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图艺术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06:51:04

构图艺术

构图艺术范文篇1

一、形式美规律

构图的过程是把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统一起来,而不是简单重复叠加。从而使主题更生动、更完美、更有艺术感染力。绘画艺术的创造,一是表现内容,二是形式特征。前者通过具体物象的塑造,揭示了生活的本质,后者利用构成方法,营造了精神内涵。任何美的事物,都体现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以及目的性和规律性的统一。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因此我们可以说绘画艺术的形式美来源于生活,艺术创造的实践活动是创造形式美的本源。在一幅优秀的工笔花鸟画作品中,与表现内容相对应的精神内涵和意境创造是作品的灵魂,而体现表现意图的外在形式则是作品的生命。工笔花鸟画的形式美的创造,是一个将意象思维转化为形式图像的营造过程,点、线、面的绘画形式要素,是绘画形式美最基本的构成单位。面对或简约概括、或繁复多变的构成图式,都可以通过点、线、面的归纳,将具体的物象转换成抽象的符号。在这里,我想介绍的是最常见的构图S型律动。S型律动既是中国画构图艺术动态的呈现,又包含着朴素的辩证观念,对其最典型的体现则是中国道家的太极图。太极图亦称之为“太极阴阳图”。S型给人一种流动的感觉,它可以在画面的艺术构成中自由上下伸缩和左右调节,可以互变,可以延伸,也可以互相制约。S型律动不仅在视觉心理上给观众一种柔和迂回、婉转起伏、柔中有刚、刚柔并济、流畅优雅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而且可以通过宏观的序列分布,使其在构成能虚善藏,虚中见实,实中有虚,贯通得势,浑然一体。如现代画家陈之佛的《喜鹊玉兰》就是典型的S型构图,在构成中利用S型的形式美规律,将客观物象有序地贯穿在一起,画面融洽自然,充分体现了中国画构成中造物在我的主动性。再如宋代崔白的《寒雀图》也是S型构图,画面当中麻雀的动态与视线巧妙地串联着,使画面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趣味性。

二、计白当黑

在画面构成中利用空白,是中国画的一大特点。对于工笔花鸟画来说亦是如此。它是中国传统艺术千锤百炼的结晶,也是历代画家创作经验成功的总结。基于中国哲学阴阳辩证的原理,白是黑的对立,是黑的凭借形式,因此离开了白,黑就无法依存。在画面中,空白时形象的组合部分,也是形象的延续和衍生。中国画构图的空间感,是凭借一阴一阳(一虚一实)的流动来表达的,是中国画特有的空间境界表现法。空白来自于取舍,而“计白当黑”则更重于布置,所以“计白当黑”就是布白,也是对物象的精心概括。黄宾虹先生曾对布白的运用就说过“:一烛之光,通室皆灵”,空白的作用,确实像暗室中的烛光,可以起到点醒画面的妙用。

清代笪重光在他的《画荃》中对“计白当黑”作了精辟的诠释“: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景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在工笔花鸟画中,一般表现天空、水面、雾气等都是用留白表现的。如当代画家莫高翔的《天地——蜻蜓》中,画面当中就运用了大量的留白,水面和远处的天空都是利用留白来表现的,给人无限的想象。这样处理使寂静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灵动感,使画面简练而不简单。清代石涛《淮阳洁秋》,画面的最上边的空白就是天空,中间的空白就是湖水,最下边的空白则是雾气,同样是留白,却能使画面变化丰富,生动有趣。

构图艺术范文篇2

艺术来源于我们的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他们相互依存而又相互促进。通过研究美术史,我们不难看出,一位画家的艺术风格往往和他们的生活经历和时代是密不可分的,不同的生活经历成就了不同的艺术风格。生活丰富了艺术的内涵,激发了画家无限的感性情感和创作激情。在马蒂斯的作品《舞蹈》中,朱砂色的、极具概念化的人体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在蓝色和绿色的背景衬托下疯狂地舞动着。从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形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舍弃,以单纯的色彩和大胆概括的线条及色块描绘对象。在他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感性与理性情感的完美融合。艺术家通过对知觉对象的表现性特征的把握和共鸣,以理性的感性强化和升华作品的思想,并最终实现绘画艺术中感性与理性情感的自我表现。在创作一幅作品的时候,画家往往处在激动的感性状态之下,在这种状态下所画的色彩正是最直观的色彩。

当我们冷静下来再去分析在感性状态下所画的色彩时,便会发现,感性中却隐含着理性的成分。从笔者自己的经验来看,在作画前,首先要让自己完全激动起来,调动一切情绪。让自己完全处于想要画画的兴奋情绪中,以自己最直观的感觉快速用画笔记录下来这种感觉,期间脑海中会闪现出最基本的色彩、构成、线条等理论知识。这些一闪而过的理论知识帮助笔者整理不可抑制的情感,进而将其清楚地表达出来。对于这幅《人体》(图1),在作画之前,笔者先前后左右走上几圈细细观察模特,对其有一个全面大概的认识,观察每个角度及色彩的构成,找到感觉,再在心中构思画面,最后把自己脑海中的画面结合模特快速地画下来。画中单纯的黄色人体躺在铺着红色床单的床上,在淡淡的湖蓝背景色衬托下,显得更加突出,色彩的运用单纯、浓烈而又安详温暖。这也正是笔者所追求的画面效果。对象刺激着笔者的大脑神经,给了笔者艺术绘画上的冲动;专业的绘画理论知识在此刻理性地指挥着笔者的思维、眼睛、双手,甚至全身的每个细胞,冲动而又理性地在画布上快速地绘画。

从根本上说,这些理性又来自何方?当然是平时的积累,以及对色彩、构成、结构、色调、光线等知识的认识。它们在不断地积累——实践——积累——实践——再积累——再实践的循环往复中慢慢转化成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在我们需要它们的时候,它们则以一种感性的理性方式呈现出来。我们知道艺术具有不可复制性,这种不可复制性往往和画家此时、此地、此情、此感的不可复制是分不开的,这便是当时的感性。就如同一位画家想复制自己的一幅作品都不可能画得完全一样,因为他没有了当初画那幅画时的此时、此地、此情、此感。没有了这种感性的情感,试问又如何能复制?单凭理性的回忆吗?那便要失望了,没有激情的作品,僵硬、呆板、毫无生气。

构图艺术范文篇3

关键词:青春电影;《过春天》;现实主义;犯罪类型;构图

电影《过春天》是由内地新人导演白雪自编自导的一部青春片。该片讲述的是出身于“单非”家庭的16岁少女佩佩,为了与闺蜜同游日本,误打误撞地踏上了靠走私苹果手机来赚钱的“水客”之路。在这段触碰法律界线的过程中,佩佩也在寻找着自己的身份归属和情感认同。该片入围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单元,在国内也斩获不少奖项。专业领域的认可和观众的好评证明了该片的艺术价值及白雪这个新人女导演的不俗实力。白雪导演曾言:“我想把我在深圳生活十几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下来,让大家看到中国还有这样的一群人,这是我完成《过春天》的初衷。”也因此她花了数年的时间进行调研,对“单非”家庭的青少年以及走私手机的“水客”群体进行了大量的采访。这些深度而细致的前期工作,奠定了影片现实主义的基调,让影片中的环境和人物都更具真实感。而在表现手法上,导演注重利用镜头语言尤其是构图来辅助叙事并展现佩佩的处境,同时这些精良考究的画面构图也形成了该片高格调的美学特色。

