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上涨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8 08:38:36

房价上涨

房价上涨范文篇1

【论文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房地产业得到迅速发展,近年来房地产价格持续稳定上涨,已远远超过一般人所能承受的经济能力。过高的房价有可能超出经济系统的承受能力,从而最终影响经济的稳定。为此基于对我国房价上涨的成因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房价问题的对策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房地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住房作为市民赖以生存的安居场所,住房价格又是房地产的一条生命线,贯穿于住房的销售与使用当中,因此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

近年来房地产价格持续稳定上涨,已远远超过一般人所能承受的经济能力。特别是一些弱势群体即低收入的困难家庭需要住房,但因房价之高而无力购买。有部分人能拥有几套房产,而有部分急需住房有些却是超前的需求,过高的房价有可能超出经济系统的承受能力,从而最终影响经济的稳定。

导致房价上涨的因素很复杂,如果结合到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实际,则房价上升主要原因有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住房需求旺盛、资本和劳动力向中心城市流动、土地资源约束且价格上升、资金可获得性高且成本低、供不应求(虽然市场透明度不高可能导致误判)下的投机炒作行为等。

一、住房价格上涨的成因分析

近几年来,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房地产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为广大市民提供了舒适的住所,但不断上涨的价格也给购房消费者带来了烦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种商品的价格是由市场上的供需关系所决定的。但在房地产领域,支撑房价持续上涨的因素很复杂,不仅仅是由房子的供需关系所影响,还有其他的因素,通过对房地产业的分析,结合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实际,导致我国房地产业住房价格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总体需求呈旺盛趋势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居住的要求和需求也日益提高,在我国的很多城市,都出现了住房供不应求的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房地产总体需求强劲造成供求关系紧张,而影响住房总体需求快速增长的因素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包括正常住房需求、超前住房需求、被动住房需求和投机型住房需求,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了房地产总体需求水平的提高,共同推动了房价的上涨,而房价快速上涨的最主要原因的是由后面三种需求的增加共同推动的。

1、所谓正常住房需求是指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现有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从而使得城镇居民住房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建设过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镇所产生的对住房的合理需求,特别是包括外地人购房在内的中高端需求强劲。消费型住房需求增长,直接拉动房价的上涨。

2、超前住房需求。这是指超出了购买者自身现行购买能力而形成的一种需求。从微观经济学上说,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该商品的数量。根据定义来分析房地产业的住房需求,住房需求是指在现行的住房价格水平下,购房者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来购买房子的有效需求。如果购买者对房产只有购买的欲望而没有购买的能力,就不能算作有效需求,而是一种超前需求。但在现时生活中,这种有效需求是无法完全得到满足的,因为大部分购房者是没有实际购买能力需通过银行贷款才得以满足的需求。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的住房消费占城镇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比重高达24.07%,这超出了部分人的经济承受能力,产生了大量所谓的“房奴”。今年以上海为例,根据中国人民银行9日的7月份上海市货币运行情况,数据表明,上海中资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大幅增加58.7亿元,比上月多增13.2亿元,相当于第二季度的全部增量。月末政策性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余额首次突破500亿元,高达501.6亿元,当月新增住房公积金贷款39.2亿元,为上半年月均增量的5倍多,创三年来单月增量新高。此外,在急剧增加的外资银行贷款中,也有23.9亿元投向了房地产业。可见,上海房地产业总体需求旺盛,但这种总体需求大部份是通过银行贷款得于实现的,并不是有效需求。从购房者的经济承受能力来看,这种住房需求已远远超过了这部分人的经济承受能力,我们不难看出,住房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因为住房价格上涨,并不能使住房的需求下降反而使其需求日趋旺盛,致使房地产开发商的销售收入不断增加,并且利润丰厚,使得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关系紧张,供不应求。当然这类需求也包含了一部分的正常住房需求、被动住房需求和投机型住房需求。

3、被动住房需求。是指因拆迁城镇居民旧房而产生的住房需求。近几年,一些地方片面强调经营城市、盲目大规模拆建,引起大量的被动住房需求。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推算,每年因房屋拆迁导致的住房需求在3亿平方米左右,而这几年每年新增商品房面积仅约为5.5亿平方米,住房缺口由此被撕开。虽然通过对城镇居民旧房屋进行拆迁,可增加土地的供给量,解决城市土地供给不足的问题,但这增加的拆迁成本,最终还是会转移到消费者的身上,从而抬高了房价。

4、投机型住房需求。是指由于投机炒作而形成的需求。住房本身具有消费品和投资品的双重属性,购买住房除了正常消费之外,还可用来投资,便出现了专门“炒房”的人群,人为地拉动住房需求,造成房价暴涨,使房地产背离了市场的价值规律。然而造成这种投机住房需求大规模增加的主要原因有:一方面,人民币面临较大的升值压力,大量外资涌入房地产业做短线操作,引发了涉外投机需求。另一方面,民众的可支配收入增加,虽然房价与人们的收入水平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但大部分舆论还是看好房地产,有的学者认为中国的房地产价格还会持续上涨8—10年,预期末来房地产还有很大的升值空间。人们的投资动力主要来源于投资回报与资金成本的比较。近几年来,中国企业的总投资回报率一路上升,资金成本或者说贷款利率虽有小幅上调,但速度远远赶不上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再者,目前我国的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较大,货币流通速度较快,其结果是要么会拉动物价上涨,要么会推高资产价格,但在储蓄率较高的情况下物价很难被持续推高,所以人们便会选择购买房子作为投资,不仅可以获得租金收入,又可以等待房子的升值,从而形成了一种投机性住房需求,直接推动房价上涨。

可见,以上各种住房需求的增长是拉动房价上涨的原动力,影响了房地产总体需求水平的提高。

(二)人口的高速增长、资本和劳动力向中心城市流动

人口的阶段性快速增长,居民收入的阶段性积累,使住房需求集中释放,导致房价持续上涨。近年来,我国大中城市,尤其是东南沿海城市,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在促进了沿海城市的经济增长、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这些城市带来了较大的住房压力,基于我国“人多地少,人多房少的”基本国情,从而在客观上导致了我国整体房价的不断上涨。我国在快速城市化和全球化的过程中,为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更高的生活质量,资本和劳动力向中心城市流动,这就形成了美国经济学家定义的“超级明星城市”,在这些城市中,房地产市场不再仅仅是本地人的市场,城市住房价格与当地居民的住房支付能力背离程度不断提高。但资本和劳动力仍然争相流向这些城市,原因很简单,资本和劳动力流动时,其追求的不是房价高低,而是城市质量、发展潜力和发展机会。资本和劳动力向中心城市流动,是导致这些城市房价上涨的重要原因。

(三)住房供应结构的不合理

国家统计局的权威数据表明,商品住房投资、供应结构还不够合理,经济适用房的比重不断下降,住房空置不断增加,成为近几年来房价上涨持续加剧的原因之一。随着商品住房供应量的增加,由于不少地方政府执行住房供应保障政策不力,部分开发商热衷于大户型、高档房的建设,使得经济适用房的竣工面积所占比重下降。1998-2006年,商品住房中经济适用房竣工面积的所占比重总体下降非常明显,别墅、高档公寓空置面积比重逐年增加,从而影响了商品住房的供应结构。为了进一步改善我国的住房供应结构,2007年8月13日上午,国务院办公厅在中国政府网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明确表示,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在《意见》的基础上,各部委正在联动制定配套政策,并且将通过“两步走”进行房地产调控。《意见》的出台,将使中国住房保障机制进入到一个“廉租房”的新时代,对我国住房供应结构的不合理将得到进一步的改善,解决城市低收入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有助于人们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目标。

(四)资金可获得性高且成本低

这些年来,我国房地产业不管是从开发商的土地储备还是土地开发,不管是从建筑商的流动资金还是从消费者的资金来源来看,这整个过程的所需资金绝大部分来自于银行贷款,所占比例差不多达到全部房地产资金的80%左右。我国自从1998年以来连续八次降息,使名义利率达到了历史上的最低位。一方面对房地产业来说,过度的低利率使开发商的投资成本低而且房价又不断地上升,致使他们产生了一种对房地产进行投资不仅不亏而且所赚利润极其丰厚的预期,从而助长了开发商们盲目的投资。另一方面对购房者来说,住房投资和住房消费都属于人们的经济决策,一些理性的投资者在做出经济决策之前就必须会作机会成本的考虑,会衡量一笔资金的利用率,也就是如何利用该笔资金才是最合理的。如果投资者用自有资金购买房子作为投资,在不考虑税金和其他费用的情况下,所获得的投资年收益率只要高于银行存款利率或购买债券的利率,那么该项投资就是合算的,否则就不合算。如果投资者是从银行或其他地方借来的资金,只要所获得的投资年收益率高于融资成本即贷款利率,那么这一投资仍然是合算的,否则就不合算。可见,在利率过低的情况下,购买住房不仅适用于房产投资,也适用于住房消费。银行贷款利率越低,住房资金成本就越低,购房者(投资或消费)的购房成本也越低,从而提高房地产市场的需求,逐步拉动房价上升。中央银行从去年起连续提高存贷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收紧银根,按道理说会对房地产业产生影响。利率上升后,一方面,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成本上升,促使房价上升,购买者(投机者)的购房成本也就越高,从而抑制房产需求;另一方面,购买人按揭贷款利率的上升,就意味着购房者每月偿付的房息增加,将会影响其他消费和生活质量,更是直接抑制购房的需求。但是央行这两年多次加息后,房价还是稳中上升,这是为什么呢?一方面,外资大量涌入房地产业。近几年来,央行推出的加息等系列调控措施,收紧了房地产业的资金链,在某种程度上对抑制房地产投资过热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外资的大量涌入化解了加息等调控措施所产生的效果,使得我国的金融调控作用失灵。另一方面,虽然央行几次上调存贷利率加大了购房者的还贷压力,但房产增值保值的上涨空间也很大,而且按照目前的趋势,房产价格增幅大于利率增幅的可能性大一些,但大部份购买者因央行的历次加息已彻底地成为了房奴。因宏观经济政策的时滞性,随着加息力度的加大,将会大大抑制了投机者的购房欲望,从而逐步抑制房地产的需求。我国居民购房绝大部分是通过银行办理住房按揭贷款的,我国住房按揭市场的潜在风险是政府不容忽视的。美国次级债券危机打破了国内房地产市场中认为“住房按揭贷款是优质资产”的神话。中国的住房按揭贷款风险可能比美国次级债券风险还要高。如果央行一旦大幅度提息,房地产市场需求就会立刻做出强烈的反应,一旦房地产市场价格出现逆转而又无人接盘,就会使银行潜在的巨大风险变成现实的风险,到时贷款无法收回,形成巨额的不良资产,金融体系将要承受巨大的打击,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这是政府和我们每个人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再者,城市郊区的房价比市中心的房价相对较低,一些投机者对房地产的投资目标便从市中心转移到了市郊区的房地产,促使房价还是稳中上涨的趋势。

