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问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2 01:42:36

发问范文篇1

一、从读者角度出发,最先提出最想知道、非问不可的问题

新闻采访,是新闻业务活动中一项繁重的任务,我们的传统经验是,采访决定写作,没有深入的采访,就没有精彩的写作,也不可能产生好的新闻报道。任何新闻报道都具有中心和主线,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应抓住时机,紧紧围绕报道思想,提出最想知道、非问不可的问题。作为记者,在新闻采访报道中,无论是采写时政、经济,还是社会新闻,都要善于从平民百姓的角度去思考和选择报道的内容和主题,记者只有把自己当做一名普通读者,多从基层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入手,才能满足受众获取信息的需求。另外,提问时既要问到点子上、问得准,也不要鸡毛蒜皮什么都问,但又不是大而化之、马马虎虎,随便提几个问题了事,要问些读者关心和关注的问题。美国一位知名新闻学教授曾说过:“大多数场合下,由于人们忙于处理自己的事务而不愿意多谈,只有被记者精心准备的一连串问题以及记者在访问中根据谈话的发展提出的一连串问题所触动,才进行交谈的。”可以说,一个记者知识越丰富,视野越开阔,采访就越深入,判断就越准确。

二、明确采访目的后提前准备部分问题

在明确采访报道目的,做了情况、政策、知识等方面的准备工作之后,最后要落实在问题上,把要问的问题准备好,这当然不排斥在访问中根据新的情况随时随地提出新的问题,准备充分是采访中很重要的一环。好的提问应该切中要害,不必绕弯子,不说不着边际的废话,这就要求记者必须要了解被采访人物或事件本身,如果对新闻事件不了解,提问往往容易陷入空洞、空泛、不着边际的僵局。采访时提问问题的重点应放在掌握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和拟出提问要点上,这两者是密切联系的,只有对采访对象有了一些初步了解后,才能够考虑出一些有价值、有针对性的问题。在准备提问要点时,一定要注意针对性,做好专门性的准备,就是随时注意广泛积累资料。记者要采访各行各业的人,为了不说外行话、不写外行文章,知识面要相对宽些,对各个领域都要有所了解,做到胸有成竹。

三、根据采访对象的不同,迅速调整提问的心态

发问范文篇2

1课堂中必须要有的就是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是非常必要的,要想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气氛活跃,是离不开教师的提问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通过提问带学生进入情境之中;其次,教师要准确定位,解放自己,将课堂交给学生,自己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即使比较优秀的学生也存在着“思维惰性”,教师通过提问,可以避免学生“思维缺席”和“思维惰性”等不良现象的出现,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提问,可以激活课堂教学气氛,体现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效果,可以帮助学生克服自主学习中存在的盲目性和无序性现象,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把握重点,破解难点。因此,教师的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2教师提问所讲究的原则性

2.1针对性。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水平不同,个性差别也很大,这要求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以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方式为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是能过根据全体学生实际,有的放矢,切忌超出学生水平的提问,因为问题高于学生水平,会使学生感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头雾水,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使得提问变成形式而无真正意义,有些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过高估计学生能力,将课堂提问变为教师与好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问、好学生回答,中下水平的学生成了看客,既不思考也不参与。认为回答教师的提问是好学生的事,与自己无关。当然,在考虑提问普遍性的前提下,还要考虑示范性,既面向全体学生,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同等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感,为部分优秀的学生设计思维水平较高的题目,给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精彩的答题能产生很好的示范与带动作用。能促进学生较高水平的思维活动。给较差的学生设计一些较简单的、通过阅读课文就可以做答的一些问题,让他们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他们感到自己也可以学好,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得课堂成为全体学生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

2.2层次性与量力性。对于提问的设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先简后繁的循序渐认知规律,层层推进。按照这个规律,教师能较短的时间内轻松地实现教学目标,而且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要能够视不同情况,做出灵活的变动,运用各种方法与手段。下面就从对提问顺序的设计的角度,来谈一下教师提应遵循的层次性与量力性。首先,有的课文本身的就是一个由浅入深的、结构严密有序的组合因此可以按课文本身的序来构思提问。如《愚公移山》,教师可以从标手:移什么山?谁移山?为什么要移山?对移山有几种不同的态度等。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设计提问。使前一个问题成为后一个同题的铺垫,环环紧扣,不至于因为思维跳跃太大而使学生一下接受不了;其次,有的课文并不是由浅入深的构思,而是开头难以理解,后面峰回路转,所以教师设计提问就要打破现有的序列,重新组成容易理解的题序列,一般这种课文可以从结尾人手;再次,有的文章难以看出由浅入深的序列,段落之间大致是一种并关系,有不少的共同点,教师要从教学目标出发,确立一个核心,以此设计一个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层层推进的提问和教学序列。

2.3计划性。教师的提问要有计划性,绝不能信口设问。每堂课应当围绕教学的目标,扣紧重点、难点和关键,设计出一个个准确、鲜明的问题,问题与问题之间具有连贯性与层递性,每堂课的问题,都有明确的目的,完整的结构。

2.4最佳性。不同的时刻进行课堂提问,所取得的效果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捕捉提问的最佳时机。所谓提问的最佳时原则,就是使学生的新旧知识发生充分撞击,在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最为难解时提出问题,问题一旦解决,学生就有顿悟之感。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察言观色,善于捕捉学生的神态和心理。

3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主要提问方法

3.1分析式提问。主要是让学生透彻地分析理解,推断事物或现象的动机与原因,授引有说服力的例子支持自己的观点。分析性提问常用的关键词:为什么、什么因素、证明、分析等。如为什么说麻花钻的切削部分用五刃六面组成;分析说明刀具五个主要角度的变化对切削加工的影响等。对于此类问题。要求学生有批判性思维,能够分析资料和现象以确定原因,进行推论或得出绪论。

3.2深挖兴趣式提问。学生如果觉得教师提的问题过于简单,那么,就提不起来兴趣,但教师若深挖问题引导学生思维,就如投一块石头于平静的湖水之中,激起层层波浪。有的课文看起来很平实很简单,其实却独具匠心,那么这种提问就能显示它的独到之处。

3.3理解式提问。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至今已学过的知识,领会技能要领。可用来帮助学生组织所学知识,弄清它们的含义和之间的关系。对理解性提问,常用的关键词是:用你自己的话叙述、比较、说明、对照、解释等。如:3.3.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退火与正火的主要区别,各应用在什么场合。3.3.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中心思想,讲述钢能进行热处理的根本原因和热处理二个阶段的意义。3.3.3对比。“试比较共品转变和共析转变异同点”3.3.4说明。“请说明简化后铁合金相图主要的特性点和特性线的含义。”理解性的提问,除要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来叙述所学的知识,能比较或对照事项的异同外,还要求学生把知识转化为另种形式,学生要正确回答此类问题,必须掌握必要的知识。

发问范文篇3

“反对询问是种艺术,它如同要求你把绳圈套在被叫来伤害你的证人身上,并要控制他,反过来教他帮你。你可想象与证人共处一暗室,他手持匕首,随时都想捅你一刀,此时你必须紧跟着他。决不能在质询中做试验,决不能问不知道答案的问题!若你确知答案,而证人却不是如此回答,你可立即干掉他,否则就是他干掉你。也切勿攻击不重要的论点。此外,当你问出要点,要按兵不动,别让证人发现。终结陈词(Closingargument)才是你在陪审团前,引申破坏的时间。”

质询是奥瑞冈式的一大特色,也是其习自英美法庭的阶段。而本章便是要讨论质询的技巧与准备。

11.1质询者

质询时,质询者要注意下列十点:

(1)当对手发言不太明确时——不论其是否故意为此,你都可用质询来确定对方立场,例如:

问:“您方的计划中说,高中联考应加计在校成绩,请问是在笑成绩中的哪一部

分?”

