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德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11:58:32

官德范文篇1

官德,是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是为官之魂,从政之本,用权之道。只有形成了一个以干部队伍为依托的道德示范群体,整个社会的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才能得以真正的提高。既然居官,就不能远离官德.也不能逃避官德,更不能缺乏官德。当官无德,必然导致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不良。因此,加强官德建设至关重要。

一、慎始--谨防"第一次"。人生贵善始。一位领导同志曾说过:"加强官德修养,保持自身廉洁,关键在于第一次。把好了第一次,就掌握了主动,就能在各种腐蚀诱惑面前立于不败之地。"此言不谬。第一道"防线"被冲破了,往往会"兵败如山倒'''';第一道"闸门"一旦打开,欲望的"洪水"就会一泻千里。可见,在"不义之财"面前慎重对待"第一次",果断拒绝"第一次",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可是,现实生活中不能正确对待"第一次",不能断然挡住"第一次"的人屡见不鲜。胡长清、李乘龙等一些腐败分子之所以成为千古罪人,原因之一就是他们没有把握住"第一次",在"下不为例"的自我安慰中一步步走向深渊。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时刻把握住自己,认认真真地对待生活中的每个"第一次"。警惕了"第一次",就能累积成"每一次",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就不会被突破,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就找不到可乘之机。在廉洁与腐败、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中,我们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二、慎微--谨防小恶积大恶。有些领导干部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干工作,收一点拿一点、捞一点占一点、吃一点喝一点、玩一点乐一点,是人之常情,是小节,无伤大雅;有的认为只要不犯大错误、不搞大腐败,犯点小错误、有点小毛病,组织上也会宽容。原谅;还有的认为别人恣意腐败尚能逍遥法外,自己捞点蝇头小利,不足挂齿。正是这种小节无害的心理,使他们渐渐放松自我约束,滋长了放任心理。于是,今天占一点,明天捞一点,后天又贪一点,最后越陷越深,难以自拔。小节不保终累大德。广东省汕尾市原副市长马红妹,平时毫不检点,把自家买水果、面包、鸡蛋、油、米等用的几十元、几百元开成发票报销,致使后来胃口越来越大,发展到几万元、几十万元地将公款贪为己有就是例证。可见,小节并非无害,而是一切大害的开始。各级领导于部一定要在"慎微"上下功夫,注意每一件细小的事情,"去小恶以保本真,积小善以成大德"。

三、慎言--谨防口无遮拦。现在,党内和干部队伍中有一种很不好的现象,就是一些党员干部在公开场合讲话口无遮拦,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不分场合、不分对象地说有悖于中央精神的话,对中央和上级党委的决策及工作评头品足、说三道四、滥发议论;把社会上某些妄加猜测的东西和互联网上所谓的"内部消息"及"顺口溜"当作谈资说料,时而望风踩柳,时而添油加醋;甚至津津乐近于一些消极颓废、格调低下的所谓"黄色段子",满口荤话、粗话、脏话。

纠正和防止党员干部口无遮拦,讲话不注意影响的问题,最根本的是要增强党的意识,坚持"从严治口",用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的标准严格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与中央不一致的话坚决不说,不利于党的形象的事坚决不做。在公开场合,一定要言必适时,言必适情,言必适度。

四、慎好--谨防嗜好误前程。嗜好之心,人皆有之。一个人有点爱好是正常的,领导干部也不例外。但是,领导干部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习惯,不能恣情放纵,而应当把它与官德的修养联系起来,对有利于官德修养的则育之,不利于官德修养的则弃之,介于有利与不利之间的则节之。领导干部对自己的好爱如果不善节制,就有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成为不法之徒腐蚀领导干部的缺口。这绝非危言耸听。从厦门远华走私案中可以看到,石兆彬、刘丰、蓝甫、杨前线、接培勇等大小官员的堕落,正是被赖昌星从这些人身上的"爱好"打开缺口的。赖昌星有一句名言:"不怕什么法律条文、规章制度,就怕领导干部没有兴趣爱好。"我们的领导干部要警觉啊。

五、慎欲--谨防纵欲无度。人有七情六欲,领导干部也不例外。有的干部之所以在权、钱、色等的诱惑下坠马,究其根源无不是为欲所困、为欲所害,当官欲、权力欲、金钱欲、美色欲、名利欲、占有欲、享受欲太盛。

"无理则欲滥,无欲则理废。"人欲是生理现象和社会现象,企图窒欲、灭欲不可能,亦不可取;而纵欲又为害无穷;唯一正确的办法是以理导欲、以理制欲。所谓以理导欲,以理制欲,就是通过理性把欲求控制在"无过无不及''''的程度."非理之财莫取,非理之事莫为".欲不逾矩,欲不损德。以理导欲、以理制欲首先要分清正欲与邪欲。正欲与邪欲,在许多方面是泾渭分明,不言而喻的。但有时又往往是正邪混淆,难分难辨,稍不注意,就会以耶为正,背正入邪。这就需要在两方面下功夫:一方面是以理辨欲。以正确的理论为依据,划清什么是正欲,什么是邪欲;什么是公欲,什么是私欲,择其善者从之。另一方面是以理导欲。用正确的思想引导欲求的实现,遏制恶欲的发展。其次,以理导欲、以理制欲要把好节欲与纵欲的关口。追求个人欲望的实现,千万任性不得,放纵不得,不能违背党纪国法,不能违背官德原则。适度为利,失度成害。做到节而不过,遂而不纵,谨防伤身败德。再次,以理导欲、以理制饮要处理好民欲与己欲的关系。不仅要坚持与民同欲,同甘共苦,而且要把"体民之情,遂民之欲"作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热心地为群众排忧解难,谋利造福,而把个人的欲求置于群众欲求之下,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六、慎权--谨防滥用权力。领导干部如何对待和运用权力,是检验领导干部党性强弱、官德好坏的试金石。权力是把"双刃剑",正确运用权力,掌权为公,执政为民,就会使权力造福人民;滥用权力,掌权为己,以权谋私,就会使权力造祸人民。邓小平同志曾经告诫说:"我们拿到这个权以后.就要谨慎。不要以为有了权就好办事,有了权就可以为所欲为,那样就非弄坏事情不可。"因此,领导干部在运用权力时一定要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行事。要正确处理好权力与责任的关系。领导干部的级别越高,手中掌握的权力越大,社会责任就越重,越应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切不可滥用权力,谋取私利。

七、慎平--谨防坦途翻车。人们常常见到这样的情形;有人行船,渡过了无数个激流险滩、隐石暗礁,却在开阔平坦的水面沉舟翻船;有人行车,顺利通过了崎岖山间小道,却在宽阔的高速公路上车毁人亡。究其原因,是他们在困境、险境、恶境之中谨慎小心,格外警惕,而在顺境、佳境之中怠心懈志,忘乎所以。因此,愈是个人成长、进步顺利的时候,愈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见喜忘忧,自松其绑,而只能履平防险、浅水深防。为此,一要"无病早防"。在加强官德建设方面,要贯彻"有病早治,无病早防"的方针。一些违法犯罪分子当戴上冰冷的手铐、关进阴森的大牢时,当被押赴刑场告别人世时,大都会发出追悔莫及的哀嚎。因此,要防止"香风"熏心,"毒气"浸身,就必须"见危于无形,防祸于未萌",不间断地学习改造,增强思想上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二要"人病我防"。"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是加强官德建设的一个重要方法。在官德建设中,既要"见贤思齐",向德性高尚的先进人物学习,又要"见不贤而内自省",从犯错误或犯罪者身上吸取反面的教训,引为鉴戒,省己律身。三要"小病大防"。见微知著,小病大防,这是古今志士仁人修身养性终成大器的共同经验。在、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生涯中,都曾有过闻过即改、小题大作的感人事例。同志曾把"满招损,谦受益。莫伸手,终日乾乾,自强不息"17个字作为自己的观铭,终生警示自己。

