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19:00:22

股骨范文篇1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5例均为男性6列,女性9列,年龄65~85岁,平均年龄75岁,均有外伤史,农民12例,工人2例,干部1例:按Evans分类法,稳定性骨折6例,不稳定性骨折9例。

2心理护理

由于老年患者突然意外受伤,需长期卧床,易出现恐惧、焦虑、烦躁不安等心理障碍。有些患者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儿女产生悲观失望,甚至不愿意接受治疗。针对老年患者的心里和生理特点在护理中应多关心、体贴病人,以热情的态度给予关系与安慰,尽量满足其合理心理需要,同时与家属及子女沟通,使病人能够了解骨折的原因和骨折后可能治疗的道理,从而使病人在精神上得以安慰,消除不良心理,积极配合治疗.同时详细介绍准备采取的治疗方法、过程、预后功能等,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理解。随时观察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生活护理

多数老年患者生理功能下降,反应迟钝,活动不便,给予安静舒适的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给予易消化食物,生活上给予照顾,做好基础护理及晨晚间护理,并注意预防因卧床而引起的肺部感染、皮肤压疮、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4患者自身伴随病的护理

由于骨折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与自身伴随病有密切关系,因此必须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伴随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认真定时检测血压,及时用药。糖尿病患者及时检测血糖,按时服用降糖药,严格执行糖尿病饮食,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同时又预防低血糖的发生。避免因护理不当而影响患者的痊愈。

5骨折牵引的护理

术前向患者讲明牵引的目的和意义,使患者对牵引有充分的认识,解除由于牵引而引起的紧张与恐惧心里,使患者密接配合。牵引后应勤观察,保持患肢的正确位置,患肢应处于外展30°中立位。检查牵引装置是否稳定、舒适、安全、有效,检查牵引锤是否着地或靠床边,牵引重量是否合适,牵引重量不可随便更改,检查牵引绳与被牵引的肢体长轴是否成一直线,以保证牵引力和牵引方向正确,防止过度牵引,影响骨折愈合。密切观察患肢末端的皮肤色泽喝温度,有无肿胀,感觉和运动有无障碍,气候寒冷时应注意保暖。伤后2周内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坐起和扭转髋部。2周后局部疼痛减轻,肿胀消失,病人敢于任何移动体位,此时应瞩病人不侧卧,患肢仍处于外展位,以防止发生髋内翻,造成肢体短缩,大粗隆升高而发生跛行。牵引针眼部位用无菌纱布盖好,每日用75%酒精点滴针眼2次,以防针孔感染。

6预防并发症

预防褥疮:应保持床铺平整、干燥、舒服、无渣滓,经常按摩身体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必要时可用50%的红花酒精擦湿按摩并用棉垫或者气圈垫起。并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饮食,以增强全身营养适当补液钙剂及多种维生素,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骨折愈合[1]。预防坠积性肺炎:老年人因体弱,加上牵引、疼痛、害怕等原因,肢体不敢动弹,呼吸相应减弱,大量分泌物不能及时排除体外,易发行坠积性肺炎。因此,应鼓励病人做上身运动,定期起卧,每天定时侧身拍背鼓励咳嗽,帮助排痰,必要时雾化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尿路感染:由于患者长期卧床或留置尿管,容易引起尿渣沉淀,结石及尿路感染,应鼓励患者多饮开水,让患者学会床上排尿,留置尿管的病人行定期夹闭和开放尿管,锻炼排尿功能,定期清洁尿道口。

股骨范文篇2

【健康教育;股骨骨折;护理

随着整体护理在医院开展的不断深化,为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1],护理人员正积极将护理技术、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融为一体,以确保“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落到实处,满足患者身心健康的需要。这不仅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患者的全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协助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给予适当的护理,预防并发症,协助康复,为患者提供全面身心护理;更重要的是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出具有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计划,选择适当的时机,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多种多样的形式,深入浅出、分阶段性地教给患者和病情相适应的健康知识,为患者提供和治疗、康复相关的护理指导和咨询,在患者对自己的病情及治疗、护理有充分熟悉的基础上,调动起其主观能动性,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医护工作,使治疗效果更加明显。我科在2003年1月~2005年6月收治195例股骨骨折患者,通过运用护理程序,根据对患者身体、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方面状况进行的评估,找出健康教育的重点,制订健康教育处方,提供适合患者个体健康需要的阶段性健康教育,让患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参和康复护理,并融会贯通,使健康教育在患者整个住院过程中都能得以持续进行,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95例,男120例,女75例;年龄最大96岁,最小15岁;平均住院天数23天。其中股骨粗隆间骨折61例,股骨干骨折48例,股骨颈骨折38例,股骨下端骨折19例,股骨髁骨折19例,股骨头骨折10例。

2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的实施

2.1入院初期的健康教育

2.1.1入院指导患者入院时,及时地给予热情的接待,引领他们来到病床边,为他们倒上一杯热茶,用亲切的语气介绍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病室环境,负责的医生、护士,以消除患者的生疏感,减轻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尽快适应住院环境,建立有利于治疗和护理的护患关系;同时为他们整理好病床单位,指导患者按病区要求放置好生活用品,以保持病室整洁、美观和空气流通,使患者在住院期间有一个平安、清洁、舒适的休养环境。然后评估患者的情况,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和护理需求,为确立护理诊断/新问题及制定护理计划提供依据。护士应系统、连续地从患者、家属或病历、已有的检查记录等多方面收集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资料,非凡注重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护理需要,确认患者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新问题,包括籍贯、职业、文化程度、脾气、性格、喜好、病史、过敏史以及对相关疾病的熟悉和所持的态度,分析评估资料,从而确立护理诊断/新问题,重点突出专科护理的特征,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具有个性化的护理计划,采取护理办法,选择适当的时机,应用相适应的健康教育形式、语言和方法对患者进行阶段性健康教育。

2.1.2心理护理患者多为意外受伤,在心理上往往难以接受,尤其是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反应不够灵活,活动不便,卧床时间长,生活不能自理,经常会自责,加上疼痛的刺激以及顾虑手术效果,担忧骨折预后,易产生焦虑、惧怕心理。因此,我们应给予耐心开导,从患者的思想顾虑入手,和患者进行具体的交谈、沟通,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关股骨骨折的护理知识宣教,介绍骨折的非凡性及治疗方法,使患者从多方面、多层次了解到骨折在治疗及护理方面的健康知识,减轻或消除患者的心理新问题,从而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此外,在生活上还要给予悉心照顾,多关心体贴患者,从细微处入手,如协助喂食、口腔清洁、指导便器的使用、翻身的方法等,使患者感觉舒适;和此同时,要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向他们介绍医院的设备、医生的技术水平和同病区治疗效果好的病例,请他们现身说法,相互交流经验,从而消除患者及家属的顾虑及惧怕悲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疾病,这样将有利于治疗、护理和康复。

2.1.3饮食指导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纤维及果胶成分丰富的食物[1]。饮食以易消化、清淡为主,忌油腻、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喝水,以保持大便通畅,预防腹胀和便秘。

2.1.4体位指导必须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保持正确体位是治疗的重要办法之一,以取得配合[2]。患肢的正确位置摘要:髋关节屈曲15°,外展30°,膝关节屈曲15°,踝关节背伸90°,足尖向上。注重勿外旋、内收,以免重复受伤机制而加重骨折移位。尽量避免搬动患肢,如确实需要则应平托肢体。

2.2术前预备期的健康教育

2.2.1术前指导根据患者的非凡治疗、检查、用药观察及护理的特征和健康新问题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说明术前检查的必要性和配合方法,以消除患者怕痛怕动的心理,减轻心理负担,丰富健康知识,提高患者住院适应能力和配合治疗的能力,积极配合,争取尽早手术。

2.2.2手术预备期指导向患者说明手术前皮肤预备的范围、配合方法、麻醉方式以及术前禁食的意义、禁食的时间等,减轻患者手术前的紧张和焦虑,提高手术适应能力,主动进行配合。

2.3术后康复期的健康教育

2.3.1术后体位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后的体位要求、治疗和护理的配合方法,从而提高患者的配合能力。患肢仍为外展中立位,不盘腿,仰卧时在两腿间置放软枕或三角形厚垫[2]。若行人工股骨头、髋关节置换术后,则要向患者说明正确卧姿和搬动是减少潜在并发症——脱位的重要办法,以提高熟悉和重视,并具体加以指导,以避免置换的关节外旋和内收而致脱位。如注重翻身,应用简易接尿器以免移动髋关节;放置便盆时从健侧放入,以保护患侧;侧卧时向健侧,在两腿间置三角枕或大枕头,以免在变换体位时发生脱臼;非凡提醒患者注重摘要:若患肢髋关节内旋内收、屈曲>90°,则有发生脱臼的危险。指导正确坐姿摘要:双下肢不交叉,不盘腿,坐凳时让患肢自然下垂,不坐低椅。

2.3.2肢体功能锻炼指导及时教会患者和手术相关的适应行为练习和预防术后并发症的行为练习,以及术后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炼的意义和方法等,使患者主动配合,积极参和,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康复。术后1日可做深呼吸,并开始做小腿及踝关节活动,由小到大,由轻到重。术后2~3日进行健肢和上肢练习,做患肢肌肉收缩,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和踝关节屈伸。拔除伤口胶管引流后可协助床上坐起,摇高床头30°~60°。1周后可做膝关节伸屈运动,并加强踝关节的伸屈及股四头肌的功能锻炼,以预防关节僵直、肌肉萎缩,促进血液循环[3]。2周后拆线,可在人扶持下扶拐下床,患肢不负重以防跌倒。如用双拐,应注重调节双拐高度和患者的肩部相平。架拐支撑体重时,健肢跨前一步,使两拐间距离和健肢保持等边三角形。以后逐渐不加扶持,但要在后面跟随,待行走稳妥后,方可独立架拐行走。根据骨痂生长情况患肢逐渐负重,进而先撤患侧的拐,架健侧单拐行走,以后再移向患侧,最后弃掉双拐。

