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腐病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17:02:43

根腐病范文篇1

1.危害及症状

大豆根腐病主要是苗期发生,病苗的主根和靠地面的茎基部形成红褐色,略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幼苗被害严重时,茎基部变褐细缩折倒枯死,幼株被害严重时,植株变黄,生长迟缓矮小。大豆根腐病菌在土壤中越冬,当苗期多雨、地温低、土壤湿度大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黏重发病重。重迎茬地发病重,高梁茬地种大豆也发病重。

2.侵染循环

引起大豆根腐病的大多数病原菌属于土壤习居菌,除了能以菌丝或菌核在土壤中或病组织上越冬外,还可以在土壤中腐生。因此,土壤和病残体(病根)是大豆根腐病的初次侵染来源。大豆种子萌发后4~7天即可侵染胚茎和胚根,虫伤和其他自然伤口有利于多种病菌侵入。

3.发病条件

影响大豆根腐病发病的条件主要是土壤中菌源数量、土壤的理化性质与土壤温、湿度等。

3.1种植制度由于根腐病菌属于土壤习居菌,可以在土壤中腐生,在适宜寄主植物的条件下,病菌生长发育好、繁殖快,从而土壤中的菌源数量增多,发病重,所以大豆连作地根腐病重,连作年限越久,发病越重。总的发病趋势是重三年>重二年>重一年>迎茬>正茬。正茬明显小于迎茬和重茬,而迎茬和重茬之间差异不大,说明两年轮作对大豆根腐病基本没有防治效果。

3.2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质地疏松、通透性好的砂壤土、轻壤土、黑土较粘重土壤及通透性差的白浆土病害轻,土壤肥沃较土壤瘠薄地病害轻。

3.3土壤温、湿度大豆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的适温为20℃~25℃,低于9℃出苗就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播种早,由于播种期土壤温度低,发病重。另外土壤含水量大,特别是低洼潮湿地,大豆幼苗长势弱,抗病力差,也易受病菌侵染,发病重;土壤含水量过低,旱情时间长或久旱后突然连续降雨,使大豆幼苗迅速生长,根部表皮易纵裂,伤口增多,也有利于病菌侵染,病害加重。

3.4耕作方式一般垄作比平作发病轻,大垄比小垄尤其平作栽培发病轻。其原因是垄作可进行中耕培土,使土壤疏松,通透性好,土壤含水量降低:而平地由于土壤板结并易发生涝害,土壤含水量高,有利于病菌繁殖侵染根部,发病常重。

3.5播种深度大豆播种深度直接影响幼苗出土速度,若播种过深,则地温低,幼苗生长慢,组织柔弱,地下根部延长,根易被病菌侵染,使病情加重。

3.6施肥施肥水平和施肥种类对根腐病也有很大影响,一般氮肥用量大,使幼苗组织柔嫩,病害重,增施磷肥可减轻病害发生。

3.7害虫一般根部有潜根蝇为害,有利于病害发生,虫株率愈高发病愈重,反之则轻。

3.8化学除草剂豆田除草剂应用得好,可以对豆田灭草起到良好的作用,某些除草剂因施用方法和剂量不当,可造成人豆幼苗产生药害,使幼苗生长受阻,同时也会加重大豆根腐病的发生。

4防治措施

4.1农业防治

(1)合理轮作实行与禾本科作物3年以上轮作,严禁大豆重迎茬。

(2)垄作栽培垄作有利于降湿,增温,减轻病害。

(3)适时晚播适时晚播发病轻,地温稳定通过7℃~8℃时开始播种,并注意播深为3~5厘米,不能超5厘米。

(4)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土壤湿度减轻病情及时翻耕、平整细耕土地,改善土壤通气状态,减少田间积水,适时中耕培土,促进根系发育,防治地下害虫,增施有机肥,培育壮苗,增强抗病力。在春季气温低,土壤粘重的为根腐病常发区,提高耕作水平是一项重要的防病措施。

(5)施足基肥,种肥,及时追肥应用多元复合液肥进行叶面施肥,弥补根部病声吸收肥、水的不足。

(6)中耕培土及时进行中耕培土,促进地上茎基部侧生新根的形成,恢复生长。

4.2药剂防治

(1)种衣拌种用含有多菌灵、福美双和杀虫剂的大豆种衣剂拌种,种衣剂用量为种子重量的1%~1.5%,可以预防根腐病和潜根蝇。

(2)混剂拌种用多•福混剂拌种,用种子重量的0.4%药剂进行湿拌,为了增加附着性,可用聚乙烯醇液做粘着剂。

根腐病范文篇2

【关键词】红景天根腐病药物防治生物防治

StudyonthePreventionandCurationontheRootRotPathogenofRhodiolaroseaL.

Abstract:AfterinvestigatedthepathogenyoftherootrotpathogenofRhodiolaroseaL.,itfoundthatplantinlowaltitudes,hightemperatureinJulyandAugustandhighhumidity(excessiveirrigation)conditionsareallresultedtherootrotpathogenofRhodiolaroseaL.prevailed.Moderatelydiggingincultivationcanmakerhizomeappearedfromtheearth,manualextirpateflower-budandothermeasuresareallcanalleviatetheharmoftherootrotpathogen.ItisfoundthattheeffectofCarbendazim,Carbendazim+Thiramextender(600times)areallobservablyaftertheexperimentsofindoorandinfields,theeffectofitspreventionandcurativeratesare82.10%percentand85.42%,respectively.

Keywords:TherootrotpathogenofRhodiolaroseaL.;Medicationpreventionandcuration;Biologicalcortrol

红景天是近20年来新开发的中草药,有养心安神、活血化瘀、止血、清热解毒等功效。现代药效学研究其具有抗衰老、抗疲劳、抗缺氧、抗微波辐射、调节神经及内分泌的功效。在野生状态下生长良好,抗病性较强,但人工栽培根腐病发生较为严重[1]。据有关资料研究表明,一般1~2龄苗根腐病为20%~30%,3龄苗根腐病为60%~70%,4龄苗根腐病为90%以上。根腐病可危害红景天根的各个部位,主要从主根下段开始侵染。初期红景天根表皮呈棕褐色斑点,迅速向根的顶端发展并侵入其内部,使大部或整个红景天根腐烂,只剩下中空的根皮,呈棕褐色湿腐状态,致使红景天完全丧失价值。此病的病原菌为镰刀菌,广泛存在于各种类型的土壤中[2,3],主要发生在7~8月高温多雨季节,土壤湿度大时易于流行。为了控制红景天根腐病的危害,从2003年开始笔者对红景天根腐病发病因素及药物防治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海拔高度与发病率的关系

200506中旬对种植在石河子海拔高度为450m和750m的3年生红景天进行发病率和病情调查。采用对角线法,各取15点,每点双行20株。

1.2中耕与发病的关系

结合中耕除草,采用适当覆土和扒土(扒去红景天根茎部土壤,使根茎部裸出地面)两种方法。每处株数为50株,重复3次。当年8月调查病情。

1.3摘花芽与发病的关系在红景天花芽出现后,采用摘除花芽和不摘除两种处理方法,每处各为50株,重复3次当年8月调查病情。

1.4药物防治试验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5%噁霉灵水剂500倍液,5%菌毒清水剂400倍液,55%敌克松膏剂800倍液,30%枯萎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5%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5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等量混合后600倍液和800倍液为供试药剂,以清水作对照。药剂室内毒性测定采用抑菌圈法。田间药效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2004年试验小区面积为20m2,从5月15日开始每隔10d喷药1次,连续喷3次,2005年试验小区面积为16m2,从5月16日开始每隔10d喷药1次,连续喷3次。

2结果

2.1海拔高度与发病的关系对表1数据进行t检验,分析得出两个海拔高度之间发病率有统计意义(t=8.5225>t0.01(4)=4.604)。低海拔区红景天根腐病发病率明显高于高海拔区,说明在低海拔区种植红景天是根腐病发生与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表1不同高度对红景天根腐病发病率的影响(略)

2.2中耕与发病的关系

从表2中可知,对红景天植株适当覆土处理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适当扒土处理,说明中耕时适当有目的扒土,使红景天根颈部裸出地面,对红景天的根腐病防治有一定的作用。表2中耕处理对红景天根腐病发病率的影响(略)

2.3摘除花芽与发病的关系对表3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法之间有统计意义(F=40.25*),即摘除花芽处理的根腐病发病率显著低于不摘除花芽处理,不仅可以促进红景天根茎的生长,而且可以减轻根腐病的危害。表3摘除花芽对红景天根腐病发病率的影响(略)

2.4药物防治

室内药物抑菌试验结果见表4。表4室内药物对红景天根腐病抑菌试验(略)

从表4中可知,各种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多菌灵、多菌灵和福美双混合剂的抑菌作用最强,其抑菌圈直径>30mm,其次为枯萎灵,其抑菌圈直径为28.2mm。

