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地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13:26:37

沟地范文篇1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治沟造地工程包括新建治沟造地工程和恢复治沟造地工程。新建治沟造地工程主要包括闸沟造地、沟台地、河滩造地、新建中小型淤地坝、水毁重建等;恢复治沟造地工程主要包括水毁河滩地修复、盐碱、荒芜、破损的中小型淤地坝修复等。

第三条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市沟道造地工程规划、计划、协调指导、质量管理和检查验收的建设管理工作。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治沟造地工程规划、计划的编报、组织实施、技术指导和自查自验等建设管理工作。

治沟造地工程规划必须坚持“八配套”,“三清楚”,“一保持”:即田、坝、路、林、渠、排水、退耕还林以及产业发展相配套;新增面积清楚、工程量清楚、投资额度清楚;保持原有植被不破坏。

第四条县区治沟造地工程年度计划由县区人民政府提出申请,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市国土部门审查提出意见,由市政府审定后下达。

第五条治沟造地工程规划、实施方案编制单位必修具备水电工程设计丙级以上资质或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丙级以上资质。

第六条治沟造地工程实施方案由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复。未经审查批复的工程不得开工建设。

第七条治沟造地工程规划必须到村到地块,采取勾图制作和微机管理,必须与国土部门第二次土地调查资料紧密衔接,确保新增耕地数量。规划要优先考虑人口集中、人均基本农田不足2.5亩、适宜发展农业产业的区域。

第八条加强治沟造地工程建设现场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管。工程建设过程中市、县区水利部门应抽调专业技术人员蹲点负责,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各县区要以小流域为单元组建治沟造地工程建设项目组或施工所。

第九条治沟造地工程建设资金原则省上投资50%,市县区配套50%。市县区财政配套资金按年度计划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工程开工建设时,市县区财政拨付应配套资金的30%作为启动资金。县级自验后,市县区财政再拨付应配套资金的30%。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各县区治沟造地工程建设任务完成情况验收合格后,市县区财政部门拨付剩余40%的配套资金。

第十条治沟造地工程建设市县配套资金比例根据各县财力确定。年度计划下达后,市、县区要积极落实配套资金,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市级配套资金应重点向财政困难县倾斜。

第十一条市水利部门治沟造地前期工作费、验收费用按工程造价的1.5%在市级配套资金中预留。县区水利部门前期工作费、验收费用按工程造价的1.5%在县级财政配套资金中安排。

第十二条市县区两级发改、财政、纪检、监察、审计、国土、水利等部门要加强对治沟造地工程建设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挪用资金或违反资金管理规定等问题认真查处,严肃追究责任。

第十三条治沟造地工程建设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管理,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工程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

第十四条治沟造地工程实行公示制,要把工程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投资规模等主要内容向工程所在地群众公开,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第十五条承担治沟造地工程施工的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施工技术力量、施工设备。市、县区水利部门加强对治沟造地工程的质量管理和技术指导,从组织、制度、措施等方面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工程不予验收,不拨付资金,限期返工纠正。

第十六条治沟造地工程建设监理单位必须具备水利水保监理资质,监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沟地范文篇2

关键词:沟域旅游;旅游景观;环境设计

沟域旅游作为新兴的旅游形态,近年来得到政府和学界的持续关注。特别是辽宁省政府不断出台“沟域旅游”发展规划,加大政策扶植和招商引资力度,计划把辽宁省“沟域旅游”建设成为中国最具特色的生态旅游目的地,成为辽宁经济和社会科学稳步、快速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1沟域和“沟域经济”的概念梳理

1.1沟域

“沟域”一词最早在2006年由藏族学者罗绒战堆提出,形象地描述了藏族地区的经济现象。因为西藏地区的高原地貌,大多数居民在两山夹一河的V型沟谷地带生活繁衍,并且在经济学文献资料中常引用“域”字来表达多重含义,沟域一词由此产生。简单来讲,所谓沟域就是强调山间沟谷线状区域向两侧的延伸,强调一种特定的地域形态和范围。

1.2“沟域经济”

“沟域经济”的正式概念最早出现在…2008…年北京市第二次山区工作会议上,此次会议将“沟域经济”定义为:“以山区自然沟域为地理单元,以沟域范围内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资源和农业产业为基础,通过对沟域内部的环境资源、景观、产业等元素的统一规划,形成集旅游观光、生态涵养、历史文化、高新技术、文化创意、科普教育等内容于一体的产业经济带。”

2沟域旅游的概念和发展条件以及沟域旅游景观的内涵

2.1沟域旅游的概念和发展条件

(1)沟域旅游的概念。沟域旅游是以自然沟域为基础,依托客源聚集地,科学规划、整合其范围内各种资源,兼顾生态,打造能够满足人们不同需求的旅游吸引物,并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型区域旅游发展模式。(2)发展沟域旅游的必备条件。沟域旅游是“沟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但并不是所有沟域地区都适合发展旅游业。沟域旅游的开展要具有特定的自然环境条件和人文环境条件。能够开展沟域旅游的地区,首先沟域内必须具有良好的地理环境,沟域中的山地、沟谷、水景、森林植被等自然形态要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其次,必须拥有丰富的水资源、生物种类具有多样性等。再次,具有其他自然资源,能够满足旅游者的游览需要,为旅游活动增色。

2.2沟域旅游景观的内涵

(1)沟域旅游景观的概念。沟域旅游景观是沟域旅游发展的依托,又是沟域地区传播自身地域特色的重要工具。沟域旅游景观包括所在区域内的所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经常以一种复合体的形式呈现出来。具有旅游发展条件的沟域环境是沟域景观发展的载体,沟域内良好的自然地理环境、秀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沟域旅游景观发展的基础。而沟域内村落、城镇居民质朴的民俗文化、风土人情是沟域旅游景观发展的条件。(2)沟域旅游景观的范围。沟域旅游景观包括沟域范围内的山地、沟谷、水系、历史遗迹、乡村城镇等,涵盖沟域内所有具有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具有旅游吸引和游览观赏价值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3沟域旅游景观环境设计的特征

沟域内开展旅游活动、开发旅游产业的前提是,必须拥有能够吸引游客的旅游景观。所以,对于要开发沟域旅游的地区来说,对沟域内各种环境的规划与设计是沟域旅游景观设计的重点,其核心是外部空间环境设计。在沟域旅游景观的环境设计中需要考虑到视觉环境(满足审美要求的可视环境)、生态环境(符合生态原则的空间环境)、入文环境(营造特定的精神环境)三大方面的内容。

3.1视觉环境

(1)立体环境设计。由于沟域特殊的地理环境,在对视觉景观的设计中,可以从地形高差、视线远近和游客的不同游览需要等角度进行立体环境设计。首先,在高度变化上,沟域旅游景观的地理环境以山地、丘陵、沟谷、河谷等地貌为主体,沟域环境中山峰、谷底之间垂直高度落差较大,特别适合立体景观的营造,突出高低起伏错落的景观效果。其次,在观赏景物的远近变化上,游客在应在景观设计中考虑近景、中景、远景的层次性。再次,除高度之外,还应考虑到游客在旅游景观中的不同游览需要或动静行为等来设计,或引导游客欣赏远近高低不同的景观。(2)线性环境设计。在自然环境中,线性环境一般来说是以山峰、谷底等具有等高线划分功能的位置,如山脉、河流、道路等具有形状边界划分功能的物理形态。在线性景观环境设计中,可从连通景点、提供不同的游览线路、满足游客的不同旅游需求和开发不同的景观功能等角度来进行设计。其一,线性环境能够在景观中形成丰富的线性变化,并把不同的景观节点串联起来,构成系列化的线性景观系统。其二,在沟域环境中,景观随地形的变化破碎度较高,游览线路经常迂回波折、坡度陡峭。可针对游客不同的年龄层次和运动能力等,规划不同高度和不同攀登难度的游览路线,或利用不同的道路、铺装、指示标识等引导游客在不同线性环境中行进,营造不同的游览体验。其三,目前的沟域旅游中自驾游的游客数量越来越多,在旅游旺季特别是长假期间常出现车辆长时间拥堵,甚至难以到达景点的现象。这就需要在沟域旅游景观的设计中,改变过去只关注景点而不关注景点周边沿线环境设计的狭隘思路。比如根据在山脉、河流等景色怡人的线性区域节点设计方便游人中途停留赏景、休憩、垂钓等活动的地点,丰富旅游线路中的游览功能。