一、类型电影与现实主义的结合

公式化的情节、定型化的人物、图解式的造型是类型电影的三大基本要素。《过春天》作为一部类型片,也不乏这些略显俗套的叙事套路。女主角出身破碎的原生家庭、与闺蜜的男友暧昧不清、为了爱情和寻找认同感而自愿涉身险境……虽然在众多影片中青春和犯罪的元素十分常见,但导演却将二者进行了融合,构成了该片新颖的“双重类型”特质,由此强化了影片的戏剧张力,令人眼前一亮,缓解了观众对单一类型电影的审美疲劳。影片令人惊艳之处还在于这是一部取材自社会、扎根于现实的类型片。在典型环境中表现典型人物是现实主义电影的题中应有之义。白雪导演敏锐地观察到了“水客”和“单非”家庭青少年这两个边缘化却又真实存在的特殊群体,并赋予了佩佩“单非少女+水客”的双重身份,可以说佩佩一角既有特殊性,又具备典型性。影片的故事背景也是与现实高度契合。2015年,正是苹果手机席卷国内市场的高潮时期,游走于深港间的“水客”数量众多,佩佩的青春与“走水”接轨,她平淡的生活渐渐紧张和危险起来。虽然佩佩的这段成长经历与大多数普通人大相径庭,但现实主义并不代表机械地复刻生活,借助佩佩这个角色,导演表达出了她对现实的高度关注和深刻思考:单非家庭的孩子的处境和心态如何?他们又如何找到自我认同?在视听语言层面,该片兼具现实主义的纪实特色和类型片的艺术手法,佩佩的几次走私过程在影像和节奏上都处理得极为精彩。第一次走私时,远景和特写快速地来回切换,先后交代了环境,并展现出佩佩不自然的面部表情;而晃动的手持摄像一方面是纪实,另一方面传递了佩佩害怕不安的情绪;鼓点密集的配乐加强了节奏感和紧张感。而之后,随着佩佩的走水行为越来越得心应手,一组干净利落的叙事蒙太奇将走私手机的流程和佩佩顺利畅意的生活状态自然地展现出来。这些动感十足的视听语言吸引着观众的注意力,注重纪实的同时也提升了影片的审美价值。《过春天》探讨的是青春成长,故事的底色是现实主义,同时犯罪元素作为亮点融入片中,这些元素共同扩展了影片的解读空间。影片别具一格的模式也是国产青春片的一大突破,为日后青春片的创作树立了典范。

二、构图的隐喻与艺术价值

《过春天》中出色的视听元素赋予了影片更高的审美价值,影片并没有采用被众多青春片所青睐的或明丽鲜艳或清新朦胧的色调,在拍摄人物时,也拒绝用大量升格或特写镜头去展示青春少女的曼妙。该片的外在表现手法和故事内涵可谓“形神合一”,例如根据主角内心状态的转换而使用运动或固定的镜头来进行拍摄。在影片诸多精彩的影像创作技巧中,构图是不容忽视的一大亮点。(一)隔阂———镜像与玻璃的屏障感。镜子与玻璃一直是电影中常见的道具。《电影批评》一书中这样评价镜中像:“它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电影构图方式,也可以进而发展为影片的叙事与意义结构。”在电影创作中,镜子被不同的导演赋予了不同含义,比如电影《黑天鹅》中用镜子营造惊悚氛围,表现真与伪,暗示着精神分裂;而在《重庆森林》中则用玻璃体现人物内心的复杂和孤独。《过春天》里,镜子和玻璃的出镜率颇高,且基本都出现在香港部分的故事中。佩佩在香港时常处于运动的状态,镜像多次运用于这些场景中。佩佩在地铁上时,在打工时,甚至在参加游艇聚会时,都常倚靠着玻璃,且在这些画面中,她一般都位于画面的两侧边缘或后景部分,很少处于中心。这种将主角“边缘化”的构图设计,正映照着佩佩在现实中的处境,“单非”家庭出身的她就算有着香港人的身份,也依然处于香港的边缘,难以真正融入这座城市。佩佩寄托在香港的情感更是处于一种尴尬的状态。亲情方面,佩佩两次与父亲在餐厅相见,第一次二人隔着玻璃相望无言,餐厅里面是父亲和他的一家人其乐融融,而外面则是佩佩独身一人凝望这一切,画面中餐厅里暖色的热闹与外面冷色的孤独形成极其鲜明的对比;而第二次父女俩在餐厅相见,镜头从室外隔着玻璃门拍摄父女二人,父女间的隔阂感跃然于屏幕之上。在友情和爱情方面,每当佩佩与闺蜜Jo以及闺蜜的男友阿豪处于同一画面时,镜子与玻璃也承担着这种隔离的作用。拳击房里,位于背景中的阿豪与Jo甜蜜打闹,作为主体的佩佩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和他们,独自黯然沉思。导演多次利用镜像构图将佩佩的处境和心理状态外化于屏幕之上,让观众更为直观地感受佩佩缺失的身份认同感和难以安放的内心情感。(二)封闭——画框构图的困境感。与香港的动态影像截然不同,佩佩身处深圳时,画面总是呈现稳定状态,这一点与她在深圳的生活状态类似。除了固定镜头,影片中多次出现的画框元素还隐含着一种“封闭”意味。门框总是作为前景出现在画面中。佩佩第一次回到家中时,母亲正在与朋友们打牌,构图中的线条框架让此时的空间看上去拥挤逼仄,佩佩厌恶这种嘈杂,躲进自己的房间,即一个更小的封闭空间。佩佩与母亲也较少出现在同一画面里,即便出现,也是被厚厚的墙壁隔开,例如家中的某个清晨,佩佩在卫生间整理头发,母亲在一墙之隔的客厅里与朋友打电话谈笑风生,虽然二人同处一个屋檐下,但从视觉画面来看,这道墙将她们隔在两个空间,这些框架的运用体现着她们母女亲情的隔阂和困境。鱼缸作为影片中重要的景框元素之一,同样营造着困境感。这个大鱼缸困住了本该生活在海里的鲨鱼,佩佩曾站在鱼缸后凝视着里面的鲨鱼,她仿佛也被困在鱼缸这个“框”之中。鱼缸作为意象隐喻着佩佩的处境,作为“单非”家庭的孩子,现实空间中,她常游走于香港和深圳两地之间,内心情感上,她的亲情友情爱情一直处于不稳定的徘徊状态,尤其是她与阿豪的暧昧情愫,纵然再悸动,他们始终都不曾越界。身处现实和情感“框架”之中的佩佩,试图挣脱和逃离,但最后,随着她的友情、爱情和“水客”生涯的三重失败,她回到了生活中,作为“回归”的象征,鲨鱼也被她放生,回到了大海。影片中最出彩的一场情欲戏也发生于一个封闭式的空间。狭小昏暗的仓库内,佩佩与阿豪互相在对方身上绑手机,燥热的环境里,撕扯的胶带声掺杂着二人沉重的呼吸,画面被交织的红黄二色所渲染,手持的长镜头慢慢逼近,形成二人的特写镜头,这让原本就封闭的画面更为紧凑。一般来说,在电影中,狭小空间里年轻男女贴身接触,再加上近距离拍摄,他们的关系便会顺理成章地更进一步,例如经典电影《甜蜜蜜》中,男女主第一次发生关系便是在这种场景下,然而在《过春天》里,虽然同处暗室的佩佩和阿豪早已互生情愫,但他们心中都始终有一条线提醒着他们“禁止越界”,无法完全打开的心让他们的暧昧仅此而已。因此,纵然拍摄距离再近,光影色调再浓烈,画面依然带有一种封闭和禁止的意味。

三、结语

虽然《过春天》收获了广泛的赞誉,但影片不到1000万的票房让这部优秀的作品依旧被归为小众文艺片。叫好不叫座是《过春天》的困境,更体现出国内文艺片长期处于瓶颈状态。虽然在票房和影院排片等方面,属于文艺片的春天还未曾到来,但正如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饶曙光所言:“电影,从诞生之日起就是科技化、工业化、大众化的艺术,而大众化的观众从来都偏爱热闹胜过冷峻、故事性胜于作者性。过去、现在、未来始终如此,这就是电影的本质。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快找到全面支持文艺片可持续发展的路径。”《过春天》正是做到了扎根现实土壤,将艺术风格与类型元素相结合,因此,这部电影不仅为国内青春题材的电影树立了典范,也为文艺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参照。

参考文献:

1.AlizaMa.《电影评论》访谈:白雪[EB/OL].豆瓣电影,2019-01-03.