(五)土地资源严格控制且价格上升,推动房价和地价互动上涨。

对地价和房价的关系有两个截然不同的观点:一个观点认为地价是由市场决定的,另一个观点认为地价上涨推动了房价上涨。我认为两者是相互交替影响的,房价带动了地价、地价推动了房价。近年来,城市土地供应紧缩,住宅产品供给压力不断增大,直接导致供求关系紧张,致使地价快速走高。2007年8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数字显示,二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与去年同季度相比上涨6.3%,与此同时,土地交易价格却上涨了13.5%,较房价上涨幅度2倍还多。一方面,自从2004年“8.31”大限之后,开发商只能通过招、拍、挂三种方式取得土地,成本和难度都有所增加。另一方面,从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发,为防止农用地无序转用,国家明确规定了对耕地总面积的严格保护,并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强化了土地计划管理的长期战略。这两方面的因素都向市场发出了土地供给偏紧的信息。地价不断创出新高是缘于土地偏紧,而且这种土地偏紧仍将在今后较长时间内持续。从地理上看,我国虽然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但适于房地产开发的平地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12%左右,而且90%的平地集中在沿海地带。地价作为房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快速增长的住房需求又进一步加剧了房地产开发土地的供需矛盾,从而导致新一轮房价的快速上涨。从微观经济上看,土地供给缺乏弹性和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一、从土地区位看,同一城市内部,城市中心区人口集中,拆迁成本大,存量土地的可供量日益减少。所以房价上涨成为带动地价上涨的原因之一。二、从土地成本上看,公共设施的日趋完善和良好的公共服务体系的成为推动地价上涨的原因,土地的价值增加。

简而言之,房地产用地供应的持续减少,导致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日趋紧张,使得未来房价上涨的压力不断增大,这是我国房地产价格持续上升的直接原因。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土地占用的从严控制使得土地成本不断提高,土地成本的提高决定了住房的高起点价,也是拉动土地价格不断走高的成因。房地产市场的旺盛需求,住宅销售的活跃,房地产开发的日趋激烈,导致地价持续保持较高水平。房价和地价两者之间互相促进,互相提高对方的价格,使双方价格都不断攀升。

(六)建筑开发成本上涨

近几年来,我国城镇尤其是一些大中城市的房价之所以节节攀升,从不回头,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国1998年以来连续八次降息,使名义利率达到了历史上最低位。就房地产业而言,过度的低利率助长了开发商的盲目投资,引发了钢铁、水泥等行业的盲目发展,使得建材价格一直处于高位运行,建筑用钢材价格居高不下,其它建材如水泥和玻璃,价格也处于总体上涨的态势,使国民经济越来越失调。建材价格的上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建筑所需的土地成本、材料成本、人力成本、资金成本和管理成本等也随市场行情不断提高,它们的提高也会影响到住房的价格。(七)住房周边硬件条件的完善

城市土地成本是构成住宅产品的主要因素,住房周边硬件条件,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提高了地段的价值空间,直接促使房价的总体上升。地铁线路建设的开展,快速干道的逐步开通,相关城市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住房周围的一些重要市政设施、公益工程的建成都间接的提升了住房的价格。因此从城市开发建设的速度与规模上看,在改善了城市环境的同时也拉动了周边房价上涨。

(八)外资的大举进入

在一个逐步开放的市场中,房地产价格和一国币值关系密切。从国际经验来看,货币升值对房地产市场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与冲击。如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不断升值,成为日本房地产泡沫经济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今年以来人民币升值速度的加快有可能会增强国际市场对人民币将进一步升值的预期。加之国内房地产市场涨势依旧,国际上的热钱就会流入我国房地产市场进行赚房价上涨和人民币升值双重收益的投资。中国人民银行8月8日的“二季度货币执行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外资大举进入我国房地产开发领域,同比增幅高达68.7%,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了36.2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中国经济景气月报》数据也表明,今年上半年,房地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占同期全国实际利用外资总计的比重达到24.1%,比2006年全年比重提高近11个百分点。

虽说外资入房地产所占比例不大,只有20%左右,却使我国金融调控政策失灵,使得炒房者底气变得更足,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外资进入房市将抬高房价构成成本。在我国收紧银行贷款的时候,外资利用房地产开发企业渴求资金的迫切心情,借机与开发商等市场主体联姻,但这种合作是以获利为目的的。而由这些利润所增加的成本必然计入房价之中,转嫁给消费者,从而造成房价的上涨。外资的进入也进一步加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加大我国宏观调控的难度。一旦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复存在,这些国外投机者就会迅速撤资,导致我国房价出现快速下跌,民众资产大幅缩水。这些情况都非常值得我们关注。

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也有失灵的时候。现在,房地产市场虚火过旺,为保证经济和金融安全,政府适时进场干预是非常必要的。国务院近期发出的通知,对房地产开发(不含经济适用房项目)等相关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由20%及以上提高到35%及以上。此举无疑是希望从源头上将银根抽紧,特别是8月份央行的新一轮加息,将会大大地遏制过度投资。

二、缓减房价上涨的对策和建议

随着房价的不断升高,进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房地产问题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问题,如何能够有效的抑制房价的持续上涨,对由房价上涨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得以解决,试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加强住房需求的管理

为区别对待各类住房需求,对不同的对象要通过不同的手段进行管理,即对住房需求进行差异化的管理:做到不同收入的人选择不同新旧,不同价格的住房,避免盲目跟风购买新房、好房,从而也有效的遏制了住房的价格上涨。当前所要做的是进一步完善这种住房供应体系,基于我国人多地少,人多房少的基本国情下,房价上涨是长期趋势,适度增加住房供给,鼓励正常需求;限制集团购房,抑制超前需求;控制城市房屋拆迁面积,减缓被动的住房需求;运用多种手段,打击投机需求。强化住房租赁管理,要建立和健全租赁市场的规章制度,维护双方当事人的利益,规范租赁市场的健康,正常和有序发展。培育住房梯度消费。强化合理消费观念,倡导建设小户型住房、购买二手房、租赁住房等方式,让住房市场回归正常的供需状态。

(二)加快我国农村城市化的建设,进一步扩大城市化的空间

我国的城市化与房价的关系取决于城市化是以怎样的形式进行的,如果是采取农民进城的方式,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便会造成城市的拥挤和住房紧张的压力。而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必须要改变农民进城的方式,通过对农村经济开发区的建设来加快农村城市化的建设,据有关方面研究,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平均为40%左右,发达国家80%~90%,而我国只有36%。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村城市化水平明显滞后。所以我国要积极推进县域经济的发展,扩大城市化的空间。吸引和鼓励农民不断向县城集中、资本不断向工业园区集中,实行工业化和城市化双轮驱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解决"三农"问题的同时,也解决了大量农民进城的情形,从而缓减了城市住房需求过旺的压力,促进房价下降,使农村和城市形成一个“双赢”格局。

(三)提高房地产开发中的土地使用效率,调整土地供应计划的制定

当前我国不少城市的房地产开发中对土地使用存在着“铺张浪费”的情况,对房地产开发中容积率等问题应当作出相关的规定。许多地方都将新增建设用地中的绝大多数用于发展工业,压缩了住房用地的需求。政府在制定土地供应计划时,可以考虑单独制定新增住房用地的计划。同时,在合理规划存量房屋拆迁面积的基础上,制定存量住房用地的供给计划。市场化供地是大势所趋,在推行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将经营性用地统统纳入市场范围,解决低价供地、无序竞争问题。要建立土地、房地产管理部门协调机制,在遵循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的基础上,调控土地供短期内,适度控制拆迁、适度放量土地的同时,规范土地市场、打击土地投机,从而间接调控住房价格。

(四)强化资金监控力度,合理引导资金流向

政府应高度重视与全面检讨现有的银行体系按揭贷款,打破目前银行体系中视“住房按揭贷款为优质资产”的神话,加强银行资金的管理。

加强对房地产信贷管理。控制银行对房地产的信贷比例,对开发贷款从严审批,严厉打击少数不法开发商的囤积居奇、散布虚假信息等违规销售行为;另一方面,加强审核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对多次购房的可探讨实施抵押贷款递减制度。

强化外资的监控力度。国家外汇管理部门要特别关注外资的流量和流向,为科学评估房地产风险提供依据;加快制定外资投资房地产的规章制度,将外资进入房地产领域纳入管理范畴。加强对国外热钱进入房地产市场的监控力度,并制定外资投资房地产的详细规定。

合理引导资金在“楼市、股市、汇市、债市”中的流向和分配。当前可以考虑制定优惠政策,引导资金流向旅游产业、文化产业、高科技产业和农业等领域。

(五)完善房地产税制

政府应该减免房地产税费,从而降低住房价格。在房地产商开发的过程中,要缴纳各种税,这些收费最终都要归结到住房的成本中,房价自然就提高了;另外通过提高办事效率,减少办事环节,公开办事程序,公布税费标准,允许产权、规则、市政、交易等资料、信息公开查询等,这些方式不但可以大大提高开发商对开发项目的可控性,减少交易费用,降低开发成本,从而为降低房价提供有力的保证。

第一,要尽快开征物业税。有学者认为,开征物业税不仅增加了住房的保有成本,有助于活跃二手房市场,缓解新增住房市场的压力,而且能够改变住房购买者对未来的预期,抑制超前消费,减缓房价上涨的势头。不仅如此,它还为地方政府提供了新的税收增长点,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有利于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

第二,转变土地增值税的征收手段。考虑到现行增值税在实际征缴中的困难,长期内政府可以将土地增值税并入到所得税或资本利得税中征收。

第三,强化对转让收益课税。可以根据一段时期内住房转让的次数和购买住房的时间制定不同的转让收益课税标准,有区别地对转让收益课税。

(六)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房价水平最终会和当地居民的消费能力相匹配,房价上涨最终需要通过经济增长来消化,政府有责任有空间去干预,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此,需要建立健全信息反馈监控体系、完善土地政策、住房政策等相关制度体系在有效抑制房价上涨有重要作用。

为确保我国住房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需要建立和完善与房地产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住房建设计划和政策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规定住房开发的具体要求和行业标准。当前急需制定的是《住宅法》。现在随着我国《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将对我国住房供应结构的不合理将得到进一步的改善,解决城市低收入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有助于人们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目标。

(七)建立和健全房地产信息制度

政府要定期向社会公开有关住房供求、住房价格的信息,为市场主体决策提供参考。同时,建立网上信息查询制度,及时更新有关内容,保证信息的现时性。完善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在现有基础上,积极开发分地区、分品种、分项目的住房信息,并定期向社会,使市场主体及时了解有关信息,掌握市场走势。要及时建立多层次的房地产市场预警系统,建立综合的预警指标体系,重点监控土地、投资、价格、空置率、供求状况等指标,为房地产市场各主体决策提供服务。建议媒体尽量客观地预测房价的走势,准确引导市民转变住房消费的观念,鼓励他们勇敢地做商品房的消费者。

房价上涨范文篇2

关键词:房价;上涨;原因;对策

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以来,住房旺盛的需求持续地迸发出来。近年来,我国商品住宅价格普遍上涨较快,某些城市的房价甚至出现“飞涨”。各界人士纷纷对我国房地产是否已出现泡沫展开讨论,并对目前房地产过热提出各种质疑,这些均已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已出台多种措施来抑制房地产价格飞涨,甚至作为政治任务下达地方政府。即便如此,调控的效果仍不显著,有些城市房价反而涨得更快,其原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本文就该问题展开研究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房价持续上涨的原因