八.慎独--谨防自我放纵。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造成的某些空隙,以及新的体制、新的观念、新的价值体系、新的规则还不够完备等,都可能为作奸犯科者提供可乘之机。对于手中握有人民赋予的大大小小权力的各级干部本人来说,倡导"慎独".不断"修身",无疑是非常必要的。党纪政纪是建立在高度自觉基础之上的,光靠强制很难保证一个人不犯错误。有的同志往往在公开场合、集体活动中,在有人监督的时候,能够按章办事,严格要求自己,而在远离组织、无人监督的时候就放松了对自己的约束,放任自己,结果犯错误。

如何才能"慎独".重要的是认真地、自觉地坚持同志反复强调的"四自"。一要自重。对自己的人格、自己的言行、自己的名誉非常珍重,不失于轻浮流俗,不狂妄自大,不自轻自贱,待人处事与自己的身份相符。二要自省。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养成每日"三省吾身"的习惯,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检点自己的作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三要自警。应该时时处处用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来约束自己,警告自己不要有任何越轨的举动,真正做到抵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四要自励。各级干部无论身处顺境,还是身处逆境,都要像同志所倡导的那样,坚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革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

九、慎友--谨防被朋友拉下水。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在结交朋友方面不能不慎之又慎。因为有些"朋友"就是瞄着你手中的权力而来的,他们千方百计和你交朋友的目的,就是为了谋取非法利益。他们千方百计、百计千方地为你设置陷阱。江苏省连云港市原副市长鹿崇友,专好结交大款,为了大款们的利益,他可以目无法纪,披挂上阵。可事到临头,那些人为了保全自己,纷纷弃他而去。无数事实证明,靠金钱、权力建立起来的友谊是短命的。因此,对领导干部来说,一定要谨慎交友,冷静交友,从善交友,选良交友,择廉交友。唯有如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官德范文篇2

道理很简单。能够被人民群众选举、经过组织上考核成为领导干部的,不仅因为他是群众中的优秀者,具有卓越的领导才干,还因为在他的身上渗透着一种道德的凝聚力、感染力和号召力,群众相信他这个“公众人物”能上不负组织、下不负群众,因而对他的道德水平、道德修养既有着不自觉的信任,也有着很高的期待。“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正是“官”这个特殊的“位”决定了为官者所必须具有的道德水平。大思想家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因此,为政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为官者的道德水平对普通民众的影响是直接而又深远的。正因为如此,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一向强调选人、用人必须“德”、“才”、“识”兼备,缺一不可,而且把“德”放在“举官”标准的第一位。自古以来,官德隆,民德昌;官德毁,民德降。为官者的道德水平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个时代或某个地区的整体道德水平。强调为官者的道德修养,在我国人民中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心理认同基础。

古代统治者要求自己的官员以严格的道德自律,是为了维护朝纲和封建礼教秩序,因此,在很多官员那里,所谓的“道德”只不过是他们升官晋爵的“道貌岸然”的面具。共产党的“官员”是为人民大众谋取幸福的,一个心思当好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的宗旨,也是我们的最大道德。我们义无反顾地改革开放和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大力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目的也正在于此。但是,我们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在这样一个逐渐探索的过程中,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需要我们及时检审自己的思想状态,以适应和引导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当前,社会意识形态领域最重要的一个变化就是,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出现了多元化的倾向,亟须我们的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以自己崇高的道德情操提醒、教育和引导人民群众,在生活日益走向富足的今天,我们更要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

社会发展告诉我们,每当一个社会处在较大规模的转型时期,旧的一套体系被打破,新的体系尚在探索,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就会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心灵无所皈依,甚至出现信仰迷失、道德滑坡,这是由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社会主义社会也不能例外。不同的是,我们有共产主义信仰,我们有千千万万个有着坚定党性的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作为整个社会思想阵地的中流砥柱,我们的方向不会迷失,我们的精神有寄托。面对社会转型期的道德现状,我们不能、也不会无所作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以崇高的共产主义道德自律,树立道德的楷模,从而带动全国人民努力提高道德觉悟,实现道德观念的“软着陆”。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我们要“大声疾呼和以身作则”地把共产主义的道德精神“推广到全体人民、全体青少年中间去,使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为世界上一切要求革命、要求进步的人们所向往,也为世界上许多精神空虚、思想苦闷的人们所羡慕”,这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正义性所在。

客观地说,我们大部分领导干部的道德境界是高尚的,涌现出了一大批孔繁森式的好公仆,他们以自己崇高的党性、德性修养夙夜在公克勤克俭,孜孜不倦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不息,通过这些“官员”的道德形象,老百姓对我们的事业充满了信任、信心和希望,也正是他们在勉力地维护和巩固着我们的社会良知和道德航向。然而,毋庸讳言,由于我国的政治体制尚处在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之中,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各种腐朽落后的思想道德观念的存在,极少一部分领导干部、甚至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在德性修养上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买官卖官、弄虚作假、贪赃枉法等丑恶现象时有发生,做了不少缺德的形象,人民群众对此很不满意。因此,提出“以德治国”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这就要求,第一,要始终坚持不懈地用“三个代表”教育广大党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坚守共产主义的道德;第二,要进一步完善选人用人制度,坚持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选拔和使用人才,严防道德败坏分子混进领导干部队伍;第三,要不断树立一批又一批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良好官员道德形象,采取各种奖励手段扶掖美德,在全社会形成追求崇高道德并视此为光荣的良好社会风气;第四,要进一步加大反腐败的力度,运用法律手段依法严惩那些敢于触犯、突破道德底线的“缺德”官员。总之,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增强我们党的道义基础。

官德范文篇3

人类社会由于分工的不同,使得职业和职业道德林林总总。在数不胜数的职业道德中,影响最大,也最为世人关注的则应首推官德。作为职业道德的官德,除了具有一般职业道德的特点和要求外,还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源于“官”这种社会阶层和职业的特殊性。其他任何一种职业道德,就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而言,都不及官德来得直接而明显、广泛而深刻、久远而恒新。官德,主要是指为官者在其领导或管理活动以及权力运用的过程中,所展现的人格品质、思想境界和心理素质等方面要素的总和。显然,为官者品德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其领导活动的成败,及其在社会上和老百姓心目中形象与威信的高低。

在我国,官德如何,历来为社会关注,为百姓瞩目。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这样一个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重德治,轻法治;重人伦,轻理性的原因,还在于作为维系我国整个封建社会得以绵延两千余年的儒家文化所张扬的基调和凸现的文化核心。这就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所倡导、并为自汉武帝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推崇奉行的一整套包括仁、义、礼、智、信在内的儒家学说。我们通常讲的优良的道德传统,一般来说,就是指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并包括墨家、道家、法家等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精华。以儒学为代表的伦理道德,曾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并规范着我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和精神,同时也规范和指导着历代统治阶层——上至皇帝、诸侯,下至州县小吏的为官之道。尽管在今天,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的眼光重新审视这些伦理道德时,不难发现其中的良莠互陈,鱼龙相间,精华和糟粕同在的复杂情况,但我们也应该肯定,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在我国世代的老百姓和知识人士头脑中是根深蒂固的。它对于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特别是在抵御外来侵略,维护整个国家的政治局面方面,是起过和正在起着积极的作用的。因此,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重视人伦道德和思想感情的民族。我们评价任何人,道德都是作为一条重要的标准来使用的。所以,人品重于文品,人品重于艺品的观点,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心领神会的。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当今社会,人们都是用道德这一标准来衡量每一位为官者,只不过是不同的社会和时代对德的要求内容不同罢了。今天,我们党在选拔任用干部的问题上,总的原则是坚持德才兼备和“四化”(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即便是在考核干部时,也是坚持德、能、勤、绩的标准。