红景天根腐病药物田间防治试验是从2004~2005年进行试验,从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药物均能降低根腐病的发病率,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F2004=160.70**,F2005=95.45**)。不同药剂间多重的比较结果表明,用多菌灵,多菌灵+福美双混合剂600倍液处理红景天根腐病发病率显著降低,其防治效能达到了80%以上,说明这两种药物可用于红景天根腐病的防治。枯萎灵、多菌灵+福美双混合剂800倍液的防治效果也达到70%以上,也可以用于红景天根腐病的防治。表5红景天根腐病药物田间防治试验(略)

3小结

根据药剂室内抑菌试验与调查结果表明,红景天根腐病的发生与海拔高度、温度、湿度等生态因子有密切关系。因此种植红景天时应尽可能选择高海拔地区且与之生态环境相似之处,这是降低根腐病和危害的主要措施。

中耕时适当的扒土和摘除花芽的试验结果表明,中耕时适当扒土使红景天裸出地面和人工摘除红景天花心(芽)也是防治根腐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抑菌试验和田间药物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多菌灵800倍液、多菌灵+福美双混剂600倍液等药剂的防治效果较好,是药物防治红景天根腐病首选药物。因为红景天是一种珍贵的药用植物,建议在生产过程中应用栽培技术措施和生物防治为主要手段的方案和防治措施,尽可能减少农药的使用。

【参考文献】

[1]成玉怀,李鹏红景天引种及栽培试验[J].中药材,2003,26,(11):775.

[2]王继山,唐桂荣,顾汉春.红景天根腐病防治效果分析[J].吉林农业科学,1999,24(6):44.

根腐病范文篇3

[论文摘要]为了建植一批高质量的草坪绿地,提高环境质量,改善城市景观效果。介绍了在国内首次进行了冷季型草病害的系统调查,初步掌握了北京地区冷季型草病害的种类、危害、分布、症状类型及寄主范围。从不同的冷季型草种和不同的立地条件对冷季型草草坪的病虫害防治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和研究,制定出一套较系统的养护管理方法,对指导今后草地管理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草坪和地被植物是风景园林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更是“黄土不露天”得天独厚的材料。其中,冷季型草坪的病虫害防治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冷季型草病害的调查

病害调查及病害诊断是正确识别病害种类、研究病害流行规律的基础,也是进行预测预报、制定防治策略和确定防治方案的重要依据。1996年10月至1999年10月,针对北京和天津地区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种植的冷季型草坪草开展了病害调查及病害诊断工作。通过调查和诊断,主要是了解病害发生的种类、分布、危害程度、发生特点以及症状表现。病害诊断是通过症状观察和病原鉴定,并结合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及进行柯赫氏法则试验等技术方法,确定病害种类。

(一)病害种类、危害程度及分布

通过1997~1999年近3年的基本调查可以看出,对北京市冷季型草危害最重、分布最广的病害主要有4大类,即褐斑病、夏季斑、腐霉枯萎病和镰刀菌枯萎病,其次是叶斑病(主要包括弯孢霉叶枯病、德氏霉叶枯病、离蠕孢叶枯病)、锈病,再次之有黑粉病、叶尖枯病、白粉病、仙环病、粘霉病和线虫病等共15种。主要病害大多集中发生在6~9月份,有些病害早春和秋季也有发生。不同病害对草坪的危害程度差异很大。其中,以褐斑病的发生最为普遍,寄主范围也最广,占调查地点的82.6%。褐斑病、夏季斑、腐霉枯萎病、镰刀菌枯萎病和叶斑病对草坪的危害最重,可造成草坪稀疏、成片死亡,出现秃斑,严重影响草坪景观效果。

(二)主要病害症状的简要描述

1.褐斑病。是分布最广、危害最重的一种病害。在所调查的草坪上几乎都有发生。主要侵染植株的叶、鞘、茎,引起叶腐、鞘腐和茎基腐,根部往往受害较轻。因此,大部分受害株都能再生长出新叶而得以恢复。单株受害病叶及鞘上病斑梭形、长条形,不规则,长1~4cm,初呈水渍状;后病斑中心枯白,边缘红褐色,严重时整叶水渍状腐烂。高羊茅叶片上病斑多不规则形,边缘褐色。草地早熟禾有的品种叶片上病斑初梭形,后长圆形与叶同宽,边缘橙黄色,内部白色或淡黄色;受害叶鞘生褐色梭形、长条形病斑,多数长0.5~1cm,有的长达3.5cm以上。初期病斑内部青灰色水浸状,边缘红褐色,后期病斑变褐色。严重时病菌可侵入茎秆,病斑绕茎扩展可造成茎及颈基部变褐腐烂枯死;在潮湿条件下,叶鞘和叶片病变部位生稀疏的褐色菌丝;病鞘、颈基部有黑褐色菌核形成,易脱落。草坪受害后出现大小不等的近圆形枯草圈,条件适合时,枯草圈直径可从几厘米很快扩展到2m左右。由于中心的病株可不断恢复,就呈现出了中间绿、外边枯的“蛙眼”状环形枯草圈。在清晨有露水或高湿时,枯草圈外缘(健株与枯草圈交界处)有由萎蔫的新病株和病菌的菌丝形成组成的暗绿色至黑褐色的浸润圈,即“烟圈”。当叶片干枯时烟圈消失。这种现象只是在叶片很湿或空气湿度很高时才可能出现。另外在修剪较高的多年生黑麦草、草地早熟禾、高羊茅草坪上,就常常没有烟圈。有经验的草坪管理人员,在病害发生时还可闻到一股霉味。但由于不同草种类型(如冷季型或暖季型)、不同品种组合、不同立地环境和养护水平(如修剪高度、次数)及病原菌的不同株系间症状变化很大,所以要视不同草坪仔细观察。

2.腐霉枯萎病。在调查的近一半草坪上的草地早熟禾、高羊茅、黑麦草和紫羊茅上均有发生,其中颐和园玉带桥旁高羊茅草坪上发生最为严重,草坪枯死面积30%以上,不得不毁掉重新种植;西客站和人定湖草地早熟禾草上发生也很严重,约占草坪面积的20%~30%;城市万科花园紫羊茅草坪几乎损失60%~70%,形成大片枯草区,对景观效果破坏极为严重。

腐霉菌可侵染芽、苗和成株,造成烂芽、苗腐、猝倒和根腐、根颈部和茎、叶腐烂。

种子萌发和出土过程中被腐霉菌侵染,出现芽腐、苗腐和幼苗猝倒。幼根近尖端部分表现典型的褐色湿腐。部分发病轻的幼苗叶片变黄、稍矮,此后症状可能消失。

成株受害,一般自.叶尖向下枯萎或自叶鞘基部向上呈水渍状枯萎,病斑青灰色,后期有的病斑边缘变棕红色。根部受侵染表现不同的症状,有的根部产生褐色腐烂斑,根系发育不良,病株发育迟缓,分蘖减少,下部叶片变黄或变褐,草坪稀薄;有的根系外形正常,无明显腐烂现象或仅轻微变色,但次生根的吸水机能已被破坏,高温炎热时,病株失水死亡,整块草坪在短短数日内可完全被毁坏。

在高温高湿条件下,腐霉菌侵染常导致根部、根颈部和茎、叶变褐腐烂,草坪上突然出现直径2~5cm的圆形黄褐色枯草斑。受害病株水浸状变暗绿腐烂,摸上去有油腻感(故又得名为油斑病),倒伏,紧贴地面枯死,枯死圈(斑秃)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从l0cm到50cm不等,也有人将之称为“马蹄”形枯斑。在早晨有露水或湿度很高时,尤其是在雨后的清晨或晚上,腐烂病株成簇爬在地上且可见一层绒毛状的白色菌丝层,在病枯草区的外缘也能看到白色或紫灰色的絮状菌丝体(依腐霉的种不同而不同)。干燥时菌丝体消失,叶片萎缩并变红棕色,整株枯萎而死,最后变成稻草色枯死圈。由于该病发展快,危害严重,有时一夜间就可把草坪毁掉,故又称为疫病。在修剪很低的高尔夫球场翦股颖草坪上枯草斑最初很小,但扩展迅速。而在剪草较高的草坪上枯草斑较大,形状较不规则。多数相邻的枯草斑可汇合成较大的、形状不规则的死草区。这类死草区往往分布在草场最低湿的区段或水道两侧。

