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数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18:35:03

负数

负数范文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②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④零上10摄式度(零下10摄式度)。

3、谈话:周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片头)

二、教学例1

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课件出示地图:点击南京出示温度计和南京的图片。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

这里有个温度计。我们先来认识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B、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式度吗?(是0℃。)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个0,表示0摄式度)。

(2)上海的气温: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式度呢?(在温度计上拨一拨)拨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呢?(在零刻度线以上四格)

指出:上海的气温比0℃要高,是零上4摄式度。(教师结合课件,突出上海的气温在零刻度线以上)。

(3)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气温:北京又是多少摄式度呢?与南京的0℃比起来,又怎样了呢?(比南京的0℃要低)你能用一个手势来表示它和0℃的关系吗?(对,北京的气温比0度低,是零下4摄式度)你能在温度计上拨出来吗?

(4)比较: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三个地方的最低气温。仔细观察上海和北京的最低气温,它们一样吗?(不一样,一个在0℃以上,一个在0℃以下)。

①上海的气温比0℃高,是零上4摄式度,我们可以记作+4℃,读作正四摄式度,写的时候先写一个正号(指出是正号不是加号,意义和读法都不同了)再写一个4(板书),大家跟我一起来比划一下。+4也可以直接写成4,把正号省略了。所以同学们所说的4℃也就是+4℃。(板书)

②北京的气温比0℃低,是零下4摄式度。我们可以用-4℃来表示零下4摄式度(板书-4)。跟老师一起来读一下。写的时候可以先写一个负号(指出是负号不是减号)再写一个4就可以了,同桌互相比划一下。

(5)小结:通过刚才对三个城市的温度的了解,我们知道记录温度时,以0℃为界线,用象+4或4这些数可以来表示零上温度,用-4这样的数可以表示零下温度。

2、试一试:学生看温度计,写出各地的温度,并读一读。(写在卡片上)

3、听一段中央台的天气预报,将你听到城市的最低和最高温度记录下来。

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得出:以零摄式度为界线,零上温度用正几或直接用几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几来表示。

三、学习珠峰、吐鲁番盆地的海拔表达方法(P4第2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老师把有关网页带来了。(课件出现网页,上面有简单的文字介绍)。谁来读一读这段介绍。

2、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课件动态地演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3、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动态演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情况)。

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4、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吗?

(1)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

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

(2)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155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四、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课件显示)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它们一样吗?你们想帮它们分分类吗?

2、学生交流、讨论。

3、指出:因为+8844.43也可以写成8844.43米,所以有正号和没正号都可以归于一类。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

①如果都同意分三类的,老师可以出难题:我觉得0可以分在4它们一类啊,你们怎么来说服我?

②如果有学生发表分三类的,有的分两类的,可以引导他们互相争论。

4、小结:(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界限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0就象一条分界线,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我们把象+4、4、+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象-4、-155等这样的数我们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这节课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正数和负数。(板书:认识正数和负数)

五、联系生活,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2、3题

2.你知道吗: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水结冰时的温度是____。地球表面的最低温度是。

3.讨论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1)存折:这里的-800表示什么意思?(以原来的钱为标准,取出了800元记作-800;存入了1200元记作1200元,还可以记作+1200元)

(2)电梯:这里的1和-1表示什么意思?(以地平面为界线,地平面以上一层我们用1或+1来表示,-1就表示地下一层)。老师现在要到33层应该按几啊?要到地下3层呢?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正数和负数。在我们的生活中,零摄式度以上和零摄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得分与失分等都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都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

教学目的:

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教学重、难点:负数与负数的比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85.6+0.9-+0-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3、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摄氏度。

二、新授:

(一)教学例3:

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

2、出示例3:

(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

(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交流。

(3)教师在黑板上话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4)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6)引导学生观察:

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

B、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7)练习:做一做的第1、2题。

(二)教学例4:

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

2、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

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4、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

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8〉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6、总结: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7、练习:做一做第3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4、5题。2、练习一第6题。

3、实践题记录小组同学的身高和体重,以平均身高体重为标准记为0m或(0kg)。超过的记为正数,不足的记为负数,然后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四、全课总结

负数范文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②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④零上10摄式度(零下10摄式度)。

3、谈话:周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片头)

二、教学例1

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课件出示地图:点击南京出示温度计和南京的图片。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

这里有个温度计。我们先来认识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B、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式度吗?(是0℃。)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个0,表示0摄式度)。

(2)上海的气温: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式度呢?(在温度计上拨一拨)拨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呢?(在零刻度线以上四格)

指出:上海的气温比0℃要高,是零上4摄式度。(教师结合课件,突出上海的气温在零刻度线以上)。

(3)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气温:北京又是多少摄式度呢?与南京的0℃比起来,又怎样了呢?(比南京的0℃要低)你能用一个手势来表示它和0℃的关系吗?(对,北京的气温比0度低,是零下4摄式度)你能在温度计上拨出来吗?

(4)比较: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三个地方的最低气温。仔细观察上海和北京的最低气温,它们一样吗?(不一样,一个在0℃以上,一个在0℃以下)。

①上海的气温比0℃高,是零上4摄式度,我们可以记作+4℃,读作正四摄式度,写的时候先写一个正号(指出是正号不是加号,意义和读法都不同了)再写一个4(板书),大家跟我一起来比划一下。+4也可以直接写成4,把正号省略了。所以同学们所说的4℃也就是+4℃。(板书)

②北京的气温比0℃低,是零下4摄式度。我们可以用-4℃来表示零下4摄式度(板书-4)。跟老师一起来读一下。写的时候可以先写一个负号(指出是负号不是减号)再写一个4就可以了,同桌互相比划一下。

(5)小结:通过刚才对三个城市的温度的了解,我们知道记录温度时,以0℃为界线,用象+4或4这些数可以来表示零上温度,用-4这样的数可以表示零下温度。

2、试一试:学生看温度计,写出各地的温度,并读一读。(写在卡片上)

3、听一段中央台的天气预报,将你听到城市的最低和最高温度记录下来。

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得出:以零摄式度为界线,零上温度用正几或直接用几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几来表示。

三、学习珠峰、吐鲁番盆地的海拔表达方法(P4第2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老师把有关网页带来了。(课件出现网页,上面有简单的文字介绍)。谁来读一读这段介绍。

2、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课件动态地演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3、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动态演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情况)。

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4、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吗?

(1)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

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

(2)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155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四、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课件显示)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它们一样吗?你们想帮它们分分类吗?

2、学生交流、讨论。

3、指出:因为+8844.43也可以写成8844.43米,所以有正号和没正号都可以归于一类。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

①如果都同意分三类的,老师可以出难题:我觉得0可以分在4它们一类啊,你们怎么来说服我?

