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研室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0 09:33:08

法研室范文篇1

关键词:高职;国际贸易;教研室工作;思路

教研室是一个最基层的教学单元,是日常教学工作的直接监督和管理单位,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组织和实践单位,也是学科长远发展计划的重要执行单位。教研室所属成员业务素质的提高和晋升,教研室所辖专业和课程的改革发展,配套实习实训设备和场所的改善,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就业情况调查,都可以进入教研室的工作范围。上述很多工作都是长期性的,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和正确的思路,难以充分发挥教研室的基层推动作用。因此,教研室工作思路正确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科长远发展目标的实现。

本文以国际贸易教研室为例,以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和日常教学管理三项教研室常规工作的开展为切人点,简要论述了教研室在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教师思想认识,增强教师素质,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精品专业,改善实习实训设备和环境等方面的工作思路。

1教研室课程建设的工作思路

课程建设是教研室的一项具体工作。这里的课程不是指哪一门单独的课程,而是指教研室所属专业的所有专业课程。这些课程分为两个部分,即核心部分和辅助部分,核心部分课程的建设具有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辅助部分课程的建设能够较好的突出专业特色。教研室可以为每一门专业课程安排一名课程负责人,相同课程的教师组成一个课程建设小组,以核心部分课程的建设为重点,并在核心课程中挑选一到两门课程作为精品课程,动员教研室所有相关教师都参与到精品课程的建设中来,以点带面,建设好核心部分的专业课程,进而带动辅助部分的课程建设,逐渐形成一批有实力、有高职特点的优质课程乃至精品课程。

就国际贸易教研室而言,教研室所属的专业主要是“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这个专业的核心课程有《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单证实务》《外贸函电》;辅助课程有《通关实务》《商检实务》《货运实务》《跟单实务》《商务谈判》《电子商务》《国际商法》等,前面3门课程概括了一个外贸业务员必须掌握的职业知识,其他的课程只需要一个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外贸业务员基本了解。在这些课程中,《国际贸易实务》是具有提纲挈领作用的课程,它的建设成果具有较好的迁移性和示范性,可以将其作为精品课程进行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教研室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1注重课程内涵建设,凸显精品课示范地位

精品课的建设是示范性建设,尤其应当注重课程的内涵建设,教研室可以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教研活动,组织教师们在学习的基础上归纳引进先进高职课程开发理念,努力突出课程的高职特色,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队伍和实践条件5个方面加大内涵建设力度。

可以把《国际贸易实务》精品课的建设作为试点,努力在课程定位、课程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和提炼、课程学习任务体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上做出一些成绩。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教师“双师素质”提高,基于外贸工作过程设置课程教学模块,合理调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支撑关系,实现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一致性,丰富有高职特色的教学方法,深入探索并实践“工学结合”的高职课程开发模式,改善实践教学的软硬件环境,在校企合作等方面实现突破,丰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内涵,奠定课程的示范地位。

1.2注重在课程改革中提高队伍的教改水平。建立团队教研室

教研室可以借课程改革与建设这个契机,利用“大教研”的理念,建立团队教研室…,组织教研室教师合作开展高职课程开发方面的教学研讨,鼓励教研室老师广泛涉猎各高职教学专家有关课程开发的论文,广泛借鉴比较成熟的精品课网站,在内部交流的基础上加深教研室教师在课程开发建设理念上的认识,探索高职课程开发先进理念的推广应用办法,提高教学改革实践的质量。

在国际贸易教研室,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相关课程已有省级精品课和部级精品课,可供参考的成功案例较多;在高职课程改革方面,有关学习领域的课程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都是比较成熟的理论,可供教研室教师们参考。教研室可以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借鉴,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外贸类课程的教改科研,并鼓励教师在实践中检验和运用,并及时申报优秀的教学科研成果。

2教研室专业建设的工作思路

专业建设是教研室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教研室在专业建设方面应当时刻结合人才的需求标准把握专业的发展方向,注重通过交流合作理顺专业发展思路,注重专业课程体系的科学性,注重职业能力培养的全面性和针对性,注重专业实习实训的有效性。以国际贸易教研室为例,具体来讲应当注意:

2.1基于工作领域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并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

外贸行业是不断发展的,新的工作方式、新的岗位职业能力结构、新的人才需求标准都是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建设的参考因素。专业建设的科学性正是体现在基于行业变化的适时调整上。

教研室要安排教师利用假期到企业顶岗锻炼,在锻炼中了解行业的最新动向,除此之外,还要邀请行业的职业经理人与教研室的相关教师座谈,了解行业对外贸人才的最新需求标准,开展专业建设研讨会,在分析外贸工作领域的基础上,调整课程之间的支撑关系,优化课程体系在职业能力培养方面的功能结构,并结合实际调整专业核心课程的课时设置、学期安排、实训安排和考试安排,逐步形成基于工作领域、注重职业能力培养、适应当前人才需求新标准的人才培养方案。

2.2能力培养靠实训,实训环境可模拟,循序渐进引入真实实训环境

教研室要把“如何强化学生外贸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课题。外贸工作是一个操作性较强的工作,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能力培养要借助于完善的实习实训,因此实习实训建设是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支撑。

教研室在提高实习实训质量上有3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实习实训的环境建设,其次是实习实训的模式设计,最后是实习实训指导老师的安排。其中,实习实训环境是关键,不同的实训教学环境,实训的模式和人员安排各不一样。

高职教学提倡采用工学结合的模式,这就要求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但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与外贸企业合作难度比较大,目前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比较成熟的校企合作范例几乎没有,学生校外实训效果不稳定的情况还很普遍,教学改革因此受阻。在这种情况下,教研室可以通过在校内营造模拟外贸实习实训环境,聘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外贸业内人士担任实习实训指导老师的办法,缩小模拟实习实训与真实工作的差距。因此,教研室应当注重从实习实训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上弥补实习实训环境建设上的不足,大力吸纳企业的工作人员参与专业的实践教学。与此同时还要继续深入校企合作,循序渐进地引入真实实训环境,寻求在实训环境上的新突破,以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的层次。

3教研室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思路

由于高校教师在职称评聘上偏重论文和科研成果,对教学上的“硬性”要求在执行过程中“偏软”,导致高校教师普遍存在科研强、教学弱的失衡状态。针对这一问题,教研室应采用引导、监督与激励相结合的办法,本着尊重和满足教师需求为导向,以争取最大的个体满意度为目标,强调把个人的综合表现与职称评聘挂钩,既促进教研科研,又能保证日常教学工作的质量。

3.1制定学期教学任务整体方案,实现教师相互配合。课程相互支撑

每一学期的课程都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部分,它与前后学期的课程是有联系的,无论是在内容上、课程类别上,还是在职业能力培养的阶段上都是有衔接的。教研室要引导教师们处理好这个问题,在每学期开始,可就本学期的课程进行一个基本的分析归纳,然后制定一个教研室教师相互配合完成教学任务的整体方案,在方案中要明确关联专业课程的教学侧重点,教学方法上的互补操作办法等。

例如在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课程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单证实务》《国际结算》《外贸函电》等课程中就有重合的内容,为了避免不同老师在缺乏沟通的情况下,不分主次地反复讲解课程中的相同内容,而导致课程侧重点不突出,就应当在学期之初组织相关任课教师集中研讨以明确课程的衔接关系和支撑关系,让学生在上课时能够感受到教学的严密性,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专业知识体系,更好地完成专业全程计划的任务,实现培养目标。

3.2监管工作可以辅以教研,有始有终才能有成效

法研室范文篇2

[关键词]教研员;职能定位;教育公共服务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808(2009)02-0081-04

当前,在我国许多地方,教研室主要包括普通教研室和职业教研室(本文从教研员的角度分析,有关所指统称教研室)。教研室作为事业单位属于政府以外的社会组织之列,负有向学校提供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等职能。当前,随着我国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强化,教研室、教研员作为直接承担政府提供的教育公共服务的中介组织和成员,正面临如何转变职能,如何向社会提供更多更好教育服务的挑战。

一、教研员面临的挑战

在新的历史时期教研员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政府提供教育公共服务的要求、教育管理体制和结构的变化。

(一)教研员职能行政化倾向有悖于承担教育公共服务的职能

教研室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由于受政府统一管理、占有和分配教育资源的体制思维的影响,当前教研室作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一个教学业务科室,履行着教育行政部门的部分行政职能。教研室的产权和法人代表资格由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所有和支配,并被赋予不同的行政级别(有的教研室法人代表甚至由教育行政部门的副局长兼任),甚至连教研室的事务也多由教育行政部门直接管辖。教研室作为社会组织应有的自主性、自治性等合法化的基础被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管理而替代,难以成为真正社会组织。教研员也被作为指导、检查、评估教学的行政化角色。例如,教研员参与听课、评课、赛课,至今还一直承担教育行政部门执行评选教学能手等名师资格的职能(尽管确认的单位是教育行政部门,但教研员是事实上的行政执行者)。虽然新课改加强了教研员的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功能,但其行政化的特点并没有实质上的改变。

当前,教研室、教研员依靠其部分行政职能拥有大部分教育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的分配权,享有教育行政部门尚无法摆脱的结构性依赖的优势地位。其基本状态是:对上负责多,对下服务少;贯彻上级意志多,反映基层学校、家长诉求少;反映宏大普遍利益多,反映微观主体利益少。同时,教研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也深刻影响着其他非政府的、真正的教育专业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和公平竞争,远远不能适应当前政府转型的需要。

