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7 15:23:59

分段范文篇1

1.所在营接到上级的命令。

2.向指导员请求任务并得到批准。

3.在战斗中英勇顽强,壮烈牺牲。

4.所在营攻占了5979高地,消灭了敌人。

我们可以提示学生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哪一个或哪几个自然段联系比较紧密,都是围绕哪一个段意叙述或描写的。这样,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经过老师点拨和指导,即使学生一开始接触划分课文段落,也能水到渠成地划分出来,并初步懂得按事情发展顺序的分段方法。

二、分好段落,指导说理有些课文的分段方法,学生还没有接触过,一下子让他们去分段,确实困难,也分不出来。我们可采取先把段落划分好,把结果先告诉学生,然后指导学生说出分段的理由(也即是分段的根据),知道为什么。如《颐和园》的教学,先把段落划分出来:第一段(第一自然段),第二段(第二自然段),第三段(第三、四段自然段),第四段(第五自然段),第五段(第六自然段)。然后指导学生说说这样划分段落的理由。学生经过再读课文,深入思考,不难知道:第一自然段总写了颐和园的印象,可以独立成为一段;第二自然段都是讲长廊的景色,也应该自成一段;第三、四自然段讲万寿山山下山上景色,应该归并在一起,成为一段;第五自然段讲昆明湖上的各种的景物,也应该独立成为一段;第六自然段和第一段相呼应,颐和园美丽希望前去看看,应该是独立的一段。再指导学生说出整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组织安排段落的。学生联系刚才说的分段理由,不难明白,全文是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按照地点(位置)变换: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去组织材料,安排段落的。指导学生分步说明分段的理由,弄清分段的来龙去脉,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使他们掌握这种按地点(位置)变换的分段方法。

三、纵观方法,指导归纳随着整册教材一篇篇课文,一个个单元教学任务的完成,划分段落的方法也逐步出现。我们要从整册教材着眼,指导学生把学过的分段方法系统地归纳起来:

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

2.按位置(空间、地点)变换顺序分段。

3.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分段。

4.按事情的性质归类分段。

5.按总分关系分段。

分段范文篇2

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四年级学生处在向高年级过渡的阶段。《大纲》对四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中有这样两条:

“能按要求默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有一定的速度。”

“能初步了解段与段、段与篇的关系,学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四年级学生从学习分析自然段、归纳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接触到逻辑段和主要内容,继而进入四下学习给课文分段和归纳主要内容。实际上,学生拿到一篇文章,像抓一个刺猬一样不知从何下手,有的干脆就乱猜,分段能力难以提高。我觉得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及方法,没有真正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

《大纲》指出阅读文章要“有一定的速度”。实际是四年级学生的阅读速度仍不快,平时学生一般在不加限制的时间内对一篇文章反复阅读,逐词逐句接受信息,从而影响了速度的提高,不能迅速有效地掌握主要内容,常见的现象有:

①指读。即所谓为了集中注意力,学生常常在阅读时用指头或笔尖指着文章逐词逐行阅读,一遇到生词,马上停下来查字典或翻看参考书,无法在通篇理解的基础上继续进行阅读。

②回读。即在阅读中遇到生字或不理解的地方返回到句首、段首重读,遇到长句且难以理解时,常常反复多次。

③粗读。即学生自以为遇到了特别容易的文章时,粗粗地读一遍,表现为断章取意,跳跃式地读,而不是全面地读,好像读懂了,其实没有。

此外,有些学生在阅读时,手、头动来动去,有些则喜欢念出声。要知道这里的阅读是指默读,是要提高对内容的理解能力。朗读才是要大声地正确地读出字音和语调。这些阅读习惯都不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

为此我要求学生整篇连贯阅读,不拘泥于个别词句的理解,力求融汇贯通,掌握全篇的主要内容甚至中心,只有这样,理解的准确率才会提高。

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结合教学实际,我注意训练学生快读,查读和细读。

在一篇文章的阅读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先用“快读”的方法,就是快速浏览全文,不要求去记忆一些细节,而要留心文中难以理解的地方,注意文章的开始段和结束段以及每一段的首句和尾句,以便了解文章的大意,并对文章的结构有个初步印象。再用“查读”的方法查到有关问题的范围,然后用“细读”的方法在相应的范围内逐句阅读,对没有学过的生词,可以根据上下文或自己获得的有关知识来推测其意思。对关键句的理解,所遵行的原则是:关键词义→句义→含义。不仅要理解其字面意思,而且还要结合上下文弄清在字里行间所隐含的意思。最后可再快读一遍全文,检查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准确地掌握内容,只有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理解的准确率才会提高,才能掌握文章的结构,正确地分段,阅读能力得以提高。

二、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掌握一些分段的技巧是正确分段的关键。

正确的分段能帮助小学生在阅读文章中加深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因此,教会学生如何针对不同的文章来正确地分段,理清作者的思路,理解内容,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也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所在。常见的分段方法主要有:1、按事情发展顺序。2、按时间顺序。3、按地点顺序。4、围绕一个中心从几个不同的侧面来进行分段。还有按人物出现的先后顺序分段,按事情的性质归类分段。但光知道这些顺序是不够的,因为有的文章看不出这些明显的顺序,如果又无明显的提示,该怎么办?因此,还是要从文章的内容入手。读写例话《如何读懂一篇课文》告诉我们:①理解字词。②读懂每一句话。③能给课文分段和概括段意。④抓住主要内容。从这个顺序理解内容是正确的,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但实际运用中,如果完全照搬上述顺序,尤其是在读一篇从没有见过的文章时,对整篇文章内容不了解,就很难准确、迅速地把握文章的结构内容。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同时掌握分段的一些技巧,阅读能力才可提高。所以下列方法还是要指导学生掌握。

1、从文章的题目入手,用快读的方法获取各种信息。

小学课本里所选的课文一般说来都比较典型,而课题又与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①提示了文章的重点;②人物;③事情;④时间;⑤地点。对文章进行分段的时候,不可忽视课题提供给我们的这些信息。

