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财务报告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20:51:37

公司财务报告

公司财务报告范文篇1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

财务报告是公司利益相关者了解公司财务经营状况的主要工具。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目的,在于提供经济决策中有助于一系列使用者的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财务变动的资料,其质量将直接影响公司所有者的经营决策与投资者的投资意志,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1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现状

在股份公司两权分离的条件下,股东并不直接管理企业,而由经营者定期报告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此财务报告特别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便成为一个被广泛关注的问题。自沪、深两地建立证交所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关财务信息披露的法规,形成了我国证券市场规范财务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但我们也应看到,在我国证券市场财务信息披露逐步走向规范化的同时,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第一,财务信息不真实、不充分。些公司出于某种目的,在报告会计信息时,有意夸大或缩小客观事实,甚至捏造会计账表,虚构利润;还有一些新上市公司为了提高股票发行价格,筹集更多的资本,没有从实际情况出发客观地提供利润预测数,致使其利润预测数与利润实现数差距过大。很多公司仅用当前的加权净资产收益率与上年摊薄的净资产收益率进行比较,以粉饰业绩。另外,在信息披露中,定性披露多,定量披露少;绝对值披露多,相对比例披露少,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披露信息的可理解性。

第二,上市公司与注册会计师相互串谋舞弊,审计意见购买现象时有发生。有些上市公司管理层企图通过向审计师贿赂,收买审计师让他们给予比较好审计意见,而且上年度被出具了“不清洁”审计意见的公司,在随后的的年度里更有可能更换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越来越受到审计客户的压力和利诱,有些注册会计师因此而与其客户合作串谋,

第三,法规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一方面,《证券法》规定的对财务舞弊的惩罚力度过低,不管管理者造假的程度如何,均对舞弊公司处于60万元以内的罚款,而对相当责任人的处罚均低于30万元,无需对造假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予以赔偿。如此低的惩罚力度根本无助于对犯罪行为起威慑作用。另一方面,我国的证管机构的力量与香港、美国等发达证券市场的相比显得十分薄弱。中国证监会工作人员仅有100多人,香港联交所虽已具备有良好的自律机构,但其证管机构仍有200多人,美国证管会大约有2700多人,最大的稽查、执法部门有500多人。相比之下,我国的证管机构力量很薄弱,合格的专业人员十分有限,在管理方式上也常未摆脱传统的行政管理方法的影响,对市场的认识显得不够充分。

2影响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因素分析

近年来,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下降幅度之大,会计信息失真程度之深、范围之广、危害之大,令人担忧,为此,从深层次剖析其原因,寻求合理有效的治理对策,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考虑下列因素将能够对公司财务报告的质量做出有效地评估。

(1)公司规模。规模较大的公司通常对资本需求量较大,股权往往较分散,公司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因此,因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成本将更高。为了降低这些成本,规模较大公司往往比规模较小公司披露更多的信息。并且,规模较大的公司更为公众所关注,因此具有更强的动机以提高其公司的名誉与公众形象。同时,政府部门也将更为关注大公司的行为,因此,增加信息披露总体上会减少政府的干预。

(2)公司治理结构。首先,从成本的角度看,管理层持股与信息披露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实证表明管理层持股较多的上市公司,投资者需要的信息披露越透彻,也就在年报和季报中提供更多的信息。其次,在董事结构上,从外部引入一定比例的非执行董事,将会更好地监管董事会和管理层的行为。最后,监管委员会的独立性,包括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比例、总经理董事长是否两职合一、是否存在监管委员会、董事会中的家族成员比例。有监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提供虚假财务信息的可能性较小

(3)公司经营业绩。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具有公共产品的某些特征,由于利益驱动,公司总是要实施对自己有利的会计行为。当上市公司预计有好的经营收益时,信息披露将更加频繁。一般而言,若公司没有自愿披露公司经营方面的信息,投资者通常视之为“坏消息”,而高于平均行业业绩的公司往往采取自愿披露行为。

(4)会计事务所。研究表明,上市公司聘请的会计事务所排名与信息披露质量成正比。大的会计事务所由于客户较多,作假后被吊销执照的成本就比小的会计事务所要大,因而也就有更大的动机去坚持审计的独立性。

(5)其他因素。如上市公司所处的行业特征、经理层的经营能力、公司的披露评级、财务信息的收集和加工成本、是否在外国上市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质量。

3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措施

在社会进入知识经济的新时代后,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质量成为当前必须解决的迫切要务,使之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中小股东的利益保护机制

首先,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标志之一就是公司的董事会所代表的利益应具有中立性,为强化董事会所代表的利益的中立性,不仅应在董事会中引入独立董事,而且要不断地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在董事会中设立一定数量的外部独立董事,可以有效地约束财务报告的舞弊行为。为了保证独立董事制度实施的有效性,应妥善解决两方面的问题。第一,为了维护独立董事会中引入独立性,独立董事应来自外部投资机构,不仅满足形式上的独立性,同时满足实质上的独立性。第二,提供与独立董事的监控责任相称的报酬,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同时在立法上应明确规定独立董事的权限和职责以及失职处罚等,保证独立董事有充分监控公司的动力和约束力。

其次,保持适当的股权集中度,追求分散与集中的适度性。在一个法制不够完善,不能保护外部投资者的利益的情况下,股权集中的作为法律对外部股东保护不足的一种替代,对公司绩效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股权过度集中容易产生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害,一个有效的股权结构安排应该是公司的股权相对集中并使股东之间有一定的制衡。

(2)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公司财务行为

内部控制制度包括组织规划控制制度、文件记录控制制度、实物保全控制制度、业务处理程序控制制度、会计人员素质控制制度、会计凭证、账簿及报告控制制度等。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是否能真正起到防范会计舞弊,关键取决于会计人员和有关高级领导的控制意识和行为,尤其是有关高级领导。在现实中往往是公司高级领导带头不执行,破坏既定的内部控制程序,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或只对上不对下。因此,应加强对公司高级领导人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宣传,提高他们自觉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意识。

(3)保证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充分发挥审计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鉴证作用

首先,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审计质量,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行业自律作用。完善独立审计准则,为注册会计师防范虚假财务报告提供技术支持,大力提高其风险意识、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准。同时,证监会和中国注会协会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审查应形成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提高证券市场民间审计质量。

其次,加大对财务造假行为的惩罚力度,阻止管理者与审计师串通财务舞弊。一旦发现舞弊行为,应当查明原因,从严惩处。严格执法要求在认定违规行为后,严格按照法规惩处,绝不手软。只有这样才能给违规者以沉重的打击,树立法律的威严。

(4)推行网上财务报告系统,提高财务报告时效性

网络财务报告(InternetFinancialReport)的发展突破了传统纸质财务报告因不及时而削弱会计信息相关性质量特征的局限性,具有低成本、大容量、高频率、广触及等优势,将来有可能甚至取代纸质财务报告而成为公司与外界交流财务信息的主要工具。网上的财务披露对改善信息提供者和信息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流动,加强公司与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交流,进一步拓宽财务信息的披露面,提高信息披露的时效性和降低财务信息的传播成本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当然,现阶段,是否建立网上披露财务报告,如何决定财务报告的内容以及形式仍属于公司的自愿行为。西方发达国家一些公司的网上报告实践值得我们借鉴,如英特尔、微软等在公司网站中留有财务部分清晰的提示,他们的网站中提供各种可下载的格式、采用各种不同语言的报告、反映以不同国家公认会计准则表述的财务报表,并均给予明示,还有丰富的在线分析工具,通过互联网提高财务信息相关性的努力等,这些经验值得学习的。

参考文献

[1]林钟高.独立审计理论研究[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

[2]盛明泉.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充分披露的现实思考[J].财务与会计,2001,(12)

[3]周增来,刘国英.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金融与经济,2006,(4).

[4]杨雄胜.高级财务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5]张瑞彬.中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体系比较[J].中国证券市场前沿理论问题研究,2002.

公司财务报告范文篇2

表1互联网财务信息的成本和收益对照表

附图

二、构建与规范互联网上的财务报告模式

近几年国内外不少的专家学者提出了多种多样的网络财务报告模式。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事项报告(Eventreporting)模式、数据库报告(Databasereporting)模式、交互式的按需报告模式、实时报告模式以及三层报告模式。这些模式一般是从网络技术的可行性、信息用户的需求出发来构建网络财务报告的理论模型,而较少考虑报告公司的成本与收益,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在实践中应用却比较少见。本文试图从公司网络财务报告的实践出发,把现有的网络技术作为已知,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整合,从网上财务信息披露内容、信息表达方式、报告公司和信息用户之间的互动交流形式三个方面来构建和规范互联网上的财务报告模式。

(一)网上信息披露的内容

在网站上提供财务信息(或同公司业绩评价相关的非财务数据)对信息的供给方和使用方都是有利可图的。根据决策有用论,财务报告的目的是对相关利益集团即信息用户提供在经济决策中需要使用的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变动的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构成财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两大特征是相关性和可靠性。另外,信息的供给也要受到报告公司的收益大于成本原则的约束。从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和报告公司的收益大于成本原则出发,网上信息披露的内容应该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第一,年度和中期公司报告。经过审计的年度和中期报告无疑具有决策有用性。年度和中期报告是传统财务报告模式的核心,由于这些报告是现成的,在网上披露这些报告的边际成本几乎为0(把纸质报告搬到网上的成本非常低廉)。考虑到信息用户的专业水平、工作性质的不同,公司网站上同时披露财务报告的完整版和简化版是十分必要的。比如,财务分析师可能偏好完整的财务报告,而个人投资者则可能更偏好简化的年度报告。另外,由于互联网具有海量存储的特点,披露历年的公司财务报告还可以极大地增强前后期财务报告的可比性。

第二,财务历史(Financialhistory)。公司的财务历史或者说成长历程对于评价和预测公司的经营行为是有帮助的。即使在互联网出现以前,许多公司都会精心制作有关公司成长方面的书面文件。在互联网上披露公司财务历史,将对扩大公司知名度、培育潜在的投资者和客户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三,实时/历史的公司股价数据。公司股票价格无疑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对于崇尚技术流的投资者来说,股价数据以及股价图(K线图等)的提供无疑有助于他们做出股票买卖的决策。提供公司股价和大盘指数的走势对比图以及允许用户手动设置股价趋势图则大大强化了信息的投资决策功能。

第四,公司公告。让用户及时了解到公司发展经营中的重大事件有利于信息的透明化和提高资本市场的有效性。虽然公司公告都被强制披露在指定的报纸上,但公司的各种公告对于信息用户来说,则显得极为零散,不利于用户追踪公司的重大事件。通过在公司网站上开辟“公司公告”(Pressroom)网页则可以容易的解决这一问题。但是,互联网上披露公司公告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公告的完整性。一些重大事件可能要持续较长的一段时间才能了结,比如公司收购,其间可能需要联系几个公告,若公司在网站上披露公告不完整(比如省略了最后收购失败的公告)又未做相关说明的话,则极容易损害投资者利益,报告公司也有可能被认为是操纵信息而承担法律责任。二是公告的及时更新。公司公告一般反映正在进行着的或刚刚了结的事项,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因此对旧的公告进行更新就显得非常重要。实践中,报告公司出于更新成本和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考虑,一般都对存档文件和现时文件进行划分,或者用现时文件替代存档文件,也有公司在“公司公告”网页上就对所披露的公告所负的责任进行声明。

第五,前瞻性信息。信息用户从决策相关性考虑,可能更多的需要公司未来发展经营的信息而不仅仅只依赖历史财务信息来做出决策。传统财务报告被批评为与决策不相关,它们“更像是为遵循标准和法规而编制的报告而不是用来交流信息的工具”。但是,前瞻性信息可能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而很难保证可靠性。前瞻性信息并不局限于财务数据,公司的年度预测或计划、盈利预测(国外公司一般提供的是未来三年的每股收益预测信息)、工程项目在未来的建成投产信息等披露在公司网站上都是对于现行财务报告的一种改进。

第六,多元性信息。信息用户对财务信息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单一属性的财务报告不能充分满足他们的需求。信息的多元属性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按不同国别的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不同语言的财务报告、不同计价方法下资产价格以及经营分部信息等等都属于多元性信息。多元性信息的供给主要是受到报告公司的成本与效益原则的约束,在传统报告模式下提供这些多元性信息成本是高昂的,并且可能威胁到信息的可靠性。虽然互联网的出现并不能根本解决这一问题,但确实有可能降低多元性信息的提供成本从而增加该类信息的供给。微软(Microsoft)就在自己的网站上提供了按美、加等五国会计准则以及按国际会计准则编制的年度利润表。

第七,实时信息。实时报告目前正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焦点之一。然而,要做到公司所有财务信息的实时报告并非易事,这必然要求传统的财务报告模式发生根本性变革,变革成本的高昂恐怕令公司CEO们望而却步。因此,在实时信息的提供上实行渐进式的变革应是明智之举。本文认为,有两方面的信息可以做到实时报告,一是公司营业收入数据;二是公司货币资金余额或发生额。这两类数据是公司每天必须结算的,因而是现成的,而且这两类信息对于信息用户决策也有密切关系。互联网为这两类信息的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以上各类信息是相互补充、互相映衬的,联系各类信息进行决策更为有效。而在传统财务报告模式下,这些信息是分散的,因而影响了信息的使用。由于互联网具有海量存储、方便链接等功能,很容易实现信息的集成化、模块化,从而可以显著地降低信息用户的搜寻成本和提高信息的利用价值。

(二)网上信息的表达方式

互联网技术和电脑工具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大大拓宽了公司网上信息的表达方式。报告公司可以采取文本格式、图表格式、声音格式和影像格式在互联网上或表达财务信息。

