合同文件整理和合同签署等。其中,抵押物评估和个贷担保多由外部专业机构承担。通常情况下,个贷发起环节的收益约为总贷款额的0.3%~0.4%(不包括个贷保费)。美国个贷市场,参与个贷发起环节的机构主要包括储贷机构(Savings&Loans)、个贷银行(Mortgagebank)、个贷经纪人(Mortgagebroker)和商业银行。其中,个贷经纪人在该环节扮演的是中间人角色,为个贷发起人寻找潜在借款人。有数据表明,2002年美国50%的新发起个贷都有个贷经纪人参与,该比例在个贷批发业务领域更高。

个贷服务(servicing)个贷服务是继个贷发起后的第二个环节,主要处理还款过程中的一系列服务性项目,包括还款收缴和归结、现金流管理、还款时间表更新和调整,还款延期通知和违约清算等。此环节产生的个贷服务性收益约为总贷款额的1%。在美国,涉足个贷服务的机构主要有个贷银行、储贷机构和商业银行。2002年个贷银行在美国个贷服务环节的市场份额最大,超过40%。

个贷担保(insurance)个贷担保业务主要针对两方面风险。一方面是抵押物风险,包括抵押物质量风险和抵押物产权风险,二方面是借款人风险。论文仅涉及借款人风险担保。借款人风险担保对象主要包括中低收入借款人和高贷款价值比借款人,前者通常由具备政府背景的担保机构提供特殊担保,提高这部分人群的住房信贷消费能力。如美国个贷市场中的联邦房屋管理局(FederalHousingAdministration,FHA)、退伍军人管理局(VeteransAdministration,VA)和农村住房服务局(RuralHousingService,RHS)。后者主要由私营保险机构承担,如美国个贷市场要求贷款价值比超过8成的借款人对超额部分购买私营抵押贷款保险(PrivateMortgageInsurance,PMI)。由于常规型个贷通常不要求借款人额外担保,只需住宅抵押,而超额型个贷的担保机构多为私营抵押贷款保险公司,从2002年美国个贷市场不同担保类型的个贷比例可以推算出,FHA在美国个贷担保市场的份额最大,超过50%,私营抵押贷款保险公司次之,约为30%。

个贷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按业务环节将个贷业务细分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提高各个环节的专业化水平,通过一环环的牵制降低和分散风险。比如个贷发起机构必须保证借款人申请材料的真实性,个贷服务机构承担服务过程中的操作风险,个贷担保机构承担抵押物和借款人的可投保风险。真正的个贷风险管理环节主要针对个贷业务的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以及无法通过担保机构完全规避的借款人和抵押物风险等。管理途径除了风险留存,组合个贷资产避险外,还可借助个贷证券化渠道,尤其是在个贷二级市场发达的国家。在美国,个贷风险管理环节的参与机构包括联邦国家抵押协会(FNMA)、政府国民抵押协会(GNMA)、联邦住房贷款抵押公司(FHLMC)、投资银行以及有风险管理能力的个贷银行、储贷机构和商业银行。个贷证券化主要借助前三大机构,联邦国家抵押协会和政府国民抵押协会针对得到FHA和VA担保的个贷资产实施证券化;而联邦住房贷款抵押公司的业务主要面向未保险以及由私营保险公司承保的个贷资产。2002年美国个贷余额73%以证券化形式存在,其中FNMA和FHLMC管理着的个贷资产有64%实施证券化,GNMA管理着的个贷资产全部实施证券化。

个贷投资(investment)个贷投资即投资人通过资金投入,获得债权性收益。个贷投资渠道有两种,其一是预先投资(Up-frontinvestment)。资金来源主要是储蓄存款、合同存款(Contractsaving)、母公司以借贷形式提供的资金和发行债券融资等。其二是投资个贷支持证券。资金来源扩展到整个资本市场。图1和图2给出了典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个贷资金来源及其比例。从中可以看到,相比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个贷资金来源较单一,主要依靠储蓄存款和政府财政支持。