由于腐霉菌可随灌水传播,也能随设备传播,因此,它常在草坪上呈条状出现。若第一年枯斑未做处理,任其发展,则次年枯死圈一般会向外扩大。

3.夏季斑。是夏季高温高湿时发生的一种严重病害,尤其在生长较密的草地早熟禾草坪上。主要造成草坪上出现大小不等的秃斑,严重影响草坪景观。在草地早熟禾上,夏初开始表现症状,发病草坪最初出现环形的、生长较慢的、瘦弱的、圆形小斑块,以后变枯黄色或出现褪色枯萎的小圆形病斑,直径约3~8cm。病斑逐渐扩大,典型的斑块圆形,直径不超过40cm,但最大时直径也可达80cm。在持续高温天气下,病叶颜色迅速从灰绿色变成枯黄色,并出现不规则形斑块,且病斑愈合成片,形成大面积的不规则形枯草斑,病斑交界明显,病株极易拔起。在翦股颖和早熟禾混播的高尔夫球场的地段,斑块环形直径达30cm。在一般绿地草坪上的斑块,开始时也可表现为在草坪上出现弥散的黄色或枯黄色病点,很容易与高温逆境、昆虫危害及其他病害的症状相混。病株根部、根冠部和根状茎变成黑褐色,后期病株维管束也变成褐色,外皮层腐烂,整株死亡。仔细检查这些病组织,可以发现典型的网状稀疏的深褐色至黑色的外生菌丝,或将病草的根部冲洗干净,直接在显微镜下检查,也可见到平行于根部生长的暗褐色葡匐外生菌有时还可见到黑褐色不规则聚集体结构。

4.镰刀菌枯萎病。是普遍发生在北京市冷季型草坪上的(约占调查点的50%)、严重破坏草坪景观效果的一种重要病害。该病可造成草坪草苗枯、根腐、颈基腐、叶斑和叶腐、葡匐茎和根状茎腐烂等一系列复杂症状。幼苗出土前后被浸染,种子根腐烂变褐色,严重时造成烂芽或苗枯。发病较轻时,幼苗黄瘦,发育不良。成株叶片受害,病叶上最初为水渍状暗绿色枯萎斑,后变红褐色到褐色,病斑多从叶尖向下或从叶鞘基部向上变褐枯黄。细弱植株基部有红褐色长形病斑,根、根颈、根状茎和葡匐茎等部位干腐,变褐色或红褐色,变色部分还可由根颈向茎秆基部发展,形成基腐。潮湿时,根颈和茎基部叶鞘与茎杆间生有白色至淡红色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团。草坪上的症状是开始出现淡绿色小的斑块,随后迅速变成枯黄色,在干热条件下,病草枯死。枯草斑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2~30cm,斑内植株几乎全都发生根腐和基腐。此外,在温暖潮湿的天气条件下,可造成大面积叶斑。叶斑主要生于老叶和叶鞘上(首先侵染叶尖),不规则形,初期水渍状墨绿色,后变枯黄色至褐色,病健交界处有红褐色边缘,外缘枯黄色。

3年以上的草地早熟禾草坪被镰刀菌侵染后,枯草斑直径可达1m,呈条形、新月形、近圆形。枯草斑边缘多为红褐色。通常枯草斑中央为正常植株,受病害影响较少,四周为已枯死草株构成的环带,整个枯草斑呈“蛙眼状”。这一症状通称“镰刀菌枯萎综合症”,多发生在夏季湿度过高或过低时。在冷凉多湿季节,镰刀菌还常与雪腐捷氏霉并发,引起雪腐症或叶枯病。

5.锈病。主要侵染草地早熟禾、黑麦草、结缕草及其他多种禾草,其中黑麦草发病最重。在5月上旬到11月底都有发生。1998年秋锈病发生较重,直至11月上旬甚至到12月初北京市四元桥和运河管理处等多处草坪还需药剂控制。锈菌主要危害叶片、叶鞘或茎杆。在感病部位生成黄色至铁锈色的夏孢子堆和黑色冬孢子堆,被锈病侵染的草坪呈现稀疏、瘦弱,远看是黄色的。严重发病的植株,可因叶片失水而枯萎死亡。不同锈病可依据其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的形状、颜色、大小和着生特点进行区分。

6.黑粉病。是草坪上的重要病害,为系统性侵染。除整株受害处,主要危害叶片和叶鞘。以草地早熟禾、匍匐翦股颖受害最重。条形黑粉病和秆黑粉病在草坪草上的症状基本相同。病株新发根系生长缓慢,叶片僵直、不舒展。随病害的发展,叶片从叶尖向下卷曲并在叶片和叶鞘上出现沿叶脉平行的长条形冬孢子堆,稍隆起,最初白色,以后变成灰白色至黑色,成熟后孢子堆破裂,散出黑粉,如果用手触摸这些黑色的或烟灰状的粉末会被抹掉。严重病株叶片表皮破裂,脉间开裂,甚至整个植株死亡。由于被侵染植株分蘖少和病株的死亡,使草坪变得稀疏,甚至出现秃斑,造成杂草入侵。另外,由于黑粉菌的侵染消弱了草的生长势,其易于受到高温、干旱或其他病害的侵染(7)叶斑病(离蠕孢)离蠕孢叶枯病是一类由多种离蠕孢病原真菌引起的病害总称。据调查在北京市虽然发生不普遍(12.5%),但危害却很重。主要危害叶、叶鞘、根和根颈等部位,造成严重叶枯、根腐、颈腐,导致植株死亡、草坪稀疏、早衰,形成枯草斑或枯草区。开始发病时,叶片上出现小的暗紫色到黑色的椭圆形、梭形或不规则形斑点。随着斑点扩大,其中心常变为浅棕褐色,外缘有黄色晕。潮湿条件下表面生黑色霉状物。当温度超过30℃时,明显的斑点常消失,整个叶片变干并呈稻草色。在凉爽天气时病害一般局限于叶片,在高温、高湿天气时叶鞘、茎、颈部和根部也会受侵染,短时间内会出现草坪严重变稀和不规则形枯草斑或枯草区。

7.叶斑病(弯孢霉)。叶斑病是草坪常见病害,发病的普遍(病点)率达52.5%。管理不良、生长较弱的草坪发病尤重。发病草坪衰弱、稀薄、有不规则形枯草斑或枯草区,枯草区内草矮小,呈灰白色枯死。草地早熟禾和细叶羊茅病株叶片常由叶尖向叶基褪绿变黄,逐渐变棕色然后变灰,直到最后整个叶片皱缩凋萎枯死。病健组织间形成红褐色边缘,有时病叶上还生成具褐色边缘的病斑。在匍匐翦股颖上,叶片从黄色变到棕褐色最后凋落。在紫羊茅和草地早熟禾上有时能观察到中心棕褐色,边缘红色到棕色的叶斑,但在匍匐翦股颖上却观察不到。弯孢霉Curvularialunata侵染草地早熟禾,叶片上生椭圆形、梭形病斑,长0.3~0.7cm,病斑中部灰白色,周边褐色,外缘有明显黄色晕圈,数个病斑汇合造成叶片枯死。不同种的弯孢病菌所致症状有所不同,如新月弯孢Curvularialunata(Wakker)所致的病叶上,生椭圆形、梭形病斑,中间灰白色,周边褐色,外缘有明显黄色晕圈;不等弯孢Curvulariainaequalis所致的病株根颈部叶片变褐、腐烂,病叶上生褐色病斑,中部青灰色,有黄色晕。

二、冷季型草病害的防治

(一)从各种药剂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看,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杀毒矾、瑞毒霉和灭霉威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对4种病菌都有杀菌作用。其他药剂分别对特定病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当然,本试验结果只是在实验室条件下毒力测定的结果,与生产应用还有距离。

(二)种子包衣剂对草坪草种子发芽无不良影响,大部分包衣剂能够防止种子发生霉变。不同病菌土壤接种对草坪草种子出苗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差异很大,腐霉菌明显降低种子出苗率,夏季斑病菌不影响种子出苗率;立枯丝核菌、瓜果腐霉菌和夏季斑病菌均能导致草地早熟禾、高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幼苗生长细弱,植株倒伏,不同程度的根颈部变色及枯死。而镰刀菌土壤接种后草地早熟禾幼苗生长影响不明显,对高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影响较大。除镰刀菌外,种子包衣剂处理对各种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从种子出苗率看,3号种衣剂1:40浓度对病菌有较显著抑制作用,其他药剂间出苗率无显著差异。从幼苗生长看,种子包衣对丝核菌防效最好,药剂对植株有明显保护作用。对腐霉菌和夏季斑病菌,包衣剂2号和包衣剂3号相对防治效果较好。对镰刀菌效果不明显。

(三)温室和田间药剂拌种选用的灭霉威、立克莠、移栽灵、杀毒矾、绿亨-1号、粉锈宁、6号种衣剂和五氯硝基苯等8种药剂,大部分按种子量的2%~6%拌种,对草地早熟禾种子出苗均无不良影响,药剂间无显著差异,但不同肥力水平和草地早熟禾不同品种间出苗率和株高有较显著差异。

(四)田间药剂喷雾试验,不同间隔期、不同用药始期,对褐斑病防治效果均无显著差异,但相对来看,施药期越早(4月10日),间隔期越短(10天),病害发生普遍率越低,药剂防治效果相对较好。与对照相比,不同药剂组合喷雾防治褐斑病,对抑制病害的流行有一定效果,但药剂间无显著差异。总体上,20%粉锈宁乳剂1500倍液+25%甲霜灵WPl000倍液组合的防病效果一直优于其他药剂组合。当然,田间喷雾会受到气候条件、施药时间、施药器械、施药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对药剂发挥作用有很大的影响。

(五)化学防治技术中所获得的各种试验结果,有些部分还需进一步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商鸿生,王凤葵编.草坪病虫害及其防治.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2]朱炳海著,中国气候.北京:科学出版社,1962.