官德状况引起的社会关注和百姓瞩目。一方面,是传统的民族文化、心理特征和历史沿革使然;另一方面,则是由“官”这一特殊职业和为官者道德品质的影响和作用决定的。因为大凡是官都意味着权威,二者有着不解之缘。恩格斯在《论权威》中指出:所谓权威,是把一部分人的意志强加给另一部分人。它是以服从为前提的。罗伯特·A·达尔在其《现代政治分析》中指出:“如果Y承认X控制Y的合法性,X就对Y有权威。或者,如果Y承认有义务服从X,X对Y也有权威”。我们知道,凡是官,无论是高层的,中层的,基层的,其手中都掌握着大小不等的权力。需要指出的是,权力并不等于权威。权威是有威望的权力。官的权威表现在为官者与百姓的关系上,它既反映为官者的权力和威望,也反映着老百姓对这种权力和威望的认可和服从。从一定意义上讲,为官者的权力是通过法定权实现的,而其威望则凭借为官者品德人格和意志诸因素去得到。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百分之百的领导者在群众中都享有权威的,他们的所作所为给群众的印象也并不都是满意称心的。因而,有的领导干部在职时,仅仅只能凭借权力中的法定权去主观地、强制性地展开效率低下、群众口服心不服的领导或管理活动。显然,这种领导或管理活动是很难达到最佳状态,当然,也就难以实现领导的目标。一旦这些领导者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没有过去的权力,群众对他们的态度就由原来的口服心不服转变成了不理不睬。这样的领导者当然只能算一个平庸的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谈官德修养不能不注意到领导者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和法制观念同其自身道德修养的内在联系。先说政治立场和态度。一般地讲,道德操守良好,修养功底深厚的领导者,在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站在正确的立场上,做到态度坚定,旗帜鲜明。这是由于这样的领导者其日常的学习和理论积累、实践经验,特别是日积月累的道德修养,为其领导工作提供了一个厚实的思想基础和坚强的精神支柱。即便是面临纷繁复杂的局势,他们也能驾轻就熟,稳定大局。那些缺乏道德修养,素质平平甚至低下的领导者在他们面前就相形见绌。因此,我们可以说,为官者,不论其职位高低,也不论其资历深浅,如果具备了高尚的道德修养,他就会有一种强烈的事业心,就会有一种“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使命感,就会常常把老百姓放在心中,处处把为百姓苍生办实事、好事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就会将广大劳动人民的冷暖安危和祸福系于一身。否则,就会被老百姓诟病,遭历史淘汰。所以,中国老百姓对当地的官的另一种称呼为“父母官”。“父母官”就是要牵挂百姓,爱护百姓,保护百姓。比如,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共产党人的楷模焦裕禄和孔繁森,等等。他们的伟大人格和精神将百代流芳。这些不同时代的优秀领导们秉承并弘扬了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并结合自己所处的时代及其特征,规范和指导自己的人生和为官处世的原则,使得他们在为国为民建立功勋,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过程中,将自身的高尚情操和优良的官德修养焕发出时代的光芒和永久的魅力。因此,我认为,官德修养对为官者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都起着一种潜在的、不可或缺的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持的积极作用。

再看为官者法制观念与道德修养的内在联系。历史上,许多法律规范都体现着一定的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规范的某些要求;道德规范也往往表现着法律规范的某些内容。这样,我们认为为官者的道德修养,必须与一定时代的法制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自己所承担的道德义务与法律义务统一起来。因此,官德修养不能不与法制观念相互补充、相互借鉴。当然,官德修养是既不能也无法替代为官者的法制观念,也不能脱离当今这个八面来风的高科技信息时代的。就后者而言,我们提倡的官德修养,决不能回到封建社会的那种所谓“闭门思过”、“面壁自省”的过了时的修养模式中去,而应该使这种道德修养紧密结合我们的社会和时代,结合我们当前所要进行的伟大事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不断提高层次,充实内容。只有这样,我们的官德修养才能折射出时代的光辉,也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就前者而言,众所周知,我国正在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根本上讲,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中,领导者与群众之间的某些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法权关系,也往往包含着一定的道德关系。我们从许多事例中都会发现这样一些现象:那些曾经为群众做过一些工作、办过一些好事,且“风光一时”、“红极一时”的官员们,最后却走到了人民群众的对立面,受到法律的制裁,或琅铛入狱,或被判极刑,他们中没有一个不是放弃了自身的学习、思想改造和道德品质修养的。无数事实证明,一些领导者走上犯罪道路,一般都是从其自身的道德沦丧、法制观念淡化开始,继而迷恋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腐朽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最后走向腐败,触犯党纪国法的。因此,官德修养是加强领导者的法制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的前提和保证。没有执法者特别是领导者的良好道德素质,再健全的法制也将是束之高阁。道理很简单,法律是靠包括各级官员在内的全体公民去遵守和贯彻的。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对社会而言,健全的法制体系,公民极强的法制观念,又将为良好的社会公德的形成和官德的完善提供健康而积极向上的外部环境。目前,在全民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官德状况及其修养已成为全社会和各级领导者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官德既然是一种职业道德,那么,它就如同一般意义上的道德品质一样,其构成包含四个基本要素,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概而言之,即:知、情、意、行四个字。要形成和发展高尚的道德品质,为官者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这些基本要素。就是说,各级官员的道德品质修养应当包括道德认识的修养;道德情感的修养;道德意志的修养;道德行为的修养。各级官员通过这些修养把社会道德要求、道德原则和规范转化为其自身的道德品质。

官德修养目标的崇高性决定了其内容的丰富性。不同的社会和时代,官德修养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在我国现阶段,官德修养的内容一般地说来,大致包括:一是社会主义道德。二是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是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富有感召力的人格力量。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社会主义道德是一个多层次的总体。它既包含对社会成员的一般要求,又包含对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既有较低层次的要求,又有较高层次和最高层次的要求;既包含着现实的因素,又包含着理想的成分。共产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道德对人们的最高要求。作为群众的表率和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的精英成员,广大官员的道德要求应给自己提出更高的标准,正如高尔基所说:一个人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发展就越快,对社会的贡献就越大。

官德修养和其他职业道德修养一样,虽有其自身的特点,但其主要的修养方法是客观存在的,值得我们认真探讨。一般言之,官德修养的主要方法有下列三种。“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NextPage]

首先,是“内省”和“慎独”。“内省”和“慎独”,都是中国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修养方法。我们这里讲的“内省”,当然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提出的“内省”,是经过改造后、并赋予它新的内容的“内省”。即:领导者通过“内省”,揭露自己思想上的缺点和行为上的错误。“内省”作为领导者道德修养的方法之一,就是强调领导者在自己的工作中,紧密结合实际,自觉地在自己的头脑中进行的善与恶、正与邪、是与非、廉洁与腐败的斗争,是自己同自己“打官司”。这种自我审判的方法,在伦理学上称为“内省”法则。这一法则对领导者非常重要。领导者自觉自愿地以道德修养的标准和行为规范作为镜子,对照检查自己的思想灵魂和言行举止,对于及时改正自身的缺点和错误,扬弃自身非道德的认识、情感、意志和言行,是一种清醒剂,对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增强领导的影响力,是一种积极的促进因素。

如果说,“内省”是为官者的修养方法和良心的表现形态之一,那么,“慎独”就不仅是一种修养方法,而且是一种很高的道德境界。所谓“慎独”,是指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或独处,无人监督,有做坏事的环境、条件和可能的时候,能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遵守道德原则和规范,而不做不道德的事情。在道德实践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为官者在人前或公众面前,尚能遵守道德规范,不做坏事,那是因为他们害怕舆论谴责,怕丢掉乌纱帽;而当他们在人后、无人在场的时候,做些不符道德规范的事情却处之泰然,不会感到丝毫内疚。“慎独”作为官德的修养方法之一,体现着为官者的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克制、自我完善的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作为道德境界,它体现着为官者内在的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的坚定性。无论在什么时候和什么场合,都能够把握住自身的言行,并使之符合道德规范;使道德信念始终不渝地贯彻于自己一切言行的全过程;使道德行为和习惯持之以恒地伴随着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以及一切日常活动。就是说,领导者要使自己的道德行为选择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服从理智,服从意志,并能克制不良动机,克制不良情绪,始终保持自己的自控能力和调节能力,做一个有理智,有涵养,善于控制自己、管理自己的领导者。