答:“智育,透过此法,我们可。。。。。。”

问:“谢谢您,我已得到我要的答案。”

反方透过这简短的问题,得知正方要加计的是智育成绩,就可放弃预先要反驳加计美、群两育分数的论点,而集中讨论智育。

(2)也可用质询来暴露对方证据的缺失,例如:

问:“您方认为应给执法机关更大的权利,因为去年的犯罪率上升了十六个百分

点,对不对?”

答:“是的。不只是去年,每年皆有增加。”

问:“您方的资料来源是什么呢?”

答:“联合报。”

问:“联合报的数字又从何而来呢?”

答:(看看卡片)“从。。。。。。呃。。。。。。我看看,从法务部,对,从法务部。”

问:“从法务部,好的,谢谢您。”

此时,下位上场的辩士,即可拿出预先准备的法务部统计资料,想观众说明:“各位,法务部的资料上有这样一句话,这份统计资料不可以用来逐年比较,因犯罪率的增加和人口增加一样是必然的。”

还有一个例子:

问:“您方认为企业回逃避环保工作,是吗?”

答:“是的,他们当然会逃避。”

问:“您可以念一下这张卡片吗?”

答:“好的。企业环境研究报告。各企业在遇到太高的税赋与过量的限制时,会考虑迁

移。”

问:“这份研究报告指出,企业的考量是基于税赋与限制,是吗?”

答:“呃。。。。。。,是的,但我认为。。。。。。”

问:“这份报告有提到任何企业会因环保而迁移吗?”

答:“呃,没有,它没有提到,但环保问题确是其中一部分,我方还有资料可以加以证

实。”

问:“我问的是,这份报告有特别提到环保问题吗?”

答:“它有提到过量的限制。”

问:“它没有提到环境保护。谢谢您。”

在这段质询中,质询者已指出对方在运用证据上的疏漏。答辩者或其队友,若未能在以后的发言中提出其他的有力证据,此点恐怕很难成立。

(3)也可用质询强化自己的立场。例如:

问:“您方并未回答我方对安乐死审核委员会成员资料的质疑,对不对?”

答:“但是,但是我们。。。。。。”

问:“您方并未回答,我希望能在待会儿听到,谢谢您。”

这简短的问题,就显示出对方遗漏了某个论点。在“经济援助大陆”的辩论中,还有

另个例子:

问:“我们的资料显示,中国大陆急需一笔经费,是吗?”

答:“是的。但他们不会接受中华民国的援助。”

问:“我方已说过,他们若不接受,需要这笔钱的大陆同胞会不高兴,他们会知道,中

共为了面子而害了他们,是吗?”

答:“是的,但是。。。。。。”

问:“只要我们宣布经援,中共若接受,我们就帮助了大陆同胞;中共若不接受,我们

就赢得了民心,是吗?”

答:“应该是吧。不过。。。。。。”

问:“谢谢您。”

(4)可以用质询回应对方的攻击。

问:“您方刚才批评我方的政策,认为无期徒刑的受刑人,假释后仍可能再犯罪而危害

社会,是吗?”

答:“是的,我方证据显示,他们仍有再犯的例子。”

问:“好,他们可能再犯,那该怎么办呢?”

答:“应处死刑,将他们与社会永远隔离。”

问:“一般人可不可能犯罪呢?”

答:“可能,但这些人不是一般人。”

问:“您方是否有证据,指出这些人的再犯罪率高于一般人?”

答:“呃。。。。。。,没有,,没有证据,不过这是想当然耳的事。”

问:“您没有证据,谢谢您。我的问题完了。:

上例是个运用质询十分成功的例子,质询者先挑出对方对己方的攻击点,再加以反驳。

(5)质询者应避免向“开放式问题”,而让答辩者有任意回答之机会。例如:

问:“您觉得堕胎应合法化吗?”

答:“当然,理由有三。。。。。。”

质询者若问出“你觉得”、“你认为”这类型的开放式问题,答辩者通常会乘机大发高

论。千万注意,质询是质询者的宝贵时间,切勿教答辩者浪费了你的时间。

除上述五点,质询者还要留意下列六点原则性事项:

(6)质询者应尽量缩短答辩者的回答(但不必缩短到只许他说“是”或“不是”的地步)。得到答案,或认为不宜追问时,可用“谢谢您”来简短回答。

(7)质询者不应以答辩者的回答来引申论证。质询是发问并获求答案的时间。至于回答对己方有多大利益,应在申论或驳论中说,不应放在质询中。

(8)问题应简短易懂。杂乱无章、含混不明的问题,不仅会教对手摸不着头绪,也令教裁判感到困惑,而且也可能使对手要求你解释或重述,因而浪费时间。

(9)不可在质询中申论,但可介绍问题的背景。如“我方这儿有一份由中华经济研究院在民国七十四(1985)年的报告,其中谈到一个和我的问题有关的概念,请问。。。。。。”

(10)切记Williams的忠告,千万别不知道答案的问题。

别攻击无关紧要的论点;也避免询问无法反驳的论点,否则不但显出你在这点上的失败,也浪费了本可以完成其他任务的时间。切记:攻击你能攻击的。

我想大家已经看到了以上的文章,其中说了很多提问的方式与方法。那么怎样从开始就培养出自己对提问很回答的思维技巧呢?其实,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是来源与生活和对生活的观察。

发问范文篇4

关键词:旅行社旅游产品开发设计

旅游产品是指旅行社为满足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需要而向旅游者销售的所有服务和产品。旅游产品是由多种因素组合起来的特殊产品,由交通、住宿、饮食、游览、购物、娱乐六大要素构成,并贯穿于整个旅游活动中。旅游产品是旅行社竞争的核心,旅游产品开发设计对于旅行社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在分析我国旅行社产品开发中存在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今后旅游产品开发的对策建议。

我国旅游产品设计存在的问题

旅游产品设计过于单一且雷同

目前旅行社向游客提供的旅游产品,主要是“团体、包价、观光、标准等”旅游产品,散客游产品比例很小;包价旅游产品以全包价为主,灵活包价和单项服务的比例很小;消费档次上以标准等为主,豪华等和经济等比例很小;旅游以观光为主,其他形式的旅游所占比例很少,旅游产品结构比较单一,难以满足旅游者多样化需求。

旅游产品设计层次低

首先,我国的观光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还处于初级开发水平,高质量的观光旅游产品应突出游客的参与性、娱乐性、知识性和享受性,这几方面在我国观光旅游产品开发中没有充分得到体现。其次,度假旅游产品、商务旅游产品等其他旅游产品开发的水平也同样存在着差距。再次,旅行社旅游产品科技含量低,容易被抄袭。

