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投影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8 05:12:17

幻灯投影

幻灯投影范文篇1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除经常注意向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外,更重要的是采用新颖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幻灯、投影的特点之一就是具体形象、生动直观,能给学生提供鲜明、生动、明晰的视觉形象,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如“量角器的认识和使用”一节教学内容,如照书本插图或模型教具讲解,由于可见度太低,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假如把透明量角器放在投影仪的载物台上,通过投影进行讲解,则能满足学生视觉直观需要,使学生聚精会神、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二、有利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所谓智力,一般认为它是人对客观事物认识活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者说是认识能力的总和。人的智力主要指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而能力是指人们认识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智力与知识、能力的关系是:智力是获得知识的前提,而知识又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的发展又是能力提高的必然结果。

幻灯、投影教学在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上有着独特作用。这是因为它能加快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提高智力和能力的质量。

注意是学生认旧事物、获得知识的前提。形式新颖而生动有趣的幻灯、投影能激起中国学习联盟脑的兴奋,引起注意。如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若运用活动而色彩鲜艳的幻灯片,再辅之以简单明确的表达,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激发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切割、拼凑方法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同时搞清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以后学习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打下良好的基矗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学生认识世界,增加知识的重要能力。幻灯、投影不仅为学生提供从未涉及过的事物或现象,而且为直接感知观察这些事物或现象创造了条件,并且把间接知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既突出了事物的重点和本质特性,又便于学生观察,形成表象,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观察力。如讲“圆柱体表面积“一节内容时,投影圆柱体和圆柱体表面展开后的复合幻灯片,学生就能清楚地认识到圆柱体的表面积是由“两个相同上、下底圆面积和一个侧面积组成”。而侧面展开后恰好是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上(或下)底面的周长,宽是圆柱的高。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起源于观察,观察又给思维提供资料。幻灯、投影能在较短时间内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的感官和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这有助于教师凭借感性材料,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有效的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现认识上的飞跃,达到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

三、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幻灯投影范文篇2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除经常注意向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外,更重要的是采用新颖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幻灯、投影的特点之一就是具体形象、生动直观,能给学生提供鲜明、生动、明晰的视觉形象,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如“量角器的认识和使用”一节教学内容,如照书本插图或模型教具讲解,由于可见度太低,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假如把透明量角器放在投影仪的载物台上,通过投影进行讲解,则能满足学生视觉直观需要,使学生聚精会神、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二、有利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所谓智力,一般认为它是人对客观事物认识活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者说是认识能力的总和。人的智力主要指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而能力是指人们认识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智力与知识、能力的关系是:智力是获得知识的前提,而知识又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的发展又是能力提高的必然结果。

幻灯、投影教学在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上有着独特作用。这是因为它能加快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提高智力和能力的质量。

注意是学生认旧事物、获得知识的前提。形式新颖而生动有趣的幻灯、投影能激起学生大脑的兴奋,引起注意。如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若运用活动而色彩鲜艳的幻灯片,再辅之以简单明确的表达,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激发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切割、拼凑方法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同时搞清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以后学习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打下良好的基矗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学生认识世界,增加知识的重要能力。幻灯、投影不仅为学生提供从未涉及过的事物或现象,而且为直接感知观察这些事物或现象创造了条件,并且把间接知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既突出了事物的重点和本质特性,又便于学生观察,形成表象,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观察力。如讲“圆柱体表面积“一节内容时,投影圆柱体和圆柱体表面展开后的复合幻灯片,学生就能清楚地认识到圆柱体的表面积是由“两个相同上、下底圆面积和一个侧面积组成”。而侧面展开后恰好是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上(或下)底面的周长,宽是圆柱的高。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起源于观察,观察又给思维提供资料。幻灯、投影能在较短时间内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的感官和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这有助于教师凭借感性材料,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有效的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现认识上的飞跃,达到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

三、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幻灯投影范文篇3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除经常注意向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外,更重要的是采用新颖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幻灯、投影的特点之一就是具体形象、生动直观,能给学生提供鲜明、生动、明晰的视觉形象,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如“量角器的认识和使用”一节教学内容,如照书本插图或模型教具讲解,由于可见度太低,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假如把透明量角器放在投影仪的载物台上,通过投影进行讲解,则能满足学生视觉直观需要,使学生聚精会神、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二、有利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所谓智力,一般认为它是人对客观事物认识活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者说是认识能力的总和。人的智力主要指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而能力是指人们认识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智力与知识、能力的关系是:智力是获得知识的前提,而知识又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的发展又是能力提高的必然结果。