美国个贷市场产品结构

按贷款利率划分

美国个贷市场最早出现的个贷利率形式为固定利率。固定利率抵押贷款的利率风险主要由贷款人承担。当市场利率上升时,贷款人会面临融资成本增加、投资收益相对减少等问题;当市场利率下降时,贷款人又可能面临提前还款风险。上世纪80年代之前,固定利率抵押贷款在美国个贷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然而随着80年代市场利率大幅上升,其所隐含的利率风险凸现,造成贷款人出现流动资金不足、资产与负债期限结构不匹配等问题。由此,贷款人开始有意识地开发浮动利率个贷产品。由于浮动利率抵押贷款的利率风险主要由借款人承担,因此相比于固定利率抵押贷款,浮动利率抵押贷款的初始利息率较低。一般情况下,下降100到300个百分点。初始利率下调幅度与浮动利率调整幅度限制正相关,与调整间隔负相关。在美国个贷市场,浮动利率调整幅度限制主要表现在每期调整幅度限制(adjustmentratecaps)和整个还款期限内的调整幅度限制(life-of-loanratecaps),而调整间隔则从半年到5年不等,典型的利率调整间隔为6个月、1年、3年或5年。多数个贷产品还会提供一段时期内的固定利率政策,被称之为混合浮动利率抵押贷款(HybridARM),比如“5/1ARM”表示个贷还款期的前5年执行固定初始利率,之后每年调整一次利率。浮动利率的调整通常依据一系列表征通货膨胀水平或贷款人融资成本的指标,如一年期国债利率、融资成本指数(CostofFundsIndex,COFI)等。此外,美国个贷市场还有一种非主流的贷款产品,被称之为价格水平调整抵押贷款(PriceLevelAdjustedMortgage,PLAM)。其以实际利率,而非名义利率作为个贷利率,通过调整个贷余额来补偿通货膨胀造成的贷款人放贷损失。

按承保标准划分

个贷产品承保标准大致可以分成三种,其一是所购住房抵押加政府背景的机构担保,其二是所购住房抵押加私营担保机构担保,其三是仅以所购住房抵押担保。第一种个贷产品主要用于支持中低收入家庭购买住房,通过政府背景机构的担保提高这部分人群的信用等级,增加贷款人对其提供的授信额度。典型的有美国联邦房屋管理局(FHA)和退伍军人管理局(VA)提供担保的各类个贷产品。其中FHA提供担保的低息个贷产品超过50种,分别面向不同的消费者或住宅类型,保费由借款人支付,而VA提供担保的个贷产品只面向曾经在战争部队中服役的退伍军人,且所购住房不能为新房,保费由联邦政府支付。第二种个贷产品主要是贷款价值比超过8成的各类贷款。典型的有美国个贷市场中由私营抵押贷款保险公司(PMI)承保的超额型个贷(JumboLoan)。第三种个贷产品即为贷款价值比不超过8成的常规型个贷(ConventionalLoan)。这三种个贷产品的市场比例见图2。

按还款方式划分

尽管个贷产品的还款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等额还款、等本金还款、递增还款、递减还款、期末一次性还款等,但是从差异化和实用性上看,主要包括三种主流的面向不同借款人的还款方式:等额还款、递增还款和一次性还款。其中等额还款方式最为普遍,其还款间隔可以是1年,也可以是半年或两周等。递增还款方式考虑了借款人收入递增的普遍规律,多面向积蓄不足的年轻人。尽管递增还款方式有效提高了借款人还款能力,但是其存在较大的违约风险和利率风险。一次性还款主要适用于短期的个贷产品。不同的还款方式直接影响着个贷的实际利率,影响着贷款人的风险和收益。

