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商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16:57:57

法商范文篇1

[关键词]法商融合;法治人才;“一带一路”

以“五通”为核心的“一带一路”倡议[1]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下简称沿线国家)间开展国际多元经济合作。黑龙江省作为东北亚区域合作、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窗口,法治保障与优化共商共建“一带一路”营商环境,需要法商融合的卓越涉外法治人才。法商融合卓越涉外法治人才供给短缺的现实不利于具有地缘优势的黑龙江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探寻适应新时代、适合“一带一路”倡议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树立当前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理念,补足国际化人才短板,增加法律职业就业方向,为纾解法学就业困局提供新思路、新方向,化解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的人才供需结构性失衡,为法学院校法商融合卓越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实践提供制度路径、理论模型,推动实现高校、高等教育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社会使命与经济价值。

一、内涵界定:法商融合卓越涉外法治人才的时代意蕴

(一)法商融合的理论意蕴

自1996年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创新提出法商融合的教育理念与模式以来,法商融合的教育理念与实践已愈来愈被众多的法律学者、商业人士等所认可与接受。“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与实施后,国内法学院校又掀起了法商融合研究与实践的热潮,法商融合再次成为教育、社会的热点。1.法商融合的理论纷争自1994年学者程信和发表了《法商融合论》的学术论文之后,产生了很多不同的观点与声音。早期几篇有关法商融合的文献之间的争议主要针对法商融合这一术语在学科创设层面的科学性、必要性等,但从我国的市场经济、社会发展、法治建设等维度均认可法商融合的理念与实践。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社会各界依然认同新时代急需法商融合型的复合型人才,但在其培养主体、目标定位、融合方式、课程体系、师资力量等存有争议,如培养主体是法学院、商学院抑或管理学院,培养方式或路径是新专业还是专业新方向、抑或仅作为本校的人才培养特色,培养目标定位在“法的商”还是“商的法”[2],这些争议不可忽视。2.法商融合的内涵厘定虽然有关法商融合的理论纷争尚无定论,但是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社会各界依然认同新时代急需紧缺法商融合型的复合人才,从语义上分析厘清法商融合的理论纷争,厘定法商融合的内涵,法商融合即法与商的融合贯通。基于我们的文化和经验,法可以隐喻为法律,商可以隐喻为经济,法商融合即是法律与经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3]的融合。3.法商融合的时代解读  迈入经济全球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时代,“一带一路”共建共享需以法治为先导、引领和保障。沿线国家回应社会需求,依商善法,优化营商法治环境,依法强商、护商,法与商共融共济。法商融合的精神特质孕育了法治助力新时代“一带一路”建设的理论正当性、实践可行性。法商融合要求国家以商为基石依商善法,商事主体依法从商治企,商事主体具备法治思维、法治意识、法治精神、法治信仰,在法治框架内开展商事活动,在法务指导下开展企业业务,将“法”浸润于商事行为,确保“商事关系合规,商事行为规范[4],”法商就此相互融合。 

(二)卓越涉外法治人才的时代意蕴

新时代历史方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一带一路”倡议、十四五规划、两个“三位一体”的法治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对法治人才供给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法律智识与法律人才的支撑。处于百年变局交替之际的卓越涉外法治人才,应具有国际化的格局与视野,熟悉国际法律法规,精于涉外法律事务,法治化应对国内、国际的法律风险与纷争,对内关涉国家上述理念、改革等宏大顶层设计,对外关涉我国在国际法治与国际治理的大国之道。卓越涉外法治人才需深谙与有效服务于新时代所需,也能承担起法学及法治人才的应有社会责任与使命。

二、应然定位:法商融合卓越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逻辑证成

法商融合要求商事主体与法律人均应具有法学、商业、管理、经济、投资等交叉复合的知识与技能,法律人具有商人意识与思维,商业人士具有法律人的意识与思维。法商融合卓越涉外法治人才供给能适应新时代社会对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既能提升与加速法治现代化建设,又能营造与优化良好的营商环境,契合新时代对于法治人才的多元价值诉求。(一)市场经济的必然逻辑法律强调规则规范,商事强调适时创新,但市场经济作为社会化、法治化的商品经济,法务规范业务,业务创新法律,“法无商不兴,商无法不稳[5]”,以“法”赋能商业新发展,以“商”完善法律规范,[6]法商在新时代的深度融合将促进商业、法律的新发展。法商融合型卓越涉外法治人才精商明法,确保商事主体能够依法重新创业,依法经商,追求商事活动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达致理性经济人的境界。

(二)“一带一路”的内在需求

“一带一路”倡议是法商融合卓越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与需求的动因。“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五通”亟须法商融合型卓越涉外法治人才。“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法治人才的供给侧提出了新的专门性要求,即服务于“一带一路”的法治人才必须是法商融合型卓越涉外法治人才,务必通晓沿线国家的法律规则、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商业惯例等。着力培养熟悉沿线国家法制的卓越涉外法治人才,能够为沿线国家之间的经贸往来、交流合作提供有效的法律服务,为法治化规避、化解“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商业风险和法律风险提供智识支撑,以保障与支撑“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与落实,以维护国家利益与商事主体的利益,服务于国家或本地区的“一带一路”建设。

(三)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要求

法治是推进“一带一路”的共商共建、助推“一带一路”共享共赢的前提、手段与保障。法治推动“五通”,有效应对全球治理体系与格局的大变革,协同推进国际治理与国内治理的时代诉求,助推2035年法治目标的实现,这亟须法商融合卓越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适于“一带一路”的法商融合卓越涉外法治人才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要求、题中之义。

(四)专门化人才的社会诉求

同质化法治人才的培养与供给无法适应“一带一路”倡议对专门性法治人才的需求[7],也加剧了就业的结构化矛盾。开展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法商融合卓越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改革[8],彰显了人才培养特色与差异化,契合了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国家治理的法治化与现代化,顺应了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创新的趋势,满足了新时代市场经济规范化、法治化对社会急需热门涉外法治人才诉求。黑龙江省的法学院校务必进行相应供给侧改革,将其作为其新的法学人才培养的方向或特色,确保其人才培养与社会诉求、经济发展的针对性、适应性、匹配度,化解法律人才供给同质化与社会需求差异化的抵牾,为黑龙江省推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愿景与行动、为龙江经济发展及与沿线国家的区域合作提供法治与人才智识支撑,履行新时代“机构性公民[9]”之义务,有效应对前所未有之大变局中的法律事务,践行新时代高等教育之新使命,实现法学教育教学的使命初心、社会责任与经济价值。

三、实然进路:法商融合卓越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理性安排

培养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法商融合卓越涉外法治人才是应对新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应然之路,突破其在理念碰撞、目标定位、课程体系等方面的现实困局,理性安排与重构其供给侧改革是确保其实效的必然选择与实践进路。