幻灯、投影教学在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上有着独特作用。这是因为它能加快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提高智力和能力的质量。

注意是学生认旧事物、获得知识的前提。形式新颖而生动有趣的幻灯、投影能激起学生大脑的兴奋,引起注意。如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若运用活动而色彩鲜艳的幻灯片,再辅之以简单明确的表达,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激发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切割、拼凑方法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同时搞清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以后学习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打下良好的基矗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学生认识世界,增加知识的重要能力。幻灯、投影不仅为学生提供从未涉及过的事物或现象,而且为直接感知观察这些事物或现象创造了条件,并且把间接知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既突出了事物的重点和本质特性,又便于学生观察,形成表象,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观察力。如讲“圆柱体表面积“一节内容时,投影圆柱体和圆柱体表面展开后的复合幻灯片,学生就能清楚地认识到圆柱体的表面积是由“两个相同上、下底圆面积和一个侧面积组成”。而侧面展开后恰好是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上(或下)底面的周长,宽是圆柱的高。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起源于观察,观察又给思维提供资料。幻灯、投影能在较短时间内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的感官和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这有助于教师凭借感性材料,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有效的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现认识上的飞跃,达到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

三、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幻灯投影范文篇4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除经常注意向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外,更重要的是采用新颖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幻灯、投影的特点之一就是具体形象、生动直观,能给学生提供鲜明、生动、明晰的视觉形象,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如“量角器的认识和使用”一节教学内容,如照书本插图或模型教具讲解,由于可见度太低,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假如把透明量角器放在投影仪的载物台上,通过投影进行讲解,则能满足学生视觉直观需要,使学生聚精会神、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二、有利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所谓智力,一般认为它是人对客观事物认识活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者说是认识能力的总和。人的智力主要指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而能力是指人们认识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智力与知识、能力的关系是:智力是获得知识的前提,而知识又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的发展又是能力提高的必然结果。

幻灯、投影教学在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上有着独特作用。这是因为它能加快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提高智力和能力的质量。

注意是学生认旧事物、获得知识的前提。形式新颖而生动有趣的幻灯、投影能激起中国学习联盟脑的兴奋,引起注意。如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若运用活动而色彩鲜艳的幻灯片,再辅之以简单明确的表达,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激发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切割、拼凑方法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同时搞清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以后学习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打下良好的基矗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学生认识世界,增加知识的重要能力。幻灯、投影不仅为学生提供从未涉及过的事物或现象,而且为直接感知观察这些事物或现象创造了条件,并且把间接知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既突出了事物的重点和本质特性,又便于学生观察,形成表象,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观察力。如讲“圆柱体表面积“一节内容时,投影圆柱体和圆柱体表面展开后的复合幻灯片,学生就能清楚地认识到圆柱体的表面积是由“两个相同上、下底圆面积和一个侧面积组成”。而侧面展开后恰好是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上(或下)底面的周长,宽是圆柱的高。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起源于观察,观察又给思维提供资料。幻灯、投影能在较短时间内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的感官和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这有助于教师凭借感性材料,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有效的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现认识上的飞跃,达到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

三、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幻灯投影范文篇5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除经常注意向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外,更重要的是采用新颖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幻灯、投影的特点之一就是具体形象、生动直观,能给学生提供鲜明、生动、明晰的视觉形象,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如“量角器的认识和使用”一节教学内容,如照书本插图或模型教具讲解,由于可见度太低,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假如把透明量角器放在投影仪的载物台上,通过投影进行讲解,则能满足学生视觉直观需要,使学生聚精会神、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二、有利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所谓智力,一般认为它是人对客观事物认识活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者说是认识能力的总和。人的智力主要指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而能力是指人们认识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智力与知识、能力的关系是:智力是获得知识的前提,而知识又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的发展又是能力提高的必然结果。

幻灯、投影教学在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上有着独特作用。这是因为它能加快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提高智力和能力的质量。