特殊类型的个贷产品

这里仅列举几种比较有特色的个贷产品。它们是增值分享抵押贷款(SharedAppreciationMortgage,SAM)、逆向年金抵押贷款(ReverseAnnuityMortgage)和附加担保帐户抵押贷款(Pledged-AccountMortgage)。增值分享抵押贷款首次在美国个贷市场推出是在1980年。其设计理念与价格水平调整抵押贷款比较相似,同样是初始利率较低,接近实际利率,对于通货膨胀因素造成的放贷损失,通过分享通货膨胀环境下抵押住宅的增值收益来补偿。除贷款人需要承受较大的违约风险和利率风险外,借款人对增值分享抵押贷款的接受度也有限。这主要源于对住宅增值收益的评定困难。如果以出售价格为准,那么由于借款人后期装修、装饰的投入带来的物业增值收益就难以衡量;如果以评估价值为准,则评估师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且无从验证尚未实现的评估价值的准确性。逆向年金抵押贷款1979年首次在美国个贷市场推出。其与传统的个贷产品不同,是由贷款人按月放贷给借款人,借款人在期末一次性还款,还款形式可以是放弃抵押物。附加担保帐户抵押贷款的主要特征有两个。其一是能够实现递增还款的效果,其二是借款人需要事先在贷款人处建立一个储蓄帐户,存入一定额度以上的存款。该储蓄帐户即为附加担保帐户。借款人可以利用该帐户的利息和本金还款,且享受到的存款利率高于一般的储蓄存款。贷款人借此可以吸引更多资金,且能够降低提前还款风险。

对我国个贷市场业务细分与产品结构的启示

多样化个贷市场参与机构

现阶段,我国个贷市场各类业务多集中在商业银行手中,一定程度上造成业务运作效率和利润空间无法充分发挥和挖掘,风险过于集中。参考美国个贷市场,分布在个贷业务链上的各类机构(图3)协同工作不仅有利于个贷业务风险的分散,而且使得各细分业务纵向和横向的延伸与拓展变得简单,增强了个贷市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我国个贷市场的发展方向也应该是细分个贷业务,引入更多专业化、差异化机构参与其中。作为个贷市场传统贷款人的商业银行可着重于个贷批发业务,多面向风险较低的借款人和抵押住宅类型放贷,选择性的参与高风险个贷品种的服务环节。

合理化个贷产品结构

我国个贷市场产品相对单一。尽管不断有新的产品推出,但是面对的借款人群和住宅类型并未有显著的差异。加之商业银行的个贷政策从规模扩张向谨慎放贷、提高个贷质量转变使得很多潜在借款人无法从个贷市场获得贷款支持。这类借款人可能是收入不高、信用等级偏低的中低收入人群,可能是储蓄存款不足的年轻人群,也可能是所购住房价格波动性较大的人群。个贷市场产品结构的不完善,还直接影响到住宅市场的产品结构。改善的途径可以是通过政府担保、贴息贷款或开辟投资渠道让资本市场的投资人进入来完善个贷市场产品结构,而非简单依靠商业银行创新个贷产品,因为这类个贷产品可能与商业银行的业务定位和风险偏好不符。

谨慎创新个贷产品

在住宅价格持续上升的市场中,贷款人可能由于过分乐观,过分信赖抵押住宅价值,而推出多类个贷产品,放低借款门槛,以此拓展业务,扩大市场份额,却忽略了个贷产品还款期限较长的特征。在漫长的还款期内,抵押住宅价值的变化并不能用现状来判断。相反在价格处于高位的住宅市场中,抵押物价格下跌的可能性加大,引致违约的概率更高。由此,在住宅市场价格上升或下降的不同阶段,贷款人应该从长远角度考虑,理性的、谨慎的拓展个贷产品和个贷业务。

还款来源范文篇9

但《指引》的出台是否意味着任何有并购意愿的企业都能够获得贷款支持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一方面,并购贷款业务为企业开展并购活动提供了资金上的支持,拓宽了融资渠道,极大地推动了兼并重组活动的开展,支持了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行业整合,但另一方面,与传统的商业贷款相比,并购贷款业务又更加复杂和更具风险性。因此,对于什么样的企业、什么样的并购发放并购贷款,发放多大额度的贷款,如何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保障贷款的安全,这些都需要商业银行作有别于常规贷款的安排和布置。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企业、什么样的并购才能获得并购贷款呢?如下笔者就根据《指引》的要求作简要介绍。