2.3.3术后饮食指导指导患者进食含钙丰富的食物,如骨头汤、牛奶、鸡蛋、黄豆制品等,防止骨质疏松,促进康复。

2.4出院的健康指导指导患者促进康复的相关知识,正确用药及注重事项,有关饮食、睡眠、活动、环境、情绪对健康的影响等,以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熟悉,提高患者自我保健、自我护理能力,及家属对患者的照顾能力,促进患者的康复。使患者知晓复诊的时间及需要寻求医护人员帮助的途径。嘱患者出院后仍需加强营养,补充钙质,以促进伤口愈合,骨痂生长。加强患肢功能锻炼,由轻到重,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患肢半年内不要负重,按医生指导继续服药及定时每月复查X线片1次,观察骨痂生长情况。一旦发生不适,应立即制动,并及时到医院治疗。

3效果

3.1增加了患者对骨折治疗、护理及健康状况的熟悉,从而能积极配合,增强了遵医行为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不同时期教会患者既有别于前段时间,而又相互配合的康复知识,消除了患者不必要的思想顾虑,使其把握增加营养、预防便秘、预防褥疮、保持正确体位及正确进行功能锻炼的方法,从而能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并能及时向医生和护士进行反馈,使医护人员能及时了解患者生理、心理的动态变化,把握患者在每一个阶段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及时调整健康教育处方,使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所需要的健康指导,充分调动了患者及家属的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果;同时,患者的自理、自查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患者把握的患肢护理知识、架拐知识、患肢功能锻炼等健康知识,在出院后将能应用于家庭护理中,提高了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

3.2增强了患者对自己所服主要药物的功能和副功能的了解,并能正确服用和自我观察通过对患者在住院期间的用药宣教,提高了患者对服用药物的熟悉,使其能自觉服用,自己观察用药后反应,及时向医护人员进行反馈,有利于治疗。

3.3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足度本组195例患者通过精心护理和具体的、具有针对性的阶段性健康教育,均无发生并发症,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通过出院前的健康教育,强化了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和自查能力,使患者和家属把握需要复诊的日期和需要进行再次医治的指征和途径,使康复护理从医院内延伸到了院外,弥补了患者从医院护理过渡到家庭护理的环节,有效地解决了患者出院后护理支持不足的新问题[4],建立起良好的护理关系,提高了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足度,有利于医院对患者的追踪和提供连续性的服务,保留就医人群。

【参考文献

1贺爱兰,张明学.实用专科护士丛书骨科分册.长沙摘要: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

2李曼琼,罗艳华.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学.北京摘要: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8.

股骨范文篇3

【摘要】目的探讨Hybrid外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下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6月至2007年6月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下骨折47例。按照Seinsheimer分型,Ⅰ型4例,Ⅱ型16例(其中ⅡA6例,ⅡB8例,ⅡC2例),Ⅲ型9例,Ⅳ型6例,Ⅴ型12例。所有患者均行Hybrid外固定架治疗,记录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外固定拆除时间,并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结果4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4年(平均20个月)。47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0.3)h,出血(80±16)mL,术后12个月随访时Harris评分(73.78±5.60)分,所有患者均获稳定骨折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2周(10~19)周,平均外固定时间20周(16~32)周。47例患者术后优35例,良8例,差4例,优良率为91.5%。并发症情况:皮肤过敏2例,针道渗出1例,髋关节内翻畸形3例。未出现外固定螺钉松动、断裂病例。结论Hybrid外固定是一种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有效方法,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医学论文网【关键词】Hybrid外固定架;老年;粗隆下骨折股骨粗隆下骨折(subtrochantericfractures,SFs)临床较为多见,治疗比较困难,具有较高的内固定失败率。对于身体状况较好的青壮年患者可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一般疗效较好[1];对于合并较多内科基础疾患的老年患者,内固定手术创伤较大,手术风险高,术后并发症较多。近年来随着股骨近端解剖结构、生物力学特点的深入研究以及外固定技术的进步,外固定治疗SFs取得一定进展[2]。自2003年6月至2007年6月采用Hybrid外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下骨折4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7例,男28例,女19例;年龄58~84岁,平均63.8岁。所有患者术前常规行X线、CT检查,其中左侧16例,右侧31例。按照Seinsheimer分型,Ⅰ型4例,Ⅱ型16例(其中ⅡA6例,ⅡB8例,ⅡC2例),Ⅲ型9例,Ⅳ型6例,Ⅴ型12例。本组病例均合并有其他内科基础疾患,其中合并糖尿病12例,心血管疾患25例,肾功能不良8例,慢性呼吸系统疾患16例。按照美国麻醉师协会根据病人体质状况和对手术危险性进行分类,其中Ⅱ级22例,Ⅲ级18例,Ⅳ级7例。1.2Hybrid外固定手术方法1.2.1术前准备患者入院后给予患肢持续皮牵引,纠正肢体缩短和旋转移位,同时请麻醉科和其他相关科室协助处理内科基础疾患,病情稳定后可行手术治疗。47例患者平均术前住院10d,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者仔细阅读X线片,设计Hybrid外固定方法。1.2.2术中操作一般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局部麻醉,安置牵引床维持骨折复位。常规消毒铺单,确定股骨大转子及近端骨折部位,C型臂X线机透视下于大转子下2~3cm处按照AO推荐的股骨颈内穿钉方法打入3枚直径4mm的外固定半针,针尾轻度散开呈“”形。外固定针头距股骨头关节面约0.5~1cm,注意避免穿透股骨头。然后安装Hybrid外固定直杆,使股骨颈内3枚半针构成一整体框架。直杆远端采用2枚直径5mm外固定半针,自股骨干外侧穿透双侧皮质固定。靠近直干远、近尾端各安置弧形Hybrid外固定杆,并于大腿前部穿透股四头肌打入1枚5mm半针固定,随后紧固固定夹和连接杆。典型病例为男性,64岁,SeinsheimerⅢ型骨折,采用Hybrid骨外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见图1~4)。活动患肢观察髋关节活动以及外固定架稳定情况,无异常后采用碘伏纱布覆盖针道外口。1.2.3术后处理静脉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待局部消肿、疼痛消减轻后开始膝关节CPM功能锻炼。手术3d后每天采用碘伏擦拭针孔,检查钉道并注意有无感染及渗出,加强针道护理。术后第1天既可以开始膝关节、踝关节以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等功能锻炼,术后第2天鼓励患者进行扶拐下地活动。一般术后2周患者即可出院。出院后6个月内患者每2周门诊复查一次,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并进行X线检查确骨折愈合情况。骨折愈合后可拆除外固定架,拆除前需完全负重2~4周,拆除外固定当天一定要进行放松外固定后的适应性功能锻炼,一般为1d左右,如果患者无任何不适拆除外固定架。1.3评价标准随访观察患者髋关节功能,疗效评价参照黄公怡等[3]提出的标准,优:骨折愈合良好,无髋内翻及外旋畸形,行走无痛,下蹲达到或接近正常范围,功能恢复至骨折前状态;良:骨折愈合良好,髋关节轻度内翻,患肢缩短在2cm以内,行走无痛,需或不需手杖支持,功能恢复接近正常;差:骨折愈合差,有重度髋内翻及外旋畸形,髋关节疼痛,功能明显受限,不能负重或行走。2结果4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4年(平均20个月)。按照黄公怡等[3]提出的标准,47例患者手术效果为优35例,良18例,差4例,优良率91.5%。47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0.3)h,出血(80±16)mL,术后12个月随访时Harris评分(73.78±5.60)分,所有患者均获稳定骨折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2周(10~19)周,平均骨外固定时间20周(16~32)周。并发症情况:皮肤过敏2例,给予口服抗过敏药物后缓解;针道渗出1例,局部加强皮肤护理,定期换药后缓解;髋关节内翻畸形3例,对髋关节功能影响不大,未予特殊处理。本组未出现外固定螺钉松动、断裂病例。3讨论股骨粗隆下骨折是指发生在小粗隆下缘以远5cm内的骨折,约占所有髋部骨折的10%~15%。其发病存在两个高峰:1/3为高能损伤的年轻患者,2/3为低能损伤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4]。此外SFs近端骨折端在臀中肌、髂腰肌、外旋肌作用下外展、屈曲、外旋移位;远端骨折端在内收肌、股二头肌以及自身重力作用下向内侧移位,同时伴有肢体短缩和外旋畸形。任何固定在骨折愈合之前如果不能有效抵抗股骨近端的高应力和肌肉的牵拉作用,固定物很可能疲劳断裂。尽管目前SFs的治疗取得一定进展,但此类骨折的临床治疗仍然是棘手问题。保守治疗方法包括骨牵引、长期卧床等,但保守治疗很难达到并维持骨折的良好复位,同时对老年患者的保守治疗需要经受骨折自身以及全身各系统的相关并发症,如坠积性肺炎、褥疮、静脉血栓形成等,因而临床多倾向于手术治疗[5]。SFs手术目的包括:恢复颈干角、恢复肢体长度和旋转角度、骨折愈合并避免髋外展肌群的萎缩,临床可选用包括髓外钢板、髓内针、外固定架在内的多种方法。1980年Kaufer指出骨折内固定结构的强度取决于五个因素:骨的质量、骨折特点、内固定物的选择、骨折复位程度以及内固定的位置。临床医生所能控制的只有内固定物的选择、骨折复位程度以及内固定位置三个因素。因此选择合适的固定对SFs的治疗至关重要,应该认真考虑患者全身情况、局部创伤情况,包括骨折类型、局部软组织损伤、创伤前肢体功能情况等,术者一定要根据骨折类型、进针点以及固定后稳定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6]。根据骨折X线表现以及与小粗隆的关系,目前SFs临床最常见的分型为Seinsheimer分型[6]:Ⅰ型骨折无移位或移位小于2mm;Ⅱ型是两部分骨折,包括ⅡA型小转子以远的横行骨折,ⅡB型小转子以远的斜行骨折,ⅡC型起于小转子下的斜形骨折向外侧通过粗隆下区域;Ⅲ型骨折是三部分骨折;Ⅳ型骨折具有4块或更多的骨折单位;Ⅴ型骨折波及股骨粗隆间。Seinsheimer分型把骨折分为若干骨折单位,有助于术者选择合适的内固定物,同时该分型具有一定的预后指导作用。对于老年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往往伴有较多内科基础疾患,此类患者治疗最根本的目的是保存生命,同时还要考虑患者的生存质量,不能忽视骨折本身的治疗,治疗的关键是防止畸形愈合、迟延愈合和不愈合[7]。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无论是髓外内固定如动力髋、动力髁、Medoff钢板等,或是髓内夹板如Gamma钉、PFN等,手术通常创伤较大,时间[1][2]长,失血量多,手术风险较大,年老病人不易接受[8]。同时由于老年患者往往伴有骨质疏松,内固定容易出现固定钉松脱拔出或穿透关节,导致内固定失败。Hybrid外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下骨折有以下优点:a)近端骨折单位采用3枚半针固定,形成稳定的空间框架结构,不易松动或穿入髋臼,同时显著降低骨质疏松的股骨颈和股骨头的切割概率;b)整个外固定结构形成一高强度钢架结构,固定牢固,能够有效抵抗髋关节和股骨近端承受的内翻应力。Hybrid骨外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模拟图(见图5~6);c)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显著减少麻醉和手术时间,适合高龄或内科基础疾患较多的患者;d)促进骨折愈合:外固定对骨折周围骨膜、肌肉等组织几乎不干扰,有效地减少了术后感染、组织坏死的发生,并且可以提高髋关节功能恢复;e)外固定器固定可靠,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减少长期卧床相关并发症,骨折愈合后外固定拆除简单,无需二次麻醉手术[8]。并发症的处理:外固定架早期容易出现针道长期渗液,多继发于针道出血的后期,一般为组织渗出液,全针或者半针是针道良好的引流物,经过消毒擦拭等简单处理后一般在3~5d内缓解,很少出现长期渗液或感染。长期渗液实际上是针道周围无菌性炎症反应,多数是由于外固定针压迫周围软组织所致,其次采用电钻钻入固定针时降温不当或转速过高导致针骨界面的骨组织热损伤也是重要原因[9]。针道感染是骨外固定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主要是由于针道护理不当所致:a)未按要求每天用碘伏擦拭针眼,局部渗出物堆积堵塞针道;b)出现钉眼异常反应后未及时治疗。出现此并发症的患者应减少活动、注意休息、加强皮肤护理,保持针眼清洁干燥,每天采用棉签蘸碘伏擦拭针道口即可,每日3次,钢针起到引流作用,细菌不易逆行感染。湿疹性皮炎是由于患者对金属过敏所致,口服H1受体阻滞剂一般可缓解,重症过敏患者应用激素治疗后均可缓解。总之,对于老年股骨粗隆下骨折采用Hybrid外固定架治疗,可以显著降低麻醉和手术风险,Hybrid外固定架手术操作存在一定的学习曲线,只要熟悉局部解剖结构,充分了解外固定的特点,详细的术前设计,密切的术后随访,加强护理,一般可获得满意效果。【参考文献】[1]MiedelR,PonzerS,TornkvistH,etal.ThestandardGammanailortheMedoffslidingplateforunstabletrochantericandsubtrochantericfractures.Arandomised,controlledtrial[J].JBoneJointSurg(Br),2005,87(1):6875.[2]ChristodoulouN,SdreniasC,SalagiannisG,etal.Fixationoftrochantericorsubtrochantericfracturesusingdynamicexternalfixators[J].RevChirOrthopReparatriceApparMot,2007,93(3):264268.[3]黄公怡,王富权.鹅头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1984,4(6):350.[4]BediA,ToanLeT.Subtrochantericfemurfractures[J].OrthopClinNorthAm,2004,35(4):473483.[5]AharonoffGB,ImmermanIB,ZuckermanJD.OutcomesAfterHipFractureintheElderly[J].TechniquesinOrthopaedics,2004,19(3):229234.[6]ToniMM,ErickaAL.TreatmentModalitiesforSubtrochantericFracturesintheElderly[J].TechniquesinOrthopaedics,2004,19(3):197213.[7]夏数数,邹季.单边三连杆组件型外固定器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7,15(5):4344.[8]孙永青,叶建军,范磊,等.内固定加外固定治疗复杂股骨粗隆下骨折疗效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05,11(4):374375.[9]AndersonJT,LucasGL,plicationsoftreatingdistalradiusfractureswithexternalfixation:acommunityexperience[J].IowaOrthopJ,2004,24:5359.

