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仆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7 11:00:25

公仆范文篇1

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能否增强公仆意识,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党风和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关系到党的性质和前途。公仆意识来自于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来自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及其所内含的权力观。进一步增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公仆意识,要形成科学的人民群众对公仆的评价机制和监督机制。

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以鲜明的语言强调: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一要求,对于我们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警示和指导意义。

公仆意识是工人阶级政党的执政意识

总书记提出"要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仅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而且深刻地体现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客观要求,是工人阶级政党自觉的执政意识。

公仆意识之所以是工人阶级政党的执政意识,是因为这种意识同国家的公共权力相联系,同工人阶级政党的执政地位,执政职能和执政责任相联系。1878年,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论述国家权力历史作用的时候,就注意到"起先的公仆""逐步变为主人"这一政治现象,并分析了国家权力"从公仆变为主人"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1891年,恩格斯在为马克思的《法兰西内战》所写的导言中,进一步提出了工人阶级掌握政权以后必须"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的任务,并且深刻指出国家和国家机关为了追求自己的特殊利益而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这种现象在至今所有的国家中都是不可避免的",因而巴黎公社采取的措施有着特殊的意义。恩格斯的论述说明了三点:一是有了国家权力才有"社会公仆"和"社会主人"这一问题;二是在无产阶级政权出现之前,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政治现象;三是巴黎公社提出的"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的措施,对于胜利了的无产阶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公仆意识是同国家的公共权力紧密联系的一种意识,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是工人阶级国家的自觉要求。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恩格斯说的"社会公仆",指的是国家和国家机关,而我们现在研究的"社会公仆",不仅指的是国家和国家机关,而且指的是掌握政权的工人阶级政党及其干部,这是因为国家和国家机关会不会变为"社会主人"的问题,实质上是掌握国家权力的工人阶级政党及其干部会不会变为"社会主人"的问题。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说公仆意识是工人阶级政党的执政意识。也就是说,工人阶级政党掌握政权以后,只有牢固地树立起公仆意识,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才能保证工人阶级不丢失政权,保证工人阶级政权不改变颜色。

我们提出这一问题,更重要的是因为,有没有公仆意识的问题,不仅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而且关系到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前途。在今天,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已经由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转变为一个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由一个在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转变为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在这种情况下,党的手中不仅掌握着巨大的权力,而且面临着巨大的利益诱惑。一个时期以来,我们有些部门和地方的党政机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有些部门和地方的工作人员"摆架子,耍威风,谋私利",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盛行。与此相联系,老百姓也好,地方和基层干部也好,投资者也好,为到机关办事托人情,送礼物,请吃喝,出现了一系列极不正常的社会现象。至于官商勾结,权钱交换,干部堕落,腐败蔓延,媒体也多有曝光。这说明,能否树立和增强干部的公仆意识,已经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党风和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关系到党的性质和前途。

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今天,我们党和党的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存在着两种风险:一是做官当老爷,即恩格斯所说的"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二是以权谋私傍大款,即由"公仆"变为"私仆"。因此,如何牢固地树立并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防止"公仆"变为"私仆",已经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在加强自身建设过程中必须认真对待的大问题。

由此可见,总书记提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不仅具有深刻的伦理意义,而且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我们必须认真领会,贯彻落实。

公仆意识来自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权力观

为什么"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这一在以往的国家发展史上"不可避免"的政治现象,在我们共产党人这里一定要遏制它的蔓延进而"防止"它的出现呢

首先,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掌握国家政权以后,任何时候都必须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切实做到总书记强调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自觉地防止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由"公仆"变为"私仆"。

其次,这是由我们党所坚持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决定的。尽管我们说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要求我们树立和增强公仆意识,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些领导干部并没有能够践履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他们虽然在口头上也常常自称是"公仆",但在行动上,有的反仆为主,视民为草芥;有的以能人自居,伸手向党要这要那;有的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甚至贪污受贿,骄奢淫逸。党和人民群众对此都非常不满意。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他们有共产党员之名,却没有共产党员之心,头脑里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发展史首先是生产的发展史,是不同的生产方式依次更替的发展史,也是物质资料生产者本身的历史,因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正如所指出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因此,共产党人不仅在执政前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执政后更要坚持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自觉地防止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由"公仆"变为"私仆"。

再次,这是由我们党所坚持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所决定的。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出现种种不尽如人意的消极现象和令人不能容忍的腐败现象,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一些干部手中握有人民赋予的大权,却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手中掌握的权力,没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曾经深刻地指出:"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正确认识我们手中权力的性质。""第一,我们党在革命战争时期是代表人民并领导人民去夺取政权的,革命胜利以后则要代表人民并领导人民掌握和行使好国家的各项权力。第二,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都是来自于人民的,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说到底是人民赋予的。第三,领导干部必须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国家的发展,富强,安全服务,为人民群众的团结,富裕,安宁服务,一句话,必须用来为国家和人民谋利益,而不能把它变成牟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第四,一代一代领导干部都必须始终信守为人民掌握和行使权力的正确原则,同时要始终自觉接受党和人民对自己行使权力的监督。"因此,领导干部必须正确认识手中权力的性质,树立和增强公仆意识,自觉地防止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由"公仆"变为"私仆"。