2.戴锦华.电影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3.陈俊宇.属于文艺片的春天,将至未至[N].工人日报,2019-04-15(05).

构图艺术范文篇4

关键词:美术教育;构图;艺术创作;思维培养

所谓构图,也就是利用视觉要素在画面上,按照空间把色彩线条组织起来的构成,是在形式美方面用光、明暗、色彩的配合。一幅作品的构图,凝聚着作者的匠心与安排的技巧,体现着作者表现主题的意图与具体方法,因此,它是作者艺术水平的具体反映,现代的绘画艺术已经走向多元化,如何选择适当的构图形式并用于自己的作品中,如何让学生把人、景、物安排在画面当中,以获得最佳布局的方法就成为教学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在绘画的基础课程中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构图的认识、理解、掌握、应用等相关知识的培养,这就需要首先提高学生对构图重要性的认识,其次培养在绘画创作中的具体方法。

一构图在艺术创作中重要地位

无论是中国绘画还是西方绘画,前辈大师们都很重视对构图的研究。塞尚在艺术构思中十分重视形状、线条、色彩、体积的关系构成,独特的几何化作品构成形式,对现代艺术的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十九世纪后期以来,西方现代艺术的兴起,使原有的构图形式不能满足需要,新的构图形式在艺术家的探索下不断涌现。克利姆特的其作品中采用强烈的花纹平面化处理,是极具装饰性的绘画构图形式;现代画家毕加索的《镜前少女》的作品中,融入了各种不同的圆形、方形、圆弧线,并且各自形成自己的节奏;莫兰迪的大量作品中充分的运用了对象的内形和外形所构成的不同的几何关系达到的画面的高度和谐,从而产生了宁静而略带有忧郁的美。

中国画同样很重视构图的研究,古代的绘画理论中构图又被称作章法、布局或经营位置,东晋时代的顾恺之提出了“置阵布势”,要求密于精思,临见妙裁。不是见什么画什么,而是要求画家根据布势的需要有所选择,中国画十分重视气势和神韵,潘天寿的构图喜欢作方形结构,常常创作奇险的境界,用以表现他雄阔、霸悍、质朴的艺术风格。

构图教学是高等教育美术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基础,纵观整个高等教育美术教学大纲,构图知识的教学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构图是具体的形式,也是一件绘画作品形式美的集中体现。因为一切形式因素,不论是线条、形体、色块等,都必定集中展露在构图之中,要使学生具备灵活运用构图法则的能力,就需要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增加构图教学的内容,全面系统的分析讲解构图的形式法则,提高对构图教学的认识和地位,使构图教学成为独立的教学单元,在现代艺术教学体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艺术创作中构图意识培养方法

1把握构图原则

关于构图的规律或原则,各家所指,不尽相同,总则大同小异。差别往往在于着眼点不同,侧重面不同,而基本道理多数都是一致的。中国画传统理论的阐述,立足于动感,使相对静止的山水,在画家心目中也要取势,即获得运动的倾向性。而西方的构图学,立足于静止,先讲均衡、稳定。其实中国绘画未必不要均衡和稳定。

所以在艺术创作中应该把握构图的原则,也是真正能够掌握并熟练应用构图方法与技巧的关键,那么,首先艺术创作的作品能把注意力引向画面主体,也就是说,不管你使用什么方法,只要使观赏者的目光渐渐投向画面主体,通过主体与陪衬画面的结合,更容易理解画面上的内涵,从而对作品产生更深层次认识。其次,艺术作品中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或是表现一个人,或是表现一件事物,即使是抽象画其实也有一个主题。主题应该在作者心中明确,毫不含糊,但在表现上不一定使观赏者一眼就能看得出来,只有主题鲜明,才能更好展现绘画目的,观赏者才能充分理解画面上的含义。最后,艺术作品应尽可能画面简洁,只包括那些有利于把视线引向画面主体的内容,有利于渲染画面情绪、主题的部分,而排除或压缩那些可能分散注意力的内容。2融入构图艺术

当艺术作品中具备了上述提到的构图的基本原则时,艺术实践表明均衡、对比和完整仅仅是构图的初级阶段,也是构图的最高阶段,绘画作品要成为一幅艺术品,应该在构图上有更多美学的要求,绘画作品是一个有机体。所以,在绘画作品中融入构图的艺术才能更好的展现画面内容。第一,新颖与朴素的艺术展现,构图的原则固然应该考虑,但试想如果画家都按照原则作画,那就无法吸引住观赏者,只有新颖的构图,才能吸引住人们的视觉,利用心理学的首因效应,给人以感染力和吸引力,不论是色彩、线条、空白大小分配都会给人们新鲜的感觉。

同时,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真正具有感染力的作品往往具有朴素的特征,朴素的主题、朴素的感情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第二,节奏和韵律的艺术展现,韵律广义上讲是一种和谐美的规律,是造型要素在节制、推动、强化下呈现的情调与趋势。作为视觉艺术,韵律主要意味着构图中形、线、色的形式感觉的一致,包括基调及主线起承转合的和谐性,一幅具有较高艺术的构图,它不仅具有新颖与朴素感,而且要有韵律感。第三,装饰性绘画更注重主观性和规律,它可超越客观现实和时空限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画面上的装饰性,主要是指写实性绘画的基础下其形式语言风格样式及处理手法根据画面效果的需要,进行得体的“装饰”表现。

3创新构图方法

绘画中的理想不是固定的,因个人的理念、时代、民族而异,文艺复兴时著名画家达芬奇,以肖像画而闻名于世。当时的肖像画流行正面或侧面为构图标准,而达芬奇却取四分之三面来构图,这就是他理想的构图理念。所以在引导学生用固定的构图模式构图的同时,也可以引导他们尝试去冲破这种局面,特意改变空间层次关系、变化透视关系、改变视觉角度,从而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促使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进行小构图,尤其是对同一景色进行不同的取景、不同空间透视等关系的观察与构图。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及思维方式。目前,国内外的很多绘画家研究新的构图方式,如发散式的构图方式,利用空白选择不同的构图方式等,为进一步展现作品蕴含和特色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三结语

1构图教学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构图教学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地位,提出在高等教育中构建构图教学单元的必要性。

2提出了从把握构图原则、融入构图艺术、创新构图方法三方面的构图意识培养方法,充分利用构图特点,更好的展现出艺术作品的蕴含。

3构图意识的培养贯穿于美术教学的始终,为创作更好的艺术精品发挥积极的作用,不论学生还是教师本身都应该注意构图意识的培养与创新。

参考文献:

[1]蒋跃.绘画构图学教程[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

[2]尚红芝.现代绘画构图艺术[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67-68

构图艺术范文篇5

关键词:美术教育;构图;艺术创作;思维培养

所谓构图,也就是利用视觉要素在画面上,按照空间把色彩线条组织起来的构成,是在形式美方面用光、明暗、色彩的配合。一幅作品的构图,凝聚着作者的匠心与安排的技巧,体现着作者表现主题的意图与具体方法,因此,它是作者艺术水平的具体反映,现代的绘画艺术已经走向多元化,如何选择适当的构图形式并用于自己的作品中,如何让学生把人、景、物安排在画面当中,以获得最佳布局的方法就成为教学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在绘画的基础课程中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构图的认识、理解、掌握、应用等相关知识的培养,这就需要首先提高学生对构图重要性的认识,其次培养在绘画创作中的具体方法。

一构图在艺术创作中重要地位

无论是中国绘画还是西方绘画,前辈大师们都很重视对构图的研究。塞尚在艺术构思中十分重视形状、线条、色彩、体积的关系构成,独特的几何化作品构成形式,对现代艺术的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十九世纪后期以来,西方现代艺术的兴起,使原有的构图形式不能满足需要,新的构图形式在艺术家的探索下不断涌现。克利姆特的其作品中采用强烈的花纹平面化处理,是极具装饰性的绘画构图形式;现代画家毕加索的《镜前少女》的作品中,融入了各种不同的圆形、方形、圆弧线,并且各自形成自己的节奏;莫兰迪的大量作品中充分的运用了对象的内形和外形所构成的不同的几何关系达到的画面的高度和谐,从而产生了宁静而略带有忧郁的美。