股骨范文篇4

一般情况:本组病人95例,男36例,女59例。年龄60~87岁,平均71.5岁。新鲜骨折89例,陈旧骨折6例(病程1个月以上)。按Evans分型:Ⅰ型18例,Ⅱ型16例,Ⅲ型32例,Ⅳ型12例,Ⅴ型17例。致伤原因:行走时跌倒61例,骑自行车摔伤16例,车祸伤18例。

术前准备:术前常规血尿检查、血糖、肝、肾功能的生化检查及血凝五项检查。备血。摄胸片、心电图检查,有呼吸系统疾病者应行血气分析或肺功能检查。作心脏彩超评价心功能。存在并发症的患者请内科、麻醉科专科医师会诊,协助处理,尽早使病人达到能够耐受麻醉与手术要求。有脑梗塞病史者术前常规作脑CT。术前准备应尽量在1~4天内完成。

手术方法:Ⅰ、Ⅱ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采用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丝钉固定11例。Ⅰ、Ⅱ型13例,Ⅲ、Ⅳ、Ⅴ型60例选择DHS固定。11例Ⅳ、Ⅴ型严重粉碎骨折,估计术中复位困难,不能达到坚强固定早期功能煅炼且年龄超过75岁者,选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

术后处理:所有病人术后均穿防旋鞋,维持患肢外展,稍外旋位。鼓励健肢活动。患肢用静脉泵,促进血液回流,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常规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视骨折类型及牢固程度决定何时下地活动,一般内固定术后3~6周扶双拐患肢不负重下地活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3天下地活动。

结果

本组随访1~4年,平均2.5年,评价内容包括并发症、下地时间、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1])。优60,良19,差15。并发症包括:5例空心钉内固定失效,折端移位不愈合;4例DHS拉力螺钉穿出股骨头;3例DHS钢板折断;7例出现下肢静脉血栓;1例心梗死亡;1例消化道出血死亡;1例术后脑梗死,患肢肌力由术前4级降至1级。

讨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骨折,这类骨折有相当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15%~20%病人在骨折后1年内死亡,1年后病人死亡率恢复至同年龄组的相同水平[2]。其死亡原因多为心脏病、肺部感染、肺栓塞、脑梗死。Horoqitz报道转子间骨折采用牵引治疗死亡率达34.6%,而手术治疗死亡率仅为17.5%。近年来转子间骨折的坚强内固定和病人早期活动被认为是标准的治疗方法。然而老年病人多合并有内科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高血压等,加之脏器功能衰退,术前健康状况差,使我们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困难重重。我们的经验是:病人入院即抓紧时间作术前准备,对于合并内科疾病者请内科医师会诊,积极治疗原发病。糖尿病控制空腹血糖在5.6~9.4mmol/L;高血压控制在140/90mmHg左右。对于决定手术治疗者,术前准备时间尽量在1~4天内完成。MoranChristopherG指出:有并发症的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的死亡率是无并发症的2.5倍,超过4天以上的延迟手术可明显增加髋部骨折手术死亡率[3]。在临床实践中,骨科医师需要与内科医师协作,术前充分准备,术中监测及术后积极治疗,密切观察病情,能够显著降低病人术后死亡率。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要达到骨折端坚固和稳定的内固定。除了常用DHS作内固定材料,我们也尝试采用空心钉对简单、易复位的Ⅰ、Ⅱ型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但是,这种治疗方法并发症很多,集中在内固定失效,骨折不愈合。对于股骨转子间严重粉碎骨折,年龄大于75岁,病人存在骨质疏松,预计术中难以达到坚强固定者,特别是内侧、后侧骨块粉碎严重者。为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我们尝试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取得良好的近期疗效。术式的选择应建立于对骨折的认真了解及病人的要求。