总之,我们所讲的公仆意识来自于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来自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及其所内含的权力观。总理最近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得好:"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必须秉持一种精神,这就是公仆精神。政府工作人员除了当好人民的公仆以外,没有任何权力。"这就是为什么在以往的国家发展史上"不可避免"地出现"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这一政治现象,而我们共产党人却要遏制它的蔓延进而"防止"它的出现的根本原因。

增强公仆意识要有人民评价人民监督的机制

总书记提出的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共产党人的自觉要求,思想境界和行为准则。落实这一要求,弘扬这种意识,应该有科学的评价和监督机制。

恩格斯赞赏巴黎公社在工人阶级夺取和掌握政权以后,可以通过民主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来确保国家和国家机关不改变"社会公仆"的性质和责任。这对于我们今天在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公仆范文篇2

影片《公仆》透过当今年轻人的视角,真实再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东山县委书记谷文昌同志体恤百姓疾苦,带领群众在枪林弹雨中保卫东山,在风沙弥漫中植树造林,在惊涛骇浪中填海筑堤,把一个荒漠化的海岛建成了海上绿洲,改变了东山县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贫困面貌的动人情景。

观看完《公仆》后,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公仆一词,据说是美国的第一任总统华盛顿首先提倡的。所谓公仆,就是人民大众的服务人员,说的再朴素一点,就是民众的仆人,民众的雇员,民众的雇佣。把国家的公职人员称为人民公仆,实在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其关键是能否恰如其分,能否当之不愧。公仆的特性就是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能够为了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能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能够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能够大公无私无私奉献。能够做到这些,人民公仆就当之不愧,如果做不到这些,那么就不配受用这个称号。

中共中央总书记曾告诫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总理在答中外记者问时也说过,必须秉持一种精神,这就是公仆精神。”公仆意识”,”公仆精神”,是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的”精神牌匾”,我们每一位党员,每一位干部,除了当好人民的公仆以外,没有其他任何权力。

曾几何时,在一些地方的一些人民公仆,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忘了,把”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的执政理念丢了,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变了,产生了惰性,派生了骄气,滋生了腐败,变了质,褪了色,走了样,成了”人民的公婆””老百姓的老爷””人民群众的寄生虫”。

如今,党和国家领导人重提”公仆意识”,”公仆精神”,这是执政为民理念的生动体现,是宪法原则的觉醒,是党的宗旨的归位。我们要牢记这句话,坚持以人为本,一心为民,廉洁自律,从严要求。学习谷文昌同志的先进事迹,缅怀他的公仆情怀,弘扬他的崇高精神,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坚持实事求是,树立公仆意识,忠实履行自身职责,兢兢业业做好房管工作,为构建和谐韶关贡献力量。

公仆范文篇3

谷文昌的先进事迹产生于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中共福建省委曾多次宣传,号召全省广大干部学习、弘扬谷文昌精神。新世纪以来,中央主要领导同志先后作出重要批示,对谷文昌精神给予高度评价。中央组织部下发过学习通知,并制作了电教片《谷文昌》。经过新闻媒体的宣传,谷文昌的名字从福建走向全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成为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在全党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生动教材。

影片《公仆》以生动的艺术手段,再现了谷文昌的动人事迹。影片中我们看到了他带领东山人民,植树造林,防治风沙,打水井、建水库抗旱排涝,修公路、筑海堤、建海港、造盐田,为东山人民造福的生动情景。影片中有这样一个镜头:谷文昌摸着明清官员在东山治沙的石碑对县长说:你看,明清官员们当年的治沙诺言只不过是做样子的一句空话,而我们治沙却是要实实在在地把沙制住治好,使东山人民过上好日子。他指天发誓:不制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这句掷地有声的金石之言终于变成了现实!风沙被制服了!谷文昌带领群众创造的奇迹,永远留在东山的土地上,留在东山人民的心中。

作为县委书记,谷文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向党负责和向人民负责紧密结合起来。谷文昌在东山,就遇到了一个棘手问题。岛上有4700多人被败退的蒋军抓丁当兵,几万村民成了“敌伪家属”,不同程度地受到歧视。谷文昌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影片里有这样一个情节:他到一个老母亲刚刚去世的村民家中看望,走出家门时外面站着一大片男女老少——全是被抓壮丁的亲属。这时一个名叫阿芳的给谷文昌下跪了,请求给一个公平的待遇,周围的男女老少也跟着跪了下来。谷文昌几次请大家站起来,都未奏效,看到老人们几近绝望的眼神,孩子们充满渴求的目光,妇女们五内俱焚的表情……谷文昌说:“既然你们不起来,那我也跪下和你们说话。”随即也跪了下来。这一跪,是人民的儿子向父老乡亲的真情表白,饱含着儿子面对父母的歉疚,他说出了一番掏心掏肺、情真意切的话语,许下了肝胆照人的承诺。这是影片中最催人泪下的情节之一。谷文昌以无私无畏的政治胆魄,据理力争,力排众议,终于将“敌伪家属”改为“兵灾家属”,明确宣布对他们政治上不歧视,经济上平等,有困难的一律照顾。一项德政,赢得了十万民心!一个实事求是的政策,团结了十万群众!