(二)教育体制和结构的变化冲击着教研员的唯一“法定”地位和职能结构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社会的国家(广义的政府)化程度很高,教研室代表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控制了几乎所有的教学研究资源,也承担了几乎所有的指导和服务任务。当时,这对于国家调动一切教学研究资源、集中力量办好重点学校,快出人才,曾经起到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当然,在“应试”思维下,许多教研员也异化为应对应试教育的“考研员”,其职能转向编写习题集、模拟试卷等,助推着应试教育浪潮。

在今天,市场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已经使我国教育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一方面,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传统单一的基础教育办学模式被打破,教育教学研究的资源结构发生了多元变化,民间的、社会化的教育服务组织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增多壮大,高等院校的基础教育服务功能(尤其是师范类院校中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的功能以及教育学院的功能)不断向社会延伸,教研室唯一的合法地位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挑战。另一方面,教育要素的结构形态与关系、规范和调节教育的价值观念和指导思想也都发生了根本变化,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提出、素质教育实践的持续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日益高涨、课程结构与管理的丰富多元以及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日趋扩大、教育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日益强烈、人民群众的教育需要日益多样复杂,这些必然要求教研员职能结构进行深刻调整。

(三)专家型教师的大量涌现逐渐降低着学校对传统意义上的教研员的依赖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研员之所以存在是由于教师素质能力不足以及学校管理等支持系统出现了缺位或乏力而“逼”出来的。当前,随着我国教育的进步、条件的完善、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大量专家型名师的涌现,传统意义上的上下指导关系的教研员再也难有安身之地。尤其随着新课改的稳步推进,学校基层教师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促进了教师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成熟,使得基层教师对教研员的依赖正逐步降低。

二、教研员职能定位的转变

面对新的挑战,教研员必须兼具社会工作者和教师的双重角色。我们必须站在经济社会与教育融合的多重视野综合考量教研员的职能定位。

(一)教研员的职能应转向广阔的社会公共空间

当前,教育融于社会的范围之广、程度之深是前所未有的,社会资源参与教育的范围之广、程度之深也是前所未有的。尤其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素质教育的实践要求下,教育公共服务于经济社会的职能不断强化,育人空间不断扩大,育人模式不断转变。潍坊市的教育惠民服务、家庭教育、职业教育等许多影响教育发展的问题、难题,已经或正在从经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等与教育交融的多重视界来获取智慧,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课程、教学、教师、学校、家长和学生等各个教育要素和环节都面向社会延伸、敞开,并越来越多地利用社会和市场的机制进行整合、优化,公共性、公共服务等构成一系列价值网络,激活着教研员职能的动态发展。这为教研员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也是教研员职能新的生长点。

教研员的教学研究、指导职能必须面向教师、学生、家庭和经济社会等广阔的社会公共空间,同时还要扩大服务内容,提供课程开发研究、教育科研、教师专业成长指导、服务经济社会等全面的教育公共服务。教研员必须将自己的职能实践与社会公共空间里广大教师、学生、家长、团体、学校等密切联系。教研员的专业生命力就在于通过教育教学服务育人,教研员的实践活动园地就在学校、社会等广阔的社会公共空间。教研员全面参与社会、公共服务于社会的职能愈来愈成为时代的呼唤。

(二)教研员应是政府教育公共服务的具体实施者

教研员与服务对象之间不是牟利追求与消费者之间的市场关系,也不等同于非营利的社会组织使用社会资源提供社会服务的志愿精神的反映。教研员不是个别人的服务者,也不是可为可不为的志愿者。教研室作为事业单位是专门的教育公共服务中介机构之一,必须体现公民权利与国家责任之间的公共关系和公共责任意识。教研员承担的是政府给予的教育公共服务职能,体现的是政府的教育公共服务意志,而且教研员在财政资金、特许权及其他资源等方面,是由政府介入提供的,即在某种程度上使用了公共权力或公共资源。因此,教研员的职能行使过程就是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教研员实施的服务必须是学校、家庭、学生等社会公共空间所直接需求的,必须能使他们在获得直接满足的同时,也从中感到享受(服务的本质就是使^,感到享受)。

(三)教研员应是服务对象的平等的合作者

教研员实施的公共服务,已从本质上决定了教研员不是命令式地、硬性地规范人的教育行为,而是在于使学校、家庭、学生等根据个人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选择,获得教育水平提升或教育指导、帮助等需求的直接满足,并从中感到享受。这就意味着教研员与服务对象主体之间是平等的合作关系,而不是上下级的行政关系,人们可自由选择或不选择教研员的服务。同时,在促进人的健康成长上,教研员与教师或家长、学生、社会负有一致性的终极使命,教研员与教师等主体之间除了平等的合作关系,别无其他。尊重教师等主体的实践和需要应是教研员的基本态度和伦理。

三、实现教研员职能转变的路径

教育等社会性公共服务必须通过政府行为的介入才能满足公民的直接需求。当前,实现新时期教研员职能定位的转变是一个漫长的、艰难的、系统的过程,要纳入当前政府全面推进社会管理与建设的整体视野中,并突出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将教研室改革纳入政府社会管理的公共治理结构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高度重视社会组织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等方面积极作用。目前,政府多专注于学校的改革与建设,教研室作为社会组织自然亦是社会管理的应有内容。

教育行政部门作为教研室的主管部门,要充分借助政府加强社会管理的政策,加快教研室组织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对教研室进行社会化改革,使之真正融入社会。首先要取消教研室的行政级别,从制度上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教研室的性质、产权、法人代表、组织形式、管理体制、经费来源、人员保障、权利义务以及与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关系等;第二,要建立一整套科学完整的管理机制,包括运行机制、监督机制、评估机制、纠错机制、奖惩机制,来规范教研室的组织行为,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避免其负面影响的产生;第三,要从权力和资金、利益、机会等短缺性的资源上放松对教研室的控制,把有关社会组织职能交还给教研室,同时帮助提升其中介的社会服务能力;第四,要着力在主管部门目前应该做好,但无法做好,应该做到,但无法做到的领域,譬如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领域发挥教研室的公共服务职能;第五,要积极培育和发展新的教育专业社会组织,鼓励社会组织以主体姿态、以自主、自治的方式,参与教育公共服务,同时,要帮助其完善组织结构,增强组织活力,通过投资和各种扶持措施促进其素质能力的提升,建立彼此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

教研室、教研员也要尽快自觉实现向公共服务的转变,以公民满意为公共服务的首要目标,以公共价值和公共理性的态度,增强自主服务意识,逐渐成为一支独立于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之外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力量。

(二)探索中介服务新机制,促进教研员公共服务社会化

随着政府转型的加快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教研室、教研员的行政化职能,越来越丧失了存在的逻辑,教育行政部门与教研室之间的彼此依赖性正逐步弱化,教研室可能获得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例如,其他教育专业社会组织的发展、分化和社会对教育需求满足的多样化,呈现出社会化和市场化态势,为教育行政部门获得服务方式的多样性和教研室职能面向社会广阔空间提供了可能。教研室和教育行政部门结构关系可能实现分离与重组,构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承担教育公共服务的中介服务新机制,使教研员由过去的服务分配、提供、实施于一身者转变为具体的服务实施者。

借鉴香港“以政府为主导,以非政府的社会工作机构为主体的社会管理经验”,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可通过项目招标、购买服务、提供资金、合同外包等服务的多种方式支持培育教研室在内的各种教育专业社会组织,建立良好的互动机制,使之更好地代替政府为社会实施服务。例如,教育行政部门对教研室的管理由直接管理转向购买服务式的间接管理,用市场化的机制和方式,给教研室以市场选择与被选择的广阔市场空间,增加其自治权、自主权,增强其活力。目前,建立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与教研室之间购买服务的关系,实现买、卖分开,中介服务,已获得较成熟的经验,如上海市浦东新区通过委托社会中介机构的专业化服务间接地落实政府职能。

(三)实施教研员资格认证制度,规范和壮大教研员队伍

管理体制已成为制约教育公共服务的瓶颈,这是一个无法绕过去的门槛。随着教研员公共服务职能的转变、扩大和社会对教育服务需求的多样化以及具有相似职能的其他非政府教育专业社会组织的发展,现有的教研员无论从质量、数量还是体制上都无法满足发展需求,使得其资格和岗位要求成为一个新的问题。

教研员本质上具有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致性,当前还有与教师相同的专业技术职务,但由于社会分工的精细化,教研员又无法完全等同于教师,其服务范围和职能比教师具有更广阔的公共性,具有教师专业化的更高的要求,具有一种超越于普通教师的公共性价值存在。目前,仅仅按照在教研室负责相关教研业务就是教研员以及按学科分布确定教研员的制度已不适应现实需要。根据教研员公共服务职能的定位,教研员不但要具有比教师更高级的专业技能,还要具有更高的实施教育公共服务的能力。教研员的资格应以是否具有较高级的教师专业技能和实施教育公共服务的能力来确认。为此,要实施教研员资格认证制度,建立教研员的专业体制。从资格认证、注册管理、薪酬标准和制度规范等方面,规范、协调、保障教研员的工作,发展壮大教研员队伍,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新课题。