根腐病范文篇4

[论文摘要]为了建植一批高质量的草坪绿地,提高环境质量,改善城市景观效果。介绍了在国内首次进行了冷季型草病害的系统调查,初步掌握了北京地区冷季型草病害的种类、危害、分布、症状类型及寄主范围。从不同的冷季型草种和不同的立地条件对冷季型草草坪的病虫害防治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和研究,制定出一套较系统的养护管理方法,对指导今后草地管理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草坪和地被植物是风景园林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更是“黄土不露天”得天独厚的材料。其中,冷季型草坪的病虫害防治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冷季型草病害的调查

病害调查及病害诊断是正确识别病害种类、研究病害流行规律的基础,也是进行预测预报、制定防治策略和确定防治方案的重要依据。1996年10月至1999年10月,针对北京和天津地区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种植的冷季型草坪草开展了病害调查及病害诊断工作。通过调查和诊断,主要是了解病害发生的种类、分布、危害程度、发生特点以及症状表现。病害诊断是通过症状观察和病原鉴定,并结合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及进行柯赫氏法则试验等技术方法,确定病害种类。

(一)病害种类、危害程度及分布

通过1997~1999年近3年的基本调查可以看出,对北京市冷季型草危害最重、分布最广的病害主要有4大类,即褐斑病、夏季斑、腐霉枯萎病和镰刀菌枯萎病,其次是叶斑病(主要包括弯孢霉叶枯病、德氏霉叶枯病、离蠕孢叶枯病)、锈病,再次之有黑粉病、叶尖枯病、白粉病、仙环病、粘霉病和线虫病等共15种。主要病害大多集中发生在6~9月份,有些病害早春和秋季也有发生。不同病害对草坪的危害程度差异很大。其中,以褐斑病的发生最为普遍,寄主范围也最广,占调查地点的82.6%。褐斑病、夏季斑、腐霉枯萎病、镰刀菌枯萎病和叶斑病对草坪的危害最重,可造成草坪稀疏、成片死亡,出现秃斑,严重影响草坪景观效果。

(二)主要病害症状的简要描述

1.褐斑病。是分布最广、危害最重的一种病害。在所调查的草坪上几乎都有发生。主要侵染植株的叶、鞘、茎,引起叶腐、鞘腐和茎基腐,根部往往受害较轻。因此,大部分受害株都能再生长出新叶而得以恢复。单株受害病叶及鞘上病斑梭形、长条形,不规则,长1~4cm,初呈水渍状;后病斑中心枯白,边缘红褐色,严重时整叶水渍状腐烂。高羊茅叶片上病斑多不规则形,边缘褐色。草地早熟禾有的品种叶片上病斑初梭形,后长圆形与叶同宽,边缘橙黄色,内部白色或淡黄色;受害叶鞘生褐色梭形、长条形病斑,多数长0.5~1cm,有的长达3.5cm以上。初期病斑内部青灰色水浸状,边缘红褐色,后期病斑变褐色。严重时病菌可侵入茎秆,病斑绕茎扩展可造成茎及颈基部变褐腐烂枯死;在潮湿条件下,叶鞘和叶片病变部位生稀疏的褐色菌丝;病鞘、颈基部有黑褐色菌核形成,易脱落。草坪受害后出现大小不等的近圆形枯草圈,条件适合时,枯草圈直径可从几厘米很快扩展到2m左右。由于中心的病株可不断恢复,就呈现出了中间绿、外边枯的“蛙眼”状环形枯草圈。在清晨有露水或高湿时,枯草圈外缘(健株与枯草圈交界处)有由萎蔫的新病株和病菌的菌丝形成组成的暗绿色至黑褐色的浸润圈,即“烟圈”。当叶片干枯时烟圈消失。这种现象只是在叶片很湿或空气湿度很高时才可能出现。另外在修剪较高的多年生黑麦草、草地早熟禾、高羊茅草坪上,就常常没有烟圈。有经验的草坪管理人员,在病害发生时还可闻到一股霉味。但由于不同草种类型(如冷季型或暖季型)、不同品种组合、不同立地环境和养护水平(如修剪高度、次数)及病原菌的不同株系间症状变化很大,所以要视不同草坪仔细观察。

2.腐霉枯萎病。在调查的近一半草坪上的草地早熟禾、高羊茅、黑麦草和紫羊茅上均有发生,其中颐和园玉带桥旁高羊茅草坪上发生最为严重,草坪枯死面积30%以上,不得不毁掉重新种植;西客站和人定湖草地早熟禾草上发生也很严重,约占草坪面积的20%~30%;城市万科花园紫羊茅草坪几乎损失60%~70%,形成大片枯草区,对景观效果破坏极为严重。

腐霉菌可侵染芽、苗和成株,造成烂芽、苗腐、猝倒和根腐、根颈部和茎、叶腐烂。

种子萌发和出土过程中被腐霉菌侵染,出现芽腐、苗腐和幼苗猝倒。幼根近尖端部分表现典型的褐色湿腐。部分发病轻的幼苗叶片变黄、稍矮,此后症状可能消失。

成株受害,一般自.叶尖向下枯萎或自叶鞘基部向上呈水渍状枯萎,病斑青灰色,后期有的病斑边缘变棕红色。根部受侵染表现不同的症状,有的根部产生褐色腐烂斑,根系发育不良,病株发育迟缓,分蘖减少,下部叶片变黄或变褐,草坪稀薄;有的根系外形正常,无明显腐烂现象或仅轻微变色,但次生根的吸水机能已被破坏,高温炎热时,病株失水死亡,整块草坪在短短数日内可完全被毁坏。

在高温高湿条件下,腐霉菌侵染常导致根部、根颈部和茎、叶变褐腐烂,草坪上突然出现直径2~5cm的圆形黄褐色枯草斑。受害病株水浸状变暗绿腐烂,摸上去有油腻感(故又得名为油斑病),倒伏,紧贴地面枯死,枯死圈(斑秃)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从l0cm到50cm不等,也有人将之称为“马蹄”形枯斑。在早晨有露水或湿度很高时,尤其是在雨后的清晨或晚上,腐烂病株成簇爬在地上且可见一层绒毛状的白色菌丝层,在病枯草区的外缘也能看到白色或紫灰色的絮状菌丝体(依腐霉的种不同而不同)。干燥时菌丝体消失,叶片萎缩并变红棕色,整株枯萎而死,最后变成稻草色枯死圈。由于该病发展快,危害严重,有时一夜间就可把草坪毁掉,故又称为疫病。在修剪很低的高尔夫球场翦股颖草坪上枯草斑最初很小,但扩展迅速。而在剪草较高的草坪上枯草斑较大,形状较不规则。多数相邻的枯草斑可汇合成较大的、形状不规则的死草区。这类死草区往往分布在草场最低湿的区段或水道两侧。

由于腐霉菌可随灌水传播,也能随设备传播,因此,它常在草坪上呈条状出现。若第一年枯斑未做处理,任其发展,则次年枯死圈一般会向外扩大。

3.夏季斑。是夏季高温高湿时发生的一种严重病害,尤其在生长较密的草地早熟禾草坪上。主要造成草坪上出现大小不等的秃斑,严重影响草坪景观。在草地早熟禾上,夏初开始表现症状,发病草坪最初出现环形的、生长较慢的、瘦弱的、圆形小斑块,以后变枯黄色或出现褪色枯萎的小圆形病斑,直径约3~8cm。病斑逐渐扩大,典型的斑块圆形,直径不超过40cm,但最大时直径也可达80cm。在持续高温天气下,病叶颜色迅速从灰绿色变成枯黄色,并出现不规则形斑块,且病斑愈合成片,形成大面积的不规则形枯草斑,病斑交界明显,病株极易拔起。在翦股颖和早熟禾混播的高尔夫球场的地段,斑块环形直径达30cm。在一般绿地草坪上的斑块,开始时也可表现为在草坪上出现弥散的黄色或枯黄色病点,很容易与高温逆境、昆虫危害及其他病害的症状相混。病株根部、根冠部和根状茎变成黑褐色,后期病株维管束也变成褐色,外皮层腐烂,整株死亡。仔细检查这些病组织,可以发现典型的网状稀疏的深褐色至黑色的外生菌丝,或将病草的根部冲洗干净,直接在显微镜下检查,也可见到平行于根部生长的暗褐色葡匐外生菌有时还可见到黑褐色不规则聚集体结构。