3.2生态环境

沟域旅游景观吸引游客的主要点是与城市的高度物质化和钢筋水泥色调截然不同的原生态、自然绿色的外部空间环境。沟域旅游是以良好的自然生态为前提的,在进行旅游景观设计时必须保护好沟域内的生态环境,而且人工环境建设也必须符合生态原则,使沟域旅游能够可持续发展。首先,在进行沟域旅游景观的环境设计时,要尽量不破坏原有的自然景观,减少人工雕琢的痕迹。其次,对沟域内的聚落、小城镇等建筑集群的规划设计尽量保持农村的生活风情,而不应在规划设计中将村镇彻底“城市化”,改变了乡村原有自然、淳朴的特色。

4结语

随着对“沟域经济”研究和实践的兴起,沟域旅游作为“沟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沟域旅游因其特殊的地域和地理特点,使得它具有与一般旅游景观环境设计不同的侧重点。沟域旅游景观的环境设计应该考虑更广阔的视觉环境、更自然的生态环境、更质朴和更原汁原味的人文环境,使旅游景观能有效整合沟域内的资源,充分展现该区域景观环境整体的观赏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更好地实现其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迟慧 单位:辽东学院

沟地范文篇3

论文摘要农田除涝是农业高产稳产的基础,是农业丰产丰收的关键,详细介绍了农田除涝的基本措施及具体要求,主要包括:洪涝分治,综合治理;开挖沟网、墒网,改善排蓄重要条件;高、低地分开、分片排涝;自排为主,辅以抽排;控制运用,加强管理。

防洪的基本方法是应在巩固防洪设施的前提下,坚持顾全大局,分区分片控制,做到上下游,蓄与排,排与灌兼顾,整体照顾局部,团结治水,因地制宜,综合治理,避免产生新的洪涝矛盾或水害搬家的现象。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现将农田除涝的基本措施介绍如下。

1洪涝分治,综合治理

治洪是除涝的前提。在洪涝并存的地方,必须按照洪涝分治、防治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蓄泄兼筹,整治骨干排洪河道,扩大洪水出路,巩固防洪堤防与水库大坝,同时积极搞好水土保持工作。这不但能保障大片地区的防洪安全,也为大面积农田除涝排水解决出路问题。在洪水问题初步得到解决后,应该积极除涝。办法就是洪涝分离,让出洪水走廊,因地制宜规划某些河道为行洪河道(高水河),某些河道为排涝河道(低水河),把洪水干扰排除在外,给洪水以出路,分区分片治理,达到山区、平原分开,山区、圩区分开;高、低地分开。

2开挖沟网、墒网,改善排蓄重要条件

排水是除涝的基础,但不能单纯地考虑排水,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开挖田间排水沟网、墒网,以改善土壤的排蓄条件。所谓“沟网”,系指大沟、中沟、小沟三级,有些地区则指干沟、支沟、斗沟等,大沟、中沟的作用是排水、泄水、引水、蓄水、调水及航运、水产养殖等;既能及时排除暴雨经流又可使地面经流得以滞蓄利用。小沟的作用是汇集排除地面水,控制与降低农田地下水位。所谓“墒网”,系指田间工程的毛沟、腰沟、墒沟,属于临时性田间排水工程,开挖这一系列田间排水沟,对于除涝、除渍夺高产,十分重要。其作用就是迅速汇集地面经流,减少降雨入渗,降低耕作层土壤含水量,从而降低地下水位。因此,必须重视搞好田间沟墒工程,促使降雨经流随时汇流入墒入沟,及时排除出去。

3高、低地分开、分片排涝

平原地区的地形特点,总的来说较为平坦,但因其范围广阔,地势仍然还有高差。如果不采取高、低地分开,大河网不划分梯级加以建闸控制,势必造成高地排水要压向低地,使低地受淹,从而加重低地的排涝负担,低地涝水更难以及时外排。同样,低洼圩垸地区虽然地形较为平坦,但圩内地形也存在高差,每逢暴雨,高水低流,形成“天落一寸,地涨半尺”的局面,势必加重低地的涝情,引起高、低之间的排水矛盾。因此,在排涝规划中,除了建立河网规划外,还应考虑在高低地分界线处划分梯级,建闸控制,等高截流,高低分开、分片,分级排涝,使各片自成水系,灵活调度,达到高水、高蓄、高排;低水低蓄、低排;高地自排;坡地抢排;洼地抽排;排涝滞涝结合,控制运用自如。这是平原区、低洼圩垸区除涝灭灾的一项有效措施。

4自排为主,辅以抽排

单靠自流外排与内湖滞涝仍不能免除涝灾威胁的地区,需要相辅以抽排。但是,为了减少装机容量和抽水费用,在规划和管理时,必须坚持以自排为主的指导思想,并采取一切措施尽量利用和创造自流排水的条件。例如:①在设置排涝站的同时,要修建自流排水涵闸或保留原有排水涵闸;②根据各个圩垸的具体情况,分别研究采用集中建闸、分片设站,或合站分闸,闸站合一等有利自排的布置方式;③有条件时可适当抬高内河、内湖的滞涝水位以争取内河、内湖有更多的自流外排条件;④抓住汛期河水位短期回落的时机,进行自流抢排等。

沟地范文篇4

关键词:农田;除涝;方法

防洪的基本方法是应在巩固防洪设施的前提下,坚持顾全大局,分区分片控制,做到上下游,蓄与排,排与灌兼顾,整体照顾局部,团结治水,因地制宜,综合治理,避免产生新的洪涝矛盾或水害搬家的现象。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现将农田除涝的基本措施介绍如下。

1洪涝分治,综合治理

治洪是除涝的前提。在洪涝并存的地方,必须按照洪涝分治、防治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蓄泄兼筹,整治骨干排洪河道,扩大洪水出路,巩固防洪堤防与水库大坝,同时积极搞好水土保持工作。这不但能保障大片地区的防洪安全,也为大面积农田除涝排水解决出路问题。在洪水问题初步得到解决后,应该积极除涝。办法就是洪涝分离,让出洪水走廊,因地制宜规划某些河道为行洪河道(高水河),某些河道为排涝河道(低水河),把洪水干扰排除在外,给洪水以出路,分区分片治理,达到山区、平原分开,山区、圩区分开;高、低地分开。

2开挖沟网、墒网,改善排蓄重要条件

排水是除涝的基础,但不能单纯地考虑排水,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开挖田间排水沟网、墒网,以改善土壤的排蓄条件。所谓“沟网”,系指大沟、中沟、小沟三级,有些地区则指干沟、支沟、斗沟等,大沟、中沟的作用是排水、泄水、引水、蓄水、调水及航运、水产养殖等;既能及时排除暴雨经流又可使地面经流得以滞蓄利用。小沟的作用是汇集排除地面水,控制与降低农田地下水位。所谓“墒网”,系指田间工程的毛沟、腰沟、墒沟,属于临时性田间排水工程,开挖这一系列田间排水沟,对于除涝、除渍夺高产,十分重要。其作用就是迅速汇集地面经流,减少降雨入渗,降低耕作层土壤含水量,从而降低地下水位。因此,必须重视搞好田间沟墒工程,促使降雨经流随时汇流入墒入沟,及时排除出去。