②如果有学生发表分三类的,有的分两类的,可以引导他们互相争论。

4、小结:(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界限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0就象一条分界线,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我们把象+4、4、+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象-4、-155等这样的数我们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这节课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正数和负数。(板书:认识正数和负数)

五、联系生活,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2、3题

2.你知道吗: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水结冰时的温度是____。地球表面的最低温度是。

3.讨论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1)存折:这里的-800表示什么意思?(以原来的钱为标准,取出了800元记作-800;存入了1200元记作1200元,还可以记作+1200元)

(2)电梯:这里的1和-1表示什么意思?(以地平面为界线,地平面以上一层我们用1或+1来表示,-1就表示地下一层)。老师现在要到33层应该按几啊?要到地下3层呢?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正数和负数。在我们的生活中,零摄式度以上和零摄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得分与失分等都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都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

教学目的:

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教学重、难点:负数与负数的比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85.6+0.9-+0-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3、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摄氏度。

二、新授:

(一)教学例3:

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

2、出示例3:

(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

(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交流。

(3)教师在黑板上话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4)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6)引导学生观察:

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

B、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7)练习:做一做的第1、2题。

(二)教学例4:

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

2、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

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4、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

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8〉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6、总结: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7、练习:做一做第3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4、5题。2、练习一第6题。

3、实践题记录小组同学的身高和体重,以平均身高体重为标准记为0m或(0kg)。超过的记为正数,不足的记为负数,然后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四、全课总结

负数范文篇3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负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

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二、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

①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1.8千克。

④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

米,冬季水位下降

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

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

(3)展示交流。

……

2.认识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

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是正号。

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6)。其实,过去我们认识的很多数都是正数。

(2)试一试

请你用正、负数来表示出其它几组相反意义的量。

写完后,交流、检查。

3.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1)说一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教学例2。)

(2)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来表示。

①同桌交流。

②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这样的正、负数能写完吗?(板书:……)

强调指出:像过去我们熟悉的这些整数、小数、分数等都是正数,也叫正整数、正小数、正分数;在它们的前面添上负号,就成了负整数、负小数、负分数,统称负数。

4.进一步认识“0”。

(1)看一看、读一读。

谈话: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屏幕:这是去年12月份某天,部分城市的气温情况(课件出示)。

哈尔滨:-15℃~-3℃

北京:-5℃~5℃

深圳:12℃~23℃

温度中有正数也有负数,请把负数读出来。

(2)找一找、说一说。

我们来看首都北京当天的温度,“-5℃”读作:“负五摄氏度”或“负五度”,表示零下5度;5℃又表示什么?

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出这两个温度所在的刻度吗?(课件出示温度计,没有刻度数)为什么?

现在你能很快找出来吗?(给出温度计的刻度数,生到前面指。)

说一说,你怎么这么快就找到了?

(课件配合演示:先找0℃,在它的下面找-5℃,在它的上面找5℃。)

你能很快找到12℃、-3℃吗?

(3)提升认识。

请学生观察温度计,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以0℃为分界点,零上温度都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来表示。(或负数都表示零下温度,正数都表示零上温度。)

“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0”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总结归纳。

如果过去我们所认识的数只分为正数和0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可以对“数”进行重新分类:

(完善板书。)

5.练一练。

读一读,填一填。(练习一第1题。)

6.出示课题。

同学们,想一想,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认识了哪位新朋友?你能为今天的数学课定一个课题吗

?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选择板书课题:认识负数。

7.负数的历史。

(1)介绍。

其实,负数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课件配音播放):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运用负数的国家,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对正数和负数就有了记载。魏朝数学家刘徽在该书的注文中则更进一步地概括了正、负数的意义:‘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古代用算筹表示数,这句话的意思是:‘两种得失相反的数,分别叫做正数和负数。’并且规定用红色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算筹表示负数。由于记录时换色不方便,到了十三世纪,数学家还创造了在数字上面画斜杠来表示负数的方法。国外对负数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并且也出现了各种表示负数的形式,直到20世纪初,才形成了现在的形式。但比中国晚了数百年!”

(2)交流。

简单了解了负数的历史,你有什么感受?

三、练习应用

今天,负数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依然有着广泛的用途。让我们就一起走进生活,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件逐一出示:

1.表示海拔高度。(“做一做”第2题。)

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米,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可以记作_____________;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它的海拔高度应记作_____________。

2.表示温度。(练习一第2题。)

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记作_________℃,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50℃,记作_____________℃。

3.(出示电梯按钮图)小红的家在五楼,储藏室在地下一楼。如果她要回家,按哪个按钮?如果到储藏室取东西呢?

4.表示时间。(练习一第3题。)

5.

“净含量:10±0.1kg”表示什么意思?

四、总结延伸

1.学生交流收获。

负数范文篇4

数学史教学不是单纯地教授学生关于数学的历史知识,而是引导我们创造一种探索与研究的课堂气氛。它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不仅如此,历史上许多著名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的方法还十分有助于他们理解与掌握所学的内容。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密切结合教材,用历史上数字的产生和发展点缀枯燥的认数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大增加。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数这一单元的时候,学生会有为什么要学习认数,数字的表达为什么要用这种形式等等问题,教师可以介绍:在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就有了记数的需要。例如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出去了多少人;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他们常用石子记数、结绳记数、刻痕记数等方法来记数。物体的个数多了,怎么办呢?聪明的祖先想出了“逢十进一”的办法。数一个物体,就在地上放一块小石子,有了10块小石子,再把它们换成大一点的石子,表示已经有了1个十,后来人们逐渐创造了一些记数的符号,这就是数字,但是一开始创造出来的数字并不是像我们今天所用的数字一样,经过了很长时间,才有了我们今天的记数方式。我想通过历史回顾,学生很能理解“逢十进一”的意义。这些不仅能使学生知道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开阔视野,对知识点产生更深刻的认识,也能使学习妙趣横生,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效果,促进数学的教学。