中国画同样很重视构图的研究,古代的绘画理论中构图又被称作章法、布局或经营位置,东晋时代的顾恺之提出了“置阵布势”,要求密于精思,临见妙裁。不是见什么画什么,而是要求画家根据布势的需要有所选择,中国画十分重视气势和神韵,潘天寿的构图喜欢作方形结构,常常创作奇险的境界,用以表现他雄阔、霸悍、质朴的艺术风格。

构图教学是高等教育美术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基础,纵观整个高等教育美术教学大纲,构图知识的教学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构图是具体的形式,也是一件绘画作品形式美的集中体现。因为一切形式因素,不论是线条、形体、色块等,都必定集中展露在构图之中,要使学生具备灵活运用构图法则的能力,就需要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增加构图教学的内容,全面系统的分析讲解构图的形式法则,提高对构图教学的认识和地位,使构图教学成为独立的教学单元,在现代艺术教学体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艺术创作中构图意识培养方法

1把握构图原则

关于构图的规律或原则,各家所指,不尽相同,总则大同小异。差别往往在于着眼点不同,侧重面不同,而基本道理多数都是一致的。中国画传统理论的阐述,立足于动感,使相对静止的山水,在画家心目中也要取势,即获得运动的倾向性。而西方的构图学,立足于静止,先讲均衡、稳定。其实中国绘画未必不要均衡和稳定。

所以在艺术创作中应该把握构图的原则,也是真正能够掌握并熟练应用构图方法与技巧的关键,那么,首先艺术创作的作品能把注意力引向画面主体,也就是说,不管你使用什么方法,只要使观赏者的目光渐渐投向画面主体,通过主体与陪衬画面的结合,更容易理解画面上的内涵,从而对作品产生更深层次认识。其次,艺术作品中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或是表现一个人,或是表现一件事物,即使是抽象画其实也有一个主题。主题应该在作者心中明确,毫不含糊,但在表现上不一定使观赏者一眼就能看得出来,只有主题鲜明,才能更好展现绘画目的,观赏者才能充分理解画面上的含义。最后,艺术作品应尽可能画面简洁,只包括那些有利于把视线引向画面主体的内容,有利于渲染画面情绪、主题的部分,而排除或压缩那些可能分散注意力的内容。2融入构图艺术

当艺术作品中具备了上述提到的构图的基本原则时,艺术实践表明均衡、对比和完整仅仅是构图的初级阶段,也是构图的最高阶段,绘画作品要成为一幅艺术品,应该在构图上有更多美学的要求,绘画作品是一个有机体。所以,在绘画作品中融入构图的艺术才能更好的展现画面内容。第一,新颖与朴素的艺术展现,构图的原则固然应该考虑,但试想如果画家都按照原则作画,那就无法吸引住观赏者,只有新颖的构图,才能吸引住人们的视觉,利用心理学的首因效应,给人以感染力和吸引力,不论是色彩、线条、空白大小分配都会给人们新鲜的感觉。

同时,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真正具有感染力的作品往往具有朴素的特征,朴素的主题、朴素的感情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第二,节奏和韵律的艺术展现,韵律广义上讲是一种和谐美的规律,是造型要素在节制、推动、强化下呈现的情调与趋势。作为视觉艺术,韵律主要意味着构图中形、线、色的形式感觉的一致,包括基调及主线起承转合的和谐性,一幅具有较高艺术的构图,它不仅具有新颖与朴素感,而且要有韵律感。第三,装饰性绘画更注重主观性和规律,它可超越客观现实和时空限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画面上的装饰性,主要是指写实性绘画的基础下其形式语言风格样式及处理手法根据画面效果的需要,进行得体的“装饰”表现。

3创新构图方法

绘画中的理想不是固定的,因个人的理念、时代、民族而异,文艺复兴时著名画家达芬奇,以肖像画而闻名于世。当时的肖像画流行正面或侧面为构图标准,而达芬奇却取四分之三面来构图,这就是他理想的构图理念。所以在引导学生用固定的构图模式构图的同时,也可以引导他们尝试去冲破这种局面,特意改变空间层次关系、变化透视关系、改变视觉角度,从而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促使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进行小构图,尤其是对同一景色进行不同的取景、不同空间透视等关系的观察与构图。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及思维方式。目前,国内外的很多绘画家研究新的构图方式,如发散式的构图方式,利用空白选择不同的构图方式等,为进一步展现作品蕴含和特色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三结语

1构图教学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构图教学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地位,提出在高等教育中构建构图教学单元的必要性。

2提出了从把握构图原则、融入构图艺术、创新构图方法三方面的构图意识培养方法,充分利用构图特点,更好的展现出艺术作品的蕴含。

3构图意识的培养贯穿于美术教学的始终,为创作更好的艺术精品发挥积极的作用,不论学生还是教师本身都应该注意构图意识的培养与创新。

参考文献:

[1]蒋跃.绘画构图学教程[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

[2]尚红芝.现代绘画构图艺术[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67-68

[3]何平.构图学——艺术

构图艺术范文篇6

关于紫砂艺术的分类方式还有很多,就比如说我们可以把紫砂艺术造型分为单壶与套壶。传统意义上来讲,紫砂艺术造型基本上可以分为光器、花器、筋纹器三大类。

紫砂艺术的套壶,顾名思义就是指由两件或两件以上的紫砂艺术部分组成的整体艺术。它的艺术组成部分可以是茶壶,可以是茶杯,也可以是其它装饰类的陶艺。总的来说,紫砂艺术中的套壶单论个体的话。可能兼有光器的传统大气、花器的华丽炫美或者是筋纹器的纹理韵律,当然这其中可能还有一些其他装饰陶艺的点缀美感。尽管紫砂艺术中的套壶组合塑造表现艺术美感的方式各有不同,但把它与单壶相比较而言,其优势在于整体艺术美感塑造的局部互补性。

那么,通过整体塑造美感的紫砂套壶艺术又可以分为哪些整体塑造方式呢?一般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构图型和一体型。所谓构图型指的是整体套壶的各个组成部分,并没有表面的直接联系,而是通过一定的内在联系(比如说茶壶和茶杯组合),通过摆放造型而达到一定的套壶艺术构图效果。而所谓的一体型,指的是紫砂套壶造型设计时,套壶的各部分组成元素建立直接联系,直观地表达它们之间的联系,看上去在整体构图上是连接的、一体的。在紫砂套壶艺术中,前者构图型套壶的造型方式比较普遍,一般常见的“梅桩套壶”等此类造型大多都是采用茶壶与茶杯组合造型构图方式,形成整体性的套壶艺术美感。而后者一体形套壶的造型方式则是讲究画面造型上直观联系的“桥梁”,名副其实地把此类套壶造型构图成为一个整体。相对来说,后者一体型套壶造型构图更耗费作者的心力与才思——如何直观连接的自然优美,又如何装饰套壶各元素之间的联系,真可谓煞费作者的苦心。一体形套壶通过作者竭尽心力地构图表达,往往更具有完美的艺术性和鲜明的个人特色风格。就个人而言,自身喜爱偏向于一体型套壶构图的造型方式。