3高、低地分开、分片排涝

平原地区的地形特点,总的来说较为平坦,但因其范围广阔,地势仍然还有高差。如果不采取高、低地分开,大河网不划分梯级加以建闸控制,势必造成高地排水要压向低地,使低地受淹,从而加重低地的排涝负担,低地涝水更难以及时外排。同样,低洼圩垸地区虽然地形较为平坦,但圩内地形也存在高差,每逢暴雨,高水低流,形成“天落一寸,地涨半尺”的局面,势必加重低地的涝情,引起高、低之间的排水矛盾。因此,在排涝规划中,除了建立河网规划外,还应考虑在高低地分界线处划分梯级,建闸控制,等高截流,高低分开、分片,分级排涝,使各片自成水系,灵活调度,达到高水、高蓄、高排;低水低蓄、低排;高地自排;坡地抢排;洼地抽排;排涝滞涝结合,控制运用自如。这是平原区、低洼圩垸区除涝灭灾的一项有效措施。

4自排为主,辅以抽排

单靠自流外排与内湖滞涝仍不能免除涝灾威胁的地区,需要相辅以抽排。但是,为了减少装机容量和抽水费用,在规划和管理时,必须坚持以自排为主的指导思想,并采取一切措施尽量利用和创造自流排水的条件。例如:①在设置排涝站的同时,要修建自流排水涵闸或保留原有排水涵闸;②根据各个圩垸的具体情况,分别研究采用集中建闸、分片设站,或合站分闸,闸站合一等有利自排的布置方式;③有条件时可适当抬高内河、内湖的滞涝水位以争取内河、内湖有更多的自流外排条件;④抓住汛期河水位短期回落的时机,进行自流抢排等。

沟地范文篇5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疾病,根据欧美国家的有关流行病学资料统计,腹股沟疝的发病率约为1‰~5‰[1]。腹股沟疝通常可分为斜疝、直疝、股疝。斜疝最常见,约占腹股沟疝的95%[2],男性患腹股沟疝多于女性,但股疝多发生于女性[3]。腹股沟疝临床表现典型时,诊断明确,但有时由于临床查体的疏忽与检查方法不当以及疝形成初期时肿块不明显,诊断较为困难,容易造成漏诊,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腹股沟疝修补术是外科最古老和最常见的手术之一,其中较为著名的有Macvay和Shouldice,并相继产生了无张力修补术和腹腔镜修补术。现对腹股沟疝的诊断和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腹股沟疝的诊断

1.1首先要熟悉腹股沟疝门的解剖因为疝只发生在解剖薄弱的腹壁处,而腹股沟区解剖学上存在先天性缺陷,再加上后天病理性损害因素,如腹压增加、营养不良等,疝极易发生,凡在该区域出现的肿块,都要考虑到疝的可能。

1.2其次要系统询问病史由于腹股沟疝平时往往表现为腹股沟区若隐若现的肿块,医生往往为局部肿块所吸引,忙于做理学检查,并由此获得诊断,却忘了详细询问病史。病史对婴幼儿和老年人更为重要,前者由于检查时啼哭、腹紧,不易进行,从母亲处可以得到较好的启发。老年人病程长,疝所在区往往慢性发炎,疝环周围组织松弛,疝内容物易与疝囊发生粘连,成为难复性疝或滑动性疝,病史可加以澄清,也可以解释如消化不良、腹胀、便秘或尿频、尿痛等临床症状。

1.3必要的常规检查包括视诊、触诊、咳嗽冲击试验和手法回纳。腹股沟疝病人检查一律先采取站立位,显露整个腹部、腹股沟区,双侧进行比较,应注意双侧的腹股沟疝是多见的。腹股沟疝的肿块常位于耻骨结节上方,若阴囊内有肿块,首先检查肿块四周,特别注意的是其上缘,是否与其他边缘一样界限分明,能摸到一条正常的精索,反之肿块属阴囊内病变,如睾丸鞘膜积液;如肿块上缘不“断”带有蒂柄而进入腹股沟管,则应先拟诊疝为妥。其次是做咳嗽试验,检查者手紧按肿块,令其用力咳嗽,如肿块随之膨大微微下移,张力增加,即为“膨胀性咳嗽冲击试验”阳性,这是疝的一大特点,然后是做手法回纳,医生站在病人肿块侧,一手扶住病人的背腰部,另一手从上而下地放于腹股沟区与腹股沟韧带平行的位置,以便作手法回纳。手法回纳也可在病人平卧位进行,婴儿疝可趁熟睡时回纳。多年疝的存在常致已有粘连的难复性疝或滑动性疝,只能回纳部分疝块。

1.4辅助检查

1.4.1X线平片适用于嵌顿性腹股沟疝,站立位时可显示:肠胀气、阶梯状气液平等肠梗阻征象。

1.4.2疝囊造影术对于不明原因的腹股沟区疼痛患者,筛选隐匿性腹股沟疝具有非常实用的诊断价值,其敏感性100%,特异性98%,阳性预测值93%,无假阴性[4,5]。但要注意疝囊造影术是一种创伤性的检查方法,盲目穿刺可致腹直肌或肠壁血肿,甚至引起腹痛而需手术探查。

1.4.3B超检查对疝的诊断亦有价值,特别是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观察疝内容物的血供情况、血流速度,以了解有无绞窄和坏死。Hsu-Chong[6]总结诊断腹股沟疝的标准:(1)筋膜缺损;(2)疝囊内可见蠕动的肠袢;(3)当增加腹压时,疝囊突出和增大,当压力减小时,疝囊可以缩小。测量腹股沟管的直径(≥4mm),特别是用力咳嗽时,腹股沟管直径增加(≥2mm),可以提示腹股沟疝[7],超声诊断疝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92.7%、81.5%~96%[8,9]。Babkova[10]报道超声诊断斜疝准确度为84%,直疝准确度为96%。对于长期腹股沟区疼痛而没有发现疝出的病人,超声可为最有效的诊断方法。Orchard等[11]人证明了腹股沟区超声对持续腹股沟区疼痛病人诊断的有效性。超声还可通过确认疝口的位置、疝囊突出途径以及腹壁下血管与疝囊的关系,从而区别直疝和斜疝。应用彩色多普勒和能量多普勒观察腹壁下血管和疝囊的关系区别直疝和斜疝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86%[12]。有研究证明疝囊内大量的液体、疝出的肠壁增厚(>4mm)、疝出的肠袢内含有大量液体、腹腔内肠袢扩张为嵌顿疝的特征影像[13]。

1.4.4CT特别是螺旋CT可以清楚显示疝囊的解剖位置和疝的内容物。CT主要应用于诊断闭孔疝,对于隐匿性、表现不典型的腹股沟疝患者,临床又不能明确或肯定的病例,CT扫描能清晰地显示病变,但要注意尽管腹股沟疝的CT表现典型,也需要注意与腹股沟区的肿块、肌肉、淋巴结、隐睾、鞘膜积液、急性肠梗阻进行鉴别诊断[14,15]。

1.4.5MRI可以清楚显示增宽的腹股沟管前后径和疝出的脂肪和肠袢,还能提供良好的软组织影像,可以发现其他引起腹股沟疼痛的疾病。MRI诊断疝的敏感性为94.5%,直疝和斜疝诊断准确度为89.7%[16]。

2腹股沟疝的治疗

2.1有张力修补术(1)Bassini法(1887年):是切断并高位结扎疝囊颈后,在精索深面将腹内斜肌下缘和腹横腱膜弓(或联合肌腱)缝合至腹股沟韧带上,以加强腹股沟管后壁。此法应用最广,适用于成年人腹股沟斜疝,腹壁一般性薄弱者。(2)Ferguson法(1890年):是一种加强腹股沟管前壁的修补术。(3)Halsted法(1889年):此法也是加强腹股沟管后壁,不同之处是在于将精索移位于皮下。此法也适合于腹壁肌肉重度薄弱的斜疝,但由于精索移位较高,可能影响其发育,不适合于儿童与青年人。(4)Macvay法(1948年):与Bassini法的唯一区别处是将腹内斜肌下缘、腹横肌腱膜弓缝于耻骨梳韧带上,以达到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目的。此式适用于腹壁肌肉重度薄弱的成人、老年人和复发性斜疝。