二、利用数学史使学生自然接受数学概念

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那么如何自然而然地提出这一概念、如何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这一概念,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用数学史介绍某些概念,是一种有利用价值的方法。下面以介绍负数这一概念为例具体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负数概念的教学是一个难点,为了化解此难点,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历史上国内外数学家提出“负数”这个概念的艰辛历程: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了正负,刘徽第一次给出了区分正负数的方法。他说“正算赤,负算黑;否则以邪正为异”,意思是说:用一些小竹棒摆出各种数字进行计算,使用赤筹表示正数,用黑筹表示负数,还有一些其他区分正负数的表示方法。主要讲国外的艰难历程:在国外,印度也是比较早研究负数的国家之一。数学家婆罗摩芨多于628年才认识负数可以是二次方程的根。婆什迦罗在《算法本原》中把负数叫做“负债”、“损失”,因此当一个方程解得一负根时,他马上会说:“负数解不合适,因为人们不赞成负数解,故舍弃。”欧洲直到15世纪在对方程的讨论中才首次出现负数,也有人认为荷兰人日拉尔大约于1629年第一个认识并使用负数去解决几何问题。但是,也许是受婆什迦罗的影响,他们并不承认负数是数。从普通数诞生开始,数学家花了1000年才认识负数概念,又花了100年才接受负数概念。介绍各国对“负数”这个概念的认识发展史,对学生理解负数概念及其意义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事实上,从负数发展的历史来看,负数的产生完全源于计算上的需要。学生通过负数的发展史可以了解到这一点,这对负数产生的缘由问题就不再困扰学生。这样,引入负数的过程也是自然数向整数扩充的过程,对学生来说,与历史上印度人和欧洲人表现出来的迟迟不肯承认“负数是数”的态度的类似“心理障碍”会少很多,自然也会顺畅许多。

三、利用数学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数学史是一部科学发展史,我国的数学成就有着辉煌的历史,并一度走在世界的前列。许多古代杰出的数学成就对古代人类文明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小学数学课本中收入了不少这方面的生动素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结合有关数学内容,介绍我国数学发展的历史、我国古代科学家的杰出成就、现代中国人对数学发展的巨大贡献,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例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介绍了小数的发展史,当学生得知: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就开始应用小数,后来,人们用低一格摆算筹的方法表示小数,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小数表示法,在西方,小数出现得很晚,大约在四百年前,法国数学家克拉维斯用了小数点作为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界的记号。我国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3.1415926<π<3.1415927,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外国数学家在一千多年以后获得同样结果时,我国古代数学家的伟大成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负数范文篇5

1.了解绝对值的概念,会求有理数的绝对值;

2.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3.在绝对值概念形成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并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绝对值概念既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关于绝对值的概念,需要明确的是无论是绝对值的几何定义,还是绝对值的代数定义,都揭示了绝对值的一个重要性质——非负性,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即无论a取任意有理数,都有。

教材上绝对值的定义是从几何角度给出的,也就是从数轴上表示数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出发,得到的定义。这样,数轴的概念、画法、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相反数,以及绝对值,通过数轴,这些知识都联系在一起了。此外,0的绝对值是0,从几何定义出发,就十分容易理解了。

二、知识结构

绝对值的定义绝对值的表示方法用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三、教法建议

用语言叙述绝对值的定义,用解析式的形式给出绝对值的定义,或利用数轴定义绝对值,从理论上讲都是可以的.初学绝对值用语言叙述的定义,好像更便于学生记忆和运用,以后逐步改用解析式表示绝对值的定义,即

在教学中,只能突出一种定义,否则容易引起混乱.可以把利用数轴给出的定义作为绝对值的一种直观解释.

此外,要反复提醒学生: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不能是负数,但不能说一定是正数.“非负数”的概念视学生的情况,逐步渗透,逐步提出.

四、有关绝对值的一些内容

1.绝对值的代数定义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

2.绝对值的几何定义

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3.绝对值的主要性质

(2)一个实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即|a|≥0,因此,在实数范围内,绝对值最小的数是零.

(4)两个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

五、运用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1.两个负数大小的比较,因为两个负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是:绝对值较大的负数一定在绝对值较小的负数左边,所以,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比较两个负数的方法步骤是:

(1)先分别求出两个负数的绝对值;

(2)比较这两个绝对值的大小;

(3)根据“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作出正确的判断.

2.两个正数大小的比较,与小学学习的方法一致,绝对值大的较大.

教学设计示例

绝对值(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能根据一个数的绝对值表示“距离”,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

2.给出一个数,能求它的绝对值.

(二)能力训练点

在把绝对值的代数定义转化成数学式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转化思想指导思维活动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解释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2.从上节课学的相反数到本节的绝对值,使学生感知数学知识具有普遍的联系性.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数形结合理解绝对值的意义和相反数与绝对值的联系,使学生进一步领略数学的和谐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辅之以讲授,学生讨论,力求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要求,注意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自得知识,自觅规律.

2.学生学法:研究+6和-6的不同点和相同点→绝对值概念→巩固练习→归纳小结(绝对值代数意义)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给出一个数会求出它的绝对值.

2.难点: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代数定义的导出.

3.疑点: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电脑)、三角板、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提出+6和-6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研究讨论得出绝对值概念;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讨论解答归纳出绝对值代数意义.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以上我们学习了数轴、相反数.在练习本上画一个数轴,并标出表示-6,,0及它们的相反数的点.

学生活动:一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画.

【教法说明】绝对值的学习是以相反数为基础的,在学生动手画数轴的同时,把相反数的知识进行复习,同时也为绝对值概念的引入奠定了基础,这里老师不包办代替,让学生自己练习.

(二)探索新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做得非常好!-6与6是相反数,它们只有符号不同,它们什么相同呢?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很难得出答案.

师:在数轴上标出到原点距离是6个单位长度的点.

学生活动:一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师:显然A点(表示6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是6,B点(表示-6的点)到原点距离是6个单位长吗?

学生活动:产生疑问,讨论.

师:+6与-6虽然符号不同,但表示这两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都是6,是相同的.我们把这个距离叫+6与-6的绝对值.

[板书]2.4绝对值(1)

【教法说明】针对“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只有符号不同”提出问题:“它们什么相同呢?”在学生头脑中产生疑问,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但这时学生很难回答出此问题,这时教师注意引导再提出要求:“找到原点距离是6个单位长度的点”这时学生就有了一个攀登的台阶,自然而然地想到表示+6,-6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相同,从而引出了绝对值的概念,这样一环紧扣一环,时而紧张时而轻松,不知不觉学生已获得了知识.

师:-6的绝对值是表示-6的点到原点的距离,-6的绝对值是6;

6的绝对值是表示6的点到原点的距离,6的绝对值是6.

提出问题:(1)-3的绝对值表示什么?

(2)的绝对值呢?

(3)的绝对值呢?

学生活动:(1)(2)题根据教师的引导学生口答,(3)题讨论后口答.

[板书]一个数a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数a的绝对值是|a|

【教法说明】由-6,6,-3,这些特殊的数的绝对值引出数的绝对值,逐层铺垫,由学生得出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既理解了一个数的绝对值的含义也训练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突破了难点.

(三)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师:数可以表示任意数,若把换成,9,0,-1,-0.4观察数轴,它们的绝对值各是多少?

学生活动:口答:,,,,

师:你在自己画的数轴上标出五个数,让同桌指出它们的绝对值.