通过简单比较论述,我们把紫砂套壶整体造型方式分为构图型和一体型,尽管现今市场上的紫砂套壶造型各式各样,然而基本上都可以归纳为这两类艺术造型塑造方式。对于前者构图型的套壶造型,为大多数套壶造型所采用而比较普遍常见,故此不再累述了。而对于后者一体型的套壶构图造型,因为其特色鲜明,又由于每个作者的文化内涵不同,导致了一体构图造型的个体差异,此文中仅以拙作“八卦套壶”(见图1)来作浅论分析,依此为论据。“八卦套壶”采用道教中的“太极八卦”文化为载体而形成的套壶主题造型,其套壶整体造型构图采用了比较少见的“一体型”构图方式。观其整体壶型,上半部分以紫砂艺术中的传统造型,塑造了一把类似传统光体造型的壶体,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它的壶盖采用了雕刻艺术装饰手法,“八卦”图案起到了“点睛”的作用;而此套壶的下半部分则是采用了陶刻手法塑造了“八卦炉”的这一形象,更需要说明的是,那与上半部分紫砂套壶配套对应的“茶杯”,被生动灵活地塑造成了“八卦炉”的“炉门”,一体而又有新意。透过此壶,壶友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此乃“八卦炉”,莫不是天上仙境中那闻名已久的“老君炉”?再由此联想“老君炉”中烧炼的可是仙家金丹,那么“老君炉”上所“煮”的莫不是天上的仙水,再联系现实中紫砂茗茶确也当得上“天上仙水”之美誉。虚虚实实之间,通过一系列潜在暗示的联想,使得“八卦套壶”平添了悠远意境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从而无形中提升了作品的艺术价值。独特的一体化的构图造型,整体调和的表现手法,这便是“一体型”构图造型套壶在艺术表现上的优势所在。

现今紫砂单壶造型已是无比繁荣,但是套壶与单壶如能齐头并进.对于紫砂艺术的发展传扬却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还需要更多地着力于紫砂套壶整体造型美感塑造方式的研究与创新。在紫砂艺术中,单壶有着单壶纯正而力求完美的艺术魅力,而套壶自然也有着套壶整体表现的艺术美感,各有千秋。

构图艺术范文篇7

传统意义上来讲,紫砂艺术造型基本上可以分为光器、花器、筋纹器三大类。当然,关于紫砂艺术的分类方式还有很多,就比如说我们可以把紫砂艺术造型分为单壶与套壶。

紫砂艺术的套壶,顾名思义就是指由两件或两件以上的紫砂艺术部分组成的整体艺术。它的艺术组成部分可以是茶壶,可以是茶杯,也可以是其它装饰类的陶艺。总的来说,紫砂艺术中的套壶单论个体的话。可能兼有光器的传统大气、花器的华丽炫美或者是筋纹器的纹理韵律,当然这其中可能还有一些其他装饰陶艺的点缀美感。尽管紫砂艺术中的套壶组合塑造表现艺术美感的方式各有不同,但把它与单壶相比较而言,其优势在于整体艺术美感塑造的局部互补性。

那么,通过整体塑造美感的紫砂套壶艺术又可以分为哪些整体塑造方式呢?一般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构图型和一体型。所谓构图型指的是整体套壶的各个组成部分,并没有表面的直接联系,而是通过一定的内在联系(比如说茶壶和茶杯组合),通过摆放造型而达到一定的套壶艺术构图效果。而所谓的一体型,指的是紫砂套壶造型设计时,套壶的各部分组成元素建立直接联系,直观地表达它们之间的联系,看上去在整体构图上是连接的、一体的。在紫砂套壶艺术中,前者构图型套壶的造型方式比较普遍,一般常见的“梅桩套壶”等此类造型大多都是采用茶壶与茶杯组合造型构图方式,形成整体性的套壶艺术美感。而后者一体形套壶的造型方式则是讲究画面造型上直观联系的“桥梁”,名副其实地把此类套壶造型构图成为一个整体。相对来说,后者一体型套壶造型构图更耗费作者的心力与才思——如何直观连接的自然优美,又如何装饰套壶各元素之间的联系,真可谓煞费作者的苦心。一体形套壶通过作者竭尽心力地构图表达,往往更具有完美的艺术性和鲜明的个人特色风格。就个人而言,自身喜爱偏向于一体型套壶构图的造型方式。公务员之家

通过简单比较论述,我们把紫砂套壶整体造型方式分为构图型和一体型,尽管现今市场上的紫砂套壶造型各式各样,然而基本上都可以归纳为这两类艺术造型塑造方式。对于前者构图型的套壶造型,为大多数套壶造型所采用而比较普遍常见,故此不再累述了。而对于后者一体型的套壶构图造型,因为其特色鲜明,又由于每个作者的文化内涵不同,导致了一体构图造型的个体差异,此文中仅以拙作“八卦套壶”(见图1)来作浅论分析,依此为论据。“八卦套壶”采用道教中的“太极八卦”文化为载体而形成的套壶主题造型,其套壶整体造型构图采用了比较少见的“一体型”构图方式。观其整体壶型,上半部分以紫砂艺术中的传统造型,塑造了一把类似传统光体造型的壶体,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它的壶盖采用了雕刻艺术装饰手法,“八卦”图案起到了“点睛”的作用;而此套壶的下半部分则是采用了陶刻手法塑造了“八卦炉”的这一形象,更需要说明的是,那与上半部分紫砂套壶配套对应的“茶杯”,被生动灵活地塑造成了“八卦炉”的“炉门”,一体而又有新意。透过此壶,壶友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此乃“八卦炉”,莫不是天上仙境中那闻名已久的“老君炉”?再由此联想“老君炉”中烧炼的可是仙家金丹,那么“老君炉”上所“煮”的莫不是天上的仙水,再联系现实中紫砂茗茶确也当得上“天上仙水”之美誉。虚虚实实之间,通过一系列潜在暗示的联想,使得“八卦套壶”平添了悠远意境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从而无形中提升了作品的艺术价值。独特的一体化的构图造型,整体调和的表现手法,这便是“一体型”构图造型套壶在艺术表现上的优势所在。

在紫砂艺术中,单壶有着单壶纯正而力求完美的艺术魅力,而套壶自然也有着套壶整体表现的艺术美感,各有千秋。但相对而言,现今紫砂单壶造型已是无比繁荣,但是套壶与单壶如能齐头并进.对于紫砂艺术的发展传扬却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还需要更多地着力于紫砂套壶整体造型美感塑造方式的研究与创新。

构图艺术范文篇8

电影画面的构图不仅仅在于它与绘画关系,在更大的程度上,还取决于电影技术和艺术特性等诸多方面,也取于人类亘古有之的视觉经验和审美意识的发展。

一、凸显视觉审美的黄金分割率画面形式

格里菲斯早期拍摄的影片《走向东方》的这一阶段,可以看到20世纪50年代以前电影画面的基本形式,那时电影画面构图大量采用的都是基本符合黄金分割律的画面形式。说明当时电影拓荒者们早就注意到了人类几千年来形成的视觉审美经验。

“黄金分割律”原为数学名词,指几何与数学中的严格比例关系。如果一个整体中较大部分与较小部分的比例等于整体与较大部分的比例,这个整体就是和谐的。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代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艺术理论家在总结人类艺术创作经验的基础上,提示黄金分割是最恰当不过的分割比例,并把它作为艺术创作的基本创作的基本准则之一。例如希腊的一些神殿,被严整的大理石柱廊分割为若干空间,就是根据黄金分割律设计的。

健美的人体也基本符合这种比例。例如人的身高与腰部以下高度之比,如果基本等于腰部以下高度与腰部以上高度之比,就被认为是合乎比例的人体。单就上半身而言,头部与胸部之比基本相等于胸部与上半身之比。维纳斯的雕像,虽然残缺不全,但是就身体各部分比例而言,却基本符合这种分割律,令人赏心悦目。在《蒙娜丽莎》等西洋绘画名作、甚至演员的形体动作中,都可以找到这样的例子。

在电影艺术中,也曾广泛采用过黄金分割律的原则。例如无声电影时期银幕和画格比例的设计,就是符合黄金分割律的“规则性构图”。格里菲斯的早期影片大都采用这种“顶天立地”式的全景镜头,用以表现庄严肃穆或宁静平稳的生活情调。