上述疝修补术总体疗效满意,但存在诸多不足:(1)均用已有缺陷的邻近组织进行修复;(2)将不在正常解剖位置的组织强行拉拢缝合,张力很大,不符合外科手术原则;(3)联合腱和腹股沟韧带的缝合是两种不同组织间的缝合,不易产生真正的愈合;(4)修复术中留有大量的线结增加了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机会。由于上述因素,疝修补术后存在较高的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根据报道初发腹股沟疝的术后复发率约为10%,复发疝高达20%,总的并发症发生率在7%~12%之间[17]。

2.2低张力修补术Shouldice法(1953年)腹横筋膜自耻骨结节处向上切开,直至内环,将切开的两叶重叠缝合,然后将腹内斜肌缝于腹股沟韧带深面。此法自20世纪70年代有广泛应用趋势,适宜于较大的成人腹股沟斜疝和直疝。其复发率低于1%,此术式只适用于腹横筋膜未损坏者,操作较复杂,基层医院难以开展[18]。

2.3无张力修补术主要的方法有: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平片修补手术、巨大补片加强内脏囊手术等。

2.3.1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此手术是在1998年Rchins等首先设计,将疝环充填物固定缝合在内环或缺损处有边缘上,通过与美国Banl公司合作,推出了成型产品Marlexmeshprefixplug使手术操作更为简单,也使该手术方式在欧美许多国家迅速推广。国内报道其复发率为3.2%[19]。其标准手术步骤为:充分游离疝囊;还纳疝囊;植入充填物;嘱患者咳嗽,证实充填物到位;将充填物与内环或缺损处边缘缝合;放置补片。该手术简单、快速、有效,手术中仅需很少的缝合,是当今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的最佳术式。

2.3.2平片修补手术此手术是由Lichtenstein于1989年设计的一种无张力疝修补术,用一个片状Martex补片缝合于腹股沟管后壁而替代传统的张力缝合,该术式操作简单,手术的游离、缝合与传统手术相同,容易掌握。该术式不需缝合联合肌腱和腹股沟韧带,髂腹下神经及髂腹股沟神经损伤机会少。术后局部无明显的疼痛感及紧绷牵拉感,平片修补术的材料也较疝环充填式价廉。

2.3.3巨大补片加强内脏囊手术即GPRVS(giantprostheticreinforceofthevisceralsac)是在腹股沟处用一较大的补片来替代腹横筋膜,多用于复杂和复发疝,通过巨大补片挡住内脏囊,后经结缔组织长入,补片腹膜发生粘连得以实现[20]。

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优点:(1)手术适应证广泛,适用于各种初发与继发的腹股沟疝;(2)手术可在局麻下进行,术中组织分离少,不需要做腹股沟区的广泛解剖,相对微创;(3)术后恢复快,2~3h即可下床活动;(4)术后短期或长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远低于张力性修补术(7%~12%)并发症的发生率;(5)术后疝复发率显著降低,充填式疝修补术后的复发率在初发疝低于1%,复发疝低于2%。

2.4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常用的主要有:(1)腹膜内铺网法(intraperitonealonlaymesh,IPOM);(2)经腹腔腹膜前固定铺网修补法(transabdomialapproachwithstapledpreperitonealmeshrepair,TAPP);(3)腹腔外腹膜前铺网法(totallyextrapertionalapproachwithpreperitonealonlaymesh,TEP)。大多数学者采用TAPP或TEP[21~23],因为前者是经腹膜内解剖,后者是经腹膜外解剖。后者操作较复杂,手术时间长,且易损伤血管、神经以及周围脏器,并发症较多,而IPOM复发率较高。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优点:(1)术后疼痛轻,无需服用镇痛药;(2)术后恢复快,一般次日即可下床活动,术后1周即可恢复正常活动;(3)对双侧疝、复发疝的治疗最为适合,对于双侧疝它不需要增加手术切口,手术时间也明显缩短;而对于复发疝不需要解剖瘢痕组织,避免损伤腹股沟管的结构;(4)腹腔镜下可较全面地观察双侧腹股沟管的位置,对各种腹内疝作出明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特别是对复合疝以及隐性疝;(5)它是在无张力状态下进行修补的,不需强力缝合,不破坏腹股沟管解剖结构,不需游离精索,减少了损伤;(6)术后复发率低。

主要缺点是:(1)费用较高,患者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2)需在腹腔内和气腹下进行。

【参考文献】

1马颂章.我国疝和腹壁外科的回顾和展望.上海:中华医学会第十四届全国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1,11.

2郁解非.黄家驷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908-923.

3SteveEubanks.SabistonTextbookofSurgery.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215-1233.

4MacarthurDC.CrieveDC,ThoropaonAM,etal.Herniographyforgroinpainofuncertainongin.BrJSurg,1997,B4:684-685.

5CalderF,ExanaR,NeilsinD,etal.Valueofherniographyinthemanagementofoccultherniaandchronicgroinpaininadults.BrJSurg,2000,B7:824-825.

6Hsu-ChongY,CynthiaLJ,BurtonA,etal.UltrasonographyandCTofabdominalandinguinalhernias.JClinUltrasound,1994,12(8):479-486.

7ChouTY,ChuCC,DiauGY,etal.Inguinalherniainchildren:USversusexploratorysurgeryandintraoperativecontralaterallaparoscopy.Radiology,1996,201(2):385-388.

8TruongS,PfingstenFP,DreuwB,etal.Valueofsonographyindiagnosisofuncertainlesionsoftheabdominalwallandinguinalregion.Chirurg,1993,64(6):468-475.

9vandenBergJC,deValoisJC,GoPM,etal.Detectionofgroinherniawithphysicalexamination,ultrasoundandMRIcomparedwithlaparoscopicfindings.InvestRadiol,1999,34(12):739-743.

10BabkovaIV,BozhkoVV.Ultrasoundassessmentindiagnosisofuncomplicatedinguinalhernia.Khirurgiia,1999,2(2):46-50.

11OrchardJW,ReadJW,NeophytonJ,etal.GroinpainassociatedwithultrsoundfindingofinguinalcanalposterioerwalldeficiencyinAus2tralianrulesfootballers.BrJSportsMed,1989,32(2):134-139.

12KorenkovM,PaulA,TroidalH.Colorduplexsonography:diagnostictoolinthedifferentiationofinguinalhernia.JUltrasoundMed,1999,18(8):565-568.

13RettenbacherT,HollerwegerA,MacheinerP,etal.Abdominalwallhernias:Crosssectionalimagingsignsofincarcerationdeterminedwithsonography.AJR,2001,177(5):1061-1066.

14彭桂岚,范正平,邹定刚.膀胱腹股沟疝一例.临床放射学杂志,2000,19(12):785.

15裘法祖.外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97-398.

16vandenBergJC,deValoisJC,GoPM,etal.etectionofgroinherniawithphysicalexamination,ultrasound,andMRIcomparedwithlaparoscopicfindings.Investadiol,1999,34(12):739-743.

17吴肇汉.无张力疝修补术-疝修补手术的新趋势.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2):65.

18唐健雄.疝修补术后复发的手术治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2,22(4):206.

19姜海平,汤汉林,杨冠群,等.腹股沟疝的个体化治疗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中国综合临床,2003,19(7):652-653.

20中华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腹股沟疝、股疝和腹壁切口疝手术治疗方案(草案).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10).

21SchultzL,GraberJ,PietrafittaJ,etal.Laserlaproscopicherniorrhaphy:aclinicaltrialpreliminaryresults.JLaparoendoscSurg,1990,1(1):41-45.