注意是学生认旧事物、获得知识的前提。形式新颖而生动有趣的幻灯、投影能激起学生大脑的兴奋,引起注意。如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若运用活动而色彩鲜艳的幻灯片,再辅之以简单明确的表达,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激发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切割、拼凑方法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同时搞清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以后学习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打下良好的基矗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学生认识世界,增加知识的重要能力。幻灯、投影不仅为学生提供从未涉及过的事物或现象,而且为直接感知观察这些事物或现象创造了条件,并且把间接知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既突出了事物的重点和本质特性,又便于学生观察,形成表象,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观察力。如讲“圆柱体表面积“一节内容时,投影圆柱体和圆柱体表面展开后的复合幻灯片,学生就能清楚地认识到圆柱体的表面积是由“两个相同上、下底圆面积和一个侧面积组成”。而侧面展开后恰好是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上(或下)底面的周长,宽是圆柱的高。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起源于观察,观察又给思维提供资料。幻灯、投影能在较短时间内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的感官和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这有助于教师凭借感性材料,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有效的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现认识上的飞跃,达到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

三、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幻灯投影范文篇6

(二)教学目的

1.知道物体在凸透镜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知道物体在凸透镜焦点以内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3.知道幻灯机、放大镜的原理.

4.简单了解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及放大原理.

(三)教具

学生实验器材:凸透镜、蜡烛、光屏、刻度尺、火柴、粉笔.

教师用:幻灯机、幻灯片、投影仪、屏幕、显微镜.

(四)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同学们看过电影,也看到过老师在课堂上用投影仪配合上课.小小的胶片怎么会变成很大的画面的呢?

上生物课时要观察动植物的组织和细胞,它们很小,肉眼看不清.老师给你们用放大镜和显微镜来观察.它们为什么能使我们看到很小的物体呢?今天我们来研究这些问题.(板书课题)

二、进入新课

1.研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的条件

①请同学们用上节课的器材做实验.在桌上用粉笔画出直线,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置在直线上,调整它们的高度.

②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的距离稍小于二倍焦距的地方.沿直线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像.观察这个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像在凸透镜哪侧?

③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些,仍在焦点以外.移动光屏,使光屏得到清晰的像.请同学们观察:移近后得到的像和原来的像比较是变大了还是变小呢?像离凸透镜的距离怎样变化?

实验观察结束,教师提问:光屏上得到的是实像还是虚像?

学生回答.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当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在二倍焦距与一倍焦距之间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向凸透镜靠拢时,得到的像变大,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也是变大的.教师板书.

2.研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条件

继续用上面器材学生进行实验.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移到焦点以内.移动光屏、观察光屏上还能得到像吗?(学生观察后回答得不到)在光屏这一侧往凸透镜里观察,能看到像吗?

请学生回答:往凸透镜里面观察,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像?

让学生把蜡烛移到靠近焦点,仍在焦点以内时,凸透镜里看到的像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这个像和前实验中光屏上得到的像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时,能得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这个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它,因此是虚像.教师板书.

3.讲述幻灯机的工作原理

教师出示幻灯机实物.在黑板上画出课本图6—22.介绍幻灯机的主要结构:镜头(凸透镜)、幻灯片(物体)、画片框、聚光镜、反光镜、光源等.讲述工作原理:幻灯片离镜头的距离在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用强光照射幻灯片时,就可以在屏幕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为了使得到的像成为“正立”的,要把幻灯片上下颠倒放置.实际演示打出一张幻灯片.

对照投影仪实物,教师简单介绍投影仪的结构与使用.学生看课本图6—23.与幻灯机比较,投影仪用两块大螺纹透镜作聚光器(作用相当于凸透镜).使用时凸透镜所成的像被一平面镜反射到屏幕上.其优点是能放映大画面的幻灯片,也可以直接放映书写在透明胶片上的文字、图表.使用方便.

4.讲解放大镜原理

让同学用凸透镜观察课本上的字.将凸透镜尽量靠近课本,往凸透镜里看,看到的字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我们就用作放大镜.再让学生将凸透镜慢慢远离课本.看到的像有什么变化?凸透镜继续远离课本,还能始终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凸透镜作放大镜用时,一定要靠近观察的物体,使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这样才能透过凸透镜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5.简单介绍显微镜的结构、放大原理

教师出示显微镜.讲述:为了提高放大倍数常用显微镜.它的主要结构是有两个凸透镜.一个是目镜,一个是物镜.