关于并发症出现的原因探讨及应对措施:①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固定不适用于转子间骨折。本组空心加压螺钉固定病例中45.5%患者出现并发症。虽然这种治疗方法创伤小,操作简单;但远骨折端可供固定骨质少,患者多合并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螺杆部没有螺纹,缺乏有效固定,不能对抗髋部肌肉收缩拉力。下地负重活动甚至在床上翻身髋部承受力量即可能使内固定失效。需辅助较长时间牵引患肢制动。不能满足坚强内固定和病人早期活动的要求。②内固定物股骨头颈内切割并突出:这种并发症的发生多与加压螺丝钉在股骨头颈内的位置有关。Kafer、Matthew和Sorvtegard列出如下决定骨折内固定系统的强度的可变因素:骨骼质量;②折块几何形状;复位情况;内固定设计;内固定的位置。外科医生能掌握的只有复位的质量,内固定器械的选择及安装[4]。大部分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病人均有明显的骨量减少,股骨头颈部位可固定于骨的质量也就难于满足需要。股骨头颈骨前上方为骨质最差的部分。加压螺丝钉在股骨头颈内的理想位置在股骨头颈的中央或稍偏下后方,使螺纹通过Ward三角区,固定才最牢固。首先多发生在Ⅳ、Ⅴ型严重粉碎骨折中,对骨折复位要求不高,仅满足正位影像上大致复位,而侧位上向前或后成角;使拉力螺钉自股骨头前方或后方穿出。或紧帖股骨头软骨下骨,术后负重时拉力螺钉穿出。其次是对于简单骨折,术中只要求正位影像上导针位于股骨颈中心,对于侧位影像导针位置要求不高,偏向一侧。螺钉拧入后,正位影像上钉头距股骨头骨皮质0.5~1cm,侧位影像近于皮质边缘。导针的正确位置是在正位影像位于股骨头颈下1/2象限,侧位像导针位于股骨头颈中心,避免在周边各方向上侧方偏移。螺丝钉长度以距离股骨头软骨下骨10mm为宜。另外,Baumgaertner等提出了TAD的概念,TAD代表正位和侧位X线片上,加压螺丝钉顶点至股骨头顶点之间的距离经较正放大率后所得的数值。在19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病人中,TAD小于25mm时,无1例因松质骨螺丝钉切割失败[5]。拉力螺钉股骨头颈内切割并突出使内固定失效,为恢复关节功能,更换内固定植骨或关节置换成为可选择的方法。由于原加压螺丝钉在股骨头颈造成的骨缺损,可供固定的位置只有股骨头颈的下1/3,DCS是较好的选择。若不能更换内固定,则根据患者年龄,骨质及内固定失效情况选择半髋或全髋置换。③钢板螺钉折断。这种并发症多发生在内侧皮质粉碎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而且加压螺丝钉在股骨头颈内的位置良好。严重粉碎的III型或Ⅳ型骨折,颈后方骨折块移位明显常导致骨缺损,如复位不良或复位后骨折块固定不牢,势必在扩孔时使其移位和缺损更加严重,加压螺丝钉在股骨颈后方外露。小转子骨折块累及1/2以上的股骨距,破坏股骨转子内后侧的完整性,压应力不能通过股骨距传导,易导致断钉断板。应树立骨折保护内固定的概念,在不加重破坏血运前提下,尽量争取良好复位。早期功能锻炼不能作为统一规定,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骨质疏松程度,骨折类型及手术室内固定情况全面评估。对于不稳定骨折,骨质疏松,加压螺丝钉位置不良及骨折复位不佳者,应适当延迟下地负重时间;根据X线片提示骨痂形成多少决定何时下地负重。本组8例钢板螺钉折断病例为Ⅲ、Ⅳ型骨折,均未重建股骨转子内后侧的完整性,且将无疼痛作为活动负重的监测指标,早期负重无疼痛感时内固定已失效。若考录到DHS对Ⅲ、Ⅳ型骨折固定不够坚强,重视术后的局部制动,严格限制患者下床活动,也可获得良好的骨折愈合,但这部分患者的术后功能恢复时间大大延长。尽管DHS内固定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金标准,但它并不能适用于所有的骨折类型。张经纬等报道,对IA型无移位和IB型部分移位的骨折,应用四种内固定皆可;对Ⅱ、Ⅲ型骨折,适用Gamma钉和PFN;对Ⅱ、Ⅲ型中骨折线未累及小转子水平的股骨外侧皮质者,亦可应用DHS结合大转子张力带或大转子外侧支撑钢板内固定;对大转子处呈冠状面骨折者,不可用角钢板和DHS,宜选用Gamma钉或PFN;对逆转子间型骨折,可应用角钢板、Gamma钉或PFN[6]。目前对于转子间骨折的影像学检查多依赖髋部正位X线片,在实践中我们注意到二维平面影像难以对骨折状况有详细了解,侧位片难以获得高质量影像。尤其是未发现的内侧,后侧粉碎骨块及冠状位骨折,而这对于内固定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主张对于Ⅱ型以上转子间骨折常规作三维CT重建,对决定手术方式有指导意义。另外,骨科医生应该去除试图使用一种内固定解决所有类型骨折的不良思维方式,掌握多种内固定的使用方法,减少由于内固定选择不当造成的失败病例。

论文关键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关节成形术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选择及其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10月~2007年10月对117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手术治疗,随访95例。治疗方法为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切开复位DHS固定,一期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结果:术后所有病人伤口I期愈合,随访1~4年,平均2.5年;总体治疗的优良率83.2%,出现并发症包括:5例空心钉内固定失效,折端移位不愈合;4例DHS拉力螺钉穿出股骨头;3例DHS钢板折断;7例出现下肢静脉血栓;1例心梗死亡,1例消化道出血死亡,1例术后脑梗死。结论:①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合并内科疾病,致死率高,应仔细选择手术适应证,及早手术。围手术期有内科医师协助,可明显降低致死率、并发症。②根据病人全身情况选择创伤小,操作简单术式。空心钉加压螺纹钉固定并发症较多,不宜采用。③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复杂骨折,可获得较好近期疗效。

参考文献

1HarrisWH.Traumaticarthritisofthehipafterdislocationandacetabularfracture,treatmentbymodlearthroplasty,anend-resultsstudyusinganewmethodofresultevaluation.JBoneJointsurg(Am),1969,51:737.

2卢世壁,主译.坎贝尔骨科手术学.第9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3:2130.

3Moran,ChristopherG.FarlyMortalityafterhipfractureisdelaybeforesurgeryimportmant?JBoneJointSurg(Am)2005,5(87):483-9.

4Kaufer.H,Mathews.LS.SongstegardD.Stablefixationofintertrochantericfracturesabiomechanicalevalution.JBoneJointsurg,1974:56:899.

股骨范文篇5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加压滑动鹅头钉(Richard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应用加压滑动鹅头钉(Richard钉)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81例。结果:平均随访1.5年,优良84%,尚好11%,差5%。多数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结论:Richard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止痛有效、患者离床早、并发症少等优点,是目前较好的治疗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钉。

我科自1993年以来用加压滑动鹅头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81例,全部得到随访,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81例,其中,男34例,女47例。年龄60~81岁,平均72岁。左侧50例,右侧31例。合并疾病:慢性支气管炎7例,糖尿病8例,心电图提示有心律失常、传导阻滞、T波改变及心肌缺血者28例,压疮者2例。

骨折分类:按照Evan''''s分类法,Ⅰ型4例,Ⅱ型20例,Ⅲ型43,Ⅳ型14例。

1.2治疗方法

1.2.1术前准备术前常规行皮牵引以利骨折复位及减轻患者疼痛,并配合内科进行抗感染、止咳、降糖、降压、改善心肌供血等综合治疗,增加对手术的耐受性。

1.2.2手术方法在硬膜外麻醉下,在C型臂电视监测下在牵引床上进行牵引复位,采用国产加压滑动鹅头钉(Richard钉)内固定。选用大粗隆下股骨上端的外侧切口,在大粗隆下方2.5~3.5cm处安放角度尺,钻入导针,透视,使导针针尖离股骨头皮质下1~1.5cm。用组合绞刀沿导针进行扩孔,根据导针在骨质内的长度,选择合适的粗螺纹钉旋入,将套筒上的键对准粗螺纹钉的键槽,装上钢板,利用加压器使粗螺纹钉在套筒上滑动,使钢板与股骨皮质面相贴,骨折端靠拢,上好钢板上螺钉。然后再利用加压器进行加压,最后拧入螺纹钉尾螺丝。合并小粗隆分离移位者用钢丝捆扎或以螺钉将其固定。切口置负压引流。

1.2.3术后处理患者术后2~3d可坐起活动,并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及膝关节的伸屈锻炼。若为稳定性骨折术后2~3周即可扶拐下地行走活动,若为不稳定性骨折或伴有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可床边坐起,8~10周拍片骨折愈合即可负重下地活动。本组病例平均住院23d。

2结果

本组8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最短3个月,平均1.5年。功能评价,优良:无痛、功能正常、生活自理,共68例;尚好:轻痛、外出用拐、功能稍差、生活尚能自理,共9例;差:仍痛、行走及生活自理困难,共4例。

3讨论

3.1股骨粗隆间骨折特点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于老年女性,多系平地滑倒所致,这与老年人协调性差,反应迟钝,以及女性绝经期后骨质疏松,骨的抗张力强度下降有关[1]。老年人骨折治疗的关键是让其及早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减少因骨折的疼痛、功能障碍而引起的并发症。股骨转子为松质骨,骨折后无论采取何种治疗方法,均能愈合,既往多采用牵引,但不能早期活动,卧床时间长,护理工作多,住院时间长,患者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膝关节容易僵直。还可使许多原有的伴随症如慢支、心脏病加重。因此,现在多数学者主张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要进行积极的手术治疗,而非手术治疗仅适用于体质很弱,有多种严重疾病而不能耐受手术及麻醉的患者[2]。