第一,文本格式。互联网上的财务报告的文本格式主要有三种:Pdf格式、HTML格式和交互式格式(Interactiveversion)。Pdf格式是电子文档格式的一种,它是通过Acrobatreader软件来装载和打开的。Pdf格式支持在线阅读、打印和快捷下载,具有和纸质财务报告完全一样的效果。缺点主要是无法建立要素间的链接,也无法实现报告公司和信息用户的交流。HTML具备链接功能,并且可以通过搜索引擎进行查找,因而可以实现一些纸质财务报告所不具有的功能。HTML格式的主要缺点是排版效果一般不太理想,也不太适合保存,因而在实践中,很多公司都采取了HTML格式+Pdf格式来表达公司报告。交互格式是一种较理想的公司财务报告格式。在交互式格式的网页上方设置了一个下拉式菜单,菜单的内容是公司报告的各个章节(如公司简介、关键财务数据、财务报表、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独立审计报告等),通过点击菜单条就可以迅速转到相关内容上。最具特色的是,它还支持报告内部的检索功能,通过在Keyword(关键字)栏中输入单词,就可迅速在该报告检索到相关的信息。另外,交互式报告具有方便的在线阅读、打印、下载等功能且无须装载专用软件,因而非常适合公司财务报告的披露。

第二,图表格式。图表格式具有直观、形象、易于表达等特点,报告公司和信息用户都乐于采用或接受图表格式的财务信息。微软公司发明的Office软件支持强大的图表功能,一些趋势数据或对比数据可以通过柱状图、线型图或圆饼图来很好地得到表达。电子表格如Excel则非常适合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微软公司的数据透视表(Pivottables)技术是这方面的典范。数据透视表其实也是一个Excel文件,但它允许用户自行对报告期间、报告内容、经营分部等要素进行组合,因而可以大大满足信息用户的不同需要。另外,在提供历史趋势数据的基础上,数据透视表还允许用户自行对未来的增长率进行判断,用户通过输入自己判断的增长率数据,就可以自动生成未来的财务报表,因而对信息用户分析和利用财务数据具有极大的价值。

第三,声音格式。公司网站上的信息通常是相当丰富的,财务信息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电脑的物理特性使得在线阅读很容易引起视觉疲劳,而人的倾听力(耳朵)却经常是闲置的,因此,充分利用耳朵的功能就显得十分有意义。一般说来,公司管理层演讲、财务历史介绍等文字性描述的财务信息比较适合采用声音格式。

第四,影像格式。影像格式能做到图像、声音、字幕三者的有效结合,连续的画面给人强烈的视觉效果,是财务信息的一种较先进的表达方式。但由于受到制作成本的限制,以影像表达的财务信息可能是有限的。实践中,公司网上披露较常见影像文件是一些现场直录的信息,比如公司管理层演讲、股东大会、董事会会议等视频信息。常见的影像播放软件有Realplayer和Windowsmediaplayer两种。由于影像文件所占空间较大,一般不太适合下载保存。

(三)报告公司和信息用户的交流形式

互联网推动了公司财务报告的改进,变化之一就是信息用户不再仅扮演消极、被动的角色,而是以一种积极的姿态参与到公司财务报告模式中来。互联网为报告公司和信息用户就财务信息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创建了一个非常理想的平台。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报告公司和信息用户之间的交流形式主要有:

第一,邮件通告(E-mailAlert)。只要信息用户在报告公司网站上进行注册,输入自己的电子邮件地址后,就可成为报告公司的信息订户。当报告公司有关的财务信息在网上时,公司网站将自动把相关信息主题发送给信息订户,从而可以及时地提醒信息订户关注公司的发展变化。目前,国外很多公众公司已经提供了这一服务。

第二,常见问题解答(FAQs)。报告公司通过在互联网上开辟“常见问题解答”网页,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就信息用户所关心的问题进行解答。这些常见的问题涉及到公司股票发行、股利分配、财务报告获取以及公司股东变动等多个方面。FAQs为报告公司和信息用户之间建立了一个低成本的沟通渠道。

第三,BBS(论坛)。BBS为报告公司与信息用户之间、信息用户相互之间进行实时交流建立一个低成本的沟通渠道。通过在BBS或查阅帖子,信息用户可以向报告公司或其他信息用户就自己所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或咨询,而报告公司也可以了解到信息用户的所思所想,为“量体裁衣”(Customisation)的信息提供创造条件。

第四,反馈表。反馈表允许信息用户对公司的方方面面提出意见和建议,也可以就自己所关心的问题进行咨询。反馈表一般有固定的格式,用户只要输入信息后点击“提交”按钮即可,使用非常方便。反馈表的应用使得报告公司和信息用户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

第五,电子邮件。电子邮件是互联网上进行沟通的最常见形式。报告公司一般都会在网站上披露公司各部门甚至各主要领导人的电子邮件地址,使得报告公司与信息用户“点对点”联系成为现实。

网上信息披露的内容、信息的表达方式以及报告公司与信息用户间的交流形式三者构成了网络财务报告成为一个互动的有机整体。

三、结束语

互联网财务报告的发展,使会计理论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也对传统的会计模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许多新兴的理论产生,带给我们的是一个具有机遇又有风险的未来。

【参考文献】

[1]AndrewLymer.TheuseoftheinternetforCorporateReporting-adiscussionoftheissuesandsurveyofcurrentusageintheUK[J].JournalofFinancialInformationSystems,1998,5.

[2]ConorO''''Kelly.ReportingGetsPersonal[J].AccountancIrelandMagazine.August2000.

[3]IASC.BusinessReportingOntheInternet.1999,11.

公司财务报告范文篇3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

财务报告是公司利益相关者了解公司财务经营状况的主要工具。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目的,在于提供经济决策中有助于一系列使用者的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财务变动的资料,其质量将直接影响公司所有者的经营决策与投资者的投资意志,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1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现状

在股份公司两权分离的条件下,股东并不直接管理企业,而由经营者定期报告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此财务报告特别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便成为一个被广泛关注的问题。自沪、深两地建立证交所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关财务信息披露的法规,形成了我国证券市场规范财务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但我们也应看到,在我国证券市场财务信息披露逐步走向规范化的同时,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第一,财务信息不真实、不充分。些公司出于某种目的,在报告会计信息时,有意夸大或缩小客观事实,甚至捏造会计账表,虚构利润;还有一些新上市公司为了提高股票发行价格,筹集更多的资本,没有从实际情况出发客观地提供利润预测数,致使其利润预测数与利润实现数差距过大。很多公司仅用当前的加权净资产收益率与上年摊薄的净资产收益率进行比较,以粉饰业绩。另外,在信息披露中,定性披露多,定量披露少;绝对值披露多,相对比例披露少,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披露信息的可理解性。

第二,上市公司与注册会计师相互串谋舞弊,审计意见购买现象时有发生。有些上市公司管理层企图通过向审计师贿赂,收买审计师让他们给予比较好审计意见,而且上年度被出具了“不清洁”审计意见的公司,在随后的的年度里更有可能更换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越来越受到审计客户的压力和利诱,有些注册会计师因此而与其客户合作串谋,

第三,法规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一方面,《证券法》规定的对财务舞弊的惩罚力度过低,不管管理者造假的程度如何,均对舞弊公司处于60万元以内的罚款,而对相当责任人的处罚均低于30万元,无需对造假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予以赔偿。如此低的惩罚力度根本无助于对犯罪行为起威慑作用。另一方面,我国的证管机构的力量与香港、美国等发达证券市场的相比显得十分薄弱。中国证监会工作人员仅有100多人,香港联交所虽已具备有良好的自律机构,但其证管机构仍有200多人,美国证管会大约有2700多人,最大的稽查、执法部门有500多人。相比之下,我国的证管机构力量很薄弱,合格的专业人员十分有限,在管理方式上也常未摆脱传统的行政管理方法的影响,对市场的认识显得不够充分。

2影响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因素分析

近年来,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下降幅度之大,会计信息失真程度之深、范围之广、危害之大,令人担忧,为此,从深层次剖析其原因,寻求合理有效的治理对策,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考虑下列因素将能够对公司财务报告的质量做出有效地评估。

(1)公司规模。规模较大的公司通常对资本需求量较大,股权往往较分散,公司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因此,因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成本将更高。为了降低这些成本,规模较大公司往往比规模较小公司披露更多的信息。并且,规模较大的公司更为公众所关注,因此具有更强的动机以提高其公司的名誉与公众形象。同时,政府部门也将更为关注大公司的行为,因此,增加信息披露总体上会减少政府的干预。

(2)公司治理结构。首先,从成本的角度看,管理层持股与信息披露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实证表明管理层持股较多的上市公司,投资者需要的信息披露越透彻,也就在年报和季报中提供更多的信息。其次,在董事结构上,从外部引入一定比例的非执行董事,将会更好地监管董事会和管理层的行为。最后,监管委员会的独立性,包括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比例、总经理董事长是否两职合一、是否存在监管委员会、董事会中的家族成员比例。有监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提供虚假财务信息的可能性较小

(3)公司经营业绩。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具有公共产品的某些特征,由于利益驱动,公司总是要实施对自己有利的会计行为。当上市公司预计有好的经营收益时,信息披露将更加频繁。一般而言,若公司没有自愿披露公司经营方面的信息,投资者通常视之为“坏消息”,而高于平均行业业绩的公司往往采取自愿披露行为。

(4)会计事务所。研究表明,上市公司聘请的会计事务所排名与信息披露质量成正比。大的会计事务所由于客户较多,作假后被吊销执照的成本就比小的会计事务所要大,因而也就有更大的动机去坚持审计的独立性。

(5)其他因素。如上市公司所处的行业特征、经理层的经营能力、公司的披露评级、财务信息的收集和加工成本、是否在外国上市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质量。

3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措施

在社会进入知识经济的新时代后,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质量成为当前必须解决的迫切要务,使之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中小股东的利益保护机制

首先,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标志之一就是公司的董事会所代表的利益应具有中立性,为强化董事会所代表的利益的中立性,不仅应在董事会中引入独立董事,而且要不断地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在董事会中设立一定数量的外部独立董事,可以有效地约束财务报告的舞弊行为。为了保证独立董事制度实施的有效性,应妥善解决两方面的问题。第一,为了维护独立董事会中引入独立性,独立董事应来自外部投资机构,不仅满足形式上的独立性,同时满足实质上的独立性。第二,提供与独立董事的监控责任相称的报酬,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同时在立法上应明确规定独立董事的权限和职责以及失职处罚等,保证独立董事有充分监控公司的动力和约束力。

其次,保持适当的股权集中度,追求分散与集中的适度性。在一个法制不够完善,不能保护外部投资者的利益的情况下,股权集中的作为法律对外部股东保护不足的一种替代,对公司绩效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股权过度集中容易产生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害,一个有效的股权结构安排应该是公司的股权相对集中并使股东之间有一定的制衡。

(2)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公司财务行为

内部控制制度包括组织规划控制制度、文件记录控制制度、实物保全控制制度、业务处理程序控制制度、会计人员素质控制制度、会计凭证、账簿及报告控制制度等。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是否能真正起到防范会计舞弊,关键取决于会计人员和有关高级领导的控制意识和行为,尤其是有关高级领导。在现实中往往是公司高级领导带头不执行,破坏既定的内部控制程序,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或只对上不对下。因此,应加强对公司高级领导人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宣传,提高他们自觉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意识。(3)保证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充分发挥审计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鉴证作用

首先,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审计质量,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行业自律作用。完善独立审计准则,为注册会计师防范虚假财务报告提供技术支持,大力提高其风险意识、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准。同时,证监会和中国注会协会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审查应形成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提高证券市场民间审计质量。

其次,加大对财务造假行为的惩罚力度,阻止管理者与审计师串通财务舞弊。一旦发现舞弊行为,应当查明原因,从严惩处。严格执法要求在认定违规行为后,严格按照法规惩处,绝不手软。只有这样才能给违规者以沉重的打击,树立法律的威严。

(4)推行网上财务报告系统,提高财务报告时效性

网络财务报告(InternetFinancialReport)的发展突破了传统纸质财务报告因不及时而削弱会计信息相关性质量特征的局限性,具有低成本、大容量、高频率、广触及等优势,将来有可能甚至取代纸质财务报告而成为公司与外界交流财务信息的主要工具。网上的财务披露对改善信息提供者和信息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流动,加强公司与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交流,进一步拓宽财务信息的披露面,提高信息披露的时效性和降低财务信息的传播成本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当然,现阶段,是否建立网上披露财务报告,如何决定财务报告的内容以及形式仍属于公司的自愿行为。西方发达国家一些公司的网上报告实践值得我们借鉴,如英特尔、微软等在公司网站中留有财务部分清晰的提示,他们的网站中提供各种可下载的格式、采用各种不同语言的报告、反映以不同国家公认会计准则表述的财务报表,并均给予明示,还有丰富的在线分析工具,通过互联网提高财务信息相关性的努力等,这些经验值得学习的。

参考文献

[1]林钟高.独立审计理论研究[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

[2]盛明泉.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充分披露的现实思考[J].财务与会计,2001,(12)

[3]周增来,刘国英.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金融与经济,2006,(4).

[4]杨雄胜.高级财务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5]张瑞彬.中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体系比较[J].中国证券市场前沿理论问题研究,2002.