沟地范文篇6

一、景区基本情况

集观光、休闲、度假、娱乐为一体,重渡沟风景区位于省洛阳市西南118公里的栾川县境内。有景点200余个,游览面积60平方公里。景区内千泉喷涌百瀑成群,万亩竹海遮天蔽日,荡舟垂钓木轮转闲,漂流戏水有惊无险,小吃水巷碧波穿带,农家宾馆恬淡适意,量贩超市山珍荟萃,农耕民俗返朴百年,素有“北国江南”之美誉。重渡沟风景区于1999年7月对外开放,由于景区乡村旅游的强劲带动,使全村95%以上的村民依托旅游业脱贫致富,以旅游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成功经验被旅游界业内称为“重渡沟现象”原省省长李成玉到重渡沟考察后赞誉重渡沟是生态旅游开发的典范,家庭宾馆的楷模,旅游带动脱贫的榜样”原省省委书记徐光春到重渡沟考察后赞誉重渡沟“这里不仅是一处十分难得的旅游度假胜地,还是一个示范带动作用极强的旅游产业发展基地”

连年来重渡沟景区先后被各级主管部门评为“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aaaa景区”部级生态示范区”国家中部旅游人才培训基地”省十佳景区”洛阳市连续3年旅游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公司状况及经营情况

属股份制企业。公司成立董事会,重渡沟风景区由栾川县重渡沟风景区有限公司经营管理。下设总经理公办室、财务部、票务部、接待部、综合部、营销部、警务室、重渡沟水景大酒店、质量管理督查小组等常设机构,公司机构设置健全,职责分工明确。重渡沟风景区现有公司员工共计358人。其中:中层以上管理人员26人、环卫工85人、管理人员207人,导游员40名,其中有大专以上学历76人。

提高景区服务质量,为规范景区经营管理。增强景区员工业务技能,做到表里如一、名副其实。景区先后制定了规范化管理实施方案》并按方案要求制定《景区员工信用管理档案》农家宾馆管理办法》各岗位服务标准》等。另外在景区实行信用承诺服务,景区依法开展生产经营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没有账务弄虚作假现象;另外景区在经营过程中认真履行借贷合同,金融机构中信用良好,没有发生一起恶意拖欠客户货款所引起的诉讼事件,并能及时足额缴纳应缴税款,并被洛阳市地税局评选为纳税信用a级记录。其三,景区重视员工身心健康,重视质量、安全、环境保护工作,通过iso9001和iso14000体系认证景区,有健全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且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条件和劳动保护措施,连续三年来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

还是一个示范带动作用极强的旅游产业发展基地。

沟地范文篇7

论文摘要农田除涝是农业高产稳产的基础,是农业丰产丰收的关键,详细介绍了农田除涝的基本措施及具体要求,主要包括:洪涝分治,综合治理;开挖沟网、墒网,改善排蓄重要条件;高、低地分开、分片排涝;自排为主,辅以抽排;控制运用,加强管理。

防洪的基本方法是应在巩固防洪设施的前提下,坚持顾全大局,分区分片控制,做到上下游,蓄与排,排与灌兼顾,整体照顾局部,团结治水,因地制宜,综合治理,避免产生新的洪涝矛盾或水害搬家的现象。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现将农田除涝的基本措施介绍如下。

1洪涝分治,综合治理

治洪是除涝的前提。在洪涝并存的地方,必须按照洪涝分治、防治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蓄泄兼筹,整治骨干排洪河道,扩大洪水出路,巩固防洪堤防与水库大坝,同时积极搞好水土保持工作。这不但能保障大片地区的防洪安全,也为大面积农田除涝排水解决出路问题。在洪水问题初步得到解决后,应该积极除涝。办法就是洪涝分离,让出洪水走廊,因地制宜规划某些河道为行洪河道(高水河),某些河道为排涝河道(低水河),把洪水干扰排除在外,给洪水以出路,分区分片治理,达到山区、平原分开,山区、圩区分开;高、低地分开。

2开挖沟网、墒网,改善排蓄重要条件

排水是除涝的基础,但不能单纯地考虑排水,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开挖田间排水沟网、墒网,以改善土壤的排蓄条件。所谓“沟网”,系指大沟、中沟、小沟三级,有些地区则指干沟、支沟、斗沟等,大沟、中沟的作用是排水、泄水、引水、蓄水、调水及航运、水产养殖等;既能及时排除暴雨经流又可使地面经流得以滞蓄利用。小沟的作用是汇集排除地面水,控制与降低农田地下水位。所谓“墒网”,系指田间工程的毛沟、腰沟、墒沟,属于临时性田间排水工程,开挖这一系列田间排水沟,对于除涝、除渍夺高产,十分重要。其作用就是迅速汇集地面经流,减少降雨入渗,降低耕作层土壤含水量,从而降低地下水位。因此,必须重视搞好田间沟墒工程,促使降雨经流随时汇流入墒入沟,及时排除出去。

3高、低地分开、分片排涝

平原地区的地形特点,总的来说较为平坦,但因其范围广阔,地势仍然还有高差。如果不采取高、低地分开,大河网不划分梯级加以建闸控制,势必造成高地排水要压向低地,使低地受淹,从而加重低地的排涝负担,低地涝水更难以及时外排。同样,低洼圩垸地区虽然地形较为平坦,但圩内地形也存在高差,每逢暴雨,高水低流,形成“天落一寸,地涨半尺”的局面,势必加重低地的涝情,引起高、低之间的排水矛盾。因此,在排涝规划中,除了建立河网规划外,还应考虑在高低地分界线处划分梯级,建闸控制,等高截流,高低分开、分片,分级排涝,使各片自成水系,灵活调度,达到高水、高蓄、高排;低水低蓄、低排;高地自排;坡地抢排;洼地抽排;排涝滞涝结合,控制运用自如。这是平原区、低洼圩垸区除涝灭灾的一项有效措施。

4自排为主,辅以抽排

单靠自流外排与内湖滞涝仍不能免除涝灾威胁的地区,需要相辅以抽排。但是,为了减少装机容量和抽水费用,在规划和管理时,必须坚持以自排为主的指导思想,并采取一切措施尽量利用和创造自流排水的条件。例如:①在设置排涝站的同时,要修建自流排水涵闸或保留原有排水涵闸;②根据各个圩垸的具体情况,分别研究采用集中建闸、分片设站,或合站分闸,闸站合一等有利自排的布置方式;③有条件时可适当抬高内河、内湖的滞涝水位以争取内河、内湖有更多的自流外排条件;④抓住汛期河水位短期回落的时机,进行自流抢排等。

沟地范文篇8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疾病,根据欧美国家的有关流行病学资料统计,腹股沟疝的发病率约为1‰~5‰[1]。腹股沟疝通常可分为斜疝、直疝、股疝。斜疝最常见,约占腹股沟疝的95%[2],男性患腹股沟疝多于女性,但股疝多发生于女性[3]。腹股沟疝临床表现典型时,诊断明确,但有时由于临床查体的疏忽与检查方法不当以及疝形成初期时肿块不明显,诊断较为困难,容易造成漏诊,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腹股沟疝修补术是外科最古老和最常见的手术之一,其中较为著名的有Macvay和Shouldice,并相继产生了无张力修补术和腹腔镜修补术。现对腹股沟疝的诊断和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腹股沟疝的诊断

1.1首先要熟悉腹股沟疝门的解剖因为疝只发生在解剖薄弱的腹壁处,而腹股沟区解剖学上存在先天性缺陷,再加上后天病理性损害因素,如腹压增加、营养不良等,疝极易发生,凡在该区域出现的肿块,都要考虑到疝的可能。

1.2其次要系统询问病史由于腹股沟疝平时往往表现为腹股沟区若隐若现的肿块,医生往往为局部肿块所吸引,忙于做理学检查,并由此获得诊断,却忘了详细询问病史。病史对婴幼儿和老年人更为重要,前者由于检查时啼哭、腹紧,不易进行,从母亲处可以得到较好的启发。老年人病程长,疝所在区往往慢性发炎,疝环周围组织松弛,疝内容物易与疝囊发生粘连,成为难复性疝或滑动性疝,病史可加以澄清,也可以解释如消化不良、腹胀、便秘或尿频、尿痛等临床症状。