4.镰刀菌枯萎病。是普遍发生在北京市冷季型草坪上的(约占调查点的50%)、严重破坏草坪景观效果的一种重要病害。该病可造成草坪草苗枯、根腐、颈基腐、叶斑和叶腐、葡匐茎和根状茎腐烂等一系列复杂症状。幼苗出土前后被浸染,种子根腐烂变褐色,严重时造成烂芽或苗枯。发病较轻时,幼苗黄瘦,发育不良。成株叶片受害,病叶上最初为水渍状暗绿色枯萎斑,后变红褐色到褐色,病斑多从叶尖向下或从叶鞘基部向上变褐枯黄。细弱植株基部有红褐色长形病斑,根、根颈、根状茎和葡匐茎等部位干腐,变褐色或红褐色,变色部分还可由根颈向茎秆基部发展,形成基腐。潮湿时,根颈和茎基部叶鞘与茎杆间生有白色至淡红色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团。草坪上的症状是开始出现淡绿色小的斑块,随后迅速变成枯黄色,在干热条件下,病草枯死。枯草斑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2~30cm,斑内植株几乎全都发生根腐和基腐。此外,在温暖潮湿的天气条件下,可造成大面积叶斑。叶斑主要生于老叶和叶鞘上(首先侵染叶尖),不规则形,初期水渍状墨绿色,后变枯黄色至褐色,病健交界处有红褐色边缘,外缘枯黄色。

3年以上的草地早熟禾草坪被镰刀菌侵染后,枯草斑直径可达1m,呈条形、新月形、近圆形。枯草斑边缘多为红褐色。通常枯草斑中央为正常植株,受病害影响较少,四周为已枯死草株构成的环带,整个枯草斑呈“蛙眼状”。这一症状通称“镰刀菌枯萎综合症”,多发生在夏季湿度过高或过低时。在冷凉多湿季节,镰刀菌还常与雪腐捷氏霉并发,引起雪腐症或叶枯病。

5.锈病。主要侵染草地早熟禾、黑麦草、结缕草及其他多种禾草,其中黑麦草发病最重。在5月上旬到11月底都有发生。1998年秋锈病发生较重,直至11月上旬甚至到12月初北京市四元桥和运河管理处等多处草坪还需药剂控制。锈菌主要危害叶片、叶鞘或茎杆。在感病部位生成黄色至铁锈色的夏孢子堆和黑色冬孢子堆,被锈病侵染的草坪呈现稀疏、瘦弱,远看是黄色的。严重发病的植株,可因叶片失水而枯萎死亡。不同锈病可依据其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的形状、颜色、大小和着生特点进行区分。

6.黑粉病。是草坪上的重要病害,为系统性侵染。除整株受害处,主要危害叶片和叶鞘。以草地早熟禾、匍匐翦股颖受害最重。条形黑粉病和秆黑粉病在草坪草上的症状基本相同。病株新发根系生长缓慢,叶片僵直、不舒展。随病害的发展,叶片从叶尖向下卷曲并在叶片和叶鞘上出现沿叶脉平行的长条形冬孢子堆,稍隆起,最初白色,以后变成灰白色至黑色,成熟后孢子堆破裂,散出黑粉,如果用手触摸这些黑色的或烟灰状的粉末会被抹掉。严重病株叶片表皮破裂,脉间开裂,甚至整个植株死亡。由于被侵染植株分蘖少和病株的死亡,使草坪变得稀疏,甚至出现秃斑,造成杂草入侵。另外,由于黑粉菌的侵染消弱了草的生长势,其易于受到高温、干旱或其他病害的侵染(7)叶斑病(离蠕孢)离蠕孢叶枯病是一类由多种离蠕孢病原真菌引起的病害总称。据调查在北京市虽然发生不普遍(12.5%),但危害却很重。主要危害叶、叶鞘、根和根颈等部位,造成严重叶枯、根腐、颈腐,导致植株死亡、草坪稀疏、早衰,形成枯草斑或枯草区。开始发病时,叶片上出现小的暗紫色到黑色的椭圆形、梭形或不规则形斑点。随着斑点扩大,其中心常变为浅棕褐色,外缘有黄色晕。潮湿条件下表面生黑色霉状物。当温度超过30℃时,明显的斑点常消失,整个叶片变干并呈稻草色。在凉爽天气时病害一般局限于叶片,在高温、高湿天气时叶鞘、茎、颈部和根部也会受侵染,短时间内会出现草坪严重变稀和不规则形枯草斑或枯草区。

7.叶斑病(弯孢霉)。叶斑病是草坪常见病害,发病的普遍(病点)率达52.5%。管理不良、生长较弱的草坪发病尤重。发病草坪衰弱、稀薄、有不规则形枯草斑或枯草区,枯草区内草矮小,呈灰白色枯死。草地早熟禾和细叶羊茅病株叶片常由叶尖向叶基褪绿变黄,逐渐变棕色然后变灰,直到最后整个叶片皱缩凋萎枯死。病健组织间形成红褐色边缘,有时病叶上还生成具褐色边缘的病斑。在匍匐翦股颖上,叶片从黄色变到棕褐色最后凋落。在紫羊茅和草地早熟禾上有时能观察到中心棕褐色,边缘红色到棕色的叶斑,但在匍匐翦股颖上却观察不到。弯孢霉Curvularialunata侵染草地早熟禾,叶片上生椭圆形、梭形病斑,长0.3~0.7cm,病斑中部灰白色,周边褐色,外缘有明显黄色晕圈,数个病斑汇合造成叶片枯死。不同种的弯孢病菌所致症状有所不同,如新月弯孢Curvularialunata(Wakker)所致的病叶上,生椭圆形、梭形病斑,中间灰白色,周边褐色,外缘有明显黄色晕圈;不等弯孢Curvulariainaequalis所致的病株根颈部叶片变褐、腐烂,病叶上生褐色病斑,中部青灰色,有黄色晕。

二、冷季型草病害的防治

(一)从各种药剂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看,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杀毒矾、瑞毒霉和灭霉威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对4种病菌都有杀菌作用。其他药剂分别对特定病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当然,本试验结果只是在实验室条件下毒力测定的结果,与生产应用还有距离。

(二)种子包衣剂对草坪草种子发芽无不良影响,大部分包衣剂能够防止种子发生霉变。不同病菌土壤接种对草坪草种子出苗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差异很大,腐霉菌明显降低种子出苗率,夏季斑病菌不影响种子出苗率;立枯丝核菌、瓜果腐霉菌和夏季斑病菌均能导致草地早熟禾、高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幼苗生长细弱,植株倒伏,不同程度的根颈部变色及枯死。而镰刀菌土壤接种后草地早熟禾幼苗生长影响不明显,对高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影响较大。除镰刀菌外,种子包衣剂处理对各种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从种子出苗率看,3号种衣剂1:40浓度对病菌有较显著抑制作用,其他药剂间出苗率无显著差异。从幼苗生长看,种子包衣对丝核菌防效最好,药剂对植株有明显保护作用。对腐霉菌和夏季斑病菌,包衣剂2号和包衣剂3号相对防治效果较好。对镰刀菌效果不明显。

(三)温室和田间药剂拌种选用的灭霉威、立克莠、移栽灵、杀毒矾、绿亨-1号、粉锈宁、6号种衣剂和五氯硝基苯等8种药剂,大部分按种子量的2%~6%拌种,对草地早熟禾种子出苗均无不良影响,药剂间无显著差异,但不同肥力水平和草地早熟禾不同品种间出苗率和株高有较显著差异。

(四)田间药剂喷雾试验,不同间隔期、不同用药始期,对褐斑病防治效果均无显著差异,但相对来看,施药期越早(4月10日),间隔期越短(10天),病害发生普遍率越低,药剂防治效果相对较好。与对照相比,不同药剂组合喷雾防治褐斑病,对抑制病害的流行有一定效果,但药剂间无显著差异。总体上,20%粉锈宁乳剂1500倍液+25%甲霜灵WPl000倍液组合的防病效果一直优于其他药剂组合。当然,田间喷雾会受到气候条件、施药时间、施药器械、施药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对药剂发挥作用有很大的影响。

(五)化学防治技术中所获得的各种试验结果,有些部分还需进一步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商鸿生,王凤葵编.草坪病虫害及其防治.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2]朱炳海著,中国气候.北京:科学出版社,1962.