一、获得并购贷款应具备基本条件

《指引》规定,并购,是指境内并购方企业通过受让现有股权、认购新增股权,或收购资产、承接债务等方式以实现合并或实际控制已设立并持续经营的目标企业的交易行为。这说明,符合《指引》要求的能够给予贷款支持的并购,其目的必须是为了合并或实际控制已设立并持续经营的目标企业。除此之外的收购目标企业部分股份或资产而不能达到实际控制目标企业的股权转让或者其他投资行为,均不能获得商业银行的并购贷款。

企业获得并购贷款除符合上述并购目的外,并购方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1、依法合规经营,信用状况良好,没有信贷违约、逃废银行债务等不良记录;

2、并购交易合法合规,涉及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准入、反垄断、国有资产转让等事项的,应按适用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取得有关方面的批准和履行相关手续;

3、与目标企业之间具有较高的产业相关度或战略相关性,并购方通过并购能够获得目标企业的研发能力、关键技术与工艺、商标、特许权、供应或分销网络等战略性资源以提高其核心竞争能力;

4、自筹资金已足额到位;

5、提供充足的能够覆盖并购贷款风险的担保,包括但不限于资产抵押、股权质押、第三方保证,以及符合法律规定的其他形式的担保。(原则上,商业银行对并购贷款所要求的担保条件应高于其他贷款种类。以目标企业股权质押时,商业银行将采用更为审慎的方法评估股权价值和确定质押率)

通过以上规定可以看出,《指引》出台的目的是引导信贷资金合理进入并购市场,更好地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提供信贷支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指引》不仅要求并购方要具有良好的资信,并购交易符合国家相关法律及产业政策,更重要的是,《指引》要求通过并购应能达到提高并购方核心竞争能力的效果。因此,可以预见,市场前景好、有效益、有技术含量、有助于形成规模经济的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将更容易获得并购贷款。

二、通过商业银行对并购贷款的风险评估

《指引》规定,商业银行开展并购贷款业务要遵循依法合规、审慎经营、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进行贷款风险评估,并最终形成贷款评审报告。根据《指引》相关规定,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战略风险评估

主要着眼于并购双方行业前景、市场结构、经营战略、管理团队、企业文化和股东支持等方面,包括但不限于分析以下内容:

1、并购双方的产业相关度和战略相关性,以及可能形成的协同效应;

2、并购双方从战略、管理、技术和市场整合等方面取得额外回报的机会;

3、并购后的预期战略成效及企业价值增长的动力来源;

4、并购后新的管理团队实现新战略目标的可能性;

5、并购的投机性及相应风险控制对策;

6、协同效应未能实现时,并购方可能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或退出策略。

(二)法律与合规风险评估

商业银行评估法律与合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分析以下内容:

1、并购交易各方是否具备并购交易主体资格;2、并购交易是否按有关规定已经或即将获得批准,并履行必要的登记、公告等手续;

3、法律法规对并购交易的资金来源是否有限制性规定;

4、担保的法律结构是否合法有效并履行了必要的法定程序;

5、借款人对还款现金流的控制是否合法合规;

6、贷款人权利能否获得有效的法律保障;

7、与并购、并购融资法律结构有关的其他方面的合规性。

(三)整合风险评估

商业银行评估整合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分析并购双方是否有能力通过以下方面的整合实现协同效应:

1、发展战略整合;

2、组织整合;

3、资产整合;

4、业务整合;

5、人力资源及文化整合。

(四)经营及财务风险评估

商业银行评估经营及财务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分析以下内容:

1、并购后企业经营的主要风险,如行业发展和市场份额是否能保持稳定或呈增长趋势,公司治理是否有效,管理团队是否稳定并且具有足够能力,技术是否成熟并能提高企业竞争力,财务管理是否有效等;

2、并购双方的未来现金流及其稳定程度;

3、并购股权(或资产)定价高于目标企业股权(或资产)合理估值的风险;