第二,批评和自我批评。批评和自我批评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之一,也是各级领导者进行道德品质修养的基本方法。相互批评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错误的言行要敢于进行批评;二是要能够接受别人的批评。领导者的道德修养,一方面要做到正人先正己;另一方面还要对歪风邪气敢于作斗争。对于同志的错误言行要敢于批评,这是对同志、以革命事业负责任的表现。当然,批评要讲究方法,要与人为善,要从爱护和帮助同志的动机出发,实事求是,合情合理,而不是冷嘲热讽,甚至挖苦、搞人身攻击,伤害别人的自尊心,侮辱别人的人格。而对于别人的批评,包括来自下属和人民群众的批评,领导者应本着“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采取正确的态度,决不能给提意见和批评自己的人“穿小鞋”,或当面点头,背后搞打击报复。优秀的领导者应该虚怀若谷,闻过则喜;能大度容人,不斤斤计较;做到“头上可跑马,肚里能行船”。实践证明,能否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对别人的逆耳忠言采取何种态度,往往是衡量领导者综合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

无论自我批评还是开展相互批评,或是接受别人批评,都是领导者道德品质修养的重要途径,最终都要落实到改正错误、缺点上,这种修养,需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进行。同志曾把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形象地比喻为洗脸和扫地,要求我们天天坚持。他说,“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NextPage]

第三、接受监督。道德修养不能也无法脱离社会和主体的实践活动。它必须根据社会的要求,吸纳优秀的道德传统,注入时代的活力,并使之有机地融为一体,鲜明地体现在道德主体的一切言行之中,并在一定的范围和一定的活动等参照系中发挥道德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道德修养主要是依靠内心信念的坚定、社会舆论的监督,以及传统习惯的践履才得以进行的。人们对于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一般比较容易理解,此不赘述。这里着重讲讲社会舆论监督。社会舆论监督主要指政府的宣传媒体舆论监督和群众舆论监督两方面。前者的监督具有政府性的行为,而后者的监督则属于民间性的举措。这两种监督无论是对社会道德风尚还是对包括领导干部在内的所有社会成员的个体道德,都具有重大的影响力。英国著名思想家赫胥黎说:在很多情况下,人们之所以要这样做而不那样做,他们并不是出于对于法律的畏惧,而怕的是社会舆论。这就是说,对于人们的某些言行,社会舆论能在法律失去制约的时候起到有效的监控,这也是道德的功能特征之一。

无数事实证明,失去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就会自我膨胀,就会导致腐败。权力是靠人去实施和运用的,这样,它才能发挥作用。我们这里强调的监督和制约,主要是对权力的实施者(领导干部)而言的。因此,领导者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就必须切实履行好权力所赋予的义务,也必须自觉地接受监督。把自身的言行置于新闻媒体和群众的监督之下,不仅可以使领导者避免错误或少犯错误,而且还能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及时改正工作作风。国家的新闻媒体是政府的喉舌、人民的心声,其监督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和很强的指导性、原则性。领导者应自觉将自身的道德修养置于其监督之下,使之在严格的监督和规范中不断提高。即便是自己在工作中出现了失误,或是言行中出现了非道德或违反道德的现象,受到了传媒的曝光,领导者也应有勇气真心面对,弃旧图新。

比起新闻媒体的监督,群众舆论的监督来得更直接、更全面。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对于我们的领导干部,广大群众心中自有一杆公平的秤。领导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在群众中产生相应的影响。就是在日常工作和公共活动中,领导者也自然而然地成为群众关注或仿效的目标。“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这流行在人民群众口头上的顺口溜就是这一现象的反映。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领导干部的形象和威信实际上是其自身的言行在群众的监督中不断地树立起来的。这种对领导者言行的监督往往能够弥补上级党政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对其监控的缺陷或不足,更具有直接性、真实性和民主性。下监督上,民监督官,这不仅是我们党的组织活动和政府行政事务中实行的有效措施,而且也是促进领导者个人提高道德品质修养的可行方法。领导者应主动将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这方面的修养置于群众的监督、评判之中:自觉自愿地接受群众的意见和批评,向群众敞开自己的心扉,公开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示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随时了解群众对自己的要求,以便在道德品质修养中吐故纳新,扬长避短。

领导者道德修养的方法很多,除了上述三种外,还有其他种种,例如,树立信心,积极实践;环境磨炼,艰苦奋斗等等。这些方法或途径互相联系,相辅相成,对于领导者道德品质修养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志于把自己锻炼成为新时代的德才兼备的领导人才的同志,应根据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实际,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修养方法,并付诸道德实践,使自己的思想和道德水平不断地向更高的层次提升。

官德范文篇4

从古至今,官德对社会道德风气和国家的兴衰成败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官德隆,民德昌,国家兴;官德毁,民德降,国家衰。时下提升官德正为世人瞩目,显得犹为迫切。

总书记“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重要论述,概括精辟,旗帜鲜明,含意深刻,振聋发馈,阐述了荣辱观的应有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结合,从官德、公德、民风三个方面对主流价值进行了整理和重申,为重塑官德指明了方向。

共产党人的官德,就是总书记一再强调的“为民、务实、清廉”,它们组成了现代“官德”的基本内核:“为民”是官德的核心,所谓“在其位,谋其政”也;“务实”是官德的基础,扎扎实实地为民办事,才能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清廉”是官德的内在要求,为官者要公字当头,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当前,重塑官德,就是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统领,按照总书记“为民、务实、清廉”六字要求,重点从“选”“学”“正”“廉”“勤”五字上下功夫。

所谓选,就是抓选拔。必须把“德”放在首位。司马光说:“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司马光对德才关系的诠释可谓发人深省。对于一个领导干部来说,才华固然重要,但品质更为关键。因此,要按照邓小平同志教导的那样,“选那些艰苦朴素、实事求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作风正派的人”进班子。领导干部只有为官有德,以身作则,才能赢得人们的敬佩和信赖,才能对群众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才能领袖群伦,垂范社会,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和全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也才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所谓学,就是讲学习。“八荣八耻”是总书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官德建设提出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它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又注重吸收和借鉴古今中外的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优秀道德成果,并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陈出新,进一步明确了为政者的道德要求,给各级官员树立了新的“官德”标尺。因此,只有知荣明耻,官德建设才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强大的精神动力。要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名利观和权力观,格外重视个人品德修养,格外珍惜党和人民所给予的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机会,努力为社会多做贡献,为人民多办实事、好事,把自己的理想、追求和事业融进社会主义集体和人民群众利益之中,成为一个人民称赞的好官。

所谓正,就是正官德。“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即“为政以德”。古往今来,凡道德高尚之从政者,无不以谋大公之利为己任,不仅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胸怀历来为人民所传颂,而且他们身上所具有的高尚品德也为后人所敬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干部惟有官德正,才能民心服,才能事业兴。

所谓廉,就是讲廉洁。古人讲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我们讲老实做人,清白为官,都是说从政须廉,为官当正。廉洁是一种道德修养,更是一种精神境界。要做到廉洁从政,就必须善于通过“内省”,来约束自我,立身正直,慎独慎微,行为方正,不受诱惑,自奉俭约,不贪不贿,使自己的言行合乎道德法律,合乎社会公义,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做到艰苦奋斗、求真务实,清正廉洁、无私奉献,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廉特别重要,如果失去了廉,也就失去了“为官”的基本资格。

官德范文篇5

“官者,民之表也”。在新时期,各级领导干部要当好“三个代表”,必须深刻学习理解同志“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把“人品官德”建设作为重点,努力在正人品、立官德、强党性、树形象上下功夫。