市场调研环节薄弱

市场调研是旅游产品开发的基础。通过市场调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设计出适销对路的产品。与西方发达旅行社对比,中国旅行社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往往不进行或不注重进行市场调查,而是靠主观判断或跟风,一些设计者认为“只要产品好,不怕没有卖点”,这种一厢情愿的产品设计思路,会冒很大的风险。

模仿和抄袭盛行

当某家旅行社设计出很受市场欢迎的旅游产品后,这时会有大量的旅行社采用“跟风”的方式,模仿、抄袭这些好的产品,这种现象非常普遍,极大的挫伤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发产品的积极性。而跟风的旅行社由于生产成本低,往往用低价格来吸引旅游者,从而加剧了市场的混乱与竞争。

产品缺乏特色

对于不同类型的旅游,当今旅游者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旅游者希望通过参加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活动来体现自己的个性。目前我国旅行社的旅游产品中,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很少,大多表现为无差别、无特色,众多旅行社经营千篇一律的产品,加剧了市场竞争,尤其是恶性价格竞争。

品牌意识淡漠

品牌是企业竞争的王牌。对于生产者来说,品牌有助于他们区分不同产品和进行产品介绍和促销,也有助于培育回头客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顾客的忠诚。对于购买者来说,品牌可以帮助他们识别、选择和评价不同生产者生产的产品,并可以通过对旅游产品品牌的选择来获得旅游活动的最大满足感。目前旅行社普遍不重视品牌企业、品牌产品的创立,整个旅行社行业,品牌企业所占的比例很小,品牌产品也为数不多,不利于增强旅行社的市场竞争实力。

旅游产品开发问题产生的原因

对旅游产品设计重视程度不够

无论是旅游局还是旅行社,对旅游产品设计重视程度都不够。旅游局等旅游行政部门认为旅游产品设计是旅行社的事,因此缺乏对此项工作的引导;旅行社盲目追求短期经济效益,不愿在旅游产品设计上耗费时间、资金和精力,西方旅行社开发产品往往需要18个月,而我国的旅行社多则几个月,少则几天就完成,或者干脆照搬其他旅行社的旅游产品,这种相互抄袭使旅游产品雷同现象十分严重,其最终结果就是游客对这些产品麻木乃至厌倦,最终使旅行社失去这些客源。

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例如以前海外游客用“白天看庙,晚上睡觉”来形容在中国的旅游感受,现在则改为“白天看庙,晚上看戏”,还是没有摆脱“看”,说明我们的旅游产品缺乏文化性、知识性。

经营理念落后

旅行社的经营者不在旅游产品设计开发、服务质量上做文章,反而盛行跟风、打起价格战。经营者缺乏创新意识,不能对旅游产品推陈出新,及时对旅游产品进行换代。而是通过“搭便车”的方式,模仿他人的产品,降低风险,减少成本,低价竞销,严重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不利于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我国的一些旅行社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宣传促销上,而不在旅游产品设计上多投入。旅游产品开发资金投入的严重不足是造成产品开发后劲不足、品种少、无特色的重要原因。

高素质的产品设计人才缺乏

目前旅行社普遍缺乏高素质的产品设计人才,我国的旅游产品设计人员大都是具有丰富旅游从业经验的人员,他们没有专业的理论指导。他们所设计的旅游产品,往往能被消费者接受;但是他们的设计有时会走入一种误区:没有考虑到市场的变化和旅游者需求的多样化。许多大中专毕业生加入这一行业,他们有专业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必要的实践锻炼,设计出的旅游产品往往脱离市场,无法为旅游者所接受。旅游产品设计人员应该是既具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消费者所需要的旅游产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才能从总体上促进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旅游产品开发的对策建议

充分认识旅游产品开发的重要性

首先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行社要充分认识旅游产品开发的重要性。旅游产品设计开发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旅游资源的开发最终体现在旅游产品上,旅游资源优势能否转化为经济优势,与旅游产品开发合理与否密切相关。

第二,稳中有增的客源是旅游企业发展壮大的前提和基础,开发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是吸引游客的主要载体,尤其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外资旅行社进入门槛的降低,旅游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谁能强占市场的核心部分,关键在于旅游产品能否迎合游客的需要,能否打动游客的心。

第三,随着人们对旅游产品需求出现多样化、专业化、个性化的趋势,旅游产品设计开发要迎合这种趋势的变化而变化,重视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开发出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

注重市场调研

与西方旅行社相比,我国旅行社在产品设计与生产过程中最缺乏的一点就是不进行或不注重市场调研。我国的旅行社推出的旅游产品往往是根据经营者的主观判断,只是一味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其原因在于对旅游产品市场调视程度不够。作为旅行社,只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把握市场需求的动态,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旅游产品的设计不是孤立的,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不能孤立的谈产品设计,而要把它与市场调研、可行性分析相结合。进行市场调研工作有助于分析旅游市场动态,细分市场,进而有的放矢的进行旅游产品设计开发。只有进行大量的市场调研,抓住转瞬即逝的市场契机,设计出的旅游产品才能为广大旅游者所接受。不进行市场调研就开发旅游产品,其结果必然是不被市场接受。

靠特色与内涵树立品牌

我国的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多则几个月,少则几天就能完成,这样随意、不慎重的设计开发过程开发出来的旅游产品,往往存在着种种缺陷,产品往往缺乏特色与内涵,容易被模仿,很难树立品牌,产品的生命周期较短。因此,旅行社必须从长远出发,做好自己的市场定位,从深层次挖掘旅游产品的潜力,充分挖掘内涵,突出特色,提高科技含量,使得其他竞争者难以仿冒。与此同时,旅行社还应重视品牌的创立,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1999年兴起的北京胡同文化旅游,以展示北京胡同的文化历史和京城百姓的民俗,受到海外游客的青睐。北京胡同旅游的成功在于这一旅游产品紧紧抓住了文化与民俗的主题,展示了老北京乃至全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

加快配套设施建设

旅游产品是由诸多要素组合而成的产品,其中主要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配套设施建设的滞后直接影响旅游产品的质量,目前我国的旅游交通在有些欠发达地区比较落后,可进入性较差,大量时间花费在“行”上,浪费了游客的宝贵时间,游客的安全得不到保障。旅游产品的其他配套设施也不完善,如酒店结构不合理,不能满足不同消费层次旅游者的需要,季节性供求矛盾突出;旅游景点的开发不合理,参观游览的条件较差,旅游购物场所建设滞后,旅游商品开发不足;娱乐设施安全性令人担忧,旅游者的人身安全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因此,要加强旅游产品配套设施的建设,就要从吃、住、行、游、购、娱六方面着手,来完善旅游产品的整体性,从总体上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只有把旅游产品的配套设施完善好,才能提高旅游产品的整体吸引力,以至提高整个旅游行业的全面发展。

开发新品种以改善旅游产品结构

目前,我国的旅游产品主要以观光旅游为主,其他如度假旅游、商务旅游、休闲旅游、会议旅游等都没有进行深入的开发,对于这些旅游产品,经营者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随着旅游者需求的多样化,旅游活动的经营者提供的旅游产品必须要能迎合游客的需求。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要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旅游产品,也可以向不同的目标市场提供同一类型的旅游产品,以满足他们在某一方面的共同需求。对于目前的旅游市场所提供的旅游产品,类型单一、结构重复,在市场中主要以价格为手段。