(一)理念支撑:秉持法商融合的理念与共识

法商良性互动要求法学院校的师生要立足服务地方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秉持法商融合的教育与培养理念,形成法商融合的教育与培养共识,突破热门冷门的观念壁垒,兼顾国内的与国际的法与商相融合,开展适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卓越涉外法治人才的特色化、个性化教学,增强法商融合卓越涉外法治人才教育与培养的实效,以确保在经过了系统化教育教学后,学生能够具有国际化的视野与格局,且以鲜明且精湛的知识结构与法律技能成长为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塑造与提升人才核心的竞争力与素养,服务于地方“一带一路”建设,实现法学专业人才培养、职业教育的定位。

(二)课程支撑: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

在遵循法学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基础上,秉持法商融合理念,优化现有的法学课程体系,强化“一带一路”法制教育教学,构建线上线下联动、国内国外共建、法学商学融合且多元联动、衔接有序、学科交叉、理实并重的课程体系。具体到微观层面,强化我国与沿线国家的法律职业伦理、企业社会责任、商人伦理、外语技能、法律与政策、法务与商务、文化与政治、财务与税收、经营与管理等方面课程的设置与教育教学,特别是融入沿线国家商业管理、语言文化、宗教信仰、政治体制、社会风俗等方面的课程,设置国内学生需要出国学习的沿线国家课程,打破专业、学科、国籍等藩篱。

(三)实践支撑:“六位一体”的实践育人体系

为了提高“一带一路”法商融合卓越涉外法治人才的实效,在课程教学及课程体系的构建时,务必扭转重理论轻实践的经院主义教学传统,在坚持法商融合理念的基础上务必奉行理实并重原则,构建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党、政、企、社、民、媒”六位一体多元联动、理实并重的实践育人共同体,网格化培养法商融合卓越涉外法治人才,协同推进与保障实践教学的实效。换言之,开展服务于“一带一路”法商融合卓越涉外法治人才实践教学,需要国家的顶层设计及国际合作,需要“党、政、企、社、民、媒”全员参与,群策群力共商共创,理论与实践共生共济,法商资源共融共享,学生进企业或者实践基地做学徒,实务人员进校园做老师,老师进企业做员工,多元主体参,与强化案例教学、律师实务、模拟法庭、法律文书、法律诊所等涉及沿线国家的实践课程建设,特别是参照美国JD/MBA法商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效手段即以法商复合型案例的研讨及强化法商复合型领域的实习实践[10],不断增强精通深谙“一带一路”建设法律实务的卓越法治人才的实效,更要培养精通涉外法律事务的法治精英与楷模。“一带一路”倡议是法商融合卓越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与需求的动因。依托法治推进“一带一路”共商共建、依凭卓越涉外法治人才助推“一带一路”共享共赢。立足新时代“一带一路”倡议,以法商融合卓越涉外法治人才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秉持法商融合的教育教学理念与共识,探寻以法学院为主体培养法商融合卓越涉外法治人才的实践进路,以课程建设为桥梁与纽带,构建体系化的教育教学配套机制,弥合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的鸿沟,达致国内与国外共识共赢,实现法律与商业共荣共济,为黑龙江省与沿线国家的区域合作、经济发展、法治建设、文化培育、社会治理奠定了智识支撑、人才储备和最大驱动力。

[参考文献]

[1]施信疑,朱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66-70.

[2]赵亚翔.“法商融合”型办学特色的理论脉络与实践难题[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138-139.

[3]程信和.法商融合论[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4):2-9.

[4]姚莉英.论法商融合的科学内涵及其现实意义[J].社会科学家,1998(3):78-81.

[5]华忆昕.法商融合创新发展——《法商管理学》书评[J].商学院,2020(3):11.

[6]李晓宁,桑元峰,陈梦琦.服务“一带一路”法商复合型留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58-64.

[7]杨军.“一带一路”法治人才需求与我国法治教育的冲突与调适对策[J].法学教育研究,2018,21(2):73-85.

[8]刘进,陈劲.改革开放40年:面向“一带一路”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转向[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5):62-67.

[9]里查德•雷文.大学如何服务于社会[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9):32-36.

法商范文篇2

21世纪是法商结合的时代,将更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应用能力等可转移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将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按照中国政法大学创建科研型大学的指导思想,努力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基础,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为其今后进一步的学术发展提供基础;另一方面将教学和实践紧密结合,以用人单位对人才能力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努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在就业过程的就业能力和竞争优势,为其今后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在我们身处的这个商业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商业行为离不开法律的应用和规范,法律也寸步不离地在影响着商业行为。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知识创新的速度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青年人成长成才的需要,而且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战略需求。所以,青年朋友一定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在学习生活过程中既要勇于探索、大胆创造,又要严谨求实、精益求精,力戒浮躁和急功近利。基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这种需求,商科院校所培养的法律人才必须是法商结合的人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层次的法律职业工作者和兼有商学专业素质的法学人才.明确的培养目标使商学院法学教育获得自己独立存在和发展的地位,形成商学院办法学专业的鲜明特色.培养的法商结合人才是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较强的适应性和创新意识的高级人才.那么,什么是法商结合,我们所培养的法商结合人才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高等教育应该怎样构建法商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法商型人才培养的探索是学院主持的国家“法商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重大课题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我校申办MBA专业学位的特色所在。商学院针对企业的战略问题、经营问题、财务问题、投融资问题、宏观经济运行环境问题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的教学、研究与实践经验,而我校法学方面针对企业的公司法、劳动法、合同法、证券法、知识产权法、反垄断法、税法、电子商务法,以及WTO相关法律制度等方面有着长久的研究历史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法商型人才培养就是在有机整合我校两方面资源的前提下,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同时拥有法律和管理双重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企业可能遇到的问题同时提出覆盖管理和法律双方面的解决方案。法商型人才培养的探索符合市场需求,具有鲜明的特色。我校在此方面的探索不仅具有前瞻性的视角,同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充分依托金融院校的现有优势:实验室、校外实训基地,具体的可行性方案如下:

一、制定适合法商结合教学的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关键。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然要有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作为支撑和指导。因此,所有高校、所有专业都非常注重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为实现“法律为市场经济服务,法律人为市场经济建设服务”的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在构建和实现法商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应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开好3类课程。要认真开好教育部规定的法学专业必开的14门主干课程,同时,要开设与市场经济紧密相关、直接服务于企业和市场的法学学科课程。在开好以上两类课程的基础上,还要依托商科院校的强势商科背景优势,开设一组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的商科应用性课程,如中国对外贸易实务、资产评估、财务管理学等,使学生扎实掌握法商结合所必备的理论与实践知识。