(一)经济原因

首先,当前房价上涨与地价上涨密切相关。随着国民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相关土地会因“级差地租”变化的影响,造成土地出让价格的上涨,这是完全正常的。需要密切关注的是地价的不正常上涨。土地储备和“招拍挂”制度实施以来,对增加土地出让的透明度、避免寻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可回避的是,“招拍挂”制度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即容易过高地抬高地价。这就提出了一个在拍卖时如何控制出让价的高限问题。

其次,新建住宅建造成本增加。这里所说的成本上升,既包括建材等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增加、拆迁成本提高及精装修商品房的增加,还包括新建住宅品质提升所带来的成本增加。可以直接感受到的是,2000年以来建成的住宅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相比,无论是房屋的户型,还是小区配套及环境的营造,都有巨大的改变与提升。如果说以前的住宅是低水平的“温饱型”的住宅,现在的商品住宅则是“小康型”住宅。

第三,房地产供给结构不合理。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房屋开发中,高档房屋比重过高,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的开发量不足。一些大中城市在房地产开发中忽视了供需关系状况,造成了价格虚高的高档商品房供过于求;同时,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供不应求,导致了经济适用房销售违规操作和市场炒作现象。从市场的发展看,供给结构严重地违背需求结构,在一些档次住房供应量不足的情况下,就会产生结构性泡沫现象。

第四,多种住房需求旺盛。一方面,房地产市场存在巨大的真实住房需求,其依据是:到202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55%-60%,在此期间将有2.2亿-2.3亿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这些人需要解决居住问题;目前我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为23.8平方米,据预测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时,人均住房面积将达到35平方米;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建新的过程中存在大量刚性的被动需求,今后一段时间内,拆迁量将有所收缩,但仍将保持较大规模;我国每年新婚家庭在600-900万左右,其中相当一部分有购房需求;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这些人中相当一部分在未来3-4年内都将产生购房需求。

另一方面,当前房地产市场中还存在大量投资需求。一般来说,过热增长的行业是由高需求和高价格所推动的,高价格就带来这些行业巨额的高利润,巨额高利润就刺激了投资需求,投资需求进一步抬高价格。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民间资金雄厚,大量资金需要寻找投资渠道,而股票市场等投资渠道目前还不完善,这也是房地产投资需求不断扩大的经济背景。

在一定的条件下,特别是在局部地区,这种投资有可能转化为投机。目前国内部分地区房价飞涨,与存在投机性炒作密切相关。部分开发企业利用政策和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恶意炒作,加上个别媒体不加甄选,大加渲染,使部分消费者盲目跟风,造成局部地区、个别房地产项目价格短期内出现非正常上涨。

(二)心理预期

以上主要是从成本和供给关系两个方面来分析房价。但实际上,房价有区别于一般商品价格的形成特点。简单按照成本或供求关系来认识房价并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事实上,房价不仅可以极大地脱离成本,甚至可以极大地脱离实物层面的供求关系。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真正决定房价的并不是开发商要卖多少房子,或者居民的消费需求需要多少房子,而是社会普遍的经济预期。以香港房地产价格为例,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香港的房价6年间跌去了65%。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房子、人口,还是社会收入水平的变化都不大,仅仅是人们的社会预期、经济预期发生改变,房价就发生剧烈变化。也就是说,社会经济预期对房价的影响要比真实的供求关系大得多。

更重要的是,国家对房地产业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也印证了人们的预期。当前采取的调控措施主要有:一是通过银行收紧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贷款供应;二是暂停农用地转非农用建设用地审批,严格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规模,从紧控制房地产开发的土地供应。这实际上是从资金和土地两个源头控制房地产供应。从国家的角度讲,是为了控制房地产投资规模,防止宏观经济过热采取的必要措施。但对普通消费者来说,他们能感受并得到的心理预期就是“开发商地也没了,钱也没了,今后房子的供应要少了,房价也要涨了”。

在这个过程中,开发商利用政策和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利用自己的话语权,通过媒体宣扬“房价还要继续上涨”的观点,进一步强化老百姓的心理预期,造成局部地区房价短期内出现非正常上涨。

(三)消费文化

在中国,拥有房产是历代秉承下来的传统,中国人将拥有住房看成是人生的极大追求,认为家财万贯终会耗尽,只有房子是可以父传子,子传孙,代代相传的资产,没有房子就意味着没有“家”,就成为流离失所的人,就像是没有根的树。家在中华民族的心中是稳定、温暖、和谐、团圆的象征,是组成家庭的首要必备之物,它不单纯是一个遮风挡雨的住处、一个休息的地方,更多的是被赋予了精神层面上的意义,就像我们常把家形容成是心灵的港湾,是养老归终、落叶归根的去处,“家”在中国人的眼里是任何物品都无法替代的,也正囚此,中华子孙对个人住房的追求从未停歇过。

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人难以接受成为无家之人,一旦所居住的房子被拆,便会马上投人到买房的行列中,形成购房队伍中的中坚力量。所以只要有房被拆,必然涌现出大量的购房者以及房价的伺机上涨。另外,对于一人部分年轻人来说,拥有自己房子也已成为结婚的前提条件或者说是稳定生活、安居乐业的保证。然而,对于被动购房者和年轻购房者来说,无论是靠拆迁补偿还是靠个人工资,绝大部分的消费者单凭个人力量是买不起房的,而向银行申请住房按揭贷款成为主流,提前消费在我国已不再新鲜,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的故事也成为历史,如今的中国住房自有率已超过美国,但是,在我国高住房自有率的背后却存在着大量的“房奴”和“准房奴”。

从1998年开始全面普及住房消费贷款以来,提前消费被国民广泛接受,住房抵押贷款开始大幅的增长,商品住宅走向了普通消费者,使其不再成为一个遥远的梦。然而,在近几年的时间里,房价是疯狂地上涨,普通消费者开始不堪重负,但还是无法阻止人们对住房的追求,消费者对商品住宅的热情依就不减,于是,出现了个新名词——“房奴”,一般认为家庭所承受的住房按揭月供超过家庭可支配收人的50%,便已沦为“房奴”。

随着月供或者说是购房成本逐步地超过租房成本,“买房不如租房”的建议此起彼伏,对于资金不足的消费者来说,买房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资上的压力,更难以承受的是精神上的负担,一旦买了房子,大半辈一子的时间就会被房子牵着走,总觉得的担负着还不清的债款。但中国人由于受到千百年秉承下来的中华传统的影响,对住房特别地在乎,有居则安、有产则宁的观念已根深蒂固,认为租房无论怎样经济、合理都是住在别人的房子里,是寄人篱下,而拥有自己的房产人生才算是完整的,甚至愿意为了购房而放弃对其他物质的追求与精神上的享受,希望一步到位,这其中也不乏攀比的心态在作祟。

二、应对房价上涨的措施

1、把防止房地产投资和用地扩张反弹危险与合理调控房屋需求结合起来。当前房地产市场供需双方特点是投资和用地过度扩张控制已见成效,但房价增长过快的矛盾突出。因而应把继续适当控制房地产投资和用地扩张,特别是防止房地产投资和用地过度扩张反弹与合理调节房屋需求结合起来。

(1)适当控制个人住房贷款需求。在货币信贷增速下降而房屋需求增长仍然过快的条件下,适当控制个人住房贷款需求最有力的杠杆是提高银行贷款利率。另一方面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如强化购买期房和投资性置房的贷款限制;落实个人住房贷款的担保;严格住房贷款程序等。

2、严格控制被动需求。要通过改革土地出让、金融管理和投资体制,防止政府土地低进高出或从银行大量借款,以及滥用投资权力和扩大投资范围,从制度上切断政府过量城市拆迁资金的来源渠道和主导投资的权力,根治政府长久不衰的投资冲动,从而有效抑制住房被动需求。

(3)严格限制投机需求。房屋投机需求对房价泡沫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和对房地产市场起着极大的破坏作用,因而必须严格限制。

第二,规范土地价格和扩大低价位房屋比例。在房地产市场供给方面,除了防止过度投资反弹风险,还要把完善土地出让制度与规范土地价格、控制高价位房屋增长与扩大低价位房屋比重统一起来。在规范土地价格方面,要防止继续以土地协议价或变相协议价,进行土地低进高出的土地投机和炒卖;规范政府在土地拍卖中的行为,逐步形成符合土地供需关系、反映土地价值的土地拍卖价格;通过扩大房地产企业规模效应等降低成本,减少土地涨价因素过多地向房价转移。在提高低价位房屋比重方面,要区别不同房屋结构的投资状况,通过增加政府投资、扩大社会投资和货币信贷倾斜,加大低价位特别是经济适用房投资的力度,改变经济适用房比重低和脱离居民收人结构的状况。

3、引导各方面的理性预期。一方面,要引导房地产开发商理性认识到房价过度膨胀对本身、房地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风险,把利润增加的动力更多地放在扩大企业规模、提高房屋质量、优化房屋结构和降低经营成本上。另一方面,要引导消费者理性地认识到“买涨不买跌”的风险,克服从众心理,把预期建立在了解房地产市场及其变化的信息基础之上。

4、引导消费观念的转变。目前在住房消费领域,人们追求“一步到位”,导致住房消费提前,需求集中、趋同,引起房屋供不应求。针对于这一现状,国家需要调整住房政策,鼓励梯级消费,抑制提前消费。政府根据城市大小,发展状况,购房者年龄、收人、家庭人口平均规模等数据,制定差异性政策,鼓励小户型消费,限制大户型住房需求和消费。

参考文献:

1、赖芨宁.房价上涨背后的消费观念与投资需求[J].发展研究,2006(11).

2、董藩,印德中.决定中国较高房价水平的特色因素[N].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

3、单东.宏观调控不会逆转房价上涨[J].当代经济,2006(11).

4、杨重光.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几个重要问题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06(11).

5、张晋生.房价高涨的市场结构及体制因素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6).

6、刘希模.我国房价居高不下的成因及其对策[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7(2).