公司财务报告范文篇4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

财务报告是公司利益相关者了解公司财务经营状况的主要工具。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目的,在于提供经济决策中有助于一系列使用者的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财务变动的资料,其质量将直接影响公司所有者的经营决策与投资者的投资意志,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1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现状

在股份公司两权分离的条件下,股东并不直接管理企业,而由经营者定期报告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此财务报告特别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便成为一个被广泛关注的问题。自沪、深两地建立证交所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关财务信息披露的法规,形成了我国证券市场规范财务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但我们也应看到,在我国证券市场财务信息披露逐步走向规范化的同时,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第一,财务信息不真实、不充分。些公司出于某种目的,在报告会计信息时,有意夸大或缩小客观事实,甚至捏造会计账表,虚构利润;还有一些新上市公司为了提高股票发行价格,筹集更多的资本,没有从实际情况出发客观地提供利润预测数,致使其利润预测数与利润实现数差距过大。很多公司仅用当前的加权净资产收益率与上年摊薄的净资产收益率进行比较,以粉饰业绩。另外,在信息披露中,定性披露多,定量披露少;绝对值披露多,相对比例披露少,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披露信息的可理解性。

第二,上市公司与注册会计师相互串谋舞弊,审计意见购买现象时有发生。有些上市公司管理层企图通过向审计师贿赂,收买审计师让他们给予比较好审计意见,而且上年度被出具了“不清洁”审计意见的公司,在随后的的年度里更有可能更换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越来越受到审计客户的压力和利诱,有些注册会计师因此而与其客户合作串谋,

第三,法规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一方面,《证券法》规定的对财务舞弊的惩罚力度过低,不管管理者造假的程度如何,均对舞弊公司处于60万元以内的罚款,而对相当责任人的处罚均低于30万元,无需对造假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予以赔偿。如此低的惩罚力度根本无助于对犯罪行为起威慑作用。另一方面,我国的证管机构的力量与香港、美国等发达证券市场的相比显得十分薄弱。中国证监会工作人员仅有100多人,香港联交所虽已具备有良好的自律机构,但其证管机构仍有200多人,美国证管会大约有2700多人,最大的稽查、执法部门有500多人。相比之下,我国的证管机构力量很薄弱,合格的专业人员十分有限,在管理方式上也常未摆脱传统的行政管理方法的影响,对市场的认识显得不够充分。

2影响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因素分析

近年来,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下降幅度之大,会计信息失真程度之深、范围之广、危害之大,令人担忧,为此,从深层次剖析其原因,寻求合理有效的治理对策,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考虑下列因素将能够对公司财务报告的质量做出有效地评估。

(1)公司规模。规模较大的公司通常对资本需求量较大,股权往往较分散,公司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因此,因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成本将更高。为了降低这些成本,规模较大公司往往比规模较小公司披露更多的信息。并且,规模较大的公司更为公众所关注,因此具有更强的动机以提高其公司的名誉与公众形象。同时,政府部门也将更为关注大公司的行为,因此,增加信息披露总体上会减少政府的干预。

(2)公司治理结构。首先,从成本的角度看,管理层持股与信息披露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实证表明管理层持股较多的上市公司,投资者需要的信息披露越透彻,也就在年报和季报中提供更多的信息。其次,在董事结构上,从外部引入一定比例的非执行董事,将会更好地监管董事会和管理层的行为。最后,监管委员会的独立性,包括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比例、总经理董事长是否两职合一、是否存在监管委员会、董事会中的家族成员比例。有监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提供虚假财务信息的可能性较小

(3)公司经营业绩。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具有公共产品的某些特征,由于利益驱动,公司总是要实施对自己有利的会计行为。当上市公司预计有好的经营收益时,信息披露将更加频繁。一般而言,若公司没有自愿披露公司经营方面的信息,投资者通常视之为“坏消息”,而高于平均行业业绩的公司往往采取自愿披露行为。

(4)会计事务所。研究表明,上市公司聘请的会计事务所排名与信息披露质量成正比。大的会计事务所由于客户较多,作假后被吊销执照的成本就比小的会计事务所要大,因而也就有更大的动机去坚持审计的独立性。

(5)其他因素。如上市公司所处的行业特征、经理层的经营能力、公司的披露评级、财务信息的收集和加工成本、是否在外国上市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质量。

3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措施

在社会进入知识经济的新时代后,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质量成为当前必须解决的迫切要务,使之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中小股东的利益保护机制

首先,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标志之一就是公司的董事会所代表的利益应具有中立性,为强化董事会所代表的利益的中立性,不仅应在董事会中引入独立董事,而且要不断地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在董事会中设立一定数量的外部独立董事,可以有效地约束财务报告的舞弊行为。为了保证独立董事制度实施的有效性,应妥善解决两方面的问题。第一,为了维护独立董事会中引入独立性,独立董事应来自外部投资机构,不仅满足形式上的独立性,同时满足实质上的独立性。第二,提供与独立董事的监控责任相称的报酬,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同时在立法上应明确规定独立董事的权限和职责以及失职处罚等,保证独立董事有充分监控公司的动力和约束力。

其次,保持适当的股权集中度,追求分散与集中的适度性。在一个法制不够完善,不能保护外部投资者的利益的情况下,股权集中的作为法律对外部股东保护不足的一种替代,对公司绩效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股权过度集中容易产生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害,一个有效的股权结构安排应该是公司的股权相对集中并使股东之间有一定的制衡。

(2)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公司财务行为

内部控制制度包括组织规划控制制度、文件记录控制制度、实物保全控制制度、业务处理程序控制制度、会计人员素质控制制度、会计凭证、账簿及报告控制制度等。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是否能真正起到防范会计舞弊,关键取决于会计人员和有关高级领导的控制意识和行为,尤其是有关高级领导。在现实中往往是公司高级领导带头不执行,破坏既定的内部控制程序,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或只对上不对下。因此,应加强对公司高级领导人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宣传,提高他们自觉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意识。(3)保证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充分发挥审计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鉴证作用

首先,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审计质量,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行业自律作用。完善独立审计准则,为注册会计师防范虚假财务报告提供技术支持,大力提高其风险意识、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准。同时,证监会和中国注会协会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审查应形成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提高证券市场民间审计质量。

其次,加大对财务造假行为的惩罚力度,阻止管理者与审计师串通财务舞弊。一旦发现舞弊行为,应当查明原因,从严惩处。严格执法要求在认定违规行为后,严格按照法规惩处,绝不手软。只有这样才能给违规者以沉重的打击,树立法律的威严。

(4)推行网上财务报告系统,提高财务报告时效性

网络财务报告(InternetFinancialReport)的发展突破了传统纸质财务报告因不及时而削弱会计信息相关性质量特征的局限性,具有低成本、大容量、高频率、广触及等优势,将来有可能甚至取代纸质财务报告而成为公司与外界交流财务信息的主要工具。网上的财务披露对改善信息提供者和信息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流动,加强公司与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交流,进一步拓宽财务信息的披露面,提高信息披露的时效性和降低财务信息的传播成本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当然,现阶段,是否建立网上披露财务报告,如何决定财务报告的内容以及形式仍属于公司的自愿行为。西方发达国家一些公司的网上报告实践值得我们借鉴,如英特尔、微软等在公司网站中留有财务部分清晰的提示,他们的网站中提供各种可下载的格式、采用各种不同语言的报告、反映以不同国家公认会计准则表述的财务报表,并均给予明示,还有丰富的在线分析工具,通过互联网提高财务信息相关性的努力等,这些经验值得学习的。

参考文献

[1]林钟高.独立审计理论研究[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

[2]盛明泉.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充分披露的现实思考[J].财务与会计,2001,(12)

[3]周增来,刘国英.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金融与经济,2006,(4).

[4]杨雄胜.高级财务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5]张瑞彬.中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体系比较[J].中国证券市场前沿理论问题研究,2002.

公司财务报告范文篇5

财力报告粉饰一直是证券市场的“痼疾”,极大危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以及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因而各国政府、学界均将其作为研究的重点。我国会计学者近年来也对这一问题展开了研究(黄世忠,1999;陆建桥,1999;刘杰,19995等),这些研究侧重于证实这一问题的存在,分析其表现形式。本文拟对如何构健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防范体系谈点粗浅认识。防范财务报告粉饰,提高财务信息质量,是一项极其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投资者素质,造就有效的财务报告供给、需求主体、是其中的一条根本性措施;与此同时,也必须实施如加强对财务报告编报的监督、完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以及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等配套措施。

一、造就有效的财务报告供给、需求主体

上市公司管理层与投资者之间客观上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财务报告是消除这一不对称的主要方式之一,或者说,财务报告是这两者之间围绕财务信息相互博弈的结果(Scott,1997)。因此,防范财务报告粉饰的根本性出路在于从这二者入手:造就恰当的主体,让它们拥有足够的理性、适度的手段。

1.打造有效的财务报告需求主体。当前上市公司存在财务报告粉饰现象的主要原因应在于需求主体缺位,即尚未形成有效的财务信息需求市场。因此,治理财务报告粉饰,必须侧重解决这一问题、其关键性的举措包括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和提升投资者素质。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首先应加强股东等财务信息需求者参与监控的动机和能力,为此必须完善公司产权制度。完善的产权制度是股东等市场主体根据真实财务报告进行交易活动的先决条件和基础。只有完善的产权制度,才能使得胜东追求资本收益的最大化,才能形成其与公司管理层之间经济上的契约关系,进而形成真实财务报告的需求主体。而产权制度的完善必须达到;形成以财产所有权分散化为前提的多元所有者的产权结构;形成具有民主程序特征的集体产权结构;形成剩余索取权与控制管理权相分离的产权结构;形成剩余索取权可转让的产权结构。对于上市公司的产权现状而言,主要问题表现为国有股股东实际缺位,以及股权的过分集中。相应地,应采取如下措施:(1)设立纯经济性而非行政性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以解决上市公司国有股股东实际缺位问题。该机构不直接从事国有资产的具体经营活动,其身份只如同拥有众多企业股份的股东,依靠投资所获得的法律认可的股权对上市公司享有监督权、收益权,通过行使国有股股东表决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实施有效的监督。对于该机构所发生的行为失当,应严格运用有关的法律及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等手段予以纠正。(2)解决国有股、法人股的流通问题,以营造其有效运作机制。这一问题的解决,既有助于国有股、法人股股东有效地行使“用脚股票”等监督方式,增强其参与上市公司监控的动机;也利于上市公司股权的分散化。上市公司股权的分散化即社会性是其最大的特征之一,因为股权的分散能够在股东间形成制约,保证公司的利益得到充分尊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当前国有股、法人股占到上市公司总殷本的70%,这一现状显然不利于中小股东利益的保障。

其次,应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监控机制,以加强监控者对公司管理层行为的了解,提高其信息收集、评判能力,以及增加其监控手段。上市公司在这一方面所出现的问题通常表现为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为此注重如下措施:(1)健全董事会。在董事会中引入独立董事,并负责对董事提名、高级管理层的聘用与报酬、审计以及重大关联交易等事项表示意见。(2)建立审计委员或充分发挥监事会的作用。引入审计委员会这一机构,它主要由公司的非执行董事和监事组成,负责对公司经营和财务活动进行审计监督,并拥有聘用注册会计师的决定权等。或者将这一权力赋予监事会。(3)建立董事会与管理层之间一种基于合约的委托关系,明文规定双方的责权利关系。这些措施将得以强化董事会、监事会监控工作的客观性,使其更能代表中小股东的利益。

第三,应完善外部监控机制。当前在这一方面应采取的主要举措如下:(1)培育公司间购并市场。出台有关法规,鼓励涉及上市公司的购并行为,促使股东的“用脚投票”机制得以充分发挥功能。换言之,若公司出现经营状况不佳,或被发现财务信息披露虚假等,可能陷入被收购的境地。(2)形成经理人的权竞争机制,逐步培育经理市场,使得股东能够及时在经理市场挑选合理的人选取代不称职的管理人员。根据信号显示理论(Fama,1980)等,这类市场的发育将有力地推动公司管理层重视真实财务信息的披露。

第四,提升投资者品质,打造有效财务信息需求主体。唯此,才能形成对真实财务信息的有效需求与解读,以及对上市公司的有效约束。为此:(1)必须发展机构投资者,让成为证券市场投资者的主体。在真实财务信息的需求与吸收上,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是不同的,机构投资者更注重投资而不是投机,因此对上市公司真实财务信息的需求度更高,而且对财务信息的解读、反馈能力更强。美国等资本市场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只有当机构投资者成为市场“主力”,才能形成有效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需求主体。我国机构投资者的开户数至2000年7月末只占总开数的0.44%,因而大力发展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已是当务之急。(2)应提高个人投资者的素质。个人投资者无疑也是证券市场投资者的主要构成之一,我国当前在这一点上尤为突出:个人投资者现为5000多万户,占投资者开户总数和99.56%。但这些投资者的整体素质尚有待提高,以学历结构来看,其中大学本科以上的仅占11.5%。因此,必须推动这些个体投资者的不断成熟,例如善于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权益,使其就整体而言逐步走上理性投资之路。

2.打造有效的财务信息供给主体。由于财务报告由上市公司提供,因而防范财务报告粉饰的关键之一亦在于健全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籍此才能确保公司财务报告的编制符合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帐面资产与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等。但遗憾的是,当前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普遍比较薄弱,例如有些公司与母公司之间人员、资产、财务尚未分开。新近修订的《会计法》已明确规定各公司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这无疑对扭转这一局面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这一问题若得不到解决,相关规定往往会难以遵守。因此,有关部门应注意制定各种内部控制制度的范式或指引,以供公司参考。

二、改革相关制度,减少财务报告粉饰的动机

应该指出,有些粉饰财务报告的动机是可以通过完善相关制度来消除或缓解的,具本说明如下:

1.消除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营中“政治挂钩”的色彩。政企分开一直是近年来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但时至今日,政企尚未彻底分开,否则,就不会有“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现象发生,也不会出现地方政府对上市公司的频频干预。因而,应着力健立这样一种机制:政府不去干预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不要“要数字”,“要利润”,而应该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经济的健康发展出发,要求公司提供真实的财务报告。

2.完善业绩评价机制和管理人员薪酬制度。目前上市公司大股东对经理人员业绩的评价多是财务指标,这必然会助长其道德风险,粉饰公司财务报告。为解决这一问题,这些公司应对现行的业绩评价方法予以修改。我们在这里给出美国董事协会的业绩评价因素如下:(1)领导能力,(2)战略规划,(3)经营业绩,(4)继任规划,(5)人力资源管理,(6)与股东和所有当事人进行有效的沟通,(7)与外部关系,(8)与董事会、监事会的关系。