二、渲染情调气氛的规则性构图

规则性构图,就是电影画面的构图是对称的均衡、和谐稳定的平行透视图。在影片中,影像的线条和方位与银幕边缘之间保持着明显的平衡关系。这种构图既能表现庄严神圣,又能表现呆板呆滞;既能表现热烈欢快,又能表现安宁温馨;既能在暂时的稳定平衡中暗示新的危机,又能使一些光怪陆离的场面显得更加神秘莫测。规则性构图,则打破了黄金分割律的规则,以渲染某种情调气氛,或表现特定的含义。

瑞典影片《处女泉》就因大量运用了这种构图,而获了好几项奖。影片叙述的是瓦格农场主托列夫妇有个养女叫英格丽,还有个独生女叫卡琳。星期五早晨,托列让妻子叫醒女儿,卡琳换上漂亮的连衣裙,带着饰有玛丽亚像的蜡烛,骑马去教堂参加清晨祈祷。卡琳带着处女的天真,带着美好的愿望,骑马前往几里外的教堂。在暂时的宁静和均衡之后,随着黑乌鸦几声凄厉的尖叫,画面上出现了三个行踪可疑的牧羊人。其中两个是逍遥法外的歹徒,一个是未成年的男孩。这时银幕上出现了疏影横叙的构图预示着危机。卡琳被歹徒的花言巧语蒙蔽欺骗,把自己带的饭分给他们吃,而凶狠的歹徒却恩将仇报凶相毕露,把卡琳强奸后杀死,还贪婪地剥下了卡琳漂亮的裙子。当晚歹徒们流窜到农场。这个牧羊人向女主人兜售裙子,托列夫妇预感到女儿的不幸,英格丽也证实了卡琳被害的消息。托列怒火中烧,无限悲痛,他先把牧羊人拴在门内,又来到了夜色笼罩下的原野。在女儿遇难的森林边,他悲恨交加,气恼至极,把一颗白桦树连根拔起。

按照常规要求,画面中的地平线应该确定在上部三分之一的地方,人物位置也有严格规定。可此构图打破了结构法则,使画面基本上被地平线一分为二,大胆而又新颖。同时又表现出巨大的动势。此构图形式所蕴含的力景,推动影片自然而有力地过渡到下一个段落:托列洗净身体,手持利刃,亲手杀死了两个歹徒,又怀着复杂的心情摔死了这个孩子,为女儿报了仇。在森林中的一块空地上,托列夫妇找到了女儿的尸体,影片的前景中有枯干杂乱的树枝,人物位于画面左上方的构图,衬托出他们的悲痛。托列仰望苍天,祈求上帝宽恕,并发誓要亲手修建一座教堂,赎罪雪耻。当他们抱起女儿尸体时,在卡琳身下涌出一股清澈的泉水,这就是“处女泉”。

三、倾斜构图对心理异常状态的充分阐述

一般情况下,电影画面的水平线总是处于正常状态,给人以稳定的感觉,而倾斜的画面构图,则使画面的垂直线与主要影像的垂直线构成一定的角度,给人以失去平衡的感觉,因此常被用来表现异常的心理和精神状态。1971年意大利导演贝尔托卢奇拍摄的影片《随波逐流的人》中的主人公马尔切洛是一个“随波逐流的人”。他出生于破落贵族之家,父亲常住疯人院,母亲生活放荡不羁,家道日益衰落。马尔切洛随波逐流,混世度日,最后加入了法西斯。这时影片就出现了不平衡的画面,既表现了主人公不稳定的情绪,又以深刻的寓意激发观众的心理活动。在《夜间守门人》影片中,女主人公卢契亚夜寻旧情人时,导演也运用了一些类似的构图,使观众期待着不平衡画面随着剧情的发展尽快恢复平衡。影片在当时是一部具有批判精神的心理分析片。主人公在少年时代曾被一个青年作为同性恋的对象,后来他杀死了这个青年,并伪造了他自杀的现场。影片在表现他忏悔的镜头中,处于明处的主人公所占的画面越来越小,暗示出他的病态心理。

影片的背景是20世纪30年代的意大利,这时马尔切洛已34岁。他同门当户对的姑娘朱莉娅结婚后,到巴黎蜜月旅行。他与流亡法国的意大利教授、自己以前的老师瓜得里相逢,并与老师年轻的妻子安娜关系暧昧。影片在此处的构图能生动地展示出主人公当时的处境和相互关系。瓜得里教授是一位具有爱国精神的反法西斯志士。而马尔切洛为了向法西斯邀功请赏,依然利用他同安娜的暧昧关系,把瓜得里教授夫妇诱到巴黎郊外,将他们秘密杀害。此处的构图把人物安排在对比鲜明的位置上,生动展示出马尔切洛道德的沦丧和精神的堕落,表现出他把灵魂出卖给魔鬼时的残忍和冷漠。观众可以从影片独具匠心的构图中看到对于细致深刻地揭示人物内心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景深和前后景构图增添了电影技术的丰富性

电影技术丰富的表现手段,使电影艺术可以大量采用景深和前后景构图。它可以让观众同时清晰地看到前后景的人物,并表达某种象征性含义。

1953年,由日本导演沟口健二拍摄的影片《雨月物语》中就运用了前后景构图。影片的故事发生在日本的战国时代末期的1583年,当时的羽柴和柴田两军在琵琶湖畔展开激战。陶瓷工源十郎和妻子宫木、妹妹阿浜、妹夫藤兵卫一起苦干,烧制瓷器,想利用战乱之机运到外地赚钱。藤兵卫一心向往从戎征战。他买了一套凯甲,参加了羽柴的部队。妻子阿浜闻讯追赶,竭力劝阻。没想到途中被一群士兵轮奸,最后沦为娼妓。源十郎远走他乡,虽然十分怀念结发妻子,但是有一次却被一个美貌女子迷住。殊不知,这原来是一个家破人亡的女鬼。而源十郎却和她如胶似漆。宫木和孩子在江边为源十郎送别后,回家途中被两名散兵夺走食物,并被扎伤。士兵疲惫不堪地拄着枪,在画面深处的田野上向左走去;银幕上靠近画面高出一块的地方是一条小路,被扎伤的宫木背着孩子,步履蹒跚地也向左走去。影片中的画面,有两名士兵和宫木一远一近,一上一下,都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也都未意识到对方的存在。这种构图使观众似乎能够感受到,宫木大概会走向死亡,而两名士兵则生死未卜。藤兵卫终于成为一名武士,他靠偶尔捡到的一颗敌将首级,邀功领赏,受到重用。在一次去妓院鬼混时,才发现妻子阿浜已沦为妓女。源十郎在一位行脚僧的帮助下明白了真相,奋力冲杀,摆脱了女鬼的纠缠回到家中。没想到妻子也早已成为屈死之鬼,悔恨懊恼,痛苦不已。藤兵卫也如梦初醒,抛弃官职,赎回阿浜,同哥哥和侄儿一起过自食其力的生活。

《雨月物语》这部被称为代表“东方神秘感”的经典作品中,精美深邃的画面构图渲染了神秘气氛,突出了战乱与以及现实与梦幻的主题。

五、开放性构图激发了观众丰富的视听联想

以对称平衡为准则的稳定性构图,一般不是为了让观众引起对画外空间的联想。这种封闭性构图是侦探片和恐怖片制造悬念和恐怖效果的有力武器。在开放性构图中,则有意识地打破画框的界限,充分运用画外空间,画面内人物布局和视线,也都呈散点透视状态或离心式向着画外。

1982年,日本导演松山善三拍摄的影片《典子》中有许多画面运用开放性构图,使观众能够通过联想感和画外的延伸影像。利用人物在画面边框上的出没去扩大知觉。影片有时在画外音响的帮助下,开放性构图中的画外延伸影像不但可以扩大画面容量,而且可以加强画面本身的气势和力量。可以造成气势磅礴和场面宏大的感觉,也可以表现令人震惊的场面和悲剧性气氛。使观众产生丰富的视听联想。