例如《今天我喂鸡》课题可以向我们提供:人物:我;文章是写“我喂鸡”这件事;重点写喂鸡部分;时间:今天。

那么,文章所写的事情是按时间顺序来安排的,即使不看课文也能大致作出判断:从这一天的某一时间到某一时间。结合课文一看,很容易找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在第1节里有“早上”,第9节里有“中午放学”,再一读第9节,知道写的是“中午放学捡蛋登记”的事,这里是一段,显然不会错。其余的暂且算作一个部分,待细读后再分,不必要求一步到位。

再如《在炮兵阵地上》一文课题:①重点:在炮兵阵地上发生的事;②地点:炮兵阵地上;③人物:没有直接点出,但一阅读,就知道有两个主要人物--彭总和团长。可以看出,在炮兵阵地上发生的事自然是一个内容,作为一个部分是不会有疑问的,其余的部分讲的事是晚上发生在团部,地点发生了变化,内容也发生变化了,自然成为另一个部分。这样文章的结构就清楚了。

2、从课文后问题入手,用查读的方法画出范围和有关内容。

课文后问题编者或出题者并非只是简单地罗列,而是由浅入深地安排,抓住课文的各个主要部分提出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能抓住主要内容,同时也加深对主要内容的理解。这些问题同时也显示了文章的结构和内容的发展顺序,提供了分段的信息。

例如《马背上的小红军》一文后的问题:①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红军过草地非常艰苦?②课文是怎样描写掉队的小红军的?小红军是怎样说服陈赓骑上马走的?他为什么要这么做?③为什么陈赓觉得自己对不起这个小红军?

这三个问题应该说是课文的三个部分。通过阅读,第三个问题的答案范围应该是11-15小节。关键是第1、2两个问题。初看,第2节是写过草地十分艰苦,3-10节写小红军如何说服陈赓,似乎是两个部分,而实际是一个部分。因为第2节最后一句连接了这两个部分,显然这是一段。

再如《西门豹》课后问题1、2,分明告诉了我们文章的结构。1-9节讲西门豹到邺这个地方,看到邺这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就向老大爷询问,弄清了河伯娶媳妇的底细。10-13节讲西门豹是怎样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的。

文章各部分内容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正确地答书后问题,可以获得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文章的结构,对正确地分段是有益的。

3、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文章的各段总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这种联系也为我们提供了分段的信息,因此,我们要掌握这些技巧:

①开始段和结束段。有些文章的开始段是全文的总起,结束段是全文的总结,文章表现为“总一分一总”的结构,例如《颐和园》、《穆老师的眼睛》、《参观刘家峡水电站》、《富饶的西沙群岛》等课文。但不能笼统地认为开始段都是作为一个部分出现的。

②段首句和段尾句。有时段首句或段尾句也是一个段落,甚至是全文的总起或总结,例如《饲养员赵大叔》、《今天我喂鸡》第一段的首句都是对全文的总起。有时也是联系上下两个部分内容的关键句,例如《马背上的小红军》第2节的最后一句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注意到这一句,这部分内容就不会分错。有时段首句也显示文章内容的发展顺序和过程。例如《今天我喂鸡》一课:

让学生在阅读后画出每一段的段首句,连起来读一读:能发现什么问题?

其中2,3两节似乎容易混为一部分,那么看一下第2小节的段尾句:“一会儿鸡栅里让我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可见这里是讲打扫鸡栅,而后面则讲了放鸡,这里要断开。至此课文分四段是显而易见的。

③过渡段和过渡句。文章在安排几个内容的时候,当作者思路从一个问题转向另一问题时,往往需要过渡段、过渡句来连接。过渡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多数是“启下”,归入下一段;也有承上的,归入上一段,这是少数。

例如《饲养员赵大叔》的第11小节,就是过渡段。承接上文赵大叔最了解每头牲口的性格特点;启示下文:在这群牲口中他最关心的是母马“金皇后”,它的作用主要是启示下文,所以在分段的时候把它归入下一部分。

再如《西门豹》的第9节,主要是承接上文,因此我们把它归入上一段。

文章中过渡句的作用与过渡段相同。

例如《猫》中的第四小节“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腿脚还站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这是一个过渡句,连接了上下文,使第一段与第二段成为一个有机体,并点出了文章的中心,使读者一下子就可以把握住猫的性格特点。

④对话的整一性。文章中人物的对话,有些虽然很长,但它总是围绕一定的内容展开的,对话清晰地显示了作者的思路和内容的发展。

例如《西门豹》。西门豹提了四个问题,老大爷分别作了回答,这段对话讲了邺这个地方为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而下文谈的是其他内容,显然这里是一个部分。

分段范文篇3

一、预制分段桥梁施工的优点

公路混凝土桥梁按照施工方法可以分为整体式施工与分段式施工。整体式施工即在桥梁所在场地修筑墩基之后,搭建脚手架、搭设模板,然后采用混凝土现浇施工方法修剪桥梁。分段式施工将桥梁分为若干节段,采用分段浇筑或者在工厂或其他场地进行预制,然后运输到桥梁所在场地,采用起重设备将分段吊装、落墩、拼接而成。自从上世纪50年代,“预应力之父”林同炎先生提出预应力混凝土的理论并用于工程实践之后,预制桥梁分段施工就在美国逐渐推广应用。时至今日,大多数的公路混凝土桥梁的预制分段都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技术。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分段桥梁施工方式相比整体式施工具有以下优势:

1.降低工程造价

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成本造价,根据经验大概可知由若干分项组成,其各自的占比如下表中所列。可见,人工费用是当前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所占成本较高,而成本增加速度又较快的一项。人工费用通常采用计时制计算,普通施工工人薪酬大多以日为单位计算。因此,要控制桥梁的工程造价,从人工成本的控制着手,能够有更高的成效。采用分段施工,能够大大节省人工工时。以北京三元桥改建为例,若采用现浇方式进行施工,起码需要占用现场几个月的时间,而且还会受到气候、周边等各种因素影响,但是采用工厂预制、挂车现场拼装,拼装时间仅2天,预制时间也缩短到数周。当然,预制分段施工所节省的人力成本实际上还要转嫁到运输成本的增加上。相比散料与钢筋等小体积物料的运输,大体积的分段运输成本无疑提高不少。因此,多数在桥梁现场地面进行预制,或者利用所跨越的河流、交通线进行运输,综合下来,依然能够节省较大的成本。

