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23:54:30

海河范文篇1

论文摘要:通过对海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的需求、地面沉降分析、水准标石破坏程度、现有高程控制网的不足等方面的研究,详细地阐述了海河流域高程控制网复测的必要性,并提出对于海河流域东部平原区高程控制网应以5年左右为周期进行复测建议。

海河流域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我国首都北京位居其中,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流域内有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有环渤海经济开发带,有“十一五”规划重点发展区域——滨海新区,京津冀都市圈将成为全国三大经济中心之一,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高程控制网有两个方面的应用:一是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统一的高程控制,二是为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高程数据。对于海河流域,布测高程控制网的目的在于建立沿海河流域各主要河道干支流为主的精密水准网,作为扩展低等级高程控制网的基础,为水文观测、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提供高程依据和基础数据。为满足流域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需求,需要以足够的精度定期复测以提供现势性强的高程数据。因此,流域高程控制网复测,不是以复测为目的的简单重复,而是既要兼顾当前流域内各个部门的需要,又要保证今后一定时期内使用。

一、海河流域高程控制网布测的历史情况

海河流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曾先后2次布测高程控制网:第1次是1983年启动的海河流域水准测量规划,将全流域的高程系统统一到1985国家高程基准,从1985年5月~1989年5月全部完成。第2次是2000年启动的海河流域京津沉降区及漳卫南运河系堤防水准测量项目,从2001年4月~2002年12月全部完成。第1次布测的海河流域高程控制网统一了长期未能统一的高程系统,先于国家和其它流域水利部门,建立了高精度的高程控制网,为海河流域水土资源综合利用规划设计、水文水利计算、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工程管理、防洪减灾及其它各项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统一的和可靠的高程依据;2001-2002年布测的海河流域京津沉降区及漳卫南运河系堤防水准测量,使得海河流域平原地区的部分河道第1次获得了宝贵的沉降资料,初步掌握了河道的沉降状况,为河道整治、水工建筑物运行管理、规划设计提供了必须要掌握的相关信息,为流域规划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现有高程控制网存在的问题

现有海河流域高程控制网受当时技术水平和经费不足等条件的制约,存在一些不足,有待完善和改进。

(1)蓄、滞洪区的水准点布设数量不足,不能满足现在安全建设和湿地保护等生态环境建设需要。

(2)从满足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需求考虑,原海河流域高程控制网二等水准点密度不够,不能满足平远地区基本等高距0.5m地形图的测绘要求。

(3)现有海河流域高程控制网由于受当时技术发展水平和资料来源的限制,在平差计算时二等水准未进行重力异常改正。

(4)2001-2002年施测的水准测量未单独联测重点的水库大坝、闸、水文站等水工建筑物及基准点高程。

三、海河流域高程控制网复测的必要性分析

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和水资源情势的变化,对水利提出了新要求,要保障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对原有的流域高程控制网进行复测和完善,以适应流域情况变化,满足流域综合规划体系的需要。

3.1流域防洪减灾保障的需要

海河流域防洪形势非常严峻。海河流域防洪体系构架虽已形成,但防洪设施薄弱,洪水灾害依然是流域的心腹之患。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第一。河道淤积严重,尾闾不畅,泄洪能力锐减。仅海河水系主要入海河道的淤积总量约1.5亿m3,泄洪能力由原来的24680m3/s下降到15040/s。第二,堤防质量差,隐患多。全流域一、二级堤防近50%堤段填筑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第三,病险水库多,尚有97座大中小型病险水库未安排治理。第四,蓄滞洪区启用难度大,蓄滞洪区内有349万人安全避险问题没有解决,还存在着工程设施薄弱、预警预报设施不足、管理落后等问题。第五。“两小”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中小河流、小水库常引发较大灾害。第六,流域防洪预报与调度指挥系统需要完善。

建设海河流域防洪减灾保障体系是以《海河流域防洪规划》为基础,完善“上蓄、中疏、下排、适当地滞”的防洪减灾体系,重点是提高骨干防洪工程和重点区域防洪能力,重要城市和地区达到防洪标准;加强洪水风险管理能力;全面恢复主要河道中下游行洪能力,保障蓄滞洪区安全蓄泄,重点做好河系沟通与通畅下泄,以及河口的规划治理。

为保证防洪减灾整体目标的实现,需要控制和调节各条河流上下游及蓄滞洪区的蓄泄关系,整修加固河道堤防及水库大坝等,这些工作都需要准确的高程数据作为基础资料。因此,流域高程网复测,主要是沿水库周边、河流堤防、蓄滞洪区等沿线布测,并联测重要水工建筑物,为建设海河流域防洪体系提供具有现势性的高精度高程信息。

3.2流域水资源配置的需要

受全球气候变化、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以及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等的影响,海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已经成为全国水资源紧缺的区域之一。合理的配置流域内水资源,建设重大水资源工程,满足流域内农业、工业、城市等用水需求,需要大量测绘基础资料。尤其海河流域是南水北调工程的受水区,需要将南水北调工程纳入流域内的水资源配置的总体布局考虑。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高程控制网均采用国家第二期一等水准网复测成果起算,海河流域高程控制网应与其保持一致。因此为处理好南水北调水资源与海河流域水资源合理的配置关系,需要将流域高精度高程控制网与南水北调工程的高程控制网统一起来。这在前两次水准测量时是未涉及到的。

3.3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需要

海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重点区域是山区重要水源地、平原主要天然河流及重要湿地,以及地下水城市水源地和严重超采区。山区重要水源地的高程控制资料还是1985-1989年布测的高程控制网,这些资料早已失去了现势性;平原区的重要湿地没有高精度的高程控制网资料。流域高程网复测对实现海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明确生态供水的水源与水量,实施河系沟通工程保障生态调水、加强生态供水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3.4海河流域东部地区地面沉降监测的需要

海河流域东部地区地面沉降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主要发生在天津地区和京津以南的中东部平原。据有关部门监测,1969--1975年期间,海河流域东部地区地面沉降仅发生在14个地下水降落漏斗中心地带。随着深层地下水的大规模开采,地面沉降的范围随之扩大,到1985年,整个中东部平原均开始了地面沉降,累积地面沉降量大于500otni的面积达到数十平方千米,天津、沧州、任丘、霸州等沉降中心的平均下降速率7.8—47.3mm/a。1985-1990年,随着地下水水位下降速率的加快,地面沉降范围不断扩大,累积地面沉降量大于500otni的面积达到8200km2,沉降速率增大到23.4100mm/a。至1998年,海河流域东部地区累计沉降量大于300otni的面积达1.82×104krn以上,大于1000otni的面积为755knq2。天津地区,累计沉降量大于1500toni的面积为133knq2,大于2000otni的面积为37km2。

目前,海河流域东部地区已经形成了天津、保定、沧州、衡水、任丘、南宫、霸州、大城、邯郸、唐海、晋州等多个沉降中心区。地面沉降是我国平原地区的重要地质灾害之一,由于地面沉降会给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和生存环境产生极大的危害,也给水利工程造成极大的危害。河流和水闸跟随地面下沉,降低了河流的泄洪和抗风暴潮能力,造成堤防和闸体的水位和过水能力变化,影响堤防和闸体的防洪和抗灾能力。海河流域的天津滨海新区和沧州地区位于环渤海湾,地面沉降与海平面上升叠加一起,将会进一步丧失地面标高、降低河流的泄洪和抗风暴潮的能力。

根据海河流域1989年与2002年二期水准测量资料对比,看到各条河流呈现不均匀沉降,独流减河年均沉降量最大,为59mm/a,还乡河年均沉降量最小,为2mm/a,年均沉降量大于10mm/a的河流占统计总数的78.6%,可见海河流域东部平原沉降是非常严重的,必须引起政府和水利部门高度关注,要定期对河流、堤防、水闸进行沉降监测,为水利规划设计、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防洪减灾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海河流域东部平原各河流平均沉降统计量。

3.5水准标石丢失破坏现象严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GDP日益增长,随着道路交通和城镇乡村的飞速建设,致使原有高程控制网的水准标石丢失和破坏都很严重,需要重建、重测。

2007年11月,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航测遥感院安排海河流域高程控制网水准标石野外调查工作,其中选择1985-1989年线路3条,分别为滦河、洵河和浊漳河;选择2001-2002年水准线路4条,分别为蓟运河、大清河、北运河、滹沱河等。经过调查发现,滦河14座水准标石有2座可以使用,破坏率高达85.7%;洵河13座水准标石有2座可以使用,破坏率达84.6%;浊漳河16座水准标石12座被破坏或丢失,破坏率达75%;蓟运河10座水准标石3座被破坏,破坏率达30%;北运河12座水准标石6座被破坏,破坏率达50%;大清河15座水准标石3座被破坏,破坏率达20%;滹沱河14座水准标石2座被破坏,破坏率达14.3%。通过此次调查,发现1985-1989年施测的高程控制网破坏率在80%以上,几乎破坏殆尽,为海河流域做出巨大贡献的第一期高程控制网几乎不复存在了;2001-2002年施测的高程控制网破坏率几乎近30%。由此可见,海河流域现有高程控制网破坏程度是非常高的。公务员之家

3.6维持高程控制网现势性

国家第二期一等水准网复测已经完成复测和平差计算工作并公布使用,从公布的结果来看,各水准点的高程均有变化。1987-1989年布测的海河流域高程控制网是以国家第二期一、二等水准网布测的成果为起算依据进行高程控制网的设计和平差计算的,为了维持高程控制骨干网的现势性,应将国家公布的最新成果联测到海河流域高程控制网中来,从而提高海河流域高程控制网的精度和可靠度。

3.7流域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从上世纪90年代起,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水利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海河水利委员会开展了“数字海河”建设,初步建成了流域骨干防汛信息网络和以海委为中心的委系统骨干信息传输网络,潘家口水利枢纽等委属重点工程实现了自动监控;完成了流域水资源保护信息系统,初步建成了京津重要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密云水库上游水土保持监测系统投人试运行;全面开展了海委数据中心、流域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等建设。所有这些系统的建设都离不开基础空间信息数据库,而高程控制网是基础空间信息数据库的最重要的空间数据组成部分,需要进一步更新和完善。

3.8经济建设的需要

经济建设需要测绘工作提供服务是显而易见和毋庸置疑的,规划是龙头,测绘是基础,因此,为维护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布测海河流域高程控制网是完全有必要的。而且,海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的很多项工作都需要测绘工作的支持,而高程控制网复测是这些工作的基础工作和前期工作。

海河范文篇2

论文摘要:为贯彻新时期治水思路,以打造“湿润海河、清洁海河”为主线,把水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放在十分重要位置。补充完善以往规划成果的不足,更好地协调各专业规划之间的关系,发挥规划的整体作用。对原规划进行修订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在规划修订过程中应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海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的经验教训.吸取其他流域治理与开发的成功经验,紧密结合海河流域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全面贯彻新时期治水思路。突出海河流域的水事特点,并充分利用现有专项规划成果。

一、概况

海河流域位于东经l12。~120。和北纬35。43。之间,西倚太行,北接蒙古高原,南界黄河,东临渤海,总面积31.78万km:,占全国总面积的3.3%。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经济发达地区,同时也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紧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水旱灾害十分频繁的地区。新中国成立后至上世纪80年代,海河流域曾进行过3次全面综合规划工作:第一次是水利部北京勘测设计院于1957年l1月提出的《海河流域规划(草案)》;第二次是水电部海河勘测设计院于1966年l1月提出的《海河流域防洪规划报告》;第三次是1986年完成的《海河流域综合规划》(1993年国务院批复)。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不断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已经成为海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新时期治水思路,根据水利部的总体安排,结合海河流域的实际情况和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有关方面正在积极启动海河流域综合规划的修编工作。

二、规划修订的必要性

2.1经济发展格局

海河流域处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北京、天津等特大城市位于其中.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国的重要产粮区,粮食年产量占全国的1/10。流域内有全国的能源、钢铁、化工、汽车、微电子等工业基地。第三产业正在迅速发展。流域内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确定了大力发展滨海新区的战略部署.海河流域的经济发展必将取得更大成就。因此,水利基础保障作用非常重要。

2.2流域现状存在问题

海河流域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水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流域内河湖干涸、湿地萎缩、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水污染加剧。②水资源供需严重失衡。海河流域水资源总量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处于全国七大流域之末。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相当高,水的需求大大超过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③防洪形势依然严峻。流域骨干河道实际泄洪能力普遍偏低,河口治理工作才刚刚起步.尚有一些大中型病险水库未实施除险加固。蓄滞洪区启用难度大,非工程措施滞后。④水利管理亟待加强。依法行政能力还不强,制度建设与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亟待加强。水管理上的条块分割依然存在,水务一体化管理工作亟待加强。

随着海河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水利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具体表现在防洪保安、水资源保障、水生态保护和流域管理等方面。

2.3对以往规划成果的评价

通过总结海河流域的水利建设成就,对照原规划的内容,可以看出,原规划的指导方针是正确的,规划内容比较全面.所选定的开发方案基本正确。但是.限于当时的客观条件和认识水平,原规划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①在规划思想和治水理念上.原规划比较注重治理开发,特别是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水环境、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等方面认识不足.在处理协调开发与保护两者的关系上对“保护”注重不够。②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较重视对水资源的利用,但对于水资源利用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考虑不充分。③在防洪规划方面.强调的是控制洪水。按照新时期治水思路,应创造人水和谐的环境.逐步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适度承担洪水风险.有条件的可适当开发利用洪水资源,使洪水资源化。④在供水规划中,注重供水工程规划和跨流域调水规划,没有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缺乏对城市供水的深入研究,对保障城乡人畜饮水安全问题研究不够。⑤对流域内初始水权、排污权等没有进行相应的研究和规划.对流域治理开发的相应政策和流域管理体制没有深入进行研究,对规划实施保障体系没有进行深入研究。

2.4规划修订的必要性

海河流域的经济发展需要水利提供防洪安全保障、水资源供给保障、水生态环境保障和社会管理保障。按照“维护河流健康生命、人水和谐、保护水资源、洪水管理”等新的治水理念要求.需要构建一个流域水利基础框架.在这个框架之下,既要约束与水有关的行为.又要实施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协调各部门在治水问题上的分工,而这个基础框架只有通过规划才能解决。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海河流域又逐渐编制了防洪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生态环境恢复水资源保障规划等专业规划。这些规划成果既是对海河流域规划体系的补充完善,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时期治水思路。但是,限于当时的认识水平,上述新的治水方针、治水理念在原综合规划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新的专业规划之间又缺乏更好的衔接.不能发挥规划的整体作用。

因此,为深入贯彻新时期治水理念.补充完善以往规划成果的不足,更好地协调各专业规划之间的关系,发挥规划的整体作用,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针对海河流域面临的新情况、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要求对原规划进行修订,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

三、规划修订的任务

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流域内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水利规划基础保障。以海河流域水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为中心,围绕保障防洪与饮水安全、合理开发与综合利用水资源、维持优良生态等目标,加快水生态与环境保护、防洪保障、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管理四大体系建设。全面提高水利的公共服务功能,进一步强化流域社会管理,建立完善的实施保障体系。

四、规划修订的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重点解决好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水利问题,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供水安全、防洪安全和生态环境用水等方面的需求。

(2)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妥善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促进水利的可持续发展。

(3)坚持资源节约和保护的原则。继续把水资源的节约、保护、配置放在突出位置,节水为主,治污优先.把建立节水型社会作为水利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把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作为规划的一个目标,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强调在满足环境承载力条件下的有序开发。