讲述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是物体先通过物镜成放大的实像,再通过目镜第二次成像,成放大的虚像.经过两次放大就提高了放大倍数.

三、小结本课内容

1.本课内容是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和正立、放大的虚像.教师复述一遍.

2.课内完成节后的练习1、2、3.

3.教师总结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放大的实像和放大的虚像的条件及应用.

四、作业

1.复习本节课文.

2.课本章后习题第7、8、9、10题.

(五)说明

1.关于学生实验的说明见本章第三节中的说明1、2.

2.幻灯机演示打出幻灯片时,要再次强调凸透镜成像的倒立、正立与生活中的概念不同.对这些问题,学生容易混淆.多年的测试检查总有不少学生认为电影屏幕上的像是正立的.演示时,先把幻灯片正放,得到的画面是倒立的.然后再将幻灯片倒放,画面就“正立”.

对课本“为了使观众看到正立的像,……”中的“正立”要作说明,这是生活中的感觉,不是凸透镜成正立的像.

幻灯投影范文篇7

至今为止,物理实验的考评,主要还是两种形式,即书面考查和实验操作考查。这两种考查方式各有自己的优点,也各自有一定的局限性。书面考查内容覆盖面广,所用的教学时间少,是一种传统的考查方式,简单易行,为物理老师普遍采用。这种方式不能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实际操作考查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考查方法。它可以具体地检查学生对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但此方法要一对一的监考,才能较系统全面地观察学生操作的全过程,这样才能作出比较准确的评价。这种方法考查的内容覆盖面小,只能考一个完整的实验,或几个实验的某几个环节。

上述两种考查方式各有优缺点,但如果运用幻灯媒体对学生进行物理实验考查,便可收到上述两种考查方式无法比拟的效果,并且同时它还具有如下几方面的可行性。如果运用拍摄录像进行考查当然更好,但对广大农村初中是不可能的,而运用幻灯投影较为合适。因为近几年来农村各地电教相继展开,对高亮度投影仪越来越普遍,不少乡镇中小学也都具备了这些条件,而且幻灯片又可根据教师自己的需要随意制作,所以从条件上来说是可行的。运用幻灯片投影给学生观察,虽没有让学生操作,但在屏幕上映示出一幅逼真的实验动态情景,包括认识仪器名称,实验装置,操作过程,发生的现象等。让学生观察、思考、辨识、判断、取得一些物理量的测量数据,然后得出实验结果。学生只有认真进行实验操作训练,并掌握实验原理、方法,才能完整正确地回答考题。这用书面考查是无法做到的。所以说运用幻灯投影的媒体来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是可行的。考查方法也是可行的。第一步是试题的设计,根据各年级的实验教学目标,具体地制作抽、拉、覆盖的幻灯片。

例如八年级物理实验对四件基本仪器的认识、使用、读数的内容,制作刻度尺,托盘天平、弹簧秤、量筒四套幻灯片,分别让学生观察,写出仪器名称及读数。由于幻灯片可抽拉,使各班考查中所出现的读数可以不同。制作的量筒这套幻灯片还可考查测石块的体积,给学生观察量筒水面V1,放下石块水面升高后的V2,让学生及时记录,算出V石。对各个学生实验都可以制成幻灯片进行考查。此外还可以针对学生在平时实验过程中常犯的错误,加以集中,让学生辩认错误。如用托盘天平测液体质量,编制一款可以连续动作幻灯片。a.调天平,开始天平两盘有明显高低,适当移动螺母,初看使两盘基本相平,但指针还是稍有一点偏离中央线,就停止调平动作(或者使游码稍离一点零位线)。b.称量过程中,右盘放杯子,左盘放砝码。在读取砝码时,不用镊子,用手取放,有时把砝码放到桌子上。c.读数时,只加砝码的总量,游码的读数没有加上(或者游码右边所对的刻度值)。d.最后出现测得杯中液体质量时不减去空杯的质量数等,要求学生能辩认出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几处错误。考查的第二步是教师进行时间控制,每套幻灯片每一动作给予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边观察边笔答,按幻灯片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写在答题纸上规定的位置里。