上市公司现行的薪酬制度亦需进行改革。例如,上海贝岭等少数上市公司当前正在试行认股权计划(Stockoption),应该说,认股权可将管理人员的个人利益同公司股东的长期利益联系起来,避免了以基本工资和年度资金为主的传统薪酬制度下管理人员的短期化行为倾向。

3.完善股票发行制度。当前股票发行制度正处于由核准制向进一步市场化方向改革时期,其中仍存在导致公司进行财务报告粉饰的诱因,例如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一些硬性规定,如近三年连续盈利等。再例如配股条件中规定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等。因此,应继续股票发行制度的市场化与科学化,例如推行主承销商保荐制度,在满足充分披露要求的条件下,均可以公开发行股票;将配股条件由单变量固定控制改为多变量变动控制。4.修改股票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条件。根据现行规定,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三年同现亏损,公司将被处以暂停股票上市即沦落为PT公司。应该说这一规定本身是符合证券市场规范运作的,问题是该规定较为简单,往往使得一些上市公司可以通过财务报告粉饰来逃避处罚。对ST公司也存在类似问题。为解决这类问题,即需要对规定作相应修改,使上市公司很难再通过财务报告粉饰得以“文过饰非”。例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完善:第一,可考虑将经常性损益作为主要的考核指标;第二,增加经营现金流量为负值这一指标;第三,增加非会计参数,比如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已处于严重的非正常状态等。

三、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压缩财务报告粉饰的空间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留有过多的灵活性和真空地带,是财务报告粉饰的重要前提。因此,防范财务报告粉饰,应该对会计准则和全计制度予以完善,主要包括:

一方面,适当调整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遵循的基本原则。

1.将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作为首要目标。众所周知,可靠性和相关性是会计信息的两个重要质量特征,可靠性和相关性孰轻孰重,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但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如果一味强调借鉴国际惯例,盲目侧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则可能加重财务报告粉饰的严重性,因而,当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更为重要,这是我们审视我国近几年来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后得出的结论。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2.正确处理统一性和灵活性的关系。应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减少可供公司会计选择的余地,尤其是对于收入和费用的确认,计量原则应尽可能地明确规范,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财务报告粉饰的可能性。尽管这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因为“无论政策制定者是否意识到,每一政策选择都是对不同个体偏好以及各种可能影响的权衡。”(AAA,1977)同时,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若过于强调统一性,不给会计人员以适度的专业判断空间,也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在强调统一性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如何保持一定的灵活性。

另一方面,尽量减少真空地带。既要检视已颁布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寻找并填平其中的真空地带。例如《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对比例合并法编制合并财务报告、中期报告的编制等做出了简单的规定,但对会计人员来说,如何进行比例合并,中期报告的编制到底采用整体观还是独立观等至今仍模糊不清,因此,应该考虑采取补救措施。又要检视当前的实际,发现其中的新变化,及时制定相关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比如当前证券市场中的企业购并、股份回购、认股权计划等事项,会计上应如何处理和披露。

四、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发挥“经济督察”的作用

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客观收集和评价有关经济活动和事项陈述的证据,判断这些证据与建立的标准符合程度,并将其结果传递给有关利益的使用人”,因此,注册会计师制度在确立财务报告可能性、防范财务报告粉饰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起步较晚,在许多方面仍需加以完善。

1.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灵魂与生命,是其能否发挥防范财务报告粉饰作用的关键所在。尽管我国具有证券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已完成脱钩改制工作,为保证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时保持独立性创造了条件,但我们仍需采取一定措施来强化这种独立性。从根本上说,有效的财务信息需求市场是最为有力的保证,有研究表明,对高质量的财务信息需求的缺乏是导致当前我国审计质量不高的最重要原因(李树华,1999)。

从具体举措上,首先应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和更换机制,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提供制度上的保障。证券监管部门颁布的《上市分司章程指引》等有关法规在实际工作中并不能真正成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保护伞”,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上市公司多为内部人所控制,尽管聘用、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在形式上由股东大会决定,但实质上与大股东决定并二异;二是要换会计师事务所仅揭示更换的理由并不能达到所应达到的目的。对于前者,我们的建议正如前文所述,即公司应建立审计委员会,并由其负责聘用、更换会计师事务;对于后者,我们赞成要求公司在更换会计师事务所时揭示以下内容:会计师事务所变动的性质、理由;近年来非无保留审计意见的情况等。

其次应优化执业环境,使注册会计师审计在实质上能够保持独立。在当前的会计市场上,政府官员干预上市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干预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发表审计意见的现象并不鲜见。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注册会计师是难以保持实质上独立的。为此,我们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例如有关部门应为注册会计师从事异地审计业务“保驾护航”等。

2.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制建设。近年来,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制建设业已取得很大成绩,但由于这一行业在我国属于一种新兴行业,也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迅猛发展,其发展之快速是人们所始料不及的,因而为使注册会计师能够切实履行防范财务报告粉饰的职责,尚须进一步加强该行业的法制建设。具体包括:

首先应完善《注册会计师法》,制定《注册会计师法实施条例》。我国的《注册计师法》制定于1993年,距今已有6年,其间,注册会计师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我们应对《注册会计师法》作适当的修改。同时,为增强其可操作性,还必须尽快出台《注册会计师法实施条例》。

其次应完善独立审计准则,为注册会计师防范财务报告粉饰提供技术支持。三批独立审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为提高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当前审计工作实际相比。我们尚缺少一些准则,需尽快出台。例如,由于没有《审计报告指南》,一些注册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存在诸如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随意增加说明段等问题的混乱现象,因而应尽快制定《审计报告指南》。

3.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管。政府有关部门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管,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缩小在这一方面的公众期望差距。例如,近年来随着各级注册会计师协会开展清理整顿工作的深入,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管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必须指出的是,业务监管工作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而非一项突击性的事务。同时,还应尽快制定监管工作规则以及有关的惩戒办法,建立对监管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4.重新审视合计市场准入制度。在当前会计市场上,竞相压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存在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健康发展的重要障碍。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认为,必须重新审视会计市场的准人制度。为抑制会计市场恶性竞争而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应通过提高市场准入门槛的办法,促使具有证券期货从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兼并,达到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净化执业环境,提高执业质量之目的。

五、强化政府对财务报告粉饰的监督

加强政府部门对财务报告的监督,无疑也是重要的防范手段。在防范财务报告粉饰问题上,政府有关部门不仅应扮演国有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角色,还应作为证券市场的“守夜人”,本着一种社会责任,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监督。新《公司法》、《证券法》、《会计法》等法规规定均体现了这一要求,但是,这些规定还存在着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一是相关法规规定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违现行为的处罚,包括责任人、处罚轻重等即不一致。二是这些规定往往比较原则,:因而应相应制定诸如《实施细则》之类更为具体的法规。

公司财务报告范文篇6

【关键词】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

舞弊指的是企业利用财务报告伪造经济业务,提供虚假信息。随着社会的发展,舞弊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通过提前确认收货,虚增收入,少计费用增加利润,达到舞弊的目的。舞弊者在经济界是一个恐怖且不能容忍的存在,不仅会给投资者,债权人造成经济损失,还会影响国家对资本主义市场的调控。舞弊也使会计和审计行业的形象大幅度下跌,防范和治理舞弊成为当下之急。所以为了防患于未然,必须做好充足的措施和准备,才能让财务报告发挥它正确的作用。

一、财务报告舞弊根源

在总结近几年发生的舞弊事件时,我们发现这些问题的根源无外乎以下几个因素。首先是上市募权融资资格的问题,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规定,公司想要开发新股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公司具有持续盈利能力,财务状况良好。对绝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很难达到这个门槛,所以私募发售会成为许多民营中小企业进行股权融资的主要方式。公司利润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对股票的发行和融资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最后还要满足国务院批准的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条件。重重困难下,这些未达到指标和上市条件的公司就产生了舞弊的想法。其次,我国制造业水平低,生产的产品单一,在市场上不占优势地位,很容易出现亏损。一旦出现亏损就会受到股东和债权方的双重压力,企业负责人又喜欢报喜不报忧,所以往往虚报利润造成信息失真[1]。管理部门对舞弊现象监督力度不到位,导致会计舞弊越来越严重。公司通过会计操控使经营额达到市场预期目标,为的就是保障公司管理层的利益和报酬。抬高股价,谋取非法利益也是造成财务报告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很早的新闻中,股市黑嘴王建就利用股市赚取了巨额的非法利益。王建通过自身和北京首放公司在证券领域的影响,采用咨询报告的方式,影响了普通投资者的判断,从而进一步抬高股价,影响成交量,达到从中谋取利益的目的[2]。在这些交易中,最重要的依据还是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通过舞弊手段使投资者加深对该公司的认可,给公司和利益相关者带来巨额利润,这也会导致公司财务报告存在舞弊问题。

二、舞弊财务报告的手段

我国关于资产减值准备规定不仅说明了谨慎性原则的重要性,也是为了避免资产的虚增导致企业利润的虚增,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企业财务资料的可比性,真实性。然而,国家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时间没有做出具体统一的规定,这使企业在操作时有一定的随意性。一些公司遇到资金亏损时,就会采取追溯调整法扩大大量资产的减值准备,这使这些公司在这一年度出现亏损,而在下一个季度将局势扭转,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其次,在进行非货币性交易上也有很大纰漏,所谓非货币性交易,意在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交换,但是这种交换不包括货币性交易。非货币性交易这种特殊性也给某些上市公司在舞弊财务报告上提供了机会,利用各种形式将大量资产和股权进行转让。最后一点表现在会计核算方法不一致的情况上,会计核算方法主要由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等专门部分构成。按理说各个部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紧密结合的,而在实际操作中,制造业公司会利用计算会计核算方法操纵整个过程,通过改变存货计价方式改变利润,人为地调整收入费用,进一步调节经营成果。这样做的目的都是为了掩盖坏账和经营亏损的现象,都是违背企业健康发展的法律行为。

三、公司财务报告决策

加强法律法制建设是防范财务报告最有效的方案,国家应该从立法方面加强对财务报告方面的规定。随着社会对舞弊财务报告的曝光和社会监督力度的加强,公众对案件的审判结果也有一定的期望,在立法上需要加强行政和刑事处罚力度,严厉惩治违法行为,做到人人依法办事。但是相关部门处理案件的效果与老百姓对案件结果的期望还存在一定的出入,应该充分发挥行政刑事的惩罚制度,曝光公司与主要负责人,为公民提供一个公平的环境[3]。除此之外,还要逐步完善索赔制度。目前我国制造业普遍存在着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不合理分配。股权结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上市公司的业绩和绩效,如果出现了不合理的情况,很有可能会大幅度拖后公司的业绩。除此之外,还会产生内部治理混乱,监控机制失效等问题,一旦问题发生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结局难以挽回,由此产生最严重的问题,即财务报告舞弊问题。因此,想要财务报告舞弊的问题消失就需要优化公司股权结构,防止出现治理混乱,政企不分,内部人控制等一系列问题。根据《公司法》中的规章,独立董事不能在上市公司中任职,并且不能与公司或者公司的管理者有重要的业务联系。这项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是对董事会功能的完善和提高,不但可以起到有效的监管作用,还能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从古至今,我国从来没有真正实施过独立董事制度,所以我们非常缺少这方面的经验和评价,需要建立起这样的制度,并进行有效的实施。制造业上市公司里,如果出现了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问题,公司的各项指标会出现异常。比如盈利水平、非流动资产所占比例和资产负债等指标都会出现异常的情况。为了防止发生这样的情况,需要董事会建立审计委员会直接带领内部审计部门,而内部审计部门则向审计委员会负责。公司管理者不能直接参与内部审计的工作,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发生恶劣问题[4]。而内部审计部门的存在可以确保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资源优化配置,确认公司是否正确使用了资源,是否存在不合理分配资源的问题,以此达到避免财务报告舞弊的效果。最后一点就是职业道德问题。当今社会情况下,高校对会计的教育只注重教育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却忽视了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教育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的联系应该贯穿财务人员的一生,职业道德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个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应受到重视,在高校教育中,应该单独开展一门有关培训学生职业道德的课程,类似于“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使财务人员在工作的开始就能很好地掌握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当然,我国许多财务人员并非科班出身,所以,对于每一个财务人员都应该有着一门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使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能铭记于每一个会计财务人员的脑海中,并成为其一部分。财务报告舞弊问题不断发生在制造业上市公司中,这个问题导致的结果就是使股东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一直受损,目前还有许许多多中小投资者对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的鉴别不到位,无法正确辨别。因此,应该从理论学习向实践行动过渡,提高投资者的专业知识,以及提高对舞弊问题的鉴别能力和拥有极强的维权意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制造业财务报告舞弊是当今资本主义市场最有影响力的一个问题。如何解决舞弊问题,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从法律,制度,教育多方面,多方向分析问题,找出解决方案并进行改造,加强对财务报告舞弊现象的监督和防范,使我国制造业财务报告透明地展现在公众面前,使企业健康良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财务舞弊的相关性研究——基于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J].中国商论,2018(5).

[2]杨荻.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手段及成因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16).

[3]试析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贸实践,2017(4).

[4]邵伊君.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与审计对策—以万福生科为例[J].财讯,2017(6).

[5]吴祥敏.企业财务造假分析[J].时代经贸,2017(19).