因此,对于目前的市场状况,要开发新的旅游产品,设计出其他类型的旅游产品,改变目前以观光游为主的市场状态,开发其他类型的旅游产品,以迎合旅游者的多种需求,才能在市场中赢得游客、赢得市场,进而提高旅游活动的整体享受性。只有不断的开发新产品,才能随时满足游客的需求;只有改善旅游产品的结构,才可以满足游客多样化的要求,才可以在市场中赢得自己的市场份额,不被市场所淘汰。

参考文献:

发问范文篇5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农村扶贫;开发问题;政策建议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我国现在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下,贫困问题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建设的巨大阻碍,严重制约了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进度。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扶贫措施,利用经济的宏观调控和社会资源再分配的方式,使得我国贫困人口逐渐减少,尤其是在农村建设的过程中,针对农村的经济问题,会根据当时的形势,不断出台新的政策对农村经济进行调控,增加农民的收入水平。从1986年开始,我国就有了专门的机构开展扶贫工作。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我国经济在得到全面发展的同时,在扶贫上也有了长足的进展。通过对我国的人口状况进行分析,我国从1978年开始,人口增加速率和人口数量都在增加,并且当时的贫困人口的数量高达2.5亿,截至2016年的统计数据,我国的人口虽然在不断的增长,但是贫困人口已经缩减到了2148万。但同时,农村的经济状况因为时代的发展而有了新的变化,利用传统的扶贫方式已经难以为农村贫困人口提供进一步的帮助。并且很多欠发达地区,因为生态环境和农村经济原因等各种问题,出现了很多的家庭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的现象,这和我国现在的基本国情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严重不符。为此,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开展更进一步的扶贫工作。

一、扶贫政策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策目标定位不清,扶贫对象模糊。扶贫的主要目的就是针对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中的贫困家庭给予一定的帮助,使其能够通过自身的奋斗建设出自己的小康家庭。其中重要的发展方式就是根据每一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在进行精准扶贫的过程中结合对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改造,改变当地不健康的市场导向,使得农村当地的生产力得到提升,贫困家庭能够在贫困款和一些经济环境改变的情况下得到发展。但是目前扶贫政策混淆了扶贫对象,尤其是市县一级的政府在开展扶贫工作的过程中,还是将经济发展作为重要的参考方向,为了减少扶贫款的浪费,提升利用效率,进行扶贫工作往往是以贫困县这类县一级区域作为主要的扶贫对象,期望通过增加县一级经济发展的方式实现精准扶贫。这种状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贫困县的经济建设成果,并且县内的贫困状况得到缓解,但是就现在的精准扶贫的目的来说,这样的工作方式使得农村的贫困人口很难得到帮助。尤其是一些村内的贫困家庭,更不能因此实现脱贫的目的,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发展都是围绕着城市的情况下,进行这种宏观的经济调控,往往都是县城的居民受到的收益最大,而很多最需要进行援助的贫困人口没有在县城内定居的能力,所以在开展这一工作时,很难将扶贫工作深入到真正的贫困人口中。虽然早在《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中就对扶贫对象有着明确的规定,但是该项政策的执行不够彻底。(2)政策效果追求片面,生态保护措施缺乏。开发经济的扶贫方式在我国的扶贫工作中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尤其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和没有全面开发的区域,利用开发经济的方式让很多的人口脱离了贫困,但是这种扶贫开展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各个区域出现极大的阻力。尤其是一些地区政府在开展这一工作时,没有认清当地的经济结构,选择正确的经济开发模式,使得选择经济发展方向不但和实际的经济建设方向所违背,还引起了一系列的非经济因素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尤其是一些欠发达地区不但在开发程度上不够彻底,还因为自然条件恶劣,自然资源不够丰富的原因使得难以支持经济投入后需要进行经济建设的要求。并且在发展中存在着背离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策略,该地区的环境和自然资源因此受到巨大破坏,加速了生态环境恶化扶贫的恶性循环。从我国的贫困人口分布情况来看,大部分的贫困人口都是在一些基础设施不足,难以进行资源利用和促进旅游业开发的地区,尤其是在山区和高寒区,这类现象较为严重。有些地区甚至需要通过退还耕地的方式才能够让当地有着较为适合的居住环境,但是在当前的扶贫方式下,为了实现这一工作,就需要对扶贫地区进行相应开发,利用增加该区域生产力的方式促进该区域的经济发展,这类区域往往不能够支持大量的经济建设活动,使得这种扶贫方式难以继续开展。另一方面,在这类山区中,很多的基础设施不够发达也是制约着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例如在很多扶贫区域属于贫困人口聚集区域,往往都是一种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自然生态和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增长,并且这种滞后性已经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3)基层官僚主义严重影响政策实施。目前,基层政府负责扶贫政策的实施,然而,由于利益与保障措施缺乏,严重地影响了扶贫效果。因为贫困人口通常都是一些文化水平不高,并且家庭劳动力严重缺失的家庭,其所进行的工作一般耗时较长,使得其没有资金或者时间进行一些副业营收,家庭收入低。这类人在基层的官僚体系中难以取得关系,基层干部在进行扶贫工作时,很容易因为乡里间的各种人情选择一些并不是很需要帮助的人,并且在进行扶贫分配的过程中,为了取得这方面工作的利益性,会存在着扶贫款随意分配的乱象,尤其是在进行扶贫贷款的使用中,很多的基层官员通过挪用这类贷款,谋取自身的利益。

二、政策建议

贫困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尤其是对于一个家庭,疾病、灾害、文化水平、生活区域的经济状况等多种原因都会影响一个家庭的收入情况,通过对我国在这方面的扶贫经验,和国际上先进的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在进行扶贫的工作过程中,不能够因为当地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够,处于欠发达地区,就将经济建设建立在生态环境的发展上。就我国目前的扶贫目标和贫困人口状况而言,通过经济调控的作用,促进一个地区的发展来减少贫困人口,为此,在这一工作中,需要落实精准扶贫的工作目标,通过一些列的政策帮助,深入基层,帮助贫困家庭建立起良好产业发展能力,逐步摆脱贫穷,和全国人民一起迈入小康社会的新时代。为此,本文就我国的基本情况,总结出如下几点看法。(1)准确定位贫困扶助目标。在当今精准扶贫的政策要求下,当地政府要贯彻落实各项扶贫政策,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将扶贫工作落实到具体的家庭中,对我国还存在一些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人民群众进行扶持。并且在帮助形式上,需要做到救一世之贫的要求,通过在该项工作中,对贫困人口进行帮助,增加其自我的发展能力,同时在进行扶贫的工作中一定要认识到,以实际情况开展扶贫工作的重要性,不能够走平均主义的错误路线,相关的干部在进行资源分配工作时,除了不能够对其进行非法占用之外,还需要能够担起责任,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对扶贫款进行合理分配,促进这一工作的合理性。(2)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完善异地搬迁政策。生态补偿机制是在扶贫工作中针对个别区域因为自然资源极度匮乏,并且出现了大量的损害现象,由我国中央进行专项拨款进行的一项环境修复工作,因为有中央支持的专项补偿资金,在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支持下,大部分的贫困地区已经没有进行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借助这些补助资金取得初步的脱贫。但是对于一些资源匮乏,并且人口分散的地区,无论使用何种开发方式进行相应的扶贫工作,都会出现成本过高的现象,为此,就需要根据当地的情况,进行移民处理,通过集中贫困人口的方式,方便扶贫工作的进行。(3)大力推进参与式扶贫。参与式扶贫是被国际实践所证明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扶贫方法。在新时期农村扶贫开发实践中,针对贫困农户被动参与、影响扶贫开发效果等问题,要通过创造机会、促进赋权等途径,建立贫困农户广泛参与的良性发展机制,从而发挥贫困农户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作用。扶贫工作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尤其是在当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进行扶贫工作需要深入基层,通过解决欠发达农村地区中一些家庭的温饱问题,提升农村的生产力,改变经济结构和生产力的方式,促进扶贫工作的稳步进行,尤其是在扶贫资金投放中,需要切实认识到当地的自然资源情况,防止因为扶贫工作使得当地的生态系统被破坏,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行为,为此扶贫工作需要明确扶贫目标,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思想觉悟等多种方式,促进在这一方面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宇翔.欠发达地区农民合作扶贫模式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15(07).