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位林业技术员说自己家庭出身不好,只想好好干活,不要任何职务。谷文昌坦然一笑:出身不好怕什么,党信任你,人民信任你。后来,这位技术员因替兵灾家属写信而被带走接受政治审查,谷文昌对上级派来的人说:这位技术员是造林功臣,希望多关照。他还送给这位技术员一件棉衣,抗风御寒。谷文昌立即向上级反映真实情况,把他接回来。谷文昌对这位技术员的尊重,体现了他对知识的尊重,对人才的尊重。正是在这位技术员的辛勤工作、艰苦探索下,终于找到了一种适合沿海沙地栽培的树种——木麻黄,为东山造林治沙打开了关键的突破口。

谷文昌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天职,在“”逆境中,他被下放到宁化,仍然帮助当地群众发展生产,使粮食亩产超过八百斤,群众亲切地称他为“谷满仓”。他还带领四千民工,用一年多时间修建水库,造福人民,为当地的生产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谷文昌勤奋好学、学以致用。他通过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很快成为一个精通造林治沙的内行。他曾担任过省林业厅副厅长,后曾任龙溪行署林业局长、农办主任。他不仅刻苦钻研林木专业生产知识更孜孜不倦地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学习思想。影片中就有他在牛棚中学习《矛盾论》、《实践论》的真实镜头,因为他知道:“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方法往往会发生矛盾,如果目标正确,方法不当,这个矛盾就解决不了,好的动机并不一定收到好的效果;如果目标错误,方法再好,矛盾同样也解决不了。只有目标正确,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对路的方法,矛盾才能解决。”

公仆范文篇4

[关键词]公仆意识;国家与社会;经济伦理;法治观念

在一般意义上,公仆意识指喻国家公务人员在从事公务活动过程中基于自我角色正确定位而形成的主观倾向。公仆意识的深层本质是政治关系,即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定位问题。新时期以来,公仆意识问题被重新提出和不断强化。必须看到,在中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强化公仆意识的意义已经超出了公务员的道德自律层面。因此,不应该仅仅从个体政治道德的角度和层面界定公仆意识的实践意义。在更深层面上,强化公仆意识是新时期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新时期以来,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定条件下的公仆“虚位”转变为公仆“实位”,树立和强化公仆意识具有了现实性、明晰性、紧迫性

新时期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一个巨大变化就是伴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而出现的权力格局变迁。在此过程中,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表现在:社会自主性逐步增强,国家权力向社会转移和让渡,所谓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分化局面逐渐形成。

在传统体制下,国家与社会高度一体化,公仆意识是通过为人民服务体现的,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每个人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每个人又都是被服务的对象。因此,实际上公仆概念是个被泛化了的概念,人们不仅把公仆意识简单化、表层化地等同于“服务”意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混同于“主人”意识。因此,在人们的认识领域实际上存在着公仆“虚位”的问题。新时期以来在体制内分权和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国家与社会各自获得了相对独立的领域和空间,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即“主仆”关系问题逐渐明晰起来。近年来一些媒体关于“下跪”事件的热议(参见苑彬:《不要给“公仆”下跪,人民网2000-07-26;丁爱萍:《从下跪说起》,《人大研究》2003年12期;卢标:《下跪的人应该是谁?》,《乡镇论坛》2004年11期等),正是对上述问题的说明。热议所聚焦的正是社会公仆与社会主人的关系定位问题。作为一种社会诉求,这反映了新时期以来在国家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社会观念的变化,即在社会意识形态层面,已开始由传统的、一定意义上的社会对国家无限忠诚、无限崇拜观念转向自觉地以主人自居,并向国家诉诸要求。说明人们对公仆的认知已经由抽象转变为具体,具有了客观的对象和实际的内容,从而也使强化公仆意识问题具有了现实性、明晰性、紧迫性。

二、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经济因素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性作用明显增强,树立和强化公仆意识成为客观的经济要求

新时期以来,随着工作重心的转移、市场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经历了一个深刻的、不断加剧的经济化进程。经济的因素、经济的价值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明显增强,成为社会生活的真正基础和决定因素。与此同时,树立和强化公仆意识问题由政治伦理层面进入到经济伦理层面,获得了经济伦理的内在驱动和有力支撑。

