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结线虫病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04:32:47

根结线虫病范文篇1

主要为害植株的地下部。因地下部受害引起地上部生长发育不良。花生播种半个月后,当主根开始生长时,线虫便可侵入主根尖端,使之膨大形成纺锤形虫瘿(根结),初期为乳白色,后变为黄褐色,直径一般2~4mm,表面粗糙,根系形成乱丝状的须根团,在根茎、果柄和果壳上有时也能形成根结。由于根部组织受到破坏,致使植株生长矮小,叶片发黄,叶片小,底叶叶缘焦灼,叶片早期脱落,病株开花迟,结果少而小,甚至不结果。

(1)从茎叶上看,植株矮小,茎叶发黄,叶片变小,生长缓慢,底部叶片焦灼,早期脱落,开花推迟,与健株相比,出现成片高低不齐的病窝。

(2)从根上看,根部尖端出现大小不规则的小疙瘩及虫瘿,虫瘿上又生出许多幼嫩毛根,经多次重复侵染,根部形成乱麻状须根团。根瘤与虫瘿的区别在于:根瘤生长在侧根一旁,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不生毛根,剖开可见褐色汁液,虫瘿则生长在根端,使整个根端膨大,表面粗糙,并生出许多不定根,剖开可见乳白色粒状线虫。有无虫瘿是与病毒病的主要区别。

(3)从果上看,初期在幼果上形成乳白色的小瘤,后形成褐色疮痂状虫瘿,造成果小而少。

2病原形态及其特性

该病由植株寄生线虫引起。线虫门侧尾腺口纲垫刃目异皮科,根结线虫属(Meloidogyne)特点:雌雄虫体异型。一般认为,侵染花生的根结线虫有3种:花生根结线虫(Meloidogynearenria)、北方根结线虫(M.hapla)、爪蛙根结线虫(M.javanica)。国内主要是前2种,主要从雌虫形态上区分。

2.1形态和发育特征

线虫的整个生活史分为卵、幼虫、成虫3个阶段。卵肾脏形,黄褐色,刚产的卵是包在卵囊内的,卵囊胶质,不规则,具有保护作用。幼虫期发育蜕4次皮,5个龄期成为成虫,1~2龄都是线形,1龄幼虫在卵内,出卵壳后为2龄幼虫,2龄幼虫开始侵染。3~4龄雌雄虫体体形分化,雄虫仍是线形,雌虫由辣椒形逐渐发育成洋梨形。雌虫侵染后在寄主组织中定居、取食、发育、成熟产卵。雄虫交配后到土壤中不久即死亡。目前研究,雌成虫可不经交配而进行孤雌生殖。因此,根部组织中有大量线虫交替危害(在组织解剖及土壤分离时,一般很少见到雄虫,可能与孤雌生殖有关)。

2.2寄主范围

花生根结线虫可侵染35科130余种植物,包括16科80余种栽培植物和19科50余种野生植物。栽培植物中主要包括豆科、茄科、葫芦科的常规作物。另外,甘薯虽然是寄主,但线虫在甘薯上不能正常发育成成虫,禾本科作物也可受侵染,但发病轻。

2.3生理特性

耐水淹,据试验,虫瘿浸水135d仍具侵染力。不耐干燥,带有虫瘿的荚果、根系等含水量降至26.1%以下时线虫全部死亡。利用这一特点,生产上采用充分晒干果壳、田间曝晒病残土的方法,能有效降低病害。

3发生规律

线虫以卵在卵囊内和幼虫在根结内、果皮上随病根和病果壳在土壤或粪肥中越冬,春季平均气温10~12℃,卵开始发育为1龄幼虫,2龄期开始侵入花生幼根,共脱4次皮,变为5龄幼虫,后羽化为成虫交尾产卵,1年发生3~4代,条件适宜20~30d可完成1代,线虫侵入的土壤温度为11.3~34.0℃,最适温度为20~26℃,最适土壤湿度为70%,土壤含水量在20%以下和90%以上不利于侵入。

花生根结线虫侵染花生有明显的2个高峰期,分别出现在花生出苗后的21~31d,第1个高峰期正值花生大量新根增长期,第2个高峰期正值第2代幼虫在土壤中口密度增长期。线虫主要分布在40cm土层内,在沙土地平均每天移动1cm。

病原线虫可借病果及混有病株残体的粪肥作近距离传播,也可借农具、人畜、地面流水作近距离扩散。一般重茬田、肥力低的沙土地发生严重;管理粗放、杂草多的地块发病重;连作病重,轮作病轻;砂壤土病重,黏壤土病轻;早播病重,晚播病轻;春播病重,夏播病轻;干旱年份发病重,多雨年份发病轻。

4防治方法

防治线虫病应先做调查,然后进行防治。调查时间宜在收获前后。因为此时植株上部症状明显,易于识别。

4.1加强检疫工作

保护无病区,不从病区调运花生种子;如确需调种时,应剥去果壳,只调果仁,并在调种前将其干燥到含水量10%以下,在调运其他寄主植物时,也应实施检疫。

4.2加强农业防治

(1)轮作倒茬。与小麦、玉米、高粱等禾本科作物轮作,轮作年限越长,防治效果越明显。

(2)清除侵染源。收获时清除病根,并将病土犁翻、曝晒,可减少线虫数量,病株、病根、病果要集中处理,清除田内外杂草寄主。

(3)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增施腐熟有机肥。

(4)改善灌溉条件,修建排水沟,忌串灌,防止水浇传播。

4.3生物防治

应用淡紫色拟青霉和厚垣孢子轮枝菌等生物制剂能明显降低线虫群体和消解其卵的作用,对根结线虫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根结线虫病范文篇2

论文摘要花生根结线虫病是花生的一种主要病害,由于线虫病害症状的隐蔽性,往往会因防治不及时,导致病害蔓延,给生产带来严重损失。总结了花生根结线虫的症状表现、病原形态及其特性、发生规律,并提出综合防治方法,以期为花生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花生根结线虫病又称花生根瘤线虫病或花生线虫病,俗称地黄病、地落病、黄秧病等,是花生的一种主要病害,在我国各主要花生产区都有发生。花生感病后,根的吸收功能被破坏,植株矮小发黄,花小且开花晚,结果少或不结果,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可减产70%以上,甚至绝收。

1症状表现

主要为害植株的地下部。因地下部受害引起地上部生长发育不良。花生播种半个月后,当主根开始生长时,线虫便可侵入主根尖端,使之膨大形成纺锤形虫瘿(根结),初期为乳白色,后变为黄褐色,直径一般2~4mm,表面粗糙,根系形成乱丝状的须根团,在根茎、果柄和果壳上有时也能形成根结。由于根部组织受到破坏,致使植株生长矮小,叶片发黄,叶片小,底叶叶缘焦灼,叶片早期脱落,病株开花迟,结果少而小,甚至不结果。