(4)坚持以改革促进发展的原则。克服水利发展中的体制性障碍,理顺体制,健全法制,改革机制,全面提升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5)坚持统筹发展的原则。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统筹考虑流域内不同区域以及城乡水利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合理确定水利发展的目标、速度、规模、水平。

(6)坚持突出重点、注重效益的原则。合理确定水利建设和投资规模,明确水利发展的重点,坚持扩大能力与巩固提高相结合,提高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7)坚持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分期实施的原则。在规划中正确处理远景与近期、干流与支流、上游和下游、左岸和右岸、大型与小型、整体与局部、开发与保护及综合利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8)坚持规划整体性原则。规划中把与规划相关的政策、规划、计划以及相关项目联系起来,作整体性考虑.很好地协调综合规划与各专业规划的关系。

五、规划修订的思路

根据海河流域的实际情况.规划修订的总体思路为:以打造“湿润海河、清洁海河”为主线,把水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放在十分重要位置,建立海河流域水利基础框架,在这个框架结构下,充分发挥水利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保障作用和支撑功能,全面提高水利的公共服务功能,进一步强化流域社会管理.建立完善的实施保障体系。

(1)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为理清综合规划修编的思路.应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①进行必要的现场查勘。对近年来工程情况有变化的工程点、生态情况变化较大的地区以及原规划中安排实施而现在仍未实施的工程点,都应进行现场查勘,深入了解情况。②与地方主管部门座谈。了解各地对流域规划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特别是结合各地“十一五”规划.了解国民经济发展对水利产业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③收集相关资料。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收集开展综合规划修编所需的基本资料,包括历次规划的成果、最近一个时期水利部领导关于水利发展和改革的讲话、体现新时期治水思路的专题研究和学术论文、海河流域近年来专项规划的成果等。

(2)总结海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的经验教训。海河流域在以往的治理与开发过程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1963年大水后,漳卫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都开辟或扩大了单独人海河道,形成了流域分治的格局.改善了各河均汇集于天津人海的不利局面.在这个意义上讲是成功的经验。然而.由于当时对人海河道泥沙运动规律研究不够深入.采取措施不力,致使各人海河道均形成了较严重的泥沙淤积.对河道正常功能的发挥极为不利,从这个意义上讲又是失败的教训。只有全面总结海河流域在治理与开发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才能对成功的经验继续发扬光大,对失败的教训尽量予以避免。

(3)吸取其他流域治理与开发的成功经验。在海河流域综合规划的修订过程中,除了要总结本流域的治理开发经验以外.还应吸取其他流域治理与开发的成功经验。如,长江流域在防洪、供水、水能开发方面和黄河流域在上游水土保持、维持河道河势稳定方面及淮河流域在治淮上的成功经验等。在此基础上,我们扬长避短,编制出一份更加科学和完善的综合规划。

(4)紧密结合海河流域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该规划在广泛征求流域内各省市意见和深入分析流域水利发展与改革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的基础上.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线.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为核心理念.科学确定水利发展与改革目标,统筹安排水利发展布局,深化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等重大措施.凸显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出了流域“十一五”水利发展规划方案。同时,它也是即将开展的海河流域综合规划修订的重要依据。

(5)全面贯彻新时期治水思路。水利部矫勇副部长最近指出,部党组治水新思路的核心理念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是部党组系统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需求和水资源承载能力后得出的科学论断。我国人口多,经济总量大,发展速度快,水资源相对短缺,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难以承受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新时期治水思路,应深入贯彻到综合规划的修订工作中。公务员之家

(6)突出海河流域的水事特点。流域综合规划是指导流域治理和开发的纲领性文件,同时也是维护河流健康生命最基础的工作。海河流域内有北京和天津两大城市.有渤海经济开发带,对防洪保安要求越来越高:海河流域是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海河流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维护河流健康生命.做好水生态保护工作.更是海河流域今后一个时期重要的工作之一。在海河流域综合规划修订过程中,应突出海河流域的水事特点,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好流域内最为迫切的防洪保安、供水安全和生态保护等问题。

(7)充分利用现有专项规划成果。近年来,海河流域各级水利规划部门结合实际,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努力工作,取得了一批重要规划成果:①提出了《海河流域水利发展与改革“十一五”规划》,②编制完成了《海河流域生态恢复水资源保障规划》,③编制完成了《海河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报告》,④《海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⑤《海河流域防洪规划》已通过水利部审查,⑥编制了《海河流域防洪骨干工程近期建设实施意见(2004-2006年)》,⑦全面启动了《海河流域蓄滞洪区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此外,GEF(全球环境基金)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战略研究及战略行动计划等流域重大专题研究也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这些已有的规划成果,充分体现了海河流域最近几年流域开发和治理的方向,是流域综合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消化和吸收这些规划成果,妥善协调综合规划与各专业规划的关系,对于综合规划的修订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海河范文篇3

摘要:通过对海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的需求、地面沉降分析、水准标石破坏程度、现有高程控制网的不足等方面的研究,详细地阐述了海河流域高程控制网复测的必要性,并提出对于海河流域东部平原区高程控制网应以5年左右为周期进行复测建议。

海河流域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我国首都北京位居其中,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流域内有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有环渤海经济开发带,有“十一五”规划重点发展区域——滨海新区,京津冀都市圈将成为全国三大经济中心之一,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高程控制网有两个方面的应用:一是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统一的高程控制,二是为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高程数据。对于海河流域,布测高程控制网的目的在于建立沿海河流域各主要河道干支流为主的精密水准网,作为扩展低等级高程控制网的基础,为水文观测、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提供高程依据和基础数据。论文百事通为满足流域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需求,需要以足够的精度定期复测以提供现势性强的高程数据。因此,流域高程控制网复测,不是以复测为目的的简单重复,而是既要兼顾当前流域内各个部门的需要,又要保证今后一定时期内使用。

一、海河流域高程控制网布测的历史情况

海河流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曾先后2次布测高程控制网:第1次是1983年启动的海河流域水准测量规划,将全流域的高程系统统一到1985国家高程基准,从1985年5月~1989年5月全部完成。第2次是2000年启动的海河流域京津沉降区及漳卫南运河系堤防水准测量项目,从2001年4月~2002年12月全部完成。第1次布测的海河流域高程控制网统一了长期未能统一的高程系统,先于国家和其它流域水利部门,建立了高精度的高程控制网,为海河流域水土资源综合利用规划设计、水文水利计算、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工程管理、防洪减灾及其它各项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统一的和可靠的高程依据;2001-2002年布测的海河流域京津沉降区及漳卫南运河系堤防水准测量,使得海河流域平原地区的部分河道第1次获得了宝贵的沉降资料,初步掌握了河道的沉降状况,为河道整治、水工建筑物运行管理、规划设计提供了必须要掌握的相关信息,为流域规划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现有高程控制网存在的问题

现有海河流域高程控制网受当时技术水平和经费不足等条件的制约,存在一些不足,有待完善和改进。

(1)蓄、滞洪区的水准点布设数量不足,不能满足现在安全建设和湿地保护等生态环境建设需要。

(2)从满足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需求考虑,原海河流域高程控制网二等水准点密度不够,不能满足平远地区基本等高距0.5m地形图的测绘要求。

(3)现有海河流域高程控制网由于受当时技术发展水平和资料来源的限制,在平差计算时二等水准未进行重力异常改正。

(4)2001-2002年施测的水准测量未单独联测重点的水库大坝、闸、水文站等水工建筑物及基准点高程。

三、海河流域高程控制网复测的必要性分析

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和水资源情势的变化,对水利提出了新要求,要保障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对原有的流域高程控制网进行复测和完善,以适应流域情况变化,满足流域综合规划体系的需要。

3.1流域防洪减灾保障的需要

海河流域防洪形势非常严峻。海河流域防洪体系构架虽已形成,但防洪设施薄弱,洪水灾害依然是流域的心腹之患。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第一。河道淤积严重,尾闾不畅,泄洪能力锐减。仅海河水系主要入海河道的淤积总量约1.5亿m3,泄洪能力由原来的24680m3/s下降到15040/s。第二,堤防质量差,隐患多。全流域一、二级堤防近50%堤段填筑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第三,病险水库多,尚有97座大中小型病险水库未安排治理。第四,蓄滞洪区启用难度大,蓄滞洪区内有349万人安全避险问题没有解决,还存在着工程设施薄弱、预警预报设施不足、管理落后等问题。第五。“两小”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中小河流、小水库常引发较大灾害。第六,流域防洪预报与调度指挥系统需要完善。

建设海河流域防洪减灾保障体系是以《海河流域防洪规划》为基础,完善“上蓄、中疏、下排、适当地滞”的防洪减灾体系,重点是提高骨干防洪工程和重点区域防洪能力,重要城市和地区达到防洪标准;加强洪水风险管理能力;全面恢复主要河道中下游行洪能力,保障蓄滞洪区安全蓄泄,重点做好河系沟通与通畅下泄,以及河口的规划治理。

为保证防洪减灾整体目标的实现,需要控制和调节各条河流上下游及蓄滞洪区的蓄泄关系,整修加固河道堤防及水库大坝等,这些工作都需要准确的高程数据作为基础资料。因此,流域高程网复测,主要是沿水库周边、河流堤防、蓄滞洪区等沿线布测,并联测重要水工建筑物,为建设海河流域防洪体系提供具有现势性的高精度高程信息。

3.2流域水资源配置的需要

受全球气候变化、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以及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等的影响,海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已经成为全国水资源紧缺的区域之一。合理的配置流域内水资源,建设重大水资源工程,满足流域内农业、工业、城市等用水需求,需要大量测绘基础资料。尤其海河流域是南水北调工程的受水区,需要将南水北调工程纳入流域内的水资源配置的总体布局考虑。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高程控制网均采用国家第二期一等水准网复测成果起算,海河流域高程控制网应与其保持一致。因此为处理好南水北调水资源与海河流域水资源合理的配置关系,需要将流域高精度高程控制网与南水北调工程的高程控制网统一起来。这在前两次水准测量时是未涉及到的。

3.3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需要

海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重点区域是山区重要水源地、平原主要天然河流及重要湿地,以及地下水城市水源地和严重超采区。山区重要水源地的高程控制资料还是1985-1989年布测的高程控制网,这些资料早已失去了现势性;平原区的重要湿地没有高精度的高程控制网资料。流域高程网复测对实现海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明确生态供水的水源与水量,实施河系沟通工程保障生态调水、加强生态供水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3.4海河流域东部地区地面沉降监测的需要

海河流域东部地区地面沉降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主要发生在天津地区和京津以南的中东部平原。据有关部门监测,1969--1975年期间,海河流域东部地区地面沉降仅发生在14个地下水降落漏斗中心地带。随着深层地下水的大规模开采,地面沉降的范围随之扩大,到1985年,整个中东部平原均开始了地面沉降,累积地面沉降量大于500otni的面积达到数十平方千米,天津、沧州、任丘、霸州等沉降中心的平均下降速率7.8—47.3mm/a。1985-1990年,随着地下水水位下降速率的加快,地面沉降范围不断扩大,累积地面沉降量大于500otni的面积达到8200km2,沉降速率增大到23.4100mm/a。至1998年,海河流域东部地区累计沉降量大于300otni的面积达1.82×104krn以上,大于1000otni的面积为755knq2。天津地区,累计沉降量大于1500toni的面积为133knq2,大于2000otni的面积为37km2。

目前,海河流域东部地区已经形成了天津、保定、沧州、衡水、任丘、南宫、霸州、大城、邯郸、唐海、晋州等多个沉降中心区。地面沉降是我国平原地区的重要地质灾害之一,由于地面沉降会给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和生存环境产生极大的危害,也给水利工程造成极大的危害。河流和水闸跟随地面下沉,降低了河流的泄洪和抗风暴潮能力,造成堤防和闸体的水位和过水能力变化,影响堤防和闸体的防洪和抗灾能力。海河流域的天津滨海新区和沧州地区位于环渤海湾,地面沉降与海平面上升叠加一起,将会进一步丧失地面标高、降低河流的泄洪和抗风暴潮的能力。

根据海河流域1989年与2002年二期水准测量资料对比,看到各条河流呈现不均匀沉降,独流减河年均沉降量最大,为59mm/a,还乡河年均沉降量最小,为2mm/a,年均沉降量大于10mm/a的河流占统计总数的78.6%,可见海河流域东部平原沉降是非常严重的,必须引起政府和水利部门高度关注,要定期对河流、堤防、水闸进行沉降监测,为水利规划设计、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防洪减灾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海河流域东部平原各河流平均沉降统计量。

3.5水准标石丢失破坏现象严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GDP日益增长,随着道路交通和城镇乡村的飞速建设,致使原有高程控制网的水准标石丢失和破坏都很严重,需要重建、重测。

2007年11月,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航测遥感院安排海河流域高程控制网水准标石野外调查工作,其中选择1985-1989年线路3条,分别为滦河、洵河和浊漳河;选择2001-2002年水准线路4条,分别为蓟运河、大清河、北运河、滹沱河等。经过调查发现,滦河14座水准标石有2座可以使用,破坏率高达85.7%;洵河13座水准标石有2座可以使用,破坏率达84.6%;浊漳河16座水准标石12座被破坏或丢失,破坏率达75%;蓟运河10座水准标石3座被破坏,破坏率达30%;北运河12座水准标石6座被破坏,破坏率达50%;大清河15座水准标石3座被破坏,破坏率达20%;滹沱河14座水准标石2座被破坏,破坏率达14.3%。通过此次调查,发现1985-1989年施测的高程控制网破坏率在80%以上,几乎破坏殆尽,为海河流域做出巨大贡献的第一期高程控制网几乎不复存在了;2001-2002年施测的高程控制网破坏率几乎近30%。由此可见,海河流域现有高程控制网破坏程度是非常高的。

3.6维持高程控制网现势性

国家第二期一等水准网复测已经完成复测和平差计算工作并公布使用,从公布的结果来看,各水准点的高程均有变化。1987-1989年布测的海河流域高程控制网是以国家第二期一、二等水准网布测的成果为起算依据进行高程控制网的设计和平差计算的,为了维持高程控制骨干网的现势性,应将国家公布的最新成果联测到海河流域高程控制网中来,从而提高海河流域高程控制网的精度和可靠度。

3.7流域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从上世纪90年代起,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水利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海河水利委员会开展了“数字海河”建设,初步建成了流域骨干防汛信息网络和以海委为中心的委系统骨干信息传输网络,潘家口水利枢纽等委属重点工程实现了自动监控;完成了流域水资源保护信息系统,初步建成了京津重要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密云水库上游水土保持监测系统投人试运行;全面开展了海委数据中心、流域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等建设。所有这些系统的建设都离不开基础空间信息数据库,而高程控制网是基础空间信息数据库的最重要的空间数据组成部分,需要进一步更新和完善。

3.8经济建设的需要

经济建设需要测绘工作提供服务是显而易见和毋庸置疑的,规划是龙头,测绘是基础,因此,为维护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布测海河流域高程控制网是完全有必要的。而且,海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的很多项工作都需要测绘工作的支持,而高程控制网复测是这些工作的基础工作和前期工作。公务员之家

海河范文篇4

1海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现状

1.1水污染严重

1998年,全流域废污水排放总量已达到55.6亿t,这些废物水中大部分末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河流和水库,造成地面水的严重污染。流域现状地表水的污染河长比例高达75%,2/3站井的地下水达不到饮用水要求,水污染形势十分严峻。