在这方面,现实中有很多明证。比如,在原初意义上,“为纳税人服务”的口号,是税务机关作为自身建设的一项具体要求而提出的。但是,这个口号后来引发的反响说明,其也是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人们发现,“为纳税人服务”的口号是与现代市场经济确立的以社会公众为本的社会文化形态相适应的,实质上表达了政府与社会公众的一种新型关系。(参见石恩祥:《为纳税人服务的理论与实践》,《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由于受中国几千年来的官本位意识的影响较深,加之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高度集权的治理模式,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处于权力中心,缺乏服务意识的问题一直是政权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客观上要求建立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小政府、大社会”。提倡“为纳税人服务”,有利于促使政府职能由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政府治理的观念由政府为中心,转变到以公民为中心,这是时展的必然结果。提倡为纳税人服务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权利意识,而权利意识的增强将加大公民对公务人员的监督力度,这对克服官僚主义,消除腐败,提高效率,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参见《为人民服务还是为纳税人服务》,江苏国税网2003-6-12)实际上,“为纳税人服务”的口号已经成为影响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一个思想因子。

可以肯定,提倡“为纳税人服务”绝对不是要以此取代甚至否定“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和国家工作总的指导原则,“为纳税人服务”与其是内在统一的,并且具体反映了其内涵和要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为纳税人服务”不同于其他同类口号,诸如:为顾客服务、为消费者服务等,这个口号所内含的不仅是不同市场主体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内涵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与社会关系在经济领域明显界分的一个具体表征是,公民的纳税人角色和意识的强化。税收是国家经济的重要基础,是国家机关正常活动的重要保证。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在经济因素的作用明显增强的宏观背景下,新时期以来的各种社会矛盾更为直接地反映到经济利益层面,并且为经济伦理所制约。在一定层面上,“为纳税人服务”的口号,是一种基于经济伦理的思考,受到公平竞争、等价交换等经济伦理的内在驱动。

三、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与人民群众法治观念的增强、尤其是权利意识的增长同频共振、相得益彰,强化公仆意识成为实现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重要基础和条件

公仆范文篇5

[关键词]公仆意识;国家与社会;经济伦理;法治观念

在一般意义上,公仆意识指喻国家公务人员在从事公务活动过程中基于自我角色正确定位而形成的主观倾向。公仆意识的深层本质是政治关系,即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定位问题。新时期以来,公仆意识问题被重新提出和不断强化。必须看到,在中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强化公仆意识的意义已经超出了公务员的道德自律层面。因此,不应该仅仅从个体政治道德的角度和层面界定公仆意识的实践意义。在更深层面上,强化公仆意识是新时期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新时期以来,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定条件下的公仆“虚位”转变为公仆“实位”,树立和强化公仆意识具有了现实性、明晰性、紧迫性

新时期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一个巨大变化就是伴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而出现的权力格局变迁。在此过程中,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表现在:社会自主性逐步增强,国家权力向社会转移和让渡,所谓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分化局面逐渐形成。

在传统体制下,国家与社会高度一体化,公仆意识是通过为人民服务体现的,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每个人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每个人又都是被服务的对象。因此,实际上公仆概念是个被泛化了的概念,人们不仅把公仆意识简单化、表层化地等同于“服务”意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混同于“主人”意识。因此,在人们的认识领域实际上存在着公仆“虚位”的问题。新时期以来在体制内分权和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国家与社会各自获得了相对独立的领域和空间,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即“主仆”关系问题逐渐明晰起来。近年来一些媒体关于“下跪”事件的热议(参见苑彬:《不要给“公仆”下跪,人民网2000-07-26;丁爱萍:《从下跪说起》,《人大研究》2003年12期;卢标:《下跪的人应该是谁?》,《乡镇论坛》2004年11期等),正是对上述问题的说明。热议所聚焦的正是社会公仆与社会主人的关系定位问题。作为一种社会诉求,这反映了新时期以来在国家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社会观念的变化,即在社会意识形态层面,已开始由传统的、一定意义上的社会对国家无限忠诚、无限崇拜观念转向自觉地以主人自居,并向国家诉诸要求。说明人们对公仆的认知已经由抽象转变为具体,具有了客观的对象和实际的内容,从而也使强化公仆意识问题具有了现实性、明晰性、紧迫性。

二、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经济因素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性作用明显增强,树立和强化公仆意识成为客观的经济要求

新时期以来,随着工作重心的转移、市场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经历了一个深刻的、不断加剧的经济化进程。经济的因素、经济的价值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明显增强,成为社会生活的真正基础和决定因素。与此同时,树立和强化公仆意识问题由政治伦理层面进入到经济伦理层面,获得了经济伦理的内在驱动和有力支撑。