根腐病范文篇5

论文摘要介绍大豆根腐病及灰斑病的危害症状,针对影响两种病害的发病因素,提出防治方法。

1大豆根腐病

1.1为害症状

根腐病主要发生于幼苗期,成株期较抗病。病株的根及茎基部形成褐色椭圆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略凹陷,继而发展成环绕主茎的大斑块,甚至为害侧根。病菌主要侵害皮层,很少进入维管束组织。病株后期根部变黑褐色,表皮腐烂,侧根少或坏死。病株矮黄,下部叶片提早脱落,除少数苗期严重发病外,病株一般不枯死,但荚少、粒小,影响产量。

1.2影响发病因素

大豆根腐病的病菌为兼性寄生菌,寄生性弱。一切不利于寄主幼苗生长的条件均有利于发病。

1.2.1土壤温度与湿度。大豆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的适温为20~25℃。春季低温易于发病,土壤长期干旱后逢连续降雨,寄主生长迅速,根和茎基部产生纵裂伤口,有利于病菌侵入,往往发病重。

1.2.2土壤性状。质地疏松、透气良好的土壤,发病轻。土质粘重、透气性差的土壤发病重;砂壤土、黑土发病轻,土壤肥沃的地块较瘠薄的地块发病轻。

1.2.3播种期与播种深度。春季土温低的地区,播种过深过早,幼苗出土、生长缓慢,幼茎及根细弱,地下部分延长,增加了病菌侵染的机会。

1.2.4其他因素。大豆孢囊线虫及其他线虫危害根部后,幼苗易感染根腐病。有些化学除草剂对豆苗有药害,阻碍幼苗健康生长,也使大豆易发病。连作和重、迎茬大豆根腐病发生重。

1.3防治方法

1.3.1选用抗、耐病品种。由于大豆根腐病是由多种菌混合侵染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所以选育和利用抗、耐品种是防治该病的方向。目前尚未发现有免疫或高抗品种,但品种间抗病性有明显的差异,在黑龙江,如抗线一号、垦农4号、妥农10号等品种均达到中抗水平。

1.3.2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解决大豆根腐病的可能途径之一,比起化学防治方法,其不污染环境、更安全。目前认为,生物防治的机制主要有寄生、抗生、溶菌作用,促进植物生长和诱导植物的抗性。如木霉可以影响致病菌对寄主植物的致病性,利用的就是抗生作用。就大豆根腐病来讲,菌剂818和929菌株在室内有较高的抑菌活性和温室防效,并且有较强的促生作用。

1.3.3物理防治。田间盖膜晒土对根腐病有较好的防效,田间发病率可降低65%,病菌存活率可降低41.6%,效果比土壤熏蒸消毒要好。用催芽的种子播种可降低腐霉菌的侵染机会,从而减轻该病害的发生。另外,选用饱满无伤的高质量种子,可以减少出土前幼苗被侵染的机会。

1.3.4药剂防治。喷洒或浇灌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900倍液。

2大豆灰斑病

2.1危害症状

大豆灰斑病又称蛙眼病,主要为害大豆叶片,也可侵染幼苗、茎、荚和种子,病粒生出的幼苗子叶上出现半圆形或圆形褐色病斑。此病主要为害成株叶片,病斑的边缘褐色,中央现灰色或灰褐色蛙眼状斑,潮湿时叶背病斑中央部分密生霉层。病重时,病斑合并,叶片枯死脱落。茎斑纺锤形或椭圆形,荚斑圆形或椭圆形,籽粒病斑明显与叶斑相似,为圆形蛙眼状,轻病粒仅产生褐色小点。

2.2影响病害发生的因素

2.2.1气候条件。大豆灰斑病属真菌性病害,病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5~28℃,在东北,一般6月上中旬发病,7月下旬温度偏高,湿度偏大、多雨的年份,此病发病重,8、9月多雨的年份,种子带病率高。苗期遇低温多雨,土壤潮湿,地温低,幼苗出土困难,发病重。大豆开花结荚后如遇多雨天气,相对湿度大,病害会很快流行。

2.2.2品种。品种抗病性明显影响病害在田间的流行,高感品种发病早、蔓延快、病斑多、形成的孢子量大;抗病品种则发病晚、病斑少、孢子量小。大豆品种资源中抗源丰富,获得抗病品种不很困难,但病菌适应性较强,致使品种保持抗性的年限短。

2.2.3其他因素。大豆种子带菌率高,病株残体未清理彻底以及大豆连作等使田间菌量大,发病也较重;低温高湿地发病率常常高于岗地。

根腐病范文篇6

论文摘要介绍大豆根腐病及灰斑病的危害症状,针对影响两种病害的发病因素,提出防治方法。

1大豆根腐病

1.1为害症状

根腐病主要发生于幼苗期,成株期较抗病。病株的根及茎基部形成褐色椭圆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略凹陷,继而发展成环绕主茎的大斑块,甚至为害侧根。病菌主要侵害皮层,很少进入维管束组织。病株后期根部变黑褐色,表皮腐烂,侧根少或坏死。病株矮黄,下部叶片提早脱落,除少数苗期严重发病外,病株一般不枯死,但荚少、粒小,影响产量。

1.2影响发病因素

大豆根腐病的病菌为兼性寄生菌,寄生性弱。一切不利于寄主幼苗生长的条件均有利于发病。

1.2.1土壤温度与湿度。大豆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的适温为20~25℃。春季低温易于发病,土壤长期干旱后逢连续降雨,寄主生长迅速,根和茎基部产生纵裂伤口,有利于病菌侵入,往往发病重。

1.2.2土壤性状。质地疏松、透气良好的土壤,发病轻。土质粘重、透气性差的土壤发病重;砂壤土、黑土发病轻,土壤肥沃的地块较瘠薄的地块发病轻。

1.2.3播种期与播种深度。春季土温低的地区,播种过深过早,幼苗出土、生长缓慢,幼茎及根细弱,地下部分延长,增加了病菌侵染的机会。

1.2.4其他因素。大豆孢囊线虫及其他线虫危害根部后,幼苗易感染根腐病。有些化学除草剂对豆苗有药害,阻碍幼苗健康生长,也使大豆易发病。连作和重、迎茬大豆根腐病发生重。

1.3防治方法

1.3.1选用抗、耐病品种。由于大豆根腐病是由多种菌混合侵染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所以选育和利用抗、耐品种是防治该病的方向。目前尚未发现有免疫或高抗品种,但品种间抗病性有明显的差异,在黑龙江,如抗线一号、垦农4号、妥农10号等品种均达到中抗水平。

1.3.2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解决大豆根腐病的可能途径之一,比起化学防治方法,其不污染环境、更安全。目前认为,生物防治的机制主要有寄生、抗生、溶菌作用,促进植物生长和诱导植物的抗性。如木霉可以影响致病菌对寄主植物的致病性,利用的就是抗生作用。就大豆根腐病来讲,菌剂818和929菌株在室内有较高的抑菌活性和温室防效,并且有较强的促生作用。

1.3.3物理防治。田间盖膜晒土对根腐病有较好的防效,田间发病率可降低65%,病菌存活率可降低41.6%,效果比土壤熏蒸消毒要好。用催芽的种子播种可降低腐霉菌的侵染机会,从而减轻该病害的发生。另外,选用饱满无伤的高质量种子,可以减少出土前幼苗被侵染的机会。

1.3.4药剂防治。喷洒或浇灌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900倍液。

2大豆灰斑病

2.1危害症状

大豆灰斑病又称蛙眼病,主要为害大豆叶片,也可侵染幼苗、茎、荚和种子,病粒生出的幼苗子叶上出现半圆形或圆形褐色病斑。此病主要为害成株叶片,病斑的边缘褐色,中央现灰色或灰褐色蛙眼状斑,潮湿时叶背病斑中央部分密生霉层。病重时,病斑合并,叶片枯死脱落。茎斑纺锤形或椭圆形,荚斑圆形或椭圆形,籽粒病斑明显与叶斑相似,为圆形蛙眼状,轻病粒仅产生褐色小点。

2.2影响病害发生的因素

2.2.1气候条件。大豆灰斑病属真菌性病害,病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5~28℃,在东北,一般6月上中旬发病,7月下旬温度偏高,湿度偏大、多雨的年份,此病发病重,8、9月多雨的年份,种子带病率高。苗期遇低温多雨,土壤潮湿,地温低,幼苗出土困难,发病重。大豆开花结荚后如遇多雨天气,相对湿度大,病害会很快流行。

2.2.2品种。品种抗病性明显影响病害在田间的流行,高感品种发病早、蔓延快、病斑多、形成的孢子量大;抗病品种则发病晚、病斑少、孢子量小。大豆品种资源中抗源丰富,获得抗病品种不很困难,但病菌适应性较强,致使品种保持抗性的年限短。

2.2.3其他因素。大豆种子带菌率高,病株残体未清理彻底以及大豆连作等使田间菌量大,发病也较重;低温高湿地发病率常常高于岗地。

根腐病范文篇7

关键词:玉米顶腐病、防治方法

一、发生特点

玉米顶腐病病原菌鉴定为亚黏团镰孢毒。该病原菌以土壤、病残体、种子带菌为主,特别是种子带菌可远距离传播,始发病区域不断扩大;且病株产生的病源菌分生孢子还可以随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与玉米其它病害相比,玉米顶腐病的危害损失更重、潜在危险性较大。