2.构件质量与尺寸精度高

预制分段构件由于在预先进行制造,其使用的模具、生产工艺、质量检验三个方面的条件都要远强于桥墩上脚手架搭板浇筑。首先是模具与工装设备可以在平整的地面进行,较为容易使预制出的大量分段都有统一的标准,便于后续施工安装的拼接。生产工艺方面,从浇筑到养护的条件都要优于脚手架的悬空处,尤其在气温较低的地区,能够有效保护构件不暴露于悬空风口处。同时,在地面或工厂进行预制,由专业的质检人员进行检测,同时,检测条件也较为便利,能够有效保证获得批量的高质量产品。此外,工厂预制的构件,如果其尺寸不满足要求,还可以利用厂内设备进行修正,因此尺寸精度也能够有较好的保证。尤其是在桥梁挠度方面,现浇桥梁都要十分小心地计算预拱量以控制施工后的下挠。而预制构件即使单独某个分段预制成的挠度不满足要求,也能够通过其他分段的调整来满足要求。

3.施工后收缩小

分段施工的桥梁在施工后的收缩变形较小。一般桥梁施工都会设定一定的预拱以及其他反变形来控制施工后的变形依旧在容易范围内,但是除了徐变产生的挠度变形之外,收缩变形导致的箱梁裂缝则是现浇结构十分容易出现的重大隐患。对现浇混凝土收缩的控制措施,一般都采用设置后浇带进行控制,但是额外的结合面降低了整体的强度与可靠性。而预制分段在进行吊装拼接之前,在工厂内就完成了凝固养护,其收缩变形已经完成,因此只要保证各分段之间拼接尺寸精度满足要求,安装后的收缩变形几乎可以忽略,从而避免了现浇混凝土,在施工后由于收缩等原因出现裂缝的缺陷。

二、桥梁分段施工技术要点

1.常见的桥梁分段型式

常见的分段界面多为箱梁,其型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不同型式的截面主要应用于不同宽度的桥梁。其一般有如下规则:单箱单室的箱梁一般两款小于18m;单室分离式双箱一般用于25m左右的宽度;多室结构若分室数量小于3个,一般不宜超过20m,分室数量较多,可以应用于25m左右宽度,双箱分离式多室结构,可以用于25m宽度以上桥梁。箱梁高度还分为变高度与等高度,变高度多采用直腹板、等高度多采用斜腹板。分段桥梁还有等截面与变截面两种形式,等截面施工简单,一般用于跨径80m以下的中小跨径桥梁;变截面分段适用于大跨径桥梁,长度一般能达到300m以上。

2.分段施工的主要方法

(1)悬臂施工。悬臂施工以桥墩为对称中心,在两侧以可移动的吊装机将预制分段吊装落在桥墩上,然后进行拼接。过去常采用悬臂浇筑,使用可动的挂篮进行混凝土浇筑,不过现浇分段工期长。悬臂拼接则是将预制好的分段调入制定的位置后,采用环氧树脂胶和钢丝束将分段之间连接起来,接缝处采用螺栓进行锚固,如图2所示。悬臂拼接施工的分段长度一般在2~5m之间,不过如果场地能够容纳更多的起重设备,则可以一次性吊装长度较大的构件。(2)顶推法。顶推法在桥梁轴线方向设置制造台座作为预制场地进行分段的现场预制,然后利用水平液压顶推装置将分段向轴线方向顶推进入到预定的桥位。同时为了保证顶推方向的偏差满足要求,在顶推前方设置一段导梁。另外,为了减少预制分段与桥墩之间的摩擦,在每个桥墩上安装应力传递装置,以抵消分段与桥墩之间的重力,减小摩擦力。(3)转体法。转体法最早在跨河桥梁分段施工中采用,利用正交的河流上的轮船运输桥梁分段,进入指定桥位后,将分段顶起进行90度的旋转后与两侧的分段进行拼接。随后,被引用到跨越较大空间的干道的高架桥施工中,如图4所示。一般也有两种方式,一为在所跨越干道周边建设平行于所跨越交通线的平台,预制完毕后,进行旋转;一种为工厂预制,直接借所跨越交通线进行运输,到指定桥位旋转。

三、结语

分段范文篇4

关键词:初中田径;分段注意教学

一、分段注意教学概述

所谓分段注意教学主要是将一套完整的技术动作分成各个不同的段落,而在初中体育教学工作中,分段注意教学主要强调的便是分层学习,分层练习的方式。通过以上教学方式,可以令学生在学习期间的心态随着学习内容的不断深入而产生变化,进而达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效果,防止学生在初中体育学习中产生厌烦情绪,强化初中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学习效果,优化教学工作质量。例如:在短跑这一项运动中,教师可以将其中各个教学内容做出分解,如起跑、途中跑、冲刺跑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将短跑这一项运动分解,从而令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掌握短跑运动的技巧,慢慢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将分段注意法应用在初中体育教学工作中,可以有效改变体育教学工作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热情,这种教学方式也有效避免了传统体育教学工作中反复练习的枯燥与乏味,确保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中掌握教师所教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习。