1.2河道干涸、功能退化

由于用水大量增加,造成河道干涸断流、河道功能退化等问题。现状流域各河大都成为季节性河流。据初步统计,在流域一、二、三级支流的近10000km河长中,已有约4000km河道长年干涸。一些河道虽然有水,但主要是由城市废污水和灌溉退水组成,基本没有天然径流,“有河皆干,有水皆污”已成为海河流域的一个突出问题。河道干涸还引发河道内杂草丛生、土地沙化、土壤盐分累积。山前平原与河道两岸附近的浅层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区,河流冲积沙地和砂质褐土、砂质潮土、砂质草甸土等耕地沙化趋势严重,沙土随风迁移造成覆盖沙地。近30年来,流域内“沙化”土壤面积不断扩大。由于缺少人海水量,山区进入平原的径流、引黄水量和降雨中带来的盐分不能排出,引起区域性的积盐。

1.3入海水量锐减、河口生态环境退化

统计表明,90年代与50年代相比,流域年平均入海水量减少了72%。90年代年平均入海水量只有68.5亿m3,只相当于总水资源量的18%,而且40%集中在滦河及冀东沿海地区。由于入海径流减少,各河河口相继建闸拒咸蓄淡,引起闸下大量海相泥沙淤积。据统计,闸下总淤积量达9500万m3,致使海河流域骨干行洪河道泄洪能力衰减40%。另外陆源污染也给河口近海地区造成很大影响。渤海湾受纳天津、北京两大城市的污水,无机氮、无机磷、化学耗氧量等指标严重超标。由于入海径流减少和严重的污染,河口地区具有经济价值的鱼类基本上绝迹,渤海湾著名的大黄鱼等优良鱼种基本消失。近10年来,渤海赤潮频频发生,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1.4湿地大幅度减少、生物多样性消失

50年代海河流域有万亩以上的洼淀190多个,洼淀面积超过10000km2。现今,除白洋淀和部分洼淀修建成水库外,大部分的洼淀都已消失或退化,即使加上30多座大型水库和100多座中型水库,湿地面积仅剩2000多km2。在区域湖泊洼地演变过程中,人类活动干扰是其中最重要的驱动因素。以白洋淀为例,50年代以后,白洋淀上游兴建了总库容达36亿m3的水库,大大减少了入淀水量,1964~1981年,白洋淀因围垦造田减少了90%的湖面面积,导致1966~1995年出现5次干淀,1990~2000年又多次面临干淀的威胁,依靠定期补水才得以维持。

1.5地下水严重超采

海河流域地下水大规模开采始于70年代。到1998年,扣除补给量后,全流域已累计消耗地下水储量896亿m3,其中浅层地下水471亿m3,深层水425亿m3。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了地面沉降、地裂和塌陷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天津和流域中东部平原已发生区域性地面沉降。至1998年,河北平原累计沉降量大于300mm的面积达1.82万km2,天津市累计沉降量大于1500mm的面积133km2。平原区已经发现地裂缝近200多条。地下水位下降还引发海水入侵和咸水入侵等问题,使得成淡水边界向淡水区移动。

1.6水土流失严重

水土流失是海河流域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海河流域年降雨量虽然不大,但多以暴雨形式出现,而另一方面流域内山区地面坡度较大,且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加之人口密度大,生产落后,广种薄收,陡坡开荒等人为因素,导致流域内山丘区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1.7污灌造成环境污染和健康危害

由于水资源短缺,海河流域排放的废污水很大一部分被用于农业灌溉,绝大部分灌溉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给周边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危害。

2海河流域水循环与水生态环境关联分析

流域的水循环与水生态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天然联系,千万年来大自然所形成的自然水循环造就了一个地区特有的稳定水生态环境。而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对水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改变了水的自然循环,使一些地区稳定的水生态环境趋于不稳定,并出现流域水生态环境整体退化现象,海河流域就是这样一个典型。南水北调工程直接对流域进行大规模补水,加大了流域水循环通量,虽然其直接主要供水目标不是流域生态环境,但也会对流域的水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为了定量研究评估这种影响,首先需要研究流域水循环与水生态环境之间的自然关联。

2.1流域水循环与水生态环境关联分析方法

为了比较简单清晰的描述流域总体水循环的状态及其与水生生态环境的关系,本研究不着眼于流域内降雨、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水之间的转换关系,而以整个流域为一个单元,以年为尺度,重点描述流域各种水量变化与各种耗水之间的关系,以揭示水循环过程、状态与水生态环境演变的宏观关联。

研究的方法是在水平方向以流域边界为界,在竖直方向以深层地下水上隔水层为下边界,以地表及其附属物、植被为上边界形成一个封闭的单元。首先分析年度间进入单元的总水量,单元内的总蓄变量和总消耗量,摸清水循环过程中各种水量之间的转化关系,然后分析各种水量对不同水生态环境子类的驱动关系,以此分析和判断流域水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对未来的水生态环境进行分析和评估。水循环的过程可通过水量均衡方程式来表示。

Twe-△TWs=TWc

式中:Twe——进入单元的总水量;

△tWs——单元的总蓄变量;

TWc——单元的总耗水量。

在水量均衡方程式中,进入这一单元的水量有降雨形成的当地水资源总量(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量并扣除二者的重复计算量)、从外流域调入的地表水水量和从深层开采的地下水量三项;平衡方程中的总蓄变量是当年在单元内增加(或减少)的水量,包括水库蓄变量和浅层地下水蓄变量;总耗水量是指通过不同方式排出本单元的总水量,主要包括水平排出单元的入海水量和竖直排出的蒸发消耗量。总耗水量又可以根据其消耗性质分为经济社会耗水量和非经济社会耗水量。经济社会耗水量是指由人工供给的用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所消耗的水量,包括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城市生活和农村生活用水的消耗。而非经济社会耗水可视为水生态环境消耗水量,包括维护河口生态环境的入海水量,水系生态环境耗水量和陆地生态环境耗水量。其中水系生态环境耗水量包括天然河道水面蒸发量、湖泊湿地水面蒸发量和城市河湖水面蒸发量。陆地生态环境耗水是指平原区和山区河谷盆地陆地上地下水的腾发量,但不计灌溉回归地下水的腾发量。

应用以上方程式可以描述流域单元的整个水循环过程和状态,同时由于水循环中的各项几乎都与水生态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通过水循环中各项的分析就可以反映出流域水生态环境的状况。上述水量均衡方程式中的各收支项可以对三类水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分析评价:第一类有关地下水超采问题,包括进入单元的总水量中的深层开采量以及浅层地下水蓄变量。从多年平均来看,如深层开采量过大形成深层超采或浅层地下水蓄变量小于零形成浅层地下水超采时,水生态环境就受到破坏,超采量越大,受破坏的程度就越深,直至出现地面沉降、地裂和塌陷以及引发海水入侵等各种环境问题;第二类是水系生态环境耗水量和陆地生态环境耗水量减少问题,如果二者特别是水系生态环境耗水量不能达到一定要求,则会出现河道干涸,湖泊萎缩,湿地消失、土壤沙化、生物多样性消失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第三类是入海水量衰减问题,如果入海水量不能满足河口生态环境要求,则河口海区会出现盐度升高、升温迟缓、松散的底质消退,进而影响鱼类产卵、生长,导致近海渔业资源的衰退。此外,入海水量减少还造成泥沙淤积、河道萎缩、河道自然功能下降。

在流域水循环中,水量平衡方程两侧收支各项是遵循流域水循环的规律相互关联的,即来水。蓄存和消耗量之间存在此消彼涨的关系,比如经济社会耗水增加,非经济社会耗水必然减少;河道、湖泊湿地耗水增加,入海水量也会减少。因此区域水循环的状态可能会因为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而被改变,从而引发严重水生态环境问题;但另一方面通过区域水资源合理的开发利用与优化配置,甚至采用跨流域调水,可以重新调节水循环状态而使区域水生态环境得以改善。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流域水循环的收支平衡关系直接影响流域水生态环境状况,因此既可以利用水循环的状态来评价水生态环境情况,还可以通过分析预测不同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情况下的流域水循环状态去预测流域水生态环境未来情景,进而从流域水生态环境的角度去调整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案,以实现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协调,这就是水循环与水生态环境关联的分析方法和思路。

在此需要特别补充说明的是,由于本单元将深层地下水上隔水层作为单元的下边界,对深层地下水的开采作为系统的输入处理,因此关于地下水超采问题并不放在循环过程当中进行研究,而是利用深层地下水补给相对稳定的特点,通过直接比较单元该部分输入和深层地下水补给量的大小来进行判断。

2.2海河流域现状水循环与水生态环境关联分析与评价

根据以上水循环与水生态环境关联物理模型的分析,建立了相应的流域水循环与水生态环境关联的数学模型。应用1994~1999年水资源公报和海河流域水资源规划的相应数据,对单元水量平衡方程各项进行了计算,得到相关的水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结果,见表1。

表1海河流域1994~1999年流域水循环相关数据与计算结果(单位:亿m3)

数据来源:1994~1999年《水资源公报》和《海河流域水资源规划》。

从表1中进入单元总水量栏可以看出,进入单元的总水量主要受降雨影响。如降雨最小的1997年和1999年,年降雨量分别为366mm和385mm,进入单元的总水量分别为329.6亿m3和317.6亿m3;降雨量最大的1995年和1996年,年降雨量分别为609.0mm和599mm,进入单元的总水量分别为556.5亿m3和635.1亿m3。进一步考察表1数据总体构架和变化,由于流域降雨年际变化大,因此不同年份进入流域的总水量变化很大,变幅可高达300亿m3,导致相应的蓄变量和总耗水量变化也很大。当流域单元在输入减少条件下,总耗水量也减小,同时蓄变量也呈现为负值,说明枯水年份会消耗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蓄存量以支撑国民经济的发展。

另外从表1输入栏和蓄变量栏间的数据波动关系看出,总水量加外调水量与深层开采量加浅层超采量之间有非常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前者越小,后者就越大,说明在当地水资源与外调水量不足的情况下,对深层地下水的开采量和浅层地下水的开采量成为满足区域用水需求的主要途径,从而发生超采并引发相关生态环境问题。

考察枯水年份的各分项耗水,可以发现尽管总耗水量大幅度减少,但在一定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下经济耗水量的变化不大,变幅大多在10亿m3以内,而非经济社会耗水会大幅度减少,与总耗水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这进一步说明了即使在降雨小、水资源量少的情况下,经济社会用水并未因此受到较大幅度的影响,仍然通过超采深浅层地下水、挤占非经济社会耗水等手段来维持,总耗水的减少几乎完全转嫁为非经济社会耗水量的减少。在非经济社会耗水项各栏中,水系生态耗水目前所占比例很小,非经济社会耗水的大量衰减主要是减少了入海水量,从而对河道内和入海口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比较非经济社会耗水和入海水量,可以发现二者之间存在良好的正相关关系(图1)。对非经济社会耗水量和入海水量进行回归得到方程:

式中:x——流域非经济社会耗水量

y——入海水量

该关系式相关系数R2=0.9381,相关关系极为显著。因此在得知非经济社会耗水的情况下可由此式推求入海水量,反之亦然。

图1入海水量与非经济社会耗水量关系图

以上探讨了海河流域近年的水循环状态,从它与生态环境的关联中可知,目前海河流域地下水超采严重,虽然全流域浅层地下水蓄变量6年平均衰减8.9亿m3,但由于超采区比较集中,因此超采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另一方面流域水系生态环境耗水量很小,说明流域内河道干涸、湖泊湿地萎缩现象由来已久,水系生态系统长期处于破坏状态,给今后流域的河流、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带来很大困难:现状入海水量在偏旱年份仅有十几亿m3,在一般年份也只有几十亿m3,河口生态环境堪忧。

3不同情景下海河流域水生态环境预测

通过以上水循环与水生态环境关联分析方法的介绍和现状生态环境评价案例分析可知,只要对水量平衡方程式两端的若干输入和输出变量进行界定和计算,并确定好状态约束条件,即可根据未来不同时段流域水循环收支项变化去预测同期的水生态环境的情景。

作为情景分析,本报告中拟定对两种类型的四种水资源配置方案下的水生态环境进行预测,简要分析如下:

(1)无南水北调条件下的水生态环境预测。包括两种情景,一是延续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包括保持现状外调水水平、继续保持现状深层和浅层地下水超采水平以尽量满足经济社会耗水需求;二是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中心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包括停止深层浅层地下水超采,恢复湖泊、湿地等水系生态面积;

(2)南水北调工程实施条件下的水生态环境预测。包括两种调水方案相对应的两种情景,其中基本方案2010和2030年调水总规模分别147.0亿m3和223.0亿m3,其中调入海河流域片分别为61.0亿m3和96.0亿m3;高方案2010和2030年调水总规模分别164.0亿m3和249.0亿m3,其中调入海河流域片分别为69.0亿m3和103.0亿m3。两种调水方案情况下均采用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中心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包括停止深层浅层地下水超采、恢复湖泊、湿地等水系生态环境面积。

3.1计算条件和输入变量

3.1.1无南水北调情景

在无南水北调工程供水时,水量平衡方程式两端各项输入和约束条件如下:

(1)进入流域单元的总水量

水资源总量:为反映出海河流域现状水资源衰减的实际情况,水资源总量按1994~1999年6年平均值358.0亿m3考虑。

外调水量:目前海河流域实际平均引黄水量一般在54.3亿m3,但实际配水定额只有41.0亿m3,因此按41.0亿m3计算。

深层开采量:

情景一仍保持目前深层开采水平,年均深层开采量为62.0亿m3。

情景二考虑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停止深层地下水超采。目前海河流域深层地下水年均开采量为62.0亿m3,但对超采量的认识差别很大。《海河流域水资源规划》提出深层超采14.8亿m3,另外此规划认为承压水开采量为25.0亿m3;《海河流域环境用水研究》提出深层超采41.0亿m3;水文地质研究所海河流域地下水现状评价提出深层地下水补给量仅13.0亿m3,则按现状开采量计算超采49多亿m3;也有认为深层地下水全部属超采。根据本次研究成果,以超采量占41.0亿m3考虑,可以开采但要逐步替代的开采量按22.0亿m3考虑,因此计算中深层开采量以22.0亿m3计。

(2)流域的蓄变量

水库蓄变量:水库蓄变量取为零。

地下水蓄变量:

情景一按近年年平均蓄变量一8.9亿m3计算。

情景二考虑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停止浅层地下水超采。浅层地下水具有以丰补枯的能力,因此超采与否按多年平均的蓄变量来考虑。从流域平均概念出发,地下水蓄变量为零即可满足不超采。但由于海河流域超采主要集中在海河南系,而其他区域如滦河和徒骇马颊河地下水开采较少,流域片内各区来补平衡必需考虑这种来补地域不均衡现象。全流域实际年均蓄变量仅为-9.0亿m3,而实际局部地区多年平均超采量为20.0亿m3,因此只有全流域在蓄变量为11.0亿m3条件下,才能实现海河南系等严重超采区的采补平衡,实现全流域各片均不超采的生态环境目标,因此地下水蓄变量按11.0亿m3考虑。

(3)消耗水量

经济社会耗水量:本次研究当中,单元的经济社会耗水量是按流域片的供水量和耗水率相乘求得。今后供水增长主要用于工业和生活,二者目前的耗水率很低,通过节水耗水率会有提高;而农业用水由于节水措施的实施,耗水率也将有所提高。根据分项分析计算,2010年总耗水率比现状0.667提高至0.687,2030年提高到0.705。

水系生态环境耗水量:

情景一不考虑水系生态环境的改善,耗水量按目前年平均值2.7亿m3计算。

情景二以实现生态环境目标所需的耗水量为标准。根据海河水利委员会的“海河流域环境用水研究”所提出的保护目标,流域片水系生态环境用水目标必需在2010年“保证南运河、清凉江等骨干输水河道用水,重点补充京津石等大城市周边和东部地区1900km河道用水,恢复水面面积445km2。湿地修复,重点做好白洋淀的保护,改善团泊洼、大浪淀、千顷洼三个湿地的生态环境,4处湿地面积471km2”。另外兼顾考虑北京、天津、石家庄及河北11个省辖市的河湖用水,水面面积100km2左右。根据以上水面面积、蒸发量、降雨量计算水系生态耗水量。2030年在2010年基础上增加滹沱河、滏阳河、唐河、子牙河干流、大清河干流等河道的水面使恢复水面的河道长度达到4100Km,面积达到1023Km2。湿地计划全面恢复,包括宁晋泊、东淀、青甸洼、西七里海;大黄铺洼、思县洼等6处湿地,面积559km2,加上2010年恢复的白洋淀等4处,共计1023km2。城市河湖补水面积达到373km2。三项总计水系面积达到2426km2。

3.1.2有南水北调情景

在有南水北调供水时,水量平衡方程式两端各项输入和约束条件如下:

(1)进入流域单元的总水量

水资源总量:按近6年平均值358.0亿m3考虑。

外调水量:目前海河流域实际平均引黄水量一般在54.3亿m3,但实际配水定额只有41.0亿m3。按41.0亿m3计算。另外在高方案中需要扣除被置换出去的那部分引黄量。再加上南水北调进入海河流域的水量则外调水量是:

情景三在2010年为99.4亿m3,2030年为1345亿m3。

情景四在2010年为108.2亿m3,2030年为142.0亿m3。

深层开采量:同情景二,考虑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停止深层地下水超采,深层开采量以22.0亿m3计算。

(2)流域的蓄变量

水库蓄变量:水库蓄变量取为零。

地下水蓄变量:按情景二,考虑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停止浅层地下水超采,地下水蓄变量按11.0亿m3考虑

(3)消耗水量

经济社会耗水量:按流域片的供水量和耗水率相乘求得,2010年总耗水率比现状0.667提高至0.687,2030年提高到0.705。

水系生态环境耗水量:同情景二,以实现生态环境目标所需的耗水量为标准,2010年达到各类水面面积共1016km2,2030年达到各类水面面积2642km2,以此计算耗水量。

3.2不同情景下的流域水生态环境预测分析

将以上各情景下的输入变量和总体约束条件代入模型进行计算,得到2010年和2030年有天南水北调条件下四种配置方案的运算结果(表2)。

根据以上运算结果,2010年和2030年

表22010年、2030年海河流域不同方案水循环(单位:亿m3)

不同方案的水生态环境预测结果分述如下:

情景一:无南水北调工程且延续现有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

在这种情景下,2010和2030年外调水量维持现有的41.0亿m3,深层地下水保持年超采41.0亿m3,即开采水平62.0亿m3,加上多年平均水资源量358.0亿m3,进入单元的总水量为461.0亿m3,全流域深层地下水超采22.0亿m3,水系生态耗水保持目前水平。在这种条件下,2010年和2030年经济社会耗水量分别为298.8亿m3和320.8亿m3,较1994~1999年的平均水平分别增加16.2亿m3和38.2亿m3,增长幅度为5.66%和13.52%。在经济社会耗水增长的同时,2010年和2030年非经济社会耗水较现状平均值分别衰减15.5亿m3和37.5亿m3,减幅为7.67%和18.56%。在非经济社会耗水子项目当中,水系生态耗水继续维持现有的极低水平,区域陆地生态耗水无明显变化。入海量较现状平均水平进一步下降,2010年和2030年分别衰减17.1亿m3和33.5亿m3。另外单元年平均水资源蓄变量为-8.9亿m3,为浅层地下水年均蓄变量,年均深层超采量为220亿m3。

从以上分析可知,在无南水北调工程条件下,继续采取现有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2010年和2030年经济社会耗水虽有增长但仍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的需求相距较大;而水系生态系统继续维持现有的病态,陆地生态系统无明显变化,入海水量进一步有所下降。更为严重的是,按目前开采规模,浅层地下水在80年内所有浅层含水层将完全枯竭,深层地下水10年左右将会完全疏干,从而必将造成无可挽回的生态环境灾难。

综上所述,本情景分析中模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对于区域水循环过程来说无异于杀鸡取卵。为了经济发展进一步破坏了自然水循环状态,既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对水的需求,又将直接导致生态环境的全面退化,直至区域生态系统的崩溃,从而造成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性。

情景二:无南水北调工程但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中心

在这种情景下,2010和2030年外调水量继续维持现有的41.0亿m3,停止深层地下水的开采41.0亿m3,加上多年平均水资源量358.0亿m3,进入单元的总水量为449.0亿m3,较现状平均水平减少25.2亿m3。另一方面,为保证浅层地下水不超采,浅层地下水蓄变量必需维持在11.0亿m3。根据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目标,2010年和2030年水系生态耗水量分别达到6.4亿m3和13.2亿m3,较现状耗水量增加1.37倍和3.89倍,水系生态系统有很大程度的恢复,到2030年基本上可以实现流域提出的水系生态环境保护目标。陆地生态耗水主要受区域气候背景影响,无明显变化。本方案下2010年和2030年入海水量分别为47.1亿m3和32.5亿m3,较1994~1999年的平均水平低39.9%和58.5%,介于1998年和1999年之间。可以看出,本方案下的入海水量不仅没有改善,反而有较大幅度地衰减,入海口生态环境将进一步恶化。

本方案中2010年和2030年的经济社会耗水量分别为256.9亿m3和277.8亿m3,较1994~1999年的平均水平低25.7亿m3和4.8亿m3,这表明在今后的二三十年当中,经济社会耗水不但没有上升,而是在现状水资源短缺的基础上进一步下降,从而转化为经济损失量。以上数据和分析表明,在实施本方案情景下,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将受到极大制约,甚至出现倒退。

综上所述,本情景中模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虽然对于地下水超采、水系生态环境等问题有较大的改善,基本能够实现既定环境保护目标,但入海水量仍将进一步减少,河口生态环境得不到改善。更为突出的是,将大大限制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如果不依靠调整产业结构,社会经济甚至有可能倒退,人们生活水平将会降低。但如果打破原有产业结构,势必要放弃原有的一些优势,如土地资源等。可以看出,本情景是一种典型的以经济换生态的方案,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不符合。

情景三: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基本调水方案

本情景2010年和2030年南水北调工程调水规模分别为147.0亿m3和233.0亿m3,其中调入海河流域单元的水量分别为61.0亿m3和96.0亿m3。在有外调水条件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将停止深层和浅层地下水超采。在满足上述前提条件下,2010和2030年进入流域单元的水资源总量分别为479.0亿m3和515.0亿m3,较现状平均水平高出8.8%和13.5%。

在这种调水规模下,2010年和2030年水系生态耗水量分别为6.4亿m3和13.2亿m3,水系生态系统有很大程度的恢复,到2030年基本上可以实现流域提出的水系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同时,2010年和2030年入海水量分别为55.8亿m3和51.5亿m3,比1994~1999年平均入海量要低22.8亿m3和26.9亿m3,可以看出这一规模的调水对于入海水量的增加没有明显效果,河口生态环境状况仍然较差。陆地生态耗水与与无南水北调工程时没有明显差别。

本情景中2010年和2030年的经济社会耗水量分别为291.0亿m3和332.0亿m3,较1994~1999年的平均水平要高出7.0亿m3和50.0亿m3,比情景一高出0.3亿m3和11.0亿m3,比情景二高出33.0亿m3和54.0亿m3。可以看出,南水北调工程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区域经济社会耗水增长需求与区域水资源形势的矛盾。

综上所述,本情景中模拟的外调水方案,对于深层和浅层地下水超采、水系生态环境等问题都有较大改善,2030年基本能够实现既定环境保护目标,但对于入海水量的增加无明显效果,河口生态环境不会因为南水北调工程而出现明显改善。另一方面,本方案经济社会耗水量较现状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对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情景四:实施东中线调水高方案

本情景2010年和2030年南水北调工程调水规模分别为164.0亿m3和249.0亿m3,其中调入本流域单元的水量分别为69.0亿m3和103.0亿m3。在该调水规模,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将完全停止深层和浅层地下水超采,另外仍需利用引江水置换出相关引黄水退还给黄河流域。基于上述前提条件,2010和2030年进入流域单元的水资源总量分别为488.0亿m3和522.0亿m3,比现状平均水平高出14.0亿m3和47亿m3。

在这种调水规模下,2010年和2030年水系生态耗水量按水系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要求,分别达到6.4亿m3和13.2亿m3,大大改善了水体生态系统状况,到2030年基本上可以实现流域水系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另外,2010年和2030年入海水量分别为57.9亿m3和53.1亿m3,虽然较情景二和情景三略有增加,但由于经济用水的挤占,与1994~1999年平均入海量相比仍低20.5亿m3和25.3亿m3,可以看出这一规模的调水对于入海水量的增加依旧没有明显效果。陆地生态耗水与与无南水北调工程时没有明显差别。

本情景中2010年和2030年的经济社会耗水量分别为297.0亿m3和337.0亿m3,较1994~1999年的平均水平要高出14.0亿m3和55.0亿m3,2030年较比情景一高出17.0亿m3,比情景二高出40.0亿m3和60.0亿m。依据前面研究结果显示,在这一规模的调水情况下,海河流域2010年和2030年缺水率为6.8%和3.4%。可以看出,南水北调工程基本上能够满足区域经济社会耗水增长需求。

综上所述,在高方案调水规模情景下,海河流域单元内深层和浅层地下水超采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水系生态环境问题也有较大程度的改善,2030年基本能够实现既定环境保护目标,但对于入海水量的增加仍然没有太大效果,河口生态环境不会因为南水北调规模的加大而出现明显改善。另一方面,本情景经济社会耗水量较现状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基本能够满足经济社会耗水增长的需求,从而保障了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但与基本调水规模方案相比无大的差别。

4结论

海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由于经济发展对水的需求的压力造成水资源开发利用过度。人类大规模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使得流域天然水循环过程和状态发生了很大变化,与之有关的水生态环境也发生了巨大改变。目前海河流域已经出现了地面沉降、地裂、海水入侵、河道干涸、湖泊湿地萎缩消失、土地干燥沙化、河口生态环境退化、水质污染等一系列与水有关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果继续延续现有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按照情景一的预测结果,海河流域的生态系统将遭受无法逆转的损害,从而并发区域经济发展将不可持续问题。换一个角度来说,如果采取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中心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在没有外来水源的条件下,其结果必将如情景二所描述那样,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受到极大制约,甚至有可能产生经济倒退现象,其前景也是不足取的。从情景一、二预测结果分析表明,如果没有外来水源,海河流域今后的发展势必陷入在经济和生态间进行两难选择的困境。

海河范文篇5

生活在海河流域中不同区域的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危机,有着截然不同的感受。

比如京城百姓,危机似乎是个与之无关的告诫。除了不断上调的水费与愈演愈烈的沙尘暴之外,人们并未感受到危机的来临。他们从来没有体验过缺水的艰难;也不必操心每日的污水排向何处。近年来,北京市河湖整治大有起色,水边环境与景观得以改善,湖上又见飞回的水鸟,河里重开欢乐的游船,都成了市民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注重生活质量,绿色食品虽贵,却也渐受青睐。但是,面对世上少有的这座人口千万、地位特殊、不依傍大江大河却仍在膨胀之中的超级城市,保障供水安全的巨大压力以及由此与周边地区构成的尖锐冲突,就不大被关注得到了。

要说天津市民,危机早就不是耸人听闻的传言。1981年密云水库改为专供北京城市用水,天津市饮水陷入困境。直到1983年引滦入津工程通水,才结束了天津人民喝苦咸水的历史。但是,工农业发展仍靠超采地下水在维持。目前,天津地下水漏斗中心水位下降到了105m,引起的地面沉降达1—3米不等,暴雨之后,涝水难排。城市水环境虽经治理有所改善,但是周边仍在恶化之中。2000年,因大旱连年,滦河上的潘家口水库几近枯竭,国务院第6次决定引黄济津,投巨资从千里之外的黄河紧急调水4亿m3,才解了天津渴水之急。而今,市民对生态环境危机的体会,除了水少、水脏之外,又添了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市场上农产品、水产品虽然丰富,但是谁知道是不是要命的污水灌养的呢?

至于流域中的其它地区,半个世纪以来,生态环境的急剧演变,则是经历了令人由喜转忧,由忧生畏的过程。五十年代大修水库,流域中调蓄洪水的主要场所,从平原洼淀迁移到了山区;六十年展机井,地下水位开始下降,平原区大片盐碱地变成了良田,为流域中灌溉农业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50年来,海河流域中的人口翻了一番,粮食产量却增长了近6倍。海河流域面积只有全国总面积的3.3%,人均水资源量305m3,只有全国平均值的1/7,但是人口达到1.22亿,占全国人口总数近1/10,而生产的粮食占全国1/10,人均粮食还高出了全国的平均水平[1];同时,还要支撑起北京、天津这样急剧扩展的超级城市。流域固有生态系统的平衡,必不可免,也是无所顾忌地被打破了。

就在人们为发展的成就而欢欣鼓舞,为巩固与扩大发展而不遗余力时,流域中生态环境恶化的危机不期而至。有河皆干,有水皆污,湖泊干涸、湿地萎缩,水土流失、沙尘暴肆虐,地下水过度超采,几近枯竭,并引起了地面沉陷、海水入侵等严重问题,对流域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尤其是对于流域中、东部与滨海平原区中生活的居民来说,生态环境的危机,已是威胁生存,而单凭自身又无力摆脱的困境。

海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危机与流域内人类活动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人看到了日本与亚洲四小龙先后赶超发达国家的历程。他们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同样产生了严重的水问题。但是,当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的水平之后,就为生态环境的治理提供了较强的实力。但是,海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已经处于危机的状态,而人均GDP尚不足1千美元,这就迫使我们要因地制宜地探究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态环境改善之路。

目前,海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危机仍然处于激化的过程中,局部有所改善而总体继续恶化,且区域间的冲突加剧。本文从深入探讨危机的成因入手,提出流域治水方略调整的阶段性目标,与生态环境恢复的若干模式,建议流域生态环境恢复的研究课题。

二、海河流域生态环境危机的症状

据有关资料的统计分析,海河流域生态环境危机的症状主要表现为:

(1)有河皆干。根据对流域中下游5787km河道的调查统计,常年有水的河段仅占16%;常年断流(断流时间超过300天)的河段高达45%;有河皆干,不仅使平原地区失去地表水源与地下水的补给源,而且干涸的河床成了风沙的源头,积留在河道内的垃圾与污染物也成了地下水的污染源;

(2)有水皆污。流域中87%的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了河流与水库。全流域9951km的水质评价河长中,受到污染的河长(水质劣于Ⅲ类)达75%,其中严重污染(V类和超V类)的河长高达65%;水库、湖泊甚至地下水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水灌溉、养殖已达到了威胁人体健康的地步;污水排海已对渤海湾的渔业资源带来了灭绝性的打击。