幻灯投影范文篇8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抽象和概括,从而建立物理概念和定律,进而形成物理理论,然后,这种理论再回到实践中去经受检验。由于物理学这种实践性强,抽象、概念多的特点,使它成为中学生感到学习比较困难的一门学科。因此,直观教学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传统的直观教学主要是运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和教学挂图等进行的。但这些手段有较大的局限性,如有的可见度小;有的演示现象瞬息即逝;有的限于条件演示效果很差;挂图所提供的只是静止的画面,对讲解现象的过程很不适用;模型本身又不易拆开,工作时各部分的活动情况不易看清楚。正因为这些局限性,使学生对许多物理知识的理解不能充分建立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因此,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感到难学。而采用电化教学手段可以排除这些局限性,弥补传统直观教学手段的不足。通过实践和探索,我觉得电化教学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一、提高教学效果

电化教学采取特殊手段模拟物理现象,变抽象为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有利于讲清概念,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抽象思维的能力,例如在讲述内燃机等机械的工作原理时,如果只用挂图进行讲解,由于它的立体感差,又不具有连续性,学生观察到的只是这些机械在某一状态时的工作情形,很难对整个工作过程有完整的直观认识。利用动化课件,可将内燃机的工作过程完整地显示出来,十分生动、直观并可以控制其过程和重复演示,这样,教学效果很好。再比如在讲解电学一章中,同时涉及到电流、电压、电阻等多个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对学生来说,都是全新的概念,而且比较抽象,又难用实验演示,学生较难理解。教学中运用动画模拟把电荷的定向移动过程和电压的作用形象地显示在屏幕上,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就不难理解电流的形成和电压的作用,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

二、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

在物理教学中,有许多演示实验可见度很小,不便于学生观察。要想使全班学生看清楚,教师必须绕教室一圈轮流让学生观察,这样既费时,效果也不好,运用投影放大,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第一次引导学生认识天平的时候,由于讲台上示范用的天平太小,整体结构也比较复杂,教师难以引导学生观察和讲清它的构造。如果运用投影片来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将实物和投影片结合起来观察,就可以弥补实物不易观察清楚的缺陷。又如弹簧秤、安培表、伏特表等测量工具的使用和读数方法均可通过投影显示,运用幻灯还能投影实物,把那些通常受尺寸限制不够明显的、不容易成功的实验现象成功地显示出来。例如进行磁感应线的投影、测电笔的构造投影。实验和投影片相结合,使学生通过对实验和投影片的观察,强化了感知并避免了部分学生离得远看不清的弊病,从而增强了可见度。

三、电教手段用于复习课

电教手段通常不宜用来代替板书,但在某些场合,如复习课可以突出重点,在很大程度上节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事先把备好的主线复习框图制成幻灯片,在复习时用电脑、投影仪投影,在短时间内系统地复习彼此相关的知识,使学生回忆快、记忆牢固,同时,也解决了复习课密度大、时间不够用的问题。例如机械波复习课,我就利用相关课件制成幻灯片,在一节课的时间内把学生易错和觉得抽象的知识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并使本章知识形成网络,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幻灯投影范文篇9

知识目标

1.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2.幻灯机、放大镜的原理

能力目标

1.培养实验能力

通过正确组装、调整实验仪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2.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件.

3.培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利用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用作图法解决凸透镜的成像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原理的分析逐步培养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观察与实验,就像和影、实像与虚像的成因,初步学习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分析,就是对各种相关现象分别进行研究,找出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找出最主要、最本质、带决定性的因素.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把通过对各种现象分析得到的结论、以及相关因素联系起来进行研究从而得到较为完整的认识.例如对实像、虚像的认识是在分析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三种情况)的基础上,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是由光形成,有光进入眼睛引起人们的视觉,因而与影有着本质的不同.但它们的不同点是,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形成,虚像是由反射(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因而决定了它们的显像方法也不相同.这就是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综合指导下的分析.在物理学习中,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离不开分析与综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将有助于今后的学习.

德育目标

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以及对其成像规律的分析有意识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首先以学生实验开始,观察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和虚像的条件.在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认识规律的基础上,讲述幻灯机和放大镜的原理.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讲了幻灯机后还介绍了投影仪的构造和原理,讲了放大镜后介绍了显微镜的原理.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仪器,原理与幻灯机类似.向学生简单介绍显微镜的原理,有助于加强学科间的联系.