(1)从茎叶上看,植株矮小,茎叶发黄,叶片变小,生长缓慢,底部叶片焦灼,早期脱落,开花推迟,与健株相比,出现成片高低不齐的病窝。

(2)从根上看,根部尖端出现大小不规则的小疙瘩及虫瘿,虫瘿上又生出许多幼嫩毛根,经多次重复侵染,根部形成乱麻状须根团。根瘤与虫瘿的区别在于:根瘤生长在侧根一旁,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不生毛根,剖开可见褐色汁液,虫瘿则生长在根端,使整个根端膨大,表面粗糙,并生出许多不定根,剖开可见乳白色粒状线虫。有无虫瘿是与病毒病的主要区别。

(3)从果上看,初期在幼果上形成乳白色的小瘤,后形成褐色疮痂状虫瘿,造成果小而少。

2病原形态及其特性

该病由植株寄生线虫引起。线虫门侧尾腺口纲垫刃目异皮科,根结线虫属(Meloidogyne)特点:雌雄虫体异型。一般认为,侵染花生的根结线虫有3种:花生根结线虫(Meloidogynearenria)、北方根结线虫(M.hapla)、爪蛙根结线虫(M.javanica)。国内主要是前2种,主要从雌虫形态上区分。

2.1形态和发育特征

线虫的整个生活史分为卵、幼虫、成虫3个阶段。卵肾脏形,黄褐色,刚产的卵是包在卵囊内的,卵囊胶质,不规则,具有保护作用。幼虫期发育蜕4次皮,5个龄期成为成虫,1~2龄都是线形,1龄幼虫在卵内,出卵壳后为2龄幼虫,2龄幼虫开始侵染。3~4龄雌雄虫体体形分化,雄虫仍是线形,雌虫由辣椒形逐渐发育成洋梨形。雌虫侵染后在寄主组织中定居、取食、发育、成熟产卵。雄虫交配后到土壤中不久即死亡。目前研究,雌成虫可不经交配而进行孤雌生殖。因此,根部组织中有大量线虫交替危害(在组织解剖及土壤分离时,一般很少见到雄虫,可能与孤雌生殖有关)。

2.2寄主范围

花生根结线虫可侵染35科130余种植物,包括16科80余种栽培植物和19科50余种野生植物。栽培植物中主要包括豆科、茄科、葫芦科的常规作物。另外,甘薯虽然是寄主,但线虫在甘薯上不能正常发育成成虫,禾本科作物也可受侵染,但发病轻。

2.3生理特性

耐水淹,据试验,虫瘿浸水135d仍具侵染力。不耐干燥,带有虫瘿的荚果、根系等含水量降至26.1%以下时线虫全部死亡。利用这一特点,生产上采用充分晒干果壳、田间曝晒病残土的方法,能有效降低病害。

3发生规律

线虫以卵在卵囊内和幼虫在根结内、果皮上随病根和病果壳在土壤或粪肥中越冬,春季平均气温10~12℃,卵开始发育为1龄幼虫,2龄期开始侵入花生幼根,共脱4次皮,变为5龄幼虫,后羽化为成虫交尾产卵,1年发生3~4代,条件适宜20~30d可完成1代,线虫侵入的土壤温度为11.3~34.0℃,最适温度为20~26℃,最适土壤湿度为70%,土壤含水量在20%以下和90%以上不利于侵入。

花生根结线虫侵染花生有明显的2个高峰期,分别出现在花生出苗后的21~31d,第1个高峰期正值花生大量新根增长期,第2个高峰期正值第2代幼虫在土壤中口密度增长期。线虫主要分布在40cm土层内,在沙土地平均每天移动1cm。

病原线虫可借病果及混有病株残体的粪肥作近距离传播,也可借农具、人畜、地面流水作近距离扩散。一般重茬田、肥力低的沙土地发生严重;管理粗放、杂草多的地块发病重;连作病重,轮作病轻;砂壤土病重,黏壤土病轻;早播病重,晚播病轻;春播病重,夏播病轻;干旱年份发病重,多雨年份发病轻。

4防治方法

防治线虫病应先做调查,然后进行防治。调查时间宜在收获前后。因为此时植株上部症状明显,易于识别。

4.1加强检疫工作

保护无病区,不从病区调运花生种子;如确需调种时,应剥去果壳,只调果仁,并在调种前将其干燥到含水量10%以下,在调运其他寄主植物时,也应实施检疫。

4.2加强农业防治

(1)轮作倒茬。与小麦、玉米、高粱等禾本科作物轮作,轮作年限越长,防治效果越明显。

(2)清除侵染源。收获时清除病根,并将病土犁翻、曝晒,可减少线虫数量,病株、病根、病果要集中处理,清除田内外杂草寄主。

(3)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增施腐熟有机肥。

(4)改善灌溉条件,修建排水沟,忌串灌,防止水浇传播。

4.3生物防治

应用淡紫色拟青霉和厚垣孢子轮枝菌等生物制剂能明显降低线虫群体和消解其卵的作用,对根结线虫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根结线虫病范文篇3

关键词蔬菜;根结线虫;综合防治

根结线虫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植物土传病害,其病原线虫种类复杂,为害隐蔽,引发产量损失不易估测[1],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为害通常普遍而严重。该病病原寄主范围甚广,涉及栽培和野生植物约2000余种[2],瓜类、豆类、茄果类和部分绿叶类蔬菜以及一些果树作物都可严重被害[3]。

海南岛地处热带,为发展反季节农业提供了良好的气候和环境条件。冬季蔬菜种植已成为促进当地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以瓜类、茄果类和豆类为主体的瓜菜作物年栽培面积约100,000hm2。但由于可耕地面积有限,不能全面满足生产需求,土地复种指数逐年提高,甚至许多菜区连年栽种相同类型的作物,造成产量和品质不同幅度下降。其中一个最主要原因是根结线虫的不断累积、传播、蔓延和为害所致。为了确保蔬菜的产量和质量安全,笔者在海南海口、三亚和定安主产菜区实施了综合防治技术示范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作物豇豆(白仁长豆角)、番茄(亚蔬6号)、丝瓜(泰选1号)、黄瓜(津研1号)、辣椒(百利西圆椒)。均对根结线虫(Meloidogynespp.)复合种群表现高度感病。

1.2供试药剂①10%噻唑磷GR(日本石原株式会社);②5%丁硫克百威GR(美国富美实公司);③35%威百亩AS(沈阳农药化工有限公司)。根据不同试验的要求,分别将药剂颗粒剂(GR)制成药土,熏蒸剂(AS)配制成药液,尔后穴施或沟施,并覆土踏实。

1.3调查方法按棋盘式取样调查每小区土壤中2龄幼虫(J2)密度,每小区取4个点,选取深度5~15cm土样。将所取土样混匀后,用量杯量取200mL土,采用改良贝曼漏斗法分离线虫24h,在体视解剖镜下计数。

1.4病情分级和防效计算按下列方法[4,5]进行病情分级。0级:根系无虫瘿;1级:根系有少量虫瘿;3级:2/3根系有虫瘿;5级:根系上布满小虫瘿;7级:根系形成须根团。

∑(各级病株数×相对应级别数)