构图艺术范文篇9

关键词:中华文化;民族艺术;构图方法;广告设计

21世纪,广告已成为了众所周知的产品宣传方式。其实,广告宣传的不仅是产品,更是文化。广告设计者通过广告,采用消费者所认可的文化形式,向消费者宣传自己的设计理念,实现促进产品销售的目标。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我国的广告设计深受国际广告的影响,与民族文化渐行渐远。这造成了受众效应的短时性和无效性,即受众笑过之后则毫无情感的触动,也就缺失了购买的欲望。

一、广告设计借鉴民族艺术元素的意义

目前,各国的设计者都在广告设计中融入本国的文化元素,以形成具有特色的设计风格,走出自己的设计路线。把民族文化渗入广告设计中,不仅有益于广告的耳目一新,也有助于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可谓一箭双雕。这对中国的广告设计和中国文化的传承是很有价值的启示,中国的广告设计想要拓宽产品市场,强化广告效应,就必须走民族特色之路。植根于中华文化的中国广告,不仅能够吸引国内外受众的眼球,而且能够发扬中华文明的包容和创新精神,使世界更好地认知中国。广告设计与中华文化相结合,民族艺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民族艺术是指民间存在的种种技艺形式,它历经千年传承,具有深刻的民族文化印痕,无论是剪纸、工艺品,还是建筑、石刻、文字、绘画,这些艺术通过千变万化的造型和绚丽多姿的色彩体现了民族的精神,包括信仰、审美、思维、道德等等。广告设计者要对民族艺术中蕴含的中华文化进行仔细剖析,借鉴其造型和色彩的匹配手法,然后融入时代元素,呈现出文化与时代的完美融合。广告设计既不是再现传统,也不是崇尚欧美,而是对民族文化的重新审视,是用现代设计理念诠释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批判性的糅合,是一种创造。

二、广告设计借鉴民族艺术元素的内容

构图,是运用点、线构造物体的面和体,在人们的视觉中呈现具体事物的形态,在人们的思想中感知构图者的认知。中国的民族艺术构图特色独具、内涵丰富,值得现代广告设计者借鉴。

(一)借鉴民族艺术的构图方法

1.主题构图法

主题构图法是指突出主题,然后围绕主题安排其他形象,这在民族艺术中并不罕见。比如剪纸《吹箫》,主题是吹箫的女孩,所以对于女孩的构图突破了空间透视的常规,采用了极尽夸张的手法,忽略了人物的合理化、美术的标准化,而对其他相关人物则进行了简约处理。主次分明的构图,能够更好地向受众传达作品的内涵,这是现代广告设计可以充分借鉴的,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美其名曰是“印象派”作品,实际上不明所以,也许只有设计者自己明白。

2.深入构图法

深入构图法是对视觉不能直接看到的事物,通过构图展示出来,其图中存在两层内容:一是表面内容;二是由受众想象的表面内容遮盖下的隐形内容。比如剪纸《虎吃五毒》,不仅构出了一只威风凛凛的老虎,而且把老虎肚子里的蝎子、蜈蚣、蜘蛛、蛇、蟾蜍都表现了出来,这与一般美学构图中的简约与抽象原则恰好相反,但是能深刻地表现作品的驱邪寓意。广告设计也是如此,不能以作品的复杂和简单来定论成败,而要看作品主题的呈现力度。

3.动态构图法

动态构图法是巧妙地在二维平面上展现人物和事物的相关过程。这种作品至少有两层内容:一是在构图时要注意合理分割和联系。比如凤翔泥塑片《鱼戏莲•莲生子》,下部分是鱼戏莲,体现莲子的生长情态;上部分是莲生子,体现莲生子的过程,通过莲把上下内容分隔联系,体现了内容的丰富和统一。二是动态构图法通过多个视角、多个时空,再加上设计者丰富的想象力,在一个二维平面上完美地体现人物和事物的发展。这对于要在有限的时空内,有层次地体现丰富内容的广告设计者来说,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4.时空构图法

时空构图法是合理分布空间以安排多层次的人物和事物,表达设计者对宇宙的认知。“天人合一”思想深入中国人的骨髓,在中国的艺术作品中,时常运用时空构图法,体现天地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比如陕西千阳的五毒马甲,鸟是天的代表,花是地的代表,三角是山的象征,黑白三角是水的象征,再加上五毒、八卦,这就构成了整个世界,寓意以毒攻毒、长寿安康,同时也蕴含了古代的生殖崇拜和宇宙观。这种利用空间的层次性来体现宇宙观的思想值得广告设计者借鉴,不要总是在设计中表现自己的满腹牢骚,而要体现宏大的世界观,提高整个作品的境界。

5.因形构图法

因形构图法是因形而造形:有在图形上雕琢图像的,比如各种玉佩、瓷瓶、香炉上的纹样,这是打破图形的有限性,创作出一个无限的空间;有复合图像,比如《彩陶人面鱼纹盆》,人面两边有鱼的耳朵,鱼纹的四角有人的四肢;有共用图像,比如敦煌藻井图案中,3只兔子共用3个耳朵围绕圆的中心旋转,看上去仍然是1只兔子2个耳朵,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了动感;有内嵌图案,比如桃花坞《群仙祝寿图》,在寿字当中嵌了各路神仙,惟妙惟肖。在现代广告设计中,可以充分借鉴这些思路,比如瓷器、衣服上的图案设计,因形而构图、图案结合图案,能够带给受众强烈的视觉冲击。

(二)借鉴民族艺术的其他方法

1.象征意义

民族艺术是从视觉上来体现中国人对生产生活的认识,中国人采用含蓄的手法在色彩与造型上体现特定的意义,即赋予民族艺术象征性。广告设计可借用这种表意方式,让人们在赏心悦目中品味深刻的思想。具有典型象征性的民族艺术元素是“中国结”,中国人运用不同的结法来表示不同的意义:“双鱼结”表吉庆有余,“团锦结”表示团圆美满,“双蝶结”表示比翼双飞,“方胜结”表示一帆风顺,“双钱结”表示财源广进,“双全结”表示儿女双全。广告设计者通过分析其造型的不同形式,借鉴其通过线条的变化来体现寓意的手法。

2.夸张手法

民族艺术在神与形的处理上偏重于神,所以在形的方面往往采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主题,把不必要的细节简化或者是略去,这就造成了很多民族作品的不合理性。也就是说,从现代美术理论的角度分析,这些民族艺术作品并不合格,但是其具有的视觉感受和思想价值却毋庸置疑。在夸张手法的运用上,典型的是剪纸艺术。剪纸的夸张性表现为它可以剪出生活中并不存在的现象,即使存在,也常常有比例失调,在剪人物或动物时,头部的比例非常大;在剪植物或景观时,则是层层垒高。是否符实,是否合理,皆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体现了精神,带给人们思考;是否具有乐趣,带给人们欢乐。设计广告时,可以适当采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弱化其他细节。

3.抽象思维

民族艺术图案取材于生活,是人们对生活中的事物经过提炼加工后的产物。在创作中,人们剥离了事物外在的具体性,抽象出其本质特征,比如书法就是人们抽象思维运用的结果。书法是中国独有的艺术,以线条的不同形式展现无限的内涵,阐释简易中的大道,表现无形有状、无物有象,线条越是简约,抽象越是明显。所以,抽象思维在创作广告时是理所当然的思维方式,仅仅依靠线条的架构,就可以演绎出无穷的艺术魅力,更不要说还有色彩、光影等其他形式。

4.美学标准

民族艺术形象、亲切、朴实,具有一些特殊的美学标准,比如泥塑的色彩有很多红绿搭配,剪纸的很多构图比例严重失调,这些显然不符合现代美学理论的范式,但是却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这是因为民族艺术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沉淀,是中国人生产生活的结晶,中国人有中国人的约定俗成和心理意识,历经千年,积重难改。所以,在广告设计时,不要一味地强调美学理论的美学标准,那是西方的欣赏标准,与中国未必相同,中国的设计者要善于借鉴民族艺术的设计标准,为广告设计注入新的血液。