1.3必要的常规检查包括视诊、触诊、咳嗽冲击试验和手法回纳。腹股沟疝病人检查一律先采取站立位,显露整个腹部、腹股沟区,双侧进行比较,应注意双侧的腹股沟疝是多见的。腹股沟疝的肿块常位于耻骨结节上方,若阴囊内有肿块,首先检查肿块四周,特别注意的是其上缘,是否与其他边缘一样界限分明,能摸到一条正常的精索,反之肿块属阴囊内病变,如睾丸鞘膜积液;如肿块上缘不“断”带有蒂柄而进入腹股沟管,则应先拟诊疝为妥。其次是做咳嗽试验,检查者手紧按肿块,令其用力咳嗽,如肿块随之膨大微微下移,张力增加,即为“膨胀性咳嗽冲击试验”阳性,这是疝的一大特点,然后是做手法回纳,医生站在病人肿块侧,一手扶住病人的背腰部,另一手从上而下地放于腹股沟区与腹股沟韧带平行的位置,以便作手法回纳。手法回纳也可在病人平卧位进行,婴儿疝可趁熟睡时回纳。多年疝的存在常致已有粘连的难复性疝或滑动性疝,只能回纳部分疝块。

1.4辅助检查

1.4.1X线平片适用于嵌顿性腹股沟疝,站立位时可显示:肠胀气、阶梯状气液平等肠梗阻征象。

1.4.2疝囊造影术对于不明原因的腹股沟区疼痛患者,筛选隐匿性腹股沟疝具有非常实用的诊断价值,其敏感性100%,特异性98%,阳性预测值93%,无假阴性[4,5]。但要注意疝囊造影术是一种创伤性的检查方法,盲目穿刺可致腹直肌或肠壁血肿,甚至引起腹痛而需手术探查。

1.4.3B超检查对疝的诊断亦有价值,特别是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观察疝内容物的血供情况、血流速度,以了解有无绞窄和坏死。Hsu-Chong[6]总结诊断腹股沟疝的标准:(1)筋膜缺损;(2)疝囊内可见蠕动的肠袢;(3)当增加腹压时,疝囊突出和增大,当压力减小时,疝囊可以缩小。测量腹股沟管的直径(≥4mm),特别是用力咳嗽时,腹股沟管直径增加(≥2mm),可以提示腹股沟疝[7],超声诊断疝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92.7%、81.5%~96%[8,9]。Babkova[10]报道超声诊断斜疝准确度为84%,直疝准确度为96%。对于长期腹股沟区疼痛而没有发现疝出的病人,超声可为最有效的诊断方法。Orchard等[11]人证明了腹股沟区超声对持续腹股沟区疼痛病人诊断的有效性。超声还可通过确认疝口的位置、疝囊突出途径以及腹壁下血管与疝囊的关系,从而区别直疝和斜疝。应用彩色多普勒和能量多普勒观察腹壁下血管和疝囊的关系区别直疝和斜疝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86%[12]。有研究证明疝囊内大量的液体、疝出的肠壁增厚(>4mm)、疝出的肠袢内含有大量液体、腹腔内肠袢扩张为嵌顿疝的特征影像[13]。

1.4.4CT特别是螺旋CT可以清楚显示疝囊的解剖位置和疝的内容物。CT主要应用于诊断闭孔疝,对于隐匿性、表现不典型的腹股沟疝患者,临床又不能明确或肯定的病例,CT扫描能清晰地显示病变,但要注意尽管腹股沟疝的CT表现典型,也需要注意与腹股沟区的肿块、肌肉、淋巴结、隐睾、鞘膜积液、急性肠梗阻进行鉴别诊断[14,15]。

1.4.5MRI可以清楚显示增宽的腹股沟管前后径和疝出的脂肪和肠袢,还能提供良好的软组织影像,可以发现其他引起腹股沟疼痛的疾病。MRI诊断疝的敏感性为94.5%,直疝和斜疝诊断准确度为89.7%[16]。

2腹股沟疝的治疗

2.1有张力修补术(1)Bassini法(1887年):是切断并高位结扎疝囊颈后,在精索深面将腹内斜肌下缘和腹横腱膜弓(或联合肌腱)缝合至腹股沟韧带上,以加强腹股沟管后壁。此法应用最广,适用于成年人腹股沟斜疝,腹壁一般性薄弱者。(2)Ferguson法(1890年):是一种加强腹股沟管前壁的修补术。(3)Halsted法(1889年):此法也是加强腹股沟管后壁,不同之处是在于将精索移位于皮下。此法也适合于腹壁肌肉重度薄弱的斜疝,但由于精索移位较高,可能影响其发育,不适合于儿童与青年人。(4)Macvay法(1948年):与Bassini法的唯一区别处是将腹内斜肌下缘、腹横肌腱膜弓缝于耻骨梳韧带上,以达到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目的。此式适用于腹壁肌肉重度薄弱的成人、老年人和复发性斜疝。

上述疝修补术总体疗效满意,但存在诸多不足:(1)均用已有缺陷的邻近组织进行修复;(2)将不在正常解剖位置的组织强行拉拢缝合,张力很大,不符合外科手术原则;(3)联合腱和腹股沟韧带的缝合是两种不同组织间的缝合,不易产生真正的愈合;(4)修复术中留有大量的线结增加了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机会。由于上述因素,疝修补术后存在较高的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根据报道初发腹股沟疝的术后复发率约为10%,复发疝高达20%,总的并发症发生率在7%~12%之间[17]。

2.2低张力修补术Shouldice法(1953年)腹横筋膜自耻骨结节处向上切开,直至内环,将切开的两叶重叠缝合,然后将腹内斜肌缝于腹股沟韧带深面。此法自20世纪70年代有广泛应用趋势,适宜于较大的成人腹股沟斜疝和直疝。其复发率低于1%,此术式只适用于腹横筋膜未损坏者,操作较复杂,基层医院难以开展[18]。

2.3无张力修补术主要的方法有: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平片修补手术、巨大补片加强内脏囊手术等。

2.3.1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此手术是在1998年Rchins等首先设计,将疝环充填物固定缝合在内环或缺损处有边缘上,通过与美国Banl公司合作,推出了成型产品Marlexmeshprefixplug使手术操作更为简单,也使该手术方式在欧美许多国家迅速推广。国内报道其复发率为3.2%[19]。其标准手术步骤为:充分游离疝囊;还纳疝囊;植入充填物;嘱患者咳嗽,证实充填物到位;将充填物与内环或缺损处边缘缝合;放置补片。该手术简单、快速、有效,手术中仅需很少的缝合,是当今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的最佳术式。

2.3.2平片修补手术此手术是由Lichtenstein于1989年设计的一种无张力疝修补术,用一个片状Martex补片缝合于腹股沟管后壁而替代传统的张力缝合,该术式操作简单,手术的游离、缝合与传统手术相同,容易掌握。该术式不需缝合联合肌腱和腹股沟韧带,髂腹下神经及髂腹股沟神经损伤机会少。术后局部无明显的疼痛感及紧绷牵拉感,平片修补术的材料也较疝环充填式价廉。

2.3.3巨大补片加强内脏囊手术即GPRVS(giantprostheticreinforceofthevisceralsac)是在腹股沟处用一较大的补片来替代腹横筋膜,多用于复杂和复发疝,通过巨大补片挡住内脏囊,后经结缔组织长入,补片腹膜发生粘连得以实现[20]。

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优点:(1)手术适应证广泛,适用于各种初发与继发的腹股沟疝;(2)手术可在局麻下进行,术中组织分离少,不需要做腹股沟区的广泛解剖,相对微创;(3)术后恢复快,2~3h即可下床活动;(4)术后短期或长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远低于张力性修补术(7%~12%)并发症的发生率;(5)术后疝复发率显著降低,充填式疝修补术后的复发率在初发疝低于1%,复发疝低于2%。

2.4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常用的主要有:(1)腹膜内铺网法(intraperitonealonlaymesh,IPOM);(2)经腹腔腹膜前固定铺网修补法(transabdomialapproachwithstapledpreperitonealmeshrepair,TAPP);(3)腹腔外腹膜前铺网法(totallyextrapertionalapproachwithpreperitonealonlaymesh,TEP)。大多数学者采用TAPP或TEP[21~23],因为前者是经腹膜内解剖,后者是经腹膜外解剖。后者操作较复杂,手术时间长,且易损伤血管、神经以及周围脏器,并发症较多,而IPOM复发率较高。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优点:(1)术后疼痛轻,无需服用镇痛药;(2)术后恢复快,一般次日即可下床活动,术后1周即可恢复正常活动;(3)对双侧疝、复发疝的治疗最为适合,对于双侧疝它不需要增加手术切口,手术时间也明显缩短;而对于复发疝不需要解剖瘢痕组织,避免损伤腹股沟管的结构;(4)腹腔镜下可较全面地观察双侧腹股沟管的位置,对各种腹内疝作出明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特别是对复合疝以及隐性疝;(5)它是在无张力状态下进行修补的,不需强力缝合,不破坏腹股沟管解剖结构,不需游离精索,减少了损伤;(6)术后复发率低。

主要缺点是:(1)费用较高,患者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2)需在腹腔内和气腹下进行。

【参考文献】

1马颂章.我国疝和腹壁外科的回顾和展望.上海:中华医学会第十四届全国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1,11.