(3)湖泊干涸、湿地萎缩。20世纪50年代流域中湿地面积9000km2,世纪末湿地面积与水库面积总和只有3852km2,湿地面积减少了57%。

(4)地下水几近枯竭。目前,地下水年开采量达243亿m3,超采65亿m3,其中浅层超采24亿m3,深层超采41亿m3。从50年代以来,已经累计超采地下水近900亿,形成了9万km的超采区,和10多个大面积的地下水漏斗区。90年代末,深层地下水已形成整体联片的地下水位下降区,面积达5.6万km2。目前开采的含水层(组),将在10—15年内疏干,有3000万人生活的地区将面临地下水资源枯竭的危险。超采地下水还引起了地面沉陷、海水入侵等严重的问题。

(5)水土流失。海河流域山区面积约占流域面积得60%,地形起伏大,土层浅薄,植被稀少,森林覆盖率仅有10.4%,水土流失面积为10.6万km2,约占流域面积的1/3。水土流失成为海河流域土地退化、土壤沙质化、山地石质化的主要根源,可使原本人多地少的海河流域,进一步丧失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同时还加速河床、水库的淤积,加剧沙尘暴的肆虐。

以上介绍表明,海河流域生态环境危机的各种症状都是以水为主体,或者说,水是海河流域生态环境危机的核心要素。正因为如此,这场危机又被称之为海河流域的“水生态危机”。

自然界中,不同区域所形成的不同的生态系统,是由当地占优势的地理气候环境所决定的,并仅能适应环境要素一定幅度的变化。受气候波动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域的环境要素处于不同程度的变化状态,因此,生态系统也总是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当环境中某个或某些不稳定因素的变幅或变速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会因受到强烈的冲击而紊乱,甚至发展到局部或整体的崩溃并威胁到系统自身的安全,即系统处于了危机的状态。要恢复生态系统的平衡态或重构系统新的平衡,就必须要准确把握系统危机的成因。海河流域生态环境危机的成因分析需要从自然与人为两方面进行探讨。

三、海河流域生态环境危机的自然成因

一般而言,在恶劣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适应性较强,但是生产力较低;反之,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对环境平稳性的要求较高,对气候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较弱,或者说,是较为脆弱的生态系统。

历史上黄河北流的自然作用与京杭运河修建的人为影响,形成了海河流域诸多河流汇聚天津入海的局面。平原上大量的湖泊洼淀,是调蓄洪水的主要场所。这种环境下形成的生态系统,对海河流域的气候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与自我恢复能力。但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产出较低。历史上,海河流域的人口比今天要少得多,但是一直需要依赖南粮北运,才能保证京京畿重地的供给。

海河流域生态系统的灾难性威胁,首先是来自于不稳定的气候环境。我国东部地区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雨具有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幅很大的特点。而海河流域处于半湿润的过度地带,大旱大涝、连旱连涝、旱涝交替伴生的现象更为显著。历史文献中常用“赤地千里、饿殍遍野”和“一片,灭顶之灾”一类的词语来描绘大旱、大涝后的情景。例如明崇祯十年至十五年(1637—1642),连年大旱,“河北九河俱干,白洋淀涸,淀竭、河涸现象遍及各地,人相食的现象频频发生”。遭受一次严重的水旱灾害,数以万计的灾民会失去基本的生存条件,流离失所、背井离乡,灾区往往需要多年时间才能恢复到灾前的水平,同时水生、陆生的动植物种群也会濒临绝境。

可见,大旱大涝、连旱连涝的自然灾害一旦发生,不仅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安全与社会的稳定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而且对于仅能适应气候环境一定变幅的自然生态系统,亦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初,海河流域持续大旱,白洋淀干涸7年,若不是依靠古人所不具有的筑库拦洪、机井抽水的能力,历史上华北平原赤地千里的惨景必定重演,社会经济与生态系统整体上会受到更为灾难性的打击。

除了年内年际间的旱涝变化之外,较长时间尺度的地球温暖化趋向也对海河流域产生了影响。地球气候在我国隋唐年间有过一个偏暖期,随后长期偏冷,直到19世纪后半叶,再次出现增暖的趋势,并在地球上部分地区带来降雨量总体趋减的干旱化问题。在总体转暖的过程中,20世纪五、六十年代气温一度下降,在全球曾引起小冰期来临的恐慌;到七十年代后期,气温再度转升,全球温暖化受到日益普遍的关注。我国东部地区近百年来也呈干旱化的趋势,“这种干旱化趋势与全球增暖有一定的联系。东部干旱最突出的是华北地区”。20世纪60年代以来,海河流域呈现用水量增加而降水量总体上下降的趋势,加之人口翻番,人均水资源量从700多m3降到305m3。为支撑社会经济发展而持续增加的用水量,主要是不断挤占流域中生态环境用水的结果,使得保障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构成了尖锐的矛盾。

显然,资源型缺水是海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自然原因。这一认识表明,①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海河流域固有生态系统的平衡必然要被打破。由于流域固有的“自然环境”,既无力支撑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不能保障流域生态系统的安全,因此,生态环境的恢复,决不能以回归从前的“平衡态”为目标,而需要发挥人类的能动力量重构新的平衡;②在重构平衡的过程中,应注重考虑增强生态系的自调节与自恢复能力,以适应多变的环境。

然而,在资源型缺水的地区,人类重构平衡的力量何在,如何把握力的作用方向与力度,如何建立起人与自然之间良性互动的关系,则需要从海河流域生态环境危机的人为成因作进一步的探讨。

四、海河流域生态环境危机的人为成因

海河流域自古就是我国人类活动强度较大的地区。流域内的生态系统,早已不是单纯的自然生态系统,而是自然生态与人工生态的混合系统。在该系统中,随着人工生态系比重的不断加大,系统总体上对环境平稳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脆弱性也随之加大。

因此,海河流域的发展,对水利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从历史上开运河、筑堤防,到现代建水库、挖减河、打机井,直至跨流域引水,人类需要不断规划、建造出规模更为庞大的水利工程体系,增强对水的时空分布的调控能力。对于人类来说,水利工程是将水害转化为水利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一旦疏于治水,水旱灾害就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近50年来,山区水库的大量兴建,使得流域中调蓄洪水的主要场所,由下游平原搬到了上游山区。据统计,历史上淀泊总容积最大时243亿m3,几乎相当于今天海河流域1900多座水库的总库容。但是,今天,湿地与水库面积的总和只有3852km2,仅为20世纪50年代9000km2湿地面积的2/5。水面减少,可以降低流域水资源的蒸发损失,增加大量耕地面积,满足了当时以粮为纲的发展需要。其间,地下水开发能力的不断提高,为保证大旱之年夺丰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加上跨流域引水的措施,也支撑起了大城市的发展与扩张。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海河流域的水问题日益突出,并逐步演变为生态环境的危机。

①由于连年干旱与需水量增加,水库成为重要的供水水源。水库过度拦截基流,导致河道相继断流,河流生态系统几近毁灭,并大大减少了下游平原地下水的补给源。

②流域中大规模打井,无节制地超采地下水,使得地下水位急速下降,部分地区几近枯竭。一旦无水可抽,当前依靠超采地下水维持的经济必将遭受沉重的打击。

③在流域中污水排放量成倍增长的情况下,水污染防治不力,有河皆污,更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沉积于流域之中,导致土壤与地下水的污染,华北平原将长期受到“尿毒症”的折磨。

④山地开发,保护治理措施不力,加剧水土流失与石质化,最终失去了基本的生存条件。由于人与自然之间陷入了恶性互动的状态,人类为了谋求生存与发展的行为,反过来威胁到了自身的福利与可持续的发展。显然,人类活动失度、失当、失控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人为原因。

从深层次上进一步探究,生态环境危机的发生,表明我们长期缺少对生态系统价值的基本认同与保护意识,缺少能够有效促进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流域水管理体制,缺少把握适度、激励自律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运作机制,缺少公正、广泛的社会监督体系。在资源型缺水的海河流域中,用水浪费的现象却十分普遍,污水的处理率与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也都很低,许多转变观念、健全管理、利用成熟技术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依然严重存在。有法不依、执法犯法,社会腐败的风气更是庇护了部分人贪得无厌、急功近利、掠夺资源、牺牲环境的行为。而这些问题,恰恰是人类活动失度、失当、失控,却难以适时纠正的根源。

上个世纪中,一些起点较低、而人均GDP陆续超过了10000美元的国家(地区),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虽然也付出了牺牲环境的代价,但是同时积累起了相对雄厚的资本,为随后大规模的环境治理奠定了经济基础。然而,在海河流域的发展模式下,生态环境已经进入了危机状态,人均GDP依然不过1000美元。这种发展模式,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却无力为环境的治理积累起资本。传统的水利工程体系,只是为了保障这种发展模式而规划、建设与运用,以至于会被一些人误判为造成流域生态环境危机的“元凶”。

以上探讨表明,在资源型缺水的海河流域中,生态环境危机的克服,不是现行水的管理体系与管理手段可以解决的问题。在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大背景下,流域中的水利发展必须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海河水利自身面临着发展战略与治水方略调整的重大课题。

五、海河水利发展战略与治水方略调整的阶段性目标

海河流域目前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阶段。生态环境危机的发生,既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又是产业结构大调整的动因。在这一转变中,新的平衡尚难达到,但是人与自然之间恶性互动的关系必须扭转。水利是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环节,必须适时调整发展战略与治水方略,实现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向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

现代水利在其成熟的过程中,为了适应社会发展不断提出的更高的需求,必须不断增添新的功能,突破传统观念,调整管理体制,改进技术手段,扩大投资规模。表1说明,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用水量与用水保证率大为提高,传统工程体系无力解决区域与城乡之间水资源合理配置等问题,需发展资源水利;接着,水体污染与其它水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为了解决水质、水量统一管理等问题,形成了环境水利;其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建立安全、舒适、秀美、亲水的生活环境,诞生了景观水利。至此,现代水利的发展,还只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需求。随着人们对生态系统价值观念的改变,人类认识到水利不仅要考虑人的需求,也要考虑生态系统的需求,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又发展起生态水利。

资源水利、环境水利、景观水利与生态水利,不是治水阶段的更替,而是现代水利内涵的逐步扩展与提高。每上一个台阶,都意味着在观念意识、管理体制、技术手段、投资规模等方面的突破性进展;都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而不是对原有基础的否定。现代水利,如果不能在各层面上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就无力解决相应各层次的问题。

对比表1可知,我国现代水利的发展,欠账太多,远远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流域过去的水利建设,无疑为今日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如今愈演愈烈的生态环境危机,又暴露了现有水利系统应付新问题的能力不足。水利系统如果要胜任生态环境恢复的重任,必须在观念、管理、技术、资金等几方面逐步谋求实质性的突破。

海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在水利发展战略与治水方略调整目标的选择上,不宜简单划线。景观水利与生态水利的层次目前只有局部地区有能力追求,大多数地区近期有可能解决的问题仍属于资源水利与环境水利的范畴。

六、海河流域生态环境恢复的若干模式

在过去短短的50年中,海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态环境的危机在一些区域已经达到了威胁可持续发展的严重程度。生态环境的恢复,成为海河水利的重要使命。

在人类活动密集、资源型缺水的区域,生态环境危机的形成,往往意味着环境要素的变化超出了自然界自身能力可恢复的范畴。因此,生态环境的恢复,难以简单地通过人类活动的退缩而回复到过去的状态。根据林镇洋等(2001)的综述,生态环境的恢复有四种模式可以选择,即复育、修复、改善与再造,其特征经整理,列于表2。

针对海河流域发展不平衡的特征与生态环境危机的不同表现,流域内生态环境的恢复,不可能仅仅依靠某一种形式,而是需要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形式,或者是多种形式的综合运用。比如城市周边保护与恢复部分天然湿地,可称之为修复;而围绕南水北调工程制定海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恢复计划,就是一次重建新的平衡的再造过程。

无论是复育或修复原有的生态系统,还是改善或再造新的生态环境,首先都必须充分考虑到海河流域气候环境波动起伏大、易大旱大涝的基本特点,将保障生态系统的安全作为基本的前提。海河流域中的生态系统是依赖水利系统维护的自然与人工的混合系统。系统安全性的保障,需要从两方面考虑:①增强对生态环境的调控能力,将环境要素的变化控制在生态系统可承受的限度之内;②对生态系统进行调整,增强系统自身对环境变化的承受能力与自调节能力。以下结合三个具体方案作初步的探讨。

1、推行泛滥允许型的治水模式

海河流域各条河流在山区具有远近交替分布的特征。对于局部暴雨形成的洪水,可以通过在平原上沟通河道间的横向联系,利用河网使得洪水在平原上尽可能得以分散,增加回补地下水的机会。流域山区大量水库的兴建,使得平原地区洪水的压力有所减轻。除了重点保护区的堤防之外,一般河段的堤防,不宜再继续加高。适当允许洪水泛滥,并在面上考虑进一步的减灾措施,以控制洪水的淹没范围、最大淹没深度与淹没持续时间等,既可将灾害损失控制在可承受的限度之内,又能使地下水得到较多的回补,还可以产生滞水、冲淤、冲污、洗碱、淋盐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综合效益。1996年海河南系诸河发生了1963年以来最严重的洪水。在已有防洪工程的调控下,虽然造成了一定范围的淹没损失,但是,地下水得到了明显的回升,为随后两年农业的丰收,奠定了基础。由于流域中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方面的重大变化,使得我们已经有可能考虑泛滥允许型的治水模式。

2、在蓄滞洪区部分恢复湿地

海河流域中下游平原一些蓄滞洪区,过去都是湖泊洼淀,具有调蓄洪水的功能。现在湿地大量消失,被改造成良田。随着经济的发展,今后分洪阻力与分洪风险增大,一旦分洪运用,国家补偿的负担很重。如果在蓄滞洪区中恢复部分湿地,不仅可以降低分洪阻力,减少分洪损失,减轻国家的补偿负担,而且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

海河流域中,只有大城市的排污河呈水量稳定增长的趋势,但水质很差。污水用于灌溉,生产的粮食、蔬菜,已经威胁人体健康;排入渤海湾,导致了优良鱼种的消亡。中小城镇与非点源污染完全依靠污水处理,代价太高,超出现有的经济实力。如果仅对污水作满足湿地利用的低级处理,则成本较低,然后利用湿地可对污水作进一步的降解。据调查,许多城市地区的非点污染源(磷、氮、重金属、悬浮固体、生化需氧量)可以在湿地内大量被去除(由于沉淀、植物吸收及分解),去除率可达50%—90%,有效地改进河流水质。在许多河流中,非点污染源所占的比例,高达50%以上,比点污染源还要重(郭振泰,1995)。因此,将洪水资源化与污水资源化结合起来,有望解决维持湿地的常年水源。

目前,蓄滞洪区中生活着数以万计的群众。单纯限制经济发展,蓄滞洪区群众的生活无以改善,承灾能力低下。有的靠直接引污水灌溉、养殖,长期下去必将导致蓄滞洪区生态环境的恶化。而通过土地利用方式的改进,在蓄滞洪区中合理规划、建设以水库、苇地、水田、鱼塘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湿地,增设水的内循环系统,使水库存水在水库与苇地间往返流动,死水变活,改进水质,再供给水田与鱼塘,蓄滞洪区将不仅能够维持调蓄超标准洪水的机能,而且能够在平时增强抵御旱灾的能力,发挥改善、恢复生态环境的作用。达到这一目标,蓄滞洪区就有条件重点发展绿色农业、湿地经济、旅游经济等,有望创造更好的价值。