一、培树良好的人品官德,要加强教育,深化认识。国无德不强,人无信不立。做人要讲人品,为官要有官德。所谓“官德”,即为“官”者的道德。它属于职业道德范畴。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的官德建设,对实施“以德治国”方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是培树良好的人品官德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我党宗旨、性质、任务的新概括、新体现,道德建设是先进文化的主要内容,把领导干部的人品官德养成提高到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来抓,是形势发展和加强党的建设的需要。领导于部是社会的领导管理层,干部的道德水准直接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和生死存亡,与能否真正实践“三个代表”密切相关。同时,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要重视宣传和组织群众,更要重视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群众。如果党员领导干部道德情操高尚,能够以身作则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广大群众就会真心拥护党,真心实意跟党走。我们必须充分认识领导干部培树良好人品官德的重要意义,不断在实践“三个代表”中加强人品官德修养,更好地担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二是培树良好的人品官德是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华民族优秀品德在当代的具体体现,是党所倡导的社会主流文化。领导干部的行为具有显著的社会导向性和示范性,在践行社会主义道德中作表率,在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中发挥模范作用,就能有效地带动社会的“两个文明”建设。领导干部的人品官德不只事关个人形象,而且直接影响和决定一定范围的道德建设。如果领导干部带头把本单位本部门的风气搞好,让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规范成为广大干群的自觉行动,何愁搞不好道德建设,何愁一个单位的风气不正。因此,党员领导干部培树良好的人品官德,既是时代需要,更是自身职责。三是培树良好人品官德是新形势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道德建设事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的思想意识、品德作风、行为习惯的综合体现。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消极的腐朽的东西沉渣泛起,影响着人们精神生活。面对权力、地位、利益的考验和金钱、物欲、美色的诱惑,如果党员干部思想道德水准高,抵御腐朽错误思想行为的能力就强。许多领导干部犯错误往往从道德失范开始,而思想道德防线的崩溃则加速了蜕化堕落的进程。由此可见,领导干部违法乱纪固然受客观环境影响,但个人道德水准不高却是个不争的事实。因此,领导干部加强党性锻炼,就必须培树良好人品官德,否则,良好道德防线一旦崩溃,无论我们制定多少好的制度、法律、法规,还有人会在私欲的强力驱使下,做出损害党和国家利益的事,甚至不惜铤而走险,以身试法,毁了自己的前程。

二、培树良好人品官德,要联系实际,树好形象。领导干部加强人品官德修养不能抽象空洞,必须抓住关键,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自觉把突出问题解决好,把认识偏差和行为偏差较正好,努力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一要培树理想信念坚定的形象。理想信念是为官从政之魂,是干好工作的动力源泉。作为领导干部,没有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就等于没有灵魂,没有精神支柱。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经不起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考验,对“西化”、“分化”图谋丧失警惕性,在大是大非面前丧失原则性,其根源就是理想淡化,信念动摇。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一定要坚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不断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自觉加强党性锻炼,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建立在对党的无比信赖和忠诚的基础上。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政治风浪,也无论个人遇到什么样的挫折和考验,都不能丝毫动摇对崇高理想信念的执著追求。二要培树公正用权的形象。公正用权是领导于部道德建设的核心。领导干部必须解决“为谁当官,怎样用权”的问题,对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不该用的坚决不用,该用的也要把握好尺度,不能滥用。要自觉抵制和防止任何形式的“权钱交易,权权交易”,对上不跑官,对下不送官,也决不让跑官的人当官,真正做到作风正、影子直,不让党风受污染。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坚持“基层第一,群众至上”,把工作重心真正放在基层,把手中权力真正用在为人民服务、为一线服务上,特别是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敏感问题上,要坚持秉公用权,公平办事,真正做到“一碗水端乎”。三要培树洁身自好的形象。洁身自好是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基点。坚决做到不该去的场所不去,不该做的事情不做,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办的事不办,增强自制力和“免疫力”。要正确对待名利,自觉过好名利关,耐得住寂寞,管得住小节,守得住清贫,对不义之财、不白之物、绝不能起贪心。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当官,以人格的力量羸得部属的尊重、下级的信赖。四要培树求真务实的形象。牢固树立尊重实际、服从真理的思想,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摸清基层的真实情况,了解广大群众在想什么,知道基层建设需要什么,批准基层建设发展的矛盾是什么,把上级的决策指示与本单位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要倡导朴实纯正的风气,带头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想问题、办事情不图虚名,反映情况、汇报工作不报喜藏忧,总结经验、宣传典型不随意拔高。同时,要着眼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用新的思路和新的办法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

三、培树良好的人品官德,要坚持自觉,重在实践。“从善如登,从恶如崩”。高尚的人格,美好的操守,刚正不阿的凛然正气,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长期的学习、内省和实践培养而成的。而在三者之间,学习是根本,实践是前提,内省是途径。一是靠加强学习。智是进德之基,理论是世界观的基石。领导干部加强学习,不仅可以开阔眼界,增长学识,增强为党和人民工作本领,而且有利于陶冶情操,提高道德修养。思想境界高了,道德修养加强了,对个人的名誉、地位、权益等问题就会想得透、看得淡,就能自觉地把精力最大限度地用在基层建设上,而不会去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更不会利用手中的权务牟取私利。事实也证明,不注重学习、放松世界观改造是一些人违法犯罪的根本原因。我们应该引以为戒,自觉把学习教育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孜孜以求,学而不怠。二是靠躬身实践。领导干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培树良好的人品官德,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要体现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上。我们要敢于叫响“向我看齐”口号,要求部属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好,要部属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用自身的模范行动感召部属。同时,要以部属为师,虚心向部属学习,用他们的优良品格和创新精神充实自己、教育自己、鞭策自己;要以实践为课堂,在深入调查研究、指导基层改革与建设过程中,不断洗刷头脑中的“唯心”思想;要经常以基层为镜子,透过问题反思自身,大量地、经常地经受现实生活中各种“关卡”的考验。三是靠经常反省。“每日三省吾身”,是党性修养的一种境界,也是培树良好官德的基本途径。社会环境对每个人都是一种客观存在,脚步向那里迈,关键是靠自己。领导干部要十分珍惜组织的信任和自己的政治生命,按照“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要求,经常检查自己、反省自己,约束自己,常思贪欲之害,常想为官之责,常怀为民之情,常守为官之德,把多年来接受的教育熏陶化为内在信念力量和约束力量。要切实做到谨慎交往圈,净化生活圈,纯洁娱乐圈,正规工作圈,牢牢守住党性原则的防线、道德品质的防线和法规法纪的防线。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显示出人品官德的高境界、真水平。

官德范文篇6

在良好的政治中,公共权力必须受到制约。制约公共权力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刚性制约;另一类是软制约,也就是道德对权力的制约。制约权力不仅要健全制度,使权力的制约具有刚性;还要发挥官德的作用,让良心制约权力。

一、新时期的官德现状

我国目前官德现状总体上来说是好的,但也存在许多问题,集中体现在某些掌握着公共权力的官员在权力运用方面的不道德。我国所处的时代特征是,新的社会秩序正在逐步形成,旧的社会秩序正在逐步消亡,在这样一个过渡时期,制约权力的各种制度还不够健全,加之各种新旧思想碰撞、观念更替、制度转轨等问题的存在,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态度、社会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各级官员是社会变迁的引领者,同时也深受社会观念的冲击。

近年来,一些官员放松了官德修养,使得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力寻租、贪污腐化、买官卖官、执法犯法、公款吃喝等权力腐败现象沉渣泛起。而且权力腐败逐渐形成了如下特点:一是涉案高层化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大案必与政连,要案必与官通”的现象;二是涉案资金巨大的倾向,动辄几百万,往往职位越高,权力越大,腐败涉案的金额就越大。权力的实质就是由于权力主体控制某种资源而具有的影响他人的能力。官员是各种权力的行使主体,官员的行政级别越高,他的权力就越大,所掌握的影响别人的资源就越多,如果他们想腐败,他们就越容易腐败。权力腐败现象不仅干扰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社会的政治稳定,毒化社会风气,而且还严重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削弱了党的公信力。