5.哲学智慧

儒家和道家是中国的两大传统哲学流派,儒家强调天人合一,和谐中庸,道家强调自然,讲究有与无、虚与实的对立统一。所以,以儒家为思想底蕴的广告设计体现“尚清”二字,以道家为思想底蕴的广告设计体现“相生”二字。沈浩鹏的《苏州印象》是典型的儒家代表作,在简约之中体现了苏州的小城特色;陈邵华2008年的申奥标志设计体现的是道家的相生,有无相称,笔尽而意无穷。现代广告设计如果能把儒家或道家的思想蕴含其内,将体现出高端、典雅、深邃的效果。

三、广告设计对传统图案的再创造

中国的图案资源丰富多彩:从书法到绘画,从瓷器到织锦……不同的形式彰显了民族的魅力。广告设计者运用传统图案,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再创造,把传统的意蕴同现代的设计理念完美融合,这样设计出的广告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一)对汉字的再创造

汉字是中国人的伟大创造,依形据物,长于摹状,又兼有书法艺术,风格多样,大篆粗犷,小篆圆润,隶书典雅,楷书工整,行书欢快,草书奔放……具有几千年的文明底蕴,所以汉字具有完美的构图价值。现代广告设计可以对汉字进行再创造,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京”字,就是把京字和舞动的人结合起来的因形构图,不仅向世界各国传递了北京欢迎您的概念,也让中国的汉字文明大放异彩;《苏州印象》的“州”字,是把苏州的窗棂图案嵌入到州字当中,州字中的三个点设计成了水的流动形态,这不仅向世人展示了苏州的代表艺术———苏州的水与苏州的建筑,而且还使人们对苏州产生了无限的遐思。

(二)对吉祥图案的再创造

自古以来,追求美满幸福是中国人的愿望。因此,在很多的饰物或者器具上便把这个愿望寄于其中,借动物、植物、汉字等驱凶纳吉。时至今日,中国人这种美好的愿望都不曾改变过,所以,把吉祥图案纳入现代广告设计中,具有较大的受众空间。香港凤凰卫视采用中国古代的吉祥鸟“凤凰”图案,并且运用古老的喜相逢结构,以象塑形,不仅把求吉避凶之意蕴含其中,而且体现了和谐、圆满的哲学观以及自在的宇宙观,丰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现代传媒的交互性、开放性等特点。华夏银行的标志是一条玉龙,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龙也是权力、富贵的代表,皇帝称自己为真龙天子,用盘曲成C状的玉龙做标志,蕴含了华夏银行的民族精神,也寄托了美好的希冀。

(三)对民间图案的再创造

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在自然事物的基础上进行的艺术再创造,融入了人们对生产生活的感悟,求大、求全、求美。以民间图案为基础的广告设计具有良好的受众基础,能够得到广大受众的推崇,所以民间图案是非常丰富的广告设计素材。比如:香港贺北京申奥成功的海报,采用了孙悟空身着运动服掷标枪的图案,把人们喜闻乐见的神话人物形象与现代环境结合起来,获得了广泛的赞誉;清华大学在设计澳门特区区徽的时候,采用三瓣莲花与水文相结合的形式,既是澳门的象征,又将神话故事三瓣莲花融进了设计中,寓意中华民族是一个拼搏向上的民族。

作者:疏梅 单位:安徽艺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冷增龙.浅谈民俗艺术符号在当代广告设计中的应用[J].美与时代(中),2015(4).

构图艺术范文篇10

一、国画艺术与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特性

(一)国画艺术与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之间的共性

其一,国画艺术与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表现形式具有共同点。中国传统绘画是用蘸有水、墨水和颜料的刷子在丝绸或纸上绘画。它还注意点、线、面和颜色的排列。视觉传达设计是以视觉艺术形式向信息接收者传达某些信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诸如点、线、表面和颜色之类的元素将以合理的方式排列。因此,就表达而言,它们都属于视觉艺术系统的范畴。其二,两者都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个性。就国画艺术而言,国画画家在绘画中表达了自己的审美情趣,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情感,画面、情感和美感融为一体,形成了画家独特的审美风格。就视觉传达设计艺术而言,尽管其创作考虑了客户和市场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作者在作品中表现出独特的审美个性,并在作品中充分体现了现代直观的“美”,消费者看到的也是作品中独特的审美表达。

(二)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与国画艺术顺应时展的特性

国画起源于汉代,在漫长的历史中经历了它的高峰和衰落。在当今的新历史时期,中国绘画艺术正在焕发新的活力。画家积极寻求传统绘画艺术与现代社会的联系点,并不断完善国画艺术,使其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从发展轨迹来看,中国画还具有适应时展的特点。具体而言,这种适应时展的特征体现在创作过程中对现代创作技术的吸收,以及将现代人的物质、精神和生命形式整合到中国绘画的内容中。视觉传达设计艺术是现代社会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与数字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从整个发展过程来看,它具有适应时展的特点。其一,视觉传达设计艺术涉及多个学科,并已在多个领域得到有效应用,体现了其适应时展的特点。其二,视觉传达设计艺术具有深厚的文化和哲学内涵,可以体现时代精神。尽管视觉传达设计的艺术是相对商业的,但设计师必须从比商业更高的角度进行创作,这种更高的角度是在思考人类并思考其生活环境,而这恰恰是每个时代的人正在探索的问题,因此它顺应了时代的发展。

二、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与国画艺术的相互影响

(一)借鉴中国画的构图手法深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绘画创作的终极目标是实现画面布局与人文精神的高度统一。其中,在思想精神追求上,我国注重的是一种宏伟的精神。另外,中国画也非常重视表现自然界产生的独特之美,并在色彩、笔墨语言上协调一致。布局、章法是我国对创作构图的一种俗称,在中国画创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控制布局和章法,可以使作品的创作思想更加丰富,主题表达更加生动,在现有的空间位置内,通过十分巧妙的构图方法,实现创作的目的,构图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最为常见的有边角式、鸟瞰式和散点式。在中国画创作中,应用范围最为广泛的是散点式。与视觉传达设计比较而言,类似于焦点透视,不同的是中国画创作,一般都是以长卷、立轴为主,且讲究的是大场景和大场面,这种构图方法可以有效将不同的大场景或者不同时间的大场景有效融合在一起,呈现出一幅巨作,在画面中可以看到不同的场景和不同的流动视点,使中国画创作更具有境界与深意。单纯从构图手法来看,视觉传达设计构图与国画构图有着一定的相同之处,同样是构图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比例、调和对比、单纯齐一、对称均匀是比较常见的构图形式。国画艺术构图方法与视觉传达设计构图手法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国画艺术中的布白,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将图形与底图之间的相互转换,实现图形与底图色彩之间的相互衬托。但是在实际设计中,有的以画整体作为背景,然后配上相应的图形符号。在商业广场上,视觉传达设计多是采用一种构图形式,部分设计人员也会采取多元的构图形式,以吸引消费者的眼光。

(二)视觉传达艺术语言滋养了国画艺术

例如,何曦的绘画作品《陌生》中充满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的寓意,也是作者想表达的重要内容,如图1所示。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类为了进一步发展,对大自然资源进行无止境的开发利用,大自然生态系统遭受到严重破坏,虽然部分鸟类可以自由翱翔在天空之中,但是却没有栖息之所。在创作之时,作者运用精巧的画面语言,精确表达出天空中的小鸟,且仅使用一种颜色来赋予鸟类形状,表现手法精妙绝伦。作品中的玻璃代表了人类居住的房屋。图片的规律性很强,并重复了分层的效果,更生动地显示了当代公众日常生活中的状态——在钢筋混凝土和高层建筑之间穿梭,每天奔波。作者在绘画创作中使用简单的语言和优雅的色彩,图片的构图形式利用了视觉传达设计作品中空间构图语言的重叠结构。在空间方面,作品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上半部分是一只鸟,下半部分主要是玻璃屏幕。同时,不同尺寸的表面层以有序的方式彼此堆叠。最后,出现线条,这是重叠和近似组成的重要表达形式。重叠法主要用遮挡关系来反映空间感,并且近似构图基于基本图像,具有适度的变化,但又不失其魅力。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