3、发展河道滩地型污水治理工程

重现河水清流,是海河流域生态环境恢复的基本要求。然而,流域中有水皆污的问题至今仍然愈演愈烈。2000年全流域废污水排放总量比1980年增加了一倍,其中87%未经处理就排入了河流与水库。今后,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废污水的排放量会进一步增加。如果真想实现恢复河水清流的目标,单纯寄希望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是绝对不够的。

污水,一旦进入了河道,就相当于进入了水利部门的领地。利用水系之间的沟通,水利部门目前已经在努力通过合理的调水措施,对严重污染河段的水体进行稀释、置换,控制水的污染程度。但是,在资源型缺水的海河流域,除了特殊重要的城市河段之外,这种措施无能为力。在干旱缺水的年份,即使是污水,也会被步步拦截,直接用于灌溉、养殖。为了恢复河水清流,水利部门必须突破现行观念、管理体制、技术与资金投入渠道等方面的障碍,勇于承担起污水治理的重任。

目前,海河流域中,即使排污河两岸的滩地,也被用来种植庄稼,直接引污水浇灌。长此以往,后患无穷。如果利用河道滩地发展生物-生态污水修复技术(董哲仁,2001),以高水无碍行洪为原则,低水期间,抽污水上滩,经过沉淀、植物吸收及微生物的转移、转化及降解,较清的水回流河道,循环往复,是恢复河水清流、又成本较低的办法。

七、海河流域生态环境恢复的基础课题

海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恢复,是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海河水利的重任。治水思路的转变、流域水管理体制的完善,治水对策、技术的发展,水利投资渠道的拓宽等等,是实现流域生态环境恢复的必要前提。传统水利虽然极大地增强了流域中调控水多水少的能力,支撑了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难以胜任流域中协调配置水资源、恢复与保护生态环境的重任。为了摆脱困境,必须大力加强前期基础研究,具体建议如下。

1、健全流域水管理体制。资源水利、环境水利与传统水利的一个基本的差异,在于单靠局部地区的力量,已难以解决自身的问题。过去可以筑堤保一方平安,打井供一方水源;但是在水资源合理配置与水环境恢复的问题上,区域之间的矛盾尖锐化。这就需要流域水行政管理机构从全局出发,发挥统筹兼顾的作用。流域管理追求的是系统整体的协调发展,以实现系统整体的长远的最大利益作为管理的目标,而不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局部地区当前的最大需求。流域管理机构的解决方案,可能是任何局部地区都不会自愿实施的方案。因此必须以立法的形式强化流域水行政管理机构的职权,大力加强流域机构自身的能力建设,使其切实能够肩负起责任,并具备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与教育等手段协调解决水问题的能力。在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大形势下,如何健全流域水管理体制,以非工程手段促使工程体系的建设与应用有利于全局与长远的利益,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问题。

2、探讨人与自然和谐的治水模式。治水,是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除害兴利的活动,历来就带有与自然力相抗衡的特性。传统水利,是以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需求为导向的。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与自然之间基于水的平衡不断被打破。而人类的治水活动,总是试图在新的层面上,重构满足人类需求的平衡。但是,单纯依靠工程手段的治水活动,难以避免人与自然之间陷入恶性互动的关系。当人与自然的交互式作用超过一定限度时,就可能转为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或者仅满足局部地区的短期利益,而损害其他地区以至整体的长远利益。如何扭转人与自然之间恶性互动的关系,是决定流域生态环境恢复成败的关键问题。

3、增强生态系统的自调节与自适应能力。海河流域生态系统变化的总趋势是系统中自然成分下降而人工成分上升,使得系统的脆弱性不断增加。面对海河流域易旱易涝的特点,只有依靠更为强大的水利工程体系来保障生态系统的安全。如何通过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方式的合理调整,增强生态系统对异常气候的自调节与自适应能力;水利建设如何有利于促进这种调整而非仅仅维系现行的发展模式,是关系到生态环境恢复的成效与代价的基本问题。

4、规范信息管理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在资源水利与环境水利发展的过程中,以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是基本的需求。没有可靠、实时、完备的信息来源与信息分析、预测技术,就难以实现资源水利与环境水利的发展目标。但是信息工程与土木工程有许多特性上的不同,如硬件淘汰快,软件需要不断更新升级等。对于土木工程,我们已经有了一套比较成熟的规范;对于信息工程,也必须尽快建立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流域机构如何在信息系统规范化的进程中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与管理功能,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5、建立更为合理的投入机制。传统水利的投入机制,无法满足资源水利与环境水利的发展需求,其效益评价的基本准则,与资源水利与环境水利的价值观念相比,也已经显得陈旧。传统水利的投入机制不调整,资源水利与环境水利发展的必要投入就无法保证。如何为现代水利的发展建立起长期稳定、与经济发展同步按比例增长的投入机制,是早就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之上,但是至今仍未得到解决,已经严重阻碍我国现代水利进程的瓶颈问题。

6、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公众参与制度。生态环境恶化,是在每一个局部地区都在争取“以最小代价获得自身最大利益”的发展中爆发的。只有“受害者”才是纠正“受益者”不良行为的根本力量。公众参与,在国际上已经被公认,是解决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无论公众参与引出了多少麻烦,这一环节只是不断被健全、而不是被取消。如何从我国国情出发,逐步建立健全公众参与制度,对于现代水利的发展至关重要。

致谢:向立云、苑希民、梁志勇、吴玉成、李娜、王艳艳等多位专家对本文的修改提出了宝贵的建议,谨此深表感谢。

参考文献

[1].王志民主编:海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研究,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

[2].林镇洋、钟诗明:都市水环境与生态工程,2001年海峡两岸城市环境规划与管理研讨会论文集,2001。

[3].郭振泰:都市发展与水患,水患何时了——水患与防洪排水研讨会论文集,时报文教基金会丛书⑦(ISBN957-13-1727-6),1995。

[4].董哲仁:受污染水体的生物—生态修复技术,中国水利科技网,2001年12月。

注:

1海河流域水生态恢复研究(初步报告),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2002年2月。

2中国水旱灾害,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7年,p.291

3同上,p.31

海河范文篇6

关键词:市政道路;道路设计;路基处理;海河南道

1项目背景

海河中游地区作为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相向拓展的中间地带,是承接“双城”产业及功能外溢的重要载体,未来将发展成为天津市的行政文化中心和我国北方重要的国际交流中心。海河中游地区四至范围:北至津塘公路、南至天津大道、东至汉港公路、西至外环南路,面积约100km2。《天津市会展、体育和文化设施建设规划》提出,从2011年起,天津市规划建设一批专业化、规模化的会展中心,到2015年,将建成我国重要的国际会议举办城市和会展中心城市,具备承接国内外会议、展览活动的能力。目前,全市可供举办会展的场地包括天津梅江会展中心、天津滨海国际会展中心、天津体育展览中心、天津国际展览中心等。商务部与天津市合作建设部级会展中心(以下简称天津国家会展中心),该会展中心是继上海、广州之后商务部确定的第三个部级会展中心,建成后将成为服务中国北方、辐射东北亚地区的国际一流会展中心。天津国家会展中心选址位于津南区海河中游南岸地区,四至范围:西起宁静高速、东至卫津河西路、北至海河南道、南至天津大道,占地总面积约3.75km2,其中国展区占地面积约2.30km2,平衡地块占地面积约1.45km2。随着国家会展中心的开发建设,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区域交通量日益增加,相比国家会展中心的高规划,道路交通系统相对落后,制约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满足区域发展的要求,相关市政配套工程的实施已迫在眉睫[1]。在上述背景下提出了建设海河南道(辛柴路—卫津河西路)工程。通过此工程的建设,解决该地区的居民出行问题及会展中心交通配套问题,从而提高该地区市民的生活质量,实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海河南道起于辛柴路,止于卫津河西路,路线全长约2735m。自西向东分别与辛柴路、宁静东辅道、国展路相交。海河南道规划线位周边遍布鱼塘,无现状道路。海河南道北侧为海河,南侧与国家会展中心相邻,是国家会展中心配套道路。此次工程结合天津市津南区城市总体规划的阶段成果,拟对海河南道(辛柴路—卫津河西路)进行道路设计。

2工程概况及技术标准

2.1工程概况

海河南道(辛柴路—卫津河西路)工程,起点为辛柴路,终点至卫津河西路。路线全长约2735m。辛柴路至国展路段红线宽度45m,国展路至卫津河西路段红线宽度30m。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道。

2.2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2)设计速度:40km/h;(3)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4)道路路面使用年限:15年;(5)荷载标准:BZZ-100kN;(6)路面横坡:车行道1.5%,坡向外侧;人行道1%,坡向车行道;(7)地震基本烈度:8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2g;(8)线形技术指标标准如表1所示[3]。

3工程地质概况

拟建场地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属滨海冲积平原,地貌单一。拟建场地宁静高速西侧现状为鱼塘、芦苇地及现状泵站,宁静高速东侧场地原为鱼塘,勘察进场前场地已被推平整理,道路整体地势有较大起伏。拟建场地属津南区咸水沽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本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基本加速度为0.20g。勘探期间实测场地地下水位如下:初见水位埋深0.80~1.50m,标高-0.78~1.00m;稳定水位埋深0.50~1.30m,标高-0.49~1.32m。场地浅层地下水属于孔隙潜水类型,主要以大气降水补给,蒸发形式排泄为主,水位随季节变化[4]。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在0.50~1.00m。

4工程总体设计

4.1平面设计

(1)线位设计。海河南道(辛柴路—卫津河西路)工程,起点为辛柴路,终点至卫津河西路。此工程根据规划线位进行平面设计,采用1990年天津市任意直角坐标系,1972年大沽高程系,2015年成果。平曲线表如表2所示。(2)道路交叉口设计。海河南道与宁静高速公路及会展海河通道相交处规划为宁静高速公路及会展海河通道上跨海河南道的分离式立交;海河南道与其他道路相交均规划为一般平面交叉路口。平面交叉口交通组织方式如表3所示。

4.2纵断面设计

纵断面设计综合考虑相交现状道路高程、宁静高速桥下净空要求及河道要求。以接顺现状辛柴路、国瑞路作为竖向控制高程。纵断面线形设计时充分与地形相适应,设计成视觉连续、平顺而圆滑的线形,避免在短距离内出现频繁起伏。竖曲线半径的选用,以满足驾驶人员视觉要求和路容美观为宜[5]。

4.3横断面设计

海河南道道路红线分为两种情况,辛柴路至国展路段,红线宽45m,国展路至卫津河段,红线宽30m。30m横断面方案如图1所示,具体布设:3m(人行道)+2.5(非机动车道)+0.5m(隔离护栏)+7.5m(机动车道)+3m(中央分隔带)+7.5m(机动车道)+0.5m(隔离护栏)+2.5m(非机动车道)+3m(人行道)。45m横断面方案如图2所示,具体布设:4m(人行道)+7.5m(辅道)+3m(侧分带)+7.5m(机动车道)+1m(隔离护栏)+7.5m(机动车道)+3m(侧分带)+7.5m(辅道)+4m(人行道)。车行道道路横坡为单向1.5%,坡向向外;人行道为单向1%,坡向向内。车行道采用直线型路拱。

4.4路基、路面设计

4.4.1路基处理此工程沿线遍布鱼塘,路基处理方式视具体情况而定。(1)一般路基段。①填土高度>1.51m。路基清表30cm,然后采用5%灰土回填至路基顶以下80cm,其上填筑40cm集配碎石+40cm8%灰土,其上再施作路面结构。②填土高度<1.51m。路基清表到设计高程以下1.51m处,然后填筑40cm集配碎石+40cm8%灰土,其上再施作路面结构。(2)特殊路基段。①软土地基。首先对路基进行清淤,若清淤以后填土高度>2.71m,则首先填筑80cm山皮土,其上填筑5%灰土至路基顶以下80cm,其上再填筑40cm集配碎石+40cm8%灰土,其上再施作路面结构;若清淤后填土高度<2.71m,则清除设计标高以下2.71m范围内的填土,首先填筑80cm山皮土,其上填筑40cm5%灰土,其上填筑40cm集配碎石+40cm8%灰土,其上再施作路面结构。处理后的路基顶面回弹模量值Eo≥30MPa。②鱼塘。鱼塘段处理时,若占压鱼塘面积较大,将鱼塘边的田埂推平并将鱼塘内的水全部抽干;若占压鱼塘面积较小,则在鱼塘中打土坝,抽干道路一侧的池水,之后按照软土地基处理方式对地基进行处理。(3)人行道路基处理。首先清除设计标高以下69cm范围内地表土,并进行碾压[压实度要求参照路基压实度及强度(CBR)值表],然后填筑8%灰土(分层填筑,每层灰土厚度15cm)至路面结构层底,其上施作人行道路面结构层。4.4.2路面结构设计(1)车行道路面结构。此项目道路沿线为会展中心及会展平衡区,平时通行车辆以小汽车为主,在会展举办展览时还应当考虑大型货车布撤展的需求。综合考虑各项需求,拟定以下路面结构: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SBS改性);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抗车辙剂);10cm密集配沥青碎石(ATB-30);18cm水泥稳定碎石(3.5MPa/7d,骨架密实型);18cm水泥稳定碎石(3.0MPa/7d,骨架密实型);15cm石灰土(12%)。(2)人行道铺装结构。综合考虑各项需求,拟定以下路面结构:6cm透水砖;3cm中砂垫层;15cm透水混凝土;15cm碎石垫层;总厚度39cm。

4.5现状管线保护工程

此工程K0+040桩号附近地下埋有Φ200航煤油管线,与道路走向斜交,K0+428桩号地下埋有航煤油管线,与道路走向相垂直。此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对现状航煤油管线进行保护,具体保护方案由管线产权所属单位出具。K0+551桩号地下埋有110kV电力管线,与道路走向相垂直,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措施进行保护。K0+585桩号地下埋有Φ1000天然气管线,与道路走向相垂直。此工程中通过施作盖板涵对燃气管线进行保护。

5结束语

海河南道的建成通车能够进一步完善国家会展中心的道路交通、市政基础设施条件,解决周边居民快速出行难题,梳理分解周边地块,促进国家会展中心的下一步建设和开发,使区域服务国家会展中心和周边居民的功能得以更好地实现。

参考文献

[1]张雪娇.市政道路工程路基路面的规划设计分析[J].全面腐蚀控制,2021,35(4):40-41,44.

[2]关华.道路工程地质勘察设计重点及有效措施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1,6(13):212-213.

[3]张祥.道路建设项目设计阶段成本管理研究[D].武汉:武汉工程大学,2020.

[4]崔德洪.道路工程设计中的缺陷及改善措施[J].工程技术研究,2021,6(6):208-209.