2.邓海林.新形势下欠发达地区开展农村扶贫工作思考以重庆市巫溪县为例.现代经济信息,2017(14).

3.朱建华.金融扶贫视角下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以贵州省为例.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12).

4.李政忙.欠发达地区农民合作扶贫模式研究.知识经济,2018(06).

发问范文篇6

关键词:旅行社旅游产品开发设计

旅游产品是指旅行社为满足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需要而向旅游者销售的所有服务和产品。旅游产品是由多种因素组合起来的特殊产品,由交通、住宿、饮食、游览、购物、娱乐六大要素构成,并贯穿于整个旅游活动中。旅游产品是旅行社竞争的核心,旅游产品开发设计对于旅行社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在分析我国旅行社产品开发中存在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今后旅游产品开发的对策建议。

我国旅游产品设计存在的问题

旅游产品设计过于单一且雷同

目前旅行社向游客提供的旅游产品,主要是“团体、包价、观光、标准等”旅游产品,散客游产品比例很小;包价旅游产品以全包价为主,灵活包价和单项服务的比例很小;消费档次上以标准等为主,豪华等和经济等比例很小;旅游以观光为主,其他形式的旅游所占比例很少,旅游产品结构比较单一,难以满足旅游者多样化需求。

旅游产品设计层次低

首先,我国的观光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还处于初级开发水平,高质量的观光旅游产品应突出游客的参与性、娱乐性、知识性和享受性,这几方面在我国观光旅游产品开发中没有充分得到体现。其次,度假旅游产品、商务旅游产品等其他旅游产品开发的水平也同样存在着差距。再次,旅行社旅游产品科技含量低,容易被抄袭。

市场调研环节薄弱

市场调研是旅游产品开发的基础。通过市场调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设计出适销对路的产品。与西方发达旅行社对比,中国旅行社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往往不进行或不注重进行市场调查,而是靠主观判断或跟风,一些设计者认为“只要产品好,不怕没有卖点”,这种一厢情愿的产品设计思路,会冒很大的风险。

模仿和抄袭盛行

当某家旅行社设计出很受市场欢迎的旅游产品后,这时会有大量的旅行社采用“跟风”的方式,模仿、抄袭这些好的产品,这种现象非常普遍,极大的挫伤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发产品的积极性。而跟风的旅行社由于生产成本低,往往用低价格来吸引旅游者,从而加剧了市场的混乱与竞争。

产品缺乏特色

对于不同类型的旅游,当今旅游者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旅游者希望通过参加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活动来体现自己的个性。目前我国旅行社的旅游产品中,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很少,大多表现为无差别、无特色,众多旅行社经营千篇一律的产品,加剧了市场竞争,尤其是恶性价格竞争。

品牌意识淡漠

品牌是企业竞争的王牌。对于生产者来说,品牌有助于他们区分不同产品和进行产品介绍和促销,也有助于培育回头客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顾客的忠诚。对于购买者来说,品牌可以帮助他们识别、选择和评价不同生产者生产的产品,并可以通过对旅游产品品牌的选择来获得旅游活动的最大满足感。目前旅行社普遍不重视品牌企业、品牌产品的创立,整个旅行社行业,品牌企业所占的比例很小,品牌产品也为数不多,不利于增强旅行社的市场竞争实力。

旅游产品开发问题产生的原因

对旅游产品设计重视程度不够

无论是旅游局还是旅行社,对旅游产品设计重视程度都不够。旅游局等旅游行政部门认为旅游产品设计是旅行社的事,因此缺乏对此项工作的引导;旅行社盲目追求短期经济效益,不愿在旅游产品设计上耗费时间、资金和精力,西方旅行社开发产品往往需要18个月,而我国的旅行社多则几个月,少则几天就完成,或者干脆照搬其他旅行社的旅游产品,这种相互抄袭使旅游产品雷同现象十分严重,其最终结果就是游客对这些产品麻木乃至厌倦,最终使旅行社失去这些客源。

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例如以前海外游客用“白天看庙,晚上睡觉”来形容在中国的旅游感受,现在则改为“白天看庙,晚上看戏”,还是没有摆脱“看”,说明我们的旅游产品缺乏文化性、知识性。

经营理念落后

旅行社的经营者不在旅游产品设计开发、服务质量上做文章,反而盛行跟风、打起价格战。经营者缺乏创新意识,不能对旅游产品推陈出新,及时对旅游产品进行换代。而是通过“搭便车”的方式,模仿他人的产品,降低风险,减少成本,低价竞销,严重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不利于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我国的一些旅行社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宣传促销上,而不在旅游产品设计上多投入。旅游产品开发资金投入的严重不足是造成产品开发后劲不足、品种少、无特色的重要原因。

高素质的产品设计人才缺乏

目前旅行社普遍缺乏高素质的产品设计人才,我国的旅游产品设计人员大都是具有丰富旅游从业经验的人员,他们没有专业的理论指导。他们所设计的旅游产品,往往能被消费者接受;但是他们的设计有时会走入一种误区:没有考虑到市场的变化和旅游者需求的多样化。许多大中专毕业生加入这一行业,他们有专业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必要的实践锻炼,设计出的旅游产品往往脱离市场,无法为旅游者所接受。旅游产品设计人员应该是既具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消费者所需要的旅游产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才能从总体上促进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旅游产品开发的对策建议

充分认识旅游产品开发的重要性

首先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行社要充分认识旅游产品开发的重要性。旅游产品设计开发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旅游资源的开发最终体现在旅游产品上,旅游资源优势能否转化为经济优势,与旅游产品开发合理与否密切相关。

第二,稳中有增的客源是旅游企业发展壮大的前提和基础,开发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是吸引游客的主要载体,尤其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外资旅行社进入门槛的降低,旅游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谁能强占市场的核心部分,关键在于旅游产品能否迎合游客的需要,能否打动游客的心。

第三,随着人们对旅游产品需求出现多样化、专业化、个性化的趋势,旅游产品设计开发要迎合这种趋势的变化而变化,重视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开发出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