公司财务报告范文篇7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会计;粉饰

在我国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上市公司的数量急剧增加,但在其体量巨大的表象下,其良莠不齐的本质仍是无法遮掩。优秀的上市公司在进入资本市场之后能获得更为充沛的生命力,但一些经营状况并不乐观的公司,为了上市而获得更多的市场资源,其便存在侥幸心理,通过对财务报告的粉饰而获取其本不应得的资源配置。此类企业的错误行为对于市场健康发展的扰乱是不容忽视的。

1上市公司粉饰财务报告的动机

1.1为了满足资金需求。资金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十分重要。足额充裕的资金不仅可以满足企业自身正常的经营运转,为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保障,还可以使企业有能力扩大经营规模或对外投资获得收益。在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运营期间,需要维持相对数额的资金,以满足营业活动正常的波动需求,避免当企业出现突发情况需要资金时,由于库存资金的缺少而无力支付的状况出现,这时从外部筹融资金就十分必要。企业会关注与自身经营战略相适应的投资,以联营投资、债券投资、股权投资等形式对外投资,企业扩展经营模式、对外产权投资,通常会产生大额资金的需要,而企业通过股票的发行和上市能迅速获得大量资金,因此企业十分希望能够上市。1.2避免被特别处理、暂停上市和退市。为了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我国对于企业公开发行股票进入证券交易所交易,有着极为严苛的条件限制,其中有一条明确规定,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但对于一些急需资金注入的企业,其为了顺利完成上市,在前期加工材料使其瞒过监察部门,勉强上市,但其后期的发展经营便显得难以尽如人意,当上市公司经营情况出现恶化时,连续三年均是亏岁的经营状态,交易所便会暂停其上市,进而导致企业无法继续筹措资金。此类上市企业为留在证券市场就不得不伪造其财务数据,编制虚假财务报告,虚造表现制造企业盈利状况仍是正常的表现,迷惑投资人继续投入资金。上市公司的资格本来就是极其珍贵的,况且摘牌对企业声誉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为了保持宝贵的资源与企业自身声誉,在正常经营无法维持其在资本市场筹措资金的情况下,上市的企业就会产生强烈的财务报告舞弊的动机与行为。1.3保证盈利预测相符。一般情况下,企业必须在有净利润的前提下才能够进行利润分配,在公司业绩良好且能获得可观利润的状况下,投资者才会获得丰厚的分红报酬,当公司发生亏损时,为维护投资者的利益同时保全资本,法律规定企业不得再进行利润分配。另外,不同的投资者有着不同的股利分配的喜好,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他们比较注重眼前的现金股利,如果企业不分配股利,就会导致其对于企业的盈利状况产生怀疑,进而导致对投资的却步心理。上市企业为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往往会制定本年度的盈利预测,但其实际盈利状况若达不到该预测的话,就会影响企业吸收资金。企业在面临此种境况时,就有可能选择财务报告舞弊的形式来欺骗投资者。此方法短期内或许能吸引资金的注入,但长此以往无异于饮鸠止渴。

2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粉饰方式

2.1删除虚拟资。上市企业其删除虚拟资产即是将资产负债表中的递延资产及费用、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损及固定资产损失与超过三年之上的应收账款加以剔除与遮盖,然后再进行财务分析。但在一般情况下而言,企业正常运营且财务状况表现良好的状态下,其虚拟资产所占的比重实为是较小的,即便是剔除了虚拟资产,其对企业的整体财务报表分析并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但是当企业采取了删除虚拟资产的方式后,其财务报表分析结果与之前相比出入较大,某种层度上表明上市公司可能对财务报告进行了粉饰。2.2着重分析会计报表重点项目和偶然性因素上市公司在进行报表粉饰的过程中,其所常用的账户理应包括应收账款、其他应收及应付款项、库存、投资收益及无形资产,以及四项准备等会计科目。但是如果这些会计科目出现了较大的变动,表现异常的话,投资者就应理性对待与分析了,考虑其是否使用这些会计科目而进行了非常规的利润操纵。另外,偶然性因素及经济事件即是一些来源并不稳定且是时发性质的收益或亏损。一般来说,常见的偶然性因素即包括:补贴及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所得、政策变化或会计差错修正而调整的利润等因素。既而有效地排除一些突发性的偶然因素既可以客观地分析评价上市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可以依此分析其利润来源是否稳定。2.3着重分析会计报表附注。2.3.1对或有事项保持关注。或有事项即是指企业目前即已存在的、发生的经济活动或某事件形成的一种状态,但其最终的结果需依未来发生或者不发生给予确定。一般来说其最终结果于企业一般存在或有收益或者或有亏损两种形态。其是一种潜在的对企业存在影响的因素之一。一般来说,或有事项主要的分类为:债务或借款担保、为裁决讼诉、应收票据及商业票据贴现、未裁决索赔及失败投资。但部分上市企业为了规避投资者的注视,对或有事项存在隐瞒虚报的情况。其所采用的手法一般是将或有事项均匀分散在年度报表的几块区域,并没有按照要求及规定使其在会计附注的或有事项一栏中集中表现。并且大部分的上市企业均存在对或有负债对企业所造成的潜在影响及不利因素,由于或有事项存在滞后性及不确定性,这就使得投资者不得不自己进行分析判断。另外,或有负债一般仅存于表象,很多企业普遍没有对其进行会计处理。2.3.2关注企业的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一般企业现行的会计准则及制度很难持续性的维持会计核算所涉的方方面面,且在准则和制度制定之初必然会存在缺漏,这就导致在一些经济活动上企业所采取的会计处理方法可能存在政策上的变更。但此种变更是否进行合理地阐述说明某种层度上需理性识别其是否进行了粉饰财务报告的行为。

3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的防范

3.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上市公司管理层与投资者之间很难在企业财务信息上做到对称平等,而财务报告即是对信息不对称这一诟病主要的消除方式之一。因此,防范财务报告粉饰的根本在于恰当的供需主体。首先,对于公司的产权制度应加强完善。完善的产权制度其对于股东等市场主体在进行各项经济活动与交易时,能够依据真实的财务报告而进行有效的决策。产权制度得以完善,才能使得股东其所追求的资本收益维持最大化,进而使得公司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维系并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契约关系,形成真实财务报告的需求主体。其次,对于上司公司的内部监控机制要进一步作出完善,使得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及监控者对于管理层的行为能够更为深入地了解,对公司管理层的经营行为及过程,以及相关的决策等有更为客观、及时的监控监督。在这个过程中,要着重提高其对于信息收集整合及评判的能力,进一步加强监控监督的手段及方法。最后,应完善外部监控机制。要发挥股票市场的监控作用,通过分散股权是股票市场能够通过股票管理机制指定的政策的执行和公司控制市场的运作来实现监控功能。3.2完善政府监督体制。3.2.1加快政府职能的转换。政府应建立与国有企业之间的新的政企关系核心的管理机制,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对企业会计工作监督部门众多,以及各个监管部门之间职责划分不明确且监管的方式方法相对落后的问题。政府职能以更为适应当下市场机制的态度加快转换速度,以此更好地维系政企之间的各项工作开展。3.2.2建立社会评价和责任约束机制。对于政府的监管行为,要有相应的社会评价以及责任约束机制,以此杜绝和防范监管部门在监督和检查工作的过程中存在官僚主义。有效的社会评价和责任约束机制也能够对监管人员公权私用的行为起到防范作用,以此进一步实现政府监督工作开展的科学高效。3.2.3说明是否设立专业委员会。对于上市公司在其招股书中,要明确规定其招股说明书中含有董事会是否设有常任委员会等专业委员会,财务报告在审计过程中要明确披露内部控制情况,并加强对上市公司的日常监管以及财务报告粉饰迹象出现后对舞弊事件的调查和惩处。

4结语

财务报告其关键的内涵即为通过“四表一注”来反映公司的资产状况。在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过程中,可以准确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对公司目前偿债能力、资本机构是否合理、流动资金是否充足等财务要素作出相关判断。对于损益表的分析,可以对公司的盈利能力及现状、经营效率作出了解判断,也能明确公司在其行业中是否仍旧具备竞争力以及持续发展力。在对现金流量表分析时,可对公司在获取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能力上作出充分了解和评价,并以此来对公司未来现金流量来进行合理预估。无论企业对哪一张报表进行粉饰最终企业真实情况都会反映在公众面前,只是时间长短而已,当我们了解到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问题是就会意识到财务报告的重要性,作为投资者我们要警惕企业对报告进行粉饰,要仔细地分析财务报告数据,作为企业我们要杜绝对财务报告的粉饰,真正做大做强的企业一定不是通过粉饰财务报告来一时地蒙骗投资者和政府。

参考文献

[1]黄世忠.报表的粉饰与识别[J].中国财经报,1999(4).

[2]中国审计学会——虚假财务报告审计与监管论坛2002论文集[C].2002.

[3]陈风.会计信息披露若干问题研究[J].上海会计,2002(3).

[4]唐姗姗.上市公司财务欺诈成因及防范措施[J].金融经济,2015.

[5]谢添添.财务报告表外信息披露研究[J].品牌,2014(8).

[6]王永利.浅谈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防治[J].财物管理,2015(5).

[7]徐彧镝.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11).

公司财务报告范文篇8

[关键词]财务报告粉饰法律责任法律

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是一种公共产品,使用者为数众多,包括政府部门、大量的投资者等。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将可能产生严重的经济后果,进而引发诸多法律责任问题。近年来,这一问题呈愈演愈烈之势。以1998年为例,该年因财务报告粉饰,投资者先后状告山东渤海公司和红光实业公司;琼民源公司董事长及财务主管“开创”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承担刑事责任的“先河”;东方锅炉公司的前任董事长、总经理亦受到刑事制裁。这些案例昭示着研究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的法律责任问题已经非常迫切了。本文拟不揣冒昧,对此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法律责任的认定及认定机构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涉及的法律主体除上市公司及管理当局外,还可能包括为其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为其进行资产评估的资产评估机构及资产评估师等机构和人员。

(一)上市公司及其管理当局法律责任的认定及认定机构

我国《公司法》、《证券法》等有关法律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及其管理当局要对提供虚假财务报告承担法律责任。然而如何认定虚假财务报告以及由谁来认定,却没有明确规定。

首先,判断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虚假的标准不统一。对于虚假财务报告的判断标准,在会计专业人士看来,通常以会计准则为依据,即只要符合会计准则,不管财务报告所反映的内容与事实是否有出入,都不能认定为虚假财务报告;非会计专业人士对虚假财务报告的认定则比较直观,即只要财务报告所反映的内容与事实有所出入,就认定其是虚假的。显然,这两种认定标准存在重大差异,会计专业人士强调的是会计的过程,非会计专业人士强调的是会计结果。然而,从各自的角度看又都有道理。这种分歧势必给司法实践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一方面应该加强对会计准则的宣传,让社会各界增加了解;另一方面,在制定会计准则时,必须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尽量缩小会计专业人士与非专业人士的认识差距,便会计准则真正具有公认性,真正成为“公认会计准则”,只有这样,依据会计准则来认定虚假财务报告才可能被社会各界所接受。

第二,如何认定虚假财务报告产生的原因,是故意还是过失,是一般过失还是重大过失,也是追究公司及其管理当局法律责任必须慎重考虑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公司管理当局对故意、一般过失、重大过失三种情况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是不同的。但有关法规没有对此做出具体规定。这必然给实际认定工作造成困难,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在某些情况下,是很难在故意与过失,尤其在一般过失与重大过失之间作出明确区分的。为便于准确认定法律责任,必须提供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认定指南。

第三,有关法规对虚假财务报告应由谁负责判定留有空白。这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财政部门、证券监管部门、审计部门均在各自业务范围内对虚假财务报告进行认定的混乱现象,这对治理财务报告粉饰问题是很不利的。在虚假财务报告的判定机构上,应该予以适当统一。

(二)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认定及认定机构

上市公司粉饰财务报告时,为其出具审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应否承担法律责任呢?按有关法规规定,注册会计师承担法律责任的前提是出具了虚假审计报告,但是,何为虚假的审计报告?如何认定虚假的审计报告?虚假审计报告由谁来进行认定呢?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的澄清。

1.虚假审计报告的认定

首先分析一下会计界是如何认定虚假审计报告的。按照《注册会计师法》第21条的规定,判断虚假审计报告的关键在于是否遵循了有关执业准则。该法第35条规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依法拟订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依据这一规定制定了独立审计准则。《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第8和9条以及《审计报告准则》的有关规定表明:会计界对审计报告的真实与虚假是从审计过程的角度来进行认定的。这一点在《错误与舞弊准则》第7条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它规定:由于审计测试及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固有限制,注册会计师依照独立审计准则进行审计,并不能保证发现所有的错误与舞弊。由于现代审计本身的特点,以及抽样审计及制度基础审计或风险导向审计的运用,使得注册会计师即使恪守审计准则,也不能保证发现公司所编制财务报告中的虚假或隐瞒之处,从而可能导致其出具的审计报告与事实不符。从重要性原则来看,即使财务报告有失实之处,如果不重要,也不影响审计意见。

然而在非会计专业人士眼中,尤其在司法实践中,对提供虚假证明文件(包括虚假验资报告、审计报告等)的会计师事务所或直接责任人员处罚时,应如何认定证明文件属虚假文件,常常引起争议。这些法律规定没有明确的判断标准,很难断定其重视的是过程的真实还是结果的真实。一些法律界人士将其解释为结果的真实。例如法律专家刘燕认为:“这些条款充分揭示立法者在使用‘虚假报告’等概念时所希望表达的意思,即‘虚假报告’是指。‘内容不真实的报告’。因此,法律上关于‘''''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验资报告’中的‘虚假’一词,应该是指验资报告的内容和结论与出资人实际的出资情况不相符。”她是从验资报告来论述这一命题的,因为审计报告与验资报告是类似的,其论述应同样适用于审计报告。她还更进一步阐明:“在法律界以及公众看来,如果说只要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满足了审计准则的。真实性''''要求,就不能认为其工作的结果是‘虚假’的,其逻辑是很荒唐的。”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分歧的实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注册会计师职业执业状况与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的期望存在较大差距。二是现行的独立审计准则尚不是“一般公认审计准则”,缺乏足够的权威性。为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生存和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注册会计师行业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逐步缩小期望差距,其关键在于使独立审计准则成为“一般公认审计准则”。