3.2加压滑动鹅头钉特点

此钉又称Richard氏钉,1967年美国Calleder最早应用[3],国内应用最早的是卢世璧等[4]于1982年首衔使用加压滑动鹅头钉治疗骨折取得良好疗效,王福权等[5]于1985年应用其治疗粗隆间和股骨颈骨折并进行了加压机械性能静态测试,抗弯强度为280kg,能起到早期肢体活动,对稳定性粗隆间骨折可达到患肢早期负重的目的,这对老年患者早期离床,减少骨折卧床而出现并发症起到重要作用。本组未发现器械断裂、弯曲和髋内翻畸形。

3.3手术指征

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病年龄较大,并存症多且重。能否手术主要取决于:①伤前生活自理能力或心肺代偿功能如何,如能外出上街,上楼,从事家务劳动等。②意识清楚,能积极配合排痰与活动肢体,③合并症多要作具体分析。下列情况不宜手术:如心血管方面半年内有心梗史,3个月内有频繁发作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及不能控制的心衰。总之,对老年人健康情况应在内科医师配合下有一个正确估计。高龄虽然手术风险大,但不是绝对的,年龄本身并非是手术的禁忌证[6]。

3.4治疗体会

本治疗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内固定设计符合生物力学原理,钉板结构坚强牢固,术后患者可早期功能锻炼,患肢功能恢复快。适用于多种类型的粗隆部骨折,避免了长期卧床引起的各种并发症;缺点是剥离较多,创伤较大,但操作熟练出血也不多,手术时间也不长,若粗螺纹钉长短选择不当,可影响术后功能锻炼和康复。

[参考文献]

[1]鲁英,罗先正.203例股骨粗隆骨折治疗分析[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1,6(1):7.

[2]王福权.关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5,10(4):202.

[3]HarringtonKD.ThemanagementofComminutedUnstableinterchnterinfracture[J].JBoneJointSurg(Am),1993,55:136.

[4]卢世璧,王继芳,刘王杰.粗隆间骨折分型及其内固定方法的选择[J].中华外科杂志,1989,27(6):331-332.

股骨范文篇6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30例。GardenⅢ型17例,Ⅳ型13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70~82岁,平均75.3岁。结果手术切口长6~10cm,平均8cm,手术时间为56~80min,平均为68min,术中出血量为200~500ml,平均380ml。随访12~24个月,平均随访16个月,术后一年Harris评分平均为95.1分,无切口感染、骨折、神经血管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髋关节脱位、假体松动等并发症。结论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是一种理想的方法,具有手术切口短,创伤小,出血少,瘢痕少,术后功能恢复快等特点。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linicaleffectwithlateralmini-incisionTHRfortreatmentthefemoralneckfracturesinsenilepatients.MethodsThirtysenilefemoralneckfracturescaseswerecollected,whichisincludingGardenⅢ17andGardenⅣ13.Therewere18malesand12females,andtheaverageagewas75.3year.Allpatientsweretreatedwithlateralmini-incisionTHR.ResulteIncisionis6~10cm,average8cm,operationtime56~80min,average68minute,theaverageintraoperationbloodlosswas380ml(rangefrom200~500ml),Allpatientswerefollowedupfrom12~24months(average16months)..TheclinicaleffectwasevaluatedaccordingtoHarrisscoresystemafterayear,averageis95.1,Allpatientshavenocomplicationsincludingincisioninfection,bonefracture,injuryofbloodvesselandnerve,deepvenousthrombosis,dislocationofhipjointprosthesisetc.ConclusionLateralmini-incisionTHRfortreatmentofthefemoralneckfracturesinsenilepatientsisaidealmethod,whichhasadvantagesofrecoveryandfewcomplicationsbecauseoffewscar,littletraumaandbloodloss.

【KeyWords】Femoralneckfractures;Lateralmini-incision;THR;Senile

老年股骨颈骨折卧床时间长,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发生率较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治疗手段,可以早期活动,早期负重行走,提高生活质量。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其要求也在不断增加。除对提高植入物的使用寿命外,还要求减少手术的创伤性,缩短康复时间。本文报告了采用外侧入路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置换术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共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70~82岁,平均75.3岁。所有患者均为股骨颈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14d,平均8d。骨折类型:头下型13例,头颈型8例,经颈型9例。骨折移位GardenⅢ型17例,Ⅳ型13例。骨折合并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24例,占80%,其中高血压11例,冠心病8例,脑血管后遗症2例,糖尿病9例,慢性支气管炎并肺气肿7例,其他慢性病3例,并存2种及以上内科疾病者8例。

1.2术前准备:患肢常规作皮牵引,术前心、肺、肝、肾功能测定,对全身情况和各器官功能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术前使用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7mmol/L以下,尿糖一个+以下,高血压患者将血压控制在基本正常的范围,血压控制于140mmHg~160mmHg/90mmHg~100mmHg之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则先改善心肺功能,有肺部感染者先控制肺部感染,营养较差者先进行支持治疗,纠正电解质紊乱,调整全身状况满意后手术。

1.3手术方法:(1)麻醉和体位:一般情况下都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在麻醉师的协助下尽量将患者的血压控制在100/70mmHg左右[1],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半仰卧位,患侧垫高60度。(2)手术切口,自髂前上棘到大转子前缘画直线,在此线上中外1/3作一弧形切口,全长6~10cm,切口2/3位于大转子上缘近端。(3)手术步骤:①关节囊的显露。沿切口方向切开皮肤皮下及阔筋膜张肌。在大粗隆上缘处切断部分臀中肌前部肌纤维(注意事项:为便于术中显露并避免股骨扩髓时器械对臀中肌的挤压挫伤,应常规部分切断大转子前方的臀中肌腱性止点,术毕应用丝线坚强缝合,以确保外展肌功能的恢复)。将阔筋膜张肌和臀中肌分别向前后方牵开显露髋关节囊,“十”字型切开关节囊。②股骨颈截骨。打开关节囊并向下分离显露小转子,根据术前测量和计划于小转子上方约1.5cm处用摆锯将股骨颈切断,随后用取头器或将股骨头取出。③假体的植入:向前向远侧牵引股骨近段,将两把椎板拉钩的尖端分别插入髋臼后外及前内缘,牵开并保护外侧的臀中肌内侧的阔筋膜张肌、缝匠肌、股直肌,将一把Cobra拉钩插入髋臼的下缘,牵开内下方软组织并阻挡股骨近端,显露磨锉髋臼,髋臼假体置入按常规术式。极度内收外旋患肢,充分显露股骨颈截骨端,用股骨撬插入大转子下方翘起股骨近段,使扩髓器通过近侧顶端向后的切口顺利进入髓腔,安放股骨头假体。⑥假体复位。复位髋关节,检查下肢长度、活动度、稳定性后确切缝合臀中肌前部的腱性止点,留置负压引流管,关闭切口。

1.4术后处理:术后24~48h拔除引流管,常规应用制酸剂2d,抗生素7~10d,低分子肝素预防静脉血栓7~10天,术后髋关节置于外展中立位。鼓励患者练习踝关节主动屈伸,股四头肌静力收缩练习。生物型假体术后满3周部分负重下地行走,骨水泥假体术后一周~二周部分负重下地行走,平均13d扶拐下床炼习行走。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随访评价。

2结果:

30例患者手术切口长6~10cm,平均8cm,手术时间为40~60min,平均为48min,出血量为200~500ml,平均380ml。随访12~24个月,平均随访16个月,术后一年Harris评分平均为95.1分,无切口感染、骨折、神经血管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髋关节脱位、假体松动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HHS平均78分(61~86分);术后6个月HHS平均86.8分(76~93分);术后12个月HHS平均95.1分(83~100分);所有患者均能正常行走。

外展及内外旋肌力测定:根据肌力百分计量表分别对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肌力测量,3个月后17个患者在60﹪~70﹪(肌肉活动有完全的弧度并能对抗小压力维持在该位置),13个患者80﹪~90﹪(对抗中等压力);6个月后25个患者80﹪~90﹪(对抗中等压力),5个患者达到100﹪(对抗最大压力);12个月后全部达到100%。一年后外展及内外旋肌肌力测定显示,髋关节外展及内外旋与健侧比较,无明显异常。

3讨论:

3.1外侧入路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适应证:并非所有的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均可采用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选择合适的患者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Bostrom等[2]认为合适的患者应该是体型偏瘦,体重指数低于28kg/m2的患者,而肌肉太强壮、解剖明显异常的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或者是全髋关节翻修的不建议做此手术。Duwelius等[3]认为合适的患者应该是不肥胖,有要求快速出院动机,没有大的解剖学异常,无严重的髋关节发育不良及明显变形的关节炎,无严重的免疫缺陷,无既往髋关节手术史和术前感染灶的患者。我们认为下述患者适用于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⑴髋部皮下脂肪相对较薄者。⑵股骨颈骨折合并化脓性髋关节炎,需原有化脓性髋关节炎已治愈,无关节强直或僵硬者。⑶非肿瘤、结核等原因导致的股骨颈骨折或近端破坏。⑷无严重的髋关节发育不良⑸无较重的肌肉挛缩。⑹不合并明显变形的关节炎。⑺初次接受THA,无髋外侧入路手术史,臀中肌无明显瘢痕挛缩者。此外,手术成功不仅仅是选择一个合适的患者,其中医生对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也非常重要。小切口手术是基于对髋关节置换手术熟练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临床经验不足,狭小的视野和不熟练的操作,都将导致手术时间延长,出血量增加,加重创伤,最终会违背手术的初衷而陷于失败的境地,甚至产生与预期相反的结果。