注重市场调研

与西方旅行社相比,我国旅行社在产品设计与生产过程中最缺乏的一点就是不进行或不注重市场调研。我国的旅行社推出的旅游产品往往是根据经营者的主观判断,只是一味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其原因在于对旅游产品市场调视程度不够。作为旅行社,只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把握市场需求的动态,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旅游产品的设计不是孤立的,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不能孤立的谈产品设计,而要把它与市场调研、可行性分析相结合。进行市场调研工作有助于分析旅游市场动态,细分市场,进而有的放矢的进行旅游产品设计开发。只有进行大量的市场调研,抓住转瞬即逝的市场契机,设计出的旅游产品才能为广大旅游者所接受。不进行市场调研就开发旅游产品,其结果必然是不被市场接受。

靠特色与内涵树立品牌

我国的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多则几个月,少则几天就能完成,这样随意、不慎重的设计开发过程开发出来的旅游产品,往往存在着种种缺陷,产品往往缺乏特色与内涵,容易被模仿,很难树立品牌,产品的生命周期较短。因此,旅行社必须从长远出发,做好自己的市场定位,从深层次挖掘旅游产品的潜力,充分挖掘内涵,突出特色,提高科技含量,使得其他竞争者难以仿冒。与此同时,旅行社还应重视品牌的创立,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1999年兴起的北京胡同文化旅游,以展示北京胡同的文化历史和京城百姓的民俗,受到海外游客的青睐。北京胡同旅游的成功在于这一旅游产品紧紧抓住了文化与民俗的主题,展示了老北京乃至全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

加快配套设施建设

旅游产品是由诸多要素组合而成的产品,其中主要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配套设施建设的滞后直接影响旅游产品的质量,目前我国的旅游交通在有些欠发达地区比较落后,可进入性较差,大量时间花费在“行”上,浪费了游客的宝贵时间,游客的安全得不到保障。旅游产品的其他配套设施也不完善,如酒店结构不合理,不能满足不同消费层次旅游者的需要,季节性供求矛盾突出;旅游景点的开发不合理,参观游览的条件较差,旅游购物场所建设滞后,旅游商品开发不足;娱乐设施安全性令人担忧,旅游者的人身安全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因此,要加强旅游产品配套设施的建设,就要从吃、住、行、游、购、娱六方面着手,来完善旅游产品的整体性,从总体上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只有把旅游产品的配套设施完善好,才能提高旅游产品的整体吸引力,以至提高整个旅游行业的全面发展。

开发新品种以改善旅游产品结构

目前,我国的旅游产品主要以观光旅游为主,其他如度假旅游、商务旅游、休闲旅游、会议旅游等都没有进行深入的开发,对于这些旅游产品,经营者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随着旅游者需求的多样化,旅游活动的经营者提供的旅游产品必须要能迎合游客的需求。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要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旅游产品,也可以向不同的目标市场提供同一类型的旅游产品,以满足他们在某一方面的共同需求。对于目前的旅游市场所提供的旅游产品,类型单一、结构重复,在市场中主要以价格为手段。

因此,对于目前的市场状况,要开发新的旅游产品,设计出其他类型的旅游产品,改变目前以观光游为主的市场状态,开发其他类型的旅游产品,以迎合旅游者的多种需求,才能在市场中赢得游客、赢得市场,进而提高旅游活动的整体享受性。只有不断的开发新产品,才能随时满足游客的需求;只有改善旅游产品的结构,才可以满足游客多样化的要求,才可以在市场中赢得自己的市场份额,不被市场所淘汰。

参考文献:

发问范文篇7

关键词:制造业企业;投资研发;创新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然而,我国制造业企业的相关器械和技术主要依靠从国外引进,核心技术不成熟,自主研发产品较少,缺乏能够进行自主创新和开展研发行为的高水平人才。投资研发活动是制造业企业进行创新活动的主要体现,是制造业企业不断实现战略转型的重要途径。因此近年来我国在大力支持制造业企业加大R&D投入,不断鼓励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然而在进行投资研发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需要制造业企业不断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不断加强投资研发强度。

二、制造业企业投资研发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不足。中国经济发展过度依赖劳动力、土地、资源等一般性生产要素投入,人才、技术、知识、信息等高级要素投入比重偏低,导致中低端产业偏多、资源能源消耗过多等问题。目前我国的创新能力发展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来,中国近10年在全球的创新指数排名在波动中快速上升,创新能力增长的稳定性明显提高。虽然相比较其他亚洲国家我国创新能力有所提升,但是与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加大差距。虽然我国制造业在大力培养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例如,我国的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行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皮革、毛皮及其制品和制鞋业等行业每亿元产值拥有的发明专利分别仅为0.05项、0.05项、0.06项,与电子设备、计算机相比较相差三十余倍。并且我国制造业企业的专利持有时间普遍较短,相同时间持有专利的数量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二)我国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规模上升但强度不足。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对企业R&D经费的投入,如表1。从表1可以看出来,中国2011-2014年的投资研发经费投入每年都在增加,并且年均增长速度相比较其他国家幅度很大,但是也可以看出与美国相比差距较大,虽然年均增长速度比美国高出很多,但是中国起点较低,强度不足,总体研发投入较少。如图2所示,近十年来我国制造业的R&D经费支出额逐年是上升的,2017年,我国研发经费支出率达到12.3%,比上年提升了1.7个百分点。R&D经费支出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虽然我国制造业研发规模出现逐年上升趋势,但是整体科研实力还相对比较落后,研发投入强度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还存在很多不足。据统计,我国制造业企业的研发投资强度在2017年为2.13%,相比较2016年提高0.02个百分点,然而美国在2009年研发强度就达到2.68%,日本3.44%,德国2.54%,而同一阶段的中国是1.47%,研发强度明显落后。虽然中国的研发投入强度有较大提升,但是与创新型国家(2.5%以上)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三)制造业企业事后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制造业企业进行投资研发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前期回报率较低,产出成果较少,会存在一定的投资风险。企业内部管理者了解有关商品的各种信息,掌握更多资讯,为了要扩大产品生产和获取高额利益,会加大研发投入。然而企业外部投资者只看重短期效益,对相关讯息不了解,不愿意承担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会反对进行过多研发投入。制造业企业事后信息不对称会使得内部管理者与外部投资者产生分歧,不利于企业融资和加大投资研发强度。(四)缺乏创新型人才。企业的创新型人才对促进企业的投资研发具有重大影响作用。制造业企业技工型的实用人才偏少,研究型人才仍然不足,这都制约着企业的长远发展。例如,山东金麒麟股份有限公司是以制动摩擦材料及其制品为主导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摩擦材料这个行业,院校方面没有普及,虽然一些学校有相关专业,但是没有真正形成产业化,这类产业的创新型人才是大量缺乏的。人才的缺乏不利于制造业企业进行投资研发活动,不利于企业的战略转型。