二、分段注意教学在初中田径教学中的运用

(一)科学定制教学目标。首先在初中体育教学开始之前,要做好教学目标的制定,确保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同时还要确保分段注意教学法可以与教学目标间相互适应,即通过分段注意教学法便于达成教学目标,这样才可以保证初中田径教学工作质量更佳。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意到教学目标要适当,不可太过遥远或者是浅显,以上两者都会导致教学目标失去意义,致使学生失去目标感,减弱学习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方式将一个长期的教学目标分解为多个短期教学目标,例如:每周的教学目标、每个月的教学目标、每学期的教学目标等,这样可以通过不断完成短期教学目标来促使长期教学目标的达成,在不断完成短期目标同时也可以给学生以心理暗示,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强化学习成效。例如,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通过以下方式设置教学目标:每周教学目标为,将一项田径运动分段,在每节课进行练习与尝试。每个月教学目标为,经过教师引导,学生可以掌握一项田径运动的动作要领。每学期的教学目标为,学生熟练掌握一项田径运动,并且可以独立完成该项运动中的每个动作。(二)细化课上教学内容。初中田径教学工作中,要细致做好田径课程的规划,对于整个教学过程做出全面且细致的思考,制定分段注意教学法在初中田径中应用的具体策略,这样才可以保证分段注意教学法与初中田径教学完美的融合。在教学期间,教师要考量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讲解时注意观察每名学生是否理解自己所讲授的内容。在教学期间,要注意到师生之间的互动,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在学习期间积极性与主动性,确保每名学生的注意力都在教师的身上,从而保证初中田径教学的质量,而师生间的互动,可以通过定期抛出问题的形式来开展。例如,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开展课堂教学工作:将班级中学生分成小组,确保每个小组中学生人数大致相同,在一般情况下以3~4个小组为最佳,每个小组中选出一名小组长,由小组长协助教师开展教学,同时这样也可以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感,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初中田径长跑学习为例,教学工作开始之前,教师首先要向学生们介绍长跑的基础知识,长跑前热身准备、途中跑的呼吸、起跑的姿势、跑步的幅度等,同时还要让学生掌握在长跑过程中头与肩、臂与手、躯干与髋、腰、大腿与膝盖等方面的正确姿势,防止在长跑途中出现肌肉拉伤、岔气等方面的问题。回到课堂上面,教师便可以有序的开展田径教学工作,在此期间,需要利用分段注意教学法,将长跑运动中的各项环节进行分项练习,首先便需要向学生详细讲解在长跑运动开始时候的起跑动作。教师向学生讲解完毕之后,还要向学生做出一些动作示范,让学生知道起跑时候的正确动作,之后以小组为单位,由学生们自行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教师需要逐组检查巡视,一旦发现某个同学的动作存在不正确的情况,便需要上前予以指导,确保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起跑动作的练习。在学生们练习一阵之后,教师需要将学生们集合起来,以小组为单位,对学生们的练习情况做出检查,为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可以组织小组之间进行评比,评比成绩较差的同学,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惩罚,例如:俯卧撑、原地高抬腿、蹲起等。与此同时,为强化分段注意法在初中体育中应用的实效性、提升体育教学工作成效,教师还可以定期向学生们抛出问题,以供学生们思考,例如:“在起跑动作中共分为几个步骤,每个步骤是什么?”“在练习起跑动作时,你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克服的?”“学习了起跑动作后,对你有什么帮助?”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们在练习之后的思维充分活跃起来,使学生对于教师的问题产生思考,进而达到对于起跑动作要领融会贯通的效果,实现了教学目的,同时也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强化了师生感情,令学生以更好的状态面对初中学习生活。在完成课堂学习之后,教师还要带领学生再次温习一遍课堂上所学习的动作,查看是否存在错误的动作,一旦发现,及时进行指导改正,温习完毕之后,教师还需要向学生交代下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以便于学生课前预习,提高下一节课的授课效率。(三)认真做好课后分析。针对于初中田径教学工作来说,认真做好课后分析也是分段注意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充分分析课堂教学内容以及效果,才能让教师发现自身教学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从而具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善与调整,完善教师教学技能。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完成课后分析工作:课上首先向学生们讲解了田径运动中的注意事项,学生们大多数都可以集中精力听讲,少数同学稍显精力不集中。在课堂上,同学们练习起跑动作情况如下:1小组同学练习情况尚可,基本掌握动作要领。2小组同学大多数可以将动作做得很标准,少数同学,如:A、B…等同学,动作要领掌握较慢。3小组同学,组长动作极为标准,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全小组皆掌握了动作要领;课堂提问情况如下……,学生们回答情况如下……通过以上总结方式,可以令教师对于授课情况做出分析,改进其中不足,同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在以后的课堂上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确保初中田径教学工作质量更优。

参考文献:

[1]张永波.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研究[J].中华少年,2019(13):139-139.

[2]陈秋锐.高中田径教学运用视动训练法改善学生心理状态的效果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7(24).

分段范文篇5

一、紧扣标题型。

这类文章的标题,一般比较直观、醒目,常常简明扼要地概括出文章所叙写的主题或主要内容。读这样的标题,不仅可以了解文章的大意或写作范围,而且还可以窥见其结构上的一些情况。如看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的标题,我们就可以初步认为它写了两个地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再看完全文,发现这种判断是正确的。于是就可以把本文分作两段。而《夜走灵官峡》这个标题,既告诉读者故事发生的时间(夜)、地点(灵官峡),又告诉了文章的线索(走)。因此,可以依据标题提供的“线索”把这篇小说分为三段:

Ⅰ.从开头到“报销了”,写“走”

Ⅱ.从“抬头看”到“康(岗)位”,写“不走”

Ⅲ.从“我把成渝……”到“更大了”,写“走”“紧扣标题型”的文章在结构上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往往有明显的过渡词语冠于段首,这犹如路标,给分段者指明前进的方向。倒叙开始时,肯用“那是……”或“那时……”等词语,深情地与开头呼应,完整结构,深化主题。所以,分段时,有必要把这些特点结合起来考虑,以增强分段的准确性。

二、时间顺序型。

事情的产生、发展、结果,往往都有一个过程,自然离不开时间。因此,很多记叙文便以时间为顺序来结构文章,使之眉目清楚,重点突出。既然如此,分段时就可以抓住这个特点,为正确的段落划分提供依据。

《海滨仲夏夜》就是一篇以时间为顺序的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抓住了“夕阳落山不久”至“月升中天”这段时间里光线和色彩的变化,描绘了海滨特有的景象和劳动者闲适、欢愉的休憩场面,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其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有:“夕阳落山不久”“天空的霞光渐渐淡下去了”……“夜已深了”等。我们可以依据这些,把文章分为三段:

Ⅰ.从“夕阳落山不久”到“夜色加浓”写夜前

Ⅱ.从“在这幽美的夜色中”到“月亮上来了”写初夜

Ⅲ.从“月亮上来了”到完写深夜

有些文章从文字表面来看,好像没有什么表示时间的词语,可只要你抓住所写的主要内容或写作特点进行分析,则会发现它不仅是时间顺序,而且时间界线还很清楚。如《分马》涉及的人多事杂,初看起来,它似乎不是时间顺序型的,可只要你这样一想,问题便迎刃而解了。小说开始写“动员”,为了什么———分马,后来的“换马”因何而起——分马,于是“分马”便成了文章的核心。抓住了这个核心,按时间的先后,就可以把文章分成:Ⅰ.分马前(1—7自然段)