根结指数=――――――×100

调查总株数×最高级别数

CK0线虫数×Pf

J2相对防效(%)=(1-——――――)×100

CK线虫数×Pi

CK线虫数×Pi线虫数

2结果与分析

2.1黄瓜根结线虫病防治示范效果

试验在三亚市崖城镇实施。示范面积3.33hm2,连片种植。前作为苦瓜、豇豆和辣椒等寄主作物,地块严重感染根结线虫病,平均病情指数达30.0。主要技术措施:①收获苦瓜、豇豆和辣椒后,即行清理病株残体,并深翻晒垡5~7d;②试验地块灌水耕犁并移栽水稻;③收获水稻,经深翻晒垡5~7d后整地;④播种黄瓜时于植沟中施入5%丁硫克百威GR,使用剂量为45.0kg/hm2。

结果表明:至收获期,黄瓜株发病率16.8%,平均病情指数19.5,土壤中的J2量为56条/200mL土,平均产量为1943.0kg/667m2。而空白对照区黄瓜植株发病率50.3%,平均病情指数32.0;200毫升土壤中的J2量为312条/200mL,平均产量仅1228.0kg/667m2。

2.2辣椒根结线虫病防治示范效果

试验在定安县仙沟镇实施。砂壤土质,示范面积1.0hm2,共设3个处理,每个处理0.33hm2。移栽前按设计剂量将供试化学杀线虫剂于均匀施于植沟里。

表1结果表明,10%噻唑磷GR表现了理想的防病控害效果。药后60d,其200ml土中的J2量为31.00,仅占施药前的9%,相应的J2防效达91.21%。药后111d,空白对照区J2量达458条/200ml土,是试验前的1.21倍,而上述2种药剂处理区的J2量仅在最初基数的12%~30%之间,J2防效依次为90.23%和75.10%。

根结数量变化趋势,药后60d,10%噻唑磷GR防治区的根结极少,病情指数仅为12.5,5%丁硫克百威GR防治区的病情指数达38.0。药后111d,10%噻唑磷GR仍然有效地抑制根结的形成,病情指数为19.0,5%丁硫克百威防治区此时已可见密生的根结团,空白对照区出现大量死亡植株。

表1不同化学杀线虫剂对辣椒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

处理药前J2量Pi(200ml土)药后60d药后111d

J2量Pf2(200ml土)Pf2/PiJ2防效/%病情

指数J2量Pf2(200ml土)Pf2/PiJ2防效/%病情

指数

10%噻唑磷GR0.75kg/667m2331.6731.000.0991.2112.539.330.1290.3319.0

5%丁硫克百威3kg/667m2335.3379.330.2477.7634.0101.330.3075.1038.0

空白对照(CK)377.33401.331.0640.0458.001.2140.5

产量测定结果,10%噻唑磷GR和5%丁硫克百威GR防治区的辣椒平均产量分别为2183kg/667m2和1872kg/667m2,而空白对照区的为1459kg。两药剂防治区每667m2分别比对照区增产724kg和413kg,增产率分别为49.6%和28.3%。

2.3番茄根结线虫病防治示范效果

试验在海口市新坡镇实施。示范面积6.67hm2,砂壤土质,试验前土壤中J2量为264条/200mL土。主要技术措施:①植前深翻晒垡5~7d;②育苗土消毒,并用5%丁硫克百威GR处理后装杯育苗;③移栽时在植沟中施入5%丁硫克百威GR45.0kg/hm2。收获后期调查结果,处理后的植株发病率为30%,病情指数为22.0,番茄产量达3235kg/667m2;而对照区的植株发病率为98%,病情指数为38.0,番茄产量2816kg/667m2。防治区区比空白对照区增产419kg,增长率为14.87%。

在定安县定城镇实施不同前茬后的化学防治示范,面积6.67hm2,结果列于表2。由表可见,前作对病害影响很大。尽管是对照区,但在经非寄主作物进行水旱轮作后,土壤中的线虫量却大大减少,试验实施后30d和90d,平均J2量分别为20.33条/200mL土和48.33条/200mL土。在与番薯连作区,药后30d和90d,10%丁硫克百威GR防治区J2量分别为836条/200mL土和1038.67条/200mL土,未能有效地控制线虫的增长数量。

表2不同前茬下番茄根结线虫病的化学防治示范试验结果

处理前作示范面积使用剂量

(kg/667m2)幼虫数量(200mL土)

药后30d药后90d

5%丁硫克百威GR番薯205.0836.01038.67

空白对照(CK)水稻5--20.3348.33

2.4豇豆根结线虫病防治示范效果

试验于在海口市秀英区实施,试验面积2.0hm2,砂壤土质,轮作前发病严重。主要技术措施:①与水稻轮作1年;②植前深翻晒垡5~7d;③播种时按设计剂量施入5%丁硫克百威GR和10%噻唑磷GR,前者处理1.33hm2,后者处理06hm2,另设0.07hm2空白对照。结果表明,两种药剂对豇豆上的根结线虫病均有不同程度的控制作用。植后120d,在空白对照区线虫量比处理前增长115.9%时,10%噻唑磷GR和5%丁硫克百威GR处理区的分别下降了87.7%和79.2%;施药后两次调查,病情指数也均较空白对照区的大幅度降低(表3)。

表3两种杀线虫剂对豇豆根结线虫病的控制作用

处理使用剂量

(kg/667m2)药前虫量

(条/200ml土)药后120d虫量

(条/200ml土)病情指数

药后40d药后120d

10%噻唑磷GR0.756587.515.5

5%丁硫克百威GR3.00721511.522.0

空白对照(CK)--6914918.030.0

2.5丁硫克百威不同使用剂量的防治示范效果

用5%丁硫克百威GR按表5方案设计使用剂量梯度,在海口市府城镇的染病丝瓜地实施试验,面积1.07hm2。由表4可见,药后60d,丁硫克百威GR75kg/hm2、60kg/hm2和45kg/hm23个不同使用剂量防治区的200ml土中J2数量分别为12.33、28.30和51.67,减退率分别是88.48%、71.12%和44.44%,此时空白对照区J2量达1287.40条/200ml土,比处理前增加1019.48%,因而全部药剂处理区的相对防效均达93%以上。

表4丁硫克百威5%GR不同使用量对根结线虫J2的影响

处理药前

J2量(200ml土)药后60d药后90d

J2量(200ml土)J2减退率(%)J2防效(%)J2量(200ml土)J2减退率(%)J2防效(%)

5%丁硫克百威GR45kg/hm29351.6744.4495.0322.3375.9994.80

5%丁硫克百威GR60kg/hm29828.3071.1297.4216.0083.6796.46

5%丁硫克百威GR75kg/hm210712.3388.4898.9711.3389.4197.70

对照(CK)1151287.40-1019.48531.24-361.95

至药后90d,各药剂处理区J2数量继续仍呈下降趋势,丁硫克百威5%GR由高至低3个剂量处理的减退率分别达到了89.41%、83.67%和75.99%。尽管对照区的J2量较药后60d时有所下降,但仍比试验前基数的115条/200ml土增长361.95%,药剂处理区的相对J2防效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