积极开拓法律服务市场经济的实践教学。法学是一们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法商结合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环节的支撑。法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由4个方面组成。一是社会调查。可以分别安排在每年的暑期,由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老师带队进行指导。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调查,可以让学生以社会生活的亲身体验,结合法律知识认识社会,掌握用所学知识思考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模拟实习。为了使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相结合,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配合程序法的学习,让学生充分掌握和熟练运用相关诉讼法知识,增强学生对法律职业的认同感,可以开展审判观摩、模拟法庭活动等模拟实习的专项教学。三是毕业实习。毕业实习与暑期社会调查和模拟实习不同,它是全面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综合实践提高的过程,也是学生成才的一个重要阶段。毕业生主要被安排在公、检、法、司,以及相关企业进行实习,由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对实习过程进行认真指导。四是灵活的分散性实践教学。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系里老师,在法律咨询服务中心、法律援助中心等开展法律实务活动的过程中,以及在办案的过程中,灵活分散地指导学生实践。

二、注重对学生进行法律思维与商事思维融合的培养

法律思维,是指按照法律的逻辑来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思维方式,如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理念等。商事思维则是指按照商人的理念来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思维方式,商事思维方式的重心在于成本和收益的比较。

在实际问题面前,仅有法律思维或者仅有商事思维都是不够的。培养法商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尤其要注重融合“法”和“商”两种思维,从而使学生不但善于运用法律思维,在合法的前提下思考问题,同时还能从商人、消费者、市场等角度去妥当地处理实际问题。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法商结合的人才才能够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要培养出真正的法商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必然要求我们的学生在思维、观念层面上有所突破,决不能局限于“法”和“商”两种知识的简单相加。

具体来说,法学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好法学基本理论和法律基础知识,尤其是与市场经济紧密相关的民商、经济法律知识,还要在考虑合法性这第一价值的基础上,同时兼顾成本和效益等商事因素。而对于商科专业的学生来说,也要在学好本专业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同时,在充分考虑合法性的前提下,注重成本和效益的比较。

三、解决教师知识结构单一与培养学生复合能力之间的矛盾

培养法商结合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课程教学改革是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充分发挥我们商科院校的学科背景,利用现有师资优势,进行法商结合办学特色的课程教学改革,是实现法商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保障。

完善法学教师的商科知识结构是根本。要把学生培养成法商结合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必然要求法学专业课程的教师具备扎实的“法”和“商”知识结构。作为21世纪的法学专业教师,要能胜任法学专业教学工作,在不断提高自己法学专业理论素养、紧跟法学前沿的基础上,还必须充实和完善自己的商科知识结构。这也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引入相关专业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是现阶段的重要手段。商科院校往往开设有会计学、经济学、投资学、国际贸易等专业,学科优势比较明显,有一大批优秀的商科专业教师。鉴于这一现实,利用我们商科院校的商科师资优势,将相关专业的教师引入法学课堂,与我们的法学专业教师共同完成法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是必要且可行的。引入相关专业教师开展教学(包括实践教学)的思路,可以结合各高校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模式来实现。比如,以法学教师和相关专业教师平行承担教学任务的模式;以法学教师为主讲教师、以相关专业教师为补充的模式;以法学教师为独任教师、辅以有针对性地举办相关内容讲座的模式,等等。

3、项目实施的科学性

本着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论证充分的思想,开展调查研究。在集中学习培训的基础上,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设置意见箱、走访班级、寝室等多种形式,深入师生中开展调研。发挥工会、学生会、共青团等群众团体的作用,拓宽渠道,广泛听取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加深对现状的把握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针对性和紧迫性认识,初步查找出影响和制约我院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师生员工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加强干部作风建设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存在问题,总结经验,形成专题调研报告。

进行解放思想大讨论。在学习调研基础上,就如何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认识问题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引导广大师生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把思想认识从那些违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观念、行为和体制机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在推进学院科学发展方面深化认识,对“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等重大问题进行再认识,形成共识。结合理论学习收获、调研成果和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开展深入交流研讨,解放思想讨论要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使之成为更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思路、形成科学发展共识的有力推动。

深入聚焦提炼问题。学院对学习调研阶段汇总梳理出来的意见和建议,组织干部进行分析论证和归纳筛选。在此基础上,结合解放思想大讨论形成的共识认真研究讨论,聚焦提炼出影响制约学校及学院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打好基础。精心组织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师生党员专题组织生活会。学院领导班子和院办公室(教务办公室和学生工作办公室)就检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分析检查在推进学院发展、服务师生方面存在的差距与突出问题,着重查找影响学院事业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学生会要召开专题的民主生活会,分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方法。专题民主生活会与年度民主生活会合并召开,并适当扩大列席人员范围。

形成高质量的分析检查报告和组织师生评议。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突出检查和分析两个环节。分析检查报告紧密联系实际,充分运用学习调研、征求意见、解放思想大讨论和民主生活会成果的基础上,认真查摆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形成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总结经验教训,谋划提出符合学院的科学发展思路、主要工作目标和重大工作举措,同时提出加强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认真总结近年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分析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总结和提炼学习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新认识,提出今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校院改革发展的主要方向、总体思路、工作要求和主要举措,以及加强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形成分析检查报告。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形成后,组织师生员工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评议,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评议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召开座谈会或书面评议等形式进行。着重从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不深、查找的问题准不准、原因分析得透不透、发展思路清不清、工作措施行不行等方面进行评议。评议中提出的正确意见及时补充到分析检查报告中来。分析检查报告和评议结果在一定范围公开,反复修改完善。

4、项目实施的应用性

“精商明法”是明确我们培养学生要构建什么样的知识体系,这就是既要全面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力求做到“精通商学”,同时又要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法学知识,力求做到“明晰法学”。实验区是在中国政法大学这一全国公认的法学强校中培养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商科人才,完全可以实现依托和利用学校法学的优势资源,使商科与法科在知识体系上交叉和融合,在专业设置和教学实施中体现法学背景和“法商”性质,以适应社会对法商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目前,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已经提出了在中国同类型学院中建立起不可替代的“法商型商学院”的发展目标,实验区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加注重把“法商结合”的办学特色渗透到教学体系、师资结构、科研项目以及学术活动等各个环节,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出一大批高质量、高层次的法商复合型人才。“敏思善行”是明确我们培养学生要具备什么样的综合能力,这就是既要能够敏捷地思维,又要能够创新地实践,力求做到既能善于发现问题又能善于解决问题。在结合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三个本科专业各自的特点,完成专业教学计划的同时,以建构主义教育理念为指导,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使学生在熟悉和把握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树立创新意识,发展动手能力,能够有效地将知识体系转化为内在能力。目前,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在法商型人才培养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实验区在建设过程中将更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应用能力等可转移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将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按照中国政法大学创建研究型大学的指导思想,努力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基础,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为其今后进一步的学术发展提供基础;另一方面将教学和实践紧密结合,以用人单位对人才能力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努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在就业过程的就业能力和竞争优势,为其今后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格物致公”是明确我们培养学生要具备什么样的个人素质,这就是既要形成求真务实、学以致用的优良学风,树立坚定的科学精神,又要不断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树立强烈的公共意识。“格物致公”是中国政法大学的教育理念,实验区在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学生人文精神、法治精神、科学精神、共同精神等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商科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在毕业后不仅能够在能力上满足社会需要,而且还要在身心、人格、品质等方面都能够较好较快地融入社会,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因此,在科学精神培养的同时,加强社会责任感培养也将是实验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为综合人格品质的高素质全面发展人才。