Ⅱ.分马中(8—27自然段)

Ⅲ.分马后(28—58自然段)

三、空间顺序型。

有些游记和说明文往往按一定的空间顺序,或由远到近,自外而内,或从上到下,由表及里来组织材料。空间变化了,写作内容一般也就变了。写作内容变了,段落层次自然也就变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第二段这样写道:“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未进入广潮就“望见”的“望见”,表明作者是站在远处的,他在这里先勾画出了纪念碑巍峨、雄伟、庄严的轮廓。在插叙了纪念碑修建的有关情况后,作者这样写道:“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到了第二层平台”说明作者由远看已变为近视,变为瞻仰了。在这里,作者以崇敬的心情描绘了碑顶、碑身、碑座和碑文。最后,作者顺时针方向,绕碑身一周,给读者介绍了十幅浮雕的动人画面。因此,本段可以分成:

Ⅰ.“我从东长安街……”——“标志着全国人民……”

Ⅱ.“我踏上花岗石……”——“他们的面貌……”

Ⅲ.“从碑身东面起”——“欢迎解放军……”

四、总分总型。

分段范文篇6

首先,白话文的现代文学。1917年初发生的文学革命,为中国文学史树立了一个鲜明的界碑,标志着以文言文表现形式的古典文学结束、现代文学的开始。“五四”后,各地爱国学生团体纷纷效仿《新青年》、《每周评论》,创办白话报刊,仅1919年就出版400多种。由陈衡哲1917年创作了白话短篇小说《一日》,以“莎菲”的笔名发表于《留美学生季报》,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只不过影响较小。中国大多以鲁迅《狂人日记》为第一篇白话文,《狂人日记》也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它发表在1918年5月15日出版的《新青年》杂志四卷五号上,后收入《呐喊》中,其内容与形式的现代化特征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大开端,开辟了我国文学(小说)发展的一个新的时代。而在之后,中国短篇小说大抵是新的智识者登了场。白话文的出现改变了文学的创作形式,为今后中国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表现手法。其次,各种体裁、题材类型争相涌出。随着清末废科举、兴学堂,新式文化教育得以发展,造就了一大批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生力军,为了适应文化思潮运动,思想进步的有识之士对旧有的文学体裁进行大胆的创新写作,在新文化运动时期都发表自己的文学作品。其中代表有,郭沫若的戏剧《三个叛逆的女性》(其中包含《卓文君》、《王昭君》、《聂嫈》三个剧本),在历史人物的“骸骨”里吹进了“五四”时代精神;五四新诗运动,胡适提出了“诗体的解放”、“诗体的经验主义”,他的《尝试集》,显示出从传统诗词中脱胎、锐变,逐渐寻找、试验新诗形态的艰难过程;第一批白话文诗人如胡适、刘半农、周作人、沈隐默、俞平伯、康白情都是新文化运动的骨干;以为代表的作品《青春》、《今》、《新的!旧的!》、《新纪元》等开创了散文流派,以及大量的白话文小说出世。

各种体裁也在现当代文学中深深扎根,中国在现代文学时期也正是在这样的探索尝试过程中,产生了一批以鲁迅为代表的文学大师。各具特色的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诗人、文艺理论家与批评家,为中国与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文学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第三,受外国文学的影响,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并重。中国现代文学是文学自身发展孕育的结果,但外面文艺思潮的影响则是不可忽视的外因。胡适在美国留学时,曾非常注意欧洲诗坛的意象主义运动,中国的“五四”运动也是深受俄国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在改革初期,发动者们不断翻译介绍外国的文艺作品,向闭塞的中国文坛吹进新鲜的现代气息,在《新青年》的带动下,《新潮》、《少年中国》等许多刊物都翻译过大量外国作品,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一时在中国文坛盛行。郭沫若的杰出作品《女神》也是受泰戈尔、歌德、华格纳等外国作家多元的影响;郁达夫的抒情小说《沉沦》,则是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以及近代日本“私小说”影响下的产物。受不同文艺思潮和艺术方法影响的不同作品,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并重。第四,台湾现代文学的发展。台湾现代文学是在大陆的新文学运动直接影响和推动下发展的,1920年,当时一些留日的台湾学生仿效大陆的《新青年》在东京创办了《台湾青年》,旨在“研究台湾革新,谋求文化向上”,并由此引发台湾的新文化运动。1923年4月,《台湾民报》在东京创办,全部采用白话文。其中有代表性的是1925年张我军发表的《至台湾青年的一封信》和同年出版的《乱都之恋》,之后又有赖和的《斗闹热》、杨云萍的《光临》。1925年至1937年,台湾的进步青年相继发表一些具有艺术水准的作品。由于当时的台湾处于日本的控制下,所以这一时期的作品多以忧郁的目光凝视灾难的台湾,批判旧社会习俗,揭示在日本统治下的这块土地的流血与伤痛、呻吟与呼唤,展示了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从上看来,现代文学时期多以结束封建的思想、宣传新社会的文化思想为主流。思想向传统文学观念与手法挑战的激进的精神为主导。开展告白旧文化、提倡中国国民思想走向另一个文学时代。