房价上涨范文篇3

【论文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房地产业得到迅速发展,近年来房地产价格持续稳定上涨,已远远超过一般人所能承受的经济能力。过高的房价有可能超出经济系统的承受能力,从而最终影响经济的稳定。为此基于对我国房价上涨的成因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房价问题的对策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房地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住房作为市民赖以生存的安居场所,住房价格又是房地产的一条生命线,贯穿于住房的销售与使用当中,因此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

近年来房地产价格持续稳定上涨,已远远超过一般人所能承受的经济能力。特别是一些弱势群体即低收入的困难家庭需要住房,但因房价之高而无力购买。有部分人能拥有几套房产,而有部分急需住房有些却是超前的需求,过高的房价有可能超出经济系统的承受能力,从而最终影响经济的稳定。

导致房价上涨的因素很复杂,如果结合到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实际,则房价上升主要原因有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住房需求旺盛、资本和劳动力向中心城市流动、土地资源约束且价格上升、资金可获得性高且成本低、供不应求(虽然市场透明度不高可能导致误判)下的投机炒作行为等。

一、住房价格上涨的成因分析

近几年来,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房地产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为广大市民提供了舒适的住所,但不断上涨的价格也给购房消费者带来了烦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种商品的价格是由市场上的供需关系所决定的。但在房地产领域,支撑房价持续上涨的因素很复杂,不仅仅是由房子的供需关系所影响,还有其他的因素,通过对房地产业的分析,结合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实际,导致我国房地产业住房价格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总体需求呈旺盛趋势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居住的要求和需求也日益提高,在我国的很多城市,都出现了住房供不应求的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房地产总体需求强劲造成供求关系紧张,而影响住房总体需求快速增长的因素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包括正常住房需求、超前住房需求、被动住房需求和投机型住房需求,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了房地产总体需求水平的提高,共同推动了房价的上涨,而房价快速上涨的最主要原因的是由后面三种需求的增加共同推动的。

1、所谓正常住房需求是指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现有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从而使得城镇居民住房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建设过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镇所产生的对住房的合理需求,特别是包括外地人购房在内的中高端需求强劲。消费型住房需求增长,直接拉动房价的上涨。

2、超前住房需求。这是指超出了购买者自身现行购买能力而形成的一种需求。从微观经济学上说,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该商品的数量。根据定义来分析房地产业的住房需求,住房需求是指在现行的住房价格水平下,购房者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来购买房子的有效需求。如果购买者对房产只有购买的欲望而没有购买的能力,就不能算作有效需求,而是一种超前需求。但在现时生活中,这种有效需求是无法完全得到满足的,因为大部分购房者是没有实际购买能力需通过银行贷款才得以满足的需求。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的住房消费占城镇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比重高达24.07%,这超出了部分人的经济承受能力,产生了大量所谓的“房奴”。今年以上海为例,根据中国人民银行9日的7月份上海市货币运行情况,数据表明,上海中资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大幅增加58.7亿元,比上月多增13.2亿元,相当于第二季度的全部增量。月末政策性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余额首次突破500亿元,高达501.6亿元,当月新增住房公积金贷款39.2亿元,为上半年月均增量的5倍多,创三年来单月增量新高。此外,在急剧增加的外资银行贷款中,也有23.9亿元投向了房地产业。可见,上海房地产业总体需求旺盛,但这种总体需求大部份是通过银行贷款得于实现的,并不是有效需求。从购房者的经济承受能力来看,这种住房需求已远远超过了这部分人的经济承受能力,我们不难看出,住房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因为住房价格上涨,并不能使住房的需求下降反而使其需求日趋旺盛,致使房地产开发商的销售收入不断增加,并且利润丰厚,使得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关系紧张,供不应求。当然这类需求也包含了一部分的正常住房需求、被动住房需求和投机型住房需求。

3、被动住房需求。是指因拆迁城镇居民旧房而产生的住房需求。近几年,一些地方片面强调经营城市、盲目大规模拆建,引起大量的被动住房需求。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推算,每年因房屋拆迁导致的住房需求在3亿平方米左右,而这几年每年新增商品房面积仅约为5.5亿平方米,住房缺口由此被撕开。虽然通过对城镇居民旧房屋进行拆迁,可增加土地的供给量,解决城市土地供给不足的问题,但这增加的拆迁成本,最终还是会转移到消费者的身上,从而抬高了房价。

4、投机型住房需求。是指由于投机炒作而形成的需求。住房本身具有消费品和投资品的双重属性,购买住房除了正常消费之外,还可用来投资,便出现了专门“炒房”的人群,人为地拉动住房需求,造成房价暴涨,使房地产背离了市场的价值规律。然而造成这种投机住房需求大规模增加的主要原因有:一方面,人民币面临较大的升值压力,大量外资涌入房地产业做短线操作,引发了涉外投机需求。另一方面,民众的可支配收入增加,虽然房价与人们的收入水平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但大部分舆论还是看好房地产,有的学者认为中国的房地产价格还会持续上涨8—10年,预期末来房地产还有很大的升值空间。人们的投资动力主要来源于投资回报与资金成本的比较。近几年来,中国企业的总投资回报率一路上升,资金成本或者说贷款利率虽有小幅上调,但速度远远赶不上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再者,目前我国的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较大,货币流通速度较快,其结果是要么会拉动物价上涨,要么会推高资产价格,但在储蓄率较高的情况下物价很难被持续推高,所以人们便会选择购买房子作为投资,不仅可以获得租金收入,又可以等待房子的升值,从而形成了一种投机性住房需求,直接推动房价上涨。

可见,以上各种住房需求的增长是拉动房价上涨的原动力,影响了房地产总体需求水平的提高。

(二)人口的高速增长、资本和劳动力向中心城市流动

人口的阶段性快速增长,居民收入的阶段性积累,使住房需求集中释放,导致房价持续上涨。近年来,我国大中城市,尤其是东南沿海城市,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在促进了沿海城市的经济增长、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这些城市带来了较大的住房压力,基于我国“人多地少,人多房少的”基本国情,从而在客观上导致了我国整体房价的不断上涨。我国在快速城市化和全球化的过程中,为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更高的生活质量,资本和劳动力向中心城市流动,这就形成了美国经济学家定义的“超级明星城市”,在这些城市中,房地产市场不再仅仅是本地人的市场,城市住房价格与当地居民的住房支付能力背离程度不断提高。但资本和劳动力仍然争相流向这些城市,原因很简单,资本和劳动力流动时,其追求的不是房价高低,而是城市质量、发展潜力和发展机会。资本和劳动力向中心城市流动,是导致这些城市房价上涨的重要原因。

(三)住房供应结构的不合理

国家统计局的权威数据表明,商品住房投资、供应结构还不够合理,经济适用房的比重不断下降,住房空置不断增加,成为近几年来房价上涨持续加剧的原因之一。随着商品住房供应量的增加,由于不少地方政府执行住房供应保障政策不力,部分开发商热衷于大户型、高档房的建设,使得经济适用房的竣工面积所占比重下降。1998-2006年,商品住房中经济适用房竣工面积的所占比重总体下降非常明显,别墅、高档公寓空置面积比重逐年增加,从而影响了商品住房的供应结构。为了进一步改善我国的住房供应结构,2007年8月13日上午,国务院办公厅在中国政府网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明确表示,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在《意见》的基础上,各部委正在联动制定配套政策,并且将通过“两步走”进行房地产调控。《意见》的出台,将使中国住房保障机制进入到一个“廉租房”的新时代,对我国住房供应结构的不合理将得到进一步的改善,解决城市低收入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有助于人们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目标。

(四)资金可获得性高且成本低

这些年来,我国房地产业不管是从开发商的土地储备还是土地开发,不管是从建筑商的流动资金还是从消费者的资金来源来看,这整个过程的所需资金绝大部分来自于银行贷款,所占比例差不多达到全部房地产资金的80%左右。我国自从1998年以来连续八次降息,使名义利率达到了历史上的最低位。一方面对房地产业来说,过度的低利率使开发商的投资成本低而且房价又不断地上升,致使他们产生了一种对房地产进行投资不仅不亏而且所赚利润极其丰厚的预期,从而助长了开发商们盲目的投资。另一方面对购房者来说,住房投资和住房消费都属于人们的经济决策,一些理性的投资者在做出经济决策之前就必须会作机会成本的考虑,会衡量一笔资金的利用率,也就是如何利用该笔资金才是最合理的。如果投资者用自有资金购买房子作为投资,在不考虑税金和其他费用的情况下,所获得的投资年收益率只要高于银行存款利率或购买债券的利率,那么该项投资就是合算的,否则就不合算。如果投资者是从银行或其他地方借来的资金,只要所获得的投资年收益率高于融资成本即贷款利率,那么这一投资仍然是合算的,否则就不合算。可见,在利率过低的情况下,购买住房不仅适用于房产投资,也适用于住房消费。银行贷款利率越低,住房资金成本就越低,购房者(投资或消费)的购房成本也越低,从而提高房地产市场的需求,逐步拉动房价上升。中央银行从去年起连续提高存贷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收紧银根,按道理说会对房地产业产生影响。利率上升后,一方面,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成本上升,促使房价上升,购买者(投机者)的购房成本也就越高,从而抑制房产需求;另一方面,购买人按揭贷款利率的上升,就意味着购房者每月偿付的房息增加,将会影响其他消费和生活质量,更是直接抑制购房的需求。但是央行这两年多次加息后,房价还是稳中上升,这是为什么呢?一方面,外资大量涌入房地产业。近几年来,央行推出的加息等系列调控措施,收紧了房地产业的资金链,在某种程度上对抑制房地产投资过热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外资的大量涌入化解了加息等调控措施所产生的效果,使得我国的金融调控作用失灵。另一方面,虽然央行几次上调存贷利率加大了购房者的还贷压力,但房产增值保值的上涨空间也很大,而且按照目前的趋势,房产价格增幅大于利率增幅的可能性大一些,但大部份购买者因央行的历次加息已彻底地成为了房奴。因宏观经济政策的时滞性,随着加息力度的加大,将会大大抑制了投机者的购房欲望,从而逐步抑制房地产的需求。我国居民购房绝大部分是通过银行办理住房按揭贷款的,我国住房按揭市场的潜在风险是政府不容忽视的。美国次级债券危机打破了国内房地产市场中认为“住房按揭贷款是优质资产”的神话。中国的住房按揭贷款风险可能比美国次级债券风险还要高。如果央行一旦大幅度提息,房地产市场需求就会立刻做出强烈的反应,一旦房地产市场价格出现逆转而又无人接盘,就会使银行潜在的巨大风险变成现实的风险,到时贷款无法收回,形成巨额的不良资产,金融体系将要承受巨大的打击,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这是政府和我们每个人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再者,城市郊区的房价比市中心的房价相对较低,一些投机者对房地产的投资目标便从市中心转移到了市郊区的房地产,促使房价还是稳中上涨的趋势。

(五)土地资源严格控制且价格上升,推动房价和地价互动上涨。

对地价和房价的关系有两个截然不同的观点:一个观点认为地价是由市场决定的,另一个观点认为地价上涨推动了房价上涨。我认为两者是相互交替影响的,房价带动了地价、地价推动了房价。近年来,城市土地供应紧缩,住宅产品供给压力不断增大,直接导致供求关系紧张,致使地价快速走高。2007年8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数字显示,二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与去年同季度相比上涨6.3%,与此同时,土地交易价格却上涨了13.5%,较房价上涨幅度2倍还多。一方面,自从2004年“8.31”大限之后,开发商只能通过招、拍、挂三种方式取得土地,成本和难度都有所增加。另一方面,从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发,为防止农用地无序转用,国家明确规定了对耕地总面积的严格保护,并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强化了土地计划管理的长期战略。这两方面的因素都向市场发出了土地供给偏紧的信息。地价不断创出新高是缘于土地偏紧,而且这种土地偏紧仍将在今后较长时间内持续。从地理上看,我国虽然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但适于房地产开发的平地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12%左右,而且90%的平地集中在沿海地带。地价作为房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快速增长的住房需求又进一步加剧了房地产开发土地的供需矛盾,从而导致新一轮房价的快速上涨。从微观经济上看,土地供给缺乏弹性和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一、从土地区位看,同一城市内部,城市中心区人口集中,拆迁成本大,存量土地的可供量日益减少。所以房价上涨成为带动地价上涨的原因之一。二、从土地成本上看,公共设施的日趋完善和良好的公共服务体系的成为推动地价上涨的原因,土地的价值增加。