4、并购双方的分红策略及其对并购贷款还款来源造成的影响;

5、并购中使用的固定收益类工具及其对并购贷款还款来源造成的影响;

6、汇率和利率等因素变动对并购贷款还款来源造成的影响。

此外,商业银行并购贷款涉及跨境交易的,还将分析国别风险、汇率风险和资金过境风险等。

商业银行在全面评估并购贷款风险的基础上,综合判断借款人的还款资金来源是否充足,还款来源与还款计划是否匹配,借款人是否能够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贷款利息和本金等,并提出并购贷款质量下滑时可采取的应对措施或退出策略,形成贷款评审报告。

还款来源范文篇10

一、农业院校信贷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就是确定何种风险事件可能影响贷款项目。风险识别是农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第…步,主要了解风险的性质,风险的类别,发生风险的原因以及风险事件的后果等问题。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趋利避害,便被动为主动。农业院校大致有如下几种风险:

(一)国家政策性风险。国家政策、法制、法规的建设正在完善的过程中,农业院校内外部调整、当地政府的有关政策的调整,对学校的收费情况都会产生一定影响。

(二)教育体制风险。农业院校缺乏经营管理方面应有的自主权,资金利用效率低下,缺少盘活教育资源的积极性,大量资产不断磨损、贬值,造成资源的浪费。由于体制上的束缚,农业院校运作很难市场化,缺乏竞争机制的刺激,形成相对封闭的系统,资源的内外对流很困难,整体效率低下。

(三)高校之间竞争风险。随着国内高校的跨区办学和国外高校通过各种形式的渗透,农业院校间的竞争将日趋剧烈,竞争会促进一些农业院校的发展,也会造成一批农业院校的倒闭。

(四)行政干预风险。教育机构属于事业单位,与上级政府管理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受地方教育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的双重管理,管理体系更为复杂,增加了农业院校管理活动易发生不确定性因素。

(五)贷款担保风险。由于农业院校资产的公益性质以及教育设施等社会公益设施不得作为抵押的规定,农业院校贷款担保难以落实,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农业业银行授信风险。对农业院校贷款只能采用信用方式发放,缺乏有效的还款来源。

二、对农业院校信贷风险管理实施的对策

(一)严格贷款审查

贷款审查是农业银行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通过贷款审查可以在贷款发放之前发现贷款己经存在和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对于风险程度较低以及风险可控的.农业银行可以向其提供信贷支持,对于风险程度较高以及风险难以控制的,可以及时终止与客户的进一步合作。贷款审查是商业银行掌握主动权、将风险因素有效控制的重要关口。

l财务数据的审查。农业银行对农业院校进行贷款审查时,通过近三年的会计决算报表,主要对以下内容进行分析:

(1)还款能力分析。还款能力分析包括对农业院校客户还款资金来源是否充足、是否合规有效、还款计划是否可行等方面的分析。还款资金来源可以是农业院校收支结余,也可以是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拨款,还可以是土地出让或置换等等方式取得的现金流量。从农业银行的实际经验看,银行更喜欢选择借款人自身有较为稳定的收入来源和较高的收支结余比例的客户,而不是完全依赖于上级财政拨款维持运转,这种判断也相应限制了农业院校贷款的还款来源不可能过多的依赖于财政拨款,而是基本上取决于借款人收入、支出、结余及净现金流量情况。但也不能排除政府、财政等部门承诺偿还贷款的可能。

(2)指标分析。①比率分析。主要分析农业院校的收入和支出的变化。它是将近三年的会计决算报表在不同项目之间,用比率来反映它们之间的关系,以评价农业院校财务状况的好坏。②结构分析。主要分析农业院校公用支出指标。它是以会计决算报表中某一总体指标为基础,计算其中各构成项目占总体指标的百分比,然后比较不同时期各项目所占百分比的增减变动趋势。③趋势分析。趋势分析法是将农业院校近年来的会计决算报表的绝对金额或相对数进行比较,以揭示它们增减变化趋势的一种方法。通过收支明细表、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可以揭示农业院校财务变化的趋势,以预测农业院校未来的发展前景。④比较分析。比较分析法是将农业院校近三年来的会计决算报表的有关财务指标进行比较,以判断农业院校财务状况及经营管理的好坏。具体财务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二总负债—总资产;结余比率;结余,收入总额;财政拨款增加比例:(当年财政拨款一上年财政拨款)—上年财政拨款;事业收入增加比例二(当年事业收入一上年事业收入);上年事业收入