教法建议

本节跟讲照相机的方法相似,仍是先让学生做实验,观察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和虚像的条件.在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认识规律的基础上,讲幻灯机和放大镜的原理.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建议结合实际情况介绍投影仪、显微镜的构造和原理.针对本节内容,在教学中应以实验教学为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当提问,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示例

一、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教学说明

1.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一个连续的变化过程,让学生从这一物理现象变化全过程的高度来分析这一物理现象,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认识.

2.由于本实验要求学生同时观察和考虑的内容比较多,如凸透镜的焦距、凸透镜焦点的位置、2倍焦距的位置、物体的位置、像的位置,同时还要观察像的性质.对于一个初二的学生来讲容易在观察某一内容时忽略观察其他内容,或者虽然观察了但是头脑中没有反映出其它的内容,这样就很难从整体上把握整个物理变化过程,为此在本节实验设计中采取了两个办法.

(1)每进行完一个内容的实验(如物体位于2倍焦距以外),要求同学画图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并逐步形成物体在这个范围内成像的物理模型、然后由教师利用复合投影的灯片进行分析.从而使学生在实验现象与物理模型之间建立起必然的联系,从而加深对这一物理过程的认识和理解.

(2)三个内容的实验全部完成以后.可用计算机模拟物体从2倍焦距以外移到焦点以里的过程.凸透镜成像由小到大、由实到虚、从倒立变为正立、在透镜另一侧用屏幕接取到用眼直接观看的整个动态变化,从而对凸透镜成像形成一个宏观的整体的认识(也可通过投影或画图进行).

3.为便于操作,也为使学生对实验现象形成深刻的认识从而为探索规律打下基础,实验前应要求学生在光具座中透镜两侧的标尺上明显的标出与焦距和2倍焦距等长的位置以便在实验中能迅速准确的找到应找的位置,并对物、像所处位置形成深刻的印象.

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教学说明

要教育、引导学生不要死记硬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它.掌握它的途径有三个

1.认真完成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通过实验获得深刻的感性认识.

2.采用作图法,利用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中的任意两条,作出凸透镜在三种情况下的成像光路图,从而在头脑中形成凸透镜成像的物理模型,并形成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

3.将实验现象、物理模型与平时应用幻灯机、放大镜的实际有机联系起来,以加深理解和记忆.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完成“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学生分组实验.

1.完成分组实验.(分两个阶段完成)

2.利用凸透镜的特殊光线,运用作图法来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分两个阶段完成)

3.每完成一个阶段的实验及相应的理论分析后,讨论、研究在实践中哪些光学仪器是运用这一原理制作的或工作的.

(二)结合上节照相机的知识分析、研究在三种情况下凸透镜成像的变化过程及变化规律.

五、教学过程设计方案

1.引入课题

方案一:教师采用幻灯机和投影仪在屏幕上展示各种有关幻灯机和放大镜的图片,向学生介绍这些仪器的主要工作元件都是凸透镜,从而引入新课.

方案二:结合上节课讲到的照相机,指出照相机的工作原理,提出问题:如果物体放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物体成像特点是什么;若物体放在焦点以内,能成像吗?像的特点是什么?从而引入新课.

2.新课教学

学生实验: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研究物体位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画出板图)、位于焦点以里(画出板图),两个位置凸透镜的成像情况(包括像的位置,像的性质(指像与物比是放大还是缩小、像是倒立还是正立,是虚像还是实像)).我们用u来表示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用v表示像到透镜的距离、f表示焦距.

教师介绍仪器及使用方法,并重点强调以下几个问题

(1)告诉同学凸透镜的焦距

(2)把透镜放在标尺中央,从透镜的位置开始在左右两边的标尺上用粉笔标出等于焦距和2倍焦距的位置.

物体分别设两个位置,进行两个实验,分两次完成.每完成一个实验,做一次小结,再进行下一个实验.对每个位置成像情况的研究都要通过三个途径进行

(1)通过实验研究物体在某一位置的成像情况.略调整物距和光屏位置,看像发生什么变化.

(2)利用凸透镜的特殊光线(两条就可以),用作图法研究凸透镜在同一位置的成像情况.

(3)研究、分析在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三种仪器中,哪种仪器利用了凸透镜在这一位置的成像原理.

教师讲完后,问同学们有无问题,然后宣布开始第一个实验,将物体(蜡烛)放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

学生开始实验,教师在同学中间巡视并进行指导.学生实验结束,教师组织提问、进行总结.