简而言之,房地产用地供应的持续减少,导致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日趋紧张,使得未来房价上涨的压力不断增大,这是我国房地产价格持续上升的直接原因。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土地占用的从严控制使得土地成本不断提高,土地成本的提高决定了住房的高起点价,也是拉动土地价格不断走高的成因。房地产市场的旺盛需求,住宅销售的活跃,房地产开发的日趋激烈,导致地价持续保持较高水平。房价和地价两者之间互相促进,互相提高对方的价格,使双方价格都不断攀升。

(六)建筑开发成本上涨

近几年来,我国城镇尤其是一些大中城市的房价之所以节节攀升,从不回头,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国1998年以来连续八次降息,使名义利率达到了历史上最低位。就房地产业而言,过度的低利率助长了开发商的盲目投资,引发了钢铁、水泥等行业的盲目发展,使得建材价格一直处于高位运行,建筑用钢材价格居高不下,其它建材如水泥和玻璃,价格也处于总体上涨的态势,使国民经济越来越失调。建材价格的上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建筑所需的土地成本、材料成本、人力成本、资金成本和管理成本等也随市场行情不断提高,它们的提高也会影响到住房的价格。(七)住房周边硬件条件的完善

城市土地成本是构成住宅产品的主要因素,住房周边硬件条件,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提高了地段的价值空间,直接促使房价的总体上升。地铁线路建设的开展,快速干道的逐步开通,相关城市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住房周围的一些重要市政设施、公益工程的建成都间接的提升了住房的价格。因此从城市开发建设的速度与规模上看,在改善了城市环境的同时也拉动了周边房价上涨。

(八)外资的大举进入

在一个逐步开放的市场中,房地产价格和一国币值关系密切。从国际经验来看,货币升值对房地产市场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与冲击。如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不断升值,成为日本房地产泡沫经济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今年以来人民币升值速度的加快有可能会增强国际市场对人民币将进一步升值的预期。加之国内房地产市场涨势依旧,国际上的热钱就会流入我国房地产市场进行赚房价上涨和人民币升值双重收益的投资。中国人民银行8月8日的“二季度货币执行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外资大举进入我国房地产开发领域,同比增幅高达68.7%,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了36.2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中国经济景气月报》数据也表明,今年上半年,房地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占同期全国实际利用外资总计的比重达到24.1%,比2006年全年比重提高近11个百分点。

虽说外资入房地产所占比例不大,只有20%左右,却使我国金融调控政策失灵,使得炒房者底气变得更足,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外资进入房市将抬高房价构成成本。在我国收紧银行贷款的时候,外资利用房地产开发企业渴求资金的迫切心情,借机与开发商等市场主体联姻,但这种合作是以获利为目的的。而由这些利润所增加的成本必然计入房价之中,转嫁给消费者,从而造成房价的上涨。外资的进入也进一步加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加大我国宏观调控的难度。一旦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复存在,这些国外投机者就会迅速撤资,导致我国房价出现快速下跌,民众资产大幅缩水。这些情况都非常值得我们关注。

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也有失灵的时候。现在,房地产市场虚火过旺,为保证经济和金融安全,政府适时进场干预是非常必要的。国务院近期发出的通知,对房地产开发(不含经济适用房项目)等相关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由20%及以上提高到35%及以上。此举无疑是希望从源头上将银根抽紧,特别是8月份央行的新一轮加息,将会大大地遏制过度投资。

二、缓减房价上涨的对策和建议

随着房价的不断升高,进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房地产问题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问题,如何能够有效的抑制房价的持续上涨,对由房价上涨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得以解决,试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加强住房需求的管理

为区别对待各类住房需求,对不同的对象要通过不同的手段进行管理,即对住房需求进行差异化的管理:做到不同收入的人选择不同新旧,不同价格的住房,避免盲目跟风购买新房、好房,从而也有效的遏制了住房的价格上涨。当前所要做的是进一步完善这种住房供应体系,基于我国人多地少,人多房少的基本国情下,房价上涨是长期趋势,适度增加住房供给,鼓励正常需求;限制集团购房,抑制超前需求;控制城市房屋拆迁面积,减缓被动的住房需求;运用多种手段,打击投机需求。强化住房租赁管理,要建立和健全租赁市场的规章制度,维护双方当事人的利益,规范租赁市场的健康,正常和有序发展。培育住房梯度消费。强化合理消费观念,倡导建设小户型住房、购买二手房、租赁住房等方式,让住房市场回归正常的供需状态。

(二)加快我国农村城市化的建设,进一步扩大城市化的空间

我国的城市化与房价的关系取决于城市化是以怎样的形式进行的,如果是采取农民进城的方式,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便会造成城市的拥挤和住房紧张的压力。而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必须要改变农民进城的方式,通过对农村经济开发区的建设来加快农村城市化的建设,据有关方面研究,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平均为40%左右,发达国家80%~90%,而我国只有36%。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村城市化水平明显滞后。所以我国要积极推进县域经济的发展,扩大城市化的空间。吸引和鼓励农民不断向县城集中、资本不断向工业园区集中,实行工业化和城市化双轮驱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解决"三农"问题的同时,也解决了大量农民进城的情形,从而缓减了城市住房需求过旺的压力,促进房价下降,使农村和城市形成一个“双赢”格局。

(三)提高房地产开发中的土地使用效率,调整土地供应计划的制定

当前我国不少城市的房地产开发中对土地使用存在着“铺张浪费”的情况,对房地产开发中容积率等问题应当作出相关的规定。许多地方都将新增建设用地中的绝大多数用于发展工业,压缩了住房用地的需求。政府在制定土地供应计划时,可以考虑单独制定新增住房用地的计划。同时,在合理规划存量房屋拆迁面积的基础上,制定存量住房用地的供给计划。市场化供地是大势所趋,在推行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将经营性用地统统纳入市场范围,解决低价供地、无序竞争问题。要建立土地、房地产管理部门协调机制,在遵循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的基础上,调控土地供短期内,适度控制拆迁、适度放量土地的同时,规范土地市场、打击土地投机,从而间接调控住房价格。

(四)强化资金监控力度,合理引导资金流向

政府应高度重视与全面检讨现有的银行体系按揭贷款,打破目前银行体系中视“住房按揭贷款为优质资产”的神话,加强银行资金的管理。

加强对房地产信贷管理。控制银行对房地产的信贷比例,对开发贷款从严审批,严厉打击少数不法开发商的囤积居奇、散布虚假信息等违规销售行为;另一方面,加强审核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对多次购房的可探讨实施抵押贷款递减制度。

强化外资的监控力度。国家外汇管理部门要特别关注外资的流量和流向,为科学评估房地产风险提供依据;加快制定外资投资房地产的规章制度,将外资进入房地产领域纳入管理范畴。加强对国外热钱进入房地产市场的监控力度,并制定外资投资房地产的详细规定。

合理引导资金在“楼市、股市、汇市、债市”中的流向和分配。当前可以考虑制定优惠政策,引导资金流向旅游产业、文化产业、高科技产业和农业等领域。

(五)完善房地产税制

政府应该减免房地产税费,从而降低住房价格。在房地产商开发的过程中,要缴纳各种税,这些收费最终都要归结到住房的成本中,房价自然就提高了;另外通过提高办事效率,减少办事环节,公开办事程序,公布税费标准,允许产权、规则、市政、交易等资料、信息公开查询等,这些方式不但可以大大提高开发商对开发项目的可控性,减少交易费用,降低开发成本,从而为降低房价提供有力的保证。

第一,要尽快开征物业税。有学者认为,开征物业税不仅增加了住房的保有成本,有助于活跃二手房市场,缓解新增住房市场的压力,而且能够改变住房购买者对未来的预期,抑制超前消费,减缓房价上涨的势头。不仅如此,它还为地方政府提供了新的税收增长点,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有利于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

第二,转变土地增值税的征收手段。考虑到现行增值税在实际征缴中的困难,长期内政府可以将土地增值税并入到所得税或资本利得税中征收。

第三,强化对转让收益课税。可以根据一段时期内住房转让的次数和购买住房的时间制定不同的转让收益课税标准,有区别地对转让收益课税。

(六)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房价水平最终会和当地居民的消费能力相匹配,房价上涨最终需要通过经济增长来消化,政府有责任有空间去干预,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此,需要建立健全信息反馈监控体系、完善土地政策、住房政策等相关制度体系在有效抑制房价上涨有重要作用。

为确保我国住房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需要建立和完善与房地产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住房建设计划和政策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规定住房开发的具体要求和行业标准。当前急需制定的是《住宅法》。现在随着我国《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将对我国住房供应结构的不合理将得到进一步的改善,解决城市低收入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有助于人们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目标。

(七)建立和健全房地产信息制度

政府要定期向社会公开有关住房供求、住房价格的信息,为市场主体决策提供参考。同时,建立网上信息查询制度,及时更新有关内容,保证信息的现时性。完善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在现有基础上,积极开发分地区、分品种、分项目的住房信息,并定期向社会,使市场主体及时了解有关信息,掌握市场走势。要及时建立多层次的房地产市场预警系统,建立综合的预警指标体系,重点监控土地、投资、价格、空置率、供求状况等指标,为房地产市场各主体决策提供服务。建议媒体尽量客观地预测房价的走势,准确引导市民转变住房消费的观念,鼓励他们勇敢地做商品房的消费者。

房价上涨范文篇4

仇保兴在接受记者集体采访时说,最近一段时间,中国的房价上涨得比较快,这是一个事实。他说,要调控房价,应该分两个部分。首先,要保证有效供给,对低收入人群提供足够的房源和采取有效的措施。其次,要利用各种宏观调控工具来调控房价。

他透露,预计在今年、明年、后年这3年内,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投资将呈翻番的趋势。

仇保兴说,中国政府为解决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采取了以下4个方面的措施:

——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截至去年底,在廉租房制度上的投入已经达到了71亿人民币,解决了30万户低保人群的住房问题。今年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国务院要求,今年底,对低保家庭中的住房困难户,基本做到应保尽保。

——提供经济适用房,每年大约有1.5亿平方米经济适用房投入使用,到现在为止,已经解决了1600多万户城市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

——建立了住房公积金制度。到现在为止,一共累计归集了14000多亿人民币的公积金,已经向交存职工发放个人住房贷款近8000亿,4000多亿被职工提取用于买房,4000多万职工的住房问题通过公积金制度得到改善。

房价上涨范文篇5

一、房地产价格现状

20*年以前,南和县房地产开发的主要是以庭院为主的少量的个人住房为主,小区没有正规的物业管理,且房价较低。20*年,房地产开始向规模小区发展,金阳小区、怡欣家园的开发,拉开了我房地产开发的序幕,也拉开了南和房价持续上涨的序幕。3年来,房价逐年提高,普通商品房价格由20*年900元/平方米,到20*年1600元/平方米,上涨700元/平方米,上涨幅度达63.6%。