2.虚假审计报告产生原因的认定

有关法规也末对虚假审计报告产生原因做出详细的规定。我们不妨借助国外的经验来对此进行详细分析。在国外的司法实践申产生虚假审计报告的原因可分为三类,即过失、重大过失、欺诈。

评价注册会计师的过失,是以其他合格注册会计师在相同条件下可做到的谨慎为标准的。当过失给他人造成损害

时,注册会计师应负过失责任。通常将过失按其程度不同分为普通过失和重大过失,普通过失(ordinarynegligence)是指注册会计师没有完全遵循专业准则的要求;重大过失(grossnegligence)则是指注册会计师没有按专业准则的主要要求执行审计。首先,如果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存在重大错报事项,注册会计师运用标准审计程序通常应予发现,因工作疏忽未能将重大错报事项查出来,就很可能在法律诉讼中被解释为重大过失。其次,注册会计师对公司财务报告项目的证实审计是以其内部控制结构的研究与评价为基础的。如果内部控制结构不太健全,注册会计师应当扩大抽样范围,这样,一般都能揭示出由此产生的错报,否则,就具有重大过失的性质。如果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本身非常健全,但由于职工串通舞弊,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失效,由于注册会计师查出这种错报事项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因而法院一般会认为注册会计师对此没有过失或只具有普通过失。

对于注册会计师而言,欺诈就是为了达到欺骗他人的目的,明知公司的财务报告有重大错报,却加以虚伪的陈述,例如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作案具有不良动机是欺诈的重要特征,也是欺诈与普通过失和重大过失的主要区别之一。与欺诈相关的另一个概念是“推定欺诈”(constructivefraud),是指虽无故意欺诈或坑害他人的动机,但却存在极端或异常的过失。推定欺诈和重大过失这两个概念的界限往往很难划定,美国许多法院将注册会计师的重大过失解释为推定欺诈,特别是近年来有些法院放宽了“欺诈”一词的范围,使得推定欺诈和欺诈在法律上成为等效的概念。这样,具有重大过失的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就进一步加大了。

3.虚假审计报告的认定机构

在实际工作中,对虚假审计报告的认定机构也包括多个部门,这种状况必然带来了一些混乱,从而对治理财务报告粉饰问题造成不利影响,应予以适当统一。

(三)其他法律主体法律责任的认定及认定机构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的法律责任还可能涉及其他法律主体,如资产评估机构及资产评估师等。对他们的法律责任如何认定以及由谁来进行认定,亦是解决财务报告粉饰中有关法律问题的重要方面。

对于资产评估人员,根据《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其承担法律责任的前提是“作弊或者玩忽职守,致使资产评估结果失实”。其他有关法规也作了类似的规定。然而,何为资产评估结果失实呢?在原来的资产评估管理体制下,资产评估机构提供的资产评估结果需要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加以确认,通常不大可能发生失实的资产评估结果。但在资产评估管理体制改革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不再确认资产评估结果,仅确认资产评估确认方法;与此同时,陆续出现了非国有上市公司收购非国有资产等所进行的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无关的资产评估。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就可能发生失实的资产评估结果。

由于资产评估这项工作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即使两家水平相当、非常注重质量的资产评估机构对同一项资产进行评估,也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换言之,要想认定一项资产评估结果失实,从技术的角度看非常困难。或许正因如此,实务中才会出现“公司上市前的资产评估是‘财务包装’的一项重要内容”,上市公司利用资产评估——进行“利润包装”的案例也才会屡见不鲜。至于资产评估结果失实的认定机构,有关法规也没有给出明确的规定。由此,我们认为应该重新审视有关法规,采取某种类似"釜底抽薪"的做法。例如,在公司改组上市时,严禁按照资产评估结果调账。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法律责任的种类

(一)现行规定描述

1.上市公司及管理当局承担法律责任的种类

现行的许多法规,包括《刑法》、《公司法》、《证券法》以及《会计法》等都对上市公司及管理当局因粉饰财务报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做出了规定,这些规定具有如下特征:

(1)相关法规的规定间存在着一定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如下表所示):一是对公司本身要不要进行处罚,有的法规做出了规定,有的没有;二是这些法规对直接负责的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应给予哪些处罚的规定不尽相同;三是这些法规对罚款数额的规定不一致。显然,这种状况下,在具体对某一公司或某人进行处罚时,到底依据哪一个法规便成为一个大问题。为此,应尽快统一相关法规的规定。(2)有关法规对公司管理当局因粉饰财务报告应否承担民事责任,或是没有规定,或是仅仅作了原则性规定。例如《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对此仅作了原则性规定《证券法》则末作规定。也许这是要我们援引《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但《民法通则》第106条也只是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这一规定本身亦十分原则。

2.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承担法律责任的种类

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因出具虚假审计报告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同样包括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刑法》《公司法》《证券法》以及《注册会计师法》等法规均对此作了规定。

根据这些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因提供虚假审计报告所受到的处罚可能包括:(1)行政责任,即警告、没收非法所得、罚款、暂停全部或部分经营业务、吊销有关执业许可证、撤销事务所等。(2)民事责任,即给委托人、其他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注册会计师因出具虚假审计报告而可能受到的处罚包括:(1)行政责任,即警告、没收非法所得、罚款、暂停执行全部或部分业务、吊销有关执业许可证、吊销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等。(2)刑事责任,即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3.其他法律责任主体承担法律责任的种类

其他法律责任主体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问题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也分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三类,我们不再加以详述。

(二)行政责任

由以上叙述可见,因财务报告粉饰问题而受到行政处分是当前追究法律责任的主要形式。并且,行政处分的形式也多种多样。然而,行政处分真的那么有效吗?对行政处分作简单的分析后,我们就会发现其不少弊端。

首先,行政处分的威慑作用不够。警告处分不疼不痒,因为警告是建立在人们十分珍惜荣誉的基础上,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人不以受到警告处分为耻;撤职或开除处分,由于上市公司等通常没有主管部门,其管理当局无所谓来自主管部门的撤职、处分,只可能受到来自证券监管部门的处分,对许多人来说,这并不能形成一种威慑力,因为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处分往往演变成调离原工作岗位,或许还有可能得到提升;没收违法所得的处分是理

所当然的,但要知道,查到的违法收人在实际违法收人中所占的比重往往不是很高,对一些人来说,也许还是“有利可图”的;罚款处分时,为数不多的罚款也不能形成威慑力,因为这点罚款往往早在、或以后会在其他事项中得到补偿;吊销资格证书的处分理应具有较高的威力,但在实际中没有资格证书的可以从前台走同后台,工作照样千,薪酬福利照样拿。由此看来,行政处分的威力并没有立法者所想象的那么大。

其次从行政处分的时效性来看。《行政处罚法》第29条规定:“违法行为在两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这在客观上给行政处罚的运用造成了很木的限制,不少人也因此萌发了侥幸之心。

从上述分析知,行政责任虽然是追究财务报告粉饰法律主体法律责任的一种重要形式,但由于其存在上述弊端,我们不应对其过于看重。

(三)刑事责任

尽管相关法规中己经明确规定了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问题上相关法律主体的刑事责任,可遗憾的是:

第一,因粉饰财务报告被处以刑事责任的案例并不多见,就是被处以刑事处罚,处罚也不是十分严厉。就拿轰动一时的琼民源案来说,最后判决的结果是两人分别被处以两年和三年徒刑,与该案件本身的恶劣程度相比,严厉与否不言自明。导致这一情况的根本原因何在?一来可能与我国这种只有在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才定罪量刑的刑事制度有关,许多案件难以寻找到确凿的证据;二来可能与财务报告粉饰问题较为严重,以至法不责众有关。然而,“规定了刑事处罚,执行时不得不稀稀拉拉,这就象狗光叫不咬人,久而久之,人们就不把它当作回事了。”

第二,对某些人来说,刑事责任并不会让其“望而却步”。对他们来说,“如果通过内幕交易等非法行动能够狠狠‘发它一笔’,坐两三年牢快活后半生,也是值得考虑的买卖。”

第三,对法人犯罪,刑事责任无用武之地。纵然法人犯罪,可以追究法人代表和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但这可能无法对法人犯罪形成威慑力。追究某些个人的刑事责任,则有可能出现“替死鬼”的现象。

以上的分析表明,针对当前状况和刑事责任本身的特点,一方面需要加强刑事处罚的力度;另一方面,在追究有关法律责任主体法律责任时,也需要考虑刑事处罚效力的局限性。

(四)民事责任

现有法规就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相关法律责任所体现出的重视行政及刑事的法律处罚,轻视民事法律调节的倾向,与市场经济是不相适应的。因为"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各经济主体之间具有自主性和平等性并且承认其各自物质利益基础之上的,而各经济主体之间的矛盾绝大部分又都属于民事责任的范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民事法律来规范、引导、制约、保障各主体的经济利益。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民事赔偿具有调动有关利害关系人起诉的积极性,提高对财务报告粉饰者的威慑力等方面的优势。大量的案件告诉我们,多数刑事案件的受害者没有报案的积极性,但对于民事案件,如果受害者知道惩罚侵害者可望得到赔偿,他们就有了举报违法行为、协助政府部门调查以及起诉的积极性。“这不但是较低成本的执法行动,而且通过提高违规者被发现和处罚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制裁的威慑效果。”同鉴于此,应尽快建立健全民事赔偿制度,充分发挥民事赔偿制度的作用。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要充分发挥民事赔偿制度的作用,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建立“信赖假定制度”。在一投资者起诉红光实业案中,法院以原告无法证明其损失与被告虚假陈述的因果关系为由裁定驳回原告的起诉。显然,在民事诉讼中,我们不希望这种情况经常出现。但要证明损失与虚假陈述之间的因果关系,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建议引入国外的“信赖假定制度”,即假定原告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已经信赖了被告提供的虚假陈述。

第二,要完善代表人诉讼制度。由于个别投资者的利益有限,他们往往不愿意去起诉大公司、大机构。原因是告倒大公司、大机构费时费力,告倒它们的难度大。这一问题不解决,势必难以充分发挥民事赔偿制度的作用。而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完善代表人诉讼制度,以发挥集团诉讼的作用。

第三,要对民事赔偿金额的确定方式做出详细的规定,这既是起诉人在起诉时需要了解的,也是实施民事赔偿制度的关健。但迄今为止,如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应赔偿哪些经济损失,在法律上还是一个非常模糊的问题。

(五)法律责任的分担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中可能涉及的法律主体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进行法律责任的分担便显得十分重要。就刑事责任而言,《刑法》第25条到29条已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然而。就民事责任来说,如何确定有关法律主体的民事赔偿责任则是十分棘手的问题。本文结合红光实业案来剖析这一问题。该案中被告除了红光实业原董事外,还包括为红光实业上市提供服务的主承销商、财务顾问、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上市推荐人的法人代表和负责人。假定原告胜诉,那么,有关各方如何承担赔偿责任呢?

首先,我们来分析有关各方的归责原则。就发行人红光实业来说,我国《证券法》规定了发行人的无过失责任。只要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使投资者在证券交易中遭受损失的,发行人就要承担赔偿责任。因此,红光实业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在所难免。但原告并没有起诉红光实业。

对发行人的董事、监事、经理,根据《证券法》的规定,仅是“负有责任的董事、监事、经理”负有连带赔偿责任,这里实行的是推定过错责任。同样,根据《证券法》的规定,主承销商与发行人一样承担无过错责任,主承销商负有责任的董事、监事、经理负有推定过错责任。对于其他法律责任主体而言,《证券法》规定:“为证券的发行、上市或者证券交易活动出具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或者法律意见书等文件的专业机构,就其所负责的内容弄虚作假的,造成损失的,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对此规定,我们只能理解为这些机构承担的也是推定过错责任。

对于法律责任的分担问题,若任何一项法规均末予以规定,其结果往往是引用“深口袋理论”(DeepPocketsTheory),即采取谁最有能力承担经济赔偿责任就由谁来承担的原则。这种分担方式使得法律责任转移到有经济能力承担的一方,由此将导致过失与法律责任的不相匹配,同时又怂恿了那些没有经济能力者去粉饰财务报告。在这一间题上,建议借鉴美国《私有证券诉讼改革法令》中的做法,即根据被告错误程度承担相应比例的赔偿责任。

三、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法律责任的确定性与严厉程度

面对愈演愈烈的财务报告粉饰问题,我们必须做好一件事:强化有关的法律制裁。从犯罪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决定制裁的威慑效果取决于两个变量——法律责任的确定性

程度和法律责任的严厉程度。法律责任愈严厉,承担法律责任的可能性愈大,威慑效果就愈强,反之就愈差。因而,制裁的威慑效果取决于这两个变量的最佳组合。要提高威慑效果,就必须提高法律责任的确定性程度或严厉程度,或者同时提高这二者。应该说,在我国目前情况下,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问题的严重性与财务报告粉饰法律责任的威慑效果低下有着极大的关系。因此,要解决这一间题,就必须设法提高财务报告粉饰法律责任的威慑效果,而其具体措施只能是在提高法律责任的确定性程度与严厉程度两个方面想办法。

就提高法律责任的严厉程度来讲,加强行政处罚和充分利用民事赔偿制度是理所应当之举。诚如前述,某些行政处罚本身的威慑效果十分有限,但我们可以从其他方面予以弥补,例如提高罚款的金额等。对于民事赔偿,这一方面更是大有空间的。

在现阶段,仅仅通过提高法律责任的严厉程度难以有效地治理财务报告粉饰问题,我们还应在提高法律责任的确定性程度上采取一些有力的措施。对于提高法律责任的确定程度,需要采用这样两项举措:一是在相关法律上充分明确有关法律主体法律责任的认定问题;二是改革现行的司法制度,让应承担法律责任者确实受到应有的处罚。