根据当前实际,可在先行认证教研室、教研员资格的基础上,面向社会认证教研员,实施教研室专职教研员与社会大量兼职教研员相结合的制度,逐渐扩大和规范教研员队伍,使教研员作为一种资格存在于教研室以及其他功能相似的教育专业社会组织,并履行相同的服务职能,逐步实现教研员社会化。

法研室范文篇3

论文关键词:高职;国际贸易;教研室工作;思路

教研室是一个最基层的教学单元,是日常教学工作的直接监督和管理单位,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组织和实践单位,也是学科长远发展计划的重要执行单位。教研室所属成员业务素质的提高和晋升,教研室所辖专业和课程的改革发展,配套实习实训设备和场所的改善,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就业情况调查,都可以进入教研室的工作范围。上述很多工作都是长期性的,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和正确的思路,难以充分发挥教研室的基层推动作用。因此,教研室工作思路正确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科长远发展目标的实现。

本文以国际贸易教研室为例,以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和日常教学管理三项教研室常规工作的开展为切人点,简要论述了教研室在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教师思想认识,增强教师素质,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精品专业,改善实习实训设备和环境等方面的工作思路。

1教研室课程建设的工作思路

课程建设是教研室的一项具体工作。这里的课程不是指哪一门单独的课程,而是指教研室所属专业的所有专业课程。这些课程分为两个部分,即核心部分和辅助部分,核心部分课程的建设具有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辅助部分课程的建设能够较好的突出专业特色。教研室可以为每一门专业课程安排一名课程负责人,相同课程的教师组成一个课程建设小组,以核心部分课程的建设为重点,并在核心课程中挑选一到两门课程作为精品课程,动员教研室所有相关教师都参与到精品课程的建设中来,以点带面,建设好核心部分的专业课程,进而带动辅助部分的课程建设,逐渐形成一批有实力、有高职特点的优质课程乃至精品课程。

就国际贸易教研室而言,教研室所属的专业主要是“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这个专业的核心课程有《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单证实务》《外贸函电》;辅助课程有《通关实务》《商检实务》《货运实务》《跟单实务》《商务谈判》《电子商务》《国际商法》等,前面3门课程概括了一个外贸业务员必须掌握的职业知识,其他的课程只需要一个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外贸业务员基本了解。在这些课程中,《国际贸易实务》是具有提纲挈领作用的课程,它的建设成果具有较好的迁移性和示范性,可以将其作为精品课程进行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教研室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1注重课程内涵建设,凸显精品课示范地位

精品课的建设是示范性建设,尤其应当注重课程的内涵建设,教研室可以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教研活动,组织教师们在学习的基础上归纳引进先进高职课程开发理念,努力突出课程的高职特色,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队伍和实践条件5个方面加大内涵建设力度。

可以把《国际贸易实务》精品课的建设作为试点,努力在课程定位、课程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和提炼、课程学习任务体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上做出一些成绩。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教师“双师素质”提高,基于外贸工作过程设置课程教学模块,合理调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支撑关系,实现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一致性,丰富有高职特色的教学方法,深入探索并实践“工学结合”的高职课程开发模式,改善实践教学的软硬件环境,在校企合作等方面实现突破,丰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内涵,奠定课程的示范地位。

1.2注重在课程改革中提高队伍的教改水平。建立团队教研室

教研室可以借课程改革与建设这个契机,利用“大教研”的理念,建立团队教研室…,组织教研室教师合作开展高职课程开发方面的教学研讨,鼓励教研室老师广泛涉猎各高职教学专家有关课程开发的论文,广泛借鉴比较成熟的精品课网站,在内部交流的基础上加深教研室教师在课程开发建设理念上的认识,探索高职课程开发先进理念的推广应用办法,提高教学改革实践的质量。

在国际贸易教研室,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相关课程已有省级精品课和部级精品课,可供参考的成功案例较多;在高职课程改革方面,有关学习领域的课程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都是比较成熟的理论,可供教研室教师们参考。教研室可以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借鉴,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外贸类课程的教改科研,并鼓励教师在实践中检验和运用,并及时申报优秀的教学科研成果。

2教研室专业建设的工作思路

专业建设是教研室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教研室在专业建设方面应当时刻结合人才的需求标准把握专业的发展方向,注重通过交流合作理顺专业发展思路,注重专业课程体系的科学性,注重职业能力培养的全面性和针对性,注重专业实习实训的有效性。以国际贸易教研室为例,具体来讲应当注意:

2.1基于工作领域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并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

外贸行业是不断发展的,新的工作方式、新的岗位职业能力结构、新的人才需求标准都是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建设的参考因素。专业建设的科学性正是体现在基于行业变化的适时调整上。

教研室要安排教师利用假期到企业顶岗锻炼,在锻炼中了解行业的最新动向,除此之外,还要邀请行业的职业经理人与教研室的相关教师座谈,了解行业对外贸人才的最新需求标准,开展专业建设研讨会,在分析外贸工作领域的基础上,调整课程之间的支撑关系,优化课程体系在职业能力培养方面的功能结构,并结合实际调整专业核心课程的课时设置、学期安排、实训安排和考试安排,逐步形成基于工作领域、注重职业能力培养、适应当前人才需求新标准的人才培养方案。2.2能力培养靠实训,实训环境可模拟,循序渐进引入真实实训环境

教研室要把“如何强化学生外贸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课题。外贸工作是一个操作性较强的工作,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能力培养要借助于完善的实习实训,因此实习实训建设是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支撑。

教研室在提高实习实训质量上有3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实习实训的环境建设,其次是实习实训的模式设计,最后是实习实训指导老师的安排。其中,实习实训环境是关键,不同的实训教学环境,实训的模式和人员安排各不一样。

高职教学提倡采用工学结合的模式,这就要求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但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与外贸企业合作难度比较大,目前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比较成熟的校企合作范例几乎没有,学生校外实训效果不稳定的情况还很普遍,教学改革因此受阻。在这种情况下,教研室可以通过在校内营造模拟外贸实习实训环境,聘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外贸业内人士担任实习实训指导老师的办法,缩小模拟实习实训与真实工作的差距。因此,教研室应当注重从实习实训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上弥补实习实训环境建设上的不足,大力吸纳企业的工作人员参与专业的实践教学。与此同时还要继续深入校企合作,循序渐进地引入真实实训环境,寻求在实训环境上的新突破,以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的层次。

3教研室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思路

由于高校教师在职称评聘上偏重论文和科研成果,对教学上的“硬性”要求在执行过程中“偏软”,导致高校教师普遍存在科研强、教学弱的失衡状态。针对这一问题,教研室应采用引导、监督与激励相结合的办法,本着尊重和满足教师需求为导向,以争取最大的个体满意度为目标,强调把个人的综合表现与职称评聘挂钩,既促进教研科研,又能保证日常教学工作的质量。

3.1制定学期教学任务整体方案,实现教师相互配合。课程相互支撑

每一学期的课程都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部分,它与前后学期的课程是有联系的,无论是在内容上、课程类别上,还是在职业能力培养的阶段上都是有衔接的。教研室要引导教师们处理好这个问题,在每学期开始,可就本学期的课程进行一个基本的分析归纳,然后制定一个教研室教师相互配合完成教学任务的整体方案,在方案中要明确关联专业课程的教学侧重点,教学方法上的互补操作办法等。

例如在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课程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单证实务》《国际结算》《外贸函电》等课程中就有重合的内容,为了避免不同老师在缺乏沟通的情况下,不分主次地反复讲解课程中的相同内容,而导致课程侧重点不突出,就应当在学期之初组织相关任课教师集中研讨以明确课程的衔接关系和支撑关系,让学生在上课时能够感受到教学的严密性,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专业知识体系,更好地完成专业全程计划的任务,实现培养目标。

3.2监管工作可以辅以教研,有始有终才能有成效

法研室范文篇4

论文关键词:高职;国际贸易;教研室工作;思路

教研室是一个最基层的教学单元,是日常教学工作的直接监督和管理单位,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组织和实践单位,也是学科长远发展计划的重要执行单位。教研室所属成员业务素质的提高和晋升,教研室所辖专业和课程的改革发展,配套实习实训设备和场所的改善,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就业情况调查,都可以进入教研室的工作范围。上述很多工作都是长期性的,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和正确的思路,难以充分发挥教研室的基层推动作用。因此,教研室工作思路正确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科长远发展目标的实现。

本文以国际贸易教研室为例,以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和日常教学管理三项教研室常规工作的开展为切人点,简要论述了教研室在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教师思想认识,增强教师素质,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精品专业,改善实习实训设备和环境等方面的工作思路。

1教研室课程建设的工作思路

课程建设是教研室的一项具体工作。这里的课程不是指哪一门单独的课程,而是指教研室所属专业的所有专业课程。这些课程分为两个部分,即核心部分和辅助部分,核心部分课程的建设具有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辅助部分课程的建设能够较好的突出专业特色。教研室可以为每一门专业课程安排一名课程负责人,相同课程的教师组成一个课程建设小组,以核心部分课程的建设为重点,并在核心课程中挑选一到两门课程作为精品课程,动员教研室所有相关教师都参与到精品课程的建设中来,以点带面,建设好核心部分的专业课程,进而带动辅助部分的课程建设,逐渐形成一批有实力、有高职特点的优质课程乃至精品课程。