2.7水旱轮作和药剂施用对根结线虫病的防治示范效果

试验于在定安县定城镇实施,先种植水稻1年后移栽丝瓜,共示范1.0hm2,其中空白对照约0.07hm2,不设重复,但采取多点取样分析J2量(见表5)。结果指出,不论是空白对照区还是药剂处理区,J2数量均较用番薯(寄主)连作区的少。就药剂处理区和空白对照区而言,35%威百亩AS处理土壤中的J2量就更少。药后30d,药剂处理区200ml土壤J2量为8.67条,空白对照区线虫量为20.33条;至药后90d,药剂处理区线虫量基本不变,但空白对照区的却增加到了48.33条/200mL土。

表5水旱轮作和药剂施用对丝瓜根结线虫病的防治示范结果

处理前茬示范面积(hm2)使用剂量

(kg/hm2)幼虫数量(200ml土)

药后30d药后90d

35%威百亩AS水稻0.9345.08.678.33

空白对照(CK)水稻0.07/20.3348.33

3结论与讨论

3.1根结线虫病是海南省冬季瓜菜作物上的重要病害,采用与非寄主作物轮作尤其是水旱轮作、植前深翻晒垡、育苗土消毒、清除病残组织和施用杀线虫剂的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其危害。

3.2供试的杀线虫剂中,10%噻唑磷GR对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最好,且对人畜毒性低[6],在生产上可大面积推广应用。35%威百AS、5%丁硫克百威GR也有一定防效,生产上可以结合病情严重度和防治成本以及蔬菜产值等因素合理选择和应用。

3.3示范试验中5%丁硫克百威GR在不同作物上的效果不稳定,有时表现为杀虫效果好,有时表现为抑制根结形成,有时表现为提高产量,可能与其本身作用机理和根结线虫对不同蔬菜作物的为害特点各异有关。为了确保防效,建议在重病地区施用5%丁硫克百威GR时,应选用其它不同作用机理的杀线虫剂作为辅助。

3.4海南省栽培的农作物布局复杂,品种多样化。因此,测定不同作物上根结线虫优势种群的寄主范围可为病害的生态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对病害防控体系的构建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开展瓜类、茄果类和豆类蔬菜抗根结线虫品种的引进和利用以及种质资源的抗性评价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应当成为今后植物根结线虫病防控的重要技术手段。

参考文献:

[1]刘维志.植物线虫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313~459.

[2]郭永霞,金永玲.蔬菜根结线虫综合防治研究进展[J].植物保护科学,2007,23(3):376~379.

[3]姜玉兰.蔬菜南方根结线虫的发生与防治[J].中国种业,2006(4):37-38.

[4]王佩圣,刘岐茂,冯明祥,等.3种杀线剂对番茄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J].中国蔬菜,2007,10(28):28.

根结线虫病范文篇4

摘要:花生根结线虫病是花生的一种主要病害,由于线虫病害症状的隐蔽性,往往会因防治不及时,导致病害蔓延,给生产带来严重损失。总结了花生根结线虫的症状表现、病原形态及其特性、发生规律,并提出综合防治方法,以期为花生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花生根结线虫病;发生规律;防治

花生根结线虫病又称花生根瘤线虫病或花生线虫病,俗称地黄病、地落病、黄秧病等,是花生的一种主要病害,在我国各主要花生产区都有发生。花生感病后,根的吸收功能被破坏,植株矮小发黄,花小且开花晚,结果少或不结果,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可减产70%以上,甚至绝收。

1症状表现

主要为害植株的地下部。因地下部受害引起地上部生长发育不良。花生播种半个月后,当主根开始生长时,线虫便可侵入主根尖端,使之膨大形成纺锤形虫瘿(根结),初期为乳白色,后变为黄褐色,直径一般2~4mm,表面粗糙,根系形成乱丝状的须根团,在根茎、果柄和果壳上有时也能形成根结。由于根部组织受到破坏,致使植株生长矮小,叶片发黄,叶片小,底叶叶缘焦灼,叶片早期脱落,病株开花迟,结果少而小,甚至不结果。

(1)从茎叶上看,植株矮小,茎叶发黄,叶片变小,生长缓慢,底部叶片焦灼,早期脱落,开花推迟,与健株相比,出现成片高低不齐的病窝。

(2)从根上看,根部尖端出现大小不规则的小疙瘩及虫瘿,虫瘿上又生出许多幼嫩毛根,经多次重复侵染,根部形成乱麻状须根团。根瘤与虫瘿的区别在于:根瘤生长在侧根一旁,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不生毛根,剖开可见褐色汁液,虫瘿则生长在根端,使整个根端膨大,表面粗糙,并生出许多不定根,剖开可见乳白色粒状线虫。有无虫瘿是与病毒病的主要区别。

(3)从果上看,初期在幼果上形成乳白色的小瘤,后形成褐色疮痂状虫瘿,造成果小而少。

2病原形态及其特性

该病由植株寄生线虫引起。线虫门侧尾腺口纲垫刃目异皮科,根结线虫属(Meloidogyne)特点:雌雄虫体异型。一般认为,侵染花生的根结线虫有3种:花生根结线虫(Meloidogynearenria)、北方根结线虫(M.hapla)、爪蛙根结线虫(M.javanica)。国内主要是前2种,主要从雌虫形态上区分。

2.1形态和发育特征

线虫的整个生活史分为卵、幼虫、成虫3个阶段。卵肾脏形,黄褐色,刚产的卵是包在卵囊内的,卵囊胶质,不规则,具有保护作用。幼虫期发育蜕4次皮,5个龄期成为成虫,1~2龄都是线形,1龄幼虫在卵内,出卵壳后为2龄幼虫,2龄幼虫开始侵染。3~4龄雌雄虫体体形分化,雄虫仍是线形,雌虫由辣椒形逐渐发育成洋梨形。雌虫侵染后在寄主组织中定居、取食、发育、成熟产卵。雄虫交配后到土壤中不久即死亡。目前研究,雌成虫可不经交配而进行孤雌生殖。因此,根部组织中有大量线虫交替危害(在组织解剖及土壤分离时,一般很少见到雄虫,可能与孤雌生殖有关)。

2.2寄主范围

花生根结线虫可侵染35科130余种植物,包括16科80余种栽培植物和19科50余种野生植物。栽培植物中主要包括豆科、茄科、葫芦科的常规作物。另外,甘薯虽然是寄主,但线虫在甘薯上不能正常发育成成虫,禾本科作物也可受侵染,但发病轻。

2.3生理特性

耐水淹,据试验,虫瘿浸水135d仍具侵染力。不耐干燥,带有虫瘿的荚果、根系等含水量降至26.1%以下时线虫全部死亡。利用这一特点,生产上采用充分晒干果壳、田间曝晒病残土的方法,能有效降低病害。

3发生规律

线虫以卵在卵囊内和幼虫在根结内、果皮上随病根和病果壳在土壤或粪肥中越冬,春季平均气温10~12℃,卵开始发育为1龄幼虫,2龄期开始侵入花生幼根,共脱4次皮,变为5龄幼虫,后羽化为成虫交尾产卵,1年发生3~4代,条件适宜20~30d可完成1代,线虫侵入的土壤温度为11.3~34.0℃,最适温度为20~26℃,最适土壤湿度为70%,土壤含水量在20%以下和90%以上不利于侵入