2郁解非.黄家驷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908-923.

3SteveEubanks.SabistonTextbookofSurgery.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215-1233.

4MacarthurDC.CrieveDC,ThoropaonAM,etal.Herniographyforgroinpainofuncertainongin.BrJSurg,1997,B4:684-685.

5CalderF,ExanaR,NeilsinD,etal.Valueofherniographyinthemanagementofoccultherniaandchronicgroinpaininadults.BrJSurg,2000,B7:824-825.

6Hsu-ChongY,CynthiaLJ,BurtonA,etal.UltrasonographyandCTofabdominalandinguinalhernias.JClinUltrasound,1994,12(8):479-486.

7ChouTY,ChuCC,DiauGY,etal.Inguinalherniainchildren:USversusexploratorysurgeryandintraoperativecontralaterallaparoscopy.Radiology,1996,201(2):385-388.

8TruongS,PfingstenFP,DreuwB,etal.Valueofsonographyindiagnosisofuncertainlesionsoftheabdominalwallandinguinalregion.Chirurg,1993,64(6):468-475.

9vandenBergJC,deValoisJC,GoPM,etal.Detectionofgroinherniawithphysicalexamination,ultrasoundandMRIcomparedwithlaparoscopicfindings.InvestRadiol,1999,34(12):739-743.

10BabkovaIV,BozhkoVV.Ultrasoundassessmentindiagnosisofuncomplicatedinguinalhernia.Khirurgiia,1999,2(2):46-50.

11OrchardJW,ReadJW,NeophytonJ,etal.GroinpainassociatedwithultrsoundfindingofinguinalcanalposterioerwalldeficiencyinAus2tralianrulesfootballers.BrJSportsMed,1989,32(2):134-139.

12KorenkovM,PaulA,TroidalH.Colorduplexsonography:diagnostictoolinthedifferentiationofinguinalhernia.JUltrasoundMed,1999,18(8):565-568.

13RettenbacherT,HollerwegerA,MacheinerP,etal.Abdominalwallhernias:Crosssectionalimagingsignsofincarcerationdeterminedwithsonography.AJR,2001,177(5):1061-1066.

14彭桂岚,范正平,邹定刚.膀胱腹股沟疝一例.临床放射学杂志,2000,19(12):785.

15裘法祖.外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97-398.

16vandenBergJC,deValoisJC,GoPM,etal.etectionofgroinherniawithphysicalexamination,ultrasound,andMRIcomparedwithlaparoscopicfindings.Investadiol,1999,34(12):739-743.

17吴肇汉.无张力疝修补术-疝修补手术的新趋势.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2):65.

18唐健雄.疝修补术后复发的手术治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2,22(4):206.

19姜海平,汤汉林,杨冠群,等.腹股沟疝的个体化治疗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中国综合临床,2003,19(7):652-653.

20中华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腹股沟疝、股疝和腹壁切口疝手术治疗方案(草案).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10).

21SchultzL,GraberJ,PietrafittaJ,etal.Laserlaproscopicherniorrhaphy:aclinicaltrialpreliminaryresults.JLaparoendoscSurg,1990,1(1):41-45.

沟地范文篇9

采脂前,对采脂林地应当进行很好的勘查和规划。调查清楚采脂林分的地势、道路、山谷、河流、林木分布、大小和疏密情况,选择大松树(胸径大于20cm)相对集中、活枝轮数较多、枝繁叶茂、土壤深厚肥沃的林分。合理开辟采脂作业道,以“之”字形为好,尽量不走“回头路”。标记、记录松林小班和可供采脂的株数。

2选择采脂时间

采脂季节一般以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上为宜。刮皮最好在冬季或早春进行;夏季气温高,雨量多,湿度大,光合作用强,树液流动快,产脂量增加,是采脂最佳季节。

3准备采脂工具

采脂工具有刮皮刀、割刀、导脂器和受脂器。刮皮刀可用柴刀、木匠用削刀代替,导脂器可用竹子或废易拉罐做成,接脂器可用竹筒或塑料薄膜袋做成。导脂器安在刮面底部或中沟下端,受脂器在导脂器正下方。另外化学采脂时要准备良好的刺激药剂。

4采脂方法

一般在松树胸径达20cm以上开始采割。有常规法、化学法和强度法,通常以常规法进行采集。

4.1常规法

4.1.1下降式采脂。新采脂松树的割面一般宜配置在树干向阳、枝叶茂盛和便于采割的一侧,割面上缘距离地面的高度一般不得少于220cm。采过脂的松树如第2年再采脂,割面要与上1年的割面衔接上,中间不留空隔。采脂多年、割面已近地面(距离地面20cm左右为止)的松树,可在原割面的上端,搭架采脂。割面的宽度不要超过树围长的40%,割面长度要根据当年采割刀数来定,最好每年不超过17cm。割面标定好后,用刮刀刮去树干粗皮,粗皮刮到无裂纹快近韧皮部、不流脂即可,残留粗皮厚度不超过0.4cm,然后在刮面正中开中沟,长约30~40cm,宽约1.5~2cm,沟槽外宽内窄,笔直而光滑,深度以不伤及内皮为宜。第1对侧沟开在中沟顶端,侧沟与中沟的夹角为45°,沟深0.3~0.4cm,宽度不超过0.2cm。每天要在原侧沟的基础之上重复向内开割1~2mm,重新开放被堵塞的树脂道,流出树脂。再把前1d(或隔2~3d)接收到的松脂收集到随身携带的容器中带回,放入大缸中,上层用清水淹没,防止松节油挥发。第2对侧沟开在第1对侧沟的下方,依次由上往下开侧沟。2次开割侧沟的间隔时间随树种而异,马尾松1~2d,云南松2~3d,要求所开侧沟等长、等深、平行。侧沟所占部位称割面,割面比刮面每边窄2cm,割面长度约20cm。第2年的割面紧接在上1年割面的正下方。如此逐年采割,直到离地面20cm左右为止。第1个割面在树干上的高度按采脂期限决定,如以10年为期,应距地面220cm以上。10年以后,割面可配置在树干的另一方或第1年割面的上方。割面宽度占树干周长的百分率叫割面负荷率,根据采脂年限、树干直径和外形确定。采脂年限在10年以上者,负荷率为40%;6~9年为60%以下;3~5年为70%以下;1~2年为80%以下。一般1棵树1个割面。树径大,当1个割面超过50cm时,配置2个平行的割面,割面间留有不小于10cm宽的垂直营养带。4.1.2上升式采脂。与下降式相反,第1对侧沟配置的刮面的下部,以后由下向上顺次开割新侧沟,侧沟夹角60°,不开中沟。侧沟间留有不带皮的条纹,以利松脂经过它流入受脂器。上升式开沟较易,割面处于有利于营养物质供应的位置,产量较下降法采脂的高。但松脂易流经割面,且较长时间停留在割面上,松节油挥发量大,松脂质量较差。