要着眼于解决突出问题、完善体制机制,巩固扩大活动成果,重点抓好三个环节,即抓好制定整改落实方案,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完善长效体制机制。主要任务是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扎实推进,切实取得推动学院事业科学发展的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

1)、制定整改落实方案。学院班子成员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针对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立足工作实际,以分析检查报告为依据,制定整改落实方案,对查找出来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制度,按照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分别提出整改落实的具体目标、方式方法和时限要求,明确整改落实的具体措施。整改落实情况要向党员、群众通报,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制定整改落实方案要增强针对性、注重操作性。要做到“三明确一承诺”,即:明确整改落实的目标和时限要求,明确整改落实的具体措施,明确领导、部门的责任。整改落实方案制定后,采取适当方式向党员、群众公布,做出公开承诺。

2)、解决突出问题。解决问题是突出实践特色的集中体现。要按照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针对查找出来的学院改革发展过程中以及关系学生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抓住那些既事关大局又有可能经过努力近期解决的问题,集中力量解决,切实取得一批实践成果。把职能范围内影响制约学院发展的突出问题、师生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干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重点,集中时间和精力加以解决。对解决条件比较成熟的问题,要实施集中攻坚;对通过努力有可能解决的问题,要积极创造条件限期解决;对暂时不具备解决条件的问题,要明确责任分步解决。

3)、完善体制机制。这是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重要标志。从学习实践活动一开始,就要高度重视做好创新体制的工作。进一步理清推动科学发展的思路,制定和完善促进学院科学发展的制度和规划,把解决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在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上取得新突破。要对现有的制度规定进行系统清理,该废止的废止,该完善的完善,该变革的变革,特别是要及早研究制定科学发展迫切需要的新制度。

附页

法商型人才培养实验基地在法商型人才培养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建成的“法商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将更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应用能力等可转移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将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按照中国政法大学创建科研型大学的指导思想,努力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基础,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为其今后进一步的学术发展提供基础;另一方面将教学和实践紧密结合,以用人单位对人才能力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努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在就业过程的就业能力和竞争优势,为其今后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经过多年对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和实践,依托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学平台,法商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将形成完备和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精商明法、敏思善行、格物致公”为培养宗旨,以“法商结合”和“知行合一”为培养支撑,通过“教、学、做、悟、思、育”的培养方式,塑造高素质的法商型创新人才。

1、培养宗旨:“精商明法、敏思善行、格物致公”

“精商明法”是明确我们培养学生要构建什么样的知识体系,这就是既要全面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力求做到“精通商学”,同时又要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法学知识,力求做到“明晰法学”。实验区是在中国政法大学这一全国公认的法学强校中培养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商科人才,完全可以实现依托和利用学校法学的优势资源,使商科与法科在知识体系上交叉和融合,在专业设置和教学实施中体现法学背景和“法商”性质,以适应社会对法商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目前,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已经提出了在中国同类型学院中建立起不可替代的“法商型商学院”的发展目标,实验区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加注重把“法商结合”的办学特色渗透到教学体系、师资结构、科研项目以及学术活动等各个环节,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出一大批高质量、高层次的法商复合型人才。

“敏思善行”是明确我们培养学生要具备什么样的综合能力,这就是既要能够敏捷地思维,又要能够创新地实践,力求做到既能善于发现问题又能善于解决问题。在结合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三个本科专业各自的特点,完成专业教学计划的同时,以建构主义教育理念为指导,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使学生在熟悉和把握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树立创新意识,发展动手能力,能够有效地将知识体系转化为内在能力。

目前,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在法商型人才培养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实验区在建设过程中将更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应用能力等可转移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将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按照中国政法大学创建研究型大学的指导思想,努力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基础,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为其今后进一步的学术发展提供基础;另一方面将教学和实践紧密结合,以用人单位对人才能力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努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在就业过程的就业能力和竞争优势,为其今后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格物致公”是明确我们培养学生要具备什么样的个人素质,这就是既要形成求真务实、学以致用的优良学风,树立坚定的科学精神,又要不断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树立强烈的公共意识。“格物致公”是中国政法大学的教育理念,实验区在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学生人文精神、法治精神、科学精神、共同精神等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商科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在毕业后不仅能够在能力上满足社会需要,而且还要在身心、人格、品质等方面都能够较好较快地融入社会,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因此,在科学精神培养的同时,加强社会责任感培养也将是实验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

目前,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按照学校“厚德、明法、格物、致公”教育理念的要求不断加强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实验区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将更加致力于培养以优良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为综合人格品质的高素质全面发展人才。

2、培养支撑:“法商结合”与“知行合一”

法商范文篇3

从上文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到,法商管理实际上是一个有机的概念,不仅突出了时代的客观要求,同时将企业发展经营的重要因素串联起来,起到有效的传感反应。企业财务管理改革是新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改革的过程中对法商管理基本内容进行借鉴和引用,不仅是新时期条件下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保障,同时也是革新企业财务管理理念,提高我国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1.法商管理能对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漏洞进行有效修补

受传统管理学影响的企业财务管理,通常较为注重企业的最终收益和利润,在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最终导致了许多管理漏洞的存在。从上文内容论述中,我们已经了解到,法商管理是一个运用法律手段对企业一切经营活动进行管理的系统的有机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概念,其在企业财务管理改革中的应用,不仅能严肃整个财务管理开展的过程,同时还能营造良好的企业经营氛围,使得企业散发出一种时性的魅力。

2.提高企业财务状况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许多企业为了谋求有力的发展地位,而不惜取险招。财务管理工作是决定企业发展空间的重要因素,因此也成为企业使用盲目竞争手段的重点。鉴于此,法商管理概念在企业财务管理改革中的引入和应用,不仅能有效修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漏洞,同时还能提供企业财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促进企业的健康良好发展。

二、基于法商管理概念企业财务管理变革的具体措施

法商管理概念在企业财务管理变革中的应用,不仅是时展和选择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及竞争力的必然措施和途径。结合现阶段企业财务管理变革的现状来看,法商管理概念的融入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法商管理意识的加强

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力度及深度与企业管理者的意识休戚相关。法商管理理念在企业财务管理改革中的有效应用,首先需要企业管理者树立和加强法商管理的意识。只有管理者意识到这一理念重要性时,才会深入其应用,推动其发展,落实其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渗透。作为企业管理者来说,应对法商管理理念进行系统的学习和了解,并积极组织员工及财务人员进行法商概念的培训,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法商素质的同时,引导其他企业员工及部门进行良好的配合,打好财务管理改革这一仗。