二、当代文学时期

第一阶段:1949-1978年。“”前的文学。1949年7月,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正式确立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规定的中国文艺新方向为全UIWENXUE国文艺工作的方向。其中民间故事文学在发展,例如,1958年,田汉改编的最成功的话剧《关汉卿》,塑造了知识分子英雄形象。但在这一时期,只有工农兵才能居于中心地位的“理想英雄”。从中国的文学批评的语言来观察,充斥了战争心态的词汇几乎俯首可视,在战争文化心理的支配下,给当代文学创作与批评的主流带来深刻的影响。“”开始至1978年的文学。“”使文学遭受空前的灾难,它是以文学艺术作为其主要批判领域,各界的学者大多被作为左翼分子被关进“牛棚”接受批斗,从事强制性劳动。对胡适等文人批判否定了“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的自由主义传统,浩三的《艳阳天》是“”时期唯一可以公开出售的“”前的作品,那时主要是为阐释和捍卫文艺的红色思想。在举国狂乱的大浩劫时代,也有学者在压抑的逆境中写出自己的文章,如牛汉的《半棵树》与《神的变形》。但由于“”时期由于长时间的文学打压,让大多数学者在“”时期的创作都被淹没。第二阶段:1978-1989年。在这段时期,中国社会发生急剧的转型,国家经济领域的改革步伐正在加快,商品经济意识不断渗透到各个社会文化领域,政治经济文化的多种因素构成了对知识分子的严峻考验,许多作家的作品呈现出心态浮躁和价值虚妄的缺陷。但同时,由于改革开放,作家的写作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五四”文化的新文学传统又渐渐恢复了活力。1980年,中央正式提出了含义比较宽泛的“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总方针。其中的代表有以巴金率先反思“”和总结自我的《随想录》,以及改革开放政策下1979年夏蒋子龙的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脱颖而出,“改革文学”开始了它的发轫期。民间风土的精神文化融入到文学作品中,开始有了乡土小说和市井小说,其中出现了《小巷深处》、《美食家》等脍炙人口的经典小说。1985年,以汪曾祺为代表的作家开辟了民间世界的空间,宣扬与民族文化的国家意志和引进西方现代主义的文学思潮结合在一起,开始了“文化寻根”写作的文学艺术热潮,许多知青作家参与到写作中,知青作家成为一时的文学潮流作品的创作主体。例如韩少功在《文学的“根”》一文中,第一次明确阐述了文学的根应该深植于民主文化的土壤里的文化立场。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的不断传播,20世纪90年代仿佛是一个碎片中的世界,作家在不同的立场上写,逐渐摆脱了带来了影响。作家们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创作属于自己的文体风格,写出了许多优秀作品。如朱苏进强调人物本身个人欲望的长篇小说《醉太平》、瞿永明宣传女性的《女人组诗》、民间宗教与理想的《残月》、个人对时代的反省《叔叔的故事》等。21世纪的到来,中国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文学形式,如琼瑶的爱情小说、韩寒的现实小说、网络小说等,现在正在被广大的文学爱好者所接受。各种文学传播形式也日益更新,如网站、报纸、电视台、广播、杂志等媒介传播形式。

分段范文篇7

1研究内容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2009年-2010年在校学习《中药学》的本科生。其中中医学专业08级学生91人,中医学专业09级学生94人,均为同一教师授课。教学结束后,采用匿名问卷形式调查学生对实施阶段性考试的意见和评价,并分析期末考试成绩,观察其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高《中药学》教学质量的作用与意义。

1.2研究方法及实施

项目实施教师在结束《中药学》第十一章祛风湿药及第十九章活血化瘀药的讲授后分别进行两次规范的阶段考试。考场纪律完全按期末考试的形式要求,并安排3-4名教师监考。试题内容由授课教师决定,可以考药物的功效、应用及重点药物的异同点比较,也可以模拟期末考试的题型出题。两次考试总分计100分,并以20%的比例纳入期末总成绩中,即期末总成绩=2次阶段考试成绩总和×20%+期末考试成绩×80%。

2结果

2.1学生的期末总成绩医普08、09级学生期末成绩见表1。2.2学生对分段考评方式的总体评价以征询意见的方式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共185份,回收185份,回收率为100%。调查问卷设立的两个问题是:1.对中药学对比授课的方式有何看法?

2.对中药学分段考评方式的看法。要求学生对这份调查问卷自由发挥,可以随意写出个人的意见和看法。我们对反馈回来的信息进行了综合分析和归纳,学生对实施阶段性考试的评价情况如下:1)可以缓解期末复习由于背诵内容多而产生的压力。占58%。2)有利于督促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分段复习也强化了对已学知识的掌握,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占62%。3)有利于发现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及时总结经验。占24%。4)有利于了解期末考试题型,熟悉答题技巧。占14%。5)阶段性复习和反复背诵,无形中加深了学习中药学的兴趣。占12%。6)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以调整教学方法。占12%。7)增加测试次数,如一月一测或每学2-3章测试一次。占16%。8)花大量时间进行阶段性复习,影响了对新知识的学习,打乱了原有的复习计划。占8%。

分段范文篇8

这类文章的标题,一般比较直观、醒目,常常简明扼要地概括出文章所叙写的主题或主要内容。读这样的标题,不仅可以了解文章的大意或写作范围,而且还可以窥见其结构上的一些情况。如看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的标题,我们就可以初步认为它写了两个地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再看完全文,发现这种判断是正确的。于是就可以把本文分作两段。而《夜走灵官峡》这个标题,既告诉读者故事发生的时间(夜)、地点(灵官峡),又告诉了文章的线索(走)。因此,可以依据标题提供的“线索”把这篇小说分为三段:

Ⅰ.从开头到“报销了”,写“走”

Ⅱ.从“抬头看”到“康(岗)位”,写“不走”

Ⅲ.从“我把成渝……”到“更大了”,写“走”“紧扣标题型”的文章在结构上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往往有明显的过渡词语冠于段首,这犹如路标,给分段者指明前进的方向。倒叙开始时,肯用“那是……”或“那时……”等词语,深情地与开头呼应,完整结构,深化主题。所以,分段时,有必要把这些特点结合起来考虑,以增强分段的准确性。

二、时间顺序型。

事情的产生、发展、结果,往往都有一个过程,自然离不开时间。因此,很多记叙文便以时间为顺序来结构文章,使之眉目清楚,重点突出。既然如此,分段时就可以抓住这个特点,为正确的段落划分提供依据。

《海滨仲夏夜》就是一篇以时间为顺序的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抓住了“夕阳落山不久”至“月升中天”这段时间里光线和色彩的变化,描绘了海滨特有的景象和劳动者闲适、欢愉的休憩场面,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其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有:“夕阳落山不久”“天空的霞光渐渐淡下去了”……“夜已深了”等。我们可以依据这些,把文章分为三段:

Ⅰ.从“夕阳落山不久”到“夜色加浓”写夜前

Ⅱ.从“在这幽美的夜色中”到“月亮上来了”写初夜

Ⅲ.从“月亮上来了”到完写深夜

有些文章从文字表面来看,好像没有什么表示时间的词语,可只要你抓住所写的主要内容或写作特点进行分析,则会发现它不仅是时间顺序,而且时间界线还很清楚。如《分马》涉及的人多事杂,初看起来,它似乎不是时间顺序型的,可只要你这样一想,问题便迎刃而解了。小说开始写“动员”,为了什么———分马,后来的“换马”因何而起——分马,于是“分马”便成了文章的核心。抓住了这个核心,按时间的先后,就可以把文章分成:Ⅰ.分马前(1—7自然段)

Ⅱ.分马中(8—27自然段)

Ⅲ.分马后(28—58自然段)

三、空间顺序型。

有些游记和说明文往往按一定的空间顺序,或由远到近,自外而内,或从上到下,由表及里来组织材料。空间变化了,写作内容一般也就变了。写作内容变了,段落层次自然也就变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第二段这样写道:“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未进入广潮就“望见”的“望见”,表明作者是站在远处的,他在这里先勾画出了纪念碑巍峨、雄伟、庄严的轮廓。在插叙了纪念碑修建的有关情况后,作者这样写道:“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到了第二层平台”说明作者由远看已变为近视,变为瞻仰了。在这里,作者以崇敬的心情描绘了碑顶、碑身、碑座和碑文。最后,作者顺时针方向,绕碑身一周,给读者介绍了十幅浮雕的动人画面。因此,本段可以分成:

Ⅰ.“我从东长安街……”——“标志着全国人民……”

Ⅱ.“我踏上花岗石……”——“他们的面貌……”

Ⅲ.“从碑身东面起”——“欢迎解放军……”

四、总分总型。

分段范文篇9

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中职护理毕业生已经满足不了医药卫生行业的要求,中职学校出现招生和就业困难的现象。因此,开展中高职分段培养项目,可以充分发挥中高职院校的各自优势,深化中职学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而拉动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增强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

1.1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强,对护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方面,护士角色将向多元化发展,除了护理照顾者外,还承担管理协调者、教育者、科研者等角色,因此护士不但要学会打针发药、生活护理等基本技能,还要掌握各种医疗设备和计算机等高科技护理技术。通过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可以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为医疗卫生事业深入改革提供人才支持。

1.2为护理人员分级管理制度奠定基础

中高职培养目标不同,可以为社会培养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从而可以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作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现医院发展与护士发展的和谐统一。因此,从专业层面上讲,可以通过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促进护理专业科学发展。

1.3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和全面发展的需要

中高职4+2分段培养项目可以使学生通过连续学习来实现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优化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发挥职业教育面向人人、服务区域、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作用。从个人层面上讲,可以使护理专业中职毕业生拥有接受高层次教育的机会,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和全面发展的需要。

2护理专业中高职分段培养实践与成效

2012年试点项目方案获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后,合作院校深入开展行业调研,了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趋势和护理人才需求,分析护理岗位需要的能力和素质要求,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以“总体设计、分段实施、合理衔接、避免重复、减少学层、提高实效”为目标,确定中职护理和高职护理在培养目标上实施阶梯递进,实现中职阶段培养职业情感,掌握基本护理技能,胜任助理护士工作;高职阶段提升能力,培养专业方向,胜任专科护士工作。同时比较目前护理专业中职和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找出各自培养目标、课程与教材、教学与评价等方面存在脱节、断层或重复的问题,提出中高职“五个衔接”的建设思路。

2.1校际合作衔接

自项目获批后,双方院校均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将现代职教体系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成立现代职教体系领导小组和工作组,明确合作双方的职责分工,不断完善护理专业人才协同培养机制。2013年由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了江苏医药卫生职教集团,下设护理、药学等专业建设委员会,产学研工作委员会和招生就业工作委员会等。学院充分依托职业教育集团,切实发挥集团的资源整合优化作用,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形成教学链、产业链、利益链的融合体,将中高职有效衔接模式在集团成员内部进行宣传,扩大中职衔接学校主体范围。目前,中高职合作院校已经增加到3个,2013年江苏省教育厅正式批准南京医科大学牵头与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共同申报的护理专业“高职-普通本科3+2分段培养试点项目”立项建设。

2.2课程体系衔接

合作双方定期开展专业和课程建设研讨,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学生系统培养、分段负责的原则,初步形成了护理专业“合格+专长”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1)根据护理岗位需求和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原则,建设“合格+专长”课程体系。中职阶段在完善公民教育的基础上,开设专业基本核心课程,如护理基本技术、成人护理、儿童护理、母婴护理等。具体包括通识能力模块、职业基础能力模块、职业核心能力模块3个模块,通过4年培养,让学生热爱专业,能通过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获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高职阶段以夯实专业基础,加强人文教育,兼顾社区、助产、老年等专科发展为主要目标,开设助产护理、社区护理及老年护理等模块化课程,具体包括护理人文模块和职业拓展能力模块,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专科护士工作,提高岗位胜任力。(2)以护理岗位胜任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是护理教育的核心,根据护理岗位能力和素质要求,以护理岗位胜任力培养为主线,以“三个转变”构建护理中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即在实践教学模式上由三段式向虚实交替式转变,教学内容上由技能的规范和熟练向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转变,考核评价由专科技能向综合技能转变。具体为中职阶段探索“实训室-模拟病房-医院”三段式教学模式,即学生通过实施训练—仿真模拟—临床实习来掌握护理基本技能。高职阶段探索“模拟病房-医院”虚实交替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床边案例教学、情景教学掌握复杂的专科技能和临床综合技能。另外,在实践教学内容上,按照护理工作任务设计实践教学项目,尽可能贴近临床护理工作一线,中职阶段注重护理技术的规范和熟练,高职阶段注重培养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考核评价中,中职阶段构建以专科技能和素质考核为主的评价指标体系,高职阶段注重综合技能和素质的考核评价。

2.3教学过程衔接

合作双方多次加强教学衔接,主要是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的对接。通过定期召开校际协调会、举办联合教研活动及公开教学活动等形式加强联系,就师资队伍、教学实施、实验室建设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广泛研讨。同时,对学生转段要求进行专题性研讨,明确规定以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作为转段升学的重要依据之一。认真组织实施教学及过程管理,安排教学水平高、经验丰富的教师授课,抓好教学进度检查,做好教学质量监控,坚持教考分离,把好教学质量关,建立中高职一体化质量监控体系,制订中高职衔接护理专业教学标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标准等。合作院校多次召开教师和学生座谈会,及时了解教学实施情况。