制约权力最有效的途径是制度,这一点已经成为学界共识。但是在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一切能够运用的途径制约权力的滥用。官德建设就是制约权力的一个重要的非制度途径。因为人是灵活多变的,可制度不可能达到十全十美,涵盖人的行为的所有方面;而且制度的遵从也需要权力行使主体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假如权力主体总是试图绕过规则来办事,那么制度有时候就会形同虚设。

二、新时期官德建设面临困难的原因

第一,社会大环境影响官德建设。首先,市场经济的利益最大化原则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拜金主义、金钱至上等观念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许多官员也受到这些思想的影响。其次,个别官员的作风不好,也直接影响了整个官德建设。如果腐败官员的行为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必将对清廉官员产生巨大伤害,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再次,我国公民的现代公民意识缺位也是官德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道德是靠舆论来维系的,这需要公民具有现代公民意识。而我国公民的特点是,臣民意识残余比较多,“官本位”意识还比较严重,公民的政治参与不论从热情还是从广度来说都还比较低,对于涉及不到自身利益的公共事务态度比较冷淡,这使得我们的官德建设缺乏应有的坚实的舆论基础。

第二,体制的不完善为一些官员道德失范开启了方便之门。西方政治哲学认为,制度建设的前提假设是人性本恶,因为人性本恶,所以在政治权力的配置上应该设计较为完善的制度,以防止权力的滥用。而我国传统的政治前提假设乃是人性本善,所以我国传统社会中重人治,而缺乏法治,缺乏完备的制度设计。我国官员在运用权力的时候,更多的是靠道德良心制约自己的行为,缺少严格的制度规制人们的行为。在这种只靠“应该”,而缺乏“必须”的状况下,在金钱、权力、美色等各种诱惑下,某些官员的道德失范就从可能变成了现实。

第三,官员道德评价机制不完善。良好的道德评价机制能够使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得到肯定,受到社会舆论的赞扬;使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受到一定程度的惩罚,承担舆论压力,付出代价。我们现在的官德评价机制是不完善的,在某些地方,那些性情耿直、敢于直言而对工作又兢兢业业的官员不但得不到重用,反而受到冷落,被“边缘化”;相反,那些善于曲意奉承而政绩平平的人却能够飞黄腾达。这种情况的存在不仅不能发挥官德评价机制应有的正面作用,反而会鼓励不道德行为的存在和蔓延。

三、新时期官德建设的路径

第一,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官德的存在是靠社会舆论来维系的,而社会舆论存在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社会公众了解权力的运用,如果整个权力的运用都是“暗箱操作”,公众根本不知道官员是如何运用权力的,那也就谈不上产生舆论了。政务公开是让公众了解政府的行为、让社会舆论监督官员行为的有效途径,也是现代政府应该具有的主要特征之一。只有在阳光下各种腐败现象才会被消灭。不仅要使政务公开,还要畅通言路,具体来说,应该健全舆论的上达途径,使得公众对某官员的真实评议能够顺利达至该官员的上司耳中,另外还可以借助网络等各种途径,让社会的舆论能够顺利地在社会传播。

第二,增强公民意识。公民意识是相对于臣民意识来说的,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一切都是君主的,广大人民群众都是君主的臣民。臣民意识的核心内容是“官本位意识”,在官面前,人民群众没有主体意识,从而导致广大人民群众产生“官的行为都是对的”意识,认为公共事务乃是“肉食者谋之”的事情,导致对于政治参与的冷漠态度。在现代社会,公民是国家的主人,相应地广大公民应该形成主人翁意识、权利意识、较高的政治参与热情等现代公民意识,这是现代政治制度得以正常运转的基础,也是官德建设的重要基础。但是我国公民意识比较薄弱,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还不高,尤其对于与自己利益不相关的公共事务更是漠然处之,这就需要通过各种形式来强化公民教育,培养合格的现代公民,为官德建设构筑坚固的舆论基础。

官德范文篇7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问题。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任之初,同志就在西柏坡要求重温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思想,后来又提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并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各级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组织者、领导者,其道德素养和人格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加强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显得尤为重要。

深刻认识加强领导干部官德修养的重要意义

做人要讲人品,为官要讲官德。所谓官德,就是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行、思想作风,是为官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认真学习同志关于加强领导干部道德修养的重要论述,自觉加强官德修养,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更好地为官从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加强官德修养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从政重德,是我国古代政治文明的一大传统。古人早就提出了“为政以德”的思想,并把修身正己作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强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认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历史反复告诉我们:官德建设始终与政权安乱紧密联系在一起,官德兴,政权安;官德衰,政权乱。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同志指出,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邓小平同志要求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同志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思想。同志反复强调,全党同志要进一步加强道德修养,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加强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和极端重要性。我们党作为执政党,要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就必须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不仅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而且把全体人民的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发挥出来,从而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能不能把全体人民的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把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领导干部的道德素质和人格魅力至关重要。各级领导干部只要具有高尚的官德,心系百姓、勤奋敬业、清正廉洁,就必然会具有强大的人格魅力、产生无穷的鼓舞作用,把人民群众紧紧地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这样,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就会不断提高,执政地位就会不断巩固。

加强官德修养是提升党和政府形象、引领社会风尚的需要。官德影响民风。为官者的道德水平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社会或地区的整体道德水平。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一个社会、一个地方风气正不正,领导干部就是风向标。所以说,官德好坏事关党和政府的整体形象。领导干部施政以德,正直清廉,忠于职守,多为人民做好事,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就会提升,公信力就会提高。应当说,当前大多数领导干部的官德是好的,涌现出许多孔繁森式的人民公仆和大批亲民爱民、清正廉洁的时代先锋。但也毋庸讳言,由于体制机制不健全不完善以及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和各种腐朽道德观念的影响,个别领导干部包括高级干部在道德修养上放松了要求、出现了问题:有的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有的欺上瞒下、报喜不报忧,有的贪图享乐、玩物丧志,有的官气熏天、横行霸道,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面对这一现实,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和道德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就是加强官德修养,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高尚的生活情趣、树立高尚的人生追求,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用在为党分忧、为民造福上。只有这样,领导干部才能以自身的良好德行提升党和政府的形象,引领全社会的思想道德进步。

加强官德修养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增强免疫力的需要。现在一些干部出问题,主要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从近年来查处的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案件来看,领导干部滑向腐败的第一步往往是从生活作风开始的,是从官德出问题开始的。一些领导干部的行为举止不仅脱离了官德的正常水准,而且突破了做人的道德底线。为什么在同样的社会条件下、在同样的岗位职务上,有的人能洁身自好、清正廉洁,而有的人则身陷泥潭、腐化堕落?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官德修养、思想境界不同。现实警示我们,当前加强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更加紧迫。领导干部只有不断提高道德操守水平,远离低级趣味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

正确把握加强领导干部官德修养的基本要求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为官只是一时,做人才是一生。为官品不端,迟早要翻船。领导干部要履行好党和人民所赋予的神圣使命,就必须自觉坚持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努力培养高尚的人品官德。

确立崇高的人生信仰。官德的基础是信仰的确立。一个坚定信仰共产主义的领导干部,必定能够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做到两袖清风、一尘不染。相反,一个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为处世哲学的领导干部,必定视民众为草芥、视公利为私利,最终官德尽丧,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因此,领导干部要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彻底的唯物主义、无产阶级的党性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融为一体的崇高信仰,能够给人以睿智和坚毅、高尚和文明。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能够使人脱离低级趣味,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就是共产主义理想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集中体现,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以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坚定信念。领导干部具有这样的崇高信仰、坚定信念,我们的事业才能不断取得胜利、立于不败之地。