参考文献

1、2刘燕法律界与会计界分歧窨在哪里,注册会计师通讯,1998;7、30

3、4、6、蔡文海中国证券期诈屡禁不止的成因。信报财经月刊,1999;11、23

5、李若山我国会计问题的若干法律思考会计研究,1999;6、18

公司财务报告范文篇9

摘要:防范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粉饰问题是一项极其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本文分析其关键在于造就有效的财务报告供给、需求主体,并进而分别从供给、需求主体两方面着重阐述了为此目标所需采取的诸项具体举措,包括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投资者素质等。同时,本文也指出、探讨了在制度层面应进行的其他配套改革,这些制度主要分为会计制度、证券监管法规、注册会计师制度三方面;并在最后对政府部门如何强化对这一问题的监督提出了建议。

财力报告粉饰一直是证券市场的“痼疾”,极大危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以及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因而各国政府、学界均将其作为研究的重点。我国会计学者近年来也对这一问题展开了研究(黄世忠,1999;陆建桥,1999;刘杰,19995等),这些研究侧重于证实这一问题的存在,分析其表现形式。本文拟对如何构健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防范体系谈点粗浅认识。防范财务报告粉饰,提高财务信息质量,是一项极其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投资者素质,造就有效的财务报告供给、需求主体、是其中的一条根本性措施;与此同时,也必须实施如加强对财务报告编报的监督、完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以及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等配套措施。

一、造就有效的财务报告供给、需求主体

上市公司管理层与投资者之间客观上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财务报告是消除这一不对称的主要方式之一,或者说,财务报告是这两者之间围绕财务信息相互博弈的结果(Scott,1997)。因此,防范财务报告粉饰的根本性出路在于从这二者入手:造就恰当的主体,让它们拥有足够的理性、适度的手段。

1.打造有效的财务报告需求主体。当前上市公司存在财务报告粉饰现象的主要原因应在于需求主体缺位,即尚未形成有效的财务信息需求市场。因此,治理财务报告粉饰,必须侧重解决这一问题、其关键性的举措包括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和提升投资者素质。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首先应加强股东等财务信息需求者参与监控的动机和能力,为此必须完善公司产权制度。完善的产权制度是股东等市场主体根据真实财务报告进行交易活动的先决条件和基础。只有完善的产权制度,才能使得胜东追求资本收益的最大化,才能形成其与公司管理层之间经济上的契约关系,进而形成真实财务报告的需求主体。而产权制度的完善必须达到;形成以财产所有权分散化为前提的多元所有者的产权结构;形成具有民主程序特征的集体产权结构;形成剩余索取权与控制管理权相分离的产权结构;形成剩余索取权可转让的产权结构。对于上市公司的产权现状而言,主要问题表现为国有股股东实际缺位,以及股权的过分集中。相应地,应采取如下措施:(1)设立纯经济性而非行政性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以解决上市公司国有股股东实际缺位问题。该机构不直接从事国有资产的具体经营活动,其身份只如同拥有众多企业股份的股东,依靠投资所获得的法律认可的股权对上市公司享有监督权、收益权,通过行使国有股股东表决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实施有效的监督。对于该机构所发生的行为失当,应严格运用有关的法律及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等手段予以纠正。(2)解决国有股、法人股的流通问题,以营造其有效运作机制。这一问题的解决,既有助于国有股、法人股股东有效地行使“用脚股票”等监督方式,增强其参与上市公司监控的动机;也利于上市公司股权的分散化。上市公司股权的分散化即社会性是其最大的特征之一,因为股权的分散能够在股东间形成制约,保证公司的利益得到充分尊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当前国有股、法人股占到上市公司总殷本的70%,这一现状显然不利于中小股东利益的保障。

其次,应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监控机制,以加强监控者对公司管理层行为的了解,提高其信息收集、评判能力,以及增加其监控手段。上市公司在这一方面所出现的问题通常表现为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为此注重如下措施:(1)健全董事会。在董事会中引入独立董事,并负责对董事提名、高级管理层的聘用与报酬、审计以及重大关联交易等事项表示意见。(2)建立审计委员或充分发挥监事会的作用。引入审计委员会这一机构,它主要由公司的非执行董事和监事组成,负责对公司经营和财务活动进行审计监督,并拥有聘用注册会计师的决定权等。或者将这一权力赋予监事会。(3)建立董事会与管理层之间一种基于合约的委托关系,明文规定双方的责权利关系。这些措施将得以强化董事会、监事会监控工作的客观性,使其更能代表中小股东的利益。

第三,应完善外部监控机制。当前在这一方面应采取的主要举措如下:(1)培育公司间购并市场。出台有关法规,鼓励涉及上市公司的购并行为,促使股东的“用脚投票”机制得以充分发挥功能。换言之,若公司出现经营状况不佳,或被发现财务信息披露虚假等,可能陷入被收购的境地。(2)形成经理人的权竞争机制,逐步培育经理市场,使得股东能够及时在经理市场挑选合理的人选取代不称职的管理人员。根据信号显示理论(Fama,1980)等,这类市场的发育将有力地推动公司管理层重视真实财务信息的披露。

第四,提升投资者品质,打造有效财务信息需求主体。唯此,才能形成对真实财务信息的有效需求与解读,以及对上市公司的有效约束。为此:(1)必须发展机构投资者,让成为证券市场投资者的主体。在真实财务信息的需求与吸收上,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是不同的,机构投资者更注重投资而不是投机,因此对上市公司真实财务信息的需求度更高,而且对财务信息的解读、反馈能力更强。美国等资本市场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只有当机构投资者成为市场“主力”,才能形成有效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需求主体。我国机构投资者的开户数至2000年7月末只占总开数的0.44%,因而大力发展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已是当务之急。(2)应提高个人投资者的素质。个人投资者无疑也是证券市场投资者的主要构成之一,我国当前在这一点上尤为突出:个人投资者现为5000多万户,占投资者开户总数和99.56%。但这些投资者的整体素质尚有待提高,以学历结构来看,其中大学本科以上的仅占11.5%。因此,必须推动这些个体投资者的不断成熟,例如善于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权益,使其就整体而言逐步走上理性投资之路。

2.打造有效的财务信息供给主体。由于财务报告由上市公司提供,因而防范财务报告粉饰的关键之一亦在于健全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籍此才能确保公司财务报告的编制符合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帐面资产与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等。但遗憾的是,当前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普遍比较薄弱,例如有些公司与母公司之间人员、资产、财务尚未分开。新近修订的《会计法》已明确规定各公司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这无疑对扭转这一局面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这一问题若得不到解决,相关规定往往会难以遵守。因此,有关部门应注意制定各种内部控制制度的范式或指引,以供公司参考。

二、改革相关制度,减少财务报告粉饰的动机

应该指出,有些粉饰财务报告的动机是可以通过完善相关制度来消除或缓解的,具本说明如下:

1.消除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营中“政治挂钩”的色彩。政企分开一直是近年来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但时至今日,政企尚未彻底分开,否则,就不会有“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现象发生,也不会出现地方政府对上市公司的频频干预。因而,应着力健立这样一种机制:政府不去干预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不要“要数字”,“要利润”,而应该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经济的健康发展出发,要求公司提供真实的财务报告。

2.完善业绩评价机制和管理人员薪酬制度。目前上市公司大股东对经理人员业绩的评价多是财务指标,这必然会助长其道德风险,粉饰公司财务报告。为解决这一问题,这些公司应对现行的业绩评价方法予以修改。我们在这里给出美国董事协会的业绩评价因素如下:(1)领导能力,(2)战略规划,(3)经营业绩,(4)继任规划,(5)人力资源管理,(6)与股东和所有当事人进行有效的沟通,(7)与外部关系,(8)与董事会、监事会的关系。

上市公司现行的薪酬制度亦需进行改革。例如,上海贝岭等少数上市公司当前正在试行认股权计划(Stockoption),应该说,认股权可将管理人员的个人利益同公司股东的长期利益联系起来,避免了以基本工资和年度资金为主的传统薪酬制度下管理人员的短期化行为倾向。

3.完善股票发行制度。当前股票发行制度正处于由核准制向进一步市场化方向改革时期,其中仍存在导致公司进行财务报告粉饰的诱因,例如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一些硬性规定,如近三年连续盈利等。再例如配股条件中规定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等。因此,应继续股票发行制度的市场化与科学化,例如推行主承销商保荐制度,在满足充分披露要求的条件下,均可以公开发行股票;将配股条件由单变量固定控制改为多变量变动控制。4.修改股票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条件。根据现行规定,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三年同现亏损,公司将被处以暂停股票上市即沦落为PT公司。应该说这一规定本身是符合证券市场规范运作的,问题是该规定较为简单,往往使得一些上市公司可以通过财务报告粉饰来逃避处罚。对ST公司也存在类似问题。为解决这类问题,即需要对规定作相应修改,使上市公司很难再通过财务报告粉饰得以“文过饰非”。例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完善:第一,可考虑将经常性损益作为主要的考核指标;第二,增加经营现金流量为负值这一指标;第三,增加非会计参数,比如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已处于严重的非正常状态等。

三、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压缩财务报告粉饰的空间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留有过多的灵活性和真空地带,是财务报告粉饰的重要前提。因此,防范财务报告粉饰,应该对会计准则和全计制度予以完善,主要包括:

一方面,适当调整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遵循的基本原则。

1.将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作为首要目标。众所周知,可靠性和相关性是会计信息的两个重要质量特征,可靠性和相关性孰轻孰重,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但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如果一味强调借鉴国际惯例,盲目侧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则可能加重财务报告粉饰的严重性,因而,当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更为重要,这是我们审视我国近几年来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后得出的结论。

2.正确处理统一性和灵活性的关系。应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减少可供公司会计选择的余地,尤其是对于收入和费用的确认,计量原则应尽可能地明确规范,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财务报告粉饰的可能性。尽管这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因为“无论政策制定者是否意识到,每一政策选择都是对不同个体偏好以及各种可能影响的权衡。”(AAA,1977)同时,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若过于强调统一性,不给会计人员以适度的专业判断空间,也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在强调统一性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如何保持一定的灵活性。

另一方面,尽量减少真空地带。既要检视已颁布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寻找并填平其中的真空地带。例如《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对比例合并法编制合并财务报告、中期报告的编制等做出了简单的规定,但对会计人员来说,如何进行比例合并,中期报告的编制到底采用整体观还是独立观等至今仍模糊不清,因此,应该考虑采取补救措施。又要检视当前的实际,发现其中的新变化,及时制定相关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比如当前证券市场中的企业购并、股份回购、认股权计划等事项,会计上应如何处理和披露。

四、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发挥“经济督察”的作用

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客观收集和评价有关经济活动和事项陈述的证据,判断这些证据与建立的标准符合程度,并将其结果传递给有关利益的使用人”,因此,注册会计师制度在确立财务报告可能性、防范财务报告粉饰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起步较晚,在许多方面仍需加以完善。

1.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灵魂与生命,是其能否发挥防范财务报告粉饰作用的关键所在。尽管我国具有证券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已完成脱钩改制工作,为保证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时保持独立性创造了条件,但我们仍需采取一定措施来强化这种独立性。从根本上说,有效的财务信息需求市场是最为有力的保证,有研究表明,对高质量的财务信息需求的缺乏是导致当前我国审计质量不高的最重要原因(李树华,1999)。

从具体举措上,首先应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和更换机制,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提供制度上的保障。证券监管部门颁布的《上市分司章程指引》等有关法规在实际工作中并不能真正成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保护伞”,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上市公司多为内部人所控制,尽管聘用、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在形式上由股东大会决定,但实质上与大股东决定并二异;二是要换会计师事务所仅揭示更换的理由并不能达到所应达到的目的。对于前者,我们的建议正如前文所述,即公司应建立审计委员会,并由其负责聘用、更换会计师事务;对于后者,我们赞成要求公司在更换会计师事务所时揭示以下内容:会计师事务所变动的性质、理由;近年来非无保留审计意见的情况等。

其次应优化执业环境,使注册会计师审计在实质上能够保持独立。在当前的会计市场上,政府官员干预上市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干预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发表审计意见的现象并不鲜见。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注册会计师是难以保持实质上独立的。为此,我们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例如有关部门应为注册会计师从事异地审计业务“保驾护航”等。

2.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制建设。近年来,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制建设业已取得很大成绩,但由于这一行业在我国属于一种新兴行业,也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迅猛发展,其发展之快速是人们所始料不及的,因而为使注册会计师能够切实履行防范财务报告粉饰的职责,尚须进一步加强该行业的法制建设。具体包括:

首先应完善《注册会计师法》,制定《注册会计师法实施条例》。我国的《注册计师法》制定于1993年,距今已有6年,其间,注册会计师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我们应对《注册会计师法》作适当的修改。同时,为增强其可操作性,还必须尽快出台《注册会计师法实施条例》。

其次应完善独立审计准则,为注册会计师防范财务报告粉饰提供技术支持。三批独立审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为提高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当前审计工作实际相比。我们尚缺少一些准则,需尽快出台。例如,由于没有《审计报告指南》,一些注册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存在诸如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随意增加说明段等问题的混乱现象,因而应尽快制定《审计报告指南》。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3.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管。政府有关部门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管,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缩小在这一方面的公众期望差距。例如,近年来随着各级注册会计师协会开展清理整顿工作的深入,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管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必须指出的是,业务监管工作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而非一项突击性的事务。同时,还应尽快制定监管工作规则以及有关的惩戒办法,建立对监管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4.重新审视合计市场准入制度。在当前会计市场上,竞相压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存在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健康发展的重要障碍。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认为,必须重新审视会计市场的准人制度。为抑制会计市场恶性竞争而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应通过提高市场准入门槛的办法,促使具有证券期货从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兼并,达到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净化执业环境,提高执业质量之目的。