2.4师资培养衔接

整合合作院校优质师资,建立“定期研讨、专项培训、常态沟通”的中高等职业学校教师一体化培养工作机制。合作双方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如邀请职教专家开办关于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专题讲座,开阔中职教师视野,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水平。牵头院校选派专家到合作院校就我院在示范校申报和建设过程中取得的管理改革方面的成功经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突出成果和专业教学资源成果等与合作院校教学管理部门共享,提升管理人员的水平。指导护理专业建设,担任护理专业带头人遴选工作的评审专家,开办课堂教学能力提升讲座。同时,每学期选派护理专业核心课程负责人进行课程说课示范,将高等职业教育理念与中职教师进行分享。高职院校将教学改革成果共享,开设了基于高仿真模拟人的临床护理综合实训课程的示范课,有效提高了教师各方面的能力。

2.5学生管理衔接

双方共同协商制订招生计划,相互配合做好招生宣传工作,首届学生报考踊跃,新生质量优于同类学校的同类专业,入学分数全部超过江苏省卫生厅规定的护理中专录取线(当地中考成绩的65%),招生范围覆盖江苏省11个市。牵头院校派教师在新生入学时就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高职学习的意愿、对专业的了解程度等。为了加强学生管理,双方学校共同制订中高职衔接学籍管理规定。目前,学生专业思想稳定,学习积极性极高,成绩优良。

3结语

分段范文篇10

关键词:内容表演自然段活动课间活动全文

“能给课文分段”,是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之一,也是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培养学生分段、概括段意的能力,是编写训练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阅读能力的体现,也是作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把握教材的构篇方式。三年级教材中大多是简短的记叙文,是分级训练的好材料。从构篇方式看,以第六册教材为例,大体可归纳为五种:按时间先后顺序划分、按空间位置变换分段、事物的几个方面分段、按事情发展顺序构篇、按材料的总分关系构篇。教学时,教师要钻研全册教材,确定训练的重点篇目,进行不同的分段方式训练,为篇的教学作铺垫。

二、明确编者的意图。纵观第六册教材中关于分段训练的设计要求,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和循序性。先是让学生按照提供的段意给课文分段;接着是让学生参照提示的小标题或课文重点给课文分段;最后才是让学生独立分段。如第5课《捞铁牛》和第6课《李时珍》是给定段意分段;

第8课《一次科技活动》和第9课《飞机遇险的时候》是给小标题分段;第14课《春蚕》却是提示课文重点后分段;第19课《雨中》再次给定小标题分段;第21课《小珊迪》、22课《》则是反复地提示课文重点进行分段;第23课《千里跃进大别山》就直接训练给课文分段;第七单元拉开了距离,要求给篇幅较长、自然段较多的第27课《五彩池》和30课《柯里亚的木匣》,独立给课文分段。

三、以上层次,由浅入深,注意过渡性训练巩固,体现了由扶到放的训练过程,也体现编者的用心良苦。掌握分段的训练方法。

从第2单元提出“训练给课文分段”的重点后,教材提供了分段基本功的训练实例,教师要从多角度引导学生掌握分段的基本方法。

(1)按自然段段意归并法,这是开始练习分段时常用的方法。

教学时先引导学生了解每个自然段主要说什么,再分析一下各自然段的联系,最后把意思相近或围绕一个意思写的几个自然段合并成一个大段。

如《李时珍》七个自然段段意通过研读课文、分析所得,学生不难发现第2、3自然段都是围绕“立志学医”的事写的,第4、5、6自然段都是写李时珍编《本草纲目》的事,内容上联系紧密,所以可以合并为一个大段。其他自然段单独讲一个意思,可以独立成段。

(2)抓时间标志判断法。

有些课文是按时间推移顺序写的,分段时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写了哪几个时期(时间)的事,这些事表现了什么。

如《杏儿熟了》按时间顺序写了我家杏树结的杏儿又多好,邻居孩子偷摘杏儿时,我和奶奶的态度截然不同的事。课文三段内容都有时间标志:第一段开头的“每年到了麦收时节”,第二段开头的“这一年杏子又熟了”,第三段开头的“今年的杏儿又熟了”。这样可以抓时间标志将课文分段。一些回忆性的文章就有时间标志。

(3)按空间处所变换分离法。

有些课文内容随空间位置转移而使叙述的事物或反映的主题逐渐臻于完善。

如《海滨小城》全文共7个自然段,分两部分叙述。先写海滨,后写小城。海滨小城特有的美丽风光,就是通过作者在海滨和小城这两个地方的所见所闻来体现的,这就是分段的依据。这个方法最适于“参观访问记”类文章的分段指导。

(4)按事情发展顺序排列法。本册绝大多数课文都是按事情发展顺序,有步骤地叙述的。

这类课文主要是写一件事的前后经历,应要求学生了解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事情的发生,哪几个自然段写事情的发展或经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事情结局。

(5)抓主要内容突破法。即从课文的主要内容入手,把重点段先划分出来。如《一次科技活动》,可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他们思考科技活动的表演情况是从哪一个自然段开始写到哪一个自然段的,你是怎样判断的?然后再找出写表演之前对活动的概括介绍和表演之后的情况。

(6)抓总分结构分析法。有些课文结构较特殊,先总写再分述,最后总结。我们可利用这一写作特点,指导学生练习给课文分段。

如《课间十分钟》开篇“以参加自己喜欢的课间活动”总领全文,接着分别写打乒乓球、爬竿、丢沙包三项活动,最后以“课间活动真是丰富多彩”总结全文。

根据这三方面的内容,很容易将课文分为三段。

另外,本册的《我不能忘掉祖国》和《五彩池》也可按此种方法练习分段。

(7)抓课后习题提示法。如《捞铁牛》课后思考。练习2“按照下边意思,把课文分成四段”。

根据提示的段意,学生不难找出相对应的自然段。此外,如按“小标题”分段之类的要求均可照此办理。

(8)模仿此法,可以提供段意或小标题让学生对号入座划分,有的课文篇幅较长,自然段又较多,三年级学生概括能力还不强,可先提供段意,让他们找课文相关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