具有强烈的公仆意识。官德的核心是权为谁用。领导干部如何对待和运用权力,是检验其党性强弱、官德好坏的试金石。同志讲过,我们的权力是人民给的,人民给我们权力是要我们为人民服务的。邓小平同志曾经告诫说:“我们拿到这个权以后,就要谨慎。不要以为有了权就好办事,有了权就可以为所欲为,那样就非弄坏事情不可。”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坚持执政为民,正确运用权力,就会使权力造福人民;奉行掌权为己,滥用权力,以权谋私,就会使权力祸及人民。因此,领导干部在运用权力时一定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态度,秉公用权,谨慎行事。应正确处理权力与责任的关系,级别越高、权力越大,越应更多地承担社会责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殚精竭虑,积极工作,尽职尽责,严格要求;坚持体恤民情、体察民意、集中民智,真正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用到为人民谋福祉上,努力做合格的人民公仆。

官德范文篇8

官德体现社会道德整体水平

从地位和作用来看,官德既属于社会道德的范畴,又对社会道德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反映和体现社会道德的整体水平。传统中国社会是一个伦理型社会,伦理思想深厚而广博,其中儒家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最为深入和长远。从春秋时期直至近代的中国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将儒家伦理道德观念逐渐转化为国家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以及民间礼俗的历史;儒家伦理道德作为指导人们行为的基本规范,在国家控制力量中长期居于基础性地位。儒家伦理要求为官者加强道德修养,强调“为政以德”,“吾日三省吾身”,“公生明、廉生威”等,认为各级官员应比一般人具有更高的道德修养与道德追求,这样才能“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因此,从历史上看,为官者的道德意识、道德水平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那个地区的社会道德意识和道德水平,是那个时代、那个地区整体道德得以维系的基础;一个朝代是否能实现社会稳定、民风向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级官员的道德操守是否端正,能否做到清正廉明。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不但在历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我们今天强调“领导就是服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是社会公仆、是人民的勤务员,这与封建社会把官员看作人民的“父母官”、将人民视为“子民”的观念存在根本区别,但我们党也继承和发扬了儒家伦理道德中的合理成分,强调官德对社会道德的示范意义,对领导干部的选拔与任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做到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官德引领社会道德发展方向

社会道德体系由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要素组成。官德作为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社会道德的发展方向。在我国古代,处于社会道德体系的中心位置并引导社会道德发展方向的是以“忠君爱国”、“修己安民”等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为表征的政治伦理。在我国当代社会,政治权力依然是十分重要的社会资源,领导干部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各级领导干部掌握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制定公共政策,直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同时,广大人民群众对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具有较高的要求和期待,不但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专业水平,更要求他们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能够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为人民带好头、引好路。因此,官德作为规范权力行使的职业道德,对社会道德有直接的导向性作用,能够引领社会道德发展方向;社会道德风气如何,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各级领导干部的道德品质和作风如何。我国古语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讲的都是这个道理。我们党对此有深刻的认识,一贯注重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始终强调要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并就此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安排部署,我们应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执行。

官德范文篇9

关键词:官德建设;对策措施

“官德”是领导干部的从政之德。作为一种与权力相连接的特殊的职业道德,官德有自己特定的内涵。所谓官德,是指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为官理念、行为准则及其规范的总称,是指领导人在其管理活动和权力运作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德行素质。即:官德是为官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官德在社会道德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加强官德建设理应成为道德建设的当务之急和关键环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进行官德建设,尽快提高党政官员的道德素质,是一个崭新的课题。现代民主政治的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官德建设是执政党建设的一个永恒主题,执政党各级领导干部的道德水准、道德风尚,不仅关系到执政党的形象,而且关系到执政党的先进性、权威性和合法性,更关系到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对于目前的官德现状,应当正视两方面的基本事实:一方面大部分领导干部的道德境界是高尚的,涌现出了一大批孔繁森、郑培民式的好公仆,他们以自己祟高的党性、德性修养夙夜为公、克勤克俭,孜孜不倦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不息,也正是他们在勉力地维护和巩固着我们的社会良知和道德航向。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政治体制尚处在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之中,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各种腐朽落后的思想道德观念的存在,部分领导干部、甚至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在德性修养上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在官德方面上出现了许多严重问题:一些干部离党的宗旨和人民群众的要求愈来愈远,有的脱离群众,有的以权谋私,有的贪图享乐,有的谋取功名,有的腐化堕落等,官员犯罪的数量越来越多,级别越来越高,犯罪事实触目惊心,不仅严重损害了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形象,也损害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如果任其滋长蔓延,势必恶化社会风气,阻碍社会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官德之重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因此,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先治官。加强官德建设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官德与师德、医德一样,均属于职业道德的范畴。但由于官员的管理活动与权力运用结伴而行,因此,官德与其他职业道德相比又有其双重性的特点,即官员作为一个职业道德主体,既要具备国家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的职责道德,如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忠于职守,具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公仆意识,谦虚谨慎,求真务实,办事公道,惩恶扬善,救危助困等,又要具备作为一个掌权者在权力运用过程中的权力道德,如遵纪守法,诚实无私,廉洁自律等,还需要具备能正确行使人民赋予权利的能力。鉴于官德的特殊性及其对社会道德的直接而广泛的导向性的特点,笔者认为,要切实加强官德建设,就必须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

1.要建立完备的官德规范体系

加强官德建设,当务之急是要立德,也就是要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领导干部道德规范体系,使官员有“德”可依,有可以参照并具体指导自己言行的道德准则。这些道德规范有两个来源:一是开发传统道德中与官德要求有关的,并具有现实意义的成份;二是学习和借鉴外国的一些好的作法。如前所述,从本质上说,领导干部的道德也是一种职业道德,是执政党、国家机构和全体公职人员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在公共行政领域所应遵循的道德要求,既包括作为个体的公职人员所应遵循的道德要求,如公正廉洁、格尽职守、勤政爱民、掌握政策等,也包括作为群体的各级党组织和各级国家机构所应遵循的道德要求,如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等。我们党经过长时期的道德实践,在继承创新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以“政治信念、政治原则、政治立场、政治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新时期的官德规范体系。即: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这是加强官德建设的首要内容和要求;坚持立党为公的宗旨,就是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政治原则,这是加强官德建设的根本内容和要求;坚持忠于人民、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马克思主义,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这是加强官德建设的核心内容和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风尚,就是坚持先进的政治规范,这是加强官德建设的必要内容和要求。深人仔细地剖析近几年来发生的腐败案件,不难发现,官德错位—“三观”蜕变—信念丧失—作风腐败,是在腐败官员身上反映出来的一种规律。要消除这种不正常的“规律”,就必须加强对各级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把各级干部的活动纳人到官德规范体系内。这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保证社会主义国家“变革不变质”、“改革不改向”的根本措施。

2.要健全正确的选人用人机制

加强官德建设必须按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和使用人才,把“德”放在首位,严防道德败坏者混进领导干部队伍。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古已有之。宋代司马光认为,德与才属于不同概念,具有不同的内涵,由于人们所具备的德、才条件不同,因而有圣人、愚人、君子、小人之分。因此,用人之法,若不得圣人,就选取君子;与其用小人,不如用愚人。由此可知德之重要。

党的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既吸收了古代用人的有益经验,又融进了时代内容。所谓“德”,就是要有坚定的党性原则,就是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德”的最基本方面是要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同志的“又红又专”合格的领导人才的标准,到邓小平同志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再到同志的“把那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和群众公认的人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在干部标准问题上,都是把“德”放在首位。