3.2外侧入路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技术注意点:我们所说的小切口是一个小于10cm甚至更短的切口,对患者的创伤小,减少手术对病人生理功能的干扰,缩短康复时间[4]。采用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技术要求较高。小切口导致手术视野小,对手术者提出很高的要求,必须有良好的髋关节置换经验和手术操作技术。术中手术视野小,止血困难,可以通过控制性降低血压来减少手术中的出血,尽量彻底止血[5]。在术中采用髋臼拉钩配合椎板拉钩或单独应用椎板拉钩,不仅能够达到术野的充分显露,也不影响术者的操作。外侧小切口近端向前轻度的倾斜,使髋臼的显露、准确及髋臼假体的植入相对容易。而股骨髓腔的准备及假体的植入存在一定难度,术中需注意:(1)确定健肢呈伸直位,保证患肢充分内收外旋,使股骨近端暴露与切口,从而减少对切口近侧皮缘的摩擦。(2)采用特殊器械-股骨撬放入股骨近端下方抬起股骨,不仅可保护切口近侧缘皮肤,还利于扩髓和股骨假体的植入。开始行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时,在髋关节置换手术熟练的基础上可逐步减小手术切口,最好从髋部皮下脂肪较薄者或肌肉不发达的患者开始,一般而言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更为适合。术中需注意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暴露范围小,对髋关节畸形、僵硬、旋转受限严重的患者需慎重使用。

3.3传统髋关节置换切口的弊端:传统髋关节置换术不论前外侧或后外侧切口,切口通常都比较大。这些切口优点在于:手术视野宽阔、便于操作。但是可造成诸多的负面效应:如术中剥离大面积肌肉组织,会引起肌肉组织大量损伤出血,从而加重创伤,出现较多的并发症,大大提高关节置换手术的风险性。较大的切口会破坏组织周围小血管,引起组织肿胀,导致血液回流障碍,出现下肢肿胀、深静脉栓塞等症状。常规前外侧和后外侧入路,创面较大,暴露广,使股神经、坐骨神经在术中容易受到牵拉,甚至遭到钳夹,导致医源性损伤。另一方面,对于置换后的人工关节稳定性也存在一定风险性,往往是人工关节不稳的因素之一。原因主要是由于后外侧入路对后侧关节囊破坏较多,以及术中臀大肌被过分剥离,使关节后部原先坚固的防后脱位机制遭到破坏,导致关节脱位的风险大大增加。

3.4外侧入路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和传统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相比,它具有以下优点:①手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快:外侧入路小切口解剖层次简单,术中对肌肉等组织的剥离少,血管的破坏小,出血量低。完整的肌肉组织还形成加压垫,减少死腔的形成,有利于止血,使得患者在术中术后遭受血循环方面的手术创伤打击相对减少,较好地保证了重要器官的血供,有利于术后整体功能恢复。另一方面外侧入路小切口技术可以保留外旋肌群、后方关节囊、大转子、臀肌等重要组织结构,有利于早期恢复和功能锻炼。术中虽对臀中肌有部分损伤,但术后一年对外展及内外旋肌肌力测定显示术后髋关节外展及内外旋正常,对关节功能恢复没有明显的影响。②切口小、出血少、瘢痕小、创伤小。外侧入路小切口术中对肌肉、肌腱等软组织剥离和破坏非常小,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患者手术中及手术后的痛苦。一般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切口长达12~14cm,而小切口约6~8cm,前者出血较多,往往在600ml以上,大多数需要输血[6],后者平均出血低于400ml,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输血,因此一方面避免了输血自身带来的感染及一些输血反应问题,另一方面切口小、瘢痕形成少、外观美观,患者容易接受。③术后并发症少:老年患者自身器官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和退化,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硬化等因素,对我们术中减少出血和创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老年人进行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小,出血少,大大降低手术风险,特别是一些危及生命的较危险的并发症,如心肌梗死、肺梗死等,有利于老年人术后的恢复。另外小切口所暴露的组织少,对皮下组织伤害小,手术切口感染的机会相应降低。④可以提供一个稳定和不痛的关节:与人工股骨头置换相比,单极人工股骨头难以完全适应髋臼的形态和大小[7],易发生髋臼磨损、术后疼痛、使用寿命短的缺点。双极股骨头假体的设计和聚乙烯帽吸收震动效果优于单极假体,但双极股骨头假体的活动主要集中在外杯,股骨头假体由于难以与骨性髋臼匹配,容易引起骨性髋臼的继发性磨损,从而引起髋部及大腿痛,以至股骨头向髋臼内凸出[8]。而全髋关节置换术解决了髋臼的问题,比单纯股骨头置换更能完全有效地缓解病人的疼痛,从而提供一个更为稳定和不痛的关节[9]。采用外侧入路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劲有很多优点,是值得推广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如:由于切口小,暴露不是很充分,有时会增加手术时间。同时,操作空间有限,偶有取出股骨头比较困难。

总之,外侧入路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老年骨颈骨折方面确实可行有效的,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不可执意行小切口而忽视或牺牲治疗效果。只有合适的患者和医师熟练的技术相结合,才能使小切口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获得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庄心良,曾因明.现代麻醉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49

[2]Bostrom,MathiasP,Demetrakopoulos,etal.Minimallyinvasiveposteriorapproachtototalhipreplacement.CurrOpinOrthop,2005,16(1):2

[3]Duwelius,PaulJ,Berger,etal.Minimallyinvasivetotalhiparthroplasty:thetwo-incisionapproach.CurrOpinOrthop,2005,16(1):5

[4]王黎明,桂鉴超,张昊伟等.微创双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初步临床应用.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6,21(3):161

[5]SculwTP,JordanLC,WalterWL.Minimallyinvasivetotalhiparthroplasty:thehospitalforspeeialsurgeryexperience.OrthopClinNorthAm,2004,35:1372142.

[6]Berger,R.Grandroundspresentation.UniversityofPittsburgh,Pittsburgh,December,2001.

[7]XuX,LiuY,LiuJ,etal.Prostheticreplacementintreatmentofsubcapitalfemoralneckfracturesintheelderly.ChinJTraumatol,2002,5(1):28.

股骨范文篇7

【髋骨折;老年人;内固定;手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

0引言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之一,占全身骨折的1.4%[1,2],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其发病数量逐渐增加,手术治疗已成为国内外公认的首选治疗方法[3].如何选择内固定方式及猜测手术危险,是临床医生所关心的新问题.我们对60岁以上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观察了其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手术危险性进行了猜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199503/200106共收治60岁以上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68例,所有病例均来自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行手术内固定治疗136例,其中83例获得12~75(平均37.8)mo的随访.本组83(男40,女43)例;左侧45例,右侧38例;年龄60~96(平均74)岁.致伤原因均为平地摔伤,非病理性骨折.骨折类型稳定型33例,不稳定型50例.伤前身体状况相对健康47例,健康状况较差36例.手术方式动力髋组29例,髓内钉组25例,多枚钉组29例.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探究,通过复习病例及随访获得以下资料摘要:年龄、性别、骨折类型、手术方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是否输血以及输血量、伤前生活自理能力、伤前身体状况和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然后分别按手术方式、骨折类型以及年龄分组比较其疗效和并发症发生例数.通过计算发生并发症(尤其是术后早期并发症)患者的平均年龄和综合指数W值,对手术危险性进行猜测.其中骨折类型参照EvansJenson以及AO分类法[4,5]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手术方式分别采用动力髋、髓内钉和多枚钉内固定,髓内钉包括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PFN)和改良型Gamma钉;多枚钉包括多枚斯氏钉和空心螺纹钉.伤前身体状况分级根据美国麻醉学会的疾病严重度分级法[6]分为相对健康和健康状况较差两组.功能恢复评估方法我们采用李强等[7]报道的分项百分制髋评分法,分为优良(优或良)、可和差.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摘要:术后诱发心脑血管、肺、肾等系统疾病;髋部疼痛;髋内翻畸形;内固定弯曲、断裂;钉头切出股骨头;感染;继发骨折;肢体短缩以及骨不连等.伤前生活自理能力分级及手术危险性猜测综合指数W值的计算根据王福权等[8]报道的分级及计算方法.

统计学处理摘要:所有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不同手术方式组,不同骨折类型及年龄组的功能恢复状况比较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性别、伤前身体状况、骨折类型、输血例数和并发症发生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不同手术方式组的年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中出血和输血量比较采用多组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方差不齐时,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本组83例均行手术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时间12~75(平均37.8)mo.术后功能恢复优良67例,可9例,差7例;优良率80.7%.术后发生并发症10例,发生率12.0%.其中髋内翻畸形3例,未做处理;术后诱发原有合并症3例,给予对症处理后好转;术后发生泌尿系感染1例,经治疗后好转;术后内固定断裂+再骨折+髋内翻1例;内固定断裂并髋内翻1例;内固定断裂+髋内翻+骨不连1例;后3例均行二次手术.所有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髋部疼痛,6例伴有肢体短缩(1.5~3.0cm).