就国际贸易教研室而言,教研室所属的专业主要是“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这个专业的核心课程有《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单证实务》《外贸函电》;辅助课程有《通关实务》《商检实务》《货运实务》《跟单实务》《商务谈判》《电子商务》《国际商法》等,前面3门课程概括了一个外贸业务员必须掌握的职业知识,其他的课程只需要一个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外贸业务员基本了解。在这些课程中,《国际贸易实务》是具有提纲挈领作用的课程,它的建设成果具有较好的迁移性和示范性,可以将其作为精品课程进行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教研室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1注重课程内涵建设,凸显精品课示范地位

精品课的建设是示范性建设,尤其应当注重课程的内涵建设,教研室可以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教研活动,组织教师们在学习的基础上归纳引进先进高职课程开发理念,努力突出课程的高职特色,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队伍和实践条件5个方面加大内涵建设力度。

可以把《国际贸易实务》精品课的建设作为试点,努力在课程定位、课程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和提炼、课程学习任务体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上做出一些成绩。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教师“双师素质”提高,基于外贸工作过程设置课程教学模块,合理调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支撑关系,实现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一致性,丰富有高职特色的教学方法,深入探索并实践“工学结合”的高职课程开发模式,改善实践教学的软硬件环境,在校企合作等方面实现突破,丰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内涵,奠定课程的示范地位。

1.2注重在课程改革中提高队伍的教改水平。建立团队教研室

教研室可以借课程改革与建设这个契机,利用“大教研”的理念,建立团队教研室…,组织教研室教师合作开展高职课程开发方面的教学研讨,鼓励教研室老师广泛涉猎各高职教学专家有关课程开发的论文,广泛借鉴比较成熟的精品课网站,在内部交流的基础上加深教研室教师在课程开发建设理念上的认识,探索高职课程开发先进理念的推广应用办法,提高教学改革实践的质量。

在国际贸易教研室,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相关课程已有省级精品课和部级精品课,可供参考的成功案例较多;在高职课程改革方面,有关学习领域的课程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都是比较成熟的理论,可供教研室教师们参考。教研室可以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借鉴,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外贸类课程的教改科研,并鼓励教师在实践中检验和运用,并及时申报优秀的教学科研成果。

2教研室专业建设的工作思路

专业建设是教研室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教研室在专业建设方面应当时刻结合人才的需求标准把握专业的发展方向,注重通过交流合作理顺专业发展思路,注重专业课程体系的科学性,注重职业能力培养的全面性和针对性,注重专业实习实训的有效性。以国际贸易教研室为例,具体来讲应当注意:

2.1基于工作领域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并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

外贸行业是不断发展的,新的工作方式、新的岗位职业能力结构、新的人才需求标准都是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建设的参考因素。专业建设的科学性正是体现在基于行业变化的适时调整上。

教研室要安排教师利用假期到企业顶岗锻炼,在锻炼中了解行业的最新动向,除此之外,还要邀请行业的职业经理人与教研室的相关教师座谈,了解行业对外贸人才的最新需求标准,开展专业建设研讨会,在分析外贸工作领域的基础上,调整课程之间的支撑关系,优化课程体系在职业能力培养方面的功能结构,并结合实际调整专业核心课程的课时设置、学期安排、实训安排和考试安排,逐步形成基于工作领域、注重职业能力培养、适应当前人才需求新标准的人才培养方案。

2.2能力培养靠实训,实训环境可模拟,循序渐进引入真实实训环境

教研室要把“如何强化学生外贸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课题。外贸工作是一个操作性较强的工作,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能力培养要借助于完善的实习实训,因此实习实训建设是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支撑。

教研室在提高实习实训质量上有3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实习实训的环境建设,其次是实习实训的模式设计,最后是实习实训指导老师的安排。其中,实习实训环境是关键,不同的实训教学环境,实训的模式和人员安排各不一样。

高职教学提倡采用工学结合的模式,这就要求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但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与外贸企业合作难度比较大,目前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比较成熟的校企合作范例几乎没有,学生校外实训效果不稳定的情况还很普遍,教学改革因此受阻。在这种情况下,教研室可以通过在校内营造模拟外贸实习实训环境,聘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外贸业内人士担任实习实训指导老师的办法,缩小模拟实习实训与真实工作的差距。因此,教研室应当注重从实习实训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上弥补实习实训环境建设上的不足,大力吸纳企业的工作人员参与专业的实践教学。与此同时还要继续深入校企合作,循序渐进地引入真实实训环境,寻求在实训环境上的新突破,以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的层次。

3教研室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思路

由于高校教师在职称评聘上偏重论文和科研成果,对教学上的“硬性”要求在执行过程中“偏软”,导致高校教师普遍存在科研强、教学弱的失衡状态。针对这一问题,教研室应采用引导、监督与激励相结合的办法,本着尊重和满足教师需求为导向,以争取最大的个体满意度为目标,强调把个人的综合表现与职称评聘挂钩,既促进教研科研,又能保证日常教学工作的质量。

3.1制定学期教学任务整体方案,实现教师相互配合。课程相互支撑

每一学期的课程都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部分,它与前后学期的课程是有联系的,无论是在内容上、课程类别上,还是在职业能力培养的阶段上都是有衔接的。教研室要引导教师们处理好这个问题,在每学期开始,可就本学期的课程进行一个基本的分析归纳,然后制定一个教研室教师相互配合完成教学任务的整体方案,在方案中要明确关联专业课程的教学侧重点,教学方法上的互补操作办法等。

例如在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课程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单证实务》《国际结算》《外贸函电》等课程中就有重合的内容,为了避免不同老师在缺乏沟通的情况下,不分主次地反复讲解课程中的相同内容,而导致课程侧重点不突出,就应当在学期之初组织相关任课教师集中研讨以明确课程的衔接关系和支撑关系,让学生在上课时能够感受到教学的严密性,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专业知识体系,更好地完成专业全程计划的任务,实现培养目标。

3.2监管工作可以辅以教研,有始有终才能有成效

法研室范文篇5

在新的历史时期教研员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政府提供教育公共服务的要求、教育管理体制和结构的变化。

(一)教研员职能行政化倾向有悖于承担教育公共服务的职能

教研室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由于受政府统一管理、占有和分配教育资源的体制思维的影响,当前教研室作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一个教学业务科室,履行着教育行政部门的部分行政职能。教研室的产权和法人代表资格由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所有和支配,并被赋予不同的行政级别(有的教研室法人代表甚至由教育行政部门的副局长兼任),甚至连教研室的事务也多由教育行政部门直接管辖。教研室作为社会组织应有的自主性、自治性等合法化的基础被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管理而替代,难以成为真正社会组织。教研员也被作为指导、检查、评估教学的行政化角色。例如,教研员参与听课、评课、赛课,至今还一直承担教育行政部门执行评选教学能手等名师资格的职能(尽管确认的单位是教育行政部门,但教研员是事实上的行政执行者)。虽然新课改加强了教研员的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功能,但其行政化的特点并没有实质上的改变。

当前,教研室、教研员依靠其部分行政职能拥有大部分教育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的分配权,享有教育行政部门尚无法摆脱的结构性依赖的优势地位。其基本状态是:对上负责多,对下服务少;贯彻上级意志多,反映基层学校、家长诉求少;反映宏大普遍利益多,反映微观主体利益少。同时,教研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也深刻影响着其他非政府的、真正的教育专业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和公平竞争,远远不能适应当前政府转型的需要。

(二)教育体制和结构的变化冲击着教研员的唯一“法定”地位和职能结构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社会的国家(广义的政府)化程度很高,教研室代表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控制了几乎所有的教学研究资源,也承担了几乎所有的指导和服务任务。当时,这对于国家调动一切教学研究资源、集中力量办好重点学校,快出人才,曾经起到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当然,在“应试”思维下,许多教研员也异化为应对应试教育的“考研员”,其职能转向编写习题集、模拟试卷等,助推着应试教育浪潮。

在今天,市场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已经使我国教育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一方面,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传统单一的基础教育办学模式被打破,教育教学研究的资源结构发生了多元变化,民间的、社会化的教育服务组织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增多壮大,高等院校的基础教育服务功能(尤其是师范类院校中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的功能以及教育学院的功能)不断向社会延伸,教研室唯一的合法地位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挑战。另一方面,教育要素的结构形态与关系、规范和调节教育的价值观念和指导思想也都发生了根本变化,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提出、素质教育实践的持续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日益高涨、课程结构与管理的丰富多元以及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日趋扩大、教育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日益强烈、人民群众的教育需要日益多样复杂,这些必然要求教研员职能结构进行深刻调整。

(三)专家型教师的大量涌现逐渐降低着学校对传统意义上的教研员的依赖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研员之所以存在是由于教师素质能力不足以及学校管理等支持系统出现了缺位或乏力而“逼”出来的。当前,随着我国教育的进步、条件的完善、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大量专家型名师的涌现,传统意义上的上下指导关系的教研员再也难有安身之地。尤其随着新课改的稳步推进,学校基层教师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促进了教师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成熟,使得基层教师对教研员的依赖正逐步降低。