花生根结线虫侵染花生有明显的2个高峰期,分别出现在花生出苗后的21~31d,第1个高峰期正值花生大量新根增长期,第2个高峰期正值第2代幼虫在土壤中口密度增长期。线虫主要分布在40cm土层内,在沙土地平均每天移动1cm。

病原线虫可借病果及混有病株残体的粪肥作近距离传播,也可借农具、人畜、地面流水作近距离扩散。一般重茬田、肥力低的沙土地发生严重;管理粗放、杂草多的地块发病重;连作病重,轮作病轻;砂壤土病重,黏壤土病轻;早播病重,晚播病轻;春播病重,夏播病轻;干旱年份发病重,多雨年份发病轻。

4防治方法

防治线虫病应先做调查,然后进行防治。调查时间宜在收获前后。因为此时植株上部症状明显,易于识别。

4.1加强检疫工作

保护无病区,不从病区调运花生种子;如确需调种时,应剥去果壳,只调果仁,并在调种前将其干燥到含水量10%以下,在调运其他寄主植物时,也应实施检疫。

4.2加强农业防治

(1)轮作倒茬。与小麦、玉米、高粱等禾本科作物轮作,轮作年限越长,防治效果越明显。

(2)清除侵染源。收获时清除病根,并将病土犁翻、曝晒,可减少线虫数量,病株、病根、病果要集中处理,清除田内外杂草寄主。

(3)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增施腐熟有机肥。

(4)改善灌溉条件,修建排水沟,忌串灌,防止水浇传播。

4.3生物防治

应用淡紫色拟青霉和厚垣孢子轮枝菌等生物制剂能明显降低线虫群体和消解其卵的作用,对根结线虫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根结线虫病范文篇5

该病又称为黄萎病,俗称“火龙秧子”,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胞囊线虫寄生于大豆根部,直接危害根部,受其危害后,轻者减产20%~30%,严重的达到70%~80%,并且每年都有大面积地绝收。不同的大豆品种对大豆胞囊线虫有不同程度的抵抗力,种植耐抗品种,可减轻线虫危害造成的减产。合理轮作能有效地控制胞囊线虫病的发生,如采取大豆与禾本科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等轮作。施足底肥,提高土壤肥力,可以增加植株抗病力。

2大豆根结线虫病

大豆根结线虫危害大豆根系,破坏根组织。被害根生长受阻、腐烂,病株地上部萎黄、矮小,严重者大豆成行、成片萎蔫枯死,导致产量严重下降。该病属侵染周期长、流行速度低的病害,宜早期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适当增施粪肥。药剂防治可用克百威3.75~4.50kg/hm2或硫磷4.5~6.0kg/hm2等均有明显防治效果,可控制种苗期线虫第1代的初侵染,能有效地保护主根。

3大豆根腐病

该病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感染,出土前种子受害腐烂变软,不能萌发,表面上有白色霉层。在大豆开花结荚期为发病高峰期,田间出现大量黄叶,病株矮化、根系全部腐烂,导致病株死亡。轻者叶片变黄,提早脱落、结荚少、籽粒小、产量低。大豆根腐病在田间发生往往呈“锅底坑”状分布,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发病点。以农业防治为主,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综合防治。实行与禾本科作物3年以上轮作,适时晚播,发病轻。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增施有机肥,培育壮苗,增强抗病力。还可用多菌灵、福美双和杀虫剂等大豆种衣剂拌种,种衣剂用量为种子重量的1.0%~1.5%,或用2.5%适乐时150mL乳油加20%陈普降40mL,或小叶敌400~500倍液,或2%万佳丰水剂300倍液,或2%菌克毒克750mL/hm2拌种子100kg。

4大豆食心虫

以幼虫蛀入豆荚食害豆粒,常年虫食率10%~20%,严重时可达30%~40%,甚至可达80%,而且影响大豆的品质,降低等级。采用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把农业丰产栽培措施与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有机地结合起来。选用抗虫或耐虫品种,大面积轮作,增加虫源地中耕次数。成虫产卵高峰期(8月20日)叶面喷洒菊酯类农药,利用触杀和胃毒作用防治成虫。可用2.5%功夫乳油300mL/hm2、15%来福灵乳油300mL/hm2、20%速灭杀丁乳油450mL/hm2等防治。于成虫产卵盛期按30~45万头/hm2的放蜂量放赤眼蜂1次,可降低虫食率43%左右。如增加放蜂次数,还能提高防治效果。

5大豆豆荚螟

豆荚螟的危害症状与大豆食心虫相似,但蛀入孔和脱荚孔多在豆荚中部,脱荚孔圆而大。应贯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把其控制在蛀荚为害之前。选种抗虫品种,也可采用大豆与玉米间作。在成虫盛发期可用1.5%甲基对硫磷剂22.5~30.0kg/hm2,喷粉灭蛾;在卵孵化盛期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50%硫磷乳油或50%对硫磷1500倍液喷雾防治;在幼虫脱荚入土前可在地表喷药,毒杀幼虫,用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50%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50%杀螟硫磷乳油1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1500~2500倍液喷雾防治。

6主要杂草

杂草危害是大豆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有马齿苋、狗尾草、野燕麦等。马齿苋为一年生肉质草木,全体光滑无毛,生命力极强,被铲掉的植株曝晒数日不死,植株断体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根成活。狗尾草为一年生草本,成株高20~100cm,杆疏丛生,直立或基部膝曲上升,幼苗鲜绿色,基部紫红色,除叶鞘边缘具长毛外,其他部位无毛。野燕麦为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成株高30~150cm,茎直立、光滑,靠种子繁殖。在播种前应将与大豆种子混在一起的杂草种子进行认真清除,小麦与大豆轮作,前茬小麦播前进行深翻,可深埋杂草种子。可用10%喹禾灵乳油600~1050mL/hm2对水750kg喷雾防除。在大豆播种后出苗前,用50%嗪草酮可湿性粉剂600~750g/hm2,对水450kg进行土表喷雾,或50%乙草胺乳油2250mL/hm2,对狗尾草和野燕麦防除效果好。还可用乙草胺与赛克津混用,即70%赛克津可湿性粉剂300~600g/hm2+50%乙草胺乳脂2~3L/hm2,对以上杂草均可防除。

参考文献

[1]郭庆元.大豆农艺工培训教材[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

[2]敖万立.豆类作物高产栽培实用新技术[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3]胡国华.无公害大豆安全生产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4]耿继光.无公害农药应用指南[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根结线虫病范文篇6

该病又称为黄萎病,俗称“火龙秧子”,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胞囊线虫寄生于大豆根部,直接危害根部,受其危害后,轻者减产20%~30%,严重的达到70%~80%,并且每年都有大面积地绝收。不同的大豆品种对大豆胞囊线虫有不同程度的抵抗力,种植耐抗品种,可减轻线虫危害造成的减产。合理轮作能有效地控制胞囊线虫病的发生,如采取大豆与禾本科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等轮作。施足底肥,提高土壤肥力,可以增加植株抗病力。

2大豆根结线虫病

大豆根结线虫危害大豆根系,破坏根组织。被害根生长受阻、腐烂,病株地上部萎黄、矮小,严重者大豆成行、成片萎蔫枯死,导致产量严重下降。该病属侵染周期长、流行速度低的病害,宜早期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适当增施粪肥。药剂防治可用克百威3.75~4.50kg/hm2或硫磷4.5~6.0kg/hm2等均有明显防治效果,可控制种苗期线虫第1代的初侵染,能有效地保护主根。