学生活动:按教师要求自己又当“小老师”又当“学生”.

教师找一组学生回答,并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

(出示投影1)

例求8,-8,,的绝对值.

师:观察数轴做出此题.

学生活动:口答

,,,.

师:由此题目你能想到什么规律?

学生活动:讨论得出—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绝对值相同.

【教法说明】这一环节是对绝对值的几何定义的巩固.这里对于绝对值定义的理解不能空谈“5的绝对值、-7的绝对值是多少”?而是与数轴相结合,始终利用表示这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是这个数的绝对值这一概念.教师先阐明这个字母可表示任意数,再把换成一组数,学生自己又把换成了一些数,指出它们的绝对值,这样既理解了数所表示的广泛含义,又巩固了绝对值的定义.然后,通过例题总结出了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的绝对值相等这一规律,既呼应了前面内容,又升华了绝对值的概念.

师:观察数轴,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正数)的绝对值有什么特点?

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的数(负数)的绝对值呢?

生:思考,不能轻易回答出来.

师:再看前面我们所求的,,,,.你能得出什么规律吗?

学生活动:思考后一学生口答.

教师纠正并板书:

[板书]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0的绝对值是0.

师:字母可表示任意的数,可以表示正数,也可以表示负数,也可以表示0.

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式子表示正数、负数、0,并再提问:这时的绝对值分别是多少?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教师加入讨论,学生互相补充回答.

教师板书:

[板书]

若,则

若,则

若,则

师强调:这种表示方法就相当于前面三句话,比较起来后者更通俗易懂.

【教法说明】用字母表示规律是难点.这时教师放手,让学生有目的地考虑、分析,共同得出结论.

巩固练习:

(出示投影2)

1.化简:,,.

,,;

2.计算:①.

②.

③.

学生活动:1题口答,2题自己演算,三个学生板演.

【教法说明】1题的前四个旨在直接运用绝对值的性质,后两个略有加深,需要讨论后回答;2题(3)小题让学生区别绝对值符号和括号的不同含义.

(四)归纳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绝对值.

(1)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在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2)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必须先判断是正数还是负数.

回顾反馈:

(出示投影3)

1.-3的绝对值是在_____________上表示-3的点到__________的距离,-3的绝对值是____________.

2.绝对值是3的数有____________个,各是___________;

绝对值是2.7的数有___________个,各是___________;

绝对值是0的数有____________个,是____________.

绝对值是-2的数有没有?

(总结:)

3.(1)若,则;

(2)若,则.

【教法说明】教师在总结完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后,再回头对本节重点内容进行反馈练习,并且注意把知识进行升华.

八、随堂练习

1.判断题

(1)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2)负数没有绝对值()

(3)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

(4)如果甲数的绝对值比乙数的绝对值大,那么甲数一定比乙数大()

(5)如果数的绝对值等于,那么一定是正数

2.填表

原数

3

相反数

绝对值

倒数

3.填空

(1);(2);(3);

(4);(5)若,则;(6).

九、布置作业

课本第66页2、4.

十、板书设计

随堂练习答案

1.√×√××

2.略

3.(1),(2)7,(3)-7,(4)2,(5)3或-3,(6)

作业答案

2.+7,-7,-0.35,

4.<,>,>,=

绝对值(二)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二)能力训练点

利用绝对值概念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不断加深对有理数比较大小方法的认识,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发现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大小与利用数轴比较任意两个数的大小是和谐统一的,学生会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的和谐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总结规律,并辅之以变式训练进行扎实巩固,以复习提问作为铺垫,突破难点.

2.学生学法:观察→讨论→归纳→练习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2.难点: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异分母负分数的大小.

四、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

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归纳;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练习巩固.

六、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复习提问

师:我们前面学习了绝对值,我相信大家学得都非常好.一定能做好下面这个题.

[板书]

比较大小

(1)与与

(2)4与-50.9与1.1

-10与0-9与-1

学生活动:(1)题在练习本上演算,两个学生板演,(2)题学生抢答.

【教法说明】(1)题是为了分散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分数的大小这一难点埋下了伏笔,在这个题目中用最简单的“∵,∴”的形式训练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2)题是复习利用数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让学生体会出这四个题中觉得难度较大的题目是最后小题两个负数比较大小,从而引出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

[板书]2.4绝对值(2)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规律的发现

在比较-9与-1时,教师订正的同时要求学生说出比较-9与-1的根据(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同时在黑板上(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数轴.

提出问题:在数轴上任意取两个负数,比较大小,观察较小的数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尝试举例,讨论得出结果—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或两个负数绝对值小的反而大.(师板书)

强调:今后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又多了一种方法,即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教法说明】教师注意“放”时要让学生带着针对性的问题去思考、分析,既给学生一片自己发挥想象的天地,又使学生不至于走偏.

巩固练习:

(出示投影1)

比较大小:

(1)-3与-8;(2)-0.1与-0.2;

(3)与;(4)与.

学生活动:讨论后抢答.

【教法说明】(1)题让学生讨论时注意写好比较大小的格式,运用“∵”、“∴”的格式初步训练学生逻辑推理能力.(2)(3)(4)题通过数的变化,巩固对规律的认识.

[板书]

解:

∴∴

2.出示例题(出示投影2)

比较大小

(1)与.

提出问题:对于异分母的两个负分数怎样利用绝对值比较大小?

学生活动:讨论后自己尝试写.

师:我们在复习时已比较出了与的绝对值,可以在此基础上直接得出结论.

[板书]

解:

∴∴

【教法说明】由于复习时学生对与已进行了比较,会非常轻松的完成此题目.教师设置了一级一级的台阶,让学生自己攀登,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从题目的解决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巩固练习:(出示投影3)

比较大小:

(1)与,(2)与.

学生活动:两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自己练习.

【教法说明】比较两个负分数的大小是这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利用这两个小题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一下方法,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三)归纳小结

师: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是两个负数比较大小.

(1)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2)利用数轴可以比较任意两个数的大小,包括两个负数.

【教法说明】教师的小结必须把今天的所学纳入知识系统,明确说明利用数轴可以比较任意两数的大小,而利用绝对值比较大小只适用于两个负数.

七、随堂练习

1.判断题

(1)两个有理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2)

(3)有理数中没有最小的数

(4)若,则

(5)若,则

2.比较大小

(1)-2__________5,,-0.01__________-1

(2)和(要有过程)

3.写出绝对值不大于4的所有整数,并把它们表示在数轴上.

八、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课本第67页A组7.

(二)选做题:课本第68页B组3.

九、板书设计

随堂练习答案

1.××√×√

2.(1)<,<>;(2)>.

3.±1,±2,±3,±4,0.