二、教研员职能定位的转变

面对新的挑战,教研员必须兼具社会工作者和教师的双重角色。我们必须站在经济社会与教育融合的多重视野综合考量教研员的职能定位。

(一)教研员的职能应转向广阔的社会公共空间

当前,教育融于社会的范围之广、程度之深是前所未有的,社会资源参与教育的范围之广、程度之深也是前所未有的。尤其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素质教育的实践要求下,教育公共服务于经济社会的职能不断强化,育人空间不断扩大,育人模式不断转变。潍坊市的教育惠民服务、家庭教育、职业教育等许多影响教育发展的问题、难题,已经或正在从经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等与教育交融的多重视界来获取智慧,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课程、教学、教师、学校、家长和学生等各个教育要素和环节都面向社会延伸、敞开,并越来越多地利用社会和市场的机制进行整合、优化,公共性、公共服务等构成一系列价值网络,激活着教研员职能的动态发展。这为教研员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也是教研员职能新的生长点。

教研员的教学研究、指导职能必须面向教师、学生、家庭和经济社会等广阔的社会公共空间,同时还要扩大服务内容,提供课程开发研究、教育科研、教师专业成长指导、服务经济社会等全面的教育公共服务。教研员必须将自己的职能实践与社会公共空间里广大教师、学生、家长、团体、学校等密切联系。教研员的专业生命力就在于通过教育教学服务育人,教研员的实践活动园地就在学校、社会等广阔的社会公共空间。教研员全面参与社会、公共服务于社会的职能愈来愈成为时代的呼唤。

(二)教研员应是政府教育公共服务的具体实施者

教研员与服务对象之间不是牟利追求与消费者之间的市场关系,也不等同于非营利的社会组织使用社会资源提供社会服务的志愿精神的反映。教研员不是个别人的服务者,也不是可为可不为的志愿者。教研室作为事业单位是专门的教育公共服务中介机构之一,必须体现公民权利与国家责任之间的公共关系和公共责任意识。

教研员承担的是政府给予的教育公共服务职能,体现的是政府的教育公共服务意志,而且教研员在财政资金、特许权及其他资源等方面,是由政府介入提供的,即在某种程度上使用了公共权力或公共资源。因此,教研员的职能行使过程就是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教研员实施的服务必须是学校、家庭、学生等社会公共空间所直接需求的,必须能使他们在获得直接满足的同时,也从中感到享受(服务的本质就是使^,感到享受)。

(三)教研员应是服务对象的平等的合作者

教研员实施的公共服务,已从本质上决定了教研员不是命令式地、硬性地规范人的教育行为,而是在于使学校、家庭、学生等根据个人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选择,获得教育水平提升或教育指导、帮助等需求的直接满足,并从中感到享受。这就意味着教研员与服务对象主体之间是平等的合作关系,而不是上下级的行政关系,人们可自由选择或不选择教研员的服务。同时,在促进人的健康成长上,教研员与教师或家长、学生、社会负有一致性的终极使命,教研员与教师等主体之间除了平等的合作关系,别无其他。尊重教师等主体的实践和需要应是教研员的基本态度和伦理。

三、实现教研员职能转变的路径

教育等社会性公共服务必须通过政府行为的介入才能满足公民的直接需求。当前,实现新时期教研员职能定位的转变是一个漫长的、艰难的、系统的过程,要纳入当前政府全面推进社会管理与建设的整体视野中,并突出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将教研室改革纳入政府社会管理的公共治理结构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高度重视社会组织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等方面积极作用。目前,政府多专注于学校的改革与建设,教研室作为社会组织自然亦是社会管理的应有内容。

教育行政部门作为教研室的主管部门,要充分借助政府加强社会管理的政策,加快教研室组织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对教研室进行社会化改革,使之真正融入社会。首先要取消教研室的行政级别,从制度上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教研室的性质、产权、法人代表、组织形式、管理体制、经费来源、人员保障、权利义务以及与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关系等;第二,要建立一整套科学完整的管理机制,包括运行机制、监督机制、评估机制、纠错机制、奖惩机制,来规范教研室的组织行为,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避免其负面影响的产生;第三,要从权力和资金、利益、机会等短缺性的资源上放松对教研室的控制,把有关社会组织职能交还给教研室,同时帮助提升其中介的社会服务能力;第四,要着力在主管部门目前应该做好,但无法做好,应该做到,但无法做到的领域,譬如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领域发挥教研室的公共服务职能;第五,要积极培育和发展新的教育专业社会组织,鼓励社会组织以主体姿态、以自主、自治的方式,参与教育公共服务,同时,要帮助其完善组织结构,增强组织活力,通过投资和各种扶持措施促进其素质能力的提升,建立彼此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

教研室、教研员也要尽快自觉实现向公共服务的转变,以公民满意为公共服务的首要目标,以公共价值和公共理性的态度,增强自主服务意识,逐渐成为一支独立于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之外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力量。

(二)探索中介服务新机制,促进教研员公共服务社会化

随着政府转型的加快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教研室、教研员的行政化职能,越来越丧失了存在的逻辑,教育行政部门与教研室之间的彼此依赖性正逐步弱化,教研室可能获得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例如,其他教育专业社会组织的发展、分化和社会对教育需求满足的多样化,呈现出社会化和市场化态势,为教育行政部门获得服务方式的多样性和教研室职能面向社会广阔空间提供了可能。教研室和教育行政部门结构关系可能实现分离与重组,构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承担教育公共服务的中介服务新机制,使教研员由过去的服务分配、提供、实施于一身者转变为具体的服务实施者。

借鉴香港“以政府为主导,以非政府的社会工作机构为主体的社会管理经验”,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可通过项目招标、购买服务、提供资金、合同外包等服务的多种方式支持培育教研室在内的各种教育专业社会组织,建立良好的互动机制,使之更好地代替政府为社会实施服务。例如,教育行政部门对教研室的管理由直接管理转向购买服务式的间接管理,用市场化的机制和方式,给教研室以市场选择与被选择的广阔市场空间,增加其自治权、自主权,增强其活力。目前,建立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与教研室之间购买服务的关系,实现买、卖分开,中介服务,已获得较成熟的经验,如上海市浦东新区通过委托社会中介机构的专业化服务间接地落实政府职能。

(三)实施教研员资格认证制度,规范和壮大教研员队伍

管理体制已成为制约教育公共服务的瓶颈,这是一个无法绕过去的门槛。随着教研员公共服务职能的转变、扩大和社会对教育服务需求的多样化以及具有相似职能的其他非政府教育专业社会组织的发展,现有的教研员无论从质量、数量还是体制上都无法满足发展需求,使得其资格和岗位要求成为一个新的问题。

教研员本质上具有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致性,当前还有与教师相同的专业技术职务,但由于社会分工的精细化,教研员又无法完全等同于教师,其服务范围和职能比教师具有更广阔的公共性,具有教师专业化的更高的要求,具有一种超越于普通教师的公共性价值存在。目前,仅仅按照在教研室负责相关教研业务就是教研员以及按学科分布确定教研员的制度已不适应现实需要。根据教研员公共服务职能的定位,教研员不但要具有比教师更高级的专业技能,还要具有更高的实施教育公共服务的能力。教研员的资格应以是否具有较高级的教师专业技能和实施教育公共服务的能力来确认。为此,要实施教研员资格认证制度,建立教研员的专业体制。从资格认证、注册管理、薪酬标准和制度规范等方面,规范、协调、保障教研员的工作,发展壮大教研员队伍,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新课题。

根据当前实际,可在先行认证教研室、教研员资格的基础上,面向社会认证教研员,实施教研室专职教研员与社会大量兼职教研员相结合的制度,逐渐扩大和规范教研员队伍,使教研员作为一种资格存在于教研室以及其他功能相似的教育专业社会组织,并履行相同的服务职能,逐步实现教研员社会化。

(四)打破管理和服务的条块分割,转向服务于最近属地社会

目前,教研员是依托教研室的单位体制而存在。这越来越不适应市场体制下的社会变革需要,单位体制的教研员身份隶属于教研室,其最初的设定是对应于服务同样单位制的学校教育,且运用行政管理的方式,无疑是最有力的。面对当前广大非单位制的社会群体、家庭、家长等游离于学校之外的广大群体以及他们多样化的需求,教研室单位制下的教研员已无能为力。同时,教研员隶属于某地区纵向管理的条块分割,也极不利于教研员根据社会需求实施公共服务。我们一方面迫切需要培育和发展新的非政府教育专业社会组织,并实施教研员资格认证制度,规范和壮大教研员队伍;另一方面,需要改革传统的教研员管理体制,让教研员在资格认证和确立专业体制的基础上,作为公民社会领域的社会服务组织成员,直接地、具体地服务于最近的属地社会。服务最近属地社会,是指教研员结合行政区划,但又按照就近服务的原则,打破行政隶属管理纵向划定的条块分割等《为屏障,将服务职能平面化地面向最近区域社会,快捷、方便地实施公共服务。

法研室范文篇6

一、教研室主任的职责与任务

教研室主任是抓好教研室建设、有效实施教研活动的直接领导者和组织者。因此,教研室主任具有以下责任和义务:

1、制定工作计划,撰写工作总结。教研室主任每学期开学一周内负责制定教研室的工作(含教研活动)计划,期末撰写教研室工作总结,放假前一周交系教学秘书。

2、加强教学研究,按时开展教研活动。每两周必须负责组织一次教研活动,具体时间由教研室主任拟定并通知到各位教师。教研室主任应负责提前确定教研活动主题,安排专人在《教研室活动记录本》上准确记录教研主题、教研内容、参加教师、时间与地点等重要内容。

3、增强竞争意识,组织申报教学明星(名师)、教学质量优秀奖、精品课、教科研立项等。教研室主任应广泛动员,大力宣传,积极培养教研人才,每一学年,本教研室至少有一名教师成功申报教学明星(名师)、教学质量优秀奖、精品课、教科研立项等五项中的任何一项。

4、深化教学改革,制定课程改革计划。教研室主任应带领本教研室教师深入教学实际,更新教学理念,研究探讨教学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收集总结课程改革意见,负责制定本教研室课程改革计划。

5、积极引导,举行公开(示范)课。每学年至少负责组织安排举行一次公开课或示范课。

6、组织听课,督查教学纪律,检查教学效果。教研室主任每学期要保证对本教研室每一位教师听课一次,对青年教师和重点对象听课两次以上,课后坦诚交流,提出诚恳意见和建议。学期的四分之三时写出听课报告对每位教师的情况进行客观评价。每学期至少负责组织检查教学纪律、教学效果、征求了解教学意见两次以上。所有信息及时向化学系汇报为教学管理提供参考。

7、检查教案、抽查作业。每学期至少负责检查教案,抽查学生作业,组织教案和学生作业评比两次以上。

8、组织考试工作。期中考试或期末考试定为考查的课程,教研室主任要进行检查,保证制卷、考试、阅卷、登分等工作顺利进行,规范到位。

9、教研室主任切实负责本专业学生教育实习的各项工作,按教务处要求包括制定实纲、学生实习分类统计、教育专业学生校内试讲、学生实习成绩评定(包括优秀实习生评选)、实习生往返路费报销和实结等。

二、教研活动要求

教学研究是教学工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重要手段,因此,要高度重视教学研究在促进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针对教学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研究制定出解决办法,并运用于教学实践,改进教学,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为加大教研力度,特作如下要求:

1、以教研室为单位,在教研室主任负责组织安排下,每两周举行一次教研活动,每次不少于1小时。

2、每位教师应按时参加本教研室的教研活动,并积极主动参与研讨,大胆发表自己对教学改革的构思与设想。

3、为立足实用,突出重点,使教研活动具有及时性、针对性、价值性,特对教研主题作如下要求:

(1)每学期至少有两次人才培养规格、教学改革(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为教研主题进行研讨。

法研室范文篇7

临床课程涵盖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两大部分,这个阶段要求掌握医学理论知识并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转化为临床综合技能。通过理论授课、实验课、临床见习、临床实习四种方式实施。教学周期从大三到大五,跨度长,内容多,课程间内容相互关联,授课进度相互衔接要求高,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有着更高的要求。按照《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要求:“强化医学生医德素养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推进医学基础与临床课程的整合;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倡导小班教学、小班讨论;完善评价考核方法,建立形成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全过程评定体系;加强医教结合,强化临床实践教学环节,严格临床实习过程管理,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培养医学生关爱病人、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2]。这对教研室、教师、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实施这样的要求又存在一些困难,从教师工作性质上,他们既是医生又是教师,同时肩负医、教、研三重工作任务,且医疗工作任务繁重,科研工作与个人发展密切相关,教师的教学精力受到很大影响。从学生学习方面来讲,学习的是人类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诊治绝对不允许出现差错、事故,学生面对各不相同的患者个体,千变万化的病情,既需要掌握医学知识,又需要运用医学伦理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在学习中还要严格执行卫生法规、医疗制度,防范医疗纠纷,较其他类别课程学习难度加大。如果在制度和工作安排上没有科学的设置,必然影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实现,进而影响教学质量。

二、临床医学课程教研室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高等医学院校将临床医学系和附属教学医院合并成立临床学院,进而教研室和医院专业科室合并。这在扩大教学资源,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等方面有利于教研室的建设。但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主要是随着医院现代化发展进程,临床分科越来越多,临床医生专业分工也越来精细,教师和本科全面医学教育及专业课程相对应的离散度越来越大,这导致承担一门临床课程的临床业务科室和专业课教师数量增加,教研室建立在多个临床专业科室的基础上,增加了教研室的管理难度,教研室的职权、工作机制、教学任务统筹都面临新的问题。教师还存在学校的教学编制和医院的临床编制之分,在人事管理、培养目标、职称晋升、进修学习、绩效管理等方面也有不同。由此导致现在部分教研室不能全面开展工作,只完成教研室职能中部分任务,致使出现教学的自由化倾向,导致教学质量降低。这种现象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和警觉。重温教研室的性质与任务,理顺工作关系,对照教研室性质与任务建立责、权、利明晰的管理体制,成立院(系)教学督导组织,检查指导教研室的工作,统一实行标准化管理,提高工作水平已刻不容缓。

三、临床医学课程教研室标准化建设的内涵和目标

标准化(standardization)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标准化教研室就是在教学组织和科学研究管理与质量保证等方面制定统一的标准,明确教研室的性质、任务和职责,使教研室工作趋于标准化,有利于提高教学、研究的水平和劳动效率,保障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而推动学校的教学发展。加强标准化教研室建设,要本着完善教学组织管理、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以教学基本建设为基础,以提高师资水平为目标,以科学研究为动力,以增强教师教学能力为目的,带动学科、课程、专业建设的全面进步[3]。以期达到保质保量地完成学校下达的各项教学计划、教学任务,又要进行课程结构的调整,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法的改进,致力于重点学科和专业的建设、教材建设,鼓励教师教书育人,重视师德师风的建设。

四、标准化教研室建设的措施

法研室范文篇8

一、常规教学

为了能够清晰地发现常规教学中的问题,本教研室的教学工作将从教案、授课、作业、听课等四个环节进行分类总结。

1、教案

本学期绝大多数老师是双课头,周满课时20左右,另有**、**、**等老师为三课头,周满课时24左右,老师们课时任务重,备课量大。通过每周的教案签字制度,可以看出我教研室绝大部分老师对待教案这一常规工作态度十分严谨,老师们的教案准备及时,书写工整规范,其中**、周毅等老师的教案不仅内容充实、条理清晰,而且能够做到提前备课、按时提前签字,是大家学习的榜样。相比之下,个别教师量不足,仅仅满足学校教学要求的最低限度(3页),而且内容上看不到课堂教学的具体进程,体现不出备课的精神。

通过年终考评,我们发现。我教研室教师的工作并不能真正的代表优秀,通过和语德教研室的对比,所有老师都明白了自己和他人的差距,我要求所有老师都要以学习的心态翻看王文倩老师的教案,取长补短,提高自己。

2、授课

授课是教师展示自己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本学期依然把授课的效果放在检查的首位。

通过听课环节,我教研室的老师本学期在授课过程中的进步还是可圈可点的。一是**老师的课在设计和活动的安排上有了一定的章法,活动不再像以前那么凌乱,设计思路也不再按部就班;二是**老师的课在调动学生的兴趣上有了各种各样的活动设计,突破了以语言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限制,使学生能够自己提高兴趣学习;三是高职教改课题小组的**、**、**等老师,能够积极探索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授课方式,大胆实践,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也促进了我校的英语教学改革的进程。目前,这一课题业已结题,正在总结推广之中。

3、作业

作业是教学效果的反馈渠道之一。由于各位教师课头多、课时重、作业批阅量大,所以我教研室一直按照早期的教学要求,对各班的作业实施全阅半批的制度。并要求老师对批改的作业给予等级划分,以此激励学生相互学习、相互竞争。根据作业批阅的检查,我发现大多数教师批阅作业缺少评语,或许这是英语教学和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但是如果能够针对部分学生给与评语,尤其是学习效果差的学生在作业认真的时候,或许也能成为促进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的一种途径。经过检查,所有教师都能够按时、按量批阅作业,也对作业进行了等级划分,其中**、**老师多次在作业中给予评语,态度认真。

4、听课

经过检查组的检查,我教研室老师在听课这一常规任务中完成较好,每位教师都在自己的空闲时间学习了本教研室所有老师的课程以及其他教研室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课程。其中完成较好、听课量多的有**、**、**等老师。

其次通过听课记录的检查,绝大多数老师听课记录完整,与授课教师的新的体会交流认真,其中**老师对每位同行教师的课不仅做了详尽的记录,而且能够结合教改,和授课教师认真探讨这一课的优劣所在,如何改进等问题提出了可行的建设性建议。

二、学习交流

在平时教研室学习中,我教研室老师不但对待工作认真负责,而且非常重视团队的能力培养和协作精神。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我教研室老师的学习和交流做以总结。

1、自我提高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是提高自己工作效度的有效方法。我教研室的老师平时非常重视自己的业务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这一学期每位教师都自主发表了一到两篇学术论文,从原来职称评审的被迫需求到现在的自主自愿,充分体现了教师们的自我追求。其中**老师根据自己的教改探索在《校刊》上发表了《高职专业英语教学探析》,**老师的《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发表于《宝鸡文理学院校刊》,**老师的《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实现》发表在《校刊》,**老师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评价机制的转变与完善》已得到了《外语电化教学》的发表清样,还有**、**、**、**等老师合作撰写的《英语厌学因素的分析与对策》在《管理观察》发表。全教研室6位老师本学期共计发表文章11篇,出版中职类教材1部,高职类教材1部。