在这方面,现实中有很多明证。比如,在原初意义上,“为纳税人服务”的口号,是税务机关作为自身建设的一项具体要求而提出的。但是,这个口号后来引发的反响说明,其也是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人们发现,“为纳税人服务”的口号是与现代市场经济确立的以社会公众为本的社会文化形态相适应的,实质上表达了政府与社会公众的一种新型关系。(参见石恩祥:《为纳税人服务的理论与实践》,《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由于受中国几千年来的官本位意识的影响较深,加之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高度集权的治理模式,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处于权力中心,缺乏服务意识的问题一直是政权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客观上要求建立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小政府、大社会”。提倡“为纳税人服务”,有利于促使政府职能由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政府治理的观念由政府为中心,转变到以公民为中心,这是时展的必然结果。提倡为纳税人服务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权利意识,而权利意识的增强将加大公民对公务人员的监督力度,这对克服官僚主义,消除腐败,提高效率,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参见《为人民服务还是为纳税人服务》,江苏国税网2003-6-12)实际上,“为纳税人服务”的口号已经成为影响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一个思想因子。

可以肯定,提倡“为纳税人服务”绝对不是要以此取代甚至否定“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和国家工作总的指导原则,“为纳税人服务”与其是内在统一的,并且具体反映了其内涵和要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为纳税人服务”不同于其他同类口号,诸如:为顾客服务、为消费者服务等,这个口号所内含的不仅是不同市场主体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内涵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与社会关系在经济领域明显界分的一个具体表征是,公民的纳税人角色和意识的强化。税收是国家经济的重要基础,是国家机关正常活动的重要保证。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在经济因素的作用明显增强的宏观背景下,新时期以来的各种社会矛盾更为直接地反映到经济利益层面,并且为经济伦理所制约。在一定层面上,“为纳税人服务”的口号,是一种基于经济伦理的思考,受到公平竞争、等价交换等经济伦理的内在驱动。

三、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与人民群众法治观念的增强、尤其是权利意识的增长同频共振、相得益彰,强化公仆意识成为实现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重要基础和条件

公仆范文篇6

级干部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和节俭意识,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不断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这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对领导干部提出的明确要求。在这三种意识中,公仆意识是关键。领导干部只有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保持一颗公心,得到群众公认,才能更好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干事创业,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干部就是公仆。党的干部,无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公仆。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强调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有其内在必然性。一方面,我们党所坚持的唯物史观决定了党的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是历史真正的主人。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党的领导干部只有正确地表达人民群众的愿望,做好人民的公仆,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另一方面,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的领导干部必须是人民的公仆。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小平同志指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这种自觉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的一种工具的思想,其实就是公仆意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增强公仆意识,就是要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为人民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公仆须有公心。领导干部作为人民公仆,其职责就是为人民谋利益。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有公心。有公心,要求领导干部想问题、办事情坚持公正、公道、公平,决不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个人或小集团谋私利;坚持从公共利益出发来领导和管理公共事务,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对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和党的事业的行为坚决反对、敢于制止,决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坚持清正廉洁、永葆本色,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一个把党和人民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领导干部,一个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人民公仆,必定能够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公认才有威望。真正的人民公仆,不是自封的,而是群众认可的。得到群众认可的领导干部才有威望,才有影响力和号召力。如何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呢?一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领导干部手中握有一定的权力,但这个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如果对这个问题认识不清或者发生偏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无从谈起,也就无法得到群众的认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二是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经常深入群众,关心群众生活,体察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认认真真地帮助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这样才能获得群众的认可。三是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把实现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标准,当个人利益与群众利益出现矛盾时,坚持个人利益服从群众利益,不与民争利,切实做到利为民所谋,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

公仆范文篇7

看着眼前8间宽敞、明亮的大教室,孙凯陷入回忆之中。一年半前的一天,张北县副县长高翠英前来检查工作。当时,几间低矮的土房塌了一角,雨水从屋顶的缝隙里滴滴答答落下来,孩子们的脚和桌椅腿泡在汪汪积水里。高翠英心痛得掉了泪,说:“再苦不能苦孩子!我来想办法。”随后,她东奔西走,帮助村里争取资金10万元,翻新了所有教室。

2004年12月2日,40岁的高翠英在下乡调研途中不幸遭遇车祸,因公殉职。噩耗传来,东滩村44名村民联名写信,请求将学校更名为“翠英小学”。

“工作就如她的生命!”

回忆起高翠英,张北县委书记魏福刚说:“在高翠英眼里,工作就如她的生命!”2002年1月,高翠英调任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张北县副县长,分管文教卫生工作。上任后的一周内,她跑遍了全县18个乡镇,走访了全县30多所学校。为抓好学校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她制定了一整套调整方案,并千方百计到外边争取支持。

2003年4月初,在非典疫情严峻的日子里,高翠英无暇顾及因病发烧住院的儿子,坚守在抗击非典第一线。连续60多个日夜,她每天睡眠不足4小时,走遍了全县所有乡镇、学校、医院和企事业单位。本来瘦弱的她,又消瘦了一圈。张北县计划免疫、卫生检验、地方病防治等7项工作获得了当年的市级先进。广播电视、文化体育、计划生育等工作连续3年位居全市前列,这里都有高翠英的心血。

2004年“十一”前,她获知省卫生厅要选择5个县实施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不顾重病住院的母亲,连夜赶赴石家庄,为张北县争取资金315万元。等她赶回医院时,母亲已永远离她而去。

“她是党的好女儿!”