作业答案

(一)必做题:7.(1)(2)

(3)(4)

(二)选做

探究活动

填空:

(1)若|a|=6,则a=______;

(2)若|-b|=0.87,则b=______;

(4)若x+|x|=0,则x是______数.

分析:已知一个数的绝对值求这个数,则这个数有两个,它们是互为相反数.由

解:(1)∵|a|=6,∴a=±6;

(2)∵|-b|=0.87,∴b=±0.87;

(4)∵x+|x|=0,∴|x|=-x.

∵|x|≥0,∴-x≥0

∴x≤0,x是非正数.

点评:“绝对值”是代数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应当从正、逆两个方面来理解这个概念.对绝对值的代数定义,至少要认识到以下四点:

(1)任何一个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或0,即|a|≥0;

(2)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a|=|-a|;

(3)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那么这个数一定是正数或0;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那么这个数一定是负数或0;

负数范文篇6

2.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3.在绝对值概念形成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并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绝对值概念既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关于绝对值的概念,需要明确的是无论是绝对值的几何定义,还是绝对值的代数定义,都揭示了绝对值的一个重要性质——非负性,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即无论a取任意有理数,都有。

教材上绝对值的定义是从几何角度给出的,也就是从数轴上表示数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出发,得到的定义。这样,数轴的概念、画法、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相反数,以及绝对值,通过数轴,这些知识都联系在一起了。此外,0的绝对值是0,从几何定义出发,就十分容易理解了。

二、知识结构

绝对值的定义绝对值的表示方法用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三、教法建议

用语言叙述绝对值的定义,用解析式的形式给出绝对值的定义,或利用数轴定义绝对值,从理论上讲都是可以的.初学绝对值用语言叙述的定义,好像更便于学生记忆和运用,以后逐步改用解析式表示绝对值的定义,即

在教学中,只能突出一种定义,否则容易引起混乱.可以把利用数轴给出的定义作为绝对值的一种直观解释.

此外,要反复提醒学生: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不能是负数,但不能说一定是正数.“非负数”的概念视学生的情况,逐步渗透,逐步提出.

四、有关绝对值的一些内容

1.绝对值的代数定义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

2.绝对值的几何定义

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3.绝对值的主要性质

(2)一个实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即|a|≥0,因此,在实数范围内,绝对值最小的数是零.

(4)两个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

五、运用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1.两个负数大小的比较,因为两个负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是:绝对值较大的负数一定在绝对值较小的负数左边,所以,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比较两个负数的方法步骤是:

(1)先分别求出两个负数的绝对值;

(2)比较这两个绝对值的大小;

(3)根据“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作出正确的判断.

2.两个正数大小的比较,与小学学习的方法一致,绝对值大的较大.

教学设计示例

绝对值(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能根据一个数的绝对值表示“距离”,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

2.给出一个数,能求它的绝对值.

(二)能力训练点

在把绝对值的代数定义转化成数学式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转化思想指导思维活动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解释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2.从上节课学的相反数到本节的绝对值,使学生感知数学知识具有普遍的联系性.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数形结合理解绝对值的意义和相反数与绝对值的联系,使学生进一步领略数学的和谐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辅之以讲授,学生讨论,力求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要求,注意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自得知识,自觅规律.

2.学生学法:研究+6和-6的不同点和相同点→绝对值概念→巩固练习→归纳小结(绝对值代数意义)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给出一个数会求出它的绝对值.

2.难点: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代数定义的导出.

3.疑点: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电脑)、三角板、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提出+6和-6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研究讨论得出绝对值概念;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讨论解答归纳出绝对值代数意义.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以上我们学习了数轴、相反数.在练习本上画一个数轴,并标出表示-6,,0及它们的相反数的点.

学生活动:一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画.

【教法说明】绝对值的学习是以相反数为基础的,在学生动手画数轴的同时,把相反数的知识进行复习,同时也为绝对值概念的引入奠定了基础,这里老师不包办代替,让学生自己练习.

(二)探索新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做得非常好!-6与6是相反数,它们只有符号不同,它们什么相同呢?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很难得出答案.

师:在数轴上标出到原点距离是6个单位长度的点.

学生活动:一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师:显然A点(表示6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是6,B点(表示-6的点)到原点距离是6个单位长吗?

学生活动:产生疑问,讨论.

师:+6与-6虽然符号不同,但表示这两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都是6,是相同的.我们把这个距离叫+6与-6的绝对值.

[板书]2.4绝对值(1)

【教法说明】针对“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只有符号不同”提出问题:“它们什么相同呢?”在学生头脑中产生疑问,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但这时学生很难回答出此问题,这时教师注意引导再提出要求:“找到原点距离是6个单位长度的点”这时学生就有了一个攀登的台阶,自然而然地想到表示+6,-6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相同,从而引出了绝对值的概念,这样一环紧扣一环,时而紧张时而轻松,不知不觉学生已获得了知识.

师:-6的绝对值是表示-6的点到原点的距离,-6的绝对值是6;

6的绝对值是表示6的点到原点的距离,6的绝对值是6.

提出问题:(1)-3的绝对值表示什么?

(2)的绝对值呢?

(3)的绝对值呢?

学生活动:(1)(2)题根据教师的引导学生口答,(3)题讨论后口答.

[板书]一个数a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数a的绝对值是|a|

【教法说明】由-6,6,-3,这些特殊的数的绝对值引出数的绝对值,逐层铺垫,由学生得出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既理解了一个数的绝对值的含义也训练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突破了难点.

(三)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师:数可以表示任意数,若把换成,9,0,-1,-0.4观察数轴,它们的绝对值各是多少?

学生活动:口答:,,,,

师:你在自己画的数轴上标出五个数,让同桌指出它们的绝对值.

学生活动:按教师要求自己又当“小老师”又当“学生”.

教师找一组学生回答,并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

(出示投影1)

例求8,-8,,的绝对值.

师:观察数轴做出此题.

学生活动:口答

,,,.

师:由此题目你能想到什么规律?

学生活动:讨论得出—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绝对值相同.

【教法说明】这一环节是对绝对值的几何定义的巩固.这里对于绝对值定义的理解不能空谈“5的绝对值、-7的绝对值是多少”?而是与数轴相结合,始终利用表示这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是这个数的绝对值这一概念.教师先阐明这个字母可表示任意数,再把换成一组数,学生自己又把换成了一些数,指出它们的绝对值,这样既理解了数所表示的广泛含义,又巩固了绝对值的定义.然后,通过例题总结出了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的绝对值相等这一规律,既呼应了前面内容,又升华了绝对值的概念.

师:观察数轴,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正数)的绝对值有什么特点?

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的数(负数)的绝对值呢?

生:思考,不能轻易回答出来.

师:再看前面我们所求的,,,,.你能得出什么规律吗?