另外,各位老师还在工作之余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坚持记学习笔记,每位老师都写出了至少千字的学习心得。

此外,**老师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研究生学习的论文答辩,又为我基础部的研究生力量增添一员。

2、交流合作

要提高教研室工作效度,只是提高自己是不够的。在平时的工作中,我教研室老师能够团结一心、协作努力,从而提高团体的工作能力。

本学期是我们开展教学改革探索的第二学期,为了带动全校的英语教学改革,我们在教研室内部分成小组,一组专门研究中职教学改革,另一组负责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小组内成员各司其职,相互帮助,组与组之间互相交流、探索切磋,有好的活动主题大家分享,有好的设计理念大家参与,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

通过协作方式也开拓了大家的视野和思路。在**、**老师的帮助下,**老师在08双计算机班的教改公开课得到了校领导和同行们的一致好评。

此外,我教研室为了更好的推进教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借助中国职业教育学会和高教社联办的“高教杯”全国英语创新说课比赛,我们全体教师在校内开展了自己的比赛,通过课程设计、课堂教学进程、教学反思等环节,每位教师都展示了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使我们在教学改革的探索中能够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最后由**老师代表我校及陕西一举赢得了全国比赛的一等奖,为我校基础部在全国比赛中再取优绩。

同时为了提高我教研室其他老师的水平,**老师将参赛的文字、录音、视频等资料整理成报告的形式,为全教研室老师做了详尽的解释,为我教研室的教学改革与交流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另外,我教研室除了承担校内所有班级的英语课程外,还担任着全国高等院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工作。这一考试属于全国性考试,试卷保密达到部级绝密文件级别,所以每次考试前后的工作我教研室格外重视。从考试筹备到考务会议,从取题到考试再到送题,每一个环节我教研室老师都亲力亲为,协作完成,每一次考试的顺利举行,都是教研室老师默默无闻的工作奠定的。在外出参加考务会议的时候,我认真听取省主考的汇报,虚心向同行学校学习、打听,并把自己的见闻和感触在教研室内和老师们分享,并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改进和完善。有了各位老师的全力以赴,我校考点从未在这一工作中有任何大的失误,其中考务工作者**老师还受到陕西省考试管理中心的表扬,并颁发“优秀考务工作者”称号以示鼓励,这一荣誉,对我们教研室的每一分参与者来说都受之无愧。

3、课题研究

本学期以来,我教研室共承接校级课题研究项目两个,其中以**老师负责,**、**老师参与的《多元智能下的应用型英语教学改革研究》现已结题,其探索成果也已在其他各级班级中进行尝试和推广。另一课题《英语厌学因素的分析与对策》由**老师负责,**、**老师参与,现也已正式结题,研究成果议论文的形式发表于各公开期刊之上。

三、第二课堂活动

为了丰富我校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巩固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我们教研室同心协力,组织了各种各样英语课外活动。

1、第二届“贝斯特杯”中职英语书法比赛

针对中职学生英语水平较低的现状,我们继续开展书法比赛,有了第一届的经验,第二届“贝斯特杯”英语书法比赛圆满举行。共计130多位同学参加了比赛,通过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和参赛作品的质量,我们明显感受到了我们设计的活动得到了学生们的喜欢和支持。最后共有30名同学荣获各个奖项。其余同学获得鼓励奖。

2、第四届“新希望杯”高职英语演讲比赛

高职学生相应水平较高,而且结合全省英语演讲比赛,我们为高职学生继续筹办了“新希望杯”英语演讲比赛。各班同学报名踊跃,热情高涨,由于老师有限,最终甄选10名同学参加了最后的角逐。而这些选手在参赛前都得到了我教研室各位任课教师的大力帮助,选主题、改稿子、纠发音、设技巧,每位同学的舞台展示都蕴含了老师的辛苦与奉献。大赛第一名同学张晶代表我校参加了全省比赛,并获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

通过大赛,老师们成功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学生们也体会到了学习英语的快乐,这都促进了我们的英语教学工作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和推进。

3、英语实验班探索活动

为了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拓展学生们认识世界的视野,我教研室还开展了英语实验班,由骨干教师**老师负责,招收各班级中对英语学感兴趣的学生,通过各种阅读材料了解世界、认知世界。徐老师为这个班级的授课精心准备了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目前已开讲7次,效果良好。

4、英语早读实践活动

英语早读是我教研室一直坚持不懈的工作之一。本学期我们负责每周一、三、五早上全教学楼的早读。要求责任教师7:45到达自己负责的楼层开始辅导至8:10。我教研室老师人手不足,每人负责一层,班级多的时候多达9个,但是辅导老师能够兢兢业业,认真辅导,所到班级书声琅琅,虽然不乏有个别学生调皮捣乱,但整体表现良好。

四、存在问题

虽然教研室工作兢兢业业,但通过总结、对比,还是发现不少问题。

1、早读的实效性问题

每周一、三、五的早读大家都很尽心的辅导,认真的查看,但是成效不高。大多数班级,尤其是机电、数控类男生较多的班级,老师在,就拿起书读两句,老师走了马上就寂静如自习。由于一个老师管理的班级较多,无法一一兼顾,只能是顾了这个、丢了那个。

因此,我教研室积极探索,认真研究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每位老师为自己负责的楼层班级制订了详细的辅导计划,按照计划逐一实践,既有针对性,又有成效。我教研室已计划下学期按此方案执行。

2、第二课堂活动的实效性问题

在本学期第二课堂活动的筹划与开展中,学生参与的机会不多,只是按照往年的部署,举办了每年一届的英语书法比赛和英语演讲比赛。虽然各班参与同学热情高涨,但是活动的频率较低,学生的兴趣无法得以持续和延展。公务员之家:

鉴于此,下学期我们计划变化这一模式,集体制定统一的实施计划,每位老师都参与,具体实施者每次轮换;或者每位老师筹备自己的第二课堂活动,做出计划,可以隔周举行,但是必须保质保量的完成。

3、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问题

法研室范文篇9

【关键词】档案管理编研质量提高

随着国家档案法规的落实以及医院自身管理日益科学化、规范化,医院对档案管理越发重视,部分大型综合性医院成立了综合档案室,开始全面系统地对本单位档案实行综合管理。档案室的成立,改变了长期以来医院档案、文件资料管理分散、缺乏责任人、丢失严重等问题。其中部分医院综合档案室还通过了档案管理国家二级、国家一级的评审,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我院在继2002年6月上旬医院整体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认证之后,6月下旬,又通过了“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国家二级”评审,从而使医院在现代化管理方面上了一个台阶。

作者在从事档案管理数年工作中,接触了一些同行工作,也通过互联网浏览了众多档案网站,发现在档案管理中,档案编研工作成为档案管理或者档案升级中的不小难题,表现在档案管理专业人员素质拔尖者不多,对档案编研重视程度不够,存在应付的心理,编研成果精品少,缺乏“适销对路”的编研成果;另外,已经完成的编研成果因各种原因致难以在单位内公开发行,影响了编研成果发挥信息资源共享、资料参考的作用。针对以上问题,作者结合几年来实践,就档案编研工作谈几点体:

1提高医院档案编研人员素质,是提高医院档案管理整体水平的重要保证

相对于省市一级档案馆从业人员来说,目前各医院从事档案管理专业人员的专业程度尤显不足,很多原来不是学习档案管理专业,而是从行政、护理、计算机管理等部门转岗过来的,在经过一段时间专业培训之后,便开始从事档案管理工作。平心而论,这样的档案管理人员,完成日常档案管理业务还是能够胜任的,然而,综合档案室面临的不仅仅是保管和丰富库藏的任务,开展档案编研工作,从更高层次开展档案服务是综合档案室生存基础和发展方向,是档案管理在医院发展过程中发挥资料保管、信息中心的重要手段。

再者,从医院综合档案室而言,由于受编制的关系,每家医院的综合档案室工作人员仅有2~4名,在人员少、要求高的情况下,对医院档案管理人员来说,其工作分工无法很细,每个人要身兼数职,如档案收集整理、电脑录入、装订上架及日常管理均可能是一二位人员完成,除此之外,还有负担一定的编研业务。面对如此客观事实,作为档案编研人员,撇开有献身档案事业的思想境界不算,首先应该是一专多能,除了必须具备档案管理基本知识外,还要了解档案管理政策导向,有较强的文字写作能力。再者,要熟悉医院基本情况,了解医院发展动态,掌握足够多的编研素材,才能做到胸有成竹,选准编研题目,编写出有实用价值、参考意义的编研成果。

具备以上素质的档案编研人员,应该说是难能可贵的,然而,从方便工作、提高效率出发,编研人员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最大限度借助现代科技为自己的工作学习提供便利。要学会借助网络及时了解、传递专业信息,熟练掌握电脑写作、编辑,采用文字扫描识别方法提高文字录入效率,借助美工编辑软件如photoshop、UleadPhotoImpact、corelDRAW、PageMaker这样的专业图像编辑、文字排版软件,应用到档案编研中的美工编辑、文字排版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争取工作的主动性,减少对外界依赖,提高档案编研工作效率,提高编研成果整体效果。