教师利用作图法分析物体从2倍焦距以外向透镜移近的过程中,凸透镜成像的变化情况(有条件可用计算机模拟).

物体从大于2倍焦距以外的位置向焦点处移近的过程中,像成在透镜另一侧,像离透镜越来越远,像越来越大.2倍焦距处是一个变化点,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成缩小实像,进入2倍焦距内(大于焦距)成放大实像.焦点处是又一个变化点,而且使像发生了质的变化,物距大于焦距成倒立实像,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应使学生们头脑中对整个成像情况形成一个动态的模型.

教师结合实验讲述幻灯机、放大镜的构造及应用.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讲了幻灯机后简要介绍一些投影仪的构造和原理.讲放大镜之后可介绍一下显微镜的知识,有助于学科间的联系.

3.总结

分析了幻灯机、放大镜的工作原理,结合前面学过的照相机,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和特点.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学习过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这里有三个成实像的情况,两个成虚像的情况.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虚像是由反射光线(平面镜成像)或者折射光线(物体位于焦点以里的凸透镜成像)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从岸边观察水中的鱼、石子,看到的也是水中物体的虚像.它们的相同之处是:不论实像、虚像都是由光线形成的.从这点看影又与它们有本质的不同,影是光线照不到的黑暗区域.

探究活动

【课题】实验学习投影仪的使用方法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利用学校的投影仪学习如何使用投影仪,并会一般的维护.

【备注】

幻灯投影范文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2.幻灯机、放大镜的原理

能力目标

1.培养实验能力

通过正确组装、调整实验仪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2.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件.

3.培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利用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用作图法解决凸透镜的成像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原理的分析逐步培养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观察与实验,就像和影、实像与虚像的成因,初步学习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分析,就是对各种相关现象分别进行研究,找出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找出最主要、最本质、带决定性的因素.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把通过对各种现象分析得到的结论、以及相关因素联系起来进行研究从而得到较为完整的认识.例如对实像、虚像的认识是在分析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三种情况)的基础上,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是由光形成,有光进入眼睛引起人们的视觉,因而与影有着本质的不同.但它们的不同点是,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形成,虚像是由反射(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因而决定了它们的显像方法也不相同.这就是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综合指导下的分析.在物理学习中,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离不开分析与综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将有助于今后的学习.

德育目标

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以及对其成像规律的分析有意识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首先以学生实验开始,观察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和虚像的条件.在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认识规律的基础上,讲述幻灯机和放大镜的原理.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讲了幻灯机后还介绍了投影仪的构造和原理,讲了放大镜后介绍了显微镜的原理.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仪器,原理与幻灯机类似.向学生简单介绍显微镜的原理,有助于加强学科间的联系.

教法建议

本节跟讲照相机的方法相似,仍是先让学生做实验,观察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和虚像的条件.在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认识规律的基础上,讲幻灯机和放大镜的原理.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建议结合实际情况介绍投影仪、显微镜的构造和原理.针对本节内容,在教学中应以实验教学为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当提问,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示例

一、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教学说明

1.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一个连续的变化过程,让学生从这一物理现象变化全过程的高度来分析这一物理现象,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认识.

2.由于本实验要求学生同时观察和考虑的内容比较多,如凸透镜的焦距、凸透镜焦点的位置、2倍焦距的位置、物体的位置、像的位置,同时还要观察像的性质.对于一个初二的学生来讲容易在观察某一内容时忽略观察其他内容,或者虽然观察了但是头脑中没有反映出其它的内容,这样就很难从整体上把握整个物理变化过程,为此在本节实验设计中采取了两个办法.

(1)每进行完一个内容的实验(如物体位于2倍焦距以外),要求同学画图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并逐步形成物体在这个范围内成像的物理模型、然后由教师利用复合投影的灯片进行分析.从而使学生在实验现象与物理模型之间建立起必然的联系,从而加深对这一物理过程的认识和理解.

(2)三个内容的实验全部完成以后.可用计算机模拟物体从2倍焦距以外移到焦点以里的过程.凸透镜成像由小到大、由实到虚、从倒立变为正立、在透镜另一侧用屏幕接取到用眼直接观看的整个动态变化,从而对凸透镜成像形成一个宏观的整体的认识(也可通过投影或画图进行).