海河范文篇7

今天召开的海河下游管理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阶段总结暨整改落实阶段动员大会,主要任务是总结分析检查阶段的工作,动员部署整改落实阶段的工作。刚才,X同志传达了海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阶段总结暨整改落实阶段动员大会精神,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全局分析检查阶段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学习实践活动分析检查阶段是把认识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的关键阶段。按照中央和部、委党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们认真做好分析检查阶段的各项工作,广泛征求意见、找准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原因、理清改进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是继续深化了学习。坚持把深入学习、提高认识贯穿始终,全局广大党员干部继续深入学习了《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等中央规定的必读书目,学习了总书记和其他政治局常委到联系点调研时的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大会等重要会议精神。通过深化学习,进一步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在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增强科学发展信心、凝聚科学发展共识上取得了新进步。

二是高质量召开了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为了开好这次专题民主生活会,局党委从学习培训、调查研究、思想讨论、征求意见、班子谈心、撰写发言等方面进行了充分准备。民主生活会上,局领导班子成员紧密联系工作和思想实际,认真查找班子和本人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查找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并提出了初步整改措施;班子成员之间开展了严肃认真、坦诚真挚的相互批评;会议列席人员也对班子和班子成员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田友,海委学习实践活动指导检查组组长王静鸣等莅会指导。同时,局属各单位结合实际召开了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局属各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召开了专题组织生活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分析查找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进一步明确了努力方向。

三是形成了高质量的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为了撰写好分析检查报告,局党委注重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分析检查报告早准备、早启动、早完成、早征求意见;二是坚持把重点放在检查分析突出问题、理清科学发展思路上;三是坚持多从自身、多从思想观念、多从工作作风方面查找原因;四是坚持着眼全局、着眼长远,多在建立健全科学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上下工夫;五是坚持主要负责同志全程主持分析检查报告的撰写。局党委分析检查报告起草完成以后,采取多种方式征求了方方面面的意见,并认真组织了修改完善。同时,局属单位也结合各自实际形成了高质量的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

四是积极开展了群众评议活动。

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形成后,为了更好地反映实际情况,更好地体现群众意愿,更好地凝聚集体智慧,更加广泛地形成局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在科学发展上的共识,局党委重点围绕“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不深、查找问题准不准、原因分析透不透、发展思路清不清、工作措施可行不可行、以及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具体举措有没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等六个方面,采取书面评议、网络平台、意见箱、座谈会等多种方式,认真组织评议活动,广泛征求了职工群众对局党委分析检查报告的意见和建议。参加评议的有全局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局机关全体公务员、各闸管处科级干部和群众代表、局机关离退休党支部代表,局机关驻地青年代表。在回收的全部70张“评议表”中,所填评议意见全部为“好”。

参加评议的各方代表一致认为,局党委的分析检查报告,认识讲得深,问题找得准,原因分析得透,思路理得清,措施提得可行,标准高、要求严,谈问题多、谈成绩少,为今后全局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指明了方向。对评议中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局党委在认真研究、综合归纳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体现到了“局党委分析检查报告”中。随后,局党委将修改完善后的分析检查报告和评议情况及结果在局办公网上进行了公布,继续接受群众的监督,并按照上级制定的评议表新格式进行了再次评议,评议意见全部为“好”。同时,局属单位也按要求认真开展了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的群众评议工作。

五是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在分析检查过程中,全局各级领导班子坚持“六个紧密结合”,边学边改,边查边改,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一是与解决具备整改条件的问题紧密结合;二是与转化应用调研成果紧密结合;三是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四是与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扩大内需重大决策紧密结合;五是与全面完成2008年工作、谋划好今后三到五年和2009年工作紧密结合;六是与搞好年度干部考核、目标管理考核、工程管理考核紧密结合。通过坚持“六个紧密结合”,较好地做到了学习实践活动和推动当前各项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确保了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从总体上说,全局分析检查阶段工作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是坚持领导带头。局系统各级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切实加强了对分析检查阶段工作的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各单位、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切实履行了学习实践活动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宽阔坦荡的胸怀、更高更严的标准,带头征求意见,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带头总结经验教训,带头贯彻群众路线,带头进行整改,引导和带动其他党员同志积极自觉地搞好分析检查,充分发挥了表率作用。局党委各位联系领导深入联系点,认真履行了指导、检查和督促职责。

二是注重思想发动。局系统各单位、各部门、各党支部结合实际,深入进行思想动员,对分析检查阶段的各环节工作进行再动员和再部署,对本单位、本部门、本支部的党员干部进一步讲清分析检查阶段的重要性、主要任务和具体要求,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中央和部、委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及有关文件,使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能提高认识,积极主动地参加分析检查阶段各环节的工作。

三是严格工作要求。分析检查阶段工作的程序性非常强,每一个环节都

有严格的要求和具体的标准。对此,局系统各级领导班子既紧密联系思想实际进行自我剖析,又紧密联系工作实际查找问题;既以适当方式向群众通报分析检查情况,又深入听取群众意见;既依靠党员自身解决问题,又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既切实抓好分析评议工作,又坚持做好日常工作,从而按要求圆满完成了分析检查阶段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做好整改落实阶段的各项工作

整改落实阶段既是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整改提高的阶段,也是抓落实、看收获的阶段,是学习实践活动最为关键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要重点抓好三个环节工作:一是制定整改落实方案,二是集中解决突出问题,三是完善体制机制。这三个环节的工作质量决定着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做好这一阶段工作的重要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部、委党组的有关要求上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做好这一阶段的各项工作。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继续在深化学习、提高思想认识上下工夫。既要突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这个重点,也要抓好普通党员干部的学习。要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认清肩负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坚定不移地推进水利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又好又快发展。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领会讲话关于30年伟大成就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讲话关于30年宝贵经验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讲话关于改革开放历史地位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讲话关于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水利改革发展。要继续深入学书记和其他政治局常委到联系点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水利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部、委党组对形势的分析和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和部、委党组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上来,统一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以学习实践活动的扎实开展推动2009年的各项工作,促进我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地科学发发展、和谐发展。

(二)认真制定整改落实方案

制定整改落实方案是本阶段的基础性环节。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为依据,进一步细化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完善的体制机制,按照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分别提出整改落实的目标、方式、时限要求和责任部门,保证整改落实工作有章可循,群众满意度测评有据可依。要认真梳理整改落实内容,对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完善的体制机制进行全面分析和归类。对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要明确哪些是具备条件,在学习实践活动期间可以解决的;哪些是难度较大,需要较长时间才有可能解决的。对需要完善的制度,要明确哪些是要废除的,哪些是需要修改完善的,哪些是需要研究制定的。对领导班子自身建设,要明确思想、作风和能力建设方面的新要求,提出整改落实措施。在认真梳理的基础上,要提出整改落实的具体措施和工作目标,对学习实践活动期间可以解决的问题,要提出明确的具体步骤;对未来一段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要列出大体的时间表;对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要明确努力方向,理清工作思路。要明确整改落实责任,把整改的各个问题、各项制度分解到分管领导和分管部门,把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对于涉及面较广的问题和制度,要明确牵头部门和责任人,同时也要明确相关协助部门和责任人。整改落实方案要采取适当方式向党员、群众公布。局属各单位的整改落实方案公布前要上报局学习实践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三)集中解决突出问题

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坚持边学边改,边议边改,已经解决了一些问题。但要看到,这些工作还只是初步的,还需要继续努力。要根据整改落实方案,立足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实际,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工作方向、工作方法,集中力量解决一批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突出问题。抓住春节前的时间,集中解决一些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协调各方,整合资源,形成解决问题的合力。要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突出重点问题,采取有力措施,集中时间和力量加以解决,以重点问题的解决,带动其他问题的解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问题的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既考虑必要性,又考虑可行性。对迫切需要解决、经过努力能够解决的突出问题,要集中时间和精力整改;对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要明确解决的思路和方法;对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要从最薄弱的环节入手,提出阶段性整改措施,力争取得突破。

(四)积极创新体制机制

要在前一阶段调研和深入查找问题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努力解决制度缺失和体制障碍等突出问题,逐步形成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要认真清理现有的规章制度,对不适应发展形势、阻碍科学发展的制度规定要及时废止,对一些总体较好、局部内容不适应科学发展的制度规定要进行修改完善,对当前迫切需要而且实践基础又比较好的制度要组织力量抓紧建立。要认真梳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运用好领导班子成员调研成果和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深化对水利发展规律的认识,加强对体制机制问题的研究,增强制度建设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创造性。要针对分析检查报告中查摆出来的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不足,联系实际,着眼实践,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同时结合业务工作,探索和建立健全我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

三、强化整改落实阶段的各项保障措施

整改落实阶段工作要求高,任务重。我们要进一步精心组织,加大力度,强化措施,确保整改落实阶段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整改落实阶段工作能否搞好,关键在领导。局系统各级领导班子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加强组织领导,继续保持前两个阶段的工作状态,用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足够的精力抓整改,高标准、严要求,把本单位、本部门的整改落实工作抓紧、抓实、抓好。对每项整改任务,都要落实责任人,明确完成时间,并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局党委成员要对各自分管部门、联系单位的整改落实工作及时给予指导,帮助他们进一步理清思路,解决实际问题。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掌握整改落实阶段工作的进展情况。

(二)进一步做到进度与质量相统一

按照学习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整个学习实践活动到二月底结束,目前仅剩40天时间了,期间还有春节这一重要传统节日,活动即将结束时还要进行活动总结,所以整改落实阶段的时间是比较紧张的。各单位、各部门一定要抓紧工作,掌握进度,把每个环节的工作做好,切实做到进度与质量相统一。既不能因抢时间赶进度而忽视质量效果,也要避免在时间进度上明显滞后。对进度偏慢的单位,局党委各位联系领导以及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指导,争取加快步伐。对进度虽快但质量不高的单位,要进行回头看,该补课的要补课,该回炉的要回炉。

(三)进一步讲求工作实效

中央和部

、委党组明确指出,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要讲成本、重实效,防止文山会海,杜绝形式主义。各单位、各部门在下一步工作中,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之风,始终把眼睛盯在实践上、盯在实效上,加强调查研究,摸清实际情况,解决突出问题。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吸收群众参与,虚心向群众学习,真诚接受群众监督,努力把整个学习实践活动办成转变作风、务求实效的活动。要把学习实践活动与促进领导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紧密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四)进一步营造良好氛围

我局的学习实践活动从开始到现在,已累计编发活动信息47条,专题简报20期。同时,结合局外网改版项目,组织精干力量,设计制作了局学习实践活动专题网页,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下一步,我们要充分运用各种手段,进一步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宣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先进典型,宣传各单位、各部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成效和先进经验,引导局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五)进一步做到统筹兼顾

学习实践活动已进入最后阶段。要确保整个活动取得实效,必须进一步增强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各项任务。当前,正值岁末年初,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相当繁重。春节过后,委、局还要分别召开系统工作会议,对2009年各项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各单位、各部门要统筹抓好学习实践活动和其他各项工作,以学习实践活动推动当前各项工作,在推动当前各项工作中深化学习实践活动,切实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海河范文篇8

今天召开的海河下游管理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阶段总结暨整改落实阶段动员大会,主要任务是总结分析检查阶段的工作,动员部署整改落实阶段的工作。刚才,X同志传达了海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阶段总结暨整改落实阶段动员大会精神,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全局分析检查阶段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学习实践活动分析检查阶段是把认识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的关键阶段。按照中央和部、委党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们认真做好分析检查阶段的各项工作,广泛征求意见、找准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原因、理清改进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是继续深化了学习。坚持把深入学习、提高认识贯穿始终,全局广大党员干部继续深入学习了《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等中央规定的必读书目,学习了总书记和其他政治局常委到联系点调研时的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大会等重要会议精神。通过深化学习,进一步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在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增强科学发展信心、凝聚科学发展共识上取得了新进步。

二是高质量召开了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为了开好这次专题民主生活会,局党委从学习培训、调查研究、思想讨论、征求意见、班子谈心、撰写发言等方面进行了充分准备。民主生活会上,局领导班子成员紧密联系工作和思想实际,认真查找班子和本人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查找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并提出了初步整改措施;班子成员之间开展了严肃认真、坦诚真挚的相互批评;会议列席人员也对班子和班子成员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田友,海委学习实践活动指导检查组组长王静鸣等莅会指导。同时,局属各单位结合实际召开了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局属各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召开了专题组织生活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分析查找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进一步明确了努力方向。

三是形成了高质量的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为了撰写好分析检查报告,局党委注重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分析检查报告早准备、早启动、早完成、早征求意见;二是坚持把重点放在检查分析突出问题、理清科学发展思路上;三是坚持多从自身、多从思想观念、多从工作作风方面查找原因;四是坚持着眼全局、着眼长远,多在建立健全科学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上下工夫;五是坚持主要负责同志全程主持分析检查报告的撰写。局党委分析检查报告起草完成以后,采取多种方式征求了方方面面的意见,并认真组织了修改完善。同时,局属单位也结合各自实际形成了高质量的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

四是积极开展了群众评议活动。

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形成后,为了更好地反映实际情况,更好地体现群众意愿,更好地凝聚集体智慧,更加广泛地形成局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在科学发展上的共识,局党委重点围绕“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不深、查找问题准不准、原因分析透不透、发展思路清不清、工作措施可行不可行、以及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具体举措有没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等六个方面,采取书面评议、网络平台、意见箱、座谈会等多种方式,认真组织评议活动,广泛征求了职工群众对局党委分析检查报告的意见和建议。参加评议的有全局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局机关全体公务员、各闸管处科级干部和群众代表、局机关离退休党支部代表,局机关驻地青年代表。在回收的全部70张“评议表”中,所填评议意见全部为“好”。

参加评议的各方代表一致认为,局党委的分析检查报告,认识讲得深,问题找得准,原因分析得透,思路理得清,措施提得可行,标准高、要求严,谈问题多、谈成绩少,为今后全局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指明了方向。对评议中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局党委在认真研究、综合归纳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体现到了“局党委分析检查报告”中。随后,局党委将修改完善后的分析检查报告和评议情况及结果在局办公网上进行了公布,继续接受群众的监督,并按照上级制定的评议表新格式进行了再次评议,评议意见全部为“好”。同时,局属单位也按要求认真开展了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的群众评议工作。

五是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在分析检查过程中,全局各级领导班子坚持“六个紧密结合”,边学边改,边查边改,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一是与解决具备整改条件的问题紧密结合;二是与转化应用调研成果紧密结合;三是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四是与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扩大内需重大决策紧密结合;五是与全面完成2008年工作、谋划好今后三到五年和2009年工作紧密结合;六是与搞好年度干部考核、目标管理考核、工程管理考核紧密结合。通过坚持“六个紧密结合”,较好地做到了学习实践活动和推动当前各项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确保了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从总体上说,全局分析检查阶段工作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是坚持领导带头。局系统各级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切实加强了对分析检查阶段工作的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各单位、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切实履行了学习实践活动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宽阔坦荡的胸怀、更高更严的标准,带头征求意见,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带头总结经验教训,带头贯彻群众路线,带头进行整改,引导和带动其他党员同志积极自觉地搞好分析检查,充分发挥了表率作用。局党委各位联系领导深入联系点,认真履行了指导、检查和督促职责。

二是注重思想发动。局系统各单位、各部门、各党支部结合实际,深入进行思想动员,对分析检查阶段的各环节工作进行再动员和再部署,对本单位、本部门、本支部的党员干部进一步讲清分析检查阶段的重要性、主要任务和具体要求,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中央和部、委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及有关文件,使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能提高认识,积极主动地参加分析检查阶段各环节的工作。

三是严格工作要求。分析检查阶段工作的程序性非常强,每一个环节都

有严格的要求和具体的标准。对此,局系统各级领导班子既紧密联系思想实际进行自我剖析,又紧密联系工作实际查找问题;既以适当方式向群众通报分析检查情况,又深入听取群众意见;既依靠党员自身解决问题,又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既切实抓好分析评议工作,又坚持做好日常工作,从而按要求圆满完成了分析检查阶段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做好整改落实阶段的各项工作