“她没有官架子,心里装着老百姓!”在整理高翠英遗物时,一个小小的笔记本,让在场的领导和同事们唏嘘一片。那上面记得密密麻麻,全是贫困学生和贫困家庭的情况。哪家孩子快失学了,哪家的病媳妇又该复查了,哪所学校该搬迁了,哪个老教师的医药费该解决了……记得详详细细。

2004年,学生吴晓燕考上大学,全家却为7800元学费犯愁。高翠英来了。她说:“如果张北县文科状元念不成大学,我这个主管副县长也感到丢人!”她亲自跑有关部门,为吴晓燕争取到了4万元助学基金。

高翠英平时刻苦钻研,是公认的学习型干部。2003年,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并获得了哲学硕士学位。

高翠英是张北人,在县里有很多亲友。在她当副县长的3年中,全县安排调动教师60余名,为县医院调入医务人员32名,她没有为一位亲友开过口。

公仆范文篇8

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长期执政和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群关系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现实情况表明,越是面临这种考验,越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牢记“两个务必”,永葆人民公仆的政治本色。能否做到这一点,是一个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性课题,也是对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最现实的考验。**同志在二十多年的领导工作中,始终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以其亲民、爱民、为民的公仆形象,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衷心赞誉。“永做人民公仆”,就是他在日记里郑重写下的誓言。他的模范行为和崇高品德,值得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

学习**,永做人民公仆,首先必须摆正同人民群众的位置。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究竟谁是主人,谁是“仆人”?如何认识和回答这个问题,是一个根本的立场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虽然都身居领导岗位,手中握有大大小小的权力,但是绝不同于封建官吏或资产阶级政客。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于为人民办事。如果这个问题认识不清楚,角色就要发生错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无从谈起。**同志不论是担任市、州委书记还是当了省级领导,始终坚持领导就是服务的原则,信奉“老百姓比天还大”,把人民当作自己的父母。他身为高级干部,却始终保持与普通群众的平等关系,被老百姓称为“好朋友”、“好兄长”。这与一些干部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以“老板”、“父母官”自居,甚至在群众面前摆架子、耍威风的所作所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出现这种差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子在于是不是真正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将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相统一,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人民主人地位相统一,坚持对上级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统一,永远把自己放在人民公仆的位置上,甘心情愿、老老实实地履行人民公仆的职责。

学习**,永做人民公仆,就必须不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说到底是感情问题。情通则理达。感情问题解决了,才能端正对群众的态度,才能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真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在多年的领导工作中,尽管岗位多次变动,职务越来越高,但他心贴群众越来越紧。不论走到哪里,都要深入到群众中去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与群众真心交朋友,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在他身边,有生活贫困的朋友,有身体残疾的朋友,有孤寡老人朋友。朋友有难,他食不甘味,寝不安席。他总是千方百计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因而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衷心拥戴。现在,有些领导干部与群众的关系越来越疏远,首先是对群众的感情越来越淡薄。个别干部对老百姓的疾苦麻木不仁,对困难群众避之唯恐不及。这种对群众没有感情的领导干部,决不是好干部。领导干部要不断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就必须像**那样,放下架子,经常深入到基层群众特别是生产生活上存在这样那样困难的群众中去,关心他们的生活,体察他们的疾苦,倾听他们的呼声;就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始终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

公仆范文篇9

【摘要题】现状评述

【关键词】公仆原则/巴黎公社/邓小平

【正文】

1871年3月18日革命胜利后建立起来的巴黎公社,首创了人民群众选举与监督干部、艰苦朴素与廉洁奉公、关心群众与为群众谋利益的公仆原则,明确宣布公社的干部是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巴黎公社的公仆原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坚持了巴黎公社的公仆原则,并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具有时代意蕴的公仆思想,丰富了巴黎公社的公仆原则,对我国的公仆队伍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一、关于人民群众选举和监督干部的原则

恩格斯在《法兰西内战》导言中指出,由社会公仆变成社会主人,这种情况在以往所有的国家中,从世袭的君主国到民主的共和国,都是不可避免的。他认为,公社关于公职人员由人民群众选举和监督的规定正是防止无产阶级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的正确方法。