3大豆根腐病

该病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感染,出土前种子受害腐烂变软,不能萌发,表面上有白色霉层。在大豆开花结荚期为发病高峰期,田间出现大量黄叶,病株矮化、根系全部腐烂,导致病株死亡。轻者叶片变黄,提早脱落、结荚少、籽粒小、产量低。大豆根腐病在田间发生往往呈“锅底坑”状分布,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发病点。以农业防治为主,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综合防治。实行与禾本科作物3年以上轮作,适时晚播,发病轻。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增施有机肥,培育壮苗,增强抗病力。还可用多菌灵、福美双和杀虫剂等大豆种衣剂拌种,种衣剂用量为种子重量的1.0%~1.5%,或用2.5%适乐时150mL乳油加20%陈普降40mL,或小叶敌400~500倍液,或2%万佳丰水剂300倍液,或2%菌克毒克750mL/hm2拌种子100kg。

4大豆食心虫

以幼虫蛀入豆荚食害豆粒,常年虫食率10%~20%,严重时可达30%~40%,甚至可达80%,而且影响大豆的品质,降低等级。采用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把农业丰产栽培措施与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有机地结合起来。选用抗虫或耐虫品种,大面积轮作,增加虫源地中耕次数。成虫产卵高峰期(8月20日)叶面喷洒菊酯类农药,利用触杀和胃毒作用防治成虫。可用2.5%功夫乳油300mL/hm2、15%来福灵乳油300mL/hm2、20%速灭杀丁乳油450mL/hm2等防治。于成虫产卵盛期按30~45万头/hm2的放蜂量放赤眼蜂1次,可降低虫食率43%左右。如增加放蜂次数,还能提高防治效果。

5大豆豆荚螟

豆荚螟的危害症状与大豆食心虫相似,但蛀入孔和脱荚孔多在豆荚中部,脱荚孔圆而大。应贯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把其控制在蛀荚为害之前。选种抗虫品种,也可采用大豆与玉米间作。在成虫盛发期可用1.5%甲基对硫磷剂22.5~30.0kg/hm2,喷粉灭蛾;在卵孵化盛期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50%硫磷乳油或50%对硫磷1500倍液喷雾防治;在幼虫脱荚入土前可在地表喷药,毒杀幼虫,用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50%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50%杀螟硫磷乳油1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1500~2500倍液喷雾防治。

6主要杂草

杂草危害是大豆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有马齿苋、狗尾草、野燕麦等。马齿苋为一年生肉质草木,全体光滑无毛,生命力极强,被铲掉的植株曝晒数日不死,植株断体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根成活。狗尾草为一年生草本,成株高20~100cm,杆疏丛生,直立或基部膝曲上升,幼苗鲜绿色,基部紫红色,除叶鞘边缘具长毛外,其他部位无毛。野燕麦为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成株高30~150cm,茎直立、光滑,靠种子繁殖。在播种前应将与大豆种子混在一起的杂草种子进行认真清除,小麦与大豆轮作,前茬小麦播前进行深翻,可深埋杂草种子。可用10%喹禾灵乳油600~1050mL/hm2对水750kg喷雾防除。在大豆播种后出苗前,用50%嗪草酮可湿性粉剂600~750g/hm2,对水450kg进行土表喷雾,或50%乙草胺乳油2250mL/hm2,对狗尾草和野燕麦防除效果好。还可用乙草胺与赛克津混用,即70%赛克津可湿性粉剂300~600g/hm2+50%乙草胺乳脂2~3L/hm2,对以上杂草均可防除。

参考文献

[1]郭庆元.大豆农艺工培训教材[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

[2]敖万立.豆类作物高产栽培实用新技术[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3]胡国华.无公害大豆安全生产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4]耿继光.无公害农药应用指南[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根结线虫病范文篇7

该病又称为黄萎病,俗称“火龙秧子”,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胞囊线虫寄生于大豆根部,直接危害根部,受其危害后,轻者减产20%~30%,严重的达到70%~80%,并且每年都有大面积地绝收。不同的大豆品种对大豆胞囊线虫有不同程度的抵抗力,种植耐抗品种,可减轻线虫危害造成的减产。合理轮作能有效地控制胞囊线虫病的发生,如采取大豆与禾本科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等轮作。施足底肥,提高土壤肥力,可以增加植株抗病力。

2大豆根结线虫病

大豆根结线虫危害大豆根系,破坏根组织。被害根生长受阻、腐烂,病株地上部萎黄、矮小,严重者大豆成行、成片萎蔫枯死,导致产量严重下降。该病属侵染周期长、流行速度低的病害,宜早期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适当增施粪肥。药剂防治可用克百威3.75~4.50kg/hm2或硫磷4.5~6.0kg/hm2等均有明显防治效果,可控制种苗期线虫第1代的初侵染,能有效地保护主根。

3大豆根腐病

该病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感染,出土前种子受害腐烂变软,不能萌发,表面上有白色霉层。在大豆开花结荚期为发病高峰期,田间出现大量黄叶,病株矮化、根系全部腐烂,导致病株死亡。轻者叶片变黄,提早脱落、结荚少、籽粒小、产量低。大豆根腐病在田间发生往往呈“锅底坑”状分布,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发病点。以农业防治为主,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综合防治。实行与禾本科作物3年以上轮作,适时晚播,发病轻。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增施有机肥,培育壮苗,增强抗病力。还可用多菌灵、福美双和杀虫剂等大豆种衣剂拌种,种衣剂用量为种子重量的1.0%~1.5%,或用2.5%适乐时150mL乳油加20%陈普降40mL,或小叶敌400~500倍液,或2%万佳丰水剂300倍液,或2%菌克毒克750mL/hm2拌种子100kg。

4大豆食心虫

以幼虫蛀入豆荚食害豆粒,常年虫食率10%~20%,严重时可达30%~40%,甚至可达80%,而且影响大豆的品质,降低等级。采用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把农业丰产栽培措施与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有机地结合起来。选用抗虫或耐虫品种,大面积轮作,增加虫源地中耕次数。成虫产卵高峰期(8月20日)叶面喷洒菊酯类农药,利用触杀和胃毒作用防治成虫。可用2.5%功夫乳油300mL/hm2、15%来福灵乳油300mL/hm2、20%速灭杀丁乳油450mL/hm2等防治。于成虫产卵盛期按30~45万头/hm2的放蜂量放赤眼蜂1次,可降低虫食率43%左右。如增加放蜂次数,还能提高防治效果。

5大豆豆荚螟

豆荚螟的危害症状与大豆食心虫相似,但蛀入孔和脱荚孔多在豆荚中部,脱荚孔圆而大。应贯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把其控制在蛀荚为害之前。选种抗虫品种,也可采用大豆与玉米间作。在成虫盛发期可用1.5%甲基对硫磷剂22.5~30.0kg/hm2,喷粉灭蛾;在卵孵化盛期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50%硫磷乳油或50%对硫磷1500倍液喷雾防治;在幼虫脱荚入土前可在地表喷药,毒杀幼虫,用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50%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50%杀螟硫磷乳油1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1500~2500倍液喷雾防治。