学生活动:思考后一学生口答.

教师纠正并板书:

[板书]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0的绝对值是0.

师:字母可表示任意的数,可以表示正数,也可以表示负数,也可以表示0.

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式子表示正数、负数、0,并再提问:这时的绝对值分别是多少?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教师加入讨论,学生互相补充回答.

教师板书:

[板书]

若,则

若,则

若,则

师强调:这种表示方法就相当于前面三句话,比较起来后者更通俗易懂.

【教法说明】用字母表示规律是难点.这时教师放手,让学生有目的地考虑、分析,共同得出结论.

巩固练习:

(出示投影2)

1.化简:,,.

,,;

2.计算:①.

②.

③.

学生活动:1题口答,2题自己演算,三个学生板演.

【教法说明】1题的前四个旨在直接运用绝对值的性质,后两个略有加深,需要讨论后回答;2题(3)小题让学生区别绝对值符号和括号的不同含义.

(四)归纳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绝对值.

(1)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在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2)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必须先判断是正数还是负数.

回顾反馈:

(出示投影3)

1.-3的绝对值是在_____________上表示-3的点到__________的距离,-3的绝对值是____________.

2.绝对值是3的数有____________个,各是___________;

绝对值是2.7的数有___________个,各是___________;

绝对值是0的数有____________个,是____________.

绝对值是-2的数有没有?

(总结:)

3.(1)若,则;

(2)若,则.

【教法说明】教师在总结完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后,再回头对本节重点内容进行反馈练习,并且注意把知识进行升华.

八、随堂练习

1.判断题

(1)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2)负数没有绝对值()

(3)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

(4)如果甲数的绝对值比乙数的绝对值大,那么甲数一定比乙数大()

(5)如果数的绝对值等于,那么一定是正数

2.填表

原数

3

相反数

绝对值

倒数

3.填空

(1);(2);(3);

(4);(5)若,则;(6).

九、布置作业

课本第66页2、4.

十、板书设计(

随堂练习答案

1.√×√××

2.略

3.(1),(2)7,(3)-7,(4)2,(5)3或-3,(6)

作业(答案

2.+7,-7,-0.35,

4.<,>,>,=

绝对值(二)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二)能力训练点

利用绝对值概念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不断加深对有理数比较大小方法的认识,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发现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大小与利用数轴比较任意两个数的大小是和谐统一的,学生会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的和谐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总结规律,并辅之以变式训练进行扎实巩固,以复习提问作为铺垫,突破难点.

2.学生学法:观察→讨论→归纳→练习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2.难点: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异分母负分数的大小.

四、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

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归纳;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练习巩固.

六、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复习提问

师:我们前面学习了绝对值,我相信大家学得都非常好.一定能做好下面这个题.

[板书]

比较大小

(1)与与

(2)4与-50.9与1.1

-10与0-9与-1

学生活动:(1)题在练习本上演算,两个学生板演,(2)题学生抢答.

【教法说明】(1)题是为了分散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分数的大小这一难点埋下了伏笔,在这个题目中用最简单的“∵,∴”的形式训练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2)题是复习利用数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让学生体会出这四个题中觉得难度较大的题目是最后小题两个负数比较大小,从而引出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板书]2.4绝对值(2)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规律的发现

在比较-9与-1时,教师订正的同时要求学生说出比较-9与-1的根据(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同时在黑板上(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数轴.

提出问题:在数轴上任意取两个负数,比较大小,观察较小的数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尝试举例,讨论得出结果—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或两个负数绝对值小的反而大.(师板书)

强调:今后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又多了一种方法,即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教法说明】教师注意“放”时要让学生带着针对性的问题去思考、分析,既给学生一片自己发挥想象的天地,又使学生不至于走偏.

巩固练习:

(出示投影1)

比较大小:

(1)-3与-8;(2)-0.1与-0.2;

(3)与;(4)与.

学生活动:讨论后抢答.

【教法说明】(1)题让学生讨论时注意写好比较大小的格式,运用“∵”、“∴”的格式初步训练学生逻辑推理能力.(2)(3)(4)题通过数的变化,巩固对规律的认识.

[板书]

解:

∴∴

2.出示例题(出示投影2)

比较大小

(1)与.

提出问题:对于异分母的两个负分数怎样利用绝对值比较大小?

学生活动:讨论后自己尝试写.

师:我们在复习时已比较出了与的绝对值,可以在此基础上直接得出结论.

[板书]

解:

∴∴

【教法说明】由于复习时学生对与已进行了比较,会非常轻松的完成此题目.教师设置了一级一级的台阶,让学生自己攀登,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从题目的解决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巩固练习:(出示投影3)

比较大小:

(1)与,(2)与.

学生活动:两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自己练习.

【教法说明】比较两个负分数的大小是这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利用这两个小题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一下方法,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三)归纳小结

师: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是两个负数比较大小.

(1)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2)利用数轴可以比较任意两个数的大小,包括两个负数.

【教法说明】教师的小结必须把今天的所学纳入知识系统,明确说明利用数轴可以比较任意两数的大小,而利用绝对值比较大小只适用于两个负数.

七、随堂练习

1.判断题

(1)两个有理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2)

(3)有理数中没有最小的数

(4)若,则

(5)若,则

2.比较大小

(1)-2__________5,,-0.01__________-1

(2)和(要有过程)

3.写出绝对值不大于4的所有整数,并把它们表示在数轴上.

八、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课本第67页A组7.

(二)选做题:课本第68页B组3.

九、板书设计

随堂练习答案

1.××√×√

2.(1)<,<>;(2)>.

3.±1,±2,±3,±4,0.

作业答案

(一)必做题:7.(1)(2)

(3)(4)

(二)选做

探究活动

填空:

(1)若|a|=6,则a=______;

(2)若|-b|=0.87,则b=______;

(4)若x+|x|=0,则x是______数.

分析:已知一个数的绝对值求这个数,则这个数有两个,它们是互为相反数.由

解:(1)∵|a|=6,∴a=±6;

(2)∵|-b|=0.87,∴b=±0.87;

(4)∵x+|x|=0,∴|x|=-x.

∵|x|≥0,∴-x≥0

∴x≤0,x是非正数.