二、房价上涨原因

经分析,南和的房地产价格上涨主要有住房供不应求、房地产成本的上涨以及人为炒作等几方面原因。

1、供求关系。从供求关系来看,南和县现在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拉动了房地产价格。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住宅质量、环境、科技含量等有了更高的要求,住宅档次的提高,使得住宅建设成本增加,带来了房价上涨。

首先,从县域居民来看,以前的住房,大部分都属于三无状态,无集体供暖、无统一供燃气、无统一管理,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不理想。而这一原因造成了许多居民开始更换住房,以改善生活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这增加了市场房地产需求量。

其次,随着近几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剩余资金增多,不少资金都集中到了房地产市场。有经济能力的农村居民,开始在县城购房,加大了对县城住房的需求量和购买力。而一些有经济能力的居民现有多套购房,囤积房源,对房价上涨起到了推动作用。住房市场需求量增加,市场供不应求。造成房价的必然上涨。

3、房地产成本增加。房地产价格成本增长四方面因素,一是近几年由于煤电油价格的不断增长,房屋建设用原料价格上涨;二是务工人员工资上涨;三是房屋供暖、供气等配套设施不断健全,增加了建房成本的投入量;四是土地价格的上涨。3年间,土地价格上涨严重,其中土地供应不足,特别是城区的土地供应不足是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4、人为炒作因素。房地产价格的不断上涨,也存在着人为炒作的因素。开发商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大肆进行市场炒作,各种炒作概念层出不穷,误导了消费者进行不合理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也拉动了房地产价格的上涨。

三、未来的房价走势

经分析,南和未来房价总体上是处于平稳高位运行阶段。

因为,土地、建材等住房成本的增加,将带动住房价格的不断上涨,钢材价格虽然下滑,但不会给当地房价带来很大的影响。

其次,成规模的小区目前还不多,人们对高生活质量的追求,带动人们对住房的不断需求,再加上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人们可支配收入随着经济增长而快速增长,家庭单元的分化,人们买新房的刚性需求不断增大,对住房升级要求不断提高,未来一段时间对住房的需求量势头不减,市场需求量的加大仍会使房地产价格处于平稳高位运行。

四、对平抑房价的三点建议

1、增加土地供应量,提高商品房的有效供给。

房地产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近几年广大人民群众对商品房的需求增大,造成供给不足,这是造成商品房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我们应该通过多个渠道加大商品房的供给量,这里指的商品房,是指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要想增加住房的供给,就要增加土地供应量,并且是用作建设普通住房的土地供应。只有这部分的市场供给量增大了,市场供求关系平稳,房价就有可能下降。

2、制定措施,确定政府目标责任考核。

将地方房价的年上涨幅度确定指标,责任到部门和人。比如说地方房价的增长率,应该低于该地区同类型城市的房价增长率。

房价上涨范文篇6

相关文献综述

国内外有关住房价格与居民消费的研究较多,Engelhardt(2009)以加拿大租赁市场数据为样本研究房地产价格上扬对租客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房地产价格上扬显著降低了租客的日常生活消费率。Yoshikawa等(2012)探究了日本房地产价格上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认为房地产价格上涨幅度过大会导致一些有购房意愿的人放弃购房转向消费,从而提升消费率,此外还认为房地产价格上涨会促进房屋所有者的消费。Campbell(2015)探究了英国房地产价格上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房地产价格上涨会降低居民当期消费率,认为从长期牛虎博士(中国社科院北京100025)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来看,房地产价格上涨能够促进居民消费水平提升。美国学者Elliot(2016)得到了与他类似的结论。我国学者宋勃(2007)利用我国1998-2006年的季度数据构建VAR模型,探究房地产价格上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中居民消费支出与房价上涨是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长期中房价上涨是居民消费支出增加的格兰杰原因,进一步的脉冲响应分析也证实了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的正向冲击作用。此外,黄静等(2009)、徐沛东(2011)、李江一(2017)等学者均认为我国房地产价格上涨能够增加居民财富,进而提升居民消费。而张存涛(2009)基于我国1987-2007年的数据构建误差修正模型,探究房地产价格上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房价上涨并没有对国民财富增长形成正向作用,反而对居民消费造成挤出效应。刘旦等(2012)、李政(2013)、李成武(2014)、黄志龙(2018)等学者均认为房地产价格上涨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出效应。学者们有关住房价格与居民消费的研究存在一定争议,众多学者只是利用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研究忽略了内部差异。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能够提升实证分析的准确度。房价波动影响居民消费的传导机制分析住房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具有正向和负向作用,学术界分别称为财富效应和挤出效应。 房价波动的财富效应是指房地产繁荣和房价上涨使得居民财富增加,提高居民消费积极性。财富效应的传导机制主要有三种对象:其一是普通住宅拥有者。房价上涨使得普通住宅所有者可以通过住宅抵押的方式获得更多贷款或者更容易获取贷款,从而提升其消费信心;其二是房屋投资者。房价上涨使得房屋投资者可以通过房屋出售方式获取更多收益,同时房价上涨会引导房屋租金上涨,使得房屋投资者获取更多收入;其三是贷款买房者,房价上升使得未来收入增加,提升居民消费信心。房价波动的挤出效应是指即高房价直接减少了购房和租房家庭可支配收入,从而被迫压缩非居住性支出。挤出效应的传导机制主要有三种对象:其一是租房者。房价上涨诱发房租上涨,使得租房者租金支出增加,导致其消费资金减少;其二是预期买房者。房价上涨使得预期买房者需要付出更多资金购置房产,压缩其日常消费;其三是贷款买房者。对于贷款买房者,学者们认为既可能产生财富效应也可能产生挤出效应,挤出效应的产生主要由于贷款买房透支了消费者未来收入,会使得消费者消减当前以及未来消费支出以偿还银行贷款。

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挤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设置与数据来源。本文重点探究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有学者使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度量居民消费状况,此指标是从总量上对居民消费水平进行反馈。本文使用居民消费水平衡量居民消费状况,此指标剔除了规模效应的影响,能够更加精确反映我国居民消费状况,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近年来我国月度、季度、年度房价波动较大,本文使用链家研究院和锐思数据库公布的2010-2017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西藏除外)的房产交易均价进行衡量。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因此本文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核心解释变量之一。参考刘英群(2017)、陈训波等(2017)的研究,本文选取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使用人均gdp衡量;物价变动状况,使用cpi衡量;市场化水平,使用樊纲市场化指数衡量;政府社会保障状况,使用政府社会保障支出衡量。其中,人均gdp、cpi和政府社会保障支出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市场化水平来源于《中国市场化指数》的年度报告。为剔除通货膨胀等价格因素的影响,本文以2010年为基期的GDP平减指数把货币计量的变量折算成不变价。(二)核心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散点图。我国各地区居民消费水平、住房价格存在较大差异,为消除异方差性的影响,对原始数据进行取对数处理。本文在计量时采用Eviews中的Panel程序,与pool panel相比更加适合处理本文这样“短而宽”的面板数据。为更加精确的设置模型,绘制了lncost(居民消费)与lnfj(房价)、lnsr(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散点图,以反映核心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lnfj与lncost之间基本呈现线性关系,但是线性关系并不明显,而lnsr与lncost之间呈现显著线性相关关系。lnfj与lncost的散点图仍然呈现较大异方差性,使得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因此本文使用截面加权的广义最小二乘估计,进一步消除各地区之间的异方差性。(三)模型设置。综合图1结果,本文选择面板数据模型,该模型能够更好的分析我国不同省市时间序列。本文重点关注的是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采用基本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加控制变量的方法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如方程(1)所示:lncostit=c+β1lnfjit+β2lnsrit+β3lnpgdpit+β4lncpiit+β5lnmarit+β6lnzfit+εit对数,lnsr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对数,lnpgdp是人均GDP的对数,lncpi是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对数,lnmar是市场化水平的对数,lnzf是政府社会保障支出的对数。i指我国30个省市,t为时间跨度,指2010-2017的时间跨度,β为相关系数,ε为随机扰动项。(四)回归结果。数据平稳性检验。非平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可能会出现“伪回归”现象,因此需要对数据进行平稳性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LLC检验和Fisher-ADF检验均拒绝原假设,说明本文原始数据均为平稳序列,所以可以直接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F检验和豪斯曼检验均显示本文适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模型进行广义最小二乘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全国整体lnfj与lncost之间的回归结果为负,说明我国房价上涨与居民消费之间为负相关关系,由此可见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具有一定程度的挤出效应。从分样本结果来看:东中西部经济带lnfj与lncost之间的相关系数均为负,西部经济带回归系数并不显著,但是并不能忽视房价上涨对西部经济带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结果不显著只是说明西部地区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的挤出影响尚未达到显著水平。对比东部和中部经济带的回归系数可知,房价上涨对中部经济带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更强,这主要是由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居民收入水平较高,收入来源广,房价上涨对其消费水平影响有限,而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居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工资性和经营性收入,房价上涨对其消费水平影响更大。全国和东中西部经济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水平之间均为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收入水平对消费水平具有重要影响。控制变量中,lnpgdp与lncost为之间为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对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具有正向影响;lncpi与lncost之间为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物价水平提升会抑制居民消费;lnmar与lncost之间为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市场化水平提升能够促进居民消费;lnzf与lncost之间为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政府社会保障支出增加能够显著带动居民消费水平提升。

结论与政策建议

房价上涨范文篇7

论文摘要:房价是资产价格上涨的“领头羊”和资产泡沫形成的“加速器”,因此,控制房价是抑制资产泡沫的核心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键。应该将稳定房价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中间目标和政策着力点,对房地产市场而不是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必要调控。要从需求、供给和管制及改革方面多管齐下稳定房价,并以此保障经济复苏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当前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是通胀压力及与此相关的资产价格上涨风险。通胀压力主要来自通胀预期,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键是抑制对房价上涨的恐慌性预期及由此引发的预防性超购和恐慌性抢购等超前性“消费”。

论文关键词:稳定房价,宏观调控,通胀预期,资产泡沫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是通胀压力及与此相关的资产价格上涨风险。通胀压力主要来自通胀预期,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键是抑制对房价上涨的恐慌性预期及由此引发的预防性超购和恐慌性抢购等超前性“消费”。房价是资产价格上涨的“领头羊”和资产泡沫形成的“加速器”,因此,控制房价是抑制资产泡沫的核心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键。应该将稳定房价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中间目标和政策着力点,对房地产市场而不是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必要调控。要从需求、供给和管制及改革方面多管齐下稳定房价,并以此保障经济复苏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一、控制房价是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键和抑制资产泡沫的核心

虽然世界经济二次探底、出口反复的风险依然存在,但总体来看,我国经济稳定恢复态势已经确立。民工荒蔓延标志着失业状况没有预期严重,如果说我国宏观经济面临什么问题和挑战,将可能发生在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尤其是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上涨方面。因此,稳定通货膨胀预期、抑制资产价格上涨、防范资产泡沫十分重要。