6主要杂草

杂草危害是大豆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有马齿苋、狗尾草、野燕麦等。马齿苋为一年生肉质草木,全体光滑无毛,生命力极强,被铲掉的植株曝晒数日不死,植株断体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根成活。狗尾草为一年生草本,成株高20~100cm,杆疏丛生,直立或基部膝曲上升,幼苗鲜绿色,基部紫红色,除叶鞘边缘具长毛外,其他部位无毛。野燕麦为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成株高30~150cm,茎直立、光滑,靠种子繁殖。在播种前应将与大豆种子混在一起的杂草种子进行认真清除,小麦与大豆轮作,前茬小麦播前进行深翻,可深埋杂草种子。可用10%喹禾灵乳油600~1050mL/hm2对水750kg喷雾防除。在大豆播种后出苗前,用50%嗪草酮可湿性粉剂600~750g/hm2,对水450kg进行土表喷雾,或50%乙草胺乳油2250mL/hm2,对狗尾草和野燕麦防除效果好。还可用乙草胺与赛克津混用,即70%赛克津可湿性粉剂300~600g/hm2+50%乙草胺乳脂2~3L/hm2,对以上杂草均可防除。

论文关键词:大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论文摘要:总结了大豆主要病虫草害如大豆胞囊线虫病、大豆根结线虫病、大豆食心虫、马齿苋等的综合防治技术,以供大豆种植户参考。

参考文献

[1]郭庆元.大豆农艺工培训教材[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

[2]敖万立.豆类作物高产栽培实用新技术[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根结线虫病范文篇8

关键词:大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随着大豆种植面积的迅速增加,在单产和总产不断提高的同时,大豆的各类病虫草害也不断增加。依据发生情况,采用农业栽培防治技术为主,采取选择良种与药剂拌种的措施对病虫草害进行综合防治,保证大豆的优质高产。

1大豆胞囊线虫病

该病又称为黄萎病,俗称“火龙秧子”,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胞囊线虫寄生于大豆根部,直接危害根部,受其危害后,轻者减产20%~30%,严重的达到70%~80%,并且每年都有大面积地绝收。不同的大豆品种对大豆胞囊线虫有不同程度的抵抗力,种植耐抗品种,可减轻线虫危害造成的减产。合理轮作能有效地控制胞囊线虫病的发生,如采取大豆与禾本科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等轮作。施足底肥,提高土壤肥力,可以增加植株抗病力。

2大豆根结线虫病

大豆根结线虫危害大豆根系,破坏根组织。被害根生长受阻、腐烂,病株地上部萎黄、矮小,严重者大豆成行、成片萎蔫枯死,导致产量严重下降。该病属侵染周期长、流行速度低的病害,宜早期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适当增施粪肥。药剂防治可用克百威3.75~4.50kg/hm2或硫磷4.5~6.0kg/hm2等均有明显防治效果,可控制种苗期线虫第1代的初侵染,能有效地保护主根。

3大豆根腐病

该病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感染,出土前种子受害腐烂变软,不能萌发,表面上有白色霉层。在大豆开花结荚期为发病高峰期,田间出现大量黄叶,病株矮化、根系全部腐烂,导致病株死亡。轻者叶片变黄,提早脱落、结荚少、籽粒小、产量低。大豆根腐病在田间发生往往呈“锅底坑”状分布,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发病点。以农业防治为主,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综合防治。实行与禾本科作物3年以上轮作,适时晚播,发病轻。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增施有机肥,培育壮苗,增强抗病力。还可用多菌灵、福美双和杀虫剂等大豆种衣剂拌种,种衣剂用量为种子重量的1.0%~1.5%,或用2.5%适乐时150mL乳油加20%陈普降40mL,或小叶敌400~500倍液,或2%万佳丰水剂300倍液,或2%菌克毒克750mL/hm2拌种子100kg。

4大豆食心虫

以幼虫蛀入豆荚食害豆粒,常年虫食率10%~20%,严重时可达30%~40%,甚至可达80%,而且影响大豆的品质,降低等级。采用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把农业丰产栽培措施与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有机地结合起来。选用抗虫或耐虫品种,大面积轮作,增加虫源地中耕次数。成虫产卵高峰期(8月20日)叶面喷洒菊酯类农药,利用触杀和胃毒作用防治成虫。可用2.5%功夫乳油300mL/hm2、15%来福灵乳油300mL/hm2、20%速灭杀丁乳油450mL/hm2等防治。于成虫产卵盛期按30~45万头/hm2的放蜂量放赤眼蜂1次,可降低虫食率43%左右。如增加放蜂次数,还能提高防治效果。

5大豆豆荚螟

豆荚螟的危害症状与大豆食心虫相似,但蛀入孔和脱荚孔多在豆荚中部,脱荚孔圆而大。应贯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把其控制在蛀荚为害之前。选种抗虫品种,也可采用大豆与玉米间作。在成虫盛发期可用1.5%甲基对硫磷剂22.5~30.0kg/hm2,喷粉灭蛾;在卵孵化盛期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50%硫磷乳油或50%对硫磷1500倍液喷雾防治;在幼虫脱荚入土前可在地表喷药,毒杀幼虫,用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50%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50%杀螟硫磷乳油1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1500~2500倍液喷雾防治。

6主要杂草

杂草危害是大豆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有马齿苋、狗尾草、野燕麦等。马齿苋为一年生肉质草木,全体光滑无毛,生命力极强,被铲掉的植株曝晒数日不死,植株断体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根成活。狗尾草为一年生草本,成株高20~100cm,杆疏丛生,直立或基部膝曲上升,幼苗鲜绿色,基部紫红色,除叶鞘边缘具长毛外,其他部位无毛。野燕麦为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成株高30~150cm,茎直立、光滑,靠种子繁殖。在播种前应将与大豆种子混在一起的杂草种子进行认真清除,小麦与大豆轮作,前茬小麦播前进行深翻,可深埋杂草种子。可用10%喹禾灵乳油600~1050mL/hm2对水750kg喷雾防除。在大豆播种后出苗前,用50%嗪草酮可湿性粉剂600~750g/hm2,对水450kg进行土表喷雾,或50%乙草胺乳油2250mL/hm2,对狗尾草和野燕麦防除效果好。还可用乙草胺与赛克津混用,即70%赛克津可湿性粉剂300~600g/hm2+50%乙草胺乳脂2~3L/hm2,对以上杂草均可防除。

参考文献

[1]郭庆元.大豆农艺工培训教材[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

[2]敖万立.豆类作物高产栽培实用新技术[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根结线虫病范文篇9

目前我州正进行平稳有序的收购工作,从今年病虫发生情况看,我州烤烟苗期至9月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有花叶病毒病、炭疽病、野火病、根黑腐病、青枯病、黑胫病、赤星病、气候性斑点病、根结线虫病、烟蚜、烟青虫、斜纹夜蛾、地老虎、金龟子、蛞蝓等。其中危害较重的为花叶病毒病、根黑腐病、青枯病、黑胫病、赤星病、烟青虫等,花叶病毒病发病率和发生面积比去年偏高,其余病虫危害发病率和发生面积均比去年偏低。