3.为便于操作,也为使学生对实验现象形成深刻的认识从而为探索规律打下基础,实验前应要求学生在光具座中透镜两侧的标尺上明显的标出与焦距和2倍焦距等长的位置以便在实验中能迅速准确的找到应找的位置,并对物、像所处位置形成深刻的印象.

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教学说明

要教育、引导学生不要死记硬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它.掌握它的途径有三个

1.认真完成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通过实验获得深刻的感性认识.

2.采用作图法,利用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中的任意两条,作出凸透镜在三种情况下的成像光路图,从而在头脑中形成凸透镜成像的物理模型,并形成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

3.将实验现象、物理模型与平时应用幻灯机、放大镜的实际有机联系起来,以加深理解和记忆.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完成“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学生分组实验.

1.完成分组实验.(分两个阶段完成)

2.利用凸透镜的特殊光线,运用作图法来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分两个阶段完成)

3.每完成一个阶段的实验及相应的理论分析后,讨论、研究在实践中哪些光学仪器是运用这一原理制作的或工作的.

(二)结合上节照相机的知识分析、研究在三种情况下凸透镜成像的变化过程及变化规律.

五、教学过程设计方案

1.引入课题

方案一:教师采用幻灯机和投影仪在屏幕上展示各种有关幻灯机和放大镜的图片,向学生介绍这些仪器的主要工作元件都是凸透镜,从而引入新课.

方案二:结合上节课讲到的照相机,指出照相机的工作原理,提出问题:如果物体放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物体成像特点是什么;若物体放在焦点以内,能成像吗?像的特点是什么?从而引入新课.

2.新课教学

学生实验: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研究物体位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画出板图)、位于焦点以里(画出板图),两个位置凸透镜的成像情况(包括像的位置,像的性质(指像与物比是放大还是缩小、像是倒立还是正立,是虚像还是实像)).我们用u来表示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用v表示像到透镜的距离、f表示焦距.

教师介绍仪器及使用方法,并重点强调以下几个问题

(1)告诉同学凸透镜的焦距

(2)把透镜放在标尺中央,从透镜的位置开始在左右两边的标尺上用粉笔标出等于焦距和2倍焦距的位置.

物体分别设两个位置,进行两个实验,分两次完成.每完成一个实验,做一次小结,再进行下一个实验.对每个位置成像情况的研究都要通过三个途径进行

(1)通过实验研究物体在某一位置的成像情况.略调整物距和光屏位置,看像发生什么变化.

(2)利用凸透镜的特殊光线(两条就可以),用作图法研究凸透镜在同一位置的成像情况.

(3)研究、分析在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三种仪器中,哪种仪器利用了凸透镜在这一位置的成像原理.

教师讲完后,问同学们有无问题,然后宣布开始第一个实验,将物体(蜡烛)放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

学生开始实验,教师在同学中间巡视并进行指导.学生实验结束,教师组织提问、进行总结.

教师利用作图法分析物体从2倍焦距以外向透镜移近的过程中,凸透镜成像的变化情况(有条件可用计算机模拟).

物体从大于2倍焦距以外的位置向焦点处移近的过程中,像成在透镜另一侧,像离透镜越来越远,像越来越大.2倍焦距处是一个变化点,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成缩小实像,进入2倍焦距内(大于焦距)成放大实像.焦点处是又一个变化点,而且使像发生了质的变化,物距大于焦距成倒立实像,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应使学生们头脑中对整个成像情况形成一个动态的模型.

教师结合实验讲述幻灯机、放大镜的构造及应用.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讲了幻灯机后简要介绍一些投影仪的构造和原理.讲放大镜之后可介绍一下显微镜的知识,有助于学科间的联系.

3.总结

分析了幻灯机、放大镜的工作原理,结合前面学过的照相机,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和特点.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学习过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这里有三个成实像的情况,两个成虚像的情况.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虚像是由反射光线(平面镜成像)或者折射光线(物体位于焦点以里的凸透镜成像)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从岸边观察水中的鱼、石子,看到的也是水中物体的虚像.它们的相同之处是:不论实像、虚像都是由光线形成的.从这点看影又与它们有本质的不同,影是光线照不到的黑暗区域.

探究活动

【课题】实验学习投影仪的使用方法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利用学校的投影仪学习如何使用投影仪,并会一般的维护.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