1.当前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的关键在于稳定商品房价格。

从价格稳定方面来看,2010年出现一定程度价格上涨的可能性比较大,出现温和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但实体经济层面通货膨胀压力并不显著。据测算,2009年价格上涨对2010年价格水平的翘尾因素大致为1.2%。可以说2010年价格上涨和通货膨胀态势取决于货币信贷和国际资本流动、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与输入性因素,以及通货膨胀预期因素的影响。据测算,为“保增长”而过多投入的超额货币信贷约1万亿元,2月份核心通胀率仅上涨0.4%,表明实际影响相对有限。由于产能过剩和世界经济复苏前景的不确定,国际市场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也比较有限。因此,我们认为,我国2010年通货膨胀压力既不是主要来自实体经济总供求缺口,也不是主要来自货币信贷过度供给、国际市场价格变化以及赌人民币升值的国际投机资本流入对我国资产价格产生的冲击,而是主要来自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预期与其说是货币信贷过度供给的间接结果,不如说是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所直接诱发的恐慌性预期及其对货币信贷的需求拉动性通货膨胀压力的放大所致。

房价奔腾式上涨引发的恐慌性预期是通胀预期形成的关键。目前我国的通货膨胀预期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衣食类商品价格上涨所造成的适应性预期,未来将随供给改善和新粮上市逐步弱化。二是货币信贷过度供给所造成的理性预期。在现阶段产能明显过剩的情况下,货币信贷过度供给所造成的通货膨胀预期并不足以造成明显的通货膨胀,且货币信贷过度供给比较有限,即使引发现实通货膨胀也是可承受的温和通货膨胀。三是社会公众对作为消费升级主要对象的重要商品价格大幅度上涨所可能形成的恐慌性预期。目前我国城市居民消费升级的关键对象--商品房具备形成恐慌性预期的基本条件。前期房价快速甚至奔腾式上涨,已经引发了一定程度的恐慌性预期,导致超前性“消费”。如果房价继续大幅度上涨,大规模的恐慌性预期和超前性购买将不可避免。四是非专业媒体渲染通货膨胀压力所造成的非理性预期。非理性预期并不足以独立形成通货膨胀,需要与其他预期结合才能形成比较大的影响力。现阶段通货膨胀预期的核心和关键是重要商品价格过度上涨所带来的恐慌性预期。

稳定房价的关键是稳定处于领涨地位的一线城市房价。据此,管理通货膨胀预期的关键是稳定商品房价格,而稳定商品房价格的关键则是稳定处于领涨地位的一线城市商品房价格。一线城市处于价格领袖地位,其房价由真实供求、投机和预期等因素决定--投机因素决定了其容易大起,而城市化和人口聚集所决定的真实供求因素则加大了其回落的难度。二三线城市商品房价格处于价格追随者地位,其价格形成由真实供求、投机、预期和比价等因素决定,受制于一线城市房价的比价因素是二三线城市房价追赶式、攀比式、排浪式上涨的重要推手。只要控制了一线城市商品房价格就基本控制了全国商品房价格,也就基本稳定了通货膨胀预期。

2.稳定商品房价格是抑制资产价格泡沫的核心。

作为我国当前最主要也是外部性尤其是危害性最大的资产价格,房价既是资产价格上涨的“领头羊”和“火车头”,也是形成资产泡沫的“催化剂”和“加速器”。虽然通货膨胀压力既有可能作用在商品价格方面,也有可能作用在资产价格方面,且资产价格是比较直接和合意的释放渠道,但通货膨胀压力释放在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之间存在很大差别。在现阶段银行贷款过快增长、股票价格相对低迷的情况下,让股票价格指数呈现“慢牛”式上涨既是必要的,也是十分有利的。而商品房价格上涨尤其是过快上涨则不仅不必要,反而十分有害。通过股票市场释放通货膨胀压力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形成良性循环,但通过房地产市场释放通货膨胀压力则有可能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控制资产价格、防范资产泡沫、优化资产配置结构的核心在于控制房价、助长股价,应把控制房价作为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键和抑制资产泡沫的核心。

二、房价持续上涨加剧资产泡沫并可能导致超经济风险

为了稳定通货膨胀预期,国家近期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价格调控措施。但考虑到在公共投资计划基本完成后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对房地产拉动的依赖,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政策基本上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既希望房价稳定或略有下降,又担心房价过度下降影响房地产业发展进而影响经济复苏进程,陷入“成也房地产、败也房地产”的陷阱。

房价持续性奔腾式上涨将加剧当前资产泡沫并导致未来萧条风险。客观来看,在制造业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情况下,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及早复苏十分必要。但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并不意味着要保持房价持续上涨,房价持续上涨不仅对消费升级不利,对房地产行业自身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也极为不利,并有可能影响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发展。近年来房价大幅度上涨除了真实需求推动和投机性需求助涨外,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加速因素是房价奔腾式上涨趋势所形成的恐慌性预期。原本未来甚至下一代人的购房需求被迫提前消费,形成了强大的预防性超购和恐慌性抢购等超前性消费。如果房价进一步上涨,必将加剧消费者的恐慌性预期及超前性消费,一方面将与货币信贷过度供给及媒体渲染等相叠加,强化通胀预期并引发现实通货膨胀;另一方面将导致当前资产泡沫加剧和未来有效需求不足,为未来资产泡沫破灭甚至出现经济萧条埋下隐患,造成经济大起大落和市场机制对房地产的强制性调整。不仅将使房地产陷入“大起大落”的非良性发展局面,也将破坏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发展,使房价问题从短期通货膨胀压力和资产泡沫问题发展成为影响长期持续繁荣的障碍。

房价持续性奔腾式上涨可能引发广泛而深刻的超经济风险。虽然房地产业被越来越多的城市认为是重要的支柱产业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房地产行业的恢复发展也被纳入到经济刺激计划的考虑之中,但房地产所涉及的却远远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和短期问题。如果房价继续快速上涨,不仅将导致严重的资产泡沫,还有可能造成一定的社会问题,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改革开放进程。从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发展趋势来看,目前大部分居民正处于从衣食消费向住行消费的过渡过程中,改善型住房消费正在成为中等收入阶层消费升级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如果房价继续大幅度上涨,将导致相当一部分中等收入阶层改善住房的愿望难以实现,进而使住房从经济问题发展成为社会问题。

三、将稳定房价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中间目标和政策着力点

房价上涨范文篇8

**市**年、**年、**年、**年1-6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为40.3亿元、34.79亿元、53.11亿元、22.17亿元;其中:住宅投资分别为20.82亿元、26.36亿元、43.2亿元、18.63亿元。**年到今年7月,商品住宅的施工面积增长较快,预计今年全年商品住宅的施工面积要高于**年。**年销售面积大幅增长,今年1—7月经批准的商品房预售面积143.78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比增长76.5%;实际销售面积125.56万平方米。

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住房价格上涨较快。据统计部门对**市房地产价格调查来看,**年1-7月新建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3095.8元/m2,较上年同期上涨11.5%。分类看:住宅价格上涨幅度较快,普通住宅的平均销售价格2717.2元/m2,较上年同期上涨15.2%;办公楼平均销售价格4516.9元/m2,较上年同期上涨5.3%,;商业用房平均销售价格6208.5元/m2,较上年同期上涨12.4%。二手住宅平均销售价格2385.7元/m2,较上年同期上涨7.2%。据我们了解,与**年相比,**市不同地段商品住宅售价每平方米上涨150-800元不等。但从价格水平看,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后几位。

二、影响**市商品房住宅价格变动的因素

1、商品住宅供需结构性矛盾加剧,引起商品房价格波动。虽然**市目前商品住宅供需基本平衡,呈现供需两旺的态势,但由于供需结构性的矛盾造成房价涨幅过快。一是中心城区房价上涨较快。中心城区土地供应量偏少,致使中心城区房源供不应求,中心城区房价急速攀升进而拉动周边地区房价上升。**年1-7月,**市商品房住宅区域销售登记面积,天山区、沙区销售登记面积占总销售登记的81.4%,群众抢购商品房住宅也多集中在这两个区域。中心城区商品住宅供求矛盾突出,引起房价快速上涨,同时拉动周边地区房价上涨。二是大户型住宅价格上涨较快。国务院关于稳定住房价格的政策、措施出台后,**市严格执行90m2以下套型占商品房住宅供应量70%的规定,**年1-7月**市商品房住宅套型销售登记90m2以下套型占总销售登记的32.4%,90-144m2套型占总销售登记的45.4%,中套型已成为市场需求主力,但其供应量却不足销售总量的30%。新建商品住宅套型供求不平衡,导致100m2以上套型房源紧缺,引起这类住房价格上涨,同时拉动住房整体价格上涨。

2、外来人口购房和投资性购房需求增长较快,是助推房价上涨的因素之一。乌昌一体化、米东新区的成立、**市近郊四乡的“撤村建居”等,促使**市人口增长较快,特别是**年**市出台的“购房落户”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购房。据乌市房产局统计,今年1-7月非本市户口人员在**市购买商品住宅占51.5%,其中疆内居民占40.5%,外省居民占11%,已连续两年超过本地购买力。国家福利实物分房政策的停止后,政府及事业单位人员改善性住房需求不断增加。同时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投资性购房的比例逐渐增长。

3、开发成本上升也是引起房价上涨的原因之一。**市中心城区土地供应量少价格高,土地实行“招、拍、挂”制度以来,土地竞拍价格持续走高,使得开发成本增大。据了解,**年到今年年初,**市大湾地区的地价平均每亩上涨约30万元,增加商品房单位成本约250元/平方米。红砖、水泥、钢材等主要建筑材料价格上涨也在上涨。同时今年央行四次加息,钢材、设备租赁、水泥、人工等成本也在上涨。与上年度相比,水泥每吨上涨了100-120元;红砖每块上涨了0.05-0.1元;钢材每吨上涨1000-1300元,建筑安装人工费上涨8-10%。

4、信息的不对称和舆论的不规范影响房价上涨。目前,**市房地产开发、竣工、销售面积,房源户型,销售价格等信息披露不及时、不透明,购房群众只能从开发商提供的市场供应信息中了解相关的销售信息。少数开发商和个别中介机构故意捂盘惜售,分批次限量发售,分阶段涨价,人为制造房源紧缺假象,哄抬房价。其次,媒体对房产广告、信息及排队抢购住房等缺乏正确的舆论引导,都在不同程度上造成房源紧张局面,助长了房价上涨。

考虑今年下半年商品房的供求关系没有明显变化,受成本上升的影响,今年下半年以及明年商品房价格仍会保持上涨的态势,但涨幅可能有所回落。

三、稳定房价的建议

1、贯彻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开拓多种渠道,加大保障类住房的供给量,有效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2、完善土地出让方式,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土地“招、拍、挂”时应综合考虑规划、房价以及代建保障性住房的要求。并加大执法力度,杜绝开发商屯积土地现象发生。

房价上涨范文篇9

关键词:房价;政策目标;政策制定

一、解决房价高涨问题刻不容缓

“上海的房价已超过法国巴黎!”“中国的房价已超过美国!”随着房改后买房浪潮的增加,近年来房价的过快上涨已经成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经过了一场大的金融海啸,中国的房价在少许歇息后又大踏步的前进了。北京上海南京等地,新房价格已经达到了每平米3,4万,二手房每平米1.8万的让老百姓瞠目结舌的高价。居民能不能买得起房,主要取决于其收入水平与房价水平的关系。中国目前的房价收入比严重恶化,已经超过了部分发达国家。据大部分学者的研究,房价与居民收入比在3到6之间合适,不宜超过7。但就当前来讲以南京为例,房价收入比高达12,居民已经不具备购买房屋的能力。房价与居民购买房屋能力之间的关系的恶化程度,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