点评:“绝对值”是代数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应当从正、逆两个方面来理解这个概念.对绝对值的代数定义,至少要认识到以下四点:

(1)任何一个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或0,即|a|≥0;

(2)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a|=|-a|;

(3)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那么这个数一定是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正数或0;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那么这个数一定是负数或0;

负数范文篇7

让我们通过一则禅的故事来说明教师不说破的重要性。

邓州智闲禅师,往参沩山灵佑禅师,沩山灵佑问他:“听说你在百丈先师处,问一答十,问十答百,此是你灵俐处;但是你父母未生你时,你是怎样意解识想的,试道一句来”,智闲被这一问直问得茫然无对,回寮房把自己平日所看的经书都搬出来,从头到尾一一查找,希望能从中找出一个适当的答案,可是翻阅几天后,结果却一无所获。智闲禅师感叹道:“画饼不可充饥”。

于是他屡次去方丈室,乞求沩山为他说破,却遭到沩山的拒绝。沩山道:“我若说破,以后你会骂我。我说的是我的,终究于你无干”。

于是智闲哭着辞别沩山,四处行脚,一天,来到南阳慧忠禅的旧址,觉得是个好地方,就住了下来。

一天,智闲正在地里除草,不经意间,抛起一块瓦砾,恰好打在竹子上,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声,他不由豁然大悟。便急忙回到室中,淋浴焚香,遥礼沩山并赞叹道:“和尚大慈,恩逾父母,当时苦为我说破,何有今日之悟境”。

智闲的赞叹无不让我们当教师的汗颜。我们往往把学生亲历的过程剥夺,轻率地向学生把结果一语道破,使学生无法感受一路风光和最后开悟的光明境地;从而失去了数学逻辑思维的奇妙过程,致使学生硬听,死学,失去活力。那么,教师不说破,教师该干什么呢?当然,教师的工作是帮学生解缠释缚,让他们轻装上路,并把他们从思维的歧路上拉回来,鼓励并引导学生勇敢地探索下去,直至云破日出,霁后光明。

2.学生上台主讲,激发课堂气氛,激励学生踊跃思维的精神在不说破前提下,学生自已推理总结出概念、公式、定理后,让学生自用自己所得上台讲例题,这可是一个可喜的教学方式。因为讲台上的小老师是同学们的同伴,他们无所顾及。只要台上一出错,台下就是一片声讨之声。自然能者上,错者下,一个例题几人讲,大有人想一展自己的思路和语言风采。课堂气氛空前活跃,许多同学只恨课本设置的例题太少,一堂课的时间太短。此时的教师只是一个治安管理员。

3.学生互批作业,教师从多思路多层面来引导学生,开发学生的眼界互批作业是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所知识的一个手段。其有两种办法。其一为同桌互批或分组讨论批阅的方式进行,学生批改的过程可以是议论的过程。改得好的提出来表扬,对改得不好或很差的提出改正建议,或进行个别帮助,使学生从批改作业中收到实效;从而解决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与运用知识之间的矛盾。其二为教师从多思路多层面解题的先导下,让学生对照自己所作,明了自己错在哪里,对在哪里,以及本题除此之外还有多种解法的事实。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激发学生用多种思维方式解题。此时教师的先知先觉可以尽情运用,故收效更佳。

4.学生自编练习题,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在学生掌握了一定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前提下,教师有意地创设情境,在情境的氛围中,让学生自编练习题并自解。如在学生学习了绝对值、完全平方、根式的前提下,教师通过例题让学生熟悉它们的内涵后,提出了“非负数”的概念,学生自然会想到绝对值,完全平方、根式都是非负数,都是大于或等于零的,于是教师不失时机地说:“如果两个非负数的和等于零。如:若x+1+(y-1)2=0,则x+2y的值等于多少?”学生经过讨论后,马上得出:x+1与y-1如果是一个正数或负数都不能使原式等于0,欲使原式成立,必须让x+1=0,y-1=0,从而得出x=-1,y=1,则求出x+2y=1的结果。此时教师激励学生说:“同学们,能否自己编一道或两道非负数和等于零的题型呢?请同学们尝试!”很快,同学们会编了许多道两个非负数等于零的题来,有的有解,有的无解。如:若x+y(y+z)2=0,则2x+y2+z2的值是多少?这道题就无法求出2x+y2+z2的值,教师首先肯定说“题设正确,已充分理解了什么是非负数,但结论与题设不相应,须改一改,使题设推导出的数值能代入欲求值的代数式里才对”。这样学生的探索创新就会一步步推向成熟,学生在以后遇到这类题,当然就不为其难了。参考书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2〕七年级《数学》上、下册

负数范文篇8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二次根式?

2.下列各式是二次根式,求式子中的字母所满足的条件:

(3)∵x取任何值都有2x2≥0,所以2x2+1>0,故x的取值为任意实数.

(二)二次根式的简单性质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二次根式的定义,并了解了第一个简单性质

我们知道,正数a有两个平方根,分别记作零的平方根是零。引导学生总结出,其中,就是一个非负数a的算术平方根。将符号“”看作开平方求算术平方根的运算,看作将一个数进行平方的运算,而开平方运算和平方运算是互为逆运算,因而有: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公式成立的条件是a≥0,提问学生,a可以代表一个代数式吗?

请分析:引导学生答如时才成立。

时才成立,即a取任意实数时都成立。

我们知道

如果我们把,同学们想一想是否就可以把任何一个非负数写成一个数的平方形式了.

例1计算:

分析:这个例题中的四个小题,主要是运用公式。其中(2)、(3)、(4)题又运用了整式乘除中学习的积的幂的运算性质.结合第(2)小题中的,说明,这与带分数。因此,以后遇到,应写成,而不宜写成。

例2把下列非负数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

(1)5;(2)11;(3)1.6;(4)0.35.

例3把下列各式写成平方差的形式,再分解因式:

(1)4x2-1;(2)a4-9;

(3)3a2-10;(4)a4-6a2+9.

解:(1)4x2-1

=(2x)2-12

=(2x+1)(2x-1).

(2)a4-9

=(a2)2-32

=(a2+3)(a2-3)

(3)3a2-10

(4)a4-6a2+32

=(a2)2-6a2+32

=(a2-3)2

(三)小结

1.继续巩固二次根式的定义,及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的取值范围问题.

2.关于公式的应用。

(1)经常用于乘法的运算中.

(2)可以把任何一个非负数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解决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等方面的问题.

(四)练习和作业

练习:

1.填空

注意第(4)题需有2m≥0,m≥0,又需有-3m≥0,即m≤0,故m=0.

2.实数a、b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分析:通过本题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进一步巩固二次根式的定义、性质,引导学生分析:由于a<0,b>0,且|a|>|b|.

3.计算

二、作业

教材P.172习题11.1;A组2、3;B组2.

补充作业:

下列各式中的字母满足什么条件时,才能使该式成为二次根式?

分析:要使这些式成为二次根式,只要被开方式是非负数即可,启发学生分析如下:

(1)由-|a-2b|≥0,得a-2b≤0,

但根据绝对值的性质,有|a-2b|≥0,

∴|a-2b|=0,即a-2b=0,得a=2b.