整改落实阶段既是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整改提高的阶段,也是抓落实、看收获的阶段,是学习实践活动最为关键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要重点抓好三个环节工作:一是制定整改落实方案,二是集中解决突出问题,三是完善体制机制。这三个环节的工作质量决定着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做好这一阶段工作的重要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部、委党组的有关要求上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做好这一阶段的各项工作。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继续在深化学习、提高思想认识上下工夫。既要突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这个重点,也要抓好普通党员干部的学习。要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认清肩负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坚定不移地推进水利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又好又快发展。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领会讲话关于30年伟大成就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讲话关于30年宝贵经验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讲话关于改革开放历史地位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讲话关于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水利改革发展。要继续深入学书记和其他政治局常委到联系点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水利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部、委党组对形势的分析和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和部、委党组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上来,统一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以学习实践活动的扎实开展推动2009年的各项工作,促进我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地科学发发展、和谐发展。

(二)认真制定整改落实方案

制定整改落实方案是本阶段的基础性环节。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为依据,进一步细化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完善的体制机制,按照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分别提出整改落实的目标、方式、时限要求和责任部门,保证整改落实工作有章可循,群众满意度测评有据可依。要认真梳理整改落实内容,对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完善的体制机制进行全面分析和归类。对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要明确哪些是具备条件,在学习实践活动期间可以解决的;哪些是难度较大,需要较长时间才有可能解决的。对需要完善的制度,要明确哪些是要废除的,哪些是需要修改完善的,哪些是需要研究制定的。对领导班子自身建设,要明确思想、作风和能力建设方面的新要求,提出整改落实措施。在认真梳理的基础上,要提出整改落实的具体措施和工作目标,对学习实践活动期间可以解决的问题,要提出明确的具体步骤;对未来一段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要列出大体的时间表;对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要明确努力方向,理清工作思路。要明确整改落实责任,把整改的各个问题、各项制度分解到分管领导和分管部门,把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对于涉及面较广的问题和制度,要明确牵头部门和责任人,同时也要明确相关协助部门和责任人。整改落实方案要采取适当方式向党员、群众公布。局属各单位的整改落实方案公布前要上报局学习实践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三)集中解决突出问题

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坚持边学边改,边议边改,已经解决了一些问题。但要看到,这些工作还只是初步的,还需要继续努力。要根据整改落实方案,立足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实际,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工作方向、工作方法,集中力量解决一批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突出问题。抓住春节前的时间,集中解决一些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协调各方,整合资源,形成解决问题的合力。要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突出重点问题,采取有力措施,集中时间和力量加以解决,以重点问题的解决,带动其他问题的解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问题的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既考虑必要性,又考虑可行性。对迫切需要解决、经过努力能够解决的突出问题,要集中时间和精力整改;对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要明确解决的思路和方法;对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要从最薄弱的环节入手,提出阶段性整改措施,力争取得突破。

(四)积极创新体制机制

要在前一阶段调研和深入查找问题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努力解决制度缺失和体制障碍等突出问题,逐步形成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要认真清理现有的规章制度,对不适应发展形势、阻碍科学发展的制度规定要及时废止,对一些总体较好、局部内容不适应科学发展的制度规定要进行修改完善,对当前迫切需要而且实践基础又比较好的制度要组织力量抓紧建立。要认真梳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运用好领导班子成员调研成果和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深化对水利发展规律的认识,加强对体制机制问题的研究,增强制度建设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创造性。要针对分析检查报告中查摆出来的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不足,联系实际,着眼实践,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同时结合业务工作,探索和建立健全我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

三、强化整改落实阶段的各项保障措施

整改落实阶段工作要求高,任务重。我们要进一步精心组织,加大力度,强化措施,确保整改落实阶段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整改落实阶段工作能否搞好,关键在领导。局系统各级领导班子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加强组织领导,继续保持前两个阶段的工作状态,用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足够的精力抓整改,高标准、严要求,把本单位、本部门的整改落实工作抓紧、抓实、抓好。对每项整改任务,都要落实责任人,明确完成时间,并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局党委成员要对各自分管部门、联系单位的整改落实工作及时给予指导,帮助他们进一步理清思路,解决实际问题。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掌握整改落实阶段工作的进展情况。

(二)进一步做到进度与质量相统一

按照学习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整个学习实践活动到二月底结束,目前仅剩40天时间了,期间还有春节这一重要传统节日,活动即将结束时还要进行活动总结,所以整改落实阶段的时间是比较紧张的。各单位、各部门一定要抓紧工作,掌握进度,把每个环节的工作做好,切实做到进度与质量相统一。既不能因抢时间赶进度而忽视质量效果,也要避免在时间进度上明显滞后。对进度偏慢的单位,局党委各位联系领导以及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指导,争取加快步伐。对进度虽快但质量不高的单位,要进行回头看,该补课的要补课,该回炉的要回炉。

(三)进一步讲求工作实效

中央和部

、委党组明确指出,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要讲成本、重实效,防止文山会海,杜绝形式主义。各单位、各部门在下一步工作中,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之风,始终把眼睛盯在实践上、盯在实效上,加强调查研究,摸清实际情况,解决突出问题。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吸收群众参与,虚心向群众学习,真诚接受群众监督,努力把整个学习实践活动办成转变作风、务求实效的活动。要把学习实践活动与促进领导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紧密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四)进一步营造良好氛围

我局的学习实践活动从开始到现在,已累计编发活动信息47条,专题简报20期。同时,结合局外网改版项目,组织精干力量,设计制作了局学习实践活动专题网页,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下一步,我们要充分运用各种手段,进一步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宣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先进典型,宣传各单位、各部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成效和先进经验,引导局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五)进一步做到统筹兼顾

学习实践活动已进入最后阶段。要确保整个活动取得实效,必须进一步增强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各项任务。当前,正值岁末年初,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相当繁重。春节过后,委、局还要分别召开系统工作会议,对2009年各项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各单位、各部门要统筹抓好学习实践活动和其他各项工作,以学习实践活动推动当前各项工作,在推动当前各项工作中深化学习实践活动,切实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海河范文篇9

一、坚持学习,严格自律,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党支部积极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且及时地组织党员学习党中央召开的重要会议精神和报告,以及收听广播,观看录象,并要求党员加强自学,坚持读报,关心国内外的大事。有些同志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参加水利部、市委关于学习十六大知识的答卷。还有的剪贴资料,系统研究问题。支部为了深入学习领会党中央路线、方针、政策的精神实质,还定期召开讨论、座谈会,交流心得体会。通过学习,大大提高了党员们的政治素质和自醒、自律、更新观念,紧跟形势,与时俱进的自觉性。比如对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计划经济转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法治国,政治民主等重大战略问题,都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和坚定的信念。并且面对当时社会上所发生的重大问题,如××××猖獗时,全体离休干部不但无一人参加,对中央提出取缔××××表示坚决拥护,积极参加斗争。在党组织号召与自然灾害斗争中,党员们积极捐钱、捐物,支援灾区、贫苦地区和“希望工程”等。在反腐倡廉中,支部要求党员自觉抵制各种腐败思想和现象。并对党内出现的腐败现象更是深恶痛绝,勇于揭发,善于斗争。在海委机关“三讲”活动时,支部委员们不但揭发了原个别领导的问题,还为海委的党风廉正建设提出了建议。水利部三讲巡视组向部领导汇报时说:“海委离休的老同志在‘三讲’中,对党组直言不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还有在全国抗击非典斗争中,党支部与全体党员积极响应中央决策的号召,积极宣传群众,自觉地防止非典。所有这些都说明党支部在思想和行动上都与党中央保持了一致。

二、班子团结,三会制度化,联系群众密切。

(一)为了做好党支部工作,支部委员每月开一次碰头会,研究决定党员生活会活动内容,讨论如何贯彻上级和机关党委的工作布署,以及如何作好离休干部提出的工作与生活上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对同志们提出的问题,都一一认真研究,支部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及时以口头或是书面向委党组请示,作到件件有回答。

党支部还十分关心老同志们的身心健康,经常勉励大家注意防病,加强锻炼自我保护,同时反复要求委领导配备好保健大夫,以保证老同志小病不出委,大病及时去医院,既方便了患者,又节省了医药费。凡是住了医院的同志,支委们都去探望慰问。还有每年春节对去世老同志的遗孀进行慰问,他们非常感动。

(二)为了加强党员的组织纪律性,每月准时召开一次学习或生活会。会上学习重要文章,或专题讨论座谈,或交流心得体会,或开展批评。此外,有时还专门组织看录象报告。总之这一次会议采取多方面内容的活动,努力使大家增强党性纪律性。

(三)党支部为了解机关情况,共同作好离休干部工作,每月与老干部处领导开一次通报会,交换意见,研究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方法。

上述三会活动,以形成制度和规范化。从而使老干部工作做得扎实更有实效。

三、党支部在老干部处的支持下,积极组织开展了有益于工作和生活的活动。

首先要求大家老有所学,要学理论,学党的方针、政策,学科学技术。上老年大学,学书法绘画、摄影,学电脑,不少同志在机关图书室借各种书刊阅读,还有的学写回忆录等。通过这些活动,学到了知识,更新了观念,树立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的革命精神,体现了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其次是要求老同志为水利事业发挥余热。因此有些同志参与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海委水利工作中去。还有的把听到的和调查到及看到的一些问题,积极地向海委领导献言献策,表现出对水利事业的关心爱护。

海河范文篇10

关键词:海河口水行政管理开发利用

位于环渤海经济开发区中心地带的海河口及其岸带地区有海陆面积230km2,天津新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中国海洋石油渤海公司、塘沽盐场、渔码头,规划中的临港工业区港口和石油、化工、渔业基础产业等坐落于此,是天津市对外开放和沿海发展的前沿阵地,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经济优势,海洋、矿产、旅游、滩涂资源丰富,交通四通八达,工业基础坚实,科技力量雄厚。

海河口及其岸带的开发利用,有效地促进了天津市、塘沽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其中水利部门的防洪工程建设、海河口的整治和管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开发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统一管理和统一规划

长期以来,河口地区没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各部门、各行业按照自己的需要占用岸线,围垦滩涂,使河口及其岸线开发利用处于无序状态,造成多头管理,任意挤占行洪河道和岸线的混乱局面。

各部门、各行业在河口治理开发中要求各不相同,涉水工程规划和实施项目急剧增加,建设不同步,没有统一的法规规章,部门、行业间管理目标不一,管理要求不同,致使管理行为不规范。

2.河口淤积严重,不能满足泄洪排涝的要求

海河口自1958年建闸以来,由于受海河流域大气降水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上游来水逐年减少,致使河口长期被潮汐水流所控制。据1958~1995年实测地形资料,37年间闸上2km至闸下11km主河道累计淤积量为2317万m3,河床普遍抬高4~6m,造成海河闸下严重淤积,使海河干流泄流能力大幅度下降,对海河下游地区及天津市防洪安全构成威胁。

3.河口水质及底质污染,水环境恶化

位于近闸段的大沽排污河汇集了天津市城市与农村的工业废水和混合废水,日排污量超过80万t,河口水质低于海水水质标准Ⅲ类;闸下5km以内的河口底质有轻度、中度重金属污染,已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河口滩涂开发、水产养殖、水域生态环境等问题的普遍关注。

4.海挡堤标准低,损坏严重,防潮能力低

河口现状海挡堤顶高程参差不齐,防潮标准不足20年一遇,堤身单薄,残破险工段多,年久失修,未设专门机构管理,无固定运行维护资金。防潮闸等控制性水利工程设施老化,难以正常发挥作用。海河防潮闸自1958年建成至今运用已40多年,闸体沉降1.4m以上,影响泄流和挡潮功能的发挥。

5.排泥占地矛盾突出

通过科学研究表明,现阶段解决海河口泄流不畅的有效办法是机械疏浚。为此,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通过各种渠道、利用各种资金,每年对海河口进行疏浚治理。至2002年,海河口累计清淤1678万m3,建设排泥场面积486万m2。清淤工程对提高海河口泄流能力,保证天津市安全度汛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随着清淤量的累加,排泥场占地矛盾十分突出,成为制约清淤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每年天津市、塘沽区政府都要为排泥场的使用做大量的协调工作。管理体制、清淤投资、排泥场占地已成为今后维持河口正常清淤的制约因素。

二、加强海河口水行政管理的必要性及原则

1.必要性

海河流域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流域防洪建设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海河口地处天津市经济发展热点地区,涉及到多家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在深化改革、开发建设的新形势下,加强河口的水行政和开发管理,有利于促进河口地区的防洪防潮,有利于改进生态环境,有利于合理开发利用海洋滩涂水土资源,有利于河口整治规划的全面实施,有利于规范河口治理、维护河口的水事秩序,有利于促进河口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2.河口水行政管理和开发利用原则

(1)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有利泄洪、便利航运、保护水产、发展经济、改善生态环境。

(2)防洪治导线和规划方案要根据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要求,结合河口条件和特点,合理布置、统筹兼顾、综合利用,为促进河口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3)正确处理好河口滩涂及其岸线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防洪、生态环境的关系,合理开发利用水利、海洋、滩涂、岸线资源。

(4)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利用与保护相结合,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有计划地对河口及其岸线利用现状进行调整,加强保护和管理。

(5)正确处理统筹规划与合理开发、专项开发与综合开发、开发利用与建设管理的关系,规范河口治理开发秩序。

三、加强河口水行政和开发利用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1.建立高效权威的水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目前,由于海河口及其岸线的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等权属不明,存在多家分散管理现象,因此,建立高效权威的水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十分迫切的。为促进河口地区的防洪防潮、改进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海洋滩涂水利资源、规范河口治理开发秩序、保障河口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应加强水行政主管部门在河口综合治理开发中的统一管理职能和作用,建立统一、稳定、健全的管理运行机制,以保障海河口综合治理开发的顺利实施。

成立于1980年的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海河下游管理局,其主要职责是加强对海河干流、永定新河、独流减河及西河闸、海河防潮闸、独流减河进洪闸、独流减河防潮闸、屈家店枢纽等水利工程的统一调度和管理。但事实上依据1998年天津市颁发的《天津市河道管理条例》,3条河的管理由天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目前海河下游管理局只负责管理5座水闸枢纽和海河、独流减河两河口。多年来,海河下游管理局依据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的授权,对在海河口及其岸线进行开发利用且依法申报建设项目同意书的工程建设项目进行了管理与审查,并在规范管理程序、强化管理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做了一些有效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涉水工程建设项目主管部门和业主的支持与理解。但是,对建设项目的服务、验收、防洪后评价、档案管理等工作还亟待加强。

2.立足长远、科学规划,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国内外众多成功的河口治理和开发经验表明,河口综合治理开发必须有一个科学统一的规划。水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靠河口水沙基础资料的长期积累、科学试验水平的提高,针对拦门沙游荡上移、海相来沙较多致使淤积加重、风暴潮强劲及地面严重沉降等恶劣环境,在治理方案、堤线规划、吹海造地、实施措施等方面制订出一个兼顾社会各行各业经济发展,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地区的不同要求,兼顾近期目标与远期发展的全面的科学规划,并不断加以完善。

3.完善水法规体系建设,提高水行政执法水平

国务院在《关于加强海河流域近期防洪建设若干意见》中指出:继续河口整治,维持泄流能力是防洪建设的重要内容。依法加强对河口的管理,对河口继续进行维护性清淤,规划确定的清淤排泥场用地和管理用地任何单位不得挤占。同时,要研究如何运用市场经济杠杆,兼顾各方利益,使河口综合治理开发和防洪工程形成的排泥场土地资源发挥经济价值,为天津市经济发展服务。公务员之家

从海河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的需要出发,尽快制订出台《海河流域河口管理办法》,将河口及其岸线的开发管理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使之成为各部门、各行业制定综合治理规划和开发利用计划及进行建设项目审查管理时必须遵守的法律依据和行为准则,也为依法行政提供依据和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