二、政府面对“两难”何去何从

我国现在调控房价,遭遇“两难”,一方面想把高房价调下来,但又怕伤害了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对银行的业务和企业的投资都有影响,影响整个经济的增长,但是如果不把房价压下来,那广大人民群众会不满。

房价政策遭遇两难是正常现象。这是协调开发商,地方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一个过程。所以在政策的制定过程中还是要牢牢把握政策的根本问题:房价太高,老百姓买不起。在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主要任务是发现公共问题,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及分析评估方案和最终选择方案。一项决策的背后总是在某种程度上蕴涵了价值的判断和选择,以何种价值作为决策的依据是决策方案的伦理基础。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阶层的分化和利益多元化,必然形成社会群体价值观念多元化。这为政策制定者从社会角度统筹公众利益提出了难题,政策主体需要平衡不同的需求,既能保证公众一致性的利益,又能顾及少数公众的特殊利益。因此,决策者在决策活动中应时刻提醒自己,代表的并不是一部分人的利益和要求,而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经济与政治利益,这样制定的政策方案才是最优质的。

在制定政策之前首先要分析一下房价为什么会过快上涨。远远脱离了居民的支付能力。房价上涨关系到三个利益群体:居民,政府和开发商。一是居民买不起房,二是许多城市中的大企业,甚至大型国有企业,天价购买土地,成为“地王”,进一步推高了房价的预期。

一般来说,政府以权力来分配土地,与土地和房产有关的企业主要是利用资本、政策机会等等,获得其中的利益,特别是利用需求远大于供给来分配。房地产商也采取囤地的措施,使供给始终小于需求。而作为买方的居民,在需求大于供给的局面上基本上没有讨价还价的话语权。这是房价不健康上涨的重要原因。

1.“国十条”的颁布

2010年4月17日,国务院就有关房价问题下发国发〔2010〕10号通知。这就是“国十条”。“国十条”总共设立了十项措施,从各个方面抑制房价上涨。涉及房屋贷款利率,首付份额的重新规定,限制购买,增加住房有效供给,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强市场监管等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以下几点:实行更为严格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对购买首套自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5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对贷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大幅度提高首付款比例和利率水平。地方政府可根据实际,在一定时期内采取临时性措施,严格限制各种名目的炒房和投机性购房。加快研究制定合理引导个人住房消费、调节个人房产收益的有关税收政策。

2.房产税的争议

为了要解决房价过快上涨这个问题,除了对房屋贷款利率和首付房款的比率,以及对购房者的购买套数进行规划和限制,公共政策的选择还有一个备选方案:房产税。在适当的时候推出“房产税”这无疑对一些投机商和炒客又是一个重击,形成房贷政策与房产税的“组合拳”。

通过征收房产税来抑制炒房,愿望是好的,但实际效果恐怕难如人意。首先税负不能转嫁。通过税收拿走炒房者的一块收益,炒房者得利少了,投机性购房需求才会减弱。也就是说,房价上涨不明显时,征收房产税对楼市的影响会更明显一些。然而,在需求旺盛尤其是房价上涨预期明确的情况下,征税虽然增大了房产的持有和交易成本,但增加的成本是可以转嫁出去的。这时,即使开征房产税,炒房者也会以更高的价格售出房产,把这部分税负转嫁给购房者,反而可能进一步推高房价。公务员之家

如果把房产税作为调控房价的政策“组合拳”,将征收范围扩大到个人非营业用房,那么征收对象如何划分,征收方式是否可行等,将是政策制定过程中面临的新课题。开征房产税,是对所有住宅征收还是只对投资性房产征收,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如果对居民的基本住房也征税,意味着将加重广大群众的负担。如果只对投资性的房产征税,要达到抑制房价的目的,就要苛以重税,使炒房者在等待房价上涨过程中无法承受,无利可图。对此,一些专家担心,对于税负过重引发的逃税、抗税现象,税务机关的征管手段如果不能及时跟上,就很难确保应收尽收,政策的严肃性和执行力就会大打折扣。

房产税改革关系到百姓切身利益,关系到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这样一个牵涉广、影响大的政策何时出台、如何征收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综合考虑,审慎抉择,逐步推进。

三、结语

房价问题的复杂程度使政策制定成了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他综合了政府,企业投资人和居民三方面的博弈和冲突,还涉及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利益,因此解决房价问题不能操之过急。同时政策的制定应该考虑政策的执行力与政策的异化行为等方面。只要政策制定的方向与执行的力度到位,解决房价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房价上涨范文篇10

关键词:房价调控目标宏观调控

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针对房地产领域存在的问题,央行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国务院下令将开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资本金比例提高为35%,国办发出半年内停止农地转征的通知。但国家连续的宏观调控政策不但没有根本遏制住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反而在某些方面进一步助长了房地产价格未来升值的预期。2005年1-4月,全国商品住宅平均价格同比又分别增长11.9%和12.9%。随即,国家七部委出台《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立刻引起房地产市场的强烈反响,尤其是上海楼市状况,立即出现下跌趋势,但是对房价上升速度过快的问题仍旧没得到根本遏制。房价上涨的速度已经超过了国民经济和居民收入增长的速度,引发了政府对房价调控的思考。以往对于房价调控的措施问题研究比较多,但是很少研究调控目标问题。本文从房价调控的目标出发,谈谈对房价调控的认识。

房价成为调控的目标

无论在发达国家或地区还是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对住房市场进行调控是其解决居民住房问题不可缺少的措施。住房价格是住房市场的核心,是住房市场健康的“晴雨表”。怎样对其进行调控、其调控的目标是什么,是必须关注的问题。在一系列市场化的调控手段不能奏效后,中央不得不动用行政调控的“法宝”。正如国务院的文件所表明的那样,稳定房价是这次房地产新政的核心。其实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易宪容所说,房地产新政的步伐永远都紧跟房价走。

一般来说,宏观调控就是政府对经济总量的控制,并通过这种总量控制来稳定整个社会经济周期中的经济上下波动。对国家来说,经济总量就是GDP增长速度、失业率与就业率的高低、货币供应量的大小、利率和汇率的调整等。但从当前政府出台的不少关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来看,基本上没有走出那种以微观行政方式来代替宏观调控的窠臼。无论是2004年政府控制土地与银行信贷,还是2005年房地产新政中的“调控”手段,如禁止房地产市场炒作、整顿市场行为、调整住宅结构等,这些手段是政府规范房地产市场的基本职能,但实际上这些方面不是宏观调控,而是行政性的微观手段,仅仅是遏制过热行业的发展等。

稳定房价不等于降低房产的绝对价位

房产绝对价位高低不能说明其合理与否,由市场决定的价格总水平也只是说明了其价格现状,并非合理的价格。评判房价合理与否,不能仅仅看其价位的高低,只有把房价与居民的收入比较,与其价值核心比较,与其动态变化比较;只能与其房价的内涵,与住房的质量以及环境比较,在比较中方能鉴别。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买房不仅仅考虑住房的价格,更加向往人文环境良好的居住社区,住房建设也正从生存型向舒适型转变。如武汉市武昌区房价的一路上升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还有大量高等学府的存在、良好的人文环境,无不为住房价格的看好带来优势条件。而且住房本身就是与区位相结合的,离开了区位谈房价是没有意义的。可见,从某种程度上说,房价的可比性比较差,而且随着近年来,住房成本的上涨,也促成了房价上涨的原因之一,因为由供求关系决定的房价不可能低于住房的成本价。

房价调控不等于短期内降低房价上涨的速度

按照目前房地产开发商及各地方政府的理解,国内房价的稳定就是房价的上涨保持在一定的幅度上,而不是房价的下落。稳定房价就是稳定房价上涨的幅度。但是房价调控政策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也是近年来政策短暂性所导致的结果。2004年政府推出的调控,仅是控制土地与银行信贷,仅是遏制过热行业的发展等。土地供应政策的偏向与脱节,加剧了土地供求的矛盾,反而迅速推动了房价的上涨。如2003年12月18日,国土资源部发出了《关于清理各类园区用地加强土地供应调控的紧急通知》,其中要求停止别墅用地的供给,这种针对产品类型的土地限制政策显然与市场规律相悖,否定了一部分高收入人群对高端产品的需求,其结果导致全国别墅大干快上,销售形势一片大好,销售价格一路飙升。而银行的加息政策,对开发商或者房产投资者而言,都是微不足道的。此通知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银行贷款的易获性,使得国内民众住房需求出现了虚假繁荣,大量没有支付能力的民众纷纷进入房地产市场,导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才发展几年就远远超过其他国家发展几百年的房地产市场。发达国家房地产市场发展几百年,从个人住房持有率来看,法国与德国仅30%-40%,美国仅68%,但北京则为85%、上海为81%。从短期看,其对房价的调控影响不大,从长期看,能否有效,要看其政策的长期性,以及利率的多少来进行调控。2004年夏,在英格兰银行小幅上调利率1.5%后,英国房价开始下滑。我们是否通过贷款利率逐步放开,以灵活、有效的金融手段调控供求关系,都会影响到我国房价的走势。

房价调控不等于调控住房需求

不论是政府的加息,还是提高消费性住房贷款利率,从某种程度上说,都是针对住房需求的,而住房价格是住房供需关系的结果。房价调控要高度关注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变化,特别要经常注意房价的变化,包括商品房预售价格、二手房交易价格以及租金价格的变化。在许多国家房价过高的最有力证据在于房价与房租的过度偏离。我国也应设立一系列包括租售比在内的楼市监控预警指标,及时、全面地向社会准确信息,以实现供求总量的基本平衡,供求结构合理。避免房价陷入涨价—预期—再涨价的恶性循环。银行应针对不同的购房种类和数量实行不同的贷款利率,如降低普通住房贷款利率,提高高档房的贷款利率,提高个人购买第二套住房在内的多套住房的首付款比例和利率等。因此,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主要是调整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而不应该把供给与需求分开。

住房是人们不可缺少的基本生活资料,住房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社会经济问题,这个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住房市场不仅需要依靠市场调节计划,而且需要计划调控。房价是住房市场的核心,一直以来就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其价格的高低,以及上涨的幅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怎样调控,也成为各国政府面临的课题。近年来,我国住房价格的迅速上涨,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因素,房价上涨的幅度已经远远高于其他各类物价指数的涨幅,调控房价再度成为政府思考的问题。但是调控房价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房地产市场会随着国家的合理调控而健康运行。

参考文献:

1.经济时评.调控房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经济视角,2005.6

2.王宁.建设部多管齐下为房价降温——访建设部副部长刘志峰[J].城乡建设,2005.6

3.刘洪玉,马亚男.住房价格与政府调控[J].住宅与房地产,2005.6

4.吴雄虎.城市高房价的生成机理与抑制之道[J].技术经济,2005.7