2.人才投入力度的加大

法商管理概念在企业财务管理改革中的应用,客观要求财务工作者不仅要具备基础的财务管理能力,同时还要求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法律知识基础,熟悉相关经济法规,具备管理相关技能。因此,除法商意识的强化外,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还应依靠人才的力量。鉴于此,建议企业应加大在人才招聘及培养方面的力度,提高对人才的重视程度,意识到人才在新经济时挥的重要作用。企业财务管理改革过程中,首先需要对人才设置进行改革的就是中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出于规模及发展条件的考虑,往往在人才设置方面“节衣缩食”,造成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软实力不足的状况。

3.财务管理体系的完善

法商范文篇4

国家停止征收“工商两费”,好处多多。有利于减轻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负担,鼓励个体户发展壮大,促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工商行政管理,促进工商部门依法行政和公正执法,更好地发挥工商部门的行政执法和市场监管作用。停止征收“工商两费”,是我国政府社会治理方式向更加符合社会发展方向转变的重要变革。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更好地履行法定职责和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据统计,目前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由工商总局到省、市、县(区)、所,设置五级管理机构,仅工商所就达二万三千多个,管理人员达到48万人左右,成为行政执法的一支力量雄厚的大军。面对停止征收“工商两费”的新形势,工商系统行政执法和市场监管职能势必加强、案件查办数量势必增加,本文试图在工商行政管理局转型新时期就如何创新监管机制和创造诚信经营环境,提出一点建议,即延伸工商行政处罚程序,加大欺诈经营行为成本,以此抛砖引玉。

目前,工商执法程序(具体内容附后)大体是:检查-查处-告之-处罚。本文认为工商系统在查处欺诈违法行为的过程中参与的主要客体只有“工商行政”和“违法商户”,难以形成社会舆论的监督,违法商户可能由于付出的成本过小而导致“屡罚屡犯”,难以形成有效保护广大消费者权益的局面,同时也增加了工商执法的工作量。

因此,延伸工商执法程序,增加“公告”制度,就会有利于解决以上问题。

具体做法如下:在对违法商户的违法行为和事实认定后,做出行政处罚,将执法材料上交县、区工商分局,经核准制发“处罚公告”,张贴在违法商户门面的醒目位置。

一、可行性分析:

1、工商人员在履行正常执法程序后,仅再增加一项“公告”,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2、对于违法商户而言,“公告”制度就会使其付出经营信誉的成本,杜绝“屡罚屡犯”的情况。

3、对于消费者而言,在与违法商户的每一次商品交易时,张贴于门面的“处罚公告”就会提醒消费者,从而使消费者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二、“公告”制度的意义

1、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在工商执法历程中可以找到很多案例来证明,不法商户的欺诈行为使消费者蒙受多少损失。人民群众进行消费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行为之一,假如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而作为信息不对称的消费者又不能充分了解与其交易商户的信誉,就难免增加上当受骗的机会。相反,“公告”制度使商户的信誉透明化,使人民群众放心消费,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2、有利于形成商户诚信经营的社会氛围

“公告”制度的建立直接目的是增加不法商户的信誉成本,使其违法行为在人民群众的监督目光中无所遁形,同时也保护了其他诚信经营商户的权益,从而形成诚信经营得以彰显、违法经营难以立足的局面,因此,“公告”制度最终要达到的效果就是形成商户诚信经营的社会氛围。

法商范文篇5

许多无证不法商贩聚集在花圃西侧的路两边,南北约150米长,将本很狭窄的道路围得水泄不通,这里有卖青蛙和蛇的、有卖蔬菜瓜果的、有卖衣服的、有卖水产品鲜货的、有卖桌子凳子的等等,市场上的吵骂声、叫卖声、喧哗声使人震耳欲聋、寝食不安。来这里卖东西的不法商贩大都来自郊区和县区,一般在早上5点他们就都赶到了这里,早上七点半散市后,菜叶、瓜果皮、塑料袋等遍地皆是,造成这里的卫生差的状况。也给上夜班的居民和正值学习期间的青少年的睡眠带来了影响,严重扰乱了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象类似这样的情况在市区各大新村和主干道两旁,并不少见,南通电视台在今年六月的一次城市日历中播放过类似的马路市场。主要原因和影响,我想:

一是由于附近新村人口多,蔬菜和日常生活用品需求量大。附近有少数的老伯伯老妈妈们早上醒得早,思想观念比较陈旧,贪便宜、图方便、赶热闹,错误地认为马路市场好,而北边莘园路农贸市场较远,不方便等,还时常阻挠城管工商人员的严格执法。

二是因为许多不法商贩以图盈利为主要目的,加上蔬菜和低档小商品畅销,又不交摊位和工商管理费用。他们只顾赚钱,不为他人生活起居着想。看到城管工商人员来了,他们就悄悄地走了,城管工商人员走了,他们又不约而同地来了。有的不法商贩无视国家的法律法规同城管、工商人员动用动脚,妨碍城管工商人员的严格执法,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尤其给莘园路农贸市场内有摊位、交税收的经营者带来许多直接的经济损失,严重扰乱了市场正常的经营秩序。

三是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在工作上步伐不协调,有踢皮球现象,城市管理工作时紧时松,缺少长效的管理机制。

四是缺少专门的管理人员,正因为没有人管了,马路市场逐渐变大了,不法商贩的经营时间与城管协管员早上7点的到岗时间不一致。

笔者认为马路市场、店外店、马路夜排档等不文明的社会恶习不但影响市容市貌,影响南通市的畅通工程,还会影响市创建文明卫生城市工作,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环境噪音卫生等等,这与争做文明市民,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格格不入。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关此事,曾有不少居民向城管、工商、公安、新闻媒体、虹桥街办等作了相关的情况汇报,有关职能部门的决心是大的,回答是很坚决果断的,但缺少实质性的进展。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行动的纲领,为官一任,应造福一方,市民的困难就是政府的困难,政府及相关的职能部门应践行“三个代表”。我建议:

首先,政府主导监督,城管、工商联动,要加大执法整治力度,重拳出击,同时要及时做好周围老伯伯老妈妈的思想工作,使他们理解城管的工作,支持城管的工作,千万不能给不法经营者有机可乘。对马路市场、店外店马路夜排档进行全面彻底的清理,对屡教不改的不法商贩决不姑息。还市民一个安宁、清静、卫生的生活环境。

第二,市城管110热线应24小时开通,并组织突击小分队,城管人员应安排夜间值班,做到随叫随到,改变原来从早上8时到晚上10时的工作时间。现在有许多单位都进行24小时的全方位服务,例如公安、救护、火警、供电、煤气、自来水等等。要加强城管人员的岗位培训,进一步提高素质,树立爱岗敬业、为民排忧解难的崇高思想。要认真学习外省市先进的城市管理经验,城管队伍应该拉得出、打得响,切切实实地将城市多项管理工作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法商范文篇6