巴黎公社是3月18日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后,通过广泛的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了公社的一般公职人员。鉴于选举结束后,选举人与被选举人彼此分离,权力拥有者具有相对独立性,他们可能违背当初的诺言,践踏民意,滥用职权,公社诞生后,又实行了对公职人员公开监督的原则。公社规定各级领导人必须经常参加选民大会,向选民报告工作,听取人民群众的批评意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对于不称职的公社干部,人民群众可以随时撤免其职务。如警察委员皮诺泰尔因贪污钱财,军事代表克吕泽烈因玩忽职守,根据群众的要求,均被撤销职务。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总结无产阶级革命经验时第一次提出了“公仆”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始终抓住公仆队伍建设这一关键工程,十分注重干部的选举和监督工作。邓小平反复强调:要做好干部的选举制和任期制,选举要充分体现选举人的民主权力和选举人的意志,要坚持党委提名、代表提名和自荐相结合的原则,把群众公认的、有开拓精神的、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的人推荐上来,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施政纲领,经过上下互动、公证、透明、规范、合法的程序考察,最后让人民遴选。他说:“要健全干部的选举、招考、任免、考核、弹劾、轮换制度,对各级各类领导干部(包括选举产生、委任和聘用的)职务的任期,以及离休、退休,要按照不同的情况,做出适当的,明确的规定。”要把那些工作思路清晰、真正为人民干出实绩的干部提拔重用,把那些平庸无能的干部淘汰出局,把那些贪污腐化的干部送上人民的审判庭。

邓小平指出,实行政务公开,让老百姓检查干部,保证他们执行符合人民利益要求的政策,必须建立一套强有力的监督机制。邓小平认为,监督来自几方面:一是党内监督,二是群众监督,三是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监督。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受到人民和法律的监督。要深化改革,完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直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部分要实行公开办事制度。把党内监督、法制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实行权力监督,有利于我党赢得群众信任,有利于提高干部政策水平,减少决策失误。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民,获得群众的支持。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权力制约与监督思想的指导下,党和国家的监督机构、监督体系逐步得到了发展和完善,不仅建立了党内监督,还有党派监督、行政监督、人大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等,形成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监督体系,对于调动人民群众监督政府的积极性,保持政府的廉洁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关于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原则

为了防止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巴黎公社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废除高薪制度和一切特权。公社通过的薪金法令规定,公社公职人员,不论职位高低,都实行普通工人工资制,最高薪金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但也不是搞平均主义,其最高与最低的差别为5倍,即最高工资为每年6000法郎,最低为1200法郎。针对身兼数职的兼职报酬问题,公社规定取消兼职薪金。这些措施打破了资产阶级官僚工资制度,阻塞了投机钻营升官发财的途径,体现了无产阶级政权机关的本色。同时由于取消了常备军和官吏这两项最大的开支,从根本上保证了公社只能是工人阶级的政府。

巴黎公社的干部来自人民群众,他们不以领导自居,在生活上、工作上搞特殊化,保持了劳动人民的本色。如公社自动地取消了供市政府使用的豪华轿车马车;担任公社军事委员等重要职务的瓦尔兰一直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他们还打破了旧社会“一人当官,鸡犬升天”的官僚陋习,严格要求自己的家属,如不允许自己的家属享受每人二法郎的公共伙食费用等。

邓小平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十分强调要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认为这不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提,而且也是党的战斗力的基础。邓小平指出,由于我们党是一个执政党,执政后,党的责任加重了,因为掌了权就要担负起把国家引导到社会主义道路上去和进行建设的艰巨任务,因此必须坚持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作风。邓小平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做艰苦奋斗的榜样。他强调,能不能吃苦在先,享受在后,是合不合乎党员的条件的问题。邓小平还强调,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必须坚持反对铺张浪费。他指出,反对特殊化只是艰苦创业中的一个问题。最大的问题还是要杜绝各种浪费,我们生产出来的东西来之不易,任何浪费都是犯罪。

邓小平认为,艰苦朴素,廉洁奉公,最重要的是正确使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防止滥用权力和搞特殊化。他指出,“”中,、“”大搞特权,给群众造成很大灾难。当前,也还有一些干部,不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公仆,而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主人,搞特权,搞特殊化,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损害党的威信,如不坚决改正,势必使我们的干部队伍发生腐化。反对特殊化是一场严肃的斗争,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只有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政治上、生活上搞特殊化的权利,党内绝不允许有不接受党纪国法约束或凌驾于党组织之上的特殊党员。

三、关于关心群众、为群众谋利益的原则

巴黎公社是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其根本使命就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公社干部经常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时刻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密切了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巴黎公社虽然存在的时间不长,却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劳动人民利益的政策,采取了一系列维护劳动人民利益的措施。如:废除面包工人的夜班制;禁止厂主利用各种借口克扣工人工资和攫取各种罚款;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把它交由工人合作社开办经营;制止乱涨价,规定粮食和副食品价格等等。所有这些都改善了工人的生活条件,改变了工人的社会地位。

巴黎公社为提高劳动人民的文化水平也作出了可贵的努力:取消教会对学校的支配权;宣布实行免费教育,加强幼儿教育,普及初等教育,兴办职业教育;重视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开设图书馆和博物馆;组织上演革命文艺节目……这些都表明公社不仅关心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而且注重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公仆范文篇10