4.2化学法采脂

用化学药品刺激松树,使其多分泌松脂,延长流脂时间,提高松脂产量和劳动生产率。主要用的化学药品有亚硫酸盐、硫酸黑膏等。

4.3强度法采脂

充分利用松树在伐前的较短时间内能生产大量的松脂,强度采脂采用加大割面负荷、增开割面、缩短间隔期等办法,适用于伐前1~3年松林。

5参考文献

沟地范文篇10

旅游资源通常可以分为两类,即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主要是以自然界中的山水树木、鸟兽虫鱼、奇石绝景等为载体。因此,在自然旅游资源为主的景区中,如何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始、自然和完整,便成为摆在管理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九寨沟景区秉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始终坚持对九寨沟生态环境的强力保护和合理开发,不为眼前的经济利益放弃生态保护的长远目标,为中外游客保存了一个原始古朴的自然环境,从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前往参观游览。

为了贯彻生态旅游的理念,九寨沟成功地实现了“沟内游、沟外住”的构想。从2001年4月30日起,九寨沟关闭了景区内的所有宾馆;2003—2004年,大规模拆除景区经营性房屋建筑和违章建筑12万平方米,恢复植被2万余平方米,有效遏制了景区城市化现象,维护了世界遗产地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景区每年拨专款836万元作为景区居民的生活保障费,组织景区居民入股,建设并运营诺日朗旅游服务中心,优先安排沟内居民从事保护、环卫和相关旅游服务工作,保障居民利益,引导居民致富,有效解决了“保景”与“富民”的世界性难题。

九寨沟景区引入国际标准化管理,确立“绿色旅游”的新理念。九寨沟的“绿色旅游”将保护生态环境和绿色资源、满足“绿色消费”的思想贯穿于整个旅游管理和发展中,主要表现在:科学测定环境承载量,实施“限量旅游”政策,严格控制日进沟游客数量;开通绿色环保观光车,尾气排放达到欧三标准,大大降低了汽车尾气对九寨沟生态环境的影响;拆除景区内的所有旱厕,引入智能型全自动免水冲环保生态厕所和环保型车载式流动厕所,从而实现了景区内污染物零排放;景区内的诺日朗旅游服务中心以旅游咨询、环境教育为主要功能;开发以绿色为主题的原始森林旅游路线等。九寨沟在旅游开发的同时,保证了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优秀文化精髓的传播,将旅游和自然、文化、人类生存环境结为有机的整体。

九寨沟广泛、深入地开展国际合作交流,使其生态旅游管理进一步向着国际化和现代化的方向转变。其举措包括:每年外派专业人士出国考察,不断吸纳先进的管理经验,注重景区员工的素养提升,以改善景区服务质量;与美国华盛顿大学就环境工程、环境教育和森林生态学等内容进行科研合作;与四川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优山美地国家公园合作,成立“九寨沟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际联合实验室”;配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九寨沟开展实地调研,并与建设部、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等共同合作开展“中国世界遗产地生物多样性项目”研究。正是由于景区采取了科学、生态的管理方式,保持了九寨沟生态旅游资源的原始性和真实性,将自然的韵味与地域文化特色结合起来,才吸引了不计其数的游客慕名而来。

二、多元化的环境保护主体

在全国的其他一些地区,自然景区内往往存在着景区内居民与景区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一些景区管理局为了保护环境,往往限制或取缔景区内的居民参与旅游服务业活动;而居民为了获取自己的经济利益,也时常置景区的生态保护于不顾,二者由此形成了紧张对峙的关系。

九寨沟景区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采取了重要举措扭转这种常见的问题。九寨沟管理局认为,景区内居民是景区保护的动力,九寨沟人既然始终坚持“以旅游发展促进生态保护,以生态保护促进旅游发展”的理念,那么就必须想方设法将景区内居民纳入到环境保护的体系之中,使之成为监督、批评和参与的重要力量。为此,九寨沟开创了居民参与景区保护的管理新模式。九寨沟管理局通过倡导、引导、疏导、指导的方法,使沟内居民认识到保护九寨沟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增强其主人翁观念和忧患意识,变被动的、强制的环保为居民自觉主动的参与;同时,不断强化保护环境的相关规章制度,形成一个完善的保护机制,遇到问题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从而大大减少了危害生态环境的问题的产生。

为了杜绝日常生活垃圾的污染,九寨沟管理局严格控制沟内餐厅等服务项目的数量,努力实现服务经营项目向沟外发展的目标,切实地避免景区的日常污染;杜绝外来人口对沟内餐厅、摊位的承包、租赁,限制外来人口迁入沟内,从而使环境保护和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落到了实处。为了实现多位一体的环境监管目标,九寨沟景区管理局还以沟内居民为骨干,组建120余人的“3队10站”:护林防火专职消防队、环境卫生队、保护区道路养护队,长海、日则、诺日朗等七个保护站、生物病虫害监测站、环境监测站、泥石流监测站,从而使保护任务落到实处。九寨沟这种以保护为前提和维护居民利益相一致的管理模式,以规范的行政手段、开放的经济手段和严格的法律手段及当地居民的高度自觉,显示出了强有力的生态环境保护功能。

三、精细化的景区管理举措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九寨沟景区从日常工作的细微之处着手,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2003年3月,九寨沟管理局出台了一项新举措——实施精细化管理。要求景区员工做到“六精”(精神、精华、精髓、精品、精密、精通)和“五细”(细分市场和客户、细分职能和岗位、细分每一个管理、细化程序和环节、细化成本控制),立足于细,扎根于实。通过具体的细节,一方面,可以让游客体会到一流景区的人性化服务,增加对九寨沟的满意度、信誉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另一方面,则可以使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真正地落到实处,让每一个管理者、每一个工作人员、每一个景区居民乃至每一个游客都树立起保护自然环境的观念。

“六精”中的“精华”体现了生态理念的内涵。“精华”是指有效地创造、运用、输出景区先进文化精华(九寨沟自然文化、民俗文化、管理文化)、技术精华、智慧精华等,全面掌握本行业的先进技术,通过不断的科学研究,使其具有处于领先行业地位的核心技术,有力促进景区的全面、快速、健康的发展。这种创造、运用、输出景区先进文化精华的理念,在九寨沟管理文化的实践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九寨沟景区一方面是运用、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生态旅游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又创造性地总结和传播自己的生态旅游管理举措,从而形成一种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文化氛围。

“五细”之中则包括:细分组织机构中的职能和岗位、健全和完善内部管理体系,使责权利明确,并落实到位;细分每一个战略、决策、目标、任务、计划、指令,采取层层目标管理,使之落实到人;细化全局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控制、检查、激励等程序、环节,做到制度到位。在生态旅游管理实践中,九寨沟景区管理者真正地将生态保护的理念融入九寨沟旅游的全过程之中,使游客不仅是生态旅游的消费者和主体,而且也逐渐转变成为生态保护和景区环境工作的监督者、批评者,以此构建一个管理者与游客相互监督的新局面。为了帮助游客建立生态观念、强化生态旅游中的教育功能,九寨沟生态旅游景区设计了一些专门用来提高游客生态保护意识的旅游项目及辅助措施,切实有效地建立起从管理者、工作人员、景区居民到普通游客的多位一体的生态保护机制。

同时,九寨沟景区还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自然环境保护和管理。景区管理局设置了专门的保护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对景区进行科学化管理、维护、调查、观测、监测、研究,遇到有损于生态环境的事情及时处理,并强化保护措施;景区管理局还依法建立健全保护区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将生态保护的理念细化到一条条具体的规章制度中。

九寨沟景区被誉为“世界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之一”,其成功的景区管理经验,值得国内其他旅游景区学习和借鉴,是中国生态旅游管理和发展的典范。

参考文献:

[1]任啸.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参与管理模式探索——以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为例[J].旅游科学,2005,(3):16-19.

[2]罗高飞.走出无烟产业的误区——“绿色时代”与“绿色旅游”浅议[J].旅游科学,1996,(3):9-l2.

[3]黄瑞华,李书剑.旅游景区容量管理新举措——以九寨沟景区为例[J].太原大学学报,2007,(1):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