三、制造业企业投资研发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培养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能力。制造业企业想要在新时代实现战略转型必须要加强企业创新能力的培养。企业可以组织一些学术讲座,邀请国内外先进技术人员对企业内部技术研发人员进行培训,传播新时代最先进的技术思想;组织企业内部技术人员去创新转型较好的制造业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引进、消化、再创新,研发出适合本企业生产器械和技术。制造业企业要不断加强技术与产品创新的能力、市场营销创新的能力和商业模式创新的能力。企业要提供受顾客欢迎的和顾客潜在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不断对现有产品进行改进、有管理的开发和创新,进而研发新型产品。企业要不断进行市场调研,产品要有针对性,收集用户的需求信息,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归类分析,找出有可能满足的市场需求,从而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企业不断创新企业内部的商业模式,实施更有效的管理模式,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企业内部管理层也要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鼓励企业内部进行投资研发,加大对员工创新活动的奖励机制。(二)提高研发投资效率。近十年来,制造业企业不断提高内部研发投资能力和投资金额,但是日益高额的研发费用使许多企业望而却步,这是许多制造业企业遇到的共同问题。制造业企业要想在目前的研发投资水平上获取更多的利益,即同时达到创新、高效、低成本和高质量的目的,首先要与其他产业合作发展,制定产品生命周期价值链条,将更多资源放在前期研发和后期顾客服务维护上,与行业内优秀企业进行产学合作,从多个项目的投资合作中获取利益,从而提高投资研发效率;其次制造业企业要加强平台化建设,在生产线内部重用模块和子系统减少不必要的研发投资,加强构件化的设计来减少产品升级成本;最后企业要加强产品组合管理和产品线管理,加强企业信息自动化管理,避免重复投资,减少无用的研发投资金额。(三)加强内部管理者与外部投资者的交流。制造业企业信息不对称导致在投资研发决策上内部管理者与外部投资者产生分歧,从而影响企业的投资研发水平和投资效率。制造业企业要建立良好的企业信息环境,加强企业内部信息流通渠道的创建与疏浚,以保证信息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得到传递,使外部投资者及时了解管理、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信息。建立总经理联络员制度并形成机制,通过联络员在管理层和外部投资者之间创建起纵贯的信息通道;设计有效的委托机制,提高企业的信号传递能力。制造业企业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不断加强与外部投资者的沟通交流,从而引进资金加强企业的投资研发活动。(四)培育自主创新型人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制造业企业要提高投资研发水平,必须要培养企业的创新型人才。企业应面向应用型大学进行招聘,对初入职员工进行为期3个月的专业培训,邀请专业领域的专家对员工进行指导。企业要鼓励员工勇于实践,打破专业常规的束缚,成立讨论小组组织技术人员定期进行讨论,互相交流意见,针对如何提高投资研发效率各抒己见,从而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帮助员工进行创新活动。制造业企业要学习海尔推行全员创新,不断加强对员工创新行为的鼓励,给予物质奖励、精神鼓励和提拔任用等。

四、结论与建议

从上述文章论述中可以了解到,随着近年来国家对创新行为的大力支持,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龙头企业也在不断加强企业的创新行为,投资研发作为创新行为的一个主要反映指标,在不断改进中存在着创新能力不足、研发强度不够和事后信息不对称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制造业企业战略改革的核心是创新,创新的主要表现是提高投资研发强度和投资效率,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大力扶持制造业企业进行投资研发行为,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为制造业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制造业企业要不断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引进先进设备,优化产品结构,努力实现产学合作。

参考文献:

[1]盖红波.全球科技投入最新态势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1).

[2]侯晓红,张艳华.R&D投入对企业业绩的影响[J].科技管理研究,2006(12).

[3]任海云.公司治理对R&D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调节效应研究[J].管理科学,2011(05).

[4]陈军,刘莉.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与公司业绩关系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6(11).

发问范文篇8

一、针衬性一一所提问题要有针时性,注意对象的选择

由于学生群体中总有好、中、差之分,班与班之间同样也存在差异。因此教师不仅应该在备课时认真备教材、备学生、选“对象”,而且还应该注意根据所提问题内容的难易程度,选择确定不同的提问对象。对基础知识的内容进行提问时,应主要面向中、下学生,而对知识难点提问时,就应该主要面向中、上学生。为此,作为教师,每一节课都应该对自己准备提出的问题精心设计,由浅入深,温旧知新。提问时既要注意学生的个性特征,也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经常交换着不同的语言,诱发学生学习欲望。

二、灵活性一一提问时应注意灵活性及时调整讨象

虽然教师通过课前准备,甚至已经选定某个对象,但是由于教师主观判断有时会出现误差及学生个体情况的千变万化,特别是心理因索的影响,往往导致教师判断失误。即原来认为某某同学准能回答的问题,却出现了“问而不答”或“答非所问”。为了防止“双边活动”出现“冷场”,老师在课堂提问时定要“察言观色”,注意随时调整提问“对象”。对被问及的学生绝不能言词粗暴,冷言冷语,甚至埋怨学生在家不复习,或指责他们上课不专心。否则将伤害学生的自薄心,从而产生反感、对立情绪,对教师的提问产生恐俱感。

三、过渡性一一过渡性的提示能消除学生紧张心理

如要针对某篇课文的内容提问:“Whon15motherin9Sunday?H0wdoyoulearnaboutMother,5Day?Whostarted,Mother,FriendshipDay?,,等I’ed题时可以先提问aDoyouloveyourmother?When15yourmother,5birthday?Whatkindofpresentdoyouususliysendtoyourmothet?When15allthemothers,b,rthday?”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由熟知感兴趣的问题逐步过渡到新的较为陌生的问题,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消除由于在“大庭广众之下”回答问题的紧张心理,轻松愉快地获得新授知识。

四、激发性一一激发性的提示能消除学生的等待心理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如当一位教师在向学生提出问题之前,或许在提出了一个问题之后,紧接着说“这个问题请同学们抢答”。学生们听了“抢答”两字的激励,一种强烈的白我表现欲望会油然而生,他们会冲动地排除其他心理障碍,产生一种“这个问题我米回答”“我得在别人前头把问题先想出来”的念头。这种激发手段往往可以使知识难点在轻松的气氛中为孩子们所接收。

五、鼓励性一一鼓励性的提示能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

有的老师也许考虑时间的利用或为了不冷场往往不加思索地用:al’msorry,Sitdown”来应付学生。然而我却认为教师应该多使用积极的鼓励性的语言,这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开拓。有时尽管学生的回答不一定完整、全面,但他毕竟是经过了一番思考。而且孩子们使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要比老师讲的更容易明白,哪怕问题再难,他们也记得牢固。因此,学生的回答即便仅有微小的“闪光点”,老师都应该给予肯定和表扬。因为,表扬做得好的比惩罚批评做得不好的更能激励学生把学习搞好。

六、奖动性一一诱发和培养学生的自我衣现欲望和求知欲望

发问范文篇9

关键词:计划生育;政策;实施;背景;问题;对策

一、计划生育政策提出的背景与实施效果

建国初期,随着“人多力量大”观念的深入人心,国内的首次生育高峰期开始出现,后来经过了三年自然灾害,第二次生育高峰开始出现,在新中国成立后两次生育高峰的影响下,人口盲目无计划增长的态势与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的实际矛盾越来越激烈,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医疗卫生条件的日益改善,大大降低了人口死亡率,社会面临的人口压力也越来越大。为此,在1971年中共中央决定开展“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了“晚、稀、少”的策略,1980年初,中国的人口数量已经近乎10亿,中央及时了“9.25公开信”只允许每对夫妇生育一个子女,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独生子女。在1982年9月,党召开了十二大,并正式把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作为一项我国的基本国策。开始倡导“晚婚、晚育、少生、优生”,1984年,面对农村实施“一孩化”政策出现的一些问题,中央略微调整了“一孩化”政策,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也在这时逐步形成。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后,产生的效果,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全面推进,很快降低了人口生育率,其取得的成就也非常显著:(1)少生了近乎5亿人,人口再生产类型也开始逐步由高出生率、死亡率以及高自然增长率,开始转变为低自然增长率与死亡率,有利于中国人口的科学发展。(2)人口增长影响经济、环境以及社会资源的压力也开始逐步缓解,(3)促进了人口素质的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强,经济飞速发展。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虽然有很多好处,但在长达40多年的实施中,也给我国带来了不少现实问题,下面我们就来简单分析一下这些问题。