许多无证不法商贩聚集在花圃西侧的路两边,南北约150米长,将本很狭窄的道路围得水泄不通,这里有卖青蛙和蛇的、有卖蔬菜瓜果的、有卖衣服的、有卖水产品鲜货的、有卖桌子凳子的等等,市场上的吵骂声、叫卖声、喧哗声使人震耳欲聋、寝食不安。来这里卖东西的不法商贩大都来自郊区和县区,一般在早上5点他们就都赶到了这里,早上七点半散市后,菜叶、瓜果皮、塑料袋等遍地皆是,造成这里的卫生差的状况。也给上夜班的居民和正值学习期间的青少年的睡眠带来了影响,严重扰乱了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象类似这样的情况在市区各大新村和主干道两旁,并不少见,南通电视台在今年六月的一次城市日历中播放过类似的马路市场。主要原因和影响,我想:

一是由于附近新村人口多,蔬菜和日常生活用品需求量大。附近有少数的老伯伯老妈妈们早上醒得早,思想观念比较陈旧,贪便宜、图方便、赶热闹,错误地认为马路市场好,而北边莘园路农贸市场较远,不方便等,还时常阻挠城管工商人员的严格执法。

二是因为许多不法商贩以图盈利为主要目的,加上蔬菜和低档小商品畅销,又不交摊位和工商管理费用。他们只顾赚钱,不为他人生活起居着想。看到城管工商人员来了,他们就悄悄地走了,城管工商人员走了,他们又不约而同地来了。有的不法商贩无视国家的法律法规同城管、工商人员动用动脚,妨碍城管工商人员的严格执法,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尤其给莘园路农贸市场内有摊位、交税收的经营者带来许多直接的经济损失,严重扰乱了市场正常的经营秩序。

三是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在工作上步伐不协调,有踢皮球现象,城市管理工作时紧时松,缺少长效的管理机制。

四是缺少专门的管理人员,正因为没有人管了,马路市场逐渐变大了,不法商贩的经营时间与城管协管员早上7点的到岗时间不一致。

笔者认为马路市场、店外店、马路夜排档等不文明的社会恶习不但影响市容市貌,影响南通市的畅通工程,还会影响市创建文明卫生城市工作,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环境噪音卫生等等,这与争做文明市民,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格格不入。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关此事,曾有不少居民向城管、工商、公安、新闻媒体、虹桥街办等作了相关的情况汇报,有关职能部门的决心是大的,回答是很坚决果断的,但缺少实质性的进展。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行动的纲领,为官一任,应造福一方,市民的困难就是政府的困难,政府及相关的职能部门应践行“三个代表”。我建议:

首先,政府主导监督,城管、工商联动,要加大执法整治力度,重拳出击,同时要及时做好周围老伯伯老妈妈的思想工作,使他们理解城管的工作,支持城管的工作,千万不能给不法经营者有机可乘。对马路市场、店外店马路夜排档进行全面彻底的清理,对屡教不改的不法商贩决不姑息。还市民一个安宁、清静、卫生的生活环境。

第二,市城管110热线应24小时开通,并组织突击小分队,城管人员应安排夜间值班,做到随叫随到,改变原来从早上8时到晚上10时的工作时间。现在有许多单位都进行24小时的全方位服务,例如公安、救护、火警、供电、煤气、自来水等等。要加强城管人员的岗位培训,进一步提高素质,树立爱岗敬业、为民排忧解难的崇高思想。要认真学习外省市先进的城市管理经验,城管队伍应该拉得出、打得响,切切实实地将城市多项管理工作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法商范文篇7

近期受国际油价影响,柴油市场供应紧张,一些不法商贩乘机倒买倒卖柴油,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油料供应秩序,有损广大群众利益。经县政府研究,现就做好全县柴油供应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强农机用油管理。从即日起对小型农业、农机用油暂时实行凭票供应,大中型农业、农机用油凭跨区作业证或行车证供应;凡利用器皿到加油站点购油的农机户必面持县石油公司印制的加油凭证(无价凭证)。

二、县石油公司根据农机部门提供的农机柴油正常供应量,印制加油凭证(无价凭证)交由县农机局统一管理。各乡镇根据农机户名、数量、农机型号及收种面积进行统计,上报县农机局,县农机局在对各乡镇上报的需求数据情况认真审核后,按比例向各乡镇发放加油凭证(无价凭证),杜绝不法商贩利用油票倒买倒卖柴油。

法商范文篇8

酒类市场商业贿赂行为的危害

酒类市场商业贿赂行为的存在,导致上市商品被商家集中、酒类价格被人为抬高,违反了市场交易自愿、平等、等价有偿的基本原则,损害了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带来很大的危害,扰乱了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1.间接剥夺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由于商业贿赂的存在,酒店、娱乐场所等销售终端片面追求高额的利润回扣,集中某种品牌酒类商品的经营,舍去其他品牌的经营,尽其所能引诱消费者购买其提供的酒类商品,不惜误导消费者,损害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2.直接损害了消费者的经济利益。从执法检查情况看,酒店、娱乐场所等经营场所销售酒类商品的价格是商场、超市的一倍还多,巨大的利润空间由消费者“买单”;酒类经销商为推销而进行的商业贿赂费用,自然也是由消费者“买单”;经销商之间互相竞争,竞相提高奖品等价值及“进场费”、“专场费”额度等,造成销售成本的增加,也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最终还是由消费者“买单”。

(二)排挤了遵纪守法的商家商业贿赂行为直接损害的不仅仅是消费者,对于以质取胜和诚信经营的遵纪守法商家来说,同样也是受害者。在一些不法商家利用商业贿赂行为打开销路、扩大销量的同时,遵纪守法商家的市场份额却在不断缩小。恶性循环的结果是,原先的遵纪守法商家逐渐陷入经营困境,洁身却不能自保,有的迫于无奈也加入了商业贿赂的行列,无形中排挤了守法商家。

(三)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机制首先,破坏了市场经济竞争机制,违背了公平交易的原则。经销商通过向酒店等销售终端支付“专场费”、“进场费”等款项,取得酒店等场所酒类商品的独家经营权、促销权,从而排挤其他竞争对手的竞争。市场竞争不再是质量、服务、价格的竞争,演变为纯粹的资本的竞争,这种竞争不符合市场经济的竞争规则,损害了其他经营者公平竞争的权利,有序的竞争秩序被打破。其次,破坏了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致使酒水价格机制相对封闭,相当大程度上受生产厂家、经销商、销售终端三方控制,违背了供求关系,破坏了价格规律。