提高档案编研人员素质,应该有多种途:是医院领导有意识选拔素质高、责任心强、有献身档案事业的同志从事档案管理工作;二是加强在职档案编研人员在岗学习,自学互学,通过参加各种培训,外出进修等多种方式提高其专业技能,其中特别是在日常工作环境中营造一种互相学习沟通,支持,共同向上的氛围;三是聘请档案管理专家检查辅导工作,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问题。

2档案编研工作要有的放矢,紧紧围绕医院中心任务开展工作

由于综合档案室所处位置,远离医院各种纷繁复杂的医疗行政管理业务,档案管理人员较少参加医院重大活动,不能及时掌握医院发展动态,编研选题可能脱离医院中心工作,造成编研成果实用性不强,或者参考价值不大。针对存在问题,我们认为,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强烈的“同步”意识,在院领导的重视支持下,参与医院各项重大活动,及时了解、掌握医院发展动态,系统完整收集到有关重大活动的档案资料。在此基础上,档案编研人员才能紧密围绕医院中心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编研工作,给领导科学化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给医院今后留下宝贵历史资料,档案室也才能真正发挥档案保存、开发的作用,也让人们认识到档案管理在医院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从而更支持档案管理工作,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

这几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医院中心工作,融合于医院各项重大活动中,把推动医院发展作为档案室义不容辞的责任,并为此开展多项档案编研工作。2001年上半年,结合广东省开展卫生系统行风评议活动,我院档案室对1990年以来发表在各级报刊杂志上有关本院医德医风报道进行编辑(主要采用文字扫描识别录入),编写出12万字的《我们的心灵比白云高洁——1990年~2001年汕大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医德医风媒体报道集萃》,并发给相关科室,该书既成为医院医德医风生动教材,也使零碎、缺乏连贯性的媒体档案资料有了一次系统整理。结合名人档案工作的开展,医院综合档案室搜集十余年历史资料(含相片、媒体、医院大事记等),自己设计排版,并借助单位彩色打印机出版了《李嘉诚先生与第二附属医院》专题画册,该画册已成为本院职工爱国爱院的生动教材。2000年下半年,按照汕头市卫生系统关于各医疗单位开展编写院志的要求,我室依托丰富档案材料,承担了《院志》编写工作,在人手少,时间紧的情况下,编研人员全力以赴,加班加点,认真组织素材,核对材料,统筹规划,终于以较高质量完成了计文字24万,插图60幅,以及大量图表、电脑示意图的《院志续编》(1988年~2001年),受到医院领导的好评。

3医院档案编研人员要突破自身局限性,采取与其他科室联合编研形式,有针对性开展高质量的专项编研工作

客观来说,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由于自身知识的限制,所涉及范围较窄,要满足全院各科室对档案需求有一定困难,这也带来了档案室编研成果专业性、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或者说,完成的编研成果在医院没有用武之地,没有实用参考价值。

针对此问题,我们认为,要使编研成果有用武之地,在医院发展进程中发挥作用,其方法是要大胆突破自身的局限性,发挥档案室库藏资料丰富、有较强编研能力的优势,与相关科室合作,开展专业性编研成果写作。这样,既可以较快完成预定目标,又使档案管理人员更加深入掌握各科室动态,对进一步发掘、收集档案材料有较大帮助。

就医院具体单位来说,档案编研人员与职能科室开展编研工作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类似与党委部门合作开展党建专题编研,与信息统计部门开展疾病统计分析、流行病学调查,与护理部门就护理人员知识层次、护理新技术开展相应专题编研等等。可以说,突破档案室自身限制,多部门开展联合编研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我院综合档案室近年来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2000年12月在医院职代会召开前夕,与工会合作完成了《腾飞中的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1997年~2000年医院工作回顾)专题展版,2003年中,完成《发挥工会职能作用,依法推进医院现代化建设》(1993年~2002年医院工会工作回顾)等专题图片展,专题展览其素材、美工设计、电脑排版均由综合档案室人员完成,展览后职工对其反映效果极佳。

4借助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积极开展编研成果推广工作,提高编研成果的两个效益

编研工作完成后,编研成果的推广利用才是编研工作目的所

法研室范文篇10

高职院校基层教研室组织能力重构是根据高职教育发展新要求,以能力提升为目的重新构建的教研室组织形式。目前高职院校基层教研室组织存在严重的组织虚化、功能固化、职能行政化的问题,这使基层教研室组织理应具有的学术权力受到了遏制,严重地影响了基层教研室组织在新形势下的应有作为[1]。

1基层教研室组织能力重构的新内涵

1.1基层教研室组织能力重构的“五新”

①新形态。基层教研室组织能力重构后的形态转换,一是由传统基层教研室组织被动适应型向主动创新型教研室组织转变;二是扩大了组织空间,增容了组织工作内涵,适应了新时期高职教育的发展。②新使命。在实践教学、情境教学、跨界教学中,以解决高职教育课程与教学的现实问题为主要职责,以培养适于未来职业岗位需求人才为主要目标。③新理念。基层教研室组织以创新理念激发发展活力,引领发展方向,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发展水平。④新指向。从发展上指向于可持续发展,指向于在教育实践中发现真问题,解决真问题。⑤新角色。能力重构后的基层教研室组织要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践行者,新课程模式、新教学模式的建构者,新时期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者,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者。

1.2基层教研室组织能力重构的“三入”

①“注入”新动能。高职教育基层教研室组织的新动能体现为基层教研室组织能力重构基础上的新形态、新理念、新使命、新指向、新角色的“五新”内涵。基层教研室组织从特定角度承载着高职教育使命、价值观和发展战略,所有的工作都必须以动能为引领,以保持基层教研室组织的强大创新力。②“赋入”新权能。一是教研室组织有权参与课程开发,不仅要思考“如何教”的问题,还要思考“教什么”和“为什么教”的问题。二是教研室组织有权结合专业建构新的课程模式与教学模式。在课程模式建构中,要避开已有课程模式的“惯性”思维,建构个性化的课程模式,实现课程模式在学校的适切性与适应性。③“融入”新思维。新思维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内聚性,以权威的学术带头人为组织内核,吸引与凝聚教研组织所有成员;二是强化学术发展自主性。将教学团队、学术共同体、双师工作室等特定的内涵融入到教研室组织,提升教研室的品质、焕发其新的生机与活力。

2能力重构基础上基层教研室组织的使命

2.1深入开展课程开发与有效教学的研究

①探索本土的课程开发模式。高职院校应在已有课程模式研究基础上,以专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根据自身办学性质、功能和具体专业特性,对以能力为本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不断地探索,并根据产业需求,建立分门别类的发展框架。教研室组织的责任,就是组织成员在不断总结经验基础上进行本土课程模式的开发与研究。②在实践中进行有效教学研究。一是创设学生“适学课堂”,让课堂“活”起来。“通过和企业督导共同听课评课,让企业督导创建教育通向职业岗位的‘能力链’,搭建职业能力的‘课程链’,打造核心课程的‘项目链’,实现课堂教学的校企融合。”二是在“三教”改革中持续发力[2]。鼓励一线教师编写职业教材,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创新教学形态,建设一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新型”活页。

2.2实践中注重“双元”教师的课程与教学能力发展

通过校企“双元”培养专业教师,校企“双元”教师团队实施“双元结构教师小组”模式,对接职业标准和工作过程,以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组织方式,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这是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的关键环节”。在职业教育发展中,课程开发与有效教学是高职教师课程与教学能力发展的基本途径[3]。课程能力具体体现为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开发能力、课程决策能力等;有效教学是大学人才培养的关键,也是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主要体现为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有效教学的方法与策略等[1]。在教师发展提高上,教研室要采取“集中培训”与“自主发展”相耦合的原则,让教师在实践性知识自我建构的基础上不断地超越自己。

2.3工作中着力学生职业素养与未来能力的培养

教育实践中,除了重视培养学生技术技能教育外,还要重视学生的职业素养与未来发展能力的培养,这是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的必然要求。根据高职人才培养逻辑,在专业设置上,要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要求,通过工匠精神培育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业素质。在课程体系上,要将思政课程融入专业教学、情境教学中去,真正体现其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实效性。要以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课程内容的改革与项目化课程模块的搭建,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这是高职院校基层教研室的重要使命。

3高职院校基层教研室组织的建设机制

一是协调机制。基层教研室组织的内部协调机制对保证基层教研室工作的有效开展至关重要。能力重构后的教研室组织既是一个教师团队,又是一个兼具校企双师双能培养工作室、课程与教学研究课题组、技术技能攻关项目小组等不同使命的教师群体。从某种意义上说,以专业为单元设教研室,以专业群为基点设立院(系),乃是规范化的基层教学组织体系的基础。协调一致的教研室组织是新时期新使命完成的重要前提[4]。

二是监督机制。要构建以“旁观者”身份为主要方式的监督机制来确保基层教研室既定的工作目标的实现。针对重构后的教研室组织动态性、自主性、不确定性的特点,院系相关部门应对其建设内容、建设目标进行经常性地监督,特别是学院教师发展中心要从教师发展独特的视角对其进行客观、公正评估。这种评估对促进基层教研室组织工作创新与发展、开拓性的开展工作非常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