2其他方面的评审

农业院校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深入、竞争机制的引入,为解决和避免以前存在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的问题,产生市场风险,对于农业院校的市场风险即生源风险,都是己经存在或即将存在的。市场风险的大小将主要依赖于该行业竞争程度、农业院校在本行业所处地位、知名度和声誉、国内外权威机构进行的评比和排名、主要领导者的经历业绩证明、农业院校的发展前景等方面的分析来评价判断。

(1)贷款合法性审查

主要评审:借款人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借款人的主体资格;项目是否纳入学校基建计划,项目开发所需手续是否齐全;“五证”是否齐全;征用土地的项目土地取得是否合法;抵押物、质押物的合法性和担保单位的担保是否合法有效。

(2)贷款安全性审查

主要审查:借款人办学的实力、业绩、社会品牌形象;借款人近年来的招生、毕业生分配情况及收费情况;近年来政府对借款人的支持力度及财政拨款到位情况;借款人近年的基本建设支出情况及项目建设期内是否还有其它较大的基本建设项日;借款人现有金融机构借款余额及还本付息情况;项目自有资金的来源及落实情况,是否用贷款或其它债务充抵;贷款偿还期内借款人各项收支情况;还款来源和还款计划等。

(3)贷款效益型审查

主要审查项目建成后对学校的发展前景产生的影响;项目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项目为农业银行带来的存款、中间业务等效益。

(二)加强贷后跟踪管理

贷后跟踪管理是预防贷款风险、规避风险和抑制风险的重要环节。由于贷后管理和贷前管理相比,农业银行在与农业院校的关系上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农业银行业务人员在贷后管理环节的工作缺乏积极性。同时由于贷款已经发放出去,且时间很长,容易被农业银行所忽视。贷款损失,在很大程度上与贷后管理不力,不能充分把握和分析预测各种风险因素的动态变化,对出现的风险因素不能及时或合理处理造成的。为此提出如下管理建议:

l,对于资质、减信较高的农业院校客户,贷后跟踪管理应突出银校合作关系的、加强金融服务的功能。对于一般农业院校客户的贷后管理,应突出管理功能。

2,密切跟踪贷款资金的流向,确保贷款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对于贷款约定用作还款资金来源的现金回流要密切跟踪,督促客户还贷,防止挪做他用;及时了解农业院校的财务状况、教学活动是否正常、本行业的政策性变化、重大投资及其进展情况。

3,对于调查中发现的潜在风险因素,应建立并完善信贷风险报告制度,及时预警,尽旱防范。

4,强化贷后资料、记录及重要法律文件的归集,强化档案管理,对不良贷款客户贷后管理行为,提供充足的法律依据和有力保障。

(三)加强风险控制手段

由于农业院校财产不能作为抵押,银校双方可在征得财政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同意下,通过实行收费权质押、账户托管等方面得到保障。同时要求农业院校必须在贷款行开立基本账户和一般结算账户,在贷款协议中明确规定“银行对贷款资金的使用情况有权监控,对于不合理的支出,银行有权提出质疑或予以否决”;“在学校财务状况出现难以为继的情况下,银行可以及时冻结账户,优先用于还债,从而最大限度地保全银行资金”等。参照其他省份的做法,明确省政府指定省教育厅为质押登记部门,建立以农业院校的主管部门—省教育厅作为借款主体,统借统还,将学校收入与地方政府财力紧密结合,由学校将教育事业收费权质押担保,各学校所在地政府承诺补贴还款,在出现未及时足额还款时,省财政将扣收下拨资金用于还款,最大限度地保全农业银行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