2.1不同手术方式组的一般情况、疗效及并发症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伤前身体状况、骨折类型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26gt;0.05,Tab1).各组疗效及并发症比较,住院天数比较摘要:髓内钉组比其他两组明显缩短(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输血例数、输血量比较摘要:动力髋组输血例数较多高(P<0.01);手术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中出血及输血量明显增多(P<0.01);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比较各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Tab2).表1不同手术方式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略)表2不同手术方式组的疗效及并发症比较(略)

2.2不同骨折类型及年龄组的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比较不同骨折类型组患者的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的疗效及并发症比较摘要:年龄大于70岁组功能恢复较差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并发症发生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Tab3).表3不同骨折类型及年龄组的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比较(略)

2.3发生并发症患者的平均年龄及手术危险性猜测综合指数W值发生并发症的10例患者平均年龄82岁.其中术后早期诱发原有合并症的3例患者年龄分别为86,94和96岁,手术危险性猜测综合指数W值分别为6,7和8,均伴有3种以上合并症.

3讨论

3.1不同手术方式内固定材料的优缺点及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方式选择根据AO治疗原则我们认为,PFN和改良型Gamma钉结构及手术操作相似,和钉-板比较,它们通过髓腔中心承受应力,无需重建内侧皮质的连续性,承受扭力小,远端锁钉具有抗旋转功能,适合于各种类型的粗隆间骨折.此外,它们还具有手术损伤小,减少了对骨折环境的破坏,保留了碎骨片的血液供给,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固定牢固,患者活动早、住院时间短以及恢复快等特征.其主要并发症为加压螺钉位置不佳所造成的髋内翻,多由于技术和经验不足所造成.动力髋滑动钉和动力髋钢板连接灵活,冠状面和矢状面均有一定的可调范围;且具有动力加压功能,使骨折端紧密对合固定牢固;可以早期功能锻炼.其不足之处是剥离范围大,创伤大,手术出血量多,手术时间长;易在术中及术后短期内因创伤诱发一系列潜在并发症;因此,对于高龄患者(70岁以上者)应慎重考虑.多枚钉因为是经距内固定,钉固定方向和髋负重力线一致,剪力少,压缩力多;其主要优点是手术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尤其适合全身合并症多的稳定型骨折,和上述内固定材料比较,其固定牢固性较差,术后下地活动时间较晚可能导致住院天数延长.

3.2并发症分析本组病例所出现的10例并发症,主要包括髋内翻畸形、术后诱发原有合并症、泌尿系感染、髋部疼痛、肢体短缩、内固定松动或断裂以及骨不连等.髋内翻为粗隆间骨折术后常见并发症,也是引起术后髋部疼痛的主要原因.多因为复位不良,内侧皮质未对位或未嵌插,内固定不牢固所致,少数因为患者活动不当引起;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以及系统正确的术后康复锻炼,是预防术后髋内翻的关键;术前对骨折的正确熟悉和合理选择内固定方式是术后防止髋内翻的前提.内固定断裂多因为内固定选择不合适,骨折粉碎不稳定,螺钉自股骨头或股骨颈切出,患者活动不当所致.术后诱发原有合并症,其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因为患者术前均伴有3种以上合并症,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等;二是因为患者高龄麻醉耐受性差,以及手术后失血、疼痛等原因.术后发生不同程度的肢体短缩(1.5~3.0)cm,主要因为骨折粉碎不稳定和骨缺损,断端嵌插,老年骨质疏松,内固定失败等.

3.3手术危险性猜测本结果提示,年龄越大功能恢复越差,年龄可能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危险的高危因素.高龄患者常伴有多种合并症,内固定方式选择余地较小,往往达不到牢固固定,从而导致术后功能恢复较差.此外老年患者因各种脏器代偿功能差,手术及麻醉耐受性差,是增加手术风险性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HaidukewychGJ,IsraelTA,BerryDJ.Reverseobliquityfracturesoftheintertrochantericregionofthefemur[J].JBoneJointSurgAm,2001;83A(5)摘要:643-650.

[2]StocksGW.Treatmentofreverseobliquityfracturesoftheintertrochantericregionofthefemur[J].JBoneJointSurgAm,2002;84A(5)摘要:869-870.

[3]曾剑文,朱庆生,朱锦宇,等.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入院时外周血白细胞变化的临床意义[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3;11(18)摘要:1262-1264.

ZengJW,ZhuQS,ZhuJY,etal.Changesofadmissionperipheralleukocytesanditsclincalsignificanceinelderpatientswithintertrochantericfractures[J].OrthopJChin,2003;11(18)摘要:1262-1264.

[4]HabernekH,WallnerT,AschauerE,parisonofendernails,dynamichipscrews,andGammanailsinthetreatmentofperitrochantericfemoralfractures[J].Orthopedics,2000;23(2)摘要:121-127.

[5]HerreraA,DomingoLJ,CalvoA,etal.AcomparativestudyoftrochantericfracturestreatedwiththeGammanailortheproximalfemoralnail[J].IntOrthop,2002;26(6)摘要:365-369.

[6]MakPH,CampbellRC,IrwinMG.Americansocietyofanesthesiologists.TheASAphysicalstatusclassification摘要:Interobserverconsistency.Americansocietyofanesthesiologists[J].AnaesthIntensiveCare,2002;30(5)摘要:633-640.

[7]李强,罗先正,王志义,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评估方法的探究[J].中华骨科杂志,2001;21(12)摘要:721-725.

股骨范文篇8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27~82岁,平均46岁。交通伤21例,跌伤9例,高处坠跌伤2例。骨折类型Garden分型,Ⅱ型3例,Ⅲ型19例,Ⅳ型10例。全部病人均为低龄不适宜关节置换或年龄高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

1.2手术方法病人就医后,均行持续性患肢皮牵引后,在硬膜外麻下C臂X线监测,闭合复位,经皮于股骨粗隆下2cm,打入3枚斯氏针,略入髋臼,选择位置较理想,1枚拧入空心加压螺钉,留下1枚斯氏针空心加压螺钉旁,缝切口,术后连续皮牵1~2周。

2结果

本组32例均随访6~64个月,平均24个月,关节功能评定标准摘要:优,髋关节活动正常,行走无疼痛;良,髋关节屈伸活动范围90°~120°行走疼痛;可,髋关节屈伸活动范围60°~90°活动时疼痛,生活能自理;差,髋关节屈伸活动范围<60°,双拐行走,生活不能自理。优摘要:12例,良10例,可2例,差8例,其中股骨头坏死6例,骨折不愈合3例,螺钉穿出股骨头5例,髋内翻3例。

3讨论

股骨颈骨折影响愈合三大因素[1]摘要:骨折移位,复位质量,内固定质量有关。

3.1手术失败的原因分析

3.1.1股骨颈骨折的原始移位程度是决定术后是否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主要因素[2]股骨头在发生骨折后缺血坏死发生年率在24%~35%,伤后在5年内X线检查被发现,临床主要表现为疼痛,跛行和活动受限。

3.1.2股骨颈骨折复位和否,关系手术是否成功[3]术前忽视髋关节X线摄侧位片及CT三维重建,对骨折端几何形态,内后方骨皮质的完整性缺乏全面直观的了解,导致术中复位不佳,内固定极不稳定,术后骨折不愈合,遗留髋内翻畸形。

3.1.3内固定选择不当和操作失误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方法很多,空心加压螺钉有其很多优点[4],(1)空心钛合金螺钉具有生物相容稳定性、耐磨蚀,抗磁性及更多抗疲惫;(2)空心钉有加压功能;(3)空心加压螺钉的中空结构对股骨头有减压功能;(4)中空螺纹钉自身体积小,对骨量及松质骨内的微小血管损伤小,可控面积大。选择单钉或多钉内固定,应根据股骨颈骨折的情况而定[5~7],认为空心钉(三枚)弹簧钉适用各种类型骨折,尤其是不稳定型骨折。打钉要符合股骨颈的前倾角和颈干角的生理弯度,因此进钉的方向越正确越好。

3.1.4忽视并发病的处理也影响着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如老年患者多有骨质疏松,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多未进行系统内科治疗。

3.2策略

3.2.1术前预备充分尤其术前摄髋关节侧位片,甚至三维重建,骨密度检测,对股骨颈的骨折有更全面,直观的了解。

3.2.2达到良好的复位保持股骨颈后方和股粗隆内后方骨皮质的完整性。内固定物选择合适,使内固定牢固又不至于过多的手术损伤。为能够进钉更正确,可使用股骨颈瞄准器[8],避免盲目性。

3.2.3系统治疗并发病请内科会诊对高血压、糖尿病等系统性治疗,及时稳妥处理老年病人随时可能出现心、肺、脑、肾等系统疾病。

3.2.4人工假体置换由于老年患者不适宜全髋置换,可行单极人工股骨头置换[9],有其一定的优越性,但单极头对髋臼的磨损导致关节间隙变窄,致使髋部疼痛。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创伤大,不适于体弱多病患者[10],内固定治疗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1胥少汀.股骨颈骨折的不愈合和头坏死.中华骨科杂志,1996,16(9)摘要:594-595.

2危杰,周力,王满宜.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和转归.中华骨科杂志,2005,25(1)摘要:16.

3王兆宁,姚树智,韩英杰.老年人髌部骨折手术失败原因分析及策略.中国骨和关节杂志,2005,20(1)摘要:45-46.

4郭荣光,王强,于建民,等.空心加压螺纹钉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中国骨伤,2004,17(9)摘要:568-569.

5施向春,梁家龙,王忠远,等.两种中空加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比较.中国骨和关节杂志,2005,20(6)摘要:414-415.

6王庆,袭遂良,许立.中空滑动母子钉治疗股骨颈骨折.骨和关节杂志,2004,19(1)摘要:11-12.

7侯庆忠,杨文娟.加压防旋转自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颈骨折.中国骨伤杂志,2005,18(3)摘要:135-136.