二、2008年植保工作计划

(一)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网站建设

1、网站的组成

设州站一个,在州烟科所,县级测报站7个,其中文山、砚山为重点测报站,其它县为一般测报站,办公地点在生产股。

2、系统观测点和普查点的安排

全州设置2个系统观测点,分别安排在文山、砚山,在全州七个县分别设置普查点,每个县选择两个有代表性的主要种烟乡镇进行普查。

3、各级站点技术负责人、测报人员的组成

州级测报站相对固定1人负责测报站的日常工作,各县公司生产股明确1名技术负责人,各乡镇至少明确2-3名普查人员。

4、测报对象

花叶病、野火病、赤星病、黑胫病、青枯病、根结线虫病、烟蚜、烟青虫。

5、普查对象

花叶病、炭疽病、野火病、根黑腐病、青枯病、黑胫病、赤星病、角斑病、根结线虫病、烟蚜、烟青虫、斜纹夜蛾、地老虎、金龟子、蛞蝓等。

(二)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

1、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加大科技人员及烟农植保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技术人员和烟农对病害的诊断、综合防治水平。

2、举办一定面积的烤烟病虫害综防示范样板,带动大面积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

3、部分农药实行统供进行统防统治。

(三)加强烟用农药的监督和管理

1、烟用农药的使用严格按照中国烟叶购销公司及省公司推荐品种使用。

2、烟用农药由州物资公司进行统一采购。

根结线虫病范文篇10

1蔬菜大棚施肥要点

1.1农家肥要腐熟没有经过腐熟的农家肥存有病菌和病虫,给蔬菜施用后容易传播病害。另外,如果将农家肥放到大棚里再进行腐熟,产生的氨气容易烧伤菜苗。因此,农家肥要在棚外充分腐熟后再施用。

1.2施肥方法要科学合理底肥最好在蔬菜定植一周前施用,并且要与土壤混合均匀;追肥可以在距离植株7~10cm的地方沟施或者穴追。追肥后要及时盖土、浇水,千万不要将肥料直接撒在地面或植株上,以免肥料挥发或烧伤蔬菜秧苗。根外追肥应该选择在蔬菜需要肥料的高峰期及蔬菜生长后期,最好选择阴天或傍晚进行,尽量将肥液喷到新叶及叶子背面,以利于蔬菜吸收。

1.3化肥施用要适量由于大棚内的肥料不容易流失,所以过度施用化肥会引起土壤中盐类浓度的增加,轻则影响蔬菜正常生长,重则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因此,施肥前要进行肥力测定,进行配方施肥,不要盲目施用。

1.4微肥施用要准确微量元素肥料在蔬菜生长过程中需求量虽然很小,但在蔬菜代谢中的作用却很大。目前常用的微肥有硼、钼、锌、铁肥等。微肥多做基肥施用,也可用于拌种、浸种或根外追肥。由于微肥适量与过量之间的范围比较窄,所以用量一定要准确,避免造成肥害。1.5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方法要得当使用好植物生长调节剂,会对蔬菜增产起到促进作用。但是,每种调节剂在应用上都有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尤其要掌握好使用的时间和浓度,不能马虎大意,否则就不能达到蔬菜增产的效果。

2主要病虫害与防治

2.1幼苗猝倒病猝倒病主要危害黄瓜、番茄、茄子及辣椒幼苗。苗床开始时只有少数幼苗发病,几天后由此为中心逐渐向外蔓延扩展,最后引起成片幼苗猝倒。苗期遇寒流低温和光照不足时易发病。防治幼苗猝倒病,一是选择无土育苗技术,缩短苗龄,提高秧苗质量,杜绝病害。二是床土消毒,选用无病新土或每1m2用五氰硝基苯粉剂9g,或地菌灵8g,或质量分数为25%的甲霜灵可湿性粉9g加质量分数为70%的代森锰锌1g,用细土拌匀撒在畦面上,剩余的覆盖在种子上面。三是种前一次性灌足底水,出苗后尽量不浇水。四是及时放风排湿,避免低温高湿。五是出苗后若发病,选择晴天喷药,可用烯酰吗啉1000倍液,或质量分数为72%的克露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或质量分数为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施。

2.2幼苗立枯病立枯病主要危害黄瓜、番茄、茄子、辣椒幼苗,刚出土幼苗及大苗均可染病。幼苗茎基部出现椭圆形褐色病斑,地上部白天萎蔫,晚上恢复,病斑渐凹陷,发展到绕茎一周,致植株茎基部缢缩干枯而死。病斑有轮纹或淡褐色蛛丝状霉层,不同于猝倒病。苗床温暖多湿,通风不良易发病。防治幼苗立枯病,一是选用无土育苗技术。二是加强苗床管理,科学放风,避免高温高湿出现。三是苗期定期叶面施肥,提高作物抗病力。四是苗床药土处理,每1m2可用艾菌托或甲基硫菌灵8g混土撒畦面。五是发病初期可用质量分数为72.2%的普立克800倍液,或质量分数为69%的烯尔嘧800倍液喷淋苗床。

2.3幼苗沤根沤根是蔬菜育苗期常见病害。病苗根部不发新根,根皮发锈腐烂。地上部叶缘枯焦,萎焉易拔起,严重时,幼苗成片干枯而死亡。低温高湿易发病。防治幼苗沤根,一是选用无土育苗技术。二是秧畦要平,浇水均匀,严禁大水浇灌。三是育苗期注意提高地温,避免低温高湿出现。四是初发病时及时松土,避免浇水。

2.4瓜类细菌斑病瓜类细菌性角斑病主要危害黄瓜、西葫芦。病叶正面病斑中部干枯脆裂,形成穿孔;背面病斑因叶脉限制呈多角形。一般湿度越大,发病越重。防治细菌性角斑病,一是重点抓好生态防治。上午升温排湿,夜间湿度控制在80%以下,尽量缩短叶缘及叶面结露时间和数量,降低发病所要求的温湿条件。二是发病初期喷施质量分数为50%的琥珀肥酸铜(DT)可湿粉400倍液。

2.5芹菜斑枯病芹菜叶、叶柄、茎均可发生斑枯病。叶片病斑呈圆形散生,大小不等;叶柄、茎部病斑呈现长圆凹陷,中部散生黑色小点。防治芹菜斑枯病,一是加强田间管理,施用底肥,增加植株抗病性。合理密植,注意降温排湿。二是定植前用药剂喷撒苗床,但要定植,可选世高80倍液。缓苗后用10%百菌清烟剂薰棚,每0.067hm2用300g,间隔10d再薰1次。

2.6芹菜菌核病芹菜菌核病危害芹菜茎、叶。病斑初为褐色水浸状,湿度大时形成软腐,表面生出白色菌丝,后期形成鼠粪状黑色菌核。一般低温高湿发病较重。防治芹菜菌核病,一是采用生态防治法避免发病条件的出现。二是发病初期喷施质量分数为50%的速克灵,或质量分数为50%的扑海因可湿粉100~15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