记**市民政局局长**

**同志自1997年任**市民政局局长以来,勤政务实、廉洁奉公、忠实地实践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人民公仆的一颗赤诚的爱民之心。任职期间,**同志不断加强修养,提高精神境界,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消极和因素的影响,时刻保持清醒地头脑,不断加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始终坚持既不刮风,也不跟风,把党的跟线方针政策与工作紧密结合,把对上级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紧密结合,实事求是,大胆创新,紧跟时展歩伐,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谦虚谨慎,无私奉献,鞠躬尽瘁。心不离群众。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切实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作为民政局的一把手,**同志深感肩上担子重,责任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对民政工作提出的要求,他总揽全局,把握关键,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动工作。他认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首先应从领导班子建设入手。他以坚持民主集中制、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为主线,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增强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为主题,采取健全中心组学习、民主生活会、重大问题决策、廉政建设等制度,班子成员之间经常谈心等措施加强班子建设,树立起一个团结有力、清正廉洁的坚持战斗集体形象。**同志注重自我形象的建设和完善,从自身作起,率先垂范,身先士卒,对自已严格要求,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始终把争先创优、服务上水平,管理争一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党建工作入手,对干部职工进行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等党的基础理论教育,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武装头脑,认真扎实开展“三争”活动,“学、创、促”活动,民主集中制学习教育活动,增强了宗旨意识、发展意识,牢固树立了“服务对象是上帝,我是人民公仆”的观念,建立起科学、民主的工作作风,形成了完整规范的决策程序,形成了讲政治、讲党性、讲团结、讲配合、讲谅解、讲纪律、团结和諧的良好氛围,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在工作中,**同志坚持党性原则,按政策办事,始终做到刚正不阿,敢于讲真话、讲公道话,真实的反映情况,公正地处问题,坚持以发展论英雄,以实绩辨人才,坚持公正开明的用人作风,采取“能者上、庸者下”,股级干部竞争上岗等形式,以工作绩效作为选拔干部的重要标准,改变民政队伍严重老化、执法不力的现状,大胆改革用人机制,将年轻有为、法制观念、公仆意识、执法责任心强的23名同志充实到民政工作执法第一线,选拔和培养了跨世纪民政执法人才,为民政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在工作中,**同志始终注意争取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注意与有关部门的协调,为顺利开展工作制造良好的环境。采取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目标管理、量化考核、开展承诺服务、严肃工作纪律等措施,建立健全高效的运行机制、公平的用人机制、严格的监督机制、严明的奖罚机制,强化管理,严格对领导班子和干部职工的管理,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和民主生活制度,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不争功,不诿过。结合“三个代表”学习教育和思想作风教育整顿活动,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廉政责任制,坚决杜绝不廉洁行为发生,加强廉政教育,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做到防微杜渐,树立廉政、务实、高效的机关形象。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在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面前,**同志带领广大职工大力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依靠科学,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伟大精神,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急国家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罟个人安危于度外,维护大局,靠前指挥,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工作中,**同志认真落实行政执法一把手责任制,成立了由自已亲自挂帅,有关科室、单位为成员的文明执法领导小组,各乡镇办、直属各单位也成立了相应领导机构,切实加强了对行政执法的领导。各村街也成立了普法宣传教育组织,搞好综合治理,搞好民政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加强个人和提高整体素质,强化执法水平,组织全系统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积极参加并认真组织“三个代表”学教活动,提高认识,找准差距,明确方向,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个人和民政系统干部职工队伍建设。坚持将以法与以德治理民政干部队伍相结合,把优化发展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作为根本出发点,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干部职工进行法制培训,开展法制宣传和法制教育,干部职工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和执法水平明显提高。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将人民群众的满意、认可程度作为衡量工作的重要尺度。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始终保持求真务实的态度,以“抓规范、促提高、树形象”为重点,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切实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按照“责任追究同表彰先进相结合,惩戒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实行违法赔偿制度和执法情况考核奖惩制度,在工作中奖优罚劣。同时建立行政执法公示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聘请法律顾问、法院有关人员举法律、依法行政培训3次,聘请礼仪教师对待人接物、仪表形象等方面培训2次,树立了公正廉明的执法形象。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文庄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乐于奉献,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成绩面前不骄不躁,困难面前不屈不挠,自觉在艰苦奋斗的实践中洁身端行,锤炼党性。坚持堂堂正正为人,清清白白为官,兢兢业业工作,以人格力量感染人,以实际行动影响人,从我做起,向我看齐,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做到警钟长鸣,防患于末然,筑牢思想防线,慎言、慎行、慎独、慎微,管得住小节,抵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不为名利所惑,不为浮华所动,带好队伍,管好家属,做廉政勤政的人民公仆。

严格对领导班子和干部职工的管理。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和民主生活会制度,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不争功,不诿过。结合“三个代表”学习教育和思想作风纪律教育整顿活动,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杜绝不廉洁行为发生。加强廉政教育,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做到防微杜渐,树立起廉政、务实、高效的机关形象。全面推行政务公开。设立公开专栏、举报箱,投资4.5万元印刷了《民政局政务公开手册》5万册,发放到群众手中,为群众监督民政工作开通了绿色通道,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