该病可在玉米整个生长期侵染发病,但以抽穗前后表现最为明显(夏玉米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因其症状复杂多样,且一些症状与玉米的其它病虫害、缺素症有相似之处,因此在诊断识别和防治上应仔细对照、提早防治。

1苗期表现症状

主要表现为植株生长缓慢,叶片边缘失绿、出现黄色条斑,叶片皱缩、扭曲重病苗也可见茎基部变灰、变褐、变黑而形成枯死苗。

2成株表现症状

成株期病株多矮小,但也有矮化不明显的,其它症状更呈多样化:1)叶缘缺刻型。感病叶片的基部或边缘出现“刀切状”缺刻,叶缘和顶部褪绿呈黄亮色,严重时一各叶片的半边或者全叶脱落,只留下叶片中脉以及中脉上残留的少量叶肉组织。2)叶片枯死型。叶片基部边缘褐色腐烂,叶片有时呈“撕裂状”或“断叶状”,严重时顶部4~5叶的叶尖或全叶枯死。3)扭曲卷裹型。顶部叶片卷缩成直立“长鞭状”,有的在形成鞭状时被其它叶片包裹不能伸展形成“弓形”,有的顶部几个叶片扭曲缠结不能伸展,缠结的叶片常呈“撕裂状”、“邹缩状”。4)叶鞘、茎秆腐烂型。穗位节的叶片基部变褐色腐烂的病株,常常在叶鞘和茎杆髓部也出现腐烂,叶鞘内侧和紧靠的茎杆皮层呈“铁锈色”腐烂,剖开颈部,可见内部维管束和茎节出现褐色病点或短条状变色,有的出现空洞,内生白色或粉红色霉状物,刮风时容易折倒。5)弯头型。穗位节叶基和颈部发病发黄,叶鞘茎杆组织软化,植株顶端向一侧倾斜。6)顶叶丛生型。有的品种感病后顶端叶片丛生、直立。7)败育型或控杆型。感病轻的植株可抽穗结实,但果穗小、结籽少;严重的雌、雄穗败育、畸形而不能抽穗,或形成空杆。但以前3种表现最为常见。

3其它症状表现

病株的根系通常不发达,主根短小,根毛细而多,呈绒状,根冠变褐腐烂。高湿的条件下,病部出现粉白色至粉红色毒状物。

一般来说,低洼地块、土壤黏重地块玉米顶腐病发病重,特别是水田改旱田的地块发病更重;坡地和高岗地块发病轻,种子带菌也会使山地的发病率提高。早春低温,玉米幼苗长势减弱,为病原菌入侵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玉米顶腐病菌除侵染玉米外,还侵染高粱、苏丹草、谷子、麦子、水稻等禾本科植物,以及狗尾草和马唐草等杂草。

二、防治方法

1.选择抗病品种

品种之间抗病性有差异,当前的一些高产品种也感病,但以自交系K12、P138发生最为严重。在生产上,应注意淘汰感病的品种,选用抗性强的品种。公务员之家:

2.及时追肥

进入大喇叭口期,要及时追施氮肥,尤其对发病较重地块应及早追施。同时,要做好叶面喷施锌肥和生长调节剂,促苗早发,补充养分,提高抗逆能力。

3.药剂防治

对发病地块,发病初期可选择药剂防治,首选300倍的58%甲霜灵锰锌,并加配500倍的50%多菌灵、或500倍的75%百菌清或1500倍的12.50%特普唑(注意:该药应避免在苗期和开花授粉期使用)等杀菌剂混合用药,连续喷施2次。为同时除治玉米螟、棉铃虫等害虫和促进玉米增产,可混合杀虫剂、营养调节剂一起喷施。

根腐病范文篇8

一、病症病状

脐腐病的病斑发生于幼果脐部,即花器残余部及其附近,呈水浸状,暗褐色病斑,有时扩展到近半个果实。病部组织呈干腐状收缩,质地较坚韧,病果一般不腐烂,但后期由于腐生菌的污染,在病部常出现黑褐色等霉状物,或造成果实软腐。

二、发病原因及规律

与正常果实相比,脐腐果较早红熟。在水肥管理不当和高温时期栽培时,发病较重,发病的原因是各种因素引起的钙缺乏。

1.高地温和高气温。当番茄植株处在高气温和高地温时,地上部的茎叶蒸发量增大,消耗也增大,而根群在高地温时活力下降,养分和水分供给困难。

2.多肥以及多氮过多。施用化肥后,土壤中肥料浓度过大,尤其氮和钾的浓度过大,对钙的吸收产生拮抗吸收受阻,导致钙不足。

3.土壤干燥。在土壤过分干燥的情况下,由于水分供应不足,番茄叶部的细胞渗透压比绿果的细胞渗透压高,养分和水分为叶部所夺走,离根系最远的果脐部,首先受到影响,造成缺钙、产生脐腐。

4.发病时期一般在开花15日后病状开始显现。为什么钙不足会引起果实顶部组织死亡呢,这就需要对钙的生理作用有个充分的了解。

(1)促进硝态氮的吸收和利用。缺钙的情况下,植物对硝态氮的吸收和利用也会产生阻碍。

(2)中和植物体内有机酸。植物体内有机酸的中和是由钙来完成植物在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糖形成有机酸,特别是夜间大量积累,日出后转化成CO2释放出来。另外,在硝态氮施用较多的情况下,草酸及其他有机酸仍残留在植物体内,而给予氨态氮后,有机酸与氨态氮结合形成氨基酸,并没有有机酸的积累。

(3)增强细胞结构。钙是构成细胞壁的一种元素,果胶酸与钙结合形成果胶钙。缺钙时细胞壁形成受阻,生长受抑制。脐腐病的发生,是钙吸收受阻,中和作用减弱(失效)。有机酸尤其是草酸积累而不易被植物利用产生毒害,而草酸与钙结合形成无毒的草酸钙,因此,钙的运输不畅通,草酸大量积累,造成脐腐病的发生。另外,被吸收的钙通过蒸腾作用运输,先是老叶、后新叶、再顶芽、最终为果实,由于是从底部顺次分配,到达果顶部的很少,含量约为叶的l/10以下。公务员之家

三、预防措施

1.科学通风换气,避免高温危害,在垄面敷麦草或覆盖黑色地膜,以降低地温。

2.创造良好土壤环境,保持根系对钙的良好吸收状态,另外,花果达到目标层数后要及时摘心。科学灌水促使钙等养分的果实分配,避免过分干燥,多施腐熟有机肥、少施化肥。

根腐病范文篇9

关键词:苗木猝倒病;发生;防治

苗木猝倒病又叫立枯病,为世界性病害,发病率20%~50%,严重时80%幼苗死亡,还可危害许多农作物,是林业育苗的一大灾害[1]。苗木猝倒病可以通过圃地选择、细致整地、土壤消毒和种子消毒等措施来预防,病害发生后可以采用硫酸亚铁、敌克松或木霉菌粉、枯草芽孢杆菌液剂进行防治。

1症状

一是种芽腐烂型。播种后出苗前,种芽在土中被病菌侵染,引起种芽腐烂,亦称种腐或芽腐,表现为缺苗断垄。二是茎叶腐烂型。幼苗出土期或出土后,苗木密集或湿度大,被病菌侵染,也称首腐或顶腐型。三是幼苗猝倒型。幼苗出土后,嫩茎未木质化前病菌自根茎处侵入,使基部呈水浸状腐烂,苗木快速倒伏,此时苗木幼叶仍为绿色,也称萎倒或颈腐。四是苗木立枯型。苗木木质化后,病菌自根部侵入,使根部皮层变色腐烂,病苗枯死,但不倒伏,又称根腐型立枯病[2]。

2病原

引起苗木猝倒病的病原有非侵染性和侵染性病原两类。非侵染性病原主要由圃地积水、覆土过厚、土壤板结和地表温度过高灼伤根茎等原因造成;侵染性病原主要是真菌中的镰孢菌、丝核菌、腐霉菌,偶尔也见到链格孢菌,常见的有茄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镰孢菌中的腐皮镰孢(Fusariumsolani)、尖镰孢(F.oxysporumSchl);腐霉菌中主要有德氏腐霉(Pythiumdebaryanum)和瓜果腐霉;链格孢菌中主要有细链格孢(Alternariatenuis)。

3发病规律

该病害多发生于4~6月,主要危害一年生以下的幼苗,尤其是出土1个月以内的幼苗最易感病,发病后也易流行。其中主要诱因有:①前作感病植物,土壤病菌多;②雨天操作,易板结,不利于种子萌发;③圃地粗糙,土壤粘重,苗床不平或太低,圃地积水;④肥料未腐熟,常常混有病菌;⑤播种不及时,过早延长幼苗出土期,过迟遇到高温导致发病;⑥种子质量差、播种量过多,以及管理措施不及时等造成幼苗猝倒病的发生[3]。