酒类市场商业贿赂行为的形成原因

酒类市场商业贿赂行为因何屡禁不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利益最大化与利润共享化的驱使在整个酒类商品供应的利益链上,生产商、经销商、销售终端三方相互牵制,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在各自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寻找结合点,一拍即合,形成“三者分肥”局面。

(二)行业潜规则的存在与自身发展的需求当贿赂营销已经成为酒类行业不成文的规律时,酒类市场出现无序竞争。一方面,生产厂家为了维护统一的价格体系,要求经销商不得低于合同规定价格销售酒水;另一方面,销售终端为了充分占有资金,宁可不要厂家、经销商的价格折扣,而是要求厂家、经销商一次性给予金额较大的“进场费”等。经销商基于生产厂家、销售终端之间的种种利益权衡,往往自愿或非自愿地主动行贿。

(三)垄断优势的挤压与发展弱势的无奈目前竞争力充分的酒类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已经彰显其垄断地位强势,而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已经证明,如果处于垄断地位的强势企业不受规制,必将影响到市场的正常交易和发展。“要进店,钱铺路”的行业潜规则所需的高额费用,使得那些进入区域市场较晚还处于经营发展初期的商家很难“同台竞技“。

(四)有限市场的抢占与巨大利润的诱惑酒类市场空间有限,酒类商品同质化较为严重,可取代性较强,在有限的市场空间中竞争愈演愈烈。而酒类市场存在着的巨大利润空间又是商业贿赂的催化剂。以宾馆酒店为例,酒水销售已成为宾馆酒店的重要利润点。据有关部门调查资料显示,平均每10位酒店用餐消费者中,6位消费者的酒类商品消费额占总餐费的40%左右,巨大的利润空间直接加剧了酒类市场的竞争,商业贿赂行为也应运而生。

加强酒类市场商业贿赂行为监管的对策与建议

酒类市场商业贿赂行为很难短期杜绝,究其根本是由于滋生商业贿赂行为的环境和气候长期存在。从根本上遏制酒类市场商业贿赂行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为整治酒类市场商业贿赂提供法规支撑当前,不但酒类市场商业贿赂的形式纷繁多样、手段升级翻新,其他领域的商业贿赂也是如此,因此现行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已无法满足打击商业贿赂违法行为的需要。其中,《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业贿赂行为规定的不详细,在执法实际中不易操作,而《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是部门规章,法律层级较低,法律效力较弱,这些都限制了法律法规在反商业贿赂方面的作用。因此,应适应反商业贿赂的形势要求,加快建立反商业贿赂的法律体系,重点是修改、完善并整合现有反商业贿赂法律法规,把商业贿赂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进行罗列,明确规范商业贿赂一般违法和犯罪行为的范围,综合运用刑事、民事、行政等责任追究手段,加大对商业贿赂违法犯罪的处罚力度,为治理酒类市场及其他市场的商业贿赂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武器。

(二)加强业务技能学习培训,为整治酒类市场商业贿赂提供智力保障针对当前反商业贿赂还未专门立法,其他治理商业贿赂的法律法规还存在欠缺的现状,各级工商部门应注重抓好《反不正当竞争法》、《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以及《关于在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中正确把握政策界限的意见》等法律法规文件的学习培训工作,建立培训制度,创新培训方法,搭建学习平台,落实激励措施,充分调动执法干部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执法人员对查办酒类市场商业贿赂案件的技巧和能力,为查处酒类市场商业贿赂提供人才智力保障。

(三)构建部门行业协作机制,为整治酒类市场商业贿赂加强共管合力一方面,注重与商务、质监、卫生等执法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及时沟通信息,通报相关案情,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办案联席会议、重案协查等制度,适时借助公安、检察、纪检等部门的强力手段和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机构的专业知识,弥补工商手段软弱和知识体系不全面的缺陷,加大执法力度和深度,突出抓好大要案件查办工作,增强法律的震慑力;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自律作用,积极制订和完善行业管理、行业规范、行业标准,增加行业自律的内容和条款,扩大服务内容,改善服务方式,拓展行业监管覆盖面,使行业协会真正架起政府监管部门与酒类企业之间的桥梁,形成政府部门外部查处与行业内部自律共同监管、相互联动、齐抓共管的协作格局,以降低行政执法成本,弥补现行法律法规的不足,营造酒类市场规范有序的竞争环境。

(四)创新监管理念和手段,为整治酒类市场商业贿赂提升监管效能在治理酒类市场商业贿赂的过程中,工商部门运用传统的市场监管理念和手段对其行为起到了一定的惩戒和震慑作用。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些传统的监管理念和手段越来越不适应,这就需要工商部门不断创新监管理念,转变监管方式,丰富监管手段,以达到监管效能的提升。一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监管理念。工商执法干部必须端正执法思想,规范执法行为,坚决克服“执法就是处罚”、“监管就是查案”的老观念,树立长效监管、柔性监管理念,充分考虑当事人的利益和诉求。二是全面推行和深化行政指导。在酒类市场上,绝大部分商家是由于法律意识淡薄、不懂法,在无故意或不知状态下进行了商业贿赂行为,对于这些行为的监管和规制,应推行和深化行政指导,以教育、告诫、建议、提醒、公示或事前引导等方法加以规范,引导遵章守法、诚信经营。三是全面纳入信用分类监管体系。依托工商部门建立酒类生产企业、经销商、销售终端信用分类制度,对经立案查实商业贿赂的违法行为,结案后有关信息自动进入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系统,及时自动调整当事人的信用等级,将违法酒类生产企业、经销商、销售终端列入信用监管“黑名单”,以强化信用等级意识。

法商范文篇9

论文关键词:信用证;欺诈手段;风险防范

一、序言

信用证是指银行(开证行)根据买方(开证申请人)的要求和指示向卖方(受益人)开立的在一定金额内,在规定的期限里,凭规定的单据付款的书面承诺。

信用证业务中的风险与现行信用证交易原则是密不可分的。也就是说,现行的原则给信用证欺诈者提供了可以利用的间隙。信用证交易三原则为:(1)开证行为第一付款人;(2)信用证自治;(3)表面严格相符。任何信用证风险的出现都是因为在信用证交易中违背了这三个原则或钻了三个原则的空子。

信用证与其他结算方式(汇付、托收)相比,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它将本由进口商履行的支付货款的义务,转到银行身上,由银行来履行此项义务,从而保证了出口商能迅速安全地收回货款,进口商也能按时收到货运单据并及时提取货物。因其以银行信誉向出口商提供付款保证,所以比一般的商业信用更为可靠,从事国际贸易的买卖双方以及作为付款人的银行也都由此获得方便。因此,自其诞生以来,日益受到各国贸易商的青睐,甚至被誉为“国际商业的生命液”。