8孙观荣,全仁夫,李伟.股骨颈瞄准器的研制及临床应用.中国骨伤杂志,2005,18(5)摘要:313.

股骨范文篇9

股骨转子间、股骨转子下骨折是老年人髋部常见的骨折,约占股骨近端骨折的50%,特点是:常合并多种内科疾病和骨折并发症。本组76例存在一种或多种合并症,高达63%;多为低能损伤造成。本组中111例为跌倒所致,占92.5%,因此需加强对老年人群防跌倒宣教;骨质疏松骨折治疗需兼顾局部进行骨折固定和全身抗骨质疏松治疗;合并症、骨折复位程度和钢板位置常常影响临床效果。治疗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积极治疗各种内科合并症和骨折并发症,作好术前评估;尽早对骨质疏松进行药物干预,还要避免影响骨折愈合;手术尽量采用微创,骨折尽量解剖或接近解剖复位,准确放置钢板,稳定固定;早期功能锻炼。

2股骨解剖学近端锁定钢板优势

股骨近端解剖学锁定钢板具有角度稳定性,置于股骨近端张力侧,构成稳定的架构固定骨折端,可有效防止复位丢失,有助于控制旋转和防止股骨头切割,微创操作尽量保护骨折端血运,不强求复位和固定后内侧骨块,适合治疗骨质疏松骨折。生物力学研究显示就固定强度而言,股骨锁定钢板优于DCS,与股骨角钢板相当,但不如髓内钉。在轴向强度方面占优,但在抗旋转及扭转方面欠缺。近几年出现的万向锁定钢板,尽管生物力学与传统单向锁定钢板近似,但锁钉自由度会牺牲其承受负荷能力,也会影响螺钉整体拮抗负荷能力,甚至螺钉相互阻挡。

3适应证

目前认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适应证包括:严重骨质疏松患者;股骨近端严重粉碎不稳定骨折,或伴有大转子部冠状及矢状位劈裂骨折者;股骨近端骨折累及股骨干者;陈旧性骨折不易复位者;DHS或髓内固定手术失败者;股骨近端髓腔狭窄或畸形不适宜髓内固定者。

4临床疗效

锁定钢板用于治疗股骨近端骨质疏松骨折,国内外文献报道疗效不尽一致。国内文献报道临床疗效满意。而国外多数文献报道该法失败率较高,主要是髋内翻、不愈合和内固定失败。临床研究表明骨折愈合问题多与骨折复位不良、间隙过大,以及术后负重时间有关,而非固定强度不够。锁定钢板因角度稳定作用无法缩小骨折间隙,不利于二期愈合,从而增加骨折延迟或不愈合风险。临床使用表明良好复位是取得成功的前提。因此,如何在解剖复位和保护骨折血运之间达成平衡成为影响手术成败的重要环节。而锁定钢板固定复位丢失与后内侧失去有效支撑的相关性尚不确定,也与骨质疏松无关。并发症可能在于患者因素及医师技术因素,而非固定强度不足。本组内固定失败及骨折不愈合率均较低,也提示骨质疏松及固定强度并非是造成上述结果的主因。

5闭合与切开复位的选择

传统切开复位接骨板固定并发症发生率高,手术时间长,术中失血量大,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发生心、脑血管意外风险增加。而间接复位和微创固定技术对骨折块血运破坏小,从而可提高愈合率、降低感染率和减少术中失血。骨折复位不良多见于闭合复位组,闭合复位时更需注意确保骨折复位准确。作者强调不以牺牲复位精度换取闭合复位。尽可能缩小主要骨折的断端间隙,但不强求股骨近端后内侧骨块解剖复位和固定。与文献报道相比,本组病例手术时间更长,可能将闭合复位时间计算在内有关,术中失血量大,可能与切口及手术时间较长有关。本组病例患者大转子部位疼痛发生率较高,但切开与闭合复位组无显著差异,微创插入并无优势可言。可能与接骨板设计外形、放置位置不良,以及手术对转子滑囊损伤有关。操作时需要确保钢板准确放置,尽量减少对大转子滑囊的损伤。

6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髋部骨质疏松骨折的治疗,除了骨折复位固定外,还要重视全身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因骨折及术后制动,破骨细胞异常活跃,出现快速骨丢失。如果无有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将加剧骨质疏松。合理应用药物治疗,不但可促进骨折愈合,增强内固定效果,还可延缓骨质疏松进展,有效减少再骨折发生。研究证实降钙素可刺激软骨内骨化、增加骨痂血管生成,增加软骨骨痂和加快骨痂成熟。钙剂和维生素D能提高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为骨质疏松治疗的基础用药,需长期服用。钙剂能抑制甲状旁腺激素(PTH)的过度分泌,促进骨形成,保持骨骼强度,减轻骨质疏松症状。活性维生素D可促进钙吸收,并有协同PTH、降钙素的作用,使旧骨释放磷酸钙,提高血钙和血磷浓度,促进骨钙化,改善骨细胞功能。老年人因缺乏日照以及摄入和吸收障碍常有维生素D缺乏,可能存在维生素D含量不足、活性维生素D合成减少。目前临床常用的骨化三醇,是维生维D3最重要的活性代谢物之一,经肝脏迅速转化成1,25-(OH)2-VitD3,调节体内钙磷代谢。功能锻炼可增加骨皮质血流量和促进骨形成。骨质疏松骨折术后早期应用二膦酸盐类药物对骨折愈合的作用,目前尚存在分歧。最近的研究认为二膦酸盐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可能与给药时间有关,给药时机可能影响骨痂组织结构。本组患者均早期进行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以期最大限度阻止骨量丢失,改善骨质结构,提高骨强度。

7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的不足

股骨范文篇10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治疗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患者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老年患者由于骨质疏松严重,尤其是老年绝经后女性患者,发病率女性较男性为高,生活中不慎跌伤及交通肇事伤均可致股骨粗隆间骨折。伤后髋部肿胀、疼痛、肢体呈外旋外展短缩畸型,再行相关影像学检查,即可明确诊断。股骨粗隆部位血运丰富,发生骨不连机会少,但治疗不当易发生髋内翻畸型。骨折卧床后的并发症发生,如坠积性肺炎、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泌尿系感染等,如处理不当,将影响治疗效果,甚至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我院2001-2007年共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53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治的15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男68例。女85例,年龄55-91岁。骨折类型:顺粗隆骨折141例,逆粗隆骨折12例。其中,顺粗隆骨折按Evan标准分型,I型15例,Ⅱ型31例,ⅢA型45例,ⅢB型39例,Ⅳ型11例。主要合并疾病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脑血栓或脑出血及脑血管病后遗有伤肢活动不灵患者。有并存病者69例,占45.1%。

1.2治疗方法

1.2.1非手术治疗69例,其中牵引治疗58例,牵引期间定期床头X光机摄片,以调整牵引重量及方向;足着中立位矫正鞋,保持患肢外展位11例。

1.2.2DHS手术内固定术76例,取髋关节外例纵型切口,切开显露大粗隆及股骨上段,复位,克氏针临时固定骨折端,一枚克氏针从大粗隆下顺股骨颈打入头内,确定前顷角及颈干角,C臂透视无误,安放DHS钢板螺钉。

1.2.3人工双极股骨头假体置换术8例,取髋关节后外侧入路,切开关节囊,于小粗隆上方1.0-1.5cm截骨,将大小粗隆骨折块复位,钢丝捆扎,扩髓,注骨水泥,安装假体。

1.3术后处理

抗炎治疗3-5d,应用抗栓泵,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鼓励患者自主排痰,并应用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定时按摩受压部位,防止压疮形成。

2结果

本组患者随访86例,时间6-24个月,平均12.7个月。牵引治疗患者23例,其中2例因坠积性肺炎中途放弃牵引治疗而致出现髋内翻畸型;余21例骨愈合时间3-6个月。DHS治疗患者59例,切口一期愈合,骨愈合时间3-8个月,无髋内翻畸形发生,无内固定折断患者,其中3例出现髋关节活动略受限,行走时出现髋关节疼痛。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患者4例,术后3周可拄拐,患肢持重行走,术后6周弃拐行走。

3讨论

3.1治疗方法选择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多为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内科疾病,入院后常规检查完善后,如无手术禁忌证,应尽早安排手术,以减少由于长期卧床而致并发症发生的几率,有内科疾病患者应积极行相关治疗,条件允许后实施手术,因内科疾患无法实施手术者,行牵。引治疗。对脑血管病后遗肢体伤肢活动不灵患者,如伤前患者可行走,仍建议手术治疗,如伤前不能行走者,则酌情行牵引或中立位矫正鞋治疗。

3.2手术方式的选择

偏向高龄患者,年龄超过75岁以上,建议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由于此类患者平时活动量偏少,术后发生假体松动者少,另外,此类患者大都伴有内科疾病,如长期卧床或等待骨愈合后方能持重下地行走,相关并发症发生几率将增加。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卧床时间短,一般3周可拄拐下地行走,大大降低并发症几率。

除年龄超过75岁的患者外,其余患者如能耐受手术者,均考虑DHS内固定术,以减少卧床时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关键问题在于防止髋内翻畸形发生,DHS内固定系统的固定角度有效防止了髋内翻畸形的发生几率,由此可以看出DHS内固定手术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骨折固定后的稳定程度。骨折的稳定性有5个决定因素:骨骼质量、骨折类型、复位情况、所用内固定器材的设计和固定物在骨内的位置。故术中应注意骨折复位程度,及内固定物置人的位置和方向,C臂透视,对其提供有利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