4防治措施

4.1选好圃地

用新垦山地育苗,苗木不连作,土中病菌少,苗木发病轻。若无新垦山地,可采用熟土或梯田育苗,但前作以栎类苗木为好。前作若是茄科等感病植物,则不宜作针叶树苗圃,或经消毒后再播种。地下水位过高或排水不良的地方不要用作苗圃。若在排水较差的圃地育苗,应开好排水沟,适当作高床,床面要求平整,避免积水。

4.2细致整地

圃地经过犁耙后,要细致平整,整地要在土壤干爽和天气晴朗时进行,以免板结。播种前,在条播沟里垫一层1cm厚的心土或火烧土,播种后,用心土或火烧土覆盖种子。为防止心土雨后板结,旱季龟裂,心土不能垫盖太厚,以不超过1.5cm为宜。在播种期多雨的地区,覆土厚度以种子似隐似现为宜。

4.3土壤和种子消毒

一是用以五氯硝基苯为主的混合剂。五氯硝基苯对丝核菌有良好的杀伤效果,且持效期长。在以丝核菌为主要病原的地区用此种药剂做土壤处理效果好,但它对镰孢菌及腐霉菌无效,所以最好与其他杀菌剂,如代森锌、敌克松等合用。其混合比例一般为五氯硝基苯75%,其他药剂25%,施用量4~6g/m2。先将药量称好,然后与细砂土混匀制成药土。将药土在播种行内垫1cm厚,然后播种,并用药土覆盖,药土的量以满足上述用途为度。二是用黑矾(也称青矾)。一般浓度为2%~3%,用量为9L/m2;雨天或土壤湿度大时用细干土混2%~3%黑矾粉,配成1500~2250kg/hm2药土。三是在南方酸性土壤上,结合整地,撒生石灰300~375kg/hm2,对抑制土壤中的病菌和促进植物残体的腐烂有一定作用[4]。

4.4合理施肥

肥料应以有机农家肥料为主,无机化学肥料为辅。施肥方式应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垃圾肥和堆肥可能带菌,应堆置发酵、腐熟后才能使用。

4.5精选良种,及时播种

成熟度高、品质优良的种子生活力、抵抗力强。适时播种,种子发芽顺利,苗木生长健壮,抗病性能强。

4.6化学防治

幼苗发病后,来势很快,必须立即用上述药土施于苗木根颈部,如苗床较干,则配成液剂施于苗木根颈部。还可以施1%硫酸亚铁或70%敌克松500倍液,施用之后要随即用清水喷洗苗木,以防颈、叶部分受药害。如发现茎、叶腐烂型立枯病,要立即喷1∶1∶120~170波尔多液,每隔10~15d喷1次。

4.7生物防治

将木霉菌粉或枯草芽孢杆菌液剂施入圃地表层10cm,混合均匀1周后播种,或用芽孢杆菌、假单孢杆菌进行“种子细菌化”,不仅可有效防治苗木猝倒病,而且可促进幼苗生长。

5参考文献

[1]胡奇明,胡子路.苗木猝倒病防治[J].安徽林业,1998(3):18.

[2]刘晶芳.苗木猝倒病的防治[J].河北林业科技,2004(1):19.

根腐病范文篇10

关键词:苗木猝倒病;发生;防治

苗木猝倒病又叫立枯病,为世界性病害,发病率20%~50%,严重时80%幼苗死亡,还可危害许多农作物,是林业育苗的一大灾害[1]。苗木猝倒病可以通过圃地选择、细致整地、土壤消毒和种子消毒等措施来预防,病害发生后可以采用硫酸亚铁、敌克松或木霉菌粉、枯草芽孢杆菌液剂进行防治。

1症状

一是种芽腐烂型。播种后出苗前,种芽在土中被病菌侵染,引起种芽腐烂,亦称种腐或芽腐,表现为缺苗断垄。二是茎叶腐烂型。幼苗出土期或出土后,苗木密集或湿度大,被病菌侵染,也称首腐或顶腐型。三是幼苗猝倒型。幼苗出土后,嫩茎未木质化前病菌自根茎处侵入,使基部呈水浸状腐烂,苗木快速倒伏,此时苗木幼叶仍为绿色,也称萎倒或颈腐。四是苗木立枯型。苗木木质化后,病菌自根部侵入,使根部皮层变色腐烂,病苗枯死,但不倒伏,又称根腐型立枯病[2]。

2病原

引起苗木猝倒病的病原有非侵染性和侵染性病原两类。非侵染性病原主要由圃地积水、覆土过厚、土壤板结和地表温度过高灼伤根茎等原因造成;侵染性病原主要是真菌中的镰孢菌、丝核菌、腐霉菌,偶尔也见到链格孢菌,常见的有茄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镰孢菌中的腐皮镰孢(Fusariumsolani)、尖镰孢(F.oxysporumSchl);腐霉菌中主要有德氏腐霉(Pythiumdebaryanum)和瓜果腐霉;链格孢菌中主要有细链格孢(Alternariatenuis)。

3发病规律

该病害多发生于4~6月,主要危害一年生以下的幼苗,尤其是出土1个月以内的幼苗最易感病,发病后也易流行。其中主要诱因有:①前作感病植物,土壤病菌多;②雨天操作,易板结,不利于种子萌发;③圃地粗糙,土壤粘重,苗床不平或太低,圃地积水;④肥料未腐熟,常常混有病菌;⑤播种不及时,过早延长幼苗出土期,过迟遇到高温导致发病;⑥种子质量差、播种量过多,以及管理措施不及时等造成幼苗猝倒病的发生[3]。

4防治措施

4.1选好圃地

用新垦山地育苗,苗木不连作,土中病菌少,苗木发病轻。若无新垦山地,可采用熟土或梯田育苗,但前作以栎类苗木为好。前作若是茄科等感病植物,则不宜作针叶树苗圃,或经消毒后再播种。地下水位过高或排水不良的地方不要用作苗圃。若在排水较差的圃地育苗,应开好排水沟,适当作高床,床面要求平整,避免积水。

4.2细致整地

圃地经过犁耙后,要细致平整,整地要在土壤干爽和天气晴朗时进行,以免板结。播种前,在条播沟里垫一层1cm厚的心土或火烧土,播种后,用心土或火烧土覆盖种子。为防止心土雨后板结,旱季龟裂,心土不能垫盖太厚,以不超过1.5cm为宜。在播种期多雨的地区,覆土厚度以种子似隐似现为宜。HTtP//:

4.3土壤和种子消毒

一是用以五氯硝基苯为主的混合剂。五氯硝基苯对丝核菌有良好的杀伤效果,且持效期长。在以丝核菌为主要病原的地区用此种药剂做土壤处理效果好,但它对镰孢菌及腐霉菌无效,所以最好与其他杀菌剂,如代森锌、敌克松等合用。其混合比例一般为五氯硝基苯75%,其他药剂25%,施用量4~6g/m2。先将药量称好,然后与细砂土混匀制成药土。将药土在播种行内垫1cm厚,然后播种,并用药土覆盖,药土的量以满足上述用途为度。二是用黑矾(也称青矾)。一般浓度为2%~3%,用量为9L/m2;雨天或土壤湿度大时用细干土混2%~3%黑矾粉,配成1500~2250kg/hm2药土。三是在南方酸性土壤上,结合整地,撒生石灰300~375kg/hm2,对抑制土壤中的病菌和促进植物残体的腐烂有一定作用[4]。

4.4合理施肥

肥料应以有机农家肥料为主,无机化学肥料为辅。施肥方式应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垃圾肥和堆肥可能带菌,应堆置发酵、腐熟后才能使用。

4.5精选良种,及时播种

成熟度高、品质优良的种子生活力、抵抗力强。适时播种,种子发芽顺利,苗木生长健壮,抗病性能强。

4.6化学防治

幼苗发病后,来势很快,必须立即用上述药土施于苗木根颈部,如苗床较干,则配成液剂施于苗木根颈部。还可以施1%硫酸亚铁或70%敌克松500倍液,施用之后要随即用清水喷洗苗木,以防颈、叶部分受药害。如发现茎、叶腐烂型立枯病,要立即喷1∶1∶120~170波尔多液,每隔10~15d喷1次。

4.7生物防治

将木霉菌粉或枯草芽孢杆菌液剂施入圃地表层10cm,混合均匀1周后播种,或用芽孢杆菌、假单孢杆菌进行“种子细菌化”,不仅可有效防治苗木猝倒病,而且可促进幼苗生长。

5参考文献

[1]胡奇明,胡子路.苗木猝倒病防治[J].安徽林业,1998(3):18.

[2]刘晶芳.苗木猝倒病的防治[J].河北林业科技,200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