这一付款方式并非尽善尽美,由于信用证适用领域的跨国性及银行审单时强调的是信用与基础贸易分离的书面形式上的认证,银行的付款与买方的收货在信用证交易中是两个毫无瓜葛的环节,因而暴露了信用证特征下存在的明显局限性。这就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际。据统计,世界上每年因信用证受诈骗而无法收回的货款,约占总额的2%~5%,金额高达200多亿美元,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每年因欺诈造成的经济损失数目也极其庞大,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秩序的安定。

信用证自治原则为一些不法商人留下了可乘之机。“UCP500”中所示:“就性质而言,信用汪与其作为其依据的销售合同是独立的交易,即使信用证中有对该合同的任何援引,银行与该合同无关,且不受其约束。因此,一家银行作出付款,承兑并支付汇票或议付及/或履行信用证下其他义务的承诺,不受制于申请人与开证行或与受益人之间在已有关系下产生的索偿或抗辩。”“在信用证业务中,各有关当事方所处理的只是单据,而不是单据所涉及的货物、服务或其他行为。

表面严格相符原则要求信用证与单据之间一致,即所谓“单单一致”。卖方只要提供了符合信用证规定的单据,银行就得付款。

二、信用证欺诈风险的形式

l、假信用证。欺诈者伪造信用征,骗取货款。如电开证无押密,信用证签字伪造,开证行行名/地址不详或者为骗取银行抵押贷款而盗用银行名义开立的信用证等。典型例子:我南方某市鱼网公司收到尼日利亚客商寄来的信用证,其金额为6万美元,开汪行为标准渣打银行,通知行为国民西敏寺银行。经过详细审证和分析,我方银行人员发现有许多疑点,如信用证的签字和印签十分模糊,无法核对其真实性;信用证仍沿用渣打银行的旧名称和旧格式。根据经验,尼日利亚不法商人常常利用伪造信用证骗取我方货物。经过我银行结算人员与上述两家银行联系,证明该信用证是假的。

2、假货真单。不法商人在货物名称或质量上大做文章,弄虚作假,以旧充新,以不实货物骗取货款。在我国发生的著名烟草案,广东和上海的有关公司共损失了500万美元。我有关公司想购买仰光一级烟草,并与港商签订了一份合同,港商拿到合同后到处打听烟草货源,最后找到一印度商人并签订了合同。中方以该印商为受益人开出了信用证。货到港后打开一看,里边竟是烂货。等我方追查到该商人的帐户,除少量钱外,大多转到了瑞士银行。

3、假单据欺诈。“UCP500”规定:“银行对于任何单据的形式,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伪造或法律效力或单据中规定的或附加的一股或特殊条件该不负责”。不法商人利用银行信用i止高度自治原则,要么出具根本没有货物的假单据,要么内外勾结,利用假合同,假提单骗取外汇,然后把非法所得向境外转移,逃避制裁。同时银行没有识别单证真假的义务,保险公司也不承担未上船货物的索赔,买主的损失往往很难挽回。l98年意大利一诈骗集团连续诈骗温州4个钢材合同。该集团对外挂两块牌子:一是钢铁贸易公司;另一是船运公司,利用这两个公司的名义伪造提单及其它单据,骗取温州方案值达l400万美兀。

4、陷阱信用证/软条款信用证欺诈。所谓“软条款”信用征就是开证申请人在信用证中对受益人作出的不符国际惯例或明显有失公平的规定。受益人对此条款不易执行或执行后存在很大的风险,开证行也易于解除其作为第一付款人的责任义务,具有较大的欺骗性和隐蔽性。比如:船运公司、船名目的港起运港、装运日期、装运指示等必须由开证行随后通知或改下、确认;受益人必须提交国外商检机构或开证申请人指定代表签字的检验证或收货收据;以开证行取得外汇,进口许可证的签发等作为信用证生效或开证行的付款条件;诸如此类的陷阱信用证往往给卖方顺利结汇带来困难,使卖方老是处于被动地位。举一例子:国内某公司与美方签订了一项花岗石供货合同总金额为1950万美元,美方在合同签订后第16天开立了信用证,但其中规定:“货物装运必须在收到申请人通过开证行发出的指定船名指示后才能进行”。我方收到信用证后,即向美方指定人交付了合同履行保汪金260万美圆,但后来一直未收到开证行的装运通知,无法按期履行合同,该保证金也无法收回。“软条款”信用汪诈骗不在于信用证本身的虚假,而是通过设置“陷阱”,使受益人不能如期发货,不能使用信用证或因单证不符,签字不符等理由遭开证行拒付。但货物或预付金、保证金已落入对方之手。

5、不法商人与开证行的不法职员串通行骗。主要有:(1)与开证行不法职员勾结,隐瞒真相,获得信任后让银行为其开立信用证;(2)勾结开证行经办人员,以假合同开立信用证并骗取银行给付信用证约定的款项;(3)与开证行勾结,制造信用证条款障碍行骗受益人与通知行;(4)开证申请人骗取银行为其开立备用信用证,然后凭其作担保骗取银行货款。典型案例:在1993年美籍华人李卓明,以引资为诱饵,与湖北省农行两名工作人员相勾结。该农行开立了200份以巴拿马投资公司为受益人的备用信用证,总面值一亿美元,然后以备用信用证为担保向受益人贷款,使我国蒙受了重大损失。因为开证行的参与,此类诈骗潜在的危害性大,而且不易防范,骗局在得手前不易识破。

6、买卖双方串通诈骗。这种诈骗诱使银行陷入某种交易,使银行蒙受重大损失。

三、开证行倒闭破产的风险

在我国大陆,银行是实力的象征,资金实力很强大,似乎银行从来不会存在倒闭破产的风险。但许多国家与地区则不然,比如巴拿马、印尼等国家,国家对银行的管理很松散,名不副实的银行很多。所以,特别在经济危机,国内政局不稳定的时候,银行就很有可能倒闭、整顿。比如重庆某钢铁进出口公司,l995年3月10日与香港渝丰贸易公司签订方钢出口合同。3月18日,中安国际有限公司向重钢开出了不可撤销跟单信用证,并载明开证行为香港国商银行,支付行为中国银行重庆分行。货物于6月3日交深圳远大航运公司承运,重钢取得了全套正本提单。之后,重钢向中行重庆分行作了出口押汇,取得货款,而重庆分行向香港国商银行索偿时,发现该行被香港政府强令停止,重庆分行只好收回了全套单据向重钢行使追索权。

法商范文篇10

一、我县食盐来源为衡阳、常德盐矿生产的矿盐,不存在受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影响,食盐质量安全可靠,广大消费者可放心食用。

二、我县盐业公司食盐库存充足,供货渠道畅通,完全可以保证我县市场供应,广大消费者无需抢购。

三、食盐属国家指令性专营产品,任何经销单位不得擅自涨价。对造谣惑众、囤积居奇、哄抬盐价、贩卖私盐等扰乱食盐市场秩序的行为,县物价、工商、公安、商务、盐务等部门将依法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