五、强化政府对财务报告粉饰的监督

加强政府部门对财务报告的监督,无疑也是重要的防范手段。在防范财务报告粉饰问题上,政府有关部门不仅应扮演国有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角色,还应作为证券市场的“守夜人”,本着一种社会责任,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监督。新《公司法》、《证券法》、《会计法》等法规规定均体现了这一要求,但是,这些规定还存在着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一是相关法规规定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违现行为的处罚,包括责任人、处罚轻重等即不一致。二是这些规定往往比较原则,:因而应相应制定诸如《实施细则》之类更为具体的法规。

公司财务报告范文篇10

财力报告粉饰一直是证券市场的“痼疾”,极大危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以及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因而各国政府、学界均将其作为研究的重点。我国会计学者近年来也对这一问题展开了研究,这些研究侧重于证实这一问题的存在,分析其表现形式。本文拟对如何构健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防范体系谈点粗浅认识。防范财务报告粉饰,提高财务信息质量,是一项极其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投资者素质,造就有效的财务报告供给、需求主体、是其中的一条根本性措施;与此同时,也必须实施如加强对财务报告编报的监督、完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以及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等配套措施。

一、造就有效的财务报告供给、需求主体

上市公司管理层与投资者之间客观上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财务报告是消除这一不对称的主要方式之一,或者说,财务报告是这两者之间围绕财务信息相互博弈的结果。因此,防范财务报告粉饰的根本性出路在于从这二者入手:造就恰当的主体,让它们拥有足够的理性、适度的手段。

1.打造有效的财务报告需求主体。当前上市公司存在财务报告粉饰现象的主要原因应在于需求主体缺位,即尚未形成有效的财务信息需求市场。因此,治理财务报告粉饰,必须侧重解决这一问题、其关键性的举措包括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和提升投资者素质。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首先应加强股东等财务信息需求者参与监控的动机和能力,为此必须完善公司产权制度。完善的产权制度是股东等市场主体根据真实财务报告进行交易活动的先决条件和基础。只有完善的产权制度,才能使得胜东追求资本收益的最大化,才能形成其与公司管理层之间经济上的契约关系,进而形成真实财务报告的需求主体。而产权制度的完善必须达到;形成以财产所有权分散化为前提的多元所有者的产权结构;形成具有民主程序特征的集体产权结构;形成剩余索取权与控制管理权相分离的产权结构;形成剩余索取权可转让的产权结构。对于上市公司的产权现状而言,主要问题表现为国有股股东实际缺位,以及股权的过分集中。相应地,应采取如下措施:设立纯经济性而非行政性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以解决上市公司国有股股东实际缺位问题。该机构不直接从事国有资产的具体经营活动,其身份只如同拥有众多企业股份的股东,依靠投资所获得的法律认可的股权对上市公司享有监督权、收益权,通过行使国有股股东表决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实施有效的监督。对于该机构所发生的行为失当,应严格运用有关的法律及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等手段予以纠正。解决国有股、法人股的流通问题,以营造其有效运作机制。这一问题的解决,既有助于国有股、法人股股东有效地行使“用脚股票”等监督方式,增强其参与上市公司监控的动机;也利于上市公司股权的分散化。上市公司股权的分散化即社会性是其最大的特征之一,因为股权的分散能够在股东间形成制约,保证公司的利益得到充分尊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当前国有股、法人股占到上市公司总殷本的70%,这一现状显然不利于中小股东利益的保障。

其次,应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监控机制,以加强监控者对公司管理层行为的了解,提高其信息收集、评判能力,以及增加其监控手段。上市公司在这一方面所出现的问题通常表现为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为此注重如下措施:健全董事会。在董事会中引入独立董事,并负责对董事提名、高级管理层的聘用与报酬、审计以及重大关联交易等事项表示意见。建立审计委员或充分发挥监事会的作用。引入审计委员会这一机构,它主要由公司的非执行董事和监事组成,负责对公司经营和财务活动进行审计监督,并拥有聘用注册会计师的决定权等。或者将这一权力赋予监事会。建立董事会与管理层之间一种基于合约的委托关系,明文规定双方的责权利关系。这些措施将得以强化董事会、监事会监控工作的客观性,使其更能代表中小股东的利益。

第三,应完善外部监控机制。当前在这一方面应采取的主要举措如下:培育公司间购并市场。出台有关法规,鼓励涉及上市公司的购并行为,促使股东的“用脚投票”机制得以充分发挥功能。换言之,若公司出现经营状况不佳,或被发现财务信息披露虚假等,可能陷入被收购的境地。形成经理人的权竞争机制,逐步培育经理市场,使得股东能够及时在经理市场挑选合理的人选取代不称职的管理人员。根据信号显示理论等,这类市场的发育将有力地推动公司管理层重视真实财务信息的披露。

第四,提升投资者品质,打造有效财务信息需求主体。唯此,才能形成对真实财务信息的有效需求与解读,以及对上市公司的有效约束。为此:必须发展机构投资者,让成为证券市场投资者的主体。在真实财务信息的需求与吸收上,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是不同的,机构投资者更注重投资而不是投机,因此对上市公司真实财务信息的需求度更高,而且对财务信息的解读、反馈能力更强。美国等资本市场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只有当机构投资者成为市场“主力”,才能形成有效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需求主体。我国机构投资者的开户数至2000年7月末只占总开数的0.44%,因而大力发展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已是当务之急。应提高个人投资者的素质。个人投资者无疑也是证券市场投资者的主要构成之一,我国当前在这一点上尤为突出:个人投资者现为5000多万户,占投资者开户总数和99.56%。但这些投资者的整体素质尚有待提高,以学历结构来看,其中大学本科以上的仅占11.5%。因此,必须推动这些个体投资者的不断成熟,例如善于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权益,使其就整体而言逐步走上理性投资之路。

2.打造有效的财务信息供给主体。由于财务报告由上市公司提供,因而防范财务报告粉饰的关键之一亦在于健全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籍此才能确保公司财务报告的编制符合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帐面资产与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等。但遗憾的是,当前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普遍比较薄弱,例如有些公司与母公司之间人员、资产、财务尚未分开。新近修订的《会计法》已明确规定各公司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这无疑对扭转这一局面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这一问题若得不到解决,相关规定往往会难以遵守。因此,有关部门应注意制定各种内部控制制度的范式或指引,以供公司参考。

二、改革相关制度,减少财务报告粉饰的动机

应该指出,有些粉饰财务报告的动机是可以通过完善相关制度来消除或缓解的,具本说明如下:

1.消除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营中“政治挂钩”的色彩。政企分开一直是近年来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但时至今日,政企尚未彻底分开,否则,就不会有“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现象发生,也不会出现地方政府对上市公司的频频干预。因而,应着力健立这样一种机制:政府不去干预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不要“要数字”,“要利润”,而应该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经济的健康发展出发,要求公司提供真实的财务报告。

2.完善业绩评价机制和管理人员薪酬制度。目前上市公司大股东对经理人员业绩的评价多是财务指标,这必然会助长其道德风险,粉饰公司财务报告。为解决这一问题,这些公司应对现行的业绩评价方法予以修改。我们在这里给出美国董事协会的业绩评价因素如下:领导能力,战略规划,经营业绩,继任规划,人力资源管理,与股东和所有当事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外部关系,与董事会、监事会的关系。

上市公司现行的薪酬制度亦需进行改革。例如,上海贝岭等少数上市公司当前正在试行认股权计划,应该说,认股权可将管理人员的个人利益同公司股东的长期利益联系起来,避免了以基本工资和年度资金为主的传统薪酬制度下管理人员的短期化行为倾向。

3.完善股票发行制度。当前股票发行制度正处于由核准制向进一步市场化方向改革时期,其中仍存在导致公司进行财务报告粉饰的诱因,例如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一些硬性规定,如近三年连续盈利等。再例如配股条件中规定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等。因此,应继续股票发行制度的市场化与科学化,例如推行主承销商保荐制度,在满足充分披露要求的条件下,均可以公开发行股票;将配股条件由单变量固定控制改为多变量变动控制。4.修改股票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条件。根据现行规定,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三年同现亏损,公司将被处以暂停股票上市即沦落为PT公司。应该说这一规定本身是符合证券市场规范运作的,问题是该规定较为简单,往往使得一些上市公司可以通过财务报告粉饰来逃避处罚。对ST公司也存在类似问题。为解决这类问题,即需要对规定作相应修改,使上市公司很难再通过财务报告粉饰得以“文过饰非”。例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完善:第一,可考虑将经常性损益作为主要的考核指标;第二,增加经营现金流量为负值这一指标;第三,增加非会计参数,比如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已处于严重的非正常状态等。

三、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压缩财务报告粉饰的空间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留有过多的灵活性和真空地带,是财务报告粉饰的重要前提。因此,防范财务报告粉饰,应该对会计准则和全计制度予以完善,主要包括:

一方面,适当调整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遵循的基本原则。

1.将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作为首要目标。众所周知,可靠性和相关性是会计信息的两个重要质量特征,可靠性和相关性孰轻孰重,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但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如果一味强调借鉴国际惯例,盲目侧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则可能加重财务报告粉饰的严重性,因而,当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更为重要,这是我们审视我国近几年来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后得出的结论。

2.正确处理统一性和灵活性的关系。应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减少可供公司会计选择的余地,尤其是对于收入和费用的确认,计量原则应尽可能地明确规范,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财务报告粉饰的可能性。尽管这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因为“无论政策制定者是否意识到,每一政策选择都是对不同个体偏好以及各种可能影响的权衡。”同时,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若过于强调统一性,不给会计人员以适度的专业判断空间,也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在强调统一性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如何保持一定的灵活性。

另一方面,尽量减少真空地带。既要检视已颁布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寻找并填平其中的真空地带。例如《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对比例合并法编制合并财务报告、中期报告的编制等做出了简单的规定,但对会计人员来说,如何进行比例合并,中期报告的编制到底采用整体观还是独立观等至今仍模糊不清,因此,应该考虑采取补救措施。又要检视当前的实际,发现其中的新变化,及时制定相关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比如当前证券市场中的企业购并、股份回购、认股权计划等事项,会计上应如何处理和披露。

四、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发挥“经济督察”的作用

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客观收集和评价有关经济活动和事项陈述的证据,判断这些证据与建立的标准符合程度,并将其结果传递给有关利益的使用人”,因此,注册会计师制度在确立财务报告可能性、防范财务报告粉饰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起步较晚,在许多方面仍需加以完善。

1.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灵魂与生命,是其能否发挥防范财务报告粉饰作用的关键所在。尽管我国具有证券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已完成脱钩改制工作,为保证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时保持独立性创造了条件,但我们仍需采取一定措施来强化这种独立性。从根本上说,有效的财务信息需求市场是最为有力的保证,有研究表明,对高质量的财务信息需求的缺乏是导致当前我国审计质量不高的最重要原因。

从具体举措上,首先应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和更换机制,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提供制度上的保障。证券监管部门颁布的《上市分司章程指引》等有关法规在实际工作中并不能真正成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保护伞”,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上市公司多为内部人所控制,尽管聘用、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在形式上由股东大会决定,但实质上与大股东决定并二异;二是要换会计师事务所仅揭示更换的理由并不能达到所应达到的目的。对于前者,我们的建议正如前文所述,即公司应建立审计委员会,并由其负责聘用、更换会计师事务;对于后者,我们赞成要求公司在更换会计师事务所时揭示以下内容:会计师事务所变动的性质、理由;近年来非无保留审计意见的情况等。

其次应优化执业环境,使注册会计师审计在实质上能够保持独立。在当前的会计市场上,政府官员干预上市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干预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发表审计意见的现象并不鲜见。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注册会计师是难以保持实质上独立的。为此,我们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例如有关部门应为注册会计师从事异地审计业务“保驾护航”等。

2.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制建设。近年来,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制建设业已取得很大成绩,但由于这一行业在我国属于一种新兴行业,也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迅猛发展,其发展之快速是人们所始料不及的,因而为使注册会计师能够切实履行防范财务报告粉饰的职责,尚须进一步加强该行业的法制建设。具体包括:

首先应完善《注册会计师法》,制定《注册会计师法实施条例》。我国的《注册计师法》制定于1993年,距今已有6年,其间,注册会计师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我们应对《注册会计师法》作适当的修改。同时,为增强其可操作性,还必须尽快出台《注册会计师法实施条例》。

其次应完善独立审计准则,为注册会计师防范财务报告粉饰提供技术支持。三批独立审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为提高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当前审计工作实际相比。我们尚缺少一些准则,需尽快出台。例如,由于没有《审计报告指南》,一些注册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存在诸如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随意增加说明段等问题的混乱现象,因而应尽快制定《审计报告指南》。

3.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管。政府有关部门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管,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缩小在这一方面的公众期望差距。例如,近年来随着各级注册会计师协会开展清理整顿工作的深入,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管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必须指出的是,业务监管工作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而非一项突击性的事务。同时,还应尽快制定监管工作规则以及有关的惩戒办法,建立对监管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4.重新审视合计市场准入制度。在当前会计市场上,竞相压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存在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健康发展的重要障碍。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认为,必须重新审视会计市场的准人制度。为抑制会计市场恶性竞争而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应通过提高市场准入门槛的办法,促使具有证券期货从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兼并,达到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净化执业环境,提高执业质量之目的。

五、强化政府对财务报告粉饰的监督

加强政府部门对财务报告的监督,无疑也是重要的防范手段。在防范财务报告粉饰问题上,政府有关部门不仅应扮演国有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角色,还应作为证券市场的“守夜人”,本着一种社会责任,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监督。新《公司法》、《证券法》、《会计法》等法规规定均体现了这一要求,但是,这些规定还存在着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一是相关法规规定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违现行为的处罚,包括责任人、处罚轻重等即不一致。二是这些规定往往比较原则,:因而应相应制定诸如《实施细则》之类更为具体的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