(2)由(-m2-1)(m-n)≥0,-(m2+1)(m-n)≥0

∴(m2+1)(m-n)≤0,又m2+1>0,

负数范文篇9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必须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堂教学的事实也表明:只有当学生被设计的课堂情境所感染,思维进入预定的情境之中时,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问题太难则会挫伤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学生无法正常开展学习。问题过易则无法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问题应能够激发学生的迁移能力,使学生能利用自己的已知进行简单的思考,从而推理出问题的答案,得到新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不断用旧知识发展新知识,建立新的知识结构。

二、问题情境应尽量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的内容设置应尽量反映社会的需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问题情境的设置也应符合这一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多选取生活中常见的事件、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还可以把文化科技融入到我们的教学中来,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了解到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

三、问题的设置应体现出特有的数学价值

我们的数学问题情境要注重生活化,同时还要突出问题中的数学价值。如果没有数学价值,那么我们提出的问题就会适得其反,只会让学生听到了一个生动的故事,偏离了我们的教学目标。因此,在创设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情境时,我们还要注重突出问题的数学化,保证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负数时,许多教师选用天气预报来让学生认识负数。我认为,如果选用天气预报的话,一定要以图片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电视中的天气预报解说员,在解说时总是说:“××城市零下××度到××度。”如果仅仅听解说员解说建立问题的话,学生无法在自己的脑海中建立负数的概念。但如果仅用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现天气情况并提出问题,学生又会对负数缺乏在实际问题中的理解。因此,教师必须将两者结合起来,既体现出负数的实际应用价值,又要体现出负数的数学意义。生活化和数学化缺一不可,两者都应注重。

四、问题情境应多元化

创设问题情境的设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正常开展数学学习。但每一个数学知识的运用都是多种多样的。同样的知识在不同的问题中,有不同的运用方式。因此,在设置问题时,我们要尽量选用多元化的问题,使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应用到教学内容。另外,多设置些问题也可以与学生最大限度地进行沟通交流,能有效地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使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越来越喜欢学习数学。

五、问题情境的创设应注重技巧

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不能枯燥地提出几个问题,要有技巧,要适时宜地提出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问题,最大限度地保证提问的有效性。我认为,教师可以利用以下几种方式。

1.创设问题时可以为学生设置悬念。悬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急切需要得到答案的愿望。富有悬念的问题,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意识,还可以使学生在解出答案后得到强烈的精神满足,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问题的提出可以有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初中学生都有好玩的天性,如果问题具有趣味性,那么他们肯定乐于去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用具以及生活中的实际物品,从教学内容出发,设置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趣味性的问题,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提出的问题上,并主动地思考。

负数范文篇10

在课堂上展开合作学习,可以在课堂的任何一个环节展开。其中,在开堂之后立即让学生进行合作探讨,有利于学生明确课堂学习方向,能帮助学生找准学习的要点。因此,开堂合作是较为重要的一环,也是合作教学的起点。

1.合作探讨,激发兴趣在“有理数”第一节“正数和负数”的教学课堂上,作者在简要介绍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之后,将班级分成八个小组,每一个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以小组为单位探讨本课的主要内容。作者提出问题:生活中有哪些例子可以体现出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每一个小组可以自由讨论五分钟。五分钟后,每一个小组派出组员来举例说明生活中正数和负数的例子。随后,班级内各小组展开了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作者发现有些小组通过课本来找例子,有些小组依靠生活经验来找例子,还有些小组直接在班级内进行了演示,课堂合作探讨的氛围很浓。五分钟后,开始由每一个小组派组员来举例子。A小组举出了温度计的例子,B小组举出了汽车前进和倒车的例子,C小组举出了人向前行走和向后倒着走的例子,该组组员还在班级即兴进行演示说明:人前进的距离可以看作正数,人后退的距离可以看作是负数……几乎每一个小组都会有自己的看法和例子,开堂合作学习探讨的效果很好。

2.重视点评,恰当导入几个小组的举例完毕之后,作者抓住时机,趁着学生对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之后,及时地引入第一节“正数和负数”的课本内容。作者首先总结了八个小组的举例,挑选了几个比较容易分析的例子作为教学的素材来展开教学。通过开堂的合作探讨学习方式,课堂教学的导入不再是教师一味地灌输,而是由学生自由探讨来发现新知识,这就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可以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课中合作,突破课程核心

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每一章的知识要点,突破知识的难点,将每一章节的知识理解透、学习好。在课堂进行的过程中,合理地插入一些课堂合作学习的教学活动就显得非常必要。

1.合作设计,突出重点在学习“有理数”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前半堂课的学习,作者首先通过情境导入的方式,向学生导入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归纳目前我们接触的不同形式的数,学生在明确了本节课的内容之后,按照作者的提问,初步归结出目前所学过的数的种类有整数、分数、负整数和负分数等。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巩固重点知识的内容,明确重点知识的框架,作者开展了课中的合作学习活动。把全班学生分成八个小组,每一个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作者在黑板上列出以下十个数:127,3.1416,0,2004,-85,-0.23456,10%,10.1,0.67,-89,并在这十个数的下方画出四个圆圈,里面分别写着正数集合、负数集合、整数集合和分数集合,要求每一组的学生将这十个数进行分类,然后挑选四个小组的同学上讲台将十个数对号入座地填入四个集合圆圈中。

2.恰当讲解,突破难点在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作者在班级内走动观察,发现很多小组的同学开始展开了讨论,并在草稿本上画出了圆圈,试着将黑板上的十个数填入四个集合圆圈中。五分钟之后,作者随机挑选了四个小组的同学到讲台上,将小组内的讨论结果填入到集合圆圈内。很快,四个小组均填写完毕,通过检查,四个小组的同学都正确地将这十个数进行了分类。随后,作者又在PPT展示出一个小组合作的题目:按照刚才对十个数的分类,你认为有理数应该如何进行分类呢?画出你认为合理的分类框架。经过五分钟的合作讨论后,作者随机选出四个小组的组员在黑板写出小组合作讨论的结果,根据以上四个小组合作讨论的结果,作者展开了本课重点知识的讲解和归结,其中,A小组和B小组的分类是正确的,C小组和D小组的分类是错误的,作者分别分析了A小组和B小组分类正确的原因,同时,也深入剖析了C小组和D小组分类错误的原因。在对合作题目进行分析讲解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对本节重点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的过程。在课堂的后半段时间中,通过这样的合作探讨学习,绝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的分类、有理数的基本框架等重点知识。因此,课中合作讨论也是初中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方式,依靠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小组的讨论合作学习,更有利于学生把握每一堂课的重点知识。与此同时,教师只要做好引导、总结工作,数学知识就可以很好地教授给学生们了。

三、课尾合作,加强成果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