3.要坚持德法并举原则,强化官德建设的监督约束机制

进行官德建设,首先要靠领导干部的自身努力,必须调动干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从根本上说,道德强调的是内在的自律,这种自律表现为通过不断地强化自身内在的道德良知,逐步养成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评判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自觉努力地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时刻注意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在道德修养方面成为民众的楷模和表率。这方面,中国古代的先哲们早就有所认识,官员如果能在道德上率先垂范,便可收到“不令而行”、“不劳而治”的功效;官员若缺德、无德,则“虽令不从”。“上梁不正下梁歪”这句俗语,既简洁又形象地描述了官德与民德的关系。民德要淳化,首先要有官德的清正。从道德建设的角度来看,官德先于民德,官德建设重于民德建设。各级领导干部要“先正己,后正人”,先“修身、齐家”,然后才能“治国、平天下”。

当然,自律还要与他律结合,德治尚需和法治并行。通常的社会道德规范,其约束力主要是依靠社会舆论,依靠人们的价值判断,依靠人的自觉、良知和责任感来维系,并通过人们的内心自律来得以实现。就是说,这是一种软性的社会控制手段。但是,官德作为具有管理职业道德和权力道德的双重道德特征,它的维系和实现也有其特殊性。首先,官员的行为直接关系到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所以对他们要有更高的职业道德要求;其次,由于权力的可增值性和可交换性,可以给拥有者带来极大的利益,这就使得权力具有巨大的诱惑力和腐蚀性。以陈希同、成克杰、胡长清等为例,他们都是受党教育多年的高级干部,也曾勤勤恳恳为人民做事,也曾为政清廉,可后来为什么变得如此贪婪和堕落,这与权力的腐蚀性不无关系。所以,官德尤其是权力道德仅仅依靠社会舆论,依靠人的自觉,依靠人的良知和责任感,依靠人的内心自律来维系是不够的,还须国家和政府制定的有关法律来保障,通过健全制约权力的法规和相应的执法机构,使权力道德法律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运用法律手段来严惩那些敢于触犯、突破道德底线的‘“缺德”官员,从而实现道德控制的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来促进官德建设,这是其一。

其二。进行官德建设,还要强化领导干部的道德监督机制。从这几年查处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看,对领导干部的监督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还没有完全形成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因此,要尽快建立健全对领导干部进行监督的制度和机制。要加大监督力度,特别要加强主动监督,把监督的关口前移,把事前监督、过程监督和事后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领导活动延伸到哪里,对他们的监督就实行到哪里。

可见,加强“官德”建设,必须坚持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原则。从理论上讲,道德和法律作为治国的两种手段和工具,具有其内在统一性:两者都服务于一定的统治阶级,都受本社会经济基础的制约,两者所追求的都是社会的长治久安。道德与法律是相互依存的:法律以道德为基础,许多道德规范经国家强制执行就上升为法律;道德以法律为保障,如果没有法律这个“硬件”支撑,社会道德也必将混乱不堪。从其社会作用来看,法律与道德具有互补作用:法律以其强制力规范人们行为,道德以其感召力整合社会关系,两者以不同的形式作用于相同的对象。因此,要善于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既增强干部的法律意识,又强化他们的道德观念,实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4.加强官德建设,必须不断拓展官德空间

首先,不断拓展官德空间是事物发展的客观必然。官德的内涵、范畴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客观实践的变化而变化。作为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准则和规范的道德,将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处于永远的动态中。因此,不断拓展官德空间,不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也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要求。

官德范文篇10

“官德”,即领导干部的道德品行和思想政治素质。良好的品德人人应有,但由于“官”任重位显,影响甚大,其德行如何就显得比常人更为重要。

首先,“官德”优劣关系着事业的兴衰成败。各级领导干部实际上是不同层次的带头人和组织者,肩负着把握方向、原创:引领群众的重要职责,其政治修养和德行素养如何,不仅影响到自身的威望高低和政绩大小,而且关系到能否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进而影响到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甚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领导干部不是普通的社会成员,而是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领导干部个体的德望高、作风硬、形象好,党群干群关系密切了,党和政府才有凝聚力和号召力,我们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反之,领导者如果不注重“官德”修养,则会危害党群干群关系,贻误党的事业。“百姓与之则兴,百姓非之则危,百姓背之则亡”。而“官德”优劣是影响民心向背的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我们不能不把“官德”放在关系事业兴衰成败的高度去认识。

其次,“官德”优劣影响到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好坏。领导者在一定区域、一定范围内都是身处高位的权威人物,其一言一行不仅是个人的事情,而且带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官德”优劣往往会对其部属甚至一方群众起到很强的示范导向作用,从而影响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党风、政风甚至民风向积极或消极方面转化。只要我们稍作留意,正反两面的事例俯首皆是。太行公仆吴金印,面对穷山恶水的艰苦条件,却能够干一处响一处,走一路富一路,很关键的一点就在于他以自己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崇高的人格风范带出了大批愿干事、干实事的人,带出一个实干兴业的好风气。而不象原来泰安市领导班子出现的“窝腐”现象之类,则无不与其主要领导者德行不正密切相关。

再者,“官德”优劣关系到领导干部能否健康成长。“德者,才之帅也”。在德与才的关系中,德是前提,制约着才的发挥方向和发挥程度。因此有人对干部作了这样的形象比喻:德才兼备是“精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这的确值得每个为“官”者深思。“人以品为重,官以德立身”。只有把做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定位于推动事业,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才会做到无论顺境逆境,始终奋发进取,无论官大官小,心系一方百姓,也唯其如此,才能获得持久不竭的前进动力,从而得以不断地健康成长。如果不讲修德,只想做官,这样的人往往急功近得,不顾民情,不讲实际,一味追求显型政绩、轰动效应,基石甚至会为求官而不择手段,走到投机钻营的邪路上去。这样的人一时也许能做官,但纸里包不住火,最终还是得丢官。

德是一个有着广阔时空背景的复杂体系,考察“官德”要做到着实有效,必须有针对性地突出哪些与做好“官”关系密切的内容,我觉得主要是六点:一曰“正”,即政治态度端正,政治方向正确。因为“官”是领头羊角色,担负者领导一方的重大责任,如果政治方向不对,势必会对党和人民的利益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二曰“公”,即公道正派,五湖四海。因为是“官”,所以常常充当裁判者的角色,“公生明、廉生威”,只有公道正派才能服众,才能有效保护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三曰“廉”,即为政清廉,洁身端行。当官者都有一定的权力,往往成为糖衣炮弹重点进攻的对象,若不恪守廉节,很易腐败滋生,而腐败堕落必须丧失民心,贻误事业。四曰“善”,即襟怀坦白,与人为善,平易近人。唯其如此,才能谅人容人,团结同志,接近群众,把握实情。五曰“勤”即勤勉敬业,吃苦奉献。一勤天下无难事。领导者担当着繁难复杂的任务,特别是在当前改革的攻坚破难,打开工作新局面。六曰“实”,即待人诚实,谋事务实,作风扎实。务实有真招,实干出实效,“假大空”的危害触目惊心,领导者必须以实为本。笔者认为以上六点对做一个新形势下的有德好“官”至关重要,考察“官德”不可不察之。

德的内涵比较抽象,表现较为复杂,考察“官德”应选准途径,讲究办法,笔者认为主要途径有四:

一考其学。较高的思想认识水平是形成良好“官德”的基础。同志指出,“无论对党还是对党的干部来说,理论上的成熟都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只有具备了较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正确的是非标准,才可能形成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清楚地知道什么是良好的“官德”,才有可能按照良好的德行标准为“官”处事。正确的政治观点和道德标准不会天生固有,理论的成熟离不开系统的学习,所以考察干部的“官德”理当重视考察其理论学习情况。

二观其行。“有诸内必形诸外”,道德理念虽属意识形态范畴,却以言和行物化为外在的具体表现。因此考察“官德”应当从抽象到具体,从干部的种种现实表现中把握其德行修养水平。这些看似平淡甚至琐碎的日常行为,则恰恰是天然去雕饰的“官德”的自然流露,以此印证“考其学”的结果,则可以发现应考者因故意修饰而失真的思想道德观点,使对干部“官德”的把握更接近于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