二、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引发的问题

我国要想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人口问题,人口数量的增多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压力,人口问题不但会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而且还会给社会带来很大的环境压力,影响到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后,可有效缓解由于人口膨胀,影响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非常有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但任何政策的实施都具有两面性,我们一方面应肯定其贡献,另一方面也不应忽视它给社会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

(一)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后,引发的显著问题之一就是男女比例失调,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性别比失衡。我们通常用女婴数量为100时所对应的男婴数量来表示性别比,一般情况下,生物学规律是决定性别比的主要因素,应保持在103以上107以下。下图1为2006-2010年出生人口条形图性别比,由图可知出生人口性别比与正常值范围比一直高。我国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性别比失衡现象。在我国造成性别比失调的原因有很多,如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养儿防老”思想等,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很多人开始渐渐不重视女孩,造成女婴死亡率高以及给女孩提供相对比较差的生长环境等,这样造成我国的性别比越来越偏高。性别比长时间的失调会造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剩男”问题,据有关部门预计截至到2020年,我国的光棍数量可达到3000万,同时性别比严重失调后,对建立与稳固家庭婚姻关系也是十分不利的,若家庭不稳固,便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固。单身男性的增多很容易引发性犯罪,以及拐卖妇女事件等。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人口素质下降。人口素质也可以说是人口质量,主要指身体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我国的人口素质在“十一五”期间有了很大提高,但与越来越激烈的综合国力相比还是很难适应,计划生育实施后可有效控制人口数量,但它却在某种程度上危害到了人口质量。

(三)加速人口老龄化。我们通常把人口中老年人比例不断上升的现象称为人口老龄化,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在10%以上,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在7%以上时,我们把这两种类型的人口都称作老年型人口,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是从2000年左右开始的。在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带动下,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同时也大大改善了我国的医疗卫生保健事业,这逐步加快了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进程。生育率下降是造成人口老龄化的一个重要原因,自我国实施了控制人口增长的计划生育政策后,大幅降低了我国的生育率水平,使人口老化速度加快,可以说计划生育是一种催化剂,催化了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影响到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给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对策建议

(一)工作思路要明确。应以“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自身头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不断创新体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生育水平平稳降低,逐步改善人口结构,大幅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科学合理分布,促进我国人口大国逐步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让人口、社会经济以及环境资源实现最终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重视“男女平等”思想的宣传教育。让生男生女一样好的观念不断深入人心,主动、积极开展一些关爱女孩活动,促进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让两性实现公正、平衡发展。对各种技术越轨行为应进行严厉打击,加大对哪些用医学手段鉴定婴儿性别的惩罚力度,部分情节严重的应追究其刑事责任,以实现我国人口的可持续发展,还应重视独生子女的教育工作,不溺爱子女,培养独生子女的社会责任感,让独生子女能独立应对各种社会问题。

(三)重视发展经济,努力缩小城乡差距,不断完善各种社会保障体系。同时应逐步改善家庭养老结构,完善社区老年服务建设,让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紧密结合,不断夯实养老保障体系。

四、结束语

总是,要想更好的解决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引发的各种问题,我们必须了解计划生育政策提出的背景与实施效果,认清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后出现的各种问题,并结合我国国情,积极主动的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由人口大国逐步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更好的促进我国社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作者:孙瑾艳 单位:山西潞安集团公司王庄煤矿

参考文献:

[1]任庆伟;论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成果、问题及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0(3).

[2]都阳.中国低生育率水平的形成及其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J].世界经济,2005(12).

[3]傅国平.出生性别结构失衡的治理对策[M].长沙:湖南大学2002级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2006.

发问范文篇10

牛顿因为提出了“苹果为什么总往地上落而不往天上飞”的疑问而发现了“地球万有引力”,瓦特因为提出“煮沸的水为什么能顶起壶盖”的质疑而发明了蒸汽机,人们因为好奇于蝙蝠如何探路而创造了雷达……由此可见,提出问题是发现、发明、创造的前提,在提出的过程中,才能诞生创新。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他们对新事物反应敏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新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原创:而且具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照理说,他们是很善于提出问题的,而且还会有很多问题要问的。遗憾的是,他们这一天性大多体现在课间嬉戏中,只要一回到课堂中,他们就将“沉默似金”,“此处无声胜有声”演绎得淋漓尽致。针对这一现况,我展开了调查,了解造成学生这种习性的根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打下基础。

二、调查方法

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特抽取本校1—6年级共六个班(307人)作为调查对象。

采用方法一:听课法

分别听取了1—6年级6位授课老师的授课,着重注重教师是否引导学生发问,其结果参照以下统计表:

由上可知,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发问的只占1/5,其结果不容乐观。

采用方法二:查阅授课教师备课教案

涉及到主动引导学生发问的只有一年级的语文教师,绝大多数老师已事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一套问题,没有给学生留一个自由的空间。

调查方法三:抽查学生

从1—6年级每班抽出5位同学,共计30人,对他们进行专项谈话调查。

调查内容为:

①你觉得讨论问题对你的学习有帮助吗?

结果:22人认为有;5人说有待尝试;3人认为无。

②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你想问个为什么吗?

结果:答“想”的有28人;另两人表示无所谓。

③你希望老师在上课时能给你们机会提问的请举手?

结果:有29人举手。

④为什么你们上课不主动举手发问?

结果:回答老师不给机会的有18人;不敢、怕老师责怪的有5人;答错了,怕别人嘲笑有5人;不想发问的仅2人。

三、调查结果

通过上述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学生还是渴望发问的,但又是谁给他们创造或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呢?

让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我们过去的教学方式吧!一直以来,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如果教师主动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发问,质疑,这无疑是“离经判道”违背自己当初的意愿,是让学生给自己的教学制造矛盾,发难自己。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原创:教师已经习惯了在备课时精心设计一套问题,把阅读教学变成一个由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学生连续不断匆忙而紧张地应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有唱答的,有集体回答“对”与“错”的,有猜谜式回答的,但学生必须答出教师已经准备好的答案才算答对;有时也有启发性的提问,然而教师又往往舍不得或者不愿意在课堂上花费过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它,争论它。这种作法,实际上是在课堂上普遍上演的“教案剧”,我们教师已经看惯了,已经习以为常了!这种作法,究其原因,是教师在课堂追求表演效果的主角,学生是教师的配合者,且大多数学生是观众。

四、建议

上述调查表明,在阅读教学中,引不引导学生提问,如何引导学生提问,看起来是一个教学方法和艺术问题,其实是一个教学观念问题。因为,这已经涉及到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主角,而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鼓励者。也就是我们的老师由“演员”的位置转变为“导演”的位置了,学生由观众、看客变成“演员”了。

首先,要围绕课文主旨提问,问题